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大连发电总厂的项目投资

2023-09-04 17:59:40
TAG: 投资
gitcloud

大连发电总厂厂房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成为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辽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且大部分集中在大连市北部地区,因而东北分公司提出依托大连总厂,全力打造“辽南地区风电基地”的战略方针。

2005 年11月10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王炳华总经理在大连总厂办公会上指出,风电项目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要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尽快让这一项目上马。早在3月16日,分公司专门研究大连地区风电开发问题。考虑到中电投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同时参照 “核电与风电联动板块”的发展战略构想,各级政府部门均同意在驼山乡、西杨乡、永宁镇区域风电开发权归东北分公司所属大连发电总厂。

大连总厂接到此项任务后,随即组织相关风电专家会同省、市气象局等权威部门,以瓦房店市大排石地区为核心,西起驼山乡头道嘴,经西杨乡,东至永宁镇沿海地区,在“两乡一镇”约80平方公里区域内,进行详细现场踏勘调查。其中,驼山风电场位于瓦房店市复州城西北18公里处,西濒渤海辽东湾,占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西杨风电场位于瓦房店市复州城北20公里处,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永宁风电场位于瓦房店市复州城北27公里处,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据市大连市发改委今年测风数据显示,“两乡一镇”地区6-9月份为枯风期,但风速已经达到7.2米/秒,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年平均风速达到5米/秒可建风电场的风速要求。大连总厂已完成“两乡一镇”风力资源踏勘调查和初步论证工作,并根据风电场地形条件及场址范围,确定出合理的测风搭位置、数量与高度、测风仪器设备配置。11月15日,三座测风塔已经竣工验收并开始测风,测风等级为五级。

据了解,大连驼山乡等三个地区风电场规划容量可达 200MW,届时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风电场。总厂利用大连市可以核准50MW以下规模风电场的政策,实施一次测风、总体规划、分期开发的战略规划。计划先行开发驼山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约100MW,分二期开发。本期开发49MW,于2006年第三季度开工建设。[2]

王炳华

相关推荐

山东宇虹防水为啥换法人

山东宇虹防水换法人是因为上任法人涉嫌犯罪。山东宇虹防水上任法人因涉嫌犯罪被告,撤销了相应职务,目前由王炳华担任法人一职,所以山东宇虹防水换法人是因为上任法人涉嫌犯罪。山东宇虹防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8月15日,注册地位于寿光市台头镇大坨村村委东南角,法定代表人为王炳华。经营范围包括生产、销售:土工布、无纺布、过滤布(不含印染工艺)、防水材料。
2023-09-03 18:32:281

国家电投企业品牌口号

国家电投企业品牌口号是:风光无限,国家电投。多年来,国家电投不遗余力地发展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绿色清洁能源,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二,新能源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占比超60%,远高同行水平,国家电投可谓风光无限。与此同时,国家电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2035一流战略”确定的主攻方向,正在全力以赴推动实施“四个转型”,立足“新能源+”,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企业,国家电投未来可期、发展风光无限。国家电投的成立背景:中电投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的核电运营商,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时继承了原国家电力公司所有的核电资产,包括多个内陆和沿海厂址资源,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之外,国内第三张核电运营牌照的拥有者。相比于老牌核电央企中核与中广核,无论在核电运营经验是还是核电规模上,中电投都显得力有不逮。国家核电则是有技术而无资质。国家核电是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受让方和国产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1700的牵头实施单位和重大专项示范工程的实施主体,拥有较强的核电设计研发能力。在经过长达半年的博弈之后,2015年初,合并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王炳华与陆启洲共同出任组长,合并事宜的推进重回正轨。2015年04月04日,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宣布,未来国家核电和中电投将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3-09-03 18:32:351

王炳华的个人履历

1974年起,在辽宁清河电厂工作,历任技术员、值长、团委副书记、值长组组长、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91年9月至1992年2月,辽宁锦州发电厂第一副厂长(正处级);1992年2月至1993年3月,辽宁锦州发电厂厂长(副局级待遇);1993年3月至1997年4月,吉林省电力工业局(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副局长(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97年4月至1999年3月,吉林省电力工业局(电力公司)局长(总经理)、党组书记;1999年3月至2001年6月,国家电力公司发输电运营部主任;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02年12月至2007年3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2007年2月至2015年5月,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2015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重组成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卸任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2015年7月,任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党组书记、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并推荐为董事长人选。2015年7月28日接任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2023-09-03 18:32:541

景阳春产地山东哪里

山东景芝酒厂,就是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三大古镇之一的潍坊安丘市景芝镇,1948年建厂。 景阳春酒精选小麦、高粱、大米、糯米、玉米为原料,精工酿制而成。该酒芳香飘逸,香沁脾胃,回味悠长。它是山东省第一个浓香型粮食白酒,第一个出口创汇酒,国家质量达标食品,深得中外消费者钟爱。饮景阳春酒,添一份豪情。 诗人曾这样称赞景阳春独有的“文化韵味”:是景芝人真诚邀请,让施耐庵倍感盛情,于是豪侠武松成为使者,不远千里来到景芝,和这一方为酒忙碌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结义为盟;是王炳华书画家的心,蘸着景芝酒香,引吭高歌:“景阳芳酌透瓶香,壮士豪饮十八觞,酒助神威降猛虎,谁道三碗不过岗……”。 作为山东第一个出口创汇白酒,景阳春通体满载的以“武松打虎”为代表的齐鲁文化,表达的就是勇敢无畏、豪爽豁达的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代,景阳春白酒以一句:“难舍最后一滴”的广告语而誉满天下,博得厚爱。
2023-09-03 18:33:141

罗布泊冬天温度多少

-20℃以下。罗布泊地区气候异常干燥、炎热,年平均气温11.6℃,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气温-20℃以下,年降水量20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年日照时数>3200h,年积温>4500℃。且风蚀强烈,全年盛行风方向为NE,3~5月为多风季节,6~8月为大风季节,8级大风日>60d,常常引起沙暴天气,位于罗布泊下风向的若羌、且末地区每年浮尘天气有115~193d。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地区景点1、龙城雅丹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北岸。土台群皆为东西走向,成长条土台,远看为游龙,故被称为龙城。龙城雅丹又称为白龙堆雅丹,并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二名,誉为“最神秘的雅丹”,因为极少有人见过它的真貌。2、土垠为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3、太阳墓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罗布泊
2023-09-03 18:33:231

给指导员的信

  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那么,给指导员的信要怎么写呢?下面我整理了给指导员的信范文,欢迎阅读!   给指导员的信范文一   运输连王多太指导员:   十分感谢老领导在百忙之中还经常光顾我的“小菜园”,小弟首先向当年的军嫂现在的王夫人问好。   自从在部队分别后,一晃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闲下来的时候总爱回忆部队那些难忘的岁月,思念首长和战友。我从分到运输连(云南建水青云糖厂教练时)就认识了您,一个长得英俊、文化水平高、待人和气的老兵,那时您在炊事班工作,后来到驾驶排当排长、到连部当副连长、指导员。您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步流星地走,我和蒋三明在后面紧赶慢跑相跟随,我们两个一直都是在您的视线下成长,也一直把您当作我们的楷模,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方面,您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使我们一生受益非浅,这是心里话。   回忆在部队的生活,印象较深的是在“夹皮沟”里集训,当时的我还很不成熟,竟在军事训练中给管理员周魁先生作了一段顺口溜(内容至今还记得),由于迎合了一些人的思维,没想到只一天功夫,集训队大多数人都争相传播,这事传到王炳华参谋长那里,追查“源头”是谁,把我吓得半死。因那时正值全团优秀班长集训,是个人进步的当口,我却捅了这么大的漏子,是您在危难时刻显身手,巧妙回答了参谋长的问话,才使我免于一难。   最难忘的是在老挝,您已经是副连长了,在那极其艰难的日子里,您对我这个班长是照顾有加,不管我是当教练班长、炊事班长、一班班长、排长,每次都是鼓励我首先要把工作做好,把班里的人团结好,每当我工作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您总是耐心听我诉说,然后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就象一位大哥一样教小弟走好每一步,您说的一些关键词,我至今仍然记得。   最值得回忆的是在苟街成立连队宣传队时(1970年),那时我们都还年轻,在苟街与当地老百姓联合演出时我们出尽了风头,好一个“酷”字了得,我记得参加宣传队的还有68年老兵柴云,70年陕西兵岳海林、69年武汉兵向红兵等,那年正值中苏关系紧张,珍宝岛战事紧张,我们排练的节目也紧跟这一形势。演出时我们六个人端着上了刺刀的冲锋枪上台,您是领头的,大喊一声:“敌人从天上来!”我和柴云等人就举枪向空中作瞄准状齐声吼道:“打!”“敌人从陆地来!”我们立即端枪作防左刺的标准刺杀动作,齐声大喊:“杀!杀!”......台下的老百姓和战士为我们的精彩动作鼓掌喝彩。因舞台太小,我们一时“杀”得性起,我差点摔到台下。我们那时无忧无虑,好不快活!后来,我们参加演出的六个人中有三个提了干,柴云当连长、您任指导员,我是二排长。   演出过后不久,地震来了,我们又一起奔赴震区,把一车又一车的伤员送到建水医院,从苟街到曲江,我们为国防施工多拉快跑,从南庄到老挝二号公路九公里半的“班竹毛那”,我们拼着命尽国际义务,尝遍了东南亚热带丛林里的酸甜苦辣,从班竹毛那到曼庄,我们又为丰沙里人民谋画幸福之路,日夜奔跑在运输线上,从曼芬到石屏,我们军训修整,那活儿也是明轻暗重整得倒人,从云南到湖南,我们千里大转场,在068为修建地对空科研基地出力流汗......后来我们又北上进京,为修建国家卫星总装车间尽一份力量,一桩桩一件件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脚印洒下了辛勤的血汗,我们在一起共同演绎了多少让人留恋的故事,谱写了多少动听的乐章,留下了多少珍贵的瞬间......   怎奈光阴难留,如今我们都已是花甲上下的人了,怀旧就成了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专利”。去年我在北京接到老蒋的电话,告诉我网上有帖子发了好多战友相聚的照片,我找到网页后,看见了陈连长、您、老蒋、周老兵、李小平等一些熟悉的面孔,老连长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年轻;老蒋可能是操心和外事活动过多,略见“顶”上功夫;周管理员额头上有了些许五线谱;您和大嫂变化不大,稍微有点发福,但风采依旧,您的头发还是那么吸引人的眼球,让三明和我很自卑;李小平明显胖了,但那“玩世不恭”的模样仍然“涛声依旧”。   指导员,要说的话很多,一下子难于尽兴,好在现在科技发达,虽相隔千里,却常能在因特网上相遇,互诉分别之情,这实属一件乐事,就象三明战友所说:“每天都想上去搞一哈儿!”   退休之余,在键盘上敲了一些回忆,由于水平有限,不能尽抒心中豪情,难于复原当时原貌,好在没有其它非份之念,因此也就没有了心理压力,权当是几个战友会在一起摆龙门阵,让指导员和众战友见笑了,因年代久远,有些事在时间上可能有出入,请老领导和战友们多多纠正则个!   祝您晚安!   XXX   年月日   给指导员的信范文二   郭指导员:   您好!首先给你敬一个军礼! 脱下军装已经有好多年了,你还记得在你带过的兵中,有一个腼腆而又害羞的女兵吗?我想你一定还记得,因为你是我的指导员。但是你不一定记得我和另一位女兵违反纪律,受到过你很严厉的批评 ,你更不会想到那次批评让我如此铭心刻骨,甚至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u2026u2026   那是在1972年的年底,我穿上了令人羡慕的军装,成了空军某部队的一名话务员。我们连队是一个男女混编的连队,但大部分都是男兵。而你,正是我所在的连队——“有线连”的指导员。记得你的胡子很大,很密,腮帮子常常是被刮得铁青铁青的(我私下里曾对最亲近的女兵们悄悄地说:你真像是“钟馗爷第二”呢)。但在公开场合,说实在的,我还是有点怕你!你总是那么严肃,平常难得看见你的笑容。你对我们战士的要求更是非常严格,记得在一次军训时,因为我在走队列时发笑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老是会莫名其妙地发笑),还曾被你单独叫出来操练。那一次我真是狼狈之极,真想变成个小蚂蚁钻到树缝里去!   一天,一位同年入伍的男兵来到总机房找到我和另外一位女兵,说市里有个当官的是我们乐清老乡,他要带我们3个小老乡去新都的一个旅游景点去玩,我和那位女兵请示了值班的一位老兵,她同意我们去,于是我们3个新兵傻呼呼的就走出了部队大院。当时是那位“大官”的驾驶员开的车(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那位“大官”担任的是什么职位,姓什么?只记得他的个头比较高大,年龄大概50多岁)。在游玩的过程中我还是有点忐忑不安的,下午大概5点左右,那位“大官”和司机把我们送回了连队,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等待我们的将是一阵终生难忘的暴风骤雨。   刚进门,我就感到气氛不对,我大气不敢出,用心虚的眼角眇了你一下:只见你紧绷着脸,刮得铁青的腮帮子上托着个抿紧的凹进的嘴角,衬着同样是铁青的脸色,叫人从心底里冒出一阵咝咝的凉气,直冲脑门。   你把我和另一位违反纪律的女兵分别叫到你的办公室,狠狠地“克”了一顿。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的就是你冲着我喊的那句话:“千分之一,千分之一你知道不知道!”你的意思是说:你们当兵是多么不容易啊,要招一千名男兵,才招一名女兵,男兵和女兵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哪!我强忍着眼泪没让它流出来,那位女兵当时就哭出了声了。少女时代的我有点自卑和害羞,和不太熟悉的人说话还常常会脸红,而且老是喜欢低着头,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当兵之前,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就是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书中塑造的两位可亲可敬的连长和指导员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眼前的你怎么这么凶啊?委屈和恐惧一起涌上我的心头,要知道我们当时真的是不想“顶风作案”,也不想“知法犯法”的啊,我们真的是不懂的啊,再说那位老兵也没提醒我们先要请示班长,班长再请示排长,排长再请示连长和指导员,要等到同意后我们才能成行。可我们因为无知,就这样擅自离开了连队。后来我和那位女兵在班务会上做了检查,在排里还作了点名批评、直到在连里也受了点名批评。那时,我的心情简直沮丧到了极点。   指导员,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你可能都忘了我是谁了。现在我把整个事件这么一叙述,你一定想起我们是谁了吧?这次批评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正是经过这次批评之后,我才发觉自己有了一次真正的提升,仿佛只有通过这样的鞭策,自己才能从一位普通的老百姓变成一名真正的军人。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我再也没有出现过违反纪律的行为。   你调离连队后,连队又先后换了好几位领导,可我对你的印象最深。不仅仅是因为那次批评,你的敬业,你的正直,你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你对战士的严厉和爱护,以及在你的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特别是我们当了老兵后,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你的严厉就是对我们战士的爱护啊!说真的,现在我还经常会在睡梦中梦见“紧急集合”:我的背包散了,抱着被子一溜小跑。你的那句“千分之一,千分之一”还会经常在我的耳边响起,它提醒我时刻记住自己曾经是一位军人,要永远保持军人的本色。   八六年我从部队转业后分到一家新闻单位工作,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初中文凭的我先后拿到了中专,大专,本科三个文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评上了编辑职称。而那位跟我一起违反过纪律的女兵退伍后,一直在一机关单位担任中层干部。每当我们这批战友聚会时,每当我们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我们都会想起你:指导员,你不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退休多年的你身体还好吗?生活幸福吗?有时间来温州旅游,看看你过去手下的兵啊。   最后,祝你和你的家人   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XXX   二零一一年五月一日   给指导员的信范文三   尊敬的技术指导员同志:   你们好!   五月的丰收季节刚过,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给您们写信,以表达我对您们的谢意。   我叫张玉金,是阆中市文成镇大石坎村二社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媳常年在外务工,庄稼就交给我们老俩口做,我今年61岁,无文化,由于不懂得科学种田的知识,让我们全家吃尽了苦头。就从2010年说起吧。2010年,我家种了3.2亩小麦,由于不懂得化学除草,随便买了一些药,结果草没有打死,最后草比麦子还多、还高,结果小麦只收了875斤,2011年我又种了3.5亩小麦,前期小麦长势很好,我心里暗暗高兴:今年小麦该丰收了吧,结果后期遭受一种不知叫赤霉病病害的危害,减少幅度相当大,使我3.5亩小麦只收了932斤,喜人的苗价,伤心的眼泪,我老伴为这还痛哭了一场。   2012年镇农业服务中心,把我列为科技示范户,并配了技术指导员,还签订了技术指导合同,我开始有点不相信,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是在走过场罢了。记得大约在去年9月份通知全镇的所有科技示范户到镇上开会,当天市农牧业局领导对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的目的、意义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讲解,并培训了小麦种植技术,发放了技术资料。到了播种季节,技术人员便到了我家,给我送来了种子,教我使用什么化肥、如何种植等技术。从种到收,技术人员多次到我家,送来了防治药剂,到田边地边察看、了解小麦长势情况,传播病虫草的防治知识,由于技术到位,我的3.5亩小麦单产达700多斤,总产1750多斤,小麦产量大大增加,我心里乐开了花。心中的高兴劲无法提。我没有其它的方式来回报您们,所以以写信的方式表达我的心情。   一是感谢党的惠农政策,感谢党和各级领导对我们农民的关心。   二是感谢市农牧业局的领导,农业技术人员,不畏辛劳,经常深入到田间地边,帮助我们学习技术,指导技术,发放物质和技术资料,使我家小麦大丰收,增加了不少收入,是您们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关心。   我现在不仅懂得了不少的农业技术知识,我还向我们队的张玉彪、杨小会等二十几户人家从技术上帮助他们,把我学到的东西,向他们传播,都取得了较大的丰收。我们现在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同时,我也衷心希望科技入户继续搞下去,我们农民迫切需要技术,特别是近几年,农村青壮年、有文化的人大部分都出去务工了,剩下的大多数像我们这些老、弱、病、残的人,农业技术知识相当困乏,非常渴望农业技术,我们老百姓离不开您们。   最后,再一次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农业技术人员。   致敬!   XXX   年月日猜你喜欢: 1. 致指导员的一封信 2. 家长给部队领导的一封信 3. 写给部队领导的一封信 4. 家长写给部队领导的信 5. 家长写给部队领导的信范文 6. 家长给部队的一封信 7. 给技术工人的表扬信范文
2023-09-03 18:33:411

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的著名博士生导师有哪些?

介绍几位:复旦大学古建园林 文物学博士生导师蔡达峰考古学博士生导师陈淳中国书画史博士生导师沃兴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陆建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生导师、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魏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新疆考古博士生导师王炳华;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土家文化研究院院长潘守永; 厦门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吴春明
2023-09-03 18:33:501

西域三十六国——楼兰(鄯善)

楼兰,是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古国。最早见于《史记》,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一直在两个强大西汉和匈奴势力夹缝中生存的楼兰总是举棋不定,扮演着墙头草的角色。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同盟夹击匈奴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匈奴的压力,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楼兰投降后派王子去汉朝做人质,为了维持平衡,同时也派了另一个王子去匈奴做人质,严守中立。 汉昭帝时期,在匈奴为质的安归回到楼兰成为国王,长期生活在匈奴的安归一上位就立刻倒向匈奴,再次成为汉室在西域的心腹大患,而这次背叛得罪了汉室。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立刻派遣了中原第一杀手傅子介出使楼兰。傅介子在宴会之间,暗杀楼兰王,然后扶立在汉朝做人质的尉屠耆做新国王。新国王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匈奴暗杀。汉朝以保护国王的名义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为了方便汉朝援助,迁都于蒲昌海附近,并改楼兰为鄯善。 汉昭帝时,昭帝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 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约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城民众迫于严重干旱,遗弃楼兰城,逐渐南移,鄯善国(楼兰国)先后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 此后直至魏晋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到公元400年时,楼兰就已经变得荒芜,鸟兽无踪,人迹俱灭,只剩灰白的尸骨掩埋在沙漠中。公元499年,北魏出兵西域,楼兰彻底覆灭。等到唐朝丝绸之路再次繁华起来时,楼兰已经成为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不过哪怕是已经灭亡,在唐朝诗人的眼中,讨伐西域诸国时依然首先就会想起楼兰。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可见,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陲重镇。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 考古发现 最开始对于楼兰的考古发现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等探险队野心家,清朝末年,政局动荡,各国探险队开始深入中国内地进行文化窃取。像昭陵六骏/莫高窟等国家文物都被盗掘出境。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前往罗布泊的路上,发现了楼兰古城,从此他的名字和楼兰古城一样,享誉世界。他随之带走了大批散落在地面的木简文书之类,在带到欧洲之后,经过研究,上面多次出现一个名称,楼兰。此后,不断的有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野心家一拨一拨来到楼兰,带走了不计其数的相关文物。随后通过对古楼兰文字的破译,楼兰的真正面目才显著于世。 随后,美国,英国,日本等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富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文物品种极其繁多。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另一重大发掘收获是日本探险家桔瑞超发现了当年任西晋西域长史的李柏给焉耆王的信件,即所谓“李柏文书”,出土最重要的是李柏文书,李柏在南北朝时期,代表前梁出任西域长史,驻地楼兰。李柏文书是他写给焉耆王,希望和焉耆之间保持联系。根据李柏文书而发现了“海头”故城,这为研究后期楼兰带走了大量古文物,撰写发表了一系列研究罗布泊古楼兰的专著,赞誉说楼兰是“东方的庞贝城”。 我国科学家到楼兰考察,开始于1927年。当年随中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楼兰的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地理学家陈宗器,曾先后数次到达罗布泊北岸考察,发掘遗址,出土了70多枚写有明确的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简,发掘了汉代烽燧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漆器、木器和骨、石、陶器,以及丝、麻织品残片。黄文弼是我国解放前唯一到过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工作的中国考古学家。 日本人将1988年称作“楼兰年”,发起了以楼兰探察为中心内容的纪念活动:如组织百人考察团、举办《斯文赫定与楼兰王国》大型展览、举办报告会、楼兰摄影展览、楼兰在中国,可见楼兰的研究早已进入世界。 &楼兰遗址 1988年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西南找到了“海头”(被斯坦因编号为lk古城)等两座古城并测绘了国内第一张该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标本,进一步填补了罗布泊地区考古的空白。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至今仍依稀可辨。一条大约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贯穿城中,城内现残存的主要房子依然保存完好,除房顶不翼而飞外,别的部位,如门、窗清晰可辨。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坐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小河墓地 1934年,斯文赫定再次来到楼兰,他们发现了楼兰人的墓地,小河墓地,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干尸 。2003年,国家考古队在小河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找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被取名为小河公主,现存于新疆博物馆。 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 &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东北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 这里出土了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楼兰灭亡原因 楼兰城从沙丘下被人发现了,但一个更大的谜困惑着探险家们:繁华多时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绿洲变成沙漠、戈壁,沙进城埋呢?目前有如下原因,具体细致原因还待进一步确定。 1.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2.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鲜卑族北方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3.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4.灭亡于瘟疫,从古城遗址有大量捕鼠器可以猜测,一场鼠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5.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物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今鄯善当地维吾尔族称呼为皮羌,当地生长的一种野草,也就是马兰草,目前已经很少见到。 关于这个称呼的由来,可能是由于唐朝在鄯善地区设立2个县,一个是蒲昌县【汉代罗布泊叫蒲昌海】,一个是柳中县。蒲昌跟皮羌音近,多少年传承下来变成了皮羌。 楼兰人,严格意义上是雅利安人,迁徙到此定居后,和当地的汉族/羌族进行融合,形成了当时新的相貌。楼兰人的后代,现居于米兰古城旁边的村寨,而楼兰文化也影响着如今新疆地区人的生活,现今维吾尔语里有三种方言,其中就有罗布语系。虽然楼兰人和楼兰文明已成过去,不过他留给我们现代的是一个个的未解之谜,还有那些文化的传承。从丝绸之路的明珠到逐渐被尘埃淹没,辉煌的几百年并不太平,有繁荣昌盛,也有战乱天灾。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座城渡一座城的记忆。
2023-09-03 18:33:581

姓王 炳字辈的名字!!!男孩女孩都行。多多益善

男:王炳辰 王炳阳 王炳梓 王炳辉 王炳良 王炳宇 王炳晔 王炳华 女:王炳茜 王炳蕊 王炳韵 王炳馨 王炳茹 王炳嫣 王炳霏
2023-09-03 18:34:3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的领导机关

一、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并决定建设原子能工业,毛泽东就此作了重要讲话。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列席了会议。二、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简称三机部),主管我国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宋任穷为部长,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钱三强为副部长,张献金、何克希为部长助理。三、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将第三机械工业部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四、1960年9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刘杰为二机部党组书记,刘伟为党组副书记。五、1960年9月30日:刘杰被任命为二机部部长。六、1962年8月:国务院任命刘淇生为二机部副部长。七、1963年7月5日:牛书申被任命为二机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八、1963年7月24日:刘西尧被任命为二机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九、1963年12月4日:钱信忠被任命为二机部副部长。十、1964年10月4日:中共中央批准,二机部党委由刘杰任书记,刘西尧、刘伟任副书记。十一、1965年2月28日:国务院任命李觉为二机部副部长。十二、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刘西尧为二机部部长。十三、1977年1月15日:刘伟被任命为二机部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二机部部长。十四、1977年8月16日:牛书申、李觉被任命为二机部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雷荣天、王介福、苏华、姜圣阶为二机部副部长。十五:1978年6月16日:周秩、王淦昌被任命为二机部副部长,刘淇生、张献金为二机部顾问。十六、1979年4月16日:刘淇生、张丕绪、赵敬璞、刘玉柱、刁筠寿、王侯山被任命为二机部副部长。十七、1982年4月9日:张忱被任命为核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刘书林为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蒋心雄、赵宏为副部长;姜圣阶为科技委主任,王淦昌、邓稼先为副主任;李觉、周秩、刁筠寿、张道容为顾问。十八、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定,将二机部改名为核工业部。十九、1983年6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任命蒋心雄为核工业部部长。二十、1983年6月26日:中共中央通知,蒋心雄为核工业部党组书记,张忱任核工业部顾问。二十一、1983年10月5日:周平被任命为核工业部副部长。二十二、1983年12月13日:陈肇博被任命为核工业部副部长。二十三、1986年4月:李定凡被任命为核工业部副部长。二十四、1988年5月3日:国务院任命蒋心雄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陈肇博、赵宏、李定凡、黄齐陶为副总经理。二十五、1988年8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能源部关于组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报告,国务院原则同意这个报告,并责成能源部协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抓紧组建工作。二十六、1988年9月15日:中核总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成立。二十七、198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中央同意成立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党组,蒋心雄任党组书记,陈肇博任党组副书记。同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文通知,同意赵宏、李定凡、黄齐陶、闵耀中、马福邦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党组成员。二十八、1991年1月27日:中共中央任命闵耀中为中核总党组纪律检查组组长。二十九、1991年6月17日: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分别发文通知,昝云龙任中核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三十、1993年12月21日,国务院任命李玉仑为中核总副总经理。三十一、1995年1月27日:国务院决定,任命张华祝为中核总副总经理。三十二、1995年4月24日:国务院决定,任命傅锐为中核总副总经理。三十三、1997年6月13日:中共中央通知,中央批准张华祝任中核总党组副书记。三十四、1999年4月13日:国防科工委召开会议,宣布国务院已批准5个军工总公司改组为企业集团的框架方案和10个企业集团筹备组成员名单。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方案,中核总将改组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筹备组的组长为李定凡,成员有康日新、孙勤、李忠良、黄国俊、钱福源、徐福顺。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筹备组的组长为穆占英,成员有王寿君、吕华祥、时传清。三十五、1999年7月1日: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公司在京宣告成立。中央大型企业工委副书记、国家人事部部长宋德福在会上宣读了十大集团公司领导成员名单。李定凡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康日新任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孙勤、李忠良、黄国俊任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钱福源、徐福顺任党组成员。穆占英任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寿君、吕华祥、时传清任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三十六、2001年6月:王炳华、孙又奇被任命为中核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三十七、2003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任命康日新同志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9月28日,中核集团公司召开总部和京区单位领导干部会议,中组部副部长王东明宣布了中央的这个决定并作重要讲话。
2023-09-03 18:35:011

罗布泊的“黑色六月”——探险家余纯顺穿越罗布泊遇难细节

假如说是天意,不知您是否同意。 诚然,余纯顺为了这次穿越,做了充分的准备。作为有八年徒步越野经验的探险家,余纯顺不会不知道罗布泊的凶险。况且,他刚抵达库尔勒时,新疆地矿局高级工程师赵子允(赵工)就劝他更改穿越时间。因为6月的罗布泊,酷热难耐,气温高达45摄氏度,下午2点左右的地表温度可达70 以上,能轻松煎熟鸡蛋。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中徒步穿越,危险重重,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赵子允是新疆著名的地质工作者、探险家和向导,具有野外探险、探矿四十余年的经验,他的足迹踏遍罗布泊、昆仑山、天山、阿儿金山、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他对新疆的每个地方都很熟悉,对阿尔金无人区、罗布泊无人区都非常了解,对新疆的地貌、地理、气候都了如指掌,野外生存能力极强。他多次参加各种探险队,担任向导和顾问,且总能在队伍陷入困境时找到化险为夷的办法。赵子允有多个绰号,如“沙漠王”、“罗布泊活地图”、“生命罗盘”、“拼命三郎”及“疯教授”等,赵子允简直就是一位新疆活地图,他对罗布泊熟悉程度超过任何人。为了保证余纯顺的穿越万无一失,他力劝余纯顺更改穿越时间,最好是九、十月份穿越。 但余纯顺以档期安排已满、上海电视台跟踪拍摄为由拒绝了赵子允的建议。情况也的确如此,上海电视台纪录片室组成四人摄制小组早在5月29日就抵达库尔勒,入住楼兰宾馆,他们是做一期节目,拍一部纪录片,片名就叫《当代徐霞客——余纯顺》,这个时候提出改日,似有不妥,但也不是不能更改,毕竟是危险的户外穿越活动。人命关天的事,谁也不敢保证百分之百能成功。接下来的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记者招待会、媒体见面会、新闻发布会相继召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新疆 旅游 局等单位也介入,给予很多的帮助和照顾,楼兰宾馆免费提供食宿,中国人保新疆分公司为余纯顺提供一百万元的人身伤害保险。库尔勒市举行一个欢迎仪式,蒙古族少女献花献酒,各级领导发表讲话,当地有关部门也大开绿灯,给予余纯顺一行诸多方便,各种手续都在短时间内办好。古代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余纯顺的穿越,行动还没开始,舆论是铺天盖地,人尽皆知,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是不便提出取消或更改时间。余纯顺只有向前,不可能后退。所以说舆论既能成事也能坏事。 至于穿越路线,经过反复的斟酌、推敲,包括赵工(赵子允)、彭工(彭戈侠)在内的“新疆通”们经过详细论证,仔细研讨,制定了万无一失的穿越路线,各种可能发生的不测也做好了应急预案。其实,余纯顺穿越罗布泊并非是整个穿越,只是穿越其中的一段,实际距离是107公里。从土艮往南(湖心方向)走,深入罗布泊湖心仅40公里后就向右拐,折返向西,到楼兰古城遗址后再折向北,到达大本营后再往北10公里左右就到了前进桥,这是本次穿越的终点。这段路余纯顺提前走了一遍,摄制组乘坐沙漠车跟踪拍摄,向导们全程跟随,对沿途的地质、地貌、沙丘、戈壁等地形特点都向余纯顺作了耐心细致的讲解。沿途每隔一段路,由余纯顺亲自埋下食物和矿泉水,上面做好记号,一是补充给养,一是作为路标。当地相关组织为余纯顺的这次穿越活动,免费提供了很多给养,包括矿泉水、牛肉干、八宝粥、方便面、水果、罐头、馕饼、蔬菜等,这些食品和水,总价值12000元。另外,有关单位还免费提供一部发电机和三部GPS卫星导航仪,可惜的是,余纯顺不会用卫星导航仪,所以他独自出发时,坚决不携带导航仪。 余纯顺在正式穿越前,已经适应了好几天,他们一行是6月6日正式离开库尔勒,向东南出发,沿途经过胡杨沟、老营盘、老开屏、前进桥、龙城雅丹、土艮,接着进入罗布泊湖心。这一路,摄制组为余纯顺拍摄了纪录片,也当着镜头做了采访,在雅丹、湖心岛、楼兰古城遗址,摄制组拍摄了很多花絮,余纯顺的情绪也很高,多次慷慨激昂地演讲,对自己充满信心。实际上,余纯顺在正式穿越前,也就是5月28日,自己徒步从库尔勒走到农二师32团场,作为提前热身,余纯顺信心爆棚,他握着拳头对大家说:“我这是 牛刀小试,胜率百分之百!” 纪录片拍完了,任务算是完成了,但余纯顺认为不完美,毕竟他们是一行人穿越,不是他独自穿越,这有点糊弄观众。也不符合他一贯的原则和做事的风格。如果不是一个人独自穿越罗布泊,那还叫什么穿越呢?于是,余纯顺让众人原路返回,到前进桥等候,他决定用三天时间完成穿越,总里程107公里。每天30多公里,对于专业探险家余纯顺来说,不算难事。 6月11日是正式穿越的日子,头天晚上,大家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型壮行会,依次向他敬酒,祝他成功。但一向豪情万丈、慷慨激昂的余纯顺,在那晚却反常的沉默寡言起来,半天不说一句话。也许是有第六感,余纯顺神情凝重,情绪低落。这时又有人劝他放弃这次穿越,或者改在秋后再进行。有人还提起了彭加木,说彭加木就是在六月里失踪的。这时,另一人站起来,大声说:“彭加木又怎么样?我们老余可是走了八年了!”听了这句话,余纯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说:“如果这次不成功,那是老天要亡我,天意也!”11日上午9时,余纯顺迈开大步朝南方走去,身边有车辆和人跟着,但被余纯顺拒绝,众人只好停下脚步,目送他消失在茫茫沙漠戈壁中。 与余纯顺分手后,众人并没有立刻返回前进桥,而是等到下午三点,宋导(摄制组导演)说:“我还是有点不放心!下午三点我们去追赶余纯顺,追上他后,只要他有半点不适,就把他拽上车,拖回来。”到了中午,罗布泊的气温直线上升,很快达到了50摄氏度,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沙漠,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整个罗布泊仿佛都燃烧了起来。新疆 社会 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王炳华说:“罗布泊湖心在6月中旬最高温度能达到75摄氏度,远比吐鲁番热。中午12点到晚上6点,人只能躲在凉荫处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而罗布泊中没有一棵树,所以只能躲在沙漠车底下,无法进行任何活动,否则就很危险。”曾经给彭加木开车的王师傅也说:“6月份根本就不能进入罗布泊,进去就危险重重。” 下午三点,众人乘车出发,追赶余纯顺,8公里后到达第一个埋水点,发现埋设地点没变样,证明余纯顺没有动用第一个埋水点,他出发时口袋里装了2瓶水。到达第二个埋设点后,发现了2个空矿泉水瓶子和几根烟蒂,说明余纯顺在这个点喝了2瓶水,抽了几支烟。大家接着追,终于在4点25分追上了余纯顺。此时,余纯顺已经徒步行走了33公里,他满头大汗,面色通红,汗水顺着脸颊止不住地流,上衣和裤子、背包全湿透了。大家关切地问他怎么样,身体能否吃得消,余纯顺挥舞着拳头说:“大家放心,绝对没问题!我是一口气走到这里的,中途一次都没休息,我身体这么结实,肯定没问题。”大家再劝他,余纯顺又说:“我就是要打破6月份不能进罗布泊的神话!我这不是走过来了吗?再走两三公里就到第一个宿营地了,到了以后我就扎帐篷休息,大家都回去吧。咱们前进前见!” “咱们前进桥见!”是余纯顺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说完这句话,他就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大家按计划返回到前进桥后,却再也等不到余纯顺的消息,更别提会面了。余纯顺失去联系整整5天,大本营向库尔勒市、巴州、新疆自治区政府报告,众多救援队伍加上政府部门参与搜救,但都没有找到。直到6月18日,新疆军区某陆航部队的直升机参与搜寻,才在丁字路口往南几公里处发现了余纯顺的蓝色帐篷,飞机降落后,众人赶紧奔过去,发现帐篷里躺着的正是余纯顺,他头东脚西,高度腐烂,肿胀得不像样子,已经遇难多时,遗体已经腐败,爬满了蛆虫,发出刺鼻的臭味。余纯顺的帐篷坍塌了一角,帐篷门口扔了一把藏刀,他头部肿胀,五官扭曲,头发像洗过一样湿漉漉的,全身赤裸,身上布满水泡,右胸部的一个水泡像乒乓球一样大。余纯顺的右臂弯曲,肘下还压着他那顶草帽,睡垫卷成一卷斜放在胯部。 余纯顺遇难了! 具体搜救和遇难后的处理这里省略不表。只探讨一下他到底是什么遇难的?路线已走过一边,食品和水都实现预埋好,准备工作做得这么充分,他本人也信心满满,怎么会遇难呢? 据事后综合研判分析,余纯顺是迷失方向了!在第一个丁字路口本该右转向西走时,他却错过了这个要命的丁字路口,而是继续往前走,也就是直接往南走,往湖心岛方向走!他没能到达第一个宿营地,却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当然,罗布泊在那两天接连发生沙尘暴,导致他迷失方向,这也有可能。但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余纯顺私自更改线路,故意不右转,而是选择再往罗布泊湖心走!因为制定的穿越路线并不完美,没有垂直穿过罗布泊。余纯顺心高气傲,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又追求完美,私自更改路线也不是不可能。 实际上,11日那天下午4点半左右众人追上他时,他已经距离丁字路口不远了!大家回去的时候,余纯顺接着往前走,到了丁字路口却没有右转弯,而是直接往湖心深处走去。也就是说,大家和他分手没多久,余纯顺就迷路了,这直接决定了他的命运。究竟他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意为之,现在已经是没有答案了。实际上,在戈壁荒漠里,没有参照物,很容易迷失方向。据法医分析,余纯顺应该是12日那天去世的,他的帐篷外还有一个深50厘米的坑,那是余纯顺试图挖井水的,但沙漠中是挖不出水来的。没人知道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迷茫?绝望?恐惧?后悔?或许都有之。在极端高温下,没有水,人只能死亡。因为在罗布泊中你找不到阴凉处,只能是任凭身体脱水、器官衰竭而死。 有人说他沽名钓誉,有人说他为名所累,有人说他作秀,也有人说他不负责任,所谓的穿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什么又是意义呢?什么又是责任呢?他做他自己喜欢的事,别人又怎么可能理解呢?
2023-09-03 18:35:141

读《以奋斗者为本》有感

  读罢《以奋斗者文本》一书,书中每个章节每个段落,都能让我充分感悟到华为文化的积极向上和华为机制的催人奋进。她向我传达了两种正能量:一是“奋斗成大业”,二是“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学习该书后,我更加坚信一个真理,天上不会掉馅饼。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社会,没有奋斗都不会有美好未来。下面结合学习并围绕“奋斗者”话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基本要点   通过学习,我初步出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六大基本要点:第一,企业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制度、政策读是以奋斗者来定位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和聚集在奋斗者群体上。第二,只有奋斗者才是企业的真正财富,华为推崇的就是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体系。第三,员工奋斗的动力是为了他和家人过体面的生活,主观上是为自己,客观上是为国家、人民。第四,以奋斗者为本一定要有制度保障,必须用“不让雷锋吃亏”的观念夯实企业文化基石。第五,以奋斗者为本在激励上要向奋斗者倾斜,提倡拉大差距,奖励无上限。第六,干部提拔要向奋斗者倾斜,突出贡献者可以破格晋升。    二、何人可称奋斗者   在弄清何人可称奋斗者之前,首先要明白奋斗的定义是什么?字典对奋斗一词的解释是“完全专注的做事,已完成理想、政治理念或目标”,这个定义无疑是准确的。那么华为确定的奋斗又是什么呢?在华为,奋斗不是用工作时间来衡量,奋斗的关键不是员工做什么,而是为什么做。奋斗是否紧贴华为的,奋斗有价值、提高自己等。    三、如何成为奋斗者   虽然我们在社会、在单位貌似都在工作,但是否都可以称自己为奋斗者?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关键还要看自己是否具备奋斗者的基本要素和特质,自身行为是否有利于自我提高、团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首先是需要具备刻苦学习精神,身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已发生根本变化,主要由知识、管理产生。    四、如何激励奋斗者   如何实现长期艰苦奋斗,一靠主观能动性,二靠有效制度管理,须以利益分配为驱动力,才有可能遏制怠惰的生成,组织的责任就在于逆这种自发趋势而动。那么,华为是如何激励奋斗者的呢?一是推行了完善的价值评价体系。左边支持价值创造,右边支持价值分配,形成了一个到诞生,由起步到自强,一路走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顽强生长,靠的就是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输、咬牙干的韧劲,靠的就是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1、要践行以奋斗者为本,其次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王炳华董事长明确提出国家电投集团公司要走“清洁能源之路、创新创造之路、持续奋斗之路、和谐共生之路”。公司总经理琚立生强调,要把成套公司打造成“服务型、经营型”和“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国际一流采购与咨询服务企业。   作为成套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我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集团公司和成套公司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保证集团公司和成套公司战略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2、“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真诚待人,团结协作”   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   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媒体的作用,过分渲染了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诡诈的.关系,但实际的社会、企业、社区可能真的不是那么回事,起码我来成套公司这个集体近十年的感觉几乎人人都能开放、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和谐。   所以关键是我们自己要能够真诚对待他人,在与他人互动中将心比心。当然,工作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冲突也是没有必要去避免,甚至很多冲突对组织来讲,是大有益处的,就像夫妻吵一架后感情往往更好。只要我们掌握两大原则:1)对事不对人。2)与人为善。就肯定能把适度的冲突引导到对自己、对组织都有利的方向。   工作中要团结协作,各单位、各部门之间都要讲合作,讲大局,绝对不能各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打自己的小算盘。    3、勇于实践,勇于犯错,善于反思   很多事情知易行难,关键是要有行动,特别是管理中的一些理论、方法、观念。空谈、空规划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实际把它做出来,做出来后不断反思改进,实实在在最有说服力。没有实践中的反复演练和反思,即使是人人皆知的东西要做好都很不容易。    4、少抱怨、少空谈、积极主动,多干实事   我曾经是个抱怨很多的愤青,经常容易陷入抱怨之中。但多年的工作使得我有所转变,因为知道了抱怨是最无济于事的。世界上永远有不完美的事情,永远有麻烦,唯一的解决之道是面对它,解决它。   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改变我们不满的现状,改变我们不满的自己。实际上也有很多值得抱怨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一手搞出来的,比如社会上很常见的是高级干部退下来了,抱怨人心不古、感慨世态炎凉,如果好好去探究一下,原因很可能是他权位在手春风得意时不可一世、视他人如粪土造成的。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宏伟大业必以奋斗为基石,美好未来必靠奋斗来实现。但在前行路上我认为,我们还应充分意识到“以奋斗者为本”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要求每个员工不仅要做到长期艰苦奋斗,而且要做到坚持团队奋斗,不仅要做到肉体方面的艰苦奋斗,而且要坚持思想方面的艰苦奋斗;同时对所有期待每位员工都能为之奋斗的组织或单位来说,更要建立健全好激励机制,在物质上、精神上保证好奋斗者的利益,让“雷锋”式的员工吃苦不吃亏。唯如此,“胜者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氛围才能真正形成,企业和员工共生共荣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地。
2023-09-03 18:35:211

大学室友真的可以做朋友吗?

大学不像是高中初中,高中友谊相对于初中来说,更加纯粹一点。可能你读完整个大学都没碰到一个真心朋友,孤独是常态。大学,一个寝室的人来自各个地方,生活习惯,个人习惯,家庭情况都不一样。不可能每个人性格都和你能够合得来,所以也不用奢求什么真心朋友,没有希望自然也就没有失望。大学关系有用吗?肯定有用。你说有多大的用处吗?这倒不一定,大学一个人照样活得多姿多彩,寝室待不住,就搬出去住,或者换个寝室。当然,我们也会发生矛盾,比如:老师让他照顾我一点,但是别让我知道,他回来我就猜到了,但是他没有告诉我,被我问出来了,所以我就生气,告诉他我不喜欢这样,假如我有不开心,那么在长沙可以帮我解决不开心的人一定是你,而不是老师,所以,你没有必要接住“老师对我的关心”。第二天我也找了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关系很舒服,都基于一种平和、友好坦诚的交流,而且我们互相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所以我们成为了朋友、兄弟。
2023-09-03 18:36:3615

王姓男孩起名(急)(多送分)

姓名:王某 性别:男 出生:2009年10月30日0时30分 今年0岁 属相:牛 星座:天蝎座 出生时间: (公历) 2009年 10月 30日 0点 本命属牛,霹雷火命。五行土旺缺火;日主天干为土,生于秋季。(同类土火;异类木水金。)(农历) 己丑年 九月 十三日 子时 八字: 己丑 甲戌 戊申 壬子 五行: 土土 木土 土金 水水 纳音: 霹雷火 山头火 大驿土 桑松木 八字五行个数 : 1个金,1个木,2个水,0个火,4个土 孩子五行缺火!王秋十 王炳华 王炳良 王焰森 王焯泽 王煌林 王熠云 王炫宜 王炜阳 王炳涵 王天烟 王春烟 王洪灼 王子秋 王铭灿 王轩熠 王惠炜 王玉灿 王千烁 王芊灿 王煜辰 王炯涵 王煜祯 王煜宾 王煜林 王烷萸 王灵蔷 王炜成 王燔君 王烁泽 王先灵 王悦炜 王嘉煊 王济炜 王元煊 王维荧 王玉煌 王嘉熠 王忠炫 王佳煜 王炳荣 王烁青 王炜宁 王炜洪 王熠瀚 王炜强 王炫杰 王炳明 王炜旭 王炳祯 王春烊 王金秋 王勋炯 王志秋 王俶烊 王云煜 王月燃 王禹煌 王郗煌 王秉灿 王煜柒 王烁铭 王煜宇 王煜继 王煜靓 王熳宇 王炳峰 王煜霖 王炯澜 王秋伊 王荐炜 王学灵 王钢灿 王琬炀 王胜炜 王沛煊 王萧煜 王绍煊 王学炎 王志燃 王熠飞 王炳愈 王炫如 王炳涵 王炳申 王狄冠 王秋拓 王炜堞 王焯忱 王伙翔 王智熠 王加焰 王哲秋 王雨炜 王承焓 王子炫 王沁烨 王溢炳 王岩煊 王隽炎
2023-09-03 18:38:118

环境保护的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天齐等,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解振华.我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报,1999-09-09 [3]解振华.全面开创新世纪我国环保工作的新局面.环境保护,2001(1) [4]解振华.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与对策.中国环境管理,2001(1):4~7 [5]上海第一医学院环境卫生病教研室.环境与健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 [6]姚文贵等.环境保护趣览.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 [7]刘君卓等. 居住环境和公共场所有害因素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8]胡经之等.威胁人类存亡的定时炸弹——环境荷尔蒙.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9]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1]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2]张文学,杨立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前沿论坛,2002(10):47—51 [13]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伊恩?莫法特.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和政策.宋国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15]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6]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7]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系列专著1——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 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8]刘云国,李小明主编.环境生态学导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19]赵章元.中国近岸海域环境分区分级管理战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张洪主编.中学教师实用地理手册.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 [21]2002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北京:国家海洋局,2003 [22]刘天齐主编.环境保护(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3]杨国清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4]芈振明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 [25]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6]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燃煤电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新型建筑材料,1996(3):13~18 [27]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8]祝学礼,徐文龙.我国固体废物污染与无害化处理技术.卫生研究,2002.31(4):331~332 [29]陈英旭.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0]张邦俊,翟国庆.环境噪声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1)王建龙.环境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2]殷维君主编.环境保护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3]郑楚光等编著.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4]朱庚生.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35]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6]李康.环境政策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7]张宝杰.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8]诸大建.超常规发展环境产业.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9]李焰.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40]张承中.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一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2]张建文,张海燕.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优化方案.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 [43]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3—17 [44]刘五英,黄秀梅,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2):24 [45]王炳华,赵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2):17~21 [46]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7]丁桑岚主编.环境评价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49]郭子义,韦薇主编.环境化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0]张合平,刘云国主编.环境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1]延森著.徐有刚译.环境管理与环境认证.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 [52]夏青等著.环境管理体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3]孟宪国主编.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54]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编.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 [55]朱慎林,赵毅红,周中平编著.清洁生产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6]刘静玲主编.绿色生产与未来(环境教育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7]汪应洛,刘旭著.清洁生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8]闵恩泽等著.绿色化学技术.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9]黄震方,祝晔等.关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初步探讨.经济地理,2003,23(1) [6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61]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l2523-90) [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6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防护规定)(GB8703-88)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66](1S014001 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996 [67](1S014001 GB/T 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68](1S014010 GB/T 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1996 1996 [69](1S014011 GB/T 2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1996www.china-cdm.org 这是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里面的信息是关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环境政策、法规可以去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站,那里的政策法规栏目应该能满足你的需要,环保总局网站2005年在全国部委网站中排名第3,做的很不错 国家环保总局 http://www.zhb.gov.cn/ 国内环境影响评价最好的网站就是环评俱乐部,里面不仅仅有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那里资料非常丰富,从法律法规,规划,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保文章,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等应有尽有。 环评俱乐部 http://www.eiaclub.com/
2023-09-03 18:38:313

神话中女尸是谁

就是秦朝的小月(即虞姬)也是现代的高岚发现楼兰一百年  100年来,有关楼兰的每一次发现都炫人眼目,但是一个发现和一个发现似乎有某种联系,又都彼此孤立,人们无法找到文明和文明之间的联系。楼兰就这样被摆在历史空荡荡的舞台上,没有任何布景和说明。   100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  1900年3月,斯文·赫定的探险队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地区。赫定此行的目的是考察罗布泊的游移问题。  一天,探险队用来挖水的铁铲丢在前一夜的宿营地,赫定便派维吾尔向导艾尔德克去找。  艾尔德克找到铁铲时已是傍晚,突然沙漠里刮起一阵狂风。沙尘起处,遮天蔽日,天地一片昏黑。艾尔德克被风吹裹着,迷迷糊糊不知跑了多远,到了何处。风停时,他发现自己的面前有一片废墟。斯文·赫定从艾尔德克捡回的几片木雕残片上一眼就看出了希腊化艺术风格。他断定,这片没有人迹的沙漠里一定埋藏着一个古老的文明。  因为只剩一二天的水和食品,斯文·赫定决定第二年再来。1901年3月赫定在艾尔德克带领下再次找到了那片废墟。根据赫定带回的 卢文和汉文木简,德国语言学家研究后确认:这片废墟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后又销声匿迹的楼兰。  1999年12月,在斯文·赫定发现楼兰这个100年将尽的时候,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又公布了一条关于楼兰的消息:在距楼兰LE城4·8公里的风蚀台地上发现两座楼兰人墓葬。  这两处相距百米的墓葬却隔着2000年的跨度。其中彩棺老年男人墓属汉晋时期,而另一6个月的婴儿干尸,却是距今4000年前后的遗存。  彩棺墓的男尸是蒙古人种,婴儿则是细软的金黄色头发,微闭的眼睛深陷着,鼻子明显高隆。彩棺墓集合着东西方文明:绘有东方文明象征日、月的“朱雀”、“玄武”,棺上覆盖罗马风格的狮纹栽绒毛毯,死者身着棉里绢里长袍……而那个早夭的孩子却只头戴尖顶毡帽,脚穿带毛皮制鞋,身穿粗毛布。两座墓显然代表不同文明。它们的同时出土,似乎大有深意:楼兰文明似乎都在这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两具木乃伊上呈现了,说尽了。然而楼兰文明那些困扰世人100年难解的谜也同时裸呈着,让人更加困惑。(南香红/文)百年未解的两个谜2000年的文明断裂———楼兰文明源起之谜  1979年12月,考古学家王炳华带领的考察队盲目地在罗布泊游荡。这是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楼兰发现70多年后第一次涉足这里,除了赫定、斯坦因已有的发现,他们不知去哪里,会发现些什么。按常识,顺着河床找吧!  在一片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有一根木棍露出一个小尖,木棍透出点不同,似乎有人工作用痕迹。  就是这根小棍泄露了楼兰文明的天机。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用手推车推了整15天的沙子,一座有42座墓组成的墓葬群显示出来。6座摆成光芒四射的太阳型的墓以其恢宏的气势让在场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墓穴由七圈排列有序的木桩环结,七圈之外是显放射状的列木,每条放射列木有10米之长,每座墓用690棵树构成。6座墓,6个太阳面向蓝天一个连一个,裸呈在干净细软的黄沙之中。6座墓的主人皆为男性。据碳14测定为距今3800年左右遗存。这一发现举世皆惊,因为楼兰地区文明将因此推前2000年!在此之前人们知道的最早的楼兰文明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顿单于写给汉武帝一封信,信中说:匈奴军队“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西方典籍记载楼兰是在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志》记载了楼兰这个名称。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报告说:“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第一次报出楼兰是个有“城郭”的城帮文明,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信息。  1900年,斯文·赫定将这个消失于沙漠1500年的古城唤醒,人们渐渐勾画出楼兰古城的轮廓。  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岸、东经89°22′22″北纬40°29′55″。城垣为方形,总面积10.824万平方米,一南一北两条河流绕城而过,城东则是碧波万顷的“盐泽”罗布泊。  楼兰城四面环水,仿佛置于粼粼波光里,一条宽而深的运河将城分成两部分,城东北是佛塔、寺院,城西南是官署、居民区。考古学家证实:楼兰是一个兼有农、牧、屯田、贸易的城邦。汉王朝经营丝绸之路,控制西域时,楼兰的水利、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楼兰人一度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东方的丝绸制品、陶器、漆器、铁器,中亚的棉布、毛布制品,铜镜甚至海贝,波斯、希腊、罗马的艺术品都在楼兰出现。尽管有关楼兰的主幅画卷已描绘得很详细,但问题是:谁也不知道西汉以前的楼兰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这繁华的城邦文明是从何而来的。3800年前的古墓沟文明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式:考古学家王炳华说,从这批墓葬可见,当时生活相当原始、贫困,生产力不高。虽然那太阳型墓葬气势不凡,但墓主人随葬品极少。死者以麻布裹身,头戴尖顶毡帽,帽上插有翎羽,随葬品一般是一包麻黄枝和一个草编小篓。  “这里没有丝织品,亦不见陶器,人们用来吃饭的用具,恐怕就是那个草编小篓。篓内盛有小麦,但都是十几粒,可见麦子十分珍贵。”王炳华介绍说。可以肯定,古墓沟文明和其2000后的楼兰文明有着某种联系,但是两个文明之间关键的一环却失落了。草编小篓到了楼兰消失得干干净净,代之的是精美的陶器、漆器、丝绸。那太阳型的墓葬连同对太阳的崇拜也被佛的光辉代替。这是近2000年的文明断带,没有人能把它们连缀起来。迄今为止,楼兰地区所有的考古发现,要么是3000年前,要么是汉晋以后。或许,那深埋在沙漠之下的秘密我们还没有找到?  漂泊东方的印欧部落———人种之谜 1980年春,孔雀河尾闾铁板河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让人目睹了古楼兰人的风采。在此之前,人们从来没有真正见过楼兰人的样子,更不用说这么直接、这么形象。女尸的牙齿、毛发、指甲都保存完好,仿佛刚刚睡去。那健壮的骨骼、古铜色的皮肤让人相信她随时会站起来奔跑。甚至她的头发和皮鞋里的虱子都栩栩如生。好事的日本人为她做了一件复制头像,一时间,“楼兰美女”的称谓响遍世界。女尸系3380年前遗存,属高加索人种。  “楼兰美女”引起的震动,决不亚于当初楼兰古城的发现。本世纪初,楼兰人种问题就成为楼兰文明最大也最为难解的谜。根据遗传学体质特征,现代人类被分为三大人种:蒙古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和尼格罗人种(黑种人)。人类学家根据人头骨的各种比例来判断人的种群属性。高加索人种一向被认为分布于欧洲、西亚和北非,而亚洲大部分地区和美洲则以黄种人为主。罗布泊地区古代居民属于什么人种,一直是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致力解决的问题。经100年的努力,大致有了一个轮廓似的结论:以古墓沟为代表的距今3000年前的古代居民为“典型的原始欧洲人种”。这是迄今所知欧亚大陆的时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欧洲人种集群。人类学家韩信康认为:至少在青铜时期,具有原始形态类型的欧洲人种已分布在罗布泊地区。楼兰古城东郊东汉墓头骨分析表明:此时的楼兰居民是“高加索人种的印度——阿富汗类型”。他们和古墓沟人同属白种人的范畴,但又是不同的分支。楼兰古城人种是否由古墓沟人演化而来,则没有证据。  典型的蒙古人种则出现得较晚。大约在汉晋时期的墓葬中才有发现。  已有的考古材料表明,远在三四千年前,罗布泊地区最早的居民是白种人。而又在历史某个时期,他们悄然退出了他们生活的家园,不知去向了何方。  一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考证这个神秘民族的来龙去脉。他们是从什么地方,经过什么途径来到楼兰地区的?他们是谁,哪个民族?他们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然而所有的考古材料都是零星的。于是,添加了想象与猜测的说法有多种多样。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楼兰的欧洲人是远古时期一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他们由于某种原因向东迁移,并最终定居下来。  英国人类学家亨宁认为他们就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出现在波斯西部的游牧民族古提人。公元前3000年来,古提人突然从近东消失,一直是一个历史学的谜。亨宁认为他们经过长途跋涉,迁入了罗布泊。  反对迁移说的学者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这些欧洲人就是罗布泊的土著居民。
2023-09-03 18:38:501

小河墓地之谜

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  神秘的死亡殿堂   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数量众多的干尸、丰富的罗布泊早期文明信息……小河墓地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墓葬与之类似。揭开小河墓地的神秘谜团,将对建构整个罗布淖尔区域考古学文化体系,探索西域以及中亚古代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 (F.Bergnm)在小河墓地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通过鉴定被认为是“印欧人种”。1939年,他在斯德哥尔摩发表《新疆考古研究》一书,对他在小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小河5号墓地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罗布泊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贝格曼著述的汉译本《新疆考古记》的翻译出版,中国学者开始在罗布沙漠中寻找小河墓地的踪影。   2000年底,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研究员成为首位发现小河墓地的中国考古学者。2002年底,新疆考古人员对小河墓地进行了试掘。2003年10月,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启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以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为领队的小河考古队,开始了为期3个多月的田野发掘……  世界上出土干尸最多的墓葬   “一处墓葬出土如此多的干尸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而究竟还有多少目前仍不清楚。”——伊弟利斯   “这个墓地给人一种最阴惨可怕和难以置信的感觉!”——1934年,第一位在小河墓地考察的考古学者瑞典人贝格曼在其著述中这样刻画。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西南距阿拉干镇36公里。   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是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沙山高出地表7.75米,面积2500平方米。发掘前,沙山表面矗立着各类木柱140根,在墓地中部和墓地的西端各有一排保存较好的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木栅墙, 以中部的木栅墙为界可将墓地分为东西两区。整个墓地犹如一只插满了筷子的馒头。   最新的发掘解开了墓地西区上部两层遗存之谜:发掘墓葬33座,其中成人墓25座、儿童墓8座,获服饰保存完好的干尸15具、男性木尸1具、罕见的干尸与木尸相结合的尸体1具,发现两组重要的祭祀遗存,发掘和采集文物近千件,不少文物举世罕见。   在墓地,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象征男根和女阴的立木、高大的木雕人像、小型的木雕人面像;雕刻有花纹的木箭、冥弓、木祖、麻黄束、涂红牛头、蛇形木杆、木构上嵌铜片、木器上相同数目的刻划纹等等,这些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原始宗教氛围的神秘世界。   小河墓地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国内外考古所罕见,对它的发掘和研究不仅是新疆史前时代的重大考古课题,还会对新疆周边广大区域的史前考古产生较大冲击和深远影响。   在牛皮包裹的棺船中入睡   “我们揭开牛皮,棺木在牛皮的包裹下新鲜如初,棺内甚至没有一颗沙粒进入,墓主人就安睡在像船一样的棺木中。原始但安全的设计使我们得以窥见他千年前的入睡时刻。”——伊弟利斯   死者躺在沙地上永远地睡去,木棺,像倒扣在岸上的木船,将死者罩在其中,隔绝了生与死的时空。小河墓地出土的这种奇异墓葬引起了考古学者强烈的兴趣。   两根胡杨树干被加工成一对比人体稍长一些的“括号”形,这是棺木的侧板,“括号”两头对接在一起,将挡板楔入棺板两端的凹槽中固定,没有棺底,棺盖是10多块宽度依棺木弧形而截取的小挡板。   活牛被当场宰杀剥皮,整个棺木被新鲜的牛皮包裹。牛皮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收缩,沙漠中干旱的气候会蒸发掉牛皮中所有的水分。最后牛皮紧紧地、严密地将棺木包裹,表面变得像盾牌一样坚固,棺盖——那些摆放上去不加固定的小挡板便因此非常牢固。   根据目前发掘的保存着原始状态的墓葬,可以推断当时墓葬的埋葬过程。先挖沙坑,然后将包裹好的死者放在适当的位置,再依次拼合棺木,覆盖盖板,牛皮,继而在木棺前后栽竖立木、木柱,最后在墓坑中填沙,继而堆沙。棺前象征男根和女阴的立木大部分被掩埋,棺木前端的高大木柱上端则露出当时的墓葬地表,成为明显的墓葬标志物。   由于流沙的直立性差,在发掘过程中,很难确定最初墓穴的大小和深浅。伊弟利斯率领的小河考古队迄今已在小河墓地西区进行了1.8米深的考古发掘,在这个深度,发掘了2层墓葬共33座。迄今为止,在小河墓地所见木棺形制基本统一,发现没有被搅扰过的棺木都呈现出这种特点。   木棺内均葬1人,头部大致向东,均仰身直肢。此外,有的木棺中所葬的是裹皮木雕人像。   “雕像制作粗放,用一块胡杨木简单地雕出人的头、躯干和下肢,躯干两侧各加一根略弯曲的细木棍作双臂,面部随意刻出细槽状的双眼、嘴和微隆的鼻子,用一张完整的去毛猞猁皮将木人从前向后牢牢包裹,这种木雕人像大概是某一死者的替代物,其葬式、葬俗与真人无异。”伊弟利斯介绍说。   小河墓地的沙丘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一层墓葬一层沙堆垒起来,向下还有多少层、这样的棺木到底有多少,至今还是一个谜团。  神秘而夸张的生殖崇拜   目前发掘出的最大“男根”矗立在墓地的中央,高出地表187厘米,顶部呈尖锥状,通体被涂成红色,上端线条浑圆,中段被雕成9棱形,伊弟利斯认为它“充溢着极其神秘的意蕴”。   小河墓地的外观是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着多棱形、圆形、桨形的胡杨木柱。这些木柱大约有140多根,高出地表2~4米,直径多为20厘米以上,多棱柱从6棱体到20棱,尤以9棱居多。   墓葬头部的立柱形状根据死者的性别而不同,男性死者棺木前部的立柱是桨形的,大小差别很大,其上涂黑,柄部涂红;女性死者棺木前部的立柱基本是呈多棱形、上粗下细,高度一般在1.3~1.5米左右,上部涂红,缠以毛绳。卵圆形立柱象征男根,桨形立柱象征女阴,这种指向毫无例外。   密密的立柱几乎插满了方圆2500平方米、呈沙丘状的小河5号墓地。所有这些立柱都显然是用一根完整的胡杨木加工做成,最粗的41号立木高1.8米,直径50厘米,截面为16棱形。雕成长卵形的立木杂立其间,粗大的木头的顶部被加工成了卵圆形, 浑圆的线条和多棱柱形成一种对比。   目前发掘出的最大“男根”矗立在墓地的中央,高出地表187厘米,顶部呈尖锥状,通体被涂成红色,上端线条浑圆,中段被雕成9棱形,伊弟利斯认为它“充溢着极其神秘的意蕴”。这根木柱立在一个年长妇人棺木头部的位置。这位妇人的尸体保存完好,面庞看起来很瘦削。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位身份显赫的人物。   桨形的胡杨木柱呈现极度夸张的形态,桨叶的宽度约30~40厘米,而且, 上方通常被涂成黑色,下方是血红色,在下方红色的部位刻划出数道横向的装饰纹。这种木柱立于地表的有10个,散倒在沙丘表面的有37个。最大的桨形木柱高出地表202厘米,上部为椭圆形的桨叶,桨叶下为方柱,方柱的上部横向刻出7道阴舷纹。   “为何如此之宽?”贝格曼曾对这种桨形木柱大惑不解,他在其著述《新疆考古记》中写道:“不管怎么说,这些桨形物预示着埋葬在这里的人们生前经常划桨。”   考古发掘发现,露在沙丘表面的仅仅是立柱的一部分,它们的大部分都埋在沙土的深处。每一个粗大的立柱下面通常都有一具棺木。棺木前部的胡杨立柱粗大,棺木脚部的红柳棍细小一些。从一个巨大的立柱向下挖到1米多深的时候,就会发现下一层的棺木,而更下一层棺木立柱的顶端已经和上一层的棺木、立柱交错在一起。   2002年在对小河墓地的试掘中还曾发现两件木祖。一件长7厘米,一件长15.5厘米,均是先将胡杨木掏空成半圆的管槽,再将左右两半对扣,成为中空的木祖,两端再刻出棱状凸起。   “7棱、9棱、11棱较多,这些数字很神秘,似乎大有深意!”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说至于多棱柱的棱面多少所蕴涵的意义至今尚未搞清。  独特的随葬品   木棺中沉睡的逝者只带着简单的随葬品。除随身的衣帽、项饰、腕饰外,每个墓里必有一个草编的小篓,死者身上大多覆盖大量的麻黄草枝条。考古学者正试图解释这种独特的丧葬寓意。   小河墓地的发掘显示青铜已经出现,但似乎并没再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或器皿,它可能是一种饰物,或者因某种象征意义而镶嵌在木制品上,而草、木、皮、毛可能是当年这里生活的主要依赖。   小篓用植物的茎杆、根茎纤维密实绞编而成,有鼓腹形、圆柱状,有圆底、有尖底,形态各异。每只小篓上都有提梁,提示着小篓始终提在小河人的手上。当年的人们巧妙地利用草的不同光泽和质地, 编出明暗相间的三角纹、阶梯纹。最为神奇的是这些最易腐朽的草编,却历经几千年而崭新如初。小篓内通常都有麦粒、粟粒等干结的食物。   “制作这些小篓需要相当的技巧,他们对形状与比例的掌握值得钦佩,完全可与那些在这里出土的所有木桩上面的雕刻花纹相媲美。”考古学家贝格曼在他的著述中这样惊叹。   除了棺木、形状独特的木柱、木质的人像雕塑(全部都用胡杨木制成),这里出土的木器还包括用红柳枝制作的冥弓,将红柳杆削尖插入芦苇杆制成的箭,红柳枝做的木别针,木梳、木祖、木雕人面像等。   逝者身上裹有毛织斗篷,草编的小篓都在斗篷外的右侧。考古工作者推测当时人们穿着即是如此:长方形(经向长约1.6米,纬向宽约1.2米)、长而宽绰,不经缝制,围绕或披挂在身上。斗篷采用平纹织法,经纬线是原色羊毛纱,分别有白色、灰白、浅棕、深棕,在斗篷的底边还用经线结出稀疏的饰穗。   腰衣也是羊毛织物,男性腰衣形似腰带,下端有饰穗;女性腰衣如短裙。逝者无一例外地头戴尖顶毡帽。帽子通常是本色羊毛的,白色的羊毛上缀着红色的线绳,帽子缀有鼬皮, 有的鼬头悬在帽子的前部,有的还绑有羽饰,羽毛用红色毛线绑在细木棍上插在帽子上。不同的是男性毡帽多高尖,而女性则宽圆,此外还有牛皮或猞猁皮缝制的短靴,通常靴底毛朝外,其余部分毛朝里,一根粗绳将靴子拴在脚踝上。   经鉴定毡帽上的鼬鼠属伶鼬,擅捕鼠类,现今新疆也有广泛分布;而羽饰所用羽毛极可能是鵟或雕的羽毛。   一根粗毛线绳穿过一块椭圆形淡黄色的蛇纹石玉珠系在右手腕处,在一些女性死者身上还发现了玉手饰和项链,棕色的头发和红色的毛线缠绕的项圈,缀着大理石或蛇纹石玉片。 随风飘舞的长羊毛穗饰,手臂上简单的玉珠,脖颈上粗毛线捻成的项圈,透露出一种朴素的美的追求。   麻黄枝被安放在每一个死者身旁,至于麻黄枝的功能及寓意,据猜测:麻黄在一些原始宗教中被视为不朽之物,似与防腐有关。  至少封存了3000年历史的小河墓地   小河五号墓地到底出现在什么时候?   5号墓地规模宏大,从形成到最终废弃,应延续了较长时间。目前所掌握的多属上层遗存,反映的应是墓地晚期的文化面貌。从棺木形制、死者裹尸斗篷、随葬的草编篓、麻黄枝等文化因素分析,小河墓地与1979年在孔雀河北岸发掘的古墓沟第一类型墓葬、1980年在罗布泊北发掘的铁板河墓葬有不少共性。考虑到小河墓地采集毛织物(最上层遗物)大多数较古墓沟织物精细、致密,并出现了缂织花纹的技术,出土的草编篓花纹亦比古墓沟草编篓花纹繁缛,专家初步推断小河墓地年代的下限晚于古墓沟第一类型基葬的年代,而上限有可能与之相当或更早。   古墓沟墓地位于小河墓地正北偏东方向约50公里的孔雀河北岸山谷,1979年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研究员担任领队并发掘。据碳14测定,古墓沟第一类型墓葬的绝对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198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穆舜英研究员在古墓沟以东约100公里的罗布泊北侧(小河墓地东北约200公里)发现铁板河墓地,著名的“楼兰美女”在此出土,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白种女性干尸,据测定也在距今3800年左右。   突兀而起的小河墓地经过长时间连续建构,可以肯定至少有3层以上的墓葬叠压。越往下层,距今的年代应该更为久远。贝格曼在1939年发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中大致推断小河墓地的年代“早于中国统治楼兰王国时期”,即公元2~3世纪。他认为墓地所属文化等同于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北发现的36号墓、斯坦因在孔雀河北岸发现的LT、LS,在罗布泊西北附近发现的LF、LQ墓葬。这些墓葬具有典型的土著特征,互相之间存在着年代上的差异,而小河墓地应该比罗布泊其它土著墓葬更为古老。   目前,考古队已经在墓地提取了不同墓葬层的标本做碳十四测定,确认小河墓地存在的时代,同时结合对墓葬遗存的分析,将有助于了解远古罗布泊居民物质、精神文化的众多信息。   难解的谜团   “这个墓葬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墓葬与之类似。要准确地揭示小河墓葬的秘密,仅仅依靠考古和历史学的知识是不能完全解释的,应该将各学科的一流专家请到发掘现场,置身于真实环境中具体研究,包括考古、环境、人类学、植物学、动物学、原始宗教学等多学科专家参与,只有这样发掘研究工作才能进行得更快更好。”——伊弟利斯   “它太奇怪了,太独特了,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墓葬方式。”正负责对小河墓地全面发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一直沉浸在小河墓地的神秘氛围中。   小河墓地高出地表7.75米,面积2500平方米。经过初步的发掘: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   墓葬为何要层层叠压?   那些胡杨木柱有多棱形、圆形、船桨形,多棱的从6棱到20棱,这些形状、数字有什么深意?   这些木柱被涂成红色,为什么?   木柱上刻着的横向装饰纹又代表什么?   贝格曼曾经猜测“这座死神的立柱殿堂”笼罩在一片耀眼的红色之中,人们把木柱涂成红色源于“对魔法的敬畏肯定大于对美学的追求”,事实是这样吗?   周围都是沙漠,为什么这里出现一个墓地?这些大量的木柱从哪里来?那些把木柱加工成多棱体的工具是什么?在哪儿?   这么大的墓地按常理周围应该有人类生活的遗址,但为什么在墓地周围5平方公里都找不到这样的遗址、孤零零的只有坟墓?   一连串的疑问困扰着考古专家……   艰苦的考古发掘   “在2002年试掘到2003年考古队再次进入正式发掘中间这个时段,小河墓地中心位置被盗,盗掘面积达50多平方米。尽管艰苦,我们还是不得不留守,否则我们无法向后人交代!”——伊弟利斯。   墓地孤独地突兀在罗布沙漠深处,周围一片死寂。   对抗自然环境、对付疯狂的盗墓贼,再就是我们所面临的这个神秘墓葬……考古发掘面临很多技术与非技术方面的困难。   2002年底对小河墓地进行试掘后,2003年10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了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项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小河考古队开始了为期3个多月的田野发掘,但发掘工作因为春季沙漠中风沙肆虐而不得不中断。   这里一年四季中只有冬季11月到次年3月可以进行考古发掘,因为只有这时基本没有狂风的干扰。而且,与其他时间相比,水、食物因为冬季的低温可以存放更长时间。   由于沙漠中没有生存支持条件,水、面、米、土豆、胡萝卜等所有的生命给养全靠沙漠车定期从外面携带,通过卫星电话保持与外界的联络。但资金的短缺同残酷的环境一样困扰着考古队,2003年国家拨款80万元,计划实现墓地的全部发掘工作,但实际支出达到120多万元,而这仅仅是发掘了两层墓葬的费用。为了节省经费,考古队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减少卫星电话的使用、减少租用沙漠车运送给养。在发掘现场,考古队员白天在墓地作业,晚上在帐篷整理。   “8月的沙漠,气温达到了70多摄氏度,由于刮风,发电机无法发电,营房车的空调无法工作,人都要晒成木乃伊了,更不用说寂寞、恐惧等心理折磨,由于经费不足,他们只能每两个月换班一次。队员们有足够的耐心用小毛刷细致地清理出土文物上的沙尘,但我们若想洗澡那是不可能的奢望,几个月下来,人的身体、精神状态都已疲劳到了极限。在2002年试掘到2003年考古队再次进入正式发掘中间这个时段,小河墓地中心位置被盗,盗掘面积达50多平方米。尽管艰苦,我们还是不得不留守,否则我们无法向后人交代!”伊弟利斯深沉地告诉我们。  背景一:小河墓地的发现史   20世纪初1910~1911年间,生活在这片区域的罗布猎人奥尔德克就发现了这座墓葬。这使他能够在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到来时担任了寻找这座墓葬的向导。   贝格曼与他沿孔雀河向南支出的一条小河道南行,这条无名小河道,贝格曼随意称之为“小河”。在小河之西约4公里处发现此墓地,贝格曼将这处当时人传说“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地命名为“小河五号墓地”。   1939年,贝格曼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一书(汉译本《新疆考古记》)中,对小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小河墓地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罗布淖尔(罗布泊古代时的称谓)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贝格曼考察小河后,一直到20世纪末60多年间,再无任何后继者能抵达。小河墓地深藏在罗布沙漠之中,失去了踪影。   2000年12月11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研究员随深圳大唐影视广告公司组织的《中国西域大漠行》摄制组,借助地球卫星定位仪(GPS)进入罗布沙漠,终于再次找到小河墓地。本社记者在时隔半月后也进入小河墓地进行现场报道,引起国内外历史、考古界的高度关注。   2002年,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小河墓地考古队,由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担任队长。于当年12月抵达小河地区,对小河墓地及周边遗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规范的考古调查和小范围的试掘。   2003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启动小河墓地全面发掘项目,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组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田野发掘。因沙漠中风沙肆虐,2004年春夏期间暂停发掘工作,只留下保护人员看守。2004年9月下旬,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将再次组队前往罗布沙漠继续发掘工作。   背景二:罗布沙漠与“小河”   1934年的5月,为了寻找“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即小河墓地),来自瑞典的考古专家贝格曼沿着库姆河(孔雀河当时的称谓)下游一条分杈出的河流向南进入罗布沙漠,贝格曼将其命名为“小河”。   孔雀河源自中国最大内陆湖博斯腾湖,向东沿天山南麓流入罗布泊,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农业大规模开发,孔雀河逐渐断流,小河更消失得踪迹全无,不过小河墓地可能也因此得以完整地保存在罗布沙漠之中。   罗布沙漠,这片原本并不著名的沙漠正因为这个“上千口棺材的坟墓”而闻名,它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东,这两个沙漠的分界是自北向南的塔里木河,罗布沙漠的东面就是著名的罗布泊。   贝格曼沿“小河”进入罗布沙漠,他在其著述中描述说;小河宽处有30米,河床被冲蚀深1.5米,河岸边有高过人的芦苇,高水位时,可以通行独木舟。没有人能说出小河消失点的确切位置,可能是在塔里木河的终点喀拉库顺湖附近,并推断小河总长约120公里。   1934年6月2日的傍晚,贝格曼在这条"小河"边找到了“上千口棺材的坟墓”,编做“小河5号墓地”。贝格曼认为:很明显,5号墓地形成时就有过这条小河了。   贝格曼认为:这条在狭窄水道中流淌的小河,一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母亲河——库姆河水量的影响,然而它却为生活在罗布沙漠中的这一部分人群提供了全部水源,   贝格曼和他的探险队踏遍小河流域,发现了 “小河5号”墓地以及其他几个墓葬和一座烽燧,但是,与其他的罗布泊墓地不同,贝格曼没有找到人类的古聚落遗址,“也许村镇的遗址已经被流沙淹埋”。   贝格曼在他的著述中分析:“小河墓地的出土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一种是5号墓地,埋葬着楼兰土著;另一种是小河附近的其他古墓,埋葬着身穿丝绸的上层社会人士。现在小河早已荡然无存,早被罗布沙漠掩埋。但墓地依然,提醒人们小河的存在,而且,它曾经是多么重要的一条河流。一些学者认为:位于罗布泊南北两条河——北面的孔雀河(库姆河)和南面的塔里木河——罗布泊文明的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小河流域,是楼兰真正的土著居民的发祥之地。他们在这里为族中的贵族上层修建了代表民族之根的小河陵墓,而西域文明的萌生史,就存储于这南北两河屏护中的小河5号墓地
2023-09-03 18:38:591

消失的楼兰古城今在何方?

位于罗布泊西北岸边,孔雀河南岸7公里处。是楼兰故国的都城,丝路上的重镇。 楼兰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消亡于公元630年,共有800多年历史。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楼兰城是楼兰国前期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丝绸古道上盛极一时。这里地势平坦,水丰草茂,盛产鱼虾蒲苇野麻,有玉石、驴马、马鹿、骆驼等物产,物产富饶,人口兴旺。居民以渔猎畜牧为生。在古丝路上,楼兰道是主要的通道,它从敦煌的玉门关、阳关,翻过三陇沙、阿齐克谷地和白龙堆,经土垠抵楼兰古城,再沿孔雀河岸到西域腹地。楼兰是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十字路口,往西、往东、往南、往北可通向西域全境,形成交通网络,楼兰是古西域交通枢纽。 楼兰古城作为一个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在活跃了几个世纪之后突然消失了,直到20世纪初才被探险家发现。楼兰城遗迹呈正方形,边长330米,城中有衙署、民居、院落、佛塔残迹,还有家具,木器残件残废的城墙。 一百年的发现 1900年,深埋在沙海之下消失了1500年的古代城市楼兰和它所创造的灿烂文明突然闯入,让世人惊诧不已。 本世纪前30年成为外国探险家、考古学家的楼兰大“探险时代”。 1901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发掘楼兰城内13个点,获取大批汉魏和罗马古钱币、具有中亚希腊化风格的建筑木雕、两枚卢文木简,大量魏晋木简,精美的中原丝织品等150余件。 1906年和1914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到楼兰进行大规模的考古。他将楼兰遗址逐个编号,初次揭开楼兰古文明全貌。斯坦因除获取大量文物外,最主要的是他发掘了两具楼兰男性头骨,并经英国人类学家基恩证实为欧洲白种。 1908年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队橘瑞超到达楼兰,发现“李柏文书”。李柏文书是前凉西城长史李柏写给焉耆国王的书信。它为研究中原政府经营西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927年斯文·赫定组织中瑞西北考察团再次楼兰之行。考察队员伯格曼在孔雀河的一个支流找到一大批楼兰古物,并发掘出一具女性木乃伊,因其衣着华贵,被称为“楼兰女王”。这片被伯格曼称为“小河”的废墟,从此又神秘消失于沙海,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中外考古学家多次想找到“小河”,未果。 考察团中方考古学家黄文弼因孔雀河水挡道,未能到达楼兰。他在孔雀河北岸发现“土垠遗址”,并在“土垠”东西两边发现大批汉代烽火台。汉朝为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一直将长城沿罗布泊北岸修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轮台。 本世纪前30年的喧嚣之后,楼兰再度陷入沉寂。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楼兰成为军事禁区。 1979年借中日合拍《丝绸之路》的机缘,中国考古学家乘直升机第一次到达楼兰,中国学者在楼兰发现半个多世纪后,才实现到楼兰考古的梦想。 1979年12月22日,新疆考古学家王炳华带领的考古队发现古墓沟墓地。这次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楼兰文明推至3800年前的青铜时代,并发现古墓沟为原始欧洲人种。 1980年新疆女考古学家穆舜英发现“楼兰美女”。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脸面清秀,鼻梁尖高,眼睛深凹,毛发、皮肤、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连长长的睫毛都清晰可见,深棕色的头发蓬散披在肩上。”穆舜英在考察报告中动情地写道。女尸系3380年前遗存,白种人。 1980年至198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对楼兰地区古遗址进行了大规模普查。发现许多新石器遗存。 1995年楼兰西北的营盘古墓爆出惊人发现,东西方文明是那样完美地集中交汇在这里。考古学家认为营盘墓地是罗布泊地区100年来发掘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墓地。 尤其是那个戴着麻质贴图面具的15号墓主人。著名考古学家林梅村评价说:既有汉晋时代的绢、缣、绔、丝绣,也有中亚艺术风格的麻质面具、黄全冠饰、金耳环、金戒指、波斯安息王朝的玻璃器,乃至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的各类毛纺织品,可谓尽收天下宝物。 100年来,有关楼兰的每一次发现都炫人眼目。但是一个发现和一个发现似乎有某种联系,又都彼此孤立,人们无法找到文明和文明之间的联系。楼兰就这样被摆在历史空荡荡的舞台上,没有任何布景和说明。 考古学家林梅村说:“这里(楼兰)讲述的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既不夸张,亦无编造,只是缺少细节……”
2023-09-03 18:39:072

唐僧取经经历的什么国家

唐玄奘西行取经路线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 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 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伽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均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天竺(印度)→今阿富汗→葱岭(帕米尔高原)→大流沙(塔克拉玛干沙漠)→敦煌莫高窟→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长安(今陕西西安)。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唐玄奘取经回来后经过古楼兰,但是史学界一直对玄奘的回归路线存在很多争议。公元644年,玄奘到达于阗后,在于阗、鄯善等地的官员护送下到敦煌,然后回长安。不过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从于阗到敦煌的行程记述极为简略,只提到是经过了“大流沙”,这让专家们很难得出明确结论。新疆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王炳华说 “现在只能根据唐初的政治状况和地理环境推测玄奘最可能走什么路线。”他认为玄奘可能是经过古楼兰,然后过龙堆、经三陇沙北头到唐代玉门关的。而新疆楼兰研究学会副会长何德修认为玄奘不会经过楼兰,何德修解释说:“因为在隋代前后这一路线已经被废弃了,楼兰这一片都荒了,玄奘不会走楼兰这条路。他应该是从米兰古城那里走另外一个岔路,从红柳沟到唐代玉门关。”
2023-09-03 18:39:154

福建省2012春季泉州安溪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公示的通知

根据安溪县公务员局、安溪县卫生局《关于安溪县2012年公开招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通知》(安政人〔2012〕47号)和《关于安溪县2012年公开招聘基层卫生院特岗医师的通知》(安政人〔2012〕49号)精神,经组织考试、体检、考察合格,拟聘用陈源水等121名同志为安溪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泉州人事网现将名单公示如下: 陈源水、谢娜娜、张志扬、陈振杰、郑晓新、王真虎、陈小强、陈 新、郑毓能、王燕娇、林学伟、王丽燕、黄桂彬、陈明树、吴剑福、黄素明、陈淑莲、汪琼珠、陈燕凤、黄小青、刘丽萍、杨梅琼、苏菊燕、苏德超、陈晓萍、王海凤、张毅鹏、颜荣宗、许森森、林永福、林泽宏、谢秋伟、张秋霞、林慧敏、周文旗、吴雅萍、刘锦婷、朱琼雪、白李明、李凯荣、苏云华、吴福杰、谢财贵、王炳华、易娜苓、陈鸿云、黄翠云、郑思思、高燕香、叶巧玲、林乙鸿、傅燕华、陈雪娥、吴海英、吴艺珍、王梅治、谢小平、王菁菁、林晓玲、陈月琪、柯亚真、陈艺香、官艳红、王桂萍、李碧惠、苏丽芬、卢婉霞、柯奕治、杨文婷、林燕红、谢巧玲、王碧治、王金香、黄婉玲、许爱治、林真茶、白清青、谢黎婷、许碧燕、陈婉萍、林燕芬、苏金菊、李娜嫌、芹 琴、黄明贵、肖妙婧、林巧妹、白志宝、詹铭慧、叶桂丽、谢志琼、陈巧玲、李碧英、李婉华、吴小玲、柯亚婷、杨清清、蔡培红、陈梅丽、吴艺容、李连镇、黄淑萍、陈采娥、傅娜玲、林淑燕、王雅芳、苏欣超、谢文银、林燕红、黄小梅、黄小玲、谢梅萍、白冰锻、许志伟、张世芳、周婉真、朱斌琼、詹月旺、柯生良、王淑金、陈惠萍公示期间,欢迎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反映情况公示时间:2012年8月21日至2012年8月28日;公示电话:0595-23260317;来信投递:安溪县公务员局(邮编362400)。
2023-09-03 18:39:281

黄沙百战穿金甲

维基wikipedia楼兰古城遗址 北纬40度31分39.48秒,东经89度50分26.32秒(我不知道坐标是否可靠)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2023-09-03 18:39:372

中国楼兰古国的突然消失的原由是为何,是否与一个叫太阳石的石头有关吗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TTGTTG 楼兰:俗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3800年,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多大的时间跨度?在中原的3800年,还是夏朝的统治时期。文中的<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楼兰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管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条件楼兰姑娘的美,跨越时空还是留给了生活在3800年后的我们,那没有去过古墓沟的人,要找到它绝非易事。这里实际上是一片正在发育中的雅丹地貌,类似的沟壑一条又一条,似连又若离,我们也是几经周折,才在这片沟群中找到古墓沟。古墓沟距孔雀河不过数里之遥,墓地选择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虞,看来当时人们就很看风水"。初见墓地,就给人震撼之感。偌大的墓地上,仿佛落下了无数光芒四射的"太阳",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墓。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后羿射日,射下的9个太阳,是否就落在了这里?每个墓地,都有一个"核",这个"核"是由紧密的一圈圈胡杨木桩构成的。我数了一数,每个墓地的胡杨木圈都是7层,"7"的数字,一定在当时有什么含意,也许与佛塔多为7层寓意是一样的吧?墓地之外围,又有一批鳞次栉比、埋葬甚浅的小墓,正是这些小墓地,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第一具女干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赶忙上前照相,留下永远的纪念。我却在一旁沉入了思考。 我曾见过斯文·赫定当年给楼兰女尸拍下的照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我也会亲眼目睹楼兰女尸的真实形象,给我的感觉更是十分强烈。楼兰姑娘的确十分美。她们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 据后来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长王炳华研究员告诉我,他们曾以古墓沟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为材料,先后请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总共做了10组碳14测定,除两组差别较大外,其余都在3800年上下。基本上可以认为古墓沟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关于那两组差别较大的测定,还曾经有过一段故事。那一年,新疆考古所将楼兰女尸送往上海展览,急不可待的新闻记者捷足先登赶到机场迎接,考古所负责护送的同志不小心说出了误测的女尸年龄,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报》抢先发表了楼兰女尸有6000年尸龄的报道。6000年的尸龄,远超过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记录,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好在后来大量的检测结果出来,才弥补纠正了这一错误。 楼兰女尸虽然只有3800年尸龄,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创造世界记录的。在出土的女尸身上,我们发现了干瘪的臭虫,在她那修长的金发内还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虫是"趋温性"寄生昆虫,居然未因人体死亡冷却而离去,抑或它们对美丽的楼兰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恋情?这也许是值得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美丽的楼兰姑娘生活其实是十分困苦的,从勉强裹体的织造十分粗陋的毛皮,脚上穿的千缝百补的皮鞋可以看出,当时的物质是很不丰富的。从已发掘出的干尸或人骨标本看,当时人们死亡时年龄都很低,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她们过早耗尽了精力,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楼兰姑娘来自何方?在见到古墓沟的女尸后,从她们高隆的鼻梁、黄褐的卷发、尖顶的毡帽,我猛觉得,她们与今日的塔吉克族十分相似。考古学家们告诉我,我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她们与塔吉克民族确有某种亲缘关系。 在古罗布人的墓葬中,在包裹尸体的毛毯上,凡相当颈下的部位,都置放有一个小囊,囊内收藏有一些细碎的胡麻细枝。这种葬俗,据瑞典学者贝格曼研究,与印度跋希人相似。跋希人在宗教祭礼中用一种植物来产生所谓"浩玛"或"所玛",以使灵魂能安然升天。古罗布人所用的胡麻碎枝,大约也是起这种功用的。跋希人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而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这种习俗的一致,也可能是他们民族渊源的一种反映。当然,邻近地区间因文化思想的交流而表现出在某些习俗上的一致,也是可能的。新疆考古学者也曾经对楼兰城郊墓葬中发掘出土的6个颅骨进行过人种学测定,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蒙古人种。5个欧洲人种头骨中4个形态比较一致,与地中海东支的印度--阿富汗类型接近,另 1个则介乎地中海和帕米尔--费尔干类型之间,但在许多特征上仍可能是地中海人种的变异。属蒙古人种的头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亚类型。由此,也许可以推测,古罗布人的种族组成,以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占相当优势。这一特点,与帕米尔塞克类型居民相似,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密切的种族系统学关系。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又说明古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民族。罗布洼地,连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质时期都曾经是古地中海的组成部分,而在与地中海断绝自然的联系后,在历史时期,在人类学上又表现了惊人的相似。这一事实说明,环境与社会,是具有继承性的。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我复制的……嘻嘻!!!
2023-09-03 18:39:544

楼兰女是指什么意思或指什么人

楼兰古尸是女的
2023-09-03 18:40:022

楼兰在哪,到底有没有被挖掘出来,它曾经的历史是怎样的。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楼兰之名始见《史记》所载,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刘恒的信,楼兰归属匈奴。公元前60年,属汉朝西域都护府。楼兰是西域最东边的丝绸之路上的当道小国,汉匈为争夺西域都欲控制楼兰,楼兰在汉匈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公元前77年,西汉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杀楼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汉朝应鄯善之请求,派兵在其境内的伊循城内屯田。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城,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城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民众南移,楼兰城最终成为今天的遗迹。扩展资料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楼兰
2023-09-03 18:40:222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未被记载过的朝代?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遗迹现状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世纪,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谜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TTGTTG 楼兰:俗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3800年,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多大的时间跨度?在中原的3800年,还是夏朝的统治时期。文中的<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楼兰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管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条件楼兰姑娘的美,跨越时空还是留给了生活在3800年后的我们,那没有去过古墓沟的人,要找到它绝非易事。这里实际上是一片正在发育中的雅丹地貌,类似的沟壑一条又一条,似连又若离,我们也是几经周折,才在这片沟群中找到古墓沟。古墓沟距孔雀河不过数里之遥,墓地选择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虞,看来当时人们就很看风水"。初见墓地,就给人震撼之感。偌大的墓地上,仿佛落下了无数光芒四射的"太阳",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墓。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后羿射日,射下的9个太阳,是否就落在了这里?每个墓地,都有一个"核",这个"核"是由紧密的一圈圈胡杨木桩构成的。我数了一数,每个墓地的胡杨木圈都是7层,"7"的数字,一定在当时有什么含意,也许与佛塔多为7层寓意是一样的吧?墓地之外围,又有一批鳞次栉比、埋葬甚浅的小墓,正是这些小墓地,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第一具女干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赶忙上前照相,留下永远的纪念。我却在一旁沉入了思考。 我曾见过斯文·赫定当年给楼兰女尸拍下的照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我也会亲眼目睹楼兰女尸的真实形象,给我的感觉更是十分强烈。楼兰姑娘的确十分美。她们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 据后来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长王炳华研究员告诉我,他们曾以古墓沟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为材料,先后请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总共做了10组碳14测定,除两组差别较大外,其余都在3800年上下。基本上可以认为古墓沟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关于那两组差别较大的测定,还曾经有过一段故事。那一年,新疆考古所将楼兰女尸送往上海展览,急不可待的新闻记者捷足先登赶到机场迎接,考古所负责护送的同志不小心说出了误测的女尸年龄,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报》抢先发表了楼兰女尸有6000年尸龄的报道。6000年的尸龄,远超过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记录,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好在后来大量的检测结果出来,才弥补纠正了这一错误。 楼兰女尸虽然只有3800年尸龄,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创造世界记录的。在出土的女尸身上,我们发现了干瘪的臭虫,在她那修长的金发内还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虫是"趋温性"寄生昆虫,居然未因人体死亡冷却而离去,抑或它们对美丽的楼兰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恋情?这也许是值得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美丽的楼兰姑娘生活其实是十分困苦的,从勉强裹体的织造十分粗陋的毛皮,脚上穿的千缝百补的皮鞋可以看出,当时的物质是很不丰富的。从已发掘出的干尸或人骨标本看,当时人们死亡时年龄都很低,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她们过早耗尽了精力,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楼兰姑娘来自何方?在见到古墓沟的女尸后,从她们高隆的鼻梁、黄褐的卷发、尖顶的毡帽,我猛觉得,她们与今日的塔吉克族十分相似。考古学家们告诉我,我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她们与塔吉克民族确有某种亲缘关系。 在古罗布人的墓葬中,在包裹尸体的毛毯上,凡相当颈下的部位,都置放有一个小囊,囊内收藏有一些细碎的胡麻细枝。这种葬俗,据瑞典学者贝格曼研究,与印度跋希人相似。跋希人在宗教祭礼中用一种植物来产生所谓"浩玛"或"所玛",以使灵魂能安然升天。古罗布人所用的胡麻碎枝,大约也是起这种功用的。跋希人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而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这种习俗的一致,也可能是他们民族渊源的一种反映。当然,邻近地区间因文化思想的交流而表现出在某些习俗上的一致,也是可能的。新疆考古学者也曾经对楼兰城郊墓葬中发掘出土的6个颅骨进行过人种学测定,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蒙古人种。5个欧洲人种头骨中4个形态比较一致,与地中海东支的印度--阿富汗类型接近,另 1个则介乎地中海和帕米尔--费尔干类型之间,但在许多特征上仍可能是地中海人种的变异。属蒙古人种的头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亚类型。由此,也许可以推测,古罗布人的种族组成,以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占相当优势。这一特点,与帕米尔塞克类型居民相似,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密切的种族系统学关系。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又说明古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民族。罗布洼地,连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质时期都曾经是古地中海的组成部分,而在与地中海断绝自然的联系后,在历史时期,在人类学上又表现了惊人的相似。这一事实说明,环境与社会,是具有继承性的。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你在酷优上搜一下! 还有关于它的视频
2023-09-03 18:40:527

关于楼兰的资料

楼兰,是西域古城遗迹。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存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鄯善国,并迁都泥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扩展资料:发展历程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里就是楼兰古城。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楼兰
2023-09-03 18:41:333

想要了解西域历史,求推荐几本相关的比较好的书。

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比较全面介绍了西域(新疆部分)的古今历史,要了解广义的西域,可以看看王治来:《中亚通史》羽田亨:《西域文化史》,讲诉西域文明,从古到今上面这位介绍的太过学术,你要了解的话就这三本吧
2023-09-03 18:41:534

核电站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

核电站对周围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核电站只有在泄露的情况下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桃花江核电站对周围环境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家核安全局高度重视极端外部事件可能对核电站安全产生的影响,不仅对桃花江核电站厂址的地震安全进行了复核,同时从设计上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桃花江核电站应对严重事故的能力。所以几乎不会对周围环境有影响。核电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非放射性影响和放射性影响。非放射性影响主要是指化学物质的排放、热污染、噪声及土地和水资源的耗用等,类似火电站对环境的影响。核电站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产生放射性。电站核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核燃料裂变和结构材料、腐蚀产物及堆内冷却水中杂质吸收中子均会产生各种放射性核素。极少量的裂变产物可能通过核燃料元件包壳裂缝漏进冷却剂或慢化剂,排入环境。扩展资料:内陆核电站安全有保障:“只要严格遵守核安全法规标准,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措施,我国内陆核电厂址的安全是有保障的。而且,我国内陆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标准比沿海更为严格,目前的技术下不会造成污染以及影响所在地区水资源的分配及用水安全。”9月8日,参与调研的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苏罡在2015中国国际能源峰会上说。中国工程院的调研报告认为,随着内陆地区经济加快发展,未来电力供需缺口增大,未来能源消费总量及人均能耗在数量上将有显著提升,因此建议国家在核电布局上,需要在沿海核电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内陆核电。“现在,我们国家采用的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安全性最高。”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炳华曾表示,尽管对内陆核电站安全性的质疑还存在,但明年内陆核电站肯定会放行。持类似观点的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认为,“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核电站,都要通过深入的科学论证,明确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发展。”而今,中国内陆核电厂址选择依据的法规标准日益完善、选址过程严谨而细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自2008年以来一直开展关于内陆核电的研究,陆续完成《内陆核电厂址需要关注的问题及不同类型机组适宜性分析》、《内陆核电厂水环境影响的研究》等报告。内陆核电站是否安全,其他国家早有定论。据统计,世界在运核电机组有一半以上建在内陆,比如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有21个核电厂、总装机容量3000多万千瓦。半个世纪以来,其他国家内陆核电安全运营的事实证明发展内陆核电厂安全有保障。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曾公开表示,中国核电发展总体来说是健康的、安全的,与此同时一直还在就“十三五期间”是否建设内陆核电厂进行论证,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国内陆核电厂采用第三代压水堆技术,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内陆核电站建设明年或迎来解禁
2023-09-03 18:42:061

楼兰古城为什么消失

楼兰,是我国西部两汉魏晋时期一个绿洲城郭国,位于东经98°22′22〃,北纬40°29′35〃。即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马干沙漠东部,罗布泊西南羌县境的大沙漠中。该城建于何时,尚未查明确切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建于秦汉,消失于4世纪中期,也有认为湮没在5世纪。中外考古学家,探险家经一个世纪的探查,已初步查明古城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南北、东西各长300米,城内有街巷、官署、寺庙、居民住宅等建筑,是两汉通西域丝绸之路上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汉晋都在这里驻兵屯田,设置行政长官。这么一座绿洲古城为什么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中就突然急速消失在茫茫大沙漠中?1900年瑞典探险家发现楼兰遗址,轰动世界,对这座沉睡了15个世纪的灿烂文明,沟通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的绿洲古城的突然消失惊诧不已,引来许多考古学家人文学者猎奇、探讨古城消失的原因。一个世纪过去了,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代表观点:第一,也是最早提出的"自然环境变化说";主要论据:冰山退缩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土地沙漠化,楼兰废弃。第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说";主要论据:丝绸之路改道,楼兰失去优势衰败,最终废弃。第三,"人类活动破坏自然和谐说";主要论据:人类在创造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以惊人速度创造着沙漠化,楼兰的消失,与世界古文明消失的悲剧一样,因沙漠化的扩大而弃城。第三种观点在20世纪末期较盛行,媒体刊物发表文章,对楼兰现象视为人类破坏环境、毁灭古文明的典型,论述了人口增长、过度开发,破坏植被,干旱缺水沙漠化扩大,人类难以生存是绿洲古城迅速消失的直接原因。学术讨论百家争鸣,符合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笔者认为:就共性而言:人类对水资源利用平衡与失调,必导致积水成患或干旱为灾。在绿洲生态环境中过度开发,滥砍滥伐破坏植被,则势必导致干旱加剧,沙漠扩大绿洲消失。但作为楼兰这样迅速消失的个性问题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寻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本文根据最近几年我国沙尘暴的频发,国际对自然灾害研究的新成果,提出"绿洲楼兰古城毁于沙尘暴"新说,就教于专家学者,有待于考古论证。为了说清这个观点,拟讨论下列三个问题:一、楼兰古城兴起与消失的大体过程;二、楼兰消失过程是渐变还是突变?三、论证楼兰迅速消失是极端特异突害气候--沙尘暴所致的依据。(一)楼兰古城的兴起与消失,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即起始期,兴起期,鼎盛期,消失期。第一阶段起始期:1997年在楼兰地区发现距今3800年古墓沟六座古墓,陪葬品极简陋,仅有一包黄麻,一个草编小篓,篓中有10多粒小麦。墓主人都是男性,以麻布裹身,头戴尖顶毡帽,帽上插有羽毛,没有陶器金属等陪葬品和工具。考古学家王炳华认为:"当时生活相当原始、贫困、生产力不高"。(1)1980年春孔雀河尾闾铁板闸,出土一具距今3380年保存完好的女尸,也未发现其它陪葬品,说明时间推进了约500年,楼兰社会生产力,社会文明没有提高。2001年1月考古工作者重新找到了得而复失达60年的小河口墓地,内涵极为丰富,墓葬跨度由距今1600年左右到4000年。不论古墓沟墓群,还是小河口墓群都反映出楼兰地区居民起始于距今4000年上下,发展非常缓慢。第二阶段兴起期:历史上最早出现"楼兰"这个地名是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顿单于在给文帝信中说,匈奴军队"定楼兰、乌孙、呼揭及旁二十六国……"。(2)这里虽然说明楼兰已是一个国度,但不明确它是大国还是小国,是"居国"还是"行国"以及它的军事、政治地位。过了半个世纪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使张骞出使西域,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在向武帝会报中说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3)回答了楼兰是一个绿洲城郭居国、临近水边,虽然"兵弱易击",但位置非常重要,影响王朝对西域的开发,"楼兰、姑师当道,苦之"。(4)要开发西域首先要打通通往西域的要道口楼兰。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其时楼兰是一个小国,介于汉王朝与匈奴王之间,到昭帝元风四年(公元前77年)汉王朝势力控制了楼兰,"更其国为鄯善国"。(5)应鄯善国国王尉屠耆之请,派遣伊循都尉镇守离城不远的伊循,驻军屯田保护鄯善国政权。从屯田起楼兰进入了兴起时期,然发展并不快,到元帝时(公元前48-33年)楼兰在西域几十个国家中仍是一个小国:户口1570,人口14100,胜兵2912人,职官有辅国候、谷阝胡候、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1人,译长2人。(6)在昆仑山前7国中,户口、人口均排在第4位,胜兵人数排在第3位。把楼兰兴起时间定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也许不会离谱。第三阶段鼎盛期:随着东汉魏晋与西域、中亚交流,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中西文化、贸易往来频繁,楼兰古城亦由兴起逐渐达到鼎盛。1999年12月在离楼兰48公里地方,发现一座魏晋时代古墓彩棺。彩棺集合着东西方文化特征,既绘有代表东方文化象征日、月的"朱雀"、"玄武",又覆盖着代表西方文化罗马风格的丝纹栽绒毛毯,死者为男性老年,着棉、绢质地的长袍。小河古墓群中亦发现彩棺,图案以黄、橘红、绿等色,绘有铜钱花卉纹,并以斜线分格。楼兰遗址出土的汉简,亻去卢文简,建筑遗存和《汉书》、《晋书》、《资治通鉴》等文献记录,都证明古城文化、经济在公元一世纪中叶至4世纪30年代,逐步达到鼎盛,跨度300余年。第四阶段消失期:破译楼兰消失的确切时间,目前依据只有三条:①楼兰遗址发现的用亻去卢文写的有年代的简片卖:上书"兹伟大国王上天之子都伽·伐色摩那陛下在位十一年七月,诸民远离国境"。(7)伐色摩那国王于公元321-334年在位,按此推算11年应在公元332年,即东晋咸和七年。亻去卢文公元二世纪中叶至四世纪后半叶流行于于阗、鄯善一带,明显接受楼兰语与伊兰系诸语的影响,现在偶见于古佛经中。②楼兰遗址中,所发现的亻去卢文简、汉简,其年代记载都止于4世纪30年代,没有发现明确署有四世纪中叶及其以后的遗存。③公元399年即东晋安帝隆安三年高僧法显去印度求法,路径楼兰,这里已经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如所拟,唯以死人枯目为标耳"。(8)以上三点完全可以认为楼兰消失在公元332-339年之间,时间跨度很短很短,具突变特征。(二)楼兰古城的消失是突变不是渐变。西汉初年张骞通西域时所见到楼兰经济,是"少田,寄田仰谷旁国","民随畜牧逐水草"。(9)当时农业经济很不发达,粮食依赖邻国。公元前77年驻军屯田,开始种植粟(即黍)、大麦、小麦耐旱作物。经过两个多世纪开发经营到晋初,这里已是"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地,驰节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10)这些记载虽然是古人写的,也许会有谥美之嫌。现代人经过考证对古城面貌描绘为:森林茂盛水草丰,七里十万家,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繁荣景象。(11)楼兰农业开发经济繁荣,交通繁忙,当政者已看到了保护生态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楼兰废墟中发现一份"森林保护法",规定:树活着时如将树连根砍断,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罚母牛一头。(12)以上表明三点:①当代人研究两汉在楼兰常驻有屯军一万多人,最多时达一万五千人。(13)据此推算出垦耕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比罗布泊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大三分之一,是不可能的,罗布泊地区也没有被垦遍。②楼兰总气候没有过大的向对人类生存生产严重不利的方向发展,或出现制约经济繁荣的不利的自然因素。③楼兰国当政者,包括汉晋派驻的使臣,已经注意到树木对保护生态的作用,有意识地保护树木,从这个侧面反映出楼兰地区没有因过度开发农业,而砍光伐光植被。就沙漠化扩大成因一般理论而言,如果因人类活动,农业过度开发,植被遭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等成因,势必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渐变过程,或呈阶段性。小河口墓地时间跨度2000多年,既有距今4000年的木乃伊,也有魏晋时代的彩桧棺,说明它们周边沙漠基本稳定,最起码在最后一批亡灵进入这座墓地时,沙漠没有较大或很大变化。如果沙漠向墓地推进,楼兰王国贵族成员绝不会仍埋到这里,也不会彩绘巨大木柱,建精美的木栅栏,醒目的享堂。假若是特殊极端异常自然灾害所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毁灭掉一切文明。世界地球史上,古生物曾遭过五次大灭绝,每次起因都是突变的自然灾害引起的。楼兰古城在4世纪30年代,并没有反映出因过度垦耕,生态非常恶化臣民难以生存,弃城他迁的迹象,或已分批他迁的记述。相反,这一时期有不少出土遗存和历史文献,记述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对控制楼兰的斗争实录。如沙漠兵临城下即将弃之,争之有何意义?余太山《西域通史》根据亻去卢文简片卖论述:大约在公元270年以后,晋势力似乎撤离了楼兰,鄯善国王安归迦(在位时间3世纪50-90年代)和重要官员到楼兰视察活动,并在楼兰地区设立州、县、百户、十户等行政机构,各署长官审理案件、收税,管理官方籍账,且从鄯善腹地向楼兰移民,土地都沙漠化了移民干什么?安归迦还接受晋王朝授予的"待中"、"大都尉"之职。楼兰遗址发现西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西域长史李柏为了抗击高昌与焉耆国搞统一战线,于五月七日致焉耆国王的文书,"善言问候,甚表关心和尊重,以示绝无敌意"。(14)此时略早于楼兰国王伐色摩那十一年。楼兰的消失就在于"突然"这个症结上,我们要弄清楚的也就是这个"突然"的原因。仅仅过了半个世纪90年代高僧法显依然走楼兰这条路线去印度,所看到的楼兰已经是一片荒凉了。但鄯善等国在内的广大楼兰地区并没有被沙漠吞食而消失,丝绸之路没有完全关闭。到公元8世纪唐代军旅诗人岑参仍留下一首过楼兰的诗句:"官车西去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当代考古也证明,罗布泊不是在4世纪因沙漠浸蚀而干涸的,而是经过10多个世纪的渐变才消失。1931年有人实测罗布泊南北长170公里,东西宽40-90公里,仍有较丰富的水生动、植物。1942年《申报地图》描述罗布泊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5)罗布泊的消失与楼兰古城的消失,是两个不同成因的结果,也就不能简单化,用一种理论来解释"突变"与"渐变"两个不同的现象。(三)我们认为楼兰消失的直接原因,是异常特大频发的沙尘暴。楼兰所在地干旱生态、风沙、高温高寒,从本质上说是地壳运动形成的自然现象,无人为痕迹,并非始于两汉对这个地区的农业开发。因此说楼兰迅速消失,实质应归咎于自然,但绝不否定人类不科学的开发活动推波助澜作用。2002年3月21日中科院叶笃正院士向媒体说:"我们要重新认识沙尘暴",沙尘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虽然可在减轻其危害方面有所作为,但不能彻底根治"。2002年4月24日媒体报导:我国首次发现西汉时期敦煌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汉简。我国史书也有沙尘暴气候的记载:《诗经·邶风·终风》有"终风且霾"句,《后汉书·郎岂页传》有"时气错逆,霾雾蔽日"。"霾",《辞海》解释为:"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即夹着沙尘飞扬的沙尘暴。古籍中把沙尘暴写成"黄雾"、"飞沙走石"、"黑气"、"黑雾"等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晋书·天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氵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日或一时,雨不沾衣而身有土,名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晋书》记载:从公元249年,即三国魏齐王曹芳嘉平元年;到公元402年即东晋安帝元兴元年,153年中记录了15次严重灾害性沙尘暴,其中有一年两次的。录之如下:魏齐王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壬辰,西北大风,发屋拆树木,昏尘蔽天。孙休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十二月丁卯夜有大风发木扬沙。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十二月,黑气四塞。西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5年)正月己已朔黑雾,着人如墨,连夜五日乃止。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八月,雾埃氛蔽日。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京师大雾,黑气蔽天,日月无光。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正月癸已,黄雾四塞。二月又黄雾四塞。东晋穆帝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三月,凉州大风拔木,黄雾下尘。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公元376年)三月,朔,暴风迅起,飞沙扬砾。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八月乙未,暴风扬沙石。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癸未,黄雾四塞。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十月酉申,朔黄雾混浊不雨。就以上不完全资料统计:3世纪3次;4世纪9次,其中311-315年2次,321-323年3次,351-383年4次;5世纪1次;总计13个年度15次。非常清楚表明:4世纪属于"沙尘暴百年多发期",一个世纪中有两个多发高峰,第一峰期出现在20-30年代,第二峰期出现在50-80年代。这与文字记载的"诸民远离国境","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完全吻合。由此认为毁灭楼兰绿洲古城直接原因,是4世纪多次出现的特大沙尘暴,祸首在蒙古国和我国西部大沙漠。对这个观点我们不妨用2000年、2001年、2002年,我国出现的沙尘暴天气作历史反证: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沙尘暴出现的次数呈下降减少趋势,90年代逆转,21世纪上升,2001年1-5月频繁,规模和频度都超过以往,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罕见,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扬沙日数达24天。专家说"近年我国强沙尘暴陡增,是因为处于厄尔尼诺事件的高峰期所致"。提出"我国已进入沙尘百年多发期"的警告。2002年3月19、20两天新疆、甘肃、北京、天津直至长江以南18个省市区,出现近1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一般在500米以下,有些城市路灯自动开启,甘肃东部还出现特强沙尘暴--黑风暴,伸手不见五指,绘昌县能见度为零。近年来我国已出现因沙尘天气,沙丘逼近迁村、迁乡、甚至要迁县城的事。本文讨论的内容,不是沙漠化和沙漠化扩大化的成因问题,而是楼兰绿洲在不到半个世纪中迅速消失的直接原因问题,探讨它有助于认识自然灾尊重自然法规。2002年3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导:俄罗斯远东濒海水文中心主任鲍·库巴说:"濒海地区出现的特大沙尘暴天气,是俄罗斯远东地带百余年来从未有过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雨量和蒸发量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悬殊太大,同样出现了沙尘暴。我国科学家刘纪远说:2002年"3月20日这样强度和规模的沙尘暴是百万年尺度全球变化的结果"。所以探讨楼兰绿州迅速消失的原因不能停留在总结列祖列宗"过度"开发农业的"错误"方面,而要扩大视野。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发展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始森林,狩猎充饥,不食粮食的原始水平。开发农业是永恒的主题,今后还得开发,问题是开发规划全面不全面实际不实际,违不违反自然法则,牺牲不牺牲长远利益等科学含量。我们希望积极加强对自然灾害预测、防范、减少灾害损失的研究。
2023-09-03 18:42:228

楼兰女尸出土时的情况?详细一点

楼兰女尸   1934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 两个月中,罗布“猎驼人”奥尔得克等人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就连奥尔得克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 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0公里,水流迟滞,一串串小湖沼被芦苇、红柳环绕。它是库姆河复苏后出现的新河,历史不足10年。在他们沿这条河流进入沙漠前,临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河”。“小河”东岸4-5公里,有一个浑圆的小山丘。远远看去山丘顶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 楼兰女尸  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她长发披肩,身材娇小,身高仅5.2英尺。 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专家认定,它绝不是为普通楼兰人修建的,而是一处重要陵墓。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   扩展    1981年4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宣布,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所发现的楼兰少女古尸,死亡时距今2000年左右。   楼兰是我国西汉时代西域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名,又称鄯善。在挖掘出来的古尸中,保持最完整的就是那几具少女干尸。干尸是盛放在由两块掏空的树干制成的棺木中,外面用羊皮包裹着。打开棺木,死者仿佛是在安睡中,头戴尖顶毡帽,身裹毛线毡毯,脚穿补过的皮靴。外露的面容可以看出死者年龄比较年轻,脸庞姣小,鼻子高高,大大的双眼,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浓密的金发,略呈卷曲,散垂在肩后。毡帽的尖顶两旁,插着色彩斑斓的翎羽,帽边饰红色彩绒。颈部有的围着毛茸茸的皮裘,既美观又保暖。直观她们的形象,仿佛和现今的塔吉克族少女相类似。   在一具保存很好的少女尸体上,考古工作者发现极感兴趣的遗物,那就是女尸的金发内满藏着干的虱子,而且在身上还遗有瘪的臭虫。在显微镜下,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生物标本了。虱子,研究寄生虫学者从来都认为,它是一种“趋温性”的寄生虫,它在人体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时才能寄生于人体。而现在却在死人身上大量见到它们的干尸,说明它们并没有因人体冷却而离去,这是很可值得寄生虫研究者探讨的课题。   从这些浅墓葬可以看出,古楼兰人入葬时均裸体,通身包裹在毛线毯中,外露双脚,穿皮靴,个别还在鞋帮上插入几根禽毛。在一具男尸的腹部边放着一呈三角状的石鞭,长仅3厘米。由此证明,这些楼兰古尸生前是处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狩猎生活中,同时,手工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水平。   楼兰古尸所以能保存几千年而不腐朽的原因在于当地气候干燥,棺木埋葬较浅,离沙土地面仅几十厘米,即使偶有雨水,水分也易于从沙土中流失和蒸发,致腐细菌没有生存繁殖的条件,才使尸体得以长期保存不朽;相反,埋葬较深,尸体便不易保存。 楼兰女尸复原相貌图   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 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那么,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样世间少有的旷世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 6、“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为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席慕容写的《楼兰新娘》   (看中视“六十分钟”介绍罗布泊,里面有考古学者掘出千年前的木乃伊一具,据说发间插有鸟羽,埋葬时应是新娘。   昨天新闻报导一位孕妇遇难让我想起席慕容的这首哀伤的诗。   那曾悲伤留泪的爱人早已离去,剩她一个弱女子来承受这千年的相思,还能有谁将她拥入怀中、擦去滚落的泪珠、轻轻的吻她那迷人的双眼,再也没有了,她是知道的。也许她唯一的归宿还是那亘古的黑暗,伴随着亘古的甜蜜与悲凄,继续她那千年的旧梦……)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3735.htm
2023-09-03 18:43:111

楼兰古国为什么神秘消失??

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王国的必然消亡。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徙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哪里去,哪里能活命,就往哪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扩展资料: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它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座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道,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该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罗布泊曾经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中科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科学考察。考察队认为:据初步推断,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万年前的快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则认为,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很复杂。这里面既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地域性的问题,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还有人为方面的因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楼兰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楼兰古城的谜团:历史上曾多次销声匿迹
2023-09-03 18:44:206

消失的城堡----楼兰古国

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垣,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伶伶地站立着。城区呈正方形,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楼兰遗址全景旷古凝重,城内破败的建筑遗迹了无生机,显得格外苍凉、悲壮。 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在一块高台上,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本世纪初,斯文.赫定曾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简。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继续向西,是一处大宅院。院内,南北各有三间横向排列的房屋。在古城,这座院落建筑也是比较排场的。相形之下,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数是单间,矮小、散杂而破败不堪。如果根据出土文书推测三间房毗邻的框架结构房屋是楼兰古城的官署遗迹。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它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它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编辑本段楼兰消失之谜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土岗。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许多。在干旱的沙漠中,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有城墙,有街道,有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 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主是赫赫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随之而来…… 经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了一角。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组织了楼兰考古队,开始对楼兰古城古道进行调查、考察。在通向楼兰道路的孔雀河下游,考古队发现了大批的古墓。其中几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是一层套一层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整个外形像一个大太阳,不由得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它的含义究竟如何,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 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编辑本段历史上的楼兰古国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古城之谜 到新疆,对一个探险旅游者来说,有一处地方是充满吸引力的。这个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国楼兰。 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凉的地区之一。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是多么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现,引起多少人的兴趣——许多中外游人和探险家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楼兰。1979年1月,我国已故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 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西汉时,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然而当时匈奴势力强大,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他们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人。汉武帝曾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迫其附汉。但是楼兰又听从匈奴的反间之计,屡次拦杀汉朝官吏,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领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但是汉朝并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楼兰仍很兴旺。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到了唐代,中原地区强盛,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王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抑玉鞍,原将腰下剑,直为较楼兰。”(李白《塞下曲》)。“清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可见,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隆重镇。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楼兰古国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们猜了若干世纪的不解之谜。 1900年3月,著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探险队到新疆探险,他们在沙漠中艰难行进。我国维吾尔族人爱克迪在返回原路寻找丢失的铁斧,遇到了沙漠狂风,意外地发现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这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第二年斯文赫定抵达这神秘城堡,发掘不少文物,经研究后断定,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时古楼兰城。 楼兰城的再现,引得各国探险家争相前往探险觅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国人亨迁顿、日本人桔瑞超先后抵达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遗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 楼兰城从沙丘下被人发现了,但一个更大的谜困惑着探险家们:繁华多时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绿洲变成沙漠、戈壁,沙进城埋呢? 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考察了罗布泊,发现中国地图上标出的罗布泊的位置是错误的,它不是在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尔金山山麓。当年普尔热瓦尔斯基曾洗过澡的罗布泊湖水涟漪,野鸟成群,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盐泽。也就是说,罗布泊是个移动性的湖泊,它实际的位置在地图位置以南2度纬度的地方。 普尔热瓦尔斯基部分解开了这个谜。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几次详细考察,终于揭开了这个被风沙湮没1600多年的“沙中庞贝”之谜,使人看到了它的本来面目—— 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它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座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罗布泊怎会游移呢?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原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编辑本段楼兰古国遗址 1、楼兰古城 (1)官衙 “三间房”是并排的三间房子,是楼兰城中两座土坯建筑之一,是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可能是当时的官衙。自从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并在三间房的墙角下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书以后,来自日本的橘瑞超、英国的斯坦英都曾在这里大肆挖掘,并将文物带运出国。这些文物后来被博物馆收藏,由专家进行研究,并在国际上兴起了‘楼兰学"的热潮。” (2)民居 由红柳、芦苇搭建而成,如今屋顶、四壁不存,但从残留的墙根可以看出当时的布局。 (3)佛塔 大约10米高的佛塔,是楼兰城中最高的建筑。 2、海头古城 1988年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西南找到了“海头”(被斯坦因编号为lk古城)等两座古城并测绘了国内第一张该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标本,进一步填补了罗布泊地区考古的空白。 3、米兰遗址 是一个面积广大的区域,遗址中主要包括米兰城郭、两座佛寺及墓地。在沿城墙、佛寺的墙基处,东一个西一个刨挖的大坑随处可见。米兰,属古楼兰国的地域,中国汉代曾在这里屯田,一种有争议的说法认为这里是楼兰国迁都后的新国都。这里曾发现过“印度文化特征的绝妙壁画”——带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这里是揭示楼兰古国神秘兴衰的重要史迹,是佛教东传由新疆进入内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记中少见的吐蕃与西域交流的证明。 4、瓦石峡古城 5、小河墓地 1934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 两个月中,罗布“猎驼人”奥尔得克等人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就连奥尔得克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 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0公里,水流迟滞,一串串小湖沼被芦苇、红柳环绕。它是库姆河复苏后出现的新河,历史不足10年。在他们沿这条河流进入沙漠前,临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河”。“小河”东岸4-5公里,有一个浑圆的小山丘。远远看去山丘顶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 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她长发披肩,身材娇小,身高仅5.2英尺。 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专家认定,它绝不是为普通楼兰人修建的,而是一处重要陵墓。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 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那么,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样世间少有的旷世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 6、“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为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编辑本段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 曾经是谁在楼兰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是谁的聪颖才智创造了灿烂夺目的绿洲文明?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引人入胜,扑朔迷离。 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此书的观点认为,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然而,“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这一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人属于雅利安人。社科院楼兰考古专家杨连告诉记者,80年代,他去楼兰,他见到过一位30多岁男子,身材很高,有2米左右。他特地为他拍了一张照片,和他站在一起的男孩才到他的胸部。 据近期我国某人类学家从基因学、器物学的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楼兰人更接近于古代阿富汗人,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论点。 那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浅色头发,眉弓发育,鼻骨挺直的形象,明显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这与人类学家对墓地出土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测量的结果完全吻合。到了汉代楼兰王国时期,楼兰居民的种族构成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与高加索人种共生,其中还有蒙古人种的存在。亚欧旧大陆上的古代居民都曾把这片并非绿草如茵的土地作为过自己的驻脚点,希望能够在此营造美好的家园!
2023-09-03 18:45:234

罗布泊介绍 急~~~~啊!!!!!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  【别名】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罗布泊之谜】  大耳朵之谜  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诡异之谜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历史】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  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  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  【对罗布泊的研究】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  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  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  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  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  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泊的景点】  1、汉代烽火台  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  2、营盘汉代遗址  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据资料介绍,营盘是官办的屯兵驿站,一方面也扼守丝绸之路的中道,起保护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于城旁流过,土地可以屯垦。  3、龙城雅丹  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北岸。土台群皆为东西走向,成长条土台,远看为游龙,故被称为龙城。  4、土垠  为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  5、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6、罗布泊文明的古胡杨林  位于太阳墓地西侧,在古河道北岸的一片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树干尺余粗的枯死的胡杨林。这成排成行的枯树,带有明显的人工营造的特征。  7、余纯顺墓  位于铁板河出口不远的一处土台,1996年6月余纯顺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干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时距自己亲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给地点仅2公里。现建有墓地墓碑。  8、罗布泊湖心标志  1997年底,一工程师根据地图经纬度测量的湖心地点,虽然没人考证,也成了一景观。1997年标志点只埋下一个空汽油桶,1998年2月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木碑后,现已增加了数个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罗布泊者留下纪念物之处。  9、库木克塔格沙漠  为高海拔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和湖盆之间,为我国第三大沙漠,并以独特的羽毛状沙带著称。  10、孔雀河  源于博斯腾湖,流经库尔勒、尉犁县进入罗布荒漠,现中游河道灌满流沙,偶有稀疏胡杨树和芦苇、红柳,下游河道则寸草皆无,一片死寂,沦为荒漠,河道两岸偶有轰然倒地的枯胡杨。  11、楼兰古城  古楼兰国遗址。现在,还可看到民居遗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绘虽经千百年,至今还可辨识。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12、红柳沟  罗布泊南岸一片红柳土包构成的戈壁滩景观。  13、米兰古城遗址  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曾为楼兰国都,现保存有最为完好的是一巨大的戍堡。此外还有零散的民居、佛塔寺院遗址。斯坦因盗走的著名有翼飞天壁画就在米兰寺院遗址中挖掘。  14、米兰农场  紧挨着米兰古城有一建设兵团团场,因该处自古以来得益于阿尔金山的雪水,有农牧业存在的条件,因此除了现代人在垦荒,古时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在米兰农场的民族连可以拜访罗布人的后裔。  【罗布泊人】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2023-09-03 18:46:096

谁知道关于楼兰的一些东西啊?帮帮忙

楼兰,西域古国名。(英文为:Loulan)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2023-09-03 18:47:592

小河墓地的考古历史

小河墓地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中亚历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难解的千古之谜。20世纪初1910~1911年间,生活在这片区域的罗布猎人奥尔德克就发现了这座墓葬。这使他能够在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到来时担任了寻找这座墓葬的向导。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F.Bergnm)在小河墓地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通过鉴定被认为是“印欧人种”。贝格曼与他沿孔雀河向南支出的一条小河道南行,这条无名小河道,贝格曼随意称之为“小河”。在小河之西约4公里处发现此墓地,贝格曼将这处当时人传说“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地命名为“小河五号墓地”。1939年,贝格曼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一书(汉译本《新疆考古记》)中,对小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小河墓地宏大的规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罗布淖尔(罗布泊古代时的称谓)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自那以后,小河墓地就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踪迹,中国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寻找这处古代遗宝进行了不懈努力。贝格曼考察小河后,一直到20世纪末60多年间,再无任何后继者能抵达。小河墓地深藏在罗布沙漠之中,失去了踪影。2000年12月11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研究员随深圳大唐影视广告公司组织的《中国西域大漠行》摄制组,借助地球卫星定位仪(GPS)进入罗布沙漠,终于再次找到小河墓地。本社记者在时隔半月后也进入小河墓地进行现场报道,引起国内外历史、考古界的高度关注。2002年年底,新疆考古人员对小河墓地进行了试掘。2003年10月,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启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以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为领队的小河考古队,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田野发掘。
2023-09-03 18:48:341

楼兰遗梦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西域古国名。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 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戳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我国西汉时期在罗布泊地区有一个楼兰国,它的城廓--楼兰城曾是古丝绸之道上商业经济兴旺的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在公元前后活跃了几个世纪的城市,到公元4世纪后竟然完全消失于历史记载之中,而沦于荒漠。对于楼兰国消失的原因,学术界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河水干涸,也有认为是土地盐碱、瘟疫肆虐、丝路改道、异族入侵等等,至今没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楼兰文明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虽然命运坎坷,楼兰璀璨的文明依旧在其动乱的环境中绽放,其高度的文明耀眼得令人无法漠视。说到楼兰的文明,我们便得来谈谈楼兰这个民族:楼兰人是属於亚利安人种的伊朗系,轮廓分明,五官立体清晰。他们主要从事的产业活动有农耕、游牧、采盐等等。楼兰文明中有畜牧文化,有屯田制的农耕文化,还有商业文化。楼兰古城是丝路上一座相当重要的城市,但只维持短短的几个世纪就告消失,直至最近才被中外探险家所发现。荒废久远的楼兰古城,呈正方形,每边均约330公尺,城中尽是残破的官署衙门、民居、芦苇围成的院落、佛寺及杯碗器具、钱币等。 楼兰古城历经近两千年的风蚀,城墙已残破不堪,但城中尚留有房屋的土墙、木架及篱笆等遗迹。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制陶器、木制用具、五铢钱及汉、魏、晋时代的汉文木简、锦、绢、铜镜、漆器、毛布、毛毯等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物,生动地表明了一代古城--楼兰的繁华。 从楼兰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中,充分表明楼兰的高度文明:有种类多样的丝绸织品,如锦、缎、罗、绮等。出土的丝绸织品,虽经近两千年,但色彩依然绚丽,图案精美,其中有的织法现在早已失传,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丝绸纺织水平的高超。许多中亚商人以及欧洲商人竞相来中国从事丝绸生意。同时,在楼兰遗址还出土了不少具有古希腊文化和中亚文化特徵的雕刻品和艺术品。此外,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物品,如玻璃制品等。出土的这些作为东西方交流证据的大量实物,充分表明楼兰古城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很繁忙的。从这些遗物中,我们彷佛听见了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正叮当地响著,载著络绎不绝的商旅,在东西方间来回的穿梭著。多采多姿的印度、希腊文化,便随著骆驼的足迹,在楼兰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197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大批珍贵文物,还出土了一具已有3800多年的古代女尸,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这具女尸出土于楼兰遗址,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时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女尸。 楼兰是中国西域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强悍的小国。早在许多年前就存在,一度十分繁荣。可是在公元3世纪后,楼兰国却神秘地消失了,楼兰王国的兴亡和它边上的罗布泊一起,成了一个巨大的谜。 ==================================== 1988年10月2日,中国和日本组织了一支联合探险队,到达沙漠之中的楼兰遗址,目的是解开这个在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国之谜。 探险队从敦煌启程,进入沙漠,在沙漠中发现了佛塔和房舍的残迹。遭受风沙侵蚀的佛塔、房舍、墙壁和日常用具等,在星空中展现了往昔的容貌。在此,探险队对楼兰消失之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线索。 楼兰总共有12个村,几万人左右,在部落首领领导下,平安快乐地生活着。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发生了一次瘟疫,许多楼兰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一部分幸免于难的人就向南面的夏康利迁移到米兰。从此以后楼兰国便消失了。 楼兰古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所包围,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奇怪的是,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7世纪时,唐玄戕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廊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1900年3月斯文。赫定率队考察罗布泊,差些全军覆没,因而宣称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1980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蒙难失踪,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一层神秘可怖的面纱。近年上海的“独行侠”余纯顺历时8年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倒毙罗布泊荒漠,又给蒌兰古城平添了几分凄凉和悲壮。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失的?楼兰遗址究竟在哪里?楼兰的自然环境究竟有多恶劣?楼兰有些什么文化遗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关注的问题。楼兰也是中外探险爱好者憧憬向往的神秘之地。 楼兰古城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河流改道,风沙侵袭,被掩埋于大漠中的。本世纪初,因为斯文。赫定的维吾尔族向导艾尔得克为找回丢失的锄头,于无意中让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从而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世界各国的考古家、探险者蜂涌而至,他们在楼兰古城地区发掘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还有汉简、汉文书、丝织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还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并据该文书又发现了附近的“海头”故城,并发表了一些专著。1927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也到楼兰发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发表了专著《罗布淖尔考古记》。中外学者盛赞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解放后,我国组建过多批现代化的考察队伍真诚楼兰考察,现清楚查明,楼兰古位于东经80度55分12秒,北续40度30分57秒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东北区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筑,佛塔残高10。4米,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西南区有当时的官署——三间房遗址与一些小院落。古城内,盖房用的胡杨木梁、檩、椽等木构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还凿了眼,刻上了花纹,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古城及其周围还有古烽燧、粮仓、古墓等遗址。在楼兰古墓沟还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尸—— “楼兰美女”。楼兰古城内目前尚遗存陶片、毡片、古铜钱、古兵器、丝绸碎片等众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寻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为一名“考古发现者”。 神秘的楼兰强烈刺激着国内外游人的探险欲望,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楼兰探险热潮,各国探险队纷至沓来,其中尢娄日本朋友热度最高。1998年春节数十名上海探险者踏着上海独行侠余纯顺的足迹来到楼兰,在东方“庞贝城”渡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新年,个个激动无比。 楼兰探险异常艰险,地表崛起的盐壳和错综复杂的风蚀“雅丹”地貌,极其艰队难行,越野车每小时平均只有前进二三千米,平均每两分钟汽车就得转三个急弯。罗布泊地区的地貌广达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这里天气冷热变化急剧,夏季午后气温上升至摄氏三四十度,燠热难耐,而凌晨气温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无比。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仅1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可达3000多毫米,蒸发远超过降水二三百倍,奇旱无比。这里风沙肆虐,沙暴滚滚,堪称禁区。然而有险才有奇,神奇的罗布泊、险峻的雅丹龙城地貌以及各种沙漠奇景为楼兰探险倍增了许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险者终身难忘。楼兰本来就是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国,古楼兰王朝淹没后,剩余的族人,流落至新疆其它地区,与乌孙人,塞人,月氏人,回纥人互相融合,今天主要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1、楼兰古城 (1)官衙“三间房”是并排的三间房子,是楼兰城中两座土坯建筑之一,是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可能是当时的官衙。自从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并在三间房的墙角下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书以后,来自日本的橘瑞超、英国的斯坦英都曾在这里大肆挖掘,并将文物带运出国。这些文物后来被博物馆收藏,由专家进行研究,并在国际上兴起了‘楼兰学"的热潮。”(2)民居由红柳、芦苇搭建而成,如今屋顶、四壁不存,但从残留的墙根可以看出当时的布局。(3)佛塔 大约10米高的佛塔,是楼兰城中最高的建筑。 2、海头古城1988年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西南找到了“海头”(被斯坦因编号为LK古城)等两座古城并测绘了国内第一张该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标本,进一步填补了罗布泊地区考古的空白。3、米兰遗址是一个面积广大的区域,遗址中主要包括米兰城郭、两座佛寺及墓地。在沿城墙、佛寺的墙基处,东一个西一个刨挖的大坑随处可见。米兰,属古楼兰国的地域,中国汉代曾在这里屯田,一种有争议的说法认为这里是楼兰国迁都后的新国都。这里曾发现过“印度文化特征的绝妙壁画”——带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这里是揭示楼兰古国神秘兴衰的重要史迹,是佛教东传由新疆进入内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记中少见的吐蕃与西域交流的证明。4、瓦石峡古城5、小河墓地1934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两个月中,罗布“猎驼人”奥尔得克等人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就连奥尔得克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0公里,水流迟滞,一串串小湖沼被芦苇、红柳环绕。它是库姆河复苏后出现的新河,历史不足10年。在他们沿这条河流进入沙漠前,临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河”。“小河”东岸4-5公里,有一个浑圆的小山丘。远远看去山丘顶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她长发披肩,身材娇小,身高仅5.2英尺。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专家认定,它绝不是为普通楼兰人修建的,而是一处重要陵墓。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那么,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样世间少有的旷世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 6、“太阳墓”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为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匈奴同志下的楼兰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相当于我国秦朝初年),楼兰就已建立了国家,以经营粗放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并受月氏王的统治。大约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向月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打败了月氏,迫使其余众越过天山,向伊犁河流域迁徙。原月氏统治地区为匈奴所占,匈奴奴隶主贵族确立了在西域的统治地位。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说:“以天之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楼兰在摆脱了月氏统治后,又为匈奴统治。匈奴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楼兰和西域诸国被迫向其交纳赋税。但匈奴“虽能得其马畜旃,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汉,匈奴争抢楼兰汉武帝初年,西汉政府为了解除北方劲敌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藉以联络月氏、大宛、乌孙等西域诸国,共击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却加深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相互了解。此后,汉武帝又不断派使联络西域,汉使的频繁往返,都要路经“当道”的楼兰等国,匈奴居间挑拨,并与楼兰多次劫掠汉使,阻断丝路交通。于是楼兰成为西汉政府通往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必争之地。从此,汉、匈在西域的争夺,多次围绕着楼兰而展开。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命从骠候赵破奴领兵攻打车师,并令王恢辅佐。王恢因先前出使西域,多次受到楼兰王劫掠,于是就率领轻骑700先攻楼兰,俘虏了楼兰王,楼兰开始归汉。 匈奴听说楼兰归顺西汉,便发兵击之,楼兰无奈,只好两面应付,分别向匈奴、西汉各遣一质子。后来当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征讨大宛的时候,匈奴指示楼兰王伺机拦劫。汉军从俘虏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即呈报朝廷,武帝诏命汉军逮捕了楼兰王,解送长安。西汉政府责问楼兰王为什么通匈奴?答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汉武帝对他实话直说表示赞许,体谅到小国的苦衷,便下令护送其回国,并要求楼兰侦察匈奴的动静。 汉征和元年(前92年),楼兰王死,其国人来汉,请求西汉政府放还质子,欲立为王。但因楼兰质子在汉经常犯法,被处以宫刑,所以西汉政府借口皇帝喜欢质子,不予放还,楼兰只好更立其王。嗣王几年后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这一消息,立刻将楼兰王在匈奴的质子遣送回国,立为国王。此王由于多年生活在匈奴,故亲匈奴而远汉,并多次勾结匈奴拦阻杀害汉朝使节。 汉元帝四年(前77年),西汉政府派平乐监傅介子刺杀了忠于匈奴的楼兰王,立楼兰在汉的质子、前王之弟尉屠耆为王,并更其国名为鄯善。尉屠耆因久居长安,感以在国内势单力薄,恐为前王之子所杀,故请求西汉政府派吏士屯田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做为其后盾,并将国都南迁至士泥城鄯善国建立后,楼兰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继续存在了400年左右。根据楼兰古城出土文物的考证和对古建筑遗址年代的测定,作为一个城镇,楼兰王诞生于西汉晚期以后,东汉魏晋时代是其鼎盛时期楼兰出土的汉文木简和纸文书共计576件,其中木简412件、纸文书164件,有绝对年号纪载的木简40件、纸文书8件。绝对纪年上起曹魏嘉平四年(252)年,下迄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年号是泰始,其次是咸熙,再现最早的年号是曹魏嘉平四年(252年),最晚的年号是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楼兰出土的木简和纸文书表明,自曹魏齐王芳嘉平四年(252年)至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楼兰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隶属关系,这一时期是楼兰城发展的繁荣时期。鄯善国建立后,楼兰成为鄯善国的一个重要城镇,其地理位置依然十分重要。东汉时,敦煌人索励率敦煌等地士兵1000余人到楼兰屯田,同时,征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1000余人,横断注滨河(今塔里木河),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连续屯垦3年,积粟100万。罗布泊地区发现的东汉和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其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是记载关于屯田方面的事物。来此屯田的士卒,都可以随带畜产和各类农具杂物。汉朝在此还设有乡政权的基层官吏——三老。楼兰作为汉代在罗布泊地区的屯田中心,仍然承担接待在这条交通线上来住的使节和官吏,汉朝在此还设有管理邮件的机构和官吏,并通过屯田,传播了先进的铁制农业农具和农业耕作方法——牛耕等。根据史书记载和已发现的考古材料得知,东汉魏晋时期曾在古楼兰设西域长史府,其规模可能介于郡县之间,并具有军屯的特点。据《后汉书·接勇传》记载,东汉延光二年(123年)夏天,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500人出屯柳中(今吐鲁番境内),“明年(124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魏晋两朝沿用东汉旧制,仍在西域地区设西域长史府。楼兰出土的木简和文书中,明确记载有“楼兰”地点的,木简有8件,纸文书有10件,记载有西域长史及其下属管衔的木简有7件。它说明曹魏和西晋时期的西域长四、东汉魏晋时期的楼兰魏晋时期继续在楼兰地区进行屯田,并在西域长史府设主管屯田事务的官司吏。屯田士卒在古楼兰地区进行开始荒地、修渠筑坝、传播和推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铁制农具,使楼兰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楼兰成为魏晋两朝统治西域的前哨阵地。 但是,从总的发展形势来看,自南北朝以后,随着西域统治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丝绸之路新线路的开拓,楼兰作为丝路贸易的中转站,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重要地位,而逐渐衰落了。楼兰出土文物中所发现的年代最晚的木简,是记载有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纪年的木简。它表明建兴十八年(330年)后,由于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位于其下游的楼兰水源枯竭,屯田生产无法进行,西域长史府被迫迁移。楼兰这个丝绸之路上曾繁华显赫一时的重镇,才逐渐被人们所废弃,从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你要的话我还可以把图片给你````加偶QQ605619103
2023-09-03 18:49:136

古代楼兰是怎么死的?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 ,是“死亡之海”。 其实塔克拉玛在楼兰和罗布泊旁边就是塔克拉马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干再古代也并非今天这个样子。1989年新疆考古研究人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发现了陶锅、炼渣、木器、箭头,说明在唐代之前这里还是绿洲,还有很多人生活。但一千多年以后,这里连飞鸟都绝迹了,剩下的只有慢慢的黄沙——楼兰和绿洲都被沙漠吞噬了。土地沙漠化,这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就连首都北京都感受到了这种威胁。每当春天出现扬沙天气,人们都有“风沙逼近北京城”之感。沙漠在进攻、在扩大,这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是人对植被的破坏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各个河流的中下游,原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柳和胡杨灌木林。可是由于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人们吧红柳和胡杨当作燃料,现在天人灌木丛仅剩下了一半。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措施,防止天然植物被破坏,但是到沙漠边缘打柴的毛驴车和汽车有增无减,据新疆墨玉县卡瓦克乡一个林业管理站的统计,每年那里要通过十万辆打柴的毛驴车。1983年,策勒县“巴扎”上一天柴车不超过500辆,现在竟高达1000辆。照此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仅有的脆弱的生态植被被破坏殆尽。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会扩大。
2023-09-03 18:49:418

罗布泊 死亡之海

上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经过实地考察,认为罗布泊是个“游移湖”,由北向南和由南向北的游移周期为1500年。他解释原因说,由于进入湖中的河水挟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在湖盆里,而使湖底抬高,导致湖水往较低的地方移动。一段时期后,被泥沙抬高露出的湖底,又遭受风的吹蚀而降低,这时湖水又回到原来的湖盆中。就这样,罗布泊像老式的大钟钟摆一样,南北游移不定。此后“游移说”占据了绝对优势。 夏训诚等科学家实地考察后,发现罗布泊并没有因为大面积的地面风蚀而发生明显的湖体游移,它的水体变化受控于入湖水系变迁,罗布泊并不是“游移湖”。 夏训诚介绍,从高程上看,罗布泊和它南面的喀拉和顺都是平原中局部陷落的小洼地,罗布泊要更低一些。 “罗布泊最低处为778米,与其相邻的喀拉和顺湖最低处为788米,两者相差10米,水往低处流,不大可能发生罗布泊倒流喀拉和顺的现象”。夏训诚带领的科考队在考察中还看到,干涸的湖底都是坚硬的盐壳,用铁锤都很难敲碎,“风的吹蚀作用并不容易让湖底重新降低”。 按照斯文·赫定的推测,1500年左右会形成10米以上的沉积物。但在湖底钻探取样测定年代的结果发现,湖底沉积物1.5米深处,是3600年前的沉积。而且沉积物中含有香蒲属和莎草科植物花粉,不同层次中都有这些水生植物花粉的分布。夏训诚认为,这说明近万年来,罗布泊经常有水停积物。 而水流一般先进入喀拉和顺,最后到达归宿地罗布泊。喀拉和顺湖也是个淡水湖,而非终点湖。 因此“罗布泊是一个南北‘游移湖"的提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历史时期内罗布泊水体没有发生过倒流入喀拉和顺湖的现象。”夏训诚说。 实地看,罗布泊及周围地区是宽浅洼地,高差很小。2003年秋季,夏训诚带领科考队在湖底实际测量了一条50公里的水平线,最大高差仅3.02米。 “又由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水系经常变动改道,这会使终点湖罗布泊位置、大小、形状发生较大的变化”。 罗布泊“大耳朵”缘何形成? “罗布泊干涸湖盆的形状,在卫星上拍摄得到的影像,极像人的耳朵轮廓,于是‘大耳朵"的名字便叫了开来”。这只大耳朵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 夏训诚1980年5月参加中国科学院沙漠考察团访问美国时,在华盛顿遥感专家艾尔·巴兹家做客,看到艾尔家挂着这张“大耳朵”图片。艾尔指着“耳轮”、“耳垂”和“耳孔”问夏训诚,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当时夏训诚不能给出答案,但他跟艾尔说,“我以后会告诉你。” 将“大耳朵”按位置套叠在有地形标高的地形图上,夏训诚发现,“大耳朵”的范围恰恰是罗布泊海拔高程780米等高线,量测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 “我们最终给出了大耳朵的答案:‘耳轮"是湖水退缩蒸发的痕迹;‘耳孔"是伸入湖中的半岛,将罗布泊分成东西两湖;‘耳垂"是喀拉和顺湖注入罗布泊形成的三角洲。”夏训诚和项目组的科研人员通过水准测量、光谱测定、分段采样分析等综合分析后,进一步得出对罗布泊“大耳朵”的新认识:罗布泊“大耳朵”形态形成受原湖岸地形的控制,特别是受伸入湖中半岛的影响;“大耳朵”图像上“耳轮线”,是湖水退缩盐壳形成过程中的年、季韵律线。 夏训诚等科学家确定,“大耳朵”是湖水迅速退缩形成,具体时间就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4—5年之间。 是什么让楼兰古国繁华不再? 1901年,斯文·赫定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在罗布泊北发现了楼兰古城,这一“沙漠中庞贝城的再现”轰动了世界。中外学者认为,在丝绸之路上,古楼兰国曾经繁盛一时,楼兰古城是其目前被发现的最重要历史遗迹。然而,昔日的西域政治、经济、交通的枢纽,如今已成一片荒原,楼兰的兴衰巨变原因,说法众多。 气候干燥造成人口大迁徙;高山冰川萎缩,河流水量减少造成古城衰落;河流变迁使得居民迁徙,楼兰废弃……还有人提出,人类活动是造成罗布泊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楼兰兴衰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变化的综合反映。”夏训诚认为,单种因素无法全面揭示楼兰兴衰的原因。 “‘路断城空"和‘水断城空",是楼兰兴衰的两大因素”。夏训诚等专家认为,交通路线的变化是楼兰兴衰最直接最敏感的因素。西汉时,楼兰成为西域交通重要枢纽,担负着“负水担粮,送迎汉使”的重任,为了保护这条通道而设官屯田,带来了楼兰的繁荣,并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门户。然而后来的天山南麓道逐渐代替了经楼兰的道路后,使其不知不觉丧失了中西交通中继站的地位,是为“路断城空”。 而另一个原因是楼兰古城位于孔雀河下游,水系变化较大,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另觅居住地,也就是“水断城空”。 “一个世纪以来,罗布泊由一个浩瀚大湖,最终变成了一个干涸的‘大耳朵"。它所经历的沧桑,给我们留下一部干旱区开发史。”从事沙漠研究已整整50年的夏训诚又开始思考罗布泊的未来。 罗布泊于1965年最终干涸 1、距今3700—2500年,发生罗布泊演化过程中一次重要干涸事件,当时东、西湖全部干涸,东湖自此时起直至公元1958年间一直干涸。 2、距今2500—1200年,气候好转,西湖充水,湖泊一度扩大,湖泊面积可达2000平方公里左右,为微咸水湖。 3、距今1200—700年,为罗布泊气候环境最好时期——中世纪暖期,为淡水湖—微咸水湖,湖泊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 4、距今700年以来,湖泊逐渐变干,公元1930年前后曾一度扩大。西湖面积1900平方公里,公元1958年夏季天山大洪水,东西湖同时充水,形成5350平方公里的大湖,但1965年干涸。
2023-09-03 18:50:315

斯文·赫定的《罗布泊探秘》读后感?100字左右就OK了。谢谢。

  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渡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晋朝法显和尚《佛国记》  罗布泊,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古楼兰王国的所在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这个西域巨泽与地球上最干旱的沙漠联系在一起,它的西面是罗布沙漠;东南则是库姆塔格沙漠,漫漫盐漠在茫茫沙海包围之中。  沙漠、土漠、盐漠和风  6月15日,新疆骄阳似火, 20名探险队员从广州直飞乌鲁木齐。第二天一大早,天气突然转阴,毛毛细雨,寒意丝丝。七台江铃陆风四驱越野车早早在旅馆停车场等候,队员们整装待发。  今天的行程是从乌市出发赶到哈密市,路程650余公里,早餐后,车辆行驶到加油站加满油后,排着队向哈密进发。一路上车速保持在时速80公里左右。沿路南行,在通往丝路重镇达坂城的道路两旁,上百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飞旋,与蓝天、白云相衬,在博格达峰清奇峻秀的背景下,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风车大观。这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风能基地——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厂。经过此地段,车辆时速只能在30公里左右,因为这里无风也有3尺浪,听向导沙漠大叔告诉我们,这里风是无级别的,据说,经常把大货车刮翻,早些年一辆火车路过此地也被刮翻,所以大家特别小心驾驶。我还真的检测了一下风的威力,把变速杆放到空档位置,一松手刹,车辆朝顺风方向越走越快,真有驾驶风帆船的感觉。  6月17日,今天路程是550公里,一路上遇到的车辆屈指可数,非常顺畅。据说这条柏油马路是专为进入罗布泊运送钾盐所修建。罗布泊镇是罗布泊中的惟一行政组织,据说是近几年才成立的。最初,镇政府是一间小铁皮房,公职人员只有两三名。现在已修建了一座二层小楼,小镇上已居住百余号人。原因是科学工作者找到了富甲天下的钾盐矿,储量高达2.5亿吨,为全国之冠,于是这里兴建了一座大型的钾盐厂。  下午四时许车队到达罗布泊镇,罗布镇到湖心路程130公里,是一条很艰难的路。在坚硬无比的盐碱地上行驶,使车辆极度遥摆,无边际的荒漠看去白茫茫一片,车辆好象行驶在雪地里,其实那是一层盐.沙漠、土漠(雅丹)、盐漠,三者构成了荒原完整的荒漠景观。  在罗布泊崛起的厚层龟裂状盐壳,在大漠中高低起伏,一眼望去,犹如怒卷的海涛,茫无边际。盐壳中白花花的盐晶,就像是波涛中晶莹的水珠。在盐漠中,每当正午时分,常能听到清脆的乒、乓声响,犹如进到了射击场。实际上这是盐壳受热膨胀挤压,使盐壳间位移错动,产生摩擦发出的声响。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湖心!队员们真正饱尝到了大自然恩赐的免费按摩,把全身各个关节都拉扯松了,估计半年内大家也不会去那些场所了。  一个埋下的空汽油桶成为罗布泊湖心标志。1998年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石碑后,以后凡来此地探险者,都立碑留念,至今已树立三十余块。这次我们也不例外,大家争先恐后在碑前合影留念。  次日凌晨,一轮红日跳出了地平线,把无边无际的荒漠映得通红。湖盆平得没有任何阻挡,不到一会儿,便是光芒四射。阳光穿透帐篷,气温迅速上升,大家不得不挣扎着爬出帐篷,休整行装,吃了些面条就起程了。  余纯顺最后的晚餐  车队行走15公里后,来到余纯顺墓地。那里有一座小沙丘,上面插着7个啤酒瓶,一个矿泉水瓶和一个罐头盒。沙漠大叔神色严肃地告诉大家:这是余纯顺最后的晚餐。1996年6月10日晚,朋友们为余纯顺送行,在这里喝了一些酒。余纯顺当时感动得唱了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后,次日便从这里出发踏上不归路。当年,余纯顺一个人徒步在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6月的罗布泊气温高达摄氏50多度,地表气温可达80多度,钢铁般的身躯终于不敌恶劣的气候环境,颓然倒下。  从余纯顺墓地前行,来到了龙城雅丹。本世纪初,一些赴罗布泊地区考察的中外学者,在罗布荒原中发现大面积隆起土丘的地貌,遂向做向导的当地人询问地名,向导却误以为询问这种地貌形态的当地称呼,便答之曰雅尔当,即维吾尔语中陡峻的土丘之意。发现者将这一称呼介绍了出去,以后再由英文翻译过来,雅尔当变成了雅丹.从此,雅丹成为这一类地貌的代名词。  干旱荒漠环境造就了雅丹的特殊景观,而干旱荒漠环境将雅丹封闭保护于其中,使人们难以窥探其面貌,平添了雅丹的许多神秘。雅丹的雄浑、壮丽和神奇迷人,若非身临其境,是无法领略的。清代诗人景廉在穿越天山托木尔峰地区时,曾对天山冰峰的冰碛地貌有过出神人化的描绘:或如柱笏或复盂,或如怒猊或翔鹄。或如断壁重欲颓,或如平林密相属。而罗布洼地中的雅丹地貌比之要更胜三分。  在进入雅丹群后,就像进入了一座迷宫,沟回路转,到处是高耸的土丘,土丘之下,是姿态各异的沟槽,或是沙波粼粼,或是高低起伏。同行之人相隔在土丘间,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埋伏下千军万马,都难以让人发觉。神奇的雅丹地貌构成了罗布泊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景观。我和文仔开着6号车,穿梭在雅丹群中,寻找好的机位,拍摄下这一暮暮叫绝的景观。傍晚,我们宿营在雅丹之地,大家拾了一些干柴燃起熊熊烈火。队员们喝着酒、唱着、跳着、闹着、笑着,像一群疯子,又像一群无所顾及的孩子。  6月19日天还没亮,沙漠大叔叫早,大家并起床收拾行李出发。因为今天要赶到新疆建设兵团34团,行程380公里。一路上沙漠大叔给我们讲起了有关罗布泊的故事。说是有个上海人,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了右派,遣返到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一个监狱劳动改造。他实在受不了监狱生活的折磨,就偷偷联系另外一个同乡,策划出逃。在那个年月,要通过交通线逃出新疆谈何容易,他们只好选择穿越罗布泊的偷渡计划。由于监狱地处沙漠深处,过了沙漠就是浩瀚无边的罗布泊,所以狱方只对进出监狱的交通要道严密把守,对通向罗布泊的沙漠常年疏忽管理。他们两个准备了许多的西红柿和新鲜玉米,就匆匆出逃了。大约走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其中的一个实在支撑不下去了,病死在了路上。这时候,弹尽粮绝的另一个人就吃同乡的尸体充饥,最后,扛着一条死人的大腿回到了监狱。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上海右派单枪匹马闯出罗布泊.说有个上海右派来到监狱后,改造过程中表现老实,但心里面早就有逃跑的念头。作为这个有着丰富地理知识的知识分子,他深知逃跑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死亡之路罗布泊。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前期的准备工作,他先是进行体能训练,每天都减少饮水和食饭量,把节省下来的馒头晒干,研成粉末,偷偷装在一个袋子里。久而久之,他竟然适应了每天只喝一点水、吃一点粮食的生活。他估算着他积攒的粮食够他吃一个多月,就毅然出逃了。他背上干粮,抱了一只大南瓜,走出了茫茫荒漠的罗布泊。后来,从上海传来消息,说他还活着,监狱里的工作人员怎么也不相信。沙漠大叔讲的这个故事,不知是鼓励我们的勇气,还是告诫我们路途可畏不要乱闯。  塞人部落的太阳墓葬  前行30余公里后,来到了太阳墓地.据说,2000多年前的中原天子,为永享皇权,永保尸身不灭,用成千上万根柏木以独特方式排列于墓穴中,形成世间罕见的黄肠题凑,其所耗优质木材量之巨大,无疑是对生态环境的一大破坏。而早在3800年前的楼兰王国亦有一种不惜砍伐大量树木为代价而创造的神秘墓葬,与中原相比更具西部朴拙之风。其所用木材均竖立于地表,所呈形状圈圈相套,好似层层谜团,引人万千遐想。  25年前,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带队发现了它们,遂将其玄妙展现给世人。此墓地距孔雀河在最里一层的木桩直径仅二、三厘米,而最外一层却粗至十余厘米。7层木桩外又有长5.60米,呈辐射状向四面散射开去的立木,木径粗达30余厘米。它们在几千年风雨吹蚀下,残余部分均呈斜向西南的锐利尖木,无言地诉说着东北风的强劲和惨烈。整座墓地远远望去,就如一轮古老沧桑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由此人们称其为太阳墓葬.饱含虔诚感情的墓主人就埋在环形木桩的中心地下,木质的棺具早已朽烂,死者均为男性,随葬文物屈指可数,主要是一些木雕人像、齿形物件骨锥、骨珠等。墓葬整体透露了一种莫名的宗教意义,蕴含着难以撩开的层层迷雾。  考察发现,墓葬木桩可以固沙强冢,没有它们,在沙地上,要挖掘营建深达2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然而固沙的设置为何采取如此之形制,显现如此之图案?它代表着什么意义?难道这真是太阳崇拜吗?果真如此,为何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东方?只是因为他们的故乡在那里吗?由此来看,上古神话、原始墓葬、《周易》定位尊西北的事实,绝不是偶然发生的,更不是巧合。那么中华民族的祖先又为什么要尊崇西北呢?西北方对中华文明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影响呢?恰与此相反,西方人崇尚东方。上帝的伊甸园是建在东方的,基督诞生之时从东方来了寻访的圣者。可见在东与西之间想必存在着一个神秘的中间区域.此外,有人对墓葬所在古墓沟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墓地是一个严格设置的天文历法定势。在目前只有一个可以与之参照研究的古遗存,而它竟在美洲大陆印第安人那里,令人不可思议。  太阳崇拜也罢,月亮崇拜也罢,在古代同一地区同一崇拜应该是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然而,所谓的太阳墓葬一共才发现了6座,在全新疆尚未发现第二处。人们根据以至高无上的太阳作为墓葬形制和墓主人皆为男性来判断,死者为有地位的人物。然而,此中人物的随葬物为何还比不上周围很多普通形制墓葬的规模和质量?古人究竟又是依靠什么信念驱使自已将极为神圣的天上太阳放在泥沙上,并埋入一个其实并不尊贵和权威的死者?这些是否说明,以上墓葬形制是一次特定事件或天体的崇拜结果呢?  据研究,这些墓葬中的死者均为塞种人,而他们却有着很深的多种天体崇拜传统,然而他们因何定居罗布泊?为什么这里会云集世界诸多的民族,诸多的文化?他们的传人又去向何方了呢?有些民间传说讲到,这种太阳形的墓葬在建造过程中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和部落首领之间的争夺,它们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呢?楼兰王国真的是毁于大规模的太阳墓葬砍伐林木吗?为什么原始塞人部落在大沙漠中建造如此奇异的太阳形墓葬呢?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也许这些千古之谜还会继续与亘古黄沙为伴,直到永远,永远……
2023-09-03 18:51:181

核电站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

核电站对周围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核电站只有在泄露的情况下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桃花江核电站对周围环境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家核安全局高度重视极端外部事件可能对核电站安全产生的影响,不仅对桃花江核电站厂址的地震安全进行了复核,同时从设计上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桃花江核电站应对严重事故的能力。所以几乎不会对周围环境有影响。核电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非放射性影响和放射性影响。非放射性影响主要是指化学物质的排放、热污染、噪声及土地和水资源的耗用等,类似火电站对环境的影响。核电站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产生放射性。电站核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核燃料裂变和结构材料、腐蚀产物及堆内冷却水中杂质吸收中子均会产生各种放射性核素。极少量的裂变产物可能通过核燃料元件包壳裂缝漏进冷却剂或慢化剂,排入环境。扩展资料:内陆核电站安全有保障:“只要严格遵守核安全法规标准,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措施,我国内陆核电厂址的安全是有保障的。而且,我国内陆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标准比沿海更为严格,目前的技术下不会造成污染以及影响所在地区水资源的分配及用水安全。”9月8日,参与调研的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苏罡在2015中国国际能源峰会上说。中国工程院的调研报告认为,随着内陆地区经济加快发展,未来电力供需缺口增大,未来能源消费总量及人均能耗在数量上将有显著提升,因此建议国家在核电布局上,需要在沿海核电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内陆核电。“现在,我们国家采用的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安全性最高。”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炳华曾表示,尽管对内陆核电站安全性的质疑还存在,但明年内陆核电站肯定会放行。持类似观点的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认为,“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核电站,都要通过深入的科学论证,明确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发展。”而今,中国内陆核电厂址选择依据的法规标准日益完善、选址过程严谨而细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自2008年以来一直开展关于内陆核电的研究,陆续完成《内陆核电厂址需要关注的问题及不同类型机组适宜性分析》、《内陆核电厂水环境影响的研究》等报告。内陆核电站是否安全,其他国家早有定论。据统计,世界在运核电机组有一半以上建在内陆,比如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有21个核电厂、总装机容量3000多万千瓦。半个世纪以来,其他国家内陆核电安全运营的事实证明发展内陆核电厂安全有保障。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曾公开表示,中国核电发展总体来说是健康的、安全的,与此同时一直还在就“十三五期间”是否建设内陆核电厂进行论证,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国内陆核电厂采用第三代压水堆技术,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内陆核电站建设明年或迎来解禁
2023-09-03 18:52:122

楼兰古城消失之谜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TTGTTG楼兰:俗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3800年,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多大的时间跨度?在中原的3800年,还是夏朝的统治时期。文中的<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楼兰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管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条件楼兰姑娘的美,跨越时空还是留给了生活在3800年后的我们,那没有去过古墓沟的人,要找到它绝非易事。这里实际上是一片正在发育中的雅丹地貌,类似的沟壑一条又一条,似连又若离,我们也是几经周折,才在这片沟群中找到古墓沟。古墓沟距孔雀河不过数里之遥,墓地选择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虞,看来当时人们就很看风水"。初见墓地,就给人震撼之感。偌大的墓地上,仿佛落下了无数光芒四射的"太阳",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墓。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后羿射日,射下的9个太阳,是否就落在了这里?每个墓地,都有一个"核",这个"核"是由紧密的一圈圈胡杨木桩构成的。我数了一数,每个墓地的胡杨木圈都是7层,"7"的数字,一定在当时有什么含意,也许与佛塔多为7层寓意是一样的吧?墓地之外围,又有一批鳞次栉比、埋葬甚浅的小墓,正是这些小墓地,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第一具女干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赶忙上前照相,留下永远的纪念。我却在一旁沉入了思考。 我曾见过斯文·赫定当年给楼兰女尸拍下的照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我也会亲眼目睹楼兰女尸的真实形象,给我的感觉更是十分强烈。楼兰姑娘的确十分美。她们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 据后来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长王炳华研究员告诉我,他们曾以古墓沟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为材料,先后请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总共做了10组碳14测定,除两组差别较大外,其余都在3800年上下。基本上可以认为古墓沟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关于那两组差别较大的测定,还曾经有过一段故事。那一年,新疆考古所将楼兰女尸送往上海展览,急不可待的新闻记者捷足先登赶到机场迎接,考古所负责护送的同志不小心说出了误测的女尸年龄,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报》抢先发表了楼兰女尸有6000年尸龄的报道。6000年的尸龄,远超过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记录,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好在后来大量的检测结果出来,才弥补纠正了这一错误。 楼兰女尸虽然只有3800年尸龄,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创造世界记录的。在出土的女尸身上,我们发现了干瘪的臭虫,在她那修长的金发内还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虫是"趋温性"寄生昆虫,居然未因人体死亡冷却而离去,抑或它们对美丽的楼兰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恋情?这也许是值得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美丽的楼兰姑娘生活其实是十分困苦的,从勉强裹体的织造十分粗陋的毛皮,脚上穿的千缝百补的皮鞋可以看出,当时的物质是很不丰富的。从已发掘出的干尸或人骨标本看,当时人们死亡时年龄都很低,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她们过早耗尽了精力,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楼兰姑娘来自何方?在见到古墓沟的女尸后,从她们高隆的鼻梁、黄褐的卷发、尖顶的毡帽,我猛觉得,她们与今日的塔吉克族十分相似。考古学家们告诉我,我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她们与塔吉克民族确有某种亲缘关系。 在古罗布人的墓葬中,在包裹尸体的毛毯上,凡相当颈下的部位,都置放有一个小囊,囊内收藏有一些细碎的胡麻细枝。这种葬俗,据瑞典学者贝格曼研究,与印度跋希人相似。跋希人在宗教祭礼中用一种植物来产生所谓"浩玛"或"所玛",以使灵魂能安然升天。古罗布人所用的胡麻碎枝,大约也是起这种功用的。跋希人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而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这种习俗的一致,也可能是他们民族渊源的一种反映。当然,邻近地区间因文化思想的交流而表现出在某些习俗上的一致,也是可能的。新疆考古学者也曾经对楼兰城郊墓葬中发掘出土的6个颅骨进行过人种学测定,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蒙古人种。5个欧洲人种头骨中4个形态比较一致,与地中海东支的印度--阿富汗类型接近,另 1个则介乎地中海和帕米尔--费尔干类型之间,但在许多特征上仍可能是地中海人种的变异。属蒙古人种的头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亚类型。由此,也许可以推测,古罗布人的种族组成,以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占相当优势。这一特点,与帕米尔塞克类型居民相似,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密切的种族系统学关系。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又说明古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民族。罗布洼地,连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质时期都曾经是古地中海的组成部分,而在与地中海断绝自然的联系后,在历史时期,在人类学上又表现了惊人的相似。这一事实说明,环境与社会,是具有继承性的。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2023-09-03 18:52:516

中泰集团王洪欣有几个子女

中泰集团王洪欣有两个子女,分别是儿子王思聪和女儿王菲。王思聪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投资人和社交名人,他曾在2015年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人物之一。王思聪早年在父亲的公司中任职,后来离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投资了多个互联网和娱乐行业的企业,并在社交媒体上活跃,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关注者。王菲则较少曝光在公众面前,她是中泰集团的董事之一,也是中泰集团旗下多个企业的法人代表。她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并在父亲的公司中担任过多个职位,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王洪欣的两个子女都是中国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们的成功也彰显了中国企业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023-09-03 18:53:0714

景阳春红典52度多少钱一瓶

52度景阳春红典,市场零售价约为人民币218元每瓶。景阳春,中国酒与文化巧妙结合的典范之作。1971年问世,以“窖香浓郁、绵软爽净、余味悠长”的独有风格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浓香型粮食白酒、第一个出口创汇白酒,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港商誉为“海外最能站稳脚跟的大陆五大白酒之一”。为历届山东名牌和国家名酒调拨产品、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优质产品,2004、2005、2006、2007年以鲁酒唯一品牌蝉联全国白酒质检红榜四连冠,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景阳春酒精选小麦、高粱、大米、糯米、玉米为原料,精工酿制而成。该酒芳香飘逸,香沁脾胃,回味悠长。它是山东省第一个浓香型粮食白酒,第一个出口创汇酒,国家质量达标食品,深得中外消费者钟爱。饮景阳春酒,添一份豪情。诗人曾这样称赞景阳春独有的“文化韵味”:是景芝人真诚邀请,让施耐庵倍感盛情,于是豪侠武松成为使者,不远千里来到景芝,和这一方为酒忙碌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结义为盟;是王炳华书画家的心,蘸着景芝酒香,引吭高歌:“景阳芳酌透瓶香,壮士豪饮十八觞,酒助神威降猛虎,谁道三碗不过岗。”作为山东第一个出口创汇白酒,景阳春通体满载的以“武松打虎”为代表的齐鲁文化,表达的就是勇敢无畏、豪爽豁达的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代,景阳春白酒以一句:“难舍最后一滴”的广告语而誉满天下,博得厚爱。
2023-09-03 18:53:322

楼兰的资料

  楼兰,西域古国名。(英文为:Loulan)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编辑本段]遗迹现状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编辑本段]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编辑本段]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年,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谜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编辑本段]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编辑本段]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TTGTTG  楼兰:俗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3800年,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多大的时间跨度?在中原的3800年,还是夏朝的统治时期。文中的楼兰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管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条件楼兰姑娘的美,跨越时空还是留给了生活在3800年后的我们,那没有去过古墓沟的人,要找到它绝非易事。这里实际上是一片正在发育中的雅丹地貌,类似的沟壑一条又一条,似连又若离,我们也是几经周折,才在这片沟群中找到古墓沟。古墓沟距孔雀河不过数里之遥,墓地选择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虞,看来当时人们就很看风水"。初见墓地,就给人震撼之感。偌大的墓地上,仿佛落下了无数光芒四射的"太阳",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墓。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后羿射日,射下的9个太阳,是否就落在了这里?每个墓地,都有一个"核",这个"核"是由紧密的一圈圈胡杨木桩构成的。我数了一数,每个墓地的胡杨木圈都是7层,"7"的数字,一定在当时有什么含意,也许与佛塔多为7层寓意是一样的吧?墓地之外围,又有一批鳞次栉比、埋葬甚浅的小墓,正是这些小墓地,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第一具女干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赶忙上前照相,留下永远的纪念。我却在一旁沉入了思考。 我曾见过斯文·赫定当年给楼兰女尸拍下的照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我也会亲眼目睹楼兰女尸的真实形象,给我的感觉更是十分强烈。楼兰姑娘的确十分美。她们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 据后来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长王炳华研究员告诉我,他们曾以古墓沟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为材料,先后请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总共做了10组碳14测定,除两组差别较大外,其余都在3800年上下。基本上可以认为古墓沟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关于那两组差别较大的测定,还曾经有过一段故事。那一年,新疆考古所将楼兰女尸送往上海展览,急不可待的新闻记者捷足先登赶到机场迎接,考古所负责护送的同志不小心说出了误测的女尸年龄,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报》抢先发表了楼兰女尸有6000年尸龄的报道。6000年的尸龄,远超过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记录,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好在后来大量的检测结果出来,才弥补纠正了这一错误。 楼兰女尸虽然只有3800年尸龄,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创造世界记录的。在出土的女尸身上,我们发现了干瘪的臭虫,在她那修长的金发内还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虫是"趋温性"寄生昆虫,居然未因人体死亡冷却而离去,抑或它们对美丽的楼兰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恋情?这也许是值得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美丽的楼兰姑娘生活其实是十分困苦的,从勉强裹体的织造十分粗陋的毛皮,脚上穿的千缝百补的皮鞋可以看出,当时的物质是很不丰富的。从已发掘出的干尸或人骨标本看,当时人们死亡时年龄都很低,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她们过早耗尽了精力,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楼兰姑娘来自何方?在见到古墓沟的女尸后,从她们高隆的鼻梁、黄褐的卷发、尖顶的毡帽,我猛觉得,她们与今日的塔吉克族十分相似。考古学家们告诉我,我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她们与塔吉克民族确有某种亲缘关系。 在古罗布人的墓葬中,在包裹尸体的毛毯上,凡相当颈下的部位,都置放有一个小囊,囊内收藏有一些细碎的胡麻细枝。这种葬俗,据瑞典学者贝格曼研究,与印度跋希人相似。跋希人在宗教祭礼中用一种植物来产生所谓"浩玛"或"所玛",以使灵魂能安然升天。古罗布人所用的胡麻碎枝,大约也是起这种功用的。跋希人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而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这种习俗的一致,也可能是他们民族渊源的一种反映。当然,邻近地区间因文化思想的交流而表现出在某些习俗上的一致,也是可能的。新疆考古学者也曾经对楼兰城郊墓葬中发掘出土的6个颅骨进行过人种学测定,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蒙古人种。5个欧洲人种头骨中4个形态比较一致,与地中海东支的印度--阿富汗类型接近,另 1个则介乎地中海和帕米尔--费尔干类型之间,但在许多特征上仍可能是地中海人种的变异。属蒙古人种的头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亚类型。由此,也许可以推测,古罗布人的种族组成,以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占相当优势。这一特点,与帕米尔塞克类型居民相似,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密切的种族系统学关系。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又说明古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民族。罗布洼地,连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质时期都曾经是古地中海的组成部分,而在与地中海断绝自然的联系后,在历史时期,在人类学上又表现了惊人的相似。这一事实说明,环境与社会,是具有继承性的。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编辑本段]消失真正原因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  最近,中科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科学考察。考察队认为:据初步推断,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万年前的快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这样的一个解释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则认为,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很复杂。这里面既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地域性的问题,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还有人为方面的因素。  一、全球气候旱化是大背景  大约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即由末次冰期的干冷环境演变成冰期后时期的湿润环境,借此契机,人类文化也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而一万年之后,地质环境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距今约10000年至8000年为升温期,距今约8000年至3000年为高温期(气候适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为降温期。这三大环境格局变化为地质、生物、化学与物理的古环境研究所证实,只是在三阶段划分的时间上,由于方法、地点或研究对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这种环境气候的变化规划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与方式。  以楼兰为例,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涉足这里,青铜器时代这里人口繁盛,这时恰值高温期,罗布泊湖面广阔,环境适宜。但此后进入降温区后,水土环境变差,河水减少,湖泊缩减,沙漠扩大。在距今约2000年左右旱化加剧,这表现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冰进发生,黄土堆积,湖沼消亡,海退发生。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的消亡。  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国北方,甚至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只是由于楼兰处在干旱内陆,这里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显著罢了。  二、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除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的原因。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罗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  当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时,整个东亚西部都开始出现了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在这期间,罗布泊开始从南向北推移。在距今7万年左右的时候,湖面急剧下降到最后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统一的古罗布泊分解成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北面较大的罗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还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据说从近来的遥感资料判断,孔雀河上游曾发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件。这次滑坡整个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致使罗布泊的来水被断。现在的问题是还不知道这次滑坡的具体时间,它是否发生在罗布泊干涸之前还有待于研究。  三、人类过度开发加速罗布泊消亡  人类活动对罗布泊干涸的影响,在晚近期可以说越来越大。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这里曾有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他们砍伐掉许多树木和芦苇,这无疑会对环境产生负作用。  在这期间,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5号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树桩”说明,楼兰人当时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机,只好祈求生殖崇拜来保佑其子孙繁衍下去。但他们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树木,使当地已经恶化的环境雪上加霜。  罗布泊的最终干涸,则与我们解放后在塔里木河上游的过度开发有关。当年我们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后,致使塔里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游出现断流。这一点从近年来的黄河断流就可以得到印证。罗布泊也由于没有来水补给,便开始迅速萎缩,终至最后消亡。  四、楼兰古城消失成为“旷世之憾”  提起楼兰古城,人们都会想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因为他在1901年首次对外宣布楼兰古城的存在。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沙漠中考察,他雇佣的驴工兼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因丢失工具,在寻找的途中,偶然在罗布泊西北岸发现一片古代遗址,斯文·赫定听说后,马上随艾尔迪克来到了遗迹处,发现这片古代遗迹地面上,散布着美丽的木雕、织物、钱币。  因缺乏饮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经过一年的准备,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专程来到这片遗迹,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发掘工作。经过整理分析,赫定根据出土文书中有楼兰字样,遂将此遗迹定为楼兰,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了世界,为斯文·赫定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随后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着赫定的路线图找到楼兰遗址的,他们的发掘工作更彻底和细致,但同时也是破坏和掠夺性的。这些工作成了以后楼兰探险的重要地理依据。  尽管从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难以辨认楼兰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学家从大量资料和考察中发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废弃了1500年的楼兰城曾经辉煌一时。据专家分析,楼兰遗迹已经有了1800年的历史,经历了风沙洗劫后,仅存残缺的胡杨木架和少量的芦苇墙。从房子的大小和建筑材料看,当时普通百姓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但遗迹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细的木制品和古钱币又提醒人们,楼兰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专家认为,楼兰城中已有了贫富分化,这些木制品同时又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木工精湛的手艺和楼兰经济的繁荣。专家发现,像这样的民宅,留存下来的还有几十间,并集中在城西组成了居住区,而在城东又分别有行政和军事区,城市功能齐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规划和发展意识显而易见。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  最近,中科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科学考察。考察队认为:据初步推断,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万年前的快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这样的一个解释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则认为,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很复杂。这里面既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地域性的问题,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还有人为方面的因素。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3635.htm
2023-09-03 18:53:503

今天我国56个民族中为什么没有匈奴族?

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匈奴,任何一本中国通史上都会介绍匈奴。可是在专家学者看来,在有关匈奴的历史叙述中,疑问与困惑远远超过了明确与理解。至今我们还不清楚匈奴人是蒙古人种还是印欧人种,他们说什么语言,长什么样子。匈奴仅仅与秦汉王朝有接触,欧亚大陆上的其他古老文明甚至不知道匈奴的存在。匈奴的历史,未知的比已知的多。不过当作者带我们在蒙古高原的鄂尔浑河谷草原上,在大漠深处的漫漫戈壁、黄沙中,认真思索我们已有的有关匈奴历史知识中那些可疑的和似是而非的部分时,我们离匈奴的真相,已经越来越近。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帝国是从匈奴开始的。从匈奴到蒙古,一千五百年间,无论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欧亚定居社会如中国、印度、波斯、地中海诸国、东欧和中欧诸国曾经如何强盛,但当他们面临草原游牧军队的铁骑时,都显得那样笨拙和孱弱。自古以来,站在定居文明立场上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也都绞尽脑汁想弄明白,为什么拥有高度文明和伟大传统的农业国家,竟如此经不起那些乍兴乍灭的草原政权的猝然一击?除了大肆渲染并极力夸张游牧军队的残忍和野蛮,难道就只能把定居文明的失败归因于定居文明自身的政治腐朽和王朝堕落吗?传统的历史学家无法解释这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困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匈奴的原因。现今有关匈奴的历史知识,存在着许多疑问、猜测和误解,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关于匈奴的西迁。东汉中期漠北的北匈奴被鲜卑击破之后,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似乎就再也没有以高级政治体的形式在中国史籍中出现,原北匈奴的力量中只在西域仍有零星出现。《后汉书》说“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已经指出了在北匈奴的政权破灭后,原匈奴民族被新的统治民族——鲜卑族所吸收的事实。但是,当18世纪中期的法国东方学家德经(Joseph Deguignes)得知中国历史上有个匈奴(Hsiung-nu)时,就立即联想到西方历史上的匈人(Huns),二者名称上的近似使他相信匈人就是西迁后的匈奴。他的联想经著名历史学家吉本(Edward Gibbon)写入《罗马帝国衰亡史》后,竟成为一种流行观点。然而,从北匈奴破灭到匈人出现在拜占廷的东方诸省,其间有二百多年的年代学上的断裂。为弥补这种断裂,西方一些学者把许多不相干的历史事实联系到一起,为匈奴西迁编织了年代上的和空间上的迁徙历史。当然,这些编织大都是牵强附会、缺乏可靠依据的,早就被现代学者所否定,除非出现进一步的证据。把匈奴与匈人联系起来的尝试不属于历史学家的工作,这在当今的欧亚学中几乎已经成为共识。有趣的是,在中国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个说法信为确论,津津乐道。这个现象本身,足以说明匈奴历史中存在着许多非历史的内容。但要正确解读匈奴的历史也非一件易事,因为匈奴人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文字资料。就欧亚大陆的历史来说,匈奴帝国是在以连绵草原为主要地理特征的中央欧亚(Central Eurasia)出现的第一个骑马游牧民建立的大型帝国,其幅员之辽阔,足以与同时代任何一个定居王朝相比。但是,我们无法知道匈奴人是何时成为游牧民的,更无法知道他们是怎样以及向谁学到了建立庞大国家组织所需要的政治技术。现在学术界越来越相信,作为一种经济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形态的游牧,要比农业和定居社会的出现晚得多。游牧的基本要素是马的驯化和骑乘,这种技术到底是从南俄草原上兴起从而逐渐传播到东部的蒙古草原上的,还是多元起源、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到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作为草原政治体高级形态的匈奴帝国的出现,绝不应当是像它在史料中所呈现出来的那样突如其来。2005年夏,原新疆考古所所长王炳华先生参加美国与蒙古的合作项目,在塔米尔河北岸草原上主持对一组匈奴墓地进行发掘。他们除了找到许多明显属于草原游牧社会的物品,如铜、饰件、皮制品、陶器以外,还发现了许多有鲜明东汉特色的物品,如漆器、铜镜、五铢钱等等。这为墓葬断代提供了确切的依据。有意思的是,东汉时代匈奴分裂为南、北两个集团以后,仍然控制着漠北草原的北匈奴几乎完全失去了与东汉政权友好往来的机会,双方不再有正式的通使和贸易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北匈奴要得到东汉的物资应该很不容易。塔米尔河谷匈奴墓葬的发掘,提示我们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北匈奴也仍然能够获得中原的物资,历时数百年的漠北与中原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并没有轻易地断绝。从游牧经济的非自足性上升到游牧帝国的经济功能,这中间缺少了一个重要的逻辑环节,那就是必须证明在草原上除了游牧业以外,并不存在其他经济形式。而草原考古提供的大量信息对此都是否定的。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在非常古老的时代,草原上也有专业的金属加工业、制陶业等依赖一定程度定居生活的行业。这就是说,尽管“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在草原上占据统治地位,但一定也存在着其他经济形势,包括农业和手工业。农业和手工业往往是以定居为基础的,留存至今的许多城市和聚落遗址证实了一定程度的定居的存在。塔米尔河河谷的匈奴三连城便是一个重要的证据。中国考古学家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的调查、发掘工作中,也早就发现在游牧经济的范围内,存在着一定的农业因素。在这些考古证据的支持下,美国历史学家Nicola Di Cosmo明确反对Barfield的那个著名的公式,指出在游牧帝国内多种经济形式都得到了充分发展,那种相信草原帝国的建立根源于其经济上不自足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2023-09-03 18:53:582

关于楼兰公主

一个延绵数百年文明的古国神秘的消失了,一个融会东西方文化精华的独特艺术绝迹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绿洲消失了。茫茫沙尘之下是一个绚丽繁华的故事,只是我们已看不清它的情节。这就是几千前的楼兰,华美之后,只留给我们一个寂静而充满遐想的神秘背影,让无数遥望的人一遍遍憧憬想象。汉武帝为解除北方劲敌匈奴的威胁,多次派使者前去,匈奴军臣单于为了控制重要的丝绸之路,又阻止楼兰等国归顺于汉朝,多次伪装太阳武士来刺杀使者,抢夺丝绸路运送的物资,同时用水源来威胁西域36国,其中6大国,(1.龟兹 2。焉耆 3。于阗4。疏勒 5。婼羌 6。楼兰)联盟来对付匈奴。最重要的是相传楼兰王安归的女儿 样貌非凡 人人都想见楼兰公主一面,匈奴军臣为了楼兰公主,以各种手段来要挟安归现代人小唯有着很深的楼兰情节,脖子上挂着一块祖传的,水滴形通透玉石,从小到大做着同样一个梦,梦惊醒后,小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楼兰追寻自己的梦。殷天蔽日 乌云滚滚,狂风呼啸,黄沙四起,飞机中途遇到突然其来的恶劣天气,强大的气流使飞机逼降在一片荒沙残壁处,一切将由此展开精彩而传奇感人的故事地面狂风怒吼,风卷残云飞沙走石,满天黄沙尘暴在无情快速的刮着,吹打在那几处久经风沙侵蚀的残垣断壁,在浩瀚的沙漠上显得那样凄凉风平浪静后,小唯来到一处干枯的河床边,与摄影师翰飞相识,两人沿着河床边一路寻梦。来到太阳墓的地方,不小心踩到碎骨残骸跌倒,手臂的鲜血直流,滴入黄沙中快速的渗透,埋藏于沙漠下的玉石被小唯的鲜血感染,并溶化,红色液体快速的扩散,令孔雀河涌出大量河水,流沙大面积的产生震浪,一片荒沙开始塌陷,小唯和翰飞被沙漠吞食,在同一架飞机的军师、弘文、萧池三人因与古董商达成协议,前去楼兰盗墓,同样被塌陷的黄沙吞没,千年的古城先来显露出来。恢复了几千年前的原貌。当一切恢复平时的时候,小唯却成了楼兰王安归的女儿,叫珂玥公主,此时的珂玥公主完全不认识翰飞,被安归王打入大牢。军师等人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匈奴军臣单于的大殿里,因能说会道,知识渊博,了解历史,又带着大量现代的用品,所以被军臣常识,但是军师等人目的却是那在大殿中央,装满金银珠宝的聚宝池。在偷聚宝池的同时由于萧池不小心,触碰了机关,一个在聚宝池下的地牢被打开,从而发现了关押10年的汉朝使者张骞,军师为了救他,自己却被匈奴的黑衣人抓住关进大牢,受尽折磨生命旦夕,萧池一路艰辛保护张骞回到了汉朝,皇帝知道真相后,封萧池为边疆征西大将军,统30万兵甲前去征讨匈奴,收复西域,统一丝绸之路。匈奴多次假扮楼兰武士,杀害使者,抢夺商人物资,阻碍丝绸之路,将这一切嫁祸于楼兰国,公主和翰飞在一次保护使者的时候 翰飞为了救公主,自己却中了毒箭,奄奄一息,就在此时安归王为了找几日没回家的公主,前去找付介子,被付介子在酒席间被杀害,公主受着双重打击,一心要报仇。萧池的30万大兵到达西域与匈奴骑兵展开大战,公主和萧池等人与军臣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受伤的公主血液滴到沙漠上,快速的扩散,此时那红色水滴形的玉石慢慢在退色,一场大沙尘暴瞬间刮起,空中几个巨大的黑龙卷风将军师翰飞等人卷了上去,沙漠开始塌陷,一阵前所未有的大风沙开始无情的吞食整个沙漠,空中乌云密布,,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一整片沙漠绿洲瞬间成为荒地,楼兰的古城消失在沙漠中,一切风平浪静,在半空中几个人跌落地沙漠上毫发无伤,恢复原来一片荒沙的景象。
2023-09-03 18:54:061

罗布泊为什么有很多人死在离泉水不远的地方?

罗布泊 【简介】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别名】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泊之谜】大耳朵之谜 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诡异之谜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历史】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对罗布泊的研究】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罗布泊的景点】1、汉代烽火台 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 2、营盘汉代遗址 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据资料介绍,营盘是官办的屯兵驿站,一方面也扼守丝绸之路的中道,起保护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于城旁流过,土地可以屯垦。 3、龙城雅丹 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北岸。土台群皆为东西走向,成长条土台,远看为游龙,故被称为龙城。 4、土垠 为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 5、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6、罗布泊文明的古胡杨林 位于太阳墓地西侧,在古河道北岸的一片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树干尺余粗的枯死的胡杨林。这成排成行的枯树,带有明显的人工营造的特征。 7、余纯顺墓 位于铁板河出口不远的一处土台,1996年6月余纯顺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干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时距自己亲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给地点仅2公里。现建有墓地墓碑。 8、罗布泊湖心标志 1997年底,一工程师根据地图经纬度测量的湖心地点,虽然没人考证,也成了一景观。1997年标志点只埋下一个空汽油桶,1998年2月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木碑后,现已增加了数个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罗布泊者留下纪念物之处。 9、库木克塔格沙漠 为高海拔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和湖盆之间,为我国第三大沙漠,并以独特的羽毛状沙带著称。 10、孔雀河 源于博斯腾湖,流经库尔勒、尉犁县进入罗布荒漠,现中游河道灌满流沙,偶有稀疏胡杨树和芦苇、红柳,下游河道则寸草皆无,一片死寂,沦为荒漠,河道两岸偶有轰然倒地的枯胡杨。 11、楼兰古城 古楼兰国遗址。现在,还可看到民居遗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绘虽经千百年,至今还可辨识。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12、红柳沟 罗布泊南岸一片红柳土包构成的戈壁滩景观。 13、米兰古城遗址 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曾为楼兰国都,现保存有最为完好的是一巨大的戍堡。此外还有零散的民居、佛塔寺院遗址。斯坦因盗走的著名有翼飞天壁画就在米兰寺院遗址中挖掘。 14、米兰农场 紧挨着米兰古城有一建设兵团团场,因该处自古以来得益于阿尔金山的雪水,有农牧业存在的条件,因此除了现代人在垦荒,古时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在米兰农场的民族连可以拜访罗布人的后裔。 【罗布泊人】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补充】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是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2023-09-03 18:54:1810

楼兰文化的木乃伊之谜

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尸,体肤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张瘦削的脸庞,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头发披肩。她身上裹一块羊皮,毛织的毯子,胸前毯边用削尖的树枝别住,下身裹一块羊皮,脚上穿一双翻皮毛制的鞋子,头上戴毡帽,帽上还插了两枝雁翎,被世人称为“楼兰美女”。经用她身上的羊皮残皮做碳14鉴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她是谁?为什么会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就成为考古界的谜。3800年,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多大的时间跨度?在中原的3800年,还是夏朝的统治时期。文中的楼兰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管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条件楼兰姑娘的美,跨越时空还是留给了生活在3800年后的我们,那没有去过古墓沟的人,要找到它绝非易事。这里实际上是一片正在发育中的雅丹地貌,类似的沟壑一条又一条,似连又若离,我们也是几经周折,才在这片沟群中找到古墓沟。古墓沟距孔雀河不过数里之遥,墓地选择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虞,看来当时人们就很看风水。初见墓地,就给人震撼之感。偌大的墓地上,仿佛落下了无数光芒四射的太阳,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墓。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后羿射日,射下的9个太阳,是否就落在了这里?每个墓地,都有一个“核”,这个“核”是由紧密的一圈圈胡杨木桩构成的。我数了一数,每个墓地的胡杨木圈都是7层,“7“的数字,一定在当时有什么含意,也许与佛塔多为7层寓意是一样的吧?墓地之外围,又有一批鳞次栉比、埋葬甚浅的小墓,正是这些小墓地,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第一具女干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赶忙上前照相,留下永远的纪念。我却在一旁沉入了思考。我曾见过斯文·赫定当年给楼兰女尸拍下的照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我也会亲眼目睹楼兰女尸的真实形象,给我的感觉更是十分强烈。楼兰姑娘的确十分美。她们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据后来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长王炳华研究员告诉我,他们曾以古墓沟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为材料,先后请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总共做了10组碳14测定,除两组差别较大外,其余都在3800年上下。基本上可以认为古墓沟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关于那两组差别较大的测定,还曾经有过一段故事。那一年,新疆考古所将楼兰女尸送往上海展览,急不可待的新闻记者捷足先登赶到机场迎接,考古所负责护送的同志不小心说出了误测的女尸年龄,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报》抢先发表了楼兰女尸有6000年尸龄的报道。6000年的尸龄,远超过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记录,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好在后来大量的检测结果出来,才弥补纠正了这一错误。楼兰女尸虽然 只有3800年尸龄,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创造世界记录的。在出土的女尸身上,我们发现了干瘪的臭虫,在她那修长的金发内还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虫是“趋温性”寄生昆虫,居然未因人体死亡冷却而离去,抑或它们对美丽的楼兰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恋情?这也许是值得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美丽的楼兰姑娘生活其实是十分困苦的,从勉强裹体的织造十分粗陋的毛皮,脚上穿的千缝百补的皮鞋可以看出,当时的物质是很不丰富的。从已发掘出的干尸或人骨标本看,当时人们死亡时年龄都很低,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她们过早耗尽了精力,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楼兰姑娘来自何方?在见到古墓沟的女尸后,从她们高隆的鼻梁、黄褐的卷发、尖顶的毡帽,我猛觉得,她们与今日的塔吉克族十分相似。考古学家们告诉我,我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她们与塔吉克民族确有某种亲缘关系。在古罗布人的墓葬中,在包裹尸体的毛毯上,凡相当颈下的部位,都置放有一个小囊,囊内收藏有一些细碎的胡麻细枝。这种葬俗,据瑞典学者贝格曼研究,与印度跋希人相似。跋希人在宗教祭礼中用一种植物来产生所谓“浩玛”或“所玛”,以使灵魂能安然升天。古罗布人所用的胡麻碎枝,大约也是起这种功用的。跋希人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而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这种习俗的一致,也可能是他们民族渊源的一种反映。当然,邻近地区间因文化思想的交流而表现出在某些习俗上的一致,也是可能的。新疆考古学者也曾经对楼兰城郊墓葬中发掘出土的6个颅骨进行过人种学测定,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蒙古人种。5个欧洲人种头骨中4个形态比较一致,与地中海东支的印度--阿富汗类型接近,另 1个则介乎地中海和帕米尔--费尔干类型之间,但在许多特征上仍可能是地中海人种的变异。属蒙古人种的头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亚类型。由此,也许可以推测,古罗布人的种族组成,以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占相当优势。这一特点,与帕米尔塞克类型居民相似,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密切的种族系统学关系。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又说明古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民族。罗布洼地,连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质时期都曾经是古地中海的组成部分,而在与地中海断绝自然的联系后,在历史时期,在人类学上又表现了惊人的相似。这一事实说明,环境与社会,是具有继承性的。
2023-09-03 18:54:481

国家核电为何诞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家核电”)是由国务院及四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于2007年5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牌成立。 “国家核电”主要代表国家受让美国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研发、转让、应用和推广,通过自主创新,形成自主品牌核电技术;组织国内企业实现技术的公平、有偿共享;承担第三代核电工程建设、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以及国家批准或授权的其他方面的业务。 国务院国资委确认的“国家核电”主业是:核电的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服务;电力工程承包与相关服务。 其政治意义大于其经济意义,也是国家的几个核电大国之间博弈的产物。 国家核电目前困难重重,一是技术上无法拿到核心,二是公司管理混乱,三是依托项目(三门核电和海阳核电)目前进展不力,四是高层频频换人,人心慌慌,没有战斗力,五是没有形成企业文化,其依托项目建设主体“国核工程有限公司”内部矛盾重重,王炳华不愿下属企业一把手权利过大,安插了过多眼线,总经理受制。总之,这个公司目前是风雨飘摇啊!
2023-09-03 18:55:146

读后感20篇100字 两三排就够了

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渡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晋朝法显和尚《佛国记》 罗布泊,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古楼兰王国的所在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这个西域巨泽与地球上最干旱的沙漠联系在一起,它的西面是罗布沙漠;东南则是库姆塔格沙漠,漫漫盐漠在茫茫沙海包围之中。 沙漠、土漠、盐漠和风 6月15日,新疆骄阳似火, 20名探险队员从广州直飞乌鲁木齐。第二天一大早,天气突然转阴,毛毛细雨,寒意丝丝。七台江铃陆风四驱越野车早早在旅馆停车场等候,队员们整装待发。 今天的行程是从乌市出发赶到哈密市,路程650余公里,早餐后,车辆行驶到加油站加满油后,排着队向哈密进发。一路上车速保持在时速80公里左右。沿路南行,在通往丝路重镇达坂城的道路两旁,上百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飞旋,与蓝天、白云相衬,在博格达峰清奇峻秀的背景下,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风车大观。这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风能基地——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厂。经过此地段,车辆时速只能在30公里左右,因为这里无风也有3尺浪,听向导沙漠大叔告诉我们,这里风是无级别的,据说,经常把大货车刮翻,早些年一辆火车路过此地也被刮翻,所以大家特别小心驾驶。我还真的检测了一下风的威力,把变速杆放到空档位置,一松手刹,车辆朝顺风方向越走越快,真有驾驶风帆船的感觉。 6月17日,今天路程是550公里,一路上遇到的车辆屈指可数,非常顺畅。据说这条柏油马路是专为进入罗布泊运送钾盐所修建。罗布泊镇是罗布泊中的惟一行政组织,据说是近几年才成立的。最初,镇政府是一间小铁皮房,公职人员只有两三名。现在已修建了一座二层小楼,小镇上已居住百余号人。原因是科学工作者找到了富甲天下的钾盐矿,储量高达2.5亿吨,为全国之冠,于是这里兴建了一座大型的钾盐厂。 下午四时许车队到达罗布泊镇,罗布镇到湖心路程130公里,是一条很艰难的路。在坚硬无比的盐碱地上行驶,使车辆极度遥摆,无边际的荒漠看去白茫茫一片,车辆好象行驶在雪地里,其实那是一层盐.沙漠、土漠(雅丹)、盐漠,三者构成了荒原完整的荒漠景观。 在罗布泊崛起的厚层龟裂状盐壳,在大漠中高低起伏,一眼望去,犹如怒卷的海涛,茫无边际。盐壳中白花花的盐晶,就像是波涛中晶莹的水珠。在盐漠中,每当正午时分,常能听到清脆的乒、乓声响,犹如进到了射击场。实际上这是盐壳受热膨胀挤压,使盐壳间位移错动,产生摩擦发出的声响。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湖心!队员们真正饱尝到了大自然恩赐的免费按摩,把全身各个关节都拉扯松了,估计半年内大家也不会去那些场所了。 一个埋下的空汽油桶成为罗布泊湖心标志。1998年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石碑后,以后凡来此地探险者,都立碑留念,至今已树立三十余块。这次我们也不例外,大家争先恐后在碑前合影留念。 次日凌晨,一轮红日跳出了地平线,把无边无际的荒漠映得通红。湖盆平得没有任何阻挡,不到一会儿,便是光芒四射。阳光穿透帐篷,气温迅速上升,大家不得不挣扎着爬出帐篷,休整行装,吃了些面条就起程了。 余纯顺最后的晚餐 车队行走15公里后,来到余纯顺墓地。那里有一座小沙丘,上面插着7个啤酒瓶,一个矿泉水瓶和一个罐头盒。沙漠大叔神色严肃地告诉大家:这是余纯顺最后的晚餐。1996年6月10日晚,朋友们为余纯顺送行,在这里喝了一些酒。余纯顺当时感动得唱了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后,次日便从这里出发踏上不归路。当年,余纯顺一个人徒步在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6月的罗布泊气温高达摄氏50多度,地表气温可达80多度,钢铁般的身躯终于不敌恶劣的气候环境,颓然倒下。 从余纯顺墓地前行,来到了龙城雅丹。本世纪初,一些赴罗布泊地区考察的中外学者,在罗布荒原中发现大面积隆起土丘的地貌,遂向做向导的当地人询问地名,向导却误以为询问这种地貌形态的当地称呼,便答之曰雅尔当,即维吾尔语中陡峻的土丘之意。发现者将这一称呼介绍了出去,以后再由英文翻译过来,雅尔当变成了雅丹.从此,雅丹成为这一类地貌的代名词。 干旱荒漠环境造就了雅丹的特殊景观,而干旱荒漠环境将雅丹封闭保护于其中,使人们难以窥探其面貌,平添了雅丹的许多神秘。雅丹的雄浑、壮丽和神奇迷人,若非身临其境,是无法领略的。清代诗人景廉在穿越天山托木尔峰地区时,曾对天山冰峰的冰碛地貌有过出神人化的描绘:或如柱笏或复盂,或如怒猊或翔鹄。或如断壁重欲颓,或如平林密相属。而罗布洼地中的雅丹地貌比之要更胜三分。 在进入雅丹群后,就像进入了一座迷宫,沟回路转,到处是高耸的土丘,土丘之下,是姿态各异的沟槽,或是沙波粼粼,或是高低起伏。同行之人相隔在土丘间,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埋伏下千军万马,都难以让人发觉。神奇的雅丹地貌构成了罗布泊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景观。我和文仔开着6号车,穿梭在雅丹群中,寻找好的机位,拍摄下这一暮暮叫绝的景观。傍晚,我们宿营在雅丹之地,大家拾了一些干柴燃起熊熊烈火。队员们喝着酒、唱着、跳着、闹着、笑着,像一群疯子,又像一群无所顾及的孩子。 6月19日天还没亮,沙漠大叔叫早,大家并起床收拾行李出发。因为今天要赶到新疆建设兵团34团,行程380公里。一路上沙漠大叔给我们讲起了有关罗布泊的故事。说是有个上海人,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了右派,遣返到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一个监狱劳动改造。他实在受不了监狱生活的折磨,就偷偷联系另外一个同乡,策划出逃。在那个年月,要通过交通线逃出新疆谈何容易,他们只好选择穿越罗布泊的偷渡计划。由于监狱地处沙漠深处,过了沙漠就是浩瀚无边的罗布泊,所以狱方只对进出监狱的交通要道严密把守,对通向罗布泊的沙漠常年疏忽管理。他们两个准备了许多的西红柿和新鲜玉米,就匆匆出逃了。大约走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其中的一个实在支撑不下去了,病死在了路上。这时候,弹尽粮绝的另一个人就吃同乡的尸体充饥,最后,扛着一条死人的大腿回到了监狱。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上海右派单枪匹马闯出罗布泊.说有个上海右派来到监狱后,改造过程中表现老实,但心里面早就有逃跑的念头。作为这个有着丰富地理知识的知识分子,他深知逃跑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死亡之路罗布泊。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前期的准备工作,他先是进行体能训练,每天都减少饮水和食饭量,把节省下来的馒头晒干,研成粉末,偷偷装在一个袋子里。久而久之,他竟然适应了每天只喝一点水、吃一点粮食的生活。他估算着他积攒的粮食够他吃一个多月,就毅然出逃了。他背上干粮,抱了一只大南瓜,走出了茫茫荒漠的罗布泊。后来,从上海传来消息,说他还活着,监狱里的工作人员怎么也不相信。沙漠大叔讲的这个故事,不知是鼓励我们的勇气,还是告诫我们路途可畏不要乱闯。 塞人部落的太阳墓葬 前行30余公里后,来到了太阳墓地.据说,2000多年前的中原天子,为永享皇权,永保尸身不灭,用成千上万根柏木以独特方式排列于墓穴中,形成世间罕见的黄肠题凑,其所耗优质木材量之巨大,无疑是对生态环境的一大破坏。而早在3800年前的楼兰王国亦有一种不惜砍伐大量树木为代价而创造的神秘墓葬,与中原相比更具西部朴拙之风。其所用木材均竖立于地表,所呈形状圈圈相套,好似层层谜团,引人万千遐想。 25年前,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带队发现了它们,遂将其玄妙展现给世人。此墓地距孔雀河在最里一层的木桩直径仅二、三厘米,而最外一层却粗至十余厘米。7层木桩外又有长5.60米,呈辐射状向四面散射开去的立木,木径粗达30余厘米。它们在几千年风雨吹蚀下,残余部分均呈斜向西南的锐利尖木,无言地诉说着东北风的强劲和惨烈。整座墓地远远望去,就如一轮古老沧桑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由此人们称其为太阳墓葬.饱含虔诚感情的墓主人就埋在环形木桩的中心地下,木质的棺具早已朽烂,死者均为男性,随葬文物屈指可数,主要是一些木雕人像、齿形物件骨锥、骨珠等。墓葬整体透露了一种莫名的宗教意义,蕴含着难以撩开的层层迷雾。 考察发现,墓葬木桩可以固沙强冢,没有它们,在沙地上,要挖掘营建深达2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然而固沙的设置为何采取如此之形制,显现如此之图案?它代表着什么意义?难道这真是太阳崇拜吗?果真如此,为何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东方?只是因为他们的故乡在那里吗?由此来看,上古神话、原始墓葬、《周易》定位尊西北的事实,绝不是偶然发生的,更不是巧合。那么中华民族的祖先又为什么要尊崇西北呢?西北方对中华文明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影响呢?恰与此相反,西方人崇尚东方。上帝的伊甸园是建在东方的,基督诞生之时从东方来了寻访的圣者。可见在东与西之间想必存在着一个神秘的中间区域.此外,有人对墓葬所在古墓沟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墓地是一个严格设置的天文历法定势。在目前只有一个可以与之参照研究的古遗存,而它竟在美洲大陆印第安人那里,令人不可思议。 太阳崇拜也罢,月亮崇拜也罢,在古代同一地区同一崇拜应该是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然而,所谓的太阳墓葬一共才发现了6座,在全新疆尚未发现第二处。人们根据以至高无上的太阳作为墓葬形制和墓主人皆为男性来判断,死者为有地位的人物。然而,此中人物的随葬物为何还比不上周围很多普通形制墓葬的规模和质量?古人究竟又是依靠什么信念驱使自已将极为神圣的天上太阳放在泥沙上,并埋入一个其实并不尊贵和权威的死者?这些是否说明,以上墓葬形制是一次特定事件或天体的崇拜结果呢? 据研究,这些墓葬中的死者均为塞种人,而他们却有着很深的多种天体崇拜传统,然而他们因何定居罗布泊?为什么这里会云集世界诸多的民族,诸多的文化?他们的传人又去向何方了呢?有些民间传说讲到,这种太阳形的墓葬在建造过程中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和部落首领之间的争夺,它们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呢?楼兰王国真的是毁于大规模的太阳墓葬砍伐林木吗?为什么原始塞人部落在大沙漠中建造如此奇异的太阳形墓葬呢?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意义呢?也许这些千古之谜还会继续与亘古黄沙为伴,直到永远,永远……
2023-09-03 18:5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