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c1
-
教育支出属于消费行为,不属于投资行为,投资行为要获得明确的经济回报。
相关推荐
教育支出属于基金支出吗
教育支出属于基金支出。教育支出是指地方政府使用基金预算收入安排的教育支出,包括地方政府使用地方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支出和使用地方教育基金而安排的支出。文教部门基金支出,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支出、农村教育费附加支出、文化事业建设费等项支出。2023-09-03 21:49:001
教育支出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事业费支出包括哪些教育事业费 教育事业费是指国家用于发展社会各种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的经费支出,主要有:国有中小学校的经费拨款,国有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补助,还有对一部分学生的奖学金、困难补助费。 教育事业费的支出效果,可以分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进行考察。①宏观效果,是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教育费支出与取得的成果,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经费投入产出的合格人才量,或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产出人才量所需费用量。把不同时期单位经费投入与产出合格人才量相比较,就是对宏观效果的评价。②微观效果,指对各个具体教育单位的教育经费支出与产出合格人才量的比较。各教育单位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费用支出的合格人才产出量是反映微观环节的教育经费支出效果的基本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国家预算中用于教育的支出取得巨大效果。1980~1990年以来尤为突出,全国有71%的县普及了小学教育,多数城市普及了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成人教育的技术培训得到了巨大发展。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哪些方面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和教育基本建(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支出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支出。公共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收入相对应,是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公共财政支出按的职能分类,也就是按支出的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分为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了解了上述两个概念,再加上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便可明白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体安排约21984亿元,大数就是2.2万亿元,其中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拟安排20937亿元,这其中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当中直接列在教育经费支出科目里面的安排是18929亿元,列入其他科目的,包括科研经费也好,社保经费也好,以及其他相关经费里面用于教育方面的开支是2008亿元,这是公共预算中做的安排。在 *** 基金预算中大体拟安排972亿元,主要包括地方 *** 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净收入当中提取10%用于农村教育的资金,以及地方附加费收入用于教育的开支。另外,其他用于教育的开支有75亿元,主要是一些国有企业现在还办的一些教育事业,他们安排开支,以及大中专学校他们办的一些校办企业上交给学校的用于教育的开支,这也算是财政性的教育经费,当然数量比较小,只有75亿。这些加起来一共是21984万亿。我们也对今年的GDP预期指标加上物价因素做重要性的测算,今年的2.2万亿教育经费已经占GDP的比例将达到4%以上。预算上我们做了这样的安排。年度执行当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做好各方面的执行工作,认真地贯彻落实各项用于支持教育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着力支持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地、健康地发展。谢谢。2023-09-03 21:49:081
政府部门安排教育支出的三种方式分别适合哪个阶段
政府部门安排教育支出的三种方式分别是基础支出、改善性支出和创新性支出,具体如下:1、基础支出:适用于教育事业初期或者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地区。基础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场所、设备购置和基本人员工资的支付,以确保教育事业能够正常运转。2、改善性支出:适用于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经费相对充足的地区。改善性支出主要用于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比如提高师资水平、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育资源等。2、创新性支出:适用于教育事业已经成熟、高质量的地区或者国家。创新性支出主要用于实验性、前沿性的研究和教育项目,比如引进新技术、推动科学研究、培养优秀人才等。2023-09-03 21:49:381
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支出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收入相对应,是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 公共财政支出按政府的职能分类,也就是按政府支出的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了解了上述两个概念,再加上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便可明白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2023-09-03 21:49:481
教育支出的经济意义
教育支出对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一些关于教育支出经济意义的观点:1. 教育支出为劳动力提供了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和竞争力,从而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 教育支出可以提高教育质量,降低就业成本,提升社会福利,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并增加投资的社会收益。3. 经济学者Tinbergen.J对加拿大、美国和荷兰三个国家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教育支出能带给农村居民的边际效益要远远高于城镇居民,因此从边际效益影响的角度来看,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4. 经济学者Iris等认为,所有国家的政府教育财政支出都可以有效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5. 合理利用教育财政资金,不仅可以增进社会福利,还能够在本质上增强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其个人的劳动力价值,有利于促进城乡收入的公平分配。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其具体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体制、就业市场等。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增加教育支出就一定能缩减城乡收入差距。2023-09-03 21:49:5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什么和什么的相统一
法律分析: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要求是,其财政拨款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并且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法律依据: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四十三条 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四十四条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 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第四十六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 第四十九条 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2023-09-03 21:50:031
教育费包括哪些费用
子女教育费通常是指子女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包括购买学习工具的费用,参加辅导班的费用,以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费用。学费,补课费,书本费,生活费,学习用具费用,医疗保险费用等与学习教育相关的支出费用都属于教育费。一、义务教育免费包括哪些1、学费。本来,参加任何学习,都是要交学费的。在实施义务教育之前,中小学也都是收学费的。现在,学费免除,不允许再收取。2、课本费。学习要用到课本,非义务教育阶段要收课本费,比如高中,现在仍然是收取课本费的。但小学初中是不允许收课本费的。3、杂费。以前,中小学每学期都是要收取杂费的,杂费没有一定的标准,有时候是现收现支,一个学期会收取多次。有时候是估计一个学期大约多少,一次性收取。什么是杂费呢?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比如纸张费、印刷费、粉笔费、教具费、打扫卫生的工具费、电费、班级活动用的班费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都可以纳入杂费。没有实施义务教育时,各种名目的杂费都有。现在,杂费一律不得收取。二、义务教育那些是收费的没有一分钱是可以强行收取的。可以代收的,一是每个学科一套资料,就是所谓的“一教一辅”,即使是这套资料,也是要征求家长意见,经家长同意后征订的。家长如果不同意,学校是不可以代为征订的。二是在学校就餐的学生的伙食费,这个不用多说,不在学校就餐,自然不用缴纳。至于校服费、保险费等费用,学校都不可以代收,除非家长因为购买不便,向学校提出要求,提交申请,学校才会代购,否则,学校是不可以代收的。三、义务教育的教育性质1、公益性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2、统一性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3、强制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政府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2023-09-03 21:50:181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情况解释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情况解释为:生育平均一般派发的公共预算在教育支出方面的情况。从教育的财政供给看,国民经济发展、税收和财政预算、公共财政支出都影响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供给因素。税收的多少,决定了财政预算的大小,也决定了公共支出的量,同时也决定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量。在财政预算中,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度。在财政预算中,公共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决定了公共教育支出的量。随着老龄化人口的持续增加,养老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2022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4%,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安排预算超1万亿元。今年以来,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上调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河南在原来每人每月113元的基础上增加1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23元;贵州将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8元。这两条线是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都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2023年,这两项的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是640元和89元,比去年分别提高30元和5元。别小看这个数字,光是居民医保,就惠及10亿城乡居民,算下来绝不是一笔小账。社会保障给民众带来的安全感: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兜底网更加筑牢有力,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保障标准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升,我国正在不断织牢织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守护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2023-09-03 21:50: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
五十四条【教育经费体制】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支持。第五十五条【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第五十六条【经费使用】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第五十七条【专项资金】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五十八条【税收】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可以决定开征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专款专用。2023-09-03 21:50:471
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什么原则
优先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公平原则。1、优先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分配时,应优先保障义务教育经费。2、公平原则,教育是公共事业,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分配时,应该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2023-09-03 21:51:011
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怎么做账务处理?税前扣除比例是多少?
一般企业会为员工提供上岗和转岗培训,其中所涉及的相关费用是指职工教育经费。那么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怎么做账务处理?税前扣除比例是多少?来跟随深空网一同了解下吧!职工教育经费支出账务处理一、先计提,后“支出”先计提后支出的情况下,如果未“支出”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则存在纳税调整,涉及分录如下:1、计提时:借: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销售费用——职工教育经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职工教育经费研发支出——职工教育经费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2、支出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注:一般纳税人支出职工教育经费时,取得专票时,其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贷:银行存款/现金/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等二、支出”时才进行计提按照收益对象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本成本来计提,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范围内,也就不存在纳税调整。相关分录如下所示:支出时:借: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销售费用——职工教育经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职工教育经费研发支出——职工教育经费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多少计提多少)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现金/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等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按照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可知:对于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对于超过的部分,允许在以后纳税年度内结转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原则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必须是实际发生的,才可以税前扣除。如果是仅仅计提,而未实际发生的支出,则不能税前扣除。举例:如果公司按照工资总额计提了8%的职工教育经费,但这笔钱当期没有实际支出,那么这时应做纳税调增,而不得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会计处理常见误区1、只有培训发票才属于职工教育经费报销范围员工因参加外部培训而报销费用时,多数会计人员认为只有培训发票才属于职工教育经费报销范围,但实际上员工因参加培训而产生的往返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等,也是在职工教育经费报销范围内的,计入职工教育经费。2、员工在职学历教育的学费作为职工教育经费报销员工在职学历教育的学费,比如在职续本、读研、读博等学费支出,不能作为职工教育经费报销。对于已经报销的,应当将相应金额计入员工工资,并缴纳个税。2023-09-03 21:51:201
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18%
对。教育支出是指一个国家用于教育方面的全部开支,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18%是对的。包括:教育的基本建设投资、教育的经常费用、国家的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个人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等。2023-09-03 21:51:271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问题与改善建议
教育是立国之本。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补充的体制,因此国家财政教育支出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大业。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上升,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 (一) 教育支出规模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支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从绝对量来看,我国财政对于教育投入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如表1所示,1991年到201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基本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3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是1991年的近40倍。 从增长速度来看,1997年和200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均超过30% 分别代表2000年前后的两个峯值;从2007年以后,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增长速度经历了小幅波动,近两年处于下降区间,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仍然处于上升阶段。 从相对水平来看,1991年到201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整体上呈现上升的态势,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4%的目标计划,2013年延续增长态势。1991年到2013年我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5%小幅浮动。 (二)教育支出结构 1. 教育支出的分配结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是不同的。表2中列出了2005年到2013年我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从绝对量来看,2006年到2008年,我国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大幅增长,增长率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2009年、2010年增长率有所回落,2011年增长率又有大幅提高,此后处于逐渐回落状态;普通高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在2011年、2012年有大幅增长,其余年份增长率最高为2008年的36.93%;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在2006年到2010年增长幅度有限,2007年增长率仅为3.32% 但2011年增长率大幅上涨到70.98% 而之后急转直下,201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相对量来看,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普通高中、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比例是13.4:2.2:1.4:1 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普通小学的13.4倍; 2011年,该比例为5.46:1.23:1.49:1 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普通小学的5.46倍;2013年,该比例为3.82:1.33:1.44:1 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普通小学的3.82倍。可见,我国对普通高校的相对投入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我国对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的相对投入增加速度较快,体现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政策方向是向普通中小学倾斜。 二、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 (一)教育支出规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每年出版的统计数据,世界各国教育投资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越是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其教育投入比例越大。1975 年以来美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 GDP 的比例基本保持在7%以上,日本为6%以上,其他大多数发达国家如法国、加拿大等国也都在6%以上,韩国近10年来也达到了7%左右。2005年,财政性拨款占GDP比重超过4.5%的有:美国(4.8)、加拿大(4.7)、墨西哥(5.3)、英国(5.0)、荷兰(4.6)、丹麦(6.8)、法国(5.6)、波兰(5.4)、新西兰(5.2)。 相对于国际水平而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才刚超过4% 这反映出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从绝对量上来看,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以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来衡量相对水平,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 发达国家中美国为6.10% 日本为4.28% 韩国为3.01% 其中美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占人均GDP收入的比例是中国的7.43倍。金砖四国中,俄罗斯为1.87% 巴西为2.29% 其中巴西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占人均GDP收入的比例是中国的2.79倍。可见,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即使与同为金砖四国的其他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教育经费结构 世界大多数国家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是一种“宝塔型” 即基础教育的投入最多,越往上级到高等教育的投入越少。美国2000年教育经费投入占其GDP 的比重为6.6% 其中小学及中学教育经费投入占3.9% 高等教育投入占2.7%.而我国近些年来虽然财政政策向基础教育倾斜,但高等教育的投入仍然远高于小学及中学教育投入,形成经费错置的“倒宝塔型”.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问题分析 1. *** 职能缺位。公共教育具有强烈的外部性,相比而言,初中级教育的外部性明显要高于高等教育。初中级教育会普遍提高人们的基础文化水平,降低文盲率,显着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初中级教育的外部性显现为对整个社会的作用;高等教育更多是增强高校学生未来的收益水平。针对公共教育的特点,我国对初级教育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由地方财政来支持;对高等教育适当加大了家庭承担的费用,并主要由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财政对于初中级教育进行投入,而初中级教育的外部性作用于整个社会,这就使得 *** 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 *** 对于教育投入缺乏主动性,造成了 *** 职能缺位问题。 2. 地方 *** 财力有限。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收入与中央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差距,而地方财政的支出数额却比中央财政要大的多,据测算,地方财政收入与中央财政收入比例大约为46:54 地方支出与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为85:15 这就导致了地方财政事权与财权的严重不对等。针对这种情况,中央 *** 对地方财政进行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据统计,2012年地方财力的45%来自中央。但这种返还是通过省级 *** 拨给县级,事实上,能够到达县级的比例已经很少,而到达村镇级的比例会更少。因此,县级及以下的地方 *** 财力有限,难以履行发展教育的责任,导致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加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失衡。 3. 政绩考覈以经济建设为重。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地方 *** 的政绩考覈主要是经济建设指标,对于教育的质量缺乏相应的考覈机制和问责机制,这就使得地方 *** 在将有限的财政资源进行分配时,会选择更能体现政绩的经济建设项目,将绝大部分财政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等建设中,甚至于不惜挪用教育资金。由此,削弱了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使得教育实际投资不足。 四、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几点建议 (一)确保和增强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投资的规模,不断提高相对比重。进行预算安排时,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增长应快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建立起 *** 教育投资随着经济实力、 *** 财力增长而增加的稳定增长机制。 (二)调整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结构 进一步调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比例,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费支出比重,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教育经费总体向基础教育倾斜的前提下,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院校给予特殊支持。 (三)完善现有财政教育支出体系 完善省级及以下 *** 财政收支制度及转移支付体系,依照各级教育的外部性范围规划教育投资主体,完善现有财政教育支出体系,强化财政教育支出的 *** 职能;将教育列入 *** 政绩考覈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的考覈机制和问责机制;严格教育经费的预决算制度,加强对教育经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增加教育经费使用的透明性。 参考文献 [1] 马国贤,马志远。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J]. 教育发展研究,2009(3)。 [2] 袁锐。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1(2)[3] 印月。 改进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 2013(30)2023-09-03 21:51:331
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育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不低于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于2011年6月29日以国发〔2011〕22号印发。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教育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不低于14%;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组织领导。扩展资料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幅度;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4.3%提高到15.8%,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当前,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2023-09-03 21:51:431
个税中子女教育支出是什么意思
个税中子女教育支出是指个人使用其工资薪金等收入为子女的教育而支出的费用。(1)子女教育的扣除主体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执行。(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也包括未成年但受到本人监护的非子女。【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五条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第八条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第十一条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2023-09-03 21:51:571
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的特点
分为政府提供和混合提供两类。政府提供:是基础教育方面的。因为其外部性强,社会影响大,受益范围较广。混合提供:高等教育,因其层次更高,专业性强,直接或者首先是为满足个人需要2023-09-03 21:52:0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什么和什么相统一的
百度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展开长沙张乐律师超过7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咨询成为第306581位粉丝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第六章 经费保障第一条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第二条 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第三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第五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七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第八条 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2023-09-03 21:52:144
目前我国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提供方式是学费补助、收入补助、定额补助。根据查询相关题库信息可知。教育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各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目标。2023-09-03 21:52:221
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支出是什么意思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有一个子女教育,即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本规定执行。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2023-09-03 21:52:346
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是指在国家公共财政预算计划中,划拨给教育方面的支出预算总和。国家对教育产业的投入持续增长。2015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129.19亿元,比上年的32806.46亿元增长10.1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9221.45亿元,比上年的26420.58亿元增长10.60%,占GDP比例为4.26%,比上年的4.10%增长0.16%。同时,国家鼓励通过PPP模式加大引入社会资本投身教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最新一期PPP公告,我国教育类PPP项目达到524个,金额达到1994亿元。2023-09-03 21:52:521
教育费包括哪些费用
子女教育费通常是指子女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包括购买学习工具的费用,参加辅导班的费用,以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费用。学费,补课费,书本费,生活费,学习用具费用,医疗保险费用等与学习教育相关的支出费用都属于教育费。 教育经费, 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等。 1、子女抚养费应当包括教育费: 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为人父母者应尽的法定义务,既然法律规定子女接受教育是父母的法定义务,那么父母就应当负担子女必要的教育费。 2、如何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子女抚育费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教育经费有哪些来源有: A . 国家财政拨款B . 地方财政增拨的教育经费C . 企业支付D . 教育费附加E . 社会力量F . 学杂费。 教育经费, 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2023-09-03 21:53:141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数据公布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数据公布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数据公布,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九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财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绩,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数据公布。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数据公布1 日前,从教育部网站可以看到,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33.87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9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占GDP比例为4.22%。 这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九年做到“不低于4%”。 实事求是讲,对于我们这么一个人口众多、国土广大、经济发展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的国家来说,4%已经不容易了。国家就像一个大家长,医疗、体育、文化、交通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所以要考虑平衡,因为蛋糕就那么大,而教育只是360行里边的其中一行。 但是不是说,4%已经到头了,不能提升了,不是的,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经费的投入比例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向5%迈进。 在首届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说,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达4.1%,建议提高到5%。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也说过,很多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超过6%。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投入占比应该越来越高,4%“绝对不是最高点”,他赞成逐步提高比例的建议。 从总体上看,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教育也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教育经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资源配置方向需要调整,配置效益需要提高。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数据公布2 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排行榜中,一共有235所大学上榜,前23所大学均为原985工程大学,经费排行榜的前三甲分别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310亿经费傲居首位。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以216和191位列第二第三,其中清华大学是唯一一所超过300亿的大学,浙江大学也是除清华外唯一一所超过200的高校。前十的排名中C9联盟就独占其六,且前十的高校每所经费都超过100亿。此外郑州大学以63亿位居24,是原211工程大学中经费最多的,超过部分985工程大学,由此可见985/211工程大学在经费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可是有一所双非大学却以60亿的"经费投入,拿到了排行榜27的位置,排位超过了7所985和大部分211,位居所有双非大学之首,他就是深圳大学。 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九年保持在4%以上。“十三五”时期,教育财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绩,五年来,保障发展的水平更高了,促进公平的措施更实了,提升质量的导向更强了,推进改革的力度更大了。 “十四五”时期,将继续充分发挥教育财务支撑、助力和引导作用,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会议要求,各级教育财务要科学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4%目标任务,确保全年预算足额落实到位,积极争取更多新增财力,加大对省以下支出责任落实的督促指导力度。同时,要突出目标导向,教育投入首先要保“十四五”时期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要突出问题导向,重点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突出结果导向,检验教育投入的效果。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数据公布3 近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33.87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9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占GDP比例为4.22%。“十三五”期间持续做到“不低于4%”,这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九年做到“不低于4%”。 “十三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16.06万亿元,年均增长7.02%,2020年达到36310.47亿元,比2015年增长40.4%。 全国幼儿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2.3%,2020年达到9410.76元,比2015年增长76.48%; 全国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08%,2020年达到12330.58元,比2015年增长28.13%; 全国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81%,2020年达到17803.6元,比2015年增长32.64%; 全国普通高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8.45%,2020年达到18671.83元,比2015年增长49.99%;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56%,2020年达到17446.93元,比2015年增长31.0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89%,2020年达到22407.39元,比2015年增长15.33%。2023-09-03 21:53:211
教育投入与教育支出有区别吗?如果有,那区别是什么?
有一定区别教育投入,指政府或社会向教育事业投入的金钱总数;而教育支出指在教育上的花费总额。前者强调的是投入量,后者强调的是花费量。2023-09-03 21:53:292
国家教育财政支出 和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有什么区别呢?
【英盛观察】国家教育财政支出(又称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人用于教育的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又称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本年度内安排,并划拨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单位、教育事业单位,列人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教育经费。2023-09-03 21:53:382
大学教育支出的内容
大学基本生活开支包括:(1)吃饭(2)教辅资料(3)衣服(4)电话费(5)医药费除此之外,还可能的费用:(1)电费(2)偶然聚餐(3)馈赠小礼品(4)电脑耗件等2023-09-03 21:53:451
美国的教育经费投入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之多少?
占GDP的6.321%。2015年美国的政府教育支出是10240亿美元,GDP是161979.6亿美元,2015年美国GDP 170000亿美元 军费5900亿 再加200多亿战争经费 占比3.6%左右,这两大开支也是全美最重要的两大开支,占比虽然看起来不大,实际上经费远超预期扩展资料:教育规定在美国,16-18岁之前必须在学校就读。现在许多州要求必须就读到18岁。有些州只规定必须就读到14岁。学生可以进入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或家庭学校就读。在多数公立和私立学校,教育分为3级水平:小学、初中和高中。在联合国的一个21个国家的教育索引中,美国得分为99.9,排名世界第一。7660万学生在16个年级就读。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有520万人(10.4%)在私立学校就读。在该国成年人口中,有85%达到中学毕业,27%获得学士学位以上学位。根据2002年美国人口调查局统计,大学毕业年收入平均为45,400美元,超过平均水平10,000美元。2015年美国的政府教育支出是10240亿美元,GDP是161979.6亿美元,比例为6.321%。2016年3月数据表明美国人口约3.23亿,以此为基数计得美国2015年政府人均教育支出约3170.28美元。2015年中国的政府教育支出是26271.88亿元人民币,GDP是 676708亿元人民币,比例为3.88%。2015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口约13.75亿,以此为基数计得中国政府人均教育支出1910.68元人民币,按2015年平均汇率6.2284元人民币兑1美元计,折合约306.77美元,约为美国人均水平的9.68%。从支出总额看,26271.88亿人民币约折合4218.08亿美元,达到美国的45.19%。当然,以上比较均是以名义汇率进行的,若以经合组织2014年发布的平价购买力标准计算,3.606元人民币相当于1美元,则中国教育总支出26271.88亿人民币约折合7285.60亿美元,达到美国的71.15%;中国人均529.86美元,为美国人均水平的16.71%。2023-09-03 21:53:569
我国财政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1、财政职能界定不清,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是旧有的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仍然在思想上被保留了下来,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计划体制的惯性作用,政府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楚,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所有者,其职能从生产到消费再到社会的再分配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政府的越位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浪费。我国的财政资金还存在着过于分散的问题,缺乏重点,这就造成了政府对一些大型公共项目的投资不足,进而会使让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减弱,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快速增长,但是截至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达到3.13%,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之下,我国的私人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过高的教育私人支出严重挤压了私人消费空间,导致社会消费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足,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教育投入上长期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公平。由于对“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的理解不准确,导致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支出加速扩大,而基础教育支出相对减少,教育支出的层级结构出现了严重颠倒,教育支出在城乡和区域间的分配不平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3、卫生医疗支出总费用支出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据统计,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而占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只能占用20%的医疗资源。同时,财政对卫生医疗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19600亿元,仅占GDP总量的4.92%。就卫生费用的构成而言,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比例持续下降,个人卫生支出比例急剧上升,居民卫生医疗负担较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4、社会保障支出严重偏低社会保障通常被称为和谐社会构建的“稳定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促进经济发展的“减震器”。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保支出就已经占到财政支出的30%以上,目前我国虽已建立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社保支出的比重还很低,仅接近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同时,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狭窄,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社保支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广大农村和农民还很难享受到社会保障“阳光”的普照。5、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膨胀,且增长过快政府的行政资金是为实现其社会管理的职能服务的,这部分资金只能源自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18.73%,规模呈现出一个不断增大的趋势,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行政管理费的增加有其必然性,但是长期以来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有的时期甚至超出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建议:1、合理界定我国的财政支出范围,弱化经济建设的支出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制条件下,要求科学界定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范围,明确财政应承担的事务和不应承担的事务,这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该财政承担的,财政要积极予以满足;不该承担的要坚决退出,解决财政的“越位”和“缺位”,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归位”。其中,重要的是进一步弱化财政的生产建设职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财政投资的依赖。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政府不应承担社会投资主体责任,财政要退出一般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只进行涉及国计民生的公益性、基础性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2、完善我国的财政预算与支出体制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快政府预算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解决预算编制时间不合理的问题,实行内外资金的统管,为综合预算提供保障。同时,还应进一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避免某些干部与供应商相互勾结牟取国家财产的现象。最后,应该优化政府采购的形式,坚持招标为主,同时还应当针对采购内容采取灵活的形式。3、大力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社会公共性开支涉及的面很宽,包括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支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支出中十分重要的支出。具体为:一、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我们要确保现有预算口径的教育支出稳定增长,逐步建立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同时重视研究增设教育专项资金的新渠道,开征教育税,取消现有的教育费附加,确保财政教育支出的可靠来源。二、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三、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救助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2023-09-03 21:54:351
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标准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什么是纳税地点1、纳税地点是指缴纳税款的场所。纳税地点一般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地、财产所在地或特定行为发生地的。纳税地点关系到税收管辖权 和是否便利纳税等问题,在税法中明确规定纳税地点有助于防止漏征或 重复征税。(1)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国家税务总局或其授权的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2)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的,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扣除标准:据实扣除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扣除标准:5%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60%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一)扣除标准:15%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二)扣除标准:30%对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标准:12%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2023-09-03 21:54:561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我国学前教育包括幼儿园、学前班及幼儿教育活动,其中幼儿园为主要形式。多年来我国幼儿园学位紧张问题始终广受大众关注,我国在提升学前教育入学率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弥补学位缺口。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扩大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呈上升态势,同时,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14亿元,其中,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03亿元,同比增长2.39%,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略有下降,为7.93%。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2020年之前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纲要颁布后,学前教育收入增幅非常之大,短短几年增加数倍,全国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5-2020年,全国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呈增长态势,近年来增速稍有放缓。2020年,全国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2954元,同比增长9.14%。学前教育学校数量稳定增加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0-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学校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比2019年增加1.05万所。幼儿园在园人数上升2010-2020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儿童人数持续增长。截止到2020年,我国幼儿园在园人数4818万人,比2019增加104万人。学前教育入学率提高随着我国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2010-2020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仅为56.6%,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学前教育因此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2020我国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85.2%,成功实现2018年《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85%的目标。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幼儿园毛入园率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在“十四五”时期将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3-09-03 21:55:031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4~2007 急急急!
教育投入知多少 一、2002年全国教育投入9000亿元 根据2004年出版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2004年6月进行调查的全国79300户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调查资料,我们对全国所有大学、中专、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六个学级(不含成人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其他教育)的教育投入进行了详细计算,得出2002年全国正规教育总投入为9248亿元。 全国教育投入的总量分为三部分: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办学资金(包括社团、个人、企业办学等)、学生家庭教育支出,简称国家投入、社会投入、个人投入。 (一)个人投入占六成 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特别是初中等教育,居民负担的比例世界平均不到8%,而我国的现实却远非如此。2002年,在教育投入总量9248亿元中,国家投入3107亿元,占33.6%;社会投入346亿元,占3.7%;个人投入5795亿元,占62.7%。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学级中个人都是教育投入的主力军。 就总量而言,国家投入于小学的经费最多,共1120亿元,占36.0%。以下依次为:大学占23.6%,初中占22.6%,高中占12.5%,中专占4.0%,幼儿园占1.3%。 (二)教育投入5年翻番 为解决教育经费严重缺乏的问题,我国自1983年起改变了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开始向个人收费,但规定仍以财政拨款为主。始料不及的是,由于管理监控不力,收费名目和收费数额急剧膨胀,个人教育支出连年大增,并迅速由教育投入的“辅渠”变成“主渠”。教育投入总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与1997年的4522亿元相比,2002年的教育总投入翻了一番有余。 分三大投入看,2002年的国家投入是1997年的2.1倍,年递增16.1%。社会投入5年只增长4.4%,年递增0.9%。但其中的“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办学经费每年却增幅惊人,1997年为7亿元,2002年增至33亿元,5年增加3.9倍,年增幅高达37.3%。减少投入的主要是另两个部分:企业办学经费和校办产业提供的办学经费。个人投入仅增量就达3079亿元,年递增幅度为16.4%。 由于国家投入和全部投入基本同步,所以在总量中国家投入所占的份额始终保持着33%略多的水平。个人投入在1997年即超过总量的60%,这些年由于增速仍快于国家投入,更快于社会投入,所以份额仍在不断加大。 二、分学级投入量变化,折射教育投资方向 在目前国家教育经费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国家投入理应侧重于义务教育,正常的状态应该是:首先保证义务教育的需要,尽量做到免费教育,减少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国家投入比例。从近几年实际看,国家投入的政策正在朝这个方向转变,但经费的分配依然很不合理,大学的国家投入比例依然很高,义务教育的个人投入非但未减,反而越来越高。 (一)大学投入,国家与个人主宾易位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将高等教育总投入的75%视为财政拨款的标准,但学校的高收费早已打破了这一标准。在2000年之前,国家投入尚占多数,但自2001年开始,宾主易位,个人投入反客为主,达50.7%,2002年增至56.7%。 在各学级中,国家对大学的投入增加最快,2002年国家投入733亿元,比1997年增加485亿元,每年增加97亿元,年递增24.2%。但与个人投入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1999年随着并轨令的下达,公费上大学划上句号,学杂费陡涨65.2%。此后,随着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个人投入继续猛增,2000年个人投入增143亿元,2001年再增260亿元,2002年更增366亿元。5年间个人投入每两年翻一倍,5年增加5倍,年递增速度高达41.1%。国家和个人两大主力的巨大投入促成了大学投入总量每年30.6%的高增幅,升速居所有学级之首。 然而,绝对量的高速增长掩盖着一个相反的事实:由于学生数量的增速快于国家和社会投入的增速,因此生均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已经连续几年悄然削减。1999年生均国家投入登上9743元的最高峰,随后3年便逐次减为9324元、8268元、7622元,平均每年削减7.9%。社会投入趋势亦然,平均减幅为9.6%。而个人投入却一如既往上涨,每年的生均值都要增加1000元以上,2002年生均为11272元,比国家投入高47.9%。这一趋势表明,今后上大学能够享受的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将越来越少,留下的缺额和保持总费用增加的增量都将主要由个人来承担。而逐步减少非义务教育的国家投入、增加个人投入正是国家政策应有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中专,一个渐被冷落的群体 受追求文凭的大气候影响,读中专已成无奈的选择,毕业后的就业也相当困难,故而备受学生和社会的冷落。中专学生数也于1999年开始萎缩,2002年已减至609万人,比最高的1998年减少70万人。与此同时,国家的支持力度也渐渐减小,每年的增加额只有区区几个亿。因此,中专成为小学以上各学级中投入总量最小、比重最低、增长最慢的学级。2002年生均国家投入只有2021元。对技工学校的投入更少,153万在校学生中,只有1/3的学生享受国家投入,其余均为个人和社会投资。社会投入更是以每年11.0%的速度递减。但学校对经费的需求毫无二致,在得不到国家和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唯有大幅度增加对学生的收费,2002年生均个人投入5984元,平均每年增长7.2%。 (三)高中投入,个人占七成 高中的教育投入增幅仅次于大学,但国家的投入要小得多,其经费来源更依赖于个人。 与大学扩大招生相呼应,高中在校学生数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快速增加。2002年我国共有高中学生2195万人(其中职业中学学生512万人),比1997年的1362万人增加了61.2%。国家投入不仅总量相应跟进,而且生均还有7.7%的增长。与此同时,学校的收费标准更以每年14.7%速度递增,2002年生均个人投入达4825元,占全部投入的70.1%,成为高中投入的主要来源。可以说,高中已成为个人教育投入的第二个重点。 (四)初中投入,早无“义务”之实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特别是占总数3/4的人员经费和基建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公用经费也以财政为主,不足部分才向学生收取少量杂费予以补充。然而现实情况是:2002年初中生均国家投入1062元,尚不及个人投入2147元的一半,“义务”二字早已名存实亡。 (五)小学投入,国家正在加码 小学的情形稍好于初中,2002年生均国家投入921元,平均每年增长17.7%,生均个人投入1142元,虽然比国家投入多,但增速相对缓慢,年增幅仅9.3%,是所有学级中个人投入增速最慢的。因而在1999年以后出现了国家投入比重上升、个人投入比重下降的喜人现象。2002年个人投入占53.7%,比1998年下降7.2个百分点。要扭转国家与个人投入比重倒置的格局尚待时日。 (六)幼儿教育,个人投入唱主角 严格地讲,幼儿教育不应列入教育系列学级,国家不要求6岁以下儿童一定要入托,事实上多数农村幼儿并不入托,所有全国在园的幼儿只占全部适龄幼儿的51%。也正基于此,2002年国家投入只有41亿元。从覆盖面讲,国家只对20%的幼儿园进行投入,80%的在园幼儿享受不到,所以个人承担的费用始终占90%以上。但是,城镇家庭却将幼儿教育作为实质性的教育阶段,而且愿意花大投入。另一方面,幼儿园为了生存,只得在幼儿身上打主意,所以各项收费很是不菲。2002年生均个人投入达2310元。 三、育人19年,投入13万元 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标准学制为19年。按2002年各学级的实际水平计算,将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共需投入130551元,其中:国家投入45078元,占34.5%;社会投入5689元,占4.4%;个人投入79784元,占61.1%。 在各学级中,花费最大的是大学阶段,4年共需79578元,占19年总投入的61.0%;其次是高中,占15.8%;小学因为时间最长,故而投入总量较大,6年共需12764元,占9.8%。 国家投入对大学的倾斜非常突出,在19年总共投入的45078元中,67.6%投在大学阶段。未能上大学的人只能享受余下的32.4%以下。社会投入与国家投入基本一致,但更倾向于高学级,其中大学占70.3%。 个人投入是教育投入的主力,19年个人共投入79784元,占投入总量的61.1%。各学级的花费为:大学4年花费45089元,占全部个人投入的56.5%;高中占18.1%;初中、小学、幼儿园相差不大,但因为小学是6年制,每年的投入最少,是家长最为轻松的阶段。 分城乡看,城镇19年个人共投入87061元,其中大学占51.8%;农村个人共投入75019元,其中大学占60.1%。 要强调的是,这里是按2002年的投入水平计算的,而每年的投入水平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着。处在不同学段的人,需要的投入不一样。学业接近尾声的学生,总投入量比上述数额小;学业开始不久的学生,总投入将远比上述数额大。按过去5年的平均增幅计算,每向后推一年,个人投入将增加14.6%。 教育投入分量几何 一、国家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 2002年,国家投入于正规教育的总费用为3107亿元,投入于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的经费为243亿元,合计3350亿元,同年GDP为104791亿元,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2%。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即教育部)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到90年代中期或到2000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应达到发展中国家4%的水平。实际的执行结果是:1995年占2.1%,2000年占2.6%。2002年,教育投入应为4192亿元,实际投入距目标还有842亿元的差距,即只完成了目标的80%。根据近5年的平均增速15.9%增加投入,同时GDP以2003年和2004年的平均增幅9%左右的速度增长,要想达到4%的目标要到2006年,比预定时间晚了10年。 二、教育投入占财政收支的比重呈下降之势 1997年以来,财政收入和支出增加非常迅速,平均每年增长16.9%和19.0%,但对教育的投入却未能等速增加,每年只增加15.9%,使得教育投入所占的比重呈逐年减小之势。2002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7%和15.2%,比1997年下降了0.9和2.2个百分点。 三、个人负担日益沉重 1997年以后,经济的减速导致居民收入低落,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2元,5年平均增幅8.3%;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年增幅仅为3.4%。但是城乡人均教育支出却每年增长13.3%和15.3%。教育支出连续的高速增长,使其在收入和消费支出中的分量节节攀升。在城镇,2002年人均教育支出636元,占收入的比重为8.3%,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6%,比1997年分别增加1.7个和2.5个百分点。在农村,人均教育支出332元,占收入的比重为13.4%,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8.1%,分别比1997年增加5.5个和8.0个百分点。就绝对数而言,除食品外,没有任何消费项目的花费能出其右。世界上只有7.5%的国家个人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超过10%,中国即是其中之一。 请注意,这里的各项数据都是指平均水平,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来说,教育的负担大不相同。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收入水平越低,教育负担越重。目前,60%的家庭、70%的人口收入水平在平均线以下。就绝对值而言,低于平均线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比平均值低15%左右,但因为收入水平更低,所以教育支出的比重要高出平均值2个百分点左右;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教育支出比平均值高40%以上,但收入水平高出更多,所以教育支出的比重低于平均值2个百分点左右。依此而论,农村60%的家庭承担的教育支出占其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20%,与国家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5.2%相比,已经早有过之。2023-09-03 21:55:413
衡量教育经费充足性的指标有哪些
(一)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呈现快速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投入,大幅度地增加了教育经费投入。1980年全社会教育投资总量仅为114.15亿元,到2000年则增加到了3849亿元。“九五”期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达到14941亿元,比“八五”时期全国教育经费总额增长了1.48倍,平均每年增长15.4%;全国教育总经费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了连续5年增长的态势,全国教育总经费占GDP比例从1995年的3.22%提高到2000年的4.3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从1995年2.41%提高到2000年的2.87%;人均教育经费增长高于人均GDP增幅50个百分点。(二)教育经费投入方式逐步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明确提出了与国情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基本适应的教育指标,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经费投入的国家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缓解中国教育经费仅由国家财政投入所带来的不足问题,中国逐步实现了由过去单纯的政府投资,向由国家、社会、外商、学校、集体与个人多元投资方向的转变,从而使得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支出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三)教育经费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充分了解各级教育经费的供需状况、监督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规范并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合理使用有限的学校资源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我国政府及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及法规。并积极探索高等学校拨款机制,加强教育专项经费项目管理和学校的财务管理,均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一)教育经费投资总量不足尽管中国加大了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教育经费总规模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相对数和平均数来看,中国教育投入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1、从相对数来看。按照衡量教育投资规模的国际指标———教育投资占GNP的比重和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教育投资规模:我国教育投入占GNP的比重由“六五”期间的2.77%下降至“八五”期间的1.95%,而与此相对照,这一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为5.2%、低收入国家为3.6%、中低收入国家为4.6%、中等收入国家为5.2%、高收入国家为5.5%。2、从平均数来看。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大幅度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支出,但由于各类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却以更大幅度的比例增加,从而导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占人均GNP的比重仅为11.28%,远低于发展中国家1992年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发达国家超过20%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的严重性。(二)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失衡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一般呈现出宝塔型结构,即在分配教育经费时,优先满足初、中等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但中国目前在初、中等教育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将本来有限的教育经费大量投资在高等教育领域,使得中国高教投资比重偏高,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高于发达国家,造成教育经费错置、基础教育薄弱,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这种失衡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也与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目标极不适应,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偏低我国不仅教育经费总量不足,而且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办社会现象普遍,挤占了学校本已十分有限的教育经费开支。中国各级各类学校都普遍存在着学校办社会现象,尤其是高等学校,一般都拥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幼儿园、小学、初中甚至高中,这种学校办社会现象,造成中国学校后勤职工占教职工的比例过大,后勤支出占了国家教育经费的很大一部分,使原本就不宽裕的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据统计,1998年中国高校后勤职工占教职工的比例为60%左右;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仅为22%。2、教育设施大量闲置,利用率低。前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号召下,各级地方政府掀起了一阵改建、扩建中小学校舍的高潮,但随着适龄入学儿童数量的减少,许多刚建好的新校舍就成了摆设,结果是浪费了本已十分有限的农村教育经费资源;高等学校也同样存在着的浪费问题,如各高校除了拥有学校图书馆外,各院系都设有自己的资料室,这种分系分层次设馆,造成大量图书重复购置,使用率很低。(四)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法规难以落实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如《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二十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但时至今日的2003年,实际教育投入与4%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只有不到3%。又如《教育法》提出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可是有的省份由于经济因素、主观因素和管理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连续好几年都达不到要求。这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教育经费的筹集和使用。 (一)多管齐下增加教育经费总量在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投入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从而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国家财政应按照《教育法》的要求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公共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都高于GNP的增长速度,占GNP的比例逐步提高。1993年与1990年相比,世界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由4.9%上升到5.1%。中国中央财政应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三个增长”,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二)积极拓展其它筹资渠道积极拓展其它筹资渠道。在现今中国财力相对有限的条件下,要想大幅度增加对教育投入,仅仅依靠国家的财力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开拓其它筹资渠道,包括个人、集体企业单位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予以资金或实物的捐赠与赠予等。(1)鼓励学校创收。应鼓励学校在完成国家指令性教育、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办学优势,大力开办各类自主收费的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增加学校教育收入。(2)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办学投资所得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以及个人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创办私立大学和民办高校、职校,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教育经费相对短缺的问题。(3)强化对城乡教育费附加税的征收。城乡教育费附加是发展基础教育、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一种税收。为了确保城乡教育费附加足额到位,其征收必须实行直收直缴,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管、用一条龙,避免漏征、漏交和挪作他用现象,对不按期完成征收任务的应从财政中扣除,直接划入预算外资金专户。(4)发行教育彩票。考虑到当前国家教育投入财力不足而财政压力又很大的背景,再加上彩票市场在中国所具备的巨大潜力。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通过教育彩票筹集教育经费的经验,发行专门的教育彩票来筹集建立专项教育投资基金。3、调整教育负担结构,合理分担公共教育经费。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老、少、边、贫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受到当地经济和财政水平的严重制约,造成教育经费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加大实施对经济落后地区为主要对象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的力度,平衡地方教育财政开支,缩小各级教育投入水平的明显差距,保证义务教育制度的真正落实。(三)科学合理地调整教育经费分配结构1、优先发展初、中等教育。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根据国外发展教育的历史经验,加强基础教育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教育经费的分配是与该国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应以发展义务教育(一般指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初中阶段)为中心,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转向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现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教育的投入必将十分有限,国家应该将这有限的教育经费重点向义务教育倾斜,提高义务教育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和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从而达到普及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目的,巩固义务教育成果,进而为发展后期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提供前提。2、合理安排高等教育中各学科的结构比例。学科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分工、产业结构等,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种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优先发展的学科和专业,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办学效益。(四)提高有限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1、尽快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由于在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时,必然考虑到社会承受力。所以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国家可以通过先拨付一定数量的扶持基金专门用于启动高校后勤产业化工作,等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采取一系列诸如减免所得税、部分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措施,推进高校后勤逐步走向社会化,最终实现高校后勤的彻底分离。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本已十分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一是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级各类教育学校的结构和规模,减少因结构和规模不当而造成的教学资源浪费;二是对学校内部教学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筹配置,改变现今按院系、按层次重复设置和购买的状况,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适当提高教师的周课时量,减少富余人员,降低师生比。2023-09-03 21:55:501
教育经费应该投入其他领域吗?
教育经费是不应该投入到其他领域的,应该专款专用。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要保证“三个增长”,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所以各地方政府的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而在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实际投入方面,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存在弊端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是主要由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负责管理和多渠道筹措资金的体制,这种体制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其二是“多渠道筹措”。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投资体制,实际上默许了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给义务教育投资造成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义务教育普及的放任自流,使义务教育发展陷入非均衡状态中。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端已经影响到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建立科学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渠道的畅通。 2、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我国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均远远低于高中生均经费支出水平。而且这种差距,在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整体水平较低,与在我国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战略目标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3、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不到位 城乡教育费附加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之一,在推动义务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6年国家曾专门下发过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在农村教育费附加问题上实行“乡征、县管、乡用”的办法,还曾经调整县乡两级管理职责,加大县级政府决策权和统筹权,但是由于具体措施执行不利,约束机制不健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4、经济不发达地区办学条件差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相当多地区的办学硬件设施严重短缺,如:校舍、桌椅、实验设备、后勤保障等等,无法达到国家规定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甚至无法满足教学过程的基本需求。 5、拖欠教师工资问题比较严重 在我国,除大中城市和部分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外,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现象,而且拖欠的面越来越大,拖欠的时间越来越长。据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0年4月,全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拖欠教师工资总额高达76.68亿元。其中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到2000年5月止,18个地市中均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其中拖欠教师工资的乡镇达到1941个,占全部乡镇数的90.2%以上,涉及的教师达到50多万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5%以上 。6、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情况混乱均费用低,公用经费紧张的问题。为此一些教育部门以名目繁多的收费,如:收择校费、收择班费甚至收选座位费及乱收不合理学杂费等方式,来缓解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经费需求不断增加与投入总量不足之间的矛盾。 7、义务教育的投资水平不均衡 从2000年东西部小学的入学率、五年级巩固率看,东部明显高于西部,仅就巩固率看,西部与全国平均值最高差距为33.43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巩固率最低为西藏仅为61. 11%。从小学生毕业升学率看,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最高为49.67个百分点,其小学生升学率同样最低的西藏为55.22%, 8、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据统计,2000年全国共有小学55.36万所,在校生13013.25万人,专任教师586.03万人,专任教师合格率为96.9%,生师比为22. 21:1。从上述统计数据对比来看,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师比例较低,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有限教育经费投入的前提下,人员经费增加,公用教育经费减少。2023-09-03 21:56:003
低保教育支出怎么填?
低保教育支出按实际情况填写即可,根据所在学校的学杂费的多少填写就行。义务教育资助申请表家庭年度支出情况的原因,可以按照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各学校要按照《2018-2019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名额及经费分配表》,在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内,组织学生填写《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经费申请表》。 各学校要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认真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的审定和发放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确保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资助。学校要落实专人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扩展资料: 义务教育资助申请介绍如下: 学校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023-09-03 21:56:101
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占国家每年总投资的比例是多少 其中向高校投资和向基层投资的比例
教育投资是投入教育领域,用于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 表现。教育投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基础。 国家对教育投资的数量反映国家对教育投资的规模。教育投资在财政支出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支出的比例反 映了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反映了教育投资的水平。国家教育投资的数量和比例受该国历史文化传统、 政治、经济、人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那么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教育投入呈现哪些特点同时又面临哪些问 题呢?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投资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仍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教育规模庞大,1994年全国各级各类学生达到2.77亿人(普通学校在校生数2. 166亿),教职工队伍有1300多万人。尽管用相对少的资金支撑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教育经费需要的 数额也是巨大的。 建国以后,一直到1978年,国家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一直徘徊在4-7%,从没有 超过8%。国家预算内教育基建投资占国家基建投资总额的比例,也一直在20%以下。由于长时间教育经费基数太 低,办学资金不足,造成了教育物质基础十分薄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把发展教育确定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教育投资的绝对 量比较快的速度增长。若不考虑物价影响,199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总支出达到1174.7亿元〔1〕,比1989年的5 03.9亿元增长了1.33倍,平均每年增长26.6%。1994年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达到884.0亿元,比1980年的10 8.2亿元增长了7.17倍,比1989年的397.7亿元增长了2.22倍,平均每年增长24.4%。预算内教育支出占国家财政 支出的百分比由1980年的8.92%上升到的12.64%(见附表一)。 附表一:1980—1994年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 单位:亿元 (附图 {图})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综合统计年鉴》(1994年)国家教委编P3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1994年数据见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1994P2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9月 尽管1980年三中全会以来,教育经费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仍属世界上最低的国家 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的统计,1991年世界平均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为5.1%,其 中发达国家比例为5.3%,发展中国家比例为4.1%,最不发达国家的比例为3.3%,中国仅为2.3%(见附表二)。 如果将厂矿企业办学开支的教育经费、城乡教育费附加以及社会集资、教育基金、学生交纳的学杂费等其他非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都计算在内,也不过3%左右,仍属世界最低水平。 附表二:1980—1991年公共教育经费 美元(十亿)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附图 {图})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3 p94 另外需要指出: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教育生均经费虽然在逐年增加,但由于物价上涨幅度增加过快,使增加 的有限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实际效益大打折扣。教育投入的实增长率增长不多,有的出现负增长。例如 从1990年到1994年,我国地方所属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各年度依次为3101.78、3429.87、3874.98、3 894.63、4058.19元〔2〕,1991年到1994年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0.58%、12.98%、4.20%;但1991年到1994年的通 货膨胀率(物价上涨幅度)分别为3.4%、6.4%、14.7%、21.7%〔3〕;如果扣除物价上涨指数,1993年1994年公 用费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产生了尖锐矛盾。突出表现在各级各类学校校舍不足,必备的 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短缺、学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公务和业务费短缺、全国范围的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等方面。 这些矛盾越是在贫困地区,表现越尖锐。 二、从教育投资结构来看,中国财政教育拨款三级教育配置同国际相比基本类似,但大中小学生生均投入相差过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的统计,1990年我国学前和小学教育投入占日常经费总投入的32.7%,中学占 34.4%,高等教育占18.6%,这个数字与世界部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居中等水平(见表三)。然而,从我 国预算内实教育事业费各级教育分配比例来看,高等教育拨款的份额要高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 附表三:部分国家各级教育所占日常经费的百分比 (附图 {图}) 选自教科文《世界教育报告》1993 p151-154 从教育内部结构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远远小于中等和初等教育的规模。从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 生均费用之比来看,1990年我国小学、中学、大学的年生均费用之比为1:2.28:29.34;1993年为1:1.73:17.93 (见附表四),其变化较大的部分原因在于大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减少,部分费用转由学生家庭分担。此外,中 小学经费投资增长速度也略高于高等学校。 附表四:地方所属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 单位:元 小学 普通中学 职业中学 中师 大学 1990年 105.40 240.11 444.44 1344.15 3101.78 1991年 114.79 254.63 464.49 1411.63 3429.87 1992年 139.35 300.96 526.01 1585.91 3874.98 1993年 217.22 375.16 608.65 1723.05 3894.63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综合统计年鉴》(1994年)p3 国家教育委员会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1990年我国三级学校生均日常经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为0.05:0.15: 1.93(或1:3:38.6),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见表五),是所有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虽然生均经费大学生要 高于中、小学生,但差距之大,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 附表五:一些国家生均日常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1990) 国家 学前、小学 中学 大学 美国 0.13 0.35 0.21 巴西 0.11 0.13 1.10 印度 0.11 0.15 0.83 日本 0.14 0.16 0.49 韩国 0.12 0.11 0.06 法国 0.19 0.27 0.41 英国 0.15 0.27 0.42 意大利 0.14 0.23 0.45 资料来源:选自《世界教育报告》1993 p155—159 一般来说,国际间教育投资结构比例的变化是与教育、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 的国家,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数在三级教育学生总数中比例远远大于其他两个阶段。此时教育投资的重点是初 等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初等教育基本普及的情况下,转向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教育投资的比例也会发 生调整。随着人均GNP水平的不断提高,三级教育投资比例的差距会缩小,三级教育生均经费差距也会缩小。北 京师范大学王善迈、孙玉萍曾对人均GNP不同的国家进行过统计分析,亦得出了如上的结论。 三、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教育经费投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至1993年,东部地区在国民 生产中的比重已达60.1%,西部才占13.1%。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东部地区4580元,西部为1408元,东部 是西部的3.25倍〔4〕。地区间教育经费投入也存在悬殊的差异,从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支出看,1 993年北京为628.68元,上海704.77元,天津为401.66元,而广西为181.70元,宁夏为205.65元,甘肃为176.1 7元,贵州仅为129.56元〔5〕。就是沿海发达地区对义务教育投资无论是总量还是平均水平却远远高于贫困后 进省份。中国本世纪末实现“两基”的难点在农村贫困地区,而对义务教育投资强度差距的扩大更加重了贫困 地区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难度。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地区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近几年明 显扩大。 四、教育经费来源从渠道较为单一变为逐渐形成多渠道办学新格局 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十余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促使多渠 道筹措资金办学局面逐渐形成。1986年预算外教育投资总额占教育投资的比例不到24%,到1994年已经超过了4 0%。从1989年到1994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支出份额逐年下降,由1989年的66.88%下降 至1994年的59.38%。1994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支出份额为59.38%,个人交纳学杂费占教育总 支出份额由93年的8.22%上升为9.87%;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支出份额的6.55%,企业办学经费为5 .99%,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支出份额的4.08%;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占教 育经费总支出份额的0.72%,较1993年的0.31%增长了一倍多;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包括城市教育费 附加、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占教育经费总支出份额的8.92%,其它教育经费为3.96%〔6〕。上述统计数字说明,我国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渠道、辅之以税、费、产、社、基的多渠道筹措经费体系已经形成。从国家财政统 一拨款到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转变,是我国现阶段解决教育经费来源短缺的客观形成的必然途径。 五、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在扩大地方教育决策统筹权和经费筹措多元化方面收到显著成效,但经费分配和使用仍明显脱节 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教育经费的分配是由中央财政切块戴帽下达,地方财政部门管理,教育部门安排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于80年代初期、中期和后期进行了以“分灶吃饭”、“分级包干”、“大包干”为主要标志的三次逐步深入的改革,教育系统与此大致相应地推进了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包括中央和地方实 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教育经费相应由各级政府筹措,财务管理分级负责。目前,基础教 育由中央、省政府、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政府投资责任,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转移专项基金形式进 行补助。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国家拨款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其中国家教委直 属高校和中央其他各部委所属高校的拨款由财政部划拨给国家教委和中央其他各部委,再分别由他们分配给高 等学校,地方所属高校拨款由省级财政部门划拨,其中少数高校由地区或县级财政划拨。高等教育经费目前实 行“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分配方式,并执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原则。 这种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财权和事权分离,政府教育投资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使 教育管理部门计划、预算、分配、监督的宏观调控职能不能充分行使。教育经费“层层包干”“层层下放”, 使得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对教育投资的宏观调控职能削弱,学校间、地区间的余缺难以调剂,地区间教育投入水 平差异日趋扩大。2023-09-03 21:56:202
个税子女教育支出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专项扣除:(1)子女教育的扣除主体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执行。(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也包括未成年但受到本人监护的非子女。(3)这项“抵扣”的项目中不仅仅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本科、专科、研究生、博士生),还包括了3岁年满的学前教育。可以说把现在家庭的教育支出均包含在内,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4)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即一人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即一人每月500元扣除。只有这两种分配方式,并且选定扣除方式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5)无论子女在境内学校或境外学校、在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接受教育,都可以享受扣除。纳税人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的,享受子女教育专项扣除不需留存任何资料。纳税人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另外,关于个税的其他专项扣除内容及所需材料,您都可以单独联系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2023-09-03 21:56:291
中国教育支出远超其他国家,养大一个娃,到底要烧多少钱?
每次谈到教育支出,不少家长都都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样子。毕竟教育是刚性支出,哪怕再穷,这笔支出也是得花出去的。根据汇丰集团发布的《教育的价值报告》可以看出,这份报告按照地区和国家一起统计,中国和全球对比起来,教育支出远超全球其他国家。其中,中国香港以132161美元登上了榜首。报告中还可以看到,有54%的中国家长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国外留学;除了留学,还有95%的家长会希望孩子能够接受高阶教育,起码能够完成研究生的学位,这样一来,方便日后就业。除了以上报告,还有人统计了养娃成本排名前十的城市。一线城市妥妥的是排名最高的,北上深广养娃成本最高。这些城市教育竞争激烈,家长不但为了孩子要买学区房,还得要安排各种兴趣班,养娃成本肯定是高企的。除此之外,杭州、南京、武汉、青岛、西安、长春这些城市都是榜上有名,不少人感到意外,为啥青岛这些城市也会排在前十?其实,养娃的话,普遍成本都高,在中国的家长看来,教育是必须的支出,因为这些支出是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够走多远。前不久有个亲子综艺节目,里面有位三个孩子的爸爸的发言也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养孩子实在太烧钱了。在节目了,有一次他算起了孩子们的日常花销,把大家都吓一跳了。除了必须用到的奶粉、纸尿片、衣服鞋袜等等,还要有早教、看医生支出,简单算了一下,起码是十多万。因为要为孩子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他甚至专门留了一个房间装孩子们的东西。除了这位三孩爸爸,还有之前大火的《西虹市首富》,里面的主人公王多鱼本来想把全部的遗产都捐掉,结果夏竹肚子里的宝宝在这个时候提了一下夫妻两。这一脚也提醒了他们两,钱咋能全部捐出去啊?孩子将来的教育支出那咋办?结果他们夫妻两算来算去,算出一大串长长的清单,生活支出、兴趣班。学位房、保险等等,都得为孩子准备。相信看到这里,不少家长心里都是苦兮兮的:这哪里是喜剧啊?这结局分明就是把现实搬上来了。之前还有一个知乎上的热门话题,#年薪50万养了孩子就是月光#。这是一位32岁的有孩子的爸爸,每个的月薪到手大概有四万七。他在北京还没有买房买车,也没有北京的户口,他每个月月租是一万三一个月;每个月家庭花销最少一万二;水果、购物、买书、零食、交通、医疗费用等采购买个月加起来两万二;孩子教育平均每个月七千到八千;还有各项人情费用等等,加起来每个月最少花费33.7k。其他费用用来股市投资,大部分都亏了。这位爸爸最后自嘲道,好几次看到银行卡的余额不到800元,不得不感叹,养孩子真是太烧钱了。难怪有人说养孩子就是在炫富。但没办法,资源总是存在不公平的。对于资源充足的家庭来说,他们总是能够及时为孩子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和相应的机会;但是对于资源缺乏的人来说,他们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甚至他们连这个机会都得不到。但是无论怎样,孩子通过教育,能够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有些家长觉得,钱倒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只要自己努力,努力挣钱,努力去存钱、省钱,就能给到自己最好的。不要说将来怎么样,光是看看疫情这几年来,不少企业倒闭,不少人面临被裁员,家庭的收入中断。别说孩子的教育费用了,连生活费用也是个问题。其实,谁都没有办法能够保证将来十几二十年都能维持这种生活水平、家庭收入,而且本来风险就是不可预料的、难以控制的,假如家庭支柱真的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情,那么孩子的将来又该怎么办呢?因此,建议家长能够为孩子的教育准备一份合适的教育资金,以免在遇到风险的时候无法给孩子提供保障。那么,应该如何为孩子储蓄一笔钱呢?如果能够保证孩子的教育呢?不妨考虑一下少儿教育金保险。一、什么是少儿教育金保险?少儿教育金保险,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儿童教育金。少儿教育金目的就是能够为孩子提供一笔稳定的现金流,能够为家庭提供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家长通常需要在孩子年纪较小的时候投保,一般是在28(或30天)-14周岁。目前,除了少儿教育金除了能够在孩子的初中、高中和大学这几个重要时期提供教育保证之外,有些还能够提供一笔创业基金、结婚基金甚至还有养老基金。这笔钱是专款专用,专门给到孩子使用的,不管外部怎么变化,这笔钱都不会变化。总而言之,少儿教育金保险有着长期、安全、强制储蓄的极大特点。二、如何挑选少儿教育金保险?挑选少儿教育金保险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1、根据可投保的时间来选择一般来说,越早给孩子买保险,就越好。一般来说,在孩子出生后的一个月(28天)就可以考虑为孩子配备少儿教育金了。2、根据领取的时间来选择少儿教育金有些是只保障某一个阶段,有些是能够为整个教育的过程提供保障。有的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去估算什么时候领取什么费用,实际可以根据家庭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建议可以选择自主决定什么时候提取教育金的少儿教育金保险,因为可以动态根据家庭的情况,来选择什么时候领取。3、根据每年缴纳的保额选择少儿教育金保险,要注意看期缴保费。另外,保额的选择一定要能够保障孩子在将来的教育过程中不受到任何风险的影响,家庭可以根据保额来缴纳对应的保费。一般来说,保障到孩子的25-30岁就已经足够了。4、结合家庭可支配收入结合家庭每一年可以为这个少儿教育金投入多少钱,一般来说,保费不建议超过家庭收入的20%-30%,避免因为缴纳保费过多,而加重家庭负担。5、结合产品类型有些少儿教育金是能够提供留学费用的,如果有留学计划的家庭,不妨可以考虑一下。另外,如果选择涵盖了留学的用途的,保险的费用会相应增加。6、选择附加险的保障选择少儿教育保险,可以考虑配备附加险。一般来说,可以配备意外伤害医疗险、全残豁免险、投保人重疾险等等。这样一来,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三、为什么不能投资其他产品,要放少儿教育金? 有人问,给孩子的教育金,也不一定要买保险啊,为什么不能放在银行,这样也能保证稳定啊。很负责的说一句,是的一定要选择教育金保险。我们可以从给到孩子的这一笔钱的性质来考虑,一定要是绝对的安全,不能随便取出来,但是在有需要的时候,一定能够取出来。所以说,前提是能够保证资金不动摇,再考虑别的。我们来逐个看看目前市面上比较热门的投资产品:1、房产不少人会把家庭的教育金选择投资到房地产去,认为房地产的投资比较稳健。但实际上,在房住不炒的调控下,房地产的投资难度必然是节节攀高。另外,由于房子是带有不动产的属性,一旦急需用钱,也需要在市场上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变现。有些人甚至只能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情况下,卖掉房子,凑齐孩子的教育金。因此,房产投资和少儿教育金相比,不够稳健。2、股票和基金就像刚才那个50万的月光族,他也在炒股,但亏多挣少。正所谓高风险高收益率,股票本来就有一定的风险,哪怕是一时间挣钱了,但能保证是长期能够挣钱吗?也有人说,不投资股票,那我投资基金总是可以吧。但还是那句话,投资总是有风险的,万一基金亏本了,孩子又需要用钱,那这笔钱到底是拿还是不拿出来呢?显然,以上两种方式不太符合孩子教育金的需求。3、银行有些人说,既然投资不行,那要不就考虑银行定期存款。我们可以在以上三点将两者进行对比:①在安全性上,少儿教育金和银行定期存款都是同样那么安全。②收益率上,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大部分在3%以下,而少儿教育金的收益率比定期存款的要稍微高一点,在3.5%左右。这样对比起来,少儿教育金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更胜一筹。四、和其他产品相比,少儿教育金怎样?配置保险的理念是,无论怎样,都要先保大人,再保障小孩。因为大人是家庭支柱,一旦发生什么风险,小孩的将来就没有了保障。因此,所有的大前提都是先保障好大人。除了少儿教育金,孩子还有很多保险可以选择,那么少儿教育金和其他热门的险种区别在哪里呢?1、医疗险和少儿教育金①保障范围:医疗险是基础性的保障,能够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报销相应的医疗费;而少儿教育金保险则是为孩子的教育作准备,不能报销相应的医疗费用。②保费:医疗险由于可选产品比较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一般几百块钱到几千块都有;而少儿教育金一般上万元左右。2、重疾险和少儿教育金重疾险往往在发生重大疾病后,能够根据合同的约定,赔付一笔费用。至于这笔费用怎么使用,是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需求来支出。另外,有些重疾险是能够为孩子提供终身保障。而少儿教育金多数是在孩子的求学阶段提供保障。五、少儿教育金可以分为哪几类?少儿教育金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终身型的教育金保险,另一种是终身型的教育金保险。1、终身型少儿教育金保险终身型教育金保险通常是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投保,能够保障孩子的一生。不但可以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保障,也能为孩子在成家立业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孩子的养老阶段也可以换成养老金。这是一种保障终身的保险。2、非终身型的少儿教育金保险非终身型的教育金保险更多的是为教育负责,能够为孩子的不同的求学阶段提供一定的保障,尤其是在初中、高中、大学这三个阶段让孩子能够领取到一定的教育费用。在孩子毕业后,如果账户还有相关的金额,还能作为孩子的创业启动资金。六、怎么买少儿教育金比较划算?其实,市面上不同的少儿教育金有着不同的差别。对于不少家长来说,怎么买孩子的教育金比较划算?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入手:1、看看这份保险是有有保费豁免可以选购那种带有保费和面的产品。保费豁免的意思是如果家长发生了什么风险,比如说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了,发生什么意外了,后续的少儿教育金的保费就不用再缴纳了,但保险合同还是有效,孩子还是能够享受未来的收益。2、看看是否保证收益选购少儿教育金,一定要看清楚合同是否写了能够保证收益。如果没有明确能够保证收益的,那这笔钱的风险就会比较大,一定要在购买之前看清楚。3、看保单利益衡量一款教育金收益如何,可以看看收益率。监管要求理财类保险的收益率不能高于4.025%,因此尽量要选择一些收益率能接近4%的产品。4、能够支持保单贷款不少家长担心,毕竟这笔钱是要在孩子上学的时候才能领取的,万一期间遇到什么风险,那怎么办呢?有些少儿教育金保险能够支持保单贷款,就不用担心因为着急用钱,而导致遭受损失了。六、写在最后为了孩子的将来,每个家庭都是拼尽全力,而少儿教育金保险则是为孩子和家长们保驾护航。少儿教育金不但能够强制储蓄,真正做到专款专用,还能在确定的时间里,把确定的人,给到爱的人,这是别的产品没有办法提供的。2023-09-03 21:56:361
北京孩子的教育占家庭支出的多少合适
北京孩子的教育占家庭支出的20%-25%是合适的。对于普通家庭,教育支出应该占家庭收入的约20%,最高不超过25%。北京的富裕家庭为一个孩子教育投入的总花费大概300万元。其中幼儿园费用12-25万元,课后辅导所需的费用大约10万。游学项目费用6万,出国留学咨询费用约10万,海外本科项目100-150万。另外,中国家庭教育投入占家庭消费支出的25%左右。2023-09-03 21:57:312
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和教育基本建(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支出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支出。公共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收入相对应,是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公共财政支出按的职能分类,也就是按支出的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分为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了解了上述两个概念,再加上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便可明白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2023-09-03 21:57:381
子女教育支出是指何
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专项扣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子女教育的扣除主体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执行。(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也包括未成年但受到本人监护的非子女。【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第八条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第十一条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2023-09-03 21:57:461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支出数据怎么查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支出数据查询如下:1、点击打开教育部官方网站。2、选择顶层栏目“统计数据”。3、选择右方各个年份,选择需要查询数据的条件即可。2023-09-03 21:57:541
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支出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收入相对应,是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 公共财政支出按政府的职能分类,也就是按政府支出的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了解了上述两个概念,再加上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便可明白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2023-09-03 21:58:153
教育费包括哪些费用
子女教育费通常是指子女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包括购买学习工具的费用,参加辅导班的费用,以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费用。学费,补课费,书本费,生活费,学习用具费用,医疗保险费用等与学习教育相关的支出费用都属于教育费。子女抚养费应当包括教育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为人父母者应尽的法定义务,既然法律规定子女接受教育是父母的法定义务,那么父母就应当负担子女必要的教育费。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子女抚育费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教育经费有哪些来源有:国家财政拨款;地方财政增拨的教育经费;企业支付;教育费附加;社会力量;学杂费。教育经费, 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教育经费政策要解决的是如何筹措教育经费,如何分配教育经费,以及如何使用教育经费的问题。就如何筹措教育经费而言,教育经费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主渠道与其它渠道之间的关系。在来说,教师政策就是要对教师的职称、工资、奖惩和其它福利等作出规定。政府主渠道中,如何处理好中央政府出钱办教育和地方政府出钱办教育之间的关系。就如何分配教育经费而言,在教育经费的平面结构上,就是要处理好教育事业费与教育基本建设投资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经费分配的对象结构上,要处理好各级各类教育经费分配之间的关系。【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所称“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2023-09-03 21:58:221
2020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数据
2020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数据 2020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数据,“十四五”将继续充分发挥教育财务支撑、助力和引导作用,特别是要落实好4%目标任务,确保全年预算足额落实到位,2020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数据。 2020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数据1 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排行榜中,一共有235所大学上榜,前23所大学均为原985工程大学,经费排行榜的前三甲分别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310亿经费傲居首位。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以216和191位列第二第三,其中清华大学是唯一一所超过300亿的大学,浙江大学也是除清华外唯一一所超过200的高校。前十的排名中C9联盟就独占其六,且前十的高校每所经费都超过100亿。此外郑州大学以63亿位居24,是原211工程大学中经费最多的,超过部分985工程大学,由此可见985/211工程大学在经费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可是有一所双非大学却以60亿的经费投入,拿到了排行榜27的位置,排位超过了7所985和大部分211,位居所有双非大学之首,他就是深圳大学。 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九年保持在4%以上。“十三五”时期,教育财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绩,五年来,保障发展的水平更高了,促进公平的措施更实了,提升质量的导向更强了,推进改革的力度更大了。 “十四五”时期,将继续充分发挥教育财务支撑、助力和引导作用,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会议要求,各级教育财务要科学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4%目标任务,确保全年预算足额落实到位,积极争取更多新增财力,加大对省以下支出责任落实的督促指导力度。同时,要突出目标导向,教育投入首先要保“十四五”时期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要突出问题导向,重点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突出结果导向,检验教育投入的效果。 2020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数据2 近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33.87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9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占GDP比例为4.22%。“十三五”期间持续做到“不低于4%”,这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九年做到“不低于4%”。 “十三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16.06万亿元,年均增长7.02%,2020年达到36310.47亿元,比2015年增长40.4%。 全国幼儿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2.3%,2020年达到9410.76元,比2015年增长76.48%; 全国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08%,2020年达到12330.58元,比2015年增长28.13%; 全国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81%,2020年达到17803.6元,比2015年增长32.64%; 全国普通高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8.45%,2020年达到18671.83元,比2015年增长49.99%;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56%,2020年达到17446.93元,比2015年增长31.0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89%,2020年达到22407.39元,比2015年增长15.33%。 2020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数据3 日前,从教育部网站可以看到,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33.87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9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占GDP比例为4.22%。 这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九年做到“不低于4%”。 实事求是讲,对于我们这么一个人口众多、国土广大、经济发展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的国家来说,4%已经不容易了。国家就像一个大家长,医疗、体育、文化、交通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所以要考虑平衡,因为蛋糕就那么大,而教育只是360行里边的其中一行。 但是不是说,4%已经到头了,不能提升了,不是的.,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经费的投入比例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向5%迈进。 在首届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说,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达4.1%,建议提高到5%。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也说过,很多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超过6%。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投入占比应该越来越高,4%“绝对不是最高点”,他赞成逐步提高比例的建议。 从总体上看,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教育也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教育经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资源配置方向需要调整,配置效益需要提高。2023-09-03 21:58:291
2021年美国教育支出占支出比例
2021年美国教育支出占支出比例是6.32%。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美国教育支出占支出比例是6.32%。中国教育经投入占GDP的4.04%,美国投入占比是6.32%,日本投入是4%。2023-09-03 21:58:472
教育经费和教育支出的区别
主要是涵盖范围不同。教育经费支出偏重于日常性支出,比如办公费、车马费、取暖费、印刷费、水电费、差旅费等支出,主要范围是维持教育部门日常运转,保障教育系统正常业务开展,属于经常性基本支出。教育支出涵盖范围较大,除教育经费支出外,还包括非经费类项目支出,例教育基建支出、义务教育免学费、免杂费支出、教育系统工资性支出、寄宿生生活补助、教育教学设备采购等支出。2023-09-03 21:58:561
孩子的教育支出大吗?
现在孩子的支出并不是很大,因为很多的学校都是免学费的,而且还有很多的补贴,孩子的教育开支主要就是出自于补习班之类的。2023-09-03 21:59:043
政府的教育支出主要是出于什么原因
政府的教育支出主要是出于国家更好的发展的原因。教育支出是指一个国家用于教育方面的全部开支。包括:教育的基本建设投资、教育的经常费用、国家的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个人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等。教育支出受国家的经济发展制约,国际上通常采用下列四个指标:①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②教育经费在社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③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④教育基本建设费用占全部基本建设费用的比例等来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支出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的程度。占GDP比例从国际比较看,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多数都在5%以上。从我国教育投资与财政体制变革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以来,从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看,我们从以前的“人民教育人民办”,经过“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已经逐步过渡到“义务教育经费由省级政府统筹,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体制”。这个过程,也是义务教育经费责任重心逐渐上移的过程。从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筹措来看,中央、省、县三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都比较清晰。县级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省级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和一些专项经费。中央教育投入的重点也是高等教育和专项教育经费,特别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给予倾斜。我国财政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基数加发展到部门预算、充足预算转变。2023-09-03 22:00:512
纳税人子女教育每月按多少扣除
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扣除比例:1、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前款所称学前教育包括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教育。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受教育子女的父母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经父母约定,也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相关要求规定:1、纳税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教育期间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额扣除。2、个人接受同一学历教育事项,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该项教育支出可以由其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除,也可以由本人按照继续教育支出扣除,但不得同时扣除。3、一个纳税年度内,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第五条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执行。2023-09-03 22:01:081
一个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一个月免税额多少钱
一个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一个月免税额1000元。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二章至第七章的内容,关于子女教育有如下说法: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而对于我们要探讨的儿童教育支出,那指代的应该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个人所得税一个小孩子一个月能抵扣1000元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第一款规定执行。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2023-09-03 22:01:141
教育费包括哪些费用
子女教育费通常是指子女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包括购买学习工具的费用,参加辅导班的费用,以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费用。学费,补课费,书本费,生活费,学习用具费用,医疗保险费用等与学习教育相关的支出费用都属于教育费。 1、子女抚养费应当包括教育费: 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为人父母者应尽的法定义务,既然法律规定子女接受教育是父母的法定义务,那么父母就应当负担子女必要的教育费。 2、如何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子女抚育费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教育经费有哪些来源有: A . 国家财政拨款B . 地方财政增拨的教育经费C . 企业支付D . 教育费附加E . 社会力量F . 学杂费。 教育经费, 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2023-09-03 22: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