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啵呲嘚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的原因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崩溃的根本原因,在该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美元币值的稳定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随着美国逆差的扩大,美元的黄金保证不断减少,导致美元的持续贬值。
2、美国经济危机和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美国经济危机和美元危机主要体现在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国的通货膨胀急速加剧以及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逆差。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相关推荐
玻利维亚美元危机的原因
玻利维亚美元危机是指2003年玻利维亚政府取消与美元的货币挂钩,导致玻利维亚的经济和货币遭受了重大打击。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美元汇率的变化:由于1998年以来金融市场震荡,美元不断贬值,这导致玻利维亚的外贸收入下降。2. 玻利维亚的外汇债务短期内增加:1990年代末期以及2000年代初期,玻利维亚政府为了补贴自己的公共预算并转移自己的人民移民,大量借入外汇。由于现实汇率偏低,此次借款导致玻利维亚的外汇债务增加了。3. 内部政治动荡:在2000年前后,玻利维亚的内部政治环境不断恶化,财政、经济、外交等方面都陷入困境,这使得国家很难有效地应对各种危机。4. 外部事件影响: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导致美元汇率剧烈波动,这进一步加剧了玻利维亚的外汇危机。综上所述,玻利维亚美元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美元汇率的变化、内部政治动荡、外汇债务短期内增加、外部事件等有关。2023-05-15 14:00:271
第二次美元危机的应对措施
第二次美元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建立黄金总库,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在建立黄金总库,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上,各国同意原则上不再以美元向美国大量兑换黄金,以减轻美国兑现黄金的压力。2023-05-15 14:00:341
客户说美元危机怎么回答
美元只是美国实力的一个幻觉。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的汇率今后还会继续下跌,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元已经失去了信用。英镑曾经作为国际货币一度长期左右世界经济,然而为了维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庞大军费开支,英国举债过多,使英镑失去了当年的地位。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了美元的全盛时代。1972年尼克松放弃美元的金本位制后,之所以大家依然追随美元,各国民众储藏的货币中有三分之二是美元,那是因为觉得强大的美国实力和信誉可以为美元作担保,同样美国前联储主席伯南克连续三次启用货币宽松政策(QE),随时是缓解美国市场经济危机,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市场大量流通美元,使其信用出现危机,哪天有人提出“不愿接受美元”,那时就可能发生巨大的波及效应,一瞬间摧毁美元的国际货币的地位。但这只是一时,因为作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即便美国出现信用危机,导致美元出现下滑,也只是美国想让全世界为其买单缓解国债,这样做的好处更多在于稀释其对外国的负债。更多的国家通过提高政府支出和放宽银根来刺激自己本国的经济,这样不会引来反感和贸易战。刺激经济的方式都有两面性,每个国家国情不一,不是每一个方法都适宜的2023-05-15 14:00:413
历史上有哪四次美元危机?
1、第一次美元危机与十国集团和黄金总库 1960年10月,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引起黄金价格的上升,金价涨到1盎司41.5美元。导致美元第一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美国的黄金储备(178亿美元)已低于其对外短期负债(210亿美元),引起人们对美元能否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信心发生了动摇。为了维持外汇市场和金价的稳定,保持美元的可兑换和固定汇率制,其它西方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2、第二次美元危机 美元对内不断贬值,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又一次受到严重怀疑。由于美国和其它西方主要工业国已无力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于是在1968年3月,美国不得不实行“黄金双价制”。 “黄金双价制”是指黄金官价用于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市场金价则由供求关系所决定。 为了摆脱美元危机的困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通过了设立特别提款权的决议。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被称为“纸黄金”,成员国可用它履行原先必须黄金才能履行的义务,可用它充当国际储备,可用它代替美元清算国际收支差额。 “黄金双价制”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美元已变相贬值,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基已发生了动摇。 3、第三次美元危机与史密森协议 1971年夏,爆发了战后第三次的美元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又一次掀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等西欧货币的浪潮,法国政府也带头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元第三次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全面贸易收支逆差,黄金储备已不及其对外短期负债的五分之一。面对各国中央银行挤兑黄金的压力,美国尼克松政府被迫于当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除对内采取冻结物价和工资,削减政府开支外,对外采取了两大措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和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 在国际金融市场极度混乱的情况下,西方“十国集团”于12月达成“史密森协议”,其主要内容是:美元对黄金贬值7.89%,即38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一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比如日元、西德马克等;扩大汇率波动界限,由不超过平价上下1%扩大到上下2.25%;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尽管“史密森协议”勉强维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但美元与黄金可兑换性的终止,等于抽去了其支柱,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已经瓦解。 4、第四次美元危机与牙买加协定 1972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人们对美元的信用彻底地失去了信心,国际金融市场上再次爆发了美元危机。美国政府于1973年2月被迫宣布战后美元第二次贬值,美元对黄金贬值10%,即黄金官价由每盎司38美元再提高到42.22美元。但美元的再度贬值仍未能制止美元危机,伦敦黄金价格一度涨到每盎司96美元,西德和日本的外汇市场被迫关闭达17天之久。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经过磋商达成协议:取消本币对美元的固定比价,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彻底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召开会议,达成“牙买加协定”,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后终结。2023-05-15 14:00:492
孟加拉美元危机什么时候过去
答:孟加拉美元危机著名的现代经济危机。它的发起时间是2011年。结束时间为2017年12月2023-05-15 14:00:551
经济大危机为什么把美元贬值
美元贬值是指美元兑换其他货币的价格下降,也就是美元贬值。美元贬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大危机。美国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美元贬值。此外,美国经济大危机也导致美国政府债务增加,美元贬值也是由于美国政府债务增加而导致的2023-05-15 14:01:021
美元危机的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全球经济失衡现象的本质,并对它们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当然,这部分也会阐述贸易失衡,尤其是美国的贸易赤字造成了信用的过度膨胀,它应该对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90年代中期“亚洲奇迹”的经济泡沫,以及90年代末期美国的“新范式”经济泡沫负责。第二部分阐述全球经济的不均衡是不可持续的,并且会造成美元价值的崩溃,以及消除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原因。第三部分说明美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和经常账户赤字是如何在美元崩溃中产生的,并如何引发全球经济下滑。第四部分提出一些建议。它们有助于重新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并缓和由于全球信用泡沫破裂而引起的危害。第五部分是改版后新增的一部分,主要说明在本书第一版出版后的短时间内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继续恶化40%和全球货币供给增加50%所产生的非同寻常的影响,以及随着美元危机的继续发展,接下去会发生的事件。2023-05-15 14:01:081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拓展资料:“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4、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2023-05-15 14:01:201
梦见第二次美元危机的预兆
1、梦见第二次美元危机的预兆唯独若有连珠局者,论为大吉,原命喜水尤佳。有一时之大势力,大发展而得名取利,但若品行不端,行为不修,胜与败均极端而短暂终于变成荒亡流散,如泡_梦幻而结果是悲运灭亡又孤独伶仃人生。【中吉】吉凶指数:93(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2、梦见第二次美元危机的宜忌「宜」宜出游,宜会谈,宜手挽手。 「忌」忌搭顺风车,忌泡澡,忌暗恋。3、梦见第二次美元危机是什么意思本命年的人梦见石油美元,意味着如意顺利,有喜庆临门。梦见美元,今天可能会听到关于朋友的婚姻传闻,或者就是自己遇到了类似的事情。男性的话,今天大概还会遇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呢。 梦见一,新的开始的暗示。工作、恋爱上都可得到新的开始。一直以来困扰的问题也可能得到解决,是个好梦。怀孕的人梦见满屋美元,预示生男,慎防动胎气而流失。怀孕的人梦见烧美元,预示生女,又是千金,命中注定,何必感叹。做生意的人梦见美元,代表多研讨得失、再改进可望赚钱得利。做生意的人梦见核危机,代表春季不利,夏秋一到即顺利。出行的人梦见货币危机,建议更变日期出发,水火小心。梦见第一次美元危机,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红色,幸运数字是2,桃花位在正北方向,财位在正西方向,开运食物是毛豆。梦见抢美元,你积极而正面的想法将运气逐渐导向正轨,应该能有个心情愉快的一天吧。不过也需要留意周围有些诱惑出现,可别为一时的诱惑而屈服放弃自己的主见了。而且健康方面较易感到疲劳,这两天不妨放慢脚步行事。恋爱上也有异性向你搭讪的机会,聚会等场合就是你注意的焦点棉。 梦见捡美元,按周易五行分析,财位在西北方向,桃花位在正西方向,幸运数字是0,吉祥色彩是紫色,开运食物是汤圆。做生意的人梦见信用危机,代表起伏不定、宜守。秋占有利。做生意的人梦见解救危机,代表经营顺利、赚钱得益,只是进展慢些。出行的人梦见债务危机,建议顺利出行,延期回来。出行的人梦见美元危机,建议无法如期出发,延后决定日期再出发。做生意的人梦见烧美元,代表曾经数次阻碍,经营困难,冬气来时较好。本命年的人梦见第一次美元危机,意味着贵人扶助,要有信心,平顺得财利。怀孕的人梦见第一次美元危机,预示生男,母子皆虚弱,小心流产。梦见货币危机,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白色,幸运数字是6,桃花位在东南方向,财位在正南方向,开运食物是羊肉。怀孕的人梦见丧尸危机,预示生女,冬占生男。剖腹生产较安全。2023-05-15 14:01:261
七十年代美元危机的结果和措施是什么?
1、七十年代开始,美国由于巨额财政赤字和信用的扩张,加速通货膨胀的飞跃发展,滞胀成为困扰美国经济、政治的最严重的问题。 2、1972年底,美国的短期外债达810亿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够抵偿其1/8,使美国的国际收支信用下跌到最底点,触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大规模抛售美元,买进德国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的风潮。 3、1973年2月12日,美国继1971年12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7.89%后,再次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但这仍无助于缓解“美元危机”。1973年3月,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货币的风潮再度发生,伦敦黄金市场1盎司金价一度由官价42.22美元涨至96美元,西欧和日本的外汇市场被迫关闭17天之久。接着,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改行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或单独浮动汇率制度。美国也宣告停止世界各国以美元兑换黄金。至此,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彻底崩溃。2023-05-15 14:02:001
美国70年代美元危机产生的原因
上世纪中下叶美国在美苏争霸第二阶段中处于劣势,经济的上的矛盾剧增,同时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在内外因的作用下导致1973“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彻底瓦解 ,美国陷入经济停滞与衰退,同时蔓延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从而引发了大面积的经济危机,结束了资本主义世界长达20多年的经济发展“黄金时代”。此次经济危机的特征以美国为代表出现了经济发展缓慢、停滞甚至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同时原有世界货币体系彻底瓦解。2023-05-15 14:02:081
金融危机美元会贬值吗
在金融危机期间,通常来说,投资者会寻求相对安全的避风港,例如美国国债等。这种情况下,由于市场需求增加,美元汇率有可能上涨而不是贬值。然而,金融危机也会导致经济衰退,进而引发货币贬值的风险。如果危机恶化导致美国经济崩溃,那么美元很可能会贬值。此外,金融危机可能会导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率差异扩大,从而加剧汇率波动和贬值压力。总的来说,虽然金融危机会带来贬值风险,但具体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2023-05-15 14:02:153
历史上美元危机一共有几次?请给予详细一点的描述
第一次美元危机 1960年10月,全世界出现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经1958年的战后第2次经济危机之后,工业生产下14%。黄金储备由战后的400多亿美元降至178亿美元,而短期外债却高达210亿美元。黄金储备已不足偿还债务,市场对美元信誉发生动摇。 第二次美元危机 1968年3月,美国的黄金储备降至121亿美元,而短期外债达331亿美元,市场上再次掀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金价迅速上涨,黄金总库大量抛售黄金,从1967年10月—1968年3月共损失黄金34.6亿元。于是,各国转向美国兑换黄金以弥补损失。 第三次美元危机 1971年5月,欧洲市场再次爆发大规模抛售美元风潮。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8月18日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7.89%。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实际上已倒塌。 第四次美元危机 1973年1月,大量美元在欧洲被抛售。在欧洲和亚洲的大量“无主美元”大规模的冲击金融市场。2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幅度为10%。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取消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彻底崩溃。2023-05-15 14:02:221
20世纪70年代的美元危机是什么?
1、七十年代开始,美国由于巨额财政赤字和信用的扩张,加速通货膨胀的飞跃发展,滞胀成为困扰美国经济、政治的最严重的问题。 2、1972年底,美国的短期外债达810亿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够抵偿其1/8,使美国的国际收支信用下跌到最底点,触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大规模抛售美元,买进德国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的风潮。 3、1973年2月12日,美国继1971年12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7.89%后,再次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0%。但这仍无助于缓解“美元危机”。1973年3月,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货币的风潮再度发生,伦敦黄金市场1盎司金价一度由官价42.22美元涨至96美元,西欧和日本的外汇市场被迫关闭17天之久。接着,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改行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或单独浮动汇率制度。美国也宣告停止世界各国以美元兑换黄金。至此,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彻底崩溃。2023-05-15 14:02:311
第二次美元危机的介绍
第一次美元危机5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爆发了严重的第二次经济危机。半个多月中,美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14亿多美元。2023-05-15 14:02:371
美国20年代经济危机为什么是一夜之间突然发生的?
这就是股票和金融的特点。美国29年经济危机是由股票市场崩溃开始的,这是导火索。股票或者说金融这个东西不像实体经济,它本身不直接产生财富。所以就会产生泡沫,泡沫大了就会破,甚至直接崩溃。并且股票是投机者的赚钱工具,所以风险很大,波动性也很大。并且现代金融对经济整体的影响很大,如果金融崩溃,那整个社会的投资,储蓄,资金,信贷等等都会断裂,所以它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所以金融或者股票如果出现问题,就特别容易快速传导到整个经济。像是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也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并且导火索也是由银行破产和股票暴跌引起的。2023-05-15 14:02:522
20世纪70年代的美元危机是什么?
70年代初,由于美元汇率下调,使得西方工业国的制成品的价格上涨,因为石油贸易是以美元结算,这使石油出口国的石油收入随之大幅下降,石油出口国蒙受很大损失,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后,OPEC成员国一方面加快石油生产国有化进程,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石油价格从此前的每桶3.01美元提高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1979年1月,OPEC再度提高油价,把每桶原油定价调整为14.327美元,到1981年10月,国际市场油价上升到每桶34美元。 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经济体遭受了严重的外部冲击,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灵活调整为这些经济体吸收这种外部冲击提供了可能。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2023-05-15 14:02:591
经济危机美元升值还是贬值
经济危机美元升值。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只要全球哪个地方出现了经济危机,美元大概率会持续升值,危机过后,美元进入缓慢贬值区间。当危机爆发时,美元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平日里会缓慢贬值,到了危机关口反而不跌反升。在2007年,美国经常性账户赤字超过GDP5%,早已过了预警线,很多经济学家,政府官员,金融家和媒体记者纷纷发出美元即将崩盘的预警。后面次贷危机出现,明明是重灾区,却出现大批资金涌入美国。没有买地产,没有买股票,进入了国债市场。2023-05-15 14:03:171
第一次美元危机的应对措施
为了维持黄金官价水平及美元对外价值,美国不得不采取挽救危机的措施,主要是抛售黄金,平抑金价,以便稳定住对外汇率的跌势。但是,这些措施虽可见效一时,却不能使局势从此稳定,这主要时由于两个基本原因:一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不断加强,美国的经济实力地位仍在下降;一是美国用以弥补其国际收支逆差的美元数字越来越大,1950-1972年的23年间,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累计额达886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用美元偿付的,这就造成了美元泛滥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美元危机的一再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了。欧美各国央行和IMF的应对措施 建立“黄金总库”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签署一般贷款协定2023-05-15 14:03:231
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方案 和具体措施
权威回答: 美国的金融危机又称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风暴、次级按揭风暴)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为缓解次贷风暴及信用紧缩所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几月来大幅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并打破常规为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直接贷款及其他融资渠道。美国政府还批准了耗资逾15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另外放宽了对简称“两房”的两大房屋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等金融机构融资、准备金额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国房贷市场继续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于2008年9月宣布以高达2000亿美元的可能代价接管了濒临破产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以850亿美元贷款为代价接管了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另提出了以政府7000亿美元出面收购、处置金融机构坏账的计划。 这个方案名称就是《2008年经济稳定紧急法案》(英文: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是经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并于2008年10月3日由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殊签署。法案涉及七千多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2023-05-15 14:03:383
美国金融危机怎么来的
金融史将会记住2007年。2007年上半年,美国爆发了次级贷款违约剧烈增加、信用紧缩所引发的金融危机。2007年2月,次级贷款业崩溃,美国股市发生剧烈下跌,金融危机正式开始。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并且信用紧缩随之而来。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些重量级的金融企业陷入困境、倒闭或者被接管,美元贬值严重,美国股票指数快速下降,从目前来看,以上各种指标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下的游戏: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观察 20世纪70年代,美国找到了一个让世界受损、自身受益的游戏。那时,美国预算赤字上升,国债发行量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收支持续出现日益严重的贸易赤字,美国通过维持国际收支逆差为其国内预算赤字融资。美国公共债务大规模增加是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在80年代中后期之后增长尤其迅速。美国在全世界购买产品和服务,世界其余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接收美元;外国央行购买由于贸易顺差、接受投资和借取美国债务进入本国的美元,同时按照一定的汇率付出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被迫发行;各国央行将收集到的美元重新投放在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国库券、企业债券、少量公司股票以及其它债务工具,为美国债务融资。 外国资金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美国大量国库券的买主就是外国资金。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06年底,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44%由外国人持有;外国人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66%由外国央行持有,有47%为日本和中国持有。从2002年到目前,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库券的数量仍处于快速上升之中。当然,外国资金除了主要持有国库券之外,还参与购买美国的其他金融产品,为美国的个人和企业融资。这些总体上借给美国的资金一部分弥补政府赤字,一部分提供给个人和企业资金,还有一部分作为美国的对外投资投向了国外利润高的行业。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对本国盈利高的重要产业的保护相当严格,外国无法涉足;而美国却要求外国开放其所有的产业和市场,为美国利益服务。 这样的游戏中,美国既保持了自身经济增长,又制造了全球的通货膨胀,发生危机的时候又可以转嫁危机。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个人的任务就是大量发行货币、大量借债、大量消费、大量投资,以此带动美国经济增长。2002年以来,美国个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对GDP的贡献都在85%左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美国不劳而获,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维持其超强实力。其一,在美国国内,这个游戏不断推高其政府、企业、个人的债务规模,自然扩大了美国金融的规模和容量,并通过资产证券化,把贷款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到国内外投资者手中,使风险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其二,在美国以外,大量增发的美元流向全世界,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货币被迫增发,出现国内通货膨胀;有贸易逆差的国家被迫依靠大量借取美元债务生存。在“华盛顿共识”的安排下,国家经济被美国操纵,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交替中国家财富被掠夺。其三,更加致命的是世界商品大多数以美元计价,美元增发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或者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世界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大多数设在美国,同样受到美国金融资本和金融规则的支配和投机操控。无论从货币增发角度、美元贬值角度还是世界综合商品上涨的角度,都能够说明这个游戏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其四,美国自身发生债务危机的时候,可以通过美元增发和贬值自然削减和消灭债务的数量,实质上最终让国外投资者以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承担美国的债务负担。可以看出,当前美国所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是一个有利于美国对世界的剥削和掠夺的利益机制。 金融危机的转嫁与全球粮食、石油危机 此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从各个层面向世界范围内传导和转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世界经济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既扩大了世界的经济交往,也使经济金融危机更具有全球传染性,更使世界经济受到全球化主要推动和主导国经济政策的影响。美国主要通过货币增发、美元贬值、大宗商品涨价、全球通货膨胀以及其他各国通货再膨胀的方式向世界转移金融危机。作为重要大宗商品组成部分的石油和粮食近几年来都存在大规模的上涨,引发了全球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 石油危机加大了整体经济运行的成本,延缓能源需求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以成本增加的形式减少了每个行业和家庭的收入。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影响到普通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许多亚洲、非洲国家受到粮食危机的严重影响,饥荒人口迅速增加,多年的扶贫成果因为粮食价格上涨毁于一旦。可以说,石油、粮食、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充当了美国转嫁危机的传导工具和载体。 美国金融危机转嫁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源于一种不劳而获的发展方式,这就决定了美国需要把这个依靠过度负债、过度消费、过度货币发行的循环走下去,还需要把不劳而获的成本转移出去。这种成本转嫁最终的过程是,美元过度发行,引起世界实际产品的全面涨价,引起各国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各国积累的财富在其货币贬值中,全世界一起消化美元通货膨胀的成本,美国拿世界的资金补贴国内的经济运行成本。 中国作为美国不劳而获的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承担了美国经济发展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的诸多成本。首先,中国高度依赖外资、外贸、外汇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对外依赖超过一定程度的经济体,很容易受到美国缓慢或者激烈的成本转嫁。其次,中国用没有计入生态环境、土地价值、劳动保护和保障等成本的廉价出口商品,换回不断贬值的美元,进而导致外汇储备缩水严重,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承受损失。第三,与世界市场的高度关联,使中国必然承担由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过来的成本,奇特地表现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第四,中国规模巨大的外汇资产,不仅面对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会因美国国债、机构债产品市值下跌而蒙受损失。第五,进入中国的热钱洗劫了财富,扰乱了经济金融的稳定。 面对这些影响,中国现阶段亟需在金融、外贸政策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金融的发展方式,使对外开放服从服务于国内发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国内人民共享。需要重点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合理,从而扩大内部需求,尤其是内部消费需求,增加最终产品服务于国内经济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替代过多的贸易顺差,又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此外,中国需要扩大主权信贷,替代过度地引进外资和外债,在制定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政策中保持独立性、体现主权性。 其次,中国需要认识到,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是外部成本的输入,是美国转嫁自身危机的一部分。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要增加针对性、定向性,避免伤害到外贸相关度低的国内经济部门的生产发展,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低增长并存的局面。 第三,中国现阶段更要务实地看待对外经济关系,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交往,注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要加强风险控制,防止发生金融危机;由于金融衍生品已经在西方国家引起极大的混乱,要谨慎地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既要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尤其是与美元保持适当的距离;又要积极、务实地推动改变收益和责任极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2023-05-15 14:03:461
二十世纪70年代什么事件引发了美国的美元危机?
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第三次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2023-05-15 14:03:531
US是干嘛的
US$是美元的意思。us是美国united statesd的缩写$表示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货币缩写:USD;ISO 4217货币代码:USD)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法定货币。目前流通的美元纸币是自1929年以来发行的各版钞票。1792年美国铸币法案通过后出现。当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自1913年起,美国建立联邦储备制度,发行联邦储备券。现行流通的钞票中99%以上为联邦储备券。美元的发行主管部门是国会,具体发行业务由联邦储备银行负责办理。在二战以后,欧洲大陆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使用美元进行国际支付,此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扩展资料第一次美元危机5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爆 美元危机发了严重的第二次经济危机。半个多月中,美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14亿多美元。1963年3月14日一天当中,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的破纪录数字。面对这样的局势,黄金总库是不可能应付的了的。黄金总库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8国成立于1961年10月)经过协商后决定,美国及黄金总库不能再按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官价在自由市场上供应黄金,即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自由市场上的金价与黄金官价不发生联系了,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双价制”。与此同时,美国与原黄金总库成员国达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克制提取黄金协议”,各国同意原则上不再以美元向美国大量兑换黄金,以减轻美国兑现黄金的压力。这都说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陷入十分虚弱的境地(1968年底,美国占有西方世界的黄金总量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美元2023-05-15 14:04:001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区别是什么?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1、定义不同。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 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特征不同。经济危机: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过剩的经济危机。 ②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 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 ③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最显著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金融危机:①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②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3、产生原因不同。经济危机:①经济政策错误; ②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 ③自然灾害; ④全球化的后果; ⑤金融政策错误 金融危机:①金融业中有制度漏洞,或者有垄断现象出现; ②制造业由于过分生产、原料紧缺、市场收缩等等原因造成崩盘; ③行政措施不力,投机或者恐慌情绪蔓延 ④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 4、产生的后果不同。 经济危机 :①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②政变、政党、政策的巨变; ③战争,关于显形和隐形的争夺资本,资源; ④几万至几千万人失业,失业人群也就是新生产业的主导力量,比如大学生的失业会激发知识性的成长; ⑤国家的主要依赖群体变化。 金融危机:①进出口行业受到巨大冲击; 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 ;③世界经济下滑; ④经济领域的剧变带来了人心理上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失去安全感。扩展资料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说,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和生产、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所谓经济危机,就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比如说,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大萧条。历史上来说,过去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都是有联系的,也可以说是互相伴随着发生的。往往都是经济危机之前,出现金融危机,就连最近的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也不例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百度百科-经济危机2023-05-15 14:04:205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看法所认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在制度设计上留下了导致自身崩溃的缺陷,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引起的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所引起的。 再认识认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是实施凯恩斯主义所引起的滥发货币。该体系的崩溃是美国趋向衰弱的一种过激反应。应对得当的话,布雷顿森林体系本来是可以维系的。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1)美国黄金储备减少。美国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 1960年,美国的黄 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已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 3月,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21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2)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同时,由于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剧增加。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60年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这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巨大冲击 (3)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国家被战争削弱的机会,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 Shortage)。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Dollar Gult)。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2023-05-15 14:04:392
如何理解美国金融危机?
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2023-05-15 14:04:561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
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对重建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体系的稳定性却取决于美元的地位是否稳固。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相继发动了对外的侵略战争以及推行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国内经济状况恶化,动摇了美元的信用,引发了美元危机。所谓美元危机是指国际金融市场上人们大量抛售美元,引起黄金价格上涨、美元汇率急剧下跌的现象。从1960年10月到1972年下半年,先后爆发了四次大规模的美元危机。尽管每次危机爆发时,美国以及各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但最终仍然无法挽回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命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过程就是历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过程,是美元对黄金官价的不断贬值过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格局构成了战后重建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在美国国际收支不断恶化,美国资本不断外流,对外贸易突然出现逆差的情况下,1971年5月和7月至8月连续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到102亿美元,而其对外短期负债却达到520亿美元,美元地位岌岌可危。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内冻结工资、物价,对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之一倒塌。1971年12月,“十国集团”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达成“史密森协议(Smithsonian Institute Agreement)”,正式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7.8%,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其他各国的货币对黄金的比价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由原来不超过平价±1%,扩大到±2.25%。这是为维持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最后努力。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小幅度贬值并不能阻止美元危机与美国国际收支危机的继续发展。1973年2月,国际金融市场上又一次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西德马克和日元,并进而抢购黄金的浪潮。1973年3月,伦敦黄金市场的价格一度涨到每盎司96美元。美元终止了兑换黄金,各国纷纷放弃了对美元的固定比价,而采用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了2023-05-15 14:05:354
2011美元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目前看还谈不上危机,美元信用下调,两周以来股市回暖。从根本上讲,未伤及经济实体,不会影响当前经济复苏。但是美元的风险加大,金融领域由于投资者缺乏信心,开始抛售保值。2023-05-15 14:05:412
华尔街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的房地产的次级房贷引起的。 主要原因: 1、它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 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此后的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这一阶段持续的利率下降,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起来的重要因素。因为利率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扩张的机会。表现之一,就是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与固定利率相比,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这样,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支撑过去连续多年的繁荣局面。 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这轮扩张性政策完全逆转。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2、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作为购买原始贷款人的按揭贷款、并转手卖给投资者的贷款打包证券化投资品种,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有着投资回报的空间。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它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得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3、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上标准的房贷首付额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房贷中的专业人员评估,在有的金融机构那里,也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而这种自动化评估的可靠性尚未经过验证。 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至于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就我们国家而言,最受影响的就像国内专家说的那样,主要是还是出口。如果对我们日常生活,个人认为暂时好像还没有造成不可接受的结果,如果有,那就是不敢随便辞职了。 危机还没有结束,所以还是那句,不可预测!2023-05-15 14:05:491
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什么?
低价美元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上任之初刚上调利率,就引发了信用紧缩危机,致使次贷危机这一专业词汇如雷贯耳。美元的持续疲软使借入美元成了一笔划算的买卖,因为低价美元对于借入美元的债务人有利。 这是一个甜蜜的陷阱,有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一脚踩入这一陷阱,迎来金融危机的动荡。 幸亏我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债务美元化现象,并且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新年伊始就大幅扩大,被视为汇率市场化的一个好兆头。笔者支持央行的举措,不同的时期应施行不同的货币政策,一味实行固定汇率制不是什么好事,这不仅意味着货币政策主权的丧失,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无法根据经济变化及时调整,被美元牵着鼻子团团转。 美联储改变利率政策,改变的是人们对于投资收益的预期,以及按照原有利率所进行的风险投资方式,简言之,金融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些金融投资的基础数据发生了变化,导致脆弱的生态链发生断裂。如此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世界,欧洲、日本等国央行纷纷注入巨额流动性拯救美元,以防世界经济被美元拖垮。 在次贷危机之前,几次在新兴市场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与美元利率与汇率的上升密切相关,几乎所有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美元均难辞其咎。美国利率政策的调整、美元的突然由软转强,成为墨西哥、阿根廷等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不要以为这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宏观经济一塌糊涂,实际上,在危机发生前,这些国家的内部改革已经颇见成效。 如墨西哥1994年至1995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宏观经济非常稳定,惟一不如人意的是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7.2%。危机的导火索是美联储提高美元利率,美元走向强势。墨西哥开放了资本账户,在美元疲软的情况下本国债务美元化现象蔓延。在危机之前,墨西哥的美元债券数量是1500亿比索,但危机之后,由于比索贬值等因素,墨西哥偿还了3000亿比索,占GDP的10%。 相比墨西哥,阿根廷更为不幸。阿根廷虽然以极大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银行监管体系,提出了比巴塞尔准则更严厉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但仍然没有能够躲过金融危机的劫难。在看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之后,阿根廷政府着手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造,其银行监管、私有化、产权保护做得如此之出色,1998年被世界银行排在新加坡之后列为新兴国家监管质量第二位。 致命的魔咒还是来自于债务美元化,资本项目开放、固定汇率制度与低价美元的引诱使得政府与银行、企业全都乐于借入美元债务,尤其是利率不高的短期债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韩国危机之前的一幕在阿根廷上演,银行与政府借入美元,发放给本国企业与消费者,以赚取差价。阿根廷非贸易部门的美元贷款超过了75%。 1997年美元的升值给了阿根廷致命一击,到1999年,美元升值15%,借入美元者不堪重负,为了维持1:1的固定汇率,阿根廷比索不得不随美元升值,与此同时相邻的大国巴西雷亚尔大幅贬值三分之一,阿根廷的出口产品溃不成军,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使流入阿根廷的国际资金进一步减少。剩下来的问题就简单了,所有的投资者都知道,阿根廷比索被高估,狩猎的时间到了。 所有发生金融危机的新兴市场国家几乎有同样的弊端,如放松金融借款、关联交易众多或者宏观经济政策失衡等,但不顾自身的经济发展开放资本项目,贪恋低价美元的美味大量借入美元债券造成资产负债表隐形风险大增。等到国际投资者敏感地捕捉到美元升值的大好时机,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噩梦就开始了。 对此甜蜜的陷阱,除非有金融工具对冲风险,否则最好绕道而行。不是金刚钻,别揽瓷器活。2023-05-15 14:05:581
金融危机是如何发生的?具体有什么影响?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超前消费的观念让美国人现在来偿还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已进入第二阶段,即信用违约的危机。而次贷危机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流动性危机(2007年2月--2008年5月) 我国主流观念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到4、5月份已经结束了,美国经济会在下半年重新走强。这是危机的第一阶段刚刚消退下来。如果说危机的特点,主要是流动性危机。美国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美国房地产业严重衰退。美国央行救市,注入了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缓解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威胁。但老百姓有着大量的负债,此举解决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却没有解决负债危机。 第二阶段:信用违约危机(海啸)(2008年6月至2009年上半年) 信用违约危机最重要的特点是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全面危机。这个阶段,我们会一直看到信用衍生品违约的问题,包括银行的烂账,金融衍生品市场会越来越糟糕。这次冲击和上一次次贷危机比起来是多大的规模呢?据测算,今年一年的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去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他认为,中国股市、美国股市、香港股市、英国股市等等都在暴跌,这是一个全球联动效应,而联动效应出在CDS,就是金融衍生产品这个市场,其带来的危机将在今后一年中不断出现,其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去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去年保险市场的总规模是45.5万亿美元,到今年3月份已经变成62万亿。信用违约掉期问题就出在保险合同上,其危险在于62万亿保险合同漂在全世界各个金融市场角落里,上万家金融保险机构持有这种保险合同,而且这个市场没有中央信贷系统,一旦出现大规模集中违约情况,美联储想救市也无从下手。 第三阶段:美元危机(火山期)。 利率市场出现更大的问题,这时候主要以美国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事件,导致美国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出现混乱,从而引爆美元的危机。 第四阶段:由于美元是全球货币,整个美元危机出现之后,会形成全球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的影响: 实业受到影响,企业破产,失业率提高,金融市场萎靡不振,银行业出现信贷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出口减少,无法保持经济增长率。只有通过拉动内部需求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2023-05-15 14:06:061
请问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美元贬值能够转嫁危机?
第一是历史原因美国当时很强大然后资助做了一些事,然后得到了美元可以与金条等价的权利(也就是为什么美元被称为美金)。美国前财政长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美元我们的通用货币,你们的问题。由于美元是国际通用货币。美元主动贬值会引发国际市场的担忧,同时一些美元储备国会对外汇储备的安全感到忧虑,这会造成国际资本抛售美元,由此导致国际资本对美元资产的减持,这对美股是很不利的。一般情况下会认为货币的贬值将利于资产价格的上涨,但这不是经济铁律,尤其对主要国际货币来说不大适用,譬如美股近十年来的牛市,主要是在美元升值与中长期中性美元的前提下完成的,这是因为美元的升值使全球对美元信心增强,会增持美元,同时为了保值增值会将美元置换为美国的资产,这样就会推动股市的上行。因此美元的主动贬值不仅不能有效推动美股的上涨,反而会形成反效果,国际资本抛售美元与跨境资本流出将严重影响美国的金融市场安全,当美元贬值的幅度明显大于美国一些资产的收益率时,这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会加速国际资本撤离美国市场,这无疑将对美元汇率与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也就是说美元贬值美国就过得不好我们就好过一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买更多东西,东西买进来了就不会饿危机就会被消灭,物品卖出去了就不用担心没有钱花。近些年来我国的货币不断涨值说明我们国家实力不断提高,望祖国更加强大昌盛。2023-05-15 14:06:152
什么是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概念 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模型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government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government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定义 次贷即“次级subprime 按揭贷款”(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在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原因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其实银行知道你还不了。房价降温,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们一手掌控的) 一个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2007年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1)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出现恶化迹象,引起美国股市剧烈动荡。投资者担心,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会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进而损害美国经济增长。 但开始许多分析家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围,对美国整体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就目前看来,次贷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根据最新数据公布,美国已是第二季度GDP下降,且降了百分之零点五,这已宣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且预计美国经济还将继续低迷。 首先,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急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以及大量银行的倒闭,使得许多的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像美国的汽车三巨头就因为融资的问题岌岌可危,最后是美国政府的援助,暂时缓解了它们的破产危机,但是仍然面临风险。 虽然过去几个季度的实际情况也表明,尽管住房市场持续大幅降温,但美国经济并没有停滞不前。消费和投资增长抵消了住房市场降温的不利影响,并支持了经济的继续扩张,但是到了现在,人们才发现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要么失业,要么收入大幅下降,而前期的“假象”实际上是整个市场库存的调整暂时掩盖危机的影响。 其次,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健,不乏继续增长的动力。 这是因为美国的各方面任然是世界最强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力任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国家和组织能撼动;而且美国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就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的危机。 再从外部环境看,其他国家的境况并不比美国好到哪去,而美元仍然世界上最被信赖的货币,据最新数据显示,对美元的持有仍然在不断的增加,且呈现增长趋势,这也意味着美国的金融地位暂时无人能撼动。 最后,这次危机虽然不断的向其他经济产业蔓延,但整个世界都在积极的采取措施应对,而美国金融体系相对成熟,市场发达,拥有各类对冲风险工具和渠道,这为缓解危机带来的影响提供了条件。 还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及时向金融系统注入大笔资金,增加流动性,降低了局部问题恶化引发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美联储在出手托市的同时还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促进金融市场有序运转。货币当局的行动和决心应有利于平息投资者的恐慌心理,限制市场恐慌对经济影响的放大效应。 (2)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全球主要央行的银行家们一直在集中精力阻止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相继注入大量现金。不仅如此,美联储还下调了贴现率。这些努力初见成效,货币市场有所回稳。不过,很多债券产品特别是资产支持证券却依然低迷。除了担心信贷市场再次出现混乱外,目前中央银行家最担心的莫过于信贷市场动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般认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会受到最大影响。乍一看,美国经济并没有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非常强劲;商业支出看起来很活跃;工资增长很稳定;拉低消费者支出的汽油价格正在下降。但仔细分析起来,前景就不那么光明了。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撰文指出,二季度经济的强劲部分归功于公司库存调整等一次性因素,同期消费增长则急剧下降,有些地区消费者支出的低迷一直持续到了夏季。有数据显示,7月份汽车销售下降至9年来低位。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房地产市场比很多人认识到的更加糟糕。7月份新屋开工的步伐大降,二手房销售连续第五个月下降,房价持续下跌。根据标准普尔发布的S&P/Case-Shiller 房价指数,在截止于6月份的过去一年里,美国10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房价下降了4.1%。 正在破灭的房地产泡沫使美国经济在8月份信贷市场出现动荡之前就已经变得比较脆弱,信贷困境使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因此,分析家们纷纷下调其对美国建筑业和房价的预期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摩根大通经济学家现在预计,到2008年年底,新屋开工的步伐还将进一步下降30%,平均房价将下降7.5%至15%。高盛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在未来几年里,房价还将下跌15%至30%。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更大的问题的是,影响房价出现两位数下降的因素对在房地产泡沫鼎盛时期消费者大举借债的美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持乐观看法的人从消费者支出的反弹中得到些许安慰,但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 至于对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家》认为可能也很严重。事实上,目前有很多人预计全球经济的强劲足以抵御美国的放缓,其理由是美国的经济增长已经疲软了一年多,但全球经济增长一直很强劲。《经济学家》称这种乐观可能低估了次级贷款危机向其他国家的传递。传递的路线之一是金融蔓延,从加拿大到中国,全球都出现了投资次级债的损失。损失的广泛传播很容易被消化,但同时传播的紧张情绪和风险厌恶则不那么容易被消除。在过去发生的历次金融动荡中,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但这一次可能会有所不同,发达国家,特别是银行涉入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很深的欧洲国家,可能更为焦虑。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得益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经常项目顺差,可以很好地经受住投资者大举撤离的考验。而在欧洲发达国家,投资次级债的损失和投资者的紧张情绪可能会迫使银行勒紧腰带,削弱国内支出的增长。8月份德国反映商业信心的Ifo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消费者信心也有所下降。在8月份信贷市场动荡之前,欧洲央行曾发出将在9月6日例会上加息的信号。但从目前形势来分析,该央行很可能将等待一段时间。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尽管在美国不计后果向高风险借款人放贷的规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价的膨胀一直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 另外,《经济学家》还指出,全球经济抵御美国经济疲软的能力也不应被夸大。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必然将损害其他地区的经济。 (3)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现在我们国家头等的经济大事就是保增长,促就业。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从超过1.9万亿美元减少到1.8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但是,最让人没想到的是曾经一度涨到147美元的石油,甚至有人预测明年将涨到200甚至300美元的超高价,一路狂跌,先是点破70美元的大关,后又不断挑战人们的预期,破60,再破50,直到目前的40多美元一桶,而欧佩克也不断减产,现在已经减少原产量了百分之十二,而非欧佩克的产油大国俄罗斯也大幅度减产,短期内石油还没有上涨的迹象。 而且一度疯长的矿产价格也因为中国的制造业需求不足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编辑本段]次贷风暴之鉴 美国次级抵押信贷风波起于今春,延于初夏,在仲夏七八月间扩展为全球共振的金融风暴。虽经各国央行联手注资、美联储降低再贴现利率等干预措施,目前危势缓解,但其冲击波仍在继续蔓延。国内舆论8月以来已对此国际金融事件给予较高关注,2008年8月24日以后,又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报相继披露所持次贷债券数额新闻发生,更证明了中国在危机中难以完全涉身事外。 当前,准确估计包括三大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在次贷债券投资中的损失,恰如整体评估此次全球次贷风暴整体损失之原委,尚嫌为时过早。然而,以宏观视角细察此次全球性次贷风暴积聚、爆发、扩散之路径,已可总结出若干经验教训,对资产价格泡沫畸高、资本管制将去未去的中国正是镜鉴。现实表明,金融自由化在本质上应当是金融体制的进步,其中包括风险防范体制的不断完善。监管层、金融机构、房地产业等领域的“有力者”,均应加倍警惕资产泡沫,切勿以今日的快感换取明天的伤痛。 国际观察家在分析此次金融风暴时普遍认为,美联储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衍生品市场脱离实体经济太远、金融文化仍有欠提高,乃是此次金融动荡的三大原因。其中尤以第一条为甚。 在美国历时最长的经济景气结束后,网络泡沫破灭、“911事件”等因素,迫使美联储连续降息。没有理由指责这一经济刺激政策的总体取向。但在具体操作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有值得反思之处。其最初两年降息力度过大,真实利率有时甚至为负;此后虽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上调至5.25%,美元仍处于长期的贬值阶段。以通胀指标考察,美联储在经历了初期的成功后,在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下半年,也曾出现月度CPI涨幅略高的情况,2005年9月甚至达到4.7%。美联储在加息上过于谨慎,应变迟缓,对于全球流动性过剩难辞其咎,更形成此轮金融动荡的根源。由是看来,货币当局正确判断形势并果断采取措施,至为重要。 衍生品市场链条过长,而基本面被忽略,也使风险不断放大。美国的次级抵押信贷本始于房屋的实际需求,但又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而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与客户的还款能力相脱节,更多地基于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在房屋市场火爆时,银行得到了高额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对房贷衍生品趋之若鹜。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则违约涌现,危机爆发。因链条过长,市场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管都变得相当困难;因中间环节多为“别人的钱”,局中人的风险意识相当淡薄。长链条固然广泛分散了风险,但危机爆发后的共振效应可能更为惨烈。 次贷风暴还表明,纵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种种报道表明,在美国申请次级抵押的信贷者中,许多人甚至不知何为复利,亦不会计算未来按揭成本,但仍然兴致勃勃申请了自己本无力偿还的房贷,住进自己本无力购买的房屋。如此行事者大有人在,然而,大众性癫狂永远无法战胜市场涨跌无常的铁律,泡沫的突然破裂必然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创痛,首当其冲者正是误入泡沫丛中的弱势群体。 此轮次贷风暴还对现有美国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可以想见,从长远计,危机必然成为市场革旧布新的重大契机。而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当在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解读。7月18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已对这些举措作了详尽阐述。其核心是保护市场正常运行,主要手段有二:一是法治,修订旧法,颁布新规;二是信息披露,打击金融机构向购房者、债券投资者欺诈兜售的行为。另一方面,布什在其8月31日讲话中宣布,联邦住房机构将为那些陷入困境的贷款者提供担保,使其以优惠利率获得融资;并表示,政府的工作是帮助购房者,而不是救援投机者,也不是救援那些明知没有能力仍然购房的人。市场指数涨跌并未成为“监管指南”,市场玩家意志无法左右货币当局,正体现了“政府远离华尔街”的基本原则。 由于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问题,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居民消费,2008年12月30日美国公布的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8,创出历史最低水平。同日美国公布的10月份SP/CS10座城市房价指数月率下降2.08%,为连续13个月下降,美国10月份SP/CS20座城市房价指数月率下降2.2%。如果情况不能尽快好转,上述数据将对美元的走势.同样美元的走势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如日元仍小幅回调。次日上午日元盘中最低跌至90.42,截止发稿时(2008年12月31日),日元波动在这一最低价格附近。2008年12月30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欧元区GDP面临下行的风险占主导地位。 2008年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财经》曾于6月下旬出版前马来西亚央行高级官员及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先生有关专著,用意即在从邻人血泪中吸取经验教训。相较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全球次贷风暴对中国既为再度警醒,又在时间和案例的层面更具贴近性。由人民币的巨大升值压力为本,中国面对的资产泡沫只会更为庞大,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风险估值过低、风险防范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今天的“理论者”如何以“新兴市场”、“人口红利”等种种说法自我宽慰,清醒者没有理由不考虑未来的风险代价,未雨绸缪已再不可拖延。不独如此,随着6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中国外汇投资大规模出海蓄势待发。次贷风暴警示对于未来“走出去”的战略安排亦是意味深远。 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主义以及其经济学理论是以人性趋利的基础提出的,同时又放大了人性的消极面,这就助长了这次危机发生的危险,这是资本主义的弊端,且无法克服,所以我们国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要借鉴教训,用共产主义的框架来整合西方的经验,发展成适合人类长远发展的新体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贷风暴对中国人可能是件幸事。认真体味此次风暴之教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在未来引起无穷祸患。2023-05-15 14:06:264
普通提款权与特别提款权的区别
1、偿还不同。普通提款权通常3-5年后需要偿还,使用特别提款权后不用偿还。2、性质不同。普通提款权储备头寸是一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其数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该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缴的份额。特别提款权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扩展资料特别提款权的创立背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年成型,美元的币值与黄金挂钩,其他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盯住美元。20世纪60年代初爆发的美元第一次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重大缺陷,以一国货币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可能保持长期稳定的。该体系下,只有黄金和美元是储备资产。黄金的供给很少,美国只能通过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向世界提供更多美元作为国际基础货币。当时,很多国家尚在战后复苏期,劳动成本相对美国较低,盯住美元能够刺激出口,所以多数国家不愿意调整汇率。全球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的缺位,使得美国贸易逆差持续,人们对固定的美元对黄金比率的信心一点点被侵蚀。比利时裔美籍经济学家特里芬(RobertTriffin)提出的这一问题被命名为“特里芬难题”:世界必须在全球货币流动性匮乏与对美元的信心丧失之间做选择。为了让布雷顿森林体系继续运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创设一种补充性的国际储备资产,作为对美国以外美元供给的补充。1968年3月,由“十国集团”提出了特别提款权的正式方案。但由于法国拒绝签字而被搁置起来。美元危机迫使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后,美元再也不能独立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而此时其他国家的货币又都不具备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条件。1969年,IMF创设SDR,初始价值被设为1单位SDR对1美元,相当于0.888671克黄金。SDR相当于一种账面资产,也被称做“纸黄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别提款权2023-05-15 14:06:431
解释美元危机
美元危机是指国际金融市场上人们大量抛售美元,引起黄金价格上涨、美元汇率急剧下跌的现象。 在历次较大规模的美元危机爆发时,美国及各主要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拯救的措施,但最终仍无法阻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第一次美元危机与十国集团和黄金总库 1960年10月,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引起黄金价格的上升,金价涨到1盎司41.5美元。导致美元第一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美国的黄金储备(178亿美元)已低于其对外短期负债(210亿美元),引起人们对美元能否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信心发生了动摇。为了维持外汇市场和金价的稳定,保持美元的可兑换和固定汇率制,其它西方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2、第二次美元危机 美元对内不断贬值,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又一次受到严重怀疑。由于美国和其它西方主要工业国已无力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于是在1968年3月,美国不得不实行“黄金双价制”。 “黄金双价制”是指黄金官价用于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市场金价则由供求关系所决定。 为了摆脱美元危机的困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通过了设立特别提款权的决议。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被称为“纸黄金”,成员国可用它履行原先必须黄金才能履行的义务,可用它充当国际储备,可用它代替美元清算国际收支差额。 “黄金双价制”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美元已变相贬值,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基已发生了动摇。 3、第三次美元危机与史密森协议 1971年夏,爆发了战后第三次的美元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又一次掀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等西欧货币的浪潮,法国政府也带头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元第三次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全面贸易收支逆差,黄金储备已不及其对外短期负债的五分之一。面对各国中央银行挤兑黄金的压力,美国尼克松政府被迫于当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除对内采取冻结物价和工资,削减政府开支外,对外采取了两大措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和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 在国际金融市场极度混乱的情况下,西方“十国集团”于12月达成“史密森协议”,其主要内容是:美元对黄金贬值7.89%,即38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一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比如日元、西德马克等;扩大汇率波动界限,由不超过平价上下1%扩大到上下2.25%;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尽管“史密森协议”勉强维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但美元与黄金可兑换性的终止,等于抽去了其支柱,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已经瓦解。 4、第四次美元危机与牙买加协定 1972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人们对美元的信用彻底地失去了信心,国际金融市场上再次爆发了美元危机。美国政府于1973年2月被迫宣布战后美元第二次贬值,美元对黄金贬值10%,即黄金官价由每盎司38美元再提高到42.22美元。但美元的再度贬值仍未能制止美元危机,伦敦黄金价格一度涨到每盎司96美元,西德和日本的外汇市场被迫关闭达17天之久。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经过磋商达成协议:取消本币对美元的固定比价,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彻底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召开会议,达成“牙买加协定”,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后终结。 5.次贷危机和美元下降 现在的美元危机开始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可能不再用美元计价。在“十一”长假期间,国际黄金价格在一周内有两次单日上涨每盎司十几美元,三次刷新历史纪录,涨势异常凶猛,各国也开始减少美元的外汇储备,造成美元的进一步的降价,一直持续到现在。2023-05-15 14:07:011
什么是美元危机
第一次美元危机指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到41.5美元/盎司,超过官价20%,美元大幅贬值,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储备货币第一次显示出信任危机。[编辑本段]危机背景 在马歇尔计划中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编辑本段]应对措施欧美各国中央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应对措施: 建立“黄金总库” 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签署一般贷款协定[编辑本段]图书《美元危机》:版权信息 作 者: (美)邓肯 著,王靖国 等译 出 版 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1 字 数: 287000 页 数: 335 开 本: 32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11220131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国际经济 定价:¥36.00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全球经济失衡现象的本质,并对它们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当然,这部分也会阐述贸易失衡,尤其是美国的贸易赤字造成了信用的过度膨胀,它应该对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90年代中期“亚洲奇迹”的经济泡沫,以及90年代末期美国的“新范式”经济泡沫负责。 第二部分阐述全球经济的不均衡是不可持续的,并且会造成美元价值的崩溃,以及消除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原因。 第三部分说明美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和经常账户赤字是如何在美元崩溃中产生的,并如何引发全球经济下滑。 第四部分提出一些建议。它们有助于重新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并缓和由于全球信用泡沫破裂而引起的危害。 第五部分是改版后新增的一部分,主要说明在本书第一版出版后的短时间内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继续恶化40%和全球货币供给增加50%所产生的非同寻常的影响,以及随着美元危机的继续发展,接下去会发生的事件。 目录 第一部分 泡沫经济的起源 导言 第1章 崩溃的开始 1.1 国际储备 1.2 纸币时代 1.3 国际收支失衡 1.4 信用创造 参考文献 第2章 沸腾的经济 2.1 日本的经济泡沫 2.2 亚洲奇迹的泡沫 第3章 新范式经济的泡沫 3.1 回力镖似的货币 参考文献 第4章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泡沫 4.1 20世纪经济为何繁荣? 4.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美元本位制的缺陷 导言 第5章 新范式经济的衰退 5.1 引言 5.2 信用泛滥 5.3 经济周期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美元的命运:崩溃的千万个理由 6.1 引言 6.2 为美国的经常账户缺口融资:一年需5 000亿美元 6.3 投资方案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资产泡沫与银行危机 7.1 资产价格泡沫 7.2 老式的和新式的系统性银行危机 7.3 从银行危机到财政危机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通货紧缩 8.1 全球性的通货紧缩 8.2 自由贸易就是通货紧缩 8.3 生产能力过剩 8.4 更糟的情况会到来 8.5 对银行进行救助会导致流动性陷阱吗? 8.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全球经济衰退及货币主义的失败 导言 第9章 全球经济衰退:为何。何时,程度如何? 9.1 引言 9.2 进口的重要性 9.3 问题究竟有多么严重? 9.4 何时衰退? 9.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时代结束 10.1 不能忽略时间因素 10.2 美元会下跌多 10.3 艰难的新时代将来临 10.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货币学派的失败 11.1 大量印制钞票就行吗? 11.2 非理性的货币学派 11.3 全球货币供给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21世纪的政策工具 导言 第12章 全球最低工资 12.1 引言 12.2 在全球经济中建立平衡 12.3 建议 12.4 实例说明 12.5 四大步骤 12.6 旧的工具必须被取代 12.7 如果不能达成一致 12.8 警告 参考文献 第13章 控制全球货币供给 13.1 控制全球货币供给 13.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中央银行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危机的演进 导言 第14章 通货紧缩:美联储的最大担心 参考文献 第15章 2003年对美元的挤兑 参考文献 第16章 严重的通货再膨胀 参考文献 第17章 解析纸币时代的利率 参考文献 第18章 什么在困扰美联储主席 美联储对利率失去了控制? 参考文献 第19章 通货再膨胀之后的通货紧缩 参考文献 第20章 伯南克主义:应对全球通货紧缩的政策预期2023-05-15 14:07:105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了两场经济危机,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比如通胀通缩滞胀之类的)产生的原因是什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滞涨:滞涨是指经济增长缓慢的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是国民经济出现高失业率高通胀的一种情况。在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凯恩思主义受到质疑。美元危机:美元危机指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到41.5美元/盎司,超过官价20%,美元大幅贬值,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储备货币第一次显示出信任危机。第一次美元危机5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爆发了严重的第二次经济危机。中东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自此,由中东地区爆发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漫延全球。2023-05-15 14:07:242
布雷顿森林体系何时瓦解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时间是1971年。1971年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至此完全崩溃。因为多次爆发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制度本身不可解决的矛盾性,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宣告结束。扩展资料:影响因为美元不需再与黄金存量有任何挂钩,所以后布雷顿森林体制解决了美国黄金存量渐渐不足的窘境,美国不再需要流出黄金便能发行美元,而且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随着各国的经济规模扩大,美元必须被动的增加它的发行量去因应。但释出美元也就等于流出黄金,只会让原本就面临黄金存量不足的情况更持续恶化,而后布雷顿时代时,美国要发行美元不再需要跟各国经济规模同步,甚至可以有“主动”超额发行货币的空间,所以造成美元的发行被形容成有如脱缰的野马,甚至扩大了原本全球美元体制的缺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2023-05-15 14:07:311
美元面值有几种
美元纸币正面主景图案为人物头像,主色调为黑色。背面主景图案为建筑,主色调为绿色,但不同版别的颜色少有差异,如1934年版背面为深绿色,1950年版背面为草绿色,1963年版背面均为墨绿色。由于美元绿色是用一种树汁制作成的油墨,所以每一次的树汁质量不同,所以颜色略有差异。上面的签名是财政部长的签名,不同发行年代是不同的财政部长。在20世纪之前曾发行过1、5、10、25、50美分的纸币。大头版美元相对比小头版美元增加了小头版美元二分之一的大小,有趣的是所有面值的美元都一样大小,20美元是现在美国使用量最大的高面值纸钞,50、100美元在流通市场上十分少见。扩展资料经济危机第一次美元危机5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爆发美元危机发了严重的第二次经济危机。半个多月中,美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14亿多美元。1963年3月14日一天当中,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的破纪录数字。面对这样的局势,黄金总库是不可能应付的了的。黄金总库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8国成立于1961年10月)经过协商后决定,美国及黄金总库不能再按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官价在自由市场上供应黄金,即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自由市场上的金价与黄金官价不发生联系了,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双价制”。与此同时,美国与原黄金总库成员国达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克制提取黄金协议”,各国同意原则上不再以美元向美国大量兑换黄金,以减轻美国兑现黄金的压力。这都说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陷入十分虚弱的境地(1968年底,美国占有西方世界的黄金总量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元2023-05-15 14:07:491
什么是金融危机?08年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扩展资料: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最后,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2023-05-15 14:08:023
什么是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概念 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模型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government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government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定义 次贷即“次级subprime 按揭贷款”(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在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原因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其实银行知道你还不了。房价降温,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们一手掌控的) 一个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2007年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1)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出现恶化迹象,引起美国股市剧烈动荡。投资者担心,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会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进而损害美国经济增长。 但开始许多分析家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围,对美国整体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就目前看来,次贷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根据最新数据公布,美国已是第二季度GDP下降,且降了百分之零点五,这已宣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且预计美国经济还将继续低迷。 首先,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急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以及大量银行的倒闭,使得许多的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像美国的汽车三巨头就因为融资的问题岌岌可危,最后是美国政府的援助,暂时缓解了它们的破产危机,但是仍然面临风险。 虽然过去几个季度的实际情况也表明,尽管住房市场持续大幅降温,但美国经济并没有停滞不前。消费和投资增长抵消了住房市场降温的不利影响,并支持了经济的继续扩张,但是到了现在,人们才发现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要么失业,要么收入大幅下降,而前期的“假象”实际上是整个市场库存的调整暂时掩盖危机的影响。 其次,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健,不乏继续增长的动力。 这是因为美国的各方面任然是世界最强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力任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国家和组织能撼动;而且美国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就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的危机。 再从外部环境看,其他国家的境况并不比美国好到哪去,而美元仍然世界上最被信赖的货币,据最新数据显示,对美元的持有仍然在不断的增加,且呈现增长趋势,这也意味着美国的金融地位暂时无人能撼动。 最后,这次危机虽然不断的向其他经济产业蔓延,但整个世界都在积极的采取措施应对,而美国金融体系相对成熟,市场发达,拥有各类对冲风险工具和渠道,这为缓解危机带来的影响提供了条件。 还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及时向金融系统注入大笔资金,增加流动性,降低了局部问题恶化引发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美联储在出手托市的同时还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促进金融市场有序运转。货币当局的行动和决心应有利于平息投资者的恐慌心理,限制市场恐慌对经济影响的放大效应。 (2)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全球主要央行的银行家们一直在集中精力阻止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相继注入大量现金。不仅如此,美联储还下调了贴现率。这些努力初见成效,货币市场有所回稳。不过,很多债券产品特别是资产支持证券却依然低迷。除了担心信贷市场再次出现混乱外,目前中央银行家最担心的莫过于信贷市场动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般认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会受到最大影响。乍一看,美国经济并没有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非常强劲;商业支出看起来很活跃;工资增长很稳定;拉低消费者支出的汽油价格正在下降。但仔细分析起来,前景就不那么光明了。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撰文指出,二季度经济的强劲部分归功于公司库存调整等一次性因素,同期消费增长则急剧下降,有些地区消费者支出的低迷一直持续到了夏季。有数据显示,7月份汽车销售下降至9年来低位。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房地产市场比很多人认识到的更加糟糕。7月份新屋开工的步伐大降,二手房销售连续第五个月下降,房价持续下跌。根据标准普尔发布的S&P/Case-Shiller 房价指数,在截止于6月份的过去一年里,美国10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房价下降了4.1%。 正在破灭的房地产泡沫使美国经济在8月份信贷市场出现动荡之前就已经变得比较脆弱,信贷困境使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因此,分析家们纷纷下调其对美国建筑业和房价的预期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摩根大通经济学家现在预计,到2008年年底,新屋开工的步伐还将进一步下降30%,平均房价将下降7.5%至15%。高盛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在未来几年里,房价还将下跌15%至30%。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更大的问题的是,影响房价出现两位数下降的因素对在房地产泡沫鼎盛时期消费者大举借债的美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持乐观看法的人从消费者支出的反弹中得到些许安慰,但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 至于对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家》认为可能也很严重。事实上,目前有很多人预计全球经济的强劲足以抵御美国的放缓,其理由是美国的经济增长已经疲软了一年多,但全球经济增长一直很强劲。《经济学家》称这种乐观可能低估了次级贷款危机向其他国家的传递。传递的路线之一是金融蔓延,从加拿大到中国,全球都出现了投资次级债的损失。损失的广泛传播很容易被消化,但同时传播的紧张情绪和风险厌恶则不那么容易被消除。在过去发生的历次金融动荡中,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但这一次可能会有所不同,发达国家,特别是银行涉入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很深的欧洲国家,可能更为焦虑。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得益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经常项目顺差,可以很好地经受住投资者大举撤离的考验。而在欧洲发达国家,投资次级债的损失和投资者的紧张情绪可能会迫使银行勒紧腰带,削弱国内支出的增长。8月份德国反映商业信心的Ifo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消费者信心也有所下降。在8月份信贷市场动荡之前,欧洲央行曾发出将在9月6日例会上加息的信号。但从目前形势来分析,该央行很可能将等待一段时间。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尽管在美国不计后果向高风险借款人放贷的规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价的膨胀一直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 另外,《经济学家》还指出,全球经济抵御美国经济疲软的能力也不应被夸大。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必然将损害其他地区的经济。 (3)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现在我们国家头等的经济大事就是保增长,促就业。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从超过1.9万亿美元减少到1.8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但是,最让人没想到的是曾经一度涨到147美元的石油,甚至有人预测明年将涨到200甚至300美元的超高价,一路狂跌,先是点破70美元的大关,后又不断挑战人们的预期,破60,再破50,直到目前的40多美元一桶,而欧佩克也不断减产,现在已经减少原产量了百分之十二,而非欧佩克的产油大国俄罗斯也大幅度减产,短期内石油还没有上涨的迹象。 而且一度疯长的矿产价格也因为中国的制造业需求不足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编辑本段]次贷风暴之鉴 美国次级抵押信贷风波起于今春,延于初夏,在仲夏七八月间扩展为全球共振的金融风暴。虽经各国央行联手注资、美联储降低再贴现利率等干预措施,目前危势缓解,但其冲击波仍在继续蔓延。国内舆论8月以来已对此国际金融事件给予较高关注,2008年8月24日以后,又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报相继披露所持次贷债券数额新闻发生,更证明了中国在危机中难以完全涉身事外。 当前,准确估计包括三大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在次贷债券投资中的损失,恰如整体评估此次全球次贷风暴整体损失之原委,尚嫌为时过早。然而,以宏观视角细察此次全球性次贷风暴积聚、爆发、扩散之路径,已可总结出若干经验教训,对资产价格泡沫畸高、资本管制将去未去的中国正是镜鉴。现实表明,金融自由化在本质上应当是金融体制的进步,其中包括风险防范体制的不断完善。监管层、金融机构、房地产业等领域的“有力者”,均应加倍警惕资产泡沫,切勿以今日的快感换取明天的伤痛。 国际观察家在分析此次金融风暴时普遍认为,美联储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衍生品市场脱离实体经济太远、金融文化仍有欠提高,乃是此次金融动荡的三大原因。其中尤以第一条为甚。 在美国历时最长的经济景气结束后,网络泡沫破灭、“911事件”等因素,迫使美联储连续降息。没有理由指责这一经济刺激政策的总体取向。但在具体操作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有值得反思之处。其最初两年降息力度过大,真实利率有时甚至为负;此后虽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上调至5.25%,美元仍处于长期的贬值阶段。以通胀指标考察,美联储在经历了初期的成功后,在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下半年,也曾出现月度CPI涨幅略高的情况,2005年9月甚至达到4.7%。美联储在加息上过于谨慎,应变迟缓,对于全球流动性过剩难辞其咎,更形成此轮金融动荡的根源。由是看来,货币当局正确判断形势并果断采取措施,至为重要。 衍生品市场链条过长,而基本面被忽略,也使风险不断放大。美国的次级抵押信贷本始于房屋的实际需求,但又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而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与客户的还款能力相脱节,更多地基于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在房屋市场火爆时,银行得到了高额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对房贷衍生品趋之若鹜。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则违约涌现,危机爆发。因链条过长,市场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管都变得相当困难;因中间环节多为“别人的钱”,局中人的风险意识相当淡薄。长链条固然广泛分散了风险,但危机爆发后的共振效应可能更为惨烈。 次贷风暴还表明,纵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种种报道表明,在美国申请次级抵押的信贷者中,许多人甚至不知何为复利,亦不会计算未来按揭成本,但仍然兴致勃勃申请了自己本无力偿还的房贷,住进自己本无力购买的房屋。如此行事者大有人在,然而,大众性癫狂永远无法战胜市场涨跌无常的铁律,泡沫的突然破裂必然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创痛,首当其冲者正是误入泡沫丛中的弱势群体。 此轮次贷风暴还对现有美国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可以想见,从长远计,危机必然成为市场革旧布新的重大契机。而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当在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解读。7月18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已对这些举措作了详尽阐述。其核心是保护市场正常运行,主要手段有二:一是法治,修订旧法,颁布新规;二是信息披露,打击金融机构向购房者、债券投资者欺诈兜售的行为。另一方面,布什在其8月31日讲话中宣布,联邦住房机构将为那些陷入困境的贷款者提供担保,使其以优惠利率获得融资;并表示,政府的工作是帮助购房者,而不是救援投机者,也不是救援那些明知没有能力仍然购房的人。市场指数涨跌并未成为“监管指南”,市场玩家意志无法左右货币当局,正体现了“政府远离华尔街”的基本原则。 由于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问题,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居民消费,2008年12月30日美国公布的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8,创出历史最低水平。同日美国公布的10月份SP/CS10座城市房价指数月率下降2.08%,为连续13个月下降,美国10月份SP/CS20座城市房价指数月率下降2.2%。如果情况不能尽快好转,上述数据将对美元的走势.同样美元的走势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如日元仍小幅回调。次日上午日元盘中最低跌至90.42,截止发稿时(2008年12月31日),日元波动在这一最低价格附近。2008年12月30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欧元区GDP面临下行的风险占主导地位。 2008年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财经》曾于6月下旬出版前马来西亚央行高级官员及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先生有关专著,用意即在从邻人血泪中吸取经验教训。相较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全球次贷风暴对中国既为再度警醒,又在时间和案例的层面更具贴近性。由人民币的巨大升值压力为本,中国面对的资产泡沫只会更为庞大,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风险估值过低、风险防范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今天的“理论者”如何以“新兴市场”、“人口红利”等种种说法自我宽慰,清醒者没有理由不考虑未来的风险代价,未雨绸缪已再不可拖延。不独如此,随着6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中国外汇投资大规模出海蓄势待发。次贷风暴警示对于未来“走出去”的战略安排亦是意味深远。 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主义以及其经济学理论是以人性趋利的基础提出的,同时又放大了人性的消极面,这就助长了这次危机发生的危险,这是资本主义的弊端,且无法克服,所以我们国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要借鉴教训,用共产主义的框架来整合西方的经验,发展成适合人类长远发展的新体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贷风暴对中国人可能是件幸事。认真体味此次风暴之教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在未来引起无穷祸患。2023-05-15 14:08:3612
哪位能简单概述一下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一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而且这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它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危机大爆发。从世界经济的历史发展来看,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严重破坏一国的银行信用体系、货币资本市场、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收支平衡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金融危机爆发时的表现主要有:股票市场暴跌、资本外逃、市场利率急剧上扬,银行支付体系混乱、金融机构倒闭破产、外汇储备下降、本国货币迅速贬值。(一)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二)美元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三)1992年英镑危机(四)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五)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国际债务危机和国际货币危机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国际债务危机:是个运用广泛的术语,可以描述各种并不一定相关的金融现象。其中包括美国债务在80年代的迅速增长;高收益率“垃圾债券”市场的突然兴起和消失;大多数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问题——前者可追溯到1973~1974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后者可追溯到80年代早期;及1989~1990年美国政府对其东南部许多储蓄和贷款机构代价高昂的救援努力等。由于大多数金融恐慌和崩溃是由于某人或某机构无力按计划承担其义务而引起的——如在股市崩溃之后,靠贷款或“保证金”买入股票的投机者在其用作抵押的股票价值变得太低而资不抵债时无力偿还其债务——因此,大多数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债务危机”。国际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货币危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有的学者认为该幅度为15%~20%)从狭义上看,货币危机主要是发生在固定汇率制下,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对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等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背景(1)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制度缺陷(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制度缺陷(3)牙买加体系下的制度缺陷(二)国际资本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动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政策讨论的中心环节。传统上,资本流动被看作一种被动的、调整性的附属物。但是,对每一次金融危机后的考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危机表明,资本流动本身也会促成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远远超过其经常项目账户赤字,过度的资本流入难以被国内经济部门吸收。资本流入增加了资本进入国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储备最终又以种种方式回流到了资本出口国,这种资本的大进大出使得资本流入国正常的经济循环恶化,这些国家通过提供的外部融资,使得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得以延长和加强,同时推动国内需求和资产价格的膨胀。(三)国际资本流动的易变性国际资本流动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间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不同国家之间盈利机会的出现或丧失以及投机者信心因素和汇率预期的改变等都会对资本流动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短期资本进入时来势汹涌,撤离时也是劳师动众,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外国直接投资是比较稳定的资本流入,而证券资本的流入却很不确定。国际资本流动的易变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相对较小。和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规模、信用体系以及资本市场相比,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规模太小了,而吸收的资本净流入太多了。2.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信息沟通和了解,投资者的观点和预期很不稳定,无法与东道国的经济基本面相衔接。更为关键的是对于那些缺乏对信息的认识和了解的投资者来说更易产生“羊群效应”,而大量被推出歪曲的信息和评论以及暗箱操作更加剧了问题的复杂化。3.资本流动的逆向效应。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资本流动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逆转性——它一方面使资本输入国由于风险预期的不断变化而要偿付更多的成本;另一方面国外的资本流入停止,停留在国内的国际资本开始逃离。即便是经营良好的企业,在利率攀升,汇率下跌和经济前景暗淡的背景下都会剧烈地改变企业的利润预期。(四)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实证研究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危机国一般都会出现资本大量流入、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以及本币升值的过程。本币升值会抑制一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经常项目赤字,实质经济因素发生逆转。在此基础上,金融市场就会出现货币贬值预期,当市场恐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投机资金便会发动攻击,抛售本币,本币贬值,货币危机爆发。(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内部因素当一国爆发货币危机时,如果此时该国并不存在由国内因素导致的金融危机,那么这一危机必然是由投机冲击引起。实际上,投机冲击更多是在一国经济基础出现明显弊端时才会发动,与经济基础无关,纯粹由于心理预期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并不多见。这里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探讨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1)宏观经济政策失误综观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发现“亚洲奇迹”的很多方面是依托政府引导和行政强制实现的,这样不可避免有很多的经济政策失误和权力腐败,进而侵蚀一国经济机体。如韩国从50年代开始,政府就没有停止过对经济的强力干预,为了加入GATT(WTO前身),韩国在30多年前,进行了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战略调整: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在1967年成为GATT成员以后,虽然在一些领域减低了关税(总体关税下降到14%),但在相当多的重要领域仍旧保持着强大的产业政策。比如汽车工业,韩国保护了20年时间。政府主导(关税+产业护持)与“出口导向”共同构成了曾被当作发展典范的“韩国模式”的全部内容。韩国政府通过行政性手段拼凑大型企业集团,企业依靠国家保护盲目投资,金融机构呆坏账日益积累,最后造成一种“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经济内部结构问题和政府的深度参与必然产生的低效率和腐败很快将韩国导入金融危机的困境。1998年,金大中政府推出“经济复苏三年计划”,把发展战略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在一些亚洲国家,权力腐败是经济基本层面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印度尼西亚拒绝进行民主改革,实行家族式的集权统治,使国际的权力腐败和权钱交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总统苏哈托家族甚至集聚了12个行业近40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可能指望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有什么成效。亚洲各国都大量举借外债,经济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性很强,对外债的管理失控,外债结构中短期外债太多,而且大肆挥霍进行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炒作。为了进行偿付,必须保持高的出口增长和不断增加的外资进入,一旦这两者出现问题,资金链就会裂开,金融危机就要到来。(2)亚洲模式的局限亚洲国家的发展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60、70年代,日本用出口导向发展战略,选择了“贸易立国”政策,最终成为世界经济大国,80年代后,东南亚国家争相模仿,也带来了这一地区10多年的繁荣。90年代以后,随着收入的增长,传统产品的市场容量已经饱和,市场相对缩小。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这一战略,加上初级产品的技术进步,每个出口国的供给能力增长。东南亚各国的出口能下降,比较利益的转移造成这些国家经济的基本层面上出现结构失衡。亚洲模式使得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建立在这种增长方式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很难持久的。克鲁格曼曾经警告过:“亚洲的经济奇迹与其说是由于良好的计划和生产率的提高,还不如说是由于有充足的劳动力和资本。”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周边国家的竞争,这种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受阻,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就被削弱。要维持经济增长面临两个选择:其一,像日本、韩国、台湾一样进行产业技术结构升级;其二,开拓国内市场,降低工资率水平和进行本币贬值。要在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市场上参与国际竞争,很多国家并无这样的实力。经济发展使工资水平增长,缺少向下弹性,就只有希望贬值来缓解出口压力。亚洲各国在出口商品中的同质性非常明显,在国际市场上构成了严重的恶性竞争,各国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位置,都有强烈的本币贬值的愿望。(3)汇率政策的失误亚洲各国在汇率选择上主要是与美元挂钩的钉住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90年代以来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汇率大幅升值的情况下,引起了亚洲各国货币的相应升值趋势,货币被人为地高估了,从而导致该地区的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为了维护固定汇率制,各国的中央银行必须大量抛售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大幅度减少,这样就给国际的投机者提供了投机缺口。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瓶颈就是资金短缺,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信誉远远不足以吸引到足够的外资流入,各国纷纷进行了以放松管制为特征的金融改革,80年代的拉丁美洲、90年代的东南亚,概莫能外。放松管制,吸引外资有两个做法:一是提高利率吸引国际套利资本;二是开放金融市场吸引国际投机和投资资本。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金融放松面临着很大风险,高利率使贷款在成本增加,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亚洲大部分国家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同时,也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大量的游动资本就可以无所阻拦的进入,使各国的金融体系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六)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机制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是指引起各国汇率剧烈波动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的国际资本流动,它不仅由一国的金融危机影响到另一国,而且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危机“传染”。在金融一体化的今天,一国发生金融危机极易传播到其它国家,这种因其它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金融危机可称为“传染性金融危机”(2)货币一体化安排如果国家之间实行货币一体化制度安排,必须保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致性,在这种区域经济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容易受到冲击,而一旦冲击成功就具有连锁效应。1992年,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正是利用欧洲各国在同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认亏出场。在欧洲货币体系下,成员国之间虽然安排了相互间汇率浮动上下不超过2.25%的界限,但是这种货币一体化客观上要求各国一致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当时德国刚刚统一,为了化解财政赤字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形成欧洲货币体系内的其它货币贬值的强烈预期,最终以英镑为首,波及到意大利、瑞典,芬兰遭受投机者抛空而跌破界限。纷纷宣布退出欧洲的钉住汇率制。(3)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当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资本一般都会调整或收缩它们在国外的资产,至少会减少较大风险国家的资产。许多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当部分资本流出的现象,如果该国不能承受这种资本流出,该国就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和宽松的财政政策,美国在1980-1981年间面临高通货膨胀。不得不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美元利率上涨,拉丁美洲国家不得不借更多的钱维持资本运转,到了1982年春天,受“马岛战争”影响,债权人对拉丁美洲国家迅速膨胀的贷款失去了信心,停止继续增加贷款。这对于长期依靠资本注入的拉丁美洲国家无疑是致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各国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的一体化程度加强了,一国或一地区在经济金融领域出现危机后,或多或少总要影响其它国家乃至全球。1997年秋季从泰铢贬值开始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了几乎所有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最终演变成冲击全球的金融狂飙,引起了世界性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困扰。(一)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水平下降37.2%,其中美国下降40.6%,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退回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而爆发在20世纪末的这场最大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更为直观。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和俄罗斯陷入严重衰退,其它国家经济增长率都不同程度受挫。拉丁美洲地区经济增长率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巴西从1997年的3.5%下降到1%。前些年保持强劲势头经济增长的欧美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停滞或成衰退,与该地区有密切贸易联系的美国出口减少,在该地区投资的跨国公司利润下降。1998年上半年,美国出口贸易出现90年代以来第一次负增长。据标准普尔公司估计,亚洲金融危机使美国所有部门在1998-2000年损失4180亿美元。亚洲金融危机迟迟难以走出,使本已出现经济泡沫的西方股市更加脆弱,美欧股市在危机期间持续暴跌,从而会减少投资者的财富效应,影响消费者开支和企业投资,导致经济增长下降。(二)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受阻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货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受阻。一方面,遭受危机打击的国家会重新考虑过去在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所作的承诺,在以后的政策决定中更加谨慎。另一方面,经济势力强,经济结构良好,受危机冲击小的国家在危机后会由于本币走强而使竞争力削弱,一旦危机国家出口恢复,贸易顺差增多,贸易保持主义的呼声就会增强。(三)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冲击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都因现存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些致命缺陷而起。从而对国际金融的制度安排构成巨大冲击,同时也提出崭新的课题。就目前而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如此庞大,甚至可以迅速吞噬一国的金融构架。如何防止货币危机的发生,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寻求办法,需不需要管制?如何进行管制?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汇率制度抵御危机?政府之间,国际金融组织与政府之间如何协调?30年代的大危机宣告了国际金本位制的灭亡,随后诞生了以固定汇率制下的“双挂钩”为特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的美元危机,牙买加体系取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更高,而原因也更为复杂,浮动汇率制也并没有像设想中那样自动实现内外均衡。1997年11月,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通过了旨在加强亚洲地区金融合作的新机制,“亚元区”也开始进入政府间和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世界各国就如何防范金融危机的爆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国际金融危机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一)金融危机引发经济、社会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极易引发经济危机乃至于政治危机、社会危机,1994年墨西哥债务危机,新政府上台宣布比索贬值。1998提5月出现印度尼西亚政权更迭,阿根廷在危机中更是处于社会混乱、政府频繁变动之中,一月之内,5个总统先后上台和下台。金融危机中,外国资金往往大举外逃,给该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墨西哥1995年出现近2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转为1998年的净流出246亿美元,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外资在短期内大量外流破坏了原来建立在外资流入基础上的资金平衡。在外债管理松驰的一些国家,外债的总量和结构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外债与国内投资期限结构中的短借长放的“错配”现象中十分严重,资金链一断,损害是致命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还会引起汇率制度上的一些变革,给正常的生产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如30年代大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的外汇管制现象,1999年英镑危机后欧洲区一些国家脱离了欧洲货币体系开始自由浮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被迫采用了浮动汇率制。从短期看,这些新制度的实行往往因为政府的无效管理而给经济带来更大波动。(二)金融危机对经济秩序的影响。危机爆发首先会造成金融市场剧烈动荡,1929年10月28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危机期间仅银行破产倒闭达到上万家。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在10%或70%以上,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韩国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有4家破产。危机期间,各国政府往往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更加加重了经济困难,对外汇市场的管制可能维持很长时间,会对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从国际资本流动看,大量资本的频繁进出扰乱了该国金融秩序,市场价格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的局势也给公众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很大干扰,一国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三)补救性措施对危机国的不利影响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后,政府将被迫采用一些补救性措施,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最常用的手段,而危机的爆发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政策的失误导致的,这一措施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另外,为获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资金援助,一国政府往往被迫实施这些援助所附加的种种条件,例如开放本国金融商品市场等,给本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负担。在解决80年代债务危机中,一方面各国政府、商业银行和国际机构向债务国提供了大量临时贷款。另一方面要求债务国实行紧缩的国内政学,以保证债务利息的支付。同时要求债务国进行以贸易自由化、私有化为特征的政策调整,这些要求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比较苛刻的。2023-05-15 14:09:072
这次的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直接,根本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
先用最简单的话先解释一下。 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相比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这个可以理解吧?你还钱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钱给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风险大,收益也大嘛。放出这些贷款的机构呢,为了资金尽早回笼,于是就把这些贷款打包,发行债券,类似地,次贷的债券利率当然也肯定比优贷的债券利率要高咯。这样呢,这些债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还有其他基金的青睐,因为回报高嘛。 但是这个回报高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国房价不断上涨。怎么说呢?房价不断上涨,楼市大热,虽然这些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是比较高的(这个也容易理解吧,因为那些人信用状况本来就差,收入证明也没有,其他负债也重,还不起房贷也是容易发生的事情),但放贷的机构即使收不回贷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不就也赚了嘛,因为楼市大热,房价不断涨嘛。 好了,危机如何发生呢?就是06年开始,美国楼市开始掉头,房价开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那即便放贷的机构钱收不回来,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卖出去(难说卖不卖得出去,因为房地产市场萎缩,有价也没市)也肯定弥补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了。那么,由此发行的债券,也是不值钱了,因为和它关联着的贷款收不回来。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不就跟着亏了吗?很多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都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所以就亏了很多。举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这个数字真的是巨额),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期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但次贷风暴引起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简单的说,在当前次贷问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各银行自然收紧信贷,避免放贷,这就导致银行间短期同业拆解利率大涨,换句话说,大家都不想把钱放出去,因为也搞不清楚其他银行因为次贷的损失会多大,财务状况如何,所以就把同业拆解利率调高了。那反过来,同业拆借利率很高,导致资金筹集的成本大增,所以连银行自己都不愿意从其他银行借钱。所以资金的流动性就大大降低,这个是有很大风险的,对本国各行各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响。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动性突然紧缩,所以就向市场紧急注入巨额资金。各国央行在数日内向市场注入超过三千亿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银行提供比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要低的无限额拆借,这样就可以把同业拆借利率压下来。但这样的举措,又会进一步地向金融市场表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例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巨资保持流动性,是自9·11恐怖袭击来的首次。 危机是否进一步扩大,就要看各国各银行到底关于次贷的损失有多大了。 总体上看,次贷对于中国的影响甚少,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几乎是对外隔绝的。中国五大银行投资美国次贷的数目甚少,目前估计他们总共的损失大概才50亿人民币,所以理论上对中国的影响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贷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即便中国自身的直接损失很少,但外部环境导致美元的币值,流动性波动极大,对国内的影响也不容低估。2023-05-15 14:09:141
全球金融危机毁灭多少美元?
全球金融危机毁灭50万亿美元。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跌宕十年,世界格局已是地覆天翻: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进入了低增长、高风险的“新平庸”;经济全球化浪潮遭遇挫折,孤立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发展中经济体话语权逐步提升;实体经济再受重视,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步伐加快……更具深远影响的是,这场危机让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制度“灯塔”,成了展示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橱窗”。十年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面临着内部断层和社会撕裂的困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具有难以克服的制度性缺陷。“历史的火炬似乎正从西方传给东方。”正如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所言,在这场全球金融动荡中,西方在衰退,东方在增长;西方充满担忧,东方满怀希望。金融资本主义走到了跨不过的沟坎面前,其制度性的弊端,必然会让人们发现,实现现代化的制度,绝非只有西方这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统治”的动摇,加速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革命性转进。让全球金融危机十年之变告诉世界“中国赢了(China won)”不久前,美国《时代》周刊用这样一句话的简体中文和英文,做了亚洲版的封面。这篇封面文章的作者伊恩·布雷默说,这是《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其中的暗喻就是,尽管目前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已在走下坡路,而中国正在稳步赶超美国。布雷默是全球知名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创始人。他毫不讳言地指出,虽然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权很可能还会持续多年,但美国实力的支柱——美国的军事同盟、贸易领导地位以及推广西方政治价值的意愿——正在逐渐消失。布雷默在他看来,这一结局最直观的起点,是十年前从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最终引爆并毁灭了50万亿美元市值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浩劫,对全球格局产生了远超经济领域的深刻影响。他在文中感叹:“就在5年前,西方一致认为,中国总有一天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政治改革来维护政体合法性。但是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甚至比二战后主导国际秩序的美国更加完备,更可持续。”2023-05-15 14:09:321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经济危机?最好举个例子,通谷易懂的
要搞清楚此次危机,你必须要了解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原因和原理,下面是一朋友分析的几点原因,你要仔细看下,你就会明白此次危机的来龙去脉了: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二、 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四、次贷: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go-vern-ment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go-vern-ment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2023-05-15 14:09:5910
每次金融危机与美元的关系
国际金融危机因美元长期失控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演变而来的。 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存在几种类型:主要是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 商业风险,事实上是日常商务活动中一般的信用风险。包括偿债能力、违约和拒绝付款。然而,竞争才是最主要的风险,需要持续有效的管理和营销才能在竞争中立足。国际市场的一个独特的风险是金融调节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于有关货物质量、合同条款及货款的不兑现方面引起的争执。例如,有一个公司将几百吨脱水土豆运给德国一名批发商,这名德国批发商经过检验认为这些土豆的味道和质地不合标准。对于出口商这方来说可以降低价格,另寻买主或将土豆运回国内,这样一来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政治风险与战争、革命、货币的不可兑换性、土地征用、驱逐出境、进口许可的限制或取消有关。政治风险是所有商务活动都要考虑的环境因素。防范政治风险的最好办法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决策程序。有时政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商家必须心中有数或者放弃某些市场的交易。 汇率不稳定也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多年来,大多数公司都能采取预防性措施将这种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世界主要货币的浮动汇率制,迫使所有关商家尤为关注汇率的波动,并意识到需要调整金融计划来作补偿。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前,主要货币的贬值并不常见,而且通常可以预测得到的,但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是很常见的。 世界经济总量54万3千亿美元,美国占有13万8千亿美元,占有率近1/4。美国高度市场化的体制下,将金融风险转嫁到全世界而形成国际金融危机。德国一位重要的银行家说,美元是“我们这个时代讨论最多的一种经济现象”。他又补充说:“……美元汇率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结算单位”。因为美元作为一种世界货币,其价值会对众多国家造成影响。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拥有数额巨大的美元储备量。世界贸易的一半以上过去以美元来定价,美元汇率的变动总是会使某些人得利而另一些人受损。因此,应该在世界更强有力地监控美元的价值。 美元汇率一直以来都是波动不定、难以预测,是美国政府失控的结果。几年以前,美元大幅度贬值,这使美国人很难购买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导致了美国国内同类商品的价格的上涨,而使通货膨胀更加恶化。以美元为结算单位来进行交易的外商及拥有美元储备的国外机构或个人因此而大受影响。在美国用外币借款的人发现,还债时必须付出比借款时更多的钱。因为下跌的美元只能购进较少的外币。金融危机,美国在世界面前丢失了脸面。 如果美元急剧升值,情况正好相反。美国的出口商不能在国外进行销售,因为外国人必须付出更多的货币来换取美元。美国人会去购买相对比较便宜的进口商品,而美国的制造商就会抱怨他们的商品无法同进口商品竞争。失业现象也常归咎于美元“价值过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穷的国家,如果背负了美元债务,发现要还清债务和利息实在是难上加难。因为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本国货币来兑换美元。也就是说,花同样的钱,在不同时期所购买的东西多少是不同的。 固定汇率制在过去不起多大的作用。货币价值取决于市场状况。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率的下降,意味着该国进口过多,没有能力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这还会导致高度通货膨胀,使商品的价格越来越高,同时使该国负担越来越多的债务,从而使其他国家对于该国能否保持稳定推动了信心。 要解决汇率稳定,不但需要先行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如结束浮动汇率制,恢复相对固定汇率制,考虑恢复货币黄金本位制度。 在金融危机纵深发展漫延时期,国际政府需要协同、共克时艰,加强监督和调控货币市场。同时各国设法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国际社会逐步废除美元垄断金融硬通货独大格局,认同推行经济大国多货币结算流通,为扭转金融危机、甚或经济危机作出不懈的奋斗和贡献。2023-05-15 14:10:321
金融危机是如何造成的?
【转】中国经济周刊:美国在技术层面上已经破产2008-11-21 13:43 评论(1) 浏览(40) 银行业有这样一个玩笑说:如果你欠银行10万元,那银行逼债会逼死你;如果你欠银行10个亿,那当你出了问题,银行会派保镖日夜陪伴你,生怕你死了、跑了、不还账了,甚至还可能借给你更多的钱,帮你度过难关。今天,这场正在席卷全球的危机正是如此: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美国,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美国破产,不仅不能抛弃美国国债等,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美国债务,以确保美国不破产。当然,除了金融层面的原因外,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过去60年间,美元在国际贸易与货币体系中一直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并因此造成了如今看来令人匪夷所思的美国债务经济模式。不过,无论如何,正如索罗斯所说,美国60年的牛市结束了。但是,人们依然困惑。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危机?次贷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美元危机?美国危机?全球金融危机?还有,为何发生在美国的一场危机会瞬间席卷全球?如果全球援手救助美国,结果将会是什么……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 为何害己更害人资不抵债——从技术层面说,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到底欠了多少债?按照美国公开数据,85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全部实施之后,美国国会所能接受的名义国家债务余额为11.2万亿美元,相对于美国13.8万亿美元的 GDP而言,美国债务率为81.16%(负债总额与GDP之比为债务率),高于60%——国际公认的安全债务率。尽管,这与日本、英国等国超过100%的债务率相比好像并不算过分。但是,这并非美国的真实债务。按照美国政府问责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前总审计长、美国彼特·皮特森基金会总裁兼CEO大卫·沃尔克的估计,如果把美国政府对国民的社保欠账等所有隐性债务统统加在一起,那么,2007年美国的实际债务总额高达53万亿美元。53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如果把100美元一张的钞票摞起来,53万亿美元可绕地球两周;2007年,全球的GDP是54.3万亿,这就是说,仅仅美国一个国家的债务,已经使全球的债务率接近100%;这个数字相当于每个美国人承担着 17.5万元美元的债务;如果平均分配给地球上所有的人,每人将分担9000美元。这还不算多。如果我们把诸如“两房债券”那样的抵押债券、美国各大财团所发行的、说不清是公司债还是政府债务以及市政债券等——总计20万亿美元(2007年末美国国债协会SIFMA统计)的债务再统计进来,那美国债务更是高达73万亿美元。按照2007年的市场公允价格计算,美国的全部资产的总市值约76万亿美元,而现在这个市值已经缩水30%以上——最多还有50万亿美元。由此可见,73万亿美元的债务,50万亿美元的资产,意味着美国已经资不抵债;而这种财务状况,放到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早该破产了。但是,美国为什么没有破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特殊地位,它使其他国家拥有了过多的美国债权。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债权国不能让美国破产,否则某些债权国自己也会因此破产。换句话说,美元和美国的债务已经绑架了世界。所以,这场危机的本质绝非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危机,而是美国债务经济模式(注:格林斯潘2004年第一次使用这个词)走到了尽头的危机,是美国“死不了又活不成”的信任危机,是第二次美元危机。“次贷危机”不过是使技术上早该破产的美国,遭遇了一个破产的契机、或者说导火索而已。可以肯定地讲,眼下这场规模空前的救援,与其说是在救金融市场,不如说是在拯救美元。美国需要世界恢复对美元的信心,否则,世界抛弃美元之时,就是美国破产之日。债务经济模式—— “美国神话”是这样创造的“越战”所导致的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月度贸易赤字出现在1971年5月),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此前,美国的“双赤字”使得欧洲国家不再信任美元,而大规模地用美元换回黄金,这迫使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中35美元与1盎司黄金的自由兑换的约定。由此,引发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美元危机。这场危机曾让世界苦不堪言。美国之所以敢于如此“掀翻桌子赖帐”,而其他国家又拿它没辙,原因是没有哪个国家的货币有能力替代美元,在国际结算体系中扮演核心地位;更重要的是,基辛格博士成功游说“欧佩克”,将美元确定为国际石油市场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这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所确立的美元地位不仅未被撼动,相反让美元发行失去了黄金的约束而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的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摩肩接踵。在此过程中,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让世界各国的美元需求大幅上升。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放弃了美元货币供应量的管制,而改用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手段。从此,美国的印钞机开始满负荷运转,铸币税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元债务也随之骤然膨胀——美国债务经济模式就此起步。所谓债务经济模式,概括来讲就是,美国不再需要一般性实业企业,除食品以外的一般消费品和一般性工业设备外,其它商品都从国际市场购买,并借此向世界输出美元;其他国家为了国际贸易结算顺利进行,不得不持有相当数量的美元储备;为了美元储备保值增值,这些国家又不得不去购买美国债券或其他所谓安全的美元资产。因此,在世界上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圈:美国所需要的商品,只需印刷钞票去外国买就是了;美国买东西花掉的美元,通过出售美国债务(国债或公司债)重新回到美国本土,变成美国政府或公司可以任意支配的现金;这些现金被用在美国人身上,使他们有能力去消费那些从外国买来的东西;美国的商人通过在本土出售外国商品而获得收入,然后继续购买别国的商品。如此循环往复,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永远不倒、外国政府永远需要美元储备,美国欠下的债务就永远不必归还。理论上说,是“只需付息、不必还本”的债务,但其实利息也不必付,因为通胀或美元贬值会自然蚕食掉利息率。另外,只要国际贸易量不断增加,美元债务也将随之不断增大,这将创造出美国的经济增长。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看,当“主权货币”变为“信用本位”之后,“信用货币”本身就是“主权债务”符号。因此,美国无限度地发行美元货币,其实就是在无限度地发行债务。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元和美国国债之间的差别仅仅是流动性的差别,用美元购买美国国债所获得的利息,仅仅是对放弃货币流动性的补偿。格林斯潘曾经两次说破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美国增加债务能力是全球化的一种职能,因为负债能力的显著提高与成本的降低以及国际金融载体范围的扩大休戚相关。”这当然对美国有着巨大的好处:不用从事生产又可以获得远高于他国的经济效率。比如货币使用效率,对美国而言,花钱买外国人的商品,这是一笔货币的第一次使用;发债又把这笔钱收回来变成政府或公司的债务收入,再花出去。这等于一笔钱被使用了两次。但对贸易对手国而言,赚回的美元又借给美国,对自己除了一点点利息收入以外,别无它用,效率近乎为零。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之下,不断增加负债能力居然已经变成美国对世界的一种义务——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经济方式。从这一判断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另一种解释就是: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都需要通过付出资源和劳动去赚美元,而美国只要印美元(发行债务)就可以购买世界。经济空壳化—— 培育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大气泡既然靠发行货币就可以换回所需要的一切,那美国还有必要自己生产一般性商品吗?如果美国一般性商品完全自给自足,那美国又何需进口?不进口,美元又通过什么渠道变成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美元不能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美国又如何从货币发行中获得好处,其他国家又如何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美国变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经济体。它使得自己的贸易赤字变成了其他国家的必然需求——美国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由此导致大量贸易赤字,满足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同时,美国的财政赤字也变成了其他国家的必然需要——美国发行大量国债,供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投资。要完成这样一个债务经济的循环模式,美国必须把生产一般性商品的实业企业赶出美国本土,而这件事完成于1971年到1991年的20年间。两次石油危机过程中,由于石油价格的数倍上涨,使得美国一般性商品生产企业不堪重负,一方面是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压低了国民的消费能力。双向的挤压,使得企业利润不断萎缩。这还不算,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当油价让实业企业不堪重负之时,卡特接受了撒切尔一直倡导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将货币政策的四大职能简化为单一盯住通货膨胀。尤其是里根继任总统之后,为压制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货膨胀,在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主持下,1980年3月废除了利率上限管制,此后在短短的数周之间,美元利率一举攀高至20%,而且在高位运行长达五年之久。这正是国际金融史上著名的“金融休克疗法”。能源成本、财务成本大幅攀升,加之消费萎缩,美国一般性商品生产企业有些倒闭了,有些便加入美国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发生的一轮空前企业兼并、重组、收购狂潮。那时,实业企业实际变成了华尔街金融家手中的玩偶和赚钱的工具。当年在华尔街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小的总是美的。当时大公司被金融家收购之后,总会被拆解为若干个小公司,而每一个小公司都将被进行“财务手术”,然后再把这些包装漂亮的小公司出售给需要它们的人。金融家通过这样的财技赚了大钱,它们甚至发明了“垃圾债”等一系列杠杆性金融工具,使得兼并、收购在美国1979年到1985年的6年间,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同时也培育了博斯基(注:电影《华尔街》中的主角)那样的金融大盗,以及说不清是英雄还是坏蛋的“垃圾债大王”麦克·米尔肯。走过那个时代,美国的实业企业消失殆尽,只有诸如GE那样的几个巨无霸依然健在,但他们的业务也更多地倾向了金融。2007年,GE的汽车销售利润50%来自汽车金融部门。“金融休克疗法”的另一个产物是美元的升值,它一方面阻碍了美国实业企业的商品出口,另一方面为美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推动消费品产业开始向亚洲的大转移,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和东南亚开始热衷于加工贸易、出口导向性经济,而且变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说教由此甚嚣尘上。一轮大转移完成之后,美国的经济动力还剩下什么?金融、高科技以及军事工业变成美国经济的立命之本。除此之外,几乎所有一般性商品生产均让位于欧洲和亚洲。今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很难再找到标有“MADE IN USA”的一般性商品了。其实,除了金融技术和难以马上转化为生产力或民众消费品的高科技以外,美国实体经济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不断膨胀的贸易赤字。到2007年9月底,美国累计的贸易赤字总额已达6.44万亿美元。这就是美国经济的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GDP共计增加了4万多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不到10%;制造业在GDP中占比,从1990年的24%下降到目前的18%。而说到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率就更是少得可怜,2006年仅为2.7%,投资额仅相当于GDP的2.1%。就算是最让美国骄傲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硬件生产,目前,每年的投入在 GDP中的占比尚不足1%。与之相对,服务业在美国GDP中的占比高达80%因此,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空壳经济,一个只能靠债务不断膨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气泡,一个所有经济学理论都难以适用和解释的“经济怪物”。按美国著名学者安德森·维金的推算,美国每获得1美元的GDP,必须借助5美元以上的新债务。“负翁”民众—— 贫富差距加大,消费信贷迅速膨胀美国富有吗?它当然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富有,但落实到美国的民众身上,我们将会看到另外的结论。先来看一组数据:从1971年到2007年,美国企业平均工资从每小时17.6美元降到了10美元;同期,美国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从 40:1扩大到了357:1;同期,美国民众的消费信贷从1200亿美元扩张至2.5万亿美元;2007年美国的房地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规模达11.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3%。这样一组数据说明了什么?第一,它说明美国民众的收入水平在绝对下降,而下降的幅度绝非17.6美元到10美元。因为,每小时平均10美元的工资总额中,少数高级管理人员拿走的部分越来越多,一般员工拿到的越来越少——收入两极分化。第二,正如我们经常在美国媒体上看到的那样:如今在美国找到一份年薪5万美元的工作可能性已经很小,美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正在大幅萎缩;另外,美国的失业率在不断攀升,而政府能够提供的就业职位,也大都是临时性的低薪工作。那么,美国人靠什么维系原有的生活水平?答案很简单:借贷!这正是消费信贷近十年来在美国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美国普通民众的负债(住房负债加消费负债)共计14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01%,平均每人7万元美元,而负担最重的则是低收入人群。其实,到了1990年以后,美国原本享有高收入的工程师以及高级技术工人,如今已经大量沦为商业的服务员、金融机构的推销员、各种营业部的柜台员,甚至改行成了人体保健员和各色志愿人员,这也是服务业占据GDP80%的美国经济还能为社会提供的最多的就业岗位。再换一个角度,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那么,空心化的美国经济还能靠什么拉动?巨额贸易赤字,显然会使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负值;再看投资,正如上文所述,美国制造业投资增长率2006年仅为2.7%,投资额仅相当于GDP的 2.1%,所以更多的是靠金融投资,这使得美国每天都需要40亿美元资本流入,而债务循环机制确实保证了这等规模的资本流入,但这仅仅平衡贸易逆差,而真正拉动美国的经济增长的是消费。2007年,消费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2%。问题来了。美国民众的绝对收入在不断降低,而美国又要靠消费的不断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显然矛盾。怎么办?美国政府的办法是: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让原本没有资格借钱的人借钱消费,让原本没有资格买房的人购买住房,这正是次级按揭贷款及其一系列衍生品出现的历史背景。了解了这个背景,也就不奇怪,格林斯潘为什么会在2005年4月 8日美联储第四届年度社区事务研究会议上,对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从1990年初的1%增长到2005年的10%大加赞赏。在他看来,这是美国金融技术进步的一大成果,创造的消费信贷大幅扩张的经济奇迹。但是,这个奇迹在美联储开始加息、房地产价格开始不断下跌中变成了海市蜃楼,更可怕的是,“次贷危机”变成了引爆美元危机的雷管。2008年10月23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将有1200万人将因为房价下跌而破产,占全部供房者的1/6。危机是常态—— 美国危机带给全球灾难第二次美元危机在全球爆发后,经济学界有人痛骂格林斯潘滥发美元。但殊不知,格林斯潘时代的美国——一个只能依靠国家信用、企业信用和消费信用不断扩张而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所能带给世界的,必然是泡沫经济的周而复始。因为对靠金融市场主导权、靠美元对国际贸易主导权赚大钱、赚快钱并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制造泡沫。于是,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只要市场充分开放、充分与国际(美国)接轨(使用同样的市场规则),那该国的市场就一定会被美元淹没,最后该国的外汇储备——被所有国家奉为财富、多年辛苦积累下的美元,不仅在价格的暴涨暴跌中被熬干,甚至还会欠下一屁股债以致国家破产。2004年,无奈的格林斯潘一改以往晦涩的风格而明确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降低利率,为维持美国的债务经济,美国只能借助于新的泡沫。格老说的这个“新的泡沫”,无疑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在过度信用支撑下的房地产泡沫——本质就是金融泡沫——次级按揭抵押贷款及其各种衍生债券的泡沫。但现在它已经破灭了,同时很可能把美国这个“经济怪物”的好日子带到尽头。其实,在美国又何止是房地产泡沫。财政赤字的多年积累构成了“财政泡沫”,贸易赤字的多年积累构成了“贸易泡沫”,而由它们汇合一起累加成美国的“债务泡沫”;在这场危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评级泡沫”,可以看到由于财务制度造成的上市公司利润虚增的“股价泡沫”,以及由于国民过度消费造成的“抵押贷款泡沫”等等。一切泡沫最终交汇成了“美元泡沫”。美国这样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害人又害己,但总体上看:害己少、害人多。包括今天这场表面是美国、而实际是“全球第二次美元危机”的灾难,到头来谁最倒霉?现在还说不清,但事实已经表明,全世界都在为此买单,而且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买单总额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事实还告诉我们,危机中美元相对于欧元的升值说明,欧洲经济在危机中所受到的伤害可能比美国更大;事实将更进一步表明,许多发展中国家将被放到破产的边缘。当然,谁输谁赢现在算总账尚早,但可以肯定,正在经历的这场危机所带给世界的痛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将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包括第一次美元危机以及1929年之后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慢刀子割肉—— 格林斯潘“走钢丝”,伯南克则捅破了泡沫美国解决美元泡沫的第一种方法是:让美元不停地、缓慢地贬值。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美联储开始不断减息,让美元踏上了贬值之路,从此恶性通货膨胀的阴影开始笼罩全球。实际上,美元贬值对美元储备的持有国来说,无异于“慢刀子割肉”——在不知不觉中让多年积累的“美元财富”失去以往的购买力,而美国恰好借此逃债。但是,美元贬值必然会导致另一个严重后果:世界各国不愿意持有美元储备,甚至会抛售美元,如果这样,美元将会崩溃;如果其它国家放弃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则会导致美国债务经济模式土崩瓦解,最终走向破产。格林斯潘应该早看到了这种风险,但他根本无力回天。这种矛盾的心境,也让其讲话经常自相矛盾。如2004年1月13日在德国柏林,格林斯潘威胁欧盟说,美元贬值欧元升值,最终会使欧洲经济出现衰退。他甚至强调指出,美国经常账户的赤字根本不是问题,而且“以美元来支持美国的债务,从本质上说,可以提高美国的举债能力”。上述言论似乎在说“美元不应当贬值”,但就是在同一次讲话中他又说,如果美国经常账户的赤字继续增加,美国“将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进行调整,从而减少或可能逆转”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债务的需求——这实际是说,美元贬值是必然的、早晚的事。按美国学者说法,格林斯潘只有“走钢丝”了。他既希望通过美元不断贬值以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又必须确保美元贬值不会引起世界各国对美元资产的大量抛售。因为如果把美国的所有泡沫、通胀压力一起考虑进去,那美国经济的脆弱程度就更加严重。为化解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强化世界对美元信心,这要求美联储所确定的利息率不能太低,但利率过高又容易导致美元升值、加重美国债务负担,甚至捅破国内日趋严重的房地产泡沫;那利率低一些行不行?也不行。虽然它可以保住房地产泡沫,也会减轻债务负担,但通胀压力加剧,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会受到打击。由此可见美联储的难度有多大。或许格林斯潘也只能用些晦涩不清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意愿,用精心权衡的货币政策应付着,尽可能避免极端情况的发生。但是,这样的钢丝能走多远?伯南克接任之后,美元利率的上涨加快了。2007年,在伯南克最后一次加息之前格林斯潘提醒过,他认为,美国经济会出现很大麻烦,但伯南克没听,当他把利率升至5.5%,美国的泡沫经济破灭已经不可逆转。这怪伯南克吗?恐怕不能!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00年欧元诞生了,世界出现了另一种可以替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一个经济规模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区。这无疑使美元在国际结算体系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2003年,华伦·巴费特平生第一次开始持有外国货币——即抛出美元买入欧元,陆续将欧元的持仓增加到200亿美元。不只是华伦·巴费特,据《金融时报》计算,截至2006年10月份,全球流通中的欧元现钞总值已超过美元,达6100亿欧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跌至8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欧元储备从0%大幅上升至25.8%。华伦·巴费特指出:“如果经常账户的赤字继续下去的话,那未来5到10年内,美元还将继续贬值。”2007年,美元的贬值确实开始加速,这一货币危机的典型特征,让美元摇摇欲坠,而次贷危机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慢刀子割肉”很可能演化成“快刀斩乱麻”——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被倾覆,陷入绝对混乱。美国怎么办?世界怎么办?救楼市、救股市、救汇市、救银行,救实业……经济的方方面面几乎都需要救,而所有国家不仅要自救,而且还要帮着美国救。但我们必须看清楚,救市的最后结果,也许只不过是让美国经济 “继续在钢丝上走下去”。害己更害人—— 美国危机会否把全世界“拉下水”2023-05-15 14:10:408
什么是金融危机?会造成什么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 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危害性远大于此次地震灾害,可以称作“金融地震”,并以广发行外资并购和中美第四次战略对话等事件为例,预计中国将在农业、电讯、金融等重要领域实行对外资全面开放,并将成为历史上迄今为止第一个金融全面开放的大国。由于现代经济以虚拟方式运行,一旦金融业全面开放,其危害性将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财富流失规模将会越来越大,摧毁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 2,我国经济命脉将逐步被外国控制,现代银行借助现代资本市场,已经完全能够控制所有产业,并且不仅仅是传统银行那种存贷款的控制,而是通过对产业资本的重新定价和不断调整,把所有产业变成金融资本增殖的工具。现代银行对产业的整体控制作用,意味着丢掉银行就丧失了整个国家经济,丧失了经济主权。外资将按照西方国家的利益对中国进行产业布局,加快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中国转移速度,把中国牢牢钉死在世界产业链低端,成为世界加工厂和垃圾场,逼迫中国只能越来越大规模出卖资源,以“寅吃卯粮断子孙路”的自绝方式发展经济,把中国自然生态环境一步步推向崩溃,最终把中国这个世界最美丽的家园变成一个自然灾害频繁不断的国家。可以说,保卫银行保卫金融,就是保卫中华,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我们的子孙! 3,最为可怕的是在现代社会中,银行已不仅是一个金融组织,而越来越成为“准政治组织”,拥有国家居民和企业、机关、军队等各重要部门的详细档案资料,银行被外资控制后,对国家的政治安全会产生难以想像的巨大危害。连一些美国经济学家都不理解,为什么在美国已经爆发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抓紧设置金融壁垒的情况下,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全面开放金融领域,允许外资控股中国银行。 其次,我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实现“五有社会”(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物质基础,但之所以迟迟不能实现,从经济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原因: 1,建国60年积累的财富,最近30年资源变现的财富,绝大部分被少数人分享,致使两极分化极为严重。 2,大量财富流失国外,通过外资外贸两大财富吸管,抽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大部分财富,中国越来越成为用资源和财富供养世界的“国际奶牛”,不断增强着西方国家建设“五有社会”的物质基础。所有西方人都承认,西方国家每一个家庭都拥有中国产品,可是却很少有人提到,不仅中国资源和劳动创造的这些产品进入了西方国家每一个家庭,创造这些产品的绝大部分利润也同样进入了西方国家的每一个家庭。所有美国经济学家都承认,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居民享受的低物价,就是中国廉价产品和其它经济贡献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利润结构中,内资占5%,外资占95%,这意味着我们1.8万亿外汇储备,为西方国家贡献了36万亿美元利润,超过200万亿人民币。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所有经济连续增长十几年的国家,居民都达到或者接近了中等发动国家的富裕水平,中国是二战以来经济增长最高并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老百姓反倒连30年前的福利保障都丢掉了的原因。主流经济学家总是欺骗老百姓说,成为“世界工厂”是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当初英国和日本也曾经是“世界工厂”。但是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当初英国和日本的“世界工厂”是真正的两头在外,用国外资源生产商品,再卖到国外赚国外的钱。英国和日本赚的是大头,外资赚的是零头,所以两个小小的岛国才能迅速富裕起来。而我们完全相反,是消耗本国资源,牺牲本国人民福利和健康,让外资去赚大钱,我们自己只剩一个零头。就拿前些日子闹的翻天覆地的法国家乐福来说,所有反对抵制的家乐福的人都讲,家乐福卖是中国产品,员工是中国人,抵制家乐福就是破坏中国经济。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既然它卖的是中国产品,卖产品的也是中国人,连收银员都是中国人,为什么最后赚的钱要存入法国人账户?用来提高法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法国总统萨科齐竞选时向法国人民保证,绝不让超市落入外资手中;美国政府也向美国人民保证,绝不让银行落入外资手中,所以美国数千家没有竞争力的中小银行一直活得悠哉优哉;为什么我们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的官员却在天天向外国人保证,今天开放中国这里,明天开放中国那里,这些人到底是谁的公务员,天天在为谁公务? 再次,更为惊人的是,在中美之间形成了“美元旅游”循环圈,把耗费资源和牺牲环境换取的美元,绝大部分用来购买美国国债,填补美国财政赤字,抑制美国通货膨胀,不断提高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部分用来投资美国金融机构,美国金融机构再用我们的投资到中国来收购我们的产业,致使中国大量财富向美国转移,用我国的财富平衡美国物价和财政,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最让中国人莫名其妙的是,我们的银行股以低于市场价的超低价格卖给外资,我们却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外资银行股份。为什么?回答是国际惯例。 在外汇财富大量流失的同时,仍然在牺牲资源和环境扩大外汇规模,人民币升值和鼓励投机的法律环境,又推动越来越大规模的国际热钱涌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扩大导致人民币大量增发,由于以贸易形式流入美元会形成人民币投放,而以金融形式流出美元并不形成人民币收回,这就必然形成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对内急剧贬值,造成大规模通货膨胀,其实质是向中国转移通货膨胀和危机,大规模洗劫中国财富,最终由中国老百姓承担美元贬值和金融危机的损失。现代物理学有个蝴蝶效应:日本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一周后美国就会发生暴风雪。今天我们十分真切地看到了经济领域的蝴蝶效应,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倒霉的是中国老百姓。 最后,回顾我国1978年开放以来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第一次是针对姓社姓资的争论,确立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二次是针对姓公姓私的争论,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确立了私有化发展道路;目前这第三次争论,其实质是姓中姓外的争论,是经济自主化还是经济殖民化的争论。 如果这次经济殖民化的“思想解放”仍然如同前两次那样顺利通过,那么中华民族最终沦为“世界无产者”的地步就为期不远了。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物总是辩证发展的,或许世界无产者的身份恰恰是中华民族崛起前的轻装运动,要知道中华民族的崛起已成势不可挡的世界规律;未来的世界转型中,只有中国的东方文化才能解救世界危机。2023-05-15 14:11:053
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 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 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 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 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 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2023-05-15 14:11:256
询问关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资料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 时间:1929年 —— 193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极不平衡的繁荣。美国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繁荣,法国靠巨额赔款和贸易保护取得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则在国际竞争中衰落,经济停滞,脆弱而缺乏竞争力的日本在接二连三的危机中震荡,相反,德国虽然要对外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并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国内社会动荡,却依靠巨额外债更新了工业设备,重新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这种极不平衡的繁荣终于以一场大萧条告终。 从技术上看,一战以后的繁荣似乎有着很坚实的基础。汽车、化学、电气是这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力量。美国的汽车产量从1919年的150多万辆增加三倍,达到平均每六人一辆汽车的水平,其产值占到全国总产值的8%。发电量增长一倍以上,各种电机及电器日益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已成为日常用品。家电产值从1921年的1060万美元,增到1929年的4.16亿美元。化学工业变得非常庞大。炼油业发展迅速,石油产量从1919年的0.86亿桶增加到1929年的4.39亿桶。汽车轮胎的需要推动了橡胶工业的发展。人造丝、化肥等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但是,造船业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船舶市场主要为英国和德国所占领。制鞋及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失去国际竞争优势,产量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减少。农业也长期萧条。一方面欧洲各国保护本国农业,建立保护关税,另一方面靠廉价劳动力的阿根廷、加拿大的粮食大量投入国际市场,使美国农产品出口不断下降,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1929年美国出口小麦价值仅为1919年的1/3,肉类仅为1/9(1919年小麦出口值为10亿美元,肉类出口值为7亿美元)。然而,农业萧条却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农场的现代化,依靠手工劳动的中小农场大量被兼并,农场主人数减少了50万,农场规模迅速扩大。1930年,全国600万个农场中300万小农场仅生产了11%的农作物。此外,煤炭工业受到石油工业的替代,铁路运输受到汽车运输的替代,都走上了下坡路。铁路运输业的就业人数从1920年的200万减少到170万。 但是,美国的繁荣不仅建立在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上,也建立竞争对手的牺牲和信贷增长上。从1924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为35亿美元。1926年,70%的汽车是通过赊销实现的。更重要的是,美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国际竞争力强劲,工业品出口越来越多,进出口相抵年年顺差,数值由三、四亿美元至十亿美元不等,积累起强大的资本赢余。与此相应,则是英国经济的停滞和日本经济危机频仍,德国巨额外债。从1924年到1929年间,英国工业生产仅增长12%,与美国相差甚远。煤炭、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均深陷困境。虽然汽车、电气和化学工业发展也很迅速,但是仍不及美国。英国贸易额仍一直占世界第一位,在1921年到1929年期间每年的贸易额都在90亿美元以上,但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则从1913年的13.9%下降到1929年的10.8%,工业品出口占世界份额从26%下降到22%,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最高年份逆差竟达4亿英镑。贸易逆差越来越高,也使英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力量越来越强。1915年,英国已经以筹措战争经费为由,对进口汽车、钟表、乐器和电影等征收33.3%的从价税。这种关税直到1924年(战争结束后第7年)才被工党政府终止,但1925年保守党政府又重新开征,而且范围有所扩大。英国工业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在恢复金本位制时英镑的定价过高。虽然如此,由于有国际投资利润回流,英国的国际收支还勉强保持平衡。 法国的情况特别好。法国得到了德国81。51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又收复了煤钢产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了对萨尔产煤区15年的代管权,并夺取了德国在多哥、喀麦隆、叙利亚、黎巴嫩等殖民地的统治权,加上实行比较严格的贸易保护,使法国工业和农业在20年代迅速发展。与美、英两国相比,法国重工业的进展尤其令人瞩目。生铁产量从1919年的133万吨增长到1929年的1036万吨,钢产量从1919年的129万吨增长到1929年的972万吨。汽车、电力、化学等新兴工业发展更快,汽车产量从1920年的4万辆增长到1929年的25万辆。更有意义的是,由于法国一方面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却用低定价的法朗打开国外市场,法国出口猛增,至1923年时,已超过进口5倍之多,进出口总额则从1918年的270亿法郎增至1929年的1083亿法郎。巨额贸易顺差加上投资利润回流,黄金大量流入法国。1928年以后,法国拥有的黄金仅次于美国。法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1920年的5%提高到1930年时的8%。 意大利也不错。1925年的工业生产是1922年的157%。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都进展迅速。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法国,甚至落后于日本。1929年时,意大利的汽车年产量才达到5.4万辆。 德国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直到1924年,由于付出巨额赔款,失去大量工业和运输设施,德国物价失去控制,财政经济一片混乱。1924年,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均势需要,美国出于利用德国工业能力获利需要,两国又都不希望德国步俄国后尘发生革命,故出台了一个“道威斯计划”,给予德国8亿金马克的贷款。在此计划的鼓励下,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从1924年到1929年,外国投资总数高达320亿金马克,美国资本为主,英国资本其次。这一时期,由于得到的资本多,而付出的赔款少,德国工业设备得以普遍更新,生产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得到外国资本的多为实力雄厚的德国各大垄断工业集团,这进一步增强了德国工业的垄断程度。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曼奈斯曼、弗利克等的实力较前更为强大。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德国债台高筑,且需支付大量赔款。虽然工业生产能力得以迅速恢复,而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难。只要德国出于稳定政局需要,推迟偿还债务,推迟支付赔款,或者在德国的投资利润不能实现,则国际经济循环将立刻中断。 日本的情形与德国颇为相似。虽然日本是战胜国,但是日本工业能力很弱,完全经不住美欧各国工业的打击。一战刚结束时,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尚未恢复,日本得到了美国工业的大量订单,丝织品和船舶大量出口美国,经济一度繁荣。但随后,欧美各国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及亚洲市场,日本货节节败退,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0年至1921年,日本工业总产量下降了19.9%,其中造船业88.2%,采矿业55.9%,机器制造业55.9%,生铁16.7%。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达55%-82%。出口下降40.3%,国际收支逆差达3.5亿日元,外汇储备从13亿日元减少到6亿日元。事实上,由于日本缺乏国际竞争力,从1920年到1929年,日本的贸易逆差达33亿日元。农业也未能幸免。3500个缫丝厂停工,200万蚕农陷入绝境。同时,国际廉价粮食大量输入日本,加上国内市场萧条,粮食价格一跌再跌。此后,米麦产量长期停滞。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东京和横滨的建筑绝大部分被毁,财产损失达100亿日元之巨,使已经处于深度萧条中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震后,从1923年到1927年,日本政府向美英等国举借巨额外债,数量高达9.1亿美元。靠借钱和战争中捞取的储备,日本政府向国内各大财团发放高达13亿日元的救济贷款,这样,日本经济才逐渐摆脱萧条,进入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但1927年日本又爆发金融危机。一些银行由于拥有大量未经整理的震灾票据而周转不灵,形成挤兑风潮。经济危机和萧条继之而来。政府共拨款12亿日元救助三井、三菱等大银行。还未等日本喘过气来,从美国爆发的更大危机又来到了。这一过程产生了两个意义深远的后果,其一是欠下巨额国际债务,成为引发大萧条的国际债务链的重要环节。其二是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日本工业高度垄断化。垄断财团控制的日本经济一方面强加技术更新,另一方面则是实行贸易保护。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它促成了勾消债务、实行军国主义的政治力量的进一步壮大。从这个角度看,关东大地震对于日本的意义正如一战失败对于德国的意义,而德国和日本的巨额债务则又是美国繁荣所系。 极不平衡的繁荣孕育着极不平常的危机。在短短三年投资热潮后,从1927年起,德国工业危机已经开始形成。由于沉重的债务和赔款偿付,德国国内市场狭小,巨大的新增生产能力必须在高速出口增长中实现。然而,美、英、法等国既要德国的赔款,又拒绝进口德国的工业品,使德国的巨额投资利润无法实现。1929年3月,英国裴熹爵士在全国贸易会议发发出警告说:“我们正遭到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威胁。由于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贸易限制政策,以致债务国无法还债,我们正面临着这种危机。我们现已无法阻止一次金融崩溃。那些贷款国家的钱收不回来。” 这场危机果然爆发了。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暴跌。从那时起至1932年,纽约股票价格跌掉六分之一以上,全美证券贬值总计840亿美元。纽约股市跌暴后,美国经济陷入危机。美国大量抽回对德国的投资,德国经济跟着全面崩溃。英国在德国也有大量投资,英国证券市场应声倒地,英国经济陷入危机。法国经济的独立性相对高一些,但也摆脱不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而且此前法国经济本身的也早已出现投资过热,到1930年,法国终于陷入危机。这样,一场席卷全球的大萧条拉开了序幕。 美国是债务繁荣的受益者,也是债务链断裂的最大受害者。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降为1415亿美元(按1958年价格计算),降幅高达30%。工商企业倒闭86500多家,工业生产下降55.6%,进出口贸易锐减77.6%,企业利润从100亿美元下降至10亿美元。危机最严重时,美国主要工业企业基本停止运行。汽车工业开工率仅为5%,钢铁工业15%。农业也惨遭劫难,谷物价格下降三分之二,农业货币总收入由1929年的113亿美元减少为47.4亿美元。银行系统首当其冲,破产数高达10500家,占全部银行的49%。黄金外流,存款被挤兑,到1933年3月时整个银行系统陷入瘫痪。失业率(不含半失业者)高达25%。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尽管有“新政”等缓和危机的措施,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直到第二次大战爆发以后的194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超过危机前的1929年。 德国是危机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危机的主要受害者。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其中,主要工业产量下降幅度更大,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工业危机反过来又导致了金融危机。1931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减少到13.6亿马克,柏林九大银行减为四个。失业率急剧上升,1932年高达43.8%,加上半失业者22.6%,则1932年德国全失业和半失业人数高达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二。奇高的失业率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应该承认,希特勒政权对外取消债务,对内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确使德国的工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经济迅速发展,失业率迅速下降,1938年时失业率低至1.3%。从1932年到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了43%。与德国相比,美国罗斯福的新政则只是暂时缓解了萧条。直到一九四一年美国参战后,美国国民经济也转入战时计划经济轨道,美国才彻底摆脱了大萧条。虽然德、美两国的政权性质和所信奉的意识形态大不相同,但就摆脱市场激烈竞争产生的萧条而言,却有着内在的共同性:停止经济战争,统一调配资源,社会各阶层所得比例相对稳定。 危机对日本的打击也十分沉重。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大批银行和工商企业破产倒闭,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32.9%,其中煤下降36.7%,生铁30.5%,钢47.2%,船舶88.2%,棉纺织品下降30.7%。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生丝价格猛跌,占农户总数40%的养蚕农户遭到致命打击。日本的对策也是自上而下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从1931年开始,政府通过以“重要产业统制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制法令,把工、农、金、贸各领域控制起来;又在各个部门中强行组织卡特尔和托拉斯,把中小企业置于财阀的控制之下。然后对各垄断企业发出大批军事订货,从1931年到1936年,军事订货共达50亿日元之巨。在此期间,政府还投资10多亿元兴建、扩建和改组国营军事工业。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最大受益者是新老财阀。到1937年,八大老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大仓、浅野、川崎、古河)以及五大新财阀(日产、日氮、日曹、森、理研)拥有的资本达41.7亿日元,占全国公司总资本的27.2%。在接受军事订货的110家企业中,拥有实力的工厂几乎全是属于三井、三菱、住友、大仓、久原等少数财阀的。在经济垄断化的前提下,日本企业在国内市场保持垄断性高价,对外则实施低价倾销,以获得必要的外汇,购买战略资源和工业设备。从1931年到1934年,日本出口额由11.5亿日元增至21.8亿日元。其中棉纺织品的输出,在1933年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一,震动了欧美各国。 英国的危机相对缓和一些。原因有二,一是此前英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状态,剩余资本主要投放到国外;二是英国在危机后加强了贸易保护,使英国工业的相对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从1929年的最高点到1932年的最低点,英国工业生产仅下降了32%,远低于美国。但主要工业部门也受严重冲击,钢产量下降46%,生铁产量下降53%,纺织品生产下降三分之二,煤产量下降五分之一。在1932年英国对农业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前,英国农业受危机影响严重。对外贸易也大幅下降,出口值从1929年到1931年第3季度降低了30%,对外贸易的逆差从1930年的3.9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的4.1亿英镑,与此同时,投资利润回流却从4.1亿英镑减至3亿英镑,英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危机促使英国最终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也促使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大幅度贬值。前者保护了英国的国内市场,后者增强了英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两者的合力使英国成为大萧条的相对受益者。 法国经济相对独立。它既没有对德国的大量债权,也没有与此相应的工业设备输出。二十年代的法国繁荣主要依靠德国赔款提供资本扩大生产,依靠低价法郎扩大出口。因此,当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法国还处在繁荣的顶峰。1930年中,在本国投资过热和国外市场萎缩的双重冲击下,法国“贝壳银行”破产,经济危机才波及法国。即使如此,法国的危机深度也低于美国。以1929年危机前的最高点与1932年危机时的最低点相比,工业生产下降了36.2%。其中,冶金工业下降47.4%,机器制造业下降42.6%,建筑工业下降55.6%。轻工业的危机似乎更严重。1932年法国轻工业比1928年下降64%。但是,由于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力,法国的危机持续时间最长。在英镑、美元相继贬值,贸易壁垒高筑,日本、德国工业军事化,并对外实施倾销的前提下,法国却继续维持金本位制,法国工业继续相对分散,法国工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1937年法国出口几乎比1929年减少了四分之三,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法国所占的比重由1929年的6.4%下降到1937年的5.1%。与此同时,法国对外投资的收入却由于外国债务人的破产而减少,降幅达50%以上。由此,法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日益扩大,1932年时即达50亿法郎。在财政上,法国不但没有采取扩张政策,反而强调财政平衡,坚持通货紧缩。直到1936年9月29日,法国才被迫将法郎贬值29%。此后到1937年4月,法国出口增加了12%,工业生产增加了13%。但是,这一措施来得太晚,1937年—1938年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相当程度上抵消了法郎的贬值。 总的来看,危机进一步加强贸易保护,调整了各国经济的相对地位。英、德、日等国应对危机的措施及时正确,其国际市场份额提高;美、法两国的应对措施则显得迟缓、乏力,国际市场份额大幅下降。美国的损失特别值得注意。美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929年的48.5%下降到1938年的32.2%,低于1913年时的36%。美国所拥有的巨额战债化为乌有,外国投资大量抽回,1938年,美国国外投资存量减少为115亿美元,比1929年减少三分之一。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也急剧下降。1929年至1938年,美国的进口份额由12.2%降至8.1%,出口由15.6%降至13.4%。英国则依靠其广大的殖民地夺回了世界贸易总额的首席位置。英联邦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等)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德国也在其统治区及殖民地(欧洲大陆及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实施贸易封锁。在亚洲市场上,美国的贸易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日本和德国。美国是靠第二次世界大战才重新夺回失去的国际市场份额,并再度称雄世界的。2023-05-15 14:1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