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振
-
中国特殊的中央与地方分税收取制度,中央政府拿走了容易收取的税收!而事权与责任重大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多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财政收入! 杠杆模型里,利率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因为杠杆对于利率的波动更为敏感。金融周期描述的就是以房地产作为载体的信贷扩张和紧缩,或者说杠杆的上升和下降。金融周期上半场,房地产价格上升、宏观杠杆率上升;金融周期下半场,房价跌、杠杆率下降。金融周期不像经济周期,金融周期频率相对较慢,美国从70年代到现在,也只有两个完整的金融周期,美国现在处于一个新的金融周期的上升阶段(图3)。美国两个金融周期的顶部,都是和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的。最近一次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次贷危机,上一次则是储贷危机
最近30年,日本也是经历了两次比较完整的金融周期(图4)。日本第一次金融周期的顶部是1991年至1992年,之前是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随后则是泡沫破裂、经济下行。对比一下美国和日本,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每次金融周期下行的调整期都比较短,一般5年左右就会见底恢复。而日本从1991年见顶以后到恢复花了15年时间。在这15年时间里,房价下跌。
日本经济为何调整时间如此长?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是一个市场出清的过程,而日本则试图避免金融危机。只是试图避免金融危机并不代表可以逃过这个调整过程, 只是时间拉长了。中国的金融周期相对比较短,因为我们1998年开始才有商品房的出现。欧元区于1999年成立,目前是处于金融周期触底阶段,而我们中国则是金融周期的拐点刚刚发生!
去年监管加强,触发拐点,所以未来面临房价和杠杆的调整压力。在一个经济体内,乐观者倾向于加杠杆,悲观者倾向于去杠杆,所以杠杆总是结构性的。某一个时间,总有部分行业、部门、企业、个人,倾向于加杠杆。因此,去杠杆原本就是结构性去杠杆。当前中国结构性高杠杆主要体现在国企杠杆率比较高,房地产企业的杠杆率也比较高!而当下,地方政府与居民的杠杆率也很高
房地产本身的属性和天然优势,决定了地产行业拥有的资产、土地可以成为最好的信贷抵押品,所以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很高不难理解。那为什么国企的杠杆率也比较高呢?主要是因为政府的隐性担保。我们把房地产企业分为国有房地产企业和私有房地产企业,将非房地产企业可以分为国有非房地产企业和私有非房地产企业。第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都要高于非房地产行业,而非房地产行业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杠杆率高于私有企业(图7)。我们都在说,国企杠杆率高,而民企拿不到钱,融资较为困难、杠杆率较低。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私有房地产企业的杠杆率比国企还要高,这就印证了刚刚说到的,在现代社会中,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重要性,甚至使得私有企业超过了国企享受的政府信用担保的作用。这也说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杠杆率是未来一个很大的风险点。现在大家可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只是现在还没有充分暴露。近两年,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业绩很好,一旦降温以后,现金流增速慢下来,债务问题就会充分暴露。
现在的房地产企业,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资产负债率大概都在80%左右,有人说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无息的负债,如预收款,所以高估了负债率。但我们最近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计算了一下,去掉预收款这一部分负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还在70%左右,仍然非常高,大幅高于非房地产企业。所以,房地产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几年一个最大的风险点,但这个风险目前还没有暴露。还有一个风险点是地方政府负债。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不能违约,或者是不敢违约,只好紧缩开支,所以有些地方政府现在已经发不出工资了,这也说明其债务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讲的去杠杆其实很清楚,就在三处:国企、房地产、地方政府。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
金融危机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年一次?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后,在整个19世纪,大约每隔10年周期地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缩短到大约每隔7~8年爆发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时间已缩短到大约每隔5年左右爆发一次.扩展资料: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有周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哲学理论中,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正所谓繁荣昌盛之后就会面临衰退,衰退过后又会带来经济的回温,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定有金融危机的情况出现,打破原本积极向好的一面,迫使事物向反方向发展。金融周期与经济发展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金融危机有周期的原因1、经济发展与信贷相互影响:现代社会,在资本驱动的发展下,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是重合又分离的,换言之,信用的扩张收紧和经济的繁荣衰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举例子来说,企业在发展初期都需要从银行、私人等各种渠道筹集启动资金,但随着市场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越来越大,投资者东拼西凑的钱不够企业未来发展了,向金融系统融资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以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金融信贷市场,就应运而生,构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2、信贷市场的脆弱不稳定性:信贷市场波动起伏大,当市场行情一片向好时,股民们大量买入,以为能赚取一波高收益,却忽视了股市的高风险、高回报性的本质。信贷市场的脆弱性,很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2023-05-16 10:35:434
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
金融产品生命周期是指金融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一直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也就是金融产品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每一阶段(状态)的时间长度,将依据金融产品的类型、所做的产品销售努力以及这一金融产品目标市场的保有量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1、金融产品导入期这是金融产品初次进入金融市场的时期。本阶段,新产品对消费者——客户来说,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因此,本阶段以产品销售量的缓慢增长为特征。因初期投入所需的费用和成本较高,一般包括开发、创新或引进新产品的费用,为使市场认识而必须支出的广告费用,将新产品投入市场所必需的分销体系的建设支出等等,致使该阶段的产品销售利润相对较低,有时甚至会亏损。2、金融产品成长期该阶段的特点是产品的销售量日益增加。因为金融产品经过投入期的试销,产品已经被客户所了解、熟悉并接受,产品的分销渠道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因而产品的成本开始下降,利润逐步增长。同时,由于金融产品易于仿效的特质,决定了同业竞争者因看到产品的有利可图而纷纷进入市场,提供同类产品。因此本阶段的情况可能是:有限竞争与销售加速相伴随,亏损转变为盈利,然后是利润增长,并进而敞开了通向下一阶段的大门。3、金融产品成熟期此阶段,以金融产品销售额的低速增加为特征。因为在这个阶段,金融产品已为大多数客户广泛接受并购买,产品的销售量已达饱和状态。此时,销售量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比较小。另外,为了巩固本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竞争达到白热化地步,致使产品的某些成本如广告费用等加大,产品利润趋于稳定或下降。4、金融产品衰退期在这个阶段,金融产品的销售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因无利可图而可能被停止销售,该产品便会逐渐从市场上消失,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此结束。应答时间:2021-11-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2023-05-16 10:35:592
什么是金融周期规律
什么是金融周期规律 金融体系显著影响经济周期的执行规律。20世纪80年代,Bernanke等人的开创性研究对货币和证券“中性论”进行了批判,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后的一系列研究 奠定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并建立了一般理论框架。金融经济周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主要是指金融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冲击下,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而形成的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法国中央银行专家组将金融经济周期作了如下定义,用与经济长期均衡水平密切相关的金融变数度量的经济实质性、持续性波动。因此,金融经济周期实际上反映了经济波动与金融因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金融变数对真实经济周期的重要影响。 什么是金融规律 先从基本入门的开始,推荐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还有曼昆(美)的《经济学原理》。有一定了解了开始看复旦胡庆康的《货币银行学》。这两门很基础,一定要弄懂才能明白别的原理。还有一些南开大学的《国际金融》,北大的《投资学》,高教的《金融市场学》,都是很好的书。 什么是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行为? 顺周期性行为(procyclicality)是指在经济周期中金融变数围绕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因此,顺周期性增强就是意味着波动的幅度增大。 但这种简单描述很难准确概括现实生活中金融体系的变化。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发生了一次冲击之后,资产价格的变化路径和金融变数的变化方式会呈现出各种不同或极端异常的波动,而且几乎都是非线性和不连续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流动性紧缩)。这些都是复杂金融体系的典型特征。一旦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性,则其变化就会偏离线性趋势和出现非线性特点,如路径依赖、持续震荡和制度性转变等现象。 因此,顺周期性的更广泛定义包含了三个部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区分这三个部分: (1)围绕趋势值波动; (2)趋势本身的变化; (3)均衡值可能出现累计性偏离。 这些都会给监管机构带来挑战。监管机构必须努力识别在什么情况下纯粹的周期性波动会导致不同结果:可能是趋势本身的变化,或是一个累计过程的开始。 什么是金融周期理论?大神们帮帮忙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Financi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金融体系 显著影响经济周期的执行规律。20世纪80年代, Bernanke等人的开创性研究对 货币 和 证券 “中性论” 进行了批判,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其后的一系列研究 奠定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并建立了一般理论框架。 金融经济周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金融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冲击下, 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而形成的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 法国中央银行专家组将金融经济周期作了如下定义, 用与经济长期均衡水平密切相关的金融变数度量的经济实质性、 持续性波动。因此, 金融经济周期实际上反映了经济波动与金融因素之间的关系, 体现了金融变数对真实经济周期的重要影响。 什么是月经周期不规律 建议: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称为一个月经周期。绝大多数人在28-35天之间,但也有少数人短至20天或长达45天一个周期,在上述范围内,只要月经有规律,均属正常现象,如果月经没有规律就是月经周期不规律 金融,金融是什么?什么是金融? 金融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金融(FIN)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专业的说法是:实行从储蓄到投资的过程,狭义的可以理解为金融是动态的货币经济学。) 亚洲2011年会发生金融危机吗?有周期规律吗? 没有周期规律2023-05-16 10:36:061
投资金融周期15天,什么意思
要想知道投资周期15天的意思,必须要知道什么叫投资周期大家想必对经济周期(EconomicCycle)一词耳熟能详且感同身受。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或景气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总体趋势而经历的有规模的扩张与收缩,也即国民总产出、总收入与总就业出现的周期性波动变化。一般而言,经济周期可分为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根据短中长来划分,经济周期可区分为基钦周期(3-4年)、朱格拉周期(9-10年)、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等。不过,对于金融周期(FinancialCycle),很多人恐怕就没那么熟悉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1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定义,金融周期是指金融变量扩展与收缩导致的周期性波动。判定金融周期阶段的两个最核心指标是广义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前者代表融资条件,后者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态度。由于房地产是信贷的重要抵押品,因此广义信贷与房地产价格之间会相互放大,从而导致自我强化的顺周期波动。总体来看,金融周期的长度显著高于经济周期。根据迄今为止的经验研究,经济周期的长度大致为3-4年(也即上述基钦周期),而金融周期的长度通常为15-20年上下。换言之,一个金融周期可以包含多个经济周期。这就意味着,现实中可能出现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同步或不同步的现象。例如,当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均面临上升或下降阶段时,那么经济扩张与收缩的幅度就会被放大。而当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处于不同阶段时,那么宏观调控政策就可能面临冲突。2023-05-16 10:36:134
当前贸易金融周期是87天
自从2017年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以来,金融周期87天成为同行们讨论的重点。按照报告上说:1、金融周期主要是指由金融变量扩张与收缩导致的周期性波动。2、评判金融周期,最核心的两个指标是广义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前者代表融资条件,后者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态度。3、房地产是信贷的重要抵押品,因此两者之间会相互放大,从而导致自我强化的顺周期波动。4、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同步叠加时,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幅度都会被放大;而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不同步时,两者的作用方向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会导致宏观调控政策的冲突和失效。拓展资料: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周期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举个简单例子,2000年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尽管对美国经济有所伤害,但是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是轻资产公司,很少作为银行的抵押品,所以其泡沫破裂对银行体系伤害要小得多。但是2007年的次贷危机,则直接演变为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金融体系,就是因为房地产是整个金融体系资产的源头和最重要的抵押品。在《行动的勇气里》,原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通过“金融加速器”的说法,简单阐述了金融周期:金融加速器的传导机制同时作用于银行和借款者。从贷方角度看,银行在经济衰退期间会遭受更大的贷款损失,这导致他们在做出放贷决策时更加谨慎。从借方角度来看,当家庭与企业的收入、财富减少之际,它们的信誉度就可能会降低。更加谨慎的银行和信誉度降低的借方意味着信贷流量更少,从而阻碍家庭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投资计划实施。这些领域支出的减少加剧了经济衰退。在经济上行之际,金融加速器则以相反的方式发挥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改进,银行利润会增加,面临的贷款损失则会减少,放贷意愿趋于增强,为经济复苏增添动力。金融加速器表明,正是由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所以,经济衰退一旦发生,就会更加严重,而经济扩张一旦发生,则表现更强劲。2023-05-16 10:36:191
2022-03-06【周期02】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概念
经济周期根据时间长度的不同发,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3-4年的库存基钦周期、7-10年的朱格拉周期、15-25年的库兹涅茨周期、50-60年的康波周期。但四个周期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周期重合的时候,会产生周期共振或者周期抵消的结果。 基钦周期,是1923年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基于对对物价、生产和就业的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小经济周期。基钦周期也被称为“存货周期”或“短波理论”。 基钦周期理论的内在基础是,商品需求的冲击被动的、外在的,而供给库存的调整,则是主动的,内在的。因此需求和供给的不同变动,也让库存形成了四个周期性阶段。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和被动补库存,他们分别对应了经济周期中的4个不同阶段,即:衰退、复苏、过热、滞涨。 主动补库存阶段(需求上升+库存增加): 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企业销售状况良好,预期改善。企业开始主动加大生产,库存增加,经济进入繁荣期; 被动补库存阶段(需求减少+库存增加): 库存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逐渐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下降;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始调整生产计划,所以存在一定滞后性,导致库存继续被动增加,企业利润减少,经济开始进入滞涨期; 主动去库存阶段(需求减少+库存减少): 经济衰退,市场需求持续收缩,产品价格继续下降,企业预期消极,开始主动降低产能,减少生产,库存逐渐减少; 被动去库存阶段(需求增加+库存减少): 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得市场需求见底,开始反弹;但因为企业生产存在一定滞后性,跟不上销售速度,导致库存进一步减少;随后企业开始调整生产计划扩大生产,经济开始进入复苏期。 一般来说,相关周期性板块会在被动去库存阶段触底反转,在主动补库存阶段加速上行,尤其是在主动补库存阶段会有较高的超额收益。 朱格拉周期,是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7-10年左右的周期波动。朱格拉周期是以设备更替和资本投资为主要驱动因素,主要是基于设备投资维度进行分析,所以也被称为“投资周期”。朱格拉认为生产力水平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生产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对设备进行更新和再投资。 由于存在磨损折旧、技术替代等因素,机器设备往往存在一定的更新周期,当经济中机器设备开始大量更新换代时,固定资产投资将大幅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随着机器设备更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经济周期开始转为衰落。设备的周期性更新换代,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变化,最终形成7~10年的朱格拉周期。 一般3个基钦周期组成一个朱格拉周期。 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开启,哪些信号先行? 库兹涅茨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他发现经济中存在20年左右长短的长周期波动,平均15年上涨,5年下跌。这种波动美国的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所以库兹涅茨周期,也被用来描述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兴衰波动。而地产的变化,往往又与人口繁衍和迁移密不可分,所以库兹涅茨周期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口周期。 房地产周期一般是从房租上涨带动房价上涨开始,然后贷款意愿增加,再加上资本这一把火,进一步促进房价上涨,开发商也加紧盖房子。当房价被推高到一定程度,供给大于需求时,房价开始掉头往下。此后,银行信贷收缩,消费者购房能力下降,需求进一步减少,开发商等企业负债压力增大,开始收缩业务,大量劳动力失业,人们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意愿也会大幅降低,经济环境进入萧条期。 康波周期是1926年,由俄国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时间跨度为50-60年的经济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在考察资本主义经济中发现,全世界的资源商品和金融市场都会按照一个50-60年的周期进行波动。 多数康波理论研究者认为,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已经走过了4轮康波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五个波长中。从图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春夏秋冬的交替,4轮康波的起点,基本都以一个突破性的技术作为标志,因此也分别代表了4个不同的时代:第一个康波是工业革命爆发,第二个康波是铁路时代,第三个康波是电力与重工程时代,第四个康波是石油化工与汽车时代,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五个康波中,也就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 但由于一轮康波周期太过于漫长,也就才经历了4轮,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再加上一个人一生或许也才经历一个康波周期,所以实用性可能并不是很大。2023-05-16 10:36:271
金融四期是什么
金融四期是金融衰退期。金融服务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其销售增长状况和获利能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界的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金融服务产品的销售状况和盈利状况将金融服务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金融四期指的就是衰退期。2023-05-16 10:36:331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彭文生)
导论本书定稿在2017年二季度初,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又将如何呢?未来美国经济复苏有多强劲?这一轮美联储加息幅度有多大?这些对我们看中国经济的前景有重要意义。 分析经济的走势,我们需要抓住系统性重要问题或者是主要矛盾。在这个时间点,什么事影响未来几年宏观经济的既重要又颇具争议的问题呢?房地产和债务问题应该是未来的关键点。本书以金融周期为分析框架,把信用和房地产结合起来,联系金融和实体、总量和结构,试图提供一个从金融看宏观经济的完整图景。 本书取名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经历过去10年的繁荣后,房地产价格和债务已然过度上涨,金融周期的下行调整在逼斤,虽然争议仍很大,但我们认为主流认知终将达成共识,带来包括税制和金融机构在内的结构性改革。 一、为什么要看金融周期? 经济活动呈现周期波动的特征,没有永久的繁荣,也没有持续的衰退。近几年在经济分析中被应用的有基钦周期(以库存变动为主线,持续时间为3~4年)。朱格拉周期(以设备投资为主线,持续时间为8~10年),库茨涅兹周期(建筑业的发展周期平均在20年左右),康德拉基耶夫周期(50年至60年一次的长周期)和熊彼特提出的创新长周期。不同的周期理论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主流思维,比如上述的这些周期反映的是100年前工业经济化的状况,主要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周期波动。 金融周期关注信用和房地产相互强化带来的顺周期性,也就是繁荣时向上动力强,转向衰退后向下的动力也大。为什么要重视金融周期呢?因为相对过去几十年的主流思维,它是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是一个观察经济的新理念,更重要的是契合当下的社会经济环境,我们处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高度发展的时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可以从经济学两大流派和相关政策框架的演变来看这个问题。 二、金融周期的理论渊源 从宏观分析看,经济学基本可以分为两派,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前者强调市场有效配置资源,政府干预弊大于利,后者认为市场有时候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古典经济学注重供给长期结构和实体,认为经济增长与人口技术进步等实体基本面决定,金融有效把储蓄转为投资,古典经济学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经济像小孩的摇篮,外部推力停下来就会回到原点,经济周期波动是短暂的,长期会回到均衡点。凯恩斯强调需求、短期、总量和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失灵和货币金融有关,凯恩斯把经济比喻为大海里的一条船,即使台风停下来,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就不能回到原点。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而凯恩斯认为货币非中性。货币非中性在金融的延伸就是金融周期和金融不稳定论。这几年我们在讨论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时,时常提到一个词是明斯基时刻,描述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过度扩张信用导致债务负担最终不可持续,金融周期的拐点出现金融危机等。货币非中性还有一个结构视角,就是奥地利学派从货币供给和结构失衡看经济的周期波动,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信贷创造货币不是均匀的,信贷投放有先有后,先获得贷款的占有资源利用的先机,而能提供抵押品的房地产行业具有优势。信贷扩张导致某些行业比如房地产过度扩张,挤压其他行业总量的繁荣,在一段时间掩盖了结构的失衡,但资源错配最终不可持续,调整导致经济衰退直至新的周期开始。 三、政策框架演变的影响。 大萧条前的自由化。 战后金融压抑。 20世纪80年代重启自由化。 金融周期与危机回归。 总结起来,过去100多年经济学思维和政策存在几十年一个轮回的周期规律。 四、中美金融周期分化。 在详细的分析开展之前,我们先对金融周期的特征,现阶段在主要经济体的体现做一个概览。金融周期最核心的两个指标是信用和房地产价格,前者代表融资条件,后者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态度,而房地产又是信贷的重要抵押品,两者相互促进导致自我强化的顺周期特征,从宏观层面来看,抵押品的角色使得房地产价格上升的过程就是经济加杠杆的过程,房地产价格下跌与去杠杆联系在一起。金融周期比经济周期波动幅度更大,一个金融周期可以包括多个经济周期,以GDP增长和通胀为对表现指标的经济周期一般持续1~8年,一个金融周期可持续15~20年。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叠加,使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幅度都会放大。 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在金融周期上半场的早期,杠杆率较低,信用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较大。到了繁荣的后半段,信用刺激增长的作用下降,但通胀压力或对资产泡沫的担心会促使央行加息,宏观层面呈现宽信用紧货币的态势。美国美国在2004年至2006年和日本在1988年至1990年就是这样的情形,利率上升,最终促使债务调整,金融周期进入下半场体现为房价下跌,信用紧缩。 总量的视角之外,金融周期还影响经济结构。 美国在新一轮的金融周期上升阶段。 中国的第1个金融周期在接近顶部。从2008年到2017年,中国的金融周期经历了近10年的繁荣期,房价翻了几番信贷扩张使得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大幅上升,金融周期似乎在接近,顶部各方面都在关注高房价对经济结构的扭曲和对社会分化的影响,但房价似乎只有一个方向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开始这一房价能否出现显著的下降。本书试图在一个逻辑自洽的框架下提供一个完整的分析。 五、故事叙述的架构。 关于高房价的一个共识是货币太多了,但为什么货币超发没有带来CPI高通胀,更多体现在房价上涨了,这些货币是怎样投放出来的呢? 第1章从货币理论谈起,说明过去几十年占主流地位的货币数量论的偏差,所在阐述货币非中性观点的起源和宏观含义。 第2章阐述信贷扩张创造货币的机制,以及其影响经济总量和结构的渠道。现代具有鲜明的顺周期特征,银行不仅是金融中介,也通过贷款创造货币而获得铸币税,这两章可以说是金融周期作为一个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 作为货币信用的价格,利率是金融周期传导机制的重要部分,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自然受金融周期的影响,在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但央行是流动性的最终提供者,由货币政策调控的利率又反过来作用于金融周期。第3章阐述利率在金融周期中的角色,探讨利率未来的走势及宏观经济含义,就中国而言,利率市场化是过去十几年的一个特殊因素,影子银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是一个结果。 第4章,梳理影子银行活动对信贷扩张的影响。 土地供应有限,被认为高房价高企的原因之一,但供给弹性低的商品也不少,为什么只有土地价格持续上升?第5章阐述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一般资本品的差别,土地价格如何成为经济加杜杆的载体,中国的土地制度,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如何加大了金融的顺周期性? 金融周期不仅和经济总量的不断相关联,对经济的结构也有重要影响,一个渠道是汇率的波动,第6章超越传统的贸易试卷,注重汇率的金融属性,阐述汇率在金融周期中的作用,尤其是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汇率的金融属性和资产价格联系在一起,汇率和房地产价格的关系也是这一章讨论的重点。 第7章分析金融周期在更广层次的结构含义,信贷投放有先有后,先得者占有资源使用的先机,土地和房产所有者应能提供抵押品而有优势。信贷扩张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使得金融和房地产对实体部门的挤压日益严重,加大,收入与财富差距扭曲,经济结构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现代与贫富差距的相互促进作用,信贷增长加大,贫富分化和贫富分化,反过来驱动信贷扩张。 金融周期和政策框架的演变相关,第8章第9章第10章分别讨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和财政金融财政政策在金融周期中的角色。 未来如何发展?什么因素将触发房价和信贷进入下半场的调整?第11章分析金融周期演变在经济周期中的体现,提出类滞涨是金融周期接近顶部的阶段性现象,结合对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的担心,导致货币政策紧缩和监管加强,可能是触发金融周期转向的力量。 第12章讨论金融周期下半场去杠杆的路径,分析一些流行观点的误区所在。从宏观层面来看,去杠杆必然和房地产价格下跌联系在一起。 第13章回到是货币的基本问题,探讨货币体制可能的演变与改革方向,以限制金融的顺周期性,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书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我们提出一个框架性的政策建议。2023-05-16 10:36:401
当前贸易金融周期是87天
是的,区块链可以大幅缩短周期。拓展资料:1,当前中国处于金融周期的顶部,金融去杠杆,监管加强,社融收紧,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货币政策从实际收紧转向中性但并未全面放松。2,在去杠杆去通道去链条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企业信用风险开始暴露,金融周期最困难的时期或许还未到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分别盯通胀和金融稳定。3,贸易金融是伴随着贸易发展而出现的,贸易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甚至最初的商品交换时期。它最初始的业务仅是为各国贸易商的贸易活动提供汇兑和支付,之后逐步扩展到与贸易相关的资金融通、现金流管理等。先期银行为企业提供的贸易服务主要集中在汇款、信用证和托收等传统结算方式,贸易融资的形式以最基本的押汇为主。4,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分工模式发生深刻变革,贸易金融从提供贸易结算与融资等基础服务进入了综合金融服务阶段。5,贸易金融是银行在贸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为国内或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的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它包括贸易结算、贸易融资等基础服务,以及信用担保、保值避险、财务管理等增值服务。 6,具体来说,第一,贸易结算仍是最基础的贸易金融业务,促成企业交易,降低成本。为企业提供国内和跨境的交易结算,仍是银行贸易金融服务的起点和最重要内容之一。这样的服务使得完全陌生的两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借助于银行的中介作用而发展成为交易对手。 第二,贸易融资是贸易金融的核心。贸易融资总是与贸易相伴而行,为贸易活动中的各方提供资金支持。7,在贸易过程中,贸易融资发挥着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近年来,针对国际贸易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商业银行研发、创新、推广了许多新的贸易融资产品,包括福费廷、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信保融资、订单融资、货押融资、风险参与、贸易融资与资金产品组合等。 这些贸易融资新产品不仅推动了银行服务能力和内部风险控制方式的变革,而且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存货、扩大销售、加快资金周转,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23-05-16 10:36:471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综合评述
主要体现在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方面。第一,与古典经济周期理论相比,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并由此产生投融资双方的委托一代理问题,而且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内生于经济周期,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第二,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相比,该理论认为金融体系是经济周期的重要传导渠道,金融加速器是冲击放大效应的主要原因。由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通过引入施工时间(Building Time)形成周期的传导机制,在模型中能够准确地模拟真实变量的波动,但无法模拟金融冲击导致的经济剧烈波动。而金融经济周期模型通过引入金融摩擦,刻画了外源融资升水、融资杠杆和道德风险之间的关系,在模型中再现了金融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第三,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相比,该理论放弃了“货币面纱论”和自然率假说,从微观层面切入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周期波动。第四,与金融危机理论相比,该理论既可以解释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机制,也清晰地呈现了危机后经济走向复苏的调整机制,即经济均衡的状态转换机制,而危机理论对后一点论证乏力。 首先,该理论在思想上继承了理性预期和货币主义学派的传统,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一是以信息不对称、理性预期为假设前提;二是强调预期在经济状态转换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认为金融因素影响经济周期的生成和传导。其次,在假设条件上,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对传统周期理论的扬弃。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继承了传统理论的理性人、市场出清和理性预期假设,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备、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通过分析不同微观主体的行为研究经济周期的成因和机理。该理论建立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以投融资双方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与道德风险相对应的外源融资升水的周期性变化,根据融资成本的变化导出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 总而言之,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摩擦如何影响周期的传导机制。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金融管制放松和全球金融市场整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资金的高度流动性改变着经济周期的运行特征,现代金融经济周期表现出与真实经济周期、古典经济周期完全不同的特征事实。如何解释货币冲击或股市崩盘导致的短期经济剧烈波动,传统周期理论显得乏力。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的苑囿,从委托—代理问题切入研究现代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市场缺陷,债权和股权融资契约是不完全的,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是金融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金融冲击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被放大,直接作用于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和企业的外源融资升水,改变企业的融资条件,比如净资产、融资杠杆、信用评级等,从而影响投资水平,最终加剧经济波动。2023-05-16 10:36:531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意义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在于将金融引入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从微观视角研究经济波动的宏观现象。在与现实相符的假设条件下,研究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的影响,同时,注重分析制度因素对金融经济周期的影响。金融经济周期研究发现冲击可能外生,也可能由金融体系内生,在不同的条件下,市场对冲击的自我调节机制存在差异,金融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也有差别。经济周期传导机制受金融摩擦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与金融摩擦的原因有关。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制度都会产生金融摩擦。金融摩擦通过改变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既可能增强、也可能缓解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因此,政府应根据市场环境作出是否干预和如何干预的决策。这些成果不但丰富经济周期研究的内容,也为政府适当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然而,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体系总体上较松散,各流派的观点也存在冲突,因而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分析框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中的重要分支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并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拓展到开放经济。部分经济学家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金融经济周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生成原因和传导机制触动了经济学家们的好奇心,他(她)们正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理论前沿。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对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意义重大。由于各国普遍采用宏观调控政策,以真实变量刻画的经济周期波幅减小、长度增加,真实经济周期的特征表现不明显。但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产跨国快速流动可能导致经济短期剧烈波动。因而,认识和掌握金融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对于正确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非常必要。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效果日益明显,但实体经济波动的降低并不意味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宏观经济政策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为参考,否则,随着金融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推进,单一的宏观经济政策评价标准很可能会掩盖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政府不但要稳定真实波动,同时也应注重调控金融波动。2023-05-16 10:37:211
金融市场泡沫周期有哪几个阶段?金融市场什么时候会崩盘?
万物都有周期,周而复始,金融投资市场也是一样的,经典的经济学将实体经济的周期划分为:复苏,繁荣,衰退,萧条;金融泡沫也可以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分别是隐匿期,醒悟期,狂热期,崩盘期。我们逐个来了解一下。 隐匿期 这是市场周期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内,一些聪明的投资者会预感到未来会有大幅上升空间的投资机会,这时候他们的预判还没有被市场证实,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如果他们坚信自己的判断并对基本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会开始耐心布局,逐步建立头寸。 醒悟期 这是市场中周期的第二个阶段,市场已经开始逐渐反馈,这些聪明的投资者会开始加大投资力度,引发各路新闻媒体等的注意,开始大规模宣传开,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增强 狂热期 到了这个阶段,大家争相进入市场,普通投资者和新手投资者都参与到其中,还觉得自己能拥有一个一夜暴富的机会,不断加码,更多资金的进入将市场资产进一步推高,达到新的顶峰,而这个时候,聪明的投资者已经享受到市场的红利,开始逐渐退出, 崩盘期 这个阶段是财富梦破碎的阶段,市场泡沫破裂,价格开始暴跌,当然可能会在一波下跌之后出现小幅度的上升,又吸引了一批资金入市,但是这波上升并没有延续,而是开始暴跌,普通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价格一步步下跌,连接受的人都没有。资产竞相被抛售,其估值可能会开始低于长期均值,大家的投情绪也普遍消沉。 这时候聪明的投资者可能会开始重新布局,可能会开始另一轮新的周期。2023-05-16 10:37:341
判断金融产品生命周期有哪些方法?
实际上,判断金融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并不容易。因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市场份额的变化要受到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内部条件、季节性因素和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再加上金融产品专业化程度高,具有无形性和易变形等特征,且金融对整体经济具有不可或缺性,更加难以发现其运动变化规律,根据市场份额的短期变化趋势来判断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很容易发生失误。1.以市场份额增长率为标准:比较当前市场份额与基期市场份额通常以年市场份额增长率为准。这种方法因国情不同、产品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别。2.经验对比:与较早投入市场的同类金融产品做比较,以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哪个阶段,并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预测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和增长速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可以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2023-05-16 10:37:431
金融四期是什么意思
金融四期的意思是指金融的衰退期。金融服务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金融四期指的就是第四个阶段:衰退期。所以金融四期的意思是指金融的衰退期。2023-05-16 10:37:531
互联网金融业的经济周期是什么
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大致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这4个阶段。2023-05-16 10:38:013
金融产品生命周期中成长期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金融产品生命周期(Financial Product Life Cycle)是指金融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一直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也就是金融产品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金融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一)金融产品导入期(二)金融产品成长期 (三)金融产品成熟期(四)金融产品衰退期成长期的特点:该阶段的特点是产品的销售量日益增加。因为金融产品经过投入期的试销,产品已经被客户所了解、熟悉并接受,产品的分销渠道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因而产品的成本开始下降,利润逐步增长。同时,由于金融产品易于仿效的特质,决定了同业竞争者因看到产品的有利可图而纷纷进入市场,提供同类产品。因此本阶段的情况可能是:有限竞争与销售加速相伴随,亏损转变为盈利,然后是利润增长,并进而敞开了通向下一阶段的大门。2023-05-16 10:38:094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彭文生)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0vojkmyW6EJnsUkyJXR7fA 提取码: p4sa书名: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作者:彭文生豆瓣评分:9.0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份:2017-6页数:416内容简介:过去40年在金融自由化、政府对私人财富隐性担保、宏观政策过度依赖信贷的大环境下,全球范围内金融的顺周期性成为驱动经济中期波动的重要力量,甚至带来了金融危机。有别于实体与金融相割裂的传统视角,本书在金融周期的分析框架下,聚焦信用和房地产相互促进的机制,联系金融和实体、总量和结构,提供一个从金融看宏观经济的全景式分析。中国在经历第一个金融周期,上半场的繁荣已经持续了10年,房地产和信用(债务)过度扩张损害潜在增长率,扭曲经济结构,加剧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不可持续。央行加息(紧货币)、监管加强(紧信用)、结构改革包括税制调整,独立或合力作用,将触发金融周期拐点。下半场调整意味着房地产去泡沫、非政府部门去杠杆,经济增长在一段时间面临下行压力,但结构改善。寄希望于刺激增长和通胀去杠杆、家庭加杠杆扶持企业降杠杆、只减债务不减资产泡沫、汇率贬值消化高房价等都是不现实的。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后,理想的宏观政策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但这是技术层面的调整,不改变金融的基本结构。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要深层次的变革:一是央行(财政)扩表增加货币投放,降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支持财政大幅减税;二是回归某种形式的分业经营,存款归存款、投资归投资,区隔金融的公用事业和风险部分。作者简介:彭文生,现任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曾任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巴克莱资本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香港金融管理局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现兼任香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辖下货币发行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论坛创始成员,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在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经验,连续三年获得《亚洲货币》(Asia Money)宏观经济研究第一名。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多部中英文著作。其中,中文专著《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于2015年获第一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著作奖”。2023-05-16 10:38:161
世界金融危机的周期是多少年
兄弟,你是做什么的?要问这么深的问题,呵呵,我就自己的理解帮你回答一下吧:应该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伟大的“马导”马克思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详细地跟踪分析和研究了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世界经济危机,随后1899年美国的农业产能增长导致的钢铁金融危机、1901年美国金融交易危机、1907年美国的金融交易危机、1929年的大萧条、1948年的美国工业危机、1973年的中东战争导致的石油危机、80年代频发的债务危机、1987年的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欧金融危机、再到最近的次贷危机。当然马克思只研究了前几次金融危机,但从马克思已经完成的文献来看,其危机理论中最为关键的结论应当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产阶级经济的一切矛盾的表现,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充分展开后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经济关系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经济关系的对立和统一的运动。经济的正常运转意味着它的内在要素处于统一的状态,一旦这些要素彼此分离和彼此独立,其发展的趋势就是使这些已经彼此分离和彼此独立的因素趋于统一,而这种统一的过程就是危机。 我们单以美国为例子分析:自1783年取得了对英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1997年—99年、2007年8月份的次贷危机。可以看出美国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通过对上述历次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进行观察,我们发现,时间间隔以1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规律,而影响金融危机的因素又很多,但我个人断定:金融危机的产生最根本的问题在于金融流通的无序性,金融危机就是自由经济的产物。它附着于同期表现活跃的大的经济体随经战争、政治、外交、投资、消费信心等等每次又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解决之道应该在于计划经济!有点讽刺的意味,呵呵!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结合调控才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最佳途径,以中国为例,改革开发基本上就是承袭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但残留的计划经济调控体质又在我们30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了不起的作用,保障了我们的顺利发展,没有出现大的因过热的经济活动引起连锁金融反应的问题。 写着写着就烦了,牙痛!呵呵,先说这些吧。有机会好好交流 QQ85877419 。往好的地方看金融危机好似人体的感冒,是个痛的过程但也是人体自己加温杀毒的自我疗伤过程。过热、无序、虚假等这些问题扩大之后就会导致相应产业的连锁影响,最终形成危机。金融危机的产生从根本上节制了这种状况的继续扩大,让人们重新选择。2023-05-16 10:38:301
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
可分为八个周期。FT Alphaville作者Izabella Kaminska曾提出的金融科技公司生命周期观点。一家典型的金融科技公司生命周期可总结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金融科技初创公司通过提炼信息技术方法中的工程逻辑来创造一种工具,并试图单干;第二阶段,金融科技初创公司意识到获取客户是非常困难和昂贵的,其创造的工具要么难以扩大规模,亦或者该工具本身会带来一些预料之外的风险及流动性问题;第三阶段,金融科技公司试图把这个工具售卖给银行,银行不想错过下一个新概念/风口,双方一拍即合;第四阶段,银行表示,出于社会或合规等原因,这个工具需要做一些“微调”;第五阶段,金融科技公司做出让步,再次试图将此工具售卖给银行;第六阶段,银行表示,这个工具忽略了其他因素,金融科技公司还需做些改动;第七阶段,金融科技公司再次让步,根据银行的需求,选择与银行合作开发、调整此工具;第八阶段,金融科技公司破产或被兼并2023-05-16 10:38:371
个人金融信息生命周期包括
个人金融信息的生命周期包括对个人金融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处理过程。个人金融信息的定义是指金融业机构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包括账户信息、鉴别信息、金融交易信息、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借贷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个人金融信息生命周期的每一过程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因此企业可以动态地从个人金融信息全生命周期出发,对“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各环节进行统计和梳理,对个人信息类别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使用进行细化。2023-05-16 10:38:441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第4章:影子银行是银行吗?
比尔格罗斯(2007):影子银行等同于现代金融体系,因为它囊括了二战后除商业银行外的几乎所有的金融创新。作为推动全球金融稳定的多边合作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把影子银行定义为涉及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机构和活动的信用中介业务。如何界定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呢?一般来讲有两个参照标准,一是这些机构和活动所受的监管和传统银行不同,二是这些机构不能像传统银行那样从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获得流动性支持,相关的债权人也不能像个人储户那样得到存款保险和其他政府支持的信用保护。 一、野蛮生长的影子贷款。 在我国影子银行包括三种形式的融资活动。第1种是银行通过表外业务进行的信用中介,一个重要的形式是银行向零售客户销售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主要投放在货币和债券市场,但在某些时候也参与股票市场,这类业务有点类似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第2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的信用中介活动,列入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这些机构通过向银行高净值客户和企业客户募集资金,由于资金的成本比理财产品高,其资金投向是利率较高,风险也较高,或存在政府隐性担保的项目,包括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第3种是民间金融,包括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尤其是近两年快速增长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介活动。 中国影子银行的大部分业务与银行密切相关,中国影子银行产品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尤其是理财产品的绝大部分购买者是个人,而欧美以回购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为主体的批发融资市场,其参与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由于个人投资者对金融的认知和承受风险的能力都不及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对零售投资者的保护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刚性兑付带来的道德风险导致信用市场价格扭曲。 资产证券化是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另外同业存单野蛮生长,是中小农商行新增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同业存单通过配置同业理财和债券获得利差。 二、金融自由化的产品。 利率管制不是主要推动力。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和支付存款保险费,使得银行处在一个相对不利的竞争地位,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仍然高于一般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然后就产生了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 混业经营是推手。 虽然影子银行的部分活动是为了监管套利,但其亲戚发生在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可以说是金融自由化,而不是监管限制推动了影子银行的大发展。 美国在1999年废止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取消了对混业经营的限制。本业经营使得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有了传统银行的稳定的流动性支持,也就是说间接享受了央行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机制提供的安全保障,促进了影子银行的野蛮生长。 中国在2005年以后,为了应对国际金融自由化趋势,监管当局开始允许银行混业经营。到了今天,大型银行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或分公司从事证券,信托,基金管理等业务,从而有独特的优势参与影子银行活动。 影子银行的发展是金融自由化的一部分,各国的监管当局都在过度监管(金融压抑)和监管不足之间增长。影子银行业务是放松管制,增加市场配置资源的比重,在金融领域的一个体现,但自由化带来风险,关键是如何建立适当的金融组织与监管框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防范和控制风险。 三、影子贷款创造影子货币。 按照现有的官方定义,广义货币M2二不包括理财产品等短期流动性工具,所以影子银行不创造M2。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很强。 理财产品主要以预期收益率标价,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出现过违约的情况,从持有人的角度看,其信用风险低,利率风险低,也就是不会因为市场利率变动而导致其价格大幅波动。理财产品甚至非银行机构在同业市场,放在银行的存款都具有典型的准货币特征,和传统的银行存款没有多大区别,在这个意义上创造了影子货币(流动性资产)。 影子银行特征的一个结果是,m2低估了流动性资产的增长,其作为广义货币的指标意义减弱,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制定和执行的困难。 四、放大金融的顺周期性。 中国影子银行,活动快速增长始于2010年,当时的背景是在2009年新增贷款翻倍扩张后,货币和监管当局紧缩政策,传统的银行信贷放缓,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需求有增无减,影子银行弥补了传统银行贷款紧缩导致的供需缺口。 信用与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利率相对传统银行存贷款利率高,影子银行的信用风险比传统银行高,业务大顺周期性也更大。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比传统性太大,短见常态问题更突出。 影子银行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无风险利率的错误定价。银行与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以表外通道贷给企业,融资主体的债务风险比较高,但是由于银行的参与,理财产品的购买者通常误以为融资行为背后有政府和银行的信用背书,投资者并没有买者自负的市场化意识。一些投资人缺乏风险甄别评估的能力,也没有承担风险的意愿。无风险利率被提高到过高的水平,大类资产配置的基本参数发生改变,深刻影响着全社会的金融行为。 再分配影响。 从理论上讲,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参与影子银行,成为融资主体之一,对私人部门造成挤压。影子银行的资金提供者主要是收入较高的群体,而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储蓄主要还是银行存款。如果收益率与风险匹配则不是问题,但是在无风险利率错误定价高估的情况下,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对低收入群体不利。因为影子银行的风险最终可能由银行或政府承担,也就是由全体纳税人承担,而收益由少数人所得。 五、刚性兑付之谜。 银行表外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的负债,银行只是一个代理人,真正的债务人是背后借钱的单个或多个企业。理论上讲,没有银行分散风险的功能和社会安全网保障,理财产品的违约风险应该显著高于银行存款。但现实中,还没有出现理财产品违约的情形,这并不是因为背后的资产都没有坏账,而是在出现坏账的情况下,相关的中介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公司等承担了损失,维持了对理财产品的兑付。 用凯恩斯的话来讲,总量流动性是不存在的,也就是大家都追求流动性是流动性就没有了。 控制系统性风险和保护小投资者的需要,都显示金融机构创造的流动性资产,带有公共品性质,金融的历史显示,真正的市场规律约束只能来自资本市场,也就是股票市场和中长期债券市场,而不是短期的流动性工具市场,包括银行存款,货币市场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天的商业银行是私人部门和政府的合伙模式,有别于一般竞争性的商业机构。 理财产品大部分通过银行进行销售,面对的也是众多小投资者,打破刚性兑付,可能导致投资者恐慌性的挤兑,带来金融不稳定风险,银行不能既利用自己的(隐含的)国家信用来吸引大众投资者扩大业务规模,又不想承担管理风险的责任,管理和控制影子银行给金融稳定带来的风险,正确的应对之道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规范与监管。 六、推波助澜的互联网金融。 近年来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P2P)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活动快速增长。 互联网金融降低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贡献是增加了支付清算系统,尤其是零售支付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快速性,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美联储前任主席保罗沃克曾经讲过一句话,过去100年对一般消费者唯一有用的金融创新是ATM。 从过去的几十年看,每个国家的信贷占GDP的比例大幅上升,是金融深化还是金融的普惠发展?恐怕更多的是金融深化,使金融资源金融服务给少数人带来利益,而不属于普惠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有提升效率,促进普惠金融的潜力,但是需要有正确的定位和政府的有效监管。2023-05-16 10:39:201
金融行业的生命周期
其实金融业是有危机的,不就有个词叫金融危机吗。只是我国情况比较特殊,银行大多都有政府背景,拥有许多垄断特权,坏账还能由国家埋单,所以暂时看不到衰败迹象2023-05-16 10:39:293
如何知道货币和信用的紧与宽?
多看我近期关于货币政策的观点 从时间的视角来看。 货币政策只看某时点并不好判断,需要有对照,所以说从时间的角度来看。 比如说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就放宽松了,疫情前和疫情后货币政策一对比,很明显的现在宽松。 再比如我们看美国。美国在疫情前有过加息操作,那时候货币政策就在慢慢收紧,但美国经济立刻恶化,于是又降息,即货币政策又宽松了。那么在看现在的美国货币政策,很轻松的就能判断其货币政策无比的宽松。 看利率! 利率高,说明市场上缺钱,要用高利率才能拿到资金。这时候政策就是偏紧。 利率低,说明市场上不缺钱,资金的成本就低,这时候政策就是偏松。 比如从2018年到现在,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率从4.4%,降到了1.4%。说明一路在偏宽松。 而且通过利率走势,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松,什么时候紧。 下面是余额宝的收益率变化情况。 可以看到2018年是明显下滑,当时是因为中美贸易摩擦,货币政策适当宽松,帮扶实体经济。2020年又一波明下降,因为新冠疫情冲击,货币政策适当宽松,给企业提供资金,帮他们渡过难关。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当前国家采取的是宽货币,紧信用的政策。 宽货币是说宽松基础货币M1的投放,基础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不直接产生 社会 负债的货币。这里对叠加一个概念,数字货币,我们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在2020年会推出,这个并不是比特币等区块链产品,而是一种电子现金,起到的作用跟现金一样。 平时我们从银行存款中取出现金就意味着银行存款降低,流通现金增加,如果是银行存款(刷卡消费),就意味着我们个人资金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流转,始终在银行体系循环。但是如果变成现金消费,就意味着脱离了银行账户,每个人持有的现金最终都是由中央银行负责。 紧信用就是去杠杆。2019年我们的社融增加有限,而且社融的结构在调整,间接融资变直接融资趋势很明显,信托贷款占比逐渐降低,人民币贷款虽然一直再增加,但是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增加比例更大。2020年,间接融资比例会进一步压缩,具体表现应该是不断压缩杠杆,部分企业如果不能低息拿到融资,会选择让渡股份,做大资本市场。在这个前提下,资质好的央企和行业龙头获取信贷的成本会更低,反过来能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三年存量竞争,集中度提升将会在各个行业的股票市场上给予投资机会。 货币政策传导可以分为五大渠道,分别为信贷传导渠道、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汇率传导渠道以及预期传导渠道。“信贷传导渠道”分狭义及广义 ,前者强调货币供给,即央行通过调控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改变银行贷款能力,后者强调货币需求,即货币政策通过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资产负债表,影响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带来总产出变化。 “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传导渠道” ,强调心理预期因素,通过影响资产价格,影响企业资产重置活动以及居民消费意愿。 “汇率传导渠道” ,核心是一国利率变化通过利率平价影响本币汇率,进而通过净出口影响产出。 “预期传导渠道” ,指央行通过市场沟通增强公众信任度,稳定预期,从而提升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 从重要性来看,五大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信贷传导渠道和利率传导渠道为主,分别对应货币政策的数量型调控及价格型调控,而资产价格、汇率以及预期传导渠道则更加偏重与其他渠道发生协同作用,共同影响产出。 金融危机后至2018年,我国主要经历了三次经济下行期,均对应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但宽货币到宽信用再到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却逐步减弱,货币政策传导更加困难。 第一轮为2007年三季度至2009年二季度,第二轮为2011年二季度至2012年四季度,第三轮为2014年三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 总结三轮宽货币到宽信用周期:一是货币政策的反应越来越及时 ,从经济开始下行到宽货币政策出台的时滞在逐渐缩短,三轮时滞分别为5个季度、3个季度、2个季度。 二是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时滞逐渐拉长 ,第一轮和第二轮宽货币都几乎同步传导至宽信用,而第三轮传导的时滞为2个季度。 三是宽信用到实体经济的传导速度逐渐变慢 ,三轮时滞分别为2个季度、3个季度、5个季度。 通过计算三轮宽货币周期中,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发现: 1)信贷渠道与经济增长整体相关性最高,但传导效率逐步下降。 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宽信用传导高度依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有效性的下降,是导致宽货币难以传导至宽信用的主因。 2)利率渠道有效性低于信贷渠道,但重要性与日俱增。 受益于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短期政策利率向中长期利率的传导效率日益提升。 3)资产价格渠道的有效性低于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但有明显改善趋势。 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已成为企业融资和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对于投资及消费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4)汇率渠道传导效率较低,但逐步改善。 5)预期渠道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8年以来,我国进入第四轮货币宽松周期,但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未显著下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成为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具体来看: 1)信贷渠道总量传导通畅,但存在结构性失衡。 信贷需求方面,过去作为加杠杆主体的基建及房地产行业杠杆上行空间有限,民营小微企业抵押品少,难以获得银行融资;信贷供给方面,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及资本补充压力均较大,放贷意愿不足。 2)利率市场化仍未完成 ,政策利率对银行间市场利率、交易所市场利率、贷款利率及非标利率传导效率依次递减,官定基准利率的存在,导致利率调控难以实质影响与企业融资最为相关的贷款利率。 3)资产价格渠道传导动力不足 ,一方面房价受金融周期及房地产调控制约,另一方面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仍有待完善,且在实体经济盈利暂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难以发挥正强化效应。 4)汇率渠道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增加出口不确定性。 5)预期渠道基本通畅 ,市场信任度较高。央行不断提高与市场沟通的频率及深度,对于市场预期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从当前五大货币政策渠道的传导情况来看,信贷渠道仍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当前我国信贷渠道传导面临两大阻碍,一是我国金融周期进入下半场,二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1)金融周期进入下半场,信贷渠道疏通难度加大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日欧均在金融周期下半场遭遇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难题。 我们对三大经济体分别选取了一段金融周期下行期,美国为2007年至2013年,日本为1990年至2006年,欧元区为2008年至2015年。 从共性来看,在金融周期下半场,三个案例中信贷渠道传导均受阻,各国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数量型政策工具。从个性来看,美国复苏最为成功,而日本陷入“债务—通缩”循环,欧元区复苏缓慢、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之一,即在于对信贷渠道的修复效果不同。日本及欧元区应对危机的力度和反应速度均不足,量宽政策推出迟缓。 信贷供给方面,未及时救助金融机构,银行不良率快速攀升,风险偏好降低。信贷需求方面,除政府部门加杠杆外,居民和企业部门去杠杆进程缓慢,债务负担过重,收入增长前景低迷造成偿债能力不足,迟迟难以再度加杠杆。 而美联储应对危机反应迅速,15 个月内迅速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0.25%,且三轮量宽政策陆续推出。 信贷供给方面,美联储直接购买金融机构风险资产,转移不良债权,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快速出清。信贷需求方面,首先政府部门大幅加杠杆,对冲企业及居民部门去杠杆冲击,随着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去杠杆充分,企业部门再度实现加杠杆,经济稳步复苏。此外,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使得利率传导渠道也能较快传导至企业融资成本,实现“利率+信贷”渠道联动。 2016年以来,我国金融周期从顶部开始下行,资产价格整体承压,信用扩张动力不足,一方面不良资产压力加大,同时金融监管趋严,中小银行经营承压,利润增速下滑,资本补充难度提升,信贷渠道受损,放贷意愿较弱,另一方面,企业及居民资产负债表有所恶化,信贷需求降低,信贷渠道传导的难度确实较大,造成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 2)金融供给侧结构性失衡 在金融供给侧方面,我国当前还存在金融供给难以匹配金融需求、金融结构难以匹配经济结构的问题。首先从总量上来看 ,我国宏观杠杆率处于高位,尤其国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杠杆过高,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债务负担。 其次从结构上来看 ,我国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较低,且发展不充分;间接融资中以银行为主,其他金融中介占比较低;银行中以大型银行为主,缺乏定位于专注微型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在这种金融结构下,我国金融供给具有风险偏好低、重抵押物、风险识别能力弱等特点,有效支持了过去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消费、创新、中小企业成为主要驱动力,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等特点,金融需求变化后,金融供给转变缓慢,滞后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亟待进行系统性金融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以信贷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定程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造成部分实体领域融资困难,货币政策应该从数量型调控向“数量和价格并重、逐步推动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到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 从我国以及国际经验来看,以信贷渠道为主的传导机制和以利率为主的传导机制对于经济有着全然不同的影响。 以信贷渠道为主的传导路径 在发展中经济体大都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重要部门,政策效果立竿见影。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阶段演化,信贷渠道弊端开始显现 : (1)对实体经济传导方面 ,易成为货币当局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恶化实体经济固有问题,大量的金融资源集聚造成人才资源倾斜,研发密集型及创新型产业生产率受到拖累,经济结构及韧性受到深远影响; (2)对利率渠道联动方面 ,由于信贷渠道仅能调控货币供给,难以控制货币需求,造成利率波动加剧,抑制实体经济投资及消费需求; (3)对资产价格渠道联动方面 ,由于广义信贷渠道与房地产价格息息相关,两者传导叠加易形成倍数效应,滋生房地产价格泡沫; (4)中介目标有效性方面 ,由于金融创新及金融自由化发展,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实体经济相关性均不断下降,难以形成有效调控。 而以利率为主的传导路径能够有效增强市场化资源配置,弥补信贷渠道不足,传导机制更加灵活 , 具体来看: (1)对实体经济传导方面 ,实践经验显示,利率渠道的传导有助于延长经济复苏时间,一方面由于利率渠道对于其他渠道的联动效应更加明显,兼顾内需及外需,另一方面利率渠道对于实体经济的传导具有普惠效应,更有利于支持新兴产业增长,缓解结构性问题,适合转轨经济体转向高质量发展诉求; (2)对资产价格渠道联动方面 ,与信贷渠道传导相比,利率渠道更有利于股票市场,一是在估值层面提升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价值,二是在基本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成熟的股票市场更符合新兴产业融资需求,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3)对汇率渠道联动方面 ,短期的低利率带动本币贬值,可通过刺激出口提升经济恢复动力; (4)中介目标有效性方面 ,价格型中介指标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均较好,可以随时观测,及时评估货币政策效果,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可信度。 而利率渠道同样存在局限,主要体现在难以有效调控信贷渠道传导 :在经济过热时,利率渠道的传导难以管控信用投放,连续加息的滞后效应又易戳破资产泡沫,在经济萧条时,单一的利率调控难以修复信用,延缓经济复苏。 所以在金融周期下半场,仍需搭配数量型货币政策修复信贷渠道,并且要从信贷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动力已经具备,然而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条件仍有待成熟 : (1)首先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制度不健全,金融产品发展深度相对不足,金融市场利率传导存在摩擦和障碍,短期向长期利率传导不畅; (2)其次 ,当前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贷款及非标市场间利率传导存在割裂; (3)最后 ,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的预算软约束问题是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的重要障碍,造成相关领域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挤占金融资源,民营、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充分的融资支持。 未来在积极疏通利率传导渠道的同时,也要兼顾发展和金融稳定的需要。 当前我国仍属于发展中经济体,拉动经济增长依然较为依赖投资,预算软约束部门依然挤占部分金融资源,金融市场深度及广度不足,利率渠道短期难以实现完全疏通,此外金融开放步伐有所加快,要协调好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以及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节奏。因此,未来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仍面临诸多重点和难点,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厘清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隔离政府与企业信用,弱化预算软约束预期,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针对目前金融供给侧结构的问题,未来政策要在以下几方面着重发力: 第一,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有效稳住宏观杠杆率 ,管好货币总闸门,严控企业和居民部门杠杆过快增长,巩固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 第二,要改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供需结构 ,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从银行行为出发,完善金融机构正向激励,引导资源流向效率更高的民企、小微企业和新兴科创企业。 第三,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和信贷市场体系 ,推动金融机构差异化定位,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借力金融 科技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获得性和便利度,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及风险识别能力,改善过去服务中小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服务小微及民企客户的收益风险比。 第四,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发展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推动科创板和注册制落地,建立完善的退市机制,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完善债券市场结构,改善金融机构和市场结构,对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进行补充。 第五,加大金融改革开放力度 ,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发挥“鲶鱼效应”,为微观主体注入改革与发展活力。 新闻联播 主要看央行的动作,比如央行的回购与逆回购等。如果是加量投放逆回购,资金面将大概率趋于宽松。2023-05-16 10:39:361
康波周期了解一下?听说属于80后的最大机会来了
这个冬天温度不算低,但是在股市跌跌不休、房价阴云密布、币圈血流成河的氛围里,冷风嗖嗖,寒意阵阵。是不是感到有点恐慌,到底怎么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不要怕,其实这一切早在康波理论的预言之中。 康波是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的简称,这是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长期周期,指的是长度约为50-60年的经济周期。实际上,除了康波理论,经济学上还有林林总总不计其数的经济周期理论,短则两三年,长达几十年,康波理论应该是其中周期最长的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经济周期呢,就不能一直平稳向前吗?答案是不能。著名经济学家明斯基认为:经济(金融)危机的根子是现代社会基于信贷的增长模式,也就是说,“不稳定性”是内生于我们经济运行体的。在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下,(信贷)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是重合的,也就是说, 信贷的扩张收缩和经济的繁荣衰退,是相互作用,相互加强的。信贷危机发生的临界点,它是一个信贷生产、消费和预期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意味着,在现行经济模式下,经济周期会一直存在。 中信建投首席科学家周金涛是国内研究康波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生就是一个康波,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人生发财靠康波。康波理论有这么神奇吗? 一个完整的康波周期包括回升、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我们目前所处的康波周期从1982年回升的回升开始,繁华是1991年到1994年的美国信息技术泡沫。当美国的泡沫破灭之后,后面经济又增长了七八年。2008年之前是世界经济的本次康波的黄金阶段,从2004年到2015年应该是本次康波的衰退期,虽然经济增长不怎么样,但还能够从资产价格中获得很大的意义,比如我们的股市、债市,2009年以来,大的角度来看都是上升趋势。2015年是全球经济及资产价格的重要拐点,会出现资产荒。转折点意味着未来四到五年的总体的资产收益率不仅不赚钱,甚至可能要亏损,预示着将进入萧条期。 十五年前暴富的一批人是煤老板,那个时点正是康波的黄金时期,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高点。十年前在大城市买房,现在的经济地位不会太差,因为衰退期的资产价格会大幅上涨。按照康波理论,这个寒冬更是长周期下的一个低点。难道就只能受冻挨饿吗?不, 一个更大的机会即将到来 。 所谓盛极必衰,否极泰来。2019年将是此次康波周期的最低点,意味着大宗商品、资产价格都处于洼地,会出现遍地黄金的情况。十五年的煤炭等大宗商品暴涨基本与80后无关。十年前的房产投资80后也参与不多,而2019年的萧条却是人人都要面对的。 怎么把握住这个机会呢?锻炼身体,努力赚钱,等那个低点到来出手,可以炒股,可以买币或者其他你看好的资产。 查了下资料,康波理论不算是十分主流的经济周期理论,它的样本数据也比较有限,经济运行又极为复杂,只能仅供参考。不过主流观点确实认为明年资产价格的阶段低点(五年)大概率会出现。现在不妨现金为王,安全过冬。2023-05-16 10:39:461
是周期领先于金融,消费先于成长吗?
实际验证逻辑排序为:金融先于周期先于成长先于消费,行业轮动的次序主要依据政策落地与基本面预期拐点。 金融板块最好的逻辑主要在于:宽货币,宽信贷,周期板块次优的逻辑主要在于:?基建-地产?率先复苏 成长板块不靠前的逻辑主要在于:盈利确定性不高,风险偏好并未明显提升,消费板块最差的逻辑主要在于:需求复苏的滞后性,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在复苏阶段把握银行、地产、有色、采掘等胜率最高。 如果将以上行业按板块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发现,在经济复苏阶段,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行业主要集聚在利率敏感性的金融行业和与推动经济复苏有关的,地产-基建?产业链。 在对每一次复苏时期行业表现进行回顾,三次复苏期都能获得超额收益的行业为采掘和银行。2023-05-16 10:39:561
京东金融招聘周期多久
京东金融招聘周期为10到20天。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京东金融招聘用人单位有用人计划、面试安排、入职规划,求职者也有自己的规划安排、意向单位,所以为了双方更好地互相选择成功,更快解决双方问题,确定投递期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2023-05-16 10:40:041
金融风险成因分析
系统性风险的成因一直是研究的难点。系统性风险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从过去发生的金融危机来看,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是由市场失灵和监管不当造成的。总的来说,我国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如下:(一)经济和金融周期因素经济与金融周期的主要因素是指由金融机构顺周期行为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明斯基认为,这是内生的脆弱性在金融体系和经济的长期繁荣将导致借贷资金的变化,从而削弱已经稳健的财务结构。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较小,企业投资增加,利润增加,资金需求旺盛。此时,金融机构将扩大信贷规模,以提高企业利润。宽松的贷款要求导致金融体系中非正式融资比例明显上升,金融体系不稳定,金融风险积聚。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这体现在实际部门企业负债过多和金融部门信贷过度扩张。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面对一个非常小的影响时,事实上,该体系不能被吸收,然后系统性风险在危机后迅速蔓延。(二)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趋势增加了监管难度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提出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机的频率大大增加。改革开放前25年,全球只有30多起金融危机,自1971年以来,大小地发生了150多起金融危机。这表示着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提高了金融从业者和监管者的专业素质要求。另一方面,不成熟的利率市场化和资本管制的放松,加大了银行的风险管理。金融自由化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固有的不稳定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衍生品,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出现,金融虚拟化和电子化的趋势明显。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加了金融体系结构层面的复杂性。跨区域跨平台交易使得金融监管难以协调,给内部金融体系带来更大的风险。(三)金融市场的根本性缺陷有效的市场和完整的信息是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但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方一直比其他方面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且市场上每一笔交易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感染效应和经营风险。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带来了金融体系风险,也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根源。另外,市场同质化也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如要金融体系健康运行,则应该参与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市场主体。但近年来,随着金融深化的深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理念、监管工具和风险偏好也越来越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容易出现一致的预期和偏好,从而导致市场冲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2023-05-16 10:40:131
每天学点金融知识|明斯基时刻
每天学点金融知识Learn More Financial Knowledge Everyday明斯基时刻据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4月11日报道,全球金融系统已经深切感受到了历史性利率上升造成的影响。美国和欧元区的银行业爆发危机的迹象已经触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投资者现在都很谨慎,因为他们在等待下一个受害者。经过多年的低利率、负债率攀升和追逐风险以获得回报之后,在加息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打破”。然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的经济学家清楚地预知了短期内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影子银行或将是下一个被放弃的筹码。在这家德国保险巨头的分析师眼中,下一个巨大风险、下一个跌倒的“巨人”就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影子银行”。为了解释这一观点,他们采用了“明斯基时刻”这一概念,并使用“明斯基时钟”的说法,开始了下一次金融风暴的倒计时。1.明斯基时刻: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是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所描述的时刻,即资产价格崩溃的时刻。明斯基观点主要是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明斯基时刻”指的是市场在过度乐观和自满之后遭遇崩溃的时刻。简单明了的说:好日子的时候,投资者敢于冒险;好日子的时间越长,投资者冒险越多,直到过度冒险。一步一步地,投资者会到达一个临界点上,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用来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投机性资产的损失促使放贷者收回其贷款。“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2.明斯基时刻被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hedge borrower)收入现金流足以覆盖本息偿还,这一阶段称为对冲性融资;第二阶段(speculative borrower),指现金流只够偿还利息,不足以偿还本金,债务通过借新还旧滚续,这一阶段称为投机性融资;第三阶段(Ponzi borrower),指现金流无法覆盖利息,利息支出也依靠借贷。第三阶段即庞氏骗局,他们的债务水平要求不断上涨的价格水平才能安然度日,可以称为庞氏融资。3.“明斯基时刻”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明斯基时刻”是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市场最大的“灰犀牛”。当前美国实体经济濒临衰退但尚未衰退,实体现金流状况尚未大幅恶化但金融周期出现见顶迹象,且资产价格出现回落。美国当前服务业的韧性是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出清的梗阻点,总需求未陷入负向螺旋,企业现金流的状态也足以维系信贷泡沫膨胀。美国服务业景气度全面恶化后,金融周期将真正进入Ponzi borrower阶段,“明斯基时刻”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投资者后续需要密切跟踪美国服务业景气度和实体部门现金流状况,以及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暴露情况,在资产配置上做好应对“明斯基时刻”的准备。2023-05-16 10:40:301
消费金融满足3个账单周期是什么意思?
消费金融要满足三个账单周期,意思是说办理了这个消费金融至少要还满三个月,或者是三个账单周期,应该三个账单周期就是最低的要求2023-05-16 10:42:121
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是什么意思
金融产品生命周期是指金融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一直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也就是金融产品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各个阶段 每一阶段(状态)的时间长度,将依据金融产品的类型、所做的产品销售努力以及这一金融产品目标市场的保有量等因素。作为地方金融排头兵、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引领者,近年来,余杭农商银行创新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形成独特的“农商银行模式”。2023-05-16 10:42:181
《周期》读书笔记
作者认为,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通过宏观预测来超越市场的,包括作者自己。 近些年,宏观面是影响投资收益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宏观面的一些基本知识是有必要了解的,但也仅此而已。再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更深入的宏观面研究,对投资收益没有益处。所以对宏观面的了解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觉得出现了瓶颈。作者认为,除了宏观面,我们如果在以下三大方面投入时间分析研究,收获最多: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很精彩: 一个罐子里面装着100个球,非黑即白。一个人从罐子中取一球,猜其色。 如果对球的颜色分布一无所知,你只能猜50%是黑,50%是白,那么赢面只有一半。如果你知道有70%是黑球,30%是白球,那么你的赢面为70%。优秀的投资者对黑白球的分布认识比普通的投资者更深入,故赢面更大。但因为概率的存在,依然无法做到100%赢钱。我们对于基本面、市场面、组合面以及周期的研究,即是在努力让自己对于黑白球的分布比别人更占优。 周期的重复模式看上去十分简单,但要确定我们处于周期的什么阶段却十分困难。作者也提到了均值回归,认为合理的中心点像磁石一般将周期性摆动的事物拉回常态。但事物回归中心点之后,往往不会停留很长时间,而是会继续摆动下去。 作者认为,是人类的心理因素造成了市场的周期。而本书后续章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作者对一个周期中,先前事件如何引发后来事件的解读。 从作者50多年的投资经验来看,金融周期大体上是对称的。注意作者在之后有解释:这种对称性只针对上涨和下跌的方向,即大涨之后必有大跌,没有大涨就不可能有大跌。但是幅度,时点,速度未必对称。 作者提到,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一些研究发现对我们认识周期很有启发,建议读者认真学习。投资人要真正弄懂周期,心理学不可或缺,而且及其重要。 作者提到,每过10年才能看到一个大周期。回顾A股市场,在2008年的大跌和2015年的大跌,基本符合这个规律。 简单地说大涨之后必有大跌,物极必反之类的话,似乎是正确的废话,难以指导实践。“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点,某种东西在市场价格上涨的时候,投资人就会有一种心理倾向认为,这种东西的市场价格会一直上涨,只会涨,不会跌;反之则认为它的价格指挥跌,不会涨。你和这种一根筋式的心理倾向对赌,却能赚到大钱...” 这就是为什么要学习周期。 从本章开始,作者开始谈论各种不同的周期。 在本章中,作者关于短期周期有一个重要观点:虽然人口出生率、生产率经常被看做经济的重要变量,而且这些变量在短期内不会产生巨大波动,但作者认为 心理、情绪、决策 过程这三者(作者称为本书的三大主角)是影响短期周期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会造成短期的巨大波动。原因: 作者在本章再次指出,想要靠经济预测跑赢市场是极其困难的。原因: 总结本章,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就是,不要去做经济预测,或者听信所谓专家的经济预测。但投资者可以认为主流意见的预测正确的概率很大。参考主流意见虽然无法跑赢市场,但对市场的走势可以有一个大概率正确的判断。例如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黄奇帆的《结构性改革》中的观点就讲的比较清晰,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的看法。 这一章作者讲的是央行和政府(财政部)对于经济周期的调解。这种调解要在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促进就业(意味着刺激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意味着防止经济过快增长)。本章并没有直接提到本章内容对于投资实操的指导意义。但读者必须理解政府逆周期调解的存在,以便于读懂关于宏观经济的分析。 这一章讲的是企业的盈利周期一般会跟随经济周期,但波动幅度比经济周期大很多。原因是企业的属性有些和经济周期强相关,而有些若相关。企业也会运用财务杠杆,而杠杆将放大波动。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市场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有多稀少:标普500的长期年收益率为10%左右,然而,在47个完整年度中,只有3个年度,股市收益率处于8-12%的区间,其他时间都是“不正常”的。所谓的常态其实是非常态。外部因素的波动很小,而造成如此剧烈的波动,作者解释为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钟摆。 贪婪和恐惧的底层是乐观和悲观。当市场上洋溢乐观情绪时,也可以认为是人们正在变得贪婪。 在乐观时,人们将一切消息解读为利好: 作者花了一些篇幅去阐述“风险溢价”,而稍有经验的投资者应该都对这个概念比较清楚了。 投资人可以为上涨找到n个理由,为“不可能下跌”找到2n个理由,但理性的投资人会知道,大涨之后必有大跌,无他,涨多而已。 “如果你拒绝与大多数投资人为伍,不参与无忧无虑的、不考虑风险的市场,就像今天的市场,那么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受到双重打击:一是从业绩来看,你是一个落后的大输家,输了比赛;二是从群体来看,你像是一个落伍的老家伙,输了面子。但是,付出这两个代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人还在(钱还在)----其他人最终钱没了,人也没了” 本章的主旨就是在讲投资人的风险态度,并且讲了2008年经济危机中的具体事例。在平常看来似乎很难想象人们会乐观或悲观到那种程度,但事实上就是发生了,而且是发生在机构投资者身上。回顾2020年,机构投资者的“抱团”就是这样一种行为。处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投资人可能会想:现在全球放水,核心资产上涨是必然的;基金经理都在看好核心资产,他们是不会错的;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这只是机构投资人的一次集体心理和情绪周期的表现。2021年,事实再次证明树不会涨到填上去,资产价格又回到了均值附近。 本章所讲的信贷周期,就是资本市场周期。作者认为区分这两者并不是很重要。信贷一般特指债务融资,而资本市场包含了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 经济波动了一点儿,企业盈利的波动只是比经济波动稍大了一些,可视信贷的波动大幅超过了经济波动和企业盈利波动,信贷窗口从打开很宽到猛然关闭。作者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人们心理的波动,特别是心理波动对融资松紧程度的深远影响。 “你参与人人争着往里面扔钱的投资领域,意味着踏上了一条必然通向灾难的道路” 作者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几乎完全由在金融市场中发生的事件引发,而没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由经济或者其他方面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投资人对待金融风险的态度太过容忍了。那些年并没有出现整个经济体系的大繁荣,也没有企业盈利的普遍大涨。完全是由金融体系和信贷周期内生的。 作者对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有一段梳理,但在读懂这段梳理之前,需要先理解什么是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MBS). 举个例子,就是提供房贷的银行以10%的年利率发放了一笔贷款,然后将其包装为8%的年利率证券产品拿出来销售。这样,银行吃掉了2%的利息差,并且没有占用资金(贷款实际由mbs买家出了)。 简单梳理一下这次危机的过程: 危机的形成:投资人对待金融风险的态度太过容忍 + 美联储降息 -》 MBS大卖,需求旺盛 -》 银行不顾风险,大力销售MBS,甚至给那些本不应该获得贷款的贷款人(次级贷款人)发放贷款 -》 MBS需要评级,评级机构为了获利展开逐底竞争,评级变得不可靠 -》有些银行也以低息贷款,然后买入那些次级贷款的MBS以获取利息差(银行也不顾风险) 危机的爆发:有部分次级贷款人违约 + 房价下跌(这两者可能同时发生,可能互为原因)-》银行只能收到贬值的房屋产权,承受重大损失 -》大量mbs违约,引发mbs市场价格暴跌,进一步导致mbs的流动性干涸。-》适逢新规出台,要求银行的资产按照市值计价,而mbs的价格暴跌会导致银行的账面资产快速缩水,投资人看到财报大量抛售银行股票 -》银行出现危机,雷曼兄弟破产 -》引发更大的恐慌,危机扩展到mbs之外的资产,除了黄金和国债所有资产价格崩盘 -》加杠杆的投资人被银行要求追加保证金,但这个时候大家都没钱了,银行只好强制平仓,这种强制性卖出又进一步加大价格下行压力 -》所有投资人都不想提供新的投资,任何人都拿不到融资了,即使那些和房地产无关的行业。-》整个经济大收缩,即“大萧条” 复苏:杠杆过大的基金都倒掉了 -》 固定收益证券价格跌到底了 -》 投资人表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 -》所有卖方都已经把能卖出的都卖出了,价格跌不动了 -》 乐观主义抬头,资产价格重新上涨。 道琼斯指数在2017年10月见顶(14280),在2019年3月见底(6440),下跌约55%。 作者总结道:“本书的最终目的不是在周期发生之后帮你搞清楚前因后果。相反,本书最终的目的是,让你能够感觉到我们现在正处于各种周期的位置,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应采取的行动”。关键是要识别信贷周期的顶点和谷底。顶点的时候融资变的便宜,到处都能找到钱,风险偏好降低;谷底的时候则相反。我认为债市应该也是一个观测指标。 作者投资的不良债权,是“好企业烂财务”,企业本身的业务没有问题,只是债务负担过于沉重在财务上遇到了困难。这一点可以在投资可转债时作为投资的基本原则。 作者在本章描述的不良债权周期和第9章的信贷周期基本类似。在这一章的末尾,作者将经济周期、投资人心理和情绪周期、风险态度周期和信贷周期综合起来阐述了他们的相互作用。基本上,这些周期是按照刚才描述的顺序,从底向上对上层周期产生作用的。 房地产周期和其他的周期也很相似,但房地产周期还包含一个要素,其他周期都不具备,这个特殊的要素就是房地产开发周期很长。这个要素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开发房地产时和销售房地产时的经济形势可能完全不一样;二是开发商决定投资时,并不知道其他开发商正在开发多少房屋(这和证券市场不一样,竞争对手的供给可以马上知道)。房地产周期要特别留意这种滞后性。 在这一章,作者也从房地产的例子谈到,投资人经常被过分乐观的说法影响。支持资产上涨的理由有很多,但无论这些理由看上去多么正确,都无法保证你的投资不赔钱。因为如果投资买入的成本太高,就什么理由都不管用了。上涨的太多就是下跌的唯一理由。 本章没有太多的新鲜内容,但应时常翻阅,提醒自己不要相信“永远会涨”的资产,不要在不该投降的时候投降。 最令人烦心、最令人头痛的事,莫过于看到朋友发大财 这句话真是太正确了。追涨的心理就源于此。看到朋友买了股票发了大财,于是害怕这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自己的痛苦也会继续下去。于是,投资人投降了,他们加入市场,终结了自己的痛苦。 作者提供了一个表格,虽然不能量化,但至少可以做出一些大致的判断,找到一种市场位于何处的感觉。 关键的问题可以被归纳为两个:资产如何定价和周围的投资人如何行事。第一个可以被量化,例如PE指标、利率;第二个无法量化,需要关注新闻、论坛等。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也可以作为市场的情绪指标。 评估我们所处的周期位置,并不能告诉我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能告诉我们发生何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发生何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小。 本章提到的几个观点,可能大部分投资人都认为是”正确的废话“,但我认为仍应该时时回味: 对于那些希望得到一个确定的方法来评估周期位置的读者,读到这章可能要失望了。因为作者也没有这样的方法。对于周期的判断,艺术的成分更多。但读者如果可以牢记作者基于他过去50年投资经验所叨叨的经验,也许会少犯很多错误。 作者认为优秀投资人具备两种素质:周期定位能力和资产选择能力。大多数人这两种能力都不具备。定位大周期并不容易,理解资产的基本面也不容易,所以投资很难。 这一章的核心观点是,定位周期很难(是的,作者自己也说过他会重复说明一些观点),出错不可避免。但越靠近周期的顶点,你判断正确的概率越大。 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成功之后会自满,会把运气当能力,为下一次失败埋下种子。赚钱是不要认为全是自己的能力,亏钱时也不要认为一定是自己判断错了。投资中自信和谦逊要有微妙的平衡。 再次重复阐述,周期一定不会缺席。历史上有很多例子,证明那些认为周期已经停止的人是错的。多看看大家嫌弃的,少去大家都知道的好赛道。 ---to be continued---2023-05-16 10:42:251
leverage ratio
一、杠杆率(Leverageratio) 本文所言杠杆率是指金融机构的总资产除以其净资产得到的放大倍数。反过来,它的倒数即净资产除以总资产得到权益比率。杠杆率高(即权益比率低),经济意义是少量的资本支撑着过多的负债,一般意味着风险大。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均采用了高杠杆经营模式,其资产规模远高于自有资本规模。从2007年报看,我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杠杆率分别为15.96倍、13.18倍和15.63倍,加权风险资产/总资产分别为50.73%、62.61%和55.82%,上市中小股份制银行中有两家2007年底的杠杆率较高,达到了32.33倍和45.37倍(并不必然风险最高),加权风险资产/总资产分别为49.41%和60.20%。同期,Citibank和HSBC的杠杆率分别为19.19和17.38,其加权风险资产/总资产分别为57.28%和49.61%。 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以“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100%”,比如资产负债率等于97%,就相当于权益比率为3%,杠杆率33.33倍。从2008年三季报分析,我国资产负债率大于等于97%即杠杆率超过33.33倍的上市公司有55家,其中49家净资产为负;资产负债率小于20%即杠杆率小于1.25倍的上市公司有96家。当然,非金融类公司的杠杆系数和金融类公司的杠杆率及其风险含义不能简单对比,商业银行和投行相同的杠杆率所隐含的风险也不一样。 有的文献把杠杆率定义为总负债/净资产,由于“资产=负债+净资产”,所以,“总负债/净资产=总资产/净资产-1”,所以,在这个定义和本文定义下的杠杆率分析结论基本相同。但是在美国等商业银行的年报中,杠杆率的定义是监管当局规定的核心资本(Tier1Capital)除以总资产(注意不是风险加权资产),这就要求必须注意特定资料中对杠杆率的定义。 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与权益比率(杠杆率的倒数)的比较 简单地看杠杆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并不反映风险的真实情况。这样,以BIS为代表的金融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就对该指标进行了改进,通过把资产负债表中一些属于负债的符合一定条件的负债项计入净资产等方法得到监管资本(大于净资产),同时,通过对各类资产进行风险加权调整,得到风险加权资产(风险加权资产一般远远小于总资产,目前看大概相当于总资产的45%~60%)。这样,就从权益比率过渡到资本充足率。显然,相较于权益比率的公式(净资产/总资产),资本充足率公式的分子增加、分母大幅减小,所以,资本充足率必然高于权益比率。 因为净资产中的以下项不计入核心资本:(1)资本公积中的重估储备、按新会计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2)未分配利润中的利润分配预案计划分配部分;(3)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所以,核心资本一般略小于净资产,但风险加权资产一般远远小于总资产,所以,核心资本充足率一般也高于权益比率。 从年报看,2007年底,工商银行权益比率为6.2%(杠杆率15.96倍),其对应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09%和10.99%;中国银行权益比率为7.6%(杠杆率为13.18倍),对应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34%和10.67%;Citibank权益比率为5.21%(杠杆率为19.19倍),对应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和7.12%。 三、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的金融机构杠杆率都很高 高杠杆率是次贷危机中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美林证券为例,自2003年到2007年其杠杆率增至28倍,也就是说,每1美元的资本支撑着28美元的资产规模,即支撑着27美元的负债规模。据估计如果加上SIV等表外业务的杠杆效应,华尔街投行的杠杆倍数可高达50~60倍。 这种高杠杆率有着明显的双向放大作用:30倍的杠杆,投资银行家可以用10美元做300美元的投资,只要有3.3%的收益率(接近于美国国债利率),投行就可以赚回本金;但是这种杠杆放大是双刃剑,只要损失超过3.3%,就将导致破产危机。 从年报看,2002~2006年底4年间花旗集团所有者权益增加了43%,而总资产增加了73%(即负债、资产的增加远远超过了资本的增加,同期,风险权重进行了调整,不要求资本支持的资产从占总资产的35%上升到了46.5%,或许是巴塞尔Ⅱ的贡献),相应的杠杆率从18倍增加到了22倍。高杠杆经营的结果就是2007年由于资产负债表恶化,核销剧增,所有者权益净减少,杠杆率增加到了30倍,花旗大厦摇摇欲坠。 四、杠杆率的调整和资产价格变化会相互加强,放大经济金融周期 (一)金融机构的杠杆比率变化具有顺周期性。金融机构杠杆比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变化是正相关的。资产价值往往仅仅依赖于当前市场价值、不能够准确揭示未来现金流,在经济高涨时资产价值高、杠杆率高,经济低迷时,资产价值低、杠杆率低。这样,杠杆率具有顺周性。 (二)杠杆率的调整和资产价格变化会相互加强,放大金融周期。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期,一些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价值快速泡沫化上升,负债率短期下降。但是,由于企业乐观预期,所以,由于资产价值泡沫化上升导致的负债率下降反而增加了企业进一步负债的能力和信心,负债就也随之上升,对资产的需求增加,进一步刺激资产价格上涨。有的企业负债的上升甚至超过了资产价值的上升速度,导致负债率上升,杠杆率放大。 问题是负债的上升属于刚性上升,而资产价格的膨胀属于泡沫化膨胀。当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资产价格像石头垂直下落般迅速下降(比如股票、股票、石油等),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迅速萎缩,但是负债的下降往往很慢,导致净资产减少,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出售更多的资产来还债,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降,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一些企业净资产变为负值走向破产。 这样,就表现为经济的较大起伏。 (三)金融机构重建资本基础的过程中必然导致信贷紧缩的出现。如果资产价格持续下降,高杠杆机构损失过大必然严重侵蚀资本基础。这就必然需要金融机构重建资本基础、加固资产负债表,也必然会放缓资产扩张,甚至压缩资产负债表,出售风险资产。而且,即使可以通过吸引新的股权投资迅速重建资本基础,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总体风险上升,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也会下降。信贷供给下降。 这些意味着企业将难以得到信贷(银行不想增加贷款,企业自然得不到贷款),信贷紧缩则可能进一步导致经济衰退。 五、改进杠杆率监管 (一)重视初始定义的杠杆率(总资产/所有者权益,资产不经过风险调整)所显示的风险信息 由于商业银行采用了高杠杆经营模式,加上其无抵押负债、易发生系统性风险且对其救助肯定要动用公共资源,所以对其要进行审慎监管。 次贷危机的教训使各方都在反思如何改进现有的监管框架,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是BIS近期的报告在强调初始定义的杠杆率(总资产/所有者权益,资产不经过风险调整)所显示的资产负债表强壮度的信息,或者“核心资本/总资产”(逻辑是相同的)这个指标的重要性。 杠杆率要求的合理性,不但是由于传统观点认为资本可以缓冲资产的损失,更是由于在一个相互联系的金融体系中保持负债的稳定。金融创新过程中,控制杠杆是分散业务风险的前提,是控制创新业务风险范围的必须。“可以承受高风险,绝不承受高杠杆”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新产品的拓展,也同样适用于跨地域的扩张。在新地区市场上,当风险不可测时,控制杠杆比控制风险更重要。 具体的讨论:(1)直接限制杠杆倍数;(2)直接限制抵押贷款的抵押率;(3)更加重视高杠杆经营机构的流动性监管,BIS出台了流动性监管指引。 更多的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讨论:(1)有研究提出复杂的规则和不现实的模型应该加以淡化。分析指出,监管套利和让私人银行的模型和假定来设置资本标准,会导致银行资本的不足。框架的复杂性增加了减少资本要求的机会。这会扭曲资产的配置,导致顺周期性。“高级方法令人不安地接近于允许银行自行订制自己的资本需求。这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在比赛中每个球员都可以制定自己的一套规则。有很强的理由相信,如果银行自己制定自己的规则,那麽,它们将会持有低于而不是高于审慎性要求的资本。”(2)需要对风险集中度和期限错配情况更加敏感;(3)更好地合并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和表外风险;(4)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的定义,等等。 (二)需要改善金融监管者之间的协调,需要一个统一的、能够跟上市场创新的监管者,不可出现监管空白点 本轮金融危机经历了从传统业务风险通过结构化证券工具,到复杂衍生工具的传播过程,跨越了信贷市场、结构化工具发行、交易市场、衍生工具市场等市场和交易环节。风险传递过程涉及了传统信贷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这麽复杂的业务、机构、市场传递过程中,缺乏一个统一的监管者来有效监测、分析、评估和可靠地掌握风险的状况。 面对全面混业的金融市场,面对母子公司相互依存、关联协作的金融集团,需要改善相互独立、各自为战的金融监管者之间的协调,甚至需要一个掌握全局业务、机构、风险的监管者。监管构架不可出现监管空白点,否则,金融创新会发现它并从中获得高收益,当然可能导致大的风险。 业界反思时也认为,金融监管者一定要跟上市场创新的步伐,虽然这很难。从美国的情况看,业界认为美国监管当局几乎没有人能够懂得次贷相关的衍生品,偶尔有那麽几个行家也会很快被金融机构高薪挖走。 (三)“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问题 根据2006年美国157号会计准则,金融性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变动记入当期损益表。这往往加剧金融波动中普通投资者的恐慌。因此,在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通过的同时,美国国会要求美国证监会调查157号会计准则对次级贷危机的影响,并授权其在必要的情况下暂停157号会计准则的执行。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决定修改欧盟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按公允价值标准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六、对我们的启示 杠杆率监管改进的讨论对我们的启示:(一)要建立真正有约束力的、非摆饰性的资本监管框架,同时,高度关注原始定义的杆杠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尤其是现在的报表已经显示出的高杠杆机构,详细分析其是否真正隐藏风险。由于核心资本一般略小于净资产,所以也可以用“总资产(不是风险加权资产)除以核心资本”这个更为审慎的指标;(二)在我国目前的行政格局下,尤其需要强调监管部门和央行之间的有效配合;(三)在股权融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急需提高资本管理水平,尤其是在经济周期起伏中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求得最优结构,过于偏向一方都会有问题。2023-05-16 10:42:311
世界“周期性金融危机”如何避免?中国通货膨胀如何治理?
周期性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运行就像季节变化一样,兴衰交替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把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降低。世界“周期性金融危机”本质上贫富悬殊的后果,只有调节分配,降低收入差距,这个金融危机才不会严重。中国通货膨胀很好治理,就是减少货币投放。但是这会影响经济发展。政策制定者必须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中进行权衡,找到一个均衡点。2023-05-16 10:42:394
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还往往导致什么
美国货币政策会引发我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金融周期先行于经济周期并存在放大效应,美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金融周期波动的解释能力亦存在差异。美国财政支出变化在不同时期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动态特征,美国转移支付和消费性支出变化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美国实施大幅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背景下,明确美国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对于我国来说就较为重要。美元走弱对于我国借用美元外债的市场主体有利,但美元走强则会直接影响其偿债负担,这实际上就是货币错配的表现。另外,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弹性增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会对企业汇兑收益(损失)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一些出口利润较为微薄的企业来说,汇兑损失甚至会吞噬利润。这就要求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采取适当措施规避汇率风险。2023-05-16 10:42:461
金融逆周期性研究方向
逆周期金融监管是指金融资本监管随着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转化而变:在经济扩张时期,商业银行应累积较多的资本,计提更多的拨备以应对经济衰退时期的需要;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以适当降低对商业银行资本的监管标准,促使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推进经济的复苏。逆周期监管也被通俗地理解为“以丰补欠”。 巴塞尔委员会确立了逆周期资本监管的整体框架,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模块: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周期性波动、建立前瞻性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建立高于最低资本要求的资本留存超额资本(conservation buffer)、建立与信贷超常增长挂钩的超额资本要求(countercyclical buffer)。 逆周期金融监管体系,是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人类社会力图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努力的新发展。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无法克服的痼疾,与本质上属于事后反应的相机抉择的财政货币政策相比,财政自动稳定器和逆周期金融监管体系因属于事前防范而有其优越性。由于周期性经济危机必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最大限度降低金融体系和市场的波动性也就成了降低经济波动性的关键所在。由于中国在这次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中的上佳表现,这两年经济过热现象日益明显,信贷超高速扩张,中国金融业的风险正在积累。相应的,防范风险的必要性、紧迫性也与日俱增。逆周期金融监管的内容 第一,资本充足率。为降低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资本监管要求应随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应时而变。即在景气阶段收紧资本监管要求以抑制信贷扩张冲动,在萧条阶段放松资本监管要求以扭转信贷紧缩趋势。调整资本监管要求,不仅仅限于资本充足率,还包括质量要求,即在景气时期,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中核心资本占比应较高;在萧条阶段则允许商业银行更多依赖附属资本来补足资本。 第二,不良贷款率。在景气时期设定较低的不良贷款率监管指标以抑制信贷扩张,在萧条阶段则提高该项指标以刺激放贷。 第三,动态拨备覆盖率。在逆周期监管体系下,景气阶段提高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萧条阶段适当降低此项要求,这能使商业银行在景气阶段计提的较多资金以用于萧条阶段弥补贷款损失,从而收“以丰补歉”之效。 第四,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的逆周期监管是指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商业银行实施差别化和动态化的流动性监管。即在挤兑风险较低的景气阶段适度降低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监管要求,让商业银行拥有更多资金投入经营;在萧条阶段要求商业银行持有较高流动性比率,保持充分的流动性,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挤兑风险。 第五,混业经营。在景气阶段严格控制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防范金融风险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相互转移,不断积累;在萧条阶段则可以允许金融混业经营,推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入来源多元化,减少萧条阶段的金融机构倒闭。同时,在任何时期都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并表监管。 第六,薪酬激励机制。巨额不良资产得以形成,很大一部分源于金融机构员工的道德风险;而他们的道德风险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失衡的薪酬激励机制所激发的,具体说来就是员工“负盈不负亏”。从上世纪70年代西方金融机构大肆向发展中国家放款,最终以80年代席卷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而告终,到余波未尽的次贷危机,大家都看到了金融机构薪酬机制失衡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及其后果。有鉴于此,逆周期激励监管机制当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动态的、持续的、跨周期的业绩考核和薪酬制度,平滑经济周期对银行员工薪酬的影响,协调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薪酬激励监管重点,是在商业银行薪酬制度安排中引入风险抵扣机制、风险延期机制和风险支付机2023-05-16 10:42:542
2018年英国服务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
1. 英国经济增速在G7集团中最为平稳。国内消费是英国经济的主要支撑,消费对增长贡献常年维持在80%的水平。2. 过去近50年时间中,英国经历了3轮大金融周期,目前正处于其金融周期上升阶段,金融周期信贷扩张将是未来两年经济复苏的主要动能。3.作为英国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金融业是英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业贡献40%的服务顺差。4. 英国在半导体芯片设计等部分高端制造上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并具有垄断地位,此外,能源、化工、汽车、航空及生物医药等产业也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这一点并不会因为脱欧而改变。5. 英国经济的短期风险主要来自于脱欧带来的汇率波动和出口贸易冲击。一、英国实体经济呈现缓慢复苏,金融周期处于快速上升期1.1 英国经济整体增速不高但较为稳定,国内消费是其主要支撑英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五,受2016年以来受脱欧事件影响,经济增速缓慢下降,从2014年的3.1%下降至2018年1.4%,在G7集团中高于日本、意大利,与德国、法国相仿。从过去20年的数据来看,英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要平稳很多。英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主要得益于以国内最终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结构。数据显示,消费对英国名义GDP增长的历年贡献维持在80%的水平,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英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95%,以消费支撑经济的特点相比其他发达经济体更为突出。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预期下行环境下,由于国内消费的相对稳定性,以及脱欧不确定性预期消除,根据最新IMF预测,2019年英国经济增长回落程度显著小于美国、德国,并在2020年经济增速迅速恢复至当前水平。2023-05-16 10:43:012
大金融是周期股吗
是的大金融:银行业属于我国金融行业中最大的一个行业,所谓大金融,也就是指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以及互联网金融理财等等。一般而言,大金融板块主要以银行股为主。保险券商次之。周期股:指支付股息非常高(股价相对不会太高),并随着经济周期的盛衰而涨落的股票。这类股票多为投机性的股票。而银行业属于周期股2023-05-16 10:43:071
什么是收入财富分配消费循环不畅的重要特点?
随着汇率走强和经济数据向好,市场在关系央行的宽货币政策是否会发生转向?宽信用导向是否会因此收紧?藉着分析8月宏观经济数据,宽信用的结构化分层是如何来促进"双循环"的新格局的?请看吴雅楠博士的解读: 1、宽信用的本质是引导资金有效进入实体人民币汇率一方面是反映了中国与海外的经济复苏周期的错位和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向好趋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际资本流向的驱动。我们看到,疫情期间中美基本面和宏观政策的差异及美债更强的避险属性也使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逐步走扩,并处于250bp的高位。与此同时,境外资金持续流入国内市场,北向资金自7月起连续多日流入规模超百亿,境外机构购买国债规模也大幅增加,反映外资对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明显上升。但是,在信用货币总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其结构的变化。总体而言,流入实体的部分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明显低于往年。尽管实体经济修复超预期,但是仍然低于往年同期的水平,从年初至今作为一个整体的维度来看更是如此。从终端消费的通胀数据中来看,除了食品项由于天气原因环比明显转涨之外,其它诸项环比多为弱修复或走平,说明并没有超额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金融周期其实是跟经济周期息息相关的。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复苏、过热、滞涨和衰退,而为了抵御经济周期风险,政府会对市场进行干预,于是也就出现了相应的金融周期。简单来划分,金融周期大致也可以分为4个阶段:紧利率宽信用、宽利率宽信用、紧利率紧信用或宽利率紧信用。通俗一点讲,宽利率就意味着央行往商业银行注水,而宽信用就是商业银行往各经济实体打钱。在新冠肺炎疫情发酵下,货币政策大幅宽松、资金利率长期低于1%,加之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大幅提高,货币政策直达实体经济,本身就给银行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的息差环境。除此之外,在监管机构的鼓励之下,宽信用过程明显加快。因而,上半年这一轮宽信用的过程,背后是货币总量超宽松、定向优惠政策力度大、鼓励信贷投放、金融监管放松、杠杆率制约解除等合力造就的。在二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后,市场关心的是宽松政策是否会提前退出。这背后实质上是市场对政策目标的预期混乱,即政策层面到底希望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增速,这一点市场仍然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因而市场担忧的并不是基本面的不确定性,而是政策的锚会落在哪里。宽货币的程度也与未来通胀趋势密切相关——其中,CPI猪肉项由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因素,同比增速由7月份的85.7%大幅回落至8月份的52.6%,成为带动CPI同比向下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随着猪周期进入下半场,猪肉价格可能将登顶,未来几个月叠加基数因素,预期将带动CPI同比增速持续下行直至明年春节后。PPI方面,8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环比继续上行,带动石油相关产业PPI持续改善。但进入9月份后,国际原油价格明显回调,将打断持续6月份以来石油相关产业PPI的回暖势头。8月份黑色、有色上中游PPI表现亮眼。雨季过后,基建与地产赶工需求支撑黑色、有色产品价格大幅上行。8月份政府债务融资规模达到年内第二轮高峰,同时地产销售情况旺盛,预计近期基建、地产开工需求仍将持续,并对PPI继续形成支撑。因此,通货膨胀还不是宽货币政策目前考虑的重点。还是要从宽信用的政策导向着手。宽信用的核心指标是社融。央行公布8月金融数据,信贷与社融继续保持较高增速。8月社融高增超预期,体现为三个特征:(1) 贷款温和增长符合预期,季节性节奏明显,贷款增速放缓。(2) 直接融资高增是支撑社融高增的主要原因,而直接融资中主要以政府债券融资为主。(3)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之后,财政收支近期影响狭义和广义流动性,财政收支节奏错位导致社融与M2分化。社融和M2产生背离,这也和压降银行结构性存款也密切相关联。简单来看,银行发放贷款给企业或居民,这一过程中银行资产端增加贷款,负债端增加企业或居民存款,社融和M2同步增加100。再来看结构性存款,它可以算作一般性存款计入银行表内负债,自然也算作M2,且由于利息水平较高,受到投资者青睐。上半年宽信用速度快,背后是超宽货币和促信用政策,超宽松政策回归常态后,实体经济对信用的合理需求已经有所下降,进一步大幅宽信用的基础不再。宽信用的效率下降,部分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溢出,杠杆上升、房价上涨的后果也需要适当放慢宽信用的节奏。另一方面,超储率的低位反映出银行的信用派生能力已经接近瓶颈。8月的估算超储率已经下降到接近1%的水平,仅次于2011年二季度的历史最低点0.8%,也远低于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及的1.5%-2%的合意区间,意味着在当前法定准备金率水平下的银行体系信用派生已经接近瓶颈。一般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管理层就越需要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于是,对央行和银保监会的核心考核指标就落在了社会融资的量和价。"量"主要体现在社融总量。因为社融指标下行压力,央行也不断修正统计口径,最近一次将国债纳入社融,基本上财政部和央行都皆大欢喜,对央行而言:保量多了发国债这个手段。未来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好也帮助金融监管部门解决这个指标。2020年8月社融数据超预期与2019年3月"天量社融"之后的金融条件边际收紧有两点差异:(1) 金融条件边际收紧的节奏不同(2)社融的结构不同我们也需要看到,M1与M2剪刀差指标改善,指向金融支持实体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2、宽信用的目标是促进双循环的发展格局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负转正至0.5%,前值降1.1%,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继续回升至4.4%,消费的恢复速度短期有明显加快。必需消费涨多跌少。上半年,需求修复的力度持续弱于供给;一方面,疫情下居民收入增长疲弱,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2.4%,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以承接海外需求转移为着眼点来扩内需,也就决定了其根本途径还是在于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以及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这时候就很有必要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的方式,来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更加放心地将收入转化为消费。同发达国家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相对比,我国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配置明显不足。"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由于海外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于我国的限制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因此,旨在破局的"双循环"建设,就给国内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新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有望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双循环"格局下的扩大内需,落脚于消费而并非投资,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仅5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而在新格局下消费占经济的比重或将明显提升。 3、宽信用的质量是激活内循环的产业结构当前国民经济循环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我国消费潜力仍未得到释放;2) 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3) 服务贸易逆差较高折射出服务产业竞争力弱;4) 国际供应链稳定性较弱;5) 国内产业整固能力不强以及附加值低;6) 金融体系摩擦成本较大;7)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占比过低,成本过高。"双循环"战略下,我国产业结构将"补短锻长",进一步巩固升级。从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布来看,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三大产业中心之一,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仍有进一步巩固升级的空间。通过增强产业整固能力,可以进一步融入复杂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国第一产业将更注重提升劳动生产率,结合土地制度改革形成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生产技术现代化的农业企业,释放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也看到,新基建等国家政策有望推动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扩大,但渗透率仍与美国存在差距。消费升级的进程由三方面因素的主导:经济增长与收入水平提高、再分配使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储蓄率下降与消费率提高。更完善的再分配政策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居民收入分化情况将有所改善,低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进一步上升,中产收入群体有望进一步扩大。收入的增长将带来消费结构的调整,促使消费向高端化、高品质、智能化方向升级。2023-05-16 10:43:203
当前贸易金融周期是87天
自从2017年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以来,金融周期87天成为同行们讨论的重点。按照报告上说:1、金融周期主要是指由金融变量扩张与收缩导致的周期性波动。2、评判金融周期,最核心的两个指标是广义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前者代表融资条件,后者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态度。3、房地产是信贷的重要抵押品,因此两者之间会相互放大,从而导致自我强化的顺周期波动。4、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同步叠加时,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幅度都会被放大;而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不同步时,两者的作用方向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会导致宏观调控政策的冲突和失效。拓展资料: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周期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举个简单例子,2000年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尽管对美国经济有所伤害,但是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是轻资产公司,很少作为银行的抵押品,所以其泡沫破裂对银行体系伤害要小得多。但是2007年的次贷危机,则直接演变为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金融体系,就是因为房地产是整个金融体系资产的源头和最重要的抵押品。在《行动的勇气里》,原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通过“金融加速器”的说法,简单阐述了金融周期:金融加速器的传导机制同时作用于银行和借款者。从贷方角度看,银行在经济衰退期间会遭受更大的贷款损失,这导致他们在做出放贷决策时更加谨慎。从借方角度来看,当家庭与企业的收入、财富减少之际,它们的信誉度就可能会降低。更加谨慎的银行和信誉度降低的借方意味着信贷流量更少,从而阻碍家庭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投资计划实施。这些领域支出的减少加剧了经济衰退。在经济上行之际,金融加速器则以相反的方式发挥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改进,银行利润会增加,面临的贷款损失则会减少,放贷意愿趋于增强,为经济复苏增添动力。金融加速器表明,正是由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所以,经济衰退一旦发生,就会更加严重,而经济扩张一旦发生,则表现更强劲。2023-05-16 10:43:381
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周期性爆发呢?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后,在整个19世纪,大约每隔10年周期地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缩短到大约每隔7~8年爆发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时间已缩短到大约每隔5年左右爆发一次.扩展资料: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有周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哲学理论中,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正所谓繁荣昌盛之后就会面临衰退,衰退过后又会带来经济的回温,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定有金融危机的情况出现,打破原本积极向好的一面,迫使事物向反方向发展。金融周期与经济发展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金融危机有周期的原因1、经济发展与信贷相互影响:现代社会,在资本驱动的发展下,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是重合又分离的,换言之,信用的扩张收紧和经济的繁荣衰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举例子来说,企业在发展初期都需要从银行、私人等各种渠道筹集启动资金,但随着市场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越来越大,投资者东拼西凑的钱不够企业未来发展了,向金融系统融资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以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金融信贷市场,就应运而生,构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2、信贷市场的脆弱不稳定性:信贷市场波动起伏大,当市场行情一片向好时,股民们大量买入,以为能赚取一波高收益,却忽视了股市的高风险、高回报性的本质。信贷市场的脆弱性,很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2023-05-16 10:43:451
什么是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Financi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金融体系显著影响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20世纪80年代,Bernanke等人的开创性研究对货币和证券“中性论”进行了批判,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后的一系列研究 奠定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并建立了一般理论框架。金融经济周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主要是指金融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冲击下,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而形成的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法国中央银行专家组将金融经济周期作了如下定义,用与经济长期均衡水平密切相关的金融变量度量的经济实质性、持续性波动。因此,金融经济周期实际上反映了经济波动与金融因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金融变量对真实经济周期的重要影响。2023-05-16 10:43:511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概述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金融体系显著影响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其中,金融经济周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是指金融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冲击下,通过金融体系传导而形成的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反映了经济波动与金融因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金融变量对真实经济周期的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由经济学家们的开创性研究对货币和证券“中性论”进行了批判,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后的一系列研究奠定了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并建立了一般理论框架。2023-05-16 10:43:581
什么是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行为?
顺周期性行为(procyclicality)是指在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因此,顺周期性增强就是意味着波动的幅度增大。x0dx0a 但这种简单描述很难准确概括现实生活中金融体系的变化。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发生了一次冲击之后,资产价格的变化路径和金融变量的变化方式会呈现出各种不同或极端异常的波动,而且几乎都是非线性和不连续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流动性紧缩)。这些都是复杂金融体系的典型特征。一旦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性,则其变化就会偏离线性趋势和出现非线性特点,如路径依赖、持续震荡和制度性转变等现象。x0dx0a 因此,顺周期性的更广泛定义包含了三个部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区分这三个部分:x0dx0a (1)围绕趋势值波动;x0dx0a (2)趋势本身的变化;x0dx0a (3)均衡值可能出现累计性偏离。x0dx0a 这些都会给监管机构带来挑战。监管机构必须努力识别在什么情况下纯粹的周期性波动会导致不同结果:可能是趋势本身的变化,或是一个累计过程的开始。2023-05-16 10:44:064
什么是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行为?
顺周期性行为(procyclicality)是指在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因此,顺周期性增强就是意味着波动的幅度增大。这些都是复杂金融体系的典型特征。一旦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性,则其变化就会偏离线性趋势和出现非线性特点,如路径依赖、持续震荡和制度性转变等现象。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金融系统是基于多种因素和许多交易对手方的相互依存。变量通过各种网络进行传导,而由于金融创新及监管套利行为,网络结构和制度框架会不断地变化。另外,金融体系是由"人"组成的体系。金融体系的变化受到人类对周围冲击反应方式的影响。因此,顺周期性的更广泛定义包含了三个部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区分这三个部分:(1)围绕趋势值波动;(2)趋势本身的变化;(3)均衡值可能出现累计性偏离。2023-05-16 10:44:201
地产周期下行以及三年疫情为何没有影响银行业的收益
从周期的角度看,是时候重新看待房地产行业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双双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也仅仅在疫情当中出现过,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机,也没有出现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同时负增长的情况。房地产周期确实出现拐点了,那么会带动金融周期拐点吗?怎么看金融周期呢?按照央行的定义:1、金融周期主要是指由金融变量扩张与收缩导致的周期性波动。2、评判金融周期,最核心的两个指标是广义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前者代表融资条件,后者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态度。3、房地产是信贷的重要抵押品,因此两者之间会相互放大,从而导致自我强化的顺周期波动。4、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同步叠加时,经济扩张或收缩的幅度都会被放大;而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不同步时,两者的作用方向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会导致宏观调控政策的冲突和失效。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周期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举个简单例子,2000年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尽管对美国经济有所伤害,但是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是轻资产公司,很少作为银行的抵押品,所以其泡沫破裂对银行体系伤害要小得多。但是2007年的次贷危机,则直接演变为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金融体系,就是因为房地产是整个金融体系资产的源头和最重要的抵押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资本市场想要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也必须要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上一轮房地产周期之长,已经超越了我们的认知。疫情的到来,甚至延长了这轮房地产周期。2021年,喊了多年的狼来了,可能真的来了,房地产可能真正在进入一个下行周期。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多个城市出现土地流拍的情况。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一样重要。如果土地出让金减少,会严重侵蚀地方政府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进而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这轮房地产周期的下行,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地产企业的偿债能力,更可能影响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相关的债券持续下跌,特别是在离岸的中资美元债市场,部分债券的价格,每一美元面值债券甚至跌破50美分。同时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也开始分化,部分欠发达地区城投平台的债券收益率超过10%,在这样的情况下,城投平台是很难通过公开市场发债进行融资的。由于房地产是整个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抵押品之一,如果房地产的抵押价值下降,会进而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放贷意愿,所以央行不希望看到房价大幅波动。放松房地产相关的政策很有必要,所以最近相关政策特别是购房贷款过于严格的政策最近也有所松动。10月15日,在三季度金融数据发布后,央行新闻发布会,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提及,“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企‘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存在一些误解”;“指导主要银行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10月15日,根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组织企业座谈会,听取10家房企对近期房地产运营情况的观点。10月16日,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住建部拟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目前文件正在起草中,现阶段正要求各地方住建部门汇报相关意见及建议。10 月 21 日,国新办举行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发布会。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表示,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上支持首套房购房者。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是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一种呵护。但是这种呵护,很难改变行业趋势。从数据上看,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仍然在下行通道,同时,M2也在同步下行。在可见的未来一段时间里,社会融资规模和M2很难回到过去的高水平增长。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周期的上升期,抵押品的角色使得房地产价格上升的过程就是经济加杠杆的过程,在金融周期的下行期,房地产价格下跌与去杠杆联系在一起。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走势看,我们可能正在面临金融周期的拐点。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引起重视。2023-05-16 10:44:262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彭文生)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yrHQu8jUZ7iWLTZHgq0Og 提取码:uq97书名: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作者:彭文生豆瓣评分:9.0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份:2017-6页数:416内容简介:过去40年在金融自由化、政府对私人财富隐性担保、宏观政策过度依赖信贷的大环境下,全球范围内金融的顺周期性成为驱动经济中期波动的重要力量,甚至带来了金融危机。有别于实体与金融相割裂的传统视角,本书在金融周期的分析框架下,聚焦信用和房地产相互促进的机制,联系金融和实体、总量和结构,提供一个从金融看宏观经济的全景式分析。中国在经历第一个金融周期,上半场的繁荣已经持续了10年,房地产和信用(债务)过度扩张损害潜在增长率,扭曲经济结构,加剧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不可持续。央行加息(紧货币)、监管加强(紧信用)、结构改革包括税制调整,独立或合力作用,将触发金融周期拐点。下半场调整意味着房地产去泡沫、非政府部门去杠杆,经济增长在一段时间面临下行压力,但结构改善。寄希望于刺激增长和通胀去杠杆、家庭加杠杆扶持企业降杠杆、只减债务不减资产泡沫、汇率贬值消化高房价等都是不现实的。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后,理想的宏观政策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但这是技术层面的调整,不改变金融的基本结构。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要深层次的变革:一是央行(财政)扩表增加货币投放,降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支持财政大幅减税;二是回归某种形式的分业经营,存款归存款、投资归投资,区隔金融的公用事业和风险部分。作者简介:彭文生,现任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曾任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巴克莱资本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香港金融管理局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现兼任香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辖下货币发行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论坛创始成员,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在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经验,连续三年获得《亚洲货币》(Asia Money)宏观经济研究第一名。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多部中英文著作。其中,中文专著《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于2015年获第一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著作奖”。2023-05-16 10:44:331
什么是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行为?
顺周期性行为(procyclicality)是指在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因此,顺周期性增强就是意味着波动的幅度增大。这些都是复杂金融体系的典型特征。一旦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性,则其变化就会偏离线性趋势和出现非线性特点,如路径依赖、持续震荡和制度性转变等现象。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金融系统是基于多种因素和许多交易对手方的相互依存。变量通过各种网络进行传导,而由于金融创新及监管套利行为,网络结构和制度框架会不断地变化。另外,金融体系是由"人"组成的体系。金融体系的变化受到人类对周围冲击反应方式的影响。因此,顺周期性的更广泛定义包含了三个部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区分这三个部分:(1)围绕趋势值波动;(2)趋势本身的变化;(3)均衡值可能出现累计性偏离。2023-05-16 10:44:501
银行体系存在的顺周期性到底是什么?
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是近来一个热门话题,但它具体是指什么? 在当前危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哪些政策选择可以缓解其对金融系统的影响? 什么是顺周期性 严格地讲,顺周期性是指在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因此,顺周期性增强就是意味着波动的幅度增大。 但这种简单描述很难准确概括现实生活中金融体系的变化。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发生了一次冲击之后,资产价格的变化路径和金融变量的变化方式会呈现出各种不同或极端异常的波动,而且几乎都是非线性和不连续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流动性紧缩)。这些都是复杂金融体系的典型特征。一旦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性,则其变化就会偏离线性趋势和出现非线性特点,如路径依赖、持续震荡和制度性转变等现象。 确实,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金融系统是基于多种因素和许多交易对手方的相互依存。变量通过各种网络进行传导,而由于金融创新及监管套利行为,网络结构和制度框架会不断地变化。另外,金融体系是由“人”组成的体系。金融体系的变化受到人类对周围冲击反应方式的影响。很早以前大家就知道“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更准确地讲,由于相互间的影响,因此个人根据其理性判断所形成的反应会产生非常强的放大效果。 因此,顺周期性的更广泛定义包含了三个部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区分这三个部分:(1)围绕趋势值波动;(2)趋势本身的变化;(3)均衡值可能出现累计性偏离。这些都会给监管机构带来挑战。监管机构必须努力识别在什么情况下纯粹的周期性波动会导致不同结果:可能是趋势本身的变化,或是一个累计过程的开始。 解决顺周期性的一种可行操作方法是分析所有放大机制,这些机制会造成金融体系永久性偏离我们事前所掌握的路径,因此趋势本身会在短期或中期内受到影响。 哪些机制会起作用 从分析的角度讲,区分资本的顺周期性与杠杆率的顺周期性非常有用。资本的顺周期性容易理解。在经济条件好的时候,金融机构是盈利的,而且强大的资本基础会使金融机构不断扩大市场业务。市价重估的会计原则也会进一步放大这种机制的作用。根据市价重估的会计原则,资产价格的上涨会迅速增加金融机构的资本。这种“倒置的需求曲线”(即需求随价格上升而增加)会形成巨大的反馈效应。 杠杆率的顺周期性则比较难以捉摸。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扩张和收缩。在这一过程中多种不同机制会发生作用: 第一是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技术是度量和管理风险的工具,如VaR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尤其是当模型的建立是依据非常短的时间序列。与估值相关的风险管理实践(如增加保证金的规定)会放大杠杆率的波动,并会导致恐慌性抛售和“单边下跌”的市场。 第二是与短期货币市场相关的其他机制,当市场感到流动性充裕时,交易商和经纪商会有强烈动机通过增加杠杆率来进行期限转换(即短借长贷)。 第三是风险嗜好本身也会随经济周期变化。显然,人类的动物本性也会发挥作用。另外,估值的收益和损失的核算方法会鼓励承担更多风险或引发突发性收缩行为。 应当避免顺周期性吗 因为如下理由,所以我们并不一定需要避免顺周期性: 第一,金融稳定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有当金融稳定有利于更好的宏观经济发展时,金融稳定才有意义。金融波动可能是由于基本因素引起的。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可能有助于金融体系发挥缓冲器的作用,“吸收”外部的经济冲击。金融波动可以增加财富和改善财富质量,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或缓解对灵活性较低的产品或劳动力市场进行调整。 第二,由于上述原因,并不是所有顺周期性都是有害的。具体结果如何取决于因果联系:金融体系是否是不稳定变化的原因或放大了不稳定因素?或金融系统仅仅是对实体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做出反应?我们只应当关注“内在顺周期性”,即金融体系自身和由金融体系引发的顺周期性。 第三,实体经济中的周期性可能对长期增长是有益的,因为这可以在生产系统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清除”机制。 如果出现金融失衡的长期累积,就会在两方面造成真实和重大的损失:第一是资产价格显著偏离其基本趋势,这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第二,如果在短期内突然消除金融失衡,会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造成极大干扰。这就是目前正在发生的情况。我们目前遭遇的情况完全符合泡沫的定义。 当前情况清楚地说明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一个潜在目标,即宏观审慎性监管应当,也完全可以避免泡沫。泡沫并不总是出现在金融体系内部。生产率冲击也会造成泡沫。但周期性波动并不一定导致泡沫,除非在某种金融环境中允许放大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当前危机中顺周期性发挥了什么作用 在本次危机的第一阶段,大家很可能对顺周期性问题采取一种“短期”看法。似乎是市价重估的会计原则,加上极端缺乏流动性的市场,共同导致了资产价格的螺旋式下跌和造成了“过度”损失,而与基本经济因素没有关系。 但现在看来,银行的损失与基础资产价格变化之间不成比例的现象似乎完全可以归咎于极高的杠杆率,这种极高的杠杆率是在过去10年中积累而成的。顺周期性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了作用,而且是在信贷周期上升的阶段中。 以下典型事实可以具体说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一,在过去10年里,整个金融体系的杠杆率上升非常快; 第二,在20032004年间,杠杆率的增长趋势出现了显著的提升; 第三,金融机构之间的“内部”杠杆率上升速度快于实体经济的外部杠杆率; 第四,杠杆率的上升与期限转换的大幅增加有密切关系; 第五,在降低杠杆率问题在财务和风险报告中的影响方面,风险度量技术发挥了一定作用; 第六,会计核算方法也发挥了一定作用。立即确认利润会导致度量资产收益率与确认风险两者之间在时间上失去联系,这会造成承担风险的强大动机和极大放大信贷周期。 政策选择 解决顺周期性问题显然涉及许多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应当是宏观审慎性监管整体框架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一般方法和缓解顺周期性的工具两方面的内容。 1.一般方法 像许多公共政策问题一样,在应对顺周期性问题时也涉及在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 我们可以按照“自动稳定器”的原则来建立一种基于规则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但并不考虑这些机构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例子包括反周期的资本规定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动态提取规定等。 相反,相机抉择的政策可以是来自宏观审慎监管当局“自上而下”的干预措施。当得出危险的失衡正在积累(或消除)的判断时,监管当局就采取措施和施加(或取消)限制。 也许我们不能放弃第二种方法。由于很难准确识别周期状况,所以完全依赖自动机制具有很大危险性,因为自动稳定机制无法进行准确定位。尤其是金融周期通常受到风险嗜好的驱动,而我们现在还无法对风险嗜好进行预测。实际上,宏观审慎性监管的一个关键目标可能是“管理”(不是法律意义上,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金融体系中总的风险嗜好。这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相机抉择的判断。如何做出这类判断将决定宏观审慎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过去审慎性监管框架是基于所有资产价格的变化都是由于基本因素的假设。这种方式会造成监管当局不能及时处理过度的顺周期性问题。例如,无法在泡沫破灭之前证明其存在。至少在泡沫的初始阶段,我们并不缺少对资产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解释。 为了在将来更好地应对顺周期性问题,评估和证明某些事实可能非常有用。如果主要资产价格、风险贴水或信贷总量指标显著和持续偏离过去水平或趋势,则应当进行宏观审慎性分析,目的是发现发挥作用的放大机制。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因为事前犹豫不决而造成当前巨大的社会成本的话,则一定会得出这种方法是非常有益的结论。 这也是政策措施的一个理性过程。顺周期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承担过多风险。泡沫的出现是因为投资者存在某种动机,即忽略泡沫会破灭的“最终风险”。我们很难在事前消除这种动机中的非对称性。因此,宏观审慎性监管机构有必要密切监测金融体系和保持进行干预的机制。 2.工具 我们当前工具箱中最重要的工具是针对一些金融机构的资本规定。资本规定主要是一种强制性缓冲机制,银行和股东必须遵守。资本规定也是一种动机函数:可以促使或限制银行管理者承担风险。因此在解决顺周期性问题时,似乎很自然会想到反周期的资本规定。 但是,在银行最需要调整资本的时候,资本规定可能没有约束力。如果资产市场处于繁荣时期,而且预期收益率很高,则无论监管规定怎样要求,银行都可以找到必要的资本金。银行会有能力同时满足资本规定和分配利润。相反,在经济下降阶段,资本金会减少,而这时最需要资本金。显然现实中存在一种非对称现象:在繁荣时期有大量资本进入,而在萧条时期则没有资本进入。现在还不清楚引入反周期性资本规定是否足以应对这种非常强大的机制,尤其是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 为了应对顺周期性问题和及时消除失衡的积累,可能有必要寻找其他工具。这些工具必须可以更直接地对单个机构或整个金融体系的动机产生影响。在这方面,会计核算方法可能会起到最重要的作用。从经济的角度讲,在分析一笔金融投资的收入时,一般很难识别因承担过风险而产生的超额收益。但是财务报告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引入这种审慎性的区分机制。 对可交易的证券,没有理由或可行的其他方法来替代公允价值核算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对所有估值收入或损失立即确认为利润或损失,并在财务报告中列示和披露。我们完全可以隔断估值与收入/损失确认之间的联系。必须引入某种机制来隔断估值过程(仍然应当依据市场价格)与收入及利润确认之间的联系,如果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虑风险状况的话,则我们的结论是这些风险的确存在,但还没有成为现实。当发现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时,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动态提取方法就是一种可以运用的相关技术。如果因复杂性和流动性不足造成额外风险时,也可以使用估值准备金的方法。如果这些调整是基于规则和完全透明的,则这些做法不会降低或减少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投资者可以据此来了解金融机构的真实状况。 需要我们进行研究的另一种方法是,监管体系如何“迫使”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定价。在税收理论中有一个类似观点:如果金融机构不将风险转移,而是在内部充分考虑到各种风险,我们就可以避免市场失败。这种方法最好能够应用到与期限转换相关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目前,许多国家都对金融机构实行定量的流动性比率管理。但是,这种方法可能无法保护整个金融系统免受总的流动性冲击,如果对流动性的需求变得非常大和所有缓冲机制都变得不充分的话。事前对系统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定价会降低这种冲击的可能性,并促使金融机构不过多依赖期限转换的融资方式。 必须承认,在如何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方面,我们还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我们生活在一个次优的世界,因此,一些比较合理的方法肯定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得多。2023-05-16 10:45:081
当下的货币政策改革有哪些困难?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所面对的局面错综复杂,可谓新疾旧患叠加,内外矛盾纠缠:一、短期刺激救灾与长期结构性改革(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矛盾受全球疫情冲击,中国经济恢复缓慢,大量外贸订单被取消,市场萎缩,收入、负债及失业压力大增,中国应该实行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利率,降低企业与家庭的债务负担,为市场输血,以度过难关。同时,欧美世界实行零利率、负利率,货币极为宽松,中国也应下调利率,紧跟国际金融周期的步伐。如果不给予更多的货币政策支持,垂死挣扎、求钱若渴的企业以及失业的家庭,又该如何度过疫情灾难这一关?但是,如今中国依然处于金融周期的高位,如果政策过度宽松、大幅度下调利率,可能继续推高通胀、房地产价格及经济杠杆率,留下更大的金融隐患。这样,货币政策就陷入了两难:短期刺激救灾与长期结构性改革(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产生了矛盾。2015年底中国开始着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希望通过去杠杆推动金融周期下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到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与去杠杆叠加,一些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境,宽松货币、加大刺激的呼声强烈。政府调整了去杠杆的政策,转向结构性去杠杆,给市场提供流动性。这体现了“轻松减肥”的悖论,强刺激救市与改革促增长之间难以兼得。二、中国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相背离货币政策,除了需要考虑长短周期的矛盾,还要兼顾内外冲突:中国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相背离。金融周期主要指货币扩张与收缩的周期,核心衡量指标是杠杆率。当今国际金融周期,其实是美元周期。美元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当美联储进入宽松周期时,美元贬值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他国货币则升值,资本外流,抑制出口。为了平抑汇率,他国不得不紧随美联储下调利息,以与美国的金融周期保持相近步调。历史上,金融周期背离诱发他国债务危机或货币危机的事件比比皆是,如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19年土耳其及新兴国家货币危机。如今,欧洲、日韩及新兴国家都努力调频,保持本土金融周期与美国同步,以降低金融风险。近20年,中国与国际金融周期在2005年左右开始“脱轨”。到2008年,中国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产生了严重的背离。中国金融周期处于底部,国际金融周期处于顶部。这一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欧洲暴力去杠杆,金融部门、企业以及居民杠杆率快速下降,金融周期向下;受四万亿刺激,中国金融周期则快速向上,政府、企业、居民的杠杆率迅速上升,房价快速上涨。图:中国金融周期与美国金融周期,来源:智本社2015年,国际金融周期触底,中国金融周期接近顶部,中国与国际金融周期再次背离。2015年后,中国推动供给侧改革,去杠杆,去产能,强化金融监管,紧货币,紧信贷。供给侧改革试图促使中国经济从金融周期顶部撤离。就在这个时间点上,美联储开始加息,美国金融周期向上,企业杠杆率逐渐上升。不过,到2018年,信贷紧缩引发市场流动性困境,去杠杆调整为结构性去杠杆,经济杠杆率一直居高不下,直到现在,中国金融周期还处于高位。从2015年到2020年,美国金融周期向上,但整体比较温和。同时,受制于金融监管及沃尔克规则,杠杆率差异化较大,美国居民杠杆率、金融部门的杠杆率不高,企业的杠杆率较高,政府、资管机构的杠杆率(股票、ETF)很高。风险隔离及杠杆率分化,是这次股灾未直接穿透整个金融系统的主要原因。这次疫情刺破了资产泡沫,美股暴力去杠杆,美联储将利率下降到零,无限量购买美债和抵押债券。预计,美国金融周期短期内向下。这样,中国的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背离程度将扩大。中国金融周期依然处于高位,居民杠杆率、企业杠杆率依然很高。2020年3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5%,这个水平远远高于欧美国家。过去,中国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长期背离,但国内金融风险依然相对可控。但是,中美贸易战改变了这种局面。中美贸易战后,中国已确定金融开放的大方向,且有些实质性的动作。金融开放,核心是资本自由进出,汇率自由波动,金融准入门槛下降。中国处于金融周期的高位,国际金融周期相对低位,如果突然打开金融大门,过去积累的资产“堰塞湖”存在泄洪风险。这就是金融周期相背离出现的外溢性风险。第一风险点是人民币贬值。若金融开放,汇率管制和资本管制开放,人民币需要重新在国际上寻找合适的价位。中国现处于金融周期高位,资产存在高估的风险,金融开放引发的资本外流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今年三月,国际油价暴跌,有人认为对中国是利好。其实,油价暴跌到每桶40美元以下,会降低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加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为什么?因为国际原油价格一旦低于40美元/桶,中国成品油价格则不再相应下调。如今国际原油价格20多美元,中国商品中的“原油成本”(转移到运输成本中)要远高于他国。如此,中国商品要不降价(亏本)出口,要不人民币贬值。第二风险点是房地产价格下跌。目前,中国几乎所有资产都是由人民币定价的,不少资产价格包括利率本身可能偏高,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如果人民币贬值,大多数资产都需要在国际市场中重新被估价,伴随着金融周期上行而持续攀升的房地产面临较大的风险。有些人会考虑抛售高位的房地产,将资金配置在美元资产上。第三风险点是利率下跌。未来几年,欧美国家依然会保持低利率。目前,中国利率水平远远高于欧美国家。央行正推行LPR(贷款基础利率),试图逐步下调利率,让利率水平与国际逐步接轨。不过,由于担心利率下调刺激物价及房价上涨,当前利率下调的力度有限慢。但是,如果中国利率不下调,金融大门打开,利率立即下跌,企业转而向外资借钱,信贷市场和商业银行风险巨大。汇率贬值,资产价格下跌,容易触发债务危机。这是金融周期顶部的真正风险。所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调,必须与金融周期的调整步调相契合。货币政策需要推动金融周期下行,降低“堰塞湖”风险,与金融开放的步调保持一致。文 | 智本社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2023-05-16 10:45:174
金融知识普及:如何判断行业生命周期
在证券分析中,行业生命周期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什么叫行业生命周期?指的是每个行业一般都会经历从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行业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或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具体判断一个行业实际的生命周期的时候,分析的内容有:1、产出增长率:比如,在成长期,产出增长率较高;在成熟期以后则会降低;在衰退期,行业就会低速运行或者出现负增长。2、行业规模:行业市场容量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过程,而行业资产总规模,则会经历“从小到大、从大到萎缩”的阶段。3、技术进步和技术成熟程度:行业创新能力会经历强增长到逐步衰减的过程,技术成熟程度则经历“低-高-老化”的过程。4、行业利润水平:有从“低-高-稳定-低-严重亏损”的过程。5、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和工资福利收入水平:有“低-高-低”的阶段过程。6、开工率:在成长或成熟期时,行业会长时期开工充足,体现了景气状态;在衰退期,则开工不足。7、资本进退:在成熟期之前,企业数量及资本量的进入量要大于退出量;到了成熟期,它们会出现均衡;在衰退期,则表现为退出量大于进入量,意味着行业规模萎缩,所以,会发生企业转产,甚至企业倒闭也是常有的事。2023-05-16 10:4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