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tou123
-
法律分析: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者,给予开除处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相关推荐
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过错,违反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致使国有资产处于流失状态的行为。国有资产流失按资产形态划分,可分为固定资产的流失、流动资产的流失、无形资产的损失、其他资产的流失;按流失形态划分,可分为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按合理行为划分,可分为管理者决策失误造成的流失、管理混乱造成的流失、不正确履行管理职责造成的流失等;按流失的渠道划分,可分为资产评估流失、产权转让流失、资产处置流失等。国有资产流失防治措施:一是公正评估国有资产,通过完善资产评估法规,规范资产评估程序和制度,严格执法,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监管,做到资产评估的公正科学化,保证国有资产评估价值合理准确,在资产评估过程中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公开转让国有资产,通过建立国有资产公开拍卖的制度,使国有资产出售信息公开透明,避免国有资产转让中的“暗箱操作”,形成国有资产转让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竞争局面。三是企业改制操作要透明。企业改制方案应当充分听取职代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避免企业主管部门与原企业经营者或个别人一对一的暗箱操作。2023-05-20 18:52:481
国有资产流失是什么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过错,违反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致使国有资产处于流失状态的行为。 我们一般这里讲的国有资产流失,首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当事人限定在掌握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或管理者。其次,这些当事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违法行为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再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是直接违反了有关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产生了结果或不加以制止必然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不良后果的。2023-05-20 18:52:551
如何界定“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通常所指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合资进行套钱;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扩展资料:监督机构: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一直设有财经委员会,这是中国最高立法机构中设立的负责处理国民经济事务的组织。财经委员会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民行使国民经济管理监督权力的具体体现,是人民代表对政府经济工作实施专门审查的基本方面。1、财经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是全社会,国有资产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仅限于国有经济。2、财经委员会对国有经济只实施外部监控,而国有资产委员会的工作是国有资产经营的内部组成部分。3、财经委员会工作职能主要是审查国民经济的管理工作安排,落实监控责任;而国有资产委员会必须对整体国有资产的经营加以研究,负有立法的责任,负有起主导经营作用的责任,其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体国有资产经营的效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有资产流失2023-05-20 18:53:038
国有资产流失怎么认定处罚
法律分析: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借合资名义,行套钱之实;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有些国企负责人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改革的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23-05-20 18:53:361
国有资产流失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因下列客观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一)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二)因国有资产本生的特殊性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损失;(三)已使用年久的国有资产在正常使用时发生损坏和合理的自然损耗;(四)因市场价格波动等商业风险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五)由于其它客观原因造成的意外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七十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未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第七十一条 国家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一)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取得其他非法收入和不当利益的;(二)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的;(三)在企业改制、财产转让等过程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平交易规则,将企业财产低价转让、低价折股的;(四)违反本法规定与本企业进行交易的;(五)不如实向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串通出具虚假资产评估报告、审计报告的;(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决定企业重大事项的;(七)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章程执行职务行为的。国家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前款所列行为取得的收入,依法予以追缴或者归国家出资企业所有。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任命或者建议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法予以免职或者提出免职建议。2023-05-20 18:53:441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
【法律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 1、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2、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3、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 4、假合资进行套钱; 5、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 6、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 第五条 申请许可经营项目,申请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凭批准文件、证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审批机关对许可经营项目有经营期限限制的,登记机关应当将该经营期限予以登记,企业应当在审批机关批准的经营期限内从事经营。 申请一般经营项目,申请人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有关规定自主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经营的类别,依法直接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2023-05-20 18:53:521
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
问题一: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属于国家的资产或所得流础国家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如:属于国有的机器、厂房廉价卖给国有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应该归国家的利润所得分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等。 问题二:1请问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造成国有资产20万元损失既够成本罪。 问题三: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认为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的同志强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和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在功能和地位上都是不同的,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 业也应该是一种特殊的企业。这种意见值得重视。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在法律上属于全民 所有,并由 *** 代表人民进行管理。因此,它的特殊性是不能否认的。但是考虑到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存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主导作用,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数量较 多的现状,为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除了少数企业(如有些自然垄断性质、公益 性质、军工性质的企业)要继续国有经营,不宜或不能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外, 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是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包括有些国有小型企业改制后成为非国有 企业)改革,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体的。所以,国有企业改革也有一个 分类指导的问题。在国有企业要不要“四自”这个问题上一直有不同看法。反对企业成为独立商品生 产者和经营者的人当然反对企业“四自”,有些赞成企业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人 也不同意“四自”的某些内容。有的同志认为现在不应再提“四自”,说自主经营的“ 自”,是指经营者,自负盈亏的“自”,是指所有者。四个“自”说的不是同一个主体 ,是无法组合到一起的。我不同意这种意见。“四自”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主体呢?我认 为是的,即都是指企业。①自主经营是指企业要有经营自 *** ,而不仅是指经营者要有 经营自 *** 。传统企业中有党委、管委会、职代会和管理人员,公司制企业中有股东会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他们都有自己的经营管理权,而不只是经营者才有经营自主 权。②自负盈亏也是指企业,即法人企业用自己的财产对盈亏负全部责任。那种企业自 负盈亏中的“自”是指所有者的说法过于笼统甚至是似是而非的。所有者当然要负盈亏 责任,事实上改革前所有者也是负盈亏责任的,不过是作为所有者的国家统负盈亏。企 业自负盈亏正是针对统负盈亏提出来的。自负盈亏不仅涉及所有者的利益,也涉及经营 者和广大职工的利益,我们要建立起一种机制,使之成为真正的企业自负盈亏。③自我 发展也是指企业,即企业要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从来就 是要发展企业的,问题在于企业不能自我发展,因此才提企业自我发展的要求。④自我 约束也是指企业。企业经营者当然有个自我约束问题,但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会等等也有这个问题,而且企业自我约束和经营者自我约束的机制和要求也是不同的。 所以,说四个“自”无法组合到一起是缺少根据的。还有人说,实现企业“四自”是要瓦解国有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实,只要是 真正的企业,都要实行“四自”的,资本主义企业要“四自”,社会主义企业也要“四 自”。不实行“四自”企业就不可能搞活。当然,不是说企业“四自”了也就搞活了, 搞活企业要多方面做工作,而实行“四自”则是起码的要求。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主义 企业在生产关系上有区别,而社会主义企业实行“四自”并非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产权改革,而这个问题也是长期有争议的。党 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产权清晰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以后争论仍时断时续。有 人不赞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不赞成产权要清晰,不赞成企业产权改革。反对产权 改革的意见甚多。例如,有一种说法:中国国营企业的产权是明确的,不存在清晰产权 问题,主张产权清晰就是要实行私有化。还有一种说法:中国国营企业的效率问题,说 到底是个能否真正狠抓管理的问题;产权清晰与效率关系不大,甚至无关。按照这些意 见去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入,也建不起现代企业制度。所谓产......>> 问题四:为什么国有资产会严重流失?国有资产流失的机制或途径是什么 (一)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中的流失。 一是处置固定资产不入账。有的企业没有经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同意,擅自处理国有固定资产而收入不入账。有的虽然经过批准,但固定资产收入也不入账。二是应收账款不入账。有的企业,将回笼的资金不入账做坏账处理。有的企业将已做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收回时不入账。三是通过投资转移资金。有的国有企业将资金投入民营或非关联企业,最后借口对方企业经营失败,评估时确认为投资损失,造成“合法”流失。四是在担保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有的企业利用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信誉为民营企业担保。赚了钱归民营企业,亏损了由国有企业承担债务。而有些企业经营者没有责任的约束,轻率提供担保,造成担保损失。五是购销环节的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购销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索要回扣;在销售过程中,为赚取佣金,明明是质优畅销品却以低价脱手。六是在工程发包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对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大量“豆腐渣工程”,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额损失。建设项目严重超预算,随意增加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超支工程款。七是私设“小金库”。现在相当多的企业存在“账外资产”,或“账外收入”。这些资产和收入,往往保留在工会等机构中,以奖金、福利等名义私分。八是偷漏国家税款。有的企业“账外收入”不进财务大账,偷漏流转税、所得税,或者收入直接抵减支出,偷漏国家税款。九是利用虚假发票报销,虚列成本。也有些国有企业人员将关联民营企业、关联公司的费用拿到国有企业报销。 (二)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过程中的流失。 有些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违反国家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分给个人或员工持股公司,尤其是利用MBO形式,管理者以低于正常价格购买国有资产。为达到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个人少花钱占大便宜的目的,有些国有企业通过帐务处理,使国有资产缩水。如加大成本与亏损;不全面清查清理固定资产和存货;无形资产不入帐;资产剥离不严格;加速折旧,增大成本;将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和投资收益不入账或虚列为负债;不如实反映应收账款,多头挂帐;虚列资产损失,骗取核销国有权益;优惠政策执行不严肃等等。具体表现为: 1、财产清查不彻底。在企业改制准备阶段,必须进行彻底的财产清查。而部分企业没有对企业历史形成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或者只将账面原值作为清查值,使得一定的账外资产无法纳入改制范围。 2、资产评估不规范。一是评估委托程序不规范,既是评估委托方,又是资产受让方,直接操纵评估结果;二是评估人员因自身利益驱动,私下交易,人为低估资产价值;三是评估操作程序不规范,直接由企业自行清点资产,对企业隐瞒的资产未经评估;四是评估方法失当,往往只用一种方法,缺乏不同方法之间的相互印证、比较;五是任意核销应收款项,不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六是以部分资产代替整体资产评估,以有形资产代替企业总资产。 3、资产剥离不严格。如对企业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未按规定办理出让、租赁或以作价出资入股手续;可保留划拨用地的未报批或超期使用,使土地处于无偿使用状态。 4、产权交易不透明。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买卖双方在谈判过程中始终一对一讨论,甚至暗箱操作,私下交易,将国家利益拱手让人。 5、执行优惠政策不严肃。在出售企业过程中,将部分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或设置不合理的优惠股或配送股;有的随意减免原企业的债务及担保责任。对企业的产权转让、承包、租赁收入清缴不力,导致国有资产收益不能得以实现。 6、逃废债务。部分企业借改制、重......>> 问题五:国有资产流失的资产流失途径 在破产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律。在这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客观发展趋势的冲击,破产才应运而生。据初步统计,从1988年试行《破产法》以来,全国共审结破产案件2000多件,已破产的企业当中,绝大部分企业占用大量国有资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债务,企业破产了,银行贷款理所当然地予以核销。“破产有利”、“先分后破”的现象相当严重,破产企业中的资产流失,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之一。在企业改制中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总结出如下现象: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 价入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份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一部分人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据国家体改委与财政部估计,仅1997年国家应得的收益流失约3 亿元以上。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供的资料表明,仅1992年全国与外商合资合作的8550家国有企业中,有5000多家的675 亿元帐面资产没有经过评估,按45.2% 的升值率(有关部门计算的)计算,一年中就流失掉305 亿元。经营管理不善造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章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拍脑袋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某冷冻厂投资2000万元建立两个万吨冷库,其利用率仅有13% ,每年折旧及贷款利息共400 万元,企业每年亏损200 万元。此外,企业资产流失与管理不善有直接联系,财务管理混乱,存在大量的帐外国有资产。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推算: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帐外固定资产净值约147.6 亿元。财政性蚕食财政性蚕食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这部分早在历年财政预算中支出的资金,财政不可能、也无法归还金融部门,实际上是财政侵食了金融资产;二是银行垫付款项认购国债。自1981年到1998年全国发行国库券累计511.3 亿元,银行认购167.4 亿元占32.7% ;三是财政应补企业亏损未补款项。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让银行信贷资金垫付了。这三项合计,财政蚕食金融性国有资产达1100亿元(《资本经营论》114 页)。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会计改革之前,无形资产在我国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时至今日,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尚未估计入帐,企业的权益无从体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帐外。自然......>> 问题六:如何界定“国有资产流失” 但我也提到,还是有可以找到一些药方。文章发表后,编辑频频催稿,希望赶快将解决办法“端”将上来。 财富论坛开幕式全揭秘腾讯财经观察专题华新系派人管沈阳新开同方紫江复牌有望涨停中国房地产经纪机构超3万李嘉诚博弈中小股东峰谷电价为何只升不降管理人员的十大品德世界各地的另类旅游方式树立正确的彩票观 可是,且慢!在这篇文章中,我还是不能谈如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而必须先谈另一个问题:如何界定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连“国有资产流失”如何界定都做不到,谈何防范与疏解之道,岂非无的放矢?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世界银行专家张春霖和经济学家樊纲曾有专文阐述。我这里只略作介绍。 确定某项国有资产到底价值几何有“重置法”与“市场法”。所谓“重置法”,指的是如果重新添置此项国有资产所需几何。当然,很多国有资产不容易找到完全相同的均质产品来作比较。好比说,你的资产与现在的资产已经不完全是相同的产品,你怎么能简单通过折旧作比较呢?不可以的。也许,账面上我们根据当初添置这一资产时的价格,再扣除折旧,是否就可算是这一资产的价格了?也不可以。因为这样的算法过于简单,既没有考虑供求关系,也没有考虑现金流量的不同。 在我国,如果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则成交价格形成的基础便是卖主和买主的底价。其中,卖主的底价是其愿意接受的最低出售价,或所谓“保留价格”,而买主的底价则是其愿意支付的最高购买价。通常,卖主和买主会根据两个因素来估算一个企业对自己的价值,并以此作为买卖底价:一是其对该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二是折现率。其中,未来预期现金流一般表现为息前与税前收入或净收入,而折现率则是投资者认为自己必须获得的回报率。 举例来说,某投资者预期某企业在今后某一时期的现金流为50万,与此同时他给自己所定的折现率是5%,那么他对这个企业的出价一般不会超过1000万,否则将不能覆盖掉全部融资成本(也就是说还不如不融资),或者不如投资于其他项目。同理,卖主如果是自己经营,在某一时期的预期现金流是10万,而拿钱买国债可赚5%的利息,他以此作为自己的折现率,那他的底价最低就可以是200万。 当然,上述的卖主和买主的底价,都是典型的“私人信息”,外人并不知晓,但双方正是借此而成交的。至于国有资产流失,最重要的是要依卖主底价而定。好比说,在上面的例子中,卖主只要将企业卖到200万以上,就已经优于自营,因此也就不存在资产流失的问题了。但低于200万,则不如自己经营,那就肯定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了。 我们再假设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这个对于卖主值200万元的国有企业最后以500万的价格成交,但买主转手却以800万的价格出手。能不能说发生了国有资产流失?不能。原因就在于前面谈到的只要成交价已高于卖主底价,就说明国家通过出售企业的收益已经大于继续经营的收益。如果非要抱怨,那只能说国家利益在国家的经营者手里没有达到最大化收益。 国有资产成交价格高于国家底价却低于再出售价格售出,未能达到国家利益最大化,原因是复杂的,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1、买主对资产进行了重组,这种情况下300万差价便是其资产重组的市场回报;2、买主比国家更善于推销此项资产或具有更多的其他买方信息(如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境外投资机构联合参股孚再将其控股,最后高价转卖给美国吉列的案例);3、代表国家出售国有资产的工作人员能力不够,只能卖到500万;4、出售人员其实有能力卖800万,却没有这样的积极性,或干脆被买家收买从而出现“道德风险”,结果只按500万售出。 那么,上述四种情况是否符合标准的“国有资产流失”?不符合。理由还是......>> 问题七: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问题八:什么叫国有资产流失? 是爷们的就举报,然后远走高飞 问题九:国有资产流失1000万要负什么责任 一、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 【刑法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十五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 3、造成恶劣影响的。 《公司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时,严禁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 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私分国有资产罪 【刑法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规定: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附则:(六)本规定中有关私分国有资产罪案中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 问题十:说明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的表现形式: ①应当进行国有资产评估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者任意压低评估值。[1] ②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和处置国有有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时,违反规定,无偿或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转让给非全民单位或者个人。 ③在实行承包、租赁时,违反规定,低价发包或租赁。 ④在企业改制时,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 ⑤在财务管理中,非法侵占国有资产。 ⑥在行使企业经营权时,滥用经营权,侵占国家所有者权益。 ⑦在股份制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损害国有股权益和中方权益。 ⑧在行使出资权、监督管理权时,由于违反规定,非法干预企业经营权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是指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用者、出资者、管理者,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章制度,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2023-05-20 18:53:581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依法确定国有资产流失查处的对象。作为应予查处的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是法律明确禁止的、人为造成的、并应当承担责任的国有资产权益损失。认定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条件是:(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主体必须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用者、出资者或管理者;(二)违法主体必须对违法行为的发生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即具有过错;(三)必须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四)必须有国有资产流失的结果发生,或不加制止必然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8:54:051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是什么1、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如下:(1)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2)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3)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4)假合资进行套钱;(5)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6)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私分国有资产罪】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私分罚没财物罪】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1、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犯罪;3、侵犯的客体: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2023-05-20 18:54:121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有哪些
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行政 法规 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八种: 第一,在发生应当进行国有资产评估情形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者任意压低评估值,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第二,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违反规定,无偿地或者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转让给非全民单位或者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在实行承包、租赁时,违反规定,低价发包和租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在企业改制时,违反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转让或者无偿分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在财务管理中,违反财务制度,非法侵占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六,在行使企业经营权时,滥用经营权,侵占国家所有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七,在股份制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对损害国有股权益和中方权益的行为不反对、不制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八,在行使出资权、监督管理权时,违反规定,非法干预企业经营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023-05-20 18:54:181
固定资产流失什么罪
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一、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刑法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十五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3、造成恶劣影响的。《公司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时,严禁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私分国有资产罪【刑法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简要总结:固定资产流失什么罪?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8:54:371
国有资产流失有什么形式
法律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有:在破产中流失,在企业改制中流失,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流失,经营管理不善流失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六十九条之一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从事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四)为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或者无正当理由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的;(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承担债务的;(六)采用其他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犯前款罪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是单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2023-05-20 18:54:431
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
国有资产流失的立案标准包括: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造成恶劣影响的。满足上述任一条件之一的,即可立案。《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私分国有资产罪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十五、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案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3、造成恶劣影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8:54:511
国有资产流失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国有资产流失的量刑标准是: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8:55:051
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资产损失
法律主观:国有资产流失是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过错,违反相关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致使国有资产处于流失状态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法律客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五条 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2023-05-20 18:55:111
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2023-05-20 18:55:201
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
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3)造成恶劣影响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通知>第十五条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3)造成恶劣影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2023-05-20 18:55:281
如何防止新一轮国有资产流失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议如下: (1)公正、公开、透明。一是公正评估国有资产,通过完善资产评估法规,规范资产评估程序和制度,严格执法,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监管,做到资产评估的公正科学化,保证国有资产评估价值合理准确,在资产评估过程中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公开转让国有资产,通过建立国有资产公开拍卖的制度,使国有资产出售信息公开透明,避免国有资产转让中的“暗箱操作”,形成国有资产转让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竞争局面,在买者和卖者的竞争中发现国有资产的市场价格。在公开竞争拍卖过程中,会减少乃至消除国有资产低于正常价格出售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三是企业改制操作要透明。企业改制方案应当充分听取职代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避免企业主管部门与原企业经营者或个别人一对一的暗箱操作;通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组织等多种渠道提高企业改制工作的透明度,将企业改制工作置于群众的参与监督之下。企业资产清理、资产评估,以及重要改制方案的实施等情况,要及时地反馈给全体职工群众。 (2)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审核、查处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负有指导、督查责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监督改制企业的清产核资,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严格审查评估机构资格,核查评估结果,保证评估质量。对改制企业中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要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坚决杜绝企业改制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3)完善法律法规,标本兼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日前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决策、批准及交易的操作程序等进行了规范,并明确了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办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此办法的出台,对于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的法律和制度意义。下一步还应在继续健全完善的基础上,着手制订出台《国有资产法》。 (4)加强审计监督。卓有成效的审计无疑是国有资产强有力的看护者。近年来,我国审计与查处力度正断加大。数字显示,去年全国共审计13万多个单位,审计处理后上缴财政148.2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10.1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90.7亿元。今后还应继续加大审计力度,扩大审计范围,让百姓清晰地看到政府捍卫国有资产安全、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公正透明的勇气。2023-05-20 18:55:352
如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法律分析:首先,健全制度体系。近两年,国资委就国有资产监管方面的制度有27个,包括进一步修订完善的,也包括新制定的,一系列的制度出台为加强监管奠定了很好的制度基础。第二,构建监督闭环。监督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一直到追究责任,应该是形成一个闭环。所以这几年尤其是去年,国资委在职能转变、内部机构调整过程中新设了三个监督局,监督局和监事会与业务厅局形成相互配合,形成发现问题分类处置、督促整改、责任追究的一个工作闭环。第三,加大重点环节监督力度。盯紧了重点环节,包括强化对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还有重大投资这方面的监督力度。你刚才提到海外监督,这两年国资委也把海外经营的监督作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系统的加强了对国有企业海外经营的监督,采取了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这两年国资委的工作力度在不断地加强。第四,强化违规经营责任追究。闭环到最后,要划到最后的句号。去年出台了一个文件,是国有企业违规经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这两年在落实这个制度过程中,对中国铁物、中冶集团的重大国有资产损失案件开展了专项调查和责任认定,对相关领导人也作出了严肃处理,并且公开进行了通报,引起了中央企业的高度重视、高度警觉。法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五条 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他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2023-05-20 18:55:411
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国有资产流失,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3、造成恶劣影响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十五、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案(刑法第169条)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3、造成恶劣影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8:55:481
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子追诉: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3、造成恶劣影响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2023-05-20 18:56:071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30万元以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法律主观:国有资产流失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罪与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前者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者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8:56:141
国有资产流失30万如何定罪
法律分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一)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二)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四)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这便是渎职罪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罪量刑标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8:56:201
如何依法治理国有资产经营和改制过程中的资产流失问题
这几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广为人关注,因为此形成了富人与一般民众的对立,那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一位经济学家认为即便是贱卖,甚至不要钱,倒补也划算,因为甩开了包袱,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诸如等等.我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无论对政府,还是职工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具体执行改革得方面形成了偏差.也就是国有企业领导在推进企业改制过程中,出发点并不一定是为了国家和职工的利益,而是想通过这样的机会获取利益,也就是说出发点是自己,这样在改制方案的确定上就不是按照整体利益最大化选择,而是按照集团或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样也就产生了巨额的国有资产流失.如果从今天改制后的结果再来判断当初的改革即使贱卖,不要钱也是值得的,我认为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从具体执行改制任务的企业领导的出发点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改革.2023-05-20 18:56:291
如何举报国有资产的流失
法律分析:举报国有资产流失,举报人可以直接去纪检委、信访办,也可以匿名信投递到纪检委、政府信访办。无论金额大小,都可以检举投诉,政府会依据调查后的结果来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五十四条 国防资产属于国家所有。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依照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2023-05-20 18:56:351
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认为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的同志强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和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在功能和地位上都是不同的,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 业也应该是一种特殊的企业。这种意见值得重视。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在法律上属于全民 所有,并由政府代表人民进行管理。因此,它的特殊性是不能否认的。但是考虑到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存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主导作用,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数量较 多的现状,为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除了少数企业(如有些自然垄断性质、公益 性质、军工性质的企业)要继续国有经营,不宜或不能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外, 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是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包括有些国有小型企业改制后成为非国有 企业)改革,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体的。所以,国有企业改革也有一个 分类指导的问题。 在国有企业要不要“四自”这个问题上一直有不同看法。反对企业成为独立商品生 产者和经营者的人当然反对企业“四自”,有些赞成企业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人 也不同意“四自”的某些内容。有的同志认为现在不应再提“四自”,说自主经营的“ 自”,是指经营者,自负盈亏的“自”,是指所有者。四个“自”说的不是同一个主体 ,是无法组合到一起的。我不同意这种意见。“四自”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主体呢?我认 为是的,即都是指企业。①自主经营是指企业要有经营自主权,而不仅是指经营者要有 经营自主权。传统企业中有党委、管委会、职代会和管理人员,公司制企业中有股东会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他们都有自己的经营管理权,而不只是经营者才有经营自主 权。②自负盈亏也是指企业,即法人企业用自己的财产对盈亏负全部责任。那种企业自 负盈亏中的“自”是指所有者的说法过于笼统甚至是似是而非的。所有者当然要负盈亏 责任,事实上改革前所有者也是负盈亏责任的,不过是作为所有者的国家统负盈亏。企 业自负盈亏正是针对统负盈亏提出来的。自负盈亏不仅涉及所有者的利益,也涉及经营 者和广大职工的利益,我们要建立起一种机制,使之成为真正的企业自负盈亏。③自我 发展也是指企业,即企业要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从来就 是要发展企业的,问题在于企业不能自我发展,因此才提企业自我发展的要求。④自我 约束也是指企业。企业经营者当然有个自我约束问题,但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会等等也有这个问题,而且企业自我约束和经营者自我约束的机制和要求也是不同的。 所以,说四个“自”无法组合到一起是缺少根据的。 还有人说,实现企业“四自”是要瓦解国有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实,只要是 真正的企业,都要实行“四自”的,资本主义企业要“四自”,社会主义企业也要“四 自”。不实行“四自”企业就不可能搞活。当然,不是说企业“四自”了也就搞活了, 搞活企业要多方面做工作,而实行“四自”则是起码的要求。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主义 企业在生产关系上有区别,而社会主义企业实行“四自”并非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产权改革,而这个问题也是长期有争议的。党 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产权清晰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以后争论仍时断时续。有 人不赞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不赞成产权要清晰,不赞成企业产权改革。反对产权 改革的意见甚多。例如,有一种说法:中国国营企业的产权是明确的,不存在清晰产权 问题,主张产权清晰就是要实行私有化。还有一种说法:中国国营企业的效率问题,说 到底是个能否真正狠抓管理的问题;产权清晰与效率关系不大,甚至无关。按照这些意 见去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入,也建不起现代企业制度。 所谓产权清晰与效率无关的说法是违背历史和违背现实。诚然,私有制和公有制都 会出现产权清晰的问题,产权清晰也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高效率。但决不能否认产权清 晰的必要性,不能否认产权清晰是企业普遍有效率有活力的前提之一。对于“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应该全面理解。鉴于不少企业存在以“改 ”代“管”,以“包”代“管”和管理滑坡现象,必须强调管理和狠抓管理,反对那种 以改革代替管理的现象。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另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加强企业管理就 能达到搞活企业的目的。如果真像有的同志所说,国营企业的问题只在于国家干预多和 企业管理差,那么解决问题只要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加强企业管理就行了,还有什么必要 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呢? 应该指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特征中,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党的十 四届三中全会以前就作为企业改革的要求提出来了,有的明确提出,有的实际上已经提 出,而产权清晰则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新提出来的。 为什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产权清晰呢?这是因为,在此以前,国有企业改革 是以两权分离理论为依据的。但仅仅实行两权分离达不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 我发展、自我制约的要求。最明显的是做不到企业自负盈亏。企业在没有财产权的情况 下,怎么能自负盈亏呢?这样就仍旧只能国家统负盈亏。企业不能自我盈亏,当然也就 难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即使企业自主经营也难完全实现,政企分开也做不到,政府 又是老板又是婆婆,势必政企结合而难分开。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产权清晰是研究总结国内外企业演变历史的结果,是认识 深化的结果,是思想理论上的又一次飞跃。要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之成为真 正的企业,还必须找到恰当的形式。实践表明,股份制是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种好 形式,股份合作制是改革国有小型企业的一种好形式。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制 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 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并指出: “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 ,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 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这也是改革实践的总结。 对于股份制的性质也有过长期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股份制姓“私”不姓“公”, 姓“资”不姓“社”,一种意见认为姓“公”不姓“私”,姓“社”不姓“资”,一种 意见认为股份制本身并不存在姓“私”姓“公”、姓“资”姓“社”的问题,它的社会 性质要由谁控股来决定。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 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结论。 国有股份制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好于非股份制企业。尤其是比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 ,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经验。主要是(1)初步理顺了产 权关系,向政企分开、 政资分开的方向转变。(2)实现投资主体多无化、分散化。( 3)依法建立了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初步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4 ) 进行资产重组,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不过,迄今很多股份制企业很不规范,国有独资公司偏多,公司中国有股份比重偏 大,尤其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不合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强调“对国有大中型 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提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确保 出资人到位”,“要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些 都是很有针对性的,这样做,才能使国有企业真正转换经营机制,建成现代企业制度, 成为真正的企业。 股份合作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创造。它把合作制与股份制结合起来,既保留 了合作制中劳动联合、按劳分配、劳动者直接参与管理等优点,又吸取了股份制筹集资 本、产权清晰、分散风险等长处,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符合小型乃至 中型企业特点的企业组织形式。1995年中央提出“抓大放小”方针以后,各地加快了放 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到1997年底,一些地区的小企业改制面已达50%以上,有 的地区超过90%。在很多地区,股份合作制是改革国有小型企业的首选模式。 以上说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改革国有企业的一种形式,决不是说这是唯一的形式 。我国地域大,人口多,国有企业的情况也是差别很大,因此,不论是改革国有大型企 业还是改革国有中小型企业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形式,而必然会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各 个企业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于自己的形式,不能搞一刀切。在实行股 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时也不能刮风,不能一哄而起,更不能强迫命令,而要从实际情况出 发,采用既积极又稳妥的办法,促进改革的深化和健康发展。 四、进行配套改革,尤其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 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 工程。它有许多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心环节,是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微观基础 的,同时它的成功也有赖其它方面改革的成功。因此,进行配套改革,也是国有企业改 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任务时,就同时提出了培育和发 展市场体系,包括推进价格改革、改革商品流通体系、发展商品市场、发展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任务,并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 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十五届四中全会根据当前的情况,又把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作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责 明确的国有盗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法制建设,维护 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企业增资减债、减轻负担”等要求。 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事实上,党 和政府早就明确了实行政企分开的方针,并一再提出了促进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的 任务。有些同志举出种种理由说明国有经济不能和不应实行政企分开。其列举的理由或 以偏概全,或似是而非,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和经济改革的要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是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成份共同发展。 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一般数量很少的格局,又不同 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为主体、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格局。因此 ,我国不仅要在非国有经济中实行政企分开,而且在国有经济中,也要在绝大多数国有 企业中实行政企分开。这样才能使我国国有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健康发展 。 历史经验表明政企不分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第一,难以建成现代企业制度,企业 也难以成为真正的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政企不分不仅违背政企分开的要求,也会妨碍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 理科学的要求。真正的企业必须做到“四自”。政企不分就意味着企业不能实现“四自 ”。第二,市场体系难以健康有序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发展健康有序 的竞争性市场体系。第三,宏观调控难以正常进行和顺利实现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宏观调控要以政企分开为前提,政企不分,政府既当“球员”,又当“裁判”,宏观调 控也难搞好。第四,政企不分,权钱结合,为腐败提供了有利的土壤。这是一些地方和 部门“寻租”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第五,企业难以增强活力,国有资产流失现象难以 根治。企业不能实行“四自”,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政企职 责不清,谁都管理谁又都不负责任,则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第六,不利于政府 实现管理现代化和提高工作效率。政企不分,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就缺少重要的前提条 件,也必然会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产生消极影响。第七,难以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 转变。企业缺乏活力,政府工作效率难以提高,都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阻碍作用。 第八,影响社会稳定。政企不分影响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发不出工资也要政 府负责。这在有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对政企不分可能导致 的严重后果和危害有足够的认识。 但是实现政企分开是很艰巨的任务。一是由于它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也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而且涉及法制建设等等问题。二是它涉及很多方面的理论问题, 不仅涉及经济理论,而且涉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社会学等理论。三是它涉及到深 刻的利益矛盾。四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一条好的途径和办法,能够处理好人员安置 、利益调整等等问题。 现在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现象也还相当严重。1998年国家为了进一步促进政企分开 ,加大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取得了成绩。但是应该如何估计政府机构改革对政企分 开的影响呢?据不久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等单位对千家国有企业经营者 的问卷调查,对1998年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进展和效果表示满意的仅占8.49%,基本满 意的只66.25%,不满意的占25.26%,这说明,在各级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上,目前 仍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妨碍国有企业成为真正企业的问题,一些地方仍沿用多年来政府管 理国有企业的方式管理企业。因此,当问到“通过政府机构改革,企业改制能否实现政 企分开”时,有12.81 %的经营者回答“不能”,58.68%的经营者回答“不能确定”, 仅有28.51%的经营者回答“能”。表明国有企业经营者对实现政企分开的信心不足。 针对现实情况,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强调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并提出 “政府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 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干 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对所有者的净资产承担保值增值 责任,不得损害所有者权益。各级党政机关都要同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企业在 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等意见和措施,认真贯彻这些方针政策,将会推动政企进一步 分开的进程。但是,由于如何实现政企分开以及与此联系的如何有效管理国有资产等还 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对于完成这方面任务的难度要有足够的估计。 五、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 我们进行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改革本身是把生产力从传 统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要使得解放的生产要素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发展生产力 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则还要通过管理,包括企业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即通常 说的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所以,改革和管理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关系,应该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不能以改革代替管理,也不能以管理代替改革,在深 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十分重视管理,这样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才能使改革和发 展结合起来。 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不少经营好的企业,它们在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实施先进的管理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创造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成绩,创造了经验,尤其是在适应和开拓市场, 提高竞争力方面,这是改革以后面临的新课题,一些企业在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管理 方法、管理手段以及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实行名牌战略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积累了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十分宝贵的。 但是,与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显得滞后,一些企 业还出现了管理滑坡现象。根据一些单位的调查分析,企业中管理不严,纪律松驰,组 织涣散,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管理思想落后,经营观念陈旧,决策能力 差,失误多也是普遍现象。这是导致一些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现在企业向经营管理要 效益的潜力确实是很大的,狠抓企业管理确实是会见实效的。为了扭亏增盈,也要狠抓 企业管理。 其实,在任何情况下,抓企业管理都是必要的,而在深化企业改革时期,抓企业管 理更有重要的紧迫的意义。这是解决企业面临困难的要求,也是推动企业改革进一步深 化的要求,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保证。2023-05-20 18:56:421
个人企业财产流失是什么意思?急!!!
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合资进行套钱;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2023-05-20 18:56:491
国有大中型企业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领导阶层贪污腐败,向心力缺失!2023-05-20 18:56:551
医院的赠送项目算资产的流失吗
不算。医院的赠送项目属于资产的利用,属于公共资产,不属于资产的流失。医院(hospital),以向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2023-05-20 18:57:021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量刑标准
国有资产流失的量刑标准是: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2023-05-20 18:57:321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什么,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做强做优做大。PS: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23-05-20 18:57:461
国有资产流失罪量刑标准
国有资产损失涉嫌的具体罪名包括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罪。犯前款罪,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后款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国有资产流失罪量刑标准: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8:57:521
失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什么罪
失职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属于经济犯罪。【法律分析】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如果是贪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如果是过失(并非故意即过失)犯罪,构成渎职犯罪的,量刑就比较轻,一般不会判处无期徒刑,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评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借合资名义,行套钱之实、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有些国企负责人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改革的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2023-05-20 18:58:001
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指的是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以及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国有资产流失按资产形态划分,可分为固定资产的流失、流动资产的流失、无形资产的损失、其他资产的流失;按流失形态划分,可分为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按合理行为划分,可分为管理者决策失误造成的流失、管理混乱造成的流失、不正确履行管理职责造成的流失等;按流失的渠道划分,可分为资产评估流失、产权转让流失、资产处置流失等。2023-05-20 18:58:061
国有资产流失罪量刑标准
法律分析:国有资产损失涉嫌的具体罪名包括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罪。犯前款罪,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后款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国有资产流失罪量刑标准: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8:58:131
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合资进行套钱;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2023-05-20 18:58:202
行政罚款未到位属于国有资产流失吗
罚款进国库。没有到位,肯定构成国资流失2023-05-20 18:58:281
什么叫 固定资产流失
固定资产损失是指企业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发生的盘盈、盘亏、淘汰、毁损、报废、丢失、被盗等造成的净损失。对盘盈的固定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盘盈入账依据的证据是:固定资产盘点表;使用保管人对于盘盈情况说明材料;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依据(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单项或批量数额较大固定资产的盘盈,企业难以取得价值确认依据的,应当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估价,出具估价报告。2023-05-20 18:58:351
“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定义?
国有资产流失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为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比如军队的物质被贱卖就是国有资产流失2023-05-20 18:58:432
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为: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3、造成恶劣影响的。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过错,违反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致使国有资产处于流失状态的行为。这里讲的国有资产流失,首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当事人限定在掌握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或管理者。其次,这些当事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违法行为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再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是直接违反了有关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产生了结果或不加以制止必然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不良后果的。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各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国有资产流失罪量刑:国有资产流失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8:59:011
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
通常所指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合资进行套钱;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 ;各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加上"区域利益"的驱动,从而鼓舞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 及企业经营者的获利信心,最终导致决策失误。二是决策不民主,一言堂。为使企业能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发展,80年代后期,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企业摆脱了众多婆婆的干预,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暴露出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即:一个脑袋、一个思想、一只笔、一张嘴"。某电视机厂,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之一,1988年到1990年间,厂长一个决策,投资6000万元与日本一家公司合资兴建空调器厂,利润分成与外方实行倒四六;而后又投资3000万元引进国外平绕行输出变压器生产线,由于选择不当,无法使用,成了一堆费铁;后又投资1 亿元从美国引进纸箱生产线,因产品无市场,到目前为止设备仍无法启动。财政性蚕食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这部分早在历年财政预算中支出的资金,财政不可能、也无法归还金融部门,实际上是财政侵食了金融资产;二是银行垫付款项认购国债。自1981年到1998年全国发行国库券累计511.3 亿元,银行认购167.4 亿元占32.7% ;三是财政应补企业亏损未补款项。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让银行信贷资金垫付了。这三项合计,财政蚕食金融性国有资产达1100亿元(《资本经营论》114 页)。2023-05-20 18:59:093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八种:第一,在发生应当进行国有资产评估情形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者任意压低评估值,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第二,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违反规定,无偿地或者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转让给非全民单位或者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三,在实行承包、租赁时,违反规定,低价发包和租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四,在企业改制时,违反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五,在财务管理中,违反财务制度,非法侵占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六,在行使企业经营权时,滥用经营权,侵占国家所有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七,在股份制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对损害国有股权益和中方权益的行为不反对、不制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八,在行使出资权、监督管理权时,违反规定,非法干预企业经营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法律依据:《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 第五十一条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可以要求转让方立即中止或者终止资产转让活动:(一)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的;(二)转让方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或者未按规定报经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审批,擅自转让资产的;(三)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以及未经审计、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四)转让方与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五)转让方未按规定落实转让标的企业的债权债务,非法转移债权或者逃避债务清偿责任的;以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作为担保的,转让该部分资产时,未经担保债权人同意的;(六)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资产转让协议签订的;(七)受让方在产权转让竞价过程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2023-05-20 18:59:151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依据
法律分析:《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国有资产流失,通常所指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合资进行套钱;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法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分别由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核准。 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备案;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中央企业负责备案。 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规定。2023-05-20 18:59:231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
法律分析: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过错,违反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致使国有资产处于流失状态的行为。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合资进行套钱;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法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23-05-20 18:59:301
国有资产流失的资产流失途径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过错,违反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致使国有资产处于流失状态的行为。这里讲的国有资产流失,首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当事人限定在掌握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或管理者。其次,这些当事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违法行为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再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是直接违反了有关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产生了结果或不加以制止必然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不良后果的。资产流失途径:1、在破产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律。在这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客观发展趋势的冲击,破产才应运而生。2、在企业改制中: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3、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4、经营管理不善造: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章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拍脑袋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5、财政性蚕食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6、无形资产、土地不入账:会计改革之前,无形资产在我国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时至今日,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尚未估计入账,企业的权益无从体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账外。自然资源未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土地未被列入固定资产,频频被蚕食侵占,招商引资不作价,流失严重。7、激励制度设计问题:导致管理层收购(MBO)过程中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一方面,由于法制不健全等等原因,管理层在收购时可以大量压低收购价格,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规定一般是经营不善的企业才MBO,而MBO往往有利可图,这使得管理者有激励故意使经营状况变差,比如能收回的账款不收,等等。应答时间:2021-04-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2023-05-20 18:59:361
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
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为: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3、造成恶劣影响的。对于具有上述情形的,其公安机关即可立案追诉。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过错,违反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致使国有资产处于流失状态的行为。这里讲的国有资产流失,首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当事人限定在掌握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或管理者。其次,这些当事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违法行为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再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是直接违反了有关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产生了结果或不加以制止必然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不良后果的。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各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主要形式有: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假合资进行套钱;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百九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2023-05-20 18:59:431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
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标准包括: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造成恶劣影响的。满足上述任一条件之一的,即可立案。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加强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认定方法如下:1、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一般指借着过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幌子做着私下的交易,拍卖压低价格,使交易价格远远低于账面价值。2、假破产真逃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一般有以下两种行为:(1)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2)企业宣告破产主要是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但在债务巨大时借破产之机低卖或贱卖资产,评估机构作价暗箱操作。3、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4、假合资进行套钱,一般指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以技术入资,改革初期,技术参营比重份额较大,按比重而却真正地分走了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周转资金紧张或资金链断裂。5、决策失误,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一般指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改革初期不懂经营管理,而是凭着蛮干造成经营投资的决策失误,无形之中造成浪费严重,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6、和国家工作人员乘企业关、停、并、转、包、租、合、卖等机会,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二、国有资产流失的构成要件如下:1、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过错,违反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者致使国有资产处于流失状态的行为。2、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当事人限定在掌握国有资产的投资者、经营者或管理者。3、当事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违法行为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4、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是直接违反了有关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产生了结果或不加以制止必然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不良后果的。5、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三、认定国有资产流失的证据主要有:1、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2、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3、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4、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及清偿文件;5、政府部门的公文及明令禁止的文件;6、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7、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8、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9、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10、资产盘点表;11、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12、企业内部技术鉴定小组或内部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当聘请行业内专家参加技术鉴定和论证);13、企业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14、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六条 私分国有资产罪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23-05-20 18:59:501
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
国有资产流失立案标准有:一、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二、致使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的;三、造成恶劣影响的。【法律分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还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以及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失职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滥用职务严重损害单位、企业的形象,引起群众不满,影响了单位、企业的稳定等等。其表现形式不具备物质性结果那样的单纯性、直观性和可计量性,需要通过对群众心理、社会舆论、社会秩序等社会因素的综合考察才能得出结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2023-05-20 18:59:571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八种:第一,在发生应当进行国有资产评估情形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或者任意压低评估值,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第二,在进行国有产权转让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违反规定,无偿地或者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转让给非全民单位或者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三,在实行承包、租赁时,违反规定,低价发包和租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四,在企业改制时,违反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五,在财务管理中,违反财务制度,非法侵占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六,在行使企业经营权时,滥用经营权,侵占国家所有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七,在股份制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对损害国有股权益和中方权益的行为不反对、不制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八,在行使出资权、监督管理权时,违反规定,非法干预企业经营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法律依据:《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 第五十一条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可以要求转让方立即中止或者终止资产转让活动:(一)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的;(二)转让方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或者未按规定报经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审批,擅自转让资产的;(三)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以及未经审计、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四)转让方与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五)转让方未按规定落实转让标的企业的债权债务,非法转移债权或者逃避债务清偿责任的;以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作为担保的,转让该部分资产时,未经担保债权人同意的;(六)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资产转让协议签订的;(七)受让方在产权转让竞价过程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2023-05-20 19:00:031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是什么
法律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有:在破产中流失,在企业改制中流失,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流失,经营管理不善流失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3-05-20 19: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