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2002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884-2002《家用厨房设备》发布,对于众多从事厨柜行业的企业来说,用“如大旱之望霓虹”来形容,怕是不算过分。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岸交往的日益发展,“厨柜”这一实物和概念从台湾出发,在东南沿海悄然登陆,而当时,大陆上的“住房私人化”方兴未艾,对于那些购置了住房的业主来说,早已不满于“水泥搁板加水斗、配个碗橱成厨房”的模式,也许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台商们的这一动作,可谓正其时也:商机大大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厨柜”这一新产品,从沿海而广东,而上海,而全国的各大城市,不胫而走。到了90年代末,以笔者所亲见,凡购置住房者,鲜有不配置厨柜的,否则,就对不起自己的新居了。
但“厨柜”这一商品,风行全国是一回事,质量标准又是一回事:哪来的标准?!尽管到了1998年,上海的厨柜行业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地处徐家汇闹市的宜山路“厨柜一条街”上,容纳了大大小小百余家厨柜公司的专卖店和展厅,但由于没有质量标准,所以几乎所有的厨柜公司在“质量承诺”方面,只能标明:“本公司产品质量标准以展示样品为准。”那么,这些“展示样品”又是根据什么来制造的呢?就全凭这些厨柜公司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一、“厨柜”是什么:
其实,上述的现象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事实发生在前,法律制订在后。只有当“厨柜”这一商品被市场接受和消费者认可、“厨柜”用它自己来证实“存在就是合理”这一规律之后,制造商、经营者和消费者对于厨柜质量标准的共同要求才日益强烈凸现出来。
上海厨柜行业的知名企业——上海特铭家具有限公司,历年来在产品标准这一问题上的经历,在行业间颇具代表性。1998年,为了证实自己产品的质量,特铭公司需要请一个权威机构来 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但问题来了:请谁呢?你首先得搞清楚:厨柜是什么?它归谁管?从产品结构上说,厨柜应归属于板式家具的范畴。但它又不像家具般的随遇而安:一张桌子,无论它放在客厅、书房或卧室里,它永远是一张桌子;但厨柜却是度身定作的,专在厨房内使用,并且每只柜体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位置,不但张家的厨柜不能装到李家去,就是李家自己的厨柜,其特定的排列秩序也不能变动。所以它又似乎与家装行业的关系更近一些。而厨柜如仅仅凭它这些“板式家具”是不能发挥其功能的,它必须与厨房电器配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厨柜”。我们从下列约定俗成的称呼上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烟机柜”、“灶具柜”、“水槽柜”等等。离开了厨房电器配件,厨柜也“就不是个东西”了。于是,“厨柜”找不到娘家,成了个没人管的孩子。于是,“找不到娘家找亲戚”,特铭公司只好找到“国家家具检测中心”来做质量鉴定。当然,鉴定的标准只能是家具的,而不是厨柜的。
检测是通过了,但问题却没有解决。特铭公司只好下定决心搞自己的企业标准。
二、“厨(卫)柜”——特铭公司企标:Q/TCPBO1—1999
一般地说,企业标准的制定应该较为容易的。但当特铭“咬一口梨子”之后,却又觉得有些酸涩:
首先,柜体的标准尺寸系列如何确定?它受到人体工程、建筑房型和厨房电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操作者的标准身高(就目前国情,主要考虑“家庭主妇”这一方面)是制订吊柜底部最小离地高度的依据;台面离地高度应该是几个参数?主妇在操作时,高了手酸而低了腰痛;烟机、灶具、水槽这些厨房电器究竟有多少规格,柜体如何与之匹配;在现行的建筑标准中,家庭厨房的最小宽度是多少?台面深度如何去适应;热水器柜究竟要不要顶、底板?要了,不能散热,尤其是燃气式热水器的废气不易排除,隐患无穷;若不要,则偷工减料之嫌在所难免……。
特铭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资料搜集上的难度尚在其次,关键在于制订企标时必须适应外部环境。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台商们在带来厨柜的同时,还带了与之匹配的功能性五金辅件,规格不一,如拉篮类的规格中,不但有750柜宽的,还有720柜宽的。当时在台湾为什么要制订这两种规格?笔者也曾问过若干行业内的台商,他们也语焉不详,反正是“古已有之”,所以他们就带来了,但翻遍欧洲标准,人家在柜宽系列中,不但没有720,连750也没有。既要“接轨”,又要“实用”,考虑到我国的厨房建筑标准尚未出台,而720、750之类的宽度却可适当调节地柜装配总宽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厨房面积。所以,特铭公司在企业标准中只是含糊地提一下“柜体宽度W=150—1200,一般以50为级差”。至于对相关产品五金配件,更是不能妄置一辞,因为做为一个企业,它只能规定自己应该怎么干,却无权规定别人必须怎么干。
三、“厨房家具” ——轻工行业标准QB/T2531—2001
企业标准只是企业在质量上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和对客户的一种承诺,却不能面对客户的诘难。笔者曾经亲历过这样一件事:由于厨房建筑的不规范,对于墙面三维不垂直的现象,特铭公司只能采取“与墙面接触处可以用20mm的调整条”来解决,但客户却认为这是浪费空间,不负责任,当特铭公司的服务中心主任向客户举例解释:“国外厨柜有时采用200的填充板来解决间隙问题”时,客户按奈不住地说:“不要拿外国来吓唬我,你把我当外行?!你这种说法简直是胡说八道!”愤然挂断电话继而向老总投诉。这怎么讲呢?所谓“说法”,也就是你“说”的得合“法”,可“法”在哪里?企业标准只是企业自己的法,客户可以不买帐。
正是在这种企业和客户的共同需求下,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综合业务部提出、由国家家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作为行业标准的“厨房家具”终于在2001年11月15日批准,于2002年5月1日实施。该标准的主要依据是GB/T/3324—1995《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和QB/T1954.1—1994《木家具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既然标准的名称是“厨柜家具”,其内容当然是以厨柜为主,又由于我国目前对“板式家具”尚无一定之规,其相关标准只有一个GB/T17657—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和试验方法》,所以它只能把厨柜纳入家具的范畴之内。标准也涉及到了“厨柜内专用配件——包括转篮、拉篮等功能性五金件”,相对于企业标准,它有权对厨柜以外的其它配件提出要求,但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讲,都显得单薄了些,不能适应目前厨柜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可能是受囿于“家具”的概念,所以其局限性就较为显著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标准第一次对“厨柜”这个商品的术语、定义、质量要求、检测方法等方面作出了权威性的规范,对广大厨柜行业、尤其是沪上的厨柜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特铭公司就是以它为依据来修改自己的企业标准的。
四、《家用厨房设备》——GB/T18884—2002(以下简称国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企业标准到行业标准,再发展到国家标准,不但是由于它们的级别不同,故而在标准的要求上也不同,主要是在厨柜的标准发展过程中,也体现了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从达尔文到中共十六大,都突出了这个规律:世间万物,凡欲生存者,必须与时俱进。
笔者这些年来亲历了厨柜这一商品随着市场、企业和消费者的日趋成熟,如何一步步地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简单走向丰富,其功能从单一走向多面。当年从台湾渡海而来的第一代厨柜,革了旧式厨房的命,向大陆推出了现代厨房的概念;到了第二代,则是厨柜与厨房电器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厨房必备的灶具、水咀、水槽和烟机等许多厨房电器,已经纳入厨柜设计的规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加入WTO等等大形势的改变,以及“住宅私有化”、“消灭毛坏房”等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厨柜”、“厨房家具”被《家用厨房设备》所替代,已是历史的必然;国标的推出,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
从人们对厨房的概念改变来看:它已经从单一的烹饪场所逐步地发展到包含了就餐、储藏、家居、休闲甚至会客等综合性的生活场所。厨房面积越来越大,厨柜中增加了餐桌、岛形柜、巴台;电器中则连洗衣机也搬进了厨房;在设计中也越来越讲究色彩、灯光和装饰……。这种种变化都宣告着:“整体厨房”的概念已经凸现,“与时俱进”使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国标不得不使用《家用厨房设备》这个覆盖面比“厨房家具”宽广得多的名称。
就厨柜而言,国际上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个是日本,它通过各种功能配件的巧妙组合,以紧凑、实用见长。这倒是符合这个民族的特性(他们的孩子一送进幼儿园,就被灌输“日本国土狭仄,资源贫乏,不奋斗就无以生存”的概念)。另一个是欧洲,其代表则是意大利,凭着它自文艺复兴以来600年的文化功底和半个多世纪在板式家具上的发展、积累,其款色和装饰件始终引领着厨柜行业的世界潮流。
国标的起草单位利用它的级别优势,调阅了大量的相关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然后以日本和欧洲的相关标准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其思路不失为英明。这个国标的一大特色,是它的第四部分“设计与安装”。因为无论厨柜也好,整体厨房也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事物,有着它本身固有的特点,尤其是它的完工和交货验收必须在安装现场进行,所以它的“设计与安装”显得特别重要。过去的企标、行标都较少涉及到这个问题,尤其是设计,究其原因,怕还是“惹不起,躲得起”从而绕着走了。而国标这次把它单列,并且对平面图、立面图、台面图和效果图各各列出图例予以规范,可见是下了大功夫的。这样,不但能使从事厨柜行业的企业得以提高整体的质量水平,并且对那些“打一枪换个地方”的野鸡公司加大了生存的难度,其意义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