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投哥
-
我觉得可以从这个思路考虑:
首先,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其次,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相关联,而过剩的人口是因为他们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如果他们通过提高知识和技能满足价值增殖,那么失业规模越来越大这种说法还成立吗?这是我的看法,不对希望指正!
- 黑桃花
-
资本主义生产有着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而相对过剩人口也随着周期变化或多或少,所以D 选项错误。选ABC
- 瑞瑞爱吃桃
-
题干有可能没有读懂,但那不是关键,关键是同学们抓到题目的关键词——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只要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有变,资本积累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就不可避免,相适应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也就客观存在;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ABCD皆为正确选项
相关推荐
资本增殖和资本增值的区别是什么
价值增殖、资本增殖、资产增殖用这个“殖”,而非“资产增值”等,劳动过程和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属于资本家,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之后,就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过程了。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让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并且使价值增殖。扩展资料:资本增殖意义: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另一个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这是它的根本特征。为了弄清价值增殖过程,首先要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全部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工人支出的活劳动,而且包括过去已经消耗在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这样,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首先,分析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在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它原来的使用价值已不存在,但是,它的价值并没有丧失,而是转移到新的产品中,构成了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这种转移是由具体劳动实现的。其次,分析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工人在生产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价值,这是新创造的价值,其数量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这就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2023-05-28 12:20:071
资本的增值过程是什么?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增加劳动强度,工人生产出了更多的商品,这里更多的商品中就包含了剩余价值。 这里假设,契约里约定的是一个鞋厂工人一天工作8个小时,生产8双鞋子,工资80元;每双鞋子成本10元,售价20元共160元,这里160元内,除去80元的不变资本,剩下的80元就是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 资本家的本性是追求剩余价值,这样不亏本不挣钱地进行生产是不符合现实的。 因此资本家通过缩短中间休息时间、加快生产速度等等增加劳动强度的措施,结果一天生产出了16双鞋子,共320元的商品。这里320元中除去成本(固定资本)160元,除去工人每天的工资80元,还剩80元,这80元是什么?即不是可变资本,因为工人工资的80元已经发过了;又不是固定成本,因为成本也除去了,所以这里的80就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正是将此据为已有,并用这来扩大再生产,实现资本增殖的。 -----以-------下------理-------论-------解------释------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价值增殖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劳动过程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或产品的过程。这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也就是生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劳动过程这种一般性质,是一切社会的劳动过程所共有的,同样也适用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但是,人的劳动不是单个人活动的孤立过程,而是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社会过程。因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劳动过程又各具自己的特点。 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归资本家所有了。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迫使工人去劳动,于是就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既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就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那么它就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归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所有。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资本家追求的目的。资本家是为出卖而生产,为赚钱而生产。因此,资本家所关心的是,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生产能够出卖的商品;不仅要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带来剩余价值。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个生产过程也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对资本家来说,劳动过程,使用价值的生产,只不过是价值增殖的手段;剩余价值的生产,价值增殖,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剩余价值的产生离不开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价值形成过程的延长。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包括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两个方面。所谓旧价值,主要是指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原材料的价值和所磨损的生产设备的价值。这部分价值是工人过去的劳动创造的,是已经物化的劳动,因此叫旧价值。工人使用这些生产设备,加工原材料所付出的劳动,是正在进行的劳动,同物化劳动相对而言,所以称之为活劳动。这种活劳动的消耗形成新的价值。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是同一个劳动过程的 两个方面。同一生产者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把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保存下来,并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作为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新价值。例如,一个纱厂资本家,按劳动力价值3元购买到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以10元购买棉花、纱锭等生产资料。假定工人用6小时的具体劳动把棉花、纱锭的价值10元转移到棉纱上;同时,这6小时还作为抽象劳动,创造了3元的价值凝结在棉纱中。这样, 所生产的棉纱的价值就是13元。结果,商品的价值只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资本家在生产中预付了13元,在出卖商品之后同样收回13元。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就此停止,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价值,那么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家的生产过程如果只到价值形成过程了结,显然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相违背的。资本家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这一天的 劳动力的使用就属于他了,那么他就决不会只让工人劳动6小时,他要使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的价值。比如,由6小时延长到12,这样,工人12小时的劳动需要消耗的棉花、纱锭等也要相应地增加一倍,由10元增加到20元,工人在经过了12小时的劳动把20元棉花、纱锭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棉纱上的同时,还创造了6元的新价值。这样,新商品的价值就是26元。资本家按价值出卖棉纱,除了补偿预付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23元以外,还有3元的余额。 这样,剩余价值就产生了,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现在把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比较一下,就会知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21页)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就在这里。至此,资本流通公式和价值规律的矛盾得到了解决。资本家在市场上按照劳动力的价值购买劳动力,在经过生产过程消费劳动力以后,生产出来的商品又按照价值在市场上出售。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家使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他出售商品所获收入的价值大于预付的资本额,于是他获得了剩余价值,从而使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统一起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2023-05-28 12:20:131
资本增值还是资本增殖?
应该都可以 ,但分情况使用增值举例的话:一枚的普通邮票,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保存,成为绝版,能价值连城增殖的话:例如你在使用这些资产并产出产品或劳务的过程中,又加入了新的价值,从而使你的销售额得以超过你所投入的资本额.这种新增价值成为你所获利润的源泉.在此过程中,你所投资本的自身价值并没有增加,但它为你创造(生)出了新的价值.比如,动物界,鸡生蛋,蛋孵鸡,鸡再生蛋,蛋再孵鸡……生生不息,越繁衍越多,是为繁殖对这种价值增加现象应称为"增殖",如果有人说你用《增殖》说错了那别理他,人家马克斯就这么说的 呵呵2023-05-28 12:20:201
简述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增加劳动强度,工人生产出了更多的商品,这里更多的商品中就包含了剩余价值。2023-05-28 12:20:291
论述资本增殖运动的基本阶段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增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他认为只有在生产阶段,才能产生资本价值的增值。而在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都不产生增值。马克思认为流通只表示交换关系,而双方的交换是不增值的。他说,价值增值不会发生在货币上,货币只能实现购买。所以,价值的增值只能发生在资本流通中的商品上,而且不是发生在商品的价值上,是发生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它的使用同时就是价值创造的源泉。马克思认为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所以有这样的推论。扬弃了劳动价值论之后,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让我们沿着马克思的思路来分析以下问题: 第一.流通并不只是表示简单的交换关系,它包含了消费群体的选择,市场渠道的开拓,营销手段的利用。这里离不开营销决策,离不开营销管理者的意志和行动。一个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到销售者之手,又通过市场流转到消费者手中,随着商品所有权的变更,它的价值一定是在逐步增大。同一商品在销售者手中,它的价值(即私人价值)一定小于市场价格(即社会价值),否则销售者就不会卖出;当消费者买入这个商品,同一商品转入消费者手中,它对于消费者的价值(新的私人价值)一定大于市场价格,否则消费者就不会购买。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关键在于不同主体的价值的比较。交换实际就是选择,就是决策,你之所以舍甲而求乙,当然是因为在价值上乙大于甲。就好比企业职工之所以“跳槽”,必然是他认为目标企业对于他的价值大于现在企业,而决不是小于或相等。 第二.生产过程的资本增值虽然比流通领域更为复杂,但依然离不开管理决策,离不开经营管理者的意志和行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都会产生资本的增值。在购买阶段,货币资本变为了生产资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对于企业家来说,其价值应大于原来的货币资本,这是他们购买的根本原因。这价值中自然包含了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在生产阶段,通过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生产资本转变为商品资本。由于同样的原因,这商品资本也一定大于它转化前的生产资本。这里的增值并不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的部分,而是由于这一切运作都是按照企业家的意志和行为得来的结果。在销售阶段,将商品资本再变为货币资本,这时回到生产企业的货币资本一般要大于出售前的商品资本,更大于当初准备生产时的货币资本。也就是说,资本的增值是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如果上述一系列运作都符合市场需求的话,这时的资本已经是第三轮价值增值,只不过我们一般没有必要将它们分开测算。2023-05-28 12:20:361
增值与增殖的区别 是资本增殖还是资本增值?
是资本增值。增殖是繁殖,有繁衍、增生的意思。2023-05-28 12:20:503
商业资本的增殖
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实现剩余价值职能的流通资本,本来就同生产资本一起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取得平均利润。一部分流通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会使产业资本减少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它仍然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继续取得平均利润。其差别在于:产业资本只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则不仅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它的利润,而且要通过流通领域获得利润。商业利润从其获利的形式看,来自商品的购买价格与其出售价格的差额,从其利润源泉看,则来自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2023-05-28 12:20:571
难道资本家在资本的增殖过程中就没有任何作用吗?
怎么可能没有任何作用…… 资本家之所以是资本家,只是因为他拥有用于生产的资本,并且利用原始资本购置生产要素扩大再生产以使资本增值。 诚然,如劳动者之类的生产要素对资本的增值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资本家在这一过程中也付出了较多的脑力劳动,比如调节各要素比例,确定产品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决策……而且,这些决策对于资本的增长极为重要。如果决策失误,促进无法增,反而会减……2023-05-28 12:21:101
“资本增值”还是“资本增殖”
两个都对,不过意义和用法有所不同。2023-05-28 12:21:281
我是07年高考生,请问是" 资本增殖”,还是“资本增值”?
- -...我也今年高考的..你你你...吓我...关注回答ing..不过你可以去看下本地的考纲(比如我是湖北的.湖北是自己出题.)考纲上有注明参考用书.用哪本字典之类..然后你再去查对应的字典..就知道了..是不是有点纠结..不过为了高考..只能够这样了.祝高考顺利~~嘎嘎..2023-05-28 12:21:363
简述产业资本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的过程
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含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有机统一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通过对资本循环运动的考察,揭示出资本是一种运动。剩余价值只有在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扩展资料:资本的周转时间即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的增值,然后重新回到原有资本形式所经历的时间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所经历的周转次数。这个一定时间,通常以年为计算单位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有: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2023-05-28 12:21:433
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一、资本的一般特点:1、增殖性。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的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2、运动性。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资本运动速度的快慢反映了资本增殖能力的强弱和形成一定时期内资本增殖量的多少。3、返还性。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4、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收益越大,风险也可能越大。二、资本的主要形态:1、货币资本形态。即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它是资本最一般和初始的形态。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主要存在于资本的购买阶段,用于购买其他生产要素。2、实物资本形态。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也称物质资本。3、无形资产形态。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的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一定的收益,通常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版权等。4、虚拟资本形态。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扩展资料:资本在商业银行的作用:(1)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2)吸收和消化损失;(3)限制商业银行过渡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4)维持市场信心;(5)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资本2023-05-28 12:21:572
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是什么
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在资本不断循环运动中,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并占有剩余价值进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只有产业资本。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的形成过程。2023-05-28 12:22:221
为什么资产增殖的殖,不用值?
楼主,一楼的老师说的是没错的,你这个问题是要从不同学科上看的,不能说是错别字。政治经济学上是“资产增殖”,说的是资产、价值的一种繁衍性,通俗点讲,就是“钱能生钱”“钱是钱生出来的”,所以用繁殖的“殖”。而你这个问题在财务税务板块提出来是不对的。财务上是没有“增殖”这个说法的,财务上只考虑资产的货币体现,只有资产的“价值”、“增值”、“减值”,一般考虑的是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高于或低于账面价值的一种体现,而不考虑政治经济学上资产的“内部价值”。2023-05-28 12:22:313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哪些?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包括可变资本的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其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越快,一定量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转化为劳动力的数量就越多,能剥削到更多剩余价值,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扩展资料:资本周转速度的应用领域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资本增殖的程度就越大。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增殖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预付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表现出来。首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这是因为,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的。资本周转时间较长,周转速度就较慢,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性,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大;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较短,周转速度就较快,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小。所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提高资本的效率和效能,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提高资本利润率。其次,资本周转速度还可以通过年剩余价值率而影响资本增殖程度。这里讲的资本周转速度主要是指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因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会直接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前面所讲的剩余价值率即实际的剩余价值率,表示一次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与所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现在说的年剩余价值率,则等于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可变资本额之比率。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则M=v"×mXn,M"=M/v=(v"×m×n)/v=m"×n。在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和剥削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它在一年内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它在一年内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少,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这里讲的可变资本已经是指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而不是预付的可变资本。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和预付可变资本的区别,是由于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造成的。如果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周转若干次,那么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就是预付可变资本的若干倍。以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则实际使用可变资本为n×v。只有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而预付可变资本在没有进入生产过程执行职能时,它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并不发生影响;它进入生产过程执行职能就成为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一年内执行职能的次数越多,则意味着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周转速度2023-05-28 12:22:381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一)剩余价值的规律(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实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二)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2023-05-28 12:22:441
怎样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1、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这是因为,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的。资本周转时间较长,周转速度就较慢,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性,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大;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较短,周转速度就较快,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小。2、资本周转速度还可以通过年剩余价值率而影响资本增殖程度。这里讲的资本周转速度主要是指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因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会直接影响年剩余价值率。扩展资料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周转速度2023-05-28 12:22:511
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值的影响包括“提高剩余价值率”么
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拓展资料: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或周转次数来表示。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标志着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周转时间越短,表明周转速度越快;周转时间越长,表明周转速度越慢。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资本增殖的程度就越大。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增殖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预付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表现出来。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包括可变资本的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其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越快,一定量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转化为劳动力的数量就越多,能剥削到更多剩余价值,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年剩余价值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2023-05-28 12:23:043
p’=M/(c+v) 什么意思?
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 (公式中, p′代表利润率,m代表剩余价值,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 一、利润率(Profit margin)的定义: 利润率是一个经济学术语。 在资本主义社会,指剩余价值量同预付总资本量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示资本增殖即资本家赢利的程度。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 二、利润率的产生背景: 在资本主义社会,指剩余价值量同预付总资本量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示资本增值即资本家赢利的程度。 资本家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他以一定量的价值额投入周转,获得更大的价值额。这个增值额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即由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对资本家来说,预付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同等重要的,不管剩余价值从何而来,它总归是超过成本价格以上的余额,从而也是超过全部预付总资本的余额。这个余额同预付总资本保持一个比率,即利润率。如果用p′代表利润率,m代表剩余价值,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它的计算公式就是:p‘=m/(c+v)。 马克思说:“用可变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剩余价值率;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作利润率。这是同一个量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计算的标准不同,它们表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比率或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1页)。对每个资本家来说,他经常关心的就是这个利润率,对于利润率高低变动的预测,就成了他的生产经营决策的最主要的根据。剩余价值率表示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或产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它反映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按什么比率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而利润率则表示剩余价值量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资本的增殖程度,或资本家赢利的程度,由于总资本价值同剩余价值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本质,而使资本关系神秘化了。 利润率既然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因此影响利润率变化的因素,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利润率的高低同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成正比,而同预付总资本价值的大小成反比。利润率的高低还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高低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成反比,即:资本有机构成愈低,一定量资本吸收的活劳动就愈多,榨取的剩余价值量也愈多,利润率就愈高;反之,则相反。②资本周转速度。利润率一般是以一年为期来计算的。假定其他条件(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工作日长度)相同,则年利润率的高低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成正比,而同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成反比。资本周转速度愈快,同量的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就可以推动更多的活劳动,从而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量,使利润率提高;反之亦然。③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如以靠牺牲雇佣工人健康为代价而实现的劳动条件的节约,可以减少不变资本的支出,从而提高利润率;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产的排泄物(废渣、废水、废气等)减少并加以综合利用,既可减少不变资本的支出,又可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利润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还会通过不变资本的构成要素,特别是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这情况同供求关系的变动无关),促使资本增殖或贬值(这情况同货币价值的变动无关),从而对利润率发生直接影响。如其他条件不变,利润率的高低同原料价格的高低成反比。 资本为追逐利润率而在不同部门流动的结果,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普遍提高,一般利润率呈下降的趋势。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的作用,在不同程度上使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趋于尖锐化。 三、参考资料及网址:1、《利润率》: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DRoO2MunrqvfSEXEdHSJFL6PSJszoHWeziSsSQ2kJm7UNeB1D_qKFYRDbMYeBRJYTxCAZWaxeS9U_rVQCTecq。2023-05-28 12:23:323
为什么说资本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来研究的,因而揭示了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是资本的特殊性。资本是投入生产经营领域或资本运作领域,能够从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外在形式可以是资金和非货币资产。资本的一般性是价值增值、无限循环运动和周转,资本的特殊性是资本家所特别占有的。其本质是榨取剩余价值。资本的特殊性正是体现在它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一般性是指资本它本身也是价值,具有一般价值的基本属性。“资本一般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这种资本所共有的规定,即是每一种资本或任何一种资本都具有带来剩余价值 的功能。任何社会生产都必然存在剩余劳动,没有了剩余劳动,社会就不会继续存在和发展。扩展资料: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来研究的,因而揭示了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是资本的特殊性。而从辩证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资本也不例外。事实上,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考察了“资本一般”问题。“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这种“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性”,即资本共性,可以概括为: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利用资本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信用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或利息,这是资本和货币的本质区别。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殖。第三,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投资者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二者结合生产出新的产品,实现价值增殖。2023-05-28 12:23:391
什么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殖的规律。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扩展资料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其基本观点是:(1)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以后,即强迫工人为其长时间地劳动,货币由此转化为资本;(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称为"可变资本",其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是可变的,能通过工人的劳动来增加;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称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是不变的,只是将原来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3)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4)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5)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6)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剩余价值规律2023-05-28 12:23:511
资本的总公式与价值规律之间有矛盾吗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存在着矛盾: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过程只能使价值形式在商品与货币之间转换,而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增值;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所以,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6-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2023-05-28 12:24:002
从本质上讲 资金时间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这对管理而言有何意义 ?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银行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各种债券利率,股票的股票率都可以看成是一种投资报酬率,由于风险等因素的存在,这些报酬率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扩展资料:产生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原因: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消耗社会资源,现有的社会资源构成资金的时间价值现存社会财富,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创造出来的将来物质和文化产品构成了将来的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又能够带来更多社会产品,所以现在物品的效用要高于未来物品的效用。2023-05-28 12:24:073
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1资本积累的动因: ①资本积累的内在因素是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资本积累本质上是把资本的增殖转化为实现资本进一步增殖的手段。 ②资本积累的外在因素是市场竞争。它迫使资本扩大自身的规模以便提高竞争力。外在的竞争压力会转化为内在的资本积累动力。 ③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不仅都是资本积累的动因,而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实现价值增殖的本质欲望推动着资本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成败又影响着资本价值增殖的程度。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①利润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越高,资本积累量越多。 ②预付资本的大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预付资本量越大,资本积累量越多。 ③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在生产中的运用,可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下降,都能提高利润率,增加资本积累量;而且由于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使得产品价格下降,一定的资本积累量可以购买更多的产品即要素,使资本积累的实际效果提高。 ④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这一差额会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大而增大。 ⑤积累率。在利润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率越高,资本积累量越大。 3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的比较:(先把两者的定义都给出,如前所述) ①资本积累引起了资本积聚。 ②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 ③资本积聚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力。 4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比较: ①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能使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大,并且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资本积聚使单个资本增大,增强了资本的竞争力,有利于它在竞争中加快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又使单个资本具有更大的增殖能力,促进资本积累并推动资本积聚。 ②区别: ⑴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则不。 ⑵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则很少会 ⑶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只能改变资本的结构和质量。 ⑷资本集中扩大资本规模的速度比资本积聚快。2023-05-28 12:24:271
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区别?
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故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流动资本——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其价值却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联系和区别看定义 区别不了再留言2023-05-28 12:24:341
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什么
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关于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的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之前,是长期困扰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一个难题。重农学派的代表F.魁奈,没有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只划分为农业和工业两大部门,因而他就不可能对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进行科学的论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斯密把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即分解为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而把不变资本价值从社会总产品价值中排除出去,因此他也不可能正确地说明社会总产品各部分在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问题,不可能了解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社会总产品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中,用于补偿消耗了的生产资料价值的那部分是资本家耗费的不变资本,新创造价值的那两个部分(可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表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阶级对抗关系。社会主义的社会总产品则具有另一种社会性质,社会总产品及其组成部分属于劳动人民所有,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满足社会及其成员日益增长的需要。社会总产品及其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综合性经济指标。社会总产品的生产、补偿、消费与积累对于分析国民经济中各部门间的联系、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消费和积累之间及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总产值不同于国民生产总值。除了理论基础不同外,计算的范围和方法不同。社会总产值是包括物耗在内的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是新增加的价值。社会总产值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而国民生产总值则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扩展资料划分比例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的比例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必要产品与剩余产品划分比例是历史地决定的,它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生产力状况,社会的、历史的、民族的、道德的因素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包括必要产品与剩余产品都会不断增长。但在剥削制度下,一切剥削者总是力图把必要产品限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最低限度内,力图扩大剩余产品在社会产品中的比重。在剥削者看来,只要能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为他们不断提供剥削的对象,在这个限度内,劳动者获得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才是必要的,超过这个限度,就是不必要的了。因此,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从总的趋势来说,必要产品的增长一般地说要慢于剩余产品的增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力不是商品,因此劳动者的必要产品不是由劳动力价值所决定。为了使劳动者逐渐获得全面的发展,必要产品包括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三个部分(见消费资料)。当然,剩余产品的多少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积累的规模,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再生产扩大的规模,它决定着非物质生产领域各项事业的发展规模,从而决定着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情况等等。提高剩余产品对必要产品的比率,是增加剩余产品的途径,而要提高剩余产品率则主要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K.马克思说:“富的程度不是由产品的绝对量来计量,而是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57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在必要产品不断增加的基础上使剩余产品不断增长,并适当提高剩余产品率,才能为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产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总产品2023-05-28 12:24:428
相对过剩人口是怎样形成的
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形成了相对过剩人口。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表现出的特有的人口规律。扩展资料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过剩的工人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就好象它是由资本出钱养大的一样。过剩的工人人口不受人口实际增长的限制,为不断变化的资本增殖需要创造出随时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随着积累和伴随积累而来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突然扩张力也增长了,这不仅是因为执行职能的资本的伸缩性和绝对财富——资本不过是其中一个可伸缩的部分——增长了。也不仅是因为信用每当遇到特殊刺激会在转眼之间把这种财富的非常大的部分作为追加资本交给生产支配。这还因为生产过程本身的技术条件,机器、运输工具等等,有可能以最大的规模最迅速地把剩余产品转化为追加的生产资料。随着积累的增进而膨胀起来的并且可以转化为追加资本的大量社会财富,疯狂地涌入那些市场突然扩大的旧生产部门,或涌入那些由旧生产部门的发展而引起的新兴生产部门,如铁路等等。在所有这些场合,都必须有大批的人可以突然地被投到决定性的地方去,而又不致影响其他部门的生产规模。这些人就由过剩人口来提供。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由中等活跃、生产高度繁忙、危机和停滞这几个时期构成的、穿插着较小波动的十年一次的周期形式。就是建立在产业后备军或过剩人口的不断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后再形成这样的基础之上的。而工业周期的阶段变换又补充新的过剩人口,并且成为过剩人口再生产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对过剩人口2023-05-28 12:25:471
利润率等于什么?
商品的利润率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销售利润率,二是成本利润率,二者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X100%成本利润率=利润/商品成本X100%补充资料:利润率会计学用语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在资本主义社会,指剩余价值量同预付总资本量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示资本增殖即资本家赢利的程度。资本家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他以一定量的价值额投入周转,获得更大的价值额。这个增殖额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即由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对资本家来说,预付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同等重要的,不管剩余价值从何而来,它总归是超过成本价格以上的余额,从而也是超过全部预付总资本的余额。这个余额同预付总资本保持一个比率,即利润率。利润率既然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因此影响利润率变化的因素,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利润率的高低同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成正比,而同预付总资本价值的大小成反比。2023-05-28 12:26:023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问题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首先,第Ⅰ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除了维护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外,还要有个余额。即 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其次,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资本家和原来工人的消费需要外,也必需有个余额。即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 问题二: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孤立考察生产过程时所不能发现的新特点。首先,从孤立的生产过程来看,资本家发给工人的工资好像是资本家垫支的,因而似乎是资本家养活工人。但如果从连续不断的再生产过程来看,工人这个月的工资,是工人上一个月的劳动所创造的,所以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自己养活了自己。不仅如此,他还为资本家创造了一个剩余价值,所以是工人养活资本家。其次,从简单再生产过程看,资本家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这样若干年后,他就把自己的全部资本吃光了,但现在在他手中仍有那么多的资本,这些资本完全是剩余价值转化来的,因此,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剥夺剥夺者是理所当然的。最后,从孤立的生产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自已的事情,但如果从再生产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也是从属于资本家的。 于是,马克思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资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由此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前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确立的决定性条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劳动力商品理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史上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建立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而其关键在于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别开来。劳动力商品理论揭露了资本增殖的秘密,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问题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40分 第一,第Ⅰ部类原有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即 Ⅰ(v+△v+m/x)=Ⅱ(c+△c) 第二,第Ⅰ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即 Ⅰ(c+v+m)=Ⅰ(c+△c)+Ⅱ(c+△c) 第三,第Ⅱ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即 Ⅱ(c+v+m)=Ⅰ(v+△v+m/x)+Ⅱ(v+△v+m/x) 启示:两大部类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存在着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规模,归根结底要受两大部类提供追加的物质资料数量的制约。只有两大部类生产按比例发展,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这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共同规律。理解提示: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特殊情况,它的揭示有利于对扩大再生产特点的理解。 问题四: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是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创造更多户财富的基础。资本家跟工人一样是社会劳动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不是寄生虫。资本家和工人... 问题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1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2在资本家手中集中了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财富,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口转变成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问题六:如何理解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关系: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列强就是通过不断的原始积累来扩充自己的力量,才能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从而促进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实质: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其实质是资本家将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问题七: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前提。 早期资本主义通过殖民和扩张,掠夺原料和商品市场,进行资本积累,随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扩大再生产,生产力提高。 问题八:怎样由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引申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急求! 在简单再生产中,我们知道,产品的价值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即c,v,m.分别被分配为成本,工资,利润。我们假设,生产规模不会扩大,v,m全部用于消费,而c则用于补偿生产耗费。同时,由于第一部类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资料,第二部类也只能向第一部类购买生产资料,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交换关系。为了保证生产和消费的顺利进行,必须满足公式I(v+m)=II(c),也就是两方保持合适的产量比例。 问题九:什么是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就是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合并到他原有资本中去,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简单再生产是 再生产按其规模不同可分为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和规模扩大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规模不变的再生产被称作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则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2023-05-28 12:26:081
剩余价值规律是什么?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殖的规律.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即资本家用绝对或相对地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2023-05-28 12:26:151
利润百分比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利润百分比=利润/成本*100%。利润的计算方法为出售价格减去成本价格。利润百分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润率。利润率同时也是剩余价值率的一种转换的形式,是另外一种比率。利润的产出与很多因素相关,企业和公司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利润率。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资本增殖的程度。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成正比;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成反比;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利润率成正比;不变资本: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不变资本越低,利润率越高。拓展资料:1.利润率可以作为反映公司是否完成了利润计划,除此之外利润率也可以作为比较不同的企业之间的经营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但是企业也不能只追逐利润率,同时还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2.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数量的对 比得出的不同比率。 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而且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3.利润率是经常变动的,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反之,剩余价值率低,利润率也低。因此,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加快,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提高年利润率。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同方向变化。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节省不变资本,可以减少预付资本,从而提高利润率。2023-05-28 12:26:211
自营股票属于流动资本吗
自营股票属于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购买劳动力的生产资本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具有固定资本的对称性。一、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1、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这就是营运资金的对称性。它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它的物质形态都参与了生产过程,虽然被磨损了,但它仍然长期保持着固定的物质形态。它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全部转移,而是随着生产过程中的磨损一部分一部分转移到新产品上。商品销售后,这部分转移的价值变成货币形式并收回,从而更新自身的物质形态。2.营运资金包括国债、其可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流通的其他债券、自营股票、银行存款和现金(含交易清算资金);已用于回购融资的国债和其他债券不计入流动资金。二、可变资本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利用劳动力的过程中,既能创造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又能创造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投资部分,即支付工人工资的部分。马克思及其以前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并由资本家控制的价值大于资本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部分,超出或剩余的部分就是资本增值,即剩余价值。传统上,资本家占有这部分剩余价值就是剥削和剥削工人。股票型基金被认为是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强、流动性高的特点。流动资产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轻松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存货等。基金产品是短期投资,所以基金产品一般是流动资产。股票型基金又称股票型基金,是指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不低于80%。2023-05-28 12:26:281
为什么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价值的实现出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总之,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有特殊性,它不但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2023-05-28 12:26:352
什么是产品经济(或称为后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说的一种经济形式,也是马克思设想的在商品经济消亡以后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交换方式。社会经济运行采取的基本形态大致有三种: (1) 自己生产自己需要的东西,自给自足,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自然经济。 (2) 用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同别人所生产的、不同的劳动产品相交换,从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商品经济。 (3) 虽然不是自给自足,但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是通过交换,而是通过社会中心机构集中的、统一的分配来取得,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产品经济。拓展资料:影响 1、 商品经济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商品经济要求人们诚实守信。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普遍化,劳动和所有权的分离,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采取雇佣劳动(合同劳动)的形式,劳动者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可以出于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生产要素采取资本的形式(国家资本、集团资本、私人资本),资本所有权和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分离,资本所有者和经营代理人分离,人格化的资本和劳动分离,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营利(资本增殖)。2、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基于用人偏好、工作性质等因素进行自由选择。[把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行业与区域,实现人尽其才。过去劳动,它对活劳动和未来劳动具有支配关系,因此,过去统治、支配现在和未来是现代性在时间维度上的普遍特征。3、 追求高效率是整个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轴,时间制度尤其成为调整整个社会秩序的主要参照框架。社会生产节奏与人们的生活节奏之间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工作压力和岗位竞争已经成为社会常态,紧张和快节奏的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当今人的精神压力过大,从而为各种精神性和心身性的现代疾病的滋生创造条件。4、 另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时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在个人劳动报酬(工资率)提高的同时,日渐高昂的自由时间成本使人们往往倾向于自愿选择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中去。说到底商品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商品经济社会道德的主旋律,信用是赢得社会普遍认可和尊重的通行证。5、 商品经济的核心是交换,千千万万不相识的人之所以不惜跨越国界、省界心甘情愿地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就是因为有了信用。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有力地克服了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眼界狭窄、惧怕变革的思想观念,体现着有利于人们道德水平提高的一面。2023-05-28 12:26:431
如何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政治经济学问题)
1、减少固定资本比重,提高流动资本比重.(按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按照它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分期收回,用折旧的办法暂时积累起来;流动资本包括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不变资本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流动资本中的不变资本部分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在产品出售后以货币形式全部回到资本家手中;流动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劳动者再生产出来的,并且还创造出了剩余价值。) 2、必须尽量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以缩短生产时间;改进运输工具等方法以缩短流通时间.2023-05-28 12:26:502
很着急的 划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①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②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用公式表示:m‘=m/v.2023-05-28 12:26:572
到底是“资本增殖”还是“资本增值”?如果两个都对,那有什么区别?
应该是:“资本增殖”。价值增殖、资本增殖、资产增殖用这个“殖”,而非“资产增值”等,劳动过程和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属于资本家,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之后,就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过程了。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让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并且使价值增殖。扩展资料:资本增殖意义: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另一个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这是它的根本特征。为了弄清价值增殖过程,首先要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全部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工人支出的活劳动,而且包括过去已经消耗在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这样,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首先,分析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在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它原来的使用价值已不存在,但是,它的价值并没有丧失,而是转移到新的产品中,构成了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这种转移是由具体劳动实现的。其次,分析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工人在生产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价值,这是新创造的价值,其数量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这就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增殖2023-05-28 12:27:163
简述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的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的形成过程就是价值的增殖过程。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在于资本家在市场上买到了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劳动力作为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能创造商品,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应答时间:2021-02-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2023-05-28 12:27:455
到底是“资本增殖”还是“资本增值”?如果两个都对,那有什么区别?
应该是:“资本增殖”。价值增殖、资本增殖、资产增殖用这个“殖”,而非“资产增值”等,劳动过程和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属于资本家,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之后,就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过程了。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让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并且使价值增殖。扩展资料:资本增殖意义: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另一个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这是它的根本特征。为了弄清价值增殖过程,首先要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全部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工人支出的活劳动,而且包括过去已经消耗在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这样,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首先,分析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在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它原来的使用价值已不存在,但是,它的价值并没有丧失,而是转移到新的产品中,构成了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这种转移是由具体劳动实现的。其次,分析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工人在生产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价值,这是新创造的价值,其数量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这就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增殖2023-05-28 12:28:001
到底是“资本增殖”还是“资本增值”?如果两个都对,那有什么区别?
应该是:“资本增殖”。价值增殖、资本增殖、资产增殖用这个“殖”,而非“资产增值”等,劳动过程和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属于资本家,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之后,就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过程了。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让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并且使价值增殖。扩展资料:资本增殖意义: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另一个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这是它的根本特征。为了弄清价值增殖过程,首先要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全部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工人支出的活劳动,而且包括过去已经消耗在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这样,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首先,分析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在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它原来的使用价值已不存在,但是,它的价值并没有丧失,而是转移到新的产品中,构成了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这种转移是由具体劳动实现的。其次,分析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工人在生产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价值,这是新创造的价值,其数量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这就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增殖2023-05-28 12:28:202
简述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增加劳动强度,工人生产出了更多的商品,这里更多的商品中就包含了剩余价值。1、二者的流通形式不同:货币是W-G-W,为买而卖;而资本是G-W-G′,为卖而买。2、二者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W-G-W的本质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为了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而G-W-G′的内容和实质则是全部为了使价值发生增殖,取得更多的货币。3、二者流通的趋势不同:W-G-W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目的达到后,商品生产者就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而G-W-G′是为了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是没有止境的。2023-05-28 12:28:412
请简述资本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增加劳动强度,工人生产出了更多的商品,这里更多的商品中就包含了剩余价值。 这里假设,契约里约定的是一个鞋厂工人一天工作8个小时,生产8双鞋子,工资80元;每双鞋子成本10元,售价20元共160元,这里160元内,除去80元的不变资本,剩下的80元就是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 资本家的本性是追求剩余价值,这样不亏本不挣钱地进行生产是不符合现实的。 因此资本家通过缩短中间休息时间、加快生产速度等等增加劳动强度的措施,结果一天生产出了16双鞋子,共320元的商品。这里320元中除去成本(固定资本)160元,除去工人每天的工资80元,还剩80元,这80元是什么?即不是可变资本,因为工人工资的80元已经发过了;又不是固定成本,因为成本也除去了,所以这里的80就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正是将此据为已有,并用这来扩大再生产,实现资本增殖的。 -----以-------下------理-------论-------解------释------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价值增殖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劳动过程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或产品的过程。这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也就是生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劳动过程这种一般性质,是一切社会的劳动过程所共有的,同样也适用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但是,人的劳动不是单个人活动的孤立过程,而是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社会过程。因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劳动过程又各具自己的特点。 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归资本家所有了。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迫使工人去劳动,于是就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既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就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那么它就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归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所有。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资本家追求的目的。资本家是为出卖而生产,为赚钱而生产。因此,资本家所关心的是,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生产能够出卖的商品;不仅要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带来剩余价值。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个生产过程也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对资本家来说,劳动过程,使用价值的生产,只不过是价值增殖的手段;剩余价值的生产,价值增殖,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剩余价值的产生离不开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价值形成过程的延长。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包括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两个方面。所谓旧价值,主要是指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原材料的价值和所磨损的生产设备的价值。这部分价值是工人过去的劳动创造的,是已经物化的劳动,因此叫旧价值。工人使用这些生产设备,加工原材料所付出的劳动,是正在进行的劳动,同物化劳动相对而言,所以称之为活劳动。这种活劳动的消耗形成新的价值。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是同一个劳动过程的 两个方面。同一生产者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把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保存下来,并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作为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新价值。例如,一个纱厂资本家,按劳动力价值3元购买到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以10元购买棉花、纱锭等生产资料。假定工人用6小时的具体劳动把棉花、纱锭的价值10元转移到棉纱上;同时,这6小时还作为抽象劳动,创造了3元的价值凝结在棉纱中。这样, 所生产的棉纱的价值就是13元。结果,商品的价值只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资本家在生产中预付了13元,在出卖商品之后同样收回13元。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就此停止,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价值,那么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家的生产过程如果只到价值形成过程了结,显然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相违背的。资本家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这一天的 劳动力的使用就属于他了,那么他就决不会只让工人劳动6小时,他要使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的价值。比如,由6小时延长到12,这样,工人12小时的劳动需要消耗的棉花、纱锭等也要相应地增加一倍,由10元增加到20元,工人在经过了12小时的劳动把20元棉花、纱锭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棉纱上的同时,还创造了6元的新价值。这样,新商品的价值就是26元。资本家按价值出卖棉纱,除了补偿预付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23元以外,还有3元的余额。 这样,剩余价值就产生了,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现在把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比较一下,就会知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21页)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就在这里。至此,资本流通公式和价值规律的矛盾得到了解决。资本家在市场上按照劳动力的价值购买劳动力,在经过生产过程消费劳动力以后,生产出来的商品又按照价值在市场上出售。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家使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他出售商品所获收入的价值大于预付的资本额,于是他获得了剩余价值,从而使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统一起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2023-05-28 12:28:471
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单选: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D、利润率多选: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了生产剩余价值而预先垫付的资本。资本家把资本预付出去时,是为了要重新得到它,并且,还要带来比原预付资本更多的货币额。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例愈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愈快。流动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即使其数量在不同资本家中相同,如果它在一年中周转的次数多,周转速度快,就可以剥削到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这个资本家可以更多地实现预付资本价值的增殖。扩展资料:预付资本的数量,取决于一定生产规模的总周转时间,以及构成周转时间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间的比例。当生产规模不变、价格不变时,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愈长,资本的周转时间也愈长,在资本家手中处于货币资本形态的预付资本数量也就愈多。因此,资本家为了减少预付资本,总是力图加快资本的周转。2023-05-28 12:28:554
简述产业资本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的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的含义:产业资本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第一阶段 :即购买阶段 资本家首先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完成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以 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这一阶段的资本运动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公式其中 G-W,本来只是一般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会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是因为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资本价值增殖的源泉。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最重要的条件。G-Pm所以必要,只是为了实现从G-A中购买的劳动量。在 中,货币资本所购买的商品不仅在质的方面分割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且在量的方面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即要求所购买的生产资料数量不仅能够吸收劳动者提供的必要劳动,而且必须足以吸收劳动者所提供的剩余劳动。购买行为完成后,资本循环便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 资本家把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完成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资本循环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带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预定的物质变换,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新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在物质形态上跟原来的生产要素不同,而且价值量也增大了,因为其中包含了剩余价值。如果以 P代表处于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资本,用虚线表示生产过程的进行或流通过程的中断,用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那末这一阶段的公式是: 公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任何社会都必需的生产要素,在这里,它们之所以构成生产资本的物质内容,是由于二者结合的特殊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和生产资料是分离的,只有通过资本家对劳动力的购买,劳动力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从事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阶段:即出卖阶段 资本家把工人生产出来、并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卖掉,完成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如果用W′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用G′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则出卖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W′-G′。从商品转化为货币,本来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行为,它之所以成为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因为它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阶段紧密相连,W′在进入流通过程之前已经包含了剩余价值。对于资本主义再生产来说,出卖阶段是一个关键性的飞跃。如果这个飞跃不能成功,即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或不能全部卖掉,商品资本就不能顺利地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循环就会中断或受到阻碍,再生产过程就会遭到破坏。在这一阶段,商品的出售速度和数量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出售的速度不同,同一资本价值就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和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缩小。在这里,出售商品的数量,成为决定性的事情。这是因为,商品资本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承担者,从数量上讲必须全部完成形态变化,才能全部实现剩余价值。为了使商品尽快地全部卖掉,资本家必须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符合社会需要,这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中是难以全部实现的。循环的这个阶段结束后,资本价值又回到原来的货币形态上,不过终点的货币G′大于预付的货币 G。资本循环返回到货币形态后,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循环。2023-05-28 12:29:091
用增组词什么的
【开头的词语】增加增长增强增多增添增设增值增进增援增减增高增补增量增色增收增光增产增殖增生增订增益增压增删增广增刊增白剂增盈增塑剂增殖腺增与增强塑料增防【居中的词语】有增无减负增长零增长踵事增华扭亏增盈价增一顾资本增殖有增无已有增无损荧光增白剂土地增值税添枝增叶释回增美日增月益日增月盛2023-05-28 12:29:152
资本周转有什么特点?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包括可变资本的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其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越快,一定量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转化为劳动力的数量就越多,能剥削到更多剩余价值,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扩展资料:资本周转速度的应用领域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资本增殖的程度就越大。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增殖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预付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表现出来。首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这是因为,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的。资本周转时间较长,周转速度就较慢,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性,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大;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较短,周转速度就较快,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小。所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提高资本的效率和效能,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提高资本利润率。其次,资本周转速度还可以通过年剩余价值率而影响资本增殖程度。这里讲的资本周转速度主要是指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因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会直接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前面所讲的剩余价值率即实际的剩余价值率,表示一次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与所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现在说的年剩余价值率,则等于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可变资本额之比率。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则M=v"×mXn,M"=M/v=(v"×m×n)/v=m"×n。在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和剥削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它在一年内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它在一年内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少,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这里讲的可变资本已经是指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而不是预付的可变资本。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和预付可变资本的区别,是由于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造成的。如果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周转若干次,那么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就是预付可变资本的若干倍。以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则实际使用可变资本为n×v。只有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而预付可变资本在没有进入生产过程执行职能时,它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并不发生影响;它进入生产过程执行职能就成为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一年内执行职能的次数越多,则意味着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周转速度2023-05-28 12:29:22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剩余价值的绝对规律吗?
是不能改变的,剩余价值规律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绝对规律。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资本家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是不会改变的。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扩展资料: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价值增殖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新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比他自身的劳动力的价值更大,为资本家提供了一个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进行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要享用工人为他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攫取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资本的本性就是在不断的价值增殖运动中,维持、发展和扩大自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剩余价值规律2023-05-28 12:29:451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包括可变资本的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其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越快,一定量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转化为劳动力的数量就越多,能剥削到更多剩余价值,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扩展资料:资本周转速度的应用领域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资本增殖的程度就越大。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增殖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预付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表现出来。首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这是因为,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的。资本周转时间较长,周转速度就较慢,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性,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大;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较短,周转速度就较快,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小。所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提高资本的效率和效能,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提高资本利润率。其次,资本周转速度还可以通过年剩余价值率而影响资本增殖程度。这里讲的资本周转速度主要是指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因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会直接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前面所讲的剩余价值率即实际的剩余价值率,表示一次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与所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现在说的年剩余价值率,则等于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可变资本额之比率。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则M=v"×mXn,M"=M/v=(v"×m×n)/v=m"×n。在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和剥削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它在一年内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它在一年内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少,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这里讲的可变资本已经是指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而不是预付的可变资本。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和预付可变资本的区别,是由于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造成的。如果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周转若干次,那么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就是预付可变资本的若干倍。以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则实际使用可变资本为n×v。只有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而预付可变资本在没有进入生产过程执行职能时,它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并不发生影响;它进入生产过程执行职能就成为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一年内执行职能的次数越多,则意味着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周转速度2023-05-28 12:29:571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意义?
1、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这是因为,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的。资本周转时间较长,周转速度就较慢,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性,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大;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较短,周转速度就较快,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小。2、资本周转速度还可以通过年剩余价值率而影响资本增殖程度。这里讲的资本周转速度主要是指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因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会直接影响年剩余价值率。扩展资料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周转速度2023-05-28 12:30:133
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起什么作用?
(一)剩余价值的规律(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实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二)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2023-05-28 12:3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