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马小云
-
资本(Capital)它是投资获利的资本或资产,是人们创造物质和精神食粮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的总称。资本可分为规章制度或社会发展生产要素资本,其改进或升值由社会思想政治改革完成。以上是资本指的相关内容。
资本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的本质是盈利。在现实生活中,资本主要表现为货币、设备、工业厂房、材料、产品等某些东西。资本的本质不是东西,而是生产要素。资本的主要特征:
1.资本是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一项运动;
3.资本是一个历史时间范围,它反映了资本家剥雇佣劳动的关系,是资本现实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范围。
资本是一种分配权,对物的分配权。在资本现实主义慢慢是生产要素与经营者分离出来后,也就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导致了很多无产者以后,这类对物的分配权便是资本得到了对人力资本的操纵。
本文主要写资本指的是什么相关知识点,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推荐
资本的意思资本的意思是什么
资本的词语解释是:资本zīběn。(1)经营工商业的本钱。(2)牟取利益的凭借。资本的词语解释是:资本zīběn。(1)经营工商业的本钱。(2)牟取利益的凭借。拼音是:zīběn。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ㄗㄅㄣˇ。结构是:资(上下结构)本(独体结构)。资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引宋何_《春渚纪闻·苏刘互谑》:“吾之_人,有一子稍长,因使之代掌小解。不逾岁,偶误质盗物,资本耗折殆尽。”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由各大银行钱庄筹集资本,向各地收买粮米。”⒉经济学用语。指资本家占有、并用作剥削手段的生产资料和货币。引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十一:“宗马氏的说,入十六世纪初期,才有了资本。因为他所谓资本,含有一种新意义,就是指那些能够生出使用费的东西。”⒊从事工作的条件。引徐特立《韬奋的事业与精神》:“他在一年中收到读者两万多封信,其反映的社会情况和政治情况给他以最丰富的具体材料,经过分析就成了他指导群众的资本或科学。”⒋指牟取利益的凭借。引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我看人活一辈子,不能像小家雀似地,给自己造一个小窝窝就算了事;更不是积累点资本,好爬上去出人头地。”⒌犹言守本分。引《醒世姻缘传》第四一回:“媒婆来往提_,这魏才因侯小槐为人资本,家事也好,主意定了许他。”黄肃秋校注:“资本,这里作_实、朴厚、诚恳解。”二、国语词典本钱、本金。三、网络解释资本(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本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资本可以分为制度或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它的提升或增值由社会政治思想等变革来实现。关于资本的近义词血本资金本钱关于资本的诗词《德意志·自由资本狂》《送御史莫资本还南京》关于资本的诗句自由资本狂十载班房资本论大地江山资本领关于资本的单词immobilizedimmobilizeprincipal关于资本的成语源源本本论资排辈元元本本居安资深本本分分原原本本本乡本土关于资本的词语天资雄厚因敌取资摆老资格天资卓越居安资深论资排辈因敌为资关于资本的造句1、资本主义社会光怪陆离,什么糟糕事情都有。2、不要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富有说得神乎其神。他们富有,这是事实,但贫富悬殊,也是事实。3、资本家并不是过着挥金如土的奢糜生活。4、资本家经常采取投机取巧的办法,囤积居奇,牟取暴利。5、风险资本改头换面进入投机热。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资本的详细信息2023-05-28 12:38:341
资本是()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物所掩盖的生产关系;在不断运动中增殖的;历史范畴。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一观点是马列经典作者提出的观点。它的意思是说,资本是投入生产经营领域或资本运作领域,能够从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外在形式可以是资金和非货币资产。资本的一般性是价值增值、无限循环运动和周转 ,资本的特殊性是资本家所特别占有的。其本质是榨取剩余价值。资本的特殊性正是体现在它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一般性是指资本它本身也是价值,具有一般价值的基本属性。资本一般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这种资本所共有的规定,即是每一种资本或任何一种资本都具有带来剩余价值的功能。任何社会生产都必然存在剩余劳动,没有了剩余劳动,社会就不会继续存在和发展。马克思认为:“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的需要量的劳动,必须始终存在。”因此,资本具有两重性质,即特殊性与一般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实质依然是剥削制度,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而资本家要想获得剩余价值就必须先投入资本购买劳动力,从表面上看就像是资本带来了剩余价值。其实剩余价值产生的道理很简单,资本家用较少的资本购买了劳动力,让劳动力提供超过资本家投入资本的价值,这样就能产生出剩余价值,也就是最简单的产出大于投入。表象上说是资本带来了剩余价值,实际上是劳动创造了包括剩余价值的价值。2023-05-28 12:39:161
资本具有哪些特性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来研究的,因而揭示了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是资本的特殊性。而从辨证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资本也不例外。资本共性,可以概括为: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利用资本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信用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或利息,这是资本和货币的本质区别。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殖。第三,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投资者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二者结合生产出新的产品,实现价值增殖。2023-05-28 12:40:021
什么叫公司的注册和实缴资本
法律主观:现在创业是一股潮流,很多人都想自己办公司干一番大事业。在注册公司的时候会要填写注册资本。一、公司注册资本与实缴资本的区别公司的注册资本等于公司成立时全体股东的认缴资本总额,但公司成立时的实缴资本可能小于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是指合营企业在登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是合营各方已经缴纳的或合营者承诺一定要缴纳的出资额的总和。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合营企业成立之前必须在合营企业合同、章程中明确企业的注册资本,合营各方的出资额、出资比例、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比例,并向登记机构登记。实缴资本又称实收资本,是指公司成立时公司实际收到的股东的出资总额。它是公司现实拥有的资本。由于股东认购股份以后,可能一次全部缴清,也可能在一定期限内分期缴纳。故而实缴资本可能等于或小于注册资本。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公司资本采纳了一定程度上的授权资本制,即允许公司成立时股东只实际缴付一定比例的认缴资本,其余认缴的资本在公司成立后的一定期限内缴清即可。二、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变更吗公司注册资金可以变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减少注册资金,另一种是增加注册资金。根据《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1、增加注册资金的规定如下,“第十四条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认购新股,应当分别依照《公司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缴纳出资和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开发行新股方式或者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新股方式增加注册资本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2、减少注册资金的规定如下,“第十五条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减少后的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数额应当达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并经验资机构验资。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多少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要看具体的公司经营种类:1、咨询服务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2、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3、贸易类(商贸、物贸、经贸)最低注册资本零售30万元;4、贸易类(商贸、物贸、经贸)最低注册资本批零50万元;5、工贸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必须是加工生产型);实业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6、企业发展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必须跨5个行业);7、科技投资管理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00万元;8、集团公司注册资本要求集团公司依据法律规定,其注册资本最低要求为5000万人民币。9、特殊行业注册资本要求特殊行业的注册资本有明确规定,比如国际货运代理最低注册资本为500万人民币,二级建筑工程公司要求为2000万人民币。希望上文的的内容会有所帮助。法律客观: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是实缴的吗不是实缴的,《公司法》已经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关于公司股东(发起人)应当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出资,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出资的规定;取消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出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另有规定的外,其他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登记机关不再对有限责任公司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进行登记;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及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总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2023-05-28 12:40:221
《姿三四郎(1943)》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姿三四郎》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bJLbcfWP5hglmWf5RidIw 提取码:xbd0《姿三四郎》导演: 黑泽明编剧: 黑泽明、富田常雄主演: 大河内传次郎、藤田进、轰夕起子、月形龙之介、志村乔、花井兰子、青山杉作、菅井一郎、小杉义男、高堂国典、瀬川路三郎、河野秋武、清川荘司、三田国夫、中村彰类型: 剧情、动作、冒险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语言: 日语上映日期: 1943-03-25(日本)片长: 79分钟又名: 铁臂柔肠(港)、Sugata Sanshiro明治十五年,柔道爱好者姿三四郎(藤田进 饰),无意中目睹了门马党与修道馆之战。修道馆馆主矢野本五郎凭借一己之力,以柔道击败门马党众,令姿三四郎心悦诚服,拜其为师。然而,矢野觉得他生性好斗,出尔反尔,有意考验他的耐性。姿三四郎幸得老僧的 指点,抱树入水沉溺多日,终于领悟师傅教诲。在老师的调教下,姿三四郎的柔道突飞猛进,对门马党一战成名。此时,一位不速之客前来挑衅,姿三四郎正欲挺身而出,却被对方拒绝,相约后会有期。此后,姿三四郎遇到了美女小夜(轰夕起子 饰)并坠入爱河,却没想到比武对手竟是她的父亲——柔术大师村井(志村乔 饰)……2023-05-28 12:40:391
《姿三四郎续集》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姿三四郎续集》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3ob2x4xRz_iXNwawDKvkOw?pwd=v4w6 提取码: v4w6《姿三四郎续集》导演: 黑泽明编剧: 黑泽明、富田常雄主演: 大河内传次郎、藤田进、月形龙之介、河野秋武、轰夕起子、清川荘司、森雅之、宫口精二、石田鉱、光一、高堂国典、菅井一郎类型: 动作、冒险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语言: 日语上映日期: 1945-05-03(日本)片长: 83分钟又名: Sanshiro Sugata Part Two Zoku Sugata Sanshir?由于比武,被自己打成重伤的柔术大师村井离开了人世。姿三四郎(藤田进 饰)觉得心中愧疚,无法面对爱人,所以远走他乡。当他重新踏上故土,却路遇美国大兵欺负弱小平民,正义凛然的他挺身而出,击退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人。此后,他发现了很多在利用功夫 谋生而不是弘扬武学真义。在拳击比赛现场,他赫然见到一位武学泰斗要跟美国拳击手过招,只为用出场费养活生计。姿三四郎的内心非常挣扎,他觉得有必要为重塑武学精神做些事情。他破了三戒:喝酒、打斗、并在公开场地表演,只为重新打破某种陈规瓶颈,树立柔道之新意义。这时,两位空手道拳手前来挑衅,他们的父亲因为跟姿三四郎的比武而身受重伤,所以他们苦心修炼发誓报仇,一番龙争虎斗迫在眉睫……2023-05-28 12:40:531
姿三四郎歌词(中、日、罗马音)
姿三四郎 作词:関沢新一 作曲:安藤実规 呗:姿宪子 やればできるさ できなけりゃ yarebadekirusa dekinakerya 男はもう一度 やりなおす otoko hamou ichido yarinaosu 悔しかったら kuyashi kattara 泣け 泣け nake nake 泣いてもいいから 前を见ろ nai temoiikara mae wo miro 三四郎 sanshirou それが胜负と いうものさ sorega shoubu to iumonosa 石じゃないもの 咲く花に ishi janaimono saku hana ni 心を燃やして 何故悪い kokoro wo moya shite naze warui 辛いだろうが tsurai darouga 待て 待て mate mate 二道かけない 黒い帯 ni michi kakenai kuroi obi 三四郎 sanshirou それが修业と いうことさ sorega shugyou to iukotosa 歩きだしたら 引くものか aruki dashitara hiku monoka 男が心に 决めた道 otoko ga kokoro ni kime ta michi 决めた以上は 行け kime ta ijou ha ike 行け夜明けのあかりが ike yoake noakariga 见えるまで mie rumade 三四郎 sanshirou それが生きると いうことさ sorega iki ruto iukotosa 终わる 《姿三四郎》(歌词大意) 你能做到的 如果做不到 男人若说不出重头来过 就哭吧 哭吧 哭也是可以的 抬起头向前看 三四郎 这就是胜负啊! 一旦踏出去 怎能退缩 男人心里决定走的路 决定后就前进 前进 直到看到破晓的光明为止 三四郎 这就是生命啊!2023-05-28 12:41:092
姿三四郎的剧情介绍
《姿三四郎》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WzeKm1yaBHBanJpd5rzuQ 提取码:4fiv《姿三四郎》是由日本东宝映画制作发行的97分钟动作影片。该片由黑泽明执导,大河内传次郎、藤田进、轰夕起子、志村乔等主演,于1943年3月25日在日本上映。该片改编自富田常雄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姿三四郎在学习柔道的过程中,从一名好勇斗狠的鲁莽青年,成长成为一名柔道武术家。2023-05-28 12:41:164
早期的日剧《姿三四郎》有谁记得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emp47yWhMK7FD4Y8AK_iQ 提取码:gwbw 作品相关简介:《姿三四郎》是由日本东宝映画制作发行的97分钟动作影片。该片由黑泽明执导,大河内传次郎、藤田进、轰夕起子、志村乔等主演,于1943年3月25日在日本上映。该片改编自富田常雄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姿三四郎在学习柔道的过程中,从一名好勇斗狠的鲁莽青年,成长成为一名柔道武术家2023-05-28 12:41:353
翻译姿三四郎主题三段歌词,因为网上只有二段歌词
姿三四郎 作词:関沢新一 作曲:安藤実规 呗:姿宪子 やればできるさ できなけりゃ 男はもう一度 やりなおす 悔しかったら 泣け 泣け 泣いてもいいから 前を见ろ 三四郎 それが胜负と いうものさ 石じゃないもの 咲く花に 心を燃やして 何故悪い 辛いだろうが 待て 待て 二道かけない 黒い帯 三四郎 それが修行と いうことさ 歩きだしたら 引くものか 男が心に 决めた道 决めた以上は 行け 行け 夜明けのあかりが 见えるまで 三四郎 それが生きると いうことさ 终わる 《姿三四郎》(歌词大意) 可以做到的 却没有做到 如果重来一次 却感到耻辱 那么就哭吧 哭吧 哭泣也是可以的 抬头向前看 三四郎 这就是胜负啊 不动的岩石上 盛开着花朵 燃烧的激情 为何屡遭挫折 这确实艰难无比 那么就等待吧,等待吧 岔路口不会有黑带的奖赏 三四郎 这就是修行啊 一旦踏出去 脑海中就永无退缩 既然已经决定 那么就前行吧 前行吧 直至黎明前的破晓 三四郎 这就是人生啊2023-05-28 12:41:432
姿三四郎 是真人吗
不是,姿三四郎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导演的电影《姿三四郎》的主角,并不是真人不过,姿三四郎原著小说的作者,是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手下“讲道馆四大天王”(前田光世、西乡四郎、横山作次郎、富田常次郎)之一的富田常次郎之子--富田常雄。因此一般认为,“姿三四郎”影射的是讲道馆四大天王中的另一位:西乡四郎。据说西乡四郎身材矮小,但柔道功力高超,曾在讲道馆和日本其他古流柔术的比武中,多次战胜身材比他高大很多的对手;讲道馆柔道能力压其他流派,取得日本“国术”地位,并被日本警视厅选为警察必练的武术,可以说西乡四郎的贡献非常大后来,西乡四郎的故事被改编为《姿三四郎》小说,又被拍成电影,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形象因此流传全世界。可以说,柔道能在世界上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西乡四郎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2023-05-28 12:41:503
姿三四郎是谁
《姿三四郎》是日本著名电影巨匠黑泽明的第一部作品,主题是讲柔道与柔道哲学,但他又不是在阐述什么是柔道,而是运用一种电影的节奏,有松有弛,在特别精彩的地方定格,利用风、云、草来衬托格斗的激烈气氛,真正地宣传演示柔道。大陆放映过同名日本电视连续剧,广受欢迎。中国人最熟悉的姿三四郎是1981年上海引进版《姿三四郎》的男主角,日本偶像剧的开山鼻祖——竹胁无我。《姿》同样是他的成名作。背景设于一八八二年的明治时代,明治十六年,国内动乱已经宣告结束,当时的日本社会充斥着西方文明,日本武术界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自成一派的矢野正五郎将传统的柔术改成柔道,以新的概念统一了当时四分五裂的日本柔术界,遭到了各派的责难和攻击,出现了柔术和柔道并存的局面,但是,以活杀派文马三郎为首柔术日渐衰落,以矢野正五郎为领袖的柔道开始发展壮大,两派之间,明争暗斗,血雨腥风,斗争异常激烈,而在这两派中,柔道的杰出武师姿三四郎和柔术的绝代美女早乙美之间,那让人爱,惹人怜的缠绵爱情故事,更是让人回味无穷……2023-05-28 12:41:572
姿三四郎的影视年表
·1943年,黑泽明拍摄《姿三四郎》·1945年,黑泽明拍摄《姿三四郎》续·1970年,NHK电视台拍摄《姿三四郎》电视连续剧,香港无线购下此剧,改名为《柔道龙虎榜》·1977年,冈本喜八拍摄三浦友和主演电影版《姿三四郎》·2004年,杜琪峰拍港版“姿三四郎”电影《柔道龙虎榜》·2007年,东京电视台拍摄《姿》特别剧2023-05-28 12:42:051
资三四郎的叫法
资三四郎姿三四郎 ◎影片名:姿三四郎◎其 他:Judo SagaKurosawa"s Judo SagaSugata Sanshiro◎编 剧:冈本喜八◎主 演:Denjiru kochi ..... Shogoro Yano Susumu Fujita ..... Sanshiro Sugata Yukiko Todoroki ..... Sayo Murai Ryunosuke Tsukigata ..... Gennosuke Higaki 志村乔 ..... Hansuke Murai, Sayo"s father Ranko Hanai ..... Osumi Kodana Sugisaku Aoyama ..... Tsunetami Iimura 菅井一郎 ◎地 区:日本◎语 言:日语◎字 幕:暂无◎片 长:97分钟◎格 式:Xvid+Mp3◎色 彩:黑白◎年 份:1943-3-25◎类 型:剧情/ 动作◎简 介:影片描写姿三四郎怎样在学习柔道的过程中,从一名好勇斗狠的鲁莽青年,成长成为一名柔道武术家……明治15年,姿三四郎去访问门马三郎,没想却看到门马党与修道馆矢野正五郎的一场精彩的搏斗,矢野派一举打败了门马派,姿三四郎见状下决定改拜矢野为师,他死缠硬磨的当了矢野的弟子。几年后,他成了修道馆的四大天王之一,在矢野的用心调教下,变成了一个谦虚的好汉。不久,三四郎作为矢野的代表向门马应战,将门马置于死地。接着进行与柔术派大师村井的对阵,此时,柔术派巨头桧垣要求与三四郎对阵,如果打败了三四郎就娶村井女儿小夜为妻,被村井拒绝。比武结果,村井用尽了自己这把老骨头最后的力气,败在了三四郎手下。村井临死的那天,一直想娶小夜的桧垣要求与三四郎对决,三四郎为了对付桧垣的绝技十字纹,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想,桧垣自己的心却先败了,倒在月光朦胧的右京草原上。◎幕后制作:这是日本著名电影巨匠黑泽明的第一部作品,主题是讲柔道与柔道哲学,但他又不是在阐述什么是柔道,而是运用一种电影的节奏,有松有弛,在特别精彩的地方定格,利用风、云、草来衬托格斗的激烈气氛,真正地宣传演示柔道。它完全有别于日本旧式的武打片,为日本电影提出了一个新课题,也给日本电影带来了一种新鲜感。黑泽明也因此片令电影界同人刮目相看。此片曾入选日本名片200部,并获《电影评论》杂志优秀作品奖第二名。2023-05-28 12:42:182
姿三四郎的影片评价
三代姿三四郎,从武士到偶像 藤田进版 黑泽明处女作《姿三四郎》至今被奉为经典。当时,日本男孩子几乎是人手一根柔道带,有空就把沙袋绑在树上练背摔。该片是男主角藤田进明星生涯的开始,他和饰演姿三四郎师傅的大河内传次郎,从此成为那一代日本武打明星的梦幻组合。竹胁无我版 中国人最熟悉的姿三四郎。1981年上海引进版《姿三四郎》的男主角,日本偶像剧的开山鼻祖——竹胁无我。《姿》同样是他的成名作。有趣的是,他和新任“三四郎”加藤成亮都是日本青山大学法学部的学生。只不过两人入学时间差了29年。三浦友和版 1977年电影《姿三四郎》由英俊小生三浦友和主演,英俊的三浦友和让《姿》片变作了一部青春柔道物语。从藤田进到三浦友和,再到如今的加藤成亮,姿三四郎彻底偶像化了。2023-05-28 12:42:361
姿三四郎高子和早乙美关系
情敌。高子和早乙美是日剧《姿三四郎》中的角色名称,《姿三四郎》中高子和早乙美两人是情敌关系。《姿三四郎》是日本的一部电视剧,日本导演木下高男2007年根据原导演黑泽明1964年的电影改编成了电视剧《姿三四郎》。少女南小路高子和村井乙美同时心系姿三四郎。2023-05-28 12:42:481
姿三四郎的日文意思
姿三四郎 是一个日本人名;也是一部日本电视剧的名字,十几年前曾在国内播放过.2023-05-28 12:42:552
80版姿三四郎演员表
《姿三四郎》演员表 :藤田进饰 姿三四郎大河内传...饰 矢野正...轰夕起子饰 小夜志村乔饰 村井半助花井兰子饰 お澄小杉义男饰 门马三郎2023-05-28 12:43:021
姿三四郎演员表
藤田进饰 姿三四郎大河内传...饰 矢野正...轰夕起子饰 小夜志村乔饰 村井半助花井兰子饰 お澄小杉义男饰 门马三郎2023-05-28 12:43:091
姿三四郎姓什么?
姿。2023-05-28 12:43:161
电视剧《姿三次郎》的演唱者是谁?求主题曲
姿三四郎 作词:関沢新一 作曲:安藤実规 呗:姿宪子 やればできるさ できなけりゃ 男はもう一度 やりなおす 悔しかったら 泣け 泣け 泣いてもいいから 前を见ろ 三四郎 それが胜负と いうものさ 石じゃないもの 咲く花に 心を燃やして 何故悪い 辛いだろうが 待て 待て 二道かけない 黒い帯 三四郎 それが修行と いうことさ 歩きだしたら 引くものか 男が心に 决めた道 决めた以上は 行け 行け 夜明けのあかりが 见えるまで 三四郎 それが生きると いうことさ 终わる《姿三四郎》(歌词大意) 你能做到的 如果做不到 男人若说不出就重头来过 就哭吧、哭吧 哭也是可以的 抬起头向前看 三四郎 这就是胜负啊! 一旦踏出去 怎能退缩 男人心里决定走的路 决定后就前进,前进 直到看到破晓的光明为止 三四郎 这就是生命啊! http://tv.mofile.com/5EEFJNXZ2023-05-28 12:43:241
次三四郎主题歌是哪个日本人唱的
是姿三四郎 原唱 是日本的 姿宪子 作词:関沢新一 作曲:安藤実规 演唱:姿宪子 やればできるさ できなけりゃ 男はもう一度 やりなおす 悔しかったら 泣け 泣け 泣いてもいいから 前を见ろ 三四郎 それが胜负と いうものさ 石じゃないもの 咲く花に 心を燃やして 何故悪い 辛いだろうが 待て 待て 二道かけない 黒い帯 三四郎 それが修行と いうことさ 歩きだしたら 引くものか 男が心に 决めた道 决めた以上は 行け 行け 夜明けのあかりが 见えるまで 三四郎 それが生きると いうことさ 终わる《姿三四郎》(歌词大意) 你能做到的 如果做不到 男人若说不出就重头来过 就哭吧、哭吧 哭也是可以的 抬起头向前看 三四郎 这就是胜负啊! 一旦踏出去 怎能退缩 男人心里决定走的路 决定后就前进,前进 直到看到破晓的光明为止 三四郎 这就是生命啊!2023-05-28 12:43:311
资宪子是资三四郎的后代么?
不是,姿宪子不是姿三四郎的后代。而且姿三四郎也只是一个虚构的电视剧人物。姿宪子只是电视剧《姿三四郎》主题曲的演唱歌手罢了。2023-05-28 12:43:371
求 姿三四郎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谢谢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SJtU03TYvlnTyNPnKfEFw 提取码:58g1 作品相关简介:《姿三四郎》是由日本东宝映画制作发行的97分钟动作影片。该片由黑泽明执导,大河内传次郎、藤田进、轰夕起子、志村乔等主演,于1943年3月25日在日本上映。2023-05-28 12:43:454
《姿三四郎》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姿三四郎》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ycaboYENnMkBIPwQj9aYA?pwd=1ukg 提取码: 1ukg 《姿三四郎》导演: 黑泽明编剧: 黑泽明、富田常雄主演: 大河内传次郎、藤田进、轰夕起子、月形龙之介、志村乔、花井兰子、青山杉作、菅井一郎、小杉义男、高堂国典、瀬川路三郎、河野秋武、清川荘司、三田国夫、中村彰类型: 剧情、动作、冒险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语言: 日语上映日期: 1943-03-25(日本)片长: 79分钟又名: 铁臂柔肠(港)、Sugata Sanshiro明治十五年,柔道爱好者姿三四郎(藤田进 饰),无意中目睹了门马党与修道馆之战。修道馆馆主矢野本五郎凭借一己之力,以柔道击败门马党众,令姿三四郎心悦诚服,拜其为师。然而,矢野觉得他生性好斗,出尔反尔,有意考验他的耐性。姿三四郎幸得老僧的 指点,抱树入水沉溺多日,终于领悟师傅教诲。在老师的调教下,姿三四郎的柔道突飞猛进,对门马党一战成名。此时,一位不速之客前来挑衅,姿三四郎正欲挺身而出,却被对方拒绝,相约后会有期。此后,姿三四郎遇到了美女小夜(轰夕起子 饰)并坠入爱河,却没想到比武对手竟是她的父亲——柔术大师村井(志村乔 饰)……2023-05-28 12:44:081
姿三四郎主题曲原唱的唱功
姿三四郎主题曲原唱的唱功好。姿三四郎主题曲原唱为姿宪子,是日本女歌手,代表作是《姿三四郎》,姿三四郎,是日本同名电视剧《姿三四郎》的主题曲。2023-05-28 12:44:221
黑泽明的主要电影有哪些?(可以说些风格)
《恶汉甜梦》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4qyWq8OEYGi4qGONKhbug 提取码: bhg8 《恶汉甜梦》是由日本东宝映画、黑泽明工作室制作的151分钟惊悚影片。该片由黑泽明执导,三船敏郎、森雅之、香川京子、三桥达也、志村乔等主演,于1960年10月1日在日本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父报仇,隐藏身份与老板跛脚的女儿结婚。完美的计划却因为他爱上新娘而有了扣人心弦的转变,恶人却始终高枕无忧。这部惊险报仇片剧情复杂,线索纵横交错,黑泽明通过一宗贿赂事件,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官商界的黑暗,对人性的丑恶一面刻划得入木三分。在构图方面,黑泽明控制得更完美无瑕,通道、楼梯、房间的排列、镜的摆设,以至瓦砾堆的空间布置,都拍得均整有致,计算得惊人地准确。2023-05-28 12:44:328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故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流动资本——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其价值却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联系和区别看定义 区别不了再留言2023-05-28 12:37:022
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问题
C+V+M=商品的价值 其中C用于补偿生产损耗, V用于支付工资, M为剩余价值什么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殖的规律。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特点和要求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价值增殖的角度看,雇佣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新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比他自身的劳动力的价值更大,为资本家提供了一个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进行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要享用工人为他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攫取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资本的本性就是在不断的价值增殖运动中,维持、发展和扩大自身。K.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72页)。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资本不断增殖的运动,表现为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休止的追逐。资本家总是力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另一种是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生产还建立在手工劳动的基础上,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资本家主要是依靠延长工作日的办法去提高剥削程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机器生产普遍代替了手工劳动,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成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在现实生活中,它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来实现的。个别资本家热衷于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直接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便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刺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逐,导致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和各种商品单位价值量的普遍降低。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由于各种生活资料的低廉化而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缩短,在工作日不变、甚至在工作日缩短的条件下,剩余劳动时间反而延长了,一切部门的资本家都榨取到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9页)。 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表现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有许多经济规律同时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这些经济规律中,如价值规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尽管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也有广阔的作用范围,但是它们只是在某个方面或某些过程中起着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剩余价值规律则不同,它是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的。 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诸方面及其运动过程。资本的唯一生命冲动,就是价值增殖。资本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由获得剩余价值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多寡来决定的。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和实现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是各个剥削者集团占有并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资本主义地租等具体形式的过程。资本主义的消费过程,就生产消费来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属于生产过程,包含在生产过程内部。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剩余价值的占有为前提;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论是在工厂内或工厂外进行,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为了继续生产剩余价值而提供劳动力。可见,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都是服从于并服务于生产剩余价值的。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是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达到一定量为前提的。在行会手工业中,行东也雇佣帮工并对帮工有一定的剥削。但在小作坊中,帮工的数量很少,他主要仍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在市场扩大的刺激下,当雇工人数扩大到一定的程度,雇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仅足以保证雇主可以过上较好的生活,而且可以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来不断扩大再生产,这时,作坊主就可以脱离劳动,成为依靠剥削剩余价值为生的资本家,手工业作坊也就变成资本主义工场了。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一方面是社会生产不断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发展、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不断加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不断扩大的过程。 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竭力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进行资本积累,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相对过剩人口增加,其结果,在一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在另一极则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同时,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则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生产的盲目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引起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就表明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在这种生产关系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生产力,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之间为攫取剩余价值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资本主义竞争必然是大资本排挤和吞并中小资本,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样,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 垄断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没有改变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整个历史时期都发生作用。但在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期,由于经济条件发生了某些变化,剩余价值规律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由于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各部门商品价格的涨落,使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规律表现为平均利润率规律。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垄断阻碍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垄断资本凭借其对生产和市场的垄断,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攫取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同平均利润一样,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都是反映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关系的。攫取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了追逐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不仅要加紧剥削本国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剥夺中小资本,而且还要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人民,并同其他国家的垄断资本争夺世界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极大地尖锐起来,以致引起世界战争,加速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列宁说:“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是完全而且仅仅根据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599页)。列宁这里所说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主要就是指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一切主要方面。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都是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所以,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2023-05-28 12:36:303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预付资本增殖程度B可变资本增殖程度C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D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程度。原因: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在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的价值并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v)在生产过程中带来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能够表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有多少被剥削,有多少归雇佣工人自己。所以,剩余价值率表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扩展资料剩余价值生产率的计算:剩余价值生产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即m"=m/v。剩余价值率的变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工作日的长度、劳动的标准强度和劳动生产力。三个因素中,如果一个不变,另外二者发生变化,或者其中两个不变,一个发生变化等可以产生种种不同的组合。三个因素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可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剩余价值率2023-05-28 12:36:064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我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以每个人平等为共同认知,但是社会是动态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所占用的资源会出现差异,具有一定的分布模式。正如网络科学的幂律分布,少部分人占有大部分资源,大部分人分享小部分资源。这也是一个健康的系统所呈现的现象,我们必须承认人人平等这种假设很多时候是不成立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其实还是处于自然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控制下的生物,在演化中会有部分的个体更加适应环境,然后把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淘汰。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使得这种血淋淋的淘汰转换为生育权利的剥夺,体现于未婚率的不断提高。毕竟社会生存的成本太高,没有经济实力的很难步入婚姻殿堂。淘汰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保持种群的活力,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这种整体层次的付出,对于被淘汰的个体十分残酷,毕竟资源有限,分配不可能满足每个人,分配的方式更偏向于满足上层社会的利益。除非满足下层社会的利益会带来更大的利益,比如说社会稳定政治安全等等。总的来说,社会利益这块蛋糕总是上层占据大部分。我们必须承认,在国家这种层面,更多的是出于利益成本的考虑。而且本来上层就有更大的信息不对称优势,更容易实现资本增殖。因为资本主义是一个正反馈的体系,贫富差距鼓励人们工作的积极性,然后人们工作越积极就会产生更大的差距。而且在社会的话语体系中,这种财富的累积会带来更大的话语权。 我们有假设,即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生产力上升所产生的红利。但很多时候并不成立。上层社会的人们已经把大多数的利益分配完毕,然后才有部分的利益流到更底层。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上层先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时代的进步就体现于这种流到下层的利益的绝对的量在不断增加,比如说物质文化的丰富程度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上层社会所占据的比例其实是大大增加的,也造成如今悬殊的贫富差距。 客观来说,这种差距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是一个正常的奖励机制,能够促进社会的活力。但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们总是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贫富差距的产生也是一种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让贫富差距产生带来的收益更小,才能维持在比较合适的范围。这其实利益的考量,多方的竞争博弈的结果,因此就需要加大底层人民的力量,才能在谈判中争取更多的利益,毕竟冷酷的资本会理性地比较得与失,然后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措施,就如同弹簧,你弱它就强。 因此我们需要共产主义,资本是贪婪无情的,要想人们能够抑制资本增殖的欲望,需要同样强大的力量,才能让资本主义发挥其正面作用,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负面作用。比如说经过一系列的斗争才得到的劳动法和八小时工作制。资本主义是头不受控制的野兽,需要用最牢靠的锁链束缚起来。 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在人格上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但是社会会通过理性的社会价值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因此其实能够创造大量财富的人天然就拥有大量的资源。在社会治理中,这些人就是我们需要把握的主要矛盾,通过投放促进这部分精英的发展,相同的资源投放到底层的需求并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这其实是期望产生更多的价值所采取的一种措施。 所以必须要把底层人们的需求和上层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才可能减少这种贫富差距的产生。从道德层次入手其实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能会有少部分有道德感的人们尝试改变,单作为一个阶级,其利益的诉求是很难改变的。资产阶级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是一种天性,因为其符合贪婪的生物本性,可以得到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不会考虑是否会损害到其他人的利益,而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因此,只有当这种行为会带来更大的利益损失的时候资本才会克制。 因此,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我们需要有更创新的想法。这种力量的博弈是一种思路,通过增强底层人们的力量,能够有更大的议价权。或者在剥削是不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让全体人类成为剥削者,通过获取科技发展的红利,比如说剥削机器人。重点是找到关键的节点然后去处理,希望能够对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系统产生我们期待的效应。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识记:垄断的形成。 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全部或者绝大部分的生产或者流通份额,并因此达成协议,垄断该部门的生产或者流通,控制相应产品的价格,从而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的情况。 金融资本。 (单选)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融合和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单选)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单选)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 资本输出。 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是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国际垄断组织。 指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性的垄断组织的联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领会:垄断和竞争。 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竞争的目的不同、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竞争的范围不同。 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垄断资本在经济乃至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驱使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段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多选)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垄断高价是指垄断资本在出售自己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资本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多选)到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单选)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简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竞争进一步加剧,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使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存在和发展。 具体形式:第一,从国家资本的作用看。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经营宗旨来看,追求高额利润并不是它的主要目标,其宗旨在于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协调社会总资本的正常运行。 第二,从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各种资本的作用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垄断资产阶段利益服务的工具。 第三,从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段的利益。 简单应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列宁吧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五点: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战后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论述)战后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点: 第一: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第二,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第三,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第四,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第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第六,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多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家向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单选)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则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为主。 (单选)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属于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综合应用: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发展变化。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是: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内容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在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各方面,较之自由竞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强,这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终将为社会所取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单选)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多选)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另一个是国家对国家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 (单选)利率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 (论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所谓三大手段或三个法宝。一个公开市场业务。二是最低准备金率政策。三是再贴现利率政策。 1.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2.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目标。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 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单选)(1)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竞争进一步加剧,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使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识记: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并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生产全球化。 生产的全球化。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贸易全球化。 (多选)贸易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有:新科技革命中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领会: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国家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一个出路,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加。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单选)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单选)经济全球化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1,生产的全球化。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2,贸易的全球化。国家贸易活动虽然已有很长有历史,但它的全球化则是近几十年来在工业和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尤其是近二三十年发展得更快。 3,资本全球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二三十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全球化趋势。 (单选)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简单应用:经济全球化在当代的发展。 (单选)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单选)经济全球化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1,生产的全球化。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2,贸易的全球化。国家贸易活动虽然已有很长有历史,但它的全球化则是近几十年来在工业和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尤其是近二三十年发展得更快。 3,资本全球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二三十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全球化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生产力方面: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生产反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生产关系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反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综合应用: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多选)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来分析 实质: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识记: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的规律。 (多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达到了更高程度。 (单选)列宁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领会: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 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其历史必然性。 2. 生产的高度社会化,要求突破和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的想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 简单应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 综合应用: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 1、生产的高度社会化,要求突破和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的想象。 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经带有了社会资本的性质,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由于他突破了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缓解了生产社会化发展日益受到的单个私人资本的限制和束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工业和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它促成了垄断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达到了更高程度,为转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 2、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这是使得在一个国家内,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要经历长期反复的较量和斗争,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 3、在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和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也要经历复杂的斗争,并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这就使得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2023-05-28 12:35:581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所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有特殊性,它不但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价值的实现出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总之,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2023-05-28 12:35:522
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地勘单位和企业的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地勘单位由事业型变为企业型,地勘单位和企业由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成为以资本保值增值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利益主体,这种性质决定了财务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而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对资金的管理又处于中心地位。资金管理是企业和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的中心之中心。资金管理对象是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是对资金运动的直接管理,包括筹资、投资和用资等环节的管理,资金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特点是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成为物资流动的先导,没有资金的流动就不可能实现物资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以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和企业是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其风险集中体现在资金上。若缺乏资金,就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而走向衰败以至破产;若资金投放失误,不但得不到回报,还要造成严重的资产流失;若资金的日常使用不当、管理不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漏洞,严重地影响地勘单位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地勘单位和企业对国家的回报、对出资者的回报、对社会的回报、对自身的回报、对职工的回报,最终都要以资金的形式、以货币的形式出现。3.资金管理的中心地位是由资金运动的特点所决定的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决定于资金收支的不平衡性和资金使用权的可转让性特点;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管理的作用决定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资金的风险价值。加强资金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用资管理是地勘经济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地勘单位成功地走向市场的关键。在大量的调研中,这方面的感受是比较深刻的,一个地勘局或一个地勘单位的经济状况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看这个局或这个队原有市场的占有率如何;另一个方面看这个局或这个队是否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成功率、回报率如何?如果原有市场保住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较为成功,那么,这个局或这个队的经济状况就比较好。否则,这个局或这个队就会处于困境之中。四川省地勘局、广西地勘局和浙江省地勘局第十一地质队的经营成就有利地说明了这一点。还有一些地勘局和地勘单位在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比较深刻的。二、加强资金管理这是改善地勘单位和企业的资金现状,确保地勘经济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每种生产要素的有效性,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达到全面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目的。“九五”期间,是地勘单位由事业型向企业型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地勘单位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这种现状严重地制约着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1.产业结构调整,国有资金扶持额度有限,造成转产和营运资金不足,资产负债高资金紧张长期以来,地勘单位作为国家专门从事地质找矿的事业单位,一直依赖国家地勘费开展地质工作,其单一为地质找矿服务的各类资产,也靠国家无偿调拨形成。随着地勘单位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向企业化迈进,地勘单位内部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单一的地质找矿,发展到拥有工勘施工、矿业生产、机械加工、商贸服务等一系列新办产业,形成多门类产业结构新格局。这些新办产业,国家仅安排少量的转产扶持费,其余均靠主办单位自筹解决,造成了资金紧张。2.资金配置不合理,新上项目和固定资产投入超量,造成流动资金被挤占和大量资金沉淀,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地勘单位在新上项目和固定资产投入方面,由于在投资机制、制度方面的缺陷,造成决策上的偏差或片面追求高速度和上规模,不量力而行,造成项目资金缺口很大,相当数额的流动资金被挪用于项目固定资产投入;由于资金不足,概(预)算、施工管理不力等原因,致使其项目不能按质、按时达产达效,造成大量资金沉淀难于按时还贷,致使资金短缺包袱越背越重,有的甚至因流动资金不足而停工、停产,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流动资金不能形成良性循环;由于新转产项目无匹配流动资金,造成地勘单位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自有资金又很有限。从当年实现的经营收入与流动资金比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合理;有的单位因急需资金不得不借高息贷款,加大了资金成本;由于地勘单位面临体制、结构的矛盾比其他行业都严重的多,在短时间内较大力度地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原本并不熟悉的产业项目,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难免有一些失败或不成功的项目,形成资金大量沉淀。3.国家地勘费拨款中必保的其他经常性费用的拨款不足,超支严重尤其是离退休费用超支很大。离退休人数逐年增加且医疗费用猛增,经费缺口较大。有些政策性的补贴,由于资金紧缺未能兑现。4.投资立项预测性差,投入产出不配比衡量一个项目经济效益的基本标准是产出与投入之比。近几年来,地勘单位所上项目存在着把关不严,为争投资盲目铺摊子,只注重规模和速度而忽视管理和效益的现象。有的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和市场预测,有的只是在进行市场调查后就立项上马,项目上去后,又不注重加强管理,生产技术不过关或市场行情把握得不好,生产的产品价高、质次,市场销路不好,导致亏损或停产、倒闭。5.管理薄弱,造成资金使用效益差(1)多头设户,导致资金分散。近几年来,地勘单位自己兴办了不少实体,有的实体独自在银行开设账户,有的实体甚至在几家银行分别开设好几个账户。地勘单位投入的经营资金分散于实体,形成分“小灶吃饭”的局面。有的账户资金沉淀,不能发挥作用,有的甚至成了“小金库”,助长了不正之风,大量资金不能形成合力。有的实体占用地勘单位的经营资金长期挂账,有能力归还的也不还。有的经营资金不足时,向主管单位伸手,而主管单位则有去无回,造成资金紧缺,缺乏调剂能力。(2)产品积压,物流不畅,资金沉淀。长期以来,地勘单位采取的是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模式,重生产,轻销售,重产值,轻效益,忽视产品质量,加之生产消耗过多,致使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导致市场销售不畅,生产产品大量积压。有的单位由于盲目采购,二级单位及实体层层设库,造成原材料积压,使用率差,从而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局面。(3)应收账款过大,导致流动资金呆滞。应收账款是地勘单位债权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地勘单位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沉淀表现为债务人在合同期规定期限内无钱可付或有钱不付,从而使债权人的债权资金不能顺利转化为货币资金,投入营运周转。有些地勘单位对应收账款管理不严,货款长期挂账,不认真清理,只记账,不收账,既不发函,也不派人催收,正常所需流动资金不足,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一方面该收的收不回来,另一方面不得以又举债再投入,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单位签订合同条文内涵不清,似是而非,造成对方有机可乘,最后形成坏账。有的合同未经公证部门公证,对方根本没有支付与偿还能力,长期无法解决收回,只好挂账,最后形成亏损。由于结算环节资金沉淀,流失了一定的资金。上述现状进一步说明加强资金管理是当前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是关系到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很明显,每一种生产经营活动,总是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合理搭配,尽管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搭配比例,但是需要合理搭配这一点则是共同的。如果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存量的生产要素同这个合理搭配的要求不一致。那么可能产生的综合要素使用效率,只能取决于其中最短缺的生产要素。当前地矿部门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它的最短缺的生产要素就是资金。正是资金这个生产要素制约着整个部门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资金,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产生很好的“引发效益”。即通过资金的注入,把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发挥出来。这些被引发的生产要素,在短缺资金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效益,还要产生负效益,而一旦有资金的搭配,便能产生效益。这一正一负,对提高整个地矿部门生产要素的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确立财务会计工作在地勘单位和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确立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加强资金管理,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和认识资金运动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章法,无规矩难以成方圆。2023-05-28 12:35:083
马原政经利润公式
利润率: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比率:p"=m/(c+v),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程度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预付资本总量(剩率剩价可变资,利率剩价预付,平率剩总预付总)利润率p"=剩余价值m /全部预付资本(c+v) < m"=m/v商品价值w=生产成本+剩余价值m=c+v+m生产成本=c+v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预付成本x平均利润率2023-05-28 12:34:571
生产力和资本有必然联系吗
资本是生产资料的形式,也是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的表现。就像工具能体现生产力水平一样,资本的出现也是如此。首先,资本的出现需要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发达。资本是表现为货币形式的生产资料,不是普通的土地和铁匠铺子。资本之所以是资本,就是因为可以投入商业活动,通过经营来赚取利润。此时的生产经营就围绕资本增殖来进行。如果没有市场来进行流通,这种经营模式就不会存在,同样的,没有大规模的社会分工,也不能扩大资本,甚至连工人都找不到。其次,资本是生产活动社会化的标志。在很古老的时代,商品经济和资本化运作都已经出现了萌芽,但是这种萌芽还算不上真正的资本,因为人民大多数还在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从事农业生产。买卖奴隶投资土地,固然有扩大生产,但主要的利润来源还是军事掠夺。作为资本,就要求社会准备好了自由雇佣的劳动力和相对可靠的商业制度。这就已经站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上了。至少农业生产率不达到足以支撑大量非农人口的程度,资本是不会出现的。最后,资本是历史产物,资本导致的逐利性,生产片面性和消灭需求的特点,必然导致生产过剩,无法增殖,越是技术发达,越是无利可图。所以,资本早晚也会随历史而去。被更高的生产组织形式取代。2023-05-28 12:34:512
简述剩余价值规律及其评价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值的规律。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即资本家用绝对或相对地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由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实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2023-05-28 12:34:432
固定资本和不变资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故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流动资本——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其价值却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联系和区别看定义 区别不了再留言2023-05-28 12:34:361
什么是阶级分析法?
简单讲就是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上从不同阶级利益出发看问题. 举例:如果你站在资本家阶级的立场上看剥削工人,从资本家的利益角度看,这就是理所应当的,是资本增殖的手段.而从工人角度看,资本家这种无偿占有别人剩余劳动的行为就是可耻的. 有句话说的好,历史是不可以被责备的.2023-05-28 12:34:291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形成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探讨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不能离开对于资本本质的认识。资本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增殖。资本增殖实现的最基本手段是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扩大也是解决资本在其价值实现方面障碍的基本手段。第三世界工业化引发了西方资本从传统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向全世界的大规模跨国运动。新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主动实施的财政与金融扩张,为二次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力源泉,并使其生产关系得到了相应的调整。而对技术革命成果的掌握和运用,以及通过自我调节使西方国家获得的更大的支配资源的能力和掌握更多的经济实力,又为西方国家控制第三世界国家,对其实行新殖民主义的经济剥削,提供了物质手段。上述三个因素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发挥作用。这些因素的综合,有力地促进了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趋势,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造成了资本的国际大循环。从而,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传统的以生产过剩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矛盾。 这就造就了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强劲的发展。以下将进行具体分析。 (一) 科技革命对西方经济的有力推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寿险发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次科技革命在三个方面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 1. 科技革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当代科技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力革命。它使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素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据统计,1951-1975年,西方国家中,日本的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美国为3.2%,英国为2.6%。这些数据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大大高于战前。 2. 科技革命开创了新兴产业,扩大了国内外市场 在当代科技革命的条件下,由于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科学转化为技术,技术应用于生产的速度与效率大大提高和增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逐步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循环过程,使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一体化。 由于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创造并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一大批新兴高科技产业随之发展起来。如:电子计算机、通讯及传播技术的进步,创造并带动了新兴的信息产业的大发展。 3. 科技革命使西方掌握了控制世界经济的新手段 新科技革命在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秩序。 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掌握在西方国家和西方国家和西方资本集团手中。当今世界上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拥有全世界的新技术为90%和技术贸易额的75%。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获得政治独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这一规模空前的工业化进程引发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为战后西方经济的再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1.第三世界工业化是二次大战后西方资本实现在规模跨国运动的重要契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国家绝大部分属于第三世界.长期的殖民主义统治使第三世界经济极其落后.。 2.第三世界工业化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作用 第三世界工业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发展进程,它从开始便与西方资本及西方国家的经济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大大地扩展了西方资本的运动空间,引发了西方资本向全世界范围大规模的跨国运动,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为西方资本提供了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第二,为西方产品提供了新兴市场。 第三,为西方提供了大量廉价资源和其他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约有2/3的出口产品,其中主要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是输往发达国家的。极其低 廉价的能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发动机"。 (三)败政、金融扩张缓解了生产过剩危机 1、国家干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得以复苏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国家干预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节。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普遍建立了宏观经济调节机制;在所有制形式方面,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化,股权分散化;在分配形式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比例加大。 2、从国际金融扩张的角度看,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为全球范围的金融扩张创造了客观条件与契机。美元金本位和固定货币平价废除后,在全球范围内对于短期货币交易的投机获利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作用。世界证券市场融资规模也随国际金融扩张而急剧扩大, 3、财政、金融扩张引起生产关系形式的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金融自由化政策,造成了西方乃至全球范围内货币资本运动日益脱离于商品资本运动,虚拟经济活动日益脱离于实物经济贸易的显著趋势。这反映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经济运动的新特点、新进展。 财政与金融扩张,从根本上讲,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西方国家为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构性停滞与危机而采取的调节手段。财政与金融扩张,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经济产生了两个有利的作用: 第一,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增加了投资和生产性消费,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社会的"有效需求",消化了一部分生产过剩,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的重新启动。 第二,虚拟化的金融资产膨胀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强大的所谓"财富效应",促进了企业与个人消费。 (四)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及协调的加强,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首先,战后各种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联盟空前发展,欧洲联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次,西方国家相互投资、互为市场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趋向,经济全球化和地区集团化的发展,使发达国家经济依存性加大 ,相互之间的协调加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协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都缓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自身及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五)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世界和平局面和这些国家内部阶级斗争明显趋向缓和,使得它们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不致为形势紧迫而停止。2023-05-28 12:33:511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同。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清楚了划分标准,就容易判断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力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所以剩余价值生产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可变资本,是它(劳动力)使得价值发生增值。而流动资本是一次性投入生产,并且一次全部收回其价值,比如原材料、劳动力、燃料等,而固定资本是逐渐转移,逐渐收回的,比如机器、厂房、设备等。 第二、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包括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力;而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只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资料,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既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对象,也包括劳动力。这就是说,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可变资本则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第三、划分的目的和意义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据此进一步分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它们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并进而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于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商业繁荣的自然结果便是利润的减少???商业繁荣意味着充分竞争,充分竞争的结果是利润减少。。 资本的增加使土地生产物增加???资本可以用来购买化肥,实现科学种植,故而能实现土地生产物的增加。 资本的增加使地税增加???每个拥有资本的人都想种地,那也只好价高者得了,地税也就是租金就增加了。。。2023-05-28 12:33:452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包括可变资本的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其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越快,一定量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转化为劳动力的数量就越多,能剥削到更多剩余价值,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扩展资料:资本周转速度的应用领域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资本增殖的程度就越大。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增殖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预付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表现出来。首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这是因为,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的。资本周转时间较长,周转速度就较慢,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性,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大;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较短,周转速度就较快,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小。所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提高资本的效率和效能,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提高资本利润率。其次,资本周转速度还可以通过年剩余价值率而影响资本增殖程度。这里讲的资本周转速度主要是指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因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会直接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前面所讲的剩余价值率即实际的剩余价值率,表示一次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与所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现在说的年剩余价值率,则等于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可变资本额之比率。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则M=v"×mXn,M"=M/v=(v"×m×n)/v=m"×n。在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和剥削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它在一年内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它在一年内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少,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这里讲的可变资本已经是指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而不是预付的可变资本。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和预付可变资本的区别,是由于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造成的。如果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周转若干次,那么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就是预付可变资本的若干倍。以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则实际使用可变资本为n×v。只有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而预付可变资本在没有进入生产过程执行职能时,它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并不发生影响;它进入生产过程执行职能就成为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一年内执行职能的次数越多,则意味着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周转速度2023-05-28 12:33:172
简述流动资本,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之间的区别的联系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1)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的划分则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3)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通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从而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2023-05-28 12:33:102
资本周转有快慢之分吗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包括可变资本的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其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越快,一定量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转化为劳动力的数量就越多,能剥削到更多剩余价值,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扩展资料:资本周转速度的应用领域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资本增殖的程度就越大。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增殖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预付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表现出来。首先,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这是因为,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的。资本周转时间较长,周转速度就较慢,为了维持生产的连续性,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大;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较短,周转速度就较快,需要投入的预付资本量就较小。所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提高资本的效率和效能,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提高资本利润率。其次,资本周转速度还可以通过年剩余价值率而影响资本增殖程度。这里讲的资本周转速度主要是指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因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会直接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前面所讲的剩余价值率即实际的剩余价值率,表示一次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与所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现在说的年剩余价值率,则等于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可变资本额之比率。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则M=v"×mXn,M"=M/v=(v"×m×n)/v=m"×n。在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和剥削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它在一年内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它在一年内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少,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这里讲的可变资本已经是指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而不是预付的可变资本。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和预付可变资本的区别,是由于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造成的。如果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周转若干次,那么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就是预付可变资本的若干倍。以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则实际使用可变资本为n×v。只有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而预付可变资本在没有进入生产过程执行职能时,它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并不发生影响;它进入生产过程执行职能就成为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一年内执行职能的次数越多,则意味着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周转速度2023-05-28 12:32:521
工场手工业的局限性
(一)工场手工业对资本增殖价值的局限性工场手工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他的基础是手工劳动,对发展资本主义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充分实现它“所特有的倾向遇到了多方面的障碍。”这是因为:第一,工场手工业虽然把工人分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但它的技术基础还是手工业劳动,还需要使用大批的熟练工人,非熟练工人使用的数量仍然十分有限。这就是说,资本家感到他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仍然比较高。第二,工场手工业虽然使有些操作倾向于使用女工和童工,但总的说来,这种倾向由于习惯和男工的反抗而遭到破坏。这就是说,被剥削的工人的范围还受到限制。第三,虽然工场手工业降低了工人的教育费用,从而降低了劳动力价值,但“较难的局部劳动仍然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甚至在这种学习时间已成为多余的地方,工人还竭力要把它保留下来。”这就是说,在剥削的程度上也受到某种客观上的限制。第四,由于手工熟练依然是工场手工业的基础,工人还未完全附属于机器,还未完全隶属于资本,所以资本家不得不经常同工人的不服从行为作斗争。这就是说,资本对劳动还未建立起绝对的统治地位。(二)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发展的必然性“工场手工业既不能掌握全部社会生产,也不能根本改造它”。因为它还是以手工劳动的狭隘的技术为基础的。这种狭隘的技术基础是代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当新的生产力还未出现并普遍发展时,生产关系要想得到充分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工场手工业本身的狭隘的技术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和它自身创造出来的生产需要发生矛盾。”资本主义要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再向前发展,必须进行技术革命。只有在新的技术基础上,才能大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出现了生产劳动工具的工场,生产出许多不同种的劳动工具。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把不同的工具连结起来,逐渐就产生了机器,这就使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机器克服了上述矛盾,但又引起新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对抗发展到新的阶段。2023-05-28 12:32:251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指的是资本家雇佣劳动力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参与劳动,劳动者(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的过程,不论是抽象劳动还是具体劳动,其本质都是劳动行为,也只有劳动才能完成生产,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所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扩展资料: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采用了特殊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它具有以下特征:(1)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全部物质财富都采取商品的形式,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交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最常见、最普遍、最基本的现象。(2)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用以剥削雇佣工人;无产阶级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过活。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雇佣工人则是雇佣劳动的体现者。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3)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的本性就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实现价值的增殖。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4)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不同于以往建立在手工劳动基础上的生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023-05-28 12:31:526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一、私人占有制度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实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属性,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失去了私有制度的支撑,资本主义的根基就会发生动摇,资本主义的大厦就会倾倒。因而,资产阶级从来就视私有制度为生命,视私有制为一切。 然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命运是不以资本家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的存在以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为前提条件。恩格斯指出:“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P218)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社会的最高形态,生产社会化是其最基本特征,但是,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制形式在性质上是不能相容的。生产力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社会生产的计划性、有序性与之相适应。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产阶级的本性所决定,在生产力已经社会化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仍然是单一的纯粹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便使社会化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制度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并导致了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和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社会化生产力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提出了最无情、最具强制性的要求:要么死亡,要么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了挽救资本主义垂危的生命不被日益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所抛弃,英美等国推行了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把资本主义从死亡之谷中暂时拖了回来。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又有了新的更高程度的发展。新的技术革命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由“电气化时代”进入到“自动化、智能化时代”或“信息时代”。生产力的革命强有力地推动着当代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资本主义进一步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传统模式,推行包括国有经济、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模式。因为,固守单一的纯粹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传统模式,资本主义经济很难平稳发展,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难以缓和。尤其在金融、核电、民航、航天、电力、通讯等领域,离开了国有经济,国家便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在一些高技术领域,离开了职工股份所有制和利害攸关者经济,将无法充分发挥众多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也无法保证这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将当代资本主义又一次推向了两难境地;要么在固守旧模式中迅速死亡,要么忍痛变革旧模式得以暂时生存。两害相比取其轻,资产阶级选择了后者。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西方各国并不情愿进行大幅度的变革与自我调整,结果受到生产力的无情惩罚。每隔几年出现一次的经济危机,犹如紧箍咒一般将资本主义越勒越紧,使他们难以喘息,疼痛难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折磨,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不得不在两难中做出痛苦的抉择,在罗斯福新政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寻求新的适合生产力社会化的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路径。 但是,资产阶级是老道的,也是顽固的,他们无论如何变革,决不是想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而是在挽救垂危的生命。正如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表白的那样:“在美国,没有比我更坚信私有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在美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比本政府为这个制度效力更多。”“假使这个政府当时稍有变更这个制度的意图,它只要袖手旁观,让这个制度继续下沉就行。”“然而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采取了上届政府在整个危机年代拒绝采取的措施:为了挽救它,我们采取了迅速而激烈的运动。”[2](P534) 当前,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上的确出现国有经济、合作制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但这些经济形式并没有构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也没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真正构成基础和主体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仍然是私有制。 在美国,全国土地的59%为私人所有,土地所有制不仅拥有地上权,而且同时拥有一切地下财富。据统计,全美国除土地和自然资源之外的固定资产总值中私营企业占有60%以上。英、法、德、日等国也与之相差无几。就是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的瑞典,私营企业也约占企业总数的90%,据统计,瑞典经济的95%由100个大家族所控制,其中,15个家族控制了1/3的工业。[3](P193-194)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大的资本家集团,还以各种方式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施加影响。挪威150个家族掌握着全国资源和生产的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全国生产和销售的3/4;瑞典15家最大的垄断企业年营业额高达260多亿克郎,其中54%属于最大的五家垄断集团。[4](P146)号称“民主社会主义”的北欧各国尚且如此,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可想而知。 二、两极分化依然严重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 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本能,赚钱发财是资本家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目的和生活的最大乐趣。马克思指出,在资本家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损失。”[5](P564)资本家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金钱进行,都受金钱支配,都由金钱决定。“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6](P829) 资本增殖的最直接来源是剥削本国工人阶级。为了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更大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惜以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马克思揭露道:“资本由于无限度的盲目追逐剩余劳动,象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极限,它侵占人身成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要的时间,它掠夺工人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触阳光所需要的时间,它克扣吃饭时间,尽量把吃饭时间并入生产过程。因此对待工人就像对待单纯的生产资料那样,给他吃饭,就如同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6](P290-291) 资本家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不仅造成了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而且也激起了广大工人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据统计,从1919年到1939年的20年中,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参与罢工的总人数有7400万,从1945年到1959年的15年中,参加罢工斗争的总人数已达1.5亿,而1960年到1970年的10年中,参加罢工的总人数更达3.6亿。进入80年代以后工人斗争的数量虽有所减少,但却更加注重质量和成效,[7](P268)这就迫使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在蛋糕做大的同时,分割上适当照顾工人劳动群众的要求和情绪。通过制定较合理的初次分配政策、实行个人收入累进税制、社会再分配等措施和机制,缩小收入的差距,出现了所谓“生产上的资本主义、分配上的社会主义”等新变化。但是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相反,在某些方面还有所扩大。如美国,1949年—1970年,工人实际工资增加46.1%,而洛克菲勒财团的资产却增加了438.2%,摩根财团增加362.3%,花旗银行财团高达870%。1948年,美国100家大公司总经理平均收入202.5万美元,为工人的93倍,扣除税率的28%,收入是工人的70倍。1998年大企业总裁的平均年收入为1060万美元,是蓝领工人平均年收入的419倍。1989年美国最底层20%的家庭在美国纳税前总收入中只占4.6%,收入最高的20%家庭在税前总收入中所占份额达到44%;1990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取得全部家庭税后收入总额的34.9%,其中收入最高的5%家庭取得25%的份额,而收入最低20%的家庭所占份额只有4%左右。到1998年,美国收入最低的10%的家庭所拥有的财富仅占全社会总财富的0.2%。西欧、北欧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从总体上比美国要好一些,但也绝无本质上区别。 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经过斗争,虽然可以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但是这“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允许把它略微松一点。”[6](P678) 三、维护资本家少数人根本利益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主要职能请采纳 给好评哦 祝福你取得好成绩2023-05-28 12:31:431
《资本论》解读(十三):产业资本的流通
关键概念:生产资本——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商品资本——指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 货币资本——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这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三种职能形式,相应地完成三种职能,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由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构成。 生产时间、流通时间——资本在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通时间。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在第四章里,我们已经知道了产业资本是如何获得剩余价值的。但是剩余价值并不是创造出来就结束了。我们也知道,商品经济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商品是用来和其他人交换的,这些商品对他自己是没有用处的。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只是一般等价物,是货币。因此,这些商品必须变成货币才行,这也是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生产的商品的唯一用途。否则等待商品生产者的就只有破产,商品生产就不能维持下去。商品经济也就不复存在了。资本主义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劳动被雇佣之后,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之中,劳动与资本结合,生产出了剩余价值。所以我们前边关于剩余价值和工资所谈论的内容,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资本在生产阶段的形式,马克思叫作“生产资本”。购买的生产资料是用来生产的,是资本;生产出来的商品是资本的产品,同样也是资本,马克思叫作“商品资本”。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是资本,商品卖出之后换取的货币同样是资本,马克思叫作“货币资本”。资本要不断地运动起来,购买、生产、销售,不断的循环往复。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资本才能获得剩余价值,才能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货币,才能实现资本增殖。在总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之外的阶段就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什么叫“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呢?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说在循环过程之中,产业资本在不同时间段要表现为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的不同形式,而每一种形式都要向其它形式转化。产业资本会表现为每一种形式,但是又不会永久停留在这些形式上,而是尽可能快地转化为其它形式。这里所说的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也就是使用雇佣劳动生产商品的部门。 产业资本的循环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从货币资本开始,到货币资本结束,也就是“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价值增殖的商品资本——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资本家用货币在物资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在每个具体的企业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数量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我们前边已经知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总资本中生产资料部分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购买劳动力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其它各种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也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因为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货币不是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而是投入到生产之中,用于生产消费,所以这些货币是资本。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入生产过程之中,资本获得了剩余价值,生产出来的商品实现了价值增殖。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比购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要多。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在前边的第四章已经说明过了。这些商品出售之后获得的货币数量,也相应的比最初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货币数量要多。这样,从货币开始到货币结束的一个循环,有了商品价值量的增加,以及货币量的增加。这就是货币资本的循环,它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动机和目的是赚钱。而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所以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用马克思的话说,“只是为了赚钱必须干的倒霉事。”因为赚钱本身才是目的,所以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 资本家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货币资本,除了用来购买生产资料之外,还因为工人的工资不能像购买生产资料那样赊帐或者间隔较长的时间,必须在短时间内支付工资。从工人这方面来看,因为是先干活后拿工资,所以是工人预付给了老板;而从资本家这方面来看,他必须在商品生产出来和销售之前就支付给工人工资,所以是老板预付给了工人。此外,由于在资本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原材料涨价,商品出售遇到困难等等,所以需要有货币准备金来消除循环中出现的干扰。 企业生产的规模要扩大,需要有追加的投资;如果不从信贷资本那里融资,就要靠企业自身的积累。由于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一个最低限额的投资,所以“要实现企业的这种扩大,剩余价值必须已经达到相当的数额”(马克思)。因此,企业赢余的货币需要积累起来,这些货币是潜在的货币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追加到生产中去,投资扩大规模。这就是货币的积累。 第二种是从生产资本开始,到生产资本结束,也就是“生产资本——价值增殖的商品资本——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新的商品资本——新的生产资本”。把生产资本作为循环的起点来看资本的循环,那就和货币资本的循环有些不一样了。生产资本的循环从生产资本也就是从生产过程开始,生产出来的商品(商品资本)已经包含了剩余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些商品出售之后换得货币(货币资本),货币再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资本),最后再进行生产,回到生产资本的形式。这个循环表明了剩余价值的周期再生产,因为这个循环是以生产开始,以生产结束。如果前后两个生产资本的规模是一样大的,就是简单再生产;如果后边的生产资本规模超过第一个,就是扩大再生产。因为生产出来的商品资本已经实现了价值增殖,比第一个生产资本的价值高了,所以如果是简单再生产,也就是第二个生产资本的规模和第一个一样,那就说明价值增殖没有投入到再生产中去,要么全部被资本家个人消费掉了,要么被资本家全部贮藏起来了。反正是没有进入再生产中去。当然也可能是在市场上亏损了,但是在这里我们假定所有商品都按价值销售掉了。 如果是扩大再生产,那就是价值增殖也进入再生产了,所以第二个生产资本的规模比第一个大。(不考虑信贷融资)价值增殖不可能全部进入再生产,因为资本家要生活,他总要从中抽出一部分来进行个人消费,剩下的才能进入生产。至于有多大部分进入再生产,那要看具体情况了。不同的行业由于有着不同的资本的技术构成,所以不同的行业投资规模也是很不一样的。越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投资规模就越大。 第三种形式是从商品资本开始,到商品资本结束,也就是“商品资本——货币资本——新的商品资本——生产资本——价值增殖的商品资本”。把商品资本作为循环的开端和结束,那情况就又有些不同。商品资本的循环,从商品资本开始,商品(商品资本)售出后获得货币(货币资本),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生产资本),生产出商品,回到商品资本的形式。商品资本一开始就是包含了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所以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了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循环,也就是表现了全部资本的循环。在后边我们会介绍再生产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建立在商品资本循环的基础之上的。 商品资本是采取商品形式的资本,而商品是有寿命的。而且因为商品是具体用途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也不能像货币那样长久贮藏。所以商品资本需要尽快进入生产过程之中,或者尽快售出变为货币。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资本在货币形式上,比在易逝的商品形式上,能坚持较长的时间。资本如果不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它仍然可以是货币;但资本如果过久地停留在商品资本的职能上,它就不再成为商品,甚至不再成为使用价值。”“由商品体本身会变坏所决定的商品资本流通时间的界限,就是流通时间的这一部分或商品资本作为商品资本能够经过的流通时间的绝对界限。” 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和经营的持续,产业资本需要同时表现为三种形式:一部分是货币资本,随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支付工资和经营费用,另一部分正在生产过程中是生产资本,最后一部分已经是生产完毕的商品资本,等待出售或者等待支付。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企业生命阶段、不同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都会使产业资本在这三种形式上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同时存在。产业资本在不同形式上的同时存在,事实上加快了产业资本循环的速度。因为资本的循环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所以资本循环的次数越多,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资本的利润也就越多。马克思曾经指出,“就社会范围来说,信用制度只有在不仅加速生产,而且也加速消费的情况下,才会使周转发生变化。”所以对于资本循环来说,消费信贷比生产信贷重要(因为除非用于技术改造、加强协作或者发挥规模效应,生产信贷只能扩大生产却不会影响到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这也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合作大力推广信贷消费的主要原因。各家银行都推出与各种消费有关的主题信用卡,甚至大的超市也有自己的信用卡。 二、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在资本循环的整个过程之中,资本先后经历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马克思说,“资本在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通时间。所以,资本完成它的循环的全部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资本完成它的循环的时间越短,说明资本循环的速度越快,同样时间内资本循环的次数就越多,资本的盈利能力也就越高。同样的剩余价值率,一个一年循环10次的价值100万的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和一个一年循环1次的价值1000万的可变资本是一样多的,但是前者的年度剩余价值率是后者的10倍。商业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去,都大大加快了产业资本的循环速度。生产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发育、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手段的增加也都会加快产业资本的循环速度。越是那些小本钱的生意,资金的周转速度就越快,所以他们的利润率就很高,往往能支付相当高的利息。 资本总的循环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生产时间并不完全等于劳动时间,比如有的工厂到了晚上就下班了,比如葡萄酒需要窖藏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生产时间都会比劳动时间长,因为劳动总要有间歇和停顿,只要产品没有完成,就仍然处于生产阶段之中,就仍然算入生产时间。因为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劳动时间,显然,这些间歇和停顿是不能创造新价值的,是要尽量避免的。如同马克思说的那样,“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越吻合,在一定期间内生产资本的生产效率越高,它的价值增殖就越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趋势,是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超过劳动时间的部分。”如果缩短生产时间还不够,还有更妙的方法。几年前一个意大利的葡萄酒产区受到当地警方的调查,因为有人发现,当地的葡萄产量不足以生产那么多的葡萄酒。 流通时间在两方面影响总的循环时间。一方面,流通时间是循环时间的组成部分,它的长短本身就构成循环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不变,流通时间越短,循环时间越短,资本循环速度越快。就像马克思说的,“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我们买东西买得特别多,卖方往往就给个价格上的优惠。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帮助他们加快了流通速度(还节约了后边会说到的流通费用)。另一方面,流通时间会影响到生产时间,因为生产和流通共同构成了资本循环,而生产和流通之间是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的。如果流通时间太长,企业就会面临经营上的压力,为了加快资本循环就往往不得不压缩生产时间。所以马克思说,“流通时间的延长和缩短,对于生产时间的缩短或延长,或者说,对于一定量资本本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规模的缩小或扩大,起了一种消极限制的作用。” 资本需要不断地循环起来,才是活的资本。一旦停滞下来,就不但丧失了盈利能力,而且面临破产的危险。资本循环遇到问题,常常表现为商品资本不能出售,生产过剩停顿、资金周转不灵。在现代经济中,由于存在着大量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资本循环停滞,特别是资金周转不灵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常常导致债务方破产或者逃逸,同时债权人血本无归。只要上网搜索一下“无力偿还破产”,就有无数这方面血的教训呈现在大家面前。 小结: 资本的循环和流通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理论的重要独创性贡献,因为前人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做过值得注意的贡献。但是对于现实经济来说,这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产业资本循环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以及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规律,对于理解和深入探讨社会经济的流通环节和过程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马克思的这部分论述,见《资本论》第二卷前五章和第九、十二、十三和十四章。2023-05-28 12:31:371
剩余价值规律计算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商品售价-成本(原材料成本+生产资料折旧)-工人工资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殖的规律。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虽有人身自由,却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有当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者。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2023-05-28 12:31:301
为什么说资本周转速度和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因为资本周转时间是指完成一次资本周转需要的时间,包括资本处在生产领域的生产时间,以及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流通时间。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看成是一定量资本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转的次数。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资本周转次数越多,其周转速度越快;同理,完成一次资本周转的时间越短,其周转速度也越快。因此资本周转时间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包括可变资本的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其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资本增殖的程度就越大。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增殖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预付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表现出来。扩展资料:资本周转时间的构成分析:由于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前者又包括劳动时间、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后者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所以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很多。1、劳动时间即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相结合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时间。2、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即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理变化的时间。3、停工时间即生产领域内机器设备暂时中止使用或者工人的休息时间。4、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即已经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没有开始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储备时间。5、购买时间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6、售卖时间即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劳动期间的长短,要受产品本身的性质、生产规模、生产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劳动组织的合理化和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重工业产品比轻工业产品的劳动期间长。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主要存在于同生物成长、化学变化或等待干燥有关的行业,比如种植业、饲养业、酿酒业、制革业、漂白业、陶瓷业、木器业等。由于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方面新的科技成就在生产中的应用,大大缩短了这方面的时间。影响流通时间的因素有市场距离、交通运输、电讯条件和信用制度。信息的卫星传播,微波通讯技术的应用,航空事业、集装箱运输和高速公路的发达以及信用卡的普及,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流通时间。产品的畅销或滞销对流通时间的长短也大有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周转速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周转时间2023-05-28 12:31:111
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是什么?
1、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2、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越快,意味着其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越快,一定量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内转化为劳动力的数量就越多,能剥削到更多剩余价值,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3、年剩余价值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4、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6、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提高资本的效率和效能,从而提高资本增殖程度,提高资本利润率。7、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8、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包括可变资本的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其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9、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资本增殖的程度就越大。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增殖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预付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表现出来。拓展资料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个:1、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2、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2023-05-28 12:3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