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kcik
-
年轻人低薪酬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可能包括行业竞争激烈、经验不足、教育背景不够好、职业选择不当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1.政府和企业应该提供更多机会,增加年轻人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竞争力,同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2.年轻人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技能、积极拓展人脉关系等方式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3.在面对低薪酬时,年轻人应该做好心理准备,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和生活,积极寻找机会提高自己的薪资待遇。
4.社会应该加强对年轻人的关注和支持,让年轻人感到被社会关心和认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年轻人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加社会资源的支持。
- gitcloud
-
现在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没有钱花了就觉得是父母给的太少,或者觉得企业、老板给的工资太低。其实很少有年轻人反思,可能是自己的专业素质、个人能力不够,所以才有这么低的工资。”
上面这段话,出自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
凭借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邓海清用“实力”把自己送上了微博热搜,大量网民对邓海清的言语表示反感甚至是愤怒,认为他这是在PUA年轻人。
可以说,这是国内专家的又一精彩发言。
从简历上看,这位邓专家可谓是相当优秀,属于专家中的精英。邓海清在复旦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在人民银行开展金融学博士后研究。
在学术方面,他是人民大学的客座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特聘导师,研究方向重点覆盖国内宏观经济、货币、海外宏观、国内外金融市场等领域,对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配置有研究。
就是这样一位宏观经济方面的专家、教授,却说出了一番和宏观经济学相悖的论点。
不仅如此,这位邓教授、邓专家在几天前还曾发表惊人言论,说今年楼市必回暖,部分城市还会出现“缺房”现象。
从履历上看,邓海清是专家教授;从商业上看,他还是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华尔街见闻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
如此光鲜的履历和成就,可谓是政学商三界通吃,普通人哪怕获得其中一样,都可以说达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作为专家学者商人,邓海清教授也许是沉浸在上层社会中太久,以至于在发表说年轻人薪资是因为能力不足的时候,没有把年轻人当活生生的个体,而是作为“人力资源”来谈,还对比起了劳动力的“性价比”。
邓海清在2023年长白山高峰论坛开幕前夕接受采访时说,以中国国内的很多年轻人来讲,“其实你干的这点活,可能在泰国或者在越南,人家只要你的一半的工资就能干和你一样的活。”
邓教授居高临下的冰冷态度,显然引起了人们的抵触情绪。如果按照同等房价来算,在泰国和越南别墅都好几栋了,越南泰国的时消费水平有我们高吗?
邓教授把年轻人的工资对标越南泰国,却又要产值直追欧美,可真是精英中的双标第一人。
邓教授作为宏观经济研究的大拿、专家和学者,应该最清楚的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去看,能力并不是唯一影响工资的因素,高物价、高房价、就业机会、家庭出身、行业领域等方方面面都影响收入。
如果一个宏观经济学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收入高低只取决于能力的话,可能这话他自己都不信,于是我们就只能够理解:为了某种需要,他在说着自己都不信的假话。
一个人的能力和收入之间最多只能具备关联性,而不是因果关系。如果以线性回归观察能力和工资的关系,即使二者相互关联,也并不意味着存在因果关系。
邓海清作为这样一名背景深厚的专家,却刻意模糊关联和因果之间的概念,逻辑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除此之外,机会成本同样也是影响一个人收入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海清作为一个80年代大学毕业的本科生,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的时代,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颇受重用,任职提拔年限卡得也不严。
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对个人发展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而到了今天,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士,由于市场变得有限,大家都在存量市场中竞争,内卷和内耗齐头并进,许多年轻人的收入都存在着增长缓慢甚至是停滞的困境。
作为一个知名专家和学者高管,邓海清得益于时代的洗礼,赶上了一个好的时候,在对自我归因的时候,他可能主观上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让自己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
- 余辉
-
“现在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没有钱花了就觉得是父母给的太少,或者觉得企业、老板给的工资太低。其实很少有年轻人反思,可能是自己的专业素质、个人能力不够,所以才有这么低的工资。”
上面这段话,出自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
凭借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邓海清用“实力”把自己送上了微博热搜,大量网民对邓海清的言语表示反感甚至是愤怒,认为他这是在PUA年轻人。
可以说,这是国内专家的又一精彩发言。
从简历上看,这位邓专家可谓是相当优秀,属于专家中的精英。邓海清在复旦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在人民银行开展金融学博士后研究。
在学术方面,他是人民大学的客座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特聘导师,研究方向重点覆盖国内宏观经济、货币、海外宏观、国内外金融市场等领域,对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配置有研究。
就是这样一位宏观经济方面的专家、教授,却说出了一番和宏观经济学相悖的论点。
不仅如此,这位邓教授、邓专家在几天前还曾发表惊人言论,说今年楼市必回暖,部分城市还会出现“缺房”现象。
从履历上看,邓海清是专家教授;从商业上看,他还是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华尔街见闻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
如此光鲜的履历和成就,可谓是政学商三界通吃,普通人哪怕获得其中一样,都可以说达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作为专家学者商人,邓海清教授也许是沉浸在上层社会中太久,以至于在发表说年轻人薪资是因为能力不足的时候,没有把年轻人当活生生的个体,而是作为“人力资源”来谈,还对比起了劳动力的“性价比”。
邓海清在2023年长白山高峰论坛开幕前夕接受采访时说,以中国国内的很多年轻人来讲,“其实你干的这点活,可能在泰国或者在越南,人家只要你的一半的工资就能干和你一样的活。”
邓教授居高临下的冰冷态度,显然引起了人们的抵触情绪。如果按照同等房价来算,在泰国和越南别墅都好几栋了,越南泰国的时消费水平有我们高吗?
邓教授把年轻人的工资对标越南泰国,却又要产值直追欧美,可真是精英中的双标第一人。
邓教授作为宏观经济研究的大拿、专家和学者,应该最清楚的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去看,能力并不是唯一影响工资的因素,高物价、高房价、就业机会、家庭出身、行业领域等方方面面都影响收入。
如果一个宏观经济学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收入高低只取决于能力的话,可能这话他自己都不信,于是我们就只能够理解:为了某种需要,他在说着自己都不信的假话。
一个人的能力和收入之间最多只能具备关联性,而不是因果关系。如果以线性回归观察能力和工资的关系,即使二者相互关联,也并不意味着存在因果关系。
邓海清作为这样一名背景深厚的专家,却刻意模糊关联和因果之间的概念,逻辑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除此之外,机会成本同样也是影响一个人收入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海清作为一个80年代大学毕业的本科生,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的时代,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颇受重用,任职提拔年限卡得也不严。
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对个人发展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而到了今天,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士,由于市场变得有限,大家都在存量市场中竞争,内卷和内耗齐头并进,许多年轻人的收入都存在着增长缓慢甚至是停滞的困境。
作为一个知名专家和学者高管,邓海清得益于时代的洗礼,赶上了一个好的时候,在对自我归因的时候,他可能主观上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让自己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