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瑞爱吃桃
-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一代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 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今吕梁离石)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于禁(?-221)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本是一代名将,但在樊城之战中由于全军覆没而投降关羽,荆州陷落时又被东吴军俘获,致使晚节不保。
于濆
〔唐〕(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字子漪,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咸通二年,(公元八六一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于敖
〔唐〕字蹈中。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擢进士第,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户部侍郎,出为宣歙观察使。工书,尝书唐韦绶碑。《唐书本传、墨池编》
太多了 你自己找吧 都在这里 中国古代名人录
http://www.gg-art.com/dictionary/index.php?bookid=34&columns=2
- hi投
-
于譧(1398-1457)
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人。历任官监察御史,兵部尚书等。正统十四年,土木桥之变,瓦刺首领也先
侵扰大同,明英宗被俘,于譧反对放弃北京,拥立英宗弟为景帝,主君务,击退也先军队,接英宗回。
英宗复辟后被杀,年六十岁,天下冤之。
于成龙(1617-1684)
字北溟,清山西永宁人,康熙时,官至两江总督,以清廉著称,时称天下清官第一。
- 黑桃花
-
三国时的神人于吉,为国大将于禁
明朝保卫北京的于谦
- 陶小凡
-
于谦,明朝那位,这位最出名
- LuckySXyd
-
我想到的也是于谦,石灰吟,呵呵
- clc1
-
于谦还有他的父亲郭老先生,郭德纲
- 西柚不是西游
-
多的是,你要什么朝代的?
相关推荐
于忠台阶世界华文出版社字数
于忠台阶世界华文出版社字数是20万。世界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于忠倾力创作的《台阶》,描述了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小商贩演变成贪官的形成过程,有20万字,揭露了以冉东为中心的各行各业腐败分子与贪官污吏相互勾结,利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为自己牟取利益的不法手段;鞭打了侵蚀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暗藏的蛀虫的丑恶嘴脸和行径。2023-06-12 11:14:021
崔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 崔光这篇文言文的译文 原文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 姓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 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翻译为: 北魏自从在太和年间迁移了国都以后,国家丰足。国库里的物品多得快要装不下了,走 廊和房屋之间的露天场地,也堆满了钱币和布匹,东西多得无法清点。太后决定将多余的布 匹赏给百官,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力气往回拿。官员们都按照自己的能力,拿上布匹回去 了。只有章武王融和陈留侯李崇,因为拿得太多而跌倒扭伤了踝骨。太后决定不给他俩布匹 了,让他们两个人空着手回去了,遭到了人们的耻笑,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布,太后问他: “侍中为什么拿得这样少?”崔光回答说:“我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这已经够多 的了。”朝中的人们都佩服他的清正廉洁。 2.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D “及明帝初”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其后断句,排除A、B;“肇独曰”这里“肇”为主语,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到了明帝初年,参与恭迎的亲近侍从和百官,从侍中崔光以下全都受到加封,封游肇为文安县侯.唯独游肇说道:“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是古今的常事,因为这一点而获得加封,将怎么自居?”.(2)C “文中指诸子百家的重要代表作品”错,“经”文中指儒家经典著作.(3)C 张冠李戴,“游肇召集公卿聚会”错,原文为“及元叉废灵太后,将害太傅元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应是元叉召集公卿聚会.(4)①见:表被动;以:因为;扶侍:服侍.句子翻译为:游肇谦虚朴素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老,请求辞职服侍.②以:认为;执志:执意;嘉:称赞.句子翻译为: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执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称赞他刚正耿直.答案:(1)D(2)C(3)C(4)①游肇谦虚朴素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老,请求辞职服侍.②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执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称赞他刚正耿直.参考译文:游肇,字伯始,孝文帝赐给他名.博通经史.孝文初年,担任内秘书侍御中散.皇帝南下亲征,游肇上表劝阻,皇帝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不久迁任太子中庶子.游肇谦虚朴素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老,请求辞职服侍.孝文帝想让他以俸禄供养,于是令他出任本州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南安王去世后,又担任高阳王元雍镇北府长史.游肇为政清廉简约,加以匡正辅佐,历辅二王,很有政绩.因为父去世解除官职.又被任命黄门侍郎,兼侍中,任畿内大使,罢免坏的官员,提升好的官员,赏罚分明. 游肇是位儒者,时常注重礼教,以法度制裁所纠举的,没有一个不是伤风败俗的.他执法仁明公平,断案务求怜悯宽恕.尚书令高肇,是宣武的舅舅,百官畏惧,因为游肇的名字与自己相同,想让他改名.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执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称赞他刚正耿直.迁任侍中.梁军的主将徐玄明斩杀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的脑袋,率郁州归附朝廷,朝廷商议派兵赴援,游肇上表认为不应使军队劳累去争夺海岛之地,皇帝不采纳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肇,字伯始,孝文赐名焉.博综经史.孝文初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肇,字伯始,孝文赐名焉.博综经史.孝文初.等到大将军高肇征讨蜀地时,游肇又陈辞请求等待以后图谋,(皇帝)又没有采纳. 明帝登位后,升任相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绩.游肇处理政事不是很快决断,主管者与谘呈官往返多次,一定穷究事情之理,然后下笔处理.尽管宠贵权势请托,他始终不屈服,正直无邪的节操,为当时人敬服.到元叉废黜灵太后时,将加害太傅元怿,于是召集公卿聚会商议此事.在那时,群官没有不失态变脸色顺从元叉旨意的,唯独游肇高声发言,认为不行,元怿终究没有下到官署处理.去世,谥号文贞公.游肇外表宽缓柔和,内心刚强正直,特别爱好儒家典籍经传,手不释卷.通晓《周易)《毛诗》,尤其精通《三礼》.写有《易集解》,撰写《冠婚仪》《白硅论》,诗赋表启共七十五篇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肇,字伯始,孝文赐名焉.博综经史.孝文初文章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肇,字伯始,孝文赐名焉.博综经史.孝文初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游肇谦虚廉洁不争逐,曾经撰写《儒巷》,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他清贫寡欲,生活来源凭借俸禄罢了.游肇任廷尉时,宣武曾经命令游肇,希望(他对罪犯)有所减罪宽恕,游肇执意不听从,说:“陛下自能宽恕(他们),怎能命令我徇情枉法呢!”他坚持己见就像这样.到了明帝初年,参与恭迎的亲近侍从和百官,从侍中崔光以下全都受到加封,封游肇为文安县侯.唯独游肇说道:“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是古今的常事,因为这一点而获得加封,将怎么自居?”坚决推辞不接受.评论者推崇他.。 3. 文言文 《崔光》中面对太后的赏赐,百官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 崔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问,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廊庑:走廊、廊房。③称力:量力。④过任:力不胜任。 面对太后的赏赐,百官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 朝臣“(莫不)称力而去”,王融、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崔光“止取两匹” 4. 百官负绢文言文翻译 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于太和年间由平城迁都洛阳以后,国家富裕,府库充盈,以致连国库的走廊、廊屋里也堆满了不加覆盖的钱币和绢帛,清点也困难。 一天,太后突发奇想,何不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奖励,也可减少库存压力。条件是只能自取,量力而行。 在太后的督导下官员们大都凭自己的力气扛回绢帛。只有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跌倒伤及踝骨。 太后认定他俩违规,责令其空手回去,一时成为众人的笑料。当时任侍中的崔光也在场,但他只拿了两匹绢帛。 太后见了问道:“侍中啊,你怎么只拿这么点?”崔光回答说:“臣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但这已经够多的了。”朝廷中人都服膺他的清正廉洁。 5. 文言文翻译“于忠,字思贤 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 年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法令颇严厉,身边的侍臣们,大多因小事而得罪。 于忠朴实直率,不爱说话,始终没有过错。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武骑侍郎,并赐名登。 屡迁至左中郎将,领直寝。 元禧之乱时,皇帝在城外,变乱发生得十分仓促。 于忠说:“我和父亲任领军,估计不必忧虑。”皇帝派于忠驰回观看情形,于烈已严加防备,果然就像于忠预料的那样。 于忠回来报告,皇帝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真能让人放心。先帝赐你名登,固然是美称。 我嘉美你的忠诚,现改名为忠,既表示坚定真诚,也使得名副其实。”后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后改任司空长史。 当时太傅、录尚书事、北海王详是皇帝的亲叔父,权重于时,将作大匠王遇经常听随元祥要求如数给他钱物。 于忠便当着元详的面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辅佐王室的重臣,你怎么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损公以肥私呢?”王遇感到不安,元详也因惭愧而谢罪。由于于忠有平定元禧之乱的大功,被封为魏郡公。 当他迁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时,往往因为鲠直和义正辞严的语气,使北海王感到气愤,并当面责备他说:“我只担心你死在我的前头,不担心你看得到我死去。”于忠说:“人生命运自有定数,如果应当死在大王手里,就是躲避也不能免死;不然,大王也杀不了我。” 元详便乘于忠上表皇帝对封爵表示谦让的时候,暗地里劝告皇帝任命于忠为列卿,于是,停止了他的封爵,晋升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下诏让于忠以本官职持使节、兼侍中,任西道大使,凡是州刺史、镇将贪赃罪恶显著的,将详情报告朝廷;郡守县令以下官员,便可亲自决定处置办法。 他和尚书李崇分别巡行两道。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赃罪行二百多条,论定为大辟之罪。 于忠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因继母去世守丧,没有赴任。守丧期满,迁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 于忠和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共同确定原代都各姓宗族门阀。高肇忌恨于忠的为人,便对宣武帝说,中山是个重要州镇,镇守必需是有才干的人员,于是任命于忠为定州刺史。 不久皇帝就改悔了,又任命于忠为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派使者见于忠,给予安慰和勉励。 延昌初年,任都官尚书,原领的左卫、中正职务如故。又加封散骑常侍。 曾经在一次侍宴时,皇帝赐给他剑杖,并举酒对于忠说“:你们一家世代忠贞有节操,所以一直将守卫宫廷的任务委托给你们。以前因为你的行为忠诚,所以赐名为忠。 如今因为你的才能可以抵御坏人,所以将我所用的剑杖相赐。循名取义,其中的含意不轻,进出时可经常用来防范。” 改任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以自己没有学识推辞。 宣武帝说“:有学识会文章的人不少,但都比不上你胸怀直率。所以要让你在下面辛劳,我也就能在上面没有忧虑了。” 皇帝去世的当夜,于忠和侍中崔光派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接明帝并即位。于忠和门下省商议,因皇帝年幼,未能亲理朝政,太尉高阳王元雍是皇帝长辈,位高望重,应当住进皇宫内的西柏堂,处置日常政务;任城王元澄有德行又是皇帝至亲,可任尚书令,总理百事。 当即奏明中宫,请即传旨授予。御史中尉王显想施奸计,和中常侍、给事中孙莲等人怒形于色,不予理会,压下了门下省的奏书。 孙莲等人想假传太后命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和高猛任侍中。于忠当即在殿内抓住王显并杀了他。 于忠于是主持门下省,又总管宫中禁卫,因而执掌朝政,权倾一时。起初,太和年间,军国事务繁多,孝文帝因为费用不足,让百官都减去四分之一的俸禄。 于忠执政以后,想施行恩惠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便恢复了被削减的全部俸禄。有职位的人晋位一级。 过去规定,百姓们交纳一匹绢布之后,再加交绵、麻八两,于忠全部给了官员们。他又告诉高阳王元雍,说宣武帝原来答应给他晋升的。 元雍慑于于忠的威力和权势,便顺从他的意愿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以为在新旧权力更换之际,自己有安定社稷的大功,便让百官们上奏请求给予奖赏。 太尉元雍、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难以违背他的意愿,又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难以独自接受封赏,又上奏朝廷,给在门下省的同僚们也加封食邑。 尚书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9663934于忠权势越来越大,便劝元雍把于忠放到外地任职。于忠知道以后,强迫有关部门诬告两人有罪。 郭祚原是皇帝师傅,有恩于帝,裴植带着土地来归顺魏国的,于忠假传旨意将他们都杀了。朝野愤慨,无不咬牙切齿,王公以下官员,人人害怕受到牵连。 于忠又想杀害高阳王元雍,侍中崔光坚决反对才罢休,于是免去元雍太尉职务,以王爵回府。从此以后,下诏传命、生杀大权,全由于忠决定。 又尊称灵太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崇训宫卫尉,侍中、领军如故。 灵太后临朝听政,免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宫卫尉职务,仅保留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职务。 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灵太后召来门下省侍从官员,询问于忠在端右门的声望如何,众人都说实在不称职。 6. 文言文《魏书.宋弁传》原文及翻译 【译文】 宋弁,字义和,广平列人人。祖宋..,与堂叔宋宣、博陵崔建都很出名。魏世祖时,历职中书博士、员外散骑常侍,出使江南,朝廷赐爵为列人子,还拜广平太守。兴安三年(454)去世,朝廷赠为安远将军、相州刺史,谥称惠。长子宋显袭其爵位。宋弁伯父宋世显没有子嗣,养弁为后。宋弁父宋叔珍,是李敷妹夫,因李敷的事情而死。 宋弁才学俊杰,少有美名。高祖初年,曾经来到京师,见尚书李冲,交谈移日。李大觉惊异,退而言曰:“此人一日千里,是王佐之才。”宋显死后,宋弁袭其爵位。宋弁与李彪同乡,两人交情很好。李彪任秘书丞,宋弁自中散李彪推荐为著作佐郎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尚书殿中郎中。魏高祖曾在群臣朝会的时候,历访治国之道,宋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对,声音容姿清亮,行止可观,高祖称赞了好长时间。因此宋弁大被皇上知遇,赐名宋弁,意取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的典故。 迁任中书侍郎,兼任员外郎,出使萧赜。萧赜的司徒萧子良、秘书丞王融等都称其美仪,认为志气刚烈不及李彪,而体韵和雅、举止闲适则超过了他。转任散骑侍郎,当时散骑位在中书之上。高祖曾与他讨论江南事宜,帝问宋弁说:“卿此番南行,入其堂奥,他们那边政道如何?兴亡气数能够知晓吗?”宋弁回答说:“萧氏父子无大功于天下,既以逆取,不能顺利守据。不理德政,徭役繁剧,内无股肱之助,外有怨叛之民,由臣看来,肯定不能遗福到孙子辈,保有南海。如果人们惧怕其威,最后他能保全性命就是庆幸了。” 后来皇帝车驾南征,任命宋弁为司徒司马、曜武将军、东道副将。军队中有人盗窃马谺,给他抓起来斩杀示众,于是三军震动畏慑,无人再敢犯法。 黄门郎崔光举荐宋弁代其官职,高祖不答应,但也欣赏崔光知人。没多久,任宋弁兼任黄门,不久正除,兼任司徒左长史。当时朝廷大选内外群官,并确定海内士族,宋弁充当铨量之任,处理事务十分恰当。但他好说别人隐私缺点,高门大族不与他交好的,宋弁都出言诋毁;至于那些旧族沦滞之人,只要他们不用忌惮的,又申荐他们。宋弁又任本州大中正,豪门姓族多被降抑,颇被时人怨愤。 宋弁跟从皇驾南讨,帝诏宋弁在豫州都督部众及东荆州领叶,皆减戍士让他们经营农事,水陆兼作。迁任散骑常侍,不久迁任右卫将军,领黄门。宋弁屡屡陈求让职,高祖说:“朕想要你做的,卿不可推辞,哪能专守一官,而不帮助朕处理政务的?况且常侍是黄门中粗冗之职,领军只不过是二卫的假摄,不足以空存推让,以弃朕之大任。”其被皇帝知遇可见一斑。 开始,高祖在北都选官,李冲参预很多,很是排抑宋氏。宋弁心恨李冲,而与李彪交结,雅相知重。及李彪冲撞李冲,李冲对李彪说:“你如狗一般,被人驱使。”但等到李冲弹劾李彪,终而没被治成大罪,宋弁从中出了力。李彪被除名为民,宋弁大相嗟叹感慨,暗暗决心报复。 高祖在汝南得病,病重,前后十几天,不见侍臣,左右只有彭城王元勰等数人而已,稍稍转好,便引见门下以及宗室长幼诸人,进来的人未能尽其悲泣之节,宋弁独独进到御床边,欷..流泪说:“为臣没想到陛下圣颜如此的憔悴毁坏!”从此皇上更加器重他。帝车驾征讨马圈,留下宋弁以本官兼任祠部尚书,摄管七兵事务。临行时,皇上握着宋弁的手说:“国家大事,在于祭祀征战,所以朕让你总摄二曹,卿不能不自勉。”宋弁顿首辞谢。宋弁勤勉务公,早晚在衙,他受到的恩泽,同僚中无人可以赶得上,名重朝野,仅次于李冲。高祖经常说宋弁可任吏部尚书。等到驾崩时,遗诏让宋弁任吏部尚书,与咸阳王元禧等六人一起辅政,但弁已先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帝诏赐给他钱十万、布三百匹,赠官安东将军、瀛州刺史,谥称贞顺。 宋弁生性喜欢自夸,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高祖因郭祚家是晋、魏名门,从容对宋弁说:“卿理所当然地推举郭祚一门。”宋弁笑着说:“臣家未肯推举郭祚。”高祖说:“卿家自汉魏以来,既无高官,又无隽秀,凭什么不推郭祚?”宋弁说:“为臣清素自立,就是不推郭祚。”侍臣出去之后,高祖对彭城王说:“宋弁这个人本身并不坏,却偏偏要自矜家族门户,真是非常奇怪。”2023-06-12 11:14:081
太府文言文
1. 古代人说的“太府”是什么意思 太府,官署名。 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掌财称库藏。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始于少府卿外,另置太府卿,并以太府、少府、太仆三卿合称夏卿。 陈同梁制。北齐沿北魏制,不设少府,以太府寺为署名,太府寺卿、少卿为官名,掌金帛府帛、营造器物。 北周改官名为太府中大夫。 隋炀帝从太府寺划出少府监。 太府寺主官仍为卿与少卿,秩从三品与从四品,掌亦城各市及平准右右藏;少府掌营造器物,领尚府、织染等署。唐、宋均兼设太府寺与少府监。 唐太府寺辖两京诸市署、左藏署、右藏署、常平署。宋太府寺本来只管祠祭香巾、帨巾、神席、度量衡。 元丰改制后,方主管库藏、商税等事。辽、金有太府监、少府监。 元有太府监,以太卿、少监、少监为正副主官。明诸监一律并入工部,遂无太府之名。 《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秦汉并其职于司农少府。 南朝梁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北齐曰太府寺。 北周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唐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 宋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辽﹑金﹑元改宋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 明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 敬翔沉香有智略文言文翻译 原文: 以宣武掌书记、太府卿敬翔知崇政院事,以备顾问,参谋议,于禁中承上旨,宣于宰相而行之.宰相非进对时有所奏请及已受旨应复请者,皆具记事因崇政院以闻,得旨则复宣于宰相.翔为人沉深,有智略,在幕府三十 以宣武掌书记、太府卿敬翔知崇政院事,以备顾问,参谋议,于禁中承上旨,宣于宰相而行之.宰相非进对时有所奏请及已受旨应复请者,皆具记事因崇政院以闻,得旨则复宣于宰相.翔为人沉深,有智略,在幕府三十馀年,军谋、民政,帝一以委之.翔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帝性暴戾难近,人莫能测,惟翔能识其意趣.或有所不可,翔未尝显言,但微示持疑;帝意已悟,多为之改易.禅代之际,翔谋居多. 译文: 后梁太祖以宣武掌书记、太府卿敬翔主管崇政院事务,以备顾问,参与谋划计议,在宫内承受皇上谕旨,传达给宰相执行.宰相不是进宫奏对的时候有所奏请以及已经受旨应该再行请示的,都详细记事,通过崇政院奏报,敬翔得旨后再传达给宰相.敬翔为人沉着内向,有才智谋略,在幕府三十余年,军事计划、民事政务,太祖一切都委任他办理.敬翔尽心勤劳,白天晚上很少睡觉,自己说只有在马上才能休息.太祖性情残暴乖戾,难于接近,别人不能猜测,只有敬翔能够知道他的思想旨趣.有时有不能办的事情,敬翔未曾明显说出,只是稍微表示疑难,梁太祖已经理解,多数为此改变.惮让取代之际,敬翔的谋划居多. 3. 文言文翻译 沈众 袁泌 刘仲威 陆山才 王质 韦载 族弟翙 沈众,字仲师,吴兴武康人也。 祖约,梁特进。父旋,梁给事黄门侍郎。 众好学,颇有文词,起家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是时,梁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 与陈郡谢景同时召见于文德殿,帝令众为《竹赋》,赋成,奏,帝善之,手敕答曰:“卿文体翩翩,可谓无忝尔祖。”当阳公萧大心为郢州刺史,以 众为限内记室参军。 寻除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兼散骑常侍。 聘魏, 还,迁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舍人如故。 侯景之乱,众表于梁武,称家代所隶故义部曲,并在吴兴,求还召募以讨贼, 梁武许之。 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馀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 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梁武于城内遥授众为太子右卫率。 京城陷,众降于 景。景平,西上荆州,元帝以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 寻迁司徒左长史。江陵 陷,为西魏所虏,寻而逃还,敬帝承制授御史中丞。 绍泰元年,除侍中,迁左民尚 书。高祖受命,迁中书令,中正如故。 高祖以众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 超于时辈。 众性吝啬,内治产业,财帛以亿计,无所分遗。 其自奉养甚薄,每于朝会之中, 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永定二年,兼起部尚书,监起太极殿。 恒服布袍芒屩,以 麻绳为带,又携干鱼蔬菜饭独啖之,朝士共诮其所为。众性狷急,于是忿恨,遂历 诋公卿,非毁朝廷。 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后因其休假还武康, 遂于吴中赐死,时年五十六。 袁泌,字文洋,左光禄大夫敬之弟也。 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释 褐员外散骑侍郎,历诸王府佐。 侯景之乱,泌欲求为将。是时泌兄君正为吴郡太守,梁简文板泌为东宫领直, 令往吴中召募士卒。 及景围台城,泌率所领赴援。京城陷,退保东阳,景使兵追之, 乃自会稽东岭出湓城,依于鄱阳嗣王萧范。 范卒,泌乃降景。 景平,王僧辩表泌为富春太守,兼丹阳尹。 贞阳侯僣位,以泌为侍中,奉使于 齐。高祖受禅,王琳据有上流,泌自齐从梁永嘉王萧庄达琳所。 及庄僣立,以泌为 侍中、丞相长史。天嘉二年,泌与琳辅庄至于栅口,琳军败,众皆奔散,唯泌独乘 轻舟送庄达于北境,属庄于御史中丞刘仲威,令共入齐,然后拜辞而归,诣阙请罪, 文帝深义之。 寻授宁远始兴王府法曹参军,转谘议参军,除通直散骑常侍,兼侍中,领豫州 大中正。聘于周,使还,授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其中正如故。 高宗入辅,以泌为 云旗将军、司徒左长史。光大元年卒,年五十八。 临终戒其子蔓华曰:“吾于朝廷 素无功绩,瞑目之后,敛手足旋葬,无得辄受赠谥。”其子述泌遗意,表请之,朝 廷不许,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质。 刘仲威,南阳涅阳人也。祖虬,齐世以国子博士征,不就。 父之迟,荆州治中 从事史。仲威少有志气,颇涉文史。 梁丞圣中为中书侍郎。萧庄伪署御史中丞,随 庄入齐,终于邺中。 仲威从弟广德,亦好学,负才任气。父之亨,梁安西湘东王长史、南郡太守。 广德承圣中以军功官至给事黄门侍郎、湘东太守。荆州陷后,依于王琳。 琳平,文 帝以广德为宁远始兴王府限外记室参军,仍领其旧兵。寻为太尉侯瑱湘州府司马, 历乐山、豫章二郡太守,新安内史。 光大中,假节、员外散骑常侍、云旗将军、河 东太守。太建元年卒于郡,时年四十三,赠左卫将军。 陆山才,字孔章,吴郡吴人也。祖翁宝,梁尚书水部郎。 父泛,散骑常侍。山 才少倜傥,好尚文史,范阳张缵,缵弟绾,并钦重之。 起家王国常侍,迁外兵参军。 寻以父疾,东归侍养。 承圣元年,王僧辩授山才仪同府西曹掾。高祖诛僧辩,山才 奔会稽依张彪。 彪败,乃归高祖。 绍泰中,都督周文育出镇南豫州,不知书疏,乃以山才为长史,政事悉以委之。 文育南讨,克萧勃,擒欧阳頠,计画多出山才。及文育西征王琳,留山才监江州事, 仍镇豫章。 文育与侯安都于沌口败绩,余孝顷自新林来寇豫章,山才收合馀众,依 于周迪。擒余孝顷、李孝钦等,遣山才自都阳之乐安岭东道送于京师。 除中书侍郎。 复由乐安岭绥抚南川诸郡。 文育重镇豫章金口,山才复为贞威将军、镇南长史、豫章太守。文育为熊昙朗 所害,昙朗囚山才等,送于王琳。 未至,而侯安都败琳将常众爱于宫亭湖,由是山 才获反,除贞威将军、新安太守。为王琳未平,留镇富阳,以捍东道。 入为员外散 骑常侍,迁宣惠始兴王长史,行东扬州事。 侯安都讨留异,山才率王府之众从焉。 异平,除明威将军、东阳太守。入为镇 东始兴王长史,带会稽郡丞,行东扬州事。 未拜,改授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满 岁为真。 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 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 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还朝,坐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寻 授散骑常侍,迁云旗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天康元年卒,时年五十八。赠右卫 将军,谥曰简子。 王质,字子贞,右光禄大夫通之弟也。少慷慨,涉猎书史。 梁世以武帝甥封甲 口亭侯,补国子《周易》生,射策高第。起家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 遭 母忧,居丧以孝闻。服阕,除太子洗马、东宫领直。 累迁中舍。 4. 语文古文翻译求解 译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县人。少年好学,长于撰写文书,乾符年间,参加进士考试落选,于是客居大梁。翔的同乡王发当汴州观察支使,翔前往投靠。过了很久,王发一直没有推荐他做官,翔更加窘困,只好给别人书写文书和公文,在军队中传递。后梁太祖自幼以来没有文化。敬翔所写文书都是民间通俗语言,太祖很喜欢,对王发说:“听说你有个朋友,可和他一块来见我。”翔见太祖,太祖问他说:“听说你读《春秋》,《春秋》里面记的是什么事?”翔回答说:“记的是诸侯征战的事啊。”太祖说:“书里用兵的办法对我有没有用处?”翔答说:“打仗吗,应该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出奇制胜,《春秋》古法,不适用于今天。”太祖大喜,补给他一个军职,他不喜欢,就让他担任馆驿巡官。后梁太祖和蔡人在汴地作战,敬翔常常为太祖出谋划策,大多能切中要点,太祖非常高兴,认为得到敬翔太晚了,只要有事就去咨询他。 太祖已击败赵匡凝,攻取荆、襄,再攻淮南。敬翔竭力谏阻,认为刚刚得胜的军队,应该行动慎重以保持军威。太祖不听,军队行到光州,遇到大雨,几乎无法前进,进攻寿州,未能取胜,兵士逃亡损失很多,太祖这才很后悔。返回时情绪异常忿恨急躁,将唐朝大臣几乎杀光,认为敬翔值得信任。梁太祖杀君夺位,很多事都是敬翔为他谋划的。 敬翔为人稳重有才能,跟从太祖作战30多年,太祖有大小事情一定要询问他,而敬翔也尽心尽力,昼夜不睡,自己说只有在马上才能休息。太祖性情刚 *** 躁,不易接近,有做不对的事情,敬翔也不曾直接劝谏,(只是)含蓄地启发(只是不露痕迹地提一下那件事),太祖心里明白,大多因此改变了。太祖死了后,末帝即位,那以后,王彦章在中都失败,末帝害怕,在河上召见大将段凝,当时,后梁的精兵都在段凝的军中,段凝有造反的倾向,不来。末帝急忙呼喊敬翔说:“我平时常常忽视你的话,现在情况危急了,不要因此怨恨,你一定(可)要告诉我应该到哪里去!”君臣相对而哭。 敬翔与李振都深得梁太祖信任,梁灭亡后,唐庄宗进入汴地,下诏书赦免梁的群臣,李振高兴地对敬翔说:“有诏书来洗刷我们罪过,我们要去朝见新的国君。”邀请敬翔一起去朝见庄宗。敬翔夜间停在高头车坊,天将亮的时候,左右的人来报告说:“李将军进朝晋见皇帝了。”敬翔叹息说:“李振妄为大丈夫了!我有什么面目再进入后梁的建国门呢?”于是自缢而死 5. 文言文翻译“于忠,字思贤 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 年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法令颇严厉,身边的侍臣们,大多因小事而得罪。 于忠朴实直率,不爱说话,始终没有过错。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武骑侍郎,并赐名登。 屡迁至左中郎将,领直寝。 元禧之乱时,皇帝在城外,变乱发生得十分仓促。 于忠说:“我和父亲任领军,估计不必忧虑。”皇帝派于忠驰回观看情形,于烈已严加防备,果然就像于忠预料的那样。 于忠回来报告,皇帝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真能让人放心。先帝赐你名登,固然是美称。 我嘉美你的忠诚,现改名为忠,既表示坚定真诚,也使得名副其实。”后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后改任司空长史。 当时太傅、录尚书事、北海王详是皇帝的亲叔父,权重于时,将作大匠王遇经常听随元祥要求如数给他钱物。 于忠便当着元详的面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辅佐王室的重臣,你怎么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损公以肥私呢?”王遇感到不安,元详也因惭愧而谢罪。由于于忠有平定元禧之乱的大功,被封为魏郡公。 当他迁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时,往往因为鲠直和义正辞严的语气,使北海王感到气愤,并当面责备他说:“我只担心你死在我的前头,不担心你看得到我死去。”于忠说:“人生命运自有定数,如果应当死在大王手里,就是躲避也不能免死;不然,大王也杀不了我。” 元详便乘于忠上表皇帝对封爵表示谦让的时候,暗地里劝告皇帝任命于忠为列卿,于是,停止了他的封爵,晋升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下诏让于忠以本官职持使节、兼侍中,任西道大使,凡是州刺史、镇将贪赃罪恶显著的,将详情报告朝廷;郡守县令以下官员,便可亲自决定处置办法。 他和尚书李崇分别巡行两道。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赃罪行二百多条,论定为大辟之罪。 于忠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因继母去世守丧,没有赴任。守丧期满,迁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 于忠和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共同确定原代都各姓宗族门阀。高肇忌恨于忠的为人,便对宣武帝说,中山是个重要州镇,镇守必需是有才干的人员,于是任命于忠为定州刺史。 不久皇帝就改悔了,又任命于忠为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派使者见于忠,给予安慰和勉励。 延昌初年,任都官尚书,原领的左卫、中正职务如故。又加封散骑常侍。 曾经在一次侍宴时,皇帝赐给他剑杖,并举酒对于忠说“:你们一家世代忠贞有节操,所以一直将守卫宫廷的任务委托给你们。以前因为你的行为忠诚,所以赐名为忠。 如今因为你的才能可以抵御坏人,所以将我所用的剑杖相赐。循名取义,其中的含意不轻,进出时可经常用来防范。” 改任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以自己没有学识推辞。 宣武帝说“:有学识会文章的人不少,但都比不上你胸怀直率。所以要让你在下面辛劳,我也就能在上面没有忧虑了。” 皇帝去世的当夜,于忠和侍中崔光派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接明帝并即位。于忠和门下省商议,因皇帝年幼,未能亲理朝政,太尉高阳王元雍是皇帝长辈,位高望重,应当住进皇宫内的西柏堂,处置日常政务;任城王元澄有德行又是皇帝至亲,可任尚书令,总理百事。 当即奏明中宫,请即传旨授予。御史中尉王显想施奸计,和中常侍、给事中孙莲等人怒形于色,不予理会,压下了门下省的奏书。 孙莲等人想假传太后命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和高猛任侍中。于忠当即在殿内抓住王显并杀了他。 于忠于是主持门下省,又总管宫中禁卫,因而执掌朝政,权倾一时。起初,太和年间,军国事务繁多,孝文帝因为费用不足,让百官都减去四分之一的俸禄。 于忠执政以后,想施行恩惠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便恢复了被削减的全部俸禄。有职位的人晋位一级。 过去规定,百姓们交纳一匹绢布之后,再加交绵、麻八两,于忠全部给了官员们。他又告诉高阳王元雍,说宣武帝原来答应给他晋升的。 元雍慑于于忠的威力和权势,便顺从他的意愿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以为在新旧权力更换之际,自己有安定社稷的大功,便让百官们上奏请求给予奖赏。 太尉元雍、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难以违背他的意愿,又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难以独自接受封赏,又上奏朝廷,给在门下省的同僚们也加封食邑。 尚书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9663934于忠权势越来越大,便劝元雍把于忠放到外地任职。于忠知道以后,强迫有关部门诬告两人有罪。 郭祚原是皇帝师傅,有恩于帝,裴植带着土地来归顺魏国的,于忠假传旨意将他们都杀了。朝野愤慨,无不咬牙切齿,王公以下官员,人人害怕受到牵连。 于忠又想杀害高阳王元雍,侍中崔光坚决反对才罢休,于是免去元雍太尉职务,以王爵回府。从此以后,下诏传命、生杀大权,全由于忠决定。 又尊称灵太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崇训宫卫尉,侍中、领军如故。 灵太后临朝听政,免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宫卫尉职务,仅保留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职务。 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灵太后召来门下省侍从官员,询问于忠在端右门的声望如何,众人都说实在不称职。2023-06-12 11:14:281
文言文翻译“于忠,字思贤……”
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年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法令颇严厉,身边的侍臣们,大多因小事而得罪。于忠朴实直率,不爱说话,始终没有过错。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武骑侍郎,并赐名登。屡迁至左中郎将,领直寝。 元禧之乱时,皇帝在城外,变乱发生得十分仓促。于忠说:“我和父亲任领军,估计不必忧虑。”皇帝派于忠驰回观看情形,于烈已严加防备,果然就像于忠预料的那样。于忠回来报告,皇帝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真能让人放心。先帝赐你名登,固然是美称。我嘉美你的忠诚,现改名为忠,既表示坚定真诚,也使得名副其实。”后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后改任司空长史。 当时太傅、录尚书事、北海王详是皇帝的亲叔父,权重于时,将作大匠王遇经常听随元祥要求如数给他钱物。于忠便当着元详的面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辅佐王室的重臣,你怎么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损公以肥私呢?”王遇感到不安,元详也因惭愧而谢罪。由于于忠有平定元禧之乱的大功,被封为魏郡公。当他迁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时,往往因为鲠直和义正辞严的语气,使北海王感到气愤,并当面责备他说:“我只担心你死在我的前头,不担心你看得到我死去。”于忠说:“人生命运自有定数,如果应当死在大王手里,就是躲避也不能免死;不然,大王也杀不了我。”元详便乘于忠上表皇帝对封爵表示谦让的时候,暗地里劝告皇帝任命于忠为列卿,于是,停止了他的封爵,晋升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下诏让于忠以本官职持使节、兼侍中,任西道大使,凡是州刺史、镇将贪赃罪恶显著的,将详情报告朝廷;郡守县令以下官员,便可亲自决定处置办法。他和尚书李崇分别巡行两道。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赃罪行二百多条,论定为大辟之罪。于忠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因继母去世守丧,没有赴任。守丧期满,迁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于忠和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共同确定原代都各姓宗族门阀。高肇忌恨于忠的为人,便对宣武帝说,中山是个重要州镇,镇守必需是有才干的人员,于是任命于忠为定州刺史。不久皇帝就改悔了,又任命于忠为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派使者见于忠,给予安慰和勉励。 延昌初年,任都官尚书,原领的左卫、中正职务如故。又加封散骑常侍。曾经在一次侍宴时,皇帝赐给他剑杖,并举酒对于忠说“:你们一家世代忠贞有节操,所以一直将守卫宫廷的任务委托给你们。以前因为你的行为忠诚,所以赐名为忠。如今因为你的才能可以抵御坏人,所以将我所用的剑杖相赐。循名取义,其中的含意不轻,进出时可经常用来防范。”改任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以自己没有学识推辞。宣武帝说“:有学识会文章的人不少,但都比不上你胸怀直率。所以要让你在下面辛劳,我也就能在上面没有忧虑了。” 皇帝去世的当夜,于忠和侍中崔光派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接明帝并即位。于忠和门下省商议,因皇帝年幼,未能亲理朝政,太尉高阳王元雍是皇帝长辈,位高望重,应当住进皇宫内的西柏堂,处置日常政务;任城王元澄有德行又是皇帝至亲,可任尚书令,总理百事。当即奏明中宫,请即传旨授予。御史中尉王显想施奸计,和中常侍、给事中孙莲等人怒形于色,不予理会,压下了门下省的奏书。孙莲等人想假传太后命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和高猛任侍中。于忠当即在殿内抓住王显并杀了他。 于忠于是主持门下省,又总管宫中禁卫,因而执掌朝政,权倾一时。起初,太和年间,军国事务繁多,孝文帝因为费用不足,让百官都减去四分之一的俸禄。于忠执政以后,想施行恩惠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便恢复了被削减的全部俸禄。有职位的人晋位一级。过去规定,百姓们交纳一匹绢布之后,再加交绵、麻八两,于忠全部给了官员们。他又告诉高阳王元雍,说宣武帝原来答应给他晋升的。元雍慑于于忠的威力和权势,便顺从他的意愿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以为在新旧权力更换之际,自己有安定社稷的大功,便让百官们上奏请求给予奖赏。太尉元雍、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难以违背他的意愿,又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难以独自接受封赏,又上奏朝廷,给在门下省的同僚们也加封食邑。尚书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因于忠权势越来越大,便劝元雍把于忠放到外地任职。于忠知道以后,强迫有关部门诬告两人有罪。郭祚原是皇帝师傅,有恩于帝,裴植带着土地来归顺魏国的,于忠假传旨意将他们都杀了。朝野愤慨,无不咬牙切齿,王公以下官员,人人害怕受到牵连。于忠又想杀害高阳王元雍,侍中崔光坚决反对才罢休,于是免去元雍太尉职务,以王爵回府。从此以后,下诏传命、生杀大权,全由于忠决定。又尊称灵太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崇训宫卫尉,侍中、领军如故。 灵太后临朝听政,免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宫卫尉职务,仅保留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职务。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灵太后召来门下省侍从官员,询问于忠在端右门的声望如何,众人都说实在不称职。于是让于忠出任冀州刺史。太傅清河王等人上奏说“:于忠擅自滥杀朝中重要大臣,随意废黜宰相,朝野震惊,远近怪异。功过相抵,不应再给封赏,请全部加以追回。”灵太后依从奏议。 熙平元年(516),御史中尉元匡上奏说“:于忠因有大的功德,在历朝深受重用。他趁国家大灾难时,专擅朝政,没有臣下之心。裴植、郭祚受冤于前,宰相黜辱于明世。又自己矫诏任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宫卫尉。他的本意,是想越过皇帝自行处置国家大事。既然事情发生在恩遇之后,就应当公开杀掉,请派御史一人、令史两人,到州里行刑处决。”灵太后下令说,于忠的事情已经处置了,过而有害,从宽赦之,因而不再追究。又下诏说,于忠历任宫中要职,忠诚节操十分清楚,赐爵为灵寿县公。当初,宣武帝去世以后,高太后准备加害灵太后,刘腾把这件事告诉侯刚,侯刚又告诉于忠。于忠向崔光问计。崔光说“:应当将胡嫔安置在其他地方,用军队严加守卫。”于忠听从了,并将这个想法报告灵太后,灵太后这才放下心来。所以太后深深地感激刘腾等四人,都加以宠信和赏赐。 于忠知道说他坏话的人很多,担心免不了有祸患,希望能够回京,以便自己想法自救。灵太后不答应。二年四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加侍中、将军封号如故。神龟元年(518)三月,又恢复了仪同三司。因病而未拜授。他常见到裴植、郭祚在身边作祟,自知必死无疑,便事先上表,请求将自己抚养的已去世的弟弟的第二个儿子、现任司徒椽于永超作为自己嫡子。灵太后答应了。去世后,赠为“司空”。有关方面上奏太常少卿元瑞的建议说:“查阅谥法,刚强而理直为武,仗威胡作非为为丑,应当谥为“武丑公”。”太常卿元..义的奏议说“:于忠尽忠侍奉皇帝,除去凶逆之徒,依照谥法,除伪宁真为武,日夜恭敬侍奉为敬,应当谥为“武敬公”。”两位官员奏议不同。灵太后下令,依照太常卿的奏议。 于忠性格多疑和嫉妒,不结交比自己强的人,只和直..将军章初瞔、千牛备身杨保元是至交的同心朋友。李世哲想取宠于于忠,私下用金帛贿赂章初瞔、杨保元,两人和他交谈之后,引为心腹之交。于忠擅权进官任崇训宫卫尉,也是李世哲的主意。2023-06-12 11:14:383
在三体 于忠是谁,什么作用
于忠是在《三体》电影媒体发布会上公布的电影新角色,引发了书迷的诸多猜想。据官方透露消息称,这个角色是黑客女孩的上司。 尽管这是一个原创角色,不过依据科幻作者大刘的取名经历,及从核弹女孩与黑客女孩的高重合度(后续再分析)中可见些端倪的,这个人物应该也有在原著中出场过,或猜测说是改编自某个原型。 接下来列出几位原著中的‘嫌疑人": ①《三体》游戏第137号战国文明中ID为“周文王”的网友: 男性,他的脸像那兽皮一样脏和皱,双眼却很有神,眸子映着曙光。披着破烂的长袍,外面还裹着一张肮脏的兽皮,带着一把青铜时代那种又宽又短的剑,背着一只有他一半高的细长的木箱子。 从对白来分析看着,坚毅、为明确的目标与信念毫不动摇,珍惜自己学者的身份,平等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并且信守承诺;从游戏中的理论来看,遵循“君本位”思想,对王朝首都具有一定迷信,通过取卦来预测三体世界的太阳运行规律。 ②《三体》游戏第141号东汉文明中ID为“墨子”的网友: 他背对着地平线的曙光,只能看到黑暗中一双闪亮的眼睛。身材瘦高,身着飘逸的黑色长袍,长发在头顶上不经意地绾了个结,剩下的在风中飞扬。 从对白分析,爽朗、一份技术宅式的自信,拥有做出实际东西的使命感,蔑视动手能力极差的巫师、玄学家和道学家们;从实行的理论来看,擅长观测总结,坚定认为“宇宙是一台机器”,通过模型运转模拟太阳运行记录规律。 ③《三体》游戏第184号计算机文明中ID为“冯·诺伊曼”的网友: 欧洲人,穿戴大致是欧洲十六七世纪的样子,鞠躬姿势更现代些。游戏背后几乎可以肯定是中国人。 从对白分析,易激动、执念于人力合而胜天,呼吁关注三体世界文明的未来,对滥杀无辜和奉承君主的行为极厌恶;从理论来看,意识到了东方人(实际上指三体人)在科学思维上的缺陷,由最简单单元构成的“秦一号”人列计算机计算太阳运行规律。 ④《三体》游戏网友聚会中一位国内最大软件公司的副总裁: 中年人,穿着朴素随意,丝毫看不出来是这样的社会精英。 从对白分析来看,游戏表现优秀,认为现实平庸低俗,对是否赢利感官敏锐,坚持入侵美洲的西班牙人是强盗和凶手;从实际举止中,用公司上百名员工进行人列计算机的测试,表明了敢于创想的性格特征。2023-06-12 11:14:451
文言文阅陈宠字邵公
1. 翻译古文《陈宠》 沛国洨县(今安徽固镇)人。先祖世习律令,宠传其家业。初为州郡吏,后辟司徒府,掌狱讼,断案公平。迁尚书,上书要求去烦苛,行宽政,被章帝采纳。因得罪外戚窦宪,和帝初出为太山、广汉太守。又历官廷尉、司空等。在职不徇私情,熟悉法律,常断难案,并兼通经学,号为任职相。 陈宠年轻时即任州郡吏,后被征召到鲍昱的司徒府任属官。又转任辞曹,掌管狱讼事宜。凡经他处理的案件,无不使人心悦诚服。因此,鲍昱让他代为撰写《辞讼比》7卷、《决事都目》8卷(均失传),上报皇帝,获准颁布施行,成为官府办案的法律依据。 章帝即位后陈宠受命为尚书。当时,官吏办事多偏严酪,他奏请改变前代烦苛之法,主张在严明之后济之以宽。皇帝真诚地采纳了他的意见,诏示司法部门禁用酷刑,解除不合理的禁令,废除苛刻的法律条文,重审案件50余起。后来,此诏示被载入法令。 陈宠谨慎周密,讲究人臣之理,但不以慎独为苦,谢绝人情往来,因而很受朝廷器重。皇后之弟、侍中窦宪举荐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县令张林为尚书。章帝征求陈宠意见,陈宠认为张林虽有才能,但不清廉。后来,张林虽经窦宪力荐而被任用,却因贿赂、贪污而犯罪。和帝即位后,窦宪掌权。窦宪建议窦太后让陈宠主持章帝丧仪,欲伺机陷害陈宠。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C句译为:窦瑰也爱惜人才,认为他说得非常对.好士:爱惜人才.(2)此句译为:陈宠侍奉先帝,很被信任,所以久留台阁,有特殊的赏赐,如今不能因忠诚、贤能而受赏,反而计较点滴的意外,确实有损辅政之人宽容大度的品德.“陈宠奉事先帝”译为“陈宠侍奉先帝”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故排除AC.“故”,所以的意思,总结上一句,往往放在句首,故在其前停顿,所以选D.(3)B“被其贬为太山太守”错.应是窦宪因此非常忌恨陈宠.等到皇帝驾崩,窦宪等人掌握了朝中大权,常恨陈宠,于是奏请太后,让陈宠主管丧事,想要趁他犯错的机会来中伤他.原文“宪以此深恨宠.及帝崩,宪等秉权,常衔宠,乃白太后,令典丧事,欲因过中之”.(4)①“枢机”,在中枢任职;“谢”, 辞谢;“器”, 器重.译为:自从他在中枢任职(进入中枢机构),谢绝(辞谢)遣散门人,拒绝相知的朋友,唯有一心在公(国家、朝廷)罢了,因此朝廷很器重他. ②秉,掌握;衔,怀恨;典,主管.译为:窦宪等人掌握了朝中大权,常对陈宠怀恨在心,于是奏请太后,让陈宠主管丧事,想要趁他犯错的机会来中伤他. 答案:(1)C(2)D(3)B(4)①自从他在中枢任职(进入中枢机构),谢绝(辞谢)遣散门人,拒绝相知的朋友,唯有一心在公(国家、朝廷)罢了,因此朝廷很器重他.②窦宪等人掌握了朝中大权,常对陈宠怀恨在心,于是奏请太后,让陈宠主管丧事,想要趁他犯错的机会来中伤他. 参考译文: 陈宠字昭公,是沛国洨县人.他被征召到司徒鲍昱的官署.当时,三府的官员专好交游,以不肯就职治事为高尚.陈宠独自辛勤处理事务,多次对鲍昱陈述当代合乎时宜之事.鲍昱认为他的才能很高,提升他为辞曹,让他掌管天下的诉讼.陈宠所评定审判的案件,没有不让众人满意和佩服的.当时司徒处理官司,久的拖延几十年,事情大都混杂错乱,容易轻重失当,不良的官吏得以罗织罪名、加以构陷.陈宠替鲍昱撰写七卷《辞讼比》.鲍昱上奏把它献给皇上,从那以后,公府尊奉它为法则. 陈宠性情周到缜密,经常讲臣子的道义.自从在中枢任职,辞谢遣散门人,拒绝相知的朋友,唯有一心在公罢了,(因此)朝廷很器重他.皇后的弟弟侍中窦宪,推荐真定县令张林为尚书,皇帝以此事问陈宠,陈宠回答说:“张林虽然有才能,但是平日有贪污行为.”窦宪因此非常忌恨陈宠.等到皇帝驾崩,窦宪等人掌握了朝中大权,常恨陈宠,于是奏请太后,让陈宠主管丧事,想要趁他犯错的机会来中伤他.黄门侍郎鲍德素来敬重陈宠,劝告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说:“陈宠侍奉先帝,很被信任,所以久留台阁,有特殊的赏赐,如今不能因忠诚、贤能而受赏,反而计较点滴的意外,确实有损辅政之人宽容大度的品德.”窦瑰也爱惜人才,认为他说得非常对.因此陈宠得以出京作太山太守.等到窦宪以大将军的身份征讨匈奴时,公卿以下及郡国子弟没有不派遣属下小吏子弟进献、馈赠礼物的,而陈宠与中山相张郴、东平相应顺坚守正道不阿谀逢迎.后来和帝听说了这件事,提升陈宠为大司农,张郴为太仆,应顺为左冯翊. 后来转任广汉太守.西州豪门大族兼并土地,官吏多有奸邪贪污,诉讼案每天以百来数.陈宠到任,重用贤能的官吏,把他们作为心腹,打官司的人日渐减少,郡中清平宁静.在这以前,洛县城南,每逢阴雨天气,常在府中听到哭声.陈宠派官吏调查巡视.官吏回来报告说:“世道衰乱之时,这下面有很多死人,他们的骸骨没有能够安葬,或许原因就在这里吧?”陈宠凄怆地哀怜叹惜,随即命令县府将骸骨全部收殓并埋葬.哭声就没有了. 陈宠历任两地郡守,位列三卿,所经历的地方都有事迹,被当时人称赞.十六年(103年),代替徐防作司空.陈宠虽在法律方面有专长,却同时通晓儒学经义,奏议温和纯正,被称为称职的宰相.在位三年去世.。 3. 凌义渠 字骏甫 乌程人文言文阅读翻译 凌义渠 凌义渠,字骏甫,乌程人。天启五年进士。除行人。崇祯三年授礼科给事中,知无不言。三河知县刘梦炜失饷银三千,责偿急,自缢死,有司责其家。义渠言:“以金钱殒命吏,恐天下议朝廷重金,意不在盗也。”帝特原之。宜兴、溧阳及遂安、寿昌民乱,焚掠巨室。义渠言:“魏羽林军焚领军张彝第,高欢以为天下事可知,日者告密渐启,藩国悍宗入京越奏,里闾小故叫阍声冤,仆竖侮家长,下吏箝上官,市侩持缙绅,此《春秋》所谓六逆也。天下所以治,恃上下之分。防维决裂,即九重安所藉以提挈万灵哉!”义渠与温体仁同里,无所附丽。给事中刘含辉劾体仁拟旨失当,被贬二秩。义渠言:“谏官不得规执政失,而委申饬权于部院,反得制言路。大臣以揽权为奉旨,小臣以结舌为尽职,将贻国家无穷忧。”兵部尚书张凤翼叙废将陈状猷功,为给事中刘昌所驳,昌反被斥。义渠言:“今上下尽相蒙,疆埸欺蔽为甚。官方尽滥徇,武弁幸功为甚。中枢不职,舍其大,摘其细,已足为言者羞。辨疏一入,调用随之。自今奸弊丛生,功罪倒置,言者将杜口。”不纳。 三迁兵科都给事中。东江自毛文龙后,叛者接踵。义渠言:“东岛孤悬海外,转饷艰,向仰给朝鲜。今路阻绝不得食,内溃可虑。”居无何,众果溃,挟帅求抚。义渠言:“请阳抚阴剿,同恶必相戕。”及命新帅出海,义渠言:“歼渠散党宜速,速则可图功,迟则更生他衅。”后其语皆验。 义渠居谏垣九年,建白多。吏科给事中刘安行恶之,以年例出义渠福建参政。寻迁按察使,转山东右布政使,所至有清操。召拜南京光禄寺卿,署应天尹事。 十六年,入为大理卿。明年三月,贼犯都城,有旨召对。趋赴长安门,旦不启扉。俄传城陷,还。已,得帝崩问。负墙哀号,首触柱,血被面。门生劝无死,义渠厉声曰:“尔当以道义相勖,何姑息为!”挥使去。据几端坐,取生平所好书籍尽焚之,曰:“无使贼手污也。”旦日具绯衣拜阙,作书辞父。已,自系,奋身绝吭而死,年五十二。赠刑部尚书,谥忠清。本朝赐谥忠介。 本文来自:读书人网 (简译)凌义渠,宇骏甫,乌程人。天启五年进士。除行人。崇祯三年,授官礼科给事中,知无不言。三河知县刘梦李炜失饷银三千,要求偿还紧急,自缢而死,有关部门要求他的家人。义渠讲:“因为金钱丧命吏,恐怕天下人会议论朝廷重金,意不在偷的。“皇帝特意原谅他。宜兴、溧阳、遂安、寿昌百姓混乱,焚烧抢掠巨室。义渠讲:“魏羽林军焚烧领军张彝的宅第,高欢认为天下的事就可以知道,天渐渐开始的告密,藩国强悍宗入京越奏,里巷小所以叫守门人伸冤,我竖欺侮家长,下吏箝上司,市场商人拿着绅士,这就是《春秋》所说的六逆啊。天下的治理,依靠上下之分。防维分割,就是九重安所借以扶持神灵啊!”义渠与温体仁同里,无所依附。给事中刘含辉弹劾体仁模拟旨意失当,被贬为二级。义渠讲:“谏官不能规劝执政失误,而委托进行整顿权在部院,反控制话路。大臣以独揽大权为奉圣旨,小臣以说话为尽职责,将给国家带来无穷忧伤。”兵部尚书张凤翼叙述废将陈述谋略功效,为给事中刘昌驳回,董昌反叛被排斥。义渠讲:“现在上下都难辨,边界欺骗蒙蔽为严重。官方都过度追求,武弁到功为严重。中枢不称职,除了他的大,摘下他的小,已经足够为说的羞愧。清疏一进入,调用跟随他。从现在奸邪弊端丛生,功过倒置,说话的人将杜口。”不接受。 三迁兵科都给事中。东江从毛文龙后,反叛者接踵而至。义渠讲:“东岛孤悬海外,运粮艰难,向上给朝鲜。现在路阻隔不能吃,内部崩溃可以考虑。”没过多久,众人果然崩溃,挟率求抚。义渠讲:“请阳阴剿抚,同罪恶一定要互相伤害。”以及命令新帅出海,义渠讲:“歼灭渠散伙应该尽快,很快就可以画功,迟就再生其他争端。”后他们的话都应验。 义渠为谏垣九年,建议多。吏科给事中刘行恶的,以年例出义渠福建参政。不久升任按察使,转任山东右布政使,所到之处有清廉的节操。召任南京光禄寺卿,代理应天府尹事。 十六年,入朝任大理卿。第二年三月,贼寇侵犯都城,有旨召回答。赶赴长安门,早晨不开门。一会儿,传城陷落,返回。已,到皇帝逝世的消息。背墙号啕大哭,头撞柱,血流满面。学生努力没有死,义渠厉声说:“你要用道义相互勉励,为什么姑息为!”指挥使离开。根据近端坐,取生平所喜欢书籍全部烧掉了,说:“不要让贼手弄脏了。每天都穿红衣服”拜阙,写信辞别父亲。已,从系,奋身断喉而死,五十二岁。追赠他为刑部尚书,谧号忠正清廉。朝廷赐谧号忠介。 《百度文言文翻译》 4. 文言文翻译“于忠,字思贤 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 年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法令颇严厉,身边的侍臣们,大多因小事而得罪。 于忠朴实直率,不爱说话,始终没有过错。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武骑侍郎,并赐名登。 屡迁至左中郎将,领直寝。 元禧之乱时,皇帝在城外,变乱发生得十分仓促。 于忠说:“我和父亲任领军,估计不必忧虑。”皇帝派于忠驰回观看情形,于烈已严加防备,果然就像于忠预料的那样。 于忠回来报告,皇帝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真能让人放心。先帝赐你名登,固然是美称。 我嘉美你的忠诚,现改名为忠,既表示坚定真诚,也使得名副其实。”后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后改任司空长史。 当时太傅、录尚书事、北海王详是皇帝的亲叔父,权重于时,将作大匠王遇经常听随元祥要求如数给他钱物。 于忠便当着元详的面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辅佐王室的重臣,你怎么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损公以肥私呢?”王遇感到不安,元详也因惭愧而谢罪。由于于忠有平定元禧之乱的大功,被封为魏郡公。 当他迁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时,往往因为鲠直和义正辞严的语气,使北海王感到气愤,并当面责备他说:“我只担心你死在我的前头,不担心你看得到我死去。”于忠说:“人生命运自有定数,如果应当死在大王手里,就是躲避也不能免死;不然,大王也杀不了我。” 元详便乘于忠上表皇帝对封爵表示谦让的时候,暗地里劝告皇帝任命于忠为列卿,于是,停止了他的封爵,晋升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下诏让于忠以本官职持使节、兼侍中,任西道大使,凡是州刺史、镇将贪赃罪恶显著的,将详情报告朝廷;郡守县令以下官员,便可亲自决定处置办法。 他和尚书李崇分别巡行两道。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赃罪行二百多条,论定为大辟之罪。 于忠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因继母去世守丧,没有赴任。守丧期满,迁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 于忠和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共同确定原代都各姓宗族门阀。高肇忌恨于忠的为人,便对宣武帝说,中山是个重要州镇,镇守必需是有才干的人员,于是任命于忠为定州刺史。 不久皇帝就改悔了,又任命于忠为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派使者见于忠,给予安慰和勉励。 延昌初年,任都官尚书,原领的左卫、中正职务如故。又加封散骑常侍。 曾经在一次侍宴时,皇帝赐给他剑杖,并举酒对于忠说“:你们一家世代忠贞有节操,所以一直将守卫宫廷的任务委托给你们。以前因为你的行为忠诚,所以赐名为忠。 如今因为你的才能可以抵御坏人,所以将我所用的剑杖相赐。循名取义,其中的含意不轻,进出时可经常用来防范。” 改任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以自己没有学识推辞。 宣武帝说“:有学识会文章的人不少,但都比不上你胸怀直率。所以要让你在下面辛劳,我也就能在上面没有忧虑了。” 皇帝去世的当夜,于忠和侍中崔光派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接明帝并即位。于忠和门下省商议,因皇帝年幼,未能亲理朝政,太尉高阳王元雍是皇帝长辈,位高望重,应当住进皇宫内的西柏堂,处置日常政务;任城王元澄有德行又是皇帝至亲,可任尚书令,总理百事。 当即奏明中宫,请即传旨授予。御史中尉王显想施奸计,和中常侍、给事中孙莲等人怒形于色,不予理会,压下了门下省的奏书。 孙莲等人想假传太后命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和高猛任侍中。于忠当即在殿内抓住王显并杀了他。 于忠于是主持门下省,又总管宫中禁卫,因而执掌朝政,权倾一时。起初,太和年间,军国事务繁多,孝文帝因为费用不足,让百官都减去四分之一的俸禄。 于忠执政以后,想施行恩惠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便恢复了被削减的全部俸禄。有职位的人晋位一级。 过去规定,百姓们交纳一匹绢布之后,再加交绵、麻八两,于忠全部给了官员们。他又告诉高阳王元雍,说宣武帝原来答应给他晋升的。 元雍慑于于忠的威力和权势,便顺从他的意愿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以为在新旧权力更换之际,自己有安定社稷的大功,便让百官们上奏请求给予奖赏。 太尉元雍、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难以违背他的意愿,又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难以独自接受封赏,又上奏朝廷,给在门下省的同僚们也加封食邑。 尚书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9663934于忠权势越来越大,便劝元雍把于忠放到外地任职。于忠知道以后,强迫有关部门诬告两人有罪。 郭祚原是皇帝师傅,有恩于帝,裴植带着土地来归顺魏国的,于忠假传旨意将他们都杀了。朝野愤慨,无不咬牙切齿,王公以下官员,人人害怕受到牵连。 于忠又想杀害高阳王元雍,侍中崔光坚决反对才罢休,于是免去元雍太尉职务,以王爵回府。从此以后,下诏传命、生杀大权,全由于忠决定。 又尊称灵太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崇训宫卫尉,侍中、领军如故。 灵太后临朝听政,免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宫卫尉职务,仅保留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职务。 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灵太后召来门下省侍从官员,询问于忠在端右门的声望如何,众人都说实在不称职。 5. 【文言文阅读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 13.D 14.A 15.B 16.(1)周意担任卫州知州时,因犯罪被削去官职,周起才十三岁,到京城为父辨冤,他父亲才官复原职。 (大意2分,“坐事”“诣”“讼”各1分) (2)跟从皇上祭祀汾阴,暂代河中府,后来移任永兴、天雄军中,所到之处,作风刚烈,皇上多次下诏褒奖。(大意2分,“从祀”“权知”“褒谕”各1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先推知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起善于倾听判断,明辨细密,没有积压的公务。 真宗曾经亲到官衙慰问,周起奏请说:‘陛下从前未登基时在这里住过,我请求避开这个正堂,搬到堂下西廊屋去。"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意见,并给大堂起名为继照堂”。 之后结合断句的一般规律,如“真宗”“起”“陛下”作为主语其前断开。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A.“真宗、仁宗”不是谥号,是庙号。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 试题分析:B“周起纠正那些虽已判决但确有冤情的案子”分析有误。文本内容是:周起请求将那些已经判决但事实确有冤情,以及官吏胡乱拷打的犯人,一并听取他们的申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先明确句子考点,之后在补充省略成分和调整语序的基础上串联成句即可。本题涉及的考点有(1)“坐事削官”被动句,因犯罪被削去官职;“诣”到;“讼”诉讼,辨冤。 (2)“从祀”跟从皇上祭祀;“权知”暂代;“褒谕”下诏褒奖。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翻译: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 生下来时下颌丰满,父亲周意认为他很奇特,说:“这孩子一定光耀我门楣。”因此起名为起。 周起幼时便聪慧如成人。周意担任卫州知州时,因犯罪被削去官职,周起才十三岁,到京城为父辨冤,他父亲才官复原职。 后考中进士,担任齐州将作监丞。又提拔为著作佐郎,多次升迁,官至户部度支判官。 真宗北伐,周起管理随军粮草事宜,不久,担任东京留守判官,兼任掌管闻鼓院。以右正言的身份掌管文书,暂且兼任吏部流内铨。 皇帝封泰山,他担任御史中丞,所到之处采访官吏的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状况,来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帝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以居安思危来劝诫。 刚开始设置纠察刑狱司时,让周起担任首任官,于是周起请求将那些已经判决但事实确有冤情,以及官吏胡乱拷打的犯人,一并听取他们的申诉,皇上听从了他。提拔为枢密院直学士、暂时代理开封府尹。 周起善于倾听判断,明辨细密,没有积压的公务。真宗曾经亲到官衙慰问,周起奏请说:“陛下从前未登基时在这里住过,我请求避开这个正堂,搬到堂下西廊屋去。” 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意见,并给大堂起名为继照堂。周起曾经在殿中奏事,恰逢仁宗降生,皇帝说:“你知道我有喜事吗?应该祝贺我有儿子了。” 皇上随即进入后宫,怀揣金钱出来,掏出赏赐给周起。跟从皇上祭祀汾阴,暂代河中府,后来移任永兴、天雄军中,所到之处,作风刚烈,皇上多次下诏褒奖。 授给事中一职,担任礼部侍郎。周起素来与寇准友好,曾经与寇准到同僚曹玮家饮酒,不久客人都回去了,唯独周起与寇准都大醉了,深夜才回去。 第二天上朝拜见皇上,把过错归于自己,向皇上跪伏谢罪。真宗笑着说:“天下太平无事,大臣一起饮酒,有什么过错呢?”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降职为户部郎中,后又降职为太常少卿。 后来恢复为礼部侍郎,因疾病请求执政颍州,迁调陈州。死后,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安惠”。 周起性情周全细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随后就烧掉草稿,所以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他家里藏书至万余卷,周起善于书法,他弟弟周超也擅长书法。 他弟弟收集古今名人书法和演变体法,写成《书苑》十卷。 6. 阅读文言文,回答,杨守随,字维贞,侍郎守陈匆弟也,举成化二年进 【参考译文】 杨守随,字维贞,浙江鄞县人,他是侍郎杨守陈的弟弟。成化二年,考中进士,被授 予御史的官职。杨守随巡视漕运,查核大同军饷,巡行按察江西,所到的地方都因 其风采而被人敬畏。成化六年,上疏陈述六件事,(皇帝)当时没有采纳。太常少卿孙 广安母丧期间被起用任职,杨守随与给事中李和等人连续上奏章议论这件事,于是朝廷 命令孙广安继续在家守孝。成化八年冬,朝廷议论因四方遭受灾害,决定停止派遣 刷卷御史。会昌侯孙继宗请求同时停止在京的刷卷御史,杨守随说:“孙继宗等人任意做 坏事,担心自己的罪行被揭露,想借这个机会逃脱。”皇帝没有追查孙继宗的罪行,而刷 卷御史也依然派遣如故。山东遭逢饥荒,朝廷议论决定官吏缴纳银两免除考绩。杨 守随极言这种做法不可取,皇帝就废除了这项制度。杨守随被提拔为应天府丞,没有上 任,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家守丧。守丧期满没有空缺的官职,等候委任而照常处理事物。 当初,李孜省被授予太常寺丞,因为杨守随向皇帝上书而被改任上林监副,李孜省因此 对杨守随心怀怨恨。这个时候就在皇帝面前诬陷杨守随,皇帝下旨斥责杨守随不能等候 委任,将之调为南宁知府。弘治初年,杨守随又被召见担任应天府尹,调查南京守 备中官蒋琮的罪行。蒋琮唆使他的党羽郭镛弹劾杨守随审查给事方向案不公平,杨 守随被贬谪为广西右参政。过了一段时间,杨守随被提拔为按察使。弘治八年,又被召 见担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杨守随担任两京大理卿。九年期满,又升为工部尚书,仍然掌 管大理寺。刑部案件送到大理寺复审的多被加刑,主事官员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杨守随 说:“从永乐年间开始,大理寺已经设立刑具。刑部囚犯大多未审得实情,怎么能不重新 审判呢?”中官李兴擅自砍伐皇陵的树木被判决死罪,李兴让家人用四十万两银子行贿请 求变更对他的判决。杨守随坚持原判,案件不能缓解。朝廷大臣争论余盐,皇帝下旨问 :“是什么大事?”杨守随告诉韩文说:“确实有比这件事更大的事情。”韩文于是与九卿一 起向皇帝上书指责“八党”。韩文等人已经被逐出朝廷,杨守随很气愤,独自上奏章极力 评论这件事,奏疏给皇帝以后,皇帝仍不省察。刘瑾一伙特别痛恨杨守随,于是下旨让 杨守随辞去官职。杨守随离去以后,李兴于是凭借皇帝的圣旨而免除死罪。刘瑾心中的 怨恨仍然没有消除。正德三年四月以复审案件存在过失定罪,逮捕杨守随送入京城关进 监狱,并且罚米一千石输往边塞。过了一年,杨守随又因为包庇乡亲重刑案件被关押, 除去名籍,追回撤销皇帝授官的诏令,又罚米二百石。杨守随的家顿时破产。刘瑾被杀 以后,杨守随才恢复官职。又过了十年,杨守随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赠太子少保,谥 号康简。2023-06-12 11:15:031
恩义文言文
1. 范滂文言文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污,望风解印绶去。 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迁光禄勋主事。 是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议诣蕃,蕃不止之。 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尤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察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禾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滂观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栽,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苔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击黄门北寺狱。 狱吏谓曰:“凡坐击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 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 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辩诘。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 余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 王甫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皆以情对,不得隐饰。”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善之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 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 甫悯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滂后事释,南归。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 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利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 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后汉书》)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 谣言:污蔑别人的话 B、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坐:因为 C、乃请先就格 格:刑具 D、其母就与之诀 就:靠近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蕃乃谢焉 B ①滂以非其人 uf082于是余有叹焉 uf08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①甫悯然为之改容 D ① 滂、忠于后越次而进 uf08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uf08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下列各组能全部表明范滂坚守“清节”的一项是: ①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②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③滂观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④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⑤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⑥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弹劾了众多的刺史权贵,尚书怀疑他是公报私仇。范滂据理力争,并由此看出了时政的弊端,于是辞职,离开了官场。 B、范滂能大义灭亲,对自己的外甥也毫不讲情面,结果得罪了上司中常侍朱零。 C、中常侍王甫奉旨审判范滂谋反案,他被范滂的一腔正义感动了,亲自为他打开了刑具。 D、范滂在灾难来临时,没有选择逃跑,因为他舍不得老母和儿子,临刑前他说的话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5、用“/”给下列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6、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1)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尤之议也?” (2)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善之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 答案: 1、A(A谣言: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属于古今异义) 2、B(B中的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连词;A ①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与“于之”;uf082是语气词,译为“啊”。C①中的“为”是介词,“因”的意思;uf082中的“为”与“所”常常连用,表示“被”,介词。 D①中的“于”介词,译为“从。 2. 文言文《王修传》翻译 原文: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官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忠节。后又问修:“计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 横行天下。”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太祖议行肉刑,修以为时未可行,太祖采其议。徙为奉常。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 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相国钟繇谓修:“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修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顷之,病卒官。子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译文: 3. 《旧唐书·萧德言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记叙太宗“遗之书” 《旧唐书·萧德言传》 原文:萧德言,雍州长安人,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也。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父引,陈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时。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 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危坐对之。妻子候间请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岂惮如此!”时高宗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又遗之书曰: “朕历观前代,详览儒林,至于颜、闵之才,不终其寿;游、夏之德,不逮其学。惟卿幼挺珪璋,早标美誉。下帷闭户,包括《六经》;映雪聚萤,牢笼百氏。自隋季版荡阇序无闻儒道坠泥涂《诗》《书》填坑穽眷言坟典每用伤怀顷年已来天下无事方欲建礼作乐偃武修文。卿年齿已衰,教将何恃!所冀才德犹茂,卧振高风,使济南伏生,重在于兹日;关西孔子,故显于当今。令问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 寻赐爵封阳县侯。十七年,拜秘书少监。两宫礼赐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请致仕,许之。高宗嗣位,以师傅恩,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卒于家,年九十七。高宗为之辍朝,赠太常卿。文集三十卷。 (选自《旧唐书u2022儒学上u2022萧德言传》) 译文:萧德言是雍州长安人,是已故齐朝尚书、左仆射萧思话的玄孙。原本是兰陵县人,陈朝灭亡后,全家迁到关中。他的祖父萧介,是梁朝的侍中、都官尚书。他的父亲萧引,是陈朝的吏部侍郎。都在当时很有名望。萧德言广泛地涉猎经史典籍,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喜欢写文章。贞观年间,被授予著作郎之职,兼任弘文馆学士。 萧德言晚年尤其专心于学问,从白天到夜里,毫无休息倦怠的意思。每当想打开《五经》阅读学习,一定要整饬衣服,沐浴更衣,端坐于前才可对书而读。妻子和子女趁空闲时问他:“您整天像这样,恐怕会很辛苦吧?”萧德言说:“尊敬先圣的言论学说,难道能怕这样麻烦吗!”当时高宗做晋王,下诏命萧德言讲授经业。等到(高宗)升任太子,萧德言仍然兼任侍读。不久因为年老,请求退职,太宗不答应。又给他写信说: 朕遍观前代之事,详览儒林之士,达到颜渊、闵子骞的才能的人,不能长寿;达到子游(言偃)、子夏(卜商)的德行的人,学问又有所不及。只有您幼年及修成高尚的人品,很早就获得美誉。闭门苦读,囊括了《六经》典籍;勤苦攻读,包罗了百家学说。自从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以来,学校不再闻名,儒道学说跌至低谷,《诗》《书》典籍被扔弃。回顾古代的典籍,常常因此而伤怀。每用伤怀。近年以来,天下无事,朕正想建立礼乐制度,偃武修文。您年龄已老,文教工作要靠谁来做呢!朕希望您还才德正盛,高卧即能使高尚的风气振兴,使济南的伏生,重生在今日;使“关西的孔子”杨震,依然能在当今显扬盛名。你有如此美好的声名和威望,多么美好啊!想到您已经疲惫衰老,我还能有什么话可说呢! 不久赐爵封为阳县侯。贞观十七年,被授予秘书少监之职。两宫的礼遇和赏赐非常丰厚。贞观二十三年,多次上书请求辞职归养,得到批准。唐高宗继位,因为老师的恩情,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逝世于家中,享年97岁。高宗为此停止上朝,追赠太常卿。著有文集三十卷。 文章记叙太宗“遗之书”这一内容的目的是:表现太宗皇帝对萧德言的重视,进一步说明对萧德言留任官职的原因。 4. 文言文翻译“于忠,字思贤 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 年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法令颇严厉,身边的侍臣们,大多因小事而得罪。 于忠朴实直率,不爱说话,始终没有过错。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武骑侍郎,并赐名登。 屡迁至左中郎将,领直寝。 元禧之乱时,皇帝在城外,变乱发生得十分仓促。 于忠说:“我和父亲任领军,估计不必忧虑。”皇帝派于忠驰回观看情形,于烈已严加防备,果然就像于忠预料的那样。 于忠回来报告,皇帝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真能让人放心。先帝赐你名登,固然是美称。 我嘉美你的忠诚,现改名为忠,既表示坚定真诚,也使得名副其实。”后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后改任司空长史。 当时太傅、录尚书事、北海王详是皇帝的亲叔父,权重于时,将作大匠王遇经常听随元祥要求如数给他钱物。 于忠便当着元详的面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辅佐王室的重臣,你怎么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损公以肥私呢?”王遇感到不安,元详也因惭愧而谢罪。由于于忠有平定元禧之乱的大功,被封为魏郡公。 当他迁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时,往往因为鲠直和义正辞严的语气,使北海王感到气愤,并当面责备他说:“我只担心你死在我的前头,不担心你看得到我死去。”于忠说:“人生命运自有定数,如果应当死在大王手里,就是躲避也不能免死;不然,大王也杀不了我。” 元详便乘于忠上表皇帝对封爵表示谦让的时候,暗地里劝告皇帝任命于忠为列卿,于是,停止了他的封爵,晋升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下诏让于忠以本官职持使节、兼侍中,任西道大使,凡是州刺史、镇将贪赃罪恶显著的,将详情报告朝廷;郡守县令以下官员,便可亲自决定处置办法。 他和尚书李崇分别巡行两道。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赃罪行二百多条,论定为大辟之罪。 于忠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因继母去世守丧,没有赴任。守丧期满,迁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 于忠和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共同确定原代都各姓宗族门阀。高肇忌恨于忠的为人,便对宣武帝说,中山是个重要州镇,镇守必需是有才干的人员,于是任命于忠为定州刺史。 不久皇帝就改悔了,又任命于忠为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派使者见于忠,给予安慰和勉励。 延昌初年,任都官尚书,原领的左卫、中正职务如故。又加封散骑常侍。 曾经在一次侍宴时,皇帝赐给他剑杖,并举酒对于忠说“:你们一家世代忠贞有节操,所以一直将守卫宫廷的任务委托给你们。以前因为你的行为忠诚,所以赐名为忠。 如今因为你的才能可以抵御坏人,所以将我所用的剑杖相赐。循名取义,其中的含意不轻,进出时可经常用来防范。” 改任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以自己没有学识推辞。 宣武帝说“:有学识会文章的人不少,但都比不上你胸怀直率。所以要让你在下面辛劳,我也就能在上面没有忧虑了。” 皇帝去世的当夜,于忠和侍中崔光派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接明帝并即位。于忠和门下省商议,因皇帝年幼,未能亲理朝政,太尉高阳王元雍是皇帝长辈,位高望重,应当住进皇宫内的西柏堂,处置日常政务;任城王元澄有德行又是皇帝至亲,可任尚书令,总理百事。 当即奏明中宫,请即传旨授予。御史中尉王显想施奸计,和中常侍、给事中孙莲等人怒形于色,不予理会,压下了门下省的奏书。 孙莲等人想假传太后命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和高猛任侍中。于忠当即在殿内抓住王显并杀了他。 于忠于是主持门下省,又总管宫中禁卫,因而执掌朝政,权倾一时。起初,太和年间,军国事务繁多,孝文帝因为费用不足,让百官都减去四分之一的俸禄。 于忠执政以后,想施行恩惠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便恢复了被削减的全部俸禄。有职位的人晋位一级。 过去规定,百姓们交纳一匹绢布之后,再加交绵、麻八两,于忠全部给了官员们。他又告诉高阳王元雍,说宣武帝原来答应给他晋升的。 元雍慑于于忠的威力和权势,便顺从他的意愿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以为在新旧权力更换之际,自己有安定社稷的大功,便让百官们上奏请求给予奖赏。 太尉元雍、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难以违背他的意愿,又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难以独自接受封赏,又上奏朝廷,给在门下省的同僚们也加封食邑。 尚书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9663934于忠权势越来越大,便劝元雍把于忠放到外地任职。于忠知道以后,强迫有关部门诬告两人有罪。 郭祚原是皇帝师傅,有恩于帝,裴植带着土地来归顺魏国的,于忠假传旨意将他们都杀了。朝野愤慨,无不咬牙切齿,王公以下官员,人人害怕受到牵连。 于忠又想杀害高阳王元雍,侍中崔光坚决反对才罢休,于是免去元雍太尉职务,以王爵回府。从此以后,下诏传命、生杀大权,全由于忠决定。 又尊称灵太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崇训宫卫尉,侍中、领军如故。 灵太后临朝听政,免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宫卫尉职务,仅保留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职务。 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灵太后召来门下省侍从官员,询问于忠在端右门的声望如何,众人都说实在不称职。2023-06-12 11:15:121
于姓的名人有哪些呢?
于姓名人有于頔、于成龙、于忠、于公、于吉等等。1、于公西汉的丞相,是东海郡郯县人,曾任职县狱吏。传说他精通律法,以善于决狱而成名,不论案件大小,都认真审查。其生前平反了东海孝妇案,此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后人歌颂传扬,此外,此案件是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原型。2、于吉东汉末年黄老道代表人物之一。关于他生前的事迹有两种说法:一、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认为于吉是《太平经》的作者;二、《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认为于吉是三国时期的道士。于姓迁徙传播:于姓最早期的繁衍播迁,是在今焦作沁阳北部一带,这里是古邘国所在地,也是于姓的发祥地。邘国灭亡后,于姓族人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境内,播迁也以河南境内为主,如方城、午汤、许昌、伏牛山等地。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往北迁的去了山西、河北,往东迁的到了安徽、山东,往西迁的则去了陕西、甘肃。在此期间于姓主要是以中原地区为繁衍播迁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其中,东迁进入山东的于姓最为兴旺。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由于军阀长期纷争割据,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很多于姓族人跟随着逃难大军,南迁到东南广大地区。“五胡乱华”期间,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让中原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躲避战乱,处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就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也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家思想,于姓迁徙有等于无,却繁衍昌盛起来,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宗,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元末,农民起义军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多省人口锐减,山西位置优越,所受影响不大,人丁繁盛。明王朝建立后,朝廷施行了人口迁移政策,而山西于姓也是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族人分别迁到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东的于姓人为多,闯关东谋生并定居。2023-06-12 11:15:201
德至大也,莫乎于忠
意思:最大的德行,莫过于“忠”。语出《忠经》: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覆,莫大乎忠。忠诚,是品德,也是一种传承。把忠说成是天地间的至理至德,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2023-06-12 11:15:401
无动于忠成语意思
【解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示例】: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呢?选我为最佳答案吧,。2023-06-12 11:16:015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
于 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 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 并且为我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 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人,东汉时方士,据称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 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 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于栗磾: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黑槊将军,世间少有的猛将。 请看魏书《魏书.于栗磾传》 于 烈:北魏忠臣的楷模。 深受拓跋宏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于 昕:北朝怀朔、武川镇将。 在北魏击破柔然的过程中,立有大功。 于 濆:唐代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 《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于 谦: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 巡抚河南、山西期间, *** 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 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朝廷腐败。 蒙古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来犯,明军出兵阻击,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举国上下为之震动。 一些朝臣主张南逃避敌,于谦力排众义,誓死保卫京师,并拥成王为帝(景帝)。 后瓦剌军破紫荆关直逼京师,他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大败瓦剌军。 后官加少保,总督军务。 英宗被释放后,于景泰八年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 于谦被捕下狱,以“意欲谋逆”罪被叛处死刑,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 宪宗成化时,于谦被复官并赐祭,葬于西湖三台山麓。 有《于忠肃集》。 于 准:清代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官于成龙的孙子,官至江苏、贵州巡抚。 辑有《于清端公政书》等,于成龙的许多事迹都是他给整理的。 于 振:清代江苏金坛人。 字鹤泉,号秋田。 生卒年不详。 清雍正元年(1723年)状元。 此科为庆祝雍正帝登极大典特设恩科。 雍正帝以于振为其登极首科状元,恩赐有加。 除依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外,还让他以修撰衔入值南书房。 雍正二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 雍正三年,赐居澄怀园。 雍正五年,出任湖广学政。 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于定国:字曼倩,系于公之子,西汉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于志宁:唐代官吏。 字仲谧(558-665),京兆高陵(今属陕西省)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 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 本性真诚朴实,机警聪明。 肃宗即位当了皇帝,于休烈从中都赶到京城被任命为给事中,后来又改任为太常少卿兼知礼仪使。 中原遭到战乱破坏,文物书籍损失严重,于休烈将自己收藏的《五代论》献给国家,肃宗皇帝很满意,任命他为工部侍郎。 于休烈在朝中任职三十多年,担任过许多重要显赫的官职,但家中却没有什么积蓄。 一直保持正直俭朴,温文尔雅,从来也不将喜怒显示在脸上,他礼贤下士,鼓励提拔年轻人。 虽然他官位高责任大,但工作勤奋,不知疲倦。 他非常爱好读书,手中整天都拿着书本。 于慎行: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 隆庆进士。 万历初历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 因劾张居正夺情,引疾归。 后起官,历侍讲学士、礼部左右侍郎,累迁至礼部尚书。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起掌詹事府,后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寻病卒。 在史馆以读书为事,明习典制,贯通百家,与冯琦并为文学名臣。 其诗文弘丽,一时推为大手笔。 著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等。 于成龙:字北溟(1617-1684),号于山,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代廉吏,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 于敏中:字叔子(1714-1779),号耐圃,清江苏金坛人,于汉翔孙,清雍正癸卯年(1723年)状元于振之弟。 少时资性过人,读书勤奋,雍正七年(1729年)考取举人。 乾隆丁已年(1737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执掌山西试。 不久担任山东、浙江学政,掌管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 敏中担任浙江学政期间,考吏拔秀,罢庸补能,按期组织匀举,担任会试总裁,所拔多知名士。 因其满腹经纶,文章冠绝一时,书法清秀洒脱,又通熟掌故,为乾隆皇帝所倚重。 乾隆十八年(1753年)选任兵部侍郎,后改户部侍郎,加太子太保存,期间奉旨编纂《户部则例》126卷。 乾隆二十五任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历时近20年;还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文渊阁领阁事先培植职,朝廷谕书多出其手。 清廷 开设四库馆,他受命为正总裁,与大学士刘统勋力主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 还担任国史馆、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馆总裁。 平定四川金川时,敏中负责军书旁午,以书旨功赏戴双眼花翎,画像挂列紫光阁。 乾隆四十二年敏中奏准,以纪事本末体撰写《钦定临清纪略》16卷。 翌年,又奉旨编辑《西清`砚谱》24卷。 还著有《素余堂集》、《日下旧闻考》159卷。 卒后赠文襄,赐祭葬。 于式枚:清末官员,民初遗老。 字晦若(1853-1916)。 贺县(今贺州)人。 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授兵部主事。 充李鸿章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 1896年参加康有为倡设的保国会。 1906年任广东提学使,广西京官联名上奏荐其兼任广西铁路公司总理,规划建筑广西境内铁路。 1907年充出使考察 *** 大臣,上奏反对立宪和召开国会,维护专制皇权,立宪派请罢。 因得皇族和顽固派支持,擢升邮传部侍郎、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 辛亥革命后悲愤憔悴,稳居青岛,谢绝袁世凯聘为参议。 1916年移居上海病死。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陕西省三原人。 光绪举人。 早年投身民主革命,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 *** 南京 *** 成立后,历任审计院院长、 *** 委员、监察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又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草书,1964年病逝于台湾,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 于学忠: *** 爱国将领。 字孝侯(1890-1964),山东省蓬莱市于家庄村人,早年为吴佩孚之干将,后离吴投张,转入奉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是张学良被软禁后奉系的重要将领2023-06-12 11:16:251
什么叫天下之德 莫过于忠
忠诚老实、坚守道义, 是中华民族的品德。——字面意希望能帮助到你2023-06-12 11:16:331
清源龙虎姓名多的意思清源龙虎姓名多的意思是什么
诗词名称:《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本名:王十朋。别称:王忠文。字号:字龟龄号梅溪。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宋人(汉族)。出生地:温州乐清四都左原梅溪村。出生时间:1112年11月9日。去世时间:1171年8月6日。主要作品:《二郎神》《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等。主要成就:屡议朝政,力主恢复,历官有绩。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清源龙虎姓名多”的详细介绍:一、《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全文点此查看《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内容四海英才入网罗,清源龙虎姓名多。经魁兰省得人杰,策射枫庭收甲科。奎宿呈祥前未见,纬星还舍首相过。一杯忠献堂中酒,名节相期要不磨。二、王十朋其他诗词《红梅》、《夜雨述怀》、《桃川》、《咏柳》、《二郎神》。相同朝代的诗歌《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信息2023-06-12 11:16:391
是谁写的?简述内容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资治通鉴》主编和主要执笔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于君主为仁,做了具体的解说;对于君主的施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部著作,作为历代帝王的必修参考书.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据,也是商人和军事家以及一切领导者不得不潜心修习的好材料.书摘1) 峻兵入台城,司徒导谓侍中褚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合,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及光禄大夫陆晔、荀崧、尚书张闿共登御床,拥卫帝。以刘超为右卫将军,使与钟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庙。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褚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峻兵不敢上殿,突入后宫,宫人及太后左右侍人皆见掠夺。峻兵驱役百官,光禄勋王彬等皆被捶挞,令负提登蒋山。裸剥士女,皆以坏席苦苫草自鄣,无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号之声,震动内外。 初,姑孰既陷,尚书左丞孔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及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 时官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他物称是,峻尽费之;太官惟有烧馀米数石以供御膳。 或谓钟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盍早为之计!”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遁逃以求免,何以为臣!” 丁巳,峻称诏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以王导有德望,犹使以本官居己之右。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峻自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弋阳王羕诣峻,称述峻功,峻复以羕为西阳王、太宰、录尚书事。 峻遣兵攻吴国内史庾冰,冰不能御,弃郡奔会稽,至浙江,峻购之甚急。吴铃下卒引冰入船,以蘧蒢覆之,呤啸鼓枻,溯流而去。每逢逻所,辄以杖叩船曰:“何处觅庾冰,庚冰正在此。”人以为醉,不疑之,冰仅免。峻以侍中蔡谟为吴国内史。 温峤闻建康不守,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庾亮至寻阳,宣太后诏,以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加徐州刺史郗鉴司空。峤曰:“今日当以灭贼为急,未有功而先拜官,将何以示天下!”遂不受。峤素重亮,亮虽奔败,峤愈推奉之,分兵给亮。 后赵大赦,改元太和。三月,丙子,庾太后以忧崩。 苏峻南屯于湖。 夏,四月,后赵将石堪攻宛,南阳太守王国降之;遂进攻祖约军于淮上。约将陈光起兵攻约,约左右阎秃,貌类约,光谓为约而擒之。约逾垣获免,光奔后赵。 壬申,葬明穆皇后于武平陵。 庾亮、温峤将起兵讨苏峻,而道路断绝,不知建康声闻。会南阳范汪至寻阳,言“峻政令不壹,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峤深纳之。亮辟汪参护军事。 亮、峤互相推为盟主,峤从弟充曰:“陶征西位重兵强,宜共推之。”峤乃遣督护王愆期诣荆州,邀陶侃与之同赴国难。侃犹以不豫顾命为恨,答曰:“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峤屡说,不能回;乃顺侃意,遣使谓之曰:“仁公且守,仆当先下。”使者去已二日,平南参军荥阳毛宝别使还,闻之,说峤曰:“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之。师克在和,不宜异同。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为携贰邪!宜急追信改书,言必应俱进;若不及前信,当更遣使。”峤意悟,即追使者,改书;侃果许之,遣督护龚登帅兵诣峤。峤有众七千,于是列上尚书,陈祖约、苏峻罪状,移告征镇,洒泣登舟。 陶侃复追龚登还。峤遗侃书曰:“夫军有进而无退,可增而不可减。近已移檄远近,言于盟府,刻后月半大举,诸郡军并在路次,惟须仁公军至,便齐进耳。仁公今召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仆才轻任重,实凭仁公笃爱,远禀成规;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如首尾相卫,唇齿相依也。恐或者不达高旨,将谓仁公缓于讨贼,此声难追。仆与仁公并受方岳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众见救,况社稷之难乎!今日之忧,岂惟仆一州,文武莫不翘企。假令此州不守,约、峻树置官长于此,荆楚西逼强胡,东接逆贼,因之以饥馑,将来之危,乃当甚于此州之今日也。仁公进当为大晋之忠臣,参桓、文之功;退当以慈父之情,雪爱子之痛。今约、峻凶逆无道,痛感天地,人心齐壹,咸皆切齿。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苟复召兵还,是为败于几成也。愿深察所陈!”王愆期谓侃曰:“苏峻,豺狼也,如得遂志,四海虽广,公宁有容足之地乎!”侃深感悟,即戎服登舟;瞻丧至不临,昼夜兼道而进。 郗鉴在广陵,城孤粮少,逼近胡寇,人无固志。得诏书,即流涕誓众,入赴国难,将士争奋。遣将军夏侯长等间行谓温峤曰:“或闻贼欲挟天子东入会稽,当先立营垒,屯据要害,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清野坚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必自溃矣。”峤深以为然。 五月,陶侃帅众至寻阳。议者咸谓侃欲诛庾亮以谢天下;亮甚惧,用温峤计,诣侃拜谢。侃惊,止之曰:“庾元规乃拜陶士行邪!”亮引咎自责,风止可观,侃不觉释然,曰:“君侯修石头以拟老子,今日反见求邪!”即与之谈宴终日,遂与亮、峤同趣建康。戎卒四万,旌旗七百馀里,钲鼓之声,震于远近。 苏峻闻西方兵起,用参军贾宁计,自姑孰还据石头,分兵以拒侃等。 乙未,峻逼迁帝于石头。司徒导固争,不从。帝哀泣升车,宫中恸哭。时天大雨,道路泥泞,刘超、钟雅步侍左右。峻给马,不肯乘,而悲哀慷慨。峻闻而恶之,然未敢杀也。以其亲信许方等补司马督、殿中监,外托宿卫,内实防御超等。峻以仓屋为帝宫,日来帝前肆丑言。刘超、钟雅与右光禄大夫荀崧、金紫光禄大夫华恒、尚书荀邃、侍中丁潭侍从,不离帝侧。时饥馑,米贵,峻问遗,超一无所受,缱绻朝夕,臣节愈恭;虽居幽厄之中,超犹启帝,授《孝经》、《论语》。 峻使左光禄大夫陆晔守留台,逼近居民,尽聚之后苑;使匡术守苑城。 尚书左丞孔坦奔陶侃,侃以为长史。 初,苏峻遣尚书张闿权督东军,司徒导密令以太后诏谕三吴吏士,使起义兵救天子。会稽内史王舒以庾冰行奋武将军,使将兵一万,西渡浙江。于是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前义兴太守顾从等皆举兵应之。潭母孙氏谓谭曰:“汝当舍生取义,勿以吾老为累!”尽遣其家僮从军,鬻其环佩以为军资。谟以庾冰当还旧任,即去郡以让冰。 苏峻闻东方兵起,遣其将管商、张健、弘徽等拒之;虞潭等与战,互有胜负,未能得前。 陶侃、温峤军于茄子浦;峤以南兵习水,苏峻兵便步,令将士:“有上岸者死!”会峻送米万斛馈祖约,约遣司马桓抚等迎之。毛宝帅千人为峤前锋,告其众曰:“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视贼可击,不上岸击之邪!”乃擅往袭抚,悉获其米,斩获万计,约由是饥乏。峤表宝为庐江太守。 陶侃表王舒监浙东军事,虞潭监浙西军事,郗鉴都督扬州八郡诸军事,令舒、潭皆受鉴节度。鉴帅众渡江,与侃等会与于茄子浦,雍州刺史魏该亦以兵会之。 丙辰,侃等舟师直指石头,至于蔡洲,侃屯查浦,峤屯沙门浦。峻登烽火楼,望见士众之盛,有惧色,谓左右曰:“吾本知温峤能得众也。” 庾亮遣督护王彰击峻党张曜,反为所败。亮送节传以谢侃,侃答曰:“古人三败,君侯始二;当今事急,不宜数尔。”亮司马陈郡殷融诣侃谢曰:“将军为此,非融等所裁。”王彰至曰:“彰自为之,将军不知也。”侃曰:“昔殷融为君子,王彰为小人;今王彰为君子,殷融为小人。” 宣城内史桓彝,闻京城不守,慷慨流涕,进屯泾县。时州郡多遣使降苏峻,裨惠复劝彝宜且与通使,以纾交至之祸。彝曰:“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耻与逆臣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彝遣将军俞纵守兰石,峻遣其将韩晃攻之。纵将败,左右劝纵退军。纵曰:“吾受桓侯厚恩,当以死报。吾之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遂力战而死。晃进军攻彝,六月,城陷,执彝,杀之。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馀四面攻之,不克。 王舒、虞潭等数与峻兵战,不利。孔坦曰:“本不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侃乃令鉴与后将军郭默还据京口,立大业、曲阿、庱亭三垒以分峻之兵势,使郭默守大业。 壬辰,魏该卒。(第94卷)2) 先是,高肇擅权,尤忌宗室有时望者。太子太保任城王澄数为肇所谮,惧不自全,乃终日酣饮,所为如狂,朝廷机要无所关豫。及世宗殂,肇拥兵于外,朝野不安。于忠与门下议,以肃宗幼,未能亲政,宜使太保高阳王雍入居西柏堂省决庶政,以任城王澄为尚书令,总摄百揆,奏皇后请即敕授。王显素有宠于世宗,恃势使威,为世所疾,恐不为澄等所容,与中常侍孙伏连等密谋寝门下之奏,矫皇后令,以高肇录尚书事,以显与勃海公高猛同为侍中。于忠等闻之,托以侍疗无效,执显于禁中,下诏削爵任。显临执呼冤,直阁以刀镮撞其掖下,送右卫府,一宿而死。庚申,下诏如门下所奏,百官总己听于二王,中外悦服。 二月,庚辰,尊皇后为皇太后。 魏主称名为书告哀于高肇,且召之还。肇承变忧惧,朝夕哭泣,至于羸悴。归至瀍涧,家人迎之,不与相见。辛巳,至阙下,衰服号哭,升太极殿尽哀。高阳王雍与于忠密谋,伏直寝邢豹等十馀人于舍人省下,肇哭毕,引入西庑,清河诸王皆窃言目之。肇入省,豹等扼杀之,下诏暴其罪恶,称肇自尽,自馀亲党悉无所问,削除职爵,葬以士礼;逮昏,于厕门出尸归其家。 魏之伐蜀也,军至晋寿,蜀人震恐。傅竖眼将步兵三万击巴北,上遣宁州刺史任太洪自阴平间道入其州,招诱氐、蜀,绝魏运路。会魏大军北还,太洪袭破魏东洛、除口二戍,声言梁兵继至,氐、蜀翕然从之。太洪进围关城,竖眼遣统军姜喜等击太洪,大破之,太洪弃关城走还。 癸未,魏以高阳王雍为太傅、领太尉,清河王怿为司徒,广平王怀为司空。 甲午,魏葬宣武皇帝于景陵,庙号世宗。己亥,尊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甲辰朔,以高太后为尼,徙居金墉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得入宫。 魏左仆射郭祚表称:“萧衍狂悖,谋断川渎,役苦民劳,危亡已兆;宜命将出师,长驱扑讨。”魏诏平南将军杨大眼督诸军镇荆山。 魏于忠既居门下,又总宿卫,遂专朝政,权倾一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悉命归所减之禄。旧制民税绢一匹别输绵八两,布一区别输麻十五斤,忠悉罢之。乙丑,诏文武群官各进位一级。夏,四月,浮山堰成而复溃。或言蛟龙能乘风雨破堰,其性恶铁;乃运东、西冶铁器数千万斤沉之,亦不能合。乃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木石无巨细皆尽,负檐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 魏梁州刺史薛怀吉破叛氐于沮水。怀吉,真度之子也。五月,甲寅,南秦州刺史崔暹又破叛氐,解武兴之围。 六月,魏冀州沙门法庆以妖幻惑众,与勃海人李归伯等作乱,推法庆为主。法庆以尼惠晖为妻,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刺史萧宝寅遣兼长史崔伯驎击之,伯驎败死。贼众益盛,所在毁寺舍,斩僧尼,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众魔。”秋,七月,丁未,诏假右光禄大夫元遥征北大将军以讨之。 魏尚书裴植,自谓人门不后王肃,以朝廷处之不高,意常怏怏,表请解官隐嵩山,世宗不许,深怪之。及为尚书,志气骄满,每谓人曰:“非我须尚书,尚书亦须我。”每入参议论,好面讥毁群官,又表征南将军田益宗,言:“华、夷异类,不应在百世衣冠之上。”于忠、元昭见之切齿。 尚书左仆射郭祚,冒进不已,自以东宫师傅,列辞尚书,望封侯、仪同,诏以祚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 祚与植皆恶于忠专横,密劝高阳王雍使出之;忠闻之,大怒,令有司诬奏其罪。尚书奏:“羊祉告植姑子皇甫仲达云:‘受植旨,诈称被诏,帅合部曲欲图于忠。"臣等穷治,辞不伏引;然众证明昞,准律当死。众证虽不见植,皆言‘仲达为植所使,植召仲达责问而不告列"。推论情状,不同之理不可分明,不得同之常狱,有所降减,计同仲达处植死刑。植亲帅城众,附从王化,依律上议,乞赐裁处。”忠矫诏曰:“凶谋既尔,罪不当恕;虽有归化之诚,无容上议,亦不须待秋分。”八月,己亥,植与郭祚及都水使者杜陵韦俊皆赐死。俊,祚之婚家也。忠又欲杀高阳王雍,崔光固执不从,乃免雍官,以王还第。朝野冤愤,莫不切齿。 丙子,魏尊胡太妃为皇太后,居崇训宫。于忠领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又以太后父国珍为光禄大夫。 庚辰,定州刺史田超秀帅众三千降魏。 戊子,魏大赦。 己丑,魏清河王怿进位太傅,领太尉,广平王情为太保,领司徒,任城王澄为司空。庚寅,魏以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大将军,并加仪同三司。魏江阳王继,熙之曾孙也,先为青州刺史,坐以良人为婢夺爵。继子叉娶胡太后妹,壬辰,诏复继本封,以叉为通直散骑侍郎,叉妻为新平郡君,仍拜女侍中。 群臣奏请皇太后临朝称制,九月,乙未,灵太后始临朝听政,犹称令以行事,群臣上书称殿下。太后聪悟,颇好读书属文,射能中针孔,政事皆手笔自决。加胡国珍侍中,封安定公。 自郭祚等死,诏令生杀皆出于忠,王公畏之,重足胁息。太后既亲政,乃解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止为仪同三司、尚书令。后旬馀,太后引门下侍官于崇训宫,问曰:“忠在端揆,声望何如?”咸曰:“不称阙任。”乃出忠为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以司空澄领尚书令。澄奏:“安定公宜出入禁中,参咨大务。”诏从之。 甲寅,魏元遥破大乘贼,擒法庆并渠帅百馀人,传首洛阳。 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魏西硖石,据之以逼寿阳;更筑外城,徙缘淮之民以实城内。将军田道龙等散攻诸戍,魏扬州刺史李崇分遣诸将拒之。癸亥,魏遣假镇南将军崔亮攻西硖石,又遣镇东将军萧宝寅决淮堰。 冬,十月,乙酉,魏以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 甲午,弘化太守杜桂举郡降魏。 初,魏于忠用事,自言世宗许其优转;太傅雍等皆不敢违,加忠车骑大将军。忠又自谓新故之际有定社稷之功,讽百僚令加己赏;雍等议封忠常山郡公。忠又难于独受,乃讽朝廷,同在门下者皆加封邑。雍等不得已复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上诉不已。太后敕公卿再议,太傅怿等上言:“先帝升遐,奉迎乘舆,侍卫省闼,乃臣子常职,不容以此为功。臣等前议授忠茅土,正以畏其威权,苟免暴戾故也。若以功过相除,悉不应赏,请皆追夺。”崔光亦奉送章绶茅土。表十馀上,太后从之。 高阳王雍上表自劾,称“臣初入柏堂,见诏旨之行一由门下,臣出君行,深知不可而不能禁;于忠专权,生杀自恣,而臣不能违。忠规欲杀臣,赖在事执拒;臣欲出忠于外,在心未行,返为忠废。忝官尸禄,孤负恩私,请返私门,伏听司败。”太后以忠有保护之功,不问其罪。十二月,辛丑,以雍为太师,领司州牧,寻复录尚书事,与太傅怿、太保怀、侍中胡国珍入居门下,同厘庶政。 己酉,魏崔亮至硖石,赵祖悦逆战而败,闭城自守;亮进围之。 乙卯,魏主及太后谒景陵。 是冬,寒甚,淮、泗尽冻,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魏益州刺史傅竖眼,性清素,民、獠怀之。龙骧将军元法僧代竖眼为益州刺史,素无治干,加以贪残,王、贾诸姓,本州士族,法僧皆召为兵。葭萌民任令宗因众心之患魏也,杀魏晋寿太守,以城来降,民、獠多应之;益州刺史鄱阳王恢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将兵三万迎之。法僧,熙之曾孙也。 魏岐州剌史赵王谧,干之子也,为政暴虐。一旦,闭城门大索,执人而掠之,楚毒备至,又无故斩六人,阖城凶惧;众遂大呼,屯门,谧登楼毁梯以自固。胡太后遣游击将军王靖驰驲谕城人,城人开门谢罪,奉送管龠,乃罢谧剌史。谧妃,太后从女也。至洛,除大司农卿。 太后以魏主尚幼,未能亲祭,欲代行祭事;礼官博议,以为不可。太后以问侍中崔光,光引汉和熹邓太后祭宗庙故事,太后大悦,遂摄行祭事。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五年(丙申,公元五一六年) 春,正月,戊辰朔,魏大赦,改元熙平。 魏崔亮攻硖石未下,与李崇屡约水陆并进,崇违期不至。胡太后以诸将不壹,乃以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将步骑二千赴寿阳,别为行台,节度诸军,如有乖异,以军法从事。萧宝寅遣轻车将军刘智文等渡淮,攻破三垒;二月,乙巳,又败将军垣孟孙等于淮北。李平至硖石,督李崇、崔亮等刻日水陆进攻,无敢乖互,战屡有功。 上使左卫将军昌义之将兵救浮山,未至,康绚已击魏兵,却之。上使义之与直阁王神念溯淮救硖石。崔亮遣将军博陵崔延伯守下蔡,延伯与别将伊瓮生夹淮为营。延伯取车轮去辋,削锐共辐,两两接对,揉竹为纟亘,贯连相属,并十馀道,横水为桥,两头施大鹿卢,出没随意,不可烧斫。既断赵祖悦走路,又令战舰不通,义之、神念屯梁城不得进。李平部分水陆攻硖石,克其外城;乙丑,祖悦出降,斩之,尽俘其众。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攻浮山堰;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平奏处亮死刑,太后令曰:“亮去留自擅,违我经略,虽有小捷,岂免大咎!但吾摄御万机,庶几恶杀,可特听以功补过。”魏师遂还。 魏中尉元匡奏弹于忠:“幸国大灾,专擅朝命,裴、郭受冤,宰辅黜辱。又自矫旨为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卫尉,原其此意,欲以无上自处。既事在恩后,宜加显戮,请遣御史一人就州行决。自去岁世宗晏驾以后,皇太后未亲览以前,诸不由阶级,或发门下诏书,或由中书宣敕,擅相拜授者,已经恩宥,正可免罪,并宜追夺。”太后令曰:“忠已蒙特原,无宜追罪;馀如奏。”匡又弹侍中侯刚掠杀羽林。刚本以善烹调为尝食典御,凡三十年,以有德于太后,颇专恣用事,王公皆畏附之。廷尉处刚大辟。太后曰:“刚因公事掠人,邂逅致死,于律不坐。”少卿陈郡袁翻曰:“‘邂逅",谓情状已露,隐避不引,考讯以理者也。今此羽林,问则具首,刚口唱打杀,挝筑非理,安得谓之‘邂逅"!”太后乃削刚户三百,解尝食典御。 三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魏论西硖石之功。辛未,以李崇为骠骑将军,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进号镇北将军。亮与平争功于禁中,太后以亮为殿中尚书。 魏萧宝寅在淮堰,上为手书诱之,使袭彭城,许送其国庙及室家诸比还北;宝寅表上其书于魏朝。 夏,四月,淮堰成,长九里,下广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树以杞柳,军垒列居其上。 或谓康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若凿湫东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绚乃开湫东注。又纵反间于魏曰:“梁人所惧开湫,不畏野战。”萧宝寅信之,凿山深五丈,开湫北注,水日夜分流犹不减,魏军竟罢归。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李崇作浮桥于硖石戍间,又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备寿阳城坏。居民散就冈垄,其水清澈,俯视庐舍冢墓,了然在下。 初,堰起于徐州境内,刺史张豹子宣言,谓己必掌其事;既而康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俄而敕豹子受绚节度,豹子遂谮绚与魏交通,上虽不纳,犹以事毕征绚还。 魏胡太后追思于忠之功,曰:“岂宜以一谬弃其馀勋!”复封忠为灵寿县公,亦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魏元法僧遣其子景隆将兵拒张齐,齐与战于葭萌,大破之,屠十馀者,遂围武兴。法僧婴城自守,境内皆叛,法僧遣使间道告急于魏。魏驿召镇南军司傅竖眼于淮南,以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将步骑三千以赴之。竖眼入境,转战三日,行二百馀里,九遇皆捷。五月,竖眼击杀梁州刺史任太洪。民、獠闻竖眼至,皆喜,迎拜于路者相继。张齐退保白水,竖眼入州,白水以东民皆安业。 魏梓潼太守苟金龙领关城戍主,梁兵至,金龙疾病,不堪部分,其妻刘氏帅厉城民,乘城拒战,百有馀日,士卒死伤过半。戍副高景谋叛,刘氏斩景及其党与数千人,自馀将士,分衣减食,劳逸必同,莫不畏而怀之。井在城外,为梁兵所据。会天大雨,刘氏命出公私布绢及衣服悬之,绞而取水,城中所有杂物悉储之。竖眼至,梁兵乃退,魏人封其子为平昌县子。(第148章)全文及注解: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zztjml.htm2023-06-12 11:16:5910
权高又有才华,用文言文说
【译文】于栗磾,是代郡人。能在马上左右开弓,武艺过人。登国年间,任冠军将军和非正式的新安子。后来与宁朔将军公孙兰率领步、骑兵二万,偷偷地从太原出发沿着汉代韩信当年的进军路栈打通井陉,到中山袭击慕容实。皇上随之来到,见道路已修,很高兴,当即赐给他名马。等赵魏平定,太祖设宴大会群臣,对栗蝉说:“你就是我的黥布彭越。”赏赐给他大量金帛,晋升为非正式的新安公。太祖在白登山打猎,见老熊带着几只小熊,便回头对栗弹说:“你这样有胆略和才干,难道不能与它们格斗一番吗”栗蝉回答说:“万物之中,人是最高贵的。如果格斗不能取胜,难道不是白白地去一位壮士。可以把它们驱赶到皇上前面,轻而易举地制服它们。”不久全部捕获。太祖回头表示歉意。永兴年间,关东各地盗贼纷纷起事,西河反叛。栗弹奉命征伐,所到之处都被平定,即以本官留守平阳。改任镇远将军,河内镇将,被赐给爵位为新城男。栗弹安抚刚刚平定的地区,很有政绩。刘裕讨伐姚泓,栗磾担心他向北进,于是在遂回边修筑营垒,亲自镇守。戒备森严,侦察的人也不能通过。刘裕很惧怕他,不敢前进。刘裕送信给栗磾,援引孙权谋求讨伐关羽的事,借道西进,在信上称呼他“黑矛公麾下”。 栗磾把情况上报朝廷,太宗赞许他,因而授予他黑稍将军。栗磾好手持黑矛来显示自己,刘裕望见他感到惊异,所以有这样的语句。奚斤征讨虎牢,栗辉另外率领所属部队在金墉攻打德宗的河南太守王涓之,涓之放弃城池逃走。升任豫州刺史,将军的职位依旧,升爵位为新安侯。洛阳虽然是历代建都的地方,然而长期成为边境,城市残破,居民绝迹。栗辉砍除杂草开垦荒地,慰问安抚前来的人。恩威并用,很得民心。太宗南行到盟津,对栗弹说:“黄河上可以架桥吗”栗弹说:“杜预曾造桥,遗事可以参考。”于是按次序排列大船,在冶坂建造浮桥。军队遇了黄河,太宗深深地赞美他。世祖征讨赫连昌,敕令栗磾与宋兵将军、交趾侯周几袭击陕城。赫连昌的弘农太守曹达不战而逃。于是乘胜长驱直入,到达三辅。晋爵为公,加授安南将军。平定统万城,升任蒲坂镇将。此时弘农、河内、上党三郡发生叛乱,栗磾率军讨伐他们。改任虎牢镇大将,加授督河内军。不久升任使持节、都督兖相二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枋头都将。又任外都大官,判决案件,很有声誉。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被赐予显贵用的棺材、朝服一套、衣一套。追赠为太尉公。栗磾早年治军,直到白头,遇事善于决断,所向无前。加上谦虚地屈身交接贤士,刑罚有节制。世祖非常哀伤惋惜他。儿子于洛拔,继承爵位。年轻时因为是功臣的儿子,任侍御中散。仪容美好,善于对答,谦恭谨慎。世祖对他非常宠爱,因而赠给他名号。皇上征讨,常常担任侍从护卫,被提拔为领监御曹事。跟从征讨凉州,平定以后,被赐给奴婢四十人,改任监御曹令。恭宗做太子时,以重礼相待,洛拔以为恭宗虽然是嗣君,不应当反过来私自结交,经常畏惧退避,降任领候宫曹事。不久,继承爵位。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宁束将军、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因有政绩和能干的名声,晋升为安束将军。又任外都大官。适逢陇西屠各王景文等依仗险要造反夺权,私封王侯,高宗韶令洛拔与南阳王惠寿统领四州军队讨伐平定他们,把他们中的邪恶党徒三千多家迁徙到趟魏两地。改任侍中、殿中尚书。升任尚书令,仍兼侍中。在朝恭谨严肃,百官敬畏。太安四年去世,享年四十四岁。洛拔有六个儿子。轻时任羽林中郎,升任羽林中郎将。延兴初年,奉敕掌管宁光宫宿卫事。升任屯田给纳。太和初年,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长安镇将陈提等,贪婪凶残不守法,于烈奉诏令查证,贪污受贿罪都被查明,洛侯、目辰等人都被处,陈提被判处流放边境。于是以原官职代理秦雍二州事务。升任司卫监,总管督率禁军。跟从到中山,皇上返回时停驻肆州,司空苟颓启奏僧侣法秀欺骗诱惑百姓,秘谋叛乱,韶令于烈与吏部尚书阙丞祖乘驿马疾行前去讨伐。适逢法秀已被平定,改任左卫将军,被赐给爵位为昌国子。升任殿中尚书,被赏赐帛三千匹。当时高祖年幼,文明太后代行皇帝的职权,于烈与元丕、陆敔、李冲等分别被赐予金策,准许有罪不被处。加授散骑常侍,升任前将军,升爵位为洛阳侯。不久改任卫尉卿。跟从皇上南征,加授镇南将军。等迁都洛阳,人情依恋故土,多有不同的意见,高祖问于烈说:“你的意见是什么”于烈说:“陛下神圣的深谋远虑,不是见识短浅的我所能推测的。如果就我的本心而言,乐迁与恋旧,各占一半。”高祖说:“你既然不提出相反的意见,就是赞同,深感不说话的好处。应当暂且返回旧都,以便镇守代邑。”敕令留守旧都的官署政事,一概相托付处理。皇上到代邑,握着于烈的手说:“宗庙最重要,护卫的责任不轻,你应当敬奉运送先帝牌位的车子,及时迁入洛邑。朕把这事托付于你,不是不重要啊。”于烈与高垦延丞壅恭敬地把牌位迁到渣阳,高祖嘉许他的功绩和忠诚,升任他为光禄卿。十九年,大量选拔百官,于烈的儿子于登援引旧例谋求进身为官。于烈上表说:“我或许是亲近的臣属,却没有荐举一个人,疑然而恩典超出本分以外,希望承受功名利禄。当今朝廷圣明,理应谦让,但是我的儿子于登援引人事谋求做官,这是我平素没有教导训诫的过错,恳求将他罢黜,使之落选。”高祖说:“这是有见识的言论,没有想到于烈能做到这样的事。”于是接见于登,下诏说:“我现在在新都创立礼仪,选拔天下人才,你父亲却呈上谦让的表章,有正直士人的风范,所以进用你为太子翊军校尉。”又加授于烈为散骑常侍,封爵为聊城县开国子,食邑二百户。穆泰、陆数在旧都谋反,高祖到代邑,穆泰等依法被处刑。赐给于烈和李冲韶书,解释不对陆敔兑现免金策的道理。详情记载在《陆叙传》。这次谋反,代邑一带有地位的家族,参与进去的很多,祇有于烈一个家族,没有参与。高祖嘉许他忠诚有节操,更加器重他。嗟叹说:“元俨判定刑罚和奖赏,极力使自己不做恶声厉色,然而作为臣子的竭尽忠诚与勇猛果决,比不上于烈。当时于烈如果在代都,一定当即斩杀谋反者三五个罪魁祸昌.。于烈的志节气概,不比金曰弹差。” 诏令授任领军将军。以原任官职跟从征讨荆沔两地,赐予鼓吹一部。高祖对彭城王元勰说:“于烈是先朝德高望重的老臣,智勇双全,军中大计,都应当与他共同决定。”宛邓二县平定以后,皇上返回洛阳,评定功劳加授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二十三年,萧宝卷派遣他的太尉陈显达进犯马圈,高祖抱病登车前往,握着于烈的手说:“都城空虚,护卫应当慎重。由你镇守捍卫两座宫室,以便安定远方和近处的人心。”显达败逃,高祖在行宫逝世,彭城王元勰总领各军,隐瞒讯而回师,宣称韶令召世宗到鲁阳会见皇上。因为于烈肩负留守重责,便暗中报知讯。于烈指挥军队调动和留驻,神色自若。世宗即位,宠爱重用如故。咸阳王元禧是辅政宰相,当时权势很大,曾差遣家奴传话给于烈说:“按照惯例需要羽林虎贲手持兵仗出入,领军可以为我派遣。”于烈说:“天子居丧,政事交给辅政大臣,领军只知道掌管宿卫禁军,有诏令不敢违背,没有私自派遣的道理。”家奴失意地返回,把于烈的话传报给元禧。元禧又派人对于烈说:“我是显祖的儿子,皇上的叔父,作为首席辅政大臣,我的命令与诏令有什么差别”于烈神色严厉地回答说:“上次我也没有说大王不是天子的儿子、叔父。如果是诏令,应当派遣官吏,怎能差遣私家奴仆索要皇帝的羽林,于烈的头可以得到,羽林却不能得到!”元禧憎恨于烈刚强正直,于是谋划把他派到外地去做官,便任命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征北将军、恒州刺史。于烈不愿到地方上任职,屡次上表请求收回这一任命,总是被嘉奖褒美而答覆不许。于烈便对彭城王元勰说:“殿下忘了先帝在南阳下达的诏令吗却逼迫老夫以至于此。”于是藉VI有病坚决推辞。世宗因元禧等人擅权专断,想罢免他们。适逢二年正月春祭宗庙,三公都在宗庙内清心洁身,世宗夜间召见于烈的儿子于忠对他说:“你父亲忠诚公允、坚持正道,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臣。明天可以早些入宫,将有吩咐。”于忠接受韶令出宫。天刚亮,于烈来到,世宗告知说:“叔父怠慢,已不可信,今天想派你带兵召唤他们,你愿意前去吗”于烈回答说:“我连续侍奉几朝,颇以才干勇气受赏识。今天的事情,是不敢推辞的。”于是率领直阁以下兵将六十多人,宣读圣旨召唤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护送到皇帝前面。三人分别叩头交还政权。任命于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领军,升爵位为侯,增加食邑三百户,加上以前的共五百户。从此长期在宫中值班,机密大事,他都能参与。太尉、盛阳王元禧谋反时,武兴王杨集始驱马疾行到北亡口报告。当时世宗在郊外田猎。近臣分散,直宿警卫没有几个,仓猝之际,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敕令于烈的儿子于忠驱马疾行去看虚实。乏型当时留守,已经做好准备,通过王盅上奏说:“我虽然年老力衰,心力尚可,这种狂妄放肆的人,不足为虑。希望皇上从容回宫,以安民心。”世塞听到这番话,感到很宽慰。等到皇上回宫,五擅已经逃跑。诏令于烈派遣直合叔孙侯率领虎贲三百人追赶并擒获了他。顺后确立以后,于烈以伯父之尊,更加受到优待。八月,突然生病去世,时年六十五岁。世宗在朝堂上哀悼,赐给贵族享用的最好的棺材,朝服一套,衣一套;赐钱二百万,布五百匹;追赠为使持节、侍中、大将军、太尉公、雍州刺史;追封为钜鹿郡开国公,增加食邑五百户,加上以前的共一千户。于烈有五个儿子。长子于祚,字万年。太和年间,任中散,逐渐升任恒州别驾。继承父爵。任假节、振威将军、沃野镇将,贪婪凶残多受贿赂。因罪免官,以公爵返回府第。去世,被追赠为平州刺史。于祚的儿子于若,继承爵位。经常酗酒而致过,被叔父于景打。儿子于顺继承爵位。去世,儿子工堕继承爵位。于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年二十岁任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刑法政令很严峻,身边的侍臣,多数因小过获罪。:工盅朴实少言,终究没有过错。太和年间,任武骑侍郎,因而被赐名为登。改任太子翊军校尉。世宗即位,升任长水校尉。不久任左右郎将,领直寝。元禧谋反,皇上在外,变故发生仓猝,不知所措。于忠进言说:“我世代蒙受特殊恩宠,尽忠于王室。我父亲统领军队,被托付留守的重任,一直注意防备镇遏,必定无所忧虑。”世宗当即派遣于忠驱马疾行去观察,而于烈部署军队严防,果然像他估量的那样。世宗回宫,抚着他的脊背说:“你比较令人满意。”赐给帛五百匹。又说:“先帝赐给你名字为登,确实是好名字,我嘉许你的忠诚,现在更改你的名字为忠。既表彰坚持正道的忠诚,也使得名实相符。”为父亲守丧辞去官职。不久,起用为原官。升任司空长史。当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元详被亲近敬重而权力大,将作大匠王遇常常按照元详的要求供给。后来有一次处理公事时,于忠在元详面前对王遇说:“殿下如国家的周公,辅弼王室,所需要的器用,自然应该先领取圣旨,何至于阿谀奉承依附权势,损公肥私呢。”王遇既心中不安,元详也羞惭谢过。升任征虏将军,其他官职如故。以平定元禧的功劳,被封为魏郡开国公,食邑九百户。不久升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每因为刚直不阿,为北海王元详所怨恨,当面责备于忠说:“我担心先看到你,不担心你看到我的时候。”于忠说:“人生在世,自然有预定的命运,如果应该在大王手中,躲也躲不了;如果不是这样,大王也不能杀我。”元详趁着于忠上表谦让之际,暗中劝世宗任命于忠为列卿,解除他近臣的职务,允许他让出爵位。于是诏令停止他的封爵,优待晋升为太府卿。正始二年秋,诏令于忠以本宫使持节、兼侍中,任西道大使,把刺史、镇将贪污受贿者的情况上报朝廷,郡守县令以下官员的过错,便可当即自行处理。舆抚军将军、尚书李崇分别出使二道。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污受贿罪二百多条,定为大辟刑。回朝,任平西将军、华州刺史。为继母服丧,没有赴任。守丧期满,任安北将军、相州刺史。又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韶令于忠与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推断判定代方的姓氏家族。高肇嫉妒他的为人,想暗中把他排挤出去,就向世宗进言,声称中山是重要城镇,捍卫它需要大才,依据于忠的才能,适合担当此任。于是被调出担任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不久又后悔了,再次任命他为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秘密派遣宫中使者下达诏令说:“自从近来将您这位辅佐得力的大臣发落出去,心怀大计便无入托付。一方军政的职责虽然重要,与此相比是轻的。所以中止这一外任,委以朝中事务。应当勤勉肃敬,不要懈怠,不要辜负朕的寄托。”延昌初年,任都官尚书,加授平南将军,领左卫、中正官保留不变。又加授散骑常侍。曾经在陪侍宴会时,世塞赐给他剑和杖,举酒嘱咐于忠说:“你家世代具有忠贞不二的节操,所以常以禁卫相托。过去因为你行事忠诚,赐名为忠。今天因为你的才能可以抵御外侮,以所用的剑杖相赐。循名责实,用意深远。在出入执行公务时,都要自防。”于忠叩头表示谢意。升任侍中、领军将军,于忠当面陈辞谦让说: “我没有学识,没有能力兼任文武官。”世宗说:“当今有学识才华的人不少,但是心地不如你正直。想藉助你在朕手下多操心一点,朕在上面就没有忧虑了。” 到世宗逝世时,夜间与侍中崔光派遣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接肃宗即位。于忠舆门下省商议,因肃宗年幼,没有亲理政务;太尉、高阳王元雍辈分高名望重,应当入居西柏堂,决断政事;任城王元澄是才德兼备的好宗亲,可以任尚书令,总领百官。启奏皇后,请求立即下达任职命令。御史中尉王显打算施展奸计,与中常侍、给事中孙伏连等神色严厉不听从,扣住门下省的奏章不报。宫阙侍中、黄门,只报畿辅六郡的姓名。孙伏连等想秘密地假托太后诏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与高猛为侍中。于忠立即在殿中收捕王显将他处。于忠主持门下省后,又总领禁卫军,于是掌握朝政,权势显赫一时。起初,太和年间国家事故多,高祖因为费用不足,把百官的俸禄减去四分之一。于忠专权以后,想用恩泽巩固自己的权力,于是全部归还所减去的俸禄,所有官员晋升职位一级。旧制:百姓绢布一匹的正赋之外,各自缴纳绵麻八两。于忠全部予以减免。于忠禀报高阳王元雍,自称世塞本来曾经许诺优先予以晋级升职。元雍惧怕于忠的威严和权势,便顺着他的意志,加授于忠为车骑大将军。于忠自以为新旧相继之际,有安定国家的功劳,委婉地鼓动百官,让他们请求皇上给自己赏赐。于是太尉元雍、清河王怿、广平王元怀难以违背他的意志,提议封于忠为常山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百官都同意。于忠又不好独自受封,就委婉地建议朝廷,对门下省官员都给予封邑。尚书左仆射室眯、尚书墓擅因为王盅权势日盛,劝元壅将王墨排挤出去。工盅听说这事后,逼迫有关官员无中生有地奏陈他们的罪过。郭祚有师傅旧恩,裴植带着土地归附本国,于忠一并假托韶令杀他们。朝廷和民间愤怒怨恨,人人切齿,王公以下官员,叠足而立。又想杀高阳王元雍,侍中崔光坚决反对,这才作罢,于是免去元雍的太尉官衔,保留王爵退休回家。从此以后,韶令和生杀之权,都出自于忠。灵太后被尊奉为皇太后以后,居住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卫尉,侍中、领军如故。灵太后临朝听政,解除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卫尉等职务,祇任仪同、尚书令,加授侍中。于忠任尚书令十几天,灵太后在崇训宫召集门下省侍官,问道:“于忠任尚书令,名声怎么样”都说:“不称职。”于是调于忠出任使持节、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太傅清河王等上奏说:“先帝逝世之初,皇上刚刚即位,四海平静,天下安宁。至于奉迎皇上,侍卫宫中,这是臣子固有的操节,有关主管官员寻常的行动,不允许拿这些作为功劳,随便设置封邑。我等以前所以提议广泛封立爵位,只因为畏惧威严和权势,苟且免于残暴酷虐的缘故。因此宫中商议之时,认为十三日夜入宫没有功劳,仅仅对反抗虚假诏令,严惩王显等奸邪之徒,可以略加褒扬奖励。因为前任侍中于盅总领文武百官,侍中臣崖光长期在中枢任职,赞同他的意见,所以仅仅赏赐这两个人。现在尚书臣五堕等三番五次地上诉,奉命重新审议。据调查王题暗中勾结奸邪的人,想作乱;高肇早就串通悖逆,暗中制造祸端。谋逆的罪过,理应羞辱杀戮。而王盅等惩罚罪人,祇针对他们本身,没有诛戮他们的子孙,又为罪人开脱,查办不彻底。按照法律,过失是不轻的。到皇上继位时,太后居住别宫,母子被隔绝,致使侍奉母后的孝道难以实现,都是于忠等人的罪过。他们的罪过与功劳相比,功小罪重。而且于忠专权之后,擅自杀戮朝廷重臣,任意罢免辅政大臣,使朝野人心惶惶,远近惊异。功过相抵,不应赏赐。请求全部追回。”灵太后准奏。熙平元年春。御史中尉元匡上奏说:“我听说事奉君主不因为不表彰其忠贞而改变心志,侍奉皇上不因为取舍而亏损名节。因此申包胥在秦国宫殿外痛哭求援,光复楚国的功劳巨大;田畴经卢龙塞讨伐乌丸而建树伟绩,在扩展魏国领地方面的功劳不浅。然而申包胥始终躲避赏赐,君子于是称赞这事符合道德规范;田畴不受封侯之命,史官因此赞美他。皇上逝世,皇位变更,正是忠臣孝子尽其忠孝之节的时候。原领军将军臣于忠不能砥砺名声和品行,自求多福,假托韶令,擅自授官,清要显贵的官职,短时间内全都得到了。我们在地方时,关注国家大事,书信往来讥刺,愤恨成病。伤害礼教败坏道德,于忠就是祸首。谨案臣于忠世代因为巨大的功绩和高尚的品德,受到累朝的恩遇,出入承明门,把持机密近要的职位。侥幸国家有大灾祸,暴露其愚昧刚愎,独擅朝政,没有人臣之心。以往裴氏郭氏受冤,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辅政大臣被黜免受辱。又自己假托圣旨任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宫卫尉,推究他这样做的意思,就是想自居至尊的地位。既然事情在加恩之后,应当斩首示众。请派御史一人、令史一人,到冀州执行处决任务。崔光与于忠虽然一同接受韶令,但我认为崔光既是儒士所仰望的人,又是朝中守礼的典范,专心于清虚超逸的境界,不关心社会事务。不过于忠因崔光声望高逼迫崔光,崔光如果不赞同,又有危险。私下猜度二圣敬肃明察,特加宽恕。而从去年正月十三日世宗逝世以后,八月一日皇太后未亲理政事以前,凡有不由等级而被权臣任命,或由门下省颁发诏书,或由中书省宣示敕令,擅自拜授为官的人,已经加恩宽宥,正可宽免他们窃居官位之罪。既然不是当时有声望的人,不为朝野人士所知,而越级进升的,请求一并削夺。”灵太后下令说:“御史所检举的,确实符合朝廷的法令。不过于忠的事已经过赦宥,又承蒙特别宽恕,不应当追加惩罚。其余的依照奏疏行事。”又下令说:“于忠在往年皇上逝世之时,增加封地,然而有些酬劳官员舆民众的措施违背了酬功的道理,被有关部门削夺。怎能因一次错误而忘记他其余的功劳呢。单就于忠担任朝廷要职,忠诚的节操昭然可见,就应当褒扬并赏赐封邑,以安其心。可以授予他灵寿县开国公,食邑五百户。”当初,世宗逝世后,高太后打算加害灵太后。刘腾把这事告诉侯刚,侯刚又告诉于忠。于忠向崔光求计,崔光说:“应当把胡嫔安置到别的地方,严加守卫,必定万无一失,这是上策。”于忠等听从这一建议,并向灵太后作了汇报,太后心裹这才安定下来。所以太后很感谢刘腾等四人,都授予官爵。于忠考虑到诋毁自己的人多。担心免不了灾祸,希望返回京师,打算自救。灵太后不允。二年四月,任尚书右仆射,加授侍中,将军一职照旧。 神龟元年三月,恢复仪同三司,因病重没有就职,幻觉中看见裴氏郭氏两鬼作怪。于忠自知必,上表说:“先代皇帝重用我父子不足挂齿的忠诚,显扬我家世代忠于皇室的节操,用婚姻来加以显耀,用爵禄使之尊贵,竟至官位仅亚于三公,品秩舆上公等同。自从皇上登位之初,刚刚总摄百官之时,我又得以庸才之身统领禁军,负责内外和睦安宁的事务,这实在是国家的福分,百姓的福分,我有什么功劳呢。不过陛下凭智慧统治天下,皇太后凭贤良临朝听政,重视人才,不嫌弃我的无能无德,却令我恩宠穷尽内外,富贵遍及宫廷,出外统管两河地区,入朝参与中枢政务。看服饰而知妖孽,反省而认识罪过。但是我调养保重无方,得了这样的病。从去年秋天染上痢疾,缠绵至今,吃遍了药,一天天加重而没有减轻。而且今年以来,病症恶化,只剩下微弱的喘息,实在难以恢复。大恩未报,俯伏枕上哽咽流泪。我福分浅薄没有儿子,没人传世,希望在去世之前,恭谨地陈说宿愿。我先前收养已去世的第四个弟弟的第二个儿子司徒掾永超作为儿子,但他仍然觉得是侄子,请求确立为嫡子,继承我的封邑。”灵太后下令说:“于忠上书表达了这样的想法。他的忠诚与功绩既显赫可嘉,没有儿子而值得同情。病重将时的请求,不容剥夺,可以特别批准他的请求,以表彰他特殊的贡献。”王盅逝世,五十七岁。赐给显贵用的棺材、朝服一套、衣一件、钱工十万、布七百匹、蜡三百斤,追赠为侍中、司空公。有关部门上奏:“太常少卿元端建议,于忠刚强正直,勇猛暴戾,专断好杀,根据谧法刚强忠直为‘武",仗威妄为为‘丑,,应当定谧号武丑公。太常卿元脩义建议,于忠尽心事奉皇上,铲除凶恶悖逆的人,依照谧法除去虚伪,而使真诚的人安宁为‘武,,早晚恭顺地事奉为‘敬",应定谧号武敬公。二卿的意见不同。”上奏后,灵太后下令说:“照正卿的建议办。”于氏从曾祖父以来,四代兴盛,一位皇后,四人被追赠为三公,领军、尚书令,三位开国公。于忠生性好猜忌,不与胜过自己的人交往,只与直合将军章初瓖、千牛备身杨保元有深交。李世哲谋求被于忠重用,私下用金钱宝物贡奉初瓖、保元,初瓖、保元在于忠面前提及他,于是得到于忠赏识,作为心腹。于忠专权贪图晋升,制造崇训宫事变,都是世哲的计策。于忠的后妻是中山王尼须的女儿,懂得一点《诗经》《尚书》,灵太后临朝听政,让她担任女侍中,赐给称号范阳郡君。永超名翻,继承爵位。不久去世。 儿子世冲,继承爵位。在齐接受禅让后,依例降低爵位。于忠的弟弟于景,字百年。自司州从事逐渐升任步兵校尉、宁朔将军、高平镇将。因贪婪受贿,被御史中尉王显弹劾,遇到赦免。于忠逝世以后,于景任武卫将军。谋划黜免元叉,被元叉贬职为征虏将军、怀荒镇将。等到蠕蠕头领阿那坏叛乱,镇中百姓一再请求救济粮食,而于景不供给。镇中百姓怒不可遏,于是反叛。将于景和他的妻子捆绑起来,分别关押,都去掉衣服,让:乏基穿毛皮衣服,妻子穿旧红袄。他们被这样地羞辱。一个多月后,才被杀。王烈的弟弟王敦,从中散升任骁骑将军。景明年间,假节,行韭业事,任征虏将军、刺史。在任期间去世,被追赠为使持节、平北将军、恒州刺史。儿子于昕,员外郎,直后,主衣都统,扬烈将军,怀朔、武川镇将,中散大夫。孝昌年问,出使蠕蠕,与阿那瓖擒获叛逆贼人破洛汗听明、出六斤等。升任辅国将军、北中郎将、恒州大中正。又升任抚军将军、卫尉卿。出任镇束将军,殷、恒二州刺史。召回任征柬将军,领左右。天平年间去世。追赠为都督冀州定州诸军事、卫将军、尚书仆射、仪同三司,谧号为文恭。武定年间,任勃海太守。扬仁的弟弟叉罗,字仲纲。中军将军、光州刺史。叉罗的弟弟子荣,任鲁郡太守。于敦的弟弟于果,严厉刚毅正直信实,有父兄之风。从中散逐渐升任光禄大夫,守尚书,被赐爵武城子。太和年间,历任朔、华、并、恒四州刺史。儿子于砾,继承爵位。任太子舍人、通直散骑常侍。去世,被追赠为右将军、洛州刺史,谧号为哀。儿子于晖,任征束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晖的弟弟道扬,任仪同开府谘议参军。于砾的弟弟于祇,任司徒掾时去世。被追赠为镇远将军、朔州刺史,谧号为悼。于只的儿子元伯,任中散大夫。于果的弟弟于劲,事在《外戚传》。于劲的弟弟于须,任中散。升任长水校尉,逐渐升任武卫将军、太府卿、镇南将军、肆州刺史。去世,被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尚书右仆射、仪同三司。阙冀州长史。去世,被迫赠为征南将军、燕州刺史,谧号为武。儿子于翊,任太尉从事中郎、燕州刺史。儿子长文,字士端。武定年间,任尚书考功郎。于须的弟弟文仁,任太中大夫。史臣曰:北魏平定中原,于栗蝉有武功于三朝。虚心谦让,不滥用刑罚,这也是将领中所罕有的。洛拔任职中央和地方,以能干著名。于烈气概深沉远大,在艰难危急的时刻接受任职,有柱石的资质,大约是可以抗御外侮的大臣。于忠以鲠直朴实受到信任,趁着没有正常的帝王在位,于是独揽威势和权柄,自主决定生杀大计。如果不是太后作主的时代,怎能保全他的家族他没有被杀,算是幸运了。2023-06-12 11:17:371
于栗碑,代人也。能左右驰射,武艺过人的文言文翻译
于栗磾,是代郡人,能在马上左右开弓,武艺过人。出自:《魏书·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于栗磾,代人也。《魏书·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于栗磾)能左右驰射,武艺过人。登国中,拜冠军将军,假新安子。于栗磾,代郡人[1] ,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于栗磾好使一杆黑矛,武艺超群,在马上可以左右开弓,有万夫不当之勇。刘裕北伐后秦时,对驻扎在黄河边上的于栗磾很是惧怕,亲自写信向他借道,在信的开头称他为“黑槊公麾下”。明元帝得知消息后,十分赞许,便赐他称号为“黑槊将军”。于栗磾年少时就开始统军,直至白发苍苍,他临事善作决断,所向无前。加之谦虚待人,礼贤下士,不滥用刑罚。所以得知他去世时,太武帝伤心惋惜不已。2023-06-12 11:17:453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
于吉 三国时有名的医官 你如果看新三国 看的到这个人的2023-06-12 11:17:545
忠与孝两者关系的理解
忠与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孝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标识。唐宋之际政治、经济、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忠孝关系同样有一个转变,对之进行探讨和梳理,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识。 孝的基本内涵是“善事父母”,属于家庭伦理的范畴。唐代在强调孝的同时,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同样比较重视,宋代则格外强调子女之孝及“顺”而不重父母之慈、爱,父慈子孝的双向内容日益趋于“父可以不慈,子不能不孝”的单向要求。宋人应俊在《琴堂谕俗编》卷上《孝父母》的《续编》中说,“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也,唯父母不慈爱而子孝,乃可称耳”;“盖天下无不是底父母,父有不慈而子不可以不孝”。显然有背此前流传下来的父慈子爱的共同要求。笔者浅陋,尚未见过唐以前有这种说法。 作为一种政治伦理规范和为人、处事原则,忠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政治伦理层面上对国家、君主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下对上、民对国、私对公、尤其是臣对君的行事准则。经过唐末五代战乱频仍的教训,加之外部少数民族政权压力空前增大,宋人对此前的君臣关系以及人伦道德加以深刻反思,忠的观念同样产生了巨大变化,其含义日益固定为“以死奉国”、“死事一君”,强调“节”,强调“操守”。 在将忠和孝的伦理要求都推向极致时,忠孝关系也势必会有新的变化。忠孝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或家庭伦理问题,而且和国家政治密切相关。从理论上来说,忠与孝是和谐的,从某些角度讲孝甚至是忠的基础。在“家国同构”的观念下,忠孝一体,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放大,家以父为权威,国以君为权威,在家孝顺父母尊长,就为奉国尽忠、效命君主打下了思想和行为基础,是为“移孝于忠”。但面临实际问题时,忠孝并不总是和谐的,往往不能兼得,甚至会发生尖锐冲突。一旦事君与侍父不可兼得,集臣、子为一身者将面临两难抉择,即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唐代封演所作《封氏闻见记》卷4《定谥》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唐代宗时,吏部尚书韦陟死后,太常博士程皓谥其为“忠孝”,刑部尚书颜真卿加以反驳:“出处事殊,忠孝不并。已为孝子不得为忠臣,为忠臣不得为孝子。”程皓则坚持说:“至于忠孝不并,……各求所志,盖取诸随。至若奉慈亲,当圣代,出事主,入事亲,忠孝两全,谁曰不可。”颜真卿的观点非常鲜明,即“忠孝不并”,为人臣和为人子者不可能同时既为忠臣又为孝子;程皓却认为“当圣代”时忠孝可以两全,一旦面临极端情况,并不苛求求忠抑或求孝,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认为合适的选择,而此事的最终结果也是韦陟得谥为“忠孝”,程皓的意见占了上风。 至宋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宋人在将孝的观念及行为要求进一步推向深入的同时,也把对忠的要求推向了一个远超于唐代的高度。众所周知,宋代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士大夫阶层具有相当的报国激情及一定的言论自由,当时的君臣关系也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宋代士大夫对民间孝行给予极大关注,大力倡导民众之孝,而对自身而言,他们却认为整日围绕父母膝下是“庸行粗迹”(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3“程子言性中无孝弟”中所言),有违为国献身的意愿。同时,宋人对“忠孝不并”的两难抉择也有不同的认识。《宋史》卷417《赵葵传》记赵葵说“移忠为孝,臣子之通谊”,与唐代“移孝于忠”恰好相反。赵葵想为母守丧,就不能不脱离为国尽忠的职责,最后他选择“先国家之急而后亲丧”,体现了先忠后孝的意思。《宋史·忠义列传》收录了许多“忠义之士”的事迹,他们在面临强敌准备拼死一搏时,或不愿妻、子受污于敌手,或避免因私念负国,便亲手或让他人杀死自己的至亲或令其自尽,这类事情在唐代也属稀见。 总之,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频仍,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旧有贵族门阀体制的瓦解,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民众总体文化素质日渐提高,复由于国家外部压力的日益增加,时人的忠孝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宋代士大夫阶层对民众尽孝予以高度关注和大力提倡,同时把对忠的要求推向了一个远超于唐代的高度。宋人强调“气节”、“节操”,“忠”的含义日益固定为“死事一君”。宋代中央集权有所加强,士大夫在相对宽松的政治、言论环境中,具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忠越来越居于孝前,社会观念对“舍孝尽忠”也予以高度褒扬。中国古代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有一个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的道德观念在维护社会固有秩序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国家政治对社会伦理又有极强的引导、干涉作用,古代中国的社会伦理也打上了国家政治影响的深深烙印。我们通过考察唐宋间忠孝观念的发展及忠孝关系的演变,也可以发现国家政治对社会伦理渗透日渐增强的趋势。2023-06-12 11:18:195
我对他说不管我对他说什么,他都对我无动于忠,他说刺激到他了很生气?
当你告诉一个人“不管我对你说什么,你都无动于衷”时,可能会让他感到受批评或者考验。他可能会认为你不信任他,并且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提出了质疑。 结果,他可能因此而生气,认为你刺激到了他。当然,这也可能与他的个性和性格有关,他可能对批评非常敏感,有点自卑。 如果你想改善这种情况,你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明确你的意图:明确你向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意图。你是出于好意想了解他的心态,还是你想批评他的行为? 2. 尽量避免批评:尽量避免过于批评他,避免让他反感并生气。 3. 直接表达你的情感要求:直接告诉他你的需求、情感和想法,而不是试着去分析和批评他的行为2023-06-12 11:18:452
于忠肃公名谦 翻译
于忠肃公名谦,字廷益,他的祖先是河南人。二十三岁中进士,任命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于谦品格气概美好而高奇,言谈宏博而畅达。每次在朝廷前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皇帝一定倾听他的话。当时顾佐(谥端肃)为都御史,主管御史台的事,他管理官员很严格,却唯独认为于谦有才能,以为自己不如于谦。过了一段时间,朝廷议定增补各部右侍郎,管理各市镇的粮税,兼管训练士兵安抚百姓。皇帝亲手写了于谦的姓名交给吏部。于是越级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同时管理河南、山西,这时他年仅三十三岁。于谦感激皇帝赏识重用,早晚不停地到各地安抚慰问,邀请访问父老来消除百姓病苦而得到便利。年成丰收就多支出官钱,买进农民的粮谷归入各仓;歉收就运出谷仓粮谷减低价格而卖出。这样公私能够双方充足,对百姓尤其有利。 齐、秦之地百姓饥荒,迁入河南的,于谦命令当地各自分给田地,供应他们耕牛和种子,而且按照等次征收田税,不能让他们与土著人一样交税。黄河水势将要冲破堤坝,于谦领导厚筑堤坝阻挡洪水,在堤坝上多栽榆树柳树,五里设一亭舍,亭舍有亭长和士兵,要求他们修堤坝。甚至他访问的地方经由的官道,全都要求栽树,间隔地挖井,使行者有荫渴者有水。他在山西不认为大同在塞外,巡按御史不能到,官员往往忽视而不负责任,请求朝廷另外设御史连同上谷一起治理,他又全部剥夺了大同镇将役使士兵开垦的私田为国家屯田,边境粮食用物很充裕了。于谦在吏术民事上无所不精通,而且尤其把备足军粮、明确举措、整顿法度作为急务。在这时,身处朝政要职的是三杨,他们都重视于谦,于谦奏请的事,早上呈送,无不晚上答复可行。因此于谦能按他的志向做事。满了九年,升为左侍郎,享受二品俸禄。于谦在官已外,威严仁爱到处流传。他曾带很少的人骑马从河内经过太行山,遇到了窥探打劫的盗贼,于谦高声呵斥他们,他们都很吃惊散开逃跑,说:“不知道是我们于公啊!”在他入朝议事时,有人对他说:“即使不用口袋装些银子去,难道也不带一两样土产品作为交际用吗?”于谦笑着举起他的衣袖说:“我只有清风而已!”于是他写了诗表明心态。2023-06-12 11:19:031
关于辩论赛孝先于忠还是忠先于孝 我是正方孝先于忠 求孝先于忠一辩的开场论词及陈述词
“忠”、“孝”是中国古代两种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二者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基础。魏晋时期虽然提倡玄学,却并未完全放弃儒家的正统思想。"以孝治国"是魏晋的基本国策。忠孝都是儒家思想着重宣扬的内容,通常统治者往往更重视忠,但魏晋时期却由于种种原因,忠孝关系倒错,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2023-06-12 11:19:122
提分手的时候,男朋友每次都无动于忠,我该怎么办?
我现在想一想,也许是,他为什么对于你的那些分手的原因,他都无动于衷呢,我认为如果要是你第一次和他提出分手,他可能是特别紧张的。他由于是第一次听你说分手她是特别想要珍惜你的因为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是你们两个人没有足够相爱的话你们是不会选择在一起因为到时候你们在一起也是一个折磨。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他会选择爱你,但是她受不了,每次你这样轻易的说出分手。我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应该是在过情人节或者是5月20号,我们宿舍有一个女生她有一个男朋友在北京,工作,然后他就想着说,他们喃朋友开个玩笑说是他一开始的想法就说我们分手吧,当时我们就劝告他说你不要这样说因为,你们之间开始玩笑也好就是不要开这个分手的玩笑因为我觉得分手这个事情不是随便说出口的。所以说我和她说完之后她觉得这个无所谓所以她就跟她们男朋友开了这个玩笑,然后她就开始把手机关静音开始上课,然后她男朋友当时应该是特别紧张,接到这个消息还以为这是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他就,给他打电话,由于他的基因他也接不到所以男朋有特别紧张情况下,立马定了一张回家乡的,车票。我认为这个真的是特别的害怕。所以说你不要轻易的就提出分手,这个事情有问题的话可以先去解决,如果要是最后真的实在没有办法的话,那分手也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到时候可以选择一个和平的分手方式。2023-06-12 11:19:217
当你在男朋友面前哭,他却无动于忠,还要继续下去吗?
又何必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去停留呢,做最好的自己,谁离了谁又活不下去,他都不在乎你怎么样,还是干脆的分了就好了,不在乎你的人 跟你分手只是时间的问题,时间久了伤害的是自己,女孩儿最重要的是 对自己好一点,!2023-06-12 11:20:1512
有关“忠孝”方面的书,侧重于忠。
《中华孝道文化》 《忠孝天下》 《弟子规》 《 朱子治家格言》 《围炉夜话》 《诫子书》2023-06-12 11:21:112
为什么我哭的时候老公是无动于忠呢?给我的感觉是他一点都不心痛自己。
本来一个人哭是代表自己比较伤心或者很伤心,但是也应该注意频率,如果经常的在老公面前哭,把哭作为向老公示威的武器,他就会习以为常了,不注重你的感受了。和老公相处,还是要讲就一点策略哦。加油!2023-06-12 11:21:216
内向型客户对你的话沉默不语,无动于忠,你该怎么办?
有些客户性格内向,不喜欢参加轻松或正式的讨论。或者他们是在思考你说的内容,努力消化,决定怎么做。他们的沉默足以将销售人员一一击溃。 缺乏经验的销售人员在一个沉默不语的客户面前可能会束手无策。他们可能会问:"那么你们想做什么呢?"这样的话一说出来,销售人员不可避免就会落入为客户做出让步的陷阱之中。 相反,一个精明的销售人员会让自己安静下来,自信地微笑着。他说:"我想你不妨安静地坐在这里,想想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众多优点。我知道你坐得越久,对这些优点考虑得越多,你就越想成为我们的客户。"使用这样强有力的说服技巧,你其实是告诉客户他越是认为自己在抵抗,他越有可能购买你的产品。许多客户听了这样的话,在思考之后,都不再沉默了。 还有一个策略是告诉客户:"我喜欢像您这样文静、富有思想的客户。我发现,像您这样的客户最终都成为了我的最佳客户,购买量也最多。"这种策略看似极其温柔,但实际上却相当有效。因为你实际上认同了客户的"陋习",说明你对他的这一特性丝毫不感到奇怪和畏惧。 能够有助于沉默型客户打开话匣的另一策略是,询问一些不能仅仅使用"是"或"不是"进行回答的问题。例如,"您对这种产品感到满意吗?"此类问题将使你几乎无法从此类客户那里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然而,通过询问"对于您目前正在使用的产品,您最满意的有哪些?"之类的开放式问题,你能打开极富成效的对话之门。在此类客户表露出他的购买标准之后,你应当向他们展示,他们将从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综上所述,当面对沉默型客户时,你和你的销售团队并不需要哑然无语。你应当表现的极其耐心。当你和客户进行交谈时,通过使用上述讲述的强有力的策略,你将会使得你所说的每个字词都极具分量。2023-06-12 11:22:091
面对隔壁房租酒鬼每晩吵到两三点,忍无可忍说了好多次无功于忠,我该怎么办,怎?
邻居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摊上这样的邻居,报警吧,邻居关系就会破裂。不报警,自己确实很难受的。实在不行自己出去租房,过一段时间,这个酒鬼或许就会搬走。2023-06-12 11:22:319
乳山小伏虾属于哪里的特产
据一些民俗学家考证,虾类海产品经腌制后能够生吃的,全国唯有乳山的小伏虾。小伏虾属于磷虾族系,全世界海洋的深水区、浅水区都有它们的族亲。而为什么只有乳山小伏虾能够生吃呢?是产地特殊的原因。小伏虾与乳山的著名贡品秦米同在一个产地。在这个区域内生长的磷虾,才是正宗的小伏虾。小伏虾是磷虾家族中的小个头,长1厘米许,浅红色的虾头,身子白得几乎透明。小伏虾是根据季节命名的,“即伏天出产之虾”的意思。但不是整个伏天都易捕捞,它们在中伏到立秋之间大群出现,捕捞期很短。小伏虾的腌制方法很简单,按1市斤虾加2.5两盐的比例,装坛密封、自然发酵3~6个月。小伏虾生食时,有股很特别的香气,入口鲜美清爽。如果非得弄熟了再吃,那味道就大打折扣。生食时,可根据个人嗜好决定加不加作料。有喜欢什么作料都不加的,有喜欢加点葱末、香油的。生食小伏虾最适合做吃面条、水饺、玉米饼子的小菜佐料。许世友将军与小伏虾有段故事,在乳山家喻户晓。1975年,许世友将军在病重期间,不时喃喃地叫着“小伏虾”,身边没有人能懂。有一次,许世友将军的夫人在身旁,听懂了这句话。她知道,在胶东战斗工作时,许世友很喜欢吃乳山出产的那种生食小伏虾。但考虑到提出来会给组织上添麻烦,她没有声张。有一天,与许世友同在乳山战斗过的一位老战友,也听到了许世友将军的话,就马上打电话给时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杨国夫。杨紧接着电话询问时任乳山县委书记的于忠,打听到了乳山确有这种特产,十分高兴。于忠委派时任唐家公社(现乳山口镇)党委副书记的姜吉宝负责采购。秦家庄村书记秦守艳叫保管会计秦守荣出库小伏虾,说有急用。秦守荣装满了能盛15千克的一个坛子,用黄泥把坛子盖密封好,再用塑料薄膜包扎了起来。一切就绪后,县委的吉普车就匆匆地来拉走了,说是要急送到烟台驻军那里。运送到南京后,许世友将军就着小伏虾喝着茅台酒,病情很快就好转了。小伏虾有没有药用功能不好说,人们以能吃到正宗的乳山小伏虾为荣。小伏虾在土特产品中的名贵程度,至今不减。(暂无图片,欢迎提供。)2023-06-12 11:22:471
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
唐纪三十一 起玄黓敦牂,尽强圉大渊献十一月,凡五年有奇。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下 ◎ 天宝元年壬午,公元七四二年 春,正月,丁未朔,上御勤政楼受朝贺,赦天下,改元。 壬子,分平卢别为节度,以安禄山为节度使。 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安西节度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治龟兹城,兵二万四千。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统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屯伊、西二州之境,治北庭都护府,兵二万人。河西节度断隔吐蕃、突厥,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黑离、豆卢、新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屯凉、肃、瓜、沙、会五州之境,治凉州,兵七万三千人。朔方节度捍御突厥,统经略、丰安、定远三军,三受降城,安北、单于二都护府,屯灵、夏、丰三州之境,治灵州,兵六万四千七百人。河东节度与朔方掎角以御突厥,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四军,云中守捉,屯太原府忻、代、岚三州之境,治太原府,兵五万五千人。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九军,屯幽、蓟、妫、檀、易、恒、定、漠、沧九州之境,治幽州,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平卢节度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之境,治营州,兵三万七千五百人。陇右节度备御吐蕃,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漠门、宁塞、积石、镇西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屯鄯、廊、洮、河之境,治鄯州,兵七万五千人。剑南节度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六军,屯益、翼、茂、当、巂、柘、松、维、恭、雅、黎、姚、悉十三州之境,治益州,兵三万九百人。岭南五府经略绥静夷、獠,统经略、清海二军,桂、容、邕、交四管,治广州,兵万五千四百人。此外又有长乐经略,福州领之,兵千五百人。东莱守捉,莱州领之;东牟守捉,登州领之;兵各千人。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馀匹。开元之前,每岁供边兵衣粮,费不过二百万;天宝之后,边将奏益兵浸多,每岁用衣千二十万匹,粮百九十万斛,公私劳费,民始困苦矣。 甲寅,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见玄元皇帝于丹凤门之空中,告以"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于故函谷关尹喜台旁求得之。 陕州刺史李齐物穿三门运渠,辛未,渠成。齐物,神通之曾孙也。 壬辰,群臣上表,以「函谷宝符,潜应年号;先天不违,请于尊号加"天宝"字。」从之。 二月,辛卯,上享玄元皇帝于新庙。甲午,享太庙。丙申,合祀天地于南郊,赦天下。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尚书左、右丞相复为仆射;东都、北都皆为京,州为郡,刺史为太守;改桃林县曰灵宝。田同秀除朝散大夫。时人皆疑宝符同秀所为。间一岁,清河人崔以清复言:「见玄元皇帝于天津桥北,云藏符在武城紫微山。」敕使往掘,亦得之。东京留守王倕知其诈,按问,果首服。奏之。上亦不深罪,流之而已。 三月,以长安令韦坚为陕郡太守,领江、淮租庸转运使。 初,宇文融既败,言利者稍息。及杨慎矜得幸,于是韦坚、王鉷之徒竞以利进,百司有事权者,稍稍别置使以领之,旧官充位而已。坚,太子之妃兄也,为吏以干敏称。上使之督江、淮租运,岁增巨万;上以为能,故擢任之。王鉷,方翼之孙也,亦以善治租赋为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上尝陈乐于勤政楼下,垂帘观之。兵部侍郎卢绚谓上已起,垂鞭按辔,横过楼下;绚风标清粹,上目送之;深叹其蕴藉。林甫常厚以金帛赂上左右,上举动必知之;乃召绚子弟谓曰:「尊君素望清崇,今交、广藉才,圣上欲以尊君为之,可乎?若惮远行,则当左迁;不然,以宾、詹分务东洛,亦优贤之命也,何如?」绚惧,以宾、詹为请。林甫恐乖众望,乃除华州刺史。到官未几,诬其有疾,州事不理,除詹事、员外同正。 上又尝问林甫以「严挺之今安在?是人亦可用。」挺之时为绛州刺史。林甫退,召挺之弟损之,谕以「上待尊兄意甚厚,盍为见上之策,奏称风疾,求还京师就医。」挺之从之。林甫以其奏白上云:「挺之衰老得风疾,宜且授以散秩,使便医药。」上叹吒久之;夏,四月,壬寅,以为詹事,又以汴州刺史、河南采访使齐澣为少詹事,皆员外同正,于东京养疾。澣亦朝廷宿望,故并忌之。 上发兵纳十姓可汗阿史那昕于突骑施,至俱兰城,为莫贺达干所杀。突骑施大纛官都摩度来降,六月,乙未,册都摩度为三姓叶护。 秋,七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辛未,左相牛仙客薨。八月,丁丑,以刑部尚书李适之为左相。 突厥拔悉蜜、回纥、葛逻禄三部共攻骨咄叶护,杀之,推拔悉蜜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葛逻禄自为左、右叶护。突厥馀众共立判阙特勒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以其子葛腊哆为西杀。 上遣使谕乌苏令内附,乌苏不从。朔方节度使王忠嗣盛兵碛口以威之,乌苏惧,请降,而迁延不至。忠嗣知其诈,乃遣使说拔悉蜜、回纥、葛逻禄使攻之,乌苏遁去。忠嗣因出兵击之,取其右厢以归。 丁亥,突厥西叶护阿布思及西杀葛腊哆、默啜之孙勃德支、伊然小妻、毘伽登利之女帅部众千馀帐,相次来降,突厥遂微。九月,辛亥,上御花萼楼宴突厥降者,赏赐甚厚。 护密先附吐蕃,戊午,其王颉吉里匐遣使请降。 冬,十月,丁酉,上幸骊山温泉;己巳,还宫。 十二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奏破吐蕃大岭等军;戊戌,又奏破青海道莽布支营三万馀众,斩获五千馀级。庚子,河西节度使王倕奏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 是岁,天下县一千五百二十八,乡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八百五十二万五千七百六十三,口四千八百九十万九千八百。 回纥叶护骨力裴罗遣使入贡,赐爵奉义王。这是天宝元年的全部内容2023-06-12 11:22:553
众处防口 独处防心 城于忠 行于外 君子必慎独什么意思
人多的地方小心自己的言论,独处的地方小心自己的心意。内心真诚,会流露于言表,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人时也一定会慎重。2023-06-12 11:23:031
历史有姓于大人物吗
于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西周于邘叔为得姓始祖。于公 西汉 生卒年不详 山东郯城 县狱吏 于定国 西汉 ?~前40 山东郯城 丞相[10] 于永 西汉 生卒年不详 山东郯城 光禄勋,御史大夫 于吉 东汉末期 ?~200 山东胶南 道士,著《太平经》 于禁 三国时期 ?~221 山东泰安 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于栗磾 南北朝时期 生卒年不详 山西平城 北魏名将 于烈 南北朝时期 437~501 河北蔚县 北魏官员 于忠 南北朝时期 460~516 河南洛阳 北魏官员 于谨 南北朝时期 493~568 河南洛阳 军事将领,战略家 于仲文 隋朝 545~613 河南洛阳 隋朝将领 于志宁 唐朝 588~665 陕西高陵 唐朝宰相 于濆 唐朝晚期 生卒年不详 陕西西安 唐朝诗人 于钦 元朝 1283~1333 山东文登 方志编纂家,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 于谦 明朝 1398~1457 浙江杭州 兵部侍郎 于玭 明朝 1507~1562 山东东阿 文人 于慎行 明朝 1545~1608 山东平阴 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 于振 清朝 生卒年不详 江苏金坛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恩科状元 于成龙 清朝 1617~1684 山西永宁 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任两江总督 于式枚 清朝末期 1853~1916 广西贺州 清末官员 于右任 民国 1879~1964 陕西三原 政治家,教育家 于学忠 中国 1890~1964 山东蓬莱 抗日爱国将领 于权伸 中国 1904~1973 吉林辽源 开国少将(1955年) 于时雨 中国 1910~1942 吉林辉南 抗日爱国人士 于桑 中国 1917~2008 四川渠县 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笑虹 中国 1914~1973 山东即墨 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侠 中国 1915~2002 安徽金寨 开国少将(1964年) 于敬山 中国 1919~1996 安徽宿州 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波 中国 1930~2006 山东文登 海军少将 于殿臣 中国 1930~ 江苏镇江 少将军衔(1988年) 于永波 中国 1931~ 辽宁瓦房店 共产党员,上将军衔 于鸿礼 中国 1931~ 辽宁丹东 少将军衔(1988年) 于敏 中国 1926~ 河北宁河 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于占元 中国 1905~1997 北京 戏剧教师 于是之 中国 1927~2013 河北唐山 话剧演员,中国话剧代表人物 于承惠 中国 1939~ 山东蓬莱 演员,武术家 于荣光 中国 1958~ 北京 演员 于魁智 中国 1961~ 辽宁沈阳 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震 中国 1975~ 北京 演员2023-06-12 11:23:181
请问姓于的古代有什么名人
于姓名人相当之多。按知名度列举其中的18个:1.于公:汉代廷尉,洗雪“东海孝妇”一案,以善决狱著名;2.于定国:于公之子,汉宣帝时,任廷尉,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3.于永:西汉人,官至光禄勋、御史大夫。尚汉宣帝女馆陶公主;4.于吉:一作干吉,东汉时方士,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5.于禁:字文则,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左将军。6.于栗磾: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名将,以武器称黑槊将军。7.于谨:(493—568),河南洛阳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著名将领;8.于志宁(558-665):唐代名臣,官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9.于谦(1398-1457),明代名臣,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任山西河南巡抚。土木之变后,擢兵部尚书。组织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加封少保,总督军务。明英宗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10.于敏中:(1714-1779),清雍正间状元于振之弟。清乾隆间状元,官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文渊阁领阁事、四库馆正总裁,著《素余堂集》《日下旧闻考》等;11.于慎行(1545—1608),明代大臣、诗人。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著有《谷城山馆文集》《读史漫录》等;12.于成龙:(1617-1684),清代廉吏,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13.于右任: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诗人。清光绪举人,入光复会和同盟会。曾任国民党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14.于学忠:(1890-1964),国民党爱国将领。早年为吴佩孚之干将,后转入奉系。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1949年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15.于桑:公安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16.于敏(1926—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氢弹之父”,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7.于永波(1931-—),满族。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8.于振武:(193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将,1994年10月任空军司令员。2023-06-12 11:23:285
《宋史》卷四百四 列传第一百六十三(3)
章颖,字茂献,临江军人。以兼经中乡荐。孝宗嗣服,下诏求言,颖为万言书附驿以闻,礼部奏名第一,孝宗称其文似陆贽。调道州教授,作周敦颐祠。会宜章寇为乱,郡僚相继引去,颖独留。寇平,郡守以功入为郎,奏颖有协赞之功,可大用。乃召对,除太学录。礼部正奏第一人,初任即召对者自颖始。时枢密都承旨王抃以言者奉外祠。颖复言其风金使过求,欲己任调护以为功。孝宗谓其言太讦,久之不迁。及奏考试官,孝宗曰:"章颖可。"乃知上犹记其谠论也。顷之,迁太学博士。丁内艰,服阕,添差通判赣州,除太常博士。 御史中丞何澹闻继母讣,引不逮事之文,颖定议解官,澹犹未决去,乞下侍从朝列集议。太学诸生攻之曰:"朝廷专设奉常,议礼之所由出也。今不从议礼所由出之地,反以议礼不公,而欲侍从朝列集议,岂将启逢迎希合,而为苟留进身之计乎?"除左司谏,时左相留正去,右相葛邲当国,颖论邲不足任大事,凡二十余疏。从官议欲超除颖,俾去言职,庶可两留。光宗曰:"是好谏官,何以迁之?"邲始出。颖屡疏请上问安重华宫,悉焚其稿。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兼侍讲,寻权兵部侍郎。韩侂胄用事,颖侍经帏。上曰:"谏官有言及赵汝愚者,卿等谓何?"同列谩无可否,颖奏言:"天地变迁,人情危疑,加以敌人嫚侮,国势未安,未可容易进退大臣,愿降诏宣谕汝愚,无听其去。"不报。奏请待罪,与郡;御史劾颖阿党,罢。太学生周端朝等六人伏阙,辨汝愚被诬,且谓章颖言发于忠,首遭斥逐。端朝等皆被罪,自是党论遂起矣。 颖家居久之,起知衢州,侍御史林行可劾罢之。寻知赣州,御史王益祥复劾,寝其命,再祠,需次知建宁府。侂胄诛,除集英殿修撰。累迁刑部侍郎兼侍讲,对延和殿,上叹曰:"卿为权臣沮抑甚久。"颖乞修改《甲寅龙飞事迹》诬笔。除吏部侍郎,寻迁礼部尚书,升侍读。诏颖以绍熙、庆元谯令宪《玉牒辨诬》,余端礼、赵彦逾《甲寅龙飞记》及赵汝愚当时所记事,考订削诬,从实上之。丐去,奉祠。以嘉定十一年卒,年七十八。 颖操履端直,生平风节不为穷达所移。虽仕多偃蹇,而清议与之。方党论之兴,朱熹遣以书,略曰:"世道反覆,已足流涕;而握其事者怒犹未已,未知终安所至极耶?然宗社有灵,公论未泯,异日必有任是责者,非公吾谁望耶?"赠光禄大夫,谥文肃。 商飞卿,字翚仲,台州临海人。淳熙初,由太学登进士第,任无为军教授,累官至工部郎官。时韩侂胄柄国,气焰薰灼,飞卿既至,未尝辄一造请,逾月即丐去,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事。擢监察御史,以言事迕侂胄,罢为奉常。请外,以秘阁修撰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后改司农卿,总领江东、淮西军马钱粮。金陵故有帅、漕治所,合戎骑二帅、留钥、内侍,号六司,宴饮馈遗,费动万计。飞卿以身率俭,节缩浮苛,粮饷时敛散,稍稍以裕闻。开禧中,就擢户部侍郎。侂胄将举师,尝问饷计丰约,飞卿以实告。比调遣浩繁,不克支,属有旨俾飞卿军前传宣抚劳,值金兵大至,几不免,以忧卒。 刘颖,字公实,衢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遣其子栻与游。教授全州,改官知铅山县,以外艰去。再知常熟县,签判潭州。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及陈峒反,所擒贼多颖计策,帅上其功,曰:"签判宜居臣上。"召监进奏院,进太常寺主簿,迁丞,兼兵部郎官。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御史以介僻劾罢。除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太半,守乞蠲税,不报。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除直秘阁、淮东转运副使。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因接伴金国使,入对言:"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光宗从之。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颖搜吏弊,汰冗员,分月纲解,自是不复那移。 寻除直宝谟阁、江东运副、知平江府,皆未行。除宗正少卿,迁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权户部侍郎,升同修撰。以疾丐祠,提举兴国宫。除集英殿修撰、知宁国府,改知绍兴府。未几,知平江府,径归,提举兴国宫。起知泉州,升华文阁待制,请兴国祠以归。兴国祠满,除敷文阁待制致仕。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落致仕,除刑部侍郎,辞,进龙图阁待制、知婺州。请老,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赠光禄大夫。 在孝宗朝,人臣争承意自献。颖奏:"今日之失在轻听人言,昔之施为,今复弃置,大损盛德。"孝宗嘉纳之。光宗时,论人主难克而易流者四:曰逸豫无节,赐予无度,儒臣易疏,近幸易昵。宁宗时,学禁初起,党论日兴。颖奏:"愿陛下御之以道,容之以德,不然,元祐、崇、观之事可鉴也。"其言皆切中于时。 自浙西请外,凡徙麾节十余年,有以淹速讯之,颖笑曰:"吾所欲也。"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迁,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参政,端礼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徐邦宪,字文子,婺州义乌人。幼颖悟,从陈傅良究名物义理,以通史传百家之书。绍熙四年,试礼部,第一人登进士第。三迁为秘书郎。 韩侂胄开兵端,同恶附和,无敢先发一语议其非者,邦宪独首言之。丐外,知处州,陛辞,力谏用兵不可太骤。再岁召还,言:"求名义以息兵,莫若因建储而肆赦,借殊常之恩,为弭兵之名,因行赦宥,大霈德泽。东委宣谕,西委宣抚,洗弄兵之咎,省戍边之师;发仓粟以赈饿殍,及农时而复民业。如此则建储之义,正与息兵相为表里也。" 又上侂胄书,侂胄恶其言,嗾御史徐柟击之,镌秩罢祠。未几复官,除江西宪,改江东漕,以户部郎为淮西总领。侂胄已诛,尚书倪思举邦宪自代。召对,上言:"今日更化,未可与绍兴乙亥同论。秦桧专权,天下犹可以缉理,今侂胄专权,天下败坏尽矣。"除尚右郎兼太子侍讲,除左司,为金贺正使接伴。除宗正少卿,回权工部侍郎、知临安府。丐祠,知江州,奏乞郡,得节制屯戍兵,至郡疾,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卒于官,年五十七,谥文肃。 论曰:汪若海、柳约仕于南渡播迁之时,其志将以尊君父,故读其《麟书》而悲之。张运、李舜臣职举事修,遗爱在民。孙逢吉、章颖辨正人之非邪,正学之非伪,君子哉!商飞卿、刘颖、徐邦宪皆有立于权臣柄国之日,卓乎不为势利所移,故能尔耶!2023-06-12 11:24:011
与你于我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与你于我 是什么意思 比如,于你于我,都很利的啊。再比如,于你于我,都没什么害处吗。并列的关系,意思是对于你来说,对于我来说,或是对于你我二人来说,什么什么的。强调并列,对双方的利害关系,都是一样的,或是同等的,相似的。 问题二:于我与你是什么意思 就是对于你和对于我的意思 问题三:你于我之所求,我与你之所需,是什么意思 彼此是互相需求的 问题四:忠于你和我只有我代表什么意思 那就是你们两人之间, 你爱他,他爱你, 互相终于对方, 真心实意的相爱,包容, 问题五:我等你和我管你分别是什么意思 我是个男生 我懂 我等你是说 我在这边工作 不找女朋友(心理有你),等你毕业后,我们相约在一起。 对于有的男生来说,“我爱你”“我喜欢你”这是个很难说出口几个字。不是不想说,而是认为心理有你就够了,爱不一定药说出来。 对于有的男生来说,这几个字是家常便饭。 你可以逼他说出来的,你就问他:你喜欢我吗?你想跟我在一起吗? 问题六:我不是于情与你,我是于忠与你什么意思 愚昧(不是贬义)是在于用情专一(不舍得放下感情),永恒不变是在于衷心,机遇会给予你独自前行的脚步。不怎么会,勉强看看吧! 问题七:我和你是什么意思? 我们两位一体的意思。 问题八:故事很长,与你于我,是情侣名吗 20分 不是一点都不押韵 问题九:我想让你和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就是很喜欢你 很是希望 能够和你在一起 就是这样的简单 问题十:你于我是什么意思 比如,于你于我,都很利的啊。再比如,于你于我,都没什么害处吗。并列的关系,意思是对于你来说,对于我来说,或是对于你我二人来说,什么什么的。强调并列,对双方的利害关系,都是一样的,或是同等的,相似的。2023-06-12 11:24:081
假如在男朋友面前抚摸自己的身体,他看着会怎么样呀?会无动于忠吗?
怎么可能无动于衷?除非有问题 或者气氛不对 或者有非常严重的烦心事 不过一点不在意没感觉基本上是不存在可能性的2023-06-12 11:24:1713
宽于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什么意思,求解。。。
意思:内心宽厚,善良慈祥,不为身外之物的得失有任何情绪波动,自己的功名身价沉浮进退都泰然处之,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顺其自然、怡然自得。其中“宽于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出自《魏书·崔光传》。原文:光宽和慈善,不逆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主要告诉我们对待一切事情都可以平静地去对待,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也告诉我们不争的思想,一切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不要因为一些身外之物患得患失,这谢身外之物不值得我们去为表现情绪波动。扩展资料:“内心宽厚,善良慈祥,不为身外之物的得失有任何情绪波动”是对自己的爱,“自己的功名身价沉浮进退都泰然处之,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顺其自然、怡然自得”是对自己心灵的维护。不患得患失,一切的事情都不在心里引起波动。待人宽厚为人慈善,不得罪他人,不在意人生的起起伏伏,懂得让自己开心,对自己有所心得体会就够了,自己开心是对自己最大的不愧对。泰然处之、顺其自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2023-06-12 11:24:473
文言文的俾字翻译
1. 俾的意思是什么 俾:使(达到某种效果):~众周知。~有所悟。 读音: bǐ 笔划: 引证:俾,门侍人。——《说文》 翻译:俾,指看门的人。 组词:俾倪 、占俾、俾使、俾虫、谄俾、率俾 、无俾 。 1、俾倪[bǐ ní] 城墙上齿状的矮墙。 2、俾使[bǐ shǐ] 不分白天黑夜地寻欢作乐。 3、俾虫[bǐ chóng] 蜱(音pí)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4、谄俾[chǎn bǐ] 谄媚阿附。 5、率俾[lǜ bǐ] 顺从。 6、无俾[wú bǐ] 不使。 7、俾众周知[bǐ zhòng zhōu zhī] 意为让大家都知道、了解。 8、俾有所悟[bǐ yǒu suǒ wù] 俾就是似乎、好象的意思,悟则是理解、明白的意思。似乎有点明白或好象有点理解。 扩展资料 【薛奎识范镇】译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作四川地方太守时,初次见面就很赏识他。就将他留在官府,让他给自己的孩子讲授学问。范镇自己愈加谦让,每走过薛奎的府门便小跑而过(以示恭敬)。过了一年,人们都不知道他是地方长官的宾客。 等薛奎从四川回调的时候,用马车载着范镇一同返回京城。有的人问薛奎在四川有什么收获,薛奎回答道:“得到了一个不平常的人,应该会以文章才学为世所知。” 宋庠兄弟见到(范镇的)文章之后,自叹不如,和范镇结为布衣之交。 2. 文言文‘者"字的所有翻译 你好,很高兴为你答题,‘者"翻译及用法 ①<;助>;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 ②<;代>;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赤壁之战》:“此数~用兵之患也。” ③<;代>;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 ④<;助>;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师说》:“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助>;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⑥<;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 ⑦<;助>;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鸿门宴》:“今~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⑧<;助>;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 ⑨<;助>;定语后置的标志。《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所在皆是也。” 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被采纳,谢谢 3. 文言文翻译“于忠,字思贤 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 年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法令颇严厉,身边的侍臣们,大多因小事而得罪。 于忠朴实直率,不爱说话,始终没有过错。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武骑侍郎,并赐名登。 屡迁至左中郎将,领直寝。 元禧之乱时,皇帝在城外,变乱发生得十分仓促。 于忠说:“我和父亲任领军,估计不必忧虑。”皇帝派于忠驰回观看情形,于烈已严加防备,果然就像于忠预料的那样。 于忠回来报告,皇帝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真能让人放心。先帝赐你名登,固然是美称。 我嘉美你的忠诚,现改名为忠,既表示坚定真诚,也使得名副其实。”后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后改任司空长史。 当时太傅、录尚书事、北海王详是皇帝的亲叔父,权重于时,将作大匠王遇经常听随元祥要求如数给他钱物。 于忠便当着元详的面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辅佐王室的重臣,你怎么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损公以肥私呢?”王遇感到不安,元详也因惭愧而谢罪。由于于忠有平定元禧之乱的大功,被封为魏郡公。 当他迁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时,往往因为鲠直和义正辞严的语气,使北海王感到气愤,并当面责备他说:“我只担心你死在我的前头,不担心你看得到我死去。”于忠说:“人生命运自有定数,如果应当死在大王手里,就是躲避也不能免死;不然,大王也杀不了我。” 元详便乘于忠上表皇帝对封爵表示谦让的时候,暗地里劝告皇帝任命于忠为列卿,于是,停止了他的封爵,晋升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下诏让于忠以本官职持使节、兼侍中,任西道大使,凡是州刺史、镇将贪赃罪恶显著的,将详情报告朝廷;郡守县令以下官员,便可亲自决定处置办法。 他和尚书李崇分别巡行两道。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赃罪行二百多条,论定为大辟之罪。 于忠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因继母去世守丧,没有赴任。守丧期满,迁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 于忠和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共同确定原代都各姓宗族门阀。高肇忌恨于忠的为人,便对宣武帝说,中山是个重要州镇,镇守必需是有才干的人员,于是任命于忠为定州刺史。 不久皇帝就改悔了,又任命于忠为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派使者见于忠,给予安慰和勉励。 延昌初年,任都官尚书,原领的左卫、中正职务如故。又加封散骑常侍。 曾经在一次侍宴时,皇帝赐给他剑杖,并举酒对于忠说“:你们一家世代忠贞有节操,所以一直将守卫宫廷的任务委托给你们。以前因为你的行为忠诚,所以赐名为忠。 如今因为你的才能可以抵御坏人,所以将我所用的剑杖相赐。循名取义,其中的含意不轻,进出时可经常用来防范。” 改任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以自己没有学识推辞。 宣武帝说“:有学识会文章的人不少,但都比不上你胸怀直率。所以要让你在下面辛劳,我也就能在上面没有忧虑了。” 皇帝去世的当夜,于忠和侍中崔光派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接明帝并即位。于忠和门下省商议,因皇帝年幼,未能亲理朝政,太尉高阳王元雍是皇帝长辈,位高望重,应当住进皇宫内的西柏堂,处置日常政务;任城王元澄有德行又是皇帝至亲,可任尚书令,总理百事。 当即奏明中宫,请即传旨授予。御史中尉王显想施奸计,和中常侍、给事中孙莲等人怒形于色,不予理会,压下了门下省的奏书。 孙莲等人想假传太后命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和高猛任侍中。于忠当即在殿内抓住王显并杀了他。 于忠于是主持门下省,又总管宫中禁卫,因而执掌朝政,权倾一时。起初,太和年间,军国事务繁多,孝文帝因为费用不足,让百官都减去四分之一的俸禄。 于忠执政以后,想施行恩惠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便恢复了被削减的全部俸禄。有职位的人晋位一级。 过去规定,百姓们交纳一匹绢布之后,再加交绵、麻八两,于忠全部给了官员们。他又告诉高阳王元雍,说宣武帝原来答应给他晋升的。 元雍慑于于忠的威力和权势,便顺从他的意愿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以为在新旧权力更换之际,自己有安定社稷的大功,便让百官们上奏请求给予奖赏。 太尉元雍、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难以违背他的意愿,又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难以独自接受封赏,又上奏朝廷,给在门下省的同僚们也加封食邑。 尚书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9663934于忠权势越来越大,便劝元雍把于忠放到外地任职。于忠知道以后,强迫有关部门诬告两人有罪。 郭祚原是皇帝师傅,有恩于帝,裴植带着土地来归顺魏国的,于忠假传旨意将他们都杀了。朝野愤慨,无不咬牙切齿,王公以下官员,人人害怕受到牵连。 于忠又想杀害高阳王元雍,侍中崔光坚决反对才罢休,于是免去元雍太尉职务,以王爵回府。从此以后,下诏传命、生杀大权,全由于忠决定。 又尊称灵太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崇训宫卫尉,侍中、领军如故。 灵太后临朝听政,免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宫卫尉职务,仅保留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职务。 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灵太后召来门下省侍从官员,询问于忠在端右门的声望如何,众人都说实在不称职。 4. 宓子贱的文言文,字词解释和全文翻译 原文: 宓子贱治亶父①,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②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③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④而有⑤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⑥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③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注释: ①宓子贱:孔子的弟子,名不齐,字子贱。亶父,鲁国地名。 ②行:推行。 ③勉:赶紧。 ④恶:难看。 ⑤有:同“又”。 ⑥不肖:不贤。 译文: 宓子贱去治理亶父,担心鲁君听信他人谗言,从而使自己不能在亶父实行自己的主张。要辞行的时候,请求鲁君派两个亲信官员随同行。到亶父后,亶父的官员都来参见。宓子贱让那两个同来的官员书写文书。他们一提笔,宓子贱从旁边不时地摇动他们的胳膊。这两位官员写不好,宓子贱就为此大发雷霆。两位官员很为难,便告辞请求回去。宓子贱说:“你们写字都写不好,赶快回去吧!”两位官员回朝向鲁君报告说 “宓子贱让我们书写文书时,却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这样我们那能写好啊,写坏了他却呵责我们。亶父的官员们都笑话宓子贱。这就是我们要离开亶父的原因!”鲁君听了长叹一声,感慨地说:“宓子贱是用这个方法来劝谏我呀!我经常扰乱宓子贱,使他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有过好几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于是派遣人到亶父传令:“从今以后,亶父不是属我所有的了,而是属你所有的了。凡是利于亶父的事情,你决定了就办吧!” 5. 这篇文言文的白话文翻译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6. 隽不疑字曼倩的翻译,文言文,有答案 译文: 隽不疑,字曼倩,是渤海郡人。曾研究学习《春秋》,做渤海郡的文学官,一举一动一定依礼行事,在整个渤海郡闻名。 汉武帝末年,渤海郡盗贼蜂拥而起,暴胜之做直指使者,身穿绣衣,手持斧仗仪节,追捕反叛的盗贼,并督促渤海郡赋税,向东一直到渤海边,如果有不服从命令的人,都以军法论处,威势震动渤海郡。暴胜之一向听说隽不疑贤能,到了渤海郡,就派遣差役邀请隽不疑,和他相见。隽不疑戴进贤帽,带櫑具剑,佩玉环,穿宽衣,绕长带,盛服到暴胜之门上拜见。守门的差役想让他解下腰上配剑,隽不疑说:“剑是有品德人的武装兵器,是用来保卫自身的,不能解下。请你们退下。”差役禀报暴胜之。暴胜之开门迎接隽不疑,远远看到隽不疑相貌非常尊贵庄严,穿戴十分伟岸,暴胜之快步起身迎接。到厅堂坐定,隽不疑以手按地恭敬地说:“我居住在海边,听说您暴公子的威名已经很久了,现在才有幸见到。凡是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暴胜之知道隽不疑并不是平庸的人,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深深地用礼仪接待他,询问当世实行的政策。暴胜之手下各个从事都是从州郡中选拔的优秀官吏,在旁边听了隽不疑的说法,没有不吃惊的。到了夜晚才离开。于是,暴胜之上书推荐隽不疑,皇上用公车征召他,官拜青州刺史。 过了很长时间,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登基。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有名望的人造反,想先杀了青州刺史。刚开始隽不疑就知道了,逮捕了他们,都低头供认自己的罪行。皇上提拔隽不疑做京兆尹,赏赐百万钱。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的威信。隽不疑每次到县里审查记录犯人的罪状回来,他的母亲总是问:“有可以平反的人吗?能让多少人活下来?”如果隽不疑说多数有平反的人,他的母亲就高兴,吃饭说话也与其他时候不一样;有时没有能释放的,他的母亲就生气,因为这不吃饭。所以,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忍。 始元五年,有一个男子乘坐黄牛车,树画有龙蛇的黄旗,穿黄袍短衣,头带黄帽,到北门,自称卫太子。公车差役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上下诏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官职的人一起去辨认。长安官吏百姓几万人聚集观看。右将军王莽在阙前列兵,来防备意外的情况。丞相御史中二千石到的人都没有敢说话的。京兆尹隽不疑后到,命令跟随的差役拘捕。有人说:“是与不是不能确定,应该慢慢处理这件事。” 隽不疑说:“各位怎么害怕卫太子呢!以前蒯聩逃命出奔,蒯辄拒不接纳蒯聩返回卫国,这是《春秋》上记载的。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跑而不接受死刑,现在自己来到这里,这是罪人啊。”于是,送进监狱。 天子和大将军霍光听说后赞赏这件事,说:“公卿应当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的名声在朝廷上更受到敬重,在官位的人都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隽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承受。过了很长时间,因为病辞官,死在家里。2023-06-12 11:25:241
于忠字思贤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于忠,字思贤 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 年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法令颇严厉,身边的侍臣们,大多因小事而得罪。 于忠朴实直率,不爱说话,始终没有过错。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武骑侍郎,并赐名登。 屡迁至左中郎将,领直寝。 元禧之乱时,皇帝在城外,变乱发生得十分仓促。 于忠说:“我和父亲任领军,估计不必忧虑。”皇帝派于忠驰回观看情形,于烈已严加防备,果然就像于忠预料的那样。 于忠回来报告,皇帝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真能让人放心。先帝赐你名登,固然是美称。 我嘉美你的忠诚,现改名为忠,既表示坚定真诚,也使得名副其实。”后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后改任司空长史。 当时太傅、录尚书事、北海王详是皇帝的亲叔父,权重于时,将作大匠王遇经常听随元祥要求如数给他钱物。 于忠便当着元详的面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辅佐王室的重臣,你怎么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损公以肥私呢?”王遇感到不安,元详也因惭愧而谢罪。由于于忠有平定元禧之乱的大功,被封为魏郡公。 当他迁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时,往往因为鲠直和义正辞严的语气,使北海王感到气愤,并当面责备他说:“我只担心你死在我的前头,不担心你看得到我死去。”于忠说:“人生命运自有定数,如果应当死在大王手里,就是躲避也不能免死;不然,大王也杀不了我。” 元详便乘于忠上表皇帝对封爵表示谦让的时候,暗地里劝告皇帝任命于忠为列卿,于是,停止了他的封爵,晋升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下诏让于忠以本官职持使节、兼侍中,任西道大使,凡是州刺史、镇将贪赃罪恶显著的,将详情报告朝廷;郡守县令以下官员,便可亲自决定处置办法。 他和尚书李崇分别巡行两道。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赃罪行二百多条,论定为大辟之罪。 于忠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因继母去世守丧,没有赴任。守丧期满,迁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 于忠和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共同确定原代都各姓宗族门阀。高肇忌恨于忠的为人,便对宣武帝说,中山是个重要州镇,镇守必需是有才干的人员,于是任命于忠为定州刺史。 不久皇帝就改悔了,又任命于忠为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派使者见于忠,给予安慰和勉励。 延昌初年,任都官尚书,原领的左卫、中正职务如故。又加封散骑常侍。 曾经在一次侍宴时,皇帝赐给他剑杖,并举酒对于忠说“:你们一家世代忠贞有节操,所以一直将守卫宫廷的任务委托给你们。以前因为你的行为忠诚,所以赐名为忠。 如今因为你的才能可以抵御坏人,所以将我所用的剑杖相赐。循名取义,其中的含意不轻,进出时可经常用来防范。” 改任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以自己没有学识推辞。 宣武帝说“:有学识会文章的人不少,但都比不上你胸怀直率。所以要让你在下面辛劳,我也就能在上面没有忧虑了。” 皇帝去世的当夜,于忠和侍中崔光派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接明帝并即位。于忠和门下省商议,因皇帝年幼,未能亲理朝政,太尉高阳王元雍是皇帝长辈,位高望重,应当住进皇宫内的西柏堂,处置日常政务;任城王元澄有德行又是皇帝至亲,可任尚书令,总理百事。 当即奏明中宫,请即传旨授予。御史中尉王显想施奸计,和中常侍、给事中孙莲等人怒形于色,不予理会,压下了门下省的奏书。 孙莲等人想假传太后命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和高猛任侍中。于忠当即在殿内抓住王显并杀了他。 于忠于是主持门下省,又总管宫中禁卫,因而执掌朝政,权倾一时。起初,太和年间,军国事务繁多,孝文帝因为费用不足,让百官都减去四分之一的俸禄。 于忠执政以后,想施行恩惠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便恢复了被削减的全部俸禄。有职位的人晋位一级。 过去规定,百姓们交纳一匹绢布之后,再加交绵、麻八两,于忠全部给了官员们。他又告诉高阳王元雍,说宣武帝原来答应给他晋升的。 元雍慑于于忠的威力和权势,便顺从他的意愿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以为在新旧权力更换之际,自己有安定社稷的大功,便让百官们上奏请求给予奖赏。 太尉元雍、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难以违背他的意愿,又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难以独自接受封赏,又上奏朝廷,给在门下省的同僚们也加封食邑。 尚书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9663934于忠权势越来越大,便劝元雍把于忠放到外地任职。于忠知道以后,强迫有关部门诬告两人有罪。 郭祚原是皇帝师傅,有恩于帝,裴植带着土地来归顺魏国的,于忠假传旨意将他们都杀了。朝野愤慨,无不咬牙切齿,王公以下官员,人人害怕受到牵连。 于忠又想杀害高阳王元雍,侍中崔光坚决反对才罢休,于是免去元雍太尉职务,以王爵回府。从此以后,下诏传命、生杀大权,全由于忠决定。 又尊称灵太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崇训宫卫尉,侍中、领军如故。 灵太后临朝听政,免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宫卫尉职务,仅保留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职务。 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灵太后召来门下省侍从官员,询问于忠在端右门的声望如何,众人都说实在不称职。 2. 罗绍威 文言文全篇翻译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 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 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守相州。牙军废除乐彦贞,囚禁在龙兴寺,逼着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杀死了他,推举小校赵文建任留后。 此前,罗弘信自己说,在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位白胡须的老头,对他说:“你将成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样做梦遇见了两次,内心觉得怪异。 不久赵文建与军心不协,牙军们相聚呼喊说“:谁愿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回答说“:白须老头早就告诉我,可以做你们的君长。”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军们推举罗弘信为魏州留后。 朝廷闻讯,就正式授给他节旄。 乾宁年间,太祖急攻兖州、郓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这时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领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带兵没有法度,不断征取魏州的牛马,罗弘信对此不平。太祖乘机派使者对罗弘信说“:太原晋人志在吞并河朔,当回师之日,贵道就很可忧虑了。” 罗弘信便感到害怕,于是与太祖结好,又出兵三万人攻打李存信,打败了他。不久,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扎营于观音门外,魏州所属城邑多被晋军攻占。 太祖派葛从周援救罗弘信,在洹水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落落献上,太祖令将落落送给罗弘信,罗弘信杀了他,晋军才退。这时太祖正在图取兖州、郓州,担心罗弘信背离自己,每年岁时节日都送给他财物,必定言辞谦卑、礼物丰盛。 罗弘信每有回礼,太祖必当着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说:“六兄是比我年纪大一倍的兄长,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邻邦的礼仪看待。”所以罗弘信以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后来罗弘信历官至检校太尉,被封为临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罗绍威继承父亲的职位自称魏州留后,朝廷也就顺便任命他,接着正式授与他旄节斧钺,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长沙郡王。唐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命各道营修洛邑,罗绍威单独营修太庙,诏令加封他为守侍中,进封为邺王。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盗取占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招募军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称为“牙军”,都供给丰厚的赏赐,使牙军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承,亲戚党徒交结牢固,那凶暴的人,强取豪夺,违犯法令,官员不能制止。 牙军们随便变换主帅,就像儿戏,从田氏以后,近二百年,主帅的废立,全出于牙军之手,如史宪诚、何全白皋、韩君雄、乐彦贞,都是他们拥立的,对他们的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诛。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但内心不满他们。 罗绍威继承父职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图谋扰乱河朔,进攻占领贝州,长驱直攻魏州。罗绍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驻在洹水,葛从周自邢州、氵名州领军进入魏州,燕军将领刘守文、单可及与太祖的军队在内黄交战,燕军大败,太祖的军队乘胜追击。 遇上葛从周也出军掩击,又打败燕军。斩首三万余级。 三年,罗绍威派使者与太祖会合军队,一同进攻沧州以回报太祖。从此罗绍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为仰慕并依附于他。 罗绍威眼见唐朝国运衰落,群雄交相作乱,太祖兵力强于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禅代帝的意图,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结他,成就他的事业,又经常担心牙军发生变乱,内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告诉太祖请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派李思安会同魏博镇军队再次攻打沧州。在这以前,安阳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机派遣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士兵一千人,将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舆抬入魏州,说是赞助安阳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亲自领军渡过黄河,声称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很怀疑他的行动。这月十六日,罗绍威率领数百家奴门客与马嗣勋共同攻打牙军,当时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军,到天亮时全被诛杀,共八千家,都被灭了族,州城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奔到邺州。当时魏军二万,正与朝廷军队一同包围沧州,听到魏州城中发生事变,魏军于是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内,皆为劲敌,太祖派众将分兵征讨他们,半年才平定。 从此罗绍威虽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然而立刻又后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几个月,又发生浮阳战役,罗绍威飞车馈送运输军需,从邺都到长芦五百里,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帅府,沿路设置亭候,供应牲牢、酒备、军幕、什器,太祖上下全军几十万人,所用军需都不缺少。到太祖从长芦回来,再次经过魏州时,罗绍威乘机对太祖说“:..州、岐下、太原终有狂妄诡密的意图,各以复兴唐朝王室为名,大王应当自己夺取国家政权,以断绝别人的企图,上天赐与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议的。” 太祖深深感谢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赐与扶天启运竭节功臣名号。 御驾将进洛阳时,罗绍威奉诏令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当时所有,而建筑忽然。 3. 文言文董允传的翻译 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先主(刘备)立太子,董允被选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马。后主(刘禅)继位后,董允升任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将要北征魏国,驻军汉中,考虑到后主年纪幼小,难以辨别是非曲直;因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宫廷内府的事务交由他负责。诸葛亮给后主上奏疏说:“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简选提拔起来留给陛下的。至于权衡取舍,规划补益,毫无保留地向陛下进献忠言,都是他们的责任。我认为,宫中的事务,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就一定能够弥补失误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没有听到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董允等人,以表明他们的怠慢失职。”不久,诸葛亮请费祎作参军,将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宫的宿卫亲兵。郭攸之性情向来平和温顺,只是凑数的官员而已。进献忠言采纳意见的任务,都由董允一人承担了。 董允处理政事注意制定防范措施,克尽匡正扶救的职责。后主刘禅常常想要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认为古代天子的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现在后主的嫔妃美女已经充备,不应该再增加,就始终坚持,不答应选取美女之事。后主刘禅越发畏惧害怕他。尚书令蒋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荐费祎和董允,又上表说:“董允在宫内侍奉多年,辅佐襄助王室,应该赐予他爵位和封地,来褒奖他的辛劳和功勋。”董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主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善于阿谀逢迎,机敏狡黠,想要取悦后主,求得进身。董允时常对上正颜厉色地匡正后主,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黄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为。一直到董允去世,黄皓的职位没有超过黄门丞。 董允曾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人相约出游宴饮,车马已经准备停当,担任郎中的襄阳人董恢前来拜访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纪轻轻,官职卑微,看见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蹰不安,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说:“本来我之所以要出游,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游玩畅谈。现在您已经屈尊(来到我家),正要好好说说阔别多日蕴积的思念之情。舍弃这样的交谈,去赴那个宴会,不是我原来(做这事)的意图。”于是让人解下驾车的马匹,费祎等人也都停了车马,不再出去游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礼贤下士,行事大都是这种样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暂理尚书令职务,做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4. < >文言文翻译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参考资料: 5. 文言文翻译 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译文: 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文正,告诉他:“我有个方法,可以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柬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记号还保存完好,没有被打开过。 6. 文言文翻译《鳝救婢》 原文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译文 高怀中经营鳝鱼面在扬州小东门,他每天要杀几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佣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匆匆忙忙地逃出,被火所烧伤了,她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才睡着了。等到醒来以后,发现伤口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愈合了。看伤口,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女佣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行业。拆除锅炉,下面有洞,将洞中的无数条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字词解释 (1)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 (2) 悯:怜悯。 (3) 比:等到。 (4) 业:以……为职业。 (5)婢:女仆 (5) 周:四周。 (6)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7)滨:边。 (8)向:从前。 (9)罢业:停止营业。 (10)累年:过了几年。 (11)纵:放走。 (12)始:才。 (13)困:疲倦。 (14)婢:侍女;此指女佣。 (15)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7. 文言文《宗定伯》翻译 《宗定伯》原文 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 ”谁?”鬼曰: ”鬼也。 ” 鬼曰: ”卿复谁?”定伯欺之,言: ”我亦鬼也。 ”鬼问: ”欲至何所?” 答曰: ”欲至宛市。 ”鬼言: ”我亦欲至宛市。 ”共行数里,鬼言: ”步 行大亟,可共迭相担也。 ”定伯曰: ”大善。 ”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 言: ”卿大重,将非鬼也?”定伯言: ”我新死,故重耳。 ”定伯因复 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 ”我是新死,不知鬼悉何所 畏忌?”鬼曰: ”唯不喜人唾。 ”于是共道。遇水,定伯因命鬼先渡, 听之,了无声。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 ”何以作声?”定伯 曰: ”新死,不习渡水耳,勿怪。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至头上, 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著地,化为 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乃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言定 伯卖鬼得钱千五百。 《宋定伯》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 《宗定伯》译文 南阳宋定伯年轻的时候, 夜里出行遇见了鬼。 宋定伯问: 你是谁?” ” 鬼说: 我是鬼。 ” ” 鬼问道: ”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 ”我也是鬼。 ”鬼问道:” 你要到什么地方去?” 宋定伯回答说:”我要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要到宛县的集市上去。”于是一 起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大亟(?),两人可以交替的背着。”宋定伯说:“好。”鬼 就先背宋定伯走几里。鬼说:“你太重了,难道不是鬼?”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重。”宋定伯于是又背鬼,鬼一点几乎重量都没有。他们像这样换了两三次。宋定伯又说: “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又一起走。 遇到了河,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 出声响。鬼又说: “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是刚刚死变鬼,不熟悉鬼渡水的缘故,不要奇怪。”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咋”(?),祈求放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从他。一直到宛县的集市上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了。宋定伯担心它有变化,于是朝他吐唾沫。得到一千五百文钱,就离开了。于是后来,(大家)就传言宋定伯卖鬼得了一千五百文钱。 8. 蒋之奇文言文翻译 彭思永,字季长,江西庐陵人。 在他小时侯,早上起来读书,在门外拾到一个金钏,一个人静静地就坐在原地。过了一会儿,丢失金钏的人来寻找,彭思永仔细辨认,的确是那个人丢的,就还给了人家。 那人拿出钱来表示感谢,彭思永笑着说:“假使我需要钱,就藏起金钏来了。”起初参加科举考试,(由于家庭贫困)拿了几个手镯作为路费。 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来拜访他,思永就拿出手镯给众人赏玩,有一个人把镯子藏在袖中,众人都为思永寻找。思永说:“数量只是这几个罢了。” 客人离开时,要举手作揖,镯子掉在地上,大家都佩服他的度量。母亲在家去世时,家里十分贫穷,同乡赠送东西给他,他却不接受。 考取进士后,做过海南知县、分宁知县,睦州通判。台州发大水毁坏了城池,很多人淹死了,思永就去台州治水。 把死者全部埋葬,还写文章祭奠。老百姓因为贫穷不能修房子的,替他们伐木帮助他们,几个月之后,公府私房都修造好了,修筑的城墙比以前高了,而且坚固。 升为侍御史后,议论朝廷降授官赏的弊端,认为乱(不正当的)封赏不是盛世应该有的现象。宋仁宗很赞赏。 仁宗在明堂祭祀的前一天,有文武百官都要进官升职的传言,思永上奏说不应该没有节制地给予恩赏,以使侥幸的人得利。思永带领同僚劝说,有人说:“等命令一出,也不晚啊。” 思永说:“在事情之前劝阻,只是得罪你,命令一旦发布,就不可劝止了。”于是一个人上奏疏:“陛下广泛布施不当的恩泽,难道是为了天下孤乏憨催窖诎忌挫媳旦颅寒之士吗。 这不是社稷的福份啊。”仁宗发怒了,中丞郭劝、谏官吴奎为他求情,于是因为泛恩这件事转司封为员外郎,而解除了侍御史的职务,后来又做湖北转运使。 加封直史馆,担任益州路转运使。成都府官员挪用官府钱财,在牢狱服刑已经三年了,进出自如。 思永管理府事刚一日,就把案件处理好了。老百姓拿着“褚券”(纸币)买东西,藏在衣带里,小偷在手上带着刀,直接割断拿走,少有失手的。 思永抓住一个人审问,全部处理了小偷团伙并在脸上作了标记。中使每年要到峨眉山祭祀,总是在成都停留搜刮真奇古玩,价值几百万元,都来自民间。 思永克扣其中的1/3,中使不高兴就离开了,却不能有什么办法中伤他。不久担任户部副使,升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赢州知州。 北方的习俗以桑麻作为产业,百姓们害怕征收赋税而不敢种植,一天天更加贫困。思永到任后,才上奏改变了征收桑麻税的做法。 不久,又调任江宁知府。神宗接位后,御史蒋之奇搜集欧阳修的私事(其实是中伤欧阳修),拉思永帮忙。 思永认为家庭私事,不应该让外人知道。但他(欧阳修)为首写过《濮议》(内容是坚持要英宗尊其生父为皇),违背典礼而犯了众怒,不应该再官府任职。 皇上问这句话从哪里来的,思永不肯定说。而全面陈述大臣结党营私的情况。 后来因为这件事降职被调任黄州知府。熙宁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2023-06-12 11:25:321
鲠文言文
1. 文言文《晏敦复鲠峭敢言》翻译 胡铨被贬到昭州,临安派人让他载上刑具押送到昭州去。敦复去拜见守臣张澄说:“胡铨评议丞相,天下人都知道,祖宗时就因为言论而被贬谪过,治理开卦的人决不能做这样的事。”张澄羞愧地道歉,因此追赶着去掉了胡铨的刑具。当初秦桧刚做丞相的时候,旨意刚下,朝廷众人都来相贺,只有敦复面有忧色说:“奸佞的小人做了丞相了。”张致远、魏矼听到这句话,都认为他言过其实。等到这一次陷害胡铨,敦复对人说:“我以前说秦桧是一个奸佞小人,你们都认为我说的不对。现在他刚手握大权便敢做这样的事,以后他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呢?” 敦复是吏部尚书,同时兼任江淮等地的路经制使。按照旧例,他要去宰相阁汇报,退出的时候,宰相一定要送他几步。可是敦复从来没见秦桧出来相送过,于是每每对人说:“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侮辱他。”不久他就请求外调,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去做了衢州的知县,监督亳州明道宫。他在家闲居了几年后辞世,享年七十一岁。 敦复为人沉默寡言好象不能开口说话一样,但是在朝廷上议事却从不忌讳什么。帝曾经这样评论他:“你为人耿直敢言,可是说没有辱没你的先祖啊。” 2. 文言文《窦参》翻译 窦参,字时中,是工部尚书窦诞的玄孙。窦参熟悉法令,通晓政务治理,性情端庄严肃,刚强鲠直而且果断。年轻时因为门荫的庇护,几次长官做到万年尉。当时同僚中有位在官署中值班的人,天色将晚时,听说亲人病了,请窦参代替他值班。适逢当天夜里有狱囚逃走,京兆尹按照值班名册,将要上奏,窦参立即请求说:“他因为来不及写请假报告,我窦参实际上代替他值班,应当由我接受罪罚。”他因此被贬为江夏尉,人们认为他有义气。 窦参多次长官担任奉先尉,县里有个叫曹芬的人,名籍隶属北军,曹芬平素凶暴,因为喝醉酒殴打他的妹妹,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不能做到,就投井而死。窦参拘捕审理曹芬兄弟判处死罪,众官都请求等待他们守丧期满再处决,窦参说:“儿子因为父亲而生,父亲由于儿子而死,如果因守丧而延缓处罪,这是杀父而不获罪。”于是正法而杖杀他们,全县畏惧敬服。窦参转任大理司直。巡查江淮罪案,停留在扬州,节度使陈少游十分傲慢,不到郊外迎接他,只是派遣军吏传达问候,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责问他,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窦参,窦参不等他来就渡过长江离开了。当时婺州刺史邓珽因贪赃八千贯获罪,邓珽与宰相有交情,又适逢大赦,想要免去赃款。皇上下诏百官在尚书省聚议,官员们大多迎合宰相的意见,惟独窦参坚持认为应依法论处,最终收回了赃款。第二年,窦参被授予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审查湖南判官马彝一案。当时马彝检举属下的县令贪赃犯罪达一千贯,被犯罪者的儿子通过权贵宠臣上奏诬陷马彝,窦参最终辨明马彝无罪。马彝实际是有才能的官员,后来多次辅佐曹王李皋,凭着正直能干闻名。 不久,窦参升任御史中丞,他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多次承蒙皇上召见,议论天下大事,又与宰相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有时让他参与决策大事。当时的宰相很忌妒他,对他多加排挤压抑,也没有办法伤害他。然而窦参往往依循个人感情破坏法规,很为有见识的人所讥笑。当时神策将军孟华立有战功,被大将军诬陷上奏,声称孟华谋反,罪当处死,孟华没有办法自己辩白,窦参全部审理清楚并释放了他。 窦参没有学问,只是多任用亲信党羽,使他们担任要职,作为耳目,四方的籓镇节帅,都害怕他。李纳因为害怕窦参,赠送了很多财物,外表显得敬重窦参,实际上暗中离间他。皇上的亲信,大多指责诋毁窦参。窦参依循个人内心的好恶做事,依仗权势贪图利益,不知限度,终于因此失败。窦参被贬为郴州别驾,当时是贞元八年四月。 3. 文言文翻译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立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译文: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王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 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今日(有)几年了?”毛遂说:“(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 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最终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 4. 文言文翻译“于忠,字思贤 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 年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法令颇严厉,身边的侍臣们,大多因小事而得罪。 于忠朴实直率,不爱说话,始终没有过错。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武骑侍郎,并赐名登。 屡迁至左中郎将,领直寝。 元禧之乱时,皇帝在城外,变乱发生得十分仓促。 于忠说:“我和父亲任领军,估计不必忧虑。”皇帝派于忠驰回观看情形,于烈已严加防备,果然就像于忠预料的那样。 于忠回来报告,皇帝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真能让人放心。先帝赐你名登,固然是美称。 我嘉美你的忠诚,现改名为忠,既表示坚定真诚,也使得名副其实。”后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后改任司空长史。 当时太傅、录尚书事、北海王详是皇帝的亲叔父,权重于时,将作大匠王遇经常听随元祥要求如数给他钱物。 于忠便当着元详的面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辅佐王室的重臣,你怎么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损公以肥私呢?”王遇感到不安,元详也因惭愧而谢罪。由于于忠有平定元禧之乱的大功,被封为魏郡公。 当他迁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时,往往因为鲠直和义正辞严的语气,使北海王感到气愤,并当面责备他说:“我只担心你死在我的前头,不担心你看得到我死去。”于忠说:“人生命运自有定数,如果应当死在大王手里,就是躲避也不能免死;不然,大王也杀不了我。” 元详便乘于忠上表皇帝对封爵表示谦让的时候,暗地里劝告皇帝任命于忠为列卿,于是,停止了他的封爵,晋升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下诏让于忠以本官职持使节、兼侍中,任西道大使,凡是州刺史、镇将贪赃罪恶显著的,将详情报告朝廷;郡守县令以下官员,便可亲自决定处置办法。 他和尚书李崇分别巡行两道。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赃罪行二百多条,论定为大辟之罪。 于忠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因继母去世守丧,没有赴任。守丧期满,迁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 于忠和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共同确定原代都各姓宗族门阀。高肇忌恨于忠的为人,便对宣武帝说,中山是个重要州镇,镇守必需是有才干的人员,于是任命于忠为定州刺史。 不久皇帝就改悔了,又任命于忠为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派使者见于忠,给予安慰和勉励。 延昌初年,任都官尚书,原领的左卫、中正职务如故。又加封散骑常侍。 曾经在一次侍宴时,皇帝赐给他剑杖,并举酒对于忠说“:你们一家世代忠贞有节操,所以一直将守卫宫廷的任务委托给你们。以前因为你的行为忠诚,所以赐名为忠。 如今因为你的才能可以抵御坏人,所以将我所用的剑杖相赐。循名取义,其中的含意不轻,进出时可经常用来防范。” 改任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以自己没有学识推辞。 宣武帝说“:有学识会文章的人不少,但都比不上你胸怀直率。所以要让你在下面辛劳,我也就能在上面没有忧虑了。” 皇帝去世的当夜,于忠和侍中崔光派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接明帝并即位。于忠和门下省商议,因皇帝年幼,未能亲理朝政,太尉高阳王元雍是皇帝长辈,位高望重,应当住进皇宫内的西柏堂,处置日常政务;任城王元澄有德行又是皇帝至亲,可任尚书令,总理百事。 当即奏明中宫,请即传旨授予。御史中尉王显想施奸计,和中常侍、给事中孙莲等人怒形于色,不予理会,压下了门下省的奏书。 孙莲等人想假传太后命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和高猛任侍中。于忠当即在殿内抓住王显并杀了他。 于忠于是主持门下省,又总管宫中禁卫,因而执掌朝政,权倾一时。起初,太和年间,军国事务繁多,孝文帝因为费用不足,让百官都减去四分之一的俸禄。 于忠执政以后,想施行恩惠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便恢复了被削减的全部俸禄。有职位的人晋位一级。 过去规定,百姓们交纳一匹绢布之后,再加交绵、麻八两,于忠全部给了官员们。他又告诉高阳王元雍,说宣武帝原来答应给他晋升的。 元雍慑于于忠的威力和权势,便顺从他的意愿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以为在新旧权力更换之际,自己有安定社稷的大功,便让百官们上奏请求给予奖赏。 太尉元雍、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难以违背他的意愿,又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难以独自接受封赏,又上奏朝廷,给在门下省的同僚们也加封食邑。 尚书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9663934于忠权势越来越大,便劝元雍把于忠放到外地任职。于忠知道以后,强迫有关部门诬告两人有罪。 郭祚原是皇帝师傅,有恩于帝,裴植带着土地来归顺魏国的,于忠假传旨意将他们都杀了。朝野愤慨,无不咬牙切齿,王公以下官员,人人害怕受到牵连。 于忠又想杀害高阳王元雍,侍中崔光坚决反对才罢休,于是免去元雍太尉职务,以王爵回府。从此以后,下诏传命、生杀大权,全由于忠决定。 又尊称灵太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崇训宫卫尉,侍中、领军如故。 灵太后临朝听政,免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宫卫尉职务,仅保留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职务。 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灵太后召来门下省侍从官员,询问于忠在端右门的声望如何,众人都说实在不称职。2023-06-12 11:25:381
文言文神龟翻译
1. 《庄子神龟》的翻译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 」 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 」君曰:「令余且会朝。」明日,余且朝。 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 」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 」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旡遗策。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旡遗策,不能避刳肠之患。 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 鱼不畏网而畏鹈鹕。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婴儿生,旡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先前往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他说过这样一句话"道之真以治身",就是说,道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是用来养身的.在这篇文章中,集中体现了庄子这一思想:庄子拒绝到楚国做高官,宁可像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浆中活着.也不愿让高官厚禄来束缚自己,让凡俗政务使自己身心疲惫,这种处世行为与庄子顺乎自然修身养性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2. 文言文翻译在线 庄子钓于濮水》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3. 《龟虽寿》古文翻译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问题补充: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 4. 如何用文言文乌龟 “旋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饮御诸友,龟鳖脍鲤。候谁在矣?“其肴为何?龟鳖鲜鱼;其簌维何?维笋及蒲。” “各种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我姬氏出自天鼋”。 “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 “何谓四灵,麟凤龙龟,谓之四灵”。“象物,有象在天……麟、凤、龙、龟谓之四灵。” “龟一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一万年曰灵龟”。“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寿焉。 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灵龟者黝文五色神灵之精也,能见存亡明于吉凶。” “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者也。”王懿荣偶见“龙骨”然也。 5. 文言文翻译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qí)真无马邪(yé)?其(qí)真不知马也! [编辑本段]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这样的人),然后有了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这样的人)却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埋没在马夫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不能凭借日行千里的能力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驱使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呀!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疠(lòu 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ì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观人风者得焉。 [编辑本段]参考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它是)黑底子,白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 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 永州的人都争着跑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有三代了。 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 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流出眼泪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 如果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的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 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只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 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骚扰,到处叫骂,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 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 6. 关于初一年级文言文的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赏析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 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 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龟虽寿》共十四句,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是一层,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是开头四句。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 诗人为了表现这一意思,没有采取直述的写法,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神龟,是龟的一种,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长寿,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所以诗中说“犹有竟时”。 腾蛇,相传是一种像龙一样的神物,本领很大,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诗中说“终为土灰”。诗人在这里特别标举神龟和腾蛇,这是因为在迷信思想相当盛行的古代,神龟和腾蛇都被染上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即使这样,诗人也断定它们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神龟和腾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物种,那就自然更不在话下了。因此,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不仅具有举一反三、以重代轻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开头这四句用的是借喻,只写出了用作比喻的神龟和腾蛇,至于被比喻的内容,则完全略去了。这样处理,不仅语言精练,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但是如何对待衰老和死亡,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及时行乐,虚度时光;有的慨叹迟暮,消极悲观。 而曹操则表现了另外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这首诗第二层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老骥伏枥”以下四句是第二层。 这一层是全诗的中心。在写法上,这一层和第一层有些相似之处,也是运用了比喻,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 老骥,就是老千里马。在古代,千里马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征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 7. 文言文翻译“于忠,字思贤 祚的弟弟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 年近二十岁时,被任命为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法令颇严厉,身边的侍臣们,大多因小事而得罪。 于忠朴实直率,不爱说话,始终没有过错。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武骑侍郎,并赐名登。 屡迁至左中郎将,领直寝。 元禧之乱时,皇帝在城外,变乱发生得十分仓促。 于忠说:“我和父亲任领军,估计不必忧虑。”皇帝派于忠驰回观看情形,于烈已严加防备,果然就像于忠预料的那样。 于忠回来报告,皇帝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真能让人放心。先帝赐你名登,固然是美称。 我嘉美你的忠诚,现改名为忠,既表示坚定真诚,也使得名副其实。”后因父亲去世而离职。 后改任司空长史。 当时太傅、录尚书事、北海王详是皇帝的亲叔父,权重于时,将作大匠王遇经常听随元祥要求如数给他钱物。 于忠便当着元详的面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辅佐王室的重臣,你怎么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损公以肥私呢?”王遇感到不安,元详也因惭愧而谢罪。由于于忠有平定元禧之乱的大功,被封为魏郡公。 当他迁任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时,往往因为鲠直和义正辞严的语气,使北海王感到气愤,并当面责备他说:“我只担心你死在我的前头,不担心你看得到我死去。”于忠说:“人生命运自有定数,如果应当死在大王手里,就是躲避也不能免死;不然,大王也杀不了我。” 元详便乘于忠上表皇帝对封爵表示谦让的时候,暗地里劝告皇帝任命于忠为列卿,于是,停止了他的封爵,晋升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下诏让于忠以本官职持使节、兼侍中,任西道大使,凡是州刺史、镇将贪赃罪恶显著的,将详情报告朝廷;郡守县令以下官员,便可亲自决定处置办法。 他和尚书李崇分别巡行两道。于忠弹劾并州刺史高聪贪赃罪行二百多条,论定为大辟之罪。 于忠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因继母去世守丧,没有赴任。守丧期满,迁任卫尉卿、河南邑中正。 于忠和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共同确定原代都各姓宗族门阀。高肇忌恨于忠的为人,便对宣武帝说,中山是个重要州镇,镇守必需是有才干的人员,于是任命于忠为定州刺史。 不久皇帝就改悔了,又任命于忠为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派使者见于忠,给予安慰和勉励。 延昌初年,任都官尚书,原领的左卫、中正职务如故。又加封散骑常侍。 曾经在一次侍宴时,皇帝赐给他剑杖,并举酒对于忠说“:你们一家世代忠贞有节操,所以一直将守卫宫廷的任务委托给你们。以前因为你的行为忠诚,所以赐名为忠。 如今因为你的才能可以抵御坏人,所以将我所用的剑杖相赐。循名取义,其中的含意不轻,进出时可经常用来防范。” 改任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以自己没有学识推辞。 宣武帝说“:有学识会文章的人不少,但都比不上你胸怀直率。所以要让你在下面辛劳,我也就能在上面没有忧虑了。” 皇帝去世的当夜,于忠和侍中崔光派右卫将军侯刚到东宫迎接明帝并即位。于忠和门下省商议,因皇帝年幼,未能亲理朝政,太尉高阳王元雍是皇帝长辈,位高望重,应当住进皇宫内的西柏堂,处置日常政务;任城王元澄有德行又是皇帝至亲,可任尚书令,总理百事。 当即奏明中宫,请即传旨授予。御史中尉王显想施奸计,和中常侍、给事中孙莲等人怒形于色,不予理会,压下了门下省的奏书。 孙莲等人想假传太后命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王显和高猛任侍中。于忠当即在殿内抓住王显并杀了他。 于忠于是主持门下省,又总管宫中禁卫,因而执掌朝政,权倾一时。起初,太和年间,军国事务繁多,孝文帝因为费用不足,让百官都减去四分之一的俸禄。 于忠执政以后,想施行恩惠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便恢复了被削减的全部俸禄。有职位的人晋位一级。 过去规定,百姓们交纳一匹绢布之后,再加交绵、麻八两,于忠全部给了官员们。他又告诉高阳王元雍,说宣武帝原来答应给他晋升的。 元雍慑于于忠的威力和权势,便顺从他的意愿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以为在新旧权力更换之际,自己有安定社稷的大功,便让百官们上奏请求给予奖赏。 太尉元雍、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难以违背他的意愿,又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难以独自接受封赏,又上奏朝廷,给在门下省的同僚们也加封食邑。 尚书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9663934于忠权势越来越大,便劝元雍把于忠放到外地任职。于忠知道以后,强迫有关部门诬告两人有罪。 郭祚原是皇帝师傅,有恩于帝,裴植带着土地来归顺魏国的,于忠假传旨意将他们都杀了。朝野愤慨,无不咬牙切齿,王公以下官员,人人害怕受到牵连。 于忠又想杀害高阳王元雍,侍中崔光坚决反对才罢休,于是免去元雍太尉职务,以王爵回府。从此以后,下诏传命、生杀大权,全由于忠决定。 又尊称灵太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崇训宫卫尉,侍中、领军如故。 灵太后临朝听政,免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崇训宫卫尉职务,仅保留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职务。 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灵太后召来门下省侍从官员,询问于忠在端右门的声望如何,众人都说实在不称职。2023-06-12 11:25:451
无动于忠成语意思
【拼音】:wúdòngyúzhōng【解释】: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默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示例】: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2023-06-12 11:26:023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
s的故事让他人风格的人工方法让他犯桃花如图2023-06-12 11:26:125
无动于忠与无动于衰的意思
无动于衷么?无:没有.衷:内心.动,动作,触动.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2023-06-12 11:26:361
名节相期要不磨的上一句是什么
名节相期要不磨的上一句:一杯忠献堂中酒。诗词名称:《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本名:王十朋。别称:王忠文。字号:字龟龄号梅溪。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宋人(汉族)。出生地:温州乐清四都左原梅溪村。出生时间:1112年11月9日。去世时间:1171年8月6日。主要作品:《二郎神》《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等。主要成就:屡议朝政,力主恢复,历官有绩。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名节相期要不磨”的详细介绍:一、《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全文点此查看《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内容四海英才入网罗,清源龙虎姓名多。经魁兰省得人杰,策射枫庭收甲科。奎宿呈祥前未见,纬星还舍首相过。一杯忠献堂中酒,名节相期要不磨。二、王十朋其他诗词《红梅》、《夜雨述怀》、《桃川》、《咏柳》、《二郎神》。相同朝代的诗歌《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信息2023-06-12 11:26:431
经魁兰省得人杰的下一句是什么
经魁兰省得人杰的下一句:策射枫庭收甲科。诗词名称:《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本名:王十朋。别称:王忠文。字号:字龟龄号梅溪。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宋人(汉族)。出生地:温州乐清四都左原梅溪村。出生时间:1112年11月9日。去世时间:1171年8月6日。主要作品:《二郎神》《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等。主要成就:屡议朝政,力主恢复,历官有绩。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经魁兰省得人杰”的详细介绍:一、《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全文点此查看《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内容四海英才入网罗,清源龙虎姓名多。经魁兰省得人杰,策射枫庭收甲科。奎宿呈祥前未见,纬星还舍首相过。一杯忠献堂中酒,名节相期要不磨。二、王十朋其他诗词《红梅》、《夜雨述怀》、《桃川》、《咏柳》、《二郎神》。相同朝代的诗歌《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信息2023-06-12 11:26:501
策射枫庭收甲科的下一句是什么
策射枫庭收甲科的下一句:奎宿呈祥前未见。诗词名称:《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本名:王十朋。别称:王忠文。字号:字龟龄号梅溪。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宋人(汉族)。出生地:温州乐清四都左原梅溪村。出生时间:1112年11月9日。去世时间:1171年8月6日。主要作品:《二郎神》《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等。主要成就:屡议朝政,力主恢复,历官有绩。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策射枫庭收甲科”的详细介绍:一、《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全文点此查看《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内容四海英才入网罗,清源龙虎姓名多。经魁兰省得人杰,策射枫庭收甲科。奎宿呈祥前未见,纬星还舍首相过。一杯忠献堂中酒,名节相期要不磨。二、王十朋其他诗词《红梅》、《夜雨述怀》、《桃川》、《咏柳》、《二郎神》。相同朝代的诗歌《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信息2023-06-12 11:26:561
经魁兰省得人杰的下一句经魁兰省得人杰的下一句是什么
经魁兰省得人杰的下一句:策射枫庭收甲科。经魁兰省得人杰的下一句:策射枫庭收甲科。诗词名称:《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本名:王十朋。别称:王忠文。字号:字龟龄号梅溪。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宋人(汉族)。出生地:温州乐清四都左原梅溪村。出生时间:1112年11月9日。去世时间:1171年8月6日。主要作品:《二郎神》《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等。主要成就:屡议朝政,力主恢复,历官有绩。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经魁兰省得人杰”的详细介绍:一、《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全文点此查看《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内容四海英才入网罗,清源龙虎姓名多。经魁兰省得人杰,策射枫庭收甲科。奎宿呈祥前未见,纬星还舍首相过。一杯忠献堂中酒,名节相期要不磨。二、王十朋其他诗词《红梅》、《夜雨述怀》、《桃川》、《咏柳》、《二郎神》。相同朝代的诗歌《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信息2023-06-12 11:27:251
姓于的历史上的名人有谁
于 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人,东汉时方士,据称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于 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由其它知友提供2023-06-12 11:27:332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无动于忠( ) 夜已继日( ) 不言而语( )
答案: 解析: 衷 以 喻2023-06-12 11:27:511
经魁兰省得人杰的上一句是什么
经魁兰省得人杰的上一句:清源龙虎姓名多。诗词名称:《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本名:王十朋。别称:王忠文。字号:字龟龄号梅溪。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宋人(汉族)。出生地:温州乐清四都左原梅溪村。出生时间:1112年11月9日。去世时间:1171年8月6日。主要作品:《二郎神》《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点绛唇》等。主要成就:屡议朝政,力主恢复,历官有绩。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经魁兰省得人杰”的详细介绍:一、《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全文点此查看《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内容四海英才入网罗,清源龙虎姓名多。经魁兰省得人杰,策射枫庭收甲科。奎宿呈祥前未见,纬星还舍首相过。一杯忠献堂中酒,名节相期要不磨。二、王十朋其他诗词《红梅》、《夜雨述怀》、《桃川》、《咏柳》、《二郎神》。相同朝代的诗歌《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新第先归者五人燕于黄堂故事也酒半啜茶于忠献堂持杯以劝即席赠诗的详细信息2023-06-12 11:2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