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桃
-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举例说明:
2014年,中国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克拉玛依、鄂尔多斯、阿拉善三个资源型城市,人均GDP分别为22万元、20万元、19万元,大大高于深圳的15.5万元。
其中,克拉玛依产石油,鄂尔多斯产煤炭,阿拉善产煤炭。
克拉玛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万元,鄂尔多斯不到4万元,阿拉善不到3万元,均低于深圳。
一个地方的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查看等式发现,人均GDP和人均劳动者报酬,两者并不具有一致性。因为还有“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三个变量。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不一致或者严重背离,说明经济的循环效率低。
扩展资料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5日发布公告,经最终核实,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
2017年中国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GDP
出投笔记
-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扩展资料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人均GDP-百度百科
风头疯子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人均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总人口。而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国民收入用GDP,则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
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人均GDP观念及其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
扩展资料:
人均GDP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和2012年分别为5577美元和6264美元,2013年为6995美元,2014年为7595美元,2015年为8016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665美元,比上年增长6.3%。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国内外知名的发展理论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标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为某种发展水平、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标之一,并没有谁把人均GDP简单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人均GDP虽然具有虚拟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虚拟经济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盘否定虚拟经济,更不能由此把虚拟经济作为否定人均GDP的依据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均GDP
nicejikv
-
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人均GDP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
人均国民收入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与人口数量变动成反比。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民的生活水平。
扩展资料:
1、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决定于下列因素:(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物质消耗的节约;(3)总人口的变化;(4)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高低。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人均GDP 百度百科_人均国民收入
大鱼炖火锅
-
人均gdp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时期内的gdp总值除以当期内的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1、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2、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
3、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人均gdp当然是用人口总数除一下了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新编金融法小全书(第五版)》
黑桃花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直接税以及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真颛
-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是两码事。人均GDP指的是指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量除以人口后得到的数量,而人均收入指的是居民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它们各自的涵义来说,人均GDP不仅事实上要远大于人均收入,而且GDP只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数量情况,不能反映成本和效益,结构和分配,以及生态和环境等情况。打个比方,污染能够增加GDP的总量,但却不能增加人们的收入,相反,还会降低生活质量。
阿啵呲嘚
-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GDPper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bikbok
-
从本质上说,是两种不同算法的结果,前者是指实际的生产和服务的增加,后者是个人收益的增加。像是买卖股票的收入,就不计入前者(没有增加实际产出)而属于后者(个人从中得到收益)。
说到换算方法,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去折旧(投入的固定资本在一年内的消耗)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DP,也就是国民收入,然后再从中减去税收和企业净储蓄(通俗说就是企业赚的实际利润),加上转移支付(政府无偿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就得到总的可支配收入(或者说纯收入)。人均的话,除以人口数即可。
以上内容系参考著名经济学家,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十八版第二十一章内容。向已经逝去的萨老致敬!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呵呵
牛云
-
上面几位已经做了解答
我也补充几句,GDP是个区域概念,反应区域内,人对经济作的贡献。
人均收入和人均GDP均不能真实地反应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中国有钱的人很有人,没钱的很穷。所以在计算人均收入时,需剔除那些超高收入的人群。
就像评委给表演者评分时需除去最高分,但不能剔除最低分。
CarieVinne
-
人均GDP=GDP/人数
人均收入=国民收入/人数
国民收入=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西柚不是西游
-
人均GDP高于人均收入。
小白
-
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人均GDP的概念大于人均收入的概念。
寸头二姐
-
wpBe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