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晋国第一任国君:唐叔虞,推行启以夏政 疆以戎索政策

2023-06-14 06:27:56
苏萦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的同母弟弟;母亲王后邑姜,是齐国开国君主齐太公吕尚(即姜子牙)的女儿。

受封唐地

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叔虞的父亲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周武王十四年(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叔虞的哥哥周成王继位。周成王继位时年幼,所以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

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诸侯国唐国(唐国地处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有一百里)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同年十月,周成王派周公旦率军平息唐国叛乱,将唐国百姓迁到杜地,并将周王室子孙迁到唐地。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因此故称唐叔虞。

去世子继

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亦称姬燮父)继位。姬燮继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号改称“晋”,是为晋侯燮。

主要成就

当时,由于唐国地处夏人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加上叛乱刚刚平息,局势动荡不定,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叔虞受封治唐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理夏戎之民。推行政策一年后,即见成效。农业、牧业都得到显著发展,政绩斐然可观。

叔虞治唐之所以成功并且久远,关键在于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正确方针,大量历史证明,这一方针成为晋国的传统国策,并对后来晋及韩、赵、魏三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三晋文化体系中尚公、尚法、尚贤的特色。

唐叔虞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创世人,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趣闻轶事

取名为虞

当初,周武王与叔虞的母亲邑姜交合时(《左传》作怀孕时),梦见天帝对周武王说(《左传》则记载是天帝对邑姜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并为你的儿子取名为虞,我准备将唐地赐给他。”等邑姜生下叔虞时,叔虞的手掌心上有个像“虞”字纹路,因此周武王就给他取名字为虞。后来叔虞果然受封唐地。

嘉禾献王

周成王十一年(前1032年),当时上天降下福瑞,叔虞得到嘉禾,嘉禾异茎同穗,于是献给周成王。周成王命叔虞将嘉禾送往东土馈赠周公旦,写作《馈禾》。周公旦接受赐禾后,赞美周成王之命,写作《嘉禾》。

历史评价

司马贞《史记索隐》:“天命叔虞,卒封于唐。桐既削,河、汾是荒。”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周武王姬发。

母亲: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

兄弟姐妹

兄弟

周成王姬诵,唐叔虞同母兄。

叔,国始封君主。

应侯,应国始封君主。

韩侯,韩国始封君主。

姐妹

太姬,周武王长女,陈国君主陈胡公之妻。

子孙

儿子

晋侯燮,谥号不详,名燮(一作燮父)。

贾共公,名公明,叔虞少子,贾国始封君。

孙子

晋武侯,名宁族,晋侯燮之子。

贾宣公,名梁,贾共公之子。

人物争议

剪桐封弟

关于叔虞封唐的问题,历代文人

、学者已有不少考辨文字。“桐叶封弟”一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重言》。当时唐国发生内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率军消灭唐国。有一天,周成王与叔虞闲居时,摘下一片梧桐叶子削成圭玉的形状,交给叔虞说:“我拿这个分封给你。”叔虞很高兴,把此事告诉周公旦。周公旦向周成王请示说:“天子您分封叔虞吧?”周成王说。“我是跟叔虞开玩笑呢。”周公旦回答说:“我听说过,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天子一说话,史官就记下来,乐人就吟诵,士人就颂扬。”周成王于是将叔虞封在唐地(叔虞之子燮(燮父)继位后,改国号为“晋”)。 (而《史记· 晋世家 》则记载,周成王跟叔虞开玩笑,以梧桐叶削成圭玉形状交给叔虞,说将此封给你。当时一个叫佚的史官请求周成王选择一个好日子封叔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只不过跟他开个玩笑而已。”史佚说:“天子说话不能开玩笑。只要发话,史官就要记载下来,用礼仪完成它,奏乐章歌唱它。”,周成王便将唐地封给叔虞。)

《史记·晋世家》与《吕氏春秋·重言》所记载叔虞母亲因梦得子与桐叶封弟的故事,以解梦之说与儿童之戏解释周初分封之事,显系小说家之言。后人对此二事有过考证,说“虞”字古文作“从从”,文在其手掌中,可能纹路与之相似,所以有可能如司马迁所记。而桐叶封弟则颇多争议,较具说服力的是张颔从古文字角度所作的解释,他认为金文中的“桐”字与“唐”字字形相近,剪桐之说可能是翦唐之误。若依此说,周成王在翦除旧唐国之后,将其弟叔虞分封于此,倒是合乎情理。

唐地所在

关于叔虞所封的唐地究竟在何地,历来都有争议。商周之际,以唐命名的地方不止一处,但史家较一致的意见是在今山西境内,但究竟是在太原一带还是在晋南的翼城、绛县一带却争论上千年。

《左传·昭公元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杜预认为大夏在今太原市。服虔则认为大夏在汾浍之间,即今山西翼城、隰县、吉县一带。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说唐叔封于翼,即今翼城县。近人杨伯峻认为:“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绛,绛即翼”。《史记正义》两处引《括地志》,其一说为“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另一说为“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如果所引资料无误,这个以唐命名的地方在山西就有两处,一在太原,一在晋南翼城一带。

后世纪念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之前,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晋祠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之久,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

,遂形成今日集儒、释、道于一统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其中,宋代建造的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建造的献殿,被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

唐叔虞祠是晋祠主要建筑之一,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由山门、享堂、东西厢房及大殿组成。现存建筑为宋元之际所建,虽经元、明、清及现代多次修缮,但大殿主体仍保持元代风格,里面有明塑唐叔虞像。大殿前廊两侧各立大碑一通,分别是元至元四年(1287年)所刻的《汾东王庙记》碑,和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刻的《重修唐叔虞祠记》碑。

后裔姓氏

唐叔虞的后裔姓氏,主要有晋姓、杨姓、韩姓、何姓、温姓、贾姓、简姓、曲姓、解姓、侯姓、栾姓、席姓、先姓、谷姓、冀姓、步姓、籍姓、阎姓等。

相关推荐

西魏初期八位柱国大将军都有谁,生平又是怎样的

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世民曾外祖父),侯莫陈崇。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乱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性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国家,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淫放荡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继承。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内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中国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他率先废除了流行千年的宫刑,结束了这一不人道刑罚的历史,在与东魏,南梁的三国鼎立过程中,纵横捭阖,攻城拓地,先后袭取了蜀地和江陵,大大扩展了西魏版图,使西魏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渐转弱为强,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功业若此,盛矣哉!作为能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皇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其它同姓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厚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著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画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而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来独孤信与杨忠攻下了东魏的荆州,随后东魏高敖曹以大军来攻,独孤信不敌,奔入南朝梁,三年后才回归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称赞。“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后来赵贵谋反事泄,独孤信受到连带,为宇文护所逼,自尽。独孤信一生都以德信著称,尽管战事非其所长,但凭其德信树立的威望,即使是偶有战败,也不损其名,他的功劳也多在安抚各方,深得民心,在陇右、荆襄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宇文泰因此命他将名字由“如愿”改为“信”。独孤信死后也因此常为时人所怀念,加之北周的两个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渊之母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他的名誉随后就得到了恢复。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2023-06-13 14:47:121

隋朝名将于仲文简介,于仲文怎么死的

人物生平 明察善断 于仲文小时就聪明机灵,很小上学,就沉溺书中而不知疲倦。他父亲感到很奇异,说:“这孩子肯定会振兴我们于家。”他九岁时,曾在云阳宫拜见宇文泰,宇文泰问他:“听说你爱读书,书上有些什么?”于仲文回答说:“帮助父亲,侍奉君王,只有忠孝而已。”宇文泰非常赞赏他。 这以后他跟博士李祥学习《周易》、《三礼》,略知大义。长大后,倜傥风流而胸有大志,气度超凡,当时称他是名公子。开始当赵王的部下,不久迁任安固太守。 任、杜两家都丢了牛,后来找到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的,州郡无法决断。益州长史韩伯俊说:“安固于太守年少时就很聪明,可让他决断这事。”于仲文说:“这事很容易解决。”于是让两家各赶牛群来,放出那头牛,那头牛就奔向任家的牛群中。他又偷偷让人轻轻地伤了那头牛,任家人叹惜不已,而杜家人却没事一般。于仲文于是诃责姓杜的,姓杜的认罪而去。 始州刺史屈突尚,是宇文护一党的,以前因事入狱,无人敢治他结党之罪。于仲文到郡后,穷追究治,终于让他坐牢。 蜀中人因此传语说:“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 *** 有次武。”不久,调他任御正下大夫,封为延寿郡公爵,食邑三千五百户。几次随军出征,累功升迁到当仪同三司。北周宣帝时,他任东郡太守。 死战得脱 杨坚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起兵,派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尉迟迥还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尉迟迥恨他不听自己的,派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斩首五百多级。 于仲文因功被授为开府。尉迟迥又派其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两路俱进,又进攻于仲文。 叛军的势力更大,东郡人十分害怕,郡中人赫连僧伽、敬子哲率人响应尉迟迥。于仲文估计不能挺住,抛妻别子,带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走。他被叛军追赶,且战且行。跟随他的骑兵,十之七八都战死。于仲文独得免祸,到达京师。尉迟迥于是杀了他的三子一女。杨坚见于仲文,引他到内室,为他下泪。 安抚宇文 杨坚赐他采帛五百段,黄金二百两,提拔他当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他鼓吹,让他乘驿车到洛阳发兵,以讨伐檀让。当时韦孝宽在永桥一带抵抗尉迟迥,于仲文到孝宽处与他商议。 当时,总管宇文忻颇有自疑之心,因此对仲文说:“你刚从京师来,你看丞相的意思怎么样?尉迟迥实在不值得一打,只担心事情完了以后,又有鸟死藏弓的忧虑。”仲文怕宇文忻发生变故,就对他说:“丞相宽弘大度,明识有余,我们如能尽力为国,他必定不会有二心。我在京师三天,常见他有三个好处,以此看来,丞相不是一般的人。”宇文忻说:“三个好处怎样?”于仲文说:“有个叫陈万敌的,新近从贼人中来,丞相马上叫他的弟弟陈难敌召集人马,随官军讨伐贼人。这是丞相有大度的第一个长处。上士宋谦,奉命调查一些事,宋谦于是要调查陈万敌别的罪过。丞相责备他说:‘上当入网的,自可推求,何必又去调查访问,有亏大礼!"这是他不管人隐私的第二个长处。说到我于仲文的妻子儿女,丞相没有不潸然落泪的。这是丞相有仁爱之心的第三个好处。”宇文忻从此才安下心来。 大战檀让 于仲文的部队到汴州的东倪坞,与尉迟迥的部将刘子昂、刘浴德等相遇,于仲文进击而破之。于仲文军驻扎在蓼堤,离梁郡七里,檀让拥众几万。 于仲文用老弱挑战,檀让军全部来拒战。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军很骄傲轻敌。于仲文于是派出精兵在左右两翼出击,大败檀让军,活捉五千多人,斩首七百级。于仲文军进攻梁郡,尉迟迥的守将刘子宽弃城逃走。于仲文率军追击,活捉、斩杀叛军几千人,刘子宽独个逃走。 当初,于仲文在蓼堤时,诸将都说:“我军从远方来,人马疲劳,不可立即决战。”仲文却令三军立即吃饭,摆阵大战。破敌以后,诸将都请教道:“此前,我军疲劳,按道理不可交战,最后反而克敌制胜,这是用的什么计?”仲文笑着说:“我所率领的将士,都是华山以东地区的人,他们善于速战速决,不应该打持久战。乘势进军,我们所以能克敌制胜。”诸将都认为他们赶不上仲文。 于仲文军进击曹州,活捉了尉迟迥所署的刺史李仲康和上仪同房劲。檀让率余部驻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万人驻扎在永昌。于仲文装模作样下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你们可以积集点粮食。”檀让还以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到,正在那里杀牛犒赏人马。于仲文知道他太大意,挑选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于仲文攻占了城武。 尉迟迥的部将席毗罗,拥众十万,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人假装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犒赏将士。”金乡人信以为真,都很喜欢。于仲文挑选精兵,打起尉迟迥的旗帜,加速前进。 徐善净远远望见于仲文军将到,还以为是檀让来了,于是出城迎接。于仲文活捉了他,于是占领金乡城。诸将大多劝于仲文屠城,于仲文说:“这里是席毗罗起兵的地方,我们应宽待他们的妻子儿女,那么,他的部下会自动回来。如果屠城,他们就绝望了。”众人都说好。 于是席毗罗仗着人多势众,来逼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离阵几里远的地方,在麻田里设下埋伏。两下里刚刚交手,于仲文的伏兵就动手了,他们都扌曳着柴,鼓噪呐喊,尘埃飞扬得很高。席毗罗的部队溃逃了,于是仲文乘机追杀,贼人都投洙水而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于仲文活捉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藏在荥阳一户民家,被捉来杀了,把他的首级传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碑就树立在泗水之滨。 上书自辩 于仲文回到京师朝见杨坚,杨坚引他到内室,一起饮宴,极尽欢乐。赐他杂采一千多段, *** 十人,又授他柱国、河南道大行台。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篡周建隋,他就留在了京师。不久,他的叔父、太尉于翼因罪下狱,于仲文也被有关官吏抓到牢里去了。他在狱中上书杨坚,说:“我听说春生夏长,是天地平分之功;子孝臣忠,是人伦不易之道。过去尉迟迥作乱,所在之处,如影随物地都追随他。我地处险要的函谷关和黄河之间,地方是要冲。我尝胆枕戈,誓死为国。尉迟迥当时收买我,用大将军的官位和万户侯的爵禄。我不顾妻子儿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冒着白刃,突破重围。我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相继惨死。我披肝沥胆,跑到京师。承蒙陛下授我高官,委我兵权。那时黄河以南的贼人,如狼似鸱。我以八千疲弱兵卒,扫除妖雾,在梁郡打败刘子宽,在蓼堤打败檀让,平定曹州,收复东郡、安城、武定、永昌,解了亳州之围,消灭了徐州的贼人。席毗罗的十万之众,一战便土崩瓦解;黄河南边的蚁聚之徒,我都按时消灭了。在群凶问鼎之时,百姓无主之日,我的二叔于翼先在幽州,总管燕赵,他南邻反贼,北防胡人。他内外安抚,辖区才得以免遭祸害。我的五叔于智,在黑水一带树起大旗,与反贼王谦为邻。五叔他遏制蛮人,镇守蜀道。我的兄长于,任州牧于淮南,受命杀敌,他乘机剿贼,传贼人首级到京师。王谦窃据二江,背叛于蜀。我的第三个叔父于义,受命于朝廷,替天讨逆。我家此外的父叔兄弟,都受到文武重任,或受命于危难之际,或侍卫于战阵之前。我们于家全家忠诚,望能查明真相。请陛下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点滴小功。这样,那么就能死灰重燃,枯骨生肉,不胜感激之至,谨冒死上闻。” 杨坚看了表章,将于仲文和于翼都放了。不久,杨坚下诏,让于仲文率兵屯扎在白狼塞,以防备突厥。 功勋卓著 开皇二年(582年),杨坚授他行军元帅,统帅十二总管,以进攻突厥。出兵服远镇,遇到突厥军,打败了他们,斩首一千多级,得到牲畜数以万计。于是,从金河出白道,派总管辛明瑾、元滂、贺兰志、吕楚、段谐等二万人出盛乐道,到那颉山去。隋军到了护军川北边,与胡人军相遇,可汗见于仲文的军队军容整肃,不战而退。 于仲文率领精干的五千骑兵,越山追击,没追上而回还。杨坚因尚书省文书多而杂,官吏多行奸诈,让于仲文调查尚书省的事。他所揭发的尚书省的问题很多,杨坚嘉奖他的明断,厚加慰劳赏赐。 杨坚每每担心运输跟不上,于仲文请求挖掘疏通渭水,开通水运。杨坚深以为然,让仲文总管这件事。 开皇八年(588年),杨坚发动伐陈战争,授于仲文行军总管,率水军从章山出汉口。陈国的郢州刺史荀法尚、鲁山城主诞法澄、邓沙弥等请求投降,秦王杨俊都让于仲文率兵接受他们投降。 开皇十年(590年),高智慧等人在江南作乱,他又以行军总管身份讨伐他们。当时三军缺粮,米价猛涨,于仲文私下里卖军粮,因此被除名。 开皇十一年(591年),他被恢复官爵,率领兵马驻扎在马邑,以防备突厥。过了几十天,就作罢了。 晋王杨广因于仲文有将帅之才,常注意他。到这时,杨广上奏,要于仲文去,朝廷于是下令让他监督晋王军府之事。后来突厥进犯边塞,杨广任元帅,让于仲文率领先头部队,大破突厥军而回。仁寿初年,授于仲文为太子右卫率。 忧愤而卒 杨广即位后,迁他为右翊卫大将军,参与掌管选用文臣武将之事。杨广讨伐吐谷浑,仲文迁任光禄大夫,很被亲信。 大业八年(612年),杨广首征高句丽,于仲文率军直指乐浪道。部队驻扎在乌骨城,于仲文挑选瘦弱的马、驴几千头,放在军后。接着率部往东。高句丽人出兵袭击他的后部,于仲文回军打击,大破高句丽军。 到鸭绿江,高丽将领乙支文德诈降,来到于仲文的军营。于仲文早就接到密旨,如遇到高元和乙支文德,一定要抓住。到这时,乙支文德来了,于仲文将要活捉他。当时尚书右丞刘士龙任慰抚使,坚持劝阻他。 于仲文于是放了乙支文德。接着又后悔,派人骗文德说:“还有话要说,你可再来一下。”文德不听,于是渡江。于仲文选拔骑兵渡江追他。每次作战,必破敌军,乙支文德送诗于仲文说:“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于仲文回信叫他投降,文德烧掉军营而逃走。当时宇文述因粮尽想退军,于仲文说要以精兵追杀乙支文德,可以立功。 宇文述坚持阻止他,于仲文发怒说:“将军率十万之众,不能破小贼,有何脸面见皇上?而且这么一退,我于仲文此行,就无有战功了。”宇文述也厉声说:“何以见得无功?”于仲文说:“过去周亚夫为将时,看见天子,军容不变。这是因为决定权在他一人手里,所以他能功成名就。现在我们却人各一心,怎能赴敌?”起初,炀帝因于仲文有谋略,下令各部听他节制,所以仲文才有这番话。因此,宇文述等人不得已而听他的,于是前行。 往东到了萨水,宇文述以士兵饥饿为由而退回,所以隋军失败。杨广把这事交给有关部门处理,诸将都把罪过推给于仲文。杨广大怒,放了诸将,独关于仲文。于仲文忧愤发病,病很重了才出狱。 大业九年(613年),于仲文死在家里,时年六十八岁。于仲文撰有《汉书刊繁》三十卷、《略览》三十卷。有九个儿子,于钦明最有名。 历史评价 于:“此儿必兴吾宗矣。” 蜀中语:“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 韩伯俊:“于安固少聪察,可令决之。” 乙支文德:“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 叶适:“隋名将,自韩、贺、杨、史,外如崔仲方、于仲文、段文振等,亦足备驱使。及再伐辽,至于亡国杀身,而麦铁杖、杨义臣、陈、沈光之流,犹有可述。乘分裂并吞之后,隋虽统一,而天下未尝无变,其多将材,固应如此也。” 《隋书》:“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尉迥之乱,遂立功名。自兹厥后,屡当推毂。辽东之役,实丧师徒。斯乃大树将颠,盖亦非战人之罪也。” 亲属成员 祖父:于谨,北魏、西魏、北周名将 父亲:于,北周大左辅、燕国公 二叔:于翼先 五叔:于智建 兄:于 子女:有子九人,于钦明最知名。此外,于仲文还有一女。 史书记载 《隋书·卷六十·列传第二十五》 《北史·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一》
2023-06-13 14:47:181

文言文赵煚至孝的翻译

1. 求教高手:翻译 隋书列传第十一《赵煚》 译文及重要实词解释 赵煚jiǒng,字贤通,是天水西人。祖父名超宗,做过魏河东太守。父亲叫仲懿,做过尚书左丞。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伐其父墓中的树,煚他号叫恸哭,送交官府。见到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己述说孤苦,泪水(涕)与鼻涕(泗)交集,惠达为之伤感流泪,长长叹息。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跟随、侍从(寻从)他(指周太祖)攻破洛阳城。等到太祖班师回朝,赵煚请求留下安抚战死者家属、收纳投降的人(抚纳亡叛),太祖同意了。赵煚于是率(同帅)领他的手下与齐人前后打了五场战斗,斩了郡守、镇将、县令共五人,虏获很多,按功论封平定县男(官名),邑三百户(爵名)。累功升职为中书侍郎。 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蛮酋向天称王聚众作乱,发兵攻打信陵、秭归。赵煚带领部下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并攻破其军队,二郡得以保全。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然而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鱼,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不然,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其南乡父母妻儿。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煚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因功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升任荆州总管长史。入朝为民部中大夫。 武帝出兵攻打巩、洛,欲收齐河南之地。赵煚进谏说:“河南洛阳,四面受敌,纵然得到了,也不可以据守。请您带我攻打河北,直指太原,打破他们的巢穴,就可以一举平定河南。”帝不采纳,出师却无功。赵煚借助上柱国的兵力数万(这句没什么把握),从三鸦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然后回来。但是因为谗言毁谤,他的功劳没有被认可,免去益州总管长史。不久,又入朝做天官司会,积累年头升任御正上大夫。赵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遂越狱而逃。帝大怒,急于将他抓回来。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则向南投奔吴越。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帝从之。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没告诉他。 高祖为丞相,加上开府(不懂),又被任命为天官都司会。不久升迁为大宗伯。等到他继位的时候(践阼),赵煚被授以官印,升任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邑二千五百户,拜相州刺史。朝廷因为煚知晓古今之事,征拜尚书右仆射。然而没多久,又因为抗旨,贬出为陕州刺史,然后转冀州刺史,都在当地很有威德。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冀州谷子收成不好,市井多有欺骗的行为,赵煚制作了一个铜斗铁尺,把它放在市井上(肆通假),百姓因此得到方便。皇上听说之后对这事很是赞赏,颁告天下,以此为法律。曾经有人盗赵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赵煚说曰:“这是因为刺史(就是说他自己)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你有什么罪呢。”安慰宽谕地送他回家,令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皇上来到洛阳,赵煚来朝拜,皇上慰劳他说:“冀州是大籓帮,物资丰厚,卿在这里管理,非常符合朕的心意。”赵煚于开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儿子也当官,官至太子洗马。后来随同杨谅谋反,被杀。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C小题1:C小题1:A小题1: ⑵赵煚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 (5分)(“视事”翻译为“上任,任职”、“忤”翻译为“违背”、“寻”翻译为“不久”,三个词各1分,句意2分) 小题1:C购,捉拿小题1:①写赵年少时所为,非体现其“有勇有谋、与人为善”;②勾结陈将吴明彻袭击安蜀为郑南乡所为。小题1: 小题1:参考译文:赵煚,字贤通,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 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亲墓中的树,煚号叫恸哭,(并坚持)把他送交官府。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 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 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安蜀城以防御陈国侵袭,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雨,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 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不用修城墙,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南乡父母妻儿。 南乡听说了这件事,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煚带领土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 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不久,赵煚借助上柱国的兵力数万在侧翼,从三雅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而后回兵。 但是因为小人谗言毁谤,他的功劳没有被认可(被朝廷记录),只被授予(降职)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位。赵煚与宗伯斛斯徵一向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于是越狱而逃。 帝大怒,急于悬赏将他抓回来。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如果不向北逃向匈奴,就会向南投奔吴越。 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 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始终没告诉他。 赵煚于开皇十九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 3. 求古文高手 隋书列传第十一《赵煚》译文 ,天水西人也。祖超宗,魏河东太守。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煚于是帅所领与齐人前后五战,斩郡守、镇将、县令五人,虏获甚众,以功封平定县男,邑三百户。累转中书侍郎。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以兵攻信陵、秭归。煚勒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之,二郡获全。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观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 4. 文言文‘芳容至孝"的翻译 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华亭人。他的父亲(周)文荣在楚国游历求官时客死他乡在归州的官吏住处。芳容十四岁时,祖父祖母相继去世,临终时抚摸着芳容说:“怎能让你成为寻找亲人(骨骸)的孝子,让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闭眼。”芳容哭泣着立下志愿,从此开始有背(父亲)遗骨回来安葬的念头。芳容认为自己的年纪快成人了,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难艰险了,于是自告奋勇说:“天下怎能有没有父亲的人!”于是在家族的宗庙里烧香说:“这次出去没有找到父亲的遗骨,就发誓再也不回来。” 自从出了都城,芳容每天无论天气如何都会赶路。时冷时热,时饥时饱。到旅店投宿时,头晕目眩,浑身热得像火一样。第二天就病得起不来床了。旅店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样子,害怕不敢让他留宿,想要把他搬运安放到附近的庙中。芳容于是说:“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药治疗,就可以痊愈。何况我有重要的事没有完成,(请您)为我叫来里正,(我要)把原因告诉他。”不久里正来了,听到他的讲述后被感动,请来医生(为他治疗)。直到六月初才能走路。(芳容)穿着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优势遇到风雨突来,经常冒雨赶夜路到天亮。有事赤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裂开,血止不住地流。(芳容)终于到达归州,依靠长年打杂的人指点,找到父亲的遗骨。 芳容背着(父亲的)遗骨上船(回家),半个多月终于到达里门,把父亲按葬在祖墓旁,回复去世的祖父母的遗命。 5. 文言文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隋书赵煚传【原文】赵煚,字贤通,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 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 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 乃遗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 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鸦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 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 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 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及(高祖)践阼,拜相州刺史。 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 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盗者愧恧,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 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u2022赵煚传》)【译文】赵煚(音jiǒng),字贤通,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 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亲墓中的树,赵煚号叫恸哭,把这个盗树者送交官府。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 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 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然而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雨,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 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不然,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其南乡父母妻儿。 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煚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 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不久跟随上柱国于翼带数万士兵,从三鸦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然后回来。 因为小人的谗言,赵煚的功劳没有被朝廷记录,只是被授予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务。赵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遂越狱而逃。 帝大怒,悬赏捉拿,非常急迫。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则向南投奔吴越。 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 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没告诉他。 等到高祖继位的时候(践阼),赵煚拜相州刺史。朝廷因为煚知晓古今之事,征拜尚书右仆射。 赵煚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 曾经有人盗赵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赵煚说曰:“这是因为刺史(就是说他自己)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你有什么罪呢。” 安慰宽谕地送他回家,令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 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赵煚于开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附录:《隋书》原文赵煚,字贤通,天水西人也。祖超宗,魏河东太守。 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孤,养母至孝。 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 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 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 煚于是帅所领与齐人前后五战,斩郡守、镇将、县令五人,虏获甚众,以功封平定县男,邑三百户。累转中书侍郎。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以兵攻信陵、秭归。 煚勒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之,二郡获全。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 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观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 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 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迁荆州总管长史。入为民部中大夫。 武帝出兵巩、洛,欲收齐河南之地。煚谏曰:“河南洛阳,四面受敌,纵得之,不可以守。 请从河北。 6. 急需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县人。 极有孝心,在办父亲的丧事时,礼节甚恭,因此从小就很知名。他家世代崇尚节俭,平时家里很穷困,侍奉老母亲,抚养小弟弟,勤劳辛苦无所不至,士大夫都称赞他行为惇厚。 十七岁那年,做了廷尉属官。殷不害长于处理政事,兼治儒家学术,名分和法治有轻重不便利之处,就上书指出,很多都被皇上采用。 梁武帝曾对庾肩吾说:“你是有文才的人,做官处理政事不是你的长处,为何不让殷不害来呢?”他被皇上了解到如此地步。侯景叛乱,殷不害随简文帝进宫城。 到了宫城陷落,简文帝住在中书省,侯景带领穿着铠甲的士兵入朝谒见天子,经过简文帝住处顺路进见他。侯景的士兵都是羌、胡等杂族人,在简文帝身边争执互斗,一点也不恭顺,侍卫无不害怕被惊退,只有殷不害与中庶子徐摛陪在旁边不动。 到简文帝被侯景囚禁,派人请求殷不害同他居住,侯景答应了,殷不害侍奉更加恭敬。简文帝晚上梦见吞了一块土,心里很不高兴,把它告诉殷不害,殷不害说:“从前晋文公重耳出奔,一个平民送给他土块,最终返回晋国夺得君位,皇上此梦,征兆正合于此!”简文帝说:“若上天有预兆,希望你的话不是谎言。” 梁元帝即位,让殷不害做中书郎,兼任廷尉卿,于是带家属西上。江陵沦陷时,殷不害就先到别处去督战了,母亲所在的地方失守了。 当时很寒冷,冰雪交加,老弱冻死的填满水渠壕沟。殷不害哭着走在路上,远远近近到处都找遍了,遇见沟渠中有死人,就跳进水中,扶着尸体察看,全身都打湿冻僵,饭食不沾口,高声哭泣不停,这样经过七天,才找到母亲的尸体。 殷不害靠在母亲尸体上痛哭,每当说话就憋不过气来,路人见了没有不为之流泪的。就在江陵暂且安葬了母亲,与王裒、庾信一起到长安,从此吃粗食穿布衣,面色憔悴极度消瘦,看见他的人没有不伤心的。 7. 文言文《钱乙至孝》翻译 瘈瘲(zì zhòng):病症名。筋脉痉挛,即抽搐、抽风。②斸(zhú烛):挖。③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 钱乙,字仲阳。父亲钱颢,擅长用针灸,然而嗜好饮酒,喜欢游玩。有一天他隐藏了姓名,向东行到了海上,没再回来。钱乙当时三岁,母亲在此前已经亡故,父亲的同胞姐妹嫁给了姓吕的医生,同情钱乙成了孤儿,收养他为儿子。钱乙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跟从吕君学习医术。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渐渐地又过了几年,才把父亲接回家。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乡亲们惊叹不已,感慨激动,为此流下眼泪,很多人赋诗赞颂钱乙寻父的事迹。后来又过了七年,他父亲寿终故去,钱乙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钱乙侍奉养父吕君,就像侍奉生身父亲一样。吕君死后,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收殓安葬服丧,又替吕君嫁了孤女,按年节祭奠供奉吕君,都和自己的父亲一样。 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有了病,召钱乙让他为女儿看病,立了功,长公主上奏皇上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赐给他红色的六品官服。第二年,皇帝的儿子仪国公得了手足抽筋的病,太医院里的医生没能治愈。长公主上朝,于是禀报说钱乙出身于民间,有特异才能,皇帝立即宣召,钱乙入宫后进献了“黄土汤”,皇子得以病愈。神宗皇帝召见并褒奖钱乙,并且问用“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医理。钱乙回答说:“以土去抑制水,这样木才能平复,那么风自然就被控制住了。况且前几位太医的治疗已使皇子的病症接近痊愈,我(只是)恰好赶上皇子将要病愈。”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了太医丞的官职,又赐给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戴。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请到钱乙治病,钱乙没有一点空闲的日子。钱乙谈论医道,那些有名望的老医家没有人能够问倒难住钱乙。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免官。哲宗皇帝又召钱乙在宫中值夜。过了好久,钱乙又以生病为由请求皇帝恩准他告老还乡,于是不再起复。 钱乙,原本体弱多病,性格坦率和易,嗜好饮酒,疾病屡次侵犯,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总是能够治好。钱乙最后一次犯病,疲倦得厉害,就伤叹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让这病转移,使病转移到四肢上。”于是就自己配方制药,日夜饮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过了不久,他左侧的手足挛缩不能使用,就高兴地说:“这下可以了!”又让亲近的人登上东山,找到菟丝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着菟丝下面,而在火把熄灭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茯苓, 茯苓大得像斗,钱乙就按法服用它,历时一个月吃完了。从这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骨强壮坚固,就像没有患病的人。 钱乙开药方, 广博通达,不拘泥某一师门,他对治疗疾病的各种方法都精通,而不只是个小儿科医生。对于各种医书没有不读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古法,惟独他治病就像带兵打仗一样,经常安全地越过险要地带、故意暂时放纵敌人然后一举全歼,最终还是与古法相合。他特别精通《本草》,广泛地了解事物的原理,分辨改正《本草》中的缺漏和错误。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材,或者拿奇怪的事去问他,他定能给他们说出其产地、生长环境状态,以及形貌特点等,问的人回去拿书考证他的话,都符合。钱乙临终那年,挛痹症逐渐加重,他嗜酒,喜吃寒食,这些嗜好都不肯戒掉。他给自己诊断后知道病不可治, 便召来亲友诀别,换好寿衣等待寿终,享年八十二岁,死于家中。 8. 古文芳容至孝的翻译 芳容至孝 原文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译文 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华亭人。他的父亲(周)文荣在楚国游历求官时客死他乡在归州的官吏住处。芳容十四岁时,祖父祖母相继去世,临终时抚摸着芳容说:“怎能让你成为寻找亲人(骨骸)的孝子,让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闭眼。”芳容哭泣着立下志愿,从此开始有背(父亲)遗骨回来安葬的念头。芳容认为自己的年纪快成人了,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难艰险了,于是自告奋勇说:“天下怎能有没有父亲的人!”于是在家族的宗庙里烧香说:“这次出去没有找到父亲的遗骨,就发誓再也不回来。” 自从出了都城,芳容每天无论天气如何都会赶路。时冷时热,时饥时饱。到旅店投宿时,头晕目眩,浑身热得像火一样。第二天就病得起不来床了。旅店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样子,害怕不敢让他留宿,想要把他搬运安放到附近的庙中。芳容于是说:“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药治疗,就可以痊愈。何况我有重要的事没有完成,(请您)为我叫来里正,(我要)把原因告诉他。”不久里正来了,听到他的讲述后被感动,请来医生(为他治疗)。直到六月初才能走路。(芳容)穿着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有时遇到风雨突来,经常冒雨赶夜路到天亮。有时赤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裂开,血止不住地流。(芳容)终于到达归州,依靠长年打杂的人指点,找到父亲的遗骨。芳容背着(父亲的)遗骨上船(回家),半个多月终于到达里门,把父亲按葬在祖墓旁,回复去世的祖父母的遗命。
2023-06-13 14:47:421

北魏的八个柱国是?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扩展资料:关陇门阀是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西魏八大柱国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西魏八大柱国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柱国
2023-06-13 14:47:502

国学宝典《左传》:隐公五年

  《隐公五年》原文   【经】五年春,公矢鱼于棠。夏四月,葬卫桓公。秋,卫师入郕。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邾人、郑人伐宋。螟。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宋人伐郑,围长葛。   【传】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   夏,葬卫桓公。卫乱,是以缓。   四月,郑人侵卫牧,以报东门之役。卫人以燕师伐郑。郑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六月,郑二公子以制人败燕师于北制。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   卫之乱也,郕人侵卫,故卫师入郕。   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郑曰:「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郑人以王师会之。伐宋,入其郛,以报东门之役。宋人使来告命。公闻其入郛也,将救之,问于使者曰:「师何及?」对曰:「未及国。」公怒,乃止,辞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难,今问诸使者,曰『师未及国』,非寡人之所敢知也。」   冬十二月辛已,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   宋人伐郑,围长葛,以报入郛之役也。 扩展阅读:   【译文】   五年春季,鲁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捕鱼。臧僖伯劝阻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和兵戎的大事上,它的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国君对它就不会采取行动。国君是要把百姓引入正‘轨"、善于取材的人。所以演习大事以端正法度叫做‘轨",选取材料以制作重要器物叫做‘物"。事情不合于‘轨"、‘物",叫做乱政。乱政屡次执行,国家将由此败亡。所以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这四种打猎的举动,都是在农业空闲时讲习。每三年大演习一次,进入国都整顿军队,回来祭祖告宗庙,宴请臣下,犒赏随员,以计算俘获的东西。要车服文采鲜明,贵贱有别,辨别等级,少长有序,这是讲习威仪。鸟兽的肉不摆上宗庙的祭器里,它的皮革、牙齿、骨角、毛羽不用到礼器上,国君就不去射它,这是古代的规定。至于山林河泽的产品,一般器物的材料,这是下等人的事情,有关官吏的职责,不是国君所应涉及的。”隐公说:“我是打算视察边境呀!”于是隐公就动身前往棠邑,让捕鱼者摆出捕鱼场面来观看。臧僖伯推说有病,没有跟随前去。《春秋》说:“公矢鱼于棠”,隐公在棠地陈列渔具,这是由于隐公的行为不合于礼制,而且暗示棠地离国都较远。   曲沃庄伯带领郑军、邢军进攻翼地,周桓王派尹氏、武氏帮助他。在翼地的晋鄂侯逃到随地。   夏季,安葬卫桓公。由于卫国发生*,所以迟缓了。   四月,郑国人入侵卫国郊外,来报复去年东门这一战役。卫国人带领南燕军队进攻郑国,郑国的祭足、原繁、泄驾带领三军进攻燕军的前面,派曼伯和子元偷偷率领制地的军队袭击燕军的后面。燕国人害怕郑国的三军,而没有防备从制地来的军队。六月,郑国的两个公子曼伯和子元在虎牢关击败了燕军。   君子说:“不防备意外,就不可以带兵作战。”曲沃背叛周桓王。秋季,周桓王命令虢公进攻曲沃,而在翼地立哀侯为晋君。   当卫国*的时候,郕国人入侵卫国,所以卫国的军队进入郕国。   九月,祭仲子庙,又准备在庙里献演万舞。隐公向众仲询问执羽舞的人数。众仲回答说:“天子用八行,诸侯用六行,大夫四行,士二行。舞,用来调节八种材料所制乐器的乐音而传播八方之风。所以人数在八行以下。”   隐公听从了。从此以后献演六羽乐舞,开始使用六行舞人。   宋国人掠取邾国的土地,邾国人告诉郑国说:“请君王攻打宋国,报仇雪恨,敝邑愿意做向导。”郑国人带领周天子的军队和邾军会合,进攻宋国,   进入了外城,以报复去年东门这一战役。宋国人派人前来用国君的名义告急请救。隐公听说军队已经进入外城,打算出兵救援宋国,询问使者说:“军队到了什么地方?”使者欺骗他说:“还没有到国都。”隐公发怒,不去救援。他辞谢使者说:“君王命令我一起为宋国的危难忧虑,现在询问使者,回答说‘军队还没有到国都",这就不是我所敢知道的了。”   冬季,十二月二十九日,臧僖伯死了。隐公说:“叔父对我有怨恨,我不敢忘记他的忠诚。”于是按照原等级加一级的葬仪安葬他。   宋国人进攻郑国,包围长葛,以报复攻进外城这一战役。
2023-06-13 14:48:171

于谨的家庭成员

曾祖父:于婆,官至怀荒镇将。祖父:于安定,官至平凉郡守、高平镇都将。父亲:于提,封荏平县伯,官至陇西郡守。 儿子 于实,一作于寔,袭爵燕国公,官至上柱国、大左辅。于翼,于实弟,封常山郡公,官至大司徒、太尉,娶北周太祖宇文泰之女平原公主。 于义,于翼弟,封建平郡公,官至上柱国、潼州总管。于礼,于义弟,封安平郡公,官至上大将军、赵州刺史。于智,于礼弟,封齐国公,官至柱国、凉州总管、大司空。于绍,于智弟,封华阳郡公,官至上开府、绥州刺史。于弼,于绍弟,封平恩县公,官至上仪同。于兰,于弼弟,封襄阳县公,官至上仪同。于旷,于兰弟,官至上仪同,死后追赠恒州刺史。 孙子 于顗,于实之子,袭爵燕国公,官至吴州总管、泽州刺史。 于仲文,于顗弟,封延寿郡公,官至柱国、光禄大夫。 于象贤,于仲文弟,官至仪同三司,娶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女。 于玺,于翼之子,封黎阳郡公,官至上大将军,汴、邵、洛、熊四州刺史。 于诠,于玺弟,封常山公,官至上仪同三司、吏部下大夫。 于让,于诠弟,官至仪同三司。
2023-06-13 14:48:231

北齐被谁所灭

被北周所灭!!南北朝时期,北周建德四年(北齐武平六年,575)至六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攻灭北齐,统一北方的战争。 北周建德四年七月,周武帝宇文邕乘北齐后主高纬昏庸政乱、内叛外离之机,出兵攻北齐。以柱国宇文纯、荣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同昌公侯莫陈琼、赵王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共6万人,由周武帝统率进攻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北)。又令齐王宇文宪领兵2万趋黎阳(今浚县东北),隋国公杨坚等率水军3万自渭河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率众2万守太行道,以断北齐并、冀、殷、定诸州援军;申公李穆率众3万守河阳道,切断北齐军与洛阳的联系;常山公于翼率众2万出陈、汝,以为策应。出征前,众臣对先攻河阳皆有异议,主张出汾水攻晋阳(今太原西南)。周武帝不纳,自率大军直指河阴(今河南洛阳东北)。八月,周军攻克河阴大城、武济,进围洛口(今巩义东北)。北齐军坚守河阳中(左氵右单)城。北周军克河阳南城,围攻中(左氵右单)城,二旬不克。至九月,宇文宪、于翼、李穆等所向皆捷,降拔30余城。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领兵自晋阳救河阳,适值周武帝患病,于是撤军西返。 五年九月,周武帝认为,河阴之役,仅拊北齐之侧背,而未扼其喉;晋州(治平阳,今山西临汾)乃北齐重镇,攻之,彼必来援,我严军以待,击之必克;再乘势东进,定能灭之。遂于十月复攻北齐。以宇文盛、杞公宇文亮、杨坚为右二军;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恭、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周武帝率军至晋州,驻于平阳南的汾曲,派宇文宪、宇文纯、达奚震、大将军韩明等分守险要,以阻齐援军;遣内史王谊监诸军攻平阳。北齐行台仆射尉相贵闭城固守。周武帝亲临城下督战。北齐行台左丞侯子钦和北城守将崔景嵩相继请降。周将段文振率数十人乘夜登城,呼号而进,齐军大溃,遂克平阳,擒尉相贵及士卒8000人。武帝以梁士彦率军万人镇守平阳。 十一月,北齐后主率援军至平阳。周武帝见齐军兵盛,遂引军西还长安以避其锋。齐军围平阳,昼夜攻击。梁士彦督励士卒坚守。周武帝遣宇文宪领兵6万屯涑川(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支流涑水河),声援平阳。又下诏调集诸军。十二月初四,周武帝再至平阳,时诸军聚齐,达8万人,遂于城外列阵20余里。周军奋力进击,大败北齐援军,斩万余人。齐后主败退晋阳。周武帝乘胜追击,齐后主欲奔突厥受阻,仅领数十人逃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六年正月,周武帝率军继续追击,至邺城,齐后主领百骑东遁。周武帝入邺城,遣将追齐后主至青州(今属山东)南邓村,俘其父子等。北齐亡。北周统一北方。(
2023-06-13 14:49:061

周王室为何难以复兴?

因为周朝下面的诸侯国已经发展起来,而且军事实力已经超过了周超。所以周朝很难再复兴起来。
2023-06-13 14:49:146

惠的文言文解释

1. 文言文中惠的意思有哪些,带例句,急 惠的文言文意思和发音huì① 仁爱;仁慈。 《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敬贤礼士。”② 恩惠;恩赐。 《曹刿论战》:“小~未偏,民弗从也。”《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 ③ 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惠。无实在意义。 《左传?僖公四年》:“君~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④ 柔和。 《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风和畅。”⑤ 通“慧”,聪明。 《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送李愿归盘谷序》:“秀外而~中。” 【惠风】⒈柔和的风。⒉比喻恩惠、仁爱。 【惠化】旧时地方官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和教化。【惠鲜】施恩惠于贫穷的人。 【惠音】⒈和谐之音。⒉敬称友人的来信。 2. 文言文中惠的意思有哪些,带例句,急 惠的文言文意思和发音 huì ①仁爱;仁慈。《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敬贤礼士。” ②恩惠;恩赐。《曹刿论战》:“小~未偏,民弗从也。”《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 ③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惠。无实在意义。《左传?僖公四年》:“君~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④柔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风和畅。” ⑤通“慧”,聪明。《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送李愿归盘谷序》:“秀外而~中。” 【惠风】⒈柔和的风。⒉比喻恩惠、仁爱。 【惠化】旧时地方官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和教化。 【惠鲜】施恩惠于贫穷的人。 【惠音】⒈和谐之音。⒉敬称友人的来信。 3. 文言文解释 曹植聪惠 急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 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作。太祖读了曹植的文章之后曾问他:“你是请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出口就能谈论,提笔就能写出文章,请父亲当面试试,看是否请人代笔?”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把儿子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 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即成,而且写得很值得欣赏,太祖对曹植的才能惊叹不已。曹植天性随和,不让人敬畏,他使用的车马以及自身的装束打扮也都不追求华丽。 每次去见曹操,曹操都故意用疑难问题来刁难他,但曹植都能应声而答,因此颇受曹操宠爱。太祖去攻打孙权,派曹植留守邺城,并告诉曹植说:“我以前作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 想想当年的所作所为,我至今也不后悔。你如今也二十三岁了,也应当努力啊!”曹植一方面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受到另眼看待,另一方面,还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的辅佐。 太祖犹豫不决,几次想把曹植立为太子。然而曹植做事我行我素,言行上又不注意修饰,饮酒也没有节制,而以后成为文帝的曹丕却暗用权术对付曹植,宫女及太祖身边的人都给他说好话,因此曹丕被立为太子。 曹植有一次乘车在御街上行驶,从司马门径直出宫。太祖知道后非常生气。 守卫司马门的官也因罪被处死。从此以后太祖加重了对诸侯的法制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 太祖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患,一方面因为杨修很有才华而且足智多谋,更是袁绍、袁术的外甥,因此捏造罪名,把杨修杀了。曹植心里更加不安。 二十四年(219年)曹仁被关羽围困,太祖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去解救曹仁。为此太祖专门敕令告诫曹植,曹植却因喝得酩酊大醉而不能受命,太祖懊悔就把曹植罢免了。 4. 程迪字惠老文言文翻译 翻译为:程迪,字惠老,是开封人。 (他的)父亲程博古,统帅鄜延军队在永乐战死。程迪凭借门荫得到官位。 宣和年间,跟从杨惟中征讨方腊有功劳,加封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潼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几位使官联合推荐程迪忠义有谋略,可以担任将帅,朝廷征召他到行在所(皇帝在的地方)。 经略制置使唐重因为敌军迫近,留程迪提举军马,安排民兵作为防备。金人已经从同州渡过黄河,有人劝程迪回蜀地,程迪想有机会报国,没听从。 于是到种氏众位豪杰那里去,谋划率领众人各自保卫险要之地,等金兵的势头逐渐衰弱后,使出奇招攻击他们。转运使桑景询了解他的谋略,就告诉了唐重,张榜准许百姓自主选取险地自保。 适逢前河东经制使傅亮建议应当防守但不应当躲避,唐重听从了他的建议,任命傅亮担任制置副使,离开的人都回来了。不久金兵更加逼近,唐重就任命程迪提举永兴路军马,安排民兵,令程迪巡视南山诸山谷,将要运送金帛物资去那里并将治所搬到那里。 于是召集土豪,集合民兵来补充军籍。适逢接受招募的人很多,傅亮告诉唐重说:“人心这样,如果再有十天,防守的装备就要置办好了,怎么能望风而去呢?”唐重认为他说得很对,就下令诸司听傅亮节制。 金人逼近城池,程迪又想选兵迎战,让老人小孩都进入险境(自保),还可以救活十万人。傅亮坚持自己坚守城池的意见,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程迪率领诸司及统制副将以下面向东集合盟誓:“危急时刻一定要以死应敌,誓不与敌人共存。” 慷慨激昂呜咽失声,一同盟誓的人都受到感染而流泪。城池被攻破,就从傅亮所分管的地方开始。 傅亮先出城投降了,于是大军溃败。程迪率领他的部属在众人前巡行说:“敌人仇恨我们,投降也是死,奋战也是死!”(程迪)努力与敌人战斗,愤怒大喊,口中流血,战士都感动激奋,斩杀敌人很多。 程迪冒着飞箭,手持短兵器与敌军大战数十回合,几乎全身受伤,昏死过去又醒过来,仍然厉声呵叱战斗不停止,最后战死了。部下的士兵抬着(他的尸体)放到空屋中,并排的其他屋子都被烧为灰烬,唯独那间空屋没有起火,等到入殓时,他的面容脸色还像活的时候一样。 (朝廷)下诏追赠(他)为明州观察使,谥号恭愍。出处 元朝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程迪传》原文:程迪,字惠老,开封人。 父博古,部鄜延兵战死永乐。迪以门荫得官。 宣和中,从杨惟中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潼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诸使合荐迪忠义谋略,可任将帅,召赴行在。 经略制置使唐重以敌迫近,留迪提举军马,措置民兵以为备。金人已自同州渡河,或劝迪还蜀,迪思有以报国,不从。 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转运使桑景询知其谋,以告唐重,揭榜许民择险自固。 会前河东经制使傅亮建议当守不当避,重从之,以亮为制置副使,去者悉还。既而金兵益迫,重乃以迪提举永兴路军马,措置民兵,令迪行视南山诸谷,将运金帛徙治其中。 因召土豪,集民兵以补军籍。会应募者众,亮语重曰:“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弃去。” 重大然之,即檄诸司听亮节制。金人近城,迪又欲选兵迎战,使老稚得趣险,尚可以活十万人。 亮执议城守,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城破,乃自亮所分地始。 亮先出降,众溃。迪率其徒行徇于众曰:“敌仇我矣,降亦死,战亦死!”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 迪冒飞矢,持短兵接战数十合,身被创几遍,绝而复苏,犹厉声叱战不已,遂死之。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 诏赠明州观察使,谥恭愍。扩展资料:作品简介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宋史。 5. 文言文 惠公妃孟子注解 此为《左传u2022隐公元年》的传文,置于正式的《春秋》经文和《左传》传文之前: 惠公元妃孟子。 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 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 鲁惠公的原配夫人是孟子。 孟子去世了,就用声子做了继室,声子生下了鲁隐公。(鲁隐公有个弟弟叫轨,轨是仲子生的,仲子是宋武公的女儿。) 宋武公生仲子,仲子出生的时候,在手上有手纹,是“为鲁夫人”,所以(宋武公就把)仲子嫁给了我(鲁国国君,即鲁惠公)。(后来她)生了鲁桓公(名轨),然后惠公不久就死了,因此隐公即位(摄政),以尊奉桓公。 其下接着才是《左传》“隐公元年”的经传原文: 隐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公子益师卒。 【传】元年春,王周正月。 不书即位,摄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 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 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 不书,非公命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従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且子氏未薨,故名。 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 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 有蜚。不为灾,亦不书。 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 公弗临,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 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 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 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豫请往,公弗许,遂行。 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公命也。 新作南门。不书,亦非公命也。 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 众父卒。 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 这一大段话的参考译文如下: 【经】鲁隐公元年春,即周历正月。 三月,鲁隐公和邾仪父在蔑地盟会。夏季的五月,郑伯(即郑庄公)在鄢地战胜(赶走)了(他的胞弟)共叔段(即大叔(太叔))。 秋季的七月,周天子派遣宰咺到鲁惠公处,仲子到达赗地。到了九月,恰逢宋人在宿这个地方会盟诸侯。 冬季的十二月,祭伯到时,公子益师已经去世了。 【传】鲁隐公元年春,周历正月。 《春秋》上不写“鲁隐公即位”,(因为鲁隐公并没有即位做国君,他只是)摄政(而已)。 鲁隐公元年三月,鲁隐公和邾仪父在蔑地盟会,(邾仪父就是)邾子克。 (由于他没有)受周王的正式册封,所以《春秋》上没有记载他的爵位。称之为“仪父”,是尊重他。 鲁隐公代理国政而想与邾国交好,所以在蔑地举行了盟会。夏季的四月,费伯率领军队在郎地筑城。 《春秋》上没有记载,因为他不是奉了鲁隐公的命令。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 6. 文言文《世说新语 【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 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什麽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朝廷东渡的事情告诉他。於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麽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7. 文言文 惠公妃孟子注解 此为《左传u2022隐公元年》的传文,置于正式的《春秋》经文和《左传》传文之前: 惠公元妃孟子。 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 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 鲁惠公的原配夫人是孟子。 孟子去世了,就用声子做了继室,声子生下了鲁隐公。(鲁隐公有个弟弟叫轨,轨是仲子生的,仲子是宋武公的女儿。) 宋武公生仲子,仲子出生的时候,在手上有手纹,是“为鲁夫人”,所以(宋武公就把)仲子嫁给了我(鲁国国君,即鲁惠公)。(后来她)生了鲁桓公(名轨),然后惠公不久就死了,因此隐公即位(摄政),以尊奉桓公。 其下接着才是《左传》“隐公元年”的经传原文: 隐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公子益师卒。 【传】元年春,王周正月。 不书即位,摄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 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 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 不书,非公命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従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且子氏未薨,故名。 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 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 有蜚。不为灾,亦不书。 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 公弗临,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 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 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 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豫请往,公弗许,遂行。 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公命也。 新作南门。不书,亦非公命也。 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 众父卒。 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 这一大段话的参考译文如下: 【经】鲁隐公元年春,即周历正月。 三月,鲁隐公和邾仪父在蔑地盟会。夏季的五月,郑伯(即郑庄公)在鄢地战胜(赶走)了(他的胞弟)共叔段(即大叔(太叔))。 秋季的七月,周天子派遣宰咺到鲁惠公处,仲子到达赗地。到了九月,恰逢宋人在宿这个地方会盟诸侯。 冬季的十二月,祭伯到时,公子益师已经去世了。 【传】鲁隐公元年春,周历正月。 《春秋》上不写“鲁隐公即位”,(因为鲁隐公并没有即位做国君,他只是)摄政(而已)。 鲁隐公元年三月,鲁隐公和邾仪父在蔑地盟会,(邾仪父就是)邾子克。 (由于他没有)受周王的正式册封,所以《春秋》上没有记载他的爵位。称之为“仪父”,是尊重他。 鲁隐公代理国政而想与邾国交好,所以在蔑地举行了盟会。夏季的四月,费伯率领军队在郎地筑城。 《春秋》上没有记载,因为他不是奉了鲁隐公的命令。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
2023-06-13 14:50:131

台隍枕夷夏之交是什么意思

夷夏的解释(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 中国 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 翼 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 冯君 焉。” 唐 刘禹锡 《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 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 (2).指少数 民族 地区与内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词语分解 夷的解释 夷 í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夷杂处(?)。 平, 平坦 , 平安 :化险为夷。 弄平:夷为平地。 消灭: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 家族 )。 等辈:“诸 夏的解释 夏 à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 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指中国:华夏。 姓。 冬 部首 :夂。
2023-06-13 14:50:201

一百字左右的文言文有哪些?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乃至数十尺。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四曰茗,五曰荈。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予姨遗一玉,疑遗于豫,翌余与予姨逸豫,遇雨,逸一驿,遇一御医,余与御医弈,御医语亦遗一玉,御医喻遗玉与余姨遗玉壹,余疑御医玉亦余姨玉,御医语玉遗于翼。余与姨议,翌,余易一雨衣移翼,于翼,翼域鱼宜,余易鱼于渔,余语于渔余逸翼意,渔语余予御医愚。余忆御医语,余益抑郁。余语轶于寓意!咿咿咿……耳中人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曰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甚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谭觉神魂俱失,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两小儿辩日《列子》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023-06-13 14:50:287

文言文解读周书杨敷传

《周书·杨敷传》原文、试题、答案及参考译文【原文】杨敷,字文衍,华山公宽之兄子也。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魏建义初,袭祖钧爵临贞县伯,邑四百户。除员外羽林监。大统元年,拜奉车都尉。历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魏恭帝二年,迁延尉少卿。所断之狱,号称平允。孝闵帝践阼,进爵为侯,增邑并前八百户。使北豫州迎司马消难,还,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敷推诚布信,随方慰抚,蛮左等感之,相率归附。敷乃送其首四十余人赴阙,请因齐所假而授之。诸蛮等愈更感悦,州境获宁。特降玺书劳问,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中,征为司水中大夫。夷夏吏民,及荆州总管长孙俭并表请留之。时议欲东讨,将委敷以舟舰转输之事,故弗许焉。天和中陈公纯镇陕州,以敷为总管长史。五年,转司木中大夫、军器副监。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累获优赏。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六年,出为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进爵为公,增邑一千五百户。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梯冲地道,昼夜攻城。敷亲当矢石,随事捍御,拒守累旬。孝先攻之愈急。时城中兵不满二千,战死者已十四五,粮储又尽,公私穷蹙。敷知必陷没,乃召其众谓之曰:“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守死穷城,非丈夫也。今胜兵之士,犹数百人,欲突围出战,死生一决。傥或得免,犹冀生还。受罪阙庭,孰与死于寇乎!吾计决矣,于诸君意何如?”众成涕泣从命。敷乃率见兵夜出,击杀齐军数十人。齐军众稍却。俄而孝先率诸军尽锐围之,敷殊死战,矢尽,为孝先所擒。齐人方欲任用之,敷不为之屈,遂以忧愤卒于邺。(节选自《周书u2022杨敷传》)【试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断之狱 狱:罪过B.故弗许焉 许:答应C.齐将段孝先率众五万来寇 寇:侵犯D.齐军众稍却 却:退却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B.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C.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D.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敷在魏建义初年,因袭祖父杨钧的爵位,食邑四百户,大统元年担任奉车都尉。历任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后又升廷尉少卿。B.杨敷在被授予使持节、蒙州刺史等官职之后,遇蛮夷等多接受齐的伪职,屡次叛乱。杨敷对蛮夷等以诚相待,慰问安抚,蛮夷等被感动,相继归附。C.杨敷在齐将段孝先率兵日夜攻州城的时候,临危不惧,拒守了数十天。他知道州城一定会陷没,就率领现存的士兵连夜出战,杀死了齐军数十人。D.杨敷在段孝先率领各军包围了他们的情况下,拼死作战。箭用完了,被段孝先活捉。齐人正想任用他,他不为之屈服,最后因忧愁愤慨而在邺去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敷少有志操,重然诺。每览书传,见忠烈事,常慨然景慕之。(6分)(2)敷明习吏事,所在以勤察著名,累获优赏。(4分)【答案】4、A(狱:诉讼案件。)5、C(原文标点: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6、B(“遇蛮夷等多接受齐的伪职,屡次叛乱”不合文意,应是在杨敷被授予使持节、蒙州刺史等官职之前发生的事。原文中有“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的句子,“先是”即在此以前之意。)7、(1)杨敷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重视承诺。每次阅读书传,见到忠臣烈士的事迹,经常慷慨仰慕他们。(得分点:“志操”“然诺”“忠烈”“慨然”“景慕”各1分,句意1分)(2)杨敷明白熟习官吏的事务,所在之处以勤劳明察而著名,多次获得丰厚的奖赏。(得分点:“明习”“勤察”“累”“优赏”各1分)【参考译文】杨敷,字文衍,是华山公杨宽哥哥的儿子。杨敷年少时有志气和节操,重视承诺。每次阅读书传,见到忠臣烈士的事迹,经常慷慨仰慕他们。北魏建义初年,因袭祖父杨钧的爵位临贞县伯,食邑四百户。被授予员外羽林监之职。大统元年,被授予奉车都尉之职。历任尚书左士郎中、祠部郎中、通直散骑常侍。西魏恭帝二年,升任延尉少卿。(他)所判定的案件,号称公平允当。北周孝闵帝即位,(杨敷)晋封爵位为侯,增加食邑至八百户。出使北豫州迎接司马消难,回来后,被授予使持节、蒙州诸军事、蒙州刺史之职。在此之前蛮夷等多接受北齐的伪职,多次叛乱。杨敷推心置腹,以诚信相待,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慰问安抚,蛮夷等被他感动,相继归附。杨敷就护送他们的首领四十多人到京城,请求朝廷按照北齐所授之职授予他们官职。那些蛮夷等更加感动悦服,州内全境获得安宁。(朝廷)特意降下圣旨慰劳问候,加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年间,被征召入京任司水中大夫。各族的官员百姓,以及荆州总管长孙俭一起上表请求(让他)留任。当时商议想向东征讨,将把船只运输的事务交给杨敷负责,所以不答应。天和年间陈公宇文纯镇守陕州,启用杨敷为总管长史。天和五年,转任司木中大夫、军器副监。杨敷明白熟习官吏的事务,所在之处以勤劳明察而著名,多次获得丰厚的奖赏。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天和六年,出京任汾州诸军事、汾州刺史,晋封爵位为公,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北齐将领段孝先率领五万部队来侵犯,架云梯,做冲车挖地道,日夜攻城。杨敷亲自面对矢石,根据敌情阵势随时抵御,坚守数十天。(于是)段孝先攻打得越急了。当时城中的守兵不超过二千人,战死的已经达到十之四五,粮食储备又用完了,公私条件都窘迫殆尽。杨敷知道州城一定会陷没,就召集他的部属对他们说:“我和你们都在边镇,确实愿意同心合力,打败破贼寇保全州城。只是强敌四面攻打围困时间已经很久,我们的粮食已经用尽,(所有)救援也已断绝。为坚守一座已无生路的州城而死,不是大丈夫所为。现在胜任作战的士兵,还有几百人,我想力战突围,生死在此一决。然后得以免死,还希望活着回去。到朝廷上接受处罚,和死于敌手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你们意下如何?”大家都痛哭流涕地服从命令。杨敷就率领现有的兵士在夜里出城,杀掉北齐士兵几十人。北齐士兵慢慢后退了。不久段孝先率领各路部队全部出动迅速包围了他们,杨敷与敌兵殊死作战,箭用完了,被段孝先抓住。北齐人正想任用他,杨敷不为之屈服,最后因忧郁愤恨而死在邺。【注释】1、志操:志向节操。《汉书·李寻传》:“窃以日视陛下志操,衰于始初多矣。”《陈书·徐俭传》:“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度其志操,虽临以白刃,胁之汤火,亦不能变易矣。”清孙鼎臣《江忠烈公遗诗序》:“岂气类之相感,动於中而不自觉与?抑其精神之所凭依,志操之所趋舍,定于先者,确乎不可拔也。”2、然诺: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李善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章炳麟《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3、书传:著作;典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远知少警敏,多通书传,事陶弘景,传其术,为道士。”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成岫,字云友,钱塘人,略涉书传。手谈齿句,斗茗弹丝,并皆精妙。”4、慨然:感情激昂貌。汉李陵《答苏武书》:“慰诲懃懃,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5、景慕:景仰;仰慕。《宋书·范泰传》:“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志景慕。”《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今闻招呼,遂走过来,与县官作了个揖,彼此道些景慕的话头。”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女同学们景慕地要看志愿军英雄的像片, 秀兰 不给。”6、魏建义:北魏孝庄帝528年改元,年号为建义。7、大统:西魏文帝535年改元,年号为大统。8、魏恭帝:西魏恭帝554年即位未改元,在位三年,称恭帝元年、二年、三年。9、孝闵帝:北周开国帝宇文觉,557年登帝位,未改元。10、践阼:亦作“践胙”、“践祚”。原义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孔颖达疏:“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后亦指即位;登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践胙之初,受爵于东土,厥功章然。”《晋书·刘颂传》:“武帝践阼,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是岁,嗣天子践祚而理。”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及仁宗晏驾,皇子践阼,赏定策之功,以韩公为首。”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肃顺专款》:“载垣等身膺顾命,我皇上冲龄践阼,未能同心襄赞,竟敢跋扈不臣,其罪大恶极,莫此为甚。”《清史稿·圣祖纪三》:“朕八龄践祚,在位五十余年,今年近七旬矣。”11、增邑:增加食邑。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清袁枚《随园随笔·勋阶封号食邑实封之分》:“其食邑与实封有别者,如余襄公食邑二千六百户,实对二百户是也。”12、蛮左:即蛮夷。隋唐时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周书·乐逊传》:“民多蛮左,未习儒风。”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三·蛮左》:“《隋地志》末段云:‘南郡夷陵诸郡,多杂蛮左。"……蛮左,即蛮夷,乃当时语。”13、齐:指北齐(550-577)。由文宣帝高洋所立。14、假署:本谓正式任命官职前暂时代理。《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左右丞各一人……右丞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广平游纶、张豺拥众数万,据苑乡,受王浚假署。”胡三省注:“假署者,承制权宜而补署,假以职名。”后又指伪授;伪职。《周书·武帝纪上》:“洛州民周共妖言惑众,假署将相,事发伏诛。”《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15、乱逆:叛乱;叛逆。《秦峄山碑》:“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齐假署,数为乱逆。”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八》:“杖为首者数人,其乱逆尤甚者杖死。”16、推诚布信:犹言推诚布公,开诚布公。布信:昭示信用。《北史·于翼传》:“翼为渭州刺史,翼兄寔先莅此州,颇有惠政。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17、随方:依据情势。《南史·恩幸传论》:“若夫竭忠尽节,仕子恒图,随方致用,明君盛典,旧非本旧,因新以成旧者也。”《新唐书·张献诚传》:“献诚喜功名,为政宽裕,有机略,随方制变,而简廉不逮于文。”《明史·耿炳文传》:“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18、慰抚:安抚;抚慰。《汉书·匡衡传》:“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宋费衮《梁溪漫志·东坡卜居阳羡》:“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金王若虚《病中》诗:“三时劳慰拊,甚愧古人真。”《水浒传》第一○七回:“卢俊义慰抚劝劳,就令武顺镇守城池。”19、相率:亦作“相帅”。相继;一个接一个。《荀子·富国》:“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汉书·沟洫志》:“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三年》:“石生虏宋始一军,北渡河,于是河南之民皆相帅归矩(李矩), 洛阳 遂空。”胡三省注:“帅,读曰率。”明高启《张中丞庙》诗:“公卿相率作降虏,草间拜泣如羣羊。”20、赴阙:入朝。指陛见皇帝。《晋书·鲁芝传》:“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有旨令召此人赴阙。”《水浒传》第六七回:“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命作良臣。”21、感悦:亦作“感说”。感动喜悦。《韩诗外传》卷一:“宋人闻之,俨然感说,而晋国日昌。”《后汉书·虞延传》:“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南朝宋鲍照《转常侍上疏》:“欣喜感悦,不敢伪让。”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上之爱才宥过,闻之者莫不感悦。”《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景公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22、玺书:原指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国语·鲁语下》:“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玺书。”韦昭注:“玺书,印封书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魏书·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闻道玺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明陆深《俨山外集·传疑录上》:“世言三尺法者,盖用三尺竹简书法律。诏书谓之尺一,亦以一尺版书诏。囊封加玺,又谓之玺书。”23、劳问:慰问。《汉书·张延寿传》:“永始、元延间,比年日蚀,故久不还放,玺书劳问不绝。”《明史·陈亨传》:“成祖还军,亲诣亨第劳问。”清张履《意苕山馆诗序》:“余送客江中,还过君斋,兵燹患难之余,握手相劳问。”24、仪同三司: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后汉书·邓隲传》:“延平元年,拜邓隲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唐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邺,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字翔威 ……官历钦江开国公,至正议大夫,仪同三司。”亦省称“仪同”。《陈书·高祖本纪上》:“景仪同卢辉畧开石头北门来降。”宋孔平仲《续世说·纰漏》:“ 隋 刘臻 为仪同,有刘纳者亦为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参阅《通典·职官十六·开府仪同三司》。25、保定: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1-566),于561年即位改元。26、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唐刘禹锡《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明徐渭《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也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唐王勃《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27、转输:运输。《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严复《原强》:“故凡其耕凿陶冶,织絍牧畜,上而至于官府刑政,战守、转输、邮置、交通之事,与凡所以和众保民者,精密广大,较吾中国之所有,倍蓰有加焉。”28、天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6-572)。29、优赏:厚加赏赐。也指优厚的赏赐。唐韩愈《元和圣德诗》:“优赏将吏,扶珪缀组;帛堆其家,粟塞其庾。”《宋史·太宗纪一》:“优赏归顺将士。”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唐太宗亲自考试诸卫习射人的技艺,好技艺得优赏。”30、出:指朝廷京官出京任职。31、寇:入侵;侵犯。32、梯冲:古代攻城之具。云梯与冲车。《后汉书·公孙瓒传》:“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唐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梯冲所及,攻靡坚城;矛戟所临,野无横阵。”清赵翼《书绵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梯冲百道来,墨守绰有裕。”33、矢石: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左传·襄公十年》:“荀偃、士匄帅卒攻逼阳,亲受矢石。”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34、随事:原指根据所担任的职务。《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常丞)一人,比千石。本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又指根据周围的事物。或随时随地。晋成公绥《啸赋》:“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谕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谕皇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不如救偏补弊,随事干蛊,为有实效也。”35、捍御:防卫;抵御。《后汉书·逸民传·逢萌》:“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来则捍御,去则不追。”明黄翼圣《寇警杂诗》:“顾瞻斗大城,捍御悉草草。”36、拒守:据险坚守。《六韬·军用》:“群寇飞钩……以投其众,三军拒守。”《后汉书·南匈奴传》:“巨将余兵万人屯五原、朔方塞,以为拒守。”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会转运使王罕巡行他州,闻贼至,亟还入广州城,悉力拒守。”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公合战,数不利,遂闭城拒守。”37、累旬:数旬。《宋书·谢述传》:“景仁有疾,述尽心营视汤药饮食,必尝而后进,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唐韩愈《上郑尚书相公启》:“僶俛日日,遂逾累旬。”38、穷蹙:窘迫;困厄。《文选·宋玉〈九辩〉》:“悲忧穷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蹙,《楚辞》作“戚”。《后汉书·董卓传》:“共表请司徒王允出,问‘太师何罪?"允穷蹙乃下。”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序:“人生穷蹙,无以加此。”清魏源《圣武记》卷二:“三桂(吴三桂)若穷蹙乞降,可宥其一死。”39、戮力:勉力;并力;合力。戮,通“勠”。《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孔颖达疏:“戮力,犹勉力也。”《国语·吴语》:“今伯父曰:‘戮力同德。"”韦昭注:“戮,并也。”戮,一本作“勠”。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于是夫妇戮力,昼夜治生,所为辄得,赀至千万。”宋王安石《寄曾子固》诗:“脱身负米将求志,戮力乘田岂为名?”明郑若庸《玉玦记·接诏》:“戎马关河云扰,戮力誓灭天骄。”40、守死:本义坚持到死而不改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三国魏嵇康《家诫》:“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贰。”唐颜真卿《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於戏!逆鳞劘上,匡救之义深;守死不回,人臣之致极。”清龙启瑞《鲁隐公论》:“又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言守死之道。”这里指誓死守卫。《文子·符言》:“是以君子不外饰仁义,而内修道德,俢其境内之事,尽其地方之广,劝民守死,坚其城郭,上下一心,与之守社稷。”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厉义勇,奋不顾命,全城守死。”《北史·李崇传》:“祖悦守死穷城,平乃部分攻之,斩祖悦,送首于洛。”41、穷城:历尽边城。亦指边城;危城。《艺文类聚》卷五九引汉史岑《出师颂》:“况我将军,穷城极边。”晋潘岳《马汧督诔》:“惬惬穷城,气若无假。”42、胜兵:指能充当兵士参加作战的人。《汉书·西域传上·婼羌》:“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梁书·冯道根传》:“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宋叶适《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于是上令教两淮民兵万弩手,而公选胜兵七千八十九人,参之军制,束以队伍,别以事艺,严以训练。”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金陵人口一千五十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则得胜兵二十一万五百。”43、傥或:即“倘或”,假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乱军贼党,傥或掳了莺莺,怎的备?”元李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陈云)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傥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傥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44、得免:能够免于一死。45、受罪:受到指责;承受罪责。《礼记·表记》:“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史记·秦本纪》:“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46、阙庭:也作“阙廷”。朝廷。亦借指京城。《史记·秦始皇本纪》:“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后汉书·伏隆传》:“臣隆得生到阙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周书·明帝纪》:“非有呼召,各按部自守,不得辄奔赴阙庭。”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明张居正《请给勘合疏》:“念臣谬膺重托,顶戴鸿恩,虽身远阙庭,而国家之事有不能一刻暂忘于心者。”清梅曾亮《上方尚书书》:“曹州、长垣诸贼,敢以狐鼠啸聚,潜行突发,辄轻入重地,惊犯阙庭。”林纾《出都与某侍御书》:“某等浩然南归,再瞻阙廷,未卜何日。”47、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较的固定结构,一般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更……”。《墨子·耕柱》:“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48、见兵:现有的士兵。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即日 幽 、 并 、 青 、 冀 ,四州并进,书到, 荆州 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魏书·高祖纪上》:“分京师见兵为三等,第一军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金史·完颜蒲剌都传》:“今见兵不满万,老羸者十七八。”49、俄而:亦作“俄尔”。短暂的时间,不久;突然间。《庄子·大宗师》:“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晋书·五行志下》:“石季龙在邺,有一马尾有烧状,入其中阳门,出显阳门,东宫皆不得入,走向东北,俄尔不见。”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汾》:“夜阑就寝,备尽绻缱,俄尔晨鸡报曙,女起告辞。”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贯既伏诛,其死所忽有物在地,如水银镜,径三四尺,俄而敛缩不见。”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余忆万历乙酉二月初旬,天气陡寒,家中集诸弟妹,搆火炙蛎房噉之,俄而雪花零落如絮。”50、忧愤:忧郁愤恨。《后汉书·何颙传》:“颙以它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时煜方以亡国忧愤,无意于蓄财,所取不多。”《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2023-06-13 14:51:381

钞掠的网络解释钞掠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钞掠的网络解释是:钞掠钞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āolüě,意思是抄掠。钞掠的网络解释是:钞掠钞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āolüě,意思是抄掠。拼音是:chāolüè。结构是:钞(左右结构)掠(左右结构)。注音是:ㄔㄠㄌㄩㄝ_。钞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抢夺、劫取。二、引证解释⒈抄掠。引《汉书·王莽传下》:“赤眉力子都、樊崇等以饥_相聚,起於琅邪,转钞掠,众皆万数。”《北史·于翼传》:“此寇之来,不过钞掠边牧耳,安能顿兵城下。”宋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状》:“馈运_重,动有钞掠。”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此制辽金元同,而明不同者,惧北寇之钞掠也。”三、国语词典抢夺、劫取。《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谢遂前攻超,不下;又钞掠无所得。」也作「抄掠」。关于钞掠的诗句囊_经钞掠关于钞掠的成语露钞雪纂掐尖落钞攻城掠地露纂雪钞梳云掠月奸淫掳掠关于钞掠的词语鸟钞求饱掠是搬非露钞雪纂掐尖落钞不敢掠美露纂雪钞掠脂斡肉掠人之美掠影浮光浮光掠影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钞掠的详细信息
2023-06-13 14:51:521

死胡同的引证解释死胡同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死胡同的引证解释是:⒈走不通的巷道。多喻绝路。引《哲学研究》1979年第11期:“恩格斯在这里批判了一种所谓‘解决了科学的最终任务"的荒谬观点,认为这是使一切科学走向死胡同的道路。”。死胡同的引证解释是:⒈走不通的巷道。多喻绝路。引《哲学研究》1979年第11期:“恩格斯在这里批判了一种所谓‘解决了科学的最终任务"的荒谬观点,认为这是使一切科学走向死胡同的道路。”。注音是:ㄙˇㄏㄨ_ㄊㄨㄥ_。结构是:死(半包围结构)胡(左右结构)同(半包围结构)。词性是:名词。拼音是:sǐhútòng。死胡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死胡同sǐhútòng。1.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2. 比喻绝境、绝路。二、国语词典只有一头与外面相通的街巷。比喻绝路。如:「坚持一种不合潮流的思想,就像走入死胡同般永无出路。」词语翻译英语deadend,blindalley德语Sackgasse(S)_法语cul-de-sac,voiesansissue三、成语解释【解释】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出处】曲波《林海雪原》:“我们利用了奶头山的天险,仙姑洞这个死胡同,把许匪堵成瓮中之鳖。”【示例】余华《胡安·鲁尔福》:“因为他的写作进入了死胡同,他找不到可以钻出去的裂缝。”【语法】死胡同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查看更多网络解释:死胡同(词汇)死胡同,读音sǐhútòng,汉语词语,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关于死胡同的近义词死脑筋关于死胡同的单词close关于死胡同的成语胡天胡帝同生死,共存亡胡作胡为关于死胡同的词语胡越同舟同生共死伊于胡底闷胡卢誓同生死同利相死关于死胡同的造句1、几名保安在后面追,慌不择路的小偷跑进了医院附近保安寺街旁的一个死胡同里。2、可惜了花狼,老大给了他一条光明大道,他非要回到死胡同里。3、杨广心中一动,心说这于翼果真是难对付,一步步的把他逼到死胡同,不过对此他早有准备,他决定将尉迟_交给于翼的时候就有了打算。4、被动的放弃,往往走进死胡同;主动的放弃,往往迎来新天地。5、已经有太多的死链接了,为什么还要将你的访问者指向死胡同呢?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死胡同的详细信息
2023-06-13 14:52:071

麋散的解释

麋散的解释碎散。 《周书·于翼传》 :“数十年委积,一朝麋散。” 梁启超 《论 中国 积弱由于防弊》 :“既不能任,则其权将麋散堕落,而终不能以自有。” 词语分解 麋的解释 麋 í 〔 麋鹿 〕哺乳 动物 ,比牛大,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 骆驼 ,但从整体看哪种动物都不像,原产中国,是一种 珍贵 的稀有兽类。俗称“ 四不像 ”。 部首 :鹿; 散的解释 散 à 分开,由 聚集 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天女散花。 排遣:散心。散闷(坣 )。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集聚 散 ǎ 没有 约束 ,
2023-06-13 14:52:131

姓于男孩优雅大气的名字怎么起最受欢迎

姓于男孩优雅大气的名字大全: 于信贤 于冠旺 于翊舜 于林凉 于 泽 于知幸 于道洲 于笛涛  于亨准 于白珂 于记滨 于聪辉 于帮郎 于烈前 于幼灏 于乐固  于羿沃 于庚醒 于晶良 于代弈 于临吉 于良旺 于瑁亮 于懂曦  于细泰 于霏裔 于钢童 于剑骏 于松帅 于恒茗 于逸时 于涧子  于瑞忠 于丁纹 于尘波 于予连 于昆承 于赐彤 于荡宙 于群点  于奇世 于裕田 于杭诚 于栋葛 于常爽 于刚霖 于佑伟 于奕嘉  于可维 于倡澄 于贵琳 于礼烨 于 环 于业伯 于熹年 于旺瑞  于 静 于裁邦 于俯名 于德釜 于冬搏 于田意 于佳贯 于鹏民  于昼古 于 粟 于 宏 于正羡 于山环 于剑健 于信冲 于喜宣  于贵衷 于维修 于古朴 于亮丰 于驹兆 于添旭 于滨纯 于财楠  于宁节 于伟滔 于西赫 于尚嘉 于亮勤 于度贝 于麟蔚 于备泽  于名腾 于轮弘 于赞利 于换敏 于磊灼 于虎封 于梨封 于两康  于昼细 于焕僖 于翼蔚 于树平 于换楼 于窍贞 于 元 于申谡  于路仁 于澜友 于灵爽 于修埂 于慈宁 于替帆 于均瑞 于楚润  于会东 于时胤 于邦行 于双艾 于安胜 于君航 于捷永 于宇根    于力时 于尉磊 于瑞山 于奇荣 于永炎 于原奇 于渐巩 于研夕  于子博 于 克 于意若 于遥琰 于青艺 于弘尉 于翔登 于钧博  于有凡 于平冠 于庚嘉 于兴渝 于荔祯 于平治 于变泽 于粮釜  于樵盖 于蔚骋 于逸祥 于亿聪 于厉莱 于吟申 于桦华 于霏轮  于 元 于蒲有 于襄壮 于导东 于容廉 于瑞邦 于导靖 于剑渝  于厚煌 于惠欣 于变燊 于频虎 于皆伦 于户聚 于辰哲 于毕彩  于建瑁 于贞荣 于沃韦 于颖沛 于醒致 于刚福 于军朗 于泛若  于鹊博 于涣驰 于 珑 于继尧 于东伟 于紊皓 于里少 于瑾霖  于江莱 于包沛 于南熹 于知庄 于健功 于归滕 于俯悦 于超牧  于兢胜 于启飞 于邦凯 于表彤 于磊边 于哥琳 于渊科 于进怀  于炳群 于兢晾 于沛庸 于劲树 于础学 于传舟 于铭纯 于勤利  于珍欢 于宁和 于立尧 于元稚 于和朋 于理苏 于任滕 于太杭  于尉棠 于树策 于水江 于 常 于舒湘 于亚仆 于伴山 于弥庆  于迟继 于强三 于天争 于丙颢 于添图 于哥敬
2023-06-13 14:52:391

于姓男孩好听顺口名字

于姓男孩好听顺口名字   于姓男孩好听顺口名字,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取名的时候都不会马虎,这是万里挑一的,不同的名字包含着父母不同的期望,下面一起来看看于姓男孩好听顺口名字。   于姓男孩好听顺口名字1   于申 于京 于烽 于浪 于桢   于或 于前 于驹 于知 于久   于定 于盼 于传 于兼 于文   于通 于逸 于励 于泉 于沅   于益 于品 于陵 于敖 于综   于垚 于邻 于自 于鹰 于佻   于籽 于珺 于斐 于修 于珀   于虎 于国 于坚 于平 于僖    朗朗上口的名字合集   于谦邈 于坤鹏 于安歌 于伯懿 于子诚   于皓宇 于国智 于懿轩 于墨以 于国祥   于晋龙 于瑾沐 于永榆 于垂文 于德浩   于如璋 于天寅 于其信 于翼遥 于乐杉   于逾明 于翰墨 于文翰 于濯泽 于锐泽   于擎苍 于秋晖 于君远 于凯瑞 于清怡   于修远 于哲伦 于宇泽 于治远 于熙诚   于睿成 于明辉 于俊义 于伟霖 于青銮   于俊奇 于嘉懿 于锐铭 于擎苍 于青玉   于景堂 于虎峰 于杜衡 于瑞霖 于楠清   于瀚维 于浩然 于铭勇 于米丰 于世羽   于子诚 于意为 于亦诚 于弈鸣 于擎宇   于哲玮 于柏豪 于弈鸣 于郡恺 于自清   于文杰 于锦程 于政勋 于德润 于羽丰   于立轩 于文霖 于卫宾 于禹喆 于安歌    于姓男孩叫什么好听   【峻茂】峻字五行属土,茂字五行属木,出自楚辞《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峻指的是严厉,高山,险峻。茂有草木繁茂,茂盛的意思,也寓意男孩子样貌清秀,朝气蓬勃,文采斐然。名字简单大气,读起来朗朗上口。   【弘明】名字出自《喜陈懿老示新制》“玉色复何异,弘明含群德。”弘指的是扩充,光大,明的`意思是明亮,明天。这个名字简单大气,突显出男孩子心胸宽广,为人正直。   于姓男孩好听顺口名字2   1、可取名【于蓬达】,五行组合为木-火,读音为 péng dá。蓬:蓬字意为散乱。松散。达:达字的本义是道路畅通或到达。由此引申的意义是通晓、懂得透彻等。达的另外两层意义是:①豁达,心胸开阔;②得志,显贵。就人名而言,达字既可以表示人品性情(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也能说明人的际遇命运(飞黄腾达)。   2、可取名【于世本】,五行组合为金-木,读音为 shì běn。世:世,三十年为一世。一生;一辈子。人世,世间,世界。可起名如:世超、世杰。本:本字是指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引申指事物的根本、根源。   3、可取名【于裕镕】,五行组合为金-金,读音为 yù róng。裕:裕字的原义是指富饶、富足,引申为宽绰、宽宏。镕:镕字意为铸器的模型。   4、可取名【于良科】,五行组合为火-木,读音为 liáng kē。良:良字的意思较多,主要有良好、杰出、优秀、贤良、善良、温良、和悦等。科:科字意指科学、科考、成功、学科。   5、可取名【于厚深】,五行组合为水-水,读音为 hòu shēn。厚:厚字的原义是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的距离,或者指其距离大,引申为深厚、宽厚、淳厚等。在我国古代,一直把人是否忠厚当作衡量其道德的准则之一,认为是一种应有的品德。用在人名中,多表示有层次、有内含、有修养,直达深处,不在表层。深:深字意指交情深厚。   6、可取名【于树松】,五行组合为木-木,读音为 shù sōng。树:树字本是树木的总称,后又引申指种植或建立、设置。人名中的树字大多取用其引申义。松:松字意指松科植物。做人名时,多表示像松树一样坚毅高尚以及通古博今,勤俭建业的品质。    于姓男孩好听有寓意名字(推荐列表)   [1] 于孜岳 (zī yuè) 、于嵘成 (róng chéng)   [2] 于皓泓 (hào hóng) 、于熙奇 (xī qí)   [3] 于云武 (yún wǔ) 、于常恭 (cháng gōng)   [4] 于攸龙 (yōu lóng) 、于川晨 (chuān zè)   [5] 于甜玮 (tián wěi) 、于秋凯 (qiū kǎi)   [6] 于仕向 (shì xiàng) 、于琨路 (kūn lù)   [7] 于轶静 (yì jìng) 、于天穹 (tiān qióng)   [8] 于绍忠 (shào zhōng) 、于世纯 (shì chún)   [9] 于钦燃 (qīn rán) 、于宗伯 (zōng bó)    于姓男孩好听有寓意名字(汉字推荐)   1、【承】五行:金;姓名学笔画:8。承字的本义是捧着,托着。此外,承字还有顺承,接受,继承等含义。取名用承字,则一般取继承、接续等义。   名字举例:于尚承 (shàng chéng)、于承夏 (chéng xià)、于承晨 (chéng zè)、于承珍 (chéng zhēn)、于承砚 (chéng yàn)。   2、【易】五行:火;姓名学笔画:8。好办,不费力;平和;改变,变换;换,交易。   名字举例:于易全 (yì quán)、于希易 (xī yì)、于易炜 (yì wěi)、于易倩 (yì qiàn)、于易钊 (yì zhāo)。   3、【高】五行:木;姓名学笔画:10。本义指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后引申指等级在上,超过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声音大,响亮,品德才能优秀等。   名字举例:于三高 (sān gāo)、于高颖 (gāo yǐng)、于高照 (gāo zhào)、于高跃 (gāo yuè)、于高竹 (gāo zhú)。   4、【萱】五行:木;姓名学笔画:15。萱字原是一种草的名称,即萱草,又称金银花、忘优草、宜男、鹿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红黄色。   名字举例:于程萱 (chéng xuān)、于合萱 (hé xuān)、于楚萱 (chǔ xuān)、于熙萱 (xī xuān)、于衍萱 (yǎn xuān)。   5、【祥】五行:金;姓名学笔画:11。原义是指吉凶的征兆,后特指吉兆,引申指吉利、吉祥、吉庆、祥瑞。作人名时,祥字主要有吉利、吉祥的意思。   名字举例:于观祥 (guàn xiáng)、于宁祥 (nìng xiáng)、于沛祥 (pèi xiáng)、于照祥 (zhào xiáng)、于杨祥 (yáng xiáng)。    于姓男孩好听有寓意名字(名字大全)   [1] 于亚敏、于滢彬、于安崎、于权霖   [2] 于亚希、于江荆、于翊嘉、于雄楚   [3] 于兴阔、于子铎、于洪粒、于灿君   [4] 于青山、于沃森、于民玉、于国坛   [5] 于望科、于兆滔、于加风、于怡骏   [6] 于雁逍、于夫端、于策权、于湛川   [7] 于清银、于榆耿、于升乐、于泳凡   [8] 于佳渝、于士崴、于高成、于香楠   [9] 于璐鑫、于钟浚、于均屹、于聪学   于姓男孩好听顺口名字3   于飞龙、于浚旗、于鹏辰、于沂鸣、于信科、于德扬、于容庆、于浩敏、于安震、于陆海、于凯予、于欢杰、于剑森、于清夕、于从龙、于显宾、于承家、于广家、于霖漪、于柯墨、于功城、于穆清、于学骞、于崇福、于辰升、于霖超、于彦广、于沐勋、于双清、于常宏、于家德、于泽湘、于钧昌、于极翔、于隽铎、于培东、于晖伦、于任峻   于峰赫、于孔浩、于星蓝、于勋涛、于来润、于熙朋、于源靓、于志叶、于开拓、于军雄、于泽运、于炳彬、于诚洲、于风顺、于勇明、于维翔、于厚甫、于晓斌、于高升、于澄彬、于朗文、于品之、于宗霄、于岳俊、于景音、于新凝、于山、于新增、于轩盈、于远强、于祖洋、于松彬、于汉潮、于洁辉、于文铸、于木凡、于振茗、于孝洋、于于诚   于宥锡、于忆凡、于富超、于俊宁、于鸿泰、于剑琦、于良恒、于宗驰、于佑禹、于志惟、于宝禄、于星宝、于洲松、于长露、于彬瑜、于海伶、于念泽、于谨昌、于柏宣、于汉庆、于景贻、于凯辰、于兆宝、于乾灵   于禹笙、于吉凡、于煜超、于志翀、于凯琪、于康楷、于澜书、于宥超、于宪臻、于禾凡、于明灯、于启路、于锐贝、于佩星、于劲勋、于权曦、于德屹、于榛泽、于昊宥    姓于的诗意有内涵男孩名字(精选好名)   1、可取名【于品皓】,五行组合为水-木,读音为 pǐn hào。品:品字意为指性质;等级,种类;物件。 皓:皓字意为指光明、明亮、洁白。   2、可取名【于书融】,五行组合为金-土,读音为 shū róng。书:书字意为指记录书写的成本的著作。写文章;信件,信函; 融:融字意为一般指融合、融洽、和谐,如融会贯通,其乐融融;也指融化,融解。   3、可取名【于红俊】,五行组合为水-火,读音为 hóng jùn。红:红字意为像鲜血的颜色,象征喜庆、吉祥、成功、激情、斗志、顺利或受人宠信。 俊:俊字意为1、相貌清秀好看,雄健,英武,如俊俏;2、指才智出众,高尚,杰出,卓越,才貌超群,如俊杰。   4、可取名【于运天】,五行组合为土-火,读音为 yùn tiān。运:运字意为使用,应用,谋划;输送,搬送;转动,移动。 天:天字意为最初指空间,与地相对,后引申为天空、太空。   5、可取名【于晏鸣】,五行组合为火-水,读音为 yàn míng。晏:晏字意为1、安定,安乐,如晏宁晏处;2、温柔,和悦,如言笑晏晏。 鸣:鸣字意为本义禽兽或虫叫。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闻名,著称。   6、可取名【于有榆】,五行组合为土-木,读音为 yǒu yú。有:有字意为存在;表示所属;发生,出现,客气。 榆:榆字意为榆树,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    姓于男孩名字大全(推荐列表)   [1] 于钲瀚 (zhēng hàn)、 于均康 (jūn kāng)   [2] 于楷润 (kǎi rùn)、 于健培 (jiàn péi)   [3] 于羿梵 (yì fàn)、 于粟阳 (sù yáng)   [4] 于善新 (shàn xīn)、 于栩明 (xǔ míng)   [5] 于清凌 (qīng líng)、 于勇锐 (yǒng ruì)   [6] 于家栎 (jiā lì)、 于铭昭 (míng zhāo)   [7] 于宝森 (bǎo sēn)、 于勇朝 (yǒng cháo)   [8] 于桐祥 (tóng xiáng)、 于鸿冶 (hóng yě)   [9] 于真平 (zhēn píng)、 于浩宙 (hào zhòu)    姓于的诗意有内涵男孩名字(汉字推荐)   1、【康】 五行: 木; 姓名学笔画:11。康乐、安宁、富裕、赞美。 名字举例:于康乔(kāng qiáo)、于崇康(chóng kāng)、于峻康(jùn kāng)、于康灵(kāng líng)、于康靖(kāng jìng)。   2、【启】 五行: 木; 姓名学笔画:11。启迪、开始、启发、启明。 名字举例:于启润(qǐ rùn)、于启威(qǐ wēi)、于弘启(hóng qǐ)、于贺启(hè qǐ)、于文启(wén qǐ)。   3、【飞】 五行: 水; 姓名学笔画:9。飞翔、极速、疾速、高飞。 名字举例:于诚飞(chéng fēi)、于喜飞(xǐ fēi)、于昊飞(hào fēi)、于赛飞(sài fēi)、于腾飞(téng fēi)。   4、【虎】 五行: 水; 姓名学笔画:8。威武、勇猛、凶猛、老虎。 名字举例:于虎虎(hǔ hǔ)。   5、【科】 五行: 木; 姓名学笔画:9。百科、文科、科研、科举。 名字举例:于谦科(qiān kē)、于科乔(kē qiáo)、于科璋(kē zhāng)、于科志(kē zhì)、于定科(dìng kē)。
2023-06-13 14:52:461

我姓于.有好的名字吗

不知你是男是女啊 这里有,肯定有你喜欢的于开耐 于雪娅 于雪雅 于海波 于浩洋 于雅雪 于浩天 于艳华 于明昊 于洪波 于昊明 于鑫磊 于雪荫 于雪茵 于又一 于雪吟 于雪垠 于雪茵 于子盛 于 花 于雪韵 于雪芸 于尚民 于 淼 于海昊 于子盛 于雪茵 于 馨 于雪雅 于义敏 于雪芸 于长全 于佩琳 于旭东 于雨彤 于龄惠 于小淼 于 淼 于欣彤 于千晟 于长宾 于小淼 于淑平 于晓丽 于长滨 于桂云 于 静 于桂云 于晓华 于佩琳 于晓华 于 涛 于秀英 于琪乐 于熙彗 于爱梅 于琪冬 于凌潼 于琪安 于靖安 于志强 于鸿飞 于鸿菲 于呀楠 于谨瑞 于亚楠 于洪皓 于秀红 于锦瑞 于延华 于雅芳 于梓洋 于 钧 于志强 于湟凌 于凌涪 于 琪 于昭琀 于凌杰 于凌淅 于志强 于凌清 于小兰 于湟凌 于佳琳 于翠琴 于雅萱 于兰喜 于谨瑞 于翠芹 于 萍 于璐濠 于海业 于 臣 于海丰 于 洋 于海锋 于 娜 于 军 于子超 于宝祥 于晓霞 于 江 于 恒 于昊洋 于 洋 于惠馨 于典申 于承刚 于晓旭 于 淼 于树江 于昕蕾 于昊洋 于晓彤 于芯蕾 于树江 于春新 于 译 于炫哲 于春新 于胤哲 于桂茹 于天雨 于天水 于千水 于桂茹 于凌云 于天月 于 杰 于桂茹 于才杰 于乔扉 于乔扉 于心饴 于右任 于静茹 于静茹 于芙苓 于 航 于文静 于秀莲 于洙婕 于钲力 于春新 于春新 于弘芮 于弘芮 于芮弘 于 颖 于 雁 于 淼 于泓棚 于泓尧 于鹤英 于彩霞 于小淼 于小妩 于慧洋 于世杰 于鑫华 于淑香 于蕊瑞 于蕊清 于 瑜 于 蔷 于洪彬 于 勇 于凤珍 于 峰 于武文 于永福 于永锐 于婷婷 于鸿娟 于佩芝 于柘闳 于 炎 于 林 于 蔷 于玉龙 于 娜 于昱喧 于 林 于熙铭 于桂兰 于熙铎 于 娜 于治珍 于熙钰 于 淄 于吉杰 于 飞 于志翔 于翠德 于海庆 于落川 于小颖 于淑兰 于智雄 于 昊 于玲玲 于淑兰 于乔扉 于翼宾 于乔扉 于千淇 于 飞 于春俊 于 野 于侗桦 于凤林 于景林 于玲玲 于熙嫣 于熙帆 于熙诺 于熙瑞 于熙芮 于熙锐 于熙蕊 于熙恬 于熙翼 于熙逸 于熙伊 于熙奕 于熙懿 于熙裔 于熙羿 于熙翊 于熙怿 于佩才 于熙薏 于晶晶 于熙御 于熙谕 于熙愉 于熙钰 于熙毓 于熙耀 于熙遥 于熙尧 于玉龙 于熙谣 于熙瑶 于熙窈 于熙姚 于昱奇 于熙曜 于熙鹞 于熙鸾 于熙暖 于熙嘉 于熙艾 于熙柔 于熙琪 于熙祈 于熙甄 于熙沂 于仕华 于熙颜 于熙艳 于熙言 于熙游 于熙佑 于熙优 于熙忧 于熙幽 于浩聪 于熙莜 于熙悠 于熙屏 于熙语 于熙诺 于熙澄 于熙静 于熙靓 于熙菁 于熙辰 于 勇 于熙晨 于熙琛 于熙宸 于熙怀 于 涌 于熙槐 于 咏 于熙淮 于熙徊 于熙墨 于熙央 于 雍 于熙鸯 于熙漾 于熙徉 于熙磊 于熙凯 于熙晏 于熙炎 于熙焱 于笑妍 于笑妍 于海勇 于晓宁 于笑姨 于笑妍 于雅慧 于 波 于 瑜 于崇纲 于可凡 于 博 于义博 于子博 于士博 于习博 于树强 于子博 于傲博 于博飞 于博文 于 宁 于欣雨 于心雨 于爱梅 于 欣 于 岚 于 鸿 于博远 于 虹 于 弘 于 龙 于 洪 于 荭 于 欣 于 泓 于 闳 于源博 于子越 于博源 于海玲 于博瀚 于 新 于晓智 于建华 于 萍 于桂漓 于向楠 于 上 于朦辔 于 仟 于 铄 于新昆 于芜鄠 于美望 于天浩 于浩天 于大壮 于 洋 于 仟 于美人 于紫薇 于金洙 于金珠 于 子 于 强 于洪升 于复生 于震权 于佳彬 于佳宝 于楸雨 于洪权 于畅洋 于泰然 于岫鹤 于修鹤 于秋霖 于 欣 于权水 于若水 于丽莉 于权水 于善水 于权洲 于在水 于茗霏 于修赫 于茗霏 于洪权 于岫赫 于 海 于 洋 于 琳 于修鹤 于修鹤 于蕊瑞 于修鹤 于丽欣 于厦厦 于修赫 于智国 于幼之 于春福 于新春 于致国 于修赫 于修鹤 于智果 于智椁 于春福 于 磊 于馨博 于智民 于智玟 于智敏 于智岷 于志民 于志岷 于智苠 于智闵 于修赫 于岫赫 于六六 于兆生 于丹丹 于修鹤 于 航 于艳华 于丽华 于立全 于象洋 于 皓 于靖轩 于 顺 于璧诚 于颜玮 于修鹤 于修贺 于修赫 于子轩 于修鹤 于颜玮 于 鑫 于靖轩 于 妍 于忠平 于兆清 于寿清 于海涛 于 臻 于振清 于 清 于忠平 于 清 于镇铭 于清明 于清铭 于 越 于 舸 于 跃 于沐可 于 桃 于照刚 于可溪 于兆刚 于若溪 于召刚 于卫溪 于照刚 于若冰 于 杉 于春咏 于 茵 于沐荫 于春咏 于沐茵 于雪清 于 墨 于 露 于茵墨 于茵墨 于 露 于春勇 于墨白 于 茵 于春咏 于茵梦 于因梦 于汐梦 于明娣 于茵茵 于茵茵 于淡茵 于茵桐 于溪桐 于明娣 于 晴 于旋菲 于冉冉 于春咏 于欣冉 于 菁 于欣田 于 诺 于昔维 于 一 于 白 于 渺 于淡如 于美丽 于 豪 于 蔚 于子出 于 安 于慕纱 于慕一 于慕辰 于柯雯 于 珂 于梦婷 于子首 于子盛 于 瞳 于 玥 于 焉 于 烟 于觉非 于梦平 于 婴 于 樱 于汀兰 于锦绮 于小鱼 于小渔 于茵墨 于心如 于展颜 于采萍 于式微 于简兮 于 葶 于 桑 于博远 于采采 于卷卷 于小织 于 芳 于博渊 于 泽 于博飞 于 裳 于博非 于子衿 于 萍 于博霏 于博耘 于春咏 于 苹 于聪妹 于 桦 于 杉 于 蔓 于杉杉 于博渊 于永奇 于永笑 于春咏 于 荣 于千顺 于 卿 于博顺 于小戎 于锦若 于洪滨 于珐骅 于子涵 于小枳 于聍博 于子涵 于洪宾 于明可 于沅正 于子涵 于明冉 于 多 于颛珲 于小芙 于小苎 于天芙 于小芙 于子芙 于 淼 于淡茵 于 萌 于茵茵 于 莎 于大庆 于久芙 于 莹 于之芙 于 莉 于 蓓 于子芙 于昊洋 于志杰 于文风 于 莹 于建雅 于晓卫 于茵墨 于浩洋 于桂漓 于丰阳 于滢菲 于新浩 于士军 于桂莉 于芙小 于小芙 于桂丽 于子卿 于春燕 于同峰 于桂漓 于新好 于鑫浩 于利杰 于 蒙 于鑫昊 于星昊 于星浩 于 莹 于天昊 于茵茵 于浩天 于浩天 于昊天 于乔扉 于宗文 于香玲 于德沛 于 晴 于永坤 于 跃 于德财 于子栖 于迎昊 于洪宾 于惠莉 于洪宾 于惠丽 于欣雨 于洪滨 于子洋 于添昊 于添浩 于新浩 于艳华 于义华 于肖阳 于 清 于涵钰 于 雪 于小泽 于云涛 于景昊 于晗雪 于开耐 于昊新 于士军
2023-06-13 14:53:085

在翼年代记里,神威和封真是什么关系啊?

封真的宿命是成为神威的双子星,封真和神威分别是次元宝藏猎人和吸血鬼,因各自的理由向魔女壹原侑子交易进行次元旅行,在偶然下到东京国灾地中分别担任两个难民收容处的自卫队成员。相关介绍:神威于翼·年代记东京篇中登场,神威与昴流是纯种吸血鬼孪生子,不会惧怕阳光、圣水十字架。吸血鬼并不是长生不死,只是衰老缓慢,魔力高强的人亦是如此。封真是神威的童年玩伴,他们有一个约定:神威保护封真的妹妹小鸟、封真保护神威。但是命中注定他只是神威的双子星。扩展资料神威是一个矛盾的人,为了守护而活着而战斗,(TV版本)他最大的愿望是:“守护封真和封真所生存的世界”。每次在与封真打架的时候都败下阵来,原因是天龙面对自己最想保护的人是下不去手的。由此可见封真对神威的重要性。所以神威也并不是那么无情的,他和平常人一样,都有想要保护的人。对神威来说,绝对是个不愿面对的宿命。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一定愿意像以前那样,开开心心地和封真、小鸟在一起,然而神威内心还有着一个自己尚未发觉的真正的愿望。
2023-06-13 14:53:261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一生,比如说他的朋友、冤家、配偶(不要说阿史那)等等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1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鲜卑人。宇文护专横跋扈,连杀二帝,又立宇文邕为帝。宇文邕不甘做傀儡,于572年杀死宇文护,正式临朝听政。 在位期间,宇文邕极力摆脱鲜卑旧俗,接受华夏文化,而且自己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另外他还听从卫元嵩意见大举灭佛,捣毁全国大量佛塔、佛寺,严令僧尼还俗,这是“求武器于塔庙之间、以士兵于僧侣之下”的富国强兵运动,是为三武灭佛之一。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起初亦禁止道教。正当北周日益强盛的时候,北齐却日衰。于是宇文邕于建德四年末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灭北齐。宣政元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英年中逝时年仅36岁,谥号为武帝,庙号是高祖。他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两百多年的乱世中少数称得上有作为的君主,他死后,朝廷渐由杨坚掌握。在史书中,他是一位严父,曾对其继承人长子宇文赟施用体罚,并多次威胁教而不善的太子宇文赟(北周宣帝)会削去其太子地位,但最后都没有实行。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逼阐禅让,篡周,建立隋朝。宇文邕发明类似樗蒲、打马的掷赛游戏,史称北周象戏,并编著有《象经》一书。宇文邕于公元560年即位。登基后,他把目标定为消灭北齐,统一北方,为此决定集中精力搞好内政,增强国力。而当时北齐国力已是江河日下,渐渐失去了在经济上和军事上与北齐对抗的实力。宇文邕于是于公元563年联合突厥出征北齐,屡屡获胜,攻占北齐20余城。后因突厥撂了挑子,北周军队孤军奋战最后失败。这次失败使宇文邕摸清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决定继续发展和增强北周的国力。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宇文护向一座大山一般挡在他亲政的路上。宇文邕决定先除掉宇文护,扫亲亲政的障碍。宇文邕与对宇文护不满的大臣多次商议,终于拟定诛杀宇文护的计划。公元572年,宇文邕设计在太后宫里杀掉了宇文护,随后将其儿子、兄弟及亲信斩尽杀绝。终于迎来亲政。亲政后武帝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政上,发展生产,吸收均田农民充当府兵,扩充军备加强实力。公元575年,自感实力大增的周武帝派18万大军讨伐北齐,接连攻克了北齐30座城池,最后因自己生病不得不放弃进攻,班师回朝。这次出征使得北齐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北周抗衡了。公元577年,宇文邕再次出兵,很快攻下邺城,俘获齐主,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为日后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可惜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英年早逝,没能亲历华夏一统大业。于公元578年亲征突厥途中病倒,回到洛阳当天病逝,享年45岁。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于建德三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后妃:阿史那皇后,突厥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之女。。李娥姿,楚人,北周宣帝宇文赟生母。子:宣帝宇文赟, 580年逝世。 汉王宇文赞,581年被隋文帝诛杀。秦王宇文贽,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曹王宇文允,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道王宇文充,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蔡王宇文兑,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荆王宇文元,581年被隋文帝诛杀。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武帝上》:高祖武皇帝讳邕,字祢罗突,太祖第四子也。母曰叱奴太后。大统九年,生于同州,有神光照室。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年十二,封辅城郡公。孝闵帝践阼,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世宗即位,迁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武成元年,入为大司空、治御正,进封鲁国公,领宗师。甚为世宗所亲爱,朝廷大事,多共参议。性沉深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武成二年夏四月,世宗崩,遗诏传帝位于高祖。高祖固让,百官劝进,乃从之。壬寅,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冬十二月,改作露门、应门。是岁,齐常山王高演废其主殷而自立,是为孝昭帝。癸酉,吐谷浑、高昌并遣使献方物。乙未,突厥、宕昌并遣使献方物。丙午,省轝辇,去百戏。弘农上言九尾狐见。夏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庚寅,以少傅、吴公尉迟纲为大司空。丁酉,白兰遣使献犀甲、铁铠。五月丙午,封孝闵皇帝子康为纪国公,皇子赟为鲁国公。晋公护获玉斗以献。戊辰,突厥、龟兹并遣使献方物。十一月乙巳,以大将军、卫国公直为雍州牧。陈遣使来聘。进封柱国、广武公窦炽为邓国公。是岁,追封皇族祖仲为虞国公。己亥,柱国、大司马、凉国公贺兰祥薨。洛州民周共妖言惑众,假署将相,事发伏诛。梁主萧察薨。以大将军、蔡国公广为秦州总管。三月壬午,荧惑犯左执法。壬辰,以柱国随国公杨忠为大司空,吴国公尉迟纲为陕州总管。六月己亥,以柱国蜀国公尉迟迥为大司马,邵国公会为蒲州总管。分山南荆州、安州、襄州、江陵为四州总管。秋七月己巳,封开府贺拔纬为霍国公。十一月丁卯,以大将军卫国公直、大将军赵国公招并为柱国。又以招为益州总管。三年乙酉,太保、梁国公侯莫陈崇赐死。壬辰,于乞银城置银州。渭州献三足乌。夏四月乙未,以柱国、郑国公达奚武为太保,大将军韩果为柱国。丙戌,幸同州。戊子,诏柱国杨忠率骑一万与突厥伐齐。乙巳,以开府、杞国公亮为梁州总管。庚戌,陈遣使来聘。遣太保、郑国公达奚武率骑三万出平阳以应杨忠。夏四月癸卯,以柱国、邓公窦炽为大宗伯。五月壬戌,封世宗长子贤为毕国公。癸酉,以大将军、安武公李穆为柱国。六月庚寅,改御伯为纳言。八月诏柱国杨忠率师与突厥东伐,至北河而还。戊子,以柱国齐公宪为雍州牧,许国公宇文贵为大司徒。九月丁巳,以柱国、卫国公直为大司空,封开府李昞为唐国公,若干凤为徐国公。陈遣使来聘。闰月己亥,以大将军韦孝宽、大将军长孙俭并为柱国。冬十月癸亥,以大将军陆通、大将军宇文盛、蔡国公广并为柱国。甲子,诏大将军、大冢宰、晋国公护率军伐齐,帝于太庙庭授以斧钺。于是护总大军出潼关,大将军权景宣率山南诸军出豫州,少师杨摽出(枳)〔轵〕关。庚子,令荆州、安州、江陵等总管并隶襄州总管府,以柱国、大司空、卫国公直为襄州总管。乙巳,以庸国公王雄 世子开府谦为柱国。二月辛酉,诏陈国公纯、柱国许国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安公杨(荐)〔荐〕等,如突厥逆女。丙寅,以柱国安武公李穆为大司空,绥德公陆通为大司寇。五月丙戌,以皇族父兴为大将军,袭虞国公封。己亥,诏左右武伯各置中大夫一人。二月戊申,以开府、中山公训为蒲州总管。夏四月乙巳,以大将军、陈国公纯为柱国。丁丑,进封柱国、安武公李穆为申国公。六月辛亥,尊所生叱奴氏为皇太后。戊寅,陈湘州刺史华皎率众来附,遣襄州总管卫国公直率柱国绥(国)〔德〕公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将兵援之,因而南伐。壬辰,以大将军、谯国公俭为柱国。壬子,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雍州牧。三月癸卯,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夏四月辛巳,以太保、郑国公达奚武为太傅,大司马、蜀国公尉迟迥为太保,柱国、齐国公宪为大司马。八月乙丑,韩国公元罗薨。齐请和亲,遣使来聘,诏军司马陆逞、兵部尹公正报聘焉。甲寅,陈安成王顼废其主伯宗而自立,是为宣帝。二月癸亥,以柱国、昌宁公长孙俭为夏州总管。五年春二月己巳,邵惠公颢孙胄自齐来归。改邵国公会为谭国公,封胄为邵国公。三月辛卯,进封柱国韦孝宽为郧国公。夏四月甲寅,以柱国宇文盛为大宗伯。六月壬辰,封开府梁睿为蒋国公。辛巳,以柱国、谯国公俭为益州总管。十二月癸巳,大将军郑恪率师平越巂,置西宁州。丁卯,以大将军张掖公王杰、谭国公会、鴈门公田弘、魏国公李晖等并为柱国。三月己酉,齐国公宪自龙门度河,斛律明月退保华谷,宪攻拔其新筑五城。辛卯,信州蛮渠冉祖喜、冉龙骧举兵反,遣大将军赵誾率师讨平之。甲午,以柱国、燕国公于寔为凉州总管,大将军、杞国公亮为秦州总管。庚子,以大将军、荥阳公司马消难为柱国。陈国公纯、鴈门公田弘率师取齐宜阳等九城。以大将军武安公侯莫陈琼、太安公阎庆、神武公窦毅、南阳公叱罗协、平高公侯伏侯龙恩并为柱国。封开府斛斯征为岐国公,右宫伯长孙览为薛国公。丙寅,以大将军唐国公李昞、中山公训、杞国公亮、上庸公陆腾、安义公宇文丘、北平公寇绍、许国公宇文善、犍为公高琳、郑国公达奚震、陇东公杨纂、常山公于翼并为柱国。六月乙未,以大将军、太原公王柬为柱国。是月,齐将段孝先攻陷汾州。秋七月乙丑,以大将军、越国公盛为柱国。乙未,遣右武伯谷会琨、御正蔡斌使于齐。壬寅,上亲率六军讲武于城南。十一月壬子,以大将军梁国公侯莫陈芮、大将军李意并为柱国。丙辰,齐遣使来聘。丙辰,诛大冢宰晋国公护、护子柱国谭国公会、会弟大将军莒国公至、崇业公静,并柱国侯伏侯龙恩、龙恩弟大将军万寿、大将军刘勇等。大赦,改元。罢中外府。癸亥,以太傅、蜀国公尉迟迥为太师,柱国邓国公窦炽为太傅,大司空、申国公李穆为太保,齐国公宪为大冢宰,卫国公直为大司徒,赵国公招为大司空,柱国枹罕公辛威为大司寇,绥德公陆通为大司马。夏四月甲戌,以代国公达、滕国公逌并为柱国。诏荆州、安州、江陵等总管停隶襄州。己卯,以柱国张掖公王杰为泾州总管,魏国公李晖为梁州总管。诏公卿以下各举所知。遣工部代公达、小礼部辛彦之使于齐。丙戌,诏百官军民上封事,极言得失。丁亥,诏断四方非常贡献。庚寅,追尊略阳公为孝闵皇帝。癸巳,立鲁国公赟为皇太子。壬戌,以大司空、赵国公招为大司马。甲寅,诏皇太子赟抚巡西土。壬戌,遣司会侯莫陈凯、太子宫尹郑译使于齐。省雍州内八郡,并入京兆、冯翊、扶风、咸阳等郡。丁丑,以柱国周昌公侯莫陈琼 为大宗伯,荥阳公司马消难为大司寇,上庸公陆腾为大司空。三年春正月壬戌,朝群臣于露门。册柱国齐国公宪、卫国公直、赵国公招、谯国公俭、陈国公纯、越国公盛、代国公达、滕国公逌并进爵为王。己巳,祠太庙。庚午,突厥遣使献马。乙亥,亲耕籍田。丁酉,纪国公康、毕国公贤、酆国公贞、宋国公实、汉国公赞、秦国公贽、曹国公允并进爵为王。丙午,令六府各举贤良清正之人。戊辰,以柱国、大宗伯、周昌公侯莫陈琼为秦州总管。丙辰,始州民王鞅拥众反,大将军郑恪讨平之。十一月戊午,以柱国、大司空、上庸公陆腾为泾州总管。三月丙辰,遣小司寇淮南公元(卫)〔伟〕、纳言伊娄谦使于齐。九月辛酉夜,班师,水军焚舟而退。齐王宪及于翼、李穆等所在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唯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正寻以城降齐。戊寅,至自东伐。己卯,以华州刺史、毕王贤为荆州总管。冬十月戊子,初置上柱国、上大将军官,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又置上开府、上仪同官。闰月,齐将尉相贵寇大宁,延州总管王庆击走之。以柱国齐王宪、蜀国公尉迟迥为上柱国,柱国代王达为益州总管,大司寇荥阳公司马消难为梁州总管。己酉,帝总戎东伐。以越王盛为右一军总管,杞国公亮为右二军总管,随国公杨坚为右三军总管,谯王俭为左一军总管,大将军窦(泰)〔恭〕为左二军总管 ,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总管,齐王宪、陈王纯为前军。甲戌,以上开府梁士彦为晋州刺史,加授大将军,留精兵一万以镇之。十一月己卯,齐主自并州率众来援。帝以其兵新集,且避之,乃诏诸军班师,遣齐王宪为后拒。是日,齐主至晋州,宪不与战,引军度汾。齐主遂围晋州,昼夜攻之。齐王宪屯诸军于涑水,为晋州声援。河东地震。癸巳,至自东伐。献俘于太庙。甲午,诏曰 :“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是以亲总六师,问罪汾、晋。六年春正月乙亥,齐主传位于其太子恒,改年承光,自号为太上皇。壬辰,帝至邺。齐主先于城外掘堑竖栅。癸巳,帝率诸军围之,齐人拒守,诸军奋击,大破之,遂平邺。齐主先送其母并妻子于青州,及城陷,乃率数十骑走青州。遣大将军尉迟勤率二千骑追之。是战也,于阵获其齐昌王莫多娄敬显,斩之。尉迟勤擒齐主及其太子恒于青州。乙卯,帝自邺还京。丙辰,以柱国、随公杨坚为定州总管。夏四月乙巳,至自东伐。列齐主于前,其王公等并从,车轝旗帜及器物以次陈于其后。戊申,封齐主为温国公。庚戌,大会群臣及诸蕃客于露寝。乙卯,废蒲、陕、泾、宁四州总管。五月丁丑,以柱国、谯王俭为大冢宰。庚辰,以上柱国杞国公亮为大司徒,郑国公达奚震为大宗伯,梁国公侯莫陈芮为大司马,柱国应国公独孤永业为大司寇,郧国公韦孝宽为大司空。秋七月己卯,封齐王宪第四子广都公负为莒国公,绍莒庄公洛生后。癸未,应州献芝草。丙戌,行幸洛州。己丑,诏山东诸州举有才者,上县六人,中县五人,下县四人,赴行在所,共论治政得失。戊戌,以上柱国、庸公王谦为益州总管。九月壬申,以柱国邓国公窦炽、申国公李穆并为上柱国。戊寅,初令民庶已上,唯听衣绸、绵绸、丝布、圆绫、纱、绢、绡、葛、布等九种,余悉停断。朝祭之服,不拘此例。甲申,绛州献白雀。壬辰,诏东土诸州儒生,明一经已上,并举送,州郡以礼发遣。癸卯,封上大将军、上黄公王轨为郯国公。壬申,封皇子充为道王,兑为蔡王。癸酉,陈将吴明彻侵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出军与战,不利,退守徐州。遣上大将军、郯国公王轨率师讨之。是月,稽胡反,遣齐王宪率军讨平之。己未,东寿阳土人反,率众五千袭并州城,刺史东平公宇文神举破平之。庚申,行幸并州宫。移并州军人四万户于关中。丙寅,以柱国、滕王逌为河阳总管。丁卯,以柱国、随国公杨坚为南兖州总管,上柱国、申国公李穆为并州总管。戊辰,废并州宫及六府。是月,北营州刺史高宝宁据州反。宣政元年春正月癸酉,吐谷浑伪赵王他娄屯来降。分相州广平郡置洺州,清河郡置贝州,黎阳郡置黎 州,汲郡置卫州;分定州常山郡置恒州;分并州上党郡置潞州。二月甲辰,柱国、大冢宰谯王俭薨。乙丑,以上柱国越王盛为大冢宰,陈王纯为雍州牧。三月戊辰,于蒲州置宫。废同州及长春二宫。壬申,突厥遣使献方物。甲戌,初服常冠。以皁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上大将军、郯国公王轨破陈师于吕梁,擒其将吴明彻等,俘斩三万余人。壬辰,改元。庚申,突厥入寇幽州,杀掠吏民。五月己丑,帝总戎北伐。遣柱国原公姬愿、东平公宇文神举等率军,五道俱入。发关中公私驴马,悉从军。癸巳,帝不豫,止于云阳宫。丙申,诏停诸军事。六月丁酉,帝疾甚,还京。其夜,崩于乘舆。时年三十六。谥曰武皇帝,庙称高祖。己未,葬于孝陵。
2023-06-13 14:53:472

春秋战国各个诸侯国世系(多而详细)

  春秋(约公元前770-前476)  鲁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孝公/姬称 28 公元前796 乙巳年  惠公/姬弗涅 46 公元前768 癸酉年  隐公/姬息姑 11 公元前722 己未年  桓公/姬允 18 公元前711 庚午年  庄公/姬同 32 公元前693 戊子年  泯公/姬启 02 公元前661 庚申年  厘公/姬申 33 公元前659 壬戌年  文公/姬兴 18 公元前626 乙未年  宣公/姬馁 18 公元前608 癸丑年  成公/姬黑肱 18 公元前590 辛未年  襄公/姬午 31 公元前572 己丑年  昭公/姬稠 32 公元前541 庚申年  定公/姬宋 15 公元前509 壬辰年  哀公/姬将 19 公元前494 丁未年  齐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庄公/姜赎 64 公元前794 丁未年  僖公/姜禄父 33 公元前730 辛亥年  襄公/姜诸儿 12 公元前697 甲申年  桓公/姜小白 43 公元前685 丙申年  孝公/姜昭 10 公元前642 己卯年  昭公/姜潘 20 公元前632 己丑年  懿公/姜商人 04 公元前612 己酉年  惠公/姜元 10 公元前608 癸丑年  顷公/姜无野 17 公元前598 癸亥年  灵公/姜环 28 公元前581 庚辰年  庄公/姜光 06 公元前553 戊申年  景公/姜杵臼 58 公元前547 甲寅年  晏儒子/姜茶 01 公元前489 壬子年  悼公/姜阳生 04 公元前488 癸丑年  简公/姜任 04 公元前484 丁巳年  平公/姜骜 05 公元前480 辛酉年  晋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文侯/姬仇 35 公元前780 辛酉年  昭侯/姬伯 06 公元前745 丙申年  孝侯/姬平 16 公元前739 壬寅年  鄂侯/姬却 06 公元前723 戊午年  哀侯/姬光 08 公元前717 甲子年  姬小子 03 公元前709 壬申年  姬泯 28 公元前706 乙亥年  武公/姬称 02 公元前678 癸卯年  献公/姬诡诸 26 公元前676 乙巳年  惠公/姬夷吾 14 公元前650 辛未年  文公/姬重耳 09 公元前636 乙酉年  襄公/姬欢 07 公元前627 甲午年  灵公/姬夷皋 14 公元前620 辛丑年  成公/姬黑臀 07 公元前606 乙卯年  景公/姬据 19 公元前599 壬戌年  厉公/姬寿曼 08 公元前580 辛巳年  悼公/姬周 15 公元前572 己丑年  平公/姬彪 26 公元前557 甲辰年  昭公/姬夷 06 公元前531 庚午年  顷公/姬弃疾 14 公元前525 丙子年  定公/姬午 36 公元前511 庚寅年  秦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襄公 12 公元前777 甲子年  文公 50 公元前765 丙子年  宁公 12 公元前715 丙寅年  出公 06 公元前703 戊寅年  武公 20 公元前697 甲申年  德公 02 公元前677 甲辰年  宣公 12 公元前675 丙午年  成公 04 公元前663 戊午年  穆公 39 公元前659 壬戌年  康公 12 公元前620 辛丑年  共公 05 公元前608 癸丑年  桓公 27 公元前603 戊午年  景公 40 公元前576 乙酉年  哀公 36 公元前536 乙丑年  惠公 10 公元前500 辛丑年  悼公 14 公元前490 辛亥年  厉共公 01 公元前476 乙丑年  宋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戴公 34 公元前799 壬寅年  武公/子司空 18 公元前765 丙子年  宣公/子力 19 公元前747 甲午年  穆公/子和 09 公元前728 癸丑年  殇公/子与夷 09 公元前719 壬戌年  子冯 19 公元前710 辛未年  闵公/子捷 10 公元前691 庚寅年  桓公/子御说 31 公元前681 庚子年  襄公/子兹父 14 公元前650 辛未年  成公/子王臣 17 公元前636 乙酉年  昭公/子杵臼 09 公元前619 壬寅年  文公/子鲍 22 公元前610 辛亥年  共公/子瑕 13 公元前588 癸酉年  平公/子成 44 公元前675 丙戌年  元公/子佐 15 公元前531 庚午年  景公/子头曼 41 公元前516 乙酉年  战国(约公元前475-前221)  秦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厉共公 34 公元前476 乙丑年  躁公 14 公元前442 己亥年  怀公 04 公元前428 癸丑年  灵公 10 公元前424 丁巳年  简公/赢悼子 15 公元前414 丁卯年  惠公 13 公元前399 壬午年  出子 02 公元前386 乙未年  献公 23 公元前384 丁酉年  孝公/赢渠梁 24 公元前361 庚申年  惠文王/赢驷 27 公元前337 甲申年  武王/赢荡 04 公元前310 辛亥年  昭襄王/赢则 56 公元前306 乙卯年  孝文王/赢柱 01 公元前250 辛亥年  庄襄王/赢楚 03 公元前249 壬子年  秦王/赢政 26 公元前246 乙卯年  魏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文侯/斯 50 公元前445 丙申年  武侯/击 26 公元前395 丙戌年  惠王/嵤 51 公元前369 壬子年  襄王/嗣 23 公元前318 癸卯年  昭王/ 19 公元前295 丙寅年  安厘王/圉 34 公元前276 乙酉年  景泯王/增 15 公元前242 己未年  魏王/假 03 公元前227 甲戌年  韩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武子/启章 16 公元前424 丁巳年  景侯/虔 09 公元前408 癸酉年  烈侯/取 13 公元前399 壬午年  文侯 10 公元前386 乙未年  哀侯 02 公元前376 乙巳年  懿侯 12 公元前374 丁未年  昭侯 30 公元前362 己未年  宣惠王 21 公元前332 己丑年  襄王 16 公元前311 庚戌年  厘王/咎 23 公元前295 丙寅年  桓惠王 34 公元前272 己丑年  韩王/安 09 公元前238 癸亥年  赵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襄子/无恤 51 公元前475 丙寅年  桓子/嘉 01 公元前424 丁巳年  献侯/浣 15 公元前423 戊午年  烈侯/籍 22 公元前408 癸酉年  敬侯/章 12 公元前386 乙未年  成侯/种 25 公元前374 丁未年  肃侯/语 24 公元前349 壬申年  武灵王/雍 27 公元前325 丙申年  惠文王/何 33 公元前298 癸亥年  孝成王/丹 21 公元前265 丙申年  悼襄王 09 公元前244 丁巳年  赵王/迁 08 公元前235 丙寅年  赵王/嘉 06 公元前227 甲戌年  楚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惠王/熊章 57 公元前488 癸丑年  简王/熊仲 24 公元前431 庚戌年  声王/熊当 06 公元前407 甲戌年  悼王/熊疑 21 公元前401 庚辰年  肃王/熊藏 11 公元前380 辛丑年  宣王/熊良夫 30 公元前369 壬子年  威王/熊商 11 公元前339 壬午年  怀王/熊槐 30 公元前328 癸巳年  顷襄王/熊横 36 公元前298 癸亥年  考烈王/熊完 25 公元前262 己亥年  幽王/熊悼 10 公元前237 甲子年  楚王/熊负刍 05 公元前227 甲戌年  燕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献公 28 公元前492 己酉年  孝公 15 公元前464 丁丑年  成公 16 公元前449 壬辰年  闵公 31 公元前433 戊申年  厘公 30 公元前402 己卯年  桓公 11 公元前372 己酉年  文公 29 公元前361 庚申年  易王 12 公元前332 己丑年  姬哙 09 公元前320 辛丑年  昭王 33 公元前311 庚戌年  惠王 07 公元前278 癸未年  武成王 14 公元前271 庚寅年  孝王 03 公元前257 甲辰年  燕王/姬喜 33 公元前254 丁未年  齐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平公/姜骜 25 公元前480 辛酉年  宣公/姜就匝 51 公元前455 丙戌年  康公/姜贷 26 公元前404 丁丑年  威王/田因齐 36 公元前378 癸卯年  宣公/田辟疆 19 公元前342 己卯年  闵王/田遂 40 公元前323 戊戌年  襄王/田法章 19 公元前283 戊寅年  齐王/田建 44 公元前264 丁酉年
2023-06-13 14:54:245

文言文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隋书赵煚传【原文】赵煚,字贤通,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遗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鸦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及(高祖)践阼,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u2022赵煚传》)【译文】赵煚(音jiǒng),字贤通,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亲墓中的树,赵煚号叫恸哭,把这个盗树者送交官府。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然而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雨,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不然,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其南乡父母妻儿。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煚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不久跟随上柱国于翼带数万士兵,从三鸦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然后回来。因为小人的谗言,赵煚的功劳没有被朝廷记录,只是被授予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务。赵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遂越狱而逃。帝大怒,悬赏捉拿,非常急迫。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则向南投奔吴越。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没告诉他。等到高祖继位的时候(践阼),赵煚拜相州刺史。朝廷因为煚知晓古今之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赵煚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曾经有人盗赵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赵煚说曰:“这是因为刺史(就是说他自己)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你有什么罪呢。”安慰宽谕地送他回家,令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赵煚于开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附录:《隋书》原文赵煚,字贤通,天水西人也。祖超宗,魏河东太守。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煚于是帅所领与齐人前后五战,斩郡守、镇将、县令五人,虏获甚众,以功封平定县男,邑三百户。累转中书侍郎。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以兵攻信陵、秭归。煚勒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之,二郡获全。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观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迁荆州总管长史。入为民部中大夫。武帝出兵巩、洛,欲收齐河南之地。煚谏曰:“河南洛阳,四面受敌,纵得之,不可以守。请从河北,直指太原,倾其巢穴,可一举以定。”帝不纳,师竟无功。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鸦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未几,入为天官司会,累迁御正上大夫。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高祖为丞相,加上开府,复拜天官都司会。俄迁大宗伯。及践阼,煚授玺绂,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邑二千五百户,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之于肆,百姓便之。上闻而嘉焉,颁告天下,以为常法。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上幸洛阳,煚来朝,上劳之曰:“冀州大籓,民用殷实,卿之为政,深副朕怀。”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子义臣嗣,官至太子洗马。后同杨谅反,诛。
2023-06-13 14:54:421

父亲姓于,母亲姓樊,孩子出生时间是公立2007年11月30日 12:31。请高人给取个合适的名字。

博鸿 宏鑫 文渊 世杰 涵霖 琦枫 欣雨 翰霖 文涵 歆雨 雨桐 文楠 思琴 依瑶 静雯 思玮 馨卉 美珊
2023-06-13 14:55:002

充于翼支付账户里的钱能否做为话费使用?

不能。了解更多服务优惠点击下方的“官方网址”客服219为你解答。
2023-06-13 14:55:061

南北朝宇文泰及他儿子们的资料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史称周文帝。北魏末年六镇起义中,宇文泰随父宇文肱加入鲜于修礼的起义队伍。起义被尔朱荣镇压后,宇文泰成为其部将贺拔岳麾下。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杀尔朱荣,但军权仍然操在尔朱氏手中。不久,尔朱氏败灭,高欢位居丞相,并由此掌权。宇文泰跟从贺拔岳入定关陇。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因为与高欢关系失和而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宇文泰被授为大丞相。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都长安。从此宇文泰专制西魏朝局长达二十二年,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扩大兵源。形式上采取鲜卑旧八部制,立八柱国。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号其墓为成陵。宇文泰死后次年,其侄宇文护迫西魏恭帝禅让,由宇文泰子宇文觉即位天王,建立北周。儿子明帝宇文毓,母亲是夫人姚氏。宋献公宇文震。孝闵帝宇文觉,母亲是文皇后元氏。周武帝宇文邕,母亲是姬叱奴氏。齐炀王宇文宪,母亲是妃达步干氏。卫剌王宇文直,母亲是姬叱奴氏。赵僭王宇文招,母亲是姬王氏,大象二年(580年)被杨坚诛杀。谯孝王宇文俭,宣政元年(578年)去世。陈惑王宇文纯,大象二年(580年)被杨坚诛杀。越野王宇文盛,大象二年(580年)被杨坚诛杀。代奰王宇文达,母亲是姬张女毕,大定元年(581年)被杨坚诛杀。冀康王宇文通,天和六年(571年)去世。滕闻王宇文逌,大定元年(581年)被杨坚诛杀。拓展资料:女儿:第五女,襄阳公主,嫁窦毅,生唐朝太穆皇后。某女,宇文皇后,西魏废帝元钦皇后。某女,义安公主,嫁李弼子李辉。某女,顺阳公主,嫁隋文帝弟滕王杨瓒。某女,平原公主,嫁于翼。某女,永富公主,嫁史雄。某女,封号不详,嫁贺拔岳子贺拔纬。某女,封号不详,嫁若干惠子若干凤。某女,封号不详,嫁赵贵之子赵永仁。某女,西河公主,嫁刘昶。某女,义归公主,嫁海州刺史李基。某女,襄乐公主,嫁韦世康。某女,宜都公主,嫁梁睿。宇文泰 百度百科
2023-06-13 14:55:163

陆游的《对酒》共有几首?原文?哪位高手不吝赐教下

  陆游的《对酒》共有一首,原文如下:  《对酒》  宋 陆游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住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注释  ①闲愁:闲暇的忧愁。  ②故人:老朋友。  ③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④“长安”句:陆游自隆兴元年(1163年)三十九岁时被免去枢密院编修官离开临安,到写此诗时(淳熙三年,即1176年),已历十四年。长安,代指南宋都城临安。  ⑤酒徒:嗜酒者。  ⑥往往:常常。  ⑦衰翁:衰弱的老者。  ⑧九环宝带:古时帝王和官僚穿常服时用的腰带,这里指佩带此种“宝带”的权贵。《北史·李德林传》说隋文帝以李德林、于翼、高颎等修律令有功,赐他们九环带,《唐书·舆服志》则记载不但隋代贵臣多用九环带,连唐太宗也用过。  ⑨光照地:兼用唐敬宗时臣下进贡夜明犀,制为宝带,“光照百步”的典故。  ⑩双颊红:饮酒至醉,双脸发红。  译文  闲来的忧愁像飞雪一样,落入酒杯中就自然消融。  美丽的花朵像故人一样,一阵欢笑酒杯就自然而空。  畹啭的黄莺似乎有情地眷恋我,从早到晚鸣叫在柳树边的春风中。  居住长安还不到十四年,嗜酒者常常变成了老翁。  纵然有权贵的宝带光芒照大地,还不如惋留您痛饮个双颊绯红。
2023-06-13 14:55:501

唐朝八大世家

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六柱国, 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初唐时完善,高宗武后时衰落,玄宗时被彻底破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 当时号称“八柱国家”, 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八柱国之宇文泰家族: 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北周太祖文皇帝(死后追谥),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乱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性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国家,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淫放荡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 隋文帝所继承。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内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沿袭近二百年,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中国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他率先废除了流行千年的宫刑,结束了这一不人道刑罚的历史,在与东魏,南梁的三国鼎立过程中,纵横捭阖,攻城拓地,先后袭取了南梁的襄樊、巴蜀和江陵,大大扩展了西魏版图,使西魏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渐转弱为强,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功业若此,盛矣哉! 做为能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他先后做过西魏的丞相、太师、大冢宰, 独裁军国大政.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述,宇文化及,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 八柱国之赵贵家族: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 八柱国之元欣家族: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 八柱国之李弼家族: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 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 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 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 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 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国之于谨家族: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著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画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 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 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 八柱国之侯莫陈崇家族: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 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 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 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 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八柱国之独孤信家族: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她们是:北周明敬皇后(独孤信长女,与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成婚,宇文毓即北周明帝),隋文献皇后(独孤信第七女,与隋文帝杨坚成婚),唐元贞皇后(独孤信第四女,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也只有民国宋氏三姐妹勉强可以与之一比,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而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 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来独孤信与杨忠攻下了东魏的荆州, 随后东魏高敖曹以大军来攻,独孤信不敌,奔入南朝梁,三年后才回归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称赞。“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后来赵贵谋反事泄,独孤信受到连带,为宇文护所逼,自尽。独孤信一生都以德信著称,尽管战事非其所长,但凭其德信树立的威望,既使是偶有战败,也不损其名,他的功劳也多在安抚各方,深得民心, 在陇右、荆襄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宇文泰因此命他将名字由“如愿”改为“信”。独孤信死后也因此常为时人所怀念,加之北周的两个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渊之母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他的名誉随后就得到了恢复。 八柱国之李虎家族: 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另外,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泰侄儿)、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宇文泰外甥)、王雄,皆世之名将,此外另有王思政,王罴,蔡佑,耿豪等名将, 其详细事迹不再一一列述,关陇集团中, 其它后起将才如宇文宪(宇文泰第五子)、尉迟迥(宇文泰外甥)、韦孝宽、长孙晟(唐朝长孙皇后之父)、贺若弼、韩擒虎、李世民(宇文泰曾外孙)、李靖(韩擒虎外甥)、侯君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这么多丰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2023-06-13 14:56:184

北周八国柱是哪八人?

西魏八拄国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初唐时完善,高宗武后时衰落,玄宗时被彻底破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八柱国之宇文泰家族: 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北周太祖文皇帝(死后追谥),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乱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性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国家,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淫放荡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继承。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内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沿袭近二百年,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中国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他率先废除了流行千年的宫刑,结束了这一不人道刑罚的历史,在与东魏,南梁的三国鼎立过程中,纵横捭阖,攻城拓地,先后袭取了南梁的襄樊、巴蜀和江陵,大大扩展了西魏版图,使西魏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渐转弱为强,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功业若此,盛矣哉! 做为能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他先后做过西魏的丞相、太师、大冢宰,独裁军国大政.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述,宇文化及,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 八柱国之赵贵家族: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 八柱国之元欣家族: 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 八柱国之李弼家族: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国之于谨家族: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著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划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 八柱国之侯莫陈崇家族: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八柱国之独孤信家族: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她们是:北周明敬皇后(独孤信长女,与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成婚,宇文毓即北周明帝),隋文献皇后(独孤信第七女,与隋文帝杨坚成婚),唐元贞皇后(独孤信第四女,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也只有民国宋氏三姐妹勉强可以与之一比,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而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来独孤信与杨忠攻下了东魏的荆州,随后东魏高敖曹以大军来攻,独孤信不敌,奔入南朝梁,三年后才回归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称赞。“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后来赵贵谋反事泄,独孤信受到连带,为宇文护所逼,自尽。独孤信一生都以德信著称,尽管战事非其所长,但凭其德信树立的威望,即使是偶有战败,也不损其名,他的功劳也多在安抚各方,深得民心,在陇右、荆襄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宇文泰因此命他将名字由“如愿”改为“信”。独孤信死后也因此常为时人所怀念,加之北周的两个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渊之母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他的名誉随后就得到了恢复。 八柱国之李虎家族: 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另外,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泰侄儿)、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宇文泰外甥)、王雄,皆世之名将,此外另有王思政,王罴,蔡佑,耿豪等名将,其详细事迹不再一一列述,关陇集团中,其它后起将才如宇文宪(宇文泰第五子)、尉迟迥(宇文泰外甥)、韦孝宽、长孙晟(唐朝长孙皇后之父)、贺若弼、韩擒虎、李世民(宇文泰曾外孙)、李靖(韩擒虎外甥)、侯君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这么多丰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以上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2023-06-13 14:56:282

无竞的解释

无竞的解释(1).不争,没有 竞争 。《诗·大雅·桑柔》:“ 君子 实维,秉心无竞。” 高亨 注:“无竞,不争。”《北史·于翼传》:“ 翼 性恭俭,与物无竞,常以满盈自戒。” 元 袁桷 《寿李承旨四十韵》:“荡荡心无竞,肫肫俗易淳。” 明 陆树声 《耄馀杂识》:“夫 山川 名胜,处无竞之地,造物者 何尝 限人?” (2).不可争衡;无比。《诗·周颂·执竞》:“执竞 武王 ,无竞维烈。” 朱熹 集传:“言 武王 持其 自强不息 之心,故其功烈之盛, 天下 莫得而竞。”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皇建有极,神功无竞。”《北史·薛道衡传》:“﹝ 道衡 ﹞声名籍甚,无竞一时。” 词语分解 无的解释 无 (无) ú 没有,与“有” 相对 ;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 无故 )。无方(不得法,与“ 有方 ”相对)。无非(只,不过)。 无动于衷 。 无所适从 。 有 部首 竞的解释 竞 (竞) ì 比赛,互相争胜:竞争。竞赛。竞技。 竞选 。 部首:立。
2023-06-13 14:56:341

《左传》:隐公元年

隐公元年 经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传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従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 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 有蜚。不为灾,亦不书。 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公命也。 新作南门。不书,亦非公命也。 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 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
2023-06-13 14:56:511

夷夏观念什么意思

夷夏的解释(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 中国 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 翼 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 冯君 焉。” 唐 刘禹锡 《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 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 (2).指少数 民族 地区与内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词语分解 夷的解释 夷 í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夷杂处(?)。 平, 平坦 , 平安 :化险为夷。 弄平:夷为平地。 消灭: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 家族 )。 等辈:“诸 夏的解释 夏 à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 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指中国:华夏。 姓。 冬 部首 :夂。
2023-06-13 14:56:581

节是什么意思

节的意思:原指竹节,泛指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相连接的地方;事项;礼节,有礼貌的行为;纪念日以及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指节气。1、原指竹节,泛指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相连接的地方。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2、事项。《史记·管晏列传》:“鲍叔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儒林外史》第五十回:“只要那里不晓得假官一节,也就罢了。”3、礼节,有礼貌的行为。《礼记·文王世子》:“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周书·于翼传》:“狄人虽蹲踞无节,然咸惮翼之礼法。”4、纪念日以及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鲁迅《拿来主义》:“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5、指节气。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客有教令。”
2023-06-13 14:57:051

夷夏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夷夏的解释(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 中国 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 翼 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 冯君 焉。” 唐 刘禹锡 《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 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 (2).指少数 民族 地区与内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词语分解 夷的解释 夷 í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夷杂处(?)。 平, 平坦 , 平安 :化险为夷。 弄平:夷为平地。 消灭: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 家族 )。 等辈:“诸 夏的解释 夏 à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 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指中国:华夏。 姓。 冬 部首 :夂。
2023-06-13 14:57:311

与物无竞的解释

与物无竞的解释谓与世人 无所 争竞。《北史·薛辩传》:“ 湖 少有节操,笃志於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 德义 服人。”《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宰相重任,卿辈更审议之。吾在 河东 时见 冯 书记 多才 博学 ,与物无竞,此可相矣。” 词语分解 与的解释 与 (与) ǔ 和,跟: 正确 与 错误 。与虎谋皮。生死 与共 。 给:赠与。与人 方便 。 交往,友好: 相与 。与国( 相互 交好的 国家 )。 〔与其〕比较 连词 ,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取 无竞的解释 .不争,没有 竞争 。《诗·大雅·桑柔》:“ 君子 实维,秉心无竞。” 高亨 注:“无竞,不争。”《北史·于翼传》:“ 翼 性恭俭,与物无竞,常以满盈自戒。” 元 袁桷 《寿李承旨四十韵》:“荡荡心无竞,肫
2023-06-13 14:57:371

关陇贵族到底是指那些人呢?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起源----西魏八大柱国!!!  中国在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曾外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史曰:今(唐)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初唐时完善,高宗武后时衰落,玄宗时被彻底破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八柱国之宇文泰家族:  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乱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性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国家,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淫放荡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继承。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内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中国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他率先废除了流行千年的宫刑,结束了这一不人道刑罚的历史,在与东魏,南梁的三国鼎立过程中,纵横捭阖,攻城拓地,先后袭取了蜀地和江陵,大大扩展了西魏版图,使西魏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渐转弱为强,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功业若此,盛矣哉!  做为能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述,宇文化及,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  八柱国之赵贵家族: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  八柱国之元欣家族:  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  八柱国之李弼家族: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国之于谨家族: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著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画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  八柱国之侯莫陈崇家族: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八柱国之独孤信家族:  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而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来独孤信与杨忠攻下了东魏的荆州,随后东魏高敖曹以大军来攻,独孤信不敌,奔入南朝梁,三年后才回归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称赞。“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后来赵贵谋反事泄,独孤信受到连带,为宇文护所逼,自尽。独孤信一生都以德信著称,尽管战事非其所长,但凭其德信树立的威望,既使是偶有战败,也不损其名,他的功劳也多在安抚各方,深得民心,在陇右、荆襄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宇文泰因此命他将名字由“如愿”改为“信”。独孤信死后也因此常为时人所怀念,加之北周的两个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渊之母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他的名誉随后就得到了恢复。  八柱国之李虎家族: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另外,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此外另有王思政,王罴等名将,其详细事迹不再一一列述,关陇集团中,其它后起将才如宇文宪(宇文泰第五子)、尉迟迥(宇文泰外甥)、韦孝宽、长孙晟(唐长孙皇后之父)、贺若弼、韩擒虎、李世民、李靖、侯君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这么多丰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http://post.baidu.com/f?kz=15879184
2023-06-13 14:57:462

《新唐书》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4)

  光化二年,镇星入南斗。三年八月壬申,太白应见在氐,不见,至九月丁亥乃见,是谓当出不出。十一月丁未,太白犯月,因昼见。   天复元年五月自丁酉至于己亥,太白昼见经天,在井度。十月,大角五色散摇,煌煌如火。占曰:"王者恶之。"二年五月甲子,太白袭荧惑在轩辕后星上,太白遂犯端门,又犯长垣中星。占曰:"贼臣谋乱,京畿大战。"十月甲戌,太白夕见在斗,去地一丈而坠。占曰:"兵聚其下。"又曰;"山摧石裂,大水竭。"庚子,辰星见氐中,小而不明。占曰:"负海之国大水。"是岁,镇星守虚。三年二月始去虚。十一月丙戌,太白在南斗,去地五尺许,色小而黄,至明年正月乃高十丈,光芒甚大。是冬,荧惑徘徊于东井间,久而不去。京师分也。   天祐元年二月辛卯,太白夕见昴西,色赤,炎焰如火;壬辰,有三角如花而动摇。占曰:"有反,城有火灾,胡兵起。"六月甲午,太白在张,芒角甚大;癸丑,句巳,犯水位。自夏及秋,大角五色散摇,煌煌然。占同天复初。三年八月丙午,岁星在哭星上,生黄白气如孛状。   ○五星聚合   武德元年七月丙午,镇星、太白、辰星聚于东井。关中分也。二年三月丙申,镇星、太白、辰星复聚于东井。九年六月己卯,岁星、辰星合于东井。占曰:"为变谋。"   贞观十八年五月,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占曰:"为兵谋。"十九年六月丙辰,太宗征高丽,次安市城,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史记》曰:太白为主,辰星为客,为蛮夷,出相从而兵在野为战。   永徽元年七月辛酉,岁星、太白合于柳。在秦分。占曰:"兵起。"   景龙元年十月丙寅,太白、荧惑合于虚、危。占曰;"有丧。   景云二年七月,镇星、太白合于张。占曰;"内兵。"   太极元年四月,荧惑、太白合于东井。   天宝九载八月,五星聚于尾、箕,荧惑先至而又先去。尾、箕,燕分也。占曰:"有德则庆,无德则殃。"十四载二月,荧惑、太白斗于毕、昴、井、鬼间,至四月乃伏。十五载五月,荧惑、镇星同在虚、危,中天芒角大动摇。占者以为北方之宿,子午相冲,灾在南方。   至德二载四月壬寅,岁星、荧惑、太白、辰星聚于鹑首,从岁星也。罚星先去,而岁星留。占曰;"岁星、荧惑为阳,太白、辰星为阴。阴主外邦,阳主中邦,阳与阴合,中外相连以兵。"八月,太白芒怒,掩岁星于鹑火,又昼见经天。鹑火,周分也。   乾元元年四月,荧惑、镇星、太白聚于营室。太史南宫沛奏;"其地战不胜。"卫分也。   大历三年七月壬申,五星并出东方。占曰;"中国利。"八年闰十一月壬寅,太白、辰星合于危。齐分也。十年正月甲寅,岁星、荧惑合于南斗。占曰:"饥、旱。"吴、越分也。一曰:"不可用兵。"七月庚辰,太白、辰星合于柳。京师分也。   建中二年六月,荧惑、太白斗于东井。四年六月,荧惑、太白复斗于东井。京师分也。金、火、罚星斗者,战象也。   兴元元年春,荧惑守岁星在角、亢。占曰;"有反臣。"角、亢,郑也。   贞元四年五月乙亥,岁星、荧惑、镇星聚于营室。占曰:"其国亡。"地在卫分。六年闰三月庚申,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占为兵忧。戊寅,荧惑犯镇星在奎。鲁分也。   元和九年十月辛未,荧惑犯镇星,又与太白合于女。在齐分。十年六月辛未,岁星、荧惑、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占曰:"中外相连以兵。"十一年五月丁卯,岁星、辰星合于东井"六月己未,复合于东井。占曰;"为变谋而更事。"十一月戊子,镇星、荧惑合于虚、危。十二月,镇星、太白、辰星聚于危。皆齐分也。十四年八月丁丑,岁星、太白、辰星聚于轸。占曰:"兵丧。"在楚分与南方夷貊之国。十五年三月,镇星、太白合于奎。占曰:"内兵。"徐州分也。十二月,荧惑、镇星合于奎。占曰:"主忧。"   长庆二年二月甲戌,岁星、荧惑合于南斗。占曰:"饥、旱。"八月丙寅,荧惑犯镇星在昴、毕,因留相守。占曰;"主忧。"四年八月庚辰,荧惑犯镇星于东井,镇星即失行犯钺。而荧惑复往犯之。占曰:"内乱。"   宝历二年八月丁未,荧惑、镇星复合于东井、舆鬼间。   大和二年九月,岁星、荧惑、镇星聚于七星。三年四月壬申,岁星犯镇星。占曰:"饥。"四年五月丙午,岁星、太白合于东井。六年正月,太白、荧惑合于羽林。十月,太白、荧惑、镇星聚于轸。八年七月庚寅,太白、荧惑合相犯,推历度在翼,近太微。占曰:"兵起。"   开成三年六月丁亥,太白犯荧惑于张。占曰:"有丧。"四年正月丁巳,荧惑、太白、辰星聚于南斗,推历度在燕分。占曰;"内外兵丧,改立王公。"冬,岁星、荧惑俱逆行失色,合于东井。京师分也。   会昌二年六月乙丑,荧惑犯岁星于翼。占曰;"旱。"四年十月癸未,太白、荧惑合于南斗。   咸通中,荧惑、镇星、太白、辰星聚于毕、昴,在赵,魏之分。诏镇州王景崇被衮冕,军府称臣以厌之。   文德元年八月,岁星、镇星、太白聚于张,周分也。占曰:"内外有兵。"为河内、河东地。   光化三年十月,太白、镇星合于南斗。占曰:"吴、越有兵。"   《新唐书》欧阳修、宋祁等
2023-06-13 14:58:081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5)

悼公元年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弑厉公,葬之①以一乘车。②厉公囚六日死,死十日庚午,智罃迎公子周来,至绛,刑鸡与大夫盟而立之,是为悼公。 辛巳,朝武宫。二月乙酉,即位。 注①集解左传曰:“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也。” 注②集解杜预曰:“言不以君礼葬也。诸侯葬车七乘。” 悼公周者,其大父捷,晋襄公少子也,不得立,号为桓叔,桓叔最爱。桓叔生惠伯谈,谈生悼公周。周之立,年十四矣。悼公曰:“大父﹑父皆不得立而辟难于周,客死焉。寡人自以疏远,毋几为君。①今大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后,赖宗庙大夫之灵,得奉晋祀,岂敢不战战乎?大夫其亦佐寡人!” 于是逐不臣者七人,修旧功,施德惠,收文公入时功臣后。秋,伐郑。郑师败,遂至陈。 注①索隐几音冀,谓望也。 三年,晋会诸侯。①悼公问髃臣可用者,祁傒举解狐。解狐,傒之仇。复问,举其子祁午。君子曰:“祁傒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方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②魏绛戮其仆。③悼公怒,或谏公,公卒贤绛,任之政,使和戎,戎大亲附。十一年,悼公曰:“自吾用魏绛,九合诸侯,④和戎﹑翟,魏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乃受之。冬,秦取我栎。⑤ 注①索隐于□泽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行,陈也。” 注③集解贾逵曰:“仆,御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九合:一谓会于戚,二会城棣救陈,三会于鄢,四会于邢丘,五同盟于戏,六会于柤,七戍郑虎牢,八同盟于亳城北,九会于萧鱼。” 注⑤索隐音历。释例云在河北,地阙。 十四年,晋使六卿率诸侯伐秦,度泾,大败秦军,至棫林而去。 十五年,悼公问治国于师旷。师旷曰:“惟仁义为本。”冬,悼公卒,子平公彪立。 平公元年,伐齐,齐灵公与战靡下,①齐师败走。晏婴曰:“君亦毋勇,何不止战?”遂去。晋追,遂围临菑,尽烧屠其郭中。东至胶,南至沂,齐皆城守,晋乃引兵归。 注①集解徐广曰:“靡,一作u2018历u2019。”索隐刘氏靡音眉绮反,即靡鮼也。 六年,鲁襄公朝晋。晋栾逞有罪,奔齐。八年,齐庄公微遣栾逞于曲沃,以兵随之。齐兵上太行,栾逞从曲沃中反,袭入绛。绛不戒,平公欲自杀,范献子止公,以其徒击逞,逞败走曲沃。曲沃攻逞,逞死,遂灭栾氏宗。逞者,栾书孙也。①其入绛,与魏氏谋。齐庄公闻逞败,乃还,取晋之朝歌去,以报临菑之役也。 注①集解左传“逞”作“盈”。 十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晋因齐乱,伐败齐于高唐去,报太行之役也。 十四年,吴延陵季子来使,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语,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十九年,齐使晏婴如晋,与叔向语。叔向曰:“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晏子然之。 二十二年,伐燕。二十六年,平公卒,子昭公夷立。 昭公六年卒。六卿强,①公室卑。子顷公去疾立。 注①索隐韩﹑赵﹑魏﹑范,中行及智氏为六卿。后韩﹑赵﹑魏为三卿,而分晋政,故曰三晋。 顷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争立。晋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 九年,鲁季氏逐其君昭公,昭公居干侯。十一年,韂﹑宋使使请晋纳鲁君。季平子私赂范献子,献子受之,乃谓晋君曰:“季氏无罪。”不果入鲁君。 十二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 十四年,顷公卒,子定公午立。 定公十一年,鲁阳虎奔晋,赵鞅简子舍之。十二年,孔子相鲁。 十五年,赵鞅使邯郸大夫午,不信,欲杀午,午与中行寅﹑①范吉射②亲攻赵鞅,鞅走保晋阳。定公围晋阳。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中行为仇,乃移兵伐范﹑中行。范﹑中行反,晋君击之,败范﹑中行。范﹑中行走朝歌,保之。韩﹑魏为赵鞅谢晋君,乃赦赵鞅,复位。二十二年,晋败范﹑中行氏,二子奔齐。 注①索隐寅,荀偃之孙也。 注②索隐音亦。范献子,士鞅之子。 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会黄池,争长,赵鞅时从,卒长吴。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吴世家说黄池之盟云u2018赵鞅怒,将战,吴乃长晋定公u2019。 左氏传云u2018乃先晋人u2019,外传云u2018吴公先歃,晋公次之u2019。” 三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而立简公弟骜为平公。三十三年,孔子卒。 三十七年,定公卒,子出公凿立。 出公十七年,①知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②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出公立十八年。或云二十年。” 注②索隐时赵﹑魏﹑韩共灭范氏及中行氏,而分其地,犹有智氏与三晋,故曰“四卿”也。 注③索隐按:赵系家云骄是为懿公。又年表云出公十八年,次哀公忌二年,次懿公骄十七年。纪年又云出公二十三年奔楚,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系本亦云昭公生桓子雍,雍生忌,忌生懿公骄。然晋﹑赵系家及年表各各不同,何况纪年之说也! 哀公大父雍,晋昭公少子也,号为戴子。①戴子生忌。忌善知伯,蚤死,故知伯欲尽并晋,未敢,乃立忌子骄为君。当是时,晋国政皆决知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强。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本作u2018相子雍u2019,注云戴子。” 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地。① 注①索隐如纪年之说,此乃出公二十二年事。 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 幽公之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①独有绛﹑曲沃,余皆入三晋。 注①索隐畏,惧也。为衰弱故,反朝韩﹑赵﹑魏也。宋忠引此注系本,而“畏”字为“衰”。 十五年,魏文侯初立。①十八年,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②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幽公子止,是为烈公。③ 注①索隐按纪年,魏文侯初立在敬公十八年。 注②索隐纪年云夫人秦嬴贼公于高寝之上。 注③索隐系本云幽公生烈公止。又年表云魏诛幽公,立其弟止。 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 二十七年,烈公卒,子孝公颀立。①孝公九年,魏武侯初立,袭邯郸,不胜而去。十七年,孝公卒,②子静公俱酒立。③是岁,齐威王元年也。 注①索隐系本云孝公倾。纪年以孝公为桓公,故韩子有“晋桓侯。” 注②索隐纪年云桓公二十年赵成侯﹑韩共侯迁桓公于屯留。已后更无晋事。 注③索隐系本云静公俱。 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①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注①索隐按:纪年魏武侯以桓公十九年卒,韩哀侯﹑赵敬侯并以桓公十五年卒。又赵系家烈侯十六年与韩分晋,封晋君端氏,其后十年,肃侯迁晋君于屯留。不同也。 太史公曰: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灵公既弑,其后成﹑景致严,至厉大刻,大夫惧诛,祸作。悼公以后日衰,六卿专权。故君道之御其臣下。固不易哉! 【索隐述赞】天命叔虞,卒封于唐。桐珪既削,河﹑汾是荒。文侯虽嗣,曲沃日强。未知本末,祚倾桓庄。献公昏惑,太子罹殃。重耳致霸,朝周河阳。灵既丧德,厉亦无防。四卿侵侮。晋祚遽亡。
2023-06-13 14:58:141

于义的人物生平

于义 ,少矜严,有操尚,笃志好学。大统末,以父功,赐爵平昌县伯,邑五百户。起家直阁将军,其后改封广都县公。北周闵帝受禅,增邑六百户,累迁安武郡太守,专崇德教,不尚威刑。有郡民张善安、王叔儿争财相讼,于义曰:“太守德薄不胜任之所致,非其罪也。”于是取家财,倍与二人,喻而遣去。张善安等各怀耻愧,移贯他州。于是风教大洽。其以德化人,皆此类也,进封建平郡公。明(北周明帝)、武(北周武帝)帝世,历任西京、瓜、邵三州刺史。数从征伐,进位开府。北周宣帝嗣位,政刑日乱,于义上疏谏。时郑译、刘昉以恩幸当权,谓于义不利于己,先恶之于帝。帝览表色动,谓侍臣曰:“于义谤讪朝廷也。”御史大夫颜之仪进曰:“古先哲王立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犹惧不闻过。于义之言,不可罪也。”宣帝乃解。隋高祖作相,王谦构逆,高祖将击之,问将于高颎。高颎答曰:“于义素有经略,可为元帅。”隋高祖初然之。刘昉进曰:“梁睿位望素重,不可居义之下。”高祖乃止。于是以梁睿为元帅,以于义为行军总管。王谦将达奚惎拥众据开远,于义将左军击破之。寻拜潼州总管,赐奴婢五百口,杂彩三千段,超拜上柱国。时于义之兄于翼为太尉,弟于智、兄子于仲文并为上柱国,大将军已上十余人,称为贵戚。岁余,以疾免职,归于京师。数月卒,时年五十。赠豫州刺史,谥号曰刚。赙物千段,粟米五百石。其子于宣道、于宣敏,并知名。
2023-06-13 14:58:221

东周列国有哪几国?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就是春秋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国家就多了,几个出名的大国,秦楚燕齐晋鲁蔡虢卫郑陈吴越) 而战国时期 。主要是七国秦楚燕韩赵魏齐被称为七国七雄。扩展资料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周王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同年赧王病死,秦夺九鼎,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参考资料东周(中国历史朝代)_百度百科
2023-06-13 14:58:503

卑鄙的意思是什么 词语卑鄙什么意思

1、卑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ēi bǐ,双音词,古意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分别是“卑”和“鄙”的意思)或指这样的人;现代渐有低下粗俗、低级恶劣之意。今意为贬义词,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2、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北史·于翼传》:“ 明帝雅爱文史,立麟趾学,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路听预焉。乃至 萧撝 王褒 等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
2023-06-13 14:59:281

《左传》隐公元年~十一年(3)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u2018大义灭亲u2019,其是之谓乎!”   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隐公五年   经 五年春,公矢鱼于棠。夏四月,葬卫桓公。秋,卫师入郕。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邾人、郑人伐宋。螟。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宋人伐郑,围长葛。   传 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従。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   夏,葬卫桓公。卫乱,是以缓。   四月,郑人侵卫牧,以报东门之役。卫人以燕师伐郑。郑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六月,郑二公子以制人败燕师于北制。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   卫之乱也,郕人侵卫,故卫师入郕。   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従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郑曰:“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郑人以王师会之。伐宋,入其郛,以报东门之役。宋人使来告命。公闻其入郛也,将救之,问于使者曰:“师何及?”对曰:“未及国。”公怒,乃止,辞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难,今问诸使者,曰u2018师未及国u2019,非寡人之所敢知也。”   冬十二月辛已,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   宋人伐郑,围长葛,以报入郛之役也。   隐公六年   经 六年春,郑人来渝平。,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秋七月。冬,宋人取长葛。   传 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更成也。   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   夏,盟于艾,始平于齐也。   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   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   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従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u2018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u2019周任有言曰:u2018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u2019”   秋,宋人取长葛。   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艹既>,况不礼焉?郑不来矣!”   隐公七年   经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滕侯卒。夏,城中丘。齐侯使其弟年来聘。秋,公伐邾。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传 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礼经。   夏,城中丘,书,不时也。   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   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为宋讨也。   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宾。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   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
2023-06-13 14:59:351

国学左传之《隐公元年》阅读

  【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传】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缓,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   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   有蜚。不为灾,亦不书。   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公命也。   新作南门。不书,亦非公命也。   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   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
2023-06-13 14:59:411

翼组词拼音

翼组词拼音如下:一、拼音yì。二、组词1、如虎添翼[rú hǔ tiān yì]。好像老虎长出了翅膀。比喻本领很大的人又增加了新的本领或援助,能力更强。2、机翼[jī yì]。用来托举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翼面。3、羽翼丰满[yǔ yì fēng mǎn]。意思是小鸟的翅膀已经长齐,比喻力量已经巩固。4、翼然[yì rán]。鸟展翅貌。常用以形容自然飘逸、恭谨端好之状。亦用以形容山石或亭台等建筑物高耸开张之状。5、不翼而飞[bù yì ér fēi]。①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②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6、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本是严肃虔诚之意,现在形容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漫不经心,粗心大意。7、比翼双飞[bǐ yì shuāng fēi]。比翼:比翼鸟,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雌雄合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恩爱或在事业上并肩前进。8、羽翼[yǔ yì]。(名)翅膀。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现多用于贬义)。9、鼻翼[bí yì]。鼻尖两侧的部分。10、左翼[zuǒ yì]。禽鸟的左边翅膀。翼字演变形声字。《说文》字形有二:一为从飞,异声;一为从羽,异声。一以鸟的器官“羽”表义,一以器官功能“飞”表义。翼是此字本义指鸟的翅膀。《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由本义引申为两侧,指战阵两侧或左右两军。《战国策·赵策一》:“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由本义又引申出从旁进行庇护或辅佐的意思。《诗·大雅·生民》:“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又由在两侧、辅佐之义,引申出对在中央的、所辅佐之人的“恭敬”之义。《诗·小雅·六月》:“有严有翼,共武之服。”毛传:“翼,敬也。”因船有两翼,故“翼”又有“船”义。《文选·张协〈七命〉》:“尔及浮三翼,戏中沚。”翼又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正字通·羽部》:“翼南方宿命。”《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翼也是春秋时晋国的古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国语·周语下》:“晋侯弑,于翼东门葬,以车一乘。”韦昭注:“翼,晋别都也。”
2023-06-13 14:59:471

与物无竞什么意思?

词目 与物无竞 发音 yǔ wù wú jìng 释义 指与世人无所争竞。 引用 《五代史演义》第二十四回 毙秦王夫妻同受刃 号蜀帝父子迭称雄 ...了。总计唐主嗣源在位,共得八年,寿六十有七。史称他性不猜忌, 与物无竞 ,即位后年谷屡丰,兵革罕用,好算是五代贤君,小子也不暇... 《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 ...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 与物无竞 。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 《宋书》卷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三·隐逸 ...节。朕昧旦求善,思惇薄风,琅邪王素、会稽朱百年,并廉约贞远, 与物无竞 ,自足皋亩,志在不移。宜加褒引,以光难进。并可太子舍人... 《梁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五·王规等 ...文。早孤,有弟九人,并皆稚小,几恩爱笃睦,闻于朝野。性温和, 与物无竞 ,清贫自立。好学,善草隶书。湘州刺史杨公则,曲江之故吏... 《魏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宋翻等 ...资富厚,僮仆千余,而崇志尚俭素,车马器服,充事而已。自修洁, 与物无竞 。初崇舅氏坐事诛,公主痛本生绝胤,遂以崇继牧犍后,改姓... 《魏书》卷八十五·列传文苑第七十三·袁跃等 ...丧,居处礼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靖寡欲, 与物无竞 。姨夫尚书崔休深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兼尚书度支... 《魏书》卷八十五·列传文苑第七十三·袁跃等 ...丧,居处礼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靖寡欲, 与物无竞 。姨夫尚书崔休深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兼尚书度支... 《北齐书》卷三十八·列传第三十·辛术等 ...彦深清贞守道,又不为士开贪 *** 政,在于季、孟之间。然性和厚, 与物无竞 ,故时论不在彦深之下。初,文遥自洛迁邺,惟有地十顷,家... 《北齐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四·阳斐等 ...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 与物无竞 ,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魏太昌中,释褐太保开府西阁祭酒。... 《周书》卷三十·列传第二十二·窦炽 于翼 ...军事、蒲州刺史,谥曰穆。   翼性恭俭, 与物无竞 ,常以满盈自戒,胡能以功名终。  ... 《南史》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一·齐宗室 ...能属文。早孤,有弟九人,并幼,几恩爱笃睦,闻于朝廷。性温和, 与物无竞 。清贫自立,好学,善草隶书。湘州刺史杨公则,曲江公故吏... 《北史》卷二十·列传第八 ...   仁之伯乞归,真君中,除中散大夫。性宽和, 与物无竞 ,未尝言人善恶。曾遇患昼寝,有奴偷窃,乞归诈睡不见,亦... 《北史》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一 ...三年,薨于本位。加赠六州诸军事、蒲州刺史,谥曰穆。翼性恭俭, 与物无竞 ,常以满盈自戒,故能以功名终。子玺嗣。... 《北史》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 洪隆弟湖,字破胡。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 与物无竞 ,好以德义服人。或有兄弟忿阋,邻里争讼者,恐湖闻之,皆...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二·潘孟阳等 ...   卢士玫,山东右族,以文儒进。性端厚, 与物无竞 ,雅有令闻。始为吏部员外郎,称职,转郎中、京兆少尹。奉...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二·隐逸 ...理志》,时称详究。   而又性谦和退让, 与物无竞 ,每亲朋 *** ,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峘亦...
2023-06-13 15:00:211

文言文 惠公妃孟子注解

  此为《左传•隐公元年》的传文,置于正式的《春秋》经文和《左传》传文之前: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  鲁惠公的原配夫人是孟子。孟子去世了,就用声子做了继室,声子生下了鲁隐公。(鲁隐公有个弟弟叫轨,轨是仲子生的,仲子是宋武公的女儿。)宋武公生仲子,仲子出生的时候,在手上有手纹,是“为鲁夫人”,所以(宋武公就把)仲子嫁给了我(鲁国国君,即鲁惠公)。(后来她)生了鲁桓公(名轨),然后惠公不久就死了,因此隐公即位(摄政),以尊奉桓公。  其下接着才是《左传》“隐公元年”的经传原文:  隐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传】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従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  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有蜚。不为灾,亦不书。  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公命也。  新作南门。不书,亦非公命也。  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  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  这一大段话的参考译文如下:  【经】鲁隐公元年春,即周历正月。三月,鲁隐公和邾仪父在蔑地盟会。夏季的五月,郑伯(即郑庄公)在鄢地战胜(赶走)了(他的胞弟)共叔段(即大叔(太叔))。秋季的七月,周天子派遣宰咺到鲁惠公处,仲子到达赗地。到了九月,恰逢宋人在宿这个地方会盟诸侯。冬季的十二月,祭伯到时,公子益师已经去世了。  【传】鲁隐公元年春,周历正月。《春秋》上不写“鲁隐公即位”,(因为鲁隐公并没有即位做国君,他只是)摄政(而已)。  鲁隐公元年三月,鲁隐公和邾仪父在蔑地盟会,(邾仪父就是)邾子克。(由于他没有)受周王的正式册封,所以《春秋》上没有记载他的爵位。称之为“仪父”,是尊重他。鲁隐公代理国政而想与邾国交好,所以在蔑地举行了盟会。夏季的四月,费伯率领军队在郎地筑城。《春秋》上没有记载,因为他不是奉了鲁隐公的命令。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多行不义之事,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辛丑那一天,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便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这么处理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颖,并且发誓说:“不到地下泉水(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颖考叔的,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颖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颖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颖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颖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想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说:“颖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颖孝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鲁隐公元年八月,纪国人讨伐夷国。夷国没有前来报告鲁国,所以《春秋》没有记载。  发现蜚盘虫。(因为)没有造成灾害,所以《春秋》也没有记载。  鲁惠公的晚年,在黄地打败了宋国。鲁隐公即位,要求和宋人讲和。九月,和宋人在宿地结盟,两国开始友好起来。  冬季十月十四日,改葬鲁惠公。隐公不敢以丧主的身份到场哭泣,所以《春秋》没有记载。惠公死的时候正好遇上和宋国打仗,太子又年幼,葬礼不完备,所以改葬。卫桓公来鲁国参加葬礼,没有见到隐公,《春秋》也没有记载。  郑国共叔段叛乱,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人替他进攻郑国,占领了廪延。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同时又请求邾国出兵。邾子派人私下和公子豫商量,公子豫请求出兵援救,隐公不允许,公子豫就自己走了,和邾国、郑国在翼地会盟。《春秋》没有记载,因为这不是处于隐公的命令。  新建南门,《春秋》没有记载,也是因为不是出于隐公的命令。  十二月,祭伯来,并不是奉了周王的命令。  众父去世,隐公没有参加以衣衾加于死者之身的小敛,所以《春秋》没有记载众父死亡的日子。  在正式的《左传》传文前有一个说明:“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这是解释最前面一段话的,说《春秋》之所以不记载鲁隐公即位,是因为鲁隐公并未即位,而是摄政。  鲁惠公生前并没有立太子,在鲁惠公死后,鲁隐公立轨为太子,自己摄政。因为此时轨的年纪还小。鲁隐公为什么不自己即位,却要立轨为太子呢?因为他认为父亲鲁惠公娶仲子,就是因为那手上的字,鲁隐公认为父亲是将仲子当夫人看待的,既然仲子是夫人,那么其子就可以做太子。鲁隐公是在成全父亲的心愿。所以,鲁隐公在摄政的元年,没有办理即位的仪式;太子轨的母亲仲子去逝时,鲁隐公是依照夫人的礼仪办理丧事的,而自己生母声子去逝时就没有按夫人的礼仪办。  羽父想做太宰,就建议鲁隐公杀了太子轨,请鲁隐公做正式的国君。但羽父没想到,鲁隐公不但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而且准备很快就把国君的位子让给太子轨,自己退休。羽父见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马上向太子轨提出了杀鲁隐公。于是鲁隐公被弑。
2023-06-13 15:01:001

文言文止

1.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 1 作动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2 结构助词“的”.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 作代词 A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B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C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D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2.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有关”之“这个词的古文言文用法详解如下: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 --《庄子》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④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 --《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 --《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贾谊《过秦论》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③句读之不知。 --《师说》 ④菊之爱。--《爱莲说》 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2。 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其伊谁之赐?公(袁可立)宜祠。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6.音节助词,无实义。 例:1、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3、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4、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生僻含义 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 《韩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贾子·大政》:"何君子之道衰,之数也。"最后的也字作肯定语气助词,其他两个"也"字,都作"之"字义。 --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 文言文用法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 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7.公(袁可立)曰:"吾自任之!"(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蜀鄙二僧》)到,去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同上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上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在 5、福王之国,派夫派骑唯唯不胜支。 (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 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公输》)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 3. 古文中“止”字的用法有哪些啊 〈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foot]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词性变化 ◎ 止 zhǐ 〈动〉 (1) 停住,中断进程 [halt;stop]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prevent]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be stationed]。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dwell]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stay]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 止 zhǐ 〈副〉 (1) 仅;只 [only]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 止 zhǐ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4. 止在文言文中解释 1、停止。 《察今》:“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译文:船停下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2、使……停止。 《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译文:两个侍卫把戟交叉,使人停止入内。 3、住下。 《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译文:又从峡谷中经过栈道上山,(回到)文殊院住下。 4、留住。 《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译文:他便留住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 5、阻止。 《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译文:河湾上的一位聪明的老者笑他并且阻止他(干这件事)。 6、中止。 《〈论语〉十则》:“臂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中止,那是我自己要中止的。 7、通“只”。只是;仅仅。 《活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译文:如果仅仅只印两三本,还不算是简便。 8、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诗经·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译文: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 5. 《古文观止》原文+译文 隐公 (传)惠公元妃孟子。 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 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隐公(经一·一)元年 春,王正月。 (经一·二)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经一·三)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经一·四)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经一·五)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经一·六)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经一·七)公子益师卒。 (传一·一)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传一·二)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 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於邾,故为蔑之盟。 (传一·三)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传一·四)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传一·四)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 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传一·四)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 食舍肉。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传一·五)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缓,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 (传一·六)八月,纪人伐夷。 夷不告,故不书。 (传一·七)有蜚。 不为灾,亦不书。 (传一·八)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 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传一·九)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 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 (传一·十)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 (传一·十一)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 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请师於邾,邾子使私於公子豫。 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公命也。 (传一·十二)新作南门,不书,亦非公命也。 (传一·十三)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 (传一·十四)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 隐公(经二·一)二年 春,公会戎于潜。 (经二·二)夏,五月,莒人入向。 (经二·三)无骇帅师入极。 (经二·四)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经二·五)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经二·六)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经二·七)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经二·八)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经二·九)郑人伐卫。 (传二·一)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 (传二·二)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 (传二·三)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 (传二·四)戎请盟。 秋,盟于唐,复修戎好也。 (传二·五)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传二·六)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 (传二·七)郑人伐卫,讨公孙滑之乱也。 隐公(经三·一)三年 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经三·二)三月,庚戌,天王崩。 (经三·三)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经三·四)秋,武氏子来求赙。 (经三·五)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经三·六)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经三·七)癸未,葬宋穆公。 (传三·一)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 赴以庚戌,故书之。 (传三·二)夏,君氏卒--声子也。 不赴於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 为公故,曰「君氏」。 (传三·三)郑武公、庄公为。
2023-06-13 15:01:091

康佳电视桌面管理为什么设置不了

版本过低。需要重新升级版本这样才能正常使用,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是一家以产业产品业务、科技园区业务、平台服务业务、投资金融业务为主体的公司。
2023-06-13 14:47:411

国产电视机怎么样,3款优质国产电视机推荐

  随着现在中国科技的发展,国产电视也越来越走入了大众化的荧屏当中。那么国产电视机到底好不好呢!小编个人认为,虽然国产电视当中的某些硬件还需要进口,但是就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非常的完美的,接下来小编就国产电视的一些相关内容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供大家了解。  一、康佳国产电视:  说到康佳国产电视我想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康佳国产电视的品牌它隶属于康佳集团有限公司,而康佳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的时间是比较早的,大概出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可以说它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电子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康佳电视它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再加上外国的技术支持。这么多年以来,康佳集团的发展是非常好的,所以康佳集团所生产出来的品牌品种也是比较多的,一直以来它的电视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是非常有销量的,也是受到很多人的认可。  二、创维国产电视:  创维国产电视很多人也是知道的,它属于创维集团有限公司。而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可以说在中国的三大彩电当中是龙头性的企业,它成立于1988年,这家公司成立之初一直是生产电视机遥控器的。由于它的产品比较好,销量比较多,所以说它进军电视行业,也受到了中国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有其它旗下的产品使用时间长,而且它的价格比较便宜。  三、海尔国产电视:  海尔国产电视它是海尔集团所拥有的,海尔集团经过20年来的努力,已经成为一家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大企业。海尔集团所生产出来的电器品质是非常繁多的,囊括了电视机,冰箱等一些家用电器,所以说海尔集团是深受消费者信赖的一家知名电商品牌。它旗下生产出来的电视,不仅在外观造型上有所突破同时在它的技术支持上也是非常高的,现在在中国很多的家庭当中都在使用海尔国产电视。  通过小编以上的介绍,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虽然目前很多的国产电视都比不上国外的一些电视品牌。但是小编想告诉大家,只要中国的技术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和突破,它就一定会发展的更好,只要大家支持它的发展,它就会一定用成果来回报大家。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2023-06-13 14:47:481

持仓是什么意思?

在期货交易中,无论是买还是卖,凡是新建头寸都叫开仓。交易者建仓之后手中就持有头寸,这就叫持仓。对于持仓量的算法,国内是这样计算的,持仓量的增加代表资金流入期货市场,反之,代表资金流出期货市场。对价格的影响要结合成交量一起分析。
2023-06-13 14:46:311

世界十大彩电品牌

世界十大彩电品牌是:索尼、夏普、三星、海信、LG液晶电视、创维、东芝、飞利浦、TCL、康佳。1、索尼索尼,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集团。它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业务涉及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且都是这些领域的的领头羊。2、夏普夏普是日本的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厂。因发明了活芯铅笔,所以公司命名为夏普。该品牌注重创新,不断为行业开辟道路,它成功研制了日本国产第一台收音机和电视机,在世界首次推出电子计算器和液晶显示器等。3、三星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跨国企业集团,是国际公认的十大科技巨头之一。三星集团包含了众多国际下属企业,子公司有: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人寿保险等,它的业务涉及IT、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领域。4、海信海信是我国知名的家电制造商之一,它是集研发、制造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旗下的产品包括:电视机、冰箱、冷柜、洗衣机、小家电、影碟机、音响、广播电视设备、空调器、电子计算机、电话、通讯产品、网络产品等。5、LGLG集团,总部位于韩国首尔,是领导世界产业发展的国际性企业集团,也是韩国第二大企业。该集团旗下的业务众多,覆盖化学能源、电子电器、通讯与服务等领域。它的LG液晶电视在业界享誉很高,深受消费者青睐。6、创维创维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广东深圳,是一家智能家电与信息技术企业,是我国500强企业之一。该企业涉及的业务包括:多媒体、家用电器、智能系统技术与大数据、现代服务业务等。7、东芝东芝,隶属于三井集团。它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也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东芝业务覆盖数码产品、电子元器件、社会基础设备、家电等领域,产品包括:雷达、晶体管电视、微波炉、彩色影像电话、日文字处理器、笔记型电脑、DVD等。8、飞利浦飞利浦,成立于荷兰,是荷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品牌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该品牌的主要产品有三大类:生产照明、家庭电器、医疗系统。9、TCLTCL液晶电视是TCL集团旗下的一个知名品牌。该集团的前身是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以从事录音磁带的生产制造起家,后来拓展到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液晶面板等领域,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10、康佳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深圳,其前身是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该企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日用小家电、厨卫电器、数码产品、智能健康产品、智能电子产品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创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TCL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康佳
2023-06-13 14:4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