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驻马店市辖区:驻马店市行政区域,包括驿城区、西平县、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遂平县、新蔡县,总面积约15083平方公里。
(2)中心城市集群:根据中共河南省委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心城市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府发〔2011〕11号)中关于城市集群划定的标准和要求,驻马店市中心城区、遂平县、确山县、汝南县行政区纳入驻马店市中心城市集群,总面积约5661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根据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划定的总面积约3080平方公里的区域。
(4)中心城:以峄城区为主体的城市建设区。
第二,城市规划时期
规划期为2018-2035年。
三。城市的性质和功能
(1)城市性质
中原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和商贸物流基地,生态旅游名城。
(2)城市功能
1)以高端食品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河南装备制造和医药产业基地;
3)豫南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和区域交通枢纽;
4)知名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四。城市发展战略
(1)改善自己的内心。
1)促进绥远同城化发展,强化中心城市资源集聚和服务效能;
2)提升区域中心发展水平,打造“强”群城市群;
3)完善多方位交通支撑体系,打造豫南区域交通枢纽。
(2)聚集生产,发展工业。
1)绿色高端引领全领域、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转型升级,打造
“1311”现代工业体系;
2)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打造国际农产品加工业集群;
3)提高创新R&D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宜居吸引凤凰
1)培育“山水林田湖草城”的有机生命,营造自然与城市融为一体的绿色环境;
2)传承“天中”文化特色,增强城乡特色,挖掘旅游资源潜力;
3)提高城乡建设水平,推进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建设。
动词 (verb的缩写)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建设“一主一辅、两轴一带、一核三区”的总体空间结构。
(1)一主一副
主体:驻马店中心城作为城市的主中心,通过全面集聚优势资源,可以提高区域竞争力,引领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代表:平舆县,东部地区二级中心城市,带动东部地区发展。
(2)两轴一区
两轴: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等纵向交通走廊形成的南北区域联系主轴;利用333省道和328国道,加大东西向干线路网建设,发展东西向区域联系次轴。
一带:由省道331、省道218、省道333、省道226、省道332、国道328形成的U型城市集约发展带,提升驻马店城市核心区周边城市发展品质,建立核心与外围互动发展格局。
(3)一核三区
核心:中心城市集群。包括驻马店中心城、遂平市、确山市、汝南市,集聚优势发展要素,打造增长动力足、辐射能量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第三区:北部、西部和东部的城市发展区。
北部城市发展区:位于中心城市集群的北部,主要由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连接,包括西平县和上蔡县,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粮食生产、纺织、医药和化工等产业。
东部城市发展区:位于中部城市群的东部,主要由218省道和106国道连接,包括平舆县、新蔡县和正阳县,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塑料等轻工业。
西部城市发展区:主要由331省道、333省道和328国道连接,以泌阳县为主,主要发展建材、医药化工、生态农业、旅游等产业。
动词 (verb的缩写)中心城市集群的空间结构
构建“一核、两极、一环、三带、三区、多廊”的空间结构。
(1)“一核两极”
核:留在同城核心。通过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对接,促进绥远同城发展核心的形成,以此为主要载体承接驻马店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主要功能有农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商务办公、商贸物流、创新研发等。
两极:确山集团和汝南集团。确山集团以集团级公共服务、品质住宅、药材种植、建材为主导功能;汝南集团以集团级公共服务、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食品加工为主导功能。
(2)“一环三带”
环:城市旅游休闲环。省道328、省道227、省道332、国道230形成旅游休闲环线,串联起_岈山景区、板桥水库、宝山湖景区、素雅湖、南海神庙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休闲线路,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与各组团相连。
三个区:城市空间发展区、产业集聚发展区、商务休闲发展区。
城市空间发展带:以天钟山-温明大道为主轴,结合宜城大道、乐山大道,北接遂平,南接确山,形成南北向的城市空间发展带。
产业集群发展带:在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之间,依托兴业大道和中原大道,布局食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医药化工等产业园区,打造南北向产业功能带。
商务休闲发展带:以开元大道为核心,西接驻马店西站,东经宿鸭湖旅游区至汝南,形成商务休闲轴,主要发展商务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都市农业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功能。
(3)三区多廊
3区:乐山-金顶山旅游度假区、_岈山旅游休闲区、苏亚湖周边生态功能发展区。
乐山-金顶山旅游度假功能区:依托西部山区生态景观资源,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先导区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引领区,主要发展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休闲度假、康养疗养等功能。
嵛山旅游休闲功能区:依托嵛山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优质景观资源创新发展示范区,主要发展旅游休闲、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健康疗养等功能。
环苏雅湖生态功能发展区:依托苏雅湖良好的生态资源,形成了一批特色小镇,主要发展高端制造、科技研发、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特色餐饮等产业,打造绿色生态导向的价值发展区。
多廊道:生态廊道。利用农田、山体、水体等自然生态资源,在中心城市、城市集群和特色功能区之间形成开放空间,构成集群发展区域之间的主要生态廊道。
不及物动词中心城市的规模和布局
(1)中心城市规模
计划到2035年中心城人口达到248万人,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1平方公里以内。
(2)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
以河流和绿地为生态基础,以城市干道为基本骨架,形成“两中心两轴、三带九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1)两心:综合服务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综合服务中心:以老城商务区、行政办公区、高铁商务区为核心,系统集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城市对驻马店乃至区域的综合服务能力。
科技创新中心:以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新R&D片区、关王庙产学研片区、中心园区为科技创新中心,承载驻马店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R&D功能。
2)两轴:区域城市拓展轴和城市功能拓展轴。
区域拓展轴:主要由温明大道-天中山大道组成,北接遂平,南接确山,串联“新城-老城”中心、王官寺产学研服务区、练江河文化游憩区,引导城市轴线拓展。
城市功能拓展轴:连接开元大道、开元河,连接驻马店西站、行政文化中心等。,向东西两翼延伸,西至板桥景区、乐山-金顶山旅游度假功能区,东至宿鸭湖生态功能拓展区、天钟山景区,与区域性城市旅游休闲圈有机结合,主要发展商务商贸、信息咨询、企业服务、旅游度假、城市休闲、生态体验等功能。
(3)三区九区:
三带:重阳大道创新发展带、兴业大道产业发展带、汝河大道文化休闲带。
重阳大道创新发展带:以重阳大道及其两侧功能为载体,串联关王庙职教园、经开区、国际农产品加工生产园创新R&D片区,集高科技、创新R&D、产学研中心、公共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
兴业大道产业开发区:以兴业大道及两侧产业功能为载体,连接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城市产业集群等。沿线,是中心城市“1+6”主导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
汝河大道文化休闲带:以汝河大道、练江功能为载体,西起金顶山、天坑景区、皇家驿站,东至水屯、苏亚湖,主要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休闲、养生疗养、生态居住等功能。
9区:高铁区、新城区、白云江区、老城区、连江区、经开区、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原市产业集聚区)。
(3)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规划期内,中心城区向北、向西扩展,各类建设用地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应主要发展方向,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近期,依托清河湖中心、练江片区、高铁片区建设,重点向北发展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实现与遂平同城化发展。
规划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由居住、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工业、物流仓储、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绿地、广场等八类用地组成。
1)为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优先满足社会福利设施、社会保障性住房和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用地需求,满足新增功能增长和产业集聚需求。
2)加强旧城改造,挖掘旧城土地利用潜力,调整旧城土地利用性质,提高旧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注意城市建设的连续性和土地开发的完整性,避免城市无序开发造成的土地浪费。
(四)公益优先,加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规划“一主六副八节点”的服务体系。
1)一个业主:新城行政文化中心
利用现有行政办公中心的发展基础,积极拓展辐射全市乃至区域的行政办公、教育科研、文化会展、体育卫生等高标准核心公共服务功能。
2)六副:老城商务服务中心、连江休闲服务中心、高铁商务服务中心、清河湖公共服务中心、创新R&D服务中心、开源企业服务中心。
旧城商业服务中心:结合旧城更新,完善市政商业、商贸和公共服务功能。
连江休闲服务中心:利用连江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重点发展商业购物、文化休闲、娱乐、保健等设施。
高铁商务服务中心:以石武高铁驻马店站为核心,发展现代商务、商务会展、金融保险、贸易咨询等功能。
清河公共服务中心:重点发展职业教育、科技研发,与产业集群互动,促进产学研结合,建设豫南新型职业培训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R&D服务中心:依托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农产品制造、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物流,集职业教育、科技研发等功能于一体,同时配备高品质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开源企业服务中心:重点发展企业服务、贸易咨询、物流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同时,结合现有汽车贸易交易,布局专业市场。
3)八个节点:南海、城东、城西、刘戈、正西、白云江、五里河、廉江公共服务节点。
(5)以水润城,优化水系布局。
规划沿主要水系、湖泊、湿地形成“三大水系、十二溪六湖三斑块”的水网结构。
“三条主要河流”是指练江、小清河、开元河四条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它们作为区域生态廊道和城市的重要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组成部分。水面控制宽度为30-50m,廊道宽度为50-100m。
“十二溪”分别是马骏河、白云河、南干渠-六枝渠、雷祖大道连接渠、五里河北支渠、兴业渠、黄游河、周庄河、黄崖河、石浦寨河、雅甸河、罗店河。它们主要用作城市滨水景观公园,也是城市雨水明渠。水面控制宽度10-20m,控制廊道宽度。
“六湖”是指中心城区具有开发价值、连续水面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水体,包括农博湖、桃园湖、仙境湖、清河湖、练江湖、开元湖等六个湖泊;
“三个”具有净化水系功能的大型湿地区域,面积恒定在3公顷以上,分别是小泥河湿地、高速公路湿地和小清河湿地。
(6)以绿荫城市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绿地系统。
计划到203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绿地率达到38%,人均城市绿地达到14平方米以上,其中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0.5平方米。
构建“四横四纵、七楔两带、绿纤城”的绿地系统结构网络。
“四个地平线”是沿小清河、开元河、五里河、练江四条横向生态廊道,成为连接中心城区外西部山区与东部农田、湿地保护区的绿色廊道。
“四纵”是沿雷祖大道、石武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四条纵向防护绿色廊道。
“七楔”是在城市南北方向的京广铁路七个入口、城市东西方向的练江主航道、城市东面的五里河入口、城市西面的小清河入口、开元河东出口等处形成的楔形绿色开放空间。,把城市周边的田园风光引向城市。
“两带”利用建成区外围的滨水绿地和铁路沿线绿色廊道连接城市周边各类公园,在中心城区外围设置防护林带,控制城市建设蔓延。
“绿纤入城”在数十个密布的水系两侧形成景观休闲绿化带,渗透入城,全面提升景观生态环境,确保每个组团有3-5个水系,形成景观良好的发展组团。带状公园15分钟覆盖率达到95%。
(7)文化名城,塑造富有魅力的现代城市特色。
通过突出南北结合的感觉,提升一个山水城市的景观品位,强化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色,打造宜人活力的城市品质,塑造新天空的特色,打造“空中美城,乐和多彩岗”。
城市格局:北方大气浑厚,南方典雅典雅;城市形态:现代城市紧凑繁华,景观自然清新。城市:千年文化、时尚、热闹的氛围。
结合城市自然背景条件和空间布局特点,规划“八核十路三脉一环”的总体景观结构。
八核:高铁商务中心、文化休闲中心、行政文化中心、老城商务中心、度假休闲中心、创新研发中心、装备产业集聚区配套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配套中心。
10路:温明大道——天中山大道、翼城大道、重阳大道、汝河大道、开元大道、淮河大道、雪松大道、兴业大道、乐山大道、中华大道,为十条主城大道。
三条动脉:北有小清河,中有开元河,南有练江。
一环:串联度假中心、老城商业中心、行政文化中心、文化休闲中心、高铁服务中心的文化走廊。
(8)工业兴市,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
1)一园带动,三区聚集。依托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三大产业集群,整合中心城区现有工业用地,引导工业企业向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产业集群集中,实现由“粗放型”分散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紧凑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加快“建链、补链、强链”,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
2)内引外接,形成规模。根据不同的基础条件和市场空间,分类引导产业发展。壮大食品加工优势产业,做大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提升纺织、能源化工、家居建材等传统产业,壮大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通过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招商引资,加快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导向、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做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培育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创新支撑机构,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组织管理的转变。集约利用土地,增加工业产出。在增加工业用地供应的同时,适度控制新增工业用地规模,根据产出效率、环境门槛和产业类别制定项目用地指标控制指引,建立供给引导和需求约束相结合的土地供应机制。
4)完善两端,打造品牌。抓住全球创新集中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的战略机遇,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拓展R&D设计、品牌培育、资本运营、渠道建设、物流配送、销售服务等领域,加强人才、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的持续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