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nCloud
-
我认为止损的最高境界是如何控制回撤。
我有时候在想,为何90%的人在市场中赚不到钱,为何大部分人躲不过“七亏二平一赚”的宿命。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讲,虽然买到翻倍股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一年买几个上涨20%的个股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我们每个人一年下来,都会遇到非常多的20%的波段,牛市更不要说,即便是不景气的熊市,一年也会给你不少这种机会。
从数学理论上讲,一年如果能做4个20%的波段,就实现了翻倍。退一步,一年哪怕只抓一个20%,多年的也是了不得的,巴菲特的,也就是20%多而已。
但是,为何大部分人还是亏钱呢?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就是无法控制回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控制回撤的重要性,总是在追求高收益,追求牛股,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环。
换句话说,大部分人不是赚不到钱,不是买不到上涨的股,而是涨了总是会亏回去,总是做过山车,到手的利润经常性回吐,甚至亏了本金。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
如果你做核心资产,去年实现翻倍并不难,今年节后普遍回撤了30%。死拿的情况下,一个大概的收益率计算是:1×2×0.7=1.4,即40%的收益率。
如果你能控制住回撤,假设去年收益率仅有20%,今年再去实现20%的收益,就是:1.2×1.2=1.44,即44%的收益率。
你看,两个20%的复利大于翻倍后回撤30%的复利,如果过能控制住回撤,其实不必很耀眼的收益,长期都能实现巨大的财富增长。因此,不要被某一个阶段的高收益所迷惑,长期实现复利增长的核心,不是高收益,不是追求一笔两笔的暴利,而是控制住回撤。
下面的曲线图,能更加清楚的表达复利的威力:
既然我们明白了,控制回撤才是复利增长的核心,但是怎么控制回撤呢?我认为有三个要点。
1、及时止损,就避免了大的回撤。
关于止损,所以一万遍都不为过,市场不可能每次都按照你预想的发展,你终究会有错的时候,而在错的时候第一时间小亏出局,才是避免大幅回撤的核心。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有大的回撤,就是因为刚一开始小幅下跌的时候,不积极主动的去应对管理,导致亏损越积越大,心理负担越来越大,后面就很难走掉。我记得之前给大家分享过,第一时间卖出才是最容易的卖出。
止损的分类
1、百分比止损法
这是最简单的最常用的止损方法,它是指将亏损额设置为一个固定的比例,一旦亏损大于该比例就及时平仓。大家都知道,成长股大师欧奈尔将自己的止损比例设置为7%,也就说,买入后只要下跌达到7%,欧奈尔都是强制自己平仓。交易鼻祖利弗莫尔的一生,都执行他年轻时在投机商行养成的一贯纪律,一旦本金亏损超过10%,就退出交易。这都是百分比止损法。
百分比止损法一般适用于两类投资者:一是刚入市的投资者;二是风险较大市场(如期货市场)中的投资者。这种止损方法的强制作用比较明显,投资者无需过分依赖对行情的判断。
止损比例的设定因人而异,这是你能够承受的最大亏损。这一比例因每个人的心态、经济承受能力等不同而不同,同时也与盈利预期有关。止损比例设置的过小,单笔亏损会小,但是摩擦成本(被随机波动震出局)会增加,止损比例设置的过大,摩擦成本变小,但是单笔亏损会大一些。哪一种更好?没有标准答案。
百分比止损法有一个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到市场行为(最常见的市场行为是支撑位置和压力位置),比如,有的支撑位置可能在下方7%的位置,跌破支撑位止损就是亏损7%,而有的支撑位可能在3%或者10%的位置,不一定就是7%。所以,百分比止损方法偏主观,而不是对市场行为的跟随和应对。不过,这种方法适合无法辨认市场行为的初级投资者,即便是有缺陷的止损方法,也比没有止损强一万倍。
我早期用的止损方法就是百分比止损法,现在我用第二种止损方法,市场行为止损法。
2、市场行为止损法
这种方法,是将止损设置与市场行为(量价形态)相结合,剔除市场的随机波动之后,在关键的技术位(如支撑位或锚定点)设定止损单,从而避免亏损的进一步扩大。这一方法要求投资者有较强的技术分析能力和自制力。市场行为止损法相比前一种百分比止损法,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一些,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模式。
这种止损方法,就是对市场走势的客观跟随,是“空杯思维”的体现。
三、止损点选择的原理及最佳的三种止损点
这里讲的止损点的设置,都是“市场行为止损法”的止损点设置,因为百分比止损法非常简单,这种不需要设置什么技术点位,就是按百分比强制退出就行了。
市场行为中的三种认知偏差:锚定效应,近期偏好以及处置效应,形成关键的心理价位。
锚定效应是指依赖轻松可得的信息判断价格水平的倾向。一个近期的新高和新低变成了一个新的锚(锚定点),之后的每一个价位都要根据这个锚来衡量和比较。新价格是高还是低,完全取决于它是高于还是低于这个锚定价。近期的高点或者低点之所以会成为锚定价,是因为他们在图表上一眼可见,在心理上对市场参与者有重大影响。
近期偏好是指人们更重视近期数据和经验的倾向,当交易者们评价现价时,近期出现的低价对交易者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前期的低价,由于近期偏好的作用,这个近期的低价对市场参与者们来说更为重要。
在锚定效应和近期偏好的共同作用下,你会认为低于近期低价的价格都是低价,因此是买入的好时机。由于很多市场参与者都把低于这个近期低价的位置看成了理想的价格,那么只要在这个价位之下(或者附近)稍有停顿,立刻就会有更多的交易者入市。正是新来者在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大批涌入,造就了市场价格在前期高点和低点水平的反弹。如果有很多交易者都相信价格一旦下跌到某个水平就会有大批买入者接盘,那么他们就更容易相信价格跌到这个水平时必然反弹,这种信念将削弱他们在这个价位卖出的意愿,因为他们更愿意晚些时候再卖,等价格在这个支撑位反弹以后再卖。对支撑和阻力现象的笃信,使它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机制。
处置效应是指交易者倾向于早早锁定利润,而不是让利润继续增大。利润越多,交易者们越害怕失去利润。在到了前期高点时,处置效应会让你倾向锁定利润。如果价格在前期高点稍作停顿,你为了锁定利润而卖出,其他很多有类似头寸的交易者,也想在这个高点卖出。于是这便给这个价位设置了一个天然障碍,这就形成了阻力。这个高点成了新的锚,此后的价格都根据它来衡量,接近这个锚的价格就被视为高价,因此,越来越多的交易者愿意在价格接近这些高价时候卖出。
另外需要考虑的一点是成交量,成交量代表了同一个价格位置上的同一种量价行为的强度,换句话说,成交量越大,做这种操作的人越多,代表性越强,有效性也就越强。密集成交区也是成交量的体现,体现的同一价格位置上的区间成交量。
成交量(包括区间成交量)结合锚定效应,近期偏好以及处置效应三种认知偏差,最好的止损点设置的位置是:前低、放量K线的底部、密集成交区三个位置,这三个位置,都是关键的心理价位。如果有效跌破,有可能引发坚持的人不再坚持,向下寻找支撑。
前低、放量K线的底部、密集成交区三个止损点的设置,是建立在关键的心理价位上的,不主观,都是对市场量价行为的客观跟随。
2、只在关键点交易(耐心等待正确的买点),就降低了止损率。
最佳的交易时机(也就是最佳买点),只有三个:
1、基底突破的第一时间,这是一类买点。
2、成功突破后或趋势中的缩量回踩(顺大势逆小势),这是二类买点。
3、下降趋势的底部反转,这是三类买点。
这三个交易时机的逻辑,都是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
交易的本质,就是供需格局原理。股票就是商品,供不应求就会上涨,供过于求就会下跌,无论是什么原因,无论是基本面原因还是任何消息刺激,都要体现在供需格局上。如果没有人愿意出钱买进,再好的股票也是一张废纸。供需格局不平衡,产生趋势。一些趋势,总会在某些点发生转折,比如下降趋势的向上转折,上升趋势的下降转折,横盘整理的向上向下突破转折等。
对于交易来讲,这些转折点,才是产生最佳交易时机的位置。所以,我们仅仅需要在这些转折点,也就是“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下单,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但是,抓住这种“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谈何容易,最需要具备的一个素质,就是学会耐心等待。我认为“等待”是一种境界,不是学习任何技术就能替代的,而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思维模式。
等待分为两种情况:
1、在入场前,耐心等待机会出现,耐心等待“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只在这种关键点下单。
2、买入后,耐心持有,等待退出条件出现。退出条件分为两个,一是再次出现“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换句话说,你买入的时候是需求压倒供应的时候,而退出的时候恰恰相反,应该是供应压倒需求的时候。二是买入后出现意外,没有按你预期向上走,而是跌破了止损,那就按纪律止损退出。
如果坚持这样做,让自己的买卖都在关键点上,只有符合了条件再操作,大部分时间在场外休息等待,我想,赚钱的概率会大大提高。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投资收益不高,或者很难突破瓶颈,就是因为常年在市场中时时刻刻的交易。每时每刻都在市场中,每天都重仓或者满仓,自然谈不上等待。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哪怕自己是赚到了钱,也会再次亏回去。
“等待”的一个成本是,会错过一些机会。这个可能也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等待”的原因。市场的机会很多,如果我们总是“等待”到关键点下单,意味着你要放弃一些机会,要抵挡住一些诱惑,因为除了“关键点”外,市场也会向上或向下波动。比如你在看好一只个股的时候,它正在拉升,拉升说明是处于需求大于供应,但是已经错过了供需格局逆转的点了,这种拉升可能到了中途,也可能到了尾声,如果你抵挡不住诱惑,你可能就会追高,很多人亏钱就是因为错过了最佳的买点,也就是错过了转折点。这是一种诱惑,因为虽然它不处于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的位置,但是他正在上涨,你看着上涨会在你在心理上总是感觉遗憾,总是懊恼不已。所以,你就做不到“等待”。
无法等到“关键点”,本质上是一种贪婪的表现,总是不想错过每一次机会。
如果错过了关键点怎么办?答案是,继续等下一个机会,等下一个“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而不是逼迫自己强行交易。如果我们总是能这么多,我想成功率会大大提高,追涨杀跌会大大减少。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大部分人都是情绪化交易。
所以,我说一个交易者的最高境界,是等待。
利弗莫尔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善于“等待”,他总是在耐心等待市场真正完美的趋势,不做预测性介入,他重视 “时机就是一切”,在恰当的时候买进,在恰当的时候卖出。
止损是可以保护本金,但是频繁止损是另外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你总是频繁止损,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大盘可能非常弱势,不适合交易;二是你的买点选择不对。一定要记住,在大盘环境好的时候,只在正确的买点下单,是降低止损率的关键。
关键点的理论,来自于利弗莫尔。他曾经讲过: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我都有耐心等待市场到达我称为“关键点”的那个位置,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进场交易,在我的操作中,只要我是这样的,总能赚到钱。”
“我的经验是,如果我不是在接近某个趋势的开始点才进场交易,我就绝不会从这个趋势中获取多少利润。原因是我没有在行情初期积累多少盈利,但是正是这些盈利才能给我带来勇气和耐心,从而帮助我抓住整个行情——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出现任何回调的时候沉得住气。这些回调会时不时出现,但是回调之后,行情还会按照其原来的轨迹继续运行。”
3、不贪多,不吃鱼尾,敢于在高潮时候退出。
很多回撤,都是产生于大赚之后没有兑现导致的,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只个股账面浮盈非常多,但是没有及时卖出,导致利润全部回吐甚至亏了本金。所以,想让复利发挥效果的另个一重要因素,就是敢于在高潮的时候,逆势卖出。
这三条,每一条都是逆人性的,所以,成功者极少。
从思维上来讲,应该树立一个观念:控制回撤远比抓大幅上涨重要。如果每一次机会来临,你总是先衡量有没有大幅下跌的风险,你就不会总是在拉升中情绪化的追涨。
控制住回撤,你的收益率会让你自己吃惊。
- clc1
-
-、空间位移止损法:
1、 初始止损法:在买进股票前预先设定的止损位置,比如说在买入价下方的3%或5%处(短线,中线最多不应超过10%),一旦股价有效跌破该止损位置,则立即离场。这里所说的“有效跌破”,一般是指收盘价格。
2、 保本止损法:一旦买入后股价迅速上升,则应立即调整初始止损价格,将止损价格上移至保本价格(买入价+双向交易费用),此法非常适用于T+0操作,T+1效果也不错。
3、 动态止损法:一旦股价脱离保本止损价格持续向上,则应该不断向上推移止损价格的位置,同时观察盘面的量价关系。如果量价关系正常,则向下一定比例设好止损继续持有,若量价关系背离,则应该立即出局。
4、 趋势止损法:以某一实战中行之有效的趋势线或移动平均线为参考坐标,观察股价运行,一旦股价有效跌穿该趋势线或平均线,则立即离场。
二、时间周期止损法:我们在买入股票前,要对买入股票设定持有时间,如1天、3天、一星期、两星期等等,如果买入后持有时间已经到设定期限,但股价没有发生预期走势,同时也没有到达设定的止损位,这时,千万不要转换持股的“时间周期”,立即离场,以免将“短线投机”变成“长线投资”,并最终成为“长期套牢”。
三、情绪波动止损法:如果买入股票后,感觉不好,寝食难安,这说明自己认为买入理由不充分或信心不足,这将影响今后的正常操作,故应果断卖出离场。
四、突发事件止损法:如果所买入股票发生重大事件,以至买入理由消失,则应止损离场,以免遭受更大损失。
- 康康map
-
关于止损的重要性,专业人士常用鳄鱼法则来说明。鳄鱼法则的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机会就是牺牲一只脚。在股市里,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鳄鱼吃人听起来太残酷,但股市其实就是一个残酷的地方,每天都有人被它吞没或黯然消失 。
再请看一组简单的数字:当你的资金从10万亏成了9万,亏损率是÷10=10%,你要想从9万恢复到10万需要的赢利率也只是1÷9=11.1%。如果你从10万亏成了7.5万元,亏损率是25%,你要想恢复的赢利率将需要33.3%。如果你从10万亏成了5万,亏损率是50%,你要想恢复的赢利率将需要100%。在市场中,找一只下跌50%的个股不难,而要骑上并坐稳一只上涨100%的黑马,恐怕只能主要靠运气了。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止损的意义就是保证你能在市场中长久地生存。甚至有人说:止损=再生。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浅谈止损的法则是什么?
止损,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这个字眼听起来令人很不舒服,也不太受他们的欢迎。而如果你也是非常厌恶这个名词的话,那你的投资行为就已经埋下了重大隐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迟早要毁灭你的投资生涯的。
其实,止损对于一个职业投资者而言,是一系列操盘程序的重要一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预订计划的一部分,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自然,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去执行任务,冲关夺隘,壮士断臂,无比自然。
由于人性天生的弱点,时时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操作,一次大亏,足以输掉前面99次的利润,所以严格遵守止损纪律便成为确保投资者在风险市场中生存的唯一法则。止损是证券投资的一项基本功。美国投资界有一个有用而简单的交易法则,叫做“鳄鱼法则”(Alligator Principle)。所有世界上成功的证券投资人在进入市场之前,都在反复训练对这一原则的理解程度。这源自于鳄鱼的吞噬方式:猎物愈试图挣扎,鳄鱼的收获愈多。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它咬着你的脚并等待你挣扎。如果你用手臂试图挣脱你的脚,则它的嘴巴便同时咬你的脚与手臂。你愈挣扎,就越陷越深。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务必记住:你唯一生存的机会便是牺牲一只脚!若以市场的语言表达,这项原则就是:当你知道自己犯错误时,立即了结出场!不可再找借口、期待、理由或采取其他任何动作,赶紧离场!其实,不论是股市、汇市、期权交易,其交易技巧在这一点上都是相似的。在证券市场上生存,有时需要耐心,有时需要信心,但耐心、信心不代表侥幸,不懂得止损的投资者,不就是输在侥幸心理上吗?
我要强调的是止损是讲究科学的,懂得科学止损才是股市获胜的根本保证。科学止损的目的可以归纳为:回避风险、保住本金、求得生存。
其实,止损的性质不是直接的投资损失,其实质是为保护本金安全而向市场支付的保险费。是股市投资必须承担的成本。这就好像你买了一辆私家车,你首先要去办理保险手续,而且每年要预先缴纳保险金,如果你一年交5000元保费,而你的车安然无恙的话,你会不会后悔?你是不是认为你遭受了损失?
控制风险是达成目标的最重要的保障。一个刚学开车的人,懂得如何踩住刹车比只知道踩油门要更让人放心,才能更快学成上路;一个刚学滑雪的人,懂得如何控制下滑速度与一味放任加速相比,生命才更安全,才能有希望成为行家里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炒股何尝不是如此呢?多少股友因不善止损已经身陷绝境!
做为职业投资者,每一次操作都必须拟定计划,每一次买进前要确定三个价位,即:买入价,止盈价和止损价。如果这个工作没有做好,严禁任何操作!
在股海冲浪之初的几年,既有因选股准确而不断大获暴利的辉煌,又同时伴随着因对风险的认识不足、不善止损而招致的数次灭顶之灾,我不断地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游走,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人性的弱点最大程度地在炒股中得到体现。而痛定思痛后,终于悟出这一股市中最简单、尽人皆知的朴素道理:学习止损并善于止损才是在股市中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
经过实战中的不断摸索、总结,现在已经对止损理论与技巧“情有独衷”,颇有心得。应广大股友的强烈要求,现将我的“假氏多维止损法则”写出来,以供股友参考。
-、空间位移止损法:
1、 初始止损法:在买进股票前预先设定的止损位置,比如说在买入价下方的3%或5%处(短线,中线最多不应超过10%),一旦股价有效跌破该止损位置,则立即离场。这里所说的“有效跌破”,一般是指收盘价格。
2、 保本止损法:一旦买入后股价迅速上升,则应立即调整初始止损价格,将止损价格上移至保本价格(买入价+双向交易费用),此法非常适用于T+0操作,T+1效果也不错。
3、 动态止损法:一旦股价脱离保本止损价格持续向上,则应该不断向上推移止损价格的位置,同时观察盘面的量价关系。如果量价关系正常,则向下一定比例设好止损继续持有,若量价关系背离,则应该立即出局。
4、 趋势止损法:以某一实战中行之有效的趋势线或移动平均线为参考坐标,观察股价运行,一旦股价有效跌穿该趋势线或平均线,则立即离场。
二、时间周期止损法:我们在买入股票前,要对买入股票设定持有时间,如1天、3天、一星期、两星期等等,如果买入后持有时间已经到设定期限,但股价没有发生预期走势,同时也没有到达设定的止损位,这时,千万不要转换持股的“时间周期”,立即离场,以免将“短线投机”变成“长线投资”,并最终成为“长期套牢”。
三、情绪波动止损法:如果买入股票后,感觉不好,寝食难安,这说明自己认为买入理由不充分或信心不足,这将影响今后的正常操作,故应果断卖出离场。
四、突发事件止损法:如果所买入股票发生重大事件,以至买入理由消失,则应止损离场,以免遭受更大损失。
以上就是我从时间、空间、情绪及突发事件多方面,几乎是全方位地研究并形成了职业化了的“假氏多维止损法则”。当然,以上止损方法要综合运用,熟练掌握,不断完善,才能最终将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点亮采纳哦,谢谢啦!
- 左迁
-
止损,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这个字眼听起来令人很不舒服,也不太受他们的欢迎。而如果你也是非常厌恶这个名词的话,那你的投资行为就已经埋下了重大隐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迟早要毁灭你的投资生涯的。
其实,止损对于一个职业投资者而言,是一系列操盘程序的重要一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预订计划的一部分,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自然,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去执行任务,冲关夺隘,壮士断臂,无比自然。
懂得科学止损才是股市获胜的根本保证。科学止损的目的可以归纳为:回避风险、保住本金、求得生存。
股市是风险市场,“一赢二平七输”是古今中外股票市场中的正常现象,而且无论熊市还是牛市。“贪婪和恐惧”两个恶魔纠缠着每一个股票投资人,如何控制风险将成为每一个职业投资人的第一课题。“百年大计,安全第一”,想要成为股市赢家,不能靠一时的大盘走牛或天降好运,一定要有持续获利的技巧和能力,以及回避风险的“防弹衣”。一句话,职业化自己,否则被股市消灭。
- LuckySXyd
-
我认为止损的最高境界是如何控制回撤。
我有时候在想,为何90%的人在市场中赚不到钱,为何大部分人躲不过“七亏二平一赚”的宿命。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讲,虽然买到翻倍股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一年买几个上涨20%的个股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我们每个人一年下来,都会遇到非常多的20%的波段,牛市更不要说,即便是不景气的熊市,一年也会给你不少这种机会。
从数学理论上讲,一年如果能做4个20%的波段,就实现了翻倍。退一步,一年哪怕只抓一个20%,多年的复利也是了不得的,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多而已。
但是,为何大部分人还是亏钱呢?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就是无法控制回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控制回撤的重要性,总是在追求高收益,追求牛股,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环。
换句话说,大部分人不是赚不到钱,不是买不到上涨的股,而是涨了总是会亏回去,总是做过山车,到手的利润经常性回吐,甚至亏了本金。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
如果你做核心资产,去年实现翻倍并不难,今年节后普遍回撤了30%。死拿的情况下,一个大概的收益率计算是:1×2×0.7=1.4,即40%的收益率。
如果你能控制住回撤,假设去年收益率仅有20%,今年再去实现20%的收益,就是:1.2×1.2=1.44,即44%的收益率。
你看,两个20%的复利大于翻倍后回撤30%的复利,如果过能控制住回撤,其实不必很耀眼的收益,长期都能实现巨大的财富增长。因此,不要被某一个阶段的高收益所迷惑,长期实现复利增长的核心,不是高收益,不是追求一笔两笔的暴利,而是控制住回撤。
下面的曲线图,能更加清楚的表达复利的威力:
既然我们明白了,控制回撤才是复利增长的核心,但是怎么控制回撤呢?我认为有三个要点。
1、及时止损,就避免了大的回撤。
关于止损,所以一万遍都不为过,市场不可能每次都按照你预想的发展,你终究会有错的时候,而在错的时候第一时间小亏出局,才是避免大幅回撤的核心。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有大的回撤,就是因为刚一开始小幅下跌的时候,不积极主动的去应对管理,导致亏损越积越大,心理负担越来越大,后面就很难走掉。我记得之前给大家分享过,第一时间卖出才是最容易的卖出。
止损的分类
1、百分比止损法
这是最简单的最常用的止损方法,它是指将亏损额设置为一个固定的比例,一旦亏损大于该比例就及时平仓。大家都知道,成长股大师欧奈尔将自己的止损比例设置为7%,也就说,买入后只要下跌达到7%,欧奈尔都是强制自己平仓。交易鼻祖利弗莫尔的一生,都执行他年轻时在投机商行养成的一贯纪律,一旦本金亏损超过10%,就退出交易。这都是百分比止损法。
百分比止损法一般适用于两类投资者:一是刚入市的投资者;二是风险较大市场(如期货市场)中的投资者。这种止损方法的强制作用比较明显,投资者无需过分依赖对行情的判断。
止损比例的设定因人而异,这是你能够承受的最大亏损。这一比例因每个人的心态、经济承受能力等不同而不同,同时也与盈利预期有关。止损比例设置的过小,单笔亏损会小,但是摩擦成本(被随机波动震出局)会增加,止损比例设置的过大,摩擦成本变小,但是单笔亏损会大一些。哪一种更好?没有标准答案。
百分比止损法有一个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到市场行为(最常见的市场行为是支撑位置和压力位置),比如,有的支撑位置可能在下方7%的位置,跌破支撑位止损就是亏损7%,而有的支撑位可能在3%或者10%的位置,不一定就是7%。所以,百分比止损方法偏主观,而不是对市场行为的跟随和应对。不过,这种方法适合无法辨认市场行为的初级投资者,即便是有缺陷的止损方法,也比没有止损强一万倍。
我早期用的止损方法就是百分比止损法,现在我用第二种止损方法,市场行为止损法。
2、市场行为止损法
这种方法,是将止损设置与市场行为(量价形态)相结合,剔除市场的随机波动之后,在关键的技术位(如支撑位或锚定点)设定止损单,从而避免亏损的进一步扩大。这一方法要求投资者有较强的技术分析能力和自制力。市场行为止损法相比前一种百分比止损法,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一些,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模式。
这种止损方法,就是对市场走势的客观跟随,是“空杯思维”的体现。
三、止损点选择的原理及最佳的三种止损点
这里讲的止损点的设置,都是“市场行为止损法”的止损点设置,因为百分比止损法非常简单,这种不需要设置什么技术点位,就是按百分比强制退出就行了。
市场行为中的三种认知偏差:锚定效应,近期偏好以及处置效应,形成关键的心理价位。
锚定效应是指依赖轻松可得的信息判断价格水平的倾向。一个近期的新高和新低变成了一个新的锚(锚定点),之后的每一个价位都要根据这个锚来衡量和比较。新价格是高还是低,完全取决于它是高于还是低于这个锚定价。近期的高点或者低点之所以会成为锚定价,是因为他们在图表上一眼可见,在心理上对市场参与者有重大影响。
近期偏好是指人们更重视近期数据和经验的倾向,当交易者们评价现价时,近期出现的低价对交易者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前期的低价,由于近期偏好的作用,这个近期的低价对市场参与者们来说更为重要。
在锚定效应和近期偏好的共同作用下,你会认为低于近期低价的价格都是低价,因此是买入的好时机。由于很多市场参与者都把低于这个近期低价的位置看成了理想的价格,那么只要在这个价位之下(或者附近)稍有停顿,立刻就会有更多的交易者入市。正是新来者在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大批涌入,造就了市场价格在前期高点和低点水平的反弹。如果有很多交易者都相信价格一旦下跌到某个水平就会有大批买入者接盘,那么他们就更容易相信价格跌到这个水平时必然反弹,这种信念将削弱他们在这个价位卖出的意愿,因为他们更愿意晚些时候再卖,等价格在这个支撑位反弹以后再卖。对支撑和阻力现象的笃信,使它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机制。
处置效应是指交易者倾向于早早锁定利润,而不是让利润继续增大。利润越多,交易者们越害怕失去利润。在到了前期高点时,处置效应会让你倾向锁定利润。如果价格在前期高点稍作停顿,你为了锁定利润而卖出,其他很多有类似头寸的交易者,也想在这个高点卖出。于是这便给这个价位设置了一个天然障碍,这就形成了阻力。这个高点成了新的锚,此后的价格都根据它来衡量,接近这个锚的价格就被视为高价,因此,越来越多的交易者愿意在价格接近这些高价时候卖出。
另外需要考虑的一点是成交量,成交量代表了同一个价格位置上的同一种量价行为的强度,换句话说,成交量越大,做这种操作的人越多,代表性越强,有效性也就越强。密集成交区也是成交量的体现,体现的同一价格位置上的区间成交量。
成交量(包括区间成交量)结合锚定效应,近期偏好以及处置效应三种认知偏差,最好的止损点设置的位置是:前低、放量K线的底部、密集成交区三个位置,这三个位置,都是关键的心理价位。如果有效跌破,有可能引发坚持的人不再坚持,向下寻找支撑。
前低、放量K线的底部、密集成交区三个止损点的设置,是建立在关键的心理价位上的,不主观,都是对市场量价行为的客观跟随。
2、只在关键点交易(耐心等待正确的买点),就降低了止损率。
最佳的交易时机(也就是最佳买点),只有三个:
1、基底突破的第一时间,这是一类买点。
2、成功突破后或趋势中的缩量回踩(顺大势逆小势),这是二类买点。
3、下降趋势的底部反转,这是三类买点。
这三个交易时机的逻辑,都是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
交易的本质,就是供需格局原理。股票就是商品,供不应求就会上涨,供过于求就会下跌,无论是什么原因,无论是基本面原因还是任何消息刺激,都要体现在供需格局上。如果没有人愿意出钱买进,再好的股票也是一张废纸。供需格局不平衡,产生趋势。一些趋势,总会在某些点发生转折,比如下降趋势的向上转折,上升趋势的下降转折,横盘整理的向上向下突破转折等。
对于交易来讲,这些转折点,才是产生最佳交易时机的位置。所以,我们仅仅需要在这些转折点,也就是“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下单,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但是,抓住这种“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谈何容易,最需要具备的一个素质,就是学会耐心等待。我认为“等待”是一种境界,不是学习任何技术就能替代的,而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思维模式。
等待分为两种情况:
1、在入场前,耐心等待机会出现,耐心等待“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只在这种关键点下单。
2、买入后,耐心持有,等待退出条件出现。退出条件分为两个,一是再次出现“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换句话说,你买入的时候是需求压倒供应的时候,而退出的时候恰恰相反,应该是供应压倒需求的时候。二是买入后出现意外,没有按你预期向上走,而是跌破了止损,那就按纪律止损退出。
如果坚持这样做,让自己的买卖都在关键点上,只有符合了条件再操作,大部分时间在场外休息等待,我想,赚钱的概率会大大提高。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投资收益不高,或者很难突破瓶颈,就是因为常年在市场中时时刻刻的交易。每时每刻都在市场中,每天都重仓或者满仓,自然谈不上等待。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哪怕自己是赚到了钱,也会再次亏回去。
“等待”的一个成本是,会错过一些机会。这个可能也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等待”的原因。市场的机会很多,如果我们总是“等待”到关键点下单,意味着你要放弃一些机会,要抵挡住一些诱惑,因为除了“关键点”外,市场也会向上或向下波动。比如你在看好一只个股的时候,它正在拉升,拉升说明是处于需求大于供应,但是已经错过了供需格局逆转的点了,这种拉升可能到了中途,也可能到了尾声,如果你抵挡不住诱惑,你可能就会追高,很多人亏钱就是因为错过了最佳的买点,也就是错过了转折点。这是一种诱惑,因为虽然它不处于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的位置,但是他正在上涨,你看着上涨会在你在心理上总是感觉遗憾,总是懊恼不已。所以,你就做不到“等待”。
无法等到“关键点”,本质上是一种贪婪的表现,总是不想错过每一次机会。
如果错过了关键点怎么办?答案是,继续等下一个机会,等下一个“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点”,而不是逼迫自己强行交易。如果我们总是能这么多,我想成功率会大大提高,追涨杀跌会大大减少。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大部分人都是情绪化交易。
所以,我说一个交易者的最高境界,是等待。
利弗莫尔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善于“等待”,他总是在耐心等待市场真正完美的趋势,不做预测性介入,他重视 “时机就是一切”,在恰当的时候买进,在恰当的时候卖出。
止损是可以保护本金,但是频繁止损是另外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你总是频繁止损,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大盘可能非常弱势,不适合交易;二是你的买点选择不对。一定要记住,在大盘环境好的时候,只在正确的买点下单,是降低止损率的关键。
关键点的理论,来自于利弗莫尔。他曾经讲过: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我都有耐心等待市场到达我称为“关键点”的那个位置,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进场交易,在我的操作中,只要我是这样的,总能赚到钱。”
“我的经验是,如果我不是在接近某个趋势的开始点才进场交易,我就绝不会从这个趋势中获取多少利润。原因是我没有在行情初期积累多少盈利,但是正是这些盈利才能给我带来勇气和耐心,从而帮助我抓住整个行情——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出现任何回调的时候沉得住气。这些回调会时不时出现,但是回调之后,行情还会按照其原来的轨迹继续运行。”
3、不贪多,不吃鱼尾,敢于在高潮时候退出。
很多回撤,都是产生于大赚之后没有兑现导致的,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只个股账面浮盈非常多,但是没有及时卖出,导致利润全部回吐甚至亏了本金。所以,想让复利发挥效果的另个一重要因素,就是敢于在高潮的时候,逆势卖出。
这三条,每一条都是逆人性的,所以,成功者极少。
从思维上来讲,应该树立一个观念:控制回撤远比抓大幅上涨重要。如果每一次机会来临,你总是先衡量有没有大幅下跌的风险,你就不会总是在拉升中情绪化的追涨。
控制住回撤,你的收益率会让你自己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