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桃可挑
-
海天味业市值赶超中石化,农夫山泉在港股上市。有网友将贵州茅台、海天味业、农夫山泉合称为来着大自然馈赠的三台“印钞机”。
有哪个企业不是为了盈利而经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就是一台“印钞机”,只是产能、投入产出不一样罢了。
而调味品界的茅台——海天味业是一台怎么样的“印钞机"呢?
同为“印钞机”,不同的企业“印钞”能力大不一样。虽然2020年疫情肆虐,但是海天的营业收入规模逆势增长,达到228亿元,而且三年保持增长率超过20%高增长。
一年365天,扣除周末节假日,海天这台“印钞机”差不多一天需要印刷一个小目标呀。
这个印钞效率怎么样呢?我们对比一下同为A股上市的厨邦酱油、加加酱油、千禾味业,他们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9亿、20亿、17亿 。
这样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不得不说海天这台“印钞机”产能确实可以哈。除了A股上市的这几家企业,酱油行业还有李锦记、亨氏食品旗下的味事达、东古酱油等,呈现的是 “一超多强” 的格局。
印钞机的产能再高,投入产出太低也不行哈,有产出没有利润,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
我整理了这四家A股上市的酱油企业近五年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数据。海天味业销售毛利率为45%,后起之秀千禾味业是44%。
厨邦酱油作为中炬高科旗下的主要业务,扣除掉其他业务的销售毛利率也是超过40%。作为“酱油第一股”的加加酱油就比较差了,近五年销售毛利率只有27%。
这来看来海天味业经营利润上并没有什么太多优势哈,再看看销售净利率。
海天、厨邦、千禾、加加近五年的销售净利率均值分别是 26%、16%、15%、8% 。这样一比较的话,感觉就出来了。
海天这台“印钞机”不仅运 行速度快、产能高,而且效率也很不错 。
印钞机印刷出钞票,需要给机器提供纸张、油墨、印版等,还要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同样酱油企业产生业绩,也需要采购材料,经过加工生产形成产品后销售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包括 采购、生产、销售 三部分。
生产更像是“印刷机”的各个零部件的性能,主要是企业内部的事情,而采购和销售需要和企业外部联系。“印钞机”想要更高效稳定地运行,一方面需要保质保量地给它提供验原材料,另一方面需要将产出的产品销售出去。
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体现的就是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能力。海天味业对于产业链上下游控制能力如何呢?
先看看海天对于产业上游的控制力。企业生产需要从上游企业采购原材料。对于企业来说,最好是不用付钱,先把原材料拿来用,至于付款账期越久越好的啦。
对于上游供应商自然不可能让企业白拿了,至少需要付个定金。这样需要付多少比例的定金就看企业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了。一般来说,定金比例越低,就说明企业对供应商的影响力越大。
企业财务上 预付款项与应付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的比值大致就反应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能力 。
海天味业、加加酱油、千禾味业近三年的预付款项与应付款项比值分别是1.61%、3.32%、10.23%。那这个数据说明海天对于上游供应商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另外,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不仅是体现在议价能力上。如果企业与某个供应商交易额很高,也说明企业过分依赖那个供应商。
2020年度,海天味业与前五大供应商的交易额占比是21.52%,第一大供应商是6.63%。
千禾味业与前五名供应商的交易额占比是32.12%,第一大供应商是8.54%。加加酱油前与五名供应商的交易额占比是33.63%,第一大供应商高达13.91%。这样对比看来,海天对于上游供应商也是拿捏得死死的。
采购的时候,企业希望不付或者少付定金,但是对于销售,企业却希望收完钱再发货。海天味业就是采用这种 “先款后货” 的强势销售模式,经销商需要先付完款企业才会发货。
这样的销售模式反映在财务数据上市怎么样子的呢?我们看看酱油企业 预收款项与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的比值 。
海天味业这个 比值为十几万,厨邦大概在几百。然而千禾味业和加加酱油则只有零点几 。对于海天,相较于大量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基本可以忽略,海天超过70%的资产是货币资金。
如果海天产品市场控制力差,销路不稳定,经销商肯定不愿意提前支付货款,毕竟我们都不希望承担风险的嘛!
我们再看一下2020年海天的前五名经销商交易总额占比是2.35%,最高的只有0.76%。而这个占比厨邦(中炬高科)是6.8%、加加酱油是6.27%,千禾味业更是14.5%。
从经销商的销量与总销量比值的数据上看, 海天的经销商也是相对弱势 。对于下游的经销商海天更是拿捏得死死的。
另外从市场的角度上看,海天味业在五大销售区域(东部、西部、中部、北部、南部),除了西部相对少一些,只有26亿销售额。另外四大销售区域都在40亿以上。
对比来看,厨邦销售优势区域则在南部区域,千禾味业销售优势区域则在西部区域。综合来看, 海天味业全国各区域发展均衡,有更强的市场控制力 。
我们知道,想要把业绩规模做大,要么就是提高订单的金额,要么就是提高订单的数量。
即使订单金额很少,但是订单数量很大,一样可以把业绩规模做起来。相反即使订单金额再高,一年就一两个订单,业绩规模也可能很少。
对于企业来说,经营周期越短,就意味企业对企业内部的资源利用效率更高,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率。
海天味业近五年的经营周期大约50天。也就是说海天从采购原材料、加工原材料到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这个过程不到两个月。
加加酱油的经营周期大约是100天,千禾味业的经营周期是175天,厨邦酱油(中炬高科)的经营周期是220天。
酱油企业产品的市场售价差不多的情况下, 海天味业一年可以做七次生意,加加酱油可以做三四次生意,千禾味业可以做两次生意,但是厨邦酱油一年只能做两次不到的生意。
另外在我整理的酱油企业年度报告资料中,海天味业2020年大约生产了238万吨的酱油,而销售量是245吨,库存量仅为10万吨,占销售量不到5%。这样看来海天味业的酱油是当年生产,当年就卖光了。
千禾味业2020年酱油生产量大约为20吨,而销售量也为20吨,但是库存量却是21吨,库存量超过了销售量,基本是当年销售的酱油是前年生产的。
这样看海天这台“印钞机”生产速度相比厨邦、千禾等快了很多。海天这样的“印钞”速度是不是因为海量的资源投入获得的呢?毕竟猪是可以增加投食育肥的哈!
我们再看一个数据——总资产周转天数。这个数据指的是企业总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数据越低,大致可以说明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越高。
海天味业近五年的总资产周转天数大约390天、千禾味业是470天、厨邦酱油(中炬高科)是490天,而加加酱油更是高达520天。
海天味业总资产周转一次大约需要一年出头,而加加酱油总资产周转一次则需要一年半时间。这样看来海天这台“印钞机”性能确实不错。
企业为了保证业务的进行,就会产生一些费用,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大块。
企业即使毛利率水平再高,但是费用率很高的话,也会把利润消耗完,就像蜜蜂一样,产再多的蜂蜜,自己吃掉了,养蜂人啥也没捞着。
企业这三大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大概反映企业整体的管理内部运行效率。这个数据越低,一定程度说明运营越高效。
海天味业近五年 三大费用率大约为13%,厨邦酱油(中炬高科)约为19%,千禾味业则高达25%。
企业的利润结构就像是一个漏斗,总营收就像是漏斗最顶部,越往下就会越小。对于制造企业,首先扣除掉企业生产直接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直接的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
根据我整理的2020年报数据,海天味业的营业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83%,制造费用约占比8%,运输费用占比约为6%,而人工费用占比约为3%。
加加酱油的营业成本中,直接原材料占比为79%,制造费用为11%,运输费用约为6%,人工费用约为4%。
千禾味业的营业成本中,直接原材料占比约为70%,制造费用为15%,运输费用为10%,而人工费用占比约为5%.
从这个数据上看,海天味业相较于加加酱油、千禾味业,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占比更低。
按照我的理解哈,海天味业更低的制造和人工费用主要因为生产的 规模效应 带来的。 海天味业2020年酱油产量约为238万吨,加加酱油的酱油产量约为24万吨,千禾味业的酱油产量约为20万吨。
海天的酱油产量基本是加加酱油和千禾味业的酱油产量的10倍。更高的产能,意味可以运用更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使用人工。
这种规模效应不仅体现生产上,因为更大规模的原材料采购,因为也能够获得更高的议价能力。所以,这样反映到财务数据上自然就是更低的制造费用和直接的人工费用。
从产业链上看,海天味业这台“印钞机”就像是一个 聚宝盆 般,将上下游资源聚于一身,然后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钞票”。
另外这台“印钞机”不仅产能了得,2020年的应收规模超过200亿,而且内耗很少,产品制造成本、企业运营的费用相较于加加酱油、千禾味业等更低。
所以海天这台“印钞机”性能稳定、产能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