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桃可挑
-
很多人都对未来的媒体进行过大胆的预测和预估,都很有道理,我从自己对媒体运作规律的交接,也大胆的提出了几条预测,供大家参考:
1.未来媒体的流量不再集中,碎片化的模式,更趋于当下群众们利用琐碎的时间获取多样信息;权威会变少,越来越多样化的个体媒体出现,数量逐渐增加覆盖受众们的视线,多元化的信息流饱和受众们的时候。
2.未来媒体平台的标签会越来越模糊,由于科技的发展,多元化的新媒体出现,媒体的平台不在局限性,为吸引人们的视线,抓住受众的眼球,越来越应和市场的需求,标签随之做出改变,不在正统,不在单一。
3.未来的媒体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报道一分钟出体育新闻(体育形式),人为的报道必须有深度更特别。
4.未来的媒体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时间越来越短,快餐式呈现;高速发展的环境,促使多变的竞争,更有创意,更有热点,更简便的体验才能存活。
5.未来媒体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体媒体时代已成熟,每个人都是新闻源都是发声器;自主化、个性化,依靠不同网络平台,都能成为编辑者和发布者,人们可拍摄照片和视频分享到网络媒体上,随时随地高速的传播出去。
文/南方锈才(ID:ilovexiucai),努力生活,小心追梦。专注整合营销传播、组织健康与个人成长。
u200du200d
- CarieVinne
-
文/李雪昆
可能每一个媒体人都在思考这个行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在日前举行的2016未来媒体峰会上,与会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大胆预测。我们对业界和学界人士前瞻性的观点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传媒技术和内容呈现方式正在不断发展,但传媒的本质永远不变,那就是身临其境地为受众讲述身边故事。在充满变革和颠覆的时代,在技术不断创新迭代的时代,亘古不变的目标似乎离我们每一个人越来越近了。
日前,在由新浪新闻主办的2016未来媒体峰会上,与会者为传媒业界提供借鉴、提供参考、提供下一步决策的理由。那么,未来的传媒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该怎么样去预测?又该怎样去着手?或许答案就在这里。
未来媒体是什么
新浪网副总裁、新闻总编辑周晓鹏认为,未来媒体既是技术也是艺术。他肯定了在未来的媒体报道中技术手段的重要,但是他也提醒大家更要考虑表达的技术形式和思维模式。
过去一年不断听到“机器人写作”,似乎因为技术的发展,真人记者正在成为“元新闻记者”,难道机器取代记者只是时间问题吗?在周晓鹏看来,媒体领域要相信技术的力量,也要相信人的价值。他认为,身边随处可见新闻艺术化表达,往往依赖于技术赋予动态的表达方式,但也应看到,并不是将技术运用好就一定能够得到艺术的表达。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中也大有学问。倘若忽视主题、消解人性深度、消解艺术个性,一味追寻科技所带来的视觉语言形式上的变化而忽略其文化内涵,其结果就会导致受众精神内涵上的空虚、苍白与视觉设计语言的世俗化。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葆华认为,所有关于未来媒体的变革都是由人来创造,所有媒体的变化、科技的变化都会反映到人的认知和感受上。因此,未来新闻从业者应当做创新者、桥梁者。并且,就行业而言,要打造一个共同体,对未来发展进行共同探讨。只有更好地拥抱科技应对未来,媒体行业才有更好的发展和希望的曙光。
“未来的媒体,包括日常的信息流的组织与呈现,它本身既是技术也是艺术的表达。要知道美感在什么地方,要知道如何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因此,在传媒领域应该有技术,但不应该一味崇尚技术而弱化我们的价值。对于技术与人的价值,任何一种单边的否定都是一种迷信,而未来的媒体将是智能技术与人的思维艺术的结合。”周晓鹏将未来媒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信息增量、视角增量与体验增量”。
而针对此次峰会的“浸媒体”主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浩也带来了他的观点,似乎能够从学术界的角度给“浸媒体”一个直观的描述:“我想,‘浸"既可以表现为用户的体验更加沉浸,也可以代表媒体人更专注、投入。”沈浩也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他表示,技术往往都遮蔽在文化中,只有当技术产生革命性变革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技术带来的变化。
未来媒体向何处去
当下媒体身处变革时代,技术支撑成为行业迭代的强大推动力,这些都是与会者的共识。然而,未来媒体究竟会向何处去?
“受众定义不再,每个人都是传播主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说,“互联网时代没有受众只有用户,用户是清晰、特定的主体和个人。新的传播关系已经产生,新的以个性化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传播关系替代了大众传播,我们看到了哀鸿遍野,传统的商业模式在崩塌之中。”
诚然,传统的商业模式在崩塌,而新的商业秩序尚未建立。未来媒体的新商业模式是什么?未来媒体走向何处才是正途?
“浸媒体、大平台、大数据。”宋建武回答道,未来的传播将不会以某一种特定的技术为支撑,而一定是在一个大平台上的整体运营。谁有互联网的平台,谁有作为主体的用户,谁就有未来。依靠大数据,只有平台才能聚合大数据并进行处理,未来传统媒体包括互联网媒体就要向这个方向发展:汇集原生数据,生产自身的用户数据。
对于未来媒体会向何方发展,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客座教授皮埃罗认为,未来的新闻将不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体验”的。未来媒体将成为连接新闻叙述者和新闻制作者的桥梁。未来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将会被改变,媒体工作者要组织人工智能、大数据、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是选择最好的设备。
透过皮埃罗在峰会上发布的《2017未来媒体趋势报告》我们看到,过去100年间,即使传播平台在更新迭代,报纸、广播、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出现,但新平台并没有取代旧平台。虽然你在用智能手机,但你仍在“读”或“听”新闻。新闻生产者的工作并没有发生改变。而对于未来媒体发展,皮埃罗特别提到了十大趋势,即用户体验技术、大数据、新内容时代、流媒体、手机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共舞、创客文化、货币化、新平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写作,而将这些趋势结合起来或许将引发一场媒体业的革命。
VR有助媒体通向未来
对于“浸媒体”时代的到来,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媒体要给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资讯内容,提供沉浸式的思维方式,让用户有沉浸式的思维表达和思维模式,有沉浸式的体验,而这些也是媒体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于虚拟现实所带来的颠覆与冲击,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与虚拟现实国际研究中心执行董事凯文·盖革认为,颠覆并不一定是糟糕的事,它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带来进步和开放的思想。现在的人们需要有新的方式表达自己,而且要改变现有表达的方式,在VR、AR等实践中,业界应该可以看到有很多机会,尤其对那些内容制作者而言,可以实现与受众更直接的互动。
与此同时,凯文·盖革也提醒道,虽然当下VR十分火爆,但如果将VR比喻成一个人的话,它就像在母亲体内的一个胎儿,还是一个胚胎状态。VR的技术发展会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轻盈、越来越轻便。而真正的VR时代将从2020年开始,未来的这几年中,业界会考虑媒体如何演变?媒体行业如何发展?很多公司会改变其策略重新经营商业,他们可能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增强技术和混合技术在新闻媒体中也将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VR无疑是一座桥梁,帮助媒体通向未来。
对于推动媒体变革的动力,有人说是高速宽带,有人说是全息数据,有人说是多维媒介,凡此种种。“其实,这些都只是表现,向本源探索,也许,这变革的力量来自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周晓鹏这样说道。
在他看来,我们尚未了解这次新技术革命的速度和广度,但我们知道人类拥有的运算能力与处理能力正以超出常人想象的速度在提升、在应用。我们身边,人工智能、VR、物联网、3D打印等各种新兴突破性技术集中出现,媒体所处的环境、所关注的对象,会因为这次革命而发生变化,媒体间的竞争也不再是介质的竞争,而是效率、效果的竞争。
- 来投吧
-
末来的融媒体就是把FM广播和电视节合并在一起共同转发,实现二合一统一制管理,单靠广播声音独自播放音乐等,是无法发挥作用的,现在有了手机,网络听广播的比较少,使广播收入不断下降,把广播电视节目并机转发,共同融合,做到共享,是新融媒的创新。不过我国少数地区媒体并机直播还在测试阶段,时机并未成熟,偶尔转发一二个节目以上,等将不久测试成功,永久并机直播,两方面都有好处,感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