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牌网络
-
事实上,郭嘉和诸葛亮不但作为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各自阵营的分量也都一样。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的说法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说法则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我们没能看到那一天。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郭嘉这颗将星不像诸葛亮那样璀璨明亮。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出山,到五十四岁病故,为刘备集团服务了二十八年,而且还有十一年时间是大权独揽;郭嘉为曹操集团服务却一共
只有十一年,而且职务不过军师祭酒(参谋)。两人施展才华的条件,真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便显得乏善可陈。用周泽雄先生的话说,也就对付了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对付孙权、刘备这两大“枭雄”,就有点力不从心,在赤壁还差一点就被烧得焦头烂额。当然,刘备反败为胜,并不仅仅因为有了诸葛亮;曹操事业受阻,也并非仅仅因为没了郭嘉。我们不可以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但郭嘉的去世,对于曹操确实是重大损失。因此,曹操败退赤壁时,曾仰天长叹,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那里,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场面:曹操华容道脱身回到南郡,曹仁设宴压惊,众谋士也都在座。曹操忽然仰天大恸。众谋士说,丞相遇难时全无惧怯,现在安全回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可以重整军队报仇雪恨,怎么反倒痛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接着便捶胸大哭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于是“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曹操的这一声叹息或者说捶胸大哭被毛宗岗父子批得狗血喷头,而且把这一哭和宛城之战哭典韦联系起来了。战宛城的故事,我们在《鬼使神差》那一集(第八集)讲过,就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由于曹操自己的失误,刚刚投降十几天的张绣,采用谋士贾诩的计谋突然反叛。猝不及防的曹操靠着典韦奋不顾身拼力死战才逃得性命,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却均在战斗中身亡。事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痛哭流涕。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曹操是这样哭的:“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于是他身边的那些将士都十分感动(众皆感叹)。
这真可谓“曹操版”的“刘备摔孩子”了。刘备摔孩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赵云在长坂坡救回阿斗后,刘备把那孩子往地上一扔,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惊得赵云扑翻在地,哭着说非肝脑涂地不可。你看,曹操是不哭爱子哭爱将,刘备是不疼爱子疼爱将,结果都让将士们感激涕零,真是异曲同工。
同样,哭典韦和哭郭嘉也有得一比。毛批说,曹操以前哭典韦,后来哭郭嘉。哭典韦之哭,是为了感动众将士;哭郭嘉之哭,是为了羞愧众谋士。“前之哭胜似赏,后之哭胜似打”,真想不到奸雄的眼泪,居然“既可作钱帛用,又可作挺仗用”。于是毛宗岗父子冷笑一声说:“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可笑。”
这个批语当然很精彩,只可惜曹操哭典韦的话,哭郭嘉的场面,和“刘备摔孩子”一样
,都是小说家言。没错,为典韦治丧时,曹操确实亲临哭祭,但没有说过“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的话。曹操也确实说过“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话,但并没有捶胸大哭。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在什么场合说的,有没有众谋士在座就更不知道。那个场面是罗贯中的演义,靠不住的。也就是说,毛宗岗父子批的是小说中的曹操,不是历史上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可笑。他的叹息,也未必是为了“愧众谋士”。事实上,曹操赤壁失利,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责任并不在谋士。何况曹操的谋士也并不无能。比如孙刘的联盟,就早已有人料定,这个人就是程昱。曹操在夺取荆州以后继续顺江东下,也有人反对,这个人就是贾诩。可惜“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可见,曹操的谋士是尽责的,也是称职的,他怎么会借口怀念郭嘉来“愧众谋士”?
那么,曹操又为什么要叹息呢?实际上曹操是在叹自己命苦,过早失去了郭嘉。《三国志·郭嘉传》说:“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也就是说,如果郭嘉还活着,事情就不会这样了。
怎么就不会这样呢?因为郭嘉是军事天才。他“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总能随机应变,当机立断,而且神机妙算,出奇制胜。比方说,曹操三战吕布,士卒疲倦,准备撤军。郭嘉力主再战,而且断定再战必胜,结果吕布被擒。曹操征伐袁谭、袁尚,连战连克,诸将主张再战,郭嘉主张撤军,结果袁谭、袁尚兄弟祸起萧墙,曹操渔翁得利。曹操战袁绍,有人担心孙策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来不了;曹操征乌丸,有人担心刘表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不会来。结果呢?和郭嘉预料的完全一样。
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于出险招,走钢丝。比如战官渡、征乌丸这两回,别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常理,孙策和刘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后插一刀子。偏偏郭嘉就敢断言不会,也偏偏曹操就敢听他的,冒此天大的风险。其实官渡之战这一回,是多少有些侥幸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说。但征乌丸那一仗,则确实体现了郭嘉的军事天才。
乌丸也叫乌桓,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此前一直倒向袁绍。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袁谭和高干被杀。袁尚和袁熙被曹操打败,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逃入乌丸,想借乌丸的力量与曹操抗衡。所以,曹操要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部中国,非征伐乌丸不可。但是乌丸并不好打,许多人都不主张打,最后胜得也很险。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当时天寒地冻,荒无人烟,连续行军二百里不见滴水,军粮也所剩无几,曹操“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因此回到邺城后,曹操下令彻查并重赏当初劝谏他不要征讨乌桓的人。曹操说,我这场胜利,完全是侥幸。诸君的劝阻,才是万全之策。可见这场战争实在是惊险得很。
事实上,当时反对征伐乌丸的人很多。据《三国志·武帝纪》,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他们认为,袁尚不过是一个狼狈逃窜的“亡虏”。乌丸是“夷狄”,“贪而无亲”,哪里会帮助袁尚?因此用不着打。第二,他们认为,乌丸地处偏远,我军一旦远征,刘备一定鼓动刘表趁机偷袭许都,“万一为变,事不可悔”。因此打不得。
然而郭嘉却认为可以打、应该打、打得赢,因此力主此战。据《三国志·郭嘉传》,郭嘉认为,第一,乌丸是很远,但正因为离得远,他们必定“恃其远”而“不设备”。如果我们出其不意,突然袭击,一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因此“可破灭也”。第二,袁绍家族的影响不可小看,三郡乌丸的实力也不可低估。一旦他们联合起来,“招死主之臣”,“成觊觎之计”,只怕青州和冀州就不再是我们的了。至于刘表——这是第三点,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坐谈客耳)。他很清楚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刘备,因此对刘备是有防范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刘备。委以重任吧,怕自己控制不了;不予重任吧,刘备肯定不会真心实意地帮助他。所以,尽管我们“虚国远征”,却不必顾虑后院失火。曹公你就放心吧!
事情果然如郭嘉之所预料。据《三国志·先主传》及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出征乌丸,刘备劝刘表偷袭许都,刘表不干(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等到曹操从乌丸王踏顿大本营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附近)班师时,刘表才后悔,说不听刘备的话,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刘备只好安慰他说,现在天下大乱,战事频仍,恨不得天天都要打仗(日寻干戈),机会嘛那还多得很。如果今后能够迅速反应(应之于后者),这一次也不算遗憾(此未足为恨也)。其实刘表哪里还有机会?曹操平定三郡乌丸以后,很快就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他;而他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和曹操交锋,就见上帝去了。
曹操接受郭嘉的建议,不理会刘表,率军北上,五月的时候到达了易县(今河北省雄县西北)。这时,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千里奔袭,辎重多,速度慢,难以迅速取得胜利。一旦走露风声,对方必有准备。不如留下辎重,日夜兼程,打他个措手不及。曹操然其计,率轻兵来到无终(今天津蓟县),然后在当地名士田畴的导引下,抄小路经徐无(今河北省玉田北)、卢龙塞(今河北省喜峰口)、白檀(今河北省宽城)、平岗(今河北省平泉),登上了距离柳城只有二百多里地的白狼堆(今辽宁省布佑图山)。这时乌丸王踏
顿才知道曹军来了,仓促应战,结果兵败被杀。袁尚和袁熙也只好远走辽东,投奔公孙康。
看来郭嘉确实料事如神。所以,《三国演义》便把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也归功于他。这个故事我们前面讲过,就是破乌丸后,曹操按兵不动,并不急于去消灭投奔公孙康的袁尚和袁熙,而是等着公孙康把这两个人的人头送来,公孙康也果然这么做了。这原本是曹操自己的决策,《三国演义》却说是郭嘉的“锦囊妙计”,谓之“郭嘉遗计定辽东”。《三国演义》这么讲,固然是不想让曹操太风光,但同时恐怕也因为郭嘉实在谋略过人。
事实上,罗贯中的移花接木也不是一点谱都没有,郭嘉确实出过类似的主意。据《三国志·郭嘉传》,袁绍死后,袁尚和袁谭也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当时诸将都主张一鼓作气灭了那两个,郭嘉却说不必,不如等着这兄弟俩自己打起来。郭嘉的分析是:袁尚和袁谭因为争当接班人原本不和,他们两个又各有各的谋士,因此势必祸起萧墙。如果我们逼急了,他们就会相濡以沫;我们不管他,他们就会鹬蚌相争。所以,我们应该做出南征刘表的态势,等待他们的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然,曹操的军队才开到西平(今河南省西平县西),袁尚和袁谭就因为争夺冀州大打出手,曹操也就坐收渔利。
现在,我们已经不难看出郭嘉为什么能料事如神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把人琢磨透了。他看透了袁绍,看透了吕布,看透了孙策,看透了刘表,也看透了袁尚和袁谭,这才敢迭出险招。也难怪曹操说郭嘉“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了。其实时事也好,兵事也好,说穿了都是人事。只有精于人事,才能明于时事和兵事啊!
郭嘉确实太会看人了。他不但看透了敌人,也看清了主人。曹操的表文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可见郭嘉在做出判断时,每每想到了曹操的前面,而且常常帮助曹操下了决心。但这显然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曹操的为人能够让郭嘉放心地去出谋划策,出险招,出奇招。如果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又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又嫉贤妒能,郭嘉的聪明才智就不会有用武之地。可见,郭嘉的成功,也是曹操的成功。这样的成功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不难想象,赤壁之战时,郭嘉如果在世,他也一定会出奇制胜,让曹操转败为胜,化险为夷。这就是曹操要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原因。可惜那时郭嘉已经不在了,否则历史恐怕得重写,《三国演义》也得重来。因为郭嘉即便没有“回天之力”,他和诸葛亮之间,也至少会有一场“智斗”的戏好看。
- 风头疯子
-
我只看过两遍电视剧,我认为两人的才华不分伯仲,郭嘉英年早逝,成就方面肯定是逊色于诸葛亮的,至于谁厉害这个问题我感觉没有可比性的。有的朋友说郭嘉死后曹魏就走下坡路,个人认为郭嘉的死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和曹操个人也有很大的关系,曹魏并非没有有能力的谋士,只是曹操听不进去而已,而郭嘉可以让他听进去。
- ardim
-
对 在历史的资料上 说明 在郭嘉死后的同一年 诸葛亮出山 有可能是巧合 但更有可能是! 一般说如果郭嘉在的话 赤壁中曹氏集团是不会输的 如果赢的话 面临的就是 全新的局面 比较厉害的 贾羽 (个人认为 三国最强 自己太会自保了 曹操一有不会的 就会去请教贾羽 每每必中 ) 其次 司马懿 (这一点相信大家不会有怀疑 司马懿与诸葛亮可以说 司马懿更胜一筹 但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无异于是保刘派 吧刘备形象夸大 ) 程昱 荀氏三兄弟 (可以说 他们三个在内政 后勤方面最强 为曹操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个人认为 聪明是不容置疑的但是 太喜欢装了 每件事都要包揽到自己身上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1997年我若不出生,香港不能回归。
马谡卒年三十九
郭嘉卒年三十八
马谡参军
郭嘉祭酒
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
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马谡献计平南中
郭嘉遗计定辽东
马谡“攻心为上”
郭嘉“兵贵神速”
马谡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
郭嘉大神(诸葛亮都要避其锋芒,等到他死后才敢出山)
结论:有时候多活一年远不如早死一年!
如果马谡识趣点在三十八岁就病逝历史又会有什么变化?
诸葛亮:痛哉幼常,惜哉幼常。假使幼常在此,亮何至于此
易中天:天纵奇才马谡的病逝,使蜀国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
网民:诸葛亮只是政治高手,论军事马谡完爆诸葛亮。
郭嘉:公有十胜,绍有十败
曹操:那奉孝这仗该怎么打啊
郭嘉:问二荀
奉孝之资,举世无双!濮阳败吕布,沉默于官渡。乌桓葬曹操,死后为人赋。战绩数不出,非要拿比诸。
先有鸿钧后有天,郭嘉道人还在前。力排众议保刘备,遗计乌桓除曹贼。
隔江施咒斩孙策,森罗殿里间二袁。
现在是个人都来碰瓷诸葛亮,连个单独立传都没有就来比。
诸葛亮: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治军:“天下奇才也 ” ——《三国志》
治国:军、农并兴,若行无事,以周公之法,而寓于管子之令,天下莫能窥其间,是以神也。 ——《三国志.裴松之注》
战略:隆中对,天下三分
领兵: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 ——《三国志.裴松之注》
发明:“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三国志》
文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经济: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三国志.裴松之注》
民心: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 ——《三国志》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 ——《三国志》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 ——《三国志.裴松之注》
地位:武庙十哲,中国古代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 苏萦
-
这俩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不太具备可比性。郭嘉是谋略型人才,治国未必行(这个历史没给他表现的机会,只是猜测);孔明是治国型人才,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当然我说的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是演义中人。
补充一点,郭嘉是张良;诸葛是萧何。明白了吧?
- kikcik
-
要不是郭嘉英年早逝是曹操必不会兵败赤壁的。那样鼎足之势就不会出现曹操也会一同天下。我觉得邓艾厉害·要超过司马懿程昱荀攸周瑜姜维等人
- 可可科科
-
郭嘉初期是鬼才,战历无数,没有听过败战,帮曹平定了大半个天下,无人能挡,后期病死。而诸葛亮才初庐,后期后连一个小四川也拿不下,诸葛亮仗的是奇门和卦,
- wpBeta
-
郭嘉三国旷世绝才!在宏观战略无人可匹敌,尤其重要的一点:郭嘉擅长临危变阵(曹操都自愧不如)!若郭嘉在曹操绝不会赤壁大败!也许曹魏会一统天下!
诸葛亮没有《三国演义》那样的神话!很多都是罗贯中虚构的! 不可否认诸葛亮在政治外交上堪称三国第一!
这么说吧 郭嘉乃是三国著名的军事家 !诸葛亮乃是三国著名政治家! 为什么说郭嘉略胜一筹!因为 当时是乱世 !军阀割据! 军事战略 高于 政治外交! 最终要统一天下 军事战略必须首位!
- 牛云
-
郭嘉,想都不用想,郭嘉的重要性是魏国其他谋士无可替代的。为什么哭郭嘉,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话与话之间,说服力的重要性,有些人就算也说到危险,可你未必信,有些人说到,你会言听计从,因为他的话百无一失。
- FinCloud
-
他们在谋略上有不同,郭用计奇、胆大,而诸葛是比较保守稳重很多是按照兵法。除他们之外,还有程昱、邓艾还有羊祜
- 来投吧
-
刘备和曹操厉害,没有他俩就没有郭嘉和诸葛亮
别当真,开个玩笑
- 左迁
-
我们不按照三国演义里的惯性思维来看的话
郭嘉最主要的给我们的印象是多次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曹操意见
特别是在征讨北方的时候
但是死的比较早
虽然曹操在赤壁败了以后说如果郭嘉还活着就不会输了
但是按照曹操的性格来说
多疑
自负
哪怕郭嘉活着也不一定会不失败
只是那时候曹操感慨自己身边缺少好的谋士而已
而那时候刘备有了诸葛亮
孙权有了周喻
都是当时一顶一的战略家
说到诸葛亮
给我们印象比较深
但是现实中的诸葛亮真的那么神吗?
举几个例子就知道了
1.为了北伐
派关羽去守荆州
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败
关羽是个很刚愎自负的人
很容易骄傲
在当时很看不起孙权的吴国的
诸葛亮很辛苦建立起的联盟在关羽眼里不算什么
这样一个人
根本起不到贯彻诸葛亮联合孙权对抗曹操思想的人
反而破坏了这样的整体
起了反作用
这是诸葛亮很大的失败
2.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
在刘备死之前已经告诉诸葛亮马谡这个人只会纸上谈兵
不可重用
诸葛亮明明知道这样的结果
还是派马谡去守
结果导致北伐失败
砍了他自己申请降3级留用
这是个失败
3.刘备死之前已经托付诸葛亮
若后主不行
诸葛亮可自己称帝
但是诸葛亮属于正统里的忠
与历史来说
是个失败
给我们更多的印象是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战略家
这点抛弃那些被神化的东西以外
他也是个凡人
不过的确是个很好的外交家
战略家
政治家
所以相对来说没有哪个更厉害
都是在一个历史时期有自己贡献的
- 大鱼炖火锅
-
不相上下 自我感觉 诸葛亮
- 西柚不是西游
-
要论谁厉害,就要分为两个方面:聪明和才华!
才华就不用说了,显然是诸葛亮!那谁聪明呢?
我觉得依然是诸葛亮,诸葛连弩 八卦阵 孔明灯。
他郭嘉再怎么出谋划策,我也相信诸葛亮更厉害!
- 余辉
-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