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中国人寿保险IPO是多少

2023-07-02 08:41:02
小白

楼主,我从网上帮你寻找了一下,不能确定是否完全正确,可以参考。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
1、中国人寿: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
2、中国平安: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市场。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601318。
3、中国太保: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代码为“601601”。
4、新华保险:作为我国首只A+H同步发行的保险股,2011年12月15日,新华保险以28.50港元的发行价登陆香港联交所;16日,以23.25元的发行价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从发行到上市的全过程,成功跻身两地资本市场。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
5、中国人保:目前只在H股上市。
所以,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有四家。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相关推荐

600开头的股票是什么板块的

初入股市,很多人都在好奇股票数字开头与板块有什么关系。具体地,600开头的股票是什么板块的?一起看看吧!一、600开头的股票是什么板块的?其实,600开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股股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沪市主板”的股票。除了600开头的股票,还有一些常见的股票开头代码,比如:创业板是以300开头、深市A股以000开头、沪市B股以900开头、中小板以002开头等。二、A股601开头与600开头的股票区别有哪些?A股中601开头与600开头的股票区别在于,600开头的是普通的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而601开头的股票有以下三个特点:1、次新股,都是新发行的;2、大盘蓝筹,流通市值和总市值比较大;3、国有成份多,基本上都是“中”字头的,例如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601601)、中国银行(601988)等等。或者是建议银行(601939)这样虽然不是“中”字开头,但是是国企控股背景的。三、a股和b股有什么区别?投资市场上,股票按分类标准不同,可以被分为A股、B股、H股、N股以及S股,其中A股和B股区别如下 :1、A股和B股的类别不同A股是上市公司发行的用人民币来支付的股票,B股是上市公司发行的用美元来支付的股票。2、交易的场所不同A股交易市场是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但是以美元交易的B股只能在上交所,用港币交易的B股只能在深交所。3、投资对象不同A股是国内的个人和企业都能够投资和交易的股票,但是B股可以是有外汇现钞或者是现汇的国内个人或者机构,能够是外国个人和机构,也能够是中国国内拥有境外外汇的个人和机构。4、交易费用的不同A股交易的有关费用一般是收取0.2-0.3%之间不等的交易佣金,但是B股将会支付1%左右的交易佣金。5、红利的计算方式不相同A股的股票的分红,一般是用人民币支付;但B股一般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来计算公司的获利水平,并用一定的汇率来折算成外汇支付给股东。
2023-07-02 04:11:291

A股中601开头与600开头的股票有什么区别?

A股中601开头与600开头的股票区别在于,600开头的是普通的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而601开头的股票有以下三个特点:1、次新股,都是新发行的;2、大盘蓝筹,流通市值和总市值比较大;3、国有成份多,基本上都是“中”字头的,例如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601601)、中国银行(601988)等等。或者是建议银行(601939)这样虽然不是“中”字开头,但是是国企控股背景的。扩展资料A股即人民币普通股,是由中国境内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从2013年4月1日起,境内、港、澳、台居民可开立A股账户)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不是实物股票,以无纸化电子记账,实行“T+1”交割制度,有涨跌幅(10%)限制,参与投资者为中国大陆机构或个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机构开户一、机构投资者A股证券开户需携带的资料:1、营业执照复印件3份(经年检);2、机构代码证复印件3份(经年检);3、税务登记证复印件3份;4、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3份(正反面);5、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3份(正反面);字母含义股票名字前的字母含义:指数名字前的“G”是指“贡”字,也就是“贡献”的意思。你点一下可以看见所有股票对该指数的涨跌贡献度。股票名字前面“L”是指“联”,也就是指关联品种,是指该股可能有B股、H股,或者是债券、权证什么的。股票名称中的英文含义:分红类:XR,表示该股已除权,购买这样的股票后将不再享有分红的权利;DR,表示除权除息,购买这样的股票不再享有送股派息的权利;XD,表示股票除息,购买这样的股票后将不再享有派息的权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A股
2023-07-02 04:11:561

601601中国太保的走势为何如此弱,长间都在发行价下运行?

上市的时候市场处于很高的位置,所以发行价这些相对定的高,并且金融类股票受到的影响都很大,所以现在也只能是低位徘徊了
2023-07-02 04:12:115

中保付与太平洋保险

两个不同的公司,成立时间、背景、经营理念、现在的发展可能不同,同样的是国内三大保险巨头!公司概况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作为《财富》世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企业——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核心成员,公司以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实力、专业领先的竞争优势及世界知名的品牌赢得了社会最广泛客户的信赖,始终占据国内保险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被誉为中国保险业的“中流砥柱”。历史悠久的中国人寿中国人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是国内最早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之一,肩负中国寿险业探索者和开拓者的重任,走过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深谙国内寿险市场经营之道。在长期为国内市场和客户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发展成为国际上知名的大型保险企业。·2007年1月9日,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2003年12月17和18日,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2003年6月30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组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1996年,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中国人寿开始迈入专业化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时代。·1949年10月,中央政府批准组建了国内唯一的保险公司,由此开启了中国人寿的发展元年。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77亿元,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中国太保,股票代码为601601。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可持续价值增长,不断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拥有太平洋寿险、太平洋产险和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子公司,拥有雄厚的实力,保持持续领先的市场地位。截至2008年末,总资产为3193.9亿元,净资产487.4亿元。2008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6%,就市场份额而言,太平洋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太平洋寿险为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目前拥有5400余个分支机构,6.4万余名员工与22多万名营销员,为全国超过3600万名个人客户和220万机构客户提供包括人身险和财产险在内的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中国太平洋保险在积极追求可持续价值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各类公益活动,履行企业公民的职责。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关爱孤残、捐资助学、扶贫赈灾等公益活动:已建立60余所希望小学,总投资超过了3000万元;在特大洪涝灾害、非典、南方雪灾、5.12抗震救灾期间踊跃捐款捐物,总额超过8000万元。面向未来,中国太平洋保险确立了“以保险业为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金融服务集团”的战略目标,努力建设成为信誉卓著、品牌杰出、财务稳健、效益优良的一流金融服务集团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7-02 04:12:341

股票名称前面带xd是什么意思

网友,XD意为除息(XR意为除权;DR意为除权除息。)股票名称前面带xd表示该股票今天是除息日。如今天601601中国太保就是每股派人民币0.30元(含税)的除息日,因此601601前加了XD标志。
2023-07-02 04:13:202

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相比,哪个好?

1、中国太平洋保险(A股:601601、H股:02601),又称太平洋保险,简称中国太保或太保,前身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于1991年5月13日,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2001年,根据中国国务院和中国保监会分业经营机构体制改革的批复,原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02318和601318。2020年9月28日,入选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六。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1名,较2019年的29名跃升8名。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6位。温馨提示:若需要了解或购买保险,您也可以考虑平安保险,可联系平安寿险:95511-1,平安车险/意外险:95511-5,平安养老险/团体险:95511-6详细咨询。应答时间:2022-01-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2023-07-02 04:13:506

现在跌破发行价的股票有哪些?

"新老划断"后收盘价和首发价最接近前10只股票代码 公司简称 昨收盘(元) 首发价(元)601601 中国太保 30.66 30.00601866 中海集运 6.99 6.62601939 建设银行 6.9 6.45601169 北京银行 13.53 12.50601898 中煤能源 18.96 16.83601857 中国石油 19.83 16.70601186 中国铁建 10.98 9.08601998 中信银行 7.06 5.80601088 中国神华 45.2 36.99601328 交通银行 9.95 7.90 http://www.sn.xinhuanet.com/2008-03/25/content_12779847.htm
2023-07-02 04:14:524

601股票是什么板块

601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属于平常说的主板股票。  601开头的股票有以下三个特点:  1、次新股,都是新发行的;  2、大盘蓝筹,流通市值和总市值比较大;  3、国有成份多,基本上都是“中”字头的,例如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601601)、中国银行(601988)等等。
2023-07-02 04:15:131

买哪个公司的健康险好

健康险建议买大点公司的,小公司有时候会遇到故意找麻烦不给赔的情况,平安,人保,国寿,之类的比较好理赔些
2023-07-02 04:15:327

中国人民保险上市名称

楼主,我从网上帮你寻找了一下,不能确定是否完全正确,可以参考。截止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1、中国人寿: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2、中国平安: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市场。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601318。3、中国太保: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代码为“601601”。4、新华保险:作为我国首只A+H同步发行的保险股,2011年12月15日,新华保险以28.50港元的发行价登陆香港联交所;16日,以23.25元的发行价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从发行到上市的全过程,成功跻身两地资本市场。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5、中国人保:目前只在H股上市。所以,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有四家。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7-02 04:16:331

人保,新华保险什么时候发行

楼主,我从网上帮你寻找了一下,不能确定是否完全正确,可以参考。截止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1、中国人寿: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2、中国平安: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市场。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601318。3、中国太保: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代码为“601601”。4、新华保险:作为我国首只A+H同步发行的保险股,2011年12月15日,新华保险以28.50港元的发行价登陆香港联交所;16日,以23.25元的发行价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从发行到上市的全过程,成功跻身两地资本市场。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5、中国人保:目前只在H股上市。所以,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有四家。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7-02 04:16:441

保险2019年上市的公司排行榜

楼主,我从网上帮你寻找了一下,不能确定是否完全正确,可以参考。截止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1、中国人寿: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2、中国平安: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市场。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601318。3、中国太保: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代码为“601601”。4、新华保险:作为我国首只A+H同步发行的保险股,2011年12月15日,新华保险以28.50港元的发行价登陆香港联交所;16日,以23.25元的发行价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从发行到上市的全过程,成功跻身两地资本市场。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5、中国人保:目前只在H股上市。所以,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有四家。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7-02 04:17:131

中国挂牌上市的保险公司有几家

楼主,我从网上帮你寻找了一下,不能确定是否完全正确,可以参考。截止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1、中国人寿: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2、中国平安: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市场。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601318。3、中国太保: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代码为“601601”。4、新华保险:作为我国首只A+H同步发行的保险股,2011年12月15日,新华保险以28.50港元的发行价登陆香港联交所;16日,以23.25元的发行价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从发行到上市的全过程,成功跻身两地资本市场。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5、中国人保:目前只在H股上市。所以,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有四家。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7-02 04:17:421

2019年我国保险上市公司总数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楼主,我从网上帮你寻找了一下,不能确定是否完全正确,可以参考。截止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1、中国人寿: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2、中国平安: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市场。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601318。3、中国太保: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代码为“601601”。4、新华保险:作为我国首只A+H同步发行的保险股,2011年12月15日,新华保险以28.50港元的发行价登陆香港联交所;16日,以23.25元的发行价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从发行到上市的全过程,成功跻身两地资本市场。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5、中国人保:目前只在H股上市。所以,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有四家。
2023-07-02 04:17:502

全球上市的保险公司共有多少家

楼主,我从网上帮你寻找了一下,不能确定是否完全正确,可以参考。截止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1、中国人寿: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2、中国平安: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市场。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601318。3、中国太保: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代码为“601601”。4、新华保险:作为我国首只A+H同步发行的保险股,2011年12月15日,新华保险以28.50港元的发行价登陆香港联交所;16日,以23.25元的发行价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从发行到上市的全过程,成功跻身两地资本市场。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5、中国人保:目前只在H股上市。所以,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有四家。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7-02 04:18:151

截至2014年我国保险代理人有多少

楼主,我从网上帮你寻找了一下,不能确定是否完全正确,可以参考。截止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五家,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 1、中国人寿: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自此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2、中国平安: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归A股市场。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601318。3、中国太保: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代码为“601601”。4、新华保险:作为我国首只A+H同步发行的保险股,2011年12月15日,新华保险以28.50港元的发行价登陆香港联交所;16日,以23.25元的发行价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从发行到上市的全过程,成功跻身两地资本市场。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5、中国人保:目前只在H股上市。所以,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有四家。
2023-07-02 04:19:571

金融、保险业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保险业的上市公司有4个601336601628601318601601银行的上市公司有16个601818601288601998601398600015000001601988601009600016002142600036601166600000601169601939
2023-07-02 04:20:061

27岁的以太币创建者获利11亿美元,以太坊创始人是怎样的存在?

近日,一则“27岁的以太币创建者获利11亿美元”的消息,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货币都出现数字货币这样的东西,最大的数字货币呢,就得算是比特币了,比特币从最初1分钱不到涨到了现在30多万人民币一个,涨幅超级巨大。而比特币之后呢,则是第二大数字货币以太币,以太币是2015年推出的,现在上涨了非常的多。那么这个创始人是谁呢?他是做什么的?一.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是一名27岁的程序员,就是他在2013年的时候创建出了以太币,并且在2015年推出了以太币。他是一位俄裔加拿大人 。二.靠什么获利11亿他既然创建了这个以太币,那么自然他肯定也是会有大量的以太币的,Vitalik Buterin持有的333,520ETH 的价值就超过了10亿美元,而如果以后以太坊的价格继续上涨,那么他的还会获利的更多,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似乎数字货币的还是在持续的发酵之中,并没有见顶的迹象。三.总结这个创始人呢,肯定是一位编写程序的高手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懂得看发展态势,估计应该也是看到了比特币的兴起比特币的价值,才会去发现的这个以太币吧。不仅仅是以太币和比特币,还有其他的一些数字货币例如狗狗币也是最近涨势惊人,在一个月内的涨幅达到了470%。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2023-07-02 04:15:334

请选择一个股票进行投资 并从投资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选它

  投资要选择成长股,如何寻找成长股?  什么是成长股?  费舍对通常进行的经济大势预测不抱什么希望,他说投资人更应该集中精力选择能够使自己以最小的代价和风险来获得最大收益的公司,这些也就是所谓的"成长股"。他提出了选择成长股的15个要点,他认为,一家公司如果能够符合其中相当多的要点,则具有比较高的投资价值,也就可以称为"成长股"。这15个要点大致围绕着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公司面临的市场状态和它的竞争能力:这家公司的营业额在几年之内能否大幅成长?有没有优越的销售渠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研究的基本条件。  营业额的增长前景首先取决于需求增长的状况,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必须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另外,对于企业销售能力的分析往往被忽视,绝大多数分析人员只满足于依赖一些粗略的指标来分析企业的销售能力。费舍认为这些比率太过粗疏,根本不足以成为判断投资价值的依据,要了解一家企业真正的行销能力,必须要到其竞争对手和客户那里去做艰苦而细致的调查。  其次是公司的研发水平:该公司研发活动的效率如何?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推进研发活动的决心有多大?  费舍认为,一家公司财务稳健性的最根本的保证就在于能够不断开发新的、能够保证相当利润量的产品线,而这直接取决于研发活动的水平,观察研发活动有两个最重要的角度:一是研发活动的经济效益如何;再者就是公司高层对于研发活动的态度如何,是否能够认识到目前市场的增长极限并且未雨绸缪。  第三就是公司的成本与收益状况: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如何?利润处在什么水平上,有没有采取什么得力的措施来维持或者改善利润水平?有没有长期的盈利展望?  虽然不象一般的分析师那样对成本和利润缁铢必较,但是费舍对于公司盈利能力也很关心,因为市场对公司的评价--也就是股票价格--更多的是集中在对盈利水平的评价上的。  费舍极为看中企业长远的盈利能力,他也一直在追寻那些净利润率持续高于行业均值的公司;他明确指出:"投资于利润率过低的公司,绝对无法获得最高的长期利润。"他的理由是,利润率低的公司财务体质过于虚弱,抗打击能力弱,在经济不景气中最可能首先倒下。  最重要的要点就是公司的管理水平:公司的人事关系、管理团队内部的关系如何?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还会继续发股筹资,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管理层的诚信态度是否不容置疑?  费舍认为良好的人事关系(特别是管理团队内部的良好氛围)和管理层足够的深度是保证企业能够高效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而对于公司的融资能力,他旗帜鲜明的指出:如果几年内公司将增发新股融资,而现有的每股盈余只会小幅增加,则我们只能有一个结论,也就是管理阶层的财务判断能力相当差,因此该公司不值得投资。这一点相信对中国股民应该是启发良多。  在所有判断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标准中,费舍把公司管理层的诚信状况作为最后一个,也是做为最重要的要点提了出来。早在1959年他就斩钉截铁地写到:"不管其他所有事务上得到多高的评价,如果管理阶层对股东有无强烈的责任感一事,令人深感怀疑的话,投资人绝对不要认真考虑投资这样一家公司。"反观今日美国股市之一派乱象,真是使人无法不佩服他的洞见,大师的目光是可以穿透历史的啊!  --怎样找到它?  对这些要点了然于胸之后,如何从上千家公司中选出若干家符合上述标准的呢?对此,费舍的经验就是首先求助于富有经验的投资专家,但是专家提供的线索总的来说仍然只是原始资料,而要从其中迅速筛选出若干家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公司,则主要靠经验了。  心中有了被选对象的大致范围之后,费舍就开始了他称之为"闲聊"的过程,寻找尽可能多的信息来源,不断丰富自己对所研究的公司的认识,"闲聊"对象主要应该是:该公司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客户、大学和ZF的科学家、行业协会的成员以及公司以前的员工等。  费舍坚持认为,只有从侧面了解到有关于一家公司至少50%以上的信息之后,才可以去拜访目标公司的管理阶层,否则就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状态:因为投资人对目标公司没有足够多的了解,极容易被公司的管理人员所误导;此外,也根本无从判断最基本的要点之一 --高管人员本身的能力。  费舍非常反对那种只凭几张财务报表和研究报告就匆忙下结论的做法,他讥讽道:"一个人如果一个星期只花一个晚上,躺在舒适的扶手椅里浏览一些经济商免费报告,便获得很高的利润,你觉得说的过去么!"  --何时买卖?  费舍投资哲学的核心就在于找到现在被市场忽视、但是未来几年内每股盈余将有大幅度成长的少数股票;进一步地,想要获得可能获得的最高收益,就应该仔细考虑出时机问题。  费舍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对于传统的依据景气研究以及对未来的预测来决定是否买卖股票的做法,他持否定的态度。他明确提出:过分信任经济预测的可靠性,无异于拿自己的全部积蓄去冒险。  费舍认为,最佳买入点应该是在"盈余即将大幅度改善,但盈余增加的展望还没有推升该公司的股票价格时",而抓住最佳买入点的基础就在于能够正确判断目标公司相对于整体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另外,由于市场的原因导致的股价大幅下跌也是买进优质股的好时机。  对于卖出持股,费舍认为只能基于三个理由:首先是原始买进时就犯下了错误;其次是公司出现了重大问题,管理出现退步,或者是增长潜力消耗殆尽,难于继续拥有突出的表现。第三个理由是投资者又发现了比手中持有的股票更优秀的品种。费舍认为最后一种情况非常罕见,而且随时准备更换持股组合的风险其实很大。  投资人不应该做什么?  在费舍眼里,投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陷阱,而且他本人正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为此,他专门总结了一些投资人应该尽量避免的东西:  --不要过度强调"分散投资"。费舍认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过于分散化迫使投资人买入很多并没有充分了解的公司股票,而这可能比投资过于集中还要危险。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一个最低限度分散投资的优先顺序:A审慎选出根基稳固的大型成长股,并且至少应该拥有5只以上,但其产品线最多只能略微重叠;B较少投资于那些介于上述股票和高风险的年轻成长型公司之间的股票;C最后才可以考虑风险较高的年轻的成长股。  --不可过分依赖数字。这里说的数字主要指一只股票前几年的价格列表、每股盈余的状况等等一般投资人所津津乐道的数据。费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主宰股价走势的是未来,不是过去。"在做出是否购买某只股票的决策时,它过去几年的价格变动或者是每股盈余等等根本就无关紧要。  --买进真正优秀的成长股时,除了价格之外,也不要忽视时机因素。有的时候,你会成功地找到一直真正有潜力的成长股,但是很有可能你面临的情况是:它的价格现在正处在一个不合理的高价位上。费舍介绍了一种方法,即:研究这家公司过去成功的经营计划,可以发现这些经营计划在发展阶段的某一点,必然会反映在股价上面,而在这个时间附近买进,就很有可能在接近最低价位的地方获得极有潜力的股票。  --不要缁铢必较。许多投资人都会为自己将要买卖的股票设定一个心理价位,费舍对此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作为一名希望凭借股票成长性在几年之内获得高额收益的投资人来说,为了一点小小的价格差异就放弃交易,绝对是得不偿失。  --不要忽视市盈率的分析。市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许多人没有认识到市盈率只有跟公司经营的特性联系起来,才能够真实反映其价格的"含金量"。费舍认为如果一个公司能够不断开发出新的获利来源,而且所在的行业亦可望有相近的成长动力,则其5-10年之后的市盈率肯定要远高于一般的股票,即使其现在的价格已经相当可观,其实还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菲利普.费雪---如何选择成长股  做中长线一定要学习这本书,我整理了一下它的要点:  第一章:过去的线索(略)  第二章,闲聊的妙处(论坛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熟悉一家公司特定面向的人,你可以获知每一家公司在业内的相对强弱势。如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客户。大学、ZF和同业工会都是主要的咨讯来源。  第三章:买进那支股票  寻找优良普通股的15个要点  1、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成长?  2、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3、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的成果?  4、这家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5、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  6、这家公司做了什么事,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7、这家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  8、这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很好吗?  9、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  10、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的如何?  11、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线索,以了解公司相对于竞争者,是不是很突出?  12、这家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13、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的资金,以利公司发展,现有持有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14、管理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则“三缄其口”?  15、这家公司管理阶层的诚信正直态度是否无庸置疑?  第四章,要买什么?  1、几乎所有的普通股投资,其目标都应该放在长期赚得厚利上。投资历史较悠久、根基较稳固的成长型股票,纵使因为整体股市出乎意料下跌而有所损失,也属暂时性质。这类大型公司的长期增殖潜力,远低于小型、年轻的公司,但整体而言,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对象。  2、投资成效决定于两件事:运用原则的技巧,另一个是运气。  3、每一份研究都指出了相同的趋势:五年或十年期内,成长型股票的资本增殖幅度远高于其他股票。  第五章:何时买进(好好体会这一点,能买到短期就能彪升的股票)  1、买到正确的股票,并抱牢够长的时间,总会带来一些利润,通常还会创造可观的利润,不过,要获得惊人的利润,则应考虑进出时机的问题。  2、预测景气趋势的经济学,不妨视为中世纪的炼金术。  3、如果传统的有关经济展望的研究,不能提供正确的方法,让我们确定合适的买进时机,有什么办法能告诉我们这件事?答案和成长股本身的特性有关。其共同点是:适合投资的公司,盈余即将大幅改善,但盈余增加的展望还没有推升公司的股票价格。这种情况出现时,适合投资的公司便处于适合的买点。  第六章:何时卖出  有三个理由,才卖出股票:  第一个理由:买进是错的。  第二个理由:公司发生了不好的变化。如管理阶层退步,成长公司的成长性耗尽。  第三个理由:换股买进看起来前景更好的公司。但此种做法必须非常小心。  投资人“五不”原则:  一不买处于创业阶段的股票。  二不要因为一只股票在店头交易就弃之不顾。  三不要因为你喜欢某公司年报的格调,就去买该公司的股票。  四不要以为一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来的盈余成长已大致反映在价格上。  五不要缁珠必较。  投资人“另五不”原则:  1、不要过度强度分散投资。  2、不要担心在战争阴影笼罩下买进股票。  3、不要忘了你的吉尔伯特和沙利文。(英国剧作家和作曲家,意思是不要受无关紧要的事情的影响)应该牢记的是:对他重要的事,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4、买进真正优秀的成长股时,除了考虑价格,不要忘了时机因素。]  5、不要随波逐流。在不同的时间,会对同样的事实作出不同的评估。其中,心理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详细资料请参考:  http://www.cy508.cn/viewthread.php?tid=1024&highlight=%B3%C9%B3%A4%B9%C9  另外:至少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公司主营 业务突出,将资金集中在专门的市场,专门的产品或提供特别的服务和技术,而此种产品和技术基本被公司垄断,其他公司很难插足投入。那些产品和技术在市场上竞争程度不高,把资金分散投入,看到哪样产品赚钱即转向投入,毫无公司本身应具有的特色,以及无法对产品和技术垄断,在竞争程度很高的领域中投入的上市公司很难成为“明日之星”。  2、产品和技术投入的市场具有美好灿烂的发展前景,当然对市场的前景具有前瞻的研判必不可少。比如,世界电脑市场的庞大需求使美国股票“IBM”和“苹果”成为当时的“明日之星”;香港因为人多地少,加上地产发展商的眼光,使地产上市公司利润和股价上升数倍。  3、“明日之星”上市公司应该在小规模或股本结构不大的公司中寻找。由于股本小,扩张的需求强烈,适宜大比例地送配股,也使股价走高后因送配而除权,在除权后能填权并为下一次送配做准备。如此周而复始,股价看似不高,却已经翻了数倍。  4、“明日之星”上市公司所经营的行业不容易受经济循环所影响,即不但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中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而且也不会因为宏观经济衰退而轻易遭淘汰。  5、公司经营灵活,生产工艺创新,尤其是在高科技范围,它们比其他的公司有高人一筹的生产技巧,容易适应社会转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6、公司肯花大力气进行新技术研究和创新,肯花钱或有能力不断发展新产品,始终把研究和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放在公司重要地位,如此,公司才有能力抵御潜在的竞争对手,使自己产品不断更新而立于不败之地。  7、公司利润较高或暂不高,但由于发展前景可观而有可能带来增长性很快的潜在利润。这一条对发现“明日之星”十分重要,因为利润成长性比高利润的现实性更为重要,动态市盈率的持续预期降低比低企的市盈率更为吸引人。  8、公司的股本结构应具有流通盘小、总股本尚不太大,且总股本中持有部分股份的大股东应保持稳定,大股东实力较强对公司发展具有促进甚至带来优质资产的可能。  9、公司仍未被大多数人所认识,虽然有人听说过公司名称,但大多数投资者都不知道该公司的股本结构、潜质、经营手法、生产技巧和利润潜力等,太出名或已经被投资者广为知道的上市公司不可能成为“明日之星”。  10、“明日之星”股在行情初起时,股价应不高,至少应在中、低价股的范围内寻找,因为从几元的股票翻倍到数十元较容易,而几十元股票要涨到数百元则对大众心理压力较大。  详细资料请参考:  http://www.cy508.cn/forum-56-1.html  谢谢,请给我加分.
2023-07-02 04:15:454

道琼斯 纳斯达克 标普500 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分别是多少支?

你问的这三个是不一样的东西,道琼斯和标普500是成份股指数,即选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对股价做平均。纳斯达克是一个交易所,在交易所上市的全部公司的数量跟入选指数的公司数量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一个指数的成份股可以包含在不同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也许你想问,美国的几个主要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各有多少支?几个相关问题的回答都告诉你:纳斯达克(NASDAQ)是美国的一个电子证券交易机构,是全国证券业协会行情自动传报系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 system)的缩写,创立于1971年,迄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现有3200家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有时简称纽约证交所)是世界上第二大证券交易所. 它曾是最大的交易所,直到1996年它的交易量被纳斯达克超过。现有2773家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美国证券交易所(英文:American Stock Exchange),简称AMEX,是美国第二大证券交易所和第三大证券交易市场,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原以中小盘股票交易为主,近年来在金融衍生工具和ETF的交易上有很大成就,地位日渐重要。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又译为史坦普500指数,是一个由1957年起记录美国股市的平均记录,观察范围达美国的500家上市公司。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时至今日,平均指数包括美国30间最大、最知名的上市公司。公司 行业 股票代号美国铝业公司 铝 AA美国运通公司 金融服务 AXP波音公司 航空航天 BA美国银行 银行 BAC花旗集团 金融服务 C卡特彼勒公司 重型机械 CAT雪佛龙 石油 CVX杜邦公司 化工 DD迪士尼 娱乐业 DIS通用电气公司 电子、金融服务 GE通用汽车 汽车 GM家得宝公司 零售、家居改善 HD惠普公司 电脑硬件、打印机 HPQ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硬件、软件和服务 IBM英特尔 微处理器 INTC强生制药有限公司 制药 JNJ摩根大通公司 金融服务 JPM可口可乐公司 饮料 KO卡夫食品 食品加工 KFT麦当劳 快餐、特许经营 MCD3M公司 原料、电子 MMM默克制药公司 制药 MRK微软 软件 MSFT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制药 PFE宝洁公司 家庭用品、制药 PGAT&T 电讯 T联合技术公司 航空、防御 UTX威讯 电讯 VZ沃尔玛 零售业 WMT埃克森美孚公司 石油 XOM
2023-07-02 04:15:531

美国加息带来的利好机会哪些板块最受益?

近日,美联储宣布将加息,这一消息一出,市场上的投资者们纷纷关注,美国加息带来的利好机会哪些板块最受益? 一、美国加息对股市的影响美国加息对股市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一般来说,美联储加息会导致股市的波动,但是,美联储加息后,股市的反应是复杂的,有的股票会受到利好,有的股票会受到利空,因此,投资者们在投资股市时,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选择合适的股票,以获得的收益。一般来说,美联储加息后,金融股、银行股、保险股等金融板块会受到利好,因为金融机构可以从加息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投资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二、美国加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美国加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美联储加息后,债券市场会出现利空,因为加息会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会下跌,因此,投资者们在投资债券市场时,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选择合适的债券,以获得的收益。 三、美国加息对外汇市场的影响美国加息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美联储加息后,美元会走强,而其他货币会走弱,因此,投资者们在投资外汇市场时,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选择合适的外汇,以获得的收益。 四、美国加息对期货市场的影响美国加息对期货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美联储加息后,期货市场会出现利好,因为加息会导致期货价格上涨,而投资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五、美国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美国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美联储加息后,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利空,因为加息会导致房贷利率上升,而房价会下跌,因此,投资者们在投资房地产市场时,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选择合适的房地产,以获得的收益。 六、美国加息对商品市场的影响美国加息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美联储加息后,商品市场会出现利空,因为加息会导致资金成本上升,而商品价格会下跌,因此,投资者们在投资商品市场时,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选择合适的商品,以获得的收益。综上所述,美国加息带来的利好机会,金融板块、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都会受到利好,而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商品市场等都会受到利空,因此,投资者们在投资市场时,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以获得的收益。
2023-07-02 04:16:011

美国股灾的1929年美国股灾

在世界其他国家,发生过多起因股市而引起的经济灾难,最典型的要数1929年美国股灾。1929年10月29日在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里,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旋涡之中,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危机已经悄悄降临,人们却没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机狂潮中被炒得离谱的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首先破灭了。然而,这丝毫没有给华尔街的疯狂带来多少警醒。从1928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事实上,在20年代,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股市的过热已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了。1929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他对自己说,如果连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这个明智的选择使他提早撤出资金,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1929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近在眼前。9月3日,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道琼斯金融》发表。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做笑谈,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千古留名。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美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关的政府财政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在经过昙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31点。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1~3月大幅反弹。并于4月重新登上297点。此后又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与股灾前相比,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到1947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不能恢复。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个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1932年银行倒闭风潮,又暴露出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从1933年开始,罗斯福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保证了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这样,以1929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和有效监管的金融体系在美国宣告诞生。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美国股市终于开始迈向理性、公正和透明。此后,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美国股市逐渐恢复元气,到1954年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水平。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星期一,这一天对于美国纽约所有股票持有者来说,是一个难忘的灾难性日子,美国当日一天中股票市场财富缩水超过五千亿美元。由此使得全球经济的病变迅速蔓延
2023-07-02 04:16:211

美国财富的60%是在股市里吗?

股市影响经济的第一个机制是财富效应,这种效应尤其体现在居民部门。以美国为例,截至2014年底,在美国居民部门的资产组合中,公司股权占到近20%的份额,养老金和共同基金合计占到42%左右,后两者的资产组合中又有超过30%到50%投入到了股市,因此,美国居民部门直接和间接持有的公司股权达到全部金融资产的1/3以上。所以,股市的上涨会显著提高美国居民部门的财富水平,进而刺激居民消费,而居民消费又占到美国GDP的70%。股市影响经济的第二个机制是通过影响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融资和投资:股市上涨会刺激公司的股权融资,从而推动公司投资乃至经济增长。以美国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迄今,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非金融企业发行股票的净融资额基本保持在负值的状态:其一,退市企业数量多于上市企业数量;其二,公司持续不断地回购股票。事实上,美国股市已经不是美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而是越来越“外国化”和“金融化”:按市值计算,美国本土的非金融企业市值占全部市值的比重从上世纪的80%下降到目前的60%,而金融企业市值和外国企业市值的比重分别占到20%左右。股市影响经济的第三个机制是杠杆效应。股市上涨对公司股权的影响有限,不过,公司股权价值的提高会降低公司杠杆,推动公司债务融资。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上市公司只有4千多家,上市公司数量只占全部企业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企业的债务融资和投资行为都与股市没有直接关系。不过,从美国的经济实践看,居民部门的财富效应肯定离不开杠杆效应。股市影响经济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机制就是通过企业上市、退市的优胜劣汰,推动技术创新。以美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股票市场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07-02 04:16:552

以太坊什么时候开始发行的

以太坊什么时候开始发行的?最近很多虚拟货币非常的爆火,很多小伙伴们都入手了以太坊ETH,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以太坊ETH开始发行的时间以及整体价格走向趋势,想要了解的用户可以参考一下。以太坊什么时候开始发行的发行时间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间被提出,在2014年7月24日起以太坊进行了为期42天的以太币预售。发行数量以太坊货币平台众筹时首次发行总量约为1.163亿个ETH,目前以太坊的总供应量为111,562,994枚。初始总量7200万,每年新增约1500万,在18年转为POS算法之后产量有一定的下降。以太坊ETH是目前较为稳定的一种数字虚拟货币,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对应的风险也很大,想要购买和持有的用户需要慎重选择。
2023-07-02 04:16:581

如何看待以太坊的ETH2.0?

我个人非常看好以太坊2.0之后的发展,但我并不是特别看好以太坊之后的价格。当以太坊升级到2.0以后,以太坊的证明模式将会发生变化。在此之前,以太坊一直通过POW的方式来提供证明。但在此之后,以太坊将会把证明模式调整为POS。当以太坊正式进入到2.0时代之后,以太坊的交易速度将会进一步提高,交易手续费也会大幅压缩,都会显著解决当前以太坊的交易困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太坊到时候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公链。至于以太坊以后的价格问题,当以太坊失去矿工的支持之后,我觉得价格很难突破新高。一、以太坊2.0将改变整个公链的环境。在以太坊推出2.0之前,以太坊目前的交易速度非常慢,交易的手续费也非常高。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每次交易的时候支付几百元的手续费,这也直接导致以太坊上的用户大量流失。我觉得当以太坊2.0出来之后,大量用户会回归以太坊,这也会进一步增强以太坊的综合影响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太坊将会成为第一公链!二、我觉得以太坊可能会失去矿工的知识。在以太坊推出之前,很多人可能还记得ETC。既然矿工可以把以太坊推到现在的高度,当以太坊不再需要矿工的时候,甚至想要把矿工甩走的时候。大量矿工会转头支持其他的公链,这对以太坊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以太坊的信任基础来自于大家的共识,我觉得以太坊升级2.0会影响到大家对以太坊的信任。综上所述,在以太坊没有正式升级到2.0之前,一切讨论都只不过是猜测而已,你可以参考一下。
2023-07-02 04:17:077

经济和股市有关系吗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述,有时也会存在股经背离现象。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中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 我国股市是否正在走向边缘化?这是目前人们格外关注并纷争不休的焦点议题。其中论据之一就是中国经济成长与股市表现之间所出现的割裂与背离。诚然,股市乃为经济的晴雨表,这是长久以来普遍存在于投资界中一个朴素认知和流行的说法。但在现实生活中,股市的扬涨跌落果真能够忠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的荣辱兴衰么?这不仅是留给投资者的一大困惑与迷思,而且对于当前我国股市是否边缘化的讨论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我国股市为基点来扫描国际市场,对此进行概略的剖析和探讨。 我国股市滞后而失真的晴雨表 中国股市自创生以来,既有轰轰烈烈也有浑浑噩噩,既有风风火火也有莽莽苍苍。那么我国股市行进的步伐是否辉映出了其经济高速成长的神奇魅力了呢?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字“否”字所能涵盖。 首先,我国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和稳定的成长之中,而股市却呈现出几乎是有规则的波浪形运动,尽管其振幅远不如香港股市强烈,频率也大不如香港股市显著。其次,股市的周期性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昭示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性变化,也印证了股市的总体上升趋势。最后,股市的上涨幅度从未达到过经济的增长水平,尽管一度十分接近。换言之,我国股市的滞后确实没有真实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傲人成就,至少过去几年中如此。 美国股市从晴雨表演变为独行侠 那么“经股背离”的现象是否仅为我国特有呢?我们可以用同样的目光来审视一下已经具有两百多年股市文化的美国市场。过去几年美国股市明显与经济走势渐行渐远。虽然经济仍然展示了7.7%的温和增长率。相形之下,美国股市在同期内却一败涂地。投资者非但没有领略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无力自拔,可谓是“风调雨不顺”、“国泰民不安”。长年来迷恋股市的投资者们也不得不挥泪而别。 纵观1990年以来的美国市场,股市大起大落,大涨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用华尔街的时髦语言来形容,就是跟随“非理性繁荣”而来的“非理性崩溃”。投资者在证券投资的启蒙运动中,俨然经历了一次精神的炼狱和灵魂的洗礼。过去十多年的轰轰烈烈、风风雨雨仿佛只是在梦境中潇洒地走了一回。 因此,“经股背离”的现象在美国也同样可以得到印证。虽然六十多年来股市确实一度扮演过经济晴雨表的角色,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亚太地区虚虚实实的晴雨表 如果有人认为美国股市过于遥远和庞大,缺乏适当的可比性,那么探览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发达市场或许启迪更大。曾几何时,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与致命的诱惑,七年中暴涨了三倍以上。然而就在人们鼎沸的讴歌声中,股市却轰然倒下。十多年来,万千投资者们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遗失的梦。股市留给他们的仿佛只有“忍将历史带泪看”的凄楚和悲壮。与早年的美国情况相似,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与股市也算得上是携手并进。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增长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场也泛起了阵阵红晕,但始终落伍于经济的行进步伐。九十年代的股市围绕着经济成长经历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喷薄而出,带给投资者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却又一次次地重归沉寂,留给投资者一个个美丽的误会和一片片残缺的记忆。所以就香港历而言,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似乎不是强词夺理也是牵强附会。 过去几年的疾风骤雨使全球股市繁华落尽。许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资的真谛之后,纷纷开始怀疑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说其是,为何股市运动时常与经济成长背道而驰?说其不是,又该如何解释资本市场理论和金融投资常识?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题令众多我国乃至全球投资者深感迷茫与困惑。股市与经济之间的晴雨表关系竟是如此的朦朦胧胧、虚虚实实! “经股背离”的五大根源 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是股市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础。缺乏国民经济与公司盈利的支撑,股市虽然可逞一时之勇,但却难扬一世之威。但既然如此,股市为何还会三番五次离经叛道、频频出现“经股背离”的怪象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五点。 其一,理性可控的经济与感性冲动的股市。 经济成长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可控性和可预测性。首先,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通常会有效地刺激抑制经济成长,使其有规可循。其次,国民经济这一庞然大物不易被人为因素所干扰,任何投资者个人或团体都很难直接操纵经济成长的步幅和节奏。此外,经济成长较少出现剧烈的波动和震荡。经济的增长曲线比股市的运动轨迹要和缓、平衡的多,绝没有那些惊心动魄的时时刻刻。但股票市场则更多地显现出感性与冲动的一面。第一,股市运动是众多投资者共同参与的结果,为无形的市场之手所推动,政府难以有效干预。第二,股市受众多因素影响,从政经局势到利率水平、从公司营销到市场传言、从预测值调整到分析师评级,不一而足。而且众多变量无法数量化,譬如投资心理和市场行为。这就使得市场运行兼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点,同样的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甚至相反的后果。第三,股市可能会在骤然间剧烈震荡,其波动曲线还不像经济运行那样令人赏心悦目。当投资大众误入迷途时,群众性运动的波澜壮阔便会荡涤正常的股市生态,使市场泡沫酿就其中。第四,经济数据每月出笼一次,而股市交易却可能要争分夺秒,这就为股市瞬间的风云变幻植入了深层基因,使任何人都难以铁口神断股市走向、尤其是其近期动态。 当股市浸淫在激情与亢奋之中时,其惯性和冲量难以抗拒。失去制约力和阻抗性后的股市便会在投资者的冥冥遐想之中冲向极端的边缘,致使股市比经济更容易产生泡沫。全球股市,莫不如此。市场中缺乏的不是清醒、冷静的大脑,而是胆量和勇气。无论何时何地,唱衰派都是少数,都会倍感步履维艰、身心交瘁。其“信口开河”会使公司收入因交易冷静而一泻千里,也会使万千投资者手中的财富一落千丈。就像是现代版本的“皇帝的新衣”。敢于挺身而出作为熊市的代言人,需要惊人的气魄胆识和心理素质,不怕引起公愤,不惜成为公敌,而且随时准备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股市何去何从却历来都是取决于多数人的集体行为。这就决定了感性与动荡的股市必然是以理性可控的经济为中轴线而上下抖动。 其二,公司盈利是经济与股市的连接纽带。 股市是间接而非直接地反映经济成长。所需媒介就是上市公司的销售盈利与财务状况。换言之,股市是通过公司盈利的高低来间接刻划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而经济周期、商业周期、行业周期、乃至公司的生命周期并不总是重叠在一起,其间的交叉错落就会导致公司盈利与经济成长间的短时偏离。当股市与经济之间的这一连接纽带断裂之后,股市运动便会与经济成长分道扬镳。 如果说经济成长以市场消费为主体,那么股市表现则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众多企业在过去的扩张过度,使它们提前赚取了若干年后的盈利,超额满足了未来的市场需求。所以尽管目前经济尚在温和成长,但库存积压与生产能力过剩已使这些公司的盈利源泉干涸,况且要将过剩的生产能力消化完毕并非一年半载之事。所以当市场消费与商业投资各行其是时,由市场消费所主导的国民经济仍可保持增长,但有赖于公司盈利和商业投资的股票市场则会遭致重创,导致经济与股市分手惜别、互道珍重。 证券市场只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环,它不可能超脱于公司盈利而独立自主。如若上市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欠佳,尽管政策导向、炒作气氛、投机心态等因素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股市上窜下跳,但绝不可能指望股票市场具有长期的荣景和非凡的未来。股市不是聚宝盆,它既是公司融资的手段,也是财富分配的渠道。投资者通过付费得到股东的身份,就是为了日后分享公司的盈利收入。如果公司无利可分、无望可求,它便会失去股东对它的信任和关爱。倘若这一非典型瘟疫从个别公司蔓延开来,便有可能对整个行业甚至整个股市造成重创。这不是股市自身之罪,不是监管系统之误,也不是运行机制之过,更不是万千股民之错,病灶恰恰存在于股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中。 如果你有洞穿股市的犀利目光,你就会看到公司盈利正是股市身后那双看不见的手,正是它在默默地主掌着股市的升沉涨落、荣辱兴衰。缺乏公司盈利增长这一必需的给养,股市就会面临风干与脆折的危险。就像是健壮的体魄不是天天靠抗生素维持一样,健康的股市也不能谨是依赖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 其三,当前的经济状况与预期的公司前景。 经济状况多以现状为基础,根据已公布的政府数据,而股市涨落则更多地反映未来的公司收益,分析师的前景预测可以长达三到五年。在某些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当前的经济状况并非总能与预期的公司盈利保持一致,这一时间差便会导致经济与股市脱节。人们对公司前景可能乐观过度,也可能悲观过甚。这就如同颇具传奇色彩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Lynch)所言,众多基金经理的错误乃是将过多精力凝聚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公司盈利与经济成长之间并不只是一种直观的线性关系或简单的因果关系,而且不同公司对于经济状况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能否成功地剥离出个别公司与经济形势之间的微妙线索,这才是对投资者眼力、功力、耐力的考验和挑战! 九十年代后期的股市泡沫就为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脚。人们对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期待与迷信,使之成为泡沫萌生的温床。加之“普及效应”、“锁定理论”以及“新经济学说”的推波助澜,使人们对公司未来的盈利前景产生了幻想和错觉,甚至想入非非。但殊不知,这种不切实际的市场预期只不过是令人目眩的海市蜃楼而已,既缺乏市场,也缺乏技术,更缺乏资本。也难怪其泡沫的破灭会招致全球股市纷纷陷落,使投资者们从南柯一梦中骤然乍醒。 无独有偶,这种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1973到1974年间也曾有过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离散程度还不在此次之下。道琼斯工业指数不到两年内就狂跌了45%,尽管经济在同期中反而增长了15%,大大超过了此次的7.7%(诚然,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之高也非今日可比)。好在这一阵痛只持续了不到两年便静静地掩入了历史,比此次股市暴挫缩短了半年时间。 当年股市之所以与经济走向大相径庭,其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中东石油危机使人们瞻念前途、不寒而栗。眼前的经济增长丝毫化解和掩饰不了人们对公司未来远景的忧心忡忡。尤其是当时的通货膨胀率高达平均10.5%,大大削弱了百姓的购买力和公司的利润率。不少人已经开始为石油价格可能会飙升到100美元一桶而感到寝食难安。果不其然,全球性的恶性经济衰退到1974年下半年时便悄然而至。 其四,全部的国民经济与局部的上市公司。 经济与股市的不对称性也会促成二者之间的背离。例如美国的经济结构中包括私营企业(PrivateSector)与政府机构(PublicSector)两大类别。前者约占经济的70%,即上市公司只创造了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剩余部分则来自于政府机构。这就造成只具三之二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不一定总能准确反映整个的国民经济。当企业与政府的行为趋同时,股市与经济发展如影随形;当二者离散时,其间的差异也不可避免。 过去几年的风云变幻即为明证之一。一方面,大批公司企业因库存积压和生产能力过剩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联邦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却在急剧扩张,用以反恐和刺激经济成长。其结果就使得政府投资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这集中反映在联邦政府从巨额盈余到巨额赤字的急剧转折上。政府支出的大幅增长与私营企业的来重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铸成了经济与股市之间的强烈反差。经济的温和成长主要来源于生产总值中由政府投资所创造、而上市公司无法代表的那30%。所以,近三年来的经济成长只是某种虚幻的假象,它掩盖了众多上市公司四面楚歌的困境与悲凉。 这种经济与股市间的不对称性在我国更为显著。积极的财政政策使政府投资在过去与年中主导了经济的高速成长,但众多上市公司却未必能够从中直接受益。据估计,目前非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上升。可是它们在股市中所占有的份额尚不足股市总值的10%。也就是说经济成长更多的是依赖于政府支出和仍未上市的非国有企业、而并非来源于上市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相对国民经济而言就缺乏足够的覆盖率和代表性,股市自然也就难以全面和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促使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手段来推动收益增长:服务业通过提高价格,制造业则依靠降低成本。这就导致了价格的变向分化:汽车价格的下降与保险费用的上涨;家具价格的下降与维修费用的上涨;鞋帽价格的下降与球赛门票的上涨;玩具价格的下降与托儿费用的上涨;餐具价格的下降与餐饮价格的上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制造业价格的下跌抵消了服务业费用的上涨,既同时增加了两类没类型公司的盈利,又化解了通货膨胀滋生的隐忧,可谓是一种“奇妙的和谐”。那么制造业何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收益呢?答案之一就是将产品生产转移到成本低、人才多、条件好的我国大陆。因此我国在经济危难中拯救了众多的美国公司,成全了美国制造业的转型与重组,对当前美国经济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经济越是不景气,公司削减成本的压力就越大,迁往我国的公司也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的阴影非但没有笼罩到我国大陆,反倒是加速了外国资本向中国的转移,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通过资本转移来降低成本的经营策略使众多美国公司在经济萧条的漩涡中幸免于难,也使其股票在美国股市中获得了一丝慰藉和一线生机。然而过于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来说,这些不速之客的来临恐怕只是在其身边添加了一个更具竞争力与威协性的庞然大物,自己未必能够亲身贪图到它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或市场上的优势。因此,随着资本技术与产品制造向中国的转移,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外资公司在本国股市中的所得远远超过我国上市公司在我国股市中获取的利益。换言之,外资投入所带动的那部分经济增长未必会使我国上市公司乃至我国股市直接受益,二者之间并无等号、或者约等号的关系。 因此,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政府投资和外国资本等,未必就一定能够敦促我国股市的上涨。若用统计学的语言来描述,那就是“经济增长是股市上扬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关键还在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国民经济的充分代表性,以及它所构建的传输机制能否正常运作。这就是国民经济、公司盈利、股票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微妙之处所在。 其五,枯燥的经济数据与敏感的投资心理。 经济数据通常只为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所关注,平民百姓并不了解或关心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而且即使经济多长或少长了一个百分点,人们往往也无所察觉。然而,股市却与他们的财富和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对股市变化的警觉十分敏感。自1790年费城股票交易所诞生以来,证券文化与股市传统在美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加之共同基金今天的社会化与大众化,股市暴跌之所以给投资者带来刻骨铭心之痛也就不足为奇了。 投资者在牛市时通常会将经济数据忘之脑后,将投资风险置之度外。千奇百怪的学说也会应运而生,为股市泡沫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可一旦熊市降临,人们便会对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影像反差感慨万分。当人们纷纷怨股市在过去几年中未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时,他们似乎早已忘却了昔日的股市又曾带给过他们多少温馨的回忆和无限的憧憬。遥想九十年代后期,有谁关切、甚至在意经济的成长步幅?投资者就像股市一样扬起了高傲的头颅。试问,美国经济何曾有过那斯达克指数在1999年时高达86%的年成长率?我国经济有过2007年深沪指数100%以上的增长率?所以,投资者在股市超越经济时是沉醉的,而到股市滞后时却又清醒了。 就投资心理学来说,“记忆固化”是金融投资中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它使投资者的记忆凝固、硬化,总把股市的历史峰值永久地印刻在大脑皮层深处,将其铸为恒定不变的坐标轴和参考系。股市泡沫破裂之后,投资者通常都会领悟到投资理念的陶冶与凝练,并从心底萌生一种如梦初醒之感。但记忆固化却阻断了人们反思、追索的思维通道。其实记忆固化并非新奇之事,唐代诗人元积早在1200多年前就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不朽绝句。处理感情之事是否应当如此,我们姑且不论,但就投资而言,它却是大忌之一。 首先,记忆固化曾无情扭曲投资者的逻辑思维与市场判别。如果你把思绪和视野凝聚和锁定在股市的历史峰值上,并总是以此为度量衡来判定股市价位的高低,那么你就会为障眼法所凝,失去客观、准确的判断能力。殊不知,顶峰时的股市或许只不过是泡沫期的病态和错觉,暴跌时分寸是其归真反璞的开始。只有历尽沧桑才能还其本来面目,才能回归于其应有的合理价位。试问,就沪指而言,究竟是当年的6000点过高了呢,还是今天的不到3000点太低了? 其次,记忆固化会使得投资者无法审时度势,根据经济形势、公司盈利、投资气氛、市场环境来随时调整自己的重心、掌控期望的目光。所以他们将会依据股市的历史印迹运筹出“守株待兔”式的投资决策。试想,如果沪指从2007年一路和缓走来,从未经历过5000点的历史高峰,那么今天有谁会去留恋它两年前放远的脚步声?又有谁会去祭奠它那往日令人目眩的辉煌?人们都会为其三十年来平均9.42%的年增长率而欢欣鼓舞。 股市与经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分析了理性经济与感性股市的矛盾与冲突之后,有人会问,那么股市究竟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呢?答案很简单,既是,也不是。从理论上讲是,就现实而言可能不是;从长期来论是,就短期而言可能不是;在某些时候是,在其它时候则可能不是。而且是与不是,同经济自身的发展状况并无任何直接或必然的联系。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就是这样断断续续、隐隐约约,既明且暗、欲断又连。 在我国也不例外。经济与股市间的离散处处留下了上述五大成因的印迹。在经济稳定高速成长的同时,诸多因素却使得股市显现出剧烈的波动性和浓重的情绪化色彩。众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与经济成长严重脱节或明显滞后。这就使得人们对公司未来的收益展望不像对宏观经济前景那样乐观、自信。同时上市公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极其有限,缺乏足够的代表性。所以,“经股背离”虽然在我国存在,但却不是我国的特色。同时,美国股市曾经连续二十三年落后于经济成长,而中国股市到目前还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因此任何结论或推测都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本文不是要为中国股市的边缘化讨论指点迷津,也不是要为某些误解正本清源,而只是力图揭示股市运行中若干不以投资者主观意志为转移、同时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股市与经济的关系既不是亦步亦趋、难解难分,也不是我行我素、渐行渐远,而是若隐若现、亦真亦幻。经济成长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恩恩怨怨向我们提供了两点启示,即股市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趋势。 第一,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股市可能会展现出狂躁不安的神情,时而楚楚动人,时而郁郁寡欢,因为市场气氛与投资情绪对于股市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投资者不能根据经济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或预测股市的短期行为,否则就会落入股市陷阱,无论你是股市的观潮客,还是股市的弄潮儿。从这一点来说,与其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毋宁说它是投资气氛与股民心情的晴雨表。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近几年来,“行为投资”学说(BehavioralFinance)会在美国金融学术界中风起云涌、大行其道,与传统的主流“有效市场”理论(MarketEfficiency)并驾齐驱、难分伯仲。 第二,就长期趋势而言,股市运动虽然会偏离经济成长于一时,但却无法超脱经济成长于永远。经济成长与股市运动具有一致性,即所谓的“经股同一”。股市在短期内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误导,但最终仍要受制于经济成长的约束。如果说“叶落归根”的话,那么经济成长就是股票市场的根基所在。缺乏经济成长的依托与支撑,股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时的热情与行动只会伴随着泡沫的破裂而烟消云散。正可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当然,长期究竟是多长,无人知晓。诗人墨客们昨天在默诵着三毛的远行绝句:“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投资者们今天也在翘首向长天索问:“长期有多长,谁能告诉我”? 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我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以上图表都栩栩如生地刻划出了二者之间那种维妙维肖、若即若离的互动关系!从这一点上讲,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非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在以非理性的心理,去揣摩非理性的股市,从而致使他们在贪欲与恐慌之间永不停顿地漫步徘徊。这些经验教训即便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也依然会烁烁闪光。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中国美国如此,日本香港如此,所有股市皆是如此。
2023-07-02 04:17:441

股市到底是经济的晴雨表吗?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述,有时也会存在股经背离现象。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中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 我国股市是否正在走向边缘化?这是目前人们格外关注并纷争不休的焦点议题。其中论据之一就是中国经济成长与股市表现之间所出现的割裂与背离。诚然,股市乃为经济的晴雨表,这是长久以来普遍存在于投资界中一个朴素认知和流行的说法。但在现实生活中,股市的扬涨跌落果真能够忠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的荣辱兴衰么?这不仅是留给投资者的一大困惑与迷思,而且对于当前我国股市是否边缘化的讨论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我国股市为基点来扫描国际市场,对此进行概略的剖析和探讨。 我国股市滞后而失真的晴雨表 中国股市自创生以来,既有轰轰烈烈也有浑浑噩噩,既有风风火火也有莽莽苍苍。那么我国股市行进的步伐是否辉映出了其经济高速成长的神奇魅力了呢?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字“否”字所能涵盖。 首先,我国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和稳定的成长之中,而股市却呈现出几乎是有规则的波浪形运动,尽管其振幅远不如香港股市强烈,频率也大不如香港股市显著。其次,股市的周期性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昭示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性变化,也印证了股市的总体上升趋势。最后,股市的上涨幅度从未达到过经济的增长水平,尽管一度十分接近。换言之,我国股市的滞后确实没有真实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傲人成就,至少过去几年中如此。 美国股市从晴雨表演变为独行侠 那么“经股背离”的现象是否仅为我国特有呢?我们可以用同样的目光来审视一下已经具有两百多年股市文化的美国市场。过去几年美国股市明显与经济走势渐行渐远。虽然经济仍然展示了7.7%的温和增长率。相形之下,美国股市在同期内却一败涂地。投资者非但没有领略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无力自拔,可谓是“风调雨不顺”、“国泰民不安”。长年来迷恋股市的投资者们也不得不挥泪而别。 纵观1990年以来的美国市场,股市大起大落,大涨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用华尔街的时髦语言来形容,就是跟随“非理性繁荣”而来的“非理性崩溃”。投资者在证券投资的启蒙运动中,俨然经历了一次精神的炼狱和灵魂的洗礼。过去十多年的轰轰烈烈、风风雨雨仿佛只是在梦境中潇洒地走了一回。 因此,“经股背离”的现象在美国也同样可以得到印证。虽然六十多年来股市确实一度扮演过经济晴雨表的角色,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亚太地区虚虚实实的晴雨表 如果有人认为美国股市过于遥远和庞大,缺乏适当的可比性,那么探览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发达市场或许启迪更大。曾几何时,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与致命的诱惑,七年中暴涨了三倍以上。然而就在人们鼎沸的讴歌声中,股市却轰然倒下。十多年来,万千投资者们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遗失的梦。股市留给他们的仿佛只有“忍将历史带泪看”的凄楚和悲壮。与早年的美国情况相似,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与股市也算得上是携手并进。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增长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场也泛起了阵阵红晕,但始终落伍于经济的行进步伐。九十年代的股市围绕着经济成长经历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喷薄而出,带给投资者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却又一次次地重归沉寂,留给投资者一个个美丽的误会和一片片残缺的记忆。所以就香港历而言,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似乎不是强词夺理也是牵强附会。 过去几年的疾风骤雨使全球股市繁华落尽。许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资的真谛之后,纷纷开始怀疑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说其是,为何股市运动时常与经济成长背道而驰?说其不是,又该如何解释资本市场理论和金融投资常识?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题令众多我国乃至全球投资者深感迷茫与困惑。股市与经济之间的晴雨表关系竟是如此的朦朦胧胧、虚虚实实! “经股背离”的五大根源 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是股市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础。缺乏国民经济与公司盈利的支撑,股市虽然可逞一时之勇,但却难扬一世之威。但既然如此,股市为何还会三番五次离经叛道、频频出现“经股背离”的怪象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五点。 其一,理性可控的经济与感性冲动的股市。 经济成长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可控性和可预测性。首先,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通常会有效地刺激抑制经济成长,使其有规可循。其次,国民经济这一庞然大物不易被人为因素所干扰,任何投资者个人或团体都很难直接操纵经济成长的步幅和节奏。此外,经济成长较少出现剧烈的波动和震荡。经济的增长曲线比股市的运动轨迹要和缓、平衡的多,绝没有那些惊心动魄的时时刻刻。但股票市场则更多地显现出感性与冲动的一面。第一,股市运动是众多投资者共同参与的结果,为无形的市场之手所推动,政府难以有效干预。第二,股市受众多因素影响,从政经局势到利率水平、从公司营销到市场传言、从预测值调整到分析师评级,不一而足。而且众多变量无法数量化,譬如投资心理和市场行为。这就使得市场运行兼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点,同样的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甚至相反的后果。第三,股市可能会在骤然间剧烈震荡,其波动曲线还不像经济运行那样令人赏心悦目。当投资大众误入迷途时,群众性运动的波澜壮阔便会荡涤正常的股市生态,使市场泡沫酿就其中。第四,经济数据每月出笼一次,而股市交易却可能要争分夺秒,这就为股市瞬间的风云变幻植入了深层基因,使任何人都难以铁口神断股市走向、尤其是其近期动态。 当股市浸淫在激情与亢奋之中时,其惯性和冲量难以抗拒。失去制约力和阻抗性后的股市便会在投资者的冥冥遐想之中冲向极端的边缘,致使股市比经济更容易产生泡沫。全球股市,莫不如此。市场中缺乏的不是清醒、冷静的大脑,而是胆量和勇气。无论何时何地,唱衰派都是少数,都会倍感步履维艰、身心交瘁。其“信口开河”会使公司收入因交易冷静而一泻千里,也会使万千投资者手中的财富一落千丈。就像是现代版本的“皇帝的新衣”。敢于挺身而出作为熊市的代言人,需要惊人的气魄胆识和心理素质,不怕引起公愤,不惜成为公敌,而且随时准备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股市何去何从却历来都是取决于多数人的集体行为。这就决定了感性与动荡的股市必然是以理性可控的经济为中轴线而上下抖动。 其二,公司盈利是经济与股市的连接纽带。 股市是间接而非直接地反映经济成长。所需媒介就是上市公司的销售盈利与财务状况。换言之,股市是通过公司盈利的高低来间接刻划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而经济周期、商业周期、行业周期、乃至公司的生命周期并不总是重叠在一起,其间的交叉错落就会导致公司盈利与经济成长间的短时偏离。当股市与经济之间的这一连接纽带断裂之后,股市运动便会与经济成长分道扬镳。 如果说经济成长以市场消费为主体,那么股市表现则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众多企业在过去的扩张过度,使它们提前赚取了若干年后的盈利,超额满足了未来的市场需求。所以尽管目前经济尚在温和成长,但库存积压与生产能力过剩已使这些公司的盈利源泉干涸,况且要将过剩的生产能力消化完毕并非一年半载之事。所以当市场消费与商业投资各行其是时,由市场消费所主导的国民经济仍可保持增长,但有赖于公司盈利和商业投资的股票市场则会遭致重创,导致经济与股市分手惜别、互道珍重。 证券市场只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环,它不可能超脱于公司盈利而独立自主。如若上市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欠佳,尽管政策导向、炒作气氛、投机心态等因素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股市上窜下跳,但绝不可能指望股票市场具有长期的荣景和非凡的未来。股市不是聚宝盆,它既是公司融资的手段,也是财富分配的渠道。投资者通过付费得到股东的身份,就是为了日后分享公司的盈利收入。如果公司无利可分、无望可求,它便会失去股东对它的信任和关爱。倘若这一非典型瘟疫从个别公司蔓延开来,便有可能对整个行业甚至整个股市造成重创。这不是股市自身之罪,不是监管系统之误,也不是运行机制之过,更不是万千股民之错,病灶恰恰存在于股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中。 如果你有洞穿股市的犀利目光,你就会看到公司盈利正是股市身后那双看不见的手,正是它在默默地主掌着股市的升沉涨落、荣辱兴衰。缺乏公司盈利增长这一必需的给养,股市就会面临风干与脆折的危险。就像是健壮的体魄不是天天靠抗生素维持一样,健康的股市也不能谨是依赖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 其三,当前的经济状况与预期的公司前景。 经济状况多以现状为基础,根据已公布的政府数据,而股市涨落则更多地反映未来的公司收益,分析师的前景预测可以长达三到五年。在某些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当前的经济状况并非总能与预期的公司盈利保持一致,这一时间差便会导致经济与股市脱节。人们对公司前景可能乐观过度,也可能悲观过甚。这就如同颇具传奇色彩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Lynch)所言,众多基金经理的错误乃是将过多精力凝聚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公司盈利与经济成长之间并不只是一种直观的线性关系或简单的因果关系,而且不同公司对于经济状况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能否成功地剥离出个别公司与经济形势之间的微妙线索,这才是对投资者眼力、功力、耐力的考验和挑战! 九十年代后期的股市泡沫就为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脚。人们对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期待与迷信,使之成为泡沫萌生的温床。加之“普及效应”、“锁定理论”以及“新经济学说”的推波助澜,使人们对公司未来的盈利前景产生了幻想和错觉,甚至想入非非。但殊不知,这种不切实际的市场预期只不过是令人目眩的海市蜃楼而已,既缺乏市场,也缺乏技术,更缺乏资本。也难怪其泡沫的破灭会招致全球股市纷纷陷落,使投资者们从南柯一梦中骤然乍醒。 无独有偶,这种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1973到1974年间也曾有过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离散程度还不在此次之下。道琼斯工业指数不到两年内就狂跌了45%,尽管经济在同期中反而增长了15%,大大超过了此次的7.7%(诚然,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之高也非今日可比)。好在这一阵痛只持续了不到两年便静静地掩入了历史,比此次股市暴挫缩短了半年时间。 当年股市之所以与经济走向大相径庭,其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中东石油危机使人们瞻念前途、不寒而栗。眼前的经济增长丝毫化解和掩饰不了人们对公司未来远景的忧心忡忡。尤其是当时的通货膨胀率高达平均10.5%,大大削弱了百姓的购买力和公司的利润率。不少人已经开始为石油价格可能会飙升到100美元一桶而感到寝食难安。果不其然,全球性的恶性经济衰退到1974年下半年时便悄然而至。 其四,全部的国民经济与局部的上市公司。 经济与股市的不对称性也会促成二者之间的背离。例如美国的经济结构中包括私营企业(PrivateSector)与政府机构(PublicSector)两大类别。前者约占经济的70%,即上市公司只创造了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剩余部分则来自于政府机构。这就造成只具三之二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不一定总能准确反映整个的国民经济。当企业与政府的行为趋同时,股市与经济发展如影随形;当二者离散时,其间的差异也不可避免。 过去几年的风云变幻即为明证之一。一方面,大批公司企业因库存积压和生产能力过剩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联邦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却在急剧扩张,用以反恐和刺激经济成长。其结果就使得政府投资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这集中反映在联邦政府从巨额盈余到巨额赤字的急剧转折上。政府支出的大幅增长与私营企业的来重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铸成了经济与股市之间的强烈反差。经济的温和成长主要来源于生产总值中由政府投资所创造、而上市公司无法代表的那30%。所以,近三年来的经济成长只是某种虚幻的假象,它掩盖了众多上市公司四面楚歌的困境与悲凉。 这种经济与股市间的不对称性在我国更为显著。积极的财政政策使政府投资在过去与年中主导了经济的高速成长,但众多上市公司却未必能够从中直接受益。据估计,目前非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上升。可是它们在股市中所占有的份额尚不足股市总值的10%。也就是说经济成长更多的是依赖于政府支出和仍未上市的非国有企业、而并非来源于上市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相对国民经济而言就缺乏足够的覆盖率和代表性,股市自然也就难以全面和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促使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手段来推动收益增长:服务业通过提高价格,制造业则依靠降低成本。这就导致了价格的变向分化:汽车价格的下降与保险费用的上涨;家具价格的下降与维修费用的上涨;鞋帽价格的下降与球赛门票的上涨;玩具价格的下降与托儿费用的上涨;餐具价格的下降与餐饮价格的上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制造业价格的下跌抵消了服务业费用的上涨,既同时增加了两类没类型公司的盈利,又化解了通货膨胀滋生的隐忧,可谓是一种“奇妙的和谐”。那么制造业何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收益呢?答案之一就是将产品生产转移到成本低、人才多、条件好的我国大陆。因此我国在经济危难中拯救了众多的美国公司,成全了美国制造业的转型与重组,对当前美国经济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经济越是不景气,公司削减成本的压力就越大,迁往我国的公司也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的阴影非但没有笼罩到我国大陆,反倒是加速了外国资本向中国的转移,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通过资本转移来降低成本的经营策略使众多美国公司在经济萧条的漩涡中幸免于难,也使其股票在美国股市中获得了一丝慰藉和一线生机。然而过于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来说,这些不速之客的来临恐怕只是在其身边添加了一个更具竞争力与威协性的庞然大物,自己未必能够亲身贪图到它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或市场上的优势。因此,随着资本技术与产品制造向中国的转移,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外资公司在本国股市中的所得远远超过我国上市公司在我国股市中获取的利益。换言之,外资投入所带动的那部分经济增长未必会使我国上市公司乃至我国股市直接受益,二者之间并无等号、或者约等号的关系。 因此,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政府投资和外国资本等,未必就一定能够敦促我国股市的上涨。若用统计学的语言来描述,那就是“经济增长是股市上扬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关键还在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国民经济的充分代表性,以及它所构建的传输机制能否正常运作。这就是国民经济、公司盈利、股票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微妙之处所在。 其五,枯燥的经济数据与敏感的投资心理。 经济数据通常只为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所关注,平民百姓并不了解或关心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而且即使经济多长或少长了一个百分点,人们往往也无所察觉。然而,股市却与他们的财富和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对股市变化的警觉十分敏感。自1790年费城股票交易所诞生以来,证券文化与股市传统在美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加之共同基金今天的社会化与大众化,股市暴跌之所以给投资者带来刻骨铭心之痛也就不足为奇了。 投资者在牛市时通常会将经济数据忘之脑后,将投资风险置之度外。千奇百怪的学说也会应运而生,为股市泡沫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可一旦熊市降临,人们便会对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影像反差感慨万分。当人们纷纷怨股市在过去几年中未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时,他们似乎早已忘却了昔日的股市又曾带给过他们多少温馨的回忆和无限的憧憬。遥想九十年代后期,有谁关切、甚至在意经济的成长步幅?投资者就像股市一样扬起了高傲的头颅。试问,美国经济何曾有过那斯达克指数在1999年时高达86%的年成长率?我国经济有过2007年深沪指数100%以上的增长率?所以,投资者在股市超越经济时是沉醉的,而到股市滞后时却又清醒了。 就投资心理学来说,“记忆固化”是金融投资中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它使投资者的记忆凝固、硬化,总把股市的历史峰值永久地印刻在大脑皮层深处,将其铸为恒定不变的坐标轴和参考系。股市泡沫破裂之后,投资者通常都会领悟到投资理念的陶冶与凝练,并从心底萌生一种如梦初醒之感。但记忆固化却阻断了人们反思、追索的思维通道。其实记忆固化并非新奇之事,唐代诗人元积早在1200多年前就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不朽绝句。处理感情之事是否应当如此,我们姑且不论,但就投资而言,它却是大忌之一。 首先,记忆固化曾无情扭曲投资者的逻辑思维与市场判别。如果你把思绪和视野凝聚和锁定在股市的历史峰值上,并总是以此为度量衡来判定股市价位的高低,那么你就会为障眼法所凝,失去客观、准确的判断能力。殊不知,顶峰时的股市或许只不过是泡沫期的病态和错觉,暴跌时分寸是其归真反璞的开始。只有历尽沧桑才能还其本来面目,才能回归于其应有的合理价位。试问,就沪指而言,究竟是当年的6000点过高了呢,还是今天的不到3000点太低了? 其次,记忆固化会使得投资者无法审时度势,根据经济形势、公司盈利、投资气氛、市场环境来随时调整自己的重心、掌控期望的目光。所以他们将会依据股市的历史印迹运筹出“守株待兔”式的投资决策。试想,如果沪指从2007年一路和缓走来,从未经历过5000点的历史高峰,那么今天有谁会去留恋它两年前放远的脚步声?又有谁会去祭奠它那往日令人目眩的辉煌?人们都会为其三十年来平均9.42%的年增长率而欢欣鼓舞。 股市与经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分析了理性经济与感性股市的矛盾与冲突之后,有人会问,那么股市究竟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呢?答案很简单,既是,也不是。从理论上讲是,就现实而言可能不是;从长期来论是,就短期而言可能不是;在某些时候是,在其它时候则可能不是。而且是与不是,同经济自身的发展状况并无任何直接或必然的联系。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就是这样断断续续、隐隐约约,既明且暗、欲断又连。 在我国也不例外。经济与股市间的离散处处留下了上述五大成因的印迹。在经济稳定高速成长的同时,诸多因素却使得股市显现出剧烈的波动性和浓重的情绪化色彩。众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与经济成长严重脱节或明显滞后。这就使得人们对公司未来的收益展望不像对宏观经济前景那样乐观、自信。同时上市公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极其有限,缺乏足够的代表性。所以,“经股背离”虽然在我国存在,但却不是我国的特色。同时,美国股市曾经连续二十三年落后于经济成长,而中国股市到目前还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因此任何结论或推测都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本文不是要为中国股市的边缘化讨论指点迷津,也不是要为某些误解正本清源,而只是力图揭示股市运行中若干不以投资者主观意志为转移、同时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股市与经济的关系既不是亦步亦趋、难解难分,也不是我行我素、渐行渐远,而是若隐若现、亦真亦幻。经济成长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恩恩怨怨向我们提供了两点启示,即股市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趋势。 第一,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股市可能会展现出狂躁不安的神情,时而楚楚动人,时而郁郁寡欢,因为市场气氛与投资情绪对于股市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投资者不能根据经济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或预测股市的短期行为,否则就会落入股市陷阱,无论你是股市的观潮客,还是股市的弄潮儿。从这一点来说,与其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毋宁说它是投资气氛与股民心情的晴雨表。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近几年来,“行为投资”学说(BehavioralFinance)会在美国金融学术界中风起云涌、大行其道,与传统的主流“有效市场”理论(MarketEfficiency)并驾齐驱、难分伯仲。 第二,就长期趋势而言,股市运动虽然会偏离经济成长于一时,但却无法超脱经济成长于永远。经济成长与股市运动具有一致性,即所谓的“经股同一”。股市在短期内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误导,但最终仍要受制于经济成长的约束。如果说“叶落归根”的话,那么经济成长就是股票市场的根基所在。缺乏经济成长的依托与支撑,股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时的热情与行动只会伴随着泡沫的破裂而烟消云散。正可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当然,长期究竟是多长,无人知晓。诗人墨客们昨天在默诵着三毛的远行绝句:“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投资者们今天也在翘首向长天索问:“长期有多长,谁能告诉我”? 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我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以上图表都栩栩如生地刻划出了二者之间那种维妙维肖、若即若离的互动关系!从这一点上讲,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非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在以非理性的心理,去揣摩非理性的股市,从而致使他们在贪欲与恐慌之间永不停顿地漫步徘徊。这些经验教训即便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也依然会烁烁闪光。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中国美国如此,日本香港如此,所有股市皆是如此。
2023-07-02 04:17:511

股票市场是否是经济的晴雨表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述,有时也会存在股经背离现象。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中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 我国股市是否正在走向边缘化?这是目前人们格外关注并纷争不休的焦点议题。其中论据之一就是中国经济成长与股市表现之间所出现的割裂与背离。诚然,股市乃为经济的晴雨表,这是长久以来普遍存在于投资界中一个朴素认知和流行的说法。但在现实生活中,股市的扬涨跌落果真能够忠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的荣辱兴衰么?这不仅是留给投资者的一大困惑与迷思,而且对于当前我国股市是否边缘化的讨论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我国股市为基点来扫描国际市场,对此进行概略的剖析和探讨。 我国股市滞后而失真的晴雨表 中国股市自创生以来,既有轰轰烈烈也有浑浑噩噩,既有风风火火也有莽莽苍苍。那么我国股市行进的步伐是否辉映出了其经济高速成长的神奇魅力了呢?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字“否”字所能涵盖。 首先,我国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和稳定的成长之中,而股市却呈现出几乎是有规则的波浪形运动,尽管其振幅远不如香港股市强烈,频率也大不如香港股市显著。其次,股市的周期性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昭示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性变化,也印证了股市的总体上升趋势。最后,股市的上涨幅度从未达到过经济的增长水平,尽管一度十分接近。换言之,我国股市的滞后确实没有真实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傲人成就,至少过去几年中如此。 美国股市从晴雨表演变为独行侠 那么“经股背离”的现象是否仅为我国特有呢?我们可以用同样的目光来审视一下已经具有两百多年股市文化的美国市场。过去几年美国股市明显与经济走势渐行渐远。虽然经济仍然展示了7.7%的温和增长率。相形之下,美国股市在同期内却一败涂地。投资者非但没有领略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无力自拔,可谓是“风调雨不顺”、“国泰民不安”。长年来迷恋股市的投资者们也不得不挥泪而别。 纵观1990年以来的美国市场,股市大起大落,大涨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用华尔街的时髦语言来形容,就是跟随“非理性繁荣”而来的“非理性崩溃”。投资者在证券投资的启蒙运动中,俨然经历了一次精神的炼狱和灵魂的洗礼。过去十多年的轰轰烈烈、风风雨雨仿佛只是在梦境中潇洒地走了一回。 因此,“经股背离”的现象在美国也同样可以得到印证。虽然六十多年来股市确实一度扮演过经济晴雨表的角色,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亚太地区虚虚实实的晴雨表 如果有人认为美国股市过于遥远和庞大,缺乏适当的可比性,那么探览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发达市场或许启迪更大。曾几何时,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与致命的诱惑,七年中暴涨了三倍以上。然而就在人们鼎沸的讴歌声中,股市却轰然倒下。十多年来,万千投资者们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遗失的梦。股市留给他们的仿佛只有“忍将历史带泪看”的凄楚和悲壮。与早年的美国情况相似,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与股市也算得上是携手并进。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增长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场也泛起了阵阵红晕,但始终落伍于经济的行进步伐。九十年代的股市围绕着经济成长经历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喷薄而出,带给投资者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却又一次次地重归沉寂,留给投资者一个个美丽的误会和一片片残缺的记忆。所以就香港历而言,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似乎不是强词夺理也是牵强附会。 过去几年的疾风骤雨使全球股市繁华落尽。许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资的真谛之后,纷纷开始怀疑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说其是,为何股市运动时常与经济成长背道而驰?说其不是,又该如何解释资本市场理论和金融投资常识?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题令众多我国乃至全球投资者深感迷茫与困惑。股市与经济之间的晴雨表关系竟是如此的朦朦胧胧、虚虚实实! “经股背离”的五大根源 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是股市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础。缺乏国民经济与公司盈利的支撑,股市虽然可逞一时之勇,但却难扬一世之威。但既然如此,股市为何还会三番五次离经叛道、频频出现“经股背离”的怪象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五点。 其一,理性可控的经济与感性冲动的股市。 经济成长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可控性和可预测性。首先,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通常会有效地刺激抑制经济成长,使其有规可循。其次,国民经济这一庞然大物不易被人为因素所干扰,任何投资者个人或团体都很难直接操纵经济成长的步幅和节奏。此外,经济成长较少出现剧烈的波动和震荡。经济的增长曲线比股市的运动轨迹要和缓、平衡的多,绝没有那些惊心动魄的时时刻刻。但股票市场则更多地显现出感性与冲动的一面。第一,股市运动是众多投资者共同参与的结果,为无形的市场之手所推动,政府难以有效干预。第二,股市受众多因素影响,从政经局势到利率水平、从公司营销到市场传言、从预测值调整到分析师评级,不一而足。而且众多变量无法数量化,譬如投资心理和市场行为。这就使得市场运行兼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点,同样的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甚至相反的后果。第三,股市可能会在骤然间剧烈震荡,其波动曲线还不像经济运行那样令人赏心悦目。当投资大众误入迷途时,群众性运动的波澜壮阔便会荡涤正常的股市生态,使市场泡沫酿就其中。第四,经济数据每月出笼一次,而股市交易却可能要争分夺秒,这就为股市瞬间的风云变幻植入了深层基因,使任何人都难以铁口神断股市走向、尤其是其近期动态。 当股市浸淫在激情与亢奋之中时,其惯性和冲量难以抗拒。失去制约力和阻抗性后的股市便会在投资者的冥冥遐想之中冲向极端的边缘,致使股市比经济更容易产生泡沫。全球股市,莫不如此。市场中缺乏的不是清醒、冷静的大脑,而是胆量和勇气。无论何时何地,唱衰派都是少数,都会倍感步履维艰、身心交瘁。其“信口开河”会使公司收入因交易冷静而一泻千里,也会使万千投资者手中的财富一落千丈。就像是现代版本的“皇帝的新衣”。敢于挺身而出作为熊市的代言人,需要惊人的气魄胆识和心理素质,不怕引起公愤,不惜成为公敌,而且随时准备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股市何去何从却历来都是取决于多数人的集体行为。这就决定了感性与动荡的股市必然是以理性可控的经济为中轴线而上下抖动。 其二,公司盈利是经济与股市的连接纽带。 股市是间接而非直接地反映经济成长。所需媒介就是上市公司的销售盈利与财务状况。换言之,股市是通过公司盈利的高低来间接刻划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而经济周期、商业周期、行业周期、乃至公司的生命周期并不总是重叠在一起,其间的交叉错落就会导致公司盈利与经济成长间的短时偏离。当股市与经济之间的这一连接纽带断裂之后,股市运动便会与经济成长分道扬镳。 如果说经济成长以市场消费为主体,那么股市表现则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众多企业在过去的扩张过度,使它们提前赚取了若干年后的盈利,超额满足了未来的市场需求。所以尽管目前经济尚在温和成长,但库存积压与生产能力过剩已使这些公司的盈利源泉干涸,况且要将过剩的生产能力消化完毕并非一年半载之事。所以当市场消费与商业投资各行其是时,由市场消费所主导的国民经济仍可保持增长,但有赖于公司盈利和商业投资的股票市场则会遭致重创,导致经济与股市分手惜别、互道珍重。 证券市场只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环,它不可能超脱于公司盈利而独立自主。如若上市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欠佳,尽管政策导向、炒作气氛、投机心态等因素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股市上窜下跳,但绝不可能指望股票市场具有长期的荣景和非凡的未来。股市不是聚宝盆,它既是公司融资的手段,也是财富分配的渠道。投资者通过付费得到股东的身份,就是为了日后分享公司的盈利收入。如果公司无利可分、无望可求,它便会失去股东对它的信任和关爱。倘若这一非典型瘟疫从个别公司蔓延开来,便有可能对整个行业甚至整个股市造成重创。这不是股市自身之罪,不是监管系统之误,也不是运行机制之过,更不是万千股民之错,病灶恰恰存在于股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中。 如果你有洞穿股市的犀利目光,你就会看到公司盈利正是股市身后那双看不见的手,正是它在默默地主掌着股市的升沉涨落、荣辱兴衰。缺乏公司盈利增长这一必需的给养,股市就会面临风干与脆折的危险。就像是健壮的体魄不是天天靠抗生素维持一样,健康的股市也不能谨是依赖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 其三,当前的经济状况与预期的公司前景。 经济状况多以现状为基础,根据已公布的政府数据,而股市涨落则更多地反映未来的公司收益,分析师的前景预测可以长达三到五年。在某些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当前的经济状况并非总能与预期的公司盈利保持一致,这一时间差便会导致经济与股市脱节。人们对公司前景可能乐观过度,也可能悲观过甚。这就如同颇具传奇色彩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Lynch)所言,众多基金经理的错误乃是将过多精力凝聚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公司盈利与经济成长之间并不只是一种直观的线性关系或简单的因果关系,而且不同公司对于经济状况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能否成功地剥离出个别公司与经济形势之间的微妙线索,这才是对投资者眼力、功力、耐力的考验和挑战! 九十年代后期的股市泡沫就为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脚。人们对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期待与迷信,使之成为泡沫萌生的温床。加之“普及效应”、“锁定理论”以及“新经济学说”的推波助澜,使人们对公司未来的盈利前景产生了幻想和错觉,甚至想入非非。但殊不知,这种不切实际的市场预期只不过是令人目眩的海市蜃楼而已,既缺乏市场,也缺乏技术,更缺乏资本。也难怪其泡沫的破灭会招致全球股市纷纷陷落,使投资者们从南柯一梦中骤然乍醒。 无独有偶,这种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1973到1974年间也曾有过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离散程度还不在此次之下。道琼斯工业指数不到两年内就狂跌了45%,尽管经济在同期中反而增长了15%,大大超过了此次的7.7%(诚然,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之高也非今日可比)。好在这一阵痛只持续了不到两年便静静地掩入了历史,比此次股市暴挫缩短了半年时间。 当年股市之所以与经济走向大相径庭,其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中东石油危机使人们瞻念前途、不寒而栗。眼前的经济增长丝毫化解和掩饰不了人们对公司未来远景的忧心忡忡。尤其是当时的通货膨胀率高达平均10.5%,大大削弱了百姓的购买力和公司的利润率。不少人已经开始为石油价格可能会飙升到100美元一桶而感到寝食难安。果不其然,全球性的恶性经济衰退到1974年下半年时便悄然而至。 其四,全部的国民经济与局部的上市公司。 经济与股市的不对称性也会促成二者之间的背离。例如美国的经济结构中包括私营企业(PrivateSector)与政府机构(PublicSector)两大类别。前者约占经济的70%,即上市公司只创造了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剩余部分则来自于政府机构。这就造成只具三之二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不一定总能准确反映整个的国民经济。当企业与政府的行为趋同时,股市与经济发展如影随形;当二者离散时,其间的差异也不可避免。 过去几年的风云变幻即为明证之一。一方面,大批公司企业因库存积压和生产能力过剩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联邦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却在急剧扩张,用以反恐和刺激经济成长。其结果就使得政府投资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这集中反映在联邦政府从巨额盈余到巨额赤字的急剧转折上。政府支出的大幅增长与私营企业的来重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铸成了经济与股市之间的强烈反差。经济的温和成长主要来源于生产总值中由政府投资所创造、而上市公司无法代表的那30%。所以,近三年来的经济成长只是某种虚幻的假象,它掩盖了众多上市公司四面楚歌的困境与悲凉。 这种经济与股市间的不对称性在我国更为显著。积极的财政政策使政府投资在过去与年中主导了经济的高速成长,但众多上市公司却未必能够从中直接受益。据估计,目前非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上升。可是它们在股市中所占有的份额尚不足股市总值的10%。也就是说经济成长更多的是依赖于政府支出和仍未上市的非国有企业、而并非来源于上市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相对国民经济而言就缺乏足够的覆盖率和代表性,股市自然也就难以全面和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促使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手段来推动收益增长:服务业通过提高价格,制造业则依靠降低成本。这就导致了价格的变向分化:汽车价格的下降与保险费用的上涨;家具价格的下降与维修费用的上涨;鞋帽价格的下降与球赛门票的上涨;玩具价格的下降与托儿费用的上涨;餐具价格的下降与餐饮价格的上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制造业价格的下跌抵消了服务业费用的上涨,既同时增加了两类没类型公司的盈利,又化解了通货膨胀滋生的隐忧,可谓是一种“奇妙的和谐”。那么制造业何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收益呢?答案之一就是将产品生产转移到成本低、人才多、条件好的我国大陆。因此我国在经济危难中拯救了众多的美国公司,成全了美国制造业的转型与重组,对当前美国经济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经济越是不景气,公司削减成本的压力就越大,迁往我国的公司也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的阴影非但没有笼罩到我国大陆,反倒是加速了外国资本向中国的转移,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通过资本转移来降低成本的经营策略使众多美国公司在经济萧条的漩涡中幸免于难,也使其股票在美国股市中获得了一丝慰藉和一线生机。然而过于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来说,这些不速之客的来临恐怕只是在其身边添加了一个更具竞争力与威协性的庞然大物,自己未必能够亲身贪图到它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或市场上的优势。因此,随着资本技术与产品制造向中国的转移,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外资公司在本国股市中的所得远远超过我国上市公司在我国股市中获取的利益。换言之,外资投入所带动的那部分经济增长未必会使我国上市公司乃至我国股市直接受益,二者之间并无等号、或者约等号的关系。 因此,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政府投资和外国资本等,未必就一定能够敦促我国股市的上涨。若用统计学的语言来描述,那就是“经济增长是股市上扬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关键还在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国民经济的充分代表性,以及它所构建的传输机制能否正常运作。这就是国民经济、公司盈利、股票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微妙之处所在。 其五,枯燥的经济数据与敏感的投资心理。 经济数据通常只为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所关注,平民百姓并不了解或关心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而且即使经济多长或少长了一个百分点,人们往往也无所察觉。然而,股市却与他们的财富和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对股市变化的警觉十分敏感。自1790年费城股票交易所诞生以来,证券文化与股市传统在美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加之共同基金今天的社会化与大众化,股市暴跌之所以给投资者带来刻骨铭心之痛也就不足为奇了。 投资者在牛市时通常会将经济数据忘之脑后,将投资风险置之度外。千奇百怪的学说也会应运而生,为股市泡沫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可一旦熊市降临,人们便会对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影像反差感慨万分。当人们纷纷怨股市在过去几年中未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时,他们似乎早已忘却了昔日的股市又曾带给过他们多少温馨的回忆和无限的憧憬。遥想九十年代后期,有谁关切、甚至在意经济的成长步幅?投资者就像股市一样扬起了高傲的头颅。试问,美国经济何曾有过那斯达克指数在1999年时高达86%的年成长率?我国经济有过2007年深沪指数100%以上的增长率?所以,投资者在股市超越经济时是沉醉的,而到股市滞后时却又清醒了。 就投资心理学来说,“记忆固化”是金融投资中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它使投资者的记忆凝固、硬化,总把股市的历史峰值永久地印刻在大脑皮层深处,将其铸为恒定不变的坐标轴和参考系。股市泡沫破裂之后,投资者通常都会领悟到投资理念的陶冶与凝练,并从心底萌生一种如梦初醒之感。但记忆固化却阻断了人们反思、追索的思维通道。其实记忆固化并非新奇之事,唐代诗人元积早在1200多年前就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不朽绝句。处理感情之事是否应当如此,我们姑且不论,但就投资而言,它却是大忌之一。 首先,记忆固化曾无情扭曲投资者的逻辑思维与市场判别。如果你把思绪和视野凝聚和锁定在股市的历史峰值上,并总是以此为度量衡来判定股市价位的高低,那么你就会为障眼法所凝,失去客观、准确的判断能力。殊不知,顶峰时的股市或许只不过是泡沫期的病态和错觉,暴跌时分寸是其归真反璞的开始。只有历尽沧桑才能还其本来面目,才能回归于其应有的合理价位。试问,就沪指而言,究竟是当年的6000点过高了呢,还是今天的不到3000点太低了? 其次,记忆固化会使得投资者无法审时度势,根据经济形势、公司盈利、投资气氛、市场环境来随时调整自己的重心、掌控期望的目光。所以他们将会依据股市的历史印迹运筹出“守株待兔”式的投资决策。试想,如果沪指从2007年一路和缓走来,从未经历过5000点的历史高峰,那么今天有谁会去留恋它两年前放远的脚步声?又有谁会去祭奠它那往日令人目眩的辉煌?人们都会为其三十年来平均9.42%的年增长率而欢欣鼓舞。 股市与经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分析了理性经济与感性股市的矛盾与冲突之后,有人会问,那么股市究竟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呢?答案很简单,既是,也不是。从理论上讲是,就现实而言可能不是;从长期来论是,就短期而言可能不是;在某些时候是,在其它时候则可能不是。而且是与不是,同经济自身的发展状况并无任何直接或必然的联系。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就是这样断断续续、隐隐约约,既明且暗、欲断又连。 在我国也不例外。经济与股市间的离散处处留下了上述五大成因的印迹。在经济稳定高速成长的同时,诸多因素却使得股市显现出剧烈的波动性和浓重的情绪化色彩。众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与经济成长严重脱节或明显滞后。这就使得人们对公司未来的收益展望不像对宏观经济前景那样乐观、自信。同时上市公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极其有限,缺乏足够的代表性。所以,“经股背离”虽然在我国存在,但却不是我国的特色。同时,美国股市曾经连续二十三年落后于经济成长,而中国股市到目前还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因此任何结论或推测都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本文不是要为中国股市的边缘化讨论指点迷津,也不是要为某些误解正本清源,而只是力图揭示股市运行中若干不以投资者主观意志为转移、同时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股市与经济的关系既不是亦步亦趋、难解难分,也不是我行我素、渐行渐远,而是若隐若现、亦真亦幻。经济成长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恩恩怨怨向我们提供了两点启示,即股市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趋势。 第一,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股市可能会展现出狂躁不安的神情,时而楚楚动人,时而郁郁寡欢,因为市场气氛与投资情绪对于股市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投资者不能根据经济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或预测股市的短期行为,否则就会落入股市陷阱,无论你是股市的观潮客,还是股市的弄潮儿。从这一点来说,与其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毋宁说它是投资气氛与股民心情的晴雨表。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近几年来,“行为投资”学说(BehavioralFinance)会在美国金融学术界中风起云涌、大行其道,与传统的主流“有效市场”理论(MarketEfficiency)并驾齐驱、难分伯仲。 第二,就长期趋势而言,股市运动虽然会偏离经济成长于一时,但却无法超脱经济成长于永远。经济成长与股市运动具有一致性,即所谓的“经股同一”。股市在短期内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误导,但最终仍要受制于经济成长的约束。如果说“叶落归根”的话,那么经济成长就是股票市场的根基所在。缺乏经济成长的依托与支撑,股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时的热情与行动只会伴随着泡沫的破裂而烟消云散。正可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当然,长期究竟是多长,无人知晓。诗人墨客们昨天在默诵着三毛的远行绝句:“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投资者们今天也在翘首向长天索问:“长期有多长,谁能告诉我”? 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我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以上图表都栩栩如生地刻划出了二者之间那种维妙维肖、若即若离的互动关系!从这一点上讲,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非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在以非理性的心理,去揣摩非理性的股市,从而致使他们在贪欲与恐慌之间永不停顿地漫步徘徊。这些经验教训即便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也依然会烁烁闪光。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中国美国如此,日本香港如此,所有股市皆是如此。
2023-07-02 04:17:591

什么事股经背离?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述,有时也会存在股经背离现象。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中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 我国股市是否正在走向边缘化?这是目前人们格外关注并纷争不休的焦点议题。其中论据之一就是中国经济成长与股市表现之间所出现的割裂与背离。诚然,股市乃为经济的晴雨表,这是长久以来普遍存在于投资界中一个朴素认知和流行的说法。但在现实生活中,股市的扬涨跌落果真能够忠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的荣辱兴衰么?这不仅是留给投资者的一大困惑与迷思,而且对于当前我国股市是否边缘化的讨论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我国股市为基点来扫描国际市场,对此进行概略的剖析和探讨。 我国股市滞后而失真的晴雨表 中国股市自创生以来,既有轰轰烈烈也有浑浑噩噩,既有风风火火也有莽莽苍苍。那么我国股市行进的步伐是否辉映出了其经济高速成长的神奇魅力了呢?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字“否”字所能涵盖。 首先,我国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和稳定的成长之中,而股市却呈现出几乎是有规则的波浪形运动,尽管其振幅远不如香港股市强烈,频率也大不如香港股市显著。其次,股市的周期性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昭示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性变化,也印证了股市的总体上升趋势。最后,股市的上涨幅度从未达到过经济的增长水平,尽管一度十分接近。换言之,我国股市的滞后确实没有真实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傲人成就,至少过去几年中如此。 美国股市从晴雨表演变为独行侠 那么“经股背离”的现象是否仅为我国特有呢?我们可以用同样的目光来审视一下已经具有两百多年股市文化的美国市场。过去几年美国股市明显与经济走势渐行渐远。虽然经济仍然展示了7.7%的温和增长率。相形之下,美国股市在同期内却一败涂地。投资者非但没有领略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无力自拔,可谓是“风调雨不顺”、“国泰民不安”。长年来迷恋股市的投资者们也不得不挥泪而别。 纵观1990年以来的美国市场,股市大起大落,大涨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用华尔街的时髦语言来形容,就是跟随“非理性繁荣”而来的“非理性崩溃”。投资者在证券投资的启蒙运动中,俨然经历了一次精神的炼狱和灵魂的洗礼。过去十多年的轰轰烈烈、风风雨雨仿佛只是在梦境中潇洒地走了一回。 因此,“经股背离”的现象在美国也同样可以得到印证。虽然六十多年来股市确实一度扮演过经济晴雨表的角色,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亚太地区虚虚实实的晴雨表 如果有人认为美国股市过于遥远和庞大,缺乏适当的可比性,那么探览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发达市场或许启迪更大。曾几何时,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与致命的诱惑,七年中暴涨了三倍以上。然而就在人们鼎沸的讴歌声中,股市却轰然倒下。十多年来,万千投资者们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遗失的梦。股市留给他们的仿佛只有“忍将历史带泪看”的凄楚和悲壮。与早年的美国情况相似,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与股市也算得上是携手并进。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增长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场也泛起了阵阵红晕,但始终落伍于经济的行进步伐。九十年代的股市围绕着经济成长经历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喷薄而出,带给投资者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却又一次次地重归沉寂,留给投资者一个个美丽的误会和一片片残缺的记忆。所以就香港历而言,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似乎不是强词夺理也是牵强附会。 过去几年的疾风骤雨使全球股市繁华落尽。许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资的真谛之后,纷纷开始怀疑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说其是,为何股市运动时常与经济成长背道而驰?说其不是,又该如何解释资本市场理论和金融投资常识?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题令众多我国乃至全球投资者深感迷茫与困惑。股市与经济之间的晴雨表关系竟是如此的朦朦胧胧、虚虚实实! “经股背离”的五大根源 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是股市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础。缺乏国民经济与公司盈利的支撑,股市虽然可逞一时之勇,但却难扬一世之威。但既然如此,股市为何还会三番五次离经叛道、频频出现“经股背离”的怪象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五点。 其一,理性可控的经济与感性冲动的股市。 经济成长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可控性和可预测性。首先,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通常会有效地刺激抑制经济成长,使其有规可循。其次,国民经济这一庞然大物不易被人为因素所干扰,任何投资者个人或团体都很难直接操纵经济成长的步幅和节奏。此外,经济成长较少出现剧烈的波动和震荡。经济的增长曲线比股市的运动轨迹要和缓、平衡的多,绝没有那些惊心动魄的时时刻刻。但股票市场则更多地显现出感性与冲动的一面。第一,股市运动是众多投资者共同参与的结果,为无形的市场之手所推动,政府难以有效干预。第二,股市受众多因素影响,从政经局势到利率水平、从公司营销到市场传言、从预测值调整到分析师评级,不一而足。而且众多变量无法数量化,譬如投资心理和市场行为。这就使得市场运行兼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点,同样的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甚至相反的后果。第三,股市可能会在骤然间剧烈震荡,其波动曲线还不像经济运行那样令人赏心悦目。当投资大众误入迷途时,群众性运动的波澜壮阔便会荡涤正常的股市生态,使市场泡沫酿就其中。第四,经济数据每月出笼一次,而股市交易却可能要争分夺秒,这就为股市瞬间的风云变幻植入了深层基因,使任何人都难以铁口神断股市走向、尤其是其近期动态。 当股市浸淫在激情与亢奋之中时,其惯性和冲量难以抗拒。失去制约力和阻抗性后的股市便会在投资者的冥冥遐想之中冲向极端的边缘,致使股市比经济更容易产生泡沫。全球股市,莫不如此。市场中缺乏的不是清醒、冷静的大脑,而是胆量和勇气。无论何时何地,唱衰派都是少数,都会倍感步履维艰、身心交瘁。其“信口开河”会使公司收入因交易冷静而一泻千里,也会使万千投资者手中的财富一落千丈。就像是现代版本的“皇帝的新衣”。敢于挺身而出作为熊市的代言人,需要惊人的气魄胆识和心理素质,不怕引起公愤,不惜成为公敌,而且随时准备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股市何去何从却历来都是取决于多数人的集体行为。这就决定了感性与动荡的股市必然是以理性可控的经济为中轴线而上下抖动。 其二,公司盈利是经济与股市的连接纽带。 股市是间接而非直接地反映经济成长。所需媒介就是上市公司的销售盈利与财务状况。换言之,股市是通过公司盈利的高低来间接刻划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而经济周期、商业周期、行业周期、乃至公司的生命周期并不总是重叠在一起,其间的交叉错落就会导致公司盈利与经济成长间的短时偏离。当股市与经济之间的这一连接纽带断裂之后,股市运动便会与经济成长分道扬镳。 如果说经济成长以市场消费为主体,那么股市表现则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众多企业在过去的扩张过度,使它们提前赚取了若干年后的盈利,超额满足了未来的市场需求。所以尽管目前经济尚在温和成长,但库存积压与生产能力过剩已使这些公司的盈利源泉干涸,况且要将过剩的生产能力消化完毕并非一年半载之事。所以当市场消费与商业投资各行其是时,由市场消费所主导的国民经济仍可保持增长,但有赖于公司盈利和商业投资的股票市场则会遭致重创,导致经济与股市分手惜别、互道珍重。 证券市场只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环,它不可能超脱于公司盈利而独立自主。如若上市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欠佳,尽管政策导向、炒作气氛、投机心态等因素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股市上窜下跳,但绝不可能指望股票市场具有长期的荣景和非凡的未来。股市不是聚宝盆,它既是公司融资的手段,也是财富分配的渠道。投资者通过付费得到股东的身份,就是为了日后分享公司的盈利收入。如果公司无利可分、无望可求,它便会失去股东对它的信任和关爱。倘若这一非典型瘟疫从个别公司蔓延开来,便有可能对整个行业甚至整个股市造成重创。这不是股市自身之罪,不是监管系统之误,也不是运行机制之过,更不是万千股民之错,病灶恰恰存在于股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中。 如果你有洞穿股市的犀利目光,你就会看到公司盈利正是股市身后那双看不见的手,正是它在默默地主掌着股市的升沉涨落、荣辱兴衰。缺乏公司盈利增长这一必需的给养,股市就会面临风干与脆折的危险。就像是健壮的体魄不是天天靠抗生素维持一样,健康的股市也不能谨是依赖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 其三,当前的经济状况与预期的公司前景。 经济状况多以现状为基础,根据已公布的政府数据,而股市涨落则更多地反映未来的公司收益,分析师的前景预测可以长达三到五年。在某些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当前的经济状况并非总能与预期的公司盈利保持一致,这一时间差便会导致经济与股市脱节。人们对公司前景可能乐观过度,也可能悲观过甚。这就如同颇具传奇色彩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Lynch)所言,众多基金经理的错误乃是将过多精力凝聚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公司盈利与经济成长之间并不只是一种直观的线性关系或简单的因果关系,而且不同公司对于经济状况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能否成功地剥离出个别公司与经济形势之间的微妙线索,这才是对投资者眼力、功力、耐力的考验和挑战! 九十年代后期的股市泡沫就为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脚。人们对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期待与迷信,使之成为泡沫萌生的温床。加之“普及效应”、“锁定理论”以及“新经济学说”的推波助澜,使人们对公司未来的盈利前景产生了幻想和错觉,甚至想入非非。但殊不知,这种不切实际的市场预期只不过是令人目眩的海市蜃楼而已,既缺乏市场,也缺乏技术,更缺乏资本。也难怪其泡沫的破灭会招致全球股市纷纷陷落,使投资者们从南柯一梦中骤然乍醒。 无独有偶,这种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1973到1974年间也曾有过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离散程度还不在此次之下。道琼斯工业指数不到两年内就狂跌了45%,尽管经济在同期中反而增长了15%,大大超过了此次的7.7%(诚然,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之高也非今日可比)。好在这一阵痛只持续了不到两年便静静地掩入了历史,比此次股市暴挫缩短了半年时间。 当年股市之所以与经济走向大相径庭,其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中东石油危机使人们瞻念前途、不寒而栗。眼前的经济增长丝毫化解和掩饰不了人们对公司未来远景的忧心忡忡。尤其是当时的通货膨胀率高达平均10.5%,大大削弱了百姓的购买力和公司的利润率。不少人已经开始为石油价格可能会飙升到100美元一桶而感到寝食难安。果不其然,全球性的恶性经济衰退到1974年下半年时便悄然而至。 其四,全部的国民经济与局部的上市公司。 经济与股市的不对称性也会促成二者之间的背离。例如美国的经济结构中包括私营企业(PrivateSector)与政府机构(PublicSector)两大类别。前者约占经济的70%,即上市公司只创造了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剩余部分则来自于政府机构。这就造成只具三之二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不一定总能准确反映整个的国民经济。当企业与政府的行为趋同时,股市与经济发展如影随形;当二者离散时,其间的差异也不可避免。 过去几年的风云变幻即为明证之一。一方面,大批公司企业因库存积压和生产能力过剩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联邦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却在急剧扩张,用以反恐和刺激经济成长。其结果就使得政府投资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这集中反映在联邦政府从巨额盈余到巨额赤字的急剧转折上。政府支出的大幅增长与私营企业的来重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铸成了经济与股市之间的强烈反差。经济的温和成长主要来源于生产总值中由政府投资所创造、而上市公司无法代表的那30%。所以,近三年来的经济成长只是某种虚幻的假象,它掩盖了众多上市公司四面楚歌的困境与悲凉。 这种经济与股市间的不对称性在我国更为显著。积极的财政政策使政府投资在过去与年中主导了经济的高速成长,但众多上市公司却未必能够从中直接受益。据估计,目前非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上升。可是它们在股市中所占有的份额尚不足股市总值的10%。也就是说经济成长更多的是依赖于政府支出和仍未上市的非国有企业、而并非来源于上市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相对国民经济而言就缺乏足够的覆盖率和代表性,股市自然也就难以全面和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促使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手段来推动收益增长:服务业通过提高价格,制造业则依靠降低成本。这就导致了价格的变向分化:汽车价格的下降与保险费用的上涨;家具价格的下降与维修费用的上涨;鞋帽价格的下降与球赛门票的上涨;玩具价格的下降与托儿费用的上涨;餐具价格的下降与餐饮价格的上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制造业价格的下跌抵消了服务业费用的上涨,既同时增加了两类没类型公司的盈利,又化解了通货膨胀滋生的隐忧,可谓是一种“奇妙的和谐”。那么制造业何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收益呢?答案之一就是将产品生产转移到成本低、人才多、条件好的我国大陆。因此我国在经济危难中拯救了众多的美国公司,成全了美国制造业的转型与重组,对当前美国经济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经济越是不景气,公司削减成本的压力就越大,迁往我国的公司也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的阴影非但没有笼罩到我国大陆,反倒是加速了外国资本向中国的转移,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通过资本转移来降低成本的经营策略使众多美国公司在经济萧条的漩涡中幸免于难,也使其股票在美国股市中获得了一丝慰藉和一线生机。然而过于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来说,这些不速之客的来临恐怕只是在其身边添加了一个更具竞争力与威协性的庞然大物,自己未必能够亲身贪图到它们所带来的资金、技术、或市场上的优势。因此,随着资本技术与产品制造向中国的转移,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外资公司在本国股市中的所得远远超过我国上市公司在我国股市中获取的利益。换言之,外资投入所带动的那部分经济增长未必会使我国上市公司乃至我国股市直接受益,二者之间并无等号、或者约等号的关系。 因此,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政府投资和外国资本等,未必就一定能够敦促我国股市的上涨。若用统计学的语言来描述,那就是“经济增长是股市上扬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关键还在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国民经济的充分代表性,以及它所构建的传输机制能否正常运作。这就是国民经济、公司盈利、股票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微妙之处所在。 其五,枯燥的经济数据与敏感的投资心理。 经济数据通常只为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所关注,平民百姓并不了解或关心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而且即使经济多长或少长了一个百分点,人们往往也无所察觉。然而,股市却与他们的财富和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对股市变化的警觉十分敏感。自1790年费城股票交易所诞生以来,证券文化与股市传统在美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加之共同基金今天的社会化与大众化,股市暴跌之所以给投资者带来刻骨铭心之痛也就不足为奇了。 投资者在牛市时通常会将经济数据忘之脑后,将投资风险置之度外。千奇百怪的学说也会应运而生,为股市泡沫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可一旦熊市降临,人们便会对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影像反差感慨万分。当人们纷纷怨股市在过去几年中未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时,他们似乎早已忘却了昔日的股市又曾带给过他们多少温馨的回忆和无限的憧憬。遥想九十年代后期,有谁关切、甚至在意经济的成长步幅?投资者就像股市一样扬起了高傲的头颅。试问,美国经济何曾有过那斯达克指数在1999年时高达86%的年成长率?我国经济有过2007年深沪指数100%以上的增长率?所以,投资者在股市超越经济时是沉醉的,而到股市滞后时却又清醒了。 就投资心理学来说,“记忆固化”是金融投资中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它使投资者的记忆凝固、硬化,总把股市的历史峰值永久地印刻在大脑皮层深处,将其铸为恒定不变的坐标轴和参考系。股市泡沫破裂之后,投资者通常都会领悟到投资理念的陶冶与凝练,并从心底萌生一种如梦初醒之感。但记忆固化却阻断了人们反思、追索的思维通道。其实记忆固化并非新奇之事,唐代诗人元积早在1200多年前就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不朽绝句。处理感情之事是否应当如此,我们姑且不论,但就投资而言,它却是大忌之一。 首先,记忆固化曾无情扭曲投资者的逻辑思维与市场判别。如果你把思绪和视野凝聚和锁定在股市的历史峰值上,并总是以此为度量衡来判定股市价位的高低,那么你就会为障眼法所凝,失去客观、准确的判断能力。殊不知,顶峰时的股市或许只不过是泡沫期的病态和错觉,暴跌时分寸是其归真反璞的开始。只有历尽沧桑才能还其本来面目,才能回归于其应有的合理价位。试问,就沪指而言,究竟是当年的6000点过高了呢,还是今天的不到3000点太低了? 其次,记忆固化会使得投资者无法审时度势,根据经济形势、公司盈利、投资气氛、市场环境来随时调整自己的重心、掌控期望的目光。所以他们将会依据股市的历史印迹运筹出“守株待兔”式的投资决策。试想,如果沪指从2007年一路和缓走来,从未经历过5000点的历史高峰,那么今天有谁会去留恋它两年前放远的脚步声?又有谁会去祭奠它那往日令人目眩的辉煌?人们都会为其三十年来平均9.42%的年增长率而欢欣鼓舞。 股市与经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分析了理性经济与感性股市的矛盾与冲突之后,有人会问,那么股市究竟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呢?答案很简单,既是,也不是。从理论上讲是,就现实而言可能不是;从长期来论是,就短期而言可能不是;在某些时候是,在其它时候则可能不是。而且是与不是,同经济自身的发展状况并无任何直接或必然的联系。股市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就是这样断断续续、隐隐约约,既明且暗、欲断又连。 在我国也不例外。经济与股市间的离散处处留下了上述五大成因的印迹。在经济稳定高速成长的同时,诸多因素却使得股市显现出剧烈的波动性和浓重的情绪化色彩。众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与经济成长严重脱节或明显滞后。这就使得人们对公司未来的收益展望不像对宏观经济前景那样乐观、自信。同时上市公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极其有限,缺乏足够的代表性。所以,“经股背离”虽然在我国存在,但却不是我国的特色。同时,美国股市曾经连续二十三年落后于经济成长,而中国股市到目前还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因此任何结论或推测都有待于时间的考验。 本文不是要为中国股市的边缘化讨论指点迷津,也不是要为某些误解正本清源,而只是力图揭示股市运行中若干不以投资者主观意志为转移、同时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股市与经济的关系既不是亦步亦趋、难解难分,也不是我行我素、渐行渐远,而是若隐若现、亦真亦幻。经济成长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恩恩怨怨向我们提供了两点启示,即股市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趋势。 第一,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股市可能会展现出狂躁不安的神情,时而楚楚动人,时而郁郁寡欢,因为市场气氛与投资情绪对于股市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投资者不能根据经济指标的高低来判定或预测股市的短期行为,否则就会落入股市陷阱,无论你是股市的观潮客,还是股市的弄潮儿。从这一点来说,与其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毋宁说它是投资气氛与股民心情的晴雨表。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近几年来,“行为投资”学说(BehavioralFinance)会在美国金融学术界中风起云涌、大行其道,与传统的主流“有效市场”理论(MarketEfficiency)并驾齐驱、难分伯仲。 第二,就长期趋势而言,股市运动虽然会偏离经济成长于一时,但却无法超脱经济成长于永远。经济成长与股市运动具有一致性,即所谓的“经股同一”。股市在短期内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误导,但最终仍要受制于经济成长的约束。如果说“叶落归根”的话,那么经济成长就是股票市场的根基所在。缺乏经济成长的依托与支撑,股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时的热情与行动只会伴随着泡沫的破裂而烟消云散。正可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当然,长期究竟是多长,无人知晓。诗人墨客们昨天在默诵着三毛的远行绝句:“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投资者们今天也在翘首向长天索问:“长期有多长,谁能告诉我”? 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并非只是我国或过去几年中的特有现象,它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以上图表都栩栩如生地刻划出了二者之间那种维妙维肖、若即若离的互动关系!从这一点上讲,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非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在以非理性的心理,去揣摩非理性的股市,从而致使他们在贪欲与恐慌之间永不停顿地漫步徘徊。这些经验教训即便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也依然会烁烁闪光。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中国美国如此,日本香港如此,所有股市皆是如此。
2023-07-02 04:18:061

什么是以太币/以太坊ETH?

以太坊(英语:Ethereum)是一个开源的有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通过其专用加密货币以太币(Ether,又称“以太币”)提供去中心化的虚拟机(称为“以太虚拟机”Ethereum Virtual Machine)来处理点对点合约。坊区块链上的代币称为以太币(Ether),代码为ETH,可在许多加密货币的外汇市场上交易,它也是以太坊上用来支付交易手续费和运算服务的媒介。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间由程序员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币启发后提出,大意为“下一代加密货币与去中心化应用平台”,在2014年通过ICO众筹得以开始发展。截至2018年2月,以太币是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货币,仅次于比特币。资料拓展:以太坊最初由 Vitalik Buterin 在2013年提出。Vitalik 本是一名参与比特币社区的程序员,曾向比特币核心开发人员主张比特币平台应该要有个更完善的编程语言让人开发程序,但未得到他们的同意,因此决定开发一个新的平台作此用途。Buterin 认为很多程序都可以用类似比特币的原理来达成进一步的发展。Buterin 在2013年写下了《以太坊白皮书》,说明了建造去中心化程序的目标。然后2014年通过网络公开募资得到开发的资金,投资人用比特币向基金会购买以太币。最初以太坊程序是由一间位在瑞士的公司 Ethereum Switzerland GmbH 开发,之后转移至一个非营利机构“以太坊基金会”(Ethereum Foundation)。
2023-07-02 04:18:105

2022.3.8中国股市是否要崩盘了

不至于,最近各方面的影响确实很大,对股市影响尤为严重,但是崩盘还不至于。今日股市连续下跌,或与隔夜外围市场大跌干扰有关。隔夜美国股市重挫,投资者担心持续飙升的能源价格将遏制复苏。标普500指数下跌3%,创下2020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纳斯达克100指数重挫3.7%。在美考虑禁止进口俄原油后,油价触及14年高点。CFRA首席Sam Stovall表示,高油价和高通胀的持续时间越长,投资者减持股票的力度就越大,因为这可能导致复苏提前夭折。
2023-07-02 04:18:151

2021年美国会发生经济危机吗

2021年12月31日,世界头号富豪马斯克在回答网友提问时做了一个预测。他说,经济危机“可能会在2023年的春天或夏天到来,但不会晚于2023年。”麝香马斯克的预测引起了无数人的恐慌。在马斯克之前,一些金融巨头如沃伦巴菲特也做出了类似的预测,传统制造业巨头如曹王德也多次声称准备“勒紧裤腰带”。马云、许家印、张、钟鄂(sh m: n) E等商界领袖纷纷辞职观望。这些顶级商人的言行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他们站得更高,所以他们比别人更能控制整个经济市场。马斯克做出预测后,有网友以做世界首富时间最长的比尔盖茨为例,说比尔盖茨2000年1月卸任微软CEO后不久,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和全球股市暴跌,美国也陷入经济低迷;2008年6月,比尔盖茨宣布退休。结果,有着150多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所以有人说,每当比尔盖茨有大动作,全球经济必定会陷入动荡。就在2021年5月,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宣布离婚,于是网友们预测下一波经济危机即将到来。比尔盖茨离婚了虽然有很多关于比尔盖茨的评论被网友“搞玄学”,嘲讽,但对金融危机有着敏锐眼光的沃伦巴菲特最近又有“大动作”了。早在美国次贷危机前一年的2008年,巴菲特就大举抛售股票套现,收益率达到历史最低。就在大家嘲笑巴菲特失败的时候,次贷危机席卷了整个美国,蔓延到了全世界。就在全球股市一片混乱的时候,巴菲特突然出现,带着大量现金横扫市场。结果金融危机结束后,巴菲特的身价暴涨了好几倍。而类似的场景在去年开始重现。自2020年以来,巴菲特一直在减持股票,保持现金,仓位降至40%左右的历史低点。截至2021年底,巴菲特已经持有1492亿美元现金。巴菲特为什么要保留如此大量的现金?众所周知,巴菲特是股神。他之所以能成为股神,是因为他经历了六次金融危机。每次金融危机,他都大量抛售手中的股票,持有大量现金,准确抄底。正因为他躲过了无数次金融危机,所以被称为股神。巴菲特(男子名)因此,巴菲特行动的信号不言而喻,那就是他在押注下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一旦危机来临,手里握有巨额现金的巴菲特可以在市场处于低谷时抄底扫货。再次拿下他,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雨要来了,全世界那么多有钱人都在不停地“搬家”,这似乎真的预示着一场危机。那么,危机的迹象在哪里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还得从我们所处的社会说起。我们的社会离不开经济,社会的运行也离不开经济。我们的经济社会其实是一个循环的圈,它的起点是国家中央银行印钞票。央行大量印钞后会流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会把钱借给衣食住行各行各业的企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肯定会招聘员工,员工要发工资,员工领工资就要花钱。他们消费的对象无非是衣食住行,这样从事衣食住行的企业就赚钱了,而这些钱又回到银行,国家通过各种金融手段从市场上回收现金,从而在这个循环中,每个环就像两个啮合的齿轮。只有每个齿轮转动,状态机才能正常运行。一旦一个齿轮失效,无法带动下一个齿轮转动,整个状态机就会瘫痪。而经济危机的发生恰恰是因为其中一个齿轮失灵。你什么意思?我们知道,资本是逐利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主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一方面会扩大产能,另一方面会压榨和剥削员工。这样老板的利润会比员工高很多,赚钱率也会比员工高很多。但是,社会上老板的数量总是少于员工的数量。久而久之,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富人阶层。在“钱能生钱”的作用下,富人会越来越富,穷人会越来越穷,所以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这导致了什么样的问题?即大量社会财富沉淀在富人阶层,并不流向那里。举个例子,一个超级富豪一年挣100亿,但他一年只花1亿,那么剩下的99亿实际上并没有参与社会流通,相当于价值99亿的商品没有被购买和消费。其实一年花一个亿已经很多了,也就是平均每天花27万。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但现实是,那些有钱人赚钱的速度远远快于他们消费的速度。这就引出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循环中的“消耗”问题。再加上资本的逐利性,往往在还能赚钱的情况下疯狂扩大产能,于是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直到有一天穷人真的买不起货了,所有的货都在他们手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能过剩”。资本家发现销量锐减,利润下降,就开始通过裁员,减少生产线来止损。这导致大量的人失业,这使得他们更难购买他们的商品。于是资本家不断裁员,减少生产线,形成恶性循环。直到工厂企业难以为继,纷纷破产,大量人员失业,银行的钱收不回来,整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混乱。于是所谓的经济危机爆发了。了。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平均每10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以美国举例来说,如果从1922年到如今2023年的100年间看,美国依次在1929年、1937年、1948年、1957年、1969年、1974年、1980年、1990年、1997年、2007年爆发了10次经济危机,而这10次经济危机的时间间隔分别为8年、11年、9年、12年、5年、6年、10年、10年,大致符合平均每10年左右一次经济危机的规律。如果按照该规律推算,那么2020年左右,美国就应该爆发新一个周期的经济危机,但为什么没有爆发呢?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国利用美元的霸权地位,将美国国内的风险转嫁给了全世界,并通过割世界各国的“韭菜”给自己续命。此外,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作用下,大量的廉价商品进入世界市场,供应了美国等巨大的消费市场,从而给整个世界的经济带去了活力,这就掩盖了部分国家存在的经济危机。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着大批廉价劳动力,这也让外国资本逐渐将制造业转移到国外,自己则专心于金融行业。因为相比于制造业漫长的盈利周期,金融业在短短的1秒内就可以完成数次交易,从而获得高额的利润。而美国将大批制造业转移出去后,便只能依靠金融来控制世界,这也是美国产业空心化产生的缘由。而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全世界分工合作已经相当成熟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制造业巨头,其基础产品的产业链往往分布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其零部件很多都外采自中国等国家。也就是说,在当下,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工业制造的全部环节,那么即使产业空心化,只要有钱有核心科技,还是能掩盖很多问题。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各国的产业链都备受打击,不仅产能受限,而且制造成本也在急速攀升;加之美国各项制裁和销售禁令的出台,使得全球产业链走向了孤立和断裂。其他制造业当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商品价格上涨,人们消费能力不足,美国经济便陷入低迷。于是美国便大肆印钞票来刺激经济。但大水漫灌之下,好多资本又都流入了金融领域,致使资产泡沫越来越大,而真正能流到消费者和企业身上的钱却少之又少。于是外面的东西进不来,美国自己本土又生产不出来足够多的产品,这就导致美国印的几万亿的钞票根本没有能力去买足够量的商品,商品的产量下滑了,但钞票却越来越多了,于是美国的通胀也就越来越厉害。本来这是美国的老套路,那便是利用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的地位,通过印钞票将通胀转移到国外,当全球大水漫灌,资产价格上涨时,再通过加息,使得市场利率提高,债券发行利率提高,美国储户的存款利息提高,美元升值,这样国际投资者会更加愿意去持有美元,国际热钱便都陆续涌入美国,促使美元回流,从而完成对全世界的收割。但这轮疫情波及范围太广,许多国家的经济一片低迷,根本没有能收割的“肥肉”;而中国又立场坚定,严防死守,丝毫不给美国机会。美国左等右等始终等不到能收割的韭菜,而眼看自己的通胀越来越厉害,只能选择提前加息,否则自己就被通胀给“搞死了”。然而加息虽然会减轻通胀,但也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因为加息可以达到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市场投资的目的,这样美元回笼,金融市场上美元的流动性就差了。而根据以往的数据,美国的金融市场是相当不正常的,每当美国经济不好时,股市则大涨;而经济好时,股市反而大跌。这种与正常的经济行为背道而驰的现象是因为美联储先印钞后加息的套路已经被看透了。因为美国经济一旦好,股市就会认为美国要加息了,这样金融市场上美元的流动性差,于是股市就跌;反之,股市便涨。而美国金融市场这种非理性的投资很容易引发不可调控的风险,因为这会刺激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们剑走偏锋,用非理性的手段来加大在金融市场投机的筹码,这些国际上最大的“赌徒们”就是在赌,赌哪怕把股市玩崩了,也会有美联储出来兜底救市。另一方面,加息导致的国际上的美元回流,也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因为那些本来在别国投资的资本回流到美国,那么别国的经济因为资本的撤退就有可能出现危机,现在的土耳其就是例子。而有些扛不住的国家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很可能出现不可控的状况,比如战争。所以美国现在是进退维谷,加息也不是,维持通胀也不是,在这种临渊履冰的两难境地里,金融市场一不小心就会全面崩溃,到那时,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必将席卷全球。而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恐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这场危机中幸免??相关问答:相关问答:经济危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经济危机的本质是资本没有了利润空间,都静止了起来。资本不动,意味着整个市场没有了经济活力,资本很难挣到钱,势必就没有就业。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有魅力,才能创造GDP,带来就业。要知道,经济危机最可怕的就是所有经济活动全部停止,大多数人陷入失业状态,这时候大家并非没有需求,是没有钱来满足需求! 那为啥会出现这种现象?现代金融的魔法,就是把信用变成了货币,在凯恩斯主义下,现在的繁荣实质上是在透支未来的繁荣,即透支未来消费。货币是今天的财富,信用是未来的财富,货币+信用=支出总额。信用是什么?是对未来的付款承诺,可不就是债务么?当这种透支达到极限,必然会通过无形的手,将市场调整到初始状态。。。。实际上你以为蒸发的钱,那只是信用的降低。当经济疯狂的时候,可能实质上的钱只有15%,杠杆和借贷产生的钱有85%。钱只有流通起来才有魅力!钱通过生产和流通,实现了社会资金的大幅增加,其中流通的次数越多,社会的总资产越多,钱也就越多,流到我们手上也会越多;在经济繁荣时,挣钱也相对容易,我们都觉得手里钱比较多,大家就敢于消费,钱的流通次数、流通速度都会加快,这样就使得看起来社会上有很多的钱。但是,当经济萧条时,挣钱相对变难了,大家的购买力或者说是预期购买能力下降,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都会下降,这样势必会导致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财富减少。货币乘数,指的是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简单来说,货币乘数效应是银行把钱贷出去,贷出去的钱会通过消费,采购等,再回到银行,银行收到存款再往外贷,如此周而复始。放眼全球,各国央妈掌管印钞机,印出来的钱就叫基础货币,比如10亿,这个基础货币,央妈会给底下各个小弟银行进行放贷10亿。各个小弟存了准备金,拿去向公众放贷,拿去向公众吸收存款以后,钱生钱了,这个钱变成了40亿。这个40亿和10亿的本钱之间的倍数关系就是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马克思说,经济危机是相对过剩与绝对匮乏的有机结合!此时,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巨大。绝大多数人无力消费,导致很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衡,从而引发各行业更加激烈的竞争,造成大量企业破产倒闭,裁员。消费继续不振,企业继续裁员破产,更多人失业,形成恶性循环。当人们都没钱消费时,那就是经济危机了,放眼望去皆是一片萧条。人们处在悲观的情绪中,找工作,挣钱都变得困难!  解决经济危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把富人的钱分给穷人,这样穷人又有钱可以消费了,资本家也能够继续生产经营,经济又可以美好地运转下去了,可能吗? 这才是问题所在。资本是逐利的,你要把它的本都分给穷人,有几个人会乐意?这时候往往会通过增加富人的税,出台反垄断法来调节分配问题。贫穷人民早已把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劳动力提前兑换给资本家,兑换完了后,也就成了真真正正的“奴隶“”,除了还债、基本消费,一切东西都买不起了;然后就出现了一帮富人和一大批奴隶的局面,资本家本来是只想搞钱的,面对这种情况大家面面相觑,日子没法过了,原有的模式乱了,危机爆发了。无论怎样,有一条始终不变,富人的钱是从穷人身上赚的,如果穷人没钱了,富人那么就再也赚不到了。当经济危机时,有钱人不愿意投资,毕竟那时无论做啥投资都赚不到钱,因为剩下99%的人都没钱买他们的东西了。赚不到钱自然不会开公司、请人了。面对危机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办?1、有工作,好好上班!2、多多锻炼身体 !3、别加高杠杆投资、买房、创业,随时可能血本无归!4、年龄和学历够得,进入体制内,不怕风雨。5、节源开流,现在国内很多人信奉消费主义那一套,繁荣的时候能挣钱什么都好,一朝被裁员,下个月的伙食费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只有抓瞎。6、学习,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只要能抗住,寒冬过后又是春天。
2023-07-02 04:18:221

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上市对市场有何影响?

4月14日,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的Coinbase以直接上市的方式在纳斯达克挂牌,成为纳斯达克有史以来第一支直接公开上市的个股。Coinbase的上市还直接刺激了加密货币市场,比特币、以太坊、狗狗币等加密货币价格水涨船高,其中比特币、以太坊价格分别突破64000美元和2300美元,创下新高。不过,随着Coinbase的股价缩水,比特币也从创纪录的高位下跌,科技股也全线下跌。不论如何,Coinbase的上市依然是加密货币世界的里程碑事件,加密货币拥护者们的“信仰之地”走到了更大的市场,接受公众的审视,加密货币向主流社会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扩展资料Coinbase的开盘走势在直接上市前,纳斯达克给出了每股250美元的参考价,使得Coinbase的估值达到约653亿美元。Coinbase首日收涨31.31%,开盘价报381美元,开盘后其股价一度飙升70%至每股429美元,市值一度突破1100亿美元,随后股价回落至开盘价以下。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上市首日收涨31%,股价大幅波动,Coinbase能否撑起千亿估值?
2023-07-02 04:18:412

如何看待当今的经济形势

当今全球经济形势与对策刍议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南方朔 在全球通胀及地球暖化日益严峻的此刻,2008年G8峰会在日本召开。而一如人们所预期的,这次峰会和过去几次相同,也没有做出任何有效且重要的结论。在人们的印象里,这次峰会除了一堆要人边吃鱼子酱边高谈阔论粮荒,以及声称为了环保要将三年积雪封存当作冷气这些豪奢、荒诞的画面外,即无其他。最近数月,由于通胀及地球暖化问题日益严峻,全球已陆续有过粮食峰会、石油出口国及消费国峰会,以及世界气候会议等,G8峰会可能是这一连串会议的句点。但尽管会议频繁,主要国家却都只是要利用会议作为自己利益的工具,而无意把会议当做解决问题的平台。于是同样的话题说了又说,问题也就一直议而不决。例如在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峰会上,石油生产国强调供需正常,油价飙涨乃是投机炒作所致,美国参议院也对石油期货炒作展开调查,但在所有的会议上,美国却绝口避提投机炒作,而只是要求油国增产。对油价上涨因素里占了百分之七十的炒作不提,油价又怎么可能回软呢?再如美国自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后即拒绝主动减排温室气体。这次G8峰会上它继续坚持立场,使得会议只能空口做出减排承诺,而对具体做法则避而不提。这样的承诺与不承诺又有何异?今年的G8峰会,乃是这个峰会组织“去功能化”最明显的证明。由它今年的表现,就不由得让人想到2007年8月德国当东道主的那次峰会了。2007年8月,美国的次贷风暴已由北美卷到欧陆。次贷问题的核心,乃是美国投资银行以“金融创新”为名,将庞大的房贷债务重新包装,变成“债权信用凭证”(CDO)及“贷款信用凭证”(CLO)等衍生性商品,向国际金融系统兜售。而美国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则替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背书,于是华尔街金融寡头遂得以将债权转化为资本,而将外国的储蓄挪为自己操作的金融资本。它的整个运作,有相当的欺骗性。法国总统萨科齐有鉴于它的欺骗性,因而认为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为次贷元凶,要求国际社会加以调查。问题在于设若调查,华尔街操弄全球金融资本的权力必将大受影响,因而萨科齐的提议遂未被理会,当然也就延误了及早处理次贷风暴的第一时间。萨科齐一年多之前指控三大信用评级公司涉嫌对全世界诈欺,到了今年G8峰会闭幕的翌日,即7月9日,美国证管会(SEC)主席考克斯才正式承认三大信用评级公司确实犯了评级不实、不能回避利益冲突等严重缺失。考克斯的承认等于确证了一年多之前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指控,但因为错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次贷风暴已更加不可收拾。热钱已成全球通胀和金融不稳最大推手2007年的G8峰会,萨科齐除了对次贷元凶三大评级公司做了先见式的指控外,也对国际美元资金的泛滥提出了警告。要求国际对热钱流动应予管制,但这却违逆了热钱最多的美英日三国的利益遂遭封杀,峰会只做了一项各国应注意热钱流动的空洞决议。看着近年来国际热钱泛滥,2006年进入发展中国家高达7600亿美元,到了2007年已增至10300亿美元,占全部发展中国家生产毛额的百分之七点五;而商品市场的投资资金则在过去五年里由130亿美元暴增廿倍,达到2600亿美元,已成全球通胀及经济失稳最大推手。除了上述问题外,2007年G8峰会东道主德国总理默克尔,有鉴于“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届期,而美国已于2001年片面退出,遂希望在最后期满前的五年里,迫使美国在温室气体的减排上做出承诺。但因美国一向认为它主动减排,将使得发展中的大国如中国印度等有自后追赶、缩短与美国差距之机会,从而影响美国独霸之地位。这其实也是当年美国片面退出“京都议定书”的考量。但在2007年由于这个议题被欧洲主导,美国饱受抨击,于是美国遂有了政策上的转向设计,那就是它同意减排,但必须将中印巴西等新兴大国也同样纳入。美国的政策转向,乃是企图藉此将减排问题再拖五年。美国此举促成了2007年底的峇里岛会议,以及今年G8峰会上的空洞决议。在此特别追溯2007和2008两次G8峰会,主要是在表示这个峰会早已不再是解决全球问题的沟通平台,反而成了特定大国加以利用来实现其片面利益的工具。而美国所企图达到的,乃是以“美元本位”为核心的国际金融及经济秩序,并藉此摆脱它对国际社会的义务,如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以及“美元本位”所造成的乱象之约束等,这乃是G8峰会“去功能化”的主因。由于G8峰会不能正视并约束信用评级公司对美国本地及外国金融体系的诈欺,不能约束热钱的泛滥与投机,特别是G8峰会过去长期以来不能约束美国无底洞式的国际收支及财政赤字,这些都是当今全球金融和经济动荡的滥觞。美国次贷风暴继续向上延烧今年G8峰会闭幕不到一星期,次贷风暴的向上延烧即再到新的高点,不仅加州印地麦克银行倒闭,美国最大的两家房贷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也爆危机;而华尔街投资银行“花旗”与“美林”的次贷曝险部位又再次表面化,必须编列近200亿美元之坏账亏损来打消。据统计,在未来十二至十八个月里,全美还会有大约一百五十家银行将倒闭。难怪全球股市应声而倒了。今年7月2日美国股市首度比上一个高点跌掉百分之廿,因而正式宣告进入熊市阶段。而今随着金融动荡而股市再跌,当然是恶化的扩大及深入化发展。它对未来可能将有下述影响:其一,自次贷危机浮现,美国原本可藉加强管控而降低损失,但次贷问题在本质上乃是“美国将债务商品化,俾向全球抽吸资金以抑注其金融权力和经济持续力”的操作方式之一。任何管控都不符合华尔街金融寡头之利益。这也是美国对引发问题的华尔街金融寡头不但不加以约束,反而在出了问题后持续以财政资源加以纾困灌救的原因。这使得以“增加流动性”为名的美元供给更加过度,也使得原本即疲软的美元又多了贬值的力道,而通胀压力也就无法缓解。这也就是说,这一波金融动荡其实是让美元的信用危机又再上层楼。稍早前,“国际货币基金”估计,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将达9700亿美元。但随着次贷损失的累积,房屋市场的崩盘,这个危机向上蹿升到主要房贷市场及银行体系,它的未爆弹潜力之大,不容掉以轻心。其二,前面业已指出,到了目前,美国证管会已承认三大信用评级公司的所作所为有违法不当之嫌,但事实上次贷风暴延续至今已近两年,但暴露在次贷风险中的全球损失究竟达到多大的规模,却始终是个有如黑洞的谜团,因而西方遂将它称为“债务隧道”。而究其原因,乃是在1990年代初美国“创新”之说盛行,华尔街的“会计创新”和“金融创新”乃是两大重点。前者为了让投资银行及公司拥有更大的财务杠杆空间,在会计科目的编列,负债改列资产,透过在境外设立基金而从事隐藏式甚或虚构式的交易等方面都极力放松。这种“会计创新”除了稍后引爆“安隆案”、“安达信会计公司案”等造假弊案外,它也为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金融保险机构被次贷衍生商品交易及巨额亏损设下了陷阱。举例而言,次贷最早受伤害的德意志银行,即在它所设的境外基金项下因次贷而损失严重。而在“金融创新”上,最主要的乃是三大信用评级公司根据投资银行的需求,配合其将债权转化为金融商品,藉以抽吸外国储蓄的要求,而将次贷商品包装美化。由于“会计创新”和“金融创新”能够将大量负债及亏损隐藏起来,形成外人难窥其中奥秘的“债务隧道”,因而纵使到了今日,次贷及其向上延烧而造成的损失仍无法确实知道,只是火烧到那里,问题即暴露到那里。目前它已继续延烧到主要的投资银行,并向上烧到“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二房”。这时候外国央行及金融保险公司暴露在美国债务里的问题遂逐渐浮现。目前由于美国财政部出面纾困,“二房”问题暂时被压了下来。但在美国房市下跌、舍弃房贷赎回权的案件持续增加,通胀压力仍持续升高的形势下,这波金融动荡的扩大及升级,对全球金融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已绝不容低估。其三,目前美国金融形势再起动荡,它其实已显示出不动产及信用市场萎缩,美元贬值所造成的通货膨胀,以及消费紧缩这些连动现象正趋恶化。最后则会反映在全球资产缩水、外贸抽紧,全球原本就已存在的过度投资及生产设备过剩等即会表面化,进而造成工厂公司裁员或倒闭,失业人口增加的衰退甚或萧条。最近英美金融业大幅度裁员,失业率快速蹿升,中国大陆最近的出口增长率也下滑到了新低点,这都是全球市场紧缩之兆,但因美国为了救华尔街而持续将财政筹码投入,使得美元更加过度供给,再加上金融形势严峻,美国亦不可能在短期内以明显幅度加息,这意味着美元贬值动能不减反增,那种因美元贬值而推动的通货膨胀,并不一定会因市场需求减少而趋缓和。最近油价跌跌回回,始终在高档徘徊,即是证明。除此之外,油价带动的通胀还涉及美国石油战略利益。若今年美国大选后,唆使以色列以这样那样理由对伊朗动武,届时石油到达每桶三百美元的天价,那就是全球的超级大灾难了。热钱的源头在哪里?也正因此,在停滞性通胀的此刻,美国金融动荡再起已显示人们对当今全球经济情势实在不容掉以轻心。而除此之外,我们对这种形势,显然也必须有另一种更结构性的观察及思维架构。对此,我且就美国金融专家邓肯(Richard Duncan)的著作《美元危机的原因、结果及诊疗》(The Dollar Crisis: Causes, Consequences, Cures)及邦纳(波勒)(William Bonner)和同僚所著的《债务帝国:划时代金融危机的兴起》(Empire of Debt: The Rise of an Epic Financial Crisis)所提出的观点加以扼要叙述,只有如此,始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明白当今全球经济困难重重,市场及金融动荡方兴未艾,其实是个巨大的结构性问题。这个结构过去长期以来皆可勉强运作。在1990年代,甚至还因为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加入,以其低廉的劳力和全球自由移动的中低技术,使得工业制造品长期在低价位状态,瓦解了通胀力道,某些分析师和学者甚至提出“通胀终结论”之说。但到了今天,由于美国“以债养债”的基本结构已随着次贷危机而难以为继,一旦美元之信用危机浮现,美元加速贬值,通货膨胀、资产及消费萎缩、美元热钱全球流窜等今天所有的乱象即日趋扩大。索罗斯所谓“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泡沫”,另一投资家麦嘉华(Marc Faber)所谓“美国联储会是全球最大投机客”之类的话虽然说得难听,但其实是有道理在焉。人们皆已深知,今天全球经济和金融乱象,本质上皆为美元本位时代难以为继后所附赠给全球的不受欢迎的礼物。在过去卅余年里,自从1973年规范全球贸易及金融的布里顿森林协议之后,当国际贸易和金融缺乏了黄金这个客观物质的中介,而改成以其庞大的总体国力为基础的美元本位,这时原本国际贸易及金融秩序遂成了主观的以对美元的信心为基础的体系。而这种“纸黄金”体系于是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美国双赤字——对美顺差国家将其顺差回流美国以弥补其双赤字”的经济循环圈。这个不均衡的循环圈,正因它的不均衡,遂使得许多新兴经济体,如过去的四小龙,后来的中印越南等有了过去不曾有过的机会,得以藉着贸易而追求国家的发展,而美国则有了持续经济和军事扩张的金融及财政筹码。但自从1982年美国财赤破千亿美元,1984年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破千亿美元后,它的问题遂日益表面化。特别是1990年代后半期以降,这个问题已日益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它主要的征候有下列数端:其一,乃是它本质上处于一种依靠他国顺差回流,购买美国公债、国库券、政府支持的公司之公司债,以及股市房市资产而存在的“债务帝国”;而在它本国内部,则长期以低利率将储蓄驱往资本信用市场,以股市房市的繁荣和相信它会永远上涨来支持其消费。这也是布什所谓“所有者社会”(ownership society)信念的来源。美国个人及家庭高度负债,以借贷炒屋购车炒股即是所谓“非理性的繁荣”之实像。这也就是说,美国的“债务帝国”有双重性,对外对内皆以债务为其支柱。这乃是它资产恒处于过热和泡沫状态的原因,也是次贷风暴的结构性因素。建议在APEC会议提出热钱问题其二,则是依靠对美出口而持有巨额顺差的国家,一方面会同样处于长期过热状态,但它们回流到美国的美元外汇存底,在经过市场运作后经常又以热钱形式再回流,扩大了新兴经济体资产泡沫化的动能。过去的日本,今天的中国大陆以及诸如印度、越南等皆同样如此。中国近五年来热钱涌入17500亿美元,这乃是资产泡沫化、通胀压力加大、社会在资产泡沫化过程里社会的赌徒性格泛滥的主因。而这当然与1989年形成的所谓“华盛顿共识”,打开了新兴经济体资金自由进出的大门有关。它也为今天全球股市在热钱进出下而爆起爆落,新兴经济体会出现“九七亚洲金融风暴”,最近越南出现金融和经济动荡有关。短期投机资金的问题已对新兴经济体的失稳造成了持续性的压力。其三,可能更重要的,乃是在这种美元债务循环圈所造成的阶段性繁荣里,全球的设备及投资也已过剩,并到了相当高水位的程度,一旦对美国的信用失去信心或美国中衰,连动性的问题即告快速出现。美国次贷风暴与房市缩小,都市房价已跌百分之十,资产大幅蒸发,美元贬值,消费下滑等相互连动,最后是贸易缩减,全球受到威胁,中国大陆今年一至六月进出口增长率大幅下滑,边际利润大减,即为重要的征兆。也正因此,当今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与失稳,乃是过去长期以来依靠“纸黄金”过度供给而形成扩张之局的自然附赠品。这种扩张造成了自然资源被过度掠夺,这也是全球暖化、气候及生态环境巨变的主因。它有待全球及每个国家加紧努力使其缓和。而在现行体系上,则是这种扩张已造成了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动荡。由于美国并不可能自行削减双赤字,也不可能在政策上做出有违华尔街金融寡头利益之事,而只是寄望于其他国家的主权基金大幅抑注。由于根本的改革不可能,当今这种乱象也就注定将被继续拖延。而非美社会如何自我调整遂变得格外重要。增加热钱流动成本和惩罚成本首先就中国大陆而言,它的热钱泛滥已超过一万亿美元的水准,热钱的套利抽吸,的确已成了巨大的隐忧;其次由次贷的逐渐透明,人们也逐渐体察到中国外汇储备暴露在美国信用风险中的比例极高。设若美国届时将取减值重编的手段来替濒临倒闭的公司纾困,则包括中国大陆、日本、中东等主要债权国家皆必将受损严重;其次,则是由最近的趋势已可看出,这波金融及经济动荡深化至今,对全球总需求的降低已造成影响,中国出口减退已露征兆。我们同时也看到欧洲如芬兰等已正式进入了衰退阶段。这意味着对当今形势已不可能有片面的期待--期待情况好转;而必须要有更多长远的打算。我们认为中国已必须要在下述问题上做出准备:1. 对热钱管控方面,已必须制定出更多策略,增加热钱的流动成本甚至惩罚成本。自从1989年遵循世银专家威廉斯(John Williams)之议,而有了“资本自由流动”的“华盛顿共识”后,热钱造成的贪婪与伤害,已使得它成了《金融时报》所称的“塑造经济失稳的管道之一”。至少有十余国即因此而出现金融及经济大幅动荡。由于它的为害日增,从前视为圭臬、无人敢有意见的热钱管制问题,已逐渐成为一种公议。短期资金信息的统筹和登录,热钱在一定期限内不得流出;热钱造成的炒屋,藉着对“不在地主”的赋税加重而加以遏止;对热钱流动课以流动成本的“托宾税”(Tobin"s Tax)等。除此之外,过去热钱流动,由于缺乏新兴经济体的大国表示意见,它始终进入不了国际日程表;而今中印巴西等国兴起又皆有热钱之害的经验,再加上东亚多国曾受害,中国通过磋商而在亚太峰会或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论坛上将此问题提出,并采取同步措施的时间应该已经到了。寓调整经济结构于抗通胀之中2. 有鉴于国际贸易的可能衰退,中国可能已必须有“寓调整经济结构于抗通胀之中”的新方向。它包括国内产业结构与产业附加价值的提升,区域均衡发展策略的加强,新兴策略工业如替代能源产业的扩大投入,粮农产业的强化等。中国在产业上极具“后发先至”的潜力。在这个通胀年代,藉此机会而调整出具有进步意涵的新经济策略,这对全球稳定后的再出发必将极有裨益。 3. 目前次贷问题持续延烧,并扩大到主要贷款市场,于是中国暴露在美国债务体系里的部位逐渐明朗。这也显现了中国在外汇存底的管理和应用、中国与全球信用市场的联系等问题。这些高端的问题已需要格外关注,必要的国际谈判也必将增加。这也是为了让过去全体国民多年的辛苦努力,不至于随美元贬值而蒸发,不会因为美国信用市场萎缩而受损的关键。 4. 随着通胀问题的严重,中国过去随着美国步伐而放任发展的阶段也确实到了应调整的时候了。这次全球通胀,就客观形势而言,未必严重过1972至74年间的美元及能源危机,但其动荡程度则与1930年代只差一筹而已。原因即在于在过去的扩张时代,也是全球贫富差距日益绝对化的年代,这也就是当今所谓的“M型化”。社会的M型化扩大了通胀的易受伤害性和人们的剥削感。这乃是通胀所造成的社会骚动遍及全球四十余国的原因。这也意味着抗通胀、经济调整、均衡区域发展,都必须以遏制社会M型化为主要目标,苟若如此,“和谐经济”始有可能。其次就台湾而论,当今台湾早已远离昔日四小龙之首的黄金时代。由于过去八年的施政无能,台湾遂出现了“失去的十年”,错过了调整产业,设定方向的时间。演变至今,股市持续狂跌、房市不振、社会信心极度疲软。台湾面对通胀后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关键即在于它始终缺乏足够的方向性。因此设定方向,遂成了台湾当前之急务。对于台湾,应努力之方向为:1. 过去在1972至74年间,台湾面对通胀,在李国鼎当家之下,其因应策略为亚洲之冠,因而在度过能源危机后即可快速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当年台湾因应策略最佳的,乃是在衰退之中设定出了下阶段的策略工业如石化工业和资讯工业等主要的商品工业。这也显示出如何为下阶段策略工业如再生能源工业、传统产业的再升级以及涉及两岸整合的产业等,应为台湾之努力方向。 2. 过去十余年,台湾在美国主控的秩序与价值下采行各种松绑策略。而人们也知道,所谓松绑,其实也就是在替强者自由度的扩大开路。这乃是近年来台湾赋税正义、贫富加速两极、M型化日趋严重的原因。但我们也必须知道,这种对强者放任、扭曲了公平正义的体制,欧美虽不可能大幅改革,但一些新方向已告形成。今年以来欧洲德法意等主要国家大规模展开跨国抓逃漏税;美国也开始立法,规范银行(特别是瑞士银行)的逃税功能,以及禁止各州以避税天堂作为内部竞争的筹码;此外还包括强化对避税天堂的监督及迫使公开等。约束富人强人,强化公正的集税价值,而不是课税成本过高而放弃对富人的赋税责任之监督。这对贫富不均的台湾至关重要。 3. 最近,台湾持续片面开放对大陆的政策,包括直航包机、开放两岸资本市场之互动、准备开放陆资进入股市房市。这比过去的拒绝开放当然是重大突破,但台湾的开放毕竟仍以短线居多,仍缺乏长程的方向感,遂在为了股市、房市、航空旅游业等个别利益下加以附和,并予人没有整体性之感。如何为两岸金融经济设定出更大的互动合作架构,或许才更重要。港币与美元是否继续挂钩?而最后,则可能是更棘手的香港了。香港七百万人口里有二百万穷人。香港在长期放任下,房地产腾贵,又因香港始终拒绝港币与美元脱钩,在这个美元持续贬值、其他货币则普遍升值之下,香港通胀问题遂日趋严重。由于百姓生活艰难,遂有了一再退税补贴之笔。问题在于退税补贴乃是一种“施舍”,港币升值或重新设定赋税标准才是“制度”。以机会性的“施舍”来代替体制“改革”,这只能暂时缓和通胀的感觉,并不能改善和降低通胀压力。此外,全球货币普遍升值而港币仍钉着美元,这除了使通胀恶化,也等于是另一种“向下的竞争”,只是让自己变得廉价。也正因此,在抗通胀声中,港币的升值问题已日益迫切。目前美国持续以财政筹码救金融,美元不断扩大供给,贬值压力更增,而港币仍兀自钉着美元,将使通胀压力更重。当今全球皆以双率(提高汇率和利率)抗通胀,香港独树一帜,若再不思改正,港人的伤害终难避免。也正因此,在这个美元泡沫出现危机,连带的金融和经济动荡日益升高,估计更多美国银行将加入破产行列,全球各国已需在“治理”上更加强化并自我调整了。这对两岸三地乃是新挑战, 不容掉以轻心!
2023-07-02 04:18:421

地产与股市你怎么看?

去年年初时,我曾做过一个评估,认为A股应该首先上调至3000~3200区间后,再对外资进行开放,这样既可以保证A股的合理估值,又可以防止外资去揭A股市场的底牌,但由于多种原因,A股最终还是先把底牌交给了外资之后又再度大幅上涨。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想彻底打开中国的金融大门,快速促成中国资本账户全面开放与人民币汇率自由化,以达成美国的金融战略目的。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三次QE,大幅印钞,向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大规模输入美元,导致中国等经济体一度出现了恶性通胀,其中房价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在国内房价上涨初期与中期,外部资本向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集中流动起到了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加速了我国房地产的泡沫化。而2017年之后,美股的泡沫化现象日益严重,同时带动全球股市普遍泡沫化,这令华尔街进入到了新的剪羊毛周期,但是中国股市低迷,且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相对有限,而中国又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金融上有很强的防御性,这令华尔街无法轻易剪中国的羊毛,于是美国恼羞成怒,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而在此轮金融开放之前,中国清理了互联网金融泡沫,并加强了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目的就是要规避发达国家的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周期,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卫安危机的爆发令美欧等经济体再次濒临经济危机,当前的危机货币化只能缓解一时,但是却无法阻止新危机的最终来临,按道理来讲,中国依然应该坚守金融防线,防止外部危机风险向国内的传导。当前在全球的货币泡沫喧嚣中,美股泡沫化问题又再次严重,美元在急迫寻找新出口以转嫁债务危机,且发达经济体依然处在经济危机大周期率当中,而中国金融市场当前也开始大开放,从华尔街的角度来看,当然希望中国此时房地产与股市同时大涨并走向泡沫化。华尔街近二十年来一直在寻找机会试图做空中国,若中国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出现股市泡沫,后果显然是难以想象的。当前国内的房地产业已经套牢了国内居民70%的财富,导致经济发展遭遇重大瓶颈,并对经济与金融形成了系统性高风险,这种前提下,若A股也泡沫化那将加剧系统性风险,将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并为美国等未来撤资中国市场创造有利条件。A股的长期性低迷,主要是2015年泡沫市破灭的反映,同时也是国内在尽量避免房地产与股市出现双泡沫现象,因为房地产与股市的双泡沫现象非常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因此A股市场需要的是稳,而不需要暴涨暴跌,若再出现暴涨暴跌,不仅国内股民会损失惨重,中国经济也将遭受进一步打击,同时还会被外资掏走中国财富,这是国内资本市场当前应该重视的问题。
2023-07-02 04:15:211

以太坊亏了多少人

亏了80%的用户。市值第二的加密货币以太坊自从高点下跌之后,有3131万个以太坊地址处于亏损状态,这占到以太坊地址数的90%。以太坊价格:以太坊亏了多少人?以太坊为什么大跌?66%的地址,购买时的价格在211美元至530美元,平均价亏损65%;14%的地址,购买的平均成本在262美元至352美元,平均价亏损58%;10%的地址,购买的平均成本在745美元至1340美元,平均价亏损89%;8%的地址,购买比特币的成本低于目前的价格,2%的地址,购买成本与目前的市场价位持平。以太坊亏了多少人?可以看出,90%持有ETH的地址,亏损幅度在50%以上,也就是腰斩,还有10%左右的,市值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不知道有没有跟风的投资者,如果有的话,被割韭菜的机率恐怕达到百分百了吧,这种教训,2018年已经大家都领略到了吧。1、最惨应该是这两类人数字货币交易所推出两个服务,一类是加杠杆服务,一类是网贷服务。凡是占着这两类的人,估计好不了哪里去。特别是借款投资数字货币的人,日子恐怕更不好过了。加杠杆一般是专业投资人,反而哪些跟风进来的人,对加密货币市场过度自信,或盲目跟风,不断加码,为了挽救损失,借款入市。目前来看,结果是比较惨烈的。2、ICO项目方当只靠一个白皮书就可以众筹一大笔钱ICO项目被叫停之后,对于那些已经准备很久的项目商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以前的事例来看,只要上线一个ICO项目,至少可以圈到几千万美元。如果一个项目圈钱低于500万美元,被视为不成功的ICO。今年1月1日,以德交易所进行历史上最差一次的ICO,只到融到几百万美元的投资。不过一个月后,以德负责人陈军跑路了,以德交易所及其代币也就散了。不过也难怪,大家都把2017年非常高涨的发展势头,谁也想不到只踏上了2018年才刚刚一个月,市场走势就反转了。有人对其充满着幻想,是非常有可能的。那些想靠一本白皮书就可以圈到几千万美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筹备了几个月项目方,这下黄花菜都凉了。这些做早期投资的人,估计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2023-07-02 04:15:161

美国股票印花税是多少

法律主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股票,当然有股票存在也会有市场,因此在投资股票市场中就也一定会有股票交易的发生。在证券市市场,印花税也是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手段。一、股票印花税是多少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佣金是在百分子零点一到零点三之间的,那么股票印花税的费用收取为固定的百分之零点一。但这只是常规的收费标准,更多的股民实际支付则是根据股民自身所在的证券公司来决定,因为每个证券公司在佣金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所以在缴纳股票印花税的时候,需要详细的咨询证券公司具体的收取比例。二、股票交易印花税的特点股票交易印花税以发行股票的有限公司为纳税人,主要包括有限保险公司和有限银行公司。股票印花税以股票的票面价值为计税依据。由于股票可以溢价发行,因而还规定,如果股票的实际发行价格高于其票面价值,则按实际发行价格计税。为方便计算,增加透明度,采取比例税率,一般税负都比较轻。三、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意义1、作为普通印花税的一个税目,对股票交易行为征收。2、在股票交易所得税难于征收的情况下,以印花税作为股票交易所得税的替代税种。为了鼓励证券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国外一般对股票买卖双方实行差别税率,即对卖出方实行较高税率,对买入方则实行较低税率或者免征。3、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是投资者从事证券买卖所强制交纳的一笔费用,通常也被当作宏观调控股市的一项直接政策工具。财政部对此评价说,此举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 条例第一条 所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受中国法律保护的凭证。 上述凭证无论中国境内或者境外书立、均应依照条例规定贴花。 条例第一条 所说的单位和个人,是指国内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团体、部队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 外资企业 、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及其在华机构等单位和个人。 凡是缴纳工商统一税的中外合资企业、合格企业、外资企业、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其缴纳的印花税,可以从所缴纳的工商统一税中如数抵扣。
2023-07-02 04:15:141

百度微积分的价值

最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百度公链通用通证微积分:首先,微积分的定义 微积分据百度官方的白皮书内容介绍 微积分作为公有链的通用通证(也就是token的意思)那么微积分最大的价值就是百度整个公有链的生态中唯一的token,相当于以太坊公链中的以太坊一样,目前以太坊的价格是几千元一个,那么以太坊最低的时候才2块钱一个目前的情况就是百度公链没有开源,微积分目前只能莱茨狗中进行流通,未来公链开源,有独立的钱包,地址,区块链浏览器,到时候整个区块链行业都会知道百度公链,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那时候微积分的价格会涨得更高根据以往其他公链开源的经验 基本开源之前的利好都会让token上涨5到10倍 百度的公链开源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推动,预计开源后的价格会是现在价格的10倍百度2015研发公链以来,至今为止已经有5年时间了,随时面临的开源状态,所以现在布局的时机是非常好的,因为现在买完微积分以后等不了多久,公链就要开源上线所以大家如果手里有闲钱,可以拿几百块钱囤它几十万个,未来万一涨到一块钱一个,这也有几百倍几千倍的回报收益了
2023-07-02 04:15:091

美债违约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有哪些

美国国债崩盘可能会对中国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1.资金流动性:美国国债是全球最大的流动性资产之一,如果美国国债崩盘,将会引发全球资金流动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中国股市资金流动性的变化。2.美元汇率:美国国债崩盘可能会导致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这将会对中国的外贸和汇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中国股市。3.国际市场情绪:美国国债崩盘可能会引发国际市场的恐慌情绪,这将会对全球股市产生影响,包括中国股市。4.投资者信心:美国国债崩盘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影响中国股市。美债违约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什么?资金流动性:美国国债是全球最大的流动性资产之一,如果美国国债违约,可能会导致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市场,从而降低中国股市的资金供应量,进而影响股市。债务压力:美国国会日益加剧的债务上限纷争以及债务上限调整的可能性,将使中国股市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市场情绪:美债违约可能会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导致投资者抛售股票,进而加剧股市下跌。经济影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中国股市。
2023-07-02 04:14:551

美债上限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一直是被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的研究,探讨了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直接影响,以及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间接影响,并对未来的走势做出了展望。结论是,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复杂的,未来可能会出现投资热潮,但是也可能会出现投资冷潮。1.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直接影响(1)美联储加息会对中国股市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随着美联储加息,海外资金流入中国股市的可能性将会增加,这有助于推动中国股市的上涨。(2)美联储加息会对中国股市的汇率产生影响。美联储加息后,美元汇率上涨,中国股市流出资金的可能性会增加,这有可能会拖累中国股市的上涨。2.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间接影响(1)美联储加息会对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心态产生影响。美联储加息后,投资者会觉得股市的风险增加,他们可能会更加谨慎,从而影响中国股市的表现。(2)美联储加息会对中国股市的基本面产生影响。美联储加息后,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这将会影响中国股市的表现。3.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未来走势展望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复杂的,未来可能会出现投资热潮,但是也可能会出现投资冷潮。因此,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市场形势,把握投资机会,把握投资风险,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综上所述,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复杂的,其直接影响包括资金流动和汇率,间接影响包括投资者心态和基本面,未来可能会出现投资热潮,但是也可能会出现投资冷潮。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市场形势,把握投资机会,把握投资风险,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投资者造成的影响美联储加息是指美联储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以抑制经济过度扩张,维持经济稳定的一种政策措施。近年来,美联储加息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中国股市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直接影响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直接影响是,由于美联储加息,美元汇率上涨,使得中国股市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降低。由于美元汇率上涨,中国股市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的收益会受到影响,因为美元汇率上涨,中国股市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的收益会受到影响。此外,美联储加息还会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产生影响。由于美联储加息,美元汇率上涨,使得中国股市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的收益降低,因此,中国股市投资者可能会转向投资其他的股市,以获得更高的收益。2.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间接影响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间接影响是,由于美联储加息,美元汇率上涨,使得中国股市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增加。由于美元汇率上涨,中国股市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的成本会受到影响,因为美元汇率上涨,中国股市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的成本会受到影响。此外,美联储加息还会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产生影响。由于美联储加息,美元汇率上涨,使得中国股市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的成本增加,因此,中国股市投资者可能会转向投资其他的股市,以降低投资成本。3.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长期影响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长期影响是,由于美联储加息,美元汇率上涨,使得中国股市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增加。由于美元汇率上涨,中国股市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的风险会受到影响,因为美元汇率上涨,中国股市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的风险会受到影响。此外,美联储加息还会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产生长期影响。由于美联储加息,美元汇率上涨,使得中国股市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的风险增加,因此,中国股市投资者可能会转向投资其他的股市,以降低投资风险。4.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应对策略针对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投资者的影响,中国股市投资者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以减少美联储加息对其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影响。首先,中国股市投资者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将投资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和地区的股市,以减少美联储加息对其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影响。其次,中国股市投资者可以采取灵活的投资策略,根据美联储加息的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中国股市投资者可以采取长期投资策略,将投资资金长期投资于某一或地区的股市,以减少短期波动对其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影响。结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股市投资者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灵活的投资策略和长期投资策略,以减少美联储加息对其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影响,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因此,中国股市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投资策略,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2023-07-02 04:14:481

国内可以买卖以太币/以太坊ETH吗?

可以啊,中国比特币CHBTC可以买卖以太币/以太坊ETH,还可以做空做多,建议下载他们的手机APP,随时随地看行情和买卖以太币/以太坊ETH。
2023-07-02 04:14:415

巴菲特卖出股票的市场是

美国股市。根据查询经济网官网显示,2023年5月11日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报道,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在美国股市前3个月抛售了价值超百亿美元的美股,引发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
2023-07-02 04:14:411

以太坊2022年还能挖矿吗

以太坊2022年预计是可以挖矿的,即什么时候以太坊2.0完成升级、什么时候才不能挖矿,而由于2以太坊2.0的升级预计需要花费2年或以上的时间,因此可以推断以太坊至少可以让用户挖掘2年左右的时间。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太坊挖矿的难度、门槛也将不断的上升,届时总体的成本也会增加,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决定是否继续挖矿。以太坊今日价格是多少以太坊今日价格可以参考,这里有全面的介绍,小伙伴们可以对照参考哦。
2023-07-02 04:14:331

美国期货今天休市吗

不休市。期货,英文名是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根据查询国际股市官网显示2022年美国期货股市休市安排表:2022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出炉,2022年9月20日并不在以上范围之内,所以不休市。期货不一定是货,而是以某种大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
2023-07-02 04:14:321

以太坊可以买涨跌么

以太坊可以买,但是投资风险很大不管是什么虚拟币、多么高大上的区块链项目,投资都有风险。而且币圈投资暴涨暴跌,亏损本金甚至归零的风险跟大以太坊是一个开源的有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通过其专用加密货币以太币可以的,不过不同于以往的涨赚跌赔,现在大多数都采用合约交易方式,不论涨跌都能盈利,以太币也好,biteb也罢,很多xnb都可以的。ETH以太坊价格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以太坊有涨的可能吗?以太坊今日价格、历史价格、未来价格分析专题。币圈子为您免费提供以太坊价格相关新闻、相关知识、相关报道等,同时为您提供以太尽管这几天以太坊的价格在涨跌之中不断切换,但是当价格下跌的时候也是可以通过在领域王国上买跌的,而买对的话就可以获得所投入的93%。日 涨跌牵动人心,比特币,以太坊未来如何? 感谢邀请!比特币现在被誉为数字黄金,即使从2月开启了暴跌模式到目前为止依旧也有6400美元的价格。比特币的未来只有两种可能。
2023-07-02 04:14:261

美国乱成一锅粥,股市为啥还在涨?

文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郭力群 编辑 | 康娟 摘要:华尔街在看待股价时过滤掉了大部分新闻,股市更关注的是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 5月25日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当天,明尼苏达州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涉嫌使用假币被警察逮捕,警察在此期间的暴力执法行为导致弗洛伊德不幸窒息身亡,之后美国多个城市爆发反对种族歧视的示威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示威活动愈演愈烈,美国多地出现暴乱。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末称,他正在派遣“上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军事人员和执法人员来阻止骚乱、抢劫、破坏、袭击和肆意破坏财产的行为。”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讲话还表示,华盛顿将从傍晚7点开始实施宵禁。特朗普周一(6月1日)和几个州的州长进行了视频通话,他呼吁各州加大力度平息暴乱。据CBS News报道,特朗普说:“你们必须获得控制权,如果无法控制局面你们就是在浪费时间。”据美联社报道,特朗普对州长们说:“你们大多数人都太软弱,必须逮捕暴徒。” 在美国国内乱成一锅粥之际,美国股市的反应却很平淡。6月1日,道指收盘上涨0.36%,收于25475.02点;标普500指数上涨0.38%,收于3055.73点;纳指上涨0.66点,收于9552.05点。这是为什么? 股市与 社会 动荡“脱节”现象很常见 其实从 历史 上来看,美国股市对 社会 动荡“无动于衷”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以1963年肯尼迪(JFK)总统遇刺、1965年阿拉巴马州塞尔玛(Selma)的民权游行、1967年华盛顿发生的大规模反越战示威(Vietnam)、1968年马丁-路德·金(Dr. King)遇刺和1992年因殴打非裔男子罗德尼·金(Rodney King)而被捕的白人警察最终被无罪释放引发的洛杉矶暴乱为例,在上述任何事件发生后的几个月里,美国股市的波动性都没有明显上升。实际上, 标普500指数在这些事件发生的当年都累计上涨,不包括股息的年涨幅在4%到20%之间。 投资研究公司New Constructs首席执行官大卫·特雷纳(David Trainer)周一在研报中写道:“ 社会 动荡对股市的长期影响其实很小”。 金融服务公司Edward Jones的内拉·理查森(Nela Richardson)称,股市一直更关注美联储和联邦政府为经济提供的前所未见的支持措施的效果,“而不是美国目前面临的短期挑战,无论是经济方面的挑战(例如二季度GDP下滑)还是政治方面的挑战(例如大选年美国国内的两极分化)。” 《巴伦周刊》认为,从一个方面来说,股市缺乏反应的现象并不令人意外: 华尔街在看待股价时过滤掉了大部分新闻,股市更关注的是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 此外,一些人认为疫情给经济造成的最严重打击已经结束,5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的反弹就反映了这一点。世界大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4月份修正后的85.7上升至86.6。 虽然数据升幅不大,没有达到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期,但消费者信心反弹似乎标志着经济重启的第一个里程碑,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希望,让人们认为消费者支出的回升速度要比之前担心的快一些,有利于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股市或难以进一步上涨 但美国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在美国重启经济之后就已经出现了新增感染病例。 一些分析师认为,此次暴乱可能会导致疫情再次升级,进而破坏美国为重启经济所做的努力,并可能导致更多人失业,进一步加剧 社会 矛盾。 加皇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美国股票策略主管卡尔·瓦西纳(Lori Calvasina)周一称,一些人担心“大规模集会可能引发疫情二次暴发,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经济重启将暂停。” 尽管最近几周股市没有受到表现糟糕的失业数据太大影响,但理查森表示应关注本周四公布的最新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她说:“如果有迹象显示暂时失业现象开始变成长期失业的话,那么股市可能会受到影响。” Fundstrat执行合伙人托马斯·李(Thomas Lee)在周一发给《巴伦周刊》的电子邮件中说:“全国范围内的抗议活动实际上等于取消了居家隔离令”, 感染率可能上升是一个新的风险因素,就算股市目前仍在上涨,这也是投资者应该考虑到的一个风险。 Avatrade首席市场分析师纳伊姆·阿斯拉姆(Naeem Aslam)在周一发布的研报中说:“我们认为持续不断的抗议和骚乱确实对美国金融市场构成了威胁,因为这会削弱本已疲弱的投资者信心。” 奥本海默(Oppenheimer)首席投资策略师约翰·斯托尔茨福斯(John Stoltzfus)说:“投资者需要权衡上述所有因素,以及未来公布的经济数据,来判断股市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此外,投资者还要关注接下的大选动态。” 在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之际,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日本地区首席投资官青木(Daiju Aoki)指出:“疫情和暴乱导致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拜登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是围绕这一点以及拜登将选择谁担任副总统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就算拜登获胜,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技术之争也可能影响股市。虽然 我们认为美国股市或许从目前水平进一步走高变得越来越困难,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预计股市不会出现大幅下跌,标普500指数未来可能会呈现区间波动。”
2023-07-02 04:14:251

以太坊怎么挖?

以太坊现在基本上都是用6-8G显卡来挖矿,之前就能用电脑挖到,但是现在由于算力难度已经提高了很多,现在电脑cup基本上是挖不到了现在挖一枚以太坊的成本大概在1000左右,目前以太坊的价格是2800左右,也就是说挖矿你能用1000块就能获取到一枚以太坊,利润出去成本你还能赚区1800的盈利。目前不管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都分为两种挖矿模式,第一种就是实体矿机挖矿,第二种就是运算力挖矿实体挖矿成本比较高,矿机托管或者自己挖都需要耗费个人非常大的精力,包括后期的成本维护、电费以及付出的时间成本,而且现在实体矿机都是企业或者机构垄断了,个人很难用实体矿机赚到,一半刚接触的人都会选择云算力,买算力就相当于你买矿机,不需要自己管理,不需要占用你的时间,每天该干嘛就干嘛,非常简单。
2023-07-02 04:14:191

27岁以太币创建者获利11亿美元,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27岁以太坊创始人赚取11亿美元,这个只能说是资本市场所蕴造的一个奇迹,与它本身所付出的努力是有关系的,但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在它本身因为虚拟货币的创建者有很多。真正能赚到这么多钱的却是少数。他27岁的时候有这么多钱,他19岁的时候创立了以太坊,然后最近以太币的价格也在飞速上涨,以太币是继之前的比特币狗狗币之后的第三大虚拟货币价格上涨幅度10分明显,因为以太坊现在的价格在不断上涨,所以它本身的身价当然也上涨了,因为她还是创始人啊,他肯定是占有向的,当大的这个币值的有相当大的份额的,因为它是自己创立的这个东西,手里肯定会有存货的。但你觉得现在虚拟货币价格上涨是因为创始人的努力吗?不是的,是因为资本市场的驱动,意思就是说现在大的资本集中向哪个虚拟货币,哪个虚拟货币价格就能上涨,比特币的价格上涨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从4万多上涨到61,000美元的时候,是因为马斯克买了上百亿的比特币,并且宣布未来特斯拉将支持使用比特币支付狗狗币,现在也是这样,因为现在亚马逊正在逐渐考虑支持使用狗狗币付款。都是因为有大的资本集团在向这些虚拟货币集中,然后这些虚拟货币的价格才飞速上涨,但是虚拟货币有很多毫不夸张的说上百种是有的,但是真正脱颖而出的为什么只有这三种呢?因为他们创立的时间比较早,然后再加上一些巧合的因素创始人创立了这个货币之后,他在去哪个方向发展,它能涨到什么样的程度,那就不是单纯受他的影响了,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了。
2023-07-02 04:12:565

eth转换成人民币是多少

根据中国比特币CHBTC 5月4日的以太币/以太坊ETH价格显示,1个以太币/以太坊ETH约为62人民币
2023-07-02 04:12:403

你如何看待美图公司买比特币巨亏1.1亿这件事?

个人认为美图是一家有前瞻性的公司,美图老板蔡文胜有远大目光,现在美图投资比特币和以太坊目前是有一定的亏损,但即使亏损了,也不影响蔡文胜的个人的投资眼光。为什么这么说呢?7月6日,港股上市公司美图科技发布公告,确认该公司投资的比特币公允价值截止于2021年6月30日减少1730万美元,美图将于中期业绩内确认为减值亏损。截止于2021年6月30日投资的以太坊公允价值增加了1470万美元,但该公司将不会于中期业绩中确认该笔投资为重估收益。同时,美图公司确认,2021年自3月7日、3月17日及4月8日分批配置31000单位的以太坊和940.89单位的比特币,总对价1亿美元。截至今日美图无任何购买和出售行为,且短期内无任何计划减持加密货币。值得注意的是,坊间传闻美图投资加密货币亏钱的消息并不完全准确,如果以公告日7月6日为准,目前美图投资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公允价值分别为3280万美元和7240万美元,总账面收益是520万美元,并没有出现总体浮亏现象。美图共投资比特币940.89枚,总成本为4950万美元,单币成本约为52610美元,而截止到日前比特币价格为34106美元,美图投资比特币的理论浮亏百分比约为35.17%。美图共投资以太坊31000枚,总成本为5050万美元,单币成本约为1629美元,截至日前以太坊价格为2322美元,美图投资以太坊的理论浮盈百分比约为42.54%。由于自3月份美图配置比特币的时机为比特币近期高点位置,自5月19日比特币价格出现超10000美元的下跌后,美图投资比特币的账面收益必然出现浮动亏损。但美图配置的加密货币一亿美元中,超一半持仓是以太坊,且持币成本相对较低,截止到7月6日浮盈已达到2190万美元,已覆盖比特币的浮亏1670万美元。美图方面称,投资比特币的减值亏损并不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并认为区块链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且加密货币长远而言有足够的升值空间。最后说比特币未来是什么样,未来是有不确定性的,现在所有人都是在猜测,最终成败也未知,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让我们共同期待。
2023-07-02 04:1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