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桃可挑
-
1972年,为解决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一幅被称为“金山工程”的壮美画卷,在杭州湾北岸的上海金山卫拉开序幕。蜚声海内外的特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的前身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在这片“潮来一片水汪汪,潮去一片白茫茫”的盐碱沙滩上迅速崛起。
37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中国石化和上海市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下,中国石化在几代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至四期工程以及结构调整工程建设,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目前中国顶尖的集油化纤塑四大类石化产品生产经营于一体、高度综合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是国内首家股票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同时上市的国际上市公司,其发展也带动了一座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市政设施齐全的金山新城的建设。
创造“金山速度”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从创业开始到建成四期工程,再到结构调整工程,中国石化在我国石化工业的建设发展史上,写下了一连串骄人的记录。
1974年1月1日,一期工程破土动工。仅用3年多时间,就在一片荒滩上建成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化纤生产基地,创造当时国内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时间短、速度快、投资省、工程复杂的多项纪录,成为全国工程建设的样板。一期工程投产后,中国石化每年向全国提供人均1米的化纤织物原料,每年创利税约5亿元。一期工程国家投资22亿元人民币,4年收回全部投资。
1980年7月,二期工程开工打桩,1985年全面建成投产。投产后,原油资源利用率从原先的不足30%提高到43%,每年向全国提供人均近3米的化纤织物原料,年创利税超过10亿元。二期工程国家投资加上企业贷款共计23亿元人民币,3年还清工程贷款。
三期工程于1987年5月动工建设,1992年4月全面建成投产。工程由企业自筹资金60亿元人民币建设,投产后原油资源利用率从43%提高到62%以上,乙烯产能达到45万吨/年,位居全国首位,投产当年创利税17亿元。
三期工程中的30万吨/年乙烯主体工程,以31个月的建设周期,被当时的国外乙烯专家誉为“奇迹速度”。中国石化首创的“倒开车”方案创造的投料后16小时15分钟就产出合格产品的开车水平,载入了世界乙烯工业的发展史册。
2000年6月,四期工程开工建设,2002年4月建成投产。四期工程以内涵挖潜改造为主要特征,由年产70万吨乙烯技术改造等5个大项目组成,总投资约65亿元人民币。在四期工程建设中,中国石化创造了22个月完成70万吨/年乙烯技术改造工程、20个月建成当今世界规模首屈一指的25万吨/年“双峰”聚乙烯装置等国际国内新纪录。
至此,中国石化已成为具有年原油综合加工880万吨,年产乙烯85万吨、成品油及化工产品420万吨、合纤原料及合成纤维115万吨、合成树脂91万吨生产能力的,高度综合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2007年以来,中国石化又重点开展了以优化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结构调整工程建设。该项工程是中国石化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台阶,整个工程建成后,中国石化年销售收入将大大增加,产业链更加合理,从而使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2008年。在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了2008年(第五届)“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评选活动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同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积极申请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活动。
开创“金山道路”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成功范例
中国石化前20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暴露出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冗员过多、债务与社会负担重、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等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种种矛盾。据统计,至1992年底,企业欠外债4.7亿美元,企业债券债务13.5亿元人民币,其他内资债务30多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高达75.4%,还贷总额达70多亿元人民币,债务将还到2008年。深层次矛盾,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石化,影响和阻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中国石化曾进行过一系列内部制度的改革,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企业领导层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石化只有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彻底转变经营机制,才能不断健康发展,否则辉煌的成绩就有可能成为历史的“定格”。基于此,中国石化紧紧抓住当时党中央、国务院正在选择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这一有利时机,在国家有关部委、中石化总公司和上海市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艰苦的努力,作为我国首批被批准进行股份制规范化改制的9家试点企业之一,于1993年6月成功进行了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
1993年7月至8月,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纽约、上海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在境内外3地上市的国际性上市公司。国有资产按40亿元(A股)投入股份公司,占中国石化目前总股本72亿元的55.56%。社会公众股32亿元(其中A股8.7亿元,H股23.3亿元),占总股本的44.44%。
通过按国际惯例进行的企业重组和规范化改制,中国石化彻底剥离了原先企业办社会的职能,集聚了社会资本,改善了资本结构,甩掉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能力。一批基建、技改、脱“瓶颈”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中国石化的改制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过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完全可以成为世界认同的国际上市公司。规范化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摆脱困境、增强活力,求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十分有效的途径。
创造“金山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石化从创立的那一天起,就以回报国家、造福社会为己任,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二期工程的建成投产,为我国结束纺织品凭票供应的历史作出了直接贡献。三期工程的竣工,使我国乙烯生产能力跃上了年产200万吨的台阶,从世界排名第15位跃居到第8位。四期工程的建成,大大缩小了我国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腈纶装置单线生产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在完成一、二、三期工程建设的同时,中国石化在杭州湾畔建成了一座环境优美、市政设施齐全、拥有10多万人口的石化滨海新城,在社区建设和维护社区稳定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为此后的金山新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石化的发展壮大之路是一条为国家、为社会创造“金山效益”的道路。据统计,从1977年投入试生产到2008年底,中国石化累计加工原油1.45亿吨,生产乙烯1325万吨,生产油、化、塑、纤各类商品共计1.11亿吨,为促进我国纺织、轻工、化工、航空、建材、包装等行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从1972年建厂到1992年20年间,中国石化累计实现利税147亿元。从1993年股份制改制至2008年,中国石化的总资产从115亿元增长到281亿元,增长1.44倍;公司净资产从47亿元增长到138亿元,净增91亿元,增长1.94倍;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3亿元,向全体股东分配红利85.12亿元,上缴国家税收260亿元。
弘扬“金山精神”以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引领科学发展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石化37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正是企业文化与之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历史进程,也是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引领企业科学发展的实践进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在总结和提炼中国石化一二期工程建设创业实践的基础上,中国石化党委根据建设者们的倡议,逐步引入企业文化基本理论,对企业文化内容、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1982年建厂10周年时,正式提出了“艰苦创业、科学求实、团结进取、忘我献身”的“金山精神”。多年来,“金山精神”已成为中国石化解放思想、开拓前进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石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进入21世纪,中国石化的企业文化建设步入成熟阶段。在迎接新世纪、实现新跨越的实践中,中国石化开展了“向先进水平挑战”主题活动,在继承和发展“金山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审时度势、把握先机的求实精神;崇尚先进、争创一流的求进精神;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求胜精神;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求新精神”。
同时孕育了“精细管理”的管理理念,形成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的安全观、“凡事都有改进的可能”的工作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观;“自然资源有限,人力资源无限”的资源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事业观;“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动力”的发展观、“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中国石化的企业价值观因此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2003年以来,中国石化提出了“敬业守职做明白人、遵章守纪做老实人、明礼守信做文明人”的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成为公司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抓手。2005年底,针对国际原油价格逐步走高、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迅猛发展,以及企业处于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特点,中国石化明确提出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战略已成为统领和指导中国石化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实践的一条主线,在努力控制和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通过几代石化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石化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稳步发展。自1993年股份制改制以来,公司在境内外获得了多项殊誉:1995年在“中国上市公司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企业”评选中荣登榜首;在“中国的脊梁”优秀国有企业500强评选中名列前茅。199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称号。2001年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4年起连续三次获“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2005年起连续两年获“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称号。2005年和2008年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10多年来中国石化获得的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达250多个,并创造和保持了多项中国企业发展的纪录。2008年。在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了2008年(第五届)“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评选活动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同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积极申请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活动。
展望“金山前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经过37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石化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较高的起点上: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在国内石化行业名列前茅;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技术业务能力强、作风严谨务实、勇于拼搏创新的干部职工队伍;地处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华东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石化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
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暴跌,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严重倒挂,使中国石化的炼油业务遭受了严重的政策性亏损。与此同时,一场源自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全球。在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石化和其他国际石化公司一样,也难以独善其身。内外夹击下的中国石化多年来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暴露无遗,遭遇了经济效益的“滑铁卢”,面临着自创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中国石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再站排头是有条件的。希望中国石化的同志振奋精神,精细管理,努力开创新局面。”中国石化主要领导的鞭策和激励,使中国石化清醒地认识到,危机考验能力,危机考验作风。
对于勇者而言,每一次的磨难,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种置死地而后生的动力,都是一次自我反省后奋起直追的机遇。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09年初,中国石化提出了“学先进、强管理、扭困境、促发展、聚人心”的工作目标。这15个字,是各种思想碰撞后形成的共识,是结合实际后思索求变的一次“亮剑”,更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和自我要求。
按照中国石化领导提出的“重举旗帜,再站排头”的目标要求,中国石化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构画未来的发展蓝图:在“十一五”结构调整工程项目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公司产品链较宽、产品多样化且靠近市场的优势,适度调整公司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上游规模化和下游精细化并重的发展战略与方向,继续朝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目标迈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未来,中国石化正开始新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