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寸头二姐
-
树木可以分为乔木和灌木。
1、木本植物:茎含有大量的木质,一般比较坚硬。
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
灌木: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月季、蔷薇、紫荆等。
http://www.nuist.edu.cn/courses/zwx/content/Botany2/xingtaixue/jing/1.htm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
1 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植被丰富,森林类型繁多;林木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独特,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1.1 森林动植物资源
在我国天然森林的分布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太阳总辐射 3500 ~ 6200MJ/平方米 ,平均气温-2 ~ 26℃ ,年降水量350 ~ 2400mm 。受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我国森林植被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带和寒温带针叶林带。在西北和西南等地区还存在植被的非地带性分布。这些森林植被中,以乔木为主体的群落有 14 个植被型、 25 个植被亚型、 48 个群系组;各植被类型内的气候资源,尤其是水热资源各有自己的特征。多样化的气候资源和繁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动植物区系丰富。有高等植物 470 科、3700 属、32800 种,其中我国特有种18000 种,其丰富程度仅次于巴西 (56215 种 ) 和哥伦比亚 (51220 种 ) 。我国的木本植物共有 115 科、302 属、7000 多种;世界上 95 %以上的木本植物属在我国都有代表种分布,在北半球是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有乔木树种约 2800 种,且大多为优良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其中重要经济树种就有 1000 余种;在针叶树种中,构成北半球主要森林树种的松杉柏科植物共32 个属、396 种,我国就有23 属、130 种。我国森林植物的特有种共有 3 科、196 属、1000 多种,如水杉属、银杉属、金钱松属、水松属、台湾杉属、油杉属、福建柏属、杉木属、珙桐属、杜仲属、旱莲属、山荔枝属、香果属、银鹊树属;其中不少是古代残留下孑遗植物,如银杏、水杉、竹柏、水松等。我国还有灌木5000 余种。我国也是世界上拥有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高等陆栖动物有 2300 余种,其中哺乳动物394 种、鸟类1795 种、两栖动物 265 种、爬行动物 380 种,还有大量的昆虫。我国的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分别占世界总量的9.57 %、 12.06 %、4.11 %和 7.85 %。我国野生动物的特有种共333 种,其中兽类 62 种、鸟类66 种、两栖类74 种、爬行类 131 种。我国在物种总数丰富程度和生物特有性多样程度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 12 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
1.2 森林景观和旅游资源
资料表明,全国 4200 多个国有林场中,拥有森林风景资源、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的有 600 多处,这些国有林场大多处在风景旅游区附近,其中不少地处名山大川,拥有历史文化遗迹。在广阔的林区范围内,蕴藏着丰富而绚丽多彩的森林景观资源。从沿海的红树林到大兴安岭的落叶针叶林,组成了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有瑰丽的森林和浪漫的林野风情,也有奇特的地形地貌、雄伟的瀑布、溪流、神秘的气候气象变化等,是人们进行观光、游览、休息、度假、登山、垂钓、狩猎、野营、滑雪、探险等活动的极好场所,再加上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在 1991 年海内外游客评出的“中国旅游胜地40佳”中,就有35处与森林密切相关。到 1992 年底,国家已批准建立了森林公园 255 处 ( 其中国家森林公园 155 处 ) ,其中235个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宜林区,占全国总量的 92 %;而西北部仅占总量的 8 %;总面积达 182.5 万公顷 。 1994 年森林公园面积已增加到600万公顷 ;内有珍稀植物100 多种,保护动物近 100 种;森林公园遍布在 24 个省 ( 自治区、直辖市 ) ,但分布也很不均匀,例如山东、安徽、浙江、湖北的森林公园分别达 20 个、 23 个、 30 个和 36 个,共占全国总量的 42.7 %;湖南、四川、河南、山西、辽宁为 13 ~ 15 个;除云南有 11 个外,其他均少于 1-0 个,其中河北和海南分别只有 1 个。
1.3 林木资源
根据“九五”期间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报告,除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西藏控制线以外,我国有林地面积1.58 亿 公顷,其中林分面积1.32亿公顷 ,占有林地面积的83.78 %,经济林面积 2111.99 万公顷 ,占13.37%;竹林面积450.19 万 公顷,占2.85 %。森林覆盖率17.00 %。活立木总蓄积量126.94亿立方米 ,其中林分蓄积量103.11亿立方米。
2 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2.1 资源类型多
主要指的是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珍贵经济林木多。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复杂多样,形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类型多的特点。全世界木本植物 2 万余种,我国有约 8000 余种,有世界木本植物种类的 40 %,其中乔木有 2000 多种。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约有 30 个属, 300 多个种,总面积达 340 多万 公顷 ,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多的国家。由于我国从南到北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 5 个主要气候带,因而形成了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与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等多种主要的森林类型。如果详细分类型则更多。在众多的森林资源类型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观赏景观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等。例如经济价值高的树种有银杏、红豆杉、漆树、橡胶树、红木、杜仲、桑树、茶树等。世界主要的食用油树种有 150 种,我国就有 100 种左右。此外,还有众多干鲜果品种、天然香料、饮料等树种。许多树种资源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为我国所特有。例如水杉、银杏、红豆杉、杜仲、珙桐等。另外还有更多的稀少树种。
2.2 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1995 年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 1990 年评估》报告,中国森林资源面积总量排名第5位,林木总蓄积排名第7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约占世界人口的 22 %,而森林面积只占世界的3.9 %,平均每人的森林面积只有0.112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0.64公顷 的l/6 ;人均蓄积量我国为8.6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71.8立方米的 l/8 。
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
2.3 分布不均
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东北、西南和东南各地森林资源较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各地的森林资源分布少,差异极大。从人均拥有量看,人均面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只有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西藏人均最多,森林面积人均达到2.987公顷 ,这主要也是由于人口少所致。人均蓄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71.8立方米的只有西藏自治区,林分蓄积达到人均850.9立方米 。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还反映在与人口、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衡上。现有森林主要分布在远离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域,不仅增加了经营利用森林的费用,尤其是运输费用,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森林资源的直接保护,降低了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我国日渐兴盛的与森林有关的旅游、文化、休憩等也由于森林距离遥远而增加了出行的难度和费用。
2.4 森林结构不合理
主要反映在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方面。
从年龄结构上看,不合理主要反映在幼、中龄林多,成过熟林资源少的林分低龄化上。全国森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占2/3 以上,在用材林中,尤其是在老的国有林区已接近无成熟林可采伐的状态。从区域林区状况分析,森林资源低龄化的倾向更为严重。例如东南部丘陵山地林区,幼、中龄林面积占 80 %以上,近熟、成熟林蓄积只有约40%,距离正常情况下的60%~70%相距甚远。 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各材种比例不合理。最突出的方面是用材林比重大,占 64.6 %,而其他林种比重少,特别是防护林少,只有 13.9 %。薪炭林占 2.9 %,特用林占 2.9 %,比例也是偏少的。像我国这样的少林国家,森林资源总量原本就少,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防护林少则更加不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从区域情况看,有的地区林种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明显。例如,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北京又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周边地区的防护林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2.5 林地生产力低
林地生产力低主要反映在 2 个方面,一是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二是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比重小。
蓄积生长量是我国蓄积资源增长的主要途径,每年新种植林木的蓄积所占比重很少。尽管全国林分林木的平均生长率可达 3.98 %,但由于林分的每公顷蓄积量只有 78.1立方米 ,蓄积生长量只有约 3立方米 。如果我国林分蓄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公顷 114立方米 ,则每公顷年蓄积生长量将达到 4.5立方米 ,比现实的增长 50 %。林分生长率在全国各地区间差异较大,南方各省、自治区自然条件好,中、幼龄林比重大,生长率较高,多数在 6 %以上;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北方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西南的云南、四川、西藏蓄积生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南方生长条件好的省、自治区重点发展用材林,是解决我国木材供给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
林业用地的利用率,即有林地占林业用地的比例较低是林地生产力低的另一个方面。我国现有林业用地 2.57 亿 公顷 ,其中有林地只占 59.8 %, 1.34 亿 公顷 ( 由于台湾省的森林资源统计方式不同,下面的资料不包括台湾省的森林资源。 ) 其余的 40.2 %中,无林地 0.47 亿 公顷 ,占 22.2 %;灌木林地 0.34 亿 公顷 ,占 13.4 %;疏林地 0.72 亿 公顷 ,占 2.8 %;苗圃和未成林造林地共 0.47 亿 公顷 ,合 1.8 %。从中可以看出,无林地和疏林地有 0.64 亿 公顷 ,占林业用地的 25.0 %。世界上林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芬兰、美国等有林地比重都在 90 %以上,与此相比,我国的林业用地资源还有巨大的潜力。 2.6 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1949 年以后,经过几十年的人工造林绿化,我国的人工林与世界各国同期人工林相比,数量是最多的。现有人工林面积 0.47 亿 公顷 ,占有林地的 30.4 %,其中国有 18.9 %,集体林占 81.1 %。这些人工林已成为全国森林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工林的质量较低。质量低的主要表现,第一是人工造林合格率低, 80 年代中期只有 55 %, 90 年代中期只有 87 %;第二是蓄积量低,全国人工林蓄积 10.1 亿 立方米 ,仅占森林蓄积量的 10.0 %,平均每公顷只有 35.0立方米 ,与天然林每公顷 91立方米 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除了许多人工林正处于幼龄、中龄林阶段外,主要是经营管理水平低,造林成活以后,后期管理跟不上,成活而未成林。
2.7 宜林地多,发展人工林前景好,扩大森林资源潜力大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林业建设的进程。 1982 年以采,全国有 40 亿人次参加的义务植树活动,全国义务植树达 205 亿多株。
1987 ~ 1990 年全国营造速生丰产林 300 万 公顷 ; 1991 ~ 1993 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营造速生丰产 96 万 公顷 ,并以每年 45 万 公顷 的速度发展;到 1993 年,全国多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累计人工造林 2 694 万公顷,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 1300 万 公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546 万公顷 、沿海防护林工程 660 万公顷 、太行山绿化造林工程 188 万 公顷 。此外还有 724 个县在平原绿化工程中达到标准;全国已有广东、福建、湖南、安徽、江西、山东、广西、湖北、浙江 9 省 ( 区 ) 消灭了宜林荒山。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从 1950 年来营造的人工林保存面积为4139万公顷 ,其中成林面积3425公顷 ,占有林地面积 26 %。这在世界各国同时期内营造人工林面积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成林面积中,林分为2137万公顷 ,经济林为 1182万公顷 。此外还有未成林造林地 714万 公顷 。目前全国尚有宜林地 7326万公顷 ,其中绝大部分处于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可用于发展人工林。其中宜林地中有 1409万公顷 适宜于发展用材林, 484万公顷 可发展速生丰产林。除此之外,还有 1803万公顷的疏林地、 2971万公顷的灌木林地,这些通过封山育林或林分改造措施,大部分可恢复成林。这些都是扩大我国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的潜力所在。
植被型的一般特征:植被型指具有建群植物的外貌相同且其生物生态学特性相似的植物群落。全国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荒漠和旱生灌丛、草原、草甸、草本沼泽等七个植被型。它们的一般特征如下:
1.针叶林:中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内,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尤其是亚热带针叶林有久远的发展历史。
2.阔叶林:中国阔叶树种类非常丰富,将近1000属之多,为北美东部的三倍,其中乔木2000多种:而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约1000种,许多是特有属和特有种。
3.灌丛和萌生矮林:中国的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包括各气候带高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干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丛,也包括温带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和半干旱区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丛。此外,湿润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丛,荫生矮林也属于这一类。
4.荒漠和旱生灌丛:中国的荒漠则主属温带的范围。在中国境内亚热带,热带局部特殊干热生境中,也有类似热带荒漠的旱生灌丛。
5. 草原: 中国的草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从温带草原向西南方向延伸到亚热带青藏高原中部,则出现大面积的高寒草原,所以中国草原分布的地理位置大体上与太平洋东南季风的来源呈垂直相交的方向。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仅局部地见于横断山脉的狭谷中和海南岛海边,与亚热带、热带旱生灌丛交错地组成复合体。所以中国的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
6.草甸:草甸是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具有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 被。它区别于以湿生植物占优势的草本沼泽和旱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原。但它们往往是彼此逐渐过渡的,因而出现了一些与沼泽和草原有关的过渡类型。 形成草甸中度湿润的条件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平原的低洼处和河漫滩,受地下水或夏季浸水的影响,引起土壤的湿润;另一种是气候湿润所形成的,包括湿润气候地区森林破坏后次生的草甸和亚高山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草甸可分为温带草甸,温带、亚热带高寒草甸和亚热带、热带草甸。
7.草本沼泽:草本沼泽是由在长期或周期性积水生境下发育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所组成的;这些草类以莎草科和禾本科等单子叶植物为主,在不同气候下伴生着不同的藓类和木本植物。 由于处于积水、土壤缺氧的生境下,沼泽植物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例如芦苇和莎草的根茎发育有通气组织,苔草和克拉莎等密丛草类因枯叶不断累积形成草丘,就具有强分蘖力特性以不断生出新株;沿阶草随着草丘的升高而不断长出不定根,并能起呼吸作用。 草本沼泽可分为温带草本沼泽,高寒草本沼泽和亚热带、热带草本沼泽。
- tt白
-
树有年轮,而草则没有,这是最大的区别,树是多年生,但草有多年生,也有一年生的,乔木有落叶与常绿之分。冬季或旱季叶不落者称常绿乔木;落叶者称为落叶乔木。灌木是指树身矮小,没有明显主干,近地面处就生出许多枝条或为丛生状态。1、应该以树木生的结构、树枝的生长特点来判断。不过有些苗木也不是死的。像桂花,大的,主干很明显的可以说是乔木,但有些小桂花,我就用来做绿篱,这应该算是灌木。
2、一般三米以上可称为乔木,但实际中没有明显界限,要从生活经验中体会!
3、乔木类 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灌木类 树体矮小(通常在6米以下),主干低矮。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有些树木也不是绝对的,跟我上面去的桂花一样,可能是小乔木,也可能是灌木。
4、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4-1.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4-2.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4-3.亚灌木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614609.html?si=1
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体形一般都很矮小,墙隅小草长不及二寸,稻子、小麦也仅1米上下。但是在草本植物这个大家族里,也有身躯庞大的“金刚”,它叫旅人蕉。这尊“金刚”粗一抱,高七丈,有六七层楼高,是世界上最大的草本植物。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269915.html?si=
青苔是苔藓类植物。它们不是种子植物,而是孢子植物.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菌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藻类;藻类则以光合作用的产物供给菌类。当环境干旱时,菌类还能保护藻类不至干死。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依赖性大,它从藻类吸取制成的养料来生活,如果把地衣体的真菌和藻类分开来各自单独培养,结果往往是真菌死亡而藻类依然能够生长。
根据外部形态,地衣可以分成三类: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地衣的体内除了纵横交错、有密有稀的无色的真菌丝以外,中间是藻层,由藻类细胞组成。还有从下层伸出成束的假根,它没有真根、茎、叶等器官。
蕨类植物虽然也像苔藓植物那样依靠孢子繁殖,但是已经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出现了维管组织的雏形,所以是比较高级的孢子植物,适应各种地理环境和气候的能力比苔藓植物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