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啵呲嘚
-
煤球炉的时代一到做饭的点家家烟雾缭绕
天然气的到来让百姓的厨房变得干净起来
煤球炉的时代劈柴搬煤事前一堆准备工作
天然气的到来让做饭和烧水变成如此简单
翻开天津的燃气发展史,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新镜头,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记载着津城百姓的生活变迁。历经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燃气事业起步、八十年代的“三年气化”、九十年代的陕北天然气进津和渤西天然气上岸,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以天津全面进入天然气时代和管道天然气全市全覆盖为标志的燃气事业新的腾飞,天然气真正走进了天津城的寻常百姓家。
织就绿色能源大网
新中国成立初期
点炉子做饭家家冒黑烟
火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历史,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关键一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每家每户离不开的生活资源。作为七件事中头一件的“柴”,更是关乎百姓正常生活的头等大事。在天津,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人们还一直沿袭使用木柴、枯枝、野草、秸秆等千载不变的燃料。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和利用,人们才逐渐从劈柴和柴草中走出来。煤球以及蜂窝煤曾是主要燃料,传统的灶台也都变成了千家万户的小煤炉,生火、烧煤、做饭成为记忆中五味杂陈的往事。回首往事,人们不禁感叹烟熏火燎中安排一日三餐。“以前住平房时,炉子的功能除了冬季取暖,更主要的还是平日做饭所需。每到做饭时间,胡同里形态各异的炉子同时点燃,原本蔚蓝的天空就会立即变得烟雾缭绕。”回忆起当年点炉子做饭的场景,今年84岁高龄的邢大爷至今历历在目:“当时家家孩子都多,大人忙着做饭孩子们就在胡同里打闹嬉戏,虽然家家户户的炉子都是靠墙放的,但把炉子碰倒烫到孩子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再加上哪家的炉子灭了,大人挥汗如雨的重新生火,孩子在一旁不停哭着喊饿,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啊!”邢大爷回忆的场景,对于绝大多数年长者而言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一种叫“燃气”的生活用燃料的出现,天津市民看到了告别燃煤做饭的希望。
点炉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
用液化气是了不起的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兴起,天津市开始兴建液化石油气设施。有资料显示,1964年,天津市开始发展液化石油气气源,成立了煤气事业处。1966年5月1日,液化气红旗路罐站建成投产,当年发展民用户1686户,标志着天津市开始步入煤气化时代,结束了燃煤的一统局面。对于这段经历的回忆,家住河东区卫国道的乔大娘说:“那时谁家要是能用上液化气,那真是件了不起的事。”不过,液化气虽然比烧煤球方便,但是,有时饭做到一半,忽然罐里的液化气用完了,这饭就没法做了。可是如果去换液化气罐的话,不是马上就能换的。因为液化气站很少,大家都去换罐就需要排队。所以对于那些买不到、用不惯液化气,更不想点炉子做饭的家庭,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用上了煤油炉。起初这种随用随着的小炉子让人感觉很方便,但时间长了人们就会发现,这种炉子用后锅底会出现一层烟灰,墨黑墨黑的,洗一次锅子,两只手像抹了柏油。“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我爱人包了一锅赤豆粽子烧,由于煤油炉小锅大,在翻粽子时,一不小心把煤油炉和一锅粽子都翻了个身。粽子上溅满煤油不能吃了,只好开夜工重新包。”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王先生回忆说。事实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炒菜做饭,主要依靠煤球炉子或蜂窝煤炉子,条件好一些的家庭能够用上液化气罐。遍布全市的近百万个煤球炉子,使用起来既费时又费力,还污染大气环境。
液化罐
上世纪七十年代
一年铺就首条送气干线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港油田的开发使天津市增加了天然气气源。为了让津城百姓彻底告别燃煤时代,当时的天津市政府决定拉开管道燃气在津发展的大幕。据今年已经62岁高龄的燃气退休干部魏存印回忆,早在1973年,当时的天津市天然气工程指挥部就已按照市里的要求启动建设大港至市区的45公里燃气管道铺设工程。到1974年年底,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天津有了第一条向市内输送燃气的主干管,同时铺设的城市燃气管网也初具规模。魏大爷说,直到1975年以前,天津老百姓还没有一户用上管道燃气,正是因为这些管网配套的完成,到了1976年,天津市的天然气民用户就达到了1700多户。“受管网铺设范围影响,当时天津率先用上管道燃气的是尖山、佟楼、吴家窑大街一带的居民。很幸运,天津民用管道燃气第一户出现在尖山红光里,那就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入户安装的。”回想当年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魏大爷至今记忆犹新。魏大爷说,当时很多工序还没达到机械化,给主干管焊接前的管内清理工作都是靠人进行,腰间拴的绳子就是缺氧时的生命线;给用户通气前打压试管,都是靠人工气管子搋气……不过不管工作多难多苦,能经历过那段历史,亲历结束天津没有管道燃气历史的过程,是他们这一代燃气人的骄傲。
现代化的燃气调度指挥中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
一根火柴解决烧水做饭
虽然早在1975年,天津就已结束了没有管道燃气的历史,但在1985年前,连同液化气用户在内,本市气化率仅有28%,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沈阳等大中城市的水平。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1985年至1987年,天津市实施了“三年实现民用煤气化”工程,并提前一年完成,建设了第一、第二煤气厂,使天津市成为天然气、煤制气、液化气三气并举的城市,民用户从20多万户猛增到106万户,市区气化率上升到93.7%,由全国的第33位跃居全国之首。谈到管道燃气入户后带来的变化,用煤球炉做了大半辈子饭的乔大娘高兴地说:“以前住平房时,烧煤球炉子一旦遇上阴天下雨,劈柴立即就湿了,点不着炉子也没法做饭。后来搬进楼房,家家都烧煤球炉子,楼道里堆的都是劈柴、煤球。赶上做饭的时间,如果住一楼,还可以在楼外面点炉子;如果住楼上,就要在阳台上做饭,炉子里冒的黑烟跑到邻居家里,常常会造成邻里间的纠纷。是‘三年气化"工程让我们老百姓用上了管道燃气,让做饭烧水变成一根火柴就能解决的简单事,这是真真正正的民心工程啊!”
上世纪九十年代
绿色能源渐成生活时尚
“三年气化”工程让天津市民享受到了管道燃气的便捷。然而,天津市居民生活用燃料不断升级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止。随着居民用气量不断攀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也有了新要求,清洁、环保的绿色能源逐渐成为生活时尚。20世纪90年代,天津市实施了陕北天然气进津和渤西天然气上岸工程,“两气”进津工程连续五年被列入市委、市政府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件实事,是当时本市燃气建设史上接气管线最长、压力等级最高、科技含量最高、施工标准最高的大型综合性工程。两气进津,使天然气年管输能力增加了5亿立方米,日储存调峰能力增加了50万立方米,24万煤制气用户气源转换成天然气,新发展天然气用户25.69万户,城市燃气用户由117万户增加到167万户。两气进津,改善了天津市燃气供应状况,大幅度提高了天然气在燃气总量中的比例,为净化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建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能源保证。天津市也同时拥有了陕北、渤西、华北、大港四个天然气气源,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四个天然气气源的城市。
从传统能源到绿色能源
蓝色火焰跳动城市旋律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作为头一件事,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资料。新中国成立60年间,天津市居民生活用燃料经历了从煤球到液化气、煤制气,再到绿色能源天然气的演变历程,“蓝色火焰”跳动的韵律越发彰显活力,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滋有味”。
关键词:建设
能源大网辐射全市18区县
回顾近年来天津燃气的发展变化,天津市燃气集团董事长孙伯全一脸自豪:“2000年10月,随着政府机构调整,天津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建设在城市发展之前"的理念,积极服务全市发展战略,超前思维,超前规划。我们在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累计投入30多亿元,积极织造天然气‘绿色能源"大网,使高、中、低压输气管线从3000多公里增加到8000多公里,并形成了‘一环五干"辐射全市的天然气高压管网格局。可以说天然气管网的超前建设,适应了天津快速发展的需求。”
几年来,天津市燃气集团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继建设完成滨海天然气113公里高压干线、北辰、静海、宁河、汉沽等天然气输配工程,供气区域从市内六区向西青、武清、静海、宁河、汉沽、宝坻、蓟县地区快速延伸,扩展到全市18个区县,使天津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管道天然气全市全覆盖的大型城市;天然气年供气量增幅逐年增长,达到12亿立方米,较2000年增长了5倍;200万户居民用户和万余户工商业用户用上了清洁的天然气。
与此同时,天然气的推广应用也从原来的单一民用扩展到更多的大型工商业用户,扩展到汽车加气以及燃气制冷、制热等三联供、四联供领域。几年来,天津市燃气集团建设了装备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的天然气汽车加气母站和丽苑、滨河小区等5座加气子站,推进汽车改用天然气改造工程,目前全市已有天然气汽车2535多辆,大大减少了汽车尾气污染。
燃气集团还推出了燃气区域空调“绿色套餐”,大力开发应用燃气制冷、制热、供热水和发电,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效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妇幼保健中心、伊势丹公司、开发区司法大厦等近300家企事业单位使用燃气空调。配合城市蓝天工程,天津市燃气集团还积极推进茶炉大灶改燃工程,共完成改燃10000多台,每年减少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6426吨、烟尘4.5万吨,减少污染环境的灰渣4.9万吨,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转换
“天然气时代”全面到来
从2006年7月到2008年5月,燃气集团相继圆满完成了35万户煤制气转换天然气工程和4万户液化气小区转换天然气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城市能源结构,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和群众生活水平,使天津全面进入天然气时代,为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宜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天津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从2006年7月到10月,天津市燃气集团仅用116天,圆满完成了35万户煤制气转换天然气工程。新建高中压管线109公里、高压调压站3座,更新安装调压器34台套,置换中低压管线1431公里、闸井713座、凝水缸4386座、调压站117座,免费为35万户用户更换燃气灶具,为50%的用户更换老化胶管,使红桥、河北、北辰三个区35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工程创造了中外燃气史上一次转换面积最大、涉及人口最多、转换速度最快等多项新纪录,被誉为当年本市最大的民心工程。
从2007年8月到2008年5月,天津市燃气集团又组织实施了液化气转换天然气工程,涉及和平、河西、河东、河北、南开、红桥、北辰、西青、东丽9个区42片40800户居民。工程新铺设中低压管道113.6公里,新建安装调压站(柜、箱)28座,完成户内灶具改造40843台。转换工程消除了液化气小区的重大社会性安全隐患,维护了公共安全,做到了让利于民,被群众誉为“燃气职工、无私奉献、民心工程、百姓满意”。
关键词:保障
融资60亿元护航未来发展
燃气作为市政公用行业,肩负着重要的城市载体功能,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发挥着基础保证和能源先导的重要作用。但燃气建设初始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的特点,使建设资金紧张成为燃气发展急需突破的最大瓶颈。燃气集团领导班子转变观念,积极走市场化运作之路,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发展到用燃气概念融资、用新建项目融资、用企业信誉融资、用资本市场融资,融资思路不断创新;从独家投资发展到多方融资,从间接融资发展到直接融资,从单个项目融资发展到“整体打包”融资,融资方式和渠道不断拓宽,融资额度不断加大。2005年,通过受让股权,燃气集团成为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天津天联公用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实现了从境内融资到境外融资的质的飞跃。2008年,在次贷危机的严重冲击中,燃气集团精心策划,不懈努力,成功完成天联公司首次增发;今年7月25日,燃气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签署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向燃气集团提供48亿元的贷款额度,刷新了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单独向一家燃气企业信贷规模的纪录,也使燃气集团实现了一次融资额度从几千万、几个亿到几十个亿的巨变。今年燃气集团融资规模将超过60亿元,为今后五到十年的燃气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关键词:安全
专职安检队定期入户检查
“说起燃气,有三个‘天":民以食为天,安全大于天,撑起一片蓝天。其中,因为燃气是个‘双刃剑",在给人民造福的同时,由于它的易燃易爆,管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灾害,所以,安全大于天是基础,是保证。我们天津燃气人说得最多的就是‘没有安全就没有燃气事业",我们对干部职工强调得最多的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得最多的事也是安全稳定供气的事。”谈到燃气安全,天津市燃气集团总经理金建平强调说。
近年来,燃气集团不断深化“用燃气一方平安、保证全市八方稳定”和“安全永远第一”的理念,他们在每年铺设300公里新管网的同时,连续7年对老旧管网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共改造以市内六区为重点的燃气旧管网1000多公里,使百公里抢修率大幅下降。同时,建成了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采用1:500电子地形图,对遍布全市的燃气管网进行全面检测、风险评估和动态管理,实现了燃气管网由被动抢修到主动维护保养的转变,并形成了SCADA、GIS、GPS“3S”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为提高户内安全水平,他们还在全国同行业率先成立了专职安检队,定期入户进行安全检查;在全国同行业率先推出“燃气宝宝”安全用气可记忆性形象标识,在全市开展了“燃气宝宝在我家”安全用气宣传活动,并把它作为一项服务群众的长效措施,推动安全宣传入家门、进社区、到学校、上媒体,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安全用气意识,使户内燃气安全得到极大改善。
燃气集团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手段,先后推出了“一站式”“四代办”“五个一”等便民举措;开通了23006777服务热线,24小时服务,受理率、办结率均达到100%;在全国同行业率先推行了企街共建的服务新形式,把燃气安全、维修、服务等内容融入社区,形成了“优质服务进家门、安全服务到灶前、特需服务暖人心、延伸服务见精神、规范服务塑形象”的服务特色。2008年,推出了“迎奥运、满意在燃气”10项服务承诺,以精品服务为绿色奥运、平安奥运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年,他们又针对独居老人等特殊服务对象,广泛开展了“关爱独居老人、服务和谐社会”的独居老人燃气专项服务活动,对管辖范围内的独居老人建立用户管理档案,定向发放安全提示卡,每年开展两次免费入户安检,建立收费员包保责任制,每月入户收费时对独居老人的用气设施进行安检,为独居老人提供更有效的安全保护和更特殊的服务。几年来,燃气集团的群众满意度始终居于全市窗口服务行业前列。
关键词:服务
建新能源动脉
送气给滨海
为更好地向滨海新区经济新一轮大发展提供充足可靠的清洁能源支持,燃气集团将滨海新区燃气发展列为重中之重的企业战略规划,从2001年开始,多方融资,建设了列为天津市“十五”重点工程的滨海天然气高压干线工程,管线从咸水沽经塘沽开发区、保税区、汉沽区至宁河,总长86公里,610毫米大口径,是天津市有史以来最长的天然气高压干线。新“能源动脉”的建成,使滨海新区每年可获取5亿立方米优质洁净的天然气。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燃气集团又制定了滨海新区“一环”“三横”“三纵”七条共373公里天然气干线的总体发展规划。管线成环成网之后,年供气能力将达到20亿立方米,能够为滨海新区2200多平方公里提供比较充分的能源供应,满足区域内不断增加的工商业和数万户居民生活的用气需要。目前,燃气集团已相继完成了保税区、临港工业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东疆港区等区域的燃气管网建设,铺设管网近百公里,日供气量达百万立方米以上,服务半径已辐射滨海新区8个功能区,基本实现了新区全覆盖。乐金渤海化学有限公司、卡博特、大沽化工、柏科(天津)硅化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用上了天然气。
今年,燃气集团又在临港工业区、南疆港区、东疆港保税区、散货物流加工区、国际物流加工区和塘沽海洋高新区等区域,开工建设了30个工程项目的输气管线,包括全长67公里、北起滨海散货物流区、南至南港工业区的黄港高压天然气输气干线,管径700毫米、设计压力40公斤、全长29.8公里的北环高压天然气输气干线,已经竣工通气的北塘至胡家园25公里天然气输气干线,以及大火箭、大沽化工、天津碱厂、滨海机场、天船重工等项目的天然气管网工程,30个燃气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将新铺设高、中压输气管线126公里,满足滨海新区日用气200多万立方米的需求。
当前,天津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官的能源供应商,作为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性行业,天津市燃气集团积极行动,为全市三个层面联动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为全市大项目好项目建设送气上门,为全市空间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实基础。今年,他们相继启动了宝坻—静海—大港天然气输气管线、静海天然气高压复线、津沽天然气输气管网、蓟县恒大盘龙谷项目天然气管网等18项天然气动脉工程建设,18项工程将建设燃气管线1568.8公里、场站100座,年供气能力将达到150亿立方米,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