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瑞爱吃桃
-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湄洲,随着移民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妈祖文化”。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也作出重要指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具有独特的对台地理优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发挥“五缘”优势,弘扬妈祖文化,涌现更多“活妈祖”,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了解、理解,共同构建和谐、双赢、共荣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庇护两岸同胞长远福祉。
一、妈祖文化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意义重大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闽台关系源远流长。2005年5月,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了闽台两地“五缘”的概念并加以诠释: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出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世界性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开辟了沟通东西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今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突出格局。特别是发源于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有2亿多的信仰者,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妈祖文化传播的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讲,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妈祖信仰深深扎根于两岸同胞的精神生活中。对妈祖文化“根、祖、脉”的认同,连接着五洲四海2亿多的妈祖信众,书写了中外交流史上的多彩篇章,增进了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成为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第三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上,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说:“今天,两岸同胞与海外侨胞对妈祖的信仰又被时代赋予了新内容,那就是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追求和企盼。”5月22日张克辉率领的大陆妈祖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15人抵达台湾,接受采访时说,信奉妈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信仰,我热切期盼海峡两岸继续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不断扩大民间民众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弘扬妈祖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美两岸、共谋同胞福祉而积极努力。张克辉的话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妈祖信仰文化源远流长
妈祖信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群众自发形成的本土性民间信仰。她对于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增进对祖国的感情,促进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湄洲岛是世界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敕封天后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诞生于莆田古贤良港(今山亭乡港里村),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岛羽化升天。生前经常出海救助乡人和过往商船于海难和疾病中,后人敬仰她一生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湄洲岛上为她建祠立庙,敬奉为神。宋、元、明、清四代朝廷有感于妈祖的优秀品质,先后给予36次褒封,封号由“夫人”、“天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从此“天后”和“天上圣母”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史料记载,台湾的妈祖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入的。宋时,开发台湾的先驱者在跨越风浪险恶的海峡时,一般都要随身携带从妈祖庙请来的妈祖神像或神符,入台时,也就把妈祖信仰带进了台湾。据考证,台湾民众从南宋开始,一直就有渡过海峡到湄州岛朝拜妈祖,以及从大陆的妈祖庙请妈祖神像回台湾供奉的习俗。正是出自对妈祖的信仰,不管何时何地,台湾同胞总要想方设法前来祖国大陆尤其是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朝拜。据悉,在两岸交往史上,有不少“第一”便是因此创造的: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2002年7月23日,台湾第一个妈祖庙澎湖天后宫妈祖前往其祖庙泉州天后宫,实现了50多年来澎湖和泉州两地间的海上直航。7月25日至8月9日,泉州天后宫妈祖也跨越海峡直航澎湖进行会香,整个活动共直航4个航次。期间,泉州和澎湖邮电部门分别发行了同一主题的纪念封,成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妈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妈祖去世之后,人们按自已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一位慈悲可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目的是为了感化教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宋代著名诗人黄公度的诗句中写到“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些诗句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又说明历代封建统治者、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妈祖精神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这是妈祖文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三、构筑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两岸交流合作平台
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国务委员刘延东近段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要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福建与台湾文化相承,这是两岸民众进行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纽带。要进一步丰富交流内涵。以祖地文化为源头,以妈祖文化等为主题,以莆仙戏等地方戏曲为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保护祖祠、祖墓,建好族谱馆、方志馆、名人馆,有序发展宗亲文化、祖地文化、祖祠文化,开展宗教结对交流活动,增加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继2006年的连战“福建祖地行”之后,又有吴伯雄、萧万长、江丙坤、林丰正等一批台湾知名人士先后来闽探亲访友、寻根祭祖,掀起了一股股热潮。现在每年光到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进香的台胞就有10万人。
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妈祖、陈靖姑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把海西打造成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支持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旅游节,把这一节庆打造成为繁荣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拓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维护海峡两岸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平台。
四、以妈祖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必须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加快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着力发展专、精、特、新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切实把妈祖文化产业做大做好做强。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发展妈祖文化,带动陈靖姑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好有关妈祖建筑普查,进一步修善。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等基础设施,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如莆田市成立了秀屿区民俗文化研究会,做好妈祖建筑普查,主动与台湾妈祖对接,把妈祖文化研究作为重点,编写《妈祖志》等文化丛书。将妈祖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申报已获得文化部批准,最终申报结果将在9月公布。
进一步完善产业合作机制。发展与台湾文化界的长久合作,有来有往、常年互动。用好中央赋予我省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简化赴台文化交流手续、优化文化产业合作环境。鼓励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加大对闽台文化交流的投入,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健全市场机制,开辟多元投入渠道,将适合市场运作的文化交流项目推向市场,如联合创办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海峡大学等。推进两地媒体订立合作契约,形成宣传报道常态互动,使闽台文化交流始终保持良好舆论氛围,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打造成重要文化产业基地。
五、“活妈祖”祈盼祖国和平统一
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仁爱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哲学内涵,妈祖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都是以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随着两岸妈祖信众的不断增多,涌现了更多的“活妈祖”,他们大爱无疆,因为有“髓缘”,衍生出另一个新生命。他们站在国家整体利益和民族大义的高度,为了两岸人民的最大平安祈福。
请看新华网报道,2007年台胞首次向福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10月24日,漳州白血病患者赵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了异体骨髓移植手术,台湾同胞捐献的100毫升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他的体内,后患者康复出院。2005年11月,35岁的赵伟被检查出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尽管中华骨髓库库存量达到60多万,但无法找到适合的捐献者。协和医院向台湾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提出了配对申请,选出了台湾花莲的一名供者,这名跟赵伟同岁的年轻人一口答应了捐献请求。10月22日13时,台湾花莲慈济综合医院的医生们开始从捐献者体内提取造血干细胞,至当日19时30分,共提取100毫升造血干细胞。24日0时5分,来自海峡对岸的100毫升造血干细胞开始输入赵伟体内。
2001年6月13日,身患白血病的江苏姑娘陈霞在苏州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给她捐献骨髓的是一位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2007年江苏的杭彬为台湾同胞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她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与台湾慈济骨髓库合作的祖国大陆捐台第一人。两岸相互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还有很多。在这样的大爱面前,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也因大爱的注入而变得更加紧密。仅仅是“髓缘之爱”,就让我们无数次感觉到,这份血脉的情缘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澎湃激昂。
两岸同胞同根共祖,一脉相承,手足情深,血浓于水,互捐造血干细胞,进行生命大对接,这是“活妈祖”在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心下,妈祖文化将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把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作出应有努力,两岸民间交流的涓涓溪水,终将汇成冲破一切障碍的澎湃大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正如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郭俊次所说:“希望妈祖庇佑两岸同胞和解、和合;早日合并,早日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
编者注: 为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深刻分析总结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深入探索“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福建日报要闻中心、福建通讯杂志社,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福建东南新闻网联合承办,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我为海西献良策”征文活动,区志办副主任林煌柏撰写的论文《弘扬妈祖文化,庇护两岸福祉》,经“我为海西献良策”征文组委会办公室筛选,6月24日在福建东南新闻网上刊发,现本网予以转载。
- 北营
-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湄洲,随着移民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妈祖文化”。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也作出重要指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具有独特的对台地理优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发挥“五缘”优势,弘扬妈祖文化,涌现更多“活妈祖”,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了解、理解,共同构建和谐、双赢、共荣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庇护两岸同胞长远福祉。
一、妈祖文化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意义重大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闽台关系源远流长。2005年5月,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了闽台两地“五缘”的概念并加以诠释: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出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世界性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开辟了沟通东西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今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突出格局。特别是发源于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有2亿多的信仰者,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妈祖文化传播的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讲,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妈祖信仰深深扎根于两岸同胞的精神生活中。对妈祖文化“根、祖、脉”的认同,连接着五洲四海2亿多的妈祖信众,书写了中外交流史上的多彩篇章,增进了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成为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第三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上,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说:“今天,两岸同胞与海外侨胞对妈祖的信仰又被时代赋予了新内容,那就是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追求和企盼。”5月22日张克辉率领的大陆妈祖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15人抵达台湾,接受采访时说,信奉妈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信仰,我热切期盼海峡两岸继续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不断扩大民间民众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弘扬妈祖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美两岸、共谋同胞福祉而积极努力。张克辉的话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妈祖信仰文化源远流长
妈祖信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群众自发形成的本土性民间信仰。她对于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增进对祖国的感情,促进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湄洲岛是世界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敕封天后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诞生于莆田古贤良港(今山亭乡港里村),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岛羽化升天。生前经常出海救助乡人和过往商船于海难和疾病中,后人敬仰她一生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湄洲岛上为她建祠立庙,敬奉为神。宋、元、明、清四代朝廷有感于妈祖的优秀品质,先后给予36次褒封,封号由“夫人”、“天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从此“天后”和“天上圣母”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史料记载,台湾的妈祖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入的。宋时,开发台湾的先驱者在跨越风浪险恶的海峡时,一般都要随身携带从妈祖庙请来的妈祖神像或神符,入台时,也就把妈祖信仰带进了台湾。据考证,台湾民众从南宋开始,一直就有渡过海峡到湄州岛朝拜妈祖,以及从大陆的妈祖庙请妈祖神像回台湾供奉的习俗。正是出自对妈祖的信仰,不管何时何地,台湾同胞总要想方设法前来祖国大陆尤其是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朝拜。据悉,在两岸交往史上,有不少“第一”便是因此创造的: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2002年7月23日,台湾第一个妈祖庙澎湖天后宫妈祖前往其祖庙泉州天后宫,实现了50多年来澎湖和泉州两地间的海上直航。7月25日至8月9日,泉州天后宫妈祖也跨越海峡直航澎湖进行会香,整个活动共直航4个航次。期间,泉州和澎湖邮电部门分别发行了同一主题的纪念封,成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妈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妈祖去世之后,人们按自已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一位慈悲可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目的是为了感化教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宋代著名诗人黄公度的诗句中写到“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些诗句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又说明历代封建统治者、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妈祖精神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这是妈祖文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三、构筑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两岸交流合作平台
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国务委员刘延东近段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要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福建与台湾文化相承,这是两岸民众进行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纽带。要进一步丰富交流内涵。以祖地文化为源头,以妈祖文化等为主题,以莆仙戏等地方戏曲为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保护祖祠、祖墓,建好族谱馆、方志馆、名人馆,有序发展宗亲文化、祖地文化、祖祠文化,开展宗教结对交流活动,增加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继2006年的连战“福建祖地行”之后,又有吴伯雄、萧万长、江丙坤、林丰正等一批台湾知名人士先后来闽探亲访友、寻根祭祖,掀起了一股股热潮。现在每年光到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进香的台胞就有10万人。
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妈祖、陈靖姑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把海西打造成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支持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旅游节,把这一节庆打造成为繁荣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拓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维护海峡两岸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平台。
四、以妈祖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必须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加快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着力发展专、精、特、新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切实把妈祖文化产业做大做好做强。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发展妈祖文化,带动陈靖姑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好有关妈祖建筑普查,进一步修善。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等基础设施,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如莆田市成立了秀屿区民俗文化研究会,做好妈祖建筑普查,主动与台湾妈祖对接,把妈祖文化研究作为重点,编写《妈祖志》等文化丛书。将妈祖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申报已获得文化部批准,最终申报结果将在9月公布。
进一步完善产业合作机制。发展与台湾文化界的长久合作,有来有往、常年互动。用好中央赋予我省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简化赴台文化交流手续、优化文化产业合作环境。鼓励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加大对闽台文化交流的投入,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健全市场机制,开辟多元投入渠道,将适合市场运作的文化交流项目推向市场,如联合创办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海峡大学等。推进两地媒体订立合作契约,形成宣传报道常态互动,使闽台文化交流始终保持良好舆论氛围,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打造成重要文化产业基地。
五、“活妈祖”祈盼祖国和平统一
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仁爱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哲学内涵,妈祖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都是以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随着两岸妈祖信众的不断增多,涌现了更多的“活妈祖”,他们大爱无疆,因为有“髓缘”,衍生出另一个新生命。他们站在国家整体利益和民族大义的高度,为了两岸人民的最大平安祈福。
请看新华网报道,2007年台胞首次向福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10月24日,漳州白血病患者赵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了异体骨髓移植手术,台湾同胞捐献的100毫升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他的体内,后患者康复出院。2005年11月,35岁的赵伟被检查出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尽管中华骨髓库库存量达到60多万,但无法找到适合的捐献者。协和医院向台湾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提出了配对申请,选出了台湾花莲的一名供者,这名跟赵伟同岁的年轻人一口答应了捐献请求。10月22日13时,台湾花莲慈济综合医院的医生们开始从捐献者体内提取造血干细胞,至当日19时30分,共提取100毫升造血干细胞。24日0时5分,来自海峡对岸的100毫升造血干细胞开始输入赵伟体内。
2001年6月13日,身患白血病的江苏姑娘陈霞在苏州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给她捐献骨髓的是一位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2007年江苏的杭彬为台湾同胞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她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与台湾慈济骨髓库合作的祖国大陆捐台第一人。两岸相互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还有很多。在这样的大爱面前,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也因大爱的注入而变得更加紧密。仅仅是“髓缘之爱”,就让我们无数次感觉到,这份血脉的情缘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澎湃激昂。
两岸同胞同根共祖,一脉相承,手足情深,血浓于水,互捐造血干细胞,进行生命大对接,这是“活妈祖”在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心下,妈祖文化将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把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作出应有努力,两岸民间交流的涓涓溪水,终将汇成冲破一切障碍的澎湃大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正如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郭俊次所说:“希望妈祖庇佑两岸同胞和解、和合;早日合并,早日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
编者注: 为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深刻分析总结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深入探索“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福建日报要闻中心、福建通讯杂志社,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福建东南新闻网联合承办,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我为海西献良策”征文活动,区志办副主任林煌柏撰写的论文《弘扬妈祖文化,庇护两岸福祉》,经“我为海西献良策”征文组委会办公室筛选,6月24日在福建东南新闻网上刊发,现本网予以转载。
- hi投
-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湄洲,随着移民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妈祖文化”。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也作出重要指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具有独特的对台地理优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发挥“五缘”优势,弘扬妈祖文化,涌现更多“活妈祖”,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了解、理解,共同构建和谐、双赢、共荣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庇护两岸同胞长远福祉。
一、妈祖文化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意义重大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闽台关系源远流长。2005年5月,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了闽台两地“五缘”的概念并加以诠释: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出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世界性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开辟了沟通东西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今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突出格局。特别是发源于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有2亿多的信仰者,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妈祖文化传播的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讲,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妈祖信仰深深扎根于两岸同胞的精神生活中。对妈祖文化“根、祖、脉”的认同,连接着五洲四海2亿多的妈祖信众,书写了中外交流史上的多彩篇章,增进了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成为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第三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上,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说:“今天,两岸同胞与海外侨胞对妈祖的信仰又被时代赋予了新内容,那就是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追求和企盼。”5月22日张克辉率领的大陆妈祖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15人抵达台湾,接受采访时说,信奉妈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信仰,我热切期盼海峡两岸继续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不断扩大民间民众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弘扬妈祖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美两岸、共谋同胞福祉而积极努力。张克辉的话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妈祖信仰文化源远流长
妈祖信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群众自发形成的本土性民间信仰。她对于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增进对祖国的感情,促进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湄洲岛是世界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敕封天后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诞生于莆田古贤良港(今山亭乡港里村),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岛羽化升天。生前经常出海救助乡人和过往商船于海难和疾病中,后人敬仰她一生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湄洲岛上为她建祠立庙,敬奉为神。宋、元、明、清四代朝廷有感于妈祖的优秀品质,先后给予36次褒封,封号由“夫人”、“天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从此“天后”和“天上圣母”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史料记载,台湾的妈祖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入的。宋时,开发台湾的先驱者在跨越风浪险恶的海峡时,一般都要随身携带从妈祖庙请来的妈祖神像或神符,入台时,也就把妈祖信仰带进了台湾。据考证,台湾民众从南宋开始,一直就有渡过海峡到湄州岛朝拜妈祖,以及从大陆的妈祖庙请妈祖神像回台湾供奉的习俗。正是出自对妈祖的信仰,不管何时何地,台湾同胞总要想方设法前来祖国大陆尤其是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朝拜。据悉,在两岸交往史上,有不少“第一”便是因此创造的: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2002年7月23日,台湾第一个妈祖庙澎湖天后宫妈祖前往其祖庙泉州天后宫,实现了50多年来澎湖和泉州两地间的海上直航。7月25日至8月9日,泉州天后宫妈祖也跨越海峡直航澎湖进行会香,整个活动共直航4个航次。期间,泉州和澎湖邮电部门分别发行了同一主题的纪念封,成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妈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妈祖去世之后,人们按自已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一位慈悲可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目的是为了感化教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宋代著名诗人黄公度的诗句中写到“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些诗句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又说明历代封建统治者、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妈祖精神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这是妈祖文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 北境漫步
-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湄洲,随着移民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妈祖文化”。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也作出重要指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具有独特的对台地理优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发挥“五缘”优势,弘扬妈祖文化,涌现更多“活妈祖”,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了解、理解,共同构建和谐、双赢、共荣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庇护两岸同胞长远福祉。
一、妈祖文化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意义重大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闽台关系源远流长。2005年5月,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了闽台两地“五缘”的概念并加以诠释: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出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世界性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开辟了沟通东西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今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突出格局。特别是发源于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有2亿多的信仰者,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妈祖文化传播的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讲,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妈祖信仰深深扎根于两岸同胞的精神生活中。对妈祖文化“根、祖、脉”的认同,连接着五洲四海2亿多的妈祖信众,书写了中外交流史上的多彩篇章,增进了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成为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第三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上,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说:“今天,两岸同胞与海外侨胞对妈祖的信仰又被时代赋予了新内容,那就是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追求和企盼。”5月22日张克辉率领的大陆妈祖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15人抵达台湾,接受采访时说,信奉妈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信仰,我热切期盼海峡两岸继续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不断扩大民间民众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弘扬妈祖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美两岸、共谋同胞福祉而积极努力。张克辉的话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妈祖信仰文化源远流长
妈祖信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群众自发形成的本土性民间信仰。她对于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增进对祖国的感情,促进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湄洲岛是世界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敕封天后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诞生于莆田古贤良港(今山亭乡港里村),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岛羽化升天。生前经常出海救助乡人和过往商船于海难和疾病中,后人敬仰她一生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湄洲岛上为她建祠立庙,敬奉为神。宋、元、明、清四代朝廷有感于妈祖的优秀品质,先后给予36次褒封,封号由“夫人”、“天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从此“天后”和“天上圣母”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史料记载,台湾的妈祖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入的。宋时,开发台湾的先驱者在跨越风浪险恶的海峡时,一般都要随身携带从妈祖庙请来的妈祖神像或神符,入台时,也就把妈祖信仰带进了台湾。据考证,台湾民众从南宋开始,一直就有渡过海峡到湄州岛朝拜妈祖,以及从大陆的妈祖庙请妈祖神像回台湾供奉的习俗。正是出自对妈祖的信仰,不管何时何地,台湾同胞总要想方设法前来祖国大陆尤其是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朝拜。据悉,在两岸交往史上,有不少“第一”便是因此创造的: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2002年7月23日,台湾第一个妈祖庙澎湖天后宫妈祖前往其祖庙泉州天后宫,实现了50多年来澎湖和泉州两地间的海上直航。7月25日至8月9日,泉州天后宫妈祖也跨越海峡直航澎湖进行会香,整个活动共直航4个航次。期间,泉州和澎湖邮电部门分别发行了同一主题的纪念封,成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妈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妈祖去世之后,人们按自已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一位慈悲可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目的是为了感化教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宋代著名诗人黄公度的诗句中写到“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些诗句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又说明历代封建统治者、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妈祖精神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这是妈祖文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三、构筑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两岸交流合作平台
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国务委员刘延东近段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要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福建与台湾文化相承,这是两岸民众进行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纽带。要进一步丰富交流内涵。以祖地文化为源头,以妈祖文化等为主题,以莆仙戏等地方戏曲为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保护祖祠、祖墓,建好族谱馆、方志馆、名人馆,有序发展宗亲文化、祖地文化、祖祠文化,开展宗教结对交流活动,增加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继2006年的连战“福建祖地行”之后,又有吴伯雄、萧万长、江丙坤、林丰正等一批台湾知名人士先后来闽探亲访友、寻根祭祖,掀起了一股股热潮。现在每年光到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进香的台胞就有10万人。
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妈祖、陈靖姑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把海西打造成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支持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旅游节,把这一节庆打造成为繁荣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拓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维护海峡两岸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平台。
四、以妈祖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必须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加快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着力发展专、精、特、新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切实把妈祖文化产业做大做好做强。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发展妈祖文化,带动陈靖姑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好有关妈祖建筑普查,进一步修善。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等基础设施,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如莆田市成立了秀屿区民俗文化研究会,做好妈祖建筑普查,主动与台湾妈祖对接,把妈祖文化研究作为重点,编写《妈祖志》等文化丛书。将妈祖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申报已获得文化部批准,最终申报结果将在9月公布。
进一步完善产业合作机制。发展与台湾文化界的长久合作,有来有往、常年互动。用好中央赋予我省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简化赴台文化交流手续、优化文化产业合作环境。鼓励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加大对闽台文化交流的投入,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健全市场机制,开辟多元投入渠道,将适合市场运作的文化交流项目推向市场,如联合创办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海峡大学等。推进两地媒体订立合作契约,形成宣传报道常态互动,使闽台文化交流始终保持良好舆论氛围,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打造成重要文化产业基地。
五、“活妈祖”祈盼祖国和平统一
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仁爱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哲学内涵,妈祖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都是以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随着两岸妈祖信众的不断增多,涌现了更多的“活妈祖”,他们大爱无疆,因为有“髓缘”,衍生出另一个新生命。他们站在国家整体利益和民族大义的高度,为了两岸人民的最大平安祈福。
请看新华网报道,2007年台胞首次向福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10月24日,漳州白血病患者赵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了异体骨髓移植手术,台湾同胞捐献的100毫升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他的体内,后患者康复出院。2005年11月,35岁的赵伟被检查出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尽管中华骨髓库库存量达到60多万,但无法找到适合的捐献者。协和医院向台湾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提出了配对申请,选出了台湾花莲的一名供者,这名跟赵伟同岁的年轻人一口答应了捐献请求。10月22日13时,台湾花莲慈济综合医院的医生们开始从捐献者体内提取造血干细胞,至当日19时30分,共提取100毫升造血干细胞。24日0时5分,来自海峡对岸的100毫升造血干细胞开始输入赵伟体内。
2001年6月13日,身患白血病的江苏姑娘陈霞在苏州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给她捐献骨髓的是一位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2007年江苏的杭彬为台湾同胞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她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与台湾慈济骨髓库合作的祖国大陆捐台第一人。两岸相互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还有很多。在这样的大爱面前,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也因大爱的注入而变得更加紧密。仅仅是“髓缘之爱”,就让我们无数次感觉到,这份血脉的情缘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澎湃激昂。
两岸同胞同根共祖,一脉相承,手足情深,血浓于水,互捐造血干细胞,进行生命大对接,这是“活妈祖”在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心下,妈祖文化将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把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作出应有努力,两岸民间交流的涓涓溪水,终将汇成冲破一切障碍的澎湃大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正如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郭俊次所说:“希望妈祖庇佑两岸同胞和解、和合;早日合并,早日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
- Chen
-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湄洲,随着移民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妈祖文化”。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也作出重要指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具有独特的对台地理优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发挥“五缘”优势,弘扬妈祖文化,涌现更多“活妈祖”,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了解、理解,共同构建和谐、双赢、共荣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庇护两岸同胞长远福祉。
妈祖信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群众自发形成的本土性民间信仰。她对于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增进对祖国的感情,促进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湄洲岛是世界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敕封天后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诞生于莆田古贤良港(今山亭乡港里村),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岛羽化升天。生前经常出海救助乡人和过往商船于海难和疾病中,后人敬仰她一生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湄洲岛上为她建祠立庙,敬奉为神。宋、元、明、清四代朝廷有感于妈祖的优秀品质,先后给予36次褒封,封号由“夫人”、“天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从此“天后”和“天上圣母”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仁爱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哲学内涵,妈祖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都是以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随着两岸妈祖信众的不断增多,涌现了更多的“活妈祖”,他们大爱无疆,因为有“髓缘”,衍生出另一个新生命。他们站在国家整体利益和民族大义的高度,为了两岸人民的最大平安祈福。
当今世界的形势颇为类似中国的战国时代,群雄并争,吞噬资源,毁坏环境,弱肉强食。“霸道”充斥世界:人对人霸,国对国霸,人类对自然霸。究其霸之因由,归根结蒂是极力高悬一个“利”字,无限容忍一个“贪”字。这种霸道的世界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而解决之道,除了对于霸道给予必要的抗争、阻遏,还需从长远、从根本处寻求出路,要在整个社会对利的贪求和对道德良知的珍惜二者之间求得相对的平衡。正是在这点上,中华民族可以做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来平衡身与心、物与魂、己与他的关系。这智慧和经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对德的崇尚和终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国家和天下来说,就是“王道”。
- 里论外几
-
在人民网7月14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日发表署名曾文仲的评论文章说,要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充分意识两岸文化异性,寻找两岸文化的共同性。特别是在妈祖文化、关公文化、南音、戏剧、旅游诸方面加强合作,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在新的领域推动创新。海峡两岸本同根,血脉相连一家亲;一衣带水一线牵,两岸携手情更深。愿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在求同存异的氛围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文章说,台湾本省人大部分来自福建的漳州、泉州、厦门闽南金三角。可以说,台湾的文化和福建的闽南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联系,台湾讲的地方方言也是以闽南话和客家话为主。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近代史中,在荷兰人统治下长达38年,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也有50年,台湾光复之后,国民党时期也有50多年,所以,多元文化在台湾和谐共存,从人们的思维、语言诸方面都有了台湾的特色,这一切都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这也是台湾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差异,这是事实,也是绝对不可否认的。
但我们更应清醒认识到,台湾大部分的人信仰佛教,特别是福建妈祖,中国历史上的关公在台湾信徒甚众,由于台湾的地理环境,信仰妈祖的是海洋文化的最大特征,妈祖作为沿海人民的保护神,在台湾大受崇拜,这也是海峡两岸文化的最大共同点,我们要充分寻找两岸人民大众都能接受的共同之处,和风细雨多做台湾人民的工作,特别是以文化作为切入点,润物细无声,让广大的台湾民众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光辉。
一道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情与缘,更阻挡不了两岸人民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愿望。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来,福建省凭藉闽台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大批台湾同胞到福建寻根问祖、旅游观光、兴办实业,推动了海峡两岸人民的相互往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这一祥和的氛围对于同根同族的两岸骨肉同胞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当你走在台北街头,看看快乐的人群从身边经过,听着从霓虹灯下飘来的少男少女们的轻声细语,还有酒店服务员的亲切与殷勤,你也许会发现,其实,台湾每一个人都在做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因此,你的内心就会充满了欣喜,因为,这才是台湾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台湾,用心去品味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台湾的兄弟姐妹,多找共同点,或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台湾,一个令人难忘又神往的台湾,这对于我们多做台湾人民的工作是很有裨益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文化不能说都一模一样,现实是肯定存在着差异,我们要找到差异,更要寻找共同的地方。而我们共同的价值就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不论是祖国大陆或者是在宝岛台湾,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都比较认同,也有深刻的认识。我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更深深体会到这些共同价值观对文化的创新,企业的发展,两岸的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台湾云门芭蕾舞就是以传说中的故事,结合西洋的芭蕾舞惟妙惟肖演绎得令人神往,而我们福建惠安女的舞蹈也是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惠安女的服饰,风俗习惯,劳动场景再现了惠安妇女独特的精神风貌。这两者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说明海峡两岸的文化既有各自的特色也有许多共同的支点。
- Ntou123
-
海峡两岸之间最重要的、金刚不坏的纽带,是我们共同享有的中华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研讨,我们可以把这根纽带扭得更紧。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他的伟大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为所有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精神遗产;保存并弘扬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是包括两岸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子孙的天职。
中华文化的智慧体现在哪些地方?就体现和渗透在处理人和人(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人和天(亦即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以及个人的身与心的关系方面。贯穿在这四大关系中的是中华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就是“天人合一”,是“阴阳和合”,是“和而不同”。中华文化最早树立了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因为我们的先民从历史中,从大自然中,从现实生活中,正确地总结了人类社会应有的正常关系,即:无数个体是社会和国家的基础,个人的道德修养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于是形成了由己以达天下的“修―齐―治―平”道德之路。在中华文化极为丰富的内涵基础上,在治国和平天下方面又形成了“王道”思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中国五千年来为“超稳定”的社会,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造成稳定的众多原因中的这一条。
当今世界的形势颇为类似中国的战国时代,群雄并争,吞噬资源,毁坏环境,弱肉强食。“霸道”充斥世界:人对人霸,国对国霸,人类对自然霸。究其霸之因由,归根结蒂是极力高悬一个“利”字,无限容忍一个“贪”字。这种霸道的世界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而解决之道,除了对于霸道给予必要的抗争、阻遏,还需从长远、从根本处寻求出路,要在整个社会对利的贪求和对道德良知的珍惜二者之间求得相对的平衡。正是在这点上,中华民族可以做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来平衡身与心、物与魂、己与他的关系。这智慧和经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对德的崇尚和终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国家和天下来说,就是“王道”。
“王道”的提法,首先见于《尚书 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此时“王道”所指,还是具体的周先王治理天下之道。到了《孟子》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时的王道,则指的是为王之道。至于把“王道”作为一种理想政治的专称,与“霸道”相对,恐怕还是汉儒的功劳。“王道”所指虽然有此变迁,但是其共同点则都是强调对内以德(仁、义)治国,对外则“修文德以来之”,视四海为一家。“王道”,即意味着包容、平等、友爱、融合,意味着以人类共同的幸福为终极目标,这正是当今世界和许多国家所欠缺的。我们愿意和台湾朋友一道,开展这一论题的研究,并努力把“王道”思想的精华介绍给全世界。
- u投在线
-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在人民网7月14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日发表署名曾文仲的评论文章说,要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充分意识两岸文化异性,寻找两岸文化的共同性。特别是在妈祖文化、关公文化、南音、戏剧、旅游诸方面加强合作,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在新的领域推动创新。海峡两岸本同根,血脉相连一家亲;一衣带水一线牵,两岸携手情更深。愿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在求同存异的氛围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文章说,台湾本省人大部分来自福建的漳州、泉州、厦门闽南金三角。可以说,台湾的文化和福建的闽南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联系,台湾讲的地方方言也是以闽南话和客家话为主。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近代史中,在荷兰人统治下长达38年,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也有50年,台湾光复之后,国民党时期也有50多年,所以,多元文化在台湾和谐共存,从人们的思维、语言诸方面都有了台湾的特色,这一切都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这也是台湾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差异,这是事实,也是绝对不可否认的。
但我们更应清醒认识到,台湾大部分的人信仰佛教,特别是福建妈祖,中国历史上的关公在台湾信徒甚众,由于台湾的地理环境,信仰妈祖的是海洋文化的最大特征,妈祖作为沿海人民的保护神,在台湾大受崇拜,这也是海峡两岸文化的最大共同点,我们要充分寻找两岸人民大众都能接受的共同之处,和风细雨多做台湾人民的工作,特别是以文化作为切入点,润物细无声,让广大的台湾民众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光辉。
一道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情与缘,更阻挡不了两岸人民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愿望。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来,福建省凭藉闽台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大批台湾同胞到福建寻根问祖、旅游观光、兴办实业,推动了海峡两岸人民的相互往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这一祥和的氛围对于同根同族的两岸骨肉同胞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当你走在台北街头,看看快乐的人群从身边经过,听着从霓虹灯下飘来的少男少女们的轻声细语,还有酒店服务员的亲切与殷勤,你也许会发现,其实,台湾每一个人都在做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因此,你的内心就会充满了欣喜,因为,这才是台湾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台湾,用心去品味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台湾的兄弟姐妹,多找共同点,或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台湾,一个令人难忘又神往的台湾,这对于我们多做台湾人民的工作是很有裨益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文化不能说都一模一样,现实是肯定存在着差异,我们要找到差异,更要寻找共同的地方。而我们共同的价值就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不论是祖国大陆或者是在宝岛台湾,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都比较认同,也有深刻的认识。我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更深深体会到这些共同价值观对文化的创新,企业的发展,两岸的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台湾云门芭蕾舞就是以传说中的故事,结合西洋的芭蕾舞惟妙惟肖演绎得令人神往,而我们福建惠安女的舞蹈也是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惠安女的服饰,风俗习惯,劳动场景再现了惠安妇女独特的精神风貌。这两者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说明海峡两岸的文化既有各自的特色也有许多共同的支点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海峡两岸之间最重要的、金刚不坏的纽带,是我们共同享有的中华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研讨,我们可以把这根纽带扭得更紧。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他的伟大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为所有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精神遗产;保存并弘扬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是包括两岸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子孙的天职。
中华文化的智慧体现在哪些地方?就体现和渗透在处理人和人(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人和天(亦即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以及个人的身与心的关系方面。贯穿在这四大关系中的是中华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就是“天人合一”,是“阴阳和合”,是“和而不同”。中华文化最早树立了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因为我们的先民从历史中,从大自然中,从现实生活中,正确地总结了人类社会应有的正常关系,即:无数个体是社会和国家的基础,个人的道德修养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于是形成了由己以达天下的“修―齐―治―平”道德之路。在中华文化极为丰富的内涵基础上,在治国和平天下方面又形成了“王道”思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中国五千年来为“超稳定”的社会,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造成稳定的众多原因中的这一条。
当今世界的形势颇为类似中国的战国时代,群雄并争,吞噬资源,毁坏环境,弱肉强食。“霸道”充斥世界:人对人霸,国对国霸,人类对自然霸。究其霸之因由,归根结蒂是极力高悬一个“利”字,无限容忍一个“贪”字。这种霸道的世界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而解决之道,除了对于霸道给予必要的抗争、阻遏,还需从长远、从根本处寻求出路,要在整个社会对利的贪求和对道德良知的珍惜二者之间求得相对的平衡。正是在这点上,中华民族可以做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来平衡身与心、物与魂、己与他的关系。这智慧和经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对德的崇尚和终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国家和天下来说,就是“王道”。
“王道”的提法,首先见于《尚书 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此时“王道”所指,还是具体的周先王治理天下之道。到了《孟子》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时的王道,则指的是为王之道。至于把“王道”作为一种理想政治的专称,与“霸道”相对,恐怕还是汉儒的功劳。“王道”所指虽然有此变迁,但是其共同点则都是强调对内以德(仁、义)治国,对外则“修文德以来之”,视四海为一家。“王道”,即意味着包容、平等、友爱、融合,意味着以人类共同的幸福为终极目标,这正是当今世界和许多国家所欠缺的。我们愿意和台湾朋友一道,开展这一论题的研究,并努力把“王道”思想的精华介绍给全世界。
- ardim
-
你可以先从两岸的文化入手,然后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编的作文本来就有些是编的)来向大家介绍两岸文化的传承。最后在结尾说一说两岸传承的好处之类的
- 苏州马小云
-
这种东西很简单的啦,就是说写一些那个两岸的文化,选一个角度就好
- 左迁
-
1楼,麻烦你告诉我哈~很简单就告诉偶呗.......
- 好投
-
我也在想,前面那位感觉很简单,那他倒是说啊,真的是
- 大牌网络
-
从古代的台湾是怎么与大陆分开的历史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