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软银有阿里巴巴26%的股份,为何不抛弃软银,成立一个新的公司?

2023-07-20 15:52:32
北有云溪

人家难处的时候帮你了,你回头想把人家甩了,如果马云真那么做谁还会信任他,他也走不到这一步了!

在商言商,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大股东,投了最多的钱,公司做起来小股东联合起来将你赶走,你觉得这符合商业法则吗?甚至不符合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吧?!对于国家利益方面,我们不用担心,马云退出,就有了进入,看看雅虎,再看看孙正义目前的作为,未来软银估计就是第二个雅虎。

王兴事业做的也非常大,但是,眼界格局和马云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的,要有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使命感,支付宝,真金白银的钱财,控制在外国人手里结果会怎么样,想一想都是很可怕的。

马云曾经说过,大概意思是其它产业都可以属于阿里巴巴,可以由外资入股,做股东。但是支付宝绝对不能由外资做股东,因为支付宝对影响中国经济,支付模式太大了,里面的钱也太多。所以他宁愿顶着压力,被人骂,都要把支付宝分离出来,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感觉马云很厉害。

风投赚钱根本就没指望你企业分红,都是等着被投资企业上市然后套现离场,接着再寻找下一个。这么说吧,当你孤苦无依。全世界都没人愿意帮住你,然后你的救命恩人出现,给你全力支持。20年后你事业有成。什么都有了。你现在想把恩人一脚踢开?

同业竞争也是禁止的 ,如果阿里巴巴要抛开软银,重做电商,那么就要抛弃掉所有资产。因为法律禁止控制人同业经营多家公司。你A公司卖鞋子,你不能另开一家A公司卖鞋子。这是违反公司法的。所以阿里巴巴不可能抛开软银,因为阿里巴巴马云等十八罗汉当时还是实际控制人,经营者。你若是抛开软银,则意味着孙正义白白的获得现有的淘宝和阿里巴巴B2B网站。软银是很乐意,马云肯定不乐意。

当年的阿里就好比一个躺在路边快要饿死的孩子,软银就是那个在他快要饿死的时候,给了他一口救命的饭的人,现在软银拿这些是他应得的,如果没有当时的软银投资,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阿里,如果当时没有软银投资,中国也就少一个阿里这样的企业,多了一个叫马云的老赖。国家应以阿里巴巴长期售价为由,对其罚款四万亿(可以提前让马云和管理层卖光那7%的一点可怜股份),逼其卖掉阿里巴巴核心资产以交纳罚款。国资委应该成立一个像软银的这样的风投公司,专门对口投资国内民营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底线是只投资收益,不干涉任何经营,这样,既可以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又能获得股权收益,免的肥水流外人田!

当年能一下子拿出千万美金的国人并没多少,而手握巨资当时到处是机会,99%的人刚刚发展起来,正在做的生意还可赚大钱,怎么可能会冒着破产的风险把钱投在自己看不懂的行业,甚至给别人帮自己干,那怕是调转马云本人也不可能;要是当年能有这样的国人投资那就不是人,要么是神、要么是穿越者。

马云和软银都是支持支付宝业务自行发展的,雅虎是反对的,具体是怎么剥离的我也不清楚。没有马云当初的决定就没有今天的蚂蚁金服。

阿里成斑马大股东

这不是道德风险或者信誉风险的问题。26%的股份,在该股东不同意的情况下,很难把他挤出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阿里才坚持AB股,同股不同权,软银可以享受股价上涨收益和股息,但是在企业中没有权力。

不要见人赚钱就眼红,当初马云求投资时为什么你不投资,孙正义有眼光,也着实让人家赚钱。国人要摆正一点心态,世间财那么多,能赚得完吗?

人家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给你钱帮助你。你长大了强壮了,就忘记了别人,难道你只做这几年生意吗?假如背弃了软银,你觉得其他人还会敢投资你吗?

人无信而不立,事无信而不成,做大事更讲究诚信,因为软银本来就是大佬级别,阿里也成为大佬级别,他们会更有合作的机会,所以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另外一方,如果让阿里市值一毛不值这样都受损失,软银亏的钱会从其他平台赚回来,阿里失去了信义将万劫不复所以不会那样做。

这事只怪中国的大佬自己没眼光,马云开始找了一堆大佬投资,都不信。最后找的孙正义,人家就给投了,中期又是缺钱,孙正义那时候也没什么钱,就把马云介绍给雅虎,雅虎投了。这是软银和雅虎应得的。

clc1

软银是阿里的第一大股东,给阿里巴巴提供了大量资金,现在阿里巴巴在京东和拼多多的追赶压力下,也没有精力另搞一套,而且现在阿里巴巴的股票高价不坠,软银更不会卖掉26%的股份。

FinCloud

这是属于一个商业上的道德问题了,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以后融资都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了,这是被天下人所不耻的做法

kikcik

因为软银算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功臣,在创业初期投资大量的资金帮助阿里巴巴,所以饮水不忘挖井人,阿里巴巴不会做这种过河拆桥的事情。

阿啵呲嘚

软银有阿里巴巴26%的股份,但却不抛弃软银成立一个新的公司,这是因为软银对于阿里巴巴具有很大的贡献,出于利益的考虑,也不会放弃软银的。

Ntou123

软银有阿里巴巴26%的股份,是因为软银对阿里巴巴的帮助很大,如果他真的那么做了,会失去很多的信任,而且也违背了商业法则,会流失很多用户。

相关推荐

斑马网络签的是阿里合同么

是。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重组斑马网络和YunOS(AliOS),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及业务将注入斑马,阿里巴巴由此成为斑马网络第一大股东。斑马网络是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两大巨头在车联网领域的合资公司。2015年3月,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各自出资10亿元成立互联网汽车产业基金,由该基金发起成立斑马网络。斑马基于AliOS开发车载系统方案斑马智行,据官方数据,斑马智行已经取得超70万台装机量,成为中国车联网行业的标杆项目之一。
2023-07-19 20:44:261

“重启”斑马 阿里巴巴车联网“背水一战”

曾经车联网的明星斑马网络,正在以阿里巴巴之名“背水一战”。历时近10个月的斑马战略重组尘埃落定,新一任斑马的管理层悉数到位。无论是张春晖、成力等AliOS早期团队的回归,还是YunOS业务和知识产权打包注入斑马,都释放出“重启”斑马的明确信号,足见这次战略重组的份量。从曾经的车联网行业标杆,到逐渐边缘化。提起斑马,总让人感到一种英雄迟暮般的悲壮。从这个角度看斑马的战略重组,这不仅是属于斑马的“背水一战”,更是阿里巴巴在车联网领域的焦虑与野心的倒影。造风者2016年,是斑马的高光时刻。这家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的合资公司,实现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的横空出世,向外界展示了一种车企和互联网融合的样本。在那个百度单纯地一门心思对标谷歌搞无人车、腾讯专注于在车辆OBD端口做文章,尚未触及车机系统核心的年代,针对汽车进行重新的AliOS,无论是战略高度还是产品功能,都体现出极强的前瞻性。一方面,斑马不仅提供了一套体系化的车载服务解决方案,还开创了一种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在技术、资本、人才等层面深度融合的模式。另一方面,联网化的车机,带来远胜于离线车机的导航和娱乐体验,RX5的导航,成为当时几乎是唯一一款“能用”的车载导航。作为一套基于车辆场景全新打造的智能系统,AliOS描绘出一套车载服务与车辆底层数据深度融合的广阔想象空间。“地图即桌面”的理念,更让人感受到斑马团队对于出行场景和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基于此,人们愿意相信斑马在未来的迭代中能够带来更多颠覆性的体验,愿意用脚投票,为这个新事物埋单,这让斑马模式在市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销量转化。RX5上市一年,销量突破20万辆,且价格最高的互联网版销量占据绝对领先份额。一时间,斑马成为行业研究和学习的标杆。车企纷纷推出“互联网汽车”,希望复制荣威RX5的销量奇迹。时任斑马高级副总裁郝飞曾对外透露过一组数字,2016-2017年间,国内年销量突破5万辆的56家车企中有超过40家与斑马进行过交流,探索合作的可能。盛衰之间应该说,伴随斑马的成功,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时代由此开启,车企与互联网企业之间,不再是戒备与些许敌意,更加深度的数据合作成为一种可能。继斑马之后,腾讯、百度纷纷调整方向,入局这个千亿级的巨大市场。2017年3月,百度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负责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和车联网,时任百度副总裁李震宇第一次表示,自动驾驶不着急,将在车联网率先实现商业变现。2017年11月,腾讯推出AI in Car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但和斑马相比,对手早已落后了几个身位。对于斑马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从2017年9月开始,斑马陆续拿下PSA、福特、观致、雷诺……通过既有成功案例扩大行业合作范围,将AliOS打造为车联网领域的开放平台,这条道路看似十分光明,且鲜有对手。从2018年初斑马公布的一组数据看,斑马的用户数突破40万,日活跃度超过99%;斑马完成6次OTA升级,超过10万人次购买了数据流量服务……然而,一系列人事动荡,让外界感受到斑马的微妙变化。据媒体报道,从2018年3月施雪松卸任斑马CEO开始,CTO黄佑勇、CFO凡莉,首席产品官兼产品副总裁潘家骅,副总裁周平、谢平生等高管陆续出走。斑马核心团队的陆续离开,带来业务发展逐渐失速。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斑马仅有一次极小范围的OTA更新;从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斑马新增的合作品牌仅有斯柯达一家。与此同时,腾讯、百度也纷纷推出全家桶式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并凭借自身在娱乐、语音等方面的优势陆续开疆拓土。就这样,车联网的标杆企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内忧外患斑马究竟怎么了?从用户层面来看,经历了最初的火爆,互联网汽车不再能靠概念带来订单。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消费者,开始对车联网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不仅仅是“能用”,更要“好用”。在这种背景下,以斑马为代表的“全家桶”方案弊端逐渐显现。无论车企选择与BAT中哪家合作,都无法获得其他家的核心车载服务。相比手机上各个领域最优质服务聚集的情况,全家桶模式下的车载系统,永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好用”。于是,车企逐渐变得谨慎,大部分品牌选择把鸡蛋分散在不同篮子里,在不同车型上选择不同的“全家桶”(比如长城哈弗H系采用百度小度OS,F系则选择与腾讯TAI深度合作)。个别实力较强的车企,则开始自己搭台研发系统,打破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壁垒,组建车联网“最强战队”(比如吉利GKUI)。斑马的尴尬也就来源于此。相比百度和腾讯,斑马的系统是基于车辆底层的全新开发,对车企研发能力的要求更高,而作为“全家桶”模式的先天弊端,使得实际服务体验存在明显的天花板,也无法与另外两家的方案形成决定性优势。同时,斑马的合资身份又决定了它无法获得阿里的独占资源。当百度、腾讯把小度语音、QQ音乐、车载微信作为与车企谈判的重要筹码时,斑马在地图导航方面的优势却难以发挥——车企可以直接和同属阿里集团的高德地图合作,而不必接受斑马的整套方案。甚至当斑马希望把既有成功案例快速复制时,斑马的上汽背景也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业务推进的障碍。以阿里之名时代变了,斑马必须变。2018年9月13日,斑马网络宣布完成首轮超16亿元融资,由国投创新领投,云锋基金、尚颀资本跟投。这被认为是斑马求变的重要一步。成立满4年的斑马,终于能够在股比问题上动手术,并取得进展。从2018年斑马剧烈的人员变动,可以想见这场手术难度之大,影响之深远,背后博弈之剧烈。一年后的2019年8月28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才终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重组斑马网络和YunOS(AliOS),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及业务将注入斑马。由此,阿里巴巴成为斑马网络第一大股东。然而斑马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么?其实并没有。股比问题解决的更多是扫除了斑马在开放道路上的阻碍,让斑马回到和腾讯、百度同样的起跑线上。斑马要想回到曾经的快车道上,或许还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阿里集团究竟会给予斑马多大的资源投入和支持?要知道,无论是腾讯还是百度的车联网业务,都是举集团之力作战的。如果斑马手中不能握有阿里的核心车联网资源,车企又有什么理由和斑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从斑马的全新管理团队来看,阿里似乎有意把斑马打造成阿里集团车联网业务的出口,YUNOS业务打包注入斑马,也让斑马在集团内部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博弈筹码。然而,可以想见,这条内部整合的道路,也许会比改变股比更为艰难且漫长。其次,斑马如何在从打造智能车机到支撑智能座舱,最终服务智能汽车的进化过程中体现自身优势,和对手拉开身位?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完全基于汽车打造的底层操作系统,平心而论,四年来,尽管斑马在“地图即桌面”、AR导航、智能家居联动等方面展示出对于车联网的前瞻观察与思考,但从体验上来看,差异化还不够明显。最新推出的斑马智行VENUS系统向外界展示了斑马在人-车-家场景互联方面的更多思考,但要想将“Power by AliOS”的品牌叫响,恐怕还需要更加充分利用阿里云、达摩院的优势能力做加持。最后,斑马能够打破“全家桶”模式的桎梏,走出一条真正的开放之路?如果说斑马自身能力的建设和阿里内部资源的整合,决定了斑马的“重启”之路能走多远,那么,能否和车企共同打破存在于车联网领域的高墙,实现更广阔空间的“开放”,就决定了斑马能走多高。这不仅是合作双方的策略博弈,或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更考验着决策者的眼界与高度。斑马能否再一次引领车企与互联网企业的行业合作模式,目前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背水一战”不仅属于斑马,更属于整个阿里巴巴。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7-19 20:45:111

造车:智能科技时代的首场集结

作者 | Michelle QL 这封题为“一加的新征程”的内部信宣告,“在一加和OPPO核心管理团队的一致建议下,我们决定将一加团队和OPPO团队”进行全面合并。“ 其次,信中提到“一加需要作出改变”,“打造更多产品线、进军更多产品类别、构建IoT生态过程中都需要更强大平台和资源的支撑”。 印证此前6月初,网络流传甚多的OPPO注册“OCAR”商标的消息,外界对于OPPO造车的猜测有了更多的推断依据。 对于OPPO如何造车的疑问,早在2019年OPPO INNODAY大会上,陈明永就曾表示,“即使造车,也会专注于OPPO能做好的领域。”类似其他参与造车的手机企业,OPPO或也会凭借IoT及软硬件等优势领域,涉足 汽车 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 有关OPPO 汽车 事业部落户成都,OPPO早已获得多项 汽车 相关知识产权的消息,浮浮沉沉流传开来。 这不过是又一个手机厂商、又一个互联网 科技 企业入局造车的“系列”故事之一。 今年以来,华为、小米、魅族,手机厂商先后宣告进军 汽车 行业,阿里巴巴、百度、360等互联网大厂关于造车的实际动作也很多,参与造车的方式各有不同,发展程度不一。 其中声量最大,影响最广,热议最多的,当属华为。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上海车展,华为与极狐 汽车 联合推出极狐阿尔法S HI版,同时推出的,还有成像雷达、AR-HUD、高算力平台MDC810在内的新一代 汽车 智能化部件和解决方案。 在2020年10月,华为首发了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旨在通过全栈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以创新的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精品智能网联电动 汽车 。 尽管此前在公开场合,华为曾三番五次地澄清,“华为不造车,只做智能 汽车 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外界对其软硬一体化全系造车能力的预判,多少还存疑“不造车”的论调。 车展期间重磅推出HI新车,华为继续制造“不造车”宣告的高潮事件。 与此同时,华为开始卖车,预计 7 月底前在 200 家华为现有体验店卖车,年底拓展到 1000 家以上。而明年,余承东在公司内部定下了销售 30 万台的目标。 另一家在今年3月正式官宣要造车的,而且是造整车的,是手机厂商小米。 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项目正式立项。4月6日,雷军开了一场线上直播,首次对外披露造车项目细节。他谈到了小米 汽车 Logo、品牌、小米 汽车 车型和定价。而这些细节,都是经过米粉网络投票产生的“调研”结论。 小米公开的计划是,将成立一家全资 汽车 子公司,雷军兼任CEO,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希望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让全球用户享受无处不在的智能生活”。 论造车实力,小米拥有不俗的起点:1万多人的工程团队,全球第三的手机业务支撑,最完善的智能生态,1080亿元的现金余额,最重要的,有CEO雷军。 近日有消息显示,小米陆续已跟包括比亚迪,长城等多家车企接触商谈,进一步落实造车实施落地的下一步。人员招聘工作业已启动。 之前有华为、小米,之后是魅族、OPPO,手机厂商们仿佛创造了一种行业共识,笃定造车前景所带来的新业务增长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多数源于手机和 汽车 同属智能时代的移动终端,在产品数字技术,例如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共通性。 那些 科技 界的数字巨头们,弄潮于互联网造车最初的萌芽期,已算是造车领域的深耕者了。 成立于2014年的斑马智行,是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的战略合作,彼时宣告打造互联网 汽车 新品类。斑马智行充分协同阿里在语音、视觉、芯片、IoT、云计算、地图、支付、电商等领域技术和生态优势,和车企一起重新定义 汽车 。2016年7月成功发布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 汽车 荣威RX5。 2020年年中,斑马智行重组,阿里成为第一大股东,斑马网络转而拥有YunOS底层架构代码完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授权 汽车 品牌或其指定合作伙伴使用,这一调整使斑马Powered by AliOS技术新品牌进一步走向 汽车 “生态赋能”模式。 随后同年11月,智己 汽车 推出,是由上汽、阿里和上海浦东新区三方打造的整车企业。 阿里如愿被赋予整车制造厂的身份。 百度在 汽车 领域的知名度最初由Apollo自动驾驶系统打响。 这项2017年4月发布的新计划,旨在向 汽车 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2020年9月,Apollo宣布在北京正式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Apollo Go,北京用户可以在百度地图及Apollo官网上预约体验Robotaxi,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进入实质快速发展期。 时至今日到今年4月,百度研发制造的35辆“阿波罗”自动驾驶 汽车 首次获得了商业运营许可。 而在6月,也就是前几日,百度举行Apollo Moon共享无人车发布会,第五代百度Apollo Robotaxi正式亮相,新车基于极狐阿尔法T打造,被命名为Apollo Moon。 百度与整车制造相关的业务落实于与吉利成立的合资公司集度。 今年1月,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 汽车 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 汽车 行业,吉利控股集团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百度宣称,计划未来5年投资500亿元用于整车制造。 如果论资本、技术各方面的投入, 科技 巨头对于造车这件事是认真的,至少体现出对持久战长期投入的承诺。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造车的对外沟通,越来越演变成重金投入flag的宣告。 如果寻根问源,追溯这些企业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 汽车 领域,恐怕的确要费一番查询的功夫。要说造车难,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判断,那么大厂小厂,从默默布局于无声处,到高调官宣,都经历了什么世事、商业时代的变迁? 笔者不禁联想起华为最近发布的鸿蒙OS系统。作为自主品牌打造的全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鸿蒙OS能够实现不同设备智能化、互联与协同的全场景交互体验。以手机为控制中心的设计,让“互联”更简洁、流畅和连续。 极狐阿尔法S华为版,内嵌鸿蒙系统20.3英寸4K触控宽屏车机,能与鸿蒙系统其他智能设备互联互通。 事实上早在2020年7月比亚迪汉上市之际,鸿蒙OS系统便已上车。 HUAWEI HiCar系统就是基于鸿蒙OS提供服务,是为华为在 汽车 网联智能化发力而提供的车机平台。在那次发布会上,华为讲述的是5G、AI、IoT等技术在 汽车 智能出行上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手机NFC车钥匙功能等。 值得一提的是,时下手机企业与车企在车钥匙功能上的合作非常具有典型意义,除了华为与比亚迪,还有小米和小鹏 汽车 ,OPPO和理想 汽车 。 尽管这只是移动终端之间融合的其中一个小场景,然而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与 汽车 融合带来的智能、便利已足够给予人们对“万物互联”产生的想象空间。 2019年8月,华为对外发布了《HUAWEI HiCar生态白皮书》,宣称华为HiCar 提供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把整个智能终端的生态和车、家结合起来,把车打造成第三生活空间。 技术上,能够落地的部分包括硬件的手机,以及 汽车 中控大屏、仪表盘、HUD等座舱部分,内核部分是支持系统运转的软件和操作系统。 这个白皮书创造了一种移动终端融合的流行趋势,成为被不同程度采用的造车理念之一。 应该说,华为给出了一个具象的移动终端融合的现实范例。在智能造车进入加速成长期的现阶段,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生态产品定义模式。 据悉,鸿蒙生态目前已有20多家硬件厂商、280多家应用厂商共同参与生态建设,预计2021年,会有40多个主流品牌,1亿多台设备,成为鸿蒙OS体验的新入口。 手机+ 汽车 ,显现出IoT商机中最合时宜的切入口。 最合时宜,是指智能 汽车 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塑产品定义、使用场景定义、乃至生态定义的关键阶段,几乎被业界默认是对过往产品以硬件为主导特征的颠覆。 “智能”、数字化,应该通过什么样的产品特征来体现,新移动终端具备什么样的网联属性,与之对应的服务如何塑造,软硬件尤其软件技术如何再造夯实,决定了 汽车 作为新移动终端未来的商业模式。 智能手机随着4G到5G网络的充分发展,在芯片、摄像头、传感器、操作系统、显示屏等软硬件领域已经足够具有可借鉴的样本,甚至在供应链体系上也与智能 汽车 存在资源共享性。 尽管整车制造与手机制造依然分属皆然不同的领域,相比其他行业,智能手机与智能 汽车 的确更具有拿作比照的现实意义。 数字巨头们往往占据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技术集合的制高点,而数据是网联系统、自动驾驶产品命脉的“血液”。 基于数字技术的产品,无论呈现出什么样的定义或者特征体系,本质上都是数据与产品特征之间磨合演变的过程。 这是一个全新的产品逻辑、定义范式。试想,没有数据,机器学习如何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又如何能达到? 因此,能够在数字时代,掌控数据价值链的主导权,是未来商业逻辑的核心,必要的战略选择。 对于造车企业而言,举例来说,智己 汽车 在成立之初,宣称该品牌将立足打造全球首创的、与用户共生未来公司的企业形态,以用户数据驱动价值创造,与用户共生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 用户将成为企业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全业务链的驱动者,并藉由与用户的数据交互,企业将构建起与用户共生的全新生态。 拥有阿里基因的智己 汽车 ,有着超前的 科技 企业思维力:将数据作为价值生产之本。同时利用数据打造跟用户的紧密连接,生产与共享数据价值。奠定了独有的“用户共创”品牌生态。 可以想象,未来,用户身为移动终端系统的持有人,随着日趋严格的数据使用规范、数据安全立法等对用户教育的深化,用户对数据价值的评判标准会越来越高。用户必然会在产品使用全生命周期内,对数据使用,参与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智能造车的商业模式中,蕴含着充分的、由数字化牵引的价值创造潜力,取决于如何用数字定义“第三空间“。 360在与哪吒 汽车 官宣联合造车时,声称要“继续奉行互联网的用户至上、极致体验、产品为王的思路,然后为人民造车。” 造车的理念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指导,用互联网的理念来赋能,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帮助传统造车”。 互联网+时代的 科技 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释放出对价值创造难以想象的巨大驱动力。 难点在于,完全重塑一个新的软件定义 汽车 的产品形态,需要的是高度融合的 科技 势能和创新理念。更何况这个新生事物,要求集合了能源、交通、制造等多领域的创新。 造车,论道并不易。没有任何一个现成的范本,或者有什么产品可以足够称其为范本,哪怕是能与现有燃油车产品定义、制造水平和商业业态相比肩。 百年燃油 汽车 历史 ,也历经作坊式生产到大规模工业量产制造技术的演进,价值链的成熟,都是时间的培育。 有行业分析称,新能源造车行业,目前已经越过最初的蛮荒时代,进入所谓的导入期,也就是比拼硬实力的发展淘汰期。 正如理想 汽车 在2025年战略中所描述的:会很快变成足球世界杯这样的淘汰赛,每个品牌会面对小组赛出线,以及一轮轮的淘汰赛。 理念的彻底改变,资源的自给方式和实践方法论都有待进一步摸索和检验。手机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不断声称入局造车,机会貌似很大,挑战也不甚枚举,总结下来,有些门槛决定了玩家的“量级”。 其一、参照燃油车市场体量和细分市场,新能车的市场集中度变化性很大。头部效应已经凸显,头部车企,以及已经入局的 科技 造车企业,将加速占据优势资源,推高整体行业进入成本; 其二、品牌高端化是整体选择,但在产品技术定义路线图还未清晰的情况下,至少还未出现压倒性优势产品特征,尤其以软件做差异化,问题更多。用户是否认可,如何标准化效益化,市场将有很长的检验期; 其三、钱钱钱的问题。整个原材料供应链都在涨价,造车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在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盈利的可能性更堪忧,投资回收期更长; 其四、以用户为中心意味着对“体验”的重新定义,很大程度上将由用户来参与决策,企业无论是在产品和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面临更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和复杂度; 其五、人才、组织和能力问题很难短时间匹配,一方面具备新技能的人才稀缺,且有涉及数据、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对跨界知识要求很高的用人需求大量增加,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是不可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新的数字化工作组织和协同方式,也有待时间去匹配和培训。 此外,除了以上内外部环境方面的考量,造车企业是否也意识到,模式选择的关键性。例如小米面临的问题,就是后续该如何落地造车的现实路径。 是自建工厂,还是寻找代工企业,或者与车企合资等。 造车,一旦重金投入之后,要求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技术选择、产品定义、确定供应链等等,试错成本极其高。资金是一方面,时间也会是最大的消耗。 相信普遍意义上,凭借已有资源优势的手机厂商、互联网 科技 企业,成功的机会在于:用最少的成本、最优势的资源和能力,最敏捷的组织形态,以及最快的速度造车,是共有的目标。 作为传统 汽车 企业对标参照系的 科技 企业,他们的起点很高:创造过成功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基因、高效的企业内驱力,内化为自身独有的管理模式、产品和用户服务体系等。 但同时,时代变迁铸就了更高的目标。 这个造车系列故事,或许才是开了一个头,不知道下一个新入局者会是谁,也不知道宣告造车的,下一步会如何做。 “说”的那么多,是不是真造车了,以后眼见为实。
2023-07-19 20:49:071

阿里最大股东是谁?

你好,帮你查询了一下,大股东是日本软银集团,不过阿里主要还是马云操控的,望采纳。
2023-07-19 20:49:151

上汽与阿里联合,这将会使得汽车更加智能化吗?

近日,一则有关某些城市将试点逐步放宽限购政策的消息刷遍朋友圈,限制逐渐放开后一方面便于更多用车刚需族尽早拥有私家车,另一方面也有人士开始担心城市交通拥堵和道路运力负担问题。因此,智能网联汽车、电动汽车等高效出行交通工具成为未来期盼,运输效率高、节能减排、提高道路使用率后,相信城市交通运载力将明显提升,高峰时段也无需担心“堵堵堵”。智能网联汽车的话题最近尤其火热,其中马斯克出席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就是一大头条,特斯拉在上海市投入建设的工厂不日即将开工生产,一批真正本土化生产制造的特斯拉汽车即将下线面世,这也让国产汽车品牌意识到提速研发、升级产品的紧迫性,侧面也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突破。就在本次大会会场外,一辆长着“熊猫脸”的公交车颇为吸睛。据悉,该台熊猫智能公交车来自深兰科技,本月获得了上海市首张智能网联客车牌照,也是上海市首次进行V2X网联测试并通过的智能网联客车车辆。此前颁布的测试牌照不少,但类似真正投入使用的客车车辆还尚属上海市首次,于本次大会正式投入使用也表示智能网联客车的率先落地场景还是聚焦公共服务领域。不仅是牌照有所突破,就在日前,斑马网络也宣布战略重组,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两大主体也举行战略签约仪式,扩大合作领域至汽车出行平台、自动驾驶和汽车行业云等方面。战略重组后,阿里巴巴将成为斑马网络第一大股东。阿里巴巴表示,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及业务将注入斑马,助其成为下一代智联网汽车的领导者。此次战略重组,也将为斑马网络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大空间。斑马将拥有YUNOS底层架构代码完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可授权汽车品牌或其指定合作伙伴使用。同时,斑马网络将进一步向汽车全行业开放,结合YUNOS操作系统的核心基础技术,扩大其平台优势,让斑马系统走进更多汽车品牌。众所周知,PC和手机界已经诞生微软、苹果、谷歌三大OS霸主。而汽车的智能OS战争才刚刚开始,汽车产业迫切需要自带生态的智能OS。在汽车智能系统逐渐开放之后,汽车成为网络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像其他任何联网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一样,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近几年针对汽车的众多攻击事例表明,黑客攻击不仅会造成数据和隐私泄露,还能通过接管和控制车辆驾驶系统,给驾乘人员带来重大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隐患。但在当前发展阶段,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厂商尚没有构建面向中高级无人驾驶阶段的可信安全体系,无论在功能安全,还是网络安全方面,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可靠性都亟待加强。若无安全性保障,将极大地限制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应用。这也是下一步智能网联汽车开放生态极需解决的隐患。
2023-07-19 20:51:0010

阿里大股东负债1.2万亿,每天要还3亿利息,还有机会翻身吗?

中国作为互联网电商大国,我相信很多人对于阿里巴巴是非常熟悉的,作为互联网行业巨头的阿里巴巴,阿里这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马云就是依靠着阿里巴巴的巨额盈利,从平平无奇的普通人一跃成为中国的首富,马云也向我们展示了互联网电商发展的新道路。世人皆知马云对于阿里巴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离不开阿里大股东的巨额投资,但是如今这个阿里大股东却面临着负债的情况。 话题讨论:阿里大股东负债1.2万亿,每天要还3亿利息,还有机会“翻身”吗? 作为投资阿里成为大股东的人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日本首富孙正义,孙正义同时也是日本软银集团掌门人,阿里巴巴能够拥有如今的名气与发展,从某种角度上说,孙正义可以说是阿里巴巴的伯乐与知音,孙正义也从阿里巴巴得到了非常多的利益,这对于孙正义来说无疑是一次最成功的投资。在阿里巴巴创建的初期,曾得到了华尔街融资的500万美元资金,虽然500万美元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算是巨额的财富,但是任何一个企业投资的初期都是需要投资大量的钱财,当然这500万美元也很快的被阿里巴巴给“烧完”了。 “烧完”华尔街融资的500万美元之后,阿里巴巴的发展也陷入了停滞阶段,急需大量发展资金来启动阿里巴巴的马云,在1999年来到了北京这座城市,为阿里巴巴重新寻找投资,在北京马云也完成了与孙正义的第一次见面。孙正义在与马云沟通交流了几分钟之后,便做出了令许多人都为之震惊的举动,孙正义要为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虽然短短的几分钟交谈,但是早已有着投资经验的孙正义,嗅到了互联网电商发展的商机,事实也恰恰证明了孙正义的这次投资是正确的。孙正义在投资完2000万美元之后,迅速又为阿里巴巴的投资追加了一亿美元,这笔巨大的资金投资,也让阿里巴巴完成了一次绝美的翻身,迅速打开了中国广阔的市场,也带动了电商经济的快速发展,孙正义也凭借着这笔巨额的投资,成为了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身价可谓是水涨船高。 本来凭借着阿里巴巴身价上涨的孙正义,如今却是全世界负债最多的人,从日本首富变成日本首负,可谓是时境过迁。根据财报显示,软银集团经营亏损将近1.35万亿日元,负债金额高达173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就是1.2万亿元,而孙正义也因为持有软银集团20%的股份,所以计算下来,孙正义平均每天都需要还3亿的利息,这高昂的债务,也让软银集团投资的88家公司,直接倒闭了破产了15家,比起其他的阿里股东,可以说孙正义这个阿里大股东是很惨了。 面对这些债务,孙正义不得已也只能够套现阿里巴巴的股票去还债,但是这终究也只是杯水车薪,要想真正的还清债务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孙正义也算是投资界里面的老大哥了,照理说投资的眼光应该非常独到与准确,但是这一系列的投资失败,也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投资是具有一定风险性质的,不论是经验多么老道的人,都有可能会面对失败的局面。 孙正义之所以负债如此多,其中与软银集团的经营情况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数据显示,软银集团的负债已经超过了25.9万亿日元,而孙正义作为软银集团的掌门人,自然也躲不过负债的情况,并且从大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来看,软银目前还是呈现出负债的情况,虽然负债情况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负债率还是不容小觑的。 孙正义虽然如今已经是负债累累,但是仍然不会全部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套现来偿还债务,孙正义作为投资界的老狐狸,自然知道阿里巴巴如今的价值,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孙正义是不会轻易出售的,早在2014年,孙正义就依靠着阿里巴巴的投资,个人财富上涨到166亿美元,可见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收益远远超过其他的投资项目,相比较下,阿里巴巴算得上是孙正义最准确、最优秀的一次投资,阿里的股份也算是孙正义最优质的资产了。 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句话用来形容孙正义一点都不为过,孙正义为了挽救负债的局面,也投资了其他的企业项目,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像阿里巴巴一样,并且孙正义投资了许多部分明星企业也相继倒闭,业绩也呈现出一片下滑的趋势,大部分的投资都可谓是有去无回,股票的市场价值也是大幅度的下跌,从日本首富地位到日本首负的孙正义,估计自己也没有想到人生如此跌宕起伏吧。 孙正义其实能够落到如今的地步,也与自身的投资风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对阿里巴巴的投资,还是对其他的投资,孙正义都是一贯的秉持着彪悍的投资风格。作为投资行家,应该更清楚的知道投资界的风险与利益都是呈现正比的,不能依靠着一股蛮劲就埋头往前冲,运气也并非时时都降临在你头上,只有依靠自身的判断力以及对投资项目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够作出的更为正确的判断,这对于自身的投资来说也相当于多上了一层保险,若是孙正义能够早点认清自身弊端与短处,如今或许也不会落到今天负债累累的局面。想要在投资界取得更好的发展,这都要依靠自己的头脑与准确的判断才能够达到,在这条充满陷阱与荆棘的投资道路上,冒进与盲目都是会让自己不断摔跟头的绊脚石。
2023-07-19 20:51:551

斑马智行系统频频失效 荣威、大通车主纷纷中招

斑马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智行作为国内互联网汽车的"先驱",曾经引领风潮,可从它面市以来,这套系统就频遭车主吐槽。去年9月份刚上市的大通D60迎来了第一批车主,而搭载的斑马智行系统却被车主们吐槽的厉害。 "买这个车看重的就是斑马智行能够远程控制车,但恰恰是斑马引以为傲的远程控制功能也是时灵时不灵的。"大通D60北京车主王先生告诉《道哥说车》,从2019年10月底提车后就没省心过,10月31日近距离启动远程控制锁车指令成功,11月3日在家里想试试远程功能是否有效,结果显示"您的远程控制解锁车门指令执行失败,失败原因:远程控制指令执行失败,请确认车辆停放区域网络是否正常。" 到底是不是网络的原因呢?王先生表示,从他家里到地面车辆停放的地方直线距离30米(高德地图显示),不可能是网络问题,"后来我下楼走到车子旁边用蓝牙启动解锁车门,回到家里启动又不行了,过了几分钟,再次启动车里净化器指示又行了,这车就跟我逗闷子,此后也是时好时坏,时隔15天后我再用WIFI进行远程启动就一次没成功过。" 对此,《道哥说车》编辑于3月20日联系了斑马智行的客服人员,向其反馈了斑马系统的问题,得到的回应是:"建议卸掉APP重新安装或者清除APP缓存再试试。" 反映此类问题的斑马智行用户可谓是一拨接一拨,甚至于有车主反映斑马智行针对不用车型系统升级也不够及时。"荣威已经升级到3.1版本,大通D60为什么还是2.5版本?"一位车主2019年10月25日反映系统版本问题,直到现在斑马客服都未在后台回复问题解决方案。 在斑马智行APP上,可以明显看到很多车主反映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答。比如去年10月24日名爵e MG6 车主反映,微信语音通话后,导航与音乐都没声了,要断开手机上的车载蓝牙或打电话才能恢复,升级到3.0系统,问题依旧。 "除了听歌听广播点外卖,我真不明白这个系统还有啥用。"王先生表示,他此前一辆2016年买的知豆电动汽车都能语音搜索出一些网络上的信息,但斑马2019年的系统却没这个功能,能用的都是阿里巴巴的东西。 根斑马称,斑马智行系统中提供的服务有30%以上来自阿里系,其余70%来自其他合作伙伴,也就是说只要是阿里的生态竞争对手,想进入斑马是比较困难的,比如外卖到车其选取的就是饿了吗而不是美团外卖,这对一个立足于开放包容的生态系统,颇有些格局不够的意味。 车主反映海量问题都未解决 斑马智行不仅仅是远程控制系统经常失灵,就连斑马智行账号更换手机这类功能设置也极其繁琐。王先生告诉《道哥说车》,因为另外一个手机要停用,所以修改APP和车机绑定的手机号,可就这个操作花了半个多小时,既要改手机,还要用新手机重新申请一个淘宝账号,光验证码就输入了13次。 车主"御景蓝枫"也遇到过相似的情况。"10寸屏的斑马智行系统需要激活才能使用,但首先要在手机上的斑马智行APP进行实名认证,认证进行到上传身份证照片时失败了将近20次才勉强成功,居然要我等1-5个工作日,这种体验真的不爽!"御景蓝枫在汽车之家论坛上表示,车机没激活用不了,但是导航一开机就运行,路况播报声音特别大,偶尔播报一下,会吓死人。 "这车要是不绑定激活,斑马智行就是废品,车载导航都用不了。有次打开收音机,不小心退出了系统,结果是收音机关不掉,哪怕是重启汽车,收音机就一直放那个台,声音也是巨大。"王先生说起这个系统是怨声载道的。 谈到为何看重斑马智行远程控制功能,王先生表示,一是冬天或夏天,远程控制可以开启空调,这样上车也不冷,还能起到热车的功能;二是长时间不开车,开启"远程升温",发动机就会自动启动,这样可以给电瓶充电,防止亏电的情况。 可就是这样实用的功能,却让众多车主失望。车主"嫼檤仔仔"在汽车之家论坛上提到,即使屏幕方显示4G信号正常,导航、搜索都不能使用;甚至有时车机时间都是上次锁车后的时间。斑马智行只能读取车辆油量、位置信息,远程控制不能正常使用,总是提示"请检查车机网络连接"。 荣威RX5 车主"铸剑"3月14日在斑马智行APP上反映"今天用蓝牙钥匙,突然无法连接,回家取了趟钥匙,不知大家有没有遇到这问题。"直到两天后,客服人员马丁才回复,需要车主提供更多信息,才能判断问题在哪。 查看斑马智行APP,可以发现有太多车主反映系统问题,但基本上都石沉大海,大部分问题显示的都是"未解决"状态。 斑马股东变化会影响车主权益吗? 更有车友在社交平台中吐槽称:"斑马指数从来就没准过,不是长时间不更新就是数据乱给,这样还不如直接取消的好。"这一吐槽引得众网友跟帖表示赞同,足见,这种问题绝非偶然,希望官方可以解决。然而,该车友还称售后极其不负责任,"问什么都是整车那边负责"。 众所周知,斑马智行是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互联网汽车整体解决方案,最开始斑马智行系统仅仅搭载在上汽自主品牌的车型上,比如荣威RX5、 名爵6 等等,但是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使用斑马智行系统,包括福特、 雪铁龙 、 斯柯达 等合资品牌。 经过多年合作,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不是合作更紧密了,而是渐行渐远。2018年9月,斑马完成由国投创新领投,云锋基金、尚颀资本跟投的16亿元融资。2019年8月底,斑马网络宣布与阿里YunOS进行战略重组,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及业务将注入斑马网络,斑马网络将拥有YunOS底层架构代码完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可授权汽车品牌或其指定合作伙伴使用。阿里巴巴也由此成为斑马第一大股东。 为推动斑马与YunOS顺利重组,阿里巴巴集团CEO助理张春晖已出任斑马网络联席CEO,并于杭州成立新公司。2019年12月27日,阿里巴巴在汽车行业另觅新欢,与一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斑马智行系统为基础,打造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 随着斑马智行原来的两大股东渐行渐远,如今使用这套系统的车主们还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吗?斑马系统未来的升级现有车主能同步更新吗?这一系列问题或许都不是斑马能够解答的,希望斑马第一大股东阿里巴巴能够给车主们解答,也能够让斑马系统走出阿里巴巴封闭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019
2023-07-19 20:52:071

阿里85后合伙人|背后的人才战略

最近,阿里巴巴披露一份38人合伙人名单,出现一名33岁的年轻人,这意味着,阿里80后们将陆续登上这个商业帝国的管理舞台。阿里人才辈出的战略是什么呢? 一 阿里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是谁? 1985年出生的蒋凡,应该没想到,在他33岁的时候,成为中国电商帝国核心业务的执掌人以及阿里巴巴最年轻的合伙人。 学生时代,蒋凡就读乌鲁木齐市一中,曾参加2002-2003年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后来被保送至复旦大学。 2006年,蒋凡复旦大学毕业后,加入在谷歌中国,参与Google地图、搜索质量、内容广告等众多项目的研发,也亲历谷歌中国从进入中国市场到退出的种种战役。 离开谷歌后,蒋凡成为一个创业者,于2010年创办了友盟,一个移动开发者的服务平台,3年后,友盟覆盖近6亿活跃设备、18万个APP和6万开发者,阿里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友盟。 蒋凡就在28岁的时候,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少年得志,年轻有为。 当时阿里收购友盟,除了产品和技术,还包括友盟的整个团队,蒋凡也成为阿里的一员,但是,蒋凡原本想在阿里待一段时间就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时任阿里巴巴COO的张勇相约蒋凡在茶室里谈心,随着茶香飘散,张勇慢慢说道:“想不想咱们一起折腾点事情,以后你可以讲故事给孙子听?在阿里这个舞台上来表演一下,留下一点记忆?” 不知道是张勇“使命感”打动了蒋凡,还是蒋凡觉得自己还可以在阿里“折腾点事情”,就这样,蒋凡留了下来。 2013年,在张勇的直接领导下,蒋凡以“淘宝无线事业部资深总监”身份开始工作,2014年,蒋凡负责牵头手淘的无线化转型,一手打造了淘宝的内容生态。 三年后,2017年12月,蒋凡升任淘宝总裁,张勇在蒋凡任命书上说,“蒋凡加入阿里的几年,始终保持创业者的冲劲,有敏锐的消费者洞察和产品洞察,在整个淘系无线化升级过程中起到了核心驱动作用,推动了淘宝走向数据驱动,实现千人千面。” 两年后,2019年3月,蒋凡兼任天猫总裁、天猫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进入阿里不到5年时间,蒋凡成为阿里核心电商板块的业务执掌人,众所周知,这两块占阿里巴巴总营收入超过80%,意味着,这位年轻的85后在掌管阿里万亿帝国八成以上江山! 在骄阳似火的六月,蒋凡正式成为阿里巴巴合伙人,是阿里现任38位合伙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阿里巴巴为什么能够放心让这位年轻人上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 阿里巴巴的人才战略是? 人才战略到底讲的是什么? 我们认为,关键就是人才三问—— 找什么样的人才、人才是怎么布局的、人才怎么激活的。 第一个问题,阿里喜欢会找什么样的人才? 阿里巴巴前CPO彭蕾,分享过一个阿里八字人才标准:聪明、皮实、乐观、自省。 (1)聪明 ——智商与情商双高,专业有两把刷子。 (2)皮实 ——经得起摔打,经得起锻炼,不骄傲。 (3)乐观 ——理性了解真实情况,依然充满好奇心。 (4)自省 ——经常自我批评和参与团队review。 这其实像是阿里巴巴的腰部人才或者腿部人才的人才准入,属于员工级、主管级。 阿里巴巴头部人才(总监、总裁级)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张勇的想法。 张勇在一次采访说,他在阿里找人标准是,年龄在35-45岁之间,功成名就,财务自由,有深厚的潜力或者优秀的特质的人才。 张勇解释,“功成名就”意味着能力得到过证明;“财务自由”,说明做事的目的不是企图升职加薪,而是“觉得这事情有意思”,张勇认为,心思纯粹的人才能干成大事。 2018年,张勇在一次对外演讲,分享过选人三个标准: (1)不安分 ——总想干点啥,总想搞点“大动作”的人。 (2)敢担责 ——危急时能上战场、能扛事儿、能有结果的人。 (3)成就别人 ——把自己的盔甲先卸下去一些,愿意主动去拥抱别人。 2019年5月,张勇在湖畔大学给老板们上《领导力》课程,更新了他的人才观: 作为阿里的领导者,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一是做团队不敢做也不能做的决定。 二是承担他们不该承担的责任和他们承担不了的责任;。 三是帮团队搞定他们搞定不了的资源。 谈到阿里人才标准,他提到“主将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 (1)有底线 ——有道德底线,不耍滑头。 (2)有潜力 ——有学习能力,能够从0到1开创业务。 (3)要严谨 ——不要因为挑战新机会让整个企业翻船。 (4)有同理心 ——站在团队角度、对方角度、受众角度,多关心别人,多感同身受。 一路跟下来,你会发现,无论是彭蕾还是张勇,他们对“人才”的描述是感性的,也是非常有弹性,体现一贯的阿里巴巴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我试着归纳一下张勇的头部人才三条选拔标准: 1、自驱型的人才 ——成就动机强,有事业心,心思比较纯,高端人才最好是“财务自由”。(马云说过,来阿里的人不是为了一份工作,而是为了一个使命) 2、抗压型的人才 ——敢于折腾,不安分,持续挑战,能够从0到1开创业务,敢于做决定,能抗事,能拿结果。 3、利他型的人才 ——能站在“客户第一”角度,会感同身受,能卸下自己的盔甲,主动成就他人。 以上是阿里巴巴的人才准入标准,我们再简单看一下阿里人才输入方式。 从阿里高管构成来看,大概有五类输入源: 1、坚持的创始派 ——自带阿里十八罗汉光芒的,像马云、蔡崇信等人,截止今天,十八罗汉中依然还有6员大将,还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2、笃定的内培派 ——最典型如童文红,从前台到菜鸟董事长,现在是集团CPO,又如方永新,阿里铁军代表人物,他们早已浸泡出“阿里味儿”。 3、奋进的空降派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原盛大 游戏 CFO的张勇,即将成为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9月卸任)、原广州百事可乐CFO的井贤栋,现是蚂蚁的董事长。 4、自由的加盟派 ——属于“财务自由”的创业者,被阿里收购加盟,典型如俞永福(UC创办者),蒋凡(友盟创始人),张旭豪(饿了么董事长)。 5、奔放的学术派 ——典型如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现在是湖畔大学教育长、原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王坚博士,现在是阿里首席技术官,最近还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名单。 总而言之,阿里人才板凳的深度和长度在互联网是首屈一指的, 一是人才的开放度, 不拘一格,阿里像个磁铁石,持续招揽各路江湖豪杰, 二人才丰富度, 尤其是年龄层次和女性管理者比例,都让人格外佩服。 三 阿里的人才如何布局的? 关于阿里巴巴人才布局,CPO童文红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说得比较全面: 自从阿里巴巴提出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目标,在全面拥抱“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战略背景下,阿里的人才布局有几个重点: 第一,必须要往前看5-10年去布局人才储备,而且必须是体系化的,这个体系包括目前在全球范围处在第一梯队的公司,他们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第二,必须清楚顶尖的人才在哪里,现在热门的机器学习、芯片、生物识别等,要能画出人才地图。 第三,必须是全球布局,以前的想法是把大牛弄到中国,现在不现实了,要在全球的几大物理布局上更加明确,包括北美、欧洲等。 从童文红的角度来看,阿里的人才布局,可以归集为: 1、人才全球化—— 基于“世界经济体”的目标,人才布局自然不能局限国内,而是把人才base设在全球,这样能够便于“网罗当地人才”。(任正非前段时间说过,很多高端人才不愿意来中国,因为国内的个税太高) 2、人才精英化—— 对于“五新”战略的理解,阿里巴巴需要谋划未来,一是持续挖业内大牛,比如微软、谷歌、Facebook等高管,二夯实基础研究,成立达摩院,批量引入学术界顶级专家和 科技 界的大科学家。 3、人才年轻化—— 这点阿里做的算是不错了,从蒋凡成为最年轻合伙人可见一斑,据阿里在2018年9月公布的数据,阿里平均年龄26岁,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80后”占80%,“90后”管理者已超过1400人,占管理者总数的5%。 这个人才布局的“三化”,更好对应,马云前段时间提出阿里巴巴人才要有“三观”: 未来观、全局观和全球观。 另外,人才布局是真正落地,要搭配组织和文化两只手,因此,童文红“人才战略”还包括: 1、组织治理—— 童文红说,从HR的角度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面向未来的人才布局和业务架构,要设法优化组织,有富有创新精神。 原来阿里巴巴属于平台型组织,现在要成为“经济体”,组织架构必然升级为多元的,网状的,这对阿里巴巴的HR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2、文化升级—— 考虑陆续加入的阿里新员工,风格、基因、文化跟老员工不一样,如何让他们带来的新技术、新想法落地,又让老人身上的“阿里味”能够传递下去,这就涉及到文化升级。 马云2017年提出了一个关键词“Humble”,这不只是一个谦卑的理念,更像是一种进化能力。当你面对复杂的局面,如何去设计一套机制让各方的生态共赢,这是需要想象力的。 四 阿里巴巴如何激活人才? 最近这两年,我们看到百度高管人事震荡、京东血洗”空降兵”……我们也看到人才流动对业务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 为什么阿里巴巴作为10万人规模企业,几千名干部,组织架构年年调整,也经常折腾干部,从外部来看,反而有一种阿里“越折腾越 健康 ”的感觉? 我们研究发现,阿里巴巴人才激活和人才管理机制,有3个特色制度—— 合伙制、班委制、政委制, 值得讲一讲。 1、阿里巴巴的合伙制 根据阿里巴巴最新披露的股权比例,软银是最大股东,占25.9%,Altaba公司(雅虎背景)为二股东,占9.4%,马云作为第三大股东,最新占股6.2%。 对比一下,刘强东在京东持股是16.7%,李彦宏在百度持股16.1%,张朝阳在搜狐持股24.83%,丁磊在网易持股45.5%……跟马云持股比例较接近的,马化腾在腾讯持股为8.61%,任正非在华为只有1.14%。 这个数据不能说明什么,但也能说明点什么。 马云何以用6%的股份掌控整个阿里帝国?背后的制度安排,就是众所周知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 阿里合伙人制度始于2009年,2010年正式开始试运营,直到2013年才随着上市临近对外公布,也从最早2014年的27人名单,到2019年,更新为38人名单。 2018年9月,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曾向投资人阐释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三大特征: 树立道德标准,解决接班人问题,避免关键人风险。 1、树立道德标准 蔡崇信指出,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首先为全公司树立了道德上的高标准。确保公司的操守文化,在考察和选举合伙人的时候,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每一位新合伙人,一般经过长达3年的考察,还得获75%现任合伙人的支持,这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以保证公司合伙人团队有 健康 的构成。 2、解决接班人问题 合伙人制度对阿里巴巴公司治理的第二重意义,是它可以解决公司选拔接班人和培养人才的难题。 大家可以看一下最新38人名单:80后5人,胡喜、蒋凡、蒋江伟、王磊、吴泽明5人,70后有26人,人数最多。70后+80后有31人,累计占比80%。蒋凡是38人中最年轻的,33岁,年龄最大的是59岁,总法律顾问石义德。 3、避免关键人风险 合伙人制度对阿里巴巴公司治理的第三个作用,是以集体决策避免少数关键人员变动给公司带来的管理风险。 正是有这个前瞻性的制度设计,作为创始人的马云才有机会2019年“卸任交棒”。 有关阿里合伙人制度,网上早有深浅不一的解剖,不多展开了。 2、阿里巴巴班委制 阿里巴巴班委制,有种熟悉的陌生感。也许大家更为熟悉的是轮值制,比如华为和京东的CEO轮值制,阿里也有推行轮值制,只不过限定在大文娱板块。 什么是班委制呢?——可以理解为一个领导班子代替负责人的角色。 在阿里内部,班委制被认为是阿里近年来继中台战略后,又一个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班委制最早由俞永福引入阿里巴巴,并在随后整合UC、高德等业务,组建阿里移动事业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班委制本质上属于一种集体决策,主要三个目的,一降低重大决策风险,避免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现象。二作为企业组织变革时的配套措施,为避免大规模人事调整带来的动荡;二激活组织架构和管理层的活力,给予更多年轻人“参政议政”的机会。 1、降低重大决策风险 任正非在评价“华为轮值制”,其观点同样适用“阿里班委制”。 任正非说“过去的管理传统是授权予一个人,因此,公司命运系在这一个人身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非常多的 历史 证明了,这是有更大风险的。” “轮值期会使公司发展更有持续性,优秀员工使用不当的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干部都是轮值期间共同决策使用,优秀员工不会被随意更换。” 当然,企业应用“轮值制或者班委制”,要考虑企业发展阶段、人才板凳和管理成熟度,过早的“集体决策”,有可能延误发展速度和机会。 2、作为组织变革的配套 在阿里内部,有一个神秘的组织部,职级达到M5或者P10以上的自动进入,目前组织部人数超过500人,可以理解为阿里巴巴“班干部”。 这个部门的设立,保证阿里整体战略的统一、文化的延续性以及执行管理的快速反应,组织部每年都会组织“沟通会”,尤其公司战略调整之后。 2016年,阿里战略从“生态平台”转向“经济体”。阿里在“组织部”上面设立一个13人的“经济体发展执行委员会”。这个执委会可以理解为“大班委”。 阿里巴巴“大班委”下面还设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机构,比如“五委四办”,横穿纵穿阿里经济体的所有业务: “五委”——负责统筹, 注重公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包括技术委员会、人才发展委员会、安全风险委员会、财务投资委员会、公共事务委员会。 “四办”——负责执行, 注重用户维度,瞄准市场,有具体目标,包括农村办公室、全球办公室、用户办公室、企业服务办公室。 阿里巴巴之所以设置如此繁多的机构,因为阿里组织的边界已开始超越纯粹“企业”,你再不可能靠一个“总裁办”来打天下。 3、激活年轻人才的平台 如果说“合伙制”是阿里年轻人的封将台,“班委制”就是阿里年轻人的练兵场。 2015年12月,阿里巴巴CEO张勇发布“中台战略”,同时宣布在淘宝、手机淘宝、天猫三大业务部门不再设总负责人,全面采用班委制,有超过7位以上的80后管理者担任班委。 阿里内部的人比喻说,这相当于一个班级,不设班主任,学习委员、文艺委员等直接向校长反映工作。 意味着,作为集团CEO,张勇直接管理的下属超过30多名,好处是,阿里年轻人有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 到了2017年,阿里发布“经济体执委会”13人名单中,1985年的蒋凡、1979年的王磊榜上有名;2019年,阿里合伙人最新38人名单中,70-80后占比超过80%。客观的看,这背后的“班委制”起到一定作用。 马云曾经这么评价 “班委制”,组织阵型的调整,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更重要的是蜕变。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方可闲庭信步,这是人才队伍上最大的成功。 3、阿里巴巴的政委制 终于谈到HR伙伴能够得着的阿里巴巴政委制,前面的“合伙制”和“班委制”的确有点高大上。 阿里的政委制在2004-2005年被提出,那时,阿里的B2B业务高速发展,需要一支有经验、有文化的专业队伍,来辅助业务部门的经理建设好队伍。 也就是说, 阿里巴巴政委制诞生的源头,其实跟HR其实没多大关系,它是一种内生式的管理需求,它是从业务团队中长出来的。 政委制度是不断演进的,2006年,阿里巴巴对政委提出4个要求:关于人的问题的业务伙伴、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公司沟通的桥梁、文化的倡导者、贯彻者和阐释者。 简单是说,就是政委有4个角色,一业务搭档的左右手,二人才的助推器,三员工的知心人,四文化的捍卫者。 2007-2009年,政委逐步与HR体系融合,政委也开始招聘业界优秀的HR,当时行业正在推行三支柱模式(HRBP、COE、SSC),政委顺其自然演进成HRBP,内部叫HRG(Generalist)。 2015年,阿里政委制升级后,有四个新要求:懂业务、促人才、推文化、提效能。 2017年,阿里从“生态”进入 “经济体”时代,阿里政委制又开始一轮新的革新。 1、政委的角色转变 最近阿里CPO童文红表示,“阿里HR以前的政委,是做业务部门的“小棉袄”,这是阿里HR的优秀基因,不能丢。 “但是,平台在不断进步,用一套怎样的文化和机制实现我们的目标?今天各个领域都在谈技术变革,我认为,HR的未来也会是数字化和云。” 怎么去理解“阿里HR的未来是数字化和云”? 我的理解是,之前的HR“摸温度”和“闻味道”是靠经验“望闻问切”,现在要求你会通过大数据、AI、云服务更精准的去做组织诊断和人才诊断。 童文红对阿里的HR未来,提出两个希望: 一希望我们能围绕每个员工开发出一张数据地图,体现个人更突出的特质、找到更适合其发展的领域,以及需要改善的方面。 二希望能经过几年努力,实现数据化运营,在评价和晋升体系方面更加多维、公平公正。 也就是说,阿里政委的角色导向,要从经验导向的 ——“赤脚医生”,逐步升级为数据导向型的——工程师或数据分析师。 2、政委的能力提升 童文红说,“现阶段HR,不仅仅要理解业务,对业务战略方向也要理解。很多业务团队的周会和月会,HR都要参与,这样才能了解业务进展,遇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对于业务目标的制定,HR会参与但不会主导。比如,政委在参与过程中理解团队leader想做什么,并观察他的想法和其他人是不是一致,如果不一致,如何促成他们对话。” 补充说一下,童文红所提倡的“对话能力”,跟传统HR“执行力强”,“反应速度快”不是一个维度的,这侧重需要训练HR的教练技术、控场能力与引导能力。 另外一个,阿里巴巴依然强调HR的“体系化能力”。 童文红说,“随着组织越来越复杂,我们也引进了一些更有体系化能力的HR进来。阿里HR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好东西散落凡间,还没有被很好地体系化串起来。我们也正准备和管理层一起进行体制梳理和升级。 “比如对文化关键词的讨论等,形成一些比较体系化、用数据和系统支撑的东西,并在一些业务单元做改革试点,让业务更加创新、多元和国际化。” 3、政委的使命升级 政委的使命是什么,包括HR的使命是什么,很多人从来没有思考过的,这属于HR比较底层的思考逻辑,包括用户认知和价值共识。 阿里HR对于“使命”之前很多提法。比如“聚一起有情有义的人,共同快乐的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打造一个有幸福感的组织——透明的天、安全的地、流动的海、充满氧气的森林。 童文红说,“以前人们为的是一份工作,现在加入阿里巴巴的年轻人是自己对这个事情和平台感兴趣,如何让每个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非常重要。 “因此,阿里HR使命是——让进入阿里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 怎么理解阿里HR的新使命?从工作方法论来看,有两个关键词: (1)软硬兼施 ——新员工抱着梦想来,尽量给他们打造实现“阿里梦”的平台,但是,有的员工你帮不了它,需要该断则断,保持灵动。 (2)上下兼容 ——向上保证业务方向的正确,推动业务去拿结果,向下对员工的体会感同身受,帮助他们去成长,理解他们的诉求,足够柔软。 童文红有句话说得很有味道—— 做阿里的HR,要眼中有人,心中有爱,脑子里有业务。 HRBP进阶课—行业专家+阿里系专家 HR三支柱通识课程—行业专家+腾迅系专家 课程优惠,不要犹豫哦~
2023-07-19 20:52:161

阿里是sm第几大股东

截至2023年2月20日,阿里是sm第二大股东。根据阿里巴巴官网资料显示的百分之四的占股让阿里巴巴成为SM第二大股东,是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协商达成一致后,两国行业巨头的首次资本合作。SM是个非常复杂的公司,真正的控制人不是股东,而是背后的财团,SM娱乐5%以上的股东只有韩国投资信托运营公司。
2023-07-19 20:52:351

蚂蚁金服最大股东是谁

蚂蚁金服最大股东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最初股东是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两家有限合伙企业(由马云掌握),经过A/B两轮融资后,迄今蚂蚁金服已经引入包括社保基因、中投海外、建信信托、国开金融、四大保险公司(人寿/人保/太保/新华)等在内的国有股东。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在A/B轮融资过程中,社保基因/中投海外投资比例分别达到5%/3%(当轮投后),是占比最高的外部股东。拓展资料:一.蚂蚁金服股东名单1、员工及高管持股:合计两名股东,合计持股82.98%,其中阿里高管持股49.98%,阿里巴巴集团持股33%。2、国字号参股公司,合计十四名股东3、合计股东,私募股权基金合计持股4.29%。二.蚂蚁金服十大股东比例1、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3%。2、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28.45%。3、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21.53%。4、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比例2.97%。5、置付(上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占股1.96%。6、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股比例1.06%。7、上海麒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占股1.05%。8、北京京管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占股0.93%。9、海南建银建信丛林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0.81%。10、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占股0.74%以上是关于蚂蚁金服股东名单(蚂蚁金服十大股东比例)的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07-19 20:52:431

阿里最新股权结构是怎么样的?

30日有消息表示,阿里巴巴集团日前向SEC提交了20-F文件。文件上透露,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最新持股比例降至6.4%,仍为阿里巴巴第三大股东。不过,不仅马云持股有所下降,基本上跟去年比,其他几大股东:软银集团持股、Altaba持股、阿里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持股和高管以及董事会总共持股份额都有所下降。其中降得最多的则是阿里高管和董事合计持股的部分,由去年的10.6%降至9.5%,而目前阿里的最大股东依然还是软银集团。据阿里最新的财报显示,2018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2502.66亿元,同比增长58%;核心电商业务收入2140.2亿元,同比增长60%,两项均创历史新高。截至3月份,零售平台的移动月活跃用户高达6.17亿!
2023-07-19 20:52:521

马云和马化腾真的是在打工吗?阿里和腾讯的背后老板是谁?

我国进入到互联网浪潮,应该是从互联网泡沫以后开始的,无论是从网站还是说手机APP在互联网泡沫之后都是逐渐递增。通过这样一些移动便携式设备极大的丰富了生活更多的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整体的情况来看,马云和马化腾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抓住了创业浪潮,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潮流,才做得如此之好!然而,有关于这两家公司背后的情况,一直以来都是耐人寻味。1、到底哪家公司强?无论是从游戏领域,还是说网络购物支付领域来说,这两家公司其实在各自的领域都有过人之处。就比如说马云的成功是基于电商的基础上,而马化腾的成就则取决于社交领域。无法将这两者进行比较,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两家公司的最初创业者就是马云和马化腾。要知道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之期,都会面临着资金匮乏的瓶颈。那么投资者对它们进行的投入,必定就会获取回报,谁给他们投资的呢?幕后的人员又是谁?如今马云和马化腾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那么最初的投资者是不是获利丰富?马化腾的创业是艰辛的,甚至一度想要将自己的梦想卖掉。当时出价300万,可是没有人接手。马化腾为此找了好多家公司,都没有人愿意入手。没想到的是既然没有人入手,那么只能将这份产业继续往后面做。在融资阶段,马化腾就获得了南非的MIH投资,当时这轮投资是直接给了马化腾3200万美元。可以说这是个铺垫,也为马化腾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3200万美元占股是多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最高的时候是拥有45%的股份。企业做大了之后,肯定是要对原始股权进行稀释,但西式到最终该投资还是马化腾企业的最大股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2、两家公司背景既然是属于南非的投资,那么股权结构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查找。终归而言MIH投资,最终是被南非的标准银行控股,那么以此类推也就清楚麻烦人企业最大的股东其实也就是南非标准银行。而说了马云这就更耐人寻味了,起初在国内找了几十位的投资人,如大家所想的一样最初是没有人相信,都没有人愿意投资。马云通过中间人吴鹰的引荐,就和孙正义相认识,这两人才刚开始攀谈六分钟孙正义就直接给了马云2000万美元的投资,这才有了马云后续的发展。原始的大资金投资肯定就是成为了该企业的最大股东。同样在创业之初是占有39.6%的股权,如马化腾一啊,马云也将其进行稀释,最终稀释到25.9%,但仍然改变不了是最大股东的地位。关于孙正义这个人大家都非常清楚,是日本软银集团的。而有关于日本软银集团的股权结构大家却没有发现这一点:其实南非标准银行是软银集团的一个大股东,那么也就是说,这家银行直接就通过两种渠道,直接进入到了我国两个最大的企业,不得不说能耐是真的大!那么问题也就来了:马云和马化腾都是为南非标准银行打工吗?通过进一步的溯源得知,其实早在2008年的时候,我国的工商银行就直接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这也就是说工商银行是标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这个关系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了u2026u20263、他们到底为谁打工?马云和马化腾都上过首富的位置,如果说是为外国人打工,这的确是太可惜了!毕竟大家都在说着“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说这两家企业最终的老板都是工商银行,这还说得过去,从股权关系来看,也是比较靠谱的。此前马云曾说过他的企业并不是普通的民营企业,而是将其定义为非真实的“国企”。从这一点得知其实这两家企业带动了太多的就业岗位,对于经济促进而言,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只能说如果当初国内有独具慧眼的投资人,也就没有现在这样复杂的股权结构关系。无论是南非标准银行还是日本软银集团,在马云和马化腾的创业之初给了他们这样的帮助其实这一点是真实的。
2023-07-19 20:53:2115

阿里的「交通」局

「大交通」这盘棋里,阿里的野心。 作者 | 高秀松 编辑 | 余快 2013年5月,马云在卸任CEO前最后一夜,为阿里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斥资2.9亿美元入股高德,成为大股东。 当时,阿里正处于极速扩张的阶段,先后投资了微博、陌陌、美团、友盟等企业,而被其视为发展O2O模式最重要的抓手——高德地图,也自然而然成了囊中之物。 一年之后,阿里再斥资近11亿美元,将高德正式收编。 收购高德的效果是显著的,阿里不仅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搞得风生水起,其另一核心——菜鸟网络,接入高德地图的数据之后,在物流方面也开启外挂模式,已发展成估值约1900亿元的超级独角兽,电商业务也因此获益。 虽然阿里收购高德的初衷是为了利用地图这一流量入口来赋能其O2O业务生态,但高德的意义却不仅于此。 2016年,阿里在通过追加4亿美元的投资之后,成了滴滴出行的大股东,并且签订了一份由高德地图为滴滴出行司机提供地图导航服务的合作协议。 表面看,这是为了巩固高德地图的用户群和业务,但实际上,这是阿里进入交通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在此之后,阿里在交通出行领域的投资多达数十起,涉及公共交通、车联网、二手车、自动驾驶等多个业务,从 汽车 生产到生态,从公共出行到 汽车 服务,从智慧高速到城市大脑,已然形成了一整套的行业布局,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交通“高端玩家”。 氪金之路 “互联网没有边界,就像电一样。” 马云曾如此说道,其意指互联网通过对各种行业的兼容并包,能够打造新的“网络经济体”,让“个人和企业都从中受益”。 但这同时也表明:互联网公司的基因,本质上是扩张性的。其表现就是通过投资并购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和影响,从而在业务上进行协调配合,最终反哺到整个公司,形成“扩张-盈利-再扩张”的正循环。 阿里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布局也遵循这个逻辑。 在收购高德地图之后,阿里又马不停蹄地投了“快的打车”(后与滴滴打车合并)、“神州优车”、“斑马 汽车 ”等公司。据IT桔子统计,过去十年间,阿里在 汽车 交通领域的投资共41起,其中有33起发生在投资滴滴(2016年)之后,涉及金额达数百亿元。 可以看出,阿里的投资比较明晰:以交通出行为核心,围绕人的用车需求,建立从产品到服务的“车生态”。 智己 汽车 是一个新能源 汽车 品牌,2020年由上汽、阿里和张江高科共同成立,这是阿里在投资小鹏 汽车 之后的第二家新能源 汽车 。 虽然都是投资,但事实上有差别:投资小鹏,就像普通人买股票,更多看中的是投资收益;投资智己 汽车 ,更多是为了发展自身业务,而这又与斑马智行密切相关。 斑马智行是由斑马网络和Ali OS于2020年重组而来,由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担任董事长,阿里副总裁张春辉担任联席CEO,是妥妥的阿里系成员。 并且Ali OS的完整技术体系和核心技术人才也被完全纳入斑马智行,由此可见斑马智行的重要性。 作为阿里布局车联网的重要抓手,斑马智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在 汽车 操作系统上,Ali OS目前已在上汽荣威、名爵的部分车型落地,而智己 汽车 L7车型的操作系统“Cloud Car”也由斑马智行提供。 在车已经被视为下一个现象级消费场景的趋势下, 汽车 操作系统已经被“再定义”,成为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从地图导航到电子支付,从 汽车 娱乐 到车生活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业务生态,而这都需要一款具备良好用户体验的车载操作系统。 但研发车载操作系统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趋势下,系统与芯片、传感器之间的适配就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智己L7不单使用Ali OS,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主要由速腾聚创、AutoX来提供,而这三家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股东:阿里! 换句话说,没有直接宣布造车的阿里,私下里却不断搞“小动作”:一边搞 汽车 操作系统,一边投资新能源 汽车 公司。而且阿里达摩院也在搞自动驾驶,虽然聚焦于物流场景,但技术上的共通,难保不会使用在乘用车上。 因而,阿里虽然一直很低调,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自动驾驶的相关布局。 不过,如果说阿里投资智己 汽车 、斑马网络以及速腾聚创、AutoX等公司并且自研 汽车 操作系统,仅仅是为了抢占下一个流量入口来拓展其业务生态,这未免太小看了阿里的格局。 2019年5月,阿里斥资35.95亿元入股千方 科技 成为二股东,顺道拿下了千方 科技 旗下的宇视 科技 。 千方 科技 是智能交通行业里的TOP级玩家,而宇视 科技 则是AI安防的佼佼者。2017年,千方 科技 以45亿元的作价收购宇视 科技 母公司交智 科技 ,将这个国内仅次于AI安防巨头海康、大华的企业纳入麾下。 阿里入股千方 科技 的目的很明显:千方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已沉淀多年,与千方合作不仅能更快地进入行业,少走弯路,而且可以高效配合自己的城市大脑。 另外,虽然阿里已经在单车智能方面取得进展,但在车路协同,甚至车联网的建设中,还缺少一个重要的帮手,千方显然符合这个条件。 而作为国内第三大视频监控企业,宇视的作用则在于提供“端”的感知,这是阿里这种互联网巨头较少深耕的领域。 监控摄像头作为路的眼睛,对于实时感知路面情况,比如交通拥堵、事故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阿里入股千方,其意在一箭双雕:既能与千方合作搞交通大脑,又能让宇视参与到感知端的建设。 也就是说,阿里除了在“车”“管”方面下功夫以外,也在“路”上有布局,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车+路+管”的模式,共同为阿里的智能交通战略服务。 但,这就够了吗? 细心的人会发现,阿里不仅投了车和路,还投了网约车、二手车、洗车机器人、 汽车 维修、停车等等与车相关的车生活服务公司。如果把所有的投资项目融合在一起,从城市交通的角度理解,便不难得出阿里的野心: 建立起以交通出行为核心的大交通业务生态。 这个大交通业务生态不单单局限于交通行业,而且可以赋能阿里的其他业务,比如支付、物流、广告等,从而形成开头所说的正向循环。 于是“重氪”之下,阿里终于从“职业小白”晋升为“高端玩家”,在智能交通行业,形成了以交通出行为核心的商业版图。 然而,高玩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人民币以外,还得有过硬的技术,或者说装备,才配得上“高玩”的称呼。 阿里的这些业务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点,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始终没能连接成面。就好比一个个散件装备,缺少了核心,无法融合在一起,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那么,阿里的核心装备是什么呢? 核心装备 如果把地图、出行、交通、停车......这些词写在纸上,用一个关键词将其串联起来,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云计算。 作为AI时代的新概念,云计算可以帮助人和机器更加高效地处理数据,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急需AI赋能的交通行业,也不例外。 不论是城市交通治理,还是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再到交通出行,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来赋能交通,就需要云计算服务。 阿里之所以能够在智能交通领域一枝独秀,其核心装备就是阿里云。 作为国内云计算的排头兵,阿里云能牢牢占据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头一把交椅,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阿里的城市大脑项目,而城市大脑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交通治理。 2017年,阿里云城市大脑1.0诞生,其主要功能就是AI信号灯和交通事件自动识别及处置,从通行疏导和事件处置两个方向来提高通行效率; 2018年,阿里云推出城市大脑的2.0版本,在交通治理的基础上,向政务、水务等领域拓展,并且落地全国多个城市; 2019年,阿里云、千方 科技 与高德地图三方联合发布“千方阿里云城市大脑交管联合解决方案”,同年推出了城市大脑3.0版本; 除了城市大脑以外,阿里云在高速公路的智能化建设上也有实践项目,包括高速云控平台、自由流收费稽核、监控管理和视频上云、车路协同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的城市大脑已在全球数十个城市落地,而阿里云参与的国内智慧高速实践项目达到二十多个。 在阿里云的赋能下,阿里的智能交通建设如鱼得水,2020年成立了“阿里巴巴数智交通研究院”,并且推出“智慧交通操作系统TBOS”。 该系统融合了云计算平台、数据融合引擎、视觉AI等人工智能技术,并与阿里生态下的高德、菜鸟高度互联,可以整合外场硬件和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数据,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而在这些项目的反哺下,阿里云也于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结束了长达11年的亏损状态。 从本质上看,阿里云对交通的赋能是技术性的,而交通对阿里云的反哺则是经济上的。 如果把阿里在智能交通的投资当作一个个点,那么阿里云就是一条线,将这些业务串联在一起,通过阿里云来实现整个“大交通”业务生态的闭环。 正是有了阿里云这件核心装备,阿里才能在智能交通这条赛道上越走越远。而在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智能交通建设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阿里云若要实现业务增长,就必然离不开这个巨大的市场,并且还要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 按照一般的 游戏 规则,玩家在氪金拿到核心装备之后,要想获得更多资源,就必然要与其他玩家同台竞技,凭借硬实力来战胜对手,从而壮大己身,并且只有竞争,才能进步。 和阿里同台竞争的对手们,都有怎样的实力? 竞技时刻 提起阿里,就不得不说腾讯和百度。 曾经的BAT,凭借着各自的优势发展为现在的庞然大物,但在智能交通方面,三家的路径却有着相似之处:投资! 百度和腾讯在 汽车 交通方面的投资,比起阿里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三者投资的公司都有很强的共性与竞争性。 比如,阿里投了小鹏和智己 汽车 ,腾讯就投了蔚来和恒大,百度则投了威马和集度。 BAT 汽车 交通生态 可以看出,BAT在 汽车 交通的布局,总体来看差别不大,却也有各自的侧重点:百度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方面,腾讯更多布局 汽车 服务生态,而阿里则主攻城市大脑。 虽然BAT都意识到了“大交通”生态,但阿里显然提前一步,其城市大脑已经更新到3.0版本,并且在数十个城市落地;百度和腾讯即使也在快速跟进,但落地的项目相对较少,暂时无法与阿里相提并论。 在云计算服务领域,阿里云也占据了国内公有云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行业地位较为稳固;这意味着在城市大脑建设过程中,阿里可以凭借积累的经验和阿里云的硬实力,在城市项目招标时更具优势。 目前,城市大脑已经从交通向多个领域拓展。理论上讲,基于城市大脑项目,BAT都可以完成其“大交通”业务生态的布局:以导航地图为切口,打通以车为核心的交通出行服务各个环节;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将所有的业务串联起来,形成集“云边端”和服务为一体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阿里显然做得更好一些,但没有达到一骑绝尘的地步,百度腾讯这两个老对手,也正在加班加点地锤炼武器。而此时,另一个蛰伏已久的玩家悄然露面了,这个玩家虽然不像他们一样氪金,但其技术实力却足以引起重视。 这个玩家就是华为。 作为一家ICT公司,华为属于技术派,走的是以技术为核心、产品为武器的路径。 这名玩家性格僻静,但出手就是狠招:车联网、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路协同、城市大脑,从设备到系统,从车到路,提供“云边端”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也已经在多个城市落地。 而华为云,也正在发力,目前虽然比不上阿里云,却能和腾讯云媲美。这对BAT来说,意味着未来的云服务,增加了一名强有力的对手。 不过,华为在技术上功力深厚,但其交通业务生态相较于BAT来说比较窄,主要聚焦于智能交通内部,没有向更多的 汽车 出行服务作外延,这对BAT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 然而在智能交通建设上,BAT已经不能忽视H的存在,这名竞争对手的出现,将使这个市场的竞争趋于多元化。同时,也让这场 游戏 变得更为有趣。 时代的脉搏 马云曾在第四届浙商大会的论坛上,给予中小企业创业者一个忠告:创业要顺势而为、借势而为。 文章开头提到,阿里的投资并购在主要集中在2016年之后,这个时间点其实非常重要。 一是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之后,AI被彻底引爆; 二是国家提出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目标; 三是阿里云从幕后走向前台。 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2016年,就会发现,上面的“一”是技术趋势,即以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问题;“二”是政策趋势,即我国交通行业从“大”向“强”的转变;“三”则是在两种“势”的背景下所作出的改变。 阿里正好是抓准了这个“势”,并且将技术用得恰到好处,才得以从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头部玩家。 其“顺势、借势”的思路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因为现在恰好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政策和技术的趋势已经指明方向,可谁也不知这条路上会遇到什么,发生什么。 同台竞争的玩家越来越多,谁会成为交通领域的「终极boss」呢?
2023-07-19 20:55:301

那些年被“马巨头”收购的软件,现在过的怎么样?

世界的格局在变化,国内的形势也在变化,而国内的软件行业形式也在跟随的大潮流变化中。这种变化当然是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国内各种日常软件产业越来越稳定的情况下,过去混乱的局势已经逐渐被几个巨头企业所分割成几大稳定的板块。而那些我们过去日常在用的娱乐软件也被他们所收购。而被马云和马化腾所收购的那些软件现在变成什么样了?一、天天动听2007年推出,和千千静听一样好用,2013年6月用户数就破2亿,天天动听是一款无需注册,完全免费的手机音乐播放软件,集播放、歌词、音效、可视化、下载等众多功能于一身,操作简捷、功能强大。天天动听以用户的需要为发展方向,力求做用户心目中最好的播放器,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手机音乐播放软件。2013年底被马云的阿里收购,2016年4月更名为阿里星球,最后直接停止更新,很多用户对这个消息感到失望,所以后来用的人也减少了很多,至少我身边很少发现有人用。虽然现在又添加天天动听的部分功能,但是会不会太迟了。二、PPLive跟PPS同一时代的网络直播软件,由姚欣2004年底创立,2013年底被苏宁张近东收购,而马云的阿里是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现在PPlive改名成PP视频,被收购后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风光,而且还被频繁改名,现在又改名为聚力视频,2017年1月21日,聚力视频(原PPTV)将改名为“苏宁体育”。另有消息称苏宁文创互联网事业部常务副总裁、聚力传媒高级副总裁曾刚已调至聚力体育,未来将重点发展体育业务。腾讯科技第一时间联系到聚力,聚力表示,今年应该不会改名,但曾刚确实已调到体育。而苏宁方面则表示并未听说,感觉又是一个被人遗忘的主。三、酷狗音乐与酷我音乐盒酷狗音乐:曾经士最多人用的一款音乐软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hello,酷狗。由谢振宇2003年创立,酷狗是中国领先的数字音乐交互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技术创新的领军企业,致力于为互联网用户和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后来被海洋音乐收购,2016年7月腾讯QQ音乐收购海洋音乐,酷狗作为QQ音乐的一个独立品牌运营。酷我音乐盒:早期听歌必备软件,酷我音乐是一家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音乐服务的互联网音乐软件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由前百度首席架构师——雷鸣和从斯坦福MBA毕业归国的怀奇共同创建。后来也是被被海洋音乐收购,2016年7月,马化腾的QQ音乐收购了海洋音乐,至此酷狗、酷我也成了腾讯的一份子了。而QQ音乐现在使用的人很多,因为本来QQ音乐就是个大众软件合并其他两家后让它变的更加强大,但是它们却会逐渐被淡忘。观点:马云如果能把这些收购的软件,像推广支付宝APP一样,狂砸20亿这样的大手笔,哪怕十分之一的费用,也不会变成现在的局面,使用口令jktmxV19gZ打开支付宝,领取红包!大家怎么看当然被大卡收购的日常软件还不止这些,还百度李彦宏收购的软件等等,但是结果都大同小异。
2023-07-19 20:55:391

斑马网络签的是阿里合同么

是。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重组斑马网络和YunOS(AliOS),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及业务将注入斑马,阿里巴巴由此成为斑马网络第一大股东。斑马网络是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两大巨头在车联网领域的合资公司。2015年3月,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各自出资10亿元成立互联网汽车产业基金,由该基金发起成立斑马网络。斑马基于AliOS开发车载系统方案斑马智行,据官方数据,斑马智行已经取得超70万台装机量,成为中国车联网行业的标杆项目之一。
2023-07-19 20:55:571

阿里是sm第几大股东

截至2023年2月20日,阿里是sm第二大股东。根据阿里巴巴官网资料显示的百分之四的占股让阿里巴巴成为SM第二大股东,是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协商达成一致后,两国行业巨头的首次资本合作。SM是个非常复杂的公司,真正的控制人不是股东,而是背后的财团,SM娱乐5%以上的股东只有韩国投资信托运营公司。
2023-07-19 20:56:211

阿里的「交通」局

「大交通」这盘棋里,阿里的野心。 作者 | 高秀松 编辑 | 余快 2013年5月,马云在卸任CEO前最后一夜,为阿里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斥资2.9亿美元入股高德,成为大股东。 当时,阿里正处于极速扩张的阶段,先后投资了微博、陌陌、美团、友盟等企业,而被其视为发展O2O模式最重要的抓手——高德地图,也自然而然成了囊中之物。 一年之后,阿里再斥资近11亿美元,将高德正式收编。 收购高德的效果是显著的,阿里不仅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搞得风生水起,其另一核心——菜鸟网络,接入高德地图的数据之后,在物流方面也开启外挂模式,已发展成估值约1900亿元的超级独角兽,电商业务也因此获益。 虽然阿里收购高德的初衷是为了利用地图这一流量入口来赋能其O2O业务生态,但高德的意义却不仅于此。 2016年,阿里在通过追加4亿美元的投资之后,成了滴滴出行的大股东,并且签订了一份由高德地图为滴滴出行司机提供地图导航服务的合作协议。 表面看,这是为了巩固高德地图的用户群和业务,但实际上,这是阿里进入交通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在此之后,阿里在交通出行领域的投资多达数十起,涉及公共交通、车联网、二手车、自动驾驶等多个业务,从 汽车 生产到生态,从公共出行到 汽车 服务,从智慧高速到城市大脑,已然形成了一整套的行业布局,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交通“高端玩家”。 氪金之路 “互联网没有边界,就像电一样。” 马云曾如此说道,其意指互联网通过对各种行业的兼容并包,能够打造新的“网络经济体”,让“个人和企业都从中受益”。 但这同时也表明:互联网公司的基因,本质上是扩张性的。其表现就是通过投资并购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和影响,从而在业务上进行协调配合,最终反哺到整个公司,形成“扩张-盈利-再扩张”的正循环。 阿里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布局也遵循这个逻辑。 在收购高德地图之后,阿里又马不停蹄地投了“快的打车”(后与滴滴打车合并)、“神州优车”、“斑马 汽车 ”等公司。据IT桔子统计,过去十年间,阿里在 汽车 交通领域的投资共41起,其中有33起发生在投资滴滴(2016年)之后,涉及金额达数百亿元。 可以看出,阿里的投资比较明晰:以交通出行为核心,围绕人的用车需求,建立从产品到服务的“车生态”。 智己 汽车 是一个新能源 汽车 品牌,2020年由上汽、阿里和张江高科共同成立,这是阿里在投资小鹏 汽车 之后的第二家新能源 汽车 。 虽然都是投资,但事实上有差别:投资小鹏,就像普通人买股票,更多看中的是投资收益;投资智己 汽车 ,更多是为了发展自身业务,而这又与斑马智行密切相关。 斑马智行是由斑马网络和Ali OS于2020年重组而来,由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担任董事长,阿里副总裁张春辉担任联席CEO,是妥妥的阿里系成员。 并且Ali OS的完整技术体系和核心技术人才也被完全纳入斑马智行,由此可见斑马智行的重要性。 作为阿里布局车联网的重要抓手,斑马智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在 汽车 操作系统上,Ali OS目前已在上汽荣威、名爵的部分车型落地,而智己 汽车 L7车型的操作系统“Cloud Car”也由斑马智行提供。 在车已经被视为下一个现象级消费场景的趋势下, 汽车 操作系统已经被“再定义”,成为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从地图导航到电子支付,从 汽车 娱乐 到车生活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业务生态,而这都需要一款具备良好用户体验的车载操作系统。 但研发车载操作系统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趋势下,系统与芯片、传感器之间的适配就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智己L7不单使用Ali OS,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主要由速腾聚创、AutoX来提供,而这三家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股东:阿里! 换句话说,没有直接宣布造车的阿里,私下里却不断搞“小动作”:一边搞 汽车 操作系统,一边投资新能源 汽车 公司。而且阿里达摩院也在搞自动驾驶,虽然聚焦于物流场景,但技术上的共通,难保不会使用在乘用车上。 因而,阿里虽然一直很低调,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自动驾驶的相关布局。 不过,如果说阿里投资智己 汽车 、斑马网络以及速腾聚创、AutoX等公司并且自研 汽车 操作系统,仅仅是为了抢占下一个流量入口来拓展其业务生态,这未免太小看了阿里的格局。 2019年5月,阿里斥资35.95亿元入股千方 科技 成为二股东,顺道拿下了千方 科技 旗下的宇视 科技 。 千方 科技 是智能交通行业里的TOP级玩家,而宇视 科技 则是AI安防的佼佼者。2017年,千方 科技 以45亿元的作价收购宇视 科技 母公司交智 科技 ,将这个国内仅次于AI安防巨头海康、大华的企业纳入麾下。 阿里入股千方 科技 的目的很明显:千方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已沉淀多年,与千方合作不仅能更快地进入行业,少走弯路,而且可以高效配合自己的城市大脑。 另外,虽然阿里已经在单车智能方面取得进展,但在车路协同,甚至车联网的建设中,还缺少一个重要的帮手,千方显然符合这个条件。 而作为国内第三大视频监控企业,宇视的作用则在于提供“端”的感知,这是阿里这种互联网巨头较少深耕的领域。 监控摄像头作为路的眼睛,对于实时感知路面情况,比如交通拥堵、事故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阿里入股千方,其意在一箭双雕:既能与千方合作搞交通大脑,又能让宇视参与到感知端的建设。 也就是说,阿里除了在“车”“管”方面下功夫以外,也在“路”上有布局,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车+路+管”的模式,共同为阿里的智能交通战略服务。 但,这就够了吗? 细心的人会发现,阿里不仅投了车和路,还投了网约车、二手车、洗车机器人、 汽车 维修、停车等等与车相关的车生活服务公司。如果把所有的投资项目融合在一起,从城市交通的角度理解,便不难得出阿里的野心: 建立起以交通出行为核心的大交通业务生态。 这个大交通业务生态不单单局限于交通行业,而且可以赋能阿里的其他业务,比如支付、物流、广告等,从而形成开头所说的正向循环。 于是“重氪”之下,阿里终于从“职业小白”晋升为“高端玩家”,在智能交通行业,形成了以交通出行为核心的商业版图。 然而,高玩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人民币以外,还得有过硬的技术,或者说装备,才配得上“高玩”的称呼。 阿里的这些业务就像一个个独立的点,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始终没能连接成面。就好比一个个散件装备,缺少了核心,无法融合在一起,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那么,阿里的核心装备是什么呢? 核心装备 如果把地图、出行、交通、停车......这些词写在纸上,用一个关键词将其串联起来,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云计算。 作为AI时代的新概念,云计算可以帮助人和机器更加高效地处理数据,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急需AI赋能的交通行业,也不例外。 不论是城市交通治理,还是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再到交通出行,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来赋能交通,就需要云计算服务。 阿里之所以能够在智能交通领域一枝独秀,其核心装备就是阿里云。 作为国内云计算的排头兵,阿里云能牢牢占据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头一把交椅,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阿里的城市大脑项目,而城市大脑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交通治理。 2017年,阿里云城市大脑1.0诞生,其主要功能就是AI信号灯和交通事件自动识别及处置,从通行疏导和事件处置两个方向来提高通行效率; 2018年,阿里云推出城市大脑的2.0版本,在交通治理的基础上,向政务、水务等领域拓展,并且落地全国多个城市; 2019年,阿里云、千方 科技 与高德地图三方联合发布“千方阿里云城市大脑交管联合解决方案”,同年推出了城市大脑3.0版本; 除了城市大脑以外,阿里云在高速公路的智能化建设上也有实践项目,包括高速云控平台、自由流收费稽核、监控管理和视频上云、车路协同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的城市大脑已在全球数十个城市落地,而阿里云参与的国内智慧高速实践项目达到二十多个。 在阿里云的赋能下,阿里的智能交通建设如鱼得水,2020年成立了“阿里巴巴数智交通研究院”,并且推出“智慧交通操作系统TBOS”。 该系统融合了云计算平台、数据融合引擎、视觉AI等人工智能技术,并与阿里生态下的高德、菜鸟高度互联,可以整合外场硬件和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数据,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而在这些项目的反哺下,阿里云也于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结束了长达11年的亏损状态。 从本质上看,阿里云对交通的赋能是技术性的,而交通对阿里云的反哺则是经济上的。 如果把阿里在智能交通的投资当作一个个点,那么阿里云就是一条线,将这些业务串联在一起,通过阿里云来实现整个“大交通”业务生态的闭环。 正是有了阿里云这件核心装备,阿里才能在智能交通这条赛道上越走越远。而在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智能交通建设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阿里云若要实现业务增长,就必然离不开这个巨大的市场,并且还要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 按照一般的 游戏 规则,玩家在氪金拿到核心装备之后,要想获得更多资源,就必然要与其他玩家同台竞技,凭借硬实力来战胜对手,从而壮大己身,并且只有竞争,才能进步。 和阿里同台竞争的对手们,都有怎样的实力? 竞技时刻 提起阿里,就不得不说腾讯和百度。 曾经的BAT,凭借着各自的优势发展为现在的庞然大物,但在智能交通方面,三家的路径却有着相似之处:投资! 百度和腾讯在 汽车 交通方面的投资,比起阿里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三者投资的公司都有很强的共性与竞争性。 比如,阿里投了小鹏和智己 汽车 ,腾讯就投了蔚来和恒大,百度则投了威马和集度。 BAT 汽车 交通生态 可以看出,BAT在 汽车 交通的布局,总体来看差别不大,却也有各自的侧重点:百度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方面,腾讯更多布局 汽车 服务生态,而阿里则主攻城市大脑。 虽然BAT都意识到了“大交通”生态,但阿里显然提前一步,其城市大脑已经更新到3.0版本,并且在数十个城市落地;百度和腾讯即使也在快速跟进,但落地的项目相对较少,暂时无法与阿里相提并论。 在云计算服务领域,阿里云也占据了国内公有云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行业地位较为稳固;这意味着在城市大脑建设过程中,阿里可以凭借积累的经验和阿里云的硬实力,在城市项目招标时更具优势。 目前,城市大脑已经从交通向多个领域拓展。理论上讲,基于城市大脑项目,BAT都可以完成其“大交通”业务生态的布局:以导航地图为切口,打通以车为核心的交通出行服务各个环节;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将所有的业务串联起来,形成集“云边端”和服务为一体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阿里显然做得更好一些,但没有达到一骑绝尘的地步,百度腾讯这两个老对手,也正在加班加点地锤炼武器。而此时,另一个蛰伏已久的玩家悄然露面了,这个玩家虽然不像他们一样氪金,但其技术实力却足以引起重视。 这个玩家就是华为。 作为一家ICT公司,华为属于技术派,走的是以技术为核心、产品为武器的路径。 这名玩家性格僻静,但出手就是狠招:车联网、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路协同、城市大脑,从设备到系统,从车到路,提供“云边端”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也已经在多个城市落地。 而华为云,也正在发力,目前虽然比不上阿里云,却能和腾讯云媲美。这对BAT来说,意味着未来的云服务,增加了一名强有力的对手。 不过,华为在技术上功力深厚,但其交通业务生态相较于BAT来说比较窄,主要聚焦于智能交通内部,没有向更多的 汽车 出行服务作外延,这对BAT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 然而在智能交通建设上,BAT已经不能忽视H的存在,这名竞争对手的出现,将使这个市场的竞争趋于多元化。同时,也让这场 游戏 变得更为有趣。 时代的脉搏 马云曾在第四届浙商大会的论坛上,给予中小企业创业者一个忠告:创业要顺势而为、借势而为。 文章开头提到,阿里的投资并购在主要集中在2016年之后,这个时间点其实非常重要。 一是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之后,AI被彻底引爆; 二是国家提出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目标; 三是阿里云从幕后走向前台。 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2016年,就会发现,上面的“一”是技术趋势,即以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问题;“二”是政策趋势,即我国交通行业从“大”向“强”的转变;“三”则是在两种“势”的背景下所作出的改变。 阿里正好是抓准了这个“势”,并且将技术用得恰到好处,才得以从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头部玩家。 其“顺势、借势”的思路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因为现在恰好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政策和技术的趋势已经指明方向,可谁也不知这条路上会遇到什么,发生什么。 同台竞争的玩家越来越多,谁会成为交通领域的「终极boss」呢?
2023-07-19 20:56:291

互联网企业的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源于生物体的生命周期现象,作为研究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将企业的发展轨迹归结为成长、成熟、衰退、消亡等阶段。虽然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长短不一,但各个企业在相应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却具有某些共性。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的资本运作和股权处理,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还可以延长企业寿命。   初创期:风险投资与核心技术人员控股   初创期是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初创阶段,此时,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技术和专利的前期准备,资金需求量大,风险高。随着产品通过中试,逐步排除技术风险并进入产品的试销阶段。   我们把1999年,18罗汉马云团队于杭州创建阿里巴巴集团,作为其初创期的开端。从创建海博翻译社到开发中国黄页,再到马云团队开发一系列网站,阿里巴巴基本完成了技术和专利的前期准备。   (一)资本运作:向风险投资融资   初创期互联网创业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向风险投资机构融资。阿里巴巴初创期几次融资运作如下:18个合伙人出资50万成立公司;由高盛牵头的一批合伙人出资500万美元作为天使投资;软银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8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雅虎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由此,互联网企业初创时期,由于资金基础薄弱、知名度不高、公司治理结构未成完善体系,新股发行上市、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等融资方式并不能适用。相反,寻求风险投资则是互联网创业企业初创期最好的融资方式。   (二)股权结构:前期核心技术人员控股   初创期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一般以控股形式占有大量的股权且企业的高管拥有相应的期权。阿里巴巴经过初创期三轮融资,其持股结构改变为:马云及其团队占47%、软银占20%、富达占18%、其他几家股东占18%,并没有改变阿里巴巴大股东的地位。但是,2005年,雅虎入股阿里巴巴,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的所有业务、雅虎品牌及技术在中国的使用权,换取了阿里巴巴集团39%的股份及35%的投票权。此次并购重组后大大稀释了马云团队的控制权,雅虎占据了阿里巴巴优势控制权。此外,企业很早就建立了期权机制,一开始是全员持有期权,直到2003年9月,开始对层级进行限制,员工只有达到一定的层级,才拥有期权。   由此,技术资本化是互联网创业企业的特征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让企业员工认为:这是我的企业,我需要为之奋斗!   但是,互联网创业企业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此类资本运作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获得预期收益和更广阔的市场,企业成功上市是获得预期目标和化解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将2007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作为初创期的结点和成长期的起点。   成长期:发行股票与控制权之争   成长期是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早期发展阶段,此时,产品和服务逐渐定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需要不断追加投资,开拓市场。   我们把2007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作为成长期的开始。在上市前,阿里巴巴已经完成一系列的资产重组业务,为其上市做准备。   (一)资本运作:资产重组和发行股票   在成长期,由于技术风险已经在初创期得到基本解决,化解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是创业企业的成功上市。此时,风险投资机构增资会带来新的资本进入,此外,银行等较为稳健的资本可能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改善而择机而入。由此,成长期的资本运作为资产重组、发行股票和风险投资。   阿里巴巴上市前一系列的资产重组,为其成功上市资产和股权方面的准备。2007年11月,阿里巴巴正式香港上市,发行r每股13.5港元,为其发展筹集了15亿美元的资金,除去超额配售部分,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此外,阿里巴巴还进行收购和投资。2009年,阿里巴巴集团正式成立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专注于二级市场的投资,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互联网公司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   (二)股权结构:控制权之争   2005到2012年间,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三大股东是雅虎、软银和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前文已经提到,2005年,雅虎注入的10亿美元资本使得雅虎占据了阿里巴巴的.优势控制权。由此,马云为首的管理层与雅虎之间的控制权争夺矛盾日趋激烈。从雅虎收购阿里巴巴集团股权到支付宝股权转让,再到阿里巴巴集团回购股权等重大事件,这些实质上反映了股东与管理层对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的争夺。2012年9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和雅虎完成股份回购计划,这场持续8年的控制权之争以马云团队最终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的控制权收场。   由此,互联网创业企业在其资本急剧扩张的成长阶段,在其经营业绩良好的前提下,风险资本的注入与控制权归属的问题,是企业需要权衡考虑的重要因素。   2012年6月20 日,阿里巴巴正式从香港交易所退市,为成长期画上句号,同时,也是成熟期的开端。   成熟期:整体上市与双重股权结构   成熟期是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达到成熟、被市场和消费者广为认可和接受的阶段。与此同时,提供同等产品的公司纷纷涌入市场,与企业形成激烈的竞争,此时,互联网创业企业必须审慎分析形势,推陈出新,积极应对挑战。   我们把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退市作为期成熟期的开端。随着香港主板上市,阿里巴巴的知名度日益扩大,马云先后获得“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十人”、“CCTV年度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同时,京东、百度、亚马逊、苏宁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涌入,对阿里巴巴带来巨大挑战。是固步自封、止步于此,还是推陈出新、积极应对?从小便善于谋篇布局的马云选择了后者。此前香港上市的是阿里巴巴的子公司,由于企业处于成熟阶段,已具备整体上市的条件,阿里巴巴的整体上市可谓是企业成熟阶段,积极应对挑战,推陈出新的一手好牌。   (一)资本运作:整体上市   成熟期,互联网创业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是风险资本的收获季节也是退出阶段。此时的创业资本家有两条出路:一是收回投资,成功退出;二是寻找新的增长点,保持资金流动性。马云选择了后者。面对互联网行业的激烈挑战,阿里巴巴将资本运作的重点转为整合资源,在一系列资本运作之后选择整体上市,使集团的整体价值提升。   2014 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首日收盘报价93.89美元,上涨38.07%,总市值2314亿美元,阿里成中国最大互联网上市公司,马云成为内地首富。   由此,当互联网创业企业步入成熟期,想要继续在资本市场拼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突破口尤为关键,保持资金流动性,积极资本运作,可以为企业永久注入活力。其中,各方面条件成熟的资本运作可以为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带来更为直接和强烈的作用力。   (二)股权结构:双重股权结构   互联网创业企业发展的成熟期中,企业的控制权和股权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的资本运作和发展规划非常重要,关乎资本运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于2013年7 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并正式启动在港上市程序,预期十月份挂牌的阿里巴巴却最终选择下一年在美国上市,究其原因在于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问题。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要求董事会的多数席位由合伙人提名,保证了合伙人对企业的控制权。“内部股东拥有对企业绝对控制权”这一中心思想,很好地维护了阿里巴巴合伙人优势控股地位和威信力。   由此,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成熟期的互联网创业企业对企业控制权一直以来的争夺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在保C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创始人的控制地位不受挑战,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
2023-07-19 20:56:361

“软银减持阿里套现340亿美元”引关注,剩下的那些股份在谁手中?

据媒体爆料,“软银减持阿里套现340亿美元”这一消息在传出后,也快速的冲上了微博的热搜榜单,引发了大量的网友关注。这一波的溢出让阿里巴巴的股盘的股份也是一直呈跌落现象,但据目前的现象来看,马云直接持股比例5%左右,剩下的最大股东权仍在软银集团手中。阿里巴巴是因马云所而出名,但是据阿里巴巴的年份报道中所展现出来的股东比例,马云并不是一个占股强大的董事股东,而且马云自身也不是阿里巴巴的董事高管人员,持股的比例也会在5%的范围上下浮动,甚至现在已经跌落至4.5%。阿里巴巴公司在香港上市也就是2019年的11月时,马云的持股比例还占据有6%,而当时的高管股东蔡崇信的持股比例由1.9%。但现在阿里巴巴的种种行径,无一不在表现现在各个人的手里的持有股份也在无限的下降。至少在2019年的末尾,统计表是各个股东手里的持股加起来也仅仅只有4,000万股。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软银集团也正式宣布董事会将通过结算预付远期合约的方式,对阿里巴巴的股份进行减持行为。而软银集团为了不吃亏在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之后也在不断的抛股,持股比例也在不断的下降,从百分之25.2下降到24.9%又下降到24.8%,现在也从6月底的23.7%下降到现在的14.6%。这就预示着软银集团手里持有的阿里巴巴的股份已经跌破了20%,但是据目前情况来看,即使软银集团从阿里巴巴并从里面套取现金340亿美元,软银集团也仍旧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
2023-07-19 20:56:564

为什么阿里巴巴日本是大股东?钱怎么日本人都赚了?

因为日本的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截至2019年6月10日)。日本软银集团2019年6月4日发布消息称,因出售所持阿里巴巴集团2.8%的股份,其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9年4月至6月)合并将计入约1.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68亿元)利润。此番交易后,软银仍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扩展资料: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文件显示,截至2018年7月18日,软银持有阿里巴巴28.8%股权,为最大股东;Altaba持股为14.8%,为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管理层一共持股为9.5%,其中马云持股为6.4%,为第三大股东,集团副董事长蔡崇信持股为2.3%。在2019年6月完成全部交易。完成交易后,预计软银集团对阿里巴巴的持股将从之前的约29%降至26%。软银集团仍将保持控股地位。2016年软银通过衍生品交易出售部分阿里巴巴股份,为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筹集资金。同年10月,软银宣布和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设立资产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的科技基金“愿景基金”。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软银集团发布的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36%,达到1.41万亿日元。软银尚未公布2019财年的盈利预期。软银会长兼社长孙正义宣布,将于近期成立“愿景基金”的第2号基金。愿景基金在成立约2年的时间里已对全球82家独角兽企业进行出资。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日本软银出售阿里巴巴股份人民网-阿里大股东将抛售名下全部阿里股份
2023-07-19 20:57:321

阿里巴巴作为一个成熟的上市企业,它曾有过哪些命运的转折点?

如今的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成为了国内的巨头,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不过哪有一帆风顺的路途,阿里巴巴的一路走来,也是经历了惊涛骇浪。1999年,大年初五,在杭州西湖区湖畔花园小区16栋3层,一个屋子里,有18个人围坐在一起。站在中间的马云,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张牙舞爪,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他宣称自己要建立世界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底下17个坐着的人,一边听,一边偷偷地翻白眼。经过两个小时的演讲过后,马云发动大家拿出自己钱凑出了50万,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而这个公司就是如今的阿里巴巴。但是在发展初期因为战术上的错误,阿里巴巴陷入了入不敷出、严重失血的困境。2000年9月20日,马云宣布阿里巴巴进入紧急状态。当时每个月增加了100万美元的支出、纳斯达克指数持续暴跌……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开始寻找变现产品。但是的18罗汉之一回忆道在2005年公司拨款前,金华区域等销售都是自付房租在民宅里办公,办公设备不足,六七个销售合用两台电脑。吃饭有上顿没下顿,甚至连蚊香都买不起了。而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阿里巴巴里走出了一批销售铁匠,为马云打下了半壁江山。后2010年阿里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的暴动爆发,后所幸3Q爆发,并逐渐演变成群雄割据的互联网世界大战,也让马云轻松了不少,为如今的bat三王争霸奠定了一定基础。
2023-07-19 20:57:528

阿里和腾讯的最大股东都是外企,那京东和小米股东又是谁?

说到我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绝对位居前列,毕竟两者的产品覆盖我们每个人生活,腾讯有微信、王者荣耀、微视等软件,而阿里有淘宝、支付宝等软件,两者凭借这些产品赚得盆满锅满,两家企业的资产都是上千亿级别,不管是亚洲还是全球都有极高的名气。据相关数据显示,腾讯系的产品去年收入为4800亿,比阿里系的收入少了100多亿,两者收入加起来高达10000亿人民币,这天价数字对普通人来说难以想象。别看他们现在飞黄腾达,其实以前为了拉投资也用尽了办法,像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就没有人愿意投资,一是因为没有值得投资的资本,二是马云像个骗子,雷军曾说马云找他拉投资,但雷军没有同意,因为他说看马云像个骗子。在国内无人愿意投资的情况下,马云在别人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个愿意帮他投资的人,他就是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人,也是阿里公司曾经最大的股东。孙正义之所以愿意投资阿里巴巴,完全是看在马云的能力,所以在一番交谈下,孙正义向阿里投资了2000万美元,有了这笔资金后,马云和他的团队开始发展阿里巴巴,而事实证明马云没有让孙正义失望,不仅成为国内电商巨头,市值也高达5000亿美元,孙正义当初投资价值提升数千倍。腾讯创立之初跟阿里一样都遇到资金短缺问题,曾向搜狐、联想等公司求投资但都没有得到支持,而在中国的南非报业分公司副总裁就看到机会,因为当时QQ在中国已经有非常高的普及率,所以就找到马化腾,打算对腾讯进行投资,并且收购一部分股份,至此南非报业也成了腾讯公司最大的股东,而腾讯也不失所望,短短20年,就让南非报业的投资翻了7000倍。说完阿里和腾讯,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小米和京东,小米最大股东仍然是雷军,掌握了30%的股权,毕竟之前马云和马化腾都找过雷军投资,所以在钱方面,雷军并不是很缺,所以小米并不是很需要别人投资。而作为能与淘宝分庭抗礼的存在,京东最大的股东就是马化腾,目前掌握着京东18%的股份,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只有15%的股份,虽然股份少于腾讯,但京东主导权还在刘强东手里,布局和运营都是由刘强东说了算,马化腾基本不参与京东事务。
2023-07-19 20:58:265

互联网企业的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互联网企业的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源于生物体的生命周期现象,作为研究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将企业的发展轨迹归结为成长、成熟、衰退、消亡等阶段。虽然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长短不一,但各个企业在相应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却具有某些共性。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的资本运作和股权处理,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还可以延长企业寿命。   初创期:风险投资与核心技术人员控股   初创期是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初创阶段,此时,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技术和专利的前期准备,资金需求量大,风险高。随着产品通过中试,逐步排除技术风险并进入产品的试销阶段。   我们把1999年,18罗汉马云团队于杭州创建阿里巴巴集团,作为其初创期的开端。从创建海博翻译社到开发中国黄页,再到马云团队开发一系列网站,阿里巴巴基本完成了技术和专利的前期准备。   (一)资本运作:向风险投资融资   初创期互联网创业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向风险投资机构融资。阿里巴巴初创期几次融资运作如下:18个合伙人出资50万成立公司;由高盛牵头的一批合伙人出资500万美元作为天使投资;软银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8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雅虎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由此,互联网企业初创时期,由于资金基础薄弱、知名度不高、公司治理结构未成完善体系,新股发行上市、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等融资方式并不能适用。相反,寻求风险投资则是互联网创业企业初创期最好的融资方式。   (二)股权结构:前期核心技术人员控股   初创期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一般以控股形式占有大量的股权且企业的高管拥有相应的期权。阿里巴巴经过初创期三轮融资,其持股结构改变为:马云及其团队占47%、软银占20%、富达占18%、其他几家股东占18%,并没有改变阿里巴巴大股东的地位。但是,2005年,雅虎入股阿里巴巴,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的所有业务、雅虎品牌及技术在中国的使用权,换取了阿里巴巴集团39%的股份及35%的投票权。此次并购重组后大大稀释了马云团队的控制权,雅虎占据了阿里巴巴优势控制权。此外,企业很早就建立了期权机制,一开始是全员持有期权,直到2003年9月,开始对层级进行限制,员工只有达到一定的层级,才拥有期权。   由此,技术资本化是互联网创业企业的特征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让企业员工认为:这是我的企业,我需要为之奋斗!   但是,互联网创业企业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此类资本运作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获得预期收益和更广阔的市场,企业成功上市是获得预期目标和化解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将2007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作为初创期的结点和成长期的起点。   成长期:发行股票与控制权之争   成长期是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早期发展阶段,此时,产品和服务逐渐定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需要不断追加投资,开拓市场。   我们把2007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作为成长期的开始。在上市前,阿里巴巴已经完成一系列的资产重组业务,为其上市做准备。   (一)资本运作:资产重组和发行股票   在成长期,由于技术风险已经在初创期得到基本解决,化解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是创业企业的成功上市。此时,风险投资机构增资会带来新的资本进入,此外,银行等较为稳健的资本可能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改善而择机而入。由此,成长期的资本运作为资产重组、发行股票和风险投资。   阿里巴巴上市前一系列的资产重组,为其成功上市资产和股权方面的准备。2007年11月,阿里巴巴正式香港上市,发行r每股13.5港元,为其发展筹集了15亿美元的资金,除去超额配售部分,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此外,阿里巴巴还进行收购和投资。2009年,阿里巴巴集团正式成立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专注于二级市场的投资,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互联网公司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   (二)股权结构:控制权之争   2005到2012年间,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三大股东是雅虎、软银和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前文已经提到,2005年,雅虎注入的10亿美元资本使得雅虎占据了阿里巴巴的优势控制权。由此,马云为首的.管理层与雅虎之间的控制权争夺矛盾日趋激烈。从雅虎收购阿里巴巴集团股权到支付宝股权转让,再到阿里巴巴集团回购股权等重大事件,这些实质上反映了股东与管理层对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的争夺。2012年9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和雅虎完成股份回购计划,这场持续8年的控制权之争以马云团队最终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的控制权收场。   由此,互联网创业企业在其资本急剧扩张的成长阶段,在其经营业绩良好的前提下,风险资本的注入与控制权归属的问题,是企业需要权衡考虑的重要因素。   2012年6月20 日,阿里巴巴正式从香港交易所退市,为成长期画上句号,同时,也是成熟期的开端。   成熟期:整体上市与双重股权结构   成熟期是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达到成熟、被市场和消费者广为认可和接受的阶段。与此同时,提供同等产品的公司纷纷涌入市场,与企业形成激烈的竞争,此时,互联网创业企业必须审慎分析形势,推陈出新,积极应对挑战。   我们把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退市作为期成熟期的开端。随着香港主板上市,阿里巴巴的知名度日益扩大,马云先后获得“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十人”、“CCTV年度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同时,京东、百度、亚马逊、苏宁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涌入,对阿里巴巴带来巨大挑战。是固步自封、止步于此,还是推陈出新、积极应对?从小便善于谋篇布局的马云选择了后者。此前香港上市的是阿里巴巴的子公司,由于企业处于成熟阶段,已具备整体上市的条件,阿里巴巴的整体上市可谓是企业成熟阶段,积极应对挑战,推陈出新的一手好牌。   (一)资本运作:整体上市   成熟期,互联网创业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是风险资本的收获季节也是退出阶段。此时的创业资本家有两条出路:一是收回投资,成功退出;二是寻找新的增长点,保持资金流动性。马云选择了后者。面对互联网行业的激烈挑战,阿里巴巴将资本运作的重点转为整合资源,在一系列资本运作之后选择整体上市,使集团的整体价值提升。   2014 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首日收盘报价93.89美元,上涨38.07%,总市值2314亿美元,阿里成中国最大互联网上市公司,马云成为内地首富。   由此,当互联网创业企业步入成熟期,想要继续在资本市场拼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突破口尤为关键,保持资金流动性,积极资本运作,可以为企业永久注入活力。其中,各方面条件成熟的资本运作可以为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带来更为直接和强烈的作用力。   (二)股权结构:双重股权结构   互联网创业企业发展的成熟期中,企业的控制权和股权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的资本运作和发展规划非常重要,关乎资本运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于2013年7 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并正式启动在港上市程序,预期十月份挂牌的阿里巴巴却最终选择下一年在美国上市,究其原因在于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问题。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要求董事会的多数席位由合伙人提名,保证了合伙人对企业的控制权。“内部股东拥有对企业绝对控制权”这一中心思想,很好地维护了阿里巴巴合伙人优势控股地位和威信力。   由此,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成熟期的互联网创业企业对企业控制权一直以来的争夺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在保C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创始人的控制地位不受挑战,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 ;
2023-07-19 20:59:251

当年蔡崇信年薪百万美元,为什么他去阿里不出个百万做大股东?

当年蔡崇信情愿放弃百万美元的年薪,跟着还一无所有的马云创业,一个月只领500元的工资,这么有魄力的人,相信国内找不到几个。很多网友就在调侃,可能他是未来穿越过来的人,或者是刚好看到马云从太空飞船上下来,所以才会那样的义无反顾的跟着马云创业,成为阿里的创始人之一。那当年他那么看好马云,而且自己手里也有钱,为什么不投资个几百万美元做个大股东呢?那时候的阿里相当缺钱,而蔡崇信又有钱,完全是有能力进行投资。他不投资阿里主要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做投行出身的,深知一个企业的原创始人和团队才有可能带领公司走向发展壮大。企业在刚发展时期,可以说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它整个产品和商业模式和公司的制度市场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他们要从0开始做起,如果创始人和团队不占大股的话,会认为自己只是打工的,很难完成这一个阶段的工作。所以很多投资机构在早期投资时都不会去占公司的大股。那种投资进去直接占大股或者绝对控股的投资,一般都是发生在企业有完整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市场比较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创始人和团队整体来讲并没有初创时那么重要了。就像美团收购摩拜一样,创始人直接把公司卖了,美团直接控股。而在早期联合创业中,有的人出技术,有的人出钱,有的人出人脉资源,蔡崇信可以说是在出人脉资源,帮阿里架构整个公司和拉人来融资,属于是专业型的人才,软银孙正义就是蔡崇信介绍给马云,最后才完成融资的。假如蔡崇信自己投资阿里后占大股,那么在公司后面的管理和决策时到底是要听马云的还是听蔡崇信的,这就难免会出现问题。其次虽然当时蔡崇信是被马云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放弃百万年薪跟着一起创业。但是创业能否真正成功,这很难讲,他本身就是走投行出身的,见多了创业失败的案例。总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就是他要拿钱出来投资马云,他老婆会不会同意也还是一回事。所以多方面的考虑,蔡崇信情商那么高的人物肯定不会做这种事。事实上也证明蔡崇信的眼光和抉择是对的,虽然现在持有的阿里股份只有2%左右,但是随着阿里的市值越来越高,身家也跟着在飙升。可以说蔡崇信成就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同样也成就了蔡崇信。最后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马云早期创业的照片和视频那么多,是马云真的认为自己能创业成功而保留的吗?
2023-07-19 20:59:334

阿里巴巴是国企还是私企?

阿里巴巴不是国企,国家在阿里巴巴没有一分钱投入的。而阿里巴巴也不是日本企业。阿里巴巴是十几年前在浙江杭州注册的一家合伙制管理的私营企业。目前虽然已经发展成阿里巴巴集团,但是注册地还是在浙江杭州,也就是还是中国企业。有人可能所阿里巴巴有40%的股份是日本软银持有,但是不管谁持有,这家企业在中国注册,主要运营也在中国,所以算是中国企业。而且阿里巴巴是合伙人管理企业,软银虽然持有40%股份,但是只有收益权没有40%的管理权,软银在董事会只有2个名额,而董事会主要人员还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
2023-07-19 21:00:1215

腾讯和阿里最大股份都属于外国公司,为什么还会说是中国的企业?

从产权的角度,腾讯阿里第一大股东都是外国机构,从公司注册地,是境外的开曼群岛。但现代公司衡量归属的维度有很多了。其实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依据谁是公司的最大股东,这就是谁的公司,而应该看这个公司的控制权是谁的。由于双重股权架构和合伙人制度的出现,使得马化腾,马云等人虽然所持公司股权较少,但仍然拥有公司的投票权和一票否决权,公司的整体运营仍然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而作为大股东的软银等等,主要的任务只需要挣钱拿分红就好了,所以说,阿里和腾讯还是我们中国的企业。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阿里和腾讯的主营业务和主要收入均来自国内,虽然他们都在努力进行海外布局,但国内仍然是他们的主战场,产品和服务的受众也主要是国内消费者。最后,根据人情,我们当然还要看这个公司是谁“生”的了。腾讯和阿里的创始人都是中国人,就相当于我们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是中国的企业了。而对于注册地的问题就不用纠结了,开曼群岛是一个中国周知的避税地,我们总不能说作为开曼群岛主人的英国养育了APPLE吧?用通俗点的话说,缔造他们的人是中国人,控制他们的人是中国人,养育他们的人是中国人,生产活动的环境也在中国,所以,我们当然还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的企业
2023-07-19 21:00:4310

蔡崇信等当选阿里巴巴第一组董事,阿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外企”?

欧界报道: 9月17日晚间,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股东大会选举蔡崇信等三人各自担任公司第一组董事,三人均将任职三年至继承人获推选委任并获得适当资格为止。 蔡崇信自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一直是阿里董事局成员。担任首席财务官至2013年,目前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执行副主席、阿里巴巴集团及蚂蚁集团投资委员会成员、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创始合伙人之一。 蔡崇信最初放弃百万年薪,选择了阿里集团的500元月薪,将与马云互补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带领阿里成为电商界的领军企业,被称为“马云背后的男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担任第一组董事的三人中,两人是外籍,蔡崇信为加拿大籍华人。虽然马云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兼前董事,但阿里最大的股东还是外国财团。 前段时间,阿里集团可谓是丑闻不断:先是马云996福报的说法被官方推翻,又有阿里涉嫌垄断罚款百亿,再有马云与 娱乐 圈的关系链被扒......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此次蔡崇信等三人在股东大会上当选阿里集团第一组董事,也意味着马云正式退休。在阿里巴巴2021年财务业绩报告中可以看出,日本软银仍然是阿里的最大股东,马云从去年开始就不断减持股份套现,2019年马云还是阿里持股最大的个人股东,如今最新的股东名单已经没有马云的名字了。 阿里官方表示:马云现在已经不是公司董事,也没有管理任何行政事务,年报不用披露他的持股。他现在只有一个身份——阿里巴巴创始人。 股份的变化、蔡崇信等三人职位的变动也意味着阿里集团将迎来以此内部人事大变动,相关业务和发展战略也将进一步调整,未来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也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和演变。 阿里巴巴推行的是合伙人制度,虽然马云消失在阿里巴巴股东名单,不担任高管职务,但是他依然拥有对阿里巴巴的掌控权,只是他已经选择安心享受退休生活了。 马云背后的男人蔡崇信走到台前,挑起阿里第一组董事的大梁,我们无法推测退休后的马云将走向什么样的舞台。但正如他所说: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但马云会永远属于阿里。我们也同样期待阿里继续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7-19 21:01:561

马云高德股份从67%下降为25%,不再担任最大股东,其中有何奥妙?

马云在高德的股份大幅减少,不再担任高德最大股东,但是高德依然是由阿里团队主导。根据天眼查上的股权穿透图显示,马云目前仍是高德软件有限公司的最终受益人。
2023-07-19 21:03:206

两大资本体系的互联网烧钱大战,曾经的屠龙少年已成恶龙

(本文章是互联网简史第二篇) 2009年1月7日,中国工业信息部举行了一个小型的3G牌照发放仪式,给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图像、电子邮件等数据信息,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从前十年成长起来的“BAT”,经过了十余年积累,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储备上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靠着超前眼光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 接下来的十年爆发了数场互联网烧钱大战,这些大战是资本与资本的战争,也是BAT三雄之间的战争,更是初创企业与传统霸主的战争。 2011年,“千团大战”,关键词:O2O、团购 随着美国Groupon(高朋)在美国O2O市场大获成功,国内资本意识到了O2O领域将来中国互联网又一高爆发领域。 2010年3月,中国第一家团购网站“团宝网”上线,是中国Geoupon模式的开创者,同时也让国内创业者看到此模式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这个市场却是巨大的,完全有可能再造一个阿里巴巴。 同月,美团网上线,并且在年底完成了a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1200万美金。 随后,美团、拉手、团宝、窝窝、满座等5000多家团购网站加入了团购市场。 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也携着大量资金上场,阿里巴巴扶持美团、百度扶持糯米团、腾讯扶持大众点评。 2011年,团购网大战进入白热化,补贴、广告、地推、商家争夺、人才争夺等方面每天都在上演着激烈的争夺战。广告投入2亿起,团宝网当年的广告投入高达5.5亿,无计划无节制的烧钱,也注定大部分企业的最终归属,倒闭。 不仅在资金投入上,同时在商家争夺、人才争夺上也异常激烈,“三十六计”通通用上了,卧底间谍不只是电视上才有,在这场大战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曾经一家团购网站,华南市场的总经理及以下人员连锅被竞争对手挖走,现场谈价现场签合同,当老板知道后,马上赶往华南,不过已无力回天,随即该团购网逐步退出市场。 2011年资本寒冬降临,短暂而疯狂的烧钱大战后,大部分的参战者以失败者的身份退出战场,仅存几家团购网站活跃在团购市场。 美团在最后关头拿到了阿里的关键性投资,最后活了下来,最终在2015年吞并大众点评网,在团购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0%,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又一“独角兽”诞生。 2012年,电商之战,关键词:大家电、0毛利、低价 2012年,京东坐稳3C市场后,由刘强东两条微博点燃了2012年的电商烧钱大战 刘强东杀气浓浓的两条微博,让老牌传统家电卖场的国美、苏宁感到后背发凉,随即迎战。 随后易迅、当当加入战场 作为消费者茶余饭后最喜欢的谈资就是刘强东与张近东的微博隔空喊话,反正就一句话,我要做到比你便宜。 这一场烧钱大战下来,对于参战企业来说,算是皆大欢喜,各家的流量及销量大涨。 京东也在2014年合并了腾讯易迅网,从此京东商城在电商行业站稳脚跟,非要说一个赢家的话,那就是京东商城。 苏宁和国美已经正式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 这一场烧钱大战后,消费者的家电、3C产品购买开始大规模从线下走到线上,烧出了电商的新格局,同时也烧出了传统家电卖场的丧钟。 2013年,在线 旅游 烧钱大战,关键词:OTA、携程 这场大战还要从携程创始人梁建章2011年游学海外开始,携程本在线 旅游 市场拥有绝对的地位,由于创始人功成身退后,艺龙、去哪儿等企业纷纷发力抢占市场,导致携程市场份额缩减8成。 2013年,梁建章重出江湖,掀起了一场在线 旅游 的烧钱大战。 经过两年,各自烧了数十亿,却没有最终的赢家,艺龙、去哪儿因烧钱过度,最后被携程控股,同时携程也因此站消耗过度,大额转让股权,以输血续命。 此时大局尚未定局,途牛、同程、飞猪、驴妈妈等后继者陆续上场,最终胜者还未见分晓。 2014年,网约车大战,关键词:共享经济、红包雨、1元打车、高额补贴 2012年,滴滴、快的悄然成立,“网约车”一词正式登上中国互联网的舞台 2014年,腾讯旗下在线支付产品“财付通”上线,对标阿里支付宝。 此时,正在大力推广微信在线支付的腾讯,看到了网约车的市场规模,同时也为微信支付打开局面,于是入资滴滴,滴滴开始向全民每日送400万总额的打车红包。 背靠阿里的快的,快速跟进。 接下来是全民打车的狂欢,打车比公交车还便宜,网约车司机的疯狂补贴,一下子让网约车司机成了“高收入”人群,无数人对于“网约车司机”这一职业蠢蠢欲动。 全民狂欢的背后,是滴滴与快的的疯狂补贴,也是阿里与腾讯的直接较量,短短4个月时间,两家公司光是补贴就发放了近40亿。 经过一年的烧钱后,阿里与腾讯终于冷静下来,在资本市场的撮合下,滴滴与快的合并。 然而还没来得及清理战场,又一位更加重量级的对手上场,美国Uber进入中国。 2015年,滴滴再战美国Uber,这一年滴滴损失100亿人民币,Uber在中国市场损失10亿美金,最后滴滴将中国Uber收入囊中,此时美国Uber也成为了滴滴外部最大股东,最高时曾达到20%,这一操作也成了日后一大诟病。 2016年,网约车经过两年的烧钱大战,格局已定,滴滴一统网约车市场,中国又一巨型独角兽诞生。 2015年,外卖大战,关键词:美团、饿了么、补贴 既B2B、C2C、B2C市场格局已定之时,O2O开始崭露头角,在2011年千团大战中奠定了美团在O2O到店的霸主地位。 2015年之前,O2O到家还一直处于缓慢爬坡中,2009年成立的饿了么、美餐网、开吃吧等外卖平台,依靠着融资来的钱慢慢培养着市场及消费者的外卖习惯。 到了2013年,阿里、美团、百度等加入外卖市场。 到了2015年,美团收编其在团购市场的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大众点评”,随后空出手来,开始全力抢占外卖市场,四巨头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近身肉搏。 饿了么当年融资10亿美金,美团融资20亿美金,快速甩开了中小外卖平台,百度外卖也只能并入饿了么,同时近一年的持续烧钱,也让美团和饿了么不堪重负。 到了2016年,中小外卖平台几乎全军覆没,美团与饿了么双雄并立。 这一场烧钱大战,让外卖市场彻底打开,客户群体从学校到写字楼,再到小区,从工作餐延伸到早餐、晚餐、夜宵。 再往后,大局已定,烧钱结束,外卖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接下来做的下提佣金,上收各项费用,曾经的补贴一去不复返,想要低价就冲会员。 2017年,共享单车烧钱大战,关键词:共享经济、单车 2015年,ofo首次提出无桩共享单车概念,在北京校园内运营。 同年,摩拜将ofo概念推广到城市,在上海正式上线。 资本市场从外卖大战中抽身出来,网约车和外卖大战让资本市场看到打造独角兽的魅力,于是眼光放在刚刚兴起的共享单车领域。 随即40余家企业逐鹿共享单车。 具体的火爆程度,看图可知。 短短一年,终成战局,剩下的是一地鸡毛,尸横遍野。 经过此次大战后,最终形成了美团、滴滴、支付宝三家共享单车的格局。 2018年,新零售大战,关键词:无人货架、新物种、便利店 这一次烧钱大战,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细分领域了,而是全面开战,四处开花。 主要分了两大资本阵营,阿里和腾讯。两大产品阵营,前店后仓和新型便利店 阿里系:盒马、苏宁、易果生鲜、联华超市、银泰商业、居然之家等 腾讯系:永辉、京东、家乐福、美团、海澜之家、每日优鲜等 2020年,社区团购烧钱大战,关键词:滴滴、美团、拼多多 2017年,兴盛优选在湖南成立,依托社区便利店(团长),通过“预售+自提”的方式让消费者提供零售服务,主打蔬果、肉禽、米面粮油等食材。经过两三年的沉淀,兴盛优化在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及物流模式上已经摸索出基本成熟的模式。 生鲜电商一直是资本市场念念不忘的领域,但是砸了不少钱进去,还没一家上市企业诞生,同时生鲜电商的门槛极高,让不少人忌惮。 同时年规模几十万亿的市场也让人垂延三尺。 之前早就传出滴滴即将赴美上市,但是中国网约车市场的瓶颈也显,为了在国际资本市场讲好未来的故事,2020年6月,滴滴旗下社区团购“橙心优选”在成都正式上线。 随即,拼多多、美团等快速跟上。 第一波,抢人大战,双倍三倍工资抢人都是常事,2020年是生鲜电商从业人员的高光时刻,只要你愿意去,工资多少都可以谈。在西部城市,一个专员级别就可以拿到上万的offer。 第二波,提高佣金抢团长 第三波,加大补贴抢客户,0.9元9个鸡蛋,随处可见。 短短半年时间,整个市场上骂声一片,“和小贩抢生存的饭碗”,“扰乱市场价格体系”,“无序扩张”等等。 随着国家的出面及相关政策的下发,短短一年不到,社区团购大战就平静下来。 橙心优选已经退出市场,还剩下兴盛优选和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几家还在继续运营,不过运营的方式和手段变得理性多了。 过去十年整个互联网不断的爆发烧钱大战,这些钱主要烧在了真金白银的补贴、营销推广和并购上,极少企业是将钱真正烧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最后在大战中,幸存下来的,恰恰是一开始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 这十年不仅烧出了新的行业独角兽,同时也烧出了普通群众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 整体来说有利有弊吧!
2023-07-19 21:03:531

赵薇是如何成为阿里巴巴第二大股东的?是在阿里巴巴上市后,股票市场上购买的还是参与成立时分配的?

赵薇是阿里影业的第二大的股东,是影业!说赵薇是阿里第二股东的简直是笑话 !2014年12月20日,赵薇及其丈夫黄有龙于以每股1.6港元的价格,耗资30.88亿港元买入约19.3亿股阿里影业(01060,HK)股份,持股比例9.18%,成为阿里影业第二大股东。
2023-07-19 21:04:011

阿里旗下的app有哪些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网络三巨头BAT之一,真正开启了中国网络购物的恢弘光景,并且在国内各个领域行业生枝发芽,成为阿里帝国,集团旗下相关软件更是无数,以手机淘宝和支付宝为开端,衍生出各个生态系统,线上线下全方面发展,在中国,任何手机都会有阿里系app安装,他们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手机应用,不仅便利你的生活,还将一直影响你的生活…阿里通信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阿里通信app是由阿里巴巴推出的一款通讯服务客户端,该客户端可以帮助用户去购买手机号、开通业务等闲鱼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闲鱼app是一款网上购物软件,在这里用户们可以自由的贩卖自己闲置的物品,也可以低价都买他人上架的商品蚂蚁财富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蚂蚁财富是一款手机金融app,阿里蚂蚁金服旗下金融产品管理,原叫蚂蚁聚宝app,是你金融理财,基金投网商银行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网商银行App是一款手机银行客户端,阿里旗下蚂蚁金服牵头创立的中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在这款应用上,用阿里众包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阿里众包是一款手机兼职工作发放平台软件,用户可以在上面找到各种短时工作,不论是合理利用闲暇时间,还是阿里健康大药房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阿里健康大药房是一款手机医疗软件,健康管理,常见病百科搜索,在线咨询名医以及药师知道用药,还能线上购阿里小智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阿里小智是一款手机生态管理软件,主要用于管理阿里巴巴旗下智能家居硬件,远程控制,设备互联,语音唤起,娱乐宝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娱乐宝App是一款手机金融软件,由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制作的娱乐骰子平台,超多明星资讯,丰富的投资收益点点虫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点点虫是一款手机社交软件,视频聊天美颜效果,搞怪表情一秒逗趣,让面对面交流更有趣,阅后即焚功能保护你淘我要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淘我要App是一款手机购物软件,能为你暖心导购想要的商品,只要跟app对话,讲出想要的东西,它就会为淘宝头条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淘宝头条app是一款手机资讯软件,来自阿里旗下的新闻阅读应用,为你带来最新最快的国际时事推送,中立新淘宝直播App主播版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淘宝直播App主播版是一款手机直播软件,能让淘宝店家或营销用户进行商品推广的应用,利用短视频等方式,淘工作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淘工作是一款手机求职招聘软件,来自阿里巴巴的广大企业脉络,让找工作更轻松,企业招兵买马利器,投简历一菜鸟裹裹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菜鸟裹裹是阿里巴巴旗下手机软件,网罗国内大部分快递物流信息,不用进入淘宝即可查快件,建立菜鸟联盟,使淘宝大学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淘宝大学App是阿里巴巴旗下手机软件,用于淘宝系软件卖家培训,指导开店流程,跟各种超级卖家交流,全方阿里钱盾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阿里钱盾App是阿里巴巴旗下软件,与国务院联办下推出的手机管理应用,不仅有着手机清理加速功能,更有着聚划算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聚划算App是阿里巴巴旗下软件,每天为你推送你喜欢的商品的优惠信息,各种秒杀活动提前预告,半价抢购活千牛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千牛App是阿里巴巴旗下软件,用于淘宝卖家与商家的管理必备手机应用,支持多账号登陆,在手机上进行店铺银泰网上购物商城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银泰网上购物商城app是阿里系购物软件,结合银泰百货商场的强大线下优势,打造高端品牌的顶级网上购物体大麦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大麦app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购票软件,主要针对演唱会演出门票,由大麦网而来,随时随地抢票购票,更有活动盒马鲜生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盒马鲜生App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生鲜购物软件,线下门店大量覆盖,生鲜极速配送到家,让你足不出户体验到最口碑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口碑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综合性生活软件,可以为你提供外卖点餐、电影购票、酒店订房等多样生活帮助,让你的出支付宝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支付宝App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软件,可以说是中国人出行购物必备应用,让你享受无现金生活,不UC浏览器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UC浏览器是一款手机浏览器软件,提供极速浏览体验,超省流量黑科技,新资讯、好福利、精内容,一搜即得。虾米音乐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虾米音乐App是一款安卓音乐播放软件,由虾米网推出的官网应用,超多音乐在线聆听,齐全曲库网络各大明星阿里星球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阿里星球App是一款阿里系社交软件,阿里巴巴文娱旗下明星全部加盟,打造最潮的娱乐社区,千万粉丝互动,飞猪旅行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飞猪旅行是一款阿里巴巴旗下的旅游软件,精选攻略、出行保险,旨在为您提供优惠、便捷、高性价比的出行服务阿里旺旺手机版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阿里旺旺手机版是一款聊天工具app,是来自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的商品订单管理软件,同时能与客户客服聊天淘宝安全中心app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淘宝安全中心是一款保护用户资金财产的安全软件,安装后可以在软件里随时查看支付宝、淘宝、天猫等账号的登淘票票手机版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概要淘票票是一款掌上购物软件,这是一款专门用来购买电影票的软件,影迷们可以通过它随时查票,购票,抢票等,阿里巴巴旗下app汇总
2023-07-19 21:04:124

支付宝的最大股东是软银吗

不是的,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是软银。支付宝在2004拆分出来的 目前属于蚂蚁金服。来源:中证网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4年10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蚂蚁金服以“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助力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加速迈向“互联网+”,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蚂蚁金服集团旗下及相关业务包括生活服务平台支付宝、移动理财平台蚂蚁财富、云计算服务平台蚂蚁金融云、独立第三方信用机构芝麻信用以及网商银行等。另外,蚂蚁金服也与投资控股的公司及关联公司一起,在业务和服务层面通力合作,深度整合共推商业生态系统的繁荣。”
2023-07-19 21:05:322

财务数据一般般的良品铺子,高瓴资本买成第三大股东,看上啥了?

作者:空婵夕颜 作为被高瓴资本看上的公司,良品铺子一上市就备受瞩目。 目前高瓴资本一共持有良品铺子13%股权。其中珠海高瓴持股5.15%,香港高瓴持股5%,宁波高瓴持股为2.85%。(据高瓴资本相关 人士透露,上述投资成本合计8.2亿元。) 高瓴资本合伙人曹伟,也是良品铺子的董事,谈到为什么投资良品时说:“良品铺子十几年来 吃透了零食的整个价值链条,建立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这家公司 同时融合了品牌和零售两种模式的优势 ,唯有通过零售直面客户才可以深刻洞察消费者需求,而品牌力则让良品铺子牢固抓住用户心智,稳居全渠道休闲食品的龙头位置。” 怎么去理解这种融合优势?有些超市推出自有品牌算不算融合了品牌和零售的模式优势?而品牌商自己开网店算不算融合了两种优势?如果大家都能做是不是就不算优势了? 在高瓴董事长张磊《价值》这本书中良品铺子是作为新零售的代表举例的。 张磊认为:“良品铺子在新零售的打法中理解了前提、抓住了关键,也在用创新来重构更符合消费需求的场景。首先是产品品质,其核心 是“全品类”扩张,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休闲零食本身就要求口味、要求品质,因此,如何把控品质、如何调剂配方成为运营的重点环节。良品铺子建立理化试验室、感官实验室,制定从化学到美学的一系列标准;将零食味道的调剂配方作为基础科学,根据地域、季节做味道 细分和产品投放。其次是渠道优化,其核心是“全渠道”模式,通过数据 化和设计化,使得全渠道消费场景能够最大化吸引潜在客户,而其“端到端”的全价值链可以从源头上保证品质,也可直接倾听消费者的声音 和诉求,使全产业链的弹性和灵活度很大。” 总结一下几个关键词: 全品类、全渠道、全价值链。 1、先说全品类,良品铺子现在有1200个SKU,不过这么多品类,都是代工模式,没有自建工厂如何去把握品质呢? 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中,像福建爱乡亲食品股份、上海顶誉食品有限公司都因食品安全问题遭到过处罚。 投资者还有疑问:公司的产品是公司研发后由别的工厂代加工,公司怎么防止或避免一些工厂稍微调整配方后低价生产销售同类产品? 要知道良品铺子的部分供应商有自己的淘宝店,且相似的产品都躺在货架上。 公司的回答是,良品铺子研发的产品从研发的设计开始,要经历小试样品制备、消费者测试、配方调整、工艺确认、产品定型检测等等过程,每个过程都建立了相应的控制要求以及标准,最后在产品定型后会确定一个多纬度的产品质量标准;原料来源、种类、产品配方、工艺及生产过程都是特定的,同时产品最终销售前必须经过定型时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多重质量监控与检测来确定每个批次产品的口感及品质。 这个回答是否可以理解为——我可以保证我的品质供应,而且别人还仿效不来呢? 公司这种轻资产模式对于质量的把控肯定没有自建生产线的盐津铺子来得容易,但好处在于可以更快的扩张新品类。 但不断全品类扩张还有一个问题是—— 没有一个独特的爆款产品 ,譬如一想到恰恰食品就想到瓜子,而良品铺子虽说是全品类,但它能做的,三只松鼠、百草味都能做,因为大家都可以找代工,差距就在口味不同而已。 “良品铺子建立理化试验室、感官实验室,制定从化学到美学的一系列标准;将零食味道的调剂配方作为基础科学”。这句话意在突出良品铺子的 研发品质 。 但从研发费用投入和研发人员来看,良品铺子并不突出。 以2019年末数据来看,公司研发人员137人,研发费用0.27亿,均低于三只松鼠。同期三只松鼠研发人员241人,研发费用0.5亿。 纵向对比来看,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速只有2%,而三只松鼠却高达65%, 研发费用 2019 2018 2017 2016 (亿元) 良品铺子 0.2736 0.2081 0.2015 0.2550 三只松鼠 0.5022 0.3412 0.1677 0.1184 2、再说渠道方面,良品目前确实有全渠道优势,公司有门店;有电商平台;有社交电商;进入外卖渠道、有终端app。得益于全渠道优势,从2019年数据看,无论是营业周期、净营业周期、还是存货周转天数等指标,良品铺子都是高于三只松鼠、盐津铺子,还有恰恰食品等同类公司。 纵向对比来看,相比2016年,2019年的这三项数据都有所进步 。 也有分析认为这与公司数字化程度较高的管理体系有关。2019年年底,公司完成了12座仓库的信息化建设、42套信息系统集成,实现了99%财务自动化对账和499项流程标准化,建立了200万笔/小时的OMS订单系统处理能力,同比去年增加25% ;日均百万单的物流系统发货、复核、揽收能力,可支撑线上单日交易超过600万笔、线下单日交易超过150万笔。 良品铺子对自己的定位也是一家通过数字化技术融合供应链管理及全渠道销售体系开展高品质休闲食品业务的品牌运营企业。 从公司IPO募投项目4.8亿看,包括全渠道营销网络建设、仓储与物流体系建设、信息系统数字化升级项目、食品研发与检测中心改造升级(按募集资金大小排序)。可见供应链管理和全渠道销售是公司目前最重视建设的项目。 不过目前三只松鼠和百草味也在加强线下投入,未来良品的全渠道优势会不会消失呢?像三只松鼠IPO募资6个亿投入的项目就包括全渠道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供应链体系升级项目、物流及分装体系升级项目,发展思路大同小异。 3、而所谓“端到端”的全价值链我理解就是良品铺子作为渠道平台型休闲零食企上游能把控食材质量,终端能直接接触到消费者,能够随时把握市场动向。 不得不说良品铺子作为渠道平台型公司对上下游地位相对还是比较强势的。以2019年数据来看,2019年公司应付账款占总资产的23.79%,公司应收账款主要为应收大型电商平台款,只占总资产比6.75%;另外公司还有13.75%的其他应付款,其中大部分是应付加盟商保证金、此外公司还有包括预收卡券款和预收特许权使用费在内的预收账款占到3.93%。 不过我相信高瓴投资良品铺子原因肯定不是书中说得如此简单。 张磊在《价值》中所言:投资一般可从 行业、公司、管理团队 这三个层面来分析。我们再从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从行业层面看,首先看休闲零食定义,休闲零食休闲食品其实也是快速消费品的一类,是在人们闲暇、休息时所吃的食品。可以理解为:这个行业非刚需,需要有钱有闲。其实这一点从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表现可以略见一斑,像三全食品、克明面业等主食或类主食都表现不错,但休闲食品除了盐津铺子外都表现差强人意。 根据国泰君安的数据: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4014亿元增长至2017年91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29%,到2018年市场规模突破10000亿元。从休闲零食行业来看, CR3不足20% ,其中良品铺子市占率3.2%,在细分电商渠道方面,CR3不足25%,其中良品铺子市占率5%。 但拼多多APP,以及网络直播的兴起,让人看到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也并非一帆风顺,长尾企业有时候也有春天啊。要知道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三家龙头公司在网络直播的冲击下,市占率不升反降。 再看竞争格局:这个行业细分领域太多,厂家也非常多。且不论卡夫、马氏、达能、雀巢、乐天、好丽友等海外品牌,还有曾经风靡全国的快消三巨头,统一、康师傅和旺旺,就A股上市公司而言,就有恰恰食品、好想你,三只松鼠、来伊份、盐津铺子、甘源食品、绝味食品等、还有徐福记、冠生园盼盼、达利园等等。 从进入门槛看,普遍认为食品行业门槛低、生产相对简单,而消费人群众多,市场大。良品铺子对行业的认知是,休闲食品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但能够提供全面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品牌企业相对较少。 盐津铺子认为,小品类休闲食品行业主体数量众多,产品具有同质性特点,进出行业门槛较低,信息基本互通,消费者覆盖面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壁垒,在一些细分领域有一些龙头企业的市场影响超越其它同行业企业,品牌影响和差异化程度逐步加大。 其实从良品销售费用也可以看出这个行业竞争激烈。 从销售费用绝对额来看,良品铺子近三年销售费用投入仅次于三只松鼠。 再从销售费用占营收比看,良品2019年20%的水平在行业内还属于中游水平, 从销售费用细分项来看,公司促销费用和运杂仓储费用是大头,其中促销费用是最多的。 再简单看销售收入和促销费用的比值,在2019年促销费用同比增速高达84%的背景下,销售额度的边际效应却是下降的,未来会不会陷入无促销不营收的怪圈呢? 2、从公司层面看:良品铺子成立于 2006 年,从 2006到2011 年,良品铺子卖零食的渠道只有一个——门店。2012 年,食品电商开始成熟之后,良品铺子开始涉足电商,并在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几十个多线上渠道展开了销售。 简单比较一下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水平。 除了2016年以外,良品铺子净资产收益率都在20%以上,在A股相关公司中处于相对领先位置。 拆分来看的话,净资产收益率贡献最大是杠杆,也即权益乘数,良品铺子的权益乘数连续三年排在A股相关上市公司第一位,但公司的杠杆并非来自有息负债,而是来自经营上的杠杆,也即前面文中提到的各种应付款。 从销售净利率来看,良品铺子近四年都不到5%,良品铺子本来毛利率都在30%以上,但无奈销售费用投入太多,导致净利率水平极低。 从总资产周转率看,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在行业内都是相当高的,可见两家公司运营能力都是不错的。 总体理解是,休闲食品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但非刚需的赛道。企业想要占据更多的份额,必须适应市场的不断细分,创造新品类,否则经过快速增长后,就会陷入困境。
2023-07-19 21:05:451

支付宝的最大股东是软银吗?

支付宝的最大个人持股是马云,但最大股东是日本的软银。马云本人在支付宝持股比例,不会高于持股比例7.3%。阿里小微,也就是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布了自己的股权架构,40%的股份用作全员的股权激励,60%的股份用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小微金服的公告里说,马云在小微金服的股权不会高于他在阿里集团的持股比例。而公开数据显示,马云在阿里集团目前的持股比例大约是7.3%。也就是说马云在阿里小微的持股比例也不会超过7.3%。在2009年6月份以前,支付宝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AlipayE-commerce公司70%控股。同年8月,浙江阿里巴巴又以1.65亿收购剩下的30%股权。2009年6月份,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马云持股80%,另一位阿里巴巴创始人谢世煌持股20%)以1.67亿收购支付宝的70%股权,2010年8月又以1.65亿收购剩下的30%股权。由于浙江阿里巴巴在今年一季度前由阿里巴巴集团协议控制,故两次转移属于集团内资产划转。2011年一季度,由于央行要求申请牌照的支付企业对外资持股情况做出声明,马云中止了阿里巴巴集团对浙江阿里巴巴商务有限公司的控制协议。
2023-07-19 21:05:521

阿里巴巴的名字是怎么由来的?

最初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虽然创业资本很少,但马云还是将未来的公司定位为全球的公司,因而名字也应该是响亮的、国际化的。为了注册一个好的名字,马云思索了很久。直到有一次在美国一家餐厅吃饭时,他突发奇想,找来了餐厅服务员,问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服务员回答说知道,并且还跟马云说阿里巴巴打开宝藏的咒语是“芝麻开门”。之后马云又在各地反复地询问他人,经过这个测试,马云发现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并且不论语种,发音也近乎一致。“从我外婆到我儿子,他们都读阿里巴巴。”就这样,一锤定音,马云将“阿里巴巴”确定为公司的名字。我们选择“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是因为我们希望成为全世界的十大网站之一,也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我们。你既然有这样一个想法你就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品牌、优秀的名字让全世界的人都记得住。后来,马云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把网站取名“阿里巴巴”的更深层的目的,那就是:我取名字叫阿里巴巴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全球,我做淘宝,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们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创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优秀公司。既然那么多的人都知道阿里巴巴,知道关于芝麻开门的故事,那么阿里巴巴这个域名很可能早已存在。果不其然,当马云兴高采烈地去注册域名时,却被告知“阿里巴巴”域名已被一个加拿大人买下了。但是,马云认准了这个域名将来会流传全世界,所以,他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在当时的启动资金50万元中,拿出了1万美元从那个加拿大人手中买回了阿里巴巴的域名。虽然代价不菲,但是比起Google斥资百万赎回两个CN域名的个案,马云的这一步也许走得并不亏。扩展资料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里巴巴
2023-07-19 21:06:0412

哈啰出行正式递交招股书赴美上市,背后第一大股东是谁?

哈罗出行即将赴美上市,也就是说纳斯达克因为国内的股市上市太难了,就算是借壳上市也不是那么好操作的,近些年来国内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你要真想排队,那前面好几百家公司都排着呢,不知道什么时候排到你,但是纳斯达克上市就容易多了。哈罗出行背后第一大股东是蚂蚁集团没错,就是你平常所使用的支付宝的这个蚂蚁集团可以说,现在你手机里面的软件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个就是阿里系的,一个就是腾讯系的,这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基本就这两个派系的其他的公司虽然也有,但都是小公司对你影响没有那么大,蚂蚁集团之前上市没有成功,不管什么原因我们就不讨论那么多了,但是终究破碎,人家本身这个经济的实力仍然摆在那了,确实是受影响了,但是旗下这么多的公司,该上市一样是上市的。哈罗出行本身的盈利能力这些年是在逐渐上升的,因为按照中国实体产业的这个利用率,你想正常生存下去,你起码利润率得到10%左右,超过10%,你正常上市应该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哈罗出行2020年公布的年报上面显示营收是60亿左右,精力是7亿左右,也就是说他的净利润能达到百分之十一十二左右,这个已经不低了,现在好多老牌的上市公司它都不见得达到10%的利润。现在共享单车市场上面已经分出了较为明显的派系,因为你所熟知的就是那些车子,没有什么其他的了,就基本上都在那儿,以前是百家争鸣,好多企业都在做,这个市场现在已经淘汰了好多企业了,剩下的就那么几个,所以市场逐渐稳定了,他们该赚钱的自然就赚钱了,在18年左右的时候哈罗是亏损的,从19年开始逐渐转为盈利状态。
2023-07-19 21:07:309

北汽集团超越吉利成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北汽占的股份比是多少?

吉利斥资90亿美元收购了梅赛德斯-奔驰戴姆勒公司9.7%的股份,成为戴姆勒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戴姆勒股份公司的长期股东和中方合作伙伴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BAIC)12月13日宣布,自2019年起将其在戴姆勒股份公司的股份增至9.98%。从持股份额上已经超过了吉利,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Baic在戴姆勒的持股强调了旨在维持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长期增长的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戴姆勒持有北汽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北汽股份9.55%的股份,以及北汽股份在A股上市的北汽蓝谷2.46%的股份。根据一项协议,北汽集团确认它不会进一步提高其在戴姆勒的股份。奔驰的母公司近年来频繁出售其股份。几年前,吉利集团收购了戴姆勒的股份,成为戴姆勒的最大股东。就在刚才,12月13日,北汽集团进行了9.98%的股份发售,超过了吉利,成为最大股东。戴姆勒还拥有在香港上市的北汽集团9.55%的股份,基本上就是这样。更大的汽车股份意味着未来将与戴姆勒合作推出全新的车型。如今,戴姆勒ag公司旗下有奔驰、精灵、奔驰AMG和迈巴赫等车型品牌,旗下有吉利和精灵,北汽已经与奔驰建立了合作关系,前期在进一步供股的条件下,北京汽车集团或将在未来推出更多的合作车型,具体有哪些车相信很快会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2023-07-19 21:08:124

马化腾作为京东最大股东,为什么要扶持拼多多,这不是集团内斗吗?

对于腾讯投了京东再投拼多多其实没啥奇怪的,了解下腾讯在电商上的 历史 ,以及腾讯当前对外投资的状态就能明白。 1、电商是腾讯心中的疼: 马化腾其实做电商挺早的,淘宝出来后腾讯也跟进推出了拍拍网,期间也收购过易讯想增强业务,但始终没太大起色,半死不活。在电商这块腾讯可以说是一败涂地。最终,腾讯选择了京东,这是当时最能和阿里正面对抗的电商平台。但是腾讯显然并不满足与此,此后还相机投资了唯品会、蘑菇街、美丽说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电商平台。显然,腾讯想在电商这块不断的深耕。毕竟竞争对手阿里的电商体系已经很完备了。 而对拼多多的扶持,除了有继续深耕电商领域之外,更多的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微信的崛起,腾讯更想充分利用微信的优势来实现在电商这块的崛起,或者说示范作用。其实对于拼多多,腾讯并非是最早的投资者,只是B轮融资时和其他投资机构一起加入的,并且总金额也不多三家投资机构总计才1.1亿美元。 后续大家都看到了拼多多的爆发力,这种爆发不仅提现了拼多多自身模式的独到之处,更是体现了微信这个平台在电商上的优势,社交电商从此开始名扬天下。到了2018年拼多多优势明显时,腾讯才又加大投入,和其他机构一起投资的了30亿美元。 2、腾讯对外投资模式: 至从3Q大战后,腾讯基本上就改变了原先什么都自己玩,自己操作的方式,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当然,这种开放也不算是正真开放,只是更多的项目不再玩模仿了,看着好直接拿钱砸,收购、投资都行。这种方式不仅对腾讯有利,自然对很好创业者也挺有利,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领域被腾讯模仿抄袭了,而且还能从腾讯这里拿到前期的资金。 而腾讯的对外投资其实就是广撒网,看着好就投一笔,基本上也不参合创始人的运营,放手让人家干。因此,对拼多多的前期投资其实只是腾讯众多普通投资中的一员,看着拼多多早期的投资人都不错,上线1年后的业务发展也不错, 况且这模式也有利于微信的社交电商 。得,咱就跟着投一把吧!或许能有用! 对于这种小规模的投资,当年的京东我想也不会在意,三家机构一起也就投了1.1亿,这金额实在不算多。直接2018年拼多多发展喜人,爆发力太强了,这时腾讯才追加投资,多家机构一起投入30亿美金。总结: 对于拼多多早期的投资,腾讯应该也并没想太多,根本没想到3年能上市,只是看着是电商领域,又是模式上有创新,就跟着一起投了。属于腾讯当年诸多投资的普通一员而已,只是没想到后期拼多多这么猛。所以,拼多多和京东说不上是内斗,只是腾讯投资的两家公司而已。此外,在投资这块腾讯同时投两家竞争对手的事情其实挺多,这本质上是为了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避免让自己投资失败,你们谁能做大做强,我都不亏。这或许也是马化腾的精明之处。历史 上有个故事,康熙皇帝有两个治世之臣,明珠和索额图,两人门徒众多,各府台衙门均有两人把持。 明珠因罪落难入狱,危急时刻,管家贿赂狱官见到明珠,“老爷,事到如今,您看如何挽救?找谁帮忙?” 明珠道“模仿索额图门生笔迹,多写参我的折子,递给皇上就可!” 管家不觉明厉,但别无他法,按明珠吩咐照做,不久,明珠出狱! 管家问,明珠答“自古帝王喜欢臣斗,臣斗臣则主兴,臣斗主则主亡!吾与索额图争斗多年,若我失势,索额图会和谁斗?我让你模仿他的门生笔迹写折子参我,皇上越发觉得索额图实力雄厚,才会留我姓名牵制与他” 我不是马化腾肚子里的蛔虫,也不是腾讯的高层,跟马化腾也没什么交情,他也看不上我,有些东西我们并不清楚,但不妨来猜一猜。从蛛丝马迹中挖掘出真相,其实也是蛮好玩的。 腾讯现在的业务很繁杂,主要是由即时通讯系统包括QQ和微信、 游戏 、电商和支付系统等组成。其他的琐碎业务不论。 前两者即时通讯系统,不管是QQ还是微信,双雄出击,在国内是无人可以匹敌,没有像样的竞争对手。阿里的钉钉也只能在企业办公市场剑走偏锋,至于阿里旺旺更是越来越萎缩。这块马化腾完全不用担心。 游戏 ,网易有一定竞争力,但是也无法威胁腾讯,腾讯在这一块有微信、QQ的加成,坚如磐石,马化腾也不用担心。 腾讯目前最闹心的是支付 。因为即时通讯系统、 游戏 都遇到了瓶颈。即时通讯系统已经没有增长空间,国内只要是智能手机,基本上都已经用上了这俩系统,再增加也没增加的地方; 游戏 市占率已经到了垄断的地步,也没有增长空间。 从目前的布局来看,马化腾和腾讯下功夫最多的就是(微信)支付和背后的金融业务。这一块具有巨大的潜力,想象空间无可匹敌。不管是支付、借贷、信用支付业务、保险、风险投资等,只要(微信)支付能站稳脚跟,腾讯就可以做万世企业,基业长青基本上就是稳的。 但目前来看, 腾讯的支付业务是相对比较弱的,尤其是信用业务,跟支付宝差距巨大 。比如阿里余额宝、花呗、借呗业务都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但腾讯不管是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等,至今还只是一个简单的收单业务,即最简单的支付服务,收钱、转账、结算,跟刷银行卡相差无几,没有多大的差别。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即 腾讯的支付业务只涉及收付款本身,不涉及到背后的交易流程,也就是说,它的支付业务不清楚客户交易的细节,也无法把握后台的资金流向、交易流程,无法把握交易本身,它不参与交易。这就是它与支付宝最大的差距 。 支付宝参与到交易流程内部,对交易流程的深度参与,对供应链交易的深度参与,使得他能够准确的把握用户、商户的资金、信用情况,对客户的信用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支付宝能够基于此推出各种各样的信用业务,比如类似于信用卡的花呗、借呗业务。而腾讯的微粒贷最近才开始试运行。 为何?就是因为 腾讯不掌握交易细节,无法基于交易做出信用评判。而要掌握这些信息,就必须深度参与到交易之中去 。 再回过头来说说腾讯与京东的关系。腾讯确实是京东的最大股东,但是你要看看京东老板是谁?刘强东。这不是一个让人摆弄的主,而且京东也推出了自己的京东金融,交易细节和信用记录他是不会开放给腾讯的。实际上,京东金融和腾讯的支付业务是完完全全的竞争关系。既然如此,那只有扶持自己的电商平台。但看来看去,只有拼多多可以依靠了。那么,他不扶持拼多多又能扶持谁呢?慧聪?太小了。苏宁易购和阿里走的更近。唯品会也许是一个选择。 所以我们的答案应该很清楚了。 腾讯别无选择,它未来最重要的业务肯定是金融和支付,而要在这方面和阿里分庭抗礼,它需要自己的电商平台。 这是马化腾全力扶持拼多多的重要原因。但扶持京东扶出了一个白眼狼,竞争对手。黄铮是不是那么听话,马化腾还需要仔细斟酌。支付宝是马云自己的,阿里也是马云自己的。 马化腾自己却没有一个像样的电商平台。 PS: 再打个比方。虽然微信支付现在貌似搞得很火,比如菜市场。但同样是交易,两个人都花了50块钱。但微信不知道他买的是粮食还是水果,是低档水果还是高档水果,它只知道它花了100块钱。但支付宝就知道。再结合你的购买频率,我就能对你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你如果天天买樱桃蓝莓,你天天买神户牛肉,我知道你肯定具备较强的信用支付能力,我给你的花呗额度就高,反之,你是个天天买土豆的,而且还只买打折货的,那你申请花呗,我也许都不会理你。这就是深入交易流程最大的好处。微信支付不如支付宝的真正原因就在这里。 腾讯投资拼多多还是投对了,不管多少人批判拼多多假货垃圾等问题,但是 拼多多确实成功了! 拼的方法加上微信的社交软件,真的是完美电商推广法。 中国贫富差距拉大,拼多多上面的东西确实便宜,它面对的就是穷人市场和不注重品牌的那些消费者。 真正的有钱人不用晒什么品牌,人家自然知道他是有钱人。 暴发户特别喜欢晒品牌,他们穷的时候没人看得起,一旦有钱就希望被所有人知道。 而真正的穷人反正也认命了:我很穷,我没什么可晒的,我就需要什么买什么,实实在在过日子。品牌?和我有什么关系?不懂不关心! 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确实穷人比富人多! 穷人并不关心香奈儿,阿玛尼,LV。。。他们只关心真实的货,质量不要太差,能用就行了。 贫富差距在任何国家都会长期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大! 一些理智的消费者买重要的东西会去京东天猫,不重要的东西去淘宝,拼多多。 拼多多上面的中小卖家原来也是淘宝卖家,在淘宝上中小卖家已经没有生存空间,无法赚钱,因为淘宝不会给小卖家流量,即使同样的货卖的再便宜,不刷单的老实人~小卖家是不可能卖出去货的,但是,拼多多可以,小卖家也会给流量机会。 因此淘宝很多小卖家很愿意便宜卖东西。 另外拼多多上面有很多一手批发商,他们发现销量不错,直接工厂订货卖。 拼多多上面还有很多卖库存,卖大品牌尾货的卖家,东西很便宜,但是质量不错,如果找到几个这样的卖家,你能用超低的价格买到大品牌的货。当然,他们在淘宝也有在卖。因为这些卖家不能直接写明品牌,得测试。 拼多多是被动型购物,当一个人没有购物想法时,发现一个人发了一个商品提示他要不要购买时,他的购买欲望就提起来了。 淘宝是主动型购物,没人提醒他要买什么,他也没有主动的购物欲望,大多数人是需要什么买什么。 对于女人来说,不管哪里都喜欢买买买,一旦购物行为被激发,那就根本停不下来了,在手机上看个半天,买买买!。。。。 对于腾讯来讲,进军电商业务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选择,但可惜的是腾讯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基因,始终搭建不起属于自己的电商体系,因此其在电商方面也有着不少的投资,比如在京东最低谷的时候,腾讯就入股了京东,除了给京东提供资金支持外,还对其开放了微信的一级入口,借此成为京东的最大股东,不过即便是手上已经拿到了京东之后,腾讯仍然在后来投资了拼多多,并且同样的为拼多多也开放了微信的以及入口。那为什么腾讯已经拥有了京东了,还要投资拼多多呢?这其中的原因,其实说起来也并不复杂。腾讯一直坚持的是财务型投资,这对入股京东来说也是如此,虽说其是京东大股东,但自己只是以一个投资者的身份存在,真正的决策权还是在刘强东的手中,可以说是得其利不分其权,因此腾讯仍然在电商领域缺乏安全感。 而与其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不如装到两个篮子里面来的安全,因此在2018年11月份时候,腾讯还是选择了投资品多动,并且给拼多多也开放了微信的一级菜单,这个样子的话,无论最终哪家企业取得了领先,腾讯都拥有一定的股份,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自己的流量变现渠道。对于特别擅长实行内部博弈竞争的腾讯来讲,对于外部的投资业务来讲也是如此,在京东和拼多多之间,腾讯没有选择跟谁更亲,而是在一旁看他们相互竞争,毕竟腾讯在国内的对标企业仍旧是阿里,而京东和拼多多之间,还难说那个才能最终对阿里构成威胁,从发展理念和风格来看,两家公司均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同时,京东在物流和售后方面的优势,以及拼多多的用户数量和分享方式上的优势,因此两个都投,又让允许他们进行竞争,最终无论是谁省出了,腾讯都可以坐享其成。当初投资京东的原因,是因为它是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跟阿里叫板的电商平台,但是随后异军突起的拼多多,凭借着社交+电商的方式,迅速实现了用户规模的裂变,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国内的第三大电商苹果,其市值还一度超越的京东集团,这不得不让腾讯加强了对他的注意。再来看一下品多动2018年财报,其去年的交易额达到了3448亿,同一数据京东为4620亿,但问题是拼多多有386%的增长,而京东的增长则是 27.5%,二者相差了十几倍,同时在电商平台的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素-用户规模上面,拼多多是3.85亿,而京东则是3.053亿,这样比较来看,拼多多有着比京东更大的发展潜力,也无关乎有国外测评机构认为,拼多多将会在未来2年内超越拼多多,成为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因此有这样的发展潜力,腾讯又怎么可能放弃投资了。马化腾历来就是这么干的,而且事实证明,这么做利大于弊。 当年QQ如日中天的时候,腾讯内部就已经有好几个部门开始搞类似于微信的移动社交产品了,当然其它的都没做成,最终微信杀了出来,从此微信带领腾讯一路高歌猛进,昂首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马化腾投资了京东,又投资拼多多,首先这不属于内斗,因为京东并不完全算是腾讯系的,刘强东依然说话是算数的。腾讯投资电商,主要目的其实还是盈利,投资京东赚了,投资拼多多也赚了,有钱赚的生意谁不做呢? 腾讯之所以对电商领域如此钟情,其实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恶心阿里,或者叫遏制也可以。当年腾讯搞了一个拍拍网,结果半死不活,最后被京东纳入麾下,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中国的互联网有个BAT,但实际上,现在B,也就是百度相比于腾讯和阿里,也就是AT落后了一大截,已经不算是一个水平的企业了。A和T双巨头历来对对方虎视眈眈,总想吃着自己碗里的,又直勾勾地盯着对方碗里的,腾讯的电商梦不死,阿里的社交梦不亡。两家都想从对方的优势业务中分一杯羹过来,都想从对方的虎口中拔颗牙出来,但毕竟实力相当,而且己方的核心业务实在太强大,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抢走的,所以现在双方在争夺对方业务的对抗中,谁也没有占太大的便宜。 对于腾讯来说,投资电商实在是一举多得、稳赚不赔的买卖。自己拥有巨大的流量,可是苦于电商始终做不起来,干脆不如把这些流量导流到合作伙伴电商那边去,最大程度把流量的价值挖掘出来变现。所以不论是京东,还是拼多多,亦或是以后什么新型电商,腾讯大概率都会投资,毕竟,为了不让阿里在电商领域一家独大,要有自己的护城河,来拖住阿里的后退,阻挡住其进攻的势头,最终的目的是保住自己的核心业务不被蚕食。 电商是腾讯的硬伤!多年来,为了在战略上制衡阿里,腾讯可谓是不余遗力,饥不择食,从拍拍到京东,再到拼多多,,这次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但凡事总有两面性,能让阿里受伤的,京东肯定也有切肤之痛,也彻底明白了自己作为棋子的命,拼多多咄咄逼人,很有可能促使强哥登门拜访马云,结成联姻,共同对付拼多多。小马哥的主营业务是社交,对电商没感觉,没有爱,也谈不上恨,完全是斗争上的需要,随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拼多多打破了电商格局已定的谎言,动摇了阿里不可战胜的神话,帷幕刚刚拉开,大戏还在后头啊! 这真是应了世界上那一句话,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我们首先来理解一下题主的这句话,“马化腾作为京东最大的股东……”,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马化腾对于京东来说是有很重要的,但是京东在马化腾的心中一定会有很重要的地位吗?我想这个答案谁,哪怕是刘强东也不敢肯定吧。马化腾是做社交发家的,只要他一天掌握着腾讯和微信,他就掌握着中国社交网络的主动权,哪怕他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股权,他也能够活得非常的风光,但是京东就不一样了,京东没有了马化腾的控股,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无法不敢想象。马化腾能够同时投资京东和拼多多,只能说明电商是马化腾心中非常想征服的领域而已,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马化腾投资拼多多,显然不是冲着京东去的,必定是冲着更大的目标——阿里系去的,所以尽管京东和拼多多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是对于马化腾想要在电商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的决心来说,这种竞争关系并不值得为之多虑。 但大家也大可放心,京东的实际掌门人不是刘强东吗?就算马化腾是京东最大股东,但是他并没有京东的实际掌控权,京东方的如何发展,也不是马化腾一个人说了就算了,所以商场如战场,且看且珍惜吧。 首先京东和拼多多我们可以说是腾讯“系”的,但是我们不能说是腾讯集团的,这是有根本区别的。只所有“系”的出现,也多来自BAT. 至于说为什么马化腾投资了京东,有投资拼多多?真的答案只有当事人知道,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从逻辑性角度找几个点看看是否有道理: 1.投资有分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当然二者之间可以迁移。腾讯是14年入股京东,当时的京东是不赚钱的,这是趋势投资,18年成为京东大股东,而也是在16年投资的拼多多,那个时候拼多多也是赚钱的,也是趋势投资。两者时间节点不一样。投资人在不同时间点投资,即便有交叉,也是可以理解的。核心是是否能在将来带来实际投资价值。目前京东已经开始赚钱,虽然19年京东调整比较大。 2.如果2者只是有业务交叉的,腾讯只是投资人,我想大家疑惑不会这么大,主要的原因是腾讯的流量,他们都收益于腾讯的流量口。这样就出现个问题,本来是一个孩子随便吃,变成两个孩子抢着吃。这才是疑惑的本源。也正如同养孩子一样,你一个孩子,宠着,惯着,当你两个孩子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哭闹回也没事,磕碰下也没大不了,你甚至告诉一个不听话的说,再不听话好东西都给另外一个,结果大家都比以前要听话。 3.就京东和拼多多具体业务来谈,他们是不同阶段业务的领先者,或者先行者。京东的自建仓库是的网购有好的购物体验,而拼多多的社交裂变使得购物玩法和体验到另外一个层级。如果说淘宝是网购1.0,天猫和京东就是网购2.0,而拼多多代表的就是网购3.0。他们是不同的迭代,这在投资者看来也不冲突,都可以带来预期的收益。可预期的是京东会加入更多的拼多多玩法,期待的是拼多多带来更多玩法。 4.就更大层面来看,有人说京东对应天猫,拼多多对应淘宝,看似有道理,但是商业核心是盈利。我们讲下沉市场,拼多多抢先的更多是下沉市场中的份额。当然农村是否要包围城市?也许会,但是因为腾讯的存在是不是更容易让一些战争多些和平氛围呢?也未可知。 腾讯最大的股东知道吗? 是南非的一个大型财团。 这家财团特别善于投资,而且投资风格很明显,就是不要投票权,也就是说,他就给你钱,你自己经营就行。 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同行业是竞争对手的企业可以同时接受这家公司的投资。 你问,这不是内斗吗? 不好意思,人家投资是为了啥? 是为了挣钱啊! 管你怎么斗呢!赚了钱分腾讯就完事了。
2023-07-19 21:08:401

大股东从二级市场购入能成为牛股吗

1. 个人通过二级市场买卖最多可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多少股份这个有限制吗理论上是没有限制,如果你愿意拿几亿来买股票,恐怕不行。一般持有该公司5%以上时,再买入或卖出时,必须发出公告。2. 自然人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有上限吗有,在5%的时候要公司,上了30%要要约收购!如果是全流通的,股东数低于股份公司限制的时候,公司就不能上市了!3. 怎样成为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两种途径:1,本身就是这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公司上市后会配发一些股票。2,通过一级或者二级市场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达到一定的规模,成为前十大股东。股东的具体含义:股东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有表决权,也指其他合资经营的工商企业的投资者。1,股东与公司的关系上,股东作为出资者按其出资数额(股东另有约定的除外),享有所有者的分享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2,股东之间关系上,股东地位一律平等,原则上同股同权、同股同利,但公司章程可做其他约定。4. 通过二级市场也就是股票买进的方式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甚至第一大股东吗完全可能,不过这样或许会付出较大成本。不过还需要参照流通盘或持股集中度,比如一个公司的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较少!即使把中小股东的股票全买过来了!也可能不行!如果持股较分散,成为单一最大股东也会很有可能的!5.股票公司法: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可以成为最大股东吗不可以,证券法有规定二级市场持股数6. 我可以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成为大股东吗不可以1、A股公司50%以上的股票 其实还在高管手里 剩下的散户和机构都持有 你完全没办法收掉所有股票。2、最关键的一点 A股不允许在2级市场通过买股吞并公司,一旦私下独立持有某公司5%的股票,如果不是分散账户,就有可能被调查 一旦你大范围收集股票。而且有吞并趋势,就算违规,会没收所有的股票并且严禁入市。大股东 (Substantial Shareholder) 任何人士拥有股本的10﹪或以上的权益。 大股东是公司存在的基础,是公司的核心要素;没有股东,就不可能有公司。从一般意义上说,股东是指持有公司股份或向公司出资者。.7. 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多就可以成为公司股东吗您好,只要是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就是该公司的股东,但是一般小散是没有表决权的,持股数要在1%以上才可以8. 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问题可以的,先分开买,然后,签署一致行动人的法律文书,股票不需要过户,你做代表就可以了。至于你只拿20%股份就想控制一家企业,基本门都没有。第一大股东持股连20%都没,都能控制企业,就知道这企业的水有多深。9. 在股市上买股票可以成为最大股东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现实中不太可能,尤其是对散户来说,即使你有钱。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股票不是全流通的。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有些股票已经开始全流通了),流通股才是我们在二级市场可以买卖的部分。所以只有大股东卖出股票,而你买入的数量能够达到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才能成为大股东。而一般情况下,公司的最大股东(控股股东)是不会卖掉自己的股票的,除非这个公司出了什么大问题,所以你想成为大股东,也没有足够多的股票可买。10. 二级市场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是股东大会的成员吗是的,你有企业的股票就说明你给企业投资,企业对应给你股份了,你就是企业的股东之一,你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就是股东就是企业老板之一了,只不过就是很小很小的老板。
2023-07-19 21:09:192

50万定期银行3年好?还是基金定投好?

这两款投资形式放在一起比较其实并不太合适。 因为银行定期存款属于保本保息的投资形式,风险极低利率是固定的,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的风险,但是收益不高,就拿你所说的三年定期存款来说,如果按照三年大额存单利率4.125%来计算的,50万本金,三年可以拿到利息收入50万*4.125%*3=61875元,这个利息收入是完全确定的,总之定期存款适合于不愿意承担一点风险的保守型投资者。 然而基金定投虽然比一次性的基金投资风险要低一些,但是基金定投归根结底还是属于风险投资。必须要明确清晰认识几点,第一 不保本!不保证本金不会亏损!第二不保证收益,收益是不确定的。第三,在投资过程中会发生本金大幅波动的情况! 这三点是必须要明确的,如果你无法接受这三点,属于保守型投资者,那么下面就不用看了,三年定期好! 如果具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愿意学习投资方法,那么继续往下看,基金定投的三年收益几乎是3年定期存款的数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长期来看基金定投是一定会盈利的。简单的说说方法吧: 第一 定投指数基金,也叫宽基基金,而不是行业基金或者是策略基金,因为每年每个经济周期的的热点都是不一样的,策略有效性也是不一样的,基金定投强调市场平均收益。 第二 选择市场指数,比如沪深300 处于PE低估值状态的时候开始进行定投,而不是高估值时定投 第三 一旦开始定投,就不要轻易结束,市场80%时间都是处于震荡行情的,也就是意味着你大部分时间都不盈利的,利润产生的时间往往很短,一旦结束定投那么整个投资计划就意味着失败。 先说这么多吧,基金定投要说的内容太多了,感兴趣的话持续学习吧。 朋友们好,这位投资有50万。想了解理财存款,是定期银行三年好,还是基金定投好。非常明确的回复:1,定期银行三年和基金定投,本质相差甚远,有不同的适应人群,风险等级也不同。2,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组合投资,更好。 首先,来分析,定期银行三年和基金定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相应的风险差异: 1,银行定期三年:保本,固定利息,按大额存单,三年期固定年化利率在4.125%左右。享受存款保险保障,省心省力。安全性相当高,极低风险,几乎适合所有人。但50万全部存款,也有风险过于集中,无法受到存款保险制度,全面保障的风险。 2,基金定投:非保本,浮动收益,风险等级,依照不同基金,通常从2级,到5级不等。较常见的,适合定投的基金例如,股指,股票,增强型债券,混合基金等,大多属于高风险,亏损本金的概率较高,收益不能达成的概率较高。浮动收益,范围,在0~50%左右居多。 小结: 很显然,50万定期三年和50万基金定投,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选择一定要谨慎。 其次,50万资金量较大,适当的分散风险,组合投资,更靠谱,更好: 例如: 1,30万元购买大额存单三年期。保本保息,年化收益率4.125%。作为整个50万理财的基座,既稳固又安心,还有固定利息收入可拿。 2,15万元购买一年期银行特色存款。不仅安心安全,而且周期适中,可提前支取,整个50万理财的流动性,又进一步增强。可谓是一个稳固的腰身。 3,5万元基金定投。选择两只不同的基金,进行定投,以小博大,而定投,又分散了风险,摊低了成本,增加了胜率。这作为整个50万理财的塔尖,赚了钱皆大欢喜,万一出现损失,也不会伤筋动骨。力争年化预期收益率30%。 小结: 这个方案,整个50万理财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相对稳,又保持着进取性。 最后,来总结分析: 作为50万元大额资金,无论是定期银行三年,还是基金定投,都各有所长也有所不足,特别是50万元资金量大,集中投资某一种产品,风险集中的嫌疑。 本文提供的方案,50万理财投资形,成一个有效的金字塔。30万存款,是坚固的底座,15万特色存款,是粗壮的腰身,而塔尖5万元基金定投,以小博大,值。 定期存款和基金本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是非常不恰当的。 一个是定期型产品,一个是定投型产品,投资方式有很大不同。 定期产品是一次性投入,一定期限后收回本金和收益。银行的定期存款、定期型理财,都属于此类。这也是银行系的代表产品,广受投资者喜爱。 定投产品是定期投入,按照约定在某一开放日进行赎回。零存整取、基金定投都是这种产品。零存整取的市场越来越少,基金定投因为投资方式稳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既然是定期投资,就不适合那些拥有一大笔资金需要投资的人。这不难理解,如果拿一部分去定投,剩余部分还是要选择理财。 从投资形式上来说,50万的资金就不适合定投。 一个是存款产品,一个是理财型产品,产品类型有很大不同。 办理了定期存款,就意味着银行欠你的钱。银行倒闭了,存款保险基金还是会赔的。定期存款的风险是所有理财中风险最低的一种。 基金与定期存款不同,它根据投资标的的不同,种类不同,风险也不同。货币基金风险较低、债券型基金适中、股票型基金较高。 选择什么样的产品与投资者风险偏好有较大的关系。 如果只有定期存款和定投基金两种投资方式,有50万的资金当然是选择定期存款。可是投资并不只有这两种方式,更不是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如果你每月或者每一固定时间都有收入,那就适合将50万做定期型产品,每月的收入去做定投基金。 如果你没有固定收入,从风险角度来说,不应该投入到风险较高的产品中去,全部投入到定期存款中是非常可行的。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值得推荐的。那就是将50万存入到可以按月付息的大额存单里。每月的利息投入到基金中去。 大额存单年利率4%左右,存50万,每月利息为500000*4%/12=1667元,也就是说每月定投1667元。这个数字和大部分工薪阶层定投的金额一样。 总结: 不是说有钱就适合基金定投,最起码要符合基金定投这个定投的形式。如果只选择定期存款,对于收益的保障就比较低。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两者结合到一起,用存款利息进行基金定投。 50万现金流应该定期存银行3年好,还是基金定投好,这需要结合自身财务情况和理财需求来看 首先,我们要区分定期存款和基金定投的区别,定期存款是属于存款理财选择,也是银行三大揽储利器之一,除了定期存款,还有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两个存款产品,匹配不同群体的存款需求。 定期存款属于三大存款理财中,门槛最低的选择,而且灵活性相对高,3-5年期的利息也在4%以上,可以提前取出,但是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息计算,而不是到期利息计算,所以在做定存存款理财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基本的财务周期规划,来实现利息最大化。 我们可以把财务账户分为四个,分别是现金流账户,保障账户,安全理财账户,风险投资账户,而定期存款属于固定收益的存款理财,本金保障,利息固定,也被划入安全理财账户,作为底层安全理财资产的配置。 其次,我们来看看基金定投,基金定投属于介于安全理财和风险投资之间的理财选择,分为长期性基金定投和一次性基金投资,一般普通理财人士,都是通过长期基金定投的方式理财。 这种定投基金的理财选择,其实采用的是平均投资原理,通过定时定量买入周期性投资品种,摊薄风险和成本,中间是一个亏损的过程,等待的是长期定投后带来的行业周期性变化的高回报,等于是用时间换空间,换取高周期回报,利用时间杠杆,而不是采用高风险金融杠杆投资。 这种基金定投也是与经济和行业周期结合的,以指数基金定投为例子,一般定位定投规划2-3年的周期,高位定投则是3-5年,在市场转换期,则是半年到一年的定投周期,结合市场变化来定,而基金定投是适合新手小白的长期理财选择,通过长期定投实现强制储蓄和高周期回报,跑赢通胀。 最后,如果有50万闲钱,应该选择定期存款还是基金定投呢? 我们需要结合个人的投资风格和财务情况来看,如果这50万是长期不用的闲钱,而且需要本金安全,适度收益即可,那么选择做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国债都是属于比较好的选择,本金有保障,而且存款理财都有50万的存款保险保障,而国债理财则是国家信用背书,安全性也高。 如果已经配置了安全理财的资格,50万想要做风险投资,来获取更高的回报,那么在没有专业理财能力和经验的情况下,股票风险太大,而基金定投恰好是介于安全理财和风险投资的长期理财选择,适合稳健投资群体。 还有一种理财选择是做资产组合,50万的闲钱部分配置安全的底层资产比如定存,国债,大额存单,而部分用来规划长周期的基金定投,这样既有安全保底的固定收益回报,也有非保本的长期理财高周期回报。可以追求更高的回报空间 综上:定存属于固定收益理财,而基金定投属于长期理财规划,非保本长期理财,50万的配置可以根据自身资产情况和投资风格选择,定存适合做安全保底资产,而基金定投适合小白的长期理财方式,可以获取更高回报可能性。 银行定期存款与基金定投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财产品,对于不同的人群得出的结论自认也是各不相同,不能承受任何风险选择银行定期存款好,能承受一定风险选择基金定投走完一个周期好。 从安全有保障上对比,必然是银行定期存款更加安全与合适,因为各大银行推出的一般性存款产品,均是受存款保险条例本息50万元保障,而基金产品不同了没有任何保障,随着国内外市场行情跌宕起伏,注重安全选择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更合适,因为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从收益率上对比在整体市场行情波动较小的情况下,除了货币基金可以说任何一款基金产品,均是可以达到与银行定期存款相同或极高的收益率水准,但是并不能保证100%可以达到,毕竟随行就市行情好收益率上升,行情不好不仅仅收益率下跌,在极端的行情下本金也是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亏损…… 按照2019年各类基金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来看,基金定投收益率还是高于三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很多,三年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率基本上均是在4.26%-5.0%之间,而基金产品在2019年整体市经济较为平稳的情况下还是达到了非常可观的收益率(看上图)。 综上:个人建议在拥有50万元存款即将理财的情况下,单一的选择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或者单一的基金定投,其实都不是很合适的选择,如果是理财小白的情况下80%-90%的存款选择银行定存,抽出10%-20%的存款慢慢的开始接触基金定投;有一定理 财经 验的情况下,其实个人也是建议抽出50%的存款选择定投,剩余50%的存款选择银行定存合适,毕竟基金产品是没有任何保障的理财产品。 50万定期银行3年好?还是基金定投好? 这个就主要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如何了。 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情况下,就是选择保本保息的存款就可以了,现在3年期的大额存款就是4%左右。 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的情况下,就是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定投就可以了,在市场好的情况下,能够做到20-30%的收益是不难的。 存款你可以全部进去,选择基金的话,就不建议去全部进去了,因为遇到市场不好的时候,那么,你的本金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一下子拿不出来的话,也不好,建议即便选择基金定投的方式,你也最多进去50-70%也就差不多了。 毕竟有风险的投资,还是要相对谨慎。 建议优先选择存款吧,保本保息,有需要使用的时候,也可以放弃利息的方式,拿回自己的本金,相对来说,可控制的可能性会比基金要强。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分解能力,如果接受较强的话,建议还是优先考虑采取结构化的投资方式,将这50万元分开30万元购买银行定期或者是当前的银行大额存单,亦或者是当前一部分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剩下的20万元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这样自己的综合收益率是远远高于普通的稳健投资。 2021年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银行利率就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这里的下跌指的是银行的实际执行利率,央行2015年以后规定的基准利率并没有出现变化。央行规定的三年期基准利率是2.75%,定期存款的最高利率浮动标准是50%。 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得出银行三年期的存款利率最高利率是4.12%。但是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银行,它的浮动利率达不到50%左右,即便是一部分的村镇银行或者民营银行,浮动利率也在40%~45%左右。一般而言就是3.8%左右,就是我们常见的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所以我们能够看出一年期年化利率不到4%的存款收益,是很难满足当前一部分人抵抗通货膨胀的预期收入。但是2020年的基金投资市场属于一个相对应的牛市周期,尤其是很多主动管理式的基金,即便是采取定投方式的话,年化收益率基本上也能够高于50%以上,比如之前我们提到过的几个黄金赛道 科技 医疗消费和半导体。 但2021年的基金投资市场还是有所变化的,首先就是降低原本的预期收益率。基金市场投资的本质就是分散性的持有股票,然后交给专业的投资经理去打理而已。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于一股市场而言形成了难得的黄金坑,尤其是从3月以后,伴随着热钱的涌入反弹幅度特别的高。 但是目前已经度过了之前的高幅度反弹期,进入到了相对应的震荡行情中来,此刻如果选择定投基金的话,一定要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选择指数型基金为佳,因为风险而言是最小的。把自己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降低到10%~30%的区间内以来,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这位投资有50万。想了解理财存款,是定期银行三年好,还是基金定投好。非常明确的回复:1,定期银行三年和基金定投,本质相差甚远,有不同的适应人群,风险等级也不同。2,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组合投资,更好。 首先,来分析,定期银行三年和基金定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相应的风险差异: 1,银行定期三年:保本,固定利息,按大额存单,三年期固定年化利率在4.125%左右。享受存款保险保障,省心省力。安全性相当高,极低风险,几乎适合所有人。但50万全部存款,也有风险过于集中,无法受到存款保险制度,全面保障的风险。 2,基金定投:非保本,浮动收益,风险等级,依照不同基金,通常从2级,到5级不等。较常见的,适合定投的基金例如,股指,股票,增强型债券,混合基金等,大多属于高风险,亏损本金的概率较高,收益不能达成的概率较高。浮动收益,范围,在0~50%左右居多。 小结:很显然,50万定期三年和50万基金定投,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选择一定要谨慎。 其次,50万资金量较大,适当的分散风险,组合投资,更靠谱,更好: 例如: 1,30万元购买大额存单三年期。保本保息,年化收益率4.125%。作为整个50万理财的基座,既稳固又安心,还有固定利息收入可拿。 2,15万元购买一年期银行特色存款。不仅安心安全,而且周期适中,可提前支取,整个50万理财的流动性,又进一步增强。可谓是一个稳固的腰身。 3,5万元基金定投。选择两只不同的基金,进行定投,以小博大,而定投,又分散了风险,摊低了成本,增加了胜率。这作为整个50万理财的塔尖,赚了钱皆大欢喜,万一出现损失,也不会伤筋动骨。力争年化预期收益率30%。 小结:这个方案,整个50万理财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相对稳,又保持着进取性。 最后,来总结分析: 作为50万元大额资金,无论是定期银行三年,还是基金定投,都各有所长也有所不足,特别是50万元资金量大,集中投资某一种产品,风险集中的嫌疑。 本文提供的方案,50万理财投资形,成一个有效的金字塔。30万存款,是坚固的底座,15万特色存款,是粗壮的腰身,而塔尖5万元基金定投,以小博大,值。 把家庭资产等分三份,你这50万元属于那一类?就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 第一类资产:现金类资产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开销、房贷月供、应急突发事件备用金,需要用时需要马上拿出,这部分资金对安全性、流动性要求比较高,对于收益性可忽略。存储方式有:银行活期存款、支付保、微信、万能账户、现金 第二类资产:保障类资产这类资产用于转嫁家庭大的风险,给予家庭成员保障的资产。比如:当家庭成员遭遇意外、重大疾病时,有一笔专项资金应对,不至于被灾难改变生活质量。当然孩子的教育金、自己的养老金也是从这部分资金里支付,时间和复利是最好的朋友,复利高低做不了主,起码从现在开始准备自己能做主。这类资产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流动性、收益性尚可,要求专款专用。可选产品:保险类产品(重疾险、意外险及各类年金险产品)、基金定投 第三类资产:权益类产品这类产品用来实现被动收入“钱生钱”的,看中收益性,可以承担一定的风险。可选产品:投资性房产、黄金、公募、私募、股票、期货有些钱是看家护院的,比如保障类资产;有些钱是冲锋陷阵的比如权益类资产;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比例可以调整,随着年龄的增大,权益类资产比例会慢慢减少,保障类资产比例会逐渐增大 建议考虑定投,或者选择中小银行做定期,收益会好一些,有机会跑赢通胀。
2023-07-19 21:02:311

老婆爱上网聊天,有什么办法不让她上网聊天呢?

告诉你两种方法:一、在现实中每天缠着她聊天,让她无暇估计网络。(治标不治本)二、在网络上化名和你老婆聊天,然后慢慢引导她回到现实中来,最后说出实情,表露你对她的真爱,她会感动涕零的。但是网络是个好东西,可以让人接触到更广泛的空间,如果你老婆不和别人聊天了,你也可以让你老婆继续使用网络,毕竟那是每个人的权利嘛~祝你幸福!
2023-07-19 21:02:3415

关于基金定投的问题

可以参与基金定投的基金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具体的要到各基金公司的网站和银行网点去查。赎回一般是不受定投期限的限制的。但基金的买入和赎回以及管理都是要交税的。短期内赎回可能会赔钱。而且赎回的份额一般是有限制的,一般不能少于1000份。所以定投的前三个月,一般都赎不回钱。不同的基金的定投金额的下限是不同的,而且同一基金在不同销售网点的定投下限也不同。一般来讲,农行代售的基金的定投金额下限是最低的。不过它的基金品种没有建行、工行的多。
2023-07-19 21:02:404

我这人很情绪化,而且做过以后后边很后悔, 还有我一直想让朋友包围我, 还有为什么我这么爱上网,?

这是 不自信的 一种表现,目标、信念、自制能力不好!事后扪心自问的能力很强,总是怀疑自己,做的对不对,莫个人不高兴了,就会怀疑自己刚才做的是不是太过了!有时候就会自责后悔----爱上网是因为你一直上,使你养成了习惯,不上就不知道干什么了,闲的发慌!但是如果你坚持一两个星期不上,然后找点事让自己充实起来,你就不会那么爱上网了-----这做人,就跟做事一样,你不管它 任由它去发展,那么就会泛滥,变得肆无忌惮!人 如果离开了学校、父母,随着自己的长大自己不去约束自己,放任着自己的性格去发展,那这个人会变成什么样?人 虽然不需要古代那些繁杂的礼仪,什么三从四德、什么 什么的,但至少要知书达理,适量去约束自己---让自己变的更好---更光彩照人------所谓的内涵、气质都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和提高,只有那种气质才能让你变的光彩夺目,这样才会有人看你,围着你转----------任何的得到都是要有一定的资本的 ----------
2023-07-19 21:03:049

支付宝买基金定投是星期几比较好?

基金定投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分批买入基金,通过购买平台,确认好每次买入的份额和定投的时间点,系统就会自动投入。基金定投的优点有:1、降低投资风险,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定投基金可以在不同时间点买入摊薄成本,从而降低风险。2、方便省心,只要确定好每次定投份额,系统就会在确定的时间自动投入。3、投资金额低,定投的门槛非常低,每月投资100块钱都可以,通过长期积累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如有疑问详询支付宝客服电话:95188。如需办理基金定投业务,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基金-基金产品-定投专区,了解详细情况及办理。温馨提醒: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平安银行仅作为代销机构,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应答时间:2021-10-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2023-07-19 21:03:087

孩子爱上网怎么办?六年级了,出现了叛逆期,该如何解决?

我也比较喜欢上网.....你可以控制一下孩子的时间(我家长就这样做)给他玩3.4个小时或者是其他的. 然后剩下的时间让他看书,你用一些东西做奖励,就是他看完书后,来你这领奖励 奖励最好是孩子想要的.比如一些漫画书什么的 不过我最建议的就是买一些游戏软件(关于学习的),让孩子多玩玩. 还有不要强迫他做一些不必要的事,不然闹矛盾了就很难解决了.
2023-07-19 21:03:246

基金定投靠谱吗?

1、基金定投是一种比较好的长期投资方式,也是目前基金行业比较通用的基础功能,可以分散择时风险(择时风险即选择投资时间的风险)。但是基金定投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更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所以基金定投是有一定风险的,建议您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基金做定投。2、平安银行基金定投是指按约定的时间、周期、金额、终止方式自动完成扣款并提交基金买入申请的一种投资方式,可以选择为按月、按周、按日定投,如果选择按月定投,每月扣款的扣款日期可在1—28日选择,选择按周或按日定投,则无此控制,首次扣款日期应比申请当日至少晚一个交易日。如需办理基金定投业务,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基金-基金产品-定投专区,了解详细情况及办理。 温馨提醒: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平安银行仅作为代销机构,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应答时间:2021-03-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7-19 21:01:575

研究发现越上网越不爱生孩子,这是怎么回事?真的是这样吗?

爱上网的人确实不爱生孩子,他们的心智没有成熟,自己都还是孩子的性格,根本就无法承受生活中多出一个孩子,这样会严重打乱他们的生活。对于爱上网的人而言,没有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进行,自己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事情。他们本来就喜欢上网,这就导致他们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上网这件事情上面,生了孩子肯定就会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上面,让他们牺牲自己的上网时间带孩子,肯定不会让他们轻易地妥协。很多时候他们已经把网络当作自己的全部生活 ,会把网络看得十分重要,这就导致他们不想打乱这样的节奏。在网络中他们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会觉得生活中缺少孩子,更不会有生孩子的想法,毕竟爱上网的人都活得比较洒脱。他们大多数的业余生活都放在网上,这样的生活让他们十分满足,从而也不会想要轻易地打破原有的宁静,至少不会轻易地松懈自己的坚持。生孩子不是想象当中那么简单,他们认为不如好好地沉浸在网络中,至少不会让自己十分焦虑。很多时候他们长期与网络打交道就会觉得网络更加真实,所谓的现实生活才是不太真实,而且还会让自己变得十分反感,面对这样生孩子肯定无法接受。他们的想法已经被网络改变,很多时候把网络当作很重要的东西,从而不愿意活在现实生活中。越上网就会越偏离原来的轨道,甚至会发生网上的世界更具有魅力,带给自己的快乐更加强烈,从而不愿意轻易地妥协。他们清楚地知道生孩子会让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上网,会让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喜欢的事情,从而都会让他们面对生孩子谈不起任何的兴趣。
2023-07-19 21:01:564

什么动物爱上网?

蜘蛛,鱼儿爱上网。
2023-07-19 21:01:385

中国银行基金定投会收取哪些费用?

中国银行基金定投可通过中行网上银行在线办理开放式基金交易账户开户、基金认购、申购、赎回、定投、转换、基金分红方式变更、全天候基金信息及交易查询等业务。中国银行基金定投手续费一般为1、5%。基金有两种收费方式:一是前端收费,默认的就是这种,就是在每月买入时就要按比例交手续费的,增加了定投的成本。如果在银行柜台买,手续费是1、5%,在网上银行买,手续费,是六-八折,在基金公司网站上买,手续费最低是四折。扩展资料:中国银行基金定投如何购买?建议你开通网上银行,开通网银后在家就可以操作了;开通网银后,要求银行为你开通基金业务,这样的话你在家就可以进行基金操作了;基金定投是这样的:你选择好要定投的基金,每期定投的金额,定投的时间,就可以了,并且一次选择就一直有效了,不用再跑银行。定投后你进入你的网上银行就可以看到详细的定投情况了,包括份数,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基金净值,定投时间等等,很方便;如果要用钱,就进行基金赎回,一般5个工作日到账。你可以一次选择几只基金进行定投,每次都是自动扣款购买的;定投的金额第一次由你自己定,以后就会按这个金额扣款购买;想了解基金的走势可以在银行的网银或者基金公司网站查看。基金定投有最低限额要求,有的100元,有的200,300的,上限不限,你可以自己定,只是定好后就不变了,时间上也是的,第一次定好,但是你可以通过控制卡上的钱的余额来控制何时扣款,因为钱不够扣时,就购买不了,你可以在你想购买时在存钱进去;定投嘛,长期投资,减小风险,懒人投资,不用太累的。
2023-07-19 21:01:295

基金定投可以一般多少年?

基金定投定投3到4年左右。具体解析:如果基金上涨达到你的预期收益,就可以分批赎回,然后可以再选择机会开始定投,不过投资者要避开一个误区,基金定投不是越长越好,要记得锁定自己的收益,因为中国的基金都是以收管理费生存的。基金定投最少期限一般为3年,短期为3~5年,中长期为5~10年,10年以上为长期定投。选择定投期限需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而定,如果工作比较稳定,建议选择中长期定投方式。拓展资料:一般来说,定投首选指数型基金,因为它较少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只是跟踪指数,在市场低迷情况下,指数型基金一般收益不如主动型基金,而在中国长期增长的情况下,长期定投获利可能性较大,是长期投资首选品种之一。主动型基金则受基金经理影响较大,中国的主动型基金更是波动较大,更换基金经理等外部因素也会造成一定影响,长期持有的话风险也较大。国外经验表明,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的表现强于大多数主动型股票基金,是长期投资的首选品种之一。另外,基金定投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主要是看自身情况还有市场的行情;定投的资金多少,定投的频率,定投的时间长短全靠个人自身条件决定,无论资金大小,定投都需要长期的持有耐心。可以选择在股市不好的时候增加定投频率,股市好的时候选择减少定投频率,做到不盲目终止,获利后落袋为安。同时呢,普通投资者很难适时掌握正确的投资时点,常常可能是在市场高点买入,在市场低点卖出。 而采用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方式,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每个月固定一天定额投资基金。由银行自动扣款,自动依基金净值计算可买到的基金份额数。 这样投资者购买基金的资金是按期投入的,投资的成本也就比较平均。
2023-07-19 21: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