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营
-
倡导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就是试图通过资本市场,让存量财富创造更多收益。资本市场是对存量资源进行配置的机制,它通过对资产进行估值,通过证券化,让资产流动起来,让存量财富升值。这样,社会就处在一个很良性的状态:一方面,现期经济增长了,收入水平提高了,这是流量方面;另一方面,过去创造出来的财富也在增值,两种收入加在一起,这就是小康社会的财富形成方式。经济增长的目标,是要让全体中国人民生活得舒适。我经常看到很多人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了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一有空就去做事赚钱。我们也要休息,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要让今天的收入保障今天的生活,让过去买的那些资产通过增值来保障未来的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经从贫困、落后、封闭的国家,迈向正在现代化的小康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瞩目中国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崛起心怀嫉妒。中国的崛起的确正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所以有人会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想,谁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盛唐时期,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当时中国的GDP比今天美国的GDP在全球所占的比重还要大得多,约占全球GDP的40%以上。时隔一千年,中国终于又迎来新的强盛时期。这完全得益于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走的正确道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成为经济大国还不是我们的目标。我认为,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经济上强大的国家,甚至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强大的国家。我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智慧。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过程中,我们当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时期,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矛盾,有些矛盾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没有遇到的。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把握大局,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政策,化解矛盾,所以我们的经济社会仍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
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非常快速。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CPI(消费物价指数)上涨控制在4.8%。这是非常稳健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超过这个指标,这是可以理解的。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我们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10.4%,比去年11.4%有所滑落。CPI上半年上涨了7.9%。物价上涨从总体上看正在得到遏制,经济仍然在高速状态下运行。
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要成为现代化国家,一定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业化过程。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现代化。没有现代制造业、现代核心装备企业,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我们一定要推进工业化,补工业化这一课。我国是从一个农业社会,或者说农业经济占主导的社会走过来的。总体上看,我们的工业化水平还是落后的。工业化水平落后会带来很多问题,包括社会秩序、现代伦理等,都是欠缺的。所以,工业化是一个综合指标,它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能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进步是我们的根本目标。现在我们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或者说中后期,这一时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经济高速增长。日本、韩国的现代化过程,经历了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没有这十年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日本和韩国。中国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而且中国的经济体量要比它们当年大得多。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起飞阶段,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将维持到2020年。到那时,中国将超过日本,和美国的经济规模应该不相上下。我们大概在2012年就要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将再用8年的时间从经济总规模上接近美国的水平。当然,也有个别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到2028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这比较乐观。所以,我们的经济仍会持续增长,在持续增长过程中,我们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提升经济结构和产业竞争力。
二、中国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到今年底,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一般说来,特别是对于一个经济体量很大的国家来说,人均GDP3000美元,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需要升级,产业结构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业、中小企业发展等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必须正视的问题。这就如同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第一次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大发展时,给当时很多国有企业带来冲击一样,由于方向正确、政策适当,我们非常幸运地渡过了难关。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的中小企业该怎么办?政策如何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
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两个方面,就是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中国的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地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地方。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这给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挑战。
由于我们处在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期,所以面临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但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使经济进入滞胀。我认为,当通货膨胀超过7%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控制通胀作为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但是,控制通胀不能过度损害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仍然是我们头等重要的事情。千万不要认为中国是一个高收入国家,一个发达国家,发展可以歇一歇了,可以考虑其他问题了。
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今年的通货膨胀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不同的。今年的通货膨胀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它是输入型通货膨胀,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对物价全面上涨产生了重要影响。石油价格是能源价格的标杆,石油是资源之王,其价格攀升当然会传递到中国。中国是一个开放国家,我们对石油的需求量非常大,我国50%的石油依靠进口。最近石油价格从每桶147美元下跌到120美元左右。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大幅度波动的时期,风险急剧加大。虽然现在石油价格出现下跌,但是高油价仍是基本趋势,而且这种高油价是同美元有关系的。我们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比如说紧缩人民币、紧缩流动性,是难以让石油价格跌下来的。教科书上说通过紧缩流通中的货币,可以减少对商品的需求,从而使价格回落。教科书还说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说到底是货币发多了,引起价格的上涨。但就石油价格上涨而言,不是人民币发多了,而是美元发多了。所以全球经济动荡,美国负有重大责任,特别是在衍生品金融市场。为什么中国要崛起?中国的崛起将改变全球的金融秩序和货币体系。现在全球都用美元做结算货币、储备货币,所以美国就不断发货币。如果二十年后,人民币成为可以与美元相互替代的国际性储备货币,这对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全球经济体系都有重要作用。
中国崛起的核心标志是中国金融的崛起。中国除了产业要崛起、要有强大的制造业外,还必须有金融业的崛起。中国金融的崛起可以改变全球的金融秩序,有利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没有独立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强大的金融体系,中国是成不了经济强国的。
目前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这次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所谓成本推动型有两点含义:第一,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得到他应得的福利。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生活水平。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呢?第一,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收入。沿海很多地方,企业为什么出现劳工荒?是因为劳动者的收入没有得到足够的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第二,资源价格上涨。铁矿石、各种有色金属矿,甚至包括淡水,都会涨价。价格的上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它在动态地寻求利益均衡点。30年前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改革僵化的价格体制。计划经济时期,价格管制把经济管死了,没有利润,也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动力。价格如此之低,也会使很多人耗竭式地使用短缺的资源。实际上,我们现在要更多地关注供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就在于中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市场化的供给体系。抗震救灾显示了我们强大的供给能力。如果退回到三十年前,汶川地震这么大的灾难,不要说三个月,就是三年也难稳定当地人民的生活。直接受灾人数400多万人,间接受灾3000万人,我们三个月就稳定下来,我们靠的是强大的供给体系,这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再加上我们的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中国很难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提高存贷款利率被看作是收缩流动性的一个手段。在目前条件下,提高存贷款利率,有可能创造更大的流动性,从而可能推动通货膨胀。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汇率机制与国际游资问题。中国经济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复杂,不像20年前经济活动非常简单,那时通货膨胀一来我们就知道是什么原因,采取什么措施。今天的经济结构太复杂了。如果提高存贷款利率,在不考虑汇率预期情况下,是可以收缩流动性的。但在目前的汇率机制下,会带来更多的国际游资,即热钱。
为什么热钱想方设法要进入中国市场呢?因为人民币正在升值。我们今年已经升了6.3%了,也就是年初1美元换成人民币,现在经过汇率变动已经赚了6.3%了,同时我们的存款利率是4.14%(一年期定期),这两个加起来,大约是10.5%。也就是说还没有到年终,收益已经达到10.5%了,这是无风险的。
关于热钱,首先要清楚它从哪些渠道进来。我们不能因为热钱的进入,就试图把大门关起来。开放是当今中国的主旋律,中国永远不能回到封闭的时代,只有开放才能使中国强大起来。如果因为怕一只苍蝇进来就把大门关上,这是非常错误的。热钱有各种管道进入。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是一个很重要的管道,还有外商直接投资,经济贸易夸大价格等,还有很多个人自己带进来。国际游资,或者短期资本流动,时机一旦成熟,它肯定会流出去。如果流量非常大、非常急,就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货币体系带来冲击。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最终会演变成货币危机。
对于热钱,我有以下看法:第一,我们不要害怕热钱,中国有这么多外部资本进入,是因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环境稳定,人们有良好预期。实际上,我们将和热钱相伴而存在,把热钱消灭掉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适时疏导。同时,我们要通过改革,把热钱变成正常的短期资本流动。为此,要着力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现在是央行和个人、企业进行交易,未来的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应主要是企业与企业的交易,把风险分散给企业。
第二,我们要从技术层面采取措施,防止这些以班排连营方式进来的热钱在未来某个时候以集团军形式出去。游资大规模流出将给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带来非常大的冲击。我们现在有一万八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按照一定的结构分布在不同资产上,我们不可能把这些储备以现金的方式搁在账上。如果热钱以集团军方式出去,负债和资产的结构就可能不匹配,危机就会出现。韩国当年的金融危机与资产负债的结构性失衡是有关系的。在一国金融体系内,如果单一银行出现由资产负债结构严重失衡导致的支付危机,通常央行会提供流动性帮助其渡过危机,但在国际范围内,如果一国金融体系出现危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会提供帮助,但这个帮助要以付出巨大代价为前提。
我们要从政策和技术上防止热钱以集团军形式出去。在外汇管理上要做很多细致工作,要不断调整外汇资产结构,以防范未来的金融风险。
三、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可能是一个长期问题。首先是有害气体减排与工业化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整个大气环境被破坏,南极和北极的冰川都在融化。工业化加大了温室气体排放,使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与我们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减排承诺。美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最近几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较快。但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不能承担相同的义务。尽管如此,我们仍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其次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南到北,我们的水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污染,特别是比较发达地区的水污染更是严重。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人民生活美好,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最终目标。如果人均GDP达到一万、两万美元时,水都不能喝,GDP还有什么用?所以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水资源的保护,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等环境已经污染了再治理它就太难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再次,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很令人忧虑。资源匮乏了,环境污染了,我们的后代该如何生存?对石油、煤炭、水以及各类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美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美国近海油田不开发,煤矿基本上也不开发,资源得到了很好保护。美国不开发其地下资源,主要是买其他国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人很自私。自私的一面我们不学,但保护环境的一面我们要学,要借鉴。我们不能耗竭式地利用自己的资源。我们现在也要学会保护资源。我们要学会资本运作,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全球资源的配置。我国外汇储备的应用,相当大部分应该放在这方面。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海外资源做支持,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的。
最后,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劳动力就业问题。我们给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够。应该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方面要有更大的支持。
四、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们应该在解决上述问题之间找到一个深层次的平衡点。现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政策目标是不够的,必须统筹兼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如前面所说,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与控制通胀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要控制高耗能企业。我国的经济增长,还需要通过内需的增长来拉动。中国这样的国家试图长时期通过出口,靠外部需求,靠美国、欧洲的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是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的,这种增长模式肯定有问题。我们要靠内需来拉动,必须完成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靠内需拉动,首先要提高与内需有关的经济主体特别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这涉及到另一个重要问题: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政策要更多地关注民生。能不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适当降低税赋?中国特别需要从经济发展角度灵活地运用税收政策。从目前看,税收政策运用的重点在降低税率或提高税基。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太快,建议把起征点进一步加以提高。这样把钱留下来,人们才会消费,才会拉动经济增长。
要努力提高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实际上是在说,要充分重视存量财富的增长,重视存量资源的再配置。我们的文化有一个负面因素,就是不重视存量,只关心流量、增量。这实际上就是不尊重前人的成果、不尊重历史。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很多楼被炸掉,这些楼不少是10年前建成的,它们构成了当年的GDP。10年前建成的楼实际上是很新的。我到欧洲大学访问,我要他们让我看一下最新的楼。他们最新的楼就是10年、15年前建的。欧洲人对历史、对前人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非常重视,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它。而我们却没有做到。这种不尊重历史的行为在学术研究中也经常存在,抄袭就是一种蔑视前人成果的行为。写一篇论文洋洋几万言,没有一个注释,说这些都是自己的创造。难道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对你产生任何影响?没有一个注释,没有一句话来自于前人?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我在评判研究生论文时首先就要看论文的注释,看学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否很尊重。我们一定要尊重过去,尊重他人的成果。在学术研究中要这样,在经济发展、财富创造中也要有这样的传统。
我在很多场合倡导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就是试图通过资本市场,让存量财富创造更多收益。资本市场是对存量资源进行配置的机制,它通过对资产进行估值,通过证券化,让资产流动起来,让存量财富升值。这样,社会就处在一个很良性的状态:一方面,现期经济增长了,收入水平提高了,这是流量方面;另一方面,过去创造出来的财富也在增值,两种收入加在一起,这就是小康社会的财富形成方式。经济增长的目标,是要让全体中国人民生活得舒适。我经常看到很多人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了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一有空就去做事赚钱。我们也要休息,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要让今天的收入保障今天的生活,让过去买的那些资产通过增值来保障未来的生活。
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矛盾时,要善于运用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很快,我们能不能把这个钱的一部分留在民间呢?中国经济增长要靠民间需求来拉动。我们要向靠政府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告别。民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持久的。
参考资料: 《文汇报》
- FinCloud
-
中国经济形势我能写
- 陶小凡
-
中国经济形势我来写
相关推荐
如何扩内需,保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内需、保增长,国内上一轮策略根本策略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规模;本轮主线则是供给侧改革。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七是加快地震等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2023-07-20 15:16:392
内需稳步恢复 潜力不断释放
上半年,我国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GDP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不断向潜在增长水平趋近。内需持续稳步恢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比一季度上升4.9个百分点,为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充足动力。 一、国内需求恢复亮点纷呈 (一)消费发挥第一引擎作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速已超过疫情前水平。 从支出法GDP核算看,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较好恢复态势,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两年平均增长4.4%,较一季度加快0.2百分点。受疫情导致消费者更加青睐环境优良的大型商超、购物中心等消费场景,以及消费线上化转型促使消费向头部商家集中的影响,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4%,两年平均增长6.5%,已经快于2019年上半年增速(4.9%)。 分类别看,基本生活类消费较快增长、中高端升级类消费持续扩容、新型消费高速增长。一是吃穿用类消费较快增长。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9.9%,其中,吃类、穿类、用类分别增长12.8%、3.7%、13.7%。二是中高端升级类消费稳定释放。在国内消费升级、境外消费回流的共同作用下,限额以上单位 汽车 、通讯器材、化妆品、金银珠宝分别增长30.4%、26.1%、26.6%、59.9%。三是新型消费持续蓬勃发展。线上消费黏性显著增强,消费内容从实物商品加快向服务领域拓展,“云 旅游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增长23.2%,两年平均增长15.0%,是同期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3.4倍。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5.8%,日均3亿件成为常态。 (二)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增后劲、补短板、促活力 “ 三箭齐发 ” 。 从支出法GDP核算看,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2%,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投资需求稳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调结构、促转型的投资导向充分彰显,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投资引领供给升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分主要领域看,新动能投资、补短板投资高速增长,制造业投资加快恢复。一是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国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长14.6%。芯片制造、医疗设备制造、以及电子商务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等行业成为投资热点。二是农业、 社会 领域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推进和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空间不断释放。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13.2%。国家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教育、卫生、养老托育、文化 体育 等 社会 领域投资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10.7%。三是制造业投资加快恢复。在制造业利润大幅增长、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加大、企业预期向好等因素带动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2.0%,较一季度加快4个百分点。 二、促进内需稳步恢复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的同时,目前支持国内需求进一步恢复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 消费需求方面,一是有基础。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居民收入有望稳步修复,为消费复苏提供了收入保障。 二是有动力。 新型消费快速扩容,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消费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显著扩大,消费交易更加高效,消费价格更加普惠,为消费复苏注入强劲新动力。三是有潜力。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的超大规模市场,蕴含着大体量、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升级潜力。四是有政策。促进 汽车 消费、改造升级城市消费中心、打造夜间经济、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将进一步落地生效。 投资需求方面,一是企业发展有信心。 国家紧扣市场主体急需,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货币政策直达工具和普惠金融等政策,有力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已连续16个月位于景气区间,上半年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近四成。 二是投资资金有保障。 企业利润大幅改善,有助于增强投资内生动力,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增83.4%,两年平均增长21.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9%,两年平均增长11.1%。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9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8%,增速超过了投资增速。三是重大项目有储备。“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正在陆续部署推进,各地投资项目储备也比较充裕。6月份新入库的5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项目1万多个,环比增长11.6%。 三、锚定内需恢复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 在充分肯定内需稳步恢复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国内需求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以小店经济为代表的限额以下单位销售恢复仍然较慢;接触型服务消费仍是薄弱环节;投资对地产、基建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仍然为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有待激发;制造业投资上中下游分化明显,高耗能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凸显能源双控工作压力。 建议锚定薄弱环节,加大结构性政策的倾斜支持力度,驰而不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内需求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恢复。 一方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 继续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巩固并强化我在疫情防控中的国际领先优势。 另一方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措施,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扶持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缓解输入性通胀对中小企业、中下游行业造成的冲击。围绕改善民生拓展消费需求,稳定 汽车 、家电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 健康 、文化、 旅游 、 体育 等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核准程序,加强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促进项目尽早开工、资金高效使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更加充分调动市场主体、 社会 力量参与重大工程项目。2023-07-20 15:16:481
什么是内需?如何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对经济有何影响?
(原创)现今中国由出口拉动型经济向内需推动型经济转换。出口型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但许多行业如:教育、医疗、环保、能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短缺,这些行业需求旺盛,远远没满足人民的需求。 如何扩大国内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扩大国内需求, 诸如: 各个城市交通拥堵,堵车现象严重,车多路少,投资修建更多的公路,解决行车难、乘车难问题。修建城市地铁、轻轨,发展公共交通。 现今中国掀起高速铁路重大工程建设热潮。 各城市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鼓励小城镇建设,农民用宅基地换小城镇住房,同时也要将农民工户口转化为城镇居民户口。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各地方环境污染严重,加强环保,加大治理江湖污染力度,建设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 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 另外,刺激消费也可以扩大国内需求。 中国的“三大消费热点”:住房、家用轿车、旅游。 还有手机、电脑、娱乐、养老、教育等消费热点。有人说教育是投资,也有人认为教育是消费,总之老百姓花费在子女教育、自己再学习(成人教育)的学费占了家庭收入的很大部分。 培养新的消费热点,诸如: 3G手机技术,可以实现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移动办公,培养新的消费热点,科技进步带来新时尚。等等。 人均GDP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生活水平也刚刚从小康向富裕迈进。国内市场潜在的需求巨大。 扩大国内需求,发展内需推动型经济,大有作为!如何扩大国内需求?(2)――刺激消费,改善民生。(原创)一般认为:出口、投资、消费三大经济增长引擎共同发挥作用,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现在国际经济环境是:雷曼兄弟破产,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全球经济进入萧条,金融危机必然带来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纷纷宣称经济增长减速或负增长,全球经济衰退,西方市场需求降低。中国企业出口订单减少,依靠出口的企业生存困难。经济增长引擎之一:出口疲软。但是中国人口13亿多,多数人生活水平才刚刚达到“小康水平”,有些人还在“奔小康的路上”,远远没有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潜在的需求巨大,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城市化、工业化、消费升级”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新引擎。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改善民生,发展内需推动型经济,目前中国经济正从外贸拉动型向内需推动型转换。如何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一、降低存贷款利率,特别是降低用于消费的贷款的利率,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有效需求?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欲望,同时还要有足够多的钱来购买,就叫有效需求。什么叫潜在需求?有购买的欲望,但没有足够多的钱,就叫潜在需求。如何刺激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那就是消费贷款,用低利率和宽松的贷款条件来增加消费贷款,鼓励消费,提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银行贷款是典型的“嫌贫爱富”,越富裕的人,银行越愿意贷款给他;越贫穷的人,银行越不愿意贷款给他。毕竟贷款给“三无人员”(无资产、无工作、无固定收入)加大了银行的风险,银行担心穷人无能力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消费贷款主要针对“四有人员”(有资产、有工作、有固定收入、有信誉)而暂时钱不够多的人,鼓励他们提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中国的“三大消费热点”:住房、家用轿车、旅游。还有手机、电脑、娱乐、教育等消费热点。有人说教育是投资,也有人认为教育是消费,总之老百姓花费在子女教育、自己再学习(成人教育)的学费占了家庭收入的很大部分,“子女上学学费太贵”也成了焦点话题。二、提高工资,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的工薪族的工资,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中低收入人群改善生活、增加消费的欲望强烈,如果涨工资,增加他们的收入,可以迅速地把潜在需求转换为有效需求,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力。“月光族”:是指把每个月赚的钱都用光、花光的人,月光族一般都是年轻一代,他们与父辈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同,喜欢追逐新时尚,只要吃得开心,穿得漂亮,花钱花得潇洒,根本不在乎钱财。“月光族”的口号:挣多少花多少。“月光族”为扩大国内需求做出了贡献。三、鼓励买车买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家用轿车在降价,但养车的费用在上涨,“买得起、还得养得起”,汽油、柴油涨价后,增加了养车的费用,也加重了车主的负担。在油价上涨的同时,停车费、罚款、保险、保养费用等都在增长。这也增加了“有车族”的消费。中央政府出台了政策拯救A股市;各省市地方政府也开始出台政策拯救房地产市场。“政府救房市”也成大家争议的话题,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救房市的前提:房价要降价,降到合理的价位,放弃暴利,回归正常价位,挤掉房价的泡沫,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改善民生,发展内需推动型经济。2023-07-20 15:16:563
中国该怎样扩大内需?
作者按:这是去年底,我为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在香山举行的扩大内需政策研讨会,提交的一篇书面发言稿。此文后来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评论版。今天看到,特发在此。 重读本文之后,我认为仅有以下三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扩大内需放到促进民生的高度,并将民生促进目标放到经济增长目标之上,中国才有可能形成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的经济健康发展。 (正文)扩大内需是当前中国的一个热点,但是对于怎样扩大内需,则见仁见智,而目前政策多侧重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促进消费的政策除汽车、家电外,多数乏善可陈。在促进消费方面,现有政策侧重于刺激城乡居民扩大消费支出、减少储蓄比例,缺乏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消除过大收入差距、完善社保体系扩大居民消费的长远观点。这样的思路和政策,即使短期实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从长期来看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导致国民经济结构的恶化。 一、国内居民消费是拉动我国内需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一种理解投资也是国内需求,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投资可以迅速扩大内需。这是一种短期的观点。从短期GDP核算的观点看, GDP增长可以由于一系列建设项目的开工而明显加快。但是这个项目对于长期的民生究竟有没有用?如果没有,虽然可能带来短期的GDP增长,但一个必然结果是项目建设所需的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如果有,则要考虑现有的财力能不能支撑这个项目的投资。例如一些政府项目采取收费的方式,则应该从商业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收,否则可能给银行带来严重的信贷风险,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严重隐患。 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看,一些直接服务于民生的投资项目,如安居工程、廉租房、社区医院等,本身应该属于“持久”消费的范畴,只是在施工期间被列入固定资产投资,在试用期间被看作固定资产;一些生产用的固定资产投资,终极仍然是为消费服务的,投资需要获得消费的长期支撑。 在不考虑进出口的国民经济体系中,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缺乏国内居民消费拉动的“扩大内需”,注定无法达到目的。而且,没有消费的支持,任何投资都将变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在考虑进出口的条件下,扩大出口虽然可以解决国内产品的销售问题,但外汇储备对于国内货币体系的影响,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外汇储备的利用是否合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生水平的提高。 因此,必须以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正确地、科学地调整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扩大消费规模和限制投资规模,将投资引导到促进消费且与消费保持合理比例关系的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否则,脱离消费能力的过度投资,必然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破坏。 二、增加就业和收入水平是扩大居民消费的关键 目前我国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设法让老百姓扩大消费支出,较少考虑扩大政府转移支付和城乡居民的增收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悖论。扩大内需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形成居民消费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而扩大居民消费增长的关键,是增加就业和提高工资水平。反之,不能扩大就业的GDP增长,以及虽然能够增加就业,但平均工资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则不能起到扩大消费的目的。 由于货币投放过多而导致房地产价格和证券价格上涨,可以拉动房地产业的增加值的增长,以及由于居民金融资产升值而扩大消费支出(而在证券价格下跌时大幅度减少消费支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推动GDP的增长,但这个GDP增长过程并不能创造就业机会,这是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的。如果在我们的GDP增长中,这些不能扩大就业的GDP所占份额过大,则这样的GDP增长将失去提高民生水平的应有之意。 即使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刺激,拉动了国民经济和就业增长,但若就业局限于建筑施工等低工资水平的体力劳动范畴,而集合知识技术的创意型经济不能得到发展,则扩大就业很难起到扩大内需的效果。 因此,应把扩大就业特别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当成扩大内需的关键因素,舍此没有别的出路。 三、把消除贫富差距做为扩大内需的战略手段 一些人把中国当前需求不足的原因归到美国金融危机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思路。即使没有美国金融危机,中国依靠房地产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终将自生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经济矛盾的显现,但此后中国“保增长”的一些列举措,恶化了已经严重失衡的经济结构,工业产能的严重过剩和高房价的走向,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影响着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解决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问题,根本上需要依靠消除贫富差距,使广大的城乡居民能够公平地分享改革开放成果。2023-07-20 15:17:041
最近国家为扩大内需而提出的十大措施,有谁知道详细内容?
“国十条”具体内容是: 一、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和交通、生产等各类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企业和家庭参加保险的比例过低,仅有少部分灾害事故损失能够通过保险获得补偿,既不利于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又增加了政府财政和事务负担。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对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保障需求不断增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参加商业养老、健康等保险,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影响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和化解。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更为突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发挥保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对健全金融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必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不断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对完善社会化经济补偿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保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保险需求日益增强,保险的作用更加突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日趋成熟,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力解决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发展中国特色的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现代保险业。围绕这一目标,主要任务是: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和保险中介市场,健全保险市场体系;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自主创新,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和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完善法规政策,宣传普及保险知识,加快建立保险信用体系,推动诚信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 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将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方式的创新,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发挥中央、地方、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农业部门在推动农业保险立法、引导农民投保、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有步骤地建立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体系。 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业务范围,并给予政策支持,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改变单一、事后财政补助的农业灾害救助模式,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探索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户投保给予补贴的方式、品种和比例,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当给予经营管理费补贴,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多层次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 探索发展相互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鼓励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农业保险产品,建立适合农业保险的服务网络和销售渠道。支持农业保险公司开办特色农业和其他涉农保险业务,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 四、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业务,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保险保障需求。 积极发展个人、团体养老等保险业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计划,提高员工保障水平。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在精算、投资、账户管理、养老金支付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拓展补充养老保险服务领域。大力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努力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建立节育手术保险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有效方式,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 五、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充分发挥保险在防损减灾和灾害事故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不断提高保险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利用保险事前防范与事后补偿相统一的机制,充分发挥保险费率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减少灾害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产品责任、公众责任、执业责任、董事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在煤炭开采等行业推行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高危行业、公众聚集场所、境内外旅游等方面推广。完善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探索通过专业保险公司进行规范管理和运作。进一步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通过试点,建立统一的医疗责任保险。推动保险业参与“平安建设”。 六、推进自主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健全以保险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保险创新机制。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保险,为自主创新提供风险保障。稳步发展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促进消费增长。积极推进建筑工程、项目融资等领域的保险业务。支持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努力开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民群众需求的各类财产、人身保险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拓宽服务领域。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保险产品科技含量,发展网上保险等新的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保险精算水平,科学厘定保险费率。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加强保险营销员教育培训,提升营销服务水平。发挥保险中介机构在承保理赔、风险管理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更加专业和便捷的保险服务。加快发展再保险,促进再保险市场和直接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统筹保险业区域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保险服务水平。 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专业保险公司。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 七、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支持国民经济建设 深化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推进保险资金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运作,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确保资产安全。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统一的要求,切实管好保险资产。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扩大资产管理范围。探索保险资金独立托管机制。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稳步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和品种,开展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支持保险资金参股商业银行。支持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范围,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的优势,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八、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强化法人机构管控责任,完善和落实保险经营责任追究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探索规范的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保险业在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促进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境内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营业机构,为“走出去”战略提供保险服务。广泛开展国际保险交流,积极参与制定国际保险规则。强化与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保险监管机构的合作,加强跨境保险业务监管。 九、加强和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为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制度。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建立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健全精算制度,统一财务统计口径和绩效评估标准。参照国际惯例,研究制定符合保险业特点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及时、透明,提高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和约束力。深入推进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规范关联交易,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强化市场行为监管,改进现场、非现场检查,严厉查处保险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市场行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按照高标准、规范化的要求,严格保险市场准入,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实施分类监管,扶优限劣。健全保险业资本补充机制。完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逐步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建立和完善保险监管信息系统,提高监管效率。 规范行业自保、互助合作保险等保险组织形式,整顿规范行业或企业自办保险行为,并统一纳入保险监管。研究并逐步实施对保险控股(集团)公司并表监管。健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之间的监管协调机制,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传递,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加快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加强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解决误导和理赔难等问题。加强保险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建立保险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十、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既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不同险种的性质,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探索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政策性保险业务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鼓励人民群众和企业积极参加保险。立足我国国情,结合税制改革,完善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不断完善保险营销员从业和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修改完善保险法,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研究推动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以及保险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保险法规规章体系。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努力做到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提高运用保险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要将保险业纳入地方或行业的发展规划统筹考虑,认真落实各项法规政策,为保险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保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及其他合法权益。保监会要不断提高引领保险业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分类指导,推动政策落实。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023-07-20 15:17:122
回升向好! 宏观经济数据透露我国经济这几个特点
扩内需见实效 优结构亮点多 宏观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热点观察) 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6%;1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继夏粮丰收喜讯后,早稻总产量比去年增加2.1亿斤,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良好基础u2026u2026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勾勒出中国经济有效应对超预期冲击、回升向好的态势。 透过数据看经济,有以下几个特点: 稳增长政策给力,扩内需见实效—— 园区、路桥在“拔节”,网络、终端在铺展。7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上半年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加59.5%;今年前7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6.8%;截至6月底,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35万个,比上年末净增38.7万个;截至7月末,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66亿户。 资金流同样畅达。1至7月,各地已安排超过25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铁路、收费公路等重大项目资本金;截至8月26日,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签约合同金额2100亿元。 路通网通、物畅其流。7月,交通运输主要指标继续企稳回升;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96.5亿件,同比增长8%;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5%。 逆周期、跨周期政策精准,优结构亮点多—— 创新动能强劲。今年前7月,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3%;截至6月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5.7%和75.1%。 绿色动力澎湃。今年二季度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2.2%、40.8%和62.8%,反映出绿色产业正在扩规模、提速度。 新经济新业态活跃。上半年,全国新设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229.7万户,其中现代农林牧渔业、新型能源企业增速均超30%。 “真金白银”助企纾困,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银保监会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近150万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了延期还本付息。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已累计有21364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 居民基本生活相关消费品的销售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失业率连续回落。财政部初步统计,上半年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17万亿元。 立足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硬招实招频出。人民银行系统会议明确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文,以十大举措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多部门出台措施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u2026u2026 当前经济延续6月恢复发展态势,但有小幅波动,恢复基础不牢固。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抓住当前紧要关口,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分析,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坚持系统思维,形成政策合力、政策集成。二是坚持科学思维,精准发力,财政和货币政策都讲究资金投入产出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3-07-20 15:17:221
民生银行有什么特色?
一是变被动控制风险为主动经营风险。民生银行根据小微业务的风险特征,在保证业务总体风险高度分散和对个体风险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风险定价,变被动控制风险为主动经营风险。在小微企业贷款结构中,弱担保比例由年初的34%提升到47%左右。二是变侧重贷后风险管理到全流程的风险控制。民生银行根据小微授信业务的特点和关键风险环节,从产品研发、客户准入、业务审批、放款管理、贷后服务、资产催清收等方面入手对小微业务全过程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评价,推动全过程、全覆盖风险管理思想的实施。三是从“一刀切”的风险指引到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民生银行根据资本约束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区域、行业、集群、客户、担保方式、定价等方面入手,有效调整各类零售资产的风险组合和结构,在保持全行小微授信业务合理、协调增长的基础上,有效的防范了小微授信业务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一、民生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之初,就把主要目标客户定位于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商贸流通服务领域的小微企业,这是全国近4000万户小微企业的主体。这样的小微企业不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成长性,而与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活跃市场、拉动内需、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二、银行支持这样的小微企业,因为客户群体庞大而发展空间巨大,同时其社会意义也十分重大。就以促进就业而言,按照每户小微企业用工10人计算,民生银行对近15万户小微企业的贷款直接支持了近150万人就业。这样的小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或供应链的某 个环节,考虑到它们对于同一产业链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正常经营的支持作用,这些小微企业贷款间接支持的就业人数就更多了。拓展资料:一、民生银行简介民生银行A股于2000年12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民生银行的H股于2009年11月26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51名。2019年6月26日,中国民生银行等8家银行首批上线运行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2019年7月,发布2019《财富》世界500强:位列232位。2019年12月18日,入选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榜单排名第70位。2020年3月,入选2020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第185位。2023-07-20 15:17:421
如何看待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第一,全力拼经济。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释放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提振各界信心的信号。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明确提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预计2023年将提高赤字率,扩大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稳增长、扩内需、保民生。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预计货币政策继续降息降准,延续适当宽松。政策性工具和结构性工具发力宽信用,在推进基建、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楼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会议明确强调“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2022年积极财政发力注重“提效能”,稳经济。第一是适当提高赤字率,既体现逆周期调节作用,避免地方财政扩张过快带来的债务压力;又可释放积极财政稳增长的信号。 2022年两会确定的赤字率为2.8%,赤字规模337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26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中央财政承担了78.6%的赤字。第二是通过准财政工具助力稳增长,如专项债限额空间的使用、政策性银行工具、PSL等。第三是发行特别国债。特别国债的发行审批较为灵活,不计入赤字,2020年发行的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用于扩大投资和消费,很好地发挥了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作用。在“提效”上,预计2023年经济仍需基建发力,专项债需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强配合,推动实物工作量的形成,提升财政实施效果。2023-07-20 15:17:501
我国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2004年,面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效避免了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实现了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200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方面,某些领域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已得到控制,薄弱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通货膨胀势头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在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的同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较快、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投资、消费、净出口仍保持着较为强劲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从总体上看,2005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在合理区间运行。一季度GDP增长9.4%;预计二季度GDP增长速度也不会低于9%。可以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已转入稳定的增长阶段。具体而言,宏观调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明显回落,宏观调控效应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719亿元,同比增长26.4%,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同比增长32.1%,比上年同期回落15.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比增长分别为27.5%和22.6%,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5.8和5.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的回落以及投资增速结构上的变化,凸显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2.消费增长平稳,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今年前四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75.5亿元,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9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2.8%。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有所上升,环比略有下降。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较大幅度的提高,确保了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增强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3.CPI和PPI增幅差距逐渐缩小,价格上涨压力有所减缓。今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同月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2.4%。与4月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2%。1~5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4%。分类别看,5月食品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趋于合理,CPI全年控制在4%的目标可以实现。1~5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比上年同月分别上涨8.2%、7.5%、5.1%、5.7%、5.7%,回落比较明显。目前,上下游价格背离的现象有所缓解,对于经济结构调整较为有利。但对成本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可能形成的通胀压力,仍不可掉以轻心。4.财政和货币信贷保持稳定。今年1~5月,全国财政收入完成135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9亿元,增长13.1%;全国财政支出95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63亿元,增加15.2%;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3956亿元。在增收节支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各项财税改革积极推进,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继续加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措施得到积极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重点支出项目得到进一步保障。货币总量增长保持平稳。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继续保持在13%~15%的区间内,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一季度储蓄存款新增9705亿元,同比多增1459亿元,各项贷款新增7375亿元,同比少增976亿元,存差有所扩大。5.对外贸易总量持续扩大。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5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在部分商品国际价格上扬以及美元低位运行等因素作用下,出口增长强劲,出口2764亿美元,增长33.2%;受原油、钢材、汽车等产品进口量下降的影响,进口增长趋缓,进口2464亿美元,增长13.7%。进出口相抵,顺差300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贸易逆差92亿美元。6.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有所改善。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继续增产和农民收入继续增加。2005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预计为15.58亿亩,比上年增加2.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3.95亿亩,增加4.8%,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行业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今年以来,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的投资继续加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93亿元,同比增长82.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投资404亿元,增长31.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198亿元,增长20.2%。而部分过热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控制。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关系变化方向的不确定性加大。宏观调控既要防止出现反弹,又要防止出现过度回落的问题。1.防止出现反弹。第一,投资率和投资增长速度依然偏高。1~5月,投资增速达26.4%。虽比上年同期的34.8%有较大回落,但这是建立在上年高速增长基础之上的,投资规模仍非常可观。从今年已公布的数据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除1~3月略有回落外,基本保持了逐月增高的态势,已出现反弹征兆。第二,上游产业利润空间较大,对投资有一定的吸引力。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68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了27.9个百分点。但上游产业利润空间仍然较大,对投资有一定的吸引力。1~5月,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等采矿业利润同比仍有较大增长,分别达到88%、71.8%、35.6%、149.7%、51.6%。其中,石油开采业利润逐月上升,由一季度的增长62.7%,到1~4月的69.8%,再到1~5月的71.8%。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其利润扩大的主要原因。第三,较高的储蓄率和逐步增加的银行存差为投资反弹提供了资金条件。财政方面,财政政策虽已由扩张转向稳健,但仍然带有一定的扩张性特点。2005年,将继续发行相当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且财政预算仍然安排了3000亿元的赤字,因此,财政资金使用方向需严格控制。金融方面,近年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差一直呈上升趋势,今年2月以来存差增速明显提高,相对于1997年1月以来长期趋势线的偏离程度越来越高。5月存差已突破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比上年末增加了21%,比上月增加了5.8%。商业银行体系巨额的存差与持续上升的存差与贷款余额之比,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有大量的资金并没有通过商业银行体系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商业银行需要为过多的剩余资金寻找出路。此外,大量民间资本不断积聚,力量日益壮大,也为投资反弹创造了条件。第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具有投资反弹的内在动力。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许多地方增加投资、上项目的冲动仍较强。今年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计划为400万亩,各地申请用地量是计划的3倍,投资扩张压力还非常大。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也是可能出现反弹的因素之一。2.防止出现过度回落。目前,出现过度回落的风险,主要是CPI变动低于预期水平、企业利润增速下降、亏损面扩大。但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依然较高,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第一,从行业方面看,下游产业亏损面扩大。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下滑,这一方面是前一阶段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迅速上升。值得警惕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有逐月增高的趋势:1~5月亏损额917亿元,同比增长56.1%,增速比1~4月高1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近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和应收账款也一直在高位运行。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11241亿元,同比增长19.4%;应收账款净额23551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与前几个月几乎没有什么变化。1~5月石油加工及炼焦行行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并出现全行业亏损,净亏损额达10.3亿元。同时化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建材、电力、电子通信等行业也出现利润下降或亏损。由于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不畅的局面,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所以下游企业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这种格局长期持续,对经济运行不利。第二,从产业方面看,服务业缺乏活力。虽然工业增长明显超过长期平均值,但服务业仍显滞后。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不仅低于10%的长期平均水平,而且低于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时期1998~2002年平均8.2%的增长水平。第三,从外贸方面看,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对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以来,贸易摩擦逐渐升温,反倾销个案迅速增加。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遭遇国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截至2004年底,已受到各类反倾销起诉600多起。同时,我国有25项出口产品被施加反倾销措施,是被施加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贸易摩擦已开始对我国的出口扩张形成实质性制约。第四,人民币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人民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上调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引致的效应相当复杂。仅就其负面影响而言,可能会造成出口减少和就业压力加大,也会给宏观经济造成向下的压力。三、政策取向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保持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大体平衡,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努力拉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稳定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应抓住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1.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使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在尽可能长的时段内保持在合理区间之内。当前,不必出台新的抑制经济过热的措施,也不要急于出台大的刺激经济的措施。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使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在尽可能长的时段内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按照推动结构调整和实现“五个统筹”的要求,安排好预算内资金和长期建设国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以后,针对经济总量关系变化方向不确定性加大的问题,应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反弹或过度回落两个方面的苗头,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采取有针对性的微调措施,防止经济总量出现大的失衡。2.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更好地将市场的调节作用与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必然需要结合使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在本轮宏观调控中行政型的调控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如果过多依靠行政手段,则会造成市场扭曲。在目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应更加注意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减少行政手段,注意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3.抓住当前宏观经济进入稳定期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抓住当前宏观经济进入稳定期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关键领域的各项改革,为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打好体制基础,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消除体制性、机制性弊端,经济运行产生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病根”就会存在,旧病复发就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必须标本兼治,更加重视治本,在铲除滋生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土壤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当前,应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比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4.采取切实措施,刺激消费需求,在调整对最终消费有促进作用的政策时需慎重。目前,经济增长过分依靠投资拉动的局面亟需改变,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长期任务。除了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之外,创造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的环境也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方面。当前,在落实“有保有压”的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当涉及到对最终消费需求有促进作用的政策进行调整时,需要慎之又慎,防止对消费需求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5.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注意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今年1~5月,各月的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同比增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注意保持货币供给的适度增长,以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2023-07-20 15:18:012
根据本讲保住就业机会基本民生和企业就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保住了经济增长抓住
1、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方面“保”的工作,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密不可分。2、“居民有工作就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有消费,经济发展才有基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保就业民生,是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把就业放在重中之重具有现实意义。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1-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2023-07-20 15:18:094
为什么加大宏观经济总量调节力度,积极扩大内需,是化危为机的关键?
1、宏观经济 即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与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2、“内需”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即内部需求,一般把对外国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就是相对的国内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0-12-0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2023-07-20 15:18:203
央行:稳健货币政策要充足精准靠前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不搞“大水漫灌”谈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二要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三要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四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一步稳增长仍然需要政策继续发力扩内需、稳外需。货币政策要用好美联储政策实质性收缩前的窗口期,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用好总量和结构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尽快扭转市场预期,提振信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报告再次强调,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报告认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一“匹配”机制本身就内嵌有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之义。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预计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通胀压力总体可控报告判断,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2021年我国CPI全年均值为0.9%。未来CPI运行中枢可能较上年温和抬升,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与此同时,PPI同比涨幅在阶段性冲高后回落。未来全球经济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加之高基数效应逐步显现,预计2022年我国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总的看,我国经济供求基本平衡,人民银行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有利于物价走势中长期保持稳定。报告披露,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银行通过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工具分别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首批资金855亿元、27亿元,合计882亿元。未来人民银行将实施好以上两个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报告还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方法,拓展测试覆盖行业范围,并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宏观情景压力测试。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报告指出,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谈及防风险,报告透露,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评级结果显示,在全国4400余家参评机构中,4002家机构评级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98.65%。特别是24家大型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良好,资产占比约70%,构成了我国金融体系稳健的“中流砥柱”。“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风险防范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报告称。报告强调,下一步要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在线修复为主和改革化险,坚持压实各方责任。增强前瞻性、预判性和系统性,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2023-07-20 15:18:531
7月新增社融创6年新低,金融数据全面回落,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经历过6月超预期的信贷增长后,7月金融数据全面回落,新增社融创6年新低。 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7月主要金融数据。综合市场分析看来,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新增社融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复苏基础有待夯实。下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 社融增量超预期下滑 在经历了6月超预期增长后,7月社融增量大幅下滑超出市场预期。 初步统计,2022年7月 社会 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088亿元,同比少增430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137亿元,同比多减105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9亿元,同比多增24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98亿元,同比少减117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42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734亿元,同比少235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217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37亿元,同比多499亿元。1-7月, 社会 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89万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 财经 表示,从分项结构看,实体经济信贷和企业债券发行成为拖累,反映实体融资需求偏弱和政策靠前发力导致上半年融资需求出现一定“透支”。但单月新增社融和信贷数据波动一般都比较大,从社融存量来看,同比增速10.7%并不低,与名义GDP增速继续保持匹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7月 社会 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出现季节性回落,仍比上年同期少增3191亿元,反映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下降明显。此外,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2178亿元,有助于下阶段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票据融资冲规模再现 值得注意的是,7月国内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明显少增,而票据融资再度反弹。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 温彬表示,7月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842亿元,居民贷款需求回落。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反映消费贷款意愿下降;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较上月少增2680.72亿元,说明房地产市场仍在触底过程。 此外,7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 “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明显回升,反映当前企业融资需求不足,票据融资冲规模情况再次显现。”温彬指出。 周茂华认为,一方面,居民、企业新增贷款同比均明显少增,结合居民和企业存款增长明显,反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偏弱;另一方面,在国内积极推动宽信用政策后,企业信贷融资需求出现一定提前“透支”,放大了7月份季节性波动;另外,7月极端气候对工业企业生产造成影响,以及个别楼盘“烂尾”问题对楼市复苏构成一定扰动,影响房地产市场融资等。 央行近日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审慎经营原则,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温彬认为,这或意味着下半年央行淡化信贷总量增长,更加强调信贷增长的平稳性、有效性和结构优化。信贷增长将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 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小 在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下,7月M2同比继续走高。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7个百分点。 “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带动居民、企业部门存款明显增加,这反映国内货币供应量充足。但结合企业、居民贷款偏弱看,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宽货币向宽信用转换。”周茂华说。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央行近日提出我国所面临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 对于货币政策,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了政治局会议的总体要求,更加注重如何发挥好有效投资。在总体目标上强调“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但论调更偏谨慎,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提出“不超发货币”。 周茂华表示,国内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基调,注重政策精准质效,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等政策进行配合,落实好此前出台的保供稳价、纾困助企、稳增长政策,促进供需良性循环;加大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项目融资保障,加快项目落地见效;以及推进新市民融资服务等。 温彬认为,货币政策已阶段性完成“靠前发力”的使命,在内外部掣肘因素增多、不过度追求经济增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下,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力的必要性不强,短期内再度降准或下调政策利率的概率较小。在“不超发货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后续将抓好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 社会 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各项结构性再贷款工具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将成为下半年信贷的重要支撑。2023-07-20 15:19:011
我国出台了哪些政策应对这次金融危机
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应对方针有很多,现简单说两条: 一、减免房产交易税费比率: 2008.11.1日北京各地税局免掉了个人住房的印花税、土地增值税,降低了契税(普通住宅由1.5%降至1%)二、银行贷款利率多次下调:短短几个月时间银行贷款利率由7.83%降到如今的6.12%这些措施主要刺激CPI的增长2023-07-20 15:19:138
如何看待发放消费券这件事情?
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为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当经济不景气导致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或者企业发放给人民消费券,作为人民未来消费时的支付凭证,期待借由增加民众的购买力与消费欲望的方式以振兴消费活动,甚而进一步带动生产与投资等活动的成长,加速经济的复苏。 在金融危机特殊时期,消费券正逐渐成为促销售、保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各地发放消费券的效果看,运用消费券来启动消费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在特定时间内快速转化为消费,对于拉动经济效果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可以定向针对更需要补贴的中低收入阶层,体现政府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关怀。此外,消费券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特征,这对一些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尽快恢复有很大帮助。发放消费券,能够尽快形成现实购买力,帮助城市第三产业快速度过疫情“冰封期”。疫情暴发以来,离消费者最近的行业如餐饮、零售、旅游、文娱等最先受到冲击。发放消费券,有利于激活处在休眠期的消费,让消费热起来,加快消费回补,刺激需求。更多注重向中低收入阶层精确投放,特别是对困难群体给予高度关注。对高收入者来说,消费券刺激消费作用没有那么大,但对消费倾向比较高的中低收入者来说,消费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消费市场主要矛盾是供大于求,发放消费券有助于提高需求、缩小需求缺口,更多是“抛砖引玉”,很难导致消费市场需求大增带来物价上涨压力。2023-07-20 15:19:3315
4月社融、信贷数据表现如何?
4月社融、信贷均低于预期。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较3月的5.38万亿元和3.89万亿元明显回落。万得(Wind)数据显示,此前市场机构对社融、信贷增量的预期均值分别为1.72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多位分析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4月社融、信贷转弱与季节性因素有关。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银行对于“开门红”的追求是造成4月份常信贷弱于3月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力道很强,因此4月相较于3月回落的幅度也高了一些。”从信贷结构来看,4月居民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呈负增长。其中,短期贷款负增长规模同比收敛,中长期贷款负增长规模同比扩大。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多减超800亿元。“这反映居民消费意愿提振,但短期内仍难以解决居民收入修复有限、购房意愿低迷的根本问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经》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减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明明认为,原因之一是居民储蓄意愿下滑,可能与风险偏好回升,消费回升以及存款利率下降有关。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二者均弱于市场预期。野村中国发文认为,中国政策利率降息概率增大。社融、信贷明显回落数据显示,4月社融新增1.22万亿元,同比多增2729亿元。其中,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分别同比多增734亿元和85亿元,非标融资持续修复;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拖累当月社融。信贷方面,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明明认为,4月信贷在上年的低基数上增长有限,增长略显乏力。其中,企业贷款增加6839亿元,是支撑当月信贷增长的主要分项。具体而言,企业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同比少减84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同比多增约4000亿元。“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少减/多增态势,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居民贷款减少2411亿元,在上年的-2170亿元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拖累当月人民币贷款整体表现。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少增超800亿元。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这指向居民购房需求仍然低迷。明明表示,从信贷供给端看,一季度信贷的连续超预期表现透支了后续信贷投放潜力,大行在央行指导下年初信贷前向发力目标基本完成,4月后信贷供给的边际意愿有所回落。在需求端,近期经济复苏速率再度放缓,PMI等数据的回落反映企业部门的实际融资需求的改善幅度不及预期;而居民收入修复有限、购房意愿低迷,融资需求回落。事实上,近期多家机构预计4月社融和信贷增长将转弱。不过,各家在转弱幅度上预测差异较大,光大证券预计4月信贷或同比少增,华创证券、招商证券的预测值分别为同比多增6000亿元和1000亿元左右。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依然疲弱等因素将导致4月信贷投放明显回落。招商证券认为, 4月转贴现利率显著回落,低于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反映了当月信贷投放情况偏弱。多项数据指向内需不足金融数据外,近期多项经济指标出现走弱情况。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较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上后落入收缩区间。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6.9%,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创36个月以来的新高。从影响中长期信贷的地产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4月30城新房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6%。其中,一线城市 4 月累计环比成交下降1%,二线城市累计成交环比下降16%。从影响短期信贷的消费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4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符合季节规律。能源价格降幅扩大,则与原油价格下降相关。核心CPI的拖累因素较多:一是耐用消费品价格走弱。比如,4月家庭器具环比下降0.6%,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此外,三项耐用品价格涨幅均弱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二是居住服务价格弱于历史均值。三是衣着价格意外下降。“除补偿性出行需求较强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其他项目大多走弱,这都是内需不足的折射。”他说。“4月金融数据结合此前公布通胀和制造业PMI数据,目前国内消费和内需偏弱仍是主要矛盾,经济处于修复性恢复阶段。”周茂华表示。事实上,4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同时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在近日举办的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共议内需提振。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当务之急是将疫后需求推回正常轨道,发放消费券、现金券等措施非常有必要。“香港经验表明,发放消费券能够增加企业订单和收入,有利于保住市场主体,进而保持就业。”沈建光表示。2023-07-20 15:20:251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经从贫困、落后、封闭的国家,迈向正在现代化的小康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瞩目中国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崛起心怀嫉妒。中国的崛起的确正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所以有人会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想,谁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盛唐时期,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当时中国的GDP比今天美国的GDP在全球所占的比重还要大得多,约占全球GDP的40%以上。时隔一千年,中国终于又迎来新的强盛时期。这完全得益于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走的正确道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成为经济大国还不是我们的目标。我认为,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经济上强大的国家,甚至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强大的国家。我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智慧。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过程中,我们当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时期,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矛盾,有些矛盾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没有遇到的。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把握大局,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政策,化解矛盾,所以我们的经济社会仍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2023-07-20 15:20:352
安徽的28项民生工程是哪28项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实施28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09〕1号)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安徽省政府决定2009年实施28项民生工程。 一、深入推进原有的17项民生工程 按照“巩固、规范、完善、提高”的要求,认真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2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2007〕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政策,提升水平,继续实施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17项民生工程。全省农村中小学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任务已于2008年圆满完成,自2009年起,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纳入正常工作安排,不再列入民生工程项目。 二、大力实施新增的11项民生工程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急事先办、务求实效”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9年全省新增实施11项民生工程。 (一)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力度,提高集中供养率,2009-2012年计划新建敬老院1370所,新增入院五保对象13.45万人,总投资11.5亿元,集中供养率达50%。2009年投资3.99亿元,增加47500个床位。 (二)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2009年安排资金1.69亿元,对40.12万已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予以生活救助,其中城镇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360元,缓解重度残疾人医疗康复支出负担较重、生活水平偏低等困难。 (三)新型农民培训工程。2009年安排2.54亿元,培训新型农民5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30万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6万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20万人。 (四)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09年安排1.5亿元,对50万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 (五)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计划用4年时间,使我省妇女儿童健康相关指标达到中部地区领先水平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2009年安排2亿元,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对县级妇幼保健所修缮房屋、购置设备,以及儿童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给予补助。 (六)“农家书屋”工程。满足基层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设“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省所有的行政村。2009年投入6000万元,在全省建设3000家“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配置标准为2万元。 (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到2010年全省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150个,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建设目标。2009年投入1.3亿元,建设3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40万元,其中建设资金30万元,配套设施资金10万元。 (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高农民体育健身设施水平,到2010年,我省规划在4000个行政村建设标准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9年投资1650万元,在550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村投入3万元,建设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 (九)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支农方式,构建市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按照《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8〕42号)要求,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由各级财政和投保户共同承担,2009年投入3.9亿元。 (十)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推广使用沼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2009年安排2.2亿元,建设5万口沼气池,开展改厨、改厕、改圈,建设20个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一批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十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我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89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2年完成全省182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09年投资14.9亿元,对811座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其中继续实施2008年省计划内小(二)型水库加固工程400座、新增开工省计划内小(二)型水库加固工程300座、国家规划内重点小型病险水库93座、国家规划内大中型水库18座。 通知要求,实施民生工程具有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的双重效应,已经上升为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今年实施28项民生工程,是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2009年省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涉及领域更宽,受益面更广,工作强度更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不断抓出成效”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协调调度,强化资金保障,强化制度建设,强化督查考核,提升实施效果,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实施每一项民生工程,让广大人民共享多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023-07-20 15:20:552
存款为何会负增长呢?
存款负增长意味着银行的存款帐户销售额减少了,或者说借款金额增加而存款金额减少了。导致存款负增长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1. 购买力下降:如果整体经济环境日益恶化,通货膨胀率很高,人们购买力有所下降。此时,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消费或者投资,而不是存储资金。2. 利率下降:当银行降低定期存款的利率时,会导致人们的存款减少,因为存款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吸引力了,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其他投资形式来获取更高的回报。3. 买房和贷款需求增加:房地产市场快速扩张时,房价通常会不断上涨,这会导致更多的人开始购买房屋或办理贷款,从而减少他们的储蓄账户余额。4. 偏好变化:人们的消费偏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如果人们倾向于更多地消费和投资,那么存款金额就会受到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存款负增长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因为这可能意味着银行拥有更多的可投资资本,可以用于扩张业务、给予贷款等。但如果存在更深层次的经济危机或其他潜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存款的负增长持续时间过长,对银行业和整个经济体系产生负面影响。存款负增长意味着银行的存款帐户销售额减少了,或者说借款金额增加而存款金额减少了。导致存款负增长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1. 购买力下降:如果整体经济环境日益恶化,通货膨胀率很高,人们购买力有所下降。此时,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消费或者投资,而不是存储资金。2. 利率下降:当银行降低定期存款的利率时,会导致人们的存款减少,因为存款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吸引力了,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其他投资形式来获取更高的回报。3. 买房和贷款需求增加:房地产市场快速扩张时,房价通常会不断上涨,这会导致更多的人开始购买房屋或办理贷款,从而减少他们的储蓄账户余额。4. 偏好变化:人们的消费偏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如果人们倾向于更多地消费和投资,那么存款金额就会受到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存款负增长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因为这可能意味着银行拥有更多的可投资资本,可以用于扩张业务、给予贷款等。但如果存在更深层次的经济危机或其他潜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存款的负增长持续时间过长,对银行业和整个经济体系产生负面影响。2023-07-20 15:21:072
材料一 为了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2013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大内需、保增长;二是调结构
(1)①扩内需、保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加有效供给,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拉动消费。(2分)②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盘活资金,促进生产发展,鼓励消费。(2分)③减免税收,让利于民,让人民获得更多的实惠,有利于刺激消费。(2分)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人民放心消费。(2分)⑤充分实现就业,有利于增加人民的工资性收入,促进消费。(2分)(2)①就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促进就业有利于劳动者通过劳动为社会增加财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2分)②增加就业有利于减轻社会保障的压力,减轻社会负担.(2分)③充分实现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通过就业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2分)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实现就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化解各种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2分)(3)①重民生、促和谐,干方百计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3分)②扩内需、保增长,实行政策性减税,调低银行存款利率,加强医药食品监管,发展中小企业以促进就业,是国家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履行经济职能的体现。(3分)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2分) 试题分析:(1)该题以政府“扩内需、保增长”工作的提出与实现为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主要是根据材料二中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上概括其合理性,抓住关键字眼论述相关原理。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资金、税收、社会保障、就业等角度具体分析其措施的合理性。(2)促进就业的必要性,回答为什么要实现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论是该题的主要参考点,学生可以对就业的意义分层解释,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解读。(3)该题以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促就业中的做法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政府的职能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对应材料内容分析体现的政府职能,主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等角度回答。2023-07-20 15:21:181
高考民生问题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怎么考?
2010年高考备考政治热点:改善民生1.2009年加大民生财政支出。2009年国家安排的民生支出达到7284.63亿元,比2008年增长29.4%。2008年民生支出达到5603.64亿元,比2007年增长29.2%。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2009年实施了许多民生工程,在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也拉动了城乡居民的系列消费,促进经济发展。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重民作为2009年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2009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从住房,到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农村医院、学校,到社会保障;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到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一系列人民群众高度关切、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被摆在当前扩大内需、保持增长措施的重要位置,显示了中央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坚强决心。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地要靠扩大内需尤其是老百姓的消费需求。目前,补贴、减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都已纳入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议事日程。从政治局会议和中央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看,让经济增长更多地体现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实现社会的公平分配,将成为党和政府下一步继续关注和努力的重点;更加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3.2009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举行。2009年8月27日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王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王刚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着眼大局谋划工作,贴近实际开展研究,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开展献计献策,努力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次论坛以“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与民生”为主题,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和北京市政协共同主办,有关省市党政领导、部分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共150余人参加。4.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善于趋利避害,积极化危为机,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5.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温家宝总理说,2009年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6.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温家宝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7.4000亿财政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很多中国人从习惯了在长久等待中盼来一套房子到适应了自己掏腰包买房,住房条件、面积都有了大幅提升。中国政府为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9年,在中国政府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就有4000亿投向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用于廉租房、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另外,在中国农村,住房问题是通过农民自身在批给的宅基地上建房解决的,此次中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8.建国60年,中国教育走过的辉煌足迹。60年来,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现在,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从业人数超过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这一根本性的变化,标志着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加速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9.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数达8.33亿,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对缓解或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10.2009年“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惠民工程。2009年用于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资金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可拉动1500多亿元的农村消费。“家电下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是落实“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措施的重要内容。“家电下乡”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效和政府、企业形象。居调查,农村居民对家电下乡产品的总体满意度较高。11.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考纲要求】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社会就不可能和谐。关注民生,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经济困难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公共财政的目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解决措施: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近几年高考政治题中每年都有关于民生问题的试题,并且很多是问答题。我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并认真掌握以民生为载体的主观题。破解摆在我们面前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成为2010年高考的重要热点。有关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等民生问题,2010年高考一定会涉及,还很有可能出主观题。【教法指引】(一)经济学角度分析1.就业(1)我国为什么重视就业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创业的环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劳动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内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观;掌握丰富的专业性、综合性知识和技能,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发扬创业精神。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为什么要缩小收入差距①理论依据: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②现状:我国城乡居民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贫富差距过大,而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③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如何缩小收入差距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④加强法制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对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二)政治学角度分析1.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改善民生(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应该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2)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和“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为民的领导核心,重视民生是由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定的,也是党遵循“三大规律”,坚持民主执政的体现。2.如何改善民生(1)党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广大人民不断得到切实的利益和人文关怀。(2)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完善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机制,促进教育的优先发展,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忠于人民意旨,维护人民利益。。(四)哲学角度分析1.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改善民生任务的提出是基于现阶段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疗、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的。这是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生动体现。2.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从优先发展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提出相配套的措施,从而使其整体功能趋向强化,有利于实现改善民生的最优目标,表明党坚持了系统优化方法。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党作出改善民生的决策,是在我国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遵循并利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这一决策坚持以人为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知识综合】一、重点知识归纳:(1)经济生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合同、社会保障制度、、税收的作用、银行的作用、生产与消费等知识点来分析。(2)生活与哲学: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分析法、正确价值观及其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3)政治生活:国家性质、新型的民主、政府的性质、服务型社会、政府的权威、政府职能,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领导地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执政的实质。(4)文化生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我觉得最终考试还是要考咱们所学的这些基本理论,命题员有一个命题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想考你什么理论不能直接从理论到理论的考你。 比如他想考你矛盾的观点,他不能直接问你“什么叫矛盾的观点”,虽然大家谁都知道什么叫矛盾,但是他出这个题考的时候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比如说他要让你去分析一个问题。有一年的高考题就是,让咱们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实际上这个就是让咱们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去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对美国历史的推动作用和消极作用。所以最终是考你矛盾的观点,但是他要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历史的例子。 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再复习一下。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要回归教材、查缺补漏,对知识点最终自己心里要有点数。 一般来说,我们首先要把这几门学科里边重要的知识点要复习一下。这些重要知识点包括重要的理论和重要的原理表述。重要原理,一般都是在选择题里,实际都是考最基本的理论和最基本的概念。另外,在答主观题的时候也是要说这个概念的。比如说,有一年考如何依法治国,有些同学答如何治国答得非常完美,但是最后都扣了4分,为什么?就是没有说什么是依法治国,并不是说多教条,一定让你说,但是这么问你怎么依法治国,肯定首先要告诉大家什么是依法治国。所以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概念,当问到你的时候一定要答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没背好肯定分就得不到了。 另外,基本表述要准确,不准等于不会。比如这个让你用时间和认识的辨析观点分析问题,如果实践和认识这个原理表述的不完美,这个原理的分会丢掉一些,而且分析问题的时候那个分数也还是要丢掉一部分,因为所有的题都要原理和材料结合的,这个分数都是双份的,所以理论的表述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最后这个阶段,要把你所学的基本知识再复习一下,复习的时候我觉得,你要能够比较清楚比较重要的理论、重要的概念,这些要掌握。 还有,模拟题当中已经做过的理论、已经复习过的、做过的题,里边涉及哪些理论,你自己查缺补漏,有哪些没有掌握。 再有,模拟试题当中没有考到的重要理论,仍然是重要的,也要复习一下。因为这部分理论并不等于这个模拟题没练到就不重要,作为命题人来说,会在出题之前还是要看一下规避一下现在的模拟题,不能出的题和现在的模拟题是一样的,肯定是不允许的,所以他要把模拟题扫一下,但是并不等于说模拟题考了什么他就不考,他会进行一些规避。作为咱们同学来说,要正确的对待模拟题,不是说模拟题考的就是高考考的,也不能说模拟题已经考过了就根本不用去做模拟题里的知识点。要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这些理论还是不变的,要的还是这些东西。 在选择什么是重点的时候,要和它要分析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我分析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哪些知识点,分析另外一个问题需要哪些知识点。对命题人来说,他选哪个角度来出题是谁也不知道的,这个角度是千变万化的。 以前我们也请命题组的人和我们学校的学生聊天,曾经也这样问过,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问题,就问命题组的老师。问老师,对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对那个问题怎么认识,老师说,到底都是好学生,各个问题都问到腰眼上了。但是就算我现在告诉你今年要考什么,什么方面的问题,你见到的那个题仍然是全新的。就是说这个材料题选择什么材料,完全是没有办法知道的,大家说猜题,也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可能猜对。但是一定是考当前的一些热点的东西,所以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考场上怎么去分析他给的这个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 就是透过这个题、这个材料,找出他考我们的是什么理论,这是重要的。所以这个理论是什么,你首先得会,然后第二步,你怎么能够从他给你的材料里头找出这些理论,这样才能够把这个理论和这个材料结合。 从命题上来说,他们认为有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我们给你出这个材料这个选择,一个一定是这一年里边重要的经济的问题或者政治的问题,当然历史、成语典故用过去的都是可以的,但是他要用最鲜活的实例,这是选择材料的。但是他考的理论,这个角度他在设的时候就是会有千变万化了。 所以现在要对照他们的原则回答问题,你一定要贴切这道题说的是什么,要结合这道题来回答,问你什么答什么,不要去把你原来背过的一个什么题的答案或者你做的一个什么题拿来对到这道题上,那个多半是得不到分数的。 所以说我们这些天肯定要查缺补漏对照教材要点,自己要分清,自己要看一看,经常练的是什么,还有哪些怎么练过的,不等于不考,可能还要再复习一下。然后再做手里的这些题,手里这些题主要是帮助我们练思路,练习一下这样到底是怎么来答,这样高考的时候见到这个题就不会特别生疏。再有,不要以为现在见的这个题就是高考的题,你就背答案,或者你见这个题就会,不见这个题就不会,还是没有达到复习的目的。高考时你见到的一定不是这个题,这是肯定的,但是怎么来做这种题,我认为现在是非常关键的,就是当你理论掌握的时候,你怎么能够把这道题要考你的是什么通过审题要找出来,这个我觉得非常关键。2023-07-20 15:21:32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配合】
不同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相应的搭配模式。一般在不同时期中央政府会对既定的政策模式下的政策手段、政策侧重点给予调整,即纵向协调;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配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现在我们从松紧搭配出发来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效应。 (一)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显然,“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政策配合,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却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二)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的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制止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三)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四)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从以上几种政策组合可以看到,所谓松与紧,实际上是财政与信贷在资金供应上的松与紧,也就是银根的松与紧。凡是使银根松动的措施,如减税、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准备金宰与利息率、扩大信贷支出等,都属于“松”的政策措施;凡是抽紧银根的措施,如增税、减少财政支出、提高准备金率与利息率、压缩信贷支出等,都属于“紧”的政策措施。至于到底采取哪一种松紧搭配政策,则取决于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其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一般说,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小于总供给,就应采取松的政策措施,以扩大社会的总需求;而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总供给,就应采取紧的政策措施,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到这里,我们的分析主要还是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节效应放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上,实际上,不管是松的政策措施还是紧的政策措施,在调节需求的同时也在调节供给。同样的道理,在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下,既可用紧的政策措施来抑制需求的增长,也可用松的政策措施来促进供给的增长。因此紧的政策措施和松的政策措施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如果从结构方面看,问题就更清楚。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也会有一些部门的产品供大于求,另一些部门的产品供小于求;在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出现有的部门的产品供大于求,有的部门的产品供小于求。这样单纯地采取紧的或松的政策调节,都不可能使部门之间保持平衡。因此,还要从结构失衡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或紧或松的政策措施加以调节。由此可见,当我们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时,不能只看到需求的一面,还要兼顾供给的一面。当然也要看到,采取紧的政策措施在压缩需求方面可以迅速奏效,而采取松的政策措施在增加供给方面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见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摘 要】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得好坏直接影响经济运行。不同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相应的搭配模式。一般在不同时期中央政府会对既定的政策模式下的政策手段、政策侧重点给予调整,即纵向协调;在某一时期的政策配合模式下,政府不仅要调整政策本身,也要注重政策配合系统的整体优化,即横向协调。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一、文献回顾 在调节范围、调节手段、调节的侧重点以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必须紧密结合,扬长补短(贾中慧,2009)。我国加入WTO后,加大了与世界市场的关联度和互动性,不仅要防患外部经济的冲击,也要重视本国经济政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随着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这将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好地协调配合,但是会暂时出现的脱节现象,这就需要加强两大政策的配合(贾康,2009)。在两大政策配合模式的选择上,大多数研究都赞同“财政政策调结构、货币政策控总量”的观点,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政策组合方式,即对“双紧”、“双松”、“松紧”和“中性”四种模式的选择(任碧云,2009)。毕海霞(2006)分析了过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基本轨迹,发现两大政策在配合日臻完善的同时,缺乏更深层级的配合,包括调节分工不明确、配合效果不明显等。影响政策配合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两方面,前者是指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手段和工具紧密联系的因素,后者主要指政策实施的宏微观环境和政策执行能力等。技术因素由于其对政策配合效果影响的直接性而更为重要(任碧云,2009)。对于两大政策自身的完善,要侧重两大政策的手段和工具的运用(王国林,2004),同时注重政策配合环境的建设,主要是相关财政和金融制度的建设,健全货币市场,从而提高政策实施主体和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贾康,2009)。 在文献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模式上,只是简单地描述IS-LM模型,并没有突出“协调”,而且单纯地从目标与现实的不合,理论性地评价政策配合的效果。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并没有真正发现两大政策的不协调之处,因此政策建议也缺乏针对性。在一定的经济时期,要优化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通过某种更有说服力的方法寻找两者之间配合的不足以及影响政策配合的不利因素。本文首先对协调和配合进行重新界定,并尝试将协调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通过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纵向对比,探讨两次危机时的政策配合的差异,并分析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试图寻找现实中两大政策的配合与协调。 二、政策协调――以两次金融危机为例 1.概念的界定 在《辞海》中,配合是指通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协调不仅需要配合,而且需要配合得当。二者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并不能反映分工合作的效果,而后者包括前者,它既可以指事物间关系的理想状态,也可以指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的过程,强调“理想”。那么政策协调就是指,在既定政策配合下,针对分工合作中出现的与任务目标相悖的问题进行政策手段的调整,以达到政策配合的最优化。因此,我们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协调,而不是配合。本文将协调分类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不同时期相似经济环境中,相同的政策配合框架下政策目标、政策有无调整;后者则指在某一的经济环境下,由于经济形势的“左”(与政策调控方向相反)变化或者政策效果与目标相悖时,既定的政策配合模式下会出现某些政策手段的调整。 2.纵向协调――两次经济危机 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本次金融危机是近年来两次主要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其根源是相同的,过度金融创新而忽视了安全性,国内经济泡沫破灭。尽管二者在影响力度等方面有所差异,然而都暴露了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不完善等问题。造成的消极影响广泛,主要表现为出口贸易大幅下降、利用外资情势恶化、内需不足、经济增长放缓。 199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偏松)的配合模式。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支出,主要是购买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鼓励投资消费,刺激出口的税收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等。稳健的货币政策涉及存贷款利率、准备金利率的调整,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再看2008年,政策配合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增加财政支出,税制改革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与前次金融风暴不同的是,面临本次经济危机,在财政政策方面,我国政府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支出重点倾斜于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中小企业;税制不再是小修小补的改良,而是变动了增值税这一主体税种,即真正意义上的税制改革。总的来说,财政政策特别着力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保障民生,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货币政策方面,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更大,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率和力度都明显增加,为了吸引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优化信贷结构。这不再是只关注货币政策调节总量的一个转变,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调节经济结构。 通过对比,我们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虽然1997年金融风暴后实施的经济政策,其目标也是扩大内需、优化结构、刺激消费、投资和出口,但是政策配合中,刺激居民消费的财税力度不大,且消费人群更关注城市居民民,尽管在增加政府支出也包括对低收入人群消费的转移性支出,但是政府支出的重点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忽略了乡村居民的消费培养;虽然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拉动经济增长三大马车的结构不协调问题,但是政策仍然缺乏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倾斜。事实也证明,前一次经济危机暴露的问题,接下来的这一场经济危机中依然存在。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有效需求不足、中小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较低等。因此,1997年金融风暴后政策配合模式选择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手段、调节对象等方面需要改进。第二,2008年经济危机中的经济政策不仅刺激投资,更关注内需的扩大,不仅要出口数据上升,更重要的是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如利用出口退税政策限制“三低一高”产品的出口;不再将收入分配的重点置于城镇居民,对低收入者和农民给予充分关注。这种政策配合模式中手段和侧重点的转变和调整表明我国进行了政策配合中的纵向协调――不同时期相似经济形势下的政策协调,以期更好地解决经济问题。 3.横向协调――2008年经济危机 如上所说,2008年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失业增加;出口下降,首次贸易逆差,出口企业大量倒闭;消费、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凸显;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外汇储备风险增加;证券市场受挫等。面对如此恶劣的经济形势,中央政府果断实施了“双松”的政策配合模式,强劲的政策力度使得我国整体经济复苏速度较快。当然,其成绩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配合模式是否“天衣无缝”? 首先看一组宏观经济数据。到2010年5月份,CPI为3.1%,首次超过3%的调控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维持高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5.9%,比预测高0.2个百分点;5月份出口增速达48.5%,大幅超预期。再看2010年以来中央银行调控准备金的频率:2010年1月18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0年2月25日,国内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6.5%(上调0.5%);2010年5月10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毋庸置疑,至2009年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出口逐渐回升、居民消费持续上涨、整体经济回暖。但是进入2009年下半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货币和信贷的高速增长为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但是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资产市场泡沫加速膨胀的负面作用。因此,2010年货币政策更侧重于“适度”。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供应量上,一方面保持充裕的信贷货币,保证经济运行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在“适度宽松”基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回收流动性。 这一事实说明了两点:第一,我国中央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在现实经济出现了与目标相悖的情况下,对政策手段和侧重点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目标。但是这种调整只是货币政策自身的完善,并没有涉及财政政策,忽视了配合系统的优化;第二,不管是货币财政还是财政政策,抑或是其他的以调控宏观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政策,更应该注意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才是保持经济长久增长的关键。而不应该只关注形式上的经济数据,即关注促进经济质量提升方面的政策而非单纯地刺激数量。这两点也应该是今后两大经济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向。2023-07-20 15:21:431
国务院明确加大财政政策力度 老旧小区改造量翻番以扩内需
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确定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动惠民生扩内需等。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支持企业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难关;确定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动惠民生扩内需等。会议指出,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并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强化对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会议指出,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扩张财政政策加大力度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今年以来,我国已经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积极财政政策方面,仅减税降费举措,就推出了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延长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企业亏损结转年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这些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下达1.29万亿额度,提前批债券发行已近尾声,资金使用进度也比较快。在金融政策方面,通过三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3.55万亿元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另外截至3月底已对约8800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加大,外需订单受到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下一步,要在扩大实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础上,多措并举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并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帮扶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缓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压力。强化对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对冲疫情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财政政策扮演着重要角色。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其中,积极财政政策方面部署颇多,给出了“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政策组合。另外,在扩内需方面,除了扩大居民消费,还首次提出合理增加公共消费。4月10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一研讨会上表示适度扩张赤字,首先应该是解决财政收入的不足,一二季度财政收入压力很大,需要补充收入,来满足支出需要;其次是补贴,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像目前面临困境的外贸和一般服务业等,目的在于尽可能保就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积极财政政策要在扩内需上发力,一方面要扩投资,带动相关行业,提升社会投资预期;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现在推出很多消费券政策,鼓励居民去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主要通过补贴、引导、便利等方式,鼓励民生类消费,像消费券、家电补贴券、教育券、再培训券等,都属于这个范畴。扩内需一大抓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会议指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重点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区。各地要统筹负责,按照居民意愿,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运营。我国的城镇化率已接近60%,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工作日渐凸显出来。2020年将加大地方专项债规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被纳入使用范围,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行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陆续推出了相关政策。像湖南省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大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摸底调查,并编制项目库。为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青岛近期明确了相关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按照现行分类标准来看,包括处置违章建筑、房屋修缮、水电气等基础类改造,也包括改善型功能和生活便利性需要的完善类改造,还包括养老、托幼、医疗等丰富公共服务供给的改造。北京近年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包括清理违章建筑、配电网设备改造、加装电梯、安装健身设施、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等不同内容。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表示,通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一方面能够通过补齐幼儿园、小超市等短缺的服务设施,消除扩大居民消费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能开拓银发消费、幼儿消费、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等新消费模式。“不同的小区,改造的内容不同。如果是更换水管、电网、窗户之类的,这些项目往往缺乏现金流。如果为小区增设社区服务中心,补充托幼、医疗、文化娱乐、老年大学等服务,这里有公益的成分,也有付费服务。这些社区服务中心,因为离社区居民比较近,存在一定投资和商业机会。比如,部分小区若增设康养中心,通过护士、大夫,可以和大医院连在一起”,赵全厚表示。项目本身拥有较好的现金流,是地方专项债对项目的硬性要求之一。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多元,包括财政资金、小区业主、公用事业类企业、社会投资者等。赵全厚表示,今年地方专项债使用范围扩大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对于有现金流的项目,可以将专项债作为政府资本金,通过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更多社会投资。除了财政资金,老旧小区改造还得拓展其他资金来源。像4月10日,湖南省三部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文件明确指出,鼓励电梯、快递、物流、商贸、停车设施、物业服务等企业进行投资,并通过获得特许经营、公共位置广告收益、便民服务等收回改造成本的方式参与“旧改”。2023-07-20 15:21:581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作用概述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作用置身于20世纪末,我们旋转地球仪,要从中找出100个参加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 国家 ,是十分容易的,而要从中找出10个没有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国家,则是非常困难 的。 时至今天,仍然未参加任何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源地欧 洲少有了,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也少有了。 目前,尚离群索居,单兵奋斗,孤立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外的国家实在是不多了。据 有关方面的统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总数已有几十个,在世界贸易组织登记的参加了某种 区 域经济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现在已达到150多个。有的国家还参加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 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例如,英国、瑞典等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成员国,又是欧洲联盟的成 员国;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又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还 与中美洲7国签定了自由贸易协议。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 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个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 范共同的行动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通过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 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 经济一体化的内涵相当宽泛。它既可以是实现过程,也可以是计划目标;它既可以是指统 一的劳动力、商品和服务市场及其实现过程,也可以是指统一的资本和货币市场及其实现过程;它既可以是成员国间的关税减少或免除,也可以是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它既可 以是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也可以是共同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多样,层级高低不一。总的看来,各地区都是依其具体的社会经济 状况,来选定适合其需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类型,并且按照由低级类型到高级类型渐进的原 则,不失时机地提高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层级的。 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类型或层级顺序,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致可以分为特别优惠关税区、个 别商品的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货币联盟、经济与政治联 盟等8种类型或8个层级。下面对各种类型简要介绍如下: 一、特别优惠关税区 是最低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类型,其各成员国的联系最为松散。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具有特定地缘关系的国家通过签订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对成员国的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 优惠的关税税率而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由英国和英联邦其他成员国组建的英帝国特别关 税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等5国 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就是属于此种类型。 二、个别商品的一体化 是低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类型,其约束范围狭小。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特定地缘 关系的国家,通过签订政府间条约或协定,把各成员国的个别的工业部门的商品生产和销售 ,置于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的控制之下的区域经济一化。1954年,由法国、德国、 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6国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即属此类型。"欧洲煤钢 共同体"是以后的"欧洲共同体"和今天的"欧洲联盟"的雏形。法国和德国等建立"欧洲 煤钢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6国的煤炭和钢铁贸易上取消关税以及数量限制等非关 税壁垒,对成员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运输、销售和投资等实施集中统一管理,通过实行经 济的一体化,在彼此之间乃至在整个欧洲永远消除战争,实现欧洲持久的和平与稳定。 三、自由贸易区 是在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类型。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特定地缘关系 的国家,通过签订政府间的条约或协定,取消相互之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组建的允许 商品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内各国间减少直至免除关税,对区外各国 关税照旧是其主要特征。各成员国仍然可以自行决定对区外国家的关税和非关税等贸易限 制政策。为了防止非成员国商品通过关税较低的成员国进入关税较高的成员国,所以,在自 由 贸易区的成员国间仍然设立边境海关,并实行商品原产地原则。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 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这种典型的自由贸易区。 四、关税同盟 是比自由贸易区高一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类型。 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特定地缘关系 的国家,通过签订政府间的条约或协定,规定各成员国间实行零关税,取消一切非关税壁垒 ,并对同盟以外的国家实行同一关税税率和贸易限额等制度。在成员国的边境上已无 需设立海关和进行海关检查。目前,进入关税同盟层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还很少,但现 在的欧洲联盟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了关税同盟。 五、共同市场 是较高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类型。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特定地缘关系的国家,通过 签订政府间的条约或协定,建立统一的市场,实行商品、生产要素和资本在成员国间的自 由流动。对区外各国如关税同盟一样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在生产上实行产品标准化和间接 税等协调制度。在资本流动上实行共同协调筹资等制度。在劳动力流动上实行学历和技术等 级相互承认等制度。在共同市场中,超国家的共同经济调节,已比关税同盟更进了一步,有 了较大加强。20世纪90年代初的欧洲共同市场,就已经基本上实现 了各成员国间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六、经济联盟 是高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类型。 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特定地缘关系的国家,通过签 订政府间的条约和协定,建立超国家的共同机构,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成员国 间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其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政策、社会福利政策,以及 有关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政策等。目前,真正达到经济联盟层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还只有欧洲联盟一个。"欧洲经济联盟条约"签订于1992年12月7日,从1993年 11月正式生效。欧洲经济联盟确定的主要目标,现已基本实现。 七、货币联盟 是比经济联盟又高一个层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类型。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特定地缘 关系的国家,通过签订政府间的条约或协定,规定在各成员国间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并且 实行单一的货币。实行单一货币,是货币联盟与经济联盟的主要区别。由于制造和发行货币 ,是国家的主要主权之一,所以,实行单一货币的货币联盟,已不仅仅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 织,而具有联邦制国家的色彩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11个国家已在1999年1 月1日进入了欧洲货币联盟,并将在2002年正式实行单一货币欧元。 八、经济与政治联盟 是最高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类型。它是在经济联盟、货币联盟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经 济与政治联盟阶段,联盟成员国建立了能制定统一政策的中央机构。到达经济与政治联盟阶 段的各成员国,实际上已组成了联邦式或邦联式的国家。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区域经济一 体化组织,都还没有到达这一阶段,但欧盟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以上8种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征和相互区别如下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可以上溯到1932年。那时,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为了相互 减免关税,共同组建了英联邦特别优惠关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快速发展,是在20世 纪下半叶,尤其是在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的20世纪90年代。欧洲煤钢联盟成立于1951 年。非洲、拉丁美洲的多数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于20世纪60至70年代。欧洲联盟建立 ,欧元启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 促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半个世纪中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一、合理利用和配置人力、物力资源的需要人力和物力资源在各国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一国的各类物质资源和各层次劳动力的供给 与需求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各生产要素的你多我少,我多你少的现象存在是普遍的。因此,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要合理利用和配置其人力和物力资源,以提高其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就需要进行多国合作来互通有无与多寡。相邻相近的或特定的地理范围的国家实行区域经济 一体化,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二、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 在技术和资金日益密集的现代化生产中,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就需要扩大经济规模,提高 劳动生产率。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各成员国的生产要素和商品可以自由流动,自然有利于 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稳定物价的需要 相邻相近的国家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间降低或取消关税,与邻近国家的贸易比重 提高,使进口原材料和出口产成品的运输费用减少,自然使企业生产和流通成本降低,利润 增加。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费用降低,市场商品可供量的增加,则有利于物价的稳定,通货膨 胀的控制。 四、扩大商品贸易和要素市场的需要 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成员国之间通过签订政府条约或协定,规定相互取消或降低关税 和贸易限额等非关税壁垒,允许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实际上就是把各成员国以往一国统一 的市场范围,扩大为多国统一的市场范围,使商品的要素市场范围绝对地扩大了。各成员国 在区内减免关税,提供贸易和投资等便利的同时,对区外国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依旧,那 么,各成员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就相对扩大了。 五、稳定货币汇率,防范金融危机的需要 任何国家,要稳定其货币汇率,防范金融危机或减少其损害,当然主要是靠自己,这是毫 无疑问的。但是,在金融和资本日益国际化,伺机出击、无孔不入的国际投机资本高达成千 上万亿美元(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今天,单靠一国特别是实力弱小的 国家的一国之力,是难以与强大到足可倾城倾国的国际投机者抗衡的。发生于1997至1 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就是证明。因此,相邻相近而又在经济上利害与共,生死攸关的国 家联合起来,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共同稳定汇率,防范金融危机,就是非常必要的。 六、协调一致,增强对外竞争实力的需要 经济实力弱小或相对弱小的国家,在世界市场上面对实力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激烈竞争, 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这些国家要摆脱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困境,就有必要成立区域经济一体 化组织,通过多国联合来增强竞争实力。欧洲共同体当年成立的主要意图,就是为了增强成 员国与美国和苏联的整体竞争抗衡实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则是美国等面对日益紧密联合起 来的欧洲的经济一体化挑战而成立的。 七、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需要 在完全自愿平等的原则下实行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各成员国就共上了一辆战车,经济利益 就捆绑在了一起,彼此就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各成员国间有了矛盾和摩擦, 就应该也能够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各成员国跨国公司的相互投资、市场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关系的形成,彼此生存空间的共享或趋向共享,使彼此诉诸武 力解决争端成为不可能。政治关系决定于经济关系。经济上的一体化,会使极端的政治即战 争失去生存的土壤。当年欧洲实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欧洲永远消除战争, 实现欧洲持久的和平与稳定。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各成员国为了共同的利益,在完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成立的。 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一体化组织和成员国关系的稳定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与国际政治军事集团 是根本不同的。参加政治军事集团,有的国家是主动的自愿的,有的国家则是被动的不情愿 的,甚至是完全被胁迫的。这在客观在决定了政治军事集团的不稳定性,各成员朝秦暮楚、 合纵连横的普遍性。迄今全世界所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但都是稳定的,并且,多呈 不断扩大成员和加深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其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对区 外国家的发展则有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各国间贸易和投资等优惠, 是相 对于对区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等的歧视而存在的,没有对外的歧视,便没有对内的优惠。但 就 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作用,则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区域经 济一体化 组织,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现阶段水平的必然产物。在此阶段以单个国家为经济单位已 经过小,以全世界为单位尚显过大,而唯有以相邻相近的国家组成的集团为单位才适当。 只有经 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充分准备和过渡,人类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要实现经济全球化, 就必须弱化甚至取消各国的经济边界,就不能同时使用100多个国家的100多种货币。 实 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和后果之一,就是弱化、取消国家间的经济边界,减少世界上的货 币种类。这是已为欧洲联盟所证明了的事实。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保障和促进成员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有效工具,更是在成员国间消除 战争,实现持久和平的法宝。在人类历史上,相邻相近的国家间是最容易发生战争的。中国 古代军事谋略36计中甚至有"远交近攻"之一计。国与国千年相邻而不曾兵戎相见者,全 世界究竟有几例,没有人统计,说一例没有,未免武断,但说百无几例,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引发相邻相近国家间战争的具体原因会是千差万别的,但根本原因却只有一个,即都是为 了争夺或保护生存空间。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原本独立的各国的生存空间合而为一个统一 的各国共享的生存空间,彼此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西欧是世界历史上 战争最频繁最残酷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10年, 小打年年有。但自从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来,成员国间再无战争。英国、法国、德国、意 大利等这些今日欧盟成员国,昔日无数次打得头破血流甚至几度相互吞灭的不共戴天的仇敌 ,便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各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 ,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成为形同虚设的地步了。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和正在给予其成员国巨大实惠的事实,日益为各国人民所认知。越来 越多的认知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巨大作用的各国人民,必将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范围不 断扩大,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趋势是注定了的。2023-07-20 15:22:084
怎样增加财政收入
问题一:如何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 影响财政收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财政收入才能增加. 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虽然从长远来看,国家实力的增强必然会给每个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机会,但是,它毕竟与企业和人民的希望不完全相等。所以,必须把握财政收入增长的度。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所以,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应该看到,同其他国家相比,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国家掌握的财政收入偏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问题二:如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纳税人交的税,税多了,自然就增加财政收入了 问题三:如何促进财政收入 要继续实施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并综合配套地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稳增长、调结构、促内需。从目前经济运行的发展趋势及经济运行的客观需求来看,今年我国宏观政策的取向基本上仍将以扩张的取向为主,并且扩张的力度有可能大于去年。具体分析,近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今年仍将实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是我国目前扩大需求、启动经济增长的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国际经验表明,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必须保持足够的力度,并持续实行到需求和景气明显回升。如果力度不够或者过早放弃,将会前功尽弃。因此,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真正启动之前,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中断。鉴于近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仍将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且财政政策扩张的力度有可能大于前几年。其主要措施将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继续执行去年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并将加大该政策的落实力度,将力促“长工资”、提高“三条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政策措施得到认真、彻底的执行; 2、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把目前15%的平均出口退税率提高到接近17%的水平,加大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 3、将继续发行扩大内需的专项国债,其规模有可能大于去年,投资的重点将包括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的设备投资及技术改造投资、某些供不应求的服务领域的投资等。投资的方式既包括财政的直接投资,也包括对投资所需贷款的贴息投入; 4、实行鼓励投资的财政政策,重点鼓励民间投资的增长。今年财政政策在鼓励投资、税收增加方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进一步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二是对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收入减免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5、实行鼓励消费的财政政策,这包括两方面的选择,一是实行特别减税政策,即在目前特定的的期限内,一次性减免个人所得税的政策;二是对私人用于购房、买车的收入所得给予所得税返还。 二、实施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套的货币政策 近年货币政策将体现既积极又稳健的特点,重点将加大货币的供应量以及促进货币的流动性。 从前年11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把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以下,并且规定这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增加的可用资金全部由商业银行自主使用,这为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创造了有利条件,为金融机构平稳过渡到今年准备了充足的流动性。 具体分析判断,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贷款方面,将扩大银行贷款与财政支出相配合的力度,特别是要增大与所发行的专项国债相配套的银行贷款比例;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在金融创新方面将加大汽车消费信贷、住房消费信贷的力度,积极开展各种抵押、质押贷款业务、扩大助学贷款范围,并简化上述各种贷款的手续; 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方面,将适当限制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中国债所占的比例,堵住国有商业银行的后路,迫使银行主动强化信贷服务,对有效益、产品有前景的企业积极主动地发放贷款。 同时,国家也将制定相应的政策,强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商业银行贷款机制,在加强贷款责任制的同时,完善和加强激励机制,使银行的风险约束机制与利润激励机制相结合,鼓励银行放贷,发挥信贷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信贷人员深入......>> 问题四:如何增加财政收入,如何增加财政收入资讯 财政总收入包括中央 *** 的收入在内。地方财政收入是指本级 *** 的可用资金。 问题五:如何才能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要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健康增长,千方百计壮大财政实力。注重引进资源延伸加工和非资源型项目,谋划大项目、好项目,提高项目落地成功率;清理整顿现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改革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方式,使之更加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加快 ***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将土地出让、矿产权益转让、环境监测、国有资产外置等应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收入,全部全额纳入预算内管理 问题六:如何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一、进一步提高对财政收入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财政收入是 *** 履职行政的物质基础,收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 *** 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收入不实,一方面违反了财经法纪,另一方面很难保持持续增长。各级 *** 要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收入质量至上的原则,努力实现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促进财政收入平稳、持续、健康增长。切实增强可用财力的观念,将财政收入的增长与可用财力的增加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增强财政的调控能力。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收入,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行为,杜绝资金空转、虚增财政收入现象发生,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保证收入质量。 二、进一步强化收入征收管理力度。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我市财政形势较为严峻,各级 *** 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目标完成。收入征管部门要坚定打好收入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税源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强化收入征管措施,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增收的重点要放在依法治税、强化征管上,既要防止有税不收,又要坚决制止收“过头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非税收入作为 *** 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按规定征缴,该进公共财政预算的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该进 *** 性基金预算的纳入 *** 性基金预算管理,全面真实反映非税收入情况。市财政要按月通报县区财政收支情况,宏观反映财政经济形势。 三、做好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对财政专户管理的各类非税收入进行认真清理,全面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 ] 1213号)精神,除教育收费、彩票发行机构和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对外投资收益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外,其他各项收入要严格按照规定纳入预算管理。认真执行《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09]1593号),将基层医疗卫生经常性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认真审阅2011年以来制发的文件,规范相关表述,对现行资金管理仍使用“预算外”、“预算内”等词,要立即纠正。现行有效文件中与“预算外资金(收入)”有关的内容如果与规定不符合,也要相应修订,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避免出现与规定不符合的表述。 四、坚决纠正不规范的收入行为。各级收入征管部门要按照规定,对今年以来缴库的财政收入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予以纠正。对今年应缴未缴、不应缴入公共财政预算的缴入公共财政预算等各种违规行为,要自行纠正处理。财政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并在全市通报。 五、杜绝财政收入混库现象。各级收入征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各类收入按照体制规定分级入库,严禁出现收入混库现象,对违反规定的各类征收行为和征管部门,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长势头明显回落,今年前五个月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回落20.9个百分点,可用财力增幅回落52.3个百分点,收入稳高难度加大,刚性支出压力增加,新增支出多,民生任务重,偿债压力大,全年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各级 *** 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对收入账、支出账做到心中有数,压缩安排支出,有保有压,厉行节约,突出重点,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财政收入是 *** 理财的基础,收入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财政收支......>> 问题七: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财政收入的提法,是对 *** 而言的,因此,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本人认为主要有:一是开征税种(如一些小税种由厂级人大授权可以开征),二是扶持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收入,三是促产增收(生产上去了,销售增加了,利润多了,缴税也就多了),四是处置闲置国有资产。 问题八:乡镇如何提高财政收入 一是优化工作机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两法两制”的要求,全力、全面抓好财政收入上台阶工程。对财政收入任务要进一步细化,实行项目分工责任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要求,财政、国地税及乡镇各司其职,确保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 二是强化税源监控。区乡两级财税部门要按照实施综合治税的要求,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提供涉税信息,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各乡镇要建立各类税源档案,全面掌握税源动态;税收征管部门要建立规模企业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对税源的全方位控管,牢牢把握财税收入的主动权。 三是科学分析利用涉税信息。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涉税信息平台,建立分析报告制度,对每条涉税信息都要跟踪问效,使信息体现税源,将税源变成税收,把信息的价值体现在加强征管和组织收入上来,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 四是强化税收征管。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加大对小税种征缴力度。各乡镇要组成联合工作组定期开展税收执法大检查,加大对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对规模企业纳税情况的检查,确保应收尽收。 五是更新服务理念。财税部门要按每个乡镇有征管联系人,有服务窗口的要求,实行零距离服务,方便纳税人,提高办税效率,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国地税部门要积极推行委托乡镇代征个体定额税收工作,规范办税程序,简化流程,提高办税效率,确保税源不流失。六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以票管收”机制,乡镇所有非税收入严格执行财政专户管理制度。 各乡镇要按照批准的收费项目,加大非税收入收缴力度,重点加强对土地出让金、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的管理。 问题九:问题:怎样增加财政收入? 不一定非的增加税率,可以通过增加就业、加大力度吸引外资、多办企业等,税源多了,不增加税率照样可以增加财政收入。2023-07-20 15:22:161
民生银行超级网银用手机银行一天转帐额度是多少
手机银行转账限额: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时,同一客户号下单笔单日最高为500万元(含)。单日转账金额5万(含)以内需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认证;单日转账金额5万以上-20万需校验“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私密问题”或动态令牌+交易密码;单日转账金额20万以上-500万需验证动态令牌+交易密码,若没有动态令牌,则系统会报错,可本人持民生卡和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手机到全国任一柜台办理。注: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本行同名转账不占用转账限额。2023-07-20 15:22:253
中国4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是多少?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较3月的5.38万亿元和3.89万亿元明显回落。万得(Wind)数据显示,此前市场机构对社融、信贷增量的预期均值分别为1.72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多位分析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4月社融、信贷转弱与季节性因素有关。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银行对于“开门红”的追求是造成4月份常信贷弱于3月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力道很强,因此4月相较于3月回落的幅度也高了一些。”从信贷结构来看,4月居民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呈负增长。其中,短期贷款负增长规模同比收敛,中长期贷款负增长规模同比扩大。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多减超800亿元。“这反映居民消费意愿提振,但短期内仍难以解决居民收入修复有限、购房意愿低迷的根本问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经》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减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明明认为,原因之一是居民储蓄意愿下滑,可能与风险偏好回升,消费回升以及存款利率下降有关。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二者均弱于市场预期。野村中国发文认为,中国政策利率降息概率增大。社融、信贷明显回落数据显示,4月社融新增1.22万亿元,同比多增2729亿元。其中,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分别同比多增734亿元和85亿元,非标融资持续修复;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同比少809亿元,拖累当月社融。信贷方面,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明明认为,4月信贷在上年的低基数上增长有限,增长略显乏力。其中,企业贷款增加6839亿元,是支撑当月信贷增长的主要分项。具体而言,企业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同比少减84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同比多增约4000亿元。“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少减/多增态势,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居民贷款减少2411亿元,在上年的-2170亿元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拖累当月人民币贷款整体表现。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少增超800亿元。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这指向居民购房需求仍然低迷。明明表示,从信贷供给端看,一季度信贷的连续超预期表现透支了后续信贷投放潜力,大行在央行指导下年初信贷前向发力目标基本完成,4月后信贷供给的边际意愿有所回落。在需求端,近期经济复苏速率再度放缓,PMI等数据的回落反映企业部门的实际融资需求的改善幅度不及预期;而居民收入修复有限、购房意愿低迷,融资需求回落。事实上,近期多家机构预计4月社融和信贷增长将转弱。不过,各家在转弱幅度上预测差异较大,光大证券预计4月信贷或同比少增,华创证券、招商证券的预测值分别为同比多增6000亿元和1000亿元左右。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依然疲弱等因素将导致4月信贷投放明显回落。招商证券认为, 4月转贴现利率显著回落,低于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反映了当月信贷投放情况偏弱。多项数据指向内需不足金融数据外,近期多项经济指标出现走弱情况。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较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上后落入收缩区间。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6.9%,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创36个月以来的新高。从影响中长期信贷的地产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4月30城新房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6%。其中,一线城市 4 月累计环比成交下降1%,二线城市累计成交环比下降16%。从影响短期信贷的消费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4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符合季节规律。能源价格降幅扩大,则与原油价格下降相关。核心CPI的拖累因素较多:一是耐用消费品价格走弱。比如,4月家庭器具环比下降0.6%,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此外,三项耐用品价格涨幅均弱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二是居住服务价格弱于历史均值。三是衣着价格意外下降。“除补偿性出行需求较强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其他项目大多走弱,这都是内需不足的折射。”他说。“4月金融数据结合此前公布通胀和制造业PMI数据,目前国内消费和内需偏弱仍是主要矛盾,经济处于修复性恢复阶段。”周茂华表示。事实上,4月2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同时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在近日举办的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共议内需提振。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当务之急是将疫后需求推回正常轨道,发放消费券、现金券等措施非常有必要。“香港经验表明,发放消费券能够增加企业订单和收入,有利于保住市场主体,进而保持就业。”沈建光表示。2023-07-20 15:23:001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我们老百姓要怎么生活?
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的房地产的次级房贷引起的。 主要原因: 1、它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 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此后的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这一阶段持续的利率下降,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起来的重要因素。因为利率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扩张的机会。表现之一,就是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与固定利率相比,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这样,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支撑过去连续多年的繁荣局面。 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这轮扩张性政策完全逆转。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2、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作为购买原始贷款人的按揭贷款、并转手卖给投资者的贷款打包证券化投资品种,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有着投资回报的空间。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它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得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3、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上标准的房贷首付额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房贷中的专业人员评估,在有的金融机构那里,也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而这种自动化评估的可靠性尚未经过验证。 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至于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就我们国家而言,最受影响的就像国内专家说的那样,主要是还是出口。如果对我们日常生活,个人认为暂时好像还没有造成不可接受的结果,如果有,那就是不敢随便辞职了。 危机还没有结束,所以还是那句,不可预测!2023-07-20 15:23:282
多部门晒2021民生清单,多个部门的掌门人公开发声将作哪些重点工作?
各部门的工作重点1、租房问题在2021年受到空前重视;2、加强民生保障,提升民生社保水平;3、做好农产品保供稳价 ;4、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 多个相关部委均有重点部署 每一件都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这些清单样样都能给我们带来满满的幸福获得感。2023-07-20 15:23:494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形势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这体现了那些特点?
题目较大,你自己搜索资料总结吧。 给你找点资料: 出手快 出拳重 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赛跑。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迅速出手,坚决有力。 9日向社会公布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精神,包括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 最近3天,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召开会议,频出配套政策。 10日上午,国务院紧急召集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北京开会,部署落实中央政策措施。 随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安排今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就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明确的措施;财政部就增值税转型改革作出了明确的安排…… 出手不但要快,出拳还要重。本轮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调整雷厉风行,体现了速度和力度的有机统一,发出了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力保增长的强烈信号。 中央出台的10项措施,两年多时间约需投资4万亿元。如此集中、大规模,以政府投资作引导和示范,无疑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一记重拳,体现了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信心和决心。 解近忧 谋长远 “既解近忧又谋长远,是这次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一大特点。”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 投资增幅下滑、出口增幅下滑……这次政策重大调整,就是要扭转经济下滑的势头。 除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我国当前还存在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低水平建设容易反弹等问题。这次出台的政策,选准了着力点,强调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重,把解决眼前问题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结合了起来。 从产业投资看,优化结构的意图十分明显。对于急需发展的产业大力支持,除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外,还专门拿出资金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但对于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仍然坚决控制、决不放松。 既促进经济增长,又避免重复建设;既拉动当前增长,又增强发展后劲。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紧急行动,又从容应对,发展既要快更要好。 保民生 促增长 “过去我们常说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这次政策调整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人们以往观念和思路,其实改善人民生活也是促进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到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从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民生工程被摆在10项扩大内需措施中的首要位置。 重大民生工程,首先以政府的投入弥补历史欠账、改善人民生活,还在于能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消费是增长的最终动力。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投资,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 目前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比较多,教育、医疗费用过高,社会保障标准偏低等等,都让许多人不敢花钱,限制了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研究员陈步雷说,中央财政可以借此次调整机会,在全民社会保障领域大有作为。他估计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每投入1亿元,居民消费可增加10亿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在民生改善中,才能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2023-07-20 15:24:431
2015年民生银行手机银行转账限额多少钱
手机银行转账限额: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时,同一客户号下单笔单日最高为500万元(含)。单日转账金额5万(含)以内需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认证;单日转账金额5万以上-20万需校验“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私密问题”或动态令牌+交易密码;单日转账金额20万以上-500万需验证动态令牌+交易密码,若没有动态令牌,则系统会报错,可本人持民生卡和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手机到全国任一柜台办理。注: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本行同名转账不占用转账限额。2023-07-20 15:24:582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每天能转多少钱
手机银行转账限额: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时,同一客户号下单笔单日最高为500万元(含)。单日转账金额5万(含)以内需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认证;单日转账金额5万以上-20万需校验“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私密问题”或动态令牌+交易密码;单日转账金额20万以上-500万需验证动态令牌+交易密码,若没有动态令牌,则系统会报错,可本人持民生卡和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手机到全国任一柜台办理。注: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本行同名转账不占用转账限额。2023-07-20 15:25:205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转账限额?
手机银行转账限额: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时,同一客户号下单笔单日最高为500万元(含)。单日转账金额5万(含)以内需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认证;单日转账金额5万以上-20万需校验“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私密问题”或动态令牌+交易密码;单日转账金额20万以上-500万需验证动态令牌+交易密码,若没有动态令牌,则系统会报错,可本人持民生卡和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手机到全国任一柜台办理。注: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本行同名转账不占用转账限额。2023-07-20 15:25:363
“刺激经济,扩大内需”是什么意思?
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些手段,比如降低银行利率,增加政府购买等手段来刺激经济,打个比方;现在银行年利率是2%,,人们都觉得在银行存款拿利息还是挺划算的,但是从银行借款投资的话还是有点贵,政府降低了利率,所以现在银行年利率降低到1%了,人们开始觉得在银行存款不划算,所以要把钱取出来用在其他方面,比如:去买股票,买黄金,买房子之类之类的,另一方面呢这些投资者现在从银行借款现在每年只需要支付1%的利息,所以会更愿意贷款投资,从这里就能看出增加了投资和购买,这也就拉大了内需,刺激了经济。2012年6月8日中央银行下调了0.28%的存款利率,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没有达到预期,所以要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2023-07-20 15:25:474
银行放贷意愿增强市场吃定心丸 专家:流动性状况好转
央行公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78亿元,超出市场预期。7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也明显反弹,M2余额177.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 业内普遍认为,人民币信贷超预期增长,表明银行放贷能力和意愿增强,同时信贷结构优化有利于助力持续扩大内需。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看来,新增贷款超预期主因是政策推动,央行加大资金投放为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支持银行加大对小微、基建等特定领域投放。总体看,在政策推动下,融资增速有所回升,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 M2增速反弹 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亿元。 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多增370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73亿元,同比多减560亿元。 数据指出,委托贷款减少950亿元,同比多减111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192亿元,同比多减242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70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37亿元,同比少38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75亿元,同比少361亿元。 央行表示,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 M2方面,数据显示,7月末,其余额177.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3.6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个和10.2个百分点。 另外,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7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3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6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57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501亿元。 专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据中国证券报,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落地,未来社融增速料保持平稳。同时,M2增速反弹的趋势有望持续。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称,社融新增在信贷小幅放量基础上未出现反弹的主因是表内信贷调整弹性和执行力度较强,而表外恢复则需要一定时滞。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10.3%,表明仍受委贷、信托等表外融资下降的拖累,随着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落地,表外融资变动趋向平缓,有利于社融增速保持平稳。 另一引发广泛关注的是M2增速反弹。7月末,M2增速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据经济日报,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M2增速触底回升,反映当前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市场利率回落,银行信贷超预期增长,存款派生效应增强,市场流动性状况好转。 李超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在信贷小幅放量的基础上没有出现反弹的主要原因是,表内信贷调整弹性和执行力度较强,而表外融资恢复则需要一定的时间。 温彬也表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表明仍受委托贷款、信托等表外融资下降的拖累。7月20日,《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落地,明确了政策细节,增强了可操作性,增强了政策的确定性,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随着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等落地,表外融资变动趋向平缓,将有利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平稳。2023-07-20 15:25:541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转账限额是多少
手机银行转账限额: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时,同一客户号下单笔单日最高为500万元(含)。单日转账金额5万(含)以内需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认证;单日转账金额5万以上-20万需校验“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私密问题”或动态令牌+交易密码;单日转账金额20万以上-500万需验证动态令牌+交易密码,若没有动态令牌,则系统会报错,可本人持民生卡和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手机到全国任一柜台办理。注: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本行同名转账不占用转账限额。2023-07-20 15:26:025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资大健康产业
因为中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大健康产业既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良好条件。这件事抓好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而且潜力巨大,由于人们治病意识强,防病意识弱、保健意识差;大健康概念尚未普及,健康产业发展滞后。比如,在预防方面,国内健康管理企业大都还处于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网络服务、产品推广等初级业态,运营模式亟须创新。在治疗方面,生物医药虽然作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发展面临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制约;在保健方面,尚缺乏统一标准和认识,资源分散,良莠不齐,难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这也决定了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扩展资料:由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趋于增多。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发展大健康产业。而且大健康产业是与健康相关的系列产业体系。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为此,除了应继续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以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还应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2023-07-20 15:26:396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要怎么转账,有限额吗
手机银行转账有实时转出、普通转出和次日转出三种转账方式,其使用汇路与到账时间为:1.实时转出:(1)网银互联:单笔上限5万元,7×24小时可操作,一般实时到账。(2)当个人网银转账金额大于5万(含)小于100万(含)时,手机银行转账金额大于5万(含)小于20万(含)时,可使用“民生快汇”汇路,民生快汇汇路一般30秒到账;2.普通转出:汇路包含大额实时支付、小额实时支付、同城汇路。(1)大额实时支付:金额起点目前为5万元,受理业务时间为法定工作日前一自然日的20:30至当日的17:15,一般5分钟至一个小时到账;(2)小额实时支付:单笔上限5万元,节假日期间(周六、日及法定假日,节假日起0:00至节假日结束24:00)上限调整为50万元/笔,7x24小时可操作,一般半小时至2小时到账;3.次日转出:自动为客户选择最佳汇路转出,转出时间为次日凌晨开始按不同汇路队列转出,大额汇路为次日(工作日)上午8点半后陆续转出。注:具体入账时间取决于对方行。2023-07-20 15:27:093
中国近五年来GDP总量及其增速变化情况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怎样?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二0一一 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祝宝良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商务部特聘专家。 二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积极作用下,我国经济遏制了中国剧下滑的势头,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吧.5%左右。二0一一年,世界经济将出现缓慢复苏,外需有望止跌回升,但我国经济仍面临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自主增长动力不足、银行不良资产潜在风险增大等问题,预计二0一一年我国经济增长吧.5%左右,CPI上涨二.5%左右,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继续改善。二0一一年,应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一、我国宏观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多项政策,一揽子计划遏制了经济快速下滑,稳定了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促进了经济稳定回升。 一、内需回升明显 投资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漆.三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拉动四个百分点,内需共拉动经济增长一一.三个百分点,内需增长速度高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平均9.吧%的增长速度。 投资高速增长。一-9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三三.三%,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陆个百分点。政府主导的投资成为本轮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一-9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名义增长三吧.吧%,高于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从到位资金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增长吧二.漆%,高于平均水平四三.陆个百分点。同时,农业、铁路、医疗、环保等基础设施与民生领域投资大幅提高,投资结构得到优化。消费稳步提高。一-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一5.一%,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一漆.0%,实际增幅高于去年同期三.二个百分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一-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年初的负增长回升至四二.9%,汽车销售增长二9.二%,家电、建材、家具等相关产品消费形势良好。 二、工业生产加快 一-9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吧.漆%,其中一季度增长5.一%,二季度增长9.一%,三季度增幅达到一二.三%。发电量呈逐月回升态势,一-9月份,发电量累计增长一.9%,特别是吧、9月份发电增速回升至9%以上。自5月份以来,货运周转量增速稳步回升,一-9月份货运周转量由一-5月的增长一.吧%回升到5%。 三、物价下降势头得到遏制 受上年翘尾因素和总需求相对不足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都出现同比下降的走势,一-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一.一%,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陆.四%。但自漆月份以来,我国价格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漆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止跌趋稳,吧、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了0.5%和0.四%,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陆个月环比上涨。价格环比水平开始上涨表明扩内需一揽子政策已经消除了通货紧缩,有助于强化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四、经济景气稳步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显示,与工业生产同步的一致合成指数在二009年二月份见底,三-9月份连续漆个月回升,可以判断我国宏观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并形成企稳回升态势。领先工业增长约陆个月的经济先行指数在二00吧年一一月份触底,此后连续9个月稳步回升,表明在未来陆个月内,工业生产会继续回升。反映工业企业信心的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回升,连续六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二009年吧月为5四.0%,高于上月0.漆个百分点,表明未来三-陆月制造业将持续增长。预计今年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9%,四季度达到一0%,全年增长吧.5%,实现全年保吧%的目标已成定局。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有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积累。 一、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有些行业仍在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从低端到高端产能、从内需到外需产能、从传统到新兴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过剩问题。同时,部分项目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管理不规范、项目趋同化倾向突出等问题,重复建设有所显露。一是外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二009年以来,中国出口呈现中国剧下滑趋势,导致大部分为外需服务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其中不仅包括纺织、鞋帽、箱包等低端产能,而且还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能。二是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在建和新建项目仍有加大的规模。据统计,二00吧年底我国粗钢产能陆.陆亿吨左右,目前实际需求为四.漆亿吨左右,一.9亿吨左右产能出现闲置。水泥行业总产能达到一漆-一吧亿吨,而市场需求量大约为一四亿吨,存在三-四亿吨过剩产能。三是部分新兴行业也显露产能过剩迹象。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需求市场尚未充分建立。但是在本轮大规模投资的刺激下,部分新兴行业由于新建项目快速增长,产品需求相对滞后,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迹象。 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特征。在政府大规模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出现了国进民退和国有资本与民争利的局面,部分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竞争性领域,挤出了社会投资。如国有企业在各地土地拍卖中频频成为“地王”,中粮收购蒙牛,国有亏损企业山东钢铁收购民营盈利企业日照钢铁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基本退出航空运输领域。社会投资由于受到市场信心、国外需求、融资约束、市场准入限制等影响,增长乏力,尚未出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增长动力转换趋势。当前的消费增长也主要靠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稳定的消费增长内生机制尚难形成。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系统性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出于融资和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供给而建立了各种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统一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转贷给企业或项目,使债务信贷化。今年新增贷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据人民银行的调研,二009年5月末,全国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三吧00多家,总资产近9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陆0%,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一.三%,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银行对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信贷资金监管难度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二0一一年国际经济环境略有好转 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自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金融市场基本稳定,股票市场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率先上涨。但主要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开工率不高,贸易保护升级,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缓慢。二0一一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的局面有所改观。 一、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艰难,全球GDP低速增长 今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美国经济二季度环比下降一%,降幅收窄,最迟四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欧元区二季度环比下降0.一%,其中德国、法国等国家出现正增长,预计第三季度出现环比正增长。日本经济二季度实现了0.9%的环比增长。但发达国家消费者负债沉重,失业率连创十几年来的新高,企业投资增长乏力,二0一一 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呈现出低水平复苏的特征。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表现较好。印度、越南等国经济始终继续保持增长,印度今年前两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为5.吧%和陆.一%,一些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国家如俄罗斯,漆月份工业生产也开始复苏。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具有地区内需支撑特点,对欧美经济的依赖度下降。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GDP将在二009年创纪录地下降二.9%,到二0一一年略有复苏,增长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漆月份预计,二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一.四%,二0一一年将逐步恢复至增长三%左右。 二、国际金融体系趋于稳定,但隐患仍存 各国金融救助措施促使全球金融体系快速企稳,但是,国际金融市场隐患仍存。一是全球银行系统恢复尚需时日。在过去的二0多个月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和次级债券相关的不良资产核销,但是金融机构表内、表外的所谓“有毒资产”,包括次贷、次债及相关衍生品等引发的损失尚未全部核销。据英国皇家康奈尔咨询的统计,美国银行销账比例已经占到国家银行系统合并资产负债表的5三%,占GDP的四.四%。瑞士、荷兰、英国和德国的银行销账比例分别占GDP的一5.0%、二%、四.二%和二.吧%,这给未来全球银行系统带来较大不稳定因素。二是商业房地产贷款可能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冲击。美国联邦监管机构二009年9月一0日接管了芝加哥的Corus Bank,这是首家在当前经济衰退中因商业房地产贷款恶化而倒闭的美国大型银行。Corus的倒闭标志着银行,尤其是中小型地区性银行,除住房抵押贷款恶化以外还将面临新一轮冲击。 三、国际贸易保护升级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各国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约有漆吧项,其中四漆项已付诸实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贸易禁令、出口补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影响经济发展,但目前国际贸易保护有升级的现象。 四、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各国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已经造成二009年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从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看,一是低利率和宽松货币通过实体经济总需求的刺激,增加了对基础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与美元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美元疲软支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三是强烈的通胀预期推动了黄金、石油等保值产品价格上升。明年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会有所回升。 四、二0一一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二0一一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吧.5%左右,CPI将增长二.5%左右。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但仍有后劲 推动投资增长的因素仍然较为强劲,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首先,二009-二0一一年两年内,中央扩大投资四万亿和调整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应会在二0一一年持续显现。其次,目前施工和新开工项目较多,计划投资额较大,按时完工在建项目仍需要大量投资,未来投资将保持惯性增长。二009年一-吧月份,累计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三三9吧四四亿元,同比增长三陆.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陆漆三9亿元,同比增长吧一.漆%。第三,到位资金充裕,一-吧月份,到位资金一三二00漆亿元,同比增长三9.一%,超过投资完成额约二万亿,而去年同期和全年到位资金超过投资完成额分别为一万亿和吧000亿元。第四,在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库存基本消化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有可能替代政府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五,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与规划的已经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投资的环境、拓宽投资的领域、降低投资的成本,使民间资本增长将获得较大空间。但二0一一年政府投资增量将有所放缓,面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和资产价格上升,新增信贷规模不可能再出现今年的增长水平,相对规模将大大减小。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也会抑制投资增长。综上所述,二0一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三一%左右,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 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第一,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二009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一一.二%和吧.5%,高于最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随着就业形势好转,农民工返城、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第二,医改新方案、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第三,截止二009年吧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高达二5万亿元,人均约二万元。同时,股市活跃和房地产价格回升也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第四,虽然目前住、行等消费热点增速已经相当高,但汽车消费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梯度扩散的态势没有改变,城市化率提高和通胀预期还会刺激住房需求,汽车和住房消费仍将呈现增长势头。与此同时,二009年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在二0一一年将出现递减效应,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预计二0一一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一吧.5%,实际增长一5.陆%左右,略低于上年水平。 三、外贸出口有望小幅增长但外贸顺差继续缩小 世界经济由大幅度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我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三,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我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三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价格回升和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上升有力于提高我国的出口价格水平。为稳定外需,国家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税收、贸易融资、加工贸易、清理不合理收费等方面出台了大量外贸扶植政策,这些外贸扶植政策会继续发挥作用。但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出现转变,美国居民的储蓄率由负储蓄回升到5%,欧洲居民家庭储蓄率也在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我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美国、欧盟等国不断加大了对我国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力度,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综上所述,虽然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内需强劲有助拉动进口进一步加速。初步预计,二0一一年我国出口将增长陆%左右,进口增长一一%左右;有望实现外贸顺差一90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一5.5%。 四、工业生产增速略有加快 二009年上半年,我国工商企业基本完成了“去库存化”任务,部分产品库存量已低于正常水平。从二009年下半年起,国内外工商企业回补库存有助工业增速继续加快。在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不变、国际市场需求温和回升、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强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二0一一年,我国工业生产增速全年略高于今年;受基数和政策效应递减的影响,有可能出现上半年高于下半年的运行态势。初步预计,二0一一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一0.三%左右。其中,重工业增长一0.漆%左右,轻工业增长9.5%左右。 5、价格水平将温和回升 二0一一年,国内经济增速仍在潜在增长率下限附近波动,总需求仍显不足,特别是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以及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等问题,物价水平难以大幅回升。国内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输入型通胀。二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主动调整水价、油价等公共产品价格,也会直接加大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此外,上年物价低增长的基数因素对物价水平带来一定影响,据初步测算,二0一一年CPI翘尾因素为一.二%左右,PPI翘尾因素为三.陆%左右。预计二0一一年CPI增长二.5%左右;PPI增长5%左右。 五、宏观调控的思路和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二0一一年,应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基本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以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积极促进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在稳定经济增长中,使结构调整、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一、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基本政策取向 “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低于长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压力不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应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但将“保增长”改为“稳增长”,主要是考虑到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需要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既防止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大过中国,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出现第二轮下滑。 “调结构”的迫切性进一步增强。在政府投资效应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如果不通过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结构性调整来释放居民自发性消费和民间自主性投资,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难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切换,难以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促改革”是实现结构调整的根本路径。当前的改革选择重点应以有利于扩大消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为突破口,通过推动资源价格和要素价格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居民消费,通过深化垄断性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流域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惠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向民生倾斜,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要更好得满足民生需求和增加就业,使得老百姓真正得到经济回升带来的好处。 二、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议二0一一年财政赤字规模按一.二万亿元考虑,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三.四%左右,略高于二009年的水平。这样的财政政策既积极又稳妥。新增财政支出在继续完成现有公共投资项目的同时,应更加积极地促进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 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一是针对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较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维持对“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节能产品惠民政策”、“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经济型轿车、居民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税收优惠;二是针对自主创新,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同时可考虑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实行三-5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三是对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给予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措施。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突出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继续加大对“三农”、产业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收入分配和廉租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确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增加对基础科学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程实验室的投入。 三、坚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立足“适度”,在有保有压、优化贷款结构、确保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为经济的持续复苏提供宽松的资金条件。避免信贷投放再次出现二009年上半年过度膨胀的状况,建议二0一一年新增贷款规模保持在吧万亿元左右,M二增速控制在一9%左右。 规范银行信贷流向,堵住银行资金和信贷流入资产市场的一些政策漏洞,要促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倾斜,可以对商业银行提出强制性要求,保证继续宽松的信贷和资金大部分进入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在保持公共投资项目建设的配套贷款合理增长的同时,解决经济复苏由政府推动向市场自主性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信贷投放要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住房、汽车等消费增长倾斜。加大对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通过支持区域性的经济增长点,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发展。 四、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惠及民生的关键领域改革 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水、电力、成品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使价格不仅反映要素的市场供求状况,而且要反映其稀缺性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并推进要素市场主体培育和监管体系建设。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允许民间资金以适当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广力度,适当加大民间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二是积极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三是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尽快建立完善的退市机制,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不利局面,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尽快引入做空机制,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交易,降低市场风险。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改革。一是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二是落实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三是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合理的农产品价格。 推进垄断行业市场准入改革。在铁路、通信、航空、石油化工等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引入竞争,尽快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国有资本应从房地产等竞争领域逐步退出来。 希望采2023-07-20 15:27:193
拉动内需是什么意思
拉动内需:拉动内需就是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是促进稳定发展的明智之举,是解决我国经济问题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贯彻中央决策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何为内需:“内需”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即内部需求,一般把对外国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就是相对的国内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内需还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AD=C+I+G。其中,AD为总需求,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支出。消费就是消费者对食品服装耐用品服务等等的消费。投资是企业的投资。政府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包括公共建设,职员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救灾)等支出。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二、拉动内需的必要性: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数据显示,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但其增速远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贸易顺差更是屡创新高。这一经济运行态势,将可能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中国国情决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是国内需求。国内市场广阔,是中国最大的优势。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中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扩大内需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中国国内市场存在着广泛的需求。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和进一步改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都会带来巨大的需求。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所以,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参考资料:新浪财经三、拉动内需的难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内需的进一步扩大。物价持续走低,扩大了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就业压力增大,对消费需求增长形成瓶颈。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影响中国消费增长的长期问题。民间投资增幅不大,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足。股市低迷,影响了投资者的消费信心。交易成本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四、注意事项:1、慎选项目:国家经济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就说建设项目,包括地方项目在内,少说也有成千上万。当然其中有能耗高、污染大、重复趋同者应该筛选剔除。虽然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以拉动内需,一般能将投资资金的4O%转化为消费资金,但它对带动相关产业和民生消费的贡献程度却有很大差别。当前中央重点倾斜的是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电站、高新科技产业等重大领域。2、注重平衡:注重平衡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不但要注重行业平衡,还要注重地区平衡。即使在一个地区或行业内部,也要注重综合平衡,不宜差距悬殊。前几年,由于财力有限,加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作祟,我国民生工程中的教育和医疗卫生行业、部门和单位之间差距实在拉得太大,以至择校风、择院风越刮越烈。就以中小学校为例,在地方政府眼皮下的重点中学和实验小学,其现代化水平可与世界先进国家媲美。医疗卫生单位差距悬殊同样存在。3、加强监管:当前,四万亿元的“大蛋糕”吸引所有国人的眼球,所有政府部门和单位都想多分一铲一勺。而得到钱后如何用在刀刃之上,想的人却并不多,有的还被贪污挪用。由于监督机制薄弱,有着诸多漏洞供人可钻。每申报成功一个重大项目,下拨巨额经费,就要出现一些“豆腐渣工程”,孳生一批蛀虫,揪出几个重大贪污要犯,甚至贪污上亿也有人在。4、关注民生:1929—1933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过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旨在振兴美国经济。尽管诸多举措新颖得力,但由于未关注民生,穷人没有首先得利,结果效果不如理想,为后来美国经济畸形发展埋下祸根。因此,我国要引以为戒,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在于关注民生。比如我国房地产行业,由于暴利驱使,推入市场的多为1万元/平方米以上的高档商品房。广大中低收入者,全家不吃不穿一辈子都买不起,只得望楼兴叹。因此,建议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及城乡建设部,多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改善居民住房问题。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2023-07-20 15:27:295
高手!!!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的既定战略目标是什么?
我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无论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中国共产党一直按着邓小平多年前说得一句话而进行:“稳定压倒一切”政治上进行自己简化,废掉一些不必要得机关,裁掉一些不必要得人员。每个领导上任也是会搞简化,只是力度大小问题,特别全球金融危机下,在政治上,变成内部的重要任务,节省开支,在对外政治上,保持温和的态度,跟其他国家也签订的不少贸易合约。经济上,也就是稳定物价,通过对银行准备金率的调控,会有汇率上得等等。{我觉得他刚开始这样回收人民币是不对的,因为是原料性通胀,你回收资金,借钱困难,很多非国有的中小型企业倒闭}后来就是4万个亿,内需拉动资金,修建大批公用基础设施,放松银行借钱,中小型民营企业有钱,使股票稳定。社会民生。你政治经济稳定了,自然有保障。党中央,特别有想法在福利方面工作。例如养老金,医疗改革。等,但每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其中很多原来制度的收益者,反抗力量大,推行改革,恐怕要换掉大部分的血。而且法律上得不完善,养老金的代理人信用,收益等问题,很严重但是中央下决心了,什么时候搞好就是个时间问题而已2023-07-20 15:27:562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跨行转账可以转多少
手机银行转账限额: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时,同一客户号下单笔单日最高为500万元(含)。单日转账金额5万(含)以内需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认证;单日转账金额5万以上-20万需校验“短信验证码+交易密码+私密问题”或动态令牌+交易密码;单日转账金额20万以上-500万需验证动态令牌+交易密码,若没有动态令牌,则系统会报错,可本人持民生卡和有效身份证件以及手机到全国任一柜台办理。注: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本行同名转账不占用转账限额。2023-07-20 15:28:033
分析我国当前GDP水平及CPI的走势。(从数据、变化趋势、原因等几方面分析)?
GDP数据2020年总的四个季度,只有第一季度的GDP出现下行,其余三个季度都是正增长,且增速从3.2%一路攀升至6.5% 。反观美国,在第一季度微增0.3%,二季度大跌9%,三季度跌幅收窄至2.8%,四季度数据还未公布,但预计最好的情况也是小幅增长。GDP变化趋势由此可见,中国在季度上的经济表现远远好于美国。由于疫情之前的中国GDP增速为6%,且处于整体下行趋势,所以预计2021年四个季度,中国GDP增速不大可能在继续大幅上行,稳定在6%附近的概率较高。GDP增速原因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人尽皆知,中国政府在处理疫情上的卓越表现也有目共睹,获得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称号实至名归。CPI数据与GDP节节攀升的表现相反,中国CPI的月度增速不断降低,自2020年一月份的5.4%,下跌至2020年12月的0.2%,可以说零头都没剩下。CPI变化趋势单论CPI,中国处在通货紧缩的边缘,需要中央银行降息扩表;但考虑到CPI是被猪肉影响的,似乎又没必要这么大动干戈。从现实角度考虑,楼市、医疗和教育的难题根本无法展现在CPI数据当中,所以西方的“CPI决定货币政策”的逻辑,不能套用在中国的经济现实中。CPI变化原因从组成结构来看,CPI的降低主要是猪肉价格的下跌导致的,除肉类食品外,其它生活用品并没有出现明显下跌。CPI与GDP关系CPI反映消费价格变化情况,是一个相对数。GDP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是一个绝对数。CPI的变动反映经济运行过程中物价变动情况,是观察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GDP的变化则反映经济的增长情况。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存在以下四种情形:高增长低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低增长高通胀。2023-07-20 15:28:14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论文
我国经济形势论文篇1 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研究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得以成功应对,从而使金融市场逐渐回归平稳,但是经济金融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依旧仍然动荡不安,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而言是个巨大挑战,因此提高金融产业风险抵御能力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并就如何促进金融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势 发展 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风险不但与日俱增,而且形式多样,无疑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不可否认近几年的经济金融改革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采取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分析 1.成效和机遇 无论是金融危机期间,还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领导人都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作了正确判断,不仅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倡导民间投资,刺激国内各种消费,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使金融市场回归平稳、内需有所扩大、进出口贸易日渐平衡,即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我国经济金融总体发展形势良好,而且国内生产要素相对充足,市场前景广阔,需要我们把握机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问题和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加之我国经济结构尚不合理,金融市场有待完善,所以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通胀压力大最为突出,当下国际经济金融局势动荡不安,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且面临着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这无疑加大了我国有效控制通胀、保持经济稳健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同时由于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独立性,加大了投放货币的压力,而且金融市场资金配置不合理,流动性差,如居民存款缺乏积极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突出、城乡银行资金失衡等,导致经济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在调整信贷、经营转型、防范风险等方面任务艰巨。 因此为改善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保证其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强化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问题的策略探讨 1.强化金融经济宏观调控 政府应基于资产价格、社会融资、金融市场等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合理调整货币目标,继续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根据经济金融形势,支持信贷薄弱环节,确定信贷投放重点,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措施加大信贷支持,针对国家重点项目、符合相关政策的企业,如文化旅游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特别是小型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但是针对“两高一剩”类型的产业应严格控制其贷款,并鼓励和发展信贷中的直接消费业务、创新小额信贷模式等,以此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同时还应以市场供求为导向,坚持可控、主动、渐进等原则,完善浮动汇率体制,通过适当放宽外汇流动限制,加强管理资本进出平衡和对外债务债权,并主动寻求和拓展使用外汇储备的方式和渠道,以此动态、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此外还应进一步协调货币政策与产业、财政等政策的关系,注重其松紧搭配,长短结合,以此为金融宏观调控发挥效用提供保障。 2.科学调整经济结构 世界经济结构失衡是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所以调整经济结构是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首先是妥善处理“三农”问题,通过继续推行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创新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同时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利用减税、贷款贴息等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创新“三农”服务手段和产品,扩大农业直接融资规模;其次是依靠科技力量走新型化工业道路,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外,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其发展和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以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走向低耗、高效、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最后是应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民生的服务业,以及咨询、审计等现代服务组织,以此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应扩大内需,国家可以推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放宽税基等,合理分配社会成员收入,并结合民众的多样化需求采取家电、农具购置补贴、扩建经济适用房等措施鼓励其消费,同时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以此使在无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增加消费,进而扩大内需,提高市场资金的合理流动性,拉动经济增长。 3.加快金融机构体制转变 一方面国家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要求和金融机构实际需要,加快金融机构体制改革,科学布局,合理分层,形成以国际性、政策性、股份制等大型银行为主体且小中大银行并存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组织体系,特别是应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着力促进地方性中小银行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强化内部改革,具体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法,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贷款定价机制,构建公开、透明、合理的收费制度,建立风险责任与薪酬挂钩的激励制度,以及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并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要求改进理财咨询、现金管理、风险评估等业务,严格控制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同时强化实体经济服务意识,合理发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增加价值服务收入,特别是要加强与企业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以期在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寻求长远的发展空间。此外还应积极拓展国际业务,使之朝着投资金融服务方向发展,形成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对外服务体系,以此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更好的适应经济金融发展形势。 4.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新形势下,金融风险不但日益增多,而且隐蔽性较强,潜在危害大,因此必须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金融机构应深刻、全面审视融资平台、集团客户、房地产、国际业务等领域的风险点,构建跨国境、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发展战略、内控制度、业务模式等建设,提高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能力,如利率、汇率等风险,特别是加强控制信贷数量和规模,严防其脱离实体经济,以此规范金融行为,防止泡沫经济,维护金融稳定。 结束语 总之,当下我国经济金融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必须强化经济金融宏观调控,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加快金融结构体制转变,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以此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23-07-20 15:28:295
社会经济现象有哪些
问题一:有哪些经济现象 1)从整体上看,我国正处于社初阶段,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们科学文化素质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际化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少,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给国际竞争带来压力。使我国科技对经济贡献低,产品质量低,资源浪费重。 2)(引申)因此我国应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增强自主创性能力,建创新型国家 3)创新是民族进步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是发展之源,力量之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国际竞争说到底是民族创新能力竞争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决定着生茶里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科教兴则国兴。输掉科技就输掉未来 问题二:当前社会有什么热点经济问题? 十大话题热点 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问题一直是两会热点,广州网友对环境治理更是关注,为迎接亚运会,广州发起环境整治总攻。从河涌污染整治到市区主干道美化再到老城区扮靓工程改造等应该如何开展? 依法拆迁 2009年底,几个强制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新拆迁条例草案已经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您有何期盼? 低碳经济 广州地铁惊现脱裤族,据称意在提倡低碳生活。近年低碳概念应运而生,然而,低碳包括能源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更需要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网络扫黄 2009年底,九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您认为网络扫黄的关键是什么? 教育公平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突出--高额的借读费,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农村优秀教师人才流失等问题一再进入人们的视线。如何破解教育公平难题,值得关注。 薪酬待遇 原地“趴”了近两年的最低工资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有专家表示,所谓“条件”具备,一方面是财政有余力,另一方面更是招工太难。 房价调控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房地产市场肯定会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之一。从产业政策层面来看,眼下已经比较清晰了,因为中央和地方推出的针对性措施已经不少。至于财税、货币政策可能还有进一步调整。 就业问题 今年就业问题依然严峻,据测算,明年城镇就业供求缺口还会在1200万左右,农业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那么如何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的并存局面,就业压力如何缓解? 公共交通 广州市民对交通的无奈已经不需要再用多么详细的词汇来表达,各项道路修建工程的集体“动工”,交通堵塞、停车难等交通“顽疾”令人苦不堪言。每天我们都在期待全新的交通路网,让出行更便利。 户籍改革 中央决定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解决那些常年在城里打工,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而又没有户籍的人们,和城里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待遇”。诚然,户籍改革已经是蓄势待发。 反腐倡廉 2009年,有众多高官落马,而腐败则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官方媒体甚至发表文章指:“腐败问题牵涉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已经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政治弊端,最容易激起民愤。” 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追求,然而现实中却仍然不时的有司法腐败、不实行“法治”而“人治”行其道的事件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何保证弱势群体的权利,如何保持公平正义? 贫富差距 居民收入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大到什么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目前中国居民基尼系数早已超过0.45的红色警戒线。 医疗改革 新医改方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现状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冷清无人问津,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后还是一号难求……如何改变人们就医观念? 养老保险 废除"双轨制",让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退休职工退休养老金基本一致,是网友关注重点。有网友希望省级社保单位按退休时间和退休时工龄制订一个社保工资标准,尽可能缩小地区养老金差距。 网络问政 09年在广州这片土地吹起一波接一波的“舆论风暴”。垃圾发电厂公交LPG格力告财局最牛官腔……唇枪舌剑之中、民众质疑之下,推动的是言论自由,进步的是政治文明。......>> 问题三:什么是经济现象。 在经济学原理中讲的经济现象主要分为两块 即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在我们的生活中 主要涉及的是微观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主要讲的是供求关系即供求链 例子的话 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物价随供求关系的不同上下浮动 通货膨胀等等都是 问题四:经济现象有哪些 一:经济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首先是供给结构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农业基础较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其次,需求结构问题突出,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导致消费低迷,内需严重不足。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失衡。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平衡,使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受到了严峻挑战。 二:蛋糕做大了,但蛋糕的分配存在不公平 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近几年, *** 、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劳动报酬增长速度长期低于GDP增长速度,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 三:完成了工业产品的数量积累,但国际竞争力不强 2009年中国R&D(研究与开发)占GDP的比重为1.52%,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家平均达2.29%。科技进步贡献率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率比发达国家低50~60个百分点。 四:民生大幅度改善,但公共服务领域发展滞后 2008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4.4%,社保与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0.9%,此两项合计占比为15.3%,比人均GDP 3000~6000美元阶段国家平均31.4%的水平,低了16.1个百分点。 五: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城市化提速的同时,农村问题也日益突出,优质耕地大量流失,农业经营者老龄化、兼业化,留守儿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等。一些大城市的城乡接合部“栖息”着大量流动人口,身份差异带来的歧视、群体冲突加剧等,积累了诸多社会问题。 六:节能减排成绩显着,但生态文明建设压力较大 中国工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超过50%),中国 *** 已经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七: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但改革任务艰巨 特别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下滑,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重发展、轻改革,重 *** 、轻市场”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八:国际竞争的硬实力增强,但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导致了企业竞争力不足,文化、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落后导致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环境污染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缺失使老百姓缺乏安全感从而制约了内需。 问题五: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哪些主要类型 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以下四种主要类型: 钟型、U型 、J型、洛伦茨分布 问题六:列举经济现象有哪些 通货膨胀. 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货紧缩―― 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deflation)该如何定义?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问题七:社会五大经济问题是什么? 中国当前五大经济问题 热点问题一 在连续几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高达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是否会从偏快走向过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一季度经济增速确实有点高,但有其特殊原因。外贸出口高增长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这又是由高能耗、高污染排放、资源加工型的“两高一资”产品抢出口推动的。随着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政策的调整,这种抢出口的活动将很快消失。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一季度相比已经开始下降。所以一季度的数据不足以说明中国经济走向过热。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一直较热,几年来并没有真正降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这样判断,近几年的宏观调控只是对经济过热有所抑制。不仅如此,我国经济今年的热度高于2006年,甚至高于2004年。这是因为2004年时我国经济刚提速,带有很大的恢复性质,并且面临煤电油运的瓶颈。今年确实面临经济过热的风险。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进一步分析:我国GDP在连续4年增长10%以上的基础上,一季度经济增速高达11.1%,应该说出现了过快的迹象。但要判断经济过热与否,得看GDP增速是否超过潜在增长水平,以及物价持续上涨的幅度是否在5%以上。从能源、资源等支撑条件来看,我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为11.5%,目前的增速已经很接近。如果GDP增速超过11.5%,经济就有可能出现过热。另外,由于我国核心通胀水平总体不高,因此还不能得出经济过热的判断。这几年宏观调控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调微调,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之下,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热点问题二 目前,资金流动性过剩压力进一步加大,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多个层面,其背后有哪些原因?该如何有效利用流动性? 张立群认为:要高度关注资金流动性过剩引发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稳定性的问题。目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尖锐,在节能减排没有取得明显成效、还没有形成一种环保节能的发展模式之前,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资源环境的压力关系很大,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如果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加快,对整个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一定威胁。 祝宝良分析指出:今年我国前4个月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随之大幅增加,这造成基础货币投放过快,资金流动性过剩压力进一步加大。大量充裕的资金造成信贷投放过大、投资反弹、资产价格上涨以及贸易摩擦增多等问题,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不是减少流动性过剩,而是有效利用流动性过剩,主要是重新调整过剩流动资金的流向,使其向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的方向调整。”王小广的观点是,目前过剩资金主要是流入发达地区的房地产行业,而这些地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产业结构升级,它们也是最有能力搞好产业升级、并在产业升级上发挥先导作用的区域,但遗憾的是这些地区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制约了产业升级。 专家认为:要有效利用过剩资金,第一步要下决心大力度调整房地产的发展政策,阻止日益增大的过剩资金向房地产业的高度集中,抑制房地产过度增长。第二步要创新模式,使过剩资金流入急需产业升级的行业及社会事业发展领域。 热点问题三 1月~4月,CPI(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依次为2.2%、2.7%、3.3%、3%。个别月份物价涨幅超过全年3%的调控目标,全年物价水平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张立群指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1月~4月上涨了6.7%,拉动......>> 问题八:2015年有哪些经济现象 一、“新常态”下“稳中求进”。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但一些趋势性变化也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攻坚克难,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合理区间指的是:中国将下调2015年GDP增速目标,预计会将经济增长目标由7.5%左右下调至7%左右。 二、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中国对现阶段消费和投资的特点进行了深刻把握,由此得出一个判断是,通过改善供给端来适应消费新特点,并以供给来创造消费。而供给的产生要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来实现。可以说,未来的国内需求扩张模式是,通过创新来增加供给,进而创造需求。 公报指出: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三、“稳健货币政策”,即实质上的稳健偏宽松状态,会随着情况降准和降息,这也是“稳中求进”。 四、区域经济布局“三大重点”: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中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五、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双支撑”作用,未来可能会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 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六、国际收支平衡,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当前,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美国正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资本流出新兴经济体,我国也面临资本外流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有人预计,未来我国国际收支可能出现拐点,从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转向基本平衡甚至出现逆差。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现,人民币汇率的调控会成为宏观调控重点。 对此,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巩固出口市场份额。 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重点标红版: caiyes/...=52263 问题九:我国的经济现象有哪些 一:经济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首先是供给结构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农业基础较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其次,需求结构问题突出,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导致消费低迷,内需严重不足。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失衡。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平衡,使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受到了严峻挑战。 二:蛋糕做大了,但蛋糕的分配存在不公平 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近几年, *** 、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劳动报酬增长速度长期低于GDP增长速度,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 三:完成了工业产品的数量积累,但国际竞争力不强 2009年中国R&D(研究与开发)占GDP的比重为1.52%,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家平均达2.29%。科技进步贡献率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率比发达国家低50~60个百分点。 四:民生大幅度改善,但公共服务领域发展滞后 2008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4.4%,社保与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0.9%,此两项合计占比为15.3%,比人均GDP 3000~6000美元阶段国家平均31.4%的水平,低了16.1个百分点。 五: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城市化提速的同时,农村问题也日益突出,优质耕地大量流失,农业经营者老龄化、兼业化,留守儿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等。一些大城市的城乡接合部“栖息”着大量流动人口,身份差异带来的歧视、群体冲突加剧等,积累了诸多社会问题。 六:节能减排成绩显着,但生态文明建设压力较大 中国工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超过50%),中国 *** 已经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七: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但改革任务艰巨 特别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下滑,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重发展、轻改革,重 *** 、轻市场”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八:国际竞争的硬实力增强,但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导致了企业竞争力不足,文化、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落后导致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环境污染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缺失使老百姓缺乏安全感从而制约了内需。 问题十: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哪些主要类型 一个次数(或一组数据)的分布的基本特征包括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与峰度。度量它们的统计量如下:集中趋势: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切尾均值。离散程度:极差、内距、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与峰度测度:偏态及其测度、峰度及其测度。2023-07-20 15:28:551
什么是保增长?
保增长是目标要求一 正确判断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充分估计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困难,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前提。造成我国当前“严峻形势”、“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既有直接原因,也有根本原因。 二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不能孤立和割裂开来。 保增长是目标要求。扩内需既是途径和手段,也包含着目的。不同的内需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投资需求是纯粹的手段,消费需求则具有双重性质。但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看问题,无论是何种内需,都是所谓“三驾马车”之一,因此,扩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在外需增幅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出路只能主要依靠内需,以扩大的内需弥补外需的缩小。 三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历史经验,在保增长的硬任务面前,人们最关注的是,通过扩大投资保持GDP的增长速度,最容易忽视的是质量、效益、代价和负效应。因此,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必须以科学发展为指导。 四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需要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支持和配合,如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城乡政策、调控政策,等等。其中,最直接的政策就是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需要调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积极性,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需要降低融资的成本。为此,必须转变适应于危机爆发前的经济政策,即必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按其性质来说属于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负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放松银根、降低利率等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要力求做到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又有利于调整结构;既有助于缓解眼前的困难,也有利于长远发展。 更多:http://www.cs.com.cn/pl/02/200812/t20081222_1690476.htm2023-07-20 15:29:072
中国金融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金融的数字化最重要的是征信的数字化,其次是支付的数字化和财富管理的数字化,最后才是货币的数字化。“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经济学家、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0(第十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发问,这也是他最近在研究的议题。吴晓求说,大家都知道不要P2P式金融,但要明确我们需要怎样的金融体系,我们必须把我们未来的目标和中国现实的基础,做一个很好的把握和分析。“我们今天把货币的数字化或者数字货币弄的非常热,有时候它是重要的,但是它不是最重要的。金融的数字化最重要的是征信的数字化,其次是支付的数字化和财富管理的数字化,最后才是货币的数字化。”吴晓求在分享金融体系变革的其中一个方向时讲到。以下为吴晓求演讲实录,有删节: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这是有感而发,也是就当前的一些议论我想到这么一个题目。首先要看一看我们现实的基础以及未来我们要走向何方?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从人均GDP一百多美元到现在1万多美元,当然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金融的作用。弄清五个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金融?P2P式金融我们不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把我们未来的目标和中国现实的基础,做一个很好的把握和分析。第一,我们到2020年将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的起点,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所确立的“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中国要建设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从全面小康社会到中等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说“到下个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前后要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我们提前到2035年要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第二,从“十四五”规划开始,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刚才高培勇院长科学准确地阐释了双循环格局的要义、要旨,也就是在这期间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其中,刚才高培勇教授说了,不要只看到双循环,核心是内循环为主,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收入水平,要扩大我们的内需,这显然就需要金融的介入。同时这个内循环发展还是以创新引领、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第三,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定是要进行产业的战略转型,产业转型时科技推动将变得非常重要,我们要告别过去那些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过度依赖所谓的人口红利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必须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第四,未来整个经济运行的平台发展变化,其中数字化、智能化是个基本特征。第五,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得复杂而严峻,新冠肺炎疫情会使整个政策的框架、全球的经济秩序和规则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需要的金融体系当我们要把这些基本的情况理清楚,当然我们就知道,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第一,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当然是商业银行,它支配着中国金融资源大概70%的比重,我们资本市场的市值现在是80万亿,债券市场的余额是110万亿,中国银行业的中外币总资产是290万亿,这是大概的总数字。当然,如果把债券市场加上,因为资本市场理论上说也包括债券市场,它接近是200万亿,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超过300万亿,加上其他的保险业其他类型,可以看出来,银行业还是占据了主体。所以我们在未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银行体系?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重点在于数字化转型,我们不进行数字化转型,中国传统的银行就会被淘汰,所以数字化转型以及提高它的普惠性是中国银行体系未来的重要任务,这是其一。第二,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重点在于市场化,市场化最重要的是要改善上市公司的结构,要让中国的资本市场拥有很好的财富管理部门,未来中国的金融功能不仅仅限于融资功能,慢慢要转向财富管理和风险配置,那么什么样的金融业态具有财富管理和风险配置的能力呢?资本市场。所以,未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的功能变得特别重要,是下一步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注册制就能理解清楚,因为它要赋予这个市场很好的财富管理功能。第三,要拓展我们的财富管理平台、财富管理机构,我们现在人均GDP是1万多美元,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是什么概念?一般认为是超过2万美元,大约在25000美元左右,现在全世界成为发达国家的31个国家,最低的也在2万美元以上,这其中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会迅速的增大,它不但对资本市场提出了要求,而且对财富管理的机构提出了要求。现在的公募基金是财富管理的一个平台,但是它的信用相对比较差,过去的“老鼠仓”太多,当然今天它正在改善,但是对人们的阴影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必须打造一个透明的、规范的,大家可以相信的财富管理的平台。第四,要大力推进支付业态的革命,金融除了贷款、财富管理、风险配置以外,支付清算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基于数字化的第三方支付仍然是未来我们要发展的重点和完善的重点。第五,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及金融行为的科技金融,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现在不要把P2P看成科技金融,它是科技金融的另类,P2P的失败是有逻辑的,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金融和科技的结合的失败,两者结合仍是未来中国金融发展的重点。第六,数字化金融。金融的数字化重点第一是在于征信的数字化,征信的数字化是金融变革的基础,是新金融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基础在于构建一个征信的数据平台。数字金融第二个内容是支付的数字化,第三是财富管理的数字化或者叫财富业态的数字化,最后才是货币的数字化。我们今天把货币的数字化或者数字货币弄的非常热,有时候它是重要的,但是它不是最重要的,对金融的数字化最重要的是征信的数字化,这是未来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金融,这是第六个方面。第七,要跟踪金融变革,适应时代变化,推动金融发展的创新型的监管体系。因为未来的金融业态会多样,监管的准则、标准、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我们不能用一个监管准则和方法去监管多样化的金融业态,所以中国的金融监管要加快创新的步伐,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因为未来的金融非常多样,正是基于这种看法,如果我们未来的中国金融能做到这七点。第八,最后一个是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这八点,这就是未来中国所需要的现代金融。2023-07-20 15:29:152
面对经济危机中国有哪些应对策略?
2008年进入9月份,被称之为金融海啸的从美国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虽然此次经济危机最终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短时间内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面对国际上的经济动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冲击,同时中国虽然在今年顺利完成奥运会的举办,但2008年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多事之秋,一些改革开放中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已面临普遍的质疑和挑战,严重阻碍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为此,执政者已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政府在十七大以后也采取了一些加大民生保障的措施,但在经济发展受到外界冲击,内部原有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呈现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成经济和制度的转型非常困难,有学者提出以扩大内需的方式来抵御外部经济环境的振荡,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无疑是可行和必要的手段。但具体如何操作,是继续以往粗狂的投资带动增长,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大大小小面子工程、腐败工程来实现内需扩大和经济规模扩张,还是遵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当前暴露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政策和制度上的改革和调整,解决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上台阶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能顺利渡过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并以此危机为契机巩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当前形势下,有必要采取政策和措施有:1.加速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全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救济制度,重点是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建设。社保体制完善程度不仅直接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水平,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在社会出现重大危机时,往往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体现保障覆盖全面、分配更公平和公正、制度完善,而且其发展极其倚重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I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国家在加快制度等软件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大全国性统一的硬件环境的建设来提高相关制度的执行手段,并且通过这个全国性网络建设来推动相关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IT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因此通过扩大对社会保障网络投资来扩充内需比通过对占地资源大的高速公路重复投资以及各种面子工程建设来推动内需更有意义;2.加快和深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加大医疗、教育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提供此类公共服务的数量和品种,并提高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广大国民的后顾之忧,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其它方面的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内需。3.改进社会的分配制度,减少和遏制通过权利和社会资源垄断获得超额收益。具体措施有充分利用反垄断法,促进民生领域的市场竞争,降低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成本;此外通过改进和简化税收制度、削减政府服务收费项目也可以达到调整社会分配的目的。如减少部分税收品种和数量(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额等)也可使广大民众增加收益、减少支出而提高生活效率和质量;4.改革个人住房分配制度和房地产发展策略,对各类建筑物收取物业税同时由国家向公民发放住房公积金。针对目前房地产发展的问题,国家虽然采取了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措施,但并不能平衡和解决主要矛盾,只有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的房产所有者征收高额物业税或不动产税,同时将收取的费用向全体公民发放住房公积金用于改善全体公民的住房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制度的公正和公平及国家承担对公民住房保障责任。具体公平、科学、可操作的物业税收取和住房公积金发放参见《物业税征收及国民房贴发放》;5.改革和重振金融体系,构建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详见《多层次证券市场建设》)、完善发行、交易、监管制度,稳定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银行和保险业的安全、稳定。此外应慎用金融衍生和创新工具来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因为新的措施往往存在缺陷,使交易制度更复杂、问题更多、监管更困难,增加市场的波动,也提供更多的寻租腐败机会,其弊端已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充分暴露,中国应尽量吸取教训;此外一个完整、清晰的发展规划也不可少,那种抱着石头过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抱佛脚的管理方法应该摒弃,现在已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已付出足够大的学费。管理者必须吸取以往教训从市场发展的长远规划,以科学、三公和可持续发展位理念制定新出台的政策和法规,避免市场大起大落,促进金融的健康和稳定;6.取消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制定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且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人口发展计划。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并且由于过去几十年始终坚持这个错误政策,社会老龄化趋势将越来越快,难以逆转。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必须由人来实现,如果社会人口衰减灭亡,那社会无论如何发展最终也会消亡。在当前形势下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会释放过去几十年压抑的生育欲望,一方面可以因部分育龄妇女由于生育和育儿而减少当前就业压力,同时新生婴儿及母亲会对社会增加需求必然增加就业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但最重要的是能挽救目前社会和家庭人口倒三角发展危险形势,恢复自然的人口结构和比例,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7.制定鼓励职业妇女返回家庭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推行男女平等的政策,妇女的劳动权利获得保障和尊重,也促进社会文明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但该政策也增加国家解决就业的难度和劳动保障制度执行力度,同时当前社会主要还是由家庭组成,工业化后特别是在城市中妇女大量就业,一方面造成就业难,另一方面也给家庭带来许多困扰,如家务、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这些家庭事务直接关系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体验,从而影响国民生活幸福感受和对个人、家庭及国家、社会信心,如处理不当,会威胁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事实上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中,妇女也未必都进行工作,也有相当部分比例在家相夫教子,这也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国家完全可借鉴那些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在尊重每个人就业意愿的情况下,允许和鼓励妇女根据自身情况全职或半职回归家庭。具体可采取措施有:对登记在册的已婚无职或休职妇女根据家庭收入返还部分税收、发放一定补助;对半职或临职人员补助交纳三金;增加妇女产假和婴、幼儿哺乳、教育假期,减少妇女缴纳社保三金的年限等。中国妇女在家庭地位由其经济地位决定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法律来保障,如各种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到位,不仅可以保持建国来妇女已取得的社会和家庭地位,更将推动妇女更多精力关注在家庭事务中可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投入更多精力于下一代的教育、多尽赡养老人的义务、减少社会职业竞争和压力从而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8.尽快推出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政策,引导和培养节约型社会。开征高额燃油税,改革资源税、加快水、电等民生资源价格改革,提高资源占用成本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改变目前低效高耗的发展模式。此外还可从资源税中提取一定比率的税收收入建立国家战略物质储备基金,对一些重要关系国基民生的资源建立国家储备,一方面可以减缓国内经济衰退造成资源型企业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也可乘全球经济衰退,资源价格回落的时机低成本地实现重要资源的战略储备,一旦该战略目标实现,有助于我国获取这些产品的国际定价权从而有能力在这些领域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此外在进行这些领域改革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给与一定的补贴,争取多数国民支持,毕竟这些改革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应尽量减少改革成本和阻力,争取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9.其他政治和外交对策。(略)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经济总量和人均值都有非常大的提高,并且至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挫折和不和谐的方面,原有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愈来愈明显,阻碍了社会更平稳、健康发展。在外部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动时,原来积累问题和矛盾会凸现和激化,如何化解这场危机,作为执政党已有明确的思路和响亮的口号,那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具体政策制定和操作上能不能摆脱现有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束缚,真正以全体国民和国家长远利益为准,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和迷团,引领国家进一步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国民安康幸福,我们将拭目以待。2023-07-20 15:29:253
面对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稳定和刺激内需的政策。央行最新例会指出,要跟踪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1、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摆在各国货币当局面前的头等大事。央行例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总体可控,我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在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判断上,会议认为,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而在去年四季度例会上,央行的相关表述是“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拓展资料1、在最受关注的货币政策表述上,2020年一季度例会对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述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灵活适度”,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要“更加注重”,并提出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在继续强调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同时,去年四季度例会提及的“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在此次例会并未现身。3、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提出的“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要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例会提出,要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4、今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1月和3月保持不变,2月1年期和五年期LPR分别下调了10个基点和5个基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下降,通胀水平将逐季回落,4月中上旬或成为下调政策利率及存款基准利率的时间窗口,通过释放LPR改革潜力,尽快降低企业和居民部门资金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稳定和扩大内需。2023-07-20 15:29:512
论述我们目前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来刺激总需求?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解决住房问题的起始是安居房,同时扩大对廉租房的供应,以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民生等社会大局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农村问题,如基础建设,这是一直困扰城乡差距的重大问题。同样的公民,不一样的生活配套,不一样的生活现状。这条政策,作为“国十条”的第二条,符合十七大的会议精神,可以看出这是对十七大精神的执行。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路网不仅是财富连通的源泉,也是国家GDP增长的原始动力。如此一条政策,首先解决和填补了通路的城市空白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金融海啸的影子吹走,而且会把由于工业倒闭带来的失业人口找到工作出路。可谓箭无虚发,一箭双雕。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物质和精神同样重要,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解决精神需求和医疗问题以及教育设施建设,也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象如此一来,城乡差别逐渐缩短,对于实现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环保问题,不仅是我国的独有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当我们面临不可再生的资源逐渐呈现短缺迹象,当我们因破坏生态平衡而遭遇自然报复,环保的课题上升成为世界聚焦的人类话题。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国际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如何让我国立于世界国家常青之林,高科技的进步正是一个体现方式。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国是四川,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如今,当物资稀缺对于灾区的重建设置了种种障碍,这条政策不仅仅是给重建地震灾区带来了至高无上的精神慰藉,也是对于灾区最大的物质支持。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我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农村的低收入水平是城乡差距的主因,是贫富差距的问题体现。这样的惠农政策,是对农村问题的直接解决。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当我国工业面临世界经济危机,改革创新或者企业升级才有出路。另外,为了企业增值税改革付诸千亿资金,实实在在的鼓励。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取消信贷规模限制,与“减息”如出一辙,是扩大内需的金融杠杆。2023-07-20 1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