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鱼炖火锅
-
土地市场 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土地市场也称地产市场。土地市场中交易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而非土地所有权。土地市场中交易的土地使用权具有期限性。我国土地市场有三种运行模式:一级市场即政府出让市场,是指政府有偿、有期限的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二级市场是指土地的作用权转让市场;三级市场是指用地单位土地作用权的有偿转换。
一、土地市场的特点
雷利?巴洛维教授认为 , 不动产市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不动产市场只是针对待售财产总供给量的一部分而言 ;(2) 产品位置的固定性; (3) 产品的非标准化和异质性;(4) 影响不动产交易的特别法律条例 ;(5) 对当地供求状况的依赖性 ;(6) 绝大多数交易是高额交易;(7) 习惯上采用信贷方式来补充多数买者的有限自有财产 ;(8) 普通买者非经常的市场参与 ;(9) 广泛的经纪人服务。
从市场理论上讲, 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 , 似乎所有的土地均可出售。但从现实的土地市场而言, 市场供给只是土地总量的待售部分。同时 , 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土地市场的地域性 , 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价格, 各市场之间 , 地产增值、贬值等相互影响不强烈 , 价格只依赖于当地供给与需求。土地市场交易中的权利受到一系列法律约束 , 任何权利的申请、转移 , 都须有法律依据。由于普通的地产市场买卖者不了解市场行情或缺乏经验, 为了使价格公平合理, 必须有经纪人服务。地产经纪人对土地市场 行情有较充分的了解 , 也有丰富的经验, 能促使交易顺畅进行, 因而, 这种服务也是有偿的。
美国不动产学术界认为:不动产市场不像其他商品市场那么有效率。其特点如下 :(1) 一般商品市场 , 交易的商品或劳务本质上是同质产品 (homogeneousitem), 彼此可容易替代 ; 但在不动产市场 , 每宗土地是惟一的 , 且位置固定 , 没有两宗土地在实体上完全相同 , 即使某些土地具有替代性 , 因其位置的固定性 , 使其市场无高效率。 (2) 一般商品市场 , 市场参与者众多 , 自由竞争充分 , 较难形成垄断 ; 但在不动产市场, 在一定时间内 , 只有少数购买者和出售者 , 每一类型土地只在某一价格范围和地域内互动 , 且因价值较高而需要较大的购买力。 (3) 一般商品市场 , 价格相当一致且稳定 , 商品价格经常是买卖双方决策的主要依据 ; 但在不动产市场 , 因价值较高 , 一般难以自有资金购买, 因此, 提供融资的类型、可运用抵押贷款额、利率、定金支付条件及还款期限等, 都会影响投资决策。 (4) 一般商品市场 , 自我规范, 公王在竞争 , 限制很少; 但在不动产市场 , 政府的法律法规限制很多。〈 5〉 一般商品市场 , 因竞争而易形成均衡 , 但不动产市场的均衡大多只是理论上的 , 在现 实中因适合特定使用的不动产供给对市场需求的调整较慢 , 而难实现均 衡。 (6) 一般商品市场 , 买卖双方对市场和商品有较充分的了解 ; 但在不动产市场 , 因多数人不经常参与而对市场和标的物不了解 , 缺乏必要的知 识。 (7) 一般商品市场 , 买卖双方被有组织的市场机制组合 , 进出市场较 容易 , 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 ; 但在不动产市场 , 进出较难且复杂超时 , 市场因不可预知因素而变化较大 , 参与者较难适应市场变化。 (8) 一般商品市场 , 商品易被消费 , 也易迅速供给和运送 ; 但不动产为耐久产品 , 位置固定 , 因而其供给相对元弹性。
综上所述 , 一般而论 , 土地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 地域性。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 使土地市场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在各地域性市场之间相互影响较小 , 难以形成全国性统一市场。 (2) 不充分性。土地市场参与者不多 , 市场信息获得较难 , 使土地市场的竞争不充分。 (3) 供给滞后。土地价值较大, 用途难以改变且开发周期较长。土地供给是根据前期需求确定的 , 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 , 土地供给难以及时调整。 (4)供给弹性较小。从总体说上 , 土地资源一般不可再生 , 土地自然供给没有弹 性 , 土地的经济供给弹性也相对较小。在同一地域性市场内, 土地价格主 要由需求来决定。 (5) 低效率性。土地市场是地域性市场 , 参与者相对较少 , 投资决策受价格以外因素影响较大 , 而且同一用途不同区域的土地具有较小的替代性 , 因而土地市场相对一般商品市场来讲 , 交易效率较低。(6) 政府管制较严。土地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 , 其分配是否公平有效 , 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 因而各国政府都对土地 的权利、利用、交易等作较多的严格限制。
二、土地市场的功能与运行条件
( 一 ) 土地市场的功能
一般地讲, 土地市场具有以下功能。
1.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土地资的配置方式因配置于手段不同而分为行政划拨方式和市场方式。行政划拨方式是由政府用行政手段把土地资源分配到各土地使用者手中, 实现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生活资料的结合。中国几十年的实践证明, 这种单一的行政划拨方式一般说效率是低下的, 极易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 中国正在对这种方式进行改革 , 以逐步实现大部分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市场方式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土地资源分配到各土地使用者手中, 实现土地资源与其他生产生活资料的结合。在当代, 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多样化多目标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千差万别, 难以通过政府的行政划拨手段得以满足, 只有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 运用市场原则才能得到满足。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当务之急是:
1) 明确界定适应产权市场化的土地权利,完善土地登记工作
土地市场就是土地产权的交易市场。可以进入市场的产权有哪几种需要明确。现在的土地权利,在新《土地管理法》中,只有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三种;散见于其他法律中的,有优先购买权、外商企业场地使用权;《土地登记规则》里有土地他项权利。应随着产权市场化的发展,把一些土地权利,如地上权、地役权、开发权(或称发展权)等及其入市条件明确界定清楚,以利于市场交易。
二是土地登记。土地登记是土地产权公示的法定形式,是完成产权变动、使它获得社会承认和法律保护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土地市场的前提条件,必须把它做好。目前存在问题是:多头登记、发证,不统一,覆盖面小(城镇地籍覆盖不全,农村地籍才完成60%),已登记的资料过时等。亟须加以完善。
2)改革征地制度
要缩小征地范围,把征地限制于《宪法》规定的‘公共利益的需要"之内,并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需要"的范围;把非公共利益需要的用地纳入市场配置的范畴。
对被征地的农民要给予公平、完全的补偿,不能让农民吃亏。补偿包括丧失土地所有权的补偿和丧失劳动权的补偿。既然集体土地是集体农民所有的财产,而且是有价的财产,则土地所有权的完全补偿就是要按当时当地的土地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土地价格是土地预期年收益的资本化。农地仍作农用,可以按农业的预期收益计算价格;农地改作建设利用,则应按建设利用的预期收益计算。若说农地因能改作建设利用而提高了的土地价格,是因为社会改善了周边基础设施所致,不该为农民所得,则可以对农民开征土地增殖税,而不应当人为地改变土地市场价格的形成。 3)开放集体土地市场,允许集体农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
要立法开放集体土地交易市场,不仅是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也要允许集体农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为保护耕地可以采取土地用途管制分区或者购买开发权、开发权转让(如美国)等办法,而不应当歧视集体土地所有权,剥夺集体农地的开发权。
现在已有大量集体农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如上海和广东南海市以合作的方式使用集体农地建设高速公路,城郊农民为城市‘农民工"提供住房,都起到了良好作用。当然,这在目前还是‘非法"的。但这股市场经济洪流挡是挡不住的,唯一的办法是因势利导,立法开放,并予以规范化。
4)要市场定价,不要政府定价
实现土地资源市场配置需要一个能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信号。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土地价格,一下子开放土地市场之始,由政府评估出一个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作为参照是必需的,但这个地价只反映了土地的区位差异,并没有反映土地的供需情况和稀缺程度。能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土地价格只有在开放的竞争性的土地市场上通过千百次土地交易才能形成。
2002年5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2003年6月发布了《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将对由市场形成价格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没有具体界定经营性用地的范围(如经营性高速公路建设算不算经营性用地?);没有规定协议出让也必须按市场价出让;只规定了一个协议出让的最低价,而且这个最低价仍是由‘评估和集体决策"来确定,即仍然是行政定价,而且还可以低到基准地价的70%。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地价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府左右的;以低地价、零地价进行恶性竞争也都是地方政府的集体决策。按这个规定办事,则谁都不愿以高于协议最低价的价格去购买土地,势必造成土地价格的‘双轨制"。开发商还会想方设法,(如打着办大学城的名义搞房地产开发)挤进协议出让市场,而不去招标拍卖。这会妨碍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市场的发育,更不利于土地市场价格的形成。
所以,要想得到能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土地价格必须取消政府的行政定价权,实行市场定价。对地价的调控要采取增加或减少土地供应量的办法,进行间接调控,而不能采取政府定价的办法。
2. 调整产业结构 , 优化生产力布局
经济的健康发展 , 需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就像一只 " 无形的手 ", 时刻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依市场原则进行调整, 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地租、 地价是土地市场中最重要的经济杠杆, 是引导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中配置 的重要信号这种信号比任何其他非经济信号和指令更科学, 更能促进生产力布局的优化。比如, 一个城市工业用地供给过多, 而商业服务业用地供给过少, 则工业用地价格就会下降, 商业服务业用地价格就会上升, 理性的供给者就会减少其工业用地供给而增加商业服务业用地的供给, 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种市场的调节通过对土地在工业与商业服务业之间的合理分配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3. 健全市场体系 , 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 , 不但有消费品市场、一般生产资料市场 , 还应包括金融市场、土地市场、房产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等。市场机制只有在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土地是人类的基本生产要素 , 只有实现其市场配置 , 才能健全市场体系 ,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二 ) 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
1. 市场经济环境
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等市场机制是决定理性的市场参与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 是市场运行的内因和原动力 ; 一切非经济的行政二法律、道德等力量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 , 是市场运行的外困和推动力。土地市场的运行同样离不开市场经济这一最基本的外部环境。
2. 土地产权明晰
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的基本标志 , 具有明晰产权的现代企业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土地是最基本的资产 , 无论是私有或公有 , 明晰的土地产权是建立土地市场的最基本条件。由于土地市场的客体是土地的各种权利 , 如果权利界定不明、归属不清 , 权利的交易就无法进行。因此 , 明晰土地所有权及以所有权为核心的各种派生权利是土地市场运行的基本前提。
3. 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
土地开发是一项投资额巨大、回收期很长的投资活动。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 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大多的土地投资者难以靠个人资本进行土地开发 , 而必须借助银行的资金。具有健全和完善的银行信贷、土地抵押、土地债券等土地金融形式 , 土地市场才能繁荣兴旺。
4. 完善的土地法规
法律法规是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基本手段。为了建立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 , 保护土地投资者利益及交易双方的权益, 解决地产纠纷, 抑制土 地投机 , 引导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等 , 都需要建立配套的土地法规。健全的土地法律法规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根本保证。
5. 良好的市场中介机构 土地市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由于土地市场信息不全和需要大量专业知识 , 大多数市场主体处于不对等的位置。为了土地交易顺利进行 , 服务于土地市场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必不可少。土地价格评估、土地交易法律政策咨询、土地交易经纪等中介服务 , 是土地市场运行的润滑剂。
三、土地市场运行模式与运行机制
( 一 ) 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
目前,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 即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市场模式和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完全市场模式以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为代表; 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则以英国和英联邦国家或地区为代表。
1. 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
(1) 土地市场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些国家或地区 , 整个社会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一切商品的交换和资源的配置均通过 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土地与其他商品一样, 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换。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租赁、抵押和赠与等。土地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 它与资本市场、劳务市场、商品市场等一样, 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 其运行受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制约。
(2)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有形市场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 , 在这种市场上 , 商品明码标价, 买卖双方在固定的场所进行交易。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 通过广告、中间商 ( 房地产经纪人 ) 及其他交易形式 , 实现商品的交换。早期的土地市场就是一种无形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土地及房产交易量的增加 , 有形市场也相继出现, 并逐渐成为土地交易的主体形式。如在日本东京 , 房地产交易所比比皆是。
(3) 土地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土地价格。无论是完全市场模式还是市场竞争模式 , 土地的价格完全由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土地的供给与需求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确定土地的均衡价格 , 一定的价格水平反过来又 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政府对市场价格的于预是通过各 种政策措施影响土地的供给和需求来间接影响土地价格。
(4) 土地市场的进出是自由的。土地市场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经营者, 只要有买卖土地的意愿, 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市场。 无论是国家、地方政府、政府机构、军队, 还是企业、社会团体、个人, 甚至是外国企业或公民 , 均可在市场自由买卖土地。
(5) 政府都对土地市场进行干预,就像对其他市场的干预一样 , 政府也不例外地对土地市场进行干预。由于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 各国政府特别重视有效地管理土地市场。干预的措施主要有: 对公共用地实行征用制度 ; 对土地进行收购、储备和出售; 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和规划 ; 实行土地交易登记制度、申报制度 ; 制定相应法规等。如日本针对 20 世纪 60~70 年代城市地价的迅速上涨 , 于 1962 年制定了《第一次全 国综合开发计划》 ,1969 年又制定了《第二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1974 年又制定了《国土利用计划法》, 同时采取了" 公告地价 " 、 " 申报地价 " 等措施。
2. 两种模式的不同之处
(1)土地所有制不同。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完全市场模式 , 其土地所有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尽管也有部分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或地方政府所有 , 但其主体是属于私人所有。在美国 , 私人土地占国土面积的 58.1%, 印第安人土地占 2.3%, 联邦政府土地占 32.7%, 州政府土地占 6.0%, 城市和县政府土地占 0.9%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所有的土地中 , 绝大部分是矿山、森林、草地、水域、沼泽、荒地等。在英国 , 全部土地在法律上属于英王所有 , 即国家所有 , 土地使用者只能从英王那里取得土地。 " 因为只有国王才能拥有土地 , 而其他人只是从他那里取得土地的保有。 "因此 , 在英国 , 国家土地所有权又称绝对土地所有权 , 从国王那里取得的土地权利也具有排他性 , 称保有土地所有权 , 或永业权。
(2)市场客体不同。在完全市场模式下 , 土地市场的客体是土地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各种权利, 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空中权、发展权、地役权、租赁权等 , 均可在市场上自由交换。在市场竞争模式下, 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 , 不进入市场交换, 在市场上交换的是除土地所有权以外的一切其他权利。
(3) 市场竞争程度不同。虽然土地市场因其土地的不可移动性而具有地域性 , 但在完全市场模式下, 因土地所有权能自由交换 , 因而较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更具有市场的完整性和市场竞争性。而 在某些英联邦国家和地区 , 要获得保有土地所有权需通过政府 " 批租 " 方式取得 , 这样 , 政府就能通过土地批租控制土地市场的政府供给。
从现实运行效率来看, 这两种市场的运行都是同等有效的。这是因为, 其经济制度基础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都发挥同样的作用; 同时, 在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的英国 , 其财产制度仍是私有制 , 土地国玉所有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名义上的 , 保有土地所有权拥有者也称为地产所有者, 他们只要不违反法规 , 就可以自由地利用和处分土地。
( 三 ) 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
土地市场是依靠以价格形成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 , 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土地供给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 , 在某一土地市场 , 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 , 这是一种有效供给。美国斯坦福大学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 :" 供给概念说明家庭或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愿意出食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 ① :" 在不动产 , 假定生产成本维持固定情况下, 供给是在特定期间与特定市场, 某类型不动产在不同价格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 "。土地市场是一个地域性市场, 在不同的地域市场内 , 某一时期的 某一土地价格下, 土地的供给是不相同的。同时 , 土地的用途不同 , 就如 同不同的商品, 即使在同一地域市场内, 其市场价格也是不同的, 在某一 价格下商业用地供给增加并不表明工业用地的供给也增加。
一般而言 , 无论市场上土地的价格如何变动, 土地的自然供给是不变的 , 即土地自然供给基本无弹性。但是, 由于土地用途是可以改变的, 对某一用途的土地而言 , 土地的供给是可以变化的。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 城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急剧增长, 从而引起城市土地价格上涨, 导致城市周围更多的农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就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变化, 即某一用途的土地在某一特定市场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 , 其市场供给也发生变化。可见 ,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决定土地供给量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 供给也会发生变化。
决定土地经济供给量的因素主要有 : 土地价格、税收等政府政策、土 地利用计划和规划、土地开发成本及机会成本、建筑技术水平等。一般情况下 , 某种用途的土地市场价格越高 , 其供给量越大 ; 市场价格越低 , 其供给量越小。 " 在土地市场实际运行中 , 供给的关键在于时间 "。由于土地开发投入的资金量较大 , 开发期较长 , 且土地用途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因此, 土地的经济供给一般跟不上需求的变化 , 表现为滞后性。这样 , 在短期内 , 土地的经济供给也很难改变 , 表现为无弹性或弹性很小。但从长期来看 , 土地的用途是可以改变的 , 因而 , 土地的长期供给表现为有弹性。
土地需求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 在某一土地真场 , 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价格下被购买或租出的数量。 " 对不动产而言, 假定其他因素如人口、 所得、及消费者偏好维持不变下, 需求是在特定期间与特定市场 , 某类型 不动产在不同价格被希望购买或承租的数量 "。在不同的地域市场内, 某-时期的某一土地价格下 , 土地的需求是不相同的。不同用途的土地, 即使在同一地域市场内 , 其市场类型也是不同的 , 如某城市商业用地市场和工业用地市场, 在某一价格下商业用地需求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工业用地的需求也增加。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 其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③由于土地的产品 , 如农产品、房屋等 , 是消费者的最终消费品, 人们对其消费 , 能给投资者带来利润。消费者对土地产品的欲望和需求最终引致投资者对土地的需求。城市人口对城市住宅需求的增加 , 引致住宅价格的上涨, 住宅价格上涨 , 使住宅投资利润增加 , 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住宅生产, 最终导致对城市住宅用地需求的增加 , 土地需求是有弹性的。
土地需求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土地价格、消费者或投资者的货币收入和融资能力、土地技机、人口因素和家庭因素、消费者或技资者偏好、 对未来的预期等。一般而言, 土地价格越高, 对土地的需求越小, 土地价格越低 , 对土地的需求就越大。当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增加, 购买住房的能力增强时, 对住宅用地的需求就增加。当投资者在社会上能更方便、更容易获得资金 , 因而对土地开发的能力增强时 , 对土地的需求就增加。土地市场的投机程度及政府对投机的限制程度 , 城市人口的增加或减少 , 家庭单元的细化或融和, 对不动产投资的偏好或是否把土地投资当做抵御通货膨胀的手段等 , 都会引起土地需求量的变化。
土地价格和地租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二者共同决定的。根据上述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原理 , 在某一土地市场, 当土地的价格持续上升 , 土地的供给量增加, 但土地的需求量减少, 最后该市场的土地供给量就会超过需求量, 出现过剩 , 从而会使部分土地卖不出去, 土地价格就会下降; 相反, 当土地价格持续下降时 , 土地需求量就会增加 , 但土地供给量会减少, 最后该市场的土地需求量就会超过供给量 , 出现短缺,从而会使土地 价格上涨。需求与供给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最终使土地的供给和需求会 在某一价格上相等, 这时, 既没有过剩, 也没有短 , 出现了市场均衡, 这时的价格就称为均衡价格。
- wpBeta
-
, 地产增值、贬值等相互影响不强烈 , 价格只依赖于当地供给与需求。土地市场..., 因而各国政府都对土地 的权利、利用、交易等作较多的严格限制。 二、土地...
相关推荐
利率两轨是什么?
双轨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都是国家统一定价.利率的两条轨道是什么?让金投小编为你解答吧!关于利率,也有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两个轨道:1)官定利率: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央银行公布.目前,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为4.35%.2)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市场化,商业银行可以自由定价拆除.央行也参与货币市场的分拆,通过MLF等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流动性.现在一年的MLF利率是3.但中央母亲也不能任性.MLF拆除的资金利率(学名政策利率)高的话,银行可以选择不需要,从其他银行借.因此,与存款贷款基准率不同,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可视为市场化.2023-07-24 04:09:021
利率双轨制如何盈利
利率双轨制是民间金融市场上的一种定价模式,旨在为银行客户和金融机构提供让它们最大程度地受益的金融服务。为了盈利,利率双轨制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和低收益银行客户之间的定价差异,从而实现利润空间。通过收取贷款客户较低的利率,以及发放给投资客户较高的利率,金融机构可以获得双轨制的利润。2023-07-24 04:09:091
什么是国家双轨制?
国家双轨制,也称为“两个系统”,是指在某些国家或地区中,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内存在两个平行的体系。其中一个是针对普通人民的体系,另一个是为少数特权阶层或特殊群体设立的体系。通常,这种双轨制体系是由政府或当地权力机构设置的,并不符合民主和公平的原则。国家双轨制的存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首先,它将社会分裂成不同的等级,不同阶层之间的福利和资源分配不平等,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其次,它会影响政治、法律、经济等领域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深了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不满。此外,国家双轨制还容易导致腐败、权力滥用等问题,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要解决国家双轨制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和市场的监管,推进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消除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定。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加强监督和批评,推动社会进步和公正。2023-07-24 04:09:163
双轨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法律分析: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产品市场上同一产品存在计划垄断性定价和市场定价两种价格,称为价格双轨制。与之相仿,在货币金融市场中,也存在受管制的贷款利率和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化利率,这便是利率双轨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2023-07-24 04:09:231
政策利率是什么?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实行高利率政策还是低利率政策。(2)在利率的管理体制上实行利率管制还是自由利率政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实行过高利率政策,也实行过低利率甚至无利率的政策。中国既要加强对利率管理,又要在实践中逐步放开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利率政策可以概括为“双轨制”,既加强对利率的有计划管理,又逐步放开利率,发挥资金市场的调节作用。2023-07-24 04:09:301
存款利率放开会怎样
近日,央行新任行长易刚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基准 利率 和市场利率的双轨制将逐渐融合。随后有媒体报道称,隐迹启央行将放宽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非正式指导。如果真是如此,这就意味着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将放开,银行可以自主调整存款利率,利率市场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银行存款利率调整仍存在限制在2015年6月之前,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设定为50%;2015年6月28日降息,央行放开了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2015年10月24日降息,央行彻底取消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限制。这也标志着,狭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完成了。实际上,2015年10月存款利率浮动州颂上限虽然放开了,但行业定价自律协会仍有上限规定,对存款利率上限的要求是大银行上浮30%,中小银行上浮40%。近两年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一直是1.5%,也就是说,大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只能是1.5%*1.3=1.95%,灶如中小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只能是1.5%*1.4%=2.1%。监测了一季度末银行的最新存款利率,数据显示,一年期存款的平均利率为1.95%,平均上浮幅度为30%,部分银行已经达到上限水平,部分银行没有达到,还有一定的缓冲区。不过行业自律规定的约束并不是非常严格的,有个别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2.25%,上浮幅度达到50%。银行如何避免存款流失?自2016年底以来,市场利率开启上升通道, 理财 市场 收益 率步步高升,尤其是存款的最佳替代品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从2.5%左右一路攀升至4%以上。但是受存款定价自律机制约束,银行存款利率在这两年却几乎没怎么变动,上调幅度非常小,存款流失情况较为严重。虽然不能提高存款利率,但是为了防止资金流失,银行也是想了不少办法。比如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维持表外存款规模,资管新规出台后,要求理财产品打破刚对,银行又开始大力发售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这部分资金要缴纳存款准备金,纳入表内,所以这方面又可以提升表内存款规模。虽然存款利率上限没有放开,但是大额存单利率的上限有所提升,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农商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浮动上限由之前的1.4倍、1.42倍、1.45倍分别上调至1.5倍、1.52倍、1.55倍,上升幅度较大。监测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各大银行的大额存单平均利率相较于2017年底全线上涨,各期限大额存单利率也要明显高于普通存款利率(5年期除外),期限越长、差别越大。由于5年期存款没有基准利率,很多银行也不公布挂牌利率,大额存单也不推荐5年期,所以5年期大额存单的平均利率非常低。建行、中行、农行目前均已推出了利率上浮45%的大额存单,而招行也推出了“超级”大额存单,50万元以上3年期利率3.99%,上浮45%,100万元以上3年期利率4.13%,上浮50%。普通存款利率是否会上升?理财分析师认为,如果存款利率上限真的放开了,在市场利率上升、存 贷款 息差扩大、存款流失严重的背景下,普通 定期存款 利率很有可能会普遍上升。但是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还不具备全面放开的条件,广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的完成仍需要时间。目前银行拉存款处于良性竞争状态,如果利率上限放开,则有可能造成银行争相抬价、恶性竞争的状态,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日子会比较难过。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2023-07-24 04:09:382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决定着市场利率。()
【答案】:错解析:作为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并不是市场利率的决定者,其收益较高是因为资金市场存在利率双轨制,余额宝只不过是帮助普通投资者赚取了更接近市场利率的收益。2023-07-24 04:10:241
贷款基准利率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
从2020年3月1日开始,原则上不晚于2020年8月31日前结束。1、 此次浮动利率贷款定价机制的转换基本上宣告了基准利率退出历史舞台。此前我国一直施行的是央行基准利率体系和市场利率体系并存的利率双轨制。央行的基准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占银行资产负债表大头的存贷款利率,而市场利率更多地反映了市场上对流动性需求程度。利率双轨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利率在金融体系里传递的效率,扭曲了资本在经济中的配置。2、 随着多数贷款的定价机制转向市场利率体系的LPR+MLF,基准利率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应该是近在眼前的事了。3、 短期对于上市银行的影响微乎其微,这里的短期指的是到2020年底之前。因为,利率转换机制基本上是参考现有利率和LPR制定出固定的加点。这个加点在合同期内不变,真实利率只有在下一个重订价周期才能体现。所以,短期内对上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影响有限。4、 但是,如果把观察周期拉长到1-3年的中期看,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部分上市银行存在一定的风险。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未来贷款的定价锚定了市场利率体系LPR+MLF,但是存款依然是锚定基准利率的。特别是对于最近两年用高息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揽储的银行,后面一旦LPR下行,这些长期定期存款将面临很尴尬的境地。拓展资料:1、 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完成后,银行的资产价格全面转向市场定价,而负债中只有同业负债和央行拆借是市场定价。而占负债很大比例的存款定价没有盯住市场定价体系。2、 这会大大提高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难度。银行势必要通过LPR利率掉期等衍生品对冲利率风险,但是LPR掉期,这种新鲜事物银行势必有一个从试水到大面积铺开的过程。在试水的前期,银行对于LPR利率变化的风险对冲肯定是不能完全覆盖风险的。3、 这时候如何管控利率风险就要看哪家银行对于市场利率的反应更敏感了。2023-07-24 04:10:311
什么是LPR
商业房贷利率可以二选一,那么LPR利率和固定利率哪个合算? 2019年12月28号央行发布了一则公告,以后的贷款利率都要基于LPR利率,以前已经签订了个人房屋贷款的要在2020年3月到8月之间转换成LPR利率或者是固定利率;有人说LPR利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国家为什么要推行这种利率呢? 我们到底应该转换成LPR还是固定利率对于房贷更合算呢?首先回顾一下我们以前的贷款利率的方式: 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贷款基准利率”,我们知道商业银行它有一定的资金,它可以把资金贷款给个人和企业,比如说买房或者企业要买设备,他就可以向银行贷款,那么个人和企业他需要把本金和利息都还给银行,这就完成了一个贷款的过程; 那么贷款利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这个贷款利率有这样一个公式,它等于首先有一个叫做基准利率的东西,基准利率是央行规定的一个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之上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企业的资质情况,个人的抵押情况加一个浮动,所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1加上一个浮动的百分比,基准利率是由央行决定的,央行说我们的贷款基准利率上浮50个基点,那就是加了0.5%,如果说下调50个基点,那就是下降0.5%的意思,所以这个基准利率是可以由央行直接政策决定的,那么这个浮动由谁决定呢? 这个浮动的决定因素就比较多了,首先是央行,那央行可以规定在某些贷款的情况下它就可以上浮,某些贷款的情况下可以下浮,再比如说国家的政策,那现在我们的政策是调控房地产“房住不炒”,所以对于房屋贷款的这个浮动一般都是上浮的,再比如说就是银行,银行说我要挣钱哪,所以我需要上浮,但上浮太多,个人和企业贷不起了; 还有就是个人,个人怎么决定这个浮动呢? 也可以的,因为你的抵押物多,资质好,银行就可以给你稍微下调一点这个浮动,说你这个什么抵押都没有,那银行肯定要上调这个浮动,因为它需要对抗风险,这是一种风险补偿,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人他买房子做房贷,房贷一般期限都比较长,5年以上的贷款基准利率现在是4.9%,这个在2015年调了一次之后再也没有调过,一直都是4.9%的利息,那在这个基础上他的年利率到底是多少呢?如果这个人他是买首套房比如说深圳,他的住房利率是上调5%,那这样一来,你的年利率就是4.9%再乘以(1+5%),这个数就是5.145%;如果你是二套房上浮的就更多了,深圳二套房贷上浮10%,那你的年利率就是4.9%再乘以(1+10%),就是5.39%;所以我们以前的贷款利率就是这样算出来的,假如有一天央行说我们要下调基准利率,那我们的利率就跟着下调,如果央行说要上浮基准利率,那我们就跟着上浮; 那为什么要调整政策呢?是因为现行的这种方式它存在利率的双轨制,就是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它是不一样的,市场利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就决定了利率,如果市场非常需要资金,那自然而然利率就会升高,市场资金如果比较充裕,那利率就会下降,市场利率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们知道央行它可以向商业银行做投放资金,也不能印了钱就随便投,它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比如说一个主要的方式叫MLF中期借贷便利,也有人管他叫“麻辣粉”,通过MLF央行把资金投放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需要把自己的一些抵押物抵押给央行,然后在一段时间后把本金和利息都还给央行,这种情况下MLF这个钱也不是白给的,你需要付利息,所以说这个商行还得把利息加上本金再还给央行,于是就存在一个MLF的利率,这个利率是央行决定的,央行可以说我现在想要市场上钱多一些,于是它可以增加MLF的数额,同时降低MLF的利率,这样一来商行就更愿意从央行里借钱,借了钱再投放给市场,这市场上的钱就多了,那如果央行说我不想让钱多了怎么办,就可以缩小MLF的数额,同时提高它的利率,那商行就不愿意借了,不愿意借了市场上钱就少了,有人说央行随便一拍脑袋,说MLF的这个利率100%行不行,不行,因为商行可以选择不借,你如果利率那么高,那我就不管你借了,管别的商行去借不是一样吗,所以说这是一种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和那种政策手段是不一样的,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市场利率;还有一种我们就称之为政策利率,央行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不用管市场情况,这个政策利率主要就是指基准利率,比如说工商银行它要把这个钱发给个人或者企业,这个时候它必须定一个利率,定个什么利率呢?央行说你必须锚定我这个基准利率,它就会用基准利率加一定的浮动来把钱贷给个人和企业,所以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比如央行说我现在想要钱多一点,我就增加MLF投放,我就让这个利率低一点,这样不就到商行了吗,但是它如果不调整这个基准利率的话商行想贷给个人和企业这个利率还是很高,个人和企业就不从商行贷款,这个钱还是没有办法进到实体经济,商行拿了这个钱带不出去怎么办?所以它们想方设法要把这个钱送出去,于是就想办法,比如房地产企业多给你一点行不行?大型国企多给你一点行不行,但是个人和小企业一般就很难从这里边拿到钱了,所以我们说那可以同时调整MLF和基准利率,那也是可以的,不过这样的话就涉及到又是用政策的手段来影响市场了,于是我们说现在我们要建设市场经济,我们应该向市场靠拢,那怎么办,我们就应该取消政策利率,也就是说把基准利率我不要了,不要了之后参考什么样的标准来给个人和企业发放贷款呢? 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LPR利率 所以为了解决双轨制的问题,国家就提出了现在所谓的LPR利率,它叫做“贷款基础利率”它与贷款基准利率差了一个字,但是含义有很大区别 LPR利率它就是等于MLF中期借贷便利加上一个加点,MLF是由央行决定的利率,加点是由商业银行决定的,商业银行要盈利和风险补偿所以要加点,商业银行把钱借给个人或企业时再加LPR加点,比如说这个企业特别优质,就可以LPR利率不加点贷给这个企业,或者企业不够优质,或者个人没有抵押,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多加一点风险补偿金,LPR是由多种类型的18家商业银行的平均利率决定的(去掉一个最高,去掉一个最低),通过这样一种改革央行可以取消基准利率,不再考虑它了; 房贷利率等于LPR+加点 举例:首套房目前的4.8%(LPR)+0%(政策)+0.25%(商行)=5.05%, 二套房的4.8%(LPR)+0.1%(政策)+0.25(商行)=5.15%; 转换成市场化就是跟着市场的LPR走,而政策和商行的利率是固定下来的; 大方向来看利率利率是往下走的,所以选择LPR是合算的。2023-07-24 04:10:401
海通证券姜超: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利率并轨的难点何在?
摘要 利率并轨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首先,利率并轨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的一步。 我国的利率双轨制主要是货币市场利率与信贷利率两轨并行,而利率并轨的目的就是加强二者的联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其次, 利率并轨可以让信贷利率下行向货币利率收敛,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 。此外,由于贷款端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的冲击相对存款端也更为温和,因此利率并轨要先从贷款端利率入手。 利率并轨的难点何在? 理想的利率传导链条: 央行制定政策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跟随变动。银行在负债端权衡同业负债和存款利率进行负债管理,政策利率传导到银行负债利率,而银行再基于FTP定价原则决定贷款利率。由此,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政策利率,进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存款利率,最后传导到贷款利率。 利率传导的两大阻滞点。 1)政策 利率传导至银行负债端 。 由于我国居民储蓄习惯以及监管指标等原因,导致存款利率无法跟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政策利率无法传导到银行负债端。 2)存款利率传导至贷款利率。 目前一些银行内部定价机制不完备,贷款FTP定价主要基于贷款基准利率,金融市场业务FTP定价基于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此外,风险定价能力不足、考核机制不合理、信贷投放监管指标等都会影响到银行内部的利率传导。 利率并轨该如何推进? 短期任务是 完善LPR的报价机制 。 LPR报价机制有美国模式(政策利率加点)和日本模式(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加点)两种。其中美国模式的优势是可以通过调节政策利率使货币利率和信贷利率同步变动,直接达到并轨效果。但劣势是会压缩银行的净息差,对银行体系的冲击较大。而日本模式有助于银行锁定净息差,对银行体系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弊端在于利率传导是间接的,负债端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传导的效果不佳。 后续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 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存贷款利率与货币利率的完全挂钩,因此后续仍有以下工作需要完成: 1)构建利率 走廊, 完善 利率调控体系 。 核心是货币政策操作由数量型转向价格型,主动投放转向被动投放,利用利率走廊降低货币利率的波动,培育出有效的基准利率指标。 2)疏通货币 利率到信贷利率的传导渠道 。 一是疏通货币利率到银行负债端利率的传导,核心是放松对存贷款的各种考核约束,提高银行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的自由度。二是疏通银行负债端利率到资产端利率的传导,核心是加强银行内部的资产负债管理,完善FTP定价机制等。 3) 推进存款利率 的 市场化 , 分规模(从大额到小额)、分期限(从长期到短期)、分类别(从大额存单,到定期存款,再到活期存款)的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跃。 对大类资产有何影响? 债市方面,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货币增速降低,通胀和融资需求回落,未来或将长期进入低利率时代。其次,由于利率下行可以减轻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冲击,因此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或将伴随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同样利好债市利率的下行。 股市方面, 参考海外经验,利率市场过程化中金融机构逐渐掌握信用扩张的自主权,竞争加剧和风险偏好会刺激风险资产上涨,股市会迎来牛市行情。但也由于金融机构的扩张过于激进,可能会催生出资本市场的泡沫,最终引发危机。因此利率市场化仍要循序渐进,相关的金融监管也要同步跟进。 本篇专题我们将探讨,为何要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推进“利率并轨”?利率并轨的难点如何?未来利率并轨可能是怎样的路径?以及,利率并轨对大类资产有何影响? 1。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贯穿2019年的政府工作任务。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6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实体经济的 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 = 无风险利率 + 风险溢价 - 通货膨胀率。 降低实际利率可以通过降低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来达到。目前货币政策已经足够宽松,无风险利率也降至新低,未来降低企业融资利率的重担将落到降低风险溢价上,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供给侧改革是重中之重, 利率并轨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主要标志。 1.1 利率并轨纲领性文件梳理 2018 年4月易纲在博鳌论坛上首次提出 : “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 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 目前我们已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可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据商业银行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其实我们的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市场改革。” 2018 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一是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化利率调控能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央行对市场利率的调控和传导效率 。二是不断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扩宽自律机制成员范围。三是加快推动大额存单发展。四是促进同业存单市场规范发展。 2019 年1月31日央行答记者问,货政司司长孙国峰指出:当前在利率传导的过程中,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对贷款利率的传导有所阻滞,利率传导不畅也对银行信贷需求形成约束。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将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的“两轨”合并为“一轨” … 利率并轨的关键在于发挥央行政策利率的传导机制,不论是市场利率还是存贷款利率,都要与政策利率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未来央行政策利率要发挥更多的作用。 …可以进一步发挥LPR的市场参考作用。当然,这一利率指标可以进一步优化,将LPR与政策利率进一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好的参考指标。 2019年5月17日,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开辟专栏《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 所谓“利率两轨”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化无风险利率并存 。一方面,存贷款基准利率仍是我国存贷款市场利率定价的锚。其中,贷款基准利率一直作为金融机构内部测算贷款利率时的参考基准和对外报价、签订合同时的计价标尺。另一方面,我国市场化无风险利率发展良好。目前市场上的质押式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指标性利率,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参考作用日益增强。稳妥推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重点是要进一步培育市场化贷款定价机制。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日本、印度等经济体都曾建立起类似贷款基础利率(LPR)的报价机制,作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参考,在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 。”央行二季度例会指出“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2 利率并轨的两大目标 从我们梳理利率并轨纲领性文件来看,可以发行利率并轨的政策目的主要有两点: 首先,利率并轨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的一步,从2019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入深化阶段,利率并轨改革将加速。我国的利率双轨制主要是指货币市场利率与信贷利率两轨并行, 利率并轨 主要是解决货币 利率与存贷款利率之间 联动不畅的问题 , 也就是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而这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将发挥关键的作用。 其次, 利率并轨的短期目标是让信贷利率下行向货币利率收敛,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 这也是为何贷款端的利率并轨首当其冲的原因。不过贷款端先进行利率并轨不仅是出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考虑,也是因为贷款端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的冲击相对温和。参考海外经验,存款端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冲击更大,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危机,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缓冲和铺垫。 2。 利率并轨的难点何在? 商业银行在利率并轨中是主要的实施机构, 一方面通过自身资产负债的平衡连接了存贷款利率,另一方面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传导了央行的货币政策至金融市场。负债端是同业负债和居民企业存款,资产端是债券和贷款。其中,债券和贷款,与存款有信用自然派生的内生特点,受准备金率和其他约束条件制约。从商业银行视角去研究利率并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成为可行途径。 2.1 理想的利率传导链条 利率体系包括四个层次:一、政策利率(正逆回购利率、再贷款再贴现利率、MLF、TMLF等利率);二、货币市场利率(DR007、R007、SHIBOR);三、存贷款基准利率;四、信贷市场利率。 理想的利率传导链条: 央行制定政策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跟随变动,形成完整的利率图谱,银行在负债端权衡同业负债和居民存款利率进行负债管理,政策利率从而传导到银行负债利率,而银行根据FTP定价原则,再结合其他费用和成本,决定贷款利率。在这一传导链条之下,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政策利率,进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存款利率,最后传导到贷款利率。 2.2 利率传导阻滞点及原因 第一阻滞点:政策 利率传导至银行负债端 。 实际传导过程中政策利率传导到货币市场利率通常较为顺畅,而货币市场利率传导到存款利率不通畅。同业负债和存款作为商业银行负债端本应存满足无套利均衡关系,但是现实由于我国居民储蓄习惯(存款刚兑预期强烈)以及监管指标(同业负债占比,流动性指标)等原因,导致存款利率比较刚性,无法跟随同业负债波动。由于银行负债端一般存款占比在70%以上,同业占比较低,这样即便政策利率如何变动,银行负债成本变动幅度也不大,政策利率无法传导到银行负债端。 第二阻滞点:存款利率传导至贷款利率。 贷款合理定价的关键在于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目前一些银行定价机制分割,贷款FTP定价主要基于贷款基准利率,金融市场业务FTP定价基于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此外,窗口指导利率存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定价能力不足;员工业绩考核机制不合理;信贷投放监管指标等都影响到银行内部的利率传导。 3。 利率并轨该如何推进? 3.1 短期任务是完善LPR的报价机制 贷款端利率并轨的核心是完善LPR的报价机制。我国的LPR自13年推出以来,其利率走势始终与贷款基准利率一致,且16年之后就基本不再变化,有效性相对较差。利率并轨的前提是对LPR的报价机制进行完善,使其能够跟随货币市场的利率联动,再将其作为贷款的基准利率,实现贷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并轨。 参考 海外经验, LPR 报价机制一般有两种,可概括为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 。 1)所谓美国模式就是政策利率加点的报价方式,目前美国LPR的报价基本固定为“联邦基金目标利率+300BP”的形式,因此LPR与政策利率完全挂钩。2)日本模式则是银行综合成本加点的报价方式,目前日本短期LPR的报价是各大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综合资金成本(流动性存款、定期存款、可转让存款、同业拆借存款四类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和管理费用(1%),来自主报价LPR。由于日本银行负债端已经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因此货币利率通过影响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影响资产端的贷款利率,完成货币利率和信贷利率的并轨。 对于我国来说,选择美国模式还是日本模式都各有其利弊。其中美国模式的优势是可以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指标使货币利率和信贷利率同步变动,直接达到利率并轨的效果。但这不可避免的会压缩银行的净息差,对银行体系的冲击较大。并且由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以数量型为主,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政策利率指标,因此选择美国模式的前提是要先转变货币政策操作思路(转向价格型调控),完善利率走廊和利率调节机制,培育出有效的政策利率指标。 相对而言,日本模式(银行综合成本加点)有助于银行锁定净息差,对银行体系的冲击相对较小; 且无需政策利率指标,可以为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和利率调节机制的改进预留充足的时间。但日本模式的弊端在于利率传导是间接的,即货币利率的变动带来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变动,再影响信贷利率的变化。我国银行负债端目前仅实现了部分市场化,其中同业存单、货币市场融资的成本是市场化浮动的,但存款利率未完全放开,且银行表内还受到同业负债占比等指标的约束,利率传导的效果一般。因此,如果选择日本模式,则之后就需要着手推进存款短的利率市场化,打通“货币利率——银行负债成本”和“负债成本——资产利率”两条利率传导的路径。 3.2 后续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实际上,参考美国和日本的经验,LPR作为贷款基准利率指标,更多应用于中小企业或零售贷款业务,在银行信贷中整体的占比并不高。银行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利率,更多是直接挂钩市场利率,如Libor、国债利率等。原因在于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中,直接融资(债券)和间接融资(贷款)是完全竞争的,大中型企业可以较为便利的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导致贷款利率需要与市场利率充分联动。 因此LPR作为贷款基准利率,更多起到利率市场化中的过渡作用,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存贷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完全接轨,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目前来看,利率市场化后续仍要完成的工作有以下三点: 1)构建利率 走廊, 完善 利率调控体系。 我国货币政策仍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导致短端货币利率波动较大,难以承担基准利率的角色,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向价格型调控转变,这也是构建利率走廊的基础。我国利率走廊名义的上限是SLF利率,下限是超额准备金利率,但实际上目前的利率走廊并未发挥实际作用。原因有两点:一是利率走廊上下限的利差过大,目前接近300BP,失去了利率调控的效果。二是目前货币政策调控仍以主动性投放为主,未来需要向被动投放模式转变。 未来的改进方向有以下几点: 首先 减少 主动的 公开市场操作规模 ,初期以降 准 作为流动性投放工具, 提高超额准备金规模,从而加强超额准备金利率的调控作用。 其次 是扩大SLF 操作 规模和 覆盖的机构范围 ,适度放宽抵押品要求, 从而加强SLF利率的调控作用。 最后是缩窄并固定 利率走廊 上下限的利差, 使 基准利率( 如 DR007) 在 利率走廊 内 波动。 当流动性宽松,市场利率低于超额准备金利率时,银行倾向于将超额准备金存放在央行,市场流动性被动收紧,利率回升。反之,当流动性紧张,市场利率高于SLF利率时,金融机构可以从央行手中获得SLF,市场流动性放松,利率下降。 完善利率走廊体系可以降低央行主动操作的频率,锁定货币利率的波动区间,达到降低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效果。实际上正是由于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指标(如DR007)的波动过大,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将其作为信贷等资产的定价工具,减弱了货币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效率。完善利率走廊体系有助于培育出像Libor、联邦基金利率一样的基准利率指标,使货币市场和信贷、债券等各项利率指标能真正并轨,便于利率市场化的后续推进。 2)疏通货币 利率到信贷利率的传导渠道 。 这里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疏通货币利率到银行负债 端 利率的传导 , 核心是放松对 存贷款 的各种考核约束,提高银行调整 资产和 负债结构的自由度 。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存在“两部门决策”的弊端,资产负债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处于割裂状态,加上贷存比、同业负债占比等一系列的指标约束,导致存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无法在银行体内形成统一,利率的定价机制存在扭曲。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18年出台了资管新规,打破了表外理财等资管产品的刚兑,降低了表内存款的竞争压力,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疏通利率传导的效果。未来还需要逐步放松银行表内的监管指标,尤其是降低存款在银行内部考核中的重要性,推进负债端利率的市场化。 二是 疏通银行负债 端利率 到资产端利率的传导,核心是 加强 银行内部 的 资产负债管理, 完善 FTP定价机制 等。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商业银行FTP定价往往会偏离实际的资金成本,导致从存款端到贷款端定价机制的扭曲。再加上我国利率双规制的影响,导致FTP定价曲线也存在二元化特点。因此,银行内部的 FTP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打通银行内部资金利率的传导途径。此外,FTP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加强银行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均会跟随货币利率波动,导致其面对的利率风险上升。除银行内部FTP机制外,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为银行管理利率风险提供有效的对冲工具。 3) 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约束,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就是存款端利率的市场化,虽然我们名义上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的限制,但实际上行业内部仍有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约束,存款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不过参考发达的经验,存款端市场化对于银行体系的冲击较大,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会加剧银行的存款竞争,抬高负债成本;而为了维持利润,银行资产端就会加大对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激进的扩张可能会引发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因此存款利率的市场化需要逐步推进,分类放开。 例如美国利率市场化中,负债端的市场化经历了16年左右,1970年开始先推行短期定期存款市场化;到1973年取消大额存单和5年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再到1982-1983年逐步放开短期存款的利率上限;最后1986年完全放开所有存款的利率限制。日本银行负债端的市场化也前后经历了15年左右的时间,从1979年开始放开同业存单利率,1985年放开大额存款利率,最后到1994年全面放开活期存款利率。 我国则是从04年开始放开存款利率的下限,之后在12-15年逐渐放开上限约束,理论上已经完成了市场化改革。但实际上存款利率的上限依然受到隐性约束,未来我们仍需要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可以分规模(从大额到小额)、分期限(从长期到短期)、分类别(从大额存单,到定期存款,再到活期存款)的逐步放开存款端利率的上限约束,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跃。 4。 对大类资产有何影响? 1 )对债市,利率或将长期下降 。 首先,贷款端的利率并轨对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相对温和,主要是贷款端利率浮动已经完全放开,定价也较为市场化,利率并轨的目的只是解决贷款基准利率与货币利率脱钩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宏观背景下,利率并轨更多是要引导贷款利率向下与货币利率接轨,达到降息的作用,因此可以理解为对债市的利好。而在此过程中或将出现广谱利率的下行,对中高等级信用债的利好最大。 进一步的,参考海外经验可以发现,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美国和日本实际利率的走势都是先升后降。 主要是在存款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会带来银行负债成本上升,从而推动资金利率的短期上行。但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实际利率会逐渐向经济增速收敛,因此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而名义利率方面,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是先升后降,日本则是先平后降,走势并不相同,这与两国当时所处的经济环境、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有密切关系。 而我们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债市利率的长期下行,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从宏观基本面来看,我国或将进入低利率时代。 我国目前经济结构正处于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阶段,加上去杠杆的影响,货币增速中枢降低,导致通胀预期下降、融资需求回落,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或将长期进入低利率时代。 其次从货币政策来看,利率下行可以减轻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冲击。 美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发生了储贷危机,引发银行业的倒闭潮。除了利率市场化本身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当时处于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基准利率的上升带动银行负债端成本大幅抬升。而资产端贷款利率的调整相对滞后,导致净息差大幅压缩。之后银行为了维持盈利,将资金大量投向地产、能源等高风险和高收益行业中,最终引发危机。 相比之下,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伴随着名义利率先平后降,银行负债端成本上升的压力较小,净息差的下行非常缓慢。渐进式的改革加上宽松的货币环境,使得日本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冲击相对温和。因此对我国来说,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或将伴随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以减轻对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冲击。 2) 对股市 ,风险偏好提升利好股市上涨 。 参考海外经验,利率市场化初期股市的表现相对一般,但随着金融机构掌握信用扩张的自主权,竞争加剧和风险偏好会刺激风险资产上涨,股市表现会较好,美日韩等在利率市场化中后期均迎来股票市场的牛市行情。但也由于金融机构的扩张过于激进,可能会催生出资本市场的泡沫,最终引发危机(日本和韩国是典型案例)。因此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仍要循序渐进,金融监管也要同步跟进,以保障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2023-07-24 04:11:081
存钱是一万一万得存还是一块存合适
理论上来说,在银行直接存一万元和两次各存五千元没有区别,因为收益基本是一样的。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你的两个有5000元的银行是同一个或者不同的有10000元的银行,但是银行的利率是一样的。因为存款利率不同,最后的利息也会不一样。举例:目前央行发布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大部分银行执行的是基准上浮30%,即1.95%;同时,目前央行发布的利率是0.35%,大部分银行直接执行。1、一年一万元。1万元一年利息:1万* 1.95%=195元。1万元一年的利息:1万* 0.35%=35元2.两个一年5000。两个五千定期一年的利息:5000 * 1.95% 5000 * 1.95%=97.5 97.5=195元。两个五千活期一年期利息:5000 * 0.35% 5000 * 0.35%=17.5 17.5=35元。如上计算所示,在同一家银行,直接存1万元或者两笔5000元的存款,收益是一样的(如果金额大,会有差别,比如20多万,20万是大额存单的门槛。正常情况下,在任何一家银行,同期限大额存单的利率都会高于普通定期存款。这时,直接存入的20万元将被分成两个10元。在同一家银行,直接存10000元和分成两个5000元没有区别,但是在不同的银行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从2012年开始,我国逐步进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是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双轨制,不同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在央行发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目前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报价折算成LPR基点,实际上和原来是一样的。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到2020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机构数量已超过4000家,不同类型银行的存款需求不一致,因此会出现基点上浮或增值的差异,有时会导致不同银行利率不一致。这时候你直接在某家银行存一万块钱,一年后的利息肯定和两家银行不同的五千块不一样。相同利率下,存两个5000元比直接存10000元好。这是因为银行分行的数量有限。什么是分支?部分撤回是指部分撤回。在您的定期存款到期之前,您暂时需要一些资金周转。只能提取所需金额,其余继续存入。举个例子:2021年9月4日,你在银行存了一笔10000元,三个月后,你临时需要3000元。此时可以向银行柜台申请分支支付,提前支取的3000元按活期利率结息;剩下的7000元继续按原定期利率存。但是一个存款银行允许的取款次数一般只有一次,那么假设半年后你需要再用2000元,那么剩下的7000元只能取出来变成活期,不能再支取2000元。所以考虑到分店数量的限制,选择两个5000元会更好,因为你会多一个机会。毕竟谁也无法预测他们什么时候会用到这笔资金。其实一万块的本金太少了。按照目前市场上的优惠银行利率,一年的收益基本在200元左右,无论怎么看都一样,影响不大;但如果金额大,对利息的影响就大了。这时候可以借鉴上面的分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存款方式,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相关问答:1万元定期一年利息多少一年定期利率为1.75%,所以1万存一年的利息为:10000*1.75%=175元。利息计算公式作为银行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等等计算的一种基本计算方式,无论在银行的日常结账环节还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且其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储蓄存款利率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 拓展资料: 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如年息九厘写为 9%,即每千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0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 0.15‰,即每千元存款每日利息1角5分,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 此外还需要了解利息计算公式中的计息起点问题:1、储蓄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计付利息;2、利息金额算至厘位,实际支付时将厘位四舍五入至分位;3、除活期储蓄年度结算可将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各种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如何,一律于支取时利随本清,不计复息。利息计算公式中存期的计算问题:1、计算存期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办法;2、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每月均按30天计算,全年按360天计算3、各种存款的到期日,均按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如遇开户日为到期月份所缺日期,则以到期月的末日为到期日。了解了利息的计算方式后,看看你选择的是哪个银行,再看看你选择的银行给出的利息,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利息了。2023-07-24 04:11:171
一些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高达5%,这是真的吗?
最近一些储户反映,部分地方银行5年期存款达到5%以上,他们有些不习惯,因为前两年三年期的存款利率最多也只有3.5%左右,现在银行突然冒出个5%的存款利率,比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高。大家都在询问,这些银行是否又想挂羊头卖狗肉,来欺骗客户呢?实际上,银行存款与银行理财产品,若是同样开出5%的收益率,银行存款是一定要到期还本付息的,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预期收益率,就是到时候给不给你这个预期利率,还要看实际这款理财产品能否取得这么高的收益率。所以,一些银行给储户开出的5%的存款利率是真实的。各地网友也反映,他们那边的地方性银行的存款利率也高于5%。比如,贵州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这个利率水平达到了5.7%;山东某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达到5.45%;四川天府银行一款存款产品,这款产品属于定期储蓄产品,五年期利率达到了5.35%。当然,这些数据真实还有待于考证。可能有些储户会觉得奇怪,过去银行一直给储户的利息都是不高的,现在看到银行能给5%以上的利率,都是怀疑是银行设置了什么陷阱吧?而我们认为,银行存款利率之所以开得这么高,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们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首先,一些地方和民营银行成立时间比较晚,手中的储户资源有限,而大型国有银行成立时间早,存款结构不仅有居民存款,还有政府财政存款、企业存款等。地方银行要想与国有大银行竞争居民存款,只有将存款客户的利率上浮,这样才能吸引储户的资金流入,这样可以满足地方和民营银行对存款的需求。再者,一些能开出5%利率的银行,不是地方银行,就是民营银行。他们既不需要像大银行一样受到支行和总行对利率的影响,也都不是银行利率工作自律公约的成员。也就是说,这些中小银行自主经营权比较大,而且存款上浮也不受限制影响。当然,他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成本来决定利率高低。最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现在已经全面放开,主要是“先长期,再短期;先大额,后小额”逐步放开。过去,我国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实行的是双轨制,虽然说存款利率上下浮都没限制,但存款利率上浮却有很大限制的,因为央行要保证银行业要有一定的“存贷差”。而在近期,央行行长表示要逐渐放开存款利率的限制,所以目前有一些小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开始逐渐放开,能够上浮很高的利率。一些地方银行的存款利率高达5%,很多储户询问是不是陷阱?实际上只要是银行存款类的产品,银行开出5%的利率不会有假的。一些网友也查过,的确有些民营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利率开得比较高。这与其需要揽储竞争有关,也与其有自主上浮利率的权利有关。当然,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放开,各银行想怎么制订存款利率束缚越来越放松。只是,5%以上利率都是五年期的,并不适合对中短期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储户。一些地方性银行的存款利率高达5%并不假,也是真的,因为这些地方性银行吸储能力弱,只能通过高利率来吸引储户存款,如果你有100万,存在大型商业银行只有2.75%的利率,但是你存在民营银行有5%的利率,一年后一家只有2万7千,一家有5万,你会选择哪家? 地方性银行之所以高利,主要在于这些银行的网点少,知名度并不广,为了吸储户往往会比基准利率上浮较多,而大型商业银行客户多,并不担心吸储问题,自然利率会很低,但是地方性银行如果不提高利率,根本没有人存款,只能在利率上不断上浮来达到储户愿意存款。 储户存在地方性银行的资金只要低于50万,就不要担心风险,银行一旦出现危机,有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储户权益,这就让储户能更安全的存款,不用担心存款资金的的问题,而地方性银行开出这种利率,只要不是理财产品,基本上就可以存款。 地方性银行的存款利率之所以高在于为了更好的吸储,但是地方性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薄弱,不过有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储户钱存地方性银行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高达5%确实有这么高的,这是真的。 当然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能给到5%并非是普通存款,肯定是银行的大额存单或者五年期的定期存款,这些存款业务才可能给到年利率5%的。 其次一点就是地方性银行肯定相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等存款利率要高一些,毕竟地方性银行揽储相对困难,如果地方性银行不把存款利率提高的话,地方银行揽储就更加困难了。而地方银行为了自己能生存下去,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要从存款利率里面做文章,提高存款利率吸引更多存款。 如上图,这些是2019年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其中存款利率最低的就是国有银行,国有银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都是在2.75%,跟央行的存款利率一样。其次就是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利率相对国有银行存款利率又要高一点。 其中存款利率最高的就是地方性银行,比如说大连银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达到4.875%;德阳银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是5.225%, 湖州银行也是一样,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也是给到5.225%。所以同样的存款业务,把钱存在地方性银行利率要高,所以不要怀疑地方性银行的存款利率5%觉得不靠谱。 类似网上的有些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也是非常高的,在各大银行当中,其中存款利率最高的就是亿联银行,亿联银行的五年期的大额存款满期给到6%,另外还有一款五年期的智能存款给到了5.88%,这个存款利率相对很多银行来讲都是非常划算的了。 就如上图,振兴银行的短期定期存款,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都高达5.10%了,而120天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达到4.80%。而亿联银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同样也是在5%以上,已经达到5.45%了。 综合以上分析,在全国的地方性银行的存款利率来看,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给到5%是真的,这个存款利率还在合理范围之内,不用过度担忧。只要确定是存款业务,可以放心大胆的存。 一些地方性银行的存款利率确实能达到5%,甚至以上,这是真事。但是,不要错误的理解任何期限的银行存款的年化收益率都能达到5%的水平。 金老师10月份的时候去过一趟我们城市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其中大堂里就摆着年化收益率5.5%的定期存款广告。由于与他们大堂经理是熟人,就过去问了问该产品。朋友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就没有了隐瞒。他表示,产品确实是年化收益率5.5%,但是不是活期存款而是定期存款,并且定期存款的期限不是三年而是五年的期限。我又了解了违约的情况,他表示,如果五年期间储户违约,不能以5.5%计息,是能以基准利率靠档计息。并且,此产品是有门槛要求的,需要10万元本金以上。 金老师所在的城市,不仅仅是这家商业银行有年化收益率5%以上的产品,还有其他银行也有。 当然,并不是所有银行年化收益率高达5%就是银行推出的,存在一些银行代销保险理财的产品。这一点是需要储户注意的。 一些地方性银行与相关保险理财有着代销关系,而保险理财的产品,可能也是年化收益率高达5%以上的产品。看上去,一点毛病没有。但,细则规定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保险理财是理财,不是存款。银行定期存款违约的时候,仍旧可以靠档计息,但不会损失本金。而保险理财,如果期间违约,不仅仅利息收不到,还可能损失本金支付违约金。并且,保险理财一般为三档收益,低档、中档、高档,而代销或者销售的过程中,一般宣传的是高档收益,而没有细化的讲解中档、低档收益。而产品最终到期以后,可能收益率为低档,也可能是中档、高档,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年化收益率只有2%也说不定。 所以,一些地方性银行的存款利率,确实有些能高达5%,甚至之上。但并非短期存款,而是长期定期存款。如果投资,一定要细心询问是定期存款还是保险理财,避免发生错误投资。 确实有些银行的存款利率已经达到5%,存款利率上浮限制早已经放开,现在一些民营银行网点很少,吸储能力弱,退而寻求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销售存款产品, 线上的成本相比于营业网点的成本还是低得多,相当于把线下网点运营成本通过利率返还给客户了。京东金融APP销售的两款民营银行的存款产品利率已经超过5%,它们分别是: 1、民营银行亿联银行,5年期储蓄存款,利率5.45%,50元起存,靠档记息。存满2年不满3年,利率2.94%,上浮40%。比3年只要多一天,利率就是5.45%,上浮98.18%。 2、民营银行蓝海银行,5年期储蓄存款,满期利率5.3%,支持提前支取,起存金额50元。 2019年四季度之前,能达到5%存款率的银行的确是不少,不过这并非传统存款业务,或者说相当一部分储户都以为这是传统存款,事实上这属于智能存款或者结构性存款,跟传统存款有一些差别。 为什么是去年四季度前可以达到?因为去年12月份对LPR中短期以及长期贷款利率都进行了调整,比方说到现在位置,5年期借贷的基准利率为4.7%,试想一下,如果银行给你5%的利率,那银行岂不是得倒亏0.2%?换你干不干? 去年属于经济触底的一年,所以很大程度上,银行的揽储业务并不好开展,银行缺少储蓄,那么可用于贷款的资金也就少了,同业间的拆借是要给利息的,大家都没有足够的钱,找谁拆借? 国内的货币是比较充足的,这从M2的数据就能看出来,但是银行需要钱,吸收的存款是负债,借贷出去的资金属于资产,作为一个平台,靠着信用来支撑,也靠着资金来支撑,所以,在经济触底的阶段,靠着高利率的存款业务来吸引储户,试想一下,3年期的央行基准利率为2.75%,5%的存款利率就代表着上浮了80%,如果这是传统的存款业务,监管层会不会批复? 所以,地方性银行5%的存款利率大概率是智能存款或者结构性存款,也有可能是银保合作的产品,智能存款同样属于存款业务,差别在于是把储户的资金一部分用于普通存款,一部分用于高收益投资,收益率合计在一起达到5%,安全性还是没问题。 所以,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达到5%是真实的,也不是什么挂羊头卖狗肉,只是银行怎么利用这笔钱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已…… 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达到5%,这是真的,也是显示存在的,这样的存款利率也反应出了地方性银行目前的尴尬困境,也就是对于存款的需求大和吸收存款能力薄弱。 存款利率超过5%的银行主要有蓝海银行,亿联银行,振兴银行,天府银行等等。存款利率5%,也的确很高,但是一般都是需要存满定期的,大多数为五年期,少部分为一年期,所以银行才愿意给出高额的存款利率,多吸收长期的存款资金对于银行的发展和业务开展也是更加有利的,可以防范资金紧张等问题。 银行可以给出5%的高存款利率,但是需要注意一点,他们大多数都是地方性银行,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也不如国有银行等,再加上高额的存款利率会增加这些银行的利息支出,所以这个时候不建议在这些银行存款超过50万元。 地方银行存款利率高达5%,还真不是挂羊头卖狗肉,而是真的挂羊头卖羊肉。自从银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各银行就纷纷基于央行的基准利率调整各自的存款利率,但在利率自律公约约束下,基本遵照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 因此, 能达到5%存款利率的基本是农商行5年期的定期存款产品,如大额存单、智慧存款之类的。 毕竟地方银行的 社会 公信力较差,吸收存款渠道比较单一受限,加上其服务中小企业有更高的存贷款利差,因此,提供高息来揽存是有着现实的主客观因素的。 大额存单和智慧存款都属于一般性存款,受存款保险保障,50万元以内的本息都是保证偿付的;超过这个额度的,只要银行不倒闭,也是安全无虞的。 在现行的降息大背景下,5%以上利率的存款产品已经非常少见了。所以,投资者如若能遇到存款利率这么高的,一定要把握机会,错过很可能就是一辈子! 曾经有一群互联网银行的存款率高达5%,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 所谓互联网银行(Internet bank or E-bank)是指借助现代数字通信、互联网、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银行可以吸收存款,可以发放贷款,可以做结算支付。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汇转、电子票证、电子信用、账户管理、货币互换、P2P金融、投资理财、金融信息等全方位无缝、快捷、安全和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 这些互联网银行与地方银行不同,与传统银行也不相同。他们没有下线的网点,也就不能通过下线网点来吸收存款。 存款是银行生存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一个银行没有存款,就好像人没有血液一样,所以为了通过互联网吸收存款,这些银行推出了高息的智能存款。 这个一方面是互联网银行为了与其他银行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剩下了线下网点和人员的成本,互联网银行也有实力给出更高的存款利息。 但是,这样的存款产品,不是很稳定。一方面,这些互联网银行的贷款客户没有传统银行多,所以需要的存款也有限。因为存款是高息获得的,如果没有贷款客户的话,存款就会被浪费了,为了节省开支银行会关闭这个存款产品;另一方面互联网很灵活,存款的入口页面可以随时调整。所以常常会出现上午还有存款产品在页面上,下午银行觉得存款量足够大了,就下掉了存款入口,外界就找不到这个产品了。 目前比较有名的互联网银行有这些:1、微众银行:由腾讯投资设立的,是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主要产品有微粒贷、微车贷、小微企业贷; 2、网商银行:是支付宝旗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为小微企业、个人经营者提供贷款和理财服务,产品有网商贷、旺农贷、余利宝; 3、新网银行:由新希望集团、小米、红旗连锁等股东发起设立,主要产品为好人贷; 4、苏宁银行:全国第一家O2O银行,由苏宁云商等企业发起设立,主要有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微小商户金融和产品销售平台四大核心业务; 5、众邦银行:定位于服务中小微企业,产品有邦你贷、邦你付、邦你盈等。最后,监管对于该类存款产品一直密切关注,担心刚刚成立的互联网银行的管理能力,所以按照监管的要求目前已经没有这么高利率的存款了,最高也不会超过4.2%。我们知道,由于地方性小银行在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以及信贷结算等方面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存在明显差距,加上地域限制,导致在存款组织方面压力山大。不得已,只有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缓解压力。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地方性银行的上浮幅度一般超过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最高可以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超过50%,在期限较长的存款中有利率超过5%的,这是事实。 利率达到或超过5%的存款产品主要有两种。 一是普通定期存款。这类高利率存款主要集中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而且只有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超过了5%。大家知道,央行只对3年期及以下定期存款制定了基准利率,5年期利率由各家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而国有银行3年期利率一般就是执行央行基准利率,5年期利率一般与3年期利率同步2.75%,没有上浮。股份制银行略有上浮20%左右,比如股份制银行兴业银行3年利率3.2%,但5年期利率也是3.2%。 而地方性银行的5年期利率,一般是在3年期利率基础上再次上浮,以实现差异化服务,以较高利率回报来锁定长期存款。如上图所示,普通3年期存款地方性银行一般上浮63.6%,达到4.5%,而5年期利率继续在3年期利率基础上实行上浮16%,达到5.225%。实际上,地方性小银行的5年期利率可以看做在3年期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了90%。 但是这种普通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全部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利息,流动性表现很差。第二类利率超过5%的存款是近期的网红存款……民营互联网银行智能存款。利率超过5%的,以振兴银行振兴存和亿联银行的用亿存为代表。根据发行银行的解释,振兴存是一款银行一年期存款产品,可以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按照3.8%利率计算利息,持有到期利率5.1%。而用亿存是银行一款5年期存款产品,也可以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按照4.5%计算利息,5年到期利率5.45%。这类创新型存款产品由于起点低(50元起存),提前支取利率超过活期利率10倍以上,到期利息更是远超同类普通定期存款,流动性和效益性甚至超过余额宝,深受追捧。据发行方解释,这类智能存款底层资产对接的是同期定期存款,通过转让未到期收益权来保障存款人提前支取的收益。而民营互联网银行一般借助互联网开展业务无线下物理网点,节约了大量门店费和人力成本,所以高利率处于可承受范围之内。 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智能存款对存款人的风险并不大,只是有待监管正名确认,这需要时间和过程。近期微众银行智能存款+暂时售罄关闭,其他银行同类产品也相继限量发售,但这只是银行业审慎经营的基本表现,并不能说明产品就一定有什么风险。2023-07-24 04:11:241
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否正确
不正确。根据查询中国政府官网显示,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本质是“融资难”而不是“融资贵”,解决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利率双轨制并轨,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比例。2023-07-24 04:11:311
特色存款是什么意思
特色存款是约定存期、整笔存入、提前支取按档计息的个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并非理财、基金、保险或其它产品,其收益相对较稳定,具有保本保息的特点,一般来说,起存金额最低5000元办理。这款服务是指用户放一笔钱在银行,因为不确定以后什么时候要用钱,但是用活期利息,其收益比较低,为了追求安全、更高的收益,而选择特色存款,只要用户放满七天,放满一个月有一个月,放满一年有一年,不管放多久,都可以享受最长的定期利率收益,则按照相应档次计息标准进行计息;日均余额计算方式为从上一个结息日(或签约日)到下一个结息日(或协议终止日)的每日余额之和/对应天数。【拓展资料】特色存款相对于普通存款而言,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需要和客户结构特点而推出,一种特定起存金额、利率、期限、计息规则以及附加条件得存款产品。从实践看,它是介于普通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之间的一种存款方式。特色存款的目标人群主要是针对中小客户。大家知道,目前比较火的是大额存单,但按照央行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起存金额至少20万,更高利率或按月付息型的还有起存30万、50万、100万乃至200万,这实际上是银行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而设定的存款产品,但这类客户很多流向了大中型银行。在城商行、农商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银行中,这类客户是比较少的。为稳定散小化客户群体,也为了吸收长期更加稳定资金,这成了信用社推出特色存款的背景。当然,起存金额不能太大,否则会将众多中小客户拒之门外,于是设定了1万、3万或5万不等的起存金额。在利率双轨制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特色存款的利率和期限。自2015年开始,央行取消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设置,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实行自主定价。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将1年期,5万起存的特色存款利率定价为3%,不仅完全有可能,在政策上也是合规合法的。特色存款光鲜的背后,也是有附加条件限制的,需要理性看待。从性价比来看,比如5万起存的特色存款年利率3%,着实非常划算了,要知道1年期基准利率才1.5%,可是翻了一倍!银行就这么耿直?显然不是,它必然带有附加条件。比如不能提前支取,或不能部分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利息,不能自动转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假如中途有事急需用钱,不能支取,肯定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支持自动转存,因为这种特色存款都是银行搞的阶段性存款活动。比如,某个时点冲存款规模,突击提高利率,达到目的后,这类产品就会下架,如此高资金成本的产品不可能长期存在。2023-07-24 04:11:421
特色存款属于存款吗
特色存款是约定存期、整笔存入、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并非理财、基金、保险或其它产品,比如,投资者存入建行10万元,存入期限3年。用户办理该业务,需要携带身份证、银行卡去相应银行的任意网点签约即可。特色存款提前支取部分的金额按实际已存入天数向下靠档计息,执行标准为:不足7天的提前支取按支取日挂牌结期利率计息;满7天、不足3个月的提前支取按支取日7天通知存款挂牌利率计息;满3个月、不足6个月的提前支取按不超过存入日3个月人行整存整取基准利率上浮30%执行;以此类办理,提前支取时,若剩余金额低于特色存款起存金额,则需办理全部提前支取;若剩余金额高于起存金额,则到期后按第一条优惠利率计息。若客户选择自动转存,人民币特色存款期满后产品自动转存执行转存日相应期限挂牌利率。扩展资料:特色存款相对于普通存款而言,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需要和客户结构特点而推出,一种特定起存金额、利率、期限、计息规则以及附加条件得存款产品。从实践看,它是介于普通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之间的一种存款方式。特色存款的目标人群主要是针对中小客户。大家知道,目前比较火的是大额存单,但按照央行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起存金额至少20万,更高利率或按月付息型的还有起存30万、50万、100万乃至200万,这实际上是银行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而设定的存款产品,但这类客户很多流向了大中型银行。在城商行、农商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银行中,这类客户是比较少的。为稳定散小化客户群体,也为了吸收长期更加稳定资金,这成了信用社推出特色存款的背景。当然,起存金额不能太大,否则会将众多中小客户拒之门外,于是设定了1万、3万或5万不等的起存金额。在利率双轨制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特色存款的利率和期限。自2015年开始,央行取消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设置,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实行自主定价。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将1年期,5万起存的特色存款利率定价为3%,不仅完全有可能,在政策上也是合规合法的。特色存款光鲜的背后,也是有附加条件限制的,需要理性看待。从性价比来看,比如5万起存的特色存款年利率3%,着实非常划算了,要知道1年期基准利率才1.5%,可是翻了一倍!银行就这么耿直?显然不是,它必然带有附加条件。比如不能提前支取,或不能部分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利息,不能自动转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假如中途有事急需用钱,不能支取,肯定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支持自动转存,因为这种特色存款都是银行搞的阶段性存款活动。比如,某个时点冲存款规模,突击提高利率,达到目的后,这类产品就会下架,如此高资金成本的产品不可能长期存在。2023-07-24 04:11:521
为什么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
投资量大时,银行存款量变小,银行存款不够就无法放出更多贷款,所以需要提高利率吸引存款。反之,投资量小时,降低利率可以让人把钱从存款转向投资。利率高愿意存款,利率低愿意投资。投资和存款有“竞争”关系。该理论在比较严密的理论框架下,把古典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市场均衡有机的统一在一起。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从利息的来源和实质的角度,考虑了制度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换形式。扩展资料:意义作用: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率2023-07-24 04:12:0211
未来中国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如果我国经济要继续发展,往前推进,那么未来中国的利率将会继续下跌,而不是加息。 我国在努力的推进“利率双轨制”,存在着受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和已完全市场化的回购利率两种利率体系,但还是以受管制的存贷款利率为主导,比如央行拟出相应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就会跟进,尽管各个银行可以任意的上浮和下浮(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对商业银行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如上三图,为如今我国基准利率的存贷表、历年的存款利率表和五年期房贷基准利率。 从图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存款还是贷款,都属于历史低位,对于存款者来说很不幸,但对贷款方那是非常幸运的了。 基准利率的下调有利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别看如今发展的怎么样,其实呢这都是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结果。 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是由宏观经济目标决定的,比如今年的CPI目标是增长3%,GDP增长是6.5%等等因素决定,并不是可随意的想加就加或者想降就降。 那么为什么说经济要发展,要往前推进,就要不断的降息呢?上面已经表述,有利于企业融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股市等金融市场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就必然要不断的降息。 再来看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差别,如上图不难看出,发达国家的利率没有超过2%,甚至是负利率,而发展中国家巴西高达14%。 在这里要提一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并不是年化存款利率,而是隔夜同业拆借利率,不能与我国的一年利率或活期利率相比较,而应该与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相比较,目前为隔夜是2.4%左右,也远高于自2017年以来美国连续加息了五次以后的1.75%。 再来看一下美国的存款利率,如上图,那你就会知道我国存款还是相当幸运的,存款利率还处于较高水平。 当然,并不是说哪个国家存款利率高就是好事,一般存款利率较高相应的通货膨胀也高,即货币超发,利率再高都抵不过通货膨胀,比如我国的1990年和1993年一年定存也超过10%,但通过膨胀呢?那只能呵呵了…… 嗯,不过呢,对于中美贸易战,且美国方面一直在加息,短期的一两年或许我国也会跟进加息,但从长远来看,存贷款利率是要往下走的。2023-07-24 04:12:505
一万块钱存银行,直接存一笔好,还是分成两个五千元存更好?
理论上而言,一万元直接存银行与分成两个五千元存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收益基本一样,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你两个5000存的银行,跟存10000的银行是同一个,或者是不同的银行,但是银行的利率是一样的。因为不同的存款利率,最终的利息会不一样。 举例分析: 目前央行发布的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为1.5%;大部分银行执行都是基准上浮30%,即1.95%;与此同时,央行发布的活期利率为0.35%,大部分银行直接执行此利率。 1、一万元存一年 一万元定期一年的利息:10000*1.95%=195元 一万元活期一年的利息:10000*0.35%=35元 2、两个五千存一年 两个五千定期一年的利息:5000*1.95%+5000*1.95%=97.5+97.5=195元 两个五千活期一年的利息:5000*0.35%+5000*0.35%=17.5+17.5=35元 如上述计算所示,在同一家银行里,直接定存10000元或者分为两个5000元定存,收益都是一样的(如果金额大的话,才会有区别,比如20万元以上,20万元是大额存单的门槛,正常而言,任何一家银行内,同档期的大额存单利率都会高于普通定期存款的利率,此时直接定存20万元会比分为两个10万元的定存利息来得高)。 在同一家银行内,直接存10000元与分为两笔5000元没有区别,但是如果在不同的银行,则有可能不一样,因为自2012年起,我国就开始逐步进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现行的利率制度为存贷款基准率与货币市场利率双轨制,不同银行依据自身的情况在央行发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进行上下浮动(目前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报价转为LPR+基点,实际与原来的基准上下浮动是一样的)。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末,我国的商业银行机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不同类型的银行对存款的需求性不一致,因此在上浮或者基点加点值上会有所区别,导致不同的银行有时会出现利率不一致的情况,此时你直接在某个银行存10000元,一年之后的利息,跟你把两个5000元存在不同的银行肯定是不一样的。 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存两个5000元会比直接定存10000元更好,这是因为银行的部支次数是有限制的,什么是部支呢?部支即部分支取,你存的定期,在未到期之前,临时需要部分资金周转,可以仅支取需要的金额,其余继续续存下去。 举例分析 :你2021年9月4日,在银行定存了一笔10000元的资金,3个月后,你临时需要3000元资金,此时你可以到银行柜面申请办理部支,提前支取的这3000元按照活期的利率结息;剩余的7000元,则继续以原来的定期利率续存下去。不过一笔定存银行允许的部支次数一般仅为1次,所以假设你半年后需要再使用2000元,那么此时剩余的7000元就只能全部都支取变为活期了,无法再部支2000元。因此考虑到部支的次数限制,选择两个5000元会更好,因为你会多一次机会,毕竟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什么时候会使用到这笔资金。 其实10000元的本金太少,按照目前市场的主流银行利率来看,一年的收益基本也就是在200元左右,在怎么变花样都一样,所以影响不大;不过如果金额大的话,对于利息的影响就大了,此时可以借鉴我们上述的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存款方式,以获取最大的收益。2023-07-24 04:14:391
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各大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差别那么大?
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做出决定,从10月24日开始取消各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设置,向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各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实行自主定价。至此,虽然是利率双轨制,但央行颁布基准利率仅具有指导意义,实际利率也就形成差异。毫无疑问,在当前存款市场中,各家银行存款利率差异已经事实存在,以平均利率观察,从低到高分别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总体趋势是规模越大的银行利率越低,有时同一款产品利率差异还很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两大原因。规模越小的银行,揽存更加吃力,只能以提高利率加大筹码。与大银行比较,小银行明显优势不足:1.品牌影响力弱。6大国有银行代表国家队,资产实力雄厚,不仅是世界500强企业,其中4大国有银行还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全部进入世界1000家银行序列,享誉全球,客户认可度极高,酒好不怕巷子深,这是中小银行所无法比拟的。2.辐射区域有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金融服务覆盖全国,网点众多,员工数量庞大,服务客户数以亿计,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按照监管要求,一般立足于本地服务,不得跨区提供异地金融服务,所以客户基础相当薄弱,储源相当狭窄。3.金融科技投入不足。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由于强大的财力和人才优势,使其功能齐全,产品丰富,结算高效。在这方面,小型银行明显投入不足,功能不足,产品单一,结算迟缓,造成对客户吸引力不强。2023-07-24 04:14:484
1年定期存款利息年化4.3%,10万元起存,合算吗?
1年定期存款利率4.3%,仅10万起存,在当前利率行情下,纵观所有传统银行,应该是最高利率水平,值了!但是,如果就全平台而言,这款存款类产品的综合性价比还不是最高,算是中上水平。有人说,10万起存一年期利率就达到4.3%,是不是假存款?可以肯定的说,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某些小银行真的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虽然目前我们执行的是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制,但从2015年开始央行就取消了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上限,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实行自主定价,言下之意只要能够消化资金成本,可以适当提高存款利率,只要不是高的离谱。这类存款有银行取名为“大额存款”,起存金额小于大额存单20万,但利率出奇的高,期限无规则可言。比如某村镇银行1万起存,1年期利率高达4.1%,存期15个月利率则达到4.2%,而且提前付息,这是该银行在2019年存款开门红活动中的真实存款类产品,货真价实。虽然这款4.3%的产品我们无从得知哪家银行,但一定有存在的可能,也许是某个阶段临时推出的特色存款,不一定长期在售,但为了安全也需要认真辨别,谨防误导。为什么说在传统银行中,起存10万4.3%利率很值呢?传统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农商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其中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在1.75-2.25%区间,即使有大额存款特色业务,也最多上浮50%,一年期利率最高2.25%。一年期大额存单最高上浮52%,达到2.28%,且都是20万以上起存。城商行和农商行,包括村镇银行存款利率政策比较灵活。由于地方性银行受地域限制,品牌影响不大,客户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普遍存款压力较大,无法与大银行竞争,往往以提高利率来获得更多存款资源。就普通定期存款而言,几乎各档存款利率都普遍高于大中型银行,一年期利率在2.3-2.6%区间,大额存单普遍上浮到顶55%,达到2.325%。但是,大额存单对于地方性银行也有尴尬,一是起存金额较大,不适合散小客户的特点;二是大额存单的发行需要资质,并不是所有银行都可以发行。为了争取更多存款资源,地方性小银行的“大额存款”应运而生,突破大额存单禁锢,如鱼得水。上述10万起存,利率达到4.3%的存款类产品,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由于存款利率拉高,导致资金成本上升,贷款利差缩小,并不适合利润创造,所以这种存款一般是搞活动推出,冲时点余额,属于阶段性产品并不长期发行。为什么又说4.3%利率在全平台只算中上水平呢?原来很多人忽略了当今很火创新型存款,它们主要集中于非传统的民营银行智能存款。2023-07-24 04:15:166
利率市场化的三个要点是什么
利率浮动限制的设定原本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和银行经营的安全,但在经济已经历高速发展、面临转型的转折点时,继续实行双轨制、限制利率波动范围将对市场资金的来源和自由流动构成阻碍。而央行决心在今年重启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意味着双轨制下的双重利率决定机制最终将要趋同,我国利率有望全面实现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将带来理财与存款、表内表外的趋同利率双轨制逐步趋同,理财利率下降,表内存款利率上升。在利率决定的双轨制的作用下,多年来我国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一直存在较大差距,这一差距体现居民储蓄在银行体系中遭受的损失,加之随后各种存款替代品的兴起,银行存款负债端面临较大压力。在此情况下银行通过创造理财产品,间接地实现存款利率的提高以吸引居民存款,也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在最近几年爆发式增长。由于针对银行理财的监管较弱,其投资路径不够明晰且存在刚性兑付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猛烈发展可能埋藏系统性风险的隐患。而推动利率市场化,放开存款利率,将有效引导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存款利率趋同,稳定银行负债成本,遏制银行存款增速下滑。利率市场化目的在于使存贷款和货币市场利率趋同,表内表外趋同。双轨制下存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之间较大的差距,意味着银行系统下和非银市场的融资成本差异过大。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缩小存贷款与货币市场利率差,使银行表内表外业务的利率趋同,从而将居民储蓄有效引导至资本市场,使企业的融资成本得到缓解。2023-07-24 04:15:492
为什么有的银行利息是5.3%,有的只有3.5?
首先说一下这是合理的,尤其是目前存款利率双轨制融合的大基调下,市场化利率的全面放开,这类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商业银行会根据自己的资金流动性还有当地市场的竞争情况来自主定价,当然目前的还有一个大前提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动,但是浮动上限已经取消了。比如同样配置的手机,贴上不同的牌子,价格不一样;同样的房子,在不同的开发商和不同地方,价格相差甚远;同样的工种,在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公司,工薪不一样……目前银行资金面基本处于比较紧张的程度,但不同的银行资金紧张程度是不一样的。大银行家大业大,存款用户多,资金雄厚,因此资金还没紧缺到把利率上浮到5%以上的地步。相比大银行,一些小银行就没有那么多家底,还要面临很多流动性风险。2015年下半年以来,部分中小银行借助同业理财、同业存单等批发性主动负债工具快速扩张,但是当前央妈收紧了同业市场业务后,同业借钱没有那么容易了。在同业市场资金收紧后,在期限错配下,部分资产又尚未到期,少部分中小银行需要短期应急流动性补充,以应对到期的同业借款,因此迫不得已大幅上浮存款利率来吸引存款。现在央行对银行利息的约束没那么强制,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做一些调整,所以根据揽储压力不同,银行给出不同的利息的现象就出现的,并且会越来越普遍。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兴起,传统银行业的揽储压力越来越大,一些中小型银行,为了吸引存款,增加竞争力,“主动”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特别是针对30万以上的大额存单业务。这也正是我们能看到市场上存款利率有的银行只有3.5%,而其他一些高达5.3%的原因所在。所以,现在某家银行给任何利率都是合理的,比如从0.1%到100%都可以,只不过给0.1%没人来存款,给100%银行赔不起,这是银行需要考虑的。2023-07-24 04:15:571
结合我国当前的形势谈谈通货膨胀和我国的货币政策。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特殊,既不同于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严重通货膨胀,又不同于前几年的持续通货紧缩趋势。虽然去年以来消费品物价指数由负转正,投资品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强劲,去年九、十月后物价上涨趋势较为明显,但消费品价格除粮食等农产品上涨较快外,其余比较疲弱,甚至还有下降。消费品物价指数总的看还在合理区间移动。当前我国虽然由于部分行业投资扩张较猛,引起部分物资如煤、电、油、运筹供应紧张,但我们的劳动力不紧张,失业率还在增长;资金不紧张。银行存差很大;生产能力不紧张,大部分特别是制造业、工业消费品能力宽松甚至过剩.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9—10%。现在实际增长率仅及潜在增长率的下限,未到上限。不过碰到的瓶颈制约应当引起重视,因为它影响发展的全局。从经济运行来看,当前既有局部过热,特别是投资过多的现象,又有在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前几年,我国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质上是“从松”的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之所以讲稳健,实际上是放松银根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现在通货紧缩趁势已经淡出,宏观调控政策应该由“从松”的政策转向“中性”政策。由“从松”转向“中性”,就是要求适度收紧。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逐步减弱,方向正在调整转型。稳健的货币政策也要从紧一些,但不能太紧。所谓不能太紧,就是说不能像治理严重通货膨胀时采用约刹车手段。对一些消费热点和投资重点还要继续支持,还要支持扩大就业;但对过度的低水平重复投资要“削峰”,采取“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质上是要“双防”,既要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滋长,又要预防通货紧缩趋势重现。要坚持上下微调:松紧适度,这与中央提出的“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是一致的。 防止通货紧缩趋势,虽然目前并不紧迫,但还是要警惕其再现。从经济走向上看,从去年到今年是从通货紧缩趋势向通货膨胀趋势转化。因此,首先要挡住通胀苗头的压力,特别要注意控制投资的过度扩张。防止大起大落,关键是防止投资的大起。整体经济的大起大落,往往肇因于投资的过度扩张。投资扩张的规律首先是引起投资品需求的扩张,继而引起消费品需求的扩张,再进而引起生产能力和产品供应的扩张。故而物价走势的轨迹,也是投资品和生产资料先涨,消费品后涨;终而因供大于求导致双双下跌。我国本轮物价上涨趋势,也是上游产品价格涨幅高于下游产品。按照通例,下游最终消费品价格上涨滞后期约为半年到一年。但我国此轮物价上涨,上游产品能否顺畅将涨价传递到下游产品,与过去相比,受阻因素颇多。如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就业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社保教育等支出预期加大等导致消费倾向下降,关税减免,进口限制放宽取消,以及国际通缩尚未过去等等,最终消费需求受到上述种种限制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难以向最终消费品传递。至于上游产品涨价能否通过成本推动最终消费涨价,未必尽然,主要原因是劳动工资。因为就业问题困难,涨不上去,通胀的一个核心机制即工资与物价的轮翻上涨,现在看不出有发生的迹象,所以现在离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很远。在这种情势下,过一两年后,一些部门过度投资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剩。会导致通缩压力。所以,对新一轮投资扩张造成的产能过度膨胀要密切注意。通过投资规模的适当控制,我们既能遏止因投资膨胀而导致的投资品价格领先上涨,防止通胀苗头滋长于先,又能抑止过度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防止通缩趋势再现于后,实现双防的目的。 现在宏观调控当局对于防止通货膨胀压力非常警惕,并为此采取了收缩货币信贷一系列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今年货币供应增幅和新增贷款规模的安排均低于上年实际水平,有助于约束投资过度扩张,控制物价上涨趋势,使CPI同比增幅保持在3%左右。但亦不排除形势发展出现不可预计的不确定因素,显示出现有财政信贷政策调控力度不足,投资规模得不到有效控制,上游产品上涨趋势迅速向下游最终产品传递,引起通胀预期骤升,泡沫性需求(包括对资产的需求和产品的需求)爆发的现象,推动通胀升级。如果CPI升至5%以上。并持续数月、半年以上,在通胀加剧的情势下,则需考虑出台更加从严的调控措施,如大幅减少赤字国债,向上调整利率,进一步提高准备金率等手段,但这只是作参考的预想,且要有备用之具。目前至少在近期较少有现实的可能性。 现在让人比较放心的是,通货膨胀有益论的市场大大缩小了,大家提高了对防止通货膨胀的警惕。像在87年、88年通胀时期那样,有人郑重其事地把通货膨胀政策当作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在人民日报上公开推荐出来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像在93—95年通货膨胀时期那样有人推出“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不可怕,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才过瘾的主张,有人提倡有人响应的事情也不会再有了。这次出现通胀的苗头后,某些利益集团对通胀的期待,也只剩下了“怕冷不怕热”的微弱呼喊。但是社会上和政府宏观调控当局更多倾向于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理性的思考对策探讨,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经济运行:已经出现转机,但基础仍比较脆弱 持乐观态度的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已经出现了“拐点”或“转机”。但他们认为,尽管如此,也应看到其基础仍很脆弱。基本根据是,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增长8.1%,上半年增长8.2%,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这是国民经济增长连续7年下滑后的第一次明显抬头(参见图1)。支撑国民经济出现转机的条件主要是:上半年工业同比增长9.7%,农业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出口增长38.3%、进口增长36.2%,顺差1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亿美元;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0.1%,比去年同期增加3.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止降趋稳,正增长0.1%,这也是连续两年负增长后第一次出现正增长。 持谨慎乐观态度的专家则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进一步趋好,可以说是“亮点”开始增多,但还不能据此肯定已经形成了“拐点”。因为,按照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般规律,所谓“拐点”,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率连续几年下滑后,又连续几年上升,其中,回升的第一年可称为“拐点”,这是由下往上的拐点;下滑的第一年也可称为“拐点”,这是由上往下的拐点。因此,2000年是否是经济增长率由下往上的“拐点”,不仅要看2000年这一年经济增长率是否高于1999年,而且还要看随后的几年,即2001、2002年等是否能够一直保持经济增长率的稳定回升。由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中央增发国债投资支撑的,社会投资或民间投资尚未有效启动,降低居民支出预期的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居民消费的回升尚不稳定,因此,今年至明后两年经济增长趋势还很难确定。从季度GDP增长率走势看,问题也还是不小。2000年第一季度为8.1%;上半年为8.2%;第三季度预计为7.2%;第四季度预计为7.4%;全年可能是7.5%左右。具有明显的“前高后低”(见图2)特征,这对明年、后年的经济增长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当前有两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一是如果社会投资或民间投资不能有效地启动,那么,单靠中央政府投资来支撑国民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是困难的。近几年来,我们一直想用中央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或民间投资,但始终未能“带动”起来。实践证明,在体制转轨时期社会投资或民间投资有其特殊规律和特殊启动方式,单靠中央投资是“带动”不起来的,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推动,但目前这方面的推动,我们还是讨论得多,实际采取的行动少。二是如何通过降低居民支出预期来提高居民消费以及农民收入提高问题,均未得到有效解决。在这两个大轮子有效转动起来之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是很难进入稳定增长轨道的。 财政政策:重点应放在支持结构调整、启动民间投资 从1998年春季中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到现在,已经过去3年多了。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实践证明,这一政策确实起到了扩大内需、托住经济增长和稳定经济的作用。不管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是否出现了拐点,都应当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因为,从根本上说,我国经济拐点的出现,最终将取决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进程。目前我国告别的只是饥寒型向温饱型转变中的“短缺”,而在新兴消费领域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隐性短缺”。因此,支持结构调整仍然是财政政策的重点。 在当前情况下,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较低是不可避免的,不宜过分追求短期效应。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合理的、必要的,尽管这类投资的周期较长、见效较慢、产业链条短、投资的短期拉动效应小,但其长期效应最终会反映出来。当然,也应明确,财政投资只能是面“起子”,关键还是启动民间投资。 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全社会保持15%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比较合适的。从1997年到现在,投资增长率持续低于15%,1997年至199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率分别为8.8%、13.9%、5.8%,今年上半年虽有回升也仅为11%,其中非国有经济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则呈负增长态势。这种状况是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后劲的要求都是不相适应的。 造成民间投资需求不旺、投资增长率低的原因:一是市场需求不足,投资找不到热点;二是投资项目严重缺乏资本金,因而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三是行业垄断对扩大民间投资仍是一个巨大障碍。 货币政策:要提高预防通胀的警惕性 第一,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结构出现倒置。1999年第三季度以后各季度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结构与1992年相比较,差距是显而易见的。M2增长率持续下降,M1和M0增长率持续上升,与1999年形成了明显反差。 第二,要提高预防通胀的警惕性。199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比率(M2/GDP)已达146%,目前还在继续扩大,已经超过了其它国家、特别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通胀压力明显上升。目前货币政策担负的目标过多,有的甚至互相矛盾。金融多样化、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双轨制、不同市场的回报率差距过大、资金不能在不同市场流动,妨碍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 第三,企业资金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紧缺。自1998年12月份以来,企业存款从32486.6亿元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40739.8亿元,增长了25.4%,高于同期的M2增长率。这表明,目前我国企业的资金紧缺已经是结构性紧缺,其中相当部分企业不是缺资金,而是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 第四,居民储蓄存款出现负增长率,但物价回升幅度并不稳定。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了3486.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5804.7亿元相比,少增2318亿元。但居民储蓄减少后并未导致消费增加,居民消费价格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0.1%,但相当不稳定。 第五,金融机构的“存差”(即存款大于贷款的数额)不断加大。1995年以后,各年存差数额分别为1995年3324.2亿元、1996年7418.4亿元、1997年7476.2亿元、1998年9173.8亿元、1999年15044.7亿元和2000年上半年22595.4亿元。造成存差持续扩大的原因不在于金融机构“惜贷”,而在于企业资产结构不良、资产质量不高,从而导致企业缺乏贷款能力。 完善宏观政策,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第一,扩大内需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任务,因此,还必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三五年内不要改变。 第二,启用供给管理政策。一是清理不合理收费;二是财政提供技改贴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三是降低国有股持股比例,收回资金,用于重点领域投资,但不进入预算;四是按公共财政要求,界定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把经营性事业推向市场;五是改革预算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和政府集中支付制度。 第三,将国债发行的年度审批法改为余额控制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确定一个国债发行余额上限,在这个范围内,财政部可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度,决定发行数量、时机与规模,事后报告。这样改有利于改变财政政策的滞后性,有利于长、中、短期国债的合理组合,有利于国库资金调度,有利于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提供调节工具。 第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目前居民储蓄率仍然较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传导机制不灵,迫切要求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发展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还要调整我国金融资产结构,改变目前证券交易均纳入M2的管理办法,在M2之外设立M3。 第五,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和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建设,建立以资产抵押、现金流量和销售合同等为基础的贷款机制。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力度。运用项目融资、租赁融资、BOT等各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23-07-24 04:16:253
存款保险条例,给我行存款营销带来那些机遇
首先,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化的“先行者”。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接下来便是存款利率市 场化。今年以来,相继有 5 家民营银行获批,而且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投资公司等类金融 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这就要求政府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当前。银行向大型集团、 国有企业、政府平台等提供大量廉价的贷款,其利率水平较低;而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完全 市场化定价。由于在资金供给方面的严重不足,使得这一市场利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这样的 利率双轨制抬高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阻碍了创业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而存款保险制度将加快 银行转变经营方式,利率双轨制和利率曲线逐步得到消除和纠正。 存款保险制度是发展民营银行、中小银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是小银行与大银行平等竞争 的制度基础,维持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多样性。一般来说。存款保险对不同经营质量的金融机构 实行差别费率,并采取及时风险纠正措施。有利于促进形成有效竞争、可持续发展,形成更加 合理的金融体系结构布局,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在没有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之前。国家信用起到了隐性担保的作用,也就是说传统银 行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信贷扩张后。赚了钱算是自己的。而一旦出现坏账或者倒闭,则全由 国家隐性担保。实行了存款保险制度后,银行就要为自己信贷扩张的行为负责,央行不再是银 行等金融机构的潜在担保人。 最后,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广大储户的利益会得到较好的保障。2023-07-24 04:16:351
2015年9月银行存款利息是多少
若是招商银行一卡通,2015年9月执行的“活期”年利率为0.35%;“整存整取”:三月期年利率为1.6%、六月期年利率为1.8%、一年期年利率为2.0%、二年期年利率为2.5%、三年期年利率为3.0%、五年期年利率为3.05%。2023-07-24 04:17:102
工商银行市场风险溢价是多少钱
答:Shibor(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技术平台计算、发布并参照国际惯例命名。 为培育中国的基准利率,推动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人民银行于2007年1月4日正式运行Shibor。市场基准利率,即在国家的利率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作为市场其他产品利率定价参照系的利率体系。有了市场基准利率,各商业银行可以基准利率为参照,依据市场资金状况、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等因素灵活确定各期限存、贷款利率的加点因素和水平;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基准利率进而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现在我国存贷款利率仍处于管制状态,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只有Shibor成为一个公认、权威的利率基准,才能替代中央银行设定的存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最终成功。 二、Shibor的计算方式是什么? 答:Shibor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即其对信用等级较高银行拆出资金或其从市场上得到资金的一般性成本利率。 三、Shibor报价银行团是如何组成的? 答:Shibor报价银行团现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报价行是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或外汇市场做市商,在货币市场上人民币交易相对活跃、定价能力强、信用等级高、信息披露比较充分的银行。为规范Shibor报价行的报价行为,提高报价质量,保证Shibor的公信力,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对报价银行团的所有成员(法人)定期进行考评,每年对报价行实行淘汰制。 四、Shibor报价采用何种程序? 答:由符合条件的报价银行在每个交易日上午11:20前通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提供的报价界面完成报价,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八个必报品种和3周、2个月、4个月、5个月、7个月、8个月、10个月、11个月八个选报品种;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为Shibor的指定发布人,对接收到的每一期限品种的拆出利率数据,剔除最高、最低各2家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后,得出每一期限品种的Shibor,并于每日上午11:30对外公布。 五、Shibor在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目前我国利率结构是由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组成的双轨制,市场利率虽已实现市场化改革,但还没有形成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市场利率体系。Shibor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利率市场化,关系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厚度,关系到收益率曲线的建设,关系到人民币走向世界和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涉及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意义重大。 Shibor建设是货币政策调控机制转型的重要因素。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控中,价格调控的份量越来越大,其发展方向是逐渐由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Shibor的培育是其前提条件和基础。Shibor要发展成为传导货币政策调控信号的纽带,灵敏反映调控导向,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六、Shibor建设为什么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答:Shibor建设需要中央银行、市场参与者以及指定发布人的协调和配合。人民银行是Shibor建设的倡导者、发起者、培育者和推动者。随着Shibor的日益完善,人民银行推动基础建设的角色会渐渐淡出,但人民银行引导Shibor的职能定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Shibor建设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认知。Shibor运行一年多来,Shibor的影响力不断扩展,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政策性金融债、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广泛采用与Shibor挂钩的定价机制。一些商业银行推出以Shibor为基准的面向普通老百姓的金融理财产品。随着Shibor建设的逐步深入,金融机构与Shibor挂钩的产品创新将会更加丰富。 七、中国工商银行在Shibor构建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中国工商银行作为首批Shibor报价银团重要成员之一,自Shibor构建之初,一直积极配合人民银行,认真参与Shibor体系构建工作。作为国内最大上市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重大市场责任,坚持每日通过Shibor报价引导市场利率走势和货币市场交易行为,贯彻落实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导向,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八、中国工商银行有哪些与Shibor挂钩的产品? 答:自Shibor推行之初,中国工商银行一直致力于研究以Shibor为基准的市场化产品定价,探索以Shibor为基准的产品创新的道路。 1.自2007年初,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每日向各分行通报其Shibor报价情况,要求各分行严格按照报价进行对外融资业务。网下同业拆借、同业借款、金融机构法人账户透支、融资性存放同业、信贷资产回购业务、债券质押融资、货币互存、人民币质押外币拆借、质押式账户透支等业务均在总行Shibor报价的统一指导下进行。 2.中国工商银行一直积极探索Shibor利率与票据业务利率的联动机制,并已建立在Shibor利率上加点生成我行票据转贴现利率、票据回购利率的定价机制。中国工商银行每日通过中国票据网面向社会发布以相应期限Shibor利率为基础加点生成的票据转贴现、票据回购业务的双边价格。 3.下一步,中国工商银行将着重研究如何以Shibor为基准形成同业存放,特别是较长期限的定期存放利率形成机制,并在承销企业短期融资债券过程中加强对以Shibor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的营销力度。2023-07-24 04:17:28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选择
利率水平是一种金融工具按照其内在价值确定的市场价格。既然金融工具是一种商品,其价格理所当然地应由市场供求来决定,而非简单地由政府行政干预来调整。但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双轨制”的利率体系——行政管制的利率体系和市场化的利率并存。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水平无法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无法反映人民币这种货币资金的市场价值或真实价格。这为那些可能同时参与多种融资活动的机构提供了大量套利机会,并使得已经市场化的利率在形成机制上和经济效果上存在极大的扭曲。上述弊端迫切需要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所谓利率市场化,其内涵是,政府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并取消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调控方式,让市场供求在利率水平决定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一个以国家间接调节为指导、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参照、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率体系。事实上,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近20年。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不过,因商业银行改革不到位、央行利率调控体系不完善,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还面临诸多挑战。已经历时20年的改革,还有哪些步骤没有走完?改革还要走多久?从目前央行的各种举措看,利率市场化仍将以渐进式步伐迈进,中国的利率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完全实现市场化。按照央行今年对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设想,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按以下步骤进行: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机制、提高定价水平;丰富金融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向纵深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关报道详见总第633期B1/B2/B3版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像一架已飞行多年的飞机,即将降落至终点。继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货币当局的下一步将是发动利率革命。事实上,中国一直在向利率市场化挺进。最新的改革举措是,人民银行9月21日调整了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规则,其中将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6种存款计、结息的自主定价下放给商业银行。这推进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目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这是利率市场化整体改革最为关键的环节。自1986年中国允许专业银行相互拆借、开启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至今,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近20年。但由于商业银行改革不到位,央行利率调控体系不完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但其市场条件随着改革的深入已日趋成熟。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彭兴韵博士看来,未来五年内,中国有望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分步走中国的利率按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可分三类。一是被严格管制的利率,主要是针对居民和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利率、美元小额存款利率;二是正在市场化的利率,如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此外是已基本市场化的利率,包括除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以外的各种金融市场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以美元为主的外币大额存款利率和外币贷款利率等。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20年中,大体遵循着先将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思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又是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来进行。改革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也会遵循上述原则逐步进行。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向《财经时报》指出,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考虑的因素主要会着眼于商业银行的成熟度。比较而言,宏观经济环境并非影响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因素。在彭兴韵看来,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将会渐进地分步进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其渐进步伐将是——贷款利率可能逐步扩大下限浮动的幅度直至全部放开;随后,逐步放开机构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最后逐步放开个人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巨大挑战根据国际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经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初期,存款利率将会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同样,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也会使得商业银行竞相放贷,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由此,中资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这势必冲击中资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过低的利润空间和过度竞争将使中资银行面临过度的利率风险。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意味着利率波动将随改革的深入更为频繁,利率风险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冲击也更为突显,但中资银行等金融市场主体还没有学会像外资银行那样,广泛使用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掉期等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手段来规避自身的风险。解铃还需系铃人。中国银行业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阻碍者,必将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和金融竞争的加剧,以及自身改革推进和公司治理的完善,最终变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推动者。迫使商业银行转型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为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创造了条件。在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短期融资券等金融产品的推出和完善,优质企业纷纷选择这一成本远低于银行贷款的产品来满足融资需要。随着短期融资券市场规模扩大,逐渐会挤压中资银行贷款和置换银行存款,同时也为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提供了下浮参照。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随着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储户也会根据其远远高于银行存款的投资收益,逐渐抛弃单一储蓄的传统行为,转而选择这种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投资品种。招商银行正在酝酿与招商基金联手,将货币市场基金账户与存款账户打通,这会给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带来一定影响。上述市场化利率改革深入将会迫使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改变传统依靠存贷利差的收入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在彭兴韵看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是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反应。必须尽快学会自主定价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是,商业银行改革普遍滞后于其他市场改革,商业银行利率自主定价的步伐异常缓慢。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为此曾多次呼吁,商业银行应该学会自主定价。中国工商银行计划财务部利率处副处长胡青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认为,今后银行所有存贷业务都由银行与客户协商决定。比如,是采用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是怎样的期限,计结息周期和方式等等。但即便贷款利率上限浮动范围在去年10月29日就被全部放开,尽管人民银行有关官员对《财经时报》称,已督促商业银行尽快落实这一政策,商业银行并没有对此采取实际性举措的迹象。在胡青看来,其原因有四。一是中国信贷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商业银行在人员、管理和技术方面都还没有从单纯的利率管理转变到以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并重上来。二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倚重利差收入,信贷竞争过于激烈,且普遍集中于大企业、优质客户上,商业银行自身信贷定价权不强。三是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极不完善,这一系统的建立需要5、6年的时间。四是缺乏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和定价体系,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进行利率自主定价和推出规避利率风险产品时,缺乏有效的收益率曲线定价参照体系。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殷剑峰博士看来,形成完整合理收益率曲线需要优化各期限国债结构。目前,中国国债以1至10年的中期品种为主,1年以下和10 年以上的品种匮乏,国债余额管理和滚动发行势在必行。债券市场的改革也将是利率市场化前行的重要条件。不仅如此,还需鼓励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从而引导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唯有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能顺利完成2023-07-24 04:17:392
5大银行哪个存钱利息高
2015年底,央行即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各家商业银行开始上浮存款利率来吸引资金。 根据央行规定,三个月、半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1%、1.3%,而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5%、2.1%、2.75%。目前,大型银行基本执行基准利率,而中小型银行基本均有所上浮,一般情况下3至5年定期存款利率在3%至3.5%左右,大额存单收益率在4%左右。一般来讲,小型银行的存款利率以及理财产品收益会比大型银行高一些。因为大型银行有足够多的网点以及“钱脉”,吸收对公、对私的储蓄能力更强,成本更低,且也能够从央行那里获得更多的相对低成本的资金。而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城商行,无论在对公、对私的吸储能力,以及从央行的货币操作中获得资金的能力都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只能通过更高的利率、更高的收益去获得资金。中小型银行的存款风险就比大银行高吗?理论上讲,大型银行的经营抗风险能力肯定会更强一些,而小型银行也的确可能会出现由于经营不善倒闭的情况,例如1998年1月,央行就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发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家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关闭的银行,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但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而言,“存款”风险差别其实真没有那么大,一是在银保监会的严格监管下银行倒闭的可能性很低,二是即使银行倒闭了,根据存款保险保障制度,用户在该银行50万以内的存款也会有存款保险赔付,所以“存款”损失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度小满理财APP(原百度理财)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中小型银行的活期、定期银行存款产品可供用户根据自己的流动性偏好进行选择。如活期产品“三湘银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随时存取,当日起息,节假日无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当日实时到账,无交易日限制,无限额限制,50万以内100%赔付;如定期银行理财产品“振兴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属于银行存款产品,50万以内100%赔付,适合稳健型及以上投资者。您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度小满理财APP下载链接”或者关注“度小满科技服务号(duxiaomanlicai)”了解详细产品信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哦!2023-07-24 04:17:484
2017年购买商铺银行利率政策
在贷款利率方面,商业用房的贷款利率按央行制定的基准利率上浮10~20%,不能下浮,若准备在招行申请贷款,贷款利率需要结合您申请的业务品种、信用状况、担保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定价,需经办网点审批后才能确定。2015年10月24日后申请房贷的可按最新的4.9%利率(5年至30年)计算。公积金方面,由于2015年10月24日的降息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未作调整,公积金贷款利率今年经历了4次下调,五年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从年初的4.25%降低到了目前的3.25%。上浮10%的情况下:利率为7.205%(基准利率为6.55%),上浮15%的情况下:利率为7.533%上浮20%的情况下:利率为7.86%。商铺贷款只有商业按揭贷款一种,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目前基准利率为5.15,上浮后为5.66。商铺按揭贷款首付多少和商铺按揭贷款利率多少,这要视个人工作收入情况和个人银行征信情况,以及当地银行的政策,上浮10%-20%不等。扩展资料买商铺贷款怎么贷?申请贷款商铺贷款在设计的时侯充分考虑到了创业者的实际需求,所以贷款的条件非常宽松,只需要投贷款人在当地有着常住户口或者是有效的居留身份,并且已与开发商签订了购买商业用房的合同或协议,也具有偿还本息的能力,那么都是可以申请的。还款方式商铺贷款的还款方式跟个人住房贷款一样灵活。借款人的贷款期限在1年之内的,那么可以到期一次性来偿清贷款本息或也可以按月来还款。贷款的期限在1到10年的之内的,借款人应当按月来还款。按月还款可以选择等额本金利息递减法或者是月均还款法这两种还款方式,且贷款人可随着经营收益的情况来选择是全部还是部分提前还款。税费(一).买家需交税费契税:3%的成交价;交易手续费:0.5%的成交价;印花税:0.05%的成交价。(二).卖家需交税费卖家在出售商铺的时候,不论其商铺的年限多少,都是要交纳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为差额扣除了相关费用之后的30%到60%:增值额在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部分的,则税率为30%;增值额在超过了扣除项目金额50%的,那么未超过的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增值额在超过了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那么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增值额在超过了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的则税率为60%。参考资料商铺买卖税费-百度百科2023-07-24 04:18:134
银行大额存单利率4.85%,但要求30万起存,值得存吗?
最近有一个网友在后台私信我,他们当地的一家农商行发行了一款大额存单利率4.85%,但是却要求至少30万起存,值得存吗?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只要这家银行发行的这款产品确定是存款类的产品,白纸黑字,那么你就可以存。 可能有的人会质疑30万的起存标准,其实30万起存在很多银行来看都是很普遍的。大额存单的起存标准大部分都是20万,但有的是30万,高的可能是50万或者100万,当然不同的起存标准所能获得利率都不一样,所以30万的起存标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其次就是4.85%的收益率,这个收益率虽然高,但也是在正常的水平内。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央行的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相结合的双轨制,2015年全面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对于存款利率并没有设置一个天花板,比如2019年当年银行存款利率最高时一度能达到6%。 虽然没有限制最高存款利率,但也是有一点要求的,那就是要能够消化掉负债成本,不能为了揽储而揽储,而做出恶性竞争的行为。就像现在有些商家为了拉客,恶意降价竞争,最终只会扰乱整个市场的秩序和经营。而目前在一些中小银行的三年期或者五年期存款里,存款利率能达到5%的也并不少见,所以4.85%的存款利率还算是在正常范围内,并不算离谱。 虽然存款利率4.85%在正常范围内,30万起存标准也很常见,但这款产品,我不认为是大额存单,而更大的概率是这家农商行推出的特色大额存款,大额存单和大额存款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还是有所差别的。 大额存单和大额存款最大的区别就是大额存单的发行是需要向央行进行报备,需要相关的资质才能发行的,而大额存款则不一样,每一家银行都可以自行推出,大额存款的性质其实就是银行的定期存款。 再者大额存单的利率也是会受到限制的,目前国有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也就只有3.985%,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也只有4.126%,地方性中小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一般也就只有4.3%左右,所以4.85%的利率不太像大额存单,更像大额存款。 地方性中小银行三年期或者五年期大额存款开出4.85%的利率,就很正常了。虽然国有银行三年期存款利率只有3.5%左右,4.85%已经远超市场水平,但由于这些中小银行实力和知名度太低,为了揽储只能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而为了能有效地降低揽储成本,所以适当的提高起存门槛,也是这些银行惯用的手法。 要判断这款产品值不值得存,我们只需要确定这款产品是不是存款类产品,不管是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或者大额存款,只要确定是存款,那么都受《存款保险条例》保障,50万以内都能保本保息,30万的起存标准完全不需要担心安全性。当然如果是银行理财产品或者银保产品,那么要不要买就要考虑清楚了,因为这些产品都是有风险性的。2023-07-24 04:19:021
黄益平:金融抑制已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编者按:2018年1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132次【朗润?格政】论坛在北大朗润园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副校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光大证券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博士,中国金融4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博士,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等五位专家围绕去杠杆策略与整治影子银行举措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近年金融政策的得失,并针对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根据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的发言整理。 一、中国的金融抑制现象 中国金融体系的显著特点是“重规模、轻机制”,金融体系规模很大,但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如果将中国金融体系做一横向国际比较,可以发现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占比非常高;二是中国的金融抑制水平,即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程度,位居全球前列。历经40年金融改革,我国的金融抑制现象依然非常严重。 二、金融体系现状的产生原因 我国的金融抑制这么严重,有其独特的政策 历史 原因。改革开放初期阶段,我国采用了双轨制改革策略,国企和民企之间、计划和市场之间,都是实行的双轨制政策。双轨制改革的一个目的是保护国有企业,同时支持非国有企业成长,维持转型期经济与政治的稳定。 但是,相比较而言,国企的效率不如民企。为了保证国企持续生存、发展,就需要获得一定的外部支持。按说再直截了当的外部支持就是政府补贴,但在改革开始以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连年下降,从1978年的36%跌到1996的11%。没有办法,政府只能通过扭曲要素市场变相补贴国企。这就形成了改革期间不对称市场化改革的现象,即产品市场全部放开,但要素市场普遍扭曲。要素市场扭曲在金融部门的具体体现,就是压低正规部门的利率,同时在资金配置上偏好国企。这实际是变相补贴。 这解释了金融改革与发展40年,为何呈现“重规模、轻机制”的特点。虽然金融部门规模庞大,但是市场化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政府持续广泛地干预市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金融(特别是利率)双轨制。正规金融部门将利率压得很低,又偏好国有企业,导致高速发展的非国有企业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必然派生出体制外非正规金融体系,如民间借贷、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部门。也因此有了正规市场利率和非正规市场利率这两套利率,利率水平呈现巨大差异。 在今天的中国经济,抑制性金融政策明显地歧视民企,从而形成了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民企确实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要分开来说。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如果能从正规金融部门融到资,其实并不贵。但确实很难,所以大部分民企只好到非正规市场去融资,那就很贵。正规部门的利率压得越低,民企融资就越难,非正规部门的利率也就越高。二是非正规金融其实就是抑制性金融政策的产物。很多企业和家户无法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催生了诸如民间借贷、影子银行甚至金融 科技 那样的“非正规金融部门”。这些金融交易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所以有风险,这是事实。但它们的形成与发展是政策扭曲导致的,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金融政策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的来看,过去四十年间,适度的金融抑制政策并没有妨碍我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和金融稳定。我国GDP年均增速达到9%,并且金融体系比较稳定,没有发生过重大金融危机。实证研究发现一个国家在改革前期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有正面作用,因为此时的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如果短时间将政府管制全部放开,会容易出现风险,金融不确定性增加。而且在这一发展阶段,政府控制的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可以迅速将存款转换为投资,变成支持经济增长的力量。 但研究也表明,在改革后期,抑制性金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多显现。中国今天正面临这一问题,现有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家庭、企业、政府三个部门的新需求。第一,对于家庭部门,老百姓对资产性收入的需求增长却没有得到正规市场的满足。由于银行存款收益率太低,很多老百姓选择取出贷款做投资,然而大量资金没有投向资本市场正规部门,而是去了影子银行。资本市场应反思为什么无法吸引居民资金做大正规市场。第二,对于企业部门,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未来增长点是高成本、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服务业,这类产业由创新驱动,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的粗放式增长依靠银行就能满足融资需求。但大量创新型民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是无法通过银行解决的。第三,对于政府,很多地方政府融资现在面临“后门堵上、前门没开”的困难,无法从正规资本市场融资,财政紧张,不得不增强征税力度。要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给地方政府打开正规融资渠道的门。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因为正规体系将利率压低,真正能满足的融资需求反而减少,贷不到款的民营企业只能去非正规市场,助推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提高。正规市场利率压得越低,非正规市场的利率就会越高。民间借贷、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都是变相的利率市场化。 四、政策建议 第一,终结“双轨制”改革策略。双轨制特别是国企、民企双轨制最初是为了保证经济转型平稳过渡而采取的改革策略,避免休克疗法可能造成的严重经济 社会 问题。虽然在改革早期阶段有正面效果,但已对现阶段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双轨制”绝不应成为长期体制,而只是过渡性策略。现在应考虑终结“双轨制”。 第二,金融政策应尊重金融规律,减少行政性思路,推进市场化定价与配置。好的金融政策能让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如果一项政策妨碍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的资金定价与配置,强制性地推行行政命令,最终无法逃脱金融规律的惩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要分开来,政策性金融应该由财政埋单。 第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各种金融模式的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影子银行、金融 科技 等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出现满足了实体经济供求两方需求,实际支持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监管全覆盖非常必要,但也需考虑监管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后果,不可为了控制金融风险而造成更大的金融风险。 第五,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加强政策协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已经成立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更积极地在各部门间协调监管政策与监管力度,有效控制风险,同时防范监管共振。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2023-07-24 04:19:081
分析影响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理论的假设条件是( )。A、完全的金币流通 B、完全的纸币流通C、金币流通为主 D、纸币流通为主 答案:A2、费雪在其方程式(MV=PT)中认为,最重要的关系是( )。A、M与V的关系 B、M与T的关系C、M与P的关系 D、 T与V的关系 答案:C3、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A、交易功能 B、 资产功能C、避险功能 D、价格发现功能 答案:B4、凯恩斯把用于贮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 )。 A.货币与债券 B.股票与债券 C.现金与存款 D.储蓄与投资 答案:A 5、凯恩斯提出的最有特色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资动机 D.投机动机 答案:D 6、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 )的特点。 A、不稳定 B、不确定C、相对稳定 D、相对不稳定 答案:C7、下列哪个方程式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A、MV=PT B、P=MV/TC、M=PQ/V D、M=KPY 答案:C8、下列变量中,属于典型的外生变量的是( )。A、利率 B、税率 C、汇率 D、价格 答案:B9、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 )。 A、恒久收人的作用 B、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C、利率的作用 D、汇率的作用 答案:C10、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 A、恒久收入的影响 B、人力资本的影响 C、利率的主导作用 D、汇率的主导作用 答案:A11、凯恩斯认为,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 )。 A、正相关 B、负相关C、无关 D、不一定 答案:B12、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则会( )。 A、多买债券、少存货币 B、少存货币、多买债券C、卖出债券、多存货币 D、少买债券、少存货币 答案:C13、收入属于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中的( ) A、微观变量 B、机会成本变量 C、制度变量 D、规模变量 答案:D三、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认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 )。 A、商品价格 B、货币价值 C、商品数量 D、货币储藏量E、货币流通速度 答案:ACE2、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 )。 A、投资动机 B、消费动机 C、交易动机 D、预防动机E、投机动机 答案:CDE3、弗里德曼把影响货币需求量的诸因素划分为以下几组:( ) A、各种金融资产 B、恒久收入与财富结构 C、各种资产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D、各种随机变量 E、各种有价证券 答案:BCD4、人们通常将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划分为以下几类:( ) A、规模变量 B、速度变量C、结构变量 D、机会成本变量E、其它变量 答案:AB5、研究货币需求的宏观模型有( )。A、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B、费雪方程式 C、剑桥方程式 D、凯恩斯函数 E、平方根法则 答案:ADE6、研究货币需求的微观模型有( )。A、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B、费雪方程式 C、剑桥方程式 D、凯恩斯函数 E、平方根法则 答案:CDE7、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 )。A、价格 B、收入C、利率 D、货币流通速度E、金融资产收益率 答案:ABCDE8、根据“平方根法则”,交易性货币需求( )。 A、是利率的函数 B、与利率同方向变化 C、与利率反方向变化 D、变动幅度比利率变动幅度小 E、变动幅度比收入变动幅度大 答案:ACE9、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机会成本变量有( )。 A、恒久收入 B、预期物价变动率 C、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 D、非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E、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 答案:BCD10、下列属于影响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变量的是( ) A、利率 B、收入 C、财富 D、物价变动率 E、制度因素 答案:AD四、判断题1、马克思认为,金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数量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决定。( ) 答案:正确2、费雪方程式中的P值主要取决于V值的变化。( ) 答案:错误3、剑桥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 答案:错误4、凯恩斯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正相关。( ) 答案:错误5、凯恩斯的后继者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变动幅度小于利率的变动幅度。( )答案:正确6、在凯恩斯看来,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减的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 ) 答案:正确7、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重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 答案:错误8、弗里德曼认为,恒久收入无法用实证方法得到证明。( ) 答案:错误9、在弗里德曼看来,恒久收入相对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则相对不稳定。( ) 答案:错误10、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财富总额可以用即期收入作为代表性指标。( ) 答案:错误11、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时,财富、物价属于规模变量。( ) 答案:错误 五、简答题1、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4、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参考答案〗1、(1)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剑桥方程式则强调其资产功能。(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资产存量占收入的比重;(3)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认为货币需求主要由利率等多项因素决定。2、(1)第一次明确提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2)推出货币需求函数,即:Md=M1+M2=L1(y)+L2(r), 说明的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Y的函数,且与收入正相关;而由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则是利率水平R的函数,且与利率负相关。3、(1)理论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类: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随机变量;(2)列出货币需求函数式;(3)影响因素中,由于恒久收入、货币流通速度等相对稳定,因此货币需求也相对稳定。4、(1)微观角度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来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都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典型表现是引入机会成本变量;(2)宏观角度是指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而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交易方程式分析货币需求的宏观模型。这些模型不考虑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等因素,也不考察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是从收入、市场供给等指标的变动状况来进行考察。六、论述题试述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参考答案〗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化。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关系。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6、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企业对利润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化,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7、财政收支状况。当财政收大于支且有结余时,货币需求减少;当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则表现为对货币需求的增加。8、其他因素:(1)信用的发展状况。若信用关系不发达,信用形式单一,则对现实的货币需求就大。(2)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服务往往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反之,则增加货币需求。(3)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此外,一国的民族特性、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也对货币需求有一定的影响。2023-07-24 04:19:172
微粒贷年利率18.25%,算不算高利贷款?
肯定算,银行新规超过15.4%就算高利贷,而不是过去的24%,不仅微粒贷,借呗等也算,只要日利息大于0.042,年利率大于15.4%就算高利贷。 2020年8月实施的银行新规,规定超过贷款的基础利率(LPR)的4倍即不受司法保护,而目前LPR为3.85%,4倍即为15.4%。 所以微粒贷算高利贷,因为目前还有很多用户的日利率在0.45,0.05,都超过了受司法保护的15.4%。 我的微粒贷是0.05%,年利率18.25%,就属于高利贷,平时不怎么敢用。 你们的日利率是多少?超过0.042了吗? 微粒贷是微众银行于2015年推出的一款小额信贷产品,微众银行则是腾讯牵头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是获得中国银监会(现银保监会)核准的正规持牌银行。也就是说, 微粒贷是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 微粒贷根据申请人的资质实行差别利率,部分申请者的利率是能达到18.25%的,超过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利率为一年期LPR的4倍(当前为15.4%)这个上限,但根据最高法最新司法解释,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利率不受民间借贷利率约束。也就是说, 微粒贷的这个利率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并无对高利贷的明确定义,高利贷只是民间的说法。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在什么区间内才是合法的,目前也没有确切的规定,但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和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一般认为也不应超过民间借贷的利率。但在法律实践中,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目前仍是双轨制,换句话说,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是有可能比民间借贷利率要高的。 所以,贷款人要分清楚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借贷两类不同性质的贷款,在有得选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贷款。 最高法关于民间借贷利率为一年期LPR的4倍(当前为15.4%),年利率18.25%显然超过了,但根据最高法最新司法解释,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利率不受民间借贷利率约束。所有是受法律保护的。 其实从微粒贷能在微信这么大的平台上就应该知道肯定不是高利贷,因为支付宝借呗以及网商贷的利率也跟他一样。如果从借款来看可以放心,不是高利贷。但从利率来看却并不是特别划算。 银行信用类线上贷款年化一般在10%以内,四大行更低。不过条件会高一些。信用卡的分期业务收取的是手续费和提前还款的违约金,没有微粒贷使用灵活,不过分期手续费在0.75%以下都比微粒贷要划算。 也就是说根据借贷市场阶梯来看微粒贷并不是最划算,如果是需要贷款可以参考以上方案。2023-07-24 04:19:241
为什么银行市盈率低
银行股市盈率普遍偏低是全球现象,并非国内独有现象。次贷危机之后,巴塞尔协议III出台,对全球银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在提高资本充足率、严格资本扣除限制、扩大风险资产覆盖范围、引入杠杆率以及加强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进一步强化,这令全球银行股的市盈率普遍下降。而美欧由于次贷危机后经济低迷,长期推行低利率与负利率,且银行的准备金率偏低,所以美欧中小银行的风险普遍偏高,因此全球银行股的市盈率普遍偏低,这主要是对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市场风险、银行业绩增长瓶颈期以及监管加强等因素的综合反映。而国内银行股市盈率的偏低主要是我国经济降速、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利率双轨制改革、监管让利、银行净息差收窄、行业竞争性加强以及解禁潮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由于国内房地产业长期以来在GDP中占比过大,形成了系统性风险,不仅令房价泡沫化,且将财政、地方债、企业负债、居民负债、银行信贷及表外、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等风险捆绑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将居民70%的财富都捆绑在了房地产上,这不仅令国内的长期债务问题日渐严重,同时还阻塞了消费,阻塞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大局,因此国内加大了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在住房原则与银行信贷上都限制流动性向房地产业高速流动。而房地产业长期以来的高度金融化已经将银行业全面捆绑,银行的各种债务结构、表外、理财产品、利润等等都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所以当房地产业从系统性风险上冲击中国经济并有调整要求时,银行股的估值必然提前反映。银行股的流通盘多属于超级航母,随着国内A股的快速扩容,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比较明显,原本推动市场走高的资金就不足,这种情况下主力资金介入银行股的意愿就不强。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的银行持仓市值减少了960亿元,持有的上市银行家数从36家减少到31家。单季度减持比例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减持集中于龙头银行。由于一季度国内面临卫安问题冲击,机构对银行股的预期下降,导致银行股遭受减持,以至于令银行股的估值逐步跌入历史低位。今年一季度,36家上市银行中22家银行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18家银行盈利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市银行的利润长期占据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润的40%~50%之间,这令国内在宏观调控上加强了管理,在央行基准利率不动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压低银行贷款利率向市场让利,这会逐步压低银行业的净息差,会给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一些压力。而全球经济今年的衰退会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政府、企业与个人的债务压力都在扩张过程之中,这令市场预期银行业的不良率会提高。2019年,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1.52%下降至年末的1.4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则上升。而据银保监会数据,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是1.91%,比去年末上升5个基点。预期今年下半年银行的不良率会进一步提升,但总体还是处于可控范围内。2019年,银行板块的整体市净率在0.72倍左右,大面积破净,今年这一情况并没有得以改变,虽然银行股目前估值偏低,且日前有所反弹,但还是缺乏市场资金面的有力支持,因此涨幅有限。投资者可根据市场资金的实际情况而确定是否投资银行股,若未来市场资金情况有本质性的好转,银行股还是有投资价值的。2023-07-24 04:19:311
利率双轨是哪两轨?
双轨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都是国家统一定价.利率双轨是哪个双轨?让金投小编为你解答吧!关于利率,也有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两个轨道:1)官定利率: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央银行公布.目前,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为4.35%.2)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市场化,商业银行可以自由定价拆除.央行也参与货币市场的分拆,通过MLF等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流动性.现在一年的MLF利率是3.但中央母亲也不能任性.MLF拆除的资金利率(学名政策利率)高的话,银行可以选择不需要,从其他银行借.因此,与存款贷款基准率不同,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可视为市场化.2023-07-24 04:19:501
利率两轨并一轨是指什么?
双轨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都是国家统一定价.利率两轨并轨是指什么?让金投小编为你解答吧!改革开放后,市场在定价机制中逐步发挥作用,形成市值.在特定时间段,市值与官定价并存,这就是双轨制.历史上,中国经历了粮食价格的并轨等多次合并.例如汇率并列,1994年正式汇率为5.80一次与市场汇率8.70并列.利率也是价格,现在有双轨制,所以也面临着并轨的问题.2023-07-24 04:19:571
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货币宽松,国家经济陷入停滞,国家为了保证经济正常运作,房地产等不会因此而过快崩溃,降低利率,提高市场的货币投放,促进经济增长。扩展资料: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2023-07-24 04:20:084
利率双轨制的介绍
简介中国的利率体系中,存在着受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和已完全市场化的回购利率两种利率体系,被称为“利率双轨制”。2023-07-24 04:20:341
扩大内需的循环障碍主要有()。
扩大内需的循环障碍主要有()。 A.房地产长期泡沫化发展B.利率双轨制C.“金融结构性梗阻”D.“僵尸企业”的长期存在E.服务业准入限制过多正确答案:ABCDE2023-07-24 04:20:501
为什么各大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差别那么大?
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做出决定,从10月24日开始取消各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设置,向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各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实行自主定价。至此,虽然是利率双轨制,但央行颁布基准利率仅具有指导意义,实际利率也就形成差异。毫无疑问,在当前存款市场中,各家银行存款利率差异已经事实存在,以平均利率观察,从低到高分别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总体趋势是规模越大的银行利率越低,有时同一款产品利率差异还很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两大原因。规模越小的银行,揽存更加吃力,只能以提高利率加大筹码。与大银行比较,小银行明显优势不足:1.品牌影响力弱。6大国有银行代表国家队,资产实力雄厚,不仅是世界500强企业,其中4大国有银行还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全部进入世界1000家银行序列,享誉全球,客户认可度极高,酒好不怕巷子深,这是中小银行所无法比拟的。2.辐射区域有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金融服务覆盖全国,网点众多,员工数量庞大,服务客户数以亿计,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按照监管要求,一般立足于本地服务,不得跨区提供异地金融服务,所以客户基础相当薄弱,储源相当狭窄。3.金融科技投入不足。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由于强大的财力和人才优势,使其功能齐全,产品丰富,结算高效。在这方面,小型银行明显投入不足,功能不足,产品单一,结算迟缓,造成对客户吸引力不强。其次,小银行之所以敢于以更高的利率揽存,而不至于亏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资金的综合成本低。虽然高息揽存看似抬高了成本,但小银行员工少,网点少,大多小而精,有的银行还大量借助网络平台揽存,大大节约了人工和门店费用,不像大中型银行动则员工数万数十万,网点几千几万,因此其实它的综合成本并不高。二是贷款利率普遍偏高,仍然可以维持合理的净息差,以确保实现利润。以1年期贷款为例,大中型银行一般在基准利率4.35%基础上上浮不超过50%,而小银行幅度更大,绝大部分超过大中型银行上浮幅度,7-9%利率非常普遍,尤其是消费信贷,甚至超过10%利率。所以,尽管揽存利率高,但因为贷款利率高,也就可以顺利实现利润,而不至于亏损,从而就有了提高利率的底气。反观大银行,因为贷款利率受到更多监管和自律,不得擅自大幅提高,所以一旦存款利率太高,则有可能导致亏损。所以,在银行实行存款利率自主定价条件下,我们存款最好货比三家,按照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只要存款不超过50万,最好选择小银行存款,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高利息,有时还有礼品福利,实在实惠。首赞+1平台2023-07-24 04:21:015
民营银行智能存款利率普遍达到4%以上,为何有些人不敢存入呢?
靴子落地之前,总免不了有人猜测和怀疑,这是风险意识增强的表现。不仅因为民营银行是一个年轻的银行,智能存款更是新生事物,而且因为投资者认知程度也不同,在事实上也就形成了存与不存两派。首先,我们知道第一批获得银保监会批准开业的民营银行只有五家,最早的微众银行发展到今天也只有4年时间。民营银行有三四特点,一是没有线下物理网点(按照监管规定,最多只能在总行所在地开设一家营业部);二是大部分提供的是区域性金融服务,辐射面有局限性;第三,一般是借助互联网开展业务;第四,服务对象一般是个人客户或者小微企业。基于以上原因,决定了民营银行的品牌影响力是有限的,比较小众化,银行和潜在客户之间信任度还不够。其次,智能存款属于民营银行创新型现金管理类新产品,从诞生至今,也只有几个月时间。虽然智能存款以高收益与强流动性著称,但对于熟悉投资理财的人来说,似乎打破了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陈规,让一些人反而有了惊诧的感觉,故在短时间内是难以适从的,再加上曾经P2P频繁跑路和爆雷,阴影挥之不去。因此,对于熟悉投资理财的人来说,更喜欢谨慎持币观望,等待监管的靴子落地,方可心安理得。第三,由于线下网点的缺失,以及服务区域的局限性,使其失去了与很多潜在客户接触的机会。而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又使有效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青年,而不经意之间将中老年客户拒之门外,因为他们实在是不喜欢、不熟悉不了解,不信任,或者根本就不懂互联网交易模式。银行是新银行,产品是新产品,交易模式也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要让中老年客户认识和接受,肯定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利率逐步市场化的今天,我们仍然维持着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行的双轨制。民营银行高收益强流动性智能存款的横空出世,不仅是对自身的极大考验(高成本能否有效消化?会不会出现资金过剩等),也是对其他商业银行的拷问与挑战。站在金融全局角度,是否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待监管部门的评估和定性,我们拭目以待。2023-07-24 04:21:205
银行股市盈率为什么那么低?
好吧,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市盈率。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P/E Ratio”表示市盈率;“Price per Share”表示每股的股价;“Earnings per Share”表示每股收益。即股票的价格与该股上一年度每股税后利润之比(P/E),该指标为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一种动态指标。 计算方法市盈率(静态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即:市盈率与“是不是我投资100万每年可收回20万”无关银行股市盈率低说明他有价值洼地---不光是农业银行的市盈率低,银行股普遍市盈率低!如果不明白,请@我2023-07-24 04:22:253
LRP利率什么意思?简单通俗
LRP利率什么意思呢?LRP利率应为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它曾被寄予引导贷款利率的厚望,但后期未能实现,其多参照贷款基准利率来设定,走势并无二致。创设于2013年10月。简单的说,LPR就是18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中型银行通过自主报价的方式,确定一个平均贷款利率供行业定价参考。LRP利率有利于指导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没有做出调整的前提下,由“窗口指导”从而实现利率的下行。从我国历史上的利率以“央行利率基准”模式转变为“央行利率基准”和“lpr利率报价基准”的双轨制。其本质就是央行利率基准无法跟随世界降息周期进行降息的前提下,进行利率的逐步和缓步下行——更是为了地方制定不同的房地产信贷利率,做出灵活和针对地方需求的利率水准。那么,总结起来说,如果你看不到未来的“中长期利率基准”是持续下行的趋势,你就无法判断是否改由“合同利率”还是“lpr利率机制”。因为如果未来利率下调而lpr利率上调,你就吃亏了,而事实上,即使出现“短期和暂时”上调,也不是未来中长期利率的基本趋势——参照日本和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必然会进入“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是必然和常态。而不是中外特殊差异所造成的结果。2023-07-24 04:22:421
LRP是什么利率
LRP利率什么意思呢?baiLRP利率应为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du率zhi,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dao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它曾被寄予引导贷款利率的厚望,但后期未能实现,其多参照贷款基准利率来设定,走势并无二致。创设于2013年10月。简单的说,LPR就是18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中型银行通过自主报价的方式,确定一个平均贷款利率供行业定价参考。LRP利率有利于指导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没有做出调整的前提下,由“窗口指导”从而实现利率的下行。从我国历史上的利率以“央行利率基准”模式转变为“央行利率基准”和“lpr利率报价基准”的双轨制。其本质就是央行利率基准无法跟随世界降息周期进行降息的前提下,进行利率的逐步和缓步下行——更是为了地方制定不同的房地产信贷利率,做出灵活和针对地方需求的利率水准。那么,总结起来说,如果你看不到未来的“中长期利率基准”是持续下行的趋势,你就无法判断是否改由“合同利率”还是“lpr利率机制”。因为如果未来利率下调而lpr利率上调,你就吃亏了,而事实上,即使出现“短期和暂时”上调,也不是未来中长期利率的基本趋势——参照日本和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必然会进入“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是必然和常态。而不是中外特殊差异所造成的结果。2023-07-24 04:23:011
LRP利率是什么意思?
LRP利率什么意思呢?baiLRP利率应为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du率zhi,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dao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它曾被寄予引导贷款利率的厚望,但后期未能实现,其多参照贷款基准利率来设定,走势并无二致。创设于2013年10月。简单的说,LPR就是18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中型银行通过自主报价的方式,确定一个平均贷款利率供行业定价参考。LRP利率有利于指导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没有做出调整的前提下,由“窗口指导”从而实现利率的下行。从我国历史上的利率以“央行利率基准”模式转变为“央行利率基准”和“lpr利率报价基准”的双轨制。其本质就是央行利率基准无法跟随世界降息周期进行降息的前提下,进行利率的逐步和缓步下行——更是为了地方制定不同的房地产信贷利率,做出灵活和针对地方需求的利率水准。那么,总结起来说,如果你看不到未来的“中长期利率基准”是持续下行的趋势,你就无法判断是否改由“合同利率”还是“lpr利率机制”。因为如果未来利率下调而lpr利率上调,你就吃亏了,而事实上,即使出现“短期和暂时”上调,也不是未来中长期利率的基本趋势——参照日本和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必然会进入“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是必然和常态。而不是中外特殊差异所造成的结果。2023-07-24 04:23:071
我国金融机构的变革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金融业发展面对的挑战 记者:“后危机时代”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实力重新配置,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面临重构,而国内经济转型加速和经济增速放缓。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发展会面对哪些问题? 苑德军:中国金融业进入了发展加速和开放扩大的新阶段,既面临着良好的成长机遇,也需要应对各种挑战。 首先是经济转型的挑战。推进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础上的经济转型,是我国未来经济工作的重心。这种转型既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面对日趋险恶的国际外部经济环境和日益强化的国内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可以说,经济转型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经济转型要求金融必须转型,而没有金融转型,就无法实现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是金融转型的依据和前提,金融转型是经济转型的推手和动力。两者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支持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转型,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方面和核心任务。 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有优势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在支持经济转型方面负有重要使命。适应金融转型的要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实现在发展战略、支持重点、配置结构等方面的转型,做到四个转变:一是优化信贷投放的行业结构,使信贷支持重点从制造业向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二是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的空间结构,使信贷资金配置从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向区域均衡转变;三是优化信贷支持的企业结构,使信贷资金投向过度朝大企业倾斜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转变;四是优化信贷业务结构,使信贷业务由传统信贷向绿色信贷转变。 必须有效发挥直接融资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要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优先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属企业上市;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增加创业资本供给,促进产业扩张、产业融合和产业并购,促进产业升级;大力拓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方式,支持更多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融资。 其次是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刻不容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义,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则是资源配置的“指示器”和“调节器”。利率没有市场化,就谈不上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高效率,自然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利率市场化也是银行商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就不会有真正的银行商业化。长期的存款利率管制损害了存款人利益,使存款人的存款在负利率情况下连保值也做不到,同时造就了银行的高利差,使银行可以安享垄断利润而阻碍了贷款定价能力、利率风险防控能力的提高,不利于银行竞争力的培育。利率管制使利率信号失真,使利率难以有效地发挥宏观调控功能,而且其也是诱发民间高利借贷的重要根源。因为在利率实行双轨制并且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市场利率必然大大高于管制利率。当前,整个经济社会和金融当局都已经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性,相信“十二五”时期利率市场化改革会有明显进展。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将面对无时无刻存在的利率风险,股市和债市行情的波动将更加频繁,利率对券商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业务、衍生品交易业务等的影响加大,金融机构的产品定价能力、利率走势监测分析能力、利率风险控制能力等亟待提高。 再次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挑战。在金融业综合经营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金融各子行业之间的行业壁垒和市场壁垒被打破,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大量涌现,金融竞争强度提高,各类金融机构不仅要面对同一金融子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还要面对行业外竞争对手的竞争,这对金融机构的营销能力、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聚合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两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影子银行,适应了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在某些方面替代了商业银行的功能,侵蚀了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地,对商业银行构成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实际上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给金融机构带来现实挑战的具体反映。 最后是金融发展方式转型的挑战。传统金融发展方式注重金融总量扩张,忽视金融结构优化;注重金融市场广度,忽视金融市场深度;注重金融竞争,忽视金融效率;注重金融硬实力(金融资产规模、金融机构数量、金融市场份额等)打造,忽视金融软实力(金融创新能力、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机制、金融发展环境、金融文化建设等)培育。金融机构都把“做大做强”作为自身发展目标,都在追求规模扩张,业务、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缺少经营特色。必须用科学的金融发展方式取代粗放经营的金融发展方式,加强金融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金融发展过程中规模和结构、广度和深度、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和谐统一。2023-07-24 04:23:171
lqr什么意思
LPR利率是贷款基础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考虑抵押、期限、利率浮动方式和类型等要素,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加减点确定。对于购房者来说,根据目前的房价情况,现在买房一般都是通过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很多家庭都没有支付全款买房的能力。贷款买房,在计算房贷利率的时候,通常是以LPR来计算的,央行给商业银行规定了一个贷款的基准利率,商业银行根据基准利率、银行的额度、客户的资信和风险情况在基准利率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浮动,然后这个数据就是具体的贷款利率。LPR就是18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中型银行通过自主报价的方式,确定一个平均贷款利率供行业定价参考。LRP利率有利于指导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没有做出调整的前提下,由“窗口指导”从而实现利率的下行。从我国历史上的利率以“央行利率基准”模式转变为“央行利率基准”和“lpr利率报价基准”的双轨制。总结起来说,如果你看不到未来的“中长期利率基准”是持续下行的趋势,你就无法判断是否改由“合同利率”还是“lpr利率机制”。因为如果未来利率下调而lpr利率上调,你就吃亏了。而事实上,即使出现“短期和暂时”上调,也不是未来中长期利率的基本趋势——参照日本和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必然会进入“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是必然和常态。而不是中外特殊差异所造成的结果。2023-07-24 04:23:251
LRP利率什么意思?简单通俗
LRP利率什么意思呢?LRP利率应为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它曾被寄予引导贷款利率的厚望,但后期未能实现,其多参照贷款基准利率来设定,走势并无二致。创设于2013年10月。简单的说,LPR就是18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中型银行通过自主报价的方式,确定一个平均贷款利率供行业定价参考。LRP利率有利于指导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没有做出调整的前提下,由“窗口指导”从而实现利率的下行。从我国历史上的利率以“央行利率基准”模式转变为“央行利率基准”和“lpr利率报价基准”的双轨制。其本质就是央行利率基准无法跟随世界降息周期进行降息的前提下,进行利率的逐步和缓步下行——更是为了地方制定不同的房地产信贷利率,做出灵活和针对地方需求的利率水准。那么,总结起来说,如果你看不到未来的“中长期利率基准”是持续下行的趋势,你就无法判断是否改由“合同利率”还是“lpr利率机制”。因为如果未来利率下调而lpr利率上调,你就吃亏了,而事实上,即使出现“短期和暂时”上调,也不是未来中长期利率的基本趋势——参照日本和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必然会进入“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是必然和常态。而不是中外特殊差异所造成的结果。2023-07-24 04:23:472
2012年两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2年“两会”热点 ,“两会”主要内容 近几年来,由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受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难、用工荒和高成本的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二是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做实业不如做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比较利益诱导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将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资本投向非实体经济领域。三是垄断行业投资无门,竞争性行业过度竞争导致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据社科院《社会蓝皮书(2012年)》称,在温州1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投机和高利贷的资金占比高达60%。四是随着企业精英大量移民或外迁,大量实体经济的发展要素流失。五是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赚快钱”的浮躁、急躁心态。巩固实体经济基础是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关键。当前要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一要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拓展,特别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二要努力减少投机暴利,限制投机暴富,挤压“炒”经济的空间,营造勤劳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高度重视上游产业过度垄断和下游产业过度竞争造成的“两极分化”。三要推动政府和企业联手应对高成本,防止多种因素叠加,过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业“硬着陆”。积极财政政策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四要改革金融体制,放宽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良性互动,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五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支持企业创新的制度体系来解决中小企业“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问题,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将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中小企业,尤其小微企业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其生存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据2011年中国企业调查系统调查显示,目前“停产”、“半停产”的中小企业约占15%—20%,约1/3中小企业主表示如果企业停产则退出“不干”。为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自2011年10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两次以小微企业为专题研究扶持其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也先后出台多项扶助措施。根据近年来的调研发现,中小企业2008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是没订单,2010年是用工荒,2011年则是多重因素叠加、相互交织影响造成的生存困境。如果说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那么2011年中小企业是最纠结的一年,特别是小微企业正面临多重困境:第一,小微企业面临不断被压缩的利润空间。生产原料和资源环境代价不断攀升,全方位的“高成本”和难以逃避的“高税费”两头挤压,利润微薄;第二,小微企业陷入更为严重的融资困境,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融资,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第三,小微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用工荒,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困境的深层原因是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市场扭曲,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产业上游与下游的“两极分化”。处于上游的“银根、地根、能源流、物流路桥”高度垄断,土地、资金、能源等关键性生产要素供应缺乏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处于产业下游的企业过度竞争,利润微薄。二是实业与金融的“两极分化”。实体企业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承受着持续攀升的成本压力,利润“比刀片还薄”,而靠息差“以钱生钱”的银行则利润大好。三是供应链上的大企业强势和小微企业弱势形成的“两级分化”。部分大企业借助强势竞争地位,故意拖欠中小企业的货款资金,小企业难以为继,往往成为“三角债”中最容易受伤的群体。缓解小微企业困境是保障经济后劲与活力的重要任务。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困境,不仅在于通过财税、金融政策为其“输血”,化解“燃眉之急”,更重要是要加快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全面提升小微企业的“造血”功能。为此,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提升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要将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移植”到小微企业,通过“减税、减费”等方式切实为企业减负,对其“少取多予”,帮助其轻装上阵。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和导向作用,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其经营的市场风险。二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平等使用信贷资源的融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形成“门当户对”的融资体系,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三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小微企业升级阻力。同时,小微企业也要苦练内功,借助市场竞争淘汰机制的“倒逼”压力,变被动为主动,变“生存压力”为“转型动力”。温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纠结: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正是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需双方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高利贷化”。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一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地上“阳光”规范运作。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让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对高利率借贷不能让其在“地下”野蛮成长,而应在“地上”理性发展,既要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更要重视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体系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二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构建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的“门当户对”的金融格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经验和我国村镇银行经验,逐步放宽民间资本组建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民营中小银行,将满足条件的现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改造成规范化运作的民营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三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基准利率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减少民间金融“高利贷”化的生存空间。四要创新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多元化和分层化。要建立地方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探索中央监管机构只监管大的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放给地方的监管模式。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在地市、县的监管能力优势,赋予其对地市、县域内草根金融类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的监管权力。早在2004年就已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到2011年全面升级并且越演越烈。大量中小企业出现“招工难”、“用工贵”、“留工难”困难,不仅招不到人,留不住人,而且人工成本大大攀升。2011年8月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对全国31个省市区4527家中小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51.8%的企业存在用工短缺。与此同时,据《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79.4%的民营企业家认为2012年招工“有较大困难”或“有一定困难”。2012年“用工荒”现象可能更加严重。与以往相比,2011年的“用工荒”趋于普遍化和常态化,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涉及工种类别更多。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用工短缺现象,不仅技工明显供不应求,普通工人也大范围短缺。同时,用工荒呈现结构性、不对称状况:农民工短缺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年轻劳动力短缺与“4050”人员就业难并存,生产一线蓝领工人短缺与白领就业难并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用工荒更加明显,具有行业集中性。当前我国“用工荒”现象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变化,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挑战,也是倒逼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201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2年经济发展定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明确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为此,政府需要服务当下、谋划未来,一方面充分认识到“用工荒”影响下中国经济转型的“远虑”,利用“用工荒”市场倒逼力量“促转型”,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用工荒”现象给企业生存带来困境的“近忧”。当前,政府应采取多项措施帮扶中小企业应对“用工荒”:一要协调劳动力供需,加快区域产业布局调整,推动东部产业升级与向中西部转移并重。东部地区要通过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减少低端劳动力需求,中西部地区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让更多的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二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更多农业劳力转移,进一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三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解决企业技工短缺问题。四要因地制宜地推行渐进式的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工与市民在住房保障等方面平权,解决同工不同权和权利缺失问题,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五要提升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专场招聘会、区域劳务对接、校企合作等途径,为企业招聘牵线搭桥,化解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所致的招工难问题。六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减税力度,使企业有能力为员工加薪,加大对企业在员工培训、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税收支持力度,帮用工企业加薪和转型升级,降低企业“用工荒”压力。近年来食品安全、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喝干净水,吸清洁空气,吃放心食物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期待。一方面,空气和水污染引发社会广泛而深切关注。据环保部2010年调查显示,城市空气污染是公众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但城市公众对空气质量满意率仅为55.2%。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也显示,不仅全国地表水污染较重,且9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引起老百姓的恐慌,甚至“谈食色变”。有统计显示,2011年前11个月共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案件6.2万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减少了人们的安全感。《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当前九成多人认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近七成人对食品安全现状感到“没有安全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治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空气和水污染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客观要求,是缓解民生焦虑、提升国民幸福感的重要着力点。在空气和水污染治理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督体系建设,健全空气和水污染的应对机制;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科学制定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和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要将环境质量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环保问责制度,通过制度化设计确保环保落实到位;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诉讼制度,提高违法成本,重典治乱,给予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者最大震慑,抑制违法冲动;要建立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社会监督互动的新型治理机制,实现外部他律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在法律威慑力的基础上提高道德约束力;要抓源头治理,解决好分段监管中的衔接问题,减少监管交叉做好全程全时“无缝”监管;要推进堵截与疏导相结合,既要重拳出击、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又要因势利导,构建食品废料的政府回收利用渠道,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引导小作坊小摊贩规范运营。2023-07-24 04:24:022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需要上缴?
职业年金是给事业单位人员的一种福利,它是对事业人员在缴纳 社会 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制度。简单的说就是为了增加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 我们都知道机会事业单位开始缴纳社保是从2014年,在这之前都只有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在缴纳,社保并轨才将机会事业单位纳入了同一社保缴纳体系。而机会事业单位人员开始缴纳的时间短,远不及企业人员缴纳社保时间长,所以给了一个十年的过渡期,并开始为机会事业单位人员缴纳职业年金,希望以此来保障机会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养老金过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职业年金是从2014年才开始缴纳,其缴纳比例为单位8%,个人4%,全部进入机会事业单位人员个人账户,所以它不存在上缴一说! 职业年金在机会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按照养老金发放标准时间计算,一旦领完职业年金就不再继续发放。也就是说职业年金有领取结束的时候,而养老金则可以一直领取到退休人员生命结束。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老王60岁退休,其养老金和职业年金都是按139个月计发,假如老王职业年金总共有5万元,则老王职业年金每月可以领取359.7元,只要领完139个月后,老王如果还健在,那么从第140个月开始,就只有养老金了,不再有职业年金! 所以,职业年金总有领取结束的时刻,而养老金则没有这种限制,可以持继领取到退休人员去逝为止。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需要上缴?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是根据国办发(2015)18号文件精神,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 》精神而开始实行的。职业年金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属于强制执行的,这对于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4年10月1日起,开始缴纳 社会 保险,除了缴纳五险一金以外,还需要按照《职业年金办法》的规定缴纳职业年金。职业年金作为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也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按比例承担缴费金额,其中用人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在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缴费基数和本人缴纳社保的缴费基数是一致的,单位缴费部分和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管理。如果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单位缴费部分作为记账管理,个人缴费部分属于实账管理,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实账管理。对于实行记账管理的,要按照国家每年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 单位实行记账管理的职业年金账户,在本人退休时,财政将按照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拨款记实。职业年金一般不能提前支取,但是参加职业年金的人员,如果因为出国等因素的,可以一次性支取,本人死亡的,其职业年金账户资金可以由法定的继承人依法继承。本人退休后除了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以外,还要领取职业年金。职业年金的领取方式,既可以一次性领取,用于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按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约定按月领取相应的投资收益,也可以按月领取,按月领取的方式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差不多,按照个人职业年金账户总额来除以相对应的计发月数。比如60岁退休的按照139个月来领取,55岁退休的按照170个月来领取,领完相对应的计发月数后不再领取,领取方式一旦选择以后不允许再变更。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这里举个例子来做说明。比如在本单位每月个人工资总额为5000元,那么每月个人就需要缴纳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职业年金4%,住房公积金5%到12%,机关事业单位大部分都是按照12%来缴纳的。所以每月就需要扣除养老保险400元,医疗保险100元,失业保险25元,职业年金200元,住房公积金600元,总计每月扣除五险一金和职业年金费用为1325元,实际到手工资只有3675元。养老保险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为400元,医疗保险最低为100元,根据年龄结构,比例要逐步增加,住房公积金1200元(包含单位缴费部分),职业年金为600元(包含单位缴费部分)。如果职业年金缴费30年,那么个人账户的职业年金就为216000元,按照60周岁办理退休,每月可领取职业年金1554元,领取完139个月以后不再领取。如果和养老保险同步开始缴费,职业年金的收入要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这就是缴纳职业年金的好处。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是根据《职业年金办法》的规定,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是属于强制性缴纳的,缴纳后在今后办理退休时,除了领取基本养老金以外,还可以领取职业年金。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职业年金这一制度,但是却并不知道职业年金是干什么的?所谓的职业年金,是什么职业?实际上,答案是这样的。 职业年金制度是补充养老保险机制 2014年10月,国家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求建立起 社会 化养老保险机制,而不再是继续使用有国家供养终身的方式。 其实,两者区别最大的是养老金的计算机制。通过改革,退休养老待遇的基本原则将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有 社会 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确定增长幅度;而过去则是以职务、职级、岗位定终身的待遇计算模式,参照在职职工的待遇增长退休金。 为了补充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造成的养老金待遇的不足,国家专门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实际上,早在1991年国家建立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就已经推动国有企业建立起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机制。 职业年金制度的特点 2015年国家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明确了职业年金的缴纳是强制性的。这跟企业年金办法是不一样的,企业年金是企业自主建立。 职业年金实施“ 虚实结合 ”的方式。职业年金每月实施个人扣费。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发现,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缴费以后,除了扣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8%以外,还要扣缴缴费基数的4%作为职业年金个人部分,用人单位应当缴纳8%。 职工缴纳的这一部分采取的是实账积累,而应当有用人单位缴纳的部分,按单位分类处理。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采取记账方式。当职工退休或者转出、离职等特殊情况的时候,财政拨款计实。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财政的压力。如果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则需要按月据实缴纳。 实账积累部分,实施市场化投资运营,按照实际收益计息。记账部分有各省市统一公布记账利率记算利息。 职业年金一般是省级统筹管理,一般实行了规模化运行,投资收益率并不低,一般年化收益率都在4%以上。 职业年金退休待遇的领取 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退休待遇领取更严格一些。企业年金可以退休时一次性多次领取,也可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职业年金只能按月领取,按照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职业年金待遇;或者购买一种商业养老保险。 职业年金待遇在通货膨胀不明显的情况下,未来可能会提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的20%~30%。 所以,职业年金还是一项非常不错的待遇。未来随着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年金待遇的。 职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补充,是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所特有的一项福利。 “五险一金”是大部分人所了解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拥有“五险二金”了,而多出来的这一金就是年金。 年金目前分为 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 ,其中企业年金是企业为职工建立的,但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而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所特有的,只要在编在岗人员都有。 2014年10月,我国开始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从此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也开始需要缴纳社保, 而同时他们退休后待遇的计算方式有所改变 。 在改革之前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是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退休后的收入能够保持在退休前到手工资的80%。 但是改革以后,因为计算方式的不同,导致这个比例会有明显下降, 意味着退休人员的收入会下降。 所以, 国家为了保证退休人员的待遇不会受到影响,顺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强制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必须为在编人员建立职业年金。 对于退休人员来说,职业年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能够保证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目前,我国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为单位8%,个人4%。而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是单位16%,个人8%。 可以看出职业年金刚好是养老保险的一半 。所以,退休后年金对于提升待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和养老保险一样,正常情况下年金也是需要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才可以领取,也是每个月领取一部分。 不过年金和养老金不同的是, 年金账户里的钱领完就没有了 ,正常60岁退休的话是分139个月领取的。 这种职业年金起始于2014年10月1日,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时必然要缴纳,它是一种养老保险的补充养老保险。 缴费比例,个人缴纳本人缴费工资的4%,单位缴纳是这个缴费基数的8%,区别归于个人职业年金账户之中。 据说,养老“并轨”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人员都要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和待遇发放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上是一致的,这部分养老金的替代率(占在职工资的比重)不会超过60%,而改革之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在70% 90%。 为了保障这部分人员退休待遇不降低,职业年金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投资运营等,预计可以将替代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那么,职业年金为什么要上缴呢? 看完我的回答,你清楚了吗? 本人是工作多年的机关公务员,我就题主提出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必须搞清楚职业年金的根本属性,职业年金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保险,或者直接称为 补充养老保险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 》,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其 根本目的 就是: 建立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很清楚,职业年金的 适用对象 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正式工作人员。毫无疑问: 职业年金是 强制性的 补充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 。 同时,做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国家强制其必须参加 的 社会 保险的主体部分是:城 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保,住房公职金 ,即“ 二险一金 ”。在此基础上,做为补充养老保险的是职业年金;做为补充医疗保险的是大额医疗保险,其实也就是 城镇职工 的大病保险(与此相对的是 城乡居民 大病保险)。毫无疑问: 在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己经得到了全面实施 。 其次,谈一下企业职工的可以参加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 。与职业年金相对应的另一个年金,是 企业年金 ,也就是 企业自主建立 的补充养老保险。由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行政规章、从2018年02月01日起正式实施的《 企业年金办法 》就是最基本的政策依据。其根本目的也是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 制度。 适用对象 :各种类型的企业及其职工。对于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国家只是鼓励建立而不是强制建立,也就是说: 建立不建立企业年金,由企业及其职工协商决定,国家并不强制推行 。 这里要强调的是,企业职工强制参加的 社会 保险基本的内容是“ 五险一金 ”,即: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再加 住房公积金 。再加上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即大额医疗保险或称为城镇职工的大病保险,足足有八种之多。 再次,两种年金是干什么的?为什么需要上缴 ?既然两个年金都是补充养老保险,目标都是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目的,当然就是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分别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双方按政策规定的比例,再为职工建立另外一份的补充养老保险(具体个人承担本人月工资的4%,用人单位承担8%)。到退休时,除了法定的退休金之外,还可以逐月或一次性另外再领取一份年金,保证职工退休之后有一个稳定、满意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至于说为什么需要上缴?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也就是:国家出台具体政策,由养老保险事务的法定行政管理部门——即各级政府人社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收缴具体的年金基金统一交由商业银行或商业保险公司来进行专业化的运行,运用基金投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即: 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在具体操作上 ,和大病保险一样, 都交给商业银行和商业保险公司去办理,社保局并不直接进行管理 ,仅此而己。所以说: 不论是职业年金,还是企业年金,从本质上讲,即有一定的 社会 保险属性,也有一定的 社会 福利属性,但绝对不是商业保险 。 最后,谈一下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后续 社会 效应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概括为: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都是补充养老保险,都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缴纳参保,这一点完全一致。不一样的是用人单位:职业年金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用人单位是国家,由国家强制参保,并且己完全执行到位;企业年金的适用对象是各种类型的企业及其职工,用人单位当然是企业,是非强制参保,目前的落实率极低。原因也非常简单: 企业年金肯定会造成企业用工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破产倒闭,最终致使一部分企业职工彻底失业 。国家两害相权取其轻,综合考虑,也只能采取非强制的办法。据人社部统计数据,截止2018年底,我国建立了企业年金的职工总人数只有2388万人,占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职工总人数36483万人的 6.54% ,只能说刚刚开始起步吧。可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有时是骨瘦如柴啊。 到现在刚开始执行年金制度的人,大量进入退休阶段领取退休金时,人们会发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引起新的 社会 不平衡 。而根本原因只有一个:企业未建立企业年金。这是毫无疑问的自然结果。 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需要上缴? 通俗的来讲,职业年金是补充养老险,因为很多人的养老金缴费金额在退休之后,并不一定能够拿到令自己满意的退休金,为了进一步保障员工退休后的养老水平,国家要求事业单位强制性缴纳。 虽然是强制性缴纳,但对员工来说也是一种福利,正常的养老险员工需要缴纳8%,单位需要缴纳20%,其中员工缴纳的8%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20%进入的是统筹养老金账户。 而职业年金个人需要缴纳4%,单位需要缴纳8%,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全部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虽然自己缴纳了4%,但单位同时帮员工缴纳了8%,而且全部进入个人账户,这对员工来说是一种激励措施。所以,并不存在上缴一说,因为这些钱都是你的。 与之对应的是企业年金,只不过企业年金并不是强制性的,一般大型集团类企业,为了激励员工会给与企业年金的待遇,当然这是可选项,我们公司在前年的时候,集团发了一封邮件给到每个人,如果需要缴纳企业年金的自己报名即可,这其实是在增加企业的负担,所以一般小型企业是做不到的。 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逻辑差不多,其实就是将现有的工资推迟到退休之后发放,在退休之后职业年金会有领完的一天,这和养老金是不同的,养老金是一直可以领取的,即便是这样计算也是划算的,因为企业缴纳的那部分是额外多出来的。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缴纳年金的,事业单位因为是强制性的所以大家都要缴纳,而企业年金一般是可选择的,所以仍然有一部分人不愿意缴纳,因为大家都认为退休的时间还早,都希望拿到手的钱多一些,更加有安全感。 其实,如果你的薪水不是很低的那种,每个月多缴纳4%的年金,单位需要帮你缴纳8%的年金,整体算下来还是非常划算的,人总归有退休的那一天,你说不是么。 职业年金制度,是与养老并轨改革同步推出,并强力实施的机关事业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所谓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 社会 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构成中,所独立存在的第二支柱,也就是我国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很显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制度,不仅是构建完整体系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保障和提高退休人员基本生话水平的必要措施。 职业年金制度推出时机耐人寻味。这是适应养老并轨改革,提高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也是为避免因长期实施双轨制,而导致企退人员养老金水平明显偏低倾向,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之一。 总之,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并且,依法依规强力组织实施,通过建立职业年金个人帐户制度,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而且大部分资金,也由国家财政负责买单,这是企业年金制度所无法比拟的。 按政策规定,职业年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所在单位缴纳比例为8%,个人缴纳比例为4%,参保人员退休后,职业年金可随养老金按计发月数按月发放,发完为止,或采取一次性购买商业保险产品。 楼主你好,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需要上缴呢?如果你是一名正式的事业编制人员,基本上都是要正常去参加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就相当于是一份补充养老保险的待遇,那么在今后你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后,都可以在正常社保养老金的前提下,额外获得一部分补充养老金的待遇,这就是我们职业年金的主要作用。 对于自己来讲肯定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自己每个月工资当中只需要承担4%的职业年金,而作为你所在的工作单位,他需要给你承担8%的职业年金,总共这12%的职业年金全部进入到个人账户,最终都是我们个人享受的,所以说企业单位至少会给你多承担8%的用工成本,这就是我们可以享受到的相关的福利待遇,对于我们自身提高养老金的待遇也是有好处的。 而且职业年金还有一个特点,我们可以选择随同养老金一样按月领取,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在退休以后一次性领取,是有两种不同的领取方式。那么无论哪一种领取方式,这个钱都是完全属于我们个人所有,如果按月领取,那么你的个人账户会利滚利,利息相对来说会多一些,如果一次性领取,那么你的账户就等于说是清零,所以说不会产生任何的利息。 楼主你好,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需要上缴?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和我们企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叫法是不同的,事业单位称之为职业年金,企业单位称之为企业年金,他们共同的作用和目的就是补充养老保险,最终在退休之后可以获得补充养老金的待遇,可以有效增加我们养老金的实际收入。 如果说你参加了职业年金,那么基本上从你个人账户当中,每个月是扣除4%,所在的工作单位承担8%,这12%的全额比例全部进入到我们个人账户里面去,当你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后,他会随同我们的养老金一起来,按月发放,当然职业年金可以选择一次性完全领取,这个都是没有问题的,企业年金是不能够选择一次性领取的。 所以拥有了一份职业年金待遇,就等同于你在退休之后额外获得一部分养老金的收入,对于自己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单位或者说每一个事业单位都会建立职业年金,只有对于事业编制的正式员工才会建立职业年金,那么企业单位方面基本上只有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才会建立企业年金,因为这个不是属于劳动合同法的强制规定,所以说绝大多数人群实际上它是没有这方面待遇的。2023-07-24 04:2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