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桃可挑
-
1993年,南京熊猫推出中国第一台手机,在合资品牌一统天下的模拟手机时代,卖出过2万多台自主研发的手机。1999年前后,南京熊猫和爱立信在南京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同时生产爱立信和熊猫手机。这个时期的熊猫仍然是市场领先者。 “在第二代手机的推进上我们落后了。”施秋生说,“整个行业纷纷引进生产线、贴牌,很少有企业沉迷于技术和自主研发。而我们太执著于自己的技术开发,开拓市场的速度放慢。”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熊猫急需补齐市场销售的软肋。 “销售是熊猫的薄弱环节。”施秋生回忆说,“我们有自己的产品,也有技术成果,市场也推了,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个时候,曾经的南京郊区邮局员工、手机销售商马志平出现在南京熊猫的视野。 1989年,24岁的马志平开始下海经商。这个“开着凌志车送货的老马”是江苏最大的手机分销商,业界盛传仅仅是科健6388一个型号手机,1999年马志平就卖掉26万部。 2002年2月8日,南京熊猫与马志平夫妇名下的江苏天创公司合资成立熊猫移动,熊猫移动主要负责熊猫手机的生产和销售。马志平则以49%的股权出任熊猫移动董事长。 同年5月,马志平通过其控制的南京合纵从中国高科手里接下了科健信息——上市公司中科健的控股公司,主要负责科健手机的销售——44%的股权,外加7%股仅的委托经营权,从而掌握了科健手机的终端销售渠道。 借助马志平控制下的科健手机销售渠道,熊猫手机销售一路飙升。知情人透露,2002年底到2003年中这半年间,熊猫手机6个月内出货150万台,销售总额达到13.06亿元。这个销售额度几乎是马志平操盘熊猫销售前3年的销售总和。 纸上富贵背后的财务黑洞 在马志平强势推动的销售策略下,2003年熊猫手机销售达到历史性的250.74万部——之前的2001年是30万台,2002年是70万台,销售收入则达到32.65亿元,净利润8800万元。但是好景不长,2004年,熊猫手机的销售下滑到160万台。 更糟糕的是,财务报告显示,江苏天创拖欠熊猫移动货款和其他应收款累计达12.8亿元,此外,熊猫移动还为江苏天创承担了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债务担保,另外,熊猫移动还被马志平的另一关联企业上海易美拖欠1.62亿货款。 也就是说,狂飙突进的熊猫手机带给南京熊猫的仅仅是纸上富贵。利润被吸进了看不见的财务黑洞。 “南京熊猫的经营性现金流几年来一直是负的,资金回笼能力很差,”上海隆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中余分析说,“2000年南京熊猫的现金流是负1.7亿元,2001年是负5100万,2002年是负近2亿元,2003年是负2196万元,但2004年前三季度的现金流量却达到了惊人负8.5亿元。” 这么大的财务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得从一家叫做上海易美的公司说起。早在马志平名下的江苏天创与南京熊猫合资之前,2001年10月,马志平即与人出资成立易美,主营移动通信设备的研发和销售。这家叫做易美的公司,向南京熊猫支付一定的“借牌”费用后,在自己生产的手机上贴上熊猫手机的标签,也生产熊猫手机。 斯时,马志平并不拥有对易美的控制权,但是很快,控股易美50.12%股权的南京宽频科技股份公司向江苏天创转让了持有的全部易美股权。这使得马志平最终得以控制易美,并进而基本控制熊猫移动。 “马志平私人控制的江苏天创是熊猫手机的全国总代理,这种关系非常容易导致南京熊猫和天创之间发生巨额的资金往来,同时,熊猫移动、天创和易美三家公司的利益也必然搅和在一起。”江苏信泰一位分析师说。 天有不测风云,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状况也瞬息万变,易美的销售开始急剧下滑。截至2004年上半年,易美欠下南京熊猫1.62亿元债款。牵—发而动全身,熊猫移动的财务黑洞最终浮出水面。
求采纳
- Chen
-
1993年,南京熊猫推出中国第一台手机,在合资品牌一统天下的模拟手机时代,卖出过2万多台自主研发的手机。1999年前后,南京熊猫和爱立信在南京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同时生产爱立信和熊猫手机。这个时期的熊猫仍然是市场领先者。 “在第二代手机的推进上我们落后了。”施秋生说,“整个行业纷纷引进生产线、贴牌,很少有企业沉迷于技术和自主研发。而我们太执著于自己的技术开发,开拓市场的速度放慢。”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熊猫急需补齐市场销售的软肋。 “销售是熊猫的薄弱环节。”施秋生回忆说,“我们有自己的产品,也有技术成果,市场也推了,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个时候,曾经的南京郊区邮局员工、手机销售商马志平出现在南京熊猫的视野。 1989年,24岁的马志平开始下海经商。这个“开着凌志车送货的老马”是江苏最大的手机分销商,业界盛传仅仅是科健6388一个型号手机,1999年马志平就卖掉26万部。 2002年2月8日,南京熊猫与马志平夫妇名下的江苏天创公司合资成立熊猫移动,熊猫移动主要负责熊猫手机的生产和销售。马志平则以49%的股权出任熊猫移动董事长。 同年5月,马志平通过其控制的南京合纵从中国高科手里接下了科健信息——上市公司中科健的控股公司,主要负责科健手机的销售——44%的股权,外加7%股仅的委托经营权,从而掌握了科健手机的终端销售渠道。 借助马志平控制下的科健手机销售渠道,熊猫手机销售一路飙升。知情人透露,2002年底到2003年中这半年间,熊猫手机6个月内出货150万台,销售总额达到13.06亿元。这个销售额度几乎是马志平操盘熊猫销售前3年的销售总和。 纸上富贵背后的财务黑洞 在马志平强势推动的销售策略下,2003年熊猫手机销售达到历史性的250.74万部——之前的2001年是30万台,2002年是70万台,销售收入则达到32.65亿元,净利润8800万元。但是好景不长,2004年,熊猫手机的销售下滑到160万台。 更糟糕的是,财务报告显示,江苏天创拖欠熊猫移动货款和其他应收款累计达12.8亿元,此外,熊猫移动还为江苏天创承担了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债务担保,另外,熊猫移动还被马志平的另一关联企业上海易美拖欠1.62亿货款。 也就是说,狂飙突进的熊猫手机带给南京熊猫的仅仅是纸上富贵。利润被吸进了看不见的财务黑洞。 “南京熊猫的经营性现金流几年来一直是负的,资金回笼能力很差,”上海隆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中余分析说,“2000年南京熊猫的现金流是负1.7亿元,2001年是负5100万,2002年是负近2亿元,2003年是负2196万元,但2004年前三季度的现金流量却达到了惊人负8.5亿元。” 这么大的财务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得从一家叫做上海易美的公司说起。早在马志平名下的江苏天创与南京熊猫合资之前,2001年10月,马志平即与人出资成立易美,主营移动通信设备的研发和销售。这家叫做易美的公司,向南京熊猫支付一定的“借牌”费用后,在自己生产的手机上贴上熊猫手机的标签,也生产熊猫手机。 斯时,马志平并不拥有对易美的控制权,但是很快,控股易美50.12%股权的南京宽频科技股份公司向江苏天创转让了持有的全部易美股权。这使得马志平最终得以控制易美,并进而基本控制熊猫移动。 “马志平私人控制的江苏天创是熊猫手机的全国总代理,这种关系非常容易导致南京熊猫和天创之间发生巨额的资金往来,同时,熊猫移动、天创和易美三家公司的利益也必然搅和在一起。”江苏信泰一位分析师说。 天有不测风云,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状况也瞬息万变,易美的销售开始急剧下滑。截至2004年上半年,易美欠下南京熊猫1.62亿元债款。牵—发而动全身,熊猫移动的财务黑洞最终浮出水面。
- u投在线
-
世上第一部手机是1973年4月3日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