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颛
-
贾府的败落,固然是和其子弟多为纨绔,只贪图享受而没有忧患意识有关,但根本原因是贾府的“转型”失败。即没有从一个以武功立功封爵,荫及子孙的大家庭转型以诗书立家、走科举之路来巩固其地位。
冷子兴在《红楼梦》一开始就说到,“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节省,如今外面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在中国古代一个世家要永葆繁荣是很困难的。我以为关键是中国以农耕立国的经济政策所决定的。农耕是一种消极的再生产,在没有疆土大面积开阔、种植技术飞跃的情况下,随着人口增多,土地的压力必然越来越大,最后造成大量流民,引起社会动乱,从而导致一个个王朝倾覆。因为没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不能有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社会财富得不到成倍地扩张,这种历史的循环是必然的,因为农耕经济的潜力几乎不可能根本解决人口剧增的问题。
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人口日多,事务日盛”是必然的。一般说来要保证家庭能应付这类局面,就必然不断地进行土地兼并,以购买别人的土地来缓解本家庭的人口压力。而要增加自己的土地,一是这家不要由败家子当家,能省出余钱从事田地买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这家在权力机构中必须有不间断的代表。
贾府先把希望寄托在身世迷离但背景很深的秦可卿身上,进行了一场政治豪赌,不幸可卿早死。后来再把希望寄托在当了贵妃的元春身上,元春又突然暴亡。没有政治后台,贾府即使勤俭持家,仍然有随时被暴风雨吞噬的危险。在感叹贾府阴盛阳衰的同时,我们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依靠自己家族的男人呢?难道他们天生就是斗鸡走狗的混混?
很显然,贾府的教育是很失败的。我所说的教育是否成功,在当时的背景上,只有一个衡量标准:科举成绩,和子弟的道德无关。像贾雨村这样寒儒出身的伪君子,尽管人品不堪,但在科举上他成功了,也可以说当时的教育在他身上是成功的。
中国自唐末藩镇割据以后,历代王朝特别注意防止武将势力的扩大,对开国武将来说,皇帝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已经非常客气了,像朱元璋那样大肆诛杀战功赫赫的老臣也屡见不鲜。“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让将军享太平”几乎是一个历史规律,从宋代开始,中国历朝基本上是个文官政府,利用武将夺取天下,但鸟尽弓藏,要确保江山的稳固,只能仰仗文官来治理天下。日益完备的科举制度的目的是为文官政府不断地培养、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在贵族和庶民之间,在那个时代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公平和政治公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可以实现的梦想。因此,王朝定鼎后,最值得羡慕的家族不再是开国武将,而是“三代五进士,父子三尚书”之类的诗礼家族。如清代的常熟翁同和家族和南皮张之万、张之洞兄弟。
从《红楼梦》中可看出,宁、荣二公是跟着老皇帝出身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才挣下这份富贵的。可是,在他们的子孙中,竟然没能出一个显赫的文官。在当时,爵位、官职和差事是不同的三个概念。对于祖先有功的贵族子弟,爵位可以世袭,而具体的官职则不能世袭。没有官职就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爵位只是一个荣誉性虚衔。
据冷子兴介绍,宁、荣二公死了后,代化、代善袭了官;代化死了,贾敬袭了官,贾敬因为一味好道,早早把官给了儿子贾珍。荣府那边代善的官由贾赦袭。这里所说的“官”只是没有实际权力的虚职。贾府子弟如果要担任实职,必须走科举那条路。可是贾府几代人,科举的成绩实在太差了。唯一中了进士,可以有出任实职资格的贾敬,却不愿意做官,想做神仙,生生浪费了这个资源。就是那个“自幼酷爱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的贾政,也不是科举出身,由皇帝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后来升了员外郎,这算是真正的实职,可权力不大,也就是个司局级干部,唐代那个颠沛流离一生的“诗圣”杜甫也做过工部员外郎。
到了宝玉这一代,贾珠早死,贾珍、贾琏根本就不读书,不应举。贾府在权力格局中,面临空前的危机,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几个女人身上也是不得已。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贾家对宝玉、贾兰叔侄科举之路所寄托的殷殷希望。
平生恨透了八股制艺、科场文字的宝玉,在续写的后四十回中,出家前和侄子贾兰一起考中了举人。这情节是否是曹雪芹的原意暂且不论,但可以看作是宝玉以中举来报答贾政的养育之恩,他很了解自己这个大家族对子弟科举成功的期盼。
贾府一直盼望着从武将出身的贵族家庭转型为科举出身的文官家庭,可是没有成功,因而其家庭的政治地位也很难有保障。
贾府是肮脏的.不管是荣国府还是宁国府.但是总体看来,荣国府的气象比起宁国府来,要显得好一些.至少在贾母还在的岁月里,表现出一派庄严的大户人家的景象.而宁国府则不然,我想自从秦可卿死子之后,宁国府已经沦落为一个三教九流的娱乐场所.贾敬不问世事,一味练丹修道.尢氏不能管事,贾珍贾蓉越发没了约束.宁国府是最肮脏的.
荣国府与宁国府,就如同两个国度.虽然同是封建型的家庭,但是一个更趋于没落,而一个则明显得让人感觉到一股威严.至少贾母是威严的.是深受人们尊重的.不管是贾府上下也好,还是于贾府有过交道的人也好,贾母至少都是这个家族的灵魂.
宁国府过早的走上了没落的道路.当时主事的尚有秦可卿.而秦可卿很快在一场突出其来的疾病中丧生.然后这个家庭的长者贾敬也因炼丹身亡.这个家庭中可以说上话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尤氏请来了他的娘家人帮忙目不暇接家.可是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做法反而加速了宁国府的沉沦.他的软弱纵容了贾珍与贾蓉父子的淫威.在为父守孝的日子里,父子俩整日在家,射箭投壶,狎妓财博,搞得一片狼籍.所谓诗礼之家有名无实.宁国府的精神文化已经荡然无存.而荣国府则不然,在贾母的威望与凤姐的料理下,尚存一脉斯文.
唯有贾母,养育了贾政这样恪守封建道德的正人君子,唯有贾母挑选了王夫人这样贤慧谨慎的儿媳.唯有贾母能对凤姐这样有管理才能的人授以大权.并让整个家上上下下有条无紊的运作.唯有贾母,能培育出像元春宝玉这样的少年才俊.元春和宝玉的早期教育受业于贾母.即使拿到现在来看,元春当得上一个美女作家的称号.而宝玉也可以作为一个少年写手.当然,在贾府也有贾赫与贾琏父子这样的人与宁国府臭味相投.但整体上还没有大的越界行为.没有撼动整个家族的精神主骨.
在贾母的支持下,大观园才表现出一种与外界不同的文化桃源的气息.红楼梦里的儿女们才有这么丰富而有趣的精神生活.我们拿贾府的少爷小姐丫环戏子跟别的家族比较,就大看得出贾府文化的独特之处.像妙玉,像宝钗,像凤姐,像秦钟,都因为沾了大观的气息,才显得有那么一点斯文味.不然,凤姐李纨宝钗也不过就是大家闺秀,与常人无异.而妙玉,如没有贾府率人拜访,没有宝玉的访梅,没有湘云黛玉的联诗,没有惜春与她的奕棋,她的青春应该是多么的寂寞!而湘云惜春宝琴李纹刑岫烟等人,也因为来到了大观园里面,沾了这里的灵气,而变得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给我的感觉.大观园就像现在的大学.什么样的大学呢?集文学音乐美术一体的吧.而贾母则是这所学校的校长.这个学校天生的就有一种集聚人气的凝聚力.
贾府给人的气息是很不同的.除了封建帝王赋予这个家族的显赫的权势,这个家族本身的管理也是使得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他们拔一根汗毛都比平常人的腿粗.你看他们家的仆人都置有田地,有自己的丫环,赖大家的还可以外放做官.如果不是一个开明的家庭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看<三言二拍>的时候,就可以从里面的故事中看出这一点.那就是一旦为奴,一般就终生为奴了.而丫头,则要么作为主子的侍妾(这还算混得比较好的),要么外放卖给人家.我们看到要荣国府里面,有很多丫环都得到了一些优待.平儿秋桐之类的我们就不说了.其他一些人,在抄捡大观园以前的命运都还算不错.基本上贾府外放他们没有向他们的家庭索要金钱,大大方方的放了.而如果要让他们自己挣这笔赎身费,他们得花很多年才挣得下来.这一切因为有贾母在,有贾母压住阵脚.所以荣国府才没变得像宁国府那么糟糕.整个荣国府表现出一种歌舞升平的气象.跟宁国府的日薄西山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贾母的存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族衰落的现实.但是她做到了她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因为她的存在,贾赫贾琏才不敢为所欲为,至少保护了黛玉免遭尤二姐和香芙的命运.在她有生之年,鸳鸯是幸福的.因为她的存在而使得贾赫没有得逞.袭人晴雯也勉强算是幸福的,因为她们与宝玉相伴,宝玉至少可以算得上大观园里面比较优秀的男孩(而不是男人),他没给这些女孩子们带来什么压力,而更多的是疼爱与关心.不管是哪一个丫头,相信陪伴在宝玉身边都是快乐的.因为宝玉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拿他跟贾环,贾琏贾瑞贾芸贾芹等人比起来,他是优秀的.很多人甚至在心里暗恋着他,像妙玉,晴雯,黛玉,宝钗,甚至平儿和香芙等.都或隐或现的表现出这种感情.这为王夫人所不容.而贾母显得鞭长莫及,在邢夫人的发难下,凤姐的势力消退了,王夫的的势力也消退了,随着这两股的势力的消退,贾母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因此导致了这里面某些人的不幸.而这种不幸在其他的大家庭中是司空见贯的.在贾府她们却相对的享受了很长时间的和平.
贾母的存在不知成就了多少家庭的幸福.且不说家下的仆人,丫环的家庭.就是刘姥姥也从中获取了不少的好处.从一个赤贫的家庭变成一个土财主.贾母死了之后,贾府的一切都变了.看看,抄捡荣国府,连贾府的千金之驱巧姐,也流落不知何处,后来得到刘姥姥的出手才得以保全.看看不可一世的妙玉,也遭受了强盗的劫持.王熙凤的积怨一下子浮出水面,没有了贾母的支持,连这个女强人也都无力维持,最终走向末路.这个家庭遂从政治经济精神文化方面彻底瓦解了.也许你会说这些并不都是贾母的死去造成的.但是如果贾母在,谁又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去做?贾母的死去使得维系这个家庭的最后一根保险绳断了.一个一直没有倒下的业已倾颓的大厦彻底的覆败.
- 康康map
-
(一)经济危机
贾府的官爵俸禄很少,元春的赏赐有限,因此贾府主要靠贵族庄园的地租。但是这些赖以生存的贵族庄园在贾府的残酷压榨下早已经露出凋敝迹象,再加上旱涝灾害频繁侵袭,贵族庄园的收入日渐枯竭。
王熙凤曾主张裁减丫鬟,王夫人却认为如今的小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排场,如果再裁减就太不成体统了。
探春也想过模仿赖大家的花园的经营模式,用大观园里的花花草草做些买卖,薛宝钗则立刻提醒探春不可见利忘本。
贾府在收入日渐枯竭的条件下,仍不能放下贵族的架子,不能不维持体面,不能不挥霍浪费。
到后来,秋宴上的米饭到了按人头定量的程度;为了应付贾母的八十寿辰,竟然要变卖家用器皿;贾赦还不起孙绍祖的五千银子,居然将女儿迎春嫁给他抵债;王熙凤的药方里得用二两人参,硕大的贾府竟然拿不出来。
(二)内部矛盾
为了金钱和权利,贾府内部展开了或公开或隐蔽或正面或迂回的斗争。
王熙凤处在家族权利斗争的中心,又受宠于贾母,因此她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扩张势力。赵姨娘为了为庶出的儿子争夺权利,竟然采用魇魔法来对付王熙凤和贾宝玉。尤氏也视王熙凤为眼中钉肉中刺,伺机奚落她并拉拢她的仇敌。邢夫人对王熙凤也极其怨怒,因此在“绣春囊”事件大作文章。仆妇丫鬟们强忍着王熙凤的尖酸刻薄,背地里却大骂她“巡海夜叉”。
等王熙凤从权利的宝座上跌落,探春接替。探春才能出众,但她是庶出,地位不坚固,她兴利除弊的做法,得不到醉生梦死的老爷们的支持,只好草草收场。
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矛盾重重,嫡庶明争,妯娌暗斗,婆媳不和,父子成仇,夫妇相悖,兄弟反目......
- wpBeta
-
贾府衰落原因
(一)经济危机
贾府的官爵俸禄很少,元春的赏赐有限,因此贾府主要靠贵族庄园的地租。但是这些赖以生存的贵族庄园在贾府的残酷压榨下早已经露出凋敝迹象,再加上旱涝灾害频繁侵袭,贵族庄园的收入日渐枯竭。
王熙凤曾主张裁减丫鬟,王夫人却认为如今的小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排场,如果再裁减就太不成体统了。
探春也想过模仿赖大家的花园的经营模式,用大观园里的花花草草做些买卖,薛宝钗则立刻提醒探春不可见利忘本。
贾府在收入日渐枯竭的条件下,仍不能放下贵族的架子,不能不维持体面,不能不挥霍浪费。
到后来,秋宴上的米饭到了按人头定量的程度;为了应付贾母的八十寿辰,竟然要变卖家用器皿;贾赦还不起孙绍祖的五千银子,居然将女儿迎春嫁给他抵债;王熙凤的药方里得用二两人参,硕大的贾府竟然拿不出来。
(二)内部矛盾
为了金钱和权利,贾府内部展开了或公开或隐蔽或正面或迂回的斗争。
王熙凤处在家族权利斗争的中心,又受宠于贾母,因此她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扩张势力。赵姨娘为了为庶出的儿子争夺权利,竟然采用魇魔法来对付王熙凤和贾宝玉。尤氏也视王熙凤为眼中钉肉中刺,伺机奚落她并拉拢她的仇敌。邢夫人对王熙凤也极其怨怒,因此在“绣春囊”事件大作文章。仆妇丫鬟们强忍着王熙凤的尖酸刻薄,背地里却大骂她“巡海夜叉”。
等王熙凤从权利的宝座上跌落,探春接替。探春才能出众,但她是庶出,地位不坚固,她兴利除弊的做法,得不到醉生梦死的老爷们的支持,只好草草收场。
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矛盾重重,嫡庶明争,妯娌暗斗,婆媳不和,父子成仇,夫妇相悖,兄弟反目......
以上资料来自网友空间。
- 黑桃花
-
1、历史原因:贾家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封建社会必然走上灭亡,这也就注定了其衰亡结局。
2、社会原因:
a、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到《红楼》描述时其他三家已相继衰亡,这势必也加速了其衰亡的速度。
b、秦可卿死后,尤其是贾元春死后,贾家最后一根稻草也就从此消失了。
3、人为原因:
a、贾府骄横奢侈,全凭老底子,尤其是建大观园后,从经济上大不如前;
b、贾家的官是越做越小,基本都凭世袭和捐得,实力不够;
c、儿孙不学无术,也应了“富不过三代”的老话;
- 桃桃
-
贾元春死了以后贾府就衰亡了吧!还有贾赦、贾珍,贾琏等人因为她的地位而有恃无恐地进行打点进贡,太监勒索,开支日繁。也加速了这个封建家族的衰落灭亡。第五回关于元春的判词,写道: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外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而且她的死也和当时的家族之争有关系。
- ardim
-
因为腐败,大观园就是当时上流社会的缩影,你看古代皇帝的江山是如何沦陷,那贾府也就差不多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 西柚不是西游
-
奢侈,只知享乐
- kikcik
-
骄横奢侈,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