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
-
板块碰撞。当板块和板块之间发生碰撞,这就会产生撞击力。
- 黑桃花
-
地震的行程方式不一样,有时候是海啸引发的地震,有时候是火山爆发引发的,有的是地壳运动引发的。
- 苏州马小云
-
沙土是在不断的堆积过程当中的,再加上地铁的板块可能会受到宇宙磁性的影响,发生移动从而形成地震。
相关推荐
海西板块的历史发展
早在国家十一五规划里,就已提出发展海西经济区。在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再次提到要加快海西地区以及其它台商投资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以福建省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三省部分地区的一个优势独特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的发展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协作,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通过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群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形成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对外开放新的通道。海西板块替代重庆板块在当前市场整体退潮时刻,区域经济板块成为了资金的新目标,近期资金兵力已经将重点放在这个区域概念的发掘上。今天投资者就可以看到发掘的结果,从前面强势的重庆板块到今日启动的海西板块,似曾相识的走势将带来另一个高投资收益区。2023-07-28 17:09:051
海西板块的介绍
是股票用语。所谓的海西板块就是指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所连带的股票板块。2023-07-28 17:09:181
求解 “今朝参军保祖国,明日返乡建海西 ”建海西是什么意思?
海西就是台湾海峡以西福建省的地区海西板块这个说法最早见于改开之初,后来股票市场中,福建企业及与台湾有关联关系的,都被称为海西板块2023-07-28 17:09:462
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简介
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是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的直属控股企业,作为国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已被列入福建省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是国家汽车工业不可替代的“海西板块”。作为促使福建汽车工业成为“海西”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关键因素,新龙马汽车的发展广受关注。公司于2004年10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6500万元人民币。2011年4月,公司总部从福州迁入龙岩,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人民币,在龙岩建设新龙马年产30万辆汽车扩建项目,以微车产品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微卡、MPV、SUV、轿车、新能源汽车等系列商用车、乘用车产品,目标打造福建省及华东地区最大的小型车生产基地。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发动机工厂的技术经验,建设年产30万台发动机项目,一期主要生产1.0L/1.25L两种排量、前置前驱/前置后驱两种搭载型式、自然进气/涡轮增压共六种基本机型,其中1.0L涡轮增压机型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小排量微车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填补福建汽车工业发动机工厂的空白,最终形成福建汽车自己的发动机设计、研发与生产能力。目前,占地1500亩、总投资超20亿元的一期汽车扩建项目已于2011年5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将于2012年9月建成投产。项目先期达产15万辆微车的生产能力,最终形成30-50万辆的产能。同时,与五菱集团合作的年产30万台发动机项目已于2011年11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将于2013年正式投产。该发动机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超1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项目先期达产15万台汽车发动机,最终形成年产30-50万台的产能。随着30万辆微车项目以及30万台发动机项目的顺利实施,新龙马首款车型将于2012年9月份下线,届时,新龙马汽车将正式扬帆起航、驰骋华夏,在中国汽车行业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为民族汽车的崛起贡献力量! 一期汽车扩建项目占地1500亩、总投资超20亿元——在福汽集团强大背景的支持下,福建新龙马汽车以庞大的建设规模正式开启了进军汽车行业的步伐。整个项目目标明确、条理清楚,规划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技术研发中心及相关配套工程的现代化工厂,项目先期达产15万辆微车的生产能力,最终形成30-50万辆的产能。在项目建设期间,新龙马汽车充分发挥“质量为重、效率创先”的战斗精神,一期15万辆汽车扩建项目经省发改委核准并报国家工信部备案已于2010年9月25日获正式批准,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2011年及2012年的重点项目之一,并于2011年5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将于2012年9月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将实现整车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润8亿元、税收6亿元,解决6,000人以上就业。同时,带动50家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及其他相关行业投资30亿元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解决10,000人以上就业。 2011年5月17日,新龙马汽车与五菱集团举行发动机新建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成功迈出了新龙马汽车年产30万台发动机项目的第一步。同时,2011年11月7日,该项目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宣布年产30万台发动机项目建设正式开工,将于2013年正式投产。发动机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超1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1.0L/1.25L两种排量、前置前驱/前置后驱两种搭载型式、自然进气/涡轮增压共六种基本机型,而1.0L涡轮增压机型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小排量微车用涡轮增压发动机。项目先期达产15万台汽车发动机,最终形成年产30-50万台的产能。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润3亿元、税收1亿元,解决3,000人以上就业。同时,带动龙岩地区引进更多具备雄厚实力的原材料供应商和发动机零部件企业。 福汽集团汽车研发基地(含新龙马汽车研发中心和福建奔驰研发中心)位于福州高新区海西园,占地面积160亩,总投资16亿元,第一期已于2011年动工,将建设福汽研究院大楼及实验中心楼、整车实验室、零部件及电气实验室、造型中心等;二期计划建设科技大楼、研发大楼、综合大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2013年完成全部建设并投入使用。该研发基地具备每年新开发1款全新车型及每年试制50辆样车的试验研究能力,并拥有2000人左右的专业研发队伍。2023-07-28 17:10:071
鹰潭文明城市作文
不断完善的海西现代交通网络,极大地推动了20城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往来。记者 祝敏松 摄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30个年头,改革开放春潮滚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风生水起、气象万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思路的探索、形成和实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福建的实践,伴随着福建改革开放30年的宏伟历程。 这是一片蓬勃发展的热土。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的梅州、潮州、汕头、揭阳,20座城市矗立于海峡西岸,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对外开放、服务全局。于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板块,崛起于祖国的东南沿海。 大机遇、大变革,千载难逢;大挑战、大跨越,千山万水。同处海西的闽浙赣粤4省20市8000多万人民,豪情满怀、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正致力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转变观念、打通关卡,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四省融通中逐步形成 20座城市,一片热土。30年来,这片热土上发生的变化,演绎着的传奇,都离不开这相连的山水,相近的文化,相亲的骨肉之情。 在漳州平和县和潮州饶平县交界处的深山窝里,有一个小村庄,叫矮子坑村,分属闽粤两省管辖。村民们讲客家话,祖祖辈辈户插户、屋挨屋居住着,相互帮忙,相互照顾。前年6月山洪暴发,一户福建村民的房屋倒塌。广东村民不约而同地请他来自家居住。去年,广东村民王火源要盖一幢新房子,福建村民也纷纷伸出援手帮忙。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海西20城,就在这种互助互通中发展着、融合着。 30年来,闽浙赣粤4省尤其是边界地区的交流合作,更如涓涓细流,点点滴滴,长年累月,终于汇成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澎湃大潮。 大潮所至,地理如何阻隔! 道路通,百业兴。改革开放,特别是海西战略提出以来,福建与周边三省区域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形成。比蜀道更难的闽道,渐成通衢。 长期以来,福建只有一条鹰厦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 1986年以后,福建对鹰厦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 海西战略提出以后,福建铁路建设骤然提速,近4年每年至少开建一条高等级铁路。目前,连接温州、福州的温福铁路,连接福州、厦门的福厦铁路,龙厦铁路,都在紧张建设中。西起江西向塘东至福建莆田的向莆铁路,将厦门、汕头、深圳三经济特区“串起”的厦深铁路,已于2007年底开工建设。未来4年,福建境内将新建成铁路1200公里;至2020年,将新建、改建铁路约3000公里。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也缩短着海峡西岸城市间的距离。 2004年,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漳龙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使福建提前一年实现各设区市4小时内通达省会城市的目标。福厦漳高速公路,连接福州、泉州、厦门和漳州,正由现在的双向四车道扩大为八车道。目前,从闽浙交界处到闽粤交界区,行车时间已缩短至原来的1/3。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高速公路计划建设里程2061公里,让绝大部分县市30分钟内上高速。届时,福建将有4条高速公路大通道与江西相连,各有2条高速公路与浙江、广东相接。 交通设施的完善,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海西20城交流合作的地理限制,极大地推动了海西20城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往来。 自从诏安县太平镇通往广东饶平县渔村镇的水泥乡道修通后,两省的村民往来更加频繁了。平时太平镇放电影或演戏,渔村镇坎下村村民张颜顺,就常带着家人“跨省”去看。前年台风,村里通往饶平县的大桥被洪水冲毁。村民正为救灾物资运不进村发愁时,饶平县民政局人员却带着救灾物资来了。原来,广东省的救灾物资从高速公路借道诏安县的乡道运到了坎下村,诏安县还派出大型推土车为他们清除途中的塌方。 道路这一有形关卡的畅通,促进了区域内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与激荡,带来了政策层面上各种无形关卡的畅通,开辟了省际交往更为广阔的空间。 江西上饶市位于赣闽浙皖四省交界,根深蒂固的“农业立市”思维,让上饶的区位优势无法转换成经济优势,错失了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和90年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面对新世纪新机遇,上饶提出“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思路。 上饶“通江达海”的强烈诉求,得到福建省的热烈回应。去年,福建热情邀请上饶在海峡西岸网洽会上免费设立展馆。 借助海西网洽会的知名度,上饶宣传自己的投资环境,短时间就取得成果:有意在内地投资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台湾海峡协会,登录上饶馆后,及时与万年县联系,并前往考察,目前项目正在洽谈中;德国法兰克福一家设备器材公司多次咨询万年县一家公司的自动设备……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共同诉求,也推动了区域内部大通关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福建拥有海峡西岸最多的港口。海西港口立足于成为大陆通往海峡东岸(台湾)的一个主要门户港,成为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今年3月19日,厦门和赣州《关于加强两地口岸合作、推进赣州无水港建设的协议》签约仪式在赣州举行。 “从2005年6月28日第一单集装箱从赣州东站发往厦门起,公司通过海铁联运的集装箱每年翻番,2005年204个标箱,2006年508个,2007年1068个,赣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陆‘无水港"。”提起闽赣口岸“铁海联运”方式,厦门港务物流赣州分公司业务代表汤熙用数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铁海联运”是福建省发挥港口优势,为省内山区和内陆省份服务的一项具体举措。它将铁路和港口连为一体,内陆货物从铁路运输到港口后无需再办理其他运输手续,可直接装船运输。 近年来,福州、厦门海关全面加强与周边海关的区域协作,开通了厦门港与三明、江西南昌、广东梅州等地的多条“海铁联运”绿色物流通道,实现内陆省区铁路运输与海运的顺畅衔接,享受“港口就在家门口”的无水港的便利。 2007年9月,福建又出台一系列关于鼓励中西部省份从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规定。 快捷的交通网络,迅捷的通关速度,大大增强了海西20城之间的经贸互动,也进一步凝聚了海西20城齐心协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共识。 区域协作、经济整合,海西20城总体实力在“海西板块”中共同提升 当今世界,以地缘经济为纽带的区域整合势头发展迅猛。加强区域内部经济的合作与协调已经成为振兴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 海西20城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省际区域协作不断深化,区域经济不断整合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国内各地区之间更要互相开放。要打破封锁,打开门户……大力促进横向经济联系。” 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精神,提出和实施了“大念山海经”的发展战略,促进省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 上世纪90年代,我省加强省际区域协作,广泛开展了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元的联合与协作。福建与周边地区成立了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协作区、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闽粤赣三边经济技术协作区和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四个跨省区域协作组织,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探索中不断推进。 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进程、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发展新形势,福建省委、省政府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于2004年提出并开始实施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海西建设是区域共同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区域内各个城市的共同愿望,不仅为福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对此,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姜增尧深有体会:“温州有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长三角不可能完全介入,珠三角地缘比较远,因此,我们要乘上海西这艘船。” 随着海西影响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温州客商越过闽浙边界的福鼎分水关,到海西各地投资创业。在宁德,除了福鼎处处有温州商人的足迹外,在闽东其他各县(市、区),能闯敢试的温州人都十分活跃。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从浙南温州、台州等地前来闽东创业的客商不下5万人,创办各类大小企业10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 粤东地区人多地少。同处海西这一区位特点,让他们想到利用福建丰富的农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与漳州、龙岩和三明市开展农业合作。汕头每年从福建调入大量的蔬菜、花卉等农业物资。特别在台风季节,漳州、龙岩、三明等地大力支援,年年帮助汕头度过台风过后的蔬菜短缺难关。 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腹地的闽浙赣地区在生态环境、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近年来,闽北、赣东、赣南、浙西南等区域都提出建设绿色产业区。江西提出要建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的基地、劳动力输出的基地和旅游观光的‘后花园"”;浙江丽水将自身发展定位为“秀山丽水,浙江绿谷”,衢州提出“抓住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两大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定位;福建南平则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腹地”,形成以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为核心,绿色农业、生物医药产业、绿色旅游业等绿色产业优势互补的绿色经济聚集区。 今年5月12日,来自闽浙赣粤4省20个城市的代表聚集武夷山,共同签署了《海峡西岸20城市环境保护协作武夷山宣言》,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协作,携手保护生态环境,共同推动科学发展。 共同打造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中国绿谷”,成为闽浙赣地区将丰富的资源、区位、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优势, 推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海西20城经贸往来如日中天,四省间的旅游合作也如火如荼。 广州——福建三日游已成为广东旅游的经典线路,闽南游已成为潮汕地区游客周末度假的主要线路,而赴闽西的自驾车游也是潮州市旅游局每个黄金周的保留项目。 在衢州市旅游局市场部,记者读到一份《浙赣闽皖边际游线路手册》的宣传资料,其中“衢州——武夷山三日游”被作为该市重点推介线路。衢州市旅游局副局长郑兵认为,跨省旅游合作对于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旅游产业都有直接推动作用,衢州市将在主动对接中加大合作力度,提升区域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凭着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政策,依靠国家各部委和各大央属企业的大力助推,在海西20城的共同努力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开始显现磁吸和辐射效应,产业集聚不断升温,区域内要素流动速度加快,中国经济版图中的“海西板块”强势崛起。 百姓受益、社会和谐,海西20城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推动了发展,海峡西岸20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使海西20城8000多万人民得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海西人民共同享有。 闽北赣东交界处有一个葫芦形田畈,“葫芦”的顶部是鹰潭贵溪市樟坪乡西排村,底部是南平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 几十年前,山头村建了一座小水电站,虽然装机容量很小,但还是用木头电杆,把照明电送到西排。1998年,山头村实施农网改造用上高压电,西排村也实现了同步改造,而且水泥电杆往山头村民农田中间过,也没谁说要一分钱补偿。 去年,经多方努力,光泽电信公司又为西排村安装了程控电话。目前,山头村正在搞电视光纤联网工程,过不了多久,电视光纤也会拉到西排村……一桩桩一件件,西排村巧用山头村这个“支点”,只花很少的钱,就为村民办成几件大事。 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海西人民共同分担。 赣州是我国最大、世界著名的脐橙生产、加工基地。春节前后持续雨雪冰冻灾害,让脐橙主产区的赣南果农们个个眉头紧锁——冰冻不仅冻坏了他们的果树,也冰封了脐橙的销路。 同在海西天空下,福建各界危难时刻伸援手。从政府部门、大型企业、批发商到零售商,都积极行动起来,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赣南脐橙滞销问题。 2月10日,春节假期尚未结束,福建省经贸委即向我省赣南脐橙的主要销区贸发部门下发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当地果汁生产企业、水果经销商、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以及批发市场水果经营大户与江西方面接洽采购事宜。 作为福州水果最主要集散中心的福州果品批发市场,一方面为江西来的水果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对赣南脐橙的销售减免手续费,免费为驾驶员和江西来的经销商安排住宿;另一方面优先安排批发摊位,保证水果快速销售;同时,还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帮助经销商了解市场状况。 经过多方的努力,赣南果农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 利民为民的举措,海西人民相互借鉴。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6亩,而人均林地面积4亩,南平、三明、龙岩等林区,农民人均林地面积高达14.51亩。 长期以来,由于集体林产权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林业发展缓慢,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 1998年9月,永安市洪田村诞生了一个“分山到户”的决议,洪田村成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小岗村”,为全国林业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探索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敏锐地意识到,推进林改,是山区林区走出困境、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很快,我省做出了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及时推广洪田村的经验。 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永安林农在全国第一个喊出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心声。 福建的林改经验迅速在江西、浙江等周边省份得到推广。如今,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铺开。 社会平安,海西人民共同维护。 闽粤赣边界龙岩、梅州、赣州三市自1996年建立治安联防协作关系,10多年来,协作区各成员单位刑侦民警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作战,有力打击了各类跨区域、流窜刑事犯罪活动。 2007年10月16日,龙岩市公安局接到江西瑞金警方的协助请求——瑞金市某食品公司出纳曾某携带公司农民工工资款24万余元,乘车向龙岩方向潜逃,请求协助拦截抓捕。当晚8时许,犯罪嫌疑人曾某在龙岩永定县落网,24万元工资款被悉数追回。 统计资料显示,仅2007年,各协作单位为兄弟县局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94宗,其中重大案件218宗,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259名,追捕网上逃犯133名,追缴赃款赃物价值309.6余万元。 生态文明,海西人民共同建设。 闽西、粤东同饮一江水。发源于长汀的客家母亲河汀江,自北向南穿过龙岩市的4个县一路奔流而下,进入广东省境内被称为韩江,流经梅州、潮州、汕头、揭阳等地,也是潮汕人的母亲河。 为了保护这条闽粤两省的共同母亲河,2003年8月,闽粤赣十三市党政领导第八次联席会议修订通过的协作章程中有一条规定:“加强区域内江河流域等水系的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8月初,根据广东蕉岭县群众反映,武平县立即处理本县象洞乡养殖业污水排入蕉岭多宝水库的问题,迁走养殖场,圆满解决了这起跨省界水污染事件。 2006年龙岩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汀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汀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流域各县(区)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确保了河水的甘甜。 目前韩江水质达到国家优良标准,是广东水质最好的饮用水之一。 优势独特、先行先试,海西的对台前沿平台优势充分发挥 闽台两地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使福建成为两岸区域经济整合的桥梁和纽带。 自1981年第一家台资企业来闽落户,到上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国务院陆续批准在福建设立四个台商投资区,再到2004年海西战略提出后,我省积极拓展“六求”作为,闽台交流合作由单向到双向、由点到面在多层次、多领域全面展开,一直走在大陆各省前列。 福建的最大优势在于对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并且得到各方面的强烈呼应,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海西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 近年来,随着台海局势的不断缓和、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不断在对台合作中占得发展先机。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成为中央惠台政策的实验区和先行地,成为开展两岸文化、教育、科技以及人员交往交流的前沿平台,成为两岸产业对接和经贸合作的连接点。 “5·18”、“6·18”、“9·8”等一系列展会,成为海西对接台湾的平台。 5月18日,第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州举办。为让海西人民共享两岸经贸交流成果,今年海交会首次设立海峡西岸经济协作区板块展,展示协作区投资环境和协作发展的成果,成为“立足海西、联结两岸、面向世界”的一流经贸盛会。 今年的“6·18”,正式更名为“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成为海峡两岸重要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推动两岸产业界、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促进闽台产业对接和海西产业优化升级。 此外,漳州“花博会”,以花为媒开两岸花卉交流先河,为两岸农业企业创造了更多商机;莆田“艺博会”,推动两岸的文化和经贸交流;晋江“鞋博会”,通过举办海峡两岸鞋业沙龙、继续设立中国台湾馆以及携手台湾东森电视台展开媒体合作等经贸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打好海西牌…… 借助各种平台,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已经成为海西20城的共识。各城市对两岸交流合作都有更多期待,也做好了充分的联动准备。 借助海西的平台,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是浙南温州、丽水、衢州三市的共同愿望。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潘平平说,温台农业互补性强,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农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温州希望能借鉴漳州和福州的经验,向国家申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 潮汕、梅州等地都与台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海西战略提出后,粤东各地积极融入海西,充分发挥对台交往的优势,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去年10月,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在汕头市举行。交流会同期举办的“两岸产业合作与企业创新”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认为,地缘相近是汕头、台湾两地合作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汕头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主动、积极地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密切跟台湾的合作。 揭阳与台湾交往也源远流长。6月初,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在与来访的厦门党政代表团座谈时提出,要成立揭阳台商协会,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大力引进台资,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中体现揭阳的作用,凸显揭阳的特色。 大力吸引台资,也是江西实施大开放战略的重要方面。江西连续10届参加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连续4届举办赣台经贸洽谈会。得益于海西的平台效应,通过办“赣台农业恳谈会”、“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赣台交流合作成果迭出,在赣台资逐年增加,台湾百大企业已有十余家落户江西。 发挥对台优势,着力先行先试,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区域内各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途径。 广泛认同、士气高昂,20城共同把海西建设推向新阶段 2007年10月,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说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已经成为党中央的决策和全党的意志,获得了方方面面的广泛认同。 海西20城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把握海西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就在这一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海西主体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向上的良好势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增长15.1%;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284亿元,增长26.8%。在对台交流合作方面,2007年全省新批合同台资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三成,对台小额贸易进出口达638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五成多;全年“金马澎旅游”成行1271个团组3.08万人次,是前三年累计数的一倍多,接待台胞超过80万人次,进一步凸显了福建对台先行先试的作用。 2007年,温州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57亿元,迈入GDP超2000亿元城市俱乐部。 梅州市GDP1978年才8.2亿元,到2007年突破了400亿元,经济增速创13年来新高。 2007年,抚州全市引进外资134个亿,其中有四成来自福建;有6万多福建客商在抚州兴业,在抚州的闽企超过1500家,有10多位闽商成为抚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 就在这一年,福建提出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福建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深化项目带动,实施品牌带动,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构建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推动全国区域合作的平台、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平台。 抚州市委书记钟利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西先行,我们要推动运作机制对接,把抚州建成承接闽商、台商产业转移的基地、海西农产品供应基地,还要把抚州建设成为闽台生态旅游示范区。” 衢州江山市市委书记傅根友认为,江山作为“浙闽咽喉”,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一些产业协作在已有基础上,应继续先行。 …… 从这一年开始,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间的合作进入一个新时期。 2007年召开的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扩大对内开放,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同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007年底出台的《汕头市“十年大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把汕头建成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经济协作区重要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板块、沟通珠港澳与泛珠三角区域重要通道。 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这是继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又一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未来的海西城市群应凭借自身良好的生态本底、活跃的经济氛围、两岸同源的文化优势,在国家的支持下,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努力建设成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连接‘两洲"、辐射中西的沿海增长极,两岸文化交融、社会和谐的示范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区”。 6月16日,福建9市和毗邻的浙江温州、江西上饶、抚州、广东汕头、梅州等市在福州签署协议,成立海峡西岸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联盟。 联盟将加强区域人才网络合作,构建区域间网上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共同组织区域间、城市间的网上招聘会;在地缘相近的城市之间、台商相对集中的区域之间、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之间定期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项目成果交流洽谈会等;在人才智力引进、人才培训、人才派遣、劳务合作等人力资源服务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 6月18日,首届海峡西岸20城市工商联协作恳谈会在福州召开。海峡西岸20城市工商联负责人围绕“交流、协作、发展、共赢”这个主题,共同探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推动海西区域内工商联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闽浙赣粤20城市工商联的资源优势,促进城市间的经贸往来,共享海西科学发展的成果。会上还签署了《海峡西岸20城市工商联协作框架协议》。 ……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区域,包括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在内的区内20城,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写下壮丽篇章。 如今,党的十七大向海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历史赋予海西人民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蓬勃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满载着海西20城市繁荣发展的共同愿景,扬帆远行。 (记者 刘 辉 赖文忠 吴美章 潘绣文 郑武平)2023-07-28 17:10:231
海西概念
简介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由来已久,是在福建省原有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海峡西岸繁荣带战略基础上提出的。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编辑本段]背景 之所以要规划海西经济区,从国家层面来说,这个经济区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前沿,它的发展对于促进两案的经贸往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海西开发区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有利于这几个发达地区的进一步协作。而从中部崛起角度来看,加快海西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新通道。最后,就福建省自己来说,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其区位优势,以及一些政策优势。早在国家十一五规划里,就已提出发展海西经济区。在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再次提到要加快海西地区以及其它台商投资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2007年,福建省政府也出台了《海西经济区建设纲要》,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加强,加快先进的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全方位地发展商贸与金融。根据规划,未来将以福州、厦门和泉州作为三大中心城市并赋予不同的功能定位。首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今后四年,福建高速公路平均年投资300亿元以上,建成“两纵四横”主干线;港口年投资近100亿元,2012年将形成3个亿吨大港;此外还将完成“两纵三横”的铁路网络建设和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布局。[编辑本段]汕厦经济带 海西范围很广,为使其建设更有成效,要从实际出发,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打造若干经济带。 汕厦经济带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汕厦经济带,是指从汕头到厦门之间的沿海地带,这一区域的发展条件十分优越。汕头至厦门这一地带前有大海可延伸到台湾,后有闽西老根据地可延伸到江西,东可接受福州至厦门的金三角的辐射,西可接受广东珠三角的辐射,海洋资源丰富。汕头 、厦门有良好的港口,建设好汕厦经济带,意义极其深远。汕厦经济带离台湾很近,其中汕头离台湾的距离仅180海里,仅次于福建的厦泉漳,是广东离台湾最近的地区。这一地带都属闽南语系,历来在人缘、地缘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台商在汕头及粤东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打造汕厦经济带会更加有利于海峡两岸的联系和人员往来。广东的粤东会议提出,汕头及粤东要加大对台经贸工作力度,推动粤东地区发展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促进汕头与金门、南澳与澎湖等地各种方式的直接三通,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尤其是福建省、江西省的经贸合作。打造汕厦经济带,必将凸现这一地带承接台湾资金、技术和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打造汕厦经济带能使汕头及粤东实质进入海峡西岸范围,也就能享受国家及有关部委给予的相关政策。打造汕厦经济带,把汕头及粤东地区实质纳入海西经济区范围,作为与台湾合作的特殊地区来发展,这就需要得到广东和福建两省的支持,定期召开会议,共商汕厦经济带的发展大计 使汕头到厦门这一沿海地区重新崛起,形成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促进海西经济区的建设。海西范围很广,为使其建设更有成效,要从实际出发,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打造若干经济带。 汕厦经济带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汕厦经济带,是指从汕头到厦门之间的沿海地带,这一区域的发展条件十分优越。汕头至厦门这一地带前有大海可延伸到台湾,后有闽西老根据地可延伸到江西,东可接受福州至厦门的金三角的辐射,西可接受广东珠三角的辐射,海洋资源丰富。汕头 、厦门有良好的港口,建设好汕厦经济带,意义极其深远。汕厦经济带离台湾很近,其中汕头离台湾的距离仅180海里,仅次于福建的厦泉漳,是广东离台湾最近的地区。这一地带都属闽南语系,历来在人缘、地缘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台商在汕头及粤东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打造汕厦经济带会更加有利于海峡两岸的联系和人员往来。广东的粤东会议提出,汕头及粤东要加大对台经贸工作力度,推动粤东地区发展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促进汕头与金门、南澳与澎湖等地各种方式的直接三通,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尤其是福建省、江西省的经贸合作。打造汕厦经济带,必将凸现这一地带承接台湾资金、技术和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打造汕厦经济带能使汕头及粤东实质进入海峡西岸范围,也就能享受国家及有关部委给予的相关政策。打造汕厦经济带,把汕头及粤东地区实质纳入海西经济区范围,作为与台湾合作的特殊地区来发展,这就需要得到广东和福建两省的支持,定期召开会议,共商汕厦经济带的发展大计 使汕头到厦门这一沿海地区重新崛起,形成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促进海西经济区的建设。[编辑本段]《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纲要》提出,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率先实现现代化。 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全国发展大局的积极步骤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集中体现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基本原则: 突出发展,突出对台,突出统筹,突出创新,突出为民,突出落实 总体目标: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开创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新成就 发展态势: 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对外开放、服务全局 主要任务: 1.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壮大战略产业,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工业等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大纺织服装、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光电、软件等产业;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发展蓝色、绿色、高优农业三大产业带;构建“五区两带”旅游发展格局,建设闽南商贸滨海旅游区、闽北生态文化旅游区、闽中商务休闲文化旅游区、闽东山海畲乡民俗旅游区、闽西客家文化红色旅游区以及东部滨海蓝色生态旅游带、西部绿色生态旅游带;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2.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推进海港与空港、电源与水源和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信息网、电网、供排水网和燃气管网的建设,建立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立现代化信息传输网,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3.构建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 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加快构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基本框架,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积极推进城市联盟,重点构建经济联系密切的闽江口、厦门湾与泉州湾城镇密集区的城市联盟,漳州到宁德的闽东南沿海城镇密集带和沿闽江流域的城市联盟,闽粤赣和闽浙赣等若干个城市联盟;激发县域经济内在活力。 4.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 强化人才保障,着重建设高素质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强化科教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中介为纽带,政府宏观管理为保障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法规化、终身化;强化文化建设;强化卫生事业。 5.构建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 更好地发挥对台前沿的作用,扩大闽台制造业合作,提高闽台农业合作水平,推进闽台第三产业合作,优化台商投资环境,深化闽台文化科技交流,拓展闽台直接往来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推动人员直接往来;全面提升闽港澳合作水平,积极搭建闽港合作八大平台,推进闽澳四项合作;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深度开发发达国家市场,积极推进厦门象屿、福州马尾“区港联动”,逐步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拓宽新的侨力资源,推动海外侨胞来闽投资兴业。 6.构建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 扩大多领域、多层次的区域协作,开拓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陆腹地;建设统一有序的市场网络,加快建设以福厦泉为中心的要素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土地、人才等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市场的合理布局;建立区域协作长效机制,淡化行政区划意识,推进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不断密切区域间交往。 7.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 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科学组织生产布局、工艺流程,推进资源节约与保护利用;促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全面实施对重要生态功能区抢救性保护、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强制性保护、生态环境良好区和农村生态环境积极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居环境自然和谐,创建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以及绿色社区和环境优美乡镇;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8.构建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 建立江海堤防工程体系、蓄水工程体系、洪水预警体系、水利工程除险保安体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体系、渔港(避风港)防灾减灾体系、沿海防护林和主要江河流域生态公益林保护体系、农林牧渔病虫害防治减灾体系、防震减灾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森林火灾防治体系,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9.构建和谐社会的管理协调服务支撑体系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关于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试行)》就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总体要求、目标和原则,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增强中心城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等进行了阐述。《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对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积极拓展加快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产业集群,全面落实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2023-07-28 17:10:452
海西战略的简介
福建省工会一份抽样调研显示,职工对“海西”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分别达到98%和93%。随着宣传的扩大,知晓率攀升应在情理之中,而认同度的急剧上升则准确表达了民众的支持度与融入度,真实反映了民心、民意、民情。具有深厚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海西战略,由合力而产生的生命力,启动一个全新的开始。“海峡西岸经济区”,5年前这一战略刚一推出,就引发不同凡响的关注,人气不断升温。福建凤竹集团董事长李春兴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题为《在海峡西岸画个“圈”,绘就新的“春天故事”》的提案,立刻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播发了《东南沿海又一个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区悄然崛起》。国内外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2004年6月21日,香港会展中心,访问港澳的时任福建省省长卢展工正向乡亲们介绍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新的蓝图、新的前景深深打动了在场的2000名福建乡亲的心,短短11分钟讲话赢得全场9次掌声。从“心”开始,港澳台、东南亚、欧美,身处异乡他国的乡亲以各种方式主动参与、鼎力相助,有一分热,出一分力、献一片情,为海西建设添砖加瓦。千千万万人对海西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因为他用生命诠释了与海西的情缘,他就是李朗红,大唐国际副总工程师,一个内蒙古人。2002年,他来到福建就把所有激情挥洒在海西大舞台上,并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他实现了“做福建核电的铺路石、尖刀兵”的承诺。7年后,带着父亲扎根福建的心愿,李朗红的儿子留学归来,便携新婚妻子从繁华的北京来到偏远的福安湾,续写着“海西”的故事。这是海西建设者的缩影,这也是海西发展的内在动力。5年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福建指导工作。先后有60多个国家部委和央企着眼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与福建签订相关协议、纪要、备忘录,为海西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全文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海西发展新战略的提出是偶然更是必然,是决策者的推力,更是民意。福建古称南蛮,在宋代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近代史,福建在“睁眼看世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改革开放让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得以长足发展,但终因基础等因素,与长三角、珠三角拉开了距离。从“前线”的边缘化到“沿海经济带”的边缘化,危机意识促使福建上上下下都在思考如何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追求局部与全局的总体与动态平衡、突出特殊地理位置的特别作用,海西战略横空出世已在所必然。这是决策者与福建人民从福建发展路径、机遇得失、自身定位中得出的理性思考与历史选择。正如龙永图在《抚脉福建》中说:海峡西岸从经济角度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成为东南沿海快速发展的组成部分,成为大通道和供应链,形成新的经济板块,体现出“竞争的优势”。这个战略具政治意义,有利于整合海峡两岸资源。龙永图认为福建决策层这一具有前瞻意义的目标诉求,透露出政治和战略的远见,是“高地上的审视”。顺势而为、蓄势而发,积蓄几十年的能量才得以爆发。砥砺图强,海西战略5年来从封闭到开放,从区域经济集聚到规模化发展,“五年磨一剑”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福建GDP刚突破5000亿元,如今已超万亿,人均GDP从近2000美元到4000多美元。5年间全省财政收入从622亿到1500多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899亿到5300多亿,基础设施投资超过以往50年总和。电子、石化、机械主导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产生60多个产业集群,铁路、港口、核电、通信进入快速通道,“9·8”、“6·18”成为项目、品牌发展彩虹平台。福清核电站、宁德核电站、炼化一体化等一大批重点工程落户海西。今年前三季度福建经济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恢复速度超预期增长10.2%。2009年8月,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式运作。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大“手笔”、大“动作”,有如冲天蛟龙,正在上演从“末梢”到“前沿”的故事。海西战略造就的是一条探索之路、特色之路,也必将是一条成功之路。2023-07-28 17:10:521
泉州在海西发展中的优势
泉州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优质的自然条件、悠久的经商历史,为泉州民企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如今,泉州已成为福建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连续7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并拥有“中国鞋城”、“中国内衣名镇”、“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百强县市前十名”等荣誉。 创业优势 1、商业底蕴深厚。自古以来,闽南文化的精髓在于“敢拼爱赢”。先辈们敢闯天下、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传统,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泉州人。而泉州对外开放较早,在外来文化及商品经济的影响下,铸就了现代泉州人的开放意识、超前意识、商业意识。深厚的商业底蕴为泉州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 2、创业资源丰富。泉州是我国著名侨乡,有着丰富的海外信息、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为泉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此外,泉州是华南地区重要港口,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运输业支持,这些都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 金矿领域 微波通信业:泉州是我国微波通信产业三大主要基地之一,预计至2010年,可实现总产值60亿元,微波产品产销量占全国70%以上。可见,泉州的微波通信产业是块大蛋糕,有着诸多的发展机会。 纺织服装业:作为泉州第一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抽丝、织布、漂染及后整理、服装生产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内最大的休闲面料供应基地、服装配件供应基地、服装批发集散中心,而且具有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行业规模化、市场占有率高等优势。 总述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处沿海区域,有着天然的地缘优越,加上改革开放较早,民营经济相当活跃。 南方民营经济发展迅猛,这与南方人做事务实、肯吃苦、敢拼搏有很大关联。人们大多实打实地干事业,很少空谈哲理、人生、政治等,人际关系也较为单纯。 这些都是对泉州发展有正面影响的条件泉州市发挥产业优势发展专业市场泉州依托产业集群规模,块状经济特色,经济外向型的优势,加大发展专业市场。走出一条“以产业特色为依托,以专业市场求发展,以规模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形成服装、鞋帽、建材、陶瓷、五金、茶叶、水产品、石雕、水暖、粮油等具有地方产业特色和较强集散能力的大型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300亿元。发挥专业市场引导生产、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侨乡特色的专业市场优势,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泉州湾滨海城市经济发展。近年来,泉州市加大了专业市场规模建设的投入,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投入专业市场的建设资金达30多亿元,年成交额超5亿元的市场有12个,促进了市场繁荣。泉州充分调动社会各种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鼓励国有、集体、个人、外资一起上,自办、联办专业市场。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加快了专业市场发展的步伐。该市以集资的方式投入专业市场的建设(含在建)面积达到360多万平方米。利用泉州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市场,以发展特色市场促进产业集聚,逐步形成我市一批与鞋业、服装、食品、茶叶、粮油、陶瓷、建材、水产、石雕等产业集聚相对应的,较为成熟的特色专业市场。泉州市大力发展以品牌拓展市场规模,靠品牌提升市场档次,用品牌增强市场辐射力。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中国名牌产品15个,省著名商标171件,省名牌产品150件,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泉州市把专业市场建设作为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从建设立项、土地征用到市场培育发展,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对新建的专业市场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服务。对依托产业优势建设的专业市场,采取“先扶持后受益”的办法,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市场的发展。目前已完工的有中国(晋江)鞋城、石狮服装城、中国(洛江)五金城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该市把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与旧城改造、产业发展、交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市场对区域商品流通的吸纳力和辐射力。目前,外销安溪茶已超过万吨,遍布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约3000万美元。大力培育发展与泉州支柱产业、重点行业相关的,集产品交易、原材料供应、加工、配送、展销展示、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市场。有重点地培育和提升石狮服装、晋江鞋业、南安石材、丰泽树脂、洛江五金、安溪茶叶、惠安石雕、德化陶瓷等八大板块市场,与各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南安闽南建材市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材物流中心和石材进出口基地,市场吸引了500多家国内外石材企业入驻,石材年交易量占全国石材总产量的30%以上,年交易额达60多亿元,进一步增强了“建材之乡”的辐射力。泉州市重视发挥市场要素集聚功能,打造市场品牌。南安官桥是闽南地区,也是全省唯一的省级粮食交易市场,官桥积极引进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市场的集聚,克服劣势,扬长避短,从而孕育、催生出新的资源,形成市场、基地、产业互动,构建了粮食主要产区与主销区的购销桥梁,精心打造“粮贸之市”的品牌。年粮食交易量达10多亿斤,年加工能力达50多万吨,目前已形成全国粮食重要集散地。此外,泉州市把会展作为连接市场的纽带,以会展拓市场,以会展兴市场。通过举办各种博览会、贸洽会,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经贸合作、洽谈订货,以会聚市,做大市场。通过会展增强市场的营销水平,推进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为市场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晋江市每年举办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20多个省(市)客商参会,呈现会展商机集聚效应。给市场带来了商机,带来了国内外鞋业发展的信息。市场影响与日俱增,鞋类市场覆盖率呈明显上升,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创汇达12亿美元。积极推动专业市场发展服务、交易信息网络,设立市场电子商务网站,通过市场网络传递供求信息,开展业务洽谈、网上订货。及时为客户、商家、生产厂家提供市场供求动态,了解产品结构、商品价格等市场信息,增强市场活力。德化县陶瓷市场重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站销售平台为产品扩张营销服务,构建市场联结网络。去年,德化县通过网上订货,交易额达6亿多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促进产业集聚的要求,泉州市加强对专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坚持“放而有度、活而有序、管而有法”的原则,把监督管理由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转变。建立市场管理、规范经营、商品质量、诚信服务、消防安全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专业市场有序高效运行。石狮鸳鸯池布料市场强化对市场的服务管理,设立了市场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提高了市场的信誉度,为客户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了市场繁荣。2023-07-28 17:11:112
板块构造学说对于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是怎样解释的
地槽—地台说是传统的大地构造学说。1859年美国的霍尔在对阿巴拉契亚山地的研究中,结论认为山脉是在地壳的巨大拗陷中形成的。1873年丹纳把这种拗陷地带叫做地向斜(又译为地槽)。1885年,休斯又首先提出地台概念,他认为地台是地壳上稳定的地区。1900年法国E·奥格在他的《地槽和大陆块》一书中,才把地壳划分为地槽和地台两种基本构造单元。地槽—地台学说产生后,从十九世纪末到现在,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在产生大地构造动力来源的看法上又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以地壳的垂直运动(升降运动,振荡运动)为主;一是认为以地壳的水平运动为主。其中以垂直运动的观点占主要地位。槽台论认为,地球表面分布高峻的山脉或岛弧的地区,都曾是地壳的活动地带—地槽,这里地壳升降运动的幅度和速度都较大,沉积物达到很大的厚度,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显著。地台也称陆台,代表地壳上比较稳定的地块,其轮廓呈浑圆状,在现代地形上一般表现为丘陵起伏的波状平原、低山绵延的大片高原或微倾的大陆架浅海地区。这里除幅度不大的整体升降运动外,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都不如地槽强烈。地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由下沉而转为上升,经过褶皱变质,逐渐变成稳定的陆台。在地壳演化的不同地质时期内,都有一部分地槽向陆台转变,因而地槽的面积就逐渐缩小,陆台的面积逐渐扩大。1945年黄汲清教授提出多旋回说,认为地槽向地台的转化一般都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多旋回发展过程,即一个褶皱带的形成往往是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1959年,陈国达教授根据地台活化现象,提出地洼说,认为由地槽区(活动区)转化为地台区,只是达到相对稳定,并不是地壳发展的最后形式和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可以转化为新型活动区—地洼区。根据槽台论的基本观点,地壳的发展和地表形态的演化,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主要发展阶段:(1)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壳普遍处于不稳定的地槽状态,造山运动比较频繁。那时地表还没有广阔的大陆,到元古代中期,开始出现广大的相对稳定地区,逐渐转化为古陆台。如非洲陆台、南美陆台、澳大利亚陆台、印度陆台等组成的冈瓦那古陆,以及北方的俄罗斯陆台、西伯利亚陆台、中国东部陆台、北美陆台。它们被蒙古地槽、乌拉尔地槽、加里东地槽、阿巴拉契亚地槽和古地中海地槽所隔开。此外,还有科迪勒拉地槽、安第斯地槽、西太平洋地槽等。(2)古生代后期。加里东运动发生,这在加里东地槽、蒙古地槽北缘、阿巴拉契亚地槽北段等表现尤为强烈,使原来的沧茫海底,褶皱成山,陆地范围扩大。(3)石炭纪到二迭纪。海西运动掀起,许多地槽区先后褶皱隆起。中国的大部、欧洲中部、北美东部、非洲西北部、澳大利亚东部,以及亚欧之间的山脉都是海西运动的产物。这时亚欧大陆连成一体,陆地面积空前扩大。而冈瓦那古陆出现分裂趋势,局部地区发生拗陷和下沉,海水侵入。(4)从侏罗纪开始到白垩纪。太平洋运动(称旧阿尔卑斯运动)使环太平洋地槽靠大陆部分的内带发生强烈的褶皱,造成东亚大陆边缘和美洲西部高大山系,陆地又向外扩展一步。与此同时,在一些相对稳定的陆台区,地壳又重新趋于活动,产生断裂,大规模岩浆侵入和喷发,以及大幅度的拗陷。到中生代末,冈瓦那古陆彻底解体,南方各大陆及印度洋、南大西洋已基本形成。(5)新生代。这是最终形成现代地表形态的一个发展阶段,通过第三纪中期开始的新阿尔卑斯运动(也称喜马拉雅运动),古地中海地槽发生强烈褶皱,形成了横贯东西的、年轻高大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地槽的外带也相继褶皱上升,形成东亚岛弧山脉和美洲西岸山脉。新阿尔卑斯运动的影响还扩及大陆的其它地区,如中亚、西欧等古生代褶皱带又被抬升和断裂,东非大裂谷继续扩大,并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等等。到第三纪末,全球海陆分布轮廓和起伏形态已接近现代2023-07-28 17:11:191
南海北部区域构造演化
纵观前人对华南陆区众多的研究成果和南海北部陆缘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古华夏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叠置区间,追溯其复杂的形成演化史,可确定显生宙以来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一)加里东期华南加里东运动实质上反映区内规模最大且性质相对较稳定的扬子古陆与其南侧众多地块(或称华夏古陆群)碰撞拼贴的过程,我国地质界传统分别称之为“扬子地台”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前人对华南加里东运动已有诸多论述,这里着重强调其以下特点:一是扬子古陆与华夏古陆群之间原属“多岛洋”格局,这一格局的出现与罗迪尼亚(Rodinia)超级古大陆于新元古代末(750~725Ma)全面解体密切相关,震旦系—下古生界,当属该超级古大陆解体后的第一套沉积层。“多岛洋”体系的关闭,势必形成多条不同方向的拼贴带,如扬子古陆块与华夏古陆群之间的江山-绍兴-钦防带、闽浙地块与武夷山地块之间的丽水-海丰带、武夷地块与云开-海南地块之间的四会-吴川带等均属此例。二是表现为多幕性:加里东运动第一幕发生在寒武纪—奥陶纪之间,称“郁南运动”;第二幕发生在中-晚奥陶世之间,称“崇余运动”;第三幕发生在志留纪—泥盆纪之间,称“广西运动”,总体呈由东向西推晚之势。三是构造应力场受控于经向挤压,而且华南东部各块体间表现出较强的聚敛活动,各带均已焊接,而西部聚敛活动相对较弱,聚敛带普遍存在“联而不合”的现象,从而为古特提斯的发育留下了“遗痕”,如加里东期残留的钦防海槽直到印支期才关闭。种种迹象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区的基底原属诺丁尼亚超级古大陆解体后形成的微古陆快之一,也是经加里东运动拼贴到“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其北侧和西侧可以追踪到两条这一时期形成的缝合带,两者分别称之为“珠外-台湾海峡缝合带”和“珠盆西缘-琼南缝合带”。珠外-台湾海峡缝合带西起东经113°、北纬21°附近,呈NEE向延经台湾海峡,这是一条重要的重、磁场分界线,其两侧地壳结构及岩石圈厚度明显不同。关于这条缝合带的存在,前人也有所论述,本书强调其时代属加里东期的依据:一是震旦纪—早古生代沉积特征表明闽粤沿海深海槽的存在;二是加里东期之后,华南东部未发生过区域性的开、合作用;三是华南加里东期的构造变形可分为北、中、南三带,其北带和南带形成时间早且褶皱作用强烈,普遍伴随混合岩-花岗岩化作用,其中带形成时间晚且褶皱作用较弱,这意味着当时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南、北两侧均处于强烈的挤压状态,如果说扬子地台是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北侧的砥柱,其南侧海域也应存在与之相应的施压块体,这就是南海北缘地块。珠盆西缘-琼南缝合带是华南陆区的丽水-海丰缝合带往南向海域的延伸部分。关于丽水-海丰缝合带前人已有诸多论述并有多种命名,确认这条加里东缝合带存在的主要依据是,在福建建瓯-带出露的震旦纪-早古生代地层中发现了蛇绿岩套组合;在广东台山—和平一带发现的I型与S型花岗岩及钙碱系列火山岩带属与之配套的岩浆弧;在闽北建瓯群中发现了属中级压性标志矿物的蓝晶石,可视为属与板块碰撞有关的低温高压变质带;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碰撞事件发生在志留纪末。由于调查程度所限,以往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此带终止于海边。根据南海多年积累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成果,可以确认此已带顺势进入南海,具体位置大致经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的主体部位、琼东南陆坡转折带,其主要依据是地球物理场特征在此带两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琼东南陆坡转折处的多处地震反射剖面上发现了残存的俯冲带。南海北缘地块可视为“华夏古陆群”中之一块,经加里东运动统一拼贴为“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加里东运动对南海北部陆缘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其北缘和西缘两条缝合带是对后来中、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及沉积作用有较大的影响;二是对南海北部的“东、西分块”奠定了基础,分别以东沙隆起为核心和神狐隆起为核心的东、西块体划分及其两者之间的近NW向复杂构造带的出现都与加里东运动密切相关。(二)海西—印支期海西运动在中国东部表现不强烈,并与印支运动难以分开,故通常合并讨论。印支运动实质上反映了古特提斯的开、合过程,在华南西部及印支地区表现强烈;至于在华南东部及南海北部如何表现是颇受关注的问题,已有众多学者进行过讨论。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古特提斯如何东延,这首先应从正本清源的角度界定“特提斯”(Tethys)的内涵:一是从空间上强调Suess(1893)所提出的“特提斯”是位于冈瓦纳大陆北侧的海域,不能与古生代的泛大洋混为一谈;二是在时间上考虑“东特提斯”出现在晚古生代,可参考Sengor(1979)所提出的命名原则,即把二叠纪—三叠纪关闭的海洋称为“古特提斯”,而把三叠纪打开、后来又关闭的海洋通称为“新特提斯”;三是在性质上应该是洋盆,而不是其外围盆地和海槽性质的海域。基于上述的认识,马江带、黑水河带以及新近发现的Phu Ngu-香葩岛蛇绿岩属普遍认可的古特提斯,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已出现将此带东延的多种方案,但均属一孔之见,未被广泛接受。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形成之后,华南东部结束了“地槽”活动历史,转为相对稳定“地台”(或准地台)状态。与此鲜明不同的是,海南岛在加里东地槽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为“海西地槽”(夏邦栋等,1979),并与越南北部的“长山地槽”相毗连。该区古生代沉积巨厚,挤压性(如逆掩、冲断、层间滑脱和韧性剪切等)构造十分发育,变质现象普遍,有些部位可以追踪到古生界浅变质岩→深变质片麻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的渐变关系,可以认为大部分属与板块碰撞有关的混杂岩(许靖华,1992);钙碱性岩浆活动强烈,其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属海西—印支期,并可推测板块碰撞时间发生在260±5Ma。另外还在西沙海槽一带发现了古俯冲带(Hayes,1995)。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加里东运动之后,华南东部和现存的南海北部陆缘区已拼贴成统一的块体(或称“后加里东地台”),其内部追踪不到古特提斯,但并不排除其南部边缘发育古特提斯。贯穿越南中、北部的“长山地槽”与海南岛的“海西地槽”相毗连,无疑说明了以马江带为代表的古特提斯已往南延伸到海南岛,并经中、西沙海槽一带,再往东顺现存南海海盆北沿展布。这一认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南海北部陆缘地块在海西期—印支期属古特提斯边缘,应该发育巨厚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被动边缘型沉积,经印支运动改造,这套海相地层可能已不同程度变质变形,但随着远离聚敛带其变形变质程度会有所降低,可能为油气勘探带来一定的前景。(三)燕山期印支运动标志着古特提斯的终结,至此欧亚大陆的规模基本形成,南海及其围区各陆块拼贴为东亚大陆的一部分。此后区内的大地构造轮廓、沉积组合、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等,都与前一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别,标志燕山期已进入一个新的变革时期。一般认为燕山运动的机制与古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方向变化有关,新(现代太平洋)、老(古太平洋)板块的更替导致东亚边缘转化为活动型边缘。据徐嘉炜等(1993)研究,这一边缘性质的转化过程随着古太平洋板块活动方向的转变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被动大陆边缘阶段(230~150Ma)、剪切(转换)大陆边缘阶段(150~110Ma)、斜向俯冲大陆边缘阶段(110~45Ma)和正向俯冲活动大陆边缘阶段(45Ma 至今)。至于最后一个阶段显然已跨入喜马拉雅时期。这四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南海北部边缘的形成演化过程。(四)喜马拉雅期对于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的划分时限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本研究选择45Ma作为时限,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印-亚碰撞时间和西太平洋对东亚边缘转换为正向俯冲都发生在这时限,使东亚地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发生重大转变;二是顾名思义,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并促使青藏高原的隆升作为标志而命名为喜马拉雅期更显得合理。喜马拉雅期东亚边缘活动的复杂性在于,同一边缘因出现两种性质的活动而发育两种构造体系:一是发育“沟—弧—盆”构造体系;二是东亚边缘内部出现被动型微型扩张,形成南海。因此学术界出现过对南海边缘的性质属被动型或活动型之争,其实关键在于从什么角度认识这一问题,可以作为对比的是东海。出现在琉球岛西侧的东海陆架盆地发育特征与拉张性安第斯型边缘相似,控制盆地发育的深大断裂和大型箕状断陷与钙碱性岩浆岩带配套出现,构成了以发育大型火山链为标志的山弧与弧背盆地组合,冲绳海槽盆地属与琉球海沟及岛弧带相匹配的弧后盆地。南海位于台湾吕宋弧之后,由于西菲律宾海盆的出现而显得更为复杂,南海成因机制不属弧后扩张,但后期却出现陆-弧碰撞事件。关于南海扩张机制的讨论见于诸多文献,本研究认为应充分考虑以下重要因素:一是燕山期末东亚边缘由左行压扭体制转为右行张扭体制,东亚边缘也随之发生大规模的地壳伸展作用;二是印-亚碰撞效应导致哀牢山-红河带发生大规模的剪切走滑活动,其早期左行及后期右行的拉分活动都对南海扩张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三是区内历次构造运动,特别是印支期及燕山期的构造活动对该区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南海东部海盆区及西南海盆区的扩张中心显然分别继承了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形迹;四是南海形成边缘海景观,还与其南侧及东侧岛弧大幅度的位移密切相关,特别是菲律宾岛弧带大规模的顺时针旋转性位移并最终与台湾发生陆-弧碰撞,才将南海圈留为完整的边缘海。南海盆地在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期间的演化明显地受到南海海底扩张活动的影响。Briais(1993)提出的南海海底扩张模式能够较合理地解释南海北部盆地与琼东南盆地的破裂不整合面发育特征。所谓破裂不整合面是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分隔断陷沉积层序与坳陷沉积层序的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面,此不整合面代表了邻区岩石圈的破裂与洋壳的开始形成,其年龄与最老的洋壳年龄一致。南海北部在第三纪的构造演化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发育过程,即在海底扩张以前为陆壳裂陷,随着陆壳被拉断,海底扩张开始和发展,断陷盆地相继转入坳陷阶段。2023-07-28 17:11:281
加里东-海西期盖层稳定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华北板块主压应力方向为南北向,以垂直震荡运动为主,总的发展趋势是地壳隆起。在鲁西,古生代发生大规模海侵,海水自南而北浸漫,堆积了近 2000m 的海相碳酸盐岩。加里东期整体处于上升剥蚀阶段,上奥陶统 -下石炭统缺失。晚古生代由于华北板块与北方的西伯利亚板块逐渐拼合,内蒙地轴升起,以及南方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导致华北板块自北向南抬升,并向南扩展,海水也逐渐向南撤出,堆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 - 滨海平原相 -内陆湖泊相含煤沉积。这些沉积物基本具有东西成带、南北分异的现象。该阶段鲁东及胶南隆起区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可能没有沉积。整个加里东 - 海西期褶曲、断裂及岩浆活动都很微弱。2023-07-28 17:11:391
中国板块构造格局
中国大陆板块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东部以正在发展的沟-弧-盆体系与太平洋板块相隔,是一个以塔里木、华北、扬子3个较大克拉通为核心,连同一系列微小陆块,经多期次拼合形成的复合大陆板块(图4-1)。中国境内海相盆地主要发育在中晚元古代—三叠纪,在形成较早、相对稳定的塔里木、华北、扬子3个克拉通之上保存较好。早元古代末期,华北克拉通即固结,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克拉通陆块,其上发育中晚元古代及古生代海相沉积盖层。塔里木克拉通在中晚元古代末最终固结,上覆震旦纪—古生代海相沉积盖层。华南地区在早元古代形成包括华夏古陆在内的几个较大的陆块,这些陆块到中晚元古代末期拼合,形成统一的、稳定程度较低的扬子克拉通,其上发育震旦系—三叠系海相沉积盖层。因此,到晚元古代末,原先各自以太古宙陆核为中心增生的华北、华南、塔里木等克拉通联合成为一个大型古陆,即原中国古陆。到了显生宙,原中国古陆发生裂解与拼合,华北、扬子、塔里木三大克拉通始终是中国大陆内部最为稳定的因素和核心,是中晚元古代—三叠纪海相原型盆地得以发育与保存的基础。华北板块以华北克拉通为核心,古生代南、北两侧为祁连、秦岭洋和准噶尔-蒙古-兴安洋以及佳木斯微大陆(见图4-1IC),加里东运动和海西早、晚期运动使这些大洋闭合,同时使大陆边缘也部分褶皱成山,向北和向南增生于古克拉通的两侧。克拉通主体在古生代遭受两次海侵,发育寒武纪—中奥陶世稳定陆表海沉积和中石炭世—二叠纪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并连续沉积至晚三叠世。侏罗—白垩纪,鄂尔多斯地区发育大型陆内坳陷盆地,华北东部地区叠置零星的断陷盆地。老第三纪东部发育渤海湾、南华北等裂谷盆地,新第三纪—第四纪发育坳陷盆地。华北克拉通主体较好地保存了中晚元古代—古生代海相地层。图4-1 中国板块构造基本轮廓塔里木板块的主体是塔里木克拉通,古生代南、北两侧为昆仑洋、天山洋及其间的伊犁-中天山微大陆(图4-1IIC)。加里东期、海西早、晚期运动使塔里木板块周围的大洋闭合,同时使克拉通边缘的部分海相沉积区变形造山,向北和向南增生于塔里木克拉通两侧。塔里木克拉通之上的震旦纪—古生代海相沉积保存齐全。中—新生代叠置陆内坳陷盆地和前陆盆地。华南板块核心是扬子克拉通,周围分布有秦岭、大别海西-印支期褶皱带、华南加里东期增生褶皱带、浙闽粤沿海燕山期岩浆弧系和台湾喜马拉雅期增生褶皱带。扬子克拉通震旦纪—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印支运动后结束海相沉积。中新生代上扬子地区发育四川前陆盆地,东部海相地层大面积抬升、暴露地表,仅发育江汉、苏北裂谷盆地。那些被中新生代盆地覆盖的海相地层保存较好,而那些未被中新生代盆地叠置的地区,海相地层暴露地表遭受改造和破坏,含油气前景相对较差。甘青藏板块位于塔里木板块之南和扬子板块之西,发育特提斯洋及其间的羌塘微大陆(图4-1IVC)。由北而南分布有三叠纪末晚印支运动形成的可可西里-金沙江-哀牢山增生褶皱带(IV1 ),侏罗纪末燕山中期运动形成的藏北-滇西增生褶皱带(IV2 ),白垩纪末燕山晚期运动形成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增生褶皱带(IV3 )。老第三纪末,印度板块从南边北移沿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缝合带与甘青藏板块碰撞。羌塘地块为该板块中的一个稳定地块,出露有奥陶—石炭系稳定浅海沉积,其下变质结晶基底可能属前寒武系,二叠系为复理石沉积,三叠系为稳定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印支末期运动形成广阔平缓的褶皱带。侏罗纪复又海侵,沉积了较厚的雁石坪群,之上为白垩—第三系陆相沉积,故该区可能保存了侏罗系海相地层。尚存争议的是天山-兴蒙褶皱带以北、现今准噶尔-吐哈盆地区是否存在前寒武系的基底。目前盆地周缘出露的地质证据不足于佐证说明盆地之下存在前寒武系基底,也不能确切肯定盆地是在洋壳变形基底上生成的。然而反映深部的地球物理场(如向上延拓40~60 km的磁异常图与随延拓高度不同,磁场表现出的衰减趋势)与盆地沉积充填、变形特征却说明盆地的基底具有稳定性。如果在北疆确也存在一前寒武纪克拉通,尚属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东延部分,应是中国境内的第四大板块。要达到认识上的统一也许还需要很多年。不过作为油气勘探家来说,在目前资料还不足以证明结晶基底有无的情况下,与其说其无,不如信其有,因此决定了我们对烃源层的考虑大不一样,勘探思路也会有很大变化。现今柴达木盆地之下是否存在前寒武系的基底,也有不同看法。不过盆地周边欧龙布鲁克等地前长城纪深变质岩系及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结晶基底有向盆地自然延伸的趋势。盆地内有数口井揭露前寒武系变质岩,结晶基底之上发育长城纪—青白口纪及震旦纪—中奥陶世稳定盖层,晚古生代发育边缘坳陷。早二叠世末,边缘坳陷褶皱上升。上二叠统为陆相磨拉石建造。印支旋回柴达木地块隆起,缺失上二叠统—中三叠统。燕山—喜马拉雅期进入陆内湖盆相沉积阶段。由于该克拉通的规模不大,古生代海相地层褶皱、破碎较严重。东部陆缘构造区发育在大陆架基底岩系之上的东海弧后断陷盆地和南海边缘海盆地,其中发育有新生代海相地层,具有丰富的烃源岩物质,有一定的勘探前景。板块构造格局分析表明,中国境内可以造成大规模油气聚集的海相盆地主要发育在塔里木、华北、扬子克拉通之上的中晚元古代—三叠纪地层中,其中以叠置中、新生代陆内坳陷盆地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成油气条件最佳,其次是叠置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渤海湾、南华北、苏北、江汉等盆地。2023-07-28 17:11:521
学习任务古生代构造运动分析
【任务描述】 ①了解全球古生代时期构造格架;②熟悉中国古生代古板块分布及演化特征。一、全球构造背景早古生代期间,地球上存在冈瓦纳(包括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北美、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华北和华南等古大陆板块(图8-22)。冈瓦纳大陆为规模较大的板块,北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哈萨克斯坦板块关系相近,但各自独立发展,彼此间有古大洋相隔。俄罗斯与北美板块之间是古大西洋,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之间为古乌拉尔洋,西伯利亚与华北板块之间是古亚洲洋等。中国主要的一些板块、微板块正是处于上述两大板块群之间,一般称之为泛华夏陆块群,它们散布于原特提斯洋之中。图8-22 古生代全球古陆板块分布及其组合形式演变(转引自杜远生等,2009)AN.南极洲板块;AU.澳大利亚板块;IN.印度板块;AF.非洲板块;SA.南美洲板块;LR.劳伦板块;RU.俄罗斯板块;KZ.哈萨克斯坦板块;SB.西伯利亚板块;NC.华北板块;SC.华南板块;T.塔里木板块;I.印支板块晚古生代海西构造阶段,地球表面分为3个大陆板块群,即北方大陆群,包括劳俄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及哈萨克斯坦板块等,冈瓦纳和介于北方大陆群和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华夏陆块群。中国的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塔里木板块、羌塘板块及昌都-思茅微板块等均为华夏陆块群的一部分,准噶尔属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部分,保山、冈底斯、拉萨等位于冈瓦纳大陆的北缘,尚未与冈瓦纳大陆分离。晚古生代中的一系列板块构造作用,导致北半球不同古大陆之间逐步碰撞、合并,在二叠纪末形成了大型的劳亚大陆。由于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西侧(即北美、西欧和非洲之间)也在古生代末期相互连接,就形成了全球统一的巨型联合古陆(图8-23)。图8-23 联合古陆230 ~290Ma 再造图(据王鸿祯等,1996)NA.北美;EU.东欧;SA.南美;AF.非洲;SB.西伯利亚;KZ.哈萨克斯坦;TA.塔里木;YZ.扬子;CA.华夏;SK.中朝;AT.南极洲;N.印度;AU.澳大利亚二、中国及相邻地区古板块格局早古生代泛华夏陆块群由华北、扬子、华夏、塔里木等几个分离的板块和微板块(如柴达木、羌塘、秦岭等)组成。准噶尔属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部分。青藏高原的保山、冈底斯、拉萨等微板块为冈瓦纳板块的一部分。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间为古秦岭洋,扬子与华夏板块间为古华南洋,华北、塔里木板块以南,扬子板块西南的大洋是原特提斯洋主要分支。华北板块以北的新疆北部与内蒙古大部及东北地区为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时期华夏陆块群各板块和微板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各块体之间的排列、方向不同,并为规模不同的洋盆或裂谷盆地所分隔。早古生代后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柴达木微板块、秦岭微板块与华北板块拼合使之范围扩大,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对接碰撞形成更大规模的华南板块。塔里木板块一直处于南、北纬低纬度地区附近。生物古地理和古地磁资料表明,早古生代华夏陆块群与冈瓦纳大陆关系密切,并于早、中泥盆世开始与冈瓦纳大陆裂离。加里东运动之后,柴达木地块、秦岭微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相连成为一整体,北秦岭和祁连洋消失。泥盆纪-石炭纪,沿南秦岭勉县-略阳一线裂陷形成南秦岭洋盆。二叠纪以后南秦岭洋逐渐闭合并于三叠纪碰撞形成南秦岭造山带。华夏板块群包括中朝板块、华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及其他诸多小的地块,如柴达木地块、秦岭地块、松潘甘孜地块、昌都-思茅地块、羌塘地块等。其中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早古生代后期碰撞形成规模较大的华南板块。华南洋仅留下钦防海槽部分,该海槽一直持续到早二叠世末期。晚古生代华南板块内部又发生两次显著的裂陷:泥盆纪-早石炭世和二叠纪中晚期。表现为华南板块内部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的相间。也有迹象(赣东北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表明,晚古生代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又有张裂。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逐渐闭合消失。塔里木板块在晚泥盆世至晚石炭世之间快速北移至北纬30 °附近,其北缘逐渐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碰撞拼合,以致晚二叠世时安加拉植物群分子侵入该区。华北板块也于二叠纪后期逐渐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古亚洲洋最终消失。华南板块西北缘的松潘甘孜地块为扬子板块的一部分,该区晚古生代地层以碳酸盐岩为主,在生物群和岩相上也与扬子板块近似。思茅-兰坪-昌都-羌塘一带在晚古生代期间可能是由微地块群组成的条带,它们在泥盆纪时由华南板块分离出来,形成金沙江-哀牢山初始洋盆,至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形成开放洋盆。晚古生代,班公错-澜沧江洋是分隔华夏陆块群与冈瓦纳陆块群的主洋盆。在我国境内冈瓦纳陆块群主要包括拉萨地块,冈底斯地块、保山地块等。它们在沉积特征和生物古地理特征上与冈瓦纳古陆有极大的相似性。2023-07-28 17:13:171
板块构造学说对于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是怎样解释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叫它为太平洋中隆。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2023-07-28 17:13:281
板块构造学说对于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是怎样解释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叫它为太平洋中隆。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2023-07-28 17:13:362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西期地质事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张仲培 王毅 云金表 吴茂炳 张卫彪(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 塔里木盆地海西期发生了一系列地质事件,包括发生在中泥盆世末期与二叠纪末的两次关键构造运动事件、晚泥盆世—石炭纪的海平面上升与海侵事件,以及早二叠世的岩浆事件,它们对海西期油气成藏条件的形成和成藏过程都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海西期内的断褶隆升-岩溶作用与碳酸盐岩岩溶-裂缝型储集体的发育和早晚古生代盆地的叠合与优质储盖组合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在海西期末大量生成的油气提供了运聚条件和富集场所。要加强台盆区海相油气藏的勘探,在考虑印支期和燕山-喜马拉雅期的调整与破坏的前提下,围绕古隆起及围斜部位,寻找早、晚古生代盆地叠置界面上、下的优质碳酸盐岩岩溶-裂缝型储集层和向隆起上超的志留系—东河砂岩海相碎屑岩储集层仍将是重要方向。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海西期 地质事件 油气成藏Hercynian Geological Eve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arim BasinZHANG Zhong-pei,WANG Yi,YUN Jin-biao,WU Mao-bing,ZHANG Wei-biao(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 100083)Abstract A series of geological events took place in Tarim Basin in Hercynian period,including two structural events in the end of middle Devonian and late Permian,the rise of sea-level and transgression in early Carboniferous,and magmatic activity in early Permian.The events had various effect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Hercynian period.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were the formation of carbonate karst-fractured reservoirs due to regional uplifting and weather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s-cap sets due to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early and late Paleozoic Tarim Basin.The two aspects of geological event result in the migration channel and accumulation space for discharged hydrocarbon from the middle-low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 in the end of Hercynian period.Thus,exploration on the carbonate karst-fractured reservoirs and the S-D clastic reservoirs overlapped along uplift slop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Paleozoic sedimentary rock is still the key direction,if always considering on the destruction and adjustment in the Indosinian and Yanshan-Himalayan period.Key words Tarim Basin Hercynian period Geological even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塔里木盆地经历的多种构造体制的更迭、多期构造体系的叠加、多幕次的海(湖)水进退以及多次抬升剥蚀与沉积间断[1,2],决定了它具有多个油气成藏期[3,4]。油藏地球化学综合分析与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相油气藏具有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成藏以及燕山-喜马拉雅期调整再成藏的特点。其中,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形成的油气藏普遍认为被严重破坏,喜马拉雅期是早期油藏调整再成藏的主要时期,也是台盆区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而只有晚海西期是塔里木盆地已发现海相原生油藏的主要形成时期[3]。因此,要深入认识塔里木台盆区油气的规模、聚集规律和进一步寻找海相原生油气藏,分析海西期的油气成藏条件显得至关重要。一个构造期内油气成藏条件的形成与该期主要地质事件有着密切关系。尽管塔里木台盆区海西期成藏过程中烃源岩为加里东期寒武-奥陶系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但其生成的烃类最主要的有效聚集期在海西晚期。正确利用油藏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固然可以确定油气成藏较为准确的年代和时期,但是并不能确定地质事件造就的油气成藏要素是否具备,且能否良好配置。本文从盆地分析角度出发,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盆地地震资料解释和地层接触关系地质编图,着重阐述海西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1 海西期主要地质事件受加里东晚期SN向构造挤压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在晚奥陶世—志留纪期间经历了从台、盆的东西分异格局向南北分带构造格局的重大转变,盆地内形成了南、北对峙的两个碳酸盐岩台地隆起(塔北和塔中古隆起)[1]。进入海西期,由于继续受塔里木板块南北缘聚敛活动的控制,尤其是受天山运动的影响,盆地内发生了一系列地质事件。其中发生在中泥盆世末期与二叠纪末期的两次关键构造事件、晚泥盆世—石炭纪的海平面上升与海侵事件,以及早二叠世的岩浆事件对海西期油气成藏条件的形成和成藏作用过程最为重要(图1)。1.1 关键构造事件海西期,受南天山洋盆从东向西以剪切式闭合和中天山岛弧对塔里木大陆板块的斜向A型俯冲,塔里木盆地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构造事件,即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和海西晚期构造运动。1.1.1 海西早期构造事件海西早期运动是指发生在中泥盆世末至石炭纪初的一次构造运动,即天山早期运动[8]。在塔北隆起,受此次运动影响,石炭系—上泥盆统与其下伏地层之间的反射界面存在清晰的下削上超现象,其下的泥盆系、志留系、中-上奥陶统以及下奥陶统均遭受强烈剥蚀,石炭系角度不整合在下伏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中-上奥陶统、志留系和泥盆系剥蚀尖灭线层层往南迁移(图2)。此次构造事件在中央隆起区表现为强烈的隆起、剥蚀和断裂(块断)活动,志留系—泥盆系遭受大范围剥蚀,局部地区中-上奥陶统也被剥蚀殆尽,石炭系角度不整合在下伏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海西早期运动使塔北隆起进一步抬升,并使中央隆起中段最终定型。根据钻井、地震和地面露头等资料分析,赵靖舟等[5]认为早海西运动在满加尔凹陷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有两幕,形成了两个重要的不整合,一幕是发生在中泥盆世末的早海西I幕运动,形成东河砂岩底不整合;另一幕是东河砂岩沉积后发生的早海西Ⅱ幕运动,形成石炭系巴楚组底不整合。图1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代盆地演化与主要地质事件简表(据文献[6~8]编)海西早期运动是塔里木盆地地史上最重要的构造运动之一,它使得塔里木盆地出现第一次准平原化过程,之后石炭系—东河塘组披覆在下伏地层之上。石炭系构造面貌和变形特征与前石炭系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石炭纪时阿瓦提-满加尔坳陷已不再像早期那样醒目,盆地沉积中心开始往西南迁移。1.1.2 海西晚期构造事件海西晚期构造运动也有两幕。第一幕发生在早二叠世末期,即天山晚期运动,在天山地区称新源变动,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称沙西运动[8]。在南天山山前地带和柯坪隆起上,广泛可见上二叠统造山期后碎屑岩角度不整合在下二叠统安山岩夹碎屑岩之上。天山晚期运动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表现明显,地壳强烈抬升遭受剥蚀,并伴有强烈的断裂、褶皱作用和岩浆活动,上二叠统展布范围进一步往西南方向退缩。第二幕为天山末期运动,发生在二叠纪末期。在南天山山前可见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群平行或微角度不整合在上二叠统比尤勒包谷孜群之上,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特别是塔北隆起上,三叠系角度不整合在古生代不同层位地层之上。由于古生代地层遭受强烈剥蚀,在塔北隆起北部可见这两幕构造运动造成的不整合面叠合在一起。其中前者以断裂、褶皱和岩浆活动为特征,后者则以抬升和强烈剥蚀为标志。第二幕构造运动在塔北隆起表现最为强烈,是塔北隆起的定型期,往南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在这一阶段,由于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表的剥蚀,使地表起伏幅度逐渐缩小,从而使塔里木盆地出现第二次准平原化过程。图2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石炭系与其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图(据文献[9]编)通过构造解析与沉积分析,笔者认为,在塔北地区,海西晚期两次构造活动中,早二叠世末期运动,使地层大范围出露地表、遭受剥蚀,但并未对构造格局造成大的改变,只是隆起区范围扩大和向西迁移过程的加剧。晚二叠世末期运动,由于南天山强烈隆升和挤压作用,使三叠纪沉积明显呈EW向展布,而且在两个沉积区中部发育EW向隆起带,对两个沉积区具有明显的分隔作用,改变了沉积中心和隆起从东向西迁移的历史。海西末期运动在塔里木盆地影响较为广泛。其主要影响地区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表现为北强南弱,以塔北隆起最为强烈。之后,塔里木盆地开始进入前陆盆地发展阶段。1.2 晚泥盆世—石炭纪海平面上升与海侵事件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在晚泥盆世至石炭纪时正处于稳定克拉通内部,西南缘呈现出被动大陆边缘的特征,海陆交互相和浅海相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沿海进上倾方向呈楔状自西向东广泛分布于盆地内。中泥盆世末期发生的早海西运动,导致了塔里木盆地整体隆升成陆,并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和夷平作用,形成了全盆地性质的区域角度不整合面。晚泥盆世法门期开始,伴随着全球性海平面的上升,塔里木地区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侵。晚泥盆世东河塘期至石炭纪共发生过4次较大的海侵,海侵范围逐渐增大,至晚石炭世小海子期海侵规模最大。东河塘期海侵开始,海水由西而东侵入,此时周缘碎屑物质供应充分,主要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沉积,西南缘为浅海相沉积。海水自西向东推进,沉积了分布稳定、具有填平补齐特点且分布广泛的东河塘组滨海滩坝相石英砂岩。由于整个盆地此期在地形上表现为总体呈西低东高的地貌格局,东河塘组沉积自西而东超覆[10]。此时台盆区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河口湾沉积体系、滨岸沉积体系及陆棚沉积体系所占据。沉积格局从东部至西部依次为古陆-滨岸-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沉积。向西由于地势平坦,海水连通性好,依次形成了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沉积。巴楚期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物碎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中期,海侵规模比巴楚期更大,海水深度加大,西部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其余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晚期和小海子期海侵达最大,向东扩展,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东部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塔里木北部大部分地区地层缺失[11]。1.3 二叠纪岩浆事件二叠纪是塔里木盆地演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在此期间塔里木板块结束了海相沉积,进入了陆相沉积阶段。与此同时,塔里木盆地发生了大规模的玄武质岩浆作用,这两者在时间上是相关联的。二叠纪的岩浆喷发事件(喷发玄武岩)是塔里木盆地内部最为强烈的地质热事件,几乎遍及整个盆地中部。据陈汉林等[12]的研究,早二叠世玄武岩40Ar/39Ar坪年龄值集中在(264.3±1.3)Ma至(282.3±1.4)Ma,是本区火山活动最为强烈、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期。可以分为两个亚区,盆地内部以基性火山作用为主,喷发(溢)大量的玄武岩,超浅成侵入的辉绿岩岩墙,并有同期的碱性侵入岩发育,是盆地内部受到拉张作用的产物;盆地北部地区以中酸性火山作用为主,岩石类型有安山岩、粗安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具有岩浆弧特征,是早二叠世中天山弧向南挤压并发生A型俯冲的结果。综合塔中地区岩浆岩剖面与平面分布,结合单井地震解释剖面分析,朱毅秀等[13]认为早二叠世末岩浆岩以岩被、岩床、岩盖、岩墙及岩脉等形式产出。早二叠世末喷出岩具有顺层分布的特征,顺层分布的小型岩床在该地区较为发育,特别是在远离火山通道的地区。岩墙发育在二叠系以下的地层中,多分布于西部地区,离火山口越远,岩墙在垂向上的数目越少;中深成和浅成侵入岩多以岩墙形式产出。2 地质事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前述发生的地质事件无疑与海西期内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有着紧密的关系。2.1 海西早期构造事件与早期油气成藏的破坏中下寒武统烃源岩于志留纪末期,其Ro在大部分地区就已经达到1.0%左右,处于高峰期前后[14]。其生成的油气在下古生界内首次聚集,形成奥陶系灰岩裂缝油藏和志留系砂岩油藏。然而,海西早期(东河塘组沉积之前)的构造运动事件对盆地形成了一次全面的改造。因此,早期油气聚集大部分在本次构造运动过程中被抬升破坏成为沥青灰岩和沥青砂岩。这次运动强烈地改造了塔北隆起上的地层,局部地区出露下奥陶统,塔中隆起中央断垒带也多出露下奥陶统。早期油气藏当然也遭到强烈改造和破坏,现今的奥陶系浅部沥青灰岩和志留系沥青砂岩就是部分古油藏遭到破坏的最好佐证[15]。而且志留系沥青砂岩的面积之大足以反映早期油气聚集的规模。但是,隆起的围斜低部位,巨厚的中-上奥陶统泥岩盖层之下内幕油气聚集有可能在深部保存较好,可能存在完好的早期原生油气藏。2.2 海西晚期的断褶作用与油气运聚条件的再次形成石炭系—下二叠统沉积之后,塔中隆起已基本定型,处于稳定升降阶段,石炭系及其以上地层披覆在断褶隆起之上,形成潜山构造和披覆背斜构造。塔北隆起在经历了长期持续的隆升之后,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严重剥蚀缺失,中下奥陶统遭受长期淋滤之后,被石炭系—二叠系覆盖,形成了大型潜山-被覆构造。受海西晚期构造运动事件的影响,塔北隆起沿早期的断裂进一步断褶隆升,形成许多与断层和褶皱相关的局部构造;塔中隆起受影响很小,只有少量断裂活动。因此,断层的发育(包括早期断裂的再活动)和大型构造圈闭的形成为油气的运聚提供了通道和场所。2.3 断褶隆升、岩溶作用与碳酸盐岩岩溶-裂缝型储集体的发育海西期构造活动对下古生界尤其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储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构造隆升剥蚀与地表水淋滤共同作用形成孔洞发育的岩溶储集体;②构造应力作用于岩层,发生断裂褶皱,诱发各种构造裂缝,形成孔渗性较好的裂缝型储层。二者相互作用,并对加里东期的岩溶进一步叠加。由于古构造运动强度不同,古地貌、古水文以及岩相差异,使岩溶作用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塔中隆起区域性地缺失部分中奥陶统和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意味着在中奥陶世该区曾处于暴露剥蚀状态,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长时间接受岩溶改造。频繁的构造升降造成塔中奥陶系岩溶改造强烈,岩溶储层发育。泥盆纪末塔中隆起及其外围区的断褶构造进一步抬升。与奥陶纪末的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相比,该期构造运动的规模较小,塔中的大部分区域,特别是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构造活动强度低,未能将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剥蚀,碳酸盐岩的暴露区范围较之加里东中期风化壳大大缩小。而塔北隆起上,尤其是塔河地区,岩溶作用主要发生于海西早期,并进一步促进了加里东中期岩溶的发育。从区域构造演化、地震反射结构、牙形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钻井等资料看,该区海西早期、加里东中期形成的两个不整合面出现重合,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形成的洞穴被海西早期岩溶作用进一步改造,使塔河岩溶储层更为发育,岩溶储层分布的深度和范围更广[16]。总之,海西期和加里东期都是塔里木台盆区岩溶-裂缝型储层发育的重要时期。2.4 早晚古生代盆地的叠合与优质储盖组合的形成塔里木台盆区在早晚古生代形成的叠合界面,是指在海西早期形成的东河塘组—石炭系的底部不整合面。这一大型区域不整合面既是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盆地上下叠置的关键构造面,又是盆地构造转换的标志面,也是不同岩相沉积物上下复合的岩性界面。油气勘探实践证明,早古生代下超盆地与晚古生代上超盆地的叠合界面附近是塔里木盆地最为重要的油气聚集部位。主要原因为这一界面是有利储层叠置和优质储盖组合形成的部位。从中奥陶世始,海平面处于下降过程,尽管各岩石地层间有不同程度的海侵超覆,但海侵面总体上向外海方向迁移。恰尔巴克组和桑塔木组沉积时期,塔北和塔中隆起曾经两次成为淹没台地,但海侵沉积物均未达到鹰山组之上,说明处于进积式、海平面主体下降过程,每个层序界面均暴露不整合[6]。晚古生代时,由于东河塘组和巴楚组是海平面上升过程,克拉通上连续的海侵上超,地层为连续沉积,造成储集层在空间上具有上、下叠置的位置关系。下部为加里东古隆起周边早古生代沉积物的海退尖灭带,发育风化壳岩溶储层,上部为海西期各阶段如泥盆-石炭系海侵上超沉积物的边界,储集层正好位于二者的复合部位。碳酸盐岩风化壳储集体分布在奥陶系碳酸盐岩与石炭系巴楚组界面下的溶蚀带内,内幕式储层则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内部的层序界面,而石炭系的碳酸盐岩储层则分布在海侵沉积体的上超点、线带上,所以,有利储集体分布在古生代的海退尖灭带和上覆盆地的海侵上超带的复合部位。再加之石炭系海侵上超形成的多个泥岩段的大面积(局部有盐岩层)覆盖,形成了台盆区已发现油气藏最优质的储盖组合。总之,这种叠合界面是海西早期构造隆升剥蚀作用与晚泥盆世—石炭纪海侵事件共同作用的产物,无论是油气运移通道,还是储盖组合,都有利于台盆区海西晚期油气聚集,必然成为地层、岩性和复合圈闭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2.5 二叠纪岩浆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二叠纪岩浆活动对塔里木台盆区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岩浆的侵入烘烤和高热体制可能加速了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热演化,促进了其在海西晚期大规模生烃并广泛聚集与成藏;②形成了与岩浆烘烤及热液溶蚀有关的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如TZ45井碳酸盐岩储层;③形成了以TZ47井为代表的特殊圈闭。首先,此次事件对于奥陶系烃源岩的成熟可能起到积极作用,而对于寒武系烃源岩生烃和保存不利。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也表明,满加尔凹陷的寒武系烃源岩在石炭纪以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成熟度。其次,与强烈的岩浆-火山作用相关的热液流体沿着断裂、裂缝以及不整合面活动,并与所经碳酸盐岩围岩发生反应,使其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改造。对典型钻孔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表明[17],无论灰岩还是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都会产生大量的微小溶蚀孔洞,储层物性得到明显的改善。最后,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特殊的构造圈闭。岩浆穹窿构造因岩浆岩体侵位形成,以侵入体为核部,围岩地层倾斜呈穹窿状,亦可称岩体刺穿构造。岩浆活动期在早二叠世,对早海西期及其以前的油气藏,岩浆沿断裂侵位会起到破坏作用。但是,侵入体的空间占位也会对油气侧向运移起到隔挡作用,有利于海西晚期的油气成藏,如TZ47井油藏。TZ47井区发育了二叠纪火成岩,与伴生的断裂形成一个反冲断块。断层和火成岩体共同作为封堵条件,在志留系下砂岩段、东河砂岩形成油气藏。3 海西期油气聚集与勘探领域海西晚期,石炭系-二叠系的沉积叠加,以及二叠纪火山活动的加温作用,大大促进了有机质的热演化,寒武系的下部烃源岩进入过成熟阶段,开始生成干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阿瓦提-满加尔坳陷带的中下奥陶统烃源岩逐渐趋于成熟,并在晚二叠世达到高成熟阶段,处于生排烃的高峰期后,生成凝析油和湿气。同时,早期的古油藏遭受破坏形成的残留沥青也可能成为次生烃源。所以,在海西期末,对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形成的油气来说,下伏在石炭-二叠系之下的塔中隆起、塔西南和田隆起,以及进一步抬升并遭受一定程度剥蚀的塔北隆起与塔东北地区,作为当时的正向构造单元,是当时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再加上前石炭纪不整合面和断裂带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及石炭系盐膏-泥岩层这一套台盆区最重要盖层的封盖作用,最后在石炭系和下伏的东河砂岩或奥陶系和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中形成了一次台盆区内最重要的油气聚集(图3)。据分析,巴什托普、亚松迪及和田河气田,TZ4井、TZ10井、TZ11井石炭系油藏,轮南、东河塘地区石炭系、奥陶系潜山油气藏,YM1井、YM2井奥陶系油气藏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聚集成藏的。图3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西期原生油气藏形成与油气富集部位模式图(据文献[6]编)可见,晚海西期是塔里木台盆区海相油藏一次极为重要的成藏期。此期形成的油藏在后期的多次构造活动中有破坏,也有保存。特别是塔中地区,该期形成的古油藏保存较好。塔河和轮南地区的此期油藏则主要在后期发生调整再成藏。因此,要加强台盆区海相油气藏的勘探,在考虑印支期和燕山-喜马拉雅期的调整与破坏的前提下,位于古隆起及围斜部位上的早、晚古生代盆地叠置界面上下的碳酸盐岩岩溶-裂缝型储集层和向隆起上超的志留系—东河砂岩海相碎屑岩储集层仍将是重点领域。参考文献[1]贾承造.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425.[2]康玉柱.塔里木盆地大油气田勘探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2004,25(6):581~583.[3]赵靖舟,庞雯,吴少波等.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特征[M].地质科学,2002,37(增刊):81~90.[4]顾忆.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机制[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4):307~312.[5]赵靖舟,庞雯.满加尔凹陷西部地区不整合分布与构造运动[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2):149~153.[6]许效松,刘宝珺,牟传龙等.中国中西部海相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1~236.[7]何登发,贾承造,李德生等.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1):64~77.[8]汤良杰.略论塔里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J].石油实验地质,1997,19(2):108~114.[9]艾华国,兰林英,张克银等.塔里木盆地前石炭系顶面不整合面特征及其控油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1996,18(1):1~12.[10]顾家裕.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东河砂岩沉积环境分析及储层研究[J].地质学报,1990,70(2):153~161.[11]朱如凯,罗平,罗忠.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2,4(1):13~24.[12]陈汉林,杨树锋,董传万等.塔里木盆地地质热事件研究[J].科学通报,1997,42(10):1096~1098.[13]朱毅秀,金之钧,林畅松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岩浆岩及油气成藏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1):50~61.[14]王飞宇,张水昌,张宝民等.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及演化史[J].地球化学,2003,32(5):461~468.[15]郭汝泰,肖贤明,王建宝等.塔里木盆地轮南下奥陶统沥青的发现及其意义[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1):21~23.[16]徐国强,刘树根,李国蓉等.塔中、塔北古隆起形成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1):114~119.[17]金之钧,朱东亚,胡文瑄等.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地质地化特征及其对储层影响[J].地质学报,2006,80(2):245~253.2023-07-28 17:13:461
如何加强海西旅游业发展?200字
面对高铁带来的良好机遇和挑战,海西旅游业要全面发展,并最终推动海西整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正视各要素、合理规划,使高铁旅游成为旅游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发动机,这是旅游地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性城市战略。 (一)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创意旅游产品 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旅游是挖掘文化内涵和实现文化功能的一个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缺乏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的,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特色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产品的特色越突出,旅游经济就越发达。因此,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是培植文化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厦门市融合闽南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闽南神韵”于2008年“旅博会”期间推向市场,累计接待观众近3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34.7万元(厦门经济特区统计年鉴,2010)。济南市推出以“红色记忆”为主题的高铁周末二日游、淄博市推出“淄博高铁自助一日游”,让游客品尝特色鲁菜,了解齐文化,探索世界足球的起源,游览“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周村古商城等。 同时,为了实现海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盲目、过度开发,出现产品雷同、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色彩浓厚等问题,必须根据旅游客源需求的特点创新旅游产品。只有突出特色,开展专项,以特色树品牌,以专项吸引特定消费群体,才能增加旅游资源的“漂入”,减少“漂出”,适应旅游竞争的需要。如厦门市这两年着力于乡村旅游、温泉康体旅游、邮轮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积极开发欧美、东南亚以及香港等邮轮市场,全年共接待来自美国、德国和马来西亚等国邮轮公司的各类豪华邮轮28艘次,接待邮轮游客共计6.7万人次(厦门经济特区统计年鉴,2009)。京沪高铁沿线的多个城市也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铁旅游产品,如青岛市推出“高尔夫游”、潍坊市推出“逍遥放飞游”、“逍遥田园游”(现代化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等二日游高铁旅游产品;德州市推出“扒鸡美食之旅”、“低碳生活体验之旅”及春、夏、秋冬主题性旅游产品等。还可根据旅游地景观的多样性,考虑开发多种火车旅游新产品,如具有文化主题的火车旅游(丝绸之路火车游)、老式蒸汽机车怀旧旅游等高铁时代的“慢旅游”,飞机-火车-公路多种交通工具的联合旅游等。 (二)促进旅游产业联动,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旅游产业联动是指以区域内旅游产业之间互动来实现共赢为目的的合作过程,包括以旅游产业为载体的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流的关联,也包括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通共享,实现要素在区域空间和产业时序上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经济协调发展。”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娱乐场所、餐饮业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无障碍的旅游合作,能够为游客提供快捷、便利、高质量的服务,达到共生共长的效果,推动旅游产业整体向前发展。 在交通方面,要逐渐转变发展定位,做好票务经济。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做好高铁线、地铁线、公路客运、轮渡、公交等交通的线路规划和站点设置,实现零换乘、零对接,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其次,高铁应该转变发展定位,不再聚焦于满足旅客购票需求,而要将工作重心放在衍生的服务上,票务不再是简单的供给销售问题,而是要制定灵活的票价政策,科学经营票务,加快票务创新,保证运能释放后高铁上座率的稳定性。在便利游客、吸引游客的票务设计方面,“高铁+住宿”、“高铁+景点”等双向优惠套餐,JR的“日本铁路周游券”、欧洲的旅行通票和美国的旅游套票(包括全线通用、西部通用、东部通用和西海岸通用等);香港的“八达通”卡、台湾“悠游卡”对乘客在高铁-公交间换乘的优惠、规定时间内双程往返的费用扣减、周末优惠套票、设计专门的学生优惠卡、老年人、残疾人免票标志卡等做法值得借鉴。 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应进一步理顺重点景区的管理机构与管理职能,统一规划、统一引导,赋予执法权,使其真正承担起景区环境保护、文明导游、处理游客投诉等相关责任,提升旅游地的整体形象。坚持“以游客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保护游客合法权益。 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应做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一方面,按照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要求,增建一批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公共信息图形标识、旅游标识、旅游公厕、公共电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等自助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做到服务的精细化。另一方面,加快“智能旅游”建设步伐。大力推广数字旅游技术,健全旅游网站集群,建立海西旅游网,持续打造968118旅游热线和114旅游呼叫中心,开拓自助游公共服务项目,逐步建设旅游智能城市;建立旅游集团化电子网络系统:食、住、行、游、购、娱,实现旅游业务、服务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厦门市旅游局,2011)。 (三)构建区域旅游战略协作机制 加强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促进海西各省市间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有助于实现海西旅游资源整合的可持续力。海西区应从“大旅游、大产业”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区域内的黄金旅游线路,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资源,将原来的门票经济转化为税收经济。随着厦深高铁、向莆高铁等更多跨区域高铁线路的建成通车,海西应利用高铁带来的机遇,扩大区域旅游合作领域和海西各省市的影响力,为本区域带来更多的客源。 高铁沿线各省市应尝试建立“海西高铁城市旅游联盟”,建立无障碍旅游合作区,突出整体品牌效应和成本效应。通过联合开展高铁沿线精品旅游线路、最受欢迎景区的评选,提高高铁沿线旅游景点景区的影响力;结合各省市重大活动,新闻事件,联合制作统一的高铁旅游地图、旅游产品手册等,共同开展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城区促销活动,实现旅游旺季常态化。例如,福建省正加大重点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大武夷、福建土楼、沿海动车沿线、平潭旅游区、东山生态旅游岛等五大重点旅游增长区域,依托便捷的沿海动车线,联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客源市场;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正不断扩大,签订新一轮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举办闽西南及金门旅游黄金周新闻发布会;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合作深入发展,起草了《厦门市、赣州市政府关于加强“海西”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协议》旅游部分内容;协助粤东五市在厦门举办旅游推介会;加强与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在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交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目标。 同时,城市联盟还应推动旅行社进行深度合作,由各联盟城市推荐旅行社组成合作体,集团采购高铁沿线旅游资源,共同策划包装产品,逐步形成旅行社合作分销体系,实现高铁旅游市场产品供给一体化。此外,联盟各城市的旅游网站还可实现互相链结,开设专门的高铁旅游板块,在各城市高铁车站的旅游咨询中心和一些公共服务窗口推广联盟的旅游产品,开展高铁旅游一卡通等等,为以后享自由行的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高铁旅游联盟的城市还将建立旅游质量监督协作体,实施游客跨城市的投诉联合处置制度,及时受理投诉,健全旅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置旅游公共突发事故。 (四)加快旅游产业集群与融合战略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某彼此关联的旅游供应商在地理上形成集合体,以期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创新能力,形成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高铁时代下,旅游产业集群能够形成产业发展优势,但交通便捷带来的巨大商机却使刚性的旅游供给面临挑战,短期内要应对突然增长的旅游需求,只有实行产业单元的强强联合来形成供给能力的增长和优化。实行旅游产业融合,既可以强化旅游企业的组织实力和资本实力,减少交易费用,又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还可以使各种旅游资源在融合利用中获得最优化开发,最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快完成海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业在产业融合的带动下,已经产生了许多“跨界”的联合行动:新业态不断涌现,如旅游业与第一、二产业间的融合形成工业旅游、休闲农业等,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形成会展旅游、体育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和“在线旅游”③等;新型产业功能逐步显现,如餐饮街、购物街、主题街、风情街、美食节、影视文化旅游④等;新型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演进,如兼具食、住、行等多项要素功能的大型旅游集团……旅游业正逐步向多产业横向联合发展转变,综合性高铁车站也正在从交通中心转变为经济中心,从功能单一的基础设施提供商逐步向商业性业务实体转变,形成融物流、国际商贸、酒店业、服务业、娱乐业为一体,辐射周边区域的“高铁产业群”。总之,旅游产业融合这一新业态创新已然在产业边缘地带激发出各种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在海西旅游产业转型时期,必将为加快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做出贡献。2023-07-28 17:13:561
海西早期运动对盆地的改造
在加里东晚期运动造成的构造格局基础上,发育了中晚志留世—泥盆纪盆地,先期古构造格局使南部地势较高并成为此期盆地的物源区,往北是广海方向。泥盆纪末发生了海西早期运动。这次构造运动在东部、东北部和南部表现最为强烈(图3-10),可能主要与东中昆仑强烈的聚敛活动以及南天山洋自东向西剪刀式闭合造成塔里木克拉通东部所受挤压作用较强有关。海西早期运动造成的古隆起呈半环形分布于阿瓦提-满加尔凹陷的北部、东部和南部,向西开口。在中央隆起区,海西早期运动造成的强烈改造区(即中上志留统—泥盆纪被全部剥蚀的区域)的北界在玛参1井南—塘北2井—塔中8井—塔中32井一线,向东南方向地层剥蚀程度增加。由该强烈改造区的北界向北西至和2井一满参1井一线为弱改造区。这次运动形成的塔西南东部—塔中—古城地区古隆起方向为南西西—北东东向,同时也造成了塔中中央断垒带上局部地区出露下奥陶统。这期运动造成的南西西向古隆起叠加于加里东晚期运动形成的北西西向古隆起之上并对早期古隆起进行改造。奥陶纪末构造运动及加里东晚期运动已呈现雏型的古城鼻隆在海西早期运动时加剧、定型。图3-10 塔里木盆地海西早期运动对盆地的改造1-未改造区;2-弱改造区;3-强烈改造区;4-最强烈改造区;5-逆冲断层;6-走滑断层;7-地层尖灭线;8-井位及井号在塔北隆起区,海西早期运动造成的强烈改造区在轮南至库南地区。与塔中地区相比,塔北隆起受到的改造作用更为强烈,造成了较大面积(哈2井北东→轮南46井→草2井一线之北)的下奥陶统出露,向北过轮台断层可能造成更老的地层出露。该强烈改造区向南为弱改造区。轮南—库南一带的隆起走向亦为北东东—南西西,与塔西南东部-塔中-古城隆起平行,表明塔里木东南侧的板块聚敛活动对克拉通内部的影响较为强烈。此时柯坪地区亦具古隆起形态。上述塔北、中央古隆起向东与塔东隆起会聚,构成半环形古陆,它们围限的未改造区向西-西南开口。这种构造格局控制了后来的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构造面貌。海西早期运动形成的塔北隆起(东段)、塔西南东部-中央隆起(中东段)及其夹持的北部坳陷区系挤压作用下岩石圈挠曲变形的结果。这些古隆起虽具前缘隆起性质,但与典型前缘隆起有所不同。它们是板内(克拉通内)挤压挠曲隆升的结果,而不像典型前缘隆起那样,是由于受造山带负荷作用,前陆盆地沉降,前陆盆地近克拉通一侧相对抬升而形成的隆起。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揭示,岩石圈内包括沉积层内的界面具有同步起伏形态(图1-9),这种形态用现今广为流行的典型前缘隆起形成机理(Jamieson和Beaumont,1988;Beaumont等,1988)解释是行不通的。一系列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均表明,塔里木板块南、北缘未曾发育过演化程度较高的被动大陆边缘。寒武纪—奥陶纪时期,在库鲁克塔格和阿尔金山地区,被动大陆边缘具垒、堑相间结构,演化程度处于青年期。在布格重力异常图及莫霍面深度图(图1-8)上,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和莫霍面等深线的陡变带与盆地边界线相一致。如上所述陡变带代表陆架—陡坡折点的连线,则塔里木克拉通边缘陆架相当狭窄,大陆边缘陆坡直接与稳定克拉通相接。因此,在板块边缘聚敛作用时期,以水平方向为主的挤压应力直接传递至岩石圈内部,引起岩石圈挤压变形。除局部地区外,古生代时期塔里木大陆边缘大部分地区未发育类似于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落基山的“雪橇式”宽阔的冲断带,亦证明了前述不成熟大陆边缘的特征,中央隆起向东南造山带方向没有前陆盆地与之相接,塔北隆起北侧也没有典型前陆盆地发育,仅表现为残留洋盆地或裂陷槽较迅速地转入闭合,也可作为例证。上述特点正好反映了与塔里木板块相邻的亚洲大陆以较小板块或地块频繁离散、拼贴的特点。2023-07-28 17:14:041
研究区地质构造
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是与其周围的地质构造环境相联系的,其基本轮廓与特征受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控制。依据板块构造观点,从全球板块构造来看,中国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欧亚板块东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带,和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附近,从而使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与板块的碰撞和俯冲作用关系甚为密切。总体来说,中国大地构造的主体和基本格局由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三大板块,以及各板块之间的俯冲带、碰撞造山带组成。中国北方主要指昆仑-秦岭褶皱带以北地区,中国北方的大地构造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横,两竖”。“两横”分别指天山—燕山—兴安、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两条基本以东西向展布的褶皱带;“两竖”指贺兰山—龙门山和太行山—雪峰山两条近乎南北向的梯级带;“两横,两竖”构成我国北方大地构造的宏观格架,形成了中国北方板块单元的结合带,在宏观格架之间分布着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两大板块,以及柴达木、佳木斯等中间地块。一、塔里木板块塔里木板块位于新疆南部,槽台理论称之为塔里木地台。北界为汗腾格里峰-巴仑台-库米什断裂,南界为康西瓦断裂,东西两侧分别为阿尔金断裂和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所限,现今其主体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所覆盖。塔里木板块于7亿年前的扬子旋回(塔里木运动)最后固结,形成陆壳板块,基底为太古宇、古元古界、中新元古界三套变质岩系组成;震旦纪和古生代时期以独立的板块活动,至古生代末期的海西运动,相继与周围板块碰撞,昆仑山和天山海槽强烈褶皱上升。二、华北板块华北板块连同朝鲜北部合称中朝板块,槽台理论则称之为中朝地台或中朝准地台。现今其主体位于华北地区,轮廓大致成三角形。北缘、西界及东侧几乎都为山系所环绕。华北板块由古元古代末的吕梁运动形成陆壳板块,基底岩系是由太古宇及古元古界组成。吕梁运动形成华北板块基底后,进入了盖层发展阶段,从中元古代到三叠纪,华北板块以整体升降运动为主要特征,它在早期(中、新元古代)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后来差异性减小。自二叠纪开始,华北板块整体上升转为陆相沉积,同时板块的东西差异明显,板块边界活动性有加强的趋势,板块整体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三、天山-内蒙-兴安造山带天山-内蒙-兴安造山带位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成弧形向南突出。古生代时属中亚-蒙古古大洋,据古地磁推测其宽度曾达4000km以上。在其南北两缘的俯冲作用下逐渐退缩,至晚二叠世完全关闭;两板块相碰,形成晚古生代褶皱构造带。四、昆仑-祁连-秦岭造山带昆仑-祁连-秦岭造山带位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西宽东窄。在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是一个广阔的长条形的昆仑-祁连-秦岭古大洋,向西南达特提斯大洋的北缘。其洋壳向北俯冲的时间不一,中段祁连山于早古生代向北俯冲形成早古生代褶皱带,西段和东段主要在晚古生代向北俯冲形成晚古生代褶皱带,于中生代早期大洋才最后关闭,使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焊接。2023-07-28 17:14:141
中国板块构造演化
进入显生宙以后,中国大陆板块总的演化趋势是:原中国古陆随冈瓦纳大陆裂解、离散而分裂;随亚洲大陆增生,中国陆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形成古亚洲陆块;随冈瓦纳大陆北缘进一步裂解、漂移,古亚洲陆块南缘进一步增生。中国板块构造演化大体上可分为 3 大构造阶段,即:①前震旦纪原中国古陆形成阶段;②古生代原中国古陆解体至中国古大陆形成阶段;③中、新生代(印支运动后)亚洲大陆南缘增生、西太平洋俯冲及陆内构造变形阶段(表4-1)。原中国古陆形成,奠定中国海相克拉通盆地发育的基础;原中国古陆解体至中国古大陆形成乃是以浅海碳酸盐台地相和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主体的海相克拉通盆地的建设期;印支期后中—新生代陆内盆地叠置和变形改造则是海相克拉通盆地油气成藏和保存的关键期,这就是中国海相石油地质的背景。1.前震旦纪原中国古陆形成阶段早元古代末华北克拉通形成,中、晚元古代(1800~800 Ma)在华北克拉通上发育裂陷槽并充填沉积物。中晚元古代末,震旦纪沉积前,扬子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形成,并与华北克拉通联合形成原中国古陆,奠定古生代海相克拉通盆地发育的基础。2.原中国古陆解体至中国古大陆形成阶段原中国古陆解体自震旦纪开始,至中三叠世末古中国大陆形成(表4-1)。这一阶段以原中国古陆的解体开始,形成华北、塔里木、扬子等诸多克拉通独立块体和其间的洋盆;以这些块体的再度拼贴、古中国大陆形成而告终。这一阶段的构造格局以稳定克拉通与活动造山带的对立发展为特征(图4-2)。盆地发育在自成系统的小型沉降陆块及其边缘。边缘盆地宽广,水体较深,在滞流缺氧环境下可形成有利的泥岩、钙质泥岩烃源岩;小型克拉通陆块内部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因克拉通规模较小、固结程度低,受周边构造带活动影响大,发生差异升降,形成隆起与坳陷的沉积分异,使克拉通内坳陷在最大海侵期和水体较深时发育较好烃源岩。与板块离散或聚敛相联系,发育的盆地既有离散型的,又有聚敛型的。洋盆和部分边缘盆地后来成为造山带或隆起区,克拉通内盆地及部分边缘盆地在后期遭受改造或被后一世代盆地叠加,成为现今保存完好的、具有油气勘探意义的克拉通盆地部分,例如塔里木、扬子、华北克拉通上发育的盆地。华北克拉通西侧和南侧在早古生代分别发育坳拉谷和秦岭洋,海水自西和自南侵入克拉通。随奥陶纪晚期—志留纪秦岭洋和蒙古-兴安洋的收缩和加里东造山带形成,晚奥陶世开始华北克拉通全面上升。至中石炭世,秦岭、蒙古海槽发育,华北克拉通重又沉降、沉积。随秦岭海槽在早二叠世末至中、晚三叠世自东向西闭合,蒙古海槽在早二叠世末闭合,晚二叠世海水全部退出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的东南缘在晚元古代—早古生代裂陷,形成华南洋和被动大陆边缘,克拉通西部为陆表海。晚奥陶世—志留纪由于聚敛活动,克拉通东南边缘弧前盆地发育。至志留纪末,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形成并增生于扬子克拉通之上,形成华南陆块。秦岭洋也在这一时期闭合,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碰撞。泥盆—石炭纪,扬子克拉通主体基本上处于隆起状态,在其边缘部分有陆表海存在。二叠纪出现广泛海侵,早二叠世末大陆裂谷作用发生,克拉通西部发生大规模玄武岩喷溢。克拉通西部在晚古生代仍有裂陷槽活动。早中三叠世裂陷槽逐渐关闭。表4-1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重要事件表图4-2 中国古生代古构造格局塔里木克拉通周边在早古生代发育裂陷槽、洋盆,主体为开阔陆表海环境,东部和西南部有较深的边缘坳陷沉积。奥陶纪末,由于特提斯洋封闭,塔里木克拉通南部整体隆起。北缘南天山洋至志留—泥盆纪末封闭。晚古生代,南天山裂陷槽和北天山、古特提斯洋发育,克拉通在石炭纪为广阔陆表海沉积。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有较强烈的火山活动。海西晚期南天山褶皱隆升,昆仑洋自西向东收缩闭合,至印支期全面褶皱隆升,海水逐渐退出。中、新生代发育以粗碎屑岩为主的内陆湖相沉积。总之,中国大陆构造发展在早古生代表现为原中国古陆分裂成华北、塔里木、扬子等小陆块,克拉通与造山带对立发展,克拉通内部广泛遭受海侵,克拉通边缘形成加里东褶皱带。晚古生代则逐渐向陆地转化,并伴随强烈拉张活动。至二叠纪海西旋回或印支旋回初,随中亚-蒙古海槽的最后封闭,西伯利亚克拉通与华北、扬子、塔里木克拉通以及昆仑、秦岭、祁连造山带连为一体,中国古大陆形成。3.中、新生代(印支运动后)陆内构造变形阶段经印支运动中国古大陆形成以后,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中国大陆,三面受挤。受大陆南缘中、新特提斯和东缘太平洋构造体系的控制,中国大陆构造格局受到强烈改造,同时产生一系列类型不同、大小不等的盆地。在亚洲大陆南缘,中、新生代表现为多期次、多个陆块的拼贴和对中国大陆的推挤。随三叠纪中晚期新特提斯洋迅速扩张,其北的羌塘陆块等漂移增生到亚洲大陆的南缘;随后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拉萨地块拼贴在亚洲大陆南缘;始新世晚期开始印度板块与增生的亚洲大陆南缘碰撞,但直至中新世喜马拉雅山尚未发生强烈的抬升;中新世末以后,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推挤,喜马拉雅山快速隆起,其影响范围波及整个中国中西部,使老山复活,前渊形成。中国大陆西部和中部在上述特提斯洋演化控制下,形成持续或阶段式沉降的、与造山带发展密切相关的挤压性盆地,如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陆内坳陷或前陆坳陷盆地。太行山—武陵山以东的滨大洋地区,受太平洋构造体系控制,主要发育裂谷盆地。2023-07-28 17:14:371
新抚州网的网站特色板块
聚焦抚州直击抚州热点,关注家乡动态。子版块:『民生民情』,『抚州交通』,『海西及鄱阳湖经济区』,『洋洲立交桥收费站』版主:笑傲江湖,抚州南站,welcometochina,璀璨,feihulc,常文谈天说地综合话题、休闲聊天、想说就说版主:抚州乡下人,后舍茗士图影抚州有关抚州的图片、视频和话题,网友原创摄影,视频精品。新抚州网摄影活动QQ群版主:feihulc,天下第七,fzwp才乡名人天南地北·各行各业抚州人版主: 抚州人,赤山先生,梦湖散人2023-07-28 17:14:591
志留纪—泥盆纪克拉通内挤压盆地演化阶段
志留纪—泥盆纪南天山洋继续向北俯冲消减,这种聚敛消减活动在时空上和强烈程度上有所差异(肖序常等,1990)。中天山南缘发育大量同期花岗岩,具有洋盆向北俯冲碰撞引起的岛弧型和同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肖序常等,1990)。南天山西段为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与南部塔里木克拉通内挤压盆地呈过渡关系(图5-3),库车坳陷东部及孔雀河斜坡为前缘隆起带,塔东南及阿尔金北部为板块前缘隆起,西昆仑一带可能存在洋壳的俯冲增生活动。塔里木盆地总体由拉张环境转化为挤压环境,形成克拉通内挤压盆地,陈发景等(1994)将其称为克拉通内挠曲坳陷。柯坪地区早志留世发育深水陆棚—盆地相暗色泥页岩,与库鲁克塔格志留系相似,厚度变化不大,改变了奥陶纪的塔东克拉通坳陷深水环境,志留纪则为克拉通内挤压坳陷,满加尔和阿瓦提附近沉积厚度相对较大。泥盆纪沉积范围减小(图5-4),柯坪地区泥盆系为厚1200m的滨海相—陆相红色碎屑岩,库鲁克塔格为1500m厚的紫、白色海相砂岩,地震剖面也总体反映盆地内岩性、厚度比较稳定。至晚泥盆世,海水大规模退出,沉积了一套干旱平原风成砂及沿前陆隆起带发育的山麓冲积扇(贾润胥等,1990)。这说明后期由于南天山逐渐消减封闭作用和板块南部的强烈扩张作用,板块内部隆起抬升较明显。因此,也有些专家将塔北志留纪—泥盆纪作为类前陆盆地发展阶段(贾润胥,1990)或前陆盆地(康玉柱,1992)。从我们勾绘出的泥盆系残留厚度图看,塔里木盆地南部大部分地区缺失泥盆系,与志留系相比其缺失面积增大。南部区域隆升可能与板块以南的昆仑山地区地壳收缩挤压有关。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的晚加里东运动,使昆仑大部分地区洋壳转化为陆壳(姜春发,1992),昆仑各带逐渐抬升褶皱,但海水有深有浅,至晚泥盆世晚期地台型海相沉积普遍被含斜方薄皮木植物化石的陆相红层沉积代替,这表明,泥盆纪晚期昆仑已成大陆并到了极限。据古地磁研究资料,这一阶段塔里木板块长距离向北漂移,可能主要原因是古特期洋扩张使昆仑一带形成强大俯冲挤压作用。南天山残留海盆由于挤压而抬升,并出现中酸性火山岩及陆源复理石组合。联系到祁连山、天山、昆仑、柴达木以及准噶尔等地区沉积和化石特征,到泥盆纪末期,各板块已联成统一的“泥盆纪板块”(姜春发,1992;黄汲清、姜春发、王作勋,1990;肖序常、汤耀庆等,1990),盆地内部早海西构造运动与“泥盆纪板块”形成是相一致的,中央隆起区、沙雅隆起、东南断隆等强烈抬升褶皱,遭受剥蚀,与上覆石炭系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图5-3 新疆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古构造及残留厚度图图5-4 新疆塔里木盆地泥盆纪古构造及残留厚度图2023-07-28 17:15:201
华北板块边缘的构造演化特征
一、板块北缘构造演化特征加里东旋回后,在华北板块北缘的温都尔庙—翁牛特一带形成了加里东断裂褶皱带(也可称为温都尔庙—翁牛特早古生代增生地体),并形成双变质带——红柱石-夕线石带和蓝片岩带,以及岛弧花岗岩侵入。晚古生代,紧接着早古生代断裂褶皱带,古蒙兴洋继续向南俯冲消减,在白云鄂博—西拉木伦河以南一带,产生了泥盆-石炭纪岛弧型火山岩。随着古蒙兴洋洋壳多次消减,古蒙兴洋逐渐收缩,直到二叠纪晚期,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又一次聚敛拼合在一起,古蒙兴洋完全消亡。晚古生代华北板块北部边缘的构造活动对华北克拉通盆地演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克拉通盆地的北部边缘形成陆缘隆起(内蒙古陆),长期处于剥蚀状态;其二自中石炭世开始,陆缘隆起的内侧形成陆内坳陷,海水自东北方向侵入,造就了中晚石炭世的海相沉积。同时,由于古蒙兴洋板块的消减作用并非持续进行,而是在消减俯冲过程中也短期扩张松弛时期,故而形成了克拉通盆地内部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图2-4-3 华北板块南缘北淮阳构造演化剖面示意图二、板块南缘构造演化特征加里东旋回后,古秦岭洋板块的俯冲碰撞活动向东、西两端迁移,西端迁移至西秦岭,东端迁移到大别地块北侧的北淮阳。在桐柏、泌阳地区,原划为元古宙桐柏群的地层中发现了三缝孢子属种Acanthotriletes cf.impolites Naum,为晚古生代中晚泥盆世至石炭纪标准化石;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值为370Ma。在信阳、商城地区,原划为信阳群龟山组下部的地层中同样发现了三缝孢子属、种,地层时代确定为晚古生代;基性岩的同位素年龄值为399~338Ma,酸性岩的同位素年龄值为258~253Ma。沿大别山北缘桐柏-桐城断裂带,分布着变质蛇绿混杂岩带,基质为糜棱岩,岩性为镁铁-超镁铁质岩石橄榄岩、榴辉岩等,它们的同位素年龄值为244~224Ma。上述事实说明,在晚海西晚期(也可能跨入印支早期),北淮阳洋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消减缝合。实现了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再次拼合,缝合线的位置大致在桐柏—舒城一带。海西晚期以来,由于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挤压,北淮阳地区断褶成山,在大别山北麓及华北板块南缘发育了大规模逆掩断层系(图2-4-3)。由于重力载荷和挠曲作用,自侏罗纪开始在造山带前缘发育了合肥前陆盆地。2023-07-28 17:15:291
区域构造演化
秦岭造山带东连大别-苏鲁造山带,西接昆仑-祁连造山带,合称为中央造山带(姜春发等,2000)或中央造山系(张国伟等,1998)。与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造山带相比,秦岭造山带具有造山时间持续更长、过程更为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据张国伟等(1996b,2001)的研究,该造山带可分出前造山、主造山、后造山3个大的构造演化时期,不同的构造演化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体制,并形成不同的构造单元(图20-1a)。早前寒武纪两类基底形成阶段(Ar—Pt2,前造山期):自太古宙至中元古代,是秦岭造山带的古老基底形成期,分为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和中新元古代过渡性基底形成两个阶段。通常由Ar—Pt2结晶杂岩(大别岩群、太华岩群)以及广泛出露的中元古代火山-沉积变质岩系(武当山群、熊耳群等)组成。后一阶段恰与国际地学界讨论的Rodinia超大陆的会聚及其裂解时期相对应。图2-1 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a)及主要剖面图(b)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初板块构造演化阶段(Pt3—T2,主造山期):自新元古代至中三叠世,即从晋宁期到印支期,是秦岭板块构造体制活动时期,其中包括了Z—O2板块扩张期、O2—D3收敛俯冲期和D3—T2碰撞造山期。板块的多次俯冲、碰撞,发育了各类花岗岩,并在时空上呈规律性分布。从海西晚期至印支期,华北板块、秦岭板块和扬子板块沿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带斜向穿时俯冲碰撞,并使中国南、北大陆联合在—起,秦岭造山带也基本定型,形成现今的基本面貌。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T3—Q,后造山期):在中生代的三叠纪晚期(T3),扬子板块、华北板块以及夹于其间的秦岭造山带沿勉-略和商-丹两条俯冲带依次由南向北俯冲,并完成它们之间的拼贴焊合,从而形成新的统一的中国大陆,且转入板内构造作用时期。此阶段包括了主造山期后的伸展塌陷构造(T3—J1)、燕山中晚期的陆内造山逆冲推覆及花岗岩浆活动(J—K1)和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期的挤压与伸展构造共存的急剧隆升成山演化(K2—R)等不同地质构造演化阶段。秦岭造山带地壳横剖面总体是以商-丹缝合带为界的不对称扇状结构,该缝合带则为倾角很大的陡立带(图2-1b)。虽然在南秦岭和北秦岭内部发育有多重逆冲推覆体系,但南、北秦岭之间并未出现明显的岩石圈尺度的地壳叠置,因此,应属碰撞造山带。秦岭造山带现今构造格架是以巨大主干断裂系为骨架,组合呈现出以古生界—早中生界(T1-2)岩层为主体,包容残存的前寒武纪和叠加复合的中—新生代陆内各类构造地层岩石单位构造变形所构成的主构造线、地层构造岩相带、变质带和岩浆岩带,均一致表现为主要近东西向的空间展布,呈扇形向外逆冲叠置和抬升(张国伟等,1995,1996a,2001)。2023-07-28 17:15:361
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地壳表层构造和岩浆活动是深部岩石圈和软流圈物质运动的反映,构造运动的动力来源主要来自地球深部。研究表明,大地构造的主要持力层是岩石圈,而不是地壳。因此,研究地壳及其构造现状,必须着眼于岩石圈或者说地壳及上地幔的深部变化过程。合理建立地下一定深度的结构模型,是当前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基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地震层析(CT)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板块构造的研究主体是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的关系,板块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仍然是岩石圈,因此,这里有必要对河北省的岩石圈结构(地壳和上地幔)状况进行深部地球物理推断和解释(图2-7)。地震层析(CT)技术可以将数百千米深度内的地壳至上地幔三维地震波速差异(10%左右)清晰地反映出来。试验岩石学认为,地幔岩中大约10%的部分熔融就可以形成软流圈的低速高导异常带。华北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地震层析(CT)资料,本书应用刘福田(1996)、孙继源(1992)等的研究成果,结合大地热流值资料简析本区岩石圈结构和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板内构造变形主要受到岩石圈性质和大地构造环境影响,而岩石圈的性质主要由其厚度、层内结构、热状态和软流圈上涌程度决定。图2-7 华北地区岩石圈厚度图对于河北省深部构造——地幔热柱构造,本书引用牛树银等(2002)的研究成果,进行概略叙述。河北省1∶50万、1∶20万区域重力和1∶20万区域航空磁测已经全部完成,并且已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结合人工地震测深所作的莫霍面和康拉德面的基本形态和推断深度也已基本定型。重磁资料总起来看,本区一级重力场主要反映了区域内部深部构造(主要是下地壳和地幔)状况,特别是太行山重力梯级带最为明显,可能反映了深部的地幔陡坎;二级重力场主要反映了地壳中的岩石密度差异;而航磁场则主要反映了较浅层次的物质磁性特征,一般多与变质基底和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此类资料有关细节,前人已有专门论述,本书只引用结论,不再过多重复。本书依据人工地震和大地电磁测深确定的壳内层速度和高导层数据确定的岩石圈垂向结构分为5层,它们是:地壳表层、上地壳、中地壳、下地壳和上地幔;依据地震层析(CT)技术确定的岩石圈厚度、软流圈上涌程度,结合大地电磁测深和大地热流值将河北省(包括北京市和天津市)板块构造二级构造单元划分为4个,它们是:冀北较稳定地块、燕山活动构造带、太行山隆升地块和河北平原活动软块。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本区二级构造单元的划分,充分考虑了挽近期以来各构造单元的岩石圈结构、现代地形地貌和构造活动性特征,这是有别于以往的构造单元研究的;地幔热柱第二级单元为华北地幔亚热柱,三级构造单元7个,它们是:张宣幔枝、密云幔枝、丰承幔枝、冀东幔枝、天怀幔枝、阜平幔枝和赞皇幔枝(图2-2)。河北省北部以康保-围场断裂为界,以北为内蒙古板块南缘,以南为相对刚性的华北板块,由此构成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前者在河北省分布局限,不再进一步划分构造单元。重点对华北板块进行二级构造单元划分。河北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范围的板块二级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地震层析(CT)资料,结合地球物理场中区域重力和区域航磁特征和区域地质特征,特别是地质构造发展特征。华北地区地震层析(CT)资料反演的地下深度为150 km,计算网度间距小于1.4°,选用了132个地震台站和1981~1984年间129个区域地震和24个远震资料,选用7520条P波到时数据,因此,其精度可以达到满足二级构造单元划分的要求。2.5.1 冀北较稳定地块指康保-围场断裂以南,尚义-赤城-丰宁-隆化断裂以北的广大地区,与原内蒙地轴相比范围有所减少。从地貌特征来看,显示出长期的夷平状态。由于“华北CT”剖面只作到北纬41°30′,因而该构造单元反映不全,显示稍差,但地震波速度总体仍然呈现出高速特征,岩石圈厚度较大,150 km尚未见底。莫霍面、康氏面变深,大地热流值较低(一般(0.7~1)×41.686mW/m2)。重力场平稳,有东西向和北北东向叠加。航磁异常显示正负场交替,皆呈条带状东西向展布,强度大、梯度陡。变质结晶基底广泛出露,坳陷处上叠有中生代火山盆地,海西期岩浆岩广泛分布。该构造单元显示比较稳定的特征,基底固结程度高,相对刚性特点明显。2.5.2 燕山活动构造带位于尚义-赤城-丰宁-隆化断裂以南,河北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比原燕山台褶带的范围有所增加,主要是增加了赤城-平泉断裂以北,赤城-丰宁-隆化断裂以南的广大地区。增加的原因是从近年来大量的区域地质、区域地球物理新资料反映的构造活动性和深部构造特征明显不同于内蒙地轴,把这一区域从原内蒙地轴中划分出来,归属到燕山活动构造带是比较合理的。该构造单元深部构造十分特殊,岩石圈厚度甚大,150 km尚未见底(图2-8)。下岩石圈P波速度达8.2~9.2 km/s,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剖面显示在50~75 km深度有一低速薄层存在,厚度20 km左右,P波速度6.6~7.6 km/s,具软流圈性质,将本区下岩石圈分为上下两截,使莫霍面以下的岩石圈部分仅余10 km厚左右,甚至几乎与下地壳联通。该区南部和东部则显示软流圈大规模上涌,形成与河淮活动带的过渡地带。该构造单元大地热流值较高,一般为1.1×41.686 mW/m2,地壳厚度的总趋势为南东薄,北西厚,下地壳明显加厚。大地电磁测深发现地下20~30 km之间存在一层厚3~4 km的中地壳低速高导层(P波速度5.8~6.0 km/s),呈半熔融状态或深部剪切带性质。张家口—唐山构成北西向强地震活动带,向东延入山东蓬莱,为新生代最重要的活动构造带。值得注意的是,华北地区地震震源深度均集中位于地下10~25 km范围之内,显示中地壳低速高导层为本区地震震源深度下线。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强烈,中深源的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体极为发育,而上述构造岩浆岩集中分布区,深部恰好对应着50~75 km深度的较厚的软流层楔状体(见图2-8)。2.5.3 太行山隆升地块太行山隆升地块的东部为华北平原,西部为山西高原,本区整体表现为北北东向延绵的太行山脉北段。深部构造特征是,相对于平原区本区软流圈强烈下凹,山根深陷,岩石圈厚度较厚,但是,相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本区又处于软流圈上涌区段,岩石圈厚度远不及鄂尔多斯盆地厚度大(图2-9)。太行山隆升地块岩石圈厚度100 余千米,大地热流值(1.4~1.6)×41.686 mW/m2 ,显示中等地热背景区。重力场梯度带呈北北东向展布,莫霍面深度37~42 km。北北东向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体广泛发育,与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密切相关。牛树银教授(1994)研究认为太行山脉的隆升与华北断陷的沉降,二者基本保持浅部物质的动态平衡,即盆山升降幅度基本相当,由此看来中—新生代以来太行山区隆升至少10 km以上。图2-8 沿东经115°南北向CT断面图图2-9 沿北纬36°东西向CT断面图2.5.4 河北平原活动软块位于河北山前平原及渤海湾地带,是华北板块中典型的活动地块,与太行山隆升地块遥相对应(图2-9)。在CT断面图上可以看出,本区软流圈大面积上涌,以至浅到60~70 km,其顶部近平面。而岩石圈厚度仅60~70 km,地壳厚度大幅度减薄,地壳厚度仅30~35 km。从地震层析(CT)P波速度可知,本区软流圈速度相当低,约7.0~7.7 km/s,其上覆较薄的下岩石圈波速亦相对偏低,约8.0~8.4 km/s。大地热流值普遍偏高,一般(1.7~2.0)×41.686 mW/m2,为大面积的地热异常区。地壳三分明显,总体很薄,尤其中地壳为典型的低速(约6.0~6.4 km/s)高导(6~8Ω·m)层,表明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熔融性及滑脱剪切性质。新生代大陆裂陷活动加剧,形成典型的大陆裂谷盆地,新生界厚度巨大,达到5000~6000余米,是重要的活动构造单元。2023-07-28 17:15:451
意大利东濒什么海西濒什么海北靠什么山脉位于什么半岛?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东临亚得里亚海,西临地中海,北靠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亚平宁半岛。意大利地形以山地为主,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对农业生产不利。2023-07-28 17:15:521
板块运动和变化的地质过程
华南古陆块在新元古代曾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大约位于南纬15°~20°之间。中元古代时,大约在1400~1600Ma的冷家溪期,古陆裂陷,沿麻阳—常德—长沙—铜鼓一线边缘深海槽沉积了巨厚陆缘碎屑浊积物,属活动型裂陷海相火山杂陆屑建造,在益阳、浏阳等有裂隙海底喷溢的玄武质科马提岩—玄武岩流和喷发基性火山角砾、凝灰质等以及细碧—角斑岩组合。由于古地幔热流柱上涌,雪峰太古宙古陆块上升,古陆西侧,沿麻阳—临澧和靖县—安化一线地壳再度破裂,古陆块西南部略上升成为水下潜山,因此该区中元古代沉积厚度很小。1000~1200Ma以来,由于地壳横向密度不均,重力不稳,导致陆块内部不均衡运动,沉积增生柱因重力下沉,在侧向挤压应力作用下,产生陆内构造热事件,华南陆块首次向扬子陆块西南边缘—雪峰地块俯冲—碰撞,在沅陵—长沙—浏阳一线形成边缘挤压碰撞带,雪峰—洞庭隆起成陆,造成板溪群与冷家溪群的不整合。在碰撞带有基性岩浆活动及同碰撞期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岩浆的侵位。如浏阳长三背、葛藤岭、钟洞等花岗岩体就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武陵俯冲—碰撞构造热事件后,陆块构造性质出现明显差异,怀化—益阳—韶山一线以北因受挤压上升,以稳定、次稳定型陆屑沉积为主。而湘中,则处于拉伸构造环境,从城步—桃江—长沙—浏阳一带被拉开的扬子、华南陆块间的陆间裂陷海槽沉积了活动型类复理石建造,尤其是邵阳—城步一带有厚达4500~5000m的浊流沉积,而湘东南由于与扬子陆块分离,接受了来自闽西古陆块蚀源区的杂陆屑沉积。大约在840~900Ma期间,在古大陆内部,华南陆块向扬子陆块俯冲,在靖县—溆浦—安华一带产生变质褶皱碰撞挤压拼接带,并造成湘西地区的不整合或假整合。伴随这次构造热事件有古丈、通道、怀化等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及金狮洞花岗斑岩的侵入和喷溢。雪峰期扬子陆块左旋,武陵地块处在20°S左右,雪峰地块在15°S左右,华南陆块处在16°S~20°S左右,此时各陆块已处于弱分离状态。扬子陆块由于气候严寒,接受了杂陆屑冰海浊流火山碎屑沉积。其中发育在扬子陆块的南沱冰碛层应属极地冰川冰海活动的产物。在早寒武世,因扬子、华南陆块北向移动速率增加,拉力大于冈瓦纳古陆的牵引力,两陆块解体,脱离冈瓦纳古陆,分裂出两个古大陆,在边缘海槽裂谷环境有复理石陆缘碎屑沉积,并有与澳大利亚相似的动物群(郝治纯、卢衍豪),说明古陆块相距很近。大约在450Ma左右,扬子陆块开始沿泗顶—城步—桃江—长沙—浏阳—万载—南昌一线向北西、北北西的俯冲,相对低密度塑性上地幔受到雪峰—洞庭—九岭刚性上地幔的阻挡,不能插入扬子陆块岩石圈底部,而呈向北西、北北西陆倾斜俯冲态势。而武功—诸广山地块地壳板片(构造岩席)则以向北西仰冲形式与湘东南地块碰撞,在临武—郴州—茶陵—吉安—上饶一带拼接,并有万洋山、东风、雪花顶等同碰撞期花岗岩产生(刘钟伟,1990)。此时期的华南微板块已北移至12°S左右,其北东部分已露出海面,成为蚀源区。而扬子陆块仍在14°S以南,其南东侧边缘带仍属裂陷槽构造环境,在白马山—安化—宁乡深海沟沉积了志留纪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大约在400Ma左右,发生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华南岩石圈微板块向扬子微板块的俯冲—碰撞作用,使分裂约105Ma的两板块重新结合,完成了中国东南华南、扬子微板块的“统一”。在桂林—城步—锡矿山—桃江—长沙—万载—南昌一线形成壳下岩石圈俯冲楔形带,岩石圈厚度增至250km以上。这次构造—热事件产生了广大范围的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和城步、白马山、桃江、板杉铺、张坊地区壳源型碰撞花岗岩的形成,通道—绥宁—江口—溆浦一线,东倒西倾的碰撞挤压拼接“磁缝合带”就是这次板块构造作用的“磁记录”。由于华南微板块向扬子微板块俯冲—碰撞时,东北部最先接触造成北东、南西段板块运动的不均衡以致在常德—安仁一线,产生北西向破裂带,洞庭—九岭地体因受板块碰撞挤压作用的时间长,作用强度大,使早已固结的中元古地块变得活动起来,常德—安仁破裂带是分割不同构造环境的转换断裂带,它的存在还造成了新化—郴州北西向海西—印支期深海盆地的形成。沿转换断裂带有壳幔混合型岩浆的侵位,它是伴随张性裂解增生的构造岩—浆棱柱体,以及与之平行的白马山—关帝庙—大义山—郴县构造岩浆岩带。晚古生代,大约300~360Ma,华南—扬子陆块已漂移到赤道附近。由于两陆块北移速率差异,沿祁东—湘乡断裂(金兰断裂)和桂林、衡阳、清江以及新化—凡口一线拉开,以邵阳为中心形成柳州—邵阳—冷水坑的北东向、锡矿山—凡口的北西为主体的“T形”台盆格局,并接受了稳定的陆表海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同时发育特提斯海洋型生物群。晚三叠世约200Ma期间,扬子、华南陆块已越过赤道,到达20°N~30°N,且北移速度显著加快。川中和闽中壳下地幔热流柱上升,产生相向的热动力推挤压应力,华南微板块壳下岩石圈受到扬子陆块刚性上地幔块体的阻挡,重力下沉,并继续向北西俯冲,华南微板块前缘相对低密度上地幔塑性体受挤压收缩变形,壳上海西沉积拼贴覆盖层沿壳内韧性剪切折离面整体向北西仰冲,形成一系列冲断褶皱推覆体。燕山期,大约135Ma,扬子、华南陆块北移到30°N左右。因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的俯冲挤压作用,诱发了边缘带上地幔热扰动,地壳再度活化,已经固结趋向稳定的扬子、华南微板块,在沅麻—洞庭、湘东、湘东北,赣中等地区,由于上地幔上隆产生的引张作用,地块破裂,形成平行郯城—赣江—韶关深断裂带的北东向板内线性裂谷带,在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沉积了数千米厚的侏罗—第三系陆相磨拉石建造,沿裂陷带边缘发生了中新生代火山活动,上地幔顶部产生玄武岩贫化作用,导致基性玄武岩喷发。如湘东南的侏罗纪基性火山岩,往北西到衡阳冠市街早白垩世玄武岩,再北到长沙县春华山晚白垩世玄武岩及宁乡县青华铺早第三纪玄武岩。这是由于菲律宾板块的俯冲牵动作用所诱发的火山活动,大多是从上地幔迁移出来的玄武岩。因为未贫化的上地幔物质下沉,热流上升并向侧面流散,使对流破灭,上地幔进一步软化,地壳变得不稳定,因此在湘西、湘北湘东地区上地壳发生一系列平行菲律宾板块俯冲带和郯城—韶关深断裂带的北东向拉伸裂谷型沉降带,这就是板内侏罗—第三纪红层盆地形成的深部原因。2023-07-28 17:16:011
南美洲西岸海岸线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2023-07-28 17:16:231
西伯利亚板块(Ⅰ)
包括西蒙微板块和阿尔泰微板块(Ⅰ1),它们在新元古代以及古生代初期以前,曾经是两个分离的微板块,经萨拉伊尔运动后两者拼合一起,成为统一的西伯利亚板块的组成部分。新疆境内,仅属阿尔泰微板块的一部分,包括北阿尔泰早古生代陆缘活动带及南阿尔泰晚古生代陆缘活动带。一、北阿尔泰早古生代陆缘活动带北阿尔泰早古生代陆缘活动带(Ⅰ1-1)(山区阿尔泰-喀纳斯-可可托海早古生代陆缘活动带)。包括中国的阿尔泰山北部,蒙古阿尔泰山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境内的山区阿尔泰山,由于山势险峻,研究程度较低。该区的主体由低绿片岩相的巨厚类复理石建造构成,厚6~7km。在我国称喀纳斯群,俄罗斯称山区阿尔泰系;在蒙古称蒙古阿尔泰系,其岩石组合和地层层序非常相似并完全可以对比。根据少数地点所发现的微古植物化石及不整合其上的中-晚奥陶世火山磨拉石建造判断其时间段、可能包括了南华纪—震旦纪(文德纪)—早奥陶世。过去俄国学者认为,阿尔泰属于西伯利亚古陆向南增生的陆缘构造带(пйвeA.б.1980)。1980年后由于国际地质对比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新的认识。何国琦(1990)提出“泛准噶尔古陆”的观点,他根据对山区阿尔泰系、蒙古阿尔泰系及我国称喀拉斯群的研究,认为这一套低绿片岩的巨厚类复理石建造(南华纪—震旦纪—早奥陶世)的陆缘碎屑成分,成熟度高,且绝少火山物质判断其碎屑的来源,不可能是西伯利亚古陆,因为震旦纪—早奥陶世时西伯利亚古陆与阿尔泰之间,还隔着蒙古湖区洋盆。因此推测其物源来自西南侧(现在方位)被后来的地质作用所破坏和掩盖的某个古陆(泛准噶尔古陆)。蒙古湖区洋盆(古亚洲洋北支)于震旦纪-寒武纪时拉张,早奥陶世开始俯冲消灭、碰撞形成阿尔泰—萨彦岭早古生代早期褶皱带,拼贴于西伯利亚古陆南缘,并成为西伯利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在我国阿尔泰造山带中,仍可发现古-中元古代古老变质岩的大陆碎片,李承三(1943)称克木齐群(Pt1-2Km),或后来所称的苏普特岩群(Pt2S)。主要由混合岩、片麻岩等组成,在冲乎—青河一带曾获得 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1400±78)Ma。据贝贝科瓦等研究,该杂岩延入蒙古称巴拉格杂岩U-Pb法年龄值2800Ma,可能含太古宙。布尔津河以北,在前人原定的Pt1-2Km中,近年来首次发现了不整合,(张传林等,2003)在不整合面下的Pt1-2Km中获2116Ma年龄值,其上含大量微古植物化石:Leiopsophosphaera,Densa,Trckysphaerdium等。与新建的震旦纪莫依勒特组中的化石相近,故定为新元古代。推测这一不整合面可能代表1000~800Ma的强构造事件。富蕴群(Pt3Fn):新疆地矿局二区调队(1990)在福海县乌尔腾萨进行 1:5万区调时在额尔齐斯河下游的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所夹的绢云母片岩中获大量震旦纪微古植物化石故将其定为震旦纪富蕴群。根据与下伏Pt1-2Km的关系及变质程度后改称为新元古代富蕴群Pt3Fn,在混合岩中及片麻岩中获 U-Pb 表面年龄 779Ma、785Ma,在变质岩和大理岩中含微古植物化石:Leiominusscula minuta,Leiopsophosphaera densa.Micrhystridium mininum…(闫永奎定为震旦纪)在乌夏沟口至富蕴县城西的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石榴黑云母片麻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1060±128)Ma。与其相同的在俄罗斯称捷列克特群在哈萨克斯坦出露于科尔岗山脉西南坡捷列科特地幔为绿片岩,下部夹石英岩、大理岩K-Ar年龄为700~1090Ma。震旦纪—早奥陶世的喀拉斯群,如上所述,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的巨厚类复理石建造的陆坡相,被动陆缘沉积,组成了喀拉斯-可可托海早古生代被动陆缘的主体。中-晚奥陶世,东锡勒克组(O2-3d)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含霏细岩、英安岩、安山岩、熔结凝灰岩等,底部为灰绿色凝灰质底砾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其上为白哈巴组(O3bh)整合或假整合所覆,为一套浅变质的灰、灰绿色钙质粉砂岩、含砾砂岩、生物灰岩所组成,上部灰岩中含Plasmoporella,Helisites等卡拉道克期—阿什极尔期分子。由中-晚奥陶世火山—磨拉石建造以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覆于震旦纪—早奥陶世地层上看,属阿尔泰造山带的主碰撞期,同时还有大量同碰撞片麻状花岗岩、斜长花岗岩及碰撞前的英云闪长岩等侵入,如友谊峰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在东锡勒克组中见其砾石 K-Ar年龄 440Ma;大青格里河岩体呈岩基状侵入元古宇又被晚泥盆世辉长岩体侵入,主要岩性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408Ma,锆石U-Pb等时线年龄401.8Ma(邹天人等,1988),单颗粒锆石U-Pb年龄440~396Ma(李天德,1994);哈龙-巴利尔斯岩基、岩席状侵位于志留系中主要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 377~401Ma(张湘炳等,1996);大卡拉苏一带辉长岩类侵入克姆齐群全岩及矿物Sm-Nb等时线年龄397Ma;诺尔特地区的塔斯比克都尔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塔斯比克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等锆石U-Pb年龄396~440Ma这些岩体多属同碰撞-后碰撞侵入岩。同碰撞侵入岩一般不十分发育,最常见的是白云母(或堇青石)过铝质花岗岩或二云母花岗岩为代表的浅色花岗岩,成因类型为S 型,岩石化学成分以富含 SiO2、Al2O3、K2O 为特征。其时代略晚于板块碰撞时间20~40Ma。志留纪库鲁木提组(S2-3k):为变质粉砂岩及千枚岩等组成,部分变质较深。其中含:Favosites forbesi;(李承三,1943)。属主碰撞期后类似于前陆复理石盆地相的沉积。晚古生代,北阿尔泰红山嘴断裂以北属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的上叠火山-沉积盆地(诺尔特-乌列盖 D—C 上叠盆地)。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组成。泥盆系下部以酸性为主夹基性火山岩-陆源碎屑岩建造,部分为红色火山碎屑岩;上部为中性喷发岩及黑色页岩。石炭系下部以陆相碎屑岩为主,偶夹喷发岩,见红色磨拉石沉积、海相沉积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上部由陆相含煤建造组成。泥盆纪、石炭纪花岗岩多为高硅富碱的后碰撞花岗岩类,二叠纪见有少量富碱的后碰撞期小岩体侵入。近年来袁超、孙敏、龙晓平等(2007)研究认为在该造山带中存在中-晚寒武世的火山弧和岩浆弧(Windley et al,2002,Sun et al.,2006),通过 CL、LA-ICP-MS 和 MC-ICP-MS 对哈巴河群(喀纳斯群)不同层位的云母片岩、石榴云母片岩及混合岩、阿尔泰组中的石榴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康布铁堡组变质砂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形态、结构及U-Pb和Hf同位素研究,得出哈巴河群片岩与混合岩中碎屑锆石峰期值分布相似,约75%的碎屑锆石集中于早古生代早期(450~540Ma)、约20%(540~1000Ma)、古-中元古代小于5%,片岩中仅两个锆石为新太古代(2.7Ga),但两者锆石峰值为588Ma、782Ma,少数为古-中元古代,混合岩为中寒武世—中奥陶世(峰值510~456Ma)及中泥盆世(峰值 384Ma)少量为新元古代。哈巴河群(喀纳斯群)片岩中最小峰值为504Ma,被 466Ma花岗岩侵入。提出了哈巴河群(喀纳斯群)片岩沉积于 468~504Ma。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说明其物质主要来自新生的物质源区,仅少量古老地壳物质加入,这些新生物质源于早古生代的岛弧岩浆岩,由于搬运距离短,可能为弧前或弧后盆地沉积,代表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康布铁堡组变质砂岩沉积于早志留世(432Ma)之后,主要来自寒武纪—奥陶纪岛弧岩浆岩,搬运距离短,也是沉积于弧前或弧后盆地环境。阿尔泰组的石榴矽线片麻岩形成于早泥盆世,可能是与岛弧碰撞有关的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原岩来自新生的寒武纪—奥陶纪岛弧岩浆岩。因此,提出阿尔泰造山带处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持续增生的构造演化模式中。不支持前寒武古大陆板块裂解模式,间接说明这里可能不存在前寒武结晶基底的观点。但据王涛、童英等(2010)对阿尔泰花岗岩类的研究认为,阿尔泰中部花岗岩具有低εNd(t)值和高tDM,显示含有众多的陆壳物质,而阿尔泰南缘的花岗岩具有高εNd(t)值和低tDM,暗示以年轻幔源物质为主体。这种同位素特征的空间变化,很好地反映了阿尔泰造山带深部的物质组成结构,即中部老,南缘新,这与地表地层组成和构造单元的划分完全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块体中,无论是早古生代或中生代花岗岩都具有大致相似的同位素特征(低εNd(t)值和高tDM,特征)这与早古生代同造山花岗岩的陆缘环境也相吻合。反映阿尔泰造山带中部存在相对均匀的古老物质——即古老基底。说明古老块体和物质再循环在造山带形成和发展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Kroner et al.,2008)。阿尔泰造山带也很好地反映了整个年轻增生地块中夹持有残留的古老(元古宙)地块的结构特点。二、矿区阿尔泰-南阿尔泰晚古生代陆缘活动带矿区阿尔泰-南阿尔泰晚古生代陆缘活动带(Ⅰ1-2)由北而南,由霍尔宗-萨雷姆萨克京及别洛乌巴弧后挤压带( ),克兰泥盆纪—石炭纪弧后拉伸盆地( ),卡尔巴-纳雷姆石炭纪—二叠纪岩浆弧( ),西卡尔巴石炭纪弧前盆地(弧前增生楔)( )所组成。是由于查尔斯克-斋桑-额尔齐斯洋向北俯冲所形成。霍尔宗-萨雷姆萨克京挤压带及别洛乌巴弧后挤压带( );位于与山区阿尔泰加里东构造带相接的边界地带,主要由泥盆系—石炭系构成,挤压推覆构造发育,由于断裂破坏难以延入新疆境内。霍尔宗-萨雷姆萨克京带只发育在哈萨克斯坦境内,NE 部以洛克捷夫断裂为界,SW 面以额尔齐斯挤压带-马尔卡科尔断裂为界。长大于 600km,最宽处达 10km,具有古行走滑特征,走滑时代为早二叠世,剪切变形带被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岩体侵入。在元古宙—早古生代基底上,广泛发育下-中泥盆统滨海-海相火山沉积岩,岩性为玄武岩-流纹岩及钙质陆源碎屑岩。在深部构造上,莫氏面(41~52km)和康氏面(26~30km)深陷(李天德等,1995)。早华力西期与双峰式玄武岩-流纹岩有关的铁、锰、铅、锌矿床发育,晚华力西期出现与二叠纪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钼、稀有、稀土矿化,但矿化规模不大。该带NW端的别洛乌巴—科尔冈地区出露大面积中泥盆统科尔冈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侵入岩发育。中泥盆世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晚泥盆世为辉长岩-辉绿岩,二叠纪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三叠纪为花岗岩。该矿带被一系列相互靠近的断裂(属东北挤压带)切割成断块,褶皱构造往往成片段,仅在断裂破碎较小的地段,见线状和短轴褶皱。矿产较丰富,主要为铁和以铅为主的多金属矿,典型矿床有霍尔宗大型铁矿、捷克马利大型铅矿等。中部哈米尔—布赫塔尔马地区和萨雷姆萨克京地区,主要出露下-中泥盆统中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和中泥盆统海相沉积岩,火山岩以及晚泥盆世辉长岩-辉绿岩脉。成矿以铅、铅-锌为主,其次有铁矿、多金属矿。SW面与克兰泥盆纪-石炭纪弧后拉伸盆地( )相邻,部分可能延入新疆尖灭于布尔津县城与冲乎尔之间。主要出露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类复理石陆源沉积,即泥岩和碳质粉砂岩。泥盆纪埃姆斯—早法门期( )的火山活动微弱,晚古生代以大量发育辉长-辉绿岩为特征,具有弧后盆地的性质。在哈萨克斯坦该带发现的矿床较少,以规模较小的金矿为主。在新疆发现一些铜、铁、稀有金属矿化点。克兰泥盆纪—石炭纪弧后拉伸盆地( ):呈北西向分布于阿尔泰南缘,北西与俄罗斯境内的“东北挤压带”阿尔泰南缘火山-深成岩带对比。在新疆位于冲乎儿-康布铁堡断裂以南,带内除零星分布的古陆壳的大陆碎片外,主要由泥盆系、石炭系构成。早泥盆世称康布铁堡组(D1k)相当于埃姆斯阶,是铁、铜、铅、锌的重要含矿层位。以酸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火山碎屑岩-陆缘碎屑岩建造,各地变质程度差异甚大,由其中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岩的岩石化学分析成果进行原岩恢复,相当于细碧岩、玄武岩的基性熔岩,属细碧-角斑岩建造。阿勒泰市骆驼峰枕状熔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80±27)Ma可代表此拉张期产物;中泥盆统为阿舍勒组具浊积岩特征的复理石建造,和碳酸盐岩及细碧—角斑岩等所构成。是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含矿层位。上泥盆统齐也组,上部枕状细碧岩为主,与同质集块岩、角砾凝灰岩互层;中部凝灰质砂岩、含砾凝灰质砂岩、砂砾岩组成韵律层含放射虫、牙形石类;下部石英角斑岩质集块岩、石英角斑质角砾岩。与上下地层均为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具晚古生代主碰撞期火山类磨拉石建造特征。下石炭统为含少量安山岩-玄武岩的复理石建造;晚石炭世早期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侵入岩发育,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闪长岩,碱性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等,共分三期。志留纪—泥盆纪花岗岩为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多属碰撞前花岗岩类,石炭纪花岗岩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合,多属同碰撞期产物,近 180个样品在 R1—R2图解中均落入造山晚期及同造山期中。二叠纪花岗岩以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为主,高硅富碱,属造山晚期或后碰撞期产物。卡尔巴-纳雷姆石炭纪—二叠纪岩浆弧( );该岩浆弧主体在哈萨克斯坦,中国哈巴河县阿舍勒地区以西为该岩浆弧之东延部分,面积很小,向东部即为阿尔泰山南麓-克兹加尔大断裂所截,北东界为“额尔齐斯挤压带”,南西以卡尔巴-纳雷姆和捷列克塔深断裂与西卡尔巴弧前盆地相邻。该岩浆弧是在前寒武系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带内不包括“额尔齐斯挤压带”中的古老基底的构造岩块,尚有库尔丘姆-卡利吉尔、巴甫洛夫和克兹尔苏伊等3个基底隆起区。前一个隆起地表已见新元古代的变质杂岩,主要为片麻岩、混合岩和角闪岩等,黑云母花岗片麻岩中锆石同位素地质年龄为1450Ma(李天德等,1994),后两个为隐伏隆起。D.麦肯齐(McKenzie,1978)认为:大陆是通过大陆裂谷而解体,继而发生裂谷移离作用而产生海底扩张。这些古老基底岩石组成的隆起正是通过裂谷移离作用而离开大陆边缘,使其与大陆之间形成海底扩张,而形成南阿尔泰弧后盆地。这些古老的块体在晚石炭世早期前可能仍处于不深的海水以下,泥盆纪为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类复理石建造,晚泥盆—早石炭世。海水变浅为陆架相沉积,晚石炭世早期为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磨拉石建造,反映洋盆已封闭。晚石炭世发生大规模的花岗岩类活动及陆相流纹岩-英安岩的喷溢,从而形成一个以侵入岩浆建造十分发育为特征的岩浆弧。该带火山岩浆活动不发育,已知出露面积仅占该带面积的l%左右,而侵入岩浆建造约占50%。侵入岩以正长花岗岩和含稀有金属的二云母花岗岩为主,前者岩体规模巨大,常平行主构造线方向呈延长很长的岩基状,后者岩体规模相对很小;其次尚见有淡色花岗岩、白岗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辉长岩-辉绿岩小侵入体和岩墙。黑云母花岗岩26个样化学成分平均在R1—R2图解中投点于接近同碰撞造山期的造山晚期区内,斑状花岗岩则投点于同碰撞造山期区,二者岩石化学成分均呈高硅富碱特征。可能为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缝合时或碰撞晚期的产物。西卡尔巴石炭纪弧前盆地(弧前增生楔)( )主要分布于哈斯克斯坦境内,延入新疆境内仅一小部分,北界卡尔巴纳雷姆断裂,南界为查尔斯克-斋桑-额尔齐斯缝合带。早石炭世维宪期,具弧前增生楔特征的复理石建造,早石炭世谢尔普霍夫期以陆架相砂岩为主并见早石炭世维宪期等岩块的滑混岩—混杂岩块,其上为晚石炭世早期陆相磨拉石所不整合,部分尚见陆相玄武岩、安山岩。早石炭世晚期为含玄武岩-安山岩的磨拉石建造。早二叠世为陆相粗面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熔岩角砾岩的火山磨拉石建造。二叠纪花岗岩多属后碰撞期岩浆岩类。可能为卡尔巴-纳雷姆岛链离裂大陆边缘后形成的近洋一侧的浅海盆地(或弧前增生楔)、后发育为造山后的前陆盆地。三、CZE-SZ查尔斯克-斋桑-额尔齐斯缝合带查尔斯克-斋桑-额尔齐斯缝合带是查尔斯克-斋桑-额尔齐斯洋盆于泥盆纪—石炭纪封闭,使南部的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北部西伯利亚板块聚合碰撞而形成的碰撞混杂岩带。该板块缝合带呈北西走向,西北自哈萨克斯坦查尔斯克,经斋桑泊和中国额尔齐斯河流域—富蕴以南——青河地区延入蒙古国。全长近l500km,斋桑泊处较宽,约75km,富蕴以南最窄不足l0km。其北界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为西卡尔巴大断裂,在中国为阿尔泰山南麓的克兹加尔-锡伯渡-富蕴-玛因鄂博大断裂,在蒙古国为图尔根-大博格多大断裂。断裂一般倾向北,北盘南冲,具明显的韧性剪切特征,南界略复杂,在哈萨克斯坦是在然吉托别—斋桑泊南一线,在中国为科克森它乌—沙尔布拉克—阿拉图拜一线,延入蒙古国为布尔根-外阿尔泰大断裂。带内组成物质杂乱,走向横向几乎不可对比,岩石性质不一,变质变形程度悬殊,但整体上表现为一个高应变带。在地球物理场上为一个重力梯度带,莫氏面高、康氏面低、地壳厚度较薄(42~47km)、为变花岗岩层厚度最小的地区之一,因此它无论在岩石组成上、构造上或是地球物理场上都是一个特殊的构造带。该带西段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范围约相当于前人划分的查尔斯克-曼克拉带。其组成物质主体是早石炭世的一套滑混堆积和晚石炭世的陆相磨拉石建造,主体分布在该带的南部。北部组成物质从时代划分上有变质年龄为(2600±100)Ma和大于1000Ma的榴辉岩、角闪岩、结晶片岩、片麻岩等;有早寒武世的碧玉、石英岩质泥砾岩、辉绿玢岩、细碧岩、硅质页岩;有泥盆纪的基性-中性火山岩、凝灰岩、硅质岩和礁灰岩,以及前述的石炭系。从变质特征上分,既有常见的绿片岩相、绿帘石-角闪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岩,也有高温高压的榴辉岩、低温高压变质的蓝片岩和变质轻微与未变质的岩石,例如超基性岩体直接接触的灰岩就没受到变质作用的影响,保持有十分清楚的层理。从组成物质性质上讲,有代表洋壳残片的已被肢解破碎的蛇绿岩,幔源基性、超基性岩,也有属于古陆壳变质的硅铝质片麻岩、结晶片岩等。构造十分复杂,上述各类岩石多呈规模不等的岩块产出,横向几乎无法对比,表现为一种构造混杂岩带的特征,同时叠瓦状逆掩断层、韧性剪切带十分发育,组成一个个推覆岩片。岩石糜棱岩化随处可见(多见于北部),脆性断裂更是普遍。带内发育的查尔斯克-戈尔诺斯塔那蛇绿岩带,已被肢解混杂为蛇绿混杂岩,已知岩石有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绿岩、玄武岩、细碧岩及硅质岩等,并发育有硬玉和蓝闪石片岩。查尔斯克蛇绿岩带,向东与额尔齐斯蛇绿岩带及南蒙古蛇绿岩带相连,构成一条巨大的跨国蛇绿岩带。查尔斯克蛇绿岩带中含有中奥陶世和泥盆纪两个时代的火山岩,伴生的碧玉岩和硅质粉砂岩也是两个时代。该蛇绿岩可以划分成三个类型:①蛇绿混杂岩中含有高压变质岩、变辉长岩、高钛玄武岩和志留纪早泥盆世沉积岩块、岩片,志留纪岩块属远端浊积岩;为俯冲增生杂岩,其中榴辉岩、石榴-角闪岩、蓝片岩、石榴-蓝片岩中的白云母K-Ar年龄分布在444~429Ma(8个结果),可能代表高压岩石折返的年龄(晚奥陶-早志留世),要是如此,俯冲的岩石更老,可能是寒武纪—早奥陶世。多博列佐夫(2003)研究认为,查尔斯克带奥陶纪与泥盆纪蛇绿岩产在一起,其中奥陶纪蛇绿岩强混杂岩化,伴有榴辉岩和蓝片岩,K-Ar年龄 430~445Ma,推测为寒武纪—早奥陶世,在阿尔泰西北端,玄武岩硅质岩组合为蛇绿岩残片,时代也为早奥陶世。②奥陶纪蛇绿混杂岩,其中含早古生代的放射虫,及各种洋壳成分的残片,退变质的榴辉岩岩块同位素年龄为477~545Ma(K-Ar)。此类型蛇绿岩通常出现在查尔斯克蛇绿岩带的北带。③晚石炭世复矿质混杂岩,含上述两类型混杂岩片断。混杂岩沿较年轻的走滑带分布,查尔斯克带北东缘发育增生楔;早-中石炭世的浊积岩和滑混岩,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岛弧组合及灰岩等。前人曾在混杂岩的硅质岩块中确定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牙形石和放射虫。其西南缘发育早石炭世岛弧及增生楔。在中国,西段绝大部分为新生界覆盖,仅在南缘科克森它乌一带,有少量规模很小的超基性岩-蛇绿岩,由二辉橄榄岩、奥长花岗岩、基性火山熔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等组成,其中放射虫时代为早泥盆世,奥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390Ma 左右(白光群等吉木乃幅、布尔津幅 1:20万区调报告,1983),周汝洪在辉长岩中曾获得U-Pb年龄360~370Ma。其上为下石炭统不整合覆盖。东段由锡伯渡向东至富蕴—沙尔布拉克、玛因鄂博—阿拉图拜一带,在富蕴县城东南乔夏哈拉钻探证实,早泥盆世基性火山岩下部有蛇纹岩及变质橄榄岩存在。随着近年工作获得的新资料,其情况更趋近于查尔斯克地区,但构造混杂程度大为减低,而代之以韧性剪切和挤压。除已知锡伯渡-乔夏哈拉和玛因鄂博山南的克孜勒塞依基性-超基性杂岩带外,还见有泥盆纪的基性-中性火山岩、玻镁安山岩(Boninite)、枕状熔岩、放射虫硅质岩和复理石沉积。何国琦等(1990)通过对放射虫的研究,认为其时代不晚于志留纪—奥陶纪。在中欧亚八国联合编图(2002年出版)的统一图例中认为斋桑洋盆闭合于早石炭世的维宪期—谢尔普霍夫期,其上为晚石炭世—二叠纪的陆相磨拉石建造所覆。元古宇残块为陆壳残片相的基底残块亚相,是近年发现的,最早由何国琦等(1990)、胡霭琴等(1993)报道,李天德等也获得了(1357±l3)Ma的Sm-Nd同位素年龄值。这些古老岩块的产状及出露关系等,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李天德等(1994)认为可能广泛分布于阿尔泰地区,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不支持有广泛发育前寒武系基底的观点。曲国胜等(1991)从变形构造研究出发,承认该构造带的宏观存在,但认为该带是一条经过多期变形作用的双变形带,位于阿尔泰剪切弧形推覆构造系的前缘带,北部表现为韧性变形构造为主。南部则以脆性变形构造为主,额尔齐斯断裂具逆冲推覆与左行剪切双重性质,是一条非岩石圈大断裂,因此不能作为区域构造单元之界线,而仅仅是阿尔泰造山带中的强变形变质带。何国琦等(1990)将其与哈萨克斯坦“额尔齐斯挤压带”进行了对比,认为二者除走向相连外,其他地质特征也很相似,可以“明确相连”。本图认为从总体特征上看,查尔斯克带变形变质、构造混杂及规模等方面都比额尔齐斯带要强烈复杂和巨大得多。额尔齐斯带是发生在元古宙和早古生代基底上的,而查尔斯克带则可能是古生代时发生的。延长在200km以上,数十余个岩体,近百处航磁异常的克孜勒塞依-喀拉通克基性-超基性杂岩带及大量幔源分异的石炭纪—二叠纪碱性侵入体带状出露就是指示。此外,Г.H.谢尔巴提供的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将该带作为板块缝合构造带和区域大构造单元界线是较合理的。该带向东南延入蒙古国,在前人编制的蒙古地质图上,该带为北蒙古萨拉伊尔-加里东大断块和南蒙古海西大断块之分界。据К.Л.沃洛奇科维奇等(1990)近年研究认为该带“在蒙古国境内的东南延续部分,长约 500km”,其特征完全相似于中哈地段,除发现确定有同位素地质年龄为ll20~650Ma的花岗片麻岩和年龄为2200Ma的辉石片麻岩岩块外,带内中哈地段所具有的结晶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局部的片麻岩穹隆,线状和叠瓦状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和岩石的强烈糜棱岩化等等均延伸到蒙古国境内,唯一不足的是近中国地段尚无典型蛇绿岩的出露,可喜的是 2010年何国琦等报道了在新疆布尔根发现了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①噶尔板块的结合带,呈北西向展布主要表现为糜棱岩化的基质中混杂着大小不一,性质各异的蛇绿岩各组分的岩块。基质主要有糜棱岩化的火山岩、凝灰岩和破碎强烈的火山碎屑岩。蛇绿岩岩块主要有碳酸盐化的超镁铁岩、玄武岩、辉长岩和硅质岩岩块等。玄武岩具有OIB和IAB特征。拉斑玄武岩SHRIMP锆石年龄352Ma,这类混杂岩在东部巴彦勒格等地也有发现。在图尔根断裂向南向戈壁阿尔泰方向过渡,但布尔根断裂以北,似乎这种强烈改造现象几乎不存在,保留了原有构造形态和地层顺序。该带侵入岩浆活动不很发育,仅见有少量石炭纪—二叠纪的花岗岩类,其中规模小,成群出现,成带分布的幔源分异和幔源重熔分异的富碱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碱性岩带似乎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它们常与蛇绿岩带、深断裂带构成所谓的“三位一体”,成为古俯冲带、缝合带所应具备的蛇绿岩带、构造混杂岩带、高压变质带的又一个“三位一体”指示标志。在“中国大地构造图”(潘桂棠等,2013)上为额尔齐斯-西拉姆伦对接带西段的额尔齐斯结合带,但只含额尔齐斯复合增生楔、新生代断陷盆地及桥夏哈拉-布尔根蛇绿混杂岩带。2023-07-28 17:16:321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
根据构造层的划分,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一、印支运动的表现及特征印支运动发生在三叠纪的中晚期。根据印支运动的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将印支运动旋回进一步划分为早期(T1-2)和晚期(T3)两个阶段,或称为印支Ⅰ幕和印支Ⅱ幕。印支运动在华北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华北克拉通盆地南缘和北缘变形强烈,盆地内表现为大型坳陷和隆起,古构造发育(图2-5-6)。(1)在华北克拉通盆地北缘受海西期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接产生的后效应的影响,印支期该区仍处于南北向挤压隆升状态,并形成逆冲断裂带(如康保-围场断裂、张北-承德断裂等),造成该区三叠系的大面积缺失。(2)华北克拉通盆地南缘由于晚海西—印支早期古秦岭洋在桐柏—商城—舒城一线俯冲关闭,导致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拼接,进而形成秦岭褶皱造山带、华北克拉通盆地南缘隆起及济源-太康前陆坳陷。2.受库拉板块北北西向向欧亚板块俯冲及南北向挤压应力的综合影响,造成印支晚期郯庐断裂左旋扭动,在华北克拉通盆地内部形成了挤压型坳陷,出现了近北东向展布的沁水坳陷、临清坳陷、武清及黄骅坳陷等构造单元。3.印支期的挤压褶皱构造(1)在河北承德东山村露头剖面(图2-5-6)可见上三叠统杏石口组以下地层褶皱变形,并被其不整合覆盖。(2)黄骅地区孔西构造带孔古3井区经钻探揭示逆冲断裂存在,地震资料解释为一由西向东逆冲形成的压扭构造,且上覆层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未变形,推测该构造形成于印支期或早燕山期(图2-5-6)。(3)济阳地区桩西倒转褶皱,高部位被剥蚀夷平,并被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覆盖(图2-5-6),为印支期产物。4.印支期的逆冲断裂勘探证实,三叠纪济阳地区明显的逆冲构造带有三条,它们是埕北-五号桩逆冲构造带,总长度约60km;呈南-孤西逆冲构造带,长度约90km;车西-罗西-陈南逆冲构造带,长度为170km。另推测向西南还有两条(无棣南-西村逆冲构造带,区内长度为130km,向东南延入鲁西隆起区;宁津南-曲堤逆冲构造带,长约70km)。上述五条逆冲构造带倾向均为西南方向,表明三叠纪济阳地区受到北东—南西方向的强烈挤压(图2-5-7)。5.印支期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地层间角度不整合是构造运动的产物。正确判定不整合面上、下两地层的时代是确定不整合形成时间及构造运动发生时代的基础。图2-5-6 华北地区印支运动构造形迹图图2-5-7 济阳地区印支期构造纲要图上三叠统杏石口组与中三叠统二马营组及前二马营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反映印支运动Ⅰ幕的存在。例如平泉县下板城盆地边缘榆树沟,上三叠统杏石口组与中三叠统二马营组间有5°~10°的交角,接触面呈凹凸不平状,局部形成小漏斗,且上覆地层具有下伏地层组分的砾岩(图2-5-1)。北京西山的杏石口组与双泉群,辽西地区老虎沟组与后富隆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等,说明印支运动较广泛的存在。6.印支运动的区域应力场早期以南北向挤压,晚期向左旋挤压扭动应力场转换,变形场表现为逆冲褶皱并大面积隆起。二、燕山运动的表现及特征燕山运动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构造运动,经历约143Ma(208~65Ma),具有性质复杂多变、多幕式活动的特征,同时具有广泛且强烈的多期次的岩浆侵入与喷发活动。根据该运动时期形成的地层角度不整合、岩浆活动旋回及构造变动等特征将燕山运动大致分为早期(J1-2)、中期(J3—K1)和晚期(K2)及相应的三个构造幕(中侏罗世末为燕山运动Ⅰ幕、早白垩世末为燕山运动Ⅱ幕、晚白垩世末为燕山运动Ⅲ幕)。燕山运动在华北地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华北地区南缘形成周口-合肥前陆盆地由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接,北淮阳褶皱造山的同时,向华北地区逆冲形成燕山期周口-合肥前陆盆地(图2-5-3、图2-5-8)。图2-5-8 合肥前陆盆地形成模式图2.华北北部燕山地区大量中酸性火山岩喷发,形成火山岩覆盖区。据区域地质资料,燕山期火山岩可分为南大岭期、髫髻山期及张家口-大北沟期。(1)南大岭期时代为早侏罗世,包括北京地区的下侏罗统南大岭组和蔡家岭组及辽西地区下侏罗统的兴隆沟组。南大岭组以玄武岩和安山岩的溢流为主,兴隆沟组主要岩性为玄武安山岩和玄武岩,厚度约为130~637m,同位素年龄约(195±5)Ma。(2)髫髻山期该期时代为中侏罗世,以冀北地区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后城组及辽西地区蓝旗组为代表。髫髻山组以玄武安山岩、粗安岩、英安岩、流纹岩的溢流-爆发为主,夹沉积层。侵入活动以中酸性中深成侵入为主,同位素年龄为155~165Ma,早期(九龙山组)以沉积为主,夹有酸性火山喷发;中期(髫髻山组)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粗安岩、英安岩、流纹岩的溢流-爆发为主;晚期(后城组)仅间夹零星的酸性火山喷发。(3)张家口-大北沟期该期时代为晚侏罗世。以冀北地区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及辽西地区的义县组为代表,张家口组同位素年龄143.8~148.6Ma,是该区中生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岩浆活动。主要喷发了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与之有关的侵入活动主要表现为潜火山和浅成侵入活动,形成火山-沉积岩相组合。研究表明,燕山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的规模,有由弱裂隙式溢出—强烈的中心式喷发—活动减弱的变化。火山喷发岩的性质,有由基性(早侏罗世南大岭组)—中性和酸性(中侏罗世髫髻山组、后城组)—中性基性(晚侏罗世东岭台组、东狼沟组)变化的趋势。火山岩化学成分明显的特征是Ca、Mg组分较低,全碱含量,尤其是K的含量较高。由玄武岩、安山岩、粗安岩、粗面岩及流纹岩等构成多旋回火山喷发岩系。冀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钙碱指数53.25左右,为皮科克(M.A.Peacock,1931)所划分的碱钙性岩石,从而反映了中生代火山岩总的碱度特征。在大量地震剖面的解释中,也明显可见存在着燕山期侵入的火成岩。总之,华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以中—中酸性安山岩、流纹岩等岩浆的剧烈喷发为特征,以亚碱性玄武岩系列居多,根据岩浆岩的共生组合,推测以同熔型及陆壳改造型为主。3.在燕山运动期间,华北地区内部形成了北北东向展布的隆起与坳陷。4.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华北地区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沉积盆地,除南华北的前陆盆地外,北面则还形成了为数不少的断陷型及断坳复合型沉积盆地。5.燕山期不整合面的存在(1)在承德市南侧,普遍存在上侏罗统与中侏罗统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秦岭褶皱带潢川坳陷内,上侏罗统段集组下部巨厚砾岩不整合于中侏罗统朱集组砂岩之上。(3)济阳地区埕北凹陷内存在上侏罗统与中下侏罗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图2-5-9、图2-5-10)。图2-5-9 华北地区燕山运动构造形迹图6.燕山期断裂活动强烈1)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燕山地区以伸展作用为主,早侏罗世早期发育了以玄武岩岩浆喷溢为特征的南大岭组及兴隆沟组,燕山地区还形成了小型断陷盆地,如近南北走向的金厂梁盆地。中侏罗世末,由于郯庐断裂左旋挤压的加剧,产生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使早中侏罗世沉积盆地褶皱变形。燕山地区褶皱轴走向为北东东向,华北北部褶皱轴走向以北北东向为主,南华北受秦岭造山带的影响以北西西向为主,同时发生强烈的逆冲作用。盆地内部产生了大型复背斜与大型复向斜(冀中复背斜、武清-文安复向斜、大城褶皱、里坦向斜、青县褶皱-逆冲断裂系、阜城-南皮复向斜、埕宁复背斜等),和逆冲断裂系(宁武盆地西断裂、沧西逆冲断裂系、埕西逆冲断裂系、大城西逆冲断裂、青县逆冲断裂等),华北北部北东向构造格局基本定型。2)燕山中期图2-5-10 燕山期中下侏罗统与上侏罗统角度不整合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曾经发生过短期拉伸作用,在冀北地区则表现为大量中酸性火山岩的喷发,并形成正断层和断陷盆地。早白垩世末,发生燕山运动Ⅱ幕,主要表现为挤压褶皱隆升作用。华北地区北部以整体隆升作用为主,褶皱变形微弱;华北南部地区则伴随着秦岭造山带的隆升,发生了向盆地方向的逆冲作用。3)燕山晚期晚白垩世,燕山运动进入尾声,华北地区普遍上升,很少接受沉积。晚白垩世未发生燕山运动Ⅲ幕,表现为差异隆升作用。燕山地区与华北盆地开始分异。4)断裂特征(1)太行东断裂北京段该段从怀柔至涿县、全长约为100km,走向为北北东向,倾向东南,为一条侏罗-白垩纪发育的正断裂,控制北京坳陷侏罗-白垩纪地层的沉积。(2)太行东断裂石家庄段该段全长为110km,北东向,为一东倾正断层,控制石家庄坳陷侏罗-白垩纪地层的沉积。(3)太行东断裂邯郸-汤阴段该段全长约为150km,北北东向,为一东倾正断层。邯郸段断距较小,对侏罗-白垩系控制不明显。汤阴段断距较大,对中生界起明显的控制作用。(4)聊城断裂断裂全长约为120km,北东向,为侏罗-白垩纪发育的西倾正断层,对侏罗-白垩系控制作用明显,同时也控制着临清坳陷中生代的构造演化,断距较大,断面倾角为24°~77°。(5)陈南断裂断裂位于济阳坳陷中部,全长约140km,近东西向,断距较大,为一南倾正断层,分割陈家庄凸起与东营凹陷,控制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的沉积及盆地的演化。(6)汶泗断裂断裂为鲁西隆起区汶泗断陷的北界,全长约为140km,近东西向,为一南倾高角度正断层,控制着汶泗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的沉积及盆地演化。(7)曹县断裂断裂为鲁西隆起区成武断陷的西界,全长约为90km,近南北向,为一东倾高角度正断层,控制着成武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的沉积及盆地演化。(8)焦商断裂断裂为南华北盆地的北界,沿济源、焦作、新乡、商丘至黄口一带展布,全长约500km,总体呈北西西向,断面大部分向南陡倾、垂直落差约1000~2000m。控制着济源-开封断陷的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的沉积。该断裂为华北地区两种不同构造线的分界,断裂以北构造线方向北北东向,断裂以南则为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9)确山-固始-合肥逆冲断裂带断裂位于周口坳陷南缘及合肥盆地中部。是栾川-固始-肥中大断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为350km,走向近北西西向,断面倾向南南西。控制着周口-合肥前陆盆地的演化。沿断裂形成了条带状的火山岩及中生界粗碎屑岩沉积。除上述断裂外,还有辽河断陷区的西八千-高升-坨西-大民屯断裂、二界沟西-驾掌寺西-榆坨东断裂,黄骅地区的滦河断裂,济阳地区的埕南断裂、齐广断裂,冀中地区的衡水断裂,临清地区的马陵断裂,鲁西地区的单县断裂、凫山断裂、嘉祥断裂及孙氏店断裂等。综上所述,燕山运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应力场及变形场分期次明显,早期以挤压为主,形成大量逆冲裂及褶皱构造;中期以拉张应力为主,形成正断裂等伸展构造及断陷盆地(图2-5-11);晚期又以区域挤压隆升为主。(2)形成盆地类型复杂多样,在以断陷盆地为主的同时还分布有断-坳合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前陆盆地等。(3)火山活动强烈,北部地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火山岩覆盖区,盆地内形成了火山岩与沉积岩兼而有之的沉积组合。(4)断裂活动强烈,形成了大量的正断层、逆冲断裂系等。三、喜马拉雅运动的表现及特征根据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将喜马拉雅运动旋回分为早期老第三纪沙4段末、中期老第三纪末和晚期新第三纪末及相应的三个构造幕(喜马拉雅Ⅰ幕、喜马拉雅Ⅱ幕、喜马拉雅Ⅲ幕)。华北地区喜马拉雅运动尤其是早中期表现强烈,对古生界构造的改造起了重大作用。图2-5-11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盆地(一)喜马拉雅早中期该期为华北裂谷盆地形成的拱张-裂陷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新第三系与老第三系间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的存在。老第三纪末发生喜马拉雅运动Ⅱ幕,造成短暂的区域性挤压抬升,使老第三纪断陷盆地内地层褶皱剥蚀,形成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而后进入新第三纪坳陷盆地演化阶段。(2)具有掀斜性质的老第三纪裂陷的大量发育,形成了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这是喜马拉雅运动早中期影响的结果。(3)大量同生正断裂的发育,控制了老第三纪裂陷盆地的形成及演化。(二)喜马拉雅晚期为华北裂谷盆地区域坳陷期,断裂不发育,构造活动微弱。(三)断裂特征1.太行东断裂断裂为山西隆起区与渤海湾盆地的分界线,全长约为620km。石家庄以北为近北北东向,石家庄以南为近南北向,倾向为东南或东倾。该断裂是在燕山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基础上,又在喜马拉雅期由于块断强烈活动而发育成为一级大断裂,其南北分段性强。石家庄以北多为新生性的喜马拉雅期发育,水平断距与垂直断距都很大,水平距断最大超过10km,控制着老第三纪凹陷的发展演化。石家庄段以南多为燕山期继承性发育,控制着凹陷内老第三纪的沉积。其性质为大型拆离正断层。2.宝坻-滦河断裂断裂为燕山隆起区与渤海湾盆地的分界线,控制着冀中坳陷与黄骅坳陷北部的演化,部分区段形成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活动性较强。全长为180km,走向为北西西向,为一南倾正断层,断距较大。展布在北京北部、宝坻、昌黎等一线,东西分段性较强。该断裂西段宝坻断裂为老第三纪形成发育,至新第三纪的长期活动的大断裂,垂直断距在6000m以上,最大水平断距为10km左右;东段(滦河断裂)向东,由东西向逐渐转为北东向,断面平直倾角为50°左右,为中生代形成,控制着该区中生界、新生界沉积厚度及展布。3.沧东断裂断裂为沧县隆起与黄骅坳陷共有的边界断裂。它的活动发展直接控制着相邻构造单元的形成和发展,此断裂北抵宁河以西,向南过吴桥进入临清地区而逐渐分化,全长超过230km,平面上追踪为北北东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呈锯齿状展布,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向。据断面特征、产状和断层地质作用的不同将现今沧东断裂分为南、中、北三段。(1)北段该段位于沈青庄—增福台之北,此段断层产状变化颇大,在不同地段隆坳接触关系截然不同。推测该段形成于沙3期后。(2)中段该段位于沈青庄之南、泊头之北。总体走向为北北东。该区段断层断距大,控制着老第三纪沉积。(3)南段该段位于泊头之南,主体为吴桥凹陷的西界断层,该段主断面不清,整个断裂带似为一组规模不大的由一系列东倾断层组成的断阶构造带,与沧县隆起为逐渐过渡关系。4.羊二庄断裂断裂位于黄骅坳陷东缘,由盐山和羊二庄等断层组成,是一个北东向展布,不能连续追踪的断裂带,长约90km,规模较小。上古生界底断距为160~400m。它对黄骅坳陷的控制作用小,该断层的发育期为渐新世。5.沧西断裂断裂为沧县隆起南部与冀中坳陷南部的边界断层。对冀中坳陷南部老第三纪沉积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是在燕山期沧西逆冲断裂系的基础上发生反转同向拆离滑脱而形成的。全长约为130km,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向,断面西倾,上陡下缓,断距较大。6.陈南断裂断裂位于济阳坳陷中部,与燕山中期形成的陈南断裂呈继承性发育,控制着老第三纪地层的沉积及盆地演化。7.兰聊断裂断裂为渤海湾盆地的东部边界断裂,南起河南兰考,北至山东聊城以北,全长达480km,走向为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为50°~60°,具有上陡下缓犁式正断层特征。断距向深部加大。从新第三系至奥陶系顶面,断距由100~200m加大到8350m。断裂的发育期和断距大小其分段性明显,北部莘县附近形成于燕山期,南部东濮地区形成较晚,到喜马拉雅期则南北统一发育成一条大的边界断裂。8.焦商断裂断裂与燕山期焦商断裂呈继承性发育,控制着济源-开封坳陷老第三纪的沉积及盆地演化,具有上陡下缓犁式正断层的特征。9.郸亳断裂断裂为周口坳陷鹿邑凹陷的南界,全长为90km,为北西西—北东向,倾向为北北东向,最大断距为7000m,控制鹿邑凹陷老第三纪的沉积。10.商水断裂断裂为周口坳陷谭庄凹陷的北界,全长约200km,为北西西向,最大断距约7000m,控制着谭庄-沈丘凹陷老第三纪的沉积。(四)岩浆活动新生代早期为裂陷发育期,因此裂陷区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它具有多期多次性,并沿边界主干断裂以喷溢式为主的特征。以渤海湾盆地为例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沙四-孔店期相当于老第三纪早期,从火山厚度及分布范围看,这是区内最强烈的一次火山活动,以沿断裂大面积溢出式喷发为主。2.沙一-沙三期与早期相比,火山活动明显减弱,分布范围小,多处于沉积岩夹层。3.东营-馆陶期渤海湾盆地西部火山活动微弱,而东部有增强的趋势,可能与郯庐断裂的晚期活动有关。据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庙10、庙7井等在馆陶组钻遇玄武岩最厚达10层200m。4.新第三纪—第四纪构造活动微弱,仅在山边可见到褶皱及逆冲断层(图2-5-12)。同时大量资料证实断裂和岩浆活动仍在进行:下辽河、南堡、济阳等断陷的新第三系夹多层火山岩;南堡凹陷井下新第三系夹12层玄武岩,单层最厚86m;第四系在太行东麓、黄骅均见到火山喷发岩。通过大量地化分析,第三纪火山岩大部分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个别的为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和拉斑玄武系列。其里特曼指数[σ=(K2O+Na2O)2/(SiO2-43)]以大于4为主,说明以碱性为主,钙碱性系列为辅。碱性系列中又以钠质型为主,反映了华北盆地第三纪为大陆裂谷环境,具有共同上地幔岩浆来源,并且裂陷盆地的形成与上地幔热隆起有关。图2-5-12 新第三纪逆冲断裂表2-5-3 华北地区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表四、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由前所述,古生代华北克拉通盆地的形成及演化与克拉通南北两侧海槽的活动而产生的应力场及时空上的差异关系密切。进入中新生代,受周围板块活动的影响日趋明显,导致了板内变形。印支运动时期的区域动力学背景,主要与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向南及南部的扬子板块向北的相对运动及华北板块东侧库拉板块向北北西方向运移有关。据古地磁资料,按照古地磁场复原获得的结果表明,三叠纪华北与扬子板块在古地磁方位的北东—南西方向上碰撞,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都在朝东北方向运移,只是扬子板块向东北方向运移速度更快些,为3.68cm/a,而华北板块仅为1.75cm/a(朱鸿等,1991;万天丰等,1990)。这样在华北克拉通南部由于晚海西期古秦岭洋在桐柏—商城—舒城一线的俯冲关闭,使得印支早期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接形成秦岭褶皱造山带,华北克拉通盆地南缘隆起及逆冲断裂系等。在华北克拉通盆地北缘由于海西期西伯利亚板块向南俯冲及古蒙兴洋的关闭,形成海西期褶皱造山带,在印支期这种碰撞后效应依然存在,产生华北地区北缘由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因此,三叠纪早期构造线方向仍以近东西向为主。三叠纪末期由于华北板块东缘库拉板块向北北西方向运移,在这三个不同方向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引起郯庐断裂左旋平移,造成盆地内构造线方向逐渐向北东方向偏移,使华北地区处于左旋剪切应力状态。燕山运动时期,这种左旋应力场继续作用。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太平洋板块由朝北北西运动转为向北西西向运动和俯冲。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斜向俯冲,引起软流圈热隆起的形成,在软流圈热隆起的底辟作用及岩石圈在隆起过程中使整个岩石圈被拉伸减薄,从而发生破裂、下沉以致形成裂陷盆地和伸展构造(表2-5-3)。同时,位于西侧的印度板块也以北北东向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运动产生不同应力场的综合效应,形成华北地区向东蠕散的引张力,造成太行山以东地区的盆岭结构,导致郯庐断裂右旋平移及盆地南北边界断裂的走滑。再者,日本海的弧后扩张也可能加剧了这种右旋剪切活动。喜马拉雅晚期,在老第三纪末的喜马拉雅中期构造运动造成区域上升,经过短暂侵蚀的基础上进入了新的构造发展时期,此期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北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的增强和太平洋俯冲带的东移,太行山以东的渤海湾盆地由裂谷沉降向大型坳陷转化形成大型坳陷盆地。山西地区在持续隆起的基础上,因右旋剪切拉张应力而被撕裂,自南而北形成了新第三纪至第四纪数个沉积断陷。由上述可知,任何一次构造运动的发生都有其板块活动的背景,只是由于横向边界条件及地壳深部边界条件的不同,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2023-07-28 17:16:411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附近发生5.5级地震,具体的情况如何?
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应急管理局获悉,10月19日12时35分在海西州茫崖市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7.69度,东经92.30度。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2920米。 本次地震震中距茫崖市区141公里、距格尔木市274公里、距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280公里,距西宁市849公里。茫崖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杨群介绍,地震发生时,茫崖市区有明显震感。目前,茫崖市区暂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详细核查正在进行,其他情况正在进一步了解中。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23次,最大地震是2021年6月16日在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发生的5.8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142公里),历史地震分布如图。2023-07-28 17:16:495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为什么会出现断裂?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大陆板块交界处地壳薄弱,地球内能容易在此积累,在地球内压力的作用内能容易发生岩石层断裂,形成断裂带。2023-07-28 17:17:354
绿岩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
中国早前寒武纪绿岩带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的北缘、西南缘,胶东,鲁西及地台内部的五台山-恒山等地,此外在扬子地台的西南缘也有少量分布,在塔里木地台北缘和扬子地台的西北缘也可能有绿岩带。主要的绿岩带分布在吉林和龙、夹皮沟,辽宁清原、小莱河、鞍(山)本(溪)、辽西,内蒙古色尔腾山、乌拉山,河北遵化、青龙河、张家口-宣化,河南登封、舞阳,豫陕交界小秦岭,山东胶东、荆山、鲁西,广西四堡,四川康定等。绿岩带的形成时代大致可以划分四期:中太古代(2900~3300Ma)、新太古代早期(2700~2900Ma)、新太古代晚期(2500~2700Ma)和古元古代(1800~2500Ma),其中以新太古代绿岩带最为发育。这些绿岩带主要产出在由麻粒岩-片麻岩组成卵形穹隆构造古陆核的边缘或两个巨大古陆核之间的古裂谷或古岛弧构造环境。分布在华北地台的早前寒武纪绿岩带,在形成以后经受吕梁期的克拉通化,海西期的西伯利亚板块的碰撞、拼贴和印支-燕山期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的影响,使早先形成的绿岩带发生活化改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绿岩带及其成矿作用的特色。同国外一样,在华北地台内同一时期形成的绿岩带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绿岩带之间的特征不完全一样。同时各地绿岩带受后期活化改造和深熔作用的程度也有区别,因而各地绿岩带的特征和类型是有差异的。(一)根据原岩组合、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分类华北地台北缘中的绿岩带可分为夹皮沟型、清原型和辽西型。夹皮沟型绿岩带主要包括夹皮沟、鞍(山)本(溪)等绿岩带,其原岩建造由下部的镁铁质火山岩夹超镁铁质岩和少量长英质火山岩及上部碎屑沉积岩组成,矿产以金、铁为主;清原型绿岩带主要包括清原、板石沟、金城洞等绿岩带。原岩建造由一套连续的钙碱性火山岩和沉积岩系组成,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锌及少量的金;辽西型绿岩带包括乌拉山、色尔腾山等绿岩带,原岩建造由下部的双峰式火山岩和上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以产出金和少量的铁为特征。(二)根据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的强度分类依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的强弱,绿岩带可分为3种类型:①基本稳定型绿岩带,其特点是绿岩带形成之后,后期活化改造作用不强,基本保持早先的面貌,如鞍(山)本(溪)、板石沟、清原等绿岩带;②活化改造型绿岩带,即绿岩带形成后经受了后期多次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但主体仍为花岗岩-绿岩带,在边部和局部地区形成壳源深熔花岗岩(或次火山岩-火山岩),如夹皮沟、小秦岭、遵化、浑南等绿岩带;③强烈活化改造型绿岩带,指早先形成的绿岩带经受后期构造岩浆作用的强烈活化改造和深熔,使早先形成的绿岩带在某些较大面积已成为壳源深熔花岗岩,如胶东、张(家口)宣(化)、辽西等绿岩带。不同类型绿岩带中,金矿床的成矿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三)根据变质程度不同分类分布在华北地台北缘中的绿岩带的变质程度相对较高,仅个别绿岩带为绿片岩相,因而分成高级变质的绿岩带和中级变质的绿岩带两类。高级变质的绿岩带也有学者称为深变质绿岩带,其变质程度一般从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如遵化、张(家口)宣(化)、乌拉山等绿岩带;中级变质为主的绿岩带的变质程度以低角闪岩相为主,有时也可达高角闪岩相或绿片岩相,本区绿岩带多数属此类,如夹皮沟、鞍本、清原等绿岩带。本书叙述中国绿岩带及其成矿时即采用这种分类。中国绿岩带同国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绿岩带对比,既有其相似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相似性,表现在:①主要岩石类型相似,绿岩带的岩石类型是以变质镁铁质火山岩为主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绿岩序列的原岩一般由下部的火山岩系和上部的沉积岩系组成,如夹皮沟绿岩带主要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和少量的长英质火山岩组成,绿岩序列从下到上为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变质长英质火山岩→变质沉积岩组成的火山-沉积旋回;②变质程度的多样性,国外绿岩带的变质程度不一,可从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我国绿岩带的变质程度也具多样性,有绿片岩相的青龙河绿岩带,有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五台山绿岩带,有以低角闪岩相为主的清原、夹皮沟、色尔腾山绿岩带,也有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遵化、张宣绿岩带等;③相似的花岗质岩石,包括绿岩带构造前的片麻状杂岩体,同构造早期花岗质底辟岩体,同构造晚期-构造期后的钾质花岗岩侵入体,岩石类型早期为钠质的TTG岩系,晚期为钾质的钾长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等;④形成在早前寒武纪,尤其集中在太古宙;⑤赋存丰富的矿产。差异性,同国外绿岩带对比,我国绿岩带具有独自的特色,其主要表现在:①规模较小,仅数十至数百平方公里,仅个别达数千到上万平方公里,而且地层厚度薄,一般仅几公里,如夹皮沟绿岩带地层厚度为5.5km,小秦岭绿岩带为3km,五台山绿岩带为7km。而北美、南非、澳大利亚西部绿岩带总体范围大,出露的连续性好。阿比提比花岗岩-绿岩带面积达95573km2,澳大利亚诺斯曼-维卢纳绿岩带达150000km2,皮尔巴拉花岗岩-绿岩区50000km2。构成绿岩带层序的厚度,阿比提比绿岩带为18km,巴伯顿绿岩带为20km。②科马提岩不发育,除鲁西绿岩带外,其他绿岩带层序底部基本不发育厚大的科马提岩层。③构造晚期的长英质浅成侵入岩(或次火山岩)很不发育,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绿岩带中,常产出太古宙构造晚期的长英质斑岩和煌斑岩。长英质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长石斑岩、石英-钠长斑岩、正长斑岩及少量角闪科长斑岩等,而这类浅成侵入体常与金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④变质程度高,我国绿岩带和国外绿岩带的岩石一样都经受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但国外绿岩带的绿岩经受的变质程度以低级变质作用为主,中高级变质作用相对较少,与此相反,我国绿岩带的绿岩经受的变质程度以中-高级变质作用为主,而低级变质作用的绿岩带分布很少。⑤赋存的矿产资源有差别,我国绿岩带中赋存的矿产主要为金矿和阿尔戈马型铁矿,块状硫化物矿床仅在清原和五台山绿岩带发育较好,而与超镁铁质熔岩有关的镍矿尚未发现。⑥受后期的活化改造剧烈,我国绿岩带形成以后,曾受到多次构造岩浆活动的活化改造,尤其是中生代燕山运动,使早期花岗岩-绿岩带发生强烈的变形、变质及深熔作用,在活化改造的强烈地区,形成了壳源深熔花岗岩,因而在有些地区早期的绿岩和TTG质岩系的残留体和以燕山期为主的花岗岩侵入体在一起共同产出,而且在不同强度活化改造绿岩带中,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也有明显的差异。2023-07-28 17:17:441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本节在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西部获得一批较为系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32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63.0±6.4)~(46.9±7.2)Ma,平均径迹长度为(14.5±0.1)~(11.3±0.4)μm,长度标准差为(1.4~2.7)μm。区内具有三阶段热历史:约110Ma之前处于约100~120℃较高温稳定阶段,然后在约110~40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与隆升事件,从约40Ma开始发生另一较为缓慢的冷却事件。总体上自北而南,剥蚀速率和冷却速率均逐渐变小。本书裂变径迹资料表明,阿尔泰山西段主要断裂带现在向南倾斜,区内构造演化亦主要受Tesbahan、Kulti和Basei三条断裂带逆冲热事件的控制。我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脉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属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带,走向NW,是加里东-海西期增生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陆缘增生造山带。早古生代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沿额尔齐斯深大断裂带开始俯冲,导致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发展和加强的陆缘岩浆活动核褶皱造山作用(陈哲夫等,1997;王元龙等,2001)。阿尔泰山南缘为泥盆纪火山岩,中部为变质核岩浆岩带,北部边缘为逆冲推覆带。从海西期末至新生代,总体上处于隆升和向南推覆(王广瑞,1996;董永观,2000)。我们在阿尔泰西部地区采集了系列样品,试图探讨阿尔泰造山带中生代以来构造活化的时间以及过早活化的时空制约。一、地质特征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导致印度大陆向亚洲大陆的逐渐缩短汇聚以及新生代变形向北部中亚地区扩散。这种缩短作用的影响,在西藏和喜马拉雅,乃至中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均清晰可见。早古生代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古板块沿额尔齐斯-玛因尼伯断裂带俯冲,引发陆缘岩浆活动和褶皱造山作用,其强度从NE向SW逐渐增大,进而分别形成山区加里东构造岩浆带、山前海西构造岩浆带和额尔齐斯海西构造岩浆带。因此,阿尔泰山区断裂、褶皱和强烈的岩浆活动相当发育(图 1-4-8)。岩浆活动向南西变新(董永观,2000)。褶皱作用和逆冲断裂活动亦与构造岩浆作用相一致。区域断裂带以多期次形成和活动为特征。区内主要断裂带呈NW-SE向,这些断裂带长大于100km,宽几百米至几公里。晚石炭纪之后,推覆断层发育,并形成一系列NW走向的逆断层。同时,发育了大陆沉积和伸展盆地(王广瑞,1996)。作为造山带深部作用的影响,这些断裂带主要形成于海西期。大面积花岗岩主要产出于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图1-4-8),它们由于造山作用的影响而呈现片麻状结构。不过,也发现印支-燕山期的岩浆岩(董永观,2000;李志纯,1996;张前锋,1994),其时代向南渐小。图1-4-8 阿尔泰地区地质图黑色圆点及旁侧数字代表采样位置及其编号F1、F2、F3、F4、F5和F6分别为额尔齐斯(Ertix)断裂、特斯巴汗(Tesbahan)断裂、库尔提(Kulti)断裂、红山咀断裂、可可托海(Cocotohai)断裂和巴寨(Basei)断裂例如,额尔齐斯断裂带是一个右行走滑逆冲断裂带,对区域地质演化具有重要作用,它由5条从东向西伸展约650km。额尔齐斯断裂带两侧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均有明显差异。它整体上走向300°,倾向北东,倾角60°~70°,上盘抬升,垂直断距约7km(Zari Muhtar,1994)。它是西伯利亚板块和萨克斯坦板块的缝合带(陈哲夫等,1997;He G.,1995)俯冲作用发生于早泥盆世、中泥盆世和早白垩世(秦元喜等,1994)。不过,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柏美祥,1996)。Kokotakay-Ertai断裂带走向北—北西,向东倾,延长190km,形成于海西期(董永观,2000),Late Epileistocene以来属于右行倒转走滑断裂带,致使额尔齐斯河流和Ulungur 河流排水系统紊乱(柏美祥等,1996)。二、试验方法所采集的样品经粉碎研磨后,应用常规重液分离法和磁选法分选出磷灰石单矿物。将磷灰石颗粒置于玻璃片上,用环氧树脂滴固,然后进行研磨和抛光,使得矿物内表面露出。在25℃下用7% HNO3蚀刻30 s揭示自发径迹,将低铀白云母外探测器与矿物一并入反应堆辐照,之后在25℃下40% HF蚀刻20 s揭示诱发径迹,中子注量利用CN5铀玻璃标定(Bellemans F.,1994)。利用从澳洲进口的AUTOSCAN自动测量装置,选择平行c轴的柱面测出自发径迹和诱发径迹密度,水平封闭径迹长度(Gleadow AJW,et al.,1986)依造Green(1986)建议的程序测定。根据IUGS推荐的ξ常数法和标准裂变径迹年龄方程(Hurford A.J.,1982)计算年龄值。磷灰石裂变径迹的部分退火带(Partial Annealing Zone)温度通常为60~110℃(Fitzgerald P.G.,1995)。温度高于退火带,不仅没有新的径迹形成,而且已有径迹亦将全部退火消失,裂变径迹年龄为零;当温度低于退火带时,则新径迹不断形成;在退火带内,径迹既有生成又有消失,当温度增加时将使得裂变径迹逐渐减少,从而裂变径迹年龄变小(Bellemans F.,1994),反之亦然。由于新径迹的不断形成,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其主岩的综合热历史(Green P.F.等,1989)。裂变径迹年龄是过去热事件复杂历史的记录。为了研究岩石经历的地质热历史,可将封闭径迹长度分布形式与裂变径迹年龄相结合,并应用各种程序进行模拟。应用Green等(1989)描述的磷灰石退火特性,可较好地解释测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基于经反演模拟获得的退火特征的定量表征,解释地质热历史(Ketcham,R.A.,1999)。三、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系列研究样品主要取自我国阿尔泰山区的西部(图1-4-8)地表露头,样品岩性主要包括中酸性岩浆岩、砂岩和少量片麻岩,取样高程变化较大(表1-4-2),其中已经获得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数据的样品32个。这些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心年龄为(163.0±6.4)~(46.9±7.2)Ma,多数介于(100.4±5.7)和(46.9±7.2)Ma之间(表1-42,图1-4-9),只两个样品例外,其年龄分别为(160.5±8.3)Ma和(133.9±6.0)Ma,它们采自阿尔泰造山带南缘的额尔齐斯断裂带附近。所有样品的平均长度为(14.5±0.1)~(11.3±0.4)μm,标准差为1.4~2.7μm。取自元古界—二叠系的所有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均小于其沉积年龄和侵位年龄,表明这些岩石沉积和结晶之后经历的热事件使得裂变径迹退火而年龄变小。表1-4-2 阿尔泰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续表注:ρs和ρi分别是自发径迹密度和诱发径迹密度,标准径迹密度和径迹数分别为1.04×106/cm和2607,Ns和Ni分别是自发径迹数和诱发径迹数,P(χ2)是χ2检验概率(Galbraith,1981)。裂变径迹年龄与样品高程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趋势(图1-4-9),指示区内比较规律的构造历史或冷却历史,即从100Ma到60Ma呈现快速隆升,此前高程变化不大。图1-4-10表示平均径迹长度与其长度标准差之间的密切相关关系,即平均长度愈长,长度标准差愈小。具有较高长度标准差的岩石,比标准差较低的岩石有着更为复杂的构造热历史。由图1-4-11可知,年轻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与平均径迹长度正相关(两个年龄较大的样品例外),这主要受控于从~90Ma至~60Ma的退火作用或加热事件。样品高程与径迹长度亦有一定相关关系,据图1-4-12可区分出3个分布趋势,分别代表南部(菱形符号)、中部(方形)和北部(三角形),它们均呈正相关,但其变化率不同,其中中部地区变化最大,反映了较为复杂的热历史。典型的长度分布直方图(图1-4-13)呈现3个特点:①不同样品的径迹平均长度变化较小,主体为12.6~13.6μm,有2个样品例外,一是TS88为14.5μm,另一个TS79为11.3μm,可能与统计的径迹数较少有关;②长度分布直方图较窄,长度标准差主体变化于1.4~2.3μm,并且绝大多数变化于1.4~1.9μm间。个别样品可能因长度数较少导致长度标准差较大。③长度分布直方图具有单峰特征,小于10μm或大于14μm的径迹很少。小于10μm和大于14μm的径迹,分别来自较年轻颗粒和较老的颗粒。因此,具有类似长度分布特征的样品,它们所经历的地质热历史或冷却史亦类似。图1-4-9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样品高程关系图总体上呈负相关,其中年龄较大部分高程变化不明显,约从100Ma至40Ma高程变化较大图1-4-10 磷灰石裂变径迹平均长度与长度标准差呈现负相关关系图1-4-11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对平均长度关系图年龄较大部分平均径迹长度变化不大,而年龄小于100Ma部分则平均径迹长度变化较大,并呈正相关图1-4-12 样品高程对平均径迹长度图阿尔泰造山带南部(菱形点)、中部(方形点)和北部(三角形点)地区,虽其均呈正相关变化趋势,但变化程度不同;3个区的高程变化幅度相近,而平均径迹长度变化有别,其中以中部地区白花花最大四、热历史模拟基于Ketcham等(1999)的退火模型,并应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逼近法模拟。根据获得的裂变径迹参数和样品所处的地质背景与条件,确定反演模拟的初始条件。模拟温度从高于裂变径迹退火带的~130℃到现今地表温度,模拟时间从三叠纪到现今。模拟结果见图1-4-14,每个样均获得了最佳的热历史路径(见图中粗线),虚线区代表反演模拟的较好拟合区。每个图左上角标出样品代号、实测径迹长度和模拟径迹长度,实测Pooled年龄和模拟Pooled年龄,以及K-S检验和GOF年龄拟合参数。当K-S值和GOF值均大于0.5时,一般认为模拟结果较好。图1-4-13 磷灰石封闭径迹长度分布直方图横坐标为长度/μm,纵坐标为频数/条如果考虑模拟曲线的整体特征,则所有样品呈现类似的3阶段冷却历史。首先,从早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约120Ma),处于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底部,温度为(105-130)~(90-120)℃,属于较高温稳定阶段;然后在120~60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与隆升事件,使得岩石较快地进入退火带的顶部状态,温度为(90-120)~(20-65)℃;第3 阶段,大约从白垩纪末(60Ma)开始,发生另一较为缓慢的冷却事件(图1-4-14)。不过,有的样品在第三阶段出现一个较稳定的温度阶段,有的样品在晚第三系以来出现快速冷却。另一特点是,从北向南,开始快速隆升的时间逐渐变早。图1-4-14 典型样品经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模拟得到的时间-温度变化历史图虚线区代表反演模拟的较好拟合区,实线代表最好拟合结果。每个图左上角标出样品代号、实测径迹长度和模拟径迹长度,实测Pooled年龄和模拟Pooled年龄,以及K-S检验和GOF年龄拟合参数;当K-S值和GOF值均大于0.5时,一般认为模拟结果较好五、地质意义(一)隆升作用依据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分析,区内在约110~40Ma经历了一次快速隆升作用,持续时间达~70Ma;快速隆升之前为平稳期,持续时间不小于50Ma,即在大于或等于160~110Ma,这从裂变径迹年龄与样品高程关系图(图1-4-9)、裂变径迹年龄对平均径迹长度图(图1-4-11)以及反演模拟结果(图1-4-14),均得到体现。在80~116Ma之前,阿尔泰地区各构造带均处于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带底部部位(约120℃或3.6km的深部),然后总体上等速隆升至地表。第2阶段60~90Ma期间,隆升速率(83.3~107.7)m/Ma。60~120Ma的快速隆升作用以及获得(80.4~91.9)Ma的裂变径迹年龄,证实燕山晚期发生过新的陆内挤压造山活动。(二)冷却速率与剥蚀速率根据反演模拟的最佳热历史计算,从开始快速隆升冷却至现今,各地块的平均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如下。北部:库尔特断裂带北部地区剥蚀程度为60.5m/Ma,冷却速率为1.18℃/Ma 或35.8m/Ma。中部:库尔特断裂带与特斯巴汗断裂带之间地区,其剥蚀速率和冷却速率分别为(20.8~23.0)m/Ma和(0.78~1.00)℃/Ma(23.6~30.3m/Ma)。南部:特斯巴汗断裂带南部剥蚀速率和冷却速率分别为6.6m/Ma和0.74℃/Ma(22.4m/Ma)。总体上自北而南,剥蚀速率和冷却速率均逐渐变小。自北向南,开始隆升的时间渐早,即从北部的80Ma到南部的110Ma,这可能与隆升剥蚀主要受西伯利亚板块向南西挤压作用控制有关。第2阶段60~90Ma期间,冷却速率为2.5~3.23℃/Ma,相当于抬升速率83.3~107.7m/Ma。60~120Ma的快速隆升作用以及80.4~91.9Ma的裂变径迹年龄,证实燕山晚期发生过新的陆内挤压造山活动。断裂带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控制影响如下。阿尔泰造山带被NW向数条断裂带分割为相应的地块(图1-4-8)。此次工作的研究样品取自西部NNE向剖面线上,少数样品取自中部地带(图1-4-8)。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对样品在NNE向的分布距离作图(图1-4-15),样品点有规律分布。由北向南,裂变径迹年龄总体上在变大。如果分别考虑以F1额尔齐斯(Ertix)断裂,F2特斯巴汗(Tesbahan)断裂,F3库尔提(Kulti)断裂和F6巴寨(Basei)断裂为界的3个地块,则从北向南年龄变大的趋势更为明显,并且变化幅度(或趋势线斜率)相同(图1-4-15)。图1-4-15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样品垂直区域断裂带距离、主要断裂带之间的关系F1—额尔齐斯(Ertix)断裂,F2—特斯巴汗(Tesbahan)断裂,F3—库尔提(Kulti)断裂,F6—巴寨(Basei)断裂这种北部年龄较小、南部年龄较大的事实,表明最近热事件的热源位于北部,从而导致远离热源的南部样品,较快较早地降温而脱离退火带,最终记录了较大的裂变径迹年龄;相反,北部样品年龄较小,是因为它们接近热源,脱离退火带的时间较晚。那么,这种热源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认为,F6巴寨(Basei)断裂,F3库尔提(Kulti)断裂和F2特斯巴汗(Tesbahan)断裂,发生的逆冲构造热事件是产生热源的具体载体和形式。鉴于样品年龄在断裂南侧最小、继之向南变大的特点,证实这些断裂的断面向南倾,即样品愈靠近断裂带,其距断裂面愈近,受热影响愈强,年龄变愈小,反之亦然。沿各条断裂带同时发生的逆冲活动,源动力是西伯利亚板块相对向南(向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发生的陆内碰撞俯冲作用,这也是大陆缩短、陆内造山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阿尔泰山西段的构造演化主要受Tesbahan、Kulti和Basei三条断裂带逆冲热事件的控制。尤其是Basei断裂带的作用,可与Kulti和Tesbahan断裂相比,而以往重视不够,以为仅是局部断裂而已。同时,这些断裂带进入陆内造山之后,断层面均向南倾,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向北倾。主要依据是以这3条断裂带为界,其南部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逐渐增大,证实向南远离断裂带的样品,受断裂带构造热事件影响较小或者受影响时间滞后(图1-4-15)。事实上,在野外亦可多处见到断裂面向北倾的露头。参考文献柏美祥.1996.额尔齐斯活动断裂带.新疆地质,14(2):127~134柏美祥,向志永.1996.新疆可可托海-二台活动断裂带.内陆地震,10(4):319~329陈哲夫,陈守德,梁云海,徐新.1997.新疆开合构造与成矿,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乌鲁木齐,111~172董永观.2000.新疆阿尔泰金矿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研究.火山地质与矿产,21(1):41~46李志纯.1996.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重要几个关键问题剖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4):283~297秦元喜,董志远.1994.新疆阿尔泰山南缘构造与成矿问题.新疆地质,12(2):164~168王广瑞.1996.新疆北部及邻区地质构造单元与地质发展史.新疆地质,14(1):12~27王元龙,成守德.2001.新疆地壳演化与成矿.地质科学,36(2):129~143张前锋,胡爱琴.1994.阿尔泰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同位素年龄证据.地球化学,23(3):269~280Bellemans F.,De Corte F..1994.Van Den Haute P.Composition of SRM and CN U-doped glasses:significance for their use as thermal neutron fluence monitors in fission track dating.Radiation Measurements,24(2):153~160Gleadow AJW,Duddy IR,Green PF and Lovering J.F.1986.Confined fission track lengths in apatite:A diagnostic tool for thermal history analysis[J].Contrib.Mineral.Petrol.,94:405~415Green P.F..1986.On the thermo-tectonic evolution of northern England:evidence from fission track analysis,Geology,5:493~506Hurford A.J.,and Green P.F..1982.A users′guide to fission-track dating calibration,Earth Planet.Sci.Lett.,59:343~354Fitzgerald P.G.,Sorkhabi R.B.,Redfield T.F.,Stump E.,1995.Uplift and denudation of the central Alaska Range:a case study in the use of apatite fission-track thermochronology to determine absolute uplift parameters,J.Geophys.Res.,100:20175~20191Green P.F.,Duddy I.R.,Laslett G.M.,Hegarty KA,Gleadow A.J.W.,Lovering JF.1989.Thermal annealing of fission tracks in apatite 4.Qualitative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extensions to geological timescales,Isotope Geosciences,79:155~182Ketcham,R.A.,Donelick,R.A.,Carlson,W.D..1999.Variability of apatite fission-track annealing kinetics III:Extrapolation to geological time scales.American Mineralogist,84,1235~1255He G.,Liu D.,Li M.,Tang Y.and ZHOU R..1995.The five-stage model of crustal evolution and metallogenic series of chief orogenic belts in Xinjiang,Xinjiang Geology,13(2):1~97Zari Muhtar.1994.Distribution and geologix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fracture structures inXinjiang,Jounal of Xinjiang Institue of Technology,15(3):188~19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袁万明,董金泉,保增宽)2023-07-28 17:18:341
非洲板块基底
非洲板块的基底构造形成于冈瓦纳古陆期间,非洲西部和南部地区古元古界发育齐全,非洲中部和东部地区中、新元古界发育较完整。新元古代至古生代初期,西非和卡拉哈里地盾在新元古代以前发育完整,刚果地盾在中、新元古代才发育完整(图2-1)。地盾由前寒武纪以前的岩石组成,其上无盖层,古地盾中部由太古宙的许多陆核和活动带交替组成,成分为花岗岩、绿岩和高变质的片麻岩(M.Popoff,1988;J.P.Liegeois et al.,1983)。图2-1 非洲地盾分布图元古宙期间,三大地盾中相对稳定的陆核形成较早,至新元古代,其上形成了一些沉积岩盖层。以后在刚果、卡拉哈里地盾之间形成了卡坦加活动带,在西非地盾西北段形成了毛里塔尼亚活动带,南部形成刚果活动带,在卡拉哈里地盾东部形成了莫桑比克活动带,这些活动带的活动均延续到震旦纪乃至早古生代。新元古代,非洲中部的刚果地盾和南部卡拉哈里地盾完整固结后,其间的卡坦加海槽活动带,以及上述的其他海槽活动带均形成了广大的泛非海槽活动带。在非洲西南海岸,西刚果海槽震旦系沉积层序中有上、下两个冰碛层,层序中多含白云岩,少见火山岩(Van Breemen et al.,1975;R.White et al.,1989)。至早古生代,约5亿年前,整个非洲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此次泛非运动(或称加丹加运动)使上覆地层受热动力变质和花岗岩化,致使整个非洲成为一个古老的稳定区,在非洲中北部形成东撒哈拉克拉通(图2-2)。图2-2 非洲新元古代至古生代初期泛非活动带分布图古生代以后,几次世界范围内的造山运动对非洲的影响微弱。海西造山运动使西非、北非地台分隔成许多隆起和盆地。非洲南部地台受海西运动影响范围狭小,仅在最南部的开普地带,从石炭纪至三叠纪才发育了断裂系统或沉降型陆相盆地(D.Mckenzie,1978)。2023-07-28 17:18:421
海西花岗岩的分布及成因特征
一、海西花岗岩的分布及形成时代研究区以北约100km的内蒙古索伦山一带,在古生代晚期存在一条向南俯冲的板块俯冲消减带,呈EW向展布。本区北部处在该俯冲消减带的上覆板块上。随着该俯冲带的形成和强烈活动,区内产生了大规模的花岗岩浆活动,形成了分布广泛的海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带,总体呈EW向带状展布,大致可分为北带、中带和南带(图2—11)。图2—11 燕辽西段海西花岗岩分布图(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1989,略加修改)1—南带花岗岩;2—北带花岗岩;3—中带花岗岩;4—断裂;5—省界北带在构造位置上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褶皱带南缘,康保—围场EW向深断裂带北侧。在宝昌盆地的东侧、西侧、北侧和多伦盆地东南部均有海西花岗岩的大面积出露,这些岩体主要侵入于古元古界上亚群、下二叠统三面井组和新太古界乌拉山群中,其上多被上侏罗统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多呈岩基或岩株产出。其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规模大的岩体具有相变特征,其内部相为中粗粒、中粒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边缘相为细粒花岗斑岩或细粒花岗岩。中带海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康保—围场EW向深断裂带和崇礼—赤城EW向深断裂带夹持的中朝地台北缘的广大地区。岩体数量多,由西向东形成一条宏伟的EW向花岗岩带。这些岩体主要侵入于新太古界红旗营子群中,其上被上侏罗统张家口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沿岩体的接触带的外带发育钾质混合岩化作用,内带多见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的捕虏体。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南带海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崇礼—赤城—丰宁EW向深断裂带以南的燕辽沉降带的北缘。多侵入于新太古界古咀子组,与围岩之间的侵入关系清楚。其上被侏罗—白垩系不同层位所覆盖。其它特征与中带相似。岩体出露面积小而分布零星。我们对宝昌盆地西侧基底的崩崩山花岗岩体采集了同位素年龄样,岩石中锆石铀-铅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52Ma,全岩铷-锶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31Ma(图2—2)。根据区测资料,康保岩体的钾-氩法年龄为241Ma,崇礼海流图花岗岩体的钾-氩法年龄为281Ma。上述资料表明,区内海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海西构造运动的晚期。二、海西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由于海西花岗岩在区内分布广泛,是本区,特别是本区北部火山盆地基底岩石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探讨其岩石成因类型,对本区火山盆地铀矿区域成矿远景评价和战略选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1.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区内海西花岗岩岩石矿物成分平均含量为:钾长石含量为45%、斜长石25%、石英28%,且含少量的黑云母,一般不含角闪石。岩石中的副矿物种类多,其中,同时存在浅色结晶好的和棕色浑圆熔蚀状两种锆石,磁铁矿、榍石和磷灰石含量低,这些特征与S型花岗岩相似。据区测资料,岩石化学成分的CIPW法标准矿物含量计算结果(表2—8)表明,标准矿物的组合和含量与S型花岗岩相似。另外,海西花岗岩体有一定的相变特征,其内部相为中粗粒似斑状结构,边缘相为细粒似斑状结构;自内部相向边缘相钾长石含量逐渐增多,斜长石含量逐渐减少;岩石的酸度逐渐增大。这些特征均表明海西花岗岩不同于I型花岗岩,而与S型花岗岩相同。表2—8 燕辽西段海西花岗岩CIPW法标准矿物平均含量表(%)(据河北区域地质志)表2—9 燕辽西段海西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表(%)①黎彤统计平均成分。2.岩石化学成分特征根据区测资料统计,区内海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较稳定,单个样品的化学成分与区内海西花岗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相似(表2—9)。但它们与我国花岗岩的平均化学成分(黎彤,1962)相比,SiO2、Na2O和K2O偏高,而Ca、FeO(Fe2O3)、MgO偏低,大致与我国二云母花岗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相当,属钙碱性、铝过饱和岩石系列。从岩石的Al2O3/Na2O+K2O+CaO、K2O/Na2O、Fe3+/Fe3++Fe2+等比值(表2—10)可以看出,本区海西花岗岩明显区别于I型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而与我国华南S型花岗岩和澳大利亚科修斯S型花岗岩相似,表明它们属壳源重熔岩浆成因的S型花岗岩。表2—10 燕辽西段海西花岗岩岩石化学计算参数与澳大利亚、华南S型花岗岩特征值对比3.岩石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和稀土元素配分特征根据我们对宝昌盆地西侧崩崩山海西花岗岩采集的岩石样品的锶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及稀土元素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的结果,岩石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70917,具有典型壳源重熔成因S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虽然偏低(表2—6、7),但仍然高于上地幔岩石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并具有富轻稀土、LREE/HREE和La/Yb比值大、Sm/Nd比值小于0.3(为0.1)等特征,也反映了岩石壳源重熔成因特征。Eu的正异常主要与岩石中富斜长石有关。4.岩石的铀、钍演化特征根据大量的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数据和区测资料,海西期石英闪长岩铀含量为(2—3)×10-6,钍含量为(14—17)×10-6,铀含量偏低;而海西期花岗岩铀含量普遍偏高,一般(4—5)×10-6,钍含量为(10—20)×10-6。又据东北地勘局247大队对康保、韩家店等地五个海西花岗岩体的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数据统计,平均铀含量为8.2×10-6,钍含量为17.4×10-6,也表明海西花岗岩铀含量较高。另外,在区内还发现大量与海西花岗岩有联系的W、Be、Nb、Ta等矿化。这些特征与华南S型花岗岩富U、W、Be、Nb、Ta的特征相似。这是本区第二次铀的预富集作用。2023-07-28 17:18:511
中国赢富网为什么上不去了?
http://www.yingfuwang.com/2023-07-28 17:19:112
赢富数据的网友体会
使用赢富数据筛股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基金加仓选股、跟踪重点席位选股、跟踪热点板块选股,这个筛股的过程,只是将可操作的股票范围缩小,而不是直接操作选出来的股票。这是不少人使用赢富数据的一个误区,说特不爽,买进了机构猛增仓的股票却没怎么涨。我们合理的步骤是:1、确定操作模式 所谓操作模式,分为很多种,比如买反弹股 强势突破股、均线支撑股、热点板块股等等,在不同的大市场环境下,我们选择不同的操作模式,比如买反弹股和买热点板块股就很容易获得受益。2、通过赢富数据、Level2指标筛股,这又分很多种,比如选基金加仓的、私募操作的、大单买入的等等,这种主要是从资金流上确定买入的股票。3、实盘操作。这里面的哲学内涵是,很多股票的技术走势,多数是技术面及预期的自我实现过程,只要操作模式确定,机构增仓与否只需要知道,却并不一定要重视,比如操作反弹股及均线支撑股时,机构增仓当然比较好,但是不增仓也影响并不大,这时候的操作思路是技术面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修复过程,很多股票在所谓主力出货过程中仍会表现出强劲的走势,一方面是主力的可以造势,一方面是技术面形成的正反馈效应,引起资金的强势流入,只要心中确定了操作模式,设置好止损等,再配合赢富数据,就可以做到心中无敌,自然无敌,随便股价上下飘动,我自心中无物,因为你的波动只要达到我的设定条件,我就会卖出;人类的恐惧源自于对未来的不可预知,但是我们通过设置卖出条件来规避他,自然心中就舒服了很多。下面的选股步骤仅供参考!第一步:用排序功能找出散户减仓最大的前50只股票(周末则只选周四和周五两天,这样即可避免周一至周三的拉抬又充分利用了TV周数据及时的特点)第二步:将上一步选出的50只股票 根据 基金持仓的比例剔除最高的10只(基金分歧较为明显,基金持有越多越不一定涨,想想:筹码都在基金手里了,它还怎么吸货?只想着派给谁了)。第三步:将上一步选出的40只股票 根据 法人持仓的比例剔除最高的10只(大小非:隐形炸弹,坚决避开)。第四步:根据5天涨幅排序剔除涨幅最大的5只股票。第五步:根据10天涨幅排序剔除涨幅最大的5只股票。第六步:根据30天涨幅排序剔除涨幅最大的5只股票。 股票论坛-中国万岁:第七步:利用流通盘排序剔除流通盘最大的5只股票(小盘股更容易被暴拉)。第八步:利用人均持股,剔除最后的5只股票。第九步:将所选出的5只股票,用TV数据好好分析一番了,这里面极有可能出现下周的短线黑马:A:看看这5只散户减持的股票被谁接走了?!了解吃进最多的1-2家席位的操作特点和风格.B:利用技术分析,找出哪几只正处于拉升前的临界点(我想每位股友都有自己的独特技术分析手段,我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C:查看这几只股票的所属行业,是否属于市场热点?!经过上述步骤的筛选,下一周的3-5只短线股就等周一开盘视强弱而跟进了!2023-07-28 17:19:211
求一个以价值投资为主要分析的股票网站?谢
[url=http://www.stockre.com/?fromuid=92007][b][size=2][color=red]股参网论坛 中国最专业炒股交流论坛。[/color][/size][/b]每日免费披露各种收费黑马内参;每日免费披露股市资金流向;每日免费披露大智慧收费版DDX排名、DDX连续翻红数据;每日免费披露大智慧TopView(赢富)数据分享;每日免费披露网络知名度较高的名家每日股评、荐股汇总;每日免费披露最新合理股价估值价格区间;股票投资、权证投资、基金投资技术交流,每日机构股评及黑马推荐汇总;股票入门知识集锦 股市术语名词解释 K线理论知识讲解;散户炒股技巧集锦 各类免费股票行情分析软件下载 各类免费股票公式指标下载;股市经典证券图书在线阅读及下载, 股市文学小说在线阅读。url]2023-07-28 17:19:363
天品网倒闭的原因
团队无力运营公司。天品网是上海赢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网站,2012年6月成立于上海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天品网转型电商后团队无力运营公司,最后宣布天品网公司业务方向调整停止运营。天品网提供个性化随意的办公环境,让每个员工都有在天品网找到家的感觉,快乐工作温馨生活,公司不设考勤时间让每个员工自由调配,主动调动员工的自觉性,每周提供亲子日、宠物日、时尚日,让每周的工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23-07-28 17:19:541
策略大师论坛怎么了,就是原来的顶牛网,包括dde资金流向系统,怎么什么都没用了?
我判断是策略大师公司不再发放免费的午餐了。他们当初花了大价钱买来“顶牛dde系统”,就是为了消灭顶牛的免费服务。以便推销他们的“策略大师LEVEL2软件(200元/季)”;现在看来可能是将“顶牛dde系统”的核心技术偷到手了,如果是大家说的那些问题,论坛起码应该开,并给大家一个解释。认识一个混蛋是需要过程的,大家拭目以待!!我觉得就是不炒股,也不使用他们的软件!!!以上判断仅供参考!2023-07-28 17:20:025
厦门市赢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骗子公告司吗
好像不是不过这种东西谁说得清楚呢不过你和他们打交道时谈到钱就要小心了如果给你什么很多好处那就不要信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或者是有些则先给你好处然后在把你阴了--去考察下或是调查下把2023-07-28 17:20:341
为什么查不到10.13号以后的指南针赢富数据?
呵呵!指南针对数据进行了加密!现在很多盗版的数据提取不出来了!不过貌似420205003的那个家伙可以提取!你去碰碰运气吧!2023-07-28 17:20:413
马钢股份今日股价能涨吗
我不能预测股市走势,因为股市价格涨跌取决于众多因素,包括经济和政治环境、行业发展、企业业绩等等。建议您做好投资策略、风险控制,谨慎决策。2023-07-28 17:15:211
马钢股份今日走势预测
助理,我不能给出具体的投资建议或股票走势预测。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合理的投资,建议根据相关股票分析报告和市场动态进行决策。2023-07-28 17:14:171
马钢股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多少钱一股?
发行日期:1993年11月6日; 上市日期:1994年1月6日; 发行价:每股3.45元; 发行数量:68781万股; 发行总市值:237294.45万元; 上市首日开盘价: 2.90元; 上市首日收盘价:2.81元; 发行主承销商:国泰证券有限公司。2023-07-28 17:12:366
马钢是什么材料
可锻铸铁俗称玛钢,马铁.蠕墨铸铁的生产过程是:首先浇注成白口铸铁件,然后经可锻化退火(可锻化退火使渗碳体分解为团絮状石墨)而获得可锻铸铁件.2023-07-28 17:12:274
马钢的企业文化
马钢文化:创业 创新 创造——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强大的文化基础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马钢)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是1953年恢复生产的马鞍山铁厂。1993年,作为我国首批股份制规范化试点企业,成功实施股份制改制,成为我国钢铁行业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60年来,以振兴我国钢铁工业为己任的马钢,为我国钢铁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上世纪60年代,建成我国第一个火车车轮轮箍专业生产厂,结束了我国依赖洋轮洋箍的历史,与原子弹爆炸、大庆油田、万吨水压机并称为当时我国工业战线的四大成就;80年代,建成了我国第一套高速线材轧机,成为我国高速线材轧制技术的摇篮;90年代,建成我国第一条热轧H型钢生产线。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成功实施“十五”、“十一五”两轮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马钢形成了1800万吨钢配套规模,总资产达950多亿元,主体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板带比超过50%;2011年产钢166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23亿元;“十一五”以来累计上交税金210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2亿元。马钢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上世纪60年代初,马钢在全国率先提出“文明生产”理念,被盛赞为“北有大庆,南有马钢”,以“江南一枝花”文明生产经验享誉全国。经过60年的探索实践,积淀形成了“敬人、精业、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创业、创新、创造”的企业精神,成为一代代马钢人建设马钢、发展马钢的强大精神动力。马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入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纲要》(试行稿)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试行稿)试行工作的深入开展,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量化指标,又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本质要求,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初步构建和完善了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体系、企业文化建设运行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体系,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维护企业和谐稳定、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一、马钢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理念和总体思路(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旗帜和形象,是一个优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具有马钢特色的优势企业文化,马钢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以先进、优势的文化力提升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为把马钢早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奠定坚实、强大的文化基础。2023-07-28 17:12:091
马鞍山市凹山铁矿()
凹山铁矿是以铁为主,伴生钒、镓、磷、硫等的大型矿床。是马鞍山钢铁公司主要矿石原料的供应基地,也是我国地质工作者70年代创立玢岩铁矿典型模式的矿床之一。凹山铁矿位于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向山镇南约3公里处,与江苏省南京市的梅山铁矿和安徽省当涂县的姑山铁矿等构成一个北东向断续长50公里,北西向宽约3—5公里的火山岩型玢岩铁矿带。总储量20亿吨,被誉为“地下铁海”。与凹山铁矿毗邻的有高村(原称陶村)、东山、梅子山、和尚桥等大中型铁矿和马山大型黄铁矿床,以及明矾石、高岭土、石膏等非金属矿床,统称为凹山矿田。据史料记载,凹山铁矿于1912年由采石人张某在平岘岗发现矿层。当时误以为铁矿中伴生的黄铁矿为铜矿,即呈报安徽省实业科,经派人调查后始知主要为铁矿,后由当涂县知事谢凤岗筹办宝兴铁矿公司进行开发,随后发现了凹山铁矿。最早进行的地质调查是1912年间的章鸿钊、张景光及德国人梭尔格等人,但未查到调查结果的文字记载。1917年前后,瑞典人丁格兰、德国人毕象贤等先后又进行了调查,并测绘地质图。当时凹山比高为160米,现凹山山体已不复存在,露采坑底已深达负30米。计算储量:大凹山为150万吨,小凹山25万吨,块砾矿(即今所称的坡积矿)约10万吨以上,合计185万吨。调查结果载于丁格兰著、谢家荣译的《中国铁矿志》中。1926年,叶良辅、李捷二人调查安徽省地质矿产时,对皖南各铁矿亦曾做过详细研究,有关内容载于《地质学会会志》第五卷第一号中。1929年,王恒升、李春昱二人在调查京汉、粤汉铁路沿线地质矿产时,亦曾至当涂、繁昌二地观察铁矿。1931—1932年间,谢家荣等人两次调查当涂附近之铁矿。第一次由孙健初与谢家荣二人前往各矿区调查铁矿,自1931年3月初至4月,重点考察铁矿储量及其经济情况,以备筹建钢厂;第二次由谢家荣、陈恺、程裕淇三人,于当年8月开始除复勘第一次调查的铁矿外,还到江西九江调查了城门山铁矿等。有关调查结果载于谢氏等所著的《扬子江下游铁矿志》中。谢氏等认为,凹山铁矿主要为脉状,产状陡立,由闪长岩残余岩浆分异出之热液充填裂隙而成,此即今所指的富铁矿大脉,而非凹山铁矿的主体。计算储量为398万吨。1938年以后,日寇在矿区大肆掠夺的同时还组织了一些勘探和物探工作。由日本人佐藤舍三和筱田贡三负责,在凹山施工钻探约2000余米,并于1943年计算出凹山矿量为960万吨;此外,筱田贡三还对铁矿中的磷矿组分进行了专门研究。凹山铁矿及其附近各矿山由于发现较早,矿石质量好且出露地表,极易开采,加之交通方便,所以很早就有开采的记载,先后在矿区开采的有宝兴公司、福利民公司和益华公司。宝兴公司成立于1912年,1917年开始开采矿区西部相距13公里的平阳岗铁矿,至1920年采尽;1924年改采凹山铁矿,但因其铁矿含磷较高而同时开采东山铁矿互相掺合使用,年产量达15万吨,矿石含铁量均在60%以上。当时全矿工人300名左右,公司资本为45万元,矿石价格为每吨7—8元。上列公司均属半官、半商性质,他们联合于1922年筑成了通往马鞍山长江边的轻便铁路,总长约20公里。所采矿石全部经长江运销日本,仅10余年,送往日本廉价的好铁矿石达130余万吨。1938年,矿区为日寇占领并着手恢复工作,将占领前拆毁的运矿铁路修复通车,并于1939年又成立了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也称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资本约2000万元,雇用矿工等约2000余人,1939年年产量即达54万吨,此后更多,企图掠夺整个华中及华东的铁矿资源。至抗战胜利前,以其年产量推算,至少掠夺凹山铁矿石近1000万吨。日寇主要掠夺开采富矿石,并试图开采副产品——磷灰石,曾于矿体中部开挖运输巷道一条,长约500米,开采及采矿坑道总长近千米,又从铁矿中手选磷灰石,全部盗运至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矿山为国民政府接管,但未能及时恢复生产,而且在解放战争中将所余的机器、厂房等不动产劫走或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3年马鞍山铁厂钻探队成立(即凹山铁矿的主要勘探队伍。安徽省地质矿产局三二二队的前身),进入矿山进行钻探,完成主要工作量为:槽探约8000立方米,浅井1209米,坑探约1607米,钻探进尺1.10万米。探明铁矿石储量约1.4亿吨、硫铁矿约3万吨。五氧化二钒37万吨。总投资约120万元,折合每吨矿石的勘探成本为0.0133元。1955年下半年转入正式勘探,是为第一阶段,历时约3年,于1958年3月提交了《凹山最终地质报告》。当时队长为杨永瑾,总工程师为杨源昆,报告主要编写人为鲍学文、毕庶甲、陈树林及蒋维镛等。该报告于1958年10月9日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在此期间,先后还有地质部三二一队、南京大学地质系55届毕业生及重工业部地质局物理探矿队胡肃之等分别进行过寻找铜矿、填制区域地质图及物探扫面等工作。1957年,凹山铁矿开始恢复生产。当时的设计目标是首采125米水平以上的富矿体,计划1958年产矿石25万吨,以后陆续达到年产50—100万吨,总投资为673万多元,在册职工393人,主要设备有推土机2台、挖土机2台、钻机2台、运输汽车9辆。1958年末,马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并计划在1959年建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1958年提交的勘探报告仅涉及凹山主矿体,对一些次要矿体尚未工作,因此,又继续进行了以龙虎山、萝卜山铁矿体为主的补充勘探工作;结果增加铁矿储量约1000万吨,总储量上升为1.5亿吨,每吨勘探成本降低到0.9分。1959年3月提交了《凹山铁矿最终地质报告(补充报告)》。报告编者为鲍学文。1959年11月该报告经安徽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1962年初,安徽省储委根据地质部指示,对1958年以后所审批的报告进行全面复查,省储委认为凹山勘探报告在储量计算方面尚存在问题,经复算将凹山铁矿总储量降低到约1.3亿吨,地下水面以下储量在未补充水文工作前作降级处理。为此,1963年5月又提交了《凹山铁矿储量重算说明书》。鉴于凹山矿山勘探时水文地质资料不足而使大部分工业储量降级,1963年8月又进行了凹山矿区及外围水文地质调查,完成1∶5万水文地质测量面积540平方公里,断裂构造调查范围187平方公里,水文普查钻探390米,抽水15层、15次。结论是强富水带只出现在矿体附近,因围岩透水性差,大规模开采不会有充沛的补给量。于1964年2月提交了《凹山磁铁矿区及外围1∶5万水文地质测量报告》,当时队长为李恩国,总工程师王东爵,报告编写人员有全望永、郭怀羔、孙宝吉、赵玉琛、张良才、孙庭芳等。此后到1970年的8年间,凹山铁矿除矿山生产勘探外,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1971年前后,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确保马钢有足够的铁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结合凹山矿体受隐爆角砾岩体复杂构造控制而未能充分查明,加之铁矿石工业边界品位降低等因素,又进行了凹山主矿体及其外围的补充勘探。该阶段共完成钻探约1.2万米,获铁矿石储量2600余万吨、五氧化二钒0.4万吨,于1972年7月提交了《凹山铁矿外围补充勘探报告》,当时队长为刘洪友,报告主要编写人为朱文元、易武齐、赵玉琛、全望永、孙庭芳等。该报告于1972年11月由安徽省冶金地质局审查批准。由于凹山铁矿先后进行过五次工作、四次计算储量,工业指标前后也不统一,不便生产部门使用,根据上级指示,于1973年1—3月,又进行了凹山铁矿储量总算,结果铁矿总储量约为1.8亿吨,其中富矿2400万吨;五氧化钒38万吨;黄铁矿为210万吨,其中富矿65万吨。参加储量总算的主要人员有朱文元、孙化东、张希圣、吕忠业、吕开之、徐继鸣等。1981年5月,鉴于采选水平的提高,以往对矿石中硫、磷元素均作为有害杂质处理,未进行储量计算,经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及南山铁矿的选矿回收试验,证明在铁矿选矿中进行硫、磷回收利用是既方便又经济的,能大幅度提高矿山开发综合效益。据省地质局下达任务,在1973年凹山铁矿储量总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磷、硫伴生组分的储量计算,结果为:硫储量约77万吨,折合含硫35%标矿为221万吨;磷储量约155万吨,折合含磷为30%标矿量约1200万吨。参加计算人员为黄明贵、李必钧、周利飞等。至此,凹山铁矿的勘探工作基本结束。三二二队在马鞍山地区普查找矿中,发现、查明了一大批主要矿产地,对马鞍山钢铁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地质部授予三二二地质队为“地质找矿功勋单位”荣誉称号。2023-07-28 17:11:591
安徽马钢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安徽马钢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05月26日,法定代表人:高建红,注册资本:27,500.0元,地址位于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牡丹江路924号。公司经营状况:安徽马钢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目前在招岗位1个,招投标项目220项。建议重点关注:爱企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1月26日,该公司存在:「自身风险」信息27条,涉及“开庭公告”等。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最新情况,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2023-07-28 17: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