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2008年6月28日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

2023-08-11 09:47:06
ardim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第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第二章 内部环境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 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 控制活动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第二十九条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 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 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第六章 内部监督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的配套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相关推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后,有哪些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2 号——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3 号——人力资源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4 号——社会责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5 号——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6 号——资金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7 号——采购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8 号——资产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9 号——销售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0 号——研究与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1 号——工程项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2 号——担保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3 号——业务外包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4 号——财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5 号——全面预算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合同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7 号——内部信息传递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8 号——信息系统
2023-08-11 07:05:50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所称的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活动的总称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所称的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活动的总称,这个说法正确。对资金活动实施内部控制,本质上是对资金业务的控制。企业在设计资金活动相关内控制度时,应该重点明确各种资金活动的业务流程,确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和应该履行的程序,并将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扩展资料企业资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二)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三)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四)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
2023-08-11 07:06:00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哪一天颁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颁布时间为2010年4月15日,2011年1月1日起执行。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2023-08-11 07:06:092

2018年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之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一、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二、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1、组织架构的设计   (1)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2)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3)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4)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   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等。   (5)企业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   2、组织架构的运行   (1)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企业梳理治理结构,应当重点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企业梳理内部机构设置,应当重点关注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等。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缺失或运行效率低下的,应当及时解决。   (2)企业拥有子公司的,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   (3)企业应当定期对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缺陷的,应当进行优化调整。企业组织架构调整应当充分听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审批。
2023-08-11 07:06:161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企业设计会计制度应参考的重要文件之一。

对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是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企业设计会计制度应参考的重要文件之一是正确的。会计制度不仅规范着会计活动,也描述着企业管理制度的整体效率情况,并且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互嵌入。会计制度可设计性体现为:1、会计制度要与企业内部环境相适应。《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共同定义了内部环境,在会计制度设计时将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2、会计制度不能简单地囿于会计核算系统,它包括财务会计制度设计、成本会计制度设计、责任会计制度设计与会计信息化制度设计。3、会计制度有效执行机制。会计制度有效执行依赖于完整会计运行体系,这与会计制度总体设计有关,包括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职责与人员配备、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企业经过一定程序和方法设计完成的会计制度通常表现为一整套具有规范格式的成文件。
2023-08-11 07:06:454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在EPC工程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内部控制之资产管理

  【摘 要】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资产管理指引》着重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对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全面提升资产效能提出了相关要求。近年来EPC工程模式在我国广泛采用,文章就《资产管理指引》在EPC工程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内部控制指引; EPC工程; 资产管理   一、EPC工程概述   (一)EPC工程的含义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工程是指工程业主选择一家总承包商或者总承包联营体,由其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最后提供完整的可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的建设模式。   EPC工程模式最初始于美国,对于一些更关注工程投资总额和建设周期的业主来说,该模式能较好地满足这些业主的需要,因而,EPC工程模式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的应用逐渐扩大。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工程项目建设及其管理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深入,因此,近年来EPC工程模式在我国也开始广泛地得到采用。   (二)EPC工程涉及的资产类型   采用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使业主(发包方)大幅减少参与项目管理和决策的成分,通常委托设计、采购、施工等,承包商一般在合同总价固定的情况下,承担项目的主要施工管理任务和风险。   由于EPC工程往往涵盖工程的全过程,所以EPC工程的项目投资规模大、资金占用量大、生产建设周期长、管理范围广。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其涉及的资产种类多、总金额高,因此,EPC工程中有效的资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EPC工程涉及的资产主要有:   1.工程主体设备;   2.各种施工材料;   3.各种生产辅助设施和用品,如临时办公用品、临时配电、供水、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用品、各种标志标牌等。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对企业资产管理的要求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对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起到指导作用。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简称《资产管理指引》)对于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全面提升资产效能提出了相关要求。   《资产管理指引》着重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资产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加强各项资产管控,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   三、《资产管理指引》在EPC工程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在整个EPC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资产种类多、总金额高,因此,EPC工程中有效的资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EPC工程存货的管理   EPC工程存货主要包括承包商代购的工程主体设备、工程建筑材料、周转材料、外购半成品等,这些存货具有种类繁多、各类存货的价值相差较大、部分存货的进出库频繁、存货存放保管要求复杂等特点。正因为如此,EPC工程存货应加强有针对性的管理:   1.存货的采购、验收、领用、入库等应制定严格的流程,并遵照执行。   2.存货管理的相关职责分离制度要遵守,以降低存货管理风险。如存货会计核算人员与存货保管人员职责分离可以有效地防止监守自盗所带来的风险。   3.在存货管理过程中,也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可依据金额大小、数量多少等指标将存货分门别类,如采用ABC分类法,对存货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存货管理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EPC工程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成本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4.存货往往要占用EPC工程的大量资金,因此,存货量大小及时间的确定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EPC工程中,可考虑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并确定存货的最佳持有量,使存货占用资金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测算法、工程经验测算法等;定量的方法主要借助于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统计模型等。   (二)EPC工程固定资产的管理   EPC工程涉及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工程的施工设备、各种价值较大的办公设备、临时建筑物等。这些固定资产的价值占整个项目价值比重较大,其管理的好坏,往往关系着EPC工程项目的盈亏。   1.对一些复杂的大型生产设备,尤其是定制的高科技精密仪器,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需要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   2.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建册、折旧、保管、维修、报废等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可以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效果,防止出现工程事故或故障。   3.对固定资产的转移、出售等应建立相应的操作流程,保证实物流动有据可查,控制固定资产的乱占乱用。   (三)EPC工程无形资产的管理   由于EPC工程要求承包商具有一定的资质和管理施工等方面的经验,因此,EPC工程承包商往往在业内具有一定声誉;同时,大型的承包商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这些都是承包商宝贵的无形资产,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1.企业应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利用企业的中高端人才,加强对这些人才的教育与管理,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性。   2.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利用,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建立一个鼓励创新的机制,加大对重要技术的研发投入,保障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环境,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技术领先的优势地位。   四、小结   EPC工程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还不长,由于其占用资产占工程总价值的比率较高,可以说,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关系到EPC工程的成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对EPC工程管理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胜红.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成本控制及原则[J].中国科技财富,2010(4):46.   [2] 贾海龙.EPC招标程序及评标方法之初探[EB/OL].山西招投标网..cn/ShowContent.action?content.contentId=9454,2008.   [3] 财政部会计司.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全面提升资产效能——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EB/OL]..cn/zhengwuxinxi/zhe-   ngcejiedu/201006/t20100610_322244.html,2010.
2023-08-11 07:06:521

财政部内控指引18项都有什么

内部环境类:1、组织架构。2、发展战略。3、人力资源。4、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指引。控制活动类:5、资金活动。6、采购业务7、资产管理。8、销售业务。9、研究与开发。10、工程项目.11、担保业务.12、业务外包.13、财务报告。控制手段类:14、全面预算。15、合同管理.16、内部信息传递。17、信息系统等指引。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扩展资料:关于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定并有效实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结果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也有些企业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导致过度扩张、经营失控甚至失败;还有一些企业发展战略频繁变动,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最后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发展战略应用指引,就上述重要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一是,要求企业健全组织机构,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同时,对战略委员会的成员素质、工作规范也提出了相应要求。二是,明确要求企业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拍脑袋,盲目制定发展战略。在制定目标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三是,强调战略规划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四是,要求董事会从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等维度,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之后再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四是,从抓实施的角度,要求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五是,设立了发展战略实施后评估制度,要求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发现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要求及时报告;对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情形,明确要求企业要遵循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参考资料来源:腾讯新闻——财政部官员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2023-08-11 07:07:0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中,如果采购流程不完善,将会面临的风险有(  )。

【答案】:A,B,C,D本题考核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中的采购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中的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采购业务需关注的主要风险包括:(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2023-08-11 07:07:21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的促进就业

企业应当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贯彻人力资源政策,保护员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保持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积极促进充分就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应当避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批量辞退员工,增加社会负担。 企业应当与员工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员工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员工薪酬。企业应当建立高级管理人员与员工薪酬的正常增长机制,切实保持合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 企业应当及时办理员工社会保险,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员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健康管理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按期对员工进行非职业性健康监护,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企业应当遵守法定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确保员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企业应当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员工职业教育培训,创造平等发展机会。企业应当尊重员工人格,维护员工尊严,杜绝性别、民族、宗教、年龄等各种歧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企业应当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
2023-08-11 07:07:281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面预算面临的风险有(  )。

【答案】:B,C,D本题考核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中的全面预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关注的主要风险包括:(1)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2)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3)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2023-08-11 07:07:43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哪三类

应用指引由内部环境、控制活动、控制手段三大类组成。
2023-08-11 07:07:52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的第二章

组织架构的设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等。 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梳理治理结构,应当重点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企业梳理内部机构设置,应当重点关注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等。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缺失或运行效率低下的,应当及时解决。 企业应当定期对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缺陷的,应当进行优化调整。企业组织架构调整应当充分听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审批。
2023-08-11 07:08:02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的环境保护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企业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有效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 企业应当重视生态保护,加大对环保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技术支持,不断改进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实现清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对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治理,建立废料回收和循环利用制度。 企业应当重视资源节约和资源保护,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掠夺性或毁灭性开发。企业应当重视国家产业结构相关政策,特别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要求,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和传统产业改造,切实转变发展方 式,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 企业应当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监控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有关规定的,企业应当承担治理或相关法律责任。发生紧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应当启动应急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023-08-11 07:08:161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6号——资金活动》,以下需关注的主要风险是()。

【答案】:B资金活动需关注的主要风险有:(1)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2)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3)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4)资金流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选项 A、C、D属于资产管理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2023-08-11 07:08:30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以下哪个机构颁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第1号——组织架构》是由财政部2010年5月7 日颁布的一本指引书籍2010年4月15日由 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 共同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
2023-08-11 07:08:38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有多少个

18个
2023-08-11 07:08:461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通知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中直管理局,铁道部、国管局,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审计局,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上海、深圳专员办,各保监局、保险公司,各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管理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现予印发,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请各上市公司及相关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切实做好执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上市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非上市大中型企业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是不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五日
2023-08-11 07:08:53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解读的目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解读第一章 导读第一节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出台背景第二节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第三节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施行时间第四节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大创新第五节 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主要任务第二章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节 案例导入第二节 框架结构第三节 问题解答第三章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一节 案例导人第二节 框架结构第三节 问题解答——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第四节 问题解答——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第四章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一节 案例导入第二节 框架结构第三节 问题解答第五章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一节 案例导人第二节 框架结构第三节 问题解答附录附录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附录二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一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一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一人力资源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一社会责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一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一资金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一采购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一资产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一销售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一研究与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一工程项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一担保业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一业务外包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一财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一全面预算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一合同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一内部信息传递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一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023-08-11 07:09:191

1.内部环境类指引2.控制活动类指引3.控制程序类指引
2023-08-11 07:09:31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包括() 不定项选择

全算,ABCD
2023-08-11 07:09:433

下列关于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答案】:D股利分配方案应当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并按规定履行披露义务。
2023-08-11 07:10:271

那里可以下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那里可以下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你要哪个啊!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有什么组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包括18项细则,具体为:组织机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专案、担保业务、业务外保、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资讯传递和资讯系统。 ……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全面预算属于哪一类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第 15 号——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 排。 2010年4月月26日释出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全文在哪有得下载? 财政部的网站 :kjs.mof.gov./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005/t20100505_290459.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下载 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的文章在哪里有? 可以进入qq群:83737543 在群共享处下载 也可以去:中国内部控制网 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是否正确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由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构成,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则由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和审计指引构成。显然说“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是不对的。 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暂不执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分), 五部委释出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时间表,上市公司该如何积极应对 前一段刚刚释出的:“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联合释出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给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控下达了“时间表”。 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施,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上交所、深交所主机板上市的公司实施;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型企业提前执行。” 近年来,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掀起了整合内部资讯资源,建立集团一体化管理平台的浪潮。针对目前大型企业均已实施ERP系统的资讯化应用现状,为了强化内控管理为核心目标,满足企业提升内控水平的需求。智联腾华总结多年实施经验和对企业需求及对相关法规的研究,推出支援多种ERP系统的、符合集团型企业内控管理要求的智联腾华门户式协同平台(简称TSC),完美实现企业内功管理的要求,并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随需应变,确保业务流程与企业管理理念的一致性。 TSC体现了企业追求精益管理的过程,通过贯彻始终的业务流程,将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内化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在不断完善的内部控制中,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等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 企业资讯化建设,作为加强企业内控,提升运营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其目的之一就是促使企业将好的管理做法固化为资讯化中的规则与流程,进而形成公司的管理习惯,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通过流程管理,企业的内部运作将更为透明顺畅,每个人都是内部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管理正在向着全面、全员、全过程的企业风险管理发展,最终促进企业价值的全面提升。 新华会计网会计继续教育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讲解课程的答案谁有? 新华会计网会计继续教育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课程要求学习课时,每课时完了有三道测试题,认认真听课是可以通过的,课时完了有本年度会计继续教育的考卷,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成绩达到60分就可以完成本年度的会计继续教育了。在学习和答题过程中,如果有难度就可以找我,老师线上交流扣口号是一一七八六七二五五一,他学习认真,态度热情 2008年6月28日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资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定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定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资讯与沟通。资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资讯,确保资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企业应当运用资讯科技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资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资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第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第二章 内部环境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许可权,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阶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执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定内部机构,明确职责许可权,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定、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定、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阶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阶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资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 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阶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资讯科技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阶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资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 控制活动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第二十九条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许可权范围、审批程式和相应责任。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许可权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许可权、程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定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定总会计师。设定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定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 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许可权,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式,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资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 资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资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资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式,确保资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执行。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资讯和外部资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资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资讯、内部刊物、办公网路等渠道,获取内部资讯。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路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资讯。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资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资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资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利用资讯科技促进资讯的整合与共享,充分发挥资讯科技在资讯与沟通中的作用。 企业应当加强对资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资料输入与输出、档案储存与保管、网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资讯系统安全稳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许可权,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资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阶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定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资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第六章 内部监督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许可权,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储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的配套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2023-08-11 07:10:361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的关系是

内控应用指引是告诉你如何设置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公司自己内部评价内控。审计指引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内控审计时候看的。。我给你一点书上的,讲的复杂,但就是我说的那回事。。哈哈
2023-08-11 07:10:461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下列关于业务外包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A本题考核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中的业务外包。重大业务外包方案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选项A说法错误。
2023-08-11 07:11:221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的相关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答案】:A,B,D企业设计内部报告指标体系时,应当关注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所以选项C不正确。
2023-08-11 07:11:291

保险业行内部审计指引

加两个假设前提:上市公司是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是由该公司内审部门进行的。如是,建议参照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进行审计。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该指引的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其中,《应用指引》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制定标准,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依据。《应用指引》中的各项业务风险点,可视为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作为内审工作的重点关注。《评价指引》对“五要素”模型的评价方法和解决方案,对内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023-08-11 07:11:38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的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二)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三)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四)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2023-08-11 07:11:441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以下需关注的主要风险是( )。

【答案】:A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需关注的主要风险:①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 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②内部 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 运行效率低下
2023-08-11 07:12:101

判断企业i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会计行政法规

  这句话是错误的。  正确说法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不是是会计行政法规。  因为会计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过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仅次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  会计行政法规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会计基本法。  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颁布并与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2023-08-11 07:12:29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有什么组成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又称为应用指引,由18项具体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组成(还有针对特殊行业如金融保险类的还没有发布)。具体组成为:组织机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保、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相关指引可以在财政部网站查到。
2023-08-11 07:13:312

内部控制具体规范与应用指引是什么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的目地是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则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文件。
2023-08-11 07:13:381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下列各项中符合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的有( )。

【答案】:ACD大宗采购应当采用招标方式,一般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的方式,小额零星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所以。选项A正确。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检验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涉及大宗和新、特物资采购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所以,选项B错误。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所以,选项C正确。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所以,选项D正确。【名师点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采购环节内部控制的要求与措施。
2023-08-11 07:13:45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的介绍

企业应当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预测,建立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能力框架体系,优化人力资源整体布局,明确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使用、培养、考核、激励、退出等管理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3-08-11 07:13:52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配套指引包括: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案例库。( )

【答案】:错误解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配套指引包括: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
2023-08-11 07:14:05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强制的么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对社会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国企来说是强制的;对于民营非公众企业来说,不是强制的。但加强内控管理是企业增效降耗,做大做强的基础企业内控是企业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的运行,采取对财务、人、资产、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 企业内控要求保证企业资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保证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物流的有效的管控;建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的监督机制。
2023-08-11 07:14:27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有哪些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共18号:第1号——组织架构第2号——发展战略第3号——人力资源第4号——社会责任第5号——企业文化第6号——资金活动第7号——采购业务第8号——资产管理第9号——销售业务第10号——研究与开发第11号——工程项目第12号——担保业务第13号——业务外包第14号——财务报告第15号——全面预算第16号——合同管理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第18号——信息系统
2023-08-11 07:14:36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资金活动应当关注哪些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资金活动需关注的主要风险包括:(1)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2)投资决策不当,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3)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4)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
2023-08-11 07:14:451

财政部内控指引18项都有什么

内部环境类:1、组织架构。2、发展战略。3、人力资源。4、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指引。控制活动类:5、资金活动。6、采购业务7、资产管理。8、销售业务。9、研究与开发。10、工程项目.11、担保业务.12、业务外包.13、财务报告。控制手段类:14、全面预算。15、合同管理.16、内部信息传递。17、信息系统等指引。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扩展资料:关于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定并有效实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结果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也有些企业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导致过度扩张、经营失控甚至失败;还有一些企业发展战略频繁变动,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最后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发展战略应用指引,就上述重要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一是,要求企业健全组织机构,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同时,对战略委员会的成员素质、工作规范也提出了相应要求。二是,明确要求企业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拍脑袋,盲目制定发展战略。在制定目标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三是,强调战略规划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四是,要求董事会从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等维度,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之后再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四是,从抓实施的角度,要求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五是,设立了发展战略实施后评估制度,要求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发现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要求及时报告;对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情形,明确要求企业要遵循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参考资料来源:腾讯新闻——财政部官员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2023-08-11 07:14:563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下列需关注的主要风险是( )。

【答案】:A、B、D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2)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3)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选项C属于财务报告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2023-08-11 07:15:161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以下需关注的主要风险是()。

【答案】:D[答案]D[解析]选项A、B和C为资产管理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选项D为资金活动应关注的风险。
2023-08-11 07:15:231

我国财政部会同证件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门在哪一年又发布了《企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颁布时间为2010年4月15日,2011年1月1日起执行。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2023-08-11 07:15:291

为什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中直管理局,铁道部、国管局,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审计局,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上海、深圳专员办,各保监局、保险公司,各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管理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现予印发,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请各上市公司及相关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切实做好执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上市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非上市大中型企业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是不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023-08-11 07:15:50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认为社会责任应包括()等方面。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认为社会责任应包括()等方面。 A.促进就业B.员工权益保护C.产品质量(含服务)D.安全生产正确答案:ABCD
2023-08-11 07:15:57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2010年4月15日由 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 共同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
2023-08-11 07:16:181

下列选项中,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规定的是 ()。

【答案】:C[答案]C[解析]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进行资产清查和资产减值测试和债权债务核实,所以选项A错误;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而预算并不是实际的真实数据,所以选项B错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所以选项D错误。
2023-08-11 07:16:25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的第一章

总则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2023-08-11 07:16:321

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9号——销售业务》要求的是()。

【答案】:C重大的销售业务谈判应当吸收财会、法律等专业人员参加,并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重要的销售和同,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企业应当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关注重要客户资信变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风险。企业对于境外客户和新开发客户,应当建立严格的信用保证制度。企业应当制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财会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回收。对于大客户的信用审批流程不能简化,要重视,防范信用风险,所以选项 B不正确。
2023-08-11 07:16:46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是否正确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由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构成,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则由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和审计指引构成。显然说“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是不对的。
2023-08-11 07:16:55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的介绍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是由财政部于2010年颁发的一项法规。旨在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3-08-11 07:17:031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5号——全面预算》规定的是()。

【答案】:A、C、D企业董事会审核全面预算草案。所以,选项 A错误;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一般设在财会部门。所以,选项 B正确;企业应当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责,其成员由企业负责人及内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所以,选项 C错误;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所以,选项 D错误。
2023-08-11 07:1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