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马小云
-
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
货币供应量Ml与M2,Ml是狭义货币,M2是广义货币。货币供应盆一般与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有关,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但这一因素对股票市场趋势的影响比较复杂,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
扩展资料:
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增加货币供应造成的。货币供应盆与股系价格一般呈正比关系,货币供应t增大使股票价格上升。反之货币供应最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降,特殊情况下又有相反的趋势。
Ml增长率大于M2,表示货币供给在由流动性较低转向流动性较高。货币供应量意味着投资者在自由运用进行投资金充裕而趋于上涨。当MI的增长率低于M2H寸,表示货币供给从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转向流动性较低的资产,投资者倾向于定期存款。投资标的将可能因为流动性趋紧而下跌。
相关推荐
货币供应量是指
货币供应量是指:处于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把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货币供给量决定什么1、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的多少决定着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它的投放形式有直接发行通货、作为变动黄金、外汇储备、实行货币政策三种。基础货币根据货币当局的政策导向通过货币乘数作用来增加或是减少,完全配合市场经济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货币乘数出现稳定时,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反之亦然。2、货币乘数:又叫货币扩张系数,货币乘数能够反映出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简单来说货币乘数越大,基础货币越多,货币供给量就会越多,相反的话也是随货币乘数减少而减少。货币乘数不完全相同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能够引导各大商业银行以及百姓的行为。比如商业银行借贷利率高低,就会影响着百姓存储款的选择等2023-08-15 11:21:011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拓展资料: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购买力的暂栖处;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2023-08-15 11:21:281
货币供应量包括什么
货币供应量包括M0、M1、M2、M3等不同的货币形态。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经济体内用作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包括M0、M1、M2、M3等不同的货币形态,其中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1是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银行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现金是指流通中的各种硬币和纸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态。存款则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储蓄和支付服务,是一种更加便捷和安全的货币形态。存款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活期存款可以随时取出并用于支付,而定期存款则需要在一定期限后才能取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上涨。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通常会导致经济萎缩,因为货币的流通速度减缓,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下降。货币供应量介绍: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经济体内用作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减少,会直接影响到物价水平、利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对于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控制货币供应量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需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货币政策制定者也需要考虑货币供应量变化对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以维护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2023-08-15 11:21:351
宏观经济学 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
实际货币供给量是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物价水平确定的. 当价格上升时,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会减少,因此货币的价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种依靠借贷资金的开支,如消费,投资甚至净出口等,则会下降. 实际货币供给是以真实物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供给,即以实际货币的购买力衡量的货币供给。将名义货币供给 (MS) 与一般物价指数 (P) 平减后,即可得实际货币供给。公式表示为: 实际货币供给=MS/P。在存在未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增加名义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增加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增加总收入水平。但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名义货币增加只会暂时地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对应一度增加的商品和劳务量),但价格上涨最终使实际货币供给恢复原量。货币供给量(money aggregate):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量(m)是根据商品总价值(g)、货币流通速度(v)测算的。则有m=g/v,v为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即转手的次数(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就可相应媒介几倍于它的商品 进行交换)。因为纸币是不足值的信用货币,它不会因为币值的变化而退出流通。在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均衡状态下,货币速度增大,实际上是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量,而货币不会退出流通,即名义货币供给量不会改变,实际上造成了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接下来会导致就是物价上涨。供参考。2023-08-15 11:22:213
货币供应量是指?
广义货币供应量(Fund of Funds)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2023-08-15 11:22:513
货币供应量是什么?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2013年3月10日央行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新增贷款6200亿元,同月底,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99.86万亿,逼近100万亿大关,居世界第一。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2023-08-15 11:22:581
货币供给公式
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 × 基础货币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1 )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 现金 - 存款比率) 。货币供应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是否正确,因为调整国家货币政策需要对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和下降速度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衡量,各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现实情况不相同,所以各国银行的货币供应量也会有不同的指标,货币供应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 1980 年以后,货币供应量的概念 逐渐为群众所熟知 ,货币供应量 可以 反映国家有效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也是指明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那就是货币供应量。通过货币供应量,国家可以更好地洞悉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因为货币供应量不仅很好观测,而且便于控制,与中国最终的目标关联性强。有许多说法在否认货币供应量的有效地位,例如否认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的事实,否认货币供应量的优点等等。但是中国政府 已经 很明确的指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很有效果的 。2023-08-15 11:23:071
什么是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我国货币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货币供应: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总额,是该国家一定时点的除中央政府或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以外的非银行大众所持有的货币量。它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一个流量概念。货币供应量: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其中M0是流通中的现金,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货币层次的简介:1.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2.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拓展资料: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1.有益于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2.西方通常的货币层次分为四个层次:M1=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及商业承兑汇票,人寿保险单等)。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M0=流通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通货,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资金+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短期债券。2023-08-15 11:23:352
什么是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23-08-15 11:23:441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把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M2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M2的发展:中国央行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825亿元,预期为5700亿元,前值为6246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2年率增长13.6%,预期增长13.9%,前值增长14.2%;中国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1年率增长9.3%,预期增长9.0%,前值增长9.4%;12月货币供应M0年率增长7.1%,预期增长8.0%,前值增长7.7%。中国四季度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前值从3.66万亿美元修正为3.6627万亿美元;中国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17.29万亿元。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义货币供应量2023-08-15 11:24:061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由于许多金融工具具有货币的职能,因此,对于货币的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如果货币仅指流通中的现金,则称之为M0;狭义的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而广义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2023-08-15 11:24:231
什么是货币的供应量?货币的供应量是由什么所决定的?
货币供应量的供给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资金的流动。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央行、商业银行、财政机构、企业、居民等多个行为所共同影响的。总体来说是对市场上流动性资产的需求,从而采取的一系列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货币的供应量,指市场中的现金流动总量市场中流动的货币总量是由中央银行进行控制的,其本身是根据观察市场的资金走向以及利率的上调或下跌来进一步控制货币的总量。货币的供应量指的就是在某一个流通的时间点内,市场中现存的资金总量以及存款货币的总量之和。货币的供应量从目的上来说是为了满足消费或者是信贷,通过资金的流动来使得经济持续性的扩张,刺激消费者对于资产流动性的需求。货币供应量受到中央银行行为和商业银行行为影响货币的供应量,其本身是由多个因素来综合决定的。首先,中央银行的行为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在供给者和国家金融市场中的活动调节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目标来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适当的去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供应量。而商银行作为基础货币的接受者,也是存款货币的一个创造者,其本身能够接受多少或意愿接受多少的存款货币,在支付利润率以及支付能力上需要受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影响,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商业银行的放款需求就会持续减弱,这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中所存储的货币总量,也就是准备金率受到影响。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则是当相反。财政机构的行为,也会影响货币供应量在我们的金融市场中,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另一大因素就是财政机构的行为,财政机构可以调整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及基础货币的供给,当财政机构的财收出现不平衡时,对应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中央银行接收到的存款量就会有所增加。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存款也会减少货币的总量。财政机构如果取出了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那么市场中的货币乘数以及数量就会适当的增加,同样会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影响货币供给企业和居民两者之间的行为同样也会影响到市场中的货币供给量。企业的行为会影响对货币的资金需求,也就是货币需求量变小或变大,也会使得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当然,未来的收益都是预期的,同样可以反映当前利益的高低。居民虽然是非银行系统的一部分,但其本身对于货币的需求也一样,会引起贷款类型之间的切换,记住,要取决于利率对于居民的资产流动性以及最佳资产选择的组合结构来进行货币供给 如果银行短期之内出现了危机,那么货币的供给量暂时性的会增多,反之则会减少。总而言之,货币的供给量是受到多个综合因素的影响,基本上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点范围内,市场中的货币总量以及存款总量的之和。在央行,商业银行,居民企业,财政机构等的行为影响之下,会刺激市场中货币的供给量增多或者减少。2023-08-15 11:24:385
怎么求货币供给量?用什么公式?
中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用以下五个公式: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美国:M[1A]=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M[1B] = M[1A]+可转让存单+自动转帐服务存单+信贷协会股票+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M2 = M1B+商业银行隔夜回购协议+欧洲美元隔夜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票+所有存款的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M3 = M2+大额定期存单(10 万元以上)+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存款L = M3+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储蓄债券+短期政府债券扩展资料:有效性:作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变得模糊,许多国家选择利率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是可测性强,二是可控性强,三是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高。自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来,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的总体关联度在增强,中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也有部分学者不这样看,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应以其他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其理由,一是认为基础货币投放难以控制和货币乘数不稳定,从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较差并且下降。二是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货币量与物价和产出的相关性被削弱,因而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实,货币乘数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由于基础货币基本上是可控的,因而完全可以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即在预测货币乘数的基础上调控基础货币,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就可控性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是有效的。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货币供应量也具有可控性,因此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2023-08-15 11:26:084
货币供给量是由哪些主体的行为决定的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11-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2023-08-15 11:26:572
货币供给量是如何计算的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费雪方程式即货币总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等于物价指数乘以实际GDP,依次可计算货币供给量。是古典经济学家在12023-08-15 11:27:071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为了取代过时的“1:8公式”,人们企望寻找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程式MV=PY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指数,Y表示实际GDP,M表示货币总量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现金比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率。扩展资料:层次划分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2023-08-15 11:27:271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分类的?
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拓展资料: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购买力的暂栖处;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2023-08-15 11:27:411
货币供给量是如何计算的?
名义货币供给量是指仅计算票面价值,用价格指数p加以调整。实际货币量=名义货币量/价格指数。2023-08-15 11:27:502
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2.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2023-08-15 11:27:571
货币供给量由哪些因素决定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是一个由内在诸因素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为说明问题,它的组成可用以下三个层次剖析:1.调控主体。整个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依据各主体的不同功能,我们不妨把中央银行称之为发动主体,因为由中央银行供应给商业银行基础货币(也称始初货币)的多少,决定整个调控机制运转的规模。这里,它是以最后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商业银行称之为放大主体,因为中央银行将基础货币贷入商业银行后,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内的倍数放大效应,会创造出多倍于始初货币的存款货币,以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这里,它是以直接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非银行经济部门称之为目标主体,因为由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始初货币随即在商业银行系统内产生倍数放大效应的整个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向非银行经济部门供应适量的货币,当然不能否认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行为对整个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运转的影响作用。2.基本因素。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使1元的中央银行负债,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以上分析看出,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可见,在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中,“基础货币——超额准备及它的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供应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3.若干金融变量。具体指:法定存款准备比率、超额准备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等,这些因素共作用于倍数放大效应。这里:(1)法定存款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按规定缴存中央银行的那部分存款同所吸收存款之比;(2)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保有的不运用于其资产业务的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3)定期存款比率是指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之比;(4)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经济部门所持有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以上诸金融变量中,受制于中央银行行为的是(1);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2);受制于非银行经济部门行为的是(3)和(4)。必须说明,以上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组成,只是从静态角度加以考虑,如果将时间变量和利润因素引入,其实际运转过程就更为复杂。2023-08-15 11:28:062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相关介绍:货币供应量的初始供给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这种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无数次的存入和支取,派生出许多存款货币,使其出现多倍数的货币扩张。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扩展资料改进金融系统的服务,增加有益于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从而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中介功能,这样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减少货币沉淀;也有助于降低现金漏损率,从而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基础。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货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2023-08-15 11:28:153
什么是货币的流通量、发行量与供应量
一、货币流通量 1、定义:货币流通量(amount of currency in circulation)是指市场上实际流通的 货币总量 。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量统计实际就是针对流通中的现金量,即M0进行统计,通常又称之为市场 货币供应量 。这是一个 时点指标 ,实际工作中往往计算报告期末的 货币流通总量 。 2、计算:该指标的数值可以直接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 综合信贷计划 执行表“流通中的货币”项目获得。计算公式为: 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 该式中,现金投入与回笼分别指银行将现金从业务库投放到市场上和现金从市场回到 银行业务 库的数量。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 商品交换 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 通货膨胀 ,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3、分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货币涵盖范围的大小和流动性的差别,把 货币供应量 家族划分成三类: MO (市场货币流通量)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M1(旧称 狭义货币供应量 )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M2 (旧称 广义货币供应量 )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 定期存款 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 储蓄存款 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M3(广义货币)是M2加上私有机构和公司的大额定期存款。 M4是M3加上各种 有价证劵 ,包括 本票 、 债券 等。 4****、分类特征 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 先行指标 , 流动性 仅次于M0。 M2流动性稍弱,但反映的是 社会总需求 的变化和未来 通货膨胀 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 货币供应量 ,主要指M2。 M3货币供应指标,是一个衡量货币供应的主要指标,它包括钞票, 硬币 , 活期存款 和4年期的 定期存款 ,即 <wbr>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 储蓄存款 。在长期中,所有M3货币都是可以无损变现或用于抵押的(如果不考虑央行信用)。但M4在长期中能否无损变现或用于抵押则要考虑 企业信用 问题。 欧洲央行用 货币供应 量的 增长幅度 来衡量通胀的压力。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以从中选定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 中央银行 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央行对M3每年设一个增长目标范围,高于范围的M3增长引起通胀担忧。由于美元 信贷 的过于泛滥,美联储在2006年3月宣布停止M3的报告。 5****、决定因素 一是一定时期的商品价格总额,即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的总和;二是 货币流通速度 ,即同一时期内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水平(P)/****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V) 这个公式表明了 货币需求量 变动的基本规律。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是 金属货币 的流通规律。至于纸币的流通规律仍是以金属 货币流通规律 做基础的。 6****、增长关系 一般而言,一定时期的 经济体 如果 商品结构 、价格和总量没有大的变化,那么所需的货币流通量也不需要太大的变化。但如果经济处于增长之中,货币流通量不足会引起 通货紧缩 ,阻碍经济增长。适当增加货币流通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货币流通量的少量增加会令经济体中的个人和企业(尤其是最先接触到增量货币的这部分)产生 财富幻想 ,刺激消费,需求扩大,进而刺激生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传统货币理论假定市场总是 出清 的,价格变化的信息可以瞬间传给整个市场,但现实中不然, 价格信息传递 有成本和时滞,所以需要的货币流通 量比 理论量更多。但如果货币流通量过多,则会导致经济运行失控,物价飞涨。 7****、特别说明 上述介绍是基于纸币流通理论的,现代的货币理论基本都是关于纸币的。 金属货币 时代,货币流通量同样决定于一定时期的商品价格总额和 货币流通速度 ,但因为金属货币本身是商品,而不是纸币那种 国家信用 的符号,因此向流通中注入过多的金属货币会使得一部分金属货币退出流通被人们贮藏起来,另一部分则会被作为原材料应用。所以金属货币 流通量 同纸币流通量不同,并不是 货币发行 方能决定的,要服从现实 经济 的规律,基本上市场实际需要多少就会在流通中出现多少。 二、货币发行量 (一)货币发行量 1****、定义 货币发行量是指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总数,通常包括所有的流通与非流通货币。其中,流通货币也即现金发行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行的现金数量。 2****、决定货币发行量的因素 生产力(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着一个国家货币发行量。如果国家的 货币发行 机构超量发行货币,而生产力没有相应增加,即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相应增加,这样的话因供求关系,要用更多的钱买货物,这样货币在国际上看来就是贬值。 货币只是政府控制国家的经济的一种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实 国库 ,一种方法是正常的税收等等,另一种方法是印刷钱。第二种方法因为生产力没有相应发展(商品数量没相应增长),老百姓手上的钱就不值钱的,意思就是第二种方法会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穷了,之后老百姓买不起东西,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产量的增加)。 所以政府都是力保发行的货币的升贬值的稳定。 要使整体上国富,就要保证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后生产的商品多了,很少的钱就会买更多的商品,货币就会升值。然后政府为了保证进出口的平衡,就会印刷些钱流通市场,使 货币升值 不要太快。 (二)货币发行量 货币发行 是一定时间内从央行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减掉回流到央行的货币的差额。国家授权发行货币的银行将货币从发行基金保管库调拨给 银行业务 库,并通过它向流通界投放货币的活动。 1****、含义 货币发行有两重涵义:一是货币从 中央银行 的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货币从央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负债。 2****、性质分类 货币发行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 经济发行 和 财政发行 。经济发行是为了满足 商品流通 的需要而发行的货币。这种发行是符合 货币流通规律 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又能保持 币值稳定 。财政发行是为弥补 财政赤字 (见财政收支)而发行的货币。这种发行超过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往往会导致 通货膨胀 。 3****、我国情况 在中国,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准年度人民币最高发行限额。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发行限额,具体办理人民币的发行工作,并集中管理 发行基金 。 中国人民银行设有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保管发行基金。发行基金是尚未发行的人民币,它不是流通中的货币。各专业银行则设有业务库,是为办理日常现金收付而建立的。它核定现金库存限额。现金超过库存限额的部分,应交存发行库。当业务库存现金不足以满足需要时,就得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调入现金。将发行基金调入业务库,就是货币发行。货币发行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掌握本国货币发行权,又称为“发行的银行".人民币的具体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来办理。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大致分为四步:(1)提出人民币的发行计划,确定年度货币供应量。每年由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货币发行和回笼计划,报国务院审批后,具体组织实施。包括负责票币设计、印制和储备。(2)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报批的货币供应量计划。(3)进行发行基金的调拨。发行基金是中央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它是货币发行的准备基金,不具备货币的性质,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总行统一掌管,发行基金的动用权属于总库。(4)普通银行业务库日常现金收付。人民币的货币发行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现金收付业务活动来实现的。各商业银行将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发行基金调入业务库后,再从业务库通过现金出纳支付给各单位和个人,人民币钞票就进入市场。这称为“现金投放”。同时,各商业银行每日都要从市场回收一定的现金,当业务库的库存货币超过规定的限额时,超出部分要送交发行库保管。这称为“现金归行”。货币从发行库到业务库的过程叫“出库”,即货币发行;货币从业务库回到发行库的过程叫“入库”,即货币回笼。 三、货币供应量 1****、定义: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 时点 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 货币存量 ,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 存款货币 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1]<u> <wbr></u>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世界各国 中央银行 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 流动性 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 资产 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 货币购买力 及其对整个社会 经济活动 的影响也不一样。 2****、影响介绍 一般说来, 中央银行 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 流通手段 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 市场供求关系 的变化。 商业银行 的 活期存款 ,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 支票 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资产,如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等,虽然也是 购买力 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2]<u> <wbr></u> 3****、层次划分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 中央银行 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 宏观金融 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 货币层次 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4****、调控机制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机制,也称中央银行金融 宏观调控机制 ,它是指中央银行为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其他 宏观金融 变数而掌握的各种 货币政策工具 ,并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然后再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达到其政策目标和各种重任的完整体系。 无论哪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社会制度和何种经 济管理体制 ,尽管各国中央银行调控力度和广度有异,但就其调控体系的一般模式而言,有其明显的共性,可用图示。 但必须指出,就这个一般模式而言,还不能区分不同类型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模式的具体内容和不同特点,甚至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也不一定采用相同模式。从大类上划分,可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1****)直接型 当一个国家对宏观经济采取直接管理体制时,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就只能是运用指标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调控形式,通过强制性的 指令性计划 和行政手段来直接控制现金流通量和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以此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在1979 <wbr>年以前均采用过计划指标控制这种模式。 (2****)间接型 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 从20 <wbr>世纪50 <wbr>年代开始大多采用这种模式。依据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 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经济运行主要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过渡已是历史的必然。 间接型调控的特点是:它所依存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发达的 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有一个相当规模和发育健全的 金融市场 ; 中央银行 在运用 经济手段 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利用行政手段进行直接控制的可能性;比较好地尊重微观 金融主体 的自主权;较好地起到抑制 经济波动 的缓冲作用。 (3****)过渡型 过渡型调控模式一般指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过渡的模式。 发展中国家 一般采用这种模式。有些虽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但因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市场不发达,加上财政、外汇 赤字 和严重的 通货膨胀 等,还有必要对经济采取一些直接控制手段。 5****、组成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是一个由内在诸因素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为说明问题,它的组成可用以下三个层次剖析: (1****)调控主体 。 整个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 中央银行 ,二是 商业银行 ,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 依据各主体的不同功能,我们不妨把中央银行称之为发动主体,因为由中央银行供应给 商业银行基础货币 (也称始初货币)的多少,决定整个调控机制运转的规模。这里,它是以 最后贷款者 的身份出现的。把商业银行称之为放大主体,因为 中央银行 将基础货币贷入商业银行后,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内的倍数放大效应,会创造出多倍于始初货币的 存款货币 ,以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这里,它是以直接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非银行经济部门称之为目标主体,因为由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始初货币随即在商业银行系统内产生倍数放大效应的整个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向非银行经济部门供应适量的货币,当然不能否认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行为对整个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运转的影响作用。 (2****)基本因素。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 超额准备金 ,三是货币供应量。 在 中央银行 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 商业银行 所持倍数放大效应 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 存款准备金 (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使1 <wbr>元的 中央银行负责 ,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 资产业务 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 以上分析看出,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 商业银行 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 货币乘数 )的乘积。可见,在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中,“基础货币—— 超额准备 及它的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供应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若干金融变量 具体指:法定 存款 准备比率、超额准备比率、 定期存款 比率、现金比率等,这些因素共作用于倍数放大效应。 法定存款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按规定缴存 中央银行 的那部分存款同所 吸收存款 之比;(2)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保有的不运用于其 资产业务 的准备金与 活期存款 之比;(3)定期存款比率是指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之比;(4)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经济部门所持有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以上诸金融变量中,受制于中央银行行为钠是(1);受制于 商业银行 行为的是(2);受制于非银行经济部门行为的是(3)和(4)。 必须说明,以上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组成,只是从静态角度加以考虑,如果将时间变量和利润因素引入,其实际运转过程就更为复杂。 6****、扩大途径 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 增加基础货币 主要有三项: (1)从货币当局资产方着手,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 再贷款 、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 中小金融机构 ,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 (2)扩大货币发行。在基础货币中,货币发行占到了近50%,因此加大货币发行是扩张基础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M1、M2)的有效途径。 (3)加大 公开市场操作 力度。央行购入 债券 ,吐出基础货币,这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公开市场操作有一个好的着力点。 提高货币乘数 主要有四项: (1)通过降低甚至取消 存款准备金率 的办法,迫使金融机构更积极放款,加速降低 备付金率 水平,从而提高货币乘数。 (2)改变认购资金冻结数日的做法,消除新股认购对基础货币和 银行准备金 管理的不利影响。 (3)改进 金融系统 的服务,增加有益于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从而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 中介 功能,这样可以加快 货币流通速度 ,减少货币沉淀;也有助于降低 现金漏损率 ,从而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 (4)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续下猛药,调低 法定准备金率 ,从而有效提高货币乘数。2023-08-15 11:28:441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由于许多金融工具具有货币的职能,因此,对于货币存量的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如果货币仅指流通中的现金,则称之为M0;狭义的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仅指企业的活期存款;定义较宽些的货币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一国货币供应总量。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它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当货币供应不足时,市场商品价格下跌,生产减少,投资乏力,经济紧缩;当货币供应过量时,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扩大,投资强劲,经济繁荣。当然,上述所言不足或过量,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那么货币供应量极易成为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供应量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有密切关联的经济指数,它的多与少、量与度,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速度,决定百姓手中货币的币值。2023-08-15 11:28:541
货币供应量是指( )。
【答案】:D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M2。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其中,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M0=流通中现金。因此,货币供应量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2023-08-15 11:29:281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区别?
1、所指的概念不同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体系持有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货币供应量: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2、性质不同基础货币: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负债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扩张性,能被中央银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反映一国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指标3、扩大的途径不同基础货币: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货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2023-08-15 11:29:371
有人认为市场上货币量的供给量的多少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_落景伤沉您好:“市场上货币量供给量的多少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由中央银行的职能决定的,根据社会经济运转的实际需要对市场货币供给量进行调控是央行的职责和任务。 央行有三大职能,其首要职能是金融调控职能。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通过金融手段,对整个国家的货币、信用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这里的国家货币供应量,就是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央行是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总开关(阀门),商业银行和非银行经济部门是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当中两翼。 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是从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二是扩大货币发行。三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仅供参考。2023-08-15 11:30:062
LM曲线上的L=M里的M是名义货币供给量还是实际货币供给量
M是名义货币供给量。相关介绍:m=M/P,即实际货币供给是由名义货币供给M和价格水平P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将会引起LM曲线左右移动。当货币供给增加时,要使货币需求等于供给,需求也要增加;货币需求增加的前提是收入增加或者利率下降。如果利率不变,则收入增加;如收入不变,则利率下降。扩展资料名义货币供给是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供给,表现为通货净额和存款净额之和。尽管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投放出去或通过偿付政府债券等形式支付出去的,但决定一国货币供给的是中央银行。因此,西方经济学中将货币供给看作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实际货币供给是以真实物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供给,即以实际货币的购买力衡量的货币供给。将名义货币供给(MS)与一般物价指数(P)平减后,即可得实际货币供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LM曲线2023-08-15 11:30:151
货币发行量和货币供应量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货币发行量是指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总数,通常包括所有的流通与非流通货币。其中,流通货币也即现金发行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行的现金数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扩展资料发行量是报纸和杂志通过发行渠道发送给读者的报刊份数。其中包括出售和赠送两部分。发行量指标主要有期发数(即报刊每期的发行份数)和年发数(即一年内报刊各期发行数总合)。发行量是衡量报刊社会影响大小的重要参数,对于报刊广告定价、广告量都有重要影响。广告代理业和广告客户一般是根据发行量多寡来决定选用媒体的。供应量是指股票市场上,产品的供应量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某商品的价格提高后,会使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增加。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央行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保持适当的货币供给,进而保证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快市场公平公正建设,公开信息透明披露;融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渠道,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增强利率对金融资产价格传导的有效性。2023-08-15 11:30:241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到底是什么关系?
(1)利率决定理论。①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论:认为,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和储蓄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下降;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当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相等时决定均衡价格。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从货币角度提出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则为外生变量,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当资金需求等于资金供给时的价格。③可贷资金论:同时考虑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来自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是正相关,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总的来说,均衡条件为:I+△Md=S+△Ms。这样,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①IS-LM理论:认为,均衡利率由收入与利率同时决定。(见简答题1)(2)货币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①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得货币市场上资金供过于求,因此,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必然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②在长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效应,会使经济增长,总需求增加,因而经济社会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同时物价水平的上升,也会促使名义利率上升。但根据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在长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仅仅能改变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仍保持不变。问得好!看得出是动脑子的。我来说说,总体上,红线部分是对的,黄线部分表述不是特别准确。央行确实是货币的源头,是货币供给方,通过供给影响市场利率。黄线部分说到央行调整利率,那你知道央行是怎样调整利率的吗?央行调整利率的方法,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实现的,也就是说,还是通过货币的供给来影响利率的。举例,若央行想降息,就用货币到市场上收购短期国债,国债回笼,央行释放出的是货币,市场上货币供过于求,(需求在短期内是很难瞬间改变的,而货币供给可以瞬间改变)利率就下降了,一直下降到央行希望达到的程度,或区间,央行停止购买国债,如果没达到,就继续购买国债。这就是央行“降息”的过程。加息的过程与之相反,是发行国债回笼货币。一般人只是说央行降息或加息,其实在背后,央行都是通过调节货币供给的水龙头,达到加息或降息的目的的。所以大体上说,是货币供给影响了利率水平,央行也是通过货币供给来控制利率的。特殊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当利率已经很低的时候,央行再多释放货币,因为需求已经远远小于供给了,所以利率下降不明显,甚至根本不下降,这个时候,央行的货币政策就近乎实效了。所以当市场利率非常低的时候,想再降息,货币政策就不大好使了。但这种情况,明显不属于题目讨论的范围。以上供参考。扩展资料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具有时滞性,不能及时反映经济情况,而且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反映不是凯恩斯认为的负相关,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利率下降,但在长期内,随着投资增加、需求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也就增加了,货币利率又会上升。【货币学派的简介】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虽然不是唯一)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资本主义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如每年增加3~5%)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2023-08-15 11:30:355
货币供应量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三节 货币需求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影响人们持有一定量货币的因素主要有:1、人们的实际收入人们需要货币,首先是为了开支。而人们支出水平高低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实际收入越高的家庭,支出水平也越高,因而需要的货币数量也越多。可见,货币需求是和实际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化的。若用Md表示需要的货币量,持币量在实际收入Y中的比率为k,则Md=kY。2、商品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商品。因此,人们需要的货币实际是需要货币具有的购买力,或货币能买到的商品数量。如果某人原来持有l000元货币,现在若所有商品价格上升了一倍,则现在他必须持有2000元才能买到原先数量的商品,如果仍只有l000元,则他只能买到原来商品数量的一半。可见,当价格水平提高时,为了保持原先持有货币的购买能力,他需要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必须相应增加。一定数量名义货币需求除以价格水平称之为实际货币需求量。若用md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用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用P表示价格水平或者说价格指数,则md=Md/P。3、利息率每个家庭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财富数量总是是有限的。人们必须决定他所拥的那笔财富的形式。他们也许想以拥有一定数量货币来拥有这笔财富,但如果以货币形式拥有财富的比例越大,则以其他形式(如证券、实物资产等)拥有财富的比例就越小。以这些其他形式拥有财富会给他带来收益,例如,以房地产形式拥有财富会带来租金,以债券形式拥有财富会带来利息,而以货币形式拥有财富则会丧失这种收益。这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若某人有价值1万元财富,如购买债券或股票,则可得到利息或股息收入或红利收入。为方便起见,假定把所有非货币资产统称为债券,则债券年利率为10%时,手持10000元货币一年的损失或者说机会成本就是l000元,年利率为5%时,持币一年成本即为500元。显然,利率越高,人们越不愿意把很多货币放在手中,或者说对货币需求量就越小。这就是说,货币铺求和利率是反方向变化的。若用r表示利率,实际需要的货币与利率的关系可表示为md=-hr。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可用下述三个动机加以说明:第一、交易动机(the transaction motive),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交易或者说支付。就个人或家庭而言,一般是定期取得收入,经常需要支出,为购买日常需要的生活资料,他们经常要在手边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就厂商而言,他们在取得货款以后,为应付日常成本开支,如购买原材料或发放工资奖金等,也需要持有一定量货币。第二,预防动机(the precautionary motive),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无论个人还是厂商,尽管对未来收入和支出总有一个大致估计,但这种预测不一定完全合乎实际,遇到不测之需是常事。为此,人们总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以防万一。第三,投机动机(the speculative motive),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需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因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人们暂时不用的财富,可用货币形式保存,也可买进债券以取得利息,债券价格和利率相联系。假定一张每年取得10元利息的债券,价格为100元时,利率就是10%;价格为200元时,利率就是5%。当现行利率过高,即债券价格过低时,人们估计利率会下降,即债券价格会上升,于是,他们就会放弃货币,买进债券,以待日后债券价格上升后再卖出以获利。这样,对货币需求就会下降;反之,利率过低即债券价格过高时,人们会认为买债券有很大风险(因为其价格估计会跌),于是对货币需求就会增加。这种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产收益而及时调整货币和债券数量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和利率成反方向变动。这种投机性货币需求还存在两种极端形式:一种是利率高到一定程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为O;另一种是当利率降低到某一不可能再低的低点时,投机性需求会变得无限大,即人们手边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不肯去买债券。这种情况,被凯思斯称为流动性陷阱。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与上面所说货币需求因持币成本提高而下降是一致的。二、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称为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如下图所示,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Md/P)随利率下降而增加,L2位于L1之右,表示L2是和收入Y2相对应的货币需求函数,L1是和收入Y1相对应的货币需求函数,Y2>Y1,因在同样利率水平r1时,货币需求Md2/P>Md1/P。当利率降低到r2时,货币需求成为无限的,因而货币需求曲线成水平状。三、货币市场均衡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就达到了均衡。在其他商品市场上,价格调节着市场的供需;在货币市场上,利率起到与价格相同的作用。由于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所以在分析货币市场时,通常把货币供给看成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以Ms代表货币供给。这样,货币市场的均衡即通过利率调节货币需求以达到某个给定的货币供给。Ms=Md=(ky-hr)P实际的货币供求相等时,货币市场就达到了均衡。在一定的价格和国民收入水平下,货币需求曲线L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随着利率的增加而减少;外生的货币供给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在利率r0的水平下,Ms/P=L(r1,y),市场达到了均衡。例如在r1的利率水平下,个人和企业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超过了货币供给量,人们对货币有了一种过度需求。每个人都想把手中的债券抛出换成货币。然而,当经济中货币与债券总供给量一定的时候,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按r1利率水平下的债券价格售出自己的债券,有人不得不以低价出售。这样,在债券市场上,债券的价格开始下降,即利率水平开始上升。利率水平的上升增加了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于是人们开始减少希望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沿着流动性偏好曲线即货币需求曲线工向左上移动而减少,直到利率上升到经济中没有人再愿意出售债券换回货币。于是,货币需求就等于货币供给。在r2的水平,人们所持有的货币量超过了他们愿意持有的水平,于是人们开始把多余的货币用来购买债券。对一定量的债券总供给,每个人都想买债券时,总有人要出高价才能买得到。债券的价格就会被抬高,即利率水平开始下降。人们开始愿意增加一些手中持有的货币。利率下降直到经济中不再有人愿意购买债券时,经济的货币需求就重新等于货币供给。当市场的实际货币供给量或者货币的实际需求由于利率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时,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就会受其影响而改变。在一定的货币需求状况下,当中央银行决定增加货币供给量,或是在一定的货币供给水平下,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曲线都会向右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从r0下降到r1。反之当实际货币供给减少时,利率水平就上升。如果经济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上升,这就增加了人们在每一个利率水平下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均衡利率从即上升到r2。反之,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时,均衡利率就会因此而下降。参考http://courseware.ecnudec.com/zsb/zgs/zgs03/zgs03f/zgs03f03/zgs03f030.htm2023-08-15 11:30:592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涵义 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外生变量, 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它是能够由政策决策人控制,并用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融内生性和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货币供给形成的源头——基础货币——是可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图运用政策工具对社会的货币量进行扩张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为政策所左右。拓展资料:1.货币供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2.在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在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因此也往往被看成外生变量。2023-08-15 11:31:091
货币供给增加指的是中央银行增加货币的发行对不对
不对,货币增加可以有很多渠道。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也称货币存量,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 扩大货币发行。在基础货币中,货币发行占到了近50%,因此加大货币发行是扩张基础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m1、m2)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de]经济过旦发测菏爻孤诧酞超喀剩,绝非是经济高度发达条件下的过剩,远未达到东西多得用不了的程度。实际上,建设资金缺口极大,潜在消费与投资需求空间还很大,完全可以用发钞票的办法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为扩大货币发行,还可以核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帮助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尽快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消除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的后顾之忧,从而扩大贷款规模,使资金配置更加优化、有效。 扩展资料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即存款货币银行系统。(2)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创造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3)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二是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是广泛采用非现金货币结算方式。在这三个条件下,货币供给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二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在这两个环节中,银行存款是货币供给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始终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2023-08-15 11:31:182
货币供应量的概念?
M1: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中的现金(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M3:M2加上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国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存量。货币供应量可以按照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M1、M2、M3、M4等。货币供应量的初始供给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这种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无数次的存入和支取,派生出许多存款货币,使其出现多倍数的货币扩张。货币供应量的多少,与社会最终总需求有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中央银行通常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保持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的基本平衡,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本任务 。扩展资料:M1的结构:M0是我国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实现的主要媒介手段,对全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产生重要影响;其余的活期存款部分是生产资料市场购买力的主要媒介,与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和工业生产情况都有密切关系。M1是经济周期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对M1的严密监测与调控对抑制通货膨胀和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2023-08-15 11:31:371
货币供给量是如何计算的?
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货币供应量Ml与M2,Ml是狭义货币,M2是广义货币。货币供应盆一般与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有关,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但这一因素对股票市场趋势的影响比较复杂,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扩展资料: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增加货币供应造成的。货币供应盆与股系价格一般呈正比关系,货币供应t增大使股票价格上升。反之货币供应最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降,特殊情况下又有相反的趋势。Ml增长率大于M2,表示货币供给在由流动性较低转向流动性较高。货币供应量意味着投资者在自由运用进行投资金充裕而趋于上涨。当MI的增长率低于M2H寸,表示货币供给从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转向流动性较低的资产,投资者倾向于定期存款。投资标的将可能因为流动性趋紧而下跌。2023-08-15 11:32:083
什么叫广义货币供给量?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把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M2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M2的发展:中国央行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825亿元,预期为5700亿元,前值为6246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2年率增长13.6%,预期增长13.9%,前值增长14.2%;中国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1年率增长9.3%,预期增长9.0%,前值增长9.4%;12月货币供应M0年率增长7.1%,预期增长8.0%,前值增长7.7%。中国四季度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前值从3.66万亿美元修正为3.6627万亿美元;中国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17.29万亿元。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义货币供应量2023-08-15 11:32:231
货币需求量是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量还是实际货币供给量
这个“名义”和“真实”与宏观中的其他任何“名义”也“真实”没有任何区别——比如“名义GDP”“实际GDP”等。“名义”的意思是:只单纯地以货币为衡量单位,比如央行回购2亿的债券,那就是增加了2亿的“名义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money aggregate):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量(m)是根据商品总价值(g)、货币流通速度(v)测算的。则有m=g/v,v为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即转手的次数(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就可相应媒介几倍于它的商品 进行交换)。因为纸币是不足值的信用货币,它不会因为币值的变化而退出流通。在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均衡状态下,货币速度增大,实际上是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量,而货币不会退出流通,即名义货币供给量不会改变,实际上造成了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接下来会导致就是物价上涨。供参考。2023-08-15 11:32:413
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如下:货币供应量包括M0、M1、M2、M3等不同的货币形态。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经济体内用作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包括M0、M1、M2、M3等不同的货币形态,其中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1是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银行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现金是指流通中的各种硬币和纸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态。存款则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储蓄和支付服务,是一种更加便捷和安全的货币形态。存款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活期存款可以随时取出并用于支付,而定期存款则需要在一定期限后才能取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上涨。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通常会导致经济萎缩,因为货币的流通速度减缓,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下降。货币供应量介绍: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经济体内用作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量。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减少,会直接影响到物价水平、利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对于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控制货币供应量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需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货币政策制定者也需要考虑货币供应量变化对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以维护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2023-08-15 11:32:481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的初始供给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这种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无数次的存入和支取,派生出许多存款货币,使其出现多倍数的货币扩张。 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 改进金融系统的服务,增加有益于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从而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中介功能,这样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减少货币沉淀;也有助于降低现金漏损率,从而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2023-08-15 11:33:201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具体又有以下11项决定因素,其中前6项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项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这11项因素是: 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②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③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④财政部发行通货; ⑤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⑥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⑦政府持有的通货; ⑧政府存款; ⑨外国存款; ⑩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赖以扩张信用的基础。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改变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2.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所以,货币乘数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又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因素。但是,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决定货币乘数的大部分因素都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决定于商业银行及社会大众的行为。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主要有5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率及通货比率。其中,法定准备率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工具;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又受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的高低、社会大众的资产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货比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又具体受收入的变动、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2023-08-15 11:33:303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为了取代过时的“1:8公式”,人们企望寻找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程式MV=PY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指数,Y表示实际GDP,M表示货币总量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M4: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现金比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率。扩展资料:层次划分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2023-08-15 11:33:407
货币供给决定因素有哪些
货币供给决定因素有哪些:1、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2、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3、居民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 4、财政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5、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拓展资料: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具体又有以下11项决定因素,其中前6项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项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这11项因素是: 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②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③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④财政部发行通货; ⑤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⑥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⑦政府持有的通货; ⑧政府存款; ⑨外国存款; ⑩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赖以扩张信用的基础。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改变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2.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所以,货币乘数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又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因素。但是,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决定货币乘数的大部分因素都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决定于商业银行及社会大众的行为。2023-08-15 11:34:462
在经济学中,货币量就是指货币供应量吗?
纸币供应量不是是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两者相等的话,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只代表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在通货膨胀时,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实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这样的话,就使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减少,从而引起了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货币具有流通功能和贮藏功能,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把钱存进银行就可以减少商品市场上流通的纸币,从而把钱变成了贮藏中的货币,退出了流通领域。当人们把钱大量放在银行时,就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使物价下跌。当然,存在银行的钱那出来放在商品市场上,才能成为流通中的货币量。2023-08-15 11:35:051
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2013年3月10日央行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新增贷款6200亿元,同月底,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99.86万亿,逼近100万亿大关,居世界第一。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2023-08-15 11:35:143
论述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对总需求的影响
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造成总需求的增加。而且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名抄义货币供给量增加所引起的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与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同比例的。由于实际货币供给量度袭取决知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所以,如果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的增加是同比例的,那么,名义货币供给道量的变动就不会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名义货币1、名义货币是指以本国货币面值为计量基础不考虑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计量单位。名义货币资本保全现就是期末资本总额等于或大于按名义货币单位计量的期初资本总额资本就得到了保全。2、名义货币通常是指不考虑货币购买力变化的货币单位假定货币单位象其他度量衡一样具有稳定不变的特性任何时期同一货币单位均具有相同的购买力。3、会计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由于物价发生变动,货币本身的购买力或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将不考虑购买力的货币单位称为名义货币,而将具有相同购买力的货币单位称为稳值货币。总需求总需求(英语:Aggregatedemand,简称:AD)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指在一个指定时期及物价的经济体系(Y)内对最终物品及服务的需求的总和。这是商品及服务在一个经济体系中任何可能价格水平下会被消费的总量。这是当一国的库存水平是静态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它也经常被称作有效需求,尽管其他时候这个术语是区别开来的。虽然这在微观经济学中分析单一物品是对的,但在宏观层面这想法并不正确。事实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是因为三个不同效应的结果:庇古效应、凯恩斯利率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它取决于总的价格水平,并受到国内投资、净出口、政府开支、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等因素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指一般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023-08-15 11:35:255
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货币投机需求增加
由于经济形势下行,我国会使用货币政策来调节,主要的货币政策就是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的因素除了货币供给之外,还有物价和通货膨胀预期。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是,货币供给理论上是会导致利率下降,但是货币供给也导致了其他因素的变动,如财富的重新分配,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利率的变动。有三种情况:1,货币供给增加,但物价水平和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不变,这会导致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下降。2,货币供给增加,短期利率下降,但随着物价水平缓慢上升,消费性支出增加,债券需求减小,长期利率上升。3,货币供给增加,人们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债券需求减少,利率上升人们的收入增加,必然伴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财富在货币和债券的分配出现偏离,增加人们购买债券的需求,降低利率水平。 强制结售汇的实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外汇市场上,强制结售汇制度使得企业必须将手中外汇按要求的比例到银行进行结汇,导致外汇市场形成无条件的外汇供给和有条件的外汇需求,夸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却隐瞒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造成了市场上供大于求的虚假局面。从货币政策操作角度,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央行需要不断买入商业银行卖出的外汇,这带来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同时意味着基础货币的释放。为防止基础货币不断释放给国内经济带来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又需要不断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资金,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而受到很大的牵制。2023-08-15 11:35:422
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会上升?
商业银行买证券是用超额准备金,所以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了,相当于供给少了,由于很多人要借钱,银行按照利率高低将钱贷给出价高者(即愿意付出高利息的人),市场均衡利率就提高了。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 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月利率指以月为计息周期计算的利息。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银行公布出来的月利息,基本上都是以一年化以后来表示的,举例来说,三个月的年化存款利率为2.6% (银行挂牌),其实真正算到三个月的当期实际收益率也只有0.65%,年利率一般用%(百分之),月利率一般用‰(千分之)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通常称日息为几厘几毫。如日息1厘,即本金1元,每日利息是0.001元。(1厘=0.001元,一毫=0.0001元),计算公式:日利率_年利率÷360=月利率÷30。年利率与月利率的关系:月利率=年利率/12,年利率=月利率*12。比方说年利率是7.05%,换算成月利率就是7.05%/12=5.875‰(一般银行在房贷合同上的利率都用月利率来表示)。2023-08-15 11:35:525
货币供给变动公式
货币供给变动公式如下:货币供给量公式为: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 。公式就是用数学符号表示各个量之间的一定关系(如定律或定理)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 在数理逻辑中,公式是表达命题的形式语法对象,除了这个命题可能依赖于这个公式的自由变量的值之外。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为了取代过时的“1:8公式”,人们企望寻找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2023-08-15 11:36:081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的初始供给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这种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无数次的存入和支取,派生出许多存款货币,使其出现多倍数的货币扩张。 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 改进金融系统的服务,增加有益于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从而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中介功能,这样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减少货币沉淀;也有助于降低现金漏损率,从而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2023-08-15 11:36:171
货币供给是什么概念?
亦称货币供应。即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总额,是该国家一定时点的除中央政府或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以外的非银行大众所持有的货币量。它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一个流量概念。即它是一个时点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一定时期的变量。货币供给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它由流通中的纸币、铸币和活期存款构成,银行的活期存款是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货币供给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和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的存款,甚至还包括储蓄债券、大额存款单、短期政府债券等现金流动资产。通常情况下,各个国家按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作为其对货币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据。因为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量影响着商品价格、就业和经济活动水平,以及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供给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引起的。一般来说,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货币供给的绝大部分,它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现金存款,它只是将现金变为活期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创造的存款,派生存款增加着货币供给总量。中央银行通过对存款准备率的规定来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货币供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货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涉及货币控制和管理政策的重大实践问题,世界各国对货币供给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货币供给从定义上来说,可以分为狭义及广义两种。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民间所持有的现金加上可以开支票的存款,通常这类定义范围的货币供给称为M1;广义的货币供给是指M1加上定期储蓄存款,即常见的M2。 由于国情不同,对货币供给定义的范围也不一致,如德国定义有M3货币供给,英国则从M0到M4都有。就台湾而言,M1又可以分为M1a与 M1b,其内容如下: M1a = 公众持有的现金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M1b = M1a + 活期储蓄存款 基本上「M」字母旁边所附加的阿拉伯数字愈大, 英文字母顺序愈后面,表示所涵盖的范围愈广。 货币供给成长率如果增加太快,表示民间持有的货币太多。假设社会上所生产的商品并没有增加,则「过多的金钱追逐过少的货物」便会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各国为了监控货币供给的成长,都会选择与通货膨胀相关性最高的货币供给加以监控。 例如德国央行每年都会对M3货币供给成长率订下目标区,当货币供给超过目标区时,表示货币供给过高,也就是说民间持有的货币太多,为防范物价上涨的压力,当局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 相反地,如果货币供给成长率低于目标区,则因为资金供给不足,想要借钱来消费或投资的人(货币需求者)必须付出较高的利息作为代价,因而减少消费及投资的意愿,阻碍了经济的成长。此时当局便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以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上面已经有了 就不重复复制了:)2023-08-15 11:36:362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影响货币供给总量的因素包括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愿望、社会各部门的现金需求、社会的信贷资金需求、财政收支等因素。货币供应量名词解释:在经济学中,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一个特定时间点中,货币资产的总量。尽管有很多种定义“货币”的方法,但标准的测量一般包括了流通货币与活期存款。货币供应量有3个定义,分别是M0、M1及M2,但部分地区会定义为M1、M2及M3。货币: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地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都存在契约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到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高中教科书当中,货币的本质被解释为一般等价物。这个定义仅仅从职能出发,实际上并没有说明货币的本质,也无法回答内在的逻辑问题,即货币为什么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赖以扩张信用的基础。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改变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2023-08-15 11:3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