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奥肯定律公式的详细解释

2023-08-16 13:20:30
TAG: 公式 定律
牛云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

两个公式如下:

(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2)实际GDP增长率 -潜在GDP增长率= -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

奥肯定律

扩展资料:

面对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稀缺的资本资源,在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特别注意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能力适中的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投入的贡献率。

如果失业率不变,实际GDP的增长率为0(前面答案增长3%);如果失业率上升2%,实际GDP增长会下降4%(前面答案是下降1%);如果失业率下降1%,实际GDP增长为2%(前面答案是增长5%)。这些答案与前面的答案完全不同,显然是不对的。

可见,研究实际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必须根据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是快还是慢,以及快多少和慢多少,决不能只根据实际GDP增长,而置潜在GDP增长于不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meira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经济法则,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u2022;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经济法则,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u2022;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尽管奥肯定律是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间长期内在关系的一种表述,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

  失业率变动百分比 = -1 / 2 ×(GDP变动百分比-3%)

  根据这个公式,当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保持不变。

  当经济扩张快于3%时。失业率下降的幅度等于经济增长率的一半。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增长5%(高出正常水平2%),奥肯定律预期失业率下降1%。

  当GDP下降,或增长不到3%时。失业率上升。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下降1%,奥肯定律预期失业率上升2%。

  经典案例分析:奥肯定律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1979年~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 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 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

阿啵呲嘚

奥肯定律在不同的教材中表述方式不一样,令很多初学者产生了困惑,现全面解释如下:

1、公式中涉及的系数应该是2还是3?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顺便说一下,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

2、奥肯定律中的GDP应该采用水平值还是增长率?

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2)实际GDP增长率 -潜在GDP增长率= -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

3、关于两个公式的比较:

GDP用水平值的公式(1)是最准确的,但缺陷是需要估计潜在GDP和自然失业率,应用起来较麻烦。

GDP用增长率的公式(2)是根据公式(1)用数学推导出来的,但没有公式(1)准确。这个公式受欢迎是因为只要再加一个假设,即潜在GDP的增长率是稳定不变的,应用起来就很方便。例如,只要知道实际GDP的增长率,就可以推算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4、从公式(1)推导公式(2)的方法:

首先分别写出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公式(1):

(潜在GDP1-实际GDP1)/潜在GDP1=2*(实际失业率1-自然失业率1)

(潜在GDP2-实际GDP2)/潜在GDP2=2*(实际失业率2-自然失业率2)

上述公式中增加的数字代表年份。假设两年的自然失业率相同,然后用第一年的公式减第二年的公式,得到:

(潜在GDP2*实际GDP1的增加量-潜在GDP1*实际GDP2的增加量)/(潜在GDP1*潜在GDP2)=—2*(实际失业率2—实际失业率1)=-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然后(这一步很关键),在上式的左边乘以(潜在GDP2/实际GDP1),(注:这个系数约等于1),得到:

实际GDP2 / 实际GDP1—潜在GDP2 / 潜在GDP1=-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左边两项分别-1,即得到:

实际GDP的增长率 - 潜在GDP的增长率 =-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

证明完毕。

可见,公式(2)是对公式(1)的一种近似。

转自人大经济论坛~~~

相关推荐

奥肯定律(Okuns law)

【答案】:奥肯定律指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A.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但应该指出的是:第一,这一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第二,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第三,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023-08-16 09:53:481

什么是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Okun"s Law: 奥肯定律就是有关实际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被称之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u2022;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按照奥肯定律所估计统计结果,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尽管奥肯定律是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间长期内在关系的一种表述,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2023-08-16 09:53:585

奥肯定律名词解释

奥肯定律名词解释是指来描述GDP变化和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1%,就业率大约上升0.5%,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奥肯定律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潜在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对策建议1、要积极扶持支柱性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推动这两个能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以扩大就业。2、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深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延长产品链,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3、要加速制造业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重组。对于服务业,由于目前其占GDP的比重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倡导而不大力推行的产业。4、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能力适中的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2023-08-16 09:54:131

奥肯定律的计算公式和详解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2)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扩展资料按照奥肯定律,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2023-08-16 09:54:294

什么是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output ga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扩展资料对策建议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服务业为主来带动需求。对于传统产业,一是要积极扶持支柱性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推动这两个能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以扩大就业。二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深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延长产品链,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要加速制造业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重组。对于服务业,由于目前其占GDP的比重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倡导而不大力推行的产业。事实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对长期经济发展和解决长期就业问题有着治根治本的作用。第三产业是就业增长弹性最大、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二、适合国情面对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稀缺的资本资源,在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特别注意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能力适中的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三、民营经济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三非”就业。首先,要培育非公有制企业,它可以为消化大量的国有企业富余劳动力创造环境。2001年中国平均每天就有4000多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民营企业实现再就业。其次,提倡非正规就业。相对于正规就业而言,非正规就业是指未签订劳动合同、无法建立或暂无条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随着市场导向机制的建立,非正规就业比例逐步上升是一种必然趋势,承认非正规就业将有助于再就业问题的解决。第三,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四、密集型产业发挥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根据要素禀赋学说,一国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应生产和出口该国资源相对丰富的产品,进口资源相对稀缺的产品。中国现阶段的要素禀赋特征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发展国际市场所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出口应成为中国现阶段出口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可以增加资本积累,在就业压力逐步缓和时,再逐步转到重点引进和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2023-08-16 09:54:541

怎么理解奥肯定律所解释的产业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主要是用来表示经济周期理论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为: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国民收入)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奥肯定律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来推测GDP的变动。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尽管奥肯定律是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间长期内在关系的一种表述,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服务业为主来带动需求。对于传统产业:一是要积极扶持支柱性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推动这两个能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以扩大就业。二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深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延长产品链,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要加速制造业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重组。对于服务业,由于目前其占GDP的比重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倡导而不大力推行的产业。
2023-08-16 09:55:321

怎么理解奥肯定律所解释的失业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法律分析:1.奥肯定律主要是用来表示经济周期理论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专为: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属点,实际GDP(国民收入)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2.奥肯定律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来推测GDP的变动。法律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第二条 劳动者求职与就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职业中介机构从事就业服务活动,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所称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招用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023-08-16 09:55:481

奥肯定理说明了

奥肯定理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output ga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2023-08-16 09:56:092

经济学上,什么是“奥肯定律”呢

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
2023-08-16 09:56:161

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

【答案】:A本题考查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y-y*)÷y*=-2×(u-u*)。易错点:请注意看清楚选项,A选项是-2,B选项是2。
2023-08-16 09:56:231

菲利普斯曲线与奥肯定律的关系? 简答,最好能分条概述,

两个都是负相关的函数. 菲利普曲线从通胀的角度看,奥肯从GDP的角度看,实际上方向是一致的 实际上,这两个函数存在一个交叉的结点,即通胀和GDP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弱通胀会给GDP带来一定的动力,1%-2%左右为宜,高了GDP增长也高,但风险同时加大,到了5%,投资泡沫以及债务负担会对经济稳定带来弊端.如果泡沫破裂,这个失业就很严重了,面积太大,复苏也很艰难.因此,致力发展和管理通胀问题是经济学永远的核心问题,是二元对立的永恒矛盾体.
2023-08-16 09:56:301

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与GDP缺口之间存在 一种(  )变动的关系。

【答案】:B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高度相关关系,可以用奥肯定律来说明。奥肯定律是以美国经济学家奥肯的名字命名的,他发现在失业率变动与GDP缺口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
2023-08-16 09:56:371

为什么"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

因为奥肯定律本来就是一个经验定律,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不是一个铁律。当然,在中国,失业和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负相关,不过,不是奥肯定律所反映的那样,而是一个另外不同的数值。不是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或经济不成熟就不遵循奥肯定率,而是中国的经验数据得出不同于奥肯定律的新的定律。而且,这个定律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才具有稳定性,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会有变动和调整。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增至约2400万名,而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经济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的规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以“苏南模式”著称全国的江苏省,近来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发展“成绩单”:据权威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2.85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今年一季度0.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在就业方面,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截止6月末为3.52%,比上年末和一季度又分别下降0.38和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尽管如此,江苏省仍然存在高增长、低就业现象。今年江苏的就业弹性系数还没有统计出来,估计其就业弹性系数同1980末和1990年代初相比,仍然偏小。这在全国也是普遍现象。”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这样评价江苏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  产业结构优化 就业率下降  从上半年的发展势头看,江苏经济今年似乎没有理由不保持快速增长,笑傲全国。在今年6月19日举办的2005上半年江苏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与会的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共同对江苏经济发展环境和趋势把脉问诊,并一致判断、预测:虽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江苏经济全年仍将在13%-14%的增长区间高位运行。  经济高速增长是好事,但江苏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弹性系数却未呈现上升趋势。“江苏省2004年的GDP增长14.9%,就业弹性系数为0.02,相比2001-2003年的0.03,就业弹性系数是小了一些。”江苏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刘兴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就业弹性系数是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虽然理论上说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从江苏的实际情况看,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就是例证。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江苏省就业弹性系数及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均长期下降(1981-1985年就业弹性系数为0.23,1986-1990为0.18,1991-1995为0.04,1996-2000为0.01,2001-2003 为0.03 )。在正常情况下,GDP的增长与就业增长应该是同步的,为什么江苏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  “江苏就业弹性系数降低是正常现象。这些年江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类似化工、建材、医药、电子信息等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增多,逐步替代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虽然投入了同样的资金,能够吸纳的劳动力却减少了,就业弹性系数就会下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曾芳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资本密集产业的增加,使得原来要5个人干的活,现在只需要1至2个人干,就业弹性系数难免下降。此外,第三产业和城市化发展不足,也是形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江苏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刘兴远向《中国经济周刊》谈了自己的看法。  专家支招:城市扩张和产业规模都需要  “劳动力需求的水平,在动态意义上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会直接制约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这就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著名的“奥肯定律”。该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他还认为,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5,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  从江苏的实际情况分析,就业的弹性系数在降低,城市新增就业岗位的供给减缓,似乎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不能同时带来就业相应扩大的“奥肯悖论”现象。  其实,这种现象不只是在江苏,在整个中国都存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率,年平均达到9.4% ,但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1985-1990年,全国 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1995年,全国 GDP平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为1.23%;1996-1999年,全国 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数据显示,1991年以来,我国 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认同的奥肯定律在中国出现了变异。  那么,面对在中国出现了变异的奥肯定律,如何使经济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也能带来高就业?  “对周期性失业,要通过经济增长来促进;对产业结构调整、改革等形成的失业,要靠更健全的劳动力市场,政府在这方面要提供更多的公共信息,提供更多的培训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向《中国经济周刊》阐述解决失业问题之道时指出政府职能不可或缺。  “在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下降的情况下,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我们的研究证明,民营企业虽然不大,但对就业的贡献却不小。大企业多的地方,就业并不见得很好,人均收入也不一定很高。”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为解决就业开出了一剂药方。  “解决就业问题应该依赖非正规国有经济部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服务业发展门槛很低,但是效益很好。社会应该给这些服务业部门创造一个免税的环境空间。”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研究员如是说。  多年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从专业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理论上解决就业问题要发展第三产业,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化发展这个平台,没有城市化的发展,没有城市规模的扩张,就没有第三产业的规模需求。而只有需求才能催生产业的发展,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2023-08-16 09:56:452

奥肯法则的定义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奥肯法则:失业率每高于自然事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事业率的上升. 奥肯的原始论文,Okun,A.M. (1962) ‘Potential GNP: Its Measurement and Significance." 它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是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基本工具,但是直接形式的奥肯法则在中国并不成立,一般人将之归于中国的失业数据统计不准确,从而需要利用奥肯法则与菲利普斯曲线对之进行变形而间接研究。由于对奥肯法则理解得不准确,导致在变形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错误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这种理解错误不仅初学者容易犯,这种错误在中国经济学界都是很严重的,包括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并且可以说到现在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下面我说明为什么人大高鸿业与吴汉洪的两种解释是正确的,也是等价的,而江财何建春的解释是错误的。 奥肯法则本质上是一个经验法则,而且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最为有用的经验法则之一,但也是有理论根据的。这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生产函数出发:Y=aN,其中Y表示产出,a表示劳动生产率,N表示就业人数。用带时间t下标表示实际值,而用带n下标表示潜在值。并用L表示全部劳动力,U表示失业人数,并有N=L-U,将之代入生产函数,有:Y=a(L-U),实际值产出除以潜在产出得:Yt/Yn=at(Lt-Ut)/[at(Lt-Un)]=(1-ut)/(1-un),两边同时减去1,得:(Yt-Yn)/Yn=-[1/(1-un)](ut-un),其中ut=Ut/Lt,un=Un/Lt,分别表示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通常在短期假定un是一个常数,而且1/(1-un)接近于1,因此可得:(Yt-Yn)/Yn=-(ut-un),但是由于现实中失业的变化并不是与产出的变化完全一一对应(对此可参见布兰查德的详细说明),由于奥肯法则是一个经验法则,产出与失业率之间的系数不可能是1,而是估计的结果。因此奥肯法则的准确形式应该是:ut-un=-β[(Yt-Yn)/Yn],其中β>0。因此:“奥肯定律: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约3%”是对的。即β=1/3,这是针对美国的情况,其实各国是很不相同的,在中国则更值得深入研究,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明显。 另外一个解释: 假定un是常数,Yn是变量,对ut-un=-β[(Yt-Yn)/Yn]求时间的微分,得:△ut=-β(Yt/Yn)(△Yt/Yt-△Yn/Yn),其中△表示差分符号,比如△ut=ut-u(t-1),△Yt/Yt即是实际增长率,△Yn/Yn即为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表示由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而导致的增长率,在短期通常也假定为一个常数,比如3%。这是就吴汉洪的解释,即“失业率变动=-1/2(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即当实际GDP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保持不变”,不过认为β=1/2。
2023-08-16 09:56:531

奥肯定律说明什么道理?

奥克定律是说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成负相关。这是失业的危害,导致产出和收入减少。从中可知,要想使失业率下降,必须有实际GDP增速大于潜在GDP的增速。
2023-08-16 09:57:022

奥肯定律的详细说明

宏观经济政策有四个主要目标:低失业率、价格水平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这四个目标如何实现以及他们之间有什么定性或定量关系,是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有的书中对这些数量关系作了估计。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A.Dornbusch)等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第八版129页有如下论述:如通货膨胀预期不变,通货膨胀率减少1个百分点,失业率会增长2个百分点。失业率增加2个百分点,GDP会减少4%。因而,通货膨胀率减少1个百分点,GDP会减少4%。当然,这些数量关系不一定准确,而且,因时间、地点、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但是,这些数量关系,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确实有重要作用,需要认真地加以探索。大家知道,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是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Phillps)首先提出的。它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从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可以估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数量关系。二是奥肯定律。奥肯(A.M.Okun)是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曾任约翰逊总统时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为了使总统、国会和公众相信,如果把失业率从7%降到4%,会使全国经济受益匪浅,便根据统计资料估算,由于降低失业率而带来的实际GDP的增加数额,结果产生了著名的奥肯定律。这个定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可靠的经验定律之一。什么是奥肯定律?萨谬尔森(P.A.Samuelsm)和诺德豪斯(W.D.Nordhaus)合著的《经济学》第16版第456页作了确切表述:按照奥肯定律,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GDP是指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是市场价值之和。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所谓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愿意在现行工资下工作的人都就业。就美国来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失业率为5.5%时,就算充分就业。潜在GDP是由一国经济的生产能力决定的。生产能力又决定于可获得的资源(劳动、资本、土地等)和技术效率。潜在GDP趋于缓慢而稳定的增长,而实际GDP则在经济周期中波动很大,往往与潜在GDP出现背离。在经济衰退时期,实际GDP低于潜在GDP;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GDP会在短期内高于潜在GDP。按照奥肯定律,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应当着重指出,奥肯定律论述的失业率与GDP的数量关系是失业率变动与潜在GDP增长率减实际GDP增长率这个差额的数量关系。可列出公式如下:失业率的变动=—1/2(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已知:潜在GDP增长率为3%,当实际GDP增长率为3%,这两个增长率的差额为0时,失业率保持不变;当实际GDP增长率为5%,比潜在GDP增长率大2%时,失业率会下降1%;当实际GDP增长率为—1%,比潜在GDP增长率小4%时,失业率会上升2%。上式是从实际GDP增长率与潜在GDP增长率的差额求出失业率的变动,我们也可用下式从失业率的变动求实际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3%—2*失业率的变动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率为3%,如果失业率上升2%,实际GDP增长率为—1%,即下降1%;如果失业率下降1%,实际GDP增长率为5%。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宏观经济学书籍中,把奥肯定律表述为:失业率变动与实际GDP增长率的数量关系。如前面引用的多恩布什等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第八版129页提到:按照奥肯定律,失业率增加两个百分点,GDP会减少4%。又如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著《经济学》第二版835页(中译本下册758页):“根据奥肯的研究,失业率每下降1%,产品增加3%。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认为,产品增加的比例大于就业,尽管没有奥肯说的那么大。现在的估算预测,失业率每增加1%,产出将相应减少2—2.5%。”他们这样表述奥肯定律,也许是为了行文简练。但是,只谈实际产出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而不联系到潜在产出的增长,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如果把潜在产出增长排除在外,则前面提到的从失业率的变动求GDP增长率的公式可简化如下:实际GDP增长率=—2*失业率的变动按照这个公式,如果失业率不变,实际GDP的增长率为0(前面答案增长3%);如果失业率上升2%,实际GDP增长会下降4%(前面答案是下降1%);如果失业率下降1%,实际GDP增长为2%(前面答案是增长5%)。这些答案与前面的答案完全不同,显然是不对的。可见,研究实际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必须根据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是快还是慢,以及快多少和慢多少,决不能只根据实际GDP增长,而置潜在GDP增长于不顾。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中,怎样考虑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呢?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就业形势将持续严峻,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很大,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长期以来始终对就业形成强大压力。在这个客观现实面前,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研究中国的失业率与GDP增长的数量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据报刊报道,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如下几种:一是计算GDP增加1%,可以增加多少个就业岗位。如有人根据统计数字,1991年到1998年7年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11.2%,非农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增加1400万人。7年累计增加9805万人。GDP每增加1%,可以为非农业提供12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二是计算就业产出弹性,即GDP增加1%,将使就业增加百分之几。现在中国就业产出弹性有稳步下降趋势。进入1990年后,基本上在0.1上下徘徊。1992年最低为0.082,1991年最高为0.151。还有是计算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有的经济学者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当GDP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时,GDP每增加1%,失业率降低两个百分点。第三种研究的思路较好。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奥肯定律的影响。总的来说,中国的失业率与GDP增长的数量关系问题,还有待于解决,我认为关键在于要准确理解奥肯定律。最后,我们讨论与奥肯定律有关的两个理论问题。—是奥肯定律与隐性失业。当经济由峰顶转入衰退时,失业增加,就业减少,GDP减少。按照奥肯定律,失业率每增加1%,就业减少1%,GDP减少2%。GDP减少的百分比大于就业减少的百分比。就企业来说,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产量减少与就业减少似乎应当是同比例的,产量减少2%,企业应解雇员工2%。但实际上,解雇员工往往少于2%。这是因为,企业感到雇用和培训员工的费用很高,产量减少时解雇员工,产量增加时再招收员工,损失太大。而且,企业还担心被解雇的员工会到其他企业工作,将来需要时招不回来。所以,在需求下降,产量减少时,企业宁可让一部分多余的员工留在工作岗位上暂时休闲。这些员工虽然未失业,但实际上并不干活,与失业员工一样,被称为隐性失业。二是奥肯定律与收益递减规律。这个规律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按照这个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机械等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单位劳动所能作用的其他要素越来越少,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就是说,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就业量增加的百分比。而按照奥肯定律,当经济走出衰退,由谷底转入扩张时,失业减少,就业增加,GDP增加。失业减少1%,就业增加1%,GDP增加2%。GDP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就业增加的百分比。这样,奥肯定律似乎与收益递减规律相矛盾。其实不然,如前所述,在经济衰退时,企业有隐性失业,有不少员工在岗位上并不干活。当经济走出衰退,转入扩张时,需求增加。这些隐性失业者可以更充分地干活。这是使产出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就业增加的百分比的奥秘所在。
2023-08-16 09:57:101

关于奥肯定律的含义和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A.奥肯定律揭示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答案】:BC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政策含义就是,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
2023-08-16 09:57:231

怎么理解奥肯定律解释的失业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法律分析:奥肯定律的观点是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会直接制约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我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失业人员生活保障的制度。法律依据:《失业保险条例》第一条 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本条所称城镇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2023-08-16 09:57:411

菲利普斯曲线与奥肯定律的关系?

既然实际产出高于充分就业是的产出水平,说明这是一种短期的经济现象:1、奥肯定律是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这个理论并不能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当然,可以知道的一点是:这个时期是经济的繁荣时期,物价上涨也没什么奇怪的了。2、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方程:π=π*-ε(u-u*)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u*为自然失业率,u为失业率当产出水平超过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时,说明社会的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所以有-ε(u-u*)大于0,那么通货膨胀率就大于0了,既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涨。
2023-08-16 09:58:282

奥肯定律的应用实践

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非线性动态关联研究就是用奥肯定律来做的。对非线性形式奥肯方程的系数估计,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对失业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处于衰退期,经济增长对失业影响为负,即经济增长对就业有拉动作用,但是拉动系数较小。在经济处于扩张期,经济增长对失业影响为正,即经济增长对就业不但没有拉动作用,反而有抑制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技术的进步究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导致大量失业?1990年皮萨里德斯(Pissarides)的研究表明,如果生产力的增长涉及各行各业与所有企业,最终必然增加就业,其原因是各企业会在生产力迅速增长时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以适应资本投入的需求。然而,经济历史的发展表明,技术进步并不能同时在各行各业和所有企业同等程度地提高生产力,相反,有些行业生产力提高快,有些行业生产力提高慢。这样技术进步一方面创造出一些新的职位,另一方面又摧毁一些职位。只要技术创新,就会通过自动化、知识技能老化,以及与创造性毁灭相联系的破产危险等方式引起就业下降。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Aghion)与彼得.霍依特(PeterHowitt)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构造了一个模型。其中,u为失业率,为生产单位的生命期,g为经济(或生产率)增长率,p(v)为工作岗位的匹配速度。也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可能的正相关关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新兴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较大,经济增长较快,对就业的需求较少。在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性产业,引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小于对劳动力的排挤作用。而在经济扩张期,是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快速增长的时期,技术进步的创造性毁灭作用远远大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所以表现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经济衰退期,恰是传统产业改革、增长的困难期(中国实际如此),只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增长,因此就业效果表现为正,经济增长对失业影响为负。(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8%下降为15.2%,下降了1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8.2%上升为53%,上升了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3.8%上升为31.8%,上升了8个百分。点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Aghion)与彼得.霍依特(PeterHowitt)在《内生增长理论》一书中指出:技术的进步究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导致大量失业?生产力的增长与失业究竟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对于这样的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一种比较常见的观点认为,由于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导致失业的增加;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生产力的增长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刺激了需求,并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1990年皮萨里德斯(Pissarides)的研究表明,如果生产力的增长涉及各行各业与所有企业,最终必然增加就业。然而,经济历史的发展表明,技术进步并不能同时在各行各业和所有企业同等程度地提高生产力。相反,有些行业生产力提高快,有些行业生产力提高慢。这样技术进步一方面创造出一些新的职位,另一方面又摧毁一些职位。只要工业创新就会通过自动化、知识技能老化,以及与创造性毁灭相联系的破产危险等方式引起就业下降,增长与失业就长期而言存在一种正面的权衡。这种现象与戴维斯和哈提万格的经验性研究成果相符,他们的结论表明,失业高峰期正是工作的高速流转期。生产力增长的最终结果形成了劳动力的重新配置。然而,快速的技术进步是否使原有职位的毁灭快于其所新增加的职位。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霍依特通过考察创造性毁灭对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分析单个企业工作创造和失业时,把增长率作为外生变量,然后通过与创新的过程相联系来使增长率内生化。
2023-08-16 09:58:361

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奥肯定律描述的是()之间的数量相关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奥肯定律描述的是()之间的数量相关关系。 A.失业与产出 B.实际产出和价格波动 C.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 D.实际产出和名义利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国的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即奥肯定律或奥肯法则。
2023-08-16 09:58:561

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

1、两者对应的政策含义不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是垂线,意思是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并不存在替代关系,即通胀率的上升不会降低失业率,因为预期的存在,导致政策无效;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胀政策有一定的产出效应,可以降低失业率。2、两者曲线形状不同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确定,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扩展资料:现在研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意指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即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菲利普斯曲线
2023-08-16 09:59:135

关于奥肯定律的计算题

设实际产出为Y,充分就业产出为Yf,需要增长速度为x. 由奥肯定律(Y-Yf)/Yf=-3(7%-5%),得Yf=Y/0.94 实现充分就业:Y(1+x)^2=Y/0.94(1+2%)^2 得x=0.052
2023-08-16 10:00:071

奥肯定律是怎样解释国民收入与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1.奥肯定律主要是用来表示经济周期理论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为: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国民收入)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2.奥肯定律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来推测GDP的变动。3.你可以去百度百科看下,上面有非常详细的解释,把链接给你:http://baike.baidu.com/view/40668.htm
2023-08-16 10:00:203

下列关于奥肯定律、就业弹性系数、菲利普斯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有( )。

【答案】:B、C、D、E一、此题考查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二、教材原文:(一)奥肯定律这一定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选项C正确)。其政策含义就是,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二)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弹性的变化决定于产业结构等因素。一般来说,如果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就业弹性就较高(选项D正确)。这是因为在我国,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投入的劳动力较多。(三)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以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名字命名的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也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反之,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或者用高失业率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也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问的替代关系(选项B正确)。这样,就使菲利普斯曲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成了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工人和企业感兴趣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货币工资),在劳资双方工资谈判时,工人会把通货膨胀预期考虑进去的。这就意味着,对某一个水平的失业率,可以对应多个水平的通货膨胀率。按照这种观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所谓替代关系只在短期内才是可能的,而在长期内则是不存在的。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选项E正确)。选项A错误,菲利普斯曲线并非描述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相互关系。而是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
2023-08-16 10:00:321

奥肯定里适用于所有国家

奥肯定律适用于所有国家介绍如下:奥肯定律适用于所有国家是错误的。因为奥肯定律本来就是一个经验定律,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不是一个铁律。当然,在中国,失业和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负相关,不过,不是奥肯定律所反映的那样,而是一个另外不同的数值。不是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或经济不成熟就不遵循奥肯定率,而是中国的经验数据得出不同于奥肯定律的新的定律。而且,这个定律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才具有稳定性,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会有变动和调整。奥肯定律就是有关实际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被称之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u2022;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按照奥肯定律所估计统计结果,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尽管奥肯定律是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间长期内在关系的一种表述,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2023-08-16 10:00:561

菲利普斯曲线与奥肯定律的关系?

两个都是负相关的函数。菲利普曲线从通胀的角度看,奥肯从GDP的角度看,实际上方向是一致的实际上,这两个函数存在一个交叉的结点,即通胀和GDP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弱通胀会给GDP带来一定的动力,1%-2%左右为宜,高了GDP增长也高,但风险同时加大,到了5%,投资泡沫以及债务负担会对经济稳定带来弊端。如果泡沫破裂,这个失业就很严重了,面积太大,复苏也很艰难。因此,致力发展和管理通胀问题是经济学永远的核心问题,是二元对立的永恒矛盾体。
2023-08-16 10:02:582

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 )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答案】:C此题考查奥肯定律的概念。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2023-08-16 10:03:181

奥肯定律在新冠疫情中的体现

失业率每升高1%,实际GDP就下降2%,反之失业率下降1%,GDP上升2%。新冠疫情中在奥肯提出的定律中提现的是失业率每升高1%,实际GDP就下降2%,反之失业率下降1%,GDP上升2%。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2023-08-16 10:03:331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奥肯定律”是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它说明的是

(1)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经济增长可以降低就业率,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就业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破解“奥肯悖论”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坚持把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增长;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劳动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增加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就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支持和服务,鼓励创业。(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务院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实现人民利益的需要;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国务院的做法是履行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国务院是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地方各级政府,国务院的做法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国务院的做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实现人民权利,促进国家与公民和谐统一关系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创业者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带动其他人就业。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解决就业问题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能动作用,同时政府要为创业和再就业创造良好环境。要有创新精神,促进事物的发展,解决就业应该根据社会实际,不断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略
2023-08-16 10:03:471

求高人,宏观经济学的奥肯定律的计算题目

设实际产出为Y,充分就业产出为Yf,需要增长速度为x。由奥肯定律(Y-Yf)/Yf=-3(7%-5%),得Yf=Y/0.94实现充分就业:Y(1+x)^2=Y/0.94(1+2%)^2得x=0.052
2023-08-16 10:04:241

根据奥肯定律,政府应当把( )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答案】:A本题考查奥肯定律的政策含义,奥肯定律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2023-08-16 10:05:041

为什么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就会不断上升,结合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得出结论

既然实际产出高于充分就业是的产出水平,说明这是一种短期的经济现象:1、奥肯定律是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这个理论并不能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当然,可以知道的一点是:这个时期是经济的繁荣时期,物价上涨也没什么奇怪的了。2、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方程: π=π*-ε(u-u*)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u*为自然失业率,u为失业率当产出水平超过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时,说明社会的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所以有-ε(u-u*) 大于0,那么通货膨胀率就大于0了,既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涨。
2023-08-16 10:06:561

怎样利用奥肯律计算牺牲率?

牺牲率=GDP下降率/通货膨胀降低率 那通胀 变化多少?
2023-08-16 10:07:031

奥肯定律的计算公式和详解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2)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扩展资料:奥肯定律(Okun"slaw)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就比潜在GDP低4%。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因为,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2023-08-16 10:07:211

奥肯定律描述了( )和( )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描述了实际GDP百分比变动与失业率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是指来描述GDP变化和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1%,就业率大约上升0.5%,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奥肯定律(Okun"s law)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潜在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就比潜在GDP低4%。
2023-08-16 10:07:341

奥肯定律名词解释是什么?

奥肯定律的名词解释是:奥肯定律是指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1%,就业率大约上升0.5%,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应用实践: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非线性动态关联研究就是用奥肯定律来做的。对非线性形式奥肯方程的系数估计,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对失业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处于衰退期,经济增长对失业影响为负,即经济增长对就业有拉动作用,但是拉动系数较小。在经济处于扩张期,经济增长对失业影响为正,即经济增长对就业不但没有拉动作用,反而有抑制作用。
2023-08-16 10:07:551

什么是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output ga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扩展资料对策建议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服务业为主来带动需求。对于传统产业,一是要积极扶持支柱性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推动这两个能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以扩大就业。二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深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延长产品链,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要加速制造业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重组。对于服务业,由于目前其占GDP的比重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倡导而不大力推行的产业。事实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对长期经济发展和解决长期就业问题有着治根治本的作用。第三产业是就业增长弹性最大、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二、适合国情面对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稀缺的资本资源,在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特别注意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能力适中的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三、民营经济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三非”就业。首先,要培育非公有制企业,它可以为消化大量的国有企业富余劳动力创造环境。2001年中国平均每天就有4000多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民营企业实现再就业。其次,提倡非正规就业。相对于正规就业而言,非正规就业是指未签订劳动合同、无法建立或暂无条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随着市场导向机制的建立,非正规就业比例逐步上升是一种必然趋势,承认非正规就业将有助于再就业问题的解决。第三,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四、密集型产业发挥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根据要素禀赋学说,一国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应生产和出口该国资源相对丰富的产品,进口资源相对稀缺的产品。中国现阶段的要素禀赋特征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发展国际市场所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出口应成为中国现阶段出口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可以增加资本积累,在就业压力逐步缓和时,再逐步转到重点引进和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2023-08-16 10:08:167

奥肯定律公式的详细解释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2)实际GDP增长率 -潜在GDP增长率= -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扩展资料:面对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稀缺的资本资源,在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特别注意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能力适中的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投入的贡献率。如果失业率不变,实际GDP的增长率为0(前面答案增长3%);如果失业率上升2%,实际GDP增长会下降4%(前面答案是下降1%);如果失业率下降1%,实际GDP增长为2%(前面答案是增长5%)。这些答案与前面的答案完全不同,显然是不对的。可见,研究实际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必须根据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是快还是慢,以及快多少和慢多少,决不能只根据实际GDP增长,而置潜在GDP增长于不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2023-08-16 10:08:401

简述三种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表达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又称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最先提出的一种表达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逆向变动关系的曲线。它表明失业率减少时,货币工资增长速度趋向上升;失业率增加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趋于减少。(2)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又称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一菲利普斯曲线形式是用物价上升代替工资上升,它用来表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这条曲线表明: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3)引申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用来表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修改后的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这样,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变动关系。以上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美国、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它们分别表明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逆向变动关系、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同向变动关系。
2023-08-16 10:10:152

谁能详细的讲解下菲利普斯曲线的意思 和其作用

你快看看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编辑本段三种表达方式   表明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  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因此,这条曲线同样表现为图1中的曲线环。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潜在经济增长率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另一种是指最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我们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含义。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是:在以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为横轴、物价上涨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的走向与第一、二种菲利普斯曲线正好相反。这条曲线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二者呈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正相关关系。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时,物价上涨率亦上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亦下降。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这样,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的曲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右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说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为同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物价上涨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右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物价上涨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以上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美国、英国等西方一些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情况。它们分别表明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反向对应关系、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同向对应关系。我们将这三种形状的菲利普斯曲线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将它们分别表明的两个反向和一个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称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编辑本段重要观点   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编辑本段原始菲利浦斯曲线   原始菲利普斯曲线关注于名义工资,没有考虑通货膨胀预期。首先,工资变化率决定于实际失业率,失业对工资增长具负面影响;其次,通货膨胀率等于工资变化率。即:  公式中,代表名义工资变化率,u代表失业率,代表通货膨胀率。如上图所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替代关系。二战前和50、60年代,这种关系在一些国家中相当稳定,并与经验观察高度吻合。 编辑本段预期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   上面的理论无法解释对雇主和工人来说实际工资才是重要的这样一个事实。工人们关心工资的购买力而不是货币工资本身,雇主也不关心名义工资而关心劳动的真实成本,这使人们对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因为实际工资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名义工资变化率必须用通货膨胀率来纠正。工资变化率部分地由预期通货膨胀率决定,部分地由实际失业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等于工资变化率减去生产率增长率。即:  只有生产率的增长率才能使这条垂线移动。  这里的长期与短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看预期是否正确,通货膨胀预期是否能全部进入工资合同。不是,就是短期;是,就是长期。 编辑本段恶化   短期内,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此消彼涨的交替关系,因此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来说,是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选择,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控制在“临界点”以内的安全范围内。如图:  但是,当菲利普斯曲线突破原有的惯性持续上升时,会使整个菲利普斯曲线偏出临界点以内的安全范围。这时除非临界点也往上提高外,否则就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范围了。如图:  更进一步的看法(如美国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是,如果政府长期采取人为的干预措施,使市场机制失去作用,那么菲利普斯曲线还有可能成为一条呈正相关的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任何干预都会失灵。如下图:  图中,由于安全临界点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NN,这样在通货膨胀率提高的过程中,失业率也不断提高。这意味着菲利普斯曲线已经完全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滞涨”局面,这是市场经济中最值得警惕的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或成为垂直线,或变成正相关线,都表明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  总供给曲线AS与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的关系  1. 表达式的互推  1) P^-Pe^=f(U-U*),设f(U-U*)=-ε(U-U*)  2) P^=P-P-1 Pe^=Pe-P-1,——P^-Pe^=P-Pe——P-Pe=-ε(U-U*)  3) 奥肯定律:1960s美国的阿瑟.奥肯  a. 定义: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的重要联系。即失业率每高于自然率1%,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  b. 表达式:(Y-Yf)/Yf=-α(U-U*),α=2  4)联立求解:  P-Pe=-ε(U-U*) Y-Yf=(αYf/ε)*(P-Pe)——Y=Yf+λ(P-Pe)  (Y-Yf)/Yf=-α(U-U*)  5)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Y=Yf+λ(P-Pe)  λ=0,古典AS  λ=无穷,固定价格AS  λ有限正数,常规AS——总产出是“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的函数——产生了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的区别  2.AS与PC的关系  1)二者反映的本质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对“价格水平变动是实物经济的实际产出、就业量由最初的偏离充分就业水平——通过工资—价格调整——回归充分就业水平”的过程的刻画。  3) AS侧重于“价格—产出”之间的关系,PC侧重于“价格的变动率—产出(就业)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前者是二者绝对水平的相依关系,后者是二者相对变化率的相依关系  4) AS与PC都对应着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本质相同的观点所决定的不同表现形式
2023-08-16 10:10:431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三种形状菲利普斯曲线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菲利普斯曲线三种形式,非得裤子就下辈子不种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态度。
2023-08-16 10:10:551

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成反比吗?

成反方向变动,但没有严格的比例关系。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NP就比潜在GNP低6%。奥肯定率可以间接回答你的问题,GDP的增长通常伴随着通货膨胀,也就是物价上涨。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增加一点:参见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平衡取舍。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刺激了整个支出水平,从而刺激了商品与劳务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高需求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鼓励企业增加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并更多的雇佣工人,即失业率降低。就是说在短期内,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低,彼此消长。
2023-08-16 10:11:151

《经济学原理》的考点是什么?

不知你参加的是什么级别和类型的考试?不同的考试有不同的考试侧重点:比如同等学力考试注重对西方经济学中原理的公式考察,博士考试侧重对完整的经济学原理的分析和应用。具体地说,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经济个体的行为,但所谓经济个体是相对于整个宏观经济而言的,不是狭义上的经济个体。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从微观经济主体来讲,主要分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在研究微观经济的时候有二个概念不可缺少:边际成本(效用)以及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效用)是指你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消耗的成本(或所得到的满足感)。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得到某样商品所放弃的另一样商品的成本。用来解释消费者的行为的最主要理论是效用论。所谓效用就是指你每获得一样物品时,你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时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极为重要。简单来说就是,一样东西获得的越多你所从中得到的满足感越少。用来表示效用论的图形是在一种物品为X轴另一种物品为Y轴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凸向原点的一条曲线。用来表示随着一个物品获得的增多,另一种物品消耗的随之减少。除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外,研究消费者行为的还需要用到成本约束线。看一下图片那条直线就是成本约束线,而那些不相交的曲线就是效用线。成本约束线和效用线的切点是最佳点。从生产者角度来讲,边际成本递减体现在边际技术替代率上。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效用替代率相似我就不多解释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构成了供给和需求曲线,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就是市场的均衡点。微观经济学的福利经济学里有一个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帕累托最优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下面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收入、通货膨胀与失业以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的。宏观经济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IS-LM模型(这个模型是基于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的假设以及价格刚性的假设):主要讲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IS曲线表示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也就是说在产品市场上供给等于需求。LM曲线表示的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也就是说在货币市场上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余额。放松价格刚性的假设后就会产生AS-AD的模型,AS-AD模型讲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总需求是由IS-LM模型导出,是加入价格因素后总需求(包括货币需求和产品需求)的变化。总供给(AS)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来推出的但是就其本身来讲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以上主要研究的就是国民收入变化的问题。在AD-AS曲线中,引入了劳动力和价格的问题。劳动力和价格构成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问题。先从通货膨胀来讲。通货膨胀的类型按成因分主要有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以及输入型。按照程度分主要分为温和的、奔腾的。再从失业角度来看。关于失业问题有一个很重的定律就是奥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失业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自然失业率这个概念很重要,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情况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是菲利普斯曲线:简单来讲就是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成反比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除了传统的以外还有长期的以及附加预期的。作为了解即可。最后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经济增长主要有几个概念:索罗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索罗剩余是一个基本概念,主要是讲经济增长中除了人口和资本的增长以外剩下的那部分的贡献。用公式表示就是:ΔA/A=ΔY/Y-Δk/k-ΔN/N.而新古典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差别在于是否将技术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的问题。关于经济周期问题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讲的不多,主要是将一个螺旋上升的态势。还有几个比较有名的经济周期的研究。
2023-08-16 10:11:311

急求一篇课业论文,关于失业率的,1500字左右

   内容 摘要:奥肯定律力图揭示周期波动中 经济 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然而在我国却不适用。本文通过对奥肯定律适用条件的 分析 研究 ,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奥肯定律在我国不适用的原因。   关键词:奥肯定律 经济增长 失业率 完善的市场机制   奥肯定律的提出   美国着名的经济学家阿瑟61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即一国的所有生产能力得到完全释放所达到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定律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   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但是,当人们用我国的实际数据进行检验时,却发现该定律在我国并不适用。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奥肯定律并未透彻的理解,忽略了它适用的条件。本文将通过对奥肯定律适用条件的讨论来探讨它在我国的适用性 问题 。   奥肯定律中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奥肯定律中涉及两个变量:一个是失业率;另一个是经济增长率。   (一)从失业率来看奥肯定律的 应用   从失业率来看,奥肯定律研究的是排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以外的失业率。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起因来看,我国 目前 的失业率构成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由于摩擦性和结构性因素造成的 自然 失业率,另外, 影响 经济增长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微小的周期性失业因素所能反映出的促进经济增长效果,在统计上并不能充分显示出来。   首先,我国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开始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后,失业率出现了实质性的升高并且表现出随时间的波动性,我国失业率升高的最初起因,虽然有宏观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作用,但是,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与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截然不同的因素,即由于旨在“减员增效”的 企业 劳动制度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职工大规模下岗和失业之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冗员问题,据当时的调查,冗员率一般在1/3到2/5之间。而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国家,在企业完全独立自主地做出雇用和解雇决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如果说,在没有普遍的冗员现象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以劳动力需求减少为结果的失业率提高,通常会伴随着减少劳动使用的其他变化的话,从严重的冗员现象出发的失业率提高,反而会提高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仅如此,如果减员增效的改革的确奏效的话,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而这些因素都产生与高失业率减少劳动投入相反的效果。这样一来,单一且间接的失业率提高这个因素,就不能明显地被转化为产出增长率的降低。   诚然,在改革期间造成我国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中,也存在着宏观经济周期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刚刚从短缺经济进入到结构性过剩阶段,国内需求的制约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从而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也是失业率提高的诱因。但是,作为一段时期持续发生的现象,我国的高失业率主要是由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造成的长期自然失业现象,同时在这一时期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中,自然失业率的贡献也很突出。因此,在我国,“奥肯定律”的作用受到限制,即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之间不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   我国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形式,下岗工人转换成失业工人,使失业率增加但劳动力就业状况可能并未糟糕。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数字只是登记失业率,而这个指标与市场经济国家使用的失业率反映了不尽相同的内容,因而许多经验研究的结论并不可靠(如姜巍等,2005)。在我国,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常常不能确切地反映就业形势的好坏。   例如,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最严重的1998~2000年期间,这个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1%。而当就业形势开始好转时,这个指标却大幅度提高了,从2001年3.6%,2002年4%,到2003年的4.3%和2004年的4.2%。原因是,凡是具有下岗身份即领取下岗基本生活费的,不管是否有工作,都不再进行失业登记。这样,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那些下岗后没有工作的人,因而低估了失业率;随着从下岗向公开失业的并轨,下岗人数减少而登记失业增加,而这个增加可能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状况变得更糟。   同时,我国的失业率统计还面临以下问题:失业统计反映不全面,不涉及 农村 人口。农村人口中隐性或半公开失业在全国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从大量流入城市的“民工潮”中可见一斑,然而却没有列入统计中。失业年龄上限为男50岁、女45岁,比实际退休年龄小10岁。这使得失业率统计值与实际值存在很大偏差。我国失业人数以年末最后一天的人数 计算 ,是时点指针。而在 理论 上,应该以一段时间内的失业人数统计,即采用时期指针。国际通用的失业率为月度统计值,而我国采用的是年度统计值。国际上通用调查失业率,而我国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
2023-08-16 10:11:471

关于就业和失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B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A项正确;解决非自愿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B项错误;奥肯定律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C项正确;如果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较大,则就业弹性相对较高,D项正确。
2023-08-16 10:12:041

为什么35岁后容易出现焦虑

有相关研究发现,35岁以下人群更容易发生焦虑,其中女性更容易焦虑,而在现实生活中,35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分界线,那么,快35岁了有些焦虑怎么办?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35岁之前焦虑感更严重英国剑桥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一项研究发现,1990至2010年间,全球总人口中焦虑发病率基本保持在4%,其中北美地区最高,达到近8%;东亚地区最低,不到3%;在年龄方面,无论男女,35岁以下人群更容易发生焦虑,且女性焦虑几率是男性的近两倍。研究人员表示,焦虑障碍的信号之一往往是避开社会交往。快35岁了有些焦虑怎么办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对年龄感到焦虑不安。尤其是女性30岁、男性35岁成为了一个新的焦虑分界点,更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和挑战。甚至最近爆出自如友家租房超40岁无法租住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件。在中国职场,35岁门槛”原是公务员考试中的规定。但近年来,“35岁职场门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35岁仿佛是一扇玻璃门,使一些人面临求职难、流动难、晋升难、再就业难等问题。全国总工会2022年一项全国性调查也显示,35岁-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感觉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快35岁可能会面临一些生活和职业上压力。第一,短期的青年失业率高增,一定程度上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每年的考公和考研集中在12月到次年1月,所以3月的失业率会开始逐步走高。而7~8月份是各类高等和中等学校应届生进入职场的高峰期,此阶段失业率达到峰值。所以,青年失业率通常在春招后逐步抬升,夏季达到峰值,秋冬趋于回落。但是2022年超过19%,以及今年超过20%的失业率,远高于疫情前的不到14%,也高于2020年和2021年同期低于17%的水平,显然无法单靠季节性因素解释。第二,经济增速自然回落带来的失业率走高。尽管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就业市场并不完全符合奥肯定律,但奥肯定律提示的宏观经济增速和就业率的反向关系,至少可以解释失业率的一部分。中国经过多年的经济高增速后,经济增速的自然回落,即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常态,伴随着失业率的自然走高。第三,供给因素。供给因素讨论比较多的是2023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剔除考公、考研、出国,预估仍将有700~950万应届生踏入职场。还有大量往届生,比如二次考研失利人群,仍在与应届生同台求职。比如,2022年的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应届生和往届生差不多各占一半,招收总人数为124.25万,即332.75万落榜,假设落榜生中有40%是往届生,也有133.1万。再加上近年外国留学人员回国求职人数趋势性上升,都边际增加了青年求职群体的就业压力。第四,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七普数据显示,城市青年人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1.4%)、批发零售(17.6%)、住宿餐饮(9.2%)、教育(7.1%)、建筑(5.8%)、居民服务(5.5%)等,尤其是低学历群体,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建筑、制造业的占比更高。疫情对上述行业,尤其是住宿餐饮等服务类行业有巨大负面影响。实体经济的收缩和扩张具有不对称性,尽管从宏观指标来看,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从微观层面来看,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复苏,远没有数据展现得那么快。第五,城镇青年劳动力减少影响分母。青年失业率的分母是有劳动意愿但找不到工作的16~24岁劳动年龄人口。德邦证券芦哲团队认为,2023年3月的青年失业人口为632万人,假设2023年的青年劳动力与2020年同期相同,对应的青年失业率应该从2020年3月的12.8%提高到2023年3月的16.2%,但实际的调查失业率为19.6%。所以,分子端失业人口的增加只能解释当前青年失业率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来自分母端,即城镇青年劳动力的减少。城镇青年劳动力的减少并非人口绝对值的下降,而更可能是大学扩招以及部分群体因就业形势恶化而暂时退出劳动市场导致的。第六,进出口的影响。一方面是疫情期间,外贸订单在疫情防控好的国家轮动,随着欧美国家及其贸易伙伴国走出疫情,阶段性流入中国的订单再次流出;另一方面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中低端产业链的外移,包括外资和中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外迁至墨西哥、印度、越南等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家;第三方面的原因是全球的经济衰退风险,需求端不景气。国金证券赵伟团队指出,一季度制造业从业人员数较去年同期在走弱,纺织服装服饰、皮革毛皮、文体娱用品等出口依赖度较高、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弱于以往同期。第七,严监管的非合意冲击。智联招聘岗位需求数据显示,互联网、房地产、教培为2021年应届生提供了56%的岗位。但过去两年,互联网、房地产、教培三大校招巨头同时熄火,大量高附加值岗位流失,估计影响的就业规模达百万级。互联网大厂,2022年秋招多家头部企业校招规模腰斩,个别企业甚至停招。“双减”前,教培行业每年吸纳的应届生量级可达70~80万人。双减后,头部教培企业的招聘计划从几千人锐减到百人级。2021年初,教培行业招聘/求职比近20,2022年3月,教培招聘/求职比陡然破1,出现供大于求的格局。据前程无忧发布的北京教培行业招聘行情报告,2023年3~4月,北京教培行业有复苏迹象,有效岗位发布数量分别环比增长13.5%、16.2%,但复苏仅出现在北京。其他一线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并没有出现“强劲”的增长,增幅均不超过5%。但是,2023年3月,北京教培公司职位数与投递人数比约1:25,平均25个人竞争一个职位,异常激烈。其中,2023届毕业生占求职者约六成。和教培相似,地产业同样在规模持续扩张、企业跑马圈地后经历了“强监管”下的“急收缩”。2021年下半年至今,受市场和信贷调控等多方面影响,缩编和裁员席卷房地产行业。猎聘大数据中,2023届秋招期间,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工程行业新发应届生职位占比仅5.10%,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半。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房地产、教培,吸引的相对是较高学历的就业群体,这部分就业锐减,释放出来的待就业人群向下兼容,可能会加剧其他行业的就业压力。第八,结构性供需错配。首先是文理失衡。未来人才需求向STEM领域(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倾斜几乎是国际共识。但是中国的文理科培养人数存在错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卓贤提供了一个衡量口径:若将工业增加值比重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作为分母,将非文科专业在校生占所有学生的比重作为分子,中国的数值是1.2,美国是2.1,德国1.8、日本1.4。当然,对理工科毕业生来说,高附加值岗位对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跨学科背景要求持续提升,若无过硬实力,也难以找到心仪岗位。其次是学科错配。管理学、心理学、新闻传播等专业因为不考数学,而吸引大量考生。但在市场端,管理学和新闻传播对口的就业岗位早已饱和。以新闻传播为例,据智联数据,从2021年二季度到2022年二季度,记者/采编求人指数从0.55下降到0.07,意味着每100名求职者,仅对应7个岗位需求,是就业景气度最差的职业。而心理学的市场需求尚未真正起势,且学校的“教”与市场的“用”存在脱节。最后是高质量职业教育不足。一方面是社会现实为职业教育提供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制造业,由此带来的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性社会观念——“能读大学,就不读职校”。即使读了职校,大部分学生也瞄准“升本”,回避技能提升。另一方面是在单一的考评体系下,大量职业学校更重视能给学校带来切实资源倾斜的各种奖项,集中职校的所有资源,专门针对性地突击拿奖,更重视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国家级课程,而脱离区域产业实际需求。另外,与德国等国家相比,中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依然有较大差距。当然,原因很复杂。这就共同导致,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存在人才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错配。应对措施及存在的问题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相对于整体劳动力的高失业率,一方面意味着一个社会出现了人力资本的浪费,中长期来看,不利于新技术的应用、产业创新转型和经济效益提升;另一方面,社会中最有活力的大学生群体所产生的焦虑、失望和迷茫的情绪经社交媒体传播后,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更为关键的是,如果就业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以及专业技能随毕业时间的延长而边际降低,待业大学生在整个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可能会边际下降,由此带来人力资本积累的代际变化,拉大收入差距,成为社会问题。针对青年群体就业困难,政府高度重视,已经多措并举出台了不少应对措施。常见的包括研究生扩招、公务员岗位倾斜、设立政策性岗位等。必须得说,这些政策都非常有必要,见效也很快。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需要提前预案。第一,研究生扩招。如前所述,由于教育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所以研究生扩招,虽然压降了短期的失业率,但如果不改革教育培养模式,就业问题只是被推后了,而实际上并没有被解决。还会带来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历贬值的问题,由此产生学历上的“棘轮效应”,即为了求职,不得不选择升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人力浪费。第二,政策性岗位倾斜。需要明确的常识是,政府部门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多方数据显示,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比例并不低。1个财政全额负担的就业岗位,一年成本为10万元左右。新增公共部门岗位,一则会加大财政的负担,二则未来存在退出问题。至少目前,公务员还被认为是传统的“铁饭碗”,缺乏退出机制。国有企业扩招,也存在效率问题和退出问题。通过政策性倾斜带来的公共部门人力增加,实际上还隐含着社会公平问题。另外,在宏观经济下行、地方财政困难多项掣肘下,单独靠强体制化的促就业手段,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或许也即将“达峰”。最根本、最核心的,也是后遗症最少的“稳就业”措施,是“稳经济”,尤其是稳民营企业。
2023-08-16 10:12:201

1、( )“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错,规范分析错,高到一定程度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作用,劳动供给曲线弯向反方向错,剥削不觉得是老马才爱说的么错,哪有那么准的时候对,短期是否营业就看能否弥补可变成本错,只记最终产品或者算各产品间增加额错,有工作意愿的对,可以算高度相关错,约10年的周期错,自发消费是收入为零时的消费,即截距项,边际消费倾向是斜率,收入是坐标,没什么关系错,反了错,部分可调整错,此时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只能说再生产一单位商品利润为零对,没什么好解释的错,只有完全竞争才这样错,核算里都属于投资错,管制情况下就没有,可以表现为短缺、限购、排队等等错,没什么好解释的错,均衡点未必在充分就业处,但长期来看会向充分就业处回归对,重复题
2023-08-16 10:12:451

急求!!!!!!!!!!!!!!!!!!!!!

7解:(1)就业人数加失业人数为劳动力人数,故劳动力人数为: 1.2+0.1=1.3(亿) (2)劳动力占可工作年龄人口数的百分比为劳动力参与率,故劳动力参与率为:1.3/1.9=68.4% (3)官方统计的失业率为:失业者(不包括泄气而放弃寻找工作的工人)占劳动力的百分比,故失业率为:0.1/1.9=5.26% (4)如果把气馁而放弃工作的人算作失业者,则失业率为: (0.1+0.15)/1.9=13.15%
2023-08-16 10:13:041

为什么中国的GDP要保持高速增长?

GDP的低速增长或者负增长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害。首先是经济负增长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根据奥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而如果失业率上升,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只有经济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才能保证每年的就业人口。再次,只有GPD的高速增长才能不断的提高我们生活水平,经济的低速增长或者负增长会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得不得提高,甚至下降。
2023-08-16 10:1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