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ira
-
一、首先计算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注意有下脚料出现时请计算合理的系数(即材料利用率或损耗率),特别注意现实价格。严格计算制造过程中每道工序的工时费用(即工时成本),另外附加的能源费用。
统筹企业管理费用。估算产品的销售费用和服务费用。这是比较细致的算法。如果是提前预算,则要有相关的技术,和经验,由成本预算工程师来完成。
二、成本计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归集生产费用,以便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
例如,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只要求按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稳定之为品种法。
又如,在单件小批多步骤的生产情况下,由于生产是按照客户的订单以及企业组织的生产批别组织生产,因此,产品成本就应该按照订单或生产批别进行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就称之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往往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计算方法称之为分步法。
扩展资料:
核算方法
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 gitcloud
-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
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贷: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
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贷:应付职工薪酬
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
二、制造成本的注意要点
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注意要点如下:
⒈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
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
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
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
三、制造成本检查方法
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进行纳税检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检查,这样既能降低检查工作量,又能确保检查质量。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或指挥进行购货、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⒈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
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凭证,以种类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凭证,作为会计处理依据。
⒉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
⒊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
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
⒌定期资产盘点制度。
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
第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
第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豆豆staR
-
你好,制造业的成本核算相对复杂一点,具体的成本方法核算需要结合你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但是大致的核算流程都差不多。
首先帮你对会计科目属性进行一个简单的释义和分类:1、原材料:是指为生产最终产品的直接材料;2、制造费用:是指为生产最终产品过程中产生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有一些企业将工人工资算入直接人工当中)所发生的费用。3、在产品:指上述1、2项已发生,但尚未制造出最终产品前的成本过渡科目;4、库存商品:即产成品。
核算步骤:
原材领用时: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00
生产成本-B产品 100
贷:原材料200
发生员工工资时,可按照产品产量或是岗位人员配置、等方法进行分配(企业自行决定)
借:制造费用-A产品80
制造费用-B产品 6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40
发生水电费、维修费等费用,可按照产品产量或是岗位人员配置等方法进行分配(企业自行决定)
借:制造费用-A产品200
制造费用-B产品140
贷:银行存款 340
月末结转制造费用时: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80
生产成本-B产品 200
贷:制造费用-A产品280
制造费用-B产品 200
月末结转生产成本,假设A产品全部制成、B产品中80%制成完工,20%未完工
借:库存商品-A产品 380
库存商品-B产品240(300×80%)
在产品-B产品 60(300×20%)
贷:生产成本-A产品380
生产成本-B产品300
月末在产品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
下月按照实际生产工艺的需要,对未完工的产品进行继续生产时所产生的原材料领用、期间费用、工资等等投入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计算后,对最终的产成品进行结转,即:借:库存商品 贷:在产品、生产成本。
实现销售时:按照销售数量对应的进行库存商品的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以上便是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仅供参考,总之你需要结合你们企业核算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最终的核算方法,以上拙见如有不妥请多见谅。
- 桃桃
-
成本会计主要做成本归集,确定进p/l的那个数字是对的。但是每个单位归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原理就是,你做了产品a,b,c,花费了100块去做,这个100块有rm,有dl,还有utility等等,你要把这个100块,分配到每个产品头上。如果有个rm,就似乎为了做a买的,那么采购成本肯定算a的,但是有个工人,他又做a又做b了,要算的精确就要看他的工时,每天8小时,是做了4小时a,4小时b吗。现在 一般这种归集都是系统自己分配的。但是很容易出错,主要就是因为仓库和生产的人,不懂得财务。她们key数字太随意,我现在的单位,被我看到过很多低级错误。
但是作为一个成本会计,我肯定没法一笔笔去对(如果业务大的话)系统分配的对不对,那么我怎么检验呢。这个又要看具体产品。如果产品是很标准化的,这个太容易了。做一个a,就应该花50-51块钱,我归集出来100块,嘎么肯定是哪里错了,倒回去查。如果不是标准产品,就跟技术部有关了。因为之前技术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肯定出过图纸,估算过大概的毛利和成本的。就参照这个做。
还有很多成本要check工单,定期update标准成本,还要跟仓库沟通。因为如果仓库的库存错了,成本就肯定错了。当然单批东西有点小错,比如由于领料的估计和前人估计的不一样导致进成本的数字有小差异,这个是容忍的(主要是一些产品比较大的企业,比如一些钢铁加工,生产部无法精确测量领料,误差是正常的),不过如果月度直接看到fluctuation很大,那么肯定要查查原因了,不然年底审计肯定是要查的
还有WIP的归集也水很深。可以很细也可以很粗。如果这部分做的有问题,很可能日积月累会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巨大的loss。当然,也不该是莫名其妙拉,应该是会计和生产共同的责任。
所以制造业的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位置,毫不讳言的说,比g/l重要很多。不过我看到一些公司g/l就是成本。
- 北营
-
麻烦给我也发一份吧,多谢!
邮箱2411876349@qq.com
- 肖振
-
给你发了资料
- u投在线
-
机械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林雪峰2012/09/21
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应用管理会计知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和准确地核算出产品的成本,就能够为企业的产品定价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基础资料。产品的成本大体上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下我们就讨论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在容易计算和切合实际的前提下,应当将能够计算成为直接成本的内容计算到直接成本中,这样就会更加符合成本核算的原则,产品成本更加准确。直接成本的内容可以包括:产品的直接使用物料费用、设计费用、生产费用、运输费、安装调试费、售后费用,以下分别说明:第一、直接物料费用。包括:1)外购机械配件费用,如减速机、液压站、轴承、风机等;2)外购电气元件,如PLC、CPU、空气开关、光电开关、伺服电机等;3)加工零件费用,如轴类、板类、齿轮、链轮、机架等,机械企业如果不直接加工零件的话,外协加工工厂的加工价格就是加工件的直接费用,若机械企业直接加工零件,则要根据加工车间的厂房、设备、辅助设备、工具、刀具、夹具、辅助物料、人工费、水电费、热处理费、表面处理费、搬运费和零件直接材料费等进行费用计算;4)辅材/五金件费用,如电线、油漆、螺栓、垫圈、卡簧等。第二、运输费用,运输费用包括装卸费用和运输费用。第三、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包括可以容易计算的销售人员、设计人员、装配人员等相关的员工工资和福利开支。第四、安装调试费用,包括安装调试和保养期内人员的出差费用和维修费用;第五、产品的增值税。
计算直接成本可以选用ERP软件,但在选用软前,企业必须建立直接输入费用的共享资料平台,让各部门能够及时和准确地将相关资料录入,建立相应的流程,并让各部门人员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无论是企业自己编制表格或是ERP软件都能够及时导出相关的汇总数据,再可以由财务部门等专责部门负责管理相关数据,这样产品制造完毕,产品的直接成本的主要内容已经可以计算,再跟踪产品出厂后的相关费用数据,相关费用数据汇集后则为产品的全部的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包括:1)厂房、设备、办公场所折旧费用;2)水电费用;3)人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4)销售费用,包括业务费用、差旅费用;5)车辆/办公费用;6)其它费用。间接成本一定要与直接费用严格划清,避免重复计算,间接成本必须由财务会计人员输出。
成本核算中的难题是如何将间接成本摊分在产品中。在批量生产产品中,各类产品的利润率相近时,,这个问题并不难,但当产品的利润率相差较大,确定摊分方法就非常重要。最简单的方法是按产品的售价来摊分,如企业的间接费用约为1000万元,企业的年度平均销售额为4000万元,产品的间接成本占产品售价的25%,若产品的直接成本为100万元,间接成本则为25万元,产品的总成本为100万元+25万元=125万元,当产品售售价为200万元时,产品的税后利润为75万元,利润率为75万元/200万元=37.5%,但这个方法是不够准确的,尤其遇到要精确定价进行竞争的产品时,不能用这种方法。
我们要精确地摊分间接成本,首先,企业要将能够计算在产品直接成本上的支出计算在直接成本上,例如,企业的传统产品基本上是不用投入设计人员,设计人员的费用则可以计算在新产品上,这样传统产品的成本就不会人为地提高了,企业就可以降低传统产品售价去参与市场竞争了;其次,我们在分清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后,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各类产品占用的间接成本比例,例如,传统产品占用的厂房为2/3,设备占用3/4等,这样就可以较准确地划分了;最后,我们就对不能再分的间接成本按间接成本与直接成本比例来摊分,如企业间接成本为1000万元,直接成本为1500万元,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比为1500万元/1000万元=1.5,若某产品直接成本为150万元,产品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为150万元+100万元=250万元,产品售价为300万元,利润率为:50万元/300万元=16.7%。这样我们就可以精确地进行成本的核算工作,但这项工作往往不能交给没有生产管理经验会计人员去完成,要交给有经验的成本会计人员或由生产管理员与会计员联合完成。
成本控制。我们应当将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数据交给销售、设计、采购、生产、人力资源、行政等相关部门,由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确定控制成本的方法,内容包括:1)销售部门通过使用有效和相对节省的销售渠道、宣传方法来销售和推广产品;2)设计上控制成本,设计人员根据产品结构原理、选材和选用配件,确定在保证质量和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简化结构,选用性价比合理配件去控制成本;3)生产部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人员素质等方法来控制成本;4)采购部门通过选取价格合理供应商,选用性价比合理的配件,与供应商协作改进,改进物流等方法来控制成本;5)人力资源部门通过确定合理的薪资制度,合理地使用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等方式来满足企业的岗位人员要求,避免劳动力成本过高,同时确保员工稳定,避免员工过多流失造成无法满足企业岗位要求,造成过高的培训开支的问题,企业要争取本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能够达到行业的高位水平,吸引优秀的员工进入企业,凝聚优秀的员工为企业服务,创造真正的低支出高效率的管理模式;6)行政部门研究车辆开支、办公开支等各类开支的合理性,检讨开支是否有失控,在不影响企业运作和员工福利的情况下,检讨是否有更合理的方法减少支出。
在成本控制方面,我们要依据成本核算的相关数据,要让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积极参与,在保证全体员工享受到合理薪资福利的前提下,在能够满足顾客需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节省,消除设计、采购、物流、生产、人力资源、行政、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的浪费,这是属于精益管理的内容,要实行持续改善的原则,该项工作做好了,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但请不要盲目压缩成本,乱砍费用支出,否则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