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可科科
-
和持续经营对应的是清算假设。如果在清算假设下编制财务报表,报表编辑人员需要随时知道所有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或者是折算现值),因为在清算假设下,需要随时准备“所有资产按公允价值变现”,公司可能随时被清算。在这样的假设下,报表编辑人员往往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还有可能“舍本逐末”,过分花精力在一些细小的项目上而客观上忽视重要项目,可能使报表编制不符合“重要性”的原则。
而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我们就可以舍弃一些不重要的工作而关注于重要的项目,也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持续经营的假设对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也会暗含一个假设:“币值不变”。但是事实上货币价值不可能不变。这也是财务报表所不能反应的客观事实,是财务报表的缺陷之一。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好运!
相关推荐
什么是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就是连续不断的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拥有的资产应按预定的目标耗用、出售、转让、折旧等,企业所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划如期偿还。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考虑停业、破产、清算或大规模削减业务等因素,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2023-08-21 03:43:141
什么是持续经营
问题一:持续经营是指什么? 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 问题二:持续经营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持续经营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即取得的资产可以按原定的用途使用,固定资产的价值要在其使用年限内通过折旧转为费用;负债可以到期才予以清偿;对于跨期的收入和支出,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其归属期,以便正确计算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持续以经营假设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解决了资产的分类,计价以及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 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问题三: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四: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五:什么是持续经营的价值? 持续经营价值(Going Concern Value) 持续经营价值是指在 持续经营 条件下 公司 的 价值 。 持续经营价值假设现有 资产 将被用于产生未来 现金流 并且不会被出卖 。 投资者 考虑持续经营价值,并将它与 生产 终止时的资产价值对比。 如果持续经营价值超过生产终止时的价值,那么进行 经营 是有意义的 。 记得采纳啊 问题六: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Going Concern持续经营指一家公司拥有继续经营所需的资源。若公司不持续经营,即已经破产。 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期货从业准入性质的入门考试,是全国性的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受中国证监会监督指导,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考务工作由ATA公司具体承办。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目的。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为了使国内相关人员通过对期货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期货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期货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期货市场原理及其运作过程,了解期货市场的基本业务、参与期货交易的基本方法与程序、期货交易的策略和技巧;通过对期货法律与监管制度的学习,使其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期货市场的基础法律知识、主要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等,增强其法律观念、守法合规和自律意识,从而提高其执业水平。依照《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中国期货业协会负责组织从业资格考试。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七:持续经营的意思是什么?含义是什么,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含义: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2.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 明确了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基础。例如: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3.说明: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问题八:持续经营怎么解释呢?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问题九: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那持续经营的前提是什么? 会计的四个假设,首先是要有会计主体 然后才有持续经营 所以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的前提。 有了持续经营,才有会计分期,所以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 问题十:持续经营能力的含义是什么?与持续经营假设有什么区别?急!!! 持续经营能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继续经营,包括人力、财务、物力等各项资源; 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是假设企业能够持续经营,而采用的会计政策。如果已经能够确定企业不能够持续经营,那么经采用另一套财务核算办法(高级财务会计中有基于非持续经营的财务会计核算)。 目前,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基于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作出的规定,不适用于非持续经营的企业。2023-08-21 03:43:241
持续经营是什么
问题一:持续经营是指什么? 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 问题二: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三:会计的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 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 一、从正面看:假设企业持续经营,投资者才能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会计人员可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二、从反面看:如果很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就说明不适用持续经营原则。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此时的企业如果装修房屋之类的费用,就可能不适宜资本化,并且按照财税规定比如房屋建筑按照不短于20年计提折旧。 问题四: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五: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Going Concern持续经营指一家公司拥有继续经营所需的资源。若公司不持续经营,即已经破产。 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期货从业准入性质的入门考试,是全国性的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受中国证监会监督指导,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考务工作由ATA公司具体承办。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目的。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为了使国内相关人员通过对期货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期货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期货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期货市场原理及其运作过程,了解期货市场的基本业务、参与期货交易的基本方法与程序、期货交易的策略和技巧;通过对期货法律与监管制度的学习,使其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期货市场的基础法律知识、主要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等,增强其法律观念、守法合规和自律意识,从而提高其执业水平。依照《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中国期货业协会负责组织从业资格考试。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问题六:持续经营的意思是什么?含义是什么,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含义: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2.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 明确了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基础。例如: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3.说明: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问题七:什么是持续经营的价值? 持续经营价值(Going Concern Value) 持续经营价值是指在 持续经营 条件下 公司 的 价值 。 持续经营价值假设现有 资产 将被用于产生未来 现金流 并且不会被出卖 。 投资者 考虑持续经营价值,并将它与 生产 终止时的资产价值对比。 如果持续经营价值超过生产终止时的价值,那么进行 经营 是有意义的 。 记得采纳啊 问题八:新三板挂牌上市条件中的持续经营能力是什么意思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条件适用基本标准指引(试行)》第二款持续经营能力的相关规定,申请挂牌公司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被认定其不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一)未能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内形成与同期业务相关的持续营运记录; (二)报告期连续亏损且业务发展受产业政策限制; (三)报告期期末净资产额为负数; (四)存在其他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或情况。 问题九:持续经营怎么解释呢?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问题十:个体工商户持续经营证明是什么 按正常来说个体户加入个体经营者协会是采取自愿的原则,但有的地方则与年检时一并要求,虽未强制,但协会是工商局成立的非营利的团体,是由工商局管理的性质,如果不入会可能办理一些工商方面的事情就不如入会的会员好办些,但交了会费成为会员之后一般也未有其它特殊明显的好处。按正常来说个体户加入个体经营者协会是采取自愿的原则,但有的地方则与年检时一并要求,虽未强制,但协会是工商局成立的非营利的团体,是由工商局管理的性质,如果不入会可能办理一些工商方面的事情就不如入会的会员好办些,但交了会费成为会员之后一般也未有其它特殊明显的好处。2023-08-21 03:43:331
什么是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所谓持续经营,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会计分期:一方面,持续经营假设并入会计分期假设不会对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影响。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采用历史成本而非清算成本来确认计量各项资产要素,所有资产也将按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报告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建立在会计期间假设基础上,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也未尝不可,并且是现实的选择。会计期间不只包含了"本期"的含义,还有"下期、以后各期"的含义。最具说服力的是,以前所称资产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摊销,实际上却是以会计期间为基础。如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15年,它并不是以企业仅持续经营15年为基础,而是以15个会计期间为基础。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会计分期本来就早于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的出现只不过导致了会计分期的缩短和定期化,如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持续经营不再存在,而对会计分期的回归运用仍然可行;而且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风险日益增大,随时可能被清算和终止,故而关注每一会计期间同样是必要和明智的。因此,如果绝大多数会计期间按既定目标发展,可以认为持续经营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多数会计期间业绩不佳,企业的持续经营是难以成立的。与其由不确定的持续经营推导出会计期间,不如由可以确定的会计期间演绎持续经营。2023-08-21 03:43:594
什么是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顾名思义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2023-08-21 03:44:073
什么是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或者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的持续下去,而不间断其活动。 在此基础上,企业所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企业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 根据这一假设,企业的资产才会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才会选定以原始成本来计价; 根据这一假设,在收集和处理经济信息时所使用的会计程序才得以保持稳定,在持续的基础上恰当地记载和陈报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提供可以信赖的数据。 当某一会计主体已不能履行它所承担的各项义务时,也允许不采用持续经营这一假设而另作合理的会计处理。2023-08-21 03:44:161
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呢?
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一、从正面看:假设企业持续经营,投资者才能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会计人员可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二、从反面看:如果很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就说明不适用持续经营原则。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此时的企业如果装修房屋之类的费用,就可能不适宜资本化,并且按照财税规定比如房屋建筑按照不短于20年计提折旧。2023-08-21 03:44:262
什么是持续经营??
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应当对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估计。如果已决定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或者已确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则不应再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如果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产生重大怀疑时,则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不确定因素。如果会计报表不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则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此应当首先予以披露,并进一步披露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企业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的原因。财务报表编制的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成本-费用2023-08-21 03:44:331
持续经营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础
持续经营是建立在会计主体的基础上的。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拥有的资产应按预定的目标耗用、出售、转让、折旧等,企业所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划如期偿还。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一方面,持续经营假设并入会计分期假设不会对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会计分期本来就早于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的出现只不过导致了会计分期的缩短和定期化。会计假设介绍:会计假设这一名词,在1922年佩顿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最早是1961年美国的坎宁在《会计的基本假设》中进行的论述,他把会计基本假设看成是会计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前提或基本假设,是比会计原则上更为基础和理论性的概念。它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而是客观实践的产物,是有客观依据的,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无须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即会计基本假设,是指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和某些不确定的因素,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或趋势所做的合乎情理的判断。会计假设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明确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会计原则的基础,也是进行会计实务的必要条件,所以又叫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前提。2023-08-21 03:44:521
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持续经营,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 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拥有的资产应按预定的目标耗用、出售、转让、折旧等,企业所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划如期偿还。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 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 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2023-08-21 03:45:182
您好!持续经营的意思?麻烦您用现代的文字语言简介,谢谢!
持续经营是指假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而将按照它既定的目标继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1 基本概念 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 Going Concern: The business entity will to continue to operate indefinitely. 所谓持续经营,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遇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 2 详细介绍 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拥有的资产应按预定的目标耗用、出售、转让、折旧等,企业所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划如期偿还。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以为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 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 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亲,求采纳哦2023-08-21 03:45:251
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会计主体不会因为进行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高顿祝您生活愉快!2023-08-21 03:45:351
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呢?
您好!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所谓持续经营,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拥有的资产应按预定的目标耗用、出售、转让、折旧等,企业所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划如期偿还。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1.债务违约,包括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以及存在大额的逾期未缴税金。被审计单位若存在上述违约情况,将可能引致债权人的债务清偿诉讼或国家税务机关的强制追缴措施。在此情况下,如果被审计单位无法偿还,有可能导致破产倒闭。无法继续履行2.无法继续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银行往往在借款合同中订有诸如流动资金保持量、资本支出的限制等条款。一旦被审计单位无法履行这些条款,银行为保全其债权,就有可能要求被审计单位提前偿还借款,从而导致被审计单位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3.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经营性亏损可能是由于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也可能是行业整体不景气造成的。巨额亏损意味着被审计单位丧失盈利能力,并导致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4.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在这种情况下,被审计单位长期面临巨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如果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将陷入财务困境。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5.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被审计单位无法获得供应商正常商业信用,这意味着无法通过赊购取得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原材料或其他物资,现金偿付压力巨大。一旦被审计单位资金短缺,生产经营就有可能中断。6.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或进行必要投资所需资金。被审计单位无法获得必需的资金,则没有能力在盈利前景良好的项目上进行投资并获取未来收益。当现有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时,将直接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资不抵债7.资不抵债。资不抵债有可能使被审计单位在短时间内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发债务危机。8.营运资金出现负数。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营运资金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数,这表明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流量可能不能有效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从而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等级,最终可能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导致破产。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9.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如果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上市公司将无力实施能够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长的项目,从而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10.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且未进行处理。重要子公司通常是母公司的主要业绩来源,对母公司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这不仅使母公司对其长期股权投资无法收回,而且可能导致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11.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这表明被审计单位资产质量恶化,资产变现能力差,可用于偿债的资产变现净值大幅减少。12.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巨额对外担保,这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可能面临重大的债务清偿连带责任或其他偿付责任。一旦这些或有负债转化为实际损失,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被审计单位在经营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1.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通常,关键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在被审计单位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则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从而使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2.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将停产或转产。例如,某农药生产企业的主导产品为高毒农药,根据国家禁止、限制部分高毒农药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产业政策,企业将面临被强制淘汰的政策风险,从而导致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3.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如果被审计单位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表明其在销售、经营和采购方面将面临极大困境,从而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4.人力资源或重要原材料短缺。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高度依赖于科技研发人员、技术熟练工人、重要原材料等,如软件开发公司从事软件设计的关键人员。如果企业缺乏这些对持续经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资源,将可能无法持续经营。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来达到快速扩张、提高利润的目的。如果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与规模的快速扩张不相适应,或是对并购企业缺乏管理经验,未实施有效的监控,这很可能使公司整体管理陷入瘫痪,从而导致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被审计单位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1.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被审计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则有可能被有关部门撤销或责令关闭,或被处以较大数额的罚款,这将导致被审计单位无法持续经营或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2.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有些企业由于其生产特性,在生产周期的一段时间内出现停工、停产是正常的。例如,北方某些乳品加工企业因没有足够的鲜奶可供加工生产乳制品,于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停产。但如果企业因其生产卫生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细菌含量超出国家标准数倍,被有关部门责令停产整改,则属于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因异常原因导致的停工、停产,可能将影响其持续经营。3.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变化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例如,被审计单位的利润和现金流量主要来自于对境外子公司的投资而分得的红利。如果子公司所在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被审计单位能否收到红利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将影响其持续经营。4.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且无意继续经营。在被审计单位营业期限届满后,如果股东不准备继续经营,被审计单位将被清算从而无法持续经营。5.投资者未履行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例如,因外方股东未能按章程规定的期限出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拟撤销对该外商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这将导致其无法持续经营。6.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遭受严重损失。不可抗力因素超出了企业可控制和预测的范围,如战争、恐怖活动等,企业可能因此无法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导致无法持续经营。此外,企业股东之间产生纠纷、股权转让频繁等情形,可能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业绩达不到股东的预期,从而导致股东对企业失去信心。在此情况下,企业有可能被清算,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谢谢阅读!2023-08-21 03:45:432
何谓持续经营,它在会计核算中起什么作用?
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一、从正面看:假设企业持续经营,投资者才能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会计人员可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二、从反面看:如果很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就说明不适用持续经营原则。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此时的企业如果装修房屋之类的费用,就可能不适宜资本化,并且按照财税规定比如房屋建筑按照不短于20年计提折旧。2023-08-21 03:45:531
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高顿祝您生活愉快!2023-08-21 03:46:021
持续经营的风险分析
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1.债务违约,包括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以及存在大额的逾期未缴税金。被审计单位若存在上述违约情况,将可能引致债权人的债务清偿诉讼或国家税务机关的强制追缴措施。在此情况下,如果被审计单位无法偿还,有可能导致破产倒闭。无法继续履行2.无法继续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银行往往在借款合同中订有诸如流动资金保持量、资本支出的限制等条款。一旦被审计单位无法履行这些条款,银行为保全其债权,就有可能要求被审计单位提前偿还借款,从而导致被审计单位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3.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经营性亏损可能是由于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也可能是行业整体不景气造成的。巨额亏损意味着被审计单位丧失盈利能力,并导致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4.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在这种情况下,被审计单位长期面临巨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如果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将陷入财务困境。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5.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被审计单位无法获得供应商正常商业信用,这意味着无法通过赊购取得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原材料或其他物资,现金偿付压力巨大。一旦被审计单位资金短缺,生产经营就有可能中断。6.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或进行必要投资所需资金。被审计单位无法获得必需的资金,则没有能力在盈利前景良好的项目上进行投资并获取未来收益。当现有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时,将直接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资不抵债7.资不抵债。资不抵债有可能使被审计单位在短时间内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发债务危机。8.营运资金出现负数。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营运资金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数,这表明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流量可能不能有效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从而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等级,最终可能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导致破产。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9.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如果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上市公司将无力实施能够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长的项目,从而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10.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且未进行处理。重要子公司通常是母公司的主要业绩来源,对母公司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这不仅使母公司对其长期股权投资无法收回,而且可能导致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11.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这表明被审计单位资产质量恶化,资产变现能力差,可用于偿债的资产变现净值大幅减少。12.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巨额对外担保,这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可能面临重大的债务清偿连带责任或其他偿付责任。一旦这些或有负债转化为实际损失,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 被审计单位在经营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1.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通常,关键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在被审计单位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则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从而使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2.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将停产或转产。例如,某农药生产企业的主导产品为高毒农药,根据国家禁止、限制部分高毒农药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产业政策,企业将面临被强制淘汰的政策风险,从而导致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3.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如果被审计单位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表明其在销售、经营和采购方面将面临极大困境,从而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4.人力资源或重要原材料短缺。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高度依赖于科技研发人员、技术熟练工人、重要原材料等,如软件开发公司从事软件设计的关键人员。如果企业缺乏这些对持续经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资源,将可能无法持续经营。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来达到快速扩张、提高利润的目的。如果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与规模的快速扩张不相适应,或是对并购企业缺乏管理经验,未实施有效的监控,这很可能使公司整体管理陷入瘫痪,从而导致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被审计单位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1.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被审计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则有可能被有关部门撤销或责令关闭,或被处以较大数额的罚款,这将导致被审计单位无法持续经营或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2.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有些企业由于其生产特性,在生产周期的一段时间内出现停工、停产是正常的。例如,北方某些乳品加工企业因没有足够的鲜奶可供加工生产乳制品,于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停产。但如果企业因其生产卫生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细菌含量超出国家标准数倍,被有关部门责令停产整改,则属于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因异常原因导致的停工、停产,可能将影响其持续经营。3.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变化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例如,被审计单位的利润和现金流量主要来自于对境外子公司的投资而分得的红利。如果子公司所在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被审计单位能否收到红利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将影响其持续经营。4.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且无意继续经营。在被审计单位营业期限届满后,如果股东不准备继续经营,被审计单位将被清算从而无法持续经营。5.投资者未履行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例如,因外方股东未能按章程规定的期限出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拟撤销对该外商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这将导致其无法持续经营。6.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遭受严重损失。不可抗力因素超出了企业可控制和预测的范围,如战争、恐怖活动等,企业可能因此无法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导致无法持续经营。此外,企业股东之间产生纠纷、股权转让频繁等情形,可能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业绩达不到股东的预期,从而导致股东对企业失去信心。在此情况下,企业有可能被清算,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23-08-21 03:46:381
为什么持续经营改成了持续运行
为什么持续经营改成了持续运行关于这个问题有以下原因1.持续经营的含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2.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明确了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基础。例如: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发挥作用,如果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2023-08-21 03:46:531
企业改变经营性质或规模是否符合持续经营假设
企业改变经营性质或规模符合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这里的"反证"指那些表明企业的经营将在可以预计的时刻结束,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满、企业资不抵债而濒临破产清算。之所以要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做出假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缺乏这项假设,会计核算的许多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将不能够应用。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和处于清算状态时所采纳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如对固定资产在持续经营下可以采纳实际成本法,而在清算状态下则只能够采取公允价值如市价、评估价值等;对于持续经营下在财务报表中存在的一些本期支出,但收益期间延伸至以后各期间的预付性费用,如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在清算状态的财务报表中将不复存在,主要是因为它们并不代表任何的支付能力。2023-08-21 03:47:141
为什么会计确认要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
会计确认要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原因如下:2023-08-21 03:47:231
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核算的什么
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持续经营、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是会计假设的四个方面。1.会计主体:它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称为会计实体和会计个体。它约定了空间范围,仅反映监督会计主体本身的各项经营活动。 2、持续经营:它是指企业或者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不会进行清算。 3、会计分期:它是指人为划分而成的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它约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范围。 4、货币计量:它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某种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2023-08-21 03:47:521
如何判断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企业所处行业是否属于国家政策允许、扶持、鼓励的行业;是否存在行业周期性风险;行业竞争主要存在的其他外部风险。 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及稳定性;是否存在利用私人职权优势损害公司利益的动机和风险;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 是否取得经营发展的必要资质;是否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且该技术尚在保护期内;是否具有必要的土地、厂房、设备、权属是否清晰;是否具有核心团队;对上下游客户是否具有依赖性;是否具有独立的渠道。 是否具有充足的现金流;是否具备健全的内控制度;企业的经营收益是否稳定增长;企业对于研发等成本投入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否与收入、规模相匹配。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可替代性;产品及服务的品种结构。 重大诉讼仲裁,是否存在重大诉讼、仲裁。 纳税,对税收优惠政策、才能补贴的依赖性。2023-08-21 03:48:011
[单选题] 持续经营从( )上对会计核算进行了有效界定
[单选题] 持续经营从( )上对会计核算进行了有效界定 这题应该为B。 记得这题我在考呀呀网站上做过的,会计主体是从空间上对于会计核算范围进行了界定,而持续经营是从时间上对于会计核算进行了界定。 持续经营从什么上对会计核算进行了有效界定 持续经营从时间上对会计核算进行了有效界定 持续经营是从什么上对会计核算进行了有效界定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是从时间上对会计核算进行了有效的界定。 会计主体是以什么对会计核算范围进行了有效界定? 会计主体是从空间方面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范围进行了有效界定,因为会计主体指的就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这句话正确吗? 错的,货币计量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单选题] ( )是对会计物件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物件的具体化 这题应该为A。 记得这题我在考呀呀网站上做过的,会计要素是对会计物件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物件的具体化! 第一章 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的( ) A. 空间范围 B. 时间范围 B 会计名词解释: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假定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或会计主体的市场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延续下去,因而将按照原定的正常购买意图去使用现有资产,按照原定的偿还条件去偿还债务。 如何进行网上营业的会计核算 和正常的核算差别不大,只是相关的科目什么的不一样。 持续经营是根据什么方针持续经营下去的 持续经营是: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2023-08-21 03:48:101
持续经营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持续经营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即取得的资产可以按原定的用途使用,固定资产的价值要在其使用年限内通过折旧转为费用;负债可以到期才予以清偿;对于跨期的收入和支出,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其归属期,以便正确计算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持续以经营假设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解决了资产的分类,计价以及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2023-08-21 03:48:181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是否正确?
【正确】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2023-08-21 03:48:261
持续经营能力的含义是什么?与持续经营假设有什么区别?急!!!
持续经营能力是企业是否有能力继续经营,包括人力、财务、物力等各项资源;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是假设企业能够持续经营,而采用的会计政策。如果已经能够确定企业不能够持续经营,那么经采用另一套财务核算办法(高级财务会计中有基于非持续经营的财务会计核算)。目前,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基于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作出的规定,不适用于非持续经营的企业。2023-08-21 03:48:361
会计分期与企业持续经营的关系是什么?
您好,因为不是持续经营的,就举绝缓说不清楚什么时间就终止了,不需要分宏模期的。是的,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有效延续。正模[hva.mfef.cn][chy.mfef.cn][rna.uqfv.cn][uws.mfef.cn][cso.spho.cn][lql.mfef.cn][mwd.uqfv.cn][yrt.owjv.cn][xmf.owjv.cn][slx.mfef.cn]2023-08-21 03:48:432
持续经营是什么
持续经营就是连续不断的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拥有的资产应按预定的目标耗用、出售、转让、折旧等,企业所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划如期偿还。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考虑停业、破产、清算或大规模削减业务等因素,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2023-08-21 03:51:381
持续经营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u2002 持续经营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即取得的资产可以按原定的用途使用,固定资产的价值要在其使用年限内通过折旧转为费用;负债可以到期才予以清偿;对于跨期的收入和支出,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其归属期,以便正确计算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持续以经营假设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解决了资产的分类,计价以及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u2002 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2023-08-21 03:51:471
持续经营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高顿祝您生活愉快!2023-08-21 03:51:552
持续经营原则是什么意思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考虑停业、破产、清算或大规模削减业务等因素,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如资产能够按计量基础计算成本,费用能够定期进行分配,负债能够按期偿还,否则正常的核算就无法进行。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2023-08-21 03:52:051
什么是持续经营会计基础?
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应当对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估计。如果已决定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或者已确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则不应再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如果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产生重大怀疑时,则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不确定因素。如果会计报表不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则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此应当首先予以披露,并进一步披露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企业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的原因。2023-08-21 03:52:181
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是什么关系简答
两者关系为: 将持续经营假设纳入会计分期假设。 分析: 无论是从会计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会计环境的现状来看,会计分期假设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假设,它并不从属于持续经营假设,而且换一种角度来看,它甚至能完全替代持续经营假设。故笔者不揣浅陋,试作一大胆改进,将持续经营假设并入会计分期假设,使整个会计假设更简洁、明了。原因如下: 一方面,持续经营假设并入会计分期假设不会对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影响。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采用历史成本而非清算成本来确认计量各项资产要素,所有资产也将按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报告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建立在会计期间假设基础上,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也未尝不可,并且是现实的选择。会计期间不只包含了“本期”的含义,还有“下期、以后各期”的含义。最具说服力的是,以前所称资产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摊销,实际上却是以会计期间为基础。如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15年,它并不是以企业仅持续经营15年为基础,而是以最近15个会计期间为基础。 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会计分期本来就早于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的出现只不过导致了会计分期的缩短和定期化,如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持续经营不再存在,而对会计分期的回归运用仍然可行;而且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风险日益增大,随时可能被清算和终止,故而关注每一会计期间同样是必要和明智的。因此,如果绝大多数会计期间按既定目标发展,可以认为持续经营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多数会计期间业绩不佳,企业的持续经营是难以成立的。与其由不确定的持续经营推导出会计期间,不如由可以确定的会计期间演绎持续经营。2023-08-21 03:52:298
持续经营的含义是什么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的ACCA网课相关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高顿祝您生活愉快!2023-08-21 03:52:451
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为什么相辅相成
一方面,持续经营假设并入会计分期假设不会对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影响。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采用历史成本而非清算成本来确认计量各项资产要素,所有资产也将按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报告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建立在会计期间假设基础上,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也未尝不可,并且是现实的选择。会计期间不只包含了“本期”的含义,还有“下期、以后各期”的含义。最具说服力的是,以前所称资产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摊销,实际上却是以会计期间为基础。如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15年,它并不是以企业仅持续经营15年为基础,而是以最近15个会计期间为基础。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会计分期本来就早于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的出现只不过导致了会计分期的缩短和定期化,如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持续经营不再存在,而对会计分期的回归运用仍然可行;而且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风险日益增大,随时可能被清算和终止,故而关注每一会计期间同样是必要和明智的。因此,如果绝大多数会计期间按既定目标发展,可以认为持续经营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多数会计期间业绩不佳,企业的持续经营是难以成立的。与其由不确定的持续经营推导出会计期间,不如由可以确定的会计期间演绎持续经营。2023-08-21 03:52:541
持续经营假设的会计报表有何要求?
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应当对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估计。如果已决定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或者已确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则不应再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如果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产生重大怀疑时,则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不确定因素。如果会计报表不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则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此应当首先予以披露,并进一步披露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企业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的原因。财务报表编制的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成本-费用2023-08-21 03:53:021
建立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条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明确执业责任,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第三条 本准则所称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 第四条 在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以及评价其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2023-08-21 03:53:211
长期停业整顿能不能使用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上的持续经营假设: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定义为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持续经营假设的涵义是:除非存在明显的“反证”,否则,都将假设一个主体的经营活动是连续下去的。而所谓的“反证”,就是那些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将会中止的证据,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企业资不抵债已被宣告破产、国家法律明文规定要求停业清算等。在工业经济时代,会计主体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变化平缓,风险较小,在这种环境下,主体从经营状况良好到恶化有一个逐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定期的财务报告反映出来,也就是说所谓的“反证”有迹可寻。21世纪会计主体面临的是竞争日趋激烈、风险日益增大的经济环境,具体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变动剧烈,反复无常;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产品和设备会计很快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会在倾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使金融市场更加变幻莫测,波动频繁。在这样的风险环境下,企业随时都有被兼并、清算、终止的可能。现实中马林银行的倒闭案就是很好的例证。所谓的“反证” 已无证可寻,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可能瞬间消失,这就对会计主体相关的利益团体产生巨大的风险。而所有的风险,究其根源,都来自非现金资产,因为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不确定性。以应收帐款为例,它可能因为债务人公司无法偿还而变成坏帐,而债务人公司的无法偿还源于债务人公司没有现金或可变现资产,所以有关债务人公司的现行市价就成为相关利益团体迫切需求的信息。因此,建立在无“反证”基础上的“持续经营”假设已不适应知识经济环境。由于所有的非现金资产都存在不确定性,只有关于主体现行市价的信息才具有可信度,“持续经营”假设可以定义为“只要主体资产的现行市价大于负债,则就认为主体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债权人的利益可以得到保证,同时又给予主体所有者足够的机会让主体增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现行市价是公允价值,即在自愿交易的双方之间进行现行交易,在交易中所达成的资产购买、销售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也就是说,这项交易不是被迫的或清算的销售,交易的金额是公平的,双方一致同意的。2023-08-21 03:53:311
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核算的( ) 空间范围 时间范围 其他范围 长度范围
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个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性:①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②会计是核算已发生的事实,具有可验证性③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综合性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性:①经济性,完整性,连续性②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③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会计核算的内容: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②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③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④资本基金的增减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会计监督的内容:①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③帐帐、帐证、帐表、帐实相符 ●记帐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的资产价值才能应用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是采用现行市价或清算价格计价。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也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内容反映的特定单位和组织,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长度。会计分期(会计期间),会计年度是基本的会计期间。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施工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可比性原则③一贯性原则④相关性原则⑤及时性原则⑥明晰性原则⑦权责发生制原则⑧配比原则⑨谨慎性原则⑩实际成本原则⑾划分收益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⑿重要性原则⒀实度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由资产,负债,所者权益三个要素构成。它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 ●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由收入,费用,利润三个要素构成。它通过利润表反映。 ●静态会计等式:【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资产类帐户的余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表示期末的资产金额 ●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余额一般为贷方余额,表示期末负债余额和所有者权益余额。 ●费用类帐户和收入类帐户一般没有余额 ●利润类帐户期末余额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贷方余额表示分配利润,借方余额表示企业未弥补亏损。2023-08-21 03:53:413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能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因而它仅仅是一项会计假设,缺乏客观存在的基础
持续经营是指假设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够根据既定的目标持续的、正常的经营下去。而不会出现破产和清算的情况。如果你的标题是一个判断题的话,的确是错的。原因是持续经营本身就是一项会计基本假设。而这个标题显然已经偷换概念了。2023-08-21 03:53:523
持续经营和合法存续的区别
所谓持续经营,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拥有的资产应按预定的目标耗用、出售、转让、折旧等,企业所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划如期偿还。合法存续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1、该企业在中国境内,包括中国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当然也包括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2、该企业是在工商部门合法登记,并合法经营。排除了那些没有登记的所谓“黑企业”,也排除了那些已经被工商部门吊销执照的企业。 3、该企业现在是现实存在的,排除了已经关闭破产的企业和将来将要办的企业; 4、该企业是法人企业,排除了一些非法人企业,比如合伙型企业。2023-08-21 03:54:072
持续经营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作用:1.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2.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3.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望采纳2023-08-21 03:54:171
请教各位:会计中什么叫做维持经营,正常经营?
1.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考虑停业、破产、清算或大规模削减业务等因素,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如资产能够按计量基础计算成本,费用能够定期进行分配,负债能够按期偿还,否则正常的核算就无法进行。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2.正常经营含有筹划、谋划、计划、规划、组织、治理、管理等含义。经营和管理相比,经营侧重指动态性谋划发展的内涵,而管理侧重指使其正常合理地运转。经营和管理合称经营管理。在日本,管理学一般称为经营学,也统称经营管理学。扩展资料: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定义: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反证:指表明企业的经营将在可以预计的时刻结束的迹象和事实。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这里的“反证”指那些表明企业的经营将在可以预计的时刻结束,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满、企业资不抵债而濒临破产清算。之所以要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做出假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缺乏这项假设,会计核算的许多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将不能够应用。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和处于清算状态时所采纳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如对固定资产在持续经营下可以采纳实际成本法,而在清算状态下则只能够采取公允价值如市价、评估价值等;对于持续经营下在财务报表中存在的一些本期支出,但收益期间延伸至以后各期间的预付性费用,如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在清算状态的财务报表中将不复存在,主要是因为它们并不代表任何的支付能力。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续经营假设2023-08-21 03:54:263
持续经营假设影响到哪些会计理论或会计规则
两者关系为: 将持续经营假设纳入会计分期假设。 分析: 无论是从会计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会计环境的现状来看,会计分期假设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假设,它并不从属于持续经营假设,而且换一种角度来看,它甚至能完全替代持续经营假设。故笔者不揣浅陋,试作一大胆改进,将持续经营假设并入会计分期假设,使整个会计假设更简洁、明了。原因如下: 一方面,持续经营假设并入会计分期假设不会对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影响。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采用历史成本而非清算成本来确认计量各项资产要素,所有资产也将按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被看作是一系列连续报告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建立在会计期间假设基础上,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也未尝不可,并且是现实的选择。会计期间不只包含了“本期”的含义,还有“下期、以后各期”的含义。最具说服力的是,以前所称资产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摊销,实际上却是以会计期间为基础。如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15年,它并不是以企业仅持续经营15年为基础,而是以最近15个会计期间为基础。 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会计分期本来就早于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的出现只不过导致了会计分期的缩短和定期化,如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持续经营不再存在,而对会计分期的回归运用仍然可行;而且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风险日益增大,随时可能被清算和终止,故而关注每一会计期间同样是必要和明智的。因此,如果绝大多数会计期间按既定目标发展,可以认为持续经营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多数会计期间业绩不佳,企业的持续经营是难以成立的。与其由不确定的持续经营推导出会计期间,不如由可以确定的会计期间演绎持续经营。2023-08-21 03:54:451
为会计核算确定时间范围的是哪个基本假设?持续经营还是会计分期?
为会计核算确定时间范围的是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缩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拓展资料:1、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从理论上讲,只有到经营活动全部停止或企业破产清算时才能最终确定,并提供财务报告,但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何时停止,客观上很难确定。为了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必要对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划分结算期间,已便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考核和报告,从而产生了会计分期的概念。2、最常见的会计分期是一年,即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年报。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我国的会计年度为公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期2023-08-21 03:54:536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 ,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 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本准则所称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 第三条 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是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并考虑是否 需要提请管理*在会计报表中披露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 第四条 在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 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充分关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第二章 编制审计计划时的考虑 第五条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便与管理*讨论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 第六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第七条 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通常包括: (一) 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二) 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 (三) 无法继续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 (四) 存在大额的逾期未缴税金; (五) 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 (六) 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 (七) 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 (八) 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或进行必要投资所需资金; (九) 资不抵债; (十) 营运资金出现负数; (十一)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 (十二) 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 (十三) 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且未进行处理; (十四) 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 (十五) 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 第八条 被审计单位在经营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通常包括: (一) 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 (二) 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 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 (四) 人力资源或重要原材料短缺。 第九条 被审计单位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通常包括: (一) 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 (二) 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 (三) 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变化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四) 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且无意继续经营; (五) 投资者未履行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六) 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遭受严重损失。 第三章 实施审计程序时的考虑 第十条 当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书面评价。 第十一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管理*作出评价的过程、依据的假设和拟采取的改善措施,以考虑管理*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是否适当。 第十二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审阅管理*拟采取的改善措施,并考虑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管理*采取的改善措施通常包括处置资产、售后回租资产、取得担保借款、实施资产置换 与债务重组、获得新的投资、削减或延缓开支、获得重要原材料的替代品以及开拓新的市场等。 第十三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以下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以判断管理*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否可行: (一) 与管理*分析、讨论最近的中期会计报表; (二) 与管理*分析、讨论现金流量预测、盈利预测及其他预测; (三) 审阅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期后事项、及或有事项; (四) 审阅债券、借款协议等的履行情况; (五) 查阅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有关财务困境的记录; (六) 向被审计单位的律师询问有关诉讼、索赔的情况,以及管理*对有关诉讼、索赔结 果及其财务影响的评价是否合理; (七) 确认有关财务支持协议的存在性、合法性和可行性,并对提供财务支持的关联方或第 三方的财务能力作出评价。 第十四条 如果管理*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期间少于自资产负债表日起的十二个月,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将评价期间延伸至十二个月。 第十五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向管理*询问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超出评价期间的、可能导致 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考虑这些事项或情况对管理*所作评价的影响。 第四章 出具审计报告时的考虑 第十六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已发现的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 的事项或情况,考虑其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并据以确定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第十七条 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合理的,但存在可能 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在会计报表中适当披露: (一) 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管理*拟采取 的改善措施; (二) 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 、清偿债务。 如果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并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描述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但不应使用附加条件的措辞。 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适当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 审计报告,并在意见段之前的说明段中描述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同时指明被审计单位未在会计报表中进行 适当披露。 第十八条 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 而被审计单位仍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十九条 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而被审计单 位已按其他基础重新编制了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 特殊目的业务审计报告》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 注册会计师无法确定被审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如果决定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在会计报表中适当披 露: (一) 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管理*拟采取 的改善措施; (二) 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 、清偿债务。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意见段之前的说明段中充分说明无法表示意见的理由。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2023-08-21 03:55:241
判断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长生不老,即使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
错误。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在规模削减业务。可以预见的将来不是长生不老,已经进入破产清算时,可以预见将来不能继续经营了,应当改变会计核算方法。2023-08-21 03:55:464
为什么要设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限定,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四个: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2、持续经营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第二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条件。4、货币计量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之所以要设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因为会计核算的确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实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或组织,即会计为谁算账,会计服务的范围是什么。持续经营又称继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与财产清算。会计分期,是指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情况及其结果,需要将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均等的期间。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来记账、算账、报账。为什么要设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 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 内容、 限定, 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 并在此基...为什么要设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 : 因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以及核算内容与形式所作的规定,以保证会计核算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权责发生制为什么是财务会计的核算基 - : (一)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存.目前,我国会计核算的基础有两种: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由于大多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进行成本和盈亏的核算,收入和成本费用的配比事项也不十分明确,所以行政单位...为什么要设置会计科目 - : 设置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础方法. 二,会计科目的意义 1,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 2,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户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 设会计核算为什么需要建立基本前提?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为会计假设或会计假定,是指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某些尚未确知或无法论证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或趋势作出合乎情理的逻辑性判断.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为什么要设置项目核算 - : 在会计核算里面,设置项目核算,是为了更好的在财务软件里区分各部门、各分类做精准的明细核算.财务软件里,设置明细科目,是受数量的限制的,加上辅助项目核算,是对财务软件的一个补充,也是为了更好的、更精准的反映财务数据情况为什么要设会计基本假设 - : 会计假设这一名词,在1922年佩顿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最早是1961年美国的坎宁在《会计的基本假设》中进行的论述,他把会计基本假设看成是会计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前提或基本假设,是比会计原则上...什么会计科目?为何要设置会计科目? - :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如前所述,会计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都是由于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并且导致各要素的具...为什么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 在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经济业务的发生和货币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即存在着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会计核算的基本设置 - : 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2023-08-21 03:55:561
什么是持续经营净利润
什么是持续经营净利润答:持续经营的净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净利润是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和分配股东红利的基础.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分别列示持续经营损益和终止经营损益.终止经营的减值损失和转回金额等经营损益及处置损益应当作为终止经营损益列报.拟结束使用而非出售的处置组满足终止经营定义中有关组成部分的条件的,应当自停止使用日起作为终止经营列报.企业因出售对子公司的投资等原因导致其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且该子公司符合终止经营定义的,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列报相关终止经营损益.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将终止经营处置损益的调整金额作为终止经营损益列报.如何理解持续经营?所谓持续经营,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拥有的资产应按预定的目标耗用、出售、转让、折旧等,企业所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划如期偿还.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什么是持续经营净利润?先从持续经营的概念说起,只要是没有破产清算的打算和迹象,企业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这样不论是在审计还是会计上都是有可比性的,关于净利润的计算就依照正常的利润计算公式减去所有损益支出就得到了.2023-08-21 03:56:031
、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权责发生制 D.货币计量
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C.权责发生制 D.货币计量。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人们的认识迄今尚未取得共识,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1、会计主体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组织核算工作首先应明确为谁核算的问题,这是因为会计的各种要素,例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都是同特定的经济实体,即会计主体相联系的,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立场上进行的。如果主体不明确,资产和负债就难以界定,收入和费用便无法衡量,以划清经济责任为准绳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便无从谈起。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将该主体所有者的财务活动、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活动与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严格区分开,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2、持续经营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既然不会破产和清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产就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换,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经营成果就会不断形成,这样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从第一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就是说,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道德必须明确核算的主体,即解决为谁核算的问题;其次还必须明确时间范围,核算主体是持续不断地经营的。否则,组织核算工作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3、会计分期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确定损益编制财务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会计期间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分为年、季、月。会计期间的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可能与这个期间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在多个会计期间。但是,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单位或个人都需要在一个期间结束之后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可能等待全部经营过程完结之后再考察企业经营成果。所以,将划分会计期间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是由于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信息的要求决定的。4、货币计量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以数量的形式反映会计实体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货币则是会计讲师的统一尺度。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扩展资料: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事项。《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过规定,《规范》第三十七条重申了《会计法》的这一规定,即要求对下列会计事项,必须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可以作为款项收付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保函押金和各种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具有一定财产权利或者支配权利的票证,如股票、国库券、其他企业债券等。款项的收付是经常发生的,在有的单位其发生额还很大。有价证券收付的频繁程度在多数单位要低一些,但发生额一般都比较大。款项和有价证券收付的业务涉及到较易受损的资产,绝大部分业务本身又直接造成一个单位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化,影响单位的资金调度能力,所以通常要求进行严密、及时和准确的核算。实际工作中在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的单位款项收付未纳入单位的统一核算,而是转入了“小金库”;或者单位资金管理失控,被非法挪用,甚至发生贪污、抽逃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款项、有价证券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财物是一个单位用来进行或维持经营管理活动的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流动资产和机器、机械、设备、设施、运输工具、家具等固定资产。财产物资在许多单位构成资产的主体,并在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业务,是会计核算中的经常性业务,有关的核算资料往往是单位内部进行业务成果考核,控制和降低成本费用的重要依据。此外,财物会计核算还对各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有重要作用。对国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来说,这也是保护国家财产的一个重要关口,但在有的国有单位,这个关口的职能被大大削弱,经常发生国家财产被毁损、浪费,或者被不法分子侵吞,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和严重流失。作为会计人员,应当加强对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是一个单位收取款项的权利,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的款项。债务则是一个单位需要以其货币资金等资产或者劳务清偿的义务,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债权和债务都是一个单位在自己的经营活动中必然要发生的事项。对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的会计核算,涉及单位与其他单位以及单位与其他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到单位自身的资金周转,同时从法律上讲,债务还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成问题,因而债权债务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单位,往往不能正确、及时办理债权债务的会计核算,使单位的信誉和经济利益蒙受损失。也有的单位利用应收应付款项账目隐藏、转移资金、利润或费用,涉嫌违法乱纪。对此问题,会计人员必须进行制止和纠正。4.资本、基金的增减资本一般是企业单位的所有者对企业的净资产的所有权,因此亦称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基金,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某些特定用途的资金,如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后备基金等。资本、基金的利益关系人比较明确,用途也基本定向。办理资本、基金增减的会计核算,政策性很强,一般都应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董事会决议或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等为依据,切忌盲从单位领导人个人或其他指示人未经法定程序认可或未办理法定手续的任何处置意见。5.收支与成本费用的计算收入是一个单位在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服务或提供资产的使用权等取得的款项或收取款项的权利。支出从狭义上理解,仅指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履行法定职能或发挥特定的功能时所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正常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或损失。如从广义上理解,支出是一个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或损失。费用的涵义比支出窄,通常使用范围也小一些,仅指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因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成本一般仅限于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生产产品、购置商品和提供劳务或服务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费用、商品进价以及燃料、动力等其他直接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重要的会计要素,体现着对一个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度量,是计算一个单位经营成果及其盈亏情况的主要依据。对这些要素进行会计核算的特点,是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在实际工作中,问题突出的有虚报收入(人为压低或拔高)、虚列支出和乱挤乱摊成本、费用等。这已成为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源之一,会计人员有责任制止和纠正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主要是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从事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是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交和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等,这个环节上的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所有者和国家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虚盈实亏”和“虚亏实盈”,一般视单位的所有制性质而异,呈典型的利益驱动倾向,其共同特点是损害国家或社会公众利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7.其他会计事项其他会计事项是指在上述六项会计核算内容中未能包括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或会计制度的规定或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需要办理会计手续和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单位在有这类事项时,应当按照各有关法律、法规或者会计制度的规定,认真、严格办理有关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核算基本前提2023-08-21 03:56:236
单选题。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 A.收付实现制。B.权责发生制。C.历史成本。D.持续经营。
D.持续经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它是人们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推断。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包含着如下四个方面的意思:(1)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企业)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2)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所以不仅要把各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划分清楚,而且还应把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企业所有者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3)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与作为法人的企业是有区别的。(4)会计为之服务的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是作为整体存在的。2、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分期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反映和控制,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进行账目结算和编制会计报表。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前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会计分期是正确计算期间损益的基础。(2)会计分期前提强化了会计信息的预计性质。(3)会计分期前提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4)按照会计分期前提,会计必须对作为其对象的价值运动过程进行一定的分割,而将价值运动分为三类,一是已经完成的历史价值运动;二是正在进行的价值运动;三是将要发生的价值运动。3、货币计量货币计量,亦包含了币值不变。要想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显然无法采用各种实物计量单位进行计量,而只能采用货币(严格地说,应该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这是因为:(1)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有价物价值的共同尺度;(2)货币是交换的媒价物;(3)货币是价值的贮藏物;(4)货币是债权、债务的结算手段;(5)唯有货币可以进入复式簿记系统。扩展资料核算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入市的反应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原则是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能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3、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是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4、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一贯性原则是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可比性原则的保证。5、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实效,会计处理应及时进行,一边会计信息得以及时利用。6、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与会计报表应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7、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费用的核算,能够准确的反映特定会计期间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8、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它要求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予以确认、计量,要求企业根据一定期间收入与费用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对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坚持配比原则,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考核经营成果。9、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历史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的计量,应以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为依据,而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物价变动时,除另有规定外,一律不调整其账面价值。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基于会计分期的前提,会计核算应遵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的计算企业当期损益。凡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11、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纪业务或会计事项如有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应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要求在会计处理尚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或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尽量规避风险将其限制在最小范围内。计提坏账准备和计提折旧的做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1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咋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遵循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那些重要的会计事项(如事关企业经营决策或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应分别核算、分享反应,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予以合并反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核算2023-08-21 03:5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