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振
-
审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关系如何?
财务会计和审计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络,无论是客观的经济基础、工作目标以及会计方法等等均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关联,协调和理清会计和审计之间的关系对于发挥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规范市场经济的审计和会计活动显得至关重要。
会计与审计之间的联络:
(一)会计与审计依据同样的客观基础
会计与审计之间的联络,最基本的层面在于客观的基础。
会计和审计都是根据同一企业已实现了的经济活动履行各自的职能,二者都是通过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会计报表的客观基础来掌握单位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情况,反映和监督同一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二者依据同样的会计基础。
(二)会计与审计的目标上存在一致性
会计与审计的工作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联性,首先,两者均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依据,以会计资讯为工作物件,通过对各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加以揭露,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资讯,维护利益各方的合法权益;另外,二者最终工作是为达到各自工作的平衡一致。
(三)会计与审计都借助会计方法
会计与审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还体现在会计方法上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的工作物件都是会计资料,其业务的顺利开展都要利用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四)会计与审计都发挥的作用上存在共性
从巨集观的角度来说,会计与审计都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会计不仅要反映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还要监督这些经济活动的进行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企业经营目标,因而想多来说较为复杂和繁琐;对于审计工作也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乎法律的规定。
1审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关系如何?
这个问题,不知道lz到底想问什么?如果你想从纯理论角度去比较它们的相互关系的话,我建议你去查一查相关的资料和文献,那里面说的应该非常详细而且专业,我就不说了。我能回答你的,更多的是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个人的一点观点和看法。(本人为专业审计工作人员-国家审计)
首先,从字面理解来说,审计:有检查、审查会计的意思。而会计,则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监督工作,这是最基础的区别。至于联络,我想就不用再解释了吧。
第二,工作客体和物件来说,审计的直接客体是被审计(检查)单位的会计资料,进一步引申为检查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业务(注意:是引申为经济业务),而直接工作客体是会计资料,即:会计报告、账簿、凭证等,还可以是其他有关的各种文书(包括:总结、计划、各种指标完成程度等)。而会计的直接客体则是经济活动,即将各种原始凭证(lz应该明白吧)通过分析、汇总等方式,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编制会计分录后(即:编制记账凭证过程),逐步等级会计账簿,进而编制会计报告。综上,审计的工作客体是检查引申的经济活动;而会计则是直接面对经济活动。
第三,从工作流程来说,审计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工作流程,即:报告—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而会计正好相反,即: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告。(能理解吧)
第四,从社会科学角度分类来说,虽然两者有很接近的地方,但是他们而这的差异也显而易见。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学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很多常见的审计方法借鉴、使用了统计学(货币单位抽样方法)、数学、管理学(SWOT分析)当中的理论。而会计则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当然,这里完全没有贬低会计工作的意思,原因我不再阐述)更多的是使用计算、汇总等简单方法即可。
第五,执业者素质角度分析,会计知识是审计工总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会计知识作为基础,审计人员是不可能胜任审计工作的。
第六,从风险角度分析,会计风险更多的经济活动能否被真实、完整、准确的反应在相关会计资料上;而审计风险则是审计人员审计的各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有没有未发现的违规经济活动。(不好意思啊,比较白话,而且限于篇幅,对审计风险的说明只是偏重于国家审计,而且并不是很全面)
前面我也提到了,以上的内容只是我的一点想法和观点,在回答lz的问题时也没有经过翻阅相关文献、资料的过程,所以上述观点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是偏颇,而且还可能有些以偏概全,希望不会误导lz和其他查阅问题的朋友,谢谢。
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如何啊?!
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在财务会计中是作为核算四大环节的最基础环节。
会计确认又是会计计量的基础,没有会计确认就谈不上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会计确认的进一步延伸。
财务会计与审计与审计什么关系
审计属于一种鉴证业务,是指拥有专门资格的人员(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企业)所出具的财务报表进行再次鉴证,也就是说审计人员需要对管理层(企业)所出具的财务报表通过实施审计程式再次稽核和检查,以会计准则和其他使用的标注进行再次衡量,看是否符合相关的准则和标注,最后出具一个审计报告,交由第三方使用者使用。
审计和会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审计人员必须是会计方面的专家外,还需要具备警察一样的取证技能,在审计过程中是需要获取各种审计证据的,来支援审计报告的结论。
审计需要有三方关系人。必须有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使用者。如果三者缺一,则不能说是审计。
审计和会计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无论中外,都是先有会计而后有审计的。没有会计工作的成果,审什么?计什么?从字义上来说,审计是“审查会计工作”或者是“稽核会计工作”的简称。谁都知道,先有会计工作,才派生出审计的需要。
从理论的角度上说,会计是企业经营运作,或者说是经济活动资讯的反映和输出,而审计却是对这些资讯进行审查,以验证和核实这些资讯的真实性。
中国财政部门和学术界一般认为,审计和会计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和会计都必须借助会计方法和会计技巧。很难想象,连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利润结算方法等基本会计方法都不懂得的人,可以胜任审计工作。会计利用(或称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去完成会计工作,而审计则运用会计方法去复核和审查会计工作。因而会计方法,同时是审计和会计的工具。
二、审计与会计的工作物件都是会计资料。《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是由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构成企业会计工作的物件是一系列的会计资料。而审计的直接物件是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同样要审查相关的由原始凭证到账册反映的经济和会计资料,所以审计和会计的工作物件都是会计资料。
三、工作范围同样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国企业和单位的会计工作,必须遵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而这就必须按这些会计法例的规范,在企业内制定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运作和会计资讯的准确无误,防止或及时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贪污及其他违纪、违法活动,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而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同样要涉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财务会计相同的是,审计人员关心并进行研究、评价的也主要是与企业会计资讯形成和输出相关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四、同样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不仅是反映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还要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企业经营目标的监督。在中国,这叫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中极重要的一环,是企业的主动的监督。而审计工作,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这是被动的监督,也实际是对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
五、同样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说,会计核算的监督是第一监督(主要是事前监督),而审计监督是第二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要求纠正)。在这些监督工作过程中,对已发现的经济业务及其涉及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提出改进意见,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从上述可见,中国审计和会计关系极为密切,从保护国家财产的目标下,实行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双重监督。
浅析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审计岗位是做什么的?那么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一)资产审计
1、货币资金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货币资金余额的存在性、完整性、收付业务的合法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查验签发支票登记簿与签发支票存根——→抽验资金收付款凭证——→核实收入货币资金收款收据——→检查日记账,抽查银行存款调节表与库存现金盘点表——→检查不相容职务划分情况——→检查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管理——→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库存现金审查
首先出纳员将现金全部放入保险柜暂作封存,要求出纳员将全部凭证入账,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余额,填写“现金出纳报告书”。在会计主管人员和内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清点现金,并作记录。填制“库存现金清点表”,该表由出纳员、会计人员共同签字,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库存现金清点表应反映实际库存现金清点数,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数,账实是否相符。即有无溢缺。
②现金收付业务的审查
抽查现金日记账记录,至少抽查1至2个月的现金日记账,审查原始凭证。
③银行存款的审查
稽核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核证银行存款收支的截止日期,抽查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
2、存货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存货的存在性、完整性、所有权归属、计价的正确性、采购与销售的合法性、分类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系统——→抽查部分采购业务档案,追踪其业务系统——→抽查部分存货出库业务,追踪其业务处理系统——→审查存货管理制度——→抽查盘点记录——→评价存货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材料的审查
材料采购的审查:审查订货合同——→审查材料的验收入库情况——→审查材料采购成本,检视采购成本的构成专案是否正确,采购费用分配比例是否合理,采购成本是否合法、正确。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审查在途材料——→审查材料采购的账务处理
②库存材料审查
盘点库存材料,时间安排在结账日或接近结账日
③材料出库的审查
对生产领用材料应核实生产计划,核查发出材料的计价,揭露弄虚作假的行为
3、应收账款审计
(1)审计目标
①证实应收款项的存在性、正确性、销售退回、折让与折扣的合法性、截止日期的正确性、坏账损失的真实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并描述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划分——→验证期末余额的合理性——→抽查客户账龄分析表——→审查销货折扣与收款的合理性——→稽核坏账损失的账簿记录及相应的手续——→评价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应收账款的审查
取得应收款明细表——→发出询证应收账款——→分析询证函及应收账款余额——→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审查坏账准备金的提取与使用
②应收票据的审查
取得应收票据分析表——→清点库存应收票据——→询证应收票据——→对应收票据发生和收回的审查——→对票据贴现的审查——→分析评价应收票据的可兑现程度
4、固定资产审计
(1)审计目标
①证实固定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分类的正确性、所有权的归属、计价的正确性、折旧方法的选用及其计算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系统——→验证固定资产的新增手续——→验证固定资产的退废手续——→抽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检查固定资产账、卡的设定情况——→评价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系统
(2)实质性审查
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审查
②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的审查
③固定资产折旧的审查
④固定资产结存的审查
⑤在建工程审查
(二)、收入、成本与费用审计
1、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分类的合理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了解并描述内部控制系统——→测试销售计划——→审查销货合同——→检查岗位职责的执行——→测试销货制度的执行——→评价主营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分析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趋势——→将企业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与该年度计划数对比了解计划完成程度,与上年度相比了解其变动趋势。根据存在的异常现象进一步确定审查范围,以查明有无故意隐瞒或虚增利润的现象。
②验证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索取产品出库单存根、销货发票副本和有关明细账,相互核对——→审阅一定数量的产品发运单、销货发票副本、结算凭证、有关明细账,根据生产经营和结算方式,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
③核查主营业务收入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发票和销货合同的审查——→审查发票和销货合同,采取重点抽查。审查销售收入计算是否正确——→审查根据结算方式选用不同的方法与相关账户进行对比,查明收入的入账金额是否正确。核实主营业务收入的截止期——→一般可对决算日前后一周有关收入的记录进行检查、核实,核对有关的发票、运单及其他单据,确认收入截止期是否正确无误
④销售退回、折让及折扣的审查
销货退回的审查——→销货退回的合理性——→退回批准手续的性——→退回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折扣和折让的审查——→折扣和折让的合理性——→折扣和折让冲减当期销售收入,进而影响利润,因此折扣和折让应符合公司有关规定,发现异常情况应重点审查。折扣和折让的真实性——→折扣和折让必须经过销售部门负责人的批准,按规定程式例行手续。
2、产品成本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成本形成的真实性、合规性、成本会计处理的正确性、计算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调查了解并描述产品成本的内部控制系统——→审查产品成本计划——→审查产品成本管理责任制的执行——→审查成本基础工作——→评价产品成本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产品成本开支范围合规性的审查
②直接材料费的审查
直接材料耗用量的审查——→直接材料计价的审查——→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审查
③直接人工费的审查
审查直接人工费的真实性——→审查工资结算的正确性——→审查工资分配的正确性——→审查职工福利费计提及分配的正确性——→审查直接人工费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④制造费用的真实性
审查制造费用的真实性——→审查制造费用专案的合规性——→审查制造费用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⑤辅助生产费用的审查
审查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审查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⑥在产品成本的审查
审查在产品结存量——→审查在产品的计价方法
⑦产成品成本的审查
审查产成品数量——→审查产品成本的计算
3、费用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费用分类的合规性、正确性、开支的合理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了解并描述费用内部控制系统——→索取并审查费用计划、预算及执行情况——→抽取有关凭证、检查费用审批手续——→检查费用账户的设定、登记及凭证保管——→评价费用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分析主要费用的变动趋势——→审查费用开支的真实性与合规性——→核查期间费用的截止日期——→审查费用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三)利润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利润形成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处理的正确
2、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
了解描述利润的内部控制系统——→审查利润计划——→审查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查验会计处理程式——→评价利润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产品销售利润的审查
审查产品销售利润的合规性——→产品销售内容应符合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严格分清与其他业务利润的界限,计算方法符合规定
审查产品销售利润组成专案的真实性和账务处理的正确性——→①产品销售成本计价是否正确:审阅“产成品明细账”、“发出商品明细账”、“委托代销明细账”等。查核采用的计价方法是否前后一致,应注意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结转成本的同时是否同时结转已售产品应负担产品成本差异,有无为调节利润而人为多转、少转成本的现象。②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符合配比原则——→审阅“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账”并与“产成品明细账”、“发出商品明细账”、“委托代销商品明细账”相核对,检查实现销售收入与结转销售成本的产品品种、数量、规格及入账时间的一致性,确认是否遵循了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配比的原则,如发现有多转、少转成本的现象,应扩大审计范围。
(2)其他销售利润的审查
①审查材料销售收入
审查材料销售的合法性——→审查材料销售手续的合规性——→审查材料销售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②审查技术转让收入
审查技术转让双方是否签有合同,是否经过公证——→审查企业转让的技术商品是否经过国家有关机构的确认——→审查技术转让收入是否属实,成本、费用是否真实。
③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的审查
审查固定资产出租业务是否有完备的审批手续、是否订有合同——→审查固定资产出租业务是否有专人负责、管理——→审查固定资产出租收费是否合理,租金收入是否及时、全部入账——→审查固定资产出租合同的执行情况
④审查其他业务支出的真实性
⑤审查其他业务支出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3)投资净收益的审查
审查投资收益的真实性——→审查投资收益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4)营业外收支的审查
①营业外收入的审查
审查营业外收入的合法性——→审查营业外收入数额的正确性——→稽核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②营业外支出的审查
审查营业外支出的合规性——→审查营业外支出数额的正确性——→审查营业外支出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5)利润总额的审查
在完成利润形成各组成专案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正确性审查的基础上,审阅“本年利润”账户并核对其与相关账户记录的一致性、复算利润形成,证实其正确性。
(6)净利润的审查
审查所得税征收范围——→审查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审查所得税率和税额的计算——→审查所得税的减免——→审查所得税会计处理
(四)管理性工作
1、定期组织对集团所属公司进行常规审计和不定期专项审计,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为集团对分子公司的考核提供相关资料。
2、参与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规范统一集团财务核算管理。
(五)工作要求
1、熟悉公司各类财务管理制度,熟悉现行各种税法。
2、了解财务部各岗位工作内容,做好与各岗位的衔接工作。
3、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心强,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资讯的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资料往往被企业外部资讯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资料,往往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用六个会计术语表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它们称为会计六要素。在企业《财务会计》的理论中,只就其中的五个要素进行阐述,对于“费用”这一要素仅作为计算利润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一笔带过所以,成本会计是一门专门用来阐述“费用”要素的学科,着重于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财务会计着重过去的经济活动,依照相关会计政策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要求资料精确。
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是按核算内容对会计进行分类的,实际上广义的财务会计包含成本会计,把成本会计单独提出来是因为产品成本的核算具有自身的特点,核算较复杂.
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我刚刚接触过工业成本会计实务
1、,首先你可以先掌握下成本会计的精髓:费用需要先归集再分配,分配原则:谁受益,谁负担。
2、至于账务处理也与一般的商贸会计不太一样,需要涉及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及其明细下的子科目的。 另外,我感觉其实成本会计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因为你要当好的话,必须要对工厂的每个生产环节十分了解,且每个环节需要那些料(光一种产品有时就需要几百种料),会发生哪些费用等等,这和后面做账务处理有密切的关系。
3、另外对那些单据,特别是领料单等先要做统计表(算料的平均价),然后需要做分配表(这个个人感觉是最烦的,先算分配率再算分配到每个车间应承担的) 最后出报表的同时,还要出成本报告分析。
如何理解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相互关系
因此 ,正确理解重要性、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及其相互关系是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各审计风险水平 ,以指导审计程式的实施并蒐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达到既提高审计效率 ,又保证审计质量的目的前提和基础。一、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的关系1 .重要性的涵义。就是说重要性是这样一种界限 (或金额水平 ) ,金额超过该界限水平之上的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被看成是将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正确地作出判断和决策而不能被接受 ;而错报或漏报低于该界限水平之下 ,则被看作是报表使用者可以接受的 ,不会影响其对报表的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