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配股和除权怎么理解?请简单讲解

2023-09-02 12:13:17
TAG: 除权 配股
nicejikv

配股分为有偿配股与无偿配股两种。

1.有偿配股:公司办理现金增资,股东得按弛股比例拿钱认购股票。此种配股除权,除的是"新股认购权"。

2.无偿配股:公司经营得法赚了钱,依股东大会决议分配盈余。盈余分配有配息与配股二法,配息是股东依持股比例无偿领取现金,一般我们称为除息。而配股则是股东依持股比例无偿领取股票。既称无偿,则股东无须拿钱出来认购。此种配股除权,除的是"盈余分配权"。

配股通俗的讲就是你已经买了这只股票,现在公司缺钱,让你再买这只股票的配股,以扩大公司的股本。一般配股价会低于现价

股市里的除权是什么意思

除权与除息是投资者在日常交易中经常遇到的两个名词,这里涉及到上市公司分红派息和配股。分红派息是上市公司向其股东派发红利和股息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而配股是指股份公司对老股东按一定比例配售公司新发行的股票,是公司的一种再筹资方式。除权是指除去股票中领取股票股息和取得配股权的权利,除息是指除去股票中领取现金股息的权利。公司在进行分红派息和配股时,会规定某一交易日为股权登记日(R日)或股息登记日(R日),只有在该日收盘后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才有获得分红派息和配股的权利,股权登记日和股息登记日的下一个交易日为除权或除息基准日(R+1日),该日交易的股票已被除权或除息处理,不再享有分红派息和配股的权利,该日被除权或除息的股票,沪市用XR表示除权,XD表示除息,DR为同时除权和除息,深市无标记。

沪市送股到帐和上市交易日为R+1日,现金股息的到帐日为R+2日,配股缴款起始日为R+1日,缴款期通常为10个交易日,配股代码为700xxx。深市送股到帐和上市交易日以及现金股息的到帐日均为R+2日,配股缴款起始日也是R+2日,缴款期通常也是10个交易日,配股代码为8xxx。

两市股票可配股票数量,投资者可在自己的帐户内查询。有关配股的信息,投资者可查阅配股之前刊登在三大证券报上的该股票的《配股说明书》。

股票的除权除息参考价的计算公式有两种,沪市、深市各不相同。

沪市:

除权参考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配股价×配股率-派息率)/(1+送股率+配股率)

(结果四舍五入至0.01元)。

例:某上市公司分配方案为每10股送3股,派2元现金,同时每10股配2股,配股价为5元,该股股权登记日收盘价为12元,则该股除权参考价为:(12+0.2×5-0.2)/(1+0.3+0.2)=8.53(元)

深市:

与沪市有所不同,其计算方式以市值为依据,其公式为:

除权参考价=(股权登记日总市值+配股总数×配股价-派现金总额)/除权后总股本

(结果四舍五入至0.01元)。

其中:

股权统计日总市值=股权登记日收盘价×除权前总股本。

除权后总股本=除权前总股本+送股总数+配股总数。

例:深市某上市公司总股本10000万股,流通股5000万股,股权登记日收盘价为10元,其分红配股方案为10送3股派2元配2股,共送出红股3000万股,派现金2000万元,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放弃配股,实际配股总数为1000万股,配股价为5元,则其除权参考价为:

(10×10000+1000×5-2000)/(10000+3000+1000)=7.36(元)

西柚不是西游

配股价是所配股票的发行价。

配股率是对于持有老股所对应当配新股的比例,一般以10股计,比方10配3,10配2.4。

除权价是原股价除权后结合配股价和配股比例计算后得出的交易指导价。

举例如下:

某股票股权登记日收盘价10元,实行10配2,配股价8元。那么除权价的计算如下:

股东投入的成本=10*10+2*8=116元

股东获得的股本=10+2=12股

除权价=116/12=9.67元

上述例子中,8元是配股价,投资者获配股数乘以配股价就是账户上应备划的资金数。10配2是配股比例,假设投资者股权登记日持有1000股,那么对应的获配股数就是200股,应准备的资金就是1600元。

9.67就是除权价。股权登记日的下一个交易日就是除权日,改日股价的涨跌幅限制会以9.67为基准计算,委托单报价只能在10.63和8.70之间,否则视为无效委托。

ardim

配股是一个上市公司为了回报广大股东,在公司效益好的情况下按一定比例分给个股东一定的股票,这叫配股,配股后你持有的股票数量增加,成本会降低.除权是指到那一天,要分配的股票已经分配给股东了,那一天就是除权日.一般除权后,股票的价格都会下降.

相关推荐

股票中"除权"是什么意思?

“除权”是指上市公司欲进行分红送股或者增资扩股,在股票除权日须对该股票的除权后价格进行重新确定和计算。用xr表示除权.“股票除息”是当发行公司要把现金股利分配给股东时,股票的市价扣除掉配发给股东的股息。xd表示除息.除权除息就是权息同时除去,dr为权息同除.如某股10送3,同时10派2时就要权息同除。 “除权”是上市公司的股份经送股或转增股本后,总股本增多,每股收益相对送增股本以前摊薄,股价随即降低,形成除权缺口。 缺口是技术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对股价的未来走势的研判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除权缺口是缺口形态的一种,有其自身的特点。上市公司送增股本,是对股东的回报,但这种回报对股东来说又是一种强制再投资行为,因而股票在除权时的价格,决定了股东再投资的成本,此时对股东来说是被动选择价格的。此时的股票价格又同股票除权前后的变化状况密切相关。股票除权前后的价格变化往往较大,这就给研判这段行情的股民提供短期的重要机会。
2023-09-01 23:34:131

股票除权是什么意思?放弃行权是?

您好,股票除权是指上市公司欲进行分红送股或者增资扩股,在股票除权日须对该股票的除权后价格进行重新确定和计算;除权是上市公司的股份经送股或转增股本后,总股本增多,每股收益相对送增股本以前摊薄,股价随即降低,在日K线图上形成除权缺口;行权是指权证持有人要求发行人按照约定时间、价格和方式履行权证约定的义务;希望帮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
2023-09-01 23:35:011

股票中的除权是什么意思?这对一支股票来说是个好事还是坏事啊?

除权是由于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实际价值(每股净资产)有所减少,需要在发生该事实之后从股票市场价格中剔除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为。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给股东,也就是公司的盈余转为增资时,或进行配股时,就要对股价进行除权。上市公司将盈余以现金分配给股东,股价就要除息。除权或除息的产生系因为投资人在除权或除息日之前与当天购买者,两者买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内含的权益不同,显然相当不公平。因此,必须在除权或除息日当天向下调整股价,成为除权或除息参考价。对股票的好坏就是对我的的好坏吧打个比方,如果方案是十送十股,除权后股价成了五元一股,看来好象没有得到好处,实际上股价到了底部,离上涨就不远了
2023-09-01 23:36:001

股票市场上的除权是什么意思呢?

股票除权,是在分红的时候进行的价格调整。上市公司分红,分为股票分红和现金分红两种方式,股票分红分为送股和转股,送股即送红股,是上市公司将留存利润,向股东发放股票作为红利,从而将利润转化为股本。转股则是将资本公积转化为股份。现金分红,是根据持股比例,将净利润分配给持股股东。不管是送转股,还是现金派现,都是从上市公司现有价值中将一部分转给投资者,如果是送股,比如说十送十,股本翻了一倍,但公司的实际价值未变,则股价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举个例子,公司股价为20元,采取十送十的分红方式,股价需要调整为10元,就这是除权。现金分红,则是将部分价值转移至股东,则上市公司总价值会减少,需要进行价格调整以保证总价值的不变。比如说一家公司股价是20元,采取现金分红,每股派现1元,每个投资者会根据自己持有的股份获得现金,则上市公司需要把股价调整为19元,这就是现金分红的除权。上市公司在分红之前会先发布经董事会同意的分红预案,然后通过股东大会同意之后,确定分红日期,在分红日的前一个交易日,为股权登记日,只有在当天收盘时持有股份的投资者,才能在第二个交易日获得分红。如果是现金分红的话,投资者是需要缴纳红利税的,需要根据投资者的持股时间来定,持股在一个月以内的,需要缴纳20%的红利税,在一个月至一年,需要缴纳10%的红利税,持股时长超过一年的免缴红利税。持股时间以卖出时计算,如果需要缴税,在卖出股票后进行红利税补扣。
2023-09-01 23:36:417

除权标识是什么意思

除权(股票术语)由于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实际价值(每股净资产)有所减少,需要在发生该事实之后从股票市场价格中剔除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为。除权涉及两种情况,一种指股票的发行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给股东,作为股票股利,此时增加公司的总股数,还有一种指股票的发行公司向股东配股。派发股票股利的举例如下:配股比率为25/1000,表示原持有1000股的股东,在除权后,股东持有股数会增加为1025股。此时,公司总股数则膨胀了2.5%。配股的意思即是公司向老股东发行股票。除了股票股利之外,发行公司也可分配“现金股利”给股东,此时则称为除息。红利分为股票红利与现金红利,分配股票红利对应除权,分配现金红利对应除息。扩展资料除权产生,除权报价的产生是由上市公司送配股行为引起,由证券交易所在该种股票的除权交 易日开盘公布的参考价格,用以提示交易市场该股票因发行股本增加,其内在价值已被摊薄.除权日,股权登记日,简单说就是,如果你在这个日期(含)之前买了这种股票,你就拥有公告里说的转增,配送股或者红利的权利。登记拥有这种权利的股东的名字。除权日是,转增或者配送股以后市场可流通总股数增加,那么原来的市场价格必须进行除权。不然对后来买股票的人就不公平了。一样的总市值,股数增加了,价格却没降。报价的计算是按照上市公司增资配股(或送配股)公告中的配股(或送配股)比例为依据的:配股除权报价XR(Ex-rights)=(除权前日收盘价+配股价格*配股率)/(1+配股率)送配股除权报价XR(Ex-rights)=(除权前日收盘价+配股价格*配股率)/(1+送股率+ 配股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除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股票除权
2023-09-01 23:37:433

基金中的除权是什么意思

基金中的除权是基金公司分红后,其基金净值作出相应向下的调整。 如果以股票为例,应发放股票股利或现增而向下调整股价就是除权,因应发放现金股利而向下调整股价就是除息。基金没有除息的说法,但是基金也有现金分红这种分红方式、 由于分红后持有基金的客户权益有变,除权来造成基金净值下跌,以此提示交易市场该基金因发行基金份额已增加,其内在价值已被摊薄。扩展资料:弱市中,庄股除权之后,往往会有一段沉闷的贴权走势,或平台下跌,或直接走下降通道。相对于平台换档式下跌,直接走下降通道,许多跟风盘会很快抛弃幻想,自动离场,落入洗盘陷阱。通道越陡,短线机会越丰富。满足以上技术要求,且除权后流通盘仍偏小的品种就是上佳选择。如本周风光无限的隆源双登,前期10送10除权后流通盘仍不到3000万股,在除权后跟随弱市连续下跌15%后,趁大势反弹,连续三天冲击涨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除权
2023-09-01 23:38:153

股票加权与除权,是什么意思?

股票除权是指在股票分红之后,根据所分的红利,相应地下调股价,比如,上市公司在股价为10元的时候,进行每股10元派发5元现金操作,在分红之后,股价会进行相应地除权操作,除权之后,股价相应地下调至9。5元。而股票填权是指在除权之后,股价出现上涨的情况,当股价上涨到除权基准价的位置时,则被称为填满权。股票在除权之后,也有可能会出现贴权的情况,如果个股业绩较差,以及在除权除息之后,市场环境恶化,则投资者会大量地卖出该股,导致该股股价出现下跌的情况,即贴权。总之,参与上市公司分红的投资者,只有等市场价格高于除权基准价格时,投资者才会获得实际性的收益;市场价格低于除权基准价格时,意味着投资者在亏损。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10-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9-01 23:38:593

请问下除权是什么意思

除权(股票术语)由于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实际价值(每股净资产)有所减少,需要在发生该事实之后从股票市场价格中剔除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为。除权涉及两种情况,一种指股票的发行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给股东,作为股票股利,此时增加公司的总股数,还有一种指股票的发行公司向股东配股。派发股票股利的举例如下:配股比率为25/1000,表示原持有1000股的股东,在除权后,股东持有股数会增加为1025股。此时,公司总股数则膨胀了2.5%。配股的意思即是公司向老股东发行股票。除了股票股利之外,发行公司也可分配“现金股利”给股东,此时则称为除息。红利分为股票红利与现金红利,分配股票红利对应除权,分配现金红利对应除息。扩展资料除权产生,除权报价的产生是由上市公司送配股行为引起,由证券交易所在该种股票的除权交 易日开盘公布的参考价格,用以提示交易市场该股票因发行股本增加,其内在价值已被摊薄.除权日,股权登记日,简单说就是,如果你在这个日期(含)之前买了这种股票,你就拥有公告里说的转增,配送股或者红利的权利。登记拥有这种权利的股东的名字。除权日是,转增或者配送股以后市场可流通总股数增加,那么原来的市场价格必须进行除权。不然对后来买股票的人就不公平了。一样的总市值,股数增加了,价格却没降。报价的计算是按照上市公司增资配股(或送配股)公告中的配股(或送配股)比例为依据的:配股除权报价XR(Ex-rights)=(除权前日收盘价+配股价格*配股率)/(1+配股率)送配股除权报价XR(Ex-rights)=(除权前日收盘价+配股价格*配股率)/(1+送股率+ 配股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除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股票除权
2023-09-01 23:39:174

纳税人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纳税人指的是在税法规定中有这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与此同时纳税人也被叫做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此外纳税人还分成自然人和法人这两种,其中自然人可以划分为非居民个人和居民个人,而法人则可以分为非居民企业和居民企业。纳税人一般是随着征税对象的确定而确定的。例如,在个人所得税法中,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是有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房产税的纳税人是产权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变化的不动产对产权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对于同一种税,纳税人可以是企业、单位和个人,如增值税、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纳税人是企业;对于个人销售的产品,纳税人是个人。纳税人作为纳税主体享有知情权、保密权、税收监督权、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等权利。通过赋予纳税人纳税主体的地位,有助于明确纳税人在税收征纳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十一条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2023-09-01 23:40:371

纳税人的意思纳税人的意思是什么

纳税人的词语解释是: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叫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纳税人的词语解释是: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叫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词性是:名词。结构是:纳(左右结构)税(左右结构)人(独体结构)。拼音是:nàshuìrén。注音是:ㄋㄚ_ㄕㄨㄟ_ㄖㄣ_。纳税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网络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纳税人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亦称“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每一种税都规定有相应的纳税人。如产品税以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和进口应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又如国营企业所得税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国营企业为纳税人;联营企业先分配所得的,以投资各方为纳税人等等。关于纳税人的成语纳士招贤铺胸纳地苛捐杂税水里纳瓜招贤纳士招降纳叛登庸纳揆吐故纳新关于纳税人的词语轻徭薄税衣食税租登庸纳揆招贤纳士含垢纳污衣租食税十一而税芥纳须弥食租衣税招降纳叛关于纳税人的造句1、税收筹划是依法治税时纳税人必然采取的对策。2、今天,大多数纳税申报表都是通过电子方式上交,大部分退税款也是通过电子方式直接存入纳税人的银行帐户,而不是以支票方式支付。3、总统说,由纳税人挽救而避免破产的金融公司有责任帮助那些目前面临严重问题的房产主、小企业主和其他的人。4、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不会剥夺纳税人的荣誉权。5、纳税人只有在好银行资本完全枯竭时才会在不良资产上受损失,这样就尽量减少潜在的成本和过度支付资产的风险。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纳税人的详细信息
2023-09-01 23:40:441

纳税人是什么意思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是税收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每种税收都有各自的纳税人,一般随课税对象的确定而确定。税收制度一般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从法律的角度划分,纳税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两种。自然人是指具有权利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财产权力,承担义务并能在法院和仲裁机关起诉、应诉的个人。不论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本国人或外国人,均属自然人;法人是指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独立支配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在我国,一切享有独立预算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各种享有独立经费的社会团体,各种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等都是法人。纳税人的权利包括知悉权、要求保密权、申请减税权、申请免税权、申请退税权、陈述、申辩权、复议和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权等。一般纳税人实行凭票抵扣,即可以用购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抵扣凭证抵扣销售货物的销项税款,按照进项与销项的差额征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2023-09-01 23:40:541

纳税人什么意思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属于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纳税人的权利包括知悉权、要求保密权、申请减税权、申请免税权、申请退税权、陈述、申辩权、复议和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权等。纳税人又称课税主体,是课税客体的对称。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直接向政府缴纳税款的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指本国公民及在本国居住或从事经济活动的外国公民,法人则指依法成立、享有民事权利、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和社团组织。每一种税都有特定的课税客体,也都具有相应的课税主体。如:个人所得税以个人应税所得为课税客体,以取得应税所得的个人为课税主体;房产税以房屋为课税客体,以房屋的产权所有人为课税主体。由于税法中关于课税主体的规定明确了由谁来承担纳税义务,因而,课税主体是税法的一项基本构成要素。如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是公民个人或家庭。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只能是企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如按国民经济部门可分为工业、农业、商业、机关、部队等;按国籍可分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等。
2023-09-01 23:41:031

纳税人指的是什么

1、依照税法规定,纳税人指的是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 2、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纳税人是按照税种确定的。 3、在中国,纳税人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城乡各类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专业户,承包户,依税法规定应纳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的个人等。 4、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主体包括两类,即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根据不同的税种划分为不同的纳税主体。
2023-09-01 23:41:091

纳税人是什么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直接向政府缴纳税款的自然人和法人。国家为了征税,除在税法中规定对什么事物征税(即课税客体)外,还必须规定由谁纳税。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均称为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内。自然人指本国公民及在本国居住或从事经济活动的外国公民;法人则指依法成立、享有民事权利、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和社团组织。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是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走途径将税款转嫁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判断社会中的某一主体是否是课税主体,要由其课税客体,即征税对象确定。当某种事物成为课税客体时,它的占有、使用或行为主体就相应地成为课税主体。如果该种事物不再作为课税客体,它的占有、使用或行为主体也就不再成为课税主体了。
2023-09-01 23:41:191

纳税人指的是什么

纳税人,即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税款缴纳行为的一方当事人。广义的纳税主体概念是指在税收征纳活动中所履行的主要义务在性质上属于纳税义务的有关主体,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等。纳税主体享有知情权、保密权、税收监督权、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等权利,赋予这些主体以纳税主体的地位,有助于明确他们在税收征纳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2023-09-01 23:41:261

纳税人是什么意思?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指税法规定直直接向政府缴纳税款的自然人和法人,属于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国家为了征税,除在税法中规定对什么事物征税(即课税客体)外,还必须规定由谁纳税。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均称为纳税人。纳税人是中国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承担者,中国税收法治的进展是否良好,国家财政收支的运行是否稳健,与纳税人的权利是否获得有效的保护,义务是否得到切实的履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个人所得税法中工资、薪金所得,其纳税人是有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房产税的纳税人是产权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其纳税人是产权承受人。同一种税,纳税人可以是企业、单位和个人,如增值税,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纳税人是企业;个人销售的产品,纳税人就是个人。增值税纳税人还按年销售额标准及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可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2023-09-01 23:41:384

什么是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的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即谁该交税的问题。现代税收制度中,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是法律上成为权利与义务主体的普通人,自然人以个人身份来承担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是现代经济法律制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一个法人的确立就意味着它与现行的经济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关系确定了,它就要服从现行的制度,否则就是违法。从税收角度来看,法人必须承担纳税的义务,以其自己的名义纳税,否则也会受到各种处罚。
2023-09-01 23:41:551

纳税人是什么意思

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为“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纳税人权利有哪些一、知情权纳税人有权向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包括:现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税收政策规定;办理税收事项的时间、方式、步骤以及需要提交的资料;应纳税额核定及其他税务行政处理决定的法律依据、事实依据和计算方法;与税局在纳税、处罚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发生争议或纠纷时,纳税人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及需要满足的条件。二、保密权纳税人享有保密权。国家税务总局将依法为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密,主要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纳税人、主要投资人以及经营者不愿公开的个人事项。注意:根据法律规定,税收违法行为信息不属于保密范围。三、税收监督权纳税人对国家税务总局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如税务人员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等,可以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也可以对其他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有权进行检举。四、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纳税人可以直接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但采取邮寄或数据电文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的,需经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五、申请延期申报权纳税人如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核准,可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经核准延期办理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六、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如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可以参照省税务机关的批准权限,审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申请。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对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经国家税务总局发现后,将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办理退还手续;如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国家税务总局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国家税务总局将自接到退还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八、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纳税人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书面申请减税、免税。减税、免税的申请须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减税、免税审查批准机关审批。减税、免税期满,应当自期满次日起恢复纳税。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国家税务总局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九、委托税务代理权纳税人有权就以下事项委托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的发票领购手续、纳税申报或扣缴税款报告、税款缴纳和申请退税、制作涉税文书、审查纳税情况、建账建制、办理财务、税务咨询、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提起税务行政诉讼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业务。十、陈述与申辩权纳税人对我们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如果纳税人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国家税务总局就不得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即使纳税人的陈述或申辩不充分合理,国家税务总局也会解释实施行政处罚的原因,不会纳税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十一、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查权国家税务总局派出的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向纳税人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纳税人有权拒绝检查。十二、税收法律救济权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十三、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十四、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国家税务总局征收税款时,必须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时,纳税人要求扣缴义务人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时,扣缴义务人应当开具。纳税人义务有哪些一、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的义务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主要包括领取营业执照后的设立登记、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后的变更登记、依法申请停业、复业登记、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注销登记等。二、依法设置账簿、保管账簿和有关资料以及依法开具、使用、取得和保管发票的义务纳税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从事生产、经营的,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损毁。三、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软件备案的义务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应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款、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税款。四、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义务国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的需要,积极推广使用税控装置。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不得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如未按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国家税务总局将责令限期改正,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规定数额内的罚款。五、按时、如实申报的义务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我们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六、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纳税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国家税务总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七、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如纳税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八、接受依法检查的义务纳税人有接受国家税务总局依法进行税务检查的义务,应主动配合国家税务总局按法定程序进行的税务检查,如实地反映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执行财务制度的情况,并按有关规定提供报表和资料,不得隐瞒和弄虚作假,不能阻挠、刁难国家税务总局的检查和监督。九、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纳税人除通过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提供与纳税有关的信息外,还应及时提供其他信息。如纳税人有歇业、经营情况变化、遭受各种灾害等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国家税务总局说明,以便税局依法妥善处理。十、报告其他涉税信息的义务
2023-09-01 23:42:041

怎样才算是纳税人

纳税人主要包括:1、自然人:是指具有权利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财产权力,承担义务并能在法院和仲裁机关起诉、应诉的个人。不论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本国人或外国人,均属自然人。自然人是纳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个体工商户条例》第2条第1款规定:“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3、法人:是指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独立支配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在中国,一切享有独立预算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各种享有独立经费的社会团体,各种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等都是法人。法人有依照国家税法纳税的义务,都可以成为纳税人。其中,企业是最主要的纳税人。这里所说的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并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它可以是工厂、商店,也可以是具有同样性质的各种公司。纳税人的基本权利:1、有享受税法规定的减税、免税的权利;2、有依法申请收回多缴纳税款的权利;3、在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困难时,依法享有申请分期、延期缴纳税款或申请减税、免税的权利;4、对税务机关不正确的决定有申诉权;5、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法行为有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及国家监督、检查机关检举、揭发的权利。综上所述,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要依法承担缴纳税费的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023-09-01 23:42:481

纳税人分哪几种类型

法律主观:纳税人分以下三种类型: 1、自然人; 2、 个体工商户 ; 3、法人。纳税人是指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直接向政府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纳税人所应交税款以及税种均由法律规定。法律客观:《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个体工商户条例》第二条 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个人经营,也可以家庭经营。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
2023-09-01 23:42:551

纳税人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纳税人就是指缴纳税务的人,可以得到主要有:1.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进项票可以抵扣,税负比较合理;2.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专用发票 (即可抵扣发票,商业17%,服务业6%);3.一般纳税人可以证明公司的实力,能与更大的公司合作,通常大公司都是一般纳税人,因此生意容易做大,等等。纳税人的一些基础的信息资料采集。企业填写基础信息汇总表,税务机关会根据企业填报资料存档。自然人范围十分宽广,也就是人民个体。纳税人是指缴纳税款的主体,包括自然人纳税人和企业纳税人,其中,以自然人纳税人为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023-09-01 23:43:041

纳税人分几种类型

【法律分析】:纳税人分为三种。纳税人的类型包含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以及法人。纳税人也就是纳税义务人,指的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属于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纳税人的权利包含知悉权、要求保密权、申请减税权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第八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2023-09-01 23:43:221

纳税人分几种类型

纳税人分为两种类型:1、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会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提供税务资料。属于一般纳税人的情形有,工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50万;商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80万。2、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财政部规定的标准以下,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准确提供税务资料。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情形有,工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未超过50万;商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未超过8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简称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
2023-09-01 23:43:371

纳税人资质什么意思

增值税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除另有规定外,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以及新开业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明是纳税资格证,纳税资格证是一张由税务局开具的纳税证明。1、一般企业在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时税务机关会返回一份“一般纳税人认定表”,2、有的税务机关会在税务登记证副本上加盖一个一般纳税人样式的章,3、公司开具出去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些都可以是一般纳税人证明。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或四个季度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规定的,即属于一般纳税人,否则即为小规模纳税人。1、主要从事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特指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2、主要从事货物批发零售的:年销售额180万以上的可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年销售额在100万以下的,商品流通企业年销售额在180万以下的,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反之,为一般纳税人。现在有很多给小微企业提供周转经营贷款服务的平台,比如度小满金融,度小满金融将切实把国家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号召落到实处,旗下信贷服务品牌有钱花全面支持小微生产经营,大多数小微业主选择有钱花,满足小微经营周转需求。据悉,度小满金融的信贷用户中,有七成是小微企业主。法律依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第三条增值税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除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外,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本办法所称年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免税销售额。第四条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以及新开业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对提出申请并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为其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一)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二)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第五条下列纳税人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一)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其他个人;(二)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非企业性单位;(三)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
2023-09-01 23:43:521

名词解释 纳税人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亦称"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每一种税都规定有相应的纳税人。如产品税以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和进口应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又如国营企业所得税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国营企业为纳税人;联营企业先分配所得的,以投资各方为纳税人等等。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每种税收都有各自的纳税人。纳税人究竟是谁,一般随课税对象的确定而确定。例如个人所得税法中工资、薪金所得,其纳税人是有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房产税的纳税人是产权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其纳税人是产权承受人。
2023-09-01 23:44:003

纳税人类型有哪2种

法律分析:纳税人分为两种,分别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1、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会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提供税务资料。属于一般纳税人的情形有:工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50万;商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80万。2、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财政部规定的标准以下,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准确提供税务资料。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情形有:工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未超过50万;商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未超过80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二条 增值税税率:(一)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或者进口货物,除本条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另有规定外,税率为17%。(二)纳税人销售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税率为11%:1.粮食等农产品、食用植物油、食用盐;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二甲醚、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3.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三)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除本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另有规定外,税率为6%。(四)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五)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零。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
2023-09-01 23:44:091

纳税人类型有哪些

纳税人类型包含:1、自然人2、个体工商户3、法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更多关于纳税人类型有哪些,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9a249b161611493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2023-09-01 23:44:321

一般纳税人分为几种类型

一般纳税人一般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超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纳税时间为,申请纳税人应在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申报期结束后40工作日内,向国税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第二种类型:新开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纳税时间为,申请纳税人自税务登记证日起30日内,向国税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第三种类型:未超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纳税时间为,申请纳税人自税务登记证日起30日后,向国税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第四种类型:申请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纳税时间为,申请纳税人应在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申报期结束后40工作日内,向国税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条例第十一条所称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为:(一)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二)除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
2023-09-01 23:44:421

纳税人分为三类

纳税人分为自然人、个体工商户以及企业法人这三类主体。具体参考如下:1、自然人是指具有权利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财产权力,承担义务并能在法院和仲裁机关起诉、应诉的个人。不论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本国人或外国人,均属自然人。自然人是纳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3、法人是指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独立支配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在中国,一切享有独立预算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各种享有独立经费的社会团体,各种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等都是法人。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十五条增值税税率:(一)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除本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外,税率为6%。(二) 提供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税率为11%。(三) 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为17%。(四) 境内单位和个人发生的跨境应税行为,税率为零。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2023-09-01 23:44:511

常见的变动成本的例子

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例如:在工业企业中,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原材料、按计件单价支付的计件工资、按产量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按销售量支付的销售佣金等,都属于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的变动性,是对一定期间发生的成本总额而言。制造企业常见的变动成本一般包括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中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物料用品费、燃料费、动力费,按销售量支付的销售佣金、包装费、装运费、营业税等。扩展资料:根据变动成本发生的原因可将变动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变动成本、另一类是酌量性变动成本。1、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可由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动成本
2023-09-01 23:33:253

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区别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本”所包含的内容不同,一个是总成本,一个是总变动成本,具体区别及计算公式如下:单位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产品而平均耗费的成本。一般只要将总成本去除以总产量便能得到,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计算公式:确定出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然后用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每种产品的产量。单位变动成本是指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变动成本平均分摊额,即总变动成本与销量之比。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这里的变动成本是就总业务量的成本总额而言。若从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来看,它是固定的,即它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计算公式: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
2023-09-01 23:32:582

什么是完全成本法?什么是变动成本法?两者有何不同?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完全成本法:  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  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  (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 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  二、 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  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注意会选择判断)  三、 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  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  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 (P60)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本质区别:完全成本法要把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当期生产的产品中去。  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在当期转销。
2023-09-01 23:32:511

简述变动成本的概念及其应用原理

变动成本(variablecost)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如购买原材料及电力消耗费用和工人工资等。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常常在实际生产过程开始后才需支付。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即有一定的适用区间,如图《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所示,也就是说,超出相关范围时,变动成本发生额可能呈非线性变动。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可由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2023-09-01 23:32:431

变动成本是什么?

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1、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产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产成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023-09-01 23:32:371

固定成本、总成本、变动成本分别和销售量的关系是什么?

固定成本和销售量成反比关系,总成本和销售量成正比关系,变动成本和销售量成反比关系。因为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生产量。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但是,其单位业务量的成本保持不变。在产品制造成本中,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可变成本*产量。这是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式。扩展资料:为维持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能力而必须开支的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财产税、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由于这类成本与维持企业的经营能力相关联,也称为经营能力成本(capacity Cost)。这类成本的数额一经确定,不能轻易加以改变,因而具有相当程度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根据经营、财力等情况确定的计划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产品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由于这类成本的预算数只在预算期内有效,企业领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确定不同预算期的预算数,所以,也称为自定性固定成本。这类成本的数额不具有约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况加以确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成本
2023-09-01 23:32:212

单位变动成本是什么意思

单位变动成本是指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变动成本平均分摊额,即总变动成本与销量之比。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目标利润=总收入-总支出=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总收入-总支出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价-[(目标利润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可以由此得出利润既然不确定,那么单位变动成本也就不好确定。扩展资料单位变动成本对利润的影响:单位变动成本在该企业里,是指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一项,所以,对单位变动成本升降对利润影响的分析,实际上是对该企业原材料成本(价格)升降对利润影响的分析。1.单位变动成本提高对利润的影响。(1)单位变动成本提高1%:可实现利润=[191.99-(151+151×1%)]×150000-1473012=[191.99-152.51]×150000-1473012=39.48×150000-1473012=5922000-1473012=4448988(元)利润减少额=4675488-4448988=226500(元)利润减少百分比=226500÷4675488=4.84%单位变动成本提高1个百分点,利润减少4,84个百分点,减少额为225500元。(2)单位变动成本提高5%:可实现利润=[191.99-(151+151×5%)]×150000-1473012=[191.99-158.55]×150000-1473012=33.44×150000-1473012=5016000-1473012=3542988(元)利润减少额=4675488-3542988=1132500(元)利润减少百分比=1132500÷4675488=24.22%单位变动成本提高5个百分点,利润减少24.22个百分点(或5×4.84=24.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位变动成本
2023-09-01 23:31:524

怎样计算产品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首先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义,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公式来计算:1.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2.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到产品成本中,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该部分成本才逐渐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固定性制造费用在要分摊到销售中去。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就是说在发生当期就确认为费用了,跟销售量多少没关系。4.完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拓展资料: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的差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思路不一样: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可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的。
2023-09-01 23:31:321

单位变动成本是什么意思?

单位变动成本是指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变动成本平均分摊额,即总变动成本与销量之比。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目标利润=总收入-总支出=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总收入-总支出+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或者:单价-(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可以由此得出利润既然不确定,那么单位变动成本也就不好确定。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1)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如何划分的?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一般是看该成本项目是否随产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若随着产销量变化而逐步增大的成本项目,则是变动成本;不随产销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项目,则为固定成本。2)对于这两种成本有什么控制办法?A.变动成本,一般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及直接工人计件工资。由于这部分成本增加与产量成正比,故应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制定经济批量、制定绩效奖金以调动工人积极性、提高良品率等方面入手。B.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直接工人的固定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房租(或自有厂房折旧)、机器设备折旧、机器维修保养费用等。由于这部分成本费用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每月的变动额不大,所以,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成本的,所以提高产量是降低固定成本最直接的方法。
2023-09-01 23:31:191

变动成本的含义是什么?

Nautron respoc lorni virch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如购买原材料及电力消耗费用和工人工资等。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常常在实际生产过程开始后才需支付。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即有一定的适用区间,也就是说,超出相关范围时,变动成本发生额可能呈非线性变动。成本类型根据变动成本发生的原因可将变动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变动成本、另一类是酌量性变动成本。1、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可由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2023-09-01 23:31:031

一般企业项目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会是哪些

固定成本有:管理费用科目、营业费用、制造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差旅费用等。变动成本有: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的,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辅助成本、制造费用中与生产有关的分摊费用,营业费用中的促销费用、销售人员的提成工资等。
2023-09-01 23:30:241

单位变动成本包括哪些费用

单位变动成本是指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变动成本平均分摊额,即总变动成本与销量之比。1.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目标利润=总收入-总支出=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总收入-总支出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或者单价-[(目标利润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可以由此得出利润既然不确定,那么单位变动成本也就不好确定。2. 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1)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如何划分的?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一般是看该成本项目是否随产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若随着产销量变化而逐步增大的成本项目,则是变动成本;不随产销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项目,则为固定成本。2)对于这两种成本有什么控制办法?A.变动成本,一般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及直接工人计件工资。由于这部分成本增加与产量成正比,故应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制定经济批量、制定绩效奖金以调动工人积极性、提高良品率等方面入手。B.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直接工人的固定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房租(或自有厂房折旧)、机器设备折旧、机器维修保养费用等。由于这部分成本费用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每月的变动额不大,所以,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成本的,所以提高产量是降低固定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目标利润=总收入-总支出=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总收入-总支出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或者单价-[(目标利润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可以由此得出利润既然不确定,那么单位变动成本也就不好确定。
2023-09-01 23:30:132

变动成本分为哪些内容

变动成本主要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两类,具体如下:1、技术性变动成本:也叫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它与产量有明确的技术或者实物关系,通常只要生产就必然会发生,若不生产则为零,一般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可由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比如企业按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的销售佣金、技术转让费等等。变动成本解释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在一定期间内它们的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但单位产品的耗费则保持不变。变动成本主要特点变动成本特点如下:1、单位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2、变动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变动。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也称为补偿率,是与边际贡献率相对应的概念,即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率。1、变动成本率计算公式: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2、变动成本计算公式: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别主要是看是不是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固定成本(又称固定费用)相对于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而变动成本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两者联系:在企业经管中,常把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值称为经营杠杆,经营杠杆可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尤其是生产环节和决策环节)风险的度量衡。
2023-09-01 23:29:401

关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如果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需要分解,则必须按销售量分解。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期间成本由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经营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固定性财务费用、变动性销售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和变动性财务费用所构成。变动成本法期间成本的内容还可以用另外两种简单方式表达,即:固定生产成本与全部非生产成本之和,或全部固定成本与全部变动性非生产成本之和。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则仅包含全部非生产成本。3、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水平不同:广义的产品以销货和存货两种实物形态存在。当期末存货量和本期销货量都不为零时,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最终要表现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在完全成本法下,因为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所以当期末存货存在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本期销货和期末存货之间分配,从而导致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损益表,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着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这必然导致两种成本方法所确定的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水平不同。
2023-09-01 23:29:221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计算的差异是什么?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利润计算方法差异:1、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2、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全部非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在计算利润时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是当期的固定生产成本;完全成本法下扣除的固定生产成本则是当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固定生产成本,在计算利润时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扣除。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1-04-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9-01 23:28:552

变动成本和销售额的关系,请教

首先:可变成本=原料+动力+营业费用固定成本=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总成本销售额-总成本=利税(毛利润)其次:销售额=销售价格×销售量所以,销售额变动分两种情况:一:销售量不变,销售价格提高20%,导致的销售额提高20%,那么总成本是不变的,相应地可变成本也不会变。二:销售价格不变,销售量提高20%,导致的销售额提高20%。这时,如果产销率为100%的话,可变成本会相应会增加20%;总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20%,因为固定成本没有变。固定成本和销售量成反比关系,总成本和销售量成正比关系,变动成本和销售量成反比关系。因为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生产量。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但是,其单位业务量的成本保持不变。在产品制造成本中,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可变成本*产量。这是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式。拓展资料为维持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能力而必须开支的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财产税、房屋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由于这类成本与维持企业的经营能力相关联,也称为经营能力成本(capacity Cost)。这类成本的数额一经确定,不能轻易加以改变,因而具有相当程度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根据经营、财力等情况确定的计划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产品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由于这类成本的预算数只在预算期内有效,企业领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确定不同预算期的预算数,所以,也称为自定性固定成本。这类成本的数额不具有约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况加以确定。
2023-09-01 23:28:366

变动成本怎么算

变动成本的计算方法: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视同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通常采用贡献式利润表。该表一般应包括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等项目。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可以区分为两大类: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成本。变动成本的分类及相关范围根据变动成本发生的原因可将变动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变动成本、另一类是酌量性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可由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相关范围: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即有一定的适用区间,也就是说,超出相关范围时,变动成本发生额可能呈非线性变动。
2023-09-01 23:28:191

变动成本如何计算?

请问变动成本怎么算?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算出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要了解变动成本法,必须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按照成本性态,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同特点:(1)产品成本内容构成不同;(2)存货估价不同;(3)利润计算方式不同;(4)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不同。 (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前面各章所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算出的产品成本,都是既包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产品成本,通称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通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计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帐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 (四)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采用变动成本法,必须先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将混合成本采用适当的方法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试用书只讲述了两种方法,即:高低点法和散布图法。 (五)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前面各章节所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四种辅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错综复杂,一个企业、一个车间、一种产品往往同时采用或者结合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1.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和同时应用。2.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如何计算可变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10700-600×7-2000-300=4200 选b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1. 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 目标利润=总收入-总支出=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总收入-总支出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或者 单价-[(目标利润 + 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可以由此得出利润既然不确定,那么单位变动成本也就不好确定。 2. 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 1)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如何划分的? 在财务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一般是看该成本项目是否随产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若随着产销量变化而逐步增大的成本项目,则是变动成本;不随产销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项目,则为固定成本。 2)对于这两种成本有什么控制办法? A.变动成本,一般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及直接工人计件工资。由于这部分成本增加与产量成正比,故应在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制定经济批量、制定绩效奖金以调动工人积极性、提高良品率等方面入手。 B.固定成本,一般包括直接工人的固定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房租(或自有厂房折旧)、机器设备折旧、机器维修保养费用等。由于这部分成本费用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每月的变动额不大,所以,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成本的,所以提高产量是降低固定成本最直接的方法。 请问变动成本怎么算?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只计算产品的变动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变动成本法时,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月损益,不计入产品成本。算出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要了解变动成本法,必须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按照成本性态,可以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同特点:(1)产品成本内容构成不同;(2)存货估价不同;(3)利润计算方式不同;(4)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不同。(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前面各章所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算出的产品成本,都是既包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产品成本,通称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通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服务,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关于利润与产销量的联系。采用变动成本法算出的利润多少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可以促使企业注重销售,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避免盲目增产。2.关于决策分析。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创利额这一指标,揭示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量本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的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所需数据。3.关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优越性,还有利于各部门业绩的评价。4.关于产品定价、对外报告和计税。变动成本法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产品定价的要求。据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存货价值和损益,也不符合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要求和所得税法对计算应税所得额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则符合这些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一般只宜在帐外计算,不宜在帐内计算,不能在帐内根据这种成本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如果产品变动成本在帐内计算,那么在月末计算营业利润、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以前,必须将帐面成本调整为完全成本。(四)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采用变动成本法,必须先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将混合成本采用适当的方法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试用书只讲述了两种方法,即:高低点法和散布图法。(五)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前面各章节所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定额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四种辅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错综复杂,一个企业、一个车间、一种产品往往同时采用或者结合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1.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和同时应用。2.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平均变动成本这个怎么计算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字母表示为:AVC(Q)=TVC(Q)/Q。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怎么计算,有什么区别 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其中固定成本是无法避免要付出的代价,而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或销量的增加而近似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所谓完全成本法就是把两部分成本合起来记入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只看后者。完全成本法理论上是大于变动成本法的。 望楼主采纳 沈阳金蝶财务为您解答
2023-09-01 23:28:091

什么是变动成本法?

Nautron respoc lorni virch指支付给各种变动生产要素的费用,如购买原材料及电力消耗费用和工人工资等。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常常在实际生产过程开始后才需支付。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即有一定的适用区间,也就是说,超出相关范围时,变动成本发生额可能呈非线性变动。成本类型根据变动成本发生的原因可将变动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变动成本、另一类是酌量性变动成本。1、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可由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
2023-09-01 23:27:511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拜托各位了 3Q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为改革财务会计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而设立的新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这就决定了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二者存在以下一系列差异: (一)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 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成本按其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并进行粗略估计。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将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随着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变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部分视作当期的期间费用,随同销售和管理费用一起全额扣除,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产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参与期末成本的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五)分期损益不同 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导致两种计算方法下损益表的基本结构也有所差异。 二、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下面以连续期间的损益计算为例,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计算税前净利时的差异并加以分析。 [例1] 假定某企业某年度1、2、3三个月收入、成本及生产数据资料(为便于说明问题,假定3个月中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不变)。 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1月份税前净利: 变动成本法下, 销售收入=12 000×15=180 000(元); 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性管理费用=12 000×(10+1)=132 000(元); 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12 000+16 000=28 000(元); 税前净利=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80 000-132 000-28 000=20 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销售收入=12 000×15=180 000(元);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0+12 000×(10+120 00/12 000)-0=132 000(元); 期间费用=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12 000×1+16 000=28 000(元); 税前净利=销售收入-销货成本-期间费用=180 000-132 000-28 000=20 000(元)。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只与当前销售量有关,而与期末是否结余存货无关,这也说明了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不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而在当期全额扣除,企业税前净利的多少仅与当前的销售量呈线性关系。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本期生产成本取决于本期产量,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已销产品和期末结余存货间分配(当有未完工产品时还需在已销产品、期末存货和未完工产品间分配),由此二者税前净利产生差异。 下面来分期分析两种方法下税前净利的差异: 1月份: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额扣除;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产销平衡,固定制造费用由当期已销产品全额分担,即固定制造费用全额扣除,故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税前净利无差异。 2月份:当期生产的在当期未销售完,即期末结余存货3 000件。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固定制造费用须在已销存货与结余存货间分配,其中,每件产品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2 000/12 000=1(元),故期末存货吸收掉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3 000=3 000(元),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作为当期费用全额扣除,所以,与变动成本法相比,当期列在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中的成本少了3 000元,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当期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多了3 000元。 3月份:当期生产的在当期售完,上期结余的3 000件也在本期售完。即,采用完全成本法时,期初释放固定性制造费用3 000元(1×3 000=3 000),而本期固定制造费用随本期产品的全部售完而全额扣除,即期末没有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所以,与变动成本法相比,本期列在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中的成本多了期初释放的3 000元,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当期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少了3 000元。 当然,从一定时期来看,如果产销总体上平衡,那么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各期总的税前净利是无差异的。此外,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净利差额的变化规律,即在完全成本法下: (1)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为零。 (2)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大于零。 (3)若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则税前净利差额小于零。采纳哦
2023-09-01 23:27:412

变动非生产成本怎么算

变动非生产成本计算技巧:变动成本=销售收入-销货成本(已售产品负担的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的和非生产的)。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是按产品成本的性态区分的一组成本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为进行本量利分析法所设置的。由于企业生产各种产品的工艺流程都有所不同,因此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的具体方法也有所区别。只能按原则和一般计算方法来讲解,不包括一些特殊的成本计算方法。概念分析变动成本就是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减而同比例增减的成本。那么,半变动成本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混合体,它有一部分是变动成本,而另一部分是固定成本。可以计算变动成本了:变动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费用+半变动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部分。
2023-09-01 23:2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