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

《宋史》卷二百五志第一百五十八(7)

  《二女真诗》一卷(紫微夫人及东华中侯王夫人作)   施真人《铭真论》一卷   旌阳令许逊《灵剑子》一卷   《黄帝内传》一卷(篯铿得于石室)   东方朔《十洲三岛记》一卷   淮南王刘安《太阳真粹论》一卷   黄玄钟《蓬莱山西鳌还丹歌》一卷   娄敬《草衣子还丹诀》一卷   魏伯阳《还丹诀》一卷   《周易门户参同契》一卷   《大丹九转歌》一卷   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一卷   陆修静《老子道德经杂说》一卷   《五牙导引元精经》一卷   《黄庭经》一卷(其文初为五言四章,后皆七言,论人身扶养修治之理)   李千乘《黄庭中景经注》一卷   尹喜《黄庭外景经注》一卷   襄楷《太平经》一百七十卷   李坚《东极谢真人传》一卷   王禹锡《海陵三仙传》一卷   施肩吾《真仙传道集》二卷   《三住铭》一卷   《西山群仙会真记》一卷   长孙滋《崔氏守一诗传》一卷   吴筠《神仙可学论》一卷   又《形神可固论》一卷   《著生论》一卷   《明真辨伪论》一卷   《心目论》一卷   《玄门论》一卷   《元纲论》一卷   《诸家论优劣事》一卷   《辨方正惑论》一卷   杜光庭《二十四化诗》一卷   又《二十四化图》一卷   《神仙感遇传》十卷   《墉城集仙录》十卷   《应现图》三卷   《仙传拾遗》四十卷   《历代帝王崇道记》一卷   《道教灵验记》二十卷   《道经降传世授年载图》一卷   谢良嗣《中岳吴天师内传》一卷   李渤《李天师传》一卷   《真系传》一卷   张隐居《演龙虎上经》二卷   卢潘《侯真人传》一卷   沈汾《续仙传》三卷   尹文操《楼观先师本行内传》一卷   《玄元圣记经》十卷   刁琰《广仙录》一卷   见素子《洞仙传》十卷   傅元镇《应缘道传》十一卷   晞旸子《宝仙传》三卷   《南岳夫人清虚玉君内传》一卷   范邈《南岳魏夫人内传》一卷   李遵《三茅君内传》一卷   梁日广《释仙论》一卷   赤松子《中诫篇》一卷   《金石论》一卷   《门天老历》一卷   冷然子《学神仙法》一卷   贾嵩《陶先生传序》三卷   吴先主孙氏《太极左仙公神仙本起内传》一卷   华峤《真人周君内传》一卷   《刘海蟾诗》一卷   《太一真君固命歌》一卷(晋葛洪译)   张融《三破论》一卷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二卷   《导引养生图》一卷   《神仙玉芝瑞草图》二卷   《上清握中诀》三卷   《登真隐诀》三十五卷   《真诰》十卷   华阳道士韦处玄注《老子西升经》二卷   魏昙峦法师《服气要诀》一卷   陈处士同洪让书《老子道经》一卷   李淳风《正一五真图》一卷   孙思邈《退居志》一卷   《真气铭》一卷   《九幽福寿论》一卷   《龙虎乱日篇》一卷   李用德《晋州羊角山庆历观记》一卷   王元正《清虚子龙虎丹》一卷   《骊山母黄帝阴符大丹经解》一卷(房山长集)   吴兢《保圣长生纂要坐隅障》二卷   僧一行《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卷   尹愔《老子五厨经注》一卷   周涖《颍阳书》一卷   昝商《导养方》三卷   李广《中指真诀》一卷   僧遵化《养生胎息秘诀》一卷   高骈《性箴金液颂》一卷   黄仲山《玄珠龟镜》三卷   裴铉《延寿赤书》一卷   张果《紫灵丹砂表》一卷   《内真妙用诀》一卷   《休粮服气法》一卷   《大易志图参同经》一卷(玄宗与叶静能、一行答问语)   王绅《太清宫简要记》一卷   康真人《气诀》一卷   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一卷   杨知玄《淮南王练圣法》一卷   《老子元道经》一卷(南统孟谪仙传授)   李延章《中元论》一卷   胡微《玉景内篇》二卷   《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一卷(大白山见素女子胡愔撰)   王悬河《三洞珠囊》三十卷   王贞范《洞天集》二卷   捷神子《唐元指玄篇》一卷   《中央黄老君洞房内经》一卷   《黄老中道君洞房内经》一卷   《黄老神临药经》一卷   《太清真人络命诀》一卷   《太上老君血脉论》一卷   《灵宝服食五芝精》一卷   《黄帝内经灵枢略》一卷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十卷   《黄帝内丹诀》一卷   《太极真人风鸣炉火经》一卷   《紫微帝君王经宝诀》一卷   《太上老君服气胎息诀》一卷   《老子中经》二卷   《老子神仙历藏经》一卷   《王母太上还童采华法》一卷   《紫微帝君紫庭秘诀》一卷   《茅真君静中吟》一卷   《王茅君杂记》一卷   《阴真君还丹歌》一卷   《金液还丹歌》一卷   《元君付道传心法门》一卷   《徐真君丹诀》一卷   《张真君灵芝集》一卷   《彭君诀黄白五元神丹经》一卷   《太一真君元丹诀》一卷   陈大素《九天飞步内诀真经》一卷   河间真人刘演《金碧潜通秘诀》一卷   大白山李真人《调元妙经》一卷   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一卷   申天师《服气要诀》一卷   张天师《石金记》一卷   玄元先生《日月混元经》一卷   郑先生《不传气经》一卷   建平然先生《少来苦乐传》一卷   赤城隐士《服药经》三卷   卧龙隐者《少玄胎息歌》一卷   蜀郡处士《胎息诀》一卷   成都李道士《太上洞玄灵宝修真论》一卷   务元子《混成经》一卷   务成子注《太上黄庭内景经》一卷   含光子《契真刊谬玉钥匙》一卷   邓云子《清虚真人裴君内传》一卷   广成子《灵仙秘录阴丹经》一卷   《紫阳金碧经》一卷   《升玄养生论》   青霞子《旨道篇》一卷   又《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一卷   《宝藏论》一卷   易元子《劝道诗》一卷   逍遥子《内指通玄诀》三卷   《摄生秘旨》一卷   升玄子《造化伏汞图》一卷   颖阳子《神仙修真秘诀》十二卷   元阳子《金石还丹诀》一卷   真一子《金钥匙》一卷   《九真中经》一卷(赤松子传)   畅元子《杂录经诀尊用要事》一卷   狐刚子《粉团》五卷   左掌子《证道歌》一卷   中皇子《服气要诀》一卷   桑榆子《新旧气经》一卷   玄明子柳冲用《巨胜歌》一卷   叶真卿《玄中经》一卷   丁少微《真一服元气法》一卷   洞元子通元子《通玄指真诀》一卷   真常子《服食还丹证验法》一卷   烟萝子《内真通玄歌》一卷   独孤滔《丹房镜源文》三卷   天台白云《服气精义论》一卷   徐怀遇《学道登真论》一卷   曹圣图《铅汞五行图》一卷   张素居《金石灵台记》一卷   高先《大道金丹歌》一卷   陈君举《朝元子玉芝书》三卷   吕洞宾《九真玉书》一卷   陶植《蓬壶集》三卷   《修仙要诀》一卷(华子期授于甪里先生)   《上相青童太上八术知慧灭魔神虎隐文》一卷   碧岩张道者《中山玉柜服神气经》一卷   《司世抱阳剑术》一卷   金明七真人《三洞奉道科诫》三卷   杨归年《修真延秘集》三卷   阴长生《三皇经》一卷   马明生《赤龙金虎中铅炼七返还丹诀》(卷亡)   上官翼《养生经》一卷   王弁《新旧服气法》一卷   傅士安《还丹诀》一卷   徐道邈注《老子西升经》二卷   刘仁会注《西升经》一卷   张随《解参同契》一卷   李审《颐神论》二卷   处士刘词《混俗颐生录》一卷   闾丘方远《太上经秘旨》一卷   道士张乾森《自然券立成仪》一卷   张承先《度灵宝经表具事》一卷   《玉晨奔日月图》一卷   《真秘诀》一卷(宝冠授达磨)   僧玄玄《疑甄正论》三卷   王长生《紫微内庭秘诀》三卷   《传授五法立成仪》一卷   寒山子《大还心鉴》一卷   守文居鎡《长生纂要》一卷   《庄周气诀》一卷   《朗然子诗》一卷   山居道士《佩服经符仪》一卷(不知名)   苏登《天老神光经》一卷   《内外丹诀》二卷(集王元正、李黄中等撰)   《崔公入药镜》三卷   《混元内外观》十卷   张君房《云笈七签》百二十卷   乐史《总仙秘录》一百三十卷   余卞《十二真君传》二卷   李信之《云台异境集》一卷   贾善翔《高道传》十卷   《犹龙传》三卷   张隐龙《三茅山记》一卷   王松年《仙苑编珠》一卷   李昌龄《感应篇》一卷   朱宋卿《徐神翁语录》一卷   《太宗真宗三朝传授赞咏仪》二卷   真宗《汴水发愿文》一卷   徽宗《天真示现记》三卷   陈抟《九室指玄篇》一卷   王钦若《七元图》一卷   《先天纪》三十六卷   《翊圣保德传》三卷   丁谓《降圣记》三十卷   耿肱《养生真诀》一卷   青霞子《丹台新录》九卷   李思聪《道门三界咏》三卷   张端《金液还丹悟真篇》一卷   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仪》三卷   《参同契明鉴诀》一卷   姚称《摄生月令图》一卷   钱景衎《南岳胜概编》一卷   谢修通《玉笥山祖记实录》一卷   张无梦《还元篇》一卷   《纯阳集》一卷   《上清五牙真秘诀》一卷   《二仙传》一卷   《成仙君传》一卷   《刘真人传》一卷   《平都山仙都观记》二卷   《师谱》一卷   《十真记》一卷   《仙班朝会图》五卷   《赖卿记》一卷   《大还丹照鉴登仙集》一卷   《断谷要法》一卷   《裴君传行事诀》一卷   《太上墨子枕中记》二卷   《太上太素玉录》一卷   《太上仓元上录》一卷   《学仙辨真诀》一卷   《洞真金元八景玉录》一卷   《五岳真形图》一卷   《祭六丁神法》一卷   《神仙杂歌诗》一卷   《玄门大论》一卷   《九转丹歌》一卷   《太和楼观内纪本草记》一卷   《老君出塞记》一卷   《五岳真形论》一卷   《黄帝三阳经五明乾羸坤巴诀》一卷   《正一肘后修用诀》一卷   《正一法文目》一卷   《正一论》一卷   《正一上元九星图》一卷   《正一修行指要》三卷   《正一法十箓召仪》一卷   《正一奏章仪》一卷   《正一醮江海龙王神仪都功版仪》一卷   《太上符镜》一卷   《谷神赋》一卷   《黄书过度仪》一卷   《太上八道命籍》二卷   《灵宝圣真品位》一卷   《灵宝飞云天篆》一卷   《上清佩文诀》五卷   《上清佩文黑券诀》一卷   《福地记》一卷   《曲素忧乐慧辞》一卷   《皇人三一图》一卷   《西升记》一卷   《胎精记解结行事诀》一卷   《高上金真元箓》一卷   《长睡法》一卷   《大洞玄保真养生论》一卷   《曲素诀辞》一卷   《太上丹字紫书》一卷   《绝玄金章》一卷   《紫凤赤书》一卷   《灵宝步虚词》一卷   《金纽太清阴阳戒文》一卷   《太上紫书录传》一卷   《度太一玉传仪》一卷   《奔日月二景隐文》一卷   《司命杨君传记》一卷   《回耀太真隐书》一卷   《思道诫》一卷   《潘尊师传》一卷   《三尸经》一卷   《金简集》三卷   《无名道者歌》一卷   《大丹会明论》一卷   《太清真人九丹神秘经》一卷   《金镜九真玉书》一卷《八公紫府河车歌》一卷   《大还秘经》一卷   《神仙肘后三宫诀》二卷   《太极紫微元君补命秘录》一卷   《老君八纯玄鼎经》一卷   《海蟾子还金篇》一卷   《太清篇火式》一卷   《太一真人五行重玄论》一卷   《龙虎大还丹秘诀》一卷   《炼五神丹法》一卷   《太清丹经经》一卷   《神仙庚辛经》一卷   《紫白金丹诀》一卷   《仙公药要诀》一卷   《三十六水法》一卷   《金虎赤龙经》一卷   《玉清内书》一卷   《太上老子服气口诀》一卷   《烧炼杂诀法》一卷   《太清金液神丹经》三卷   《休粮诸方》一卷   《胎息根旨要诀》一卷   《修真内炼秘诀》一卷   《上清修行诀》一卷   《大道感应论》一卷   《太上习仙经契录》一卷   《回耀飞光日月精气上经》一卷   《摄生增益录》一卷   《神气养形论》一卷   《服饵仙方》一卷   《铅汞指真诀》一卷   《服食日月皇华诀》一卷   《神仙药名隐诀》一卷   《炼花露仙醽诀》一卷   《缮生集》一卷   《道术旨归》一卷   《按摩要法》一卷   《醮人神法》一卷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一卷   《草金丹法》一卷   《十二月五藏导引》一卷   《大易二十四篇》一卷   《服气炼神秘诀》一卷   《老君金书内序》一卷   《尹真人本行记》一卷   《陶陆问答》一卷   《诸家修行纂要》一卷   《谷神秘诀》三卷   《太清导引调气经》一卷   《大玄部道兴论》二十七卷   《富贵日用篇》一卷   《入室思赤子经》一卷   《饵芝草黄精经》一卷   《治身服气诀》一卷   《玉皇圣台神用诀》一卷   《烧金石药法》一卷   《神仙服食经》一卷   《三天君烈纪》一卷   《养生要录》三卷   《神仙九化经》一卷   《调元气法》一卷   《太上保真养生论》一卷   《神仙秘诀三论》三卷   《元君肘后术》三卷   《山水穴窦图》一卷   《养生诸神仙方》一卷   《五经题迷》一卷   (右神仙类三百九十四部,一千二百十六卷)   右道家附释氏神仙类凡七百十七部,二千五百二十四卷。   《管子》二十四卷(齐管夷吾撰)   《商子》五卷(卫公孙鞅撰)   《慎子》一卷(慎到撰)   《韩子》二十卷(韩非撰)   尹知章注《管子》十九卷   杜佑《管氏指略》二卷   丁度《管子要略》五篇(卷亡)   董仲舒《春秋决事(一作"狱")》十卷(丁氏平,黄氏正)   李文博《治道集》十卷   张去华《大政要录》三卷   右法家类十部,九十九卷。   《公孙龙子》一卷(赵人)   《尹文子》一卷(齐人)   《邓析子》二卷(郑人)   刘邵《人物志》二卷   杜周士《广人物志》二卷   右名家类五部,八卷。   《墨子》十五卷(宋墨翟撰)   右墨家类一部,十五卷。   《鬼谷子》三卷   高诱注《战国策》三十三卷   鲍彪注《国策》十卷   右纵横家类三部,四十六卷。   《夏小正戴氏传》四卷(傅崧卿注)   蔡邕《月令章句》一卷   杜台卿《玉烛宝典》十二卷   唐玄宗《删定礼记月令》一卷   李林甫《注解月令》一卷   韩鄂《岁华纪丽》四卷   韦行规《月录》一卷   李绰《秦中岁时记》一卷(一名《咸镐记》)   李邕《金谷园记》一卷   徐锴《岁时广记》一百二十卷(内八卷阙)   贾昌朝《国朝时令集解》十二卷   宋绶《岁时杂咏》二十卷   刘安靖《时镜新书》五卷   孙岊《备阅注时令》一卷   《岁中记》一卷   《十二月纂要》一卷   《保生月录》二卷   《四时录》四卷   (并不知作者)   张方《夏时志别录》一卷   又《夏时考异》一卷   《许状元节序故事》十二卷(许尚编)   真宗《授时要录》十二卷   孙思邈《齐人月令》三卷   宗懔《荆楚岁时记》一卷   李绰《辇下岁时记》一卷   刘靖《时鉴杂(一作"新")书》四卷   岑贲《月壁》一卷   孙翰《月鉴》二卷   嵇含《南方草木状》三卷   贾思勰《齐民要术》十卷   则天皇后《兆人本业》三卷   陆羽《茶经》三卷   又《茶记》一卷   温庭筠《采茶录》一卷   《茶苑杂录》一卷(不知作者)   张又新《煎茶水记》一卷   韩鄂《四时纂要》十卷   贾躭《医牛经》(卷亡)   淮南王《养蚕经》一卷   孙光宪《蚕书》三卷   秦处度《蚕书》一卷   毛文锡《茶谱》一卷   史正志《菊谱》一卷   任璹《彭门花谱》一卷   周序《洛阳花木记》一卷   陶朱公《养鱼经》一卷   熊寅亮《农子》一卷   贾朴《牛书》一卷   王旻《山居要术》三卷   又《在居杂要》三卷   《山居种莳要术》一卷   戴凯之《竹谱》三卷   无求子《酒经》一卷(不知姓名)   大隐翁《酒经》一卷   《是斋售用》一卷   李淳风《四民福禄论》二卷   《牛皇经》一卷   《辨五音牛栏法》一卷   《农家切要》一卷   《荔枝故事》一卷   (并不知作者)   封演《钱谱》一卷   张台《钱录》一卷   于公甫《古今泉货图》一卷   侯氏《萱堂香谱》一卷   范如圭《田夫书》一卷   贾元道《大农孝经》一卷   陈靖《劝农奏议》三十篇   林勋《本政书》十卷   又《本政书比校》二卷   《治地旁通》一卷   王章《水利编》三卷   僧赞宁《笋谱》一卷   僧仲休《花品记》一卷   丁谓《北苑茶录》三卷   又《天香传》一卷   欧阳修《牡丹谱》一卷   蔡襄《茶录》一卷   沈立《香谱》一卷   又《锦谱》一卷   《茶法易览》十卷   丁度《土牛经》一卷   孔武仲《芍药谱》一卷   张峋《花谱》一卷   沈括《志怀录》三卷   窦苹《酒谱》一卷   冯安世《林泉备》五卷   吕惠卿《建安茶用记》二卷   刘攽《芍药谱》一卷   王观《芍药谱》一卷   洪刍《香谱》五卷   章炳文《壑源茶录》一卷   吴良辅《竹谱》二卷   葛澧《酒谱》一卷   高伸《食禁经》三卷   刘异《北苑拾遗》一卷   宋子安《东溪茶录》一卷   陈翥《桐谱》一卷   张宗诲《花木录》七卷   周绛《补茶经》一卷   叶庭珪《南蕃香录》一卷   楼璹《耕织图》一卷   曾安止《禾谱》五卷   曾之谨《农器谱》三卷   陈旉《农书》三卷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一卷   韩彦直《永嘉橘录》三卷   王居安《经界弓量法》一卷   右农家类一百七部,四百二十三卷、篇。   《鬻熊子》一卷

二百五为什么是傻的意思

  国人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据考证,大致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来源:   1、源于战国故事。战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2、源于唐朝故事。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这说明了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流传至今,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成了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3、源于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小儿子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4、源于推牌九。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5、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6、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7、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拓展阅读:   1、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于是喜得贵子,晚年膝下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和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2、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3、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4、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5、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有点像我们把硬币包一包,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以后人们也城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6、从前有一个傻瓜,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八两金子很多的,笨蛋。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二百五为什么是傻的意思

  国人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据考证,大致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来源:   1、源于战国故事。战国时有一说客,名叫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2、源于唐朝故事。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这说明了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流传至今,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成了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3、源于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小儿子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4、源于推牌九。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5、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6、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7、到了现代,据说有人学唱歌星伍佰的歌,怎么也学不象。别人说他顶多算半个五百-----   拓展阅读:   1、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于是喜得贵子,晚年膝下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和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2、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3、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4、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5、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有点像我们把硬币包一包,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以后人们也城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6、从前有一个傻瓜,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八两金子很多的,笨蛋。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