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际收支与外汇收支统计的差异。
【答案】:国际收支与外汇收支统计的差异表现为:(1)统计范围不同。国际收支记录一国一定时期内全部的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情况,包括了有外汇收支的交易和不发生外汇收支的交易。外汇收支以外汇收支行为记录主体,并不区分这种行为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还是居民与居民之间的。(2)统计时间不同。国际收支统计是以所有权转移为记录的时间,外汇收支统计则是在这种收支行为发生之后才进行统计。(3)统计方法不同。国际收支采用复式记账法,借贷双方须保持平衡,而外汇收支则是一种实际记录方法,收入、支出分别记录,收、支项目的差距以收支差额体现。
国际收支包括( )。
【答案】:A、B、C、DABCD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对其他国的捐赠都属于经常项目,外资对华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转移属于资本项目。流动资产转移并不属于国际收支。故选ABCD。
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有哪些?请详细说明
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贸易条件和贸易政策:一个国家的出口和进口数量取决于该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条件和政策,包括汇率、关税、贸易限制、贸易协定等。国内经济状况: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该国的出口和进口数量,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就业水平等。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市场的波动和利率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国际收支,如货币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投资等。国际政治状况:国际政治状况会影响到国际收支,包括战争、政治稳定、政策变化、国际关系等。自然灾害和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和环境因素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出口和进口数量,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综上所述,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内经济、外部政治、贸易条件和政策、金融市场、自然灾害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同的影响。
国际收支的概念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答案】:(1)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对国外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这是一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记录。国际收支集中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该表按复式记账原理编制。(2)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只有国内外经济单位间的经济交易才记入国际收支中。第二,要区分借方和贷方两类不同的交易,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最后借方与贷方总是平衡的。第三,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复式簿记。
什么是国际收支核算
国际收支核算是关于对外经济交易的核算,它以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主要核算表式,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对各种国际收支按账户分门别类地进行核算。其中,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国际收支核算与资金流量核算联系紧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础上计算各种国际收支差额,可以全面地把握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核算全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它的结果不仅对于一国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世界其它国家了解一国涉外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途径。各国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提高。
国际收支的定义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对外经济往来、对外债权债务清算而引起的所有货币收支。国际收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反映,它是一个统计表,系统地记录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项目和金融状况。国际收支有两层含义,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往来而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支。广义上,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缩影,也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和兴衰的反映。
国际收支包括哪些主要项目?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方法和内容,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错误和遗漏三大项。1、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它可分为狭义国际收支和广义国际收支。2、狭义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或一个月)内,由于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来自其他国家的外汇收入总额与付给其他国家的外汇支出总额的对比。凡在报告期内涉及外汇收支的交易,均属于国际收支的范畴。3、广义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或一个月)内各种对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它不仅包括一国外汇收支,还包括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各种经济交易,如清算支付协定项下的记账贸易、易货贸易等。扩展资料:美国的国际收支是一个类似于家庭或企业可以用于记录收入和支出的簿记过程。在国际收支中,从外国人到美国的资金流入是收入,被记录为正的数字。收入包括由于购买美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美国的出口)、获取美国的资产(资本流入)以及美国居民收到的馈赠(单边转移)所带来的资金流入。从美国到外国人的资金流出是支出,支出用负号记录。支出包括:(1)购买外国的商品和服务(进口);(2)美国家庭或企业购买外国资产的货币支出(资本流出);(3)对外国人的馈赠,包括对外援助(单边转移)。国际收支账户的主要组成部分概况了与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和销售有关的交易(经常账户余额,包括了贸易余额)以及与国际借贷有关的资金流动(金融账户余额,包括了官方结算)。每一笔国际交易代表了商品、服务或资产在家庭、企业或政府之间的交换。因此,交换的双方必须总是平衡的。换言之,国际收支账户的收入和支出必须等于0,或者说,经常帐户余额+金融帐户余额=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国际收支核算内容包括经常性收支、资本往来收支和官方储备项目变动三大项。经常性收支包括对外贸易、非贸易往来、单方面转移。其中,单方面转移是指一国交易者把一定的经济价值提供给国外的交易者,但没有收到对应的、相等的经济价值,也称为“无偿转让”。资本往来收支项目是指本国与外国之间资本的流出与流入,反映一国的国际金融资产(除官方储备外)的债权、债务变化情况。官方储备项目是指一个经济体系的金融当局可直接用来支付对外收支赤字,并且用于干预外汇市场,以捍卫和支持本国货币汇率,从而间接调节对外赤字的外汇资产。储备资产包括货币黄金储备的变化、外汇储备的变动及其他债权债务的变动等。
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货物贸易,提供服务,进行借贷、直接投资等活动,就会发生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际收支活动的综合记录,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四大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误差与遗漏以及储备资产增减额。储备资产变动是指一国政府拥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对外支付的储备资产的变动。储备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和使用基金信贷等。从理论上讲,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项目差额相加应为国际储备的变动额。但实践中,由于资料来源不一、不全以及错漏等原因,借贷两方无法轧平。为了轧平起见,就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设立了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之和是顺差,就引起储备资产的增加;如果是逆差,就引起储备资产的减少。我们平时常听到的国际收支发生了顺差或逆差,也就是意味着一国的储备资产增加或减少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储备增加用负号表示,储备减少用正号表示。外汇管理也称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授权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或其他政府机构,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所实施的限制性的政策措施。一般来讲,大多数实行外汇管理的国家都规定中央银行为外汇管理机构。这主要是由于外汇的流出或流入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内的货币流通量。有些国家,外汇管理工作由财政部负责,或者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负责。少数国家则成立了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在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是归口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国家局。从管理的对象看,外汇管理通常可以分为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包括对法人和自然人的管理。根据自然人和法人国籍、居住地或营业地区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居民和非居民。一般来说,实行外汇管理的国家对居民和非居民实行不同的外汇管理政策。对物的管理,即对外汇及外汇有价物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外钞、外国铸币、支付工具(如汇票、期票、支票、旅行支票、旅行信用证等)、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人寿保险单等)和黄金,有的国家还把白银、钻石等包括在内。如果从国际收支管理和调节的角度看,外汇管理则可以大致划分为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和汇率管理。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外汇资源短缺,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减少行政干预,引进市场调节机制。特别是1994年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将加快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外汇知识和外汇管理政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现在,各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为什么能够保持基本稳定、是否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为什么仍对资本项目实行外汇管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与步骤等问题很关心。本章在介绍有关外汇管理知识的同时,将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金融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调控职能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来履行。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总量及其结构,通过保持货币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来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不是中央银行的金融行业管理政策,它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要素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信贷政策在引导信贷投向,减少重复建设,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监管当局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前提。经过近几年的改革,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大监管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对金融、证券、保险行业实行分业监管的体制。一些国家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业实行混业经营。1999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宣告历经60多年的分业经营模式终结。德国长期以来一直实现全能银行制,银行可以兼营证券、保险业务。与德国不同,美国是通过银行持股公司或金融持股公司拥有分别从事不同业务的子公司来实现混业经营,各子公司在法律上和经营上是相对独立的公司。同时,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证券、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管。金融就是价值的流通。离开了价值流通,金融就成为“一潭死水”,价值就无法转换。价值无法转换,经济就无法运转。经济无法运转,新的价值也无法产生。新的价值无法产生,人类社会就无法发展。因此,金融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社会危机。世界大战的深层原因都是经济问题。黄金曾一度成为国际贸易中唯一的媒介。在易货经济时代,商人只能进行对口的交易,以物易物,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巨大制约。在金本位经济时代,价值与财富是以实物资产——黄金为依据和标准,这种客观的物理方法非常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稳发展。然而,作为价值流通的载体,黄金不利的一面如搬运、携带、转换等不便的物理条件限制,使它又让位于更为灵活的纸币(货币)。如今,货币经济不仅早已取代了原始的易货经济,而且覆盖了金本位经济。货币经济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经济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来带来了诸多麻烦和问题,如世界贸易不平衡、价值不统一、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等等。引发当场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重要宏观因素之一,就是全球贸易失衡,尤其是巨大的美国贸易赤字。金,金子;融,融通;金融——金子的融会贯通。古今中外,黄金,因其不可毁灭性、高度可塑性、相对稀缺性、无限可分性、同质性及色泽明亮等特性特点,成为经济价值最理想的代表、储存物、稳定器和交换媒介之一,并因此成为世人喜爱和追逐的对象。脱离金本位的初衷是想实现经济自由和稳定发展,然而,今天却适得其反。在货币多样化的今天,现代金融中的含“金”量越来越少,但其内涵、作用及风险却越来越广,越来越大,并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的生活中。金融产品指的是各种经济价值的载体,如现金、股票、期货等。比如我们说张三很有钱,不过他的3百万块钱都买了股票,现在这些股票的市场价值还不到1百万。从这个列子中,我们看到价值在不同的载体中转换并存在。除极少数情况下,如金条、金砖等,这种载体往往是以非实物的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因此也称为金融资产。此外,由于金融产品又能用来赢利,所以又称为金融工具。很多金融产品都是由实物资产演变而来,比如微软公司的股票就是由微软公司的实际资产演变而来,而微软公司的股票期货和期权又是由微软公司的股票演变而来。又比如房屋抵押证券是由房屋而来。好比树叶是由树枝而来,树枝是由树干而来,树干是由树根而来。它们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很多金融产品都是由实物资产演变而来,比如微软公司的股票就是由微软公司的实际资产演变而来,而微软公司的股票期货和期权又是由微软公司的股票演变而来。又比如房屋抵押证券是由房屋而来。好比树叶是由树枝而来,树枝是由树干而来,树干是由树根而来。它们环环相扣,相互影响。金融市场就是所有金融产品交易的市场,也是所有金融从业人员从业的市场。金融市场也可称之为金融体系,尽管它很不完善。既然金融市场是所有金融产品交易的市场,那么它涉及的领域、范围就很广,涉及的内容就很多。在此先简单介绍,以后再详细介绍。金融市场或金融体系是该领域的最大范畴,非常复杂,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首先,金融的核心体系包括:银行体系:证券体系:保险体系。广义的金融体系还包括对冲基金、风险投资、信托基金、私募基金等。所有金融市场都是资金的市场,如果按照资金的期限即时间长短划分,银行体系和证券体系中又包括短期资金市场即货币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即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金融服务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行业,与此相应,金融中介机构也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四个分支:银行,证券,信托,保险。金融、保险业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业、证券经纪与交易业、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和保险业等。四个分支: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网格研辅导提供金融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指导,各高校招生简章、网上报名、网上答疑、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收费标准、各专业目录查询。金融研究生条件、高校最新金融研究生政策法规、帮助学员正确报考理想的高校在职研究生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热门高校。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贷方和借方究竟怎样区别??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贷方和借方两者之间有3点不同,具体如下:一、两者包含的类目不同:1、贷方包含的类目: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列入贷方。2、借方包含的类目:一切支出项目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列入借方。二、两者的实质不同:1、贷方的实质: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如应付款、长/短期借款、主营业务收入、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等),“贷”就是加。对于资产类、费用类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材料、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贷”就是减。2、借方的实质:对于资产类、费用类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材料、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借”就是加;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如应付款、长/短期借款、主营业务收入、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等),“借”就是减。三、两者的意义不同:1、贷方的意义:进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分析,重点是分析国际收支差额,并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扭转不平衡状况。2、借方的意义:对国际收支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各个项目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结构变化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指导对外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贷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内经济状况为经济衰退,国际经济状况为国际收支赤字,问政府应怎样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金融学中的一块基本内容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搭配使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种配套方式:宽松的货币加扩张财政;从紧的货币加紧缩的财政;宽松的货币加紧缩的财政;紧缩的货币加宽松的财政。可是,结合当今世界货币发行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现实来看,根本不存在“紧缩货币政策与宽松财政政策”共存的现实,即便是在理论上也是行不通的,所以两者的搭配方式只有三种,没有四种。 为什么从紧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财政政策无法共存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各国的货币体系和财政体系都被政策操控,财政部和央行虽分属不同的机构,但其做出的决定都必须经过最高决策层同意,也就是说。一国的金融体系(在不考虑外资冲击的假设下)基本上是由政府说了算,而不是市场说了算,即便是号称最自由的美国也是如此。于是可以推出,货币的发行量也是政府说了算。 宽松的财政政策导致的后果就是财政赤字,赤字的理论依据就是政府提供信用向人民借钱,借的钱总要还啊,怎么还呢?有三种方式:第一,增税,这种方式会引起民众反感,不好。第二,发国债,美其名曰“金边债券”,政府肯定不会欠你钱的啊,信用有保证,但是呢,过几年要还利息,也不太好。第三,就是自己印钱还债,美其名曰货币发行,这种方式对政府最有利,理由如下:第一、不用还利息;第二、想印多少印多少,欠再多钱也不怕,欠债的人可以自己印钱还债,这是天下最霸道的一个笑话,对吗?所以,全天下的政府在理论上都是破产的,但实际上都没破产,因为权力让它得以继续运行。 再接着说赤字的偿还方式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增税,是最基本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老百姓拿得少了,政府拿去的多了,蛋糕一样大,分法不同而已,对社会货币总量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对货币政策也没啥影响。发债,是提前预支老百姓的未来收入和后期税收收入,基于李嘉图等价定理,其效果跟增税差不多,对货币总量稍有影响,那就是政府要多支付一项成本:债券利息,但一般而言债券利息往往比不上CPI,也就是说,因为利息产生的货币输入不足以对后期应有的货币总量产生较大影响(因为那个时候GDP的总量也在增加,货币自然合理的同步增加)。所以,产生后果最严重的还债方式就是“印钞票”,第一,印钞票的依据往往是根据政府负债的情况,而非现实经济发展需要;第二,多印的钞票没有任何实体经济产品作为支撑,单一增加社会总需求而已;第三,印钞导致的通胀会隐藏政府实际赤字,导致实际利率降低,低于CPI,使政府少还钱但让老百姓利益受损。 也就是说,只要政府以印钞票的形式,以货币发行为基础来支撑扩张的财政政策,那么其货币政策一定是宽松的,根本无法从紧,从紧了钱从哪里来呢?从紧了不就等于宣布政府破产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遇到的复苏瓶颈,当初为应对危机设计的“双松”政策为现在的尴尬处境埋下了伏笔。流动性在被各国政府强心剂般的政策刺激过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泛滥泡沫,于是乎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来,货币可以适度从紧啦,再不紧一点就又是通胀啦,可是,各国突然发现我们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不是不想从紧,是根本不能从紧,从紧了政府就要破产,当初政府是欠了好几万亿的债啊,不发货币怎么还钱呢?还是维持低利率不变吧,否则政府活不下去,幸好我们政府可以自己印钱还债。 所以,当货币政策被财政政策绑架的时候,怎么可能会独立发挥作用呢?于是,后危机时代,冰岛政府宣布破产,希腊陷入债务危机,欧盟各国都不同程度受到债务影响,于是在近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紧缩政策削减预算,这是一桩好事,把逻辑厘清了政策才能对路。欧元区国家之所以一直陷入通缩甚至债务危机,恰恰是因为该体系内国家货币发行权(欧元)与本国行政权力脱离,也就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脱离,各国财政政策可以自行制定,但欧元的发行量不是法国、德国说了算,而是整个欧盟说了算,于是“自行印钞”的还债渠道被彻底堵死,所以货币政策避免了被财政政策绑架,那欠下的钱怎么办?增税肯定不行,发债也没人敢买(中国肯定愿意买,呵呵),货币又不能多发,所以只能量入为出,紧缩财政,大幅削减赤字。所以,目前来看,只有欧盟可以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四种搭配了。 中国和美国是反面典型,中国政府印钱造成通胀是剥削老百姓为资产阶级服务,美国政府印钱造成通胀是剥削发展中国家为自己服务,这两个意识形态不相容的国家竟然在经济政策上出奇的一致:用财政政策绑架货币政策,政府自己印钱还债!所以至今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敢说政策转向,因为一转向政府就破产,先赶紧印钞让政府还了债再说,通胀的后果让可怜的百姓承担去吧! 综上我们发现,要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独立作用,必须使两者的决定权分离,显然,国家的存在是不会允许财政权旁落的,但欧元区的示范让我们看到了超主权货币发行体系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货币发行不为一国政府所利用,那么区域内超主权货币的出现怕是一条迟早会被脚印踩出来的路了。 双松双紧的政策后果如何大家应该比较清楚,那么就还剩下一个小问题,宽松的货币加从紧的财政,这样的搭配好么?理论上说应该不错,总体上讲一松一紧,整体温和,不会导致赤字,可能会带有一点通胀,但应该不严重,可当今世界似乎很少听说有哪些国家采取的是这种方式,原因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单纯宽松货币似乎已经解决不了刺激经济的问题了,同时通胀和政府支出的减少必定会加大贫富差距,这也许会被民众所诟病。 所以,目前来看似乎找不到完美的搭配方式,只是很期待超主权货币的到来,期待货币政策回到它应有的原貌。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介绍如下:(1)贴现政策(2)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3)建立外汇平准基金(4)改变汇率(5)信用手段:利用各国间的信贷来调节;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借款来平衡;利用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1)经济周期。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进口相应增加,出口反而减少,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逆差。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顺差。这种因经济周期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称为周期性不平衡。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国际收支周期性不平衡会使各国之间相互传播景气和衰退。(2)经济结构。当一国的经济结构与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不相一致或不相协调时,其商品和劳务的出口就会发生困难,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结构性不平衡是因国内生产结构变动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例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制成品为主,由于国际市场上制成品价格大幅度上扬,而初级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导致这些国家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从而导致国际收支上的困难。(3)货币价值。一国货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动,也会影响其国际收支。这种由货币价值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称为货币性不平衡或价格性不平衡。在一定汇率下,一国物价普遍上升,高于其他国家,必然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如果一国物价普遍低于其他国家,则会发生相反的情形,从而导致国际收支顺差,这就是价格性不平衡。它表明在货币对外比价一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导致收支不平衡。(4)国民收入。随着一国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变化,其国民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形。国民收入变化包括周期变化和长期增长。周期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实际上就是周期性不平衡。而收入长期增长则会导致持久性的不平衡,如果一国收入增长速度长期高于其他国家,则可能会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需求的增长,从而使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造成国际收支收入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不包括
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不包括调整税率。国际收支调节是指各国政府或金融当局为纠正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具体方法由各国货币制度和经济结构及其产生不平衡的原因所决定。利用一些经济杠杆,如调整国内物价、利率、税率、汇率;通过行政命令和法律手段实行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采取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如促进生产要素自由移动、扩大国际性的信贷安排等。国际收支调节的具体措施:1、实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的汇率水平。3、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同时保持一定规模的外资流入。4、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国际收支危机以及调节的方法:国际收支危机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一国或地区国际收支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并对该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发生重大影响的国际收支形势。国际收支危机是一种信用危机,表现为银行或金融机构流动性资金严重不足而发生挤提和倒闭,或者投资者对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丧失信心而导致资金停止流入或大量流出,以及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调节国际收支危机的方法:1、贴现政策。2、建立外汇平准基金。3、对本国的货币的对外汇率进行法定贬值或促使下浮。4、鼓励劳务出口,平衡国际收支。5、实行外汇管制。
如何理解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均衡对一国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一国货币升值时,该国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外币价格随之升高,进口商品或劳务的本币价格相应降低,因而,该国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当一国货币贬值时,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能够通过汇率变动自动调节,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该国货币贬值,推动逆差减小;而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该国货币升值,推动顺差减小。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国货币的汇率与该国净出口呈反向变动的关系。而且如果汇率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国的贸易状况,汇率的波动将有助于推动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美国日本香港东盟韩国台湾俄罗斯等。由于长期与美元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决定趋于被动,即汇率不是中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客观反映,而只是美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折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波动可能使国际收支愈加偏离平衡。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盯住美元后影响该国进出口,导致国际收支失衡有密切联系。例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日本经济增长开始减慢,日元也大幅下跌,而面对美元对日元的相对升值,东南亚各国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盯住汇率,因而东南亚各国货币也相对日元升值。由于这些国家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本币的被动升值对于本已因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而降低的出口需求,犹如雪上加霜,加剧了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 从这个意义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应当显示出其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在分别比较了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在2005年7月汇改的前六个月和后八个月的月贸易差额与月平均汇率后,发现中欧贸易差额在汇改后波动增大,而且多数月份表现为顺差增加的同时人民币币值上升,贸易顺差总体上大于汇改前;中日贸易与汇率的关系与中欧情况相似;只有中美贸易与汇率关系在汇改后出现了贸易顺差伴随人民币持续升值。这样一看,在汇率改革之后贸易差额加大了;而从两者走势来看,汇改后很多月份人民币币值在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的时候不升反降,似乎新机制下的汇率既没有反映对外贸易的状况,又没有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几点,首先,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很多,不能简单地因为贸易差额扩大而认为汇率机制失效,例如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商品明显的价格优势和美国的国内政策使得汇率变动对于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难以发挥作用;其次,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确实客观反映了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状况;再次,人民币对欧元与日元汇率未能很好的反映出中国与欧日两地区的贸易状况,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受美元影响较大,可以推断我国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或与美元有较高正相关关系的货币可能占有较大比重。
为什么说结构性对国际收支平衡影响大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该国的商品或服务出口的外币价格将提高,进口货物或服务的货币价格降低,从而降低了该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国际收入支赤字;反之,当一国货币贬值,该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将出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可自动汇率变化调整,也就是说,当国际收支逆差的平衡,对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该国的货币贬值,推动赤字减少;而当支付国际收支当过剩,需求大于供给,为国家的货币,本币升值,促使贸易顺差下降。因此,在直接标价法,货币汇率和该国的净出口呈反向关系的变化。若汇价能真实地反映该国的经营状况,在汇率波动将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酒店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分别?美国?日本?香港?东盟?韩国?台湾?俄罗斯。由于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与美元,人民币和其他国家的货币决定成为被动的,即汇率不是中国的一个客观反映该国的经济关系,但只有国家的经济关系折射美。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偏离国际收支更加平衡。几大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历史,是与美元挂钩的国家的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导致国际收支失衡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日本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日元也大幅下跌,而兑日元,美元相对升值的脸,东南亚国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钉住率,日元因此东南亚国家货币相对升值。由于这些国家和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被动升值的货币已经由于日本的经济增长放缓和出口,如糟糕的是,国际收支东南亚国家的不平衡加剧了需求减少。产品查询来自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应显示其国际收支中的作用。在我国,分别与欧盟相比?美国?日本前6个月,汇率改革在2005年7月和八个月月贸易平衡,每月的平均汇率后,我们发现,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余额增加了汇率改革的波动,而大部分的一个月,而中增加人民币剩余价值的表现上升,以前的改革大于总体贸易顺差;中日关系和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和汇率的情况类似;只有中美贸易关系,改革后出现了贸易顺差的汇率是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因此,汇率改革后,贸易顺差有所增加;从两个趋势,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很多个月来增加或减少跌倒的时候上升,而不是赤字,似乎同时根据新的汇率机制并不能反映外贸形势,并没有发挥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不过,有几点应该注意,首先,国际贸易的影响,有很多因素,不只是因为扩大贸易的平衡,相信汇率机制失败,例如,在中美贸易,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产品和美国的国内政策制定利率变化是难以解决发挥作用的贸易不平衡;其次,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确实是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状况的客观反映;再次,对欧元人民币汇率和日元未能正确反映了中国和欧洲和日本,这两个地区的贸易情况是由于对美元汇率的影响较大,可以参照推断为我们的国家, “一篮子货币”的美元或美元是货币走高的正相关关系可能占了很大的比例。
利率调整在国际收支平衡中的作用机制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一国货币升值时,该国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外币价格随之升高,进口商品或劳务的本币价格相应降低,因而,该国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当一国货币贬值时,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能够通过汇率变动自动调节,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该国货币贬值,推动逆差减小;而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该国货币升值,推动顺差减小。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国货币的汇率与该国净出口呈反向变动的关系。而且如果汇率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国的贸易状况,汇率的波动将有助于推动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美国??日本??香港??东盟??韩国??台湾??俄罗斯等。由于长期与美元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决定趋于被动,即汇率不是中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客观反映,而只是美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折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波动可能使国际收支愈加偏离平衡。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盯住美元后影响该国进出口,导致国际收支失衡有密切联系。例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日本经济增长开始减慢,日元也大幅下跌,而面对美元对日元的相对升值,东南亚各国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盯住汇率,因而东南亚各国货币也相对日元升值。由于这些国家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本币的被动升值对于本已因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而降低的出口需求,犹如雪上加霜,加剧了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 从这个意义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应当显示出其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在分别比较了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在2005年7月汇改的前六个月和后八个月的月贸易差额与月平均汇率后,发现中欧贸易差额在汇改后波动增大,而且多数月份表现为顺差增加的同时人民币币值上升,贸易顺差总体上大于汇改前;中日贸易与汇率的关系与中欧情况相似;只有中美贸易与汇率关系在汇改后出现了贸易顺差伴随人民币持续升值。这样一看,在汇率改革之后贸易差额加大了;而从两者走势来看,汇改后很多月份人民币币值在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的时候不升反降,似乎新机制下的汇率既没有反映对外贸易的状况,又没有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几点,首先,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很多,不能简单地因为贸易差额扩大而认为汇率机制失效,例如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商品明显的价格优势和美国的国内政策使得汇率变动对于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难以发挥作用;其次,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确实客观反映了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状况;再次,人民币对欧元与日元汇率未能很好的反映出中国与欧日两地区的贸易状况,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受美元影响较大,可以推断我国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或与美元有较高正相关关系的货币可能占有较大比重。
谈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一国货币升值时,该国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外币价格随之升高,进口商品或劳务的本币价格相应降低,因而,该国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当一国货币贬值时,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能够通过汇率变动自动调节,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该国货币贬值,推动逆差减小;而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该国货币升值,推动顺差减小。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国货币的汇率与该国净出口呈反向变动的关系。而且如果汇率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国的贸易状况,汇率的波动将有助于推动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10美国10日本10香港10东盟10韩国10台湾10俄罗斯等。由于长期与美元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决定趋于被动,即汇率不是中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客观反映,而只是美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折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波动可能使国际收支愈加偏离平衡。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盯住美元后影响该国进出口,导致国际收支失衡有密切联系。例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日本经济增长开始减慢,日元也大幅下跌,而面对美元对日元的相对升值,东南亚各国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盯住汇率,因而东南亚各国货币也相对日元升值。由于这些国家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本币的被动升值对于本已因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而降低的出口需求,犹如雪上加霜,加剧了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从这个意义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应当显示出其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在分别比较了我国与欧盟10美国10日本在2005年7月汇改的前六个月和后八个月的月贸易差额与月平均汇率后,发现中欧贸易差额在汇改后波动增大,而且多数月份表现为顺差增加的同时人民币币值上升,贸易顺差总体上大于汇改前;中日贸易与汇率的关系与中欧情况相似;只有中美贸易与汇率关系在汇改后出现了贸易顺差伴随人民币持续升值。这样一看,在汇率改革之后贸易差额加大了;而从两者走势来看,汇改后很多月份人民币币值在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的时候不升反降,似乎新机制下的汇率既没有反映对外贸易的状况,又没有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几点,首先,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很多,不能简单地因为贸易差额扩大而认为汇率机制失效,例如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商品明显的价格优势和美国的国内政策使得汇率变动对于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难以发挥作用;其次,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确实客观反映了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状况;再次,人民币对欧元与日元汇率未能很好的反映出中国与欧日两地区的贸易状况,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受美元影响较大,可以推断我国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或与美元有较高正相关关系的货币可能占有较大比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一国货币升值时,该国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外币价格随之升高,进口商品或劳务的本币价格相应降低,因而,该国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当一国货币贬值时,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能够通过汇率变动自动调节,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该国货币贬值,推动逆差减小;而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该国货币升值,推动顺差减小。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国货币的汇率与该国净出口呈反向变动的关系。而且如果汇率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国的贸易状况,汇率的波动将有助于推动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10美国10日本10香港10东盟10韩国10台湾10俄罗斯等。由于长期与美元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决定趋于被动,即汇率不是中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客观反映,而只是美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折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波动可能使国际收支愈加偏离平衡。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盯住美元后影响该国进出口,导致国际收支失衡有密切联系。例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日本经济增长开始减慢,日元也大幅下跌,而面对美元对日元的相对升值,东南亚各国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盯住汇率,因而东南亚各国货币也相对日元升值。由于这些国家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本币的被动升值对于本已因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而降低的出口需求,犹如雪上加霜,加剧了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 从这个意义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应当显示出其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在分别比较了我国与欧盟10美国10日本在2005年7月汇改的前六个月和后八个月的月贸易差额与月平均汇率后,发现中欧贸易差额在汇改后波动增大,而且多数月份表现为顺差增加的同时人民币币值上升,贸易顺差总体上大于汇改前;中日贸易与汇率的关系与中欧情况相似;只有中美贸易与汇率关系在汇改后出现了贸易顺差伴随人民币持续升值。这样一看,在汇率改革之后贸易差额加大了;而从两者走势来看,汇改后很多月份人民币币值在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的时候不升反降,似乎新机制下的汇率既没有反映对外贸易的状况,又没有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几点,首先,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很多,不能简单地因为贸易差额扩大而认为汇率机制失效,例如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商品明显的价格优势和美国的国内政策使得汇率变动对于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难以发挥作用;其次,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确实客观反映了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状况;再次,人民币对欧元与日元汇率未能很好的反映出中国与欧日两地区的贸易状况,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受美元影响较大,可以推断我国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或与美元有较高正相关关系的货币可能占有较大比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一国货币升值时,该国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外币价格随之升高,进口商品或劳务的本币价格相应降低,因而,该国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当一国货币贬值时,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能够通过汇率变动自动调节,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该国货币贬值,推动逆差减小;而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该国货币升值,推动顺差减小。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国货币的汇率与该国净出口呈反向变动的关系。而且如果汇率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国的贸易状况,汇率的波动将有助于推动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美国、日本、香港、东盟、韩国、台湾、俄罗斯等。由于长期与美元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决定趋于被动,即汇率不是中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客观反映,而只是美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折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波动可能使国际收支愈加偏离平衡。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盯住美元后影响该国进出口,导致国际收支失衡有密切联系。例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日本经济增长开始减慢,日元也大幅下跌,而面对美元对日元的相对升值,东南亚各国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盯住汇率,因而东南亚各国货币也相对日元升值。由于这些国家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本币的被动升值对于本已因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而降低的出口需求,犹如雪上加霜,加剧了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 从这个意义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应当显示出其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在分别比较了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在2005年7月汇改的前六个月和后八个月的月贸易差额与月平均汇率后,发现中欧贸易差额在汇改后波动增大,而且多数月份表现为顺差增加的同时人民币币值上升,贸易顺差总体上大于汇改前;中日贸易与汇率的关系与中欧情况相似;只有中美贸易与汇率关系在汇改后出现了贸易顺差伴随人民币持续升值。这样一看,在汇率改革之后贸易差额加大了;而从两者走势来看,汇改后很多月份人民币币值在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的时候不升反降,似乎新机制下的汇率既没有反映对外贸易的状况,又没有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几点,首先,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很多,不能简单地因为贸易差额扩大而认为汇率机制失效,例如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商品明显的价格优势和美国的国内政策使得汇率变动对于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难以发挥作用;其次,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确实客观反映了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状况;再次,人民币对欧元与日元汇率未能很好的反映出中国与欧日两地区的贸易状况,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受美元影响较大,可以推断我国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或与美元有较高正相关关系的货币可能占有较大比重。
本币贬值将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因而各国经常利用这一办法来防止国际收支逆差,为什么不对?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该国的商品或服务出口的外币价格将提高,进口货物或服务的货币价格降低,从而降低了该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国际收入支赤字;反之,当一国货币贬值,该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将出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可自动汇率变化调整,也就是说,当国际收支逆差的平衡,对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该国的货币贬值,推动赤字减少;而当支付国际收支当过剩,需求大于供给,为国家的货币,本币升值,促使贸易顺差下降。因此,在直接标价法,货币汇率和该国的净出口呈反向关系的变化。若汇价能真实地反映该国的经营状况,在汇率波动将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酒店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分别?美国?日本?香港?东盟?韩国?台湾?俄罗斯。由于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与美元,人民币和其他国家的货币决定成为被动的,即汇率不是中国的一个客观反映该国的经济关系,但只有国家的经济关系折射美。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偏离国际收支更加平衡。几大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历史,是与美元挂钩的国家的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导致国际收支失衡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日本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日元也大幅下跌,而兑日元,美元相对升值的脸,东南亚国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钉住率,日元因此东南亚国家货币相对升值。由于这些国家和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被动升值的货币已经由于日本的经济增长放缓和出口,如糟糕的是,国际收支东南亚国家的不平衡加剧了需求减少。产品查询来自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应显示其国际收支中的作用。在我国,分别与欧盟相比?美国?日本前6个月,汇率改革在2005年7月和八个月月贸易平衡,每月的平均汇率后,我们发现,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余额增加了汇率改革的波动,而大部分的一个月,而中增加人民币剩余价值的表现上升,以前的改革大于总体贸易顺差;中日关系和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和汇率的情况类似;只有中美贸易关系,改革后出现了贸易顺差的汇率是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因此,汇率改革后,贸易顺差有所增加;从两个趋势,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很多个月来增加或减少跌倒的时候上升,而不是赤字,似乎同时根据新的汇率机制并不能反映外贸形势,并没有发挥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不过,有几点应该注意,首先,国际贸易的影响,有很多因素,不只是因为扩大贸易的平衡,相信汇率机制失败,例如,在中美贸易,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产品和美国的国内政策制定利率变化是难以解决发挥作用的贸易不平衡;其次,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确实是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状况的客观反映;再次,对欧元人民币汇率和日元未能正确反映了中国和欧洲和日本,这两个地区的贸易情况是由于对美元汇率的影响较大,可以参照推断为我们的国家, “一篮子货币”的美元或美元是货币走高的正相关关系可能占了很大的比例。
民生银行国际收支申报规定是什么?
目前国际收支申报基本规定: 1.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通过境内银行发生涉外收入或涉外付款的非银行机构和个人(以下称“申报主体”),应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2.通过境内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凭证有《涉外收入申报单》、《境外汇款申请书》。 3.发生涉外收入的申报主体,应在解付银行解付之日(T)或结汇中转行结汇之日(T)后五个工作日(T+5)内办理该款项的申报。
我是银行的,今天把一笔国外美元收汇的国际收支编码报错了。
你说的是你们银行系统入账时选择的交易编码还是国家外汇管理局金宏系统里面的?802031针对境内非居民的~~~一般你们银行系统内的应该问题不大如果是在金宏系统中申报错了,可以马上修改的!希望你采纳 加分 谢谢不知你哪个银行的?也可加我详聊!
请问你之前提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怎么会没有“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企业版)”
可能是企业的管理员BA没有这个权限的,直接联系收付汇银行或者外汇管理局申请就可以了。需要给BA做授权,然后BA在给企业操作员帐号授权
怎么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上添加国际收支网上申报?我们是贸易公司。
让你公司的收汇银行在平台上先录入,过一段时间,你再登陆你们公司的在平台上的账号和密码后,就会看到这条申报信息,然后你在这条信息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数据,如是资本性的收汇还是贸易性的收汇,填写完后,保存,就会自动到你们当地的外管局系统里,等着外管局批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