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备余额和减值准备如何转换
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之间基于不同的出发点,造成的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本身都是为了防范风险。资产减值准备是财政部提出的,是准备金即拨备中的一种,是针对贷款等资产可能损失进行的计提,会影响当期的利润。按财政部的拨备口径还包括一般拨备,这是从利润中计提的,不影响利润。 银行拨备,又称准备金,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银行拨备的分类 银行拨备,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1、资产减值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债权、股权等金融资产(不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合理估计和判断,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部分计提的,计入金融企业成本的,用于弥补资产损失的准备金。 2、一般准备,是指金融企业运用动态拨备原理,采用内部模型法或标准法计算风险资产的潜在风险估计值后,扣减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净利润中计提的、用于部分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金。 银行拨备的作用 事实上,银行拨备的作用在于真实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银行拨备是利润还是费用的实质取决于拨备是否能够弥补未来贷款可能出现的损失,银行拨备不充足下的利润是高估的。对于目前的商业银行而言,大多数银行的专项拨备不足以弥补未来贷款可能出现的损失,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保证制度计提充足的拨备,以提高银行抵御不良贷款风险的能力,并确保真实的利润的基础。 同时,银行拨备是银行用来平滑各年度收益水平的蓄水池,经营效益上升时提高拨备的计提水平,经营效益下降时通过释放拨备来维持盈利水平。银行呆账拨备计提数额的多少,总的拨备对不良贷款及全部贷款覆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银行应对经济景气变化带来的资产质量变化的能力的重要依据。
拨备是对银行贷款损失减值准备的俗称
拨备是对银行贷款损失减值准备的俗称是对的。银行拨备,又称准备金,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可供出售权益性工具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时应该通过哪个会计科目?
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计提减值准备后,价值又回升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追问: 可是书上说发生时是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转回时不能通过调整损益来转回 回答: 那是在计提时的会计分录!转回时当然可以这么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入成本。在发生非暂时性的跌价的,要通过资产减值损失核算,如果企业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就通过这个会计科目结转! 追问: 可是如果这样做了不就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了吗?发生的时候是通过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贷方,可是转回的时候却要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借方,这样的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帐面价值不就不等于他的公允价值了吗? 回答: 我说的不是在权责发生制下。如果是在权责发生制下,则: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会计分录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能通过当期损益转回) 但是,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后,利息收入应当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计算确认。 后者将公允价值变动记入资本公积,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本公积。 追问: 呵呵,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本来就不同呀!前者计入投资收益,后者计入资本公积!这个跟收付实现制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吧,还有就是收付实现制不是早就已经不能再用了吗? 回答: 谁说收付实现制不能用?真佩服你们老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麻烦你再看看教科书,好吧?! 追问: 对不起呀,可能是我的表达有问题,我的意思是收付实现制不符合配比原则,不是太合理,所以会计制度提倡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回答: 不,是我应该说声对不起,可能是我那时的心情比较急躁,对不起!在权责发生制下: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会计分录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能通过当期损益转回)
当固定资产计提完减值准备之后,卖出。怎么做分录呢?
固定资产处置时: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根据会计分录涉及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不包括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扩展资料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第二: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第五: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 )
【错误】本题考查的是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题干表述错误。
会计累计折旧科目和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区别
1、两者的性质及目的不同 累计折旧是“资产价值损耗的计量”,它把固定资产的价值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的年限内,以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而折旧表示的是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价值转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上是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可收回金额与账面净值进行定期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净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该资产在当前市场上的实际价值。 2、两者针对的对象不同 累计折旧作为备抵项目是针对固定资产原值而言的,固定资产原值扣减累计折旧反映的是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是针对固定资产净值而言的,因为当固定资产原值发生减值时,如果企业已事先考虑到而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可收回净值不一定会低于账面净值,那么此时就不会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固定资产减值虽然是通过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得出的,但是它不是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而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 3、两者的核算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17条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②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帐的土地。”而计提减值准备的核算范围则在第27条明确规定:“企业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①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②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③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④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时;⑤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⑥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同时,《企业会计制度》第59条还规定了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形:①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②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③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④已遭毁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⑤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该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可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比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范围要大得多。 4、两者处理问题的及时性不同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可见,折旧政策的变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能及时地调整可收问净值与账面净值的差额。而当折旧估计发生偏差,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损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在期末及时地予以调整,以确保期末固定资价值信息的真实性。所以从确保当期的信息质量的角度来衡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比累计折旧更加及时、灵活。 5、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计提是按月进行的,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通常是在年末或指定的核算期末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在并无证据表明减值已发生的情况下,一般不必作帐务处理。因此不同会计期间的减值损失与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之间两者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6、两者计提方法不同 企业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并没有那么多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期末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与可收回金额的估价、分析比较、判断来进行计提的。 7、两者计提基数不同 固定资产折旧是以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作为折旧基数,并在预计使用寿命的折旧年限内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如果已计提了减值准备,则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则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帐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应当注意的是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可见,固定资产原值、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等都是事先确定好的,属于带有一定主观性的会计估算。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是针对固定资产帐面价值而言的,在期末时按帐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熟低的原则来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可收回金额是依据核算日前后的相关信息确定的,不可事先确定。可见,相对折旧而言,固定资产减值这种估算是事后的,客观一些,不同时间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8、两者账务处理不同 固定资产的折旧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想链接,所以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通常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经常性费用类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并且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冲回问题;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无直接关联,导致减值的情形也并非是经常发生的,因而减值准备计提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在此后的期间,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作相反会计分录。
减值准备的相关实例
我们知道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的约束,但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同的判断。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企业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具体的会计操纵行为多种多样,现举实例说明如下:1、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TCL通讯(000542)于2003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问题整改报告》的公告,公告显示了TCL通讯2000年虚增利润4952万元的情况。其中包括少计坏帐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TCL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造成的,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1999年TCL通讯亏损17984万元,如果2000年继续亏损,则将被ST。但是“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就有蓄意作假之嫌。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与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还反映出上市公司依然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而且在当时给投资者造成的重大误导,也已经构成虚假陈述。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当然每到年报公布时,也会出现一些形形色色的亏损企业,亏损的原因亦是多种多样。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资产“缩水”形成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造成的。ST鲁银(600784)在2002年度报告中显示每股收益-1.07,亏损额高达2.65亿元。实际上鲁银投资2002年度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24%和40%,但由于在期末因应收账款、委托贷款、对外投资等资产方面的巨额计提高达1亿元,使得管理费用剧增。这是导致公司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公司为此也带上了ST的帽子。由于会计制度要求的追溯调整公司将2001年378万元的盈利也调减为亏损2490万元,连年的亏损使其成为了交易所首次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的企业之一――*ST鲁银。尽管巨额计提增加了当年的费用,却降低了来年的费用。鲁银投资2002年第一季度的报告中显示,公司已经扭亏为盈,实现每股利润0.03元,净利润718万元。ST天鹅(000418)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中期的每股收益由0.04元到年末的-1.15元,净利润也从中期近1628万元的盈利到年末的-4.18亿元巨额亏损。大量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是导致2002年亏损的重要原因。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的应收款和存货计提减值准备高达4.5亿元,担保损失1.39亿元。同时由于追溯调整,不仅让公司三季度报告中盈利的2317万元变为整个年度亏损,也使2001年业绩也由2683万元的盈利转为-5750万元的亏损。不仅带上了ST的帽子,同样也被实行了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ST天鹅。另外,在小天鹅公布的2003年一季度的季报中显示公司已经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941万元,每股收益0.08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1%。如果说银鲁投资、小天鹅等公司的忍痛“瘦身”为了来年的轻装前进,似乎还有一点积极意义的话,更有甚者则是完全为了替大股东买单。ST轻骑在2002年年报中称,大股东轻骑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已经不能偿还对公司的关联欠款,为充分揭示风险,董事会全额计提相应账目坏账准备。34亿巨亏中坏账计提竟然高达42亿元,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诸如此类的公司不胜枚举。事实证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已经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砝码,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也成了家常便饭。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一些政策达到自身的目的,其实最终的受害者仍然是投资者。一些企业对于由此产生的重大会计差错也只是在公告里的某个角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已。例如小天鹅公司2002年年度报告中这样显示“由于发生漏计2001年度营业费用的重大会计差错而追溯调减2001年度净利润8524万元”等等类似内容。
为什么要设置减值准备这个科目,是干什么的
减值准备的概述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编辑本段资产计提的八项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 1.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帐准备; 2.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帐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编辑本段资产减值规定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规定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对八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披露等内容做了规定。但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没有给出明确统一的依据,使得在具体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其具体问题如下: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使企业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使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相比之下,国际资产减值准则对计提时间则作了明确说明,规定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估计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如此规定,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使不同企业具有可比性。 2、资产期末计价的计量模式 正因为各项资产期末计价均采用“孰低法”,由此便产生了各种资产准备账户。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计价方法选择了不同的计量模式,现归纳如下: 计量模式 适用资产项目 (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短期投资 (2)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存货 (3)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4)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 委托贷款 (5) 应收款项与估计可收回款项孰低法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1)项中的市价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对于(2)项中的“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古迹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对于(3)、(4)项中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以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和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 从现行的会计制度和颁布的准则内容来看,现有规定对有关资产减值计量模式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可操作性差。现有准则中使用的计量基础包括有: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销售净价、市价等多个标准,在实际会计工作中难以掌握与运用。 3、计提减值准备后资产的使用及处理未作明确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制度规定:“处置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以及债务重组、非货币*易、以应收款项进行交换等,应当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但在实际操作时,存在如下问题,(1)计提了跌价准备的存货结转生产成本时,如何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2)在建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时,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如何处理;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果的计算考评,但在新制度中未予明确规定。 编辑本段资产减值准备的改进意见 1、计量模式的统一原则 对于不同的计量模式实际上可以统一起来,就不会显得标准多,难掌握了。笔者认为,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计量标准,形成统一规定,从而有利于今后制定我国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但这样做,必须要计算现金流量净现值,估计各现金流出、流入量及贴现率、使用期限等,这就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使用及处置的会计处理方法 新制度仅规定,在处置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但对计提减值准备后资产的结转、摊销、折旧的会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相应会计处理方法提出以下建议: (1)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对于已按单项计提了跌价准备的存货在结转生产成本时,应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样处理,反映了生产的实际成本,可据此考核生产部门的业绩。账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原材料”等。 对于按类别或整体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结转生产成本时跌价准备账户不作处理,待期末,一并调整入“制造费用”,再按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分录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贷“制造费用”。 (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这样规定的:当无形资产因某种原因,“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而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则将减值计入“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可见,对无形资产的全额减值和部分减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两种处理。 笔者认为,无形资产摊销,属于无形资产均衡减值,应列作“管理费用”科目。而无形资产部分减值和全部减值作相同处理,列作“营业外支出”比较妥当。这样,可以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规定一致起来,并将无形资产的减值与摊销的会计处理区分开来。 (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应记入投资收益,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会计实务中,如果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资本公积准备项目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先冲减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足冲减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而并非全额记入投资收益。当长期投资的价值得以恢复,则应先计入投资收益,冲减以前计提数后的多余部分恢复原冲抵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 编辑本段资产减值准备的制度规定和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编辑本段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 自1999年实施了坏账损失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后,2001年财政部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及补充规定,其中新增加了四项资产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由此扩大成了八项资产准备。 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时,要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对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计量,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坏账准备 企业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3、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时,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长期投资减值 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发生的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固定资产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并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同上)进行估计,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企业在建工程预计发生减值时,如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同上)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8、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同上)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编辑本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尽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项。以下笔者试对这四项进行浅析。 1、坏账准备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由于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可以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对于那些资产较好,会计核算规范的企业来说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财务报告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之,只能成为部分企业调节财务状况的砝码。调增计提比例,就会增加当期费用,减少利润,还可以减少当期纳税。 2、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由于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给了一些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使部分企业通过对计提方法的选择――总体、类别和单项,达到左右利润的目的。例如,投资类别分A、B、C等多种类别,其中A分a1、a2两种,B分b1、b2两种,C分c1、c2两种。期末对各项投资进行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各项投资跌价损益如:a1为-200元,a2为200元,A类合计互为抵消;b1为-300元,b2为200元,B类合计为-100元;c1为400元,c2为-200元,C类合计为200元。分别按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如:单项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1+b1+c2=-700;分类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B+C=-100;总体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B+C=-100。 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企业持有的长期投资有的有市价,有的没有市价,对持有的长期投资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更据下列迹象判断。 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这里所说的“判断”主要是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出主观的职业判断。客观的说,由于每个企业实际情况的不同和每个会计人员的价值观的不通,可能会使判断的结果有所偏差,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有某些企业却利用这个空子为达到自身目的,对资产减值在提与不提之间随意判断。 另外,从会计处理的角度上看,长期投资有成本法和损益法两种。一般情况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一般情况下投资比例不低于20%即可采用权益法)。权益法要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当期损益要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投资损失为负“-”表示),因此部分企业就根据自身的利益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比例在20%上下随意变动,以致达到控制利润的目的。 4、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准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已霉烂变质的存货;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由于准则允许企业对存货的跌价准备进行单个或分类计提,以及对发生存货计提情况的判断由企业自行决定的灵活性,又不免给一些企业空隙可钻。 编辑本段减值准备的相关实例说明 我们知道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的约束,但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同的判断。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企业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具体的会计操纵行为多种多样,现举实例说明如下: 1、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TCL通讯(000542)于2003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问题整改报告》的公告,公告显示了TCL通讯2000年虚增利润4952万元的情况。其中包括少计坏帐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TCL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造成的,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1999年TCL通讯亏损17984万元,如果2000年继续亏损,则将被ST。 但是“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就有蓄意作假之嫌。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与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还反映出上市公司依然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而且在当时给投资者造成的重大误导,也已经构成虚假陈述。 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当然每到年报公布时,也会出现一些形形色色的亏损企业,亏损的原因亦是多种多样。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资产“缩水”形成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造成的。 ST鲁银(600784)在2002年度报告中显示每股收益-1.07,亏损额高达2.65亿元。实际上鲁银投资2002年度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24%和40%,但由于在期末因应收账款、委托贷款、对外投资等资产方面的巨额计提高达1亿元,使得管理费用剧增。这是导致公司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公司为此也带上了ST的帽子。由于会计制度要求的追溯调整公司将2001年378万元的盈利也调减为亏损2490万元,连年的亏损使其成为了交易所首次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的企业之一――*ST鲁银。尽管巨额计提增加了当年的费用,却降低了来年的费用。鲁银投资2002年第一季度的报告中显示,公司已经扭亏为盈,实现每股利润0.03元,净利润718万元。 ST天鹅(000418)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中期的每股收益由0.04元到年末的-1.15元,净利润也从中期近1628万元的盈利到年末的-4.18亿元巨额亏损。大量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是导致2002年亏损的重要原因。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的应收款和存货计提减值准备高达4.5亿元,担保损失1.39亿元。同时由于追溯调整,不仅让公司三季度报告中盈利的2317万元变为整个年度亏损,也使2001年业绩也由2683万元的盈利转为-5750万元的亏损。不仅带上了ST的帽子,同样也被实行了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ST天鹅。另外,在小天鹅公布的2003年一季度的季报中显示公司已经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941万元,每股收益0.08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1%。 如果说银鲁投资、小天鹅等公司的忍痛“瘦身”为了来年的轻装前进,似乎还有一点积极意义的话,更有甚者则是完全为了替大股东买单。ST轻骑在2002年年报中称,大股东轻骑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已经不能偿还对公司的关联欠款,为充分揭示风险,董事会全额计提相应账目坏账准备。34亿巨亏中坏账计提竟然高达42亿元,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诸如此类的公司不胜枚举。事实证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已经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砝码,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也成了家常便饭。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一些政策达到自身的目的,其实最终的受害者仍然是投资者。一些企业对于由此产生的重大会计差错也只是在公告里的某个角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已。例如小天鹅公司2002年年度报告中这样显示“由于发生漏计2001年度营业费用的重大会计差错而追溯调减2001年度净利润8524万元”等等类似内容。
中天科技——在计提减值准备的同时股价却翻倍了
偶然间朋友提到“中天 科技 ”这家公司,建议我抽空了解一下。时间一晃2周就过去了,周末有空粗略看了一下公司的相关资料。随手记录一下对中天 科技 了解后的印象。 中天 科技 是国内光电缆品种最齐全的专业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公司在国内率先建成海底光缆完整生产线,拥有海底光缆制造的核心技术,公司旗下子公司中天 科技 海缆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光缆厂商。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天 科技 光纤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纤生产的高 科技 制造商,处于国内同行前列并进入世界前十名,已成为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省公司等集中采购主流供应商。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中天铝线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新型耐热铝合金导线,性能质量优良,得到市场青睐。在射频电缆领域,公司与日立电线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天日立射频电缆有限公司,打造出了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射频电缆产品。2021年至今,公司二级市场股价走出了翻倍的行情,同时公司在2021年3季度和4季度大幅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致使公司2021年业绩大幅度的负增长。是市场太过疯狂还是公司业务被严重低估?接下来从财报出发管中窥豹一探究竟。 首先看的是资产负债表。以2021年三季报为例,资产负债率48%,财务风险较低。其中,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71%。流动资产中占比较高的是,货币资金99亿元、应收账款122亿元、存货72亿元。分别占流动资产的29%、36%、21%。对比2020年年报发现,货币资金减少了12亿元,应收账款增加了22亿元,存货增加了6亿元。很明显应收账款是主要的潜在风险,从1月27日公告来看,公司大幅计提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减值损失和存货资产减值损失,致使2021年业绩大幅度波动。事有蹊跷待后续观察。 非流动资产结构简单,主要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分别占非流动资产的62%、8%、7.5%。 负债方面。流动负债167亿元,占总负债的74%。流动负债中主要是应付账款93亿元、短期借款32亿元、合同负债28亿元,分别占流动负债的56%、19%、17%。由于公司货币资金高达99亿元,所以短期内的偿付能力很强。非流动负债主要是长期借款16亿和应付债券35亿,占总资产的比例不高,违约风险很小。 利润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3%,毛利润率13.5%。行业平均毛利润率29%。销管财研费用相对平稳,波动最大的是“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大幅计提后营业利润5.9亿元,同比下降71%,如果加回计提的损失,则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7%。如此看来2021年的净利润受到“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的影响很大。 现金流量表。虽然三季报显示净利润为5.28亿元,但是经营性现金流出20亿元,也就是说本期内公司并没有收到5.28亿元净利润的现金。投资活动净流出9亿元,相对减少了一些活动。筹资活动净流入9.59亿元,基本覆盖了投资活动所需现金。 管中窥豹初印象。截止2021年3季报来看,公司营收稳健增长,各方面费用基本保持稳定。只是资产负债表内的大额应收账款对公司形成了潜在的财务压力。同时利润表方面已经有所体现,从3季度开始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直至1月27日发布《关于计提高端通信业务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显示,4季度信用减值损失计提10亿元,资产减值损失5.7亿元,合计15.9亿元。据《2021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披露2021年净利润预计为1亿元到1.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95.2%到99%。可见公司已经全部计提了高端通信业务的存货资产减值损失和应收账款的信用减值损失,2022年只要继续稳健经营,业绩大概率会恢复到2020年业绩水平,所以二级市场股价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大幅下跌,反倒是3季度以后股价迎来了一波翻倍上涨的行情,这表现出市场对此事件的不在意,和对公司未来前景的乐观。 那么,是什么项目令市场如此乐观呢?12月16日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告披露江苏中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之全资子公司中天 科技 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拟与广东金风 科技 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南海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从事海上风电工程承包业务,承接海上风电基础施工、风机安装、维护等工程服务。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7040.8163万元,中天海洋工程出资29090.8163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广东金风 科技 出资27,950万元,占注册资本49%。公告中说,自从2019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的建设以来,在海工装备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目前具备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上主体工程EPC总包服务能力。本次与风机龙头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打造适应未来风机大型化、深远海化的下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可在深远海和更具挑战性的海洋环境中作业。本次对外投资,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符合公司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2022年2月17日,公司再次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同样还是全资子公司中天 科技 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拟与江苏海力风电设备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江苏中海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同样还是承接海上风力发电业务。3月3日中天 科技 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收购控股母公司中天 科技 集团持有的中天新兴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和中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中天 科技 表示,此次收购后,公司将丰富电力产业链产品,进一步完善电力产业链布局。至此可知,中天 科技 除了现有业务外,未来将会大力拓展海上风力发电业务。市场也是由于特别看好该业务,所以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出了竞相追逐的走势。至于此业务的未来前景真正如何,由于对该行业的了解甚少,研究能力更是匮乏,难以做出相应判断,所以未来情况仍有待观察。 行文至此有一点还是令我比较困惑的。不考虑估值因素,2021年公司大幅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该由谁来承担责任?为何会发生此类事件?也没见大股东提出异议,接下来怎么办?难道就不追责了吗?二级市场的股价走势似乎一点也不在乎这些,是些什么人在参与炒作,投机氛围是不是太重了?我一直认为,在证券市场中不是比谁活的精彩而是比谁活的长远。所以,我觉得我会远离这类投资标的。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啊?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余额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扩展资料(1)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对于已按单项计提了跌价准备的存货在结转生产成本时,应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样处理,反映了生产的实际成本,可据此考核生产部门的业绩。账务处理为借记“生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原材料”等。对于按类别或整体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结转生产成本时跌价准备账户不作处理,待期末,一并调整入“制造费用”,再按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分录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贷“制造费用”。(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这样规定的:当无形资产因某种原因,“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而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则将减值计入“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应记入投资收益,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会计实务中,如果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资本公积准备项目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先冲减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足冲减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而并非全额记入投资收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减值准备
中国期货业协会可以要求期货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充足性和合理性进行专项说明,是否正确?
【错误】有权要求期货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充足性和合理性进行专项说明的是中国证监会。
因计提大额减值准备海航投资去净亏损4.35亿元是真的吗?
海航投资于4月24日盘后披露的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营收为2.87亿元,同比下降77%,主要系地产结算收入减少;净利为亏损4.3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盈利2.22亿元。2016年海航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公告称,因控股子公司嘉丰矿业接到当地政府通知,要求停产对地下采空区进行治理,将对与矿业生产相关的资产全额计提减值准备3.99亿。2016年度,海航投资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04亿元,转回资产减值损失2132.76万元,影响利润总额减少3.82亿元,影响2016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减少3.47亿元,影响2016年12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减少3.47亿元。海航投资官网称,其成立于1993年,原名亿城股份,是一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企业。海航投资原为中高端房地产开发商,自2013年开始,海航投资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经营发展需要,确立了向金融投资平台转型的战略转型目标,并根据转型目标积极布局金融、投资、基金、养老板块。海航集团近日因海外收购频繁而成为关注焦点,子公司海航实业股份(0521.HK)4月公告,拟以13.99亿新加坡元(约合68.7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海航集团5个月内在香港启德区域共耗资272亿港元竞得四幅地块。不过,海航实业股份的股价4月24日创出了一年来最低,至收盘下跌15.19%,收于0.229港元/股。与此同时,海航投资公告称,因个人工作变动原因,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蒙永涛辞去董事职务;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戴美欧辞去副董事长职务;提名黄琪珺为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公告显示,黄琪珺1977年出生,硕士学历,1999年加盟海航,历任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证券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常务副总经理;海航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海航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开发与管理部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联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海航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助理、执行副总裁、常务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首席执行官。现任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海航实业集团董事长。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扣除标准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扣除标准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坏帐损失,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得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2号)第二条规定:"根据《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除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准计提的准备金可以税前扣除外,其他行业、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均不得税前扣除.也就是说第一部分列举的这些减值准备,虽然在账务上已经计入了当期损益,但是并不能够在当期的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只有在这些计提的损失实际发生时,在实际发生损失的纳税期间实现抵扣.既然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那么那些准备金支出是经核定的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金融企业:一般贷款损失、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二)保险企业:保险保障基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责任准备金、未决赔偿准备金、大灾风险准备金;(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赔偿准备金、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四)证券行业: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证券结算风险基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期货交易所风险准备金、期货公司风险准备金、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五)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特别风险准备金.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含义是什么?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并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同上)进行估计,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温氏股份公司为什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量度。根据查询温氏股份公司官网显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于向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更注重信息的相关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量度。一般认为,资产计量越接近其真实价值,越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健全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提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