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下赠品如何计算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赠品跟商品是一样的话,一个商品放在同一个存货下面进行核算,加权平均法下赠品计算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加权平均法是指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综合边际贡献率。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多种产品保本点销售额时,影响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大小的有( )。

【答案】:A、B、C、D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多种产品保本点销售额的关键,是根据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销售数量计算出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然后根据固定成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计算出保本点销售额。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多品种条件下,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如何降低综合保本额和保利额

多品种条件下,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本量利分析时,降低综合保本额和保利额方法如下: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人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综合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量本利关系的一种方法。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多种产品保本点销售额的关键,是根据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销售数量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然后根据固定成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计算出保本点销售额。在基本的量本利分析图中,横坐标代表销售量,纵坐标代表收入和成本,则总收入线和总成本线的交点就是保本点,在保本点左边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是亏损区,在保本点右边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表示盈利区,因此保本点越低,亏损区会越小,盈利区会越大。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保本点销售额和预计实现的利润

abc分别边际贡献率a=0.4b=0.44c=0.3abc分别销售额a=2万b=5万c=18万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0.4*2/25+0.44*5/25+0.3*18/25=0.336保本销售额=20160/0.336=60000利润=多出的销售额=25万-6万=19万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 绝对权数平均:(1000*12%+2000*10%+1500*7%+2800*10.5%)÷7300=9.85%2. 相对权数平均:(12%+10%+7%+10.5%)÷4=9.875%扩展资料:Yi代表不同时期的观测值(i=1,2,…,n);n代表总体中的数据点数;Wi代表各个观察值对应的权数,Wi在0到1之间,即0≤Wi≤1。加权算术平均法是算术平均法的一般形式,即权数都相同时亦可用此公式形式。但权数都相同时。还是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更简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算术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什么

问题一: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加权平均法也称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就是将本月的所有购进和期初平均作为出库的单价和库存的单价.适合月末一次结转出库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每进一次货后就进行一次平均,适合月中有多笔出库业务结转成本 问题二:怎么解释移动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我们主要说下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 的实际成本 + ∑(的实际单位成本 × 进货的数量) 单位 = 成本 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 的实际成本 + 的实际单位成本 单位 = 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问题三: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法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1.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本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哟眼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业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问题四: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什么意思 用存货举例子吧 1日买存货1个单价 5元/个 15日买存货1个 单价 6元/个 20日买存货1个单价 7元/个 如果是加权平均法,那么就在月底确认单价那么就是 (5+6+7)/3个 这个就是加权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呢 比较麻烦但是比较准确 还是上边那个例子 比如16日发出了一个存货,那么现在就要确定发出价格了,怎么确定呢就是前边买的也就是1日和15日的价格相加除以存货数量 (5+6)/2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数量)/月初库存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 移动加权是分批计算的进一次算一次 单位成本=(原有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问题五:移动加权平均法怎么计算 9月10日的库存存货单价=(100×23+400×22.5)÷(100+400)=22.6 元 库存存货成本=100×23+400×22.5=11300 元 9月12日发出存货成本=300×22.6=6780 元 库存存货成本=11300-6780=4520 元 9月20日库存存货单价=(200×22.6+200×22)÷(200+200)=22.3 元 库存存货成本=200×22.6+200×22=8920 元 注:(200×22.6)就是9月12日发出300只存货后剩余的200只存货的成本 9月25日发出存货成本=300×22.3=6690 元 库存存货成本=8920-6690=2230 元 9月30日库存存货成本=100×22.3+333×20=8890 元 因此9月库存存货成本就是8890 元 问题六: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区别? 移动加权是每发出一批存货就要算一次单价 而一次加权只要到最后算一次总的单价就可以了 问题七:财务里面的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什么意思啊如题 谢谢了 计算成本的,就是没发生一次库存变化,就要从新算一下新的存货成本 问题八: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法的例题 一、 加权平均法 概念: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举例:某商店月初有A服装10件,每件单价80元。本月5日进货A服装30件,每件单价85元,本月20日又进货20件,每件单价95元。月未盘点还剩15件,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未存货成本。 第一步:计算购入存货数量50件(30+20)和本月购入存货成本4450元(30×85+20× 95) 第二步: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根据公式 =(800+4450)÷(10+50)=87.5元 第三步:计算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根据公式 =15×87.5=1312.5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概念:移动加权平均法就是对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1.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2.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实际成本 3.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采用移动平均法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当然现在采用会计电算化,可以由电脑程序自动生成,也是比较简单的。 因百度回答中,用表式怎么清晰,所以在这就不举例计算了。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入库存货实际成本)/ (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以数量为权数计算每种材料的实际平均单价,作为日常发料凭证的计价依据。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计算一次平均单价,用该单价乘以发出材料数量,即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计算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当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考虑到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单价不一定是整数,往往要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为了保持账面数字之间的平衡关系,一般采用倒挤成本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加权平均法概念是什么?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加权平均法是指标综合的基本方法,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加法规则与乘法规则。  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一个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加权平均法是用来计算什么的?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  优点:计算方法简单。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  A鸡蛋34元一个,买了10个,B鸡蛋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鸡蛋和B鸡蛋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34×10+45×20)/(10+20)=1240/30=41.33元/个

加权平均法中的“加权”是什么意思?

给每一个参加平均的数值赋予不同的比重比如有三个数,10、20、30如果它们的权重都一样,各占三分之一,那么平均值就是(10+20+30)/3=20如果权重不一样,分别占20%、30%、50%,那么加权平均值是10*20%+20*30%+30*50%=23例子: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扩展资料:加权平均法优缺点:上月月末材料或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金额/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法

会计里的加权平均法怎么算的?

加权平均法是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会计里的加权平均法是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拓展资料:加权平均法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所谓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进货以后,立即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发货计价基础的一种方法。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入库前结存金额+本次收入金额)÷(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收入数量) 本期发出金额=本期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太适用。所谓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的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的方法。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金额+本月收入金额)÷(期初结存数量+本月收入数量),本月发出金额=本月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本月结存金额=月初结存金额+本月收入金额-本月发出金额。例题:某企业月初存货A数量150千克,单价10元,成本1500元。本月入库合计数量400千克,成本5500元,发出350千克。求库存存货平均单位成本=(1500+5500)/(150+400)=12.73元/千克(四舍五入数)发出存货成本=350*12.73=4455.5元月末库存存货成本=1500+5500-4455.5=2544.5元。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商品销售成本的加权平均法怎么计算?

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成本之和)/(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购进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优缺点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是什么?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加权平均法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变量出现的次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加权平均法是指企业以库存材料的数量为权数,平均计算其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发出材料存货的计价标准的一种方法。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般于月末计算,因此,又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之称。其计算公式:①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材料实际成本 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材料数量 本月收入材料数量)②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现材料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关于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会计习题

貌似结存成本就不能乘以平均价了 这个是别人的回答 你看下题目没有错,是你错了!单价除不尽,发出材料成本是发出数量乘单价;结存就不能再相乘了,这样总金额就不足了,应采用倒减。即:8月份结存存货总成本:10 000×2.50+56 000×2.70+80 000×2.60+20 000×3.00+76 000×2.80-617 880=39 120(元)

加权平均法的结转

完全正确!

加权平均法怎么算房价啊!!?

这个好象不能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用来算分批购入材料的.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单价*期初数量+本期购入单价*本期购入数量)/(期初数量+本期购入数量)

加权平均法的公式是什么?

综述: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月发出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9000+14000*5+4000*6)/(2000+10000+1000)=7.923元/公斤,短缺的100公斤计入管理费用,在算加权平均单价的时候,还是得算购进的实际数量。加权平均法,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变量出现的次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怎么使用?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先采购10,采购价格11;然后销售10;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0;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10+10*11)/(10+10)=10.5,销售成本为10.5在这里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如果是先销售,后采购就变成:销售后结存 [2]  数量为0销售成本为 10*10=100采购后成本为 (0*10+10*11)/10=11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只剩下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包含在加权平均法中。扩展资料上月月末材料或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金额/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事例1: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事例2:数A有2个,数B有3个,数C有5个,求他们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一:(2A+3B+5C)/(2+3+5),意思是各个数与它们各自个数的乘积之和,再除以总个数,这是初级时期所学的形式。方法二:A*所占权数+B*所占权数+C*所占权数,这条公式由上面的式子变化而来,公式中的权数就是各数的个数在总个数中所占的比例。A的权数是2/(2+3+5)=20%,B的权数是3/(2+3+5)=30%,C 的权数是5/(2+3+5)=50%,所以式子是20%A+30%B+50%C。参考资料:移动加权平均法_百度百科

加权平均法公式是什么?

x拔=(x1f1 + x2f2+ ... xkfk)/n,其中f1 + f2 + ... + fk=n,f1,f2,…,fk叫做权。通过数和权的成绩来计算编辑本段例子你的小测成绩是80分,期末考成绩是90分,老师要计算总的平均成绩,就按照小测40%、期末成绩60%的比例来算,所以你的平均成绩是:   80×40%+90×60%=86   学校食堂吃饭,吃三碗的有 χ 人,吃两碗的有 y 人,吃一碗的 z 人。平均每人吃多少?   (3×χ + 2×y + 1×z)÷(χ + y + z)   这里3、2、1分别就是权数值,“加权”就是考虑到不同变量在总体中的比例份额。 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重复出现几次时,那么它们的平均数的表示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为   (10×2 + 9×1 + 8×3 + 7×4 )÷10 = 8.1   这里,7,8,9,10这四个数是射击者射中的几个不同环数,但它们出现的频数不同,分别为4,3,l,2,数据的频数越大,表明它对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影响越大,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称之为权数或权重。上面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不难看出,各个数据的权重之和恰为10.   在加权平均数中,除了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的频数称为权重外,权重还有更广泛的含义.   比如在一些体育比赛项目中,也要用到权重的思想.比如在跳水比赛中,每个运动员除完成规定动作外,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自选动作,而自选动作的难度是不同的,两位选手由于所选动作的难度系数不同,尽管完成各自动作的质量相同,但得分也是不相同的,难度系数大的运动员得分应该高些,难度系数实际上起着权重的作用.   而普通的算术平均数的权重相等,都是1,(比如,3和5的平均数为4)也就是说它们的重要性相同,所以平均数是特殊的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法单价计算公式

是指标综合的基本方法,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加法规则与乘法规则。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一个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拓展资料:加权平均法,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加权平均法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参考资料:加权平均法—百度百科

会计中加权平均法公式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扩展资料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移动加权平均= (本期结存商品金额+下期结存商品金额)/(本期结存商品数量+本次结存商品数量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建立在永续经营基础上。3、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不同批量自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方法以本期收入数量和金额与上期数量和金额为基础。扩展资料例: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先采购10,采购价格11;然后销售10;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0;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10+10*11)/(10+10)=10.5,销售成本为10.5。在这里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如果是先销售,后采购就变成:销售后结存数量为0。销售成本为 10*10=100所以采购后成本为 (0*10+10*11)/10=1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移动加权平均法

数学加权平均法的公式是什么?

数学的公式如下: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简介:加权平均法,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变量出现的次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加权平均法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加权平均法公式是怎么的?

加权平均法是指企业以库存材料的数量为权数,平均计算其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发出材料存货的计价标准的一种方法。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般于月末计算,因此,又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之称。其计算公式:①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材料实际成本 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材料数量 本月收入材料数量)②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现材料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例:现库存材料明细账所列圆钢为例,计算如下: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200 12800)÷(800 3000)=4.21(元/千克) 会.计奥.网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100×4.21=4631(元) 会,计奥网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简单,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比较合理,存货成本分摊较适中。但由于平均单位成本集中在月本一次计算,发货凭证的计价、汇总与登记等工作,也都必须因此而集中在月末进行,这既加重了月末核算的工作量,又影响核算的及时性。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人们又提出了另一种加权平均法,即移动加权平均法。 会.计

加权平均法下的成本计算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或=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扩展资料:上月月末材料或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金额/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把成本分成三个项目,即:①直接材料;②直接人工;③制造费用。有的企业规模比较大,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成本项目分得比较细。如果单位的规模很小,生产过程也很简单,可以只划分为两个项目,即:①材料费用;②其他费用。合理选定费用分配标准生产过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一项费用发生后,其用途往往不止一个,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不止一个。这样,一项费用发生后,往往不能直接地、全部地记入反映某一个对象的明细账户,而需要把这项费用在几个对象之间进行分配。成本计算对象的计量单位。可以是实物单位,也可以是相对单位。实物单位如件、台、公斤、吨、千瓦小时等。相对单位以标准实物单位表示,标准实物量换算公式为:标准实物量=实物量×换算系数确定成本计算单位是为了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以利于成本的比较分析。单位确定是否正确合理,尤其是相对单位,对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有一定影响。成本计算单位有时也可理解为担负成本责任的单位,如以车间或小组为单位计算成本,这里的单位具有成本中心的涵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法 百度百科——成本计算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公式如下所示:加权平均法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扩展资料:上月月末材料或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金额/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1、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2、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什么?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将某种材料期初结存数量和本月收入数量为权数,用来计算出该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这种方法是将某材料的月初库存金额与本月购入的金额之和除以月初库存数量与本月购进数量之和,所求得的该种材料月末平均单价,即作为本月发出材料成本的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材料金额+本月购进各批材料金额)/(月出库存材料数量+本月购进各批材料数量) 发出材料成本=发出材料数量×月末平均单价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计算手续简便。缺点是:第一,采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到月末才能计算出全月的加权平均单价,这显然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第二,按照月末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库存材料价值,与现行成本相比,有比较大的差异。当物价呈现上升趋势时,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将低于现行成本;反之,当物价呈现下降趋势时,那么,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又将高于现行

加权平均法公式是怎么的

加权平均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 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单位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在除以总的单位数。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总体中各单位的标志值(变量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频数),由于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对其在平均数中的影响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权数。举例说明,下面是一个同学的某一科的考试成绩:平时测验 80, 期中 90, 期末 95学校规定的科目成绩的计算方式是:平时测验占 20%;期中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50%;这里,每个成绩所占的比重叫做权数或权重。那么,加权平均值 = 80*20% + 90*30% + 95*50% = 90.5算数平均值 = (80 + 90 + 95)/3 = 88.3上面的例子是已知权重的情况。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权重的情况:股票A,1000股,价格10;股票B,2000股,价格15;算数平均 = (10 + 15) / 2 = 12.5;加权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其实,在每一个数的权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值就等于算数平均值。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月末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材料金额+本月购进各批材料金额)/(月出库存材料数量+本月购进各批材料数量)发出材料成本=发出材料数量×月末平均单价

什么是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将某种材料期初结存数量和本月收入数量为权数,用来计算出该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这种方法是将某材料的月初库存金额与本月购入的金额之和除以月初库存数量与本月购进数量之和,所求得的该种材料月末平均单价,即作为本月发出材料成本的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月末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材料金额+本月购进各批材料金额)/(月出库存材料数量+本月购进各批材料数量)发出材料成本=发出材料数量×月末平均单价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计算手续简便。缺点是:第一,采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到月末才能计算出全月的加权平均单价,这显然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第二,按照月末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库存材料价值,与现行成本相比,有比较大的差异。当物价呈现上升趋势时,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将低于现行成本;反之,当物价呈现下降趋势时,那么,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又将高于现行

加权平均法公式是什么

1、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加权平均法,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变量出现的次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3、加权平均法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会计中的加权平均法是如何运算的?

会计里的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公式: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有哪些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将某种材料期初结存数量和本月收入数量为权数,用来计算出该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这种方法是将某材料的月初库存金额与本月购入的金额之和除以月初库存数量与本月购进数量之和,所求得的该种材料月末平均单价,即作为本月发出材料成本的单价.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若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那么(x1f1+x2f2+...xkfk)/f1+f2+...+fk叫做x1,x2,…,xk的加权平均数.f1,f2,…,fk是x1,x2,…,xk的权.   它是动态的,准确的就该是   (本期即时库存成本+本期收入成本)/(本期即时数量+本期收入数量)   即时也就是本批材料入库时库存的结余成本和数量

加权平均法公式是怎么的?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举例  a鸡蛋34元一个,买了10个,b鸡蛋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鸡蛋和b鸡蛋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34×10+45×20)/(10+20)=1240/30=41.33元/个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将某种材料期初结存数量和本月收入数量为权数,用来计算出该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这种方法是将某材料的月初库存金额与本月购入的金额之和除以月初库存数量与本月购进数量之和,所求得的该种材料月末平均单价,即作为本月发出材料成本的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材料金额+本月购进各批材料金额)/(月出库存材料数量+本月购进各批材料数量)

加权平均法公式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将某种材料期初结存数量和本月收入数量为权数,用来计算出该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这种方法是将某材料的月初库存金额与本月购入的金额之和除以月初库存数量与本月购进数量之和,所求得的该种材料月末平均单价,即作为本月发出材料成本的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月末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材料金额+本月购进各批材料金额)/(月出库存材料数量+本月购进各批材料数量)发出材料成本=发出材料数量×月末平均单价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计算手续简便。缺点是:第一,采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到月末才能计算出全月的加权平均单价,这显然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第二,按照月末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库存材料价值,与现行成本相比,有比较大的差异。

加权平均法的举例

事例1 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事例2 数A有2个,数B有3个,数C有5个,求他们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一:(2A+3B+5C)/(2+3+5),意思是各个数与它们各自个数的乘积之和,再除以总个数,这是初级时期所学的形式。方法二:A*所占权数+B*所占权数+C*所占权数,这条公式由上面的式子变化而来,公式中的权数就是各数的个数在总个数中所占的比例。A的权数是2/(2+3+5)=20%,B的权数是3/(2+3+5)=30%,C 的权数是5/(2+3+5)=50%,所以式子是20%A+30%B+50%C。

加权平均法怎么算

加权平均法是计算几何平均数的方法。例如,某产品连续进了三批,分别为100件、200件、300件,单价分别为1万、1.2万、0.9万。加权平均数=(100*1+200*1.2+300*0.9)/600=1.02万如满意,请采纳。

什么是加权平均法?

“加权”是一个数学概念,这个词让我们先分开解释,“加”就是“乘以”的意思;“权”通俗的理解就是“系数”的意思,这个系数叫“权重”。所以“加权”的意思就是“乘以权重”,即“乘以系数”的意思。在数学里有“加权平均”和“加法平均”两种计算方法,当“权重”一样时,加法平均与加权平均计算数值是一样的,由于某些情况下“权重”不同,加法平均计算无法反应真实的合理的平均数值,所以,我们这时一般采用加权平均。例如:一、已知权重情况下计算:你的一学年的考试成绩是: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作业占20%。(这些百分比就是已知权重,各个期占的比例数)求三个学期的平均成绩。假如你期中考试得了84分,期末92分,作业分91分,如果按加法平均计算,那么就是(84+92+91)/3=89分那么加权平均法计算就是:84*30%+92*50%+91*20%=89.4,这是在已知权重的情况下,其中的权重就是30%、50%和20%。二、在未知权重的情况下呢?如计算你参加比赛是平均成绩:一组50人,给你打80分;二组60人,给你打82分,按加法平均计算,你的成绩是(80+82)/2=81分,加权平均计算后是(50*80+60*82)/(50+60)=81.09分,这样加权更合理,如果权相等,那么两种平均计算数是一样的。

会计中加权平均法公式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扩展资料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权平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