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最重要的还是要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过去30多年经济领域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推进市场化,目前商品和服务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但土地、资本、技术、资源等重要生产要素还没有完成市场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扭曲了市场价格。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可以在要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此外,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新任务有: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严格规范审批行为,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管机制,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间投资36条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铁路建设。二是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放开一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和扩大居民生活阶梯价格制度,探索建立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三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推进营改增试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放宽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四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加快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五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重点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建设,健全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改革试点,着重解决好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该怎么用等问题。七是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八是推进社会事业相关改革,健全民生保障体制机制。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统筹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九是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大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力度,狠抓节能减排制度建设,推进环境治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套利定价理论是有用的,那么经济体中的系统因素个数必须很少,为何?

经济学上的很多理论。。都是假设在某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估计这个理论也是如此。因为引入的变量越多。。预判系统变化的难度越大

规模经济体现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关系?

每天一堂金融课: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举例:年初,厂商A想增加工厂的经济效益,便开始去扩大生产规模,准备新购进100台机器加入生产,同时,生产产品的技术也在尝试着改进。过了一段时间,机器到位,技术改进了,工厂的产量因此提高了,工厂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这是厂商A通过改进生产要素扩大生产规模,在降低成本的时候使得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做法,这便是规模经济。然而,当厂商A继续增加设备的数量发现结果相反了,收益反而下降,这是由于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也就是规模不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背景、内容、影响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英国却遭到重创,为维护各自的利益,英、美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但迫于美国强大的国力,英国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根据美国的方案,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并分别于1947年3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融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和世界银行(简称WB)。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高中历史老教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具体哪一个时间形成?

政治体系是雅尔塔体系,形成于1945年体系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下的1959年世界冷战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11月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   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   3.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 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以上的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编辑本段体系的特点  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有: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4.朝鲜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编辑本段体系的合作  雅尔塔体系中的合作主要表现在: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美、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两国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1945年10月,美、苏等50个国家共建联合国,维护了战后世界的和平。   3.战后对德国法西斯的纽伦堡审判和对日本法西斯的东京审判,也是美、苏合作的重要体现。体系的对抗  雅尔塔体系中的对抗主要表现在:   1.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抗格局的形成。   2.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马歇尔计划的制定。   “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抗苏联的“冷战”政策的总构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关于援助西欧的实施和应用,它不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因此它根本上讲是控制西欧的政治计划。   3.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提出一套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主世界的基本战略,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其特征是美、苏互有攻守。缓和局势的三个标志性事件是苏联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苏联承认联邦德国和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美。紧张局势的标志性事件有“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军事危机”。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则是转攻为守的时期。苏联于1979年出兵阿富汗表明二战后苏联对外扩张政策达到顶点。美国军队从越南撤出和中美关系正常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调整。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代表性事件是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体系的解体  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阵营分裂。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体系的评价正面评价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雅尔塔体系促进了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尔塔体系推动了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负面评价  1.在世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如外蒙古的独立。   3.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了人口大迁移,世界局势的稳定性减弱。   4.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经济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体系介绍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融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提出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 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协商相贬值,动荡不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运营方式不同。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实力得到稳固,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标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会议召开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以” 布雷顿森林会议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和世界银行(简称WB)。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核心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体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同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制度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   第一,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统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各项原则、措施的推行。   第二,签订了有一定约束力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金本位制对汇率制度、黄金输出人没有一个统一的协定,货币区是在规定的地区实施宗主国、联系国的法令。战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是一种国际协议,对会员国政府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它的统一性在于把资本主义国家囊括在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之下;它的严整性在于对维持货币制度运转的有关问题做了全面规定,并要求各国遵守。   第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了现代国际货币管理所必需的各项制度。例如,国际收支调节制度、国际信贷监督制度、国际金融统计制度、国际汇率制度、国际储备制度、国际清算制度等。体系特点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不是按各国的铸币平价来确定汇率,而是根据各国货币法定金平价的对比,普遍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例关系。   第二,战前,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自动地调节汇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为地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的波动是在基金组织的监督下,由各国干预外汇市场来调节。   第三,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自由兑换,对国际支付一般不采取限制措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许多国家不能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对外支付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四,金本位制度下,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储备资产则是黄金、可兑换货币和特别提款权,其中黄金与美元并重。在外汇储备上,战前包括英镑、美元与法国法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几乎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美元是最主要的外汇储备。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五,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有不少国家实行外汇管制,采用贸易和支付的双边安排。   第六,国际金本位下,黄金的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的流动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的国家也允许居民用外汇(英镑、法郎或美元)向英、美、法三国兑换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运转条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与美国的经 漫画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分不开。要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   第一,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若其他国家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逆差,在基金组织同意下,该国货币可以贬值,重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   第二,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   第三,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若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美国可以通过抛售或购进黄金加以平抑。体系支柱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 黄金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体系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不同于金本位下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币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汇价的波动界限狭隘。1929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第二,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注重外部平衡,国内经济往往带有紧缩倾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偏重内部平衡,国内经济比较稳定,危机和失业情形较之战前有所缓和。   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 布雷顿森林体系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一,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战后许多国家的收支危机,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基金组织的贷款业务迅速增加,重点由欧洲转至亚、非、拉第三世界。其二,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为国际间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体系缺陷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一再发生变化,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和缺陷日益暴露。   第一,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其一,美国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其二,美国承担了维持金汇兑平价的责任。当人们对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对短缺时,这种金汇兑平价可以维持;当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美元拥有太多,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   第二,储备制度不稳定。这种制度无法提供一种数量充足、币值坚挺、可以为各国接受的储备货币,以使国际储备的增长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过剩,美元发生危机,危及国际货币制度。这种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陷。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这种制度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第四,内外平衡难统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不能利用汇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只能采取有损于国内经济目标实现的经济政策或采取管制措施,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美元汇率下跌时,根据固定汇率原则,其他国家应干预外汇市场,这一行为导致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若这些国家不加干预,就会遭受美元储备资产贬值的损失。

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背景及经过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英国却遭到重创,为维护各自的利益,英、美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但迫于美国强大的国力,英国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根据美国的方案,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并分别于1947年3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 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有关这个贸易组织的演变情况,本刊第24期已作介绍).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从此,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 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但是,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经济基础,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的区别和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制度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因此,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又被称作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因此,经济制度在一个社会中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将一直贯穿于这个社会发展的始终,其质的规定性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一旦发生根本性改变或被废止,则意味着这个社会的社会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经济体制是指,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它决定着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它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机制。经济体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制度属性,方式较为灵活,具体的经济运行方式会随着生产力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经济基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第一,我们把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称为经济基础,而把其他生产关系称为“经济基础现象”。第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不存在脱离经济制度而孤立存在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存在形式,不存在脱离经济体制而存在的纯粹的经济制度。第三,经济体制不仅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而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如在战争中的国家往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战争服务。制约该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供参考。

国家经济体系是哪几个部分组成?

国民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民提供食品和原料,同时也是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2. 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3. 服务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商贸、金融、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4.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5. 通信业:通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等。6. 建筑业: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公共设施等建筑。7.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8. 环保节能:环保节能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等方面。以上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部分组成部分,其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方面。这些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

混合经济体制的资源的配置

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从资源的配置方式看,有完全由市场机制或完全通过国家计划这两种不同的基本模式。单一市场机制离不开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配置资源是由市场价格体系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自由竞争来完成的,价格体系不仅决定于供给需求关系,同时又对供求关系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价格体系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帮助经济主体作出最佳决策,使资源在微观领域得以最优配置。但是,要使市场经济完成资源合理配置这一重任,需要三个最起码的条件,即经济主体完全理性、市场出清与完全信息。而以上条件实际上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可能完全具备,同时市场机制又存在经济外部性、公共物品无力提供、垄断经营、价格刚性、收入两极分化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一切决定了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活动中不可能达到最优境界。至于通过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也是利弊并存。从理论上看,计划调节可以在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和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大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有效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等。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计划体制,是建立在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计划内容无所不包,计划权限高度集中,计划形式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计划实施靠行政手段。计划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供求关系,带有很大盲目性;计划管理缺乏弹性,计划调整常常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计划手段单一,没有灵活性,国家很难通过计划手段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纯粹的市场配置模式与纯粹的计划配置模式都有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选择市场配置与计划调节相结合的第三种模式成为必然,但传统的观点认为,计划与市场是水火不容的东西,不可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上,计划或市场只是社会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或两种手段而已,与社会制度及经济制度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可以发挥同一职能作用——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计划与市场可以同时并存,相互替代部分功能,弥补对方的缺陷,共同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

如果世界各国都不买美债了,美国这个第一大经济体会怎样?

世界各国都不买美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位置就要走到头了,美债对美国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千万不要小看了美债的作用。美国称霸世界除了强大的军事,还有经济、政治、外交的支持。美债的存在是美元世界货币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美元的地位影响着美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等各方面。 美债的作用 美元通过美元石油体系成为世界上最有统治力的货币,这一体系支撑了美元霸主地位从1973到现在快半个世纪的时间,美元能在世界货币地位中称霸半个多世纪,不是偶然的。我们来看,过去半个世纪是没有美元就没有石油,世界各国要想买到石油,就要先从美国获得美元, 美元石油体系是对外输出美元。但是,美元能稳定的做在货币老大位置上就要保证其购买力的稳定性,美债体系由此诞生,美元石油对外输出美元,美元美债对内回流美元,让美元形成了一个闭环,这样,美联储就可以及时的调整货币政策,保证美元稳定。 美债的作用大吗?很大,如果世界各国不买美元,美元回流体系就出了一问题,一个只输出不回流的体系,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元贬值,丧失美元的世界地位。美国这些年利用美元的霸主地位可是做了不少事,比如动不动就用踢出美元体系来要挟其他国家达到自己的目的;搞个关税战,不和你做生意,你就得不到美元,没有美元就没有石油等;因此,美元不单是世界货币,还是美国手里的一把无形的枪,在这方面栽跟头的可不少。 如果世界各国都不买美债了会如何?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世界各国都不买美债了,说明了什么,说明美元石油体系破裂了,美国通过控制能源来掌控世界的体系破产了,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为什么敢于抛美债,因为石油可以通过人民币来买到了,我们还存放这么多的美元做什么。 美元石油体系的缩水代表美元地位的下降,美元地位的下降,美国以后再拿美元体系要挟他国就不好用了,则美国的经济、政治、外交都会受到影响。数据统计,美国GDP中有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美元的世界地位,可以想象一下,美元对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影响有多大。 总结: 美债在美元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世界各国都不买美债了,代表美元世界地位的衰落,美国要走下坡路了。 这个问应该说早了点。 按美国做世界警察现有一套方式,不买美国国债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其理由:是美国做世界警察时,是以美国利益为主,而去处理世界上的纠纷。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 现在已经有某些国家,储备欧元、人民币。已经产生分散储备货币了。 世界各国已经了解了,美国蓐了日本等国羊毛,我相信那个国家领导都不愿意被蓐羊毛,所以各国都会有所防范,有所防范慢慢地会转移储备货币,这个事早晚会到来。 美国必须改变现有政策,才能阻止欧元、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按我国对外政策人民币国际化会做到。 一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6月15日,美联储披露数据表明,持有美国国债的外国政府在分别在4月纷纷减持份;其中有中国和日本; 这两个国家在4月分别减持了美国国债58亿和123亿美元;此外,英国、印度、加拿大、韩国、墨西哥、瑞士、爱尔兰等国政府也加入了减持行列。 “减持美国国债”将成为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新常态。 美国国债持有者分为两种;一种是“公众”,即美国以及外国的投资者;第二种是外国政府。还是根据美联储的数据,外国政府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是25%。 说白了,有外国政府抛售美国国债,对美国经济肯定会有影响;不过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些外国政府会不会全部抛售干净?美国会不会报复?也难以评估。 再来看“公众”持有者。唯利是图,资本趋利。这些人不会因为政治原因,如同国与国之间发生矛盾一样,也将没有到期的美国国债抛出。没有回报的投资不符合投资人的心理。 最后,即使全部抛售美国国债,赎回自己的本金,那么这些钱仍然还是美元;仍然可以受到美国财政政策的控制——比如如果美元“流通性”受到影响,美国可以进行“量化宽松”——开足马力印美元。 超量美元进入流通领域,各国政府以及投资者手里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的本金)仍然会大幅贬值;所以,有着外汇盈余对国家只有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保值。 这就如同一个套路——只有美元仍然还是世界主要盟友结算以及外汇储备货币,就迫使那些赚了美元的国家政府或者投资者必须让美元回流美国,支持美国的经济发展。 所以,抛售美国国债其实就是一个悖论——美元的地位、美元的垄断不打破,抛售美国国债无异于饮鸩止渴——抛了美元,换成什么?欧元还是英镑还是日元? 某些经济学家错误的言论,带偏了大家对经济认知,美国国债80%以上是美国自己民间购买的,美国国债与我们的国库券没有两样,所以讲世界各国不买美国国债,仍然是于事无补。 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开放,世界各国的商品销售,让美国贸易赤字的上升,美国政府为了解决贸易赤字,就必须要发行国家债券,各国通过购买美国债券,才能维持现在的贸易体系规则。 一但大家都不买美国国债,那美国就必须要贸易平衡性,贸易壁垒就必须要进行下去了。 大家以为美国政府愿意去发债券吗?愿意高额负债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这就牵涉到美国的全球化经济,与英国全球化经济的模式的本质区别。 英国是提倡货物倾销全世界各国,从贸易顺差中获取超额利润,然后英国是向其它国家买国债,让其它国家成为债务国。 而美国模式刚刚相反,是让其它国家来买美国国债,让其它国家成为债权国家。 如果到这种情况(美债无人问津)真发生的那一天,就是全球去美元化的实现,那美国可能早就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这个道理很简单的,只要美国还是最大经济体,那美元金融霸权地位就不可能丧失殆尽。这样以来,全球各国央行依旧有储备美元资产的必要性。换句话说,当大家都不需要购买美国国债的时候,也就是不需要手中握有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很明显,大家用不着受美元金融霸权的操控,没必要继续持有美国国债。 当大家逐渐放弃美元资产的过程中,就是全球“去美元化”进程的加速过程,直至有一天像题主说的彻底不再购买美国国债,那意味着美元资产“一钱不值”。可是,未来的五十年内,恐怕真还没有哪个货币有如此强势,可以取代美元在全球各国央行中的储备资产地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底,美元在全球各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当中排名居首,达到了62%,欧元其次,仅为20%左右,其他任何货币均未过10%。 实际上,在美国已经“空心化”的情况下,如果再失去了美元金融霸权地位,那就加速了它的整体衰退,更难以维护自身的一超霸权地位。可反过来说,它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军事强国力量确保美元金融霸权地位不受挑衅。总之,真要是对美国国债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那与它还是不是第一大经济体无关了,而是整体综合实力下降的体现。大家可以看一看当前国际 社会 上,有几个国家会大量购买英国国债或者持有英镑资产呢?因为大英帝国的霸权时代早就终结了,战后以来就形成了以美元为主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尽管1972年该体系瓦解,但美国超强的综合实力并没有消退。 抛售美债,怎么会造成美元回流?搞不明白。 按照本人的理解,大家都抛售美债,接盘的应该是美国。你的债券,你当然有义务回收。结果是债券都回到美国手中,美元不是回流,而是外流。这样一来,美国哪有这么多钱还?除了违约,就只剩印票子,最后崩盘。崩盘应该是唯一的结果,赖账是必然的归宿。 如果各国都不买美国国债并且追回美国欠债和黄金储备,特别是我国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的强大作用,美国会立刻像海市蜃楼一样乌有!因为美国整个经济运转资金来源对上述这些已形成依赖性,抽出各国的欠债,就等干抽出大厦的钢梁,它不完蛋是假的!美国所操控的世界也会一齐垮掉! 对美国而言,始终围绕资产、负债两大类讨论 负债:1.美元,代表一种购买力,是美国的负债;2.美债,和美元、国家地位挂钩,是外汇储备手段。 资产:1.抵押券,为了实现融资,抵押给政府,获取资金;2.购买他国国债,让外汇市场平衡,提高国家地位。 目前,世界各国抛售美债,产生什么后果呢?一方面,其他国家,持有美元数量减少,撼动美元霸主地位,危及美国的全球地位;另一方面,抛售美债,让美元加速回流,导致美元具有贬值预期。 因此,美债抛售潮,让美国经济体地位严重下滑,表现为:第一点,各个国家不再持有美债,有孤立美国迹象,削弱美国地位;第二点,美债抛售,恐难承受美元回流,让美元贬值,影响美国货币影响力;第三点,美债抛售,致使美债收益率降低,各个国家疯狂兑现,有让美国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第四点,美债收益率,常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美债收益率降低,投资热情退潮,给美国经济施加压力。 美债在世界上的国家里,只占20%左右,大部分都在本国的阶层。大量抛美债,对美国影响不是很大。更别说撞伤了他的经济。 这个问题就如同:我们都不用国家电网的电了国家电网会怎么样?我们都不用自来水公司的水了自来水公司会怎么样?我们都不用手机了几个大电讯公司会怎么样?我们都不吃粮食了,世界上农民会怎么样?……美国有时的确令人讨厌,但是目前却是现实的存在。我们可以不买美债,那么请告诉我我们庞大的外汇储备是放在仓库里任其贬值呢,还是有更好的增值甚至保质的渠道呢? 我们把辛苦挣来的外汇借给美国人,美国人就去过醉生梦死的逍遥日子。太TM的不公平了!可是现实很残酷!我们如果不把外汇储备借给美国,除了不能保值,美国人无处举债,哪来的钱去“醉生梦死”般的消费?海量的中国制造难道要卖给没钱的非洲南美洲?还是钱袋子在不断缩水的老欧洲?日本?韩国?算了吧,这等家伙都靠玩命卖给别人东西活着呢。另外,从战略上来说我们的利益和美国的利益绑架在一起,就如同战场上为了被敌人优势炮火轰上天,干脆冲上去,和敌人的队伍混到一起。这也是弱势一方的无奈选择! 美国是逍遥惯了,过苦日子受不了,继续逍遥日子又入不敷出,唯一的选项就是寅吃卯粮,借债度日! 然而,为这些债务背书的是美国的国家信誉。信誉这玩意危险的很,一旦爽约,那可是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支撑美帝国的基石就会坍塌! 美国想“玉石俱焚”?赖账不还或者玩美元贬值 游戏 那无非就是给自己的国家信誉断命。所以,这是心照不宣的 游戏 。因为没有办法,环顾全球,海量外汇收益最大的就是借给美国。实事求是的说收益还是不错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国有制企业改革

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其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86年为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前提下的放权让利改革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和物质刺激,调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具体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改革,通过颁布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改革管理体制的文件,允许国有企业在生产计划、产品销售、资金使用等方面拥有部分权力。这一改革措施使国有企业具有了盈利意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不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二是以利润分成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试点改革,措施包括技术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利润包干、超计划包干和亏损包干等。这一改革方案短期内达到了刺激企业盈利的目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企自我约束问题。三是实行利改税改革,主要内容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把国家和国企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1984年后彻底实现国企以税代利。这期间分三步改革,在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调动企业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放权让利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行政命令依然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并没有创造出国有企业成长的市场空间。  1987-1991年为新旧体制并存条件下的企业承包制改革阶段,主要动机是希望通过重建微观利益机制和权利主体,使经营者对国有财产效率负起责任来。改革措施是在不改变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通过利润承包的方式,将经营权完全下放给企业。主要形式有租赁制、承包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其中,实施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推承包制。承包制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但是,承包制仍然囿于行政性分权的框架内,虽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了,却由于只有激励没有约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行为和国有企业软约束,造成国有企业承包一轮国有资产损失一轮的怪现象。  1992年至今,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2002年中共十六大进一步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已经基本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到2005年底,依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国有重点企业改制约为52.7%,作为国有企业主干的中央企业,已有宝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9家企业按照公司法转制,同时,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国企改革已取得巨大进展,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但如从全局来看,改革尚未完成,一些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此需要继续降低国有企业门槛以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健全和深化国有企业退出机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权力制衡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另外,未来还需要重点推进垄断行业国企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于国企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也十分重要。

2011年3月,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和利比亚遭受多国部队军事打击等事件,导致全球石油

(1)东风或偏东风(注:虽然该地处于西风带,但该道题问的是核泄漏发生时,短时间内的风向,读图直接可得);欧;北美(2)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东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沿海(沿河)地区(3)先降后升;下降原因:日本经济发达,是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地震导致消费量减少;上升原因:利比亚是重要石油生产国,战乱导致石油生产和出口量下降。(4)问题:以原油出口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 业); 第二产业向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石油加工、金属冶炼、化学等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

什么是农业产业新型经济体,具体一点,谢谢啦~

1.新型农业体系的概念   新型农业体系(New Agriculture System,NAS),是指农业发展到生物经济时代将要出现的,包括常规农业系统和食品、营养、健康医疗、生物基资源、环境生态等与生物相关的五大子系统在内的综合体系,是生物经济时代“现代农业”新的框架模式和战略愿景。常规农业系统由“大农业、农业前部门、农业后部门”构成,是相对于由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所产生的将要拓展(变)的部分而言,保持相对不变(常)的部分。 2.新型农业体系与农业第三次拓展一脉相承   自农业经济时代以来,农业的概念和领域经历过两次规模化整体性拓展:①第一次拓展,由狭义的农业即种养业,拓展到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与农民生产直接相关的副业(俗称“大农业”)。②第二次拓展,从大农业拓展到除包含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外,还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农业前部门和由农副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及有关服务所构成的农业后部门。在生物经济的成长阶段,生命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正在推动农业第三次拓展。所谓“农业第三次拓展”,即由“大农业、农业前部门、农业后部门”构成的“常规农业系统”,拓展到包含常规农业系统,并包括食品、营养、健康医疗、生物基资源、环境生态等生物相关子系统在内的新型农业体系。   “小农业-大农业-常规农业系统-新型农业体系”构成了农业三次拓展后的4个层次。常规农业系统是因为有了拓展(变)的新型农业体系而命名的相对“不变”(常-经)的部分。由常规农业系统和其他拓展的子系统共同构成的农与“非农”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新体系,揭示出生物经济时代农业发展方向以及食品、营养、健康医疗、生物基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相互关系,将发展成为生物经济时代未来“现代农业”新的框架模式和战略愿景。   从“生命本质的高度一致性-农与非农边界淡化-农业可拓展-新型农业体系”的逻辑关系来看,农业第三次拓展本质上与新型农业体系一脉相承。 3.新型农业体系诞生的学科与时代背景 3.1 生物经济将引发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经济概念及其发展观的形成,促进了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农业是最先受到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影响的产业之一,其影响最为深刻,进而可望在生物经济时代引发农业第二次绿色革命。农业革命被通俗定义为:农业上的完整性变化(a complete change in agriculture),可见“革命”是与“变”密切联系一起的。针对人类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原材料、环境可持续(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人类健康等四大挑战,生物经济将变革“4fs”(food, feed, fuel, fiber)生产方式,带来农业发展观念的转型。生物科技对转基因作物和生物能源的革命性影响正在导致农业新的观念转变和农业转型,即农业可能“转型为既生产生物燃料又生产食物和食用纤维的现代农业”。生物经济已开辟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前沿领域,创新的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能够从终端用户水平(end-user level)、价值增强(value-added bioproducts)角度来改变产品经济模式,从而变革工业经济基础,使之走向碳水化合物基经济(carbohydrate-based economy)。 3.2 新型农业体系与生物经济时代   人类经济社会经历了狩猎采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目前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中间站。分别以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2000年人类基因组破译完成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生物经济的孕育和成长阶段(Stan Davis and Christopher Meyer,2000)。预计在21世纪20年代(2020s)末期进入生物经济的成熟阶段,即步入真正的生物经济时代。   如果说农业第一次拓展发生(亦即成为现实)在农业经济时代,农业第二次拓展发生在工业经济时代和当今信息经济时代,那么农业第三次拓展将发生在生物经济时代。相对于“小农业”、“大农业”而言,新型农业体系可称为“超农业”,亦即未来生物经济时代“现代农业”形态。 3.3 新型农业体系的内在动力   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是农业拓展和新型农业体系构建的内在动力。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揭示出生命本质的高度一致性,生命本质的高度一致性使基因在不同生物体之间转换表达成为可能,使得来自两种生命形态的基因可以融为一体,自然界物种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各种生物的基因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实现通用。这种高度一致性从根本上导致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边界淡化和农业可拓展。

辨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失业现象,我国目前已出现了失业,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也有负效应

市场经济下的现象,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国家不是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保障措施了吗,虽然还不能照顾全面。

APEC现有经济体成员几个

APEC现有成员21个,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

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要素市场。它与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旅游服务市场等各类市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形成统一市场的有机整体。在整个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联系其他市场的纽带。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的买卖,还是技术和劳动力的流动等,各种市场的交易活动都要通过货币的流通和资金的运动来实现,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密切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市场体系中其他各市场的发展则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金融市场的功能,可以由两方面来认识:(1)金融市场所具备的主要功能。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加上该市场明显不同于其他市场的运作规律和特点,使得这个市场具有多方面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有效地动员筹集资金;合理配置和引导资金;灵活调度和转化资金;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实施宏观调控。(2)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的条件与环境。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程度,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建立基础与发展方向。各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金融市场只有建立在真实信用和现实社会再生产基础之上,坚持与生产流通紧密相关并为之服务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健康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如果金融市场的活动脱离了上述基础与方向,不仅难以发挥其基本功能,而且还会出现诈骗、投机、泡沫和操纵市场等不良现象,加大金融风险,破坏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经济的稳定,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并在国际间迅速传播。其次,要使金融市场正常、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与环境,其中主要是:法制健全,信息披露充分,价格机制灵活,市场进退有序。

《首席执行官》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写一篇 1500字观后感

不止一次看过“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第一次看:看完后非常激动,为海尔能创造民族品牌的壮举所感动,为海尔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为国争光所感动。这种感受很能激励人,使人深受鼓舞。甚至有创业的冲动,也想能为中国能拥有更多世界名牌做贡献!! 第二次看:依然感动,但更感动海尔人的创业精神,感动的是海尔人面对挫折时的态度。电影作为艺术作品不可能全面罗列海尔在成长中的困难挫折,只是海尔20多年发展的缩影。海尔人用特有的对待困难的态度---只要想办法、只要努力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这样的精神在迎接和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电影中CEO凌敏先生有这样的几段话,我觉得他说出了海尔人的精神,说出了海尔的企业文化,说出了海尔的危机观。这几段话分别是:1、一个人没有钱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没有奋斗的精神。2、海尔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就是每天从零开始,创新精神就是今天比昨天有提高有进步,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自我。3、海尔要走的是不断战胜自我的道路,因为我们在国内做到第一并不代表就是世界第一,要做世界名牌就要看到自己和世界名牌的差距,有差距就要学习,努力缩小差距。4、没有沉不了的船,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我们每天都在面临这样的危机。而避免危机的唯一办法是要靠人的努力,员工要三倍的努力,干部要十倍的努力。这个努力就是要不被昨天的成功思维束缚,为了明天的成功去不断学习,不断战胜自己,这就是摆在海尔面前最大的挑战。有这样的一群敢于迎难而上,勇于自我刨析的人组成的团队何愁困难呼! 第三次看:这次再看,我同时在思考一个问题,相对国内的大小企业海尔成功的关键在那里。经过20年的开放发展,中国不缺乏创业的资金、人才、市场、有潜力的企业家,但像海尔一样迅速成功的企业并不多。从海尔的成长经历中不难发现他解决好了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发展目标、计划和时间表 海尔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著名企业,海尔产品成为世界名牌,本世纪初成为世界500强。这是海尔不断追求不断创新和不断超越自己的动力。为此海尔制定了自己发展的计划是时间表,我们看: 1、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7年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做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2、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1998年)用7年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西方再亮"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扩展。 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 )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二、业务组合状况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海尔在完成了第一个阶段使海尔冰箱成为国内和国际知名品牌之后进入了多元化的经营阶段,向更多的家电行业拓展。同时营销策略和规模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海尔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海尔产品成功进入了世界各大零售连锁公司,如沃而玛、家乐福、等等。成功的在欧洲,美国和东南亚建立生产线,避免了国际家电寡头门所设的贸易壁垒和WTO规则的不利因素,为占据有利的市场奠定了基础。三、在主要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思路是海尔的发展多元化的前提,到1999年海尔冰箱的品质和科技指标是美国2年以后的标准,这就说明海尔的产品在同期有绝对的竞争力。甚至后来像AE这样的家电寡头也低下头来和海尔谈合作的事宜,难怪德国利菠海尔的总裁感叹道他们认为50年结果海尔只用了14年就赶上他们了,他们不经意为欧洲培养了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四、组织原则 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拥有一群高素质的创业团队的企业。海尔亦如此,海尔的成功使他成为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程。科学人文的管理是海尔吸引优秀人才的基础,按凌敏先生的话说,在我们海尔工作你会有主人翁的感觉,在这里你会体会到创业的激情。按照马思洛的需求原理,一个人的最高需求是归属感、被信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正是一个优秀人才被吸引和为之努力工作的动力。海尔正是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为每位有志青年提供创业机会为原则来组织他的创业团队。使团队的每个成员享受到了什么是主人的归属感以及创业中的激情和幸福。同时海尔为更好的完成国际化战略,建设了三园一校,即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尔信息园、美国海尔园、和海尔大学校。五、执行力 影片中反映出海尔集团是拥有一支有很强执行力的创业团队,从总裁到研发副总到营销总监到品质主管到一线员工等等,每个阶层,每个组织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或提前优质完成公司交给的工作和任务。公司推行了6S管理,品质精细化管理等等,影片中可以看出,销售商被感动了,感动他们的是这支年轻有创业激情的团队。研发部门用46天完成了25款冰箱的样品设计,更用2天改进了客户的修改建议,这些是日本和韩国用一年时间来完成的。难怪客户被感动呢。六、管理者的风格和个性 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什么样的老板成就什么样的企业,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尤其是民营企业"这话很有道理。在企业文化的形成中往往管理者的风格和个性是影响的关键。从影片中我们看到海尔的企业文化追求绝对优质产品、不断创新、以振兴民族品牌为己任,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就是在新一任CEO凌敏先生的领导下形成的,可以说海尔的做事风格海尔企业所表现出的个性就是凌敏先生的风格和个性。正是这种风格个性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成就了海尔的辉煌。我们看到在创业的艰难阶段CEO凌敏先生依然砸掉了76台不合格产品,他用26万元来提醒和教育员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这样的困境中只有凌敏先生有这样的魄力和风格做这样的决策。接下来我们被3颗多余螺丝钉而检查全部包装好的冰箱的质检部的事情感动,被如此短时间内完成客户的需求的研发团队的情景感动,被在国内国际获得的每次奖励所感动,….我们说海尔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更是一部优秀的教育课程,感谢能分享海尔的成长的每个事迹,从中我也得到了成长.一些政界的官员比较糟糕的表现:1.缺乏责任意识,天天只要没有天灾人祸,就可以嘻嘻哈哈,一出事就假装忙得屁颠屁颠似的,做作,对不起千千万万的老百姓;2.别说进取心了,连责任心都严重有问题,游手好闲也罢了,甚至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有些达到了伤天害理的地步;3.缺乏斗志,缺乏危机感,也没有动力,每天安逸就好,能不烦就不烦,天塌下来了还有别人顶着;4.缺乏决策能力,经常鱼肉酒香,哪有心思管建设步伐,海尔CEO张瑞敏一心在琢磨着企业出路和发展5.不懂得事业的意义,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该干嘛干嘛还能凑合,不明白在政府建设祖国就是一番事业的道理,顶多想的是升官发财;6.雨水清理不了臭水沟,要想彻底清理确实也不可能,年青一代的教育是必须的,这只是一方面,因为清水倒进臭水沟里,臭水沟还是臭水沟;总而言之:官员制度要变:一个责任下来了,责任人一大堆,找不到负责人,直接导致个人不负责,执行不负责,管理混乱;每个政府内部,垃圾开始慢慢清理,可以分职位,分单位地慢慢清理,提高政府员工的考勤制度,梳理政府义务,砍掉枝丫交错的情况,责任到人,做事条理清晰,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和政府职能必须分开,公私分明提了几千年,正如邓爷爷所说的那样:是时候了;各个政府机构之间要变革,不同政府机构之间过于亲密,说什么都是一家人,对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但绝对不能是败家子,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岂能容你胡作非为,不明白这个道理,政府机构的分开设置还有什么意义,不仅是分开执法,同时也是互相监督的作用,人民检察院的天天和人民法院等行政机关的纠缠在一起,私交归私交,公私还得公了,要不然要检察院做什么呀,难道天天去查叛国犯?官员要对合法百姓负责,而不是合法百姓要对官员负责,百姓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别弄成官员霸占一方;针对这些情况,完全需要中央需要新成立一个监督机构,辅助实施,杜绝从本地其他机构调用公务员,否则很容易形同虚设.在政府机构不仅仅是份工作,更应该是一份事业:现在上档次的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让员工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这个目标不属于公司独有的,也不属于某一个人的,而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标,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政府机构也是如此,建设祖国,构建一个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不计较你是属于哪个省哪个地区的,你依旧是这个大厦必不可少的一块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难道还有什么能比一起建造永远的丰碑更有价值.理想,信念——《首席执行官》观后感本周六观看了电影《首席执行官》,感受颇深。整个影片讲述了海尔集团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从最初资不抵债的小厂发展成为国际品牌的故事。贯穿始终,影片讲述的就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演变成一种精神,一种海尔精神,一种民族精神。故事主人公凌敏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人的成就就取决于他的思想体系,正是他高瞻的眼光,果断的决策,才是海尔杀出重围,走出今天的成就来。最初到德国引进生产线,用有限的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生产线,几乎是毫不可能的事情,谈判过程是艰辛的。正是主人公的坚强信念深深打动了对方,最终将生产设备引进到海尔来。为了强化工人的品质意识,凌敏带头当场将76台不合格产品砸毁。因为他知道,产品有了质量保证,企业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会得到消费的认可,才会有生机和活力。当时凌敏说过一句话,大家都记忆深刻:“今天我们不砸冰箱,到时候别人都来砸我们厂了”。正是这样,凌敏唤醒了海尔员工的质量意识,使海尔迅速成为国内第一大品牌。也是这种品牌信念,在后面扩厂需要资金时,面对AE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时,为了保住海尔这个民族品牌,不沦为对方的代工工厂,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影片中凌敏总是忙碌地奔波于工厂、商场之间,在家里的时间总是很少。反映其家庭的画面只是一点点,然而就是那么一瞬间,感受到其家庭成员强大的信念支持着他,鼓舞着他。“妈妈,爸爸什么时时候陪我玩”,尽管小孩小小的请求凌敏都不能满足他;尽管他每次回来的很晚,大家都等着他。但家庭成员里从没一个人说过他,埋怨过他。因为此刻,他属于海尔。当遇到困难时,其爷只说了一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简单的一句话蕴藏着巨大的含义。正是家庭里默默无闻支持的信念,成就了他的事业。年轻的海尔人也有一种信念。那种积极向上,敢干拼搏,永不服输的信念。公平人赛马机制,大胆起用新人,给了年轻海尔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发欧洲市场,向总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杨阳的年轻人。年销售额3000万美元的任务对她来说简直是天方夜潭。领导的信任与鼓励,加上杨阳的自信,在这条开拓的道路上挫折虽多,但最终取得了成功。另外,年轻的研发队伍,从客人提出到样品的完成,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使产品迅速上市,赢得了客户的信信誉与赞赏。当理想遭遇挫折时,信念显得极为重要。动摇者将前功尽弃,坚持者最终将取的成功。影片中,海尔最初的翻译在遭遇危机时,未能坚持自己的信念,面对待遇优厚的诱惑,毅然离去。在其以后的十几年里,物质生活虽然满足了,但他始终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找不到以前在海尔的那种感觉,那种创业的激情与成就感。同样的海尔人,美国海尔工厂的经理,面对AE公司数倍于自己工资的诱惑时,毫不所动,因为他已深深融入到海尔的精神中。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激情与成就感,这是什么也换不到的。在海尔,每个人人岗位不同,出发点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并始终为这个信念奋斗着。成功是深埋于地下的矿产,要将他挖掘出来,人们往往缺少的是坚持,始终怀着一颗坚持的心,坦然面对一切,将勇气化为战斗力,通过努力,将汗水变成硕果,你定会成功! “凌敏”的战略眼光——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作者:王希胜 一切组织、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做指引,要有一个系统的整体架构作保障,这就是发展战略。一个正确战略的制定,应包括对过去的全面总结、对现在的准确定位和对未来走向的正确判断。总结是对过往经历的梳理和经验教训的提炼,定位是对企业、组织或个人所处时空坐标的客观把握,有了对过去经验教训的吸取和自身所处时代背景、行业背景的了解,才有可能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基于这样的判断做出的企业发展战略,才能有助于抢占市场先机,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关于战略制定的一系列考虑,往往内化为企业家的本能,电影《首席执行官》中海尔的成功正是由于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作为带头人的企业家凌敏(原型为海尔集团CEO张瑞敏)都能够凭借自身的战略眼光对企业本身做出客观评价,准确定位,并及时地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并坚定不移地执行战略规划。电影素材来源于现实,下面就让我们回到现实,重新感受一下电影中凌敏的原型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的战略眼光。海尔从一个欠账一百多万的集体企业到逐步壮大成为跨国集团,共经过四次战略调整,可以说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彰显了张瑞敏作为企业家的睿智和战略眼光。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损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分析了当时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要打造名牌,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他带领员工亲手砸碎了76台不合格冰箱,向员工们表明了他强化质量管理的决心,经过六年的发展海尔以它的高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市场。1991年,在全国首次驰名商标评比中,问世仅仅六年的海尔品牌与那些传统名牌一起,被评为“全国十大驰名商标”,标志着海尔的“名牌战略”已经开始产生积极的效果。2009年3月27日,“海尔大锤”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为国家文物。这时的海尔大锤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它凝聚着海尔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追求,更记录着一段通过“名牌战略”走向世界的企业发展历程。二、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阶段从1984年到1991年的7年时间里,海尔通过专注于冰箱生产,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大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拥有了可以移植的管理模式,张瑞敏敏锐的感觉到,海尔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于1991年12月20日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总厂,成立了海尔集团,迈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1992年5月,海尔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历史机遇,在青岛东部高科技开发区征地800亩,建立了海尔工业园。在海尔工业园建设过程中,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启动。1993年11月19日,海尔冰箱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通过上市融资解决了海尔工业园建设的资金问题。1995年5月22日,海尔集团东迁至刚落成的海尔工业园,拉开了海尔二次创业——创世界名牌的序幕。1995年7月,原红星电器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通过输入海尔文化,盘活被兼并企业,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展。1997年9月,以进入彩电业为标志,海尔进入黑色家电、信息家电生产领域。与此同时,海尔以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先后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莱阳电熨斗厂、贵州风华电冰箱厂、合肥黄山电视机厂等十八家企业,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国际化战略阶段在大多数家电企业都在忙于国内市场竞争的时候,张瑞敏凭借对中国入世后的市场形势判断,再一次走在了别人前面。1997年2月,莱茵河畔掀起海尔潮,海尔参加了在德国科隆举行的世界家电博览会,海尔向“洋人”颁发产品经销证书的消息,不仅使中国人在国际市场上扬眉吐气,更标志着海尔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1998年3月25日,海尔总裁张瑞敏应邀前往哈佛大学讲课,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成为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材。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的南卡州建立了生产厂,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美国的土地上。欧洲海尔、中东海尔也先后揭牌,并有更多海外经销商加入到海尔的营销网络中。2000年3月份,第一台美国制造的海尔冰箱下线。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说明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5年,海尔集团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舍弃大量竞争力不高的定单的情况下,全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039亿元,其中海尔品牌产品的出口和海外生产海外销售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40%。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2009年1月4日,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消息:中国海尔冰箱以6.3%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越惠普而成为新的世界冠军。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诞生的第一个世界家电冠军品牌四、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12月25日,“海尔创业21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研讨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基于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再次对海尔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宣布启动新的发展战略阶段、发展模式及新的企业精神和作风。至此,海尔进入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之后的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新的战略阶段,海尔取胜全球市场的发展模式是“人单合一”。全球化背景下,海尔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迅速反映、马上行动”升级创新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纵观海尔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海尔的每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和自我超越,都源自张瑞敏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和果断抉择,影片中凌敏的形象很好的再现了张瑞敏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智慧、勇气和担当,现实中的海尔也正是凭借着“凌敏”的战略眼光,把别人看来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成了现实。黑龙江省地矿局领导班子,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战略眼光,在全面掌握现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分析自身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从开展“机关强化优质高效服务,基层谋求更好更快发展”学习实践活动,到提出实施“五大战略”,打造“四大板块”和上市公司,再到与三地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个布局一气呵成,一以贯之,定位准确,措施得力,收效明显。通过开展“三问”“三求”学习实践活动,明确了自身定位,切实提高了机关服务意识和基层领导班子的发展能力;实施五大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三地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今后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打造四大板块和上市公司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地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新一届党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对时代背景和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龙江地矿经济腾飞指日可待。看完《“海尔”首席执行官》这部影片后,我心潮澎湃,斗志昂扬,感动和振奋在心中激荡,长久潜伏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也再次被唤醒和点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首席执行官》不仅是看电影,还是一场关于管理文化的学习。电影中海尔CEO凌敏是现实中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化身,述说的海尔成长故事以现实中海尔的发展史为蓝本,将海尔发展中的典型事例有机结合在电影中精彩呈现,相比其它大荧幕制作给予观众的视觉享受,这部影片更侧重于带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 执行官做的第一件大事:是用全厂员工的真诚,感动了德国的投资者,引进了梦寐以求的德国先进生产设备,这为海尔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些设备,就有了向别人竞争的重要资本。执行官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队伍,通过砸碎76台劣质冰箱,在员工心中深深的烙上了品质意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通过要求员工一定要解决客人的每一个难题,使员工建立了创新服务新观念:“客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通过严格要求员工必需按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使工厂建立了优良的企业制度:“日事日毕,日清日高”;通过要求每道工序不能流出不良品到下道工序,使工厂员工建立了市场链观念:“你的下道工序就是你的客户”;通过科学的人才机制“赛马不相马”,使人才队伍去劣存优,永远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执行官建立起了一支战斗力强大队伍,也正是这支队伍,成为海尔叱咤商坛,傲视群雄最关健的因素,最重要的资本!! 众所周知,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上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企业能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并戒骄戒躁,创新的步伐不能停下;严苛的管理不能松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警醒不能涣散……因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策权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他们能够因为对我们的喜爱而让我们兴旺荣耀,也能够因为对我们的厌恶和排斥而令我们一蹶不振,不名一文。华丽辉煌的大厦一夜倾倒的事例从来都不缺少,漠视消费者需求导致企业顷刻颠覆的事例也多如牛毛。因此,质量的警种需要随时敲响,这需要企业全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及职业道德感。提高产量,狠抓质量,我们任重而道远。成功人士说,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古训“有容乃大”,在抓生产质量上,我们应该感谢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们,而不应该去抱怨、去仇视、去敌对。知不足才会有进步。“日事日毕,日省日高、日创日新”这是对生活、对工作积极的态度。生存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好与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激情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理想与信念”,而《首席执行官》激发出了整个社会的这种“潜意识”!这种激情的创造者是每一个海尔人!而作为海尔人,通过银屏来观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点滴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更深刻地体验肩负民族使命的责任和压力!更真实地感受无坚不摧的活力和斗志海尔在全球市场中取胜的竞争模式是:人单合一。“人”,就是“自主创新的SBU”,“单”,就是“有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人单合一模式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人要与市场合一,成为创造市场的SBU。直接营销到位、直接发运到位,是实现“人单合一”的基础;只有在直销到位的前提下才能直发到位。正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空气,利润是企业生存的血液,没有正现金流,企业就会窒息。为什么要实现“人单合一”?这是时代的要求:惟有每个人都对市场负责,实现速度和准确率的统一,企业才能生存。这也是竞争的要求:模仿没有出路,惟有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才能超越目标。人单合一”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在形式上用条形码把人和定单挂钩,而是通过将人与定单挂钩的办法,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去挖掘市场的资源。“人单合一”是全流程的模式。 “人单合一”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创造定单”、“获取定单”和“执行定单”的全流程,“人单合一”的目标是“创海尔世界名牌”。推进“人单合一”的海尔模式,才能实现与用户零距离、销售零库存、应收账款零逾期,实现价、利、量全面优化的市场目标。 电影中海尔的成功其实亦是首席执行官凌敏独创的管理体系的成功,正是他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走出国门,立足世界的企业战略目标,让海尔企业用短短十七年时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而这种不断创新,使得员工在这个企业平台上获得迅速成长。科学人文的管理让员工获得了归属感、价值感,享受到了成为企业主人的满足和荣耀,并始终充满创业般的激情。 正如海尔总裁所说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形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就要成为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一个民族要发展强大,就不能只有一个名牌,而要需要很多名牌。 海尔人的创业精神让人可敬,海尔人的民族自尊心让人可畏,我们的海尔人是可敬可畏的!愿我们的海尔永远如日中天,望我们的海尔人永远自强不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感染力是深刻的,影片拍出了中国企业的希望!是海尔创业的激情感动了我,海尔精神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哪一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7月30日。2010年7月,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苏帕曼(Rob Subbaraman)说,日本曾是推动亚洲其余地方的动力;现在,潮流在转向,中国正成为一种影响着包括日本在内亚洲其他地方的强大势力。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复兴正在改变一切,从全球军事及金融力量的均势,到汽车怎样设计,无所不包。从某些指标来看,中国的经济总产出已经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水平。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将凸显“中央王国”在18世纪失去亚洲军事、科技和文化强国地位过后一直未曾享有的一种辉煌。扩展资料有这样几个事实反映了中国地位的凸显:第一,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2010年10月,G20财长会议决定IMF将向中国等新兴大国转让6%的投票权,其中,中国的份额将由3.72%跃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65%升至6.07%,一举超过英、法、德成为IMF第三大股东。中国投票权的上升并没有动摇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拥有的否决权,也没有动摇发达经济体的主导权。第三,中国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其速度比原本位居世界首位的美国“美洲虎号”快47%,被认为是走向科技大国的重要表现。第四,中国海军舰队多次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第五,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发挥重要作用,作为G20和“金砖四国”成员参与制定和协调国际经济规则,作为基础四国的成员参与气候变化谈判,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体

中国哪一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7月30日。2010年7月,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苏帕曼(Rob Subbaraman)说,日本曾是推动亚洲其余地方的动力;现在,潮流在转向,中国正成为一种影响着包括日本在内亚洲其他地方的强大势力。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复兴正在改变一切,从全球军事及金融力量的均势,到汽车怎样设计,无所不包。从某些指标来看,中国的经济总产出已经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水平。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将凸显“中央王国”在18世纪失去亚洲军事、科技和文化强国地位过后一直未曾享有的一种辉煌。扩展资料有这样几个事实反映了中国地位的凸显:第一,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2010年10月,G20财长会议决定IMF将向中国等新兴大国转让6%的投票权,其中,中国的份额将由3.72%跃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65%升至6.07%,一举超过英、法、德成为IMF第三大股东。中国投票权的上升并没有动摇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拥有的否决权,也没有动摇发达经济体的主导权。第三,中国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其速度比原本位居世界首位的美国“美洲虎号”快47%,被认为是走向科技大国的重要表现。第四,中国海军舰队多次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第五,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发挥重要作用,作为G20和“金砖四国”成员参与制定和协调国际经济规则,作为基础四国的成员参与气候变化谈判,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体

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如何概括表述

按我国金融机构的地位和功能进行划分,主要体系如下: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的主要区别为: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不办理具体存贷款业务;中国银行则承担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相同的职责。2、金融监管机构: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主要承担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出来的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等,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信托投资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依法对证券、期货业实施监督管理。3、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于1979年3月13日,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管;1993年4月,根据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及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局,是依法进行外汇管理的行政机构。4、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5、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发起并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业务的开展受国家经济政策的约束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指导。6、商业性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三大类。7、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合作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中间业务为主的营利性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信用合作机构包括城市信用社及农村信用社。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8、证券机构:是指为证券市场参与者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这里所说的证券主要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发行和流通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存托凭证等有价凭证,通过证券这种载体形式进行直接融资可以达到投资和融资的有机结合,也可以有效节约融资费用。9、保险机构:是指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机构,包括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和在华从事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分公司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扩展资料:1、清算和支付功能在经济日益货币化的背景下,建立一种有效的、适应性强的交易和支付体系至关重要。可靠的交易和支付系统应该是金融体系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系统,高交易成本必然伴随着经济效率的低下。有效的支付系统是社会交易的必要条件。交换系统的发展可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专业化的发展,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因此,现代支付体系与现代经济增长是齐头并进的。2、融资功能金融系统的融资功能包含两层含义。调动储蓄和提供流动资金。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机构可以有效调动全社会的储蓄资源,或者改善金融资源的配置。这使得对有效技术的初始投资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金融中介在促进更有效地利用投资机会的同时,还可以为社会储户提供相对较高的回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体系

苹果市值3万亿美元成为"第5大经济体",该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苹果市值接近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2021年12月8日收盘时,苹果在美国股价上涨2.28%,至175.08美元,市值达到2.87万亿美元,接近3万亿美元。行业分析师说,苹果只需上涨6%,就能成为第一家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的公司,而这 距离苹果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还不到四年。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在2018年成为首家达到万亿美元大关的公司。苹果公司和世界上大多数公司一样富有,但也不像世界上大多数公司那么富有。长期以来,一些人一直质疑这种比较方法是金融文章的噱头。用一个公司的市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不同的东西,不能比,一个是一年的GDP,一个是公司的总市值,这样得出丰富的结论是荒谬的,更可怕和复杂的是,跨国公司的利益背后是超级大国,在世界五大经济体中,第一和第五都是美国。苹果股价随后回落,短暂的飙升仍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3万亿美元的市值代表了投资者对苹果过去几年业绩的认可,苹果在所有产品线上都实现了连续几个季度的创纪录增长。苹果2021财年的营收为83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是该公司历史上最高的9月财季。市值3万亿美元的规模对整个美国股市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标普500指数中,苹果的权重为7%;与此同时,苹果的股价也远不及市值3.51万亿美元的罗素2000指数。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苹果的市值增长了两倍,分析师认为,市场空间很大。

压过英国后,印度热议“赶德超日”,印度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吗?

印度国家银行发布了最新通告,表示按照目前印度的经济增长率,赶超德国和日本是不在话下的,预计到2029年印度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业内相关人事的认证。的确,按照印度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赶超德国和日本是很轻松的事情,甚至在2021年的时候,印度的GDP数据直接赶超英国,也顺势进入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排行榜内。印度未来的经济能否持续保持GDP高增速,还需等待一段时间的发展再看.印度在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名义GDP达到了8547亿美元,相较于同一时期的英国GDP数据高出400多亿。且英国在2022年第二季度的时候GDP受到疫情影响还下降了0.1%,这也让不少经济学家看衰英国经济。印度的经济在2022年盛嚣尘上,直逼英国,如果印度还能够保持如此高增长的速度,预计到了2027年印度的经济规模超越英国20%也是很有可能的。印度国家银行内的经济部门在分析印度经济数据后表示,印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成绩,与2014年提出的经济发展策略有关。印度的GDP看似高涨,但是因为人口数量不断攀升,这也使得印度的国内人均GDP数值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再加上印度国内的制造业增速放缓,贸易逆差较大。基于这些现实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印度的赶德超日的计划也暂时搁浅。未来印度能否确保GDP的增速在7%至7.5%,且长期需要保证这个数值,成为了关键。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得益于眼前的疫情有所放缓,且农业和制造业在全球表现十分亮眼。总而言之,印度未来能否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还需观望一段时间,当下世界经济发展比较动荡,且利率不断上升加上全球经济放缓,这都对印度的经济发展不可置否的带来负面影响。预计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为什么会造成周期性的金融危机?

这是以前的事情,其实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说白了就是市场经济,现在中国也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周期性的金融危机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造成的,这句话在1933年以前是成立的,因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市场来调节供需,而市场对供求的调节是有滞后性的,所以当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时,由于其滞后性,并不能马上调节,当市场感觉到需要调节的时候,就是严重的供大于求,从而导致流动性不足,引发金融危机。1929-1933年的金融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是存在缺陷的,必须由国家干预来调节,从此以后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在西方已经不存在了。 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放大导致的,跟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没有关系。

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还往往导致什么

美国货币政策会引发我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金融周期先行于经济周期并存在放大效应,美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金融周期波动的解释能力亦存在差异。美国财政支出变化在不同时期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动态特征,美国转移支付和消费性支出变化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美国实施大幅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背景下,明确美国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对于我国来说就较为重要。美元走弱对于我国借用美元外债的市场主体有利,但美元走强则会直接影响其偿债负担,这实际上就是货币错配的表现。另外,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弹性增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会对企业汇兑收益(损失)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一些出口利润较为微薄的企业来说,汇兑损失甚至会吞噬利润。这就要求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采取适当措施规避汇率风险。

如果世界各国都不买美债了,美国这个第一大经济体会怎样?

这个问应该说早了点。 按美国做世界警察现有一套方式,不买美国国债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其理由:是美国做世界警察时,是以美国利益为主,而去处理世界上的纠纷。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 现在已经有某些国家,储备欧元、人民币。已经产生分散储备货币了。 世界各国已经了解了,美国蓐了日本等国羊毛,我相信那个国家领导都不愿意被蓐羊毛,所以各国都会有所防范,有所防范慢慢地会转移储备货币,这个事早晚会到来。 美国必须改变现有政策,才能阻止欧元、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按我国对外政策人民币国际化会做到。 这个问题就如同:我们都不用国家电网的电了国家电网会怎么样?我们都不用自来水公司的水了自来水公司会怎么样?我们都不用手机了几个大电讯公司会怎么样?我们都不吃粮食了,世界上农民会怎么样?……美国有时的确令人讨厌,但是目前却是现实的存在。我们可以不买美债,那么请告诉我我们庞大的外汇储备是放在仓库里任其贬值呢,还是有更好的增值甚至保质的渠道呢? 我们把辛苦挣来的外汇借给美国人,美国人就去过醉生梦死的逍遥日子。太TM的不公平了!可是现实很残酷!我们如果不把外汇储备借给美国,除了不能保值,美国人无处举债,哪来的钱去“醉生梦死”般的消费?海量的中国制造难道要卖给没钱的非洲南美洲?还是钱袋子在不断缩水的老欧洲?日本?韩国?算了吧,这等家伙都靠玩命卖给别人东西活着呢。另外,从战略上来说我们的利益和美国的利益绑架在一起,就如同战场上为了被敌人优势炮火轰上天,干脆冲上去,和敌人的队伍混到一起。这也是弱势一方的无奈选择! 美国是逍遥惯了,过苦日子受不了,继续逍遥日子又入不敷出,唯一的选项就是寅吃卯粮,借债度日! 然而,为这些债务背书的是美国的国家信誉。信誉这玩意危险的很,一旦爽约,那可是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支撑美帝国的基石就会坍塌! 美国想“玉石俱焚”?赖账不还或者玩美元贬值 游戏 那无非就是给自己的国家信誉断命。所以,这是心照不宣的 游戏 。因为没有办法,环顾全球,海量外汇收益最大的就是借给美国。实事求是的说收益还是不错的。某些经济学家错误的言论,带偏了大家对经济认知,美国国债80%以上是美国自己民间购买的,美国国债与我们的国库券没有两样,所以讲世界各国不买美国国债,仍然是于事无补。 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开放,世界各国的商品销售,让美国贸易赤字的上升,美国政府为了解决贸易赤字,就必须要发行国家债券,各国通过购买美国债券,才能维持现在的贸易体系规则。 一但大家都不买美国国债,那美国就必须要贸易平衡性,贸易壁垒就必须要进行下去了。 大家以为美国政府愿意去发债券吗?愿意高额负债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这就牵涉到美国的全球化经济,与英国全球化经济的模式的本质区别。 英国是提倡货物倾销全世界各国,从贸易顺差中获取超额利润,然后英国是向其它国家买国债,让其它国家成为债务国。 而美国模式刚刚相反,是让其它国家来买美国国债,让其它国家成为债权国家。 世界各国都不买美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位置就要走到头了,美债对美国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千万不要小看了美债的作用。美国称霸世界除了强大的军事,还有经济、政治、外交的支持。美债的存在是美元世界货币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美元的地位影响着美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等各方面。 美债的作用 美元通过美元石油体系成为世界上最有统治力的货币,这一体系支撑了美元霸主地位从1973到现在快半个世纪的时间,美元能在世界货币地位中称霸半个多世纪,不是偶然的。我们来看,过去半个世纪是没有美元就没有石油,世界各国要想买到石油,就要先从美国获得美元, 美元石油体系是对外输出美元。但是,美元能稳定的做在货币老大位置上就要保证其购买力的稳定性,美债体系由此诞生,美元石油对外输出美元,美元美债对内回流美元,让美元形成了一个闭环,这样,美联储就可以及时的调整货币政策,保证美元稳定。 美债的作用大吗?很大,如果世界各国不买美元,美元回流体系就出了一问题,一个只输出不回流的体系,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元贬值,丧失美元的世界地位。美国这些年利用美元的霸主地位可是做了不少事,比如动不动就用踢出美元体系来要挟其他国家达到自己的目的;搞个关税战,不和你做生意,你就得不到美元,没有美元就没有石油等;因此,美元不单是世界货币,还是美国手里的一把无形的枪,在这方面栽跟头的可不少。 如果世界各国都不买美债了会如何?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世界各国都不买美债了,说明了什么,说明美元石油体系破裂了,美国通过控制能源来掌控世界的体系破产了,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为什么敢于抛美债,因为石油可以通过人民币来买到了,我们还存放这么多的美元做什么。 美元石油体系的缩水代表美元地位的下降,美元地位的下降,美国以后再拿美元体系要挟他国就不好用了,则美国的经济、政治、外交都会受到影响。数据统计,美国GDP中有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美元的世界地位,可以想象一下,美元对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影响有多大。 总结: 美债在美元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世界各国都不买美债了,代表美元世界地位的衰落,美国要走下坡路了。 事实上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美国才能发家致富地。其中就包括我们过去的亚洲四条龙!就是现在也依然如此。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围困打击下,苏联解体!俄罗斯倒退。如今由于中国人的崛起!中国人的强大!这个世界的格局才有了新的变化。有过去的美国人热?现在就变成了中国热了!如今是新的格局诞生!那就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个是与中国为首的中方阵营。现如今大有东风压倒西风之势?当今世界要发展就离不开美国,中国这两台大的发动机。美国人的产品领先世界多少年?我们中国人的发展速度是世界第一产品最全。那高铁就是棒棒棒!世界各国也就像老白姓过日子一样?谁家的产品好!就要谁的货。这就是世界贸易的规则 游戏 法则? 一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6月15日,美联储披露数据表明,持有美国国债的外国政府在分别在4月纷纷减持份;其中有中国和日本; 这两个国家在4月分别减持了美国国债58亿和123亿美元;此外,英国、印度、加拿大、韩国、墨西哥、瑞士、爱尔兰等国政府也加入了减持行列。 “减持美国国债”将成为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新常态。 美国国债持有者分为两种;一种是“公众”,即美国以及外国的投资者;第二种是外国政府。还是根据美联储的数据,外国政府持有美国国债的比例是25%。 说白了,有外国政府抛售美国国债,对美国经济肯定会有影响;不过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些外国政府会不会全部抛售干净?美国会不会报复?也难以评估。 再来看“公众”持有者。唯利是图,资本趋利。这些人不会因为政治原因,如同国与国之间发生矛盾一样,也将没有到期的美国国债抛出。没有回报的投资不符合投资人的心理。 最后,即使全部抛售美国国债,赎回自己的本金,那么这些钱仍然还是美元;仍然可以受到美国财政政策的控制——比如如果美元“流通性”受到影响,美国可以进行“量化宽松”——开足马力印美元。 超量美元进入流通领域,各国政府以及投资者手里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的本金)仍然会大幅贬值;所以,有着外汇盈余对国家只有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保值。 这就如同一个套路——只有美元仍然还是世界主要盟友结算以及外汇储备货币,就迫使那些赚了美元的国家政府或者投资者必须让美元回流美国,支持美国的经济发展。 所以,抛售美国国债其实就是一个悖论——美元的地位、美元的垄断不打破,抛售美国国债无异于饮鸩止渴——抛了美元,换成什么?欧元还是英镑还是日元? 对美国而言,始终围绕资产、负债两大类讨论 负债:1.美元,代表一种购买力,是美国的负债;2.美债,和美元、国家地位挂钩,是外汇储备手段。 资产:1.抵押券,为了实现融资,抵押给政府,获取资金;2.购买他国国债,让外汇市场平衡,提高国家地位。 目前,世界各国抛售美债,产生什么后果呢?一方面,其他国家,持有美元数量减少,撼动美元霸主地位,危及美国的全球地位;另一方面,抛售美债,让美元加速回流,导致美元具有贬值预期。 因此,美债抛售潮,让美国经济体地位严重下滑,表现为:第一点,各个国家不再持有美债,有孤立美国迹象,削弱美国地位;第二点,美债抛售,恐难承受美元回流,让美元贬值,影响美国货币影响力;第三点,美债抛售,致使美债收益率降低,各个国家疯狂兑现,有让美国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第四点,美债收益率,常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美债收益率降低,投资热情退潮,给美国经济施加压力。 这种情况客观上讲不存在。人有人不同,花有几样红。各个国家总是站在本国利益基础上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所以难以形成合力。前段时间日本都在抛美债,这两月又莫名其妙的买起美债来了。不就很能说明问题吗? 如果真如君所说,各国都不买美债了,那就由美国国内各大财团,华尔街,或者美国民众来买。毕竟这些才是购买美债的主力军。 当然,假如说美国人也就不买了,会产生如下后果:美债无法清偿。就别说利息了,本金都收不回来。因为美国政府历来就是虱多不咬,帐多不愁。干着借张三还李四的勾当。自己不承担任何风险。没有了新买家,美债就烂在旧买家手里,击鼓传花嘛,谁叫你去贪利呢?除此之外就是美国信誉完全丧失,旧帐可以赖,新款难筹集。美国政府的资金链条就断了,大家都知道经济是基础,没了钱万事皆休,联邦政府也就只好关门歇业了。 当然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除非是美国面临一场大决战,胜负难料,生死未卜。到那个时候,每一个人都关心自己的利益不打水漂,争相抛出美债换成黄金,那才是墙倒众人推。是否不战而亡,未可知也。我呢,这个人心态不好,总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因为我一看见美国佬趾高气扬我就生气。 世界各国购买美债就是指世界各国借钱给美国,美国22万亿美元的国债中,有6万亿美元属于海外国家持有,如果世界各国不买美债,意味着美国无法从国际上借到钱,对美国的影响就是降低美国经济发展, 美国政府借不到钱,支出就会出现缺口,就需要增加税收,增加税收就意味着美国人民收入降低,而美国经济是靠消费拉动的,美国人民收入降低意味着消费能力下降,这样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会削弱,经济增长会下降, 不过,美国在国际上借不到钱对美国的影响也没有多么大,美国仍旧是发达国家,世界上从国际上大量借钱的只有美国,其他发达国家主要是发行内债,人家照样是发达国家,中国也是内债为主,照样经济腾飞, 不过,世界各国不购买美国国债不仅影响美国,同样会影响本国经济发展,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进口规模庞大,许多国家从美国获得大量的美元,这些美元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回流美国,美国再进口商品消费,这是一个循环,双方都获利, 如果其他国家不再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就无力增加消费,自然也就影响进口规模,这样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也会大幅下降,也赚不到大量美元,自然也就不存在购买美国国债的资金了,也就是说这个商品和美元流动的循环不能中断,一旦中断就玩不下去,美国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不会因为他国不买国债受到撼动,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美国进口减少,逆差减少,属于gdp加分项目,其他国家出口减少,顺差减少,属于gdp减分项目,这样其他国家gdp减少更多, 抛售美债,怎么会造成美元回流?搞不明白。 按照本人的理解,大家都抛售美债,接盘的应该是美国。你的债券,你当然有义务回收。结果是债券都回到美国手中,美元不是回流,而是外流。这样一来,美国哪有这么多钱还?除了违约,就只剩印票子,最后崩盘。崩盘应该是唯一的结果,赖账是必然的归宿。

2021年世界3大经济体GDP:欧盟17万亿,美国23.02万亿,我国呢?

2021年大部分国家的GDP数据已经发布,但全球GDP总量数据仍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发布。根据IMF早前的预测,2021年全球GDP将从2020年的84.7万亿美元增至94.94万亿美元,创 历史 新高,年均增长超过10万亿。 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可靠的。要知道,在公布经济成绩单的主要国家中,很多国家的GDP都达到了 历史 最高水平。目前,美国、欧盟和中国相继发布了自己2021年的经济“成绩单”。那么,三者经济表现如何呢? 01 欧盟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在2010年后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则位居世界第三。但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实力非常强的经济体,一直走在中国前面,它就是欧盟。根据2021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盟经济总量增速为5.3%。虽然看起来增长速度还可以,但这个数据是建立在2020年的基础上的。 因此,这个增长速度只能说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GDP达到14.45万亿欧元,按去年平均汇率折合17.088万亿美元,与2020年相比GDP增量达到1.9万亿美元。而这个数字虽然打破了 历史 记录,但远未达到预期值。按总量来看,目前只能排在第三位。 此外,欧盟是指欧洲经济、政治共同体,虽然不是一个国家,但却有议会、理事会、委员会等政治机构,还有银行、共同的货币等等。且与其他国家合作时,也是有统一的政策的。因此,欧盟也可以称为一个经济体。此外,欧盟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并从那时起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迄今为止,它共有27个成员国。 而在欧盟的成员国中,德国GDP 历史 上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英国成功超过3万亿美元,法国达到2.94万亿美元,荷兰站上1万亿美元关口,都是 历史 以来最好的数据。但事实上,近两年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十分乐观。 由于不同国家的防疫政策和力度不同,不同国家的防疫效果也不同,从而导致了两种极端情况的出现。其中,一些国家出台防控措施到位,基本控制住了疫情,而也有一些国家自暴自弃,严重影响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且疫情的反复也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有专家分析,今年欧盟的经济发展仍将处于低迷状态。除了疫情的因素外,俄乌之间的矛盾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特别是在能源领域,由于长期依赖俄罗斯的油气供应,在经济制裁的背景下,只会推高欧美国家的能源采购成本,而这将不利于国内的经济发展。 02 美国 那么,稳居第一的美国表现如何?从数据上看,也可以称得上是亮眼。2021年美国经济数据创下多项新纪录。一是增速达到5.7%,创198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二是二季度增长高达12.6%,超过了中国,也创下美国单季度增长的新纪录。第三是四季度GDP突破6万亿美元,创 历史 以来最高单季度GDP。 最后,2021年美国GDP超过了23万亿美元,比2020年大幅增加了2000亿美元以上。那么,美国经济为什么能实现如此高的增长呢? 主要原因是2021年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飙升,其CPI和PPI连续数月保持在高位。到了同年12月,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7%。在经历了2020年的经济低谷后,美国开始大规模印钞来提振经济,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最后,美国的财富增长主要集中在股市,尤其是 科技 股。纵观2021年,我们会发现,美国的 科技 公司股价也屡创新高,特斯拉市值在短时间内增长了数千亿美元,甚至一度让马斯克登上了世界的宝座。此外,苹果的市值也已超过2.8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据悉,苹果的市值一度高于印度和英国的GDP总和。所以有人说,美股看似非常繁荣,但是底下全是泡沫,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破,风险极大。一旦泡沫被戳破,那么将酿成又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到时候,不仅是美国经济,连全世界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基于以上因素,中国经济总量要超过美国,可能用不了那么长时间。甚至许多机构和专家预测,最快将于2028年完成超越。 03 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7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逆袭。为什么这么说?除了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贸强劲增长和消费回暖带来的帮助外,关键是新动能带来的增长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8.2%,在主要行业中排名第一。其中,新能源 汽车 、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和微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和22.3%,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且在过去一年里,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顺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我国经济规模突破114万亿元,按汇率折算为17.7万亿美元,比去年增长8.1%。与之前各大机构预测的8%左右的增速相比,符合预期。 具体来说,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里,中国不少省份的GDP都实现了新的突破。例如,2021年浙江名义GDP达到73516亿元,实际增长8.5%。按平均汇率计算,浙江省GDP升至1.14万亿美元左右,成功成为我国第四个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省份。 而中国之所以能获得如此亮眼的经济增长数据,自然是基于出色的防疫。虽然在疫情爆发之初,国内经济 社会 发展受到了不少的影响,人民的生活也陷入了停滞。但幸运的是,哪怕经济短暂的衰退,也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各国还在为疫情防控而苦恼之时,我们的各种经济活动已经有序地恢复了。 而除了GDP总量,我国和美国在人均GDP上也有很大差异。 2021年,中国人均GDP突破8万元(约合1.25万美元),美国为6.94万美元。相关人士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2.3万美元,到2050年将达到美国的一半,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对此,你怎么看?

美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论文怎么写?

美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像"布里丹的驴子""布里丹的驴子"指徘徊於两垛草之间无从抉择的驴子.美国经济一年来的表现,仿佛掉入了"进两步,退一步"的模式.二00二年是人们寄望美国经济完全走出衰退并强劲复苏落空的一年.大企业丑闻接二连三,股市失血不止,吸引外资大幅下降等,导致经济增长似有若无.岁未年初,利空消息频仍,对伊动武的紧张气氛四处弥漫,经济真正复苏当有一段长路要走.美经济怪象频仍,令分析家大跌眼镜美经济现状至今仍未明朗,自衰退以来,复苏步伐形同"牛步",各种增长动力和反作用力交织呈现,互为消长,经济乱象不断,被普遍认为是一场"奇怪","危险"和"不完整"的复苏股市"熊市"为战后所仅见.美股自二000年三月开始下跌,已落入连跌三年的境地,今年一月份仍没有明显回升,连黑四年,这种情况即使在大危机年代也未曾有过.如从高峰值计算,迄今总市值已经跌掉7万亿美元.经济衰退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并存.与以往经济周期的表现不同,美劳动生产率在衰退中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一直超强增长.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为1.9%,而二00一年的最后增长率却高达5.6%,二00二年首季更一跃增长8.6%,居19年来之冠.据摩根士坦利估计,从二000年底到二00二年底,美国劳动生产率累积增长5.6%,显示美经济潜力未可低估.美元贬值与贸易赤字增长同步.美元在去年随股市一度滑落不上,汇率贬幅最高曾达20%.但由於国内对进口消费品需求持高不低,加上美元价位被认为过於高估(摩根士坦利认为高估15%),美元贬值并未减少美巨额贸易逆差.二00一年贸易赤未高达3,583亿美元,二00二年则继续扩大,前10个月,美国的贸易逆差以年率计算仍高达4,200亿美元,比二00一全年猛增了17%,创历史最高纪录.经济复苏与失业率"复苏"相伴.此现象为战后所仅见.美经济缓慢复苏没有反映在劳工市场,去年失业率达到了6%,是美国近8年来的最高纪录,意味著在全美近1.4亿劳工中,失业人数已超过800多万,其中167万人失业逾半年.商业信心持续下跌和个人消费支出强劲共存.一方面,制造业订单大幅下滑,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今年甚至出现了10年来首次整体亏损,企业破产数目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美多年形成的消费模式并未因信心受挫而改变.股市下跌的"负财产效应"并不明显,民众继续消费.商务部报告显示,当前,住房,汽车和家用电器继续成为刺激人们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几年来,美经济反常表现让人"雾里看花",也令业内人士的预测"大跌眼镜"(广东方言,喻意料之外),近期<>著名专栏作者,经济学家罗伯特.萨缪尔森断言美经济进入"新滞胀"时代引起普遍关注,作者指出"新滞胀"有别於"复苏"或者"持续衰退"的经济状况.美去年经济增长2.3%左右,但这一增幅根本不足以带动就业和企业盈利增加,相反,有些数字甚至显不出经济衰退的情况.因而在这一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将有所下降,持续高涨的房市也将退潮.或许用"布里丹的驴子"来形容现时美国经济较为恰当,与这头徘徊於"两垛草之间"无从抉择的驴子一样,由於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美国经济一年来的表现,仿佛掉入了"进两步,退两步"的模式,这实施上意味著美国经济荣景已经远去,可能进入一个较长的的调整或低速增长期.新经济计划源於政治需要布什政府对美国经济现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月七日,布什政府急於推出大规模减税为主的经济振兴计划公布,该项跨期10年,涉及6,740亿美元的经济计划基本是一个著眼於民生的计划,意在为竞选连任铺路,主要包括救市和增加就业两方面内容.首先,大幅削减直至废除股市利得税以推动投资是最大方案.减税的对象主要是美国股东,白宫称将有1亿人从中受益,但民主党坚持认为主要还是富人和大公司受惠,预计25%的减税因此将惠及年收入一百万美元的家庭.其次,创造就业旨在使低下及中等收入阶层选民从中受惠.方案中包括36亿美元的就业训练计划,延长失业救济法案以及对能够增加就业的新兴事业投资进行租税减免等.布什声称此举可使美"工人阶级"受惠,达到穷人和富人间的平衡与公平.分析认为,该项计划由国会通过后,最快将於今年见效,仅就从争取选民的角度看,这无疑为明年的布什竞选连任铺平道路创造了有利条件.选在此时通过经济振兴计划,显示布什政府已经意识到把经济带入快速复苏的时间所剩不多.目前,一连串刺激经济的政策和计划正逐步展开,在上月刚刚完成经济班子改组,本月就公布新的振兴计划,显示政府治理经济已由幕后转到台前,反映布什政府急於走出经济困境,拉抬经济复苏的迫切心态.美国以往的经验表明,每当经济出现问题,立法变革总是走到前列.如果说去年先后通过的<>,<>是布什政府旨在振兴经济的"中医疗法",意在治本,对资本主义进行局部"托梁换柱"改革,那0此时的新经济计划则可称为"西医疗法".新经济振兴计划能否有效,效果如何,还应放到美国经济大背景下去观察.当前经济隐忧不减反增,攻伊战争又增新变数总体而言,美国经济围绕股市转动,股市泡沫破裂并暴跌改变了美经济的宏观环境和增长态势,不仅使美经济固有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或加剧,还使美经济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隐忧,但遗憾的是此次振兴计划并未涉及到美经济的潜在问题,因此,即使美经济走出衰退,短期内也走不出困局.贸易和财政再现巨额"双赤字".二00一年美贸易赤字高达3,583亿美元,二00二年则继续扩大,前10个月,美贸易逆差以年率计算仍高达4,200亿美元,比二00一年猛增了17%,创历史新高.而美财政也在连续4年盈余后再次进入赤字时代,且来势凶猛.二00二财年(截至去年九月三十日)赤字达到1,590亿美元,与二00一财年盈余1,270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而此次大规模减税加上战争费用支出必然使本已尾大不掉的预算赤字更加恶化.外资流入趋降.全球资金"选美"的趋势持续下降.二000年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高达3,010亿美元,二00一年急剧滑落到1,240亿美元;进而再滑到二00二年的440亿美元.在全球企业兼并活动中,美在去年仅有24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与一九九八年至二00一年间平均1,000亿美元的净流入形成鲜明对比,意味著美经济的外部金融支持已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时刻".债务负担空前严重.美政府,公司和私人债务有增无减,成为经济的沉重包袱.去年底,美净国民储蓄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6%首次掉到2%的新低,意味著美经济将严重依赖外部借贷,并由此加深其作为全球最大债务国的地位.新隐忧浮出台面.在所有资产泡沫中,除了企业泡沫破裂外,其他诸如消费和房地产泡沫仍在持续"发酵",经济陷入双底的可能尚不能完全排除.美经济此次反常复苏,预计去年经济增长只有2.3%,根本不足以带动就业和企业盈利增加,市场认为美经济低通胀率,低增长态势基本确立,通货紧缩隐忧因而挥之不去.当前,正值中东战鼓频催,油价高企和强势美元地位出现松动之际,各界对这一刺激经济计划以及今年经济复苏发展仍存很大疑问.在所有不确定因素中,反恐与打伊最为关键.市场关注的是,美国经济是否经得起与伊拉克一战以及随后的反恐态势发展.一九九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美股转趋下跌,然而"沙漠风暴"开打后,美股就会出现触底迹象,而在战事胜利后便开始反弹,美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正是由此开始的.不过,这次美经济前景和计划竞选连任的布什能否有这样的"好运"相信尚存变数.目前,鉴於美打伊在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纷纷调低今年对美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预估大致在2.6%左右.如果准确,那意味著美国还要过很长一段"苦日子".参考一下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7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根据有关报道,二季度中国GDP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外乎这几个原因。1.人口众多.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人口是美国的5倍,日本的10倍,德国的20倍,韩国的30倍,多人口创造高的GDP.与中国人口数量差不多的印度在创造GDP方面却远远落后于中国,这是因为除了人口众多,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成就了中国成为"第二经济强国"2.中国已经最大限度地在教育,医疗,公务员工资,电信,石油,房价电力等各个行业与发达国家接轨,而这些行业为中国贡献了大量的GDP收入.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特别是近期人民币对日元的持续升值,为中国GDP超过日本创造了条件.4.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个不需要多解释,4万亿投入所带来的相关行业的发展给GDP带来数倍的贡献。5.灰色收入部分,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灰色收入会转化为消费,带动GDP的上升.6.部分企业的"财务技巧",为了是销售额上一个台阶,为了尽快进入TOP500行列,有些大企业投机取巧,通过成立进出口公司,销售公司,分销中心的方式使销售额成倍增长.

中国对其他经济体存在贸易逆差什么意思?

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贸易逆差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长期的贸易逆差。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