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的介绍
《行为金融学》是饶育蕾,盛虎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如何解释市场意向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当前,行为金融学和演化证券学一道已成为金融学的热门边缘交叉学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金融学(七)——参考点依赖
认知和决策是投资过程中的两个步骤,认知是对单个对象的了解过程,决策是对两个或多个对象的比较选择过程。 即使我们能准确认识你的投资对象,决策也有可能出错。而丹尼尔.卡尼曼的前景理论中,提到的参考点依赖,恰恰是我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可能出错的原因。我们年终奖发了30000元钱,我们开不开心呢?从理性人角度讲,30000元的购买力是确定的,带来的效用应该也是确定的,30000元对我们带来的开心程度应该是个常数。但在实际情况中,拿到30000元的奖金是否开心,和别的同事拿多少钱十分相关。如果别的同事都拿10000元,我就开心了;如果别的同事都拿50000元,我非常不开心。这种用别人的奖金作为自己快乐与否参考点,和理性人的理论相悖。同样的,在投资中,参考点也是制约我们投资能力的一大因素。投资者总是会将先在的价格与成本价进行比较,成本价就成为了一个参考点。“已经赚了20%了,可以出手了”,“等解套了,我就全部卖出,再也不碰股市了”,这些常见的投资决策,其实都是在和成本价这个参考点进行比较。但在真实的投资中,两类摒除参考点依赖的投资方法更值得我们使用。一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者,他们了解自己的投资标的,并不断在寻找价格被低估的投资标的。一旦买入,他们会忘记自己的买入价格,支撑他们买入的那个理由没有变,即那个投资标的本身的价值没有发生变化,他们就不会进行任何卖出的操作。在熊市中,价值投资者往往被视作“傻子”,他们承受了很大的价格波动,但因为对投资标的有充分的了解,也就能够坦然面对价格的波动,直到上升周期重新来临时,他们赚到了足够的利润。价值投资者就像是在从事传统的农业,在合适的时候播撒种子,耕耘,并等待收获的时节。二是趋势投资。趋势投资者,他们也会忘记买入的价格,而是依据趋势进行操作,上升趋势确立时买多,下跌趋势确立时卖空。他们赚取的是资产波动的资金。趋势投资者,就像是猎人,在市场中静静地等待猎物的出现,一旦出现猎物,毫不犹豫地进行捕捉。万一没有捉住猎物,他们也不气馁,继续等待猎物出现,他们相信总会捕捉到大的猎物。
行为金融学与博弈论的区别与联系
行为金融学与博弈论的区别与联系:金融学与博弈论之间的区别:前者侧重于理论上的分析,而后者则侧重于实用性决策的应用。此外,金融学主要关注风险处理方法以及投资优化手段;而博弈论则主要关注通过合作或对立来促进多方受益。
行为金融学的目录
前言教学建议第1章 概论第2章 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第3章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第4章 预期效用理论与心理实验第5章 认知过程的偏差第6章 心理偏差与偏好第7章 前景理论第8章 金融市场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偏差第9章 金融市场的群体行为与金融泡沫第10章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第11章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第12章 行为投资决策与管理第13章 行为金融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术语表和要参考文献
行为金融分析是什么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热门边缘交叉学科,是金融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特点是将心理学融入到金融学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行为金融学的成功分析案例:股市上的“羊群现象”,用标准金融学就无法解释,而行为金融学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一、两者理论基础的不同 投资者的理性和市场有效性假说构成了传统金融学的两大理论基石, 而行为金融学有着与其不同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趋利的, 即通过“套利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理论”等在资本市场求得受益最大化。价值感受是指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心态和情绪。行为金融学认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有四种心态和情绪: 过于自信、避害大于趋利、追求时尚与从众心理、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正是由于这些心态和情绪支配着经济行为人的投资决策过程, 使其决策性具有如下特征: 决策者的行为是多元的、易变的, 并且通常只在决策过程中形成; 决策者适应性很强, 决策的性质和决策环境都将对决策者的决策程序和方法产生影响; 决策者更倾向于满意原则, 而不是最优原则。人们通常对不遵循数理金融学意义上的最优模型进行决策, 即相对于传统金融学而言的投资者基于价值感受的非理性,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 二) 市场竞争是否有效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创造的套利机会, 使得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丧失财富, 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而行为金融学认为, 披露的不充分, 以及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掌握信息的不对称, 人们对上述假设成立的条件并不满足。因此市场竞争是非有效的,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另一理论基础。 二、两者决策的风险测量方法不同 金融市场风险的测量, 就是测量由市场因素不利变化所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损失。主流方法是通过金融资产收益的概率分布来加以描述, 通常采用衡量一定概率水平 ( 置信度) 下的可能损失程度的VAR (Value At Risk) 法。 VAR亦称风险价值, 其含义为未来一定时间内,在给定的概率条件下, 任何一种金融工具或投资组合所面临潜在的最大损失金额。在数学上, VAR 法表示为投资工具或组合的损益分布, 其表达式为: Prob ( vPvt [ - VAR) = A (1) 式中vPvt表示组合P 在vt 持有期内, 在置信度(1- A) 下的市场价值变化。等式( 1) 说明, A下, 损失值大于或等于VAR。 行为金融学者认为, 由于在实际中投资人往往不把大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风险, 而把小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真正的风险, 所以在投资人的效用函数中常常对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给予较大的权重, 对收入带来的正效用则给予较小的权重。但是, 传统金融学使用标准差和协方差进行描述的方法对于高于均值的投资结果和低于均值的投资结果给予同样的权重,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不能真正解释投资人的风险。进而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心里感受出发, 用变量的实际值小于变量均值或某一目标函数主体所认为的安全值( 或可以维持自己的效用不比现状差的值) 的概率来表示风险。这种衡量风险方法的形式是: Prob (W[ S) [ a (2) 式中W 表示财富, S 是可以维持目前效用的财富水平 (W、S 也可以分别用X、E (X) 表示), a 为投资者预先确定的概率。可见, 此种方法是一种更注重投资损失的风险度量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 式( 1) 中vPvt 和VAR 是相对量(差值) , 式 (2) 中W、S 是绝对量。当VAR 的值为资产价值与变量均值或保持当前效用的财富水平差异时,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两种不同的风险测量方法将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两者决策模型的不同 传统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模型游期权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CAPM) 等,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BAPM)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与CAPM 不同, 在BAPM 中, 投资者并非都是理性的, 而是被分为两类: 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 行事的理性投资者, 他们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只关注组合的均值和方差; 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 行事, 他们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 并没有严格的对均值方差的偏好。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 共同决定资产价格。当前者是代表性交易者时, 市场表现为有效率; 而当后者成为代表性交易者时, 市场表现为无效率。在BAPM 中, 证券的预期收益是由其/ 行为Beta0决定的, Beta是/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mean- ariance- efficient portfolio) 0 的切线斜率。这里,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并不等于CAPM 中的市场组合, 因为现在的证券价格受到噪声交易者的影响。另外, BAPM 还对在噪声交易者存在的条件下,市场组合回报的分析、风险溢价、期限结构、期权定价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市场行为模型方面, 行为金融学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模型: DHS ( Daniel, Hirshleifer and Subra-manyam,1997) 模型和BSV ( Barberis, Shlerfer and Vishny, 1998) 模型。前者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者和无信息者, 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后者的理论基础是投资者认为受益有两种范式, 即收益均值回归和收益连续变化。虽然DHS 模型和BSV 模型建立在不同的行为前提基础上, 二者的结论却是相近的都认为投资者的行为会导致股价过度反应或滞后反应。
行为金融学 | 前景理论之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 是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框架效应的概念由特沃斯基和卡尼曼于1981年首次提出。 特沃斯基和卡尼曼进行了一次调查。假设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 卡尼曼发现,在这个框架下回答问题的人,72%的人会选择方案A。属于风险规避性。 结果78%的人选择了方案D,他们更愿意赌一赌,而不愿意接受400人死亡。 但实质上情景一和二中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一下描述方式而已。但也正是由于这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认知参照点发生了改变, 由情景一的“收益”心态到情景二的“损失”心态 。即是以死亡还是救活作为参照点,使得在第一种情况下被试把救活看作是收益,死亡看作是损失。 不同的参照点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 。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下表现为风险规避。第二种情况则倾向于风险寻求。 亚洲疾病问题的例子很清楚地说明了框架效应的道理:相同的客观问题,通过变换框架,将得到可预知的不同结果。 解释框架效应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3类:前景理论、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 研究发现,不同的材料要素(概率、数据、任务等)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框架效应。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后面的一种情况下的损失显然更大。可实验的结果显示,人们觉得在前面一种情况下,联合国需要支援1500万美元,但在后面一种情况下,人们觉得联合国只需要支援1000万美元。这就是问题的框架设计中材料数据不同,导致的决策偏误。 认知需求(NC)就是个体乐于进行思考的倾向。就是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研究表明NC是一个稳定的人格变量,NC得分高会对书面信息给与更多的思考、分析,更深入地搜索信息,并且较少地注意表面线索,研究证明了NC高的人比NC低的人表现出较少的框架效应。 研究表明数学能力与框架效应之间存在关系,数学能力高的人比数学能力低的人较少地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如:医生、科学家、经济学家、金融家,虽然有时也受框架效应的影响,但受影响程度明显要比一般人群小。 研究表明,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语言框架的影响,表现出比年轻人更强烈的框架效应。女性也更容易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情绪总是伴随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不同的框架会影响不同的情绪,消极框架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框架产生积极情绪,情绪进而影响决策结果。 风险寻求、风险中立、风险规避三种不同风险态度的人对框架效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框架效应对我们每一个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框架效应的正面影响,同时针对框架效应的负面影响也要规避,如何规避负面影响呢?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去识别别人的框架问题,例如: 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还要分析自己的数学能力、思维能力、风险偏好以及性格,才能帮助我们识别并降低框架效应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要善于使用框架效应的正面影响,让工作和生活更美好。
行为金融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 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对于两大传统假设的挑战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一,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假设。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 、风险回避(RiskAver 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其二,有效的市场竞争。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但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关于行为金融学有哪些好书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CPcxX5PGJ7_HyQ1isqlAA 提取码:843h陆蓉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根植于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心理学对于人的行为分析。让你了解人在市场中,怎么避免犯错;金融市场有没有规律可循;机构又是怎样利用群体的错误赚钱的。课程目录:陆蓉行为金融学任何市场环境,你都能有机会免费的午餐一直都有?持续获得有效的投资策略财报里藏了什么秘密?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来制定交易策略跌久必涨还是惯性效应?如何用好股价规律.....
行为金融学反应不足的实际例子有哪些
行为金融学反应不足的实际例子包括:1、过度自信的投资决策。2、忽视短期市场波动对长期投资的影响。3、沉没成本效应导致不合理的投资决策。4、对新信息的低估或高估。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一、两者理论基础的不同 投资者的理性和市场有效性假说构成了传统金融学的两大理论基石, 而行为金融学有着与其不同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趋利的, 即通过“套利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理论”等在资本市场求得受益最大化。价值感受是指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心态和情绪。行为金融学认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有四种心态和情绪: 过于自信、避害大于趋利、追求时尚与从众心理、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正是由于这些心态和情绪支配着经济行为人的投资决策过程, 使其决策性具有如下特征: 决策者的行为是多元的、易变的, 并且通常只在决策过程中形成; 决策者适应性很强, 决策的性质和决策环境都将对决策者的决策程序和方法产生影响; 决策者更倾向于满意原则, 而不是最优原则。人们通常对不遵循数理金融学意义上的最优模型进行决策, 即相对于传统金融学而言的投资者基于价值感受的非理性,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 二) 市场竞争是否有效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创造的套利机会, 使得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丧失财富, 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而行为金融学认为, 披露的不充分, 以及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掌握信息的不对称, 人们对上述假设成立的条件并不满足。因此市场竞争是非有效的,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另一理论基础。 二、两者决策的风险测量方法不同 金融市场风险的测量, 就是测量由市场因素不利变化所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损失。主流方法是通过金融资产收益的概率分布来加以描述, 通常采用衡量一定概率水平 ( 置信度) 下的可能损失程度的VAR (Value At Risk) 法。 VAR亦称风险价值, 其含义为未来一定时间内,在给定的概率条件下, 任何一种金融工具或投资组合所面临潜在的最大损失金额。在数学上, VAR 法表示为投资工具或组合的损益分布, 其表达式为: Prob ( vPvt [ - VAR) = A (1) 式中vPvt表示组合P 在vt 持有期内, 在置信度(1- A) 下的市场价值变化。等式( 1) 说明, A下, 损失值大于或等于VAR。 行为金融学者认为, 由于在实际中投资人往往不把大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风险, 而把小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真正的风险, 所以在投资人的效用函数中常常对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给予较大的权重, 对收入带来的正效用则给予较小的权重。但是, 传统金融学使用标准差和协方差进行描述的方法对于高于均值的投资结果和低于均值的投资结果给予同样的权重,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不能真正解释投资人的风险。进而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心里感受出发, 用变量的实际值小于变量均值或某一目标函数主体所认为的安全值( 或可以维持自己的效用不比现状差的值) 的概率来表示风险。这种衡量风险方法的形式是: Prob (W[ S) [ a (2) 式中W 表示财富, S 是可以维持目前效用的财富水平 (W、S 也可以分别用X、E (X) 表示), a 为投资者预先确定的概率。可见, 此种方法是一种更注重投资损失的风险度量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 式( 1) 中vPvt 和VAR 是相对量(差值) , 式 (2) 中W、S 是绝对量。当VAR 的值为资产价值与变量均值或保持当前效用的财富水平差异时,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两种不同的风险测量方法将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两者决策模型的不同 传统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模型游期权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CAPM) 等,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BAPM)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与CAPM 不同, 在BAPM 中, 投资者并非都是理性的, 而是被分为两类: 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 行事的理性投资者, 他们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只关注组合的均值和方差; 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 行事, 他们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 并没有严格的对均值方差的偏好。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 共同决定资产价格。当前者是代表性交易者时, 市场表现为有效率; 而当后者成为代表性交易者时, 市场表现为无效率。在BAPM 中, 证券的预期收益是由其/ 行为Beta0决定的, Beta是/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mean- ariance- efficient portfolio) 0 的切线斜率。这里,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并不等于CAPM 中的市场组合, 因为现在的证券价格受到噪声交易者的影响。另外, BAPM 还对在噪声交易者存在的条件下,市场组合回报的分析、风险溢价、期限结构、期权定价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市场行为模型方面, 行为金融学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模型: DHS ( Daniel, Hirshleifer and Subra-manyam,1997) 模型和BSV ( Barberis, Shlerfer and Vishny, 1998) 模型。前者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者和无信息者, 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后者的理论基础是投资者认为受益有两种范式, 即收益均值回归和收益连续变化。虽然DHS 模型和BSV 模型建立在不同的行为前提基础上, 二者的结论却是相近的都认为投资者的行为会导致股价过度反应或滞后反应。
行为金融学的内容简介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一道,是演化金融学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是如何诞生的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热门边缘交叉学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行为金融学虽然试图深挖金融市场运作背后的奥秘,但并不系统也不透彻,因此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究其原因,也许就像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尔所说的那样:“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55年,我依然对如何预测投资者的心理一无所知。”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人的非理性行为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行为金融学冷门吗
冷门。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选择的学生较少,是一个冷门专业,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边缘交叉学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金融学是什么
行为金融学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从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热门边缘交叉学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的介绍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当前,行为金融学和演化证券学一道已成为金融学的热门边缘交叉学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一道,是当前金融投资理论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26 | 行为金融学:为何会有免费的午餐?行为组合策略原理
为何会有免费的午餐?行为组合策略原理 关键点:一、盈利靠风险还是靠能力 1.传统金融学——风险越高,收益越大 2.行为金融学——不增加风险获得盈利二、免费的午餐——异象 凭直觉就可以分辨 难点在于异象是不是真的——异象需要经历检验三、如何检验异象因子 1.把市场所有股票进行排序 2.把排序好的股票分成十等分 3.构成对冲组合 4.检查组合风险这样整个组合既没有系统性风险又没有非系统性风险,总风险很小。金句:异象的获得是非常容易的,它往往来源于朴素的投资经验,可以说一般的投资者,只要有些投资经验,根据直觉,都能发现异象因子。 自我总结: 一、盈利靠风险还是靠能力? 1.传统金融学 你在投资的时候,有没有一种很直观的感受,越赚钱的投资风险也越大?你把风险提高,就立刻可以提高收益啊。 这就是传统金融学的基本原理——风险-收益对应。 2.行为金融学 可以找到一些方式,使得你在没有增加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盈利。二、免费的午餐——异象 违背传统金融学风险-收益对应原理的异常现象。异象的获得是非常容易的,它往往来源于朴素的投资经验,可以说一般的投资者,只要有些投资经验,根据直觉,都能发现异象因子。 例子1. 你可能会觉得分红多的股票投资收益比较好,那么,高分红就是一个“特征”,就可能成为异象因子。 例子2. 你觉得雾霾少的地区,上市公司的股票比较好,那么,雾霾少也是一个“特征”,可能成为异象因子。 例子3. 如果你觉得有些行业的股票比较好,那么,行业也是一个“特征”,可能成为异象因子。难点 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难在怎么验证它是“真的”。这些“特征”真的是一个可以盈利的异象因子,还只是你一厢情愿的以为是这样回顾第8讲——神奇式思考 你以为两件事有因果关系,其实它们根本没有关系。 以上提到的这些“特征”,很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你很多次买了具有这样特征的股票,都赚到钱了。 但很有可能,它只是承担了风险,或者仅仅是发生了几次偶然。小结:异象需要经历检验 三、如何检验异象因子? 1.把市场上的所有股票进行排序。 就按机构观察到的能够获取超额收益的“特征”来排。例子 机构认为“小公司股票收益更好”,就可以按“市值”这个特征来对市面上所有股票进行排序。2.把排序好的股票分成十等分。 3.构建对冲组合。 买入觉得低估的,即未来收益好的那个等分组,卖空觉得高估的,即未来收益差的那个等分组。例子 以公司规模为例,既然认为小公司股票收益更好,那就买入1/10最小规模公司的股票,卖空1/10最大规模公司的股票。4.检查组合风险。 买入端和卖出端收益上的差异,是不是因为风险产生的。小结: 按这个方法构建的组合策略,通过一买一卖,也就是套利,规避了系统性风险;通过买和卖一组而不是一只,规避了非系统性风险。 这样整个组合既没有系统性风险又没有非系统性风险,总风险很小。 四、总结 如果你的直觉是对的,即找到的这种“特征”能够通过风险检验,证明确实不存在风险,则组合策略就很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你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用这个“异象”来赚钱了。但是 没有一种异象是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随着它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它的效用也是在衰减的。 所以 不断寻找可以盈利的新异象或者把原来单独的盈利因子复合起来使用就变得特别重要了。局限性 当然,采用行为组合策略需要有一定的资金量,所以更适合机构投资者,毕竟构建组合需要买入和卖空一组而不是单只股票。 如果资金不够,你可以减少买入和卖空的量。你甚至可以不卖空。当然这样你就会承担一部分系统性风险。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了有战胜市场的方法存在,找到这些特征至关重要。它们能够为你带来更多的收益。
行为金融学的就业前景
从国外金融领域的投资实践来看,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已经占据了主导投资理念的一席之地并大行其道。如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数家以行为金融投资理念为指导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西方其他发达国家,专门研究行为金融的从业人员也日渐增加,很多分析师、交易员、机构投资都非常注重研究市场中的行为心理变化。而在我国,行为金融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从技术面和基本面分析的比较多,对投资心理行为方面的研究不足。事实上,中国的金融市场才刚刚开始,基金管理行业也才慢慢兴起,各大证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中小机构等,对投资行为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很大。据国内外多家权威机构预测: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至少需要30万名行为金融分析专业人员。行为金融分析师将成为我国新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就业最为稳定,收入最丰厚的热门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行为金融学 | 后见之明偏差
当事情发生过后,我们会认为自己早就知道结果会是这样”——这就是行为经济学上所称的“后见之明偏差 。 很大程度上,“后见之明”源于人类对于“因果关系”的特殊偏好——如果寻找不到因果关系和一定“规律”,人类将很容易觉得自己生活在未知当中,从而感到极度的不安全。 因此,“后见之明”作为一种人类自我安抚的能力,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能够说服我们自己其实对此已有相当的了解(甚至是能够预见),从而缓解我们情绪上的焦虑和不安;否则,如果事情发生过后,我们就总是会伴随着惊讶、恐惧、不可思议、无法想象……后者可能不符合基因进化的基本过程。 “后见之明”能够让人感到镇定,因为对已发生的事情,你感到能够掌控;也让人感到愉快,因为更进一步,你会认为自己预见了事情即将发生——如果你还在此事上获利,那么毫无疑问你会极大的加强这种感觉。 “后见之明”这么好,那么它如此常见,就不足为奇了。 行为经济学家巴鲁克u2022费斯科霍夫和鲁斯u2022贝斯所作出的研究表明: 由此表明,在普遍意义上,结果导向是一种人性,“以成败论英雄”几乎不可避免。因此,“结果偏见”发生在各行各业。 例如,你身边可能有位炒股票的朋友,有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他对行情的猜测,还附上曾经猜测的时间。他确实在之前就猜对了,这难道不是“先见之明”吗?不是,其实,他猜了很多次,只有这一次是准的,他把这一次结果拿出来了而已。他甚至自己也忘记了那些曾经猜错的经历,只记住了这次对的经历。 所以,人们经常在某些不确定事件的结果出现后,觉得似乎“我早就知道是这个结果”。这种“后见之明”使人们对自己的判断能力感到自豪。在投资中,后见之明使人们在估计风险时过度乐观,从而导致投资失败。 后见之明偏差对人们对决策者行为的评估产生了恶劣影响,观察者们评估一个决策的好坏的标准,不是其过程的合理性,而是结果的好坏。 好的决策如果产生了坏的结果,我们就会指责那些决策制定者;不负责任的冒险家如果很幸运,人们就会相信他们极富远见、英勇果敢,质疑他们的人则被视为平庸懦弱。这便是典型的“结果偏见”。 结果越糟糕,后见之明的偏见就越严重。比如“9·11”恐怖袭击事件,人们尤其容易相信,是那些没能预见到灾难的官员玩忽职守,尤其是得知他们还收到过袭击事件的提醒消息。但是真假消息成千上万,情报线索错综复杂,事情发生之前,没有人看见那一条的头顶上闪烁着红色警报的光芒。 由于害怕受到结果偏见的指责,一些决策制定者只好采用保守的官僚做派——极不情愿冒风险。医生们要求患者做更多的检查,采用保守疗法,即使高风险的疗法可能更有用。这些做法与其说对病人有益,不如说是为了保护医生。 后见之明的偏见,使组织和个人为了预防可能的指责增加了很多本来不必要的防范措施,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成本,并掣肘了社会前进的脚步。
行为金融学 | 前景理论
1979年,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和沃特斯基正式提出了关于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2002年,卡尼曼因前景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前景理论认为人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随机事件的发生以及人对事件结果及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为第一阶段,评估与决策为第二阶段。为了评估决策需要,人们通常在第一阶段对事件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整合、简化,但是不同的整合、简化方法会得到不同的事件及其组合,并导致人的非理性行为和框架依赖效应,即人对同一问题的最后决策的不一致。前景理论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效用函数的运用,概括起来基本内容主要有四点: (1)与财富的绝对量相比,人们内心深处更加看重的是财富的变化量。 (2)在面临获得前景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操作起来更加小心翼翼;而在面临损失前景时,人们则会更倾向于趋向风险,对自己的失去不甘心,想要凭借再次冒险来一举翻盘。 (3)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带来的痛苦感远远大于获得带来的快乐感,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要大于后者。 (4)前期的决策的实际结果会影响后期的风险态度和决策。前期盈利可以使人的风险偏好增强,同时也可以降低后期的损失;而前期的损失会加剧以后亏损的痛苦,风险厌恶程度也相应提高。 前景理论引申出的四个基本结论 前景理论从行为心理学出发,将人的决策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收集&整理阶段和评估&决策阶段。 个体凭借“框架”和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 1、框架 对问题的表征形式,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表征形式,不同的框架导致决策产生不同的结果。框架受多种因素影响: 2、参照点 表征信息、形成获益或损失框架、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总要与一定的参考物相比较,当对比的参考物不同时,即使相同的事物也会得到不同的比较结果,因此,参考点是一种主观评价标准。由于参考点的动态变化,因此,投资者在收益区也可能表现出风险偏好,在损失区也可能表现出风险厌恶。 1、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有三个特征: 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例如当股票涨了一点点后,人们就急于卖出,当股票被套牢后却死扛。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2、权重函数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认为决策权重是决策者根据结果出现的概率做出的某种主观判断。 权重函数对常见现象的解释:权重函数可以解释人们面对80%的概率赢30000和100%的概率赢20000时,人们往往选择后者的现象。80%的概率因权重函数而使真实概率减少,而100%的概率却不变,人们趋于选择确定性的结果。 两个熟悉的例子:
前景理论:行为金融学的经典理论
一、前景理论 1. “期望效用”这个词,就是说在衡量一个不确定的事情,比如说一项投资的时候,每个人都理性地去买入那个让自己期望效用最大的资产,它可能会带给我们多大的满足感。这个满足感一方面要从这项投资中可能获得的财富来衡量,财富越多,满足感越高。另外一方面就来自它的不确定性,即风险,不确定性越低,满足感越高。 2. 参照点。在期望效用理论中,你的满足感不应该有任何区别。可是我们人类有嫉妒、攀比的天性,所以绝大部分思考的出发点都会从一个参照点出发。 3. 损失厌恶。我们人类对损失有天然的厌恶,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比同等金额的收入带来的愉快要大,这个心理叫什么呢?叫损失厌恶。人们甚至发现,这种厌恶你需要两倍的价格才能够克服和补偿。 4. 风险态度的非对称性。在期望效用理论中,我们在面对损失和收入的时候,我们的风险态度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是对称的。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自己的行为完全与之相违背,这就叫做“风险态度的非对称性”。 5. 概率权重。人类会因为那个大额的数字,比如说100万而去选择性地忽略它极小的概率,如万分之一。所以博彩业为什么会兴起?其实也是因为这么一种被称为“概率权重”。 二、行为金融学,前景理论,以及参照点和损失厌恶 1. 前景理论就是在行为金融学这个学科底下的一个基础理论,它从最基本的效用函数入手,把人的行为特质加入了函数,做了一个全局性的解析。这对于行为金融学形成一个学科,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2. 行为经济学的奠基型的理论,它也是一个特符合现代学科研究范式的理论,即,用一个简单抽象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很多的现象。前景理论把参照点、损失厌恶、风险态度的不确定性、以及概率权重这四个要素引入效用函数的考虑,构建了一个非完全理性行为下的效用函数,解释了很多市场的异常现象,也被视为行为金融学里面一个奠基型理论。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一个关于人的行为的理论,会被称为“前景理论”呢?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传统金融学研究市场应该是怎样的,而行为金融学研究市场实际是怎样的,任何学科都有”应该是“和”实际是“两种视角,比如物理学和生物学,法学家和律师,”应该是“让你有长远眼光,”实际是“让你理解现在发生的事情。 可以说,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是根本不同的,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三个方面。 想想看真的是这样的,市场不是应该是的样子,市场就是这样子的,你不能按照想象中的样子去操作,而应该尊重事实,看着未来应该的样子,立足当下。 市场中存在着非理性的下跌和上涨,分析这些大的波动,人们为什么在这个时间集中来买、为什么又纷纷去卖,这些肯定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通过长期分析,从中找出一些自己能够把握的规律,然后用自己能够把握的这一点规律来盈利。 我现在理解的我自己操作的‘应该"是这样子的:价格围绕价值,有涨有跌,总体上涨,我持有获利,涨多了再卖。 实际上是这样的:价格确实有涨有跌,但跌的太狠,完全无法承受,涨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卖了,操作时完全没有章法。 中间的落差:不深刻认知自己,不了解市场,完全是瞎子上战场,如果能活着,那真是奇迹。 行为金融学所提到的非理性,也可以用价格与价值来理解,价格大幅度偏离价值,就是非理性的状态。巴菲特所提倡的价值投资理论,就是这样,围绕着价值,首先分析价值股,在其价格低于或等于价值时买入,长期持有,在价格大幅高于价值时,卖出获利。其中的关键是判断价值。行为金融学提倡的是用非理性来获利,更多研究非理性的状态,而不是通过长期持股、企业价值实现来盈利。 这三个根本区别还是围绕着 价格与价值 ,不理性是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没有按照应该的样子发展,这种非理性是经常性的,传统金融学认为非理性是随机、互相抵消的,行为金融学则认为有的可抵消,有的是系统性的,这些系统性的非理性导致错误定价。正是这些系统性的非理性催生出了套利机会。 是理性还是非理性需要我们有判断,到底下跌是理性的还是上涨是理性的,这就需要认识价值,认识正常的规律应该是怎样的,这才能对非理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用理性和非理性来指导行动。 一是,认识到市场的理性状态与实际状态。市场所呈现的是实际状态,有涨有跌、有大涨有大跌、有横盘,要能 认知到市场现在的状态 。 二是,发现他人非理性操作带来的投资机会,自己理性操作盈利。我们希望市场中别人是非理性的,我们是理性的,这样我们就可以 用别人犯的错来盈利 。别人的非理性是一定存在的,我们需要更多去研究,发现非理性行为,把握这些非理性行为的规律,比如持续时间、幅度等。 三是, 从自己可以把握的规律入手 ,比如惯性论和市场反转效应,我们要针对这些规律制定操作策略,比如定投、对冲等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的趋势是什么?自己简述500字以内
在过去20年里,行为金融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和弗农·史密斯之后,在金融学研究领域就掀起了一股行为金融学研究热潮。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视野已从发掘金融市场异象的实证证据延伸到理论模型的构建,从单一的投资者行为研究拓展到涵盖投资者、公司和金融市场各个方面的研究体系,从对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的研究扩散到主体理性程度更低的新兴市场的研究,从人类真实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入手,对社会偏好和决策偏差一一加以解剖,并且随着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经济学等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对真实的决策行为提供更有说服力的发现,因此,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金融学将越来越不能被看 作金融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分支,是会逐渐成为严肃的而金融理论的中心支柱。可见行为金融学的重要性以及未将投资者进行心理投资决策时存在的心理判断偏差分为典型性偏差和保守性偏差。典型性偏差导致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而忽视产生这些数据的集体特性;守性保 偏差导致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情况变化修正自己的模型。作为现代金融学的一 个新兴领域和重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学并不是对传统金行 融学进行全盘否定。简单地说,者的区别仅在于行为金融学添加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传统金融理论进行了修对正和补充,突破了传统的最优决策模型,对投资者的决使易者,非信息交易者不会产生判断偏差,但股价是由信息交易者决定的。信息交易者产生两种偏差:过度自信偏差 和自我归因偏差,过度自信导致他们夸大了私人信息对股票价值的决策权重,自我归因导致他们降低了公共信息对策研究方向从“应该怎么做”变为“际该怎么做”从而转实, 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然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行其要理论和模型的出现还比较零散,尚未形成如同传统金融理论统一的理论体系。在现有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整合股票价值的决策权重。当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不一致的时候,对于私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导致了短期的股票价格趋势的持续,以及长期的股票价格的修正,因为公共信息最终会战胜行为偏差。 19 9 9年, og和 Se Hn tn建立了 H i s模型,又称统一理论 模型。该模型将市场上交易者分为消息观察者和动量交易者。消息观察者利用自己的观察和分析预测股票价格, 并且私人信息在消息观察者之间扩散,其局限在于投资决足。动量交易者力图通过套利策略来利用消息观察者的和发展为一套统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是接下来亟须解 决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是在传统金融理论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时候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类具有一定的理性,但人类的行为却不尽是理性的。在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当中,传统理论所假设的完全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和有效的均衡市场并不能被实践所检验为真。行为金融学在对人类行为进行了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的基本预设基础上,把人类的感情因素、心理活动等注入了投资决策过程之中,认为这些因素都在人类的决策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些基础之上,建立一套能够与实证研究互相检验的、描述人类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和市场活动以及证券价格确定等等的学说,成为了行为金融学的存在价值。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但同时我们不能否认,行为金融学是站在传统金融理论的梯田上耕耘,它并不试图拆毁以往的理论,而只是开拓了金融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求完善和修正金融理论,使其更加完善、有效。那种把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理论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们应该在传统金融理论基础上,放松和修正传统金融理论的一些假设,做出更完善更合理的更能解释一些金融现象的理论。同时,虽然行为金融学取得一定成就,但就总体而言,行为金融学还没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许多学者自说自画,理论较为分散,理论的张力明显不够。因此我们应该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行为金融学中一些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理论。希望能帮到你啊。
行为金融学 |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 (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锚定(anchoring)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当人们对某件事的好坏做估测的时候,其实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一切都是相对的,关键看你如何定位基点。基点定位就像一只锚一样,它定了,评价体系也就定了,好坏也就评定出来了。 1973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指出,人们在进行判断时常常过分看重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甚至从中产生歪曲的认识。例如,医生在估计病人因极度失望而导致自杀可能性时,常常容易想起病人自杀的偶然性事件。这时,如果进行代表性的经济判断,则可能夸大极度失望病人将自杀的概率,这就是人们在判断中存在的锚定效应。 1974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证明锚定效应。实验要求实验者对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所占席位的百分比进行估计。因为分母为100,所以实际上要求实验者对分子数值进行估计。首先,实验者被要求旋转摆放在其前面的罗盘随机地选择一个在0到100之间的数字;接着,实验者被暗示他所选择的数字比实际值是大还是小;然后,要求实验者对随机选择的数字向下或向上调整来估计分子值。通过这个实验,卡纳曼和特沃斯基发现,当不同的小组随机确定的数字不同时,这些随机确定的数字对后面的估计有显著的影响。例如,两个分别随机选定10和65作为开始点的小组,他们对分子值的平均估计分别为25和45。由此可见,尽管实验者对随机确定的数字有所调整,但他们还是将分子值的估计锚定在这一数字的一定范围内。 许多金融和经济现象都受锚定效应的影响。比如,股票当前价格的确定就会受到过去价格影响,呈现锚定效应。证券市场股票的价值是不明确的,人们很难知道它们的真实价值。在没有更多的信息时,过去的价格(或其他可比价格)就可能是现在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锚定过去的价格来确定当前的价格。锚定效应同时发生在商品定价的其他经济现象中,它类似于宏观经济学中的“粘性价格”,只要把过去的价格作为新价格的一种参考(建议),那么新价格就会趋于接近过去的价格。如果商品的价值越模糊,参考就可能越重要,锚定就可能是更重要的价格决定因素。 1、经典锚定效应:语意启动范式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锚定效应研究被后来的研究者称为传统锚定效应或经典锚定效应,这主要是针对其研究范式而言。经典锚定效应的研究采用两步范式(two-step paradigm)(Epley & Gilovich,2005): 由于两步范式是从问题的背景内容为起点呈现给被试的,因此又被称为语意启动范式(Wong & Kwong, 2000)。截至目前,有相当数量关于锚定效应的研究均采用了这一研究范式。 2、基础锚定效应:数字启动范式 基础锚定效应(basic anchoring effect)的研究视角,是在对经典锚定效应研究的审视中产生的。 Wilson 等人提出,在传统锚定效应的研究框架下,由于让被试进行锚值与未知目标值之间进行外显的比较,接着给出估计值,而证明了锚定效应的存在,但其中有可能是因为简单的数字呈现导致了人们的判断偏差。为此,他们采用数字启动(numericalpriming)范式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考察了单纯的数字呈现下的锚定效应,结果发现被试对问题目标值的判断依然受到了启动数字的影响,从而证明了单纯数字呈现下的锚定效应,并称其为基础锚定效应(Wilson, Houston,Eitling, & Brekke, 1996)。 例如商家的衣服标价198元,挂了好久都卖不出去,于是有人建议在后面加一个0变成1980然后进行半价限时促销,看看有没有人买,于是很快就卖掉了。为什么顾客在198元不愿意购买,而在花更高的990元购买呢?并且顾客还感觉占了便宜。这就是受到了启动数字影响的基础锚定效应。 3、潜意识锚效应:阈下启动范式 许多研究显示,即使是在没有可供外显比较的锚的情况下,锚定效应依然发生。针对这一现象,Mussweiler 等人采用阈下启动的方式,向被试呈现一个潜在的锚值,考察被试数量估计中的锚定效应。结果表明,实验中所操纵的阈下锚值确实影响了被试作判断,被试估计的目标值向锚值方向偏离。在Mussweiler 等人验证了潜意识锚效应的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对于数字标准即锚的感知与通达必须达到某一个确定的阈限以上,才会产生锚定偏差。 4、自生锚与实验者锚的锚定效应:基于控制论思想的研究范式 自生锚(self-generated anchoring)指被试者在不确定情境下进行判断时自发产生的内在的锚值。实验者锚(experimenter-provided anchoring)指由实验者提供的外在的锚值,亦即经典锚定效应中的锚。自生锚与实验者锚的概念与实验范式是在研究锚定效应发生机制的过程中提出的。早期的观点认为,锚定效应是人们在作判断时从锚值向未知目标值调整不充分而产生的,但是这一观点在标准的锚定范式下没有得到相关研究证据的支持。Epley 等人提出了自生锚与实验者锚的分类,将个体自发产生的锚值引入到锚定效应的研究中,通过操纵自生锚与实验者锚的实验情境,验证“不充分调整”启发式(Epley & Gilovich, 2001)。他们借鉴了控制论的思想,认为调整过程遵循由 Miller 等人提出的“检验-操作-检验-停止”(test-operate-test-exit)范式,针对这一范式,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程序,要求被试回答一组知识性问题,进而把被试对目标值估计时认为合理的数值范围也作为实验分析的重要变量,揭示了被试判断时调整的过程和范围,从而取得了“不充分调整”启发式心理机制的证据(Epley & Gilovich, 2006)。 锚定效应可以说无处不在,即使是你很了解,而且已经被事先告知过了,锚定效应仍然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尽量降低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
行为金融学 | 过度反应理论
过度反应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一。 当牛市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上涨,涨到让人不敢相信,远远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当熊市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下跌,也会跌到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这就是“过度反应”现象,它描述的是一种典型的投资行为非理性偏差,表现为对信息权衡过重、行为过激等现象。 过度反应是由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投资者面对突然的或未预期到的事件时,倾向于过度重视眼前的信息并轻视以往的信息,从而引起股价的超涨或者超跌。 投资领域中存在着价格长期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未来的价值本身具有许多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引发了投资者心理上的非理性因素,投资者共同的非理性投机形成了市场的暴涨和崩盘现象。 耶鲁大学 的 Robert Shiller 教授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他在2000年3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一书,将当时一路涨升的 股票市场 称作“一场非理性的、自我驱动的、自我膨胀的泡沫”。一个月后,代表所谓美国新经济的 纳斯达克 股票指数 由最高峰的5000多点跌至3000点,又经过近两年的下跌,最低跌至1100多点。 互联网泡沫 类似于 荷兰郁金香 、 南海公司泡沫 ,在投资领域中屡见不鲜。为什么人们总会重犯同样的错误呢?Robert ShiUer认为: 人类的非理性因素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而历史教训并不足以让人们变得理性起来,非理性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局限性。 Shiller教授曾在一个研究中发现: 当日本股市见顶时,只有14%的人认为股市会暴跌,但当股市暴跌以后,有32%的投资者认为股市还会 暴跌 。投资者通常是对于最近的经验考虑过多,并从中推导出最近的趋势,而很少考虑其与长期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换句话说: 市场总是会出现过度反应。 Richard Thaler 和 Werner De Bondt 在1985年的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 利空 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当 牛市 (bull market)来临时, 股价 会不断上涨,涨到让人不敢相信,远远超出上市公司的 投资价值 ;而当 熊市 (bearmarket)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下跌,也会跌到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除了 从众心理 (herd mentality)在其中起作用外,还有人类非理性的情绪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 认知偏差 。当市场持续上涨时,投资者倾向于越来越乐观。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盈利,这种成功的 投资行为 会增强其乐观的情绪状态,在 信息加工 上将造成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好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空消息麻木。这种情绪和认知状态又会加强其行为上的买入操作,形成一种相互加强效应:当市场持续下跌时,情况刚好相反,投资者会越来越悲观。因为实际操作产生了亏损,这种失败的投资操作会加强其悲观情绪,同样也造成了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者会对利空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好消息麻木。因而,市场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过度反应现象。
行为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的解释[banking;finance] 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详细解释 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胡适 《国际的 中国 》 :“我们更想想这几年国内的资产阶级,为了贪图高利债的 利益 ,拚命的借债给 中国 政府,不但苟延了恶政府的 命运 , 并且 破坏了全国的金融。”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 之一 )》 :“ 许多 大腹的商贾,和为算盘的辛苦而瘪干了的吃血鬼们,都更振起了 精神 在不 稳定 的金融风潮之下去投机。” 浩然 《艳阳天》 第七章:“银行的领导 帮助 他认识金融工作对恢复国民经济、建设 社会 主义的 重要 ,他听进去。” 词语分解 金的解释 金 ī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黄赤色,质软:黄金。 金子 。金笔。 金一类的,具有 光泽 、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 金属 。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 融的解释 融 ó 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融化 。融解。消融。 调合, 和谐 : 融合 。融洽。融汇 贯通 。 其乐融融 。 流通:融泄(飘动,浮动)。金融(货币的流通,即储蓄,信贷、汇兑、股票和证券交易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长
《行为金融学》 谁写的比较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CPcxX5PGJ7_HyQ1isqlAA 提取码:843h陆蓉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根植于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心理学对于人的行为分析。让你了解人在市场中,怎么避免犯错;金融市场有没有规律可循;机构又是怎样利用群体的错误赚钱的。课程目录:陆蓉行为金融学任何市场环境,你都能有机会免费的午餐一直都有?持续获得有效的投资策略财报里藏了什么秘密?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来制定交易策略跌久必涨还是惯性效应?如何用好股价规律.....
股疯提现行为金融学哪些知识点
你是想问股疯体现行为金融学哪些知识点吗?体现了以下知识点:一、有效市场假说考虑了信息非对称对资产价格的影响:1、市场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强。2、具有理性预期的交易者明察秋毫、无所不通,消除了信息非对称。3、有效市场假说下的资产定价理论就可以只考虑只存在不确定性而不存在信息非对称性情景下的资产定价问题了。所以说,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标准金融理论核心与基石。二、有效市场假说和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1、投资者理性(两层含义)。2、理性预期: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认知)是没有偏差的。3、市场均衡的条件:期望效用最大化和无套利。
行为金融学的学科基础包括
行为金融学的学科基础包括 A.心理学 B.行为学 C.实验经济学 D.行为经济学 正确答案:ABCD
行为金融学为什么选择重庆啤酒
发展稳定。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重庆啤酒的金融市场稳定,并且不断呈上升趋势,因此是其最好的选择。
行为金融学 | 过度自信理论
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 theory) 是行为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一。 大量的认知心理学的文献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人们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 Gervaris、Heaton和Odean(2002)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 。关于主观概率测度的研究也发现确实存在过度估计自身知识准确性的情况。 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过度自信可以让自己显得比实际上更聪明和强壮,增加个体传宗接代的机会。 在社会环境中,你会观察到,自信的人比不自信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交友机会。 而从个人成长轨迹来看,大多数人被家庭过度保护,会逐渐滋长过度自信。 心理学上提出的一个原因,它和我们的投资决策息息相关。心理学家揭示,人的过度自信与信息积累有关。 我问你,如果你对股票投资一点都不懂,你会自信吗?你可能会说,那应该不会自信。是的。当你什么信息、什么知识都没有的时候,你是没什么自信的,随着信息收集越来越多,例如,你通过对股票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信息积累多了,能力相应就涨了,这时你的自信心也在同步增加;信息、能力、自信,此时是同步增长的。但是,注意了,信息没有上限,能力却是有的。你不断增加各种信息积累,但是你的能力却是会封顶的。到了一定程度,随后到达的信息没有增加你的能力,却还在不断增加你的自信心。最终,你的自信程度会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人为什么一定会过度自信的原因。 对金融市场来说,过度自信影响非常深远。 传统金融学中有个定理,叫 “无交易定理”,意思是,在没有什么新信息的情况下,理性人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判断没有分歧,既然没有分歧,就不会有人要买、同时又没有人要卖,因此均衡的时候应该没什么交易量,称为“无交易定理”。 而我们实际观察到的是,市场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成交。原因就是,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你只相信你的判断,认为价格低估了;他只相信他的判断,认为价格高估了,那会怎么样?成交!所以,成交实际上就是意见分歧的体现。 总体而言,留在金融市场上的人都是过度自信的,因为你肯定认为自己能战胜市场、能赚到钱,才会留在市场上的。 所以,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这一点和传统金融学恰恰是相反的,传统金融学认为,留在市场上的人都是理性的,恰当自信的。 过度自信能放大市场的成交量、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所以,过度自信对于市场来说是有益处的。 当然,过度自信也有不好之处。 过度自信使人感觉良好,做一些在理性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但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例如: 哪些因素最容易影响人的过度自信呢? 首先 ,专业知识会影响过度自信的程度,专家或者自认为是专家的人过度自信更严重。 过度自信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专家的能力确实比一般人更高,但是他们的过度自信也会更严重。 当任务难度小,可预测性非常高时,专家的预测可能更准确;但当任务难度大,可预测性非常低时,自认为是专家的人,更容易对市场预测发表观点,且常常高估自己预测成功的概率。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客观判断专家的建议了。 其次 ,经验也会影响过度自信的程度。金融市场上有一句话, 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牛熊市的人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投资者的整个投资生涯中,投资成功的经验会增加过度自信的程度。 牛市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过度自信;而经历熊市的投资者比那些没有经历过的更加悲观 。 只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市,才能平衡自己的投资心态和决策 。 要想减少损失,你需要克服过度自信。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 先问你一个问题,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觉得对自己和对别人,用的是同一套评价体系吗? 你可能会说,应该是吧。 错!过度自信主要是对自己而言的,对别人的评判却往往是准确的。所谓当局者迷,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如果是当事人,往往看不清;自己如果是旁观者,很容易指出其中的问题。 做金融投资也是一样,你一定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才会去投资;你又同时能接受大多数散户会亏钱的现实。你觉得自己与他们不一样,而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就像每个遭遇大病的人,在生病之前绝对不会想这事儿会落在自己头上一样。 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 怎样克服过度自信?首先,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评判会准确得多。或者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或者尝试置身事外。 其次,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最后,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度自信,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可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行为金融学课程总结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CPcxX5PGJ7_HyQ1isqlAA 提取码:843h陆蓉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根植于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心理学对于人的行为分析。让你了解人在市场中,怎么避免犯错;金融市场有没有规律可循;机构又是怎样利用群体的错误赚钱的。课程目录:陆蓉行为金融学任何市场环境,你都能有机会免费的午餐一直都有?持续获得有效的投资策略财报里藏了什么秘密?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来制定交易策略跌久必涨还是惯性效应?如何用好股价规律.....
行为金融学的经典理论有哪些?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BF)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limits of arbitrage)和心理学两部分。[编辑] 套利限制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套利者)会很迅速的消除非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噪声交易者)引起的证券价格对其价值的偏离。行为金融学认为即使当一种资产被广泛的误价时,纠正这种误价的策略可能非常有风险。[编辑] 心理学 行为金融学融汇了心理学基本原理,其主要表现在信仰(过度自信、 乐观主义和如意算盘、代表性、保守主义、确认偏误、 定位、记忆偏误)以及偏好( 展望理论、模糊规避)在行为金融学的应用。行为金融学理论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中,“有限理性”与“有限套利”是其两大支柱。它用“前景理论”描述人的真实性,认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是不具有长期理性行为的,至多拥有“有限理性”。短期来看,在某个具体的决策上,投资者可能是理性的、正确的;但从长期来看,投资者不具有统筹的、连续性的最优投资决策,不能严格按照“贝叶斯规则”行事,其投资行为是非理性的,甚至是错误的。 (一)理论基础 1.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Kahneman和Tversky(1979)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不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风险回避的。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帐面值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帐面值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期望理论成为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利用期望理论解释了不少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如阿莱悖论、股价溢价之迷(equity premium puzzle)以及期权微笑(option smile)等,然而由于Kahneman和Tversky在期望理论中并没有给出如何确定价值函数的关键--参考点以及价值函数的具体形式,在理论上存在很大缺陷,从而极大阻碍了期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行为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BPT)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Model,BAPM)。一些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者认为将行为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理论完全对立起来并不恰当。将二者结合起来,对现代金融理论进行完善,正成为这些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在这方面,Statman和Shefrin提出的BPT和BAPM引起金融界的注意。BPT是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A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APT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BPT认为现实中的投资者无法作到这一点,他们实际构建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以及投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式的行为资产组合,位于金字塔各层的资产都与特定的目标和风险态度相联系,而各层之间的相关性被忽略了。BAPM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扩展。与CAPM不同,BAPM中的投资者被分为两类: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行事的理性交易者,不会出现系统偏差;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行事,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事实上,在BAPM中,资本市场组合的问题仍然存在,因为均值方差有效组合会随时间而改变。 (二)投资行为模型 1.BSV模型(Barberis,Shleffer,and Vishny,1998)。BSV模型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错误范式:其一是选择性偏差(representative bias),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这种偏差导致股价对收益变化的反映不足(under-reaction)。另一种是保守性偏差(conservation),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测模型,导致股价过度反应(over-reaction)。BSV模型是从这两种偏差出发,解释投资者决策模型如何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变化偏离效率市场假说的。 2.DHS模型(Daniel,Hirsheifer and Subramanyam,1998)。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存在着过度自信和有偏的自我归因(serf-contribution)。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自己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准确性;有偏的自我归因则使他们低估关于股票价值的公开信号。随着公共信息最终战胜行为偏差,对个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连续性和长期反转。所以Fama(1998)认为DHS模型和BSV模型虽然建立在不同的行为前提基础上,但二者的结论是相似的。 3.HS模型(Hong and Stein,1999),又称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统一理论模型区别于BSV和DHS模型之处在于: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该模型把作用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观察消息者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们的预测必须是过去价格历史的简单函数,在上述假设下,该模型将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统一归结为关于基本价值信息的逐渐扩散,而不包括其他的对投资者情感刺激和流动性交易的需要。模型认为最初由于"观察消息者"对私人信息反应不足的倾向,使得“动量交易者”力图通过套期策略来利用这一点,而这样做的结果恰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反应。 4.羊群效应模型(herd behavioral model)。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两种模型。序列型由Banerjee(1992)提出,在该模型中,投资者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它个体的决策中依次获取决策信息,这类决策的最大特征是其决策的序列性。但是现实中要区分投资者顺序是不现实的。因而这一假设在实际金融市场中缺乏支持。非序列型则论证无论仿效倾向强或弱,都不会得到现代金融理论中关于股票的零点对称、单一模态的厚尾特征。 (三)实证检验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现代金融理论相矛盾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主要体现在投资策略的改变上。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行为金融策略: 1.小公司效应。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同一年,Reimganum(1981)也发现了公司规模最小的普通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比根据CAPM模型预测的理论收益率高出18%。最近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由于公司的规模和1月份的到来都是市场已知信息,这一现象明显地违反了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Lakonishok等(1994)的研究发现,高市净盈率的股票风险更大,在大盘下跌和经济衰退时,业绩特别差。市盈率与收益率的反向关系对EMH形成严峻的挑战,因为这时已知的信息对于收益率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2.反向投资策略(contrary investment strategy)。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一些研究显示,如选择低市盈率(PE)的股票;选择股票市值与帐面价值比值低、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往往可以得到比预期收益率高很多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是一种"长期异常收益"(1ong-term anomalies)。Desia、Jain (1997),Ikenberry、Rankine Stice (1996)也发现公司股票分割前后都存在着正的长期异常收益。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是一种简单外推的方法。 3.动量交易策略(momentum trading strategy)。即首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定义的动量交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kg与Titman(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至12个月为间隔所构造的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动量效应。事实上,美国价值线排名(value line rankings)就是动量交易策略利用的例证。动量交易策略的应用其实就是对EMH的再次否定。 4.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股票,以防不测时摊低成本的策略,而时间分散化指根据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而将股票的比例逐步减少的策略。这两个策略被认为与现代金融理论的预期效用最大化则明显相悖。Statman(1995),Fisher、Statman(1999)利用行为金融中的期望理论、认知错误倾向、厌恶悔恨等观点对两个策略进行了解释,指出了加强自我控制的改进建议。 (四)行为金融的发展前景 行为金融学起源于对金融市场“异象”的解释。Kuhn(1970)指出,历史地看,对于显著的异象存在三种回应。第一,一开始出现的异象可以随即在原有的理论框架下解释。第二,认为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留给未来的研究者去解决。第三,理论基础发生改变,使得异象在新的框架下被解释。显而易见,行为金融的研究努力就是第三种回应。行为金融在试图解释异象的时候,借助于心理学研究中的人类心理和行为模式,从而使得其理论的前提假设逼近现实,即是改变了现代金融理论的理论基础。 目前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由于人类决策心理是多样化的,仅仅根据某一或某几种心理效应来解释特定的市场现象是远远不够的。Frankfurter and McGoun(2002)认为,行为金融的反驳是无力的,最终要被现代金融吸收同化。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目前行为金融研究虽然比较松散,但这是最终建立具有系统解释能力的统一的行为金融理论所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经过这一阶段的积累才可能最终建立统一体系。目前已经鉴别的具有潜在公理地位的心理决策属性包括:决策者的偏好一般是多方面的,对变化是开放的,并且常常形成于决策期间本身;决策者是适应性的,决策的性质和环境影响决策过程和决策技术的选择;决策者追求满意的而非最优的解,等等。因此,继续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金融研究之中,以期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决策心理框架,根据这个框架发展出完整的行为金融理论,这将是行为金融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发展方向。并且,随着这一过程的终结,行为金融将自然而然地取代现代金融理论而成为金融理论的主流。 现代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理论的微观基础,越来越注重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如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的发展所揭示的那样。行为金融学打开了传统金融理论中所忽视的决策黑箱,从人类真实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入手,对于传统金融理论而言优势是明显的。并且由于它是一门边缘学科,随着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经济学、决策理论等其他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其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以及人们对金融异常现象研究的日益重视,标准金融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批力图解释金融市场实际行为的全新金融理论逐渐兴起,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行为金融学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金融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本特征的理论体系。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已经总结出投资者决策时的一些心理特点和其决策行为的一般特征:1、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对于投资者心理特征主要有四个观点:①自信情结(overconfidence):高估自己的判断力,过分自信。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称对某事抱有90%的把握时,成功的概率大约只有70%。②回避损失(loss-aversion):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而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对“趋利”与“避害”的选择是首先考虑如何避免损失,其次才是获取收益。马科维茨首先注意到了人类的这种行为方式,后来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人们在从事金融交易中,其内心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赋予“避害”因素的考虑权重是“趋利”因素的两倍。③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位置消费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相对经济地位的追求在空间上表现为与他人相比。可见,人们的相互影响对各人决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而追求时尚与从众心理便是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金融投资领域,金融学家已经开始将这一特点作为重要的投资决策因素加以考虑。④后悔与谨慎:这种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可以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来说,这种决策方式仍然优于其它决策方式。2、决策行为的一般特征1994年,Shefrin和Statman开始研究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产生系统影响的决策行为特征。到目前为止,一些决策行为特征已经得到行为金融学家们的公认,并将它们作为对决策者的基本假设:①决策者的偏好是多样的、可变的,他们的偏好经常在决策过程中才形成;②决策者是应变性的,他们根据决策的性质和决策环境的不同选择决策程序或技术;③决策者追求满意方案而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尽管这些对于决策特征的研究还处于尝试性阶段,而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对市场的影响并不十分明确。但一些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决策行为特征与市场中的有关投资特性是相关的: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性和价格中的泡沫;投资者中存在追随领导者和从众行为;对风险的高估;过早的售出盈利投资和过晚售出失败投资;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不同偏好;对时间性分散投资组合(通过不同期限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的不同态度;等等。行为金融学揭示了新古典传统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一个根本性缺陷——完全理性假设,这使得行为金融学得到高度关注。与标准金融学不同,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中的参与者不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只是准理性人或者有限理性人,他们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并不依照贝叶斯规则进行,而是采用简单而有效的直观推断法。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直观推断法是有效的,但其中往往包含一些系统性误差,这些误差在有些情况下,成为影响全局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选择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其机制常常会失灵,非理性交易者完全有可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在分析方法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行为心理决策分析法和风险度量方法上。行为金融学将人类的一些心理学特性如人类行为的易感性、认知缺陷、风险偏好的变动、遗憾厌恶、自控缺陷以及理性趋利特性和投资者情绪等价值感受引入到资产定价理论体系中,认为决策者的偏好一般是多方面的、易变的,这种偏好常常只在决策过程中才形成;决策者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对投资者行为心理决策的分析,行为金融学成功地解释了资产价格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动量效应、季节效应、小公司现象等一些标准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行为金融学用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以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基础,针对其缺陷提出了修正模型,即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Shefrin与Statman(2000)提出了行为组合理论来替代传统的马柯维兹投资组合理论。在马柯维兹投资组合理论中投资者具有恒定不变的风险厌恶程度,他们将资产组合看成一个整体,并且在构建资产组合时只考虑不同证券之间的协方差。而行为组合理论中的投资者则投资于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结构的资产组合。资产组合金字塔的每一层都对应着投资者特定的投资目的和风险,一些资金投资于最底层以规避风险,一些资金则被投资于更高层来争取更大的收益。行为组合理论确立了以预期财富E(W)和Prob(W≤S)≤a来进行组合与投资选择的方法基础。与马柯维兹投资组合理论相比,行为组合理论和目前十分流行的以VAR(value-at-risk)构筑资产组合的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则是对现代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扩展(Barberisetal.,1998;Danieletal.,1998;Thaler,1999)。BAPM将投资者分为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两种类型。信息交易者为按照CAPM模型进行投资的投资者,他们从不犯认知错误,而且不同个体之间表现有良好的统计均方差性;噪声交易者则是那些处于CAPM框架之外的投资者,他们时常犯认知错误,不同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异方差性。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当信息交易者占主导地位时,市场表现为有效率,当噪音交易者成为代表性交易者时,市场表现为无效率。将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以及两者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同时纳入资产定价框架是BAPM的一大创举。BAPM中证券的预期收益决定于均值方差有效组合的切线斜率,即β值。因为噪声交易者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均方差有效组合不同于CAPM中的市场组合。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EMH)是金融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模型。EMH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包含了一切信息,同时在任何时间证券价格可以看作投资价值的最优估计。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EMH存在两个有关投资者行为方面的假设前提:一是投资者在使他们所拥有的证券组合价值最大化时所采取的行为模式是没有偏差的。二是投资者总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行为金融学认为EMH本身并没有保证这两个前提一定成立。相反,行为金融学根据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对这两个假设前提的正确与合理性产生了质疑,认为投资主体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会经常出现违反这两个假设前提的情况。传统理论中未能考虑到基金经理心理因素造成的主观错误与投资失误是较明显的缺陷,心理因素影响应该成为选择基金进行投资与选择基金经理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是什么?
一、两者理论基础的不同 投资者的理性和市场有效性假说构成了传统金融学的两大理论基石, 而行为金融学有着与其不同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趋利的, 即通过“套利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理论”等在资本市场求得受益最大化。价值感受是指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心态和情绪。行为金融学认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有四种心态和情绪: 过于自信、避害大于趋利、追求时尚与从众心理、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正是由于这些心态和情绪支配着经济行为人的投资决策过程, 使其决策性具有如下特征: 决策者的行为是多元的、易变的, 并且通常只在决策过程中形成; 决策者适应性很强, 决策的性质和决策环境都将对决策者的决策程序和方法产生影响; 决策者更倾向于满意原则, 而不是最优原则。人们通常对不遵循数理金融学意义上的最优模型进行决策, 即相对于传统金融学而言的投资者基于价值感受的非理性,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 二) 市场竞争是否有效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创造的套利机会, 使得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丧失财富, 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而行为金融学认为, 披露的不充分, 以及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掌握信息的不对称, 人们对上述假设成立的条件并不满足。因此市场竞争是非有效的, 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另一理论基础。 二、两者决策的风险测量方法不同 金融市场风险的测量, 就是测量由市场因素不利变化所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损失。主流方法是通过金融资产收益的概率分布来加以描述, 通常采用衡量一定概率水平 ( 置信度) 下的可能损失程度的VAR (Value At Risk) 法。 VAR亦称风险价值, 其含义为未来一定时间内,在给定的概率条件下, 任何一种金融工具或投资组合所面临潜在的最大损失金额。在数学上, VAR 法表示为投资工具或组合的损益分布, 其表达式为: Prob ( vPvt [ - VAR) = A (1) 式中vPvt表示组合P 在vt 持有期内, 在置信度(1- A) 下的市场价值变化。等式( 1) 说明, A下, 损失值大于或等于VAR。 行为金融学者认为, 由于在实际中投资人往往不把大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风险, 而把小于初始资本的结果视为真正的风险, 所以在投资人的效用函数中常常对损失带来的负效用给予较大的权重, 对收入带来的正效用则给予较小的权重。但是, 传统金融学使用标准差和协方差进行描述的方法对于高于均值的投资结果和低于均值的投资结果给予同样的权重,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不能真正解释投资人的风险。进而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心里感受出发, 用变量的实际值小于变量均值或某一目标函数主体所认为的安全值( 或可以维持自己的效用不比现状差的值) 的概率来表示风险。这种衡量风险方法的形式是: Prob (W[ S) [ a (2) 式中W 表示财富, S 是可以维持目前效用的财富水平 (W、S 也可以分别用X、E (X) 表示), a 为投资者预先确定的概率。可见, 此种方法是一种更注重投资损失的风险度量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 式( 1) 中vPvt 和VAR 是相对量(差值) , 式 (2) 中W、S 是绝对量。当VAR 的值为资产价值与变量均值或保持当前效用的财富水平差异时,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两种不同的风险测量方法将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两者决策模型的不同 传统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模型游期权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CAPM) 等,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BAPM)是对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与CAPM 不同, 在BAPM 中, 投资者并非都是理性的, 而是被分为两类: 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 行事的理性投资者, 他们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只关注组合的均值和方差; 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 行事, 他们会犯各种认知偏差错误, 并没有严格的对均值方差的偏好。两类交易者互相影响, 共同决定资产价格。当前者是代表性交易者时, 市场表现为有效率; 而当后者成为代表性交易者时, 市场表现为无效率。在BAPM 中, 证券的预期收益是由其/ 行为Beta0决定的, Beta是/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mean- ariance- efficient portfolio) 0 的切线斜率。这里, 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并不等于CAPM 中的市场组合, 因为现在的证券价格受到噪声交易者的影响。另外, BAPM 还对在噪声交易者存在的条件下,市场组合回报的分析、风险溢价、期限结构、期权定价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市场行为模型方面, 行为金融学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模型: DHS ( Daniel, Hirshleifer and Subra-manyam,1997) 模型和BSV ( Barberis, Shlerfer and Vishny, 1998) 模型。前者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者和无信息者, 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后者的理论基础是投资者认为受益有两种范式, 即收益均值回归和收益连续变化。虽然DHS 模型和BSV 模型建立在不同的行为前提基础上, 二者的结论却是相近的都认为投资者的行为会导致股价过度反应或滞后反应。
行为金融学是怎么回事?
1, 介绍本世纪五十年代, Markowitz(1952)的资产均值-方差模型的诞生标志着金融学的一项重大突破。接着在Sharp(1964)、Lintner(1965)、Mossin(1965)等人的努力下,发展成价值均衡理论,即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Ross(1976)的套利定价模型,Black & Scholes(1972)的期权定价模型等等形成了金融学的理论框架。但是,这些理想的模型在越来越多的现实检验中出现问题,1979年, Roll发现,统计数据与模型的冲突显示作为金融学基石的CAPM可能是无法验证的。之后很多学者发现这些模型在统计过程中出现很多异常现象。行为金融学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形成了这门分析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的新兴的金融学分支。将人的行为研究与传统的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在经济学界是累见不鲜的事情。我们知道,不少经济学大师都曾将人的行为放到一个特定的或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影响经济决策的行为因素,获得对经济现象的合理解释。凯恩斯(1936)在其经典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用了很大篇幅讨论人们的心理对有效需求的影响。在凯恩斯的逻辑里,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从而生产过剩,爆发危机。为什么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呢,因为有三大心理规律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与投资。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增加不会比收入增加得-快。人们把收入中的更大比例作为财富存起来。因此,人们越富裕,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由于人们的消费跟不上收入的增长,就会有一部分产品卖不出去,社会生产无法保持平衡。其次,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个体开始投资时,总是投资于资本回报比较高的项目,随后的投资,其回报率相对降低,以此往下,预期投资的回报率就会下降。并且,投资者的心理很容易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这也会使投资者趋于消极,使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这样一来,投资需求不足,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平衡。再者,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对持有现金爱好。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是因为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日常开支,人们需要保留部分现金在手上;2、谨慎动机。为了应急,防止意外,人们也会留有部分现金;3、投机动机。即人们为了寻求更大的收益,也需要留有部分现金,以备随时可以调用。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行为金融学同样也把人的心理和情绪引进金融分析过程当中。分析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近年来,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果,引起金融学界的极大关注。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投向了普林斯顿大学的Kahneman教授(Prospect Theory的创立者)。本文对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对其理论假设、分析方法、及研究方法作些回顾和评述。以期待能给关注行为金融学的人士一些参考,同时本人认为对现在金融学中比较热门的行为金融学的关注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能更好地加深了金融市场的理解,促进了金融学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2,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理论金融学所研究的市场运行状况、投资者的市场活动、证券的价格其实都是建立在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决策行为上,因而,无论行为金融学,还是传统金融理论,都围绕着人的决策在构建模型。传统金融理论当中,把投资者设为了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理性人,而且无论在何种情境下,都可以运用理性,根据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做出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决策。而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它分析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理论的区别和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 人是否是理性的传统的金融理论对人的行为假定是: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风险回避(risk aversion)。认为人的行为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学首先不完全肯定人类理性的普遍性。认为人类行为当中,有其理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非理性的因素;认为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认知的局限决定了人类存在着许多理性之外的情绪、冲动和决策。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在股票市场上,时常会发现市场的变化不是根据公司的运营情况,而往往是投资人的情绪、感受的变化。其次,行为金融学认为即使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因为外在条件的限制,有时候未必能够实践理性行为。虽然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理论存在很大分歧,但需要指出的是,行为金融学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金融理论,而是在接受其人类行为具有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对其理论进行修正和补充。在承认了人有理性的一面的时候,同时认为人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受到许多理性之外的情绪、冲动等的影响,在外界条件约束下人对自己理性行为的控制力是有限的。这些是和传统理论是不同。是对传统理论的修正和补充。(二) 市场有效性问题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有关资产的信息都会反映到资产价格上,因此,其价格与其基本价值相符,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法玛(Fama)(1970)进一步将市场有效性理论细分为弱有效,次强有效和强有效。(1)、弱有效是指过去的信息影响着过去的价格与回报。弱有效市场假设认为,基于对过去的价格与回报的了解,是不可能赢得超额风险利润的。在风险中性的假定下,市场有效假设就转化成随机游走假设,那么股票回报完全不可预测的说法就是基于过去的回报而言的;(2)、次强有效。过去的回报不仅仅是投资者所拥有的过去信息的影响结果。当证券的价格与回报是过去的信息与现在的公开信息的结果时,就称之为次强式有效市场。次强式有效市场假设认为,投资者不能利用任何公开的有用信息来获取超额利润。因为,只要信息一旦公开,马上就会反映到价格上去,那么,投资者就不可能用这些信息来预测收益,从而获得超额利润;(3)、强有效。它是指市场上的内幕信息会很快扩散,迅速影响市场价格。一些人认为可以通过提前获得内部信息来赚取超额利润,而强式有效市场假设认为,由于在这样的市场上,内幕信息会迅速扩散,并反映在价格里,因此,投资人不能获得超额利润。有效市场假说认为,理性的交易者能够正确评估证券的价格,如果还存在很多非理性交易者,那么一方面如果非理性交易者的非理性行为相互抵消,则对市场的有效性没有影响;另一方面,如果非理性交易者的非理性方向是相同的,这时候由于套利的存在,短期内的价格偏离很快也会得到纠正,从而使市场能够恢复效率。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套利的力量不可能不受条件限制,在各种客观约束下,套利无法剔除非理性行为对理性行为的长期并且是实质性的影响,所以有效市场假说是不成立的。从行为金融学和传统理论对市场是否有效这个问题看法,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行为金融学也是从这个方面对传统金融学做出一定的修正。两者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只是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存在套利限制(“套利限制”是由Shleifer和Vishny提出的)。3,行为金融学的一些理论(一) 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是由Kahneman和 Tversky 在1979年共同提出来的, 是一种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理论。该理论提出了几个与期望效用理论不一致的观点:与收入不确定的选择相比,人们更愿意收入确定的选择,Kahneman和 Tversky 称之为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人们在考虑选择过程中忽视相同部分,着重不同部分,这样导致个体偏好不一致,称之为隔离效应(isolation effect);价值与得失有关而不是最终财富。 具体表现在如下一些论断:(1)决策效应(reference effect )决定个体对风险的态度决策效应(reference effect )来源于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决策效应表明个体面对正的预期收入时候风险厌恶,而面对负的预期收入时风险追求。同时,当个体面对一个确定收入选择和一个预期收入更大的不确定选择时,个体更愿意选择前者;而当个体面对一个确定的损失和一个预期损失更大的不确定选择时,个体更愿意选择后者。Kahneman和 Tversky 认为个体投资时判断效用不是依据像传统理论中所论述的是最终的财富水平,而是个体当前的受益和损失情况,以此来决定对风险的态度。(2)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价值是由财富的变化决定的而不是个体的最终财富。也就是说,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的偏好是由财富的增量而不是总量决定的,所以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要高于收益,这种现象称作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在此,Kahneman和 Tversky 用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取代了传统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价值函数表现在正的增量是凹的,表现在负的增量则是凸的。也就是,人们在盈利的情况下表现为风险厌恶者,而在已经损失的情况下表现为风险追求者,而不是一直都是风险厌恶者。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在上一轮赌局中遭受损失的人会更有参加下一轮赌局的冲动,此时他成为风险追求者。(3)决策权数函数(decision weighting function)Kahneman和 Tversky用决策权数函数(decision weighting function)代替预期效用函数的概率。决策权数函数不是概率:他不遵从概率公理,也不是用来衡量个体的信仰。决策权数函数不仅仅是前面事件的似然函数,而且衡量了事件对个体愿望的影响。以上的观点主要体现在Kahneman和 Tversky(1979)年发表在Econometrica上的一篇文章。预期理论除了以上几个核心内容,还不断地被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其他许多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其中比较让人注目的有:Thaler的“机会成本和原赋效果”,即认为人们常常会对机会成本低估而且会对已经拥有物品的评价大大超过没有拥有之前;Thaler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沉没成本(sunk cost),其描述的是如果人们已经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支付过成本,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服务的使用频率;Shefrin和Statman还发现了投资中的处置效果(disposition effect),即投资人在手中的股票下跌的时候,更倾向于继续持有而不是卖出股票,以期待扳平的机会。(二)套利限制(limits of arbitrage) 套利限制是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提出质疑和修正的重要工具。传统金融理论构架中的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有效市场假说(EMH),EMH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资产的价格反映一切信息,资产的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市场中理性的交易者能够正确评估资产的价格,如果还存在很多非理性交易者,那么一方面如果非理性交易者的非理性行为相互抵消,则对市场的有效性没有影响;另一方面,如果非理性交易者的非理性方向是相同的,这时候由于套利的存在,短期内的价格偏离很快也会得到纠正,从而使市场能够恢复效率。Shleifer和Vishny认为套利的力量不可能不受条件限制,在各种客观约束下,套利无法剔除非理性行为对理性行为的长期并且是实质性的影响,所以市场并不是有效的。Shleifer和Vishny把此称为“套利限制”。 具体来说,这种限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套利执行成本。恰当地运用套利策略是有风险的,也就是说套利的执行是要一定成本的。比如,一个投资者发现某只股票价格已经超跌了,投资机会出现了,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买进去了。但是,当他进去以后,该股票还继续往下跌。如果缺少资金,在保证金交易下,他就不得不将手中的证券亏本套现。这就是他所面临的风险。对这个风险知识的了解足以使他限制自己的套利行为。 (2) 模型风险 。即使当价格发生偏离时,套利者经常不能确信这是否真的存在:也可能是模型错了。这种不确定性来源称之为模型风险,它也会限制头寸。(三) 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 and Overreaction)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在行为金融的研究中,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或两个重要的行为。1985年, De Bondt和 Thaler(1998)推测,投资者对收益的过度反应,是股票价格暂时偏离其基本价值的结果。他们提出,投资者对极端收入的过度反应,是因为投资者不能认识到极端收入回复到平均水平的范围和程度。De Bondt和Thaler确定,前一期的绝对输家(亏损者)倾向于被低估,而前一期绝对赢家则被高估。他们证明了,前期的输家最终赢得了正的经过风险调整的超额回报,同时前期赢家最终赢得负的经过风险调整的超额回报。这就是所谓的“输家-赢家”效应。他们认为,“输家-赢家”效应发生在价格偏差得到纠正的时期。“输家-赢家”效应现在已被很多人接受。但不同观点的争论在于是风险还是价格偏离构成这个效应发生的原因。4、行为金融学中关于人的决策行为的其他的一些理论(一)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这个概念在行为金融学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念。它和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预设分不开,这就又回到了人类的有限理性的问题上。因为在行为者当中,不论是理性行为者还是非理性行为者,都不会怀疑自己的理性的存在。他们自认是掌握了一定信息和一定专业知识的,因而面对投资决策的时候,便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有些学者专门对此作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证明受访者都倾向于高估他们答对的概率,而另一些调查也表明散户在第一年的时候往往频繁交易,但是他们卖出的股票却往往比他们买进的股票表现要好。(二)易获得性偏误(availability)。这样一种现象被称作易获得性偏误:某件事情让人比较容易联想到,投资者可能便误认为这个事件经常发生;相反,如果某类事件不太容易让人想象到,在人的记忆中相关信息不丰富不明确,投资者就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低估该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在这样的可能性下,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所风行的、被人们熟知的事物自然成为易获得的,所以,投资者在决策时受社会化影响的程度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把经济泡沫和房地产相联系,由股市不景气联想到互联网在走下坡路等等。(三)心理帐户(mental accounts)。 许多行为金融学学者都认为,在投资者进行决策的时候,并不是权衡了全局的各种情况,而是在心里无意识的把一项决策分成几个部分来看,也就是说,分成了几个心理帐户,对于每个心理帐户行为者会有不同的决策。Shefrin和Statman认为普通投资者会将自己的投资组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风险低的安全投资,另一部分是风险较高但可能使自己更富有的投资。这是由于人们都有既想避免损失又想变得富有的心态,因此,人们会把两个心理帐户分开来,一个用来规避贫穷,一个用来一朝致富。而且,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投资者往往每次只考虑一个心理帐户,把目前要决策的问题和其他的决策分离看待。也就是说,投资人可能将投资组合放在若干个心理帐户中,不太在意它们之间的共同变异数,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投资者在有些情况下的非理性行为。 当前很多行为金融学学者把投资者的感情因素、心理活动、社会规范、观念习惯注入了投资决策过程中,认为这些因素在投资者的决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形成了很多行为金融学理论,上面提到的只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其他的在这里不叙述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理论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5、结语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发现,行为金融学是在传统金融理论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时候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类具有一定的理性,但人类的行为却不尽是理性的。在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当中,传统理论所假设的完全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和有效的均衡市场并不能被实践所检验为真。行为金融学在对人类行为进行了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的基本预设基础上,把人类的感情因素、心理活动等注入了投资决策过程之中,认为这些因素都在人类的决策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些基础之上,建立一套能够与实证研究互相检验的、描述人类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和市场活动以及证券价格确定等等的学说,成为了行为金融学的存在价值。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但同时我们不能否认,行为金融学是站在传统金融理论的梯田上耕耘,它并不试图拆毁以往的理论,而只是开拓了金融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求完善和修正金融理论,使其更加完善、有效。那种把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理论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们应该在传统金融理论基础上,放松和修正传统金融理论的一些假设,做出更完善更合理的更能解释一些金融现象的理论。同时,虽然行为金融学取得一定成就,但就总体而言,行为金融学还没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许多学者自说自画,理论较为分散,理论的张力明显不够。因此我们应该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行为金融学中一些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理论。
行为金融学的各种金融投资理论介绍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BF)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非只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在其专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创造性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该学说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以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统地阐释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为解释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框架,实现可持续的高胜算博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当前,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已成为证券投资界的前沿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行为金融学的内容简介
本书从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着手,提出行为金融学理论对于金理论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国内外证券市场异象,指出该理论存在的现实意义。通过心理实验的设计,以及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介绍,了解人类在不确定性决策下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前景理论对于预期效用理论的替代。全书结合金融市场特征和心理学的知,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分析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作为行金融学理论与运用的结晶,本书针对证券交易中人类行为的特点,分析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和为资产组合理论,并提出行为投资策略。针对公司金融领域,在分析经理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行为公司金融理论。
行为金融学的未来的探索
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行为金融学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要在现代金融学领域中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未来必须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探索。 需要建立新的基本理论框架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过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框定依赖、锚定和调整、损失规避等信念影响,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而现代金融学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严格依照贝叶斯法则计算的期望效用函数进行决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这种非理性也是非系统性的,会彼此抵消,从而在总体上是理性的;如果这种错误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会淘汰这些犯错误的决策者,使市场恢复到均衡状态,达到总体理性。行为金融学以Kahneman和Tversky的展望理论(prospecttheory)(1979)取代了传统金融学的期望方差理论,将“芝加哥人”假设扩展为“KT人”(指Kahneman和Tversky展望理论中的行为人)假设,这不仅是对传统金融学的挑战,也是对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挑战。但是,行为金融学的展望理论迄今还未成为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还未成为一个公理化标准。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依据特定的心理假设,建立自己的模型和理论。这使得行为金融学的不同研究者无法在公理化标准下进行讨论,从而限制了行为金融学的科学化。一门学科若想建立完整的体系,不仅要有“破”而且要有“立”。行为金融学需要在形成新的、规范化的对行为人的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类似于传统金融学中有效市场假说地位的核心理论框架,作为对金融市场现象和人的行为的分析基础。在没有学科核心基础理论和统一的新的假设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学科体系不可能完整和内在统一,也不可能对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等问题进行理论重构,从而不可能建立起有特色的独立学科。我们认为,新的基础性理论应当是在理性人假设放松的前提下,构建的更贴近市场现实的理论,同时也将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一个特例包含于其中。 需建立统一独特的严密逻辑的分析范式作为一门学科,必须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分析范式,如信息经济学是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分析范式,制度经济学是以科斯定理为分析范式。行为金融学将认知心理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固然是其特色,但是行为金融学目前还不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例如,一种金融现象的产生是受哪类心理因素影响的?哪些心理因素对投资者行为具有基础性或决定性影响?其影响机制是什么?这种机制是否会随着人的认识而消失等。例如,对于“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这两种相互关联现象的解释。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引入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和保守性(conservatism)来解释,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manyam(1998)则引入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和自我归因(selfattribution)来解释。Hong和Stein(1999)则从趋势交易者和套利者的相互作用机制来解释。对于一个现象在一个学科内出现了多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到底哪种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各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传导机制如何,依然没有好的解释,这说明对行为人的假设没有建立一个规范化和公理化标准,学科基础理论并不牢靠,也说明行为金融学还没有建立一个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的分析框架。同时上述模型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对于有些事件是正的反应,如收益公告(BernardThomas,1990)、股利发放(MichaelyThalerWomack,1995)等;而对于另外一些事件却是负的反应,如新股上市(DharanIkenberry,1995),代理权之争(IkenberryLakonishok,1993)等。有效市场假说的坚定支持者Fama(1998)认为,这些所谓异象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产生的异象在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之间是随机分布的,这与有效市场假说是一致的。正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的分析框架,行为金融学无法对“Fama批评”进行有力的回应。 需要建立新的基于行为的核心模型行为金融学尽管取得较快的发展,但却由于缺乏基于其基本理论框架的核心资产定价模型,故无法对现代金融学的核心基础进行颠复。例如,在对市场是否有效的争论中,现代金融学因其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资产定价理论的不断发展,在争论中并没有处于下风。Fama(1970)认为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必须是对期望收益的联合检验。Fama(1998)认为,之所以出现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现象是由于坏模型(badmodelproblems)和技术问题造成的。坏模型是由于原有的CAPM模型没有反映所有的风险和模型预测的系统性偏差。在限制坏模型方面,Fama、Fisher、Jensen和Roll(1969)采用市场模型来研究公司特有的事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创立了新的事件分析的研究方法;Fama和French(1996)建立三要素模型来代替CAPM模型。在技术问题上,主要的争执是采用累计超额收益(CARs)还是采用购买并持有超额收益(BHARs);统计偏差;是采用价值权重还是等值权重等方面。Fama的结论是如果采用不同的资产定价模型来衡量收益并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这些所谓的长期收益异象就会消失,市场依然是有效的。尽管Shefrin和Statman(1994)建立于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将CAPM中的β值扩大为噪音交易者风险和传统β值之和,但是由于噪音交易者风险难以衡量,所以模型并没有被广泛接受。由于行为金融学没有出现核心的基于行为的资产定价模型,因此在对于市场有效性进行检验时只能通过实证来说明特定市场在检验期的非有效性,并不能对市场进行理论描述,来说明金融资产的定价机理。未来行为金融学的核心模型可能是将有限套利理论和基于展望理论的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信念有机结合的模型。只有建立新的基于行为的资产定价模型,才能改变行为金融学实证多,核心理论模型少,缺乏解释力;描述性的多,定量分析的少,指导性差的现状;才能推动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有力回应Fama批评(1998)。如果没有建立基于行为的资产定价模型,就不能从理论和实证上充分说明现代金融学核心理论的有限性,就不能使行为金融学得到广泛的认可。 需要确立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需要界定的,这决定了行为金融学是属于经济学还是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大体来说,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的研究,而行为金融学是以认知心理学对不确定条件下行为人的决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研究人的心理对资产组合和定价的影响。但是行为人的心理是什么,以及如何影响资产组合和定价、影响到什么程度等,这些问题都很复杂。在这个新兴的领域里,没有成熟的成果可以利用,这就给学科的发展和确定明确的研究对象带来了困难。学科研究对象的确立是学科理论体系构建和框架安排的基础。比如国际金融学就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是解释在金融市场中人的实际行为的学科,或是对异象进行解释的学科,还是解释金融市场现象的学科,这个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以使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能够有明确的主线。只有这样,学科才能得以迅速的发展,有较大的创新。同时,行为金融学的很多研究方法是采用实验经济学中的实验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行为金融学的方法论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也需要界定。行为金融学在实证中采用的方法大都是传统金融学理论框架下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是与传统金融理论相适应而发展的,或者是以传统金融学的前提为基础的。行为金融学在新的假设前提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新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范式,这就要求行为金融学创新出新的基于其核心理论的研究方法,以适应新的分析范式的需要,并形成特色鲜明的方法论。在学科研究对象和方法确定后,哪些理论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范围,哪些理论不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范围就明确了,这也就确定了一门学科的研究边界。学科研究边界的确立会促进学科的建立和快速发展。 需要有明确的研究主线和独特的知识点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确定后,就可以厘清其研究主线了。研究主线意味着各个研究课题之间的逻辑顺序。哪些知识属于基础知识,哪些属于重点理论,各课题之间的关系如何,逻辑体系如何,依什么样的逻辑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等。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选择等;宏观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等。行为金融学已经形成部分独特的知识点,如展望理论、有限套利理论、噪音交易者理论、反馈理论、人在决策中的各种信念和心理、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等,但是这些知识点如何通过研究主线将其联系起来,进行合理安排,达到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目的,仍然是值得探讨的。例如,有限套利理论和投资者的心理和信念是行为金融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理论支柱,但是两者的关系如何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再例如,展望理论提出可得性、代表性、锚定和调整三个信念偏差,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过度自信、模糊规避、乐观主义等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逻辑并不十分清楚。 需要对行为金融范式作进一步的拓展现代金融学在研究对传统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进行定价的同时,也扩展到对公司金融和对期权等衍生品的定价上。行为金融学尽管已经有研究成果证明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对公司活动和期权等衍生品的价格有影响,但是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范式来分析公司活动和期权等衍生品的定价依然需要进一步展开。例如对于公司金融领域的分析,Shefrin和Statman(1984)利用行为金融的方法对投资者偏好现金股利的现象给出了自我控制解释、心理账户解释和避免后悔解释。Roll(1986)对于公司的兼并给出了经理层狂妄自大的假说。但是在公司金融上的行为分析依然不够。在传统金融学中投资者是无差异的理性人,市场是有效的,所以才有公司金融的核心基础理论———MM定理的出现,即在一定条件下,公司价值和资本结构无关。但如果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市场是无效的,那么不同条件下投资者的不同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什么;这种影响是否会改变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以及改变的机制如何;公司和投资者的互动是否会对市场产生影响,是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拓展行为金融范式的情况下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再例如对于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的定价,传统金融学建立了二叉树模型、布莱克肖模型等来对衍生品进行定价。尽管Shefrin(1999)就分析了框定依赖、参照点、启发式偏差等投资者情绪对期权交易和价格的影响,但是并没有用行为金融的分析框架建立新的衍生品定价模型。以上几个问题是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所必须要逾越的障碍,也是对行为金融领域有兴趣的研究者未来主要的探索方向。在这些问题尚未较好解决的情况下,以行为金融“学”来表述这个领域,似乎不够严谨。
行为金融学的带来的启发与帮助
最近在跟的几个课程都是和行为金融学相关,把学到的东西总结分享给大家。 一、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行为金融学是,把人类行为融入到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体系里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是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狭义金融学的一个交叉学科; 罗伯特.席勒教授说:我认为,所有好的金融学都是行为金融学。 二、与心理学的区别 行为金融学花了很多时间讨论认知非理性、决策非理性、框架效应以及各种各样的偏差。其实这些东西,心理学在过去50年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对人类的思考过程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探讨。 但是,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关注的影响可能不一样。 心理学家更关注: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性,为什么会展现出某种行为偏差; 经济学家或是金融学家更关注:如果人有这样的行为,会对我们的金融体系、经济运行、资本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行为金融学研究什么 从陆蓉的课程来看,主要有几个关键词: 1、认知非理性 你没办法理解你的认知对象,在认识事务的过程中会犯很多的错误。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处理事务过程中会经过四个阶段: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遗憾的是,在这四个阶段中我们都可能会犯错。 为什么会犯错,我客观地处理收集不行吗? 原因在于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总会存在偏差: (1)信息收集阶段 易记性偏差信息发生顺序影响决策; (2)信息加工阶段 代表性偏差——当事物的代表性特征表现出来以后,人容易冲动地做判断,而忽略了其它更多决定性信息; (3)信息输出阶段 过度自信——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容易过度自信,为什么大部份人觉得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中上?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觉得自己的颜值处于中上? 回想起上半年买到吉利、腾讯、英伟达、科大讯飞时的沾沾自喜,当时差点以为自己就是巴菲特,自信心达到了空前高度。然而看看下半年发生了什么?在整个投资生涯中,投资成功的经验会增加过度自信的程度。牛市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自信;而经历熊市的投资者比那些没有经历的更加悲观。 只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市,才能算是一只脚迈进了投资大门,才能平衡自己的投资心态和决策。 (4)信息反馈阶段 自我归因——做得好那肯定是因为自己能力强又努力,做得不好那就是环境不行或是别人配合不到位; 后见之明——当事情已经出现结果之后,误以为自己是早就知道结果的一种幻觉。当币市涨跌后,总会发出感叹“我早就知道”这个也是属于后见之明吗? 认知失调——当事情的结果与预想不一致时,人感到一种不协调的痛苦,为避免这种痛苦,可能会对事实选择视而不见或是故意歪曲。常常认为握在手中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哪怕已经跌了50%;为什么币市这么多人还在坚持所谓的信仰,是不是也在避免认知失调的痛苦。 很多时候,我们买入之后,就不去看坏消息;卖出之后,也就不再看好消息。 确认性偏差——一旦形成某种观念,就会拼命找证据支持这种观念。有的分析师会先得出某种结论,再去收集对应的数据来支持这些结论。 神奇式思考——其实就是迷信,认为我们的某些动作会带来结果的不同。特别是在我们赢了一声比赛后,之前的特定动作、幸运色、幸运数字等,会让我们产生神奇的错觉,认为他们传递了某些特殊力量。然而,这可能是把一些具有相关性的事物误以为是因果关系。 2、决策非理性 我们是如何做决策的? 能获得最大财富的选择是最好的? 能获得最大效用的选择是最好的? 在所有研究实际决策的理论中,行为金融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前景天蝎座最有名。 (1)前景理论最著名的观点是:决策依赖于参考点。 举个例子,公司本月发了1万的奖金,你高兴不? 一开始你非常高兴,毕竟是意料之外的奖金。但当得知其它同事拿了3万时,你恐怕高兴不起来。 这就是参考点的不同,导致效用的不同。 参考点受什么影响? 参考点的历史水平 阿里系的GMV增速赶不上京东GMV增速,这是坏消息吗? 参考点与期望水平有关,币市涨10%那叫微调,股市涨10%就直接涨停; 参考点与身边人的决策有关,这叫同群效应; 既然参考点是可以被影响的,那同样,参考点也是可被控制的。 想像一样,同样的大衣标价1000元,但其中有一件写原价1万,另外一件什么都不写,你更倾向于买哪一件? (2)风险偏好也影响人的决策 传统金融学认为人都是讨厌风险的。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讨厌风险这个特征只是在面对赢利时才表现的,在面对损失时,人往往表现为更喜欢冒险,更喜欢赌一把,看是不是有机会翻盘,能绝处逢生。 损失厌恶在牛市/熊市如何影响你? (3)错判概率而导致决策错误 为什么这么多人买彩票,明明中奖的概率低,投资不划算。 为什么大家坐飞机时更愿意买保险,坐汽车时反而不愿意购买,明明从出事的概率上讲,飞机应该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其实这些全都是由于错判概率而导致的决策偏差。 人在决策时,内心给予一件事情的权重并不等于它的实际概率。这和理性人的做法完全不同。 若出事的后果很严重,则低概率事件就容易被高估。 若具有很高的绝对收益,但概率很低,投资者往往会被绝对收益吸引,而忽视了概率。 买彩票、打新股都是这样的理由。这个特征,用学术的语言讲,叫“偏度”高。市场上有很多这种偏度高的投资品种。 高概率事件容易被低估 父母对你的关心是高概率事件,拥有的时候被低估,失去的时候才觉得美; 资金配置比例决定了你的收益,但容易被低估忽视,大家更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到底买哪只股票; 四、启发与帮助 到现在,陆蓉的课程还没有结束,但其实自己很有困惑: 1、现在想的非理性判断、非理性决策,其实和心理学上的东西是一样的,和自己曾经学过的《决策与判断》《博弈论》是一样的,没有看到具体的区别; 2、更加理解自己在投资上的一些情绪,但还是无法克服; 3、如果可以通过行为金融学,试图去预测大的金融市场走向,那这门课才会变得更有意思。 先期待一下后面的内容吧。
行为金融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解读
行为金融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解读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行为金融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解读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它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有益补充。行为金融学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重视,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运用。对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的关系、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作概述,并探讨如何在证券市场投资中实际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行为金融;现代金融;防御型投资策略;进攻型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是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因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在美国和欧洲,行为金融学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在实践中也已经得到了应用。个人投资者在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知识来避免心理偏差和认知错误,机构投资者也正在以行为金融学的精髓来发展以行为为中心的交易策略。 一、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迄今为止,行为金融学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目前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集中于确认那些会对资本市场产生系统性影响的投资者决策心理特点以及行为特征。 第一,投资者的心理特点。 处理信息的启发法。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金融市场决策者面临的情况日益复杂。决策者将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启发法。启发法是使用经验或常识来回答问题或进行判断,它意味着对信息进行快速的、有选择性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觉。由于决策的速度很快以及不完整性,使用启发式方法可能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从而造成认知错误和判断错误。启发式方法一般包括:一是典型性。这种启发性方法是一个谚语的起源:“如果它看起来像只鸭子并且呷呷的叫声像只鸭子,它可能是只鸭子。”在形成预期时,人们通过评估未来不确定事件的概率与其最近所观察到事件的相似程度。典型性使得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过度,也就是投资者在形成预期时给予新信息太多的权重。二是显著性。对于发生不频繁的事件,如果人们最近观察到这种事件,那么人们倾向于过分估计这种事件在未来发生的概率。例如,如果最近一架飞机坠毁的消息频繁地被媒体传播,人们将过高估计飞机未来发生坠毁的概率。 显著性可能使得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过度。三是自负。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非常自负。例如,当人们说这件事有90%可能性将发生或这声明是真实时,那么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于70%。自负可能使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迟钝。四是锚定。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当人们进行数量化估计时,他们的估计判断可能被该项目先前的价值所严重影响。例如,二手车的销售商通常是在开始谈判时出高价,然后再降价,这销售商尽力将消费者滞留在高价格上。锚定使得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迟钝。 第二,后悔。 人类犯错误后的倾向是后悔,而不是从更远的背景中去看这种错误,并会严厉自责。后悔理论有助于解释投资者延迟卖出价值已减少的股票,加速卖出价值已增加的股票。Shefrin和Statman指出,后悔理论表明投资者避免卖出价值已减少的股票是不想使已犯的错误成为现实,从而避免后悔,投资者卖出价值已增加的股票是为了避免价格随后可能降低而造成后悔。 第三,认知不协调。 认知不协调是人们被告知有证据表明其信念或假设是错误时,人们所体验的心理和智力上的冲突。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存在采取行动减轻未被充分理性思索的认知不协调的倾向:人们可以回避新信息或开发出扭曲的论据以保持自己的信念或假设正确。如新车买主有选择地避免阅读他们其他车型的广告,而去看他们所选择车型的广告。 第四,回避损失。 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而对“趋利”与“避害”的选择在经济活动中是首先考虑如何避免损失,其次才是获取收益。研究表明,人们在从事金融交易中赋予“避害”因素的考虑权重是“趋利”因素的两倍。 第五,羊群效应。 人们的相互影响对人的偏好改变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追求时尚与盲从心理便是其中最突出的特点。这对经济决策的形成与改变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在金融投资领域,人们往往是显著的、非理性的从众心理特征与行为。 (二)决策行为的一般特征 1994年,Shefrin和Statman开始研究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产生系统影响的决策行为特征。,一些决策行为特征已经得到行为金融学家们的公认,并作为对决策者的基本假设: 第一,决策者的偏好是多样的、可变的,他们的偏好经常在决策过程中才形成; 第二,决策者是应变性的,他们根据决策的性质和决策环境的不同选择决策程序或技术; 第三,决策者追求满意方案而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尽管这些决策特征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对市场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但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决策行为特征与市场中投资特性是相关的,如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性和价格中的泡沫;投资者中存在追随领导者和从众行为;过早的售出盈利投资和过晚售出失败投资;资产价格对新的市场信息反应过度或不足等。 二、行为金融学在证券市场的实际应用 在证券市场投资中具体运用行为金融学可分为防御型策略和进攻型策略。防御型策略是指利用行为金融学对人的投资心理以及决策特征的分析来控制心理偏差和认知错误,也就是在投资中避免犯错;进攻型投资策略则在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以从中获利。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现实的是采取防御型投资策略。个人投资者在资金实力、分析手段与信息获得与把握上都处于劣势,因而经常靠打听小道消息等作为决策依据,行为经常是非理性的。此外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资金负责,缺乏来自第三方的监督控制体系,导致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容易犯心理偏差和认识错误,因而有必要采用防御型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来指导投资。进攻型投资策略一般为机构投资者采用,因为在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中,要对证券的定价进行判断非常困难,个人投资者很难在实际中判断出当前的市场定价是正确的还是发生了偏差,只有掌握着大量信息和良好分析技术的专业投资者才有可能进行判断。此外,各种定价错误或偏差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个人投资者精力有限、交易成本高,无法利用这些偏差和错误来获利。 防御型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是应用一系列行为金融的知识对自身的投资行为进行内省式的审察和研判,具体可包括:首先要核对信息的来源,核实信息的可信度、实效性等,要密切关注最近有无更新的消息或数字披露,要避免只关注支持自己看法的信息。第二,判断自身是否过分自信,特别在最近投资行为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时就更应关注这点。第三,要善于比较正面和负面观点,查明对市场持最乐观以及最悲观态度的分别是什么人以及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第四,要避免锚定效应导致不理性的期望值。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可以采用进攻型投资策略。各类投资机构由投资经理们具体负责运作的,投资经理们和个人投资者一样,在投资决策中也会犯各种心理偏差和认识错误,因而也需要采用防御型投资策略来加以避免。但投资经理们有着良好的金融投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他们能更好的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控制。在各类机构中一般都有着良好的管理监督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投资经理们避免犯心理偏差和认知错误。因而,机构投资者更重要的是利用进攻型投资策略来获得盈利。 三、行为金融学理论探讨及其实际应用 第一,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这种策略的提出最初是基于DeBondt和Thaler(1985,1987)对股市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第二,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与Titman(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到12个月为间隔所构造的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现出延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变动的动量效应。 Rouvenhorst(1998)在其他十二个国家发现了类似的中间价格动量效应,表明这种效应并非来自于数据采样偏差。 第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在购买证券时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证券价格下跌时摊低成本, 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股票投资比例可较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减少。 ;
行为金融(1)-行为金融学 VS 传统金融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以及人们对金融异常现象研究的日益重视,传统金融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批力图解释金融市场实际行为的全新金融理论逐渐兴起,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行为金融学简单的理解为 行为金融学 = 心理学(psychology)+ 金融学(Finance) 不论是传统金融,还是行为金融,都可分为微观及宏观方面。可以从研究对象层面做一个简单的理解 传统金融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为理性人(Rational Economic Man), 理性人有如下特点 传统金融中理性人如何做出投资决策,主要建立在 预期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 的基础上, 行为金融学中则打破了理性人的假设,与之对应,我们这里称之为 正常人(normal individuals) 有如下特征: 关于投资决策过程,行为金融学中使用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替代预期效用理论。 与预期效用理论相比,主要有如下几个关键区别 其中对于各结果的价值函数图如下 该函数图有如下四个特征: 传统金融中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有效相关的信息,这就是著名的市场有效理论 市场中存在很多与有效市场假说异常情况相悖的情况, 基本面异常(美国的情况) 技术面异常 日历异常
行为金融学是什么意思啊?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CPcxX5PGJ7_HyQ1isqlAA 提取码:843h陆蓉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根植于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心理学对于人的行为分析。让你了解人在市场中,怎么避免犯错;金融市场有没有规律可循;机构又是怎样利用群体的错误赚钱的。课程目录:陆蓉行为金融学任何市场环境,你都能有机会免费的午餐一直都有?持续获得有效的投资策略财报里藏了什么秘密?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来制定交易策略跌久必涨还是惯性效应?如何用好股价规律.....
行为金融学是什么金融?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CPcxX5PGJ7_HyQ1isqlAA 提取码:843h《行为金融学》根植于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心理学对于人的行为分析。让你了解人在市场中,怎么避免犯错;金融市场有没有规律可循;机构又是怎样利用群体的错误赚钱的。课程目录:陆蓉行为金融学任何市场环境,你都能有机会免费的午餐一直都有?持续获得有效的投资策略财报里藏了什么秘密?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来制定交易策略跌久必涨还是惯性效应?如何用好股价规律.....
如是金融研究院是国家直属吗
是。如是金融研究院是国家直属,如是金融研究院是由青年经济学家管清友博士发起创办,多家知名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共同支持成立的独立第三方金融研究平台。如是金融研究院一行由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带队到访神木,参观调研石峁遗址、高新区、经开区、大柳塔试验区。
急需金融高手解答!!2011年存款准备金下调至21%来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中国人民银行11月30日晚间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我认为,我国的CPI刚有所回落,10月份为5.5%,就急于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1.与经济发展回落相关: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下,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贷款利率不会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3.在连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下,经济社会已逐渐适应了,这次下调,有些试探性,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乎?以下是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学家认为,准备金率的下调将有助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1.意在释放流动性“央行宣布下调准备金率,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准备金率实际水平较高、外汇占款减少等导致了银行流动性偏紧,以致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受到了制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准备金率的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相关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为应对通胀压力,我国央行连续12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一定程度上带来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普遍趋紧的局面。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狭义货币(M1)余额27.66万亿元,同比增长8.4%,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均处于近年来的低点。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认为,中国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与预期相比有所不足,这是迫使央行下调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的直接原因。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1%,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上调0.5个百分点后,可释放流动性4000多亿元。2.传递稳增长信号“在这样一个外需不稳、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趋弱的关键节点上,央行下调准备金率释放出稳增长的信号。”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风险正在加大。目前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同时汇丰银行日前公布的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出32个月以来最低,折射出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加大。此外,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深度蔓延,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进入二战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从9月份开始,我国出口已连续2个月负增长。“在欧美经济动荡所造成的中国外汇占款减少、通胀水平下滑、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甚至民间借贷资金链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央行想抓住这一时机,下调一直处在高位的准备金率,同时达到释放流动性的效果。”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认为。就在央行宣布下调准备金率的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宣布,从12月1日起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上调3分钱。居民用电价格暂不上调。“央行下调准备金率、发改委上调电价,很显然这是一组政策组合拳。在通胀压力减弱、经济减缓的背景下,通过适度放松货币以推动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我国控通胀的政策基调已经悄然转向保增长。”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管清友认为。3.货币政策是否转向有待观察对于此次下调是否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专家们普遍持谨慎态度。“不能把央行下调准备金率理解为货币政策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10月份的外汇占款减少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净流失,而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以及其先收后支的特点亦使部分银行出现存款的阶段性减少,因此央行下调准备金率,这只是流动性的对冲政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判断,考虑到物价尚在高位、结构调整、房地产调控等因素,政策仍需保持稳健。庄健也认为,相比于此前趋紧的货币环境,此次下调只是货币政策进一步微调的体现,政策是否全面转向还有待观察。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目前国内准备金率指标偏高,准备金率的下调是技术性下调。以过去10年的平均货币指标看,中国货币环境正常化其实才刚刚开始。(http://news.qq.com/a/20111130/001557.htm)
金融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4月1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由新华网思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的思客会在海南博鳌举办。其间,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力量展开了一场妙语频发、思想交锋不断的深度探讨。实体经济在未来五到十年将有质的提升“中国实体经济在未来五到十年之内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李稻葵在思客会上表示。李稻葵作出上述判断是基于三大因素。一是当前世界实体经济正处在回升的起点,美国、欧洲、新兴经济体国家都处在回升阶段,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全球实体经济有望保持相对稳健的回升态势,中国实体经济要抓住这个机遇;二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正在改变世界的投资面貌,虽然人工智能不能立马改变人们的生活,但以新科技为主题的投资会“蜂拥而至”,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第三个因素最重要,中国实体经济能实现质的提高就在于实体经济的布局,中国经济是当今世界实体经济布局最完善的经济,既生产草鞋,也生产上万元的高端皮鞋;既生产最简单的自行车,也生产复杂的高铁、火箭、发射卫星以及大飞机,如此完善的布局,这是全球经济没有的。说到企业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提金融的力量,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机遇。李稻葵认为防控风险是未来五到十年金融领域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消灭、化解不良资产正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目前金融监管常常用“堵渠道”的方法,但是“堵渠道”容易引发一些好企业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获得资金的问题,这样一来这些企业就要通过其他渠道借钱,资金压力也就随之转移到其他行业。所以防范风险需要转变思路。李稻葵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不良资产是金融体系的肿瘤,现在要把这个肿瘤干掉。要消灭掉那些不断吸纳我们金融资产的坏的投资项目。该重组就重组,该关门就关门,该转给财政的就转给财政。这才是金融监管的根本,一定要把坏资产清理掉。”吴晓求则聚焦了“在改革开放中管控金融风险”这一话题,他认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是必然的,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金融风险,但又不能在停止中静态地控制金融风险。随着整个市场的开放,整个金融行业结构和金融业态会发生变化,风险也会变化。现在的风险已由以机构为主,变成机构和市场风险并重,这个时候,市场风险的重要性骤然加大。吴晓求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也赞同李稻葵“堵渠道”不是监管重点的观点。“因为金融风险发生了立体化的变化,所以光堵渠道是没有用的。”未来中国的金融风险是立体的、高度流动的、市场化的,甚至是有国际传递性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风险了。张燕生:要想解决目前企业的高杠杆,核心问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防风险的关键是“去杠杆”。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是重中之重。张燕生指出,“要想解决目前企业的高杠杆,尤其是国有企业,核心问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张燕生认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如何解决其资本金问题,如何成为充分竞争市场中有效率的企业,如何对其非商业活动做一个更好的制度安排等,这些都需要全面的改革来实现。快刀斩乱麻,加快金融监管改革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支柱,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是主战场。管清友指出,未来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核心在于制造业。我们已经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怎么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金融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几乎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力量。在这十年我们要完成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完成大量境外上市企业向境内市场的转变,要完成监管机构大框架的改革,要完成发行制度、交易制度的改革……这十年时间很紧张,我们需要快刀斩乱麻,要尽快完成这个转变,以便给“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提供金融力量。管清友:未来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核心在于制造业。境外上市企业怎么样能够大规模地转向境内上市?最近几个举措,比如独角兽回归A股,市场上也有非常多的评价,目前来看,管清友认为这个方式不足以解决所谓大量的中国企业在境内上市的问题。尽管现在已经形成了所谓大监管的格局,但是在很多具体业务上还面临着多头管理、监管缝隙过大的问题。什么叫监管缝隙?就是监管层自由裁量的余地太大,法治化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加快推进金融监管改革是十年窗口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改革,依托现在沪深两家交易所来完成这个使命是非常困难的。未来需要通过增量改革去倒逼存量的改革,这也解决了现在面临的大量企业境外上市,包括类似于同股不同权的企业无法接纳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之一。李稻葵主张金融体系多元化,认为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我们金融体系太单薄,现在银行吸纳现金的量非常大,大量的贷款是经过银行出去的。银行是一个渠道,我们人为强迫很多贷款必须通过银行走,只要不通过银行,就好像你是歪门邪道,就是影子银行。从这个方面看,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打开渠道。”李稻葵强调,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企业家总觉得上市是唯一的成功标志。坦率地讲,不一定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上市,上市是美国市场经济的玩法,其他市场经济,比如德国,有大量的非上市企业长期都是家族或者投资者控制的,非常稳健,比如轮胎行业做得最好的是米其林,但是它不上市。所以企业应该把大量的资金用来搞研发,才能靠科技领先,变成全球品牌。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处在一种脱实向虚的局面,吴晓求认为不要把金融业态的创新视为金融脱虚向实的表现,业态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必然趋势,是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金融有它自己的规则,当企业所在的领域信用非常差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为资金的价格和信用是相匹配的。除非是基于大数据平台之后,发现虽然是小微企业但是信用也很好,那它融资贵的问题也能解决,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仅仅是提供融资,最重要的是财富管理,又被称之为风险管理。吴晓求表示金融还要为实体经济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这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现在人们的眼睛一直盯着金融要为企业提供投融资,而忽视了金融服务这个重要的环节。
姚振华到底质押了多少股权给金融机构
万科A13日稍晚发布公告称,钜盛华将万科3735.73万股无限售流通 A 股(约占总股本0.34%)通过质押式回购方式质押给了银河证券。今日稍早,中国南玻集团也发公告称,股东钜盛华将持有该集团无限售流通A股质押给银河证券,占南玻集团当前总股本的2.87%。 如果以南玻A在7月11日收盘股价(11.36元/股)以及四折的质押率测算,钜盛华此次质押股票给券商或可获得2.7亿元资金。但是公告没有提及钜盛华此次质押股票的用途和期限。 至于万科的股份,如果按照五折的质押率和7月11日的收盘价计算,此次质押约可获得3.4亿元。 宝能系通过这两轮股权质押,共补充了约6亿元资金。 股东股权质押的基本情况: 周三尾盘,万科A股突然发力,一改跌停颓势,一度拉涨1.88%,收涨1.1%。 近期,宝能系的融资活动多次受阻。宝能系旗下公司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笔26.2亿元的私募债临时取消发行,知情人士称,此事与交易所的审慎态度有关。 另外,安信基金于去年12月18日、今年7月7日先后备案“安信基金信心增持1号资产管理计划”和“安信基金信心增持2号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行均为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后一个资管计划在投资范围中明确说明,主要投资于万科A二级市场流通的A股普通股。这被市场解读为,宝能系有弹药用于托市。 但是经过求证,由于浦发银行内部存在一定的疑虑,目前资管计划账户暂时不能交易。这也增加了宝能系资金链的不确定性。 由于信息不透明,外界难以掌握宝能系资金杠杆的全貌。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宝能系的杠杆率不超过2倍。但是根据监管部门初步测算,其杠杆应在4倍左右。但随着宝能系继续发债和质押筹措资金,其杠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腾讯众创空间,一个去创业的平台
金融工具汇兑损益会计处理怎么做?
企业发生外币交易时,对于金融资产所发生的汇兑损益,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金融工具汇兑损益会计处理汇兑损益也是汇兑差额,指的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调整期末账户及换算外币的时候,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外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权益工具)形成的汇兑差额,与其公允价值变动一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汇兑损益产生原因有哪些?以下四项可能是汇兑损益形成的原因:交易汇兑损益在发生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业务时,因收回或偿付债权、债务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交易外币汇兑损益”。兑换汇兑损益在发生外币与记账本位币,或一种外币与另一种外币进行兑换时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兑换外币汇兑损益”。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在现行汇率制下,会计期末将所有外币性债权、债务和外币性货币资金账户,按期末社会公认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调整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会计期末为了合并会计报表或为了重新修正会计记录和重编会计报表,而把外币计量单位的金额转化为记账本位币计量单位的金额,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汇兑损益,称为“换算外币汇兑损益”。汇兑益按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外币交易汇兑损益和外币报表折算汇兑损益两种。
天津财经大学MBA金融科技班培养方式是怎样的?
您好!天津财经大学MBA金融科技班培养方式:非全日制(定向就业),学制2.5年,最长学习时间不超过5年,业余时间上课(周末班或集中班形式上课),人事档案、组织关系、户口一律不转到学校。学生按签订的定向协议就业。天津财经大学MBA金融科技班学费(参考2023年入学学费):16.8万元(全程)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大学本科金融专业与会计专业之间选择(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罗特曼商学院)
握爪,同面临选专业问题。先说CA,我大一的时候听过RCAS的workshop,讲如何成为CA,但是要求很高:首先本科毕业后要申请一个program,进经过认证的企业,工作两年后才能去考,中间还有各种要求,很烦的;CA真心不好考,要不然整个北美地区也不会只有寥寥几千个CA,大多数学accounting的考个CGA或CMA已经不错了。当然如果选accounting有个好处就是比学finance的更好就业,正因如此RCAS才是Rotman commerce最大的学生组织。虽说咱UT的accounting比不上brock的,但好歹也挂着UT的reputation;经济形势不管好坏,总是需要会计,finance相比就业形势就更严峻。学accounting还有一条路就是进四大,但普遍要求大四的时候GPA3.8以上,这对学accounting来说的很不容易,而且只招那么一两个人。CFA前两级听说比较好考,但第三级的时候需要两年以上的投资管理经验,这点就很难满足;再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肯定是啥证都没有的,毕业之后能找到工作机会就不容易。Rotman的career centre听说每年accounting的工作机会都能有几十个,但finance相关的工作机会都是按个计算的,竞争肯定很激烈。其实那个management你不能单纯理解为工商管理,比如说你以后如果想从事marketing或consulting的话,学这个还是很有用的。但是我认识的人里学这个的真心少。
金融系研究生毕业就业去向是哪些
******大学金融学院2011届硕士就业统计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人)中国银行总行(7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2人)中国交通银行总行(1人)中国邮储总行(3人)中信银行总行(1人)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1人)北京银行(2人)中行北分(1人)、济南分行(1人)建行北京分行(2人)、湖南分行(1人)、山东分行(1人)、辽宁分行(1人)工行数据中心(1人)、工行电子银行中心(1人)、北分(1人)、台州分行(1人)农行北分(2人)交行北分(1人)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2人)、石家庄分行(1人)光大银行北分(2人)人民银行北京银管部(1人)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1人)河北银行(2人)锦州银行北分(1人)花期银行(1人)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2人)证券中信证券(1人)国泰君安(1人)中信建投(1人)国信证券(2人)华泰联合(2人)民生证券(2人)招商证券(2人)宏源证券(1人)方正证券(1人)民族证券(1人)西南证券(1人)广发证券(1人)中国证券报(1人)基金华夏基金(2人)保险阳光保险集团(1人)英大人寿(1人)公务员国家部委(3人)省银监局(1人)交易商系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人)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3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2人)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1人)国企及其他企业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人)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1人)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总公司(1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1人)中国海洋石油公司(1人)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1人)中海实业公司(1人)信达资产北分(1人)河北移动(1人)中融信托(2人)联东投资集团(1人)长安私人资本(1人)韬睿惠悦(Towers Watson)咨询公司(1人)北京正略昆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1人)高校安阳师范学院(1人)读博及拟出国(2人)
采用标准法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时,公司金融这类业务条线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系数口为( )。
【答案】:A公司金融这类业务条线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系数B为18%。故选A。
保荐代表人和注册金融分析师哪个难
保荐代表人难度大,报酬高, 保荐人年薪可达上百万。 但是只有证券行内部推荐才能参加考试。同时保荐人要考过保荐人考试,投行部的人才有资格考,CPA和司法考试通过的人比较容易进投行部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都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训练,具有优秀金融理论素养的金融人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对持有这一认证的人士求贤若渴,这一类金融人才在金融领域十分抢手。 参加CFA考试的投入很大,报名费就要400-900美元不等,加上原版的教材资料费、培训费,平均考一次就得花掉两三万元。但回报也极高,获得CFA资格者在收入方面明显优于同行。目前,全球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平均年薪是17.8万美元。而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年收入则是19万美元,比哈佛的MBA还要高出近5成。在我国香港,CFA的年均收入也达到13.6万美元。
准备今年报考上海交大高金在职金融MBA,有了解的吗
上海交通大学有三个MBA品牌,分别是中欧、高金和安泰。<br>中欧早已脱离交大了,这里就不做论述,高金主要针对金融行业,但在金融行业是属于很好的MBA项目了。安泰是老牌MBA,在上海地区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和复旦的不相上下。<br>高金(SAIF)MBA: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是人民政府为实现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满足上海乃至全国金融业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而创建的一所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模式办学的金融学院。学院不仅训练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技术、通晓中国和国际金融业运作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着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卓越才能和创新能力的商界领袖。<br>安泰MBA: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教育项目系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认定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点,提供学历和学位教育。在2008年和2011年交大安泰分别获得了AMBA、EQUIS和AACSB三项国际顶级权威管理教育体系认证,是中国大陆首家同时获得三项国际认证的商学院。2012年通过“中国高质量MBA认证”。2016《金融时报》全球MBA百强榜发布:交大安泰MBA跃居FT全球39位,领衔本土商学院进入50强。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MBA怎么样啊
上海交通大学MBA项目在上海地区的品牌热度都是高的,以至于这几年的申请人员都是络绎不绝,上海交大实行的是提前面试+管理类联考等模式的考核方式,想要申请上海交大的考生们务必需要参加上海交大MBA项目组织的提前面试的1.面试流程及分数体制不超过8分钟的自我陈述(准备PPT)案例小组讨论(每个小组5人)20分钟的面试官一对一问答。提前批面试每次三个小时,有团队协作有个人展示。每位考生如果准备充分,有足够多的机会把自己的能力、才华展示出来。分数体制:300分联考+300分面试=600分总分2.提前批面试成绩拟录取:提前面试所有维度、评估维度全优秀的同学;发放名额:招生总名额的80%左右;拟录取候补:总分为优,部分小项良好的同学给予“拟录取候补”成绩。优先复试档:总分与小项成绩为良好。这部分同学在联考通过国家线后,参加总分由高到低的排名(300联考+300面试)。二. 交大高金MBA面试申请表填写论述题1、阐述您目前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详细说明单位性质、经营业务及范围和其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同时,请介绍贵单位的组织结构,并简要介绍您在该组织中的位置及相关职责。2、请阐述到目前为止,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成功事例是什么?3、请简述您为什么希望攻读SAIF金融EMBA,,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目标及期望。1. 请用三分钟时间介绍你自己。2.你为什么要读MBA?你为什么想要报考这所学校?你在过去工作经历中最大成就是什么?你的事业目标是什么?哪些因素对你的选择会有决定性作用?你的专业是什么?为何选择该专业?现在看来,你是否庆幸选择了该专业?如果你可以重新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专业?你最优秀的功课是哪门?为什么?你最不擅长的课程是哪门?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你所受的教育从哪方面为你的事业打下了基础?大学时你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你在其中担任的职务和做出的贡献是什么?你直接负责什么工作,领导哪些人?你工作方面关键的技术难题是什么?管理方面的呢?你工作中最擅长的是什么?有哪些不足?为什么?你会如何改进你的工作表现?在改进过程中你会采取哪些具体行动?你主要的成绩有哪些?这些成绩对你的经济收入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你是独立取得这些成绩的,还是有别人参与了,是以何等方式参与的?你每周工作多少个小时?你最突出的专业技能是什么?对于目前的职位,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些方面?为什么?你是否做过决策?你的决策是否成功?为什么?请举出一个例子说明你的创新精神。你面临过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描述一下你同老板的关系,对于你的表现他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描述一个你工作中的失败。你如何面对失败?谈谈你现在的工作,令你满意吗?为什么?对于你现在的工作,你认为哪些方面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为什么?你最理想的工作是什么?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如何保证它的实现?描述一下你所在的部门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你如何在有限的事实上做出重要决策?你的管理风格是什么?有哪些方面你觉得需要改进?你是如何组织、参与团队工作的?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招生简章是什么?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2011年招生公告 项目理念:造就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坚,铺就迈向高端金融人才之路 培养目标:会管理的金融专才,懂金融的管理通才 培养方向:资本市场、公司金融、综合金融(适用于跨方向选修学生) 学制:两年 学位/学历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课程写实证书 招生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招生人数:150人(含全日制(英文)一个班,业余制(双语)两个班) 申请流程 SAIF MBA在线申请系统登录 甄选依据 笔试成绩(满分300分)+背景评估成绩(满分100分)+面试成绩(满分300分),总分700分,由高到低排序录取 笔试 1.申请人须参加2011年1月举行的全国MBA联考; 2.申请人若持有效的GMAT(600分以上)或GRE(1200分以上)成绩,可作为申请资料提供(须由GMAC/ETS寄送正式成绩单),此时,只要联考成绩达到2011年教育部规定的复试资格线(即“国家东部线”),且申请资料齐备,即可获得复试机会; 3.分数线 对于仅提供联考成绩的申请人,划定三条资格线,由高到低依次为: i. A档资格线(简称“A线”):由我院自主划定 ii. B档资格线(简称“B线”):由我院自主划定 iii. C档资格线(简称“C线”):由交大统一划定 各档资格线的适用规则请参阅“‘提前批面试"规则”部分;若申请人未参加“提前批面试”,或未获得“提前批面试”资格,则笔试成绩须达A档资格线,方可取得复试资格。 背景评估 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资料,SAIF MBA将对申请人的学业背景、职业背景、申请人自述、推荐信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计入总成绩;若申请人申请“提前批面试”,则以评估结果作为是否给予“提前批面试”资格的依据。 面试 面试分为“提前批面试”(在全国MBA联考前进行)和“正常批面试”(即复试环节面试,在学院公布联考分数线后进行)。“提前批面试”分四批进行,时间安排附后。每名申请人在申请当年只有一次面试机会。SAIF MBA鼓励申请人参加“提前批面试”,以享受多重优惠政策。 1.面试流程 报到——验证——抽签——英文能力面试(5-10分钟)*——个人面试(中文,15-20分钟)——小组面试(英文阅读材料,中文讨论,30-40分钟) * 注:英文能力面试可能被安排在个人面试与小组面试之前、之间或之后进行 2.“提前批面试”规则 * 注:申请人若达相应的拟录取资格线,可获得“提前批面试”奖学金,详情请参阅“奖学金”部分。 3.“提前批面试”拟录取名额(含A/B/C线拟录取):在招生名额内视生源质量情况而定,其中C线拟录取名额不少于招生名额的三分之一 4.“提前批面试”时间安排 注:i. 申请人须于提交截止日(含)前将申请资料寄/送到SAIF MBA办公室,逾期视同下一批提交;建议采用邮寄/快递方式,现场提交资料请于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办理,现场提交资料同时可作资料验证(须携带相关资料原件)。 ii. 为给异地申请人提供便利,将在全国MBA联考报名现场确认同期(11月上旬,具体日期待定)举办异地申请人专场“提前批面试”(可选),视为第三批“提前批面试”的附加面试场次,申请资料提交截止日同第三批。 iii. 以上安排如有变动,以网站(www.saif.sjtu.edu.cn)通知为准。 5.申请资料目录(除在线提交申请信息并填写“申请人自述”外) i.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申请人声明》 ii.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入学申请推荐信》两封(请推荐人在信封封口处签名) iii.身份证明复印件 iv.一张1寸彩色照片(请于背面署名) v.高等教育阶段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vi.高等教育阶段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学位成绩单(需加盖教务部门或档案保管部门印章;如提交复印件,须在面试或现场提交资料时提供原件验证;如未标明GPA,请标注算术平均成绩,可自行计算) vii.组织结构图(无需盖章) viii.一张名片(如有) ix.公司宣传册(如有,限一份) x.其它有助于申请的资料(如外语水平证明、海外考试成绩、职(执)业资格证书、三个月以上海外经历证明、荣誉与奖励证书复印件、雇主资助证明、其它学校录取通知等) xi.以GMAT/GRE成绩申请者请通过GMAC/ETS寄送正式成绩单(GMAT 代码:6QS-S6-21;GRE代码:4481) 其它招生优惠政策 1.针对“全日制课程”申请人 i. “全日制课程”申请人凡申请资料齐备,均可获得“提前批面试”资格,且与“业余制课程”申请人分开面试。申请人申请“全日制课程”所获优惠政策,不能再用于申请“业余制课程”。如需在“全日制课程”和“业余制课程”之间转报,申请者须在联考成绩达“A线”的前提下,重新参加复试环节面试。 ii.“全日制课程”申请人在新生奖学金评选中享有优先权,详情请参阅“奖学金”部分。 2.针对持有效GMAT/GRE成绩的申请人 i.SAIF MBA欢迎申请人持有效的GMAT或GRE成绩提出申请。持满意GMAT或GRE成绩的申请人除享受“国家东部线”复试资格(详见上文“笔试”部分)外,SAIF MBA还将依据“可比和鼓励”的原则将申请人的有效GMAT或GRE成绩折算为满分300分的成绩,并同申请人的全国MBA联考成绩进行比较,两者中取高者作为笔试成绩计入总成绩,进行复试排名。具体折算成绩将在联考分数线公布同期公布。 ii.被录取新生中持有效的GMAT/GRE高分者,可获得“GMAT/GRE高分奖学金”,详情请参阅“奖学金”部分。 3.针对权威专业资质的持证人 SAIF MBA鼓励持有国际、国内权威专业资质的申请人报考。申请人持有以下任一种专业资质,若申请“提前批面试”,可直接获得面试资格,并在背景评估中享受专业加分优惠: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金融风险管理师(FRM) 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 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 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 注:i.须为相应资质的持证人或获全科通过,部门科目/阶段通过须经评估。 ii.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资质,其它专业资质可进行个案评估。 4.针对往年申请人 i.由于名额有限,竞争激烈,每年均有不少申请人与SAIF MBA失之交臂。SAIF MBA赞赏往年申请人坚持自己的理想,继续申请SAIF MBA2011年课程。往年申请人须重新在线提交申请表,其它申请资料如无更新或补充,无须再次提交,请务必于在线申请表的“相关信息”部分注明往年申请人编号(如遗忘编号请发邮件查询)。 ii.凡SAIF MBA往年申请人,若被录取为SAIF MBA2011年新生,均可获得“SAIF MBA金诚奖学金”,详情请参阅“奖学金”部分。 5.针对参加合作考辅机构培训的申请人 SAIF MBA为申请人积极备考,挑战高分提供鼎力支持。凡于当年在“SAIF MBA信赖考辅机构”报名参加全国MBA联考备考课程的申请人,若总成绩排名居前,则有机会申请“SAIF MBA考辅奖学金”,详情请参阅“奖学金”部分。 学费与资助 1.学费:待定(2010年学费为RMB128,000) 2.奖学金 i.SAIF MBA新生奖学金(含全额学费奖学金、半额学费奖学金、1/4学费奖学金各若干名):全日制学生优先,其中全额学费奖学金仅面向全日制学生,具体名额与金额将与学费同期公布。 ii.“提前批面试”奖学金:新生中获得“提前批拟录取”(含A/B/C线)资格,且笔试成绩达相应资格线者RMB1万元/人。 iii.GMAT/GRE高分奖学金:新生中持有效的GMAT成绩达680分(含)以上,或GRE成绩达1350分(含)以上者RMB1万元/人。 iv.SAIF MBA“金诚”奖学金:凡SAIF MBA往年申请人,若被录取为SAIF MBA2011年新生,均可获得“SAIF MBA‘金诚"奖学金”RMB1万元/人。 * 注:“往年申请人”指曾在2011以前年度中以第一志愿报考SAIF MBA,且实际参加考试,但成绩未达线,或经复试后未被录取的申请人;若申请人由于自身原因曾经缺席笔试或复试的任一环节而未被录取,或曾被拟录取,但放弃相应资格,则不享受针对往年申请人的优惠政策。 v. SAIF MBA考辅奖学金:凡于当年在“SAIF MBA信赖考辅机构”*报名参加全国MBA联考复考课程的申请人,若总成绩(总分700分)排名在全部拟录取新生的前五十名(含第五十名,全日制和业余制各前二十五名),则有资格申请“SAIF MBA考辅奖学金”RMB5,000元/人。 * 注:“SAIF MBA信赖考辅机构”名单另行公布。 注:以上各类奖学金可累计,但最高以学费为限。 3.助学贷款 学院联系几家银行,这几家银行将向学生提供最高可达学费总额80%的优惠利率助学贷款(需提供担保)和信用分期付款(无需担保),解决学生入学后顾之忧。
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一级每年6月和12月各一次,二级、三级的话每年6月一次 考试难度的话应该说因人而异,我碰到过复习了两个月就通过的,也有啃了一年还是没有通过,到最后是到上海财经大学CFA课程中心进行了系统学习才通过的。简单来说,一级的难度整体不会特别大,而二级三级的难度会有一个较大的跨度。 在中国,现在参加CFA考试的考生人数逐年递升,具CFA协会官方统计2010年中国的考生人数达到12,674 大二的话原则上是不能参加考试的,根据协会的规定大四在读才可以参加一级的考试,建议你直接电话上海财经大学CFA课程中心的老师咨询。CFA的报考有以下条件: 1)拥有学士学位或相当的专业水准以上,对专业没有任何限制;在校大学四年级学生,可在最后一个学年参加考试;如果申请人不具备学士学位, 而是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准,也可被接受为候选人。CFA会用工作经历来考核申请人的专业水准,一般来讲, 工作经历+大学经历累计四年的时间, 也 被视为同等报名资格。(注:工作经历不一定要从事投资领域相关工作,只要是合法、全职、专业性 的工作经历都可被接受) 2)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3)完成注册和报名以及支付费用 4)能够用英语参加考试 说明:无论考生在大学所修读的是与CFA考试内容相关的学系、学位、资历或专业经验,考取CFA特许状都不会获得任何豁免。 如果参加三个级别考试并且都顺利通过的话,考试的花费在15000左右。
报考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MBA需要哪些条件?
报考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MBA需要以下条件:(1)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者。(2)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历
金融分析师工资究竟有多少
可以从事的岗位有很多,例如投资咨询顾问、投资银行家、证券交易员、执行总裁、主席、合伙人、主负责人、投资总监、财务总监、会计师、审计师、市场、投资公司经理、证券分析师和固定收益分析师、投资组合经理等介于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以拿CFA从业者的投资分析师为例,为大家普及了金融人的职业发展之路。一、Analyst(分析员)投行中的Analyst(分析员)一般都是为各大院校应届生准备的一个2年的program,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都会从此做起。既然叫做分析师,工作内容不外乎是一些数据分析、行业研究之类的工作,有些需要建立一些初步的模型,包括mergermodel、DCF、LBO等等,然后交给associate进一步review和加工。研究结束,要使用PPT将研究结果呈现出来,所以这个岗位也会经常用到PPT。当然,作为一个初级岗位,很多情况下还会涉及到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总是就是投行工作的基础,也是锻炼人的岗位。这个岗位一般坚持3年时间久可以得到升迁,大多数金融人也是在这个岗位上开始学习CFA的,有前瞻性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把CFA一级考过了,可以极大的缩短在基层工作的时间,两年甚至很短时间就可以成为Associate,也就是我们要谈的下一个岗位。二、Associate(副经理)Associate是比Analyst高一级的职位,要么是从Analyst晋升而来,要么是各金融专业高材生或者CFA持证人之类。作为Analyst的小领导,Associate仍然要做一些分析类的工作,不过是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负责更复杂的建模。Associate还要根据公司或者上级的安排,分配任务,承担administrativework,并且主要负责与客户的沟通。虽是领导,Associate的工作并不轻松,每天需要加班加点,并对全组工作负责。这个岗位需要一定的金融知识背景,所以很喜欢的MBA或者CFA持证人,即便是只通过了CFA二级考试,也会受到欢迎。通常员工会在此岗位上工作3到4年的时间,然后才能学到足够的本事升到更高的位置上。三、VP(副总裁或经理)如果你顺利进入到VP阶段,那么恭喜你已经得到了升华。VP泛指所有高层的副级人物,工作要指导Associate和Analyst,同时也要有一些外部环境的接触。很多CEO忙不过来的工作都会交给VP负责。VP的工作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是充当projectmanager的角色,当D或MD接到deal的时候,负责executingthedeal,二是计划所有需要的过程和任务分配给associates,并且确保顺利进行。VP同时也是和客户接洽以及联系各个support的人比如accountant、lawyer等等的核心人物。做到VP不容易,要得到晋升更不容易,行业内VP普遍工作3到15年才有机会晋升,除了经验、能力、运气,各种自我提升也少不得。大部分金融人在这个岗位上努力通过CFA三级考试,提交证书申请,如果已经是CFA持证人,那真是极好的。四、Director(总经理、董事)根据投行的规模不同,Director或有或无。Director负责重要的交易比如费用谈判,交易策略和客户会议。还有就是做营销吸引客户。MD工作性质与其近似,不过焦点在重要的客户上。五、MD(董事总经理)Director3年左右就会升任MD(董事总经理)。MD级别有很高的业务收益指标以及维护重要客户的责任,参与公司的整体战略及业务方向制定。MD再往上发展就会去做各个分支的管理人,或者是做CEO。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张CFA这样的很嚣张的证书傍身就不合适了。以上是一个典型的投行职称序列,有些金融机构会设置一些中间职称,比如assistantVP(AVP)即助理VP、seniorVP(SVP)即VP等,唯一不变的是对人能力的要求和证书的要求。当然,CFA的在职业发展上的帮助不止如此,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一张代表了你金融理论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CFA证书,能帮你优雅地、高效地达成目标。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风投成功的案例,想进入风投圈或者私募圈的金融人不在少数,如果没有一张高含金量的CFA证书,恐怕连门槛都进不去呢。
特许金融分析师怎么考?有什么科目?
特许金融分析师这样考:cfa需要考生依次通过三个考试阶段,cfa一级,cfa二级和cfa三级。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至少4000小时的cfa工作经验,提交两到三份推荐人的引荐信,申请成为所在地的会员,按时缴纳会费并遵守相关准则。cfa考试的科目cfa考试科目共有10科,分别是《职业伦理道德》、《定量分析》、《经济学》、《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投资组合管理》、《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衍生品投资》、《其他类投资》。基本上可以被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道德与专业准则;第二部分:投资工具包括定量方法、经济学、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发行人;第三部分:资产类别包括权益投资、固定收益、衍生品、另类投资;第四部分:投资组合管理与财富规划。2023年cfa的考试时间2023年2月CFA一级考试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0日2023年2月CFA三级考试时间:2023年2月21日-2023年2月23日2023年5月CFA一级考试时间:2023年5月16日-2023年5月22日2023年5月CFA二级考试时间:2023年5月23日-2023年5月27日2023年8月CFA一级考试时间:2023年8月22日-2023年8月28日2023年8月CFA二级考试时间:2023年8月29日-2023年9月2日2023年8月CFA三级考试时间:2023年8月29日-2023年9月5日2023年11月CFA一级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1日-2023年11月17日2023年11月CFA二级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8日-2023年11月22日cfa考试难吗从CFA协会的考生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61%的人认为考试难度在自己的预计之内,32%的CFA考生认为考试难度高于预期,7%的CFA考生认为CFA考试并不是很难。考试难不难度需要从多个因素来考虑,首先是考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是与往年的考试进行的对比。
特许金融分析师含金量高吗?什么专业最合适?
特许金融分析师含金量非常高,cfa持证人有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要想进入金融行业,cfa可以说是一块“敲门砖”,比如说当下最热门的岗位:中国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该岗位是在金融业内明显的高薪岗位,年薪少则百万,多则千万。从公开数据来看,在2017年,从事这一工作的大概有1400人,他们的可谓精英中的精英。cfa适合哪个专业的人考?1、语言类专业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采取全英文的形式,是很多人惧怕的点之一,其实只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具备题目阅读能力就可以参加特许金融分析师一级、二级的考试,另外在掌握一些英语词汇,就非常不错了。但是如果是语言类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英语水平较高的,答题速度会大大提高,尤其是在前期,别的考生在恶补英语知识的时候,你可能已经翻开英语书,学习很久了。2、财会金融类专业很多做财会审计的都想要去券商,做金融。想要进入券商以及金融行业,那考取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无疑非常有优势。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侧重的方向就是金融、证券以及投资等行业。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内容都是金融知识,如果你是财会金融类专业的,优势自然非常大!3、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管理学+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涉猎的知识面很广,且与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完美契合。4、法学类专业类专业目前,复合型人才在求职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兼具法学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会得到投行、大型券商的青睐。此外,金融行业是个处处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地方,法律专业的同学在风险方面有着更高的敏锐度,这是许多HR十分看重的点。cfa含金量1、求职CFA以投资实用性为基础的全球统一考试内容,聚焦了投资决策必备知识与技能。在于CFA资格证书被授予投资领域内的优秀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财务总监、投资顾问、交易员等等。因为CFA要求考生建立严谨的金融知识体系,掌握金融投资行业各个核心领域理论与实践知识,所以CFA持证人一向备受金融行业青睐。2、晋升cpa持证人构建了金融知识体系,拥有“专业知识完备程度”,在很多大企业尤其是金融行业的年度考核中非常占优势。甚至很多公司给予员工补贴,希望员工取得cfa证书,一旦取得证书,升职加薪的几率大大提高。3、转行cpf考试不限专业,是非专业人士转行至金融行业的敲门砖。此外由于知识的全面性,加深了持证人对于金融、基金、投资、管理等方面见解,持证人一般在转行后面对工作也能游刃有余、4、福利持有cfa证书的高级金融人才对于各大城市而言,都有很大的缺口,各大城市纷纷推出政策,招揽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住房补贴、现金补贴等等方面,各大城市有不同的福利,都非常丰厚。cfa报考条件1、学历要求(1)4年制本科或以上学历者注意:报名时间在学士学位课程或同等项目毕业月份前23个月(含)以内(2)3年制大专学历,要拥有1年全职工作经验(3)2年制大专学历,要拥有2年全职工作经验(4)无大专及以上学历,要拥有4年全职工作经验不具备学士学位,在连续三年中获得4,000小时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不限行业,不限发展领域,只要合法的,能显示自己专业性的。2、遵守职业道德规范;3、完成注册和报名以及支付费用;4、能够用英语参加考试;5、拥有国际旅行护照。
特许金融分析师年薪
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年薪还是非常可观,CFA持证人平均薪酬约为8.6万美元。并且银行业与保险业CFA持证人工资最高。持有CFA/金融MBA学位或者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雇员职业生涯初期平均薪酬比较接近。不过在积累了经验之后,CFA的持证人通常能赚取更多的收入。一般来讲,工作一年内的CFA持证人薪水在51,050美元左右,也就是35万人民币;1-4年后薪水可达到63,900美元,也就是44万人民币;5-9年后薪水约93,452美元,也就是64万人民币。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CFA持证人,薪水为119,309美元,也就是82万人民币。点击即可免费领取CFA备考资料包>>金融分析师就业前景由于投资水平的提高,金融分析师整体就业预计在2008—2018年的10年间将增长20%,增长速度远快于所有职业的平均水平。这种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所管理的资产总量的增长和投资的复杂性和全球多样化的增加。随着互惠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投资在这些基金的总量的增加,企业将需要更多的金融分析师去研究和推荐投资。随着国际投资增加,企业将需要更多的分析师覆盖在投资期权的全球范围内。特许金融分析师更适合哪种人?CFA适合想从事金融行业中侧重于分析、投资工作的人。更具体一点,建议直接搜索心仪的公司、行业发布的职位需求,看看它们的条件里面有没有“CFA优先”这一条,就知道它是否符合你的需求了。另外,CFA还适合在某些地方已经担任相关职务的人,它对于cfa持证者评定资格、赚取优惠补贴具有很大帮助。比如,《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及其认定标准》规定,“获得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或金融风险管理师(FRM)资格证书且在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在深圳注册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经营性总部金融企业或一级分支机构担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从事相应专业工作5年以上者”为后备级人才,奖励160万元。为了让对CFA感兴趣的伙伴们更好的了解CFA考试的相关知识,更好地进行学习,我们准备了免费的CFA金融知识配套资料,直接戳下方图片↓↓,即可免费报名听课,立即解锁Get金融英语词汇手册、金融英语课程、CFA练习题等更多礼包!助力大家攻破CFA考试难题,顺利上岸!
特许金融分析师好考吗
特许金融分析师不好考。第一级难度不大,其中所涉及到的英语词汇都是专业内那几个单词,读完6本,完成后习题,加上前几套试卷基本上都没问题。二级三级就没那么好过,这个只能使过了一级再报考下一级。CFA第一级一年考4次,但二级只考3次,三级只有2次,因此考生可能最快只需2年即可完成CFA三级考试。CFA三个等级考试难度呈递增趋势,并与其专业背景(指代相关基础),英文水平(重点在于英语阅读能力),数理背景等因素有关。关于Level1测试,因为知识点很多,但是每一个知识点都没有很深很深,不推荐对课本投入太大的精力,应该把时间主要放在notes上面,因为notes浓缩了课本中的精华,针对一级测试看看notes就行了。考试合格标准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三级考试课程着重于投资组合管理,三级考试(Level3)的考试形式是50%的论文写作及50%的案例题分析。伦理和职业道德标准是CFA三个级别考试课程中均强调的内容。CFA考生只要完成三个阶段的6-hourCFA考试,持有学士学位或累积至少四年投资决策相关经验,以及遵守CFA的道德标准守则(Code of Ethics and Standards),这样便可以得到特许财务分析师(CFA)资格。只要拥有一个大学学士学位,无论是哪个学系毕业,均可报考CFA考试。可是无论考生在大学所修读的是与CFA内容相关的学系、学位、资历或专业经验,考取CFA都不会获得任何豁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特许金融分析师
特许金融分析师怎么考
考生依次通过三个级别考试,具有四年或以上cfa认可工作经验,提交两封引荐人推荐信,申请成为所在地协会会员,遵守cfa协会道德与行为准则即可获得金融分析师证书。cfa考试分为LevelⅠ、LevelⅡ和LevelⅢ三个阶段,考生必须通过前一阶段才能参加次一阶段考试。根据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的要求,报考不限定专业,如果你对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咨询服务或投行感兴趣,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就能报名参加cfa考试:1、4年制本科或以上学历者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2、本科在校学生,报名时间到毕业时间在18月之内即可报名考试;3、3年制大专学历加上1年全职工作经验;4、2年制大专学历加上2年全职工作经验;所以大多数金融专业的或非该专业但是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都是可以报名的。CFA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它是当今世界证券投资与管理界普遍认可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是全世界公认的“金融投资行业最高等级证书",也是“全美重量级财务金融机构金融分析从业人员必备证书”。
特许金融分析师有一点点国际认可度吗?说明一下谢谢
全世界公认金融投资行业最高等级证书--CFA是国际"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凭此证书可应聘投行、证券公司、基金、外企、上市公司、银行金融机构、世界500强等企业工作,从事国际高级金融分析、投资与管理工作。CFA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于1963年开始设立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证书考试。认可情况美国证监会(SEC)认可CFA特许资格是等同美国证券从业员系列七(Series7)法定资格。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给予CFA特许资格持有人只需加考证券分析师考试(TheSupervisoryAnalystExamination)中的证券规则部份,那便可以得到美国证券分析师(SupervisoryAnalyst)专业资格。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给予CFA特许资格持有人只需加考由她们所举办的商业价值评估资格(AccreditedinBusinessValuation)半天考试,这样便可以得到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的商业价值评估专业资格(ABV)。英国证券及投资公会(SII)给予CFA特许资格持有人可以直接得到英国证券及投资公会(SII)的会员资格(MSI)或符合相关经验要求便可以成为资深会员(FSI)。
金融分析师和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区别
金融分析师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他们分布在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投资机构。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把特许金融分析师简单地称为金融分析师。至于考试吧,大家都认可的也只有CFA 但是,众所周知,要成一名CFA并非易事,金融分析师资格考试被称作“全球金融第一考”。首先,参加CFA考试投入很大,报名费就要400到900美元不等,加上原版教材资料费、培训费,平均考一次就得花掉两三万元人民币。其次,CFA的资格认证是全英文考试,而且考试的通过率级低。亲以为呢。。。。再者,如果这么有难度的考试都过了,就业也就不成问题啦~~是吧。。。。亲问题中说的单纯的金融分析师,估计是一些培训机构的旗号吧。LZ可要注意了~看清楚了,再报名,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机构。最后,亲可以去看看这个词条的链接。估计对亲有帮助。http://www.shiziduo.com/pedia/index.php?doc-view-104.html(金融分析师)
金融cfa证书的含金量如何
金融cfa证书含金量高,被称为金融投资行业最高等级的证书,持证人在金融行业内得到普遍的认可。持有cfa证书的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强,其专业水平能够得到金融市场的认可,且国内多地都对针对cfa持证人提供人才优惠补贴,如住房补贴、落户优惠、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多方面的福利,故可以说cfa证含金量是较高的。cfa是什么意思cfa就是指特许金融分析师,属于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为全球投资业在道德操守、专业标准及知识体系等方面设立了规范与标准。cfa考试的科目cfa考试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二级科目具体为《职业伦理道德》、《数量分析》、《经济学》、《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发行人》、《投资组合管理》、《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衍生品投资》、《其他投资》;三级科目为《职业伦理道德》、《经济学》、《投资组合管理》、《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衍生工具》、《其他投资》。cfa适合哪些人考1、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人士在金融或财会领域工作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职场经验后,很多人都想有更好的待遇,期望升职加薪,但职场竞争十分激烈,想晋升成为高管、领导等更是不容易,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考取相应的证书来证明自己,cfa证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持有cfa证书,证明持证人对金融相关知识体系有一定深入的了解,是职场竞争力的体现。2、大学生在校的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考取cfa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若大学生能考取cfa,在毕业就业时能够有更强的竞争力,也能用更广的就业面可以选择。
金融分析师的英文简称是什么
1、金融分析师(CFA)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在投资金融界被誉为“金领阶层”在美国以及欧洲是进入金融行业的入场券,但是在我国真正拿到CFA的持有量少之又少。2、金融分析师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CFA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FinancialAna-lyst)的简称的缩写,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他们分布在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投资机构。由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该学院最初是在1959年6月由美国“金融分析师联合会”(FAF)同意在弗吉尔亚的夏洛茨维尔市与弗尔市与弗吉尼亚大学联合设立。3、在我国金融分析师目前只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2013年开展的CETTIC金融分析师培训证书项目,主要针对国内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培训证书。
特殊金融分析师的证书有何用途
特殊金融分析师的证书的用途对工作带来帮助,有利于升职加薪。特殊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简称CFA)代表全球投资行业最高水平并受到最高道德标准约束。CFA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于1963年开始设立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其职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考试之一,是当今世界证券投资与管理界普遍认可的一种职业称号。CFA课程以投资行业的实务为基础。要成为一名CFA持证人,必须经过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命题、组织的全球统一考试。分Level I、Level II、Level III三个等级。每年每人只能报考一个等级。只有通过全部三个级别的考试,且有4年金融从业经历者才能最终获得资格证书。CFA、CMA、USCPA并称为美国财会领域的国际三大黄金认证。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简称CFA)代表全球投资行业最高水平并受到最高道德标准约束。CFA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于1963年开始设立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其职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考试之一,是当今世界证券投资与管理界普遍认可的一种职业称号。CFA课程以投资行业的实务为基础。要成为一名CFA持证人,必须经过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命题、组织的全球统一考试。分Level I、Level II、Level III三个等级。每年每人只能报考一个等级。只有通过全部三个级别的考试,且有4年金融从业经历者才能最终获得资格证书。
加拿大金融分析师cfa就业前景,感兴趣的来看!
加拿大金融风险是cfa就业前景广阔,cfa考试属于国际性考试,考试语言为英语,国外的考生如果英语基础好的话会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考下后就业面也变得广,CFA在投资金融界被誉为“金领阶层”,在西方一直被视做进军华尔街的“入场券”。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许多投资管理机构甚至已经把CFA资格作为对其雇员入职的基本要求。CFA的全球公认性会使你的雇主马上认知你对金融市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深度。你会有效学习如何分析股票,债券,衍生工具和财务比例从而加强你在金融投资行业的工作能力。点击即可免费领取CFA备考资料包CFA的薪资水平在投资行业中进行的薪酬状况调查显示,雇主们愿意向持有CFA特许资格认证投资专业人员发放较高的薪水。数据表明:加拿大持证者平均收入高达$280,454,收入的中位数为$147,550,总收入最高的职业:股票基金经理,超过一半的CFA持证者管理超过42亿加币的资产。另外,CFA持证人在新加坡的年收入约为11.3万美金,全球平均薪资为17.8万美元,在美国,CFA持证人比哈佛MBA在平均每年12.8万元的年薪高出约6万元。cfa就业前景考下cfa证书可以去保险、商业银行、信托、投行、证券、基金、VC、PE、财务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四大会计事务所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大型企业投资部门任职。金融分析师更适合哪种人?CFA适合想从事金融行业中侧重于分析、投资工作的人。更具体一点,建议直接搜索心仪的公司、行业发布的职位需求,看看它们的条件里面有没有“CFA优先”这一条,就知道它是否符合你的需求了。另外,CFA还适合在某些地方已经担任相关职务的人,它对于cfa持证者评定资格、赚取优惠补贴具有很大帮助。比如,《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分类及其认定标准》规定,“获得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或金融风险管理师(FRM)资格证书且在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在深圳注册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经营性总部金融企业或一级分支机构担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从事相应专业工作5年以上者”为后备级人才,奖励160万元。CFA考试近在眼前,想知道如何快速提分吗?还身处迷茫之中的你可直接点击下方图片,可立即领取课程,助力快速提高成绩,成功上岸!
特许金融分析师简称为
特许金融分析师简称为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FinancialAnalyst,简称CFA)代表全球投资行业最高水平并受到最高道德标准约束。要成为一名CFA持证人,必须经过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命题、组织的全球统一考试。分LevelI、LevelII、LevelIII三个等级。每年每人只能报考一个等级。只有通过全部三个级别的考试,且有4年金融从业经历者才能最终获得资格证书。
如何才能成为特许金融分析师
特许金融分析师就是俗称的CFA,获得方法途径是考试,具体要求如下:1、通过三级考试。在参加CFA认证考试之前,考生必须已经获得学士学位,但可以不具备投资管理决策的工作经验。由于“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将三种水平的考试放在同一天进行考试,且要求必须在通过前一层次的考试后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考试,所以一名考生要通过这三门考试,需要的时间是三年;2、拥有四年的被“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所认可的工作经验。包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收集、评估及应用金融、经济和统计数据,直接或间接主管他人进行上述活动,从事上述投资决策活动的教学培训工作等;3、满足AIMR的会员资格要求并申请成为一名“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的成员。
特许金融分析师的报名流程是什么
特许金融分析师的报名流程如下:1、打开CFA协会官网地址:https://www.cfainstitute.org/注册账号(已注册可跳过);2、输入邮箱注册(此为日后登录的账号);3、输入密码登录;4、点击右上角“MyAccount”,点击Programs下的“CFAProgram”;5、点击“RegisterNow”注册考试;6、选择要报名的考期;7、进入信息填写页面,报名总共分9步;8、地址信息填写;9、护照信息填写;10、学历信息填写;11、职业信息填写;12、职业操守(全部选No);13、个人信息确认;14、考试协议;15、官方认可备考/培训机构(选No即可);16、检查以上信息,缴费(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即可)。特许金融分析师报名的注意事项1、最新的2023年CFA考试报名流程不要求填写护照有效期信息。如果护照在报名时已过期,仍可使用相关护照信息进行报名,但请务必在考试之前申领新护照,确保考试当日出示处于有效期的国际旅行护照,否则将无法进入考场参加考试。2、CFA的考试报名费很贵。成功报名48小时之后,将无法申请退款,请考生慎重报考。3、信息填写后一定要再三检查,因为更改很麻烦!如果你需要更改自己的报名信息,要在CFA官网上下载变更表格,打印下来填写,然后再发邮件给CFA官方。4、如果在报名成功后您需要更改考点,那么这时候是需要支付250美元费用。点击即可免费领取CFA备考资料包>>特许金融分析师的报名费用特许金融分析师的报名费用分为注册费用、考试费用和考试税费三个部分。注册费用:一次性支付350美金。考试费用:早鸟阶段考试费:900美金标准阶段考试费:1200美金考试税费:新考生税费标准78美金,如果是报名特许金融分析师一级考试的考生,需要支付78美元的考试税费。老考生税费标准45美金,如果是报名特许金融分析师二级三级考试的考生,需要支付45美元的考试税费。重考的考生只用交考试费,不需要再交注册费。为了让对CFA证书或金融知识感兴趣的伙伴们更好的了解CFA证书并学习更多实务性的金融知识,我们准备了CFA三天免费实战营体验课程,直接戳下方图片↓↓,即可一键领取哦~
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科目有哪些科目?
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并不一定要本科学历,3年制专科+1年全职工作经验即可报考;2年制专科+2年全职工作经验即可报考;高中毕业或无学历,只需4年全职工作经验即可报考。根据金融分析师协会要求,报考不限专业,如果你对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咨询服务或投行感兴趣,符合下列条件:一、学历要求A、4年制本科或以上学历者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B、本科在校学生,报名时间到毕业时间在最后一学年之内即可报名考试C、3年制大专学历加上1年全职工作经验D、2年制大专学历加上2年全职工作经验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三、完成注册和报名以及支付费用;四、能够用英语参加考试。
考考你:“特许金融分析师”的简称是?
CFA。CFA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于1963年开始设立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其职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考试之一,是当今世界证券投资与管理界普遍认可的一种职业称号。特许金融分析师的考试内容:CFA协会定期对全球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进行职业分析,以确定课程中的投资知识体系和技能在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工作实践中是否重要。考生的Body of Knowledge TM(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伦理和职业道德标准、投资工具(包括权益类证券产品、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及其他类投资产品)、资产估值(含数量分析方法、经济学、财务报表分析及公司金融)、投资组合管理及投资业绩报告。
如何才能成为特许金融分析师
特许金融分析师就是俗称的CFA,获得方法途径是考试,具体要求如下: 1、通过三级考试。在参加CFA认证考试之前,考生必须已经获得学士学位,但可以不具备投资管理决策的工作经验。由于“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将三种水平的考试放在同一天进行考试,且要求必须在通过前一层次的考试后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考试,所以一名考生要通过这三门考试,需要的时间是三年; 2、拥有四年的被“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所认可的工作经验。包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收集、评估及应用金融、经济和统计数据,直接或间接主管他人进行上述活动,从事上述投资决策活动的教学培训工作等; 3、满足AIMR的会员资格要求并申请成为一名“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的成员。
特许金融分析师特许状如何获得?
称为特许金融分析师,意味着你已经成为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证书的持证人,那首先就需要满足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的申请条件,当你满足CFA持证人的申请条件后向CFA协会提交申请后,CFA协会给予批准并寄给你CFA证书,你可以被称为特许金融分析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的申请条件:1、依次通过三个级别的考试;CFA考试由三个级别组成,每个级别的考试时间均为6个小时。通过三个级别的考试一般需要2-5年的时间。每个级别的考试次数没有限制,考生可以无限次参加每一个级别的考试。2、具有四年或以上的CFA认可的与投资决策过程相关的专业工作经验(相关经验可在CFA考试前、考中、考后积累);3、提交两封引荐人Sponsor的推荐信;两位引荐人要求分别是CFA协会的常规会员(regular member)和申请人的主管(supervisor),两名引荐人中至少要有一名是申请人正在申请的协会正式会员,并不非要是cfa持证人才可推荐。4、申请成为CFA及所在地协会的会员资格(membership);5、承诺遵守CFA协会的道德与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