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产品有哪些

金融创新产品包括: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数字货币。具体如下:1、移动支付:通过手机客户端等移动终端实现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2、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网络借贷、股权众筹、基金定投、P2P理财等新型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融资活动。3、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其背后采用了区块链技术。

结合美国金融风暴分析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是什么?

美国金融风暴揭示了金融创新在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方面的双重性质。首先,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创新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降低资本成本,推动金融市场更加有效地运作。改善信息传递效率:金融创新可以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效率,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各种投资标的的风险和回报。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金融创新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需要,尤其是对那些收入或消费水平较低的人群。然而,金融创新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加剧系统性风险:金融创新可能会导致新的金融风险因素,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和应对就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冲击。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金融创新缺乏足够的监管和透明度,投资者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尤其是在高风险投资领域,导致投资者无法充分评估风险和回报。削弱监管:金融创新往往需要相关监管机构及时制定相应规则来保护公共利益,但当市场趋于过度自由化时,政府的监管力度可能会被削弱。综合来看,金融创新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因此需要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来消减其负面影响,确保创新可以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分析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分析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是IT时代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趋势所在,同时,它还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创造另一种途径。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提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非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   非纯交易平台电商在供应链系统除了提供交易平台,还自营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仓储和物流系统,电商向上游供应商提出订单需求,供应商向电商发货,电商向供应商开出承兑汇票,并产生应收账款。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亚马逊、京东商城。   非纯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与传统供应链金融“1+N”模式本质相同,电商作为供应链系统的核心企业,利用自身良好的信誉和掌握的大量交易信息,以每笔交易为周期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授信,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供应商委托贷款融资等融资方式,与商业银行合作,融资给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为自己带来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黏性和节点企业对自己的依赖性,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确保以自身为核心的供应链系统稳健发展。   非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将传统供应链金融理论延伸至电商供应链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绩效和经营风险的评估为链中企业提供贷款,改变传统的以单个企业的"不动产质押为主的授信模式,不仅有利于拓展了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而且有利于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往往处于不同的行业环境中且相互影响,银行通过核心企业加强了对供应链和各节点企业的经营状况评估和监管,降低了非专业性因素引起的信心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风险和成本。   以京东商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模式为例分析,可知非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融资服务模式是:结合电商自身的供应商评价系统、结算系统、票据处理系统、网上银行及银企互联等电子渠道,面向全部供应商开展金融服务。电商根据不同对象提供的融资服务,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供应商委托贷款融资、应收账款资产包计划等。在这些融资中,电商自身扮演供应商与银行之间的授信角色,供应商可根据与电商的销售合同、货物单据、应收账款以及京东的确认文件,在第三方保险机构投保后,获得来自与有合作关系的银行的贷款,此运作模式中,借贷方是银行,因此,电商本身并不从中获得收益。   其中,应收账款融资与订单融资为电商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模式。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是指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供应商从发货至电商到收款需要一定的账期,因此产生应收账款。为了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加速货款的回收,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具体模式:电商平台上的供应商向电商发货、开票;电商向供应商开出承兑汇票,此时产生应收账款;供应商将承兑汇票通过背书的形式质押给银行,申请贷款融资,银行与电商平台服务商核实相关信息,并让其做出担保承诺后,开设专项账户,向供应商授信;银行收到电商平台的支付指令后,向供应商专项账户里发放贷款,到期时,供应商向银行偿还贷款。订单融资为了获得资金购买履行订单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等资源,电商通过质押订单获得融资的过程如下:电商交易平台服务商利用自身优势,将平台上众多业务状况良好的企业的小额订单整合成一个大订单,向银行申请融资授信,并获得一定的授信额度;当卖方通过交易平台签订订单后,凭订货合同等单证向银行质押申请贷款; 银行收到质押融资申请后,与交易平台服务商核实相关信息,平台服务商根据电商以往的交易信息行业和产品前景等信息,做出担保或回购承诺,银行开设专用账户用于贷款的发放与回收; 银行按照订单金额的一定比例将平台服务商的授信额度分配给电商; 电商获得贷款后购买生产资料,生产产品,并通过平台服务商制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货; 买方将货款支付到专用账户; 银行收到货款后,一部分扣留用于偿还贷款并恢复平台服务商的授信额度,剩下部分作为企业收益汇入企业账户。   二、基于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系统中,电商本身只为上下游供应商提供交易平台,其自身不经营仓储和物流系统,与上游供应商之间不存在应收账款等现金交易,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B2B电商阿里巴巴、C2C淘宝、B2C天猫。该电商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平台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掌控没有非纯交易平台的程度大,但是电商对信息流拥有控制权,所有供应链系统的交易都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电商可基于大量交易数据分析进行融资风险控制。   纯交易平台供应链融资是更具创新性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电商代替银行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中提供融资服务的地位,并以数据与互联网为核心,建立丰富的供应商数据库和信用记录,利用庞大的客户资源、海量的客户交易行为数据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处理手段,为其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电商通过整合电子商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和信用,解决传统金融行业对个人和小企业贷款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流程复杂的问题,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和资本回报。   纯交易平台供应链融资创新模式特点体现在技术实现与风险控制。技术实现是指:电商的融资风险控制需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向这些通常无法通过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中小供应商批量发放贷款。通过技术创新,利用数据分析而非担保或者抵押对融资方进行信用评级。风险控制是指:电商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将贷前、贷中以及贷后三个环节紧密联系,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供应商在电商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同时,结合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帐号关停机制,提高了客户违约成本,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在国内,率先实践纯交易平台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是阿里金融。阿里金融利用自身平台积累下的庞大交易数据对申请贷款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无抵押贷款,实现与供应商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捆绑,同时又能通过这些金融服务获得收益。 ;

结合国内公司相关形势分析,如何利用金融创新来发展?

  主持人(袁小文):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北京大学第四届中国金融创新论坛现在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今天是第四届了,本次论坛是在中国的股指期货上市之际隆重举办的。我们荣幸请到了利奥·梅拉梅德先生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股指期货与金融创新。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金融衍生品战略研究院主办、长城伟业期货有限公司协办、深圳市东方华尔街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协办,本次论坛还将举办利奥·梅拉梅德新书《向传统呐喊》的首发式。四年来我们的论坛已经成为国际与国内对话中国金融创新的战略平台,中国经济从事没有像这样影响着世界的命运。中国金融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世界的目光。当世界拖着沉重的脚步艰难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中国股指期货再添辉煌。股指期货宣告了中国期货市场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对中国和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布局的演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年轻的中国证券与衍生品市场为经济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本届公益性、高水平的论坛一如既往邀请了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商业银行、公募私募基金的专业学者,共同为中国股指期货与金融创新建言献策,奉献大家宝贵的成果和实践的经验。今天参加论坛的还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金融参考报、经济参考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将现场进行采访报道,新浪网和讯网将对本次论坛进行现场直播,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和朋友的带来。  下面首先请出本次论坛的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国有先生,他的题目是股指期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的战略性影响。  张国有:尊敬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在论坛开始的时候,我代表北京大学向参加论坛活动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此次论坛的筹备做出辛勤努力的各个机构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年4月16日中国股指期货上市,这一天成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里程碑,开创了指数投资的时代。以此为戒,到2040年的今天,中国是一个什么状态,中国的股指期货市场是个什么状态,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会是什么状态。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并不是要给出30年的描述,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本事,但是可以从30年后的愿景来协调今天的行为,来考虑今天该怎么办。这样的框架可以使我们更成稳的思考问题,不去急于求成。今天在欢迎大家参加北京大学第四届中国金融创新论坛的时候,我向中国金融研究机市场及相关的问题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问题金融创新包括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以及由此生出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否应该作为国家政治中的战略性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金融创新包括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以及由此生出的经济运行机制,不但应该而且必须作为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引起足够重视。理由如下,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同时存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对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与悉尼经济危机有关,世界各国深受其害。  第二对金融衍生品巨大的风险制造能力及其不确定性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注意,对金融衍生品的应用与掌控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的竞争点,经济平稳的动向将对经济战略性支持,或者形成系统性的破坏。这些方面都需要从战略层面探讨约束机制取得主动权。  第三,金融衍生品市场也是定价经济,定价能力与金融衍生品工具与衍生品市场密切相关。一个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定价经济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一个国家的世界性影响。在期货领域中国农产品(15.24,-0.62,-3.91%)期货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已经对全球的农产品定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性质与作用,今后的研究工作除了法律框架、交易效率,品种效率等技术层面技术深入探讨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金融衍生品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有利于国家金融战略的设计与协调。  第二个问题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创新的结果,中国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否要走30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  我认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借鉴30多年来各国各地区的经验、规则、标准。因为在金融衍生品先行发展的国家、先行遇到的问题、先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的经历十分宝贵,这些先行国家为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今后30年会提出新的问题,而且是要在十及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解决问题。所以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更不能迷信先行国家的经验,更要看中中国的国情和未来30年的宗旨和规则。  第一西方给我们的记忆是什么?由20世纪70年代的动荡不安的经济环境开始,放松的趋势,筹资手段的发展等等这些条件使得价值依赖于标的物新衍生品的外汇期货、股指期货等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品和约促进了经济发展,这是了不起的创举,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但也有一些隐患。  第二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战略宗旨是什么,用什么标准来看待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这是首先遇到的问题。我认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是自成一体的,其基本宗旨要坚持衍生品市场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也不应该是经济危机的发源地。  第三中国不能处于动荡不定的经济环境,也不能接受放松金融管制的自由化的趋势。中国十几亿人口小生产者传统根深蒂固,市场经济训练时间短,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和谐发展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根据中国国情,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要在建设市场内部风险控制基础上,着重建设对外部经济控制的经济作用,积极促进和导引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据相关统计,欧美成熟市场的市场风险不到40%,中国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在60%以上。对中国而言发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为降低市场系统风险提供了途径和场所。这就是说在中国庞大的经济体系中,中国还要继续金融创新,继续能清晰的分离和释放风险的口子,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也维护世界的安全。  第三个问题,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会不会像一些国家一项成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发源地。我认为不会,并要力求避免,这里的关键在于,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第一自律就是机构和个人在组织机构,运作规则市场纪律等各方面采取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这样一套措施和办法,按这套措施和办法组织起金融衍生品市场。自律的核心理念是按规则和社会责任自己约束自己。  第二由于自行管理的对象是自己的事业,因此难以避免个人谋取个人的利益,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在自律的基础上需要他律,政府监管,并把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他律是按法律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政府监管。所以进衍生品发展的基本制度是市场自律同政府机关相结合的方面,能自律者不需要他律,不能自律者必须他律,限制金融自由主义的泛滥。  第三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基础上建设有序的市场机制。通过坚持有序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需要坚持四个基本要素。市场制度的稳定性,市场交易的公正性,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坚持这四个要素方面要做好建设工作就能逐步建设好有序的市场机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建设有序的市场机制是非常必要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几乎没有一场金融风暴不与金融衍生品有关,在巴黎银行风波前后,国际上发展过多次金融衍生品交易造成的巨大的损失的事件。近年来衍生品出现了一系列的巨大的亏损事件。但是我们也看到它仍然是控制风险的能力之一。美国 80的人认为金融衍生品的成功,金融衍生品成功的为他们提供了套期保值,60%的投资是有盈利的,11%的人说赔钱了。不管这样的结果是否合适,但是我们需要坚持的是认清衍生品的本质,吸取和借鉴各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坚持有序的市场机制,降低风险对经济的冲击,维护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个问题在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新事物,将来会面临一系列的新事物,那么在中国如何进行金融创新,建立金融创新机制能不断的创新金融市场。我认为和美国相比,中国不是过度创新,而是创新不足,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就为自己的创新不足找到庇护的背景。问题是中国能否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为世界做出贡献。我认为需要考虑。  第一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律和他律的管理模式。金融衍生品与衍生工具的发展推动了金融领域的革命性的创新,传统经济活动的边界与限制条件被打破,中国与美国的主要区别是美国是资本控制国家,中国是国家控制资本。中国的主要资源掌握在国家手中,探讨自律和他律的金融管制模式为中国金融管理创新和监管提出新的课题。  第二应该创造适当的金融创新实验环境和激励机制,调动各类主体的创新性。金融创新的市场与资源并不完全集中在现有的金融领域。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领域都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市场未被利用,所以要打破金融的行业垄断,积极开发和利用中国的潜在资源,促进各领域的资源的整合,促进具有中国特色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创新。  第三要特别关注信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如果说信息技术革命主要表现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和载体方面,那么金融创新所引发的信息革命表现应用和处理方面。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信息可以成为有价商品。同时,程序化交易使人类智慧和计算机技术出现了跨世纪的结合。这些信息的进步对金融创新有价值,应该给特别的关注。  第四要注重控制金融创新过程中的系统风险和国家风险。这方面不仅应将重大的金融突发事件纳入国家危机管理的体系,而且要建立包括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在内的实施信息与情报的预警机制,建立不同的预案。对风险曝露不作为因此造成的损失通过问责制度规范,组织相应的教育培训和模拟,提高国家应对金融风险和金融打击的抵抗能力。这些方面的进步将有利于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五个方面如何建立金融创新高端人才的培养体系,如何建立金融创新的理论研究和战略研究的平台。  这个问题很重要,第一重要。因为所有的问题需要合适的人来解决,所有的机制需要合适的人来设计,所有的操作需要合适的人进行。没有合适的懂得金融衍生品的实践的人才队伍,上述的一切都是空话。在这里我想说的是。  第一金融创新的关键最终归结于人才。金融人才的缺乏,尤其是懂得金融衍生理论与实践的人才的缺乏,成了影响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的最大障碍。金融衍生品具有知识、技术、经验高度密集的特殊性。这些人才除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之外,还需要通过非常特殊的实际技能的训练,这些人才可以从国外引进,但不能仅仅依靠引进,更多的需要我们自己培养。所以我们金融衍生品高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大问题,需要改造、新设、加强相关的专业学科,改变教训方式,以便有更好的体系培养出适应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专业人才。  第二要发展社会专业培训机构,使更多的现有的从业人员得到继续教育,这方面要有好的机制,使中国的高等院校和国家的高等院校,使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中国衍生品高端人才的不断涌现将促进中国智囊性研究机构的成长与壮大,这将为中国创新提供巨大的资源。  第三中国金融的失衡对金融创新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严重忽视。大量全新的经济现象与复杂关系挑战着现在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国的学者和中国的官员和中国的企业家一起共同面对问题,共同研究拿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不但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可以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边就是我对中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衍生品市场和股指期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市场的看法,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大家提问,请张校长回答。  提问:企业运作过程中也碰到了人才方面的问题,跟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关的问题。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新思维发展的发源地对金融衍生品人才的培养和理论研究上都和企业相结合做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和推进,和企业怎么结合?谢谢。  张国有:今天是一个论坛,希望大家有机会到北京大学来研讨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研究平台。对北京大学来说经济和管理学科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优势的是金融,也有相当的学者在研究金融衍生品,但是对金融衍生品和国外相比是一个新事物,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人才方面,一个可以从国外引进,引进教师和专业人才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但是更多的是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培养机制,这个可能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目前学校里面除了专门研究以外,我们可能会要有一个继续教育的平台,我们曾经做了三届金融论坛也做了多次的研讨班和研修班,也是在积极推进金融衍生品方面的培训,这在实际过程中大家认为还是非常有意义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系列的翻译和引进国外的金融衍生品的著作和教材,同时引进分析方面的文章。除了每年有一次金融创新大的论坛之外,我们会不间断的有一些小型的研讨会来及时跟踪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的发展。我们也会和企业密切合作,学校要和企业、政府部门、工作部门密切协作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培养有用的人才,这方面北方大学会建立平台来做这个事情,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积极参与到这个事情中张国有:这次股指期货上市,政府是非常慎重的。问题不是要限制哪一类企业参与,问题是在我们起步的时候它希望在不太长的时间里面去摸索和实践一个有效的方式。现在真还拿不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进行金融衍生品包括股指期货操作这件事情究竟风险有多大。我们不能去说等有了危机之后再去处理,已经有30年的经验中国要继续总结,而且要有自己的方式,所以我想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了一个稳妥的机制和方法,会有更多的机构和领域给大家开放,在前期这个时间需要大家来观察,也需要大家来忍受,来支持政府以及企业和高等教育的研究机构,把前面的这几年的事情走得更稳妥一些。  主持人:我对张校长的回答关于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套期保值的问题做个补充,实际上不允许做套期保值是在 1995年的事情,现在国资委非常重视,你要套期保值的话你要经过申请,国内是没有限制的。我们再次感谢张校长的精彩演讲。第二位演讲嘉宾是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副局长孙才仁先生,他的主题是中国衍生品市场步入发展新时代。  孙才仁:刚才张校长讲的非常好,一个是讲到了30年的概念,还有一个讲到金融衍生品人才的培养问题。这是我们的共鸣,大家看我的PPT,一个是春天之歌,一个是走进新时代。对金融业来讲,或者是对中国的广大企业来讲,我认为前天4月16日的股指期货上市其实就是一首春天的歌。  我想为什么讲新30年金融成为中国经济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和张校长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我们的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完成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历史使命,把中国带上了一个经济大国的轨道。下一个30年会是什么?我说下一个30年不论是从世界上看,世界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觉得结束了一个时代,会开始一个新的时代。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完成了30年的使命,下一步30年世界和中国将发生什么变化,会在哪里发生变化,变化更大在哪里,甚至会有什么新的危机,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其中我隐约感觉到有一点我们必须极早的发现,金融必然会成为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当中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这是第一个。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我们作为企业作为我们政府,作为经济工作者,能够抓住机遇,迎接好挑战,我认为就需要我们在培育中国经济走向金融强国的道路当中我们企业需要一场革命。我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现在还没有经过跟学者深入交流。我基本的判断是改革开放30年完成了中国的两次革命,一次是体制和机制的革命,第二次革命是全社会的改革是我们的信息化。我认为这两次东西,为什么叫做革命?对中国的企业对政府的影响最大。第三次也许我因为是搞金融的关系,我自认为对中国企业需要进行的是以衍生工具为核心的企业风险管理革命。所以今天的报告从这儿开始。  第一部分讲一下中国的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现状。你想关注今后怎么样用好金融衍生工具必须对我们的市场发展状态有一个了解。  现在是什么状况?期货市场占主角。很多人包括主持人经过嘴里提到期货市场,其实期货市场在很多人眼里是没有引起重视的,甚至在过去还是风险点,我们搞了这么多年发现期货市场是风险不大的市场。2009年23个期货品种,基本涵盖了大宗商品的大部分。今年到4月16日为止有24个品种了特别是上了衍生品品种。另外市场规模也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第二点我们的远期市场很活跃。现在全国有50多家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交易品种上百个,涵盖了市场当中比较活跃的交易品种,规模也很可观。这方面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规范和整理市场,寄希望把市场做得更好。重要的是这个市场培养得好之后,将为我们的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更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点是我们的其他衍生品创新业务在陆续开展。大家不能想衍生品市场就是一个期货市场,其实我们这些年做得还是不少,外汇远期也做起来了,银行外汇也做起来了,人民币也做起来了,认购权证尽管后来停了但是也做了大量的事情。我认为都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创新实践。所以刚才台下跟北大的张老师讲,中国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当中,尽管是后期,但是我们并不太落后。我认为。  第四点是大家知道的股指期货的上市。北京搞金融衍生品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在座的各位都做了。本来想让我讲一下股指期货的一些基本构成问题,这个都有,就不讲了。  但是这里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政策思考。一个是平稳上市,政策目标是什么?就是平稳上市,安全运行,风控第一。这是证监会定下来的调子。具体做到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另外一个强调的是发挥机制作用。不是要给市场提供炒作的工具和对象。所以大家感觉到选择当中非常慎重,北京提出来不许期货公司证券公司股东社会开户,这件事情不在于做多大的规模,而是在于开辟期货市场的时代。  来。第二是配套制度。现在的投资者制度是在上市之后一年多提出来,这也开了一个制度管理的先河,其实也是借用国外的客户管理的信用,把适当的产品投资给适当的投资者,并不是鼓励全民的投资,这是也从权证得到的一些教育启示。这个过程中写出来要三有一无。我们的投资者参加股指期货要有能力、有知识、有经验,没有金融市场的不良记录。  第三个是金融政策。这里面包括三种会员。监管政策实行的是五位一体,全程监管。包括证监会、地方证监局,中国期货协会,交易所这么几个机构。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后会给市场带来很多的变化,我们提出来中金所、证券交易所、监控中心五个部门实现跨市场监管。  第二部分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金融危机之后我自己对衍生品的关注也不是很大的。2007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衍生品的很好的机会,所以我说危机对中国是好事情,本来过去不大重视的事情,这次金融危机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金融危机很多人认为金融衍生品是一个祸根,但是我认为根子不是衍生品,我今天临时加上去,昨天在北京的论坛上嘉宾用铅笔的道理来讲金融衍生品,我觉得非常好,我以前是用飞机讲。梅先生提出来,有人用铅笔写字写得很好,有人写得很好,有人写错了,不能怨铅笔。衍生品对市场造成的冲击梅先生的形象很好,非常生动,也直观。  懂不懂现代金融工具对企业的影响是最大的。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我们做一个判断,一场大危机之后必然是一场新科技革命。我想可能会有其他的比如说低碳经济的技术革命出现,生活技术革命出现,我认为我们还不应该忽视金融技术革命特别是对中国来讲,更需要以金融技术革命为核心的企业风险管理革命。当然金融工具既然是高端的金融技术,也是双刃剑。金融工具跟传统的业务相比是高端金融工具必然是锋利的,就像讲的铅笔论一样,关键在你用不用,会不会用,你不用它永远不会用,你要不研究它,你也不会用,用不好的。  2008、2009年两年,中国企业在应用衍生品的实践当中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包括像香港的中信泰富,这里提示了一些会用和不会用的启示。现在媒体关注的是出问题的企业,对做得好的企业反倒宣传的不够。当然我对媒体说,还要关注做得好的企业。

大数据金融创新与发展

img src=" https://p26 . toutiaoimg.com/large/c5f 00022 e 860696 a06b "/近年来,大数据已经成为重塑金融竞争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抓手。特别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发展。在此背景下,为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助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大数据时代的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于8月17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银监局指导。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网、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办,易迅财经协办,证大财富特别支持。img src=" https://P3 . toutiaoimg.com/large/c5b 00057 DCC 4232 c 44 e "/大数据之父勋伯格曾说,“大数据开启了时代的重大变革。正如望远镜让我们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观察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服务的来源,更多的变化即将发生”。img src=" https://P3 . toutiaoimg.com/large/c5e 0002510 CD 74d 6298 "/张笑君表示,传统金融行业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实现产业转型变革,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利用大数据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大数据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也是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据了解,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华社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2016年7月底,新华社全面完成国内分支机构采编管理“两分离两加强”重大机构改革。7月1日,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新华社在上海的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保持传统信息产品和业务优势的同时,上海证券报将能够专注于国家战略和上海本地事业的整体发展。在垂直管理体制和上海分社的双重领导下,将继续夯实基础、求新求变,进一步扩大新华社新闻产品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张笑君说。img src=" https://P6 . toutiaoimg.com/large/c5d 000581 f 9 CB 43 f 6 c 4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表示,这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规划所谓的“形势、战略和技术”。所谓“趋势”,永远不应该是趋势的敌人。一个人,一个企业做一件事,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势而为。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文明时代,其中第一个是PC时代,第二个是网络时代,第三个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可以开发成引擎吗?邵志清讲了三个方面。首先,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90年代中期加入互联网大家庭,实现了人际交往的突破,让“一条家信抵一吨金”不复存在。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计划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发展,因为大数据已经是一种资源,一种资产。显然,它已经成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大数据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可或缺的方面。第二,大数据已经成为我们的生产要素。大数据为计算开辟了新模式和新路径。产业方面,有新业务、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给新经济带来很多活力。现在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数据资源,如何服务社会和市场,从而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在社会治理方面如何管理网格。大数据也带来了很多机会,例如,它可以用于控制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和交通运输。第三,利用大数据安装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要从资源、技术、使用、产业、安全等几个方面着力。邵志清表示,最近上海也在制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接国家层面的战略,结合上海实际,大概有几个方面要做:要素供给、使用创新、产业发展。他认为,要加快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整合共享的资源流通体系。二是创新活跃的行业使用体系。三是发展自主可控的数据技术服务体系。第四是世界一流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体系。第五,可信、安全、独立的担保体系。img src=" https://P3 . toutiaoimg.com/large/c5e 0002510d 22 a 7942 e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首席运营官沈翔宇“在具体循环方面,我们对所有数据做了从高风险到低风险的评估。从用户产生的原始数据到后来产生的数据,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群体,都有几个要求。进入流通,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要素标准:数据要有ID,数据要有维度主键,也就是Key。这是分配ID、分配key、设置限制、数据提供及时性、设置交易价格的角度。”他们把数据交易中心能给大家提供的服务分为会员、挂牌、撮合、分销、清算服务等五个方面。沈翔宇说会有一个交易平台给大家用。img src=" https://P6 . toutiaoimg.com/large/C5 c 00057 e 30 BF 384969 "/上海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马慧民上海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马慧民演讲主题是《大数据推动产业创新》。市场交易成本主要是由信息成本和讨价还价成本构成。他说,企业组织成本主要是指维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运转所需要的各类行政成本和协调成本。当企业内的组织管理成本扩大到等于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达到其最大边界。比如说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技术让出租车行业交易费用大幅度降低,传统出租车公司逐渐被中间市场——平台公司影响。比如说滴滴打车、Uber,有了这些平台,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互联网促进和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产业的生产也带来了变革。大数据和相关技术解决了某种信息不对称领域引起的交易成本增加的过程。通过大数据可以进行精准营销。“我们通过很多数据采集之后,我们会形成一个用户画像,无论是线上数据还是线下的数据,集合在一起之后就知道这个个人或者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这里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线上、线下数据加在一起的个人标签。”马慧民说。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明雄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明雄分享的主题是《从互联网金融投融资看大数据金融》。他说,互联网金融等同于P2P、等同于骗子这是非常不准确的,P2P只是互联网金融当中的一个分支,而骗子只是打着P2P的旗号去做的行骗。他把大数据产业链条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数据源、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分析与挖掘和大数据使用。什么人可以做好大数据金融,罗明雄说,一个是可以合法拿到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二是能够对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进行专业的挖掘、梳理、清洗。他建议大家不要把银行完全想像成传统金融机构,银行业在变,银行会通过很多领域来进行思考,要做风控,会拿到很多的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打通,包括你的信贷风控、精准营销、运行决策优化。他说,银行的电商把信息打通,本质就非常类似于余额宝,余额宝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让老百姓以极低门槛享受一个私人银行般的理财服务。罗明祥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是以银行或传统金融机构主导,通过绑定核心企业通过给核心企业授信,并给予其上下游企业一定支持,对供应链金融企业的BD能力以及自身资源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近期以B2B或者是SaaS模式切入供应链金融,从“三流”切入成为供应链金融最容易弯道超车的商业模式。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你能够抓到中小的企业为他提供整套供应链金融服务。万达金融集团总裁助理兼万达征信公司总经理嵇磊万达金融集团总裁助理兼万达征信公司总经理嵇磊结合他在银行、信贷行业和征信领域的工作体会与大家分享了征信行业的发展机遇。国外征信行业发展情况来讲,美国的征信体系最为成熟,现已形成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数据处理到信用使用等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而形成全球最大的市场规模。嵇磊说,美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动因及趋势,对我国征信市场及机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从发展路径看,美国的征信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法律完善、行业整合及成熟发展四大阶段,最后经过行业洗牌整合,机构数量从最多时的2000家减少至500家,并逐渐出现全国性征信巨头。研究分析国外市场,是为了更好的研判中国征信市场。至2015年末,央行征信系统已收录8.8亿自然人信息,其中3.8亿有信贷记录;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2120万户,其中577万户有信贷记录。伴随着庞大消费市场的逐步成熟、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互联网及大数据使用的跨越式发展,更多的社会第三方征信机构参与到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尽管成立背景不同、数据类型各异,但在个人征信业务的具体规划上,各家征信公司均不约而同地突出了“大数据”和“互联网征信”。互联网征信机构收集信息面宽,可以覆盖无法在银行留下信贷记录的庞大群体,从而成为央行征信体系的有益补充。嵇磊认为,征信业最好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消费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征信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征信发展提供支持;二是消费经济增长推动征信业持续发展;三是大数据及互联网促动征信业务全面升级;四是社会发展提高人们对信用价值的认知。翼勋金融总经理孙海江翼勋金融总经理孙海江表示,大数据的成长速度非常快,现在整体的大数据,人类90%数据都是在最近三年产生的。每天要使用消费类的软件,比如说滴滴打车这样的工具类软件以及金融软件等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服务能够产生价值,同时这些数据使用也能够带来价值。但是其实这个当中还有数据为我们带来的困扰。在圆桌讨论环节,光大云付副董事长兼总裁夏令武、绿地金服CEO杨晓冬、上海互联网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陆晋军、证大财富总裁戴卫新、前海征信副总经理施奕明围绕四个议题展开,分别是:大数据时代为金融业带来的新机遇;大数据 金融如何服务小微企业;如何管理大数据征信使用中存在的挑战与风险;政府如何监管并服务于大数据金融创新。光大云付副董事长兼总裁夏令武光大云付副董事长兼总裁夏令武说,大数据和互联网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给金融业带来很多机遇。这种机遇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大、更强的生存能力。有人说互联网会颠覆传统机构。现在如果说从大数据维度来看,其实不是的。传统金融机构掌控了金融业、经济部门最大的数据。因为金融机构就是经营数据的。所以我想大数据增强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能力。另一方面,大数据也推动了新的金融服务形式的产生,而光大云付就是这两方面的结合。绿地金服CEO杨晓冬作为陆金所创始管理团队之一,绿地金服CEO杨晓冬说,大数据最重要的是要降低企业的成本,从经营角度来说,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风控能力。我对大数据未来的远景还是充满信心的,但目前的状况还是不令人满意的。举一个例子,在美国,这是我在90年代做的项目。90年代的时候,你在美国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开户,我不用1秒钟就可以知道所有的信息。但是在目前,在中国的信息还是岛式的信息,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可以证明这个人是可信的,可以线上开户。市场数据成本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大数据能否成功的关键。他希望政府可以为不仅是金融企业,要为所有企业提供公共信息。这样才可以帮助金融企业降低成本。上海互联网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陆晋军上海互联网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陆晋军说,现在整个大数据行业存在一个乱象。一方面拥有数据的,比如说政府、银行、运营商很难开放。另一方面,有很多公司又号称有数据。但这个数据哪里来?可能会涉及到到隐私泄露的问题。围绕金融谈大数据,谈移动互联网,这是真正可以改变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技术和手段。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各种宝、各种贷,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当然选择过程当中又带来了很多风险。这是做技术、管理、监管的人要去解决的问题。通过大数据一定程度可以解决客户画像、客户获取、征信等等的问题,要把它做好。陆晋军说,大数据一定要开放,一定要跨境。如果说你是封闭群体的数据也可以做数据分析,但是只有打开了通路,和不同领域的数据做交换、结合之后才可以产生更多的价值。这也是大数据交易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且要注重大数据的安全。证大财富CEO戴卫新证大财富的CEO戴卫新认为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两者结合度是非常高的。他们公司在两年前就做了“淘宝达人贷”,面对的客户是专门在淘宝上有消费的人群做信用贷款。在推出这个产品的时候,芝麻信用分还没有出来,通过这两年的数据积累,未来在大数据使用上,可以做一些改善。可以结合芝麻信用分来看我们客户的表现以及真实的芝麻信用分有巨大的关联性,来验证芝麻信用分在这样一个领域的市场,是不是有更好的使用场景。戴卫新表示,金融最大的要点就是风险控制,大家数据共享可以有效降低在这一块上的损失。他说证大财富一直和上海官方机构、民营征信机构等合作,做数据共享。前海征信副总经理施奕明前海征信副总经理施奕明从征信和金融的关系谈了他的看法。金融的核心是风险定价,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原来传统的金融方式都是以线下方面为主,比如说贷款必须要面签。但是现在很多都是远程化、线上化的方式,如果说没有像现代征信业的发展,像远程开户、人脸识别这样的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未来大数据在金融行业将会越来越重要。施奕明介绍征信业面临的挑战是信息孤岛问题、安全合规问题和技术创新问题。他说,现在征信把信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公共信用数据,第二类是金融信用数据,第三类是生活信用数据。这三方面的数据分别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要把这三类进行整合,需要一个大的战略,数据联盟、数据交易中心的出现为数据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会成为征信业未来发展的契机。大数据时代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个人信息披露泛滥。前海征信操作是非常规范的,任何数据的采集和披露都是要遵照合法的途径和规矩来做的,大数据的前提是合法合规。在大数据征信时代有很多的创新点,但必须要谨慎。传统的金融征信其实已经被验证过无数次了,是可以非常有效的判断一个人的信用风险的。现在大数据发展很快,但是这些信息和标签是不是可以真正的防止风险,这是需要待验证的。因此并不会把所有创新都推向市场,需要经过长期验证之后,才会非常负责地推向市场。主持人:第一财经广播主持人叶柳相关问答:

金融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了吗?

改革开放后,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区域,形成西岸的生态保护开发模式和东岸的经济发展开发模式。粤港澳大湾区政府管治模式形成强化核心地位的广佛合作模式、优化功能格局的西岸发展模式和提升总体衔接的西岸发展模式。因金融业的独特属性,通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格局的分析,有助于理解现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处理东岸和西岸经济走廊发展模式。表1 粤港澳大湾区功能性城市区域金融产业布局1 改革开放后区域的发展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粤港澳地区形成以“前店后厂”传统模式为基础的区域分工,但与港澳距离的差异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形成发展差异,粤港澳大湾区东侧经济走廊发展领先于西侧经济走廊。近年珠三角地区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低和低成本资源优势难以为继的挑战,亟需转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跨界合作区,对区域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广州、深圳和珠海市辖区与郊区具有显著差距。即使近年广州调整行政区划、深圳特区扩展至全市域等具体措施使得城市改变原有侧重于市辖区的资源配置模式,但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市辖区与郊区发展差距仍然显著。表2 粤港澳大湾区功能性城市区域等级秩序东莞、佛山和中山镇区经济实力强,部分镇区甚至接近城市核心。《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提出建设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发展目标。2010年5月通过的珠三角地区五个一体化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调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等层面制订珠三角区域融合目标。2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竞合差异化空间管治包括经济支配权,行政管理权,发展主动权和投资贸易权等。区域协调需要地方政府的长远目光和相互协调。虽然空间管治模式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长期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潜力。但因涉及行政权、开发权和管治权,往往是地方政府和城市居民关注焦点。因此空间管治需形成政府、市场和市民层面多方共识,需常期博弈过程。以分权化和多中心化为基础,从空间管治角度重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强调政治权力的平衡与分散,形成差异化财税管理模式以促进合作。全球化背景下,合作与竞争相互关系,差异化财税管理模式对企业个人选择和公共选择均有显著影响作用,推动资源与资本显著倾斜。合作管理误区体现在利益分配、主导权确定和土地管理等层面。不同地区公共权力和财税模式的差异对区域合作作用显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各城市独立发展为基础,多核驱动引入的适度竞争,政府管治面临以下问题:(1)行政壁垒和地方利益,行政壁垒曾为各地自主发展做出贡献,各地凭借行政权力形成显著边界效应,阻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高效流动,形成典型的诸侯经济,各地间形成多个交通“断头路”,仅能从省层面控制。地方利益表现为各地向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物质奖励。(2)考核体制和财政体制,考核体制源于地方政绩对政府的影响,即以GDP为基础的考核体制。财政体制则源于各地经济、事权、承担义务分配。投资体制、融资体制的不同对政府架构影响显著。(3)产业雷同和核心驱动,不同于广佛,珠中和深莞都存在一定层面的产业同构,发展核心并不显著。(4)城乡一体和镇区经济,镇区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显著特点,促进镇区与市区的和谐统一,促进城市乡村面貌的一体化发展。3 粤港澳大湾区政府管治分异具体表现在:(1)广佛管治模式:强化核心地位。从历史渊源上广佛曾经是一个行政区域,民间自发融合是重要原因。2009年广佛签署《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协议》及两市多项对接协议,同城化体现为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错位发展,共同建设核心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2)东岸管治模式:优化功能格局。城市经济结构网络化和广佛肇合作侧面推动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合作进入新阶段。深圳毗邻香港,改革开放后成为华南地区金融和物流中心,过快的城市化速度导致四个“难以为继”,发展面临瓶颈。以“世界工厂”著称的东莞面临着由粗放外向型经济转向新型工业化增长的挑战,试图改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发展资金和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广佛合作以广州为主导不同,深莞经济层面合作联系面临深层次博弈,发展阶段相对滞后。由于需对地方事权管理与资本投入的重新分配,涉及利益分配、主导权确定和土地管理等多层面,需获得多方共识,因此博弈进程缓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地区整体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涉及地方政府绩效,需广泛探讨和进一步研究。(3)西岸管治模式:提升发展水平。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的中山和珠海经济实力相当,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东岸城市具有显著的经济差距。尚未开展具体的一体化措施。珠江西岸一体化发展仍在起步阶段。2009年签署《珠中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及配套协议,涉及年票互通、通信一体化、电视节目互相落地等。珠中江城市规划合作、珠海中山跨界断头路打通。《珠中江劳动保障工作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中的社保同城化等核心协议的推动则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国外资负面清单逐步减少使得外资获得更理想的国内投资和产业发展环境,其中,国际金融产业进入我国后对我国发展形成双面性。一方面,国际金融产业带来的经验有助于规范国内金融发展模式,优化金融产业空间格局;另一方面,国际金融产业对国内金融产业带来的竞争会挤压原有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对境外人才的税率等优化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金融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辅助产业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将助力区域逐步实现与国际金融等层面的衔接。

兴业银行荣获“最佳金融创新奖”等七项大奖

近日,由《银行家》杂志社携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央 财经 大学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2020中国金融创新成果线上发布会”圆满落幕,兴业银行在“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中荣获“最佳金融创新奖”“十佳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奖”“十佳投资银行创新奖”“十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奖”“十佳家族信托管理创新奖”等五项大奖,集团旗下金融 科技 子公司兴业数金荣获“十佳智能风控创新奖”“十佳小微金融 科技 服务创新奖”两项大奖。 作为中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顺应中国金融改革大势而生,肩负“为金融改革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的使命,坚持创新,敢为人先,在诸多方面创造了中国银行业的众多第一。在公司治理上率先全面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体制机制上,从首批引入 探索 资产负债管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资本约束管理,再到首家设立市场化研究机构、金融 科技 公司……国内银行的每一次重大改革、管理创新都走在市场前列。 产品与服务作为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兴业银行在这方面更是屡出新招、引领潮流。从同业金融、绿色金融,到城镇化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科创金融,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形势变化和自身禀赋,“适变而变,因变而胜”,开辟了一片又一片新蓝海,在多个细分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绿色金融、银银平台、债券承销、资产管理、FICC、安愉人生、寰宇人生、兴业管家、兴财资、钱大掌柜等一批产品和服务品牌在国内金融市场获得广泛认可,构筑起了更宽阔的“护城河”。 “中国金融创新论坛”组委会专家组表示,兴业银行已经建设成为涵盖信托、租赁、理财、基金、期货、资产管理、消费金融、数字金融、研究咨询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紧密结合自身战略,聚焦金融 科技 创新,加快业务多元化发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在多个业务和服务领域取得突破,为战略落地和业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兴业银行深入推进“商行+投行”战略转型,推动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 科技 创新浪潮,该行依托多年积累的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基础,持续强化 科技 赋能,加大 科技 投入,深化 科技 与业务融合,推动理念、架构、机制的革命性变革和颠覆性突破,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八大领域,着力构建“安全银行、流程银行、开放银行、智慧银行”。 据介绍,为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敏捷组织形态,兴业银行进一步深化金融 科技 体制机制改革,设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和金融创新基金,着力推动 科技 与业务融合以及业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和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一方面,强化 科技 引领与运营支持,推出“多元金融”“数金云”“金服云”等创新平台,提供线上云端“非接触”服务。另一方面,深化场景拓展与生态互联,推动F端引领、B端G端支撑、C端并进的开放银行逐步落地开花,形成了钱大掌柜、兴业管家、兴车融、智慧城市、手机银行、“好兴动”APP等特色开放生态圈。 好银行,助生活更美好。从抗击疫情保企业稳就业,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再到生态保护,永续发展,兴业银行坚持“寓义于利”的 社会 责任实践观,将银行经营发展与履行 社会 责任有机结合,整合集团优势资源和金融工具,精准施策,助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注入强劲金融动力。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分别较增长7.2%、10.70%,同时累计为近2000家企业、近20万个人客户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超600亿元,减免手续费14.64亿元;累计为2.32万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2.54万亿元,全力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输血”“造血”并举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涉农贷款余额4368亿元,同比增长11.97%,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合计144.52亿元,带动和服务贫困地区人口约13万人。 中国金融创新论坛由《银行家》杂志发起,目前已连续举办13届,“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活动采取大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的评选方式,较为客观地反映了 社会 大众和专家智库对各家银行金融创新能力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公信度和权威性。

中国地产金融创新峰会到底是什么

中国地产金融创新峰会:和讯房产年度性的大型专业活动,整合金融界与房地产界的高端资源,共同探讨房地产作为金融业的重要分支的发展。自2010年开始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同期进行和讯网财经风云榜之地产行业评选活动,体现和讯网在财经领域的专业性。和讯网第二届地产金融创新峰会峰会亮点1、亮点一:知名房地产企业家及金融领域精英出席;2、亮点二:以主题论坛模式搭建行业交流、研究、合作、共赢的新平台;3、亮点三:由地产领域、金融行业共同探讨地产金融的发展;4、亮点四:财经风云榜地产榜单发布。2011年第二届中国地产金融创新峰会2011年第二届中国地产金融创新峰会是继2010年首届地产金融创新峰会之后的再一次盛会,邀请更多知名房地产企业家及金融领域精英出席,以主题论坛模式搭建行业交流、研究、合作、共赢的新平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出席并做主题为“从周期轨迹看经济走势”的演讲。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海尔地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卢铿、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金科集团副总裁李战洪、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厚土机构主席和庄中国创始人林少洲、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盛世神州董事长张民耕以及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盛斌等经济学家,地产大佬以及投资悉数到场,共同探讨变局下的中国地产价值新方向。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