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巨亏1千亿,华融的至暗时刻和私募女侠的滑铁卢
一个处理不良资产的企业,最终把自己搞成了不良资产! 变胖容易,瘦身难! 延期几个月后,中国华融将在8月28日发布2020年报。10天前,8月18日,华融发布了2020年的盈利警告:经初步测算,本集团2020年度经营业绩预计将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预计为人民币1029.03亿。 1029亿亏损,刷新了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记录!华融的市值也只有398亿港元,一下子亏了3个自己;华融净资产1204亿,一下子差点把净资产亏光,原本负债率高达90%,这一把让负债率直接爆表,逼近99%! 2020年上半年,华融归母净利润2亿,亏损都来自于下半年,主要是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1、私募女侠的滑铁卢! 得益于去杠杆和金融脱媒,华融迎来了一波疯狂发展,那段岁月,也是影子银行跨越式发展的时候,也是信托经理纸醉金迷的岁月! 2017年,是华融的高光时刻!2017年,华融归母净利润220亿,总资产1.87万亿,都是 历史 新高! 当时,很多股市大V对华融趋之若鹜,纷纷拿着本金或者从粉丝那里募集来的资金,重仓华融! 其中,有一位股市女侠,从北京辞职,去了十八线小城市,开始了职业炒股,美其名曰“创业”,当时,她不仅重仓华融,还持续发帖鼓吹华融,美其名曰“价值投资”。 当时,华融的各项估值指标确实不错,市盈率只有5倍,市净率跌破1,更重要的是,华融的净利润是持续高增长的,这让很多价值粉很抓狂,开始了无脑买入!但是,这些伪价值粉,并不懂得华融的模式和资产质量,作为一家万亿资产的金融多元化集团,只要现金流不断,利润是很容易做出来的,把一些好的资产进行出售或者重估,差的资产就按成本计量或者不出售,利润就出来了! 这位股市女侠,重仓华融两个月,就迎来了大腿斩,不仅有她的本金,还有她从粉丝那里募来的基金,遭遇了惨重浮亏,基金净值一度跌到0.4!华融从2018年初的3.79一路下跌到2021年初的1.02,跌幅高达80%,不知道这位私募女侠,还会进一步浮亏多少。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是炒股创业失败,又要从十八线小城市逃回北京,重操旧业,靠股评度日! 2、华融的至暗时刻! 2018年初,随着赖小明被调查,这家万亿资产的巨轮,其实早已千疮百孔,风险逐渐浮出水面,利润迅即就崩了! 2018年,华融归母净利润15.76亿,同比下降92.84%!2019年,归母净利润勉强维持在14.24亿! 当然啦,2018年和2019年的盈利,也是做出来的,好的资产开始卖,差的资产没卖掉,亏损还没体现出来,最后,累积到2020年下半年,这些雷开始了一起爆! 2020年6月末,华融总资产1.73万亿,总负债1.56万亿,负债率90.30%! 借款7660亿,吸收存款2629亿,应付债券及票据3388亿,这三项负债就高达1.3677万亿! 怎么说呢?资产可以缩水,但是这些负债,可是货真价实的,而且还有利息!华融的日子,可谓是极其艰难! 2020年下半年,亏损了1千亿,华融的负债率逼近99%,什么概念呀?一家金融企业的杠杆近乎100倍! 这时候,华融急需补充资本金,于是出来了,以中信集团为代表的五家战略投资者。 3、华融的万亿资产之路:变胖容易瘦身难! 赖老板曾经傲娇地自称,把一个处理不良资产的小企业,干成了万亿资产的金融巨头。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1999年,四大AMC公司诞生,承接四大行的不良资产! 随着中国经济腾飞,那些不良资产,不仅可以还钱了,有些资产还变成了香喷喷的现金牛,华融等四大AMC,都开始赚钱了! 原来,不良资产不是处理的,中国经济的腾飞,一下子让华融等四大AMC,躺着赚到钱了! 原本10年到期的四大AMC,应该在2009年,完成使命结束了!但是,华融走向了一条逆势扩张之路,不断包装和吸纳不良资产,直至把自己变成了不良资产! 2009年,赖小明来到了华融,开启了一波疯狂扩张之路,正好也赶上了影子银行跨越式发展的时候,信托行业也是那个时候开始井喷的! 2009年,华融总资产还不到1千亿,是四大AMC里面最小的一家,转眼到2017年,华融资产涨了200倍左右,总资产高达1.87万亿,是四大AMC里面最大的一家! 华融不断扩张,不断将一些不良资产进行包装,然后抵押融资,再进行吸纳新一轮不良资产! 风险资产终究是风险资产,不会因为华融的参与,风险会变小,当现金流运转不畅时,风险就开始爆出来了! 还是那句朴素话,你惦记着别人的利息,别人惦记着你的本金! 为什么金融精英赖老板就没明白到呢? 赖老板或许认为,顺便收点好处,帮公司拿到高利息,规模也做大了! 那些职业老赖或许认为,给你点好处,承诺一个高利息,拿到你公司的本金! 赖老板跟职业老赖们这一战,可谓输得很惨,直至赔了小命!
季度巨亏近10亿,顺丰财务总监卸任,任职期间有过哪些壮举?
微博突然空降热搜说顺丰因为季度亏损近10亿,所以顺丰财务总监卸任。因此我实际了解了一下这位顺丰财务总监伍玮婷的阅历。在了解她的过程中发现她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一个人。对于他的毕业学校也没有公开,他跳槽的次数是很少的,并没有想象中的说一步一跳的那种做法。1995年到2014年之间,他都在四大中的毕马威事务所任职,在2014年以后,他的工作重心则放在了快递行业。这时候他在顺丰的总部泰森控股有限公司工作,职位是董事长兼财务。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财务总监辞职的消息会引爆很多舆论,这是因为这位财务总监传说中的收入甚至比王卫还要高出4倍不止。所以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会突然辞退这位财务总监?我们看看在顺丰任职的这几年中,他作为财务总监主要帮公司做过哪些事情吧。首先作为财务总监,他本身的能力是非常过硬的。作为我国通过人数很少的注册会计师。伍玮婷的工作能力相当的强。有些人会觉得财务总监只是管理账本而已,实际对公司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处,真的是这样子吗?当我们深入了解财务总监的工作内容得到重要性之后,就会发现财务总监对于公司整体运作的把握以及公司投资的精准调度是财务总监非常优秀的能力。而吴伟霆在顺丰这段时间也非常平稳,有效的把控着顺丰的财务,使得顺丰在于上市的时候非常的顺利和有序。也许是因为伍玮婷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女人,很多人觉得他好像并没有那么高的作用。但我们观看顺丰的普通招聘,就会发现顺丰的招聘还是非常非常高要求的,而且他年纪轻轻就能任职四大中的毕马威事务所的财务总监。可想而知他的工作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也才能吸引顺丰将他挖来公司。第2点是,胃廷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舆论,是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伍玮婷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他的工资非常的高。以至于让很多人都羡慕和嫉妒他的工资。但实际看来顺丰并没有辞退他只是掉了,我想对于这么强悍的一个财务工作者来说,短暂的波动并不会打击到他。他以后依然会发光发热,为顺丰创造更大的价值。由于顺丰在这个季度出现了很大的亏损,而这个亏损对于资本来说一定是需要一定的承担者,来承担这部分的亏损原因的。伍玮婷也许就是这个承担者。毕竟对于市场而言,市场波动其实很大的,如果每一次的市场波动都需要由公司的财务来承担,那也许很多人以后都不愿意学习财务知识了,不愿意承担财务责任了。所以对于此次顺丰对于伍玮婷的调任,其实我觉得也不是非常的合适。但毕竟这是一个公司的运作,并不是一个人的理所当然,所以我还是尊重顺丰公司对于资本的把控吧。
两年巨亏超百亿,万达电影“豪赌”《唐探3》,王健林能翻身吗?
2021年1月30日,万达电影公布了2020年的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15,000万元至695,000万元。而这已经是万达电影第二年业绩亏损了,加上2019年的亏损47.3亿,短短两年时间万达电影已经亏损了超过100亿,前首富王健林就这样没了100个“小目标”。 回顾最近这两年,万达电影的发展并不顺利。 原本想着在2019年进行资产计提后可以轻装上阵,但到了2020年却遭遇了疫情的黑天鹅,大部分的院线一直被关停到7月中旬才重新营业;最近,旗下AMC院线才刚有起色,还没开心多久股价又跌回了原点。 如今,春节档大战即将打响,水逆了两年的万达电影能否借助《唐探3》翻身?巨亏两年之后,万达电影又会走向何方? “电影行业是我的梦”这是王健林在进军电影行业时说过的话。 不过,可能王健林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电影梦会走得如此艰难。 在2021年1月30日,万达电影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15,000万元至695,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电影在去年因为计提商誉减值,业绩亏损了47.28亿。 如此来看,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万达电影已经巨亏超过100亿,两年亏损的钱比上市后挣的钱还要多。还好退市规则有了改变,否则连续亏损两年后,万达电影就要被套上“ST”了。 对于业绩亏损,万达电影把大部分的原因都归咎到了疫情上:受到疫情影响,公司下属600余家国内影院停摆近半年时间,虽然自2020年7月20日复工以来国内电影市场逐步回暖,但由于部分疫情管控限制、优质影片仍供应不足等原因,电影行业尚未能完全恢复至同期正常水平,同时境外疫情依然严重,公司下属澳洲院线业务亦受到影响。 这个原因也说得过去,毕竟在疫情的影响下,整个电影行业都受到了冲击,像金逸影视、中国电影等影视企业,业绩也都是亏损。 但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国内疫情也不断反复,虽然疫苗已经在推广,但想要真正控制疫情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换句话来说万达电影的未来仍将会受到疫情的影响,短期内业绩恐怕很难翻身了。 虽然2020年业绩不理想,但这都已经过去,目前万达电影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了即将打响的春节档中,渴望通过《唐探3》来实现翻身。 不过,单凭一部贺岁电影就能够实现“翻身”,可能有点不太现实。 虽然目前《唐探3》的预售超过了3亿,不少影视业人士估计《唐探3》的票房有望超过50亿,但其实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以华谊兄弟为例,其是2020年收获票房最高的影视企业,旗下《八佰》收获了超过30亿的票房,还有《金刚川》11亿的票房。 但事实上,虽然收获了如此高的票房,但华谊兄弟2020年的业绩并未好转,根据不久前发布的年报预告,其在2020年仍然巨亏7.85亿~9.81亿,业绩仍旧惨淡。如此来看,单凭一部“爆片”翻身的可能性并不大。 除此以外,在最近,市场上还传出了北京影院上座不超过50%的传闻,一旦疫情情况有变,春节档很有可能受到“重锤”,万达电影的“翻身梦”就更加不可能实现了。 最近,万达电影旗下的AMC院线股价大幅上涨,让不少万达电影的投资者看到了希望。然而,还没等大家开心多久,AMC的股价在9天的时间暴跌了71.68%,还没开心多久又跌回到了原点,投资者空欢喜一场。 目前来看,除了业绩下降之外,万达电影有两大难题需要解决: 第一,80亿商誉压顶,未来业绩仍然承压。 虽然近两年来已经对商誉进行了计提,但目前万达电影还有80亿的商誉。在电影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万达电影的业绩承诺将难以达标,未来业绩将继续承压。 第二,流动现金日益减少,财务出现恶化的迹象。 虽然最新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但在2020年三季度,万达电影的货币资金仅为13.41亿,相较于半年报的18.42亿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在2020年,虽然行业不景气,但万达电影依旧选择逆势布局,这可能导致万达电影应对风险的能力下降。 如此来看,虽然业绩两年巨亏超过100亿,但这可能还不是其最低谷,如果想要回到2015年的盛况,万达电影恐怕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獐子岛今年巨亏有可能被带帽吗
应该不会,因为没有达到“带帽”的标准。所谓的“带帽”,就是退市风险警示,只有符合下面的情况才会带帽的:(一)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连续为负值;(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为负值;(三)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低于1000万元;(四)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五)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者虚假记载,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且公司股票已停牌两个月;(六)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者中期报告,且公司股票已停牌两个月;(七)公司可能被解散;(八)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九)因第12.14条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公司在规定的20个工作日内向本所提交解决股权分布问题的方案,并获得本所同意;(十)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章子岛2014年是巨亏,但2013年是赚钱的,所以不适用第一条。其他的就更不适用了,所以不会带帽的,但是如果2015年继续亏损的话,就被带帽的。如果答案满意的话,麻烦你采纳一下!你的采纳是我继续答题的动力。
巨亏超400亿,3大航彻底“入冬”,东航事故是否会对航空业务造成冲击?
东航事故是会对航空业务造成冲击的。巨亏超400亿,3大航彻底“入冬”,东航事故是否会对航空业务造成冲击?东航的直接损失是客机。一架737-800客机在2014年价值9330万美元,按现在的汇率算将近6亿。客机坠毁意味着6亿人民币的消失。这笔钱对于东航来说不算多,但也确实是很大的损失。不仅如此,东航停飞了这架飞机,但这架飞机占东航总飞机编队的三分之一以上。至于复航时间,东航没有回应,短期内应该不会发生。对于东航来说,这个损失不是一个小数目。间接损失是客流量的减少。东航要想在短时间内恢复人们的信心,需要拿出相应的态度。更大的损失是名誉。如果声誉下降或者名誉扫地,对航空公司的打击会很大。这一次,看到东航的股价,呈下跌趋势,更重要的是东航坠机事件怕是会影响整个航空业。对我们的航空业会有什么影响?会让中国当前航空业雪上加霜。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建设,飞机上座率在5小时以内的旅程中明显下降。原因是高铁在舒适度和准点性上优于飞机。此次事故还将导致许多商务旅客选择高铁作为他们的主要出行方式。这次飞机失事也会诱发行业内的一波离职潮,也会让一部分人不选择这份工作。这架飞机的停飞造成了大量飞机闲置,从而增加了飞行成本。这次事故对航空公司最大的影响就是品牌影响,这种无形的损失是巨大的。股价连续下跌对于东航来说,这一事故已经反映到了股票市场上,股价连续下跌。而且善后工作已经开始,东航空难遇难者赔偿已经提上日程,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贾跃亭三折甩卖酷派还债巨亏多少?
多年以后,面对贾跃亭的巨额减持,酷派CEO蒋超将会回想起,与周鸿祎对骂的那个遥远的晚上…曾几何时,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被冠以“中华酷联”的名号,在国内的手机市场如鱼得水。目前看来,除了华为抓住机遇迅速转型,准备冲击全球前二的宝座外,其他三家在国内手机市场并不如意,其中最倒霉的就数酷派了,推出的互联网品牌不温不火,高端旗舰无人问津,手机业务与乐视合作之后彻底沦陷,自从贾跃亭出事后,连贷款都贷不到,还连续遭到银行讨债,深陷资金困局,一度卖地求生。截至2017年7月31日,酷派的营收约为27.16亿港币,同比下滑约52%,且流动资产已低于流动负债,偿债压力加大。虽然酷派已经与贾跃亭划清界限,但股权还在人家手里。如今,贾跃亭出国不归,委托妻子甘薇处理乐视庞杂的债务问题,酷派更是第一个被拿来套现抵债!为还债三折抛售酷派股权1月4日晚间,酷派(2369.HK)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贾跃亭旗下的Leview Mobile HK Limited 抛售了酷派8.97亿股(占比17.83%),作价0.9港元/股,成交总价约8.08亿港元(6.7亿元人民币),接盘方为威日创投。此次出售后,威日创投取代贾跃亭,成为酷派的最大股东。从乐视高调入股酷派,到如今尴尬退出,只能说,贾老板亏大了。要知道,乐视前期对酷派的投资总额高达30亿,如今0.9港元的售价,较酷派停牌前的股价0.72港元有25%的溢价,但较贾跃亭当初的入股价亏了65%。而由于未能如期公布2016年业绩,酷派于2017年3月31日起停牌至今。数据显示,2015年6月28日,乐视以21.8亿元代价持有酷派17.90%股权;2016年6月17日,乐视以10.47亿港元(约折合9亿人民币)代价增持酷派股份至28.90%,成第一大股东。此次出让17.83%酷派股权,贾跃亭只拿回8亿港元,较当初的入股价巨亏了65%,并失去单一大股东身份,损失惨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套现是贾跃亭公开委托妻子甘薇、哥哥贾跃民全权代理行使上市公司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责任后,第一个公开进行的上市公司资产处置工作。不同于以往贾跃亭的还钱方式,之前还是拿乐视非上市体系的资产冲抵债务;这次变为公开处理贾跃亭旗下上市公司相关股份。但此次套现,对于乐视的债务仍是杯水车薪。想必现在酷派的心在流血,一方面担心贾跃亭会不会继续撤退,更多的还可能是悔恨——对于酷派来说,当初正是自己把一手的好牌全部打烂。如果当初能够继续和360创办奇酷,肯定不会是这个结果…而且,酷派新一任的CEO正是当年和周鸿祎撕破脸对骂的蒋超,基本上断了重回360的退路。而且以周老板目前的大好光景,也是断然看不上酷派的。背叛周鸿祎投奔贾跃亭从年销量超过200亿元的手机巨头到岌岌可危,酷派在短短三年内经历了戏剧性的大起大落。一方面,酷派对于运营商渠道的依赖性太大。受到运营商削减补贴政策的冲击,酷派手机市场份额从2015年开始一路下滑。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崛起并占领了市场。另一方面,也是酷派自己“朝三暮四”的后果。这当中还要牵扯出一桩与周鸿祎的陈年旧事。2014年,酷派开始进行互联网化转型,决定和360一起干一番大事。2014年底,奇虎360出资4.09亿美元与酷派牵手成立合资公司奇酷,奇虎360持有奇酷公司45%的股权。根据当时的协议,奇酷负责互联网手机,酷派则专注于运营商与零售渠道。之后,酷派CEO郭德英与360掌门人周鸿祎的理念出现分歧,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让彼时风光的乐视入主酷派,一起生态化反。2015年6月28日,乐视出资21.8亿元购买了酷派18%的股份,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这一举动把周鸿祎气坏了,这就好比两个人谈恋爱,突然对方把第三者拉进了家门。由于乐视成了酷派的第二大股东,酷派又持有奇酷超过半数的股权,所以乐视也间接变成为了奇酷的股东。更糟糕的是价格,周鸿祎貌似也吃了不小的亏,一个是花了4.5亿美元买了个酷派子公司的非控股股东(周),一个是花3.5亿美元占了酷派整个公司的18%(贾),这笔账怎么算周鸿祎似乎都没赚。因此,酷派的这一举动让周鸿祎火冒三丈,直接在朋友圈上开骂!“谁在我背后捅刀子,我一定还回去。”酷派这边也是个搞事的主。当晚,现任酷派CEO蒋超,当时是酷派的副董事长直接爆粗,晚上直接发了这样一条微博,配图便是周鸿祎的朋友圈截图。随后,可能意识到言语不妥,蒋超很快将该微博删除。第二天,蒋超对昨天的表态感到后悔,并进行道歉,但道歉对象并不包括周鸿祎,可见其对周鸿祎仍充满怨气。之后的几个月时间,双方交锋多个回合,在态度强硬的“红衣大炮”周鸿祎面前,蒋超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在酷派、ivvi、乐视昨日发布会前一晚,周鸿祎还发文表示:“宁可玉碎,同归于尽,所以我说了,谁拦我做手机我就干死谁,这不是威胁,更不是恐吓,我说了就会做到,至于有人扬言要弄死我,我一直等着呢。”最终,酷派与奇虎360的合作也彻底黄了,此事以奇虎360获得奇酷75%股权而告终,奇酷与大神这两个手机品牌随奇虎360而去。但酷派却因与奇虎360订立的股份调整框架协议交易产生预期亏损约18.9亿港元。2016年6月,贾跃亭继续“抢占”酷派,增持酷派股份至28.90%,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之后,酷派的噩梦彻底到来。2016年8月5日,酷派发布公告称,贾跃亭正式入主酷派,出任董事长,原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出任酷派CEO。而酷派旗下成立于2014年底的ivvi品牌也正式被酷派剥离。此次交易完成后,原先酷派的旧臣老将几乎悉数离开。而此时的酷派,已经伤痕累累。酷派的互联网化转型也初见失败端倪。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前酷派CEO刘江峰更是空降一年就离职(2017年8月底离职)。随着乐视资金链出现问题,酷派的营收更是大规模下降,还出现大幅的亏损。短短三年,酷派血亏100亿,再加上被乐视耽误措施转型机会,在手机行业几乎没有了立足之地。2017年11月,继辞去乐视网董事长职务几个月后,贾跃亭也辞去酷派董事局主席职务。现在来看,酷派当初如果选择了360手机,或许在深谙互联网之道的老周点拨下,很有可能扫除以往的颓势,股价即使不上涨,也不至于大幅缩水70%,市值竟然不到美图秀秀的1/10,实在令人唏嘘。如今的周鸿祎身家暴涨,自360公司借壳江南嘉捷后,总市一度值逼近4500亿元(目前已有所回落)据福此前布斯实时富豪榜数据,周鸿祎身家超越刘强东。当初自作聪明背后捅刀周鸿祎,如今却快被贾跃亭捅死,估计酷派的肠子都要悔青了。不管怎样,过去的都过去了。被债务缠身一年多的酷派正在努力挣开枷锁试图重回轨道。只是现在的手机市场早已是血雨腥风,仅以手机业务而言,未来等待酷派的更多的艰险。
美国最大院线巨亏298亿,万达彻底放弃控制权,amc将如何维持生计?
据国外媒体的消息,三月十五日美国最大的院线经营公司AMC娱乐控股向外界宣布,中国大连万达集团已经放弃了公司的控制权,虽然他们以9.8%的持股依然保持着AMC最大股东的地位,但AMC的实际控制权已经不是由万达来掌控的了,由于AMC去年的亏损达到了创纪录的四十六亿美元,所以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是十分艰难的,AMC目前能做的就是寻找新的投资者或融资渠道来帮助公司度过这段困难时期。AMC娱乐控股的CEO亚当-艾伦表示公司目前没有控股股东,所以公司将会和其它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一样受到广泛股东们的共同管理,由于公司去年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目前公司的正常运营已经受了到一定的影响,而公司目前还没有考虑申请破产保护的想法,目前公司正在寻求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帮助公司来继续运营下去。由于美国国内疫情的影响,去年AMC娱乐控股旗下的所有影院都处于了停业的状态,而人力成本和设施维护成本都是导致AMC出现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在持续的亏损之下AMC持续经营下去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虽然AMC在美国的影院中已经有超过80%开始恢复运营,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收入已经大幅减少了,所以寄望于通过恢复运营来平衡公司的财政已经是没有希望了。目前AMC娱乐控股主要寻求着新的融资计划来帮助公司获得正常运营下去的必须资金,今年一月份AMC已经募集到了超过9.17亿美元的融资,相信随着市场的逐步好转,AMC或许能撑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西水股份巨亏后股票如何处理?
答:这股不太妙,有机会应该出来,换其他的股。
美图首份年报巨亏是怎么回事?
美图公司上周五公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亏损达62.609亿元,比上年的22.176亿元猛增1.8倍,而排除若干非现金或非经常性开支后的经调整亏损净额为5.405亿元,同比减少23.9%。在上周经历了一番暴跌之后,美图股价今天继续走低,报收于12.88港币,跌幅高达16.9%,市值也缩水到544.48亿港币。盘中,美图股价还一度低到12.72港币。这也是美图公布财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3月20日,美图股价一度蹿升到23.05港币,而且是连续11个交易日上涨,市值因此突破900亿港币,美图董事长蔡文胜(持股38%)也是喜不自胜,但随后就是一顿暴跌。在美图业绩交流会中,美图董事长蔡文胜再次就美图亏损一事回应,称主要是国际会计法不一样,中国香港很少碰到这样的问题,因中国香港很少碰到大的互联网公司上市。“如果加上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等非现金及非经常性开支,美图2016年亏损是62.6亿元,但大部分在股份于香港交易所上市后的财政年度内不会重现。”蔡文胜称,美图实实在在的亏损是5.405亿元,与2015年相比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下降23.9%。从美图的收入结构来看,主要分为智能硬件业务和互联网及其他业务,前者是美图营收最重要的来源。
H&M巨亏超10亿元!目前在华关闭约20家门店,这是HM自作自受吗?
H&M终于自食恶果,三个月亏损十亿,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HM第一财季的营收数据,税前亏损13.9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因受亏损影响,H&M首席执行官表示,2021年估计将在全球净关店250家,而目前在中国已经关闭约20家门店。这两天路过一个H&M店,虽然店内搞了打折活动,但偌大的店面里一个顾客都没有,这说明网友们看到的信息是有价值的,相信大家也不会让再让这种恬不知耻的外企服饰品牌,能轻松在国内赚钱。H&M公司在一份最新声明中宣称,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依然坚定”,公司希望做“负责任的采购者,但值得注意的是H&M声明全文并未提及新疆,也没有对该公司去年为何发布“我们不与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原材料”的声明做出解释。如今从明星到网友,从网红到素人,都在全方位地吐槽该品牌,而该品牌的黑历史也被扒出,除了在中国“吃饭砸锅”之外,在南非也曾因为拍摄带有种族歧视的广告,称穿该品牌衣服的黑人小男孩是“丛林里最酷的猴子”被抵制,甚至发生了打砸事件。事件发酵后,H&M清晰准确地用了道歉的话语,才平息了风波寥寥收场。H&M低估了我们的决心,就像网上流传的一句话,新疆的棉花很软,但是中国人很硬,造成这样的巨额损失肯定是H&M自食恶果,如果H&M还在错误的道路继续,想必未来的情况更糟。反正现在我买衣服肯定是先排除掉H&M这个牌子,想在中国捞金还颠倒是非这样的企业我们不欢迎,一件衣服而已,没有了H&M穿别的牌子也一样,我们国产的衣服像李宁之类的都不错。
借贷炒股巨亏百万,47岁男子跳楼自杀,后来怎样了?
大家应该经常听说一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可以说,炒股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方式。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它具有极高的风险。并且,由于许多股民缺乏风险预判能力,导致很多人最后往往血本无归。福建一名47岁男子在医院坠楼身亡,经现场勘察和调取监控,警方排除了他杀的可能。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警方发现,事发当日上午,这名男子曾在家中留下遗书。并在朋友圈,流露出想要轻生的念头。据了解,该男子在近年来,因炒股亏损了上百万元。所以,众人猜测,他极可能是因无力偿还较大额度的贷款,而选择自杀的。我们都知道,中年人一般都上有老,下有小,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因为背负着一个家庭的重担,所以都会谨慎行事,不敢行差踏错。上述坠楼的中年男子,在炒股亏损后,却不懂及时止损。而是为了填补漏洞,借贷继续投资,真是一步错,步步错,最后导致错上加错。可以想象,发生这样的事,对他的家人而言,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不小的打击。这件事有两点值得我们深思:第一,该男子为何会走到如今的局面呢?近年来,一些人逐渐意识到光靠工资,或许很难支撑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飞涨。因而,许多人都会梦想一夜暴富。当他们看到别人因炒股而获得丰厚收益时,就会按捺不住,也想大发横财。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大胆无畏地,加入到股民的大军中。甚至有些人,在投资本金不够的情况下,也还是愿意铤而走险,如同案例中的中年男子一样借款炒股。前些年,扬州一个小伙子,在出租房上吊身亡。而他自杀的原因,竟然是在最初炒股亏损后,又借了高利贷,继续投入股市。结果,再次亏损,最终不堪重负,选择轻生。无独有偶,杭州一对原本家境殷实的夫妻,也因炒股亏损加上被债主讨债,最终选择一起喝下农药自尽,留下年仅8岁的女儿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在笔者看来,贷款炒股等同于赌博,风险远高于收益。当个人资产与资金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时,就应该及时收手。切不可抱着赌徒心理,不顾风险一再投钱,企图多投多赚,一波翻盘。在投资时,也应该量力而行,不可超出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二,作为中年人应当如何选择投资呢?中年人手里往往有一笔数额不小的存款,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家庭的重负,钱生钱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故笔者建议,中年人可以采取稳健型的理财方式,选择一些安全性高,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当然想要成功,盲目的跟随别人投资是不可取的,自己一定要掌握其中的原理。所以,在理财前务必要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想要投资的理财产品的特性。最好先观望一阵,做到心中有数,再下手不迟。另外,在理财前一定要关注自身资产和债务的平衡情况。当负债严重时,建议先行偿还债务,再考虑其它。并且,一定要留有应急资金,以此应对家庭的突发状况。避免危机到来时,再束手无策。并且,理财时,一定要守好本金,稳中求进,万不可冒险贪功。再者,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除社会保险以外,可以为家庭选择意外险和重疾险,以此来增加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总之,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投资前,抱着可能会亏损的心态,去计算自己的风险是否可承受。在投资时,赚,则稳中求进守好本金;亏,则在自己的预判范围内及时收手。最后,笔者想说的是,钱财乃身外之物,无论如何,都不可轻易放弃生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拍没柴烧,只有活着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希望。
000760斯太尔2016年巨亏为什么大股东愿意花3.4亿补偿
2103年耗资4亿元强势入主成为控股股东英达钢构表示,为切实有效维护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履行控股股东义务,承诺斯太尔江苏2014年度~2016年度每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3亿元、3.4亿元和6.1亿元。差额部分,英达钢构将对上市公司进行补偿。 2014年,斯太尔江苏实现扣非净利润为7400万元,业绩承诺缺口达1.56亿元。2015年度,斯太尔江苏实现扣非后的净亏损额为1056.93万元,与英达钢构承诺利润数差额为3.51亿元,触发英达钢构的补偿条件。
恒大两年巨亏8120亿,总负债2.4万亿
恒大,终于交出了自己的账本。7月17日晚,中国恒大连发三份业绩报告,包括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业绩、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和2022年中国恒大连续巨额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达8120.3亿元,其中2021年净亏损6862.2亿元,其中归属公司股东的损益亏损4760.35亿元,非控股权益亏损2101.84亿元;2022年净亏损1258.1亿元,其中归属公司股东的损益亏损1059.14亿元,非控股权益亏损199亿元;恒大欠了多少钱?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总额24374.1亿元,剔除合约负债7210.2亿元后为17164亿元,较2021年剔除合约负债后的负债规模16058亿元,同比增加1105.9亿元。其中:借款6123.9亿元、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10022.6亿元(含应付工程材料款5961.6亿元)、其他负债1017.4亿元。恒大还有多少资产?截至2022年底,中国恒大持有资产总值1.84万亿元,已资不抵债。虽然其中流动性资产共计16651.9亿元,占据绝对比重,但是开发中物业项目有11360.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仅43.34亿元。在集团四面楚歌的当下,非现金等价物类的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已然不足。中国恒大介绍,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土地储备2.1亿平方米。中国恒大表示,庞大优质的土地储备,是集团保交楼、逐步偿清债务、恢复正常经营的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两份年报,中国恒大的外聘核数师上会栢诚会计师事务所表示“无法发表意见”,原因是“中国恒大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对集团继续持续经营的能力产生重大疑虑。以及“中国恒大提供的财务资料不足无法信纳相关的期初余额和比较数字”,“有关持续经营基础的此等重大不确定性对综合财务报表的潜在累计影响重大,以致无法发表意见”。恒大表示,2022年公司以最大力度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实现732个保交楼项目全面复工,全年累计交楼30.1万套。同时,恒大汽车实现恒驰5车型的量产和交付。公司针对恒大物业约134亿元存款质押被相关银行强制执行一事,成立了独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并进一步强化了内控管理。同时,公司稳步推进境外债重组方案的制定,获得香港高等法院的批准,延期进行清盘呈请聆讯。展望未来,恒大表示,公司将全力保障保交楼等重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做好新能源汽车、物业服务等板块的持续运营,探索对公司核心资产的高效处置和有效盘活,稳步推进风险化解。根据中国恒大最新披露,2023年1至5月期间,集团实现合约销售金额337.67亿元,合约销售面积492.58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5月31日,已交付新能源汽车超过1000辆车。目前,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已补发年报,恒大汽车年报补发日期预定7月26日。此外,中国恒大、恒大物业、恒大汽车股票于2022年3月21日上午9时起停止买卖,将继续暂停买卖,直至另行通知。根据上市规则,联交所有权将已连续停牌18个月的任何证券除牌,中国恒大的最终期限将于2023年9月20日届满。如果中国恒大想要复牌,财报的披露是必须满足的前置条件。根据中国恒大前期披露,公司的复牌条件要满足多项条款,其中主要包括:1、公布所有未公布的财务业绩,并解决任何审计保留意见的事项;2、对恒大物业134亿元的质押担保被相关银行强制执行进行独立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等。【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行业关注,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营收巨亏近10亿,王卫身家缩水1340亿,顺丰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出品 | 探客Tanker 作者 | 行者 编辑 | 蛋总 5月28日,京东物流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收涨超3.3%,报41.7港元每股,成交额约71.7亿港元,市值为2540.2亿港元。这是继京东 健康 上市后,京东集团体系内又一家成功上市的企业。 这不禁引发了外界对刘强东的调侃——“东哥又有公司上市了!”“东哥这几年为人低调了,但办企业还是高调的”。 话说回来,“东哥”这个称呼似乎是刘强东身上最突出的标签之一。中国的互联网大佬,大多数时候都用一种谆谆教诲的师者形象示人,也许是因为互联网思维的拓展都靠这些传道者不遗余力的身体力行,也许是跟很多人高学历、高智商的创业背景有关。 但在这其中,有两个人是例外。跟很多“同道”喜欢外界称自己为“老师”不同,这两位大佬更愿意与员工“称兄道弟”,而“江湖情义”就成了这两家公司留给外界最深刻的印象。 他俩就是京东的刘强东和顺丰的王卫。 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是,刘强东每年都要选个日子,与库管、配送人员一起吃果冻,吃完果冻后再用果冻杯和他们一起喝白酒。原因在于当年京东第一个配送站出现时,在场有人提议喝点酒庆祝一下,但没有那么多的酒杯,刘强东就让人买来果冻,大家把果冻吃完,以果冻的杯子当酒杯,共饮一杯白酒。 这是京东辉煌的开始,也是刘强东在京东抹不去的“大哥形象”。很多时候,刘强东称呼大家为“兄弟”,兄弟们也都叫他“东哥”。 王卫也是如此。 2016年4月17日,一位顺丰快递小哥不小心把一辆正在倒车的小轿车剐蹭了,司机下车后又打又骂,说话非常难听,还连扇小哥6个耳光。 因此,别看刘强东和王卫这两人在某些方面属于“同行是冤家”,但不忘江湖情义的作风依然让他们有时会隔空惺惺相惜。 如今,随着京东物流的成功上市,同为“江湖大哥”的两人,在同一片商业江湖中,终于狭路相逢。 事实上,刘强东跟王卫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 一方面,江湖气息浓重的二人,很多时候几乎同气连枝,甚至经常生出“世上有知己”的感觉。因此,双方之间互动不断,相互支援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2017年6月1日,王卫公开与菜鸟决裂,当晚刘强东就出面声援:“我相信顺丰的质量、王卫的为人!如今公民发送的一切公家快递信息,不论是不是该平台的都被拿走!曾经严重守法!公民的隐私信息谁来维护?呼吁有关部门调查!” 另一方面,刘强东和王卫在公司运营层面的思考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员工待遇上有明显差别。就在刘强东声援王卫前三个月,顺丰刚刚上市时,IPO申请书披露顺丰并没有给所有的物流小哥上五险一金,这和刘强东坚持给一线员工上五险一金的作风不同。 据了解,在员工支出方面,2020年京东物流共计为一线员工支出261亿,按招股书披露的2020年底一线员工数量进行保守估算,平均每位员工年支出近11万,月支出近9000元。这算是业内极少有的坚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 关键是京东物流和顺丰都在物流领域均投入重金。 顺丰自不必说,物流是其主业;而京东物流则是刘强东力排众议、顶住万难,甚至“砸锅卖铁”建立起来的京东第一竞争力,自2007年以来,一步步自建物流、搭建配送队伍与自建仓库,直至如今走到上市,京东物流的每一步都走得颇不容易。 但说到底,两人之所以能惺惺相惜,原因就在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京东物流跟顺丰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虽然顺丰也做电商的生意,但京东物流不可能接京东平台之外其他电商平台的单子。更何况,在京东平台上京东自营全部采用京东物流,只有品牌商开的店铺,才可能使用顺丰物流。 因此,双方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势。 然而,从2019年业内传出刘强东有意将京东物流拆分上市的消息后,双方的处境变得日益“尴尬”起来。 因为为了解决投资人认为“大客户收入占比过高”的问题,京东物流逐渐开始“去京东平台化”。而依据京东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和库存体系,京东物流这两年在工业和电商供应链管理上面,签下了不少大型企业的客户。 根据京东物流此前递交的IPO申请书来看,2018-2020年9月,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从29.9%已增长至43.8%,而营收总增长率为59.38%。这已经说明京东物流在享受了集团业务增长的同时,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还能快速提高。 原因特别简单。 京东物流是一个跟所有物流公司完全不同的形态,与其把它称作为一家物流公司,不如把它看作是一个给电商平台配套的仓储物流和管理体系。 实际上,京东更多的时候是用“以存储代替运输”的方式来维持高周转的货物运输,正是这种方式保证了京东平台的地方自营商品8小时内的送货时效。 而这套管理体系以及在建立基础之上的信息化系统,如果对接到一些工业生产企业,正好能解决这些企业急需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而这点恰恰跟顺丰的业务产生了交集。因为这种涉及到供应链管理的高端物流,以往是顺丰业务的基本盘,但现在京东物流的介入引发了双方之间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初京东集团的定位正式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招股书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5.8%,这就是对其进军高端物流的一个有力证明。 正因为建立在这样业务拓展方向明晰的基础上,东哥在2020年年初重启了京东物流赴港上市的进程,并于5月28日成功上市,上市首日收涨超3.3%,报41.7港元每股,市值为2540.2亿港元。 京东物流成功上市,对顺丰而言,无疑是友商变得更强大了,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 从招股说明书公布的数据看,京东物流2019年无论在仓库面积还是总收入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这意味着在顺丰原本占据优势的高端企业物流领域,京东物流逐渐成为了领跑者。 据「探客Tanker」观察,为了应对京东物流带来的挑战,就在2月份京东物流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的几天后,顺丰发布公告表示拟收购港交所上市的最大的国际物流公司嘉里物流。最新消息显示,这场收购几乎尘埃落定。在28日京东物流上市当天,顺丰公告拟以巨资收购嘉里物流超过51.8%的股份。 在2月份发布这一个惊天收购后的交易日,顺丰股价大涨,迎来了124.7亿元的 历史 最高股价。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颇为“魔幻”了。 4月22日,顺丰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巨亏9.8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07亿元,同比下降209.01%。此消息一出,震惊市场,王卫为此公开致歉,履职四年的财务负责人伍玮婷女士请辞。 随后,顺丰的股价一路狂泻,截至5月28日收盘,股价已腰斩至69.85元,相比较春节前期的高价高点,顺丰的市值蒸发了2730亿元,王卫本人身价缩水1340亿元。 已经有媒体表达态度,认为2021年顺丰“流年不利”。 实际上,在极兔入局之后,电商快递领域的价格战愈发激烈,顺丰虽然不看重低端市场,但也不得不真金白银地投入与新玩家竞争。 据新浪 财经 报道,受现在不正常的市场价格影响,顺丰单票收入已持续22个月下降,而且降幅持续达两位数。最新数据显示,顺丰单票收入为15.74元,同比下滑12.12%。 关键是在顺丰一直占有优势的供应链市场中,现在也遇到了不小的问题。 2017年,王卫曾雄心勃勃地表示,顺丰要对标的“不仅是4千亿的传统快件配送市场,而是12万亿的大物流市场”。 香港知名投行分析师李歆认为,为了实现王卫的这一个愿景,顺丰不惜投入巨资,在全球大举收购供应链物流公司。“这两年很多国际知名的供应链企业都挂上了顺丰的标签,今年更是准备以175.55亿元的大手笔拿下了嘉里物流51.8%的股份。”李歆对「探客Tanker」表示。 不过,他认为顺丰现在依然没有从这些收购中获取足够多的利益。“从财报数据来看,这些在供应链领域的高额投入尚未实现预期收益,已经成为王卫心中最重要的一块心病。”他补充道。 4月9日晚,王卫业绩说明会上回应业绩亏损时表示,顺丰控股今年二季度肯定不会再出现亏损,但全年利润回到去年同期水平的可行性不高。 这其实说明王卫也知道,顺丰新增的利润无法覆盖成本,而其亏损的原因关键在于盈利能力的问题,尤其是毛利率下降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王卫之所以被人看作“商场枭雄”,就在于每当面对突发事件,他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很多人都在琢磨,顺丰和王卫究竟会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自身面临的危机时,2月10日,顺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简称顺丰房托,SFREIT)向港交所递表,这被人看作是王卫对顺丰新增收入变现渠道的一个重要尝试。 最新消息显示,5月5日顺丰房托已经开始公开招股,发售价介于每基金单位4.68港元至5.16港元,集资最多约26.83亿港元;5月17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股份代号2191。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房托上市性质是REITs基金,王卫打的算盘是走一条“物流资产证券化”的道路。 所谓REITs基金,其实是将自己持有的固定资产物业转换成若干份每份标明价格,然后变成一个公募的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所购买的人跟股票一样,按所持有的份额,在这样物业年度的收入中获取分成。 「探客Tanker」认为,王卫选择REITs这条路解决自己收入下降的问题,确实是有自己深度的考量。 事实上,对于物流地产来说,REITs基金模式的意义重大。物流地产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一般物流地产项目只能通过物业经营来获取租金等经营性收入,而不能一次性出售回笼资金,投入资金的回收一般需要十年以上。 因此,发行REITs就能盘活资产,并使得顺丰由重转轻,既能获得充裕的现金流,有效解决资金难题,又能持有稀缺的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扩张,优化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在物流地产领域,将这套轻资产手法玩得风生水起的正是老大哥普洛斯。 这几年,普洛斯不动声色地通过出售REITs基金份额,从而撬动了3到5倍的杠杆,获得巨额流动资金,成为在中国乃至亚洲快速扩张的根本。 据悉,截至2020年底,普洛斯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物流地产经营服务商。 而且,这家公司旗下募集并运行了7支专门投资于中国的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300多亿元,衍生的基金管理规模也突破百亿美元级别,年获取的基金管理费达到过亿美元级别。 香港另一家投资基金研究部的负责人王雪莹对「探客Tanker」表示:“顺丰想发行REITs基金,固然有想办法拓展收入来源的想法,更是跟京东物流上市有关。” 在她看来,京东物流与顺丰很多高级业务是重合的,现在京东物流已经追上了,顺丰想要与其竞争就必须获取更多的资源。“因此,顺丰选择发行REITs基金,也跟筹集资本与京东物流在其他高端领域竞争有关。”她说。 而此前在谈及顺丰房托上市事宜时,顺丰的高层也不可避免地表露,通过这个基金融资的想法。当时,顺丰房托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翟迪强就曾表示,“顺丰控股在香港成立顺丰房托是策略性部署融资计划的一部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顺丰房托的成立将会为集团提供很好的融资渠道。” 而选择在香港上市房托基金,王卫或许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首先,从2020年开始,国家已经在公募REITs基金方面展开了诸多的调研,并认可这将是下一个资产证券化的方向。其次,顺丰已经操作过类似的基金,有了自己的经验。 早在2018年12月,顺丰就试水过资产证券化,成立了国内首单类永续物流地产储架类REITs“华泰佳越-顺丰产业园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当年首期发行募资规模达18.46亿元,公司实现资产增值投资收益约8.08亿元。 2019年,第二期募集资金总规模13.6亿元,实现资产增值投资收益6.14亿元。截至2020年底,该专项计划募资已超过45亿元。 最后,港交所也推出了REITs的利好政策。 2020年12月4日,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修订,放宽REITs投资限制,包括容许房托投资物业发展项目时超过现有的资产总值10%的上限,将房托基金的借款限额由资产总值的45%提高至50%等。 而且,在港股上市的类REITs也有不俗表现,比如越秀REITs在上市后实现惊人增长,资产规模从45亿元提升至2020上半年的363亿元。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王卫下定决心在香港推动顺丰REITs基金的上市。 然而在王雪莹看来,REITs并非是解决顺丰发展困境的万能药,“一只REITs能否有优异表现,不止取决于上市市场的基本情况,更取决于旗下投资性物业的运营情况。” 目前,顺丰房托基金涉及的物业资产为三处,也就是佛山桂城丰泰产业园、芜湖丰泰产业园以及位于香港的亚洲物流中心-顺丰大厦,按照招股书显示资产总估值达60亿港元。 “这其中香港物流园区面积最大、租金最高,估值也最高,达52亿港元,在整个资产组合中分量最重。不过2020年受诸多因素影响,香港物业租金下跌17%,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王雪莹认为,这使得顺丰这个REITs基金的收益肯定显著降低,未来分红缩水,整体收益率会出现较大的负增长。 “从招股书中能看出,这也导致投资物产的公允价值出现波动,录得亏损为64.6百万港元,使得顺丰房托2020前9月的期内盈利仅32万港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跌去99.8%。”王雪莹对「探客Tanker」补充道。 而在李歆眼中,他并不看好顺丰这只基金的发展,最起码在当下阶段的发展,“从上市申请书可以看出,仅香港一地的波动,就直接拉低了利润表现,而佛山、芜湖二地并非一线城市,租金水平的上涨空间恐怕也难以撑起较高收益。” 另外,他还认为顺丰这三个所谓的物流地产发展潜力有限,“顺丰关联租户的租金占到了同期总租金收入的八成,租金收入总额前5名中有3名来自顺丰控股。” 实际上,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顺丰关联租户占顺丰房托基金总收益的百分比分别为62.4%、72.1%及78.3%;租赁予顺丰关联租户及由顺丰关联租户运营的可出租面积,所占百分比分别约为45.2%、62.3%及76.3%。 正因此,李歆对「探客Tanker」表示:“这样的单一客户和关联交易过高的现实,都会对基金收益预期有一定影响,从而降低投资人出手的兴趣。” 而从上市首日的股价表现来看,市场的反馈恰如上述两位分析师所料。这个在公开发售阶段获超额认购的新股,却未能持续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上市首日遭遇破发。 5月17日开盘顺丰房托报4.49港元/股,较发行价4.84港元/股跌9.8%;截至首日收盘,其股价跌至4.16港元/股,跌幅近15%。 有意思的是,就在顺丰发行的基金上市破发的同一天,京东物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招股事宜。 据「探客Tanker」当时获得的多家香港券商数据,截至当日下午6时,京东物流孖展暂录1127.6亿港元,以公开集资额7.92亿港元计,相当于超额认购约141.3倍。 今日,京东物流成功上市及其股价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资本市场的态度——京东物流在开盘时大涨超过16%,最终报41.7港元每股,市值达2540亿港元。 资本市场对顺丰房托和京东物流的“一冷一热”,可能会让刘强东和王卫两位大佬思量许久。而如今的一个现实是,昔日互相声援的同行,终于要在同一个战场上相对,谁也不能“手下留情”。 毕竟,股市与商场正如同江湖一般,向来就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地方。 *文中题图来自:图虫创意,已获授权。
中邮基金总经理:名字是否叫巨亏?
中邮 中邮 应该叫下游!没话讲了!烂!太烂!这样的公司应该倒闭!
如何一夜之间,从巨亏变成盈利百亿?
本文共计1503字丨建议阅读时间3分钟如何一夜之间从巨亏到盈利接近百亿?雅戈尔做到了!一季报净利预增99亿,增幅近7倍。途径是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告做手脚),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为长期股权投资。但是,一季度业绩实际是减少的。更大的真相,雅戈尔的股票投资不但不赚反而是巨亏。整个流程,合法合规,却极不合理。其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二股东顺利减持近半的持股。这种雷,一定要避开。真的是开眼界,A股是无奇不有。昨天提到一家百亿的P2P平台,炸雷的善林金融。今日借着上面这条避雷的话题,再说一说。在投资网贷平台时,有几点必须要格外注意,它涉及到你的本金安全问题。1.回报太大的基本有坑;2.背景不强大的最好别考虑;3.谁介绍,谁发的广告,以及谁在里面投了钱,这都不能作为你投资的参考标准。老妖还债,都崩了,最疯狂的时间过去了。伴随着妖王们在高位的调整,低位题材股在崛起。重点可以关注,叠加次新的低位标的。老妖崩,并没有挡住新题材的上路。因为长期的赚钱效应,让投资者即使亏钱也并不认为行情结束,还保持着交易的热度。1.一带一路深谋远虑的大战略大布局——金融开放,吸引市场眼球,今日表现最好。涨停个股占据半壁江山,恒瑞金融、顶点软件、汇金科技。关注龙头顶点软件,叠加了业绩预增+高送转+次新+数字中国等概念。2.一季报的业绩大致已出,主板的周期股净利润增速开始下滑,而创业板整体净利润增速触底回升。业绩预增是一个持续性较好的方向,潜伏追首板可以,但是三板以上风险就比较大。3.高送转和次新一样,是一个常规加分属性。在没有核心主力题材下,资金只能攻击这种自带人气属性的板块。其灵魂在于,高送转个股多是高盈利或业绩高增长的小盘成长股。但,在操作上,还是要等回档后的机会。当前是20日均线位置的争夺战,胜负没有分出来之前完全可以选择观望等待。忽略短期因素,要学会至少看中期以上的方向。对大多数没有决定意义的K线视而不见。把目光聚集到一季报和后面的MSCI,全年布局的时间就在这段时候。创业板下面的那个缺口要填。但是,创业板已站稳被压制了两年多的年线,而且,ETF份额较年初翻了一倍。上证指数收敛三角形,马上选择方向。短期突破过去需要内外合力,否则要谨慎一些。另外,前两天提到过的证券,其ETF份额从2月初的7.7亿到现在13.3亿,涨幅75%。还有医疗器械,也是低估的。纵向历史平均市盈率62倍,现在53;横向看美股同行也有较大上升空间。市场大佬中,A股最强埋伏王成泉资本,去年压中雄安,现在又在海南板块中捞了一票。最近又新买了哪些票?其所占流通股5%以上的有,绿茵生态、先达股份、华立股份、安奈儿、金逸影视、海利尔。板块集中在高送转+军工+5G。一级关注银河电子、航天晨光、宜通世纪。多数标的,中线值得反复操作,高潮还在后面。要知道,中国股市是个财富再分配的地方,是少数人拿走多数人的钱。而这些大佬就是那部分少数人,我们应该多向他们学习。要不断提高对国情和A股的认知深度,然后慢慢构建一套成熟的交易系统,如此才能长期稳定盈利。招财大牛猫分享“成交量”技术心得六点:1.成交量本身并不能预示涨跌;2.大盘持续下跌肯定会导致成交量萎缩,大盘持续上涨一定会导致成交量不断放大;3.暴跌才放量,股价剧烈波动成交量放大是正常现象,说明不了什么;4.缩量暴跌通常是出了重大消息,导致市场一致预期改变;5.股价稳定成交量不断放大,趋势可能发生变化;6.成交量变大会提升股票的估值,因为流动性有溢价。林奇点出两条职场潜规则:1.无论老板的决定是什么,都要把老板的决定,变成最正确的决定;2.这个世界最害怕,冷静又疯狂的人。芒格语录: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像大多数人那样,你将会得到你应得的东西。往期五篇:三个热点(央行表态/互联通扩增/叙利亚危机)知识产权分歧中最强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正邦科技于2022年4月30日披露年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6.7亿元,同比下降3%,“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1 猪周期曙光渐现之时,一位“养猪大户”却栽在了黎明之前。6月8日晚间,头部猪企正邦科技自曝因流动资金紧张导致5.42亿元商票逾期,引发了行业热议。 6月9日-10日两天,正邦科技股价跌去11.18%,探底近三年来最低股价。截至6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5.48元/股,市值172亿元,相较于2020年巅峰时期的800亿元市值,已蒸发80%。 2021年,正邦科技全年亏损188亿元,在头部猪企中亏损额居于首位;而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净利润合计才99亿元,这意味着,其14年盈利在去年“一朝清零”。 此外,正邦科技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还面临近200亿元有息负债。有投资者干脆在投资平台建议,为避免重蹈雏鹰农牧的覆辙,“正邦科技应该提早进入债务重组,保住产能,否则猪"起飞"的时候没钱买饲料”。 而在其内部员工看来,正邦科技也正是栽在了其之前“跃进式”举债扩张之下。“公司近年来力争行业第一,开启野蛮式扩张,许多举措甚至有违现实考虑。最终因为形势误判,导致公司深陷债务危机。” 2021年,除了牧原股份外,另外三家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均录得不同程度亏损。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猪企们的业绩危机想要缓和,“关键还在于猪价何时回温”。 近日,各大生猪养殖上市企业陆续公布2022年5月生猪销售简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及新希望5月份合计出栏生猪396万头,其中仅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录得同比下滑55%,其余三家同期出栏量均有所增长。 同期,四家头部生猪养殖企业生猪销售价格虽均略有增长,但仍未能实现盈利。若按照今年5月正邦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公司一季度养殖完全成本(包含生猪养殖、销售过程中发生与承担的所有费用)为20元/公斤计算,公司每卖一头猪亏损5.33元/公斤。而同期牧原股份单头生猪售卖每公斤亏损不足1元。 今年4月时,牧原股份表示,公司养殖完全成本已略低于16元/公斤。温氏股份和新希望今年一季度的养殖完全成本则分别为18元/公斤和18.7元/公斤,其中温氏股份更是提出力争在今年底,将养殖完全成本能控制在16元/公斤左右。相比之下,正邦科技的20元/公斤养殖完全成本距离其他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差距不小。 猪价的持续回温为不少生猪养殖企业带来信心。前不久,新希望明确作出了盈利规划,“今年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基于公司年底养殖完全成本控制在16元/公斤,且明年没有过多考虑周期上行的基础上,“新希望预计每头猪会有150元以上的基础利润,对于1850万头出栏的"规模大概会有27亿元盈利。” 牧原股份也在今年6月底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中表示,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稳健,公司将在2021年4026.3万头生猪出栏量基础上,预计新增1000-1600万头左右。同时公司2022年全年屠宰目标1000万头以上。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2 截止今日收盘,正邦科技(002157)报5.7元/股,暴跌7.32%,换手率为5.65%,总市值为179.3亿元。网友在股 吧纷纷表示,“不割肉,陪你ST”、“天雷滚滚”、“一个月工资亏完了”、“一地鸡毛!”。 正邦科技逾期未兑付5.4亿元 6月8日晚,正邦科技发布《部分商业承兑汇票逾期未兑付的公告》称,受猪周期影响,公司及子公司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等近期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截至本公告披露日,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约5.4亿元。 公告表示,公司将持续与债权人积极协商,妥善处理相关商票逾期未兑付事项。同时,正邦科技还提醒,公司可能因上述逾期面临诉讼、仲裁等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业绩巨亏188亿元 正邦科技于2022年4月30日披露年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6.7亿元,同比下降3%;实现归母净利润-188.19亿元,上年同期为57.4亿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 正邦科技于2022年4月30日披露一季报,报告期内,正邦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8.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3亿元,上年同期为2.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36.8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80%。 收年报问询函 2022年5月24日,深交所向正邦科技下发年报问询函表示,深交所要求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结合报告期账龄超过1年的重要应付账款和重要其他应付款尚未结算的原因,说明公司就相关事项是否存在应计提而未计提的罚息、违约金?是否存在无法按期付息或兑付的风险? 截止我发稿,正邦科技至今未回复。 正邦科技:5月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0.83% 正邦科技6月8日晚间公告显示, 5月销售生猪74.97万头(其中仔猪31.24万头,商品猪43.73万头),环比下降18.39%,同比下降54.52%;销售收入7.00亿元,环比下降8.99%,同比下降80.83%。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14.67元/公斤,较上月增长18.03%;均重86.58公斤/头,较上月下降0.44%。2022年1-5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409.44万头,同比下降24.34%;累计销售收入42.50亿元,同比下降71.07%。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3 6 月 8 日晚间,头部养猪企业正邦科技承认,因为流动资金紧张,5.42 亿元商票逾期。 6 月 9-10 日两天,正邦科技股价跌至近三年最低,跌幅达 11.18%。 截至 6 月 10 日收盘,正邦科技股价 5.48 元 / 股,市值 172 亿元,相较于 2020 年巅峰时期的 800 亿元市值,已蒸发 80%。 财报数据显示,正邦科技 2021 年亏损 188 亿元,在头部猪企中居首,今年一季度再次亏损 24.33 亿元,净资产只剩 6.53 亿元。 15 个月之内,正邦科技的亏损额已合计达到 212 亿元。 而自从 2007 年上市以来,正邦科技 14 年的净利润总和才 99 亿元。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截至 2022 年一季度末,正邦科技还有 200 亿元的有息负债。已有投资者建议尽快债务重组,保住产能。 2019 年 10 月," 养猪第一股 " 雏鹰农牧因资金链断裂,数百万生猪饿死,破产退市。 正邦科技将亏损的原因归结为猪价大幅下滑。 因为非洲猪瘟引发的全球猪肉供应紧张,猪价曾连续疯涨 19 个月,直到 2021 年我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恢复正常,生猪价格大幅回落。 数据显示,2022 年 6 月第一周,全国生猪价格 8.2 元 / 斤,3 月底以来连续 11 周增长,合计增幅超过 40%。 2021 年,正邦科技销售生猪 1492.67 万头,位列全国第二,但毛利率从 2020 年的 27.4% 下滑至 -45.88%。 是时候,生猪养殖企业在 2021 年几乎全军覆没,温氏股份、新希望分别亏损 134 亿元和 96 亿元,只有牧原股份净赚 69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正邦科技创始人林印孙曾在 2020 年以 320 亿元财富成为江西首富,但到 2022 年缩水至 245 亿元。
NBA历史上巨亏的6大选秀日交易,都是什么?
在NBA这个商业联盟中,交易是会时常发生的,但是有一种交易是相对风险最大的,那就是在选秀日的交易,因为你很难判断一个新秀的上限和下限,对此历史上有产生了很多“不合算”的交易,近日美媒更是直接评选出了历史最亏交易的TOP6。第六、雷阿伦被交易到雄鹿众所周知,作为96黄金一代雷阿伦当时到处就是以第5顺位进入的联盟,这样选秀年中的第五自然是潜力新星,但是刚一被选上就被森林狼打包交易到了雄鹿,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留下雷阿伦,加上加内特和独狼,森林狼的实力在西部那将是相当之强悍!第五、伦纳德被交易到马刺步行者这支球队本来就是一支崇尚铁血防守的球队,换来伦纳德本来是无比的匹配,但是在当时却因为短浅的目光将小卡交易到了马刺,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便是将小卡留在步行者,他也不一定能够把小卡培养成才。第四、老司机被交易到小牛老司机是在98年以第9顺位的身份进入的联盟,这在当时也算是高顺位的球员,选中他的是雄鹿队,其实在当时如果能够留住老司机,以他的忠诚和实力,说不定雄鹿队史的总冠军还能多一座。第三、皮蓬被交易到公牛皮二爷是87年的第五顺位,当时被超音速(现雷霆)选中,但是立马就被送到了公牛,这样一来正好,本来就是高顺位的选秀,经过乔丹的督促,更是帮助皮蓬从一个小菜鸟渐渐的培养称一个攻防顶级的巨星。而后来两人的故事我们也就知道了。第二、科比被送到湖人作为一名历史顶级的超级巨星,科比的生涯堪称励志,虽说当时是以13顺位进入的联盟,但是却是因为他的高中生身份,而选中他的黄蜂在随后就将他交易到了洛杉矶,其实即使没把科比交易,最后夏洛特也很难留住这位未来超巨。因为当时科比就称自己想为洛杉矶打球。第一、指环王被送到凯尔特人指环王是个榜眼秀,当时被老鹰选中之后就被送到了波士顿,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交易拉塞尔,那么说不定现在的老鹰就是联盟的顶级豪门了!
北斗星通巨亏预计能跌几个板?
现在这个行情,可能一个跌停都不到,毕竟市场成交量还在,北斗星通有一部分是计提的商誉减值,还有一部分是计提的坏账,都不属于经常性损益,而且这个股票基金买了很多,不像游资票容易践踏,当然,不跌停不代表这个票可以买入,只是这个消息在现在这个市场氛围,能够得到软着陆,至于以后这个股票的走势,取决于公司明年后的运营情况,和市场氛围的好坏,还有行业的趋势。
中国石油巨亏近300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石油在2020年8月27日披露了上半年的的半年年度报告,根据报告里的数据可以看出仅仅在2020年的上半年里,中国石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总数9290.45亿 ,比以往下降百分之二十二点三。根据中国石油的内部相关人士表示,之所以在2020年上年的亏损如此严重其主要的原因是新冠病毒导致。在今年这个特殊的鼠年里,全国的人们都在自己的家里对抗这个新冠肺炎疫,社会的需求量严重缩水,油价也就大幅度的下跌导致亏损的情况。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到全国,不仅仅我国的经济受到影响,全球的经济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国家采取了封城、停工、隔离等措施,生活的中人们的基本都在家里,很多的需求量都严重的缩水,也停止了出了必需品意外的经济活动,这才导致了经济的史无前例的下降。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对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个是生产企业的安排受到影响。还有的是面向指标的降低,特别是出行,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支出严重下降,还影响了主体消费行为,特别是许多的消费者在较长时间减少到商场、影院等人流密集场所的消费。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管控,人们的出行减少,社会的石油需求萎缩 ,在石油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导致国际油价史无前例的最大幅度降低。中国石油也只是众多的企业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中经济出现亏损当中的其中之一。中国石油的内部管理人员对记者朋友表示,截止到今天,国内的的经济运作,已经有很大一部分的回升,市面上的石油的需求也在有幅度升高,我们也会进行改革创新,完成今年的年度经营任务
海底捞巨亏,但股价大涨被纳入恒指,大亏还能涨海底捞是啥玩法?
一、海底捞大亏股价大涨?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深度依赖线下门店的3600亿餐饮巨头——海底捞3月1日晚间,在港交所公告称,预期2020年度净利润相较2019年下降约90%。这一断崖式下跌的业绩引起市场哗然,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 3月1日消息,海底捞发布盈利警告,表示2020年年度净利润相较2019年下降约90%。据公告显示,海底捞2019年的净利润为23.47亿元,意味着2020年海底捞的净利润仅有2.35亿元。相比2019年少赚了21亿元。疫情最凶猛的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的净利润亏损9.65亿元。2019年下半年,海底捞的净利润为14.34亿元,意味着海底捞2020年下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6.3%。 虽然海底捞业绩巨亏,但是股价却大涨,3月1日,海底捞股价大涨近10%,总市值达到3649亿港元。2020年至今,海底捞股价的累计涨幅更是超过120%,市值累计增长1934.50亿港元,约合1612亿元人民币。 在2月26日,恒生指数公司发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变动将于今年3月15日生效。从季度检讨结果来看,恒生指数成分股数量由52只增加至55只,阿里 健康 、龙湖集团、海底捞等三只股票将被纳入恒生指数。 二、海底捞到底是啥玩法? 我们看到海底捞当前实际上进入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海底捞当前的整体业绩大跌,但是整体股价反而大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没有明白海底捞为什么会出现非常明确的业绩大跌,这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去年海底捞整体处于非常大的经营压力之中,在这个经营压力之下,实际上海底捞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办法营业,后面即使恢复了营业也有受到需求的影响,需求量并不旺盛,海底捞的翻台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所以去年中国整个餐饮市场实际上都处于相对萎靡的状态,这个状态并不是海底捞一家的原因,而是整个餐饮市场都处于的状态之中,正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海底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应对整个市场的变化,所以业绩下滑是很正常的现象,海底捞出现业绩下滑是整个市场非常正常的一个表现。再加上海底捞实际上是一家火锅店,所以从火锅店的角度来说,他又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的外卖来改变自己的业绩,所以外卖拯救业绩只能够对于少数的餐饮企业,海底捞这样的公司实际上它的经营模式也不适合通过外卖来缓解。 其次,我们再来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说,去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实际上让整个餐饮行业进入了进一步28分化的时期,越是这样不景气的行业越是淘汰了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所以对于海底捞这样的公司,反而是一个大举扩张的有利时机,海底捞的业务在这去年的一段时间之内,也有比较大规模的创新,比如说海底捞也大规模地推出了奶茶业务,也有其他的多种创新,实际上一方面是海底捞的这种创新是为了挽救业绩,另外一方面也是海底捞想法设法在进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所以,正是因为行业的这种发展趋势,给海底捞的股市增长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我们再来看实际上港股对海底捞的认同度还是很高的,其实海底捞利润虽然大降,但是实际上给整个香港资本市场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预期,这也是为什么海底捞能被纳入恒指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市场预期的影响之下,海底捞有非常好的发展的潜力,之所以会出现业绩大跌而股价大涨的局面,实际上就是海底捞虽然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的业绩下滑,但是整体的市场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值得看好的。
正邦再度巨亏110-130亿!激进扩张后果显现!规模猪企危机重重?
猪企2022年“成绩单”预告出炉了!牧原预赚120-140亿,温氏预赚48-53亿,新希望预亏4.1-6.1亿,正邦科技预亏110-130亿同样的行情下,猪企的营收却大不同。尤其牧原连续“稳赚”、正邦再度“巨亏”,让人不得不深思:大赚与巨亏,问题到底出在哪?赚百亿VS亏百亿:猪企业绩两极分化根据企业公告,2022年,牧原、温氏、天邦、唐人神、大北农、神农集团等预期盈利,新希望、正邦科技、傲农生物等预期亏损。其中,牧原股份预盈利金额最为亮眼,正邦科技预亏损数额最高。不得不说,2022年猪企业绩两极分化严重。纵向对比,猪企2021年业绩与2022年也有较大变化。2021年,多数猪企处于深亏状态。就拿国内前五大上市猪企来说,正邦科技亏损188.19亿、温氏股份亏损134.04亿、新希望亏损95.91亿、天邦食品亏损44.62亿,唯有牧原股份盈利69.04亿。2022年,猪企业绩有明显改善,国内前五大上市猪企呈现出“三赚两亏”的局面。牧原股份依然稳居盈利榜首宝座,预盈利120-140亿;温氏股份扭亏为盈,预盈利48-53亿;新希望保持亏损状态,但数额大幅降低,预亏4.1-6.1亿;正邦科技预亏金额同比小降,但也属于巨幅亏损;天邦食品由于转让了子公司股权,预盈利9.5-11.5亿。近两年,国内猪企飞速发展,同样是建猪场、扩规模,猪企的发展走向却大不相同。一边是步子迈的大、但业绩稳,另一边则是连续巨亏、摇摇欲坠。巨大差距的背后,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猪企规模≠盈利能力正常来说,业内一般以猪企的出栏量级来给其排列榜单,这才有了我们所说的“牧正温新”,这些猪企也成了首要讨论的对象。2018年,温氏股份以2229.7万头的出栏量级稳居猪企榜首的宝座。经受非瘟冲击之后,2019-2020年,牧原、正邦、新希望以单年近乎50%以上的出栏增速引发收藏,温氏的出栏量大幅缩减,猪企榜单经历洗牌。但其实,以盈利能力来看的话,这份榜单要进行“重整”,且每年都在变动。结合以上两张图表可以看出,猪企的规模越大,并不等于盈利能力越强。以正邦科技为例,2020年,其生猪出栏量为955万头,当年净利润达到了57.44亿元;2021年,出栏量1492.66万头,净利润亏损188.19亿元;2022年出栏量缩减至844.65万头,但预期盈利依然为负数。正邦科技陷入如今的局面,可以浅析为:激进扩产、管理能力没跟上。我们不否认猪市行情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国内猪企面临的市场是一致的。所以说,在没有准备好的前提下,大规模扩产可能会使企业“脱轨”。扩大规模,量力而行但毋庸置疑的是,规模化发展是养猪业的大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养殖业规模化率已经达到了近60%,2022年这一数据预计还要提高。而且从上市猪企2023年出栏计划以及扩建消息看,未来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率将进一步提升。在我国每年消耗5500万吨猪肉的前提条件下,猪企每扩大一点市场占比,就有其他养殖场户被挤压出局。当然,猪企扩产也不是易事。如果新建猪场,需要巨额资金来获取土地、建设猪场、购进设施、规划粪污处理等事宜,这是个投入大、周期长、回报风险高的投资。如果着手提升猪场繁殖效率,则需投入长时间与精力去研究生猪的生长规律,短期很难见效。对于资金不稳定的猪企来说,扩大规模还是要量力而行。毕竟业内已经出现了不少“因资金问题而无力购买饲料导致猪只饿死”“到期不偿还债务被申请破产重组”的先例。整体而言,随着养猪业生猪产能的恢复,以量取胜的时代早已结束,未来的猪企主要以“企业管理、成本控制、产业链”等能力立足,那些“小而优、盈利能力强”的猪企或许能走的更远。您对于当前规模猪企的发展态势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主营公司巨亏,股票没有经过st怎么突然就*st了??还天天跌停。。。
因为这支股票在五年之内被ST过,证券法规定,凡是三年连续亏损或五年之内有四年亏损的都会退市,所以股票代码前面加了退市风险警告标志并且连续暴跌。
伯克希尔第三季度巨亏超26亿,一个错误的决定到底有多可怕?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便宜,只有永远的贵。一直以来不停地想用来自嘲,却总是有人不断在用这个词来安慰自己。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再次创下了亏损金额上的纪录。据美国股市数据统计,第三季度该公司亏损达到24.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6亿元,是2017年全年亏损金额的四倍多。在这份业绩报告中,伯克希尔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95亿美元,同比下降4.5%;实现净利润8.3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每股收益为-0.03美元,同比下降了58.1%。从业务结构来看,伯克希尔持有大量现金,且持有多只股票和债券。尽管伯克希尔旗下资产丰富,不过其中还包含了部分被出售或回购来支付收购款。虽然这部分股票已经成为伯克希尔集团旗下最大公司之一,但是在三季度里它们遭遇了一场“大考”,亏损金额创下了纪录。对于整个季度都亏损的原因很多人并不清楚,因为这种大亏实在是太难解释了!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伯克希尔公司旗下唯一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在前几个季度就出现了亏损,所以公司才会如此大力度地亏损。就像巴菲特说的:“即使你卖掉一只股票,总有一天会买回来的。”巴菲特一直相信着只有当其足够便宜时,才可能有足够多的钱买入。 也就是说,伯克希尔的投资策略中总能找到一种比当前股价更便宜的企业。这次美国政府推出了很多减税优惠政策,因此这些公司估值也更低。但这次政府的减税政策是一波三折后才出台的,所以这个产品还是值得持有和等待观望。
日本最大券商巨亏130亿,是何缘故导致出现这种状况?
主要是其一个客户出现爆仓,所以导致日本最大券商亏损了130亿。有媒体发文表示,日本最大券商野透露文,因为自己的一位客户爆仓,导致自己亏损达到了130亿,不过具体的亏损数字,随着股价的波动,未来可能有变动。而除了野村之外,瑞信也表示,因为客户违约事件,自己第一季度可能面临不小的亏损。虽然双方并未透露更多的消息,但多数人还是将这件事情和之前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基金爆仓事件联系起来。就在上周,该机基金重仓的一只股票,因为股价大跌,导致基金保证金不足,直接爆仓。最先影响的是该基金持有的多只中概股,因为保证金紧张,该基金直接抛售手里大量的中概股股票,造成中概股股股价大跌。之后,又有包括野村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爆出亏损,这让不少人对该基金感到好奇。据媒体披露,该基金是一个韩裔人的家族基金,基金的特点就是喜欢加杠杆操作,通过加杠杆,该基金从几亿美金涨到了上百亿美金,基金经理的身价也大涨,但这次也是因为杠杆,原本只有一只股票大跌,结果为了补保证金,该基金不得不卖掉其他中概股,造成一波股价大跌。参考资料:野村目前正在评估可能损失的程度,以及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预计可能面临20亿美元的亏损。这一预估可能会有变化,取决于交易的平仓和市场价格的波动。野村表示,将继续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并在确定潜在损失后,进一步披露相关信息。在另一份公告中,野村称,将不再按计划发行美元优先票据,并表示“定价后发生的事件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合并财务业绩”。
万达影业巨亏超15亿 21家影视相关上市公司中2家扭亏为盈
央视网消息: 8月是上市公司半年报发布的密集期,也是了解行业基本面的窗口,影视行业是上半年受疫情冲击最重的领域之一,即将公布的半年报,也面临着业绩大幅下滑的考验。 根据万德数据统计,在21家影视相关上市公司中,已有12家公司发布半年报或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6家公司亏损,两家公司预告可能亏损,一家盈利明显下滑,一家预告业绩将大幅变动,2家公司扭亏为盈。 从细分来看,上半年由于影院停业、剧组停工,电影行业普遍陷入困境,首先发布半年报的万达影业巨亏达15.65亿,被迫关闭17家影城。金逸影视、上海电影、横店影视等与电影主业公司也预告亏损幅度明显。而疫情期间,电视剧行业稳步发展,给部分上市公司带来显著收益。华策影视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正是凭借电视剧收入挽救了影院票房的巨额损失。特别是全网剧销售营收达9.32亿元,同比增加41.63%,占公司全部营收8成以上;广告营收0.51亿元,同比增加达603%。 根据预披露日程,影视类上市公司半年报将在8月21日以后集中发布。
三大航上半年巨亏近五百亿,亏损超去年全年!你看好航空业未来的前景吗?
当然非常看好,首先是因为民航业高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便捷。随着我国放宽市场准入范围,允许民间资本投资经营航空公司,以奥凯、春秋、鹰联为代表的民营航空公司也在快速发展。航空运输量的增长、机场吞吐量的扩大、民营航空公司的进入,都带来了对人才的需求。多元化的复杂行业,如航空营销和机票销售。据国家侨务机构预测,仅国外航空和旅游行业的高级服务人员每年就需要从我国输出近2万人。其次是因为航空制造领域一直是技术高度先进的行业之一。由于航空零件形状结构复杂,材料种类繁多,加工精度要求严格,对零件的质量控制要求极为苛刻。工业机器人具有重复性高、可靠性好、适用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食品、化工、物流等诸多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成熟。再者能够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了解全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贡献,采取措施协调各方利益,满足各方要求。航空旅行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航空界将安全放在首位。交通和海陆空运输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社会联系,促进贸易、就业、医疗保健和教育等商品和服务的获取。要知道的是在电力推进和先进飞行控制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对可持续性的日益关注和移动服务的出现的推动下,对未来空中交通行业的浓厚兴趣。行业势头正在转向可持续航空。更好地重新设计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或氢燃烧的推进系统,以升级现有模型以使其在环境上可持续发展,这可能是一个更务实和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二季度巨亏110亿,丑闻缠身、CEO换人,国际大行瑞信究竟怎么了?
当地时间7月27日,瑞士信贷集团(“瑞信”)发布了其2022第二季度销售业绩。财务报告表明,瑞信Q2净营收为36.45亿瑞士法郎(约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9%;属于优先股公司股东亏损为15.93亿瑞士法郎(约110亿元人民币),远超过先前投资分析师预估的2.06亿瑞士法郎。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瑞信连续的第三个出现亏损的一季度。针对第二季度的净利润降低,瑞信在报告中表明,关键因为投行、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等业务的净利润降低。投资银行业务也受到销售市场投放量不断稍低小牛在线价差扩大的不良影响,造成销售业绩降低。瑞信还表示,由于当代经济和经济环境,2023年起将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在销售业绩发布的与此同时,瑞信官方宣布将拆换在职CEO(CEO)Thomas Gottstein,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Ulrich Koerner继任。Koerner将自2022年8月1日起出任集团CEO。值得注意的是,早就在在今年的4月公布第一季度财报时,瑞信就已表示要重新组合高管。2021年,瑞信将执掌的100亿美元的基金投资,用以Greensill的融资模式贷款项目。但是,Greensill的倒闭拿了瑞信厚重一击,100亿美元的项目投资仅挽回了70亿美金。同一年3月,吃惊美国华尔街的金融衍生品Archegos Capital的暴仓事情又将瑞信推上了舆论旋涡,私募基金经理Bill Hwang单天亏本超百亿美元、被称作“史上最大单天亏本”。瑞信在这场事件中损害是所有银行贷款中最惨烈的,可能超过55亿美金。以往几个月至今,在职CEO戈特斯坦(Thomas Gottstein)面临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主要原因是这家银行的丑事与在他2年任职期内不断发展的亏本。这种事情重挫了瑞信的股票价格,并激怒了投资人。
国有三大航司2021年间巨亏超4百亿,是什么原因让3大航彻底“入冬”?
国有三大航司2021年间巨亏超4百亿,是什么原因让3大航彻底“入冬”?国有三大航司2021年间巨亏超4百亿,是什么原因让3大航彻底“入冬”?想必各位都主动隔离在家,对抗疫情的发生,同时静待疫情变好的转折点。我也是最近在家隔离,看到民航局公布的全行业如此严重的亏损,未来也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民航这么多航司,日后重组必定会提上日程。航空市场需求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战争、灾害、地缘政治等突发事件会对航空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冲击多大、影响周期多长、负面措施波及到多少人,或许是所有民航人和想进民航求职者最为关心的。2020年,全行业巨额亏损974亿元。其中,航空公司亏损794亿元,机场企业亏损233亿元。2021年,全行业再次大幅亏损842亿 。其中,航空公司亏损671亿元,机场企业亏损246亿元。2022年1-2月,全行业亏损达到222亿元。疫情发生以来,民航全行业累计亏损达2111亿元,其中航空公司亏损1706亿元,机场企业亏损540亿元。3月份,上海国际航班停运,吉林、沈阳机场、呼和浩特机场关闭,深圳机场航班量也少的可怜。油价还在一直飙升,3月份的亏损会更多。近期关于疫情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随着国际的进一步放宽,以及奥秘克戎毒性减弱,如果国内这波疫情能够尽快缓解,今年民航还可以赶上暑运,让这么多航空公司得以喘息。航空公司机场的亏损,也引发了产业链的问题,人力削减、薪资调控、招聘缩招等,都是必然的结果。祈祷中国民航早日恢复!
每日优鲜大溃败,巨亏百亿,造成这一局面的背后都有哪些深层原因?
从2021年6月至现在,每日优鲜在多个城市接连关闭前置仓,从在全国16个城市开设的631个前置仓到现在,前置仓的服务已完全关闭,从配送时间的30分钟到达到现在的最快次日送达,无一不在展现每日优鲜的大溃败。自疫情开始,每日优鲜便线下菜市场以及各大超市一样层层溃败,只不过每日优鲜在此过程中仍旧以前置仓的模式生产。也就是说从2019年至2022年现在,每日优鲜甚至每日都在亏损。甚至已完全没有了盈利能力,就算疫情控制住了每日优鲜又重新开始发展,但其中盈利也无法填补以之前的亏损。从每日优鲜的被迫裁员拖欠员工工资,到缩减支出贷款管理,到甚至每日优鲜的供应商也被拖欠欠款,农民与工人代表人员以及酸奶厂家,包装工厂,物流公司等等,也都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方案。甚至自记者从他们口中了解到每日优鲜拖欠他们供应厂商供货款甚至累计超过数10亿,每日优鲜的高层管理人员也透露称每日优鲜目前负债15亿至18亿元不等。每日优鲜在网络表明30分钟送达的停止改为次日送达,可是据每日优鲜被裁员的员工所说,次日送达,只不过是个幌子,每日优鲜现金已无供应链,根本无法拿出供应资源。而每日优鲜的高管也称每日优鲜的资产,实物以及股权都在变现,甚至也正在尝试融资以想办法解决拖欠金额,给大家一个交代。只是这一切也到现在都并未解决,每日优鲜对于供应商的催款也只是称走法律程序,说公司里并没有余钱。对于每日优鲜目前来说的挣扎,其实是并没有意义的,如果在一开始察觉到无法供应又没有前景的时候就及时收手,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地步。
巨亏百亿,每日优鲜大溃败,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公司目前是已经破产的状态了,完全没有办法能够继续向前走了,据了解,他们成立的三年以来亏损了高达百亿金额。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所以真的没有办法支撑他们在继续走下去了,他们就只能够选择破产。早在7月28号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关停了,急速达的服务,就是说不能够选择30分钟送货上门了。从那个时候开始,用户就没有办法在他们的平台上面下单,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去购买他们的东西了,相当于他们就直接关门了,不干了。而且据说他们当时开了线上的会议,绝大多数的员工都已经进行了停薪停职,这其实跟直接开除他们也没有太多两样了。目前他们保留的职位也只剩下人力,财务,行政等等,而且只是一小部分。之所以会保留这些人物,其实是很简单的,是因为他们要完成后续的工作。虽然公司破产了,但是后面还是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的,所以还是要留一点人的。他们公司现在剩下的人其实并不算是特别多了,因为早在2021年8月份的时候,他们就进行过很多次裁员。而且到现在为止,据说他们还不同程度的缺欠了不少员工社保,赔偿金,工资等等。可能就是因为欠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一直都在亏损,所以他们真的没有办法能够再继续走下去了吧,说实在的,也让人觉得挺唏嘘的。因为这一个行业在刚开始出来的时候真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也可以说是这一行的一个龙头老大,但是没有想到最终能够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这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弱肉强食,虽然你曾经很辉煌,但是也不一定能够走到最后。
巨亏400亿的航空公司:原因何在?
在近日的新闻报道中,我国的三大国有航空公司, 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中国东航都发布了自己的财务报表,亏损均超过了百亿人民币。总共亏损金额达到了400亿人民币。 我们可以看到,自从2019年底疫情爆发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对 旅游 业和航运业的打击都是巨大的。很多依靠 旅游 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很多人出于安全和 健康 的因素考虑,取消了自己的 旅游 计划。因为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大量的确诊病例。所以很多人取消了自己的 旅游 计划,不再 旅游 。游客减少,航运业自然也深受打击。 其次,现在因为全世界疫情的影响,很多人的收入预期较之前下降了许多。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削减了开支计划,选择较为便宜的出行方式。出行的需求减少,航空公司的收入也自然降低。 最后,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全世界的各行各业都能够早日恢复如初。
新东方半年巨亏57亿,这半年新东方的市值如何?
新东方在半年的时间里面,市值蒸发了2,000亿。这也使得广大股民对新东方丧失了信心,很多人想要抛售手中的股票,但是却没有人愿意购买。第一,新东方在半年时间内巨亏57亿的原因是什么?这条新闻是在2022年1月份的时候爆出来的,据网上的人士披露,新东方在2021年的下半年亏损达到了57亿元人民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新出台的政策限制了很多培训机构的发展。而新东方作为中国培训机构的领头羊,他们受到的冲击自然也是最大的。新东方的很多培训项目也生意惨淡,所以才会在半年的时间内亏损这么多的钱。第二,新东方的市值是否受到影响?新东方在2021年的下半年不仅亏损严重,而且他们的市值也蒸发了2,000亿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很多股民在知道新东方开始走下坡路以后,纷纷选择抛售手中的股票,而愿意买股票的人又特别少,所以新东方的股票价格就一路下降,这样导致新东方的市值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第三,我的看法是什么?我觉得新东方在危机出现以后应该寻找自身的问题,努力转变之前的经营方向。在他们出现亏损之前,新东方的主要经营项目是为在校学生提供文化课的培训。可是后来新东方的这些培训项目受到了限制,他们就应该积极的寻找其他的出路,比如说对于研究生考研的培训,还有一些出国的英语培训和一些专业课的培训。除此以外,新东方也可以开拓一些适合都市白领的培训课程,比如心理疏导和家庭关系疏导等新型的培训课。总结:在新东方出现亏损的半年时间里面,新东方的市值蒸发了2,000亿元。
新东方半年巨亏57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新东方的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新东方的公司发展也出现了问题,所以新东方才会在半年之间巨亏57亿元。关于新东方的问题,因为新东方的主营业务是学科培训,学科培训本身和双减措施相违背,所以新东方需要砍掉自己的主营业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新东方的公司运营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人甚至担心新东方的破产问题。当新东方的股票进一步下跌的时候,新东方的市值甚至已经缩水了70%以上,新东方的运营也非常艰难。一、新东方在半年间亏掉了57亿元。在新东方公布了自己的半年财报以后,很多人对新东方的财报数据并不惊讶,因为新东方的业务本身就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半年间亏掉57亿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虽然新东方在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来挽回一定的损失,但这样的行为始终杯水车薪。二、这主要是跟新东方的业务有关系。新东方作为培训机构的龙头老大,虽然新东方的规模非常大,但在双减的措施出台以后,新东方直接砍掉了自己50%以上的业务。与此同时,新东方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好,投资人们普遍不看好新东方的未来,所以直接导致新东方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加大,运营难度进一步提高。三、这也跟新东方的业务调整有关系。既然不能做学科培训,新东方也在尝试做其他的业务,通过业务调整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企业。在业务转型期间,新东方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业务护城河,所以新东方在业务上的开支非常大,但盈利情况却不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东方需要尽快度过自己的企业危机,之后才能谈发展的问题。
基民巨亏 基金为啥稳赚
据统计,目前我国基金投资者账户数已超1.9亿户。当公众将辛辛苦苦积攒下的财产交给基金公司打理时,一个巨大的反差引起他们的质疑:上半年,我国基金业盈利同比减少168%,管理费收入同比却增长19%。“基民巨亏,基金稳赚”的局面将公募基金的收费模式再度推上风口浪尖:为何损失要基民独自承担?固定费率是否合理?费率高低由谁来定?据新华社电 基民亏损 基金旱涝保收 根据基金半年报测算,今年上半年基金合计亏损4397.53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6424.76亿元形成巨大反差。同期,60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合计149.06亿元,同比增长19%。目前,我国公募基金按照固定比例计提管理费。一般而言,偏股型主动投资基金年费率多固定在1.5%,投资多个海外证券市场的QDII基金年费率为1.5%至1.8%,而固定收益类基金为0.6%至0.8%。 从制度上看,将管理费增加与基金亏损进行类比似乎过于简单,但从基民角度看,基金经理亏了基民的钱,管理费却一分不少,似乎不公平。北京一家基金公司资深基金经理刘磊说,我国目前基金的设立方式和收费模式,均最大限度隔离了基金公司收益和基民收益之间的关系,目的是防止基金公司为了高收益而违规操作。现实中,这一制度设计在防范违规操作方面作用有限,却导致基金公司与基民之间利益关联性过低。 计费模式 存在三大弊端 基金公司被称为“职业投资人”。然而在固定费率制度下,他们首先追求的是规模。上半年,国内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嘉实300亏损额位列榜首,再次反映了规模不等于效益的现实。然而,对基金公司来说,规模就是收益。刘磊表示:“基金公司普遍‘重新轻旧",不计成本地发行新基金,而不是努力做好老基金的业绩。” 基金业“规模至上”的追求,显然与基民的需求格格不入。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种不合理局面,主要是因为基金管理费提取办法不合理。晨星评级研究员钟恒说,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费长期按照统一、固定的费率计提,且费率高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没有完全市场化,不利于行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 法学博士陈斌彬指出,我国当前基金管理费计提模式存在三大弊端:一是基民只能被动接受基金合同条款,没有就管理费合理性问题起诉基金公司的权利;二是负盈不负亏的分配制度,使多数基金管理人倾向于用保守的投资策略,尽量沉淀募集资金,通过时间推移逐步侵蚀基金持有人本金;三是基金资产规模效益直接受益人是基金管理人,而非基金持有人。 费率改革 两全之策在哪 巨亏之下,大量基民呼吁基金管理费应改为浮动费率。日前,一项关于“基金亏损该收管理费吗”的调查结果显示,95%的投资者认为不应在基金亏损时收管理费,89%的投资者认为应采取浮动费率收费模式。 1998年以前,我国曾实行过浮动费率收取管理费模式,造成基金片面追求净值增长,有的甚至采取年底将股票价格推上去等不当手段提高净值,这种做法后来被废止。2008年上半年,基金业创出了历史最大亏损,浮动费率一时成为各方论战焦点。在今年亏损重现之际,类似争议再次浮现。 陈斌彬等认为,鉴于我国基金管理费行政管制的缺陷,应尽快标本兼治。就“治标”而言,当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就是基金管理费调整问题,可以汲取以往试点教训,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有条件的业绩报酬机制”,引入盈亏两负的计提模式;“治本”之策,则是从法律上要求基金公司只能通过增进基金持有人利益来实现自身管理费收入增加,同时赋予基民在基金管理费上的代表诉讼权。
上市首日大涨,巨亏的瑞幸咖啡价值在哪?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申请到完成上市,疯狂扩张的瑞幸咖啡(LK.US)赚足了投资者的眼球。 智通 财经 app了解到,5月17日,瑞幸咖啡成功登录美股纳斯达克市场,上市首日开盘价25美元,较发行价涨幅达47.06%,当日最高涨幅达52.7%,之后冲高回落,收盘20.38美元,较高点缩水21.5%,较发行价仍涨19.88%,当天成交额8.87亿美元,换手率达16.7%。 瑞幸咖啡的疯狂扩张一直被投资者所质疑,但从管理层的决策看,该公司并未停止疯狂扩张的策略,在上市敲钟现场,瑞幸咖啡高管曾表示,亏损符合预期,通过补贴快速获取客户是既定战略,且该公司会持续补贴,坚持三年到五年,目前不考虑盈利。 激进的经营策略可能掩盖了管理者对成长盈利点的认知,由于庞大的扩张性支出以及补贴策略,高速成长势必做好前期亏损的准备。但盲目的烧钱,若边际效益不但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持续恶化,当资金无法供给时就会轰然倒塌,对投资者来说ofo的案例就是个经典的教训。 那瑞幸咖啡的经营策略是否会重蹈ofo的覆辙呢? 亏损持续扩大 瑞幸咖啡是国内领先的咖啡服务供应商,采取新零售模式主要供应鲜磨咖啡,2017年10月成立,不到两年时间,2018年就拥有门店数达2073间,卖出咖啡数为9000万杯,2019年Q1,瑞幸咖啡拥有2370家自有门店,累计交易客户超过1680万。 该公司的扩张速度,以月计算,平均每个月扩张139.4家门店,以天计算,平均每天扩张4.6家,对比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2018年才3000多家,每年扩张不足20家,每月扩张不到两家,相比于瑞幸咖啡实在少得可怜。 该公司通过扩张门店以及高补贴吸引用户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从季度营收看,从2018年Q1-2019年Q1营收分别为0.13亿元(人民币,下同)、1.215亿元、2.4亿元、4.65亿元及4.785亿元,但区间亏损幅度也越来越大,分别净亏损1.32亿元、3.33亿元、4.85亿元、6.89亿元及5.53亿元。 瑞幸咖啡的主要收入是咖啡饮料,2019年Q1收入占比为75.4%,往季该指标都超过了70%。2018年Q1-2019年Q1,平均每店带来咖啡饮料收入分别为3.3万元、16.1万元、16.2万元、16.73万元及15.24万元,2019年Q1的每店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该公司门店采取小型商店模式(快取店),免去了客座成本,主要以外卖模式的经营,2019年Q1,该公司快取店有2163家,占比91.3%,而这个指标在2018年Q1-Q4分别为44.4%、28.6%、57.05%、87.4%。从 历史 门店类型占比看,快取店成为该公司未来的扩张布局的策略 快取店对咖啡需求较高的地区,如办公楼,商业区和大学校园,面积通常在20至60平方米之间。瑞幸咖啡快取店满足了生活节奏较快的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店面特点决定了主要布局在较为繁荣的一二线城市,这也是该公司与其他咖啡店最大的差异。 从边际数据看,该公司每店边际客户数量逐季提升,2019年Q1达到1.46万个客户,平均每店客户也逐季提升,但平均每店客户数量增速有放缓的迹象。 根据招股书,截至2019年3月,该公司累积了超过1680万交易客户,客户复购率54%,客户粘性在行业算高的,此外,该公司还单独列示了获客成本,获取新客户的成本逐季改善,2018年Q1为103.5元,到2019年Q1仅为16.9元。 扩张靠融资来烧 高成长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和费用问题,若成长以牺牲盈利为代价,边际成分和费用持续恶化,高成长将无法持续。智通 财经 APP通过对瑞幸咖啡各项费用分解,整体来看,该公司的成本和费用率均有所改善,各项费用占比收入逐季均有下滑,但目前为止,毛利率和利润率(扣除折旧)仍为负数,2019年Q1毛利率为-17%,利润率为-87.8%。 以下为该公司各项费用占比情况: 该公司毛利率一直为负数,也就是说经营扩张完全靠融资(股权及债权)的资金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疯狂扩张,不断烧融资来的钱,总有一天会烧完,不过从费用端看,瑞幸咖啡的经营状况确实有所改善,毛利率转正似乎成为该公司首先要做的策略。 但是,该公司管理层策略激进,目前并不考虑盈利,仍采取疯狂扩张策略,按照计划,该公司2019年将新开店2500家使总门店达到4500家,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第一。问题是以该公司目前的现金状况,还能烧多久呢? 走上ofo老路? 智通 财经 APP了解到,瑞幸咖啡2018全年经营活动净额为-13.107亿元,而投资活动净额也达到-12.83亿元,合计消耗了融资净额的65.03%,2019年Q1经营现金流净额负数扩大,为-6.28亿元,同比扩大了4倍多。若2019年扩张2500家,按照2018年经营及投资净流出状况算,预计得净烧掉30多亿元。 2019年Q1,该公司账上期末现金为11.59亿元,加上新融资的1.5亿美元,按目前汇率算,拥有现金20多亿元。而该公司目前面临的短期债务增加至8.48亿元,其中有8.2亿元债务需要在一年内偿还,且按2019年扩张计划,要净烧掉30多亿元,账上现金根本不够用,合计多出了近20亿元。 目前来看,该公司主要是以股权融资为主,债权部分很少,2019年Q1,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37.2%。该公司债务融资的空间还很大,但该公司若使用杠杆资金扩张,会出现很大问题,要知道该公司目前不考虑盈利,未来或因现金流问题而产生债务问题,到时候会非常棘手。 未来瑞幸是否重蹈ofo的覆辙,主要还是看该公司管理层的策略,若管理层坚持持续采取激进的扩张策略,如上文所言,扩张烧掉及偿还短期债务的钱扣除账上现金后预计还多出近20亿元,而这部分现金如果通过债务融资,将直接吞噬掉2019年Q1的净资产,导致该公司将出现资不抵债的财务状况。 综上来看,该公司2019年Q1收入环比放缓,虽然费用及成本有所改善,但毛利率及利润率仍一直为负数,扩张资金无法通过经营现金流补给。该公司采取以快取店模式进行扩张,快取店在成本及交易便利上比同行有优势,但每店收益并不乐观。若该公司仍坚持激进扩张,目前不考虑盈利,考虑到该公司目前的现金状况,后期现金流可能会出现短缺。而资金缺口若使用杠杆补给,该公司未来将可能面临债务压力。
你如何看待美图公司买比特币巨亏1.1亿这件事?
个人认为美图是一家有前瞻性的公司,美图老板蔡文胜有远大目光,现在美图投资比特币和以太坊目前是有一定的亏损,但即使亏损了,也不影响蔡文胜的个人的投资眼光。为什么这么说呢?7月6日,港股上市公司美图科技发布公告,确认该公司投资的比特币公允价值截止于2021年6月30日减少1730万美元,美图将于中期业绩内确认为减值亏损。截止于2021年6月30日投资的以太坊公允价值增加了1470万美元,但该公司将不会于中期业绩中确认该笔投资为重估收益。同时,美图公司确认,2021年自3月7日、3月17日及4月8日分批配置31000单位的以太坊和940.89单位的比特币,总对价1亿美元。截至今日美图无任何购买和出售行为,且短期内无任何计划减持加密货币。值得注意的是,坊间传闻美图投资加密货币亏钱的消息并不完全准确,如果以公告日7月6日为准,目前美图投资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公允价值分别为3280万美元和7240万美元,总账面收益是520万美元,并没有出现总体浮亏现象。美图共投资比特币940.89枚,总成本为4950万美元,单币成本约为52610美元,而截止到日前比特币价格为34106美元,美图投资比特币的理论浮亏百分比约为35.17%。美图共投资以太坊31000枚,总成本为5050万美元,单币成本约为1629美元,截至日前以太坊价格为2322美元,美图投资以太坊的理论浮盈百分比约为42.54%。由于自3月份美图配置比特币的时机为比特币近期高点位置,自5月19日比特币价格出现超10000美元的下跌后,美图投资比特币的账面收益必然出现浮动亏损。但美图配置的加密货币一亿美元中,超一半持仓是以太坊,且持币成本相对较低,截止到7月6日浮盈已达到2190万美元,已覆盖比特币的浮亏1670万美元。美图方面称,投资比特币的减值亏损并不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并认为区块链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且加密货币长远而言有足够的升值空间。最后说比特币未来是什么样,未来是有不确定性的,现在所有人都是在猜测,最终成败也未知,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让我们共同期待。
满大街都是耐克,耐克单季巨亏50亿?为什么?
耐克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它的销量也非常出色,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大中华地区,那里的年销量排在前列。然而,耐克集团2020年的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上一季度遭受了50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股价暴跌,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当疫情发生时,每个岗位都有损失,但耐克50亿英镑的损失确实令人吃惊,因为在许多人眼里,耐克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形象,一个超级受欢迎的名牌鞋,质量高,知名度和受欢迎度高,销量总是好的。尽管这些都是非常有利的条件,但事实是耐克在疫情期间损失了50亿英镑。与许多其他品牌不同,耐克的销售套路一直相对简单,主要依靠固定销售方式。新款主要依靠官方网站或固定渠道的预售和抢购,然后在著名的商场里有耐克旗舰店。其他销售渠道实际上很少,或者它们对销量的贡献并不明显。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发现耐克在销售方面的劣势。一旦线下渠道受到影响,没有新车型推出,其销量将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在流行期间,许多人的消费观念也发生改变。因为许多人没有收入,所以他们在购买相对昂贵的耐克鞋时不会如此果断。耐克在这方面失去了客户。然而,虽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但最重要的是耐克自己的消费方式并不完美,因为消费者的观念受到了各种影响,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销售方式是公司努力的地方,这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增加销量。然而,如果使用不当,结果可能并不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疫情跟耐克销售方式的对立性,耐克固有的销售方式有时不一定适应各个时期。
耐克单季巨亏50亿是怎么回事?
近日,耐克发布了2020财年财报数据。耐克集团2020财年营收为374.03亿美元,同比下降4%。截至5月底,2020财年第四财季营收为63.13亿美元,亏损7.9亿美元(超过50亿人民币)。在全球市场均遭受疫情打击的情况下,耐克大中华区2020财年的营收和净利均实现增长。剔除汇率影响,第四财季耐克大中华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至16.47亿美元,是集团在全球唯一获得销售增长的区域。而全财年营收达66.79亿美元,在汇率不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1%,连续6年实现双位数增长;息税前利润达到24.90亿美元,同比增长5%。扩展资料阿迪全球超70%门店关门:4月27日,阿迪达斯发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欧美市场,该品牌在全球仍有70%门店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季度,阿迪达斯全球销售额同比下降19%至47.5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骤降93%至6500万欧元,净利润则大跌96%至2600万欧元。困境之下,阿迪达斯通过折扣优惠清理库存,拖累产品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3.6%跌至49.3%。阿迪达斯警告,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将遭遇更大跌幅,预期同比下降超过40%,经营利润或将为负数。大中华市场方面,阿迪达斯表示,由于库存积累、订单取消以及坏账增加,该公司在一季度遭受约2.5亿欧元的亏损。目前,阿迪达斯在中国拥有约1.2万家门店,大多数为特许经营店,此外有近500家直营店。据路透社报道,大中华市场占据阿迪达斯全球销售额约20%。参考资料来源:北晚新视觉-耐克单季巨亏50亿,大中华区表现优异
从巨亏三十亿到营收破百亿!曾跌落神坛,现在又杀回来了?
打出这句口号的企业李宁,自身的命运,就经历了大起大落、变化迭生,证明了商业市场的一切皆有可能。 曾经的它,风头无两、高歌猛进,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开始,全民 体育 风正式来袭,而作为知名运动员的李宁,自身就是最好的品牌、最好的广告,短短时间内,李宁品牌强势崛起,门店开遍了大街小巷。 2003年李宁公司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2004年,李宁在香港上市;2009年突破80亿元,完成了对阿迪达斯的超越,2010年则创下94.55亿元的巅峰,离百亿大关不过咫尺之遥。 曾经的它,盛极而衰、跌落神坛,上演V字大反转。 2011年,李宁的利润大幅缩水,同比下降了65%。 2012年危机开始蔓延,关店潮开始引爆,一年关店1800余家。 而2010-2013三年营收累计下滑30亿元,曾经的奥运荣光不复存在、曾经的行业龙头大溃败! 如今的它,却又东山再起、重焕生机,发布的企业业绩令人为之侧目! 自2015年开始扭亏为盈后的第四年,李宁终于达成了自己9年前的“百亿之约”。 3月22日,李宁发布2018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增长18.4%,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5.11亿人民币,经营溢利同比大涨74.4%至7.77亿元,净利增长38.8%至7.15亿,净利率从5.8%提升至6.8%,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48.1%,经营现金流增长44%至16.72亿。 整整九年时间,李宁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营收破百亿的梦想, 那么李宁究竟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它还能成为当初的行业第一吗? 1 产品:年轻化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李宁的兴起,得益于 体育 风兴起的“天时”,线下门店快速扩张的“地利”,以及创始人李宁灵魂人物的“人和”。 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扩张,竞争者越来越多,而彼时的李宁,自身却是缺乏特色、定位尴尬。 技术上,比不过阿迪达斯;创新上,比不上耐克;价格上,却又比不上安踏,靠着先发优势高速成长之后,就出现了后劲不足的危机。 于是,李宁开始转变,首先就把口号改成了 “Make the Change” (让改变发生);并提出了 “年轻化” 定位,高打 “90后李宁” 的旗号,签下林志玲作为代言人。 希望以年轻化、品牌化的策略,抢走被其他品牌虎口夺食的市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从消费者而言,当时的“90后”,最大年龄也不过20岁,哪里有足够的实力来消费?不仅新客户吸引不来,反而丧失了老客户,真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更何况,李宁当时真的实现了“年轻化”“品牌化”吗?话不多说、有图为证。看看这个老旧的店面,你就只能这个口号有多么苍白无力了。 如此落伍的装饰、如此老派的风格、如此混乱的陈列,你真的以为贴个“90后李宁”的标签,就能让90后喜欢吗? 不过,今日不同往时, 现在的李宁,可是大不一样了! 在店面形象上,你可以通过全新升级后的李宁店铺形象所发生的巨大转变,简约 时尚 的设计、充满 科技 感的陈列、讲究体验的细节……即使之前没有购买需求,也会让人想要逛上一逛! 在店面功能上,李宁的业态也更加丰富,不仅仅是购物场所,更是一个运动体验场所。 在这里,店员会向消费者提供专业的体脂率测试、跑步姿势测试服务,并根据数据结果给每一位消费者提出运动建议。购物不再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 在产品设计上,为了真正弄懂年轻人的需求,抓住年轻人的喜好,李宁的设计师们纷纷走上街头、深入校园,通过深入的观察来设计年轻人喜欢的产品。 比如推出的年轻人街头篮球潮流产品线“BADFIVE”系列,就大大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 在产品创意上,李宁还会与知名明星、设计师合作,将他们的个人性格和 时尚 元素融合到产品中,以联名产品的模式来吸引眼球。 比如,李宁与王丽坤及其团队的卡通形象Keenyhouse联名,推出了潮T和帽子;后又联手设计师张弛,推出“张弛有度”限定产品。 同年,在《中国有嘻哈》席卷全国的热潮下,李宁还和说唱厂牌 GOSH 发售了定制鞋款“勒是雾都”;还签下了《中国有嘻哈》冠军GAI,推出联名球鞋。 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 想要吸引年轻人为你买单,就必须真正创造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产品,而不是简简单单贴上一句“我们很年轻”的标签而已。 2 营销:最炫的风是民族风 真正引爆李宁的,则是2018年以来李宁在国际各大秀场上的抢眼表现。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 2018年2月7日,李宁登陆纽约时装周,发布“悟道”系列。该系列采用了时下最受欢迎的 时尚 元素,融入了特色鲜明的汉字和怀旧的图案,并将代表中国奥运会的经典颜色(番茄炒蛋)搬上了秀场,在国际场上大秀中国风。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波“民族风”迅速引起了刷屏狂潮,众人纷纷感叹“这还是我认识的李宁吗?”曾经“艳冠县城”的品牌,现在却这么有国际范儿了! 仅仅在发布会当天,李宁的微信指数便暴涨了700%,相当于国外潮牌或联名款发布时的人气。发布会后的3天里,李宁纽约时装周的文章曝光总量更是超过了1500万份。 对于企业的拉动作用也是立竿见影。数据显示,在发布会结束不到一分钟,已经有多件新品在官网上显示为“售罄”;而 时装周后的李宁市值也上涨了30亿港币,股价上涨了50%,创5年以来最高。 而产品本身,也掀起一波抢购狂潮,悟道鞋款几乎被炒到一千五人民币以上,尤其是李宁悟道2,甚至被炒到四千人民币的“天价”。 3 一场大秀,让李宁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其实,这就是 迎合了当下国人“文化自信”的需要 。 在我们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当下,我们除了物质水平之外,更加需要精神认同,通过中国文化的“走出国门”,来赢得世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而在李宁走上国际秀场之后,还引发了一轮“国潮风”。太平鸟、森马、波司登等一系列服装品牌纷纷参与国际时装周,甚至连中药老字号广誉远也不走寻常路,跨界上了秀场! 在众多品牌的合力下, “中国元素”成为了2018年国际 时尚 圈的新热点。 20世纪以来,中国人追着世界的 时尚 的潮流跑了一百多年,终于直到最近这些年,来自家门口的国货才正以东方潮流的姿态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趋势。 4 未来:李宁还能成为行业老大吗 李宁年报发布之后,面对百亿营收的战绩,李宁本人可谓是意气风发,在香港中环大厦35楼,他当众立下 “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国际领先” 的目标,颇有隔空宣战本土老大安踏的味道。 刚开始那些年,安踏在市场表现方面不过还是跟在李宁后面的“小弟”,但是由于李宁的战略失当,2012年安踏的营收首次超过李宁,并从此将李宁狠狠地甩在了后面。现在,李宁东山再起,那么,这次他能否成功呢?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无论是李宁的年轻化产品,还是它的国潮风营销,都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须知, 企业的转型发展从来都是“久久为功”的长远之计,而非“一季两季”的走秀之路。 首先,在产品方面,这几年来李宁的研发投入在本土四大运动品牌中排名持续垫底。其研发支出仅占据总营收的2.2%,而安踏的研发支出占比已经连续多年超过5%。 而我们知道, 产品是一、其他是零,如果缺乏了真正的创新,那么再花哨的产品包装也无法赢得市场的认可。 其次,在营销方面,虽然李宁引领了“中国风”的热潮,促进了企业品牌的传播。 但是市场热点变化迅速,谁能预料到李宁能靠这波情怀牌走多久?现在,已经有消费者开始忧虑,李宁渐渐舍本逐末、浮于表面,开始使用logo信仰充值。 最后,在品牌层面,自李宁品牌创立之初,李宁就长期依赖于李宁本人形象、讲求其冠军形象。 但是,新生代消费者对于李宁的认知其实是在逐渐减弱的,他们不会为了冠军形象而买单,所以,想要延续自己的品牌价值, 还是需要依赖过硬的产品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企业的转型升级从来都不是清风徐来的田园牧歌,不是轻而易举、热热闹闹,仅靠一两种爆款产品、一两场风光营销就能实现的, 而是要靠专注的研发、持续地创新、扎实的产品,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华谊兄弟3年巨亏62亿,股价跌去9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华谊兄弟3年巨亏62亿,股价跌去9成,最主要的原因是:1.华谊兄弟业绩出现大亏,基本面出现问题,股价下跌很正常;2.华谊兄弟处境艰难没有好的电影资源,这导致业绩没有办法提升,从而股票被市场抛弃;3.华谊兄弟出现连续亏损可能会被强制退市,大家都不敢参与,下跌也成为必然。资本市场的残酷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当年的乐视风光无限,最后被迫退市,后来的华谊兄弟巅峰时期,大半个娱乐圈都需要他们的资源,疫情的到来让电影行业遭到严重打击,华谊兄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也没有办法幸免。华谊兄弟3年巨亏62亿,股价跌去9成,主要原因还是公司基本面出现问题,业绩出现连续亏损,如果不能够扭亏为盈,公司可能直接被强制退市,这是股票大跌的主要原因。一、华谊兄弟业绩非常差机构不认可股票要上涨,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公司业绩要有看点,如果公司业绩出现问题,机构都会抛售手中的股票。华谊兄弟3年巨亏62亿,这说明基本面出现了问题,得不到市场认可,这才是股票大跌的真正原因。二、华谊兄弟手中没有好的资源电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的观众见多识广,如果电影口碑不好,他们也不会去看,华谊兄弟手中没有更好的资源,这就导致股票没有预期,没有预期股票就得不到资金的认可,股票下跌也是必然。三、华谊兄弟可能会退市这让投资者感到害怕华谊兄弟是创业板的股票,如果连续亏损三年以上,可能会被强制退市,如果接下来华谊兄弟不能够扭亏为盈,华谊兄弟大概率面临退市的危险,这让投资者感到害怕,卖出股票保证资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也是华谊兄弟股价下跌的原因。
他是哈佛才子,回国创业后身家数亿,玩足球巨亏4亿已无力还债
文 | AI 财经 社 王贺龙 编辑 | 梁夜 近日,新赛季的英超联赛拉开战幕。阿斯顿维拉足球俱乐部(下文简称维拉)阔别顶级联赛两年之后,迎来了首场英超比赛。作为维拉的主席,这本该是夏建统值得庆祝的一天,然而3000万英镑的奖励金让其捉襟见肘,黯然离场。 据BBC报道,由于无力支付3000万英镑的债务,夏建统将自己所持维拉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维拉的新东家——埃及富豪Nassef Sawiris和美国商人、NBA雄鹿队老板Wes Edens(下文简称NSWE),条件是对方替自己偿还这笔债务。这也意味着夏建统不再和维拉有关,中资彻底撤出维拉。 事实上,这家英国足球俱乐部让夏建统损失惨重。BBC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近3年时间内,夏建统共计亏损约4亿元。作为资本市场曾经的风云人物,声称身家数十亿元的夏建统,现在竟连3000万英镑的奖励金都无力支付,让人大跌眼镜。 哈佛才子回国创业 夏建统的求学经历,被很多家长视为孩子成长的典范。 浙江衢州市有个小镇叫湖镇,这个淳朴的江南古镇至今已有2000多年 历史 。1976年,夏建统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在文人爷爷的影响下,3岁就开始背诵唐诗宋词,4岁便上了小学。后因天资聪颖,8岁小学毕业,11岁初中毕业,14岁便考上大学。 1991年,14岁的夏建统放弃保送而参加高考,他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这个专业当时在浙江省的招生名额只有1个,但他依然信心满满,并在高考志愿表上写下“不服从分配”。 然而造化弄人,夏建统以1分之差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收到了北京林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对曾经无比骄傲、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夏建统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从林业大学毕业后,夏建统留在北京的一家国企工作。他心里有个梦想,就是去国外顶尖名校读书。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去新东方教外语,并兼职做设计。他曾对媒体讲述过这段经历:每天晚上从单位宿舍骑两个半小时的车,到新东方讲两个小时的课,再骑两个半小时回到宿舍已是深夜,然后熬夜给兼职的公司做设计。他之所以这么努力挣钱,是想早日付清因离开北京而须付公司的5万元违约金和1万多元培养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夏建统收到了哈佛、剑桥、耶鲁等6所顶尖名校的硕士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哈佛大学。 在哈佛,夏建统近乎疯狂,同时攻读动态景观建筑规划设计和信息管理2个硕士学位。26岁时,他成为哈佛 历史 上最年轻的设计学博士, 被媒体誉为“哈佛天才” 。 攻读博士学位时,他说自己每天睡眠从未超过4小时, 最疯狂时一周只睡两小时,生活全被学习占去。 然而哈佛最吸引夏建统的并非博士学位,而是GIS(地理信息系统)。哈佛计算机中心是GIS的发源地,夏建统在这里学到了最先进的GIS知识。他研发的第二代GIS系统平台甚至被业内称为“GIS技术的二次革命”,得到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的普遍看好。 1997年,他和导师参加美国国防部的某GIS系统建设时,作为项目组唯一的黄种人,夏建统遭到清退,甚至电话和信件都受到了严格的审查。他从此暗下决心:一定要开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GIS,打造中国人自己的GIS品牌。 1999年底,夏建统回到国内,主持西湖申报世界遗产规划项目。2001年,他决定创业,在杭州高新区注册成立XWHO设计集团中国机构及TEAMAX(天夏) 科技 集团,前者是建筑设计公司,后者是GIS软件公司。 夏建统曾对媒体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要创办一所“天夏学校”,囊括小学、中学和大学,使用他自己编辑的教材,把他对教育、文学、设计、GIS、管理等各方面的感悟融入进去,并在中国建一所比哈佛更牛的大学。但目前看来,这似乎只是夏建统的乌托邦。 A股运作失利、玩足球亏4亿 资料显示,近年来夏建统一度通过资本运作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ST莲花、天夏智慧(曾用名索芙特)和ST远程(曾用名睿康股份、远程电缆)。 2014年12月,夏建统以3.74亿元的低价受让中国味精第一股*ST莲花第二大股东项城天安所持的10.36%(1.1亿股)股份后,又与项城天安、上海颢曦签署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11.92%,进而控股*ST莲花。 2015年1月,作为中国日化第一股的索芙特,经历多次重组失败后决定收购夏建统旗下的天夏 科技 。天夏 科技 净资产仅2亿元,但却以高达41亿元的交易价卖出。凭借这场重组,夏建统收获了巨额资金,并一度担任索芙特总裁、董事长,成为公司实控人。2016年5月索芙特更名为天夏智慧。 2016年8月,通过在二级市场举牌及股权受让,夏建统旗下的睿康 体育 获得远程电缆22.18%股权,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2017年2月,远程电缆更名为睿康股份,后又在2019年1月更名为远程股份。 短期内入主3家上市公司显然对夏建统产生了较大的资金压力。资料显示,夏建统的资金除了来自于资产出售所得,还有通过高比例质押股权进行的融资。后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高杠杆运作埋藏的祸根便显现出来了。由于A股整体行情的变化,以及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失利等因素,个股股价也呈现出下跌态势,夏建统的危机随之爆发。 2018年4月,夏建统作价14.46亿元出售了ST远程的控股权,账面亏损超过3亿元。不久后,夏建统辞去在天夏智慧担任的总裁职务,此后陆续辞去董事长、董秘等职务。同年7月开始,包括夏建统在内的睿康系高管从*ST莲花全面撤出,由安徽国厚资产接管。夏建统的A股梦已然做到了尽头。 然而最引人关注的,还数夏建统的英超梦。 2016年5月,刚从英超降级的维拉宣布,前俱乐部主席兰迪·勒纳已同意将其持有的俱乐部100%所有权以7650万英镑(约合8.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联合睿康集团。由于联合睿康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夏建统,因此他顺势成为维拉的新任主席。 刚入主维拉时,夏建统接受《每日邮报》的采访时透露,自己身家超过十亿美元。此外还表示,如果维拉能在3年时间里重返英超联赛,俱乐部前主席兰迪·勒纳还将得到3000万英镑的补偿。 据BBC报道,夏建统在维拉方面花费很大,但回报很低。近3年来,夏建统一共亏损5000万英镑(约合4亿元人民币),这给夏建统造成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今年5月,维拉在英冠升级附加赛决赛中以2:1战胜德比郡,重返英超。按照约定,夏建统要支付3000万英镑给兰迪·勒纳,但由于无力支付这笔款项,其所持有维拉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维拉的新东家NSWE。事实上,在2018年7月,由于出现财务问题,夏建统已将维拉55%的股权作价3000万英镑转让给了NSWE。 A股梦醒后,英超梦也接连破碎。曾经叱咤商界的哈佛才子如今被3000万英镑的债务难倒,让人唏嘘。一位业内人士对AI 财经 社表示:“相信夏建统还是能够东山再起,毕竟他才43岁。”
青山控股炒镍期货,巨亏百亿,炒期货能赚到钱吗?
期货,真的能赚钱!这么多年的期货生涯,身边还真有几个人通过做期货实现财富自由的,但确实凤毛麟角,太少了。一、方法都是大同小异,大趋势长线,重仓。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方法,结果是人家确实成功了,而且通过一波两波行情就赚的盆满钵满,达到财富自由。不可否认,里面是有运气成分的,但这也不是撞大运,都是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就像林广袤等待棉花的行情一样,看似不经意,其实等待这样的机会已经数年了。二、这样的交易方法,好处是在判断正确的行情里实现最大的利润,坏处是无法持续盈利,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而且巨大利润后如何能守住也是靠个人修为。还好,我的朋友都在获取巨大利润后,分散了投资,股票,房产,理财等等,守住了财富。现在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只看不做,静静的等待下一次机会。三、这对多数投资者都是一个启发。稳定盈利是我们的一个追求,但绝大多数人是永远达不到的,就像海市蜃楼一样。与其这样,不如潜心研究如何在一次行情上暴富,就像一些期货大师,看准一波行情梭哈就好。至于如何找到这样的行情,需要漫长的内功了,看似的不经意,却是多年的积累。最后,认真总结自己的交易方法,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交易策略组合,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分析水平,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易体系。技术分析可以帮助你确定一个比较好的买卖点位置以及止损止盈点,投资策略组合则可以帮助你避免突发的风险,当然也可以套利。你一定要坚信:你一定会是赚钱的少数人之一,这是信念的力量。
前段时间在香港英皇金融集团投资黄金,由经纪人操作.巨亏.经纪人有一天交易78次,投诉了一周.投诉有没用?
炒黄金去香港平台,想不亏都难, 不是我诋毁香港平台, 我做这一行6年了,从来不碰香港平台,完全坑爹,没人性,要多黑有多黑。。。。。号称金银贸易场监管,金银贸易场承认的只有JAVA平台,最大20倍杠杆。只能做黄金白银, 现在国内号称香港平台的 有合规的吗》》???再说了。。金银贸易场只是一个民间商会组织 哪里来的监管职能。而且香港平台有几家在大陆有代表处的 ???不管你是否跟经纪公司,投资理财公司签协议。 你投诉都没有用。。他们就是给你刷单的。给你刷爆仓。。自己拿手续费,无良的很!!你要是做一个好一点的香港平台我还好想一些,居然做一个 英皇的。。英皇亨达都是好几年前的臭牌子了。。。 经纪人爆仓有爆仓奖, IB甚至还有头寸,拿你本金的回扣。。黑不死你。。
劲胜智能巨亏,这不是“智能制造”的错
从纸笔到电脑,从单机到网络,从“互联网+”到“智能+”,技术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在我国,人们对网络、智能化等概念的接受能力之强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似乎只要是与智能沾边的事情就进入了高大上之列。 对于制造业来说,“智能制造”一词更是火热得如同盛夏的烈日,灼人灼心。这边各种“智能”公司纷纷上马,那边数个“智能”公司悄悄关门,于是乎很多公媒体、自媒体未作调查,便如无脑之兽般跟风而动,冷热不均、不负责任的评论铺天盖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打乱了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之路上的前进脚步。 其实,在事物发展的进程中,很少有人可以在当时当日笃定地分辨对错,捧杀与棒杀都非智者所为。实地调查,冷静思考,审慎落实,及时纠偏,才是身处实业的装备制造从业者应有之举。 近两年,经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先生就机床及相关制造领域存在的问题数次发声,在行业中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近日,沈部长授权机床杂志社首发《劲胜智能巨亏,这不是“智能制造”的错》一文,与去年年底发布的《参观西门子自动化(成都)有限公司引发的思考》(微信文章名《中德智能制造的区别在哪里?》)相互呼应,深入分析智能制造成与败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劲胜智能巨亏,这不是“智能制造”的错 最近一段时间,劲胜智能出现巨额亏损的报道和帖子很多,如2019年4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官方微博发表《去年巨亏28.66亿“无人工厂”做不下去了?劲胜智能:请仔细看公告》,该文章开篇第1段和第2段如下: 4月23日,劲胜智能(300083.SZ)披露年报。2018年,劲胜智能实现营业收入55.07亿元,同比下降14.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66亿元,同比下降721.88%。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12.54%,较上年降低14.0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润率为-52.08%,较上年降低59.25个百分点。 劲胜智能是东莞智能制造“明星企业”、“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单位”。尤其是劲胜智能在东莞东城打造的“无人化工厂”是国家工信部全国首批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也是3C领域唯一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一、事件背景的回顾 2016年7月24日,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在广东东莞召开,工信部主要领导出席并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广东省领导及全国省、市、自治区经信委/工信厅的主管领导及重点产、学、研领导应邀参加会议,规模较大。工信部主要领导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智能制造的艰巨性与紧迫性”,“是推进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体现,是构建新型制造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 探索 、试错、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坚持不懈、系统地推进……”。 2016年9月,时任国务院主管工业领导前往东莞劲胜智能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考察…… 该项目落地于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劲胜智能)的前身——东莞劲胜智能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劲胜精密),该公司主要为手机金属与非金属构件进行代工,即是一家“代工厂”。有10条自动化钻攻生产线的智能车间;包括180台国产高速高精数控钻攻中心,81台国产机器人,30台RGV,10台AGV小车,一套全自动配件检测系统,同时搭载着全国产化工业软件系统,包括云数控平台,CAPP、APS高级排程系统,MES生产管理系统等和生产控制中心,生产过程的三维仿真,实行对机床 健康 保障的监控,还有一条普及型自动化钻攻推广线,一条机器人打磨生产线,一条用于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智能生产线,应用了适应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造现场“智能感知子系统”,改造升级现有智能化系统,建立全制造过程可视化集成控制中心及最新国产的软硬件及信息化架构等。从技术上总结,该项目具有“三国”、“六化”、“一核心”的特点。“三国”即全部采用国产数控机床与装备、国产数控系统、国产工业软件;“六化”即装备自动化、工艺数字化、生产柔性化、过程可视化、信息集成化、决策自主化;“一核心”是构建智能工厂的“大数据中心”。劲胜智能的无人(少人)化工厂,应该说是代表着当时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大聚宝”,是政、产、研、学、用数十个单位大协作 科技 成果,据笔者了解,国外也是少有的,应该倍加珍惜。 另外,劲胜智能以此为契机,转型智能制造。为了转型,劲胜智能收购了“创世纪”、控股了“嘉灿精密”、入股武汉艾普工华,这三家企业在智能制造生产线中分别提供数控机床、MES系统和自动化集成,以便将来劲胜智能根据自身的经验教训,软硬件技术积累,成为能为制造业其它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及以后的智能化制造提供全方位软硬件解决方案的集成商。这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 二、思考和启示 为什么劲胜智能这样一个全国著名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不过数年,就发生巨大的亏损呢?从而使劲胜智能退出手机代工的行业,其次是退出消费类电子制造行业,如何处理好已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无人(少人)化工厂的现有装备,这倒是一个摆在劲胜智能面前的难题。 这一消息震动了部分制造业各行各业的同仁们,联想去年一批为消费类电子类、特别是手机代工企业陆续出现亏损,如上市公司奥瑞德亏损17亿、产工 科技 出现亏损也较严重等。从而牵涉到为其提供数控机床等装备市场销售量也出现下滑。这些代工企业应用的数控高精高速钻攻(丝)机床等装备进入门槛低,不少机床企业采用组装模式,全套引进境外的功能部件生产数控钻攻机床,因此引发了这一类机床企业的大洗牌,甚至造成一些著名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这个教训值得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思考。 我过去对劲胜智能项目有所耳闻,虽无直接机会进行学习考察,但对方案有若干疑问之处,曾请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下称仪综所)的专家去调查,以便释疑,但仅着眼于技术层面,而没有仔细研究深层次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的特点,特别是手机行业迅速市场变化的特点,不仅新技术、新材料变化快,而且带有“ 时尚 ”(Fashion)的特点引发的产品快速迭代更新,而代工厂目前的智能制造模式尚不能适应用户市场变化的需求。震惊之余,我请机床杂志社梁玉主编调出劲胜智能2018年200多页的年报进行研究,得出下列一些粗浅的启示,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专业人士剖析。 (一) “智能制造”纠正不了人为重大错误的决策 劲胜智能出现巨亏,这不是“智能制造”的错,而可能是企业领导人人为决策不完全正确所致,至少到目前水平,所谓“智能制造”纠正不了人为重大错误的决策。 我在研究“智能制造”这几年中,一直借助于实践论、矛盾论、工程控制论与系统工程论的方法,来剖析研究国内外学者发表的观点。另一方面深入企业,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的表现形式。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处于工业1.0、工业2.0时代,工业3.0只存在于一些有实力有远见的中大型企业,其具有国际视野,并以各种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从CAD、CAM、CAPP开始在数字化、网络化艰难地渐进式推进,大都已有二三十年 历史 ,如常熟开关有限公司从1991年引进CAD技术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八年 历史 ,其他如山东临工、文登曲轴、潍柴、徐工等采用信息化管理也都有二十年以上的 历史 ,甚至更长。与发达国家美、德、日等国相比,其企业在工业2.0时代开始就已引入精益生产、准时化管理等科学管理方式,不断优化工艺流程,积累了大量数据,建立数据中心。在工业2.0到工业3.0时代,大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考察了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企业大都有局域网及专网、内网了,不少企业已开始采用计算机管理,也就是说引入计算机管理已经有大量的数据了,企业内各方面积累的真实数据是计算机管理的前提。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出现数控机床作为商品,那时即开始装备的数字化控制时代,特别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PLC等工控设备逐步应用,不仅用于生产产品设计、制造与管理,而且已开始用于生产线的集成控制,数字化、网络化及以后的智能制造必须建立在先进制造工艺与管理的基础上,反过来,数字化、网络化及以后的智能制造不断深入地应用,又促进先进制造工艺与管理更加优化、并进一步提高,这两者是辩证关系,互相促进,这就是我一直强调:数字化、网络化及以后的智能化制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压缩库存、加速资金流动、缩短研发与制造时间,按质、按时交货,加强维护服务等。总而言之,加速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不断满足用户即需求侧的需求。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从而加速工业1.0到工业2.0补课发展,再加速发展到工业3.0的推广。目前尚没有真正达到工业4.0 的试水阶段,因为很多企业连正确的、全覆盖的数据库尚未完满地建立,工业2.0的补课就是要补科学的管理,建立完善先进的工艺体系与业务流程,就是要补企业的人、机、料、法、环、测等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描述,建立生产要素的数据库,为奠定全数字化企业运行的基础,数据的快速、有效、正确、大容量地实时传递,必须建立网络,因此数字化与网络化是分不开的。 去年10月,笔者参观学习了业界称之为智能化最高水平之一的西门子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下简称为“西门子成都工厂”),生产PLC、HMI等全球供应的电子产品,主要研发基地在德国,订单由西门子总部下,有少量自动化产品由西门子成都工厂研发,销售也由西门子总部负责运送世界各地,实质上也带有“代工厂”的性质。参观印象深刻,启示很多,回来后就写了一篇:《参观西门子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引发的思考——兼论中德两国专家、企业家及官员对“智能制造”认识上的差异》(此文附在本文之后读者有兴趣可指正一下),也许可找出劲胜智能与西门子成都工厂实现所谓“智能制造”,从概念、战略与战术及实施过程的差异,实施后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当然具体技术层面上不可相比的。 成都西门子负责人介绍:成都工厂还不是智能化工厂,技术水平仅为工业3.X阶段,而是全数字化工厂(大意),这是为什么? (二) 智能制造仅是手段,制造的产品需有市场、有竞争力 劲胜智能是一家专门为手机客户代工的,自己没有产品,最大的客户是三星。三星不订货了,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太贵,代工厂都转移到东南亚去了,给了劲胜智能极大的冲击。二是4G发展到5G,因5G是毫米波,手机的材料由铝镁合金改变为玻璃及塑胶,增加屏蔽效果,同时因消费类电子产品带有“ 时尚 ”(Fashion)特点,外形变化快,因而工艺从有模具加工变为无模具加工(其实数控机床是可以做到的),劲胜智能更加适应不了。年报中劲胜智能旗下的深圳创世纪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数控机床与加工中心,营业额虽有下滑,但尚未出现亏损,因为它有自己的主要产品,可以快速转型(创世纪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 (三)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必须相适应 笔者查阅了2018年的年报,劲胜集团股份结构十分复杂,有五层之多,各层次的利益诉求不完全相同。这两年因示范项目的效应,规模迅速扩大,劲胜智能旗下的子孙公司超过15家之多。笔者不知道这些情况对劲胜智能有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劲胜控股人知道。也需要专业人士进一步观察和深入研究。 (四) 对“官、产、学、研、用”各方的启示 作者:沈烈初 2018年10月
炒期货巨亏、悲惨收场的那些人
敲敲警钟从自已所犯错误中得到教训是聪明,从别人所犯错误中得到教训是智慧 1、郴州“失踪局长”王昌宏被行政开除炒期货亏损400多万 王昌宏在担任郴州市农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期间,于2011年11月29日至2012年4月22日连续旷工146天,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王还违反规定到冶炼厂、煤矿入股190万元,其行为已构成违纪。 据王昌宏交代,他认为自己曾在经济管理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都供过职,并担任过乡镇和街道“一把手”,对经济工作比较在行。在朋友介绍下,他开始投资办企业,过上了亦官亦商的生活。从2002年开始,王昌宏就从信用社贷款,在老家桂东投资了几个水电站。此后几年,他的投资越来越多,并逐渐向煤矿、冶炼等高产出行业转移。入股办矿和投资小水电给他带来了一些收益,不过自认为对经济比较在行的他没有想到会栽倒在炒期货上。他先是炒期货小麦,后来又炒白糖和橡胶,损失惨重,曾经3天时间亏掉80多万元。 为了还银行利息以及继续投资,王昌宏只得四处举债,甚至到了拿房产作抵押的地步。一份“王昌宏资金借贷情况”表显示,从资兴、苏仙、北湖、桂东等地的信用社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亲戚、朋友、下属甚至邻居,都成了王昌宏借钱的对象,其中有一部分借贷月息高达5分。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的债务以及债权人的步步紧逼,成了王昌宏玩失踪的导火索。王昌宏说:“我借了100多万元高利贷,利息已经接近本金的80%至90%。在还债还本还息过程中,高利贷放债的人纠集一些社会上的人追债,我确实没有办法应对。” 办案人员检查王昌宏办公室的办公电脑发现,里面有方正期货、金信期货、安信期货等,他都有账户。据了解,王昌宏炒期货共亏损了400多万元。 注意:炒作期货,务必用自己的闲钱,不能用家里的主要钱,严禁借贷,否则压力很大,心态不好,根本没法做到耐心等待机会和持有盈利单子的心态。 2、东阳“亿万富姐” 吴英炒期货实际共亏损五千万 警方调出期货交易单据证实亏损 吴英被抓后,在其向公安机关供述关于炒期货这件事情时,承认她做铜期货亏了近5000万元。 2009年4月16日上午9时30分,吴英案一审首次开庭庭审时,吴英又在法庭上表示,“炒期货总共亏损4700万元。” 2009年12月18日,浙江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吴英案作出一审宣判: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中新网记者发现,其实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是早在2009年10月29日就已经形成文本。在这份文号为(2009)浙金刑二初字第一号的刑事判决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证明上述事实的综合证据还有:1,期货交易明细单,证实被告人吴英炒期货共计亏损4740余万元的事实。”而对这些证据,法院是予以确认的。 谎称挣钱“打肿脸充胖子”分红 吴英被抓后,在其向公安机关供述关于炒期货这件事情时,称:“在自己做铜期货亏了近5000万元的情况下,还是骗说是赚的,并支付给他们(指杨卫陵等人)1400万至1500万的利润。 杨卫陵被抓后向公安机关供述关于炒期货这件事情时也称吴英将3300万元投资款以及1400万元利润归还给他们三人了。 而公安机关及司法机关在对杨卫陵笔记本和银行往来凭证运行核对,确认了相关数额等事实。 3、江阴农业银行行长集资炒期货巨亏,外逃 2012年07月08日,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发布一则信息,内容为江阴农业银行一网点负责人孙某涉嫌合同诈骗的案件情况。据警方公布的信息,公安部已经对孙某发出红色通缉令,警方正在全力开展抓捕。 孙某为中国农业银行江阴市要塞支行前行长孙锋。涉及的巨款数额,官方现在确定为1.26多亿元,但据银行内部人员透露,巨款数字可能达数亿元。 据了解,孙锋之所以出逃,主要是其在职期间热衷炒期货,并在去年下半年损失惨重,无法归还巨额借贷。而其主要资金来源,系利用其多年在银行业积累下的名望和人脉资源,直接吸引当地民间资本,并以高额回报许诺。 4、老板亏千万,请400人在家作法四昼夜,求转运 出生于1965年的胡某是浙江省余姚市梨洲街道人,从上世纪末开始,他便经营着一家以生产漆包线为主的企业,在这个领域算是资深人士,在外人眼里,胡某也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板。 2008年,高中文化的胡某在没有专人指导的情况下开始投资”国际盘期货“,从此以后,他每天的生活就和上下起伏的数字联系在了一起。他怀着巨大的期望,投入了所有的资金,但投资期货生意需要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操作技巧,文化不高、心浮气躁的胡某很快就赔个精光,他的日子变得越发艰难。 2010年,他卖掉了企业60%的股份,从企业主成了为别人打工的销售厂长。不过,这一变故并没有让他清醒,不甘心就此失败的胡某一心想着去弥补已经巨额亏损的期货生意,他需要钱补仓。于是,他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的产品低价卖掉,私吞货款;又利用长期合作伙伴对于他的信任,采取合同诈骗的方式,骗取大批货物后,低价转卖,私吞货款……而这些钱,他都用在了投资期货上,他希望自己能够借此翻盘,但事与愿违,失去理智的胡乱投资注定失败。 无力回天的胡某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真正走到了穷途末路,2012年4月,他举家外逃,消失在众人眼中。很快,发现被骗债主纷纷报警,当地公安部门立刻对案件运行了梳理调查,在掌握胡某基本犯罪事实的证据后,经过多方努力,成功敦促胡某投案自首。 今年春节过后,为了能够扭转乾坤,已经被逼到绝境的胡某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求神拜佛的迷信活动上。他花了几万块钱,请来了400多名吃斋念佛之人,在家中作法求佛整整4天4夜。之后,他孤注一掷,再次把所有的资金投入到期货生意中,不过很可惜,投资再次失败,至此,胡某在期货中亏损达到4000多万元。 5、”国储铜期货巨亏事件“主犯被判7年 刘其兵曾经是一个风光而神秘的人物,有人称他是国储十多年来精心培养出的首位核心交易员。刘其兵在1995年获得了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为期半年的实习机会,在此期间他协助建立了连接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国家物资储备局的电脑网络。1998年国储调节中心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运行自营期货业务,具体工作由刘其兵负责实施,此后武汉大学高材生刘其兵很快成为了中国铜期货界的顶尖人物。 2003年,在铜期货市场的大牛市还未启动时,刘其兵就开始大量重仓,此时,国际铜价从1000多美元涨到3000美元,刘其兵给调节中心带来了不小的利润。但是当国际铜价冲到3000美元的新高后,刘其兵一反常态,开始决意做空,曾经有人劝阻他放弃做空,但他始终很坚决。2004年10月,LME铜价一天暴跌10%后,决定拼手最后一搏的刘其兵在其结构性期权组合中越权大量卖出看涨期权。但是国际铜价并未随他愿而是一路攀高,直接冲破4000美元/吨,此时刘其兵的账面亏损已达6.06亿美元。之后,刘其兵此后留下一份遗书失踪。 2005年10月,刘其兵在云南被抓获归案。市一中院一审判决,因刘其兵违反国家对国有单位运行期货交易的相关规定,擅自将该中心的资金用于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货交易,导致发改委物资储备调节中心损失人民币9.2亿元,获刑7年。 6、湖北国企出纳挪用2100万炒期货 全额亏损后自首 投资80万炒期货打了水漂 今年34岁的孙某,2004年8月开始在随州市某国有公司财务科担任出纳。 2009年初,孙某听人介绍炒期货很”挣钱“,遂于同年7月通过随州市某银行支行女经理王某(另案处理),以孙某丈夫的名义,先后在期货公司开设了3个个人期货账户,并筹措了80余万元资金运行期货交易。原本,孙某以为能很快”赚到大钱“、成为”款姐“,谁知事与愿违,一年多的时间里以全额亏损告终。 面对个人财富的大幅缩水,孙某一度寝食难安,思想包袱也日益沉重。但在痛定思痛之际,她并未悬崖勒马,反而要”赶本儿“,把筹集资金的邪恶之念转向了自己经手的公款…… 8个月她挪用了2100万 2010年9月,某公司向随州市某国有公司开出了金额为1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2011年1月,孙某利用其担任该公司财务科出纳的职务之便,将上述银行承兑汇票取出,并找到王某,联系某贸易公司出纳会计黄某办理了贴现,在付出3万元贴现利息后将现金套出,并在其后不久将此款项再次转入期货交易账户。然而,首次挪用出的这笔巨款再次出现大幅亏损。 同年3月,孙某再度出手,将十堰某公司开出的金额100万元、安徽某起重机有限公司开出的金额200万元,采取上述同样的方式,将300万的巨款用于个人期货交易时,不幸又一次全部亏损。 连连的败北,并未让两个女人从期货交易的”陷阱“中清醒,反而如同一对输红了眼的赌徒。两人在2011年3月到8月间,利用孙某的职务之便,又9次套取出公款1700余万元,用于个人期货交易,最终依然是全额亏损…… 2011年8月8日,自知犯罪的孙某投案自首。 ------------------------------------------ 人生难免起伏 前车之鉴 对每个人都是警醒 人总觉得自己不是败的那一个。
张平:中信证券炒股巨亏究竟说明了啥
首先,别看大券商是机构投资者,其实也就是大散户,也是要“靠天吃饭”。从表面上看,中信证券上半年净利虽然下降六成,然而在已公布的半年报或业绩快报的20家上市券商中,这个成绩居然还能排在第7位。而在其他十几家上市券商中,很多券商的中报业绩远比中信证券还要惨得多。山西证券净利润同比减少84.93%、太平洋净利润同比减少84.05%。东方证券、国信证券、国元证券、申万宏业净利润同比降幅都在70%以上。事实上,中信炒股巨亏,其他上市券商也同样因行情欠佳而出现炒股亏损,只是与“老大哥”中信证券的炒股巨亏相比,没那么惨重而已。国券君安亏4.4亿元;兴业证券亏0.48亿元;华泰证券亏损8.9亿元……再者,中信巨亏与其拥有的救市功能是分不开的。作为去年救市期间的主力,中信证券分别于2015年7月6日和9月1日出资共计211亿元投入证金公司的专户。半年报显示,包含在“其他”栏目中的这部分资金,公允价值变动约23.09亿元,同时中信证券计提了1.04亿元的减值准备。显然,中信证券今年上半年炒股的巨亏,也与去年高位承担救市职责有关。去年中信等证券公司与证金等一起在高位建仓,试图阻止股市泡沫崩盘,但是这样的努力只换来股指的暂时稳定,之后股指又开始新一轮的暴跌。笔者认为,中信证券等国家队在股市“去杠杆”、“挤泡沫”时救市,无异于“刀口舔血”。在股市高位匆忙救市的结果换来的只能是其账面上巨亏。最后,A股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残酷性”。如果你今年上半年没有赚到钱,那么不要伤心,连中信证券这种以证券业为生的顶级券商尚不能全身而退,足见A股的二级市场的“赚钱难”。2016年上半年,A股市场走势确实不佳,上证指数下跌18%,深证成指下跌18.62%,而中信证券的十大重仓股,多数走势都跑输了大盘,唯有隆平高科给中信证券带来了844万元的盈利,其他重仓股则是全军尽墨。究竟是什么股票让中信证券“折戟沉沙”的呢?第一位是中国中车,中信证券持有1.13亿股,占中信证券证券总投资比例的4.3%,这也是中信证券亏损最多的一只个股,报告期损益为-4.16亿元。接下来亏损额较大的是中国平安、东阳光科等,报告期亏损额分别达到了2.49亿元和2.29亿元。笔者认为,中信证券今年上半年的选股能力实难恭维,比如投资金额占比最高(占比4.3%)的中国中车,今年上半年跌幅达29.59%,而跌得最狠的是东阳光科,上半年跌幅高达39.73%。另外利欧股份、神州泰岳等跌幅也接近两成,未能跑赢大盘。总体来说,中信证券的在选择个股能力低下,往往还不及散户。中信证券上半年炒股巨亏究竟说明了啥?这既说明了,我国的券商业绩好坏还是要看行情吃饭,券商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也暗示了,券商在股市去泡沫时,临危救市,反而使自己深陷套牢之中,这种盲目救市效果不彰。更展示了,像中信证券这样的券商的炒股能力并不高强,在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往往还跑输大盘。
顺丰业绩意外巨亏,还造成了什么影响?
顺丰控股因一季度业绩巨亏跌停,拖累A股市场快递股全线下跌。圆通速递、韵达股份、德邦股份跌超3%,普路通跌超2%,申通快递跌超1%;港股中通快递也跌超1%。数据显示,今年 1~2月快递平均单价同比下降了20.2%,其中韵达、圆通、申通分别同比下降了24.2%、15.6%、19.7%。安信证券预测,价格竞争仍是行业竞争的主要手段,而随着电商快递龙头份额分化,价格战的拐点尚未显现,预计一季度通达系单票收入同比降幅区间为 18%~20%,综合18%~19%的单票成本下降,预计通达系单票盈利或将下降0.02元~0.08元。扩展资料:期多家券商均表达了对整个快递行业短期业绩的担忧安信证券表示,因基数效应和需求旺盛,2021年一季度快递行业业务量确定性高增长,但行业价格竞争、快递企业扩大投入、去年同期成本红利等因素,均可能导致 2021Q1快递企业面临业绩压力,建议投资者关注行业中长期格局变化。浙商证券表示,快递件量需求不减,价格竞争是快递格局出清的必经之路,在存量内卷与新入局者扰动叠加下,行业价格战短期走向依然不尽明朗,因此当下的产能投放仍是龙头实现“规模-成本-价格”的强者恒强逻辑演绎的枢纽一环。参考资料来源:环球时报-顺丰董事长因业绩预亏致歉
华讯投资:浙商证券代客理财为什么巨亏3000万?
市场有风险,可能操盘者操作失误,所以会导致亏损。
巨亏45亿的阅文集团,付费用户连续三年原地踏步,网文经济为什么不行了?
其实是很多人都比较喜欢看电子书的,特别是有一些人比较喜欢看那些电子版本的小说,因为很多时候有一些电子版本的小说,真的是特别的吸引人,而且也是会让我们更加想去看的,有一些企业就是专门在这些领域有一个比较好的作为的,而且也是能够有个比较好的经营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有一些企业不能够一个比较好的更新,而且也有可能不能够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经营模式。巨亏45亿的阅文集团,付费用户连续三年原地踏步,网文经济为什么不行了?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网文经济不受追捧。在我看来,我认为网文经济之所以不行了,就是因为网文经济是不再受到我们的追捧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能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去阅读网文的,而且我们也能够让自己有更多的免费的方式,因此网文经济很可能不能够获得我们的追捧。二、网文经济竞争力不强。当然,在我看来,我认为网文经济也是不能够一个比较好的竞争力的,特别是网文经济不能够有个更好的创新,不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能够有个更好的观念,不能够更好地去满足我们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就会有一个不太好的竞争力。三、有更多的经济模式出现。在我看来,我认为还一个原因就是有更多的经济模式已经出现了。这也就是意味着如果网文经济不能够有个更好的发展和竞争力的话,就会导致被淘汰,而且也会被更多的经济模式所挤压,就会导致网文经济不行。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商汤科技三年半巨亏242亿,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亏损?
出现了电商,也有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才会让这个地方出现这么大的亏损。
举牌承诺增持却反手减持躲过8个跌停 牛散吕小奇这波操作巨亏5亿
一年之内,牛散吕小奇第二次被交易所公开谴责了! 上交所10月24日发布消息称,南京新百股东吕小奇因违规减持,决定对其予以公开谴责。从举牌到减持时间大致估算,吕小奇在南京新百亏损约5亿元,不过却躲过了半个月后南京新百的连续8个跌停,不知牛散心中是喜是悲。 而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发现,5月28日,吕小奇还曾因为短线交易欧浦智网,被深交所公开谴责。 承诺增持5亿却近乎“清仓”减持 在一年前的2017年8月,吕小奇举牌南京新百。 2017年8月12日,南京新百披露权益变动报告称,吕小奇及其一致行动人林雪映截至2017年8月11日合计持有南京新百5559.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其中吕小奇持有4386.68万股。同时,吕小奇承诺,预计未来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5亿元,无任何减持计划。 不足十个月之后的2018年6月8日,吕小奇及其一致行动人披露权益变动报告称,截至2018年6月7日卖出4841.4万股,卖出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4.35%。上述减持前,吕小奇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南京新百5693.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12%,其中吕小奇持有4388.4万股;减持后,吕小奇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南京新百852.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7%,其中吕小奇持有125.61万股。 南京新百去年8月以来K线图 当初披露的5亿元增持计划,仅增持1.72万股,反手却减持至持股0.77%(852.45万股),已接近“清仓”,可谓“套路满满”。 不过,吕小奇对此解释,南京新百长期停牌是其未能增持的主要原因。至于减持,则是由于近期吕小奇“自身资金安排的需要”。 上交所表示,吕小奇前期承诺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5亿元且不减持公司股份,但此后在尚未完成增持承诺的情况下,大额减持公司股份,严重违反前期承诺且违规减持数量巨大,与投资者预期明显不一致,可能对投资者投资决策产生重大误导。同时,吕小奇在增持计划期间过半时,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增持进展情况。故对吕小奇进行公开谴责,此项纪律处分将通报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证监会,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遭遇“滑铁卢”巨亏超五亿元 在吕小奇大额减持的当天,6月7日南京新百跌停开盘,大量抛单被消化后迅速拉升。连砸跌停板这么迅猛的抛售手法都用上,吕小奇这笔交易到底赚钱了吗? 回查公告发现,吕小奇及其一致行动人林雪映是在2017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11日期间买入南京新百5%股份的。具体情况如下图: 按交易均价37.16元/股估算,吕小奇及其一致行动人举牌共耗资20.66亿元。而这还不算二人后续增持的0.12%的股权。 而6月7日吕小奇一口气抛售了4841.4万股,减持套现金额约为14.7亿元,剩余852.45万股股份按照南京新百最新收盘价(24日收盘价为9.27元)计算,价值约为7902万元。如果以此计算,吕小奇此次举牌目前浮亏约为5.17亿元。 不过,6月21日开始,南京新百连续8个跌停。 曾因短线交易被深交所谴责 这并不是吕小奇第一次被交易所谴责。 5月28日,深交所在官网发布了对吕小奇的公开谴责处分公告,原因是吕小奇存在对欧浦智网股票的短线交易行为。 8月29日,欧浦智网发布了《关于股东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警示函的公告》。称吕小奇作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将公司股票在买入后不足六个月又卖出以及卖出后不足六个月又买入,违反了《证券法》相关规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2017年2月,吕小奇在二级市场上第一次举牌欧浦智网,取得公司3300.22万股,占比4.999%。当时吕小奇表示,认可欧浦智网的投资价值,希望通过长期持有获取收益。到了今年1月,吕小奇向欧浦智网发出了筹划要约收购的通知,吕小奇拟以现金支付的方式,以12.90元/股的价格要约收购欧浦智网5%的股份。 但是仅仅一个月之后,吕小奇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欧浦智网股份就先后3次遭到被动减持,卖出欧浦智网股票合计877.62万股,累计成交金额8696.31万元。 2月2日,吕小奇控制的鸿轩3号、奇益7号被动减持欧浦智网同时,因信托公司误操作又买入了11万股,构成短线交易。 虽然吕小奇也提出了申辩理由,但是深交所认为,鸿轩3号、奇益7号、奇益8号本次减持股票虽为信托公司强制平仓卖出,但根据欧浦智网对本所问询函的回复,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吕小奇对下单股票品种、数量、时点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实际控制信托计划的投资行为。因此,对吕小奇的上述申辩理由均不采纳。 上交所披露两项违规事实 公开谴责牛散吕小奇、王俊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巨亏261亿!三大航空央企上半年净利降逾4倍,证金没减持
三大航空央企2020年半年报公布。 8月28日晚间,南方航空(600029.SH,01055.HK)、中国国航(601111.SH,00753.HK)、东方航空(600115.SH,00670.HK)三大航空央企陆续发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三家航空央企合计实现营收937.39亿元,三大航均为负增长,降幅在五成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均出现大额亏损,亏损总额为261.5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均为净流出,其中国航净流出最多,为76.34亿元。 其中,南航营收在三者中排名第一,为389.64亿元,营收下降幅度也最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方面,国航亏损超过90亿元;南航亏损最少,为81.74亿元;南航和东航降幅均超500%,国航降幅在400%。而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三大航降幅进一步增大,其中南航降幅达至687.03%。 证金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对三大航空央企的持股数量均保持不变。 在客运方面,三大航空央企在2020年上半年的客座率均保持在67%左右,其中南航客座率最高,达67.47%;东航客运率最低,为66.76%;同比均下降13-15个百分点。 三大航空央企中机队规模最大的南航,在2020年上半年可用座公里(ASK)和收费客公里(RPK)两项重要指标均为第一,但仍保持较大降幅,三大航这两项指标降幅均分别在五成和六成左右。 现金流继续受影响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2020年一季度后,今年上半年三大航的现金流继续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南航方面,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45亿元,同比减少132.96%。南航解释,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经营收入减少所致;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0.8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9.99%,主要是本报告期内引进飞机减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 230.47亿元,上年同期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88.39亿元,主要是非公开发行股票,以及疫情期间为保证资金量安全,本报告期取得借款、发行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增加所致。 南航方面表示,报告期内,集团持续加强成本和现金流管理,积极募集资金,提高抗风险能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着力降低航油、地面服务等大项成本;持续优化航路提升运行效率,可用吨公里油耗同比下降9.9%;动态调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压缩基建、技改投资约人民币14.33亿元;保证资金需求,把握发行窗口,多期债券取得当期同类企业同类债券最低利率水平。 国航方面,今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76.34亿元,上年同期为现金流入158.03亿。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以及退票量上升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73.9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4.56亿元增长114.06%,主要是本报告期内支付飞机预付款及尾款的现金支出同比增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95.25亿元,上年同期为现金流出114.31亿元,主要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确保流动性安全,融资规模增加所致。 国航方面表示,在现金流方面将严防资金风险、加强现金流预测管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发行债券置换银行借款,降低融资成本,保证资金流动的安全稳定。积极防范合同履约风险,全面梳理各类合同履行情况,及时识别并稳妥处置异常情况。 东航方面,今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67.20 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94.71亿元,主要是由于疫情对民航业冲击,航空客运需求大幅萎缩,航班生产量大幅下降,公司营业收入锐减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40.91 亿元,同比增长人民币33.57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司为了应对疫情影响,削减或延迟投资计划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67.94 亿元,同比增长人民币217.93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受疫情冲击影响,在收入方面大幅萎缩,增加融资以维持现金流稳定。 东航方面表示,在现金流方面多措并举加强各项成本费用管控,拓宽融资渠道,确保现金流稳定。比如积极协调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商,调整飞机和发动机引进进度;压缩投资计划,削减或延迟非紧急投资项目;与供应商和合作方商谈收费减免并优化付款方式;节约燃油和飞机维修等营业成本和日常开支;积极争取行业、财税、 社保等各方面政府纾困政策的支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确保现金流满足公司生产经营需要。2020年上半年共发行24期超短期融资券和1期公司债,合计募集资金人民币517亿元。 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继续 疫情对航空业的影响还将持续。 南航方面表示,报告期内,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对航空运输业造成严重冲击。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以来,国内航空需求出现回暖趋势。但与此同时,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内部分地区先后发生局部疫情,预计疫情对民航运输业的影响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国际航空整体需求恢复缓慢;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外市场结构,旅客出行消费习惯、淡旺季市场分布以及市场热点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鉴于疫情对航空运输业以及全球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公司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经营业绩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不过南航方面称,长远来看,本次疫情预期不会对公司长期经营和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利用国内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减少疫情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 国航方面也表示,鉴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民航运输业的严重冲击,预计本集团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业绩将受到重大影响。 燃油成本有所下降 航油仍旧是三大航空央企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但由于用油量减少和航油价格下降而同比有所下降。 南航方面,今年上半年的航油成本为83.99亿元,同比减少59.26%。 南航方面称,航油成本是集团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以及发改委对国内航油价格的调整,都会对本集团的盈利造成较大的影响。虽然本集团已采用各种节油措施控制单位燃油成本,降低航油消耗量,但如果国际油价出现大幅波动,本集团的经营业绩仍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假定燃油的消耗量不变,报告期内平均燃油价格每上升或下降10% ,将导致本集团报告期内营运成本上升或下降人民币840百万元。 此外,南航集团大部分的航油消耗须以中国现货巿场价格在国内购买。本集团目前并无有效的途径 管理其因国内航油价格变动所承受的风险。但是,根据发改委及中国民航局于2009年发布《关国航方面,于建立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与航空煤油价格联动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航空公司在规定范围内可自主确定国内航线旅客燃油附加费收取标准。该联动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集团航油价格波动风险。 国航方面,今年上半年的航空油料成本为68.12亿元,同比减少61.33亿元,主要是用油量及航油价格下降的综合影响。 国航方面表示,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原油需求萎缩,预计2020年下半年油价将维持在当前相对稳定的区间内,原油价格的上涨空间有限。航油为集团主要的营运成本之一,集团业绩受航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本报告期,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若平均航油价格上升或下降5%,集团航油成本将上升或下降约3.41亿元。 东航方面,今年上半年航空油料消耗63.13亿元,同比减少62.03%。 东航方面表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执行的航班量及用油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预计发生的航油成本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不考虑燃油附加费等因素调整的情况下,基于2019年实际运行航班用油量,如平均航油价格上升或下降5%,公司航油成本将上升或下降约人民币17.10亿元。 应对燃油风险,东航一方面通过优化运力投放,加强市场营销,努力提升客座率和单位收益水平,应对航油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了规避航油价格波动给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董事会授权公司谨慎开展航油套期保值业务,公司指定专门工作小 组密切跟踪积极研判国际油价走势,研究制定航油套期保值操作策略,降低航油价格波动风险。 2020年上半年,东航开展航油套期保值业务,航油套保合约将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间期满。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