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也在考虑是不是要辞职在家炒期货了。”黎军有些得意,又有一个人加入了“炒期货宅男”大军。此时,距离他正式辞职已8个月有余。 陈涛是黎军的大学同学,现在已是浙江嘉兴一家家具制造工厂的副总级别。他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每周一一大早自己开车到嘉兴上班,一直到周五晚上才能回上海,周末两天,一天在父母家过,一天在岳父母家过。这种状态显然是非常态。 黎军2010年5月1日正式开始宅男生活后,陈涛和他在网上一起讨论如何炒期货、炒股的问题。 其实陈涛的投资炒股经历比黎军还要长。早在大学时,黎军就在陈涛的鼓动下,拿着有限的生活费,投入到炒股大军。 而这一次,黎军的选择正在影响着陈涛。 黎军辞职的念头早在真正辞职前的一年多就已产生——“工作太忙太累,而且现在做的老本行并不是我想做的,其实我一直想做的是金融。”但如何保证辞职在家的生活来源问题一直是他难以决定的最大困扰。 直到他和原来所在公司的财务部高级经理刘飞熟识后,他才走上炒期货这条道路,最终决定将此作为自己宅在家里的挣钱方式。 刘飞,2005开始炒期货,一直都没有什么起色,直到2008年金融风暴来临,“据他自己说,那次大赚了一笔,几百万元是有的。”迅速地,刘飞把自己的丰田车换成了奔驰。到2009年五六月间,在参加考试并获得期货从业资格证后,他辞职离开上海,回到家乡成都。 这些年的炒期货经历,让刘飞认识了一些炒期货的老板,还有一些搞期货基金的人。在成都,借助这些朋友的帮助,他成了某期货公司成都营业部的负责人。 刘飞的经历对黎军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在此之前,黎军一直认为刘飞只是一个靠扔硬币来决定每天应该是做多还是做空的“投机分子”,但刘飞“运气总是很好,几乎80%都是对的!” 直到刘飞辞职之后,他才明白,“扔硬币”只是表象。 刘飞之后的经历也让黎军顿悟:其实炒期货是可以成为一种职业的。 在正式辞职前,他还最后“享受”了一下公司福利——到公司签约的心理咨询机构那里做了一次心理咨询,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当“宅男”,炒期货。 接待他的心理咨询师在与他详聊后说:“你太理性了,不适合做投资。”结果黎军反问:“难道投资不需要理性吗?”几番交流之后,“心理咨询师被我说服了。”黎军在辞职数月后才把自己去看到心理咨询师的事情告诉了妻子。 不过,辞职已经大半年的黎军,最好的“战绩”是去年5月份时将原来不足6万元的本钱炒到了10万元以上。之后就一直没有太大起色。 在折腾完换房的事情后,他终于在2011年到来之前把自己期货账户里的本金提高到30万元。在这半年里,他经常给他妻子“画大饼”:“如果我做得好的话,一年能赚50%……几年后我就能赚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但他在与父母和朋友交流时,被问及投资收益后的回答经常是:“没赚多少钱,但我从来没有爆过仓。” 其实,黎军很少说的一句心里话是:“做投资一直是我的梦想,现在我终于有一个机会去实现它了,你说我怎么能放弃?”没有多少人能够抗拒这句话所隐含的力量。现代人在繁忙的工作与应酬之余,还有多少人仍在坚持自己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还有机会去圆自己一直以来的梦? 不愿受组织的束缚,也不愿为别人打工,只选择自己想做,或者有兴趣的工作,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是,一个以参加各个机构组织的期货大赛并赢取奖金为生活乐趣的武汉小伙子,每次出门,都只是为了到邮局或银行去领取奖金,除此之外,几乎都不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