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径电子信息产业营收怎么算
2021年河北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300亿元发布时间:2022-03-18 来源:河北日报 同比增长22.4%,两年平均增长17.3% 从省工信厅获悉,2021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出口稳中提升,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2021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7.7亿元,同比增长22.4%,两年平均增长17.3%。全省13个市(含定州、辛集市)均保持正增长,廊坊、石家庄、邢台、保定、邯郸、秦皇岛6市主营业务收入均超200亿元。 去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利税208.8亿元,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11.4%;实现利润144.2亿元,同比增长7.8%,营收利润率达6.1%。全行业出口创汇3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企业达到4家,超亿元企业220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净营收和净利润区别是什么?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净营收即营业净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二者区别:1、含义不同。净利润中的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净营收是指企业全部收入减去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等成本费用后的余额。2、范围大小不同。净营收包含着净利润。营业净营收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是企业经营期间的所得的收入。净利润是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而剩余的纯利润。3、计算方式不同。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营业净收入=总收入-总支出。扩展资料:净利润的取决因素1、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2、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25%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25%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3、二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利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营业净收入
净利润和净营收各指什么?有什么区别?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净营收即营业净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二者区别:1、含义不同。净利润中的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净营收是指企业全部收入减去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等成本费用后的余额。2、范围大小不同。净营收包含着净利润。营业净营收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是企业经营期间的所得的收入。净利润是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而剩余的纯利润。3、计算方式不同。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营业净收入=总收入-总支出。扩展资料:净利润的取决因素1、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2、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25%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25%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3、二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利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营业净收入
广东广州营改增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果我是10月份的营收要收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北京等8省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3号)和《关于广东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2年第12号)的规定,广东省于2012年11月1日(税款所属期)启用修订后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附列资料。省内所有增值税纳税人从2012年12月申报期起,将统一填报新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2012年11月申报期仍使用原申报表申报。(如果我是10月份的营收要收吗? 这句话没看懂
简述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各项收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需要。按来源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 (l)财政补助收入,即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 (2)上级补助收入,即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 (3)拨入专款,即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指定用处的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 (4)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展开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事业单位收到的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不含用于自筹基建部份)和部份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5)经营收入,即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以外展开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 (6)附属单位缴款收入,即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依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7)其他收入,即事业单位获得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8)基本建设拨款收入,即国家投资于事业单位用于固定资产新建、改扩建工程的拨款。
顺丰去年营收破1500亿背后,业务量猛增近7成,为何净利仅增26%?
顺丰作为快递行业的佼佼者,一直都处于快递行业的顶峰,顺丰去年盈利额破1500亿,业务量猛增近七成,但是净利润仅增26%。这不得不让人们思考为什么净利润才增26%呢?我们都所知道的,当今的快递行业很多快递,就例如我们所知道的,中通,圆通,百世,邮政等,仅有中国市场,还有国外的市场,快递行业的竞争压力也是很大的。在如此大的竞争压力下,顺丰去年营收额破1500亿,业务量猛增近七成。3月17日晚间,顺丰控股(002352.SZ)发布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26亿元,同比增长26.39%;扣非净利润61.32亿元,同比增长45%。2020年,顺丰快递业务件量达81.37亿票,同比增长68%,超过行业整体增速31%;市场占有率上升2.15个百分点,达到9.76%。就我们所知,顺丰快递业务量很广,有许多人都会选择顺丰快递。顺丰快递有着自己的航空,也有着自己的飞行路线以及专车汽车,火车轮船,总之,在这一方面,顺丰快递做得比其他快递都好。而且顺丰快递的效率也非常的快,跨省的1至2天就能到,顺丰快递的确是受到了许多人们的信赖。往往一个比较大的集团,背后都有着许多的税务,所赚的钱比较多所缴纳的税务就越高。关键是顺丰行业的服务也比较到位,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到顺丰里面,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多方面下来,虽然营额破1500亿,净利润也只新增加26%。
顺丰迎来最强对手:不到两年估值上千亿,年营收增长幅度是其5倍
2019年2月26日,顺丰控股发布了顺丰2018年的成绩单。2018年,顺丰年营收达到了909.43亿元,同比增长了27.6%,但是净利润在上市后首次出现下滑。2018年,顺丰累计送了38.69亿单快递,同比增速26.7%,但是却与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也就是说,2018年顺丰并没有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展。在往年,因为顺丰定位于中高端快件,虽然在整个快递行业中,整体的业务量没有四通一达市场份额高,但是却能保持最高的利润率。 但是2019年,顺丰的利润率却出现了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因为顺丰在2018年收购新邦物流,参与美国物流平台融资,部署海运、铁路运输等业务向多元化扩张,另一方面还跟国内的快递巨头竞争日益激烈有关。比如四通一达中的韵达,在大环境下,也开始布局中高端快件的运输,与顺丰拼市场。根据2019年2月27日发布的成绩单中,韵达2018年年营收达到138.28亿,同比增长38.48%,是顺丰的1.4倍;利润率达到34.94亿,同比增长62.83%,虽然韵达基数比较低,但是不管是市场份额和利润率增长率都远大于顺丰。对于顺丰来说,虽然四通一达在改革,但是传统形象的改变非常艰难,还不足为惧,真正让它头疼的则是京东物流。从2007年开始,刘强东就不顾其他股东反对,每年投入重金建立自己的物流,导致京东连年亏损。2017年4月,京东物流从京东集团中独立发展,到现在不到2年的时间,经过数轮融资,估值已经超过1000亿。2018年10月,京东物流开放个人快递。根据2018年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京东物流CEO王振辉透漏,京东物流目前包含六大板块:京东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冷链、京东快运、京东跨境和京东云仓。其中不只是京东快递,还有冷链、跨境等业务都与顺丰业务上,与顺丰的布局多少有重合。通过这次峰会,可以看出京东物流已经正式向顺丰发起挑战。2018年是互联网发展比较艰难的一年。2019年初,在滴滴和京东宣布裁员计划的时候,京东物流却仍在储备人才。京东物流CEO王振辉曾称2019年将投入10亿作为人才激励奖金池,可见京东物流在京东中战略位置。 而2018年,王振辉也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根据2019年2月28日京东发布的全年业绩中,京东2018年全年净收入4620亿元,其中净服务收入459亿,京东物流占其10%。因为刚刚独立不到2年,年营收无法直接与顺丰相比,但是京东物流的年营收同比增长了142%,增幅是顺丰(27.6%)的5倍。京东物流将会是顺丰的最强对手。
半年营收下滑35%、股价下跌近半,阿迪达斯会退出中国市场吗?
半年营收下滑35%、股价下跌近半,虽然如此,阿迪达斯也不可能轻易退出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非常庞大,能够赚取的利润也很高,同时阿迪达斯在中国具有很大知名度,所以阿迪达斯不可能放弃这个已经开拓多年的市场,这绝对是很大的损失。中国人口众多,并且消费力非常高,这也造成了中国市场是非常庞大的,目标消费群体都比其他国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阿迪达斯半年营收有显著下滑,但是整体还是能够依仗消费群体而盈利,这样的盈利模式在其他国家是非常少见的,因此阿迪达斯绝不可能放弃这么广大的一个市场,把市场拱手让给其他的运动品牌,这对整个品牌发展都是一种冲击。而且阿迪达斯当年打响知名度并且成为一种国民品牌,这其中付出的心血和时间是非常多的。如果放弃了中国市场,那么之前所有的拓展以及花费的成本全部付诸东流,毕竟在中国这么有知名度,也就意味着品牌效益已经很高了,如果盲目选择退出市场,那么就成了彻底的冤大头了。最重要的一点是阿迪达斯在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门店,如果退出中国市场,这些门店的损失将会非常的大,而且面临的债务问题肯定会非常可怕。毕竟大量的人工成本不仅要花费,同时还要交付违约金等等。所以阿迪达斯整个品牌已经算是在中国扎根了,要想退出绝对不简单。阿迪达斯虽然经历了被抵制的风波,而且也找不到中国代言人,但是毕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还是有不少人去购买,所以总体上还是能够盈利的,退出中国市场带来的打击肯定是更大的。
互联网视频行业营收占比
1、2021年,芒果TV继续成为五家长视频平台中唯一实现盈利的平台,年总营收153.53亿元,同比上涨百分之9.65;净利润21.14亿元,同比上涨百分之6.66。2、2021年,爱奇艺全年营收306亿元,同比上涨百分之2.9,其中会员服务收入167亿元,同比上涨百分之1.4;内容分发收入28.5亿元,同比上涨百分之7.4。3、优酷与阿里影业同属阿里巴巴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财报显示,2021财年该业务营收311.86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7,在公司总体营收中占比仅为百分之4。4、根据腾讯2021年财报,腾讯视频仍处于财务亏损状态,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会员增速放缓。从相对值来看,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百分之1,环比下降百分之4。5、2021年哔哩哔哩(下简称“B站”)营收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收入和成本均有增长。根据2021年财报,全年总营收194亿元,同比上涨百分之62;总成本153亿元,同比上涨百分之67.5;净亏损68亿元,同比扩大百分之119,连续5年亏损扩大。
中集(02039)2020年营收942亿 营收利润均创历史新高,连续第27年盈利
3月29日晚间,中集集团(以下或简称“中集”,股票代码:00039.SZ/02039)正式发布2020年年报,披露公司过去一年的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中集集团全年取得营业总收入941.59亿元,同比上升9.72%;实现净利润60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53.50亿元,同比上升246.8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1.41元,同比上升281.08%。中集在报告中宣布,公司将向股东派发2020全年股息,每1股现金人民币0.28元。 这意味着,中集继续保持自1994年在A股上市以来连续盈利27年的记录,同时也是上市以来的第26次现金分红,名列A股上市公司分红次数榜单前十,累计分红超过140亿元。 收入和盈利创 历史 新高 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经济活动遭受到巨大冲击,中集集团作为一家全球化的跨国集团,也无可避免地遭受到了正面冲击,由此导致中集2020年一季度亏损6.41亿元,第二季度业绩虽然大幅度减亏,但上半年业绩仍然显示为亏损。 艰难更显勇毅,作为一家投产近40年的国际化集团,中集曾经多次穿越世界经济波动和行业起伏周期,并通过强有力的战略升级和产能布局调整等措施,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0年中集的行动同样迅速而果断,为抵抗疫情影响,中集迅速成立了“特殊时期集团决策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风险管控措施和经营管控措施,并坚决推进落实。在这一年里,中集克服重重困难和考验,通过战略规划优化、业务聚焦、低效资产处置、重大战略主题落地等重大动作,最终实现了有质增长。 得益于中集特殊时期管控措施的落地和第三季度末开始集装箱市场回暖等多方面因素,年中开始,中集业绩触底回升。中集202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利润已经转正。到2020年底,中集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收入和盈利双创 历史 新高。这也让中集上市27年来持续盈利的记录得以保持。中集在 历史 罕见的严峻形势下,努力向股东们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 主营业务继续保持领先 第四个百亿业务板块诞生 2020年,在坚持 “稳健经营、有质增长”的战略主题下,中集旗下各业务板块和成员企业齐心协力、深耕业务,积极适应新发展格局,挖掘中集在国内有优势、有前景的产业机会,重点拓展国内市场,同时兼顾全球市场机遇。各业务板块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实现了疫情后的快速恢复、稳健发展。 中集各主要业务不断开拓市场,继续保持市场领导地位。集装箱板块标准集装箱及主要常规特箱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增量业务同比增长53%;特种铁路箱同比增长219%,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一。车辆板块全球半挂车销量合计131,327辆,同比增长11.57%,保持行业全球领先地位。 能化板块的低温车、中压车、低温罐、车用瓶等继续保持冠军产品地位,球罐稳居全国第一。天达控股登机桥产品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消防救援业务在成为国内最大消防车集团后,通过国内、国际一体化协同,实现地区及行业全覆盖。物流板块集装箱吞吐量1,500万TEU,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场站业务年度进出箱量570万TEU,在疫情冲击下,仍然继续维持国内第一水平。 在业绩数据上,中集旗下集装箱板块2020年取得营业收入221.64亿元,同比增长9.92%,全年取得净利润19.87亿元,净利润率达到了近几年最高水平。 2020年,中集旗下车辆板块(以中集车辆为经营主体)全年取得营业收入合计264.99亿元,同比增长13.56%,创 历史 新高;取得净利润12.69亿元。 2020年,中集旗下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2.92亿元,净利润人民币3.6亿元。该业务(以中集安瑞科为主要经营主体)由于受行业周期性和疫情双重影响,化工罐箱全球市场容量大幅下降,总体业绩有所下滑,但主要产品仍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该板块三大业务之一清洁能源装备实现收入70亿元,同比上涨2.7%。 空港/消防/自动化物流装备业务(以中集天达控股为经营主体),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0.89亿元,同比上升2.12% ;实现净利润3.24亿元,同比上升28%。 物流板块营业收入在2020年首次突破百亿,达106.36亿元,同比增长16.15%;实现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140.57%。物流服务业务成为中集第四个营收突破百亿的业务板块。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石油产量出现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但该年中集海洋工程业务(以中集来福士为经营主体)实现营业收入54.25亿元,同比增长20.12%,不过仍存在一定亏损。海工营收的增长,得益于中集来福士继续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和布局,在巩固传统油气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海上文旅、海上新能源等方面的业务;大力开展深远海渔业、海上风电业务,已形成独到的商业模式。 为落实“聚焦智慧物流装备”战略,2020年中集整合了集团内部多家主营中小物流载具业务的优质企业,成立单元载具业务板块(以下简称“中集载具”),专注于为 汽车 、液体化工、橡胶等行业提供专业的单元化物流载具研发制造、租赁运营及包装综合解决方案。2020年,中集新成立的单元载具业务实现营收30.36亿元,净利润人民币0.94亿元。 除了装备制造,中集还拥有服务于集团各类业务发展的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2020年,中集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1.78亿元,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12亿元。主要经营主体为中集融资租赁公司、中集财务公司和海工资产池管理平台公司。 加大国内市场拓展 推进创新产品开发 2020年,中集主要业务在保持全球主流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融入国家“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加强了国内市场的业务开拓和产品创新力度,并不断取得新突破,来自国内市场的营收占比不断攀升。 2020年,中集集团在中国国内市场取得营收567.29亿元,同比增长25.18%,在总营收中占比60.25%,超过2019年52.81%的占比,显示国内业务收入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 中集不仅加大了国内市场开发力度,同时也在业务开拓和产品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例如青岛冷箱航空箱获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打破了欧美企业对该产品的垄断,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南通中集在青海全集成储能项目成功交付,标志着板块已具备该产品的全集成交付能力;扬州通利成功开发“疫苗三栖储运方舱”并投入使用,该设备解决了疫苗超低温储运的全球性难题。 中集车辆提出升级产品模块、完善灯塔工厂、启动营销变革和推动组织发展四大模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高端制造体系,该业务大力推动适应“国内大循环”的产品研发,连续发布多款新车型。能化板块中集罐箱内衬加工车间投入试生产,助力芯片半导体产业国产化和国内5G技术发展;食品装备业务成功收购英国McMillan公司,弥补了蒸馏酒类工程方面的空白;氢能业务与挪威Hexagon、宝武集团等多家合作方建立合作意向或签署战略协议。 天达控股旗下的民航协发成功交付全球首台套双向驾驶纯电动摆渡车和全球首台套纯电动食品车。物流板块成功开通孝感至东北、徐州至莫斯科等20余条国际国内铁路班列;新建泰国、马来西亚、宁波等码头堆场,兰州铁路场站等十余家堆场网点。海工板块风电导管架、升压站、深海渔业高端装备等新一轮首制产品的交付,积累了新业务落地能力。 资本运作助力战略布局 创新业务势头良好 2020年12月18日,深圳资本集团战略入股中集,合计持有中集股份29.74%,正式成为中集第一大股东。此次股权转让是中集自1994年上市以来经历的最重大的股权结构变动,是中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对中集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股权变动完成后,中集长期以来的混合所有制的治理结构没有改变,中集依旧保持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资本运作紧贴深圳市及中集自身的战略布局服务。一方面,深圳国资委通过深圳资本集团入股中集,进一步完善了深圳在海洋经济开发和物流、能源装备领域高端制造的布局;另一方面,中集集团从深圳蛇口起步走向世界,深圳资本集团的入股加强了中集与深圳国资委大家庭的联系,将有利于中集借助新股东的力量为深圳“双区”建设贡献力量,并帮助中集在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取得更大突破。 除了中集集团自身股权结构得到调整,中集旗下各业务板块和企业在上市、引战等资本运作手段上也动作频频。各业务板块和企业积极通过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借力资本市场的东风, 探索 传统制造的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推动了相关业务板块和企业整合业务架构、提高经营效率、缓解财务压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公司治理。 例如,中集产城通过碧桂园增资、引入曲江文投战略投资进行二次引战,中集集团对中集产城的持股比例降至45.92%,中集产城成为中集的联营公司。中集产城的成功引战,充实了中集产城的净资产及现金流量,有利于加快中集产城快速发展,及在行业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中集产城引战也是中集推动“有质增长”、“业务聚焦”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行动之一。 2019年7月,中集车辆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2020年,中集车辆提出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申请,其申请已获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目前正在等待呈报中国证监会注册。 中集安瑞科的子公司中集安瑞环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已取得香港联交所关于建议分拆的同意,也拟于A股独立上市。 2020年10月初,中集开始以协议安排方式将中集天达私有化。2021年1月25日中集天达已正式退出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在集团和旗下主要业务板块企业的股权调整和资本运作之外,中集旗下的创新企业也在这方面取得很大突破。中集旗下多家创新企业持续获得外部市场化投资认可,引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中集冷链 科技 、挂车帮、精新相能3家创新企业相继成功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大幅提高相关创新企业股权价值。 围绕冷链业务,中集近年来推出的创新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中集冷链 科技 业务表现强劲,逐步覆盖冷链物流产业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精新相能旗下子公司中集冷云高标准完成新冠疫苗的国内外温控运输,并成为交通部公布的首批新冠疫苗运输重点联系企业;小飞鱼成为京东物流东南亚冷链唯一指定合作伙伴。 2020年,中集创新业务总体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集团及各板块创新企业总收入实现较大增长。冷链业务外,中集模块化建筑(含设计院)销售收入翻番,同比扭亏为盈,中集同创/汇杰、中集安防、挂车帮、中集蓝等创新企业也都取得了较大的业务进展。 回望2020:中集已形成聚焦于物流和能源行业的跨国产业集群 报告表示,中集通过业务拓展及技术开发,已形成一个专注于物流及能源行业的关键装备及解决方案的产业集群。 首先,在物流领域,中集依然坚持以集装箱制造业务为核心,以道路运输车辆业务为延伸,以空港、消防及自动化物流装备业务为扩展,以物流服务业务为依托,同时辅之以单元载具业务,共同为现代化交通物流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在能源行业领域,中集一方面以陆地能源为基础,开展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另一方面以海洋能源为抓手,开展海洋工程业务,包括传统海洋油气和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展望2021:踏上“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实现持续的有质增长 报告提出,展望2021年,中集将坚持“制造+服务+金融”的战略定位,继续推进业务转型升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由制造向服务延伸,聚焦主业,优化产业结构;将继续提升全球运营能力,优化业务和资产,加快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链优势;在技术升级、业务模式及管理机制方面不断创新并控制风险;努力把握市场变化,布局新兴产业和创新业务,实现持续的有质增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集人踏上“二次创业”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以深圳资本集团入股中集集团为新起点,中集正处于转型升级、确定新战略规划的关键期。 2021年,中集集团将把握深圳“双区”建设的 历史 性机遇,适应国家“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尊重时代、敬畏市场,深挖国内市场潜力,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坚决实施以业务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业绩完成率,主动思考、快速行动,为全球客户继续贡献中集智慧和中集方案。
中集集团2021年营收首破千亿:减值43亿仍盈利高增长-
3月29日,2021年年报数据揭晓后,中集集团股价却下跌4.43%。 前一日晚间,中集集团发布了一则高增长的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636.96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73.85%,营收首次破千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持有者的净利润为66.65亿元,同比增长24.59%。 受益于全球经济和商品贸易的强劲复苏,以及中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2021年市场对海运干货集装箱的需求大幅提升。 火爆的集运市场,带动了中集集团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增长,2021年该业务实现659.67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97.64%,占总营收40%,实现净利润113.27亿元,同比增长469.94%。而2020年,集装箱制造业务额还次于道路运输车辆业务额,排名第二,占总营收的比例只有23.54%。 基于高成长的业绩,中集集团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1股现金人民币0.69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现金分红总额高达24.81亿元,约为公司当年利润的3.7成。 然而,为何这份靓丽的年报数据和分红方案,没有在二级市场引发积极反响? 分板块来看,中集集团集装箱、车辆、能化、天达、海工、物流六大板块贡献了中集去年总营收的90%以上。 2021年,中集集装箱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59.67亿元,同比增长197.64%,实现净利润113.27亿元;车辆板块营收276.48亿元,再创 历史 新高,实现净利润9.88亿元;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板块营收195.28亿元,同比增长46.92%,净利润8.85亿元,同比增长145.57%;以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为主营的天达控股营业收入68.42亿元,净利润1.93亿元;物流服务板块营收294.71亿元,同比增长177%,净利润5.42亿元,均创 历史 新高;中集循环载具作为中集新成立才约2年的业务单元,实现营收超过60亿元,同比增加98%,净利润人民币5.77亿元,同比增加512%,连年突破 历史 记录。 其中,集装箱业务一骑绝尘,成为业绩增长“先锋”。去年全球港口和内陆运输仍保持低效率运转,使全球集装箱有效运力损耗,空箱回流不畅,集装箱周转效率大幅下降。 财报显示,为缓解集运市场舱位及用箱紧张局面,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通过增加资源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充分释放产能等措施,尽最大努力确保新箱供应。随着新箱的持续交付,至去年10月“一箱难求”的局面已得到缓解。 而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集装箱高需求时间段或即将过去,2021年业绩或成为阶段性顶点。 事实上,中集集团财报也坦言,预计2022年集装箱需求相较2021年的 历史 高位会有所回调,但仍将处于较好水平。 具体来看,2022年预计集运市场供需增速均有不同程度放缓,且供需增速趋于平衡。考虑到全球供应链危机短期内难以根治,拥堵造成的有效运力损耗或将持续存在。预计2022年集运市场仍将维持供应紧张的局面,集运业有望延续高盈利水平,将促进船公司、物流公司、货主的集装箱的购买意愿。 此外,受2020至2021年集装箱供给受限的影响,市场上超龄服役的旧箱体量较大,中集集团预计2022年集装箱淘汰更新需求将保持高位。 在3月2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指出:“ 2022年集装箱会在去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上有所回落 ,数量、价格都可能回调,但我们判断仍然会处在行业高位水平,(数量可能会)超过400万,价格也会不错,虽然较去年有所回调。我们到今年二季度为止,订单都是比较饱满的。今年我们预测集装箱还是会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麦伯良说道。 根据年报数据显示,尽管全年中集集团业绩大涨,但2021年四季度,公司净利润却亏损21.34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司海工资产池计提资产减值拨备及资产处置损失所致 。 公开资料显示,中集集团的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主要经营主体为中集融资租赁公司、中集财务公司和海工资产池管理平台公司。报告期内,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63亿元,同比增长72.81%;净亏损24.03亿元,2020年为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亏869.30%。 年报显示,由于公司在手平台手持租约租金水平和利用率不及预期, 海工资产池对存量平台计提了43.24亿元的大额资产减值拨备。 “海工的资产我们每年都会做减值测试,2021年海洋石油的开采并没有那么活跃,我们自己的平台,有一部分的平台是没有租约的,而有租约的平台租金的水平不如预期,所以在上年末我们根据这个市场状况对我们的海工平台进行了一些减值测试,计提了相对比较大额的拨备。”中集集团财务总监曾邗指出。 而在麦伯良看来,随着油价持续高位,海工的订单有望增多,价格有望好起来,“我们相信我们未来的海工业务会沿着营收增加逐渐减亏,甚至止亏。” 此外,据麦伯良介绍,中集集团也一直在推动中集海工、中集融资租赁的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2021年6月,烟台国资拟以现金出资8.35亿元入股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 科技 集团16.7%股权,推动中集海工重组迈出重要一步。 去年11月,中集融资租赁成功引入深资本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加入深市属国资金融服务板块。此举有利于提升中集的产业聚焦能力并有望继续为中集创造良好的投资收益。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百诚医药昨上市今跌15%领跌A股超募12亿去年营收2亿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1日讯今日,百诚医药股价低开低走,收报85.51元,跌幅15.40%,振幅8.85%,换手率46.81%,成交额10.12亿元,总市值92.49亿元。百诚医药于昨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收报101.08元,涨幅26.98%。昨日,百诚医药因属于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证券而登上龙虎榜。龙虎榜数据显示,昨日卖出百诚医药金额最大的前五名中,有2家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净卖出2678.33万元,占该股昨日总成交额的1.44%。其中,第一名机构专用席位净卖出1786.71万元,占总成交比例的0.96%%;第五名机构专用席位净卖出891.62万元,占总成交比例的0.48%。百诚医药此次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股票2704.17万股,发行价格为79.60元/股,保荐机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余波、耿旭东。百诚医药本次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1.5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8.63亿元。该股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多12.13亿元。今年12月15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百诚医药拟募集资金6.51亿元,全部用于杭州百诚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业绩方面,去年及今年1-9月,百诚医药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7亿元、2.2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740.37万元、6451.8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486.57万元、6323.19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36.01万元、6198.66万元。
首药控股第一季度营收707.96元,IPO募集的13亿用哪去了?
首药控股于2022年3月23日宣布登陆科创板。IPO期内,银柿财经记者曾就公司自主研发实力和关联企业突袭入股投资的问题提出异议。(详见银柿财经报道《首药控股科创板IPO过会:自主研发能力存疑,关联方突击入股拉升估值》)。如今发售仅一月多,公司股票价格对比每一股股价39.90元已跌去逾一半,截止到今天(4月29日)发表文章时,首药控股报19.05元/股。公布材料表明,首药控股是一家处在临床研究环节的小分子水创新药公司。产品研发管道包含肺腺癌、淋巴肿瘤、肝细胞癌、胰腺肿瘤、甲状腺癌症、卵巢疾病、败血症等关键恶性肿瘤适用范围及其Ⅱ型糖尿病患者等别的主要病症行业。2019年~2021年,公司各自取得主营业务收入1154.76万余元、701.91万元和1303.25万余元,同期亏损各自为3598.57万余元、3.30亿人民币和1.45亿元。2022年一季度,首药控股主营业务收入707.96元,同比下降99.98%,亏损5066.23万余元,同比下降46.06%。首药控股的主营业务收入关键为创新药研发所生成的联合开发收益。公司全部在研商品均处在研制环节,并未进行商业化的生产销售,公司商品也并未完成商品销售收益。4月29日,有股民在上证e互动提出问题,“公司实际何时能造成赢利?商品2022年很有可能发售?有自身生产线了?”对于此事首药控股回复称,“公司开发设计的创新药进度较快的处在III期临床医学,预估2022年进行实验,来年申请发售。公司早已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建设近5万㎡的产业发展产业基地,预估2023年投入应用。”公司在招股书中列报的方案募出资额为20亿人民币,拟用以创新药研发新项目、新药研发与产业发展产业基地和填补周转资金,不够一部分将以自有资金方法处理资金缺口。在其中创新药研发新项目关键看向公司现阶段在研的几款关键自主创新药物,包含SY-707、SY-1530、SY-3505、SY-4798、SY-5007、SY-4835及其KRASG12C缓聚剂的临床医学前后左右科学研究工作中,关键涉及到肝癌、淋巴肿瘤、肝细胞癌、实体肿瘤及其结直肠癌等适用范围。该项目规划投入8亿人民币。新药研发与产业发展产业基地新项目将在北京市开发区基本建设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管理方法、市场销售、后勤管理等作用于一体的公司全新升级总部基地。总建筑面积预估4.83万平方,行为主体一部分包含生产制造工业厂房、质量控制试验室、研发楼、库房、协助楼等。该项目规划投入7亿人民币,剩下5亿人民币用来填补周转资金。此次先发发售,首药控股具体募得资产14.83亿人民币,扣减对应的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收益为13.74亿人民币。4月15日,首药控股公布《关于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的公告》称,因为此次具体募集资金低于招股书预估募集资金额度,故对募投新项目拟投入额度开展调节。公示还表明,“此次对募投新项目的拟投入募集资金开展调节,不会有变向更改募集资金主要用途和危害公司股东权益的状况,合乎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发售公司募集资金管理方法的相关要求。”同一天,首药控股还公布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的公告》,拟向1.17亿人民币募集资金换置早期投入募投新项目中的自有资金。与此同时,在同一天公布的另一份《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中,首药控股表明将在保证 募集资金项目投资正常的开展和确保募集资金安全性的条件下,依据最新法律法规规定,应用一部分临时闲置不用募集资金用以选购安全系数高、流通性好的具备诚信经营资质的银行市场销售的投资理财产品(包含但是不限于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投资理财产品以及他投资理财产品等),且该等支付结算商品不能用以质押贷款,不可用以以股票投资为目地的投入个人行为。公示表明,公司拟应用总额度不超过8亿人民币的临时闲置不用募集资金开展支付结算。
科创板上市公司首药控股引尴尬“围观”,首季营收708元意味着什么?
科创板上市公司首药控股引尴尬“围观”,首季营收708元意味着该公司根本就没有实现商业化,目前该公司研制的所有的药物都还在临床试验阶段。按照预测,该公司最快上市的药物也得等到2023年。科创板上市公司首药控股引尴尬“围观”:也许是大家对于股市一直都有一个误解科创板上市公司首药控股以尴尬围观,这家公司不仅在上市当天遭受到了破发的待遇,而且一季度的营收报告也让人难堪,首季营收仅708元,离谱的是这708元还来自一台二手保温箱的收入,这简直就令人感叹离谱;此外,一季度的亏损高达5000多万,这怎么也不像一家能够上市的公司的模样。但科创板终究是不一样的,科创板是提供某些公司注册制的机会的,对于某些科技类公司,尽管他们的产品还没进入商业化阶段,而且也没有实现盈利,但科创板允许他们可以上市融资。在国外像这种公司其实很多,他们只不过是目前有一个很好的创意或者在研究的项目,这才让该公司有了不一样的价值,否则该公司上市融资就没有任何意义了。首季营收708元意味着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该公司首季营收708元,而且这708元的收入还是来自于公司卖了一台二手的保温箱,公司本季度的亏损达到5000多万,这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数字。而且该公司的所有营收都依赖于合作方,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在短期之内是没有办法实现盈利的,自从首药控股上市以后,该公司不仅遭遇了破发的现象,而且营收也很难看,这引起了许多投资者的不满,这也就导致公司的股价继续出现滑铁卢的现象。然而首药控股首季营收708元也告诉我们这是新药企必然经过的一个阶段,他们只有等待自己的抗癌药物上市以后才会实现盈利,按照国外公司研发新药12~15年的周期来看,首药控股目前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按照目前首药控股研发的产品来说,他们最快的产品也需要等到2023年才能上市,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的商品即将可以上市商业化,如果真的已经对该公司进行了投资,我们还是静待其好消息。
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
国药股份:19年营收446.4亿,国药股份引领行业进入发展新赛道从主营业务结构来看,商品销售仍然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酒店营收达标含储值未消费金额怎么算达标提成?
为了提高酒店经济效益,激发全体员工的营销意识与竞争意识,本着激励与约束、效益与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特制定此营销方案。一、营销部9、10月任务及提成方案1、总则营销部员工的提成根据销售额完成情况实行上下浮动,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月末结算。2、考核办法(1)、酒店专职营销人员到店二个月之内不下任务,不设月基本考核指标,但销售额超过月考核指标时,则按下述方法提成。(2)、工作二个月以后,酒店定考核任务。考核任务分为部门考核任务与个人考核任务2块。营销部员工超额完成任务的提成,也分为部门提成与个人提成。当营销部超额完成部门考核量时,则所有营销部员工可以拿到部门提成,其分配方案为按销售额比例分配;当超额完成个人考核量时,则可以拿到个人提成。当两个考核量只超额完成其中一个考核时,则只能拿其中一项考核提成.。3、提成奖的发放办法:按当月累计消费额计算超额完成月考核数,(注:计算已付现和当月已到帐的消费额),提成奖随当月的工资一起发放,未到帐的挂帐消费部分则在到帐的当月计提。营销部9月、10月任务、提成、扣罚计算表职 位月考核任务超额完成考核任务提成比例月基本考核任务未达到月基本考核任务扣罚标准经理任务:56000客房:28000客房:按2.5%提成。以实收净房费、会议费计算。餐饮:按1.5%提成。含菜金、酒水、主食40000元扣工资200元餐饮:28000副经理任务:48000客房:2400035000元扣工资200元餐饮:24000部门总任务:120000客房:60000超出120000部分,部门效益奖计提比例增加为:客房按3%提成,餐饮按2%提成。80000元当月部门合计完成80000元,不扣部门当月工资总额。餐饮:600004、考核任务的计算(1)、月考核任务的计算:月考核任务为客房、餐饮各占50%营业额。具体计算为:a、由营销人员自行开发、维护并到账的旅行社,除去金桥、远景、赣之旅;b、营销人员个人签订的协议,维护并到账的;c、已离店的营销人员签订的协议,由现任营销人员跟踪、维护,以现任营销员个人预订并到账的(部门经理签字);d、通过个人营销招来的团队会议;e、营销员个人预订,现金消费的散客,(以部门经理签字为依据);f、维护别的营销人员签订的协议单位,客户自己上门消费的不计算。(2)、月基本考核任务的计算:在月考核任务的基础上,另加以下几点a、酒店已开发的金桥、远景、赣之旅旅行社,维护并到账b、老板同意签单,由营销部人员结账的;c、由已离店的营销人员签订的协议,营销部人员结账的;均计入月基本考核任务与部门月基本考核任务,但不计提成金额。接待时由部门协作,共同完成接待。特别说明:当有三次未接待客户者(餐厅未接待、客房未安排等)或一次由于负责维护人员工作失职遭受客户投诉者,则此单位不再计算本人的提成,由代维护者接替,以后所有销售额算入代维护者。如由于接待部门(餐厅、客房)的工作失误造成的投诉,则不在上述所列范围。5、营销员个人工资金及奖金的计算方法a、当个人完成月基本考核任务金额时,发放全额基本工资;b、当个人未完成月基本考核任务金额时,则扣基本工资工资200元;c、当超额完成月考核任务金额后,则可以享受个人提成奖金。6、营销部考核金额的统计与提成a、部门完成部门月基本考核任务,营销部所有员工不论是否完成其个人基本考核任务,都可以拿到全额基本工资。b、部门没有完成部门月基本考核任务,而个人完成了月基本考核任务,其本人可以拿到全额基本工资。c、部门月完成销售金额超过部门总任务,则部门可以按客房3%,餐厅2%比例计算部门效益奖。计算方法为:月考核任务分客房任务与餐饮任务二块,当月完成任务能否得提成奖,取决于是否完成客房任务。若总任务超额完成,客房任务也完成了,则可以计算提成奖;若总任务超额完成,餐饮任务末完成,客房超额完成任务,也可以计算提成奖;若总任务超额完成,餐饮任务超额完成,客房任务末完成,不可以计算提成奖;若客房、餐饮均超额完成任务,则超额部分按上述比例分客房与餐饮提成。部门提成的分配方案为:按部门所有员工销售额的比例来分配部门提成。
和讯曝财报|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葛兰加仓通策医疗
8月9日盘后,通策医疗发布中报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18亿元,同比增长74.81%,实现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41.16%。其中,浙江省内营收11.28亿元,占比90.25%。 在浙江省内收入中,区域总院(杭州口腔医院平海院区)营收3.54亿元,占比31.39%,区域分院营收7.74,占比68.61%。这与通策医疗所坚持的“区域总院+分院”模式有关,通策医疗在2010年开始推行该模式。发展至今,通策医疗已基本形成“区域总院+分院”区域医院集群。其在浙江省内已拥有杭州口腔医院平海院区、城西院区和宁波口腔医院三家总院,形成了平海集团、城西集团、宁波集团及绍兴集团四个区域医学集团。 上市十五年分红仅5130.24万元 省外市场开拓遇挫 通策医疗是国内连锁口腔服务龙头企业,自2007年更名为“ST通策”后,股价涨势喜人,至今大涨近20倍,市值已破千亿,素有“牙茅”之称。 近年来,通策医疗业绩保持持续增长。2017年至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1.8亿元、15.69亿元、19.31亿元、20.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7亿元、3.3亿元、4.67亿元、4.93亿元。 然而通策医疗重组上市至今,仅实施过两次现金分红,2016年派发现金红利4168.32万元,2017年现金分红961.92万元。公司上市15年来,累计净利润超过23亿元,照此计算,通策医疗股利支付率仅为2.2%。 对于不分红的原因,通策医疗表示,留存收益将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以2020年为例,未分配利润将用于城西总院、宁波总院等项目的建设及“蒲公英”计划的开展。 “蒲公英”计划是通策医疗近年来的主要战略之一,计划在3-5年时间内在浙江省内县和重点乡镇建设100家分院。截至今年4月,通策医疗在浙江省内开业医院数量已有33家。 与省内“遍地开花”不同,通策医疗出省之路颇为崎岖。早在2007年,通策医疗收购北京京朝口腔医院,开始 探索 省外市场。由于品牌不佳,2008年更名为北京通策京朝口腔医院,该医院一直经营不佳,多年亏损。数据显示,2015年亏损219.24万元,2016年前三季度亏损211.67万元。2016年通策医疗将其放在上市公司体外孵化,并再次更名为北京存济口腔医院。 此后,通策医疗还尝试在北京自建医院。2016年10月,通策医疗发布公告,将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口腔医院,拟配置牙椅500台,床位60张,按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规划建设。不过在2016年之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口腔医院在通策医疗的宣传中几乎销声匿迹。 除北京外,通策医疗还尝试拓展武汉、重庆、西安、上海、广州等地市场,不过从今年半年报公布的主要子公司营收看,效果欠佳。在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中,上榜的省外医院有4家,分别为沧州口腔医院、昆明口腔医院、益阳口腔医院及昆明妇幼保健生殖医院,4家医院合计净利润2243.51万元,占总净利润比例6.27%。 葛兰继续加码 张坤、孙庆瑞管理基金位列前十大股东 今年4月,通策医疗一季报中,多个明星基金位列前十大股东。其中,“医药女神”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基金2021年一季度最新加仓了450.92万股,加仓幅度为100.18%。截至一季度末,中欧医疗 健康 基金持股901.03万股,比例为2.81%,为通策医疗第4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私募高毅资产旗下的高毅庆瑞6号瑞行基金一季度新进入第10大股东,持股数272.14万股,持股比例0.85%。该基金管理人为知名女性基金经理孙庆瑞。 与两位女性基金经理的操作不同的是,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基金在一季度减仓了230万股,持股比例为2.18%。今年二季度,张坤继续减仓通策医疗120万股,持股比例降为1.81%。 尽管持股比例有所减少,不过,通策医疗在二季度成为易方达中小盘(110011)混合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持仓比例达8.31%。 葛兰则继续加仓通策医疗,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欧医疗 健康 基金持有通策医疗986.22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3.08%,是通策医疗第四大股东。 高毅资产仍为通策医疗第十大股东,持股数量与一季度相同,不增不减。
中石油集团营收跌破2万亿 董事长王宜林:应对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中石油集团负债有所增长。截至2019年9月底,中石油集团负债合集达到18301.64亿元,相比于2018年底的17424.92亿元出现增长。在现金流方面,中石油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47.45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2204.45亿元增长。 中石油集团官网介绍,集团是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2017年12月完成公司制改制。中石油集团是国有独资公司,是产炼运销储贸一体化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国内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管道运输、国际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2017年,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三,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位居第四。 王宜林要求,坚决完成全年经营业绩考核目标。要逐项分析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细化落实四季度具体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年度考核目标。要强化“两金”管控,减少资金占用;加强存货规模管理,加快存货周转,推动工程验收结算和完工交付。要突出重点业务、关键领域,优化投资结构。 稍早前,中石油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实现营业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72.53亿元,同期降低23.4%。 其中,受天然气价格、销量变化综合影响,天然气与管道板块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219.50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97.19亿元增长11.3%。 然而,受汇率变化、采购成本增加影响,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进口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LNG)净亏损人民币217.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人民币18.07亿元。 中国石油2018年报显示,在进口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LNG)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努力采取措施控制进口气亏损,销售进口气净亏损人民币 249.0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人民币 9.60 亿元。 王宜林在前述会议表示,精心组织四季度生产运行。国内勘探开发业务要重点组织有能力的油田多产超产,细化欠产油区达产措施,确保原油产量完成计划目标。海外油气业务要加强风险防范与应对,积极推进新项目开发,抓好现有项目稳产上产。炼化业务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安排加工负荷和产品结构,持续推进控油增化。成品油销售要细化营销策略,突出纯枪上量,严控吨油营销成本,努力实现量效齐增。天然气销售要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 王宜林强调,要深化重点项目前期研究,优化工艺方案,做好风险防控,从源头上控制好投资。要加快实施国内重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抓好整体甩开评价,保证工程技术服务力量,尽快扩大勘探成果。要提前做好明年勘探开发方案优化和井位优选部署等工作,牢牢把握油气增储上产主动权。 中国石油2018年报显示,中石油是由中石油集团将核心业务及与这些业务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进行重组,并由中石油集团作为独家发起人,以发起方式于1999年11月5日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集团是中石油的控股母公司。 中国石油2019年三季报中,截至今年9月,中石油集团对中国石油持股比例达到80.56%。
TCL第一季度总营收达511亿元,TCL营收业务都有哪些?
TCL的主要业务为液晶面板。根据媒体报道,近日TCL公布了其一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其利润增长超过10倍,达到了39亿人民币。有专家指出,TCL利润爆发式上涨,一方面是收购中环股份后,带来的利润合并,另外一方面就是其主营业务面板行业的高景气度。今年以来,由于消费电子需求大增,液晶面板需求也开始上升,由于面板行业属于重资产,高门槛,普通厂商无法触及,所以很快面板价格就暴涨了起来,而TCL作为国内第二大面板厂商,自然受益匪浅。这一点从其同行京东方的业绩就可以看出,京东方今年一季度业绩超过50年,全年利润预估超过200亿,业绩表现非常亮眼。长期来看,面板行业的涨价可能持续下去,因为其他竞争者的产能都十分有限,新增产能也越来越少,所以TCL未来几年内,都会享受一波上升趋势。目前来看,TCL的主营业务基本就是面板和光伏,收购中环股份是TCL介入光伏产业的重要一步,因为据TCL负责人表示,中环股份的上游产业链和面板行业大量重复,未来可能有重复的可能。参考资料:第一季度,负责智能终端与电器的TCL实业营业收入达到243亿元,同比增长接近60%,净利润接近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4倍。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近70%。研发费用达8亿元,同比增长30%。TCL实业旗下TCL电子(1070.HK)一季度实现智屏全球销售量569万台,同比增长33.2%。其中海外市场表现亮眼,一季度TCL智屏海外市场销售量同比上升42.5%。北美市场销售量同比增幅达60.3%,其中美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5.9%。
TCL科技2021年营收净利均倍增 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成为新引擎
4月28日,TCL 科技 披露2021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35.4亿元,同比增长113.3%;实现净利润149.6亿元,同比增长19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0.6亿元,同比增长129.2%。 面临当下半导体显示仍处于下行周期的困境,TCL 科技 正在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业务上加码投入,现已成为公司价值增长新引擎。 TCL 科技 董事长李东生在年报中表示:“受惠全球节能减碳政策,新能源光伏迎来 历史 性机遇,TCL中环新能源光伏业务将加快发展;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业务要把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机遇,预计今年TCL中环业务将持续强劲增长。” 转型全尺寸领域应对短期行情波动 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半导体显示行业供需关系改善,行业集中度提升;受市场需求波动及物流成本影响,大尺寸产品价格在下半年有较大回调。报告期内,TCL华星实现销售面积3949.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88.4%;净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339.6%。 TCL 科技 表示,短期层面,受国际政经形势动荡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疲软,半导体显示行业的经营挑战加大,目前形势仍不容乐观。 但长期来看,LCD显示产业向中国大陆集中、竞争格局优化的趋势不变,头部企业在产能规模、技术研发、供应链生态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行业进入壁垒大幅提高。 TCL华星将继续优化业务组合,加快从大尺寸显示龙头向全尺寸显示领先转型升级。随着t4二期和三期产能爬坡,19和t3扩建,TCL华星产能规模将持续高增长,大、中、小业务布局更加完善:大尺寸业务持续提升高端产品占比,率先实现全球领先,中小尺寸以产品线和技术线构建业务矩阵,结合柔性OLED、LTPS以及模组厂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进行全技术别产品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尺寸业务领域,TCL华星产品结构不断丰富优化,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在四季度跃居全球第一,t3产线加速中尺寸转型,非手机类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41%,LTPS笔电出货量全球第二,LTPS平板出货量全球第一,车载实现头部国内车厂批量出货和海外重点客户突破;在小尺寸业务领域,TCL华星通过差异化技术提升产品力,t3产线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保持全球第四,同时拓展VR/AR新型显示产品,盈利能力提升。 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快速扩产 打造新引擎 在半导体显示的主营业务之外,当下TCL 科技 的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业务已成为公司价值增长新引擎。报告期内,该业务实现营业总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115.7%,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200.6%。 在新能源光伏产业领域,TCL中环的新能源光伏材料产能提升至88GW,产品适应性持续提升,市占率攀升至28%,依托G12硅片技术及制造模式的优势,G12硅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高效N型单晶硅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全球产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在半导体材料产业领域,公司半导体材料达成8英寸75万片/月、12英寸17万片/月的既定产能目标。8英寸产品已形成可对标国际一线厂商的产品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12英寸产品处于突破期,应用于特色工艺的产品已通过多家国内一线客户认证并稳定量产;先进制程产品加速追赶,28nm以上产品在多家客户验证顺利,进入增量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TCL 科技 如今正在加速进入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产业领域。4月20日,TCL 科技 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TCL中环与协鑫集团、保利协鑫能源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各方拟就约10万吨颗粒硅、硅基材料综合利用生产及下游应用领域研发项目、约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项目进行战略合作,总投资预计共120亿元。 TCL 科技 表示,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公司将实现在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上游核心多晶硅材料的业务布局,助力实现公司“半导体光伏材料全球领先战略,半导体材料追赶超越战略”。 (编辑 孙倩)
哔哩哔哩2022年Q1:总营收50.54亿元,月均付费用户比例再创新高
北京时间6月9日(美东时间6月9日),哔哩哔哩(NASDAQ: BILI,HKEX:9626;以下简称“B站”)公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B站一季度营收达50.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 2022年一季度,B站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1%,达2.94亿;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3%,达2.76亿;日均活跃用户数量达到 7940万 ,同比增长 32%,用户活跃度进一步提高。 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表示:“2022年一季度,面对疫情造成的挑战,我们的业务依然实现了稳健并充满韧性的发展。这一季度里,用户规模和社区活跃度都保持了高质量增长。B站月均付费用户比例进一步攀升至9.3%。2022年,在保持 健康 用户增长的前提下,公司的战略重心将侧重于加速商业化进程,并进一步降本增效。随着上海疫情的缓解,我们相信各项业务将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增长轨道上来。” 本季度,B站日均视频播放量接近30亿次,同比提升84%;日均视频总播放时长也在这一季度同比增长52%,反映出社区整体流量的高速增长;社区月均互动数达123亿次,同比增长87%。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则高达95分钟,创下 历史 新高。 在核心用户群体的增长上,一季度末,通过100道社区考试答题的正式会员数量同比增长41%达到1.58亿。第十二个月留存率达83%。 自2021年以来,B站通过上线Story-Mode竖屏视频、推广智能电视端应用,进一步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对不同内容品类的观看需求。其中Story-Mode竖屏视频为平台带来新的播放增量,竖屏视频播放量占总播放量比例已超过20%,并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高质量的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即专业用户创作视频)内容和大量优质创作者是B站社区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2022年第一季度,B站月均活跃UP主数量达380万,同比增长75% ;月均投稿量达到1260万,同比增长63%。万粉以上的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44%。 第一季度,生活、 游戏 、 娱乐 、动漫和知识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前五大内容品类。 本季度,共有110万创作者在B站获得收入,同比增长90%。除了创作激励计划,B站也为UP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商业化渠道,包括直播、花火商业平台、UP主推荐广告和用户打赏等。近年来,UP主职业化也成为了就业新趋势,B站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2青年求职行为洞察报告》显示,视频UP主成为00后最想从事的新兴职业。 另一方面,作为对PUGV生态的丰富和补充,OGV(Occupationally Generated Video,专业机构创作视频 )内容成为了用户增长及付费转化的重要助推力。截至3月31日,B站“大会员”数量达到2010万,同比增长25%,其中近80%是年度大会员或自动续费会员。 加速商业化进程是B站今年重要目标之一。2022年第一季度,B站营收达50.54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B站的广告业务在持续增加市场份额,同时增值服务也展现出变现潜力,本季度直播业务月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60%。 一季度, 游戏 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6%,达13.58亿元。目前,B站已获得3款新 游戏 版号,同时,二季度B站还将在海外市场推出3款高质量 游戏 新作。 直播及大会员业务的良好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增值业务的营收增长。本季度增值业务营收达20.52亿元,同比增长37%。B站丰富的PUGV内容和直播生态形成正向循环,Story-Mode的发展也有助于用户更快发现优质直播内容。第一季度,B站活跃主播数同比增长88%。优质直播内容促进了付费用户转化,直播业务月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了60%。 通过不断丰富广告场景及产品,B站广告业务效率持续提升。第一季度,广告业务营收10.41亿元,同比增长46%, 游戏 、美妆护肤、3C数码、 汽车 和食品饮料是前五大广告主行业。4月,B站上线了Story-Mode竖屏广告产品,相对于图文广告,竖屏广告的沉浸感更强,转换效率更佳。未来,B站会通过优化算法和产品能力进一步提升广告效率。 疫情造成的电商物流问题,自3月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的履约效率。B站为受到影响的用户提供了延期交货及自动退款等服务。随着5月物流逐渐恢复,电商交易额也在持续回升。第一季度,电商及其他业务营收6.03亿元,同比增长16%。 B站表示,随着疫情的缓解,在保证高质量的用户增长的基础上,公司将继续专注提升商业化能力,并将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本季度市场及销售成本环比下降5.08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额为247亿元人民币。第一季度,B站调整后的非美国会计通用准则(Non-GAAP)净亏损为16.5亿元人民币。 3月初,B站宣布将于未来24个月内进行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截至2022年3月31日,B站已根据该计划回购约140万股美国存托股,总成本约为3000万美元。为持续优化负债水平,在第一季度,公司回购和注销了本金总额为2.04亿美元的于2026年12月到期的可转换优先票据,总现金成本为1.48亿美元。 今年3月,B站就转换为在港主要上市向香港联交所提出申请,目前已获得港交所确认,预计生效时间为2022年10月3日。生效后,B站将成为在港交所及美国纳斯达克双重主要上市公司。 财报中,B站对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进行了展望,预计将达到48.5亿元至49.5亿元人民币。
长远锂科营收
公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变动主要是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品销量增加;同时,上游材料价格上涨,公司提高产品单价,营业总收入大幅增长;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变动主要是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销规模增加,利润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4亿元,同比下降1.96亿元,主要原因是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部分供应商要求交货前现金或现金,采购费用增加。同时,公司经营款的银行承兑汇票用于垫付投资项目费用,导致经营现金流减少。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8亿元,同比减少24.52亿元;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3亿元,去年同期为-6,498.49万元。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现金比率为19.96%,净现金比率为-59.64%。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为6.14亿元,期间费用率为4.83%。资产重大变动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减少43.74%,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下降8.64个百分点;预付款项较上年末增加1088.64%,占公司总资产的7.8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101.24%,占公司总资产的7.15%;在建工程较上年末下降22.72%,占公司总资产的4.52%。负债的重大变化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增长67.30%,占公司总资产的1.53个百分点;短期借款比上年末增加787.26%,占公司总资产的1.45%;其他流动负债较上年末增长7.39%,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上升2.02个百分点;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增长14.58%,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下降0.05个百分点。偿付能力方面,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8.75%,较上年末上升18.16个百分点;有息资产负债率2.55%,较上年末上升2.08个百分点。从筹码集中度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股东总数为5.54万户,较二季度末增加1290户,增幅为2.39%;每户平均股票市值从二季度末的71.36万元下降到51.92万元,降幅为27.24%。相关问答:同比增长什么意思 同比增长意思是指和上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在报表中, 通常缩写为(YoY+%)一般是指和上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同比增长 和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均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同比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当期发展水平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如,当期2月比上年2月,当期6月比上年6月等。其计算公式为:同比发展速度=(当期发展水平/上年同期发展水平-1)*100%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如某年、某季、某月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就是同比发展速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同比增长率
微软以2.49万亿美元市值超越苹果,公司是靠什么营收的?
主要是靠1.微软云业务的强劲增长; 2.苹果供应链以及新产品供应不足; 3.微软近期公布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增长强劲。
滴滴2021年营收1738亿 四季度净亏损同比收窄94.7%
4月16日,滴滴出行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1年第四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概要。财报显示,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滴滴第四季度总营收为407.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6.99亿元下降了12.7%;归属于滴滴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72.2亿元收窄94.7%。 虽然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同比有所下滑,但全年总营收同比仍保持了较高增长。财报显示,滴滴2021年总营收为173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17亿元增长22.6%。 不过从利润方面来看,亏损有所扩大。2021年滴滴运营亏损为484.4亿元,上年同期运营亏损137.9亿元;净亏损为493.3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06.1亿元;归属滴滴股东的净亏损为500.3亿元,上年同期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06.8亿元。 财报发布同时,滴滴还宣布,腾讯总裁刘炽平辞任董事职务,任命腾讯公司的副法律总顾问梁凤霞(Fengxia Liang)为新董事。 核心出行业务保持稳定 从业务结构来看,目前滴滴的收入由中国出行板块(国内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板块(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及金融服务等业务)三部分构成。 滴滴2021年总营收为173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17亿元增长22.6%。其中,滴滴2021年来自中国出行业务营收为1605.2亿元,同比增长20%;国际业务营收为36.2亿元,同比增55.4%;其他 探索 业务(Other initiatives)营收为96.8亿元,同比增长68.1%。 可以看到,国际业务和其他 探索 业务在2021年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不过,中国出行业务仍然是滴滴营收的核心业务板块,占到滴滴总营收的92.3%。作为滴滴的基本盘,中国出行业务板块在2021年不止营收同比仍保持增长,利润也保持了上涨。2021年中国出行业务经调整EBITA(息税前利润)为61.29亿元,同比增长54.8%;经调整EBITA利润率从2.96%上涨至3.82%。 从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733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646亿元,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为87亿元。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87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584亿元,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达到103亿元人民币。从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72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GTV达到562亿元,国际业务的GTV达到110亿元。 从单量规模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30.04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5.7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34亿单。2021年第三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28.55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3.56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99亿单。2021年第四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27.91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3.07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84亿单。 2021年第四季度,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GTV环比下降3.8%,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环比下降2.1%。 同时,整个出行市场也在重拾增长。灵眸洞察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研究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网约车行业自2012年发展至今,已经迈入融合发展的全新阶段,2021年行业重拾增长,活跃用户规模有望突破3.5亿。 亏损主要影响 虽然滴滴在2021年营收保持了增长,但亏损却有所扩大。 2021年滴滴运营亏损为484.4亿元,上年同期运营亏损137.9亿元;净亏损为493.3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06.1亿元;归属滴滴股东的净亏损为500.3亿元,上年同期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06.8亿元。 从主营业务来看,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总成本和支出为489.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52.6亿元下滑11.5%。 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成本为359.2亿元,运营和支持支出为17.1亿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35.1亿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5.1亿元。 另外,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商誉和无形资产折损为27.9亿元,上年同期为零。 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的运营亏损为81.3亿元,上年同期的运营亏损为85.6亿元。 滴滴还提及,2021年第四季度的净投资收益为83亿元,主要归因于该公司投资的Grab在去年12月3日于美国上市,业务包括外卖、叫车、杂货配送、电子支付、金融服务等。 这项投资收益使得滴滴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净亏损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大幅收窄。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1.7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72.3亿元,2021年第三季度净亏损303.8亿元。 分季度来看,滴滴在2021年的净亏损主要出现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第一季度滴滴实现净利润54.83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39.7亿元;第二季度净亏损为242.71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7000万元;第三季度净亏损为303.8亿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6.7亿元。 虽然2021年亏损有所扩大,但滴滴在研发上的投入保持着增长。2021年全年,滴滴研发投入94.15亿元,同比增长49.0%。第四季度滴滴营收虽然下降,但当季研发费用达到24.66亿元,同比增长34.3%。 另外,滴滴在财报发布的同时公布了新的董事变更,腾讯总裁刘炽平辞任董事职务,任命腾讯副法律总顾问梁凤霞为新董事。 公布显示,梁凤霞现在为腾讯公司的副法律总顾问,于2008年3月加入腾讯。她在加入腾讯之前,曾在德勤担任高级法律顾问,此前还曾在一家专门从事并购和商业交易的亚洲律师事务所执业。梁凤霞此前获得伦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和复旦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去年12月,滴滴也公布了一项董事变更信息,即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曾辞任滴滴董事,阿里巴巴高级法务总监、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法律顾问张毅被任命为滴滴新董事。 目前滴滴账上的资金仍然比较充裕。截至2021年12月31日,滴滴账面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总额为439.8亿元(约69.0亿美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为216.3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为493.2亿元。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2021年Q4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交易额为562亿元,环比下滑约3.93%,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1 滴滴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未经审计财报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 财报数据显示,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总营收约为40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66.99亿元下降13%;归属于滴滴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72.21亿元收窄95%。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收入为375亿元,国际业务的收入为10亿元,其他部门的收入为23亿元。 从订单量来看,2021年Q4滴滴的总订单量为27.91亿单。其中,中国出行业务订单量为23.07亿单,国际业务订单量为4.84亿单。 从交易额来看,2021年Q4滴滴平台总交易额为672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交易额为562亿元,国际业务交易额为110亿元。 从平台销售额来看,2021年Q4滴滴平台中国出行业务和国际业务的总销售额为99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平台销售额为89亿元,国际业务的平台销售额为10亿元。 同时,滴滴还宣布,腾讯总裁刘炽平辞任董事,任命腾讯副法律总顾问梁凤霞为新董事。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创立于2012年,发展早期凭借烧钱方式大肆抢占市场份额,并在激烈的价格战中陆续收购了不少玩家。2015年2月,滴滴与快的合并;2016年8月收购Uber中国,彼时,滴滴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滴滴活跃用户8157.3万,用户量排名前十的网约车平台中,滴滴用户份额占据66.3%。 好景不长,2021年6月底7月初对于滴滴来说是个重大转折点。 2021年6月末,滴滴在美国上市。但在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因数据安全问题将对滴滴实施网络完全审查。7月4日,“滴滴出行”App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从应用商店下架。 7月9日,滴滴旗下25款App因同样的问题也从应用商店中全线下架。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2021年12月3日,滴滴官方微博发文称,“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受此次事件影响,滴滴国内业务规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增长几乎停滞。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Q3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交易额为585亿元,同比增长0.08%;中国出行业务订单量为23.56亿单,同比下滑0.76%。 从最新财报来看,这一情形似乎仍没有好转。2021年Q4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交易额为562亿元,环比下滑约3.93%;中国出行业务订单量为23.07亿单,环比下滑约2.08%。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2 滴滴最新财报显示, 亏损有所收窄,不过中国出行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了下滑。 4月16日晚间,滴滴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滴滴总收入为40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2.7%。同时,第四季度滴滴的净亏损达1.7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2.3亿元。 从亏损看,滴滴的亏损在进一步收窄。2021年第四季度,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为亏损3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达74.4亿元。在第四季度,滴滴国际业务99 Taxis相关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达28亿元。 细分业务看,滴滴当前收入由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三部分构成。 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407.8亿元的"总收入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收入为374.7亿元,同比下滑15.1%;国际业务的总收入为10.5亿元,同比增长51.2%;其他业务总收入为22.6亿元,同比增长22%。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实现收益8.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国际业务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亏损18亿元,其他业务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亏损29.6亿元,其他业务的亏损有所收窄。 在滴滴App下架后,滴滴订单量持续下滑。根据交通运输部每月发布的网约车运营数据, 2022年2月滴滴月单量相对于2021年6月下滑32%。 从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72亿元,中国出行业务的GTV达到562亿元,国际业务的GTV达到110亿元。 就单量规模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为27.91亿单,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为23.07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84亿单。 支出方面,滴滴在第四季度的研发费用为3.81亿元,同比增长130%,此前有消息称滴滴正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入与开发。 滴滴在财报中还提及,2021年第四季度的净投资收益为83亿元,主要归因于公司投资的Grab在去年12月3日于美国上市,Grab曾被戏称为东南亚版“滴滴”,业务包括外卖、叫车、杂货配送、电子支付、金融服务等。 截至发稿,滴滴股价为2.46美元,较发行价跌去82.4%,当前市值为116.3亿美元。 滴滴同时在4月16日晚间宣布,腾讯总裁刘炽平不再担任董事职务,腾讯副法律总顾问梁凤霞被任命为新董事。梁凤霞于2008年3月加入腾讯,在加入腾讯之前,她曾在德勤担任高级法律顾问。 滴滴2021年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同比增长3 据钛媒体App 4月17日消息,4月16日晚间,滴滴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截至去年末,滴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407.7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59.22亿元。该公司第四季度净亏损额为1.71亿元,亏损幅度较第三季度大幅收窄近99.4%。2021年全年,滴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1738.27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的1417.36亿元同比增长22.68%。 据了解,滴滴当前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从收入构成来看,国内移动业务收入仍占绝大部分,2021年实现1605.21亿元占总营收的92%,较去年同期增长20%。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滴滴公司的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增长较为迅速,分别同比增长55.25%和68.18%。 2021年第四季度核心平台交易量达27.91亿笔,其中国内出行板块交易量达23.07亿笔,国际交易量为4.84亿笔,国内交易量环比微降2.1%。 梳理该公司全年国内出行板块交易量来看,2021年,该公司国内出行业务量约为94.83亿笔(第一季度日均成交2500万单,第二、三季度分别为25.7亿和23.56亿单),平均全年日成交量约为2600万单。第四季度,滴滴核心平台交易额(GTV)达到672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GTV达到562亿元,国际市场GTV达110亿元。
金达威业绩营收?金达威股价那么低?金达威股票不跌停?
医药行业处于长牛板块中,板块内的股票近些年来涨幅相当不错,不过看看整个医药行业,表现最为突出的子行业非医药生物莫属了,行业内的优秀公司非常多,参考一下今天我们要说的医药生物行业股票金达威,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家厉害的企业。在开始分析金达威之前,我整理好的医药生物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建议收藏!医药生物板块龙头股一栏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公司介绍:金达威全称叫做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2011年上市以来,金达威借助强大的资本市场平台,运筹帷幄,成功兼并、收购海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形成从原料研发制造到品牌传播一系列大健康全产业链,为全球千万家庭提供高科技、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健康营养产品。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营养保健食品原料、医药原料和营养保健食品终端产品的生产及销售。简单了解公司基础概况后,下面具体分析公司独特的投资价值。亮点一:成本优势金达威主要生产的产品是:类维生素和ω-脂肪酸等产品,该类产品同时属实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对生产技术工艺要求不低。公司不断进行技术研发,积累了多年的技术经验,掌握了行业内比较一流的生产技术,经年发展下来累积起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在公司的各项产品在生产成本上都减少了很多,在市场竞争里面有着很大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为公司带来了特别广阔的市场空间。凭着成本的优势,公司能够采用成本领先的战略。亮点二:专利优势值得一提的是,金达威的技术专利特别多,因此也为其形成了一定的护城河!仅在2017年,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就已获得了11项外观专利证书,2项发明专利证书,除了上述这些还有1项美国专利商标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从创建到2017年12月31日,公司共计有41件授权专利,不仅如此还有在审专利23件,与此同时也有两项专利已经得到美国认证部门的认可。 亮点三:研发优势金达威具有着高水平的保健品产品整体方案解决能力,研发部门是能够配置产品研发、原料优化等等商业化服务,金达威提供的研发服务合乎不少客户的心意,得到不少客户的支持了。配方制定能力和研发能力使得其与客户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也在研发投入时总是不遗余力,进一步显现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金达威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金达威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医药产业是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的改变还有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影响,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一直是居高不下的。如果再细分到保健品行业,那么它的增长速度就更令人惊讶,但是,目前我国保健企业好的差的均有,并且产品质量方面也参差不齐,尚未有知名度高的品牌诞生,市场潜力巨大,行业很有机会进入迅猛发展的风口。综合来说,金达威不只是自身具备了强大的优势,并且将充分受益于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公司将来的发展定能蒸蒸日上。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金达威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金达威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金达威还有机会吗?应答时间:2021-12-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金风科技业绩营收?金风科技股价那么低?金风科技股票不跌停?
现在碳中和既是国家大计,也是国际共识,新能源行业将来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风电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投资者们的喜爱,金风科技--就是今天要给大家所介绍的,它是风电行业的优质企业。在正式了解金风科技之前,我先把已经整理好的风电行业龙头股名单与你们共享,直接进入链接:宝藏资料:风电行业龙头股名单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公司介绍:金风科技主要从事风机制造、风电服务、风电场投资与开发三大主要业务以及水务等其他业务。公司主要的产品类别有各类风机和风机零部件、风电服务和风电场开发等,在国内,金风科技是最早进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历经二十年的发展,是世界范围内顶尖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对公司做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接下来就聊一下公司的优势之处。优势一、风电产业链完善,产品优势市场布局广泛金风科技借助于研发、制造风机及建设风电场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客户不仅可以拥有高质量的风机,还对风电服务及风电场的开发给出了整体的解决方案,能使得客户对风电行业价值链多个环节都很满意。公司机组将采用的技术设定为直驱永磁技术,目前所拥有的机组分别是1.5MW、2S、2.5S、3S和6S系列化机组等,在高温、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等不同运行环境都可以正常使用。就市场拓展这一块,公司除了巩固国内市场之外,还积极开拓了国外的风电市场,在全球六大洲范围内都有它的身影。 优势二、水务业务智慧转型,多元化盈利模式在节能环保上,公司大量积累水务环保方面的资产,从而培育水务整体的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国际化的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的领跑者。金风科技水务业务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是为了让环保水务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相结合,积极推进水务业务的发展和转型,公司设计的"智慧水厂能源解决方案",方案中涵盖了水厂的整个用能流程,分别是:从发电侧、供用电到负荷侧、能源运维,从而实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水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和智能化管理。因篇幅受限,还想更加深入了解关于金风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知识,这篇研报里有我的详细描述,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金风科技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在清洁能源基地里有重要地位,根据新华社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计划建设9大风光储基地,凭借西勘院测算,风电规划在100GW基础上会增加。风电下乡有希望能推进,分散式市场新的生机正在到来。这个"千乡万村驭风计划"在中南部地区正在被推进实施,在项目规划和核准手续上给与分散式政策支持,能够更好的开发分散式风电大量潜在资源、助力乡村经济,预计“十四五”分散式新增装机有望达到50GW,风电行业即将迎来快速的发展。 三、总结总的来说, 我觉得金风科技是国内风电行业从事设备研发和制造的龙头企业,在此行业高速发展之际从中获取较大红利是充满希望的。不过文章多少都一点滞后,若是各位想更准确地知道金风科技未来行情,赶紧打开链接,就会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金风科技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金风科技还有机会吗?应答时间:2021-12-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美图上市首年营收如何?
有分析指出,说到底,美图秀秀就是一个美图软件,能够带来多少变现更是一个让人难以确定的难题股价大涨大跌之际,上周五晚,美图公司发布了其上市后首份年报。报告显示,2016年度,美图的营收为15.79亿元,同比增长112.8%;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大幅下降23.9%至5.405亿元,公司称主要得益于毛利提升,以及营销及推广开支在不影响用户增长的情况下有所减少。不过,美图年内亏损净额为62.609亿元,2015年亏损为22.176亿元。在美图业绩交流会中,美图董事长蔡文胜再次就美图亏损一事回应,称主要是国际会计法不一样,中国香港很少碰到这样的问题,因中国香港很少碰到大的互联网公司上市。“如果加上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等非现金及非经常性开支,美图2016年亏损是62.6亿元,但大部分在股份于香港交易所上市后的财政年度内不会重现。”蔡文胜称,美图实实在在的亏损是5.405亿元,与2015年相比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下降23.9%。从美图的收入结构来看,主要分为智能硬件业务和互联网及其他业务,前者是美图营收最重要的来源。在主要的营收业务之中,互联网服务及其它收入为1.05亿元,同比增长40.1%;智能硬件收入14.73亿元,同比增长120.99%。也就是说,公司智能硬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95.15%。据美图披露的数据,2016年公司智能手机的销量为74.83万台,增长率为120.9%。而每台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959元。蔡文胜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手机收入至少会增加一倍,目前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其还表示,通常智能手机要上2000万台上才能盈利,去年美图销售75万台已经实现盈利,今年还会推出更高端的手机,毛利率也会提高。不过,这个主营收入来源却被分析师认为,受制于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状态和细分市场的体量,并不足以保障公司营收的持续增长。并且,此前美图曾推出高价手机T8,并被指故意炒作天价手机,但消费者并不买账。美图今年欲再推更高端、毛利率更高的手机,有分析人士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认为,市场接受度恐不乐观。“况且一年几十万部的销量,毛利再高,也撑不起美图如此高涨的市值。”不过,虽然目前收入还是要靠手机硬件,蔡文胜却表示希望两年后美图可以成为像Facebook一样用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此次年报,美图尽力描绘了公司的互联网属性。来自互联网及其它业务的收入为1.05亿元,同比增长40.1%。该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为6.65%。该业务增长主要由于广告收益大幅增加,以及在美拍上销售虚拟道具所得的收益大幅增长。以美拍为例,该产品产生的充值总金额从2016年上半年的130万元大幅增长到2016年下半年的4430万元,增幅超3200%。平均每月付费用户人数也从2016年上半年的约58000人增长到2016年下半年的224536人。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美图月活跃用户为5.2亿,同比增长约32%。2016年,平均每月每个月活跃用户的收益为0.292元,同比增长75.9%。另外,美图影像应用处理逾了680亿张照片。美图的核心价值仍在其用户数。但是有分析直言,互联网流量时代正在过去,流量红利能不能变现始终是有悬念的。蔡文胜表示,商业化方面,一方面是智能硬件会继续快速发展,同时会在广告和电商两个领域开始布局和发力。不过,上述分析还指出,说到根上,美图秀秀就是一个美图软件,能够带来多少变现更是一个让人难以确定的难题。瑞银预计,今年美图公司收入34亿元人民币,或继续亏损。
10家核酸检测公司去年总营收超800亿是真的吗
不是真的。根据相关数据,去年全球核酸检测公司的总营收约为400亿美元,远低于800亿美元的数字。原因是,核酸检测公司的营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而且大多数公司的营收都不高。解决方法和做法步骤:1.首先,要改善核酸检测公司的营收,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可以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2.其次,要提高核酸检测公司的营收,还需要改善市场环境,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改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投资研发,提高技术水平。3.此外,还需要加强核酸检测公司的管理,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
南方汇通净利降幅远超营收近乎腰斩 超2亿项目款难收
8月12日,南方汇通披露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亿,同比下降4.2%,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实现归母净利润2765.2万,同比下降47.5%;扣非后归母净利为2263.17万元,同比下降14.09%。 与去年同期相比,南方汇通除环保工程由于是2019年下半年才新增收入导致不可比外,旗下膜产品、棕纤维产品和其他业务全线下降。 营收净利双双下降 净利降幅远超营收近乎腰斩 官网显示,南方汇通前身为铁道部贵阳车辆工厂,始建于1966年,原为铁道部直属企业,后因国家体制改革,先后成为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并先后更名为贵阳车辆厂工厂、贵阳车辆厂。1999年5月,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贵阳车辆厂主体经营资产重组改制为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注册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中央在黔大型企业,现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南方汇通主营业务为膜材料、植物纤维业务和水业务,主要产品有家用膜、工业膜、棕纤维床垫、家具、枕头、膜法工业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 2020年H1,南方汇通实现营业收入4.5亿,同比下降4.2%,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实现归母净利润2765.2万,同比下降47.5%。 从南方汇通的营收构成来看,分为膜产品、棕纤维产品、环保工程和其他业务,占比分别为58.87%、29.59%、10.17%和1.37%,分属于其他化学品制造业、家具业、环保工程和其他行业。与去年同期对比来看,除环保工程由于是2019年下半年才新增收入导致不可比外,膜产品、棕纤维产品和其他业务全线下降,同比分别为-13.79%、-10.92%和-52.33%。 对于膜产品、棕纤维产品和环保工程这几大主要业务的下降原因,南方汇通在半年报都提及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由于这几大业务分处不同行业,经营模式也不相同,所以情况也不尽相同。 棕纤维产品毛利率突增10.49个百分点 水处理业务利润率仅0.14% 首先看第一大业务膜产品,膜产品的经营主体是子公司时代沃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735.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79%;营业利润5346.1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95%;净利润4493.5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55%。对于下降原因,南方汇通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膜法水处理工程投资延迟,大型工程基本停工;另一大运用领域家用净水机消费低迷,线下零售市场大幅下降。 据了解,膜行业发展与经济周期的变化有紧密关系,容易受到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工业投资规模波动的影响,行业整体正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膜材料及组件属于耗材,需要根据使用条件作不定期更换,行业本身不具有特定的周期性。 第二大业务棕纤维产品的经营主体则是子公司大自然,而所谓的棕纤维产品主要指的是床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意愿降低,房地产行业下行,床垫行业需求大幅减少。在面临线下客流减少、线上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自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538.4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79%;营业利润737.0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76%;净利润554.3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4.1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棕纤维产品虽然营收净利下降较多,但是毛利率高达37.43%,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0.49个百分点。而2017-2019年南方汇通的棕纤维产品毛利率连降三年,分别为35.02%、34.60%和28.47%,在线下转线上价格比拼更激烈的情况下,棕纤维产品毛利率却大幅提高,不得不让人好奇其成本如何在短期内下降如此之多。 而水处理业务是南方汇通围绕膜业务的产业延伸,主要为客户提供膜法工业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水处理行业与国家经济发展周期及工业投资水平联系紧密。南方汇通称受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行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报告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业投资萎缩,工程施工延迟,市场订单大幅减少。水处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19.10万元,营业利润7.8万元,净利润6.63万元,利润率仅有0.14%。 2.26亿项目回购款难收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H1,南方汇通的其他应收款高达2.02亿元,其中占比95.65%属于天津信安思拓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信安思拓”),期末余额高达2.26亿,对应坏账3387万元。 根据款项性质,这是一笔非流动资产处置应收款。查阅公告发现,实质上是50000吨/天中水回用项目回购款。 据了解,2018年8月7日,南方汇通与中广核联达节能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中广联达(66.450, 0.65, 0.99%)”)签署了《50000吨/天中水回用项目EMC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简称“EMC合同”),项目建设期330个日历日,运营期自建设结束日起10年。 不过项目中标合同签署不到一年,该项目即将竣工验收时,因项目用水方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南方汇通便公告项目处置。 2019年6月25日南方汇通与中广联达、信安思拓签署了《同意变更<EMC合同>主体的三方协议》,与信安思拓签署了回购协议,由信安思拓承接EMC合同约定的中广联达的全部权利义务,履行项目回购义务。 根据公司与中广联达关联方信安思拓签署的回购协议,信安思拓以2.62亿元的价格回购中水回用项目,并承诺在回购协议生效后一年内付清,具体付款节奏为合同签订后15日内和2、3、4、5、6、9、12个月内,分别累计支付10%、20%、40%、60%、70%、80%、90%和100%。同时规定支付第 4 笔款项之前,项目必须达到设计产量及指标,否则,剩余款项支付期限另行商定。 如今又过去一年,在迟迟未收到剩余大部分款项的情况下,南方汇通最新公告显示。 由于项目的终端用水方天津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相关事务的处理方案逐步明朗,回购方信安思拓与终端用水方的合作关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回购协议的执行有很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基于此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正在与相关方协商变更回购协议以及与终端用水方的直接合作事项。公司已经与终端用水方达成初步意向,具体合作事项待进一步协商,在正式供水协议签署前按照双方目前达成的《临时供水合同》执行。 在终端用水方也就是最终买单者破产重整的情况下,回购方信安思拓已经打起了退堂鼓。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南方汇通不仅目前的项目款难收,后续供水恐还将不断产生更多的应收款项,如出现终端用水方无力支付的情况,仅账面3387万元的坏账或仅是开始。(新浪 财经 上市公司研究院 逆舟)
万达商管去年营收787亿 拟78.81亿收购十家公司股权
2019年度,万达商管营业收入786.56亿元,同比下降26.18%;毛利率为53.69%,较上年同期增加3.87个百分点。同时存在收购10家商业广场项目公司股权的关联交易,涉及支付总金额为78.81亿元。观点地产网讯:4月30日,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公司债券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度,万达商管营业收入786.56亿元,同比下降26.18%;营业成本为364.26亿元,同比下降31.87%;毛利率为53.69%,较上年同期增加3.87个百分点。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782.79亿元,同比下降24.34%,营业成本为361亿元;毛利率为53.88%,较上年同期增加2.7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分产品或分服务来说,投资物业租赁收入为351.48亿元,同比增长16.14%,毛利率为76.25%,较上年同期减少3.35个百分点。酒店运营收入为14.69亿元,同比下降0.04%,毛利率为42.9%,较上年同期减少6.5%个百分点。物业销售收入为382.18亿元,同比下降44.31%;毛利率为37.01%,较上年同期减少8.59个百分点。对此,万达商管称,投资物业租赁成本上升30.68%原因为合作项目增多,成本相应增加。物业销售营业收入下降44.31%原因为销售入伙规模减少,物业销售成本下降41.06%原因为销售入伙规模减少。期末,万达商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68.01亿元,同比下降42.66%,主要系销售物业规模降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57.23亿元,同比下降79.05%,主要系处置子公司、收回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202.18亿元,同比下降48.83%,主要系2019年融资规模缩小较2018年融资规模缩小幅度变小。于2019年末,万达商管总资产为5,752.11亿元,同比下降7.87%;总负债为2,979.03亿元,同比下降17.15%;净资产为2,773.09亿元,同比增长4.7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41.51亿元,同比增长7.46%;资产负债率为51.79%,较上年末减少10.08%;流动比率为1.26,同比下降4.15%;速动比率为1.22,同比增长24.06%;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682.93亿元,同比下降11.72%。负债方面具体而言,万达商管短期借款为6.18亿元,同比下降64.75%,主要系归还借款。应付账款为167.53亿元,同比下降51.71%,主要系销售物业项目竣工,支付工程款,以及部分销售物业公司股权处置。预收款项为79.87亿元,同比下降82.54%,主要系销售物业入伙,预收售房款结转至收入。同时,万达商管其他应付款为177.57亿元,同比下降35.1%,主要系销售物业项目土增税清算,原按清算口径计提未到缴纳时点的土增税减少。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72.88亿元,同比增长124.9%,主要系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增加。长期借款为884.91亿元,同比增长1.29%。应付债券为435.43亿元,同比下降44.63%,主要系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万达商管在公告中表示,未来将持续提高开业轻资产项目的数量和占比,预计每年开业40-50个广场,其中,新开业万达广场预计70%左右为轻资产;依靠企业创新推动持续发展,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模式。观点地产新媒体进一步了解到,万达商管在公告中透露,万达商管目前拟履行或正在履行的两项收购计划。其一,万达商管与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收购事宜。在收购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或其下属公司摘牌的西宁北川项目、武汉新洲、江门台山、杭州富阳、兰州万达茂、沈阳沈北、赤峰松山万达、衡阳万达、江门江海、肇庆鼎湖、眉州仁寿、广西梧州等项目分立后设立的大商业项目所属公司100%股权。截止2020年3月末,江门台山、沈阳沈北、眉州仁寿、广西梧州项目股权交易已经完成,其他项目的交易尚在进行中。其二,万达商管存在收购10家商业广场项目公司股权的关联交易,涉及支付总金额为78.81亿元。具体而言,万达商管拟收购万达稳欣(上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快钱(天津)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持有的海口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湖州万达投资有限公司、六安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佛山三水万达置业有限公司、三明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5家公司100%股权。经双方协商一致,确定收购上述5家公司应支付的总金额为39.94亿元,其中包括股权转让价款18.63亿元,代偿股东贷款(含委托贷款)金额21.31亿元。同时,万达商管拟收购天津万达稳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万达(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滨州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阜阳颍泉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烟台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连云港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营口鲅鱼圈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5家公司100%股权。经双方协商一致,确定收购5家公司应支付的总金额为38.87亿元,其中包括股权转让价款17.79亿元,代偿股东贷款(含委托贷款)金额21.08亿元。
平安普惠17年的营收
7124.52亿元。根据查询2017年度《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显示,平安普惠的营业收入为7124.52亿元,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以下简称“平安普惠”)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联营公司旗下成员,立足于服务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以创新的科技和完善的风控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助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壹玖壹玖去年营收超40亿 净资产增4倍和阿里20亿入股有关
2月28日下午,国内知名酒类流通企业壹玖壹玖(830993.OC,以下或称1919)发布2018年度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19.52%,亏损4250.59万元,同比减亏14.94%。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4830.23万元,同比减亏27.47%。 对于业绩亏损,壹玖壹玖称,去年茅台等产品供给不足,导致该产品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对公司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公司线下终端门店业绩持续增长,但多数门店仍处于培育期也是公司亏损的因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18年末,1919总资产超过53亿元,较期初增长77.50%。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3.69亿元,较期初增长404.74%,这主要和去年阿里巴巴集团20亿元的战略投资有关。 每日经济新闻
神思医疗营收怎么样
2022年1至6月份,神思电子的营业收入构成为:金融占比61.22%,医疗卫生占比10.73%。
肯德基背后的A股养鸡巨头,年营收过百亿,爆品月销千万
近日,肯德基、麦当劳的鸡肉供应商圣农发展交出了过去一年成绩单。 2021年,圣农发展实现收入144.78亿元,同比增加5.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8亿元,同比下降了78.04%,净利润大幅减少。 “通过近些年对零售终端建设的加强,我们的品牌影响力提升明显,零售端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且已经成功打造出‘脆皮炸鸡"和‘嘟嘟翅"两款月销售破千万的零售大单品,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增加投入,在实现产能和产量的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做大我们的零售端业务,保持公司的龙头地位。”圣农发展总经理傅芬芳在公开信中提到。 圣农发展处于白羽肉鸡生产及肉类食品深加工行业。目前,其产业链已完全覆盖了自研种源、自繁自孵自养、自宰、鸡肉深加工等垂直生产环节以及饲料生产、物流运输等配套环节。圣农发展在公告中表示,其在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企业排名中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七。 圣农发展是百胜中国、麦当劳、德克士、沃尔玛、永辉等知名企业的供货商。圣农发展也表示,其与大客户的合作深度绑定,不仅是供应层面的联系,更涉及研发层面的深度绑定。 近年来,其净利润的大幅下降受到成本和售价的双重挤压。圣农发展表示,2021年,受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养殖成本明显增加;叠加新冠疫情影响,消费增长乏力,鸡肉销售价格持续低迷,双重因素共同导致行业亏损。 同2020年相比,若剔除2021年玉米、豆粕等原材料上涨及鸡肉销售价格下降等外部市场因素影响,其全年净利润将增加约18.30亿元,较2020年提升约12%。 傅芬芳在公开信中表示,近3年,圣农C端的复合增长率超过70%,尤其是线上及新零售业务的增长最为迅速,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0%左右。2021年,其C端业务收入占深加工板块收入的比重超过15%,其中线上和新零售的销售收入占C端比重超过50%,新推出的“脆皮炸鸡”和“嘟嘟翅”两产品实现单月销售额破千万元。 报告期内,圣农产品C端含税收入突破10亿元,占食品深加工板块收入的比重由2019年的7%左右提升至2021年的超过15%。其中,线上及新零售业务成长尤其迅速,在C端销售中占比从不到10%提升至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2021年,圣农发展的线上平台和新零售平台销售额分别以超过 250%和超300%的年复合增速大幅增长。 同时,圣农发展还在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在报告中,圣农发展提到,2021年12月,其自主研发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白羽肉鸡突破性品种的诞生,也标志着圣农完成了全产业链的闭环。 圣农发展先后在光泽、福州、上海成立了三大研发中心,现拥有 130 余人的专业研发队伍。2021 年产品转化58个,增长200%。2021年新品销售额9.07亿,2014-2021年,新品销售年复合增速约为29%,其中重点客户新品销售年复合增速约为33.4%。 “鲜品化、熟食化、品牌化”是圣农重要的发展战略,食品深加工是其第二发展曲线。圣农发展表示,目前其深加工食品销售渠道以餐饮和家庭消费为主。 在财报中,圣农发展提到,目前国内深加工市场B端与C端规模比例约为8:2,其中B端餐饮企业是主流。从需求角度出发,“深加工+餐饮”的B端外部央厨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更懒”、“更忙”的 社会 现状也有望带来C端高速增长的前景,特别是C端低价格弹性给深加工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2021 年,圣农还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包括将继续做大食品深加工板块、将养殖规模数量提升至匹配深加工板块未来规模的10亿羽、布局上游白羽肉鸡种鸡市场、做优圣农品牌和打造数字圣农等。
“新恒大”半年卖3567.9亿,它是如何完成营收的?
恒大是一家非常著名的房地产公司,为人所熟知的更多的是广州恒大队,恒大队在2014年的时候获得了亚冠的冠军,成功登顶,所以说在国人的心目当中,恒大队是非常厉害的一支足球队,这也促进了广州恒大这家企业的名声,而最近一年恒大的负债率过高,出现了很多的债务转股的情况。这就说明恒大出现了一定的危机,而最近半年的营收业绩报告已经出来,恒大的业绩是半年卖了三千多亿,他是如何达到这个业绩的。主要是几点。一、恒大的主营是房地产恒大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业务,也就是通过卖房来获得收入,而恒大现在在一,二线城市。以及多个城市都拥有很多的土地,所以他们可以用卖房子来获得很大的收入,而恒大在最近半年也是加速了存货的周转,并且在最近半年恒大的业绩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调。二、恒大采取了销售打折在全国多个城市,恒大都出现了销售打折的情况,通过一口价买卖房字,可以大幅度地获得优惠政策,而且还有其他的优惠手段。例如,通过高比例的首付或者说是及时的付款可以获得按销售价款上很大的折让,这也让恒大的房地产业务在很快速的回笼资金。三、恒大旗下集团的多个业务业前景良好恒大集团现在一共涉足了八大产业,并且有四个上市的平台,而在恒大的多个产业之下也出现了情况好转的迹象,例如恒大汽车的进展也出现了新的更新。并且对于恒大物业,它的股价也是有很强的反弹动力,在互联网方面很大的旗下。媒体平台也出现了注册会员数的大幅度增长,所以在多业务的表现之下,恒大在最近半年的营收出现了很大的改观。
恒大汽车在疫情下如何做到上半年营收45.1亿元的呢?
恒大汽车不单单说这个指汽车,里面还包含了健康板块。本来疫情发展后,更多的人也更加关注健康了。恒大这个健康版里面有一个项目就是关于健康的,主要是这个项目营收才能让恒达汽车上半年就营收45.1一元。因为恒大其实很想着重的去发展恒大的新能源汽车,所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鉴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本集团最重要的业务,董事会建议本公司之名称更改为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所以很多人可能以为恒大汽车就是汽车的项目。但是这个健康版只是恒大汽车营收增长的原因之一。我觉得和恒大多方面发展也是离不开的,以前可能最开始接触的就是恒大的房子,后来恒大就有一些五谷杂粮去贩卖。像我们之前买了恒大公司,然后恒大对房子的业主都有一些礼物,就是选了恒大的五谷杂粮。我觉得恒大这样做之后我们就更了解恒大有做这个项目,而且品质都不错。所以疫情之后更多的人注重养生,也更多去恒大这个项目里去消费了。再就是恒大这些年一直都是往多方面发展,而且每方面发展我觉得不说数一数二,但是都没有大问题。所以让更多的客户在知道恒大公司后,更加信任了。这也是恒大营收创高的原因吧。再者恒大其实一直都有做很多公益事业,也一直支持政府。我觉得跟着国家跟着党走总不会错的。可能上半年疫情的时候很多公司都走下坡路,更甚至很多中小型的公司都破产了。但是我觉得恒大能在这种局面创造属于自己的营收而且是那么大的营收,人后肯定是策划,也付出了很多。我觉得只有真正去做企业,别人才会支持。
2022年西域旅游营收不到一个亿怎么办
如果营收真的达不到一亿且净利润为负。那确实是达到st条件,西域旅游上市一年就因为年度审计后营收不足一亿且净利润为负被st了不是达到st条件是达到退市条件。
网络安全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奇安信预计2021年营收持续增长
1月25日晚间,“网安一哥”奇安信(688561.SH)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6.70亿元到58.2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6.26%到39.86%。 报告指出,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全面大幅提升。得益于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平台战略,奇安信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组件化及性能全面提升,多款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持续领跑行业。如基于大禹平台研发的新一代态势感知平台,实现了能力底座、业务操作、决策支持三层解耦和个性化组合使用,既避免了重复性研发,又能集中资源进行重点攻坚,从而进一步保持了公司在态势感知领域的领先地位。 奇安信产品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实战化态势感知、云安全、终端安全、边界安全、安全服务与安全运营领域的技术竞争力持续领跑全行业,业务规模及增长率均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助力公司全年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同时,公司国际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部分核心产品已初具国际竞争力,为公司的发展打开新的空间。 随着《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行业立法相继出台,网络安全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快报显示,奇安信产品具备实战化、体系化、协同联动防御能力,促进其在金融、运营商、能源、电力、医疗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客户以及政府客户的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奇安信于2020年度推出员工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员工股份支付费用较2020年度增加2.56亿元,对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剔除上述影响,公司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亏损较2020年度同比收窄。 首创证券研究报告表示,网络安全公司在看好行业景气度的背景下,积极进行人员布局,造成短期的费用前置。随着扩充节奏的稳定,前期投入的人员将为公司开始贡献业绩,网安公司有望在2022年迎来更好地成长。 (编辑 田冬)
乐信三季度财报:营收32亿元 用户总规模超1亿
11月24日,新消费服务平台乐信(NASDAQ:LX)发布了2020年三季度未经审计的业绩报告。三季度,乐信促成借款额483亿元,同比增长30.6%;营收32亿元,毛利润9.8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息税前利润5.0亿元。 和之前的助贷模式不同,乐信已经从重资本担保风险助贷模式,转向不承担风险的 科技 助贷模式。 财报数据显示,三季度,乐信平台服务及 科技 收入达11.3亿元,占收入比重达36%。其中,无风险To B 科技 收入6.14亿,同比大增159%。新增交易额中,不承担风险的 科技 助贷模式占比已扩大至4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增加。 乐信旗下的旗下的信用支付产品乐花卡以及会员制消费平台乐卡正在发力。最新数据显示,乐卡等付费会员用户人数超过270万,乐花卡开通量超1138万,同时乐信用户总规模同比大幅增长了69.6%达到1.06亿,活跃交易用户数达740万,同比增长21.3%。 科技 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9% 自从宣布转型之后,乐信的金融业务已经转向To B 科技 服务模式,数据显示,其To B 科技 服务收入已达6.14亿,同比增长159%。 乐信CEO肖文杰表示:“今年以来,乐信发力To B 科技 服务模式初见成效,10月以来,我们无风险、纯 科技 服务模式下产生的交易额,占新增交易额比例已经超过50%。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承担风险,我们可以获得更优质收益,更符合监管方向,长期看也会使得公司业务模式变得更轻,成长空间变得更大。” 目前,乐信自研的产品及模式已经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获客、风控、运营和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服务。 在获客方面,乐信基于RTA模型开发了“乐荐”定制化获客服务系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制定用户画像、筛选有效用户、共同营销等,目前已帮助合作金融机构用户注册转化率比之前提升10-30%;授信转化率提升20-50%。 在风控方面,乐信的“乐图”风险画像产品可以将乐信体系内与体系外数据深度融合加工,帮助金融合作伙伴将授信通过率提高20%,风险降低50%以上;“负熵”风险运营平台作为核心风控能力,服务了包括银行、消To B风险运营服务载体,为金融机构提供反欺诈部署、决策流配置、联邦学习、风险定价等金、小贷在内超过100家持牌金融机构。 在互联网运营方面,乐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供产品搭建、用户运营、数据服务和其他基础服务;在技术系统搭建方面,和金融机构合作定制信贷业务系统、智能风控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为系统提供底层数据和基础管理支持。 财务数据显示,三季度,乐信研发投入1.18亿。乐信方面表示,无风险To B 科技 服务已经成为其重点发力方向,之后会持续加大技术投入。 另外,财务数据显示,乐信三季度促成借款金额483亿,同比增长30.6%,平台促成借款平均名义年化利率为15%;季末管理在贷余额674亿,同比增长31%。 值得一提的是,乐信的名义年化利率15%低于目前最新的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15.4%。在资产质量方面,乐信超过90天的逾期率2.6%,FDP7逾期率也从上季度2.32%降至1.82%。 三大产品共同发力新消费 除了 科技 服务,乐信在新消费领域也展现了发展潜力,发力新消费平台战略。三季度,乐信的订单总量达8440万笔,同比增长49.9%。 肖文杰表示,乐信会继续在新消费领域进行 探索 ,围绕新消费推出各项创新产品和服务,并预计会完成疫情前给出的全年1700-1800亿元交易额目标。 目前,乐信打造了以分期消费品牌分期乐、数字化全场景分期消费产品乐花卡、会员制消费服务品牌乐卡为核心的新消费服务生,打通了线上线下场景。 数据显示,今年双11,分期乐、乐花卡、乐卡三大平台全天促成线上线下订单金额,同比去年增长90%。乐卡从10月至今相继推出国庆餐饮福利、双11“乐卡请客”等多轮餐饮优惠,其中在双11期间推出的“乐卡请客”活动日均交易额环比10月提升81%。 具体来看,分期乐在报告期内推出了更加开放的版本,支持用户从分期乐商城跳转到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完成购物,拥有数千个新消费品牌,引入了京东商城、小米有品、考拉海购、网易严选等。数据显示,今年双11当天,大促开始仅46秒,分期乐商城下单金额就突破1亿。 乐卡等会员产品累计服务用户数超270万,拥有品牌权益数量超4000个,会员服务费收入超2760万元,同比增长14%。其已覆盖餐饮生鲜、读书学习、 旅游 出行、电商专区、生活服务、影音 游戏 、定制权益、联名会员等品牌权益。 信用支付产品乐花卡在三季度的开通量达1138万,累计完成6976万笔交易,同比去年增长70.4%。今年以来,乐花卡通过线上带动线下,累计服务612万线下商户,创造了2.1亿个订单,完成交易额496亿元。 乐信最早的时候又称为分期乐,成立于2013年8月,是一家分期购物在线商城。现在乐信已经打造了集分期消费、会员消费、金融 科技 为一体的新消费服务生态。 在股份回购方面,截至目前,乐信CEO肖文杰、总裁吴毅以及其他高管已出资约1290万美元,在公开市场购买约185万股乐信ADS(美国存托股份)。
公司营收没过1亿会被st吗?
营收超过1亿不会被st。新规里规定只要营收超过一个亿即便年年亏损也不能st,更不用退市。【拓展资料】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它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它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获取经常性收入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红派息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买入股票后,股票价格下跌,即股票的现价低于成本价,所以投资者账户是亏损的。止损就是为了防止股票继续下跌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就及时将股票卖出。这就是及时止损的意思。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但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不存在一本万利的产品。因此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不可过分贪图高预期收益,见形式不对就果断止损。 股票被st条件: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要予以特别处理。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要予以特别处理。注册会计师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产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股东权益扣除注册会计师、有关部门不予确认的部分,低于注册资本。最近一份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对上年度利润进行调整,导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经交易所或中国证监会认定为财务状况异常的。
营收过亿会被st吗?
营收超过1亿不会被st。新规里规定只要营收超过一个亿即便年年亏损也不能st,更不用退市。【拓展资料】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它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它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获取经常性收入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红派息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买入股票后,股票价格下跌,即股票的现价低于成本价,所以投资者账户是亏损的。止损就是为了防止股票继续下跌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就及时将股票卖出。这就是及时止损的意思。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但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不存在一本万利的产品。因此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不可过分贪图高预期收益,见形式不对就果断止损。 股票被st条件: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要予以特别处理。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要予以特别处理。注册会计师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产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股东权益扣除注册会计师、有关部门不予确认的部分,低于注册资本。最近一份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对上年度利润进行调整,导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经交易所或中国证监会认定为财务状况异常的。
嵩明公司注册:重庆自贸区:3家上市公司营收超百亿
尽管重庆在资本市场上仅有50家上市公司,数量上并无优势,但是注册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内的上市公司就达9家,占比达18%。上述9家上市公司均集中在两江片区,行业分类近半集中在制造业,包括汽车制造行业的中国汽研、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的再升科技、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华邦健康、医药制造业的北大医药。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50家重庆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数据,发现有3家公司上半年营收超百亿,而其注册地均在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内。1家公司总资产超千亿除了在整个重庆籍上市公司中占比较高外,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内的上市公司还有其他亮点。据各上市公司发布的2017年中报,资产上百亿的公司多达4家,包括金科股份、重庆建工、华邦健康、重庆百货,资产总额分别为1337.3亿元、620.28亿元、250.94亿元、120.94亿元。其他5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分别为:远达环保88.36亿元、中国汽研48.31亿元、北大医药20.11亿元、再升科技14.17亿元、梅安森9.88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50家重庆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数据,发现有3家公司上半年营收超百亿,而其注册地均在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比如重庆建工为211.76亿元、重庆百货为169.05亿元、金科股份为104.15亿元。此外,有5家上市公司营收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比如中国汽研、再升科技、华邦健康、北大医药、梅安森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了55.36%、51.63%、28.59%、19.39%、248.33%。9家上市公司全部盈利今年上半年,重庆自贸试验区内的9家上市公司均实现了盈利。金科股份、重庆百货、华邦健康、重庆建工、中国汽研、再升科技、远达环保、梅安森、北大医药分别实现净利润4.95亿元、4.90亿元、3.71亿元、1.50亿元、1.34亿元、4421.29万元、4106.78万元、2091.14万元、2054.51万元。同时,若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统计口径,有5家公司均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包括中国汽研、再升科技、北大医药、梅安森、重庆百货,分别同比增长了23.81%、47.17%、81.82%、181.71%、22.11%。《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重庆自贸试验区内的上市公司大部分的负债情况都比较健康。比如梅安森、远达环保、北大医药、再升科技、中国汽研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64%、45.28%、42.11%、20.32%、13.97%。而重庆建工、金科股份、华邦健康、重庆百货的资产负债率则分别为92.02%、87.78%、61.41%、59.57%。查询各地区业务请点击:佛山公司注册,深圳公司注册,贵阳公司注册工商注册多少钱?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办安全高效,税务顾问专业,曼德企服一站式服务专家。
【公司注册】重庆自贸区】3家上市公司营收超百亿
尽管重庆在资本市场上仅有50家上市公司,数量上并无优势,但是注册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内的上市公司就达9家,占比达18%。上述9家上市公司均集中在两江片区,行业分类近半集中在制造业,包括汽车制造行业的中国汽研、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的再升科技、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华邦健康、医药制造业的北大医药。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50家重庆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数据,发现有3家公司上半年营收超百亿,而其注册地均在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内。1家公司总资产超千亿除了在整个重庆籍上市公司中占比较高外,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内的上市公司还有其他亮点。据各上市公司发布的2017年中报,资产上百亿的公司多达4家,包括金科股份、重庆建工、华邦健康、重庆百货,资产总额分别为1337.3亿元、620.28亿元、250.94亿元、120.94亿元。其他5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分别为:远达环保88.36亿元、中国汽研48.31亿元、北大医药20.11亿元、再升科技14.17亿元、梅安森9.88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50家重庆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数据,发现有3家公司上半年营收超百亿,而其注册地均在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比如重庆建工为211.76亿元、重庆百货为169.05亿元、金科股份为104.15亿元。此外,有5家上市公司营收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比如中国汽研、再升科技、华邦健康、北大医药、梅安森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了55.36%、51.63%、28.59%、19.39%、248.33%。9家上市公司全部盈利今年上半年,重庆自贸试验区内的9家上市公司均实现了盈利。金科股份、重庆百货、华邦健康、重庆建工、中国汽研、再升科技、远达环保、梅安森、北大医药分别实现净利润4.95亿元、4.90亿元、3.71亿元、1.50亿元、1.34亿元、4421.29万元、4106.78万元、2091.14万元、2054.51万元。同时,若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统计口径,有5家公司均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包括中国汽研、再升科技、北大医药、梅安森、重庆百货,分别同比增长了23.81%、47.17%、81.82%、181.71%、22.11%。《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重庆自贸试验区内的上市公司大部分的负债情况都比较健康。比如梅安森、远达环保、北大医药、再升科技、中国汽研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64%、45.28%、42.11%、20.32%、13.97%。而重庆建工、金科股份、华邦健康、重庆百货的资产负债率则分别为92.02%、87.78%、61.41%、59.57%。查询各地区业务请点击:佛山公司注册,深圳公司注册,贵阳公司注册工商注册多少钱?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办安全高效,税务顾问专业,曼德企服一站式服务专家。
水井坊营收增速放缓 高管股权激励计划被指难度过大
在激烈的 白酒 市场竞争中,聚焦次高端的水井坊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7月22日晚间,川酒“六大金花”之一的水井坊披露了2019年半年报。报告显示,水井坊上半年营收16.9亿,比上年同期增长26.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4亿元,同比增长26.97%。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布营收增速为2015年以来最低。2015年至2018年度,水井坊上半年营收增幅为174.10%、26.68%、70.62%、58.97%。 此前,水井坊董事长范祥福还定下2019年的增长目标。2019年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左右(营收33.8亿)、净利润增长30%左右的经营目标(净利润7.5亿元)。 如今半年过去,水井坊虽完成了目标营收的一半,但净利润只完成目标的45%,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公司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将公司核心高管捆绑,以期实现这一目标。不过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压力较大”。 营收增速放缓广告费增29% 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水井坊高、中、低档产品分别贡献营业收入16.06亿元、4034.57万元和4359.95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95.05%、2.5%、2.6%。不过,在不断加码高端产品的同时,水井坊的广告及营销费用也在节节攀高。半年报还显示,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9%,达到5.4亿元,占其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的32.01%。在半年报中,水井坊表示,这是为强化品牌知名度及进行新品推广,增加有效的电视和户外广告、 节庆促销以及核心门店、品鉴会等投入所致。 小股权激励解锁难度过大 7月5日,水井坊披露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显示,公司拟使用25.62万股A股普通股,以25.56元/股的授予价格向时任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业务)管理骨干等15人进行股权激励。 不过,此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解锁条件也比较严格,涉及的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2019年至2020年、2019年至2021年的收入增速均值不低于A股前10名白酒上市公司均值的110%。根据公告,这前10家企业为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顺鑫农业、古井贡酒、口子窖、今世缘、老白干酒。 不过,就目前来看,水井坊欲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choice金融数据终端显示,2018年,贵州茅台以736.39亿元的营业收入独占鳌头,其次是400.3亿元的五粮液和241.60亿元的洋河,营收130.55亿元的泸州老窖位于第四,而水井坊的营收则为28.19亿元,排名第12位,距离第10名的老白干还有近7亿元的差距。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公司新财年的营收目标面临的压力或上升,一是主力产品井台和8号成交持续回落,渠道利差不断收窄,且19年推出的丝路版井台装和喜庆版8号新品效果平平,公司需解决提升终端盈利能力问题;二是竞争对手越来越重视对核心终端的争夺,对核心终端领先的水井坊来说,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股权激励是近几年中国白酒改革的重点,老干白、舍得、汾酒等等众多区域酒企都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不过在白酒行业分化加剧、业绩放缓的当下,水井坊能否像往年一样继续保高速增长仍是未知。 蔡学飞称,“水井坊毕竟是中国多年来少数坚持高端化的区域酒企,在中国高端市场拥有一定的品牌号召力,但是在一线名酒下沉,区域酒企升级的双重挤压下,水井坊的外部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重点工作应该放在品牌价值的高端化与根据地市场的稳固。”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电建2022年营收
5716.49亿元。根据中国电建公司的官网得知,该公司在2022年的营收为5716.49亿元,比2021年增长了2.1%。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29日。
多家核酸检测企业,预告营收利润暴跌!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好几家核酸检测行业公司公布2022年大半年业绩预告表明,受业务调整和疫情政策转变危害比较严重,企业利润预估大幅度降低。科华微生物公布中报业绩预告,预估2022年上半年度属于发售公司公司股东的纯利润为3500万-5000万,同比减少很有可能超出90%。同日,九强生物也公布2022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预估完成上半年度纯利润12.08亿至13.8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0%至20%,在其中新冠检验有关业务流程营业收入环比减少80%,总营收占比从往年的37%降低至9%。深圳华大基因公布2022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称,属于发售公司公司股东的纯利润为5.8亿人民币至7.2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3.7%至46.6%,关键因为新冠有关的经营收入较2021年同时期比较高数量有一定的降低。7月15日,明德生物在业绩预告中表明,新冠核酸检测实验试剂市场占有率不断上涨,但对于有股民提出问题公司第二季度盈利下降,明德生物层面回复称:“公司第二季度新冠核酸检测商品较第一季度均价有一定的降低,主要因素系为回应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务院解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体制诊疗救护组等关于进一步减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验价钱的呼吁。”据介绍,明德生物在在今年的5月广东联盟集中采购执行后,新冠核酸检测实验试剂和抗原检测试剂的中标价均有一定的下降。除此之外,在今年的6月初,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的通知》,进一步增加核酸检测监管力度和质量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精确靠谱、汇报立即。通告放出后全国各地进行了系统化清查,一批核酸检测组织被责令整改或中止。对于此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卢洪洲向第一财经新闻记者剖析称:“伴随着国家监管趋紧,对公司和人员资质、质量控制规定的提升,新冠检测室的经营成本逐渐提升,与此同时检验盈利慢慢降低,一些小规模纳税人试验室未来会逐渐撤出新冠检验产业链。”卢洪洲表明,现阶段中国核酸检测领域早已建立详细全产业链,包含上下游磁珠、引物设计、聚合酶等原料供应商;中上游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生产商及其中下游诊疗和检测中心。”他预估,将来核酸检测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可能发生几层面的趋势转变。“首先是新式医疗器械产品的发生将填补传统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不够,如核酸采样智能机器人、流动性核苷酸收集车/屋,核酸检测充气膜/方仓试验室等集中化发生。”卢洪洲对第一财经小编表明,“为了提高检验高效率,减小人为因素偏差,急待提升检测实验室的高通量测序化及自动化程度,全自动检测设备有特别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他还表明,全流程追朔的试验室信息系统运用将来可能更加广泛。“新冠核酸检测与传统的的PCR对比,针对样品的现场采样及其追溯规定的更为严苛,样版由来多元化及其汇报单位较多,这可能立即推动了试验室信息化管理产业链的发展趋势。”现阶段中国各地发生当地病案的时髦和散播,疫情防控局势依然不容乐观。卢洪洲称,未来的核酸检测将进一步对焦省会城市和上千万人口数量之上大城市,特别是键入风险高的地区会开展常态核酸检测,因而新冠的检查要求会不断。与此同时,伴随着20混1空气采样器的大量运用,这针对新冠检测试剂的精确度规定会更高一些,高灵敏的检测试剂是下一步的关键发展前景。而伴随着南方地区流行性感冒多发时节慢慢到来,新冠新冠疫情与流感疫情重合,新冠和甲/乙流联检实验试剂也将变成最近发展的方向,总体会利好消息未来的基因检查销售市场。除此之外,标准院内感染和网络信息安全都是将来基因检查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
萤石网络科创板,年营收突破42亿元,公司的经营方式是怎样的?
萤石云网络对现在很多企业和家庭都会使用的线上实时监控平台。公司在运营的时候能够整合信息,提供合理化的信息服。
半导体ADC芯片黑马股,打破垄断比肩国际水平,业绩营收稳增长
ADC芯片主要看两个基本指标,一个是 速度 ,一个是 精度分辨率 。顾名思义,速度代表ADC可以转换带宽的模拟信号带宽,带宽对应于模拟信号频谱中的最大频率。精度是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与原始模拟信号之间差异的度量。什么是 高端ADC芯片 ?简而言之,它是与消费电子市场不同的ADC芯片。 主要用于军事工业,航空航天,有线和无线通信, 汽车 ,工业和医疗仪器(核磁共振,超声)等。 对过程,性能和可靠性有极高要求的领域。 芯海 科技 的主要产品是低速和高精度ADC信号链芯片和高可靠性MCU芯片 。主要应用领域是智能 健康 ,压力触摸,智能家居,工业测量和微处理器。该公司是 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跨越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技术两个主要领域的信号链芯片公司之一 ,掌握了全球人工智能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测量和控制的两个主要节点,并将其与自己的ADC和MCU技术结合使用,可为AIoT设备提供“精度”。 Perception ADC +精确控制MCU +精确AI算法”来实现信号链生态闭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具体包括:①高精度ADC芯片:通过测量现实世界中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数字化;互联网时代的兴起要求全球约50%的电子产品ADC芯片/模块主要用于对技术和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同时,MCU被用作智能的核心。控制,并将CPU和内存集成在芯片上形成芯片级计算机已成为信息产业和工业控制的基础。②信号链MCU芯片:从测量到计算再到控制,信号链的完整闭环形成; Chipsea竞争的核心价值点主要在于高精度传感技术,可靠性和高可靠性控制技术,公司积累了高精度智力的离子测量ADC / AFE技术已有很多年了,后者来自该公司对高可靠性MCU芯片技术的积累。 芯海 科技 的下游客户包括小米,华为等,公司将资源集中在芯片设计和研发上,以提高公司对下游客户的响应效率;在分销模式方面:(智能医疗芯片销往小米,华米,乐心、香山),卓新微(通用微处理器芯片销往万魔声学),威盛康 科技 和中电国际信息 科技 等下游优质分销商达成长期,深厚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的上游采购主要集中在芯片制造成本上,公司是一家无晶圆厂模式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这有助于更快,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与华虹半导体,天水华天,易兆微,中芯国际等国内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封装和测试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效地保证了芯片生产能力。 芯海 科技 经历17年的发展, 已打破国外对国内高精度ADC的垄断,是目前国内高精度芯片23.5有效数字的记录保持者,其24位低速高精度芯片CS1232的差分输入阻抗高达5GΩ,误差温度漂移低至0.5ppm / ,分辨率超过百万分之一,在业界处于高水平同类芯片中的标准 。在智能 健康 芯片方面,公司的代表性产品主要是CS125X系列芯片(主要用于人体脂肪秤,红外线额头温度计等)。主要竞争对手是国际知名的TI公司。在MCU芯片领域,中国MCU市场相对分散,芯海 科技 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目前,中国的MCU市场仍然主要由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和瑞萨 科技 等外国制造商占领。排名前八位的国外MCU制造商占据了84.08%的市场。尽管国内市场也像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等MCU厂商脱颖而出,但整体市场份额仍然较低,从替代进口的角度来看,国内的MCU芯片设计公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芯海 科技 当前最高级的MCU微控制器芯片是32位产品,主要用于电源快速充电领域。当前的32位MCU产品主要是CS32G020 / 021系列,标准工业产品是赛普拉斯的CCG3PA系列和ST的STM32G071K8系列。 MCU芯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集成电路领域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目前,中国的MCU市场仍由ST(STMicroelectronics)和NXP(NXP)等国外制造商的MCU主导。国内的MCU芯片设计公司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国内第一梯队公司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等公司由于终端应用领域的不同,与公司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兆易创新主要是32位的应用于物联网,工业控制等。在该领域,公司的MCU芯片目前是8位的,主要用于电子消费产品,32位MCU产品目前主要用于电源快速充电领域。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54亿元,同比增长66.8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00万元,同比增长59.4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100万元,同比增长216.62%。 A股上市公司半导体信号链芯片黑马股芯海 科技 自上市以来保持震荡上行格局,主力阶段性控盘结构,据大数据统计,获利筹码约为95%,主力筹码约为54%,主力控盘比率约为41%, 趋势研判与多空研判方面可以参考15日EXPMA与35日EXPMA。
思摩尔2021年营收137亿,正积极探索雾化产品全品类布局|看财报
钛媒体App3月31日消息,雾化科技企业思摩尔国际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全年营业收入达137.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4%,经调整后每股盈利0.91元。财报显示,去年思摩尔推出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组装、注液、包装等全生产线自动化生产,其单线生产效率可达每小时7200个标准雾化器,已超行业水平,并率先规模化应用于核心客户。另外,思摩尔去年面向企业客户的TOB业务营收首次突破百亿,为125.9亿元,同比增长37.4%;面向零售客户的TOC业务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37.1%。2021年整体财报中显示,思摩尔用于研发方面的费用增长近6成,目前,其累计申请专利3408件,涵盖温控、发热体、防漏液、储液四项技术类型,去年在全球范围内新增专利申请1187件,较前一年增长60%,其中绝大多数专利都是围绕“雾化CPU”陶瓷雾化芯技术。具体投入占比方面,2021年思摩尔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为6.7亿元,同比增长59.7%。主要研发投入聚焦于前沿的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热力学等领域。其中,在中美两国建立的7个基础科学研究院已投入运营使用。至2021年底,思摩尔拥有研发人员1254人,其中博士及以上共101人,同比去年的增幅分别为47%和215%。据沙利文相关报告,2021年思摩尔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继续扩大,达22.8%,超过第二名至第五名的总和。报告还指出,未来5年全球电子雾化设备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复合增长率可达24.6%。但来自智研咨询的报告则指出,到2024年雾化产品的份额也只有9.3%。为此,思摩尔2022年计划将实现雾化产品的全品类布局。同时,思摩尔2022年也将在海外进军一次性品类。另据财报显示,思摩尔还将在医疗、美容领域进行新的探索与布局,其正与国内外知名团队合作研发医疗、美容等相关产品,有望很快推向市场。会后,钛媒体App对思摩尔高层进行了采访,面对5月1日将要执行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新政,思摩尔方面认为,新政策限制了多口味产品,外加现在用户对烟草味的产品喜好程度不一,势必会对中国市场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欧美等海外市场来说,多口味产品依然是主流,思摩尔对其海外市场业务依然保持乐观。在2023年及以后,随着国内市场用户习惯了烟草口味的产品后,思摩尔国内相关市场也必定会进行回升。另外,思摩尔也表示,此前建立的口味实验室也不会停滞。对于全球市场来说,持续会在多口味产品上进行研发,确保全球市场的份额。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则着重研发烟草口味产品,对其持续进行改进。谈及除了电子雾化器的其他场景应用时,思摩尔方面也透露,目前研发方向已经不止在医疗雾化器领域,目标是研发药剂结合产品,雾化器已经研究了2年,现在对雾化药剂也进行突破。对于其他领域的雾化器来说,已经针对医疗、健康与美容这三个方向进行了布局。
安琪酵母去年营收近90亿,净利超13亿,拟分拆子公司去创业板
九毛九一袋(5g)的酵母,一年能赚多少钱? 3月26日,安琪酵母的2020年年度报告出炉,全年实现营收近90亿元,净利润超13亿元,同比双增。 在2020年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之后,2021年,安琪酵母制定了“十四五”规划目标——确保2025实现收入150亿元。同时,安琪酵母2021年的经营目标是“销售收入102.56亿,净利润同比增长10.32%”。 安琪酵母去年营收超89亿元,超额实现公司“十三五”规划目标 安琪酵母创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湖北宜昌,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 经过多年发展,安琪酵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烘焙与发酵面食、食品调味、酿造、人类营养 健康 、动物、植物、微生物营养等领域。 资料显示,安琪酵母在宜昌、广西柳州和崇左、云南德宏和普洱(在建)、新疆伊犁、内蒙古赤峰、河南睢县、山东滨州,以及埃及贝尼斯韦夫省、俄罗斯利佩茨克州等地建有11个工厂,酵母类产品总产能超过 27万吨,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 2020年,安琪酵母实现营业收入约为89.33亿元,同比增长1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3.72亿元,同比增长52.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12.2亿元,同比增长45.81%。 五年前,安琪酵母制定了公司的“十三五”规划,旨在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 现如今,安琪酵母顺利超额完成了2020年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超额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据安琪酵母介绍,其2020年主要业绩驱动因素为公司家庭消费业务、电商业务增长迅速,下游衍生品中动物营养、微生物营养、YE食品调味、酿造与生物能源等业务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产能利用率提升使得毛利率有所提升,导致2020 年业绩同比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安琪酵母的小包装酵母、食品原料、营养 健康 食品需求激增,家庭消费黏性加大,公司从制造、物流、渠道等方面多举措保供民生产品,国内市场及时调整价格,指导经销商开展产品组合推广、线上线下协同推广和终端配送能力建设,海外市场加大产品供应,调整产品价格,实施打假维权,扩大市场占有率;持续创新营销传播策略,视频直播、云课堂、短视频成为营销新常态,新媒体平台新增会员和粉丝数突破300万人,冠名高铁列车、投放高铁广告,精准开展品牌传播。 国金证券分析师认为:“安琪酵母在国内积极进行产能布局,海外营销及竞争力持续加强。” 其具体解释道“根据公司的十四五规划,未来5年发酵产能达到 40万吨以上,实现收入翻番。2020年国内无重要投产项目落地,2021年公司积极整合行业小酵母厂商完成产能的供应合作,保障全年量增层面的目标实现,新疆和宜昌的搬迁项目以及云南建厂将会陆续完成。此外公司成立了海外营销服务机构,不断挖掘海外当地市场的渠道和客户,加强产品的竞争力及价格水平,追赶竞争对手。” 安琪酵母拟分拆子公司上市,后者系新三板企业 2020年,安琪酵母在资本层面的一大动作格外引人关注,即筹划子公司分拆上市事宜。 在2020年8月27日的董事会上,《关于拟筹划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议案》经审议通过,根据安琪酵母整体总体战略布局,结合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北宏裕新型包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裕包材)业务发展需要,促进公司及宏裕包材共同发展,规范治理运作及拓宽融资渠道,董事会拟授权安琪酵母及宏裕包材管理层启动宏裕包材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贝壳 财经 记者了解到,2010年6月,安琪酵母通过定向增发并购了宏裕包材65%的股权,成为宏裕包材的控股股东。2016年5月12日,宏裕包材在新三板挂牌。 宏裕包材的上市地点拟定为深交所创业板。2020年11月30日,宏裕包材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提交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备案的申请材料,获受理,辅导机构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宏裕包材成立于1998年11月3日,主营业务为新型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主要为下游行业客户提供塑料彩印复合膜、袋以及食品级注塑容器。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酵母、调味品类产品的外包装。 2020年,宏裕包材实现营业收入约为5.23亿元,同比增长16.7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7110.42万元,同比增长54.30%。
退市新规落地!财务造假金额下调至5亿元,新增“扣非+营收”指标
2020年最后一天,退市新规“靴子”落地! 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修订后的退市规则(下称“退市新规”)。 退市新规主要调整内容为:一是将造假年限由3年减少为2年,且以连续两年造假合计数进行计算,防止恶意规避;二是将造假比例由100%降至50%;三是造假金额合计数由10亿元降为5亿元;四是新增营业收入指标;五是明确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公司相关主体减持股份的限制等。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沪深证券交易所围绕应退尽退目标,完善退市规则,打击乱象。同时,应退尽退并不是简单地追求退市数量,退市也不是唯一的惩戒手段。 下调造假金额和比例 “造假金额+造假比例”退市标准进一步完善。本次反馈意见中,部分意见建议从严设置比例指标和金额指标,体现了市场对严惩财务造假行为的强烈期待。退市新规吸收建议下调了造假金额和造假比例。公司披露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表)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意见稿为三年),虚假记载的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意见稿为10亿元),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相应年度营业收入(或年度净利润、年度利润总额、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50%(意见稿为100%)。 只有达到了重大财务造假退市量化指标,公司才会被强制退市?上交所回答称,这种意见并不全面也不准确。重大财务造假退市量化指标只是证券重大违法5种退市指标之一,其他4种情形均没有规定金额指标和比例指标。 比如,A公司因为2020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末真实净资产为-1万元,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虚增净资产2万元,对外披露的净资产为1万元,公司因此避免因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数而退市。虽然公司财务造假的金额仅为2万元,但财务造假行为一旦被证监会查实并予以行政处罚,公司将触及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3.5.2条第(三)项指标,股票将被退市。 新增营业收入指标 组合类财务指标进一步调整优化。本次改革中新增“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目的是刻画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壳公司。在适用这个指标时,上市规则规定了相应的扣除项目。 有建议指出,该项规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难度,难以判断哪些收入应被扣除。有鉴于此,退市新规进一步明确营业收入扣除项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并要求公司在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时,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营业收入扣除情况及扣除后的营业收入金额,会计师应当对营业收入扣除是否准确出具专项核查意见,以明确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为防止公司通过虚构收入规避退市,上市规则中做出以下安排: 一是要求公司判断是否触及此项指标时,营业收入中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应当充分披露营业收入扣除情况及扣除后的营业收入金额,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是负责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就公司营业收入扣除事项是否符合规定及扣除后的营业收入金额是否准确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三是公司未按规定扣除相关收入的,上交所可以要求公司扣除,并按照扣除后营业收入决定是否对公司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用组合类财务指标替代单一财务指标主要是有哪些考虑? 上交所表示,本次改革前,原来的净利润指标在退市实践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市公司要为投资者创造收益是市场的重要导向,一批常年亏损的公司被清出了市场。随着注册制理念不断深入,盈利已经不是衡量公司价值的唯一标准,原来单一的净利润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本次改革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增扣非净利润加营业收入的组合类财务指标,通过多维刻画,将持续亏损且收入规模不足1亿的公司识别出来,表征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更加精准。同时,明确净利润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值,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年来公司通过外部输血、出售资产等盈余管理手段规避退市的问题。 本次改革后,那些长期没有主业、持续依靠政府补贴或出售资产保壳的公司将面临股票退市风险;而主业正常但尚未开始盈利的 科技 企业,或因行业周期原因暂时亏损的企业将不会再面临股票退市风险。事实上,上交所科创板前期的试点改革中已经采纳了本次新增的组合类财务指标,本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前期改革经验的复制和推广。 面值退市明确细化 交易类退市方面,本次改革新增“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退市情形。市值是市场充分博弈的结果,微小市值的公司往往缺乏投资价值,存在被炒作的问题,结合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将市值极低的公司清出市场,也有利于投资者理性选择,引导价值投资,实现市场优胜劣汰。 据上交所介绍,近两年来,沪市已累计有7家上市公司股票因为股价连续低于面值退市,获得市场各方广泛认可。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估值逐渐趋于合理,面值退市的情况有所增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为了保证规则适用的公平性、严肃性,本次改革维持现有股价指标。同时,考虑到公司股票面值设置存在不同的实际情况,本次改革将原来退市指标中的“面值”明确为“人民币1元”。 新增信披退市指标 本次改革,新增了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存在缺陷的退市指标。 2020年以来,国务院金融委多次强调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再次明确要求,加大对信息披露违法的处罚力度。 上交所直言,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个别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或规范运作等方面长期违法违规,劣迹斑斑,其严重程度虽尚未构成重大违法,但拒不改正,甚至屡教不改,市场影响恶劣。长此以往,不仅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且破坏了正常的运行秩序,不利于市场的 健康 发展。 为此,为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本次改革新增“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退市指标。具体情形包括:证券交易所失去公司有效信息来源;公司拒不披露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严重扰乱信息披露秩序,并造成恶劣影响等。上市公司存在前述违规情形且拒不改正的,将坚决予以出清。应该来说,新增此类退市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交易所日常监管的“工具箱”,提升监管的威慑性。 强化退市限制减持 完善重大违法类退市的限制减持情形。有建议认为,应强化对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公司相关主体减持股份的限制。上交所研究采纳此项建议,明确了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特定主体,自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事先告知书或者司法裁判作出之日起至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并摘牌前,不得减持公司股份。 退市程序方面,明确因交易类退市情形终止上市的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并将其他情形退市整理期期限由30个交易日缩短至15个交易日,进一步简化退市流程,同时放开退市整理期首日涨跌幅限制。 此外,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仍然按照科创板股票交易机制进行交易,但增设投资者当日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和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累计买入数量不超过50万股的限制。 证监会发声加大监管力度 如何看待退市与打击违法违规的关系? 证监会回应称,本次退市制度改革特别强调,要加强相关司法保障,坚持法治导向,坚持应退尽退,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的公司坚决出清,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要强化退市监管力度,压实实控人、控股股东、上市公司、董监高、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责任,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机构和个人严肃追责。要坚持底线思维,立足国情和市场实际,优化投资者保护机制,稳妥处置退市相关风险。 沪深证券交易所围绕应退尽退目标,完善退市规则,打击乱象。针对过往通过非标审计意见规避退市的公司,增加审计意见类型与财务指标全面组合适用的退市规则,堵住制度漏洞;针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且拒不改正的案件,增加直接“红牌罚下”条款;在保留原有重大违法退市标准的前提下,针对造假金额大、比例高但按原规则不影响上市地位的财务造假案件,增设了“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退市标准。 自2014年证监会及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定、完善重大违法退市规则以来,先后有博元投资、欣泰电气、长生生物、金亚 科技 、康得新、千山药机等公司因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等标准已退市或启动退市程序。本次在保留原有情形、增设“造假金额+造假比例”条款后,重大违法退市指标体系将更加完善,危害人民生命安全、欺诈发行、重大财务造假、通过财务造假规避退市标准的公司,无论公司造假金额大小,造假年限长短,只要触及相应指标,都将予以坚决出清。 近日,证监会已对富控互动等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规避退市立案调查,后续还将对类似案件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证监会还将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有效克服退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力。 同时,应退尽退并不是简单地追求退市数量,退市也不是唯一的惩戒手段。严格执法一方面要做到有错必罚,另一方面也要坚持过罚相当,要实事求是,辩证、系统地考量上述关系。沪深证券交易所落实改革要求,合理设置退市标准,既充分发挥退市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作用,又与整个监管体系有机结合,综合利用诚信档案、监管措施、行政处罚、移送刑事、集体诉讼等多种工具,在尽量减小投资者损失的前提下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体化追责。 推动法治化市场建设 注册制将开启中国资本市场新时代,打开了IPO项目泄洪闸,但也需要严格退市制度,形成良性发展。 2020年,监管层致力于完善退市制度。3月,新证券法正式生效施行,不再对暂停上市情形和终止上市情形进行具体规定,改为交由证券交易所对退市情形和程序做出具体规定。10月9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将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11月2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再次明确强调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安排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据证监会介绍,2019年以来,证监会不断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已有48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退出,其中强制退市26家,是之前6年强制退市数量总和的2倍多,创 历史 新高。
京东物流2021年营收破千亿,你怎么看?
京东物流营收增量可观从近年京东物流报表数据看,京东物流营收实现了可观增量,由2020年的73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047亿元,其中,外部客户收入占比首次超过总收入占比的50%。值得关注的是,报表数据显示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由2020年的556.19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710.54亿元,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由5.2万增至7.4万。这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京东物流相对独立的业务拓展能力。市场并不看好京东物流资本故事——市值仅为顺丰1/3尽管京东物流业务愈发庞大,投资者却不买账,上市后一路暴跌。市场预期基本是顺丰的1/3,甚至还被业内仍存在其市值有被高估的怀疑。注:检索日期截至2022.5.20——企业盈利能力差资本对京东物流持消极态度,主要是对于该公司业务存在质疑。京东物流受京东集团单一客户影响,未来增长空间和降本空间都有限。而除了商城业务,企业其他业务算是刚入门的合同物流,利润规模太小。即便季报数据一定程度上证明其“独立能力”,但业务含金量不足,连年亏损仍是企业常态。进一步分析企业内外单盈利情况。假设近几年内单毛利率维稳不变(从2019到2020的数据可看出,内单毛利率基本稳定),将2021年总成本拆分为京东集团及关联成本、外单成本,可以看到,虽然外单毛利率有上升趋势,但始终没能扭亏为盈。综合上述,虽然京东物流业务面广,产品多,但核心优势还是仓资源及仓配体系。目前看来,只有商城业务有市场竞争力,在快递(众邮)、快运、冷链、跨境以及合同物流板块都没有搭建起护城河,企业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京东物流2021年营收破千亿,京东物流“强”在哪儿?
在3月10日,京东物流发布上市后首份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总收入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来自外部客户收入达591亿元,同比增长72.7%,占总收入比例达56.5%。京东物流终于完成了在2017年制定的五年计划,收入破千亿,外部部客户收入过半。那么京东凭什么收入破千亿呢?大家都知道京东物流的特色就是,物流快基本就是早上下单晚上就能到,今晚下单第二天早上就能到。为此京东建设了大量的仓库,有多少呢。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建设超过1300个京东仓库,平均每年建设400个仓库,目前京东物流已经建设了43座大型“亚洲一号”的智能仓库,仓库面积超过2400万平方米。而且我们知道京东的物流人员的福利待遇也是很高的,根据报告显示京东物流的一线员工数量超过30万人,京东物流为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达358亿元,相较2020年增长近100亿元,福利待遇越高,员工的工作也就越努力。另外京东物流对于收入能够如此高速增长的原因,解释到,这完全益于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增加,还有其他客户收入增加所造成的。其中,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增加主要是受公司的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增长以及(单客户平均收入)增加所带动;在这期间所增加的客户主要是(波司登、斯凯奇、沃尔沃汽车、无印良品、小米有品、芝华仕等超30万企业客户)来自其他客户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其他客户的数量增加导致公司快递快运服务的业务量。
营收巨亏近10亿,王卫身家缩水1340亿,顺丰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出品 | 探客Tanker 作者 | 行者 编辑 | 蛋总 5月28日,京东物流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收涨超3.3%,报41.7港元每股,成交额约71.7亿港元,市值为2540.2亿港元。这是继京东 健康 上市后,京东集团体系内又一家成功上市的企业。 这不禁引发了外界对刘强东的调侃——“东哥又有公司上市了!”“东哥这几年为人低调了,但办企业还是高调的”。 话说回来,“东哥”这个称呼似乎是刘强东身上最突出的标签之一。中国的互联网大佬,大多数时候都用一种谆谆教诲的师者形象示人,也许是因为互联网思维的拓展都靠这些传道者不遗余力的身体力行,也许是跟很多人高学历、高智商的创业背景有关。 但在这其中,有两个人是例外。跟很多“同道”喜欢外界称自己为“老师”不同,这两位大佬更愿意与员工“称兄道弟”,而“江湖情义”就成了这两家公司留给外界最深刻的印象。 他俩就是京东的刘强东和顺丰的王卫。 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是,刘强东每年都要选个日子,与库管、配送人员一起吃果冻,吃完果冻后再用果冻杯和他们一起喝白酒。原因在于当年京东第一个配送站出现时,在场有人提议喝点酒庆祝一下,但没有那么多的酒杯,刘强东就让人买来果冻,大家把果冻吃完,以果冻的杯子当酒杯,共饮一杯白酒。 这是京东辉煌的开始,也是刘强东在京东抹不去的“大哥形象”。很多时候,刘强东称呼大家为“兄弟”,兄弟们也都叫他“东哥”。 王卫也是如此。 2016年4月17日,一位顺丰快递小哥不小心把一辆正在倒车的小轿车剐蹭了,司机下车后又打又骂,说话非常难听,还连扇小哥6个耳光。 因此,别看刘强东和王卫这两人在某些方面属于“同行是冤家”,但不忘江湖情义的作风依然让他们有时会隔空惺惺相惜。 如今,随着京东物流的成功上市,同为“江湖大哥”的两人,在同一片商业江湖中,终于狭路相逢。 事实上,刘强东跟王卫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 一方面,江湖气息浓重的二人,很多时候几乎同气连枝,甚至经常生出“世上有知己”的感觉。因此,双方之间互动不断,相互支援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2017年6月1日,王卫公开与菜鸟决裂,当晚刘强东就出面声援:“我相信顺丰的质量、王卫的为人!如今公民发送的一切公家快递信息,不论是不是该平台的都被拿走!曾经严重守法!公民的隐私信息谁来维护?呼吁有关部门调查!” 另一方面,刘强东和王卫在公司运营层面的思考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员工待遇上有明显差别。就在刘强东声援王卫前三个月,顺丰刚刚上市时,IPO申请书披露顺丰并没有给所有的物流小哥上五险一金,这和刘强东坚持给一线员工上五险一金的作风不同。 据了解,在员工支出方面,2020年京东物流共计为一线员工支出261亿,按招股书披露的2020年底一线员工数量进行保守估算,平均每位员工年支出近11万,月支出近9000元。这算是业内极少有的坚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 关键是京东物流和顺丰都在物流领域均投入重金。 顺丰自不必说,物流是其主业;而京东物流则是刘强东力排众议、顶住万难,甚至“砸锅卖铁”建立起来的京东第一竞争力,自2007年以来,一步步自建物流、搭建配送队伍与自建仓库,直至如今走到上市,京东物流的每一步都走得颇不容易。 但说到底,两人之所以能惺惺相惜,原因就在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京东物流跟顺丰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虽然顺丰也做电商的生意,但京东物流不可能接京东平台之外其他电商平台的单子。更何况,在京东平台上京东自营全部采用京东物流,只有品牌商开的店铺,才可能使用顺丰物流。 因此,双方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势。 然而,从2019年业内传出刘强东有意将京东物流拆分上市的消息后,双方的处境变得日益“尴尬”起来。 因为为了解决投资人认为“大客户收入占比过高”的问题,京东物流逐渐开始“去京东平台化”。而依据京东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和库存体系,京东物流这两年在工业和电商供应链管理上面,签下了不少大型企业的客户。 根据京东物流此前递交的IPO申请书来看,2018-2020年9月,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从29.9%已增长至43.8%,而营收总增长率为59.38%。这已经说明京东物流在享受了集团业务增长的同时,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还能快速提高。 原因特别简单。 京东物流是一个跟所有物流公司完全不同的形态,与其把它称作为一家物流公司,不如把它看作是一个给电商平台配套的仓储物流和管理体系。 实际上,京东更多的时候是用“以存储代替运输”的方式来维持高周转的货物运输,正是这种方式保证了京东平台的地方自营商品8小时内的送货时效。 而这套管理体系以及在建立基础之上的信息化系统,如果对接到一些工业生产企业,正好能解决这些企业急需的供应链管理问题。 而这点恰恰跟顺丰的业务产生了交集。因为这种涉及到供应链管理的高端物流,以往是顺丰业务的基本盘,但现在京东物流的介入引发了双方之间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初京东集团的定位正式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招股书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5.8%,这就是对其进军高端物流的一个有力证明。 正因为建立在这样业务拓展方向明晰的基础上,东哥在2020年年初重启了京东物流赴港上市的进程,并于5月28日成功上市,上市首日收涨超3.3%,报41.7港元每股,市值为2540.2亿港元。 京东物流成功上市,对顺丰而言,无疑是友商变得更强大了,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 从招股说明书公布的数据看,京东物流2019年无论在仓库面积还是总收入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这意味着在顺丰原本占据优势的高端企业物流领域,京东物流逐渐成为了领跑者。 据「探客Tanker」观察,为了应对京东物流带来的挑战,就在2月份京东物流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的几天后,顺丰发布公告表示拟收购港交所上市的最大的国际物流公司嘉里物流。最新消息显示,这场收购几乎尘埃落定。在28日京东物流上市当天,顺丰公告拟以巨资收购嘉里物流超过51.8%的股份。 在2月份发布这一个惊天收购后的交易日,顺丰股价大涨,迎来了124.7亿元的 历史 最高股价。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颇为“魔幻”了。 4月22日,顺丰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巨亏9.8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07亿元,同比下降209.01%。此消息一出,震惊市场,王卫为此公开致歉,履职四年的财务负责人伍玮婷女士请辞。 随后,顺丰的股价一路狂泻,截至5月28日收盘,股价已腰斩至69.85元,相比较春节前期的高价高点,顺丰的市值蒸发了2730亿元,王卫本人身价缩水1340亿元。 已经有媒体表达态度,认为2021年顺丰“流年不利”。 实际上,在极兔入局之后,电商快递领域的价格战愈发激烈,顺丰虽然不看重低端市场,但也不得不真金白银地投入与新玩家竞争。 据新浪 财经 报道,受现在不正常的市场价格影响,顺丰单票收入已持续22个月下降,而且降幅持续达两位数。最新数据显示,顺丰单票收入为15.74元,同比下滑12.12%。 关键是在顺丰一直占有优势的供应链市场中,现在也遇到了不小的问题。 2017年,王卫曾雄心勃勃地表示,顺丰要对标的“不仅是4千亿的传统快件配送市场,而是12万亿的大物流市场”。 香港知名投行分析师李歆认为,为了实现王卫的这一个愿景,顺丰不惜投入巨资,在全球大举收购供应链物流公司。“这两年很多国际知名的供应链企业都挂上了顺丰的标签,今年更是准备以175.55亿元的大手笔拿下了嘉里物流51.8%的股份。”李歆对「探客Tanker」表示。 不过,他认为顺丰现在依然没有从这些收购中获取足够多的利益。“从财报数据来看,这些在供应链领域的高额投入尚未实现预期收益,已经成为王卫心中最重要的一块心病。”他补充道。 4月9日晚,王卫业绩说明会上回应业绩亏损时表示,顺丰控股今年二季度肯定不会再出现亏损,但全年利润回到去年同期水平的可行性不高。 这其实说明王卫也知道,顺丰新增的利润无法覆盖成本,而其亏损的原因关键在于盈利能力的问题,尤其是毛利率下降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王卫之所以被人看作“商场枭雄”,就在于每当面对突发事件,他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很多人都在琢磨,顺丰和王卫究竟会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自身面临的危机时,2月10日,顺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简称顺丰房托,SFREIT)向港交所递表,这被人看作是王卫对顺丰新增收入变现渠道的一个重要尝试。 最新消息显示,5月5日顺丰房托已经开始公开招股,发售价介于每基金单位4.68港元至5.16港元,集资最多约26.83亿港元;5月17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股份代号2191。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房托上市性质是REITs基金,王卫打的算盘是走一条“物流资产证券化”的道路。 所谓REITs基金,其实是将自己持有的固定资产物业转换成若干份每份标明价格,然后变成一个公募的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所购买的人跟股票一样,按所持有的份额,在这样物业年度的收入中获取分成。 「探客Tanker」认为,王卫选择REITs这条路解决自己收入下降的问题,确实是有自己深度的考量。 事实上,对于物流地产来说,REITs基金模式的意义重大。物流地产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一般物流地产项目只能通过物业经营来获取租金等经营性收入,而不能一次性出售回笼资金,投入资金的回收一般需要十年以上。 因此,发行REITs就能盘活资产,并使得顺丰由重转轻,既能获得充裕的现金流,有效解决资金难题,又能持有稀缺的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扩张,优化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在物流地产领域,将这套轻资产手法玩得风生水起的正是老大哥普洛斯。 这几年,普洛斯不动声色地通过出售REITs基金份额,从而撬动了3到5倍的杠杆,获得巨额流动资金,成为在中国乃至亚洲快速扩张的根本。 据悉,截至2020年底,普洛斯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物流地产经营服务商。 而且,这家公司旗下募集并运行了7支专门投资于中国的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300多亿元,衍生的基金管理规模也突破百亿美元级别,年获取的基金管理费达到过亿美元级别。 香港另一家投资基金研究部的负责人王雪莹对「探客Tanker」表示:“顺丰想发行REITs基金,固然有想办法拓展收入来源的想法,更是跟京东物流上市有关。” 在她看来,京东物流与顺丰很多高级业务是重合的,现在京东物流已经追上了,顺丰想要与其竞争就必须获取更多的资源。“因此,顺丰选择发行REITs基金,也跟筹集资本与京东物流在其他高端领域竞争有关。”她说。 而此前在谈及顺丰房托上市事宜时,顺丰的高层也不可避免地表露,通过这个基金融资的想法。当时,顺丰房托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翟迪强就曾表示,“顺丰控股在香港成立顺丰房托是策略性部署融资计划的一部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顺丰房托的成立将会为集团提供很好的融资渠道。” 而选择在香港上市房托基金,王卫或许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首先,从2020年开始,国家已经在公募REITs基金方面展开了诸多的调研,并认可这将是下一个资产证券化的方向。其次,顺丰已经操作过类似的基金,有了自己的经验。 早在2018年12月,顺丰就试水过资产证券化,成立了国内首单类永续物流地产储架类REITs“华泰佳越-顺丰产业园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当年首期发行募资规模达18.46亿元,公司实现资产增值投资收益约8.08亿元。 2019年,第二期募集资金总规模13.6亿元,实现资产增值投资收益6.14亿元。截至2020年底,该专项计划募资已超过45亿元。 最后,港交所也推出了REITs的利好政策。 2020年12月4日,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修订,放宽REITs投资限制,包括容许房托投资物业发展项目时超过现有的资产总值10%的上限,将房托基金的借款限额由资产总值的45%提高至50%等。 而且,在港股上市的类REITs也有不俗表现,比如越秀REITs在上市后实现惊人增长,资产规模从45亿元提升至2020上半年的363亿元。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王卫下定决心在香港推动顺丰REITs基金的上市。 然而在王雪莹看来,REITs并非是解决顺丰发展困境的万能药,“一只REITs能否有优异表现,不止取决于上市市场的基本情况,更取决于旗下投资性物业的运营情况。” 目前,顺丰房托基金涉及的物业资产为三处,也就是佛山桂城丰泰产业园、芜湖丰泰产业园以及位于香港的亚洲物流中心-顺丰大厦,按照招股书显示资产总估值达60亿港元。 “这其中香港物流园区面积最大、租金最高,估值也最高,达52亿港元,在整个资产组合中分量最重。不过2020年受诸多因素影响,香港物业租金下跌17%,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王雪莹认为,这使得顺丰这个REITs基金的收益肯定显著降低,未来分红缩水,整体收益率会出现较大的负增长。 “从招股书中能看出,这也导致投资物产的公允价值出现波动,录得亏损为64.6百万港元,使得顺丰房托2020前9月的期内盈利仅32万港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跌去99.8%。”王雪莹对「探客Tanker」补充道。 而在李歆眼中,他并不看好顺丰这只基金的发展,最起码在当下阶段的发展,“从上市申请书可以看出,仅香港一地的波动,就直接拉低了利润表现,而佛山、芜湖二地并非一线城市,租金水平的上涨空间恐怕也难以撑起较高收益。” 另外,他还认为顺丰这三个所谓的物流地产发展潜力有限,“顺丰关联租户的租金占到了同期总租金收入的八成,租金收入总额前5名中有3名来自顺丰控股。” 实际上,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顺丰关联租户占顺丰房托基金总收益的百分比分别为62.4%、72.1%及78.3%;租赁予顺丰关联租户及由顺丰关联租户运营的可出租面积,所占百分比分别约为45.2%、62.3%及76.3%。 正因此,李歆对「探客Tanker」表示:“这样的单一客户和关联交易过高的现实,都会对基金收益预期有一定影响,从而降低投资人出手的兴趣。” 而从上市首日的股价表现来看,市场的反馈恰如上述两位分析师所料。这个在公开发售阶段获超额认购的新股,却未能持续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上市首日遭遇破发。 5月17日开盘顺丰房托报4.49港元/股,较发行价4.84港元/股跌9.8%;截至首日收盘,其股价跌至4.16港元/股,跌幅近15%。 有意思的是,就在顺丰发行的基金上市破发的同一天,京东物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招股事宜。 据「探客Tanker」当时获得的多家香港券商数据,截至当日下午6时,京东物流孖展暂录1127.6亿港元,以公开集资额7.92亿港元计,相当于超额认购约141.3倍。 今日,京东物流成功上市及其股价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资本市场的态度——京东物流在开盘时大涨超过16%,最终报41.7港元每股,市值达2540亿港元。 资本市场对顺丰房托和京东物流的“一冷一热”,可能会让刘强东和王卫两位大佬思量许久。而如今的一个现实是,昔日互相声援的同行,终于要在同一个战场上相对,谁也不能“手下留情”。 毕竟,股市与商场正如同江湖一般,向来就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地方。 *文中题图来自:图虫创意,已获授权。
京东物流2021营收破千亿,企业客户数超30万,一体化供应链效能显现
3月10日,京东物流发布上市后首份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总收入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42.7%,2021年,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仍是京东物流营收的主要来源,达到71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达67.9%。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京东物流上市后首份年度业绩公告相当亮眼,这是京东物流聚焦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核心赛道,得到客户和市场广泛认可的强有力证明,也意味着一体化供应链正在帮助更多企业实现供应链综合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极大助力实体经济与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外部企业客户收入占比过半,服务30万企业降本增效 财报显示,京东物流2021年外部客户收入达591亿元,同步增长72.7%,占总收入比例达56.5%。这意味着,京东物流对外开放取得重要突破,多年一体化供应链物流布局进入正向循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711亿元,其中来自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同比增长54.7%。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京东物流已服务安踏、波司登、斯凯奇、沃尔沃 汽车 、无印良品、小米有品、芝华仕等超30万企业客户。尤其是通过服务头部企业客户,京东物流积累了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以 汽车 行业为例,2021年8月,京东物流与全球豪华 汽车 品牌沃尔沃 汽车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强大的基础设施覆盖与技术优势,京东物流将沃尔沃 汽车 原来的全国4仓变成全国8仓,同时通过构建大数据智能运算补货模型,实现 汽车 配件库存成本的结构性优化。京东物流从0到1成功打造的 汽车 后市场领域的一体化供应链标杆项目赢得了行业的认可,包括长城、五菱等越来越多的 汽车 行业客户将京东物流作为发展道路上的合作伙伴。 解耦成效显著,八个细分领域标准化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过去一谈到供应链管理,往往是大型集团企业要考虑的问题。但如今消费升级、智能制造与全场景全渠道变革加快,不断倒逼产业加快供应链数字化变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要去面临日渐复杂的供应链管理的挑战。 京东物流积极推进将服务头部客户的经验与能力“解耦”,把定制化解决方案变成更小的模块和不同的组件,用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排列组合,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场景下的行业标准解决方案。 目前,京东物流已基于解耦及模块化能力,打造输出了快消(酒水、食品、美妆、母婴)、服饰(男女装、鞋靴)、3C(手机、全品类)等8个细分领域标准化解决方案,不仅可以通过标准化服务+行业增值服务灵活组合,满足中小企业快速报价及敏捷上线的实施落地需求,还可以为客户带来叠加全国仓运配资源、数字化系统以及高质量运营的全新服务体验。此外,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也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以全国知名酒类全渠道运营商民酒网为例,京东物流打造的快消行业酒水标准化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BC同仓下的仓配一体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柔性地多渠道、一盘货履约;另一方面,通过智能供应链系统和产品,将各个仓库、工厂、门店中碎片化的库存实时地匹配销售订单,全面提升客户对物流环节的管控能力,助力客户快速实现业务扩张。此外,由于白酒的无效期管理,时间越久价格越高,所以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更有效帮助酒水客户解决了采购资金等问题。 服务深度不断拓展,成企业高质量发展“增长官” 财报显示,强劲的营收增长不仅来自于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多,还得益于单客户平均收入的提高。2021年京东物流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超7.4万家,单客户平均收入超34万元。这也意味着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深度也在逐步拓展,原本使用其标准化快递、快运等其他物流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地采用了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以近些年乳业市场崛起的“新秀”品牌认养一头牛为例,为满足其业务快速发展的供应链需求,“认养一头牛”2016年开始与京东物流合作配送业务,并于2019年全面深化合作内容。双方通过自动化仓储建设,在京东平邑数智物流产业园投用了一座高达16米的自动立库,有效提升了储位数量,也将传统人到货的拣选方式改为货到人拣选,大幅提升拣选效率与拣货准确率的同时,降低人员作业强度。 与此同时,依托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的仓配一体服务,不仅可以把商品提前布置到全国多级仓库内,从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发货,实现当日达、次日达的全国物流履约;还可以满足在线上平台、线下商超等多渠道的送仓需求,全面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履约效率。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投入,京东物流聚焦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既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和长久投入形成的技术能力,同时还拥有天然的商流基因和独特的行业洞察,并将这些发展经验持续向企业积极释放,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收净利双下滑,新东方到底怎么了?
引言:电影《中国合伙人》彻底让新东方火了起来。而这一个专注于教育,尤其是当初专注于英语教育发家的上市公司,竟然营收和净利都下滑了,那么新东方到底是遭遇了怎样的事情呢?一、中小学学科业务的关闭新东方本来是做教育的,而且它的教育业务的涵盖范围还非常的广。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甚至成人教育新东方都有涉猎。而新东方之所以会出现因素的下滑,主要是因为中小学学科教育业务全面关停,当然这也是新东方公司为了响应双减政策而做的正确决定。中小学学科教育业务的关停,就意味着线下的很多教学都必须停止招生也要停止,同时一些线上的教学也不能再继续了。而中小学学科教育其实是一个利润很高的一个业务线,而且招生量也比较大,在全国的网点也很多,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确实会对新东方的营收造成大幅的影响。二、股价的变化新东方是一个上市公司,而且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它的公司市值在以前都是保持一个不错的水平,但是由于一些政策的波动,以及新东方本身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已经不是那么看好了,导致新东方的股价直接腰斩,而且还在继续下跌。这就导致了新东方的市值估值相比于同期要减少很多。三、新东方正在转型的路上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表示将会更多地关注于成人教育,出国留学等这些之前就已经做的不错的业务线。所以新东方在面临转型的阵痛之时,还是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震荡调整,以及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阴霾时期的。但是新东方做一个比较成熟的教育上市公司应该能够将自己的品牌继续维持下去。
上海迪士尼营收2021
上海迪士尼营收2021年营收共计185.3亿美元。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按业务划分收入,迪士尼媒体和娱乐发行业务营收为130.84亿美元、同比增长9%,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业务营收为54.5亿美元、同比增长99%。
奇怪!纸企净利暴涨,纸包装企业营收大涨,净利却大幅下降
在进入8月的最后一天,大部分的造纸和包装印刷行业的上市公司都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度的业绩报告。纸业公司形势一片大好,半年净利润增长喜人,而包装印刷行业,尤其是以瓦楞纸箱和折叠彩盒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则因为种种因素,净利方面增长乏力。 晨鸣纸业 于8月26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71.73亿元,同比增加26.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20.21亿元,同比增加291.44%;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604元,同比增加1084.31%。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推动晨鸣纸业持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造纸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其景气度与宏观经济环境关系密切。2021年上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观经济环境全面复苏,纸制品作为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需求也被逐步释放。在供需偏紧的状态下,行业下游纸制品价格上涨,景气度攀升。另一方面,上游原料价格的增长提升了行业总体成本,但对于具有完备产业链的企业而言其成本优势也体现的更加明显。 而另一家受益于造纸行业上半年以来的高景气度吨白卡纸龙头企业 博汇纸业 则于8月19日披露了一份靓丽的半年报:今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04亿元,同比增长39.59%;净利润15.14亿元,同比增长466.63%;基本每股收益1.14元。博汇纸业称,上半年公司力争抓住政策变化带来的先机,加大“以白代灰”新产品研发,加大“以纸代塑”产品研发,实现绿色环保、安全卫生的包装升级,成功开发出了高档食品卡、纸杯原纸、涂布纸杯纸等新产品;为满足特殊客户差异化需求,成功开发出防伪烟包、特种铜版卡、高级名片纸、白面牛卡、吸塑纸等8种新产品。 太阳纸业 8月30日发布半年报。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8.13亿元,同比增长51.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32亿元,同比增长138.29%,较好的完成了公司半年度的经营任务。公司表示,2021年下半年,随着广西基地纸、浆项目陆续投产,太阳纸业浆、纸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届时企业将跨上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公司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太阳纸业将成为行业内有一定话语权并具有攻守兼备能力的“林浆纸一体化”上市公司 8月24日晚间, 山鹰国际 也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山鹰国际实现销售收入151.99亿元,同比增长54.6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增长100.40%。造纸板块销量281.19万吨,同比增长41.51%;包装板块销量9.26亿平米,同比增长50.86%;海外再生纤维板块贸易量156.41万吨,同比下降15.33%;云印互联网包装板块实现线上交易总额66.74亿元,同比增长160.19%。 景兴纸业 所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称,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38亿元,同比增长32.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5亿元,同比增长137.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增长259.44%。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从业务结构来看,“原纸”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原纸”营业收入为24亿,营收占比为85%,毛利率为18.7%。 森林包装 8月26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3.41亿元,同比增加59.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37亿元,同比增加141.65%;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68元,同比增加78.95%。原纸产业方面,公司充分利用浙南地区废纸供给充足和包装用纸需求大的区域特点,生产高附加值的牛皮箱板纸,发挥技术上的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提升产能。通过积极的市场拓展,为报告期经营业绩的稳定和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以上几家国内主要的造纸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及同比增幅,可以看到几个共同点: 我们再来看几家国内主要的纸包装上市集团的上半年度的业绩情况。 其中, 合兴包装 8月30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82.14亿元,同比增加72.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51亿元,同比增加9.17%;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12元。 裕同 科技 8月29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60.52亿元,同比增加40.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3.36亿元,同比增加2.57%;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3564元,同比减少5.24%。 美盈森 8月30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6.44亿元,同比增加22.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5019万元,同比减少47.09%;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0328元,同比减少47.1%。分配方案为:不分红、不送红股、不转增。 8月27日, 港股济丰包装 发布2021财年中报。公司在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实现营业收入11.17亿元,同比增长26.4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29.50万元,同比下降20.90%,基本每股收益为0.08元。 大胜达 8月31日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7.55亿元,同比增加31.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3312万元,同比减少67.84%;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08元,同比减少68%。 龙利得 8月23日晚间披露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0.91万元,同比下降13.46%;基本每股收益0.0786元/股。 新通联 8月29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38亿元,同比增加1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223万元,同比减少28.46%;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06元,同比减少33.33%。 从以上几家国内主要的纸包装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及同比增幅,可以看到几个共同点: 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造纸行业的几家巨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大增,但其净利润增幅远超于营业收入的增幅,而 纸包装行业的几家巨头们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大增,但在净利润方面除了合兴包装与裕同 科技 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之外,其余几家公司军无一例外的出现了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局面。 从上面几家公司的经营数据来看,毛利率无一例外的和上年同期相比是下降的。 我们要知道的是,今年上半年同比的是2020年的上半年,而上半年可谓是受到国内疫情相对最严重的半年时间。几家巨头们的营业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大幅增加,但净利润的增幅为什么无法和营业收入的增幅匹配呢? 这里可能需要提到的还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正如合兴包装所指,公司生产纸箱、纸板的主要原材料为瓦楞原纸、箱板纸等。原材料成本为公司最主要的经营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在65%以上,占比相对较高。因此,公司原材料支出是影响整个成本和利润的重要因素。目前公司生产所需的各类原纸在国内外市场供应充足,但随着木浆价格变动进口废纸额度的限制及国内废纸回收成本逐渐加大,工业用纸价格存在上涨可能。 上图可以看到2020年7至2021年6月期间的纸张涨价情况,白卡纸最高价一度到了万元大关,瓦楞纸的涨幅达到了13.33%;白板纸的涨幅达到了13.88%;箱板纸的涨幅达到了14.55%。纸张价格大幅上涨,加上油墨等其他耗材成本的大幅支出,包装印刷行业的企业上半年的利润大部分都贡献给了造纸行业的龙头企业们。 这也验证了很多企业老板在总结上半年时提到的,营收虽然大幅增加,但利润却被价格大幅上涨的纸张吃掉了。对于造纸行业来说,三季度属于传统旺季,库存消化叠加旺季到来,看好三季度纸价提升。从全球市场来看,废纸价格居高不下,各国的纸价仍处于上升通道,甚至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对于包装印刷企业来说,定然不是好事,或许还是要通过多种手段降低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
“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营收曝光
中关村在线消息: 上周我们曾报道,“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出现在了新一批获准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名单中,现在关于传音控股的一些经营数据也曝光了。 传音旗下TECNO品牌 数据显示,传音控股2018年共售出1.24亿部手机,总营收为226亿元,净利润为6.57亿元。 根据统计显示,目前传音手机在非洲市场的份额高达48.71%,故而有“非洲手机之王”之称,不过传音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占比只有7.04%。 传音于2013年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7.2亿元,其实际控制人为原波导手机海外营销负责人竺兆江。传音手机拥有TECNO、itel、Infinix、Spice四个品牌,其主要市场在非洲大陆。 据悉,传音完全没有开放国内市场,其产品全部销往非洲、印度等海外新兴市场,涉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APP商店搜索中关村在线,看2018年最新手机、笔记本评价排行
京东全年销售额排行榜(2017年京东以多少亿营收上榜世界五百强)
京东登榜的三年时间里,势头相当生猛,2017年以391.55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排名第261位,上升105名;2018年跃升至第181位,今年再次刷新纪录,排名第139位,三年时间就到达了绝大多数企业不敢想高度。所以京东的实力一直在发展,排名在首位真的是实至名归了。2021白酒销售额排名:1.古井贡酒古井贡酒这个以成立于公元1515年公兴槽坊为前身的亳州传统名酒品牌,是以酿造白酒为主导业务,并以类金融业和商旅业为辅助的浓香型白酒代表品牌,凭借入口甘美醇和、回味悠久的独特风格先后四次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金奖。2.口子窖口子窖这个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兼香型白酒代表品牌,凭借香气馥郁、窖香幽雅、醇和甘甜的酒品口感特点而著称于国内,2015年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第17家白酒上市企业。3.金种子酒业金种子酒业这个创办于1949年,集柔和型系列白酒的研发、酿造和销售的上市公司,是凭借着物理恒温酿造技术而享誉业内的知名白酒品牌,旗下产品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还荣登第八届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价值前30强。4.皖酒皖酒这个成立于1949年的安徽白酒行业支柱企业,品牌旗下先后推出了皖酒王系列、百年系列、皖国系列、精品皖酒系列等众多产品线,并凭借着腼腆净爽、醇和悠长、浓郁窖香的酒体特点而使得集团的经济效益连年提高。5.醉三秋醉三秋这家成立于1949年,隶属于金种子集团的知名白酒品牌,品牌传统的酿造技艺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有着柔和甘甜、清冽爽利口感特点的白酒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迎驾贡酒迎驾贡酒这个成立于2003年并于2015年在上交所A股主板上市的企业,是凭借传统酿造技艺而享誉业内的较具知名度的生态白酒品牌,凭借着绵甜爽口、窖香幽雅的酒体特点而成为中国生态白酒领军品牌。7.高炉家高炉家这个以1949年创办的安徽高炉酒厂为前身,隶属于徽酒集团的浓香型白酒企业,公司拥有上千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窖池,成立多年以来凭借着优质的白酒产品先后拥有30多项国家技术专利和306个注册商标。8.宣酒宣酒这家创办于1951年安徽宣城,于2004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白酒工业50强品牌,品牌的园区内拥有超过7600条固态发酵小窖池,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宣酒的酿造工艺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9.文王酒业文王酒业这个创办于1958年安徽合肥市的企业,并于2012年被并入丰联集团,而这个有着流逝多年酿造历史的徽酒骨干企业凭借着坚持红心酒曲、夹泥发酵、物理勾调的美酒而著称于业内。10.古井淡雅古井淡雅这个隶属于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在安徽省亳州市成立,并于1996年上市的知名白酒企业,集酒业、商旅业、房地产业、类金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于一体。根据统计,今年五粮液整体销售成绩超过茅台,全年总销量超270万件,总销售额达40亿元,同比去年大幅增长。目前,京东平台有五粮液相关近200家店铺,临近年终,活跃的店铺数量出现小幅度上涨。五粮液|年度销量270万+|年度销额40亿+热榜第一商品累计销量25万+根据统计,今年五粮液整体销售成绩超过茅台,全年总销量超270万件,总销售额达40亿元,同比去年大幅增长。目前,京东平台有五粮液相关近200家店铺,临近年终,活跃的店铺数量出现小幅度上涨。_今年,五粮液的热榜商品“52度普五第七代”在京东平台累计销售超25万件,累计销售额超3.6亿元。该款产品历史最低价曾低至1150元,最高为1494元。_茅台|年度销量230万+|年度销额39亿+热榜第一商品累计销量60万+根据统计,茅台今年排名落后五粮液,差距相对较小,全年总销量230多万件,总销售额超3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约3倍。目前,京东平台有茅台相关100余家店铺,每个月的动销sku数超过2000个。_通过热销商品的监控,我们统计到飞天茅台2021年在京东平台累计销售超过60万件,累计销售额超过9亿元。该款产品的历史最低价曾低至1232元,最高为1499元。_汾酒|年度销量260万+|年度销额15亿+热榜第一商品累计销量20万+2021年汾酒销售额超过泸州老窖,位列第三。同时,从销量方面来看,其销量超过了排名第二的茅台,销量仅次于五粮液。根据统计,汾酒全年总销量超260万件,总销售额达15亿。_汾酒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铺中热榜第一的黄盖玻汾,今年在京东平台累计销售在20多万件,累计销售额超1.2亿元。该款产品历史最低价曾低至508元,最高为668元。与前几大品牌相比,汾酒的价格属于低端价位。_泸州老窖|年度销量200万+|年度销额12亿+热榜第一商品累计销量19万+截至目前,泸州老窖今年的整体实力排在第四位。根据统计,泸州老窖全年总销量超200万件,总销售额达12亿元。目前,京东平台有泸州老窖相关70余家店铺。_泸州老窖六年陈头曲的热榜商品也是热门商品榜中的常客,今年在京东平台累计销售超19万件,累计销售额达1.2亿元。该款产品历史最低价曾低至537元,最高为729元。_洋河|年度销量190万+|年度销额12亿+热榜第一商品累计销量20万+洋河目前暂时排名第五,仅次于泸州老窖。根据统计,洋河全年总销量190多万件,总销售额达12亿元。目前,京东平台有洋河相关50余家店铺。_今年,洋河海之成为了洋河的年度热榜第一商品,在京东平台累计销售高达20万件,累计销售额达6700多万元。该款产品历史最低价曾低至254元,最高为339元。_郎酒|年度销量100万+|年度销额9亿+热榜第一商品累计销量7万+根据统计,郎酒全年总销量100万件,总销售额达9亿元。目前,京东平台有郎酒相关20余家店铺。_郎牌郎酒是郎酒品牌一直以来的热榜商品,今年在京东平台累计销售达7万件,累计销售额达1.3亿元。该款产品历史最低价曾低至1320元,最高为2039元。_习酒|年度销量70万+|年度销额8亿+热榜第一商品累计销量3万+根据统计,习酒全年总销量70多万件,总销售额达8亿元。目前,京东平台有习酒相关的余家店铺。_习酒的热销商品蓝习酱53度今年在京东平台累计销售高达3万件,累计销售额达280多万元。该款产品历史最低价曾低至410元,最高为1068元。_剑南春|年度销量60万+|年度销额6亿+热榜第一商品累计销量4万+根据统计,剑南春全年总销量60万件,总销售额达6亿元。_剑南春上榜的商品是水晶剑52度,今年在京东平台累计销售达4万件,累计销售额达4200多万元。该款产品历史最低价曾低至722元,最高为989元。_牛栏山|年度销量190万+|年度销额6亿+热榜第一商品累计销量12万+根据统计,牛栏山全年总销量190万件,总销售额达6亿元。作为低价格段的代表品牌,牛栏山的全年销量超过了大部分品牌。_特酿白酒是牛栏山的热榜商品,今年在京东平台累计销售达12万件,累计销售额达2100万元。该款产品历史最低价曾低至144元,最高为175元。_西凤|年度销量120万+|年度销额6亿+热榜第一商品累计销量8万+2021年上半年AB股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企业为:贵州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顺鑫农业、重庆啤酒、古井贡酒、燕京啤酒。前十企业营业收入共计500.5亿元。其中,2021年上半年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居第一的是贵州茅台,营业总收入达502.22亿元;五粮液营业总收入居第二,营业总收入为367.52亿元;青岛啤酒营业总收入排第三为182.91亿元。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企业为: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青岛啤酒、古井贡酒、今世缘、养元饮品和舍得酒业。前十企业净利润共计583.09亿元。京东双十一的总交易额为3491亿元,相比2021年2715亿元的战绩同比增长约28.58%,低于2021年32.83%的增幅。对于这场大促,“双11”决战已经鸣金收兵。各大电商平台、品牌商家的战绩将陆续出炉,极有可能再创新高。不过,历经多年的“第1分钟以X元打破纪录”“第1小时以X元打破纪录”“第N小时打破去年全天纪录”等时间轴战报,公众对再创新高早已审美疲劳。在刚过去的11.11大促期间,京东家电累计成交额及平均成交单价均同比提升50%,套购成交额同比去年增长7.5倍,分区洗产品、蒸烤一体集成灶、洗地机、免洗破壁机、扫地机器人、净水器等新兴品类成为爆款。自营门店中新潮电器的表现同样“出圈”:新风空调成交额同比增长10倍;洗地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7倍;分区洗衣机成交额同比增长210%对于家电行业来说,主流消费群体新势力的快速崛起,与家电厂商联手打造的新家电品类,率先完成了“供需精准对接”,从而将厂商的科技创新实力变成了洞察新趋势的定义能力和引领能力。对京东家电而言,家电圈则认为,正是因为对消费新群体、家电新品类的最快洞察能力,让其成为中国家电产业“推新卖高”主平台,受到越来越多中外品牌的响应并参与,主动将各类家电新品、精品选择京东首发和主推,最终推动家电产业新兴品类持续走强。渠道驱动为产业拓路在中国家电流通行业中,线上渠道因为直接对接消费者,拥有实时更新、动态捕捉用户需求的差异化优势,同时还具有挖掘产品功能点、消费场景、产业趋势的固有优势,如今正在成为众多家电企业拥抱年轻用户的首选平台。特别是最近10多年以来,京东家电在掌握了洞察市场风向转为高端品质升级的密码后,并没有停留在市场份额的引领上,而是深耕产业链强化对消费趋势和产业升级方向的平台化驱动和开拓,迅速推出“超级焕新计划”并迭代品牌主张为“焕新你的生活”。
泰胜风能2022年三季度塔筒营收
21.23亿元。根据查询东方财富网显示,上海泰胜风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市值为67.22亿元,2022年三季度的塔筒营收为21.23亿元。上海泰胜风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从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
康佳去年营收同比减少的背后:毛利率普遍下滑,最低不到1%
在去年营收同比下滑的背景下,老牌家电企业康佳集团未来有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近日,有投资者向深康佳A(000016.SZ)提问,“一带一路”是否让公司受益?对公司经营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对此,康佳集团5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本公司向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售彩电等产品。未来,公司将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营收减少 深康佳的主要业务有消费类电子、工贸、半导体和环保。其中工贸业务是围绕消费类电子业务或半导体业务上下游开展相关物料的采购、加工及分销,可归属于消费类电子行业或半导体行业。 4月27日,深康佳A发布了2022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康佳集团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3.2亿,同比下滑约1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同比增幅为4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18亿,同比减少7.5%。 该司去年的营收也有所下滑。据其2021年年报,去年营业收入491.07亿,同比减少2.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5亿,同比增长89.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5亿,同比减少37.3%。 其中,彩电业务、白电业务、环保业务、工贸业务营收均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2.92%、3.72%、9.73%、2.63%。 毛利率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该司去年产品的毛利率也普遍下滑。其2021年年报显示,去年彩电业务毛利率为5.17%,同比减少2.72%;白电业务毛利率为8.22%,同比减少5.45%;环保业务毛利率为7.44%,同比减少7.62%;工贸业务毛利率为0.57%,同比减少0.42%。 深康佳上述人员表示,毛利率的下滑与行业大环境有关,而毛利率当然也会影响到利润。 以彩电行业为例,随着人口红利和房地产红利的逐渐消退,从2016年开始,中国彩电行业竞争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2021年,彩电行业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内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毛利水平持续摊薄。 深康佳表示,多媒体业务将通过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实现渠道复用,提升渠道效率;白电业务将聚焦毛利的提升,进一步提升白电的产业链话语权;深入推进“贸转工”,并通过新客户、新业务、新产品的开拓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毛利获取能力,不断提升经营质量等。 在发展国内业务的同时,康佳也在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康佳携手非洲电商巨头进军非洲市场;同年8月,康佳设立于埃及的工厂正式开业;随后,康佳与埃及本土电器公司HOHO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康佳集团2021年境内营收220.34亿元,同比增长10.66%;毛利率6.30%,同比下滑5.62%。境外营收270.73亿元,同比下滑11.06%;毛利率1.17%,同比微降0.09%。 可以看出,境外销售的毛利率下滑幅度虽然低于境内销售,但其毛利率本身也低于境内销售。 5月9日,截至收盘,深康佳A报4.57元,涨2.24%。
石头科技:科技创新属性再凸显,三季度营收稳步增长
10月29日,石头 科技 发布2021年三季报。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8.27亿元,同比增长28.43%,净利润10.16亿元,同比增长12.98%。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4.79亿元,同比增长22.88%,净利润3.64亿元,在海外运费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双压下,公司经营依然呈稳健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石头作为智能自清洁行业的头部公司,前三季度,研发累计投入3.11亿元,占营收比例8.13%,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0.07%。第三季度单季,研发投入高达1.12亿元,同比增长65.10%。 而同比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系加大了新品研发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成本增加,据石头 科技 社会 责任报告显示,石头 科技 员工总人数891,其中研发人员占比就达到 57%,分别工作在石头的产品研发中心、光电研究院、AI人工智能研究院、机电研究院四大研发中心。 研发增长80%,继续聚焦技术创新 正是对创新技术和人才的重视,石头才得以从赛道中脱颖而出,构筑起强大的技术护城河。 从16年石头自研LDS激光雷达+SLAM算法时,石头就已经在前沿技术开始积累自己的技术壁垒。16年石头攻破了智能感知与傻瓜式随机的算法壁垒,成为了全球首家将激光雷达大规模运用在扫地机器人上的企业,20年又升级了AI双目避障+LDS激光导航技术方案。再到今年石头自主研发的移动平台、升降台、清洁模组、给水模组及回收模组等等。 石头先后将这些技术应用到S5、T6、T7 pro再到G10上。针对性地解决消费者的使用痛点,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体验优势,所以石头的每一款产品出生即爆款。 17年,石头S5,通过标配激光+超声波导航,解决了傻瓜式碰撞。 19年,石头T6,通过SLAM建图,实现了先构建地图后规划清扫路径。 20年,石头T7pro,借助两颗摄像头AI双目识别障碍物,扫地机实现真正智能化。 21年初,T7S配备3D结构光避障系统,且首创了升降式声波震动擦地技术。 21年8月,G10在已有LiDar激光雷达避障、RR mason 8.0算法之外还增加了抬起越障、抬起脱困、抬起回洗/回充/待机等功能,更进一步的解放双手。 在双11预售的10.20日当晚8点,新老产品在天猫直播间直接推动成交额突破2000万元,部分产品甚至卖到了缺货,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扫地机器人推新卖贵,技术高端化更吃香 其实不只有石头大受追捧,根据线上数据显示,21年1-9月,5大线上渠道扫地机器人销售额61亿元、销售量283万台,同比销售额增长26.26%、销售量下滑6.21%,产品均价2162元,同比上涨556元。 从价格区间看,3500-3999元、2500-2999元、1500-1999元,是统计数据中销售额最大的三个价格段,分别占据31.01%、19.14%、12.92%的份额。 从价格趋势看,2000元以下的中低端产品逐渐走弱,而2500元以上中高端产品销售强劲,尤其是3500-3999价位段,市场份额同比提升了24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消费趋势下,扫地机也从低端转向高端化发展,由于技术壁垒,高端领域打不起来价格战,一些具备创新研发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突出的企业,顺势而为迎来了大发展,石头就是一个例子,毕竟懒惰才是第一生产力。 石头海外创牌,品牌影响力全球化 中国品牌出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以扫地机器人为例,全球超90%的扫地机器人生产制造环节集中在中国,但是石头的出海是自有品牌的出海,这一点和代工厂制造是有区别的。 一开始,石头主要是通过与慕晨、紫光等经销商合作,进入跨境电商和线下经销渠道。从2018年起,石头开始自建渠道,包括了主动建立亚马逊等平台自营店铺等。 其实石头的出海早有准备,石头董事长昌敬表示:“在我们看来,国内和海外不是分开的市场,我们的定位就是全球化品牌”。 目前石头 科技 产品销往了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北美等是受欢迎程度重点市场。石头的市场份额也依靠海内外从20年的9%不断攀升至今已有14%。 不断突破,品类拓展和创新能力获证明 昌敬称,“我们就是要让创新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我们要建立一个让创新可持续的机制,深入研究新的技术,并把新的技术拓展到不同的品类。” 8月,石头自清洁扫拖机器人G10和智能双刷洗地机U10的发布,从技术创新上来说,G10实现震动擦地和水箱自动补水,U10则采用双刷清洁更高效、解决水痕,均开创了行业先河。 10月,石头为商用清洁领域打造的石头商用清洁机器人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正式上岗,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场馆提供智能清洁服务。 让用户感受 科技 简化的生活,并为用户带来价值,是石头始终坚守的第一性原理。
微博Q1广告营收稳健,同比增长10%
微博Q1广告营收稳健,同比增长10% 微博Q1广告营收稳健,同比增长10%,从广告收入来看,游戏行业的广告收入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一季度广告收入同比仍保持了超过50%的增长,微博Q1广告营收稳健,同比增长10%。 微博Q1广告营收稳健,同比增长10%1 6月1日,微博发布2022年Q1财报。截至一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5.82亿,同比净增5100万,日活跃用户达到2.52亿,同比净增2200万。 微博收入保持稳健增长,一季度总营收达到4.85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广告营收达到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广告中来自移动端的比例达到了94%,一季度公司调整后营业利润达到1.42亿美元。在广告收入中,游戏行业广告收入保持较好增势,同比增速超过50%。 “2022年我们整体开局不错。”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表示。“一季度,我们的用户数和流量在渠道费用优化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在商业化方面,尽管受到国内疫情的扰动,微博的广告业务在一季度保持着相对稳健的表现和韧性。” 谈及月活用户和日活用户增长,微博方面认为,一季度,受益于春节假期和冬奥赛事,微博体现在热点和社交上的优势,带来用户规模和流量的双增长。春节期间,25台春晚通过话题、视频、直播等方式在微博保持活跃,整体晚会话题阅读量超过200亿,讨论量超过7000万,讨论量较去年增长46%。同时,微博北京冬奥会的流量也超过了东京奥运会。 财报还披露了微博在视频化方面的新进展。3月底,视频号开通规模已超过3000万。微博针对潜力领域和优质视频作者,在产品和运营上给予重点扶持,持续优化对优质作者及内容的推荐机制。 进入二季度,多地防疫措施的加强给广告市场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微博方面表示,正在与客户一起积极应对。一方面针对部分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和客户,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针对广告产品线,提升效率,加强内容营销服务,积极扩展客户场景。 微博Q1广告营收稳健,同比增长10%2 6月1日下午,微博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5.82亿,同比净增5100万,日活跃用户达到2.52亿,同比净增2200万。公司收入保持稳健增长,一季度总营收达4.85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广告营收达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广告中来自移动端的比例达到了94%,一季度公司调整后营业利润达到1.42亿美元。 “2022年我们整体开局不错。”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表示,“一季度,我们的用户数和流量在渠道费用优化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这体现了我们在公开社交领域和内容生态方面的核心价值。在商业化方面,尽管受到国内疫情的扰动,微博的广告业务在一季度保持着相对稳健的表现和韧性。” 用户与流量双增长 着重提升用户活跃度 今年微博产品运营的重心仍以提升效率为主,稳健拓展用户规模,提升用户活跃度。 对于热点带来的用户,微博针对关系流进行了策略优化,有效地承接了其后续活跃,而从社交物料扩展、个性化分发到前端产品体验上的持续投入,则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在关系流的消费体验和社交黏性。在社区产品方面,微博本季度重点完善了社区的产品机制,产品和运营加强联动,进一步扩展社区领域,丰富领域内容,满足用户对于兴趣社交、周边社交的需求。 3月份,微博社区用户规模持续提升。社区发帖人数、发帖量也快速增长,游戏、体育、动漫、校园社区持续活跃。社区有效提升了用户的活跃度,促进用户的长期留存。在视频方面,微博针对潜力领域和优质视频作者,在产品和运营上给予重点扶持,持续优化对优质作者及内容的推荐机制,给予更多曝光的机会。 作者的视频生产和互动积极性不断提升,进而带动了用户活跃。3月底,视频号开通规模已超过3000万。此外,一季度,受益于春节假期和冬奥赛事,微博在热点和社交上的优势尽显,带来用户规模和流量的.双增长。 持续改善社区生态 积极应对市场不利因素 一季度,微博继续推进社区生态治理工作,通过更新产品和运营手段提高不良信息处置效率,持续改善平台社区生态。 微博一直推动平台用户发言真实性相关功能的完善,3月份先行先试,在主流社交平台中率先上线“IP属地”展示功能。继前台实名认证、后台实名验证等措施后,进一步增强平台内容的真实可信程度。 得益于微博用户规模、流量的增长,以及在重点开拓行业例如游戏、鞋服行业的深耕,客户更加认可微博的广告产品与用户产品、内容运营结合形成的特有的营销模式,一季度微博广告营收达到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一季度公司调整后营业利润达到1.42亿美元。 在行业营销方面,微博在重点行业承接和服务客户品效合一需求的能力不断提升,冬奥会期间帮助部分奥运会赞助商结合赛事热点+运动员代言热点,通过话题、热搜、开机等广告产品传递品牌价值,放大营销声量。微博独有的热点营销模式,通过两次奥运会的实践,已经被更多的本土鞋服客户认同,在微博进行品牌投放的诉求明显提升,一季度鞋服行业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速较快。 从广告收入来看,游戏行业的广告收入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一季度广告收入同比仍保持了超过50%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微博在游戏行业建立了差异化的营销模式,销售、产品与运营联动加强,重点帮助客户加强新游戏的传播和讨论,以及社交资产的沉淀和活跃,同时持续优化效果广告能力。 据悉,进入二季度,微博一方面针对部分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和客户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针对品效广告产品线提升效率,加强内容营销服务,积极扩展客户场景。 微博Q1广告营收稳健,同比增长10%3 6 月 1 日,微博发布 2022 年 Q1 财报,实现营业收入 4.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6%,净亏损 6750 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 4980 万美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微博实现净利润 1.33 亿美元,与去年 1.31 亿美元几乎持平。 运营数据上,截至一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 5.82 亿,同比净增 5100 万,移动端用户占比达 95%。日活跃用户达到 2.52 亿,同比净增 2200 万。 从具体的营收来看,微博第一季度的广告营收为 4.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其中不包括来自阿里巴巴的广告收入为 4.01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 3.57 亿美元增长 12%,广告中来自于移动端的比例达到了 94%。 微博2022 年第一季度的非经营亏损为 1.635 亿美元,上年同期亏损为 4470 万美元,其中包括 1.637 亿美元的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主要与微博对滴滴出行以及天下秀(600556)(600556.SH)的投资有关。2022 年第一季度,滴滴的股价跌幅为 49.8%,天下秀的股价跌幅为 25.75%。 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 微博拥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合计 33 亿美元。
中国旅游集团2022营收多少
131亿元左右。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1至2月,中国旅游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0%。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是由2016年港中旅集团与中国国旅集团合并重组而来,旗下汇聚了港中旅、中国国旅、中国中旅、中国中免等品牌。
华为营收7200亿,估值却只有12000亿,为什么会远低于阿里腾讯?
华为是中国最令人敬重的企业,是中国人的骄傲!相比联想是靠资本运作做大,华为完全是靠搞技术研发让全世界瞩目,就连美国也对华为无可奈何。2013年华为弯道超车国际通信巨头爱立信、西门子,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让世界震惊!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华为排名第61位,高居中国民营企业第一位,也是唯一进入前100位的中国高科技企业!那么作为中国唯一进入前100位的高科技企业,华为的估值是多少呢,能否成为中国市值(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呢?昨天,胡润百富榜最新发布的中国科技企业市值榜,华为以12000亿元的估值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是阿里,市值高达32600亿元,排名第二的是腾讯,市值高达30040亿元!另外,排名第四到第十的分别是蚂蚁金服、字节跳动、美团、美的、滴滴、恒瑞医药、海康威视,让人遗憾的是与华为相爱相杀的小米跌出前十名。从榜单中可以看出,华为的估值远远低于阿里腾讯,这又是为何呢?要知道华为去年的营收高达7200亿元,而阿里去年的营收2500亿元,腾讯的营收3126亿元,远低于华为的营收。其实华为的估值最有参考价值的是三星,而且华为也一直以赶超三星为目标,那么以三星为参考,华为的估值是多少呢?我们来对比三星和华为在营收、利润方面的数据,以及三星目前的市值,来评估华为的市值。据华为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华为营业收入7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净利润5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据三星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三星电子营收243.77万亿韩元(约合146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58.89万亿韩元(约合3530亿元人民币)。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三星营收是华为的两倍,三星利润是华为的6倍。目前三星市值是448.395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000亿元人民币)。如果以营收来评估,华为估值约为13000亿元;如果以利润来评估,华为估值约为4400亿元。不过,华为未来的发展比三星电子更有前途,市值可以更高。但是不管怎么评估,华为上市后市值都不会超过20000亿元,合理市值在10000-20000亿元之间。如此来看,虽然华为是中国第一大科技企业,但由于是硬件公司,在市值上还是不如互联网公司属性的阿里腾讯!
营收比京东低,用户比拼多多少,阿里市值却是两者之和的2倍多?
截止至昨天,国内三大电商巨头阿里、京东、拼多多的市值分别是4377亿美元、1024亿美元、1016亿美元,可以说阿里的市值比京东+拼多多之和的2倍还要多。 但我们知道如果论营收,京东的营收是超过阿里的,以2020年为例,京东营收为1080.87亿美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59位,而阿里的营收为1058.657亿美元,世界500强中排名第63位。 而如果论用户数,拼多多则是超过阿里的,按照拼多多2020年的报表,截止至 2020年末,拼多多的买家数达7.88亿,同比增长35%,同期阿里巴巴买家活跃数为7.79亿,京东为4.72亿,明显拼多多是第一名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营收被京东超越,用户数被拼多多超越,为何阿里的市值,却是京东+拼多多的2倍多呢? 首先关于营收方面,我们要知道京东与阿里模式的不同,都是电商平台没错,但京东营收分为两块,一块是自营,一块是第三方商家。 而京东的营收是包括了自营的卖货收入,以及第三方商家的服务费,而自部分营收非常高,毕竟卖家电什么的,商品的销售金额也算在了营收中了,而阿里没有自营,都是第三方商家,这些商品本身的销售金额,是不计入营收的,而销售商品本身的利润不高。 从利润就可以看出来,京东营收1080.87亿美元,但利润只有71.6亿美元,而阿里营收为1058.66亿美元,利润却高达222.24亿美元,是京东的3倍多。 再谈谈用户数这一块,拼多多的用户是超过了阿里,但拼多多上卖的主要是便宜货,也就是用户的平均购买金额并不高,换句话来说,在 拼多多上的用户主要是低端用户。 比如2020年拼多多上的用户人均年度消费额为2115元,可能只有京东的30%左右,也远低于阿里,这就导致用户数虽多,但营收其实并不高。 而除此之外,阿里可不只有电商这一块,还有阿里云、大文娱版块,还有优酷、支付宝、钉钉、飞猪、高德、饿了么、盒马、达摩院、芯片、AI、菜鸟等等一系列业务。 所以对于阿里的市值,可不能仅仅看电商这一块的营收、用户数来评价,所以阿里的市值是京东+拼多多的2倍多也并不奇怪了。
营收远超茅台的千亿粮油帝国“金龙鱼”即将上市,会成为第二只茅台吗?
第二瓶茅台酒的定义:茅台的万亿市值、茅台1000元的股价、茅台酒股价长期稳定上涨。2018年,金龙鱼营收1670亿元,净利润52.8亿元,净利润率3.16%。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507亿元,净利润52.8亿元,净利润率3.5%;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335亿元,净利润8.5亿元,净利润率0.6%。同行业净利润率约为6%-8%。根据上海证监局公布的数据,我们看不到金龙鱼的非净利润扣除额,因此我们也不知道非净利润扣除额的增长速度。通过金龙鱼的收入和净利润,我估计金龙鱼的市盈率在[13-23]之间,也就是说,金龙鱼的市值在[717亿元-1270亿元]之间。当然,对于这样一家拥有几十亿股的公司来说,在股票市场上公开发行的股票可以低至10%。如果是这样的话,金龙鱼可以首次募集的资金为71.7-127亿元,这是比较可以接受的。金龙鱼之所以不能成为茅台酒,最大的原因是企业的产品属性不同,因为茅台酒是奢侈品,产品价格可以提高,毛利率高,供不应求,而金龙鱼是民生所需的产品,价格是高度稳定,虽然销售市场占有率居首位,但并不是唯利是图的局面。
新希望:食品产业量利同增 2022年营收首次破百亿
1月30日晚间,新希望(SZ.000876)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去年下半年预计盈利35.3-37.3亿元。在近日举行的在投资者电话沟通会上,新希望六和副总裁、财务总监陈兴垚对公司的业绩预告进行了解读,其食品板块的表现尤为亮眼。 2022年,新希望食品板块实现量利同增,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实现1.7亿左右归母利润,同比增长 33%。 亿元产品矩阵逐步建立 在去年三季度的投资者电话沟通会上,陈兴垚就曾介绍,食品产业已经成为新希望未来重要的发力点,无论是在产品能力还是渠道能力上均大幅提升,连续三年持续两位数增长。 借助小酥肉的成功和引流,公司以火锅赛道为起点,瞄准年轻消费主力军,围绕火锅、夜宵、烧烤等餐饮场景,陆续推出了“香菜猪肉丸”“嫩滑牛肉片”“香卤肥肠”“大刀腰片”等新品,继续向着年轻化的高品质火锅食材发力。 通过两年的调整,新希望食品产业逐渐走向了正轨,首先体现在大单品的销量上。小酥肉2022年营收突破10亿,同比提升接近10%;肉滑、牛肉片系列接近3亿、3月新开发的肥肠1.3亿左右,形成大单品系列的主要产品梯队。 新希望表示,未来希望产品梯队有2个单品突破10亿、3个单品达到5 亿左右、5~8 个单品达到1亿以上。 养宰联动战略效果初显 据了解,近两年新希望的食品产业,也在结合产业链优势做养宰联动。随着养宰联动、生熟转化战略的逐步落地,整个业务板块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在不断提升。 新希望2022年屠宰板块突破290万头,其中山东千喜鹤1月投产以来屠宰了100万头、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公司整体内采达到60%以上。同时千喜鹤还推动生熟联动上也有所突破,使得产业链价值的贡献能够额外突出出来。 陈兴垚表示,食品产业布局将持续作为新希望的核心战略之一,不管是对猪产业、禽产业的转化,还是未来在TO B、TO C品牌的树立和建立有新的作用。 他介绍,今年四季度将对食品板块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把原属于禽产业的几个熟食深加工厂都划归到了食品BU一起管理。食品端会在未来持续发力,并变成公司最重要的盈利贡献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TCL2020年实现营收1528亿元创新高,科技和实业两大集团齐发力
近日,TCL主要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0年度报告,定位高 科技 产业集团的TCL 科技 和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集团的TCL实业均实现逆势增长,合并统计的TCL(集团)2020年总营收达到1528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32%,营收和盈利均创 历史 新高。 目前TCL(集团)已形成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三大产业群以及产业金融、资本平台的战略布局,为实现全球领先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是TCL实施全球领先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TCL发展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转折点。”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2020年董事长致辞中表示“危中寻机,逆势扩张,积极进取,企业竞争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TCL 科技 :内生增长叠加外延并购,逆势扩张实现盈利大幅增长 TCL 科技 (000100.SZ)专注于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与半导体材料等高 科技 产业上游核心环节。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中国 科技 和高端制造产业发展,TCL 科技 所处的半导体显示及半导体、新能源产业均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TCL 科技 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按照2019年重组后口径计算,2020年TCL 科技 实现营收766.8亿元,同比增长33.9%;实现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4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到43.9亿元,同比增长67.6%。 2020年半导体显示行业复苏,面板开启涨价周期,TCL华星通过极致管理能力和产业协同优势,在周期底部表现出业内领先的周期抵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规模、份额及效益均实现逆势增长。2020年,TCL 华星实现产品销售面积2,90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2%,实现营业收入467.7亿元,同比增长37.6%,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151.1%。 TCL华星主要产品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在大尺寸领域,TV面板市场份额提升至全球第二,55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一,32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二,65吋和75吋产品份额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商用显示领域,交互白板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小尺寸领域,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三,柔性OLED折叠屏和双曲屏完成品牌厂商交付和上量,并在陆续导入全球一线品牌客户;中尺寸业务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导入多家高端笔电、平板及车载显示的品牌客户,业务快速突破,LTPS笔电面板出货量居全球第二。 在半导体显示产业的 历史 低谷期,TCL华星逆周期扩张,收购三星显示苏州工厂,回购t3工厂39.95%少数股东权益,战略入股日本JOLED,加速印刷显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实现规模的持续扩张。2021年,t7产线量产爬坡、t4产线二三期建设,对苏州三星工厂的收购完成交割,TCL华星规模增长将超过50%,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半导体显示产业逐步迈向全球领先的同时,TCL 科技 于2020年摘牌收购中环集团,围绕“高 科技 、重资产、长周期”产业,进入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产业,打造企业持续增长的第二赛道。2020年,中环半导体继续推进光伏产业全球领先,半导体硅片产业中国领先的目标,实现营业总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12.8%,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17.0%,TCL 科技 已于2020年第四季度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同时,TCL产业金融和资本、投资平台通过高效的资金管理和融资能力,继续支持产业发展,并创造稳定增长的业务收益。 TCL实业:逆境下收入和盈利实现双位数增长,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 TCL实业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 科技 公司,业务涵盖智屏、智能移动及连接设备、智能家电、 健康 电器、互联网运营服务等为主的智能终端业务,以及包括智能制造、环保、产业园运营等在内的新兴业务。 2020年TCL实业在疫情的冲击下逆势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91.9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14.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股东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18.5%。2020年,TCL实业研发费用达31亿元,同比增长25%,研发投入位居行业前列。 疫情冲击使得2020年全球TV市场大幅波动,国内TV出货量全年下滑接近11%,但TCL实业凭借全球化布局的优势,智屏出货量不降反升。2020年TCL实业实现智屏产品销量近3,500万台,同比增长8%,其中自主TCL品牌销售量约2,400万台,同比增长16%;2020年TCL智屏全球销售量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10.7%,稳居全球前三位。根据GfK和NPD最新报告,2020年TCL智屏销售量在全球19个国家及地区位列前五。根据中怡康全渠道数据显示,2020年TCL智屏中国销售量市场份额达13.7%,排名第三;销售额市场份额达13.5%,排名跃升至第二。 TCL实业旗下香港上市子公司TCL电子(1070.HK)在中国会计准则下实现营业收入529.8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大增83.2%。海外市场智屏业务节节开花,北美市场、新兴市场和欧洲市场销售量分别同比增长25.4%、19.4%和66.0%;销售收入达237.81亿元,同比增长27.4%;毛利达38.75亿元,同比增长34.0%。互联网运营服务变现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球互联网业务收入达10.93亿元,同比大幅提升97.0%。其中国内收入达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8.8%;用户粘性不断提升,月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5.5%至1,791万;2020年用户日均开机时长达5.6小时,同比增长6.2%;ARPU达到47.2元,同比增长50.6%。 2020年TCL空调出货量超过1100万台,位列全国第四;其中出口量接近7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20%,在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下,TCL空调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TCL冰箱出货量153万台,TCL洗衣机出货量180万台,均处于行业前列。 TCL实业旗下通力电子2020年业绩创 历史 新高,营业收入超过90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4%。通力电子是TCL实业旗下从事音视频产品和无线智能互联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子公司,通力电子与全球多家著名消费电子和互联网品牌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基于未来战略考量和通力电子发展的长远信心,TCL实业于2021年一季度以每股12港元的价格完成了通力电子的私有化,通力电子从港交所退市。 2020年TCL产业园开发及运营、环保资源等业务也是亮点纷呈。其中环保资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净利润1.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过500%。TCL环保领跑电废行业,拆解物收入占比、白电拆解量占比行业排名第一。产业园开发及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19.4%,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展望未来,TCL实业将坚持以智慧显示为核心,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推出更多新的智能产品和服务,构建AI x IoT 的全场景智慧 健康 生活;同时,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NPS为抓手,加快面向用户的数字化转型,带动全品类业务全球发展,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 科技 公司。
隆基股份三季报净利增八成,疯狂扩产不停,500亿营收目标能完成吗?
10月30日晚间,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601012.SZ)发布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32亿元,同比增长49.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47亿元,同比增长82.44%。隆基股份称,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大增是组件、硅片销量增加所致。 这一数据延续了隆基股份2020年度前两季营收同比增长的趋势,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6.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93%。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6亿元,同比增长55.95%。 毛利率方面,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7.84%,基本维持上年水平;销售净利率为19.3%,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在毛利率持平的背景下,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之所以能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是受益于其垂直一体化战略的产能红利。今年以来,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仍在垂直一体化之路上加速前进。 从具体收入构成来看,2019年年报显示,隆基股份太阳能组件的收入为145.7亿元,占比总营收的44.29%,是第一大收入来源,毛利率为25.18%;硅片收入为129.13亿元,占比39.25%,居第二大收入来源,毛利率为32.18%。 而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发现,在隆基股份今年的新增投产计划中,毛利率最高的单晶硅片投资占比最重,其次为单晶电池,再次为太阳能组件。 2020年以来,隆基股份在曲靖、西安、嘉兴等地新增投资单晶硅棒、硅片产能达70GW,投资总额约126.64亿元;新增投资单晶电池产能17.5GW,投资总额约77.26亿元;新增投资组件产能5GW,投资额度约19.48亿元。上述项目涉及总投资额约223.38亿元。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隆基股份2019年内产能扩张不停,累计公布约14项产能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合计约293亿元。 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隆基股份计划到2020年底,单晶硅片年产能达到75GW以上,单晶组件产能达到30GW以上。其2020年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58GW(含自用),组件出货量目标20GW(含自用),计划实现营业收入496亿元。 再融资成为隆基股份平衡负债和正常资金流动之间的杠杆。2019年4月,公司募集资金38.28亿元为新项目补充流动资金;2019年10月,隆基股份抛出一则总额不超过50亿元(含50亿元)可转债发行预案,募集资金投入2019年的新建产能计划,2020年7月,上述可转债已公开发行。 隆基股份目前手头资金仍较为宽裕。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账面上货币资金余额为245.51亿元,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借款及负债总额58.07亿元。 今年上半年以来,伴随着A股光伏板块走热,隆基股份股价水涨船高。作为全球市场的单晶硅龙头,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从3月份股价底部至10月中旬,隆基股份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涨幅高达285%,走出上市以来的股价新高83.05元/股,市值超3000亿元。 10月30日,隆基股份报75.99元/股,涨2.41%。
中船科技为什么2015年营收暴涨
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中国政府在2015年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2、2015年,全球船舶行业经历了一段相对低迷的时期后开始复苏。3、2015年,中国国内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势头,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工程领域,需要大量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
华为供应商富士达:防务产品营收占比升至70%,产能不足正加紧扩产
中航光电控股子公司富士达(835640,NQ)去年7月成为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企业,随着北交所设立,后续富士达将成为北交所的上市公司。 受到国防军工以及5G基站建设需求爆发的影响,富士达目前也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富士达于1998年成立,2013年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成为中航光电的控股子公司,也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之一。 依托国企背景,富士达的前十大客户包括华为、中兴通讯、RFS(安弗施集团)等通讯设备领先厂商,以及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中国电子 科技 集团等国内军工集团下属企业或科研院所等。 客户合作时间较长且稳定,是富士达的优势所在。2017年-2020年,华为及其附属公司一直是富士达的第一大客户,双方的合作始于1999年;RFS下属公司也一直位于富士达前五大客户的行列,双方的合作始于2008年。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富士达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占营收的比例近几年持续攀升,2018年-2020年分别为71.26%,75.03%,78.38%,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在2020年占总营收的比例已超30%。 大客户集中的问题,富士达也多次在年报中提示风险,“若该等公司客户竞争能力下降,或降低从本公司的采购份额,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背靠国企的另一大优势是,相较于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公司精选层挂牌申请文件审查问询函回复公告披露,中航富士达产业基地项目(一期)资金中70%来自于银行贷款,预计金额为1.33亿元。7月26日,富士达发布公告称,部分募投项目拟先以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资金,再以募投资金进行等额置换。富士达的主营业务为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射频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连接器近几年的营收占比都在50%左右。富士达自成立之初便从事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国产替代化研究,主导制定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多项国际标准。 连接器,是整机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必需的基础元件之一。射频同轴连接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的特征,适用于无线电设备和电子仪器的高频电路中射频电缆连接。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度全球连接器主要应用市场分别为 汽车 (23.7%)、通信(22.2%)、消费电子(13.1%)、工业(12.3%)和轨道交通(7.0%)。 富士达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和防务领域,其中通信产品主要应用于无线通讯基站,防务产品主要应用于雷达、机载、星载、弹载、舰载、车载。富士达曾于去年6月17日披露过两类产品营收占比,2017年通信类产品的营收占比高达76.12%,但近几年防务类产品营收逐渐扩大,2018年-2020年一季度的防务产品比例分别为46.2%,45.83%,43.32%。 相较于通信类产品,防务产品有较高的毛利率,后者大概是前者的两倍左右。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富士达近一年的销售毛利率也攀升,由去年年中的26.96%攀升至今年年中的41.81%。 此外,富士达的产品原材料为铜材及工程塑料等,主要产品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超过72.91%。今年上半年,铜价上涨明显。长江有色市场数据显示,年初的价格为每吨5.8万元,5月10日的价格为每吨7.705万元。但富士达的主营业务成本却不增反降,下降8.19%。 对此,富士达方面回应称,一方面防务产品营收占比上升,此类产品毛利率高,材料成本占比较低,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公司营业成本不增反降;另一方面公司产品材质主要包含黄铜棒、铝、不锈钢等,经测算铜价涨幅对营业成本的影响程度约3.54个百分点。近三年来,富士达的营收逐年攀升,2018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3.93亿元,5.18亿元,5.41亿元,今年上半年富士达的营收为2.88亿元,同比增长14.75%。营收的增长,源于富士达产品所面对的通信和防务市场正面临需求爆发。 从通信行业来看,2019年国内5G商用牌照发放,5G基站建设驶入快车道。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我国已建设开通超100万座5G基站,约占全球数量的70%以上。 不过,5G基站建设仍然是大趋势所在,信达证券在近日的一份研报中表示,下半年5G基站建设将提速,预计将建设超44万座。此外,受到疫情影响,国外基站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具有较大市场空间,今年上半年富士达的产品国内营收占比达到近96%,富士达也透露目前有海外市场拓展计划,主要借助国外代理渠道开展业务。 从防务行业来看,国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十四五”,武器装备将进入放量建设战略五年。其中国防政策由过去的“强军目标稳步推进” 转变为“备战能力建设”,这意味着武器装备放量增长。 今年上半年,多个军工企业亮眼的半年报也验证了军工行业的高景气度。例如振华 科技 (000733,SZ)净利润同比增长1.19倍。安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军工行业业绩增速达到近五年最大值。 随着行业需求的爆发,富士达目前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富士达9月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的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产能不足,对订单交付造成了部分影响。2020年年报显示,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6.3%和103.1%。 目前富士达也正通过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扩充产能。今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工程进度已达90%,二期项目工程进度已达60%。据西安网今年8月报道,一期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二期项目也将于年底前全部建成。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芯片、传感器、分立器件等电子元件,射频连接器的市场空间相对较小。即使是全球领先的连接器厂商Amphenol (安费诺集团)2018年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也仅有9.3亿元,是国内芯片万亿级市场的零头。 每日经济新闻
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营收多少
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营收多少,法定代表人:李润泽网址:www.keepsens.com简介:扫一扫查看详情 天眼查APP 或 微信 更多 收起 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位于天津市,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4637.5万人民币,实缴资本3035万人民币,并已于2022年完成了A轮。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6次;知识产权方面有商标信息18条,专利信息19条,著作权信息9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1个。 ...地址:天津滨海高新区塘沽海洋科技园汇祥道399号信安创业广场9号楼8-9层 附近公司
BOE(京东方)2022年一季报:营收超500亿元 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
4月27日,京东方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A:000725;京东方B:200725)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4.7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89亿元,在面对疫情、经济压力及行业波动等内外部多重挑战下,仍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彰显出BOE(京东方)作为产业龙头及实体经济先锋的综合实力。与此同时,随着“屏之物联”战略的持续深耕与赋能,BOE(京东方)物联网创新事业正逐渐成为公司发展新引擎,2021全年营收同比增长近50%,助力BOE(京东方)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1年以来,受到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显示行业集中度日益提升、资源整合加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趋势下,BOE(京东方)抗波动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一季度虽然面临显示面板价格波动等情况,BOE(京东方)依托多年来在技术、制造、管理、产业整合等方面的深厚积累和综合实力,有效抵御行业波动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2022年一季度仍持续稳居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第一,并在超高清、高刷新率、电竞显示等领域推出诸多创新产品。在超高清显示领域,BOE(京东方)领先的8K显示技术惊艳亮相全球顶级冰雪赛事,不仅为赛事直转播提供技术支持,还携超大尺寸电视、户外大屏等终端设备走进赛场、社区、高校等各个角落,为全球观众及广大市民带来极具临场感的超高清盛宴。此外,BOE(京东方)110英寸8K产品还斩获德国红点设计奖。在高刷新率领域,BOE(京东方)推出领先的500+Hz显示产品,打造专业电竞显示新标杆。在柔性OLED领域,一季度BOE(京东方)携手荣耀、OPPO、华硕等全球一线品牌推出多款基于f-OLED高端柔性显示技术的创新产品,引领柔性显示新时代。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BOE(京东方)柔性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1600万片,同比增长近50%,柔性显示屏出货量持续攀升。 物联网创新方面,2022年一季度BOE(京东方)仍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在视觉艺术领域,BOE(京东方)自主研发设计的巨型“雪花”装置在全球瞩目的冰雪赛事上大放异彩;智慧金融解决方案已为全国超过2500家银行网点提供服务;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已在北京、天津、重庆等20余个城市落地应用,今年一季度更正式上线BOE(京东方)自主研发的智慧园区物联管理平台,助力打造高端、高效、高质的智慧园区;此外,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超过61个国家的3万余家门店落地。 传感事业方面,BOE(京东方)2021年医疗影像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0%,目前,智慧视窗解决方案完成了京雄观光区、京张观光区、磁悬浮等项目交付,并已应用于北京恒通商务园C3C4写字楼,即将在国家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等落地; MLED事业方面,2022年一季度BOE(京东方)与合作伙伴联合推出全球首款34英寸玻璃基Mini LED电竞显示器,采用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AM玻璃基技术,带来全新视觉体验;智慧医工事业方面,京东方数字医院一季度门诊总量达23.3万人次。此外还积极投身抗疫工作,派遣2批医疗队驰援上海,并助力各地防疫工作,截至3月底,4家医院共计完成核酸采样超过117万人次,新冠疫苗接种86万余人次。 2022年以来,BOE(京东方)技术创新实力受到权威机构广泛认可,位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国际专利申请全球第7、IFI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第11,同时入围科睿唯安《2022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在数字化转型重塑生产模式的新机遇下,BOE(京东方)于2022年3月荣膺全球智能制造领域最高荣誉“灯塔工厂”,成功打造全球数智融合新典范,成为BOE(京东方)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首张世界名片。 在充满挑战的2022年,随着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BOE(京东方)将持续深化“屏之物联”战略,加速“显示技术+物联网应用”创新,继续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在推动行业 健康 稳定发展的同时,助力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城发环保能源22年营收为什么比21年低
1、经济的整体形势会影响公司的销售和收入水平。2、竞争对手会吸引一部分客户或采取措施降低价格,会对公司的收入产生不利影响。3、某些行业受到季节性影响,如旅游、农业等。
华东医药和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营收都差不多,为什么市值差那么多?
其实,相差还是蛮大的! 从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 总资产净利润率(%)等多项指标来看,恒瑞医药都是要比复星医药、华东医药要强很多的 ! 并且,恒瑞医药主要是以抗肿瘤、麻醉、造影、其他等收入为主的。 其中抗肿瘤药:胃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 中国前五大癌症: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 等等。 可以说是世界医药的核心! 而且从研发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 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远远比其他药企要高得多。 市场也会随之更大。 更重要的是! 从地位来看,恒瑞医药的身上诞生过很多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史上的第一: 第一家将注射剂卖到美国和欧盟的中国医药企业; 第一家对外转让创新生物药品的企业; 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位。 最后,再从ROE的技术指标角度去看: 恒瑞医药常年保持在20%以上的ROE指标; 而复星医药的年化ROE只有12%;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差距自然不小,况且人家已经走出了主升浪,受到了资金的抱团。而华东医药和复星医药的走势则相对弱很多,主升浪走势并不强! 公司市值的高低,有两个因素来决定。 根据市值=净利润*估值的公式,影响企业市值只和净利润和估值有关。 我们先来看看三者之间的净利润情况。 恒瑞2019年营收232.89亿,净利润53.28亿。 复星医药2019年营收285亿,净利润33亿。 华东医药2019年营收354亿,净利润28亿。 在营收规模差不多的情况下,恒瑞的净利润是最多的,几乎是华东和复兴净利润的总和。 在影响市值的第一个因素净利润这块,华东和复兴就已经败下阵来。 再看影响市值的第二个因素——市盈率 市盈率的高低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一般情况下,对于有发展潜力,成长空间大,研发投入高的公司,市场会给予高估值。我们来看看近五年来,三家公司的研发投入规模和占营收的比例。 从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研发费用上恒瑞几乎是对华东和复兴进行碾压的。 能够大比例的,大规模的投入研发,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力,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所在。 只有如此,市场才会给到高估值。 截止到2020年三季度,恒瑞的静态市盈率为90倍,华东为16倍,复兴为45倍。 最后,影响企业市值的因素只和净利润和估值有关,不能单单看营收的规模。 这个其实不能看营收的 ,股票市值的高低应该看的是利润和估值, 从盈利角度上来看是市场给予该股票的未来的盈利预期,利润和营收都属于滞后指标,股票市场交易的其实是市场对于股票未来盈利的预期。 最后,就是估值,估值影响因素较多,市场整体流动性、市场的风险偏好等等因素。 首先,从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角度来分析,恒瑞医药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6%,复星医药的净资产收益率为7.52%,华东医药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7.61%。再看负债率华东医药的负债率为39%,复兴医药负债率为50%,恒瑞医药的负债率仅有12%。 简单的来看,恒瑞医药的高净资产收益率靠的是自身经营,而华东医药和复兴医药净资产收益率有很一部分是杠杆的功劳。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就算市场给与复星医药、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同样的估值( 当然这个肯定不可能 )。那么市值=利润*估值, 我们来看最近3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恒瑞医药的利润分别为32亿、40亿、53亿,复兴医药23亿、20亿、22亿,华东医药17亿、22亿、25亿。因此,就算给与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复星医药同样的估值,恒瑞医药依然是最大。,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 市场不可能给与三者同样的估值, 一则是三者未来的想象空间不一样,再则就是从 历史 业绩来看恒瑞的成长性也是更高,三则从国外的医药行业成长路径来看,未来生产创新药的企业未来市值成长空间也是最大。因此市场会给未来想象空间更大,成长性更高,已经有成熟的市场经验的创新药更高的估值。 目前,三者的动态PE估值也支撑这个观点,截至到2021年2月20日,恒瑞医药的动态PE为98倍,复兴医药的动态PE为37倍,华东医药的动态PE为17倍。 从医药行业的相对估值来看,肯定是华东医药低估,但是看股票不能从绝对的PE估值看,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银行、地产、保险的估值更低。 从主营业务来看,恒瑞医药的主营业务为抗肿瘤药物、麻醉、造影剂等,且产品的毛利都在75%以上, 且主营收抗癌药品的毛利率高达93%。 复兴医药的产品相对较杂,占其主要营收的非高毛利的抗癌药,而是抗感染和消化相关的药物产品,其中还有原材料药品,其毛利率只有27%,产品相对较多且毛利率高低不等,会拉低整体毛利率。最后是华东医药占营收比例最大既然是商业,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医药公司既然不做药确做商业,商业的毛利率既然只有7.58%, 就算其他医药和医美的毛利在高,其整体毛利率肯定也是三者其中最低的。 最后,国家政策和相关产业的红利,带量采购影响很多医药、医疗器械公司。但是, 国家对于创新药确是不遗余力的鼓励和支持。在加上国产替代的概念提出和未来人口老龄化,创新药的研发迎来需求和政策的双重刺激, 作为中国创新药的研发实力最强的龙头企业,恒瑞医药尤其特有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华东医药主要产品糖尿病口服药本身面临很多替代产品的竞争,布局医美对与该公司未来或许有一定带动,但是目前市场面临着龙头华熙生物、爱美客的竞争。 最后, 从利润角度来看,恒瑞的利润是最高。从估值角度来看,恒瑞具有高增长、可持续、确定性强的特点 ,在叠加人口老龄化和国产替代化政策的双重刺激,市场更愿意给其更高的估值。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恒瑞作为国内创新药研发的龙头,多款产品研发已经进入临床实验,后续产品量丰富。抗癌药本来技术壁垒就相对较高,决定其具有较高的毛利率,且产品一旦批准上市,可实现迅速放量。 在盈利相对较高,且市场给予比其他两家公司更高的估值情况下,市值比其他两家高是一个很正常和合理的情况。 重仓华东医药,估值低,利润年年增长。 营收差不多不代表利润会差不多,利润差不多不代表利润构成差不多。 市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市场对上市公司未来的预期,是一种心理的期望值。所以才会有某些公司市盈率特别高,某些公司市盈率只有一位数了。所以,在同样情况下,一个公司的市场预期越高,市值自然就越大。 那什么会影响市场预期呢?那就是未来的空间。这个未来可以从利润构成上看出来,先说下复星医药吧: 复星医药的营收构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医药商业。其持有国药控股50%股权,财务上自然会并表,因此复兴的营收上,占很大比例的就是国药控股那些不挣钱的医药商业。医药商业虽然营收很大,但毛利率太低,竞争也比较激烈,成长性也很弱,自然不会给予太高的估值。 华东医药也差不了多少,医药商业在其营收中占的比重太高。毛利率却连8%都不到。并且华东医药生产的药品中,仿制药占很大比重。随着医保改革的深入,仿制药利润会逐渐降低,几乎完全变成了医药工业品了。中国的医药公司躺在仿制药红利上太舒服了,根本没有心思做创新药,仿制药利润比原研药还要高。并且华东医药的神操作,简直可以用傲慢来形容。 在集采中,作为阿卡波糖的原研药厂家,报出的价格是0.18元/片;绿叶报出了0.32元/片。而作为仿制药的华东医药,竟然报出了0.47元/片,高出德国拜耳161%!!! 最后自然不可能入围。华东医药在自己的核心产品中被扫地出局,所以股价开始了跌跌补休。但其核心,还在于长期享受仿制药红利,对原研药重视不够。当仿制药红利不再时,营收利润自然会遭到暴击。 与之不同的是恒瑞医药,恒瑞医药虽然也有很多仿制药,但其营收更加合理。其三大主要产品抗肿瘤药、麻醉剂和造影剂,抗肿瘤药和造影剂虽然也有很大比例的仿制药,但原研药也很多,麻醉剂属于我国1类管制类药品,目前不参与集中采购。并且恒瑞医药在研发上特别舍得投入,仅仅上半年研发投入就高达18亿,而同期,华东医药的研发费用是4.79亿,几乎只是恒瑞医药研发费用的四分之一。在如此巨大差距之下,新药的上市速度自然差距更大,投资者自然更不看好华东。 总结一下,股票投资投资的是未来。华东医药和复星医药无论是从毛利率还是成长性,和恒瑞医药都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其营收相差不大,但因为营收构成不同,利润自然也相差较多,最后导致其市值有很大差距。 因为集采,仿制药没前途,华东医药转型之路晚了。 以上研发营收我们可以发现复星这几年营收一直遥遥领先恒瑞,华东。为什么总营收这么高纯利润却没得恒瑞多?复星用在广告推广最多的,每年用在打广告上55亿!复星医药一直在创新医药推广上布局,为抢站市场!未来收益扩大化努力中,超越恒瑞成为创新药龙头不是梦。未来可期!而复星则相对依赖并购,并购可短期增加业绩,但旗下五十多家控股或参股公司也导致商誉一路飙升,万达的转型复兴应该借鉴!不管怎么分析,努力改变上进的公司都是我们值得投资的,我们都希望自己买的股票大涨,但是还是要看市场认可不!唯一强势让市场认可就是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华东医药营收高,但大部分是医药商业。小部分是医药研发制造。大部分营收来自低毛利的倒药,估值当然上不去。
一年营收不到一亿要退市吗
不退市,上市公司净利润亏损并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被ST,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并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直接退市,并且取消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的环节。退市新规2020年12月28日后实施(具体以公告为准),此次退市新规更加规范和细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市公司退市难的问题。拓展资料: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这种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须经过批准外,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有利于更多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上市要求1、股票经国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上市公司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3、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本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上市程序公司上市程序根据《证券法》与《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程序如下:一、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提出股票上市申请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必须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授权证券交易所根据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核准公司股票上市申请。二、接受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核准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报送的申请股票上市的材料,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审查,符合条件的,对申请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驳回;缺少所要求的文件的,可以限期要求补交;预期不补交的,驳回申请。三、向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提出上市申请股票上市申请经过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后,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提交核准文件以及下列文件:1、上市报告书;2、申请上市的股东大会决定;3、公司章程;4、公司营业执照;5、经法定验证机构验证的公司最近三年的或公司成立以来的财务会计报告;6、法律意见书和证券公司的推荐书;7、最近一次的招股说明书;8、证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文件。证券交易所应当自接到的该股票发行人提交的上述文件之日起六个月内安排该股票上市交易。 《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还规定,被批准股票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前应当与证券交易所签订上市契约,确定具体的上市日期并向证券交易所交纳有关费用。《证券法》对此未作规定。四、证券交易所统一股票上市交易后的上市公告《证券法》第47条规定:"股票上市交易申请经证券交易所同意后,上市公司应当在上市交易的五日前公告经核准的股票上市的有关文件,并将该文件置备于指定场所供公众查阅。" 《证券法》第48条规定:"上市公司除公告前条规定的上市申请文件外,还应当公告下列事项:(一)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日期;(二)持有公司股份最多的前十名股东的名单和持有数额;(三)董事、监事、经理及有关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及持有本公司股票和债券的情况。
广州最大的隐形富豪:公司年营收2851亿,还入选世界5百强
说到广州的富豪,许多人会想到丁磊跟许家印,不过如今恒大去了深圳,网易去了杭州,所以他们也不算是广州富豪了。那么如今的广州首富是谁呢?有人说是富力集团的老板,不过在广州有一个超级隐形富豪,这个人别说是外地人了,就是广州本地人也没几个认识的,这个人就是雪松控股的老板张劲。张劲是谁?中国估计99.99%的人都不认识,说到雪松控股,也估计没几个人认识。不过这家公司在2020年已经成功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了。雪松控股年营收高达2851亿,比格力、小米这样的公司还高。 那么雪松控股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张劲又是什么来头。2019年张劲花了90亿,收购了齐翔腾达(002408.SZ)和希努尔(002485.SZ)两家上市公司,当时也曾经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最近张劲又参与广州最大的旧改项目-何棠下村改造。雪松控股的生意非常多,总计可以分为大宗商品、供应链、化工、铜业、产业投资和信托六大生意。 张劲的雪松控股旗下总计投资了48家公司,控股了237家公司,整个雪松控股都是张劲一个人持有。其实在2016年开始,雪松控股就成为了广州第一大的民营企业。 1989年张劲从深圳大学录取,那一年从深圳大学毕业的人还有马化腾。张劲的第一桶金是来自于炒股。深圳是中国金融发展最快的城市,张劲在大学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股票,毕业之后张劲跟父亲借了60万去炒股。张劲当时买下了很多内房股,这个股票后来在深交所跟上交所上市,张劲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当然从1989年张劲就可以跟父亲借到60万,可见那个时候张劲的父亲也绝对是一个大富豪来的。张劲后来还曾经去香港读了硕士,在香港张劲见识到了房地产的厉害,于是张劲决定放弃股市到房地产市场寻找发展机会。 1997年张劲在内地成立了君华集团,开始进入了房地产市场。1998年内地房地产开始起飞,张劲开始获得了成功,靠着房地产赚到了大钱。张劲的第一个项目是广州的一个烂尾楼项目。 张劲当时在广州冒险收购了烂尾的华达山庄,随后他用了3年的时间把这里改造成一个新的楼盘,并且以 “江南世家”别墅的品牌推出市场,这个项目刷新了广州别墅项目的新高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让张劲在广州的房地产市场开始一战成名。张劲喜欢的生意非常多,他很快就投资了有色金属贸易、金融投资、 汽车 销售、大宗商品等领域。后来大宗商品成为了公司的主打,甚至一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公司之一。 2005年张劲开始集中精力去做房地产,如今房地产业成为了雪松控股的支柱产业之一。张劲虽然非常富有,身家至少高达数百亿,但是张劲非常低调,他的大名很少出现在财富榜上。同时张劲也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一直刻意保持低调。张劲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广州佬,喜欢闷声发大财。 其实张劲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