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头疯子
-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在定义和内涵上,属于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涵盖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范畴内,隶属于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摘要】 随着近些年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世界各国有着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我国企业也由此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内涵进行梳理,系统性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及建议,以为我国企业持续有效平稳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一、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内涵
(一)风险管理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那么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通过有效方式对企业风险进行正确辨识以及科学预防,降低或者预防风险危害企业,此行为就是企业风险管理。对风险危机进行预测、分析、权衡以及处理均属于风险管理。
(二)内部控制
所谓企业内部控制,其实就是以有效监管企业为目的,以企业管理制度为前提,对企业风险进行防范,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监控手段。从根本上说,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控制与内部环境控制。合理科学评估企业内部风险,加强企业内部人员与产业信息的交流与沟通,采用激励的方式实现企业内部系统化管理,此为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工作内容。
二、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作用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上都是在企业管理职能与管理体制中表现出来,企业风险管理依照其内部控制情况,将企业具体发展目标制定出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则主要评价与分析风险管理系统目标。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只有不断健全与完善,菜可以及时处理好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在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评估是其重要环节,可依照评估结果对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予以制定。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必须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前提与基础,企业内部控制以企业风险评估为灵魂与核心。
三、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脱节
当代经济市场中,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已无法与不断变化的企业风险状况相适应。一些企业单位对传统内部控制模式进行沿用,造成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出现脱节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内部控制效果造成削弱,因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脱节,导致很多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受限,也无法有效实施风险管理。
(二)企业薄弱的风险管理意识与落后的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业并未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或者风险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很多企业内部控制不能全面了解企业风险,以及企业领导低下的决策水平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的主要因素,不能对企业风险进行准确识别,而且落后的风险管理不能使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与进步造成严重影响。
(三)不能对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把握,对企业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在我国,一些企业领导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把握,或者因为不能做好两者权衡工作,往往存在顾此失彼的状况,对企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而且错误的企业内部控制同样会影响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一)不断提高企业领导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
在实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企业领导是其重要参与者,所以不断提高企业领导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非常有利。为使企业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领导进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教育,不断培养具有经营管理实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人才,以此推动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二)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就所有发展中企业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得成功的必然选择。所以在企业风险管理领域中,必须努力将企业风险预警工作做到位,同时做好企业员工管理工作,积极培养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企业员工与管理者团结合作,共担企业风险。此外,根据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在企业内部构建与企业发展相符合的相关内控制度,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全与完善,以此为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保障。
(三)注重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因素的作用
具体运营管理中,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会根据企业发展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并非亘古不变的。制定企业战略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风险管理,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必须进行适当调整,以为风险管理服务。
五、结语
随着近些年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世界各国有着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我国企业也由此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与挑战。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内涵进行梳理,系统性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为企业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促进我国企业文化发展与进步,我们必须积极、有效做好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现阶段我国具有不够完善的企业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培养优秀管理人才与发挥创造力,以此构建现代化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不断适应中国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
相关推荐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企业风险管理包容内部控制。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最终责任人都是管理者,且两者的实施主体、过程也是一致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中,其中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这五个要素是重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核心区别就是风险管理是事前、基于未来的一种管理,具有不确定性,而内部控制是对当下和过去的检查,相对是明确的,比如检查公司制度设计是否完善,实际工作是否按制度设计去执行的,这些都是对过去事项的控制和检查。对风险管理和内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内控是强制性的要求,如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有要求的,这是公司上市满足监管的标准。风险管理相当于公司的“道德品质”,没有强制性要求,但要比法律要求的标准更高,好比有的人道德水平高、有的道德水平低。2023-09-03 19:07:001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区别:(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3)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在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而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4)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联系:1)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2003年7月公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地指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作为一个子系统。从时间先后和内容上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拓展和延伸。(2)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或者说对于在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之中的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内部控制国外较为经典的是 ASB 对内部控制的定义。1972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2023-09-03 19:07:331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1、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企业应严格对内部各项程序进行审查,提供日常业务流程、运营、内勤的规范性,实现各个部门从上到下的的防范,到所有人员的防范。2、强化风险管理责任。企业各级机构通过确定风险管理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落实岗位责任。3、创新推动利用内部控制工作本身要求的评价、完善机制,为企业持续创新机制、战略调整和自我提升的输送活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4、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内部控制工作跨部门的特征,整合风险和控制,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帮助企业完成整合数据和信息质量控制要求。5、系统日常监督作为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立体系中的核心监督权,联合发挥大监督体系效能,推动深入到岗位的自我评价体系和提升专精领域的控制水平,确保各种监督手段的有效落地。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企业步入“内控2.0时代”2023-09-03 19:07:43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知识点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与发展(了解) (一)内部“牵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之前 起步阶段——行为人层面的控制(点) 目的:查错防弊(上下牵制、左右制约) 手段:职务分离、账目核对 控制对象:钱、账、物等会计事项 【意大利】复式记账法13世纪起源 【基本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要比单独一个人或部门犯错误的机会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进化阶段(概念的形成、解释、修改) ——组织层面的控制(面) 内部控制开始区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方面,主要通过形成和推行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和程序)来实施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 1958年,《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SAP29) ——区分两方面控制 1963年,《第33号审计程序公告》(SAP33) ——注册会计师主要针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检查 1972年,《第54号审计程序公告》(SAP54) ——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开始) 提高阶段——企业层面的控制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No.55)》,重点表现在: 一、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 二、不再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四)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演进阶段——基于企业风险控制 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IC) 【三项目标】:取得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COSO内部控制系统 一、强调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调信息与沟通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 三、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监控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五)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提升阶段——基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2004年,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 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 【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风险管理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企业的层级】包括主体层次、各分部、各业务单元及下属各子公司。 COSO内部控制系统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与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ERM整合框架具有下列6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内部控制涵盖在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之中,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拓展了所需实现目标的`内容。 首先,增加了战略目标。 其次,将财务报告扩展为企业编制的所有报告。 最后,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概念。 (3)引入风险组合观,从企业角度和业务单元两个角度以“组合”的方式考虑复合风险。 (4)更加强调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的基础地位。 (5)扩展了控制环境的内涵,强调风险管理概念和董事会的独立性。 (6)扩展了信息与沟通要素,企业不仅要关注历史信息,还要关注现在和未来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事项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了解) (一)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 (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一对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差别的概念2023-09-03 19:07:511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区别吗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区别,主要表现在:1、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标不同 ①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②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2、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作用不同 ①内部控制作用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等。 ②风险管理的作用在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2023-09-03 19:08:011
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这三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各自实质的理解:x0dx0a1.1 战略管理为达到内部控制中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控制手段或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控制方法;x0dx0a1.2 风险管理为实现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目标,进而对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一种风险评估机制;属于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评估要素;x0dx0a1.3 内部控制实质为一种由全体员工为合理保证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详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x0dx0a x0dx0a2.各自关系x0dx0a2.1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目标实为实现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作为内部控制的五大控制目标之一,涉及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问题,因此战略管理其实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为实现战略目标而执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x0dx0a2.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目标实为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大要素即是“风险评估”,其实为达到内部控制目标的风险评估机制,如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x0dx0a2.2.1 目标设定x0dx0a2.2.2 风险识别 x0dx0a2.2.3 风险分析 (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实为对风险属性的确定x0dx0a2.2.4 风险应对 (如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承受)x0dx0a x0dx0a3.总结x0dx0a以前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提到的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实质内容来看,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实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一种有效控制活动和管理工具,从属于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如果你所指为CPa教材中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书,我想可能是作者从有利于读者理解的角度,从不同唯度来阐释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理念。x0dx0a x0dx0a另外,财会〔2012〕3号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也进行了解释:x0dx0a x0dx0a4.如何协调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x0dx0a 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充分吸收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统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二者都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协调统一的整体。x0dx0a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由不同机构负责。对此,企业可以对有关机构和业务进行整合,从工作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工作执行的方法、程序等方面,将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职能交叉、资源浪费、重复劳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x0dx0ax0dx0a供参考。2023-09-03 19:08:11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风险管理是个大概念,而内部控制相对风险管理来说就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了。x0dx0a怎么理解呢?我举一个例子x0dx0a首先了解一下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概念。前者是当你设定好一个目标后还未开展任何风控活动就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剩余风险就是当你设定好目标后,认识了潜在风险,那么通过一些列的控制活动来降低、规避、转嫁这些潜在风险后还有未能被控制的潜在风险。x0dx0a其中这个一些列的控制活动中对自身(企业内部)进行控制的称为内部控制。因为外部风险是不可控的,只能预测。x0dx0a在ISO31000的框架中,Internal Control 就是 Risk Management中的第四个关键点。x0dx0ax0dx0a我想你这么理解可以方便一些。2023-09-03 19:08:28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财务风险。而风险管理范围广的多。按照风险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1)企业外部风险包括:顾客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等;(2)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产品风险、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等。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应用于会计领域最广泛的制度。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1] 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2023-09-03 19:08:441
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区别
风险管理管理的是不确定性,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或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是0风险,即对不确定性的0容忍,也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实现(但有点难)。不过,一般而言风险和收益是正相关的,有风险才有收益,所以一般不会,也很难消除风险,所以往往提到风险控制,管控到可容忍的程度即可。内部控制,一般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行为或防范风险,通常不涉及到具体的方法与操作,相对而言是具有一定高度且宏观的。如果要把三个概念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个人认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风险控制。2023-09-03 19:09:051
风险内控如何管理
导语:风险内控如何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项目的实施,员工们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岗位风险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做到合理有效地控制风险。 风险内控如何管理 1、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充分的保持。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能否具备相应的权威性,最为重要的条件就是是否能够达成独立性的内部审计,然而对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方面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来制约的,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独立性设置,就说明内部审计符合独立性条件,同时还是审计人员能否保证公正审计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需要将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有所保持,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不会受到个人的制约以及任何部门的制约,需要将审计委员会下设到企业的董事会中,按照企业的不同风险和不同规模,相应的创设审计部门,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可以进行直接领导,保障内部审计可以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公司风险的应对管理体系需不断的完善 细分企业的风险事项。为了能够让风险事项的识别,可以利用较为科学的对策,企业需要将所面对的不同风险,科学的细分为公司层面风险以及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在一般情况下,造成企业存在公司层面风险的因素主要为外部和内部,其中的内部因素具体包含:战略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以及组织风险;外部因素具体包含:政治因素、市场竞争、技术因素、自然灾害以及法律法规等。业务层面风险中具体指的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企业管理职能当中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在企业处在的行业以及面对的市场有所不同的情况下,存在着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 3、将风险管理理念优质的培育在企业内部 优质的风险管理理念,一方面是企业风险管理所具备的核心,另一方面还是开展内部控制的具体环境要素。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相应的信念与态度,也就是在实际生产活动当中所执行的信念与态度,会与企业的文化风险以及经营风格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也能够制约企业目标的实现与否,会将企业的价值观显示出来,同时,风险应对、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识别都是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需要将风险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良好树立,才可以在企业整体中主动的抑制企业的不同风险层面,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顺畅的发展。 风险内控如何管理 一、强化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企业文化氛围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引进国际银行业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企业文化氛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建立良好的操作风险控制文化氛围首先要明确操作风险的科学含义和风险控制手段及方法。 二、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的组织结构和岗责体系 完善的组织架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而科学的岗位职责设计能够确保每名员工在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上的明确分工,进而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设计保证分工的有力执行。项目小组结合内控和风险管理的科学理念和最佳实践对自身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改造,对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设计。 三、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体系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是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质量的基本保证。锦州市商业银行通过完善各部门与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优化风险控制流程来降低和防范操作风险,将系统、标准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各类业务的操作风险管理当中,全面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建立有利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内容的绩效和薪酬考评体系 实施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对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性具有根本性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在于与之相关的效用激励,忽视风险控制的激励机制只能将员工的行为动机转向单纯的规模和简单的利润导向。为提高对员工的风险约束,项目小组在建立涵盖风险内容的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员工薪酬考评体系,将风险考核纳入了员工激励机制。 五、锦州市商业银行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的未来规划 良好的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要通过充分有效地实施才能实现,锦州市商业银行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完善新体系的实施工作,确保项目设计目标的最终实现,并将继续推动银行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工作以及加强风险量化管理精确化的准备工作。2023-09-03 19:10:501
如何理解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
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风险。首先,要辨识影响企业目标达成的种种风险;其次,对种种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度,采取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包括有风险承受(就是不采取措施控制此风险)、风险分担(将风险分担给其他第三方)、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风险规避(就是不从事这业务了)、风险控制(采取控制措施去降低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风险对冲,等等。再次,企业决定要对此风险进行管理,就采取内部控制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内部控制是实现风险控制的落地手段。最后,还要对种种风险进行监控。好了,针对题目回答。风险管理,就是包括了风险辨识、评估、应对、监控等等一系列的动作。风险控制,就是风险应对策略的其中一种,就是为了降低风险到企业风险承受范围内。内部控制,就是实现风险控制的落地手段,当然不仅仅包括流程和制度的规范,也包括了职责分离、业务授权、分权等方式。2023-09-03 19:11:001
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三者是什么关系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共同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日标的实现。风险管理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也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内部控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控制乎段,也为内部审计提供了审计对象;内部审计不仅直接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检查和评价的对象,而且通过审查、评价帮助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和优化。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如何有效的辨识、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便构成了风险管理的内容。这里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内部控制是指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风险的控制。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企业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机构实现其目标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较为形象的说明风险管理、内控、内部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某人开车从A地到B地去,那么他的目标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到达目的地。在这里,把汽车作为一个主体,那么在由A到B的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这一目标实现,即存在各种风险,既包括来自车辆自身的内部风险,对于汽车自身而言的风险无处不在,如车身质量、油电系统、动力系统、制动系统等都会影响由A到B目标的实现。也包括汽车之外的风险,如天气、道路状况、其他车辆等。概况起来说,存在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因此,为了顺利到达,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从车辆本身角度来说,强化车身结构,保证车辆整体性,限制最高车速,进行事前控制。需要加装刹车、ABS等制动保障系统,胎压监测、防爆胎系统等进行事中管控;加装安全气囊等进行事后控制。制定、掌握正确的驾驶方法、流程,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对驾驶人员的监管和奖惩。以上基于车辆的控制,被视为内部控制。其次,除了汽车自身的存在的各种风险,天气、道路状况、其他车辆等外部风险也可能影响到出行目标的实现,对此,可以通过提前观看天气预报、收听道路信息等,进行提前掌握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防范和应对措施也就是对外部风险的管控。从以上可以看出,既包括内部控制,也有外部风险管理,这些构成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就是识别、分析存在的各种分析因素,检查、评佑,内部控制、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定期检查风险情况、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及剩余风险等,以此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水平和能力,以便目标更好的实现。对于企业而言,正因此存在各种风险影响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规范各项流程、制度等,提高内部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规避、降低各种存在的风险,提升企业的绩效。因此风险的存在是内部控制产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内部控制并不等同于风险管理,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控制只能控制一部分内部风险,对于政策变化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等外部风险,内部控制很难达到一个好的控制效果,需要进行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价,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来规避、降低这些风险。也就是说,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比内部控制更广泛、更全面的管理理念。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是紧密联系,二者共同为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保障。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直接对象,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良好的审计环境,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面对各种内外部风险,企业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辨识、分析、评价存在的各种风险,并采取措施,规避、降低风险,将风险控制的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内部审计,则独立的对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审查,通过对风险管理有效性和剩余风险的检查、评价,不断改进、完善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独立地位,是对风险管理的监控。2023-09-03 19:11:092
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
1.要创造良好的 控制环境,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 企业文化。2.要有强烈的 风险意识和 内控责任。风险管理的起点是 风险识别,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3.要充分利用内控规范并使其得到不断地优化。2023-09-03 19:11:212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所谓的内部控制所指的就是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全体职员所共同实施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要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的一系列的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讲,它主要包含了五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的风险管理指的是一个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职工影响的,并且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事项,它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实现都需要各方的参与;二是两者都贯穿于企业的整个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三是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具体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包含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的,属于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相比较起来,它是站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来分析问题的,它比内部控制更加细化,能够更好的解决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则是体现在会计控制以及审计活动方面。随着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二者之间必定会相互交叉,且相互融合,最终相互统一。强化职工业务素质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完善,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要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技能。为此,企业就要针对自身的人员现状,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意识以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使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强化风险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地位。随着我国各项相关制度以及规范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所欠缺的不再是相关的制度及政策,而是欠缺能够让相关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风险流程。对于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讲,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通过把技术和人有效运作于企业当中,促进企业技术性以及社会性的整体绩效的发挥。那么,企业在制定具体工作流程的时候,可以通过把企业的制度与企业制度的执行人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这种方式,使工作的价值得到增加,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企业的风险。重视企业内控监督机构的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有效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措施。对于企业的监督工作来讲,必须要把风险作为导向,把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作为评估的重点。具体而言,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要进一步把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以增强,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性;二要把企业的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逐渐转变成为管理审计,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内控水平得到提升;三要把事前审计和始终审计作为审计的重点,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有效审计,真正做好风险防范。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并建立起动态的评估机制。在很多情况之下,控制和风险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实行内部控制的最主要依据就是风险评估,所以要本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收益的原则、全面性的原则以及有效反馈的原则,不断把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加以完善。企业在实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主要是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合同风险等等进行评估和报告。2023-09-03 19:11:311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一、强化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企业文化氛围在强化对内控和操作风险理念的宣传与培训工作的同时,项目小组对原有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包括操作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内容融入其中,使得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仅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并且成为衡量部门绩效的成本因素,直接影响部门的经营效益考核结果,进而形成管理者和员工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事前培训,事中监督和事后考核,已经将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念深入贯彻到每名员工,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将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文化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的组织结构和岗责体系完善的组织架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而科学的岗位职责设计能够确保每名员工在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上的明确分工,进而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设计保证分工的有力执行。项目小组结合内控和风险管理的科学理念和最佳实践对自身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改造,对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设计。三、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体系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是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质量的基本保证。锦州市商业银行通过完善各部门与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优化风险控制流程来降低和防范操作风险,将系统、标准的管理方法运用到各类业务的操作风险管理当中,全面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建立有利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2023-09-03 19:11:423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所谓的内部控制所指的就是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全体职员所共同实施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要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的一系列的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讲,它主要包含了五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 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的风险管理指的是一个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职工影响的,并且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事项,它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实现都需要各方的参与;二是两者都贯穿于企业的整个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三是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具体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包含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的,属于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相比较起来,它是站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来分析问题的,它比内部控制更加细化,能够更好的解决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则是体现在会计控制以及审计活动方面。随着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二者之间必定会相互交叉,且相互融合,最终相互统一。强化职工业务素质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完善,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要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技能。为此,企业就要针对自身的人员现状,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意识以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使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强化风险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地位。随着我国各项相关制度以及规范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所欠缺的不再是相关的制度及政策,而是欠缺能够让相关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风险流程。对于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讲,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通过把技术和人有效运作于企业当中,促进企业技术性以及社会性的整体绩效的发挥。那么,企业在制定具体工作流程的时候,可以通过把企业的制度与企业制度的执行人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这种方式,使工作的价值得到增加,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企业的风险。 重视企业内控监督机构的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有效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措施。对于企业的监督工作来讲,必须要把风险作为导向,把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作为评估的重点。具体而言,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要进一步把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以增强,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性;二要把企业的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逐渐转变成为管理审计,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内控水平得到提升;三要把事前审计和始终审计作为审计的重点,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有效审计,真正做好风险防范。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并建立起动态的评估机制。在很多情况之下,控制和风险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实行内部控制的最主要依据就是风险评估,所以要本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收益的原则、全面性的原则以及有效反馈的原则,不断把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加以完善。企业在实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主要是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合同风险等等进行评估和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千万别忘记点击 采纳答案和顶一下哦----------2023-09-03 19:11:521
如何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1、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2、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3、审核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4、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5、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6、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7、内部报告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8、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企业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9、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10、信息技术控制,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11、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一个流程,该流程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或类似人员设计并监督其运行,并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实行;从而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提供合理保证。这一流程包括如下政策和程序:·公司的相关记录在合理的程度上正确和公允的反映了公司对交易的记录和对资产的处置。 ·公司对相关交易的记录能够为公司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准备财务报告提供合理的保证,以及公司的收入和支出都经过了公司管理层和董事的授权批准。 ·能够防止和及时发现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非法行为,这种行为包括对公司资产不合法的占有、利用和处置。2023-09-03 19:12:022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要做哪些工作
内部控制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在于: 1. 两者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目标相较于内部控制增加了一个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制定是企业治理层面需要参与解决的问题,这表明风险管理属于治理层次,而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管理层次;此外,风险管理把财务目标扩展为报告目标,不仅包括了财务报告目标,还包括了非财务类报告,弥补了内控目标体系重财务信息轻其他信息的缺陷; 2. 两者组成要素不同。相比起内控的五大要素,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因素,丰富了风险管理内容,体现了风险组合观; 3. 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控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事前制定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4. 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而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等一系列活动; 5. 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财务目标产生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正面影响视作机会,将风险和机会区分开来,而内部控制框架中,尚未区分风险和机会; 6. 两者对风险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框架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提出的。 它们之间的联系有: 1. 内控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控的自然扩展,在内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目标即战略目标和三个要素: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应对; 2. 内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控应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运营风险,内控是必要的。 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十分密切,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既有横向交叉又有纵向融合,风险管理是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内部控制为架构演变成另一种以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二者在要素、目标、含义等方面有很多联系和相同的地方,既是独立又有关联的体系,是针对企业所不同的需求而演变成的两种过程与目标。2023-09-03 19:12:24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简答题 企业应从哪几个方面对信息系统进行控制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处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2.1.1◆生产流程分析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各个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生产流程分析法可分为风险列举法和流程图法。 1.风险列举法指风险管理部门根据该企业的生产流程,列举出各个生产环节的所有风险。 2.流程图法指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将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一切环节系统化、顺序化,制成流程图,从而便于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 2.1.2◆财务表格分析法 财务表格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业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 2.1.3保险调查法 采用保险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可以利用两种形式: 通过保险险种一览表,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或者专门保险刊物的保险险种一览表,选择适合该企业需要的险种。这种方法仅仅对可保风险进行识别,对不可保风险则无能为力。 委托保险人或者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该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调查设计,找出各种财产和责任存在的风险。风险的预测 风险预测实际上就是估算、衡量风险,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风险的预测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预测风险的概率: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时期一万栋房屋中有十栋发生火灾,则风险发生的概率是1/1000。由此对概率高的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2.2.2预测风险的强度:假设风险发生,导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于容易造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规模和程度大的风险应重点防范。风险的处理(风险控制) 风险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 2.3.1避免风险:消极躲避风险。比如避免火灾可将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陆路运输等。因为存在以下问题,所以一般不采用。 可能会带来另外的风险。比如航空运输改用陆路运输,虽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却面临着陆路运输工具事故的风险。 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比如为避免生产事故而停止生产,则企业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 2.3.2预防风险: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例如为了防止水灾导致仓库进水,采取增加防洪门、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减少因水灾导致的损失。 2.3.3自保风险:企业自己承担风险。途径有: 小额损失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企业的收益补偿。 针对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损失发生时用它补偿。带来的问题是挤占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对于较大的企业,建立专业的自保公司。 2.3.4转移风险:在危险发生前,通过采取出售、转让、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出去。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的种类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2、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2023-09-03 19:12:341
风险管理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1、内部控制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的联系: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应该针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而风险的管理很大程度依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所以,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在有些地方是互相渗透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2、风险管理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在功能和范围上的延伸,是一种大范围的前置控制体系。从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来看,要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相一致,审计领域要拓展,审计关口要前移,而从内部控制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的过渡,恰恰反映了这种功能的转化。2023-09-03 19:12:442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一、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必要性企业自注册成立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风险、经营环境风险、组织性失误风险和领导层决策失误风险等。忽视这些风险,现代企业就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冲击,不堪承受难以估量的财务损失和经营困境。亚洲金融风暴是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例子。期间,不少发展迅速但长期忽视风险管理的企业的潜在问题集中浮现出来。由于这些企业的决策层事前低估了经营非核心业务的风险、业务扩张所需资金的风险、借贷带来高负债的风险以及国际投机资本市场等多种风险,因而引发巨大的灾难,最终导致许多企业被迫宣告破产或被并购。由于当今现代企业面对着许多隐藏在不同层次的各种风险,使利润的增长变得不稳定,而同时现代企业又要面对投资者不断提高的各种要求,因而迫切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控制风险,避免损失。所谓风险管理,就是指现代企业为实现所定目标,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一系列防范、控制的管理活动,是一种涉及多层次、多方面的现代企业管理职能。风险管理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由现代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利益相关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制定现代企业战略及各个层面的活动,旨在识别和防范可能影响现代企业的各种潜在危机,并按照现代企业的风险理念健全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为现代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一般认为它有八个组成要素: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目标设定、危机预警识别、风险评估水平、风险因应对策、危机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能力。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手段不应是在企业内部另外增加一个成本高昂的官僚管理机构,它应该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并强化应对困难的组织能力,这也是现代企业能够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中生存所必须拥有的一种关键能力,就是现代企业必须构建一种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有机联系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属于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之一,包括为保障现代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贯穿于现代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要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着风险,便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一个运转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与执行;维护现代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所有的交易和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确保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财经法规、财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要求;同时能防止、披露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现象的发生。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1986年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的《总声明》中,就把内部审计与组织结构、方法程序一起列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内部审计职能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要素,是管理当局用来监督相关控制程序的手段,即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进而提高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美国COSO委员会报告及《萨班尼斯———奥克斯利法》法案为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和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工作指南和参考依据并得到广泛的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以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开展对内部控制审计,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三、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审查与评价现代企业本身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促进现代企业加强业务管理,实现经济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型现代企业都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向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监事会独立提交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局限于核实财会方面的交易,较少触及现代企业业务流程方面的风险管理和监测,从而未能就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担起监督作用;内审部门的隶属关系、角色、职责不明确,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和内审方法有待提高,缺乏一套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内审程序等等。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进程中,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是以影响和控制现代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据确定审计项目,以现代企业进行的所有降低和防范风险的活动为测试重点,评价内部控制体系减低和防范风险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恰当的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议的一种方法。国外许多现代企业成功的内部审计实践证明,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为目的而实施的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为内部审计人员参与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结合,并已经为现代企业管理当局所接受。1•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测。内部控制自我检测是一种新兴的审计技术,最早是由加拿大公司开始运用的内部控制系统,几年来他们总结了一套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大大推动了该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目前这种方法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展的较多。内部控制自我检测的方法就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小组,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对本部门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提出审计报告,由管理者实施。对现代企业而言,内部控制自我检测提供了一个风险管理的工具,保证了内部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对风险进行控制。可以综合地控制现代企业的各方面,包括相关的社会效益,使现代企业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不仅要考虑发现的问题如何改进,促进各部门更有效地履行责任,还要使控制措施便于理解,使企业董事会更了解管理的情况以及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审计成本,使内部审计达到更好的效果。2•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穿行测试审计。此项审计指利用模拟业务将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数据和业务嵌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当中,进行业务的模拟运行,来获得测试结果,将测试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对比来获得审计证据。此种方法可以对内部控制体系本身的质量和功能进行审计,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体系自身的审计亦是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设计时可采用平行虚拟业务测试、非正常业务测试、平行运行测试等方法。3•评价内部控制对现代企业风险的监控能力。内部审计评价内部控制体系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能力,是指内部审计部门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容和运行以及一段时期的监控质量的一个过程。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全面监控和个别监控。持续监控和个别监控都是用来保证提高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的。监控还包括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记录。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进行记录的程度根据现代企业的规模、经营的复杂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适当的记录通常会使风险管理的监控更为有效果和有效率。当现代企业管理者打算向外部利害方提供关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效率的报告时,他们应考虑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记录模式并保持有关的记录所具有的威慑力。4•评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风险的反应能力。对风险的反应可以分为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抵御风险和遭受风险四类。规避风险是指采取措施退出会给现代企业带来风险的活动。减少风险是指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的影响或两者同时减少。抵御风险是指通过转嫁风险或与他人共担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对现代企业的影响。遭受风险则是在风险来临时未能采取任何行动而被动承受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对上述四种风险来临或可能来临时,企业的反应和应对能力上,评估和评价现代企业业已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和应对现代企业风险的效力,即从现代企业总体的角度或组合风险的角度重新考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功效。2023-09-03 19:12:541
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有什么区别
作者:刘宁宁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532559/answer/40181214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一,合规管理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合规,是指对外部法规的遵循。狭义的合规,主要是依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规”主要是指银行外部的法律法规。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广义的合规,“规”还包括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第二,内部控制要同时考虑外部法规、内部制度。从这个意义上,内部控制与广义的合规类似。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14)第四条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贯彻执行。 (二)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记录、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第三,控制风险是合规管理、内部控制的都共同目标。 但是,内控的目标不光是控制风险,企业内部经营效率效果评价、流程优化乃至企业文化都属于内控范畴。 第四,控制风险的手段之一,是定下行为规则,在规则内行事,制度就是一种规则。但是,是否符合了制度就能控制风险?显然不是。这也是银行内控管理、合规管理的尴尬之处。2023-09-03 19:13:041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从价格上来讲,海尔用较高的价格,TCL用较低的价格,格兰仕也采用较低的价格战略。这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应对风险的多样性。财务风险的化解,可以通过报表合并,通过母公司报表的蛛丝马迹,就可以判断出资金运营的效率。要增强企业运营的效果,增加财务运营的成效,就要进行财务的各种风险处理和风险的化解,通过集中资金的方式,不仅减少资金运营的风险和财务的各种风险,包括投资、资金运用、支付等这些风险,同时也可以极大地加强资金的流动性,进行余缺的调剂,减少财务费用。【案例】神华集团财务集中模式是造就这个煤炭公司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的有效保障。神华集团通过四个统一、两个集中和一个优化实现财务集中。四个统一是指统一核算业务,统一税费管理,统一预算管理,统一财务制度。十几个矿井的大小不一样,地质条件不一样,成立运行的时间、生产力的状况、结构也不一致。这种情况下企业对财务进行统一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恰恰是突破这种困难之后,才使集团的财务呈现高效率的状态。企业通过资金集中和人员集中两大集中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各个分属矿井的资金使用风险,使企业既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减少了资金运用的风险,实现了企业社会化的责任。企业的另一个优化就是信息优化,不断加强信息建设的投入,使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融合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当中,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神华煤炭的财务集中模式极大地顺应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企业煤炭的产量直线上升,成本和库存则保持在平稳的下降状态。这就是财务控制的效果。点评:和全国同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神华煤炭在财务的管理中进行财务创新,采用财务集中模式进行财务活动的控制,在资本运用中呈现很好的效果。企业内部控制必须要分析风险,认识风险,但目的不是为了风险而风险,而是要采取风险对策解决风险。但是风险的对策再好,如果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在各个业务的层次中没有体现出来,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所以企业需要在内部实施风险对策,展开控制的活动。管理层的控制活动控制的活动就是能够有效地实现风险反应的措施和方法。对控制活动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个是纵向,一个是横向。纵向是把控制活动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四个层次;横向是指各个部门人、财、物之间的衔接。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就是在纵向和横向交错作用的过程中展开。下面就从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绩效分析、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实物的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和分工等几方面来分析内部控制的内容。管理层记录经营活动(如:市场的扩展、生产过程改良、成本的控制)的结果,然后再与预算、预测、前期及竞争者的绩效相比较,以衡量目标达成的程度和监督计划(如:新产品开发、合资经营、融资行为)的执行情况。高层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当中的功能要抓住两个方面的关键点。第一个是指标,就是对他的工作进行定义和划分;第二个是绩效,就是对他的运行效果进行考核。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在思想上接战略,下接业务的运行,不需要操心太多具体的业务操作。?指标从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讲,一位领导如果能够深入基层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就算是一位好领导。但是现代企业管理要改变这种观念,领导人一次两次和人民群众做做秀就可以了,平时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思考更大的问题。例如各个部门怎样分派工作,每个部门应该管什么,怎样去管?哪些工作归A部门,哪些归B部门,哪些归C部门。资源怎样从C部门调到A部门,从A部门又调到D部门。通过部门之间的调整,科学地设计指标,对部门绩效进行考核,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率。至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厂角,每一个安全,每一个角落应该是什么样子可以让下面的人负责。企业对绩效的考核方法需要有整体指标,还要有KPI,也就是关键绩效指标。企业要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就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回报。企业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因此在整体目标里面,划分出的关键绩效指标也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企业要对能够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关键部门和关键的业务过程进行把握和了解。进行总体的分析,查找到底是技术的问题,还是生产的问题;是人员的问题,还是支持系统的问题;是财务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或者是顾客满意度的问题。因此,要对关键指标进行分解,让每个人明确自身肩负的工作因素指标。作为领导,是否能够对目标企业进行兼并收购,如果收购的话企业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对将来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领导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思考这些问题。?绩效企业要了解敌人,也要了解自己。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之后,是否能够保证安全性,造血功能有没有提升。如果企业资产在不断的扩大,资产负债率却在不断地降低,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在提高。企业的绩效就是从整体经营状况中体现出来。而很多的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受到发展上的限制瓶颈,从规模上进行减少,外延上降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企业的产量越来越低,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的后果可能就是企业费用增加到收入的1/4,雪上加霜的还有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这样等到下一个业务循环开始的时候,面临的就是更高的成本费用和资金来源。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企业濒临破产,最后不得不清算倒闭。这就是不懂经营、不懂财务的领导掌管企业的悲惨结局。所以企业干得越多,亏得越多,关键就是领导没有从财务和企业的经营效率入手,对企业的全局进行控制把握。企业运行的时候,不光是财务效益的问题,不仅是整个资产运营的状况,同时还是安全性和承载能力的问题,更多的还是长远发展能力的问题。所以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和财务主管,应该从全局着手,从更高层次着眼,遵循科学的指标体系,对生产经营和各部门的职责来展开控制活动。部门管理的控制活动负责某一部门的经理人员复核自己所负责部门的业绩报告,检查本部门各业务活动的情况,以便辨认趋势。部门管理是内部控制活动的第二项内容。部门管理说的是在企业管理里面,部门处于执行阶段和层次,这个层次应该起到的效果叫令行禁止,提高效率。战略一旦确定之后,决定战略能否实现的因素就是执行。能不能够执行就靠各个部门怎样去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例如公司每年都会编制预算,年底进行结算的时候就要考察有没有实现当初的预定目标。这个实现的过程就需要各部门去完成。财务部门的控制管理企业的风险追根到底出现在执行层上面,部门负责直接管理的工作,对它的工作业绩要进行报告,对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财务部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在企业控制的部门管理中应该取得价值领航的作用。财务部告诉业务部门某项工作该不该干,如果干的话能够取到怎样的效果,是亏损还是盈利。对于应收账款的催收、统计和分析,财务部和销售部门共同进行回收款项的时候,财务部门应该及时通知销售部门的主管人员,通知法律事务部和信用管理部,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分解,重新确立企业的信用额度和账期。在成本核算当中,财务部应该科学地进行计量分析,用作业成本法的方式对每个产品进行分析,而不只是进行整体概括的描述。因为通过传统方式对材料进行总体的分析是不够的,需要让决策者知道哪一个产品是赚钱的,哪一个产品是不赚钱的。作为财务部长,一方面要承接上级企业财务功能,另一方面要把承接的功能分解到每一个会计身上,对每个主管会计进行培训,来进行掌握,协助他们掌握相应的工作要点。让其能够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得到成本数据和专业信息,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部长起到的作用就是引领主管会计做好他所从事的具体业务,而不需要过分干预具体工作内容。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就是竞争,就是面对风险的时候,怎样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风险偏好,在风险中转危为安。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可以把这种管理作为一个区位图,按照时间的序列和业务发展的过程做一个总体规划。然后把总的规划分解到每一个时段、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体系。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很多部门的协调沟通,如果有一个部门拖延了时期,跟它的工作内容衔接的另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拖延整个项目的实现进度。就像完成一次大的战役一样,每个兵种,每个兵团,每个连队和每个小分队,都应该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高地,这样才能把握战局,如果其中有队伍没有抢占高地,很有可能输掉整个战局。操作层的控制活动这个层面涉及到具体落实工作内容的关键环节。中国人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就是不管是做生产经营管理也好,或者是生产过程也好,很多时候都是以一种随意的心态去做事情。中国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作为基础,农业文明的特征是个体性,随意性,季节性,靠天吃饭。这样的传统思想会影响到企业管理工作,一个领导实行一种方案,一个领导有一种想法,一个领导采取一种战略,每个部门要根据不同老总的偏好调整心态,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这种随意的工作方式以个人为导向,而不是以工作为导向,这是一种误区。【案例】有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印度人到美国学习五星级饭店的管理,最后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刚开始美国人特别喜欢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非常聪明,教了三天就把一个月的东西全学会了,而三天以来印度人怎么都学不会。但是到第五天就发生了变化,印度人慢慢学会了一点,而中国人就开始忘了一点,到了一个月之后,印度人全部学会了所教的知识,中国虽然学会了,但根据自己的爱好做了改动,最后的结果是,印度人一旦学会之后,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准确地执行了五星级宾馆的标准体系。而中国人学会完了之后回到中国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一种认识,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了的改造,最后搞得不伦不类,所以中国没有真正的五星级酒店。点评:这个笑话讲的道理就是中国人太聪明有自己的想法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自作聪明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把正确的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企业管理当中也存在这个问题,每个人的思想不同,上级的命令传到下面的时候执行起来就变了味道。中央的一号文件下发到地方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是落不到实处。所以,在内部控制的过程当中,要克服这种农业文明给人的思想影响的弱点。工业文明的最大特点就是集约化和规模化。机械生产依靠的就是规模取胜,工业化的前提是有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统一规格、统一质量的产品。中国人适合做古董,不适合做产品,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古董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越是不一样,价格越高。但是做现代工业产品管理现代企业就不能这样。在企业内部控制里面,需要运用工业文明的思想方式,对每一个人的管理和资源使用、政策制定进行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才能让顾客满意,让社会安全,让产品安全,让市场有效。【案例】中餐与麦当劳、肯德基做饺子和做麦当劳、肯德基哪一个更容易?中国人会说做饺子容易,可是外国人学做饺子怎么都学不会。一个外国人千里迢迢到中国来学做馅饼,怎么都搞不明白,最后实在不行,就把所有的料放在饼的上面一烤,就成了今天的比萨。中餐非常好吃,但是中国菜不好做,因为差异性很大,口味很丰富,所以没有任何一家中餐企业能把中国饮食做成国际性的大企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餐没有固定的标准。这给我们带来了另外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就是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如果没有标准,没有规范,工作程序无法复制,工作就没有效率和效果,就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社会最基本的规模化要求。企业需要依靠产品的稳定性达到规模效益。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到中国来能迅猛的发展?就是因为它的产品非常规范,有统一的成本和业务流程标准,包括它的原料、生产工艺、服务也都采取标准化模式,很容易进行复制,所以连锁店开遍全国,遍地开花。点评:中餐之所以没能够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开来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食物的标准,没能够从具体业务的操作层面上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所以中餐现在还是局限于个体店面,无法迅速复制。在企业内部控制里面要讲求标准,把工业化的思想变成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业务流程的意思就是业务的各个环节怎样进行职能划分和业务分工。它按层次可以分为一级流程、二级流程、三级流程等,依次数下去。一级流程就是大的几个方面,每一个方法,每一个业务,每一项业务的几个步骤就是二级流程;每一个步骤的几个业务点就是三级流程,每一个业务的点的几个方式和方法,就是四级流程,每一个四级流程的几个业务,几个计量方式,或者是统计方式,就是五级流程。每个流程和其他的流程之间的转化和衔接,就是流程接口。这属于企业内控制里面的一个流程体系,做内部控制就是把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要在美国上市必须要有非常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流程和规程。例如采购之后,采购的物资怎样转化成资产,采购之前的业务流程是怎样规定的,采购之后该做哪些处理,所有的这些过程都要包含在一个规范的流程体系里面。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跟财务部的工作进行衔接,也就是转资的过程。转资的过程当中,财务处长和财务处资产科的科长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在这个流程体系里面都要有很规范的规定和描述。企业存在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会造成哪些危害,如何针对这些不确定性的危害采取措施?由这些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以管理文档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这个管理文档里面,对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的过程都要有非常形象的描述,这种描述就叫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流程。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认识之后,形成一种形象的流转截图,这就是内部控制的风险的流程,对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项业务点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业务管理模式,对业务环节的操作要求,把不可控的或者是定性的业务点,转化成一个定量、可执行、可分解的业务动作,加以规范和实施。第十讲 内部控制活动(下)信息处理的控制第一类是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它帮助管理层确保系统能持续、适当的运转;(一般控制包括:对资料中心运作的控制;对系统软件的控制;存取安全的控制;对应用系统的发展及维护的控制。)第二类是应用控制(application control),它包括应用软件中的电算化步骤及相关的人工程序。(应用控制包括:输入控制;输出控制)在内部控制里面,横向的连接就靠信息,财务部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之间都要靠信息衔接。设计一种产品需要根据市场的反馈,根据财务的预测,根据售后部门的反馈意见而形成的。所以信息要科学地进行收集和传导。财务控制也是这样,收入的确认,资产状况的确认和采购、销售、库存的这些信息,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衔接,对采购的主体、数量做详细的记录。信息的生成和转化也非常重要,如果业务部门采购了一百,填写信息的时候写成一万,在信息生成的环节就出现了问题,这也是财务部门非常挠头的一件事情。【案例】一个煤炭企业的老总,要开除一个矿长,因为企业的成本控制非常严格,结果今年全年的成本指标被这个矿长突破了,矿井中采矿的机器里面有一个大型设备,需要用美国非常高级的润滑油,采购润滑油的账目上写了个100没有后面的单位,不知道是公斤还是吨,后来填了个吨,下面的人很奇怪也没敢反对,因为是矿长要求采购的,于是一直到上面批准签字,其他部门也没看、这种润滑油很贵,结果到货后发现几十年都用不完。这就是信息生成之后,没有对信息本身进行处理和风险的防范,从理论上来讲有职责去管理它,但事实上很难做到毫无纰漏。后来虽然这个矿长承认了错误,还是下岗了。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个小小的信息的处理,最后会变成一个企业总体的战略失误。在企业里,无论是采购,还是生产销售,所有的业务环节,最后无不打上财务的烙印,被会计信息所反映,折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所以内部控制要从会计入手。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也是从会计信息入手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因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融合了所有资源,体现的是横向联系和控制的过程。2023-09-03 19:13:131
企业风险管理:COSO2004-辨析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COSO1992的全称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主要内容是三目标五要素,三目标是经营增效、财报质量和法律合规,五要素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 在实践过程中,COSO1992被认为存在一些方面的局限性,包括对董事会作用认识的不够充分、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内容局限于财报和固定时点、内部控制系统不涉及战略规划/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基本是主管判断等。作为COSO1992的起草者,COSO委员会即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o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下属Treadway委员会)对1992版本进行了重大更新,并于2004年9月提出了新版本的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我国国资委发布《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指引借鉴了COSO1992、COSO2004、萨班斯法案及其他各国风险管理标准,提出企业风险管理包括三部分: 风险管理流程 、 风险管理体系 和 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流程包括初始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监督和改进。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和信息系统。管理文化包括目标、内涵和培育方法。 对比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COSO1992、COSO2004,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概念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国际的一系列风险事件爆发后,逐渐深入人心,被广为接受。COSO2004作为引领潮流的风险管理框架,具体是什么内容呢? 首先回顾1992版本与2004版本在主要结构与内容上的区别:在框架内容上,从三目标五要素更新为四目标八要素;在实施对象上,从业务单位-具体活动的简单结构扩张到董事会-部门-业务单位-附属机构的多维度结构。 图中COSO2004为英文,其四目标的中文含义是: 战略、经营、报告 与 合规 。做适当的延申理解,其含义应当是支持战略决策、提升经营绩效、保证报告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八要素的中文含义是: 内部环境、目标设置、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 。侧面的实施对象为董事会-部门-业务单位-附属机构。 与COSO2004内部控制框架一样,目标与要素的关系是相互交叉关联的,每一个要素的实施都与目标的达成有关。对比2004与1992版本中要素的区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控、信息与沟通依然保留,控制环境被内部环境取代,增加了 目标设置 、 事项识别 、 风险应对 三个要素。而目标在两个版本中的区别则非常明显,2004版增加了 战略 。 联系目标与要素的变化,要素目标设置的含义被解释为管理者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战略方案、确定相关的子目标并在企业内层层分解和落实。可以认为直接与战略目标的实现相关。 事项识别要素可以认为是对原风险评估要素的延申细化,事项识别要素的含义是管理者考虑会影响事项发生的各种企业内外因素,尝试识别某一事项是否会发生、何时发生、结果如何。风险评估使企业了解潜在事项如何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管理者应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造成的影响程度评估风险。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密不可分。 风险应对要素的出现应当被视为2004版本框架相对于1992版本的重要改变,是对1992内部控制框架被动风险管理局限性的修正。提出了风险容忍度与成本效益原则下风险反应方案的设计与执行。这是主动的、预测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从1992框架的“控制环境”到2004版本的“内部环境”,将风险管理框架的要求拓展到控制系统之外,涵盖了组织、战略、文化的部分,我认为是此处变化的主要含义,欢迎探讨。 除了这些重大变化,2004版本框架对重要概念的定义也是我们所关心的。 在这一版本中,“风险”被定义为“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给目标实现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而与之相对的,“机会”被定义为“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给目标实现带来正面影响的可能性”。价值的保值与增值被认为是“机会”所特有的。“事项”被认为是“源于内部或外部的影响目标实现的事故或事件”。 “企业风险管理”被定义为“一个过程,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具体的目标内容不属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范畴,但制定该目标的过程则是企业风险管理关心的一部分。 首先,企业风险管理被认为是一个过程;其次,风险容量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既定战略之下将指导资源配置。风险容量被认为是主体内部环境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评价COSO2004框架下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呢? 1、这八个要素都必须正常存在和运行。在小型机构之中,各个构成要素的方法可能不太正式或健全,但在每一个主体中这些基本的概念都应当存在。 2、通常一个主体作为整体评价风险管理有效性,例如董事会必须存在。但也存在单独评价一个业务单元的情况,此时,只有存在类似的机构提供此要素的功能,该单元的风险管理才能被认为有效。 实际上如何检验和确保有效性的问题,并未在框架中得到一个明显的解决方案。如何评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是我非常困惑的地方。 最后还有一个明显的疑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 COSO2004给出了观点“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涵盖了内部控制,从而构建一个更强有力的概念和管理工具”: 1、全面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的另一个名字)涵盖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子系统。 2、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或者说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之中的风险,内部控制系统是必要的、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同时,维持充分的内控系统也是国内外许多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因此,满足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起来之后应该达到的状态。 3、两者在活动上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包含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都不在内部控制的范围内。而对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及监察纠正是都包含的。内部控制没有将企业战略考虑在框架之中。这也是上文中强调的COSO1992与COSO2004在目标上的区别。 4、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提出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与方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适配,联系风险、增长与汇报,参与经济资本的分配,支持业务决策。内部控制缺乏这些手段。可以说这是COSO1992与COSO2004在目标-要素上的区别。2023-09-03 19:13:211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哪些目标
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企业和组织在面临风险和意外事故的情形下能够维持生存,风险管理方案应使企业和组织能够在面临损失的情况时得到持续发展。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023-09-03 19:13:30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
随着高新技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内部控制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发展和完善。国外的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较为成熟,已经进入了风险管理阶段。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也在不断完善,从开始关注内部控制到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并越来越重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一些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忽视自身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追求高额利润,最终造成对社会的危害和企业的破产倒闭,曾经令人信服的三鹿集团便是如此。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管理观念,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本文拟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探讨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以期对完善内部控制及其研究提供启示。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浅析 1.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理论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内部控制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将风险降到最低,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对企业内外部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风险进行管理,维护企业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活动效率,以及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 规章制度 的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程序和措施。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目标一致。企业内部控制的最初目的是防范其运行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即对风险进行控制就是风险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措施,为实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创造有力的条件,以更好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时要达到内部控制目标,也离不开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即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不同的侧重点。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制度层面,通过规章制度来规避风险;风险管理侧重于交易层面,通过市场化的自由竞争或交易来规避风险。内部控制并没有完全渗透到企业管理,而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 (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补充、促进。风险管理是识别和评价企业的各种内外部风险,通过内部控制来消除、转移、分散和减轻风险,从而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风险管理又依赖于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和评价,二者相互补充。同时企业应从内部控制做起,提高员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企业的风险管理越完善,内部控制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二者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最后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分析:来自三鹿集团经营失败的案例 三鹿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其主导产品三鹿配方奶粉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列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的13个品牌之一。2008年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掺杂致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企业形象一落千丈,并把三鹿集团推向破产的边缘。2009年2月12日,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究竟因为什么三鹿集团失信于民,让其从巅峰状态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以下将从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1.从企业的控制环境来看,三鹿集团的企业组织结构不严密,股权分散,其最大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还有一些零散小股东。由此使企业面临控制环境的风险,企业经营中出现集权现象,出现内部人员的权利无法相互监督和制约,增加了企业面临的风险。 2.就企业的风险评估来说,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领域是食品行业,乳制品行业就是其中的一员。为保证食品的源头安全,必须进行风险评估来证实奶源的质量安全。三鹿集团为了保证充足的原奶供应,实现自己的目标,在采购环节弱化了质量控制,从而导致了毒奶粉事件的出现,让企业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3.信息与沟通和企业的内部监督方面,三鹿集团在这两方面也有内部漏洞。三鹿集团管理层不能有效地管理各个部门和分公司,信息资源缺乏,隐瞒问题没得到沟通、披露和解决。三鹿集团的组织机构不完善,无法对大股东的权利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同时缺乏对奶站员工的有效监督措施,无法保证原奶质量,这两方面的漏洞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最终加快了企业各种问题的爆发。 4.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方面,企业的管理层受高利益的诱惑,盲目进行企业产业链扩张,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三鹿集团为追求高额利润,仅重视产业链中销售以下的环节,而忽视了风险管理和奶源的质量,导致了毒奶粉事件的发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走向失败。 三、基于风险管理视角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1.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企业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要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通过实行岗位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三鹿集团的大股东缺乏别人的监督和制约,应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及时预防企业风险的发生,可能会阻止企业走上灭亡的道路。 2.加强风险评估,强化风险控制活动 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应及时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和管理企业的风险。三鹿集团的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不好,即控制活动的不合理,才造成了三鹿的毒奶粉事件,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3.完善信息与沟通渠道,加强内部监督和评价 实行风险控制时,要保证企业的内部信息畅通。流畅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做出风险反映,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监督,保证企业风险管理效力的持久性。此外企业应根据内部控制标准开展自我评估,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环节,保证风险管理正常运行。 4.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加强对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视程度,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帮助企业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内。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风险识别防范能力,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最高战略。2023-09-03 19:13:381
如何设立风险内控体系?
企业内控建设应当以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以财务报告可靠、资产安全与经营合规为三个保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设实务将围绕内控组织的设置与内控建设的五要素展开。(1)内部控制组织组织是体系运行的基本保障。通常的内控组织包括董事会与经营层两个层面,强调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是董事会的责任,并且下设审计(风险)管理专门委员会加强管理。此外,内控组织的设置特别强调经理层是企业内控建设的具体实施者与责任人,各经营管理部门按照职能归口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其中,是否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是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通常的设置方式包括三种:方式一:单独设置内控部门。优点是有利于提高内控建设的初期推动效率,缺点是内控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割裂,未能很好地体现内部控制责任与经营管理责任的融合。此方式在金融类企业普遍应用,对于实体经济体,通常不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方式二: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负责内控工作。优点是待体系初建完成且运行平稳后,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的监督部门,可以立足于公司整体牵头协调各部门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并且持续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设。缺点是国内企业内审部门往往人才匮乏,在内控建设的初期独立当此重任可能力不从心。方式三:在内部控制建设集中期设立内部控制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从各主要部门抽调人员专职从事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待体系正式运行时,办公室解散,人员归位到各经营管理部门,且牵头职能也归位至内审部门。此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各部门力量完成内部控制的体系化建设,待体系平稳运行后,相关人员回到经营管理部门的骨干岗位上,有利于促进各经营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解,有利于内控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实践表明,对于管理基础弱的实体经济企业,采取方式三的内控推行效果较佳。当然,组织的设置没有一定之规,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的特点设置内部控组织,明确相关的管理责任。(2)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载体,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时,首先要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一方面,内部环境的完善可以为控制活动的设计与运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内部环境的诊断可以加强控制活动与内部环境的匹配性,有利于控制活动的顺畅运行。通常,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其中,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与内部审计的定位三个方面必须先行完善,后续的控制活动设计与运行才会顺畅。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与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可以伴随控制活动的运行同步完善。(3)动态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化建设的重要表现,是后续内控措施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应当针对评估的重要风险强化内部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风险。对于次要风险,企业应当简化控制活动与流程设计,承担相关的风险,体现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的内控建设理念。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两个阶段。在风险辨识阶段,企业应当围绕内部控制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辨别企业风险并进行分类,形成企业的风险管理库。通常,企业的风险可以划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与法律风险五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在风险评估阶段,企业应当运用二维风险评估坐标图,从破坏性与发生频率两个维度评估风险,并将风险点界定为重大风险、中风险与低风险。企业应当依据行业特点与目标设置等确定风险评估的标准,评估标准应当注意定量与定性标准相结合。在实务中我们强调,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是同一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风险评估结果各不相同。为此,企业应当至少每年评估一次风险,及时发现新环境、新业务带来的新风险,动态地调整风险评估结果,进而动态地调整控制活动规范,让原本静止的内控制度动起来,始终踏上企业发展的节奏。(4)控制活动的设计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实施的核心要素,企业在规范控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手册(下简称内控手册)。企业在设计控制活动时,应当树立与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的设计理念,首先界定企业的控制活动循环,然后将内部控制措施嵌入控制活动中,完善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流程设计,形成企业的内控手册。内控手册分模块设计,每一模块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管理目标。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在设计内控手册时,首先应当明确控制活动的管理目标。例如采购付款循环,其管理目标应当包括保障物资供应、提高采购效率、降低资金占用、控制采购成本、保证核算准确等。第二,管理机构及职责。该部分将控制活动涉及的组织及职责清晰界定,以确保后续流程运行的顺畅性。第三,授权审批矩阵。该部分应当明确控制活动涉及的所有权限在董事会、经理层与各职能部门间的划分,并且明确各级审批责任。第四,控制活动要求。该部分一般以制度文本的形式书写,明确控制活动各控制环节的内控要求,作为相关经营管理流程设计的基础。第五,比照上述几部分,各经营管理部门应当重新梳理与完善业务流程,针对关键风险点强化控制措施,确保组织职责、授权审批、内控要求落实到经营流程中,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内控手册的设计过程中,特别强调与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切忌脱离原有制度流程设计孤立的内控手册,以避免实务中业务部门仍参照原有流程、内控手册则束之高搁的现象。(5)信息与沟通贯穿始终信息与沟通是指在内控建设中,保证在恰当的时机让恰当的岗位获取适当的信息。信息与沟通的设计应当贯穿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的始终,例如风险评估报告的报告程序,控制活动中的控制文档设计,都体现了信息与沟通要素的建立与健全。(6)内部监督手段。内部监督置于五要素之末,是内控管理闭环的体现。为此,内部监督也可以视为五要素之首,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要素持续完善的基础。内部监督手段包括风险预警、内部评价与绩效考核,三者缺一不可。风险预警是较新的管理工具,通过预警指标的报告与跟踪,可以突破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运用现代企业高效的信息集合手段,帮助管理层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炼关键信息,捕捉企业易于忽略或是下级管理者企图隐瞒的临界数据,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包括选择指标项、设定临界值、跟踪分析报告与修正临界数据四项工作。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与管理重点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并且逐步积累临界值。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基本规范的要求,也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评价手段完善的关键是建立评价标准与评价流程,明确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规范评价报告。此外,绩效考核强调将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有效性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 以促进内控体系的实施。2023-09-03 19:14:005
如何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
首先是识别,识别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企业风险;之后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措施和方案,进行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1 内部控制重要性: 内部控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内部控制是万万不能的,也就是说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2 认识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 进行企业风险管理,首选问题是识别企业风险,即认识企业风险特征和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企业风险类别;3 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涉及因素各不相同,因此需采用不同对应措施: 企业初级阶段的风险是产品质量问题,因此从企业内部质量控制进行企业市场形象建立是该阶段企业风险管理重要问题; 企业发展阶段的风险是市场拓展问题,因此,经营、市场、产品销售等问题内部控制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企业发展进入规模阶段的风险是内外交加风险管理问题,有涉及到内部的人、财、物综合配置与控制,及市场管理等诸多方面问题,由此,企业内部管的诸多因素应运而生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因素。2023-09-03 19:14:262
如何加强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有效结合
加强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有效结合的具体举措 做好制度建设 科学、系统、健全的企业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未来发展树立良好规范,尤其是在新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更是应该充分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根据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要求,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工作人员能够严格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工作。唯有此,在能够在有效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后,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错误现象的发生,减少工作失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各种管理制度确定的时候,必须要保障其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促进其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 做好会计人员选拔和任用 人作为生产活动的主体,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各种专业性人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足人才支持。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优秀财务人员的选拔方面。可以和当地财务院校或者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企业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更好地满足双方利益,达到双方互赢的状态。让学生在对财务工作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进入到企业开展财务工作。其次,在原有财务人员方面。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对于工作流程和要点已经较为熟悉。为此,管理者可以在学生进行到企业实习之后,安排原有财务人员带领他们学习,让他们在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加强对新知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可以定期邀_一些专家、学者到企业中为财务人员讲解相关的知识,让他们能够对世界前沿的知识和相关的会议有着较为全面地了解。将这些知识加以利用,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在财务人员自身方面,也需要正确认识到时代的发展变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不断学习。 做好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完善监督体系的支持。在今后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认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比如:企业管理者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让他们及时监督财务人员的各种行为,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一方面,能够保障各种财务信息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改进他们的工作态度。 建立动态会计信息监管制度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此,企业若想在此背景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结合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可信赖系统的开发力度,提升该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拓宽网络安全系统的应用范围。另外,针对现阶段工作中所存在的缺乏安全评估单位的问题。企业需要结合国家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根据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构建科学、系统风险评估机构。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加密、安全性检测和客户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的应用。 提高法律机制约束能力 现阶段管理工作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不仅能够有效地完成在传统工作中所要求的各种内容,同时还需要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按照国家法律的准则,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相比较于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现行法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由此可见:研究其他国家法律规范,并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化应用,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针对现阶段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中出现的信息化应用度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也可以发挥其引导作用,鼓励更多企业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方式,提升其经济效益。 总体来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始终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形成了巨大冲击。为此,在今后管理工作中,应该将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效融合,让更多工作人员能够看到这种管理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从其积极作用来看,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财务管理人员的各项行为,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同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也能够为其创造良好条件。 来源:商业文化 (2020年34期)2023-09-03 19:14:361
如何制定风控体系的总体思路?
要制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总体思路。一个完整的内控包括五项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按照以上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内容,应按如下路径展开:即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内控责任体系、内控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体系、内部控制工具体系、内部控制考评体系。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按总行、分支行两个层次展开,并始终保证与巴塞尔协议和银监会的要求一致,力求体现绩效考核、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三者的一致性。细化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风险点。无论是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平台,还是管理流程的风险控制平台,都必须依赖岗位责任的设置来实施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控制。作用在于,提示管理者根据风险预警信号设计和实施风险拦截的对策。扩展资料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1、要确定保护的对象(或者资产)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2、资产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3、资产中存在哪些弱点可能会被威胁所利用,利用的容易程度又如何;4、一旦威胁事件发生,组织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5、组织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2023-09-03 19:14:431
企业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亲,您知道吗,企业需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四点原因: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 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加强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合理的调配各种有一资源,需要我们建立现代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否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是为了防范风险与树立投资者信心。 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符合国际惯例,有助于揭示企业内控重大缺陷,维护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秩序。投资者对投资行为的选择,不仅仅基于财务数据和相关信息,还要基于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与运行质量的分析,以判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企业的风险来自于两大类:一是来自于违背外部强制性规定,包括合规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二是来自于内部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包括战略定位与实施手段、管理的效率与经营的效果。第一类风险的发生将使企业承担违规成本,导致企业价值下降,第二类风险的发生将直接影响企业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增加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就是为了防范上述风险。 三、推行内部控制是企业加强交流沟通,促进信息对称的根本途径。 可强化单位内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促进各相关单位或部门之间信息的对称和透明,加强部门之间在授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独立业务审核、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等具体控制环节的协作和配合,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优化内部控制结构,并根据各部门沟通反馈的因管理环境或业务性质的改变情况,适时调整、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 四、推行内部控制是企业改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的有效手段。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2023-09-03 19:15:015
需要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的实例
这是我今年写论文用到的案例,都是今年的,一个成功的一个失败的。海尔公司风险防范的成功经验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海尔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有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贸易、金融、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世界著名的消费市场研究机构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欧睿国际)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海尔品牌在全球冰箱市场份额已达到6.3%,超过LG和伊莱克斯等品牌,跃居全球第一。海尔之所以能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大环境下中取得如此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风险防范的强化和创新。海尔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对风险实施管控:2.1.1 进行全面内控,建立内部监控机制内部监控机制:为了保证集团的运行安全,平稳的达成战略目标,海尔建立了一套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体系,其核心是针对子公司的组织、治理、战略,以及业务运作的各种制度与流程中可能存在(漏洞,规定空白,人为干扰,缺乏可行性,制度与执行制度的部门与岗位之间冲突,缺乏科学规范,制度过粗,或制度之间存在原则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为防范、管理乃至消除上述问题而建立一个系统性的、不依赖人的、制度性工作体系。 全员内控:海尔的风险防范是一个全员内控的理念。风险防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审计部、法律部等部门,而是将其渗透到了公司的各个层面,无论是从董事会层到经理层,再到员工层,还是从集团战略层到执行层,再到各个职能业务层,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的每个层面、每个员工。 2.1.2 减少存货、加快资金回收,降低经营风险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海尔及时做出了各类风险应对措施,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仓库,按订单生产,像冰箱一年几千万的产量,库存量几乎为零,极大地降低了存货在流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这样一下子就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营风险。2.1.3 建立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海尔集团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助推器。财务公司的建立解决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局面。企业有了较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财务公司实现了资产与资金的双重增值,是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财务成本的金融工具,也是资金流整合的金融载体。到2008年底,历经6年的发展,海尔财务公司已经初步完成了由一个单纯的资金集中管理服务商到一个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集成化金融支持三位一体的海尔特色金融服务综合供应商的蜕变,构筑了海尔品牌冲击世界500强的核心竞争力。海尔通过建立财务公司,把财务风险控制模型注入到集团产业内部,全面构建了集团产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整体提高了海尔集团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用创新变革应对风险,在风险面前,海尔走创新之路应对风险。风险和机遇并存,能否规避风险、抓住机遇,主要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2.2 合俊集团风险防范的失败教训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厂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集团的情况急剧下降。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玩具公司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风暴,成为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倒闭的第一案。表面上看起来,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是只要关注一下最近两年合俊集团的发展动态就会发现,合俊集团倒闭的真正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2.2.1投资缺乏科学性,盲目多元化2007年9月,合俊集团计划进入矿业,以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48.96%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团付给天成矿业2.69亿元的现金,直接导致厂里资金链出现问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2008年的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即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这家银矿却一直没能拿到开采许可证,没法给公司带来任何收益,对于天成矿业的巨额投入合俊集团不但没能收回成本,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绝境。2.2.2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应对能力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团在樟木头的厂房遭受水灾,存货遭受巨额损失。水灾导致物料报废致使生产被迫中断,合俊集团耗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重新恢复生产。此次水灾也严重的影响了该集团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了集团的经营效率。因为水灾造成的存货损失约为6750万港元。合俊集团在物料管理上也很松散,公司物品常常被盗,原材料当废品卖。而且生产上也没有质量监控,返工甚至报废的情况经常发生。合俊集团财务风险防范的失败最终导致了合俊集团的倒闭。2023-09-03 19:15:201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哪些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应答时间:2021-01-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2023-09-03 19:15:314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容
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全面介绍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包括哪些内容?企业发展的基石,内部控制的核心观念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成本效益原则及其它 内部控制的基础如何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风险管理,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宝危机管理的金科玉律 内部审计的含义内部审计在组织架构中的位置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什么样的人才会舞弊职业舞弊对企业造成的危害是什么?如何看待职业舞弊与内部控制? 内控体系建立和执行的五个阶段确定和分解目标、识别风险如何建立控制政策:二维表、流程图、文字描述如何有效执行内控如何监督内控的执行状况: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独立的评估 萨奥法案的含义及其内容框架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应如何理解2023-09-03 19:15:52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背景
COSO(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人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是为下述三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即:uf06c 1、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uf06c 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uf06c 3、遵守法律法规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上述目标,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什么是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如何建立、评价和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这已日益成为困扰大多数企业的一个问题。2002年7月30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萨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最发达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已经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维护、评价和报告看作是经营者的重要责任。2008年5月22日,中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标志着中国版的“萨奥法案”已正式启动。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及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到基业长青。2023-09-03 19:16:08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风险管理是个大概念,而内部控制相对风险管理来说就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了。x0dx0a怎么理解呢?我举一个例子x0dx0a首先了解一下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概念。前者是当你设定好一个目标后还未开展任何风控活动就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剩余风险就是当你设定好目标后,认识了潜在风险,那么通过一些列的控制活动来降低、规避、转嫁这些潜在风险后还有未能被控制的潜在风险。x0dx0a其中这个一些列的控制活动中对自身(企业内部)进行控制的称为内部控制。因为外部风险是不可控的,只能预测。x0dx0a在ISO31000的框架中,Internal Control 就是 Risk Management中的第四个关键点。x0dx0ax0dx0a我想你这么理解可以方便一些。2023-09-03 19:17:015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内部控制当中逐渐的纳入了科学的理念,就是风险管理,让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逐渐的进行着研究的阶段。在我国,风险管理的角度成为了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出发点,风险管理具体的给予了相应的理论和观点,作用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当中,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效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欢迎阅读。 一、分析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外部关系。风险管理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可以将企业目标作为载体,给予科学、合理的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中包含5个层面,分别为:沟通与信息、监督、控制活动、环境、风险评估。这一系列要素的重合,具体是由两者在实现机制的相似性以及两者目标的重合来显示的。风险管理当中还蕴含着新型的观念,就是整体风险管理和风险组合。 内部关系。以风险作为关键,在内部控制的前提下,风险管理逐渐的成为了组织发展的重点,风险管理是以自然的发展状态作用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当中,其中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进了企业内部控制方面,逐渐的趋向于风险管理。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不够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所实行的机制是持续的过程,在这一持续的过程当中,需要创建管理规定和制度进行必要的约束,以此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所以,想要保证顺畅的执行企业管理制度,同时生成优质的执行效果,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方面,需要与经营环境有所适应,要透彻的了解到经营环境中所不断产生的新环境与新问题,一定要持续的监督企业内部控制,保障企业的事前监督能够有效的与事后监督融合为一体。 2.2不健全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 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国内企业会不断的增加不确定性的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风险,创设风险管理部门,能够有效的对风险进行必要的风险应对、风险评估、风险识别,是十分重要的.履行对策,尤其是利用基础工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结合,能够将不同特色的金融产品创造出来。可是,国内企业却存在着薄弱的管理方面以及风险控制的意识,不能够专门的创设风险管理部门,那么对于风险控制、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识别就不能正常开展。 2.3薄弱的企业风险控制意识 现如今拥有着竞争较为激烈的国际市场,在我国不断增添着外资企业,促使国内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压力,会产生较为复杂的风险。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当中,我国的企业基本上在企业风险意识方面,都处在薄弱的形势下,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一般只是重视财务的防线,对于管理方面以及风险控制的意识十分薄弱,较多的企业会因其而产生较大的亏损,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一部分企业中,所涉及到的管理人员不能够拥有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意识,同时存在较为严重的投机心理,促使企业内部亏损十分严重的情况时有发生。 2.4不够完善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而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性,是能够推进企业合理运行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同时还能保障有效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按照我国相关公司法内容,上市级别的公司需要创建健全的监事会、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等权利机构,可是在实际的实施落实方面,缺失着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在我国较多的企业对于设置权利机构方面,会以重叠的现象出现,还会产生董事会当中的内部董事拥有着较高比重等方面的问题。 三、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措施 3.1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充分的保持。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能否具备相应的权威性,最为重要的条件就是是否能够达成独立性的内部审计,然而对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方面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来制约的,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独立性设置,就说明内部审计符合独立性条件,同时还是审计人员能否保证公正审计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需要将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有所保持,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不会受到个人的制约以及任何部门的制约,需要将审计委员会下设到企业的董事会中,按照企业的不同风险和不同规模,相应的创设审计部门,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可以进行直接领导,保障内部审计可以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将风险导向的审计制度在企业内部实行。在公司的内部,企业内部审计是较为独立以及客观的监督、咨询活动,创建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原因就是避免错误和舞弊的生成,继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总体运作成效,可以加强企业的价值。内部审计制度若是风险导向型的,需要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进行应对,便于对不同业务循环和部门进行测试,是以风险应对、风险评价以及风险识别为条件的审计活动,对于风险的导向性较为关注。 相对风险导向所涉及到的内部审计模式当中,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具体要担任风险减少者或者保险人的身份,需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以及每一方面中积极的参加,尤其是在风险应对、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识别等重要的环节中,要合理的应用自身的优点,有效的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力求将较客观的建议和管理措施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在第一时间消除企业生产经营当中的风险点,要控制风险损失在最低的限度内。 3.2公司风险的应对管理体系需不断的完善 细分企业的风险事项。为了能够让风险事项的识别,可以利用较为科学的对策,企业需要将所面对的不同风险,科学的细分为公司层面风险以及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在一般情况下,造成企业存在公司层面风险的因素主要为外部和内部,其中的内部因素具体包含:战略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以及组织风险;外部因素具体包含:政治因素、市场竞争、技术因素、自然灾害以及法律法规等。业务层面风险中具体指的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企业管理职能当中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在企业处在的行业以及面对的市场有所不同的情况下,存在着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企业需要按照自身的相应特点,适当的选取公司层面风险因素或者企业业务活动层面风险的划分方法,同时要把企业正在面对的不同风险细致的进行识别,同时通过定性和定量相互融合的方式,对公司所潜在的风险进行必要的识别。 全面识别公司风险事项。想要完善开展企业的风险管理,最为主要的条件就是及时的识别不同种类的经营风险,风险识别一方面是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主要起点和基础,另一方面还是企业内部控制当中最为首要和困难的工作。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有必要及时应对、全面识别不同类别的风险,要将风险和机会分清,便于让企业可以适时针对性的对策,或者找准基于对风险进行解除。利用建立健全的企业风险事项识别体系,能够保证管理人员不会对战略目标产生偏移[7]。 3.3将风险管理理念优质的培育在企业内部 优质的风险管理理念,一方面是企业风险管理所具备的核心,另一方面还是开展内部控制的具体环境要素。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相应的信念与态度,也就是在实际生产活动当中所执行的信念与态度,会与企业的文化风险以及经营风格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也能够制约企业目标的实现与否,会将企业的价值观显示出来,同时,风险应对、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识别都是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需要将风险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良好树立,才可以在企业整体中主动的抑制企业的不同风险层面,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顺畅的发展。 企业对风险的认知态度就是风险管理理念,要在一定程度上被不同岗位员工一致认同,才可以对企业内部风险开展准确的发现与评估,有对其有效的应对。风险管理理念需要企业的内部不同层次员工和不同岗位员工,都能够正确的认知风险管理,可以利用不同的有效途径,在第一时间让员工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让员工了解到,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面临的不同层面的问题,以及会承受的后果,才可以让企业员工拥有相应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在实际的生产工作当中,主动的发展企业内部所产生的经营风险,积极的上报所存在的风险,让企业能够拥有充分的时间,用针对性的措施应对风险类别。 3.4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需不断的完善 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指的是,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所构成的权责明确、约束与激励的契约关系,能够协调运转、互相的制衡。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包含:透明管理议事规则、民主管理议事规则、业务执行系统、反馈系统以及内部监督系统等。 对特别事项的应对。想要对企业经营当中的极为特别的事项有所应对,需要按照需求将专业的委员会设立在董事会中。企业需要按照具体的发展战略需求,临时性的调整有关的人员将专业委员会构成,以此来有效的发挥出委员会成员的专业知识和资历,让其可以合理的解决有关的核心问题。例如:在企业的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将领导作用发挥在风险防范以及风险识别控制当中,在职责范畴中创建合理的防范对策,第一时间在企业内部横向、向上以及向下之间传达相应的风险信息,尤其是在遭遇大型的风险事项的阶段,需要立刻评估风险,以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性、合理性以及遵循性。 严格关注企业独立董事的作用。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当中,独立董事需要发挥出一定的监督地位,有必要对独立董事的作用充分的肯定。应该强化监管公司的独立董事,需要将独立董事的承担风险以及收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法律途径明确公司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对于相关舞弊企业中的独立董事加强处罚的力度。同时,若想要将独立董事的作用和职责真正的发挥出来,需要在在法律的角度上明确独立董事的独立特性。 ;2023-09-03 19:17:341
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既有横向交叉又有纵向融合,它们之间的联系有:1.内控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控的自然扩展,在内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目标即战略目标和三个要素: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应对;2.内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控应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运营风险,内控是必要的。当然,二者也有些许不同,区别在于:1.两者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目标相较于内部控制增加了一个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制定是企业治理层面需要参与解决的问题,这表明风险管理属于治理层次,而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管理层次;此外,风险管理把财务目标扩展为报告目标,不仅包括了财务报告目标,还包括了非财务类报告,弥补了内控目标体系重财务信息轻其他信息的缺陷;2.两者组成要素不同。相比起内控的五大要素,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因素,丰富了风险管理内容,体现了风险组合观;3.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控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事前制定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4.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而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等一系列活动;5.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财务目标产生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正面影响视作机会,将风险和机会区分开来,而内部控制框架中,尚未区分风险和机会6.两者对风险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框架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提出的。2023-09-03 19:17:462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区别:(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3)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在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而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4)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联系:1)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2003年7月公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地指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作为一个子系统。从时间先后和内容上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拓展和延伸。(2)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或者说对于在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之中的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内部控制国外较为经典的是 ASB 对内部控制的定义。1972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2023-09-03 19:17:572
如何从监督角度分析周大福的内控与风险管理
1、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企业应严格对内部各项程序进行审查,提供日常业务流程、运营、内勤的规范性,实现各个部门从上到下的的防范,到所有人员的防范。2、强化风险管理责任。企业各级机构通过确定风险管理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落实岗位责任。风险管理文化3、创新推动利用内部控制工作本身要求的评价、完善机制,为企业持续创新机制、战略调整和自我提升的输送活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4、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内部控制工作跨部门的特征,整合风险和控制,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帮助企业完成整合数据和信息质量控制要求。5、系统日常监督作为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立体系中的核心监督权,联合发挥大监督体系效能,推动深入到岗位的自我评价体系和提升专精领域的控制水平,确保各种监督手段的有效落地。2023-09-03 19:18:101
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这三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各自实质的理解:x0dx0a1.1 战略管理为达到内部控制中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控制手段或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控制方法;x0dx0a1.2 风险管理为实现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目标,进而对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一种风险评估机制;属于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评估要素;x0dx0a1.3 内部控制实质为一种由全体员工为合理保证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详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x0dx0a x0dx0a2.各自关系x0dx0a2.1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目标实为实现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作为内部控制的五大控制目标之一,涉及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问题,因此战略管理其实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为实现战略目标而执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x0dx0a2.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目标实为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大要素即是“风险评估”,其实为达到内部控制目标的风险评估机制,如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x0dx0a2.2.1 目标设定x0dx0a2.2.2 风险识别 x0dx0a2.2.3 风险分析 (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实为对风险属性的确定x0dx0a2.2.4 风险应对 (如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承受)x0dx0a x0dx0a3.总结x0dx0a以前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提到的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实质内容来看,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实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一种有效控制活动和管理工具,从属于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如果你所指为CPa教材中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书,我想可能是作者从有利于读者理解的角度,从不同唯度来阐释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理念。x0dx0a x0dx0a另外,财会〔2012〕3号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也进行了解释:x0dx0a x0dx0a4.如何协调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x0dx0a 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充分吸收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统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二者都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协调统一的整体。x0dx0a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由不同机构负责。对此,企业可以对有关机构和业务进行整合,从工作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工作执行的方法、程序等方面,将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职能交叉、资源浪费、重复劳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x0dx0ax0dx0a供参考。2023-09-03 19:18:461
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这 三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各自实质的理解:1.1 战略管理为达到内部控制中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控制手段或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控制方法;1.2 风险管理为实现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目标,进而对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一种风险评估机制;属于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评估要素;1.3 内部控制实质为一种由全体员工为合理保证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详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2.各自关系2.1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目标实为实现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作为内部控制的五大控制目标之一,涉及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问题,因此战略管理其实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为实现战略目标而执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2.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目标实为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大要素即是“风险评估”,其实为达到内部控制目标的风险评估机制,如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2.2.1 目标设定2.2.2 风险识别 2.2.3 风险分析 (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实为对风险属性的确定2.2.4 风险应对 (如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承受) 3.总结以前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提到的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实质内容来看,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实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一种有效控制活动和管理工具,从属于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如果你所指为CPa教材中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书,我想可能是作者从有利于读者理解的角度,从不同唯度来阐释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理念。 另外,财会〔2012〕3号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也进行了解释: 4.如何协调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充分吸收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统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二者都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由不同机构负责。对此,企业可以对有关机构和业务进行整合,从工作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工作执行的方法、程序等方面,将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职能交叉、资源浪费、重复劳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供参考。2023-09-03 19:18:582
如何有效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在于: 1. 两者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目标相较于内部控制增加了一个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制定是企业治理层面需要参与解决的问题,这表明风险管理属于治理层次,而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管理层次;此外,风险管理把财务目标扩展为报告目标,不仅包括了财务报告目标,还包括了非财务类报告,弥补了内控目标体系重财务信息轻其他信息的缺陷; 2. 两者组成要素不同。相比起内控的五大要素,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因素,丰富了风险管理内容,体现了风险组合观; 3. 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控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事前制定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4. 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而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等一系列活动; 5. 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财务目标产生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正面影响视作机会,将风险和机会区分开来,而内部控制框架中,尚未区分风险和机会; 6. 两者对风险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框架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提出的。 它们之间的联系有: 1. 内控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控的自然扩展,在内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目标即战略目标和三个要素: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应对; 2. 内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控应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运营风险,内控是必要的。 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十分密切,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既有横向交叉又有纵向融合,风险管理是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内部控制为架构演变成另一种以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二者在要素、目标、含义等方面有很多联系和相同的地方,既是独立又有关联的体系,是针对企业所不同的需求而演变成的两种过程与目标。2023-09-03 19:19:281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全面介绍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的实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活动内部审计简介职业舞弊内控的建立和执行萨奥法案及公司治理(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2023-09-03 19:19:434
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三者是什么关系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共同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日标的实现。风险管理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也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内部控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控制乎段,也为内部审计提供了审计对象;内部审计不仅直接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检查和评价的对象,而且通过审查、评价帮助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和优化。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如何有效的辨识、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便构成了风险管理的内容。这里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内部控制是指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风险的控制。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企业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机构实现其目标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较为形象的说明风险管理、内控、内部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某人开车从A地到B地去,那么他的目标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到达目的地。在这里,把汽车作为一个主体,那么在由A到B的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这一目标实现,即存在各种风险,既包括来自车辆自身的内部风险,对于汽车自身而言的风险无处不在,如车身质量、油电系统、动力系统、制动系统等都会影响由A到B目标的实现。也包括汽车之外的风险,如天气、道路状况、其他车辆等。概况起来说,存在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因此,为了顺利到达,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从车辆本身角度来说,强化车身结构,保证车辆整体性,限制最高车速,进行事前控制。需要加装刹车、ABS等制动保障系统,胎压监测、防爆胎系统等进行事中管控;加装安全气囊等进行事后控制。制定、掌握正确的驾驶方法、流程,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对驾驶人员的监管和奖惩。以上基于车辆的控制,被视为内部控制。其次,除了汽车自身的存在的各种风险,天气、道路状况、其他车辆等外部风险也可能影响到出行目标的实现,对此,可以通过提前观看天气预报、收听道路信息等,进行提前掌握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防范和应对措施也就是对外部风险的管控。从以上可以看出,既包括内部控制,也有外部风险管理,这些构成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就是识别、分析存在的各种分析因素,检查、评佑,内部控制、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定期检查风险情况、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及剩余风险等,以此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水平和能力,以便目标更好的实现。对于企业而言,正因此存在各种风险影响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规范各项流程、制度等,提高内部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规避、降低各种存在的风险,提升企业的绩效。因此风险的存在是内部控制产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内部控制并不等同于风险管理,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控制只能控制一部分内部风险,对于政策变化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等外部风险,内部控制很难达到一个好的控制效果,需要进行风险的辨识、分析、评价,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来规避、降低这些风险。也就是说,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比内部控制更广泛、更全面的管理理念。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是紧密联系,二者共同为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保障。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直接对象,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良好的审计环境,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面对各种内外部风险,企业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辨识、分析、评价存在的各种风险,并采取措施,规避、降低风险,将风险控制的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内部审计,则独立的对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审查,通过对风险管理有效性和剩余风险的检查、评价,不断改进、完善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独立地位,是对风险管理的监控。2023-09-03 19:20:034
如何建立内控及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内控建设实务 -------------------------------------------------------------------------------- 企业内控建设应当以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以财务报告可靠、资产安全与经营合规为三个保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设实务将围绕内控组织的设置与内控建设的五要素展开。 (1)内部控制组织 组织是体系运行的基本保障。通常的内控组织包括董事会与经营层两个层面,强调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是董事会的责任,并且下设审计(风险)管理专门委员会加强管理。此外,内控组织的设置特别强调经理层是企业内控建设的具体实施者与责任人,各经营管理部门按照职能归口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其中,是否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是企业界关注的焦点,通常的设置方式包括三种: 方式一:单独设置内控部门。优点是有利于提高内控建设的初期推动效率,缺点是内控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割裂,未能很好地体现内部控制责任与经营管理责任的融合。此方式在金融类企业普遍应用,对于实体经济体,通常不设置专职的内控部门。 方式二: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负责内控工作。优点是待体系初建完成且运行平稳后,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的监督部门,可以立足于公司整体牵头协调各部门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并且持续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设。缺点是国内企业内审部门往往人才匮乏,在内控建设的初期独立当此重任可能力不从心。 方式三:在内部控制建设集中期设立内部控制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从各主要部门抽调人员专职从事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待体系正式运行时,办公室解散,人员归位到各经营管理部门,且牵头职能也归位至内审部门。此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各部门力量完成内部控制的体系化建设,待体系平稳运行后,相关人员回到经营管理部门的骨干岗位上,有利于促进各经营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解,有利于内控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实践表明,对于管理基础弱的实体经济企业,采取方式三的内控推行效果较佳。 当然,组织的设置没有一定之规,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的特点设置内部控组织,明确相关的管理责任。 (2)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 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载体,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时,首先要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一方面,内部环境的完善可以为控制活动的设计与运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内部环境的诊断可以加强控制活动与内部环境的匹配性,有利于控制活动的顺畅运行。 通常,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其中,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与内部审计的定位三个方面必须先行完善,后续的控制活动设计与运行才会顺畅。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与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可以伴随控制活动的运行同步完善。 (3)动态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化建设的重要表现,是后续内控措施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应当针对评估的重要风险强化内部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风险。对于次要风险,企业应当简化控制活动与流程设计,承担相关的风险,体现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主导目标的内控建设理念。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两个阶段。在风险辨识阶段,企业应当围绕内部控制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辨别企业风险并进行分类,形成企业的风险管理库。通常,企业的风险可以划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与法律风险五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在风险评估阶段,企业应当运用二维风险评估坐标图,从破坏性与发生频率两个维度评估风险,并将风险点界定为重大风险、中风险与低风险。企业应当依据行业特点与目标设置等确定风险评估的标准,评估标准应当注意定量与定性标准相结合。 在实务中我们强调,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是同一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风险评估结果各不相同。为此,企业应当至少每年评估一次风险,及时发现新环境、新业务带来的新风险,动态地调整风险评估结果,进而动态地调整控制活动规范,让原本静止的内控制度动起来,始终踏上企业发展的节奏。 (4)控制活动的设计 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实施的核心要素,企业在规范控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手册(下简称内控手册)。 企业在设计控制活动时,应当树立与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的设计理念,首先界定企业的控制活动循环,然后将内部控制措施嵌入控制活动中,完善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流程设计,形成企业的内控手册。内控手册分模块设计,每一模块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管理目标。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在设计内控手册时,首先应当明确控制活动的管理目标。例如采购付款循环,其管理目标应当包括保障物资供应、提高采购效率、降低资金占用、控制采购成本、保证核算准确等。 第二,管理机构及职责。该部分将控制活动涉及的组织及职责清晰界定,以确保后续流程运行的顺畅性。 第三,授权审批矩阵。该部分应当明确控制活动涉及的所有权限在董事会、经理层与各职能部门间的划分,并且明确各级审批责任。 第四,控制活动要求。该部分一般以制度文本的形式书写,明确控制活动各控制环节的内控要求,作为相关经营管理流程设计的基础。 第五,比照上述几部分,各经营管理部门应当重新梳理与完善业务流程,针对关键风险点强化控制措施,确保组织职责、授权审批、内控要求落实到经营流程中,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内控手册的设计过程中,特别强调与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切忌脱离原有制度流程设计孤立的内控手册,以避免实务中业务部门仍参照原有流程、内控手册则束之高搁的现象。 (5)信息与沟通贯穿始终 信息与沟通是指在内控建设中,保证在恰当的时机让恰当的岗位获取适当的信息。信息与沟通的设计应当贯穿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的始终,例如风险评估报告的报告程序,控制活动中的控制文档设计,都体现了信息与沟通要素的建立与健全。 (6)内部监督手段。 内部监督置于五要素之末,是内控管理闭环的体现。为此,内部监督也可以视为五要素之首,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要素持续完善的基础。内部监督手段包括风险预警、内部评价与绩效考核,三者缺一不可。 风险预警是较新的管理工具,通过预警指标的报告与跟踪,可以突破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运用现代企业高效的信息集合手段,帮助管理层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炼关键信息,捕捉企业易于忽略或是下级管理者企图隐瞒的临界数据,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包括选择指标项、设定临界值、跟踪分析报告与修正临界数据四项工作。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与管理重点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并且逐步积累临界值。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基本规范的要求,也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评价手段完善的关键是建立评价标准与评价流程,明确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规范评价报告。 此外,绩效考核强调将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有效性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 以促进内控体系的实施。2023-09-03 19:20:292
风险管理内控怎么做?
要制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总体思路。一个完整的内控包括五项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按照以上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内容,应按如下路径展开:即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内控责任体系、内控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体系、内部控制工具体系、内部控制考评体系。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按总行、分支行两个层次展开,并始终保证与巴塞尔协议和银监会的要求一致,力求体现绩效考核、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三者的一致性。细化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风险点。无论是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平台,还是管理流程的风险控制平台,都必须依赖岗位责任的设置来实施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控制。作用在于,提示管理者根据风险预警信号设计和实施风险拦截的对策。扩展资料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1、要确定保护的对象(或者资产)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2、资产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3、资产中存在哪些弱点可能会被威胁所利用,利用的容易程度又如何;4、一旦威胁事件发生,组织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5、组织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2023-09-03 19:20:371
企业内控、内审、风险管理与合规关系
合规管理,可简称合规,多来自于企业组织的外部要求,例如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的监管规定等等。企业组织也会自己定立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各经营单位、部门、员工等的经营行为。合规可以起到最基本的抑制操作风险的作用。合规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前提、底线目标,和企业相关“外规”,构成了企业经营的合规环境。 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是找到控制和效率的最佳平衡,支持公司高效平衡运转。 它不但要求合规,还要考察“规”的状态(是否完善、是否有配套指引、执行过程是否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较完善的工具和方法(COSO框架)。企业要想健康、长远地发展,会主动完善自己的内控体系。 风险管理的最高目标是支持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是为实现企业的使命、愿景制定的中长期目标。 企业组织面临的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七大类,例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等。风险既可以来自外部也可以来自内部,内控不严也能产生舞弊风险。因此必须把风险管理的职能提升到高级管理层,必须设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在合规的基础上,企业通过完成日常的运营目标、实现年度经营绩效,从而支撑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业务领域是风险和内控的第一道防线,95%的风险在流程化作业中解决。 内控部门、合规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风险防控的第二道防线,负责内控方法论建设及推广赋能、对跨流程跨领域高风险事项拉通管理,监督检查避免疏漏。 内审是风险防控的第三道防线,其独立评估,事后调查、对恶性事件,建立冷威慑。内审的检查方式很多种,其中穿透式的检查会涉及到整个业务流程。 从理论上说,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更侧重过程管理以及前端管理,而内审更多地是对结果进行监督。 内控、风险管理和内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组织达成管理目标或战略目标。 从控制方式方面总结,内部控制是事前预防和控制,因为制度与流程是为管理而生,为防止企业管理出现问题和错漏而制订; 风险管理主要在事中进行分析评价,风险评价的基本和内容也是内部控制和制度流程,作业过程的风险就属于事中控制;就算事后分析风险也是为了事中的管控;内部审计,从三者关系而言,是事后的确认与评估。内审工作根据风险提示或结果,对内控相对应节点(关键控制点)进行确认,确认风险是否存在,是否产生损失,是否可化解或转移。内审不能脱离企业组织的经营而存在。内控和风险管理需要从内审获得风险信息和风险判断、评估结果,以及实际或潜在的重大问题。 搜索【国际注册反舞弊师】了解更多。2023-09-03 19:22:081
风险三要素是指什么?
什么是风险组成的三要素? 风险因素:是产生、诱发风险的条件或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不同领域的风险因素的表现形态各异,根据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里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它是导致损失的媒介物。 风险损失:是指非正常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衡量。并且必须满足以上所有条件才能称其为损失。 风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原因和条件。一般根据风险因素的性质划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三种类型。 实质风险因素又称物理风险因素,是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有形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是与人的品德修养有关的无形的因素,即是由于个人的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轨企图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引起社会财富损毁或人身伤亡的原因或条件。 心理风险因素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又称风纪风险因素。它是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以致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程度的因素。 以上三种风险因素中,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属于与人的行为有关的风险因素,故二者归入无形风险因素或人为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 3.损失 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这三者的关系为: (1)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2)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 (3)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故风险事故发生会造成损失。 风险的三要素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1.风险管理的定义 定义: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 但现实情况里,这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 风险管理亦要面对有效资源运用的难题。这牵涉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把资源用于风险管理,可能使能运用于有回报活动的资源减低;而理想的风险管理,正希望能够花最少的资源去去尽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机。 “风险管理”曾经在1990年代西方商业界前往中国进行投资的行政人员必修科目。当年不少MBA课程都额外加入“风险管理”的环节。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 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trade-off)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成为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可见,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处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2.1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2.1.1◆生产流程分析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各个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生产流程分析法可分为风险列举法和流程图法。 1.风险列举法指风险管理部门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流程,列举出各个生产还击的所有风险。 2.流程图法指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将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一切环节系统化、顺序化,制成流程图,从而便于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 2.1.2◆财务表格分析法 财务表格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业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 2.1.3保险调查法 采用保险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可以利用两种形式: 通过保险险种一览表,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或者专门保险刊物的保险险种一览表,选择适合本企业需要的险种。这种方法仅仅对可保风险进行识别,对不可保风险则无能为力。 委托保险人或者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调查设计,找出各种财产和责任存在的风险。 2.2风险的预测 风险预测实际上就是估算、衡量风险,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风险的预测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预测风险的概率: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时期一万栋房屋中有十栋发生火灾,则风险发生的概率是1/1000。由此对概率高的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2.2.2预测风险的强度:假设风险发生,导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于容易造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 风险是由哪些要素组成 风险要素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构成。风险因素增加或产生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引起损失,三者的串联构成了风险形成机制。 风险因素是促使和增加损失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条件,分为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两类。有形风险因素是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物质性风险因素。无形风险因素是文化、习俗和生活态度等非物质的、影响损失发生可能性和受损程度的因素,它又可进一步分为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成现实性的媒介。 损失是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消失。损失管理是指有意识地采取行动防止或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以及所造成的经济及社会损失。它的目标分叮两种:一是损失发生之前,全面地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尽量减少损失发生频率;二是在损失发生之后努力减轻损失的程度。风险构成要素:引起—导致—产生。 风险管理的三要素及其内容 金融风险的3要素? 1.风险因素:有关主体从事了金融活动; 2.风险事故:某些因素发生意外的变动(非计划、非预期、非故意); 3.损失的可能性: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风险的管理 一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1.内部控制架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2.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⑴企业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 ⑵风险管理的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⑶企业层级: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下属子公司。 二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的识别、评估、分类、控制、监控、报告。 三信用风险管理 1.机制管理:审贷分离机制、授权管理机制、额度管理机制 2.过程管理 ⑴事前管理 “5c”: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品格(character)、担保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s)、 “3c”: 现金流(cash)、管理(control)和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 ⑵事中管理 ⑶事后管理 四市场风险管理 1.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⑴选择有利的利率; ⑵调整借贷期限; ⑶缺口管理; ⑷持续期管理; ⑸利用利率衍生产品交易。 2.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⑴选择有利的货币; ⑵提前或推迟收付外币; ⑶进行结构性套期保值; ⑷做远期外汇交易; ⑸做货币衍生产品交易。 3.投资风险管理的方法 ⑴股票投资:买涨卖跌、分散投资、购买基金、股指期货或期权; ⑵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加强制度建设、进行限额管理、进行风险敞口的对冲与套期保值。 五操作风险管理 1.制度管理 2.信息系统管理 3.流程管理 4.职员管理 5.风险转移 六流动性风险管理: 1.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2.保持负债的流动性 3.进行资产和负债流动性的综合管理。 七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的管理 1.加强文化建设 2.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4.加强过程管理 八国家风险管理 1.国家层面的管理方法 2.企业层面的管理方法 九声誉风险管理 风险因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按照性质 1.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比如房屋所有者面临的火灾风险、汽车主人面临的碰撞风险等,当火灾碰撞事故发生时,他们便会遭受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2.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相对于纯粹风险而言的,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的后果一般有三种:一是没有损失;二是有损失;三是盈利。比如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就存在赚钱、赔钱、不赔不赚三种后果,因而属于投机风险。 按照标的 1.财产风险:财产风险是指导致一切有形财产的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以及经济或金钱上的损失的风险。如厂房、机器设备、成品、家俱等会遭受火灾、地震、爆炸等风险;船舶在航行中,可能会遭受沉没、碰撞、搁浅等风险。 财产损失通常包括财产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方面。 2.人身风险:人身风险是指导致人的伤残、死亡、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增加医疗费用支出的风险。如人会因生、老、病、死等生理规律和自然、政治、军事等原因而早逝、伤残、工作能力丧失或年老无依靠等。 人身风险所致的损失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收入能力损失;一种是额外费用损失。 3.责任风险:责任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疏忽或过失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契约或道义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致使对方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如进出口贸易中,出口方(或进口方)会因进口方(或出口方)不履约而遭受经济损失。 按照行为 1.特定风险:与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即由特定的人所引起的,而且损失仅涉及特定个人的风险。如火灾、爆炸、盗窃以及对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所负的法律责任均属此类。 2.基本风险:其损害波及社会的风险。基本风险的起因及影响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与社会或政治有关的风险,与自然灾害有关的风险都属于基本风险。如地震、洪水、海啸、经济衰退等均属此类。 按照产生环境 1.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指在社会经济正常情况下,由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或人们的过失行为所致损失或损害的风险。如雷电、地震、霜害、暴风雨等自然原因所致的损失或损害;火灾、爆炸、意外伤害事故所致的损失或损害等。 2.动态风险:动态风险是指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技术以及组织等方面发生变动所致损失或损害的风险。如人口增长、资本增加、生产技术改进、消费者爱好的变化等。 按照产生原因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等遭受威胁的风险。如地震、风灾、火灾以及各种瘟疫等自然现象是经常的、大量发生的。在各类风险中,自然风险是保险人承保最多的风险。 自然风险的特征有: (1)自然风险形成的不可控性 (2)自然风险形成的周期性 (3)自然风险事故引起后果的共沾性,即自然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其涉及的对象往往很广。 2.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包括过失行为、不当行为以及故意行为)或不行为使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遭受损失的风险。如盗窃、抢劫、玩忽职守及故意破坏等行为将可能对他人财产造成损失或人身造成伤害。 3.政治风险(国家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在对外投资和贸易过程中,因政治原因或订立双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使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如因进口国发生战争、内乱而中止货物进口;因进口国实施进口或外汇管制等等。 4.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在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由于受各种市场供求关系、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的影响或经营者决策失误,对前景预期出现偏差等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比如企业生产规模的增减、价格的涨落......>> 什么是风险三要素 风险因素:是产生、诱发风险的条件或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不同领域的风险因素的表现形态各异,根据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里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它是导致损失的媒介物。 风险损失:是指非正常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衡量。并且必须满足以上所有条件才能称其为损失。 什么是风险组成的三要素 风险因素:是产生、诱发风险的条件或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不同领域的风险因素的表现形态各异,根据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里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它是导致损失的媒介物。 风险损失:是指非正常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衡量。并且必须满足以上所有条件才能称其为损失。2023-09-03 19:22:171
如何在施工企业推行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一、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施工企业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加强对管理提升的组织领导,推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深入开展,一些企业成立了专项小组,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督导和协调工作,并制定了管理目标,使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管理创新机制得到明显改善,但当前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并不理想,体现在企业管理运作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为:有内控无制度,自发的控制;有制度无控制,制度不具备操作性;有控制有制度,未形成体系,存在缺陷。二、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目前,施工企业的许多一线人员甚至是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管理是公司领导和部分部门的责任,员工对自己在内部控制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模糊不清,一些政策和相关程序的实施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风险意识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的高层没有经营风险的概念,缺少风险防范机制;甚至某些施工项目的经济部门利用内部控制不严的漏洞贪污受贿、挪用项目建设资金,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些施工企业对内控制度不够重视,虽然对工程项目的关键过程进行了控制,但缺少完整细化的运作流程,不便于业务人员的学习和执行。部分制度规范滞后、设计不完善,没有对所有的部门和员工进行覆盖。3、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有的施工企业有规章制度,但流于形式,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制定;有的制度本身制定不合理,过于理想化,或随着新情况的出现,原有制度已不能适应却没有及时修改,从而使制度不具备可操作性;有的施工企业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监督,也没有奖惩措施,缺乏保证内控制度执行的机制,内控制度成为摆设。4、内部监督独立性不强。内部监督过于集中在财务领域的内部审计职能,监控上缺乏独立性。在对内部控制实施监督中,虽然有些施工企业设置了审计部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且内部审计受制于人,致使监督职能无法履行。5、信息沟通不畅。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一个开放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企业对反映问题的员工没有相应的保护和激励措施,造成管理层无法真实、全面地了解企业运行的情况。6、风险体系未建立、评估机制不健全。一些施工企业未建立风险内控体系,没有明确承担相应风险的主体,面临风险时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错失化解或减小风险的最佳时机。受知识能力的限制,相关人员对潜在的风险缺乏整体性认识和系统性分类,对风险评估方式、方法、程序的缺乏了解,没有对企业的风险承受度进行评估分析,无法应对各类风险的冲击。三、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1、强化风险意识,培育内部控制理念。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也要有风险意识,不仅企业经营者有风险意识,全体员工也要有。通过召开风险内控专题会,强调风险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主动性,从上到下营造内部控制学习的积极氛围,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确保风险内控工作开展的有效性。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控制度,明确规定各种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安全质量、物资设备采购、全面预算、信息化运用、法律合规、反腐倡廉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所属项目部在贯彻落实上级规章制度的同时,结合项目实际对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协同推进内控制度;根据企业运行情况,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缺陷,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整性。3、建立健全风险内控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在风险理念的作用下,内部控制已扩展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企业必须了解它所面临的风险,并加以控制,建立健全可辨识、分析和管理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和控制预案机制,建立健全以前期防范、中期控制为主,后期救济为辅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应对和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危机,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环境保障。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应用,全面总结,落实整改。企业管理者应对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应对中的教训进行总结,开展自我评价,进行缺陷认定,对诊断发现的短板和瓶颈问题,集中精力全面整改,为下一步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以风险为契机,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5、强化内部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应当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优势,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针对资产管理、全面预算、劳务管理等内容进行审查评价,促进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管理。6、加强信息管理和沟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内部共享的沟通平台,推行资金集中管理使用、经营市场统筹开发、物资设备集中采购、劳务队伍合规择优选用、闲置资产集中利用等措施,保证部门之间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使管理层及相关部门能够实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解决问题。有了畅通的信息系统,也要明确相关的责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质量。7、建立健全防腐败体系,提升反腐倡廉能力。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使广大干部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更巩固,进一步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尚,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环境。8、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发挥利益导向作用。对各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工薪酬、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的依据,有利于增强施工企业管理层对工程项目的管控力,约束、激励广大员工,改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氛围,为内部控制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四、小结。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实现既定目标的免疫系统,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任重道远,必须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改变“重效益、轻质量”的经营观念,在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中强化内部控制实施,注重内控制度的监督,继续贯彻落实风险内控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2023-09-03 19:2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