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cejikv
-
不一样。全面预算和全口径预算不一样,全面预算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整体业绩的提升,对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口径预算的目标是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因素,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预算计划。但是全面预算和全口径预算,是管理学中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相关推荐
我国全口径预算包括
我国全口径预算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和地方财政预算两个层面。1.国家财政预算国家财政预算是中央统一安排管理全国财政收支的预算,也是国家的重要财政纲领。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预算法,每年由财政部编制,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2.地方财政预算地方财政预算是各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主要是为地方政府提供经费支持,保障各级政府机构、地方企事业单位运转所需资金。地方财政预算由地方政府编制,报请本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3.商业银行预算商业银行预算是商业银行为日常运营和长期发展制定的财务预算。商业银行预算通常包含收支、资产负债、经营活动和对外投资等方面,以确保正常经营,并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4.企业预算企业预算是企业日常经营和长远发展计划的财务预算,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个层面。企业预算通常由企业财务部门编制,报给企业董事会和股东审批后实施。5.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的财务预算,它提供了一种独立的经费渠道,以支持政府在特定领域的目标实现,如社保基金、医疗基金、教育基金等。政府性基金预算通常通过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审批使用。综上所述,我国全口径预算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和地方财政预算两个层面,以及商业银行预算、企业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等。这些预算体系的编制、审核和执行是国家财政和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清晰地规划和控制资金流向,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日常运转的需要。2023-09-04 05:17:121
什么是全口径预算
全口径预算就是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扩展】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公共财政预算指的是一般预算,它是财政部门最常见的预算形式,划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了支持某项目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它是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全口径预算决算,即监督主体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2023-09-04 05:17:432
什么是全口径预算?
全口径预算是指将全部政府收支纳入预算 。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全口径的说法? 是因为以前(若干年前)是有“预算外资金”的, (财政部:2011年1月1日起,要求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目前,已无预算外资金的说法。所有的政府资金均需要纳入预算管理。 全口径预算的目标就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构建一个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2023-09-04 05:17:501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什么意思?
全口径财政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政府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政府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满足财政计量需要,且降低财政收入规模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加强支出管理。比如压缩行政管理费用;更加科学前瞻地做好基础设施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等。扩展资料政府全口径财政收入,政府预算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四大预算重点和分工各有不同。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一个基本前提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把所有的政府收支都关进制度的笼子,纳入预算的总盘子统筹安排使用,并接受全社会的审查和监督。全部政府性资金,是指政府运用公权力征集、管理、使用的所有资金,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计划等。我国全口径预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四大预算中,公共预算体系已经比较完备,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口径财政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口径,把政府收支统起来(热点聚焦)2023-09-04 05:17:591
什么是“全口径”?
全口径是泛指各级税务机关组织的税收收入总和。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所有财政收入。在我国,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财产和行为课税。扩展资料:全口径预算的管理收支票据是控制预算内资金的基础途径,对预算外资金也同样适用。当前加强票据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梳理相关信息。领购财政票据的种类、年度计划用量、部门执收的依据以及项目和标准等相关信息是决定财政票据管理是否科学、准确的基础环节。实践中,往往由于这些基础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导致了后续财政票据管理的混乱,从而为预算外资金逃离监管留下了空间。各部门(单位)有必要根据2013年1月1日生效的《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统计和梳理本部门相关信息。2、实行电子化管理。目前部分中央部门已经开始试点运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在条件成熟时.推进电子化票据管理,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运用票据软件对财政票据申请、印制、登记、入库、核发、出库、使用、缴库、保管、核销、审验、销毁等实行全程监管,减少暗箱操作,提高票据管理效率。2023-09-04 05:18:151
依据全口径预算原则,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有:
【答案】:C、D、E全口径预算包括四类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后三种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2023-09-04 05:18:291
全面预算全面在哪?
每年10月份左右,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就开始编制第二年的预算了。在我们国家,政府财政预算被称为全面预算。 何为全面预算?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之所以称现在的政府预算是全面预算,是相对于以前单一的财政预算管理而言的。 2014年我国的预算法修订之前,政府的财政预算只包含一般公共预算,其他的财政收支活动,例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都未纳入预算口径。 2014年全新修订的预算法,把政府预算的口径扩大了。现在除了一般公共预算外,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及社会保险基金都被纳入预算,也叫全口径政府预算。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全面预算家族里的各个成员吧。 1、“老大哥”——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发挥公共职能最基础的手段了。 一般公共预算的收入主要来源就是与每个企业和公民都息息相关的税收收入。除此之外,政府举债筹得的资金、行政事业性的收费等也纳入收入。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的支出范围也比较广,比如体制内人员的工资奖金、基本的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等,可谓是挑起主要责任的顶梁柱。 “专一的二弟”——政府性基金预算。之所以称政府性基金预算是预算家族里最专一的那位,是因为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开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收入按规定专款专用,当年用不完,可以结转下年使用, “有钱的三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通俗理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就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股息利息、清算等所得按一定比例上交国家的收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也主要是用于国有经济发展布局等再投资。 不同类型的企业上缴收益的比例不同,其中烟草、石油石化等资源型央企上缴比例最高。 “劳心劳力的四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就是统筹这部分收入与支出的活动。 如果想更细致得了解政府预算的具体收入、支出项目,可以参看《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每年年底,在制定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时,财政部都会修订这本书,书中具体规定了下一年度财政收入及支出项目的类款项,每个体制内单位从事财务的人员可谓人手一本,因其封面为蓝色,故江湖人称“小蓝本”。2023-09-04 05:18:351
全口径预算的全口径预算的产生背景
伴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政府收支活动的复杂性日益增强,对传统预算原则形成了挑战。政府收支未能全部纳入预算,以及纳入预算的政府收支并非都受到了同样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监控,这两大问题长期存在于政府收支预算管理之中,成为完善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桎梏。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全口径预算”,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并致力于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旨在以规范政府收支为突破,进而重构政府预算体系。构建从涵盖所有政府收支项目的预算报表体系,到预算法律制度规范、预算会计体系、预算权配置、预算管理的范围、预算管理模式及预算报告体系等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2023-09-04 05:18:451
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全口径预算体系,包括( )。
【答案】:A、B、C本题考查主要预算模式介绍。我国的改革目标是逐步建立起由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等构成的全口径预算体系。ABC项正确。不包括DE项,错误。2023-09-04 05:19:551
新预算法的预算法修改中的若干焦点性问题
预算的完整性,就是要把所有的政府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这是政府预算管理一项基础性要求。为此,新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外资金的相关内容,代之以全口径预算,明确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四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第十三条),从而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全口径预算体系。全口径预算体系,从横向上来讲,即预算的组成,是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四本预算”;从纵向上来讲,就是每一级政府一级预算,预算层级包括中央、省、市、县、乡的“五级预算”。1、预算组成:四本预算。总结近年来的预算实践经验,新预算法确立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组成的全口径预算体系,并对四本预算分别作了细化规定。一是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一般公共预算,即常说的公共预算,是指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这也就是原来预算法所规范的狭义上的公共预算。为充分界定四本预算的定位与分工,明确预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新明确了四本预算各自的功能定位,从而形成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全口径预算体系。二是四本预算的编制原则。与各自预算的内容相适应,四本预算的编制原则也有所区别。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着眼于结余资金的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性。三是四本预算的相互关系。在预算之间的关系上,四本预算之间保持独立完整并统筹协调,而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也就是说预算之间的衔接,只能通过一般公共预算。这三本新加入预算管理的预算案,与原来的公共预算一起,“有分有合”,形成了四本预算的全口径预算体系。2、预算层级:五级预算。按照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原则,新预算法明确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五级预算的预算体系,将乡级预算也纳入法定的预算范围。因为乡镇政府是一级政权组织,其履行职责需要财力保障,而乡级人大的一项职权就是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监督预算的执行。而对于一些地方由县级政府代编乡镇预算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报请乡级人大审查和批准。 财政管理体制是规范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和财力分配关系的制度,是国家财政的基本制度,与政府预算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预算收入和支出管理的基础。只有明晰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实现上下级政府的财力余缺的有效调节,才能实现财政预算制度的有效运转。从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至今已经二十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占比上升的同时,地方承担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却日益增加,中央不得不通过大量转移支付项目对地方给予补助,地方财政支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度上升。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6019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6%,同期的中央本级财政支出20471亿元,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4.6%,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8019亿元,是中央本级支出的2倍多。加上营改增的不断推进,作为地方唯一主体税种的营业税逐步纳入到增值税这一中央地方共享税框架之内,地方税收入划分更趋弱势,日益影响到各级地方财政的独立正常运转。由于各方面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和具体规范内容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难以就政府间财权和事权划分、收入划分等核心内容达成共识,新预算法没有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细化规定,而是沿用了原预算法的原则性规定,并将规范重点转向共识较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法律上确立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条件下平衡地区间财力差距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专项转移支付主要解决外部性、中央地方共同之处责任以及实现特定目标等。近年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快速增长,201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42973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24363亿元,占56.7%;专项转移支付18610亿元,占43.3%。当前,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过大、项目繁杂、配套过多、资金下达不及时等问题。为此,新预算法从三个方面对规范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是明确了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即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二是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要求设立要有法律依据、运行要有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资金配套要有严格限制。三是规范了转移支付的预算,要求编制要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下达时间要符合规定的时限等。这样规定,既适应了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当前整合规范转移支付项目的现实需要。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法治化,对当前正在推进的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分配力度,提高基层政府财力保障能力等各项财税改革也将发挥有效地推动作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是最好的监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财政预决算等政府财务资料都属于保密内容,直到2005年之前,全国人大开会期间,代表们审议的预算草案都要求严格保密并在会后收回。直到2010年,国务院有关部门首次对外公开部门预算。在此背景下,原预算法在预算公开方面的规定也是一片空白,没有对预算公开的具体事项作出明确规定。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预算公开的呼声日高,对“晒政府账本”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和强烈的诉求。新预算法在总结近些年来预算公开实践的基础上,从预算公开的内容、时间、解释说明以及法律责任等对预算公开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细化规定。一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内容,既包括预算,也包括预算调整和决算,既包括本级政府预算,也包括部门预算。二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时限,要求本级政府和部门的预算、决算分别在批准或批复后20天内公开。三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主体,其中本级政府预算由财政部门公开,部门预算由各自部门公开。总之,从预算公开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新预算法规定的预算公开,不只是预算草案的公开,而是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等整个财政运行过程的公开;不只是政府层面的公开,而是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全方位的公开。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公开,把政府预算的钱袋子晒到了阳光之下,把预算的“黑箱”变成了“透明箱”。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何规范,是预算法修改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每一次修改也都触动着各方面的神经。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地方政府债券一度风行,许多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修路建桥。为防范地方政府过度举债,1994年制定预算法时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第28条),堵上了地方政府发债的道路。但不少地方政府在发展中面临资金缺口,在土地出让金等收入之外,也开始寻求各种形式的债务性融资。特别是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地方融资平台等方式积累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急剧扩大,所形成的风险日益凸显。根据审计署对全国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债务情况的全面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债务总额约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89万亿元,包括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或有债务4.3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较前两年大幅增长。虽然总体上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各项风险指标处于国际通行的控制标准范围内,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特别不少地方政府债务率超过100%,债务余额超过当地综合财力,甚至出现债务逾期等问题,需要加快予以规范和逐步化解。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在总结1998-2004年间中央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举债并转贷地方的经验基础上,2009年,国务院首次批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2011年起,财政部开始推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2014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10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举借债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需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等多方面因素,新预算法确立了堵疏结合的原则,即在为地方政府举债“开正门”的同时,也设置了若干安全阀来“堵偏门”,从六个方面确立了地方政府举债的基本规则。一是举债主体,规定只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二是用债方向,要求只能是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三是债务规模,实行债券发行限额管理,不能超额发行。四是还债能力,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五是管理机制,规定了有关的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等。六是法律责任,明确规定了违规举借债务或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把地方政府在举借债务开闸的同时,为政府举债的风险能够控制在合理区间套上了法律的“紧箍咒”。 2001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逐渐形成了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了预算资金支付的透明、安全和高效。目前,全国已有55万多个预算单位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为此,新预算法第61条正式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并明确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但是关于国库管理的具体方式上,围绕人民银行在国库上的职责定位,虽然只是经理还是代理的一字之差,人民银行、财政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各执一词,从一审争论到四审,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综合各方面意见,新预算法仍然维持了国库经理制的规定,这为国库经理与代理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为什么这么改呢?主要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监督、维护预算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即使在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的情况下,也不能削弱央行国库作为第三方的监督制约作用,有必要赋予央行对国库支出业务进行必要审核的权限。因此,新预算法继续维持了原法规定的经理的表述,继续明确央行经理中央国库的法律条款,有利于央行依法履行经理国库职责。值得注意的是,新预算法还对财政专户进行了专门规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财政专户是各级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用于特定资金的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按照核算管理的资金类型,财政专户主要包括四类:专项支出财政专户(如粮食风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非税收入收缴财政专户、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赠款财政专户等。由于实践中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省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都有权审批财政专户,甚至一些市县也越权开设财政专户,导致财政专户数量众多,大量财政资金以各种形式存在商业银行,脱离国库的有效监督,滋生了“小金库”等腐败问题。社会上要求取消财政专户的声音很大,但考虑到不少财政专户(如社会保险基金账户、非税收入专户)有其现实必要性,新预算法给财政专户的设立留下了空间,并对财政专户的条文从批准设立、专款专用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从严的修改完善,规定只有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经国务院批准的特定专用资金,才可以设立财政专户,并明确要求财政专户收入也要纳入国库管理,这样对财政专户作了最严格的限制,也为健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法定性支出是指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的预算中必须安排的预算支出项目。目前,主要集中在教育、科技、农业等7个领域,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了相关预算支出不低于一定比例或增长幅度。此外,其他一些法规文件也对文化、社保、医疗等领域作出了预算安排的规定。法定支出的积极作用,是体现了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加快发展的预算支持。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固化预算支出结构、分割和肢解预算的完整性、削弱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等问题。同时,相关法律对于财政预算安排的规定,也影响到预算法的法律效力。为此,新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审查和执行中涉及法定支出的规定,同时强调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编制中,国家确定的各项重点支出,应当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予以优先安排。同时,还规定了在各级人大审查预算草案及预算调整方案时也明确将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作为重点审查内容。 从国外经验看,审查预算是议会的最重要的职责,议会通过对预算的控制实现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在预算法修改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加强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真正实现通过预算对政府行为的控制与监督,各方面有着强烈的呼声。新预算法在总结近年来各级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对人大如何有效行使预算审查监督权作了较具体的规定。一是规定预算草案的细化要求。针对实践中预算过粗、“看不清、弄不懂”等问题,新预算法规定一般公共预算草案应当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编制,分别反映预算的支出方向和具体支出用途,按保障功能分类编列到项(类、款、项三级),按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到款(类、款两级),通过二者结合,全面反映预算支出的全貌。同时,对转移支付支出的编制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完善预算的初步审查制度。实践中预算审查专业性强,而人大会期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新预算法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了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制度,明确初步审查的范围包括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和决算方案,审查机构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县级人大常委会进行,规定了审查的时限要求等内容。三是明确了预算审查的重点审查内容、预算调整审查的有关程序以及预算执行监督的有关规定。2023-09-04 05:20:021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内容简介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主要讲述了:在我国,对于全口径预算管理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治理政府部门乱收费的尝试。为此而启动的“费改税”改革,最初的着眼点,是通过将五花八门的各种收费改为统一征税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然而,费与税之间的所谓“对应调整”进程很快就让人们意识到,表现在政府收费上的种种弊端,并非出在政府收费本身。2023-09-04 05:20:171
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英文翻译
full-caliber budgetary administration2023-09-04 05:20:302
什么是全口径财政收入
问题一: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1. 全口径财政收入就是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2.财政总收入 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 *** 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 *** 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 3. 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 *** 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浮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 *** 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问题二: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之间有什么关系 15分 全口径财政收入包括上解中央税收收入、上解省级财政税收收入、本级财政留成部分收入、 *** 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上解中央和省级财政之后剩余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 *** 性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也就是说全口径财政收入包含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问题三:全口径税收收入和全口径财政收入有区别吗 全口径税收收入仅包括各项税收收入。 全口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 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也就是说税收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问题四: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和全口径财政收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两个收入?各有什么意义? 全口径财政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 *** 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 *** 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是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外收入。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畅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问题五:一般预算收入 可用财力 全口径财政收入区别 根据定义自己看区别吧。 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或者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一般预算收入(general budget revenue),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预算收入是与原来的“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预算收入”相对应的概念。1997年6月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取消预算内、预算外收支界限后,财政总预算的收支体系也随之变化,将一部分原来属于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对这部分新纳入预算的收入又需要保持其专用性,不能与原来的预算收入统一分配。因此,预算收入被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两部分。地方性一般预算收入,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地方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指税收收入。 预算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我国预算收入的基本形式包括:税收、上缴利润、规费及公债等。 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 收费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也是目前世界各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财产和行为课税。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所有财政收入。 地方可用财力是指地方 *** 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财政资金之和。按 *** 收支分类科目划分,地方可用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 问题六:财政收入与全口径财政收入相同吗?求指教,谢谢。 财政收入与全口径财政收入不相同的。 财政收入 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 *** 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 *** 基金梗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 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或者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问题七:什么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有哪几种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术语,它是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之和,其中预算内收入对应的就是一般预算收入。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全口径财政收入这个概念,因为它们的所有财政收入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问题八:什么是“全口径”?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术语,它是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之和,其中预算内收入对应的就是一般预算收入。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全口径财政收入这个概念,因为它们的所有财政收入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参考:baike.baidu/view/2141721 问题九: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1. 全口径财政收入就是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2.财政总收入 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 *** 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 *** 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 3. 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 *** 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浮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 *** 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问题十: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之间有什么关系 15分 全口径财政收入包括上解中央税收收入、上解省级财政税收收入、本级财政留成部分收入、 *** 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上解中央和省级财政之后剩余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 *** 性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也就是说全口径财政收入包含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2023-09-04 05:20:371
如何解决预算赤字问题
匿名用户2016-06-04展开全部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1.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财政预算作为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规定了预算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工作的范围、方向与重点,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事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诸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导致财政资金没能花在“刀刃上”,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这四大类预算之中,把全部的政府收支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注重财政资金投放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2. 改变审核预算的重点,关注支出预算和政策目前,我国预算审核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并以收支平衡作为审核预算的重点。当经济下行时,为控制赤字、完成预算,财税部门不得根据经济形势适当地减少财政收入,这无疑是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同理,当经济过热时,财税部门也不得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来抑制经济高涨。政府收支活动的相对固化,带来了政策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阻碍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因而,将审核预算的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使财政收入从任务变为预期,有利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尽管我国现行的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较好地保证预算年度之内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但其弊端也日益突显:其一,这种财政收支的短期行为使财政政策无法在更长的年度内有效、灵活地应对经济周期;其二,若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以往收支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并且为进行宏观调控及保障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财政赤字将成为常态,这使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愈发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应改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中长期对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2023-09-04 05:20:431
如何加强对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当前,我们审查监督财政预算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监督法和预算法,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各种新情况新事物不断出现,监督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这就要求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预算监督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吸纳到监督法或预算法中。比如保障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凡是政府性的收支,都应列入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批范围,使人大的监督不留死角,从法律上维护人大监督的权威性。另外,要建立和完善全口径管理制度和审查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从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全口径预决算方案和执行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全方位全过程审查和监督的无缝衔接制度体系,真正做到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编制有据,审查到位,审批有效,执行有力,监督有效,运行协调。 (二)推进预决算公开和透明。首先,要细化预算编制,编制部门预算。将提交人大审议的预算草案细化到“款”级科目;要改革预算编报形式,提交人大审议的政府预算,既要包括政府的收入预算,还要包括按功能分类和按经济分类的支出预算。其次,预算执行过程对人大公开。建立财政与人大信息联网制度,便于人大及时了解情况监督财政收支,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第三,财政预决算适时对社会公开。通过常委会公报、广播电视、门户网站等媒介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审计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从而增强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更有利于人大凝聚监督力量。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不仅仅是把经批准的预算、决算向社会公开,而且要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从预算草案编制到征求意见,到人大审查和政府执行,都应当公开。 (三)加强审查监督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和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构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审查审批监督职责的载体和依托,不仅承担全口径预决算的具体初步审查和日常监督工作,还要为人大的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人代会提供初步审查材料情况和意见,甚至还要承担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相关知识培训的任务。二是要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履职能力强的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人员队伍。要增加编制,选调专业人才,充实工作人员队伍。三是要加大培训力度。适时举办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培训班,举办人大及其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培训班。在培训中,坚持把握以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基本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履职能力为重点。另外,还可建立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咨询专家库,切实提高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实效。 (四)明确审查监督重点。一是突出部门预算初审监督,使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公正透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强化对非税收入的监督,重点掌握非税收入征管情况,包括征管领域、征管质量、监督稽查、综合管理、服务效能等方面,达到挖掘增收潜力、规范收支行为、加强效能建设的目的。三是深化对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围绕重大建设项目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听取政府专项报告,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促进政府性投资项目安全运行。同时还要加强对专项资金(基金)的监督,只有规范使用,才能实现政策目标。四是注重政府债务的监督,要注重防范债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人大要把政府债务纳入专项监督范围,政府举债应当控制在一定的规模,以本届政府可以偿还的能力为限,促使政府加强债务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五)把握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提前介入预算编制。根据预算批复、决算、上半年预算执行等方面的情况,在编制预算前与财政部门沟通,向财政部门提出下一年度预算的意见,使预算编制更好地贯彻人大的要求。二是规范预算报送材料内容。为让人大代表对预算材料看得懂,看得清,人大要规范政府预算材料的报送形式和内容。使预算能以更加直观、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对一些重点问题提供相关资料和说明,方便代表审查。三是集中力量搞好预算草案审查。在时间和力量不足的条件下,必须突出重点内容进行审查:对资金流量较大的单位重点审查,对预算规模较小的单位一般性审查;对审计反映问题较多的部门重点审查,对财务管理较规范的单位一般性审查;对项目支出重点审查,对基本支出一般性审查。同时,改进审查方法,采取专项调查、召开座谈会、聘请专家顾问等,注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查,提高审查的效率和质量。四是写好预决算审查意见。预决算审查意见经代表大会、常委会表决通过,具有法律效力。采取这种形式向政府提出要求,效果比较好。五是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对于人大作出的审查意见,要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采纳并及时反馈,对预算草案进行相应调整,不能采纳的,应当作出说明。 (六)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一是要坚持审计机关(政府体制内)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按照正在修订的预算法规定建立决算审计制度,并使审计内容与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监督的内容和要求对接,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审查和监督提供更多的、切实的依据。二是人大要促进政府实行审计公开制度。审计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审计公开包括审计结果公开和审计工作报告公开两个方面。实行审计公开,有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推进政府民主理财,有利于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国家审计署近年来公开审计工作报告,并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掀起“审计风暴”,效果很好。三是鉴于人大审查监督力量薄弱的现实状况,还有必要借助社会审计机构(政府体制外)的力量参与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有关具体工作审查监督,如参与“同级审”、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等。 http://www.rdyj.com.cn/inc/ShowArticle.asp?artid=3492&JournalsID=2072023-09-04 05:20:581
关于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中的各预算间资金往来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答案】:A、B本题考查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选项C错误,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能用于平衡一般公共预算。选项D错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收定支,不列赤字。选项E错误,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列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3-09-04 05:21:051
什么是财政总预算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机关核算、监督各级的预算总和。财政总预算是指各级政府将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汇总编成的预算,可以分为平衡预算、复式预算、零基预算、赤字预算、盈余预算五种类型。财政总预算也可以称为“全口径预算”,包括税收总预算、非税收入总预算、债务收入总预算和基金总预算四部分组成。2023-09-04 05:21:121
公共支出和财政四本账的关系
公共支出和财政四本账的关系是:一般公共预算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预算法第6条),从规模上看是第一大账本。“四本预算”,又称全口径预算,是指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预算”里管理(预算法第4条、第5条)。每本预算都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记账,和GDP一样都是流量数据,反映“钱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2023-09-04 05:21:191
依据《预算法》的规定,预算管理的原则包括:
【答案】:A、B、C、D《预算法》规定了预算管理的原则: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原则、全口径预算原则、收支平衡原则、预算法定原则、预算信息公开原则、分税制原则。2023-09-04 05:22:121
部门预算审计执行审计情况小结的回复及书面意见怎样写
一是重点关注预算体系审计。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由此,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应关注财政部门预算体系是否建立健全;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是否都纳入预算,实行了全口径预算;各块预算是否保持完整、独立,并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加大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审计监督力度是当前扎实推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加强政府收入征管审计,促进税收政策制度改革、规范非税收入征缴;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要持续跟踪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注意反映和揭示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重点关注预算绩效审计。新预算法中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等多处将预算绩效的思维贯穿于各环节中。在第六章预算执行中,要求各级政府及预算部门与单位,必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同时,新预算法坚持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之外或者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责令改正,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处分。所以,审计部门也应重点关注预算绩效,将预算绩效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看预算部门与单位是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完善,评价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将上年度预算支出绩效的评价结果作为本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贯彻了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部门、单位有无在预算之外或者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三是重点关注政府债务审计。新预算法限制了债务举借主体和方式,主体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方式是只能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采取其他方式筹措。也就是说旗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新预算法还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审计部门审计政府债务时,应重点查看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无举借债务和为单位或个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同时还要关注以前年度债务化解情况,看是否制订了化债计划,是否新增隐形债务,分析政府偿债能力,预测债务风险,为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重点关注制度执行审计。一是关注转移支付制度的执行。新预算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共五项条款规定了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原则、制度目标、覆盖范围、运行机制及转移支付预算的编制和有关违反转移支付制度的责任追究罚则等。审计部门应重点关注有关部门有无擅自改变上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途的行为,并重点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将全部收支均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各预算部门、单位有无违规将预算资金转入财政专户或是将财政资金从零余额账户支付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行为。五是重点关注结转资金审计。新预算法第四十二条“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各部门、各单位上一年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审计机关应加大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查看财政部门指标系统和财政各科室代列项目,看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是否用于下一年结转项目的支出,结转项目年度超过一年的,是否收回同级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对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形成的结转项目是否按具体规定执行;连续结转两年及以上的,是否一律收回资金是否依照国务院、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管理法,由本级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对常年累计结余结转资金常年累计结余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部门,在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时,是否适当压缩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总额。六是重点关注预算调整审计。新预算法第六十八条和第七十二条强化了各级政府收支约束及各部门、单位的预算支出约束,规定“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一般不制定新的增加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制定减少财政收入的政策和措施”。“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所以审计部门应关注政府有无随意开增减收入和增加支出的口子;必须调整预算的,是否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是否对调整事项的理由、项目、数额进行了说明,预算调整的幅度有多大等;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执行预算,不同预算科目、不同项目间有无随意调剂使用。2023-09-04 05:23:031
请结合现实分析预算法修订后对我国经济社会能形成哪些正面作用?
(一)关于全口径预算本次预算法修正案强调全口径预算,即各级政府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本预算。相对于现行的预算法,四审稿还规定,政府的全部收支应当上缴国家金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解读:被认为是腐败温床的“小金库”经过多轮清理仍然普遍存在,其形成就源于现行的预算法未将政府全部收入纳入预算之中。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本次预算法修正案最大亮点是对立法宗旨的完善,政府由管理主体变为管理对象,用法律约束行政权力,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表示,本次预算法修正案提出“全部收支都应当纳入预算”,且由原来的狭义公共预算扩展到四本预算组成的体系,这是比较大的进步。(二)细化预算编制提出各级预算支出应当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收入分为类、款、项、目;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类、款。解读: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介绍,目前我国预算收支编列包括按功能分类和按经济分类两套主要体系。当前,我国财政预算公开一般是按功能分类。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政府支出只有按功能分类后再按经济分类,才能进一步细化预算,说明政府各项职能的具体支出差别,例如是发了工资,还是购置了其他资产。因此按经济分类有助于公众知晓资金用于何处,方便对政府的支出进行经济分析并行使监督权。此外,财政部应以预算法修订为契机,进一步调整每级的科目设置,尽可能加以细化。(三)关于预算公开本次预算法修正案规定应将本级政府举借债务情况,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解读:将“预算公开”入法。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机关运行费以及政府债务,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修改后的预算法可谓迈出一大步。不仅将“预算公开”入法,还规定公开的时效和内容。针对本次预算法修正案提出的地方债公开问题,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建议,这方面要注意预算修改一定要公开,也就是追加资金的预算调整要告知社会。而对于机关运行经费公众很关注人均费用,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表示,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应不断深入的要求,公开各部门人员数量和构成情况,或者直接公布人均行政经费支出的指标,也是满足公众监督需求的手段之一。(四)关于地方债务本次预算法修正案规定,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还明确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且要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解读:强调偿还责任和风险控制。在允许地方政府适度发债的同时,更强调偿还责任和风险控制。在当前地方举债有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重要性还不那么明显。但如果是在完全市场化的融资环境下,这一机制就会成为防范风险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提出了问责机制,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地方政府违反预算法规定举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直接撤职或开除。最终真正能够实现在地方债发行方面约束政府和地方首长的目的。2023-09-04 05:23:211
如何审计财政存量资金
如何审计财政存量资金 财政存量资金审计是 *** 资产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审计的工作重点。 摸清财政存量资金总量规模,厘清结构,应以本级财政预决算报表为基础,从总体上掌握 *** 性收支规模及变化趋势,对各类财政资金的使用、结存、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主要采用财政部门自查与审计组稽核相结合的方法。 (一)关注国库资金存放管理 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档案要求,财政资金应统一归口同级财政国库部门管理。财政资金存放管理审计首先要从国库部门管理的资金账户入手,重点审查账户开设及资金存放情况。一是账户开设情况。各类财政资金账户开设是否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有无银行账户开设过多过滥、随意开户、多头开户的问题。二是资金存放情况。摸清国库存款、各类财政专户、专项转移支付、往来资金在规定时点的存款规模,有无手续不全随意转存、调动资金等影响财政资金安全的问题。三是收入过渡户情况。检查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等过渡户收入是否及时缴入国库,有无应缴未缴等情况。 国库资金存放管理审计方法:主要是向财政部门发放反映财政资金存款情况的“国库存款和各类财政专户结存资金表”,由其国库部门先进行自查填报,规定时间收回。审计人员根据财政部门的填表,要求其提供各类财政资金银行账户资金资讯,对填表内容进行复核,掌握财政资金存放情况。 (二)关注预算结余、结转情况 将预算结余结转资金审计与预算审计有机结合。一是检查资金结余结转。区分预算净结余、专项结转、预算单位结转等,摸清各类结余结转资金基本规模,分析暂存科目结转资金变化趋势,各类结余结转资金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等。二是检查预算编制情况。重点检查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具体,有无应编未编入年初预算、通过追加预算进行分配的问题;专项资金预算是否有系统、规范的专案计划,有无预算编制过粗缺乏透明度,导致执行中随意调整、资金结余结转过大等问题。三是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根据前面掌握的预算资金结存、预算编制情况,检查资金拨付是否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批覆,预算支出进度是否均衡合理,有无不按预算和专案进度拨付、滞留欠拨等问题;上级专项资金和重大专案资金是否按政策规定的用途及时、足额拨付,有无截留、挪用等违规问题。四是检查暂存科目结存情况。检查预算内暂存科目有无长期结存、结存资金过大、结存年限较长的问题。 预算结余、结转审计方法:一是审查财政部门提供的预算内会计账表,主要是本级财政预决算报表、财政收支平衡表、人大批准的预决算报告等,必要时可延伸选择部分预算部门,掌握本级财政结余结转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异;二是对国库部门管理的“暂存款”科目进行重点审计,分清资金性质、类别、结存年限、可否继续拨出等,重点审查专案资金长期结存。通过要求财政部门填报“预算暂存款明细表”,并进行复核,分析专案资金滞拨、滞留的原因,揭示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三)关注各类专户的资金结存情况 一是检查各类专户资金结存情况。摸清各类专户资金的结存规模,近年来的增减变动情况,结存金额是否逐年增大。二是检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专项转移支付是否提前告知,是否存在分配环节较多、拨付程式复杂、资金拨付滞后、不按规定用途使用等影响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的问题。三是检查专户资金的管理情况。检查是否定期对专户进行清理,有无专户资金大额长期结存的情况;有无利用专户隐瞒收入,虚列支出,导致财政收支不实的情况;有无无依据利用专户进行专案资金中转,导致资金滞留挪用、脱离预算监管的问题。 专户资金结存审计方法:向财政部门发放反映专户资金结存情况的“专户结存明细表”,由财政部门先进行自查填报。待填表收回后,结合前面已经了解的专户资金存款情况,找出持续结存且资金量较大的专户重点审查专户明细账,分析资金大额结存的原因,揭示专户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四)关注财政资金制度管理 一是检查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了解财政部门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专户资金等是否按照上级要求从资金执行管理等方面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二是检查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各用款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是否严格执行以上制度,是否存在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的问题;对专案资金使用是否进行跟踪管理,有无重拨付轻管理的问题。 财政资金制度管理审计:一是询问座谈、调查了解各项制度的建设情况,分析评价制度建设和执行效果;二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揭露资金未发挥使用效益所存在的制度缺陷以及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如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分析 财政存量资金审计是 *** 资产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审计的工作重点。摸清财政存量资金总量规模,厘清结构,应以本级财政预决算报表为基础,从总体上掌握 *** 性收支规模及变化趋势,对各类财政资金的使用、结存、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主 如何盘活存量财政资金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意味着原来长期滞留在银行账户的财政资金,将予以分配使用,主要用于支援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 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及存款结构,会有一定影响。减少存量,也意味着公存的减少。 如何审计安居工程 审计 财政资金 一,资金收支,从来源到支出搞清楚,按保障房类别分别统。看专项是否被滞留挪用。土地出让金计提住房保障金是否准确。 二、保障房建设进度,是否按计划开展。分析慢的原因。专业工程人员对房屋质量进行检查。 二、享受保障房政策人员是否符合条件。通过对比财政供养人员,缴存公积金人员,领养老金人员,有车有企业有其他房人员等,与享受保障房人员资讯,筛选并调查落实不符合条件享受者 财政存量资金是如何形成的? 财政存量资金的产生,主要就是财政支出的账面数和资金支付数不同步。先谈几个其他问题,财政主要有两大业务,一是收,一是支,收的方面不谈,在支出这一块,可以说财政支出的数量、增幅,体现了当地 *** 的工作,是 *** 工作在量上面的充分表现,不要以个人的习惯来感觉 *** 支出,对 *** 来说,在财力允许前提下,支出越多,说明干的事情越多,支出增长越快,说明 *** 效率越高。 第二要说明的,是 *** 财务的核算体制,目前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资金支出多少,账面反映科目支出多少,和企业不同, *** 没有权责发生制,没有计提预付这个概念。 第三就是大部分的专案,对单位来说就是钱,是单位开展业务的必须资金,是专款专用的,其他专案不能随便挤占这个专案的资金。 现在回答问题,年度预算安排了一批专案,根据进度拨付资金,很可能年底时候很多专案一半都没干完,甚至没开工,这样支出进度就很慢,领导会很捉急,于是地方一般用两个办法解决,一是把预算安排的专案的钱支出到财政专户去,就是所谓已拨作支,一是采取列支转暂存,这个其实是权责发生制的一个手段,财政部也下文同意的,就是在账面上列支出,贷方做暂存款,钱存在金库没有支出去,但账面上当做当年的财政支出反映了,下一年度使用的时候不做当年支出,只冲减暂存款。 于是可以看到,财政存量资金就发生了,财政存量资金发生的同时,支出也形成过了,这些钱或许在金库,或许在专户,又是专款专用,其实资金效率是比较低的,不像企业,可以四处挪用,拆东墙补西墙。 对存量资金的使用,有几个难点,一是预算安排的问题,单位要做事情,要搞政绩,好容易搞了一个专案,财政也同意了,安排进了预算,执行了慢点,你要盘活资金,把预算收回,这单位就犯难了,这专案还要搞,钱却没了,下一年要重新安排,他们肯定会百般阻挠,对财政来说,小专案也就算了,大专案收回了,财政支出也跟着没了,支出增幅上不去,比例下降,领导很不爽;二是资金使用的问题,假如对存量资金进行挪用,发挥杠杆作用,哪里缺钱哪里上,那很容易把钱引入融资平台,用于支援基础建设等资金缺口大,融资困难的方面,但既有专案也在继续,可能导致地方盲目扩大基础建设,发生资金链断开的危险。 盘活存量资金,很可能还是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入手,着重安排民生、科教文卫等老百姓密切关心的专案,对没执行完的收回重新安排,挪用资金拆借对地方来说,在保障资金支付需要的前提下,调剂资金使用也是现实可行的,不过这样要加大对资金支付计划的科学预测和安排,这样确实可以降低债务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另外一方面,地方可以通过定期存款之类的行为加大资金的保值增值,不能老放在专户吃活期利息,但必须保证资金安全,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去买理财争取资金收益,风险极大,国家也是明确禁止的。 什么叫做财政存量资金和增量资金 财政存量资金,主要是指要把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依然趴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用起来,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增量资金是在这个资本市场本体内增加的资金。增量资金,从“增”这个字上面我们不难理解,在股票这个二级市场中,我们知道有存量资金和增量资金之说,存量资金就是指经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主体中的资本含量。 增量资金与存量资金就是相辅相成的,是分不开的,这个市场没有增量资金的支援那将会很快崩溃,这就像人一样,人不吃饭那将会很快死去! 该怎么“唤醒”财政存量资金 一是编制三年滚动预算。很多财政资金沉淀与预算编制有很大关系,通过考虑调整财政年度,可以使预算与执行相一致,解决因预算滞后带来的资金沉淀问题。 二是清理整顿财政专户,改变财政支出事出多账。 三是加快提高财政资金支出、尤其是民生类支出的透明度。当前,因透明度缺乏,我国支出规模、支出进度、支出效率等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提高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可及时发现资金沉淀问题,提出动态的调整办法,及时消化沉淀的问题。 四是推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当前我国财政分为公共财政预算、 *** 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和 *** 性债务计划等四大预算。不同预算之间资金不能随便转移。但不同的预算支出进度不同,使得有的预算支出已经完成但另外的预算却有大量沉淀的现象。通过打通不同预算,把所有的 *** 收支都纳入预算的总盘子统筹安排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如何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 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就需要不断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工作方法,自觉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强化了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具体可以从加强建设专案投资审计、加强民生审计和审计调查、加强审计预算执行能力、加强审计服务大局的意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等下面五个方面着手。 ①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需要加强建设专案投资审计。继续加大了重点建设专案的跟踪审计力度,在审计中需要审计人员在严查高估冒算、高套定额,虚增工程造价问题从专业角度提出完善制度、改进管理的建议,促进建设专案的规范运转,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②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需要加强民生审计和审计调查。积极开展了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跟进检查了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绩效状况。针对审计发现的普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维护群众利益,同时促进相关制度的完善。 ③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需要加强审计预算执行能力。预算执行审计以规范财政分配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 *** 执行成本为目标,以纠正违纪违规问题为手段,进一步加大了延伸审计力度,重点关注了管理中的漏洞,体制中的缺陷。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 *** 债务预警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 ④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需要加强审计服务大局的意识。增强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通过审计,对各单位资产进行了核实,突击花钱、侵占国有资产等行为的发生,确保了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⑤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需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拓展、深化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以及本人的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为了认真履行好审计职责,需要进一步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履行审计职责服务财政资金整合十分必要,在注重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同时,严格按照挖掘新潜力、增创新优势、不断加大审计力度对我们审计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 如何科学合理设计财政资金政策 为顺利推进“营改增”试点,妥善解决部分税负增加的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完善对部分行业“营改增”的财政扶持政策。 一、合理设计补贴范围。财政扶持政策在补贴范围上,既要考虑政策公平,又要考虑资金效益并兼顾奖惩引导。重点是将整体税负上升的试点行业中税负上升的,作为财政扶持物件,并结合各地实际确定补贴准入门槛,提升补贴的针对性。同时,建议将试点近三年执行财税政策的情况作为补贴的前置条件,引导自觉执行财税法规。 二、科学确定补贴标准。重点是按照税负公平的原则,以本地区行业税负平均增长率作为确定财政补贴的参考标准,对未超过税负平均增长率的给予税负增加额全额补贴;对超过税负平均增长率的,先按行业平均税负增长率给予全额补贴,再将超过部分给予适当补助,以此建立主动降低税负的激励机制。 三、规范补贴管理方式。建议按照“按月跟踪、按季预拨、年度清算”的方式对实施财政补贴,既能提升财政补贴效率,又能缓解日常资金压力。工作中,应由国税部门负责税负变动情况调查与税负增加的测算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补贴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稽核、拨付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财政补贴进行年度清算,对虚报、冒领、骗取情况进行查处,以此促进财政补贴的有序运转。 财政全额补贴企业的资金需审计吗 一样应该审计, 补贴标准是否符合, 补贴资金额是否符合审批, 资金是否被挪用等等。2023-09-04 05:23:301
如何做好财政监督工作
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应当注重的几个方面 (一)注重服务大局,确保中央政策贯彻执行 一是牢牢抓住服务大局中心工作为重点。财政监督应该发挥在保障落实重大财税政策和决策部署、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大对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滞留截留财政收入或虚增虚减财政收入、财务会计造假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理处罚力度,确保国家财税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推动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加强财政监督与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协调合作,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内部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动态监管、协力合作”的大监督格局。加强财政检查方式方法创新,综合运用监控、督促、调查、核查、审查、检查、评价等方法开展财政监督检查,提升财政监督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职能作用。 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成果运用。提升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一点在于强化成果运用。建立财政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共同督促办理财政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落实机制,采取约谈、公告、申请强制执行等手段加大监督检查结果的整改落实力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成果跟踪落实机制和成果运用机制,通过将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分配、资金下达等挂钩机制,形成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对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的强大制约力;对于发现的重大违法线索,建立向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相关部门移送制度,建立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检查成果共享和检查协作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职能,提升监督效果。 (二)注重落实新预算法,努力抓好预算监督 结合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建立以预算监督为重点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着重把财政监督嵌入预算运行全过程,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各环节有效监督制衡的机制。 一是建立同步监督的预算编制审核机制。明确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在预算编审环节的职责分工,由财政业务管理机构负责全面审核预算编制,财政专职监督机构重点负责审核编制总体方案、预算编制程序、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制定程序、预算安排的合规性、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同时对业务管理机构审核预算编制的合理合规性进行再监督。通过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对预算编制开展全过程同步监督,严格审核把关,形成对财政资金分配的权力制衡,把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二是建立动态监控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查找预算执行过程的重大风险点,对重大风险、重要问题及早预警、及时纠正。加强与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财政业务管理机构的协调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通报系统监控发现的预警疑点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对较为严重的问题采取停止相关资金拨付、实地重点检查等方式防范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防范化解财政管理风险。 三是建立合规性绩效性为核心的决算审查机制。加大决算审核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围绕决算失真等问题开展监督审核。通过对部门决算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检查决算收入的真实性、合规性,检查决算支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综合运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等方面成果监督审查决算数据,加大决算审查成果运用,将决算审查成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及资金使用绩效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规范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明确财政内部职责分工。厘清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日常监督职责,业务管理机构对归口管理的财政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和归口管理部门的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实施日常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履行日常财政监督职能,并对财政业务管理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财政专职监督机构按照“四统一”原则统筹协调财政监督日常工作。 二是推进完善财政监督法制。以修订完善《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为契机,加快推进财政监督法制建设,健全财政监督在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和成果运用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明确财政监督职能职责、监督范围、法律责任等,规范财政监督程序和处理处罚程序,推动构建财政大监督体系,提升财政监督效能。 三是加强财政内部协调合作。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发挥在财政监督工作中的牵头、组织、协调作用,业务管理机构切实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能,加大对归口管理资金和单位的监督力度,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的综合监管机制,形成财政部门内部横向联动、协调合作的监督格局,共同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 (四)注重内部控制,逐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 一是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控制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相关财政运行风险控制办法,切实强化财政业务管理工作流程控制,防范和化解财政运行风险。 二是创新财政内部监督检查方式。加快推动财政监督工作转型,推动内部监督工作由单纯监督检查型向检查控制型转变,积极推进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监督常态工作机制。按照不增加工作负担,不滞缓财政运行效率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内部监督流程,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开发内部监督实时监控软件,实现对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等业务信息的全过程动态监控,有效提升财政监督工作效率。 三是建立内部监督成果运用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成果运用,将内部监督成果作为系统内部评先、提拔和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加大内部检查公开力度,对内部监督单位、项目、程序、结果及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公开,以公开倒逼整改落实,强化财政财务管理,提升内部监督成效。 (五)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财政监督撑起了财政工作的半边天”,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健全机构设置,将熟悉财政业务的高素质人员充实配备到财政监督队伍中来,不断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 二是充分吸取社会中介机构力量。“人少事多”是当前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有效调动吸收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参与到财政监督工作中来。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专家库,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进行评级打分,选择一些业务素质高、职业作风好的人员参与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同时,加强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管理,规范社会中介机构人员行为,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监督。 三是创新发展上下联动工作格局。近年来,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特别是2012年省本级牵头市县参与在全省开展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及使用管理专项检查,打造了湖南省财政监督工作精品工程,形成全省上下联动的经典案例。要进一步总结创新湖南省上下联动的财政监督工作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做好一些重大财税政策和民生政策的监督检查,形成重大检查全省一盘棋格局,省本级着重发挥统一规划和协调作用,市县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将一些重大问题查深查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四、当前财政监督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加大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的监督检查 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环节审核。科学设计嵌入预算编制审核工作机制,推进预算监督关口前移,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对预算编制开展同步监督。一方面探索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监督机制,从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部门财政收支的完整性、项目支出的合理性、绩效性等方面监督。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监控。充分利用财政部门现有的信息平台,对预算收入征缴入库、资金拨付使用进度、预算追加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对预算执行环节出现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及时纠正,防止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探索建立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重点检查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流程,对重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同步动态监控的同时,可采取对重大专项使用的重点部门开展检查调研,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三是加强决算环节审查。加大对部门决算的审核力度,建立完善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参与部门决算审核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决算审核,对部门决算中存在重大问题的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决算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算编审中的问题,提高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决算对加强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 (二)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一是完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事前审核把关、事中跟踪问效和事后绩效评价的专项资金监督新模式,实现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源头监管与全过程监控相结合。围绕关涉民生的重大财政专项资金,设计重点监督检查清单,制定具体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促进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不走样、不变样,财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创新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方式。针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特点,创新监督检查方式:针对部分涉及面广、关涉群众利益的专项资金可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针对涉及面小、问题集中突出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由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开展重点检查;对涉及面较广、政策要求高的专项资金可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开展全面检查。 三是促进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对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力度的监督检查,促进专项资金按照要求对分配政策、分配过程和结果以及执行过程和结果面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加大财政收入质量的监督检查 一是推进收入监督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收入监督服务经济决策和财政管理的作用,创新收入监督机制,建立与税务、工商、人民银行等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合作收入核查机制,形成收入监督合力。 二是加强重大财税政策监督。围绕财税体制改革中心,加强对国家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税制改革、资源税税制改革、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等重大财税政策的监督和调研,通过监督检查和调研发现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财税体制改革出谋献计,发挥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的作用。 三是加大收入质量监督力度。加强对财政收入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收入混库、虚增虚减财政收入等现象;加强对税收征管情况的监督,对税务部门征收管理情况实施再监督;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重点监督国有资源出让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益等收入征缴情况。 (四)加大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 一是强化对重点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坚持会计监督工作服务财政中心工作,选择关涉国计民生、重大财税政策贯彻落实的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二是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行业监管力度,采取全面检查、定期抽查和重点复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会计信息质量、执业质量和综合管理等进行监督,重点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力促规范会计中介行业执行准则和管理,推动会计中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不断提升会计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完善方式方法,力求监督定位更准,会计监督作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做到监管有侧重,又要做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站在财政管理者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监督检查。建立聘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检查的人才库,充分发挥会计监督涉及面广、检查深入等优势,广泛了解财税政策、会计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各项政策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出完善政策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2023-09-04 05:23:371
全口径什么意思
包括所有的意思,如:全口径财政就是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即政府所有的收入。2023-09-04 05:23:461
新预算法反映了现代预算管理的哪些基本要素
亮点一: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新预算法一大亮点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如第4条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5条明确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收入是全口径的,不仅包括税收和收费,还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支出也要涵盖广义政府的所有活动;同时,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亮点二:避免“过头税”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重点是收支平衡,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新预算法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将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同时,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通过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或短收问题,如超收收入限定冲抵赤字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出现短收,允许增列赤字并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弥补等。这些规定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有助于避免收“过头税”等行为,增强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亮点三: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针对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问题,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条款对转移支付的设立原则、目标、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时限等做出规定。新预算法重点规范了专项转移支付,如强调要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除国务院规定上下级政府应共同承担事项外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等,有利于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地方统筹安排预算。亮点四:“预算公开”入法从源头防治腐败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面规定,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并在第92条中规定了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是预算法修改的重要进步,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对于预算不够细化问题,新预算法第32条、37条、46条等多处做出明确规定,如强调今后各级预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按功能分类能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知道政府支出是用到教育上还是水利上;按经济分类则明确反映政府支出按经济属性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知道有多少用于支付工资,多少用于办公用房建设等。两种方式不能偏废,分别编制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预算有利于更全面理解预算是怎样实现的。亮点五:严格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相比原预算法,新预算法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套上预算监管的“紧箍咒”。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大多数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监督,局部存风险隐患。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第35条和第94条,从举债主体、用途、规模、方式、监督制约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做了规定,从法律上解决了地方政府债务怎么借、怎么管、怎么还等问题。亮点六:“勤俭节约”入法违纪铁腕追责针对现实中的奢侈浪费问题,新预算法对于厉行节约、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做出严格规定,如第12条确定了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第37条规定严控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等。相对于原预算法仅就擅自变更预算、擅自支配库款、隐瞒预算收入等三种情形设置了法律责任,且不够具体明确,新预算法重新梳理了违法违纪情形,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在第92、93、94、95四条里集中详细规定了法律责任。如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违规举债、挪用重点支出资金,或在预算之外及超预算标准建设楼堂馆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此外,如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2023-09-04 05:23:561
目前什么法律在我国财政法律体系中形式上居于关键地位
目前预算法律制度法律在我国财政法律体系中形式上居于关键地位,预算法在财政法的体系中,处于核心法,骨干法地位,原因主要两个方面:一是预算法是财政法中的基本法。财政法与预算法的关系,从预算法的广义上来说预算法就是财政法;从财政法的狭义上来说财政法就是预算法。二是在国家财政关系中,因筹集和取得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而在国家与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发生的财政收支管理关系,是国家财政活动中形成的最主要、最广泛的社会关系,包括财政收入管理关系和财政支出管理关系。这是财政法调整对象的主要方面,这个主要方面也即预算法调整的对象。预算法是政府所有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上位法,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控制法,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具有"宪法"的地位,也被称为经济宪法。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基本遵循。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财政运行则以预算为载体。预算要体现各级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重点和政策要领,体现政府怎么履行它的职能。这一逻辑下,必须用现代法制精神规范政府履职行为。预算法就是把政府的行为放到了法制的笼子里。一、预算法开宗明义地申明了预算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进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这也是人大预算监督的主要目的。二、预算法强调了全口径预算,即各级政府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本预算。新预算法还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第四、第五条)。 部门预算应当包含单位本级及其下属单位的所有收支。以部门作为预算编制主体,由一级预算单位负责汇总下属单位预算上报县财政部门一并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第八条)。这些明确了政府预算的组成体系。三、强调建立跨年平衡机制(第十二条)。从2014年起,要求各级在编制预算时要开始编制三年滚动规划。这种编制方式就是要在预算的安排里面,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未来,做到统筹协调,综合平衡。要求我们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好精准预测。四、明确财政转移支付是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转移支付是纵向的转移支付。五、强调预算执行的规范。在预算执行中出台增加支出的措施,通过下一年的预算来安排,不能安排本年度的预算。另外第13条特别强调,非经法定预算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必须按着批准的预算执行,未列入预算不得实行,体现了“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同时对预算调整的范围作了清晰的界定。六、对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求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法定化,具体来说,就是指各级的预算支出,要按照功能和经济性质编列,不能仅编功能方面的,按功能只能反映政府的活动的方向和范围,但是是怎么实现的,具体的把钱都花到哪里了,只有按照经济性的分类来编制才能准确反映。二是要求人大对预算草案、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的方案和决算草案进行初审。人大初审过后要出具一个初审意见,初审意见递交财政部门以后,财政部门应该按初审意见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要把处理情况做成书面报告。财政部门应当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在这条规定下,对人大初审的机构是一个从严要求,必须要把初审意见形成书面内容,而且要发给代表,作为人大常委的工作机构也好,专门机构也好,在审核预算中间起到一个参谋助手的作用,称职不称职、初审意见提的有没有水平可以由人大代表判断。另外财政部门怎么处理初审意见、处理的情况也要向人大代表印发。这就限制了财政部门去和人大的初审机构勾兑。 三是规定了预算报告审查的重点内容 对预算报告审查的重点内容是48条规定,它有八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拿这八点来审查预算草案和报告。法律依据:《预算法律制度》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2023-09-04 05:24:151
预算法 重点解决的六个问题是什么
一、以建立全口径预算为重点,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二、以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建立透明预算制度;三、以改进预算控制方式为重点,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四、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为重点,全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五、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夯实预算执行管理;六、以规范举债行为为重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2023-09-04 05:24:251
全口径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财政收入?什么是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财政收入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全口径财政收入,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地方政府按预算级次集中的财政收入加上当年的消费税和增值税75%部分即为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收入,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需要,通过国家预算所集中的资金。我区预算收入,是指按目前财政预算体制规定应上缴区级国库的税收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政府性基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预算外收入,指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代地方政府征收、集中、提取或留用的各项预算外资金。2023-09-04 05:24:34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还是地方级财政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就是一般预算收入,不是全口径财政收入,只是地方级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地方级财政收入还包括基金收入。2023-09-04 05:24:401
整改预算申请报告
整改预算申请报告 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或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下文是申请书网整理的整改预算申请报告,希望能帮助到你。 整改预算申请报告(一) 蕉城区教育局: 我校占地20000M,现有教职工40 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8人,其中寄宿生67人,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制学校。为迎接国检,全面提升校容校貌,根据区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目前学校部分硬件设施陈旧或残缺不全,需要投入资金对校舍进行维修整改。 蕉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20XX.10.24 整改预算申请报告(二)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XX次会议报告20XX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了《关于20XX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加强对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整改监督的决定》。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要求各部门单位强化审计整改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同时,要求突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硬化手段、规范管理,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各相关责任单位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成立审计整改工作机构,制定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审计整改工作责任,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措施,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研究,深刻剖析,逐条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到位的,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截至10月底,《审计报告》中反映应整改的问题27个,已整改到位21个,涉及单位26个,正在整改的问题6个,涉及单位5个。家电摩托车补贴资金违规共立案调查23家,刑事拘留16人,取保候审12人,批捕1人。追回家电摩托车补贴资金733、2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整改效果。 二、审计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年初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细化问题。20XX年市本级已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不够完整问题已整改到位。 年初预算不够细化问题,主要是预算编制时间与部分专项工作任务确定时间存在差异造成的。我市部门预算编制时间较早,一般于每年9月份开始编制下年预算,而一些专项资金如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费等支出,具体安排项目在预算编制时无法确定,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调研论证,在次年5、6月份才能落实到项目,项目安排情况已单独向人大汇报。今年将督促有关部门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项目准备工作,争取20XX年相关支出与部门预算同步向人大汇报。 (二)关于部分用地单位至今年5月拖欠国土出让收入41593、94万元问题。今年以来,市政府对国土出让收入清欠工作抓得紧、谋划早,多措并举进行清缴。一是召开清欠动员大会和每月的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清欠工作任务,调度清欠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清欠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加强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下达催缴通知书,组织人员上门催缴;三是强化清欠工作措施,对欠缴单位采取停办一切手续、不准参加新的"土地招拍挂等措施。对无任何理由长期拖欠国土出让收入的单位,由国土部门提请仲裁,再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强制收缴。在今年5月份以前收回4、11亿元的基础上,至10月20日,又收回国土出让收入欠款2451、57万元。 目前仍欠缴国土出让收入39142、37万元,其中:20XX年以前欠缴20294、37万元,欠缴单位12个,20XX年度欠缴18848万元,欠缴单位2个。14个欠缴单位中有两个欠缴大户:即小埠投资开发集团公司欠缴10200万元,占欠缴总额的26%;湖南中宁置业有限公司欠缴16650万元,占欠缴总额的43%。10月8日和10月17日,市政府分别专门召开国土出让收入欠款清缴调度会,要求欠款单位尽快缴清所欠国土出让收入,逾期未缴的收取一定滞纳金,小埠投资开发集团公司和湖南中宁置业有限公司均已承诺11月底前缴清欠款。 (三)关于国土出让收入XX3749、96万元未及时清算缴入国库作政府性基金收入,资金存放在市乡镇财政管理局和市非税收入管理局问题。20XX年前,市级国土出让收入由市乡镇财政管理局负责设立专户统一征收,实行至20XX年12月,存放在市乡镇财政管理局至20XX年12月,存放在市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四)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指标结余挂账23856、9万元问题。主要是特设专户项目进度及上级指标下达过缓造成指标结余较大。这部分结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在建、项目未完工或已完工但未办理结算形成的结余;二是特设专户项目进度过慢形成的结余;三是零星指标未及时清理使用形成的结余;四是待付的往来资金或代管资金结余;五是非税收入结余;六是项目完工结算后形成的专项净结余;七是正常经费结余。 今年7至8月,按照市人大及市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市财政局多次召集会议、制订方案,对市直集中支付单位指标结余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清查,认真查找原因,提出了处理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二是及时清理零星指标;三是加强往来资金清算;四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五是统筹安排结余资金。同时,拟在编制20XX年部门预算时,将20XX年结余指标纳入部门预算,部分结余资金由市财政收回统筹安排。对已完工结算项目产生的净结余,由市财政收回,统筹安排用于下年度新增项目;对纳入预算管理,实行以收定支方式拨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确定拨付比例时综合考虑上年度指标结余情况,对拨付后至下一年度7月1日仍有结余的指标,由市财政收回;有正常经费结余的单位,原则上不考虑追加工作经费,对拨付后至下一年度7月1日仍有结余的指标,由市财政收回。 (五)关于财政专户归口管理不彻底问题。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清理整顿地方财政专户的整改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户管理意见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专户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财政专户管理工作。一是狠抓财政专户清理整改;二是狠抓财政专户归并、撤销;三是狠抓财政专户归口国库管理。印发了相关文件,明确了工作职责,分工协作,逐步推进。同时,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建立健全财政专户管理长效机制,结合上级审计和同级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建立不相容岗位严格分离制度,完善财政专户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财政专户资金安全高效运行。至10月底止,除根据《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保留户已实现非税与国库共管,8个土地出让收入支出账户撤并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本月可完成,市本级财政专户归口管理已整改到位。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一是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坚持绩效优先理念,强化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从20XX年起凡是向市本级财政申报5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同步申报绩效目标。预算批复时同步批复绩效目标,预算执行时同步跟踪绩效目标。对没有按时完成绩效目标,工作不规范,评价结果差的,下年度不予安排或调减预算。二是建立资产配置预算审核制度,加强政府采购方式审批,实行基本建设计划申报,促进预算编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三是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加强政府采购方式审批,在批复政府采购预算时一并批复政府采购方式。四是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合理设定专项资金,逐步淡化专项资金 (二)进一步强化财政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科学研判,密切关注财税政策的调整,切实将研判结果及财税政策变更对我市财政的影响纳入到财政收入管理中。同时,积极跟踪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监管。一是严格预算评审。严格执行财政、审计和建设三家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预算控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郴财办〔20XX〕12号),明确预算控制价的约束作用,对不执行预算控制价管理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财政部门不拨付建设资金、招标主管部门不予招标备案,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规定予以核减。二是加强重点环节监管。严把招投标关、变更关和监理关,明确投资概算调整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项目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对重点项目实行审计全程跟踪审计,控制建设成本。三是建立投资项目资金绩效和风险评价制度。由市财政局牵头,组织专家和中介机构成立资金绩效和风险评价小组,对项目资金概算、预算执行、财务管理、债务风险等进行评审,为项目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建立投资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制度。由市审计局牵头,抽调专家组成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违法违规事项。 (四)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审计整改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问责和责任追究的重点对象,问责的主要内容要在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等方面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是建立审计整改结果报告制度。被审计单位要在一定时间内,向政府、人大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并逐步公告被审单位审计整改结果,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予以曝光。三是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检查机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采用审计报告意见与建议以及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的结果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确保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以落实,发现的问题得以整改。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年**月**日 整改预算申请报告(三) 县审计局关于《县水利局原局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悉(平审责报[20**]3号),我局高度重视审计问题整改工作,专门成立审计问题整改小组,落实人员加强“四公”经费管理并认真组织往来款项等各项遗留问题整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四公经费管理 20**年我局切实加强“四公”经费监督管理,减少“四公”消费支出,20**年县节支办核定我局“四公”经费61.10万元,截至3月底我局“四公”支出13.6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9%。 二、切实做好往来款项清理工作 (一)往来款项未清理问题。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我局往来款挂帐时间基本上是在20**年以前发生的,20**年清产核资我县已经组织进行过一次清理。根据平德会专审(20**)第038号县水利局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内容反映,当时县里委托德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县水利局截至20**年12月31日的资产清查工作结果进行审计。我局为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及时提供会计资料和资产清查相关资料。20**年资产清查工作结果已报县国资办。 (二)当前进行清理、调整结算往来款项有5笔,具体项目如下 其他应收款 1、个人应收款中2000元(差旅费借款),挂帐时间20**年11月,已经收回个人借款殷为东2000元(在行政退休人员重阳及春节慰问补贴2000元支出中),会计分录、借:事业支出-个人家庭补助支出-其他2000元;贷:其他应收款-个人应收款-殷为东2000元。另外,在审计意见征求期间,我局已收回个人应收款中肖兵的个人借款5000元。 2、单位应收款中县水土保持监督所55000元(暂借款办公经费),其中挂帐时间是20**年2月30000元、20**年1月25000元。现县水利局和县水土保持监督所在20**年已合并为同一帐套,已不存在应收款、应付款或上级补助收入帐务处理问题;现已经根据原会计分录内转调帐。 A、原会计分录情况 水利局帐套原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县水土保持监督所30000元 贷:银行存款30000元(20**年2月28日暂借办公费) 借:其他应收款-县水土保持监督所25000元 贷:银行存款25000元(20**年1月28日暂借款) 县水保所帐套原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0000元(20**年2月28日暂借办公费) 贷:上级补助收入30000元(20**年3月份会计分录有误) 借:银行存款25000元(20**年1月份暂借款) 贷:其他应付款-县水利局25000元 B、内转调帐后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水保所-县水利局25000元 贷:其他应收款-单位应收款-县水土保持监督所25000元 借:事业结余-基本结余30000元 贷:其他应收款-单位应收款-县水土保持监督所30000元 3、单位应收款中德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5000元(预付审计费),其中挂帐时间20**年12月,德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已开据发票审计费5000元,我局已作支出并收回预付款。会计分录,借:事业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劳务费5000元;贷:其他应收款-单位应收款-德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5000元。 其他应付款 1、县水政监察大队20**年8月6日向县水利局汇入暂存款350000元,在20**年8月9日回收暂存款280000元准备购车,后因县里有规定下属单位不能购车于20**年8月11日又向上级单位县水利局汇出购车款280000元(此笔县水利局做其他收入)。现县水利局和县水政监察大队在20**年已合并为同一帐套,已不存在应收款、应付款或其他收入帐务处理问题;现已经根据原会计分录内转调帐。 A、原会计分录情况 水利局帐套原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50000元(20**年8月6日大队汇入暂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县水政监察大队350000元 借:其他应付款-单位及个应付款-县水政监察大队280000元 贷:银行存款280000元(20**年8月9日退回暂存款)借:银行存款280000元(20**年8月11日大队汇入购车款) 贷:其他收入-其他280000元 县水政监察大队原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县水利局350000元 贷:银行存款350000元(20**年8月6日汇出暂存款) 借:银行存款280000元(20**年8月9日收回暂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县水利局280000元 借:其他应收款-县水利局280000元 贷:银行存款280000元(20**年8月11日汇出购车款) B、内转调帐后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单位及个应付款-县水政监察大队70000元 贷:其他应收款-水政大队-县水利局70000元 借:事业结余-基本结余280000元 贷:其他应收款-水政大队-县水利局280000元 2、单位应付款有工程结算多余款24747元,其中工程竣工多余款:标准堤钱仓段12994.99,标准堤肖江段8198.63,标准堤宋埠段3554.17,并正在和财政等单位对接中,已做好项目计划,预备起草财政局和水利局联合发文,准备调整安排用于三段标准堤维修养护项目。 三、加强人事管理 县水利局人员超编是历史遗留问题,20**年以来我局加强人事管理,积极争取编制,截至20**年底水利局核定编制数由151人增加到的156人,并提前退休一批工作人员,实有人数由174人减少到159人,人员超编造成财政支出增加情况得到缓解了,同时我局考录工作人员都是严格按照县人力社保局核定的缺编名额内进行考录。 通过审计部门这次对我们水利局原局长陈先夏同志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我们认识到了财务管理方面还不够严谨。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在财务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财务制度,认真采纳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建议,并逐项予以整改。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年**月**日 ;2023-09-04 05:24:471
审计局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报告(两篇)
篇一: 钦南区审计局: 收到你局审计报告(钦南审报〔2018〕7号),我局针对报告提出的问题制订措施认真进行整改,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报告指出,我区没有按照新预算的规定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全口径预算体系。 2017年,钦南区国有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基本未能实现正常运转,需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为此,不具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良好基础。 在2018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我局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编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完善了全口径预算的编制。 (二)部分支出安排不够合理,不能充分反映围绕国家政策及钦南区各项工作重点。 审计报告反映情况属实。 我局将在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中,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使各项预算支出更加符合工作实际。 二、预算财政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 审计报告反映情况属实。 (一)非税收入未及时足额上缴国库1667.97万元,情况属实,2018年1-4月期间,已将上述非税收入全部缴入国库。 (二)本级财政专户结余利息未及时足额上缴1.73万元,情况属实,2018年7月26日,我局已将区财政局进口资源加工区建设专户中利息收入结余的1.73万元上缴国库。 (三)未按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收入176万元,情况属实,该笔款为中德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因资金紧张所欠。下一步我局将敦促国土钦南分局加大催缴力度,以确保土地出让价款缴库。 (四)未按规定比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50.60万元,情况属实,该项资金没有收入科目,无法计提,以国库实际支出衡量是否达标,决算报表已形成,无法整改。我局将在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三、预算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 审计报告反映情况属实。 (一)未按规定使用国有土地出让金1084.93万元。鉴于我区收支矛盾非常突出,为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区使用国有土地出让金安排拨付了部分单位的行政经费等支出。下一步,我区根据审计指出的问题,在2018年已通过调整预算调整了相关会计科目,规范国有土地出让金的支出管理。 (二)指标结余资金大。我区将采取督促业主单位加快项目施工进度、积极向上争取调度资金等措施,进一步加快项目资金支出进度,减少指标结余资金。 (三)部分预算单位支出比例偏低。经核查,2017年区本级预算安排钦南区接待工作办公室“公务接待费”专项经费68万元,当年实际完成支出10.0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支出的14.78%,全年无法完成支出90%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钦南区接待办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相关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接待任务同比下降;二是2015年本级预算“公务接待”指标结转75万元、2016年本级预算“公务接待费”指标结转66万元,在2017年当年用于2015、2016年预算指标支出13.21万元,钦南区接待办在执行当年预算支出不规范,应优先使用2017年当年预算专项指标。 四、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报告反映情况属实。 (一)应拨未拨指标资金400万元。 钦州市财政局下达钦南区2017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竞争立项项目试点资金400万元,我局于2017年已下达指标到那丽镇人民政府,并已约谈那丽镇人民政府,促督其抓紧落实,同时那丽镇人民政府申报的项目实施方案已经确认,正在区政府审批。 (二)项目建设没有进过预算评审,以项目资金投入作为工程预算款的标准签订合同。 审计报告反映情况基本属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42号)文件内容中第十六条的第1点提到:总投资规模低于100万元的项目,不再开展财政评审。下一步,我区将根据审计指出的问题,规范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 (三)支付资金时没有取得收款方开具的正式发票 审计报告反映情况属实。我局将督促钦南区财政局黄屋屯财政所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整改。 (四)合同签订不规范 审计报告反映情况属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南区尖山街道谷仓村村民合作社于2017年7月5日注册成立,至今没有办理公章,现办理业务用钦南区尖山街道谷仓村民委员会公章代办。 下一步,我区将根据审计指出的问题,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五、钦南区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报告反映情况属实。 (一)违规计提工作经费24.03万元。现我局已通知钦南区土地房屋征收中心按规定调整有关账目,归还原资金渠道。 (二)少计收入21.642万元。现学校已按要求进行整改,将收到财政下达2017年新增债券资金指标额度调整为以转入零余额账户的指标额度作为收入核算。 (三)不按资金用途使用7.97万元。黄屋屯镇中心小学在使用黄屋屯镇田寮小学运动场建设项目资金中用于围墙工程款支出5万元,经核实,黄屋屯镇中心小学在申请进度款中工作不够细致,误把围墙进度款并入运动场一起请款,致使教育局签批的24万元全部为运动场进度款,实际是应该是围墙5万元,运动场19万元,现已重新补办手续。其次误将资金2.97万元用于购置监控设备问题,现已按资金科目用途归还并整改完毕。 (四)建设项目没有对预算造价进行评审就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施工。尖山镇谷仓小学现已按要求重新送审尖山镇谷仓小学功能室预算价。 (五)项目已完工没有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康熙岭镇傍钦小学,那彭镇清湖小学、后立小学、那里小学教学楼功能室项目2018年4月底已完工交付使用,但没有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经核查,康熙岭镇傍钦小学功能室已于2018年3月竣工验收,其余项目于2018年6月22日组织相关部门进展验收。 (六)项目进度款迟缓,债券资金支出尚有结余。 (1)钦南区城发公司项目资金结余699.05万元,属于钦南区易地扶贫搬迁高新区集中安置点项目资金余额。本项目属于2017年度计划建设项目,并于2017年12月28日竣工验收,公司已按进度支付了工程款,现正在进行工程结算,按规定目前的项目结余资金需在审计结算出具结算书后才能完成支付。 (2)教育部门实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资金结余182.28万元。我区教育部门项目未审计结算,按规定拨付进度款80%,所以康熙岭镇中心小学教学点项目的债券资金结余3万元,那思镇中心小学教学楼的债券资金结余24万元;而久隆镇中心幼儿园挡土墙、围墙项目因群众阻挠不能开工建设,不能支出进度款,导致资金结余48万元。 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报告反映情况属实。 我区存在村屯道路硬化项目推进进度慢的情形。经对接了解,市级政府债券安排的350万元资金,原计划用于村屯道路硬化项目,后调整为高新区二期建设项目,项目设计方案已报政府审议,通过后马上组织实施。 今后,我局将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规范财务行为,加强管理。 篇二: 根据27月31日第二十一期市人大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关于扬州市2017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逐一对照整改落实,具体审计整改情况如下: 一、审计整改工作组织推进情况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谋整改。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指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门批示要求一项项抓好整改,同时要举一反三,对预算执行、专项资金使用、投资基金管理等要规范、高效;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审计整改工作布置会、推进会和督查会,逐项抓好整改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整改质量和整改效果。 (二)明确责任,制定方案抓整改。市政府组织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详细列出了问题基本事实、相关法规政策以及整改落实的部门、方式和时限等,明确涉及到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对整改工作亲自管亲自抓;对整改不力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三)加强转化,落实整改促发展。市政府将审计整改工作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与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加强制度建设有机结合,以整改促规范、促建设、促发展,把整改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各方面和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管财理财水平。 二、已整改或部分整改的工作情况 此次审计指出的44个问题中,预算编制不够完整、政府性债务管理不到位、预算收支管理不够严格、基金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36个问题已经整改到位;部分存量资金有待盘活、资金使用管理不够规范、收入成本核算不够准确、税费申报缴纳不够完整等4个问题已部分整改到位。 通过此次审计整改工作,增加财政收入12.19亿元,盘活存量资金4.87亿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5项。 三、部分正在整改问题的工作情况 1.关于应急专项资金未能全额收回的问题。正在整改,2018年已收回扬安集团应急专项资金3610万元,对仍未归还的3700万元将督促市财政、建设、银监部门加大协调工作力度,与扬安集团和相关商业银行商谈应急资金还款计划,必要时将采取法律手段予以收回。 2.关于功能区违规安排非预算单位经费问题。正在整改,化工园区已不再列支海关工作餐费,其他功能区正在研究对税务、公安、消防、海关等部门工作经费新的保障方式,力求规矩规范,并严格按部门预算执行。 3.关于功能区工程项目管理不够规范问题。正在整改,开发区已与省、市招投标等相关部门对接,待市编办批复后正式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区分中心,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生态科技新城已修订出台新的工程招标实施细则,并要求所有建设项目立即开展前期手续办理,确保合法合规。开发区4个管理不规范的项目中,1个项目已补办施工许可证,规划许可证正在办理中;1个项目待土地规划调整到位后进行补办;2个生态建设项目将责成开发区实事求是地完善相关手续。生态科技新城除立新河综合整治工程外,均已取得“绿色通道”手续,其中站北路、站西路二期、韩万河东路一期3个项目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正在办理中,其他项目将责成生态科技新城在竣工验收前完善相关手续。 4.关于公路管护机制不够完善问题。正在整改,将责成仪征市落实每个机构至少配备2名专职人员的要求;责成江都区尽快明确定编定岗方案;责成广陵区加强与市交通局协调沟通,理顺体制机制;责成邗江区落实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更好地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跟踪督促整改,全面彻底整改到位。对4个正在整改的问题,市政府将责成市审计局持续跟踪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对短期内能整改到位的,将定时定人、倒排进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需要长期逐步整改的,也将从紧安排、分步实施,确保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完善内部管控制度,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对此次审计指出的问题,市政府将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深入分析,对症施策,着力根治屡审屡犯的顽疾。对内部管理制度不明确、不细化的问题,将根据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以杜绝;对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将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三)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市政府将督促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依法行政教育,切实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违反政策法规和财政纪律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 ;2023-09-04 05:24:591
.试论述如何加强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
1、建立人大常委会与政府财政国库支付系统联网程序,以便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2、加强与政府预算编制部门的协调,继续改进和规范报送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实现统一格式,细化预算科目,完善预算内容,全面推行部门预算。3、探索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的新途径。在条件成熟时,通过制定监督条例或作出决定的方式,明确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管理原则,完善监督程序,强化监督措施。4、加强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关于预算审查监督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代表、委员和常委会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2023-09-04 05:25:171
新预算法实施条例评析:社保预算、国库、地方债、税收返还 杨志勇
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来,预算改革加快进行,现代财政制度也在加快建立和完善之中。近日,新预算法实施条例颁布并将于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这将为进一步落实预算法,巩固财政改革前期成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让财政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预算法涉及面广,预算法实施条例同样如此。本文只就新预算法实施条例中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库管理、地方债管理、税收返还等谈点看法。财政补贴体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公共属性新预算法实施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位一体,形成了统一的预算体系。四本子预算各有特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更是如此,具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对所服务的人员更有针对性。但四本子预算均有公共属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得到财政补贴。新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运行,一般公共预算可以根据需要和财力适当安排资金补充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一规定可见一般公共预算在预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一个人口老龄化且老年人存量较大的国家来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性是个大问题。最近几年,一般公共预算补助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金额越来越大。2019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3152.13亿元,支出74740.78亿元,结余8411.35亿元,而当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中来自财政补贴(即来自一般公共预算)的有19103.12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社会保险基金年度可持续运行都成问题。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领取养老金人口占比的增加,意味着医疗费用的增加。前者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后者加大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医疗费用水平与医疗技术进步有关。一些疾病本来不可治疗,但随着技术进步,或可治愈,或不能治愈但可以带病生存,相应的医疗费用增加,相应的养老金支出也会增加。医疗技术与其他许多技术进步不太一样,在短期内医疗费用有可能不降反升。而且,医疗保险支出还与社会进步有关。一些疾病原先未纳入医保范围,随着社会进步纳入医保,医保支出就会增加。当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可持续性遇到困难时,或改革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或加大财政补贴,新实施条例为加大财政补贴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持。各级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国库管理最为引人注目。有人费心费力要在新实施条例中找到相关争论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早在2000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之初就已确定了大方向。国库库款如何支配,看似争议最大,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新预算法第五十九条就有明确的规定:“各级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冻结、动用国库库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而且,新预算法第九十三条还有人员问责的规定,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违反预算法规定冻结、动用国库库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库款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新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对违反预算法法规定冻结、动用国库库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库款作了明确的界定,直指六种行为:未经有关政府财政部门同意,冻结、动用国库库款;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违反规定将所收税款和其他预算收入存入国库之外的其他账户;未经有关政府财政部门或者财政部门授权的机构同意,办理资金拨付和退付;将国库库款挪作他用;延解、占压国库库款;占压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的预算资金。无疑,这些规定让国库库款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库管理的现代化。建立健全地方债风险防范机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新预算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新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对此作了细化,即:“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债务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总限额内,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并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需要,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债务余额不得突破国务院批准的限额。”新预算法第三十五条还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地方政府违规担保一度是地方债风险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新预算法的规定已经堵上这一漏洞,强化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新实施条例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作了明确的界定,即使用的是债务限额大口径的概念,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新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对省级政府财政部门如何管理本地区债务作出规定;“接受转贷并向下级政府转贷的政府应当将转贷债务纳入本级预算管理”,突出了各级政府债务的全口径预算管理;“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本地区政府债务”突出了地方债务管理的主体责任。新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组织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提出预警,并监督化解债务风险。”这是对新预算法“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规定的细化和扩展,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全流程管理。税收返还似应明确划归转移支付新实施条例在细节上仍有一定完善空间。关于“税收返还”的处理就是一例。先来看现实是怎么做的。根据2019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决算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有“税收返还及固定补助”。根据新实施条例第九条的界定,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财力补助;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我们可以将“税收返还”理解为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一种。但是,新实施条例中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均有将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并列的表述。第十二条规定:“预算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称转移性收入,是指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以及按照财政部规定列入转移性收入的无隶属关系政府的无偿援助。”第十三条规定:“转移性支出包括上解上级支出、对下级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调出资金以及按照财政部规定列入转移性支出的给予无隶属关系政府的无偿援助。”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四条也将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并列。显然,新实施条例这四条的规定未将税收返还视为转移支付的一种。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返还与转移支付关系的现实处理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税收返还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一种;接着,税收返还单列,不作为转移支付;后来又把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放在一起,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在做法上二者并列;再后来,转移支付又包括税收返还。从最近的转移支付分类来看,新实施条例在这一点上似未全面吸收改革的成果。从理论上看,税收返还既然是一级政府给另一级政府的财力转移,那么它就完全符合转移支付的定义,将它归类为转移支付是站得住脚的,没有必要将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并列。(作者杨志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2023-09-04 05:25:241
财务审计整改报告
财务审计整改报告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XX次会议报告20XX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了《关于2015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加强对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整改监督的决定》。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要求各部门单位强化审计整改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同时,要求突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硬化手段、规范管理,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各相关责任单位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成立审计整改工作机构,制定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审计整改工作责任,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措施,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研究,深刻剖析,逐条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到位的,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截至10月底,《审计报告》中反映应整改的问题27个,已整改到位21个,涉及单位26个,正在整改的问题6个,涉及单位5个。家电摩托车补贴资金违规共立案调查23家,刑事拘留16人,取保候审12人,批捕1人。追回家电摩托车补贴资金733、2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整改效果。 二、审计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年初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细化问题。20XX年市本级已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不够完整问题已整改到位。 年初预算不够细化问题,主要是预算编制时间与部分专项工作任务确定时间存在差异造成的。我市部门预算编制时间较早,一般于每年9月份开始编制下年预算,而一些专项资金如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费等支出,具体安排项目在预算编制时无法确定,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调研论证,在次年5、6月份才能落实到项目,项目安排情况已单独向人大汇报。今年将督促有关部门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项目准备工作,争取2015年相关支出与部门预算同步向人大汇报。 (二)关于部分用地单位至今年5月拖欠国土出让收入41593、94万元问题。今年以来,市政府对国土出让收入清欠工作抓得紧、谋划早,多措并举进行清缴。一是召开清欠动员大会和每月的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清欠工作任务,调度清欠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清欠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加强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下达催缴通知书,组织人员上门催缴;三是强化清欠工作措施,对欠缴单位采取停办一切手续、不准参加新的土地招拍挂等措施。对无任何理由长期拖欠国土出让收入的单位,由国土部门提请仲裁,再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强制收缴。在今年5月份以前收回4、11亿元的基础上,至10月20日,又收回国土出让收入欠款2451、57万元。 目前仍欠缴国土出让收入39142、37万元,其中:2015年以前欠缴20294、37万元,欠缴单位12个,2015年度欠缴18848万元,欠缴单位2个。14个欠缴单位中有两个欠缴大户:即小埠投资开发集团公司欠缴10200万元,占欠缴总额的26%;湖南中宁置业有限公司欠缴16650万元,占欠缴总yjbys.com额的43%。10月8日和10月17日,市政府分别专门召开国土出让收入欠款清缴调度会,要求欠款单位尽快缴清所欠国土出让收入,逾期未缴的收取一定滞纳金,小埠投资开发集团公司和湖南中宁置业有限公司均已承诺11月底前缴清欠款。 (三)关于国土出让收入XX3749、96万元未及时清算缴入国库作政府性基金收入,资金存放在市乡镇财政管理局和市非税收入管理局问题。2015年前,市级国土出让收入由市乡镇财政管理局负责设立专户统一征收,实行至2015年12月,存放在市乡镇财政管理局至2015年12月,存放在市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四)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指标结余挂账23856、9万元问题。主要是特设专户项目进度及上级指标下达过缓造成指标结余较大。这部分结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在建、项目未完工或已完工但未办理结算形成的结余;二是特设专户项目进度过慢形成的结余;三是零星指标未及时清理使用形成的结余;四是待付的往来资金或代管资金结余;五是非税收入结余;六是项目完工结算后形成的专项净结余;七是正常经费结余。 今年7至8月,按照市人大及市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市财政局多次召集会议、制订方案,对市直集中支付单位指标结余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清查,认真查找原因,提出了处理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二是及时清理零星指标;三是加强往来资金清算;四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五是统筹安排结余资金。同时,拟在编制2015年部门预算时,将20XX年结余指标纳入部门预算,部分结余资金由市财政收回统筹安排。对已完工结算项目产生的净结余,由市财政收回,统筹安排用于下年度新增项目;对纳入预算管理,实行以收定支方式拨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确定拨付比例时综合考虑上年度指标结余情况,对拨付后至下一年度7月1日仍有结余的指标,由市财政收回;有正常经费结余的单位,原则上不考虑追加工作经费,对拨付后至下一年度7月1日仍有结余的指标,由市财政收回。 (五)关于财政专户归口管理不彻底问题。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清理整顿地方财政专户的整改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户管理意见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专户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财政专户管理工作。一是狠抓财政专户清理整改;二是狠抓财政专户归并、撤销;三是狠抓财政专户归口国库管理。印发了相关文件,明确了工作职责,分工协作,逐步推进。同时,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建立健全财政专户管理长效机制,结合上级审计和同级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建立不相容岗位严格分离制度,完善财政专户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财政专户资金安全高效运行。至10月底止,除根据《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保留户已实现非税与国库共管,8个土地出让收入支出账户撤并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本月可完成,市本级财政专户归口管理已整改到位。2023-09-04 05:25:391
什么是“全口径”?
全口径是泛指各级税务机关组织的税收收入总和。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所有财政收入。在我国,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财产和行为课税。扩展资料:全口径预算的管理收支票据是控制预算内资金的基础途径,对预算外资金也同样适用。当前加强票据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梳理相关信息。领购财政票据的种类、年度计划用量、部门执收的依据以及项目和标准等相关信息是决定财政票据管理是否科学、准确的基础环节。实践中,往往由于这些基础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导致了后续财政票据管理的混乱,从而为预算外资金逃离监管留下了空间。各部门(单位)有必要根据2013年1月1日生效的《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统计和梳理本部门相关信息。2、实行电子化管理。目前部分中央部门已经开始试点运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在条件成熟时.推进电子化票据管理,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运用票据软件对财政票据申请、印制、登记、入库、核发、出库、使用、缴库、保管、核销、审验、销毁等实行全程监管,减少暗箱操作,提高票据管理效率。2023-09-04 05:26:004
全口径预算管理有哪些内容
全口径预算就是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全口径预算管理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大预算。只帮你找到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从智库百科里查找到的,你也可以去搜搜看。2023-09-04 05:26:191
全口径什么意思
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之和。全口径意思是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之和,泛指各级税务机关组织的税收收入总和。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所有财政收入。2023-09-04 05:26:281
如何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一、全口径预算的内容和范围 全口径预算就是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公共财政预算指的是一般预算,它是财政部门最常见的预算形式,划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了支持某项目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它是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全口径预算决算,即监督主体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 二、政府全口径预算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预算制度改革在不断推进,但尚未脱离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束缚,大量政府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这与预算的综合性原则相悖。预算制度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控制不到位。政府预算,表面上是政府年度收支计划的具体数字,实际上体现了政府的施政纲领与行政措施。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政府所有类型的财政收支活动都必须要得到立法机构的批准和授权,从而在财力保障上限制政府的活动范围。然而,我国立法机关却无法对所有政府收支活动发挥控制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只能对预算进行一般性的审查,而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措施,当前人大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还较为滞后,远未完成由形式审向实质审的跨越,预算约束不够有力,部门的预算观念还相当淡薄,导致了预算软约束的产生。 2.预算权分散于各部门。财政主体多元化导致各级政府将财政预算简单等同于计划,预算权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没有办法统一管理,尚未实现政府内部的财政统一。尽管我国部门预算改革中,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但目前财政部门还无法行使统一的预算分配权,财政、发改、科技等部门都可以行使预算分配权,这导致预算分配权分散于很多部门,对预算管理制度的运行和预算监督造成了较多问题,提高了预算编制、执行的成本。 3.预算编制内容没有涵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财政性资金是指以国家财政为中心的预算资金、国债资金及其他财政性资金,既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还包括与国家财政有关系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货币收支。目前政府预算体系,预算管理的完整性、统一性还不够,纳入预算管理资金尚未涵盖所有类型的财政性资金,还没有做到“横到边纵到底”,突出问题之一是非税收入及土地出让金、社会保障基金等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没有全部纳入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中来,不能完整而全面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预算。 4.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需要加强。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编制模式,已从基数加增长转型到零基预算。零基预算编制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办什么事,给什么钱,办多少事,给多少钱,每个财年不留积余。预算编制采用“基数法”,各部门获得批准预算的额度取决于原有基数,而不是部门事权大小。这种情况下,预算编制与以前年度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支出比例等使用效益割裂开来,而且缺乏合理的支出定额标准,导致部门之间预算的不平衡问题。 三、推进政府全口径预算的措施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正确理解全口径预决算管理目标,提高政府公信力。目前人们对预决算管理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往往理解为财政资金收支计划,而忽略了预算发挥的两个重要功能,即作为最高立法机关和全体人民监督、审议政府财政收支运作甚至整个政府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整个政府财政的收支规模发挥宏观控制作用。这一根本偏差,就使得预算管理执行主体出现错位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全口径预决算的宣传解释,让公众听得懂、讲得出,详细了解公共预算的资金是怎样分配使用的,判断这钱花在什么地方、花得对不对,才有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2.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内容,细化部门预算科目,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政府应建立以部门为反映主体的预算科目体系,以此为基础完善政府收支科目,建立按部门、经济性质和功能为衡量标准的政府收支指标体系,逐步缩小未纳入预算的政府性收支项目,合理界定公共财政事权范围,推动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促进政府预算的统一和完整。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采用“全口径”首次编报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现了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完整编报,更加清晰地反映国家财政整个盘子的收支安排情况,让“国家账本”更加规范科学。 3.推进预决算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完善政府财政报告体系。只有预算的透明,才有“看得见的政府”,人民才能行使监督权。以落实社会公众和立法机构对政府收支的知情权为目标,在预算的编制与审查批准中,可借鉴“开门立法”的做法,开辟适当的途径让社会公众充分表达其利益要求,帮助有关部门更好地发现、选择真实的公共利益,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建立规范的政府财政报告体系,全面反映政府各部门的财政状况和收支活动结果,全方位披露政府部门的资金收支活动信息,将完整的政府开支信息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将公共预算置于“阳光”下,确保国家的“钱袋子”更加安全,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4.加强全口径预算的审查和监督,需要多方共同推进,建立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应从各个环节增强对政府收支的行政控制和立法控制,实现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事前由主管部门或专业人士对政府各部门收支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事中由财政部门和立法机关对预算有效控制,财政部门作为预算的初步审查单位,应重视预算的绩效评估,对部门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绩效目标、项目内容等进行研究论证,提高资金安排的科学合理性,推进政府预算公开进程,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事后由审计部门对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另外,公共预算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共预算除了预算单位加强自身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之外,还应接受公众、媒体的监督,不仅政府的全部收支要纳入人大监管视野,更要置于公众监督之下,确保政府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公众真正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总之,将全部政府收支纳入规范的预算管理,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努力的方向,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不是仅仅依靠一套涵盖所有政府收支项目的预算报表体系就能够实现的,其全面推进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大、财政、审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及各方面的努力。此形势下对审计的要求更高,审计范围将更广,审计内容将更深,各级审计机关需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进一步改进和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全口径预决算的科学性、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2023-09-04 05:26:371
差额单位决算全口径还是半口径
全口径。单位决算是最终结算,需要全口径预算数据结算。全口径预算就是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是将所有类型的财政资金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的制度框架。2023-09-04 05:26:441
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意义
全口径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的一场革命。终极目标是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其中,并进行高效、统一管理,这实际上不仅仅规范了财政资金,还涉及大量地方政府事权的规范,要求将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高度匹配,并建立综合的政府收支问责机制,由人大等机构对政府行为进行预算控制,是财政收支管理向政府理财观念转变的深刻变革,是执政者自己对自己的改革,其潜在意义不亚于一次革命。2023-09-04 05:26:531
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方针最先是由党的什么提出?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全口径预算”,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并致力于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管理。2023-09-04 05:27:131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什么意思?
全口径财政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政府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政府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满足财政计量需要,且降低财政收入规模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加强支出管理。比如压缩行政管理费用;更加科学前瞻地做好基础设施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等。扩展资料政府全口径财政收入,政府预算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四大预算重点和分工各有不同。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一个基本前提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把所有的政府收支都关进制度的笼子,纳入预算的总盘子统筹安排使用,并接受全社会的审查和监督。全部政府性资金,是指政府运用公权力征集、管理、使用的所有资金,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计划等。我国全口径预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四大预算中,公共预算体系已经比较完备,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口径财政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口径,把政府收支统起来(热点聚焦)2023-09-04 05:27:302
全口径预算决算的特征
1.监督与行政并存。2.程序化。3.法制化。4.公开化。注:1.全口径为中国统计专用术语。2.监督主体为狭义概念,仅限人大监督。2023-09-04 05:27:471
什么是全口径税收
全口径税收是泛指各级税务机关组织的税收收入总和。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所有财政收入。在我国,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财产和行为课税。扩展资料:全口径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的一场革命。终极目标是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其中,并进行高效、统一管理,这实际上不仅仅规范了财政资金,还涉及大量地方政府事权的规范,要求将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高度匹配,并建立综合的政府收支问责机制,由人大等机构对政府行为进行预算控制。是财政收支管理向政府理财观念转变的深刻变革,是执政者自己对自己的改革,其潜在意义不亚于一次革命。2023-09-04 05:28:034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什么意思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政府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政府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财政总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政府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2023-09-04 05:28:551
一般预算收入 可用财力 全口径财政收入区别
根据定义自己看区别吧。 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或者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 一般预算收入(general budget revenue),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预算收入是与原来的“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预算收入”相对应的概念。1997年6月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取消预算内、预算外收支界限后,财政总预算的收支体系也随之变化,将一部分原来属于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对这部分新纳入预算的收入又需要保持其专用性,不能与原来的预算收入统一分配。因此,预算收入被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两部分。地方性一般预算收入,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地方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指税收收入。 预算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我国预算收入的基本形式包括:税收、上缴利润、规费及公债等。 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收费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也是目前世界各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财产和行为课税。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所有财政收入。 地方可用财力是指地方政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财政资金之和。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地方可用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2023-09-04 05:29:062
我国政府如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匿名用户2016-06-04展开全部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1.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财政预算作为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规定了预算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工作的范围、方向与重点,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事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诸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导致财政资金没能花在“刀刃上”,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这四大类预算之中,把全部的政府收支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注重财政资金投放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2. 改变审核预算的重点,关注支出预算和政策目前,我国预算审核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并以收支平衡作为审核预算的重点。当经济下行时,为控制赤字、完成预算,财税部门不得根据经济形势适当地减少财政收入,这无疑是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同理,当经济过热时,财税部门也不得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来抑制经济高涨。政府收支活动的相对固化,带来了政策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阻碍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因而,将审核预算的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使财政收入从任务变为预期,有利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尽管我国现行的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较好地保证预算年度之内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但其弊端也日益突显:其一,这种财政收支的短期行为使财政政策无法在更长的年度内有效、灵活地应对经济周期;其二,若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以往收支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并且为进行宏观调控及保障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财政赤字将成为常态,这使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愈发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应改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中长期对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2023-09-04 05:29:241
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1. 全口径财政收入就是全地域内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2.财政总收入 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政府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3. 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2023-09-04 05:29:411
什么叫全口径财政收入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指在预算年度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通过政府组织并取得的,由本级政府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上划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含一般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财政总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政府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2023-09-04 05:29:491
如何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1. 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财政预算作为政府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规定了预算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工作的范围、方向与重点,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事关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预算制度中存在的诸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导致财政资金没能花在“刀刃上”,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即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资经营预算这四大类预算之中,把全部的政府收支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注重财政资金投放的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2. 改变审核预算的重点,关注支出预算和政策目前,我国预算审核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并以收支平衡作为审核预算的重点。当经济下行时,为控制赤字、完成预算,财税部门不得根据经济形势适当地减少财政收入,这无疑是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同理,当经济过热时,财税部门也不得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来抑制经济高涨。政府收支活动的相对固化,带来了政策执行中的“顺周期”问题,阻碍了财政政策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因而,将审核预算的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使财政收入从任务变为预期,有利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保证财政可持续性尽管我国现行的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较好地保证预算年度之内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但其弊端也日益突显:其一,这种财政收支的短期行为使财政政策无法在更长的年度内有效、灵活地应对经济周期;其二,若审核预算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以往收支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并且为进行宏观调控及保障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财政赤字将成为常态,这使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愈发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应改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中长期对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进行统筹与规划,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同时,需相应地建立起跨年度弥补超预算赤字的机制,[1]控制财政预算周期内的收支平衡状态和赤字规模,以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4. 重点支出脱钩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增加地方财政支出的自主性目前,我国由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重点支出事项包括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几乎涵盖了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这种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方式在保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带来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活动的过多干预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府支出结构的固化,不利于地方统筹安排本地的财政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钱不能花在“刀刃上”;二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导致各地区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差距过大,这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违。故应使重点支出脱钩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以增加地方财政支出的自主性。需要注意的是,《决定》提出了“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这意味着某些支出事项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二、完善税收制度《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稳定税负”、“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等改革目标,并将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资源税等具体税种或税种的具体要素的改革纳入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议程之中。任何一项改革,必须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与任务。总体而言,我国下一阶段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坚持结构性减税,保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决定》明确提出了“稳定税负”的改革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过高的现实情况,在推进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结构性减税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对于结构性减税的理解,要把握住以下三点:第一,结构性减税的关键在于“减税”,即无论对税制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最终一定是要实现减税,而不能出现所谓的“结构性增税”的结果。第二,对于结构性减税,在强调“减税”的同时,决不能忽略“结构性”调整的深刻内涵,即结构性减税讲求的是实行“有减有增”的改革:一方面,出于增强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增长的考虑,应适当降低间接税的税负,另一方面,鉴于强化收入分配调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应适当提高直接税的税负,并且直接税、间接税内部也应相应地进行“有减有增”的结构性调整。第三,尽管“结构性减税”的最终落脚点是“减税”,但这绝不意味着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减少,结构性减税主张的是税收收入的增幅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相适应或比之略低,而非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减少。总之,结构性减税一定要求减税,但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大幅减税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有减有增”、保证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是理性的选择。2. 推进税制结构转型,不急于求成亦不走极端2012年,我国直接税与间接税收入比重之比为38:62,而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测算得到的73个国家2010年的平均水平为46:54。我国目前这样一种直接税收入比重过低而间接税收入比重过高的税制结构格局,既不利于收入分配调节,又容易推高物价、抑制经济活力。[2]因此,我国税制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或者说方向就是适当降低间接税的收入比重,同时适当提高直接税的收入比重,①[①直接税、间接税收入比重的调整与前文中提到的直接税、间接税税负的调整有不同的内涵,以直接税为例:直接税收入比重=直接税收入/税收总收入;直接税税负=直接税收入/直接税税基,二者的分母不同。]实现税制结构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税制结构转型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一方面,税制结构转型必然依赖于具体税种或税种的具体要素的改革来实现,而这些改革举措的推出必须理性地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以及改革的基本条件是否完备,不可贸然地强推;另一方面,间接税与直接税二者的收入占比的对比关系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调整过程,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税制结构的转型应该走一步看一步,不能操之过急。第二,现阶段我国的税制结构转型不能搞平均主义,更不能将其推向另一个极端,现实的国情和税情决定了在我国现阶段甚至今后一定时期内,间接税收入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直接税比重是合理的,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因而,适当提高直接税收入比重、适当降低间接税收入比重正是改革的关键所在。3. 注重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的“双率协同”所谓税制效率,主要是指税收制度的安排能够满足国家为履行职能而对资金的需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征管效率,则是指税收征收管理机制的设计,要能够保证税收收入的应收尽收,使税收政策(包括税制安排)的意图得以实现。注重“双率协同”,实际上就是要求在保证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各自实现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税收制度与征管机制之间能够相互适应、互不脱节,即实现税制效率与征管效率的协调配合,彼此兼顾,从而减少税收流失、降低征收成本,使税制更为合理,征管更加有效,税收收入更有保障,税收职能得以更好发挥。具体地说,一方面,在税制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税收征管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在强调自身效率实现的同时,也要兼顾征管效率的实现和提升;同时,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应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为税制的完善反馈更多的有益信息,从而实现税收制度调整与征管机制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推进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 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目前,我国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矛盾突出,这正是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应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的问题。造成事权与支出责任不适应的原因有二:其一,政府、市场的职能边界较为模糊,主要表现为政府包揽的事项过多,对市场竞争领域过分介入;其二,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在承担本级事权的同时,下级政府还处于上级政府的绝对领导之下,加之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使上级政府可以很容易地将本应自身承担的支出责任转嫁给下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在支出责任上的“缺位”和“越位”,其中尤以“缺位”为突出:属于上级政府事权、应由上级政府承担全部支出责任的事项,或属于共同事权、应共同承担支出责任的事项,上级政府往往将全部或部分的支出责任推给下级政府承担,导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不断下移。这造成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支出责任与财权不匹配,财政运转困难,并引致地方政府纷纷避开公共财政预算的约束,另辟财源,从而形成土地财政、地方财政问题突出的局面。因而,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突破口,在于解决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问题:只有在建立起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合理安排各级政府的财权,并根据财政收入与支出责任之间的缺口,确定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2. 分权而非分钱,合理配置政府间的财权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基本上依照中央对地方的做法,与下级政府划分收入,由此造成在政府间支出责任层层下移的同时,财政收入层层向上集中,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与支出责任间的资金缺口过大使转移支付日益成为其主要的财力来源。过度地依赖于转移支付资金不仅抑制了地方的积极性,而且使各级地方财政丧失了相对独立的财权,使分税制名不符实,成为分钱而非分权的体制安排。因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应是分权,而非分钱。分权意味着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使地方政府能够自主地提供本级公共物品和服务,增加地方经济活力。同时,分权并不等于放权,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不是要从中央财政手中剥夺财权置于地方政府,重回1994年之前的老路上去。[3] 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占比为48%,按照国际经验,不论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我国的国情决定,在目前阶段不仅不能弱化中央政府财权,反而应适当地上收部分财权以进一步加强中央财力集中度,在保证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切实保障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的效果。3. 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其再分配职能在我国事权与财权失衡的现实格局下,转移支付已由对分税体制予以修正补充的机制,转变成了对基层政府进行财力分配的主导机制。[4]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从规模来看,总体量明显过大;从结构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应有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而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过滥,且管理不规范。因而,应从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入手,逐步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促其再分配职能的发挥。具体地说:第一,适当缩减转移支付总体规模。在事权上移和财权上收的动态调整过程中,应合理地把握事权上移和财权上收的度,使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缺口得以缩小,进而缩减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规模,减少地方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依赖;第二,在转移支付结构上,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相对比重,强化转移支付均衡财力的功能,并强调其科学性;第三,适当缩减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增强其规范性。2023-09-04 05:2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