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成本利润率的说明

2023-10-04 10:21:56
北有云溪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其中:成本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无论是个别劳动,还是社会必要劳动,都可以划分成生产成本和利润两部分。一般把经济体个别劳动中的这两部分分别叫做个别生产成本和个别利润,把社会必要劳动中的这两部分分别叫做平均生产成本和价值利润。

平均生产成本和价值利润分别是个别生产成本和个别利润的的加权平均数。技术水平不同的经济体的个别劳动对产品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它们的产量权数实现的。产量权数反映了经济体的技术水平与平均技术水平的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认为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是由生产产品的加权平均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构成的。

解释:成本利润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

成本利润率

相关推荐

成本率和利润率有什么区别吗?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利润率常用百分比表示。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在考虑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扩展资料:利润率的表现形式:1、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2、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3、产值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4、资金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5、净利润率: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率
2023-09-06 06:25:581

营业成本利润率

营业成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营业务利润同营业成本的比率。营业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成本×100%,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活动和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于制造业产成品销售来说,它是由期初库存产品成本加上本期入库产品成本,再减去期末库存产品成本求得的。
2023-09-06 06:26:251

成本利润率多少合适

成本费用利润率5%-10%左右比较合适。成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利润与成本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益的水平,是企业是否取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具体来说,成本利润率的合适程度因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生产和管理成本等因素而异。通常来说,成本利润率应该能够覆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以及为未来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但是,对于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来说,合适的成本利润率范围也不同,例如:1、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较高的成本利润率(通常在10%以上)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制造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产,而且承受的风险也比较高。2、而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说,成本利润率一般比制造业低(通常在5%-10%之间),因为服务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相对较低。3、对于新兴行业或新型产业,由于其市场竞争环境较为激烈,为了吸引客户和获取市场份额,其成本利润率可能会比较低。综上所述,合适的成本利润率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市场竞争环境、成本管理水平等多个因素进行考虑,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本利润率范围。成本利润率的作用1、经营绩效评估:成本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之一。通过计算成本利润率,企业能够评估其销售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润水平。高利润率意味着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实现良好的盈利能力,反之则需要关注成本管控和盈利能力改进。2、成本控制和优化:成本利润率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通过分析成本结构和成本利润率,企业能够了解各项成本的占比和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增加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等方式来降低成本。3、价格制定和竞争优势:成本利润率对于企业的价格制定和市场竞争具有指导作用。企业需要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确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合理的成本利润率可以帮助企业确定适当的价格范围,既能够覆盖成本,又能够保持竞争力。同时,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具有较高的成本利润率可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2023-09-06 06:26:501

成本利润率公式

成本利润率公式:经营成本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成本)×100%。成本利润率即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制造成本总额的比率。成本利润率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每一元销售制造成本可获得利润的多少。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成本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m代表利润,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毛利率和成本利润率的区别:1、两者在意义、作用、计算方式方面均不同。利润=成本×利润率=售价-成本。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借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3、毛利润是以货币计算的金额总额,毛利润率则是一种比率。
2023-09-06 06:27:211

成本、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利润÷成本×100%=利润率利润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 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销售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②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③产值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④资金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⑤净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
2023-09-06 06:27:518

成本、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利润÷成本×100%=利润率利润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销售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
2023-09-06 06:28:181

知道销售额和利润率怎样算成本

知道销售额和利润率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成本:成本=销售额×(1-利润率)利润率=(利润÷销售额)×100%销售额=利润+成本副标题回答:利润=700×40%=280元成本=700-280=420元, 或700×(1-40%)=420元销售额=利润+成本=280+420=700元扩展资料: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①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②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③产值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④资金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⑤净利润率。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数量的对 比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而且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利润率是经常变动的,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反之,剩余价值率低,利润率也低。因此,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第二,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第三,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加快,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提高年利润率。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同方向变化。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节省不变资本,可以减少预付资本,从而提高利润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利润率
2023-09-06 06:28:271

利润率是销售价-成本价除以成本吗?

他们都是正确的。除以卖价,计算得出的是销售利润率除以成本价,计算得出的是成本利润率。通常财务上采用的是销售利润率,但是很多地方也会采用成本利润率,比如成本控制等。
2023-09-06 06:29:186

利润率=利润/成本,还是利润率=利润/售价

销售利润率=利润/售价*100%,表明利润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利润/成本是什么:是指利润额占成本额的比率,也称成本利润率=利润额/成本额*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2023-09-06 06:30:033

成本乘利润率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成本乘“成本”利润率表示的是该期实现的利润。成本乘其他的利润率是毫无意义的,什么都说明不了。一: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二:主要因素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数量的对比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而且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利润率是经常变动的,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反之,剩余价值率低,利润率也低。因此,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第二,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第三,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加快,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提高年利润率。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同方向变化。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节省不变资本,可以减少预付资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2023-09-06 06:31:202

营业成本利润率指什么

营业成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营业务利润同营业成本的比率。营业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成本×100%,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023-09-06 06:31:431

收入除以成本等于等于利润率?还是利润除以成本等于利润率?

利润率=收入减去成本再除以投入总额
2023-09-06 06:31:532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与利润率=利润÷销售额×100%有何区别?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是成本利润率;利润率=利润÷销售额×100% 是销售利润率。一、销售成本利润率计算公式:销售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其中:成本费用=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二、成本利润率与销售利润率的关系一个东西,成本是348.76,为了实现15%的利润,应该卖多少钱。1、348.76*1.152、348.76/(1-15%)按照销售利润率计算:348.76/1-0.15=410.31,其反映了销售额和利润的关系。按照成本成本利润率是348.76*0.15+348.76=401.074,其反映成本和利润的关系。
2023-09-06 06:32:123

成本x(1十成本利润率)得出来是什么意思

总收入意思比如:利润额是30,成本费用是70=总收入100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成本利润率=30/70*100%=42.85711428571429%成本费用总额70*(1+成本利润率42.85711428571429%)总收入=70*(1+42.8571428571429%)=100
2023-09-06 06:32:204

成本利润率的利润是净利润吗

成本利润率的利润是净利润。通过查询会计学堂显示。成本利润率的利润是净利润。成本利润率中的利润指的是营业利润也就是收入减去成本的差额。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
2023-09-06 06:32:391

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区别

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区别1、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2、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属于盈利能力类指标.销售利润率和毛利率的区别是什么?毛利的定义: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利润的定义: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毛利率公式=毛利/营业收入×100%=(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利润率公式=利润÷成本×100%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区别都有什么?整体上来说,其实关于企业的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和计算公式在上文中都已经全部说完了的,当然如果你们对此内容还有什么其他的见解,或者想知道更多相关的资料不妨来本网站上找老师进行咨询,这里有很多专业的会计老师会给你们指导学习的.
2023-09-06 06:32:461

什么是成本利润率啊

成本利润率,指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制造成本总额的比率。 成本利润率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每一元销售制造成本可获得利润的多少。 成本费用总额等于营业成本加营业税金及附加加销售费用加管理费用加财务费用。
2023-09-06 06:32:551

销售利润率与成本利润率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销售利润率/(1-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1+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
2023-09-06 06:33:032

税务成本利润率怎么算

法律主观:一、增值税税率计算方式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增值税的免征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了下列7个项目免征增值税: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2、避孕药品和用具;3、古旧图书;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6、由残疾人的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7、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除前款规定外,增值税的免税、减税项目由国务院规定。任何地区、部门均不得规定免税、减税项目。三、增值税的纳税申报期限1、增值税纳税申报时间与主管国税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是相联系的。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一个季度。2、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纳税人,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纳税人,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次月1至15日申报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以一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规定仅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另外,增值税固定业户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增值税非固定业户向销售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023-09-06 06:33:111

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的区别

销售利润率指的是一定时期内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之比,而且是一个大于0而小于1的实数。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的利润,反映销售与利润的关系。成本利润率指的是一定时期内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而且是一个大于0的任何实数。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如:某家电超市购进一批某品牌电视机,每台电视机的进价为600元,售价为1500元,平均每台:人员工资、房租、水电费、营业税等小计200元/台。卖一台电视机利润为:1500-(600+200)=700(元),成本:600+200=800元。1、根据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额,所以卖一台电视机销售利润率为:(700/1500)×100%=46.7%,销售收入了1元钱其中有0.467元的毛利利润。2、根据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总额÷销售成本总额,所以卖一台电视机成本利润率为:(700/800)×100%=87.5%,支出了1元钱其中赚了0.875元利润
2023-09-06 06:33:196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概念、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原理:1、定义业务和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产品,有时也可能是顾客、产品市场等)。这一过程很耗时间。如果两种产品满足的是顾客的同一种需求,那么在定义业务时,选择顾客要比选择单个产品更为恰当。2、确定每种业务的成本动因(即成本的决定因素,如订单的数量)。3、然后,将成本分配给每一成本核算对象,对各对象的成本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扩展资料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目标(一)通过追踪所有资源费用到作业,然后再到流程、产品、分销渠道或客户等成本对象,提供全口径、多维度的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二)通过作业认定、成本动因分析以及对作业效率、质量和时间的计量,更真实地揭示资源、作业和成本之间的联动关系,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作业、流程和作业链(或价值链)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三)通过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及其分析,为企业更有效地开展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种管理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作业成本法
2023-09-06 06:33:554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概念、基本原理)

概念: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成本法,BC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 、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目标明确,即决策者如何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实施范围是作业成本的实施的部门,作业成本可以在全企业实施也可以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实施,作业成本的实施主体必须明确。为实施作业成本必须组建作业成本实施小组,小组由企业的领导牵头,包括企业的会计负责人以及相关的人员。国外作业成本实施时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和外部的专业咨询人员组成专门实施小组,外部专业的咨询人员具有作业成本的实施经验,使得实施可以借鉴其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此步的目的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作业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比传统成本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5)作业成本运行;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7)采取行动。针对成本核算反映的问题采取行动。如提高作业效率,考核组织和员工,改变作业的执行方式,消除无价值的作业。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2023-09-06 06:34:292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如下: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将资源耗费分配至作业,再根据产品或服务消耗的作业量,将成本准确地分配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上。通过对企业作业流程的全面了解,可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而间接成本则是指为支持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而产生的成本,如设备维护成本、能源成本、场地租金等。在作业成本法下,这些间接成本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而不是直接归属到某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上。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个好处: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只考虑直接成本,而忽略了间接成本。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决策制定。作业成本法则能够准确地分配间接成本,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优化产品定价: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每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定价策略。此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为流程优化提供指导,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改进措施。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成本结构,从而制定更具竞争力的战略。通过对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或服务进行比较,企业可以发现自身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进而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促进跨部门协作:作业成本法强调跨部门协作,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共同参与。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整体效率。此外,跨部门协作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服务。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优化产品定价、改进流程优化、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促进跨部门协作。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服务,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2023-09-06 06:34:371

什么叫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起源于美国,首先由科勒(Kohler, Eric L.)提出。科勒发现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后来,斯拖布斯(G.T. Staubus)对ABC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导致了ABC研究的全面兴起,代表者是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  2005年1月,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罗伯特·卡普兰的文章: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卡普兰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知名教授,作业成本法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著名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之一。卡普兰教授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可行性下降,应该用一个全新的ABC思路来研究成本,其观点包括: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来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的手段,从而产生了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简称ABM)。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不仅在于其可以精确地计算成本,而且在于它对于管理者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提供很好的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引导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作业——作业耗费资源,成本对象耗费作业,因此要减少成本就应该从减少资源耗费以及控制耗费的作业量两个方面进行。这是一种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ABC法可以在我国一部分先进制造企业或其若干部门先行实施,逐步推广,如果“等待完全符合条件再实施ABC”,则会导致企业丧失快速发展的时机。  企业推行ABC,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包括:  1、我国企业将来在运用ABC或ABM时,首先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  2、ABC系统必须取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3、应用ABC的具体措施,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经营环境特点。  4、ABC系统本身是不断改进的过程。既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又要在企业亲自尝试ABC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自身的成本特点和工艺特点去不断完善ABC系统,不可企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  5、推广应用ABC,必须结合企业自身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请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2023-09-06 06:35:031

作业成本法如何计算

作业成本法计算: 1、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当期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本/当期实际作业产出; 2、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Σ(该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3、某产品当期发生总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该产品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作业活动所引起的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构成。
2023-09-06 06:35:111

简述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问题一:简述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有什么特点? 作业成本法简单来说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他适合高科技企业等,这种企业他的特点是产量没法核算清楚,同时间接成本很大 具体方法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成本,即先把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作业,比如机加工作业,里面有很多明细项目如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然后再把产品消耗的作业归集到产品。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叫产量基础成本核算方法,他是以产量为基础来分配各项间接成本。 问题二:作业成本法有什么优势 作业成本法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①作业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导致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②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是产品;而作业成本法不仅包括产品,而且包括作业。企业改进作业链,减少作业耗费,提高作业的效益成为可能。 ③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涉及较多方面的成本,这样提供的成本信息更有利于企业的进行定价等相关决策。④所有作业成本均是变动的,这有利于企业分析成本产生的动因,进而降成本。⑤作业成本法更具有管理意义,因为它相当于是一种实现成本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望采纳,谢谢。 问题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1.以制造费用发生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立作业中心,按作业中心建立制造费用成本库。 最主要的特点 2.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由单标准改为多标准,提高了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项目的准确性。 在作业成本法下,一个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细分为各个成本动因的费用,各个成本动因就按各自的标准进行分配。如质量检验费以送检数量和次数为标准分配;设备调整、维修费用按调整、维修的工时,设备耗用电费、机油等则按机器工时为标准分配。 3.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并且在这种方法下,所有的成本均是变动的。 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营销、产品设计等领域发生的成本,只要与特定产品相关就可通过有作业分配至有关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中,而不同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将其列为期间费用,一次性扣除。同时,某些原先被视为变动成本的成本在作业成本法的观点下,它们虽然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但却会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均被视为变动成本。 4.根据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不同特点,在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时结合使用作业成本法。 由于作业成本法仅仅是更准确的分配制造费用,对于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项目仍要按产品为对象归集。对于多步骤生产,仍要在全厂范围内采用其他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成本计算对象从全厂范围来讲,仍是最终的完工产品或半成品,只是制造费用分配的对象是作业中心。成本计算期和是否计算在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也依所采用的全厂成本计算方法而定。 问题四: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和成本驱动力?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驱动力是导致成本发生的主要因素。 企业可以通过对各项作业进行分析,找到影响企业成本的主要作业,进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例如甲企业是一家印刷厂,它的主要作业有:排版、制片、印刷、装订、裁剪等,通过分析它发现制片过程的成本比较高,这就是主要的成本驱动力,此时企业就可以针对制片这项作业制定一系列成本节约的措施,进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 问题五:简述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的分配程序 主要要解决2个问题,一作业成本的计算(分配)过程,二作业的控制过程。 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作业-产品”。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是成本分配的依据,成本动因通常以作业活动耗费的资源来进行度量,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 问题六: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网上找吧= = 虽然我研究生写的论文就是作业成本法 不过这定义问题。。。。 zhidao.baidu/...AiC0Eq 这种都行 问题七:[简答题]: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较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区别 《网络收集――小熊》:你看看这遍文章吧( cma-china/...江0 ) 问题八:ABC成本法的简介 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u30fb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u30fb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CAD、CAM、MIS的广泛应用,以及MRPII、FMS和CIMS的兴起,使得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处处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遍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惊。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u30fb卡普兰(Robert S 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作业成本法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的咨询公司已经扩展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并研发出相应的软件。ABC成本法引入了许多新概念,下图显示了作业成本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
2023-09-06 06:35:18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

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作业成本法把成本计算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作业成本法是由作业、成本动因、成本对象、作业清单组成的,主要适用于作业类型较多且作业链较长、产品、顾客和生产过程多样化程度较高以及间接或辅助资源费用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
2023-09-06 06:35:251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对象(产品、服务、客户等)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理论原则,以作业为中介,确定成本动因,把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上,再把作业成本归集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上,从而摆脱了传统成本核算无法分配复杂而高额的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的困境,使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分配的更为合理,以便较及时、准确、真实地计算出成本对象的真实成本。
2023-09-06 06:35:34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务或顾客)消耗作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作业成本法把成本计算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作业→产品”。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追溯和动因分配,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因此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采用不同层面的、众多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分配,要比采用单一分配基础更加合理,更能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动因是指一项作业产出的计量单位,如直接人工小时、产品种类、机器准备次数等。成本动因在作业成本会计中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在作业成本法中可分为执行动因、数量动因和强度动因。成本分配的过程:1、资源。资源是企业生产耗费的原始形态,是成本产生的源泉。企业作业活动系统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属于资源。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制造费用等。2、作业。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动作,它是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中最小的成本归集单元。作业贯穿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直至产品的发运销售。3、成本动因。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诱因。成本动因通常以作业活动耗费的资源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电度数等。4、作业中心。作业中心又称成本库,是指构成一个业务过程的相互联系的作业集合,用来汇集业务过程及其产出的成本。换言之,按照统一的作业动因,将各种资源耗费项目归结在一起,便形成作业中心。
2023-09-06 06:35:421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2)作业的鉴定,(3)成本库费用的归集,(4)成本动因的确定,(5)成本动因费率计算,(6)成本库费用的分配,(7)产品成本的计算。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ABC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2023-09-06 06:36:181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包括: (一)成本计算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作业执行中消耗的资源追溯到作业,计算作业的成本,并根据作业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计算的作业成本分配率和产品消耗作业的数量,将作业成本追溯到各有关产品。 (二)成本分配强调可追溯性。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直接追溯、动因追溯和分摊。 (三)成本追溯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作业动因。
2023-09-06 06:36:581

作业成本法是什么意思?

  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  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023-09-06 06:37:051

作业成本法四个步骤

一.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其它直接费用,其计算方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直接材料易于追溯到成本对象上,通常在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计算的正确与否,对于产品成本的高低和成本的正确性有很大影响。为了加强控制、促进节约、保证费用归集的正确性,直接材料从数量到价格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按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认真对待。直接人工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而发生的人工费用。二.作业的鉴定;在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之前,首先要分析确定构成企业作业链的具体作业,这些作业受业务量而不是产出量的影响。作业的确定是作业成本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前提条件。作业的鉴定与划分是设计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难点与重点,作业划分得当,能确保作业成本信息系统的正确度与可操作性。三.成本库费用的归集;在确定了企业的作业划分之后,就需要以作业为对象,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归集各作业发生的各种费用,并把每个作业发生的费用集合分别列作一个成本库。作业成本法可以大大提高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度,但并不是可以完全准确地分配制造费用。本案例中的核算系统以每一个生产车间的每一套生产装置为一个成本库,根据成本库中各作业所消耗资源的多少,归集各作业发生的费用。四.成本动因的确定;成本动因即为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为各成本库确定合适的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成本库费用分配的关键。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成本库有几个成本动因,有的成本动因与成本库费用之间存在弱线性相关性,有的成本动因与成本库费用之间存在着强线性关系:这一步的关键就在于为每一成本库选择一个与成本库费用存在强线性关系的成本动因。五.成本动因费率计算;成本动因费率是指单位成本动因所引起的制造费用的数量。成本动因费率的计算用下式表示:成本动因费率=成本库费用/成本库成本动因总量六.成本库费用的分配;计算出成本动因费率后,根据各产品消耗各成本库的成本动因数量进行成本库费用的分配,每种产品从各成本库中分配所得的费用之和,即为每种产品的费用分配额。七.产品成本的计算;生产产品的总成本即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成本与制造费用之和:总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023-09-06 06:37:121

CMA必背知识点:作业成本法

对教材的理解和一系列知识点的形成必须在前三个月内完成,然后在剩下的三个月内进入加速冲刺阶段,作业成本法的知识点也是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空网为考生们总结了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知识点。CMA必备知识点之作业成本法1、作业成本法(ABC)是以企业制造产品过程中的作业为成本动因来分配间接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2、成本归集库:按作业归集。3、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间接制造费用占比很高且仅使用1-2个数量基础进行分配的企业。4、资源成本动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消耗的资源量。生产一批网球需要的橡胶数量;工程师为设计、建造和维护某个工程计划所花费的小时数。5、作业成本动因:用来衡量成本对象需要的作业量。例:为生产特定产品,及其安装调试所需要的人工工时数。作业成本法的主要步骤1、确认作业和资源成本:(1)产品级作业:指为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履行的作业,如:产品检验;(2)批次级作业:指为生产每一批次产品而实行的作业,如:生产前的机器调试;(3)生产存续作业:指为支持生产流程而实施的作业。如:设计一种产品,搞一次管一个种类产品;(4)设施存续作业:指为支持生产而对整个设施实施的作业。如:维修厂房;(5)客户级作业:指为满足客户需要而发生的作业。如:客户服务。2、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动因和作业之间一定要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如:安装机器作业-安装小时,生产订单作业-订单量。3、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分摊率=成本集库/作业成本动因。
2023-09-06 06:37:311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原因

问题一:引起企业不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有三个状况使企业无法或不实施作业成本法: 1.企业无明确业务计划 2.企业作业不规范 3.企业利润与作业无法挂钩 问题二: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起源于美国,首先由科勒(Kohler, Eric L.)提出。科勒发现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后来,斯拖布斯(G.T. Staubus)对ABC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导致了ABC研究的全面兴起,代表者是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 2005年1月,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罗伯特u30fb卡普兰的文章: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卡普兰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知名教授,作业成本法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著名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之一。卡普兰教授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可行性下降,应该用一个全新的ABC思路来研究成本,其观点包括: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来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的手段,从而产生了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简称ABM)。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不仅在于其可以精确地计算成本,而且在于它对于管理者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提供很好的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引导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作业――作业耗费资源,成本对象耗费作业,因此要减少成本就应该从减少资源耗费以及控制耗费的作业量两个方面进行。这是一种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ABC法可以在我国一部分先进制造企业或其若干部门先行实施,逐步推广,如果“等待完全符合条件再实施ABC”,则会导致企业丧失快速发展的时机。 企业推行ABC,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包括: 1、我国企业将来在运用ABC或ABM时,首先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 2、ABC系统必须取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3、应用ABC的具体措施,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经营环境特点。 4、ABC系统本身是不断改进的过程。既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又要在企业亲自尝试ABC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自身的成本特点和工艺特点去不断完善ABC系统,不可企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 5、推广应用ABC,必须结合企业自身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 问题三: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一、引言 成本管理是 企业 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供准确的 会计 信息资料,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地推动各项企业管理朝着 科学 方向 发展 。 作业成本计算法即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法在成本计算方法上突破了传统方法的束缚,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面。它以作业为单位归集成本,并把作业(或称作业成本池Activity Cost Pool)的成本按动因分配到产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企业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并能快速、高质量地生产出个性化强、品种多、批量小的产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生产状态由“多人操作一台机器”转变为“一人操作多台机器”。因而,固定制造费用占有的产品制造成本比例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作革命性变革,要求把成本核算的重点从直接人工转移到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上,以便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在理论上有本质的突破: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可以表述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资源是成本的源泉,包括人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后勤、辅助人员工资等间接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譬如广告费等。资源(生产费用)按一定相关性进入作业,作业是协同生产中的工作的各个单位。例如售后服务部门,其作业包括受理客户投诉意见、解决产品 问题 ,以及反馈产品信息等三项作业。作业可以看作是连接产品与资源的纽带,不仅产品成本是最终的成本计算对象,处于“中介”地位的作业也应成为成本计算对象。因为作业与产品之间有着更为紧密和直接的联系。因此按照业务作业的耗用量来分配成本,比用产量或工时比例作为分配标准来得更为合理,因而也就更加贴切,更加准确,成本精度也就大为提高。这样一种双重因素连动的成本计算方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生产量愈大,技术要求愈简单的产品成本愈高,严重扭曲各产品之间的合理成本,并导致成本指标不能真实反映不同产品耗用生产费用的基本面貌。因此,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法而言,作业成本计算法在理论上有了本质突破。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计算程序比较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计算程序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作业消耗资源。即资源所含的价值按作业需要分配到各个作业成本池(Activity Cost Pool);第二阶段,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消耗作业。由于产出需要作业,因此要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成本计算的对象。它的成本计算程序是:归集、分配和再分配。 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涉及的动因有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的规则:作业决定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将这种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间的关系。我们将这种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间的关系称为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生产费用)分配到作业。作业动因是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它们计量了每类产品消耗作业的频率,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由于上述二个阶段双重因果连动,使得二个阶段服务于最终产品的作业非常多,选用的作业数越多,计量成本也就越高。作业数量增多所带来的系统监控成本高企,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初次建立作业成本计算制度时,应当注意选用较少种类的但较为典型的作业,一般取20~3......>> 问题四:作业成本法的内容 作业成本法   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同一成本),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1.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 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帐中得到,但总分类帐并无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 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基准。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4.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5.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某成本库分配率X成本动因数量 6.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直接成本可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将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加上产品直接成本,为产品成本。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基础,以及它的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确化、所能提供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提供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拓展成本服务的范围等特点,表明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成本控制制度,应是建立在作业管理基础上的;它将形成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为此,作业成本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一般应用中,应先分析作业成本法应考虑的问题,为顺利实施准备充分的条件,坚持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改进成本、生命周期成本、限制理论等其它管理会计方法结合。在具体运用中,除了在制造业应用外,亦可在服务业上进行尝试。如作业成本法运用于银行业在国际金融界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它在银行业的应用有重要意义。作业成本法在银行应用可分为战略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顾客水平盈利分析和日常成本管理等几个方面。 问题五:成功实施abc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因素 有哪些 (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目标明确,即决策者如何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实施范围是作业成本的实施的部门,作业成本可以在全企业实施也可以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实施,作业成本的实施主体必须明确。为实施作业成本必须组建作业成本实施小组,小组由企业的领导牵头,包括企业的会计负责人以及相关的人员。国外作业成本实施时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人员和外部的专业咨询人员组成专门实施小组,外部专业的咨询人员具有作业成本的实施经验,使得实施可以借鉴其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此步的目的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作业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比传统成本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5)作业成本运行 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 (7)采取行动 针对成本核算反映的问题采取行动。如提高作业效率,考核组织和员工,改变作业的执行方式,消除无价值的作业。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问题六: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异 (1)间接费用界限的差异。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就经济内容来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它强调的是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直接、间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 (2)信息准确性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是一种“绝对不准确”(absolute inaccu2racy)的信息。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视为一种相对准确(relative accuracy)的信息。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在分配间接费用时,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把产品的成本视为靶心,作业成本法虽然不能每次都击中这靶心,但是却能始终如一地击中靶的外环和中环。 (3)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式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下的管理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推的生产系统。即生产从原材料开始进入第一生产工序,第一工序完工后的半成品转入到第二生产工序,依次类推按部就班,直至最终形成完工产品,从而传统的成本质量管理一般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的质量检测上,出现问题,及时修补或剔除。 而作业成本法下的生产管理系统一般为适时生产系统,它与传统生产不同,是由后向前拉的一种逆推似的生产系统,企业的生产程序环环相扣,衔接非常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益,也使得企业减少了存货带来的费用。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Control,简称TQC),要求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把好自我生产关口,实现自我质量监督,发现废次品,立刻在本生产工序中纠正。 (4)分配基准特性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主要采用单一的人工工时等财务变量为分配基准,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财务变量,因而丧失了一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机会。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是多元的,不但强调如人工工时、机械工时、生产批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等财务变量,也强调如工艺变更指令、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等非财务变量。采用多元分配基准,提高了产品与其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使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 (5)适用条件的差异。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 问题七:什么叫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起源于美国,首先由科勒(Kohler, Eric L.)提出。科勒发现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后来,斯拖布斯(G.T. Staubus)对ABC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导致了ABC研究的全面兴起,代表者是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 2005年1月,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罗伯特u30fb卡普兰的文章: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卡普兰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知名教授,作业成本法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著名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之一。卡普兰教授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可行性下降,应该用一个全新的ABC思路来研究成本,其观点包括: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来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的手段,从而产生了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简称ABM)。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不仅在于其可以精确地计算成本,而且在于它对于管理者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提供很好的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引导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作业――作业耗费资源,成本对象耗费作业,因此要减少成本就应该从减少资源耗费以及控制耗费的作业量两个方面进行。这是一种更加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ABC法可以在我国一部分先进制造企业或其若干部门先行实施,逐步推广,如果“等待完全符合条件再实施ABC”,则会导致企业丧失快速发展的时机。 企业推行ABC,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包括: 1、我国企业将来在运用ABC或ABM时,首先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 2、ABC系统必须取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3、应用ABC的具体措施,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经营环境特点。 4、ABC系统本身是不断改进的过程。既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又要在企业亲自尝试ABC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自身的成本特点和工艺特点去不断完善ABC系统,不可企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 5、推广应用ABC龚必须结合企业自身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 问题八: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具有什么优势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具有更广泛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具体说来,作业成本法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①作业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导致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②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是产品;而作业成本法不仅包括产品,而且包括作业。企业改进作业链,减少作业耗费,提高作业的效益成为可能。 ③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涉及较多方面的成本,这样提供的成本信息更有利于企业的进行定价等相关决策。④所有作业成本均是变动的,这有利于企业分析成本产生的动因,进而降成本。⑤作业成本法更具有管理意义,因为它相当于是一种实现成本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2023-09-06 06:37:381

分别求出2012年 2011年 2010年的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现金周期。一年按360

2010年:900/[(7+8)/2]=120次 , 360/120=3天2011年:960/[(8+8)/2]=120次 360/120=3天2012年:1000/[(14.22+8)/2]=90次 360/90=4天2010年:1350/[(100+110)/2]=12.86次 360/12.86=28天2011年 :1440/[(138+110)/2]=11.61次 360/11.61=31天2012年:1500/[(128.67+138)/2]=11.25次 360/11.25=32天
2023-09-06 06:25:381

某企业的原料购买和产品销售均采取商业信用方式,其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期为120天,应付账款的平均付款期

某企业的原料购买和产品销售均采取商业信用方式,其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期为120天,应付账款的平均付款期是6p0天。一、平均付款期是什么: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是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的欠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为:应付账款周转率=采购额/平均应付账款余额*100%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净额/平均应付账款余额×100% =主营业务成本净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2×100%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三、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运用:通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越长越好,说明公司可以更多的占用供应商货款来补充营运资本而无需向银行短期借款。在同行业中,该比率较高的公司通常是市场地位较强,在行业内采购量巨大的公司,且信誉良好,所以才能在占用货款上拥有主动权。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出现一边占用供应商货款,另一边客户又占用公司自己销售商品的货款,既应收账款,形成三角债,仍有可能导致公司营运资金紧张,这时就需要用现金周转周期来通盘考量公司销售的现金生成能力.四、什么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具体形式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 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容易取得。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使用不带息票据,商业信用筹资不负担成本。 缺点:在放弃现金折扣时所付出的成本较高。五、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或生产者向与销售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即商业信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工业生产、商品流通的数量、规模是相适应的,在动态趋向上是一致的。
2023-09-06 06:25:302

下列因素的延长引起的借款需求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相关的是(  )。

【答案】:B资金周转周期的延长引起的借款需求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有关。故选B。
2023-09-06 06:25:211

做生意完整周期

财务报表上有个隐形指标-----做生意的完整周期,这也是判断一家公司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做生意的五个步骤: 1:购买原材料 2:厂里生产产品 3: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入库存; 4:卖出产品 5:收到货款 在卖出产品前,供应商可能会要求付款,我们的生意流水途中加上二:公式 做生意的完整周期 =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在库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收现天数) 1:平均在库天数表示这个期间货品都没卖出去,一直在仓库里,因为这段时间为“平均在库天数”,或者叫“存货周转天数”,都指的是货品躺在仓库的时间。 2:平均收现天数:这个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收钱,所以这段时间叫“平均收现天数”,也叫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四:怎么不用钱做生意 从购买材料到给供应商货款时间,被称为“应付账款天数”,说的是付给供应商钱的时间,个人觉得不能是那种账上没钱的公司,只能看长期欠款的,而是那种账上有大量现金,但是你的上游客户为了和你做生意,愿意把货款长时间欠给你,说明你这样的公司在上下游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就像前几年的格力等。 缺钱天数 = 完整的生意周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香飘飘这个企业 ,完整生意周期 29.1 = 缺钱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91.1) 缺钱天数 = -61.9天 ,说明这样的企业占用了下游经销商的钱就可以不用钱做生意看看千方科技的数据完整生意周期(262.2)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21.9) + 存货周转天数(140.3) 千方科技按照2018年的数据,在90多家IT企业中,完整生意周期排名为35名。 千方科技的完整生意周期大于200天,那么就去看看它的账上现金流20.28亿,再去看看毛利率32.9%
2023-09-06 06:25:141

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周转天数的延长反映了( )引起的借款需求。

【答案】:A通常,应收账款、存货的增加,以及应付账款的减少会引起资产效率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借款需求。考点资产变化引起的需求
2023-09-06 06:25:071

应付账款周转率是什么

应付账款周转率是指年内应付账款的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也是一个反映流动负债支付能力和占用供应商资金状况的指标,反映企业应付账款的流动程度。应付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平均应付账款;其中:平均应付账款=(应付账款余额年初数+应付账款余额年末数)÷2。合理的应付账款周转率来自于与同行业对比和公司历史正常水平。如果公司应付账款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公司较同行可以更多占用供应商的货款,显示其重要的市场地位,但同时也要承担较多的还款压力。
2023-09-06 06:24:481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公式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或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是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一个辅助性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是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收回应收账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越快,资金被外单位占用的时间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术语解释由于大多数行业都存在信用销售,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如何能更快将这些应收账款收回变为真金白银对公司持续运转至关重要,如果周转天数延长,回款速度变慢,公司将不得不通过借债等方式来补充营运资金,会造成成本的上涨和经营的被动。在相同行业内,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的公司通常有较强的竞争力,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加上存货周转天数再减去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即得出公司的现金周转周期这一重要指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收回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平均收款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越好。
2023-09-06 06:24:321

应付账款周转率公式

应付账款周转率的公式: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平均应付账款×100%。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净额/平均应付账款余额×100%。其中: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2。相关内容:通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越长越好,说明公司可以更多的占用供应商货款来补充营运资本而无需向银行短期借款。在同行业中,该比率较高的公司通常是市场地位较强,在行业内采购量巨大的公司,且信誉良好,所以才能在占用货款上拥有主动权。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出现一边占用供应商货款,另一边客户又占用公司自己销售商品的货款,既应收账款,形成三角债,仍有可能导致公司营运资金紧张,这时就需要用现金周转周期来通盘考量公司销售的现金生成能力。
2023-09-06 06:23:591

家电行业平均应付账款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是多少?

家电行业平均应付账款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会因不同的企业和地区而异,以下是一些家电行业的平均数据供参考:根据2019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布的数据,2018年家电行业应付账款周转率为7.79次/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47.19天。而2019年的数据显示,家电行业应付账款周转率为7.17次/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50.82天。据统计,家电行业的平均应付账款周转率通常在6-10次/年之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在40-60天之间。不过,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策略不同,实际的应付账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可能会有所不同。此外,应注意到应付账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也受到季节性和行业周期性的影响,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而有所不同。
2023-09-06 06:23:391

以下不是导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延长的原因

题目:下列因素中,不会对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产生影响的是()。 A.现金周转天数延长 B.存货周转天数缩短 C.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延长 D.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是流动资产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流动资产周转天数=现金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可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对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不会产生影响。
2023-09-06 06:23:321

请问平均应付款周期怎么计算?

平均回款周期=总应收款/平均每天销售额
2023-09-06 06:23:251

付款周期公式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一年中的天数÷应付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又称平均付现期。其计算公式为: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一年中的天数÷应付账款周转率,或=(应付账款×一年中的天数)÷年赊购金额,应付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净额/平均应付账款余额×100%.应付账款周转天=365*平均应付账款余额/主营业务成本净额。
2023-09-06 06:23:151

某公司应付账款周转率为4,则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

【答案】:B根据公式,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则应收账款周数天数=360/4=90天。
2023-09-06 06:23:071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是指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是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一个辅助性指标,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是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收回应收账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 由于大多数行业都存在信用销售,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如何能更快将这些应收账款收回变为真金白银对公司持续运转至关重要,如果周转天数延长,回款速度变慢,公司将不得不通过借债等方式来补充营运资金,会造成成本的上涨和经营的被动。在相同行业内,越短的公司通常有较强的竞争力。加上存货周转天数再减去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即得出公司的现金周转周期这一重要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反映公司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比率,说明的是在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应收帐款周率转速 度为,也称平均应收帐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它表示公司从获得应收帐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 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从发生到收回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平均收款期),越短越好。越多,则周转天数越短;周转次数越少,则周转天数越长。越少,说明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越快,资金被外单位占用的时间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应收账款分析指标还可以应用于会计季度或会计月度的分析。的计算公式=365/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天/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一般而言,并无一定的标准,也很难确立一项理想的比较基础,但还是周转一次所需天数越少越好。因为所需天数越少,一年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才会越多。一个企业的究竟多少才算合适,应视企业的政策并参照同行业所定标准而制定。此外,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或平均还可能由于某些特殊因素存在,如销货条件改变、现销或分期付款销货政策对正常赊销的影响、同业竞争、物价水平变动、信用或收账政策变更、新产品的开拓等等,均将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或平均的变化。
2023-09-06 06:22:581

请问应付帐款周转率怎样计算的?能详细列示吗?

应付账款周转率=年采购成本/应付账款平均余额 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付账款的流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净额/平均应付账款余额×100%. 合理的应付账款周转率来自于同行业对比和公司历史正常水平。如公司应付账款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公司较同行可以更多占用供应商的货款,显示其重要的市场地位,但同时也要承担较多的还款压力,反之亦然;如果公司应付账款周转率较以前出现快速提高,说明公司占用供应商货款降低,可能反映上游供应商谈判实力增强,要求快速回款的情况,也有可能预示原材料供应紧俏甚至吃紧,反之亦然.
2023-09-06 06:2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