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

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利润表列报的异同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有项,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1973年成立至2000年3月完成使命,先后颁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截至目前为止,仍然有31项。通过具体的对比与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发布的各个具体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总体上,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鉴于具体准则的对比分析篇幅较长,本文着重对总体差异进行如下分析。  1。会计准则的结构层次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2。会计准则的涵盖范围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的,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风险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会计准则难以出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也只16个。即使从目前已出台的具体准则来看,其涉及范围仍然较小,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经济业务,而且规定得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未能涉及,例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而国际会计准则最早颁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  3。会计准则的侧重对象不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利润表观,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属于资产负债表观。以开办费为例,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应递延至企业开始经营之时计入费用,发生时先计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因为关注利润表,就会把根据配比原则将与未来期间收入相联系的费用先作为资产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又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的基准处理方法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备选方法是记入当期净损益;而我国准则则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基准处理方法,即将累计影响数调整为期初留存收益。其理由是以前期间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不应由当年承担,因而不应包括在当年的净利润中。  4。会计准则的计量模式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例,我国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又如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利得或损失。

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的区别

销售利润率指的是一定时期内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之比,而且是一个大于0而小于1的实数。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的利润,反映销售与利润的关系。成本利润率指的是一定时期内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而且是一个大于0的任何实数。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如:某家电超市购进一批某品牌电视机,每台电视机的进价为600元,售价为1500元,平均每台:人员工资、房租、水电费、营业税等小计200元/台。卖一台电视机利润为:1500-(600+200)=700(元),成本:600+200=800元。1、根据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额,所以卖一台电视机销售利润率为:(700/1500)×100%=46.7%,销售收入了1元钱其中有0.467元的毛利利润。2、根据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总额÷销售成本总额,所以卖一台电视机成本利润率为:(700/800)×100%=87.5%,支出了1元钱其中赚了0.875元利润

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区别

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区别1、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2、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属于盈利能力类指标.销售利润率和毛利率的区别是什么?毛利的定义: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利润的定义: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毛利率公式=毛利/营业收入×100%=(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利润率公式=利润÷成本×100%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区别都有什么?整体上来说,其实关于企业的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和计算公式在上文中都已经全部说完了的,当然如果你们对此内容还有什么其他的见解,或者想知道更多相关的资料不妨来本网站上找老师进行咨询,这里有很多专业的会计老师会给你们指导学习的.

什么是成本利润率啊

成本利润率,指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制造成本总额的比率。 成本利润率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每一元销售制造成本可获得利润的多少。 成本费用总额等于营业成本加营业税金及附加加销售费用加管理费用加财务费用。

销售利润率与成本利润率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销售利润率/(1-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1+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

税务成本利润率怎么算

法律主观:一、增值税税率计算方式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增值税的免征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了下列7个项目免征增值税: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2、避孕药品和用具;3、古旧图书;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6、由残疾人的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7、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除前款规定外,增值税的免税、减税项目由国务院规定。任何地区、部门均不得规定免税、减税项目。三、增值税的纳税申报期限1、增值税纳税申报时间与主管国税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是相联系的。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一个季度。2、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纳税人,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纳税人,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次月1至15日申报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以一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规定仅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另外,增值税固定业户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增值税非固定业户向销售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与利润率=利润÷销售额×100%有何区别?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是成本利润率;利润率=利润÷销售额×100% 是销售利润率。一、销售成本利润率计算公式:销售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100%。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其中:成本费用=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二、成本利润率与销售利润率的关系一个东西,成本是348.76,为了实现15%的利润,应该卖多少钱。1、348.76*1.152、348.76/(1-15%)按照销售利润率计算:348.76/1-0.15=410.31,其反映了销售额和利润的关系。按照成本成本利润率是348.76*0.15+348.76=401.074,其反映成本和利润的关系。

成本x(1十成本利润率)得出来是什么意思

总收入意思比如:利润额是30,成本费用是70=总收入100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成本利润率=30/70*100%=42.85711428571429%成本费用总额70*(1+成本利润率42.85711428571429%)总收入=70*(1+42.8571428571429%)=100

成本利润率的利润是净利润吗

成本利润率的利润是净利润。通过查询会计学堂显示。成本利润率的利润是净利润。成本利润率中的利润指的是营业利润也就是收入减去成本的差额。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

营业成本利润率指什么

营业成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营业务利润同营业成本的比率。营业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成本×100%,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收入除以成本等于等于利润率?还是利润除以成本等于利润率?

利润率=收入减去成本再除以投入总额

利润率是销售价-成本价除以成本吗?

他们都是正确的。除以卖价,计算得出的是销售利润率除以成本价,计算得出的是成本利润率。通常财务上采用的是销售利润率,但是很多地方也会采用成本利润率,比如成本控制等。

利润率=利润/成本,还是利润率=利润/售价

销售利润率=利润/售价*100%,表明利润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利润/成本是什么:是指利润额占成本额的比率,也称成本利润率=利润额/成本额*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成本乘利润率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成本乘“成本”利润率表示的是该期实现的利润。成本乘其他的利润率是毫无意义的,什么都说明不了。一: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二:主要因素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数量的对比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而且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利润率是经常变动的,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反之,剩余价值率低,利润率也低。因此,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第二,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第三,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加快,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提高年利润率。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同方向变化。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节省不变资本,可以减少预付资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的说明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其中:成本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无论是个别劳动,还是社会必要劳动,都可以划分成生产成本和利润两部分。一般把经济体个别劳动中的这两部分分别叫做个别生产成本和个别利润,把社会必要劳动中的这两部分分别叫做平均生产成本和价值利润。平均生产成本和价值利润分别是个别生产成本和个别利润的的加权平均数。技术水平不同的经济体的个别劳动对产品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它们的产量权数实现的。产量权数反映了经济体的技术水平与平均技术水平的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认为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是由生产产品的加权平均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构成的。解释:成本利润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

知道销售额和利润率怎样算成本

知道销售额和利润率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成本:成本=销售额×(1-利润率)利润率=(利润÷销售额)×100%销售额=利润+成本副标题回答:利润=700×40%=280元成本=700-280=420元, 或700×(1-40%)=420元销售额=利润+成本=280+420=700元扩展资料: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①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②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③产值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④资金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⑤净利润率。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数量的对 比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而且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利润率是经常变动的,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反之,剩余价值率低,利润率也低。因此,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第二,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第三,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加快,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提高年利润率。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同方向变化。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节省不变资本,可以减少预付资本,从而提高利润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利润率

成本、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利润÷成本×100%=利润率利润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 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销售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②成本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③产值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④资金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⑤净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

成本、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利润÷成本×100%=利润率利润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销售利润率.  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

成本率和利润率有什么区别吗?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利润率常用百分比表示。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在考虑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扩展资料:利润率的表现形式:1、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2、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3、产值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4、资金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5、净利润率: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率

营业成本利润率

营业成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营业务利润同营业成本的比率。营业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成本×100%,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活动和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于制造业产成品销售来说,它是由期初库存产品成本加上本期入库产品成本,再减去期末库存产品成本求得的。

成本利润率多少合适

成本费用利润率5%-10%左右比较合适。成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利润与成本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益的水平,是企业是否取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具体来说,成本利润率的合适程度因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竞争环境、生产和管理成本等因素而异。通常来说,成本利润率应该能够覆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以及为未来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但是,对于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来说,合适的成本利润率范围也不同,例如:1、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较高的成本利润率(通常在10%以上)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制造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产,而且承受的风险也比较高。2、而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说,成本利润率一般比制造业低(通常在5%-10%之间),因为服务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相对较低。3、对于新兴行业或新型产业,由于其市场竞争环境较为激烈,为了吸引客户和获取市场份额,其成本利润率可能会比较低。综上所述,合适的成本利润率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市场竞争环境、成本管理水平等多个因素进行考虑,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本利润率范围。成本利润率的作用1、经营绩效评估:成本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之一。通过计算成本利润率,企业能够评估其销售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润水平。高利润率意味着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实现良好的盈利能力,反之则需要关注成本管控和盈利能力改进。2、成本控制和优化:成本利润率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通过分析成本结构和成本利润率,企业能够了解各项成本的占比和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增加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等方式来降低成本。3、价格制定和竞争优势:成本利润率对于企业的价格制定和市场竞争具有指导作用。企业需要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确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合理的成本利润率可以帮助企业确定适当的价格范围,既能够覆盖成本,又能够保持竞争力。同时,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具有较高的成本利润率可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成本利润率公式

成本利润率公式:经营成本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成本)×100%。成本利润率即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制造成本总额的比率。成本利润率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每一元销售制造成本可获得利润的多少。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成本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m代表利润,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毛利率和成本利润率的区别:1、两者在意义、作用、计算方式方面均不同。利润=成本×利润率=售价-成本。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借助成本可以反映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3、毛利润是以货币计算的金额总额,毛利润率则是一种比率。

公司利润怎么算

利润可细分为毛利、纯利及除税前盈利,公司利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扩展资料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投资收益: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得利。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按一定比例向地方政府税务机关计缴的所得税和费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利润

外显成本、内涵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如何计算?

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它可以用货币计量,是可以在会计的账目上反映出来的。除了会计成本之外, 经济成本相关书籍还有另一种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认识。它与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隐性成本不能直接从帐面上反映出来,因而难以精确计量。比如,机会成本就属于隐性成本。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经济成本是一个比会计成本含义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概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济成本几乎涉及了企业所有的经营内容和领域。经济成本是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经济成本项目我们没有认识到,也有些经济成本项目我们虽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却没有把其当作独立的成本项目来进行分析,比如组织成本。企业只有销售最终产品和向外提供服务才能从市场取得收入,而在企业内部为了组织生产,就要建立各种组织。特别是对于大企业,其组织可能是相当庞大的,组织的结构可能是相当复杂的,而要维持这些组织的正常运转就必然有支出,有时支出可能是很大的,这些支出就是组织成本。   企业中的组织成本通常不构成独立的成本项目,因而企业没有对它进行单独的核算和分析。其实组织成本在企业中的总成本构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构成。其中管理人员的工资、组织机构的运作经费等都属于组织成本的显性部分,而如由于组织机构臃肿等原因而降低了组织机构的效率等就属于组织成本的隐性部分。企业的隐性成本还有很多表现。如影响力成本、权威失灵成本、信息失真成本等。   既然经济成本是比会计成本含义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因此我们在进行决策时不得要考虑到会计成本,更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只有在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管理上都取得了成本优势,企业才能在总成本上取得了优势,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经济学家所持的利润概念。虽然经济学家的利润也是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差额,但是经济学家对利润有严格的定义。对会计师而言:利润=总收入-总成本,然而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一结果高估了利润。原因在于:经济收入不同于会计收入,经济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因此,经济利润就不同于会计利润。   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即:企业为将资源从其他生产机会中吸引过来而必须向资源提供者支付的报酬。这些报酬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我们把企业向那些为其提供资源的非企业所有者所做的货币支付称为显性成本,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资源的成本称为隐性成本。   无论是外部资源(如:债务资本)还是自有资源(如:股东资本)都是有成本的,股东投入资本所要的回报不亚于债权人的利息和雇员的工资要求。对企业而言,隐性成本是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用在其他最好用途上能获得的利润。会计师不确认隐性成本,不列入利润表的减项。理由是:没有客观的办法计算隐性成本,会计师不愿意做没有根据的估计

本年利润能反映企业收益情况的账户吗?

本年利润仅仅是一个汇总类账户。汇总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其结果就是本年形成的净利润。年终将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利润要素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组成部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组成部分。这些利润指标都是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是有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进行比较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各种利润指标的过程中涉及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特别是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等是属于收入要素或费用要素的内容,不能将其看成是利润要素的内容。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简单地说,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所要反映的基本内容。像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而利润表则主要反映本年的收益情况。利润和所有者权益都属于会计要素而所有者权益中的本年利润则是指会计科目。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也就是说,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分类核算的内容。像利润表中会包含造成利润增减变动的各个科目。综合来说,利润属于会计要素,本年利润属于会计科目,它们是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区别。会计学堂专注财会培训,30天让你成为会计高手!

为什么说利润表只是反映企业的收益?

原因是:利润表只体现损益(即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体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利润表错必定影响所有者权益,而资产负债表错未必一定影响所有者权益。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当前国际上常用的利润表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单步式是将当期收入总额相加,然后将所有费用总额相加,一次计算出当期收益的方式,其特点是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原始数据,便于理解。多步式是将各种利润分多步计算求得净利润的方式,便于使用人对企业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被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扩展资料: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多少。主营业务税金有多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表

如何计算企业利润?

利润计算公式有三个,分别是: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得利。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①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②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企业利润的种类

企业利润的种类:1.营业利润企业的营业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营业额)扣除材料或商品采购成本、人员工资、设备损耗与折旧、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之后的余额。2.企业金融利润(投资利润)是企业长期投资收益和短期融资收益与有关费用的差额,反应企业长期投资、短期借贷等各项金融活动的经济效益。3.营业外利润是营业外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反应企业营业外收支的平衡情况。4.利润总额是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最终成果,是企业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对外投资、营业外业务各环节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也是我们对企业获利能力和投资效益、利润分配等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

企业利润怎么计算

企业利润计算具体如下:一、企业利润计算公式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2、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3、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4、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二、利润概述利润是企业家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其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利润的本质是企业盈利的表现形式,是全体职工的劳动成绩。企业为市场生产优质商品而得到利润,与剩余价值相比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成本而言的。因此,收益一旦转化为利润,利润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物质生产就被赚了,因而就具有了繁多的赚钱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润的本质就是:它是资本的产物,同劳动完全无关利润是资本的生命,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三、利润分类1、利润总额利润可分为毛利润(销货额与已销货物成本之间的差额)、营业利润(毛利润与营业费用之间的差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与所得税之间的差额)2、净利润净利润率是指经营所得的净利润占销货净额的百分比,或占投入资本额的百分比。这种百分比能综合反映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经营效率.3、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投资收益影响营业利润吗

投资收益是影响营业利润的。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拓展资料:投资收益是指企业或个人对外投资所得的收入,所发生的损失为负数,如企业对外投资取得股利收入、债券利息收入以及与其他单位联营所分得的利润等。是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严格地讲,所谓投资收益是指以项目为边界的货币收入等。它既包括项目的销售收入又包括资产回收(即项目寿命期末回收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价值。投资可分为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两大类,人们平常所说的金融投资主要是指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投资所分的利润、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投资收益在税收上是作为企业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应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投资方企业从被投资的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联营企业,则不退还已缴纳的所得税,如投资方企业的适用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税率,投资方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企业所得税。补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分回的利润额÷(1-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适用税率税收扣除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应补缴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税收扣除额;上述联营分回利润补税的规定仅限于地区税率差异,如果联营企业因享受税收优惠而适用税率低于投资方适用税率的,则不需补税。企业根据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确认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和处置损益,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根据新会计准则,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收益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企业的利润是如何分配

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的过程与结果,是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企业利润分配的主体一般有国家、投资者、企业和企业内部职工;利润分配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应由董事会制定,报股东会审议批准。公司董事会应在每年年底结账后,根据当年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提出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企业的利润总额按照国家规定作相应调整后,首先要缴纳所得税;税后的利润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利润分配的原则:1、按顺序分配的原则首先要确保企业债权人的收益,其次要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再次要确保国家的收益,最后要确保企业优先股股东的利益。2、按比例分配的原则属于同一分配顺序的各项目之间的分配要按比例进行。如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必须在企业留存收益和现金股利之间确定一个恰当的比例,一般由国家规定企业法定盈余公积的比例,由企业董事会规定任意盈余公积的比例以及现金股利和其他股利形式的比例。3、按政策分配原则利润分配设计各种利益关系,企业必须遵照国家的有关法规,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分配税后利润,如债权人的债务资金收益水平、法定盈余公积比例以及企业所得税税率等,国家均有明确规定,企业必须照章执行。四、利润分配及顺序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扩展资料:公司利润分配规则:是公司资本维持原则之下的一个子规则。公司利润分配规则, 旨在回答:分配的涵义,何种财务状况方能分配,由谁来决定是否分配。第一个问题,关系股东权益的变现与小股东权益的保障。第二个问题,关系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冲突与平衡。第三个问题,关系分配决议的决定权谁来掌控。参考资料:公司利润分配规则-百度百科

企业收益与企业利润的差别

企业收益指企业的营业收入 。企业利润是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一个是日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收入,一个是指企业一定期间内获得的经营成果。

已知产品保本销售量2000,贡献毛益率40%,单位变动成本20,销售3000见,求利润是多少

管理会计上营业利润的计算 用单位贡献毛益率乘上销售量减去固定成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贡献毛益率乘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吗?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利润=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或实际订货额)×100% 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属于盈利能力类指标,其他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还有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俗称销售利率率为毛利率,只是口头上的一种表述。实际上,销售利润率与销售毛利率是不同的两个指标,因为前者已剔除了期间费用,后者仍包含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从两者公式可以看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而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因此,可以看出销售毛利率一般大于销售利润率。贡献毛益率就是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   如果是一种产品,则: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   如果是多种产品,则:   边际贡献率=∑(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通常,边际贡献率是指产品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可以理解为每一元销售收入是边际贡献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产品给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  在国际会计中英文为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  有时也被称为profit-volume ratio  计算公式为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contribution margin/sales所以说:你上面的公式是对的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吗?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利润=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x0dx0a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x0dx0a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或实际订货额)×100% 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属于盈利能力类指标,其他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还有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x0dx0a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x0dx0a  俗称销售利率率为毛利率,只是口头上的一种表述。实际上,销售利润率与销售毛利率是不同的两个指标,因为前者已剔除了期间费用,后者仍包含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x0dx0a  从两者公式可以看出:x0dx0a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x0dx0a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x0dx0a  而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因此,可以看出销售毛利率一般大于销售利润率。贡献毛益率就是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x0dx0a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 x0dx0a  如果是一种产品,则: x0dx0a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 x0dx0a  如果是多种产品,则: x0dx0a  边际贡献率=∑(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x0dx0a  通常,边际贡献率是指产品边际贡献率。 x0dx0a  边际贡献率,可以理解为每一元销售收入是边际贡献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产品给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x0dx0a  在国际会计中英文为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x0dx0a  有时也被称为profit-volume ratiox0dx0a  计算公式为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contribution margin/salesx0dx0a所以说:你上面的公式是对的

如何计算保本点销售额和利润?

具体如下:1、保本点销售量 = 固定成本总额 ÷(产品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又因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 单位贡献毛益则,上式又可写成:保本点销售量 = 固定成本总额 ÷ 单位贡献毛益2、盈亏平衡点收入 = 年固定成本总额 ÷(1 - 变动成本率)其中,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 ÷ 销售单价)× 100%则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 × 变动成本率)×100%3、(生产单一产品企业)保本点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贡献毛益率4、(生产多种产品企业)保本点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影响因素:一、价格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变动是影响保本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利量图(又称为盈亏临界图或损益平衡图)上,基于一定的成本水平,单位产品的售价就越高,表现为“销售总收入线”的斜率越大,保本点就越低,这样,同样的销售量实现的利润就越多,或亏损越少。二、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新的变动成本线的斜率大于原来变动成本线的斜率,使保本点有所提高,生产经营的盈利性相应的降低;反之,则是保本点水平相应降低。

盈亏临界点以上的贡献毛益是否是利润,为什么,简答题

按金额综合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其中,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是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除以企业正常开工完成的销售量。其计算公式如下:盈亏临界点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100%该指标表示企业要达到处于不赢利不亏损的状态时,其生产的开工率必须达到的百分比。这个指标越低,表示企业赢利能力越大;反之,表示企业赢利能力越低。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吗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利润=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或实际订货额)×100% 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属于盈利能力类指标,其他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还有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俗称销售利率率为毛利率,只是口头上的一种表述。实际上,销售利润率与销售毛利率是不同的两个指标,因为前者已剔除了期间费用,后者仍包含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从两者公式可以看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而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因此,可以看出销售毛利率一般大于销售利润率。贡献毛益率就是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   如果是一种产品,则: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00%   如果是多种产品,则:   边际贡献率=∑(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   通常,边际贡献率是指产品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可以理解为每一元销售收入是边际贡献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产品给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  在国际会计中英文为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  有时也被称为profit-volume ratio  计算公式为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contribution margin/sales所以说:你上面的公式是对的

其他条件不变固定成本与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正相关对吗

第五章 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贡献毛益、盈亏临界点的计算,量、本、利依存关系的分析以及在经营决策中的具体应用。第一节 贡献毛益与盈亏临界点一、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它首先应该用于补偿固定成本,补偿固定成本之后还有余额,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如果贡献毛益不足以收回固定费用,则企业将发生亏损。贡献毛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贡献毛益额 是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减各种产品的变动成本总额。也可以用每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减去各该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即为单位贡献毛益。它是反映各种产品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分析的一项重要信息。(二)贡献毛益率 它是以单位贡献毛益除以单位销价或者以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其计算公式是:二、盈亏临界点盈亏临界点,也称损益两平点或保本点。它是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对成本、销售量、利润三者之间所进行的盈亏平衡分析。所为盈亏临界点,是指在一定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相等,不盈不亏。当销售量低于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时,将发生亏损;反之,当销售量高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时,则会获得利润。盈亏临界点是个很重要的数量指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可用实物单位表现,也可用金额表现。具体计算公式是:三、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盈亏临界占的计算当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由于每种产品的贡献毛益不同,所以,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计算各种产品销售额占全部产品总销售额的比重;2.以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基础,以该种产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从而求出各种产品综合的加权贡献毛益率。其计算公式可表述如下:3.计算整个企业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即:四、同盈亏临界点有关的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一)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是指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除以企业正常开工完成的销售量。其计算公式是:(二)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是指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标志着从现有销售量到盈亏临界点,还有多大的差距。这个差距说明现有销售额再降低多少,企业才会发生损失。差距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安全边际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用绝对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三)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是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其公式列示如下:五、盈亏临界图盈亏临界图是围绕盈亏临界点,将影响企业利润的有关因素及相互关系,集中在一张图上形象而具体地表现出来。利用它,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关因素的变动对利润发生怎样的影响,对于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提高预见性和主动性,有较大的帮助。(一)盈亏临界图的绘制程序在盈亏临界图上,一般以横轴表示销售量(用实物单位或金额表现),以纵轴表示成本和销售收入的金额。其绘制程序如下:1.按销售总金额取纵横交叉点,连结交叉点与原点之线,则为销售总收入线;2.按固定成本金额在纵轴上取点,划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为固定成本线;3.在销售量横轴上选择一个整数,算出它的总成本y=a+bx,标出同销售总量相对应的总成本那一点;然后联结该点与固定成本在纵轴上的截点,这条线则为总成本线;4.总收入线与总成本线交点就是盈亏临界点。(二)盈亏临界图的特点1.盈亏临界点不变,销售量越大,能实现的利润越多,或亏损越少;销售量越小,能实现的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多。2.销售量不变,盈亏临界点越低,能实现的利润越多,或亏损越少;盈亏临界点越高,能实现的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多。3.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条件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多少。固定成本越多,或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越多,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越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是通过变动成本线的斜率的变动而表现出来)。六、成本--产量--利润分析的基本假设(一)假定产品的单位销售价格不变,企业的销售总收入同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例地变动(二)假定所有的成本都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其中,假定固定成本是处于"相关范围"内,其总额在全期内保持不变,不受销售量变动的影响;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不变,变动成本总额同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例地变动。(三)假定企业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如果同时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时,其品种构成不变(四)假定全期内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一致,不考虑产成品存货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第二节 目标利润的分析一、预测利润要预测利润,必须根据销售预测中预计的销售量,测算计划期间将实现多少利润,基本公式是:二、预测目标销售量通过目标销售量的预测分析,以便了解企业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利润,应生产和销售多少产品。由于目标利润和固定成本总额一样,必须由贡献毛益来补偿,因此,可将计算以实物量表示的盈亏临界点的公式稍加改变即可,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第三节 利润预测中的敏感分析一、单位售价变动的影响如果单位售价提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将会使产品的贡献毛益增加,从而使盈亏临界点降低,目标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单位售价降低,其他条件不改变,其结果将会减少贡献毛益,提高盈亏临界点,目标销售量也会增加。二、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变动成本的变动,对贡献毛益会发生影响,从而对盈亏临界点也必然发生影响:当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增加时,单位的贡献毛益按其增加额相应地下降,盈亏临界点必然提高,目标销售量将会随之提高;反之,单位变动成本减少时,贡献毛按其减少额相应地提高,盈亏临界点必然下降,目标销售量也减少。三、销售量变动的影响也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多少,才能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四、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增加或减少,对盈亏临界点和目标销售量均会发生影响。当固定成本增加时,盈亏临界点和目标销售量会增加;反之,当固定成本减少时,盈亏临界点和目标销售量则会减少。五、多因素同时变动的影响以上所述的是为了保证实现目标利润,分项逐一计算各有关因素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但在现实生活中,各有关因素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互为影响的。因此,为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往往需要综合计算各有关因素同时变动的影响。六、税率变动的影响以上所述的各有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一般是指税前利润,其实,从税后利润来进行目标利润的规划和分析,更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如将税前利润改为税后利润,其公式是:如果目标利润是按税后利润计算,则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应按下式计算:上面所述及的成本--产销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是假定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是一个定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三个变量往往会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对他们的预期变动很难事先掌握得十分准确,只能大概估计它们将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在这个范围内有关数值可能出现的概率如何,所以要计算保本点必须借助概率分析。例如,某企业在计划期间准备就A、B两种产品中选择一种进行生产时,可根据有关资料计算A、B两种产品销售量的期望值,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其内含的相对风险程序的大小,以此进行对比、选择。第五节 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一、应否购置某项生产设备的选择可通过购置与否可能取得的综合经济效益的大小进行对比、选择。二、设备的购置或租赁的选择可通过:1.计算两种方案(自行购买或租用)的年使用成本(租用的年使用成本是指按天计算的租金和运转费,全部属于变动成本;自行购置的年使用成本是由折旧费、维修费和按天计算的运转费组成,前者属于固定成本,后者属于变动成本);2.计算两种方案的年使用成本取得平衡时的年使用天数;然后根据生产经营中所需服务的工作量,预计该设备正常的年使用天数,进而对上述两种方式合理地进行取舍,争取实现较大的节约成果。三、某种新产品应否投产的选择在一般情况下,某种新产品要不要投产,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打开销路,如果通过市场需求的调查和预测,认为这种产品在盈亏临界点以上具有较稳定的超额销售量,使企业有利可图,可以考虑投产,否则,不宜投产。

分公司独立核算后利润属于谁

分公司独立核算后利润属于谁分公司独立核算后利润是属于分公司的哦,如果分公司是独立核算,账务处理与子公司是一样的,作为利润分配处理: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应付利润支付的时候:借:应付利润贷:银行存款两类公司不同的是在所得税汇算的时候,向子公司分配的利润是税后的利润,分公司分配的利润按内部往来处理.分公司的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总公司在异地设立分公司,当地税务局让总公司出具说明,说明分公司的独立核算还是非独立核算,请问: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对分公司来说,税务征管方面有什么区别?1、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对分公司来说,税务征管方面有什么区别?--独立核算的分公司,企业所得税也在本地缴纳.总公司要汇总缴纳,需要有相关批文.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就不一定了,这要看具体业务内容来定.2、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对分公司的资质是否有影响?--对分公司的资质没有影响.资质是建设局定的,与纳税无关.如总公司是建安企业,分公司是否也可以按建安企业在当地缴纳3%的营业税?--纳税看的是应税收入的内容,与公司的经营范围关系不大.建筑公司销售建材,也交增值税.3、除上述2点外,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对分公司是否还有别的影响?--有.在当地纳税,容易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可能还会有可能申请当地的扶持资金.税收要求是属地管理,尽量在当地纳税.成立独立的分公司,有利于债务的区分,避免一损俱损分公司独立核算后利润属于谁?答案是属于分公司的利润哦,关于分配利润的的会计分录处理小编也在上面给大家写出来了,在文章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今天的文章小编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观看.

分公司是独立核算的,怎么做会计凭证把利润转到总公司去?

记账主要往来和收支类科目,也会有少量固定资产。到了月底可以做一份简单的会计报表,往上一报,总公司根据报表做一个汇总,收入成本费用自然汇到总部报表反映,跟着利润也并入到总部报表。一,分公司可以分为独立和非独立核算两种。非独立核算就是没有自己的账套,分公司就是花钱报费用,账在总公司那边,收入支出都是上边记。所以不存在分配利润的问题。如果是独立核算呢,从报表角度也不会涉及分配利润的问题。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资产所有权和法律义务都在总公司,理论上分公司的钱就是总公司的钱。因为是分公司,没有自己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什么注册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统统没有。二,收支两条线模式(非独立核算)这种管的最严,发票上的银行账户是总公司的,客户转账也直接转到总公司。分公司要用钱通过预算申请,临时用钱特事特办,分公司可支配的现金很少,账上几乎没有余额。以前互联网不发达,分公司还是有账户的,平时也有收入打到账上,月底汇总划走。现在互联网支付发达,报账手机就可以申请,领导线上审批,当天可以到账,分公司甚至可以做到没有独立账户了。三、子公司管理模式(独立核算)这种分公司独立性比较强,比如现金收入比较多,客户比较信任分公司,又或者分公司领导可能有分红权等等,总之母公司对分公司管理比较弱,除了名义上是分公司,其他和子公司管理没有区别。第二种——分公司有独立的账户,平时并表并数字,钱是不会并的。钱在分公司账户上,总公司以分红为由把钱划走了,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资产利润率如何计算?

资产利润率又称投资盈利率、资产所得率、资产报酬率、企业资金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利润与同期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企业资产利润率这项指标能促进使企业全面改善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资产利润率的计算公式资产利润率其计算公式为: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有额)×100%资产平均占用额就是期初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这一指标可进一步扩展为: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利润率的定义是什么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

智能医疗企业经营利润,期望盈利率是多少

40%左右。医疗行业利润率大概是40%左右,在规模效应显现后,公司毛利率持续保持稳定或上升,而履约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行政费用率及产品开发费用率将逐步下降,从而实现利润率逐步提高。

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

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如下:一、概念:资产利润率又称投资盈利率、资产所得率、资产报酬率、企业资金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利润与同期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企业资产利润率这项指标能促进使企业全面改善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计算公式:资产利润率其计算公式为: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有额)×100%,资产平均占用额就是期初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这一指标可进一步扩展为: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该处应使用利润总额而不是净利润)影响因素:利润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一些因素: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愈高,利润率也就愈高。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愈低,利润率就愈高;反之,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利润率就愈低。第三,生产资料即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越节省,利润率就越高。在这方面,资本家惯用的伎俩就是靠牺牲工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以节省他在劳动条件方面的资本开支;最后,资本周转的速度。资本周转愈快,年利润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和它全部垫支资本的比率)就愈高;反之,资本周转愈慢,年利润率就愈低。

总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

总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有额)×100%。资产利润率又称投资盈利率、资产所得率、资产报酬率、企业资金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利润与同期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企业资产利润率这项指标能促进使企业全面改善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银监会规定,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计算公式为: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X100%。这一指标可进一步扩展为: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影响企业资产利润率的因素1、资产平均占用额。企业加强资产管理,加强资产的利用率,其占用额会相对减少,资产利润率升高。2、实现利润。企业全面改善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利润总额会增加,资产利润率会上升。

盈利率和利润率有什么区别

盈利率是根据资产市值的变化和有关期间所收到的利益,如利息、股息、权利及其它来考虑的。这种盈利率是采用连续复算盈利率表示的,即某项投资年终价值对年初价值之比的自然对数。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资本利润率是什么意思啊?

资产利润率又称投资盈利率、资产所得率、资产报酬率、企业资金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利润与同期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企业资产利润率这项指标能促进使企业全面改善生产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资产利润率的计算公式资产利润率其计算公式为: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有额)×100%资产平均占用额就是期初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这一指标可进一步扩展为: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已赚率对利润的影响

1、盈利率是根据资产市值的变化和有关期间所收到的利益,如利息、股息、权利及其它来考虑的。这种盈利率是采用连续复算盈利率表示的,即某项投资年终价值对年初价值之比的自然对数。2、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盈利和利润率一样吗

从文字方面来说,不一样盈利可以指绝对数,例如盈利100万元,也可以指相对数,例如今年相比去年盈利增长20%利润率只能指相对数比率从会计含义上来说,也不一样。盈利、利润是同样的意思,但利润不等于利润率拓展资料:年利率介绍: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存款利率。所谓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就是指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存款本金或贷款本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年利率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万分之几表示。当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阶段时,银行投资的机会增多,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增大,利率上升;反之,当经济发展低靡,社会处于萧条时期时,银行投资意愿减少,自然对于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减小,市场利率一般较低。中文名年利率外文名annual interest rate表达式利率=利息÷本金÷时间×100%应用学科经济适用领域银行业务影响因素1、央行的政策一般来说,当央行扩大货币供给量时,可贷资金供给总量将增加,供大于求,自然利率会随之下降;反之,央行实行紧缩式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可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会随之上升。2、价格水平市场利率为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市场利率也相应提高,否则实际利率可能为负值。同时,由于价格上升,公众的存款意愿将下降而工商企业的贷款需求上升,贷款需求大于贷款供给所导致的存贷不平衡必然导致利率上升。3、股票和债券市场如果证券市场处于上升时期,市场利率将上升;反之利率相对而言也降低。4、国际经济形势一国经济参数的变动,特别是汇率、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到其它国家利率的波动。自然,国际证券市场的涨跌也会对国际银行业务所面对的利率产生风险。 调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高,两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些调整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996年5月和8月,1997年10月和1998年3月,针对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央行又适时四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  )。  A. 营运资金管理  B. 投资管理  C. 筹资管理  D. 利润及利润分

ABCD财务管理笼统上包括有资本的融通(筹资),公司资产的购置及管理,资金筹措及管理,公司运营资金管理,已经最终的利润分配管理。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所以答案是ABCD。财务活动是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活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水平的较量。企业要想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一套顺应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1、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而采用先进技术,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增加企业投入,都变成了企业获取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而企业采取这些措施就需要加大投入,没有资金投入就难以做到,因此,筹资问题便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企业投资的不定性增加,使投资决策与管理的重要性也明显提高。这样以筹资投资和资金分配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中显得更加重要起来。(1)财务问题成为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2)加强财务管理是提高企业价值或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因而也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必然要求。(3)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显得更加重要。(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重视财务管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优势,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而加强财务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因此首先要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2、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征:(1)财务管理作为整个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其改良过程要遵循经济管理的一般原理,并结合财务工作的具体特征进行工作。(2)财务管理的客体是资金运动全过程,其具体内容可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收益管理。(3)财务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财务检查及监督等等环节。(4)财务管理作为价值管理的主要形式,它和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共同构成企业管理总系统。其中,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各子系统中,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特征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3、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完善:3.1、确立与企业财务主体地位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目标我国长期以来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而现代企业的典型特征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企业由股权人进行投资,而由经营者来经营和管理,股权人、债权人、政府、社会、职员、消费者都是与企业有关的权益主体。因此,企业财务目标必须协调各方面利益。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利润最大化这个指标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中显示出其不足。我们认为,能够综合兼顾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并能够体现现代化企业制度实质的企业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股份制企业中,这一目标可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因为它反映了投资大众对公司的评价,体现了公司目前与将来的获利能力、预期收益、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等。因此,这一综合指标不仅保证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兼顾各方面利益,并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合理配置。3.2、建立与市场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结构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向市场化、经营化发展,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要求企业财务部门根据经营的实际需要构造一套与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职能相适应的组织结构。①金融体制改革使企业筹资渠道多元化,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筹资部,专门研究企业合理的筹资组合和最佳的资本结构,专门组织资金的筹措。②投资体制改革使企业成为投资决策的主体,这要求企业设立投资部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组织企业资金最合理、有效地投放与运用。③随着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企业有必要设立现金部、专门从事现金的收发,有价证券的买卖,独立参与金融市场运作,把企业闲置的资金投放到货币或资本市场,使之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而实现资金的增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金利润率。④商品生产的有序竞争性使企业之间互相提供商业信用成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设置信用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制定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有效地管理应收账款。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从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体系。3.3、重塑现代财务管理主体重塑现代财务管理主体就是确认企业法人主体为企业财务管理主体,企业管理当局即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负责人。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具备了实质性。

人均产值和人均利润率怎么计算

人均产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计算方法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即GDP总额,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即“人均GNP”,在统计口径上与人均GDP略有不同。表明企业每个职工平均获利水平。人均利润率越高,说明每个职工创利越多,贡献越大,所以,又称人均贡献率。它既是考核企业利润水平的指标,也是考核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人均利润率=利润总额/职工总人数。

利润表中销售费用包括哪些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利润表中销售费用包括: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修理费等经营费用;委托代销支付的手续费。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是利润类科目,借表示减少还是增加

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都是损益类科目。  营业外支出是损益类科目中的费用类。费用类账户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  营业外收入是损益类科目中的收入类。收入类账户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  两者的区别是: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固定资产清理所发生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固定资产盘亏,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固定资产盘亏),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通俗一点讲就是,除企业营业执照中规定的主营业务以及附属的其他业务之外的所有收入视为营业外收入。一般采用贷方多栏式明细账格式进行分类核算。  所以,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都是损益类科目。营业外支出是损益类科目中的费用类。费用类账户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营业外收入是损益类科目中的收入类。收入类账户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

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计算的比如: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扩展资料: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比如一个企业营业收入200000元,总成本150000元,其中发生财务费用下利息支出10000元,所得税率为25%,那么按会计上的做法,其净利润是(200000-150000)*(1-25%)=37500。我们先来看税前利润(这一步也是会计上有的),税前利润就是在交税前的利润总和,所以本例的税前利润是(200000-150000)=50000,这还不是息税前利润(只是税前利润,因为总成本中还包括利息)。我们再来看利息,如果在求利润的时候考虑利息,那么除掉利息所计算出来的就是息税前利润(息前税前利润),我们知道,企业的总成本是包括财务费用的(当然在财管上题目告诉的经营成本不包括),所以不考虑利息的成本为150000-10000=140000,所以息税前利润为200000-140000=60000,我们也可以用刚才求出的税前利润加上利息求得即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50000+利息10000=60000。参考资料:息税前利润-百度百科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怎么计算?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销售收入*100%

税前利润怎么算

税前利润计算公式如下几种:1.产品税前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分摊后的期间费用2.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3.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不管企业营业利润是 ,企业的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一直固定不变的。而且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种变化能够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更好的盈余。扩展资料: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一般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其中,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税前利润-税前利润计算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

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计算的比如: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扩展资料: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比如一个企业营业收入200000元,总成本150000元,其中发生财务费用下利息支出10000元,所得税率为25%,那么按会计上的做法,其净利润是(200000-150000)*(1-25%)=37500。我们先来看税前利润(这一步也是会计上有的),税前利润就是在交税前的利润总和,所以本例的税前利润是(200000-150000)=50000,这还不是息税前利润(只是税前利润,因为总成本中还包括利息)。我们再来看利息,如果在求利润的时候考虑利息,那么除掉利息所计算出来的就是息税前利润(息前税前利润),我们知道,企业的总成本是包括财务费用的(当然在财管上题目告诉的经营成本不包括),所以不考虑利息的成本为150000-10000=140000,所以息税前利润为200000-140000=60000,我们也可以用刚才求出的税前利润加上利息求得即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50000+利息10000=60000。参考资料:息税前利润-百度百科

“息税前利润”是什么意思?

息税前利润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企业的营业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

息税前利润指的是什么?

你好!通俗地说“息税前利润”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急!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支付利息,请问这个利息是指什么?

这个利息指计入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不含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扩展资料: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利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营销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就是说,工作单位和企业即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就是息前利润。简单的来说,就是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总额。 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息税前营业利润率=(净利润+所得税+财务费用)/营业收入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财务杠杆系数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销售量变动率 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 或者 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或者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利息=利润总额+利息 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计算的,比如: 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 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定义公式推导如下: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增长率/产销量增长率 所以,息税前利润增长率=经营杠杆系数*产销量增长率 当单价一定时,产销量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 所以,息税前利润增长率=经营杠杆系数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 息税前利润保障比率即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支出)/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公式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的公式为: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净利润+所得税+财务费用)/营业收入。息税前利润率是指息税前利润与当期营业收入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息税前利润率(EBIT)指数越大,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越强。表明企业在企业贷款利息和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公式: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销售量变动率。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利润率息税前营业利润率=(净利润+所得税+财务费用)/营业收入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pide;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销售量变动率计算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计算的,比如: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关系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定义公式推导如下: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增长率/产销量增长率所以,息税前利润增长率=经营杠杆系数*产销量增长率当单价一定时,产销量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所以,息税前利润增长率=经营杠杆系数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保障比率息税前利润保障比率即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支出)/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率计算公式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公式是,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100%。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当期营业收入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以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销售息税前利润率越大,说明企业的整体的获利能力越强。

息税前利润怎么算

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计算的比如: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扩展资料: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比如一个企业营业收入200000元,总成本150000元,其中发生财务费用下利息支出10000元,所得税率为25%,那么按会计上的做法,其净利润是(200000-150000)*(1-25%)=37500。我们先来看税前利润(这一步也是会计上有的),税前利润就是在交税前的利润总和,所以本例的税前利润是(200000-150000)=50000,这还不是息税前利润(只是税前利润,因为总成本中还包括利息)。我们再来看利息,如果在求利润的时候考虑利息,那么除掉利息所计算出来的就是息税前利润(息前税前利润),我们知道,企业的总成本是包括财务费用的(当然在财管上题目告诉的经营成本不包括),所以不考虑利息的成本为150000-10000=140000,所以息税前利润为200000-140000=60000,我们也可以用刚才求出的税前利润加上利息求得即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50000+利息10000=60000。参考资料:息税前利润-百度百科

息税前利润是什么?

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剔除财务费用前的利润,如果企业有大量的银行存款,财务费用将会是负值,它冲减了经营费用,但又不是营业收入,所以在计算企业实际经营利润时,要把该项剔除.   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 或者 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为什么财务管理的书上说营业利润就是息税前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息税前利润=营业利润+利息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不包括财务费用,而息税前利润是包括了财务费用的 对于项目现金流量来说,由于不考虑利息费用以及营业外的收支,所以营业利润与息税前利润基本相等,也就是财务管理的书上说的营业利润就是息税前利润。

ncf=息税前利润加折旧,为什么是息前?不加利息?

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NCF=税前利息+折旧+摊销+回收-运营投资运营期税后净现金流量NCF=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摊销+回收-运营投资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财务费用通常包含了利息、摊销和折旧。经营成本、营业成本、付现成本只是成本的不同分类而已。付现成本就是直接用钱付的(折旧和摊销就不属于这一类)经营成本和营业成本是统称。现金流量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 Technique): 在实际操作中现金流量主要使用实体现金流量和股权现金流量。实体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全部投资人拥有的现金流量总和。实体现金流量通常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折现。股权现金流量是指实体现金流量扣除与债务相联系的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通常用权益资本成本来折现,而权益资本成本可以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式来求得。扩展资料用现金流量法折现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同一般资本预算分析相似:估计兼并后增加的现金流量和用于计算这些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然后计算出这些增加的现金流量的现值,这就是兼并方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如果实际成交价格高于这个价格,兼并不但没有给兼并企业带来好处,反而引起亏损。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折现率是考虑投资风险后,兼并方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也就是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但这里的资本成本是兼并企业投资于目标企业的资本的边际成本。而不是兼并方企业资本的成本。兼并目标企业所用的资本,一部分来自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的自有资本,另一部分则是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向外界举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金流量折现法

利润总额和息税前利润一样吗?

息税前利润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而利润总额是息税前利润减去企业应支付的利息费用的余额,利润总额等于息税前利润减去企业应支付的利息费用,计算公式如下: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或者: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净收益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扩展资料利润分类:1、正常利润所谓正常利润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利润,包括企业从事生产、销售、投资告示活动所实现的利润,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各正常利润。2、非正常利润非正常利润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包括遭受自然灾害的导致的损失、罚款支出和滞纳金支出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前期调整我国的规定也纳入非正常利润之列。由于产生正常利润和经营活动,可由企业管理部门控制,而非正常利润是不可控制的;因而,将利润划分为正常利润和非正常利润(即在损益表中分开列示)对于衡量企业管理部门的经营管理效率更客观、更准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总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息税前利润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净利润分别是什么意思?各自有什么不同?

1、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或,利息折旧摊销前收入),即EBITDA,全称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是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之前的利润。2、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企业纯收入构成内容之一。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主要由销售利润和营业外净收支 (营业外支出抵减利润) 两部分构成。按规定缴纳资源税的企业,应交的资源税也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之一 (抵减利润)。利润总额应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其中大部分以交纳所得税、调节税或上交利润的形式上交国家,小部分留归企业,形成各种专用基金。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通过“利润”帐户进行核算。销售利润及营业外收入,贷记该帐户,应交资源税及营业外支出,借记该帐户。“利润”帐户的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的差额,即为利润总额。“利润”帐户的二级帐户,可按“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资源税”等设置。3、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4、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存,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3-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税后利润、净利润、息前税后利润之间是什么关系?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利息+所得税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税后利润=净利润息税后利润=净利润在扣除所得税前的利润称为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已经还了借款利息的利润。净利润是扣除了所得税之后的利润,当然是扣除了借款利息的利润。这几个问题很容易搅浑。但是仔细分析就不难分辨了。当然我们容易把所得税和营业税搞混。把扣税当成扣营业税了。营业税是有营业额之后才扣的税,是企业的一种成本。

什么是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计算的,比如: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扩展资料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定义公式推导如下: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增长率/产销量增长率;所以,息税前利润增长率=经营杠杆系数*产销量增长率;当单价一定时,产销量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所以,息税前利润增长率=经营杠杆系数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息税前利润保障比率即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支出)/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试述息税前利润分配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剔除财务费用前的利润,如果企业有大量的银行存款,财务费用将会是负值,它冲减了经营费用,但又不是经营收入,所以在计算企业实际经营利润时,要把该项剔除. 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息税前利润和税前利润的区别有哪些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毛利润: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支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支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务支出税前利润=利润总额税后利润=净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第二步利改税后,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实现的大部分利润以所得税和调节税的形式上缴国家,剩余部分留归企业。因此,在利润分配中产生了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两个概念。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交纳所得税的计税利润是指企业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包括营业外收入)减除成本、费用、国家允许在所得税前列支的税金以及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即企业的利润总额。

息税前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区别

息税前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区别如下: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利息。息税前利润简介:息税前利润,也被称为EBIT,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扣除利息和税收之前的利润。这个指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净利润简介: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息税前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关系:1、是衡量公司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公式上可以看出,息税前利润等于利润总额加上利息费用,同时利润总额等于息税前利润减去利息费用。这说明,在计算利润总额时,利息费用的支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2、反映公司的盈利水平在实际投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公司的净利润指标之外,还需关注到息税前营业利润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营计划,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3、息税前利润与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密切息税前利润的提高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润总额,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者要关注公司的净利润指标,并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企业管理者要谨慎制定经营计划,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经营效率,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利润总额和息税前利润有什么关系

息税前利润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而利润总额是息税前利润减去企业应支付的利息费用的余额,利润总额等于息税前利润减去企业应支付的利息费用,计算公式如下: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或者: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净收益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扩展资料利润分类:1、正常利润所谓正常利润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利润,包括企业从事生产、销售、投资告示活动所实现的利润,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各正常利润。2、非正常利润非正常利润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包括遭受自然灾害的导致的损失、罚款支出和滞纳金支出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前期调整我国的规定也纳入非正常利润之列。由于产生正常利润和经营活动,可由企业管理部门控制,而非正常利润是不可控制的;因而,将利润划分为正常利润和非正常利润(即在损益表中分开列示)对于衡量企业管理部门的经营管理效率更客观、更准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润总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

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计算的比如: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扩展资料: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比如一个企业营业收入200000元,总成本150000元,其中发生财务费用下利息支出10000元,所得税率为25%,那么按会计上的做法,其净利润是(200000-150000)*(1-25%)=37500。我们先来看税前利润(这一步也是会计上有的),税前利润就是在交税前的利润总和,所以本例的税前利润是(200000-150000)=50000,这还不是息税前利润(只是税前利润,因为总成本中还包括利息)。我们再来看利息,如果在求利润的时候考虑利息,那么除掉利息所计算出来的就是息税前利润(息前税前利润),我们知道,企业的总成本是包括财务费用的(当然在财管上题目告诉的经营成本不包括),所以不考虑利息的成本为150000-10000=140000,所以息税前利润为200000-140000=60000,我们也可以用刚才求出的税前利润加上利息求得即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50000+利息10000=60000。参考资料:息税前利润-百度百科

毛利润和息税前利润有什么区别

毛利润=销售价格-原料进价-人工费x0dx0a x0dx0a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x0dx0a x0dx0a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剔除财务费用前的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息税前利润怎么算

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计算的比如: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扩展资料: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比如一个企业营业收入200000元,总成本150000元,其中发生财务费用下利息支出10000元,所得税率为25%,那么按会计上的做法,其净利润是(200000-150000)*(1-25%)=37500。我们先来看税前利润(这一步也是会计上有的),税前利润就是在交税前的利润总和,所以本例的税前利润是(200000-150000)=50000,这还不是息税前利润(只是税前利润,因为总成本中还包括利息)。我们再来看利息,如果在求利润的时候考虑利息,那么除掉利息所计算出来的就是息税前利润(息前税前利润),我们知道,企业的总成本是包括财务费用的(当然在财管上题目告诉的经营成本不包括),所以不考虑利息的成本为150000-10000=140000,所以息税前利润为200000-140000=60000,我们也可以用刚才求出的税前利润加上利息求得即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50000+利息10000=60000。参考资料:息税前利润-百度百科

息税前利润和净利润

息税前利润和净利润解释如下:息税前利润是指一个企业获得所有的利润,没有扣除任何需要上交的利润和税。利润总额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获得的所有的利润。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剔除财务费用前的利润,如果企业有大量的银行存款,财务费用将会是负值,它冲减了经营费用,但又不是经营收入,所以在计算企业实际经营利润时,要把该项剔除。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销售量变动率。利润总额是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盈利。他包含了财务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投资净收益。拓展资料: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企业纯收入构成内容之一。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主要由销售利润和营业外净收支 (营业外支出抵减利润) 两部分构成。按规定缴纳资源税的企业,应交的资源税也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之一 (抵减利润)。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也可以称为息前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是指不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

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1、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2、或者,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经营成本=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3、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计算的。4、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务管理的书上说营业利润就是息税前利润的原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息税前利润=营业利润+利息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不包括财务费用,而息税前利润是包括了财务费用的。对于项目现金流量来说,由于不考虑利息费用以及营业外的收支,所以营业利润与息税前利润基本相等,也就是财务管理的书上说的营业利润就是息税前利润。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