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辉
-
宏观经济降温 金融业赚钱越来越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30日 03:24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方俊 今年上半年,随着次贷危机的逐步演化,全球金融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而在环球同此凉热的当今市场,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在A股上市的金融企业在此次危机中也有轻重不等的损失,更可怕的是,次贷危机现在还没有结束,谁也不知道,这个“地狱”还要下到多少层。 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要在保持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寻求平衡。作为上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金融业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之下,今年上半年,金融行业的三大子行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下跌,但从已发布的中报来看,他们各自的表现可说是冷暖不均:银行业还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暂时处在春天;而股市的迅速降温让证券业的业绩急剧缩水,已经开始过冬;投资渠道缺乏的保险业也受到波及,与季节同步感受着秋意。 仔细分析这三大子行业各自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或许可以为投资者把握下半年的机会起到参考作用。 银行:盈利接近顶峰状态 随着中国银行(601988,收盘价3.70元)周五发布了2008年半年报,银行股中报披露尘埃落定。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虽然面临货币紧缩政策、实体经济增速放缓、自然灾害等各方面不利因素,但是在规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利息净收入和中间业务同时增长 所有上市银行董事会在解释业绩大增的原因时几乎众口一词:生息资产稳步增长,净利差和净息差继续扩大使净利息收入快速提高;受信用卡、托管、咨询顾问等手续费快速提升影响,中间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所得税税率下调。 利息净收入仍然是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全世界最赚钱银行的工商银行(601988,收盘价4.93元)1~6月贷款利息总收入高达1484.17亿元,占利息总收入的69.0%。其中,对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贷款利息收入分别为1126.33亿元和277.69亿元,同比增长了34.35%和42.19%。 浦发银行(600000,收盘价21.97元)利息净收入更是占到了其营业总收入的90%以上。 新增贷款多投向基建、能源行业 比贷款规模和利息收入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各家银行贷款结构的变化。在国家宏观调控趋紧的情况下,各家银行也“见风使舵”,将贷款更多的投向能源、交通、基建等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而对房贷则采取了谨慎态度,这方面大型国有银行一般比中小股份制银行更为谨慎。 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601939,收盘价5.48元)新投放的1779.48亿元公司类贷款中,基础设施贷款新增1036.26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新增额的58.23%。 浦发银行则对地质勘查与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与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电力与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采掘业进行了大力扶持。这几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明显上升,分别较年初上升了0.26、0.27、0.76和0.34个百分点,达到了6.74%、6.78%、6.17%和2.21%;合计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已经超过20%。 多数银行房贷增速放缓 房贷业务仍然是各家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各家银行对待房贷的态度明显出现了分化。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个人住房贷款银行之一,建行的房贷业务一直引人关注。截至6月30日,建行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增加394.15亿元至5673.03亿元,增幅为7.47%,低于其贷款总额8.11%的增速。而对房地产业贷款为3331.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由年初的9.71%下降至9.42%。 而交行对于房贷更是采取了明显的收缩政策。二季度末交行对房地产业贷款为767.81亿元,较年初减少了8.38亿元,在贷款总额中的比例也由7.03%降至6.18%。 下半年净息差可能收窄 另外,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由于A股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许多资金开始从股市向银行回流。但是与此同时,定期存款增速过快也为上市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埋下了隐忧。有不少机构和券商都在银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下半年净息差有可能收窄,从而影响银行业绩未来的提升。 深发展存款定期化最为明显。6月30日,深发展存款余额3431.40亿元,较年初增长22.0%。其中定期存款金额为2354.83亿元,占全部存款总额的68.63%。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定期存款比年初分别增加了31.40%和47.00%;而同期活期存款分别只增加了1.80%和6.70%。 近期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金融机构贷款的平均实际利率在6月份出现了今年以来单月数据的首次下降。1~3年期贷款利率由11.99%降至8.41%,6个月~1年期贷款利率由9.72%降至8.47%,6个月以下则由7.66%降至7.28%。银行业自2006年以来享受的息差上升盛宴或许已告终结。 保险:暴利时代或已终结 受资本市场深幅调整影响,三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 (601318,收盘价45.93)、中国人寿(601628,收盘价26.35元)、中国太保(601601,收盘价18.84元)的中报表现并不理想。 除了太保半年报业绩同比增长44.2%外,平安和人寿业绩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平安上半年净利润71.02亿元,同比下降11.9%;人寿净利润107.72亿元,同比减少了36.16%。 保费收入较快增长 保费收入来看,三家公司都有较快增长,特别是寿险业务增幅明显。平安上半年保费收入达到692.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而其中寿险收入达到545.57亿元,同比上升29.14%;为公司贡献净利润61.81亿元。 平安将寿险业务具体划分为个人寿险、银行保险和团体保险三大类。今年上半年,寿险行业银行保险渠道销售增长迅猛。平安也加大了银行保险渠道的开拓,1~6月公司银行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68.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6.5%。但是有不少分析师指出,因为银行渠道销售的产品结构期限短,中间费用高昂,产品利润价值相对个险要低很多。 投资收益率出现下滑 在今年A股市场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三家保险公司都加强了稳健型品种的配置,降低了股票投资比例。 截至6月30日,平安投资资产合计4485.29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债券投资在公司投资组合中的比例明显上升,金额为496.22亿元和2351.84亿元,占投资资产总额的11.1%和52.4%;而2007年12月31日,公司定期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比重分别为7.0%和40.2%。但是即使如此,权益类资产对业绩拖累仍然显而易见。1~6月公司实现投资收益234.45亿元,比去年291.08亿元下降19.46%;而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是高达-187.59亿元,这一数据在上年同期是30.94亿元。同时,公司还对部分计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以及其它权益类投资计提了15.85亿元减值准备。经估算1~6月,公司投资资产共计给公司带来31.01亿元收益,而上年同期这一数据为322.02亿元。平安董事会指出,由于股票市场出现波动、寿险业务证券投资、基金分红收益减少等影响,公司寿险业务总投资收益率由上年同期的8.9%下降至4.2%,盈利能力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中金公司认为,由于加息以及竞争的白热化,保单资金成本逐渐上升将是各保险公司业绩增长面临的主要难题。而且目前来看国债遭遇了资金的疯狂抢购,其收益率自去年来成明显下滑趋势,这使得像中国平安这种寿险类公司目前不但面临由于股市暴跌造成的投资收益萎缩,更重要的是资金成本持续上涨的保单无法在债券市场上找到合理的利润空间。 券商:业绩分化将加剧 上半年以来,受市场持续调整因素影响,券商的经纪、投行和自营业务都受到较大影响。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上半年8家已上市券商净利润同比下降20%。其中,国金证券和中信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175.26%和13.33%,太平洋证券由于证券投资业务巨亏5.45亿元,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75.22%,下降幅度最大。 业绩整体下降2成经纪、投行业务整体下滑 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上半年8家上市券商的合计净利润同比下降20%。而业绩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股市的持续低迷影响,经纪、投行、自营等各项业务收入下滑。 资料显示,上半年股票等总成交量为21.17万亿,同比下降25.33%,而佣金率也由2007年末的0.16%下降到0.135%,受成交量和佣金率双重打压,券商经纪业务收入都出现了下降。另外,券商上半年保荐承销业务明显收缩,据wind统计,上半年A股市场有62个公司完成IPO,共募集资金1255亿元,同比发行数量增加13个,但募集资金额却下降51%,因此也造成了券商投行业务收入的下降。 不过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仍有小部分券商的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而那些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投资风格激进的券商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其中,行业龙头中信证券以47.69亿元净利润位于榜首,同比增长13.33%,海通证券以20.72亿元净利润位居第三位,同比下降0.22%,国金证券则同比大幅增长175.26%,三家券商跑赢了行业平均水平;而其他5家上市券商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40%,其中太平洋证券由于证券投资业务亏损5.45亿元,导致上半年公司继续亏损4.4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最大。 自营业务分化严重 股指的大幅下滑使得券商自营业务遭受重创,成为上半年拖累业绩的最大负面因素。据WIND资讯统计,上半年8家上市券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全部为负数,合计浮亏达到73.39亿元,但是,由于各券商投资风格不同,自营业务分化也比较严重。 上半年太平洋自营业务出现亏损5.45亿元,同比下降351.53%,而证券投资巨额亏损也是造成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4亿元的罪魁祸首。不过,行业龙头中信证券表现较为稳健,上半年自营业务净收益为24.19亿元,投资收益高达59.23亿元。其中,权证注销和变现证券投资是公司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1-6月公司注销权证 (交易性金融负债)获利34.53亿元,占投资收益58.30%;出售原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证券投资获利17.29亿元,占投资收益29.19%。 行业资源将逐步向龙头集中 从经纪业务市场份额来看,行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公司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市场份额增长0.38个百分点至8.26%;上半年公司债券的配置比例明显上升,股票资产大幅萎缩。分析人士指出,这反映出公司在整个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投资理念趋于谨慎,自营业务表现更为稳健。 天相投顾行业分析师张春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受市场持续回调影响,券商的经纪、投行和自营业务的确都受到较大影响,但是由于各个券商规模、抗风险能力不同因此受的影响也不一样,不过未来业绩分化肯定会加剧,这不仅体现在不同券商之间经纪、自营等业务水平上,还体现为业务多元化的程度上。因此行业资源将逐步向优质券商集中。国泰君安分析师董乐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 西柚不是西游
-
中国银监会主席 刘明康 综合经营二十年 中国银行(4.04,-0.09,-2.18%)业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已近一年时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上来看,最大变化是全球化对各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和增强。尽管近30年来全球化始终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但全球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资本的活跃、外贸差额问题的突显、国际流动性变化、 汇率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类似于最近美国次级债危机等等因素,都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影响。这就要求银行业从发展战略、管理理念、经营策略、风险控制方法及技术等方面要有国际视野,并随之不断调整和革新。而合规作为银行业基础管理活动,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促使我们从国际化的视野来重新审视和评价合规建设的科学内涵,以更好地适应开放经济体系下的运行规律和要求,切实加强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从微观层面确保金融安全。 从国内来看,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转变将体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经济金融发展质量的根本要求。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适应这一质的转变并有效提供新的金融服务支持功能,变挑战为机遇,这里有大量的管理与创新的要求,也就有了大量合规建设的内涵。 国内另一大特点是金融市场和融资方式的变化。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直接融资获得了快速发展,在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刺激下银行储蓄持续分流,在债券市场发展下,大型客户和前景良好的成长型企业可用较低市场成本直接融资,造成了优质客户贷款的减少和银行业客户与风险结构的深刻变化,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也日趋复杂。 总起来看,传统的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注重物质产品大规模生产和供给的工商业经营,开始向迅速发展虚拟经济、注意全球市值最大化、注重在全球实现发展、尤其是追求全球范围内资本增值与回报的金融资本运营转变。以各种跨国基金和投资银行为代表的管理者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角,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稳健经营正让位于追随高风险、高回报的短期投机行为。国际经济一些领域的过度扩张早已为国际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运行留下了隐患,接连爆发的各种重大国际经济事件与危机不断向我们发出警告。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的创新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要动态地而不是静态地、前瞻地而不是滞后地,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建设。 我的第二个看法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解决我们最根本的一些建设问题。中国银行业要抓住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应对复杂而严峻的时代挑战,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以实现银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并确保战略的稳步实施。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促使银行加快战略转型步伐,但同时必须看到目前国内银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还十分严重,其根源在于银行发展战略过于笼统,市场定位、市场细分还不够。银行必须结合本行实际,在有效的同业比较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动态调整发展战略,同时制定实施规划,而不仅是考核指标上的简单调整,一定要从资源配置、机制体制变更、流程再造等方面深入重组,以适应市场变化。 二是不断提高合规管理有效性,进一步夯实风险管理基础。合规管理是银行战略变革实施和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管理过程。在银监会大力推动下,经过中外资银行的共同努力,银行业合规管理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由于推进时间较短,尤其是体制、机制转变还要有一个过程,整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需要与银行整体风险管理进一步融合和整合,以真正实现制度管理和流程管理,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夯实基础。本次会议的主题恰恰突显了合规管理在银行应变管理中的重要性。 三是加强经济资本管理,推进管理机制转型,确保稳健经营。银监会成立后,监管重心的一大转变是强化风险资本监管,强调银行业要依据风险状况动态地调整拨备与资本,做到“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吸收借鉴国际银行业普遍采取的经济资本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高质量地发展。经济资本的强化有助于银行在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时科学地、充分地考虑风险成本,在风险定价和资本分配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缓释风险,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满足监管要求。同时,经济资本管理的推行还有助于银行在综合化经营趋势下强化对新业务的控制,转变以往追求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倾向,提高银行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理顺经营理念,既要加快金融创新,又要有效控制风险。金融创新是银行业持续发展的一大动力源。但金融创新不是简单的产品设计开发,综合经营也不应成为一个单纯的目标,而是银行自身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逐步实施的选择。有效的金融创新和必要的综合经营依赖于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银行业需要进行负责任的创新,这是确保创新竞争力的关键。 五是与监管部门建立良性互动关系。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综合化经营趋势的增强,监管也应与时俱进。银监会顺应银行业趋势,强调规制导向监管与原则为基础监管的有机结合,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平衡管制,指导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我评估、自我管控的效率及其效果。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强化内控,完善科学的报告路线、程序和执行力的合规建设,完善市场约束和自我评估机制,要向监管部门证明银行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健全的合规机制。良性互动、协调沟通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我国银行业稳健发展。 (曹理达、郭琦、廉薇 整理)